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0 21:04:1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程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绚丽多彩的中华酒文化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并由中华酒文化所演绎发展的酒吧文化,研究酒的社会功能,并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的理论内容分析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针对这一系列消费行为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

[关键词]中华酒文化、酒吧文化、社会功能、消费者行为分析、营销对策

1.绪论

1.1国内基本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在酒文化研究领域成就颇为显著的是萧家成先生,《升华的魅力—中华酒文化》这部专著就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酒文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弥补了过去对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我国民族学界也有部分研究者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都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酒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结构与功能、心理与行为等理论问题。酒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关系还会越来越密切,同时酒文化又与宗教、礼仪、婚姻、待客,乃至政治、军事、法律等多种文化现象紧密相连,渗透到这些文化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酒文化的影响是愈来愈大,由此所带来的是前景更广阔的酒市场。据《华夏酒报》报道,在这种传统酒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白酒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在注重传统的农村,白酒在农村依然是主流消费品,由于“少喝酒,喝好酒”观念的逐渐深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前提下,高端酒的销售额,在白酒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再加上一些人情消费、节日习俗、婚庆喜宴、甚至旅游消费等所带来的一系列白酒消费,中国白酒市场一路走好。然而,不同地区的酒文化带来人们不同的消费行为,有地域差异,有风俗习惯带来的差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酒类消费市场呈现千姿百态的现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资料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调研分析法和归纳法,来研究中华传统酒文化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2正文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2.1发展历程

中国酿酒业具有悠久的历史,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至今大约有9000年左右的历史。它品种多,品质各异,各具独特的酿造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从古至今,我们对酒一直都是情有独钟,我们各族人民大都喜欢饮酒(除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不饮酒外,其他民族大都饮酒,今天,市场上的酒品种更为繁多,有黄酒、葡萄酒、白酒等。例如青海市场上青稞酒正在名扬省内外,甚至已经名扬海内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商家抓住商机,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目前,我国市场上最有知名度的“黄金酒”成为人们保健酒的首选,这将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酒市场。因此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并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将成为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发扬光大。 2.2演绎文化

随着酒文化的不断发展,又逐渐演绎出在酒文化下的新的文化现象——酒吧文化,酒吧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娱乐文化,它作为西方的一种洋文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大都市的一个个角落。北京、上海、深圳的酒吧品种最多,据我观察,在青海西宁这样偏远的城市,酒吧也正在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场所,最有名的是西宁的“苏禾”酒吧,这说明人们在新兴文化的影响下,正在追赶时代的潮流。酒吧的兴起于红火与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酒吧的步伐始终跟随着时代。

在酒吧里,消费者无需考虑社会地位,等级礼仪等问题,相反,举止得体才是基本的交往准则。在这里,人们可以不考虑出身,等级和地位进行交流,尊重彼此的看法。但是在中国,酒吧的消费不是平常大众所能接受的,所以,一般市民的闲暇消费是很少与酒吧挂上钩的,再有一个就是酒吧的消费群体现阶段主要由年轻人构成,他们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另外,知识分子也慢慢加入到行列中来,为酒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酒文化的社会功能

3.1在社会组织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现代人对社交需求越来越渴望。于是,人们会寻找各种机会相聚,而在相聚过程中,只要喝酒的人大部分都会以酒交友,酒成为社交的纽带,友谊的载体,承载着显著的社交功能。 尤其是在我们的营销领域,酒更是“无事不能”的神奇武器,许多商业往来,业务的进行等,也许在谈判桌上谈不成,但在酒桌上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此,这也彰显了酒文化的神奇之处。 3.2文化艺术功能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美酒的著述,成就了历史上一代代的文人骚客,留下了饮酒、写诗、作画、等酒神佳话。酒文化的艺术价值是通过酒礼艺术,酒令艺术,包装艺术及品牌文化等各方面体现出来的。而中国的酒令艺术更是叫人眼花缭乱,饮酒行令,它既是一种烘托,融洽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文化存在。

4、传统酒文化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对酒的消费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形成了我国独有的酒文化,在独有的酒文化熏陶下形成了特定的消费行为模式,表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并且以消费行为为载体,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理论知识对该文化下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 4.1具有明显的社会群体性需求特征

大多数消费者饮用白酒多在聚饮场合,在欢庆,祝贺等时段内,体现了\"众乐\"的社会心理,所以,饮酒是一种群体性行为。尤其受我国民间风俗习惯的影响,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往往一家团圆,而酒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再如,朋友聚会,酒也是联系彼此之间情谊的纽带,因此,饮酒一般具有群体性特征。 4.2消费需求动机不同

一般的消费者购买酒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但由于白酒消费的群体性、从众性等特点,表明了大部分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并非只因自身的生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尊及自我实现需求,有的消费者甚至会将高档酒消费当作显示其地位,身份的手段,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还有些消费者,是为了人情消费,以实现自己的消费需求,更有一些消费者喜欢珍藏,把珍藏酒作为自己的一种爱好,总之,消费需求因人而异,多种多样。 4.3层次性

由于个人收入差别较大,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表现在酒类消费行为中各阶层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层次性。如高档酒类一般是高收入阶层或为主,而中低档酒类则是一种大众化,家庭化的产品。根据资料显示:月薪在800元以下者非常在意产品价格,认为白酒价格越便宜越好,而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消费者则比较倾向于中高档白酒,特别是作为礼品时,一般会选择价格比自己消费时高许多的产品。 4.4 地域差异性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酒消费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一般而言,消费者往往出自于强烈的本土感情,对本地酒了解的深刻,大多数人对\"本地酒\"既熟悉又有一定的偏爱。例如,在青海白酒市场上,本地产的青稞酒倍受大家的青睐,这是因为受高寒地区几千年的特有酒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由于生存环境不一样所处文化千姿百态所,所以,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消费者行为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4.5消费体现文化价值

几千年的中国酒文化,实质上是酒消费者在各个时期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酒消费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地理亚文化,民族亚文化及宗教亚文化几个层面上。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表现在白酒消费行为上尤为明显,如东北人饮酒豪放,南方人饮酒礼让,不同民族饮酒的时间、方式、礼俗礼仪等都体现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因此,不同的消费体现着不同的酒文化内涵和价值。

5.针对传统酒文化的影响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消费品中销量仅次于烟草的消费品,始终是消费品领域中倍受关注的行业。而白酒的营销策略也经历了从\"好酒不怕巷子深\"到\"好酒也需要吆喝\"的品牌营销甚至文化营销。因此,只有采取独特的营销策略,才能在中国的白酒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针对我国目前的白酒市场状况,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5.1稳抓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

为了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扩张的需要,企业应该根据用户需求和其他市场信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彰显产品的核心层和附加层。并且通过各种宣传,促销活动是终端客户和消费者实实在在得到实惠,从而树立起该品牌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的品牌形象,培养顾客的品牌忠诚度。由于市场中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因此,企业在树立好自身的品牌形象时,更要注重品牌的管理,保护好自身的无形资产。 5.2文化营销策略

秉承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企业应该顺应市场发展转变营销模式,创造一种属于自身品牌的酒文化。例如企业产品除了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外,更应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推行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可以从产品的美誉度、使用的方便性、使用过程的情感满足等方面去传播和演绎一种历史的,民族的或现代的文化,或者是去培养消费者的一种全新的消费习惯,创造一种文化氛围。现在白酒行业中的一面旗帜“金六福”的福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营销策略,把中国传统的“福文化”融入到里面因此深受大众的喜欢。因此,企业应该从文化着手,无形中树立企业形象。 5.3情感营销策略

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断的加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化,消费者需求层次愈来愈高;消费者不单追求产品需求更重视情感的需求。如: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优劣,能否传递给消费者某种情感等等,因此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中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某些需求,一方面在产品包装和广告中去营造情感氛围,另一方面从营销过程中去让消费者体验这种情感,例如,企业可以给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让消费者有愉快的购买过程等,从而培养消费者的心理体验。 5.4加强关系伙伴营销

5.4.1伙伴营销策略: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单打独斗可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企业还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寻求好的经销商,共同宣传,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5.4.2关系营销策略:企业还要与当地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体等搞好关系,能充分利用良好的关系,实现营销目标和计划。5.5开拓市场新领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近几年,在酒类市场上,葡萄酒、保健酒、啤酒、黄酒、果酒等酒类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其中的保健酒市场很是看好,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市场状况,考虑扩大产品组合,开发新产品,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总结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酒文化更是渗透到各个角落,在白酒市场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基于此,企业只有深入研究中华传统酒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相信中国的白酒市场发展前景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萧家成.升华的魅力—中华民族酒文化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3】 丁敬波 华夏酒报2009-7-8 【4】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由于我准备的不太充分,有写的不妥之处还请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老师! 陈红培

推荐第2篇:课程论文

1、浅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浅谈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3. XX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4. 农业机械化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5.分析提高农机作业机组生产率的主要措施

6.浅谈农业机械化规划的作用及制订农业机械规划的步骤 7.试述农机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8.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9.试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10.试述乡镇农机站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以及类型。 11.试述农业机械监理服务体系组织结构和功能 12. 试述农机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13.浅谈提高农机作业机组生产率的措施 14.浅谈农业机器选型 15 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组成

16.降低机组作业过程中油料消耗的途径 17.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18.分析农业机器的磨损形式及补偿措施

19.影响机组作业生产率因素分析 20.浅析农机作业收费标准 21.浅谈提高 农机作业质量的措施 22

农机作业成本核算

23.农业机器保管措施探讨

推荐第3篇: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专业年级:学 号:学生姓名:论文题目:成 绩:指导教师:

[键入文字]

交通运输项目可行性分析

二零一一级交运二班

20111833

龙 漭

交通运输业实行增值税可行性分析

曾 铮

2014 年 6月 3 日

交通运输业实行增值税可行性分析

作者:龙漭 指导老师:曾铮

摘要: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交通业是基础于社会生产和消费中间的一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中起着纽带的作用,与现行增值税所涉及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阐述两税并存的弊端;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的可行性,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增值税

交通运输业

可行性

根据我国8年来增值税的实践,如何扩大增值税的实施范围、进行增值税转型,已成为目前我国流转税税制优化与完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交通运输业是介于社会生产和消费中间的一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中起着纽带的作用,不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必将影响我国增值税税制的整体机制。而交通运输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关键,在于税收类型的选择与税率的确定。

一、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后税负的总体分析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最大区别是,增值税纳税人在以销售收入为依据计算缴纳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同时,可以获得以成本为依据的进项税额的抵扣。为此,增值税的税收负担不仅与纳税人的收入水平有关,还与纳税人成本中可以获得抵扣的项目有关。

成本中可抵扣项目所占收入、成本比重的高低直接决定交通运输企业改征增值税后将承担的税负。从被调查企业提供的资料看,交通运输企业外购的货物主要有燃材润料、修理用材料、备品配件、通讯导航器材、轮胎和低值易耗品等;外购劳务主要有修理费、港口费;新增固定资产主要有[键入文字]

公路交通运输的场站、车辆,水路交通运输的码头、船舶等。根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1)外购货物方面

从交通运输业总体看,主要是燃料、润料和备品配件,外购货物占收入比总体水平是20.36%.这说明,如果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改征增值税,按现行规定,企业成本中仅有外购货物所含税款可以抵扣,税率从原来营业税的3%改为增值税的17%,可抵扣成本为收入的20.36%,实际缴纳增值税税基为收入的79.64%,根据增值税不含税的计算方法,企业实际税负将达到11.57%的水平,运输企业税负将大大加重。

(2)外购劳务方面

从交通运输业总体看,主要是港口费、修理费和外购装卸费,外购劳务价款占收入比总体水平是9.22%.综合被调查交通运输企业外购货物及外购劳务的情况,如果被调查企业改征增值税,按现行规定,企业成本中外购货物和外购劳务所含税款可以抵扣,则可抵扣税款的外购货物和劳务约为收入的29.58%,增值税的计税基础是收入的70.42%,企业实际税负将达到10.23%,企业仍不能承受。

(3)新增固定资产方面

从交通运输业总体看,主要是船舶、车辆等运载工具与港口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如果将被调查企业固定资产也列入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外购固定资产占收入比平均为23.22%,外购货物和外购劳务以及新增固定资产合计占收入比为52.80%,可抵扣税款的外购货物、劳务及新增固定资产占收入比为47.20%,企业实际税负也将为6.86%,仍高于目前交通运输业的税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较高,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不同,把固定资产所含税款纳入抵扣范围,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将随新增固定资产数额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键入文字]

(4)新增固定资产折旧方面

由于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比较长,折旧占收入的比重也就较低,例如被调查企业折旧占收入比总体水平仅为1.23%.实质上,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即固定资产处于正常营运、正常报废和增加的情况下,忽略残值,企业每年计提折旧额就相当于企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也就是说,企业以年所计提折旧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依据,相当于以企业年新增固定资产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对于交通运输企业,如果将现行适用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单从税负的角度看,将加大企业的实际税负。从交通运输企业外购货物、劳务和新增固定资产占收入比分析,如果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而且为了保持与工商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链条相连接和吻合,也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以目前交通运输业的税收承担能力,只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交通运输业当年增加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全额抵扣。而且,由于不同交通运输企业年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相差较大,相当部分企业即使按17%的“消费型”增值税征收也会加大企业的税收负担。

当然,不同类型运输企业的收入成本构成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具体地说明转换税种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下面将分别不同类型企业实行不同的增值税税率测算,以寻求一种合理的税负。

二、交通运输业改征“生产型”增值税的税负分析

与现行适用的营业税相比,交通运输企业如果改征增值税,企业的税负将与企业外购货物及劳务的数量相关。为了能更清楚地说明测算的结果,这里将根据表1所列被调查的61家交通运输企业各项外购货物、劳务占收入的比重为测算的基本依据。由于我国现行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优惠税率为13%,对于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些项目多采用10%的增值税抵[键入文字]

扣税率,表2所示的是根据这3档税率测算分析的交通运输业改征“生产型”增值税的税负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企业如果执行17%的“生产型”增值税税率,实际税负将大大超过目前的营业税税负,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将达到10.23%;如果执行13%的优惠税率,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将达到7.21%;如果执行10%的低税率,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也达到4.79%.3种不同增值税税率的测算结果表明企业的实际税负都超过目前交通运输企业实行的3%的营业税税率。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本文的测算是以企业提供的营业收入为基础的,而实际上,企业由于纳税调整等税收的优惠政策,实际的计税收入将会小于财务指标上的营业收入,所以改征“生产型”增值税的实际税负将比测算的更高。所以,仅从税负上来分析,如果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不可行。

三、交通运输业改征“消费型”增值税的税负分析

“消费型”增值税是最彻底的增值税,其根本点在于企业的所有购进货物和劳务以及新增固定资产所含已纳税额在当期都可以得到抵扣。因此,企业当期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就成为了“消费型”增值税税收负担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对“消费型”增值税的测算,可以在“生产型”增值税测算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信息,改征“消费型”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范围,那么,在执行17%增值税税率情况下,包括公路运输、内河运输、沿海运输、港口装卸在内的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仍高达6.86%;在执行13%的优惠税率情况下,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为3.83%;在执行10%的低税率情况下,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为1.42%.其中与交通运输企业目前实行的营业税税率较为接近的是13%的增值税优惠税率。如果执行13%的增值税优惠税率,公路运输企业的实际税负为4.39%,内河运输企业的实际税负为4.18%,[键入文字]

沿海运输企业的实际税负为3.11%,港口装卸企业的实际税负为4.33%,企业将承受的税负都超过目前的税负水平,只是超过目前税负的程度不同。

目前,交通运输企业运输业务适用的营业税税率是3%,劳务适用的税率是5%,一部分销售和修理业务适用6%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也有部分适用17%的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说明问题,这里将所测算的不同“消费型”增值税税率下的实际税负与被调查的交通运输企业流转税占营业收入比的比较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如果交通运输企业改征13%的“消费型”增值税,企业的实际税负将有所上升,上升的幅度为32.07%,各运输业务类别之间上升的幅度比较均衡。公路运输企业比流转税占营业收入比提高28.73%,内河运输提高37.05%,沿海运输提高37.61%,港口装卸提高24.4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并不像企业存货的增加那样较有规律可循,在各年度均衡发生,特别是对一些金额较大的新增固定资产,选择3年的数据也许并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这里是在假设1998~2000年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情况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正常均衡增加为前提的,如果企业在1998~2000年间处于新增固定资产较多时期,统计分析的结果将表现为实际税负较低;如果企业在1998~2000年间处于新增固定资产较少时期,统计分析结果将表现为实际税负较高。

四、总结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只能抵扣外购材料和劳务所含已纳税额,交通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差别,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是运用一定的基础设施(如公路、场站、码头泊位)、运载工具(如车、船)或装卸设备实现被运送对象空间上的位置转移,不必要像直接生产产品的企业那样将资金垫支于劳动对象,为此使得能够被抵扣的材料和劳务所占比重小,按照现在的营业税税负水平,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是交通运[键入文字]

输企业无法承受的。所以,要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增值税的转型势在必行。

“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抵扣外购材料、劳务和新增固定资产已纳税额,使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固定资产价值占企业资产比重较大的交通运输业获得更多的抵扣,从税负的测算上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测算的结果看,如果实行13%的优惠税率,企业的实际税负略高于现在的营业税实际税负,而且由于流转税与所得税之间有互动影响作用,如果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由于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含税而减少了企业同期计入的折旧费用,结果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相应增加,应纳所得税额会相应增加,为此企业的总体税负也将会增加。

综合交通运输企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负测算,应该说,以目前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改征何种类型的增值税,都将增加企业的流转税负担,除非对交通运输业实行10%的低税率“消费型”增值税。但税收制度的改进不仅要考虑税收负担的改变,也要长远考虑国家的整体税制的发展趋势,考虑税收征管的效率,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及企业的发展前景。从国家整个经济领域看,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使之成为增值税征收环节中的一环,有利于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完善;从企业本身看,增值税对纳税人的经济核算体制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交通运输业改征“消费型”增值税,能使企业的核算体制更规范,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当然,如果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交通运输业的流转税制将发生根本性的调整,具体的税收政策并不仅仅是通过税负的测算就可以解决的。

综上所述,对于交通运输企业实行13%的“消费型”增值税,同时配以合适的优惠政策,交通运输业将不会因为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而增加税收负担。

[键入文字]

主要参考资料

(1)陆 炜、杨 震《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分析》(载《税务研究》2000年第9~12期)。

(2)汤贡亮、阮宜胜《我国增值税类型的选择》(载《税务研究》1999年第6期)。

(3)周克清《生产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类型的现实选择》(载《税务与经济》1999年第2期)。

(4)李林根《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载《税务研究》2001年第11期)。

(5)郑备军、夏海舟《增值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9期)。

(6)李剑宝《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几点意见》(载《税务研究》2000年第10期)。

(7)艾伦。A.泰勒(美)《增值税——国际实践和问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第1 版)。

(8)邓力平《经济全球化、WTO与现代税收发展》(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第1版)。

(9)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增值税制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1版)。

[键入文字]

推荐第4篇:课程论文

论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及应用 作者:任婷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人类日趋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太阳能电池又称光电池或光生伏特电池,是一种根据半导体光生伏特效应(光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现主要有硅、硒硫化镉、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能够吸收光的能量,并将所吸收的光子能量转换为电能。目前,太阳能电池除了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和航空航天领域之外,已应用于许多民用领域,如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话通讯系统、太阳能卫星地面接收站、太阳能微波中继站、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游艇、太阳能收音机、太阳能手表、太阳能手机、太阳能计算机等。 关键词:太阳能,PN结,伏安特性,光照特性,负载特性,光谱特性,温度特性。 引言:早在1839年,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光生伏特效应,二十世纪50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两项重大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二是1955年以色列Tabor提出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研制成功选择性太阳吸收涂层。这两项突破既是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的划时代标志,也是人类能源技术又一次变革的技术基础。 正文:

一、实验原理

1.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多数为面结合PN结型,基本工作原理就是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即PN结在光照时结两端会产生光生电动势的现象。因为半导体PN结器件在太阳光下光电转换效率最高,所以通常把这一类器件称为太阳能电池,也称光电池或太阳电池。

硅光电池实质上是以N型硅为基底而生成的PN结。光照面为P型硅,其上面镀有抗反射膜。P区为硅光电池的正极,N区为负极。如果PN结与外电路连接,在光照射下,就成了个能够持续提供电能的电源,构成一个电池——光电池。

2.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与主要参数

(1)光照特性

在没有光照时太阳能电池可视为一个理想二极管,其正向偏压U与通过电流I的关系式为:……当负载短路时,输出短路电流……。当负载开路时,输出开路电压……则光电池的内阻……由输出电压、电流、功率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可得最佳负载电阻与最大输出功率……。填充因子定义为……,填充因子表示了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是代表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Ff值越大,说明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利用率越高。

(2)温度特性

在一定光照范围内,短路电流随温度升高略有升高,但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而明显下降。

(3)光谱响应特性

光谱响应的定义是:检测器输出电信号的大小和某个波长入射光功率之比。如把不同波长的光谱响应按波长排列,并画成曲线,这就是光谱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太阳能电池无光照的伏安特性

2.测量太阳能电池有光照的伏安特性

3.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光照效应与光电性质

三、实验结果分析

无光照时,I随U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长越来越快;有光照时,I随U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越来越快。随负载电阻增加,电压变大,电流变小,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大输出功率和最佳负载电阻。通过填充因子的计算得知,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不高。开路电压随短路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势先快后慢。

通过分析得知,应用太阳能电池时应先计算其主要参数,确定其最佳负载电阻,以使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最高。

四、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结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优良的新能源,它的开发和应用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会逐渐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来,使我们的能源使用更加科学和环保。 致谢:本论文的完成与一年来各位大物实验老师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各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 参考文献:

推荐第5篇: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到实践的发展

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

5、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6、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

7、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关系

8、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9、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0、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11、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市场经济模式的选择

12、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任务

13、试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14、论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举措

15、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16、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17、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8、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本质

19、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党建工程的创新

20、论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要求:

1、字数不少于3000字,手写,首页须有标题、姓名、专业、学号、摘要、关键词,可不用英文翻译,参考他人成果请注明文献出处,参考文献放文末。

2、要求观点正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行文流畅,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3、遵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他人成果,若发现抄袭和雷同者记0分。

4、上交时间:11月27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组

推荐第6篇:课程论文

探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实践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科技的迅速发展及知识信息的不断更新,学习已经成了全民的终身需要。大学作为人生中汲取各类认知的重要阶段,学习更是其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愈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从构建大学生的引导机制、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着手,就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实践机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自我教育;意义;引导机制;组织机制;运行机制

一、学习型社会和自我教育的概念

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就成为了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而大学作为人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及自我教育更是起着重要作用。而对自我教育概念的理解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自我教育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领域的自我教育,即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个体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自觉的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对自我设置任务,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而达到提高和完善个体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的目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只是整个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我教育的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真正的自我教育应该是对广义方面自我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即作为教育主体的个体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将自我作为教育对象,并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求教,是自身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从而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它是自教和自学的统一体,与他我教育相对应、互为依存。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要求的统一以及自我教育与他我教育相结合;第二,把自我教育作为自我教育的对象,并根据社会价值要求,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人的主体性或主体的能动性,体现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第三,把自我教育扩展到了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第四,自我教育的目的是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或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这些特点既突出了自身发展需要,又强调了自我教育,即将社会价值纳入到自我教育的轨道中来,又重视他我教育在自我教

育中的意义。

二、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意义

1.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空前增强,能自觉能动地投身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这种主体意识主要体现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独立思考,个人对自我的设计和选择,以及个人的自我负责精神上。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使自己处在行为客体的位置,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支配和强制灌输的教育,他们希望能将自己的需要、行为目标及行为反应内在地统一起来,以表现出自己在行为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受到外界的尊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愿望,在教育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2.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由于诸多原因,应试教育模式一时难以改变,这给教育带来很多弊端,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大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成长,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中学教育往往偏重于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或放松了学生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的养成教育,使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成为“智力上的强者,道德上的侏儒”,这些都与学习型社会倡导的达成个人完满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目标相互矛盾着。面对大学独立生活的考验以及学习型社会提出的种种能力要求,他们明显的表现出能力上的不足,依赖性强,习惯于苛求他人为自己服务,却很少想到要自己积极主动的通过学习达到一个大学生应达到的标准。为此,大学生自我教育将起到巨大的补充作用。

三、构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实践机制

(一)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

自我教育既是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动态过程,又是将他人教育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觉自主的实践行为的过程。因此通过建立引导机制逐渐改变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良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不能对大学生进行强行灌输和强制执行,而是引导其去自觉遵守。

1.榜样引导

为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榜样,对于激励大学生、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而调动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自觉加强自我修养外,还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事实证明,当个体意义和社会价值越大时,个人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就会越高,对自我的意识教育也会越紧迫和自觉,因此,教育者

要根据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用榜样方法示范学生,使学生行为做事都有先进思想、模范行为为标准,使其中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同时将抽象道理形象化,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其自觉自发的提高自我教育的发展程度。

2.目标引导

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自我意识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由于这些偏差的存在,因此就有必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向,端正他们的目标,使其理想更加贴近现实。并且在纠正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与方向的同时,还要主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不断对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反馈,满足其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价值引导

大学生虽然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价值观,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这种不稳定的个性会极大地影响自我教育的正确选择,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朝着学习型社会和教育主体期待的方向发展,因此,科学的价值体系引导、有选择的内化自我教育才能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实践提供一条恰当的道路,才能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选择的正确性。

(二)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否进行自我教育和在什么水平上进行自我教育,是衡量教育能否成功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好的自我教育也需要集体环境的保障,班集体、大学社团、青年志愿者组织等的充分发挥,对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班级管理

班集体是高校最小同时也是最灵活的组织,同时班集体作为大学生最长期、最经常性的活动组织,与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素质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建立一个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的班集体,同时又具有规范性的常规工作的班集体,是养成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寓道德于内化的行为规范的重要前提条件。

2.同辈互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严格的说,自我教育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因此好的自我教育的实现,需要借助同学间的力量,并且个体无法脱离集体而存在,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既完善个体又提高集体,形成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对于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消极态度也有很大的助益。

3.社团建设

大学社团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个最鲜明的存在了,因为参加社团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的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五彩缤纷的社团生活为大学生带来了进行良好自我教育的契机,而学校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有大学生自主管理、运作这些大学生组织,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班集体以外的发展空间。

(三)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

对自我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时做出引导和回馈可以为自我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依据。引导大学生正确、健康地开展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契机就在于调整、改变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内心刺激的方式及其强度,科学的监督和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为此,学校要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

1.合理规划

对于大学生自我教育方向的引导要长期坚持,因为自我教育是一个包含计划、准备、目标、方法、执行、回馈、补救和总结等内在要素的过程结构。从某种程度而言,自我教育的合理性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自我教育实施的关键性前提,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不断激励大学生积极追求、不断进取,以推动自我教育的持续性和健康型发展。

2.活动体验

自我教育不仅是个存在于个人内部的思维活动,它还是个现实的实践活动和体验,实现自我教育的关键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的采取自我教育行动,并将生活、娱乐、学习等寓于自我内化与学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和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育内容,并同时加以改进和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开辟自我教育的新途径,比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性,通过网上的在线交流与他人进行沟通,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3.多元评价

评价体系是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科学的评价体系也可以全面了解和衡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效率、发展水平。为了发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学校的自我教育评价体系应该遵循客观性和全面性的原则,采取多元的评价体系,为激发和改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断努力。

四、结语

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是人的终身学习,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自我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为其从事未来人生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的执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这种学习的精神延续,同时也是学习型社会真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连玉明,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

[2]吴明烈,终身学习指标的范畴与内涵[J],成人教育(台湾),2003年

[3]周学红,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 中州学刊,1997年

[4]力保梁,当前我国社会生态的变迁及其治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2期

[5]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

[6]邢宝军,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

[7]汤秀云,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1994年第4期

[8]潘柳燕,现代自我教育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6年8月

[9]丘林、黄雪亚,自我教育——教育应有之义[J],成人教育,2009年10月

推荐第7篇: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新闻学概论

2011 年 12月17日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

摘要

在现代社会,人们一谈到新闻,总是联想到报纸、广播、电视。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或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它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边陲山寨,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但是,我们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来相互传递新闻。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的时候,人们总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我们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

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 因此,我们说,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当然,新闻媒介一旦获得新闻自由权,能否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那另当别论。事实上,有不少新闻媒介阻碍了大众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在当今的西方各国,新闻媒介已形成一种垄断局面,一批巨型媒介集团垄断了各国新闻市场,旁人难以插足。尽管西方各国宪法都明确规定每个公民有出版自由。每个公民,不论穷人富人、小公司大公司都可以平等地出版报刊,可以申请创办广播、电视。但是,面对那些拥有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资产的媒介巨人,那些只有几千、几万美元小资本的个人或小公司怎么可能与之竞争?所以,出版自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纸面上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公众深深地依赖着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却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会掩盖、歪曲事实真相,误导受众,侵犯受众的知晓权,侵犯公众

新闻学概论

的名誉和隐私权,等等。 为了保护公众的各种权利,也为保护国家利益,就必须对新闻媒介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关键词:新闻事业,传播新闻,新闻活动社会现象,媒介巨人,新闻自由权

新闻学概论

第1章 绪 论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新闻学,曾是国际新闻界的重要话题。好几本著名的新闻传播理论专著,像1981年美国学者威廉?哈森的《世界新闻多棱镜——变化中的国际传媒》,论述世界上“五种新闻理念”;1983年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归纳全球的“六种理论”;1984年美国学者赫伯特?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有华夏出版社黄煜、裘志康中译本),划分“媒介交响乐三乐章”;均把“发展理念”、或“发展媒介理论”或“进步中世界(第三世界)理论”,与“西方理念”、“自由主义论”、“社会责任论”或“市场经济世界理论”并列,作为不同于它们的一种新闻传播理论。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几本书都在修正或挑战久负盛名的《报刊的四种理论》,认为旧的“四种理论”不足以说明变化了的现实,“发展理论”已经崛起。

1.1 中国发展新闻学概论

发展新闻学后来走得不顺,甚至一度相当沉寂。究其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遍及亚非拉,意识形态与文化差异极大,基本学理形成共识较难;二是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新闻理论也就不同;三是各国对其他几种新闻理论,如“自由主义论”、“社会责任论”与发展新闻学的关系的理解或处理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构建“一般”的发展新闻学理论体系,时机远未成熟。

然而,发展新闻学毕竟是生长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理论,作为“一个世界、多种声音”中能够进入前三或前六种的世界级声音,它在中国迄今缺乏回响,倒是颇令人吃惊的。惊讶之余我们开始研究,发现它于中国有特殊意义。首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研究中国的发展;其次,发展新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新闻传播如何促进国家发展?——前者是现实需要,后者是学科专长,把发展新闻学同国别研究相结合就能找到学科生长点,我们首先要建

新闻学概论

设中国发展新闻学。后者的中心问题是:新闻传播如何促进中国发展?这主题一厘清,就可看出其中蕴含多么巨大的学术潜力。

1.2 实现中国新闻理论的现代化

我认为,发展新闻学要回答一个别的地方不能回答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存在比你强、压着你的发达国家的前提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好更快——这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研究”的首要问题;而新闻媒介如何服务国家发展,同时实现自己的迅速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新闻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只要思考这个问题,发展新闻学就会几乎自然而然地萌芽。我们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不是空穴来风,其源头,可追溯到毛泽东新闻思想。不仅其对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无人可比,而且它的一些基本命题,几度隐没又顽强出现,仍然高屋建瓴地指导着现实:政治家办报;新闻工作要为生产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宣传典型推动工作;舆论一律又不一律;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种牛痘”增强免疫力;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这些命题的生命力,在于穿透乱七八糟不规则的表层,深入媒体与社会的宏观逻辑,入木三分直指中国发展新闻学的首要问题:以新闻传播服务国家发展,主动参与全球传播竞争。它上承梁启超的“报馆有益于国事”,下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新闻思想,下启业界学界对新闻传播如何促进中国发展的各种研究。这一思想源流,是中国发展新闻学直接的理论传统。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实现中国新闻理论的现代化。

1.3发展新闻学理论

放眼全球,不算那些一时眩目如焰火,后来基本没留下痕迹的新闻理论,有持久生命力,产生了大面积影响的新闻理论,实际只有两种:西方理论、苏联理论。

这两种理论我们都曾持续地大规模引进,略作回顾。苏联理论的基本范式由列宁奠定,其名言:新闻工具是“集体的宣传员、集体的鼓动员和集体的组织

新闻学概论

者”,也曾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方针。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把这理解得愈发狭窄和极端,以至形成桎梏:新闻传播≌意识形态宣传。西方理论的基本范式由弥尔顿奠定,其名言: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至今被不少人奉为圭臬,以至形成新的图腾:新闻传播≌信息自由流通。且不说它在西方也受到质疑,搬到发展中国家更行不通:信息富国与信息贫国之间信息流通不平等;信息暴力、信息恐怖、垃圾信息能让其自由流通么?一个“艳照门”就足以让香港警方花容失色!

按托马斯?库恩的说法,范式是一群科学共同体认为值得研究的一组概念和变量,以及对其如何运作的专门看法,包括定理、理论和应用等等。大面积流行于世界的两大新闻理论,也来到或驻留中国,既带来域外的新鲜养分,也有不合国情。关键是,这两种理论的现代形态更适合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有其特殊性,特殊性呼唤理论创新。再看世界,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走向崛起的不只是一个中国,而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崛起群”,特别是当今世界的“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与巴西,发展中国家就占了三个。那么,曾经沉寂的发展新闻学,会不会再度世界性地复兴,成为与苏联范式、西方范式鼎足而三的“发展范式”?汇成赫伯特?阿特休尔所谓“交响乐三乐章”,天空中似乎响起命运的敲门声„„

毛泽东说,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说,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30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使世界不得不关注“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正在改写现代化和全球化理论,因为现存理论既没有总结、也不能解释一个有5000年历史、面积近乎欧洲大陆的国家的又好又快发展。以新闻传播促进中国发展,是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理论抽象与建构,是为中国发展新闻学。以中国这样的历史规模、文明规模、发展速度、受众与媒体变迁极大而影响多方面,中国发展新闻学是中国新闻学者能对全球新闻传播研究做出真正新贡献的一个领域。

新闻学概论

第2章 第三步战略部署

2.1基本实现现代化

普列汉诺夫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中心一环。21世纪初,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进入特定语境,中国发展=中国现代化。发展新闻学的中心问题:新闻传播如何促进国家发展?就转换成中国发展新闻学的中心问题:新闻传播如何促进中国现代化?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时代只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新闻传播促进中国现代化,不仅是研究视角的转换,更是新的研究平台的搭建。这平台包括三大研究领域:一是新闻传播促进中国现代化研究;二是中国新闻现代化研究;三是中国传媒现代化研究。这都是极宏大的题目,远非一本书、少数人所能回答。本书作为《概论》,仅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上篇研究“基础理论”;中篇研究“新闻现代化”;下篇研究“传媒现代化”。

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已成为国家目标;如果没有意外中断,到21世纪末,将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泥水里滚过、血水里趟过、盐水里煮过,从一袭青衫到五星红旗行走在茫茫太空,终于到了最后100年的加速冲刺阶段。整个21世纪,没有比现代化更大的时代主题了!这时候,才有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的必要,因为新阶段需要新理论。不是现有理论不正确,而是关注的焦点不同,答案也就相异。

2.2 研究发展新闻学对新闻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实践处于发展之中,发展是一种普遍性的渴求。研究发展新闻学可以使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好地解读中国当代新闻实践的历史,把握其规律,服务于新闻传播实践。如怎样在新闻中反映发展主题,怎样围绕经济建设、重大科技进步、文化建设等突出发展主题,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我们过去在新闻报道中对这些关系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如关注

新闻学概论

物质生活和财富积累偏多,人文关怀不够;对经济建设成就宣传偏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认识不够;对技术进步的崇拜偏多,对技术伦理问题关注不够(如医学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引发的伦理问题,媒体并没有恰当地关注和思考);对“精英”的宣传偏多,对困难群众的关注不够等等。新闻工作者应该正确理解发展报道的形式和内涵,在选题、策划、报道过程中,要深化发展意识,不仅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更要促进发展。要反映硬实力的增强,也要促进软实力的培育。 另外,发展报道要超越简单的正面、负面报道思维。一般认为发展报道是正面的,而负面报道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其实,发展报道也可能是负面报道,也可以从促进发展和进步的立场上揭示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从发展的角度看,正面、负面的关系完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应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新闻报道原则上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流,不回避发展中的问题。

新闻学概论

第3章 结 论

通过对新闻学概论的学习,我知道了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其含义包括,新闻价值是对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把新闻本质及其特性加以量化,就可以成为衡量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标准和尺度,实现新闻观点向操作方法的转化。在此,我也了解到了“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含义: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承认事实是新闻本源,其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点: A是有事实才有新闻。

B是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C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承认事实对新闻的决定作用,并非否定传播主体在新闻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传播主体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镜子式的被动反映,而是自觉接近和进入客观事物的主动反映;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有取向有选择的能动反映。

就我国的情形而言,新闻学与传播学当下总体看来,还是合的态势大于分的趋向。因为单纯的新闻学尤其是传统的新闻学,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急遽变化的现实,所以需要传播学的滋养;而纯粹的传播学从人才培养到学科建设不少还悬在空中——尚未完全落地,故需要新闻学的支撑。

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而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讲究人文性,其主要体现着人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重点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的精神表现,把诸

新闻学概论

如信仰、情感、道德和美等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立场是主观性的,其研究结论无可证伪。传播学的导入,可以增加新闻理论的客观性,减少主观性。所谓客观性主要指资料的收集、数据的解释都以事宍 ?为依据和归宿,切忌研究人员带进个人偏见。

我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当是“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指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状态。在西方哲学中,“和谐”是事物之间精致的结合,是无与伦比的均衡与协调。换言之,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可谓携起手,齐头共进并相得益彰。落实到学科理论建设上,新闻学应该汲取传播学的学术精髓,而传播学须具有新闻学的人文关怀。

新闻学概论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2]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612-617.[3]马丁•沃克。《报纸的力量——世界十二家大报》,新华出版社,1987年。 [4]沈莉.《从传播学的引入看中国新闻学科的理论建设》.《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者访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2.[5]齐爱军.《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特质比较分析》.《国际新闻界》,2006,(7).[6]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7]郑贞铭.《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28-36.[8]郭镇之、赵丽芳。《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胡正荣.《我所认识的中国传播学》.《传播学在世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10]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推荐第8篇:论文标准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学生所在系(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专 业(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年

2008级

寇 敏

20081510086

指导教师姓名

吕晖(副教授)

间:

2011年12月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2 1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3 2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4 2.1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背景因素„„„„„„„„„„4 2.1.1异质群体间对抗情绪激烈„„„„„„„„„„„„4 2.1.2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发泄通道受阻„„„„„„„„„4 2.1.3对权势的不信任感增加和对特权现象的抵制„„„„5 2.1.4公民话语权意识增强„„„„„„„„„„„„„„6 2.1.5网络的发展与普及„„„„„„„„„„„„„„„6 2.2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网络群体特征因素„„„„„„„„6 2.2.1网络群体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7 2.2.2网络群体“集群心理”的影响„„„„„„„„„„7 2.2.3网络群体的“群体极化”趋势的影响„„„„„„„8 2.2.4渴望意见领袖„„„„„„„„„„„„„„„„„8 2.2.5道德正义感的驱使„„„„„„„„„„„„„„„9 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10 3.1积极搭建政府与民众的网络对话平台„„„„„„„„„„10 3.2用法律形式保障民意诉求的制度化„„„„„„„„„„„11 3.3迅速反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11 3.4提高网民素质„„„„„„„„„„„„„„„„„„„„11 结语„„„„„„„„„„„„„„„„„„„„„„„„„„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浅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的不断深入,频频出现各种网络群体性事件,并呈现出与其他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互相交织的现象,众多网络群体性事件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都牵动着社会各个方面敏感的神经。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出发,对近来在网上反响较大的事件进行分析解读,试着找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本文着重从社会背景因素方面的影响和网络群体心理特征的影响来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成因。基于对形成原因的解析,结合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提出了对于如何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背景;网络群体;心理特征;应对策略

1

前言

在互联网构建了全新社会空间——网络社会——的前提条件下,网络群体事件与传统意义上的群体性事件相比,其形成原因,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和社会影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增无减,从“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于建嵘和网友发起的“微博解救乞讨儿童”再到“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广大网民们对这些事件在网络上的讨论层出不穷,并且都一定程度上对事件的走向产生影响。

随着对网络背景下群体聚集现象研究的增多,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相继引入该领域的研究。不言而喻,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使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呈现出相对丰富的研究视角与路径。公安政法学者着重关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安影响和社会控制;管理学科则侧重于从公共管理、议题管理等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建模研究并提出管理的对策;新闻传播学者更擅长于从信息传播机制的视域追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传播动员和舆论分析,并从多种路径进行类型分析;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者倾向从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的构建的角度加以探究。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解,社会各界的看法是褒贬不一。早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所持有的消极评价和负面价值判断非常明显。譬如,徐乃龙的《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极其对策》一文认为,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容易发生不真实和不恰当的报道,给事件的处理增加困难,甚至致使事件恶性发展。揭萍和熊保美在《网络群体性事件极其防范》中提出了更为激烈的观点,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网络和现实世界会同时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严重影响党和国家形象,威胁社会安全。现在,随着网络背景下群体聚集现象研究的增多,出现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客观科学的看法。如杜俊飞的《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一文中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只是集体行动的一种,是经过网络进行动员活聚集的集体行动,不能一概而论的将其纳入治安范畴或视为负面事件。刘洪波的《网络群体事件不必防范》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非理性,未必可以被视为邪恶。秩序的中断,要从日常生活的征象中求解”。师曾志的《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说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搭建的新的公共空间仍然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身份的认同”,重构了“社会结构中的媒体权利”。本文基于诸多学者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基础上,试图弄清互联网背景下的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并着重以现在社会背景因素和网络群体形成的心理特征因素入手树立其成因以及应对策略。

2

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36%。在这样庞大的网络系统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起必定会对社会生产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社会管理秩序以及网络秩序产生一定影响。

在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文献中,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繁多,褒贬不一。现有文献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延续我国特有的“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和范畴,将“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群体性事件”的范畴之内,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①,是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中的“映照”②或“延续”③。这一类界定大多强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认为起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第二类是从“集体行动”的概念出发,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只是集体行动的一种,是经过网络进行动员活聚集的集体行动,不能一概而论的将其纳入治安范畴或视为负面事件④。第三种界定认为网络集体行动从本质让是一种舆论现象,是公众舆论在在网络上的聚集或形成,是网民就某一议题在网上进行群体性讨论⑤,是一种“制造舆论、发泄不满的行为”⑥。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舆论本身就是一种网络集体行动⑦。另外,有学者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则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它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⑧。

笔者认为作为社会转型中秩序重建的产物,网络群体性事件本身并不可以简单的做“好”或“坏”的定论,正如有学者所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非理性,未必可以被视为邪恶。秩序的中断,要从日常生活的征象中求解”⑨。因此,笔者倾向于第三种界定。并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民们对社会热点,焦点的关注与讨论,是就某一个话题所进行的话语意见表达,表现为网络舆论场中的焦点事 ①② 李金龙、黄峤:《挑战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下的政府信息管理》,《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一期。

孙晓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执政公信力的流失及其防范——基于社会动员的分析视角》,《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4期。 ③ 杨久华:《试论当前我国的网络群体事件及其治理思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④ 郝强:《网络集体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对网民“反CNN事件”的分析》,《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⑤ 杜俊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7期。 ⑥ 王扩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种新危机形态的考量》,《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⑦ 万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反思》,《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8期。 ⑧ 李苏楠:《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5期。 ⑨ 刘洪波:《网络群体性事件不必防范》,《凤凰周刊》,2009年第21期。

3 件。

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2.1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背景因素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形成“断裂的社会”,社会阶层正在经历结构与重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给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互联网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民意表达的蓬勃兴旺,又给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营养”。互联网背景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数量不仅逐年骤升,还实现了形态转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已远非传统群体性事件所能比拟。其发生的社会背景是不可忽略的。

2.1.1异质群体间对抗情绪激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分配冲突严重等问题。这种不平衡的社会结构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运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激化了社会成员间的利益矛盾。并外化成为各种充溢着不公情绪的社会纠纷,极易演化、发展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并且集中表现在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对抗情绪。这类事件大多都由现实事件引发,是有利益受损群体利用网络发起的一种情绪泄愤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

如江西的“宜黄强拆事件”即是政府打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旗号来损害农民的利益;再如,江苏南京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事件”,正是公众对城市畸形高房价的一种宣泄,众多城市居民因买房需要奋斗一生,而房产局局长的一支烟的价钱就高达千万,这种让大众瞠目结舌的事件激怒了广大群众,因此这起网络群体事件是网民们团结起来揭露贪污腐败,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

2.1.2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发泄通道受阻

在当今倡导“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为响应党的号召,某些腐败不谋其职的官员就开始掩盖,粉饰乃至扭曲一些伤害百姓利益的事实。让群众常处于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言的境地。现在大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行动主体大多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失去合法权益保障的草根阶层,或支持这些 ① 焦智博、刘大勇:《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9期。

4 受害群众的热心网民。他们或是经济拮据,没有经济实力打官司;或是地位“卑微”,加之少数地方官员腐败,使他们无法上访,在通过正常合法渠道不能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他们就通过网络来发泄情绪,甚至通过网络来相互联接,组织集体游行、示威、上访等聚集活动,从而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如轰动一时的浙江乐清“钱云会事件”,虽然这件事是在钱云会死后才轰动于网络,但通过网民的力量并没有让钱云会白白的失去生命。钱云会由于征地补偿问题带领村民上访,先后三次坐牢,钱云会之死在网上被盛传为因开罪利益集团而被设计谋杀。当地官方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意外事故”的判断。政府妄想就凭其一面之词,就断定其为“意外事故”,从而就会就此平息,谁知群众再不愿事实被掩埋,一心为民的好村长白死,让事件在网络曝光,引发网络热议,纷纷为钱云会请辞,打抱不平。网民的关注最终扭转了事实的真相,虽然只是制裁了肇事司机,最终没有牵出幕后的指使者,但还是给了政府官员一记响亮的耳光。

2.1.3对权势的不信任感增加和对特权现象的抵制

在当前中国社会,官民关系、贫富差异、城乡差异,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面的矛盾。学者于建嵘把社会冲突分为工具性冲突和价值型冲突,并认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冲突主要是工具性冲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主要表现为工人、农民等群体维护自身权利的斗争。在其他渠道尚未完善的境况下,网络世界成为工农等群体陈述不公、诉求权益的重要平台①。因此,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的言行举止成为网络世界关注的焦点,只要其有不当言辞和行为被发现,便可能引发网络群体事件,成为众人批判的对象。

例如2010年轰动网络的“我爸是李刚事件”,事件起于2010年10月16日晚9时40分,司机李某醉酒驾驶轿车行驶至河大新校区生活区内,将学生陈某、张某(均为女性)撞伤。伤者陈某因抢救无效死亡,伤者张某无生命危险。案发后,最早提及“我爸是李刚”之说的是,在事发当晚11时50分百度贴吧发帖“今晚的车祸”,并在当晚11时的跟帖中称,“保安让他下车,他说‘我爸是李刚’。此帖一发后,大家疯狂转帖,搜索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已成了一个特指“仗势欺人、骄横跋扈”的符号语言,引发媒体和社会持续广泛的关注。 ① 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10年08月。

5 还比如,如今很多事业单位的招聘都直接规定内部子女优先。像这样的特权现象让广大群众深感不公。

2.1.4公民话语权意识增强

随着我国民主改革的推进,普通民众的话语权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话语权,而网络媒体就成为各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表达愿望、争取权益的重要平台。在网络上积极主动发表对某个社会事件的看法,大量意见的聚合往往导致该事件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进而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从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另外,民主的推进也使民众不再对权威毫不怀疑地崇拜、信服,对于大多数官方言论都持怀疑看法。特别是一些利益集团和部门的不当做法被曝光后,权威部门就更加失去了公信力。所以,群众在网络上对某个事件的关注往往聚焦于事件的前因后果、政府或权贵等方面是否行为失当,广泛开展讨论,不满有关部门的相关说法时甚至自发组成调查小组,寻找事件真相。

例如“郭美美事件”,该事件始于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郭美美炫富”的一阵风,像“蝴蝶效应”一样引发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地震。使其在国人眼中几乎失去了公信力,这是由于各职能部门长期运作的不透明现象本就在人们心中颇有微词,这一事件的发生就成为了导火索,网名抓住这条线索开始对其算账,从而引发的“慈善**”。

2.1.5网络的发展与普及

网络迅速崛起并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面广,传播效果好,网络存在的匿名性,使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和参与事件的风险性小,隐蔽性强。网络中的言论相对自由行较高。如今,微博的广泛运用,让全民都能成为信息的记录者,传播者,大多新闻的第一手消息都是源于微博。网络中探讨的问题涉及广泛,有重大社会问题,如对腐败问题的揭露,对社会不公的声讨,这类问题带有强烈的社会经济活政治权益的诉求;有的属于文化表达和道德论争类的网络文化事件,在对霸权文化和价值抵抗中,表达出草根阶层对身份的认同, ① 邬心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分析》,《新闻记者》,2010年第7期。

6 由此产生交流与表达的渴望①。

2.2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网络群体心理特征因素

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特征和虚拟世界中网民们的特殊心理为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提供了普遍的心理基础,网络群体因共同的兴趣关注而聚集在一起,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发展壮大,并产生强大的舆论效应,又随着事件的结束而迅速解体,作为网络群体事件的推动者,网络群体的心理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2.2.1网络群体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虽然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但中国社会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划分明显,个体对社会联系的渴望比较强烈。在此基础上,网络化迅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独立自由,个体更加缺乏归属感。在网络世界中,网民的聚合更多是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等非物质性因素。因此,由于共同的关注点、相似的意见而集合在一起的网络群体就为网民们提供了一种归属感。例如2009年,发生在湖北巴东县的“邓玉娇案”中,事情曝光后巴东警方发布案情措辞前后不一,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随后 ,“邓玉娇维权网”、百度贴吧上的“邓玉娇智囊团”等迅速成立,成为关注该事件的网民的大本营。由于网民归属感的缺乏,网民们对身份认同的期待急切,网络群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并找到一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研究表明,在缺乏视觉信息的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易符合群体及社会规则②。所以,网络群体形成以后,能在短时间内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形成约束力。

2.2.2网络群体“集群心理”的影响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构建语言或意见建构集体认同感,重在利益的诉求和情感的表达,属于一种“集群行为”。 H·布鲁莫在《集群行为》中将群众分为四种类型:偶合群众、常规群众、行动群众和表意群众③。从这个角度出发,网络群体可被看成是表意群众的一种,是为了其成员的个人满足而组织起来的、可以提供感情表达释放机会的人群。同时,网络群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可 ①② 路俊卫、秦志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向及其社会功能》,《新闻传播》,2011年第4期。

鲁署明:《沟通交际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3页。 ③ 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06—409页。

7 以演变成为行动群众,他们易受暗示并且有明确的行为目标。集群行为既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①。因此,网络群体事件一开始经常表现为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后来又可能演变成理性的现实行动,如成立相关事件的网络调查组等。 如2009年的“云南躲猫猫事件”。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青年李荞明在看守所受伤、不治而亡。经证实在羁押期间,同监室在押人员张厚华、张涛等人以李荞明是新进所人员等各种借口,多次用拳头、拖鞋等对其进行殴打,致使其头部、胸部多处受伤。2月8日17时许,张涛、普华永等人又以玩游戏为名,用布条将李荞明眼睛蒙上,对其进行殴打。其间,李荞明被普华永猛击头部一拳,致其头部撞击墙面后倒地昏迷。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2月12日死亡。案发后,张厚华、张涛、普华永等人为逃避罪责,共谋编造了李荞明系在玩游戏过程中,不慎头部撞墙致死的虚假事实。由此事而诞生的“躲猫猫”一词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省委宣传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于2月20日上午前往昆明市晋宁县具体事发地,对“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进行调查。并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2.2.3网络群体的“群体极化”趋势的影响

“群体极化”是由美国当代哲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的概念,是指“团体成员有某些偏向,再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②。即群体的商议讨论后,会使群体成员原有的,大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强化,大多数成员同意的观点会更确信,反对的观点会更排斥,最终是群体内部的意见向两极化发展。

凯斯·桑坦斯还说:“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而且频繁的沟通,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③。因此在网络世界里,更容易出现这种群体极化的现象。比如“药家鑫事件”在网上就迅速变成专家教授之间的口舌之争。网民们更是义愤填膺的把矛头都指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骂她“毫无廉耻,毫无人味”,同时大肆赞扬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再如“世上最毒后妈事件”中,丁香小慧满身是血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后,未经证实,大家就都将矛头指向其后母,网络上形成 ①② 引用同上。

[美]凯斯·桑坦斯 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③ 引用同上,第51页。

8 浩浩荡荡的声讨最毒后母的大军,不辨真假的将其继母大骂特骂。群体极化影响从这些事件中可见一斑。

2.2.4渴望意见领袖

根据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即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这些人是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①。

在卡茨和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所建立的“二级传播论”中,舆论领袖是一个核心概念。其中对舆论领袖所下的定义是:人们所认识和信赖的人,往往跟他们有相同的社会地位,被认为具有某些专长和对某些问题见解深刻。舆论领袖能够向人们提供建议和解释,改变他们的态度和影响他们的行为。与社会正规组织的领导人物不一样,舆论领袖是非正式的领导,给人出谋划策,其影响力常常比大众传媒更大②。

“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立刻便处在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③。网络群体形成以后,经过一系列网络行为,主要是根据发帖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影响力,往往会推举出一些领袖级人物。这些网络领袖们或者能收集到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或者对事件的分析专业独到,或者对事件关注度最高等等,这使得他们在众多的网民中脱颖而出,成为意见领袖。由于网络群体成员间易受暗示和传染,因此网络群体领袖的意见一经推出往往能迅速得到大量网民的支持和响应。例如在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中,《凤凰周刊》首席记者邓飞在微博上的直播得到广泛关注。江西宜黄县钟家姐妹在南昌机场被宜黄官员拦截,在前方采访的记者打电话给邓飞,他很快在新浪微博上直播了一场“女厕攻防战”,发出的微博不停被转发,邓飞粉丝不断增加,使邓飞成为这个事件的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和“粉丝”们的互动往往会生成网络意见圈群,大大增强网络群体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2.5道德感正义感的驱使

从“五四运动”过后,传统的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文化相碰撞,出现了一个 ①② 张玖笑:《网络社会失范行为之思想引导研究》,《管理观察》,2010年。

金盛华等:《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③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9 文化的断裂层。对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完全摒弃,中国古老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岌岌可危。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阶段。长期处于这样的社会转型期,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有所偏移,人们都注重物质上的满足,一切“向钱看”,在这样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变的越来越冷漠。以至于出现老人摔倒无人去搀扶这样的事件。随着社会道德观逐渐畸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知识分子开始呼吁传统道德的回归和提倡信仰,信仰及时道德标准也是道德底线,没有底线,做坏事后就没有良心的谴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中出现对弱者的同情,如于建嵘和网友发起的“微博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并且和警方合作解救了很多被拐卖后,沦为乞讨儿童的孩子,让很多可怜的孩子从回自己的家,一幕幕的骨肉重聚的画面无不让人潸然泪下;再如记者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行动,活动有各界志愿者和社会人士参与,首先在贵州山区开始,让孩子们吃到免费午餐,然后扩大到中国很多山区,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笑脸让人们感到及愧疚有安心,愧疚的是如此大国,GDP年年增长,却还是有如此多的孩子吃不上饭,安心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兴起让孩子又有了希望。于此同时也有强力谴责人情冷漠的人,入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小女孩被车撞,居然路过没有一人上前施救,目睹如此场景不禁让人寒心,网上对这些毫无同情心的人嗤之以鼻,并呼吁大家回归传统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

从集群行为的发生原因可以看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公,民众安全感的缺乏。一般而言,社会制度的优化,是突发事件处理的核心。无论是由网络舆论引发的,还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而激化,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也都在这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1积极搭建政府与民众的网络对话平台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积极搭建网络对话平台,让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由于政府的政策没有达到完全的公开,透明,因此,网民对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舆论产生误读、误解,甚至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是必然的。当网络事件的讨论增多时,政府应及时通过网络对话平台做出解释,并引导网络舆论,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政府部门,要及时公布信息,满足并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在事件发生之初,将事件的真相、处理方法等及早公之于众,满足群众的

10 知情权。因此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的平台,及时了解民情,掌握公众价值观念的动态,及时发现政府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根据公众所提出的意见与要求调整服务方式,满足公众的需求。政府只有建立网络对话平台,通过真诚对话以获得共识,使政府与公众真正达到理解与认同,才能有效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

3 .2用法律形式保障民意诉求的制度化

在涉及公共权力的互联网舆论中,“民间网络舆论场”主要是集中在贪污腐败、行业垄断、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等民众关心的话题上。①由此可见,网络是寄托人们关心和诉求的摇篮。随着群众政治参与热情的逐步提升,相对滞后的诉求渠道成为了阻碍,大量的人转而将网络作为宣泄的渠道,相同的诉求使他们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主体。“民意诉求制度化”其实就是要社会畅通各种利益群体利益诉求的合情合法的便捷的通道,以便于相关部门在利益矛盾激化之前及时调整这种关系。②公共部门通过对网络信息的采集、传播,说明事实、澄清谣言、表明态度、处理事件,在公共部门和网民的良性互动中缓解矛盾。

3 .3迅速反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网络是信息的“集散地”,具有数据最大、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因而它既是群体性事件爆发和激化的“温床”,也是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和解决的最佳平台和工具。网络中的信息多如牛毛,也不乏有个别人会组织发布“虚假信息”,借助网络煽动恶性事件。因此公共部门人员应该有很好的媒体素养,新闻敏感性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公共部门要争取网络话语权,通过积极的、权威的信息的发布,抵制不良信息的蔓延。遇到事情不能一味的回避,而是要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积极发布第一手可靠信息,引导受众了解事实,从而正确判断。

3.4提高网民素质

提高网民的素质,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的问题。作为网民交流,发表意见的平台,网络汇集了社会各种舆论,因此容易激化矛盾,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对于各种信息的处理,主要依靠网民自身的自觉性,因此网民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意识、理性思维,基于伦理道德的要求,运用媒介知识,对事物真假、善恶进行辩证认识,对网络中所传播的 ①② 郭奔胜,季明等:《应对“网上群体事件”新题》,《瞭望》,2009年第6期。

张娟:《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分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9期。

11 良莠不齐的信息有自己辨别的能力。从而抵制那些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发布虚假或不良信息造成网民的恐慌与错误认识。

结语

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视角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创造出一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公民共同参与的众声喧哗的空间,真正成为多元话语的集散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身份的认同,公民参与言论的逐步实现,这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扩大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群体性事件将成为常态,其所反映的问题也是社会生活的日常状态。面对不断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换一种眼光将其视作社会问题的反射与纠正,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因素,借助网络平台促进社会各阶层间广泛的对话与沟通,构建起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理性、民主的和谐共生关系。

12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吕晖导师的指导,论文从初稿到最后定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吕老师的修改细致入微,甚至细微到每一个标点符号,吕老师这样细致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谨向吕晖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其次要感谢戏剧影视文学系的培养,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帮助,在这四年中通过各位老师的辛勤培养以及同窗好友的关心帮助,使我在语言、写作、内涵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13

参考文献

[1] 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10。 [2] 曾庆香、李蔚:《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语政府应对》,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3] [美]凯斯·桑坦斯 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极其对策》,《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7] 揭萍和熊保美:《网络群体性事件极其防范》,《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8] 杜俊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7期。 [9] 刘洪波:《网络群体事件不必防范》,《凤凰周刊》,2009年第21期。 [10] 师曾志:《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2期。

推荐第9篇:标准论文

标准纸样 一:

1,标题。应该能够总结了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元素,简洁的,看到的,一般应不超过20个字。 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是主要的概念话语。为了阐明本文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除尽可能原始论文,优秀的创意效果和新的论文有见地的基本信息。而且不应该是一个简短的章节标题列表。摘要500字左右。

键字的论文旨在反映最关键的短语,通常为3-5。

如图3所示,该目录。这两篇论文大纲由一些论文字幕,应当标明相应的页面。

4,引进(或序言)。讨论内容应包括国内和国际形势方面,本文将处理的问题,讨论的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身体。是一个论文题目。

6定论。论文的结论还需要明确的本质不变,应澄清从创意效果或新的见解,以及在该领域的意义。

7,看文档和笔记。编号的子序列中的文件中的文本后的票据或票据的参考文献,可参考有关文献。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见“文学”杂志上写作时模式是:

[编号],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外语可以缩写),年,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书籍,写作模式是:

[编号],作者,书名,书单位,年份,版本,页码。 ) 8,附录。放置在身体,包括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准备给别人看的数学午餐帮手需要的东西,重复性的数据记录纸用符号的含义,缩写,文字和澄清程序等信息。 二:本科毕业论文模式要求:

1,装订顺序为:目录文本写作过程的位置月 - 日。 ③英国作家谁写了3个以上“等”(斜体)。 请参阅的格局英语文学如下需求:

[1](两个空格)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相隔一个逗号,然后由英国期间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名字),标题(斜体期间英语),一本书(冒号后),出版社或书商(逗号)后,一本书日期(后加入英文句)。

[2](两个空格)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相隔一个逗号,然后由英国期间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名字),文章标题(标题的文章“”引号)(空间)立即期刊名称(斜体后跟一个逗号),卷号(发行数量),一本书,英文句号。 陈先生说科学技术

描绘的科技成果或开发技巧工作坊或技能测试和评估的研究成果; 技能无疑是一个科学的话语地位的文件。 陈先生说,对科学的技能,通常工作丰富的信息提供系统或过程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文件

是一个学术实验,理论或观察的科学研讨会的主题有新的效果,或站立持不同政见者,以科学的记录和常识; 被称为原则付诸实践的科学总结一些新的进展,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沟通和对话;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布; 还有一些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它应该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发现,有所创造,创造,有所前进,必须允许重复,仿照,抄袭作业。 论文题写

在最合适和最简洁的,但最重要的文件,反映的契合语法词的组合的具体内容。 刻在作出贡献,需要考虑编制选定的关键词和标题,索引等二次文献能够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检索所使用的每一个字。

铭文不能使用不寻常的缩写,首字母缩写词,字,字符,符号和公式。 不主张用子题写。 摘要(以下简称“摘要”)

是陈表示,没有注意到论文的内容,简单地谈一谈陈先生说。

应具备的独立性和自足,不读书的小陈说,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有数据,尚无定论,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能够独立使用,能够分开其他文献。 内容应包括陈先生说,相同数量的主要信息文件。

研讨会正常工作,应该明确的意图,在最后的测试方法,结果和结论。 侧重于书面的结果和结论。 抽象元素

意向书,研讨会,研究,查询和其他条件,意图和任务,以及主题触及规模。 方法,使用的原则,理论,条件和目标,信息,技术,分配方法,设备,程序等; 结果,测试结果,或讨论,数据乃打听的结果和功能。

结论,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和使用的查询结果提出,随后的问题,假设,灵感,想法,炒作,等等。

其他不属于研讨会,研究和发展,主要的意图的查询,但在其智慧和情报价值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抽象类型

一种基于文献的总结报告显示的大小和内容的主体轮廓的简要说明。 文献的摘要表明标的大小的简要说明。

新闻/指示总结报告是基于一种类型的抽象文学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价值较高的信息,并指示性文摘抽象一些其他的方式的方式来展示。 特色汇总

总结报告为基础的方法,结果,结论,有些是必要写三个具体意图和其他书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他两个。

这表明需要写一些抽象的特定意图,方法,结果,结论,和其他4有些人可以写简单。 新闻/指示总结以上5部分有必要的专门编写的。词通常是400字左右。 摘要写作的需要 中文摘要 英语水分

中国语言为载体的文字的应用论文,报告/指示精华从事研究工作和科学成果获得供认世界上最基岩条件! 纸简介

一个简短的讨论,澄清规模的意图,工作范围相关的常识空白,理论基础,分析,讨论的想象力,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讨论影响等现有就业岗位。 应该是简洁,同样不能是抽象的,不成为摘要说明。 现有教材的一般知识,不显示中的介绍。 正文纸张

为中心的一些论文,占总理空间。

快速的目标是要查询的目标,试验方法,观察方法,设备,信息,材料,测试结果,观测结果,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图表处理组通过,由视图和派生的结论。

因为学科,主题,研讨会的方式,操作过程,结果此内容对身体的表达,沟通和活动之间的差异没有一致的规则。

文字内容是必要的地球,现实的客观,准确完整,逻辑清晰,简洁性和可读性。 论文的结论

是结束,总体的结论。 不与文本段落重复的总结。

可能是准确的,良好的,清晰,简洁。

出口如果无法定论,但没有结论,也可以是有必要先谈谈。

能够谈论的调查结果,或提出索赔,研讨会想象,设备的改进定型,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论文感谢

作为一个研讨会,约占尊重由单位提供,以帮助自己的表达进行学术研讨,他们构成成绩的过程中,必须发挥。

因为纵向课题的学术论文已被刻在标记纸,所以这不能提高的一致好评。 大概是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合约单位水平的问题,赞助或支持的公司,或自己安排的讨论; 研讨会,以帮助结束工作或提供自己的午餐安排或条件; 在讨论工作,以帮助进行索赔或供应人员; 转发和引用正确的信息,图像,文档,所有这些研究思维和想象; 谢谢安排或其他的自己。

推荐第10篇:论文标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存货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淮安方圆化纤有限公司为例

学员姓名 学号 1132001209556 入学时间 2011 年

春 季 指导老师

李英 职称

讲师 试点学校

淮安广播电视大学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存货的计价和核算……………………………………………….1

(一)个别计价法…………………………………………………….1

(二)先进先出法…………………………………………………….2

(三)加权平均法…………………………………………………….2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2

二、淮安方圆化纤有限公司的存货管理…………………………….3

(一)公司概况………………………………………………………3

(二)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3 1.存货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环节)……………....3 2.存货的采购………………………………………………………4 3.存货的验收………………………………………………………4 4.存货的保管………………………………………………………4 5.存货的储存………………………………………………………4 6.存货的销售………………………………………………………4 7.存货的账务处理…………………………………………………5

(三)存货管理的改进建议…………………………………… …5

1.存货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环节)……………....5 2.存货的采购………………………………………………………5 3.存货的验收……………………………………………………….6 4.存货的保管………………………………………………………6 5.存货的储存………………………………………………………6

6.存货的销售……………………………………………………….7

7.存货的账务处理………………………………………………….7

8.在努力做好以上各项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使存货管理环节更为完善……………………………………………………………...7

三、结论…………………………………………………………………8 参考文献…………………………………………………………………8

工业企业存货的计价、核算、管理

【摘要】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存货既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损益表中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来源。因此,对存货收入、发出、结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否正确,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和\\面。本文通过对存货管理内涵、目标及意义的阐述,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存货 存货计价 存货核算 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目标 问题 改进方法

存货,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存货的计价和核算

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其他四种方法,由于采用了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会出现不同的发出、库存存货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损益。因此,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存货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存货核算,应正确计算存货购入成本,促使企业努力降低存货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企业中,存货成本直接影响利润水平,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品种日益更新,存货价格变化较快,企业领导层更为关心存货的资金占用及周转情况,因而使得存货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越来越大。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对存货的核算和管理不仅能提高核算的精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及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法,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1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

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

先进先出法,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计算,比较接近目前的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本进行计算的,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使利润表的反映不够真实。 3.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月购进存货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本期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无论在上涨还是下跌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 4.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指以本批购进数量加账面结存数量的权数,滚动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据以确定存货发出成本与期末存货成本。

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每次购入存货的单位成本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对发出存货成本的影响,分别与购入数量加购入前库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成本计算较为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差距,而且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使存货核算相当繁琐。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只能用于永续盘存制,不能用于实地盘存制。

二、淮安方圆化纤有限公司的存货管理 (一)公司概况

方圆化纤有限公司始创于1999年6月,经过方圆人不懈的拼搏奋斗,现建有苏州新区、吴江盛泽、江苏淮安三个生产基地,总部设立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员工总人数约一千多人。是国内最大的切片纺生产企业,最大的细旦FDY涤纶长丝供应商。

主要设备有德国巴马格、日本帝人和日本东丽组成的以FDY为主的生产线。 公司年生产涤纶长丝十一万吨,其中超细旦FDY 十万吨,DTY一万吨,年销售收入达二十亿元。其产品主要销往中国东部沿海各城市,部分产品已出口欧美。

(二)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存货的管理包括对库存物资的购、收、存、发等环节的管理。每一环节在存货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规划管理好每一环节。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使企业付出较多的持有成本。

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存货作用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存货成本,以最低的存货成本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即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货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环节)

存在问题:存货采购频繁,在申购环节上,一般由使用者提出,报经批准后,交采购员采购。操作程序上,却不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申报采购计划,而是觉得原材料不够就去买一批回来放着,至于这一批采购多少,是凭感觉办的,有的存货在需要时如发现没有,才马上通知采购去买,在买回之后再补填申购单报批,在这种存货申购条件下,经常会出现不能按照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因而也就没有恰当的采购计划。

存货流动较快,尤其是原材料,不仅要考虑经营的需要和经济库存量,还要

3 涉及保质期。如果库存量过少,则不能满足经营的需要,如果库存量过多,则不仅使仓库和资金占用增加,而且还可能因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2.存货的采购

存在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采购材料环节,往往由一个人完成。物资采购很大部分业主是自由经商的个体业主,售价变化频繁。采购入库价格,一般只能以采购员口说为凭,使采购工作无章可依,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3.存货的验收

存在问题:存货的验收是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一些企业对存货的验收警惕性不高,对一些特殊存货的质量问题疏忽,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验收人往往和采购人员是同一个人,容易增加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4.存货的保管 存在问题:管理不到位

(1)存在问题:生产现场的存货,当天使用后,一般都有剩余的存货。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当天剩余的存货由于存放在各生产点,往往忽视管理,给企业经济带来损失。另一些有保质期的存货,无专人管理,如不注意,时间过长就会变质,造成损失。

(2)存在问题:一些原材料,由库房办理收料、发料手续,在各经营点直接消耗,到月末结算时,经营点一般都会有剩余物资,如果忽视了这部分物资管理而形成一部分账外物资,就会造成物资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

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每期核算,要如实反映生产经营的消耗,不能以领带耗,盘存不能流于形式。

5.存货的储存

(1)存在问题:材料的领用没人管,材料被盗或被工人私自领用会没人知道,造成企业的损失。

(2)存在问题: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

6.存货的销售

4 存在问题:企业产品的销售一般是从接受客户的订单开始的,但是企业内部的销货订单比较单一,而且接到订单后存货的发出与否时间不等,不便于企业内部管理。

7.存货的账务处理

存在问题: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

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比如,甲、乙两个工号同时开工,月末核算记录显示的是乙工号的材料消耗极少甚至为零,而甲工号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块;原辅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原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已经结转了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购货发票未到,期末又没有按规定暂估入库,造成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记录减少甚至出现红字余额。

(三)方圆化纤有限公司存货管理的改进意见 1.存货的采购计划

改进方法:制定严格的存货申购制度,由物资使用部门和仓库保管员共同提出申购计划,报公司负责人批准执行,对使用频繁,需长期保持一定库存量的存货,如一些一次性用品、低耗品等,应当结合存货的性质和每日使用量,制定一个合理申购计划。

另外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2.存货的采购

改进方法:企业应当制订合适的措施来避免采购员任意虚报价格。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1)是采取双人采购,双人验收,双人签字,相互制约;

(2)是建立信息网络,由成本员、使用单位负责人、保管员定期在市场采购进行市场调查,把市场价格输入微机,作为领导签字报销的依据,从而达到监督、控制的目的。

(3)要规范采购行为,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 5 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

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存货的验收

改进方法:建立健全采购存货的质量验收制度。企业所订购的货物到达是由保管员进行验收保管,有一些原材料,质量要求高,入库验收时,验货人不仅要检验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把质量关,制定清楚明晰、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必要时,负责人可以对大宗存货实行抽查,检查质量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对不合规定的存货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根据订货单和供货方发货单验收合格的货物进库后,仓库验收员必须及时填制“收货单”并分别传给采购员和财务部。

4.存货的保管

改进方法:应当制定严格的存货盘存制度,由成本核算员、保管员、部门经理组成盘存小组,对各经营点、库房按月进行盘点,按实计耗,该计量的一定要过秤,盘存后经三方签字,会计核算才能认可。

改进方法:应加强生产现场的存货管理,制定严格的生产现场存货管理制度,落实专人管理,尤其是对有保质期的存货的管理,要确保现场存货的保质、完整和不流失,做好生产现场存货的使用、保管、检查、监督和管理工作。

此外,存货的保管还要建立库存存货质量管理制度。库存存货质量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存货的残损变质,另一个是存货的积压呆滞。无论属于那一种情况,都必须结合存货的盘点,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以保证存货质量的良好,减少发生的损失,并保证会计存货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5.存货的储存

(1)改进方法:落实保管责任制度。通过设置专职仓库保管人员,明确其职权范围,落实存货保管的经济责任。

另健全实地盘点制度。将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相结合,防止并及时揭示出现差错或舞弊行为,保证帐实相符。清查盘点前,要做好核对帐目、整理商品、检查度量衡器和清查人员的组织等准备工作;清查盘点时,既要查清数量,又要 6 检查质量,将积压呆滞、残损变质、质次价高以及存量过大、储存时间过长等不良问题查清,并防止错盘、重盘、漏盘。根据盘点结果如实填写“存货盘点报告单”。对积压呆滞、残损变质、质次价高以及存量过大、储存时间过长等存在问题的存货清查报告,可单独完成。

(二)改进方法: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如大型备品备件等。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如日常生产消耗用材料等。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6.存货的销售 改进方法:

(1)根据不同的客户和销售形式设计订单格式,以满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工作、相互制约的经营管理需要。

(2)实行订单顺序编号,对已执行的订单和尚未执行的订单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便随时检查订单的执行情况和未执行订单的处理过程。

(3)销售并记账,根据订单销售部门人员到仓库领货,由仓库保管员和领货人员一起在实物出库凭证上签字。实物出库凭证要一式数联,交一份给会计部门,交一份给销售部门,一份自己保管。会计根据交过来的实物出库单记账,减少存货。

7.存货的账务处理

改进方法: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三相符。

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物、卡三相符。

8.在努力做好以上各项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使存货管理环节更为完善。

7 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

要想使存货管理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就要使企业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如ERP系统。利用ERP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结论

以上对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企业在努力做好以上各点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来设计与之适应的存货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存货的投资效率,并设计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促进企业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以宽.会计制度设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 [2]易国兴.管理会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3]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

[5] 于小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11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课 程 论 文

学号: 131302030012姓名:徐素红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指导老师:王英老师任课老师:王英老师

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思考

——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

徐素红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0098)

摘要:从实际应用性出发,采用水利部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南京市高淳区这一实例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南京市高淳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形势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强河湖管理、进行水生态修复以

及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以及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 改革; 思考; 高淳区; 体制

1 引 言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1]。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并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2]。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水利工作做出重点部署。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好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水利重点任务。因此,南京市高淳区政府需完成好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分配部署的相应的水利重点任务。

本文联系水利部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意见和要求,针对南京市高淳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其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和具体实施办法:加强河湖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生态文明建设。 2 加强河湖管理

落实河湖“蓝线”管理,完善河湖库管理组织,促进“河长制”规范化、系统化、明确化;开展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土资源保护专项检查行动,强化河湖空间管理;厘清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联系,加快推进河湖健康评估。

2.1 落实河湖库“蓝线”管理

划定全区蓝线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河湖库“蓝线”管理纳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保护河湖库形态完整和功能完好。加强水库生态保护,完成龙墩河水库,苗圃水库等中型水库生态保护带设立和勘界定桩。

2.2 完善河湖库管理组织

(1)河道管理

建立健全的城乡河道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管理经费,加强河道管理和维修养护。成立骨干河道管理单位,负责辖区内河道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建立、完善河道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

(2)湖泊管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以维护湖泊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依法严格规范和约束人类不合理活动,坚决遏制湖泊萎缩和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永续为人类造福。

(3)小型水库管理

强化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推进中型水库达标管理,根据《江苏省小型水库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成立高淳区小型水库管理处,各镇区相应成立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加强小型水库管理[3]。

2.3 河湖库常态化管理

(1)水域、岸线管理

——严格实施“三条红线”管理

制订《高淳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控规划(方案)》,建立指标体系。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制订用水效率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各镇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区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镇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二是建设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区。单位GDP用水量递减率达10%,2015年底,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以上,非农业取水计量率及灌区渠首计量率达100%,90%以上的非农取水实行远程监测,实行固城湖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资源共享。

——提出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组织开展排污口普查,编制排污口整治规划,严格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重要河湖的健康评价。建设引水配套工程,减少养殖尾水直排固城湖,对镇区水域进行治理和美化。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以丘陵山区小流域为单元,结合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

(2)水土资源保护

加强河湖砂土资源保护。建立河湖采砂有效管理机制,打击非法采砂,维护河湖河势稳定和防洪、生态、通航等安全,保障河湖砂土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开展全区重点河湖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河湖水土资源生态、景观、经济等综合效益。

3 水生态修复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复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随着高淳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淳区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加强、加快河湖水环境的整治已是燃眉之急。根据高淳区的实际状况,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浊、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调水引流工程,全面推进疏浚清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对高淳区主要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工程如下:

3.1 开展湖区水生态修复

近年来,高淳区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湖泊水污染和藻类水华暴发事件频繁发生,湖泊的治理迫在眉睫。湖泊水体的生态修复,因其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无二次污染、廉价和易操作管理等优势,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发展前景。根据河道边坡条件和污染特征,在河道内种植生态沉水、挺水植物,布设生态浮床、悬床,实现降解污染目的,逐步完成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治理工程。

(1)河道内外种植生态植物

—— 河湖两岸建防护林

结合“绿色高淳”建设,拟在官溪河、漆桥河、胥河、港口河、横溪河以及石固河等河道两岸建设绿色防护林带,总长约80km,建设宽度为10m左右。对于特殊地形地段以及居民聚居点,根据实施可能性确定。最终建立生态公益林屏障,恢复河渠岸边植被,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河道水系的干扰,阻隔面源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吸收和降解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河坡植草坪(或灌木)

根据河道边坡条件,在河坡上种植草坪或灌木。河坡是水域向陆域的自然过渡带,草坪和灌木与土壤的结合,改善了温度、湿度,提供了食物。草坪和灌木与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体系,和河道两岸的树林与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河道、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草坪和灌木不仅在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也改变了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防汛墙上攀附绿藤

对于加高、加固防汛墙的部分河道,在防汛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从下爬到上,到了顶

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在防汛墙的两面墙上,可依墙分层而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硬质结构的直立或斜坡式护坡,宜种植一些垂枝灌木。

——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环境

挺水植物,可以直接栽在河边的滩地上、斜坡上,也可栽在盆、缸及竹木框之类的容器做成的定床上。直立式防汛墙的下面,在不影响河道断面的基础上,利用河底淤泥在墙边构筑一定宽度,并有斜坡的湿地带,创造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水面养萍草、水下种水草

在湖泊水面养殖萍草,根在水里的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葫狸等),根在河、湖底泥里的浮叶植物(如是荷花、水鳖等)。实践证明,水草茂盛的水体,往往水质很好,而且与众不同的是清澈见底,人工种植水草,也是修复河道、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2)保持河道的多形态、水流多样化

新的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形成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本身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曝氧

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原生动物等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无时不刻地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质和水,它们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应尽量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曝氧,通过增加水体中氧气的方法来促使好氧细菌的生长繁殖,以达到增强和加快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4)完善经常化修复水生态系统

通过人们的努力,连接河道、湖泊中产生者—消费者—还原者的生物链,并积极地、经常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干预,促使其达到平衡。

3.2 加强河湖水环境整治

随着高淳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淳区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加强、加快河湖水环境的整治已是燃眉之急。根据高淳区的实际状况,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浊、以丰补枯、改善水质”要求,统筹规划建设调水引流工程,全面推进疏浚清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对高淳区主要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工程如下[4]:

(1)胥河整治工程

胥河连通水阳江与太湖两个水系的黄金水道,是固城湖的主要湖河道,2012年已实施如下工程:疏浚河道0.97km;新建河道护坡3.92km,胥河桠溪段新建河道护坡5.17km;新建挡墙380m,修复挡墙500m。

(2)横溪河整治工程

横溪河全长5564m,其中砖墙境内长2150m,是砖墙和阳江两镇灌溉用水的主要河道。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条件的改变,水环境越来越差,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为了打造横溪河生态河道需求,2012年已实施了如下工程:建桥闸结合的控制闸一座,控制镇域内2150m横溪河的水位保持在9.5m左右;打通一条坝,建10m三跨桥一座;迎水面建木质道2000m,并在木栈道下面栽植水生作物改善水质,木质道上面植皮绿化,圩堤沥青路面两旁栽树及花木和景观灯美花环境。

(3)砖墙河整治工程

砖墙河位于高淳区南部,属长江下游水阳江流域石臼湖-固城湖水系。砖墙河内水体基本为死水,不能循环流动,水质较差,加之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砖墙河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周边环境也有恶化趋势。为改善该地区水生态环境,打造高淳“水乡慢城”,通过沟通砖墙河内部水系,恢复砖墙河与横溪河、水碧桥河的沟通,建设清水通道等工程,实现引排分离、清污分开,改善河道水环境。

已批准的砖墙河整治工程主要内容为:疏浚河道7.97km,相国圩排水河道清淤4.0km;新建仙圩桥沟通砖墙河与横溪河,桥总长3×10.0m,总宽12m;新建河口坝桥,桥总长3×10.0m,总宽6.0m;新建洪户村桥,桥总长1×16.0m,总宽6.0m;新建谢家桥,桥总长1×16.0m,总宽6.0m;新建木西村东桥,桥总长3×13.0m,总宽6.0m;新建联通相国圩与保胜圩倒虹吸排水涵,口径1.6×2.0m;新建达路口涵,口径1.6×2.0m;新建杨新坝涵,口径1.6×2.0m。

(4)漆桥河整治工程

漆桥河是固城湖的支流之一,属于水阳江流域,河道全长16km,发源于高淳区龙墩河水库,流经高淳区、溧水区,汇入固城湖,是漆桥镇的重要泄洪和排涝通道。漆桥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道局部束窄、淤积,行洪不畅;堤顶高程不足,迎水坡局部较陡;沿河建筑物年久失修等。漆桥河堤防防洪级别为4级,

建筑物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为提高该地区防洪标准,需对漆桥河进行如下整治:漆桥河治理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疏浚清淤、扩挖河道6.668km,两侧堤身加高培厚6.458km;新建堤顶挡墙0.814km,两侧堤岸防护及生态草皮防护8.715km,赔建堤顶道路6.536km;拆建排涝站1座、排涝涵洞4座、跨河桥梁2座。

3.3 加大生态湿地建设

对于已有湿地,实施保护与恢复工程并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成湖泊湿地、净化型人工湿地、城市湿地公园,增加水域面积,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改善和丰富河湖滨水景观。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格局,加快建成高淳区湿地保护生态格局,着力建设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生态博物园。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管理体系、湿地科研监测体系、湿地生态体系、湿地文化体系。

4 水生态文明建设

4.1 转变水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理念

改变传统水利风景区人工化、单一化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确立以维护水生态环境系统自然性、安全性及完整性,提高水生态系统自我平衡和修复功能为宗旨的自然水景观建设新理念,大力发扬高淳丰厚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挖掘高淳水利历史文化,把水生态文化中美的本质与形态、人文理念、历史风貌融入到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形成具有高淳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工程,将高淳打造成为青山绿水、人水和谐、城乡融合、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区。

4.2 打造水生态文明高淳美景

(1)淳溪镇片

按照“一带、一环、三轴、七点”的规划模式进行建设。所谓一带,即沿湖景观带:将滨江大道建成集城市交通、防洪、旅游观光、生态培育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风光带;一环,城区四周滨水环:规划开挖淳溪镇环北河,沟通固城湖、石固河、官溪河等水域,形成环绕淳溪镇城区的滨水环;三轴,两纵一横景观轴:在官溪河、石固河、环北河在三条河道上布置若干景观节点,形成镶嵌在淳溪镇上的三条景观丝带;七点,城区景观水面:通过修复和新建城区景观水面,提高淳溪镇的水面率,增加城镇的景观节点,即春东湖、宝塔公园湖泊、泮池园、天河坝水面、淳溪排涝河道和环北河的交汇水面、石固河与环北河的交汇水面、固城湖路与环北河交汇处新开水面。

(2)西部圩区片

西部圩区景观主要分布在官溪河(非城区段)、石固河(非城区段)和西部各个集镇的公园。官溪河集镇公园以河道防洪景观型复式断面为主;石固河景观定位为绿地和圩区田园结合的自然生态景观。

(3)东部丘陵片

规划东部景观节点主要分布在胥河(固城至东坝段)、漆桥河、龙墩河水库、大小游子山、瑶池山庄和城镇公园。胥河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拟在河边开辟小型文化主题公园,增强胥河的生态、景观和文化功能。漆桥河沿线以生态河岸为主题;龙墩河水库边建设休闲度假村,打造高淳生态休闲游品牌。城镇景观点主要是漆桥镇的双牌石生态广场、固城镇的湖滨公园、东坝戏楼和洑家坝公园、桠溪镇的红梅公园等。

(4)石臼湖景观片

石臼湖周边主要规划武家嘴滨湖水上旅游区,利用龟山、蛇山和现有的蛇山抽水站公园建乡村公园;规划石臼湖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滨水景观。

4.3 宣传水生态文明

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与水生态文明有关的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通过电视、报纸、公益广告牌等新闻媒体,加大水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继续充分利用法制宣传节日积极开展集中教育及宣传活动。编制并向社会发放水利知识宣传读本;举办“水生态文化周”或“水生态文化节”活动;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聘请知名人士担任水生态文化“形象大使”,扩大影响;结合水工程建设修建水生态文化展示、宣传教育基地,弘扬文化兴水、安全饮水、科学治水、有效管水、节约用水、和谐亲水的理念。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发挥水生态文化的思想引导作用,营造精神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5 结 论

本文联系水利部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意见和要求,针对南京市高淳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其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和具体实施办法。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依托国家政府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总体的实施办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由各个单位水利部门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水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建设或者改革的过程中,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定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保护我们共同的水资源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但由于南京市高淳区水生态文明尚在建设当中,各种规章制度都存在不确定性,本文的研究内容需要随着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而加以深入。

参考文献:

[1] 王浩.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陈雷.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节约保护水资源[J].中国水利,2013(6).

[3] 方国华,黄显峰,徐素红等.南京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南京:河海大学项目报告,2012.

[4] 方国华,黄显峰,徐素红等.南京市高淳区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南京:河海大学项目报告,2013.

第12篇:交通安全课程论文

我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隶书)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在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结合自己搜集的“交通事故统计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阐述我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些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事故;车辆;对策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统计通报,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结合课下搜集的“交通事故统计表”,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根据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及现状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2010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进行分析总结,我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主要特点有:

1.东部地区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全国53.4%的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9%。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4000人,为全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4个省份。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交通事故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发生率较高。

2.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增多。数据显示2010年有21个省(区、市)共发生34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这一数字比2009年增加了10起。

3.由于交通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在下半年加强了对酒后驾车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肇事明显减少,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成为肇事致人死亡多的三大违法行为,逆向行驶、疲劳驾驶等肇事致人死亡增多。而在无证驾驶行为中,摩托车是无证驾驶肇事的主要车型。

4.生产经营性车辆致人死亡事故比例高,一般货运车辆肇事增多。

5.高速公路事故增多。2010年高速公路发生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比上一年上升6.7%和10.1%。从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情况看,约占40%的事故是由于车辆追尾相撞导致,其他主要原因还有:碰撞静止车辆或者侧边栏等固定物,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法驾驶(如违法变更车道、违法超车等)。除此之外,阴雨雪雾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事故上升,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多。

6.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以及城市个体劳动者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范围的扩大和道路延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和个体劳动者的出行频率大幅增长,但同时由于这一群体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伤亡。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是因为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通过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讨论,探讨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数据分析

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是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搜集的道路交通事故实例,来源自网络、报刊等媒体。由于在搜集案例时随意性较大,因此这55个案例可视为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比较能够系统概括事故原因的结论。

1.人的因素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因为人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

(1)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和增长速度过高,安全驾驶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这些都成为

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统计表的数据显示,55例样本交通事故案例中,竟然有42例是由于驾驶员的个人原因造成的,这一比例高达76.3%。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酒后驾车、身体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原因,造成反隐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这7个主要因素。具体统计数据分析

注:表中未注明数据为:无证驾驶2例,占4.7%;其余具体原因不详。

表1.驾驶员交通事故具体原因分析

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酒后驾驶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的,也会引发交通事故。

(2)从行人分析。在样本中,行人违章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为7.3%。行人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等;随意翻越护栏、横穿或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行进车辆反应迟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从而导致各种事故。

(3)从非机动车驾驶人分析。有些人骑自行车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对往来车辆观察不够;技术不熟练等均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机动车种类繁多,动力性能差别较大,安全性能难以保证,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加之近年来机动车保有数量猛增,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原本就

不宽裕的路面状况雪上加霜,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直接推手。统计表的数据总结

表2.肇事机动车辆类型统计

有些本地的不符合标准,安全技术检测状况差以及报废的车辆仍在道路上行驶,有些个体户的车昼夜兼程,只用不修,导致车辆技术性能变差,故障多,机件很容易失灵,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严厉取缔摩的等非法运营机动车。

3.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硬件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道路建设的步伐,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道路结构日益改善,但是仍存在着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的问题,交通流中车型构成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这些都恶化了交通安全状况。

另外有些地区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或下坡路段过长,道路景观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其他诸如转弯半径过小导致侧滑、驾驶员视距太小导致视野盲区太大等不良设计,易使驾驶员操作不当,酿成事故。

在案例统计数据中,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占的比例为14.5%,乡村道路占12.7%,城市道路占21.8%,其余为等级公路。可见我国在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和结构优化方面尚需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

4.其他因素

对55个案例样本中交通事故发生的时段分析可知,每天有两个时段为事故高峰时段,它们是:

早高峰期:上午8:30~11:00,占样本统计数据总数的18.6%;

晚高峰期:下午17:00~21:00.,占样本统计数据总数的41.5%。

产生的原因有:这些时段为车辆出行高峰;另外就是心理因素。驾驶员一般都喜欢尽快赶回家吃饭,因此心理比较急躁。特别是晚高峰时期,由于傍晚视线相对模糊,经过长时间的劳累,司机不同程度的出现疲劳,人的反应变得迟钝,因而晚高峰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早高峰时期。

对案例样本的驾驶员成分构成进行分析,发现在肇事司机中,非职业驾驶员占有38.2%(21名)的比例,随着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的激增,轿车愈加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非职业驾驶员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

重视,加强对驾驶员的规范操作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

三、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交通安全涉及到人、车、路,要彻底消灭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从以上数据分析和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来看,交通事故控制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量并且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程度,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提出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行车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执行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有力保证,交通安全教育要广泛、深入进行,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素质。

2.加强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交通事故中主要的人员损伤方式是碰撞,因此优化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主要应该加强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增加其工作可靠性,有助于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更好地保护司乘人员。

3.提高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系数。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高等级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较高,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高等公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但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有些道路没有基本交通控制手段,坡道弯路没有必要的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以及交通监控设施等,这些是事故隐患,应尽力予以排除。

四、结语

通过本学期交通安全课程的学习,我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楚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提高了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将会规范我以后的驾驶行为,衷心感谢赵老师的精心授课!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关于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情况通报》,2011年1月.

2.裴玉龙:《道路交通安全》,2005年,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13篇:课程论文样本

用HRTF进行虚拟声源定位实验

杨飞然, 葛延增, 吴镇扬

(东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要: 介绍了传统的音频定位理论及存在的缺陷,引出了HRTF的定义,分析了HRTF包含的方位信息,并用我们开发的虚拟听觉空间系统Vasaudio对虚拟声源定位进行了实际测试,最后对测试结果做了分析。 关键词: HRTF; ITD; IID;

虚拟声源定位

Virtual Sound Source Position of HRTF Yang Fei Ran, Ge Yan Zeng, Wu Zhen Yang (Department of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Abstract: We introduce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audio position and its limitations first , then we give the definition of HRTF,analyse the position information in HRTF,we also do experiment using Vasaudio system, at last we make a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key words: HRTF; ITD; IID; virtual sound source position 我们日常听到的立体声录音,虽然有左右声道之分,但就整体效果而言,立体声音乐来自听者面前的某个平面。但希望的是一个在虚拟环境中能辨别声源精确位置的声音系统,而当您听到三维虚拟声音时,音乐声是来自围绕您的一个球形中的任何地方,即声音出现在您头的上方、后方或者在您的鼻子前方。我们把在虚拟场景中的能使用户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精确位置、符合人们在真实境界中听觉方式的声音系统称为三维虚拟声音。

1 传统音频定位理论

耳间时间差(ITD):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人的左耳和右耳时,有一个先后的过程,这段时间差就是耳间时间差。耳间时间差与声音信号的频率有关,是声源角位置,头部半径r和声速c的函数,在人类听觉定位中占有重要位置。

耳间强度差(IID):由于声音的传播媒质对声波的衰减作用,声音的强度随距离而变化,再加上耳廓和头部的遮挡,最终到达两耳的声音所经过的路径是不同的,使得距离声源近的耳朵听到的声音要强一些,这就是耳间强度差。

在中、低频(f4 kHz), IID起主要作用[1]。

传统的音频定位理论的缺陷:

(1)无法解释单耳条件下的定位机理。

(2)存在锥面模糊现象。ITD和IID对左右方位的定位效果非常明显,但对前后和上下方位存在模糊现象。如图1中同一垂直面内的X和Y到达两耳的路径是对称的,以及同一水平面内的A和B到达两耳的路径也是对称的,这就无法依赖ITD和IID来进行准确定位。

图1 混淆锥示意图

2 用HRTF进行虚拟声源定位

我们介绍一种更为完备的音频定位模型,这就是HRTF。

与头部关联的传递函数(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描述了声波从声源到双耳的传输过程。事实上从某一方位的声源发出的声信号在到达听者的耳膜之前经过了复杂的传输过程,声信号与听者的头部、肩部以及躯干,耳廓发生了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等声学作用,人体的这些部位对声信号的调制作用可以统一的用一个函数来表示即与头部关联的传递函数HRTF。与之相对应的时域表示称为与头部相关联的冲激响应(Head-Related Impulse Response,HRIR)。

国外很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都进行了HRIR的测量工作,我们在本文中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图像处理和集成计算中心(CIPIC)[2],HRIR数据长度为200点,采样频率为44.1KHz。 2.1 HRTF数据中包含的方位信息

我们在图2画出方位角-45°,仰角0°时的左右耳HRIR波形及对应的频谱图。

图2 方位角-45°,仰角0°时的左右耳HRIR及对应的HRTF

(1)耳间时间差(ITD):由于声源靠近左耳,从图2可以看出右耳的HRIR比左耳的HRIR有明显的时间延迟,体现了耳间时间差。

(2)耳间强度差(IID):左耳的HRTF比右耳的HRTF幅度要强一些,体现耳间强度差。

(3)HRTF会出现明显的峰值点和谷值点,有研究表明峰点频率、谷点频率对前后定位起关键作用,且谷点频率是进行定位的主要依据。

(4)HRIR在某些时刻变化剧烈,这是由于耳廓对入射声波的反射作用,左耳的HRIR波形较右耳的HRIR波形起伏变化更为剧烈。在频谱特性上则表现为左耳的HRTF高频分量要充足些。

为了更加突出HRTF中的峰值点和谷值点,人们使用了一些方法对HRTF数据进行处理。文献[3]中对不同频率的HRTF数据加权,来放大原HRTF数据频率间的差异,设H(x)为原HRTF数据,H\'(x)为处理后的HRTF数据,则

H\'(x)W(x)H(x)

权函数

W(x)H(x)maxH(xi)

HRTF反映了人体结构对声音信号的不同响应,因此HRTF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人们总是希望使用个性化的HRTF数据进行3D音效的合成,然而对每个人进行HRTF数据的测量是不现实的,有学者建议使用非个性化(non-individualized)的HRTF数据[4]。 2.2 虚拟听觉空间系统Vasaudio 将输入的音频信号分别与指定的方位和距离的左右耳HRTF数据进行卷积,然后通过耳机重发就可以得到具有方位信息的双通道音频信号,如式(1)。基于这个原理我们用VC++编程开发了虚拟听觉空间系统Vasaudio[5]可以实时播放wav格式的音频文件,图3是我们的实现框图。

yL(n)GLx(n)*hL(n)yR(n)GRx(n)*hR(n)

(1) 式中表示乘法,表示卷积,x(n)表示输入的音频信号,hL(n)和hR(n)分别表示左右耳的HRIR数据,GL和GR分别表示左右耳的增益,yL(n)和yR(n)分别表示馈给耳机的左右声道信号。

图3 虚拟听觉空间系统实现框图

3 虚拟声源定位测试实验

测试设备为1台计算机、1个高质量声卡、1 幅高质量耳塞式耳机。被测试人员为我们实验室的5名听觉正常的同学。同时我们选择音频测试常用的粉红噪声作为测试音源。测试所用的软件系统为本文前面介绍的VasAudio。

我们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测试比较HRTF的个体化差异,二是我们希望找出几套对大多数人都相对比较适合的HRTF数据,已备我们以后的实验使用。 3.1 测试数据

为了比较HRTF数据的个体差异,我们使用了12套数据进行测量,分别为 (1)CIPIC数据库提供的数据:hrir_final_003, hrir_final_162, hrir_final_163, hrir_final_165;

(2)做回归分析得到的数据:hrir_final_h_003, hrir_final_h_162, hrir_final_h_163, hrir_final_h_165;

(3)在时域做平均得到的数据:hrir_final_avg;

(4)用PCA分析综合出来的数据:hrir_final_large_6, hrir_final_middle_6, hrir_final_small_6。 3.2 测试步骤和结果

为减小辨别难度,只对水平面和中垂面上的角度进行定位测试,其中方位角是15°的倍数,角度从-180°到180°,共有24个方位。垂直方位角为90°(正上方)、60°、30°、0°、-45°共有5个方位。 (1)水平方位角具体测试步骤:

步骤1:先给测试者听分布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声音信号,并告知实际方向; 步骤2:然后分别在这四个声源的附近位置选择一个方位,要求听者进行判断,并给出四个声源的位置(要求说出具体的方位角度);

步骤3:重新随机选择分布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声音信号,重复步骤1,步骤2。

(2)垂直方位角具体测试步骤:

步骤1:对给定的一组数据先给测试者听垂

方位90°、60°、30°、0°、-45°五个方向声音信号;

步骤2:从上述五个方向随机给出一个方向的声音信号,要求听者指出其具体方向角度。重

复该步骤五次直至测完一组数据;

步骤3:重复步骤 1,步骤2,直至测完全部数据。

我们给出了数据标号为hrir_final_162和hrir_final_163的测试结果散点图,见图4和图5。

图4 hrir_final_162测试结果散点图

图5 hrir_final_163测试结果散点图

我们给出水平方位最终的测试统计结果,见表1。 同时我们给出垂直方位最终的测试统计结果,见表2。

表1水平方位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2 垂直方位测试结果统计表

3.3 测试结果分析

(1)HRTF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方位信息,用HRTF对声源进行定位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克服传统定位理论的不足。我们在测试中使用的HRTF数据是非个性化的,因此HRTF数据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是适合的,这是造成错误率较高的一个原因,另外测试中只有被测试者认定的方位和我们实际使用的方位完全一致时,我们才认为辨别正确,对试验结果的要求有些苛刻(实际上5°到20°的偏差是允许的),这是造成错误率较高的另一个原因。

(2)测试中发现被测试者对标号为hrir_final_middle_6的HRTF数据的辨别正确率较高,原因可能是5位被测试者的头部和外耳尺寸比较中等,与该数据的外耳参数比较吻合。

(3)测试中发现声源定位的前后颠倒和上下颠倒比较严重。前后颠倒从图5和图6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垂直方位的测试结果尤为不好,如倾听者1号在使用标号为hrir_final_165和hrir_final_h_003的HRTF数据处理过的音频信号进行垂直方位的辨别时,5个方位完全辨别错误,其他被测试者也有这样的问题。

(4)用耳机重放时存在“头中定位效应”,倾听者感到声像分布在人头内部,这也影响了定位的准确性。有文献[6]指出,增加混响可以加强声像的立体感和深度感,从而改善定位效果,这也是音频定位、多媒体和虚拟现实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HRTF包含了大量的方位信息,用HRTF进行虚拟声源定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已经有很多相关成熟的产品和系统出现。本文介绍了HRTF包含的方位信息和个体差异,并用我们开发的Vasaudio系统进行了虚拟声源定位的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用非个性化HRTF进行定位存在一些问题,如辨别错误率较高,声像的前后混淆和上下混淆比较严重,头中定位效应等,我们的工作仅是初步的,还要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虚拟声源定位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钟小丽,谢菠荪.头相关传输函数的研究进展(一)[J].立体声与环绕声,2004,12:44-48.[2] Algazi V.R., Duda R.O., Thompson D.M., Avendano C..

The CIPIC HRTF database[C].Applications of Signal Proceing to Audio and Acoustics, 2001 IEEE Workshop on the 21-24 Oct,2001, Page(s): 99 -102.[3] 赵自力,黄成伟,高宏,李庆祥.HRTF在虚拟3D立体声中的应用及实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11):74-76.[4] Elizabeth M.Wenzel, Marianne Arruda, Doris J.Kistler, and Frederic L.Wightman.Localization using nonindividualized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s[J], J.Acoust.Soc.Am, ,July ,1993, 94 (1):111-123.[5] 王生九.虚拟听觉空间和虚拟环绕声技术的研究及其DSP实现[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6] 张承云,谢菠荪,谢志文.立体声耳机重发中头中定位效应的消除[J].电声技术,2000, 8: 4-6.

第14篇: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微软中国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城市更新与重建

班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

2013年4月10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城市更新与重建

【摘要】:我国在近20多年来,经济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建设也以外延式拓展为主,即使同期出现的很多旧城改造也是以推倒重建为主。在这一建设浪潮回落之后,人类对自身生活的精神和物质环境都有新的认识,老城区和原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重建将以新的价值观审视。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城市更新与重建,并从“新城市主义”中提炼合理的思想,为下一阶段城市更新与重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 城市更新 城市重建 社会学问题 新城市主义 代写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一、杜区建设与城市更新—概念的设释

“社区建设”和“城市更新”属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起源于西方,实践于西方,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对老城区进行建设和更新时,应更多地借助社会学的理论和思想进行分析,使城市更新与重建更为理性。 1.社区建设的概念与内容

“社区建设”是指在政府倡导下,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发展。其内容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服务、环境建设和社区文化、教育建设等诸多领域,以实现社会效益和成员心理归属为最终目标。

无论是传统社区还是新建社区,其社会学内涵的内容通常被称之为“社会网络”,它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地域归属感。生活内容的多样化是传统住区多样化的根本基础;生活方式的多类型是传统住区多样化的重要原因;社会角色的多元化是传统住区多样化的活化因素;地域归属感的多层次维系传统住区多样化的动态平衡。

社会学家格拉斯在对居住邻里单位进行考察时,发现其中的社会网络系统是一种节点系统,由居住社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使用这些设施进行交往的居民共同构成。人与人、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关系,将赋予城市空间某种极具凝聚力的内在精神,这就是舒尔茨所提出的“场所精神”。居住社区并非静止的或纯物质性的,社会网络和场所精神的存在赋予了它生命活力和内在精神使之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完善。

2.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内容

“城市更新”是一种面向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更新。城市更新内涵包含了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改革乃至都市形象重塑的多重功能与目的。诸如通过城市更新改善社区公共设施和生活环境、增加住宅供应、消除城市管理死角、克服贫困导致的社会问题更新城市机能、创造就业机会、改造政府财政结构、增加公共投资、振兴中心城市活力促进公众参与管理进而改善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形象等等。从总体上说,城市更新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实施总体规划的用地性质结构调查;另一方面,传统的居住区因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而亚待更新,大量居住街坊、地段将全面拆除、异地重建。

二、西方国家城市更新与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比较 二战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实践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然而这些运动并未取得预期成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破坏。

1.战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启示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对早期城市更新遗留下来的“伤口”再更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规划理论界逐渐达成了城市更新理论的某些共同认识“;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规划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走向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相结合的综合规划;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共识;城市更新方式从大规模以开发商为主导的方式转向小规模、分阶段、主要由社区自己组织的社区开发。 2.我国城市更新与重建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成片的老城区被更新,整个中国俨然是个大工地,城市的面貌可称得上日新月异。但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大多以大规模推倒重建为主危旧房片区的改造倾向于简单化的拆除重建旧城居住社区的社会网络和城市肌理遭到了严重破坏。一是在全面拆除传统居住地时过于仓促,很少去研究其长期形成的内在的邻里空间和社会网络。另一方面,异地重建的居住新区由于时间过于急促,量大面广,难以做到精心设计,更多的是大量快速建造的极端统一化的排房。这样的大拆大建导致在更新过程中,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失,城市的文脉被切断,城市越来越走向雷同。

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我国的旧城区没有经过衰落,仍是活跃的城市经济中心。当前我国的郊区化现象还不明显,中产阶层化现象尚未形成。一些富有阶层迁入城市中心区的现象主要是政府实施旧城改造政策以及房地产商进行开发的共同结果。1970年代后,西方国家抛弃了大规模拆迁重建的更新方式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改造。这种新的更新模式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更新计划的全过程。社区更新的经济主体已由开发商向社区居民转变,更新规划也由面向市场朝面向社区转变。但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倡导性规划”的实施所遇到的关键问题是社区居民的经济能力和参与更新的积极性。在美国主要是通过培育“社会资本”来实现社区的发展社会资本反映的是社区组织的实力。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应将增强更新动力作为社区更新规划工作的重点使更新规划起到居民资金投入的引导者和社区环境改善的咨询者的作用。

三、我国城市更新问题的分析 1.更新的动机及方法

从更新的动机及方法来分析,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是我国这方面理论研究落后,缺乏完善的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城市更新和保护的观念陈旧,只重视硬件,一味追求高、大、洋,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开发方式落后,普遍采取大拆大迁的方式,破坏了传统社区的网络关系。 2.更新的主体

从更新的主体来分析,参与城市社区更新大致有三种力量:以城市政府为代表的财政力量、以开发商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和以社区居民为代表的消费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更新中作为经济主体只限于城市历史地段住宅的维修保护、廉租房的更新改造等有限的领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城市政府主要是运用税收政策、贷款政策、补助基金和奖励制度等手段来参与社区的更新。开发商作为社区更新的经济主体有利于社区居住条件的迅速改善但是这种开发行为也带来了许多社会文化和城市环境问题,如开发强度过高、传统特色破坏、邻里结构解体、城市生活多样性丧失、低收入居民生活适应能力降低等等。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开发商的经营活动是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在社区更新中,开发商一般采用大规模拆迁重建的方式,这种开发行为首先使社区特别是具有历史特色社区的传统风貌遭到了彻底破坏。开发商对于拆迁户的补偿方式一般有回迁和外迁两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必然会加大用地的使用强度.争取尽可能高的密度和容量更新改造中突破规划控制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另外还建户与新住户被人为地隔离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文化问题。拆迁户外迁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原有邻里结构的破坏、城市生活多样性丧失、低收入者生活适应能力降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四、西方“新城市主义”城市更新与,建理论对我国现状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股城市规划和设计运动,它是针对西方国家郊区化和城市中心衰败问题提出的,它强调完整的城市结构、城市文脉、人际关系、令仔里和社区环境等理念,这些理论对于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快、“郊迁”、“城乡一体化”等浪潮不断涌起的我国来说有很多借鉴意义。 1.更新观念—“新城市主义”的四“新”思想 (1)“新经济”思想

新城市主义注重对“城市经营”的质的提高,而不简单看城市数量(城市面积)的扩大。这种城市经营的“新经济”理念,注重经营所需的资源是泛资源的概念,即没有什么不是资源,注重经营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全方位营造‘.创新”环境。 (2)“新社区”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社区”主要有以下特点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多样化的住宅类型,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设施等。这些新社区的组成元素与传统开发模式的社区相同,但是他们以完整的社区形式被更加综合的形式整合在一起。 (3)“新社会”思想

工业文明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更多地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理论—强者生存,而缺少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必要关怀。新城市主义的所倡导的“新社会”是一个与自然和谐、融合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宽容和学习品性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协调的“社会”。 (4)“新生态”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新生态”观融和了现代生态学生物演进的规律,他认为虽然城市永远不断地变化,但变化有一条健康的主线。应当把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建筑、邻里和社区的物质形式当作一个活的生命来对待,当作一种生命的形式、一种生命体系来对待,要根据它的“生命”历史和生存状态来维护它、保持它、发展它和更新它。

2、更新开发方式—“新城市主义”的开发实践 (1)灰区的更新

灰区即衰落的区域商业中心区,其特点是规模不大,并且与区域交通系统联系不紧密。其特点是销售额已经降得不能再低,对于它的拥有者来说,只有重新开发才是最有希望的方式。新城市主义者把这些商业区中的很多看作是建造交通导向混合使用社区的理想地点。他们中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地的零售业氛围,不过许多商业区的位置很适合开发囊括住宅、零售商场、办公楼、服务业和公共空间的新城市主义社区。 (2)废弃工业区旧的更新

主要采取填充式再开发,这样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并保护好原始的开敞空间环境。 (3)郊区的再开发

主要有交通导向模式和传统邻里开发模式前者偏重于整个大都市区域层面,后者偏重于内部街坊社区层面,在规划实践中两者是嵌套在一起运作的。他们都具有新城市主义规划的基本特点:紧凑、适宜步行、功能复合、可支付性以及珍视环境。 (4)旧社区的更新

旧社区主要包括内城旧邻里社区、小城镇中心街区等,主要采用TND的开发方式,旧社区因为靠近城市中心,所以有较好的城市绿化、古老而迷人的建筑、完善的商业和服务设施,所以通过更新旧社区的公共空间环境和居住环境,就可以吸引居民进城居住。 (5)公园、车站、地铁站等的更新

主要目标是让这些衰老的城市公共中心恢复人气,营造活力,使其功能综合化、现代化、人文化,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如美国亚特兰大车站重新开发,其倡导的“生活、工作、娱乐”口号,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3、“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启发 在我国有一些成功的城市更新,如北京菊儿胡同为代表的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上海里弄为代表的多元与共生保护规划,苏州古城9号街坊保护中有发展等改造思想,他们虽然不是受到新城市主义理念而产生的,但是他们的改造方式及其终极目标与新城市主义不谋而合。这说明结合我国国情,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运用新城市主义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城市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进行城市更新与重建,可以适当地采用“新城市主义”提出的渐进式小规模更新改造,替代以往的大规模更新的主张提倡一种“小而灵活的规划”,发挥其灵活性的优点。顺应城市更新代谢的规律进行连续的、渐进的、复杂的、细致的改造。借鉴国外Greenfields、Brownfields、Greyfields等小而渐进的规划方法,客观审视我国在上阶段城市更新的实践中那种大规模改造的方式,分析确定不同类型的城市旧区及其社会网络,确定各自的更新改造手段,在改造过程中考虑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创造宜人的都市生活环境。

此外,引入新城市主义提倡的公共参与。在城市老区和原中心区,利益群体相对多样,只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与政府官员、社区百姓和各种利益集团进行商谈,召开发布会和展示会,邀请请当地建筑师、规划师和居民进行合作,使专家的意见、居民的要求和管理者的意见都能充分表达,才能使规划设计方案更为普遍地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康少邦、张宁等编译:《城市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夏建中: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研究》1998年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现代西方社会学》,尹恩·罗伯逊,河南人民出版社。

【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

第15篇:Linux课程论文

页头书名:Linux课程小论文

Linux不是Windows

13软件颜玥 131645504

5摘要

Windows是当今世界占据主流地位的桌面操作系统,甚至超过了Linux和Mac OSX的总和。但在Win10以前的Windows操作系统均为收费制操作系统,正版的Windows7市场价格高达2600多元。这样昂贵的价格让许多Windows用户望而却步,选择使用Windows盗版操作系统,但由于盗版系统漏洞较多,易被攻击,所越来越多的Windows用户将目光转向了了Linux桌面操作系统。

Linux!=Windows Linux操作系统以开源的特性著称,最初由Windows转向Linux的用户群体只是把Linux当作是一个免费和开源的并且能够取代Windows的替代品,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行不通的。用户使用Linux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所有的原因都最终归结为一个理由:他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Linux要比Windows操作系统更具有优越性,衡量一个操作系统无非是看这个操作系统的价格、安全性以及使用性能,而大多数用户坚持认为Linux因为是开源,凝聚了许多组织和个人的创造力,在上述方面做得将会比Windows更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一个完美的复制品也许会和原件拥有相等的地位,但却永远无法超越后者,如果用户坚持认为Linux是Windows的替代品,那么从逻辑上来说Linux是要超越Windows的,就是一件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既然Linux公认的在以上方面做得比Windows更好,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坚持认为Linux是免费版的Windows。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Linux和Windows两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部分不同之处:

(一)Linux操作系统是在UNIX操作系统的原理上完成的,所以它通过系统调用支持标准的可移植性操作系统接口(POSIX),Windows操作系统只能使用模拟层支持POSIX。

(二)Linux ABI(应用系统二进制接口)支持ELF文件格式,而Windows只支持PE文件格式。

(三)Linux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凝聚了众多组织和个人开发者的心血,但是Windows是商业性的操作系统,只能由微软公司负责开发和维护。但是外部开发人员可以编写在在内核中工作的驱动程序。

(四)Linux本身就只是一个内核,它经常与GNU 工具链和X窗口管理器联系在一起,达到给用户提供图形用户接口的目的。而Windows有自己的窗口/图形系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驱动升级:在Windows上升级硬件驱动,要去制造商那里下载新的驱动,而在Linux上面只需要升级内核而已。这意味着单个的Linux下载和升级即是给一台计算机提供最新的驱动,而在Windows上必须先到不同的网址分别下载所有的更新。这是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但是并不糟糕。但是许多人还是抱怨因为他们习惯了Windows的工作方式,而Linux的工作方式和他们习惯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火狐(Fire Fox)浏览器是开源领域最大的成功案例之一,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旋风。难道它是通过成为IE的完美仿制品获得成功并且成为继IE之后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火狐浏览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比IE更优秀并且与IE是完全不一样的。火狐拥有标签页浏览、在线书城以及内置的搜索框,支持PNG文件格式,具有广告拦截以及其他的扩展功能。“Find”功能在底部的工具栏,当你输入文字时,浏览器可以自动匹配搜索结果,在没有合适的搜索结果时就会变成红色。IE浏览器自身没有tabs和RSS功能,只能依赖第三方应用。开源应用通过与众不同达到更好的效果,最终获得成功,如果当初火狐只做IE的克隆体,那么雷同就不可避免

所以使用Linux首先要记得如果Linux非常熟悉并且符合你的使用习惯,那这个操作系统就没有创新和提高。只有与众不同,才能闪亮。 Linux和Windows之间的区别基础的区别。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Linux用户有许多选项。一个刚出厂的Windows系统有经典的XP桌面,上面有已经安装好的IE浏览器、写字板、邮件服务;而一个刚出厂的Linux系统有成百上千种发行版以供选择,然后是Gnome或者KDE或者FluxBox,VI编辑器或者emac编辑器等等,程序十分复杂。

一个典型的Windows用户也许永远不会习惯于做出这么多的选择只是为了开启一个操作系统。像“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多选项”这种愤怒的反馈非常普遍。那么Linux难道和Windows真的如此不同吗?毕竟本质上他们都是操作系统,做着同样的工作:控制计算机,为在计算机里面运行的程序提供资源。逻辑上来说他们应该或多或少会有点相似,但事实上他们的确不一样。

换个角度看:步行外出沿着马路看一下不同的交通工具。所有的汽车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会开一种汽车,那么你就能开任何汽车,但是你还是不会驾驶摩托车。从Win7 换到Win8就像从一种汽车换到另一种汽车,但是从Windows换到Linux就像从汽车换到摩托车。

Windows因为有病毒的存在所以不安全,Linux没有病毒所以是完全安全的,不需要安装任何防病毒软件;另一方面Linux是为多重用户设计的,Windows是为一个用户设计的。每一个Windows用户登录后总是习惯于让计算机占据主导地位,而Linux使用者登录后习惯于完全控制自己的计算机,用户占据主导地位。

两条不同的道路,实现相同的目标,他们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尝试使用已经学会的技能和习惯的Windows用户发现他们在使用Linux的时候会遇到许多问题。事实上,比起没有计算机技能的初学者,已经习惯了Windows操作系统控制方式的使用者在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所以一个对Windows完全熟悉的人就意味着他是一个熟练的Linux的使用者:当你第一次启动Linux的时候,你要记住你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初学者。

引用

1.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Linux and Windows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rtable_executable

第16篇:生态旅游课程论文

《生态旅游》跨选课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院系: 化材学院编号:20

学号: 101314304姓名:陈燕花成绩: 题目:论述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字数1500以上。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生态旅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然而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人们忽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严重危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威胁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三是我国生态旅游拥有多特性特征的资源产业:1多样性;

2、奇特性

3、地域性,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东、滇西旅游景观的显着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

5、融合性;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

6、跨境性,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然而,目前为止,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着许多严峻问题。旅游环境有限,旅游环境破坏严重,发展旅游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相当程度的自然生态支持;但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

(二)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狩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三)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交叉混编的情况,这使得上层管理者处境尴尬。一方面,作为公司领导,他们要对企业负责,争取尽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专职机关的行政领导,他们又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愿做有损景区资源的事,严格地说,他们是在良心的制约下做工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约下的企业化经营,很容易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推向难以承受的风险之中。绝大多数的风景区在五

一、国庆等旅游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负荷”工作。景区游人接肩比踵,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我国古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HO和CO[,2]的含量持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还有许多奇山异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面目“狰狞”。

(四)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云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缅甸逃跑,就是窜出自然保护区,毁坏庄稼、伤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处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仅剩下长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万亩;但是, 目前仍有很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洪湖水面。还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在风景名胜区迅速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培训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娱乐设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业、破坏了旅游资源,这实质上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必须策划好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对旅游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

1.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由机动车辆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安装净化气装置的措施。位于上风向的污染企业一定要责令搬迁或关闭。

2.对于噪音污染,主要采取时空上调配和限制的方法。时间上,在人们午休和夜休期间,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空间上,城市功能分区应明确化,噪音分贝量大的交通站、娱乐区应与行政办公、文化区、居民区分开,使噪音分贝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各种功能区标准。

3.城市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的原则,并出立相应的法规条例,将现有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

4.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另

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培养环境资源市场,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税、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通过客观财政和金融措施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活动的或是那些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活动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种优惠贷款、赠款、补贴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环境问题解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坚持保护第

一、开发第二的总体要求,为促进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现代旅游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而兴起,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

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

第17篇:金融法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经济学院 班 级:金融2班 姓

名:董

号:200840819201 课程论文题目: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

课程名称:金融法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

学 生:董 颖

经济学院金融2班,学号200840819201

摘 要:金融危机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可能进一步诱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币值在东南亚金融**面前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金融法制不健全,金融监管薄弱,金融秩序仍有待整顿。1998 年12 月9 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加快制定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完善现行的中国法治,从制度上防范金融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法律,防范

一、积极稳妥地完成全部国有专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

(一).国有专业银行进行公司制改革的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的国有专业银行尚未真正转变成为《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因此,加快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事化改革应当是我国今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业银行是公司之一种,是企业法人。因此,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事化改革实质上就是国有专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2 条、第17 条和第25 条的规定,商业银行设立的重要法律根据是《公司法》;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分立和合并都适用《公司法》。《公司法》的规定不仅为新设商业银行提供了所依据的规则,也为国有专业银行改建为公司提供了规则。商业银行法是公司法的特别法。依据法理,除特别法作出特别规定、应予优先适用外,其余事项均应适用一般法。这些就是国有专业银行进行公司制改革的法律依据。当然《, 公司法》这一部法律不足以规范商业银行公司制改革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抓紧制定《公司法》的实施细则、配套法规、特别法规,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条例》、《有限责任商业银行条例》和《股份有限商业银行条例》等。

(二)尊重《公司法》在规制国有专业银行方面的应有权威,运用《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改组每一个国有专业银行,把每一个国有专业银行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轨道

现在有一种误解:似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事,与国有专业银行有些不搭界。其实,不仅普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专业银行自身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专业银行自身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何以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改制? 现代企业制度虽然不是防范所有金融风险的充分条件和灵丹妙药,但确实是从根本上夯实国有专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也与国际惯例接轨。

《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分别自1994 年7 月1 日和1995 年7 月1 日起施行。虽然由于我国的公司实践和国有专业银行实践起步较晚、起草仓促等原因,致使这两部法存在着不少缺点和毛病,但从总体上看,仍不失为好法。令人失望的是《, 公司法》在规范国有专业银行改建为公司的工作上基本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绝大多数国有专业银行没有自觉地贯彻执行《公司法》《, 公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被大打折扣。

鉴于《商业银行法》第17 条第2 款授权国务院就该法施行前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公司法》的具体日期作出规定,建议国务院专门发文,强调《公司法》在推动、保护和规范国有专业银行公司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此作出详细部署。

(三)国有专业银行公司制改革面临的公司组织形式

国有专业银行公司制改革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形式,保留国家作为商业银行单一股东的法律地位;也可以采取多元股东的公司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只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本则不分为等额的股份。而且,股份有限公司又可分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为降低国家作为公司单一股东的投资风险,减少在选择和监督胜任的国家股权代理机构和人员方面所面临的多层环节、多层代理成本(包括腐败现象) ,建议限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适用范围。除确有必要采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形式、以维护国家的重大利益外,国有专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原则上都要改建成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来说,股东人数越多,商业银行的资本越雄厚,商业银行的筹资渠道越宽阔,股东之间的民主与制衡机制越健全,商业银行的决策越趋于民主化、科学化,股东自身财产与商业银行财产之间的法律边界越清晰,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资信度越高,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越小。因此,应采取鼓励 政策,引导国有专业银行公司制改革向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方向发展。

二、全面推行强制担保贷款制度

担保制度是保障商业银行实现债权、维护资金融通安全性的重要法律机制。要消除商业银行的金融隐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扭转当前一些地方“银行受气、借款人神气”的不正常现象,担保制度的运用大有可为。

虽然许多商业银行开始自觉地在借贷活动中设定担保,但仍有不少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专业银行大量发放信用贷款。而信用贷款本身就潜伏着借款人的违约风险。造成信用贷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如专业银行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后,有的国有专业银行为了放宽自己的贷款条件、故意不要求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担保;有的信贷业务人员由于拿了回扣,不好意思拉下脸来要求贷款担保;有的国有专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为了突击完成发放贷款的任务指标,也不愿意求贷款担保;在其他一些单位与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 的干预下,有的国有专业银行也只好发放信用贷款;若此等等。

其实,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商业银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这两部法律都允许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设定担保,但都不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一定采行担保制度。换言之,商业银行没有刚性的法律义务采行担保制度。《商业银行法》第36 条第2 款更是为商业银行信贷人员随意发放信用贷款大开绿灯:“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也是变化无常,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怎么能知道还款期限届满后,借款人“确能偿还贷款”? 鉴于国有商业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直接关系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乃至于国计民生的安危,建议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强制担保贷款制度。建议将《商业银行法》第36 条第2 款修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必须设定担保,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担保合同应当在商业银行所在地的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手续。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审计机关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联合对担保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充分性、可行性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有效的审查和监督”。

三、及早改变日益过份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危险局面

我国企业目前开展投资和贸易活动的资金来源仍然是银行,我国城乡居民的银行储蓄总金额已高达5 万亿元,可见企业和百姓对银行的严重依赖程度。但是,银行目前的不良信贷资产日益增多,其中国有企业为债务人的违约情形最为严重。朱??基总理指出,力争在3 年内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可见,在3 年之内难以期望所有大中型企业都能实现扭亏增盈,如期清偿银行债务;至于无数亏损的国有小企业何时能够清偿银行债务,也是一个未知数。为了降低银行违约的消极社会影响、稳定社会秩序,不少人主张在银行资产不足以满足全体债权人要求的情况下,居民储户优于企业储户受偿①。过份强调商业银行的作用,不仅不会防范金融风险,反而会制造和诱发金融风险。因为,储户是商业银行的债权人,商业银行又是企业的债权人。一旦债务人企业违约,银行债权无法收回,就无法满足储户的债权,从而出现大规模的双重违约和金融三角债,金融危机一触即发。这是“储户债权人———银行债务人(银行债权人) ———企业债务人”债权关系链条本身难以克服的弱点。相比之下,直接融资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则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所有权关系、股东权关系或代理关系。在私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中,投资者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从事营业行为,在直接取得盈利的同时,直接承担第三人违约的不利后果。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与公司的财产和债务互相独立,公司既不能向股东返还出资,也不能承诺向股东支付约定的利息。在投资基金中,经营者是投资者的代理人,投资者也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自担风险。可见,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与债务人之间,没有银行的介入,这无疑分散了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 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为从根本上降低商业银行本身蕴含的风险,必须及早改变目前过份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危险局面,让银行从过多、过滥、过于脆弱的债权债务关系链条中脱身出来,鼓励公民个人直接投资兴办私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把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从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简化企业设立的手续,降低人民群众办企业的成本,早日承认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 ,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积极稳妥培育股票、债券、衍生证券等资本市场,鼓励并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这不是对商业银行的不当限制,而是对商业银行的最大爱护,也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相通。

四、尽快建立公司重整制度

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生自灭,优胜劣汰,本是正常的事情。对那些应当破产、扭亏无望的企业,政府部门不应百般刁难,从中作梗。但是,一味迷信企业破产、认为“难言之隐,一破了之”的错误观念,甚至怂恿“假破产、真逃债”的态度也应予以纠正。鉴于公司的存在与否具有微观和宏观上的双重意义,不仅关系到股东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债权人、公司职工、公司所在社区等一系列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尽可能地避免有希望起死回生的负债公司关门破产。这应当成为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通过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妥协,允许公司在一定时日内调整经营战略、重组资产和债务,极有可能使濒临绝境的公司重振旗鼓,这对维护债权人利益、维护安全的交易秩序都是有利的。

五、预防泡沫经济,必须预防泡沫企业、泡沫公司的滋生和蔓延

公司和法人企业对外承担债务的基础是公司的全部资产,公司债权人原则上不能直接追索投资人的责任。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最低公司注册资本额原则、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资本减少限制原则,切实保护公司和法人企业的资本,严惩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行为,以及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等验资、验证机构弄虚作假的行为。

结束语

近年来,广东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万国证券公司等一系列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表明金融机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弃义悖德、贪污腐败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与其他不法分子互相勾结,非法骗贷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必须根据《公司法》及其他配套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金融机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忠实义务与善管义务,对于违反此类义务的人员依法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355 - 377 页。 (2)刘俊海:《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 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事法论集》第2 卷,法律出版社1997 年11 月第1 版。

第18篇: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完善自我,积极就业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样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怎样发挥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帮助大学生积极就业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我们深入认识和了解了当前的就业的形势,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化的自我评价、求职择业心态、目标定位。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我们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首要标准。近年来,一些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较长,基本工作能力较差,导致在职场上的发展后劲不足。

(二)专业技能不足

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等。由于一些毕业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频频遭遇困难和挫折。

(三) 求职技能欠佳

求职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与生产资料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应聘是没有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未能将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恰当运用。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 政府应优化制度安排,强化服务职能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责无旁贷。首先,政府应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的合理流动,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其次,政府应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制度和措施,既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又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规范,以保护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高校要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签订

人才智力合同协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实习毕业生和企业间求职愿望和用人需求的“双匹配”。再次,要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让大学生为创业做好各种准备。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大学创业园地,扶持和指导大学生依托相对成熟的成果和项目自主创业。

(三) 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提升就业能力应该冷静看待择业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关系,合理地调整择业心态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学会客观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合理地调整择业目标,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就业定位,调整择业心态,培养自己抗挫折的能力,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敲响我们的警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因此,我们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乐观心态克服一切困难。

二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我们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合理地知识结构,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在课堂学习之余,应积极参加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

三要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能力。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却有很大不同。我们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而不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我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我们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四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当前用人单位价值取向,不仅仅只是看重大学生在日常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看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心理人格等。这要求我们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因此,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

人生观;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就业指导课程结束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指导和启发却未因此而停止。相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进行着一次尝试:深刻的剖析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将自己历练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19篇:学前教育课程论文

教师教育系学前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幼儿教育法规》

专业班级:10学前二班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倪振强 任课老师评语

幼儿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培训的必训课,是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增强依法治园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经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初步的了解到幼儿法律的基本知识,比如说: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幼儿园的关系、教师应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应依法处理与幼儿的关系。 在日趋重视的幼儿教育中,学习这门课程是重要的,迫切的。幼儿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浇花人,我们是她们的启蒙者,我们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她们的成长,当然我们在教育中也要注意她们的安全,让我们拿一个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摘要:幼儿是一个因身心尚未成熟而需要特殊保护和照料的群体,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危及幼儿稚嫩的生命和健康的伤害事故频发。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34个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案例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归因

预防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2001年6月5日,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死亡;2004年8月4日,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连砍15名幼儿和3名教师……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研究意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当今的人们所重视。幼儿期更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再一方面,幼儿来到世上不久,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因此幼儿期幼儿更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关注幼儿的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现实意义来说,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安全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相关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这样的现实,幼儿园再也不能忽视安全管理了,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不但会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会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与损失。防范胜于补救,如何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研究课题。

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所示缔约国应确保负责照料或保护儿童的结构、服务部门及设施符合主管当局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安全、卫生、工作人员数目和资格以及有效监督方面的标准。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一定为学生“安全教育日”……国际国内有关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显示出全世界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网上查阅,国外未见有相同研究。在国内,自从2001年6月江西南昌某艺术幼儿园火灾特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尤其是2002年6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颁发以来,幼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有识之士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有:《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思考》(2002年4月《幼儿教育》刘建君)一文从整个社会层面研究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着重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能力培养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及教师义务》(《上海学前教育网》郭春发)一文简单概括了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的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针对幼儿园范围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归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预防对策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

二、定义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生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归因:将事物现象(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后归纳其所发生的原因的方法。本研究是指对幼儿园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归纳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隐藏在第一原因背后的其他原因。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归因分析,揭示出幼儿园常见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并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整改建议,力图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警示和参考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是对所收集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幼儿园安全事故形成的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五、研究过程:

(一)收集案例: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幼儿园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共34个(附件2)。由于缺少条件,仅凭个人能力随机收集,在来源渠道、完整性、数量上都还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只是仅限于对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案例的收集,可能还不能涵盖全国的状况。

(二)归类统计:采用表格的形式即《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归因统计表》(附件1),对34个案例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下:

1、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统计:

(1)因外来的侵害造成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共10起,占事故总数 29.4 %,列第一位;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等造成的事故共8起,占事故总数23.5 %,列第二位;

(3)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烫伤等7起,占事故总数 20.6 %,列第三位;

(4)因设施不良造成5起,占事故总数14.7%,列第四位; (5)家长原因造成3起,占事故总数 8.8%,列第五位; (6)园组织外出活动1起,占事故总数 2.9 %,列最后位。 摘要:幼儿是一个因身心尚未成熟而需要特殊保护和照料的群体,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危及幼儿稚嫩的生命和健康的伤害事故频发。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34个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案例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归因

预防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2001年6月5日,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死亡;2004年8月4日,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连砍15名幼儿和3名教师……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研究意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当今的人们所重视。幼儿期更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再一方面,幼儿来到世上不久,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因此幼儿期幼儿更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关注幼儿的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现实意义来说,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安全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相关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这样的现实,幼儿园再也不能忽视安全管理了,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不但会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会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与损失。防范胜于补救,如何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研究课题。

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所示缔约国应确保负责照料或保护儿童的结构、服务部门及设施符合主管当局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安全、卫生、工作人员数目和资格以及有效监督方面的标准。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一定为学生“安全教育日”……国际国内有关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显示出全世界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网上查阅,国外未见有相同研究。在国内,自从2001年6月江西南昌某艺术幼儿园火灾特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尤其是2002年6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颁发以来,幼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有识之士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有:《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思考》(2002年4月《幼儿教育》刘建君)一文从整个社会层面研究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着重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能力培养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及教师义务》(《上海学前教育网》郭春发)一文简单概括了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的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针对幼儿园范围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归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预防对策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

二、定义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生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归因:将事物现象(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后归纳其所发生的原因的方法。本研究是指对幼儿园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归纳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隐藏在第一原因背后的其他原因。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归因分析,揭示出幼儿园常见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并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整改建议,力图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警示和参考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是对所收集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幼儿园安全事故形成的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五、研究过程:

(一)收集案例: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幼儿园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共34个(附件2)。由于缺少条件,仅凭个人能力随机收集,在来源渠道、完整性、数量上都还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只是仅限于对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案例的收集,可能还不能涵盖全国的状况。

(二)归类统计:采用表格的形式即《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归因统计表》(附件1),对34个案例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下:

1、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统计:

(1)因外来的侵害造成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共10起,占事故总数 29.4 %,列第一位;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等造成的事故共8起,占事故总数23.5 %,列第二位;

(3)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烫伤等7起,占事故总数 20.6 %,列第三位;

(4)因设施不良造成5起,占事故总数14.7%,列第四位; (5)家长原因造成3起,占事故总数 8.8%,列第五位;

(6)园组织外出活动1起,占事故总数 2.9 %,列最后位。

2、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统计:

(1)与幼儿园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有关的事故27起,是事故总数的79.4%,列第一位;

(2)与教工责任心差有关的事故有16起,是事故总数的47% ,列第二位; (3)与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缺乏有关的有6起,是事故总数的17.6%,列第三位。

在以上的分析中详细的列举了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种类原因,以及发生事故的百分比,从以上的归纳中清晰地看出原因涉及,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那么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要有怎样的应对措施及对策呢?以下是我们面对问题所要做出的对策。

(三)分析与对策: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与对策:

1、因外来的侵害,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事故。案例1--10均为外来人员侵害而引起的幼儿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在幼儿园发生率最高,且往往伤害面大,程度严重,影响恶劣,说明在园门管理和幼儿接送环节中,漏洞最大,隐患最多。

分析:目前幼儿园在接送孩子环节存在不少隐患:有的是门卫管理不严,外来人员乘家长接孩子时人多混进幼儿园内;有的幼儿园只认接送卡不认人,外来人员拿着捡到或偷来的接送卡将孩子冒领;有的是别有用心的亲戚或熟人骗领孩子,教师易放松警惕,因此种种造成了幼儿伤害事故。 对策:

首先,幼儿园要实行接送卡制度,必须由固定接送人持卡接送,卡上只标明班级代码和幼儿编号,不出现幼儿姓名和照片,以防被对应冒领。其次,对于非固定接送者来接孩子,包括亲戚朋友,教师要多留个心眼,无论是否有卡,都必须与原固定接送者取得联系(如打电话),并得到许可后方能让其接走。再次,门卫应是50岁以下强健男性,经过安全保卫技能培训,并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家长接送孩子时必须站在门口把关,无接送卡的人拒绝进园,对陌生人要严加查问,严防可疑人员进入。必要时还可预备一些防卫的器械,如电警棍、木棍等。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造成的事故。案例11--18均为幼儿自身原因所致的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在幼儿园事故中高居第二,说明来自幼儿自身的安全问题极易发生,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还非常缺乏。

分析:一是由幼儿自身疾病(如癫痫、心肌炎等)引起的事故。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的救治。

二是幼儿走失。多数情况是幼儿初入园时情绪焦虑,为逃避集体生活,乘人不备独自出走回家,途中迷失;或是自感在幼儿园受了挫折而独自出走;也有在幼儿园组织的郊游等外出活动时游离集体而走失等。

三是幼儿在游戏时受伤。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不小心绊倒,相互碰撞等。这种意外的伤害,即便教师在现场也是较难避免的。

四是幼儿间的打闹受伤。多数是幼儿间争抢玩具等类似原因而发生矛盾冲突,教师不及时制止而造成的。

对策:

如何避免幼儿自身疾病引起的事故?一方面,幼儿园可在孩子入园前与家长签定协议,要求家长不得隐瞒幼儿曾患过的哮喘、癫痫、心肌炎、过敏等较严重的疾病,否则一旦幼儿旧病复发,因不能及时获得针对性的救治而产生不良后果,责任应由家长自负。另一方面,教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幼儿随时注意观察,给予适当的照顾;幼儿园还应组织教师进行“应急抢救”知识的培训,一旦幼儿病情发作,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恰当地抢救处理,为救助幼儿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怎样防止幼儿走失?针对幼儿初入园时易出走迷失的特点:教师在孩子入园前应通过上门家访、组织亲子活动等详细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创造尽量多的机会和孩子相处,让孩子消除陌生和不信任感;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教师要经常清点幼儿人数,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门卫特别要提高警惕,防止幼儿外溜。针对孩子受挫后易出走的特点:教师对易走极端的幼儿要注意及时地安抚、疏导,抑制其出走的苗头。

怎样预防幼儿在游戏时受伤?首先,教师应对将要做的游戏有充分的估计,如游戏跑动较多活动量较大,就应选择较宽敞的场地,且最好是软地垫的;其次,游戏前可和幼儿一起说说该游戏的危险之处,让幼儿有意识地控制、保护自己。

怎样预防幼儿打闹伤害。幼儿间的矛盾冲突也来自于利益关系,因此,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故事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幼儿要谦让和宽容,懂得分享是快乐的,要遵守规则,减少矛盾冲突;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间发生打闹应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化解矛盾,将打闹伤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等事故。

案例19--25均为此类事故,发生率位居第三,说明教工恶意伤害幼儿和玩忽职守的过失行为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乏存在,教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责任心殛待加强。

(1) 恶意伤害

分析:如案例23--25,有的教工(特别是临时工)思想动机不纯,为了钱财铤而走险,不惜拿幼儿的人身安全作代价;有的是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一旦病情发作,难以自控,伤及无辜的幼儿。 对于内部有不良企图人员的防范:一方面,招工时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工作经历、身体状况等,以保证所招职工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学习,培养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再一方面,园领导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轨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火灾:

分析:幼儿使用的桌椅、教玩具、被褥等都是易燃品;有的幼儿园内装修用的建筑材料也是易燃可燃的;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等与幼儿园活动场所相连;电热板饮水机等电器工作时间过长等都是火险隐患。如教工火源、电源管理不慎,麻痹疏忽,极易引发火灾,案例14就是教工在易燃物旁边放置点燃的蚊香而造成的特大火灾事故。

对策:

a)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每个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

b)幼儿园内装修要符合《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c)要有专人管理火源和电源。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应当严格按专业管理部门要求建造。由正式电工管理电器线路,定期检查。

d)要加强对幼儿的消防安全教育。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防火知识教育,并教会其基本的自救逃生知识,并经常组织消防疏散演习。

e)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达到人人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幼儿疏散逃生的要求。

(3)食物中毒

分析:幼儿园内中毒事故原因较复杂:农药残留;进货变质;清洗不过关;容器消毒不到位;菜烧煮不熟;炊事员个人卫生不合格;人为因素---投毒等。

对策:

a) 厨房的格局设施必须严格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设置。 b) 专人负责管理食堂。

c) 严格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出入食堂。

c) 把好进货关,必须到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并向商家索要该批次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严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入园。每天必须将食物留小样,以备事故发生后待查。

d) 豆浆、刀豆等食物必须煮透烧熟,防止中毒。

4、教学设施原因引起的事故。案例26--30均为幼儿园设施引起的安全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居第四位,说明幼儿园内的教学设施存在着诸多的隐患,应引起幼儿园的足够重视。

分析:有的幼儿园设备(如滑梯、攀登架等)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又未尽注意义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事故;幼儿园校舍中楼房占大多数,楼道、走廊、楼梯等也是事故易发地;午睡室高低床的使用不当,教室里的桌椅、柜子边角尖锐,设计不合理,室内摆设拥挤等对幼儿都有潜在的危险。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安全无疑是幼儿教师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幼儿的安全在从教人员的工作中是第一位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对幼儿安全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有更好的运用,为做一名出色地教师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第20篇:生态旅游课程论文

生 态 旅 游 课 程 论 文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可可西里生态旅游

可可西里占地约4.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在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关可可西里的印象大多源于电影和纪录片里纯粹原始的自然景观的形象描述。巍峨的山峦、冷峻的冰川以及这里灵动的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勾起了人们无限的向往之心,而“生命禁区”等特殊称谓更是激发了旅游、探险爱好者极大的热情。

近几年来,有关“可可西里生态旅游”的商业炒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可可西里向游人开放的消息成为媒体、环保人士热议的话题,支持和反对旅游开发的声音此起彼伏。那么,可可西里“无人区”——这一块“地球上最后的净土”是否可以对游人开放呢?

在国内各大网站上,支持者认为,适当开发旅游资源,既能引发人们对保护区更多的关注,也可以凭借旅游收入促进保护区各项事业良性发展。反对的声音则指出,保护区生态环境太脆弱,维持原貌尚很困难,旅游开发更谈不上,至少时机未到。

曾经,青海省内的一家旅行社和广东、上海等地的旅行社联合“开发”了“可可西里深度游”项目,虽然消费价格不菲但报名者仍不在少数。对此,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发出严正声明:不允许任何一家旅行社开展可可西里旅游活动。但是有关“可可西里生态旅游”的商业炒作却并没有停止,反而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使这片雪域净土

成为商家盯紧的目标。

可可西里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副局长罗延海曾介绍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已基本具备了开发旅游业的条件。然而,保护区地处生态极为脆弱的高寒地区,开展旅游活动虽然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会给保护区带来难以承受的环境压力,所以有关可可西里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应慎之又慎。

2008年年底,青海省重点推出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其中可可西里被列为6个一级重点景区之一,生态旅游开发时序排在中期阶段。紧跟其后,国内一些媒体纷纷报道称可可西里将正式对外开放,“无人区”生态旅游再一次成为各大网站、环保人士热议的话题。

那些多年来在“无人区”开展反盗猎工作的一些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在提及生态旅游开发问题时提出了质疑:“我们在保护区巡护途中每迈开一步都小心翼翼,如果一旦旅游开发,游客能带着和我们相同的心情进入吗?”

许多先例都已证明,生态环境破坏易,修复难。科研人员曾在对可可西里的环境监测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在经受过人为的盗猎、开采、放牧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脆弱的可可西里目前最需要的是深度环保。

可可西里面积辽阔,生物资源丰富,提高环境监测的科技含量,建设高效合理的管理设施是保护区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可可西里生态旅游”开发的争论给保护区管理机构带来了巨大

的舆论压力。然而,为了让可可西里能够永续安宁,他们依然战斗在第一线,恪守着生态保护的承诺。可可西里目前需要的是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与呵护,以及巡护工作的深度开展,而不是大谈特谈所谓的生态旅游开发。

尽管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把环境效益放在首位,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在可可西里,只要有游人一来,便意味着破坏,这里面每增加一个人就会增加一份压力,对于可可西里来说,一个人就等于一个污染源,而且旅游设施的建造、路面的固化等这些活动对生态的破坏显而易见。没有设施就要破坏。夏季是可可西里保护区雨水最丰沛的季节,地面会非常湿润,汽车对草场的碾压程度便会加剧。被碾压过后容易积水,导致草地不再生。车一进去就是两个车辙,遇到降水就会成为一道沟,所以有俗话形容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今年一个车辙,明年一道车沟,后年可能就是山涧”。对于这里的生态,任何人为的进入都意味着破坏,而且,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受到严重干扰。最令人担心的是,外来人员很可能会给可可西里带来从来没有的病菌。这里的野生动物,比如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等,都是偶蹄类的动物,外来的人员或者车辆如果携带口蹄疫等传染性病菌来的话,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鉴于此,我们应当找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即便是要进行科研,也要经过严格的环评程序后才能适度开展。

我们可以寻求新的角度去看待“可可西里生态旅游”。首先,我们可以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可可西里高原生态探险旅游,

增加收入,促进保护事业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开辟昆仑山口、西天瑶池(库赛湖)、新青沸泉、布喀达板峰、东岗扎日峰、西金乌兰湖、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源头、卓乃湖、错达日玛、沱沱河等生态探险旅游点,吸引国内外客人来可可西里旅游观光。但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可可西里地区应该严格限定其旅游行程和旅游设施,不搞固定的餐饮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尊重旅游规划专家的智慧——专家的介入很重要。在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之前,应对人员和车辆进行杀菌和消毒处理,降低这方面的风险。另外,针对为打击盗猎进行的巡山活动,我们要每年都采取换路的措施,寻找科学的路线,把对生态的破坏降到底点。另外,我们还需要旅游公司做到自律,不能因为追求商业利益而置当地的生态平衡于不顾。

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不能因为生态旅游而带来另外一种破坏,凸显生态价值的“无人区”应在保护中永续安宁祥和。因此,可可西里生态旅游,目前应该只是个遥远的话题。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