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4 12:06: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陈安之老师分析一个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陈安之老师分析一个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十七岁半开始,我就陆陆续续上了一些潜能开发的课程,像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如何激励自我等。到了21岁时,有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竟然发现银行的存款簿上面,竟然写着零零点零零,我简直无法想像,长达五年的工作经验以及4 年的学习成长,竟然没有办法让我成功致富。

而我所设定的每一个目标--每一年大概设定10个目标--连续设定了4年,也就是40个目标,其达成率竟是百分之零,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目标实现。当时我真是烦恼极了,正在犹豫是否要放弃时,遇到我的启蒙老师--安东尼罗宾,他现年3 5岁,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个别指导,世界网球好手阿加西的心理教练,也曾经指导过英国王妃戴安娜。

他在美国的演讲,场场爆满,每场都是3000人、5000人,甚至7000人左右。他的年收入至少高达几亿美元以上,以这么年轻的年纪,可以创造出这么大的绩效,实在是令我心动。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跟他学习。在短短的8个月当中,我成为他公司里的“Top Sale”之一。我慢慢踏上成功之路,陆续藉由一些改变自己的方法,来和我的学员分享。同时,藉由出版社的协助,我出版了一些书籍,像<<自己就是一座宝藏>>以及<<超级成功学>>,均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几十万本以上。我想,我的成功在都来自读者和学员给我的支持。

成功最主要的关键,在于有很多人愿意支持你,这也是我每天不断想尽办法要回馈给他们的--如何更快速、更有效的方法达到目标与梦想的原因之一。

在研究如何成功致富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一般人为什么会失败。我姑姑在美国从事电脑业20几年,也是位百万富翁。有一次我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告诉我,一般人都在研究成功者如何成功时,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失败者为何失败,所以也就没有避免失败者所犯的错误。这段话引起我很大的震撼。因为,我每天都在研究成功者如何成功,却从未研究失败者如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检讨是成功之父。我发现,如果你做了成功者做的事情,又做了失败者不该做的事情后,成功的几率便更小了。

所以,不妨在和我分享如何成功之前,先探讨一下一个人为什么失败。

1、缺乏目标

一般人失败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目标。我时常问我的学员:“你想不想成功?”他说:“我很想呀!想得不得了!但是,我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我听后觉得很奇怪,因为一个想要成功的人竟然没有设定目标?今天我要探讨的是成功致富的策略与方法,从最简单、最可能犯的错误,到最困难或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我都会与你分享。思想只是原因,行动才会有结果。假如到目前为止你还没听到你要的讯息,也请你拭目以待。

2、未能记录

第二个导致失败的理由是:虽然有了目标,却没有把它写下来,忽略了白纸黑字的力量。以前我在设定目标时,总是不断的满脑子乱想。所以,当人家问我有没有目标时我就回答:“有!有!有的”“在哪里啊?”,“在脑袋里面。”,“写出来没有啊?”,“没有。”我想,写下来干什么?浪费时间。事实上,设定目标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把它写下来。因为,当你写下来之后,在你脑海中,已经把这个目标“视觉化”了。

3、时常更改目标

下一个失败的原因是:时常更改目标。许多人常在设定目标之后,隔了不久发现,这好象不是我想要的,或是目标定得太小了,应该再大一点,既然潜意识是无所不能的,就该设大一点的目标,才能实现得更快!

这个一般人常有的通病。我时常在想,假设一个枪靶是漂浮不定的话,我们是很难击中的。这是一般人时常犯的毛病,也是大家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4、不愿意对自己负责

除了上述的几种原因外,我发现一般人失败的原因,便是不愿意对自己负责,老是找借口,老是因为别人的原因使自己无法成功:老是认为别人不好,而导致自己失败。你可以仔细观察,这些失败者,天天都在抱怨。然后天天找朋友谈他的问题,假如没有人倾听他们的问题,他就把这些人视为敌人,然后另外找一群愿意分享问题的朋友,接着便天天聚在一起抱怨。例如,我从事汽车销售时,业绩不是很好,我就怪公司训练得不够多;广告打得不够大;我们车子的种类不够多;颜色不够多,整整抱怨了两个月,差点被开除。但事实上,这对自己并没有任何的好处。所以,假设你想要更成功的话,请你从现在开始,百分之百地对自己负责。

5、不能立刻行动

谈了这么多失败原因后,我认为促使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立刻行动。成功者通常都是马上行动,而失败者却是明天再做,后天再做。今天好累,先睡个觉,先休息一下,先喝杯咖啡,我资料还没有整理好,总之他总是帮自己找一堆借口。要相信,借口与成功无缘。

6、自我设限

此外一个无法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害怕“被拒绝”,进而害怕失败。我时常问许多业务伙伴:“假如你所拜访的顾客都会购买你的产品,而且会大量的购买的话,请问你一天会拜访几个顾客?”他们的回答是:“我会跑遍整条街,因为每个人都会跟我买,我一定会立刻行动。”所以导致他们不行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满脑子都在想:“大家不会跟我买,大家铁定会拒绝我,每一个都会给我脸色看。”

7、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也是许多人常犯的毛病。我发现很多失败者,他们的情绪时常处于低落的状态,譬如以前我去拜访顾客时,一旦被顾客拒绝就会很难过,常常要一个礼拜才能克服被拒绝的恐惧感。

然而,成功的人在被顾客拒绝之后,会立刻想说:“顾客就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拒绝,我下次应该再解释一遍。”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已经转化了他的心情。当他们面临挫折时,便会告诉自己过去并不等于未来。他们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陈安之课程报名咨询QQ:394679364 电话:15815582604梁老师 为了帮助更多人成功,欢迎您转载

8、不愿意努力工作

这点也是我过去常犯的错误--不愿意努力工作。一般人常希望自己能用最简单、最省力、最少的时间,赚到最多的钱并且获得成功。然而,我们发现,全世界最成功的人,通常都是最努力的人。

记得有一次,公司有位同事在凯悦饭店遇到了超级巨星成龙,结果他就当面问成龙:“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成龙当场愣了一下,因为大部分跑去找他的,都是要他签名、拍照的影迷,怎么会有人跑去问他成功的秘诀?结果,成龙想了一下,立刻告诉他说:“努力!“就是这么一句话,这么简单。

所以,亲爱的朋友,假如你奋斗了10年,却没有成功,请继续努力。努力,就是成功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成功的捷径。努力的前提是方法正确,方向正确。

9、误交损友

一般人失败的原因,常是因为他结交了错误的朋友,所谓物以类聚嘛!所以,我时常给我的学员一个建议:当你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不要问比你更不成功的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解决你的问题,因为他的想法都跟你很类似。

成功环境的最重要条件,就是选择成功的朋友。

如同我刚才提到的,跟成功者交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对你一辈子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我前几天看报纸,看到美国“N BA”的芝加哥公牛队,最近愈战愈勇,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快速达到50胜的球队。50胜代表赢球几乎高达90%,就是每比赛10场,就赢9场,这样子下去,他们赢得“N BA”总冠军,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当然关键不是在这里,重要的是我看到他们除了超级巨星迈克尔乔丹之外,还有一个“NBA”最棒的篮板王,每一场球赛中他都可以抢15个篮板以上,他是罗德曼。

10、时间管理不当

一般人都缺乏时间管理的习惯与观念。他们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才是最有生产力的事情。我看过许多业绩不好的业务员,他们的工作习惯是,早上大概九点钟出门,九点半到办公室,然后,整理资料到十点,然后喝杯咖啡到十点半,而后再跟朋友聊个天,十一点才开始打电话,这时顾客大部分都已不在,所以,十一点半就准备要吃饭,到了下午觉得太累,先睡个午觉,然后就抱着反正明天再拜访也无所谓的心情,就这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个月下来,他说:“咦!奇怪了?为什么收入这么少?业绩这么不好?”因为他们都花时间在休息聊天上!他们工作的时候想到玩,玩的时候就忘掉工作,这样的习惯是没有办法成功的。

11、用错了方法和策略

我记得我们公司在两年前,推出了全台湾最顶尖的超高能潜意识录音带,那时候我们非常兴奋。因为这套录音带,让我在半年之内,倍增了五倍以上的收入。所有公司里的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到处推广。他们都说,每一天都要出去做拜访。我记得其中有一个黄发姓的伙伴,带了一个皮箱,里面摆了大概2 0套的潜意识录音带,他志得意满地说:“陈老师,我向你保证,我今天一定卖20套,没有卖完20套,绝对不回到公司。”听完后,我说:“黄先生,这是你说的,你一定要做到!”他坚决的表示:“是的,我一定做到。”我也兴奋的配合:“那你就立刻行动。”结果第二天,他回来告诉我:“陈老师,昨天我满载而归,一套也没有卖掉。”我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他跑去百货公司推销,结果没有推销成功,还被专柜小姐反推销。”事实上,依照他那种一对一的推销方法,一个月最多只能卖5 0套的潜意识录音带。这表示他用错了方法和策略。后来我告诉他演讲销售会比较好。结果这位黄先生,在一场演讲当中,卖了70套以上的潜意识录音带,超过他过去一个月的业绩。所以,大部份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使用了错误的方法、错误的策略。那么正确的方法正确的策略从哪里来,其实就在自己的经验里和成功者身上。

12、缺乏自我成长

下一个导致失败的理由是缺乏自我成长。大部分的人都不看书。我太太告诉我,她看过一则报道讲:日本人每年平均一个人大概读七本书,而中国人每年大概平均读零点一本。也就是说,我们的资讯非常地缺乏。我发现一个失败,最主要的两个关键,一个是缺乏资讯,二是没有运用潜意识力量。大多数人都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讯。事实上,我以前之所以会有所改变,是因为我听了某一类课,与某一些人分享了某一个观念、一个方法,或阅读了某一本书籍,从中得到过一份新的资讯。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只要你拥有足够的资讯。大部分人却因资讯不足而没有办法解决。没有资讯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注重学习及与人交流。

13、没有百分之百地下定决心、全力以赴

另一个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没有百分之百地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我时常听人说:“对,我要达成目标!”然后呢?行动时却心不在焉。任何事情没有全力以赴去做,其效果永远是不理想的。我1 996年对我公司的伙伴说:“我们1996年成功的策略,就是比去年努力4倍。”至于为什么要努力4倍呢?这数字到底从哪里来?有一次,我看到堤义明(世界首富)的书,书中提及作者做任何事情,都比别人努力3 倍,那么依照陈安之的成功学理论:比最好的还要更好,所以我们就要努力4倍。

更多学习登陆 陈安之免费学习空

14、缺乏运用潜意识力量

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般人缺乏运用潜意识力量。潜能激发的目的,就是要激发你的潜意识。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你思考、动作的不断改变而改变。所以,改变潜意识的最好方法,就是确定你的主要目标,也就是核心目标。每天早上写1 0遍,把这样的目标输入到你的潜意识里,要你的潜意识自动来改变你的行为习惯。人的行动都是由思想来控制,所以只要我们能改变我们的思想,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行动。通常,改变的时间约需2 1天到30天左右。所以,各位朋友,任何的习惯,只要你能够重复,只要持续30天,它都可以自动被消除。

推荐第2篇:浅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浅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摘要:茫茫华夏之中流砥柱,20世纪曙色朝露。东方的第一场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的腹地爆发了!它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关键字:辛亥革命,失败,必然

正文:所谓的辛亥革命是指爆发在20世纪初由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剧,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最终来看它失败了。从1928年重建统一之前,孙中山的政治理想都没有转化为中国人的政治实践,所谓的民国是清朝政治的延续,用鲁迅的话说:“所谓的中华民国除了一幅空招牌,什么都没变。革命以前是奴隶,革命以后是奴隶的奴隶”①用毛泽东的话说:“辛亥革命缺少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变动,社会底层尤其是广大农民阶级依然处于梦寐状态。”究其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方面。

一、主观方面:资产阶级领导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不彻底的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去推翻帝国主义,更不愿意也不可能彻底的推翻封建势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二、客观方面:封建势力与外来势力的双重夹击

1、封建势力

由于中国当时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走不通的。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中国封建经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并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2、帝国势力

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的幌子下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三、具体原因

1、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1)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孙中山《中华民国成立孙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满清政府之政策,质言之,一嫉视异种,自私自便,百出不变之虐政而已。吾人受之既迫,而出于革命,亦固其所。所谓催陷旧制 ,建立新国,诚有所不得不然,谨为世界诸自由民族缕晰陈之。当满清未窃神器之先,诸夏文明之邦,实许世界各国以交通往来,及宣布教旨之自由、、、、、、不令中土文明,兴世界各邦相接触,遂使神明之商。日趋粗野,天赋知能,艰于发展,愚民自锢,此不独人道之魔障,抑亦文明各国之公敌。岂非罪大恶极,万死莫赎者欤?”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以前签订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2)资产阶级革命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19

12、

3、31日孙中山在演讲中重点谈到社会革命和各国特别是英美等国的革命道路问题,他认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再去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睙其祸么。”②而要预防将来的“杀人流血去争”的暴力革命,孙中山认为必须实行民生主义,和平实现社会革命。他认为社会革命提出的良方是不通过流血和暴力,和平地实现“平均地权。”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来,用共产国际组织对三民主义的系统批判说孙的主张是是是是空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小资产阶级路线“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是行不通的”

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对帝国主义充满幻想 “明治四十三来,③宋教仁在上海进入同志陈其美经营的报社,以这个报社为据点规划起草。我在举行送别宴会之日,跟他做了彻夜恳谈。宋说„革命时机逐渐成熟了,明年中必能举事,举事前,如果得到我们的通知,务请积极援助、、、、、、‟”(《中国革命》【日】内田良平④著);而且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是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力量,因此当遇到了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政党

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同盟会涣散,领导成员不统一。立宪党人与旧官僚都是投机主义者,加入革命政权,不过是政治“伪雅”行为,本质上旧制度的代表者。立宪派的张謇等与袁世凯早有往来,自然拥戴袁世凯,不可思议的是大多数革命派人居然也认为袁世凯是可以依靠的。在孙中山回国之前,已经有舆论表示:只要袁世凯保证支持民国迫使清帝退位,就可以担任总统。可见,辛亥革命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紧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因而革命不能成功。

总之,在当时封建制度中国的土壤之上,在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之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具的备彻底铲除腐败社会机制,建立更新机制的能力。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你必然的结局!

①《“鲁迅的文化观”演讲稿》

②孙中山的演讲词《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 1912 3 31 日 ③即公元1900年末

④日本帝国主义组织黑龙会的首领,积极支持并鼓吹日本对外推行“大陆政策”。以赞助中国革命为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吞并侵占中国东北和 蒙古地区。 参考文献:《三民主义》

《从鲁迅先生文章浅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学文科 综合版 2006年第12期 《立宪派和辛亥革命》 张明园 60年代晚期 《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 列宁

《日本的亚洲》 内日列平1932年黑龙会出版部

推荐第3篇:盘点大学生创业易失败的15大根本原因

盘点大学生创业易失败的15大根本原因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大学创业失败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其实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普遍规律的,我们来看看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几个原因:

大学生创业教育目的不是教会大学生多少创业方法,而是真正培养一种创业意识。中国人的创业条件不比国外差,我们唯一缺少的就是他们那种独立、叛逆的性格。要改变一个民族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观念是一种相对稳定牢固的意识。比如“出头椽子先烂”——凡事不敢实践,害怕风险。这在许多人头脑里都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意识。比如“从众”意识——也是一种害怕风险的意识,相信跟着大多数就能安全。比如说“门当户对”的门第意识。这实际上都是世界观问题。以上所提到的几个例子,一眼可以看穿其世界观的本质是自私的,保守的,狭隘的,封建的。不是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就一定具有开放的意识。不是受了高等教育就一定具有民主意识。正向毛主席说过的: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大学创业失败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其实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普遍规律的,我们来看看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几个原因:

原因一:经验。

相信一面之词,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比较少,社会阅历也不高,在面对一些说辞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轻易的相信,所以相信别人的”一面之词“的现象比较多,这种轻易相信别人的思维很容易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给自己多留个心眼是很关键的。

不管是面对自己是员工还是自己的合作伙伴,都要给自己多考虑一些。

原因二:过多相信理论,高学历的创业者往往有纸上谈兵的倾向,他们把各种营销曲线模型和时髦的商业模式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可到了本土商业实战上,却寸步难行。

任何理论都有其边界和适用范围,特别是在中国这个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商业生态极端复杂的现实面前,亦步亦趋地套用西方经济学模型显然是不行的。比如,谈到营销,那些4P、4R、4S理论很难有多大实际用处,反而关系渠道是制胜法宝。再比如,掌握N种商业计划书融资模式,但对于刚刚创业的公司而言,真正在资本市场上拿到风险投资的可能性略等于无。

导致这种局面的最终根源,就在于过于盲目的相信创业理论,而忽略了实践的作用。

原因三:一厢情愿。

总是“一厢情愿”,年轻人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很积极,创业者一定要有这种批判性思维,自己做自己的对立面,才能看到项目的全貌和真相。

原因四:过于崇拜偶像,年轻人都容易将某个成功者当成偶像,并表示盲目的追从,而不会从自己的创业实际环境出发,这也是导致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

创业者一定要因事因地独立自主思考和判断对那些成功案例中的方式方法也要有辩证的批评的眼光,不可简单照搬。

原因五:以你现有的经验、能力、资源、资金等,考虑你是要做名商人还是法人,小商人只须自己有能力,法人则要依靠运营系统。

如有可能,最好做到在外是商人,在内是法人。

原因六:无论你是做商人还是法人,首先要进入相对朝阳的产业。

须记住:90%的企业死在了行业选择的决策性失误里,剩余90%的企业,则死在了她一直建不起来的企业系统里。

原因七:应考虑你所长,进入你熟悉的领域,不要全力投入你不熟悉的领域。

如果实在要做,应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充分的勤奋准备,以及相应的得力人手。否则,及早退出。原因八:进入一个市场,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大空间,对手怎样,你应在何时用何种方式来解决;如果资金不多,赶紧找盈利的现金点和小模式,不可恋战。

原因九:用较长的时间来寻找适合的股东,不可侥幸;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人做的风险远小于与不适合的股东合伙;且做为创业的掌盘者,应宽容、积极、善待你的股东。

原因十:公司开始运营,你当身先士卒;有20人时,根据2/8定律,应有4名骨干,你居中协调;有10来名骨干时,帅、将、兵应培养上,同时你自己退后,继续扶持、严管。

原因十一:管理就是奖和惩,再加企业文化的润滑。

管理没有捷径,你投入得越多,你的根基就越深,同时系统枝繁叶茂。领导者要建机制,管理者则首要的是管目标,其次是管人。

原因十二:领导者是开局者,管理者是服从者。

领导者要能听懂人言,善于纳谏,但要一个人拿主意,因为风险都是你的。决策既定,则要说服沟通后贯彻执行,不可朝令夕止。

原因十三:领导者最重要的四个素质——洞察力:否则难以判断对人和事;全局能力:否则难以平衡人和事;用人能力:否则你累死也做不完;影响力:经常被别人影响就不是领导。

原因十四:企业家的四要素——梦想:有梦想才有方向和目标;激情——激情是行动力是影响力;冒险——凡事走在前,成功概率越大竞争越激烈;责任——责任使你自律和坚韧。

原因十五:对于小企业融资,压上游和下游资金是上上策;降价成交、用预期换现、出租房屋是上策;找银行和机构贷款是中策;私人借款、内部集资是下策;信用卡透支、典当是下下策。

在很多方面,都流行着一种说法,是“好奇害死猫”,而对创业者们来说,要多尝试,只有创新才可以发展,过多的迷信偶像,沿着别人的路子去走,复制别人成功的经验是很危险的,到达成功的路途有很多种,但复制照搬是最容易失败的。

全世界都在注视中国的大学生,预测着中国的未来,美国更不希望中国继续强大。大学生们有勇气创新、创业,中国的改革才能后继有人。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在于改变人的意识,这不是一代两代人的问题,培养起来的是一种民族的创业精神

推荐第4篇: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长期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非学术界,历史学界还是非历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但在我看来,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从主观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等因素分析: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不足,实同党人心之涣”。

从客观原因上说,是由于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并且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推荐第5篇: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再次,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总之,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以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而闻名的赫鲁晓夫为例,他自己就又在制造新的甚至超过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据一般统计,报纸刊登斯大林的照片,每年无非几十张,而赫鲁晓夫却年逾百张。1963年达到124张,1964年头10个月里竟刊登140次,可见,制造和利用个人崇拜,正是苏联领导人用以指挥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法宝。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弊端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上缺乏创新,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

苏共建党伊始,列宁便强调必须重视理论创新。他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但苏共后来未能继承列宁这一思想,反而将列宁主义教条化。其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到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寻找理论依据,对列宁著作教务式的解读和引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的思维模式,缺乏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和应变能力,无法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而丧失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和批判能力。

二、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动摇执政基础

列宁时期曾不断调整经济决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

变。斯大林上台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人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勃列日涅夫时期继续延续斯大林的经济模式,到其执政末期苏联经济已呈衰退之势。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也曾试图改革经济增长模式,但也未能摆脱僵化的体制。

三、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执政体制问题突出

苏联社会的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最终形成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战争年代为了稳定干部队伍采取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在战后继续得到巩固。赫鲁晓夫曾通过加速干部队伍流动性的方式以消灭特权,结果却适得其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了稳定干部队伍的政策,赋予各级干部程度不等的特权,直接诱发了特权阶层的产生,最终导致腐败成为苏联社会的毒瘤。

四、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流失殆尽

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都曾做过一些执政党建设工作,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他主张党员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各种俱乐部开展活动。结果导致改组后的苏联共产党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的原有优势,变成了拥有多个派别的松散的政治俱乐部,最终在反对派的进攻中败下阵来。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并不是苏共和苏联的独家产物,而是一种国际性现象,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遗留在执政的共产党内和尚在运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因此,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是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对于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是共产党人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丢掉了这些观点和原则,就丢掉了根本,丢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要坚持就必须发展,这就要求执政党在实践的时候,要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要勇于纠正自己的失误,突破其中某些时过境迁的个别结论,在创造性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这个理论。原苏共党始终停滞在早先的理论基础之上,就难以辨别各种新思潮中的错误观点,更不用提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至于最终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实质上就是各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本国实际,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造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毕竟,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如果都套用同一种实践形式,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历史证明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不应该有必须共同遵循的模式,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马克思

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时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经济建设才能得以良好进行,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原苏共党领导人虽都重视经济的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没有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与发展,使其成为桎梏苏联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

再次,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在现代社会里,执政是每一个政党都必定会选择的基本政治目标,对许多资产阶级政党而言,这差不多就是全部目标。而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他们除了有执政的政治目标以外,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社会革命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无产阶级执政党就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围绕着执政问题,认真采取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领导和执政的能力得到真正有效地加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原苏共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始终存在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一系列改组以后,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执政资源、贺驭全局的能力明显变弱,最终步上败途。

最后,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这项战略在苏联演变过程中起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苏联演变的过程看,由于在苏联国内、苏共内部存在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应力量,他们从内部配合了敌对势力的需要,从而促成了演变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说如果没有内应力量,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即便强大,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导者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应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不留给他们可乘之机。

推荐第6篇:观《辛亥革命》有感: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观《辛亥革命》有感: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01年前的辛亥革命的事迹早已深深刻入每一个华人心中,今日观看《辛亥革命》重温历史,仍让我感慨万千… 作为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一次伟大尝试,辛亥革命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然而,众所周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历史任务,因此,在历史定位上,他并不是一次成功彻底的革命。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去分析,是否能得出另一种的认识呢?

一、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性的辩护

从中国近代革命史全过程来观察,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伟大的,其不彻底性也是可以原谅的。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不间断的封建历史,从战国到清末,中国一直是处于专治王权的统治之下(虽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从秦朝开始,但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引起的一系列改革也事实上是一个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中国封建专制王权是一个不断神化和加强的过程(在政治上层建筑发生改变过程中,与之对应的且作为其精神支撑的思想上层建筑也必然发生改变且与之相适应,因为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如此,在强大的专制王权和官僚体系的控制之下,底层民众则显得手无缚鸡之力,唯有顺从才是生存之道,因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人奴性思想培育的政治土壤。而作为这一切的根源,中国封建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则将底层民众限制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让其反抗意识和自我觉醒意识消磨无几。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则让商品经济与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排斥、封闭。而此种经济创造主体的思想意识的封闭和落后性也是必然的。因此,从这两方面来看,中国封建主义毒害随几千年时间推移必将潜移默化地刻入国人心中。

辛亥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国家主权丧失,清政府腐败无能且改革不力的情况下爆发的。国家内忧外患(但封建势力,特别是封建军事势力依然强大),显然,要想扫除内外种种障碍,彻底消灭封建制度,革除人们封建思想,实现民族自强,辛亥革命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不仅辛亥革命无法做到,当时其他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实现。当年谭嗣同变法失败被押送菜市口时,老百姓不是报之以同情,而是扔之以白菜。这一幕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在鲁迅先生小说《药》里,革命者夏俞被杀头时,老百姓扮演的是看客的角色,还用他的鲜血蘸着馒头治病。这一切无不显示着人们的无知与愚昧。戊戌变法的失败,清末宪政改革的破产并不昭示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行,而只是中国封建阻力太大,正所谓,撼山易,撼奴性难。辛亥革命“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推翻帝制,破坏了封建上层建筑;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广为传播(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和张勋先后复辟帝制,但不久就被推翻,从此中国无人再敢问津帝制,而之前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曾多次出现王朝复辟且长时间存在,相比之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重大奇迹)。可以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后面的五四运动(至少不会那么早爆发)。

到此,也许有人说,还不足以说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那么,我就从现实的角度来为上述观点做一个补充。中国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后,有实行改革开放,也许,这些能够彻底清除人民的封建余毒,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法轮功之所以能那么疯狂,从根本上仍因为国人受封建毒害过深。而近两年宫廷剧十分流行,除受当今消费主义审美观影响以外,更重要是因为这些电视剧反映了中国人奴性心理,中国人自古爱好强权,当面对贪官时,总希望有一个清官出现为民除害,以致天下太平,而民众则拍手称快,感谢“皇恩”浩荡。这恰恰是官本位思想的体现,而这些宫廷剧又正好生动地,形象地描画着人们的封建心理。

二、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性的辩护

纵观历史,辛亥革命时期的反帝任务并不同于1937年后的反帝任务。辛亥时期,西方主要列强都已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其国家形式已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因此西方列强实力十分强大,实非当时畸形发展的弱小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所能抗衡。当时的中国现状正如《时局图》所描画的那样——几乎当时所有的帝国主义都有“涉足”于中国,虽然面对利益,他们之间有所对抗,但面对中国人的抵抗,他们却又联合在一起(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家之间的斗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只有国力强弱之分,正所谓“外交是建立在炮口上的”,当时的中国军阀依靠帝国主义列强各自为政,一片散沙,而革命派没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因此,从根本上讲,当时并无彻底反帝的资本与条件。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实质上也并没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任务,明治政府也是在在发展实业,富国强兵之后才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实现反帝任务的。历史具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言,“任何新生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凡的。”对于彻底反封反帝的历史任务,任何政权、政党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他是一个历史过程,任何把未来强加于今天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辛亥革命的缺陷有其历史的不可逆转性,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事实上,辛亥革命的巨大意义应在于他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局面,在于他敢为天下先,正如谭嗣同所言,“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辛亥革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推荐第7篇:根本原因分析,观后感

《根本原因分析法》观后感

根本原因分析(RCA)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法,用以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 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的表征。根本原因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处理过程,包括确定和分析问题原因,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并制定问题预防措施。在组织管理领域内,根本原因分析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发现组织问题的症结,并找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组织的多数疑难杂症都有不止于一种应对之法, 这些各不相同的解决之法,对于组织来说亦有不同程度的资源需求。 因为这种关联性的存在,就需要有一种最为有利的方案,能够快速解决妥善地解决问题。

因此,只顾解决表面原因、而不管根本原因的解决之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选择这种急功近利的问题解决办法,治标不治本,问题免不了要复发,其结果是组织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应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想象,这些方法的累积成本肯定是惊人的。

根本原因分析法的目标是找出:

问题(发生了什么);

原因(为什么发生);

措施(什么办法能够阻止问题再次发生)。

所谓根本原因,就是导致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发生的最基本的

原因。因为引起问题的原因通常有很多,物理条件、人为因素、系统行为、或者流程因素等等,通过科学分析,有可能发现不止一个根源性原因。

根本原因分析法最常见的一项内容是,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当前情况, 并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记录。 然而,再逐一对每个答案问一个为什么,并记录下原因。根本原因分析法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找出问题的作用因素,并对所有的原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通过反复问一个为什么,能够把问题逐渐引向深入,直到你发现根本原因。

找到根本原因后,就要进行下一个步骤: 评估改变根本原因的最佳方法,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是另一个独立的过程,一般被称之为 改正和预防。当我们在寻找根本原因的时候,必须要记住对每一个业已找出的原因也要进行评估,给出改正的办法,因为这样做也将有助于整体改善和提高。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推荐第8篇:辛亥革命

推荐阅读: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奔走呼号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3则范文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在这里我们迎来了运动会后的第一个升旗仪式,时隔一个多星期,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搏击的一幕幕场景吧,那里曾经有过胜利者的欢歌笑语,有过失败者的暗自垂泪。但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因为他们都曾努力过,不仅挑战了自己还为我们的学校增添了精彩,就因为这个理由,我要向所有的运动员致敬,为了他们的成功也为了他们的失败。

今天,同样需要我们致敬的是100年前的一群英雄们,他们不畏强权,殊死奋战,终于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们就是所有参加辛亥革命的英雄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在这之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就是经过这种量的不断累积,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给了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朝廷”,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自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尽管因为袁世凯的窃权而走向失败,但是革命英雄的血没有白流,他们为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他们的努力和鲜血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继承起辛亥革命的奋斗精神,将对祖国的这份责任慢慢挑在自己肩上,更好的发扬我们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繁荣,更富强!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二)

老师、同学们:

我们永远难忘,一百年前的今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着湖北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的覆灭。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奔走呼号,多次举行起义,血洒中华大地。这种革命精神和爱国力量如洪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影响着代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觉醒的中国青年一代。

抚昔思今,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可我们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似乎并不丰富。看看我们的文明习惯、想想我们的学习态度,反思我们的道德缺失,情况并不乐观。我们青年一代,如果仍然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荒废学业、丢掉了道德的良知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安然的享受着父母创下的并不丰厚的财富时候,许多西方国家正翘首期盼着中国的颓废。

“辛亥革命”体现出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给了缺乏理想信念的我们青年一代,一碗心灵鸡汤,弥足珍贵。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更是一种炽热的爱国精神。作为新世纪的少年,爱国不是空洞的挂在口头上的,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爱国不仅仅是庄严地参加升国旗仪式,不仅仅是坐在电视机旁为中国队助威喝彩,更不仅仅是在纪念日到来时出一期黑板报或写一个标语。作为学生,首先要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热爱我们的学校,以自己班级为荣,以我们的学校为荣。从爱护我们身边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做起。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祖国为了我们青年一代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免费的教科书、补贴生活费,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等。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感到无比幸福。可惜仍然有同学不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那洁白墙上留下的一个个球印,那课桌上的累累伤痕,那花坛里走出的一条条便捷小径,还有的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令人心痛。一个人没有了集体的荣誉感,没有了宽阔的胸襟,爱国必定无从谈起。

作为学生,新一代的接班人,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要不甘落后,树立“远大”理想。所谓“远”就是不光考虑到眼前的事,而是你这一辈子想干什么事业?所谓“大”就是不只是想自己的前途,想自己的小家,还要想祖国的未来。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同国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和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才是最有价值的。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有更高的追求,都应为祖国、为人民多作奉献。奉献的过程既是造福社会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我们要向周总理一样,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

我们的祖国从倍受欺辱的,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挣扎出来,短短的六十多年的建设,还并不富强。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在近代被转自http://www.daodoc.com八国联军侵略的历史,火烧圆明园,掠去了我国的无数珍宝,赔款的真金白银不计其数;20世界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杀害我30多万中国同胞,在东北使用细菌、毒气残杀中国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在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事故对世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于亚洲邻国,影响更大,但日本却首先向西方国家通报污染状况,丝毫不顾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受;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中国附近公海与多个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是在告诉我们: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号的强国。近年来,中国虽然在不断发展,上可天宫探月,下可深海寻宝,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高铁事故遭日本讥讽,电脑软件受美国控制。同学们唯有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为将来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打下基础。只有富强了,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在中华民族的未来重演。

我们中小学生朝气蓬勃,是时代最强的脉博,祖国的蓝图需要我们添彩。我们应当热爱祖国,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学习,用知识的力量实现祖国的富强,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才是对一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的最好纪念。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三)

我们永远难忘,一百年前的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着湖北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的覆灭。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奔走呼号,多次举行起义,血洒中华大地。这种革命精神和爱国力量如洪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影响着代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觉醒的中国青年一代。

抚昔思今,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可我们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似乎并不丰富。看看我们的文明习惯、想想我们的学习态度,反思我们的道德缺失,情况并不乐观。我们青年一代,如果仍然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荒废学业、丢掉了道德的良知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安然的享受着父母创下的并不丰厚的财富时候,许多西方国家正翘首期盼着中国的颓废。

“辛亥革命”体现出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给了缺乏理想信念的我们青年一代,一碗心灵鸡汤,弥足珍贵。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更是一种炽热的爱国精神。作为新世纪的少年,爱国不是空洞的挂在口头上的,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爱国不仅仅是庄严地参加升国旗仪式,不仅仅是坐在电视机旁为中国队助威喝彩,更不仅仅是在纪念日到来时出一期黑板报或写一个标语。作为学生,首先要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热爱我们的学校,以自己班级为荣,以我们的学校为荣。从爱护我们身边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做起。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祖国为了我们青年一代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免费的教科书、补贴生活费,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等。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感到无比幸福。可惜仍然有同学不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那洁白墙上留下的一个个球印,那课桌上的累累伤痕,那花坛里走出的一条条便捷小径,还有的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令人心痛。一个人没有了集体的荣誉感,没有了宽阔的胸襟,爱国必定无从谈起。

作为学生,新一代的接班人,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要不甘落后,树立“远大”理想。所谓“远”就是不光考虑到眼前的事,而是你这一辈子想干什么事业?所谓“大”就是不只是想自己的前途,想自己的小家,还要想祖国的未来。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同国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和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才是最有价值的。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有更高的追求,都应为祖国、为人民多作奉献。奉献的过程既是造福社会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我

们要向周总理一样,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

我们的祖国从倍受欺辱的,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挣扎出来,短短的六十多年的建设,还并不富强。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在近代被八国联军侵略的历史,火烧圆明园,掠去了我国的无数珍宝,赔款的真金白银不计其数;20世界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杀害我30多万中国同胞,在东北使用细菌、毒气残杀中国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在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事故对世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于亚洲邻国,影响更大,但日本却首先向西方国家通报污染状况,丝毫不顾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受;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中国附近公海与多个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是在告诉我们: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号的强国。近年来,中国虽然在不断发展,上可天宫探月,下可深海寻宝,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高铁事故遭日本讥讽,电脑软件受美国控制。同学们唯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为将来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打下基础。只有富强了,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在中华民族的未来重演。

我们中小学生朝气蓬勃,是时代最强的脉博,祖国的蓝图需要我们添彩。我们应当热爱祖国,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学习,用知识的力量实现祖国的富强,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才是对一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的最好纪念。

参考资料: 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9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六安九中 荣光林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归纳历史知识能力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树立青少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弘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同时,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通过史实总结出来,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材分析

在不断面临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先后对中国这个危重病人进行医治: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但都失败了,中国该何去何从?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本课共有三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南京旅游图片)

同学们国庆七天长假是怎么渡过的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在这段时间去了一个地方,参观了中山陵和总统府。看到了老师心目中的伟人---国父孙中山先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而100多年前的一场革命仍在我的脑海中激荡。 【板书】 辛亥革命

【教师引导】老师这次到南京,还见到了国际大导演张艺谋,他说要拍一部《国父孙中山》的电影,让我们同学给他提供一些资料,大家乐意吗?那么你了解孙中山吗?你眼中的孙中山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片、学生简述孙中山的个人资料】„„

【教师补充】孙中山是个医生,但是后来却弃医了,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的抉择说明了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风起云涌----起义准备

【教师引导】如果要拍摄《国父孙中山》这部电影,我们要选择哪些拍摄地呢?

【学生自由讨论】„„

【出示图片】拍摄地一:美国檀香山。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地方呢?和孙中山有关系么?(学生自由发言)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爱国华侨、会党、留学生等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秘密宣誓。建立兴中会,他们的口号是“振兴中华”。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作了准备。

【出示图片】拍摄地二:日本东京。为什么要选择东京呢?(学生总结)为了汇聚革命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到1905年8月份,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就成立了。介绍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领导人,同盟会通过的纲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关于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先生对此有一个明确的阐发。“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出示图片】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16字的革命纲领浓缩为“三民主义”,分别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解释其内涵,让学生把它与16字革命纲领一一对应。

【教师引导】近代中国这个重病人,人们一直在医治,洋务派、维新派等。那么孙中山医治中国和他们一样吗?孙中山开的药方是什么?(学生发言)所以孙中山动的是外科手术,洋务派、维新派则是内科治疗。 【板书】血雨腥风---武昌起义 【教师引导】拍摄地三:武昌。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为实现三民主义,孙中山和革命党怎么做的呢?

【出示图片】起义的结果都失败了,但是却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出示视频】简单介绍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时机和武昌起义的过程。提问:这段历史在我们的电影中要不要出现呢?(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仍在其中。

【出示形势图】提问:为什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份就脱离清政府宣告独立呢?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此时的革命形势。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提问: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吗?(学生讨论) 【板书】理想的实现----中华民国

【出示图片】拍摄地四:南京。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出示图片】情景再现,我们现在走在1912年的南京街头,大家看看有什么变化吗?(展示国旗、纪年方法、称呼、剪发辫等变化)介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引导学生阅读P44页的材料,感受民主思想。

【出示文字材料】材料一:1956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时指出: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材料二:2001年10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就是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促进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材料三:2011年胡锦涛在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点拨】清朝全国的统治大致有260多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一直到1911年,这是两千多年,1912年开始了中华民国,帝制被废除,废除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

【板书】前途未卜---革命命运

(此部分课文中没有,做简单介绍)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出示图片)讲一讲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大致过程。

【拓展延伸】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认为呢?为什么? (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探讨辛亥革命的得失。

【小结】张艺谋导演让我们帮的忙,我们准备好了,那么我来把大家准备的资料展示一下,送给张艺谋。(出示图片)回顾本课内容。

【情感升华】辛亥革命已经有100多年了,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今天

已成为光辉现实,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正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向前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播放《走进新时代》音乐)

【布置作业】列举你所知道的孙中山先生的遗物 【板书设计】风起云涌----起义准备

血雨腥风---武昌起义

理想的实现----中华民国

前途未卜---革命命运

推荐第10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引言:1911年,清政府王朝向侵略国家低头,腐败至极,致使国内百姓对于革命的呼声高涨;而此时的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社会上主要的角色;就在1911年10月10,在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由此中国开始进行历史性的转变。

正文: (一)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发起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发生地点是广州。它以失败告终,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却与武昌起义并存,孙中山先生认为武昌起义能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取得胜利与它关系密切。黄花岗起义是一场加快革命爆发的革命,因为它太过悲壮,所以让人民长久以来压抑的怨恨以及愤怒释放,让人民拥有了革命的信念与目的。黄岗山起义将于武昌起义一样永垂不朽为后人所纪念。 关键字:黄花岗起义、意义

参考资料:孙中山《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二)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起因表面上看是因为保路运动被推向高潮,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清政府太过腐败令百姓的不埋怨恨已经累积到一个极点。武昌起义的意义仍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它迅速形成的摧枯拉朽之势,它就像是星星之火,但却可以燎原,因为它,两个月内,十五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因为它,起义军在中国腹地打开了一个可以向清政府发起攻击的突破口;因为它,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

关键字:武昌起义、根本原因、意义

参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 (三) 黄兴

黄兴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与孙中山并称“孙黄”,都是创建中华民国的元勋。黄兴与孙中山是至交,在创建中华民国的路程上,孙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而黄兴是实干家。

黄兴一生领导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可是取得胜利的少之越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首先,清政府虽说腐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政府在物资和军械方面总是强过这些小规模的武装起义的;其次,军事指挥的权利

并不是完全掌握在黄兴手上的,因此在战斗过程中会出现军令不一的现象;最后,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战争过程中出现的指挥有误的状况。其实我们需要明白,在每次战争中,黄兴的惊人胆略和献身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崇敬

我认为辛亥革命可以胜利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同盟会内部的团结。从历史上看,黄兴比起孙中山具有更广阔的人脉,而且因为组织领导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起义,威望比之孙中山也不低。但是黄兴甘愿居孙中山之下,全力辅佐,这让人更为敬佩。

当然黄兴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他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对革命前途的认识不够深刻、对袁世凯的态度模棱两可等。但是无论这些缺点多么严重,在评价黄兴的功过时,我们都不能脱离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因为这些问题和可能是那个时代的人所共有的。

关键字:黄兴、孙中山、起义失败、黄兴的缺点

参考资料:《革命家黄兴的生平事迹》《中华民国的创建者-------黄兴简介》

第11篇:辛亥革命

变革求索以救国,历时百年扬爱国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传承道路上,每隔一段或短或长的距离,当道路开始变得黑暗的时候,文明的延续难以进行的时候,便有一盏探照灯为中国文明的继承和延续照亮前路,使文明能得以传承。

这些探照灯或明或暗,能照亮的范围或大或小。暗的一盏灯可以是一次微乎其微的游行,一项影响甚微的协议,一个犹豫长久后的决定,暗到如刘和珍君的英勇,虽不至于照亮道路多远,但是它们布满了道路的两侧,将文明从歧路上引回正路。明亮的灯可以是一场决胜万里的战争,一位德高望重的明君,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它们远少于幽暗的路灯,往往是几十几百年出现一次。但是只要一出现,必能照亮一段长路。

近代是一场巨大的变革,是中国从古代走向现代的转折点。这段时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耻辱,最懦弱的的一段时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文明的延续遭到了空前的威胁。这段时间中国前进的道路异常黑暗,虽然有着点点细微的光芒指引着以致于不跌落于峭壁。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三盏明亮的光芒照亮着前路,一盏是洋务运动(清政府在技术与经济上的变革),一盏是维新变法(政治制度上的改革),不得不说的是第三盏明灯,个人以为这盏明灯是三盏或者说是五千年里罕见的,那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次震古烁今的巨大变革,我敢说辛亥革命照亮的不仅仅是中国传承道路的长度,也铺平了中国前进的道路,更将光明的种子撒得很远很远„„

虽然中华民族自古勤劳勇敢充满智慧,在五千年的历史上长久不间断地焕发着自己独特而又异常辉煌灿烂的光彩,但是到了近代,西方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也激发了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中国的光芒渐渐被西方兴起不久的新星压制,然而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状态,于是自豪变成了自傲,优势逐渐变成劣势。到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清政府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生产财政低下,社会动荡不安。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 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走向难以自拔的深渊。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难以自救,一批一批爱国志士在寻求拯救祖国的办法。先是洋务运动,再是维新变法,种种抗争,每一次都试图照亮中国前进的道路,虽然他们照亮了道路,但路是那样坎坷,就算照亮了道路,还是那样难以前行,中国在曲折泥泞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缓慢前行。虽然道路自古以来就充满坑洼,这是封建君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因为时代的变迁,中国在这条坎坷的路上已无法赶超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国期待最全新,最完善的,最彻底的变革。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革命团体,取名“兴中会”。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把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展开变革,先后在各地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湘赣边界萍浏澧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等。虽然一次次的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些起义激发了爱国人士的理想和激情。在国父孙中山的带领下,在有志之士的抗争下,在全中国的呐喊下,中国开始了一场由全中国人民发起的波及全中国人民的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一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次跨时代的起义,这次起义的成功使得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制社会,并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制订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这样得到的共和无法长久,但是,一盏明灯点亮,并将道路改造的平坦。

不得不说的是这盏明灯的点亮者国父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性格进行了艰辛而又不屈的斗争,创立了伟大的业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

同时,辛亥革命的意义更加重大,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可以说辛亥革命是近几百年来最亮最大的灯火,是一座里程碑,使中国人民的自我救赎有路可走,从清王朝的手中夺得并保全了中国,揭开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新的历史篇章,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辛亥革命的爆发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自由渴望科学渴望平等的愿望,传播了当时正时兴的民主共和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并为中国的觉醒提供了平台。因此,我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最有价值的,最具历史性的巨大变革。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我想着辛亥革命的伟大,感谢着革命先烈的英勇,沉思辛亥革命对今天中国的蓬勃发展的具体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五千年的总结,更在于对中国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影响和对现代发展的影响。正是因为君主制的被推翻,可胜利的成功被袁世凯偷走,张勋的复辟。共和的弊端的显现,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人民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各种新思想进入中国,在寻求救国的路上,十月革命打响了,人们终于发现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璀璨。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年抗战和新中国的成立都和辛亥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辛亥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间接原因,正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和民主共和的失败给了共产党成立的理由:资产阶级有着谋私、目光短等弊端,只有让无产阶级来进行革命才能真正成功。

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三民主义现在成为了中国前进的目标。不管是民族、民权还是民生,现在的中国都在努力进行实现。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辛亥革命未完成的目标基本已被中国共产党完成,幸哉幸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使辛亥革命愿望理想的实现者和升华者,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孙中山先生日夜渴望的三民社会。

其实回头想想,辛亥革命的核心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拯救自己的祖国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很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可以从辛亥革命中看到黄花岗烈士的不屈身影,他们不回头,不惧怕,只因为他们看到祖国受到凌辱,家乡受到摧毁,人民受到伤害。他们热爱这片土地,是这激发起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也正是这种精神,谭嗣同横刀向天笑,也正是这种精神,邓世昌下定向前的命令,也正是这种精神,共产党人才担负起了保护和发展中国的期望,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进。所以说,爱国主义是为中国的延续冲锋陷阵的烈士们的魂魄。

弘扬爱国主义很难,因为爱国是一件抽象的事,你无法表达出你对祖国的爱,只能说我很留恋这片土地,留恋这个生我养我的国家。而且有时你要为你的热爱付出很大的代价,或多或少,有时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但是同时弘扬爱国主义很简单,因为我们有爱国的方式,那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吸收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华,要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锻炼自己意志,强化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为中国明天的建设献上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百年的辛亥影响了中国百年,并还会继续照耀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一定会按照辛亥给我的光明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按照辛亥给我的光明去,实现革命烈士未曾实现的愿景!

——机械工程学院

热动1107

戚瀚中

第12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在革命斗争中,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充满着胜利和失败,前进和暂时的后退。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一切为中国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牺牲的烈士都永垂不朽,一切为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的人都受到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的高峰,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义和团运动。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年轻的资产阶级,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得不仓促地走上历史舞台,勇敢地领导了救亡运动——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但这些斗争都没有避免失败的结局。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民主革命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辛亥革命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它又不同于此前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它是在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新的社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因此,资产阶级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下层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提出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替代旧的生产方式,而且还要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去代替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所以它具有更新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兴中会的建立是中国正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结束,辛亥革命失败,这场革命运动历经了近20年,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和6个阶段。

两大时期为:

1912年前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革命时期;

1912年后组建中央政府和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期。

6个阶段为: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

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

从1911年11月下旬,光复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汉口举行会议筹组临时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之前,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阶段;

从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是辛亥革命运动由胜利到失败的阶段。

从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看,斗争是异常复杂和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胜利的亢奋和喜悦,更有失败的悲愤和痛苦。胜利和失败都来得很迅速,说明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两种势力、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斗争极其尖锐和激烈。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战胜敌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未能把政权巩固起来。革命的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篡夺,革命以失败告终。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是永存的。

辛亥革命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组织和发动的。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联合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科学补习所在日本的部分成员和其他爱国革命者,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继承了兴中会武装反清斗争的正确路线。

孙中山1894年冬在檀香山组织的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在国内外进行发展组织、宣传革命思想、批判保皇派和发动武装起义等多方面的活动,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局面。进入20世纪后,孙中山倡导的革命事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拥护者,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活跃于政治舞台,给黑暗、停滞的中国社会带来勃勃生机。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介绍西方政治学说的书刊大量涌现,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相继在国内建立和开展革命活动。这些组织的成员虽然大多数只是崇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同会党、新军、华侨建立了联系,在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受压迫的阶级、阶层中都有一定联系和影响。革命派所进行的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不仅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而且也培养了一批有才能、有胆识、有坚强革命意志的领袖人物和骨干分子。这就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立,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方面准备了条件。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革命力量的进一步集结和整个革命形势的进一步成熟,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走上历史舞台,担负领导革命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同盟会作为新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以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为楷模,建立了一整套党的组织系统:中央设本部,在各省和海外各地设支部和分会。本部的总理通过民主公举,四年更选一次;本部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所有这些,都赋予同盟会以新型政党的特色。虽然,同盟会在组织上也难免存在着松散的状况,但它无疑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领袖的领导核心,在总理之下,黄兴任执行部庶务总干事,协助孙中山主持本部工作,实际上起着副总理的作用;汪兆铭(精卫)为评议长,宋教仁为检事长,邓家彦为判事长,胡汉民、廖仲恺、朱执信等为各部主要职员;张继、章太炎、陶成章等先后主持《民报》,秋瑾、蔡元培等为各省区主盟人。在华侨中,也涌现了象陈楚楠、张永福、邓泽如等代表人物,主持各地分会和筹款工作。在这众多的领导成员中,孙中山比起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总是站在时代的前面,“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永不后退;他最先走上革命征途,率先建立革命团体;他最早提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纲领,并且最早领导和组织武装夺权的革命实践。因此,孙中山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先行者,辛亥革命运动的领袖,他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光辉旗帜。

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派面临着两方面的严重挑战:立宪派与清朝统治阶级的严重挑战。前者是阶级内部右翼势力的挑战,后者是敌对阶级反动势力的挑战。对于立宪派,革命派采取公开争论,辨别是非,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的做法;对于反动派,则采取针锋相对的武力批判,以革命手段打垮清政府的统治势力。

资产阶级立宪派,对于清政府虚伪立宪存在极大幻想,对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采取敌视态度。立宪派的政治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顽固坚持保皇立场,攻击同盟会纲领,反对民主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要想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必须肃清立宪派散布的思想影响。1905年底,在孙中山领导下,革命派与立宪派展开了一场思想大论战。论战的主要战场在日本,论战的主要阵地是革命派的《民报》与立宪派的《新民丛报》。在新加坡、香港、檀香山、旧金山、加拿大等地也笔战不绝。革命派的《中兴日报》、《中国报》、《民生日报》、《大同报》,立宪派的《南洋总汇报》、《商报》、《岭海报》、《新中国报》、《文兴报》等20多种报刊,全部投入论战。这场论战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涉及问题之广,实为中国近代史上所仅见。经过两年的思想大论战,1907年8月《新民丛报》被迫宣布停刊,立宪派在论战中失败,革命派维护了同盟会的民主革命纲领,分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大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思想上与改良路线决裂,公开站到革命派一边,大大地扩充了革命队伍,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减如后来孙中山所回忆:同盟会成立后,不期年而加盟者已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

同盟会的成立使清政府十分惊恐,对于革命党人在国内的一切活动都以残暴的手段疯狂镇压。孙中山对于清政府针锋相对,采取武装斗争的对策,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

早在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派就策划和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如兴中会在1895年策动的广州起义,1900年发动的惠州起义,华兴会1904年策动的长沙起义,得到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积极配合响应。这几次武装起义虽然很快就因清朝地方当局镇压而失败了,但它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决心,反映了当时革命者的认识和大无畏精神。同盟会成立后,武装斗争连绵不断,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广东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广东钦州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此外还有同盟会员在四川发动的多次起义,光复会员

1907年发动的浙皖之役,岳王会员1908年发动的安庆新军之役等。其中同盟会领导下的历次起义,前后延续5年之久,达10余次之多,波及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等省份。有的起义,拥众数万,略地数州县。参加武装起义的有会党、新军、华侨,也有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参加,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持续不断的革命形势。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又与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相互激荡,相互影响,造成清廷顾此失彼的危局。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虽因缺乏坚固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根据地,一个又一个地被清朝军队所击破,但它点燃的武装斗争火把,却成为燎原大火,从根本上动摇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起着教育、动员、组织群众的作用,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干部队伍上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的爆发作了充分的准备,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和革命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象阴沉天空中的一声巨雷,震动了中国大地。11日凌晨,革命军占领武昌全城。接着,汉阳、汉口相继光复。武昌起义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这一胜利,敲响了清朝统治的丧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热情,革命在全国范围迅猛发展。

武昌起义得到全国的响应。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广西、安徽、福建、广东、上海、四川等15个省市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12月2日,江苏重镇南京被苏、浙革命联军攻克,并逐渐代替处在清军炮火威胁下的武昌,成为新的革命重心。会党起义和各省各族人民反抗压迫的群众自发斗争,也此伏彼起,接连不断,席卷全国,迅速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与此同时,立宪党人也因三次请愿召开国会斗争失败而对清廷失望,相对附和或投身各地的独立运动。清王朝的统治在迅速崩溃。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革命党人为了统一全国的革命领导,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从11月下旬起便开始酝酿筹组中央革命政府。但由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各省纷起独立,同盟会无法控制整个局势,立宪派乘机把持各级地方政权,给革命党人组建政权工作带来诸多困难。12月25日,革命领袖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受到热烈的欢迎。孙中山回国,提高了革命人民的斗争勇气,增强了革命派建立全国统一革命政权的信心。孙中山针对立宪派、旧官僚和投机政客操纵、控制中央政府的企图,在筹建中央革命政权过程中,明确提出“组织政府问题当然由党而决”的正确主张,打破了组建临时政府的僵局。12月29日,17省都督府代表会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正式当选为中华民国 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并着手组织中央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进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结果,是兴中会成立以来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的胜利成果。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部总长,虽为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分任,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取得临时大总统,陆军、外交、教育三部的职位,各部次长也全部由革命党人充任,在临时政府中居于领导地位,掌握了实权。孙中山在任上主持制订和颁布了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的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法令和革新措施。在政治方面,要求全国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和国家分裂,努力扫除封建官场的腐朽恶习;在经济方面,提倡振兴实业,确定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制订发展实业、协调和统筹各地进行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法,着重解决各族人民的生计问题,在教育方面,改革了清朝的教育制度,制定了新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新的人才。这一切都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然而,在南京临时政府中,旧官僚军阀黎元洪占据了副总统的高位,立宪派控制了内务、实业、交通、司法等重要部门,拥有相当大的实力。在临时参议院中,议员多数是立宪派分子,他们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牵制革命派。临时政府颁布的许多政策法令,并没有能从根本上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对内不敢公开镇压反革命和宣布“平均地权”,对外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答应负责偿还外债和全部赔款等。所以,辛亥革命运动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而也没有确定起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没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尽管如此,南京临时政府毕竟是辛亥革命运动的辉煌战绩。它的成立成为迫使清帝于2月12日宣布退位和帝制终结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所能取得的最大胜利。

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辛亥革命运动推翻帝制的胜利,就不会有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民主运动和民主主义思潮汹涌澎湃的发展;如果没有经过辛亥革命运动这样一次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就不会有民国初年社会风气的好转、全国人民政治热情的提高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迫切愿望;如果没有人民群众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相当大的解放,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发生。所以,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为中国人民争取实现人民民主、民族独立和国家统

一、繁荣富强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它是近代中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人们曾兴高彩烈,以为中国将会走向独立、统

一、民主和富强,中华民族将会在国际社会得到应有的地位,人民将享受光明和美好的生活。许多革命党人都相信:只要扫除阻碍中国进步的、卖国的、拒绝一切改革开放的清朝政府,建立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便得以完成;民主政治的实施、实业的发达、国家的富强,便指日可待。

可是,历史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外。南京临时政府刚成立,革命刚开始取得胜利,革命派内部便呈现分崩离析的混乱状态。有的公开高唱“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大骂南京临时政府“一党专制”;有的公开脱离同盟会,与立宪派、旧官僚相勾结,拥护袁世凯专制统治;有的诬诋孙中山“贪恋禄位”,逼迫孙中山让出政权,有的追求高官厚禄,向孙中山要权要位,目的不达,便私组宗派团体与同盟会对抗,完全跌入立宪派的泥坑;有的革命意志衰退,认为清帝退位便大功告成,退归林泉,不问政事。革命处在紧急关头。但是,革命派的阶级局限使他们过于软弱,他们没有能力和勇气去解决这些问题。

尽管,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对袁世凯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质认识不清,并且未能充分发动和组织广大劳动人民,因而缺乏足够的力量,对革命的发展进程感到难以把握。然而,他毕竟是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当时革命形势鼓舞下,他曾要求革命党人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可是,因为多数革命党人都被意外迅速获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为了尽快享尝到手的果实,在政治上都有妥协倾向,希望尽快结束革命。帝国主义又从外部施加压力,逼迫孙中山将南京临时政府政权交给袁世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和革命派内部妥协倾向的增长,孙中山不得不于1912年2月13日辞职,并于4月1日正式解除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封建军阀官僚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转向尾声。

袁世凯取得了政权,但他不可能马上控制全中国,也不可能立即就在全国迅速恢复被革命派打乱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实行全面的复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还保留着

七、八个省的地盘和十几万军队。辛亥革命的三大成果——责任内阁、国会、《临时约法》至少还在形式上保存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声音和革命的回响还在四处震荡。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妨碍着袁世凯进一步集权、独裁专制。因此,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维护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与封建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反革命势力的真正较量,是一次不可避免的较量。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起兵讨伐袁世凯发动的“二次革命”,是作为辛亥革命终结的最后一役。在这场大战中,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讨袁斗争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反抗斗争。可是,由于国民党的涣散和政见不一,致使“二次革命”缺乏团结统一的政党领导。“二次革命”一旦爆发,革命势力仓促上阵,讨袁军既没有统一部署,又局限在单纯讨袁,这不仅造成步调不一,各自为战,也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结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讨袁军很快就被各个击破。9月12日,四川讨袁军放弃重庆,持续两个月的“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标志着袁世凯专制统治的实现。革命党所掌握的武装被击散,他们所控制的地盘全部沦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领袖人物亡命海外,作为辛亥革命成果的责任内阁遭到践踏,国会被解散,《临时约法》被废除,辛亥革命运动以实际的失败而告结束。

辛亥革命运动的失败,说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可是,辛亥革命的先烈们为推翻帝制、争取民主共和而建立的业绩彪炳史册,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深入人心,这次革命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政治生活的巨大影响,是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的。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功绩,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革命先烈们的爱国革命、振兴中华的精神,应该为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所学习和继承。辛亥革命运动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第13篇:辛亥革命

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华民族承受着巨大的屈辱和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濒临灭亡。 二十世纪初叶,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清王朝风雨飘摇,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名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社会理想,并为此英勇悲壮地实践。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应运而生。

开头第一幕,就把我震惊且感动了。“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总是这些被奴役很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我自认为这是非常强有力的开头,很成功,让人震撼,让人深思,为文章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广州起义中,面对清兵的层层逼近,喻培伦为了保住仅有的革命力士,手持炸弹冲向了清兵当中,英勇牺牲。黄克强活了下来。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敛烈士遗骸七十二具,丛葬于黄花岗。

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烽火不息。清政府为争取四国银行贷款,不惜以铁路为抵押,丧失主权,六月,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牵制了清政府的力量,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数月后,湖北新军中的为学社和共进会响应孙中山革命主张,酝酿着新的起义。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在清政府残酷清剿面前,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起义第一枪。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史称武昌起义。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三日,革命党人督请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革命军政府都督并向全国发布起义通电。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袁世凯以钦差大臣身份抵临前线,全盘掌控兵权,随即令冯国璋总统第一军,段祺瑞总统第二军,进攻汉口。

一九一一年是一月三日,黄兴临危受命,以战时总司令之任全权指挥阳夏保卫战。

孙中山为了延缓四国对清政府借款,在国外用言语与人家奋战。而在国内,武昌保卫战历时四十余天,牵制了清军主力,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其间,由各地同盟会的积极响应和领导,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先后独立,革命风潮席卷全国。

革命的命,指的不仅是生命,更是命运。

当袁世凯问孙中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章士钊说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日本人宫崎滔天把他尊奉为拯救中国的英雄。康有为说他目不识丁,而吴稚晖说他手不释卷。有人说他是绿林豪杰,是造反的土匪。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手举手术刀的江湖郎中。还有人把他称作高谈阔论的孙大炮。

列祖列宗在上,如今列强欺压,民党猖獗,王公大臣么,招权纳贿,痛民误国,子孙无能,愧对祖宗,倒是孙文给我们留了些体面,没有屠城,没有断头台。清帝退位了。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

最后林觉民之妻哭着说才知道觉民真的不在了,那种撕心裂肺,多令人心痛。

或许还会有人问革命是什么,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再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以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攻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第14篇:辛亥革命

,但林宗素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表示“愈挫愈勇”,决不气馁;并为此于宗孟女校创设“女子法政速成科”,以提高女子政治学识,养成参政能力

。“女子同盟会”的领导人吴木兰也曾在一次宣讲会旨的会上,明确说到:由于“后t}I=小儒创为夫扶妇服之说”,数千年来妇女沉沦于“昏黑晦 不能 自拔”。因此,“本会长对 于今 日之会,心中所欲言者,不过男女平等四字”。宣布“女子同盟会”以“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

政事”为宗旨

唐群英无疑足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最杰出的领导者。唐群英,原名唐恭懿,号希陶,1871年 12月 8日诞生于湖南新桥黄泥町村

。从小,她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遍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1891年,她与曾国藩的堂弟曾传纲成婚。在亲戚的交往中,她与秋瑾、葛健豪结为挚友,抨击时弊,互相勉励,探讨新的生活。19O4年春,唐群英得知秋瑾赴日求学 ,亦决意变卖家产东渡 日本,寻求救国真理。在 日本留学期间,她参加了留学生的革命活动。1906年成立了“留 口女学生会”她先后任书记和会长。191 1年 l0月,武昌起义爆发 ,唐群英组织女子北伐队,成为

时苫名的女军首领。1912年,在唐群英的推动下,“女子参政同盟会”成

,唐群英本人也一再向临时政府请求在《临时约法》条文 h写明“无沦男女一律平等,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为了这一 目标,唐群英率领“女 子参政同盟会”的成员先后h次 向参议院请愿,要求 “女子 参政权”,但《女子选举法》未经讨论便被参议院否决,唐声色俱厉地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此后,在同盟会本部召开改组为国民党的酝酿会议上,宋教公然删去“男女平权”一条,遭到女同盟会员一致抗议。唐群英与宋教f:据理力争,并为“女子参政同盟会”起草“驳诘同盟会传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唐氏的勇敢行为成为一时的佳话,即使最终五次请愿都趋于失败,她仍然无怨无悔地为着“妇女参政”这一目标继续奋斗。

正是因为有了像林宗素、吴木兰、唐群英等一批致力于妇女参政运动的女界领袖,才能号召更多女界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推动着妇女参政运动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形成了“女子参政同志会”、“女子后援会”、“女子尚武会”、“女子同盟会”、“女国民会”五大团体。为取得南京临时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支持,“女子参政同志会”会长 林宗素曾专程到南京向孙中山汇报本会组织宗 旨“普及女子之 政治学识 ,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 ,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 。 在以 七五个团体的基础上,l9I2年 4月,“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成立 ,坚持“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予女子以参政权利不 可”

。该会成立后,通过九项决议。

一、实行男女平权;

二、普及和实施女子教育;三、提高家庭妇女的地位;

四、实行一夫一妻主义;

五、实行 自由结婚,禁止无理离婚;

六、鼓励和提倡妇 女从事职业;

七、禁止蓄妾和买卖妇女;八、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九、改 良公娼制度

。“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后的主要活动 是要求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表示“誓以死力”达此目的,把妇女参政运动不断推向前进。唐群英率领广大会员先后 五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女子参政,在屡遭失败后,唐群英却毫不气馁,号召女界“必达 以男女平权、女子参政而后矣”。“女子参政同盟会”的成立,把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推向高潮,“女子参政”问题也成了当时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后,“女子参政同盟会”的活动趋于低潮,但是仍有唐群英、傅文郁等一批女界精英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为女子获取参政权不懈奋斗。1924年 1月,中国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审定并通过了男女平等权利的草案,提出了“于法律上、经济、教育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 权之发展” 。这部有史以来中国第一部关于男女平等的权利草案,在形式上承认了女子有着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在各方面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这场运动极大地激励着中国的妇女界,震撼了整个中华大地,中国妇女正凭着 自身的力量,立志推翻加在 自己身上的重重枷锁 ,获得与男子相同的参政议政权 ,从而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三、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未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原因

诚然,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是中国妇女参政运动的先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场运动最终只是在形式上获得了男女平权,实际上,在当时整个社会来讲,妇女并没有真正获得其应有的参政议政权 ,究其原因,应该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去探析。

(一)社会的普遍认知使妇女参政得不到实质性的成效

从客观上讲,在当时整个社会中,无论是广大民众,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妇女参政表示漠视,甚至不支持,尤其是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其中的大多数官员都对此采取反对态度,这是导致这场妇女参政运动最终没有取得实质件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封建社会,男主女从、男尊女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准则。

女子历来就是被封闭在家庭中,以作贤妻良母为美德,并一直被定格在从属于男子的地位上。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临时约法》在法律上结束了延续数千年的“纲常礼教”,其意 义和影响都是划时代的。然而,法律与现实毕竟有一段差距,数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民众的骨髓之中,不可能随着一部法律的更改而把这种思想彻底消除。在广大民众的心中,依然认为妇女只是男子的附属品,或许在“民主”之风下,她们可以接受一些教育、获得一些“人权”,但是“妇女参政”是万万不可行的。孙中山在与林宗素的谈话中,表示对女子参政“完全赞成”,并提出“女子参政同志会”可为全国女界代表。社会党据此以该党名义在《民立报》公布后,“中华 民国联合会”即致信孙中山,表示反对,说:“女子参政之说,果合社会习惯否,尝未敢知,取舍之宜,必应待于公论。乃闻某女士以一语要求,大总统即片言许可,虽未明定法令,而法浮议嚣张之日,一得赞成,益形恣肆。”

在当时,持有这种思想的人绝不在少数。在这种社会普遍认知下,妇女期望真正地获得与男子平等的社会权利是不可能的。

由于广大民众的不觉悟和不支持,“妇女参政”自然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反对。唐群英等人的请愿活动虽然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但是对于这场运动的回应,舆论界几乎是一片反对声。或日“女子程度不及,不能予参政权”。或 日“女子无国家思想,无活动能力,与以政事,必误国机” 。总之,对于“女子参政”,冷嘲热讽者有之,谩骂攻击者也有之。可以说,“女子参政”遭到了社会舆论的无情冷遇。

在社会民众的反对声中,临时政府参议院也否决了“女子参政”的请求。应该说,南京临时政府对于妇女争取人权是持支持态度的,如支持创办妇女报纸杂志,兴办女学 ,号召民众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倡导妇女解放等等。但是当唐群英等人要求在《临时约法》中加入“妇女参政”条款时,参议院却以“事件重大,应候国会成立时再行解决”

为辞予以否决。后来,唐群英等人又与国会议长吴景濂关于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而此后,吴景濂就干脆避而不见,仅派一招待员敷衍。宋教仁等为了实现“政党内阁”,在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过程中,不惜于政纲中公然删去“男女平权”的内容,于是就有了唐群英怒打宋教仁事件。可见,临时政府和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只支持妇女争取人权,对于“妇女参政权”这一点却始终持迟疑态度,认为妇女参政“为时过早”,不赞成妇女持有参政权。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思想上破除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将妇女提高到与男子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妇女参政运动屡遭挫败的情况下,他仍不断鼓励唐群英等人,并建言“切勿倚赖男子代为出力,方不为男子所利用也”。但是迫于当时政府中的种种压力,孙中山先生虽认为“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但何年能实行,则应“候咨参议院议决”

。对于“女子参政”,他除了头与精神上的支持,在实际行为中也无能为力。

(二)中国妇女本身的主观缺陷使这场运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民众与f临时政府的不支持是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没有取得真正胜利的客观原因,但是从主观上讲,中国妇女本身人格与素质上的缺陷却是导致这场运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妇女受压迫已久,吴虞在《女界报》的发刊词中就这样写道:“三从之外,加以七出,束缚压抑,惨无人理,谬种流传,积非成是,于是顺从以外无道德,井臼之外无事功,针锈以外无教育,筐荚以外无权利,脂粉以外无品性;胶蔽耳 目,拘束形骸„„”

一直以来,中国妇女处在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之下 ,无力翻身,久而久之,她们习惯了这种社会地位,习惯了依附于男子,依附于整个社会,没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辛亥革命爆发 ,虽然也有一批女界中的杰出女子参加了革命,大力宣扬妇女解放,但对于中国大多数妇女来说,妇女在家“围着锅台转”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女子完全之人格也没有因此而确立起来。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另一方面,中国妇女在婚姻家庭、经济上也完全没有独立性。丁初我在《女子家庭革命说》中就曾提到:“综观女权削弱之原因,半由亲族爱情之羁勒,半 由家庭礼法、社会风俗之浸淫,而何莫由于君主立法之三千年如一日。”中国妇女在家遵从的是“父母之命”,出嫁后又遵从“夫为妻纲”,根本没有 自主权,在经济上妇女也毫无独立可言。在辛亥革命时期,尽管秋瑾等人一再强调:“但凡一个人,只怕自己没志气,如有志气,何不可求一个 自立的基础,自活的艺业呢?”

但是妇女走出家门寻找工作,要求经济独立的毕竟不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大多数中国妇女仍然过着仰俯于人的生活。人格上的不完整,婚姻、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得中国妇女的参政运动丧失了基础,阻碍了这场运动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妇女本身的素质也阻碍了这场运动的发展。中国历来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原则,认为女子没有必要接受教育,只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可以了。封建社会中,偶尔有“大家闺秀”有机会接受教育,也只是为以后有一段更美满的归宿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近代以来,一批女界中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了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她们进学堂、出国留学,接受了新式教育。然而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妇女来说,直到辛亥革命时期,仍然没有条件接受教育。“„„因中国女子共有二 万万,惟 于教 育一道,向来多不注意,故有学 问者正少„„”不接受教育,又如何提高本身素质呢?在这种低下的素质下,对于“妇女参政”这一概念尚且模糊甚至没有,又何来的为了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呢?

综上所述,社会大背景的客观限制和中国妇女人格与素质上的主观缺陷使得这场妇女参政运动只取得了表面上的成果,中国妇女并没有真正获得参政议政的权力。

四、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的当代启示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最终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使“妇女参政”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一些先进人士的头脑当中。那么,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留给当代的又有些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妇女经济上与人格上的独立是政治上独立的前提基础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中国妇女本身没有获得独立,这就使妇女参政缺少了一个前提。因此,“独立”是妇女真正获取参政权的前提基础,这个独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的独立。恩格斯曾说过:“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功夫的时候,才有可能。” 我们通常说,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而中国妇女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能真正获得政治权利。因此,妇女虽然在体力上难以与男子相匹敌,但是这并不成为妇女在经济上依赖男子的借口,广大的妇女应该努力寻求经济上独立,从而为政治上的独立创建一个有力的基础。二是人格上的独立。一直以来,中国的妇女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被看作是男子的附庸,从而没有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格,而历史发展到今天 ,在大部分妇女已经获得经济独立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强调妇女要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倡导真正的“男女平等”,道德上的自尊、心理的自信、经济上的自强和政治上的自强就是妇女所应追求的人格上的独立。因此,我们说,妇女经济上与人格上的完全独立是政治独立、真正获取参政权的前提基础 。

(二)普遍提高社会对妇女参政的认知度是使得妇女真正获取参政权的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中国是一个性别歧视颇为严重的国度,“男尊女卑”的思想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辛亥革命时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社会的普遍的认知,才使得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历史发展到今天,一方面,在我国,私有制已经从制度上被消除,这就为妇女的解放创造了制度上的条件;另一方面,妇女们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在经济上和人格上日益获得了独立。这就为社会对于妇女参政这一问题的社会认知度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在当代,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妇女参政的认知度,因为这是妇女真正获取参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如果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能真正意识到 19世纪初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所说的那样:“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那么,妇女参政问题一定能得到切实的解决。

(三)充分学习国外的有益经验是妇女获取参政权的有效途径

中国这个封建专制统治时间十分长久的国度,有关“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远不如西方国家那样深入人心。在当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应该说,中国的妇女参政运动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经济的全球化可以使中国妇女更多地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文化的全球化可以使中国妇女更多地接受西方的民主思想,政治的全球化可以使中国妇女更好地借鉴世界各国妇女参政运动的成功经验 因此,可以说 ,充分学习国外的有益经验是中国妇女获取参政权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努力促使妇女在经济上和人格上获取独立,要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妇女参政的认知度,同时还要借鉴国外的一有益经验,提高 自我 ,抓住机遇,不断获得妇女参政的实质性成效。

参考文献:

[1]辛亥革命浙江史料续辑[G].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361.

[2]辛亥革命前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下册)[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8:959.

[3]辛亥革命回忆录(四)[M]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l:59.

[4]朱信泉,宗志文.民国人物传(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3:78.

[5]辛亥革命前

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下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978:895.

[6]辛亥革命前十年问时论选集(第二卷下册)[M].北京:生活、渎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895.

[7]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五)[M].北京:人民盛{版社,1987:155.

[8]魏秋玲.欧美的女权运动:从家政到国政[J].国外社会科学,1995,(8):14.

[9]徐辉琪.辛亥革命时期妇女的觉醒与对封建礼教的冲击[J].近代史研究,1994,(4):136.

[10]徐辉琪.唐群英与“女子参政同盟会”[J].贵州社会科学,198l,(4):30.

[11]徐辉琪.唐群英与“女子参政同盟会”[J].贵州社会科学, 1981,(4):30-3

[12]孙石月.巾国近代女子留学史[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83.

[13]朱信泉,宗志文.民国人物传(七)[M].jE京 :中华书局,1993:79.

[14]朱信泉,宗志文.民国人物传(七)[M] 北京:中华书局,1993:81.

[15]徐辉琪.唐群英与“女子参政同盟会”[J].贵州社会科学,1981,(4):30.

[6]邓伟志.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0.

[17]邓伟志.近代中围家庭的变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I994:70.

[18]朱信泉,宗志文.民国人物传(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3:81.

[19]李小江.华夏女性之谜f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l990:228.

[20]徐辉琪.唐群英与“女子参政同盟会”[J].贵州社会科学,1981,(4):37.

[21]徐辉琪.唐群英与“女子参政同盟会”[J].贵州社会科学,1981,(4):34.

[22]朱信泉,宗志文.民国人物传(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3:79.

[23]朱信泉,宗志文.民国人物传(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3:82.

[24]辛亥革命回忆录(八)[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456.

[25]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563.

[26]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M].北京:生活、渎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928.

[27]穆长青.秋瑾评传[M].兰州:甘肃教育学院内部印行 ,64.

[28]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1006.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158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1.转

第15篇:辛亥革命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到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幢精致典雅的两层小楼,房屋皆由红砖砌成,故当地人又称其“红楼”。 “红楼”的周围是一片碧绿的草地,绿树掩映,芳草遍地,它们的“绿”把纪念馆的红墙红瓦衬托的格外醒目。看到眼前保存的如此完好的辛亥革命遗址,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不时听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鄂军都督府复原陈列、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1997年,该馆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参观,同学们的心灵深受震撼:不仅对辛亥革命这段流芳百世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

时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观结束后,我思绪万千。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祖国的和平安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未来国家建设生力军的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同时应深刻体会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认识到身为炎黄子孙的无上光荣以及肩负的责任。

此次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我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点感想: 第一,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座里程碑。“红楼”是无数忠贞志士的集结地,在这里孙中山先生领导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后来又在这里组建了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一举结束了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从那以后,“红楼”便成了人们的向往之地方、奋发之起点、拓展之源泉。被誉为“民国之门”。

第二,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展现中国革命史,对社会各界

人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该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少年、机关单位职员乃至海外华侨来到这里参观。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总是能使参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艰辛,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三,辛亥革命纪念馆周边虽高楼林立,仍不失英雄名楼之风貌。它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让人们留连忘返:它的宏伟显示了民国时期建筑工艺之高超;它的壮观,体现了当时人民的聪明才智。光阴似箭,近百年已经过去,“红楼”却仍旧英名长存、璀璨至今,可见“红楼”所代表的英勇无畏、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爱国爱民的精神不倒。“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激励有志之士发扬传统精神,不怕吃苦、奋斗不息,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16篇:辛亥革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 辛亥革命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中生源一般,整体素质不是太理想。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试内容与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学习要求: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出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最终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一部分人搜集资料,一部分人整理成文,一部分人制作课件,一部分人代表小组发言。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但要注意理在何处;求同存异,不追求意见的最终统一;注意不要把讨论变成辩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将禀赋不同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如黄花岗烈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流程】

投影:2009年国庆期间北京**广场的孙中山画像 问:这是哪里?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 答:北京**;孙中山。

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规定的。为什么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都会在**广场摆放孙中山画像?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呢?

- 1

——选自《思想政治》

答:同盟会完全符合政党的特点,它是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谓“新”,就是有了革命政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板书)

一、背景

⒈列强:瓜分控制中国

⒉革命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

⑴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⑵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党人在宣传革命思想的同时,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捍卫自己的理想。

如果问大家:你所知道的辛亥志士有哪些?可能很多同学都答不出来。这些起义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光也已经很久了。其实当时的起义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在书面上只是变成了一个代表省略的文字符号;其实当时捐躯的烈士还有很多很多,众多热血儿女的英灵变成了纪念碑上笼统的数字。一次次的起义,一次次的失败,血腥只是让革命者们更加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心中的信念。正如电影《集结号》中说的那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缅怀几位辛亥志士。

投影:

徐锡麟(1873—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7年与秋瑾约定在浙、皖两地同时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袭杀安徽巡抚恩铭,率学生攻占军械局,与清军激战4小时,战败后被捕,当晚被剖心而死。

临刑前徐锡麟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憾矣!。”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1904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07年,她与徐锡麟分头准备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被害。

徐锡麟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临刑前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就从没闪现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们福州人的骄傲——林觉民。今年春节前老师参观了林觉民故居,现在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参观的收获。

投影:参观林觉民故居时拍摄的照片

林觉民,这位安眠在黄花岗的烈士给妻子的信中对生与死、情与爱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投影: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先烈们献出的是生命,如果我们后人留不下一丝记忆,存不住一份感动,那将是极大的耻辱。

革命党人在一系列武装起义中展现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斗争精神,这一切更为我们的民族积累起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

一、背景

⒈列强:瓜分控制中国

⒉革命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

⑴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⑵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播放视频: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胜利得到了全国十几个省的响应,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就在这时,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全国17省代表在南京投票,孙中山凭借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卓越贡献,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民国迅速提上了议事日程。

(板书)

一、背景

⒈列强:瓜分控制中国

⒉革命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

- 3

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⒋材料四弹劾总统的矛头实际指向了谁? 答:袁世凯。 (板书)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

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武昌起义的枪声很快响遍大江南北,也传到了一个叫未庄的小镇。大家能否从下面的名著片断中找出辛亥革命的隐患?

投影:

名著中的辛亥革命:《阿Q正传》节选

片断一: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他们……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片断二: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片断三:“唔……这个……”阿Q候他略停,终于用十二分的勇气开口了…… “什么?” “我……” “出去!” “我要投……”

“滚出去!”洋先生扬起哭丧棒来了。

答:“历来不相能”的假洋鬼子和赵秀才在看准形势后也“相约去革命”;城里的知县、把总等都已改头换面,做了“革命党”,为革命阵营埋下隐患;他们还不准贫苦的阿Q革命;新旧军阀官僚、封建遗老遗少很快勾结在一起,钻进了革命阵营;……

绍兴如此,武昌如此,全国也大都如此。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在封建旧官僚的破坏下,革命派处处受到排斥和打击。1912年春,随着清帝宣告退位,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板书)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

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

三、历史意义

投影:清帝退位诏书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板书)

一、背景

二、过程

三、历史意义

⒈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功绩

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投影: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 5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50页“学习思考”

答:清朝是当时中国的政府,中国是一个国家,因此清朝与中国的关系是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是因为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课本第53页“史学争鸣”

答:这道题实际上涉及对辛亥革命的最终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问题是目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教材上提供的仅仅是其中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使命是反帝反封建,它没能完成历史使命,因此失败。第二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从经济上讲是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近代的工业国;从政治上讲是从君主专制过渡到民主制度。这个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还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推翻满清帝制,如果把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完全的民族独立作为一个任务强加到辛亥革命头上,这是苛求古人。因此,按照推翻满清帝制这个标准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实际上,各家争论的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角度,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是立足短期观察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课本第53页“自我测评”1 答: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课本第53页“自我测评”2 答: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推翻清朝统治就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一劳永逸地实现了“创立民国”,三民主义只剩下平均地权有待奋斗。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争取同是汉族又不乏开明之誉的袁世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革命是曲折的,斗争是复杂的。而且,资产阶级平时不注意发动群众,缺乏足够的实力,自己无法巩固政权,只好寄希望于袁世凯讲求诚信,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从客观原因来讲,袁世凯伪装得较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认清其反革命的本质。

课本第53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两句名言蕴涵的道理主要是:做事情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顺乎天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适乎世界之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乎人情”、“适乎人群之需要”),做一个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具备世界意识(或称国际意识)的、代表人民利益的不屈不挠的实干家(“决志行之”)。

这两句话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既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提倡民主革命的人,他站到了时代潮流的前面;孙中山一出世间就是革命,是一个意志顽强的实干家。

学生能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关键在于确有实感,而非道德漫谈。

- 7 -

第17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 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二) 能力目标

1. 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 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 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 通过历史短剧表演和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知识点较多,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本课是承《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民主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 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近代前期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三个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和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几张图片循环播放)上课铃响,打出本课标题。

(二) 导入:

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邓小平——改革开放。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导入

(三) 讲授新课

1、历史背景:通过一段历史材料,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由学生回答。国内矛盾,经济发展是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革命的伟大力量

2、革命的酝酿: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近二十年的较长过程,进行历史时空的动态研究才是历史思维的高级形式。辛亥革命的酝酿从经济发展到阶级的强大、从思想理论的提出到组织的建立、从人民的斗争到革命党的起义,环环相扣,一度前行,节奏很快。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聚集正是从1894~1911年的过程,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在这之后的种种变化又在为新的革命聚集能量。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聚集了最大能量,一举荡涤了旧的尘埃,完成了对旧制度初步改造。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哲学化的思考来诠释历史,看看辛亥革命前有着怎样的积累能量之过程。在师生的活动中首先归纳出辛亥革命酝酿的三个方面,再提供图片使学生了解。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和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则要进行重点分析,对于武装起义,可运用《与妻书》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革命的爆发:由图片引入。从各省来看,湖北省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各省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武昌拉开革命的序幕,则可以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4、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资产阶级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重点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用历史情景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的具体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这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5、结局: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因此,迷信任何一个固定不变的结论并不是尊重历史本身,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评论。还可以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作革命前后的比较与思考,这样比干背条文要更易被学生吸纳。把马克思、列宁的有关革命最精彩的言论提供给学生,同时也适当介绍一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理性认知的方法,如怎样理解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怎样认识事件的功绩与不足,怎样把握评价的标准等。评价是学生认知的最高层次,多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才能逐步提高学科能力。

(四)课堂知识巩固

四、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图示、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经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反思:

本节内容多,,如何在一节课完成本节教学,必须借助多媒体。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体现了一种新理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如快速提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能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事物发展过程,例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

另一个亮点,运用历史情景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情境中去。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多媒体技术,把握好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融进历史课堂教学,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但也不要泛泛使用,反而适得其反,浪费精力,效果不佳,而使历史教学走入另一种歧途。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要把握好课改方向,领会课标要求,关注教学效果,灵活处理教材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设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方能探讨出符合实际的最佳方案。

第18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观后感

在大家忙着‚赶路‛的时候,静下心来看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不失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颇多。

第一点,就电影本身来说,我看到好几个画面似乎和《十月围城》的很相似。不是抱怨中国电影的不足,但还是认清自己的实力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才是有利而无害的。中国电影一旦与世界电影比较,就会相形见绌。我自己感觉中国电影能以其美丽的画面取胜,但在引进高科技技术方面就表现出远远的不足了。像《变形金刚》《盗梦空间》这类电影,真不知中国何时能拍出来。所以,中国的电影工作者要加油噢!

第二点,每每看到无数鲜活的生命战死在血泊里,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伤感。也许,对他们来说,献身与革命是他们毕生的追求。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理想奋斗,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人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和平安逸的生活。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界各国对逐渐强大的中国并没有表现出友好,他们忌肆与中国的强大,试图打击我们。而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我们担负着国家的命运,只有我们强大了,中国才能强大!不要再惶惶不可终日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汲取力量,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第三点,我原来只是认为孙中山是一个革命家,看了电影才知道,他的演讲能力是如此的了得。给不同的人演讲,他用不同的方法:在广州起义失败后的华侨筹资大会上,他打的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政权‛旗号,而在游说四国银行不要贷款给清政府时,他没有说救国之类的话,而是讲清政府不可靠,这样,本来以盈利为目的银行家就要考虑他们的投资。突然之间,我想到是不是能当\"一把手‛的人都是口才了得,比如,毛主席,奥巴马。孙先生真的很伟大,当革命胜利了,为了全中国人的利益,他舍弃了大总统的职务。他无私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第四点,从孙中山和黄兴的友谊中,我想到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纯真的友谊。朋友是酒,愈久弥香;朋友是阳光,送来温暖;朋友是良药,包治百病。孙中山去欧洲游说四国银行的时候,是黄兴在国内组织革命。所以,孙的成功离不开黄的支持。当两人在船上相遇的时候,两人的眼中都充满着泪水,这种情感我们能够理解。善待我们身边朋友,他们是我们一生宝贵的财富,也许,有一天我们成功了,你会发现是你的朋友在一路守护着你。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生若能得一知己,我想那足矣!

最后,我来说说女人的泪水。袁世凯为了让慈禧拿出钱来对付革命军,当着众大臣的面给慈禧说:‚如果国库拿不出钱来,他就去议和。‛可此时,慈禧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各大臣吵吵嚷嚷,突然慈禧大哭起来,说:‚平日里,你们都说一心为大清,现在却一个个中饱私囊。‛大臣们赶紧跪下,接二连三的表示为了国家可以倾家荡产,捐其所有。慈禧用她的哭解决了一个难题,这招高明啊。如果她是男国君,一定不会在大臣面前落泪。暂且不谈她是真哭还是假哭,她用她小女人的方式博得大臣们的怜悯,进而解决问题。所以,示弱也是一种生存之道。舌头比不过牙齿的坚硬,但舌头可以伴人一生,而牙齿就慢慢地脱落了,这样算来,坚硬的牙齿没软弱的牙齿生存的长久。做人也应这样,能屈能伸,才能成大器! 回顾过去,我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展望未来,我们重担在肩。革命前辈铸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能给与我们的子孙什么?我想答案只能有我们来书写。中华兴亡,匹夫有责。革命途中,我们早已做好了流血牺牲的准备!

第19篇:辛亥革命

迷雾后的盛装舞者

--《辛亥 摇摆的中国》读后感

如果说历史是一场舞蹈,时间是舞台上的迷雾,历史事件是迷雾后的盛装舞者,她的舞姿或妩媚、或超然、或激扬、或低迷……然而,坐在观众席上,我不在乎她的舞姿是什么,我在乎的是她的身份-----盛装舞者!我看不到她的真实面貌,因为她是带着面具的盛装舞者! 谁能看破这盛装,这盛装背后不戴面具的裸舞者,才正是最真实的历史,不化妆的历史,最初的历史。

读张鸣老师的《辛亥 摇摆的中国》,也许正统的近代史学者称其为荒谬,然而,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读完这样一本书后,我的感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辛亥革命是一场有点失败的社会变革。它并没有使得中国走向富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广大人民的负担和中国社会的混乱。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走向了分裂,刚起步的民族资产阶级在长达半世纪的动荡之中消耗跆尽,艰难生存的民族企业在战火纷飞中荡然无存。

第二、中国的改革长久以来,是不能激进的。也许在那一刻,和辛亥革命一样,我们达到了目的,看似光明在现,然而,实际上,在那一丝丝的光亮之后,是无穷尽的黑夜。正如书中张鸣教授这样说道:“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而今的中国正处在政治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进行政治改革?我们的体制应当做出怎样的改变?如何推动社会的转型的变革?稳健的改革还应当是我们的选择,法律体系的改革还应当实在首位,改革就是放权,但不能放的是军队的权力,若不然,像清室放弃了军事的领导权,最后还是不是受制于袁世凯。

第三、就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在世界处于一个动荡期,中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而中国的君主立宪已经不能使得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等待,历史的车轮在迅速的前进,腐朽的君主政体已经不能承担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而帝国主义列强的贪婪使得中国必须有人能过站出来引领中国前进,乱世是不可避免的,革命是必须进行的,哪怕不是辛亥年,也会进行。

第四、历史应该如何介绍,如何将一个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世。曾经有人说过:不存在历史,只存在史观。我以为,对待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是应该统一众人的看法,还是放任不管,任由发展?我以为,历史无论时间多久远,浓雾有多重,装束多盛,但是,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裸舞者,这是我们要看到的,裸舞者,是我们应当留给后世的。 辛亥革命不仅仅只应该着眼于历史上的辛亥年,而是应当看看前后五十年内的近代历史,辛亥革命不能单纯的说是失败的或者是成功的,因为,它毕竟推翻了帝制,因为它毕竟使得民主意识在社会上觉醒,但是,它同时使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的时代,它毕竟导致了外蒙古的独立,它的革命不具有彻底性,它没有贯彻它的政治纲领,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反而带进了动荡。

张鸣教授的《辛亥 摇摆的中国》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辛亥革命,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我们不应该只是拘泥于教科书式的陈词,而应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历史,这样的历史才会更加清晰,我们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拨开历史的迷雾,辛亥革命到底是怎样的?在这场中国历史无法避开的一笔里,历史是在怎样的舞蹈?中国的各个阶层又是在进行怎样的思考?外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件事情?在夜深人寂的时候,我望着夜空,谁能给我一个答案?我又给如何追寻这样的答案? 在辛亥革命的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凭空祭奠那些辛亥革命中先烈们。愿英烈们百年后能够安眠于中华大地。

第20篇:辛亥革命

打开记忆的闸门,翻开尘封了百年的1911年10月10日那一页,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武昌城头的激烈枪声,眼前似乎重现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聚集在“振新中华”的旗帜下,为挽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奔走呼号,前仆后继,血洒街头的壮烈情景。

现今一个世纪过去了,革命先贤们的业绩熔铸成了不朽的史诗,他们的抱负在后人的手中已经变成了现实。先贤们曾经生活和战斗的这块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首义功绩彪炳千秋。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仁爱精神;是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奋斗精神。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当代学生,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我们21世纪的中学生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和继承人。应该始终牢记先贤的教诲:“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树立远大志向。我们在祖国和人民的呵护下成长,应当立志回报祖国,服务人民。要以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时刻维护国家利益,绝不做危害国家或有损国家尊严的事。从孝敬长辈做起,从尊敬老师做起,从帮助同学做起,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使自己的言行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学校、有益于社会。

二、勤奋学习,追求真知,培养科学精神。学习是我们成长的最大动力,科学是我们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每一个有理想的中学生都应当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探求知识奥秘当中,把美好的时光用于攀登科学的高峰,勤学博习,修身利行,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弘扬文明,克服愚昧,努力掌握各种有益知识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三、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增强集体观念。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每一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有了长辈的关爱,我们得以健康地成长;有了老师的启蒙,我们找到了人生的航标;有了同学的帮助,我们懂得了友情的珍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当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同学,善于合作,与人为善,特别是热情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

四、遵纪守法,崇尚节俭,弘扬传统美德。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和道德,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恪守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什么都更为重要。我们中学生应当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并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我们的所食所用都是父母劳动的成果,都是社会创造的财富,对于我们中学生,特别要注重养成节俭的习惯,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在生活上不追求奢侈和攀比,努力以良好的品行、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馈社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人的蜕变应该是一种由被动到主动,再由主动到产生自我意识的过程。而且,不难发现,蜕变无一例外地要经历一个相对冗长而艰涩的历练过程。的确,一个人的蜕变是漫长而艰苦的。但正如流星穿越千年的时空是为了那耀眼的一瞬,种子忍受冬季的严寒是为了生命的绽放,我们十年寒窗苦读是为了找寻美好的人生,这漫长的忍耐与等待不会成为徒劳,它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修建羽翼,为了等待时机,最终是为了随之而来的那次伟大的鹰击长空。

说到这里,我的演讲也接近尾声了。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在忍受了我这次冗长而晦涩的演讲之后,心中对蜕变的概念是否也完成了一次蜕变呢?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