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辛亥革命

发布时间:2020-03-02 02:3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 辛亥革命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中生源一般,整体素质不是太理想。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试内容与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学习要求: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出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最终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一部分人搜集资料,一部分人整理成文,一部分人制作课件,一部分人代表小组发言。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但要注意理在何处;求同存异,不追求意见的最终统一;注意不要把讨论变成辩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将禀赋不同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如黄花岗烈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流程】

投影:2009年国庆期间北京**广场的孙中山画像 问:这是哪里?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 答:北京**;孙中山。

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规定的。为什么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都会在**广场摆放孙中山画像?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呢?

- 1

——选自《思想政治》

答:同盟会完全符合政党的特点,它是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谓“新”,就是有了革命政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板书)

一、背景

⒈列强:瓜分控制中国

⒉革命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

⑴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⑵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党人在宣传革命思想的同时,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捍卫自己的理想。

如果问大家:你所知道的辛亥志士有哪些?可能很多同学都答不出来。这些起义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光也已经很久了。其实当时的起义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在书面上只是变成了一个代表省略的文字符号;其实当时捐躯的烈士还有很多很多,众多热血儿女的英灵变成了纪念碑上笼统的数字。一次次的起义,一次次的失败,血腥只是让革命者们更加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心中的信念。正如电影《集结号》中说的那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缅怀几位辛亥志士。

投影:

徐锡麟(1873—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7年与秋瑾约定在浙、皖两地同时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袭杀安徽巡抚恩铭,率学生攻占军械局,与清军激战4小时,战败后被捕,当晚被剖心而死。

临刑前徐锡麟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憾矣!。”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1904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07年,她与徐锡麟分头准备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被害。

徐锡麟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临刑前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就从没闪现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们福州人的骄傲——林觉民。今年春节前老师参观了林觉民故居,现在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参观的收获。

投影:参观林觉民故居时拍摄的照片

林觉民,这位安眠在黄花岗的烈士给妻子的信中对生与死、情与爱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投影: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先烈们献出的是生命,如果我们后人留不下一丝记忆,存不住一份感动,那将是极大的耻辱。

革命党人在一系列武装起义中展现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斗争精神,这一切更为我们的民族积累起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

一、背景

⒈列强:瓜分控制中国

⒉革命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

⑴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⑵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播放视频: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胜利得到了全国十几个省的响应,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就在这时,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全国17省代表在南京投票,孙中山凭借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卓越贡献,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民国迅速提上了议事日程。

(板书)

一、背景

⒈列强:瓜分控制中国

⒉革命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

- 3

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⒋材料四弹劾总统的矛头实际指向了谁? 答:袁世凯。 (板书)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

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武昌起义的枪声很快响遍大江南北,也传到了一个叫未庄的小镇。大家能否从下面的名著片断中找出辛亥革命的隐患?

投影:

名著中的辛亥革命:《阿Q正传》节选

片断一: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他们……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片断二: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片断三:“唔……这个……”阿Q候他略停,终于用十二分的勇气开口了…… “什么?” “我……” “出去!” “我要投……”

“滚出去!”洋先生扬起哭丧棒来了。

答:“历来不相能”的假洋鬼子和赵秀才在看准形势后也“相约去革命”;城里的知县、把总等都已改头换面,做了“革命党”,为革命阵营埋下隐患;他们还不准贫苦的阿Q革命;新旧军阀官僚、封建遗老遗少很快勾结在一起,钻进了革命阵营;……

绍兴如此,武昌如此,全国也大都如此。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在封建旧官僚的破坏下,革命派处处受到排斥和打击。1912年春,随着清帝宣告退位,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板书)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

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

三、历史意义

投影:清帝退位诏书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板书)

一、背景

二、过程

三、历史意义

⒈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功绩

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投影: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 5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50页“学习思考”

答:清朝是当时中国的政府,中国是一个国家,因此清朝与中国的关系是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是因为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课本第53页“史学争鸣”

答:这道题实际上涉及对辛亥革命的最终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问题是目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教材上提供的仅仅是其中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使命是反帝反封建,它没能完成历史使命,因此失败。第二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从经济上讲是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近代的工业国;从政治上讲是从君主专制过渡到民主制度。这个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还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推翻满清帝制,如果把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完全的民族独立作为一个任务强加到辛亥革命头上,这是苛求古人。因此,按照推翻满清帝制这个标准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实际上,各家争论的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角度,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是立足短期观察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课本第53页“自我测评”1 答: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课本第53页“自我测评”2 答: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推翻清朝统治就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一劳永逸地实现了“创立民国”,三民主义只剩下平均地权有待奋斗。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争取同是汉族又不乏开明之誉的袁世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革命是曲折的,斗争是复杂的。而且,资产阶级平时不注意发动群众,缺乏足够的实力,自己无法巩固政权,只好寄希望于袁世凯讲求诚信,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从客观原因来讲,袁世凯伪装得较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认清其反革命的本质。

课本第53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两句名言蕴涵的道理主要是:做事情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顺乎天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适乎世界之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乎人情”、“适乎人群之需要”),做一个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具备世界意识(或称国际意识)的、代表人民利益的不屈不挠的实干家(“决志行之”)。

这两句话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既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提倡民主革命的人,他站到了时代潮流的前面;孙中山一出世间就是革命,是一个意志顽强的实干家。

学生能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关键在于确有实感,而非道德漫谈。

- 7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