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免疫学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免疫学课程论文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对乙型肝炎疫苗在高危人群的保护、免疫保护期以及加强接种的策略,疫苗的联合应用,无(低)免疫应答的原因以及对策,DNA疫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疫苗的介绍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朱刚剑

疫苗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意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就是预防乙肝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其基础原理是是采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的血浆,经过纯化灭活而制备的疫苗。将其接种人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从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1] 研究现状

自从Krugman 1970年获得最早的乙型肝炎(HB)疫苗后,各国相继利用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浆,提取HBsAg制备乙型肝炎疫苗,但从感染者的血液获得免疫原不是一种疫苗常规制备的途径,其来源有一定的限制,制备成本高,且理论上有受不洁血液感染的可能,近年来渐被重组疫苗所代替,重组疫苗是与人无关的生物制品,是将编码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结构抗原决定簇的病毒基因插入作为表达载体的DNA分子中,然后将载体导入细胞,使之表达编码病毒抗原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986年开始获准使用,由于其价廉、安全、制备容易且可大批量生产,至今已渐取代血源疫苗,多个现场试验表明重组乙肝疫苗与血源疫苗的应答率近似且其表面抗体几何均数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无明显的差异性。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重组疫苗主要有:美国Merck sharp&Dohme(MSD)公司生产的Recombivax-B疫苗(YDV,HB-vax-DNA),比利时Smith kline Beecham(SKB)生物制品公司的Engerix-B疫苗,法国Pasteur-Merieux研究所的Gen-Hevac b疫苗等。虽然人群接种HB疫苗已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有些问题仍有待探索,例如对高危人群的保护,免疫保护期以及加强接种的问题,疫苗联合应用,对无(低)应答者如何处理、DNA疫苗等,现就以上热点问题作一综述。[2-3] 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的研究始于1971年,而最早批准生产的疫苗是美国Merck药厂生产的疫苗,是采用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浆并提纯,然后采用胃酶、尿素、甲醛三步化学灭活制备而成。因其来源于人血浆,故称为血源性疫苗,为第一代疫苗。 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源性好且安全,但从感染者的血液获得免疫原不是一种疫苗常规制备的途径,其来源有一定的限制,制备成本高,且理论上有受不洁血液感染的可能,因此,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弄清HBV基因序列的基础上,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把编码HBSAg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986年用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正式投产,这是第二代疫苗。

重组疫苗是与人无关的生物制品,是将编码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结构抗原决定簇的病毒基因插入作为表达载体的DNA分子中,然后将载体导入细胞,使之表达编码病毒抗原的基因。,由于其价廉、安全、制备容易且可大批量生产,且与血源性疫苗具有相同的免疫源性,甚至更好,至今已渐取代血源疫苗。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疫苗是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和中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它们是利用重组酵母或重组CHO工程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加入佐剂吸附制成。

现在市面上流行一种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它又是什么来历了。1995年,德国莱茵公司利用甲基营养型汉逊酵母表达系统研发了汉逊酵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适合于高密度发酵,可从发酵液中收获大量细胞;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量高,提高了疫苗产量。1997年,大连高新生物技术公司引进重组汉逊酵母工程菌并进行疫苗开发。 乙肝疫苗的发展为预防和治疗乙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传统的血源疫苗发展到重组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已发展到第三代的DNA 疫苗。

DNA疫苗是近年来免疫学和疫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DNA 疫苗的本质是含有病原体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当它被导入动物机体后,可被动物细胞所摄取并表达病原体的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对该蛋白的免疫反应。

乙肝DNA疫苗是将乙肝病毒部分蛋白抗原的基因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如质粒)上,直接注入人体内,使其抗原在体内表达后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于它能克服传统疫苗的缺陷,制备简单,安全,有效。同时诱发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打破免疫耐受,并可兼作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是未来新型疫苗的发展方向,在乙肝的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要使DNA疫苗从动物实验转为临床使用,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是因为:1) 对DNA疫苗的免疫机制还远未了解;2) DNA疫苗的效率有待加强,接种途径需进一步简化;3) DNA疫苗接种实质上是将外源DNA引入宿主细胞,其安全性不容忽视。除形成抗DNA抗体、抗原持续表达引起耐受以及导致宿主细胞恶性转化(有诱发原癌基因活化和抑制癌基因灭活的危险性)等可能性外,同时质粒DNA中残留微量抗生素对人体的潜在有害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乙型肝炎疫苗的来历和研究进展全网发布:2009-08-06 07:27 发表者:朱刚剑 (访问人次:1655)

[2]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5-12-16 10:16:00 ] 作者:佚名 编辑:studa9ngns [3] 乙型肝炎疫苗的来历和研究进展全网发布:2009-08-06 07:27 发表者:朱刚剑 (访问人次:1655)

[4]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5-12-16 10:16:00 ] 作者:佚名 编辑:studa9ngns [5] 1 Belloni C, chirico G, Pistorio A et al.Acta Paediatr, 1998;87(3):336-336-338 [6] 2 Marchou R, excler JL, Bourderioux C et al.J Infect Dis, 1995;172(1):258-260 [7] Tega E, horton J, Norden HE et al.Can J Gastroenterol, 1998;12(1):57-60

细胞免疫学论文

基础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简介(临床)(材料)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教学大纲

肿瘤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免疫学课程论文
《免疫学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免疫学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