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教学心理学练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23:38: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教学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 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陈述性知识;B、知识;C、程序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2、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A、知识;B、陈述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3、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4、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B、维持性复述;C、组织;D、精制性复述

5、就是小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6、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 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 。A、自动化阶段;B、熟练阶段;C、巩固阶段;D、稳定阶段

7、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

8、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知识;B、程序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9、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A、命题和命题网络;B、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C、策略性知识;D、知识的表征

10、就是根据小学教学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11、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认知; B、学习; C、习惯;D、教学

12、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是 。 A、个性;B、性格;C、品德;D、道德

1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儿童故事法;D、加一法

14、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A、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15、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A、维持性复述;B、复述;C、精制性复述D、组织

16、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17、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

18、皮亚杰采用 研究道德现象。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儿童故事法;D、加一法

19、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是指

A、认知发展区;B、学习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智力发展区

20、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是指 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型;D、沉思型

二、多选题

1、小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A、小学生学习; B、小学教师教学; C、技能形成; D、知识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 两种。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主律包括 。 A、强化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4、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 。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机能的形成 D、评价

5、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 两类。 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学习技能 D、劳动技能

6、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

7、婴幼儿时期表现他们的好奇心的方式包括 。 A、感官探究; B、动作探究; C、言语探究 D、模仿探究

8、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 过程。 A、渐进的 B、有目的的 C、盲目的

D、尝试与错误的

9、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 。 A、动作性表征

B、映象性表征 C、符号性表征 D、抽象性表征

10、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 。 A、类属学习B、派生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从动作是否连贯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 。 A、开放性技能 B、封闭性技能 C、连续的动作技能 D、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12、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和道德行为

13、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A、生理的个别差异 B、心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三、简答题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3、工作记忆有何特点?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5、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6、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7、常用的启发法有哪些?

8、简述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和类型

9、简述发现学习的作用?

四、辨析题

1、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2、掌握了知识就等于形成了技能。

3、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没有什么不同。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认知学习理论没有什么不同。

5、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我们原来所理解的知识是不同的。

6、布鲁纳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没有相同点。

五、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及其在学校教育上的主张?

3、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桑代克学习理论与完型派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5、根据实验论述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6、论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单选题 20% 多选题: 20% 简答题:

20% 论述题:

20% 辨析题: 20%

一、单选题

1、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2、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动机;B、内驱力;C、诱因;D、强化

3、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A、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

4、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A、复述;B、维持性复述;C、精制性复述D、组织

5、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个体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6、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A、动机;B、内驱力;C、诱因;D、强化

7、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A、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

8、是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A、认知活动;B、元认知;C、元认知知识;D、元认知监控

9、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它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

A、知识结构;B、品德结构;C、技能结构;D、认知结构

10、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1、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

A、动机;B、内驱力;C、诱因;D、强化

12、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A、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

13、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A、教学目标;B、学习准备;C、教学策略;D、教学评价

二、多选题

1、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 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为了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其加工效率,可以采取的途径有: 。 A、复述; B、组织; C、组块; D、自动化

3、学习策略包括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4、遗忘的进程是 。 A、均衡的; B、不均衡的; C、先快后慢;

D、先慢快后

5、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Gǎgne)认为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态度、动作技能。 A、智力技能 B、言语信息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6、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B loom)将教育目标划分为 。 A、动作技能领域; B、认知领域; C、情感领域; D、态度领域

7、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自我调节策略; D、注意策略

8、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下位过程:注意过程、。 A、模仿过程; B、保持过程; C、运动再现过程; D、动机作用过程。

9、学习策略包括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10、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决定教学目标、。 A、了解准备水平B、进行教学活动 C、测验和考试

D、实施教学评价

11、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的角色有:学习的指导者、A、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B、心理保健者;

C、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D、教育科研人员

12、教师的威信有: 。 A、权力威信; B、信服威信。 C、知识威信 D、人品威信

三、简答题

1、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3、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4、提问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5、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6、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7、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

8、试述格伦兰目标陈述法的教学意义

9、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特点有哪些?

10、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

11、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四、辨析题

1、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

2、专家与新手在理解和表征问题上存在差异。

3、知识或信息一旦进入长时记忆就不会再遗忘。

五、论述题

1、论述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的措施有哪些?

2、论述遗忘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如何?

3、如何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

4、论述如何消除学生的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单选题 20% 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

20% 20% 20%

20%

心理学练习题

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书目

学前心理学试题(练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心理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心理学

小学教学心理学练习题
《小学教学心理学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