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8:21: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生儿生来就会吸吮,食物进入口中会分泌唾液,这属于 ( )C、无条件反射 1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1,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③ )。 ③思维2.大脑皮层四个叶中对于心理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是( ① )。 ①额叶3.条件反射受( ②)控制。②皮层4.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① )。 ①脑5.\"谈虎色变\"属于( ② )。 ②条件反射6.一切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① )①反映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 ④ ) ④具有主观能动性

8、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想象力,这是运用( ④ ) ①观察法 ②实验法 ③问卷法 ④产品分析法

9、请给以下⑴—⑺题的心理现象进行选择属于什么反射: ⑴“异物入气管引起打喷嚏”属于无条件反射⑵“谈虎色变”属于抽象信号类的条件反射⑶“望梅止渴”属于具体信号类条件反射⑷“谈梅生津”属于抽象信号类的条件反射⑸“把香喷喷的炒肉丝放进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 ① )无条件反射⑹“进了食堂餐厅,看见案台上放着炒肉丝,闻到了喷喷的香味,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② )具体信号类条件反射⑺“画饼充饥腹更饥”属于( ③ )抽象信号类的条件反射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1.有的学生在课上从不主动举手要求回答教师的提问,但始终注视着教师,这种注意属( ② )状态。②表面上的不注意2.( ② )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②注意的稳定性3.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 ④ )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④注意的分配4.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 ③ )的特性。③明适应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② )。②整体性6.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 ① )占有极重要的地位。①视觉7.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 ① )成人。①不如8.根据我国学者对儿童观察力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③ ) ③因果联系9.“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 ④) 引起的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10.忽名忽暗的灯光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是因为( ③ )引起的。③刺激物的运动变化13.在教学中,将分散的笔画组织成字,或将单个的字组织成词,或将词连成适当的句子,都会提高注意( ① )品质。①广度15.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品质中( ③ )不强。③分配16.人从暗处到光亮处,最初强光使人发眩,什么也看不见。但过一会儿视力就恢复正常,这是视觉感受性的( ② )。②降低17.在密密的人群中,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朋友这是属于知觉的( ① )①选择性18.同样一棵松树,有人注意它的的风景,有人观察它的生长,有人分析它的木材应用,这是因为人们知觉有(①)①选择性19.“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属于知觉的(③)③理解性 20.穿竖条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苗条,穿横条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胖些,这是( ③ )③错觉21.吃过甜食后再吃橘子,感觉它有些酸,这属

于(②)②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22.“万绿丛中一点红”引人注目,这是(② )引起的。②刺激物的对比关系23.小学生做数学作业时一会儿思考,一会儿计算,一会儿看课本,这是( ② )的表现。②稳定24.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①)①不同感觉相互作用25.教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标出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知觉( ① )规律的具体运用。①选择性26.刚入学的儿童写字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根据( ④)水平决定的。④运动觉发展27.刚入学的儿童做体操时,对“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反应不够灵敏和准确,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常“6”、“9”不分,“bd”、“qp”不分。这是由于低年级儿童的(③)水平不高。③方位知觉28.倒看物体仍不变,这是知觉的( ④ 恒常性29.人们用手拿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属于(③)③错觉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② )记忆。②短时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③ )会发生变化。③量和质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② )性遗忘。②永久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④ )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亿。④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③ )想象的形象。③再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 ④ )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④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 ② )发展的表现。②现实性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 ③ )的发展的表现。 ③创造性

11.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② ) ②记忆表象12.在阅读文字作品时,作品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出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 ③ ) 。③

再造想象13.人们对风景的欣赏,对好人好事的颂扬,13.看到天上的云朵云层,自然而然地想象为这些情感内容是(④)④美感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 ②) 。②

14、与冲动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③)③自制性无意 想象

15、“优柔寡断”是和意志的(②) 相反的表14.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现。②果断性的想象是( ④ ) ④创造想象15.无意识记是(③ ) 的识记.③无预定目的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思维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

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③ )③阶段是( C )。C、高年级 思维的间接性2.小学儿童道德意志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属

2.“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① )于( A)。A、初步的①思维的概括性3.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是( ② ) ②抽象4.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①)。①具体化5.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 ④ )阶段。④十至十一岁6.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的是大桥”、“擂的是铁路”等,这种思维是 ( ②)②动作思维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 ③。 ③ 发散思维8.人们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思维,叫( ② )② 抽象思维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1.“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②)。 ②肢体表情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③激情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③)③道德感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①情感。 ①心境5.小明解开3道数学难题,心相惑到无比得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④)④理智感6.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愉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①)①丰富性发展7.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二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这说明小红的情感(③)得到发展。 ③可控性8.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以菜同学是否跟自己一起玩,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而中高年级儿童则从他(她)学习是否好,是否遵守纪律为集体做好事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这说明儿童情感的(②)在逐步发展。②深刻性9.“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③)。③意志对情感的作用10“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②)差的表现。②果断性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①)水平比较低。①自觉性12.目瞪口呆,愁上眉梢,这属于 (③)③面部表情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 C)。C、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4.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发展,从总体上说()。A、知落后于行

5、到了小学( C ),儿童调节行为的力量开始由外部控制向内心自觉的方向过渡。C、高年级6.对“儿童为什么要遵守纪律”的问题,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自(A)的一种认识。A服从老师的要求,为了得到表扬,为履行班级或少先队的义务。7.小学儿童大约在(C)年级以后,才逐渐养成初步的行为习惯。C、四年级8.小学(C)学生的坚持性已从外界权威的影响逐步转向内心的自觉坚持完成任务了。 C 高年级 9.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A、道德认识10.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B )。 B、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第七章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C )。C、人际吸引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C)。C、语言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B )。 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 A )。A、友谊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A、社会测量

法6.群体团结的基础是(C)。C、心理相容

7.小学儿童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B)。B、成绩不好8.对人际吸引影响最大的深层因素是(C)。C、心理品质10.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是(C)。C、人际吸引11.小学儿童选择同性别同伴的比率达到高峰是在(A)。A、五年级12.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重点是调整( C )。C、不受欢迎儿童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1、个性是(B)形成的。B、出生后立即形成的

2、个性从功能上讲,具有( A)。A、稳定性

3、个性从发展的角度讲,又具有( D)。D、可变性

4、人的兴趣的转换,必然引起活动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能力的改变,这反映了个性具有( B )。 B、整体性

5、个性的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构成了个性的(C)。C、普遍性

6、个性是(C)的统一。C、普遍性和个别性

7、(B)是个人发展的意图和决心的表现,在个性中起重要的动力作用。B、志向

8、(B )需要是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B、认识需要

9、(D)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D、世界观

10、(C )需要是小学儿童的基本的社会需要。 C、交往需要

11、小学儿童的价值观特点是(C)。C、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

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个性具有( D)。D、个别性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A)。A、稳定性

14、“浪子回头金不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D )。D、可变性

15、儿童的兴趣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是与其(B)直接相联的。 B、认识能力

16、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发展的动力它是个性构成的(B)。B、本质

17、希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当一个“三好学生”这是小学生的( B)B、成就需要

18、个性的本质特点是(C)。C、社会性

19、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 A)上。 A、职业志向20、小学能把志向和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的占(A) A、四分之一

21、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鼓励和赞扬以及同学的支持,这是小学生的(C) C、交往需要第九章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1.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 B)。B、自我意识2.自我意识的形成要比个性的形成( C )。 C、早3.自我意识的作用可归为一条,那就是( B )。 B、调节功能

4、小学生自我意识在(A)之间发展尤为迅速。A、

一、二年级5.曾子说:“吾日三省语身”,这里的省是(A)的意思。A、自我观察

6、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C) C、自信感

7、被比之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的是( D) D、自我监督

8、.学习成绩差的儿童通常是自我评价( C) C、过低

9、当别人不小心把脏水泼在你身上而赶昆向你道歉时,你尽管恼火但也表示:“没关系”。这种心理现象属于(C)C、自我体验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 A )行为方式。A、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和习惯化了的熟练的2.智力的核心是( D)能力。 D、思维能力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能力(D )。D、操作能力4.下列哪一项更多表现为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B ). B、气质5.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表示人物的(B)特点。B、性格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B)。A B、3%7.是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心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 B )。B、一般能力;8.自信、谦虚、自尊等属于性格的( B );B、态度特征;9.能力水平低于常态的弱智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B ) B、1.3%;10.人的四种气质类型(E )E、无好坏之分11.某学生易冲动、急燥、直率、豪爽、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他们气质属于( A )A、胆汁质;12.以对事情特敏感,体验深刻而持久、行为孤僻、畏缩为特征的 气质类型是( D ;D、抑郁质

1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型的人,其神经和气质类型是( D D、活泼型、多血质14.( A)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A、性格的态度特征;15.( A )更多的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A、气质;16.到了小学( C )年级儿童进入了性格发展的骤变期。C、四~六年级;17.、( D )性格中的镇定、勇敢、果断等特征属于性格的:D、意志18.(B)教师的教学能力属于:B、特殊能力;19.(C)王勃10岁能诗,齐白石30多岁才开始学画,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种差异属于:C、能力表现早晚差异;20.(C)人的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是:C、性格;21.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 B)等品质B、勇敢、坦率、热情第十一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稳定性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A ).A遗传因素3.儿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 C )。 C发展4.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D )。D、

需要5.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指的(B)B稳定

性;6.小学儿童处于( C),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处

于重要的阶段:C童年期

7.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B)B阶段性;

8.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C) C需要

9.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不同的质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BB阶段性;

10.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这是发展的( )性的表现:(D)D不平衡

11.( A)为每一个正常儿童提供了形成人类心理的基础:A遗传素质;

12.(D )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D教育

13.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积极的因素是儿童的(A)A需要;

14.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是(B)B学习;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