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十五夜望月诗配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4 15:06:5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十五夜望月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十五夜望月》

教案

学科

语文

备课教师

李晓晓

一导入

背诵默写诗词

二、

1、知识梳理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作。

2、理解古诗大意。

3、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4、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别离思聚

2、自主学习一6分钟

1、诵读这首词。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自主学习二5分钟

1、翻译这首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满地;栖:鸟停在树上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洁白的霜雪,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但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呢?

4、自主学习三7分钟

1、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提示:从炼字、修辞、表达方式、情感、写作特点哲理等角度赏析。如:①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②从表达方式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③从情感上:今晚中秋,明月当空。普天之下,有谁不在赏月,有谁不是神驰意远?不知哪茫茫的秋思会飘落到谁的一边?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

感悟这首诗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别离思聚。

堂清检测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推荐第2篇:十五夜望月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十五夜望月》

10级D班

104030213

王晓玲

[案例背景]: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 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体会作者望月怀人的秋思。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3.学会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引导分析法。[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通过分析,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思维。[过程实录]:

师:我们中国人普遍都有很浓厚的月亮情结,古人很喜欢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了,不知大家能不能回忆起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很好,这些必背篇目大家还记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几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请大家翻到课本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现在我们要学习其中的第一首《十五夜望月》。

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十五夜望月》王建,唐,起。

生全班朗读。

师:大家的朗读字音准了,也挺流畅的,但是缺乏感情。这没关系,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把这个缺憾补上。

师:在正式进入诗歌学习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讨论另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我要大家画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温暖,这种温暖是我们触感能感受到的,你会如何设计这幅画?请同学说一下。

生1:我会画一炉火,外面天寒地冻,我们烤火感觉很温暖。 生2:我会画一个太阳,因为太阳让我感到温暖。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的设计都能很好地体现主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能画出温暖这种东西吗?

生:不能。

师:但是,你们的构思确实体现出了温暖。这是用实物传达出了一种感觉。(师板书:实物——感觉)诗歌与画画有相似之处,只是它的层次比画多一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类诗歌呢就是通过一些景物构成一幅画面,通过画面渲染一种意境,传达一种情感。(师板书:景物——画面——意境——情感)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景物。 生:庭院、月光、树、乌鸦、露水、桂花。(师板书) 师:很好,找的非常准确。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描述一下,这些景物在你脑子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霜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师:嗯,很好,描述很到位。我们脑子里差不多都是这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呢?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概括一下。

生1:安静。

师:大家想想,平时很聒噪的乌鸦此刻都已经安静了,整个庭院没有一点声音。这应该比安静再深一个层次是吧?(生:是。)那应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呢?

生:寂静、沉静、寂寥。(师板书)

师:很好,这些词语就很恰当了。关于这个意境,你们觉得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

师:大家想想,十五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洁白空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白。

师:说到点上了,但是语言用的还是不到位。我们给它换一个有诗意的同义词——素洁。(师板书)还有吗?

生:„„

师:大家再看看,露水是什么样的啊? 生:冷的。

师:很好,冷露传达出一种寒意,所以呢我们可以说它寒意袭人。(师板书)还有吗?

生:桂花很香。

师:太好了,又抓到点了。在一个月夜,桂花的香味若隐若现的传来是不是很幽远?(生:是。师板书。)

师:很好,已经分析就到这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情感。大家看看诗人此时此刻是借月亮表达什么样的情?

生:秋思,思念别人。 师:大家理解得很到位。诗人写望月怀人的秋思之情,直接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生:借景抒情。

师:对。这些景物都与作者的情感有一致性。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与情在此融汇贯通了。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叫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师:好啦,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本诗的感情有所体悟了。现在,你不是你了,你是诗人王建,现在,你望着圆月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请大家带着思念的心情再来吟诵这首诗。《十五夜望月》,王建,唐,起。

生:全班齐读。

师:这一遍朗诵比上一遍好多了,感情也到位了。好的,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里,请大家背诵这首诗并预习下一首词苏轼的《水调歌头》。 [课后反思]:

在诗歌开讲之前,应该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意境的,由于这个概念没有讲清楚,所以我感觉孩子们有一点迷茫。

推荐第3篇:《十五夜望月》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 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 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 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推荐第4篇:《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三)学生朗读比赛,教师讲述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四)齐读:整体感知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了哪些景?后两句写望月思亲,抒了什么情? 庭院、月光、鸦鹊、露水、桂花树。后两句凝望,抒发了入骨相思之情。

(五)重点词句感悟:地白、树栖鸦、无声、湿桂花、落等词表达的意境。教案设计98页

(六)作者采用的正面抒情的方式吗? 参考资料205页

(七) 学生上黑板写“明月之诗”且赏析。

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诗句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进行赏析。

教学考试网(http://do.ntwtsp.com)-优质免费的教育资源下载平台!

教学考试网(http://do.ntwtsp.com)-优质免费的教育资源下载平台!

推荐第5篇:《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年代】中唐

【作者】王建

【体裁】七言绝句

【出处】《全唐诗》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三、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6、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7、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

李菊芬

推荐第6篇:诗配画

诗配画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作者:周旭初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 邮编:311800

(“诗歌乐园”:/syxx/zxc/shigeleyue/index.htm)

教学内容:卡通画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掌握卡通画库的使用方法,学会作品的上传及作品网上点评。

2、能力目标:通过想象诗的意境,利用卡通画完成作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通过展示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表现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创设完成任务的最佳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

兴趣。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插入、基于网络的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每个任务

教学准备:设计“诗歌乐园”网页

(网址:/syxx/zxc/shigeleyue/index.htm)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诗歌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我把它作为载体,让学生利用卡通画库中的卡通画给诗配画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生一定会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古诗了,同学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是吗?周老师有个提仪:乘还没上课之际,我们来个古诗背诵比赛,好不好?

这些千年古诗流传至今,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同学们朗诵的诗里有一首《咏鹅》周老师就很喜欢,谁站起来把这首诗朗颂一下。谁还愿意站起来再朗颂一下。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周老师的脑海里涌显出这样一个词----诗情画意。“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会是怎样画面呢?把你想象出来的画面向身旁的小伙伴描述一下。

二、展示范例,明确任务。

(设计意图:这里十分明确地向学生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目的是使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设计任务时,我针对学生间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了阶梯性的任务,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希望每个学生最终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今天周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玩,你们猜是哪儿呢?(打开诗歌乐园网页)你们想去玩吗?不过有个条件,想去诗歌乐园玩的同学得带上自已的作品。想瞧瞧别的小朋友带去的作品吗?

(展示《咏鹅图》)这是骆宾王诗中的《咏鹅图》吗?这一幅画里的鹅和小河你们熟悉吗?在哪里见到过---金山画王的卡通画库,对呀,你们也想利用卡通画库中的图片把你刚才想象中的《咏鹅图》画出来吗?好,请同学们试着打开金山画王。噢,有同学已找到了卡通画库,谁上来做小老师?

学生演示:插入小河背景、鹅的图片(大小调整)

一只鹅太孤单了,我们它找个小伙伴好不好?怎么小伙伴不见了?谁来帮帮周老师?(调色盘)如果一只鹅要对另一只鹅说话,应该怎么样?(图片反转)

河水那么清,你想象中的《咏鹅图》还会有什么呢?会有鹅的倒影吗?还会有小鱼、小虾、荷花等等。

周老师请同学们完成你的那幅《咏鹅图》。并把完成的作品以机器名保存在桌面上。 学生练习(播放音乐):自己挑选一首诗或创作一首诗并给诗配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强调让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索实践,努力体现学生的个人观念和独特感受。因此,我最大限度地开放了课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如: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由想象发挥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和创作,将调动起他们全部的兴趣和激情,去想象、去思考、去发现、去表达。)

三、展示作品,交流评析

(设计意图:在这个依然开放、自由的学习环节,学生享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小主人”的快乐。在他们尽情地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并毫无保留地对这些作品加以品头论足时,他们的美感将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将得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扎实的训练。)

周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已完成了《咏鹅图》,并且有一部分同学的作品特别棒,你们想去瞧瞧吗?怎样才能使得大家都看到这位同学的佳作,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文件夹同享,软盘,传到网上)你们真棒能想出那么多的好办法。

现在我们已完成了一幅作品,诗歌乐园里的树爷爷肯定欢迎你们去诗歌乐园游玩了,在诗歌乐园里就能实现我们的愿望---把我们的作品传到网上。诗歌乐园在哪里呢?打开IE游览器,输入网址/syxx/zxc/shigeleyue/index.htm,找到诗歌乐园,点击作品欣赏里的作品上传。(教师演示)

请同学们上传作品。

打开一位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口头点评。

如果大家都要对这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怎么办呢?在诗歌乐园里能进行网上点评。单击点评。(教师演示)把你对作品的看法尽情的表露出来。(学生点评)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这一环节,我引导他们将学习的时空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将学习的目标从现有向更高延伸。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享受到无尽的快乐。)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了评价交流,课后评价交流的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全班,甚可以邀请你的朋友你的父母同共来参于。当然每个同学看了别人对自已作品的评价,肯定会进行反思,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这样有利于我们进步。

刚才我们创作了一幅,同学们充分展示了你们的才能:熟练使用卡通画库的技能、很好的创意、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周老师相信你们能在诗歌乐园里玩得得心应手。

以后周老师会经常在诗歌乐园里举行一些活动。别忘了诗歌乐园的网址是/syxx/zxc/shigeleyue/index.htm 欢迎同学们常来诗歌乐园玩,出欢迎其它老师来诗歌乐园对我们的作品进行指导点评。

愿我们的诗歌乐园因有了大家的参与而变得更加迷人。

后记:

《诗配画》是《诗歌乐园》系列教学活动之一

《诗歌乐园》系列教学活动,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诗配画、评论、修改;集知识、能力、趣味于一体。

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并整合语文、美术等学科,体现新课标中学科交融的精神。旨在通过这种开放式的实践活动,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金山画王--卡通画库的使用技巧、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诗歌领悟、欣赏水平及作品评析能力、审美能力。

改变作品评价方式,让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过程活动化、评价操作简便化,除了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外,把作品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评,创建网上诗歌乐园,实施作品网上评论,寓教于乐全面发展是该堂课的一大尝试。

推荐第7篇:诗配画

《诗配画》教案

苏教版美术第十册第二十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配画的意境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为喜欢的诗词进行诗配画。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配画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合理布局画面,适应诗词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诗配画图片,老师准备一些诗配画相关图片欣赏资料(教师范画一幅及其他优秀诗配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欣赏图片(2~3分钟)

(介绍画面内容,介绍画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1、刚才欣赏的这些画与平时看到的一些画有什么不同呢?

2、画中的诗句和图片是否有什么联系?

3、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及情感的(从诗的角度出发,感受诗所表达的情感,从何联系画面中的景物与诗的联系)?

(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揭题,教授新知识

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同学们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你所感受到的诗的意境,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诗配画。

(出示课题“诗配画”。)

四、讲授新课(配合课件):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解创作诗配画的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在创作一幅诗配画之前,我们要先诵读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简单背景,然后慢慢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你的感受创作一幅属于你的“诗画”。)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愁郁,依依惜别,(对远行者的)关心、祝愿。

五、鼓励创新,即兴“创作”

不同的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有所差异。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要如何去将这种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了用诗配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喜欢一首诗,生活中每一样事物都是想通的,每一处景色都会激起我们无穷的想象力,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去表达你的心情,你喜欢的事物,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一个美好的世界。

推荐第8篇:诗配画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近期开展了振兴阅读的活动,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知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引导学生看视频,通 过欣赏视频你想到了哪一些你知道的古诗。 师:从刚才的视频中你想到了哪一些古诗呀?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师:看来大家积累的古诗知识可真不少啊,看美丽的画面往往蕴含着诗情,那么诗情中是否蕴含着画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配画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读诗

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5、看诗猜画

看画猜诗:采用猜一猜,看画(《悯农》)背古诗的游戏教

学方式,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讨论:

(1)你是如何从范画的欣赏中看出它对应的古诗内容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行联想,构思配图。)

(2)你能用诗中的哪两句表达你此时看画的感受?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的同情。(引导学生知道配画作品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诗的意境。)

6、看诗想画。

通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诗句,引导学生构思画面然后总结,让学生知道不仅可以给整首诗配画,还可选择最喜欢的一两句诗配画。

7、赏析优秀诗配画作品。(1)、集中赏析国画大师傅抱石给大诗人王维《渭城曲》所作的诗配画作品。

师:从画面中哪些地方看出了“渭城朝雨”,从哪些地方看到了离别的意境。通过分析画面,聆听《渭城曲》的吟唱,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好的诗配画作品不是简单的诗的解说图,而是画家对诗的吟读、理解、联想后的再创作,充分展现了原诗的意境。 (2)、赏析小朋友的诗配画作品《悯农》和《渭城曲》

通过与大师作品的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配画作品并不难,引领他们敢于动笔作画尝试。

8、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水墨知识,了解墨色的浓、淡、干、湿及破墨、破色技法,进一步学习现代国画大师泼彩技法。浓破淡 淡破浓

9、教师示范

(1)教师讲解技法同时引导学生同步尝试破墨技法。教师同步完成《鱼戏莲叶间》的诗配画示范,并渗透画面题字知识。

(2)师示范并回顾学过的基本工具及笔墨技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事先准备好的画面材料,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最后在黑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师:同学们看,在大家的帮助下,老师根据《小池》的后两句创作出了一幅画,似乎少了点什么,看看课题。(在画面的空白处提上诗)。

10、欣赏书上的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给它配画? 其它表现形式的作品: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国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

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作业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做一幅。老师想在我们班搞 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赶快动手吧!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 看应该评给谁。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推荐第9篇:诗配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观游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⑵,门泊东吴万里船⑸。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雨滴 一滴两滴三四滴,五滴六滴七八滴。

千滴万滴无数滴,滴滴都是小雨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推荐第10篇:《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九年级)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年代】中唐

【体裁】七言绝句

【出处】《全唐诗》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三、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6、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

第11篇:十五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①题解:诗题一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杜郎中,名不详。王建:生卒年未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③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主题】

这首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传统习俗,巧妙含蓄地把诗人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了出来。 【评析】

此诗明明是诗人在望月思人,却偏不直白地表达出来,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最后才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是诗人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月色,“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 一句是诗人从触觉、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月色中的景色,冷露、润湿的桂花,被皎洁月色所笼罩,“无声”二字,衬托诗人自己孤寂的心境。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到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才点明望月,因为中秋望月是传统习俗,诗人顺势推己及人,“尽望”一词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诗人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名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巧妙含蓄地表达别离思聚的诗句。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冷露无声湿桂花。”句中“无声”一词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 【练习】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其意境与李白《静夜思》中诗句“

”最相近。

3.诗中写月夜静谧的景色的句子是:

4.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

5.《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十五夜望月 1.地白(白)

凄清(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2.月光满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5.“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6.月圆人缺、静寂孤苦。全诗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第12篇:给诗配画

给诗配画

明天就是国庆节喽,在这七天长假里,我要去哪儿玩,干什么事情,我都早已计划好了,不过,在这七天里,我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作业就是―“给诗配画”,它的意思就是说,班主任给你出几十首诗,要你从中选一首后,必须按照它的意境诗意来画。

我在家里想来想去,选什么诗呢?选„„“对了,选《竹石》!”我的脑子突然亮了起来。那画什么笔?眼前有一大堆笔:毛笔、水粉笔、蜡笔、彩色笔、铅笔、钢笔„„只要我拿起了谁,谁就是我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我犹豫了一会儿,又想了一会儿,不知所措地拿起了铅笔,又放了下来拿起蜡笔,又一次放了下来,“最后一次机会了。”我心想,于是,我大方地、果断地,拿起了―毛笔,它曾伴我练过了三级书法,如今,又要拿着它画画,太好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再不画的话,就要中午了,我连忙来到书桌旁边,从纸卷里抽来一张A4的纸,满怀信心地准备画起来。我来一杯浓墨,给毛笔沾满黑,画了起来。

我先画了一根竹子,从下到上,一节一节的画,毛笔画要会掌握笔毛,时细时粗,就画好了竹子,竹叶特点是:后面的茎是圆的,顶上面的是尖的。就这样,我画了几直根这样的竹子,另一边要画一位诗人,人嘛,当然要画得逼真一点啦。

我画好了,高兴地望着画,那竹子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歇后语,文可与画竹――胸有成竹,我也要画好竹子,与文可与一争高低!

第13篇:新生英语诗配画

生动英语“画带诗”竞赛活动通知

一﹑活动主题:爱党爱国

二﹑活动目的:在我国建党九十周年普天同庆之时,湛师关工委“知心友 谈心

亭”网站通过举办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生动英语“画带诗”

活动,弘扬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精神,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丰富课余生活。

三﹑活动对象:全校2011级大一新同学

四﹑活动形式:参赛者通过自己绘制(或者从网上下载)的一幅画(图画采用水

彩画﹑素描画﹑漫画等皆可),由该幅图画引出一首英文诗歌(诗

歌必须是原创;诗歌规定为4-8行,每行不得超过10个单词,

共40~60单词)。图画和诗歌的内容须积极向上,并凸显“爱党

爱国”主题。

注意:⑴参赛纸张规格要求是A4纸,若画面太大,诗与画可分开作在

两张A4纸上;

⑵参赛作品上要注明参赛者所在的学院﹑班级和姓名﹑联系方

式;图画作品上须注明是原创还是下载;

(3)每班至少上交一份作品。

五﹑作品上交:

时间:11月18日中午12点前

方式:班长直接联系学院负责干部

六﹑奖项设置: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七﹑主办单位:湛师关工委“知心友谈心亭”网站

联系人:陈文平同学15219204493(66)

学院负责干部:

冯王益 13763030813(62)

江雪13726947336(62)

张志敏 13763036802(61)

第14篇:《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配画,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2.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以月亮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3.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二 教学准备:ppt、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举例讲解

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床 明月光 霜 举头 低头

师: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 生交流

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

(二)、欣赏配画

1.欣赏经典月亮古诗词《古朗月行》 2.让学生朗诵古诗,说说古诗的意境。

3.如果用画来表达这种意境,表达你的理解,你会如何去画呢? 4.小组讨论

5.把自己的感悟用画来表达。6.展示欣赏

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

展作品 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评价作品。对画面的构图、意境的表达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自主创新。

第15篇:20课诗配画 教案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6、师示范并回顾学过的基本工具及笔墨技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事先准备好的画面材料,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最后在黑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7、同学们看,在大家的帮助下,老师根据《小池》的后两句创作出了一幅画,似乎少了点什么,看看课题。(在画面的空白处提上诗)。

三、欣赏书上的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给它配画?

三、欣赏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国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

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做一幅。老师想在我们班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赶快动手吧!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讲。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第16篇:精美的诗配画

精美的诗配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

2、知识技能目标:

(1) 知道如何使用word文档,了解信息技术和探究方法的一些常识。

(2) 通过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 (3) 通过练习操作学会在文字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编辑图片,使学生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各种技巧。

3、过程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感受学习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中已经掌握了word处理软件进行打字排版的方法,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图片及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2、插入文本框,用文本框写一个制作人的落款。教学难点:

使用文字环绕工具调整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3、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任务卡片

一、导入

在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学过很多古诗,请大家欣赏老师手中的两种古诗作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图文并茂的宣传作品,那么如何用word制作一幅精美的诗配画作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传授新知

师出示任务卡片引导出第一项任务:

1、输入文字

(1) 学生将《江雪》这首古诗输入到word文档中然后对所输入的文字按作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的设置。 如输入: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插入图片

我们的古诗已经输入完了,那么怎样才能将我们的图片插入到里面呢? (1)

在Word “插入”菜单中选择“图片” “来自文件”项,将已有的满足要求的图片素材插入到文本文档中。

(2)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先完成的同学为小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发现方法进行创新,将自己发现的方法以小老师的身份交给大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同学们的信心,并让同学体会图片的选择要遵循美观、大方、适宜原则。

3、调整插入图片的位置

(1)师传授方法:图片插入到文档后,需要对其进行编辑,如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和文字环绕方式、剪裁图片、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

在文档中单击插入的图片后,该 图片的周围会出现八个控制点,同时显示“图片工具栏”如图所示。也可选择“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命令,再从出现的子菜单中选择“图片命令”。 图片插入好后,教师通过演示,让同学们观察不同图片的大小与位置的区别,探索调整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让同学们发现光标对插入图片位置的作用。让同学以小老师身份向同学们传授调

整图片位置的知识。 (2)设置文字环绕图片

教师用实物图片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环绕中如何使图片衬于文字下方。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在Word中,刚插入的图片或剪贴画为嵌入型,不能随意移动位置,也不能在其周围有文字环绕。

师生共同总结:要使图片的周围环绕文字,在文档中单击该图片,以显示“图片”工具栏。单击“图片”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出现如图所示的下拉列表菜单,我们选图片“衬于文字下方”。

4、插入文本框

(1)教师介绍文本框的形式

在“插入”菜单中,选择“文本框”选项,“文本框”有“横排”和“竖排”两种形式。

(2)学生自学操作文本框的方法 (3)

要求在作品中用文本框写一个制作人的落款。这样让学生自主尝试如何搭配文字与图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三、操作练习

1、要求学生制作一幅喜欢的诗配画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

3、每一个任务优先完成的同学代表本组把奖励贴贴到任务卡上。

4、先完成的同学为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作品。

四、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a) 小组内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

b) 对展示的作品教师和同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c) 学生认真修改作品 d) 小组内交流经验

五、归纳总结,课后拓展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搜集更多的素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一本精美的古诗集。

第17篇:四年级诗配画方案

华阳中心小学四年级诗配画活动方案

本活动为我校第三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我校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让校园充溢着浓厚的人文息,为师生读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活动时间:4月22日之前

二、活动对象:全体四年级学生

三、诗配画制作内容

可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根据诗意、意境,想象绘画。

四、诗配画要求:

尺寸:A4纸大小,背面写好班级、姓名。

材料:A4纸,可以是彩色、白色等,水粉、水墨„„

五、上交时间:

在班级进行评比后,各班择优选出10份优秀作品交年级组长参加年级评比。截止日期:4月22日

六、评比:一等奖10名

二等奖20名

三等奖若干名

七、展出时间:4月23日

4月4日

第18篇:《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ppt、水墨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知识回顾

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

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 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

1、交流古诗

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 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师:唐代诗人王维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天,送走了他的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渭城曲》。

ppt出示王维古诗《渭城曲》 生读一读。

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生:柳树、细雨、饮酒的故人。

师: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

2、访问艺术家

出示现代画家傅抱石《渭城曲》。

师: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诗的意境。(板书:意境)

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用到了哪些水墨技法?

生交流、师小结技法:中锋勾勒枝条、人物,绿色晕染出柳色、淡墨晕染远山、云雾,突出整首诗的意境。(板书:突出)

【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先说说、写写有关春天的古诗。通过欣赏大画家的作品,感受诗的景物描写与画面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及诗配画的创作方法,体会诗配画的意境美。

3、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2幅《绝句》、《游园不值》

师:与大师相比,学生的诗配画又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学生欣赏,比较作品的意境、技法的运用。

4、教师示范

以古诗《忆江南》为例,示范。

出示古诗,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来表现景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以用哪些水墨技法表现画面?(浓墨中锋表现房子、河岸、皴擦泥土,逆锋表现江边的树,大红和曙红点染桃花,淡墨晕染远山、花青晕染江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之在,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更多的诗配画表达的诗的意境,教师的示范中将更多的水墨技法呈现,让学生不仅了解诗配画对诗的传递的过程,更能深刻掌握水墨画的构图与章法。

(三)自主表现

给刚刚的古诗配画。想一想可以抓住哪些关键的景物表现画面,用熟悉的水墨画技法突出古诗的意境。

(四)评展作品

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评价作品。对画面的构图、意境的表达、技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自主创新。

(五)课后延伸

出示完成的画作:在《忆江南》诗配画空白处写下古诗句,让学生注意字句的排列,从右往左书写,最后落款,刻上印章。

鼓励学生课后也能在画面空白处添加诗句,将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完善作品,体现诗配画的内涵。

【设计意图】:将古诗与画面相统一,二者结合,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更加完善作品,真正体现诗配画特有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板书设计:

诗配画 水墨画 抓住词句 中锋、侧锋

表现景物 浓、淡、干、湿 突出意境 勾、皴、点、染

第19篇:诗配画《咏柳》(材料)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纸、笔、颜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多媒体展示)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景物的图片,并讲述春天的特征:春天,太阳暖洋洋的照着大地,草地上一片嫩绿,五颜六色的小花在草地中竞相开放。柳树发芽了,桃树、杏树、梨树„„各种各样的花次第开放。沐浴在春色之中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得欢畅。不止我们喜爱春天,就连古代的诗人也都情不自禁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一首小诗,老师要看一下,哪一位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给《咏柳》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咏柳》,并出示古诗大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咏柳》这首古诗的诗意。”)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给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学生欣赏其他同学配画范作。

三、活动内容:

1、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制作:描绘、着色、完成。

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绘画较弱的学生。

四、佳作讲评:

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作业也很漂亮!

五、拓展:

介绍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诗人苏轼和王维。

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文、书画方面成就卓著。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善画竹石。他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擅长音乐。代表作品《鸟鸣涧》、《相思》、《山居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咏柳》的配画,可以感受到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画中有诗,画中有情”它闪耀着美的色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学习,品读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把祖国的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第20篇:7诗配画(教学设计)

江苏省中小学美术学科

优质课评比参评课

《诗配画》教学设计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成 剑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内容,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在激发学生参与吟诵古诗、了解诗意的同时,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品位诗的精美;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欣赏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熟悉的古诗内容及意境。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构图的安排。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古诗书法作品4幅;画配诗的图片4幅;中国画工具材料(笔墨、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趣激学

1、入情入境

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生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谜底是——(随意指学生接答)

生:画。

教师板书(画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种期待,带着一份清新,共同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景象,走进诗的意境。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江南》)

2、感受分享

师:(随意指学生回答)刚才,你看到了——;能说的更美一点吗?你还看到了——……

师:这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啊,此时的你假如是一位诗人,你真想——(启发学生吟诵与江南有关的诗歌)你还想到了——

生:吟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板书:诗)多美的诗啊!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难怪自古诗画同源,(板书:同源)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3、趣味题诗

师:这里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描绘着不同的意境,同学们先欣赏一下(学生下位欣赏)

师:这么美的画可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

生:(接)诗!

师:谁能为这几幅画提上适合的诗?(请学生上台)

师:且慢!古人提诗,是很有讲究的。经营位置很重要。(打开幻灯,教师讲解落款位置)

师:好,开始!不一定是完整的一首诗,诗句也行。

4、诗境营造

师:让我们来吟诵他们所题写的诗句。

(学生齐读或题字的学生独自吟诵)

二、情趣导学

1、古诗寻画

师:真是太了不起了,同学们会这么多古诗。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诗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选三组同学,每组一位上台,看诗说画面,组内学生起立猜诗句) 师:老师这里为诗句准备好了画面,谁来配上。

(学生上台为古诗配上合适的画面)

(教师出示的画面,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表现画面)

2、小试牛刀

师:老师这里还有四句古诗。想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用黑笔来勾画出诗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你表现的是哪首诗。

(教师在幻灯上出示诗句,学生自由选择,用黑笔表现)

师:(出示)学生作品,谁来猜猜他表现的是哪一句?你觉得表现的怎么样? (教师选举4—5位学生的作品来展示)

师:是啊,诗的意境表现有时不在于画面内容的繁多,有时一片树叶、一叶小舟也能表现深远的诗境。

3、范作欣赏

师:你看,这几幅诗配画的作品多么精彩。

(教师播放幻灯,引导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内容表现诗的意境)

师:其实,好的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另一半是读者读出来的,作者写出来的我们都能想得到,还有许多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需要我们去再创造,只有加上我们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到诗的魅力。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把作者所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把它画出来。

4、教师示范

师:上到这里,老师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你想要我为哪一句诗配画。 生:(踊跃发言)

(教师选择一句古诗进行表现,指导学生构图、线条、用墨、着色等) 师:(总结)表现的时候先要分析诗意、想象诗境、确定主景、精心构图、大胆用笔。

(音乐渐起,幻灯出示:分析诗意、想象诗境、确定主景、精心构图、大胆用笔)

5、学生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为诗配画(板书:配),你想为哪句诗配上画。 (学生回答)

师;记住老师的提示,下面就让我们用前面学过的水墨画的形式为你喜欢的诗配上画。

(学生到绘画区绘画,教师巡视)

三、情趣成学

1、成果分享

(教师组织学生在展示区展示作品,并组织学生参观)

2、作品评价

师:刚刚我们用前面学过的水墨画的形式为你喜欢的诗配上了画,(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表现内容,总结学生的作品情况)

师:你喜欢哪一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这一幅是哪位画的,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选一首表现王维诗的画面作总结)难怪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诗也总是充满了画意。给诗配上画,发挥了两者的长处,相得益彰。

3、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表现了国画的形式古诗的意境,其实,在近代和现代还有很多诗歌,也表现了浓烈的文化意境,你看这些不同的画种都表现了不同诗歌的精神和内涵。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诗的世界,用画的形式表现了诗的精彩,共同体验了什么才是诗情画意,这份独有的文化意境,属于我,属于你!下课!

十五夜望月诗配画
《十五夜望月诗配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