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网(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5 09:01: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课标教学网

新课标教学网

篇1:新课标总体要求

新课标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三)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态度,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篇2:值得珍藏的几个教学资源网站网址

63值得珍藏的几个教学资源网站网址

1、教育第三方:

2、新课标第一网:

3、新课标学习网:

4、新课标123:

5、中国新课标教育网:

6、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7、26教育资源网:

8、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9、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10、中国教育资源网:

11、中华教育资源网:/

22、英语教师网:英语教学资源网:

23、中学学科网:

24、第一课件网:

25、教学资源网:

26、中国教学资源网:

27、小草教学资源网:.cn

34、教育教学资源库:res.hzedu.net

35、国之源:

36、小老师教学资源网:

37、教学资源网:

38、上海教育资源库:

39、初中教学资源网:

40、亿库教育网:

41、极品课件站:

4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43、初中在线: 篇3:《登高》教案2 - 新课标教学网-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 „

《登高》教案2 备课人 董志霞

一、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

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

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

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

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

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课堂中气氛凝重

,有些学生流下泪来)

师:这个老人是谁呀?

生:是杜甫。

二、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

: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

,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课堂中一时沉寂。学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们被你开头的描述感动了。

一生:你开头的描述,非常凄凉,再加上我们一想像,挺难受的,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

染了。

一生: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一种意境中去了。

师:对,老师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老师力图造成一种氛

围,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书:形象的语言描述) 仅靠语言吗?还

有没有其他因素?

一生:还有老师的语调、表情。

一生:再加上动作。

师:语调、表情怎么样?动作又怎么样?

生:语调低沉、忧伤。

生:朗诵到“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你有一个动作,你端起杯来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师:对,语言,语调,表情,动作,(板书:语言 语调 表情 动作)这都是非常关

键的。

一生:还有,音乐的烘托。

师:对,还有音乐的烘托,这也是很重要的。(板书:音乐)诸多因素综合到一块,就

形成了一种境界,文学上叫做——

生:意境。

师: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 师:实际上,老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再加上音乐,这就是一种“暗示”,同

学们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暗示”,不自觉中启动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觉中调动了自我的

想像,因而也就进入了老师所设定的(实际是杜甫的语言所设定的)特定情境。(板书:不

自觉)所有这些语言、语调、表情、动作、音乐,都可以叫什么呢?这些都是理性的,还是

感性的?

生:感性的。

师:感性的表现。(板书:感性的表现)

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要做到理性与

感性相结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现。我们就 以这两条

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去。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生: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师: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生: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师: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生:凝练。

师: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一生: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师: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生: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生:心寒。

生: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生;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

境的鸟?

一生:我想,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觉得,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师: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

一只欢乐的鸟呢?

生:不是,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像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

只?

一生: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像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

泊。

师: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鸡

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一生: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

一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

师:为什么?

一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一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师:如此说来,那鹰与鸟就是毛泽东和王维的化身了?

一生:我认为是这样。

师: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

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

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

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

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

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

(师生共读)

师: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生:只有两种,落木、长江。

师:由落水,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 生: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

师:生命怎么样?长久还是短暂?

生:生命短暂。

师: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

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生:应该是时间的无穷。

生: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能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吗?

一生:我觉得似乎是互相对比着写的。

师:是对比,有没有衬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师:或者反过来说——

一生: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人的生命”,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还是个人的生命?

一生:是个人生命。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个人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总结得很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

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这么快、转眼间就老了呢?(生试读,很沉郁。全

体学生为之鼓掌)

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一生:有些无可奈何。

师:有一些。还有呢?

一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这句更多是??是一种气势。

师:什么气势?

一生: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师:对的,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

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

祈求长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

规律。

师: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

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

。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

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全体读)

师:从画面上,首联和颔联有何不同?

一生:首联是一个一个局部景的连缀,颔联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景。

师:用电影镜头来比方一下。

一生:首联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颔联就是江和树的一个大场景。

推荐第2篇:优秀教学网

尼玛 第 1 页 2013-3-31

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网

7.唐诗三百首

8.中学生优秀作文网

7.中小学远程教育网

英语

2.学科资源-小学英语http://zhjyx.hfjy.net.cn/Special/Subject/XXYY/

3.小学英语教与学http://210.39.136.105/Sites/xxyy/

4.英语合作网http:///

6.中学英语教育资源网http://en.ruiwen.com/

7.中基网-英语http:///subject/english/

8.英语文学网站资源http:///englishcorner/digest/literature.htm

9.新知堂

综合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http:///

2.K12资源交流中心http://jlzx.k12.com.cn/derup/

3.学科教育网topcai.comhttp:///home/down/index.asp

4.中教育星资源库平台http://zhjyx.hfjy.net.cn/

5.新世纪课程网http:///index.php

6.莲山课件http:///

7.51中小学教育资源网http:///

尼玛 第 2 页 2013-3-31

8.百分资源网http:///

9.课件帝国http://kejian.dwself.com/1001/wwww/default.asp

10.完美资源http:///

11.精品教育网http:///

12.新教育资源网http:///

13.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

推荐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公式之计算公式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计算公式

为孩子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特别为大家制定了一份——小学数学学习计划!

导读:

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之收集好习惯 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概念 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定义定理 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几何体 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计算公式

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 和差问题的公式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 面积,体积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5)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 重量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奥数公式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奥数公式

近年来中国代表在数学奥林匹克上的成绩就像中国健儿在奥运会的成绩一样,突飞猛进,从40届到第43届,中国代表队连续四年总分第一。现在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小学奥数的公式分析。 (1)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2)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3)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本文由培优智能小学数学教学网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培优智能一直关注您的学习,欢迎访问中国最专业的 小学数学http://www.daodoc.com/ 教育网站。

推荐第5篇:11 新课标教学网

苏教第二册语文 东台市第三中学 冒岩峻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照所瞻仰的路线顺序和空间位置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本文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来表达对先烈们的崇敬心情的遣词方法;

三、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要饮水思源,珍惜胜利果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高举起先烈们的革命旗帜,在新长征中奋勇前进。教学设想

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和周恩来同志书写的碑文,既是纪念碑的主题,也是本文的主题,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

二、十幅浮雕的描述,是一个难点,教学中要抓住课文的字、词、句及画面特征进行分析,突出文章的主题,不要过多地介绍历史事实;

三、加强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及注解,初步了解十幅浮雕所涉及的一些历史事实,并且试分本文的段落。

四、可以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板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彩色挂图作为直观教具;

五、指导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围绕中心,按照瞻仰顺序、空间位置组织材料的记叙文。

六、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朗读全文:讲解第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板书标题,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彩色挂图,让学生对纪念碑先有点感性知识,然后讲解:文章以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作为正题,提示了全文的主题;副题说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去赞颂人民英雄的,这才是全文记叙的内容。这是常见的副题的一个作用──限制规定主题的范围。(结合提示副题的书写格式。)

二、检查预习。

(一)全班朗读课文,结合正音正字。

(二)补充注释:

1、矗(chù)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垂,流传后世。朽,磨灭。

3、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4、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风起云涌:比喻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挡。涌。升起,冒出。

6、徐徐:慢慢地。

7、序幕:原指某些多幕剧的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以后用来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瑞。

8、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9、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三)指名回答:说说本文可以分几大段?

议论后明确:可以分三大段。第一段(第1小节),写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开头);第二大段(第2-10小节),记述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建碑的由来、碑型、碑文和十幅浮雕的画面、简要史实(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大段(第11小节),小结瞻仰后的感受(结尾)。如果有的学生,把第二大段分为两大段(第2-5节是一段,第6-10节是另一段),也可以。

三、指导学生分析第一节。

(一)指名朗读第1节,要求节奏分明,有感情;要求全体学生找出这节文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这里的作用。

学生议论,明确。动词──落成、怀着、瞻仰、形容词──崇敬、巍峨、雄伟、庄严。

(二)教师追问:“落成”、“瞻仰”、“巍峨”怎样讲?不用“落成”,而用“建成”、“造好”,不用“瞻仰”,而用“参观”,行不行?在回答后归纳:“落成”,含

1 苏教第二册语文 东台市第三中学 冒岩峻

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造好”等一般性字眼,就无法表现作者的崇敬心情。“ 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对人、对物都可以用,都含有敬意),用它比用“参观”这一类字眼贴切、庄重得多。这种“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是贯穿全篇的。因此,这一节起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四、第2-5节。

(一)指名四人分别朗读这四节文字,要求全体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四节文字记叙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用了哪些词句来突出纪念碑的雄伟、庄严以及烈士们的不朽精神和人民对烈士们怀念敬仰的心情?

3.三段碑文概括了怎样的史实?为什么要分开来写?

(二)通过议论,明确:第2小节,叙述从远处瞻仰纪念碑,着重交代清楚纪念碑的位置和环境,“从”„„和“向”„„这两组介词结构,点明了瞻仰的路线,“象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这个比喻,再加上“矗立”这个动词谓语,把纪念碑的雄伟、高大、威武的形象生动地写了出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国徽就是以**作图案),纪念碑和**遥遥相对,即恰当地点出碑的位置,又暗暗点出这无数的人民英雄,正是伟大祖国的骄傲。接着很自然地点出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这时还是站在远处看),第一次点了纪念碑和文章的主题。最后用“越过”、“踏着”、“走到”“瞻仰”四个动词交代了瞻仰位置的移动,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同学们写记叙文,往往忘记交代观察点的移动,要很好注意)。“徐徐”,“仔细”这两个词,则扣住上文“崇敬的心情”。

第3小节侧重追述纪念碑的兴建过程,总写碑身的高大雄伟。作者抓住了两个数字和“最大”、“高”、“坚硬”、“洁白”四个形容词语,从高度和建筑材料突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宏伟、壮丽。这节的末了,作者又用“象征着”、“标志着”这两个动词谓语直接点明含义,激发读者共鸣。

第4节写碑身四周的栏杆和碑身的正面、背面。着重介绍题词和碑文。写法上从第2节的远望写到了近观,又照应了第一节的“庄严、雄伟”。先写汉白玉的“美观朴素,洁白耀眼”,象征人民英雄品质高尚纯洁;再写出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因为是近观,所以看清是镏金的。然后郑重地照录了毛泽东同志撰写、周恩来同志手书的碑文。“三年以来”,指从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我党我军奋起反击,终于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清道光二十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一年,此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为反对国内外敌人、曾多次进行英勇的斗争。三段碑文分开来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人民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的怀念之情。

第5小节侧重写碑身两侧、碑座及碑顶,继续写近看。对碑型的描写紧承第四节写碑的正面、背面以后,这节一开始即写碑的东西两侧的花纹装饰,并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接着描写碑座,同样点明这些花朵的象征意义(牡丹表示高贵,荷花表示纯洁,菊花表示坚忍)。这些句子都是既赞颂了英雄们的不朽精神,又表达了作者“万分崇敬的心情”。然后写碑顶的特色。最后概括地对整个碑型作出评价,贴切自然。

五、课堂巩固。

回忆并整理这堂课的要点;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继续发问。

六、布置作业。

(一)熟读第1-5节课文。

2 苏教第二册语文 东台市第三中学 冒岩峻

(二)继续预习第6-10节课文,要求:①列出这十幅浮雕的先后顺序,并 注明在哪一面;②比较一下十幅浮雕有同有异的介绍方法;③划出一些最能表现多幅浮雕的意义或特征的词语和句子;④体会第6节文字的作用。

(三)抄写生字新词:奠、锨、镏、溯、牡、镶、幔、堑、髻、序幕、浮雕、逾越、瞻仰、呼啸、巍峨、顶天立地、怒形于色。

(四)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①石舫(fǎng) ②瞻(zhān)仰 ③砌(qì)

④镏(liú) ⑤上溯(sù) ⑥髻(jì)子

⑦逾(yǘ)越 ⑧天堑(qiàn) ⑨重幔(màn)

⑩镶(xiāng)嵌(qiàn)

(五)辨别组词: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第6-10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一)默写作业的生字新词(两个学生上黑板默写,师生共同订正。

(二)抽查课外作业

(四)、

(五)。

二、指导学习第6节。

齐读第6节、要求学生思考:这节主要记述了什么?这节和7-10节的关系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这节总的介绍十块浮雕的面积,耐久年限,雕刻的英雄人物的数字、大小和各不相同的特点。对后面四节来说,它又是一个小的总起,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三、指导学习第7节。

指名朗读后,教师扼要指出:这节具体介绍东面的两块浮雕:“焚烧鸦片”(1839年)和“金田起义”(1851年)。焚烧鸦片的壮烈行动,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帝斗争:所以列为第一幅。对第二幅浮雕作者先点明它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动摇了„„基础”。然后介绍画面,用了“风起云涌”这个成语,突出了起义声势浩大。

四、指导学习第8节。

(一)指名三人分别朗读南面的三幅浮雕。

(二)做一个课堂练习(做在作业本上)要求:①找出描写“武昌起义”这幅浮雕的动词谓语,并用一二句话说明它的表达作用;找出揭示辛亥革命意义的句子;②找出描写“五四运动”这幅浮雕中所用的形容词语,并说明它的表达作用;找出揭示“五四运动”意义的句子;③找出表现“五卅运动”这幅浮雕的意义的句子。概括说明“人群后面,隐约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这一背景的作用。

(三)在学生分别报告自己的答案并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

第三幅浮雕的动词谓语:摧毁,冲去、冒向、打断、撕碎、践踏这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表达了起义士兵和人民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清王朝腐朽虚弱的本质。“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这句话点明了历史意义。

第四幅浮雕的形容性词语:慷慨激昂(作状语)、愤激(作定语)、怒形于色(作定语),它们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爱国青年和人们热爱祖国、痛恨卖国贼的感情。“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这句话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表现第五幅浮雕的意义的句子是:“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最末一句点出背景,揭示发生运动的原因。

3 苏教第二册语文 东台市第三中学 冒岩峻

五、指导学习第9节。

全班朗读后,教师扼要指点:这节具体介绍西面的两幅浮雕:西面的第一幅(连同前面的为第六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这一起义的历史意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斗争”;另一幅(即第七幅)写“敌后抗日游击战”,背景是太行山区“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画面上出现各种人物显示了人民战争的特点。

六、指导学习第10节。

全班朗读,思考回答:(1)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来突出“渡江”这幅浮雕(第8幅画面)的雄壮景象?

议论后明确:(1)运用了“吹起”、“高举”、“发射”、“登上”、“踏着”、“冲去”、“前进”等一系列动词,突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壮景象。(结合解释“逾越”“天堑”这两个词。)

七、布置作业:

(一)思考:①十幅浮雕的内容、意义和写法怎样?②最后一节文字的内容和作用怎样?

(二)书面:试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三)“思考和练习”第

一、二题。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小结十幅浮雕的意义和写法;讲读最后一节;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检查:

(一)默写下列词语(指定两个学生在黑板上默写,并作口头解释):天堑、永垂不朽、风起云涌、慷慨激昂、挺拔、矗立。

(二)指定学生分别回答“思考和练习

一、二”两题(答案见讲读课)。

(三)检查提问第二教时作业

(一)学生回答。明确:十幅浮雕是围绕碑座由东到北──按照历史顺序写的,每幅浮雕既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斗争的场面,又概括地点明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这样记叙,使读者能够形象地了解碑座浮雕的内容和每个历史阶段我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主要事迹,从而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二、指导学习第11节。

全班朗读两遍,思考:(1)这节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2)作者在这里用什么方法指出建碑的重大意义?(3)这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议论后明确:(1)这节文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英雄“万分崇敬”、深切怀念,对纪念碑看了还想再看,舍不得离开的思想感情。文中用“重新瞻仰”、“又一次„„默默致敬”这些固定词组生动表达了这种感情。(2)作者通过谈自己的感受的方法(“我想”),指出建碑的重大意义是:“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巨大代价”(“了解到”这个动词,管住三个宾语)。(3)这一节在结构上起着首尾照应、自然地结束全文的作用。

三、归纳中心思想(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归纳):

通过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过程的记叙,热情赞颂了为人民革命事业献身的先烈们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激励我们高举起先烈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最后一句,如果有的同学归纳为“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也可以肯定;如果有的同学认为本文的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中心思想,那么可以先肯定它的合理性,指出这确实是中心思想的核心所在,但作为中心思想来说,还得归纳得稍微具体些。)

四、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4 苏教第二册语文 东台市第三中学 冒岩峻

(一)提问:本文写作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中心,按照瞻仰的路线顺序和空间位置来组织材料,这在学习课文第6-10节时,已作过适当小结。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第2-5节的描写介绍,是否也体现了这一特色呢?

议论后明确:同样体现了这一特色,如第2节先写“未进入广场”时,远望经念碑的高大形象及其周围景色;再写“越过广场”,从近处细看,第3节写纪念碑的总体(高度、质料)。第4节和第5节分部分介绍。从台阶写月台,从栏杆写到碑身。在写碑身时,先写正面的题词,继写背面的碑文,再写东西两侧的花纹。最后写大小碑座上下四周的大花圈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碑顶。(板书瞻仰路线和空间位置,图表另附)而这一切描写,又都是紧紧围绕中心,不枝不蔓。至于第3节开头交代建碑由来,第3节第5节中两个说明性的句子(“象征着”),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

(二)追问: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议论后明确:这种写法不仅看起来有条不紊,脉路分明,而且能使读者仿佛随同作者一道去瞻仰和亲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在写参观记(如参观名胜古迹、工矿、学校等)时,可以学习这种写法,或者顺着参观路线写下来,或者先整体、后部分;先主体、后其它。总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并把方向位置交代清楚;切不可以这里写一点,那里学一点,颠三倒四,使读者好象坠入云雾之中(这是同学们在写这类内容时常犯的毛病)。

五、巩固新课。

(一)指名简述本文三大段的主要内容(答案见第一教时),

(二)指名回答十幅浮雕的名称(按东南西北的方向和历史顺序回答)。

(三)整理记录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笔记。

六、布置作业:

(一)继续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书面完成“思考和练习四”。参考答案:

①“四周”,表处所。②“失败后”,表时间。③“前头”、“后面”,表处所。④“半夜里”,表时间,“墙壁上”、门下边”、“缝里”,表处所。

(三)书面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参考答案:

①“对”,改为“把”,宾语提前不能用“对”。

②为了表示目的,这里应当改为“因为”或“由于”(表原因)

③“从”,应当改为“在”,因为这个句子不表明起点。

④“把”与“从事”不搭配,“把”应当改为“以”表示手段。

⑤“由于”应当改为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了”。

⑥“由”表示由来,不表示被动,应当改为“被”。

⑦表示对象应当用“对”或“对于”,不能用关于“我们”后面最好加上“来说”二字。

(四)做“思考和练习五”(也可结合作文课完成)。

附表一:

作者观察顺序板书设计

附 表二:词语板书设计(加点字词除释义外,还要正音正形)

推荐第6篇:认识公顷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网)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1-4题。 【教材分析】

“认识公顷”这节课让学生经历大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建立1公顷的表象。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常见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材中首先通过介绍南京明孝陵的占地面积、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台湾日月潭的面积、我国2004年森林的面积引出“公顷”这一土地面积。接下来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这块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既发现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又进一步明确公顷的实际的大小。教材还结合学生的实际,以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为素材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体会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才是1公顷。“试一试”让学生先算出平行四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常识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多少公顷。“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分别让学生算一算足球场、教室的面积,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公顷的面积概念,体会它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 启发:它们用符号这样表示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比划一下吗?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 谈话:小虎记录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物体表面的大小,请看大屏幕。

①、苏州外国语学校教师的校牌表面的大小大约是13( )。 ②、我们课桌桌面的大小大约是24( )。 ③、教室地面的大小大约是63( )。

启发:你觉得他的记录怎么样?他的记录不完整,缺少单位名称。 引导:你能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吗? (3)谈话:老师从报纸上摘录了一条这样的信息,你能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吗?

拙政园的占地面积约为5( )。

启发:计量这么一大块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你觉得怎么样啊? 引导:在这里如果填“平方米”的话就不合适了,那样拙政园的占地面积比一个教室的地面还要小了,我们需要创造更大的单位„„ 引导:这里我们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谈话: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那你在哪用见过“公顷”作单位?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用公顷作单位的材料。 谈话: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你会选谁作单位?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说明: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比划它们的大小,逐步回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创设“拙政园的占地面积5( )”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学习大面积单位的学习需求。】

二.自主探究,感悟公顷

谈话:看到“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引导:1公顷有多大呀?

公顷和平方米有什么关系吗? 在什么情况用公顷作单位?

还有没有其他的土地面积单位„?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1、自学2分钟,学习1公顷的单位定义。启发:1公顷有多大呀?

汇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谈话: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100×100=10000(平方米) 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学生变形式多读)

谈话:读了之后,从中你能发现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

【设计说明:采用导学法,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学探究,集体交流等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2、初步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知道了1公顷就是10000平方米, 1公顷到底有多大?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谈话: 课前我们请28位同学围成一个边长约10米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引导:你觉得100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土地怎么样呀? 启发:100平方米已经很大了! 谈话:100平方米已经很大了,可以它离1公顷相比,差得远呢!

引导:继续往下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思考过程。同时要求孩子闭上眼睛先想一想面积100米地正方形土地,再在头脑中想象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 谈话:现在你对1公顷有什么体会?

3、小组合作,深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课前我们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测量了学校报告厅、礼仪广场、足球场、室内篮球场和教室的长和宽。请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就是1公顷。 出示合作学习单:

我们小组选择的场地是( ),它的长约是( ),宽约是( ),它的面积大约是( ),算一算,大约( )个这样的面积就是1公顷。 谈话:请每一个小组的一位代表把你的结论说给大家听,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好吗?

学生汇报后,再次请全体同学闭上眼睛,一起想象1公顷大约是1.3个我们学校的足球场那么大„„

4、联系学校平面图继续感受1公顷的大小。

谈话: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示意图,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那一块土地正好是1公顷?

谈话:从学校的足球上框出正好是1公顷的土地。

引导:你能不能估算出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出示地图:这是我们学校的周边地形图,你能找到苏州乐园吗? 引导:你能不能根据我们学校的大小估算出苏州乐园的占地面积。

【设计说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篮球场、足球场、报告厅、礼仪广场等,在体验式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通过学生闭上眼睛展开空间想象,1.3个学校的足球场、28个学校的报告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加深学生对1公顷的理解。】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谈话:下面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出示初步练习: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

⑴、**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是40( )。 ⑵、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是72( )。 ⑶、学校计算机房的占地面积是96( )。 ⑷、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大约是700( )。 先让学生独自解答,然后同桌交流想法。 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谈话:相信下面的单位换算题难不倒你们。6公顷=( )平方米 0.8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9000平方米=( )公顷 学生独自尝试后交流换算的想法。 谈话: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2、解决实际问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4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倾?

先在书本上练习,再集体交流。

四、有机拓展、提升素养 谈话: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下面老师带来了有关苏州园林的一段视频。

谈话:视频看完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也就来了。

介绍狮子林、沧浪亭、怡园、留元等著名园林的占地面积等信息。

【设计说明:数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苏州市高新区图片。 谈话:老师最后还给你带来一道题:苏州高新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23( )。这里你会填写什么单位呢?

引导:这里填写“公顷”也不合适了,就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了。 谈话:是的,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推荐第7篇:小学科学

小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好暑假期?

白银区郝家川小学赵彦梅

相信现在在很多小学家长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给孩子安排一个合理的暑期计划吧,迫于小升初竞争的压力,小学生们也背负上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如何能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前提下增加合理的辅导培训呢?为小学生合理安排暑假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暑期计划第一条:

首先,家长可以帮助小学生制定好合适的暑期计划表,也可以孩子自己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但不管如何最好都有家长参与并进行监督,以确保自己的暑期计划不会轻易改变或直接作废。对于暑期计划表的制定,建议尽量科学的安排每种事情,例如可以规定每天先练习一个小时的钢琴、一个小时用来读书,再花30分钟帮助家里做家务,做到劳逸结合。此外,如果有出行游玩等的打算也可以加入暑期计划中。

暑期计划第二条:

小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做义务劳动、学习游泳和打球等,这些活动在平时可能没有充裕的时间,在暑期就能有计划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暑假计划第三条:

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与睡眠时间,很多小学生虽然有不错的暑期计划,但在饮食和睡眠上就显得随意的多,没有节制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晚睡晚起甚至通宵,这些都扰乱了自己正常的生物钟,对身心健康损害很大,所以家长们在这段时间也要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及睡眠问题。

暑假计划第四条:

暑期要让孩子多与外界沟通,培养其交流能力,暑期的活动也可以与同龄人一起参加,相信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快乐的。

看到上面对合理安排暑期计划的讲述您是否也有一些感想呢?如果您也想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有意义的暑假,马上行动,帮他制定一个暑期计划吧

推荐第8篇:小学科学

小学综合科教研工作计划------吕欣芯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涵盖学科: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综合科教学工作根据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全面要求,按照新大纲的指导内容,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核心,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电化教育设施,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目标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扎实有效地上好 每一节课。

2、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①教师和教科书不是学生 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针对书后每一章节所学内容,学生自愿结

合,互帮互学,参与实施,完成活动内容;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父母建构“知识窗”,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校的观念,切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科研工作要立足学校教学,让课题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产生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

4、充分发挥综合组的优势,开展特色教育教学活动。

四、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仪器的运用。

2、继续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新理念,加深理解。

3、以教学为主,教师把重要课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能力。

4、加强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同时把实验教学作为研究课。

5、搞好教学协作和一帮一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互相听课、评课。

6、加强教学环节的监督和检查,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努力完成教导处下达的教学指标。

7、认真组织期末考试和进行考试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措施。

五、教研活动进度安排

1、开学准备工作、备两周新课。

2、制定教研组计划、个人工作计划。

3、各科老师公开课展示。

4、认真组织好各科进行期末考试并进行质量分析。

推荐第9篇:小学科学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科学实验工作总结

我校科学实验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争创先进实验室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五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1、一学期来,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经过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

1、在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科学备课组,在双周星期四上午组织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机会。

2、针对课前学习准备总是不充分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首先鼓励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便笺本,专门用来记录准备任务。

3、以学习促发展,以交流促提高。

“理论是行动的准则”,科学课标就是每位科学教师的教学指南,为加强对新课标精神的领会贯通,利用每周例会进行课标学习,并把学习后的记录整理成“科学随笔”,作为日后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的参考资料使用。在活动中真切的体会到了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增强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

四、成绩方面

1、一年来,科学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通过平时每两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收集了大量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己动手,为学校节约开支。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目前,实验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2、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观念还不够开放,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培养还没有抓到实处,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开放思想。

总之我们相信,只要在教学实践不断寻找科学的方法,所有难题将不会永远是难题

推荐第10篇: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教学方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法

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下面谈五种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

(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 (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 (4)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

(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 2.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起因提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论证,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探索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4.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 (1)换位模式。(2)易境模式.5.现状调查法。

第11篇: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一年来,我所辅导的学生有二十多人在区科技节和ⅩⅩ市科技大赛中荣获小制作、小发明、科技论文

一、二等奖,我本人也先后获得ⅩⅩ市实验教学能手、ⅩⅩ区科学教学能手等荣誉,并且我校在区科技节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单位称号。为今后能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并做好学习笔记,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同时,在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中,我都主动参加,积极进行交流,探讨成功经验及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专心教学,继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担任

五、六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科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 1

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深入浅出地分析,力求学生理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科学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1、做好课前准备,课前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前我总是抽出一些时间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够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根据学生在每节课堂上的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及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我所带班级,每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恰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 2

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赞美着手,因为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课堂上表现不好的学生交谈时要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才能有进步。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开展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指导学生进行的科学活动如下:

1、指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进行“家庭和学校节能减排调查”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活动使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一些了解,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也懂得了平时如何在自己的身边做好一些节能、节水、节电的方法。

2、让学生制作科普手抄报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开展读科普书籍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达到从课外书籍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4、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展示自己的科技才华,活动的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学生知识的应用与提升。

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对学生要求起点较高,落点较低,但在平时的练习或单元考试中的落点还是比较高或者说是相当高,让师生都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有时候还是讲了一些难度相当大的例题,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营养午餐”。平时试题中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的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今后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获得的荣誉:一年来,我所辅导的学生有二十多人在区科技节和ⅩⅩ市科技大赛中荣获小制作、小发明、科技论文

一、二等奖,我本人也先后获得ⅩⅩ市实验教学能手、ⅩⅩ区科学教学能手等荣誉,并且我校在区科技节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单位称号。

六、几点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自己多看些书,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

另外视野不够开阔,要多争取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总之在这一学期里,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争创更优秀的成绩!

第12篇: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一)

本学期科学工作本着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大力推进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的目的,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探讨科学课程的教法,完成各项教研任务。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教师的科学素养

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式下,及时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切实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严格贯彻教育局有关政策、规定,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和实验工作有效扎实;循循善诱,努力使每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科学思想,具备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好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技能。

二、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制定工作计划

为了使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共同探讨新教法,尤其是科学课的教法。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及要开展的教研活动,制订好该学期的教学工作、活动、学习计划,各成员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各单元的计划及须开展的活动的情况,使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地开展。

三、认真做好常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教学实际,严格抓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课后辅导一丝不苟。工作做细致,要求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评价性。经常开展集体备课,要求在课后有教后感,以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课堂上,我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教学方法多变,形式多样,民主宽松,评价多元化。科学是基础学科,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兴趣、能力是首位,这些有了,知识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我们教师要跟着形势,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法和学法,并及时总结、交流、反思、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

根据我们所教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小实验、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口头的、书面的、动手的、观察的,形式不限。考核这块,我们要求做到备课适当超前,教研组教师互查,学校抽查想结合,对检查结果有记录,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探讨为主题,以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科学课堂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凭借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节节独具特色的展示课。全校的科学老师欢聚一堂,探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恰当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本学期每位老师都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听课任务,课后都参加了评课活动并写了评课稿。我们开了一些精心设计、各具特色高质量的公开课、观摩课,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展示了我们教研组强大的整体实力水平。

五、加强校本化培训,保证高质量的研究。高素质的教师是科学教学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兴趣,自主体验自主创新的过程,发展科学创新的重要使命,也是探索构建新的自然教学体系的核心力量。要引导学生走自主创新之路,教师首先要开展自主创新性学习,以学导教,边学习,边指导,我们教研组制定了个项学习制度、计划。从而能让教师有目的地调控教与学,使学生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另一方面,让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不满足从于教师、书本获得答案或结果,对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他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五、构建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从小善于探究创新,为今后的自主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教学目标上,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2)、从教学对象上,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参与、动态参与;(3)、从教学关系上,民主互助、合作愉快、深化角色改变; (4)、从教法上,启发、导学、激励、内化; (5)、从教学要素上,语言、工具(现代教育媒体,传统教育媒体)、价值、人际关系等综合使用; (6)、从评价方式,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过程。

六、正视教学教研工作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善学才能善研,善思才能善教,这已成为我们教研组教师的共识,反思组内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失误和不足:

1、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准备和利用不够充分,作为兼职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深刻挖掘教材,如何有效开展教学;

2、对于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还要再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整体的科学素质还需在上台阶。

七、下一步工作的两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能力训练、知识掌握入手,严格要求学生,从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科学教研组将越来越成熟,我们期待下学期有更大的收获。

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二)

在这一学期,我继续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我本人积极参加科学课竞赛活动,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活动,获得同时的指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这学期教科学课,是我接触科学课以来的第二学期。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同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曾经教过自然课。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把自然课与科学课进行了对比,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再次,由于理念的转变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引起了我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要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

2、既然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那么在上课时,教学方法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灵活多变的运用;重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也要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

4、及时帮助学生写出探究记录。在写探究记录时,指导学生把探究的过程写条理、清楚,把结论写明白,并提出自己还没有弄清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如: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搞好小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学教学战线上,我还是一个新兵,我将攻克一个个堡垒,扩大自己的阵地。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学课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三)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一学期来,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

一、常规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每周我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先周备课,而且努力做到备课符合学生实际,这就让自己做到了上课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积极听课、参与教研、善于反思

不管什么层次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优差结合,全面推进

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一帮一帮扶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让班内的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三、重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校的教研课题。而科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科学课教学要求动手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这两点的训练,并于学校的课题相结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想到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做的欲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四、教学成绩

本学期,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检测,孩子们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致认可。我本人也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世界瞬息变化,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差生的差距还很大。

3、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有人说过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还未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3篇: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了四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恰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四、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双鸭山林业学校

任桂英

2012年1月6日

第14篇:小学科学实验室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

类别一: 生物与环境类

1.人体: 生物显微镜演示装置 生物显微镜(教师\学生) 肺活量计 听诊器 体重计 体温计

2.植物: 植物分类图谱 标本 3.动物: 昆虫观察盒 动物分类图谱 标本 4.显微镜装片:

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叶片横切

叶片气孔装片 动物表皮细胞装片 蛙卵细胞切片 骨细胞切片 口腔粘膜细胞装片 人血细胞装片

类别二:自然科学类 三球仪平面地形地球仪

平面政区地球仪 中国政区地图 中国地形地图 地球构造模型 太阳高度测量器 月相变化演示器 物体导电性实验材料 风的形成实验材料 雨量器 最高温度表 寒暑表 指南针 小鼓 PH试纸平面镜及支架 激光笔 棱镜及支架 磁针

小学科学安全操作挂图 小学科学教学素材库

太阳能应用材料 热传导实验材料 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 风杆式风速表 百叶箱及支架 最低温度表 温度计 音叉 放大镜 小孔成像装置 成像屏及支架 透镜 磁铁

类别三:机械、运动、能量 杠杆尺及支架 齿轮

轮轴及支架 齿轮组及支架 滑轮组及支架 斜面 电子秒表 电池盒 灯泡

组装土电话材料 测电笔 电磁铁

多用电表 灯座 开关 手摇发电机 教学电源 条形盒测力计(1N 2.5N 5N )

类别四:器皿 工具

甘油注射器 塑料注射器 剪刀 手持筛子 喷水壶 吹风机 采集捕捞工具 榨汁器 软尺 砝码

金属钩码水槽 打孔器 直尺 弹簧片 方座支架 钢丝钳 扳手 酒精喷灯 量杯 Y形管 试管 烧杯 燃烧匙

托盘天平镊子 塑料量杯 打气筒 盖玻片 旋转架 尖嘴钳 手锤 酒精灯 量筒 漏斗 滴管 试管刷 石棉网 药匙

类别五:展示柜 1.标本

蛙发育顺序标本、桑蚕生活史、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矿物、矿物提炼、金属矿物 土壤 昆虫 2.模型

少年人体半身模型 儿童骨骼模型 儿童牙齿模型

附件:《监利县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分类入柜参考指南》

一、分类: 0 通用仪器 一般、支架、电源 1 测量

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电、其它 2 专用仪器 3 模型 4 标本

5 挂图、软件及资料

教学挂图、图片,教学投影片、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软件,图书和手册 6 玻璃仪器 7 药品

8 其它实验材料和工具 实验材料、工具

二、入柜:

将所有仪器按上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根据各类仪器的数量和实际大小入柜摆放,同种仪器数量超过一件的要进行编号,每类要保留适当空间以备后期添置。

三、柜标和柜签:

柜标按上述九大分类制作摆放在柜顶,如同一柜中同时存放有两类仪器则需同时摆放这两类柜标。

每柜分上下层制作两张柜签,柜签需使用专用印刷品,柜签上必须包含仪器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且与柜内实物一致。

四、登记入册:

各校将已配仪器(包括原有仪器)数量填入《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登记册》“已配数量”的第一栏,并在此栏上标明“2013年”,要严格做到柜签与柜内实物相符、《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登记册》与柜签相符,同时各校应相应建立与之相符的电子帐册。

五、资料建设:

每学期各校需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四册二单”要按时如实填写,仪器说明书和使用手册要归类整理,所有实验室资料必须妥善保管。

第15篇: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教学案例。

二、主要工作内容与工作措施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3、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4、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5、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探讨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第16篇:小学科学德育论文

科学教学中的德育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一门学科,但科学启蒙不仅仅指科学知识的学习,就像《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科学教学中,常会遇到我国科技成就以及科学发展史等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们学习《磁的应用》时,结合课本司南图片,让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伟大。在认识地球的形状一节中,结合宇航员进入太空观察到地球形状这一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在当今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科学课中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的,所以我们就不能淡化这些爱国教育的时机。。

其次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的教学中,会有大量的观察与实验,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等这些最基本的科学态度。

在《盐到哪里去了》这节课中的溶解实验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有的组因为加水量比较少,所以造成盐并没有全部溶解,在记录实验现象时,他们组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其他组的盐都是消失了的,我们却说一部分溶解,一部分不溶解,是不是不好。我针对这种情况,引导他们展开讨论与实验。结果他们组在汇报时不仅尊重事实的记录了实验结果,还骄傲的向大家汇报了他们的进一步实验的结论。通过这样适时地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不盲从其他人,而要尊重事实,这对我们的科学探究是多么可贵的一种精神。

第三方面是借助科学的魅力,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

小学阶段,孩子大多数做事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而科学课那些需要长期观察的任务正适合培养他们的这种意志品质。例如四年级天气预报一节中,如果没有两周的观察记录天气情况,怎么能进行预测与汇报呢?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的提醒,及时的鼓励,同学间互相的督促,使他们最终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另外,《种茄子》一课种植植物,《养小鸡》养小动物,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情况,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的良好契机,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绝不能丧失掉这些机会。

第四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中尤为重要,在科学课中,分组实验中更需注重小组的分工合作,在展示时,因为要求以小组形式,他们会更注重合作时的情况,这样逐渐使他们树立小组意识,逐渐的体会小组合作的快乐,逐渐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五,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年级科学中关于学习白色污染的内容时,先统计了一下学生们的家里一天要用几个塑料袋,然后利用一个居中数,让孩子们计算了一下我们整个班一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继而是整个学校;然后是整个市一天用多少个塑料袋。孩子们在不断增大的数字中强烈体会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体会到自身的行动确实在影响着环境。通过设计这样教学活动,达到不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标是我们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科学课的教学中,采用多样的形式,适时地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优秀品质。

第17篇:小学科学教师论文

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半边街街小学 陈春伟

由于普及自然实验教学和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改上自然课,成了专职的自然教师。其他老师都说:学生对自然的学习最有兴趣。成了专职自然教师后,我们也希望能如此。可是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离我们对他们的期盼太远。就以自然课外活动为例,我们在小学自然第八册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布置过制作简易岩石标本,养蝌蚪,养蚕,制作昆虫标本,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观察月球等6次课外活动,原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亲历活动过程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压根儿没想到学生对这些活动感兴趣的太少了。少部分学生养了蝌蚪,却未能如实去填写记录。归纳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只想说这是“教师期盼有余,学生活动不足”。

经过了解,这种“期盼有余,活动不足”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的教学现状,是目前我地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非常值得广大自然(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浅析如下: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一:学生难找相关材料。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制作等都要用到大大小小的多种材料,由于学生课后分散独自在家中,身边的材料能满足一次活动需要的确实不够。如制作岩石标本时,我们降低了难度,就学具袋中(为了学生安全,不到野外采集)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用来制作标本,但大多学生却因找不到医用针剂盒或塑料泡沫而没有去做,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用其他盒子(如鞋盒、笔盒)装制标本,而又显得不协调,贴标签时又没有浆糊、胶水。再如养蚕,(洋川小学四年级)这286人中只有一个人找到了蚕种养了起来,养到最后也只剩下一条,而很多学生连桑叶长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改作养菜青虫等,学生也未能真正动起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难找相关材料,导致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得不尽人意。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二: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热情不高。勿庸置疑,当前绝大部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投入的精力、时间远不及语文、数学科目。其实,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热情高低,也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所在,或表现出他们坚持长期观察记录或进行走访调查等活动时对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持之以恒的科学素养所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愿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完成活动所需的材料,或不能坚持长期观察记录、进行走访调查。一句话,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投入的热情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天性虽然是好玩,但是能按教师要求去玩课外制作作业的少,他们始终认为这是“作业”,一提作业,完成起来就不愿意,哪有踢踢球、看看电视、打一阵电子游戏轻松呢?或者换一种说法:学生根本不领自然(科学)教师的情,哪顾得上完成自然作业呢?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三: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支持指导不够。例如,在制作昆虫标本后,我们了解学生不能完成的原因时,就有学生诉苦:爸爸妈妈不让捉昆虫,理由是“蝴蝶翅膀上的灰有细菌”,“这些虫有毒,手捉了容易得病”,“养些蝌蚪在家中很烦”,家长不能在这些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对孩子有益的兴趣。这些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考试成绩较好的,其家长均在阻止他们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的进行。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的制作、饲养等活动,不能进行指导和鼓励,也使得有的孩子的活动只是做到半途而放弃。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四:课外活动的评价激励跟不上。由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也就面对这少数的学生,激励不起更多的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交来作品的时间也七零八落,什么地方碰到老师就什么地方交,教师也是随时收随地放,没能很好保存学生的作品,更谈不上有效的评价。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还指出: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由此看来,在让学生完成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状况,并希望其他学生、家长也参与到自然(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伙伴和激励者。教师的评价时机还应全程化,随时随地做到对学生的关注,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这样,有望学生逐渐更多地参与到自然(科学)课外活动中来。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五:当前安全意识的强化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认识。应该说: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生命都不能保障,便无所谓教学。正因为如此,一些课外活动教师便少安排或不安排,即便安排,也只是备课本上写着,或轻描谈写向学生提一下,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要求。教师谁都担心——学生是因为要完成布置的课外活动受了伤(严重的危及生命)而承担上不必要的麻烦或责任。谁也说不清学生会在课外的什么活动中出安全事故,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沾不上边当然便是好事。这样一来,原本是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外进一步学习完善的活动,或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和发展的活动便被淡化或取消,显得“活动不足”。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六: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引领不够。这是我们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缺陷所在。首先是教师自己没有能像要求学生一样要求自己去完成每次科技制作、课外观测等,教师尚不能做到,何况学生呢?有时学生问起来,也似是而非,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放得“太大”,以致于不管他们做不做。平时如果能全程观察他们的表现,多沟通交流,对他们完成的每一步都进行肯定,同时也就能了解到没有完成的任务和便于鼓励、指导他们继续完成活动任务。因此,教师有必要和学生一起完成相关课外活动,多抽一点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既便于指导,更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最后,教师对学生活动中问题的激发和提出来的问题赏识不够。教师只关心学生完成了多少作业、作了多少作品,而很少去关注他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和能更多的提出新问题,这样也致使学生的活动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其实教师应善于激发问题和抓住这些问题,不仅能达成科学三维目标,更能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不断培养。有时教师没能及时寻找抓住学生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影响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各方面的真正提高,活动中和活动过后学生显得无所事事。

2005年,我国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走进全面实施科学课程的时刻,我们对开展自然(科学)课外活动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师期盼有余,学生活动不足”的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的一些探讨。开展自然(科学)课外活动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对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样的活动“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要“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因此,我们教师不要期望减少或不进行课外的采集、观察、实验、制作、栽培、饲养、参观、调查访问等课外科技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简单易行的,更能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我们不能因面对的阻力重重就放弃了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

我们应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目前自然(科学)课外活动中存在的教学现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其教学建议指出:教师应“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活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所以,我们教师无论何时都要心中有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评价激励,全程指导,相信自然(科学)课外活动能更快走向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习得的蔚蓝天空。

2006年3月

第18篇:小学科学机械传动

32、机械传动

一、教学日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链传动、连杆传动、皮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多种机械传动的方式。

2、初步会辨别简单机械的传动方式。

3、培养探究简单机械传动方式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连杆传动演示器。

四、教学重点:认识一些简单机械的传动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学习链传动装置。

1)认识部件:链条,大齿轮、小齿轮。

2)通过观察演示,归纳出:方向不变,齿轮有大小时,传动速度可以改变。

2、学习连杆传动和皮带传动。1)认识主要部件。

连杆传动:曲轴、连杆、飞轮。 皮带传动:大轮、小轮、皮带。

2)观察讨论:连杆传动:运动方式改变,平动变为转动。

皮带传动:皮带交叉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当轮有大小时,可以改变转动速度。

皮带不交叉时,转动方向不变,但可以改变转动速度。 3)比较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异同点。

3、学习齿轮传动和摩擦传动。1)学习齿轮传动,学习方法同上。 2)出示摩擦传动装置,让学生取名。 3)讨论两种传动方式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4、总结。

5、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32、机械传动

链传动:

链条(自行车)

连杆传动:连杆(缝纫机)

皮带轮传动:皮带和轮(缝纫机)

齿轮传动:齿轮 (钟表)

八、课后随笔:

第19篇:小学科学说课稿

《×》说课稿

引言: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是教科版科学×年级×册,第×单元的

①第一课的内容,(实验探究型的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会了×,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来章节的学习。

②第×课内容,(实验探究型的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之后,进而发展为对×(观察、学习、研究)的课。

《×》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让学生通过×,认识×的慨念。本课题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是学好×课题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二是×。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活动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和深化。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二是×。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学生的认知。

①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构×的概念。

②本课面临的是×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它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乐于探究,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深入;另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还没有建立起×的相关的科学概念,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之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了解×,知道×,掌握×的方法,培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观察)的过程,观察和描述×的现象,能×。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3)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4)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5)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6)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物质世界)的浓厚乐趣。

(2)培养用实验证据证实猜想的态度,树立起认真细致、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3)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5) 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6)通过了解×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7)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8)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9) 体验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 (10)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困难的积极态度。 (11)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12)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13)激发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我确立的三维目标,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

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五、说教法和学法

①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因素融为一体,并结合本科的特点,我讲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实践表明:探究能力最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我将通过创设情境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谈话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知。

至于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生对生命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于是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总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②1.教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而不断变化。针对×的概念这种事实性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采用的是讲述法。而学习×时,我采用的是观察法(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③《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材料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谈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亲历探索发现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补充: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为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两个柱子一般长,光夹菜,不喝汤”打一生活用品)以此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接着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等学生看完这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屏幕上呈现的×?相信学生可以说出这些×,趁此提出本课的主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本部分利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结合教师的解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

(一)直接导入,明确课题 板书课题,并交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这样的直接导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来学习。以此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

③因为是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我先通过谈话了解一下学生对于×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然后提出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的秘密。

紧接着,我因势利导,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 ①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

本部分是本节科学课的重点,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亲历探索发现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安排了3个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第一个环节:认识材料

本环节一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实验桌上的实验材料,相信学生会说出这些材料。先让学生思考2分钟,×,独立学习让学生有思考余地,知道自己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哪些不能。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预测×

这个环节一开始便要求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对×进行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预测不但检验了学生们的已有经验,还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做接下来的实验。(而且不同的猜测会引起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过程与方法活动就开始了。)

接着让学生对小组的预测进行汇报,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之后我提出“你们的猜测对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猜测?”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经过实验验证是唯一的办法。基于×年级的学生对正确判断×还有困难,我向学生演示×并讨论得出×标准,即×。接着提醒学生×

第三个环节: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等学生们明白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便要求他们开始实验。这时我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这样一方面便于评价学生,另一方面对不了解实验要点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引导那些早早做完实验的学生知道要有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也是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时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从实验成果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听取做不同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接着是实验结果与学生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我在这一环节的最后以问题的方式结束:×?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媒体演示,拓展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举例说说在×?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接着我向学生展示多幅×的图片,在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材料。他们对×比较了解,但×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我在学生说×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以引导他们正确说出×。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出示一篇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珍惜×、保护×的情感。

虽然×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做为人类的我们已经开始×。你们还知道×?学生讨论后我及时总结,以升华情感目标。

(二)师生互动,新课传授

本部分是本节科学课的重点,亦是难点,我将次部分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此环节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样鲜明的图片,学生能够感到×,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

在学生强烈的探究中得出×,那么,×?问题一抛,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活动:×。简单的找3—5名同学说说,可能说×。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接下来根据调查表,小组讨论研究填写报告单。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平台(网址),让他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关注以后的×。让学生回归课本,提高兴趣,积累更多的×知识。

这样的设计做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思维与亲身感受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科学课堂! 补充:

2、观察好后,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我再适当补充讲完整。

3、×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所以由我和学生共同小结认识,使他们对×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6、把×和生活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和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体现了“生活中有科学,科学中有生活”的深刻内涵。

8、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我再加以指导和帮助。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

9、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是一个×实验,关键是×。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并撰写实验计划。通过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实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条件的公平性。引导学生撰写出比较规范的实验计划。

10、实验要至少两个组同时进行这是为什么?这对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是十分必要的。

11、此环节由×到学生真实的体验,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把第一个活动推向高潮。

六、板书设计(见下页)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一、立足课标,说教材和学情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已有教丰富的直观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自主的探究性思考,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基于这样的思考,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课一开始,我便在“熟悉”两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导入本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

二、围绕目标,说教法与学法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鼓、音叉、装水的水槽、课件。 学生分小组准备:鼓、豆子、钢尺、皮筋、小木架。 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激趣法:以“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文件、图片文件进行直观演示,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声音的产生。

层层推进法: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探索性实验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宜采用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法

(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主动获取信息。

(2)小组合作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交流讨论探究声音的本质。

三、抓住主线,说板块与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播放声音)生听后,汇报听到的声音:汽车声、火车声、风声、雷声、雨声等。让学生初步感觉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接着谈话:“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肯定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声音是怎样来的?我们怎样才能控制声音等问题。——从而揭示了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分组实验,步步引导。 活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如何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提出猜想并逐步验证猜想呢?我设计如下环节 (1)明确目标和要求 (2)分组实验,完成表格 (3)反馈交流,评价点拨 (4)提出质疑,产生冲突

(5)观察实验,初步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概念。

在第一环节,我会和学生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寻找答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了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下面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实验前请大家共同来看看实验目的和要求。(课件出示)

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便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活动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巡视指导。这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制造声音的响度上,这时我会提醒学生:“老师不是看哪组同学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哪组同学想到的让物体发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之后,进入“反馈交流,评价点拨”环节 ,我提出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时学生的回答还是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做出的。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或 “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 。当然,这些猜想并没有探究到声音的本质。但只要是建立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思的回答我都会给予肯定,并让学生相互评价补充。此段教学中,我并不急于马上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下一环节的“质疑”,让学生的猜想与事实之间的产生强烈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所以,在第四环节,我会向学生提出质疑:“如果声音的产生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是因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或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那为什么对物体用力按压时、弯曲时、拉伸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呢?”这个质疑会让学生动摇之前的猜想,当学生困惑之时,教师抛出新的任务:“再做刚刚的实验,并仔细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时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再做实验并观察实验之后,进行交流汇报。多数学生可能都发现“尺子和橡皮筋在发出声音时都会动”,有可能会说是颤动,这时我会告诉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更为准确,并对“振动”一词进行板书。(板书 振动 声音)

随后,我进一步追问:我们通过实验看见了发声的尺子、橡皮筋在振动,那么鼓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呢?你能想办法看到鼓面是否振动?学生可能会提出用手摸等办法,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借豆子来观察鼓发声时鼓面是否在振动。当学生看到发声的鼓的鼓面的豆子在跳动时,教师乘热打铁,以提问的形式过渡到教学过程的第三部分——观察实验,形成概念。

(三)观察实验,形成概念 活动二:观察发声的物体。

1、教师出示音叉并击打,问学生:音叉被击打后发出了声音,你能想一个办法让眼睛看到音叉是否在振动吗?在听取学生的方法之时,适时引导学生用借水来观察——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从而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

2、让学生自由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教师适时总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概念,教师完善板书。

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趣味小实验:怎样使鼓声立即消失?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随即消失。至此学生已认识并理解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科学概念。 (四)拓展设疑,铺垫后续学习

“音乐家能利用琴弦的振动,演绎出许多美妙动听的曲子,请听!”(课件播放音乐),听后我们问:听了刚刚这一段曲子,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声音是如何让我们听到的?” “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等问题,这时我会告诉学生,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是接下去将逐步学习的内容,引导可以先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最后,我会以这句话结束本节课:关于声音的奥秘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探究,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节科学课吧!

四、紧扣课题,说板书和小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

以上是我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的教材认识和教学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深化,既习得了科学知识,又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20篇:小学科学热胀冷缩

第六单元 冷和热 2 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水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水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的观察,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学难点:换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小烧瓶、细玻璃管、胶塞、小水槽、滴瓶或小药瓶(中间插细塑料管)、水、酒精、饮料、食油、醋等容易嗅到气味的液体、暖瓶(内装热水)。 乒乓球2个(瘪破)、烧杯、热水、液体热胀冷缩装置、气球、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固体热胀冷缩装置。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液体在冷热变化时体积有什么变化?空气能热胀冷缩吗?固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否能热胀冷缩。 2.讨论。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空气是会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容器里,用什么容器呢?怎样保证容器里的空气多少不变?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把容器密封? ·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发现空气的体积是不是有了变化? 3.分组做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固体热胀冷缩的观察。

·强调观察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归纳。 ·小结:我们通过两节课的活动,发现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许多物体都是哪些物体呢?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小学科学教学网
《小学科学教学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