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就业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4: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系别:地理与生物科学系

班级:07生物科学班

姓名:马莹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他们能否顺利就业,不仅牵动所有高校和家长的心,而且牵动党和政府的心。

对此,我于2010年暑假对安顺市西秀区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了相关的调

查,去了解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作出初步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结论。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些毕业生降低了期望值仍找不到工作,另一

方面,却有不少企业打着高薪的灯笼却找不到满意的毕业生。一方面企业抱怨大

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差,另一方面学生频繁跳槽,工作情况不佳,缺乏工

作后劲,就业后也体会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快乐。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力缺失

所致。

二、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列举对比法等主要方法阐述了大学

生就业力的具体含义、缺失现象,以及全程就业指导的含义、现状、理论基础及

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国际借鉴,并试图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的

框架,为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提供一种方法和有效途径。

大学生就业力包括就业观、核心能力、职业成熟度三个层面。全程就业指导

体系是以职业发展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就业指导模式,它是当前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

业力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将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面向

全体学生开展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全程指导,以帮助其建立正确就业观、围绕核

心能力进行拓展与训练、促进学生职业成熟三个层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全

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学生个体。该模式包括: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专业的指导

内容、系统的全程指导阶段、有效的实施方式、个性化的指导与就业咨询。始终

围绕一个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总而言之,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是一个

强调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的、外展的系统。在众多就业

指导模式体系中,它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创

新。

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模式改革以来,由于种种

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突出。据教育部统计,除去10%考研、考

博学生、专升本学生以及出国留学学生,再加上去年待就业的70万~90万人,今年

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约在611万人左右。从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情况来看,即使

不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是很难解决这么多人就业问题的,更何况我们还处在全

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更为严重的是,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的问题未来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这一形势不仅向在校大学生而且也向各高校提出了应该怎样提高就业竞争

力的挑战? 要更好地迎接这个挑战,我们首先必须首先解决究竟哪些因素影响毕

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就这个问题作了许多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

岳昌君等的研究指出:内因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显著大于外部因素;罗昌勤

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就业竞争力的8个影响因子,发现能力因子和交际因子的影

响最为突出;岳昌君等进一步指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还包括就业市场、

专业结构以及就业观念等等。这些工作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影响毕

业生就业竞争力问题,为我们更深入地探索这个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统计”回归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提

高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1)学生个人方面:

毕业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是能否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因素,所以首先要

提高自己的的素质。

第一: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获取各种资格和能力证书,加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自我提高,加强自身的诚信、责任心、表达能力、实践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的专业、

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

水待遇,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要过高。不要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

区,这样会丧失很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要认识到在应聘时碰壁是正常现象,对自己保

持足够的自信,力争好好把握下一次的机会。

(2)学校方面:

第一:提高学校的声望,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第二:积极发挥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扩大学校的就业工作规模, 努力

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就业信息。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鼓励毕业生积极到祖国

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3)社会方面:

第一:政府要充分理解和使用人才,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全面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与普通劳动者在知识水平、

劳动技能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科学设定大学生就业层面与领域,营造公平

有序的就业环境,而不是片面追求就业率。其次,加大制定、调整和完善毕业生就

业政策力度,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第二: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无力全面营用大

学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这就要求

政府着力培育人才市场,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规范的就业大市场,

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市场力量,严格市场制度,规范市场管理,

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良性运行。

第三: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加强高校教育改革。压缩甚至取消市场需求不大的

专业、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增加见习实习机会。

第四:加强教育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联系。对去西部地区工作、去艰苦行

业工作、去国家最需要的岗位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补偿以及给予其它方面的优惠。

对女性大学毕业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认清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难, 仍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等规划, 结合近年来

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的变化轨迹, “十一五”时期大学生就业将主要呈现出以下新

的趋势。第一,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将进一步改善, 就业压力有所

减小, 但是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贯彻落实好就业政策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十一五”期间, 大学生就业的外

部环境将发生可喜的变化。一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

强。科学发展将成为中国的新主题, 经济保持年平均7.5%的速度增长, 和谐社

会建设不断推进, 这种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对就业形成拉动力。

据估算,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至少将会达到560 万个。

三、结论

通过分析,我发现:毕业生的基本教育情况、学业状况、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

以及学校声望等都是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生的

自身因素(即学生学历层次、学业成绩、工作能力和就业期望)是决定竞争力强弱

的主要关键因素。因此,迎接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有效途

径是: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改善各影响因素入手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

争力,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身因素,这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最关键手段。

另外,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需要改变就业观念,但改变就业观念的

不应仅仅是大学生自己, 更应该包括公众。只有公众改变就业观念, 创造宽容、

理解、和谐的就业氛围, 帮助大学生从“天之骄子”、“ 国之栋梁”的梦幻境

界中走进现实世界, 放下架子, 端正态度, 踏踏实实的在职场上寻找自己的最

佳位置, 才能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健康发展。

四、参考文献:

[1]杨春华,杨玲.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29(5).

[2] 王晓岩,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7-5(1).

[3]沈 杰.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J ] .当代青年研究,2005 ,

(2) .

[4]王扬铭.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教育探索,2006,

(3).

[5]大学生就业出路新探: 走出困局先从自身突围.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2/10/content_10793684.htm.2009-2-10.

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系别:地理与生物科学系

班级:07生物科学班

姓名:马莹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