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陈情表朗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6 09:07: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陈情表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î)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ïng)。茕茕(qiï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ï),宠命优渥(wî),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î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î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以:因 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险,艰难,坎坷;衅,灾祸

夙:早时, 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这里指他家中不幸的事

【慈父见背】

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指弃我而死去。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行年:经历的年岁

舅夺母志:舅舅强行改变母亲想要守节的志愿。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臣孤弱,躬亲抚养】

悯:怜悯。 躬亲:亲自 【至于成立】 至于:直到。 至:达到。

于:介词,引出对象

成立: 成人自立 【终鲜兄弟】 终:又;

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zuî):福分

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满一周年。

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期功”意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应门:照应门户。

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僮:童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 吊:安慰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废:停止服侍 离:离开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 蓐:通“褥”,垫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到 奉:承奉

圣朝:指晋朝

沐浴清化:恭维之辞,指蒙受清平的政治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考察和推举

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的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举:推举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职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除:拜官受职

洗马:即太子冼马,太子的侍从官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猥:自谦之词,犹“鄙” 微贱:卑微低贱 当:担任

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住在东宫,这里是借代 陨首:指杀身。陨,落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切峻:急切而严厉

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逋:逃脱 慢:怠慢,轻慢。

【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于:比 星火:流星的光 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的十分紧迫。

【刘病日笃】

笃:病重,沉重

日:一天比一天

【实为狼狈】

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形

【欲苟殉私情,则告诉不许】

苟:姑且

告诉不许: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申诉(苦衷)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伏惟:俯状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词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矜育:怜惜养育

【且臣少仕伪朝】

伪朝:蔑称,指被灭亡蜀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历职:连续任职

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国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署:官署,衙门 宦达:官职显达。宦,做官;达,显贵 不矜:不看重。矜,自夸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南朝《文选》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拔擢(zhuï):提拔 宠命:恩命

优渥(wî):优厚

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指拖延不就职

希冀: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人命危浅】

危浅:活不长,指生命垂危。危:微弱 浅:指不长 浅:不长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更(gēng)相:交互

是以:因此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古今异义);另一说指“我”,自称的谦词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终养:养老至终

【臣之辛苦】

辛苦:辛酸悲苦,这里指辛酸苦楚的处境(古今异义)

【二州牧伯】

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益州(在今四川省) 牧:古代称州的长管;伯:长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皇天后土:文中指天地神明 鉴:审察,识别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以保卒余年】 矜悯:怜恤。

听:任,这里是准许、成全

庶:庶几,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

保:安;卒:终

【死当结草】

结草:指报恩。

[1]

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见成语“结草衔环”,说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有爱妾,武子病时,嘱咐其子魏夥说,自己死后,令妾改嫁。到了病危时,又说令妾殉葬。武子死后,魏夥把父妾嫁出,说是遵守父亲神志清醒时的遗命。传说后来魏夥和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夜间魏夥梦见老人说是魏武子妾的父亲,帮助他是为了报答不令女儿殉葬的恩德。现在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恩情。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不胜:禁不住。胜(shēng),承受,承担。

犬马怖惧之情:这是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与上文“具以表闻”的“闻”用法相同。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父亲就去世了。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独困苦,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察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伏地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愿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推荐第2篇:陈情表

《陈情表》练习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

) 行(

)年四岁 祚(

)薄 (

) 应(

)门之童 猥(

)以微贱

床蓐(

) 陨(

)首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宠命优渥(

2、本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识记下列词的意思。(1)孤苦伶仃: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日薄西山:

(5)气息奄奄:

(6)人命危浅:

(7)朝不虑夕:

(8)皇天后土:

2、注意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

则告诉不许(告诉:

;不许:

) 至于成立(成立 :

) 九岁不行(不行:

) 臣之辛苦(辛苦: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

) 臣以供养无主(无主:

)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

3、指出对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做状语,像孑孓一样)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

C、历职郎署(职,名词做动词用,任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做动词用,远离)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急于星火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谨拜表以闻

(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则告诉不许

(6)少仕伪朝

5、解释下列多音字

⑴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③听臣微志(《陈情表》)

④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

⑤童微伺其睡(柳宗元《童区寄传》)

⑵息

①宋将军屏息观之(魏禧《大铁椎传》)

②武气绝,半日复息(班固《汉书》)

③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⑤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

⑥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⑦陈涉太息曰(司马迁《史记》)

⑶期

①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②良马列期乎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④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全祖望《梅花岭记》)

6、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文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

(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练习答案

1、

Xìn

xíng

zuî

yìng

wěi

yǔn

zhuï

2、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3、A

4、

(1)介词结构后置 (2)判断句

推荐第3篇:陈情表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例〔5〕顶真: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例〔7〕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例〔8〕反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了看鱼,结果连网也没张就返回长安城。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

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周文帝正想改革时政,以求拓展强国富民的路子,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他又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施行。第一条先修心,第二条敦教化,第三条尽地利,第四条擢贤良,第五条恤狱讼,第六条均赋役。周文帝非常重视,经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又命各部门官员熟读它,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推荐第4篇:陈情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陈情表》是鲁教版第一单元“至爱亲情”的第一篇文章,它与其他三篇文章共同彰显了亲情这一主题。但它又是特殊的,它被誉为“千古散文绝唱”,其情深程度可见一斑。并且,本文并不仅仅彰显亲情,显示孝义,它还展现了忠孝两难的窘迫和达成忠孝两全的智慧。所以,学习本文对引导学生领悟亲情遵守孝道和应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 二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积累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高一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了解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文章主旨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语文标准,我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巩固文言基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文章语言,领会作者两难到两全的智慧。3.感悟至爱亲情,弘扬中华孝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课文思路,积累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运用至性之言。

2、感悟至爱亲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 生活中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五,教学分析

本文情感深挚,蕴含智慧,由于阅历和鉴赏能力的局限,深度理解会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方法的介入和教师的引导。基于此,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启发和归纳。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录音带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课文 七 教学时间

本文学习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文言字词句的疏通和文义的理解、结构的把握。这里我主要解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有如下环节组成

问题引领,导入新知(2分钟)

初读探究,明其两难(5分钟)

品读探究,深味其情(15分钟)

悟读交流,领悟其理(15分钟)

归纳小结,落笔生花(8分钟)

(一)导入新知

李密的《陈情表》被誉为“千古散文绝唱”,正如张晓风所言:“美酒总是榨自破碎的葡萄,佳作往往源于艰难的生活”。初读本文,思考李密面对怎样的难题。 【设计意图】本导入属于评价和名言相结合。一方面评价的出示交代了文本的至高地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再次名言的介入,简捷、优美,自然过渡,快速切入文本,也易抓住学生注意力。

(二)初读,明难

问题引领:李密面对怎样的生活难题 【教学方法】我准备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诵读文本,划出对应语句,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快速诵读文本,既是对上节课的温习,又是本节课的开启。通过这个活动,引领学生找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明确李密进退两难,忠孝难全。抓住了这一问题,也就批亢捣虚,纲举目张了。 三)品读,体情

1问题引领:李密忠孝两难,而“诏书切峻”,官员相逼,一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但奇迹往往产生于绝境。李密陈情一表,事情以“晋武帝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而善终。为什么会这样?读

1、2两段,思考作答。【教学方法】这一部分准备给学生12分钟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诵读涵咏,边读边勾画批注,接下来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教师再予以点拨,总结。

【设计意图】加强诵读,引导学生情感认知,体会文中情感。让学生明确第一段中是孙对祖的孺幕深情,引皇帝体恤;第二段中是臣对君的感激之情,让皇帝放心。这两段目的在于以情打动帝王。 2教师范读和学生展示诵读

【教学方法】3分钟时间,美读法。配《二泉映月》,由教师范读第一段,再请学生自主展示诵读,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感受较深的几句。

【设计意图】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引领学生进入情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也为下面理的探究做好铺垫。

(四)悟读,悟理

1问题引领:至此,孝情和忠情皆备,晋武帝会因情所动了。但这还不够,因为晋武帝这个人不同一般,史书记载“失慎于前,贻患于后,猜贼善杀,乖令史册”,可见此人猜疑,多杀。所以动之以情外,还要晓之以理。读

3、4段思考李密用何理由说服晋武帝。

参考答案: ①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自降身份去其疑虑

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如不应允人不如兽

④密四十四刘九十六 ——先尽孝义后尽忠心

【教学方法】由于这一部分具有思维上的挑战性,给学生15分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来解决,学生先诵读思考,再交流碰撞,然后展示,教师加以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由上一环节的 “情”,进入本环节的“理”,对文本理解进一步深化,由感性到了理性层面,符合学生情感认知规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会领会到李密由忠孝两难到忠孝两全的智慧。

(五)归纳,落笔

任务引领:用一幅对联总结本节所学,可以是对李密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孝或者是人生智慧的认识。 示例:祖母危浅更相为命但求保卒余年,先孝

臣密微陋过蒙拨擢岂可希冀盘桓,后忠

【教学方法】8分钟时间,自主思考写作,然后小组交流,每组推一生板书展示,师生共赏同评。

【设计意图】既能对课堂内容做理顺和总结,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结束语:《品文》评价《陈情表》为“吐辞如泣血,陈言似剖胸”,一篇文章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单薄的文字,更是丰厚的灵魂。推荐课后诵读和《陈情表》并称为三大深情至文的《出师表》和《祭十二郎文》,愿大家亲近经典,与文字结友,和灵魂交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文言经典的兴趣,从个别推广到一般。

四、板书设计

进,难孝

动之以情

先退尽孝

退,不忠

晓之以理

后进尽忠

【设计意图】此板书随课堂进行逐步成型,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把握。“两难”和 “两全”的鲜明对比,更易使学生体会到李密的智慧。

推荐第5篇:陈情表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重点和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3.探究法。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用导入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 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 【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板书强调重点读音。(确保读准字音)

险衅(xìn)

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陨(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气息奄奄(yǎn)(yǎn)

盘桓(huán)

更(gēng)相为命

三、再读整体把握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

①实词

险衅

陨首

东宫

伏惟

伏渥

区区

②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

告诉

区区

不行

沐浴

无主

上报

辛苦

③成语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④单音文言实词

⑤通假字

闵——悯

蓐——褥

有(同)又

⑥重点文言虚词

见(慈父见背)

更(更相为命)

于(介词,“胜过”、“比”之意) 以(介词,“凭”) ⑦句式 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副词,否定判断) 实为狼狈

(动词“为”肯定判断)

本图宦达

(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来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为)洗马。 具以表闻(之)/拜表以问(之)。 ⑨被动句 而刘宿婴疾病 倒装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终„„,(既„„又„„) 有所„„,(有„„的人) 无以,(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 是以,(因此) 非独,(不单,不仅)

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层次大意。(每组由推选出的代表陈述) 老师归纳后明确(学生参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四、扩展训练

结合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后老师再明确: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开始背诵课文。(争取三天之内背诵并默写)

2、李密“辞不就职”除了课文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推荐第6篇:陈情表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和名人对本文有关评价;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题目是《陈情表》,文章选自梁萧统编的《文选》,作者李密。

李密,三国时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他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以侍奉祖母为名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板书:陈情表 李密

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作者陈情目的。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提问:陈,陈述;情,情感;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读完全文,说说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明确:陈述了自己的亲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辞官不做。 三.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解和《同步课堂》,疏通课文。 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亲情) 第二段:感激,恳切;(孝情)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忠诚) 五.作业。

完成《成才之路》45页1-8。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翻译课文1-2段,理解作者动之以情,扣住“亲”“情”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陈情表》,了解了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情的目的:委婉表达辞官不做。作者是借助陈情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李密到底陈述了哪些情感,又是如何陈述自己的情的。

1 二.朗读第一段。翻译理解第一段。 1.朗读。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险衅 xìn 夙sù 闵mǐn凶 愍mǐn 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î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床蓐rù 茕qiïng茕独立 3.学生翻译第一段。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或变化:

闵:通“悯”,忧伤

见背:古今异义,背弃我,这里是死的委婉说法。见,我。 不行:不能行走。古今异义,今译不好,不可以。 成立:古今异义,成人自立。今译成功或建立。 儿息:儿子。

外:在外面,名词作状语。与下面的“内”同。

吊:安慰。形影相吊意思是只有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极其孤单。 婴:缠绕。 5.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说了自己哪些不幸的人生经历。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

6.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上表辞官的事,而是从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回忆了自己幼遭不幸与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经历,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下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第一段。 三.朗读第二段。翻译理解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逵kuí 猥wéi 陨yún首 洗xiǎn马 逋bū慢 日笃dǔ 3.学生翻译第二段。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

察:察举,举荐。 举:推举。 拜:授予官职。 寻:不久。 除:拜官授职。 孝廉、秀才、洗马:晋代的官职。 陨首:杀身,牺牲生命。 闻:使„„知道,使动用法。 逋慢:怠慢。 急于星火:比星火还急。状语后置,于,比。 奔驰:赴京就职。古今异义。 日笃:一天天沉重。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告诉:古今异义。申告诉说,报告申诉。 进退:到朝廷做官,辞官不做。古今异义。

2 5.如果第一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的句子: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6.其实这段文字还是扣住了一个“情”字来说的,如果第一段说的事亲情,这段说的是恩情。因此朗读基调应该是——感激恳切的。

7.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完成《同步课堂》相关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主要是翻译课文3-4段,理解作者晓之以理,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一.复习巩固。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情表》扣住“亲”和“情”为自己委婉辞官作了铺垫,但是我们知道,仅仅以情动人还是不够的,还要晓之以理。今天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说理来说服及武帝的。 二.朗读第三段,翻译理解第三段。 1.学生朗读第三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矜jīn育

拔擢zhuï

优渥wî

更gēng相xiāng 3.翻译。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4.注意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形作名词

仕伪朝:在蜀汉做官。仕,做官,名作动。

不矜名节: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矜,顾惜,夸耀(矜育,怜悯抚育) 拔擢:提拔。 优渥:优厚。 希冀:过分的祈求。

日薄西山:太阳迫近西山,快到傍晚。这里是比喻刘氏的寿命即将终止。 更相为命:相依为命。更相,交替相互。为,作为。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5.这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特别是他的说理尤为突出。同学们能说说他说理精彩在哪里么? 明确:首先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论据,接下来写自己忠孝难以两全的狼狈境地,最后说明自己选择了尽孝,很有说服力。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写得合情合理,感人至深,使人不得不产生同情。

“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用来形容刘氏的垂死状态,使人顿感怜悯,这些语言至今很有生命力。 6.因此这段文字要读得真挚诚恳。下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这段文字。 三.朗读第四段,翻译理解第四段。 1.学生朗读第四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又yîu 矜jīn愍mǐn 陨yǔn首 3.翻译第四段文字。

3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4.注意下面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也有反哺之情,我希望能为祖母养老送终。 辛苦:古今异义。辛酸苦楚(多指内心),今译坚信劳累(多指身体)。

明知:明白知晓。 鉴:明察。 听:准许。 卒:尽,终。 结草:表示死后报恩。典故见课文注解。 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因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用 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

谨拜表以闻 来 四.学生朗读全文

李密煞费苦心,扣住“情”字,委婉表达自己辞官的目的。那么他这样做有没有达到目的呢?据《晋书》记载,李密上了这道《陈情表》之后,晋武帝看后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而却大加赞赏。由此看来,在交际的时候,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采取最有效的手段,这样既保护自己,又不伤他人。 五.作品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苏轼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六.作业。

1、完成《目标》上本课练习。

2、写一篇联想亲情的文章。附:《李密传》前后译文:

西晋的李密,犍为人,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时间就当众讲解阐述自己的学术理论而忘了疲倦,拜谯周为老师,周的门人把他和子由、子夏相比。

(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能擅长辩论,吴地的人很称赞他。蜀国被(晋国)平定之后,泰始年间,皇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岁大,无人奉养,就没有听从皇上的诰命。于是向皇上上书说:

表文呈给皇帝,皇帝看了说:“李密的孝名,果然不假啊!”就停止下诏。后来刘氏病故,李密服丧完毕,又被封为洗马,到洛阳做官。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回答说:“可以称作第二个齐桓公。”张华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李密说“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任用竖刁而身死虫流。安乐公任用诸葛亮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使国家灭亡,所以说他们的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张华又问:“孔明为什么话多?”李密说:“以前舜、禹、皋陶在一起说话,可以简洁雅致;《大诰》是和普通人说的,应该细碎。和孔明辩论的人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所以(和普通人)说教有些细碎。”张华赞许他的说法。

李密被派去做温地的县令,他憎恨厌恶手下做从事的人,曾经在给别人的信上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回到朝廷做事,但朝廷里没有能帮助他的人,于是只能改任为汉中太守,自己常因为失去机遇而心怀不满。等到有一天在东堂设宴,皇帝下诏叫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写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看了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上奏章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中去世。

推荐第7篇:陈情表

题目:学校:双流太平中学姓名:邓发会学科:语文

1 《陈情表》 《陈情表》教学设计

太平中学 邓发会

说课

李密从小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对刘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列其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司马氏集团灭 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事;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带而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作者乃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母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课文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难点。要对词语作分类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并积累。反复诵读,要求能背诵能默写,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另外,通过课堂讨论,帮学生体悟主旨,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

3.积累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

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饰又用词得体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鉴赏本文,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3.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李密散文的艺术特色。

4.比较法。通过对本文与《出师表》等相似文章的比较,深入了解本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封建社会之所以能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究其原因与它的“忠”“孝”思想不无关系,因此流传下来的有关“忠”“孝”的文章也很多,而这些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们常说的“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这两篇千古佳作。我们已经在初中学习了《出师表》,领略了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们来学这篇被人誉为美文的《陈情表》,感受李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2.文体介绍

表: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述实情的文章。

(解说:学习本文首先应让学生了解“表”这种文体,使学生知道作者李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作此文的,又是写给什么人的,进而使他们理解作者的写作苦衷,达到领悟课文思想感情的目的。)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

1.听读。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文章的节奏感和文中抒发的感情。

2.诵读。再放录音,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句间停顿,读出关键词的韵味。

3.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险衅(xìn)

闵凶(mǐn)

门衰祚薄(zuò) 强近之亲(qiǎnɡ)

3 门(yìnɡ)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床蓐(rù)

猥以微贱(wěi) 陨首(yǔn)

逋慢(bū)

优渥(wò) 拔擢(zhuó)

盘桓(huán)

矜育(jīn)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①臣以险衅:因。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躬亲:亲自去做。 至于:直到。 终鲜:终究没有。

臣侍汤药:侍,侍奉,服侍;汤药,名词作动词,吃汤药。 上报奉诏:上报,即报上,报答皇上;奉,恭敬地接受。 奔驰:奔赴上任。

臣之进退: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进,就职;退,辞职养亲。 不矜名节:注重。

至微至陋:微,身份卑微;陋,见识浅陋。 更相为命:活命,生活。 是以:因此。 庶:庶几,或许。

谨拜表以闻:谨,恭谨地;以,而,来,状中连词;闻,使皇上知道。 不胜:禁不住。 ②古今异义词

成立

告诉

辛苦 ③成语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④通假字

闵——悯

蓐——褥

说明:以上释义仅是补漏和纠错,其余见书上注释。

4.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

5.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情?他陈情的内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式?

学生讨论后发表见解,教师梳理内容并归纳为:

(1)李密“陈情”的理由是因为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太子洗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而他又不想应诏就职,“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李密“陈情”的具体内容:

①述父丧母嫁、祖母收养、祖孙相依为命之悲惨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举孝廉不就,刺史举秀才不从,皇帝下诏、官府逼迫也难以应诏的两难处境。

③述圣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无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孙“更相为命”, 因此“不能废远”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祖母百年后,自己再对国家“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效犬马之劳的愿望。

(3)李密陈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4 (解说:学习本文,只有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前提下,才能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本题在思考过程中应尽量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大意,初步理解本文写作的内容及意图,感受作者融情于事的思想特点。)

四、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

解释多义词的意义。 谨拜表以闻。(用法同“而”,表示承接关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是以,即“以是”,因此。) 臣俱以表闻。(用,介词。)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除臣洗马。(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清除。)(诸葛亮《出师表》) 道路除道。(修整。)(贾思勰《齐民要术》)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小。)(贾谊《过秦论》)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诚挚。)(《孔雀东南飞》)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自谦的词。)(归有光《山宿示学诗》) 保卒余年。(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过秦论》) 卒成帝业。(终于。)(《史记》) 卒然边境有急。(通“猝”,突然。)(《论积贮疏》)

五、课堂小结

文言文阅读是让学生头疼的内容之一,读懂课文是最基础的一关。本课注重朗读,疏通并总结字词,这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注意文中重点词语。

3.体会本文陈情达意的艺术特点。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文章“陈情于事,情深理切”的表达特点。2.鉴赏巧妙的说话技巧。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

二、开展课堂讨论,细致剖析《陈情表》“陈情达意”的艺术特点。

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明确:这篇文章是在晋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辞而不就的情况下写的。“忠”“孝”是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作者在忠君、孝亲二者之间暂不能兼顾的矛盾中上表请求“矜愍”,因此,他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文章,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同时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誉。

在写作文章时,作者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但写作此文时,作者压抑了前两种感情,而对后一种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 2.思考:体会本文融情于事的结构特点和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特点。

5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 明确:(1)作者自己的孤苦无依、和祖母相依为命、对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陈”述之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没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时时在述事,又处处在抒情。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2)本文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当时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很多骈文形式华美,但内容空泛,形成了骈文的浮华之风。而《陈情表》却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语势连贯紧凑,如行云流水,畅通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文中不少四字句至今还被使用。

三、鉴赏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

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讨论后明确:作者当时的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出任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养祖母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陈述少小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切峻”同情。第二段作者写新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新朝的合法性,让阴谋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新朝的疑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寻找借口,同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四、请同学们讨论对“孝”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明确: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今天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态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

(解说:对“孝”的讨论,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同学们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更应该注重树人,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五、探究文章主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出示多媒体投影,展示名家对主题的不同看法。

(1)李密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同时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 (陈文良《新古文观止》)

(2)这篇文章因为处处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而又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所以终于打动了君心,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美。(《中国古代文学读本》)

(解说: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六、诵读课文

1.教师有感情地范背全文。2.学生集体朗读一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请一名背诵快的同学试背。

6 5.学生齐背全文。

七、课堂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将本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对比,看两篇文章在“动之以情”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古人常有“忠则《出师》,孝则《陈情》”之说,可见两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来打动人,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范。 不同:《出师表》这篇奏章以议论、叙事为主,字里行间渗透了诸葛亮眷恋“先帝”知遇之恩的强烈感情。作者与刘禅兼有“君臣”与“托孤”的关系,陈述意见借“先帝”之口道出,饱含深情,字字句句发自肺腑,更容易打动刘禅。告诫语重心长,殷勤寄语,率直诚恳又不失长者、臣下身份,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杜甫赞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可见语言感情之深。 《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来打动晋武帝,希望能够准许自己侍奉祖母以终余年,因此言辞委婉流畅,情文并茂,扣人心弦。晋武帝看了文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八、课文总结

文章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李密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暂时不能应召赴任的衷情,言辞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学习本文,我们既要学习作者融情于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为“亡国贱俘”对新朝国君陈情时的谨慎、得体、恰如其分的语言;既要读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领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九、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就文中的语言特点,写200~300字的赏析短文。

3.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天下,忠孝两全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之一,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推荐第8篇:陈情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

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板书题目和作者)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陈情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如泣如诉”板块中的一篇奏章。主要写了作者李密为了能够侍奉祖母刘而围绕“情”“孝”婉转地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本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借助工具书完成基本的学习。但是由于阅历有限,在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把握主旨方面会有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赏析,促进其对本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依据学情,本文主要内容,以及新课标三维目标理论,我设置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现象,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至真至诚的孝心,继承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其中第

二、第三个教学目标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法、多媒体展示法、问题探究法以及启发教学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其自主发现、独立掌握。”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法,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究学习。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使用朗读和“圈点勾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下面重点谈一下我对教学过程的设想,依据以上分析,我拟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首先,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将这样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诸葛亮一篇奏章,是?对《出师表》,表是什么意思?很好一种公文文体,既臣子上呈帝王的奏章。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奏章,李密的《陈情表》。

这样便在帮助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自然导入新课。 导入之后,顺势进入教学第一环节:初读感知。

上课之前我会请学生借助网络或工具书进行初步预习,了解文章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并解决字词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同时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接下来我将使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练习,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并给重要字词注音,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我将板书并强调。如:“愍”“茕茕独立”“洗马”“责臣逋慢”等,这样就为下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读是走进文本,感受其情、解读其意、理解其思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接下来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分段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我将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指导。之后请学生同桌互读、自由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圈点勾画法”做好批注,逐句翻译,不理解的地方查阅工具书或小组内交流讨论,依然不理解的提交课堂,师生共同解决。如“而刘夙婴疾病”是一个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翻译为“祖母一直被疾病缠绕”;“则告诉不许”“告诉”为古今异义,意为“申诉”。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过反复的诵读学生也就整体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是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了促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下面进入品读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

首先请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再一次自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作者写这篇文章是用来陈请的,那么作者是在什么处境下陈情的?陈情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我想学生不难找到作者陈情的处境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而陈情的目的是“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我将请学生走上讲台诵读并翻译这两个句子,顺势讲解其中的重要文言知识,请学生做好笔记。如“刘病日笃”,“日”为名词作状语。

那么作者是陈了什么情?他又是如何陈的?我想有的学生指出文章第一段,作者陈述了自己的悲凉凄惨的身世境况以及与祖母之间相依为命。同样,请学生诵读并翻译句子,一起解决文言知识。之后追问: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先说自己的身世境况呢?请同学们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的交流讨论。此问题的设计意在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是以情动人的写法。

接下来请学生假设自己是晋武帝,看了作者第一段的奏章会批准奏章吗?我想学生会存在分歧。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晋武帝一定也像我们一样被感动。而有的学生则会从“一国之主”的身份出发考虑,统治者都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也会怀疑作为蜀汉旧官的李密是不是有“忠臣不侍二主”之心?认为晋武帝不会批准奏章。我将对学生的猜想予以肯定:那么为了消除晋武帝的疑虑,李密是如何进一步说服的?请大家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内的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我想学生会指出这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孝”是晋武帝的治国之策,而作者是在尽孝,应该得到肯定。而“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保养刘志日短也”则是事实说理,并委婉的承诺了日后定当报效国家。经过这样的抒情与说理,也就消除了晋武帝的疑虑。此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根据3/4段中内容体会作者晓之以理的写法。

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教学进入悟读环节。首先我先进行课堂小结:自古有言“忠孝难两全”,在这样的矛盾下,李密选择了“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人至深。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听录音范读后参与学生进行诵读,读出作者至真至诚的孝心,歌颂这一传统美德。 最后请几位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或知识与能力、或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做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我设置了如下作业:毕淑敏说过一句话“尽孝要趁早”,学了这篇文章你应该有很多的感触吧?请行动起来表达自己的孝心吧!之后写一写自己的感受。300——500字。这样的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放飞思想的天堂,老师应该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做课堂的组织者,使学生畅所欲言,我只在必要的地方加以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最后,请各位老师看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板书,力求简单、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结构和内容。

当然,这只是我对本课的初步设想,如果有幸职教本课,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争取上一堂精彩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推荐第9篇:陈情表

《陈情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李密《陈情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首先,说教材

这篇文章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如泣如诉”板块,这个专题的基本内涵是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温馨动人的友情还有刻骨铭心的爱情。《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请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为了换取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文章反复陈述自己和祖母的苦况亲情,表达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要孝顺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最能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他们鉴赏古典散文的能力,其清新质朴的文风也会对学生的写作语言产生影响。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积累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对忠孝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文章主旨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直抒真情、不事雕琢、用词得体的语言风格。3.深切体味作者的至孝真情。

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教学难点则是学习本文直抒真情不饰雕琢的语言风格,体味作者的至孝真情。

二、接下来我们说下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设定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展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将根据课堂实际进行点拨。

第三,根据“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具体包括朗读、勾画批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最大限度的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来。

三、下面,我们就来说下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导入新课

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至亲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等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便可从容尽孝。可惜,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

“子欲养而亲不在”,直到忘记这世界上还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告诫同学们孝顺长辈,刻不容缓。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孝的理解,为理解作者的苦况亲情做铺垫。

第二:介绍作者、文体、背景

首先,请学生参照课下注释了解作者、文体。提醒学生要把作者要和瓦岗的李密区分开。 接着,利用幻灯片为学生补充三国归晋时的历史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第三:讲授新课

为了有序的组织课堂教学,我将把这一环节分解成两步: 第一步,积累文言知识,解决教学重点

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扫除生字词障碍,注意句读,品味文中的至孝真情。 其次,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三,老师请同学们分组整理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现象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勾画批注。

最后,老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学生巩固吸收。

在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进入第二步,研读探讨,突破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学习本文直抒真情、不事雕琢的写作技巧,体味作者的至孝真情。 首先,请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向谁陈情?为什么陈情?学生读完课文马上就能答出是向晋武帝为孝顺祖母而陈情。

其次,引导划分段落层次,独立思考,举手发言,老师适当点拨,明确: 1倾苦情——不幸的经历 2说难情——进退狼狈

3消疑情——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4表忠情——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下一个问题,《陈情表》一出,晋武帝便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赡养。请同学们说说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的请求?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让学生鉴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举手补充,老师点评,明确:

1.直抒真情,用词得体(少事伪朝,亡国贱俘),动之以情 2.晋朝“以孝治天下”的口实,机警善变,晓之以理 最后,请同学们结合背景和课本内容赏析:“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这句话不说不行吗?引导全班讨论,畅所欲言。老师说出自己的看法,但不是标准答案。真话,古代的帝王在朝代更迭之际往往被逼表明态度,并与统治者合作,否则变化招来杀身之祸。为了防止可能的误会,李密必须郑重说明。

第四:鼓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效果。 第五:根据新课标尊重学生差异性的要求,我将设置两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1.背诵课文,整理文言知识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读一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因为苏东坡说了:“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让学生立足文本,走出文本,提高他们知识迁移的能力,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四、最后在板书设计方面

我认为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就本文而言,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苦——难——疑——忠

这就是我本次的说课,请评委老师点评,谢谢!

推荐第10篇:陈情表

《陈情表》说课稿

淮北市第九中学

刘霞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文章,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陈情表》是晋朝名士李密用血泪写成的千古孝文,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设计便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难点就是李密是如何表白自己忠孝两难的尴尬处境,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养刘余年的。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我采取的是诵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讨论交流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李密导入新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解题

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诵读课文

首先配以凄婉哀伤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情境,更好的体会情感;其次让学生放声读、加速读,因为读的速度越快表明理解的越透彻;最后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为进一步走进文本本身,体会情感,挖掘内涵做了铺垫。

4、分析文本

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重难点,要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思考质疑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 (1)请用文中语句回答,李密为什么要向皇上陈情? (2)请用文中语句回答,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3)陈的情可分几个层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能从课文中找到,这首先让学生对回答问题有了自信。关于第三个问题可由学生讨论交流,老师适机点拨完成。从四个段落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陈情的技巧——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5、小结

梳理文章思路,体会本文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的特点。

五、说总结

以前人对《陈情表》的评价,再次体会本文那感人肺腑的真挚情感——浓浓的孝情,期望李密的乌鸟私情能够对学生有所启迪

六、说作业

好的文章就要多读多背,只有熟读成诵,才能披文入情。高考要求学生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因此掌握一定古汉语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两项作业:

1、背诵全文

2、归纳本文的古汉语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宜太繁琐,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因此我设计以下板书。

孤苦之情

两难之情

感恩之情

两全之情

陈情于事

寓理于情

这让学生对本文所述之情及本文的陈情技巧一目了然,并且突出一个“孝”字,让学生有所感悟。

第11篇:陈情表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以:因 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险,艰难,坎坷;衅,灾祸 夙:早时, 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这里指他家中不幸的事

【慈父见背】 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指弃我而死去。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行年:经历的年岁 。舅夺母志:舅舅强行改变母亲想要守节的志愿。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臣孤弱,躬亲抚养】 悯:怜悯。 躬亲:亲自

【至于成立】 至于:直到。 至:达到。 于:介词,引出对象。成立: 成人自立

【终鲜兄弟】 终:又; 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zuò):福分。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满一周年。 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期功”意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应门:照应门户。 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僮:童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 吊:安慰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废:停止服侍 离:离开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 蓐:通“褥”,垫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到 奉:承奉 圣朝:指晋朝 。沐浴清化:恭维之辞,指蒙受清平的政治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考察和推举 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的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举:推举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职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除:拜官受职 。洗马:即太子冼马,太子的侍从官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猥:自谦之词,犹“鄙” 。微贱:卑微低贱 。当:担任。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住在东宫,这里是借代。陨首:指杀身。陨,落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切峻:急切而严厉 。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逋:逃脱 慢:怠慢,轻慢。

【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于:比 星火:流星的光 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的十分紧迫。

【刘病日笃】 笃:病重,沉重 日:一天比一天

【实为狼狈】 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形

【欲苟殉私情,则告诉不许】 苟:姑且 。告诉不许: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申诉(苦衷)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伏惟:俯状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词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矜育:怜惜养育

【且臣少仕伪朝】 伪朝:蔑称,指被灭亡蜀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历职:连续任职 。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国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署:官署,衙门 。宦达:官职显达。宦,做官;达,显贵 。不矜:不看重。矜,自夸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南朝《文选》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拔擢(zhuó):提拔 。宠命:恩命 。优渥(wò):优厚 。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指拖延不就职。希冀: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

【人命危浅】 危浅:活不长,指生命垂危。危:微弱 浅:指不长 。浅:不长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更(gēng)相:交互 。是以:因此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古今异义);另一说指“我”,自称的谦词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终养:养老至终

【臣之辛苦】 辛苦:辛酸悲苦,这里指辛酸苦楚的处境(古今异义)

【二州牧伯】 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益州(在今四川省) 牧:古代称州的长管;伯:长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皇天后土:文中指天地神明 。鉴:审察,识别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以保卒余年】 矜悯:怜恤。 听:任,这里是准许、成全 。庶:庶几,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 。保:安;卒:终

【死当结草】 结草:指报恩。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不胜:禁不住。胜(shēng),承受,承担。

犬马怖惧之情:这是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与上文“具以表闻”的“闻”用法相同。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父亲就去世了。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独困苦,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察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伏地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愿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重点解释

1 臣以险衅:灾难祸患。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 夙遭闵凶:夙:早。

3 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 慈父见背:背弃我。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5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 祖母刘悯臣孤弱:怜悯,爱怜。

7 躬亲抚养:亲自。

8 终鲜兄弟:少,没有。

9 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10 晚有儿息:子女。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 茕茕孑立:孤单。

13 形影相吊:安慰。

14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15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1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 诏书特下:特地。

18 拜臣郎中:拜:授予官职。

19 寻蒙国恩:寻:不久。

20 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 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2 臣具以表闻:详尽。

23 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4 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25 急于星火:于:比。

26 则刘病日笃:笃:病重,沉重。

27 欲苟顺私情:姑且。

2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

29 犹蒙矜育:怜悯。

30 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而且。

31 不矜名节:顾惜。

32 至微至陋:极,其。

33 过蒙拔擢:提升。

34 宠命优渥:厚。

35 岂敢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36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37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 更相为命:交互。

39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区区: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

40 实所共鉴:明察。

41 矜悯愚诚:怜悯。

42 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 庶刘侥幸:或许。

44 保卒余年:终。

45 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

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4.常在床蓐。

蓐,通“褥”,垫子。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

3.则刘病日笃。日:一天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在家外。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在家内。

6.躬亲抚养。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终:使……终。

3.保卒余年。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

2.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病:生病。

2.且臣少仕伪朝。仕:做官。

3.历职郎署。职:任职。

特殊句式

(一)介宾短语后置

1.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二)宾语前置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慈父见背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四)省略句

1.拜臣(为)郎中

2.且臣少仕(于)伪朝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五)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重点虚词

以:

(1)臣以险衅 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3)臣具以表闻 以:用

(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6)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因此 以:因为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用

(9)谨拜表以闻 以:来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3、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

4、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6、则告诉不许:申诉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8、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成立:成人自立。

9、急于星火: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顾惜)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见:

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5、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7、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③薄微细古(微小)

9、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0、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1、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2、区区: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何乃太区区(短浅的)

13、卒:

①保卒余年 终

②卒成帝业 终究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士兵

④卒然边境有急 突然

重点语段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殉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第12篇:陈情表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文心雕龙•章表》中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表”这种文体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如《出师表》。)

李密,注释1

二、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

(1)以齐读形式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 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2)学生质疑后,教师归纳、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研读第一节:

1、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2、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投影:)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领悟,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4、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学生:“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5、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2)研读第二段:

1、学生齐读。

2、第二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来找到它。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4、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5、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

(3)研读第三段:

1、学生感情朗读。

2、第三段的感情不只一种,请大家讨论,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3、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请学生深入探究本段层次。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以孝治天下为自己终养祖母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4、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结合《陈情表》一文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讨。

——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5、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动武帝。

(4)研读第四段:

1、请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陈情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是否多余,为什么?

——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3、小结:第四段:两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脉络已经完全出现。

(5)探讨文章的抒情方式:

1、注意第

一、二段与第

三、四段抒情的不同:

——第

一、二段陈情于事,第

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2、小结: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

三、深入探究问题,体会文章构思艺术:

1、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

——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情给大家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孝情值得鼓励,不该拒绝,之后再用“理”来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陈情。

——从文章写作背景看,本文读者极为特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晋武帝不只是一个皇帝,他们司马家族用阴谋篡夺了皇位,是以阴险多疑著称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

2、陈情脉络: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孝情)

沐浴清化 身蒙国恩(忠情)

3、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真意切。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四、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附:板书

陈 情 表

李 密

陈情于事 动之以情

寓理于情 晓之以理

第13篇:陈情表

导学案:陈情表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课前预习:

1 .表

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2.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 背景简介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 4字音

险衅(

行(

)年四岁

祚(

)薄 (

应(

)门之童

猥(

)以微贱

床蓐(

陨(

)首

责臣逋(

日笃(

)

拔擢(

) 宠命优渥(

) 5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6古今异义词: 至于成立 九岁不行 臣之辛苦

则告诉不许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文本研习

1谁在“陈情”;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陈”什么?

1

2、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3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4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赏析语言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教学设计>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2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险衅(xùn) 闵凶(mīn) 门衰祚蒲(zuò) 少多疾病(shào)

B.期功(qī) 夙遭(sù) 茕茕孑立(qióng) 终鲜弟兄(xiǎn)

C.洗马(xiǎn) 拔擢(zhuó) 猥以微贱(wèi) 强近之亲(qiǎng)

D.陨首(yǔ) 逋慢(bū) 宠命优渥(wò) 逮奉圣朝(dài)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及、至) 沐浴清化(蒙受)

B.供养无主(主人) 辞不赴命(致辞)

C.拜臣郎中(拜访) 寻蒙国恩(寻求)

D.刘病日笃(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岂敢盘桓,有所`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4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 : ..

察臣孝廉:

臣之进退: ...

举臣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

猥以微贱:

凡在故老: ...

谨拜表以闻:

沐浴清化: ...

则刘病日笃: .5 特殊句式·翻译

①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 今臣亡国贱俘

③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④而刘夙婴疾病

6、成语解释 孤苦伶仃: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3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课后巩固

阅读短文,完成4~7题。

杜正伦,隋仁寿中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朕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为君不易,为臣极难。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今太子年在幼冲,知卿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吾儿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奏。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为古今难匹 比得上 B.臣职当修起居注 掌管

C.则千载累于圣德 积累 D.吾儿全无令誉 美好

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以秀才擢第 通过科举选拔考中

B.承乾抗表闻奏 抵抗君命,上表进谏

C.人主亦有逆鳞 君主因臣子直谏而被触怒

D.咸上封事称旨 赞扬人主的旨意

3.下列句子表示贬官的一项是(

①擢授兵部员外郎②拜给事中③兼知起居注④累迁中书侍郎

⑤加散骑常侍⑥行太子右庶子⑦出为谷州刺史⑧左授交州都督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⑦⑧

4.下面六句话分成四组,全都与杜正伦为官忠直有关的一组是(

①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 ②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

③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④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

⑤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⑥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4

课前

4险衅(xìn )

行(xíng)年四岁

祚(zuÒ)薄 (bó)

应(yìng )门之童

猥(wĕi )以微贱

床蓐(rù)

陨(y ǔn )首

责臣逋(bū)

日笃(dǔ)

拔擢(zhuó ) 宠命优渥(wò )

5闵,通“悯”,忧患;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通“褥”,草席子;有,通“又”。 6到;另提一事。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不能走路;不可以。

辛酸苦楚;身心劳苦。报告申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谦言私爱 ; 数量少 课中

1、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2、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3.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4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赏析语言

当堂检测

5 1.C 2.A 3.D 4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5判断句(123)被动句(4)

6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茕茕独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课后巩固 1.C 2.D(提示:符合皇帝心意) 3.D 4.C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教学设计>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教学设计>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教学设计>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第14篇:《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高超的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多媒体教学系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究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孝心是打动人心的最有力武器。今天我们走近李密的名作《陈情表》,看李密如何说服晋武帝。

二、课前检查:背诵全文、文段、名句。

三、整体感知: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后谈感受。

2、由标题入手,分组讨论:为什么“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小组代表发言) “陈”的原因: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心中忧惧) “陈”的内容:

夙遭闵凶;更相为命;进退狼狈;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如何陈情?(梳理课文结构)

1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祖孙更相为命

2叙写感激朝廷,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3提出孝之大理,表明自己不矜名节 不能就职 4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提示: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为突破口,言辞中我们体会到李密对祖母的殷殷深情,时间的长短比较让皇帝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与前文中的“圣朝以孝治天下”“沐浴清化”等言辞形成呼应,给统治者熨贴和不可拒绝的感觉,能够达到“孝治”和“忠君”的最佳状态,莫过于答应李密的辞官之请,让他尽孙辈孝心,满足其“乌鸟私情”。文中提到的“乌鸟私情”亦是打动皇帝的又一个条件,“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3、劝说技巧: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1 融情于事。强烈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融情于理。上表陈辞,不仅要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还需在陈情中言之以理。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史载司马昭死,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他即位时举贤的六条标准,又明示了“孝敬尽礼”“友于兄弟”两条。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假如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四、口语训练:

创设情境,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对话,进行劝说训练。(二选一)

1、中学生早恋现象;

2、邻居的大哥哥上网成瘾。

五、当堂检测:

1、字音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常在床蓐

气息奄奄 期功强近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刘病日笃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2、词语解释

刘病日笃 拜表以闻

吊 辞 拜

3、文言句式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急于星火 而刘夙婴疾病

4、古今异义

成立 告诉 不许 辛苦

不行

秀才

5、默写

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 ___ 。 _ ____ __, 。 ⑵ 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6、翻译

⑴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⑵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六、作业安排:

请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谢延信(河南焦煤集团公司工人)写一段获奖感言。

刘延信与谢兰娥结婚的第二年,谢兰娥便撒手人寰,撇下了爹妈和智障兄弟。望着痛不欲生的两位老人,善良的延信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刘延信后改姓为谢)。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

2 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结,他用手往外抠;岳父喜欢听豫剧,他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收音机;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他借书读给老人听。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老人心情不好骂他,他一笑了之,从不计较。岳母体弱多病,谢延信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养身体。老人头疼脑热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内弟先天呆傻,经常外出后不知道回家,谢延信总是满大街找。有时内弟解大便弄得满身屎,谢延信就哄着他换洗衣服,从不厌烦。 为了省下钱给老人治病、补充营养,谢延信直到患脑出血住院前,没有为自己花过一分钱看病。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妻子去世后,为了照顾这个家,谢延信一直没有续娶。通情达理的岳母既欣慰又愧疚,一次次劝他走,劝不动就骂,边骂边往外赶,但他始终都没有离开。

获奖感言:

第15篇: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由此我们知道“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易错字音。

终鲜( xiǎn )兄弟

外无期功强(jī )之近

常在床蓐( rù)

猥(wèi)以微贱

岂敢盘桓( huán )

庶刘侥( jiǎo )幸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讨论: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

(一)

1 .齐读第一段。

1 2 .由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读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 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

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齐背第一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

(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2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这是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学生可自由自由讨论) 5 .教师范读第四段。

6 .教师串讲:

7 .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3 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简介骈体文特点

骈体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

可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 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讨论:

结合课文,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陈情表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由此我们知道“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易错字音。

终鲜(

)兄弟

外无期功强(

)之近

常在床蓐(

猥(

)以微贱

岂敢盘桓(

庶刘侥(

)幸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讨论: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三、分析课文

(一)

1 .齐读第一段。

2 .由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读出。

5 3.教师和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5.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 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

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齐背第一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

(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

6 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这是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学生可自由自由讨论) 5 .教师范读第四段。

6 .教师串讲:

7 .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简介骈体文特点

骈体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

7 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

可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动词活用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离

.猥以微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皇上闻

.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介词短语后置 急于星火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讨论:

结合课文,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8 能力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寻找

听臣微志:听从 ..D、刘病日笃:病重

不衿名节:自夸 ..E、日薄西山:靠近

除臣洗马:授与官职 ..F、夙婴疾病:缠绕

供养无主:主持

..

3、下列“以”字解释与其它不相同的是(

A、臣以供养无主

B、猥以微贱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圣朝以孝治天下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举臣秀才

....E、实为狼狈

..

6、加点词词义相同是(

) A.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 ..B.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慈父见背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加点词解释有误是(

) ①.(

) A.臣以险衅(罪过)

B.门衰诈薄(福分) ..C.形影相吊(安慰)

D.刘夙婴疾病(婴儿)

..②.(

) A.逮奉圣相(及,至)

B.沐浴清化(此指蒙受) ...

9 C.臣以供养无主(主人)

D.猥以微贱(谦词)

..③.(

) A.臣具以表闻(详尽)

B.诏书切峻(急切严厉) ...C.责臣逋慢(逃脱,轻慢)

D.则刘病日笃(情义深)

...④.(

) A.本图宦达(显达)

B.宠命优渥(厚) ..C.日薄西山(浅薄)

D.岂敢盘桓(徘徊)

...⑤.(

) A.听臣微志(准许)

B.庶刘侥幸(或许) ..C.保卒余年(终)

D.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胜利) ..

7、填空: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篇:《陈情表》教案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陈情表》教案

一、课文补注

李密上《陈情表》后的经历及后人: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钱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赐字宗石,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兴字隽石,亦有文才,刺史罗尚辟别驾。尚为李雄所攻,使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兴因愿留,为弘参军而不还。尚白弘,弘即夺其手版而遣之。兴之在弘府,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中华书局出版)

二、课文赏析 感天动地赤子情

1 / 5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陈情表》分析 魏家俊

《陈情表》这篇文章一点都不讲究构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处境不厌其烦地从幼年的生活经历说起,而把要说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这句请求的话,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铺直叙。但是,这里却表现出作者写作时颇费思忖。他需要在这篇上奏给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辞皇帝的征聘,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忠和孝的关系;二是情和理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请求站得住脚。

首先看忠和孝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语,叫‚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来说,这句话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对祖母的孝,来掩饰对已经被晋王朝灭亡了的蜀国的‚忠‛和不能去为这个被视为篡夺了正统王位的晋王朝尽‚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尽孝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因此,贯穿全文的就是一个理由:祖母年老多病,无人照料,自己尽孝就是无可置疑的了。这样,从第一段的‚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到第二段里的‚刘病日笃‛,再到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和第四段的‚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主线分明,一气贯穿,而且经过这样的反复强调,也让人觉得情真意切,容易赢得皇帝的同情。

其次,是情和理的关系。在这篇文章里,说理不是主要的内容,

2 / 5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因为只有把感情表达得充分了,才能让皇帝由情的感动而产生对理的接受。而文章里要说的‚理‛,无非就是那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由于有了前面对祖母年老体弱的描述,使人已经对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这里的‚理‛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接受了。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为以情说理、融理于情、情动理明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样本。

(选自《名作欣赏》2003.8)

三、诗文荐读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待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如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幼而孤,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辛勤抚育,以及父亲为官处世,正直忠厚、表里如一的态度,

3 / 5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并真切地表达了作者为官做宰能坚持操守,不苟合于世,完全有赖于父亲的遗训和母亲的教诲。文章不事藻饰,感情真挚缠绵、催人泪下。

四、鉴赏方略

戏剧的阅读与鉴赏之九:话剧与戏曲

话剧在欧美各国统称为戏剧,传入我国后,为了同我国传统的表演艺术——戏曲进行区别,特称之为话剧,话剧是说话的艺术,以说话和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和我国传统戏曲有异也有同。

首先,从它们的发展来看,两者既相似,又有着不同,西方戏剧的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伟大的希腊人民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戏剧艺术,并且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戏剧诗人和戏剧理论家,它同样也来源于民间,来源于劳动,和古老的宗教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它的发端要比中国戏曲晚一些,但它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古希腊戏剧的形成和成熟却要比中国古老的戏曲早约1600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是一步步在综合其他艺术的特点上逐步提高和完善的,它的成熟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提倡、文学作家的参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西方戏剧诞生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这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结构上,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大同小异,西方戏剧一般分幕,幕中有场,中国戏曲则分为‚折‛和‚出‛。话剧有过场,戏曲有楔子,基本过程都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不过,西方戏剧较中国戏曲简洁明了,一般没有前面的敷演剧情,而是直接入戏。

话剧艺术的表演重在说话和动作,以写实为表现生活的基本手

4 / 5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法。布景的使用力求逼真,道具也必须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生活,演员在表演时,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无论是刻画人物,展示剧情,还是表达主题,都要靠剧中人说话来完成。所以,话剧的语言更接近于生活,而中国戏曲对于布景的设置则不作更具体的要求,常常是一桌一椅,至于各种效果的演示,则全靠演员的虚拟动作来进行。程砚秋先生曾在闷热的夏日演出《六月雪》,朔风起时,则全身颤抖,而脸上却不见一粒汗珠。至于人物性格的完成,主题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唱词加动作,包括虚拟、夸张的脸谱、服装来体现。例如屋子的设置,话剧则要在舞台上用布景做成屋子的形状,摆上床、桌、椅等实景,而中国戏曲舞台上则空无一物,开门、关门、躺、卧、吃、睡等都是用虚拟动作来体现。但是,话剧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戏曲共同发展,自然也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话剧也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些虚拟动作,来增强对人物的刻画,中国戏曲也吸收其布景的艺术,增强了直观性。话剧也引入了唱词,用歌唱的形式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关汉卿》中的‚双飞蝶‛。戏曲艺术也吸收其说话艺术,对道白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其更接近于生活,尤其是现代戏,则不再使标志性的化妆和脸谱、固定的服装来夸张人物的性格,更进一步地贴近生活。

总之,随着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两者将会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加强融合,为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繁荣进行共同的努力。

5 / 5

第17篇:《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3.积累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保卫危浅、朝不虑夕等。 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2.鉴赏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饰又用词得体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3.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⒉感知课文,读懂文意,解决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封建社会之所以能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与统治者宣传的“忠”、“孝”有很大关系,因此流传下来的有关“忠”、“孝”的文章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们常说的“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我们已在初中学了《出师表》,领略了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陈情表》,感受李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题:

⒈文体:表,是古代奏章有一种,臣子向君主言事的文体。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武帝陈述实情的文章。“情”可理解为实情或感情。 ⒉介绍作者及背景:

李密,散文家,生活三国与晋朝交替时期,曾在蜀国做官,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成了亡国之臣。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即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网罗人才,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是其中之一;李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被认为怀念蜀国,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对晋不满,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李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恩重如山,若舍弃相依为命,祖母是万万做不到的,处于两难境地。

于是李写了此表,陈述这种实情,终于打动武帝,准许他在家奉养祖母。可见文章一定情真意切。

三、总体感知课文;⒈听读,放录音。

⒉朗读,再放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停顿,读出韵味。 ⒊默读,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四、理清文章思路:

1 ⒈问:本文题目是《陈情表》,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情”?因为皇帝下诏征召他去做官,什么官?先是郎中,不久又任命为太子洗马,“沼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注意两个表示授予官职的动词?(拜、除),而李又不想应诏就职,“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因祖母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供养无主”。

⒉问:所陈之情有哪些?师生共同讨论,分段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内容。 ①陈述父丧母嫁,祖母抚养,祖孙相依为命的悲惨遭遇。

②陈述朝廷多次征召,但因为祖母病重,是否应诏之间难以作出选择的两难处境。 ③陈述不仕的理由?(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即为了尽孝)因此“不能废远”。 ④陈述愿望:祖母年事已高,“愿乞终养”,为祖母送终后,再为国效犬马之劳,“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研习第一段:

⒈指名朗读,要有感情。

⒉思考:哪八个字总写自己的坎坷命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有哪些“险衅”、“闵凶”?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①慈父丧,母亲改嫁。②孤苦多病,祖母抚养③门衰微,人丁不旺,缺少亲人,困而孤孤单单无依无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④卧病在床,“臣侍药”,精心照料,“未曾废离”。

⒊问:开头陈述孤苦不幸有何作用?

板书:不幸的家境

未曾废离,为后文陈述为照顾年迈的祖母而不能应诏埋下伏笔。 ⒋问:本段是作者陈述不仕的唯一事实依据,分析作者是怎样以情动人的? 明确:作者不仕理由可能有很多,但最能打动晋武帝的也许只有自己的不幸身世和家境。所以开篇就以“险衅”、“闵凶”描绘出一种惨苦的境遇。“生孩云月,慈父见背”,仅半高父亲就去世,是人生一大不幸。父死后之后,本还有母亲,可是“舅夺母志”使幼年的李密雪上加霜,四岁便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这是又一大不幸。这两大不幸,自然使人产生怜悯,读至此对他的生活有了一份担心,幸亏祖母“悯臣孤弱,躬亲抚养”,祖孙二人可以相依为命但屋漏偏遇连阴雨,幼年的李密又体弱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可想而知,祖母在抚养过程中倍受艰辛。在封建社会,家族观念极强,如家族兴旺,也还有一些人来关心自己,,但实际上却是“零丁孤苦”,“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只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过着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生活。作者幼年多么孤独寂寞。而今祖母“夙婴疾病”,祖母晚年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于是自己整日侍立床前,“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祖孙相依为命。

李密这诸多不幸怎能不令每个读者泪流满面呢?无怪近代吴曾祺说:“《陈情表》虽庸人读之,犹为感动。”自然也能感动晋武帝。 ⒌齐读,自由读背。 ⒍齐背。

一、研习第2段: ⒈齐读,并翻译。

⒉问:作者叙述了哪些“沐浴清化”(受恩宠)的事实?

明确:①太守推举为孝廉,是对其德行的肯定;②刺史推举为“秀才”是对才能的认可;③朝廷下诏“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是皇帝的隆恩。级别一个比一个高,因此,作者由衷感到自己“沐浴清化”,有感恩之情。

⒊在此情况下,作者处于两难境地——既想“奉沼奔驰”以报知遇之恩,又想“顺和情”,在家孝敬祖母。作者怎样陈述自己这种困境以消除皇帝疑心?

明确:朝廷多次征召自己却一再推辞,作者自然会想到这可能引起皇帝的猜疑和恼怒,且已十分恼怒“切峻”,“责臣慢”,郡县风驰电掣执行任命,“逼迫”、“催”,州司亲自登门,“急于星火”。因此一开头就工

2 作歌功颂德,称“圣朝”,说自己“沐浴清化”,以使其平息心中怒火。最后说明自己也想“奉诏奔驰”,“奔驰”妙,表明己本想立刻应诏将使的急切心情。 但因“刘病日笃”,家中无人侍奉,她是自己唯一的亲人,无法离弃。

在封建社会,“忠”、“孝”同样重要,自己此时却“忠孝”难两全,感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句句在理,句句含情,令人无法不信,这自然减少了皇帝对自己的疑心。

板书:注意:“孝廉”、“秀才”是推荐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有“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可见用词准确。 ⒋读背。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分析课文,并鉴赏写法与感情。

一、研习第3段: ⒈齐读并翻译。

⒉①总述:本段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即原因是什么?找原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即为了尽孝,克尽孝道。 ②思考:作者是如何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尽孝心意的?

分析:a首先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凡是年老有功德的旧臣,都蒙受“矜育”,自己孤苦伶仃尤其厉害,就要应当“蒙矜育”,更应得到同情了。此句非常重要,暗中置武帝于两难选择之中:既然武帝把孝作为治国纲领,就应当让我为祖母尽孝,而你却苦苦逼我去做官,使我不能尽孝,岂不违背了你的治国之道吗?是让他先尽孝还是先尽忠,武帝通过比较,只得做出明智的选择,让他先尽孝。 另外提出“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是“顺和情”,却也不仅合情,也合理合法,并为自己请求终养祖母找到了理论根据。(合理)

b接着“且”字另领一层,陈述自己在蜀国的做官经历上目的是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意即自己是只为功名不为名节之人。并不想为亡蜀尽忠守节。而武帝对自己这“至徽至陋”的“亡国贱俘”以“过蒙拨擢”,感激都来不及,哪敢违抗圣旨?理应为朝廷效命,回报知遇之恩。(合情)此处是打消武帝疑心的关键。

c再说祖母义正辞严,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理由,并非对圣朝不满,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即使今天的读者都要为作者的亲情、苦情感动得热泪盈眶,自然也能使武帝消除疑虑,同情李密这个“忠孝”之臣的。

二、研习第4段: ⒈齐读并译。

⒉问:作者怎样解决不能两全的矛盾,使自己既能尽忠又能尽孝呢?

明确:李密要想真正达到尽孝目的,必须表明尽忠的心志。于是从时间上说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祖母年事己高且病重,活不长了,等去世后,定当不遗余力为国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即先尽孝再尽忠。(板书:两难的解决——先孝后忠)对于一个想“忠”、“孝”两全的臣子,晋武帝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他合情的要求呢?

三、诵读课文:

⒈教师有表情地范背。 ⒉学生齐读。 ⒊自由读。

三、鉴赏感情有艺术手法:

⒈本文这所以感人,连皇帝都感动了,是因以情动人。概括所陈之情。(苦情、孝情、忠情)这些没直接抒发,而是“陈”述表达的。陈情于事,感情真挚是本文的突出特点。鉴赏这一军事优势特点。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叙事陈情怎样步步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句句自真情,发自肺腑。(练习二)【陈述少时不幸孤苦坎,目的是引起同情,同时说明祖母恩重如山,而今病重,无人照料,因此不能应诏,结构上为后方铺垫。你为何不出仕?祖母病重。无他人替代?无伯叔、兄弟、无至亲。你是否还在恋旧而对

3 本朝不满?自己为官是“图宦达”,不想“矜名节”,对圣朝感恩戴德。从何时能出仕?祖母去世后,应“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仿佛猜透了武帝心理,句句合情合理,终使武帝化恼怒为同情,化猜疑为信任。】 ⒉用骈文写成:以四六言相间为主,多偶句,形式华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句式整齐,堆砌辞藻,影响内容表壳,内容空泛,形成浮华之风的不良文风。而本文却是一篇内容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多四字句,对偶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诵读中注意这一语言特点。

四、完成成练习

三、四:

第四题主要积累成语:

零丁孤苦(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今比喻衰老的人将死或腐朽事物即将灭亡。) 气息奄奄(奄奄一息)

朝不虑(保)夕

皇天后土

人命危浅

门衰祚薄

五、论练习五:对“孝”的看法。

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道德,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今天应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要继承、发扬。

第18篇:《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颜霞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生活中包括古代和现代的孝行故事导入课文,让大家对作者的真情有一定的感情接受力,然后入情入理引入本文。如:二十四孝、驴子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

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看《驴子孝》的MTV,让学生走入孝的情境。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①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②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③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之情 臣之辛苦 ④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4、指导学生理解背诵第一段。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第二段。察孝廉,举秀才 拜郎中,除洗马 诏书切峻 进退两难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 揭示矛盾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心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分析矛盾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先尽孝后尽忠 解决矛盾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画出来自己认为好的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说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6、小结:

①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②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③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④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①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②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

第三课时

引申讨论: 附:

1、谈谈孝道 作者:任继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第19篇:陈情表练习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四十有四

(通“又”)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九岁不行

不能走路

不能走路

举臣秀才

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报答

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诉说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酸,苦楚

身心劳苦

臣欲奉诏奔驰

赶快向前,奔走效力

很快的跑 拜臣郎中

上书部的属官

中医医生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数量少

岂敢盘桓

犹疑不决的样子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除臣洗马

太子的属官

清洗马匹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进退两难

狼和狈 寻蒙国恩

不久

寻找

三、词类活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四、一词多义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急于星火 介词,比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之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少

少多疾病 年岁小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少仕伪朝 年青时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志

舅夺母志 志向 听臣微志 愿望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寻向所志 标志 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回答 婴

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举婴,欲投之河 婴孩 矜

犹蒙矜育 怜惜 不矜名节 自夸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悯

夙遭闵凶 通 “悯”,可忧患的事 悯臣孤弱 怜惜,悲痛 薄

门衰祚薄 浅薄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疾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除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攘除奸凶 除掉

五、文言句式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判断句式 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式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式

急于星火 介宾后置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宾后置

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六、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词类活用: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 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模拟试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险衅(xùn) 闵凶(mīn) 门衰祚蒲(zuò) 少多疾病(shào)

B.期功(qī) 夙遭(sù) 茕茕孑立(qióng) 终鲜弟兄(xiǎn)

C.洗马(xiǎn) 拔擢(zhuó) 猥以微贱(wèi) 强近之亲(qiǎng)

D.陨首(yǔ) 逋慢(bū) 宠命优渥(wò) 逮奉圣朝(dài)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及、至) 沐浴清化(蒙受)

B.供养无主(主人) 辞不赴命(致辞)

C.拜臣郎中(拜访) 寻蒙国恩(寻求)

D.刘病日笃(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岂敢盘桓,有所`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阅读短文,完成4~7题。

杜正伦,隋仁寿中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朕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为君不易,为臣极难。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今太子年在幼冲,知卿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吾儿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奏。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为古今难匹 比得上 B.臣职当修起居注 掌管

C.则千载累于圣德 积累 D.吾儿全无令誉 美好

5.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以秀才擢第 通过科举选拔考中

B.承乾抗表闻奏 抵抗君命,上表进谏

C.人主亦有逆鳞 君主因臣子直谏而被触怒

D.咸上封事称旨 赞扬人主的旨意

6.下列句子表示贬官的一项是(

①擢授兵部员外郎②拜给事中③兼知起居注④累迁中书侍郎

⑤加散骑常侍⑥行太子右庶子⑦出为谷州刺史⑧左授交州都督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⑦⑧

7.下面六句话分成四组,全都与杜正伦为官忠直有关的一组是(

①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 ②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

③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④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

⑤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⑥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8.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答题。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 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 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诧(chà,夸耀)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候,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 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 :“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直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1)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僭 :侮蔑

B、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望:埋怨 C、即欲以诧鄙县 鄙:边远的地区 D、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坐:触犯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B、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C、甲曰:“然即溺之”。

D、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灰独不复然乎——死灰难道不再燃烧了吗?

B、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田甲不任官职,我就灭掉你的家庭。 C、智足以当世取合——才智足够在政坛上适应形势。 D、唯天子以为国器——希望天子让他担任国家重要职务。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说明韩安国才略的一组是( )

①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 ②何梁王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③死灰独不复然乎 ④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⑤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就私自设置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并且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几乎招惹祸患。

B、由韩安国话可知,梁孝王在七国叛乱时,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C、韩安国明于整理,善于剖断,终于通过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矛盾。

D、选文中着重肯定了韩安国有谋略、有才智、为人宽厚、能力国举贤等优点,也提到了他的缺点。

【试题答案】

1.C 2.A 3.D 4.C 5.D(提示:符合皇帝心意) 6.D 7.C 8.(1)A (“僭”,超越本分,比拟上级)

(2)B (A 中“案”通“按”;C中“然”通“燃”,“溺”通“尿”,D中“直”通“值”)

(3)D (就天子也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4)D (5)A (不是私自设置官员,而是太后允许他,请求他设置。)

第20篇:陈情表练习

陈情表知识点检测

一.重点解释

1 臣以险衅:灾难祸患。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 夙遭闵凶:夙:早。

3 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 慈父见背:背弃我。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5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 祖母刘悯臣孤弱:怜悯,爱怜。

7 躬亲抚养:亲自。

8 终鲜兄弟:少,没有。

9 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10 晚有儿息:子女。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 茕茕孑立:孤单。

13 形影相吊:安慰。

14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15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1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 诏书特下:特地。

18 拜臣郎中:拜:授予官职。

19 寻蒙国恩:寻:不久。

20 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 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2 臣具以表闻:详尽。

23 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4 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25 急于星火:于:比。

26 则刘病日笃:笃:病重,沉重。

27 欲苟顺私情:姑且。

2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

29 犹蒙矜育:怜悯。

30 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而且。

31 不矜名节:顾惜。

32 至微至陋:极,其。

33 过蒙拔擢:提升。

34 宠命优渥:厚。

35 岂敢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36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37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 更相为命:交互。

39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区区: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

40 实所共鉴:明察。

41 矜悯愚诚:怜悯。

42 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 庶刘侥幸:或许。

44 保卒余年:终。

45 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 (2)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

3.则刘病日笃。日:一天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在家外。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在家内。

6.躬亲抚养。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终:使……终。

3.保卒余年。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

2.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病:生病。

2.且臣少仕伪朝。仕:做官。

3.历职郎署。职:任职。 三.成语

1.孤苦伶仃2.茕茕孑立3.形影相吊4.急于星火5.日薄西山6.气息奄奄7.人命危浅8.朝不虑夕9.结草衔环10.乌鸟私情11.皇天后土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

1.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二)宾语前置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慈父见背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四)省略句

1.拜臣(为)郎中

2.且臣少仕(于)伪朝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五)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五.重点虚词 以: (1)臣以险衅 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3)臣具以表闻 以:用

(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6)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因此 以:因为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用

(9)谨拜表以闻 以:来 六.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3、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

4、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6、则告诉不许:申诉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8、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成立:成人自立。

9、急于星火: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七.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顾惜)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见:

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③臣诚恐见齐于王而负赵(被)

5、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7、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③薄微细古(微小)

9、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0、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1、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2、区区: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何乃太区区(短浅的)

13、卒: ①保卒余年 终

②卒成帝业 终究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士兵

④卒然边境有急 突然 八.名句·默写

A.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十.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1.“子列子穷”与下面哪一项中“穷”意义相同( )

A.欲穷其林

B.人穷则及本

C.所识穷乏者得我

D.黔驴技穷

2.对“君过而遗先生食”中“过”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经过

B.指出过错

C.做事过分

D.探访

3.“不厌其烦”的“其”与下面哪一项中的“其”意义相同:( )

A.其后,民果作难

B.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C.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况其在富贵乎 4.下列“君”字,用于敬称的是( )

①居君之国而穷

②君无乃不好士乎

③君过而遗先生食

④君非自知我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5.对“以人之言而知我”中“以……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就

B.因而……地

C.用……才

D.根据……才 6.子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原因是( )

A.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自甘淡泊,不愿无功受禄,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B.子列子预见民将作难而杀子阳,为避免祸及全家,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C.子列子认为子阳是无道之人,一定不认为自己是知心朋友,所以不受馈赠之粟。

D.子列子自守节操,不愿苟取,见得恩义,所以不受子阳之粟。

参考答案

八.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九.1.C 2.D 3.A 4.A 5.D 6.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12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能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恭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顗宽裕友,弟嵩尝酒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编自《晋书 列传第三十九》)

【注】 ①顗:(yǐ) 多用于人名。②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顷雅道陵迟 陵迟:衰落。 B.复坐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 C.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方:比拟。 D.何乃横得重名 横:强行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凯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 A.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 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 B.何乃刻面无盐,唐突西施也 何敢近舍明公,远希稽、阮 C.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 D.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 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顗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顗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

B.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顗虽身处官场但不敢于直言的性格。

C.周顗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顗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顗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

D.王敦构逆,周顗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顗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神之祸。

7.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第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译文:

(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译文: 4.【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解析】横,意外。【答案】D

5.【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解析】B都体现了周顗的率性自然。A第一句体现周顗的谦虚,第二句流露了对皇帝不能诛杀王敦的不满。C第一句体现了周顗的宽容,第二句体现了他的忠诚。D第一句体现周顗的率性自然,第二句体现他的忠诚。【答案】B

6.【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答案】B【方法点拨】解答此题,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逐项核对。 7.【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1)从:表示叔伯关系。折:压倒。校:动词,计较。宗:尊崇。(2)为有司所纠:被动句。纠:检举。亮:通“谅”,谅解。黜:贬斥。

【答案】(1)(5分)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译出大意给2分;“折”“校”“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译出大意给2分;“纠”“亮”“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参考译文】

周顗字伯仁,年少时就有威重的名声,神采飞扬。司徒掾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顗,赞叹说:“汝颍本来就多奇特的士子啊!”自顷雅以来道德衰落,现今又见到周伯仁了,他将振起古风,清平我们的邦族了。” 周顗的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二十岁的时候,周顗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武城侯。中兴建立,官位吏部尚书。不久,因为醉酒,又因为门生砍伤人而犯罪,被免除官职。太兴初年,又授职太子少傅,依旧担任尚书。周顗上疏辞让说:“我退而省察自身,学问不能通一经,才智不足授予一官,知止知足的确很难,不能安守本分,于是忝列显要的职位,名位超过气量。”坚决推辞不接受。皇帝下诏不允许。

庾亮曾经对周顗说:“诸人都把您比拟为乐广。” 周顗回答说:“怎能刻画无盐女,来唐突西施呢。”皇帝设宴款待群公,饮酒至酣畅时,舒缓地说道:“今天各位名臣共同集会,和尧舜时比怎么样呢?”周顗因醉酒厉声说道:“现在虽然您同尧舜一样是人主,但是怎么能比得了尧舜时的盛世呢。!”皇帝大怒,亲手写诏交给廷尉,将要杀害他,关押了多天才赦放他。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周顗待人宽容友爱。弟弟周嵩曾经醉酒后对周顗说:“您的才能不及我,怎能意外得到重名!”用燃烧的蜡烛投掷他。周顗神色没有变化,徐徐说:“阿奴用火攻击,本来就是下策罢了。”王导非常器重周顗。周顗曾经在王导的座位上傲然啸咏,王导说:“您要想效仿嵇康、阮籍吗?”周顗说:“怎敢就近舍您,就远效仿嵇康、阮籍。”

等到王敦谋划叛逆,温峤对周顗说:“大将军的这种举动似有所在,应当没有失实吧?”周顗说:“您年少没有经历事情。人主不是尧舜,怎能没有过失,臣子怎可举兵威胁主上!共同推重拥戴,不能数年,一旦像这样,怎能说不是叛乱呢!”王敦傲慢没有主上,他的意愿怎能有满足呢!”不久王敦的军队败了,周顗奉诏书到王敦那里去,王敦说:“你辜负了我!”周顗说:“您兵车冒犯和顺,我亲率六军,不能不做事情,让天子的军队打败仗,因为这辜负了您。”王敦忌惮他的言辞正当,不知如何回答。皇帝召见周顗,对他说:“近日发生的大事,宫内宫外都没有受害,诸人都平安,大将军还符合众人所望吗?”周顗说:“宫内宫外自然如英明的诏示,对于臣子等还是没有什么可知道的。”有人劝周顗躲避王敦,周顗说:“我位列大臣,朝廷风纪沦丧,怎可再到民间求生存,向外投靠胡越之族呢!”不久周顗被拘捕,经过太庙,大声厉骂贼人不绝,请求快速诛杀王敦。话还未说完,看押的人用戟击伤了他的嘴,血流到脚,周顗脸色不变,举止自若,观看的人都为他流泪。于是遇害,时年五十四岁。

补充知识: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陈情表朗读
《陈情表朗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