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弟子规谨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9 12:07: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弟子规谨篇读后感某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XX

《弟子规·谨》读后感一

「谨」这个德目所涉及的内容,表面上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小事,包括:洗脸刷牙、穿衣吃饭、走姿站相、弯腰行礼、端正持物、从容做事、入门招呼、借物明求、有借必还等等,似乎无关做人大道理,但是「弟子规」之所以为「弟子规」正是从这些具体事项中入手,切实做到。孩子们从小在日常行为、生活细节中,培养做事认真、谨慎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日后人格成长与办事能力,起着巨大影响。反之,一个人小事都办不好,生活杂乱无章,哪能办好大事?所以,「谨」章虽无大道理,但却不容轻视。

《弟子规·谨》读后感二

《弟子规》中第三部分“谨”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诫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谨》与前两章不同,前两章的是孝顺,而《谨》却写的是让我们行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自己一定要严格,只有严谨才能少犯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为人子女应早起,把握光阴。正如陶渊明所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而我们应当怎样珍惜时光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走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诉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挤出时间,而不是缩短自己的休息时间。

将谨的内涵扩大,还有“慎独”之意,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应该做到问心无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过礼仪文明,懂得与他人相处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才是“谨”的根本。

《弟子规·谨》读后感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谨》,做为一名学生,我的读后感是: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朝起早,衣眠迟”,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正要做到这样,因为早上和晚上是最适合我们复习和预习,俗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习惯,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晚上虽然很晚可睡,但并没有复习就直接睡觉,早上也像懒猪一样很迟才起床,刷牙洗脸就去读书,便没有预习,所以上课听起来比较难懂,成绩也慢慢下降。但学习“谨”后,我每天晚上做完家作便会复习这天所讲的课程。早上也会早点起来预习今天要讲的课程,因此上课听得懂,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用人物,须明求,徜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但这件物品的主人又会怎样呢?他会拼命地找,如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品,这样会让他感到伤心难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并且要爱惜使用,以后如果有急用,再借就不会难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第2篇:谨 弟子规

【谨】

zhāoqǐzǎo yèmi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ché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éjìngshǒu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guānbìzhèng niǔbì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zhìguānfú yǒudìngwè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duìyǐnshí wùjiǎnzé shíshìkě wùguòzé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niánfāng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éichǒu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éng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én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glüè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dòunàochǎng juéwùjìn xiépìshì juéwùwèn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jiāngrùmén wènsh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ēnmíng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yòngrénwù xūmíngqiú tǎngbùwèn jíwéitōu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jièrénwù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说: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xìn

【信】

fánchūyán xìnwéixiān zhàyǔwàng xīkěyān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éiqíshì wùnìngqiǎo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jiānqiǎoyǔ huìwūcí shìjǐngqì qièjièzhī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jiànwèizhēn wùqīngyán zhīwèidì wùqīngchuán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shìfēiyí wùqīngnuò gǒuqīngnuò jìntuìcuò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fándàozì zhòngqiěshū wùjíjí wùmóhū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ānjǐ mòxiánguǎn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jiànrénshàn jísīqí zòngqùyuǎn yǐjiànjī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jiànrénè jínèixǐng yǒuzégǎi wújiājǐng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wéidéxué wéicáiyì bùrúrén dāngzìlì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ruòyīfú ruòyǐnshí bùrúrén wùshēngqī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wénguònù wényùlè sǔnyǒulái yìyǒuquè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wényùkǒng wénguòxīn zhíliàngshì jiànxiāngqīn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wúxīnfēi míngwéicuò yǒuxīnfēi míngwéiè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guònénggǎi guīyúwú tǎngyǎnshì zēngyìgū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说: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颜氏家训 勉学 选段

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 受一生愧辱哉!

解说:

自古以来的圣明君主,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普通老百姓呢!这类是在经籍史书中随处可见,我也不行过多的例举,姑且举及格近世紧要的事说说,借以启发你们的觉悟。士大夫家的子弟,长到几岁以后,没有不受教育的,学得多的,有点学了《礼记》、《春秋》三传;学得少的,也不会少于《诗经》、《论语》。等到他们二十岁行冠礼或结婚以后体质逐渐成型,应根据他们的天性,加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诱导。那些志气高尚的,能经受磨练,成就清素的儒家事业;那些没有毅力的,从此懒惰下去,九成了平庸的人。人生在世,应当友职业:农民要计算怎么样耕田种地,商贩要商讨生财之道,能工巧匠要精心制作器具,艺人要深入研究技艺,武士要熟悉骑马射箭,文人要讲论儒家经典。我时常见到一些士大夫耻于从事农商,又羞于研习手工技艺,射箭连枭木片也射不穿,动笔仅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他们整天酒足饭饱,无所事事,借此消磨时光,以此了结一生。有的人靠着祖上的荫庇,得到了一官半职,就自我满足,完全忘记了研修学业,以至碰上吉凶大事,和人讨论得失时,就张口结舌,如堕云雾之中。在各种公私宴会上,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他却像被堵住了嘴一样,低头不吭声,只好打打哈欠,伸伸懒腰罢了。有些见识的旁观者,都替他羞愧得恨不能钻到地下去。他们为什么舍不得勤学几年,而宁愿一生受羞辱呢!

一、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纔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 4

二、

三、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解说:

古人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人求学则多是为了能够夸夸其谈,向别人炫耀而已。古人求学是为别人,即奉行儒家之道,而有利于世;现在的人求学是为自己,即修身养性以求仕途通途。求学就像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欣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等到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就容易分散了。因此,对孩子的教育确实要及早,不能坐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学习背诵《灵光殿赋》,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有一个月不温习,就到了荒疏的地步。然而,人生如有坎坷,年轻时如果失去了求学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嫩,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解说:

人读书求知,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有利于行动。对那些不知道奉养父母的人,就要让他看看古人是如何体察父母心意,按父母意思办事的;是如何轻声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谈话的;是如何不辞劳苦,为父母办来香甜软嫩的食物;从而使他们感到哦畏惧惭愧,转而孝敬父母。对于那些不知道侍奉国君 5 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是如何笃守职责,不侵凌犯上的;是如何在危急关头不惜牺牲性命的;是如何不忘忠心进谏的职责,以利于国家的;从而使他们反省自己,进而想去效法古人。对那些骄横奢侈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是如何恭谨俭朴,节约用度的;是如何谦卑自守,以礼为教化的根本,以敬为立身的基础的;从而使他们自感所失,从而收敛傲慢的态度,抑制骄奢的习惯。

对于那些平时浅薄吝啬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果重义轻财、少私寡欲,忌讳过分贪财的;是如何周济穷人、体恤贫民的;从而使他们面红耳赤,懊悔羞愧,从而既能积财又能散财。对于那些平时暴虐凶悍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谨,尊重贤士,容纳众人的;使他们垂头丧气,好像连衣服也穿不动一样。对于那些平时胆小怯弱多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是如何看透人生,听天由命的;是如何刚强坚毅,正直不阿的;是如何信守承诺,祈求福运,而又不违祖道的;从而使他们能奋发振作,无所畏惧。由此类推,各方面的品行都可用以上方式来培养。即使不能使风气淳厚,也可去掉那些不良行为。从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没有哪里不可运用。然而世上有的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他们忠孝谈不上,仁义也欠缺。假如让他们审断一桩官司,他们不一定了解其中的道理;让他们主管一个千户小县,他们不一定管理得好百姓;问他们怎样造房子,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的棁是竖的;问他们怎样种田,他们不一定知道高粱下种的季节早于黍子下种的季节晚;他们整天吟咏长啸,谈笑戏谑,写诗做赋,悠闲

自在,只增加 一些迂阔荒诞的技能,对于治军治国却毫无办法。所以他们被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骂,确实是有原因的。

附录:

颜氏家训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种,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

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

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他鄙视和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对于北朝士族的腆颜媚敌,他也深致不满。且往往通过插叙自身见闻,寥寥数语,便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特别是士族社会的谄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如《教子》篇云:“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语言朴实而生动,一时士大夫的心态跃然纸上。

《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朴质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颜之推以学问广博著称。《颜氏家训》中《书证》篇考据名物,讨论语词训诂,《音辞》篇辨析声韵,“斟酌古今,掎摭利病”,都颇具精义,反映出颜氏广博的学识和较深的造诣。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自成书以来,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广为流布,经久不衰。究其原由,主要是书中内容基本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士们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张,以及培养人才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之实用型新观念等,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以“明人伦”为宗旨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正由于此,历代统治者

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以致大肆宣传,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颜氏家训》目录:

●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

●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

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就如《桃花源记》里的避秦男女,因为不晓得时间的推移、外头的情况,产生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果。

明清以降,如果蒙学读物有个龙虎榜的话,那么前三名应该是所谓的“

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传统蒙学丛书》,全集共有十部,分别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和唐诗三百首。

《弟子规》没有上榜的原因,大概就是诗词所形容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外加很多封建糟粕。

有人这样称赞《千字文》:“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到今天也还有其积极意义。”

而《弟子规》则恰恰相反,既不押韵也不讲求对仗,没有字斟句酌,是很粗糙的一些文字,内容活脱脱就像一本“纪律指导手册”,读后不会有任何美学上的收获。

推荐第3篇:弟子规谨教案

《弟子规》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学内容:

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

小朋友:匆匆忙忙地写考卷,还是从从容容地写容易把题目答对呢?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就不容易出错.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白旗, 但是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二)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小朋友:你们认为那些地方是斗闹场?记得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有一位年青人在网吧玩电脑,结果被一位陌生人枪杀, 后来才发现杀错人了,他

要杀的人原来是在隔壁,你们说冤枉不冤枉呢 其实一点不冤枉,今天他不去这个场所,就不会有这个意外发生了.“邪”是不正,“僻”是怪僻,邪恶不正当,不合正道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问。

小朋友:不可以问 那可以听吗 可以看吗?

补充故事: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 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于接受儿子的进谏,停止撤军的行动.

二、故事启蒙: (一)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因此母亲为了栽培孟子,就辛苦地织布赚取学费。他和母亲住在坟地的附近,常常和邻居的小孩玩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对孟子不好,所以把家搬到一条大街上。过了不久,孟子却学商人叫卖东西,孟母很伤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很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并且告诉孟子:“你若不认真读书就像这一匹被剪断的布一样,没有什麼用处!”孟子听了以后,从此发愤用功读书,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引导发问: 〈1〉孟母为什麼要不怕辛苦地搬了三次家?询

问小朋友有没有搬家的经验。

〈2〉如果小朋友经常接触不好的场所或看不良的书籍,不好的电视节目,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所以最好避免.如果真的无法避免,我们

也要清楚知道不要去学习不好的行为。

(二)车胤的萤火虫

车胤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太穷买不起油灯,每天只能利用月光看书,可是月光下山后,只能收起书。有一天,他看到萤火虫发亮的身体,突然想到可以把装满萤火虫的小布袋当做油灯,所以每天他就利用萤光来读书。

引导发问: 〈1〉车胤为了能在夜晚看书,克服困难,想出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2〉借光读书的匡衡。

三、演练活动

(一),制作家庭作业行事历(事勿忙忙多错) 制作家庭行事历,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安排行事历,归纳出: (1)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2)安排事情的时候,要想一想每件事情要花多少时间

(3)想一想,这样安排会有什么结果 让学生练习如何安排回家后的时间,再上台发表。请每位学生回家后将学习单完成。

(二)练习整理明日课堂用品(事勿忙忙多错)

1.今日完成的作业,明日要带的用品,放入书包后在联络簿上

打V。

2.拿出课表,将明天要用的课本,习作放入书包. 3.将便当袋,水壶和书包放在一起,以免忘记. (三)练习处理一件复杂的事情(勿畏难)

面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做好呢? 持之以恒 先将它细分,排出时间,一次完成一点,总有一天可以将它完成的。

四、温故知新

在学习新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复习已学的部分。

推荐第4篇:弟子规.谨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通过近期单位组织学习《弟子规》使我学到了很多。钱文忠教授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怎么做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怎么做一个高尚的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启发。《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弟子规•谨》,主要是学会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日常点滴中培养细心、耐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未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这部分的内容亦适用于企业,提醒企业员工要注意各种日常行为细节,自觉遵守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个人基本素质较高的有教养的员工。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让我们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奋斗吧!

客运部:史佳

推荐第5篇:弟子规谨教案

《弟子规》之“谨”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引导学生在读得准确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将韵文读得有滋有味。

2、会悟:结合注释理解韵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3、会用:能根据韵文指导自己的言行,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对错,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规劝。在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对他人的行为举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1、动画激趣: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小伙伴,你瞧,他是——(喜羊羊)(出示喜羊羊图片)

喜羊羊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呀一边走一边背诵学过的《弟子规》。喜羊羊背诵的这些内容我们也学过,敢不敢和喜羊羊挑战,比他背得更好?

2、齐背《弟子规》部分内容

3、检查运用:

喜羊羊说大家背得真好,他呀想考考你们是否理解这些内容?

喜羊羊要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喜羊羊考的第二个问题是“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第三个问题是“吃饭、走路或落座的时候应该长辈先请,

晚辈在后。《弟子规》中相应的的语句是什么?(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

喜羊羊的问题没有难倒你们,他情不自禁地说“你们太棒了!”相信你们不但会背,在生活中肯定会像《弟子规》教导的那样,做一个尊敬长辈的人。《弟子规》对我们自己的日常行为又有哪些要求呢?现在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朝起早》。

二、熟读成诵 品味韵律

1、读正确读流利。

(1)老师领读:请同学们看着书,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2)自己练读:喜羊羊要和你们比赛,看看谁能先把课文读熟,抓紧练习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要仔细看看拼音。

(3)指名朗读。

(4)去拼音读课文。喜羊羊说咱们班的小朋友读得真好,可是如果去掉拼音,你们还能读正确吗?看着大屏幕试一试。

指名读,男女生接力读。

(5)把课文改成竖版方式再次诵读。

2、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播放有节奏感的诵读:喜羊羊也想让大家听听他和他的同学是怎么读的。 自己练习节拍诵读:你们也能像喜羊羊一样读得有节奏,我们可以轻轻地打着拍子来读。

指名诵读展示。

师生接力诵读,指导背诵。(老师也想和你们接力读,不过呀我不看屏幕,也不看课本,你们可以看屏幕,也可以不看。)

三、合作探究 读文明意

1、合作探究、猜猜想想:

喜羊羊看到大家读得这么美,可佩服你们了,他想请你们给他讲一讲这些内容都是什么意思呢?能帮喜羊羊这个忙吗?

那你认真看看文章下面的注释,再大胆地猜一猜想一想,或者和同桌商量商量,你懂哪一句就给喜羊羊讲哪一句。

2、交流明义: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1)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珍惜时间。

拓展:读了这一句,我想到了我们的每日格言,也是关于珍惜时间的,你想起了吗?(学生自由说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讲的也是关于告诫世人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勤奋努力的。(出示《杂诗》)

(2)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早晨要洗脸刷牙,大小便后要洗手。

(3)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帽子要戴正,不要歪,纽扣要系上,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帽子和衣服脱下来后要放到一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不然会弄脏的。

小朋友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这样的小朋友人见人爱。

(4)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衣服以整洁为主,不是以华丽为主,先好合乎自己的身份,再要和自己的家庭相称。

喜羊羊非常感谢你们帮他弄明白了这些内容,他说自己在生活中一定能按照弟子规中要求的去做。你们肯定会做得更好!

四、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可是喜羊羊说他的家族里有些小朋友的行为和弟子规中要求的不一样,你会用弟子规中的句子去劝告他们吗?

1、懒羊羊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去蹲厕所,从厕所出来手都不洗就去拿馒头,喜羊羊赶紧劝他说:“你忘了《弟子规》中说过吗?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吗?”

2、美羊羊可喜欢臭美了,这天她又吵闹着让妈妈买新衣服,妈妈对她说:《弟子规》中不是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你现在不能只想着打扮“自己。”

3、沸羊羊回到家把帽子摘下来随手抛到空中,把外衣脱下来往沙发上一丢就去写作业了。喜羊羊批评他:《弟子规》中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你怎么这么邋lā遢tā,赶紧把帽子捡起来,把衣服挂到衣架上。”

总结:喜羊羊和咱们上了一节课收获特别大,他想在我们整齐的诵读声中和我们说再见,好吗?

齐诵《弟子规》。

推荐第6篇:《弟子规谨》教学设计

《弟子规---谨》教学设计

商黎黎

教学内容: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内容。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预设目标:

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可以做到——沉稳,小心,专注,谨慎,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并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我们学习弟子规谨有一段时间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指名回答),在生活中你做到了哪些?(指名回答)看来同学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板书:谨)

二、学习第一组句子: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

(一)学习:缓揭帘,勿有声。

1、问:你在哪见过门帘?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进门出门时是怎样掀开门帘的?

2、到底怎样掀开门帘才是有修养的行为呢?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出示:缓揭帘,勿有声。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学生齐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缓∕揭帘,勿∕有声

4、自主探究:句中的“缓”和“揭”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5、结合你每天掀门帘的经验,探讨一下:为什么古人要求孩子要“缓揭帘,不要发出声响”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6、这话很有道理,我们就要记住,把它背下来。(齐背,指背。)

7、根据句中“小心用物,不发声响”的涵义,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上课时,小刚开文具盒拿笔,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 B、小明在家拉窗帘时,动作总是很轻柔。

C、王叔叔开出租车,他半夜回来从不乱按喇叭,进入楼道拿钥匙开门也是轻手轻脚。

D、小兰打扫卫生,挪动桌椅时,在地上拉,发出吱吱的叫声。

8、小结:我们无论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场所,言语动作都要放轻放缓,要沉稳,不可急躁、粗鲁,更不能妨碍别人。(板书:沉稳)

(二)学习:宽转弯,勿触棱

1、出示“棱”字,让学生认读。用手摸摸桌子上的棱,问:教室、走廊哪里还有“棱”?出示“触棱”,问:什么叫“触棱”?你有过“触棱”的经历吗?结果怎样?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要碰到棱角上。出示“勿触棱”。

2、探究“宽”的意思:我们发现,一般都是在转弯时容易“触棱”,那么怎样转弯才不会撞到棱角上呢?

出示:宽转弯,勿触棱。

3、指导朗读,并背诵下来。

4、引申到人:这句话也有引申的意思。不仅是“物”有棱角,人也有棱角。如脾气暴躁,爱与人发生争执的人,就是有棱角的人,我们不要跟他起冲突就是“勿触棱”。说话委婉一点,让他几分,对人要“宽转弯”宽以待人,不要跟人家结怨。不揭人家的痛处和隐私也是“勿触棱”。这是我们应懂的道理。

5、齐读,男女对读,尝试背诵。

6、总结:做事情既不要妨碍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要处处小心(板书:小心)、注意的话,有很多灾祸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学习第二组句子: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一)学习:执虚器,如执盈。

1、师生互动表演小品:

吃完晚饭后,小刚说:“妈妈,我来帮你收拾桌子。”他拿起一个空盘子,没走几步就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妈妈说:“你做事怎么毛手毛脚,以后拿空盘子也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盘子一样,才不会打破。”

2、讨论交流:小刚的妈妈说的话有什么道理呢?

3、拿空的器具会大意,不在乎。所以要“执虚器,如执盈。”(出示)

4、根据刚才的表演,同桌探究“执”“虚”“盈”的词意及这句话的意思。

5、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6、小结:不仅是拿空的器具要小心专注,拿一些昂贵的物品更要小心谨慎。如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等。(板书:专注)

(二)学习:入虚室,如有人。

1、出示原文:入虚室,如有人。指读,齐读。

2、小组合作探究:刚才我们了解了“虚器”,那什么是“虚室”?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3、案例分析:

小军去邻居家借书,屋里没人,小军就自己动手翻找起来。讨论交流:小军做得对吗?为什么?

4、男女对读,做动作读,小组比赛读,尝试背诵。

5、小结:这组句子告诉我们从小要养成细心,专注的行为习惯,对待自己要谨慎,才能防范过失的发生。

四、吟诵经文,背诵经文。

1、出示全文: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熟练诵读:拍手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

3、背诵练习:带动作背。

4、展示背诵成果。

五、全文总结:

我们把今天要学的内容学完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指名学生说)

师指板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做到——沉稳,小心,专注,谨慎。(生齐读)让我们把今天所学落实到行动之中吧!

六、作业:

1、把今天所学背给家长听,并讲解意思。

2、按所学规范去做,下节课汇报你做到了哪些。板书:

沉稳

小心

专注

慎重

推荐第7篇:弟子规之谨读后感

《弟子规》中第三部分谨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诫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谨》与前两章不同,前两章的是孝顺,而《谨》却写的是让我们行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自己一定要严格,只有严谨才能少犯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为人子女应早起,把握光阴。正如陶渊明所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而我们应当怎样珍惜时光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走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诉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挤出时间,而不是缩短自己的休息时间。

《弟子规》作为古代一部用于规范人们行为的书,能在如此开放的现代得到推崇,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通读全书,会发现它几乎不含封建思想,且它所包含的大多数衣食住行规范在现代仍值得倡导,以谨为例便可窥见一斑。将谨的内涵扩大,还有慎独之意,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应该做到问心无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过礼仪文明,懂得与他人相处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才是谨的根本。

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有人将其当作一本书,可以用来阅读,有人用来当作教材,教化他人,而我认为,不妨将它看作自己的一种无形的法律,筛去不必要的,让精华时刻约束自己,做足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时间一长,当它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本能时,我们便学会了《弟子规》。

推荐第8篇:15《弟子规》谨 教案

第15课

“谨”

学习目标:

1、复习旧知。

2、学习新知。

3、懂得珍惜时间,讲究卫生。重点:会读、会背

难点:理解意义,懂得珍惜时间,讲究卫生。 教具准备 : 播放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旧知。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力行的情况

3、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

4、说说你是怎样与朋友相处的。

二、学习“谨”之“朝起早”

1、教师领读“谨”之“朝起早”至“俱紧切“

2、学生齐读。

3、指名读。

4、同桌练习背诵。

5、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学习: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讲解:为人子女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一转眼就是老人。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正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

有人说:我每天都半夜一两点才睡觉,这样是不是夜眠迟?

这里的夜眠迟指的晚睡,但是不要太晚,以免影响身体与白天的正常作息。

引申:

珍惜时间:写作业时…

早上赖床…

四、看动画故事:《等明天》,学生回答问题:

1、小猴子是怎么造房子的?

2、小猴子的想法对吗?

五、看视频《司马光警枕励志》

学生回答问题:

1、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遇到了什

么困扰?

2、他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自己不要睡太久?

学习: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讲解:「盥」指用两手取水洗脸,这个字的造型就像是两只手从器皿中取水。 这里的「溺」指的是小便。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引申: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解完大小便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这样的做法可以预防病菌入口,所以可以避免「身有伤贻亲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口臭,因为每个人一天的生活都会和别人说到话,如果口气不清新就会影响到别人

讲卫生:(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

看PPT学习六步洗手法

学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讲解:「冠」帽子「结」扣好 「履」 鞋「紧切」 系紧带子。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拉锁、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注重生活细节,不仅有助于形成自身的威仪,还能逐渐养成做事严谨的习惯。

引申: 一个人的穿戴表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展示出他的气质和修养,反映了他的爱好和追求。穿戴整洁、优美、高雅还是脏污、丑陋、庸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不仅关系自身的形象,有时还关系到工作前途,同时也关系到对他人的尊重。很多大学生去应聘时,穿着邋遢不修边幅,随随便便,看起来很没有精神,这样常常不会被录取。纵使有好的才华,假如衣着不当,很可能就已经把这个机会挡在门外了。所以不能忽视孩子的仪表,它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六、作

1.每天早睡早起。

2.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 洗脸刷牙

3.每天恭诵弟子规。

七、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1:珍惜时间 2:讲究卫生

推荐第9篇:《弟子规》——谨教学设计

弟子规

教学目标

读背《弟子规》谨(朝起早——最为丑),通过学习,了解并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能在成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学会做文明人。培养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弟子规》“谨”中的部分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弟子规》“谨”中的规范条例坚持去做事做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温故知新

二、调查导入,揭示课题

1、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份小小的调查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填写。

2、学生填写。

3、把笔放下,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统计,这六条都做到的举一下手,做到1-3条的有多少,做到4-5条的有多少,指一生回答。

4、从这张调查表上来看,有的小朋友呢做得比较好,有的小朋友呢还有些欠缺,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弟子规“谨”这个内容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板书课题

弟子规

谨 (齐读课题)

三、读通经文,朗读有味

1、“谨”是谨慎、小心的意思。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为要谨慎,不可以放松、放任。那它具体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2、生看多媒体动画

3、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谨”的前半部分内容。(多媒体出示经文内容)

4、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部分内容,生字、难读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5、学生仔细读经文。

6、谁先来试试?你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7、学生试读。

8、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再来试试。

9、学生再读一遍。

10、吟诵古代诗词经典,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有节奏,读出味道来,请小朋友试着读读。

11、谁愿意读?这位同学读得真有味道,来我们学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

四、理解经文,明白道理

1、那“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译文,同桌讨论: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2、同桌讨论,再交流

3、学生交流

4、师根据板书小结

(1)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谨“注重的是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板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我们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呢?(生读板书)

(2)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读这部分内容,体会其中的礼仪之道。(分角色朗读“谨”这部分内容)

(3)其实,我们学校为了培养小朋友的良好的习惯,除了进行用餐礼仪教育之外,还对大家进行了行走礼仪和交谈礼仪教育。行走礼仪要求我们做到哪些?(学生吟诵行走礼仪儿歌)那交谈礼仪要求我们做到哪些呢?(学生吟诵交谈礼仪)

五、联系实际,承诺导行

1、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上课时,大家做了一份调查表。有的小朋友呢已经养成的良好的习惯比较多,但是还有一部分小朋友身上还存在着不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应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针对今天学习的弟子规的内容,请你找找自己还有哪些习惯做得不够好,需要努力改正的。

2、指生回答。

3、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棵承诺树,把你想要养成的某一个好习惯写在树叶上。

2、学生把自己要达到的要求写在树叶上。

3、学生张贴树叶。

4、看着满树的承诺,黄老师心里很开心。既然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实现。老师还要请你们记住: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只有这样,承诺树才能枝繁叶茂,硕果高挂!

板书

弟子规

早睡早起

珍惜时间 勤漱口

勤洗手

穿戴整齐

得体大方

不挑食

合理营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推荐第10篇:《弟子规》“谨”主题团课总结

《弟子规》—“谨”主题团课总结

为积极响应系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2010年5月18日下午,数控0804班D组的同学组织全班同学在二教405展开了《弟子规》中“谨”的主题团课学习活动。

团课开场由本组成员罗超主领全班同学朗读“谨”的全部内容,让同学们对《弟子规》中的“谨”部分有大致的了解,然后由各个同学就个人理解“谨”中的一句话向全体同学解译其含义,如有解释有误的当场纠正。其间,黄荣斌解释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黄红莲解释了“晨比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同学们各抒己见,说法虽然不同,但意思大多正确,许多同学还结合自身实际讲解自己的主见,气氛甚是融洽。活动第二部分由本组成员龙庆芳、罗超主持,我们在黑板上写了“谨”中一些不全的句子,以填空的方式让同学们上来填写(不准带课本),难度提高了,但同学们的热情分毫不减,黄春德、罗成凤、陈日荣、宁春玲等众多同学上台轻松填写过关,主持其间故意刁难,例如直接问上台填写的同学句子的意思、单个字的意思、读音等等,不过这些都难不住他们,轻松应答。高难度的提问,轻松简易的回答,看来同学们对《弟子规》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已经做得相当的不错了啊!活动第三部分最是精彩,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谨”中的相关语句来做相应的动作及表演,陈玉梅、黄秀萍表演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黄红莲表演了“宽转弯,勿触棱”;黄国欢、陈日荣表演了“入虚室,如有人”;黄秀萍、王堂明、黄春德结合实际表演了人际交往中不太熟悉的两人相遇时该如何打招呼,表演中随着表演者时而幽默时而滑稽的动作,笑声不断,掌声四起,表演中如有不当的地方,经同学们指出纠正后继续表演,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边表演边学习,于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导、指引着同学们的思想及行动。

此次团课圆满结束,结果比预期的好得多,这说明同学们对《弟子规》已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并能身心力行,我们组将继续带领同学们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并为下次课由我们组负责的“余力学文”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数控0804班D组

2010年5月15日

第11篇:浅谈弟子规中的“谨”

浅谈《弟子规》中的谨

各位老师,今天和各位老师共同学习《弟子规》中谨这一章。谨这个字从字面上解释,左面是言字旁,表示小心说话。右边的堇字在《说文》中是指一种黄色的土,很密。看上去也好像一个人恭恭敬敬地垂手站着,不乱动。因此,「谨」这一章所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一些生活细节。

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一句讲的是清晨早起床,夜间迟睡觉,光阴似箭,人生易老,珍惜美好的时光!王岳川教授在《关于东方思想的心灵对话》中写到:“北大未名湖后湖有一盏灯总是亮得最早。1998年,我将出国任客座教授两年,临行前特向季羡林先生辞行。谈话间我对季老说:‘您老每天闻鸡起舞’。先生正色道:‘不,是鸡闻我起舞’。确乎如此,先生为了写《糖史》,曾经从1993年至1994年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上下午来回四趟五六里路去北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不辍。”

总的来说,在生活的细节中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卫生习惯;注意衣冠整齐、衣食朴素;时刻端正仪容、严以律己;处处光明磊落等等都是属于“谨”的修养。俗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如果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给不良习气留下丝毫空间,这是成大事业者共有的品质。 所以人不可以忽略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乃至我们心里的任何一个念头都不可以忽略,一个人的良好行为都是在日常小事当中去养成的。像「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像起居方面的「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像行为方面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等等。 古人讲「诚于中,形于外」,透过生活的这些行为都能表现我们的心地,如果放纵自己,心里一放松,行为上就一定有亏缺。一个人如此,国家当然也是如此。所以《中庸》上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中国传统的文化能培养一个有智慧的人,能从这些小事、小的现象里面看到整体,甚至能够预知未来,因为未来的祸福兴亡都必有前兆,这个前兆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小现象,粗心大意的人就忽略了,而心地清明的人、有智慧的人看到了马上就晓得。

今天的我们因为读了圣贤书,了解传统文化,才学会怎么样去看待事物、怎么去看人。当然我们学圣贤教诲,最关键、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去看别人,而是用来要求自己。我们希望自己这一生幸福,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女有出息,,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昌盛,那在这个「谨」上就需要下真功夫!

第12篇:《弟子规》学习课程008谨之一

弟 子 规

谨之一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guan)、兼漱口、便溺(niao)回、辙(zhe)静手、

在《弟子规》中“谨”单独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部分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谨慎小心,规矩低调有自我尊严的生活习惯。那么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孩子来说究竟有什么用?对此《弟子会》都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要想培养一个严谨的生活态度孩子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接下来我们讲《弟子规》“谨”这个部分。启首的四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晨要早起,晚上要适当的晚睡,年老是非常快的事情,你要珍惜此时眼前的一分一秒。你不要想没事,我今天不珍惜了,明天我加倍找回来,有这种想法基本你就惜不了时。要惜此时,很多著名的学者,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时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能够用来工作的时间都是差不多这点份额,那么就在于你第一会不会利用时间,第二会不会挤出时间。珍惜光阴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延长,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guan)、兼漱口、便溺(niao)回、辙(zhe)静手、接下来《弟子规》要求孩子们爱护生命,养成良好的为生习惯,非常基本;晨必盥(guan)、兼漱口、便溺(niao)回、辙(zhe)静手、早晨起来要洗脸,还有兼漱口,上洗手间回去了以后,你总归要洗洗手的,对于这四句话唯一一个要解释的,或者说唯一一点会引起大家疑问的是什么呢?也需朋友讲;古人为什么说“兼漱口”古人为什么不刷牙啊?漱漱口就行了吗?这个没办法,因为古人没有牙刷。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刷牙的习惯,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人最早是用齿木(一种杨木)比较软的木头,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把这个木头在嘴里嚼,像嚼口香糖一样,达到刷牙的目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拿这个木片,用嘴啊先给它咬一咬,咬软了以后刮牙齿,但是古人又有比我们讲究的,为什么?用齿木还得挂舌苔。我们是到这几年才认识到,现在也有这种牙刷了,可以刷牙也可以刷舌苔的,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流行,古人有刮舌苔的习惯。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穿衣戴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人人都会,可以《弟子规》为什么要用大段的篇幅教孩子如何传衣服呢?在中国古代穿戴整齐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弟子规》讲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帽子要戴正,纽扣有的都得扣上。袜子和鞋子都要紧切、要合脚、该系带的要系上。因为古人的袜子跟我们今天不一样,古人的袜子也是要系的,古人的鞋有很多是要系的。这四句要求;我们在今天啊!从年轻朋友们身上很难看到,因为今天的时尚跟《弟子规》不太一样了,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年轻人很多戴帽子的,帽子有各种各样戴法,但是很少看见戴正的。基本上是歪戴的,明明是一帽檐,他戴到脑后面去,或者戴到这边,戴不正,衣服上钉满了无数的闪闪发亮的扣子,但是,不是拿来扣衣服的,基本上是看的。前面反而是裂开的。《弟子规》要求有扣就得纽,现在很多年轻朋友的衣服扣眼比扣子少得多得多。那么鞋子、袜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耷(da)拉着,鞋子趿(ta)拉着,反正都比较大,大概因为我们一般都不习惯穿小鞋,所以鞋子穿小的没有,但是基本上都穿大,我最近前一段还看到有人穿袜子时一只脚一个颜色,袜子颜色不一样,我还看到过穿鞋两只不一样的颜色,这个也是很奇怪的。

那么这样一种时髦的风尚古人不能理解,你如果把我们的老祖宗从地下请出来,你请十个出来,能够给吓晕十一个,一看,怎么这样了已经,十个吓晕了,十个里面难保有一个胆儿比较大的,吓回去了再回来看一次,还得给吓晕。

这个时候已经时代不一样了,《弟子规》讲的是古人对着装的基本要求。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的要求被中国古人视为衣冠整齐的基本标准,榷(que)守不移,甚至有些人不惜为此牺牲生命,那么究竟什么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为穿衣戴帽这样的小事而丧命呢?

比如我们知道;子路,是孔子弟子当中很特别的一位,在《论语》当中提到子路的地方有四十一处,他在孔门弟子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我们传统当中流传着很多和子路有关的故事,“百里负米”例如孝敬父母的影响,他孝敬自己的妈妈,又没什么钱,他听说别的一个地方一百里以外的米比较便宜,子路很有意思,跑了一百里路,给妈妈把米背回来了,叫百里负米。 还有一个“闻过则喜”这是讲子路的,我们听到别人批评,我们一般都不高兴,你批评我干嘛?你怎么今天又说我了?现在年轻朋友很多这样说,怎么又说我啊?子路只要听到说,我马上改正。只要真的是错,闻过则喜。这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子路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比较特别,从小就是性鄙、好勇力、冠雄鸡。《史记-仲尼弟子传列》他从小就是力气很大的一个人,所以他的打扮也跟孔门弟子不太一样,他头上戴着鸡冠帽,很勇猛,像公鸡一样,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的头徽上不是老有这个东西吗?很勇猛的,佩着箭,佩这种很勇猛的东西,很厉害。他很鲁莽但是很忠诚,他在孔门弟子当中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人,因为他还是孔夫子的驾驶员兼保镖,他是给孔夫子赶马的,孔夫子因为有了这个学生以后这是孔子自己讲的,我有了子路以后好像欺负我的人少了,因为孔夫子会经常被人骂,当时很多人要骂孔夫子,子路一听,来,你骂,骂,我就揍你,他脾气很大,所以这样就没有人敢去骂孔夫子,孔夫子对于子路呢也很信任,孔夫子讲如果有一天,道不行,我做一个小木筏子我走,到海里边去,那么孔夫子讲;如果发生这件事情的话,如果我到这步境地的话,大概只有一个人会跟着我,就是子路。由于子路是一个非常特殊性格的人,所以他有的时候啊!也只有他敢批评孔子。

“子见南子”孔夫子到一个国家去,看见一个国君的夫人,这个国君的夫人在当时名声不好,很漂亮,很妖冶(ye),但是孔夫子大概是想能够利用这位夫人的关系能够接近国君,把治国的道理交给国君,所以犹豫了半天,他还是去见了南子,“子见南子”是一个千古的大事情,子路生气了,这老师,你怎么能去见怎么一个女人呢?很不高兴啊!跟孔子说,逼得孔夫子朝天赌咒啊!孔夫子赌咒的不太多啊!对学生。 说我就是为了给国君讲治国的道理,才去接近南子的,如果不是的话,老天罚我啊,老天罚我。孔夫子还当着子路的面诅过咒的,这么一个人。那么可爱的人,那么有才华的人,就是死在帽子上。

有一个国家内乱了,子路又看不过了,子路要骂这些乱臣贼子,结果有一个乱臣贼子手下的打的时候把子路的帽子给打歪了,一般人你把我帽子打歪了,已经很危险了,我肯定跟你打都来不及,我拼命啊!谁知道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说我可以死,但是我帽子不能打掉,所以他把手上的家伙放下来去把帽子给系好,这么一弄被砍成肉酱了。子路死就是因为帽子。所以“冠必正”对古人来讲是很要紧的。这样的情况在我们传统当中啊,是非常非常多的。 比如有个晋文公,也很有名。这是古代中国一个很有名的国君,打仗的时候,打着打着,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带松了,他居然把手上的武器放下来,在战场上蹲下来先把鞋带给系好,这个都在古籍当中留下记载的,那么还好,他是个国君,他不是一般人,他旁边有很多护卫,如果像子路一样,他也被砍成肉酱了。所以对古人来讲对这些的着装要求非常明确,你尊崇这样的要求,养成这样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当中都是给予赞美的。为什么要这样,你如果不讲究这个会怎么样?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中国古人对于衣冠整齐的重视,在现代人看来无法理解,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把衣着是否整齐看的如此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着装习惯又会怎样呢?

在古人来讲,对着装的要求非常明确。你遵从这样的要求,养成这样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当中都是给予赞美的,为什么要这样?你如果不讲究这个会怎么样?这个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你不从小养成一个着装比较好的习惯,不把帽子戴的像帽子的样子,鞋穿的像鞋的样子,邋里邋遢的话,你到了社会上,到了工作当中,无伦是你的上级,无伦是你的师长,或者你的同事,都不会对你有好印象。我们现在课堂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是不太注意的。比如上课的时候穿的很暴露、浓妆艳抹,帽子戴的不像帽子样子,鞋子穿的不像鞋子的样子,衣服不扣上,这种情况都不会有好印象,我们现在有的时候去看一个人,比如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衬衣,我们当然不像《弟子规》要求说有纽必结,那么这样的话衬衣都得扣成这样了,一般我们现在习惯不打领带的话,衬衣一个扣子不扣,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来了以后两三个扣子不扣的,给你一个什么印象啊?基本我们感觉,轻的说这个人不修边幅,重的说什么?这个人流里流气啊!那你这个人怎么会有好印象呢?不会的!相反,如果你按照这个要求去做,衣服穿的很得体,非常注意,衣服的扣子该扣的都扣好,鞋子该系鞋带的都系好,袜子不要松松垮垮,像一个蘑菇一样堆在鞋子上,比如说你去就业的时候,去找工作的时候,一般总会给别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你上课到课堂里,老师也会对你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你跟大家交往,大家都觉得你这个人是比较注意,比较在意的一个人,不会是一个很不负责任很邋遢的一个人,这个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当一个人成长起来以后是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的。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弟子规》不仅是对孩子怎么穿衣服要求从小养成一个习惯,你放衣服也不能乱放。你在家里归置衣服,把衣服放哪都要讲规矩,要放在合适的地方,要有固定的位置,这也不是容忽视的生活习惯,所以《弟子规》接着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你放你的帽子,你放你的服装,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要到处乱塞,把衣服又搞脏了,把环境又搞的很乱。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好多电视剧,比如有一个人要出门了,妈妈心疼自己的孩子,或者一个爱人,一个女孩子如果爱上一个男孩,一般我们看到古装戏里比较多,说给你做一身衣服你路上穿,完了有给你做一双鞋子你带着路上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是这样的,托出来一个盘子上面是一套衣服,上面放着一双鞋,没有古人会这样干的,怎么会这么放,鞋子怎么会放在衣服上面啊?又不是手套,古人不是讲吗?“帽子虽旧我是戴在头上的,鞋子虽新我是踩在地上的”你总不可能把鞋摞在帽子上头,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另外一个盘子托一双鞋,再一个盘子托一身衣服,或者把衣服搭在鞋上,是可能的,这是非常讲究的,这些习惯讲究,我们把它认为繁文缛(ru)节,不是这样的,是讲究你讲规矩,讲规则、物当其分、什么样的东西有什么样的位置,这一点实际上今天好多孩子是不注意的。因为今天很多孩子大概衣服都是父母帮着整理,或者环境好一点家里还有工人帮着整理。从小习惯衣服到处乱扔,到处乱放,今天找不着帽子,明天找不到鞋子,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很少见的,因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时候,我因为跟学生接触比较多,有的时候这个学生原来平时蛮好的,衣着搭配都很好,很规规矩矩的,突然有一天你觉得很刺眼,比如说夏天,穿了一件比较厚的衣服,或者冬天穿了一件比较薄的衣服,我说干什么?老师,衣服找不着了,这个事情我碰到过比较多,可能大家碰到不多,那么在今天我们的房子大了,生活条件好了,衣服也多了,现在孩子衣服多的不得了,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好像觉得都是理所当然可以理解的,其实不是,在古人不是,古人认为这不是借口,这是一个生活习惯,你从小要养成,古人如果遇到这样情况说找不到帽子,找不到需要穿戴的衣服,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件大事啊!找不到帽子情况会很严重啊!在历史上有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跟两个著名的人相关,还是帽子闹得。

齐桓公有名吧!有一次喝醉酒了,喝醉酒了以后突然发现帽子没了,帽子找不到了,可能齐桓公也只有一顶帽子,古人的国君不像我们想的这样,或者他丢掉的是国君的那顶冠,他只有一顶。一般我们想怎么办?帽子掉了,我随便戴另外一顶帽子出来见人好了,或者我不戴帽子包块头巾怎么样啊?齐桓公不行,齐桓公酒醒以后发现帽子没了,感到巨大的羞耻啊!他感到羞耻啊!连帽子都找不到了?三天不上朝,躲起来了,谁找他都找不着,这个时候谁是他的宰相呢?----管仲----正好国家发生了大事,什么大事啊?饥荒来了,各地的饥荒消息都报上来了,管仲不敢做主去找齐桓公,齐桓公因为帽子丢了,谁都不见,觉得很难为情,管仲只好下令开仓放粮,就把这个粮食啊!自作主张发下去了。老百姓很感谢管仲,认为遇到了一个贤相,后来知道这情况以后在齐国就开始流行一首歌谣,国君啊?国君啊?你的帽子何时在丢啊?他觉得丢一次就可以放一次粮啊?所以这情况会很严重。

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衣装的整洁,尽量,除非是特殊情况,不要去弄污你的衣服,在古人眼里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在古人眼中衣帽是否干净,穿戴是否整齐,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因此古人常常会通过穿衣戴帽来观察一个人,那么穿衣服和修养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通常人们会从衣着的哪些细节来观察一个人呢?

古人极其重视修身,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从一双鞋子的角度去看修身对人的重要性。在《德育古鉴》里面,有一个人叫“张瀚”,他在督察院任职,督察院就好比我们今天的中纪委、检察院、很重要的机关任职,非常能干,是个人才。当时的院长叫台长,非常重视它,觉得这是个重要人才,但是怕他像有一些人那样也很有才华,但是后来走向歪路。担心啊!所以就想敲打敲打他,怎么敲打他呢?张瀚又没干坏事,又没贪赃枉法,没有干过,那你要提醒他,跟他讲干巴巴的道理,你要洁身自好啊,不要被人拉下水啊!被人腐蚀,这没什么意义啊!不形象啊!这个院长就找了一次张瀚,两人闲谈,他说;小张啊!你真的有才华,非常好,在督察院里,我昨天下朝的时候,我下班的时候啊!我碰到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我走在街上看见两个人抬轿子,一个轿夫,我注意到他脚上穿了一双新鞋子,非常干净,从东头走到西头,我发现他小心翼翼的,为什么?都挑干净的地方走,因为他穿的是新鞋子,所以这个骄子抬的非常稳,鞋也没有弄脏,当他走到西城,拐弯向南走的时候,他一不小心,这个鞋子被旁边的飞驰而过的马车带起来的雨水给搞脏了,一下子这个新鞋子变成脏鞋子了,于是这个轿夫啊!肆无忌惮,到处乱走,专门找泥坑踩,这个骄子啊!越抬越颠簸,我看坐在里边的人颠得够呛。

什么意思?张瀚马上就说;台长,我明白了,您是用鞋子来告诉我一个道理,这是修身的要道。什么一个要道呢?一个人千万不能失足,一旦失足,恐怕就会无所不做。这个故事说明古人绝对不会仅仅把鞋是不是贴脚,是不是干净,看作一种不重要的生活小节,不是,他要从中观察你的人,观察你有没有一种意识,有没有一种修养,有没有一种戒胜戒惧。

我们今天如果有一个人,比如说到一个单位去,拜见一位领导,拜见一位尊长,到学校拜见一位师长的话,最注意是哪两点?最注意的是头和脚。过去是注意帽子,我是不是戴了帽子,后来不注意了,帽子不戴了大家,注意发,注意头发是不是整齐,所以有两个字叫“噱(xue)头”,这件事情有没有噱头啊?这是南方话,但是现在其实在普通话里也在流行,就讲头要弄好。还有一件事情注意脚,你的鞋是不是干净,你的鞋有没有破个洞?这叫什么?“蹩(bie)脚” 现在有的时候我们形容一个人,这个人做事做的真蹩脚,这个人为人真蹩脚,其实跟脚没关系,也许这个人角很好,但是,有的时候觉得你到一个场合鞋很脏到别人家里,或者到别人办公室,鞋子一个洞也不去补补,就认为你这个人修养有问题,你不注意小节,你怎么会做得好大事,当然也有人讲,不拘小节可以做成大事,这是对特殊的人而言,及特殊的人而言,我们一般人应该从小养成注重这种小节,注重这样细节的行为。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弟子规》在要求孩子要做到穿衣戴帽整齐,放置衣服有序之后,进一步教孩子如何选择衣服,那么,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在选择衣服的时候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这个原则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是否适用呢?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一个人应该怎么来选择穿什么衣服?《弟子规》定下的原则是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弟子规》绝对不赞成衣服要华丽,而是说要整洁。古人啊!对于衣服过于华丽总的来讲都是反感的,就算是贵为帝王,你已经是皇帝了,那么你也应该以《弟子规》这种要求为美德。不贵华,不要以华丽为贵,以整洁为贵。

我们知道,吊死在煤山的崇祯皇帝,当然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复杂,有一点,总归认为这个皇帝值得我们同情,崇祯皇帝自己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老百姓对他也比较同情,同情有好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不是吊死在歪脖树上的嘛?当把他的遗体解下来,大殓的时候,要下葬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原来他身上的袍子有补丁,那就说明这个皇帝还是比较节俭的,不是一个很奢侈的皇帝,他是一个多少让人产生一点同情心的亡国之君。

在历史上,像崇祯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 唐朝、唐肃宗,(有这个皇帝)他有个臣子叫韩择木,有一天这个臣子去歌颂这个皇帝,当然如果皇帝比较节俭,臣子一般都会努力的去歌颂,希望皇帝接着这条道走下去,这样对整个国家对整个人民都有好处,所以这个臣子就说;皇帝,你真好,你真节俭,歌女跳舞的时候都没有华丽的衣服和装饰,就是他有好多歌女,但是歌女大概也是穿着很普通的衣服,行头都不行的啦!都是穿着很普通的衣服在跳舞,说你真节俭,这个皇帝一听也很高兴,就把自己龙袍的袖子伸出来让这个臣子看,是啊!是啊!不看,我这个龙袍都洗过三次了,对于古代一个帝王来讲,一件衣服洗过三次就算很节俭了,不能拿我们的观点来说,我们的衣服洗过三次什么事情?我洗过三十回。这不能说。

《弟子规》接着讲上循分、下称家、要和自己的身份相称,要和自己的家庭情况相称,和自己的身份相称,我们今天是能够理解的。

比如一个是年轻学生,还没有踏上社会还没有工作,你在大学里上课,天天西装笔挺领带森然的,皮鞋擦的锃亮,一般大家会觉得不妥当,因为这和学生的身份不一样,学生干干净净比较简洁能够尊重课堂教育的氛围就可以了,比如在办公室里,你如果不循分的话,比如有些女孩子把晚上出席晚会穿的露背的礼服穿到办公室去,那毫无疑问,谁都不会觉得合适,对不对?倒过来也是这样,比如朋友聚会,大家高高兴兴很轻松,比如大家到歌厅里去唱歌,你突然打着一个领结去了,穿着个燕尾服,大家要不认为你是在这里工作的,如果说服务生有这个要求,那大家觉得你就很奇怪。一个人如果穿衣服和自己的身份相吻合,会给大家比较好的印象,一个什么印象呢?你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你非常明白自己的身份,那也就意味着你对自己在这个身份底下应该做什么?不行该做什么?应该尽哪些责任?都相对比较清楚,大家都会认为你头脑比较清醒,如果你乱穿,穿的和自己身份不相符,大家要么觉得你这个人心太野,要么觉得你这个人有妄想,要么觉得你脑子不清醒,这都是不好。

下称家、过去是有等级制度的,比如我们知道过去谁能穿绸缎衣服,丝绸衣服啊?当了官的。有功名的才能穿,你就是商人,亿万富翁都不许穿的,到了很晚期在中国传统社会乱了才可以穿,比如一个女孩子谁可以穿红颜色的鞋子啊?绣花鞋,现在谁都可以穿,到百货公司买一双,红的,我还一只脚红的,一只脚绿的呢?怎么样?古人一定要什么?自己的配偶,丈夫秀才以上功名你才可以穿,你不穿,别人不会觉得你谦虚,觉得你很怪,如果旁边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丈夫都是秀才穿一个红鞋子,重者告官,要究办的,轻者,觉得你疯了,过去比如说女性谁能够穿红的裙子也有讲究的,一定要是夫人、太太、这个有讲究的,这个叫下称家,但今天我们当然没必要有这种等级观念,但是,和自己的家庭情况比较吻合还是应该纳入我们的考虑当中的,比如父母收入比较高,或者父母的情况比较好,那么孩子穿衣服稍微的好一点只要和你的身份相符,这还是前面一个原则,那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父母由于种种的原因经济状况不允许,而现在的孩子拼命要找贵的,很好看,很华丽的衣服穿,这毫无疑问是不妥的,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现在有好多这样的故事,因为虚荣,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环境,但是非要这么大方,完全不顾,要贵华,要华丽,而不是整洁就可以了,引发出多少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在今天还是应该提倡《弟子规》里边“衣贵洁,不贵华”这样一个原则。“上循分、下称家”我们把它结合现代社会的一些特点我们来考虑,把传统当中好的部分继承下来还是值得我们遵守的,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们平时讲衣食住行,《弟子规》前面这个部分讲的是怎么穿衣服,衣服应该怎么穿,应该怎么放,接下来毫无疑问,就要讲到 “食”的部分,在吃饭的时候,有什么讲究,有什么规矩,请大家听下一讲《弟子规》的规定。

第13篇:《弟子规》之“谨”教育案例文档

《弟子规》之“谨”教育案例分析

【警示案例回放】

一、盘点中国人出境旅游时的各种不文明现象

近年来中国人在国外的众多不文明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抨击这些不文明的时候,令我们欣慰的时,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这种现象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将以一个文明的形象面向全球。

在文物上涂鸦、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免税店里随意插队……这些中国游客在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礼仪之邦”之形象。新华旅游盘点近期国内外旅游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呼吁文明出游,游客应认真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旅游者”,让提升公民素质成为“发展必修课”,这不仅关系到个人文明素养和中国海外形象,更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素养和文化软实力。

(一)颐和园绿地成“公厕”? 至少十名男性游客当众小便

2012年7月1日,在颐和园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曹先生拍照,并发微博批评游客不雅行为。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称,颐和园内共有150余处公厕,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当众小便,属不文明行为。

(二)杭州西湖成了“洗脚池”大煞风景

2013年07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当日,酷暑下的杭州犹如火炉一般,在白堤两旁的西湖边,一些不自觉的游客,脱去了鞋袜把脚浸入湖中,享受湖水带来的凉爽。2013年07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当日,酷暑下的杭州犹如火炉一般,在白堤两旁的西湖边,一些不自觉的游客,脱去了鞋袜把脚浸入湖中,享受湖水带来的凉爽。

(二)长安城逃票游客攀爬城墙被拍 大呼:别传上网! 7月31日晚上8点左右,有10多名男女青年游客为了逃票,在西安含光门内,相互帮忙徒手攀爬上了城墙,这一行为立刻引起路人的侧目。有路过的记者将这不文明的一幕拍下,当看到有人拍照时,这几个青年却大喊“别拍了,我们不想把这样的照片传到网上。”

(三)偷拿蛋糕鸡蛋吃饭“霸桌” 不守秩序 不文明游客让人脸红 几位武汉导游向记者讲述了那些带团时遭遇的让人脸红场景。沪春秋旅行社导游李虹介绍,2013年9月她带一个23人团队去昆明,入住的是当地一家三星级酒店。第二天早餐吃自助餐,游客们在餐台见什么拿什么,每个人面前食物都堆成小山。但很多东西游客只咬一口,就扔到了一边。像馒头、花卷之类的,在餐桌上丢得到处都是。鸡蛋和蛋糕比较受欢迎,游客也是拿了一大堆。本来餐厅规定食物不能带走,4名女性游客还是用餐巾纸把鸡蛋和蛋糕包起来,准备偷偷塞到包里。

游客不守秩序也让导游很头疼。湖北省海外旅行社导游杨柯介绍,她有一次带团去云台山,本来大家上观光车都在排队,但武汉游客就喜欢一拥而上。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劝大家按次序登车,游客却根本不听。杨柯还遇到过更“奇葩”的游客,一次她带武汉会议团,晚上年会聚餐后送客人回酒店。不料晚上旅游车司机打来电话,说在车后排发现呕吐物和尿渍痕迹,怀疑游客在车上小便。杨柯联系那个团队的负责人,对方对司机进行了赔偿才没事。

(四)内地游客大闹台湾桃园机场 自称公务员

“大闹台湾桃园机场,这样做太丢脸了,而且两人自称是公务员。”昨日,文昌读者吴先生致电记者称,7月9日他随团到台湾旅游,在台湾桃园机场目睹了下面一幕:在行李托运处,一大陆女游客与台湾一名当地游客为先办行李托运手续吵了起来。随后,一名男子出声为女子帮腔,甚至要打那名游客,幸被其他游客劝阻。“我通过媒体曝光此事,是希望当事人能够出来向公众道歉。”吴先生说。

(五)中国大妈在美国华盛顿景点泼漆被诉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编译报道,一名华人女子因涉嫌26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等多处华盛顿国家地标景点建筑上泼油漆,已在29日遭警方逮捕,被以控破坏公共财物罪名。

联邦公园警察说,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林肯雕像上,腿部、坐椅和底座都溅有绿漆,地面也有漆的痕迹,显然是有人故意泼洒。警方说,警方是26日凌晨1时30分许发现雕像遭到破坏,但涂漆上没有文字或图案。纪念堂随即被迫暂时关闭。

(六)中国游客非洲朝狮子扔垃圾吓坏导游

肯尼亚有专门接待中国游客的当地导游透露,在马赛马拉过河时有中国游客对着河马怪叫,甚至趁司机不备,拿起手中废弃物就丢向河马,甚至连草丛中的狮子也不放过。还有当地导游表示,中国游客不顾劝告,夜里走出房间给河马拍照,这种做法其实很危险,一旦激怒野生动物,可能威胁全车人的安全。

(七)苏黎世:因两名中国乘客斗殴返航

不久前,在苏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有两名中国乘客喝了酒,在飞机上因口角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飞机被迫返航。而事件被曝光后,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斥“丢人都丢上天了”。

(八)帕劳:黄渤潜水捞到“中华”烟盒

2014年2月,黄渤在太平洋岛国帕劳度假时,在其微博中晒出了中国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的照片,并感慨说:“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这么干净的水怎丢得下手。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中华’,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一直带回岸边,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九)马尔代夫:中国游客捞珊瑚

2014年5月,马尔代夫当地的一位潜水教练偶然翻看微信中“附近人的照片”时,惊讶地发现,海滩附近有一位中国女游客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照,并这样写道:“刚刚捞到的珊瑚漂亮不?”

(十)福州花海公园油菜花遭随意踩踏 遍地是“窟窿”

2015年1月,福州花海公园,油菜花越开越旺。但在20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一些市民随意踩踏花丛,使得花海中遍地“窟窿”。

21日上午,记者来到花海公园,发现黄澄澄的油菜花海延绵一片,引来众多市民赏花,掏出手机、相机拍个不停。但记者见到,虽然在花田里设置了大量的赏花小道,可还是有人踩进花田中,甚至还有人在采摘油菜花。部分花田的油菜花,已经被踩倒一大片。

福州花海公园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种植油菜花时,预先考虑到游客赏花方便,特意在花田间铺设了很多小径供游人行走,并设有提示牌,但还是发生踩踏花丛的行为。昨天他们特地为此开了会,将增加保安数量,并加大劝导力度。

二、开会,你还在玩手机吗?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各代表团不约而同发出一条醒目的要求:代表开会不得玩手机、搞直播,不准玩游戏。

据报载,开会玩手机的景象日益普遍,“低头玩手机族”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会议、报告、讲座上的一道风景。有的地方,无论是大会还是小会,有的与会者手持手机低头摆弄,上网看新闻、读小说、玩游戏、发短信、聊天、写微博等等,玩瘾正浓,人在会场,心却在手机上。被敏感的媒体捕捉进镜头,成为会议现场的一大看点。

(一)琼海书记符宣朝:领导干部开会玩手机就地免职

“这么重要的一个工作,领导干部在这里开会,你们带头在这里玩手机,这是创建文明城市应有的行为吗?”2015年1月13日上午,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上对个别在会上看手机的参会人员提出批评,并表示今后如果再有领导干部在会议上玩手机,将就地免职。

1月13日上午,琼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省文明办主任张学泮,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法、检两长,市委督察组组长,驻军三警部队的主官,各镇(场)党委书记、镇(场)长和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央、省驻市各单位主要领导;嘉积镇党委和政府班子成员,嘉积城区14个社区和勇敢、桥头村委会全体干部,嘉积镇益群、大坡、下寨冬、南中、南堀、里邦、泮水村委会以及塔洋镇联先、孟里村委会等9个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市委宣传部和创建办全体干部;新闻记者等约500人参会。

在会议上,符宣朝对于个别参会人员看手机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还在会议现场表态,今后如果再有领导干部在会议上玩手机,将就地免职。“为什么给大家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就是因为要体现我们琼海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心。”符宣朝还在现场给参会人员“科普”了经常看手机的三点坏处:

1、对颈椎不好;

2、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3、各种鱼龙混杂的思想让有些人的思维混乱。

“创建文明城市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巩固和扩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良好的作风真抓实干,持续发力,稳扎稳打,我们琼海是可以实现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目标的,琼海50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可以更高的,琼海是可以书写出“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浓墨重彩的文明新篇章的!”符宣朝说。

(二)襄阳10名官员开会睡觉玩手机 被点名在媒体通报

4月7日至9日,襄阳市举行副县级以上党员干部严明政治纪律和严守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班,市纪委从严格会议纪律入手,联合多部门组成两个明察暗访组,对会议和学习纪律执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监督检查,确保教育实效。 检查发现,大部分学员能够自觉遵守学习和会议纪律,会场秩序良好。但也有极少数人纪律松弛、作风散漫,存在迟到、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

市纪委责令相关单位说明原因并上报书面材料,对开会期间迟到、打瞌睡、玩手机或电脑的当事人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当事人写出书面检讨,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开会玩手机是一种顽症恶习。对会议倦怠、消极,不仅是会风好坏的风向标,折射出的却是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其实,开会玩手机,既是对别人不尊重,更是对自己不负责。 会场需要倾听、思考与交流,更需要与会者的尊重。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代表13亿国人纵议国是、决定国策,需要代表、委员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应认真对待每一份议案、提案,真实反映群众心声,促成来自基层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反馈,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总之,无论大会小会,每一个与会者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去改正,认真开好每一次会议,真正与开会玩手机这一顽症恶习说“再见”。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

一、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在写书的过程中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作了一个圆形的枕头,这样一来只要稍微翻下身,头就会从枕头上滑下来,他就可以继续工作,后来果然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

二、赵宣子与祖麑的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位大臣名叫赵宣子,晋灵公在位时不知道要勤政爱民,赵宣子对国家非常忠诚不断地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因忠言逆耳竟起歹念,派杀手祖麑刺杀赵宣子.祖麑在上早朝前就到达赵宣子的家中,看到赵宣子已把朝服装戴整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祖麑看到赵宣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如此恭敬,心想他一定是个爱国的忠臣,自己绝对不能误杀国家的栋梁,但为完成国君交特的事情,他便撞槐树自尽。

三、乔其拉德的销售故事

行销界有位名叫乔其拉德的销售高手,他非常会卖车子,有一次他在家裏睡觉,突然惊醒起来跑到镜子前开始穿西装打领带,然后恭敬的打电话给客户。等打完电话后,又将西装脱下钻到被窝里面去睡觉,他的太太很疑惑他的举动,乔其拉德便向太太解释,客户虽然在电话那头没有看到我的样子,但是如果穿著随便,我在言谈中也会随便不恭敬,这样对客户是不礼貌的。

四、作揖还辱的郦食其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不喜欢读书人,所以有一次故意在召见读书人郦食其时坐在自己的床上,叫婢女帮他洗脚,藉此来羞辱郦食其。郦食其看了以后并不生气,反而很有礼貌的向他拱手作揖说道:“您若想推翻秦朝,就不应该这样无理的接见客人。”刘邦听了十分惭愧,就马上将郦食其请上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五、箕踞而坐的原壤

春秋时有个名叫原壤的人,是个很有学问的隐士,但是他为人轻视礼法,非常狂放不羁,因此常有不合当时礼仪的举动出现。有一次,他看到孔子远远走来,故意把两腿伸直叉开坐在地板上,藉此举动藐视孔子讲礼的主张,孔子看到他的行为,就训斥他:“你小时候不懂得尊敬兄长,长大后又没有值得称赞的事,真是败坏礼俗的害群之马。”说完就用手杖打他的小腿,以警示他的恶习。 【“谨”之案例】

一、细节决定成败--一颗钉子换来的工作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子,从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毕业,成绩也很一般,她到一家合资公司去应聘,外方的经理看了她的材料后,面无表情地拒绝了她,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站起来准备走。突然觉得自己的手被什么东西扎了下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颗血珠。原来是凳子上一个钉子露在了外面,她见桌子上有一块镇纸石,便拿过来用力把小钉子压了下去。然后,她微微一笑,说声告辞就转身离去了。几分钟后,公司经理派人在楼下追上了她,她被公司破格录用了。

决定人生命运的往往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体现的恰恰是一个人的教养、人格和胸襟。

就算你已经成了一个大人物,也不可忽略细节的作用。正如柏拉图所说“对于将军或政治家来说,如果他们只注意大事而忽略小节,他们的结果也不会太好,如果没有小石头,大石头也不会稳稳当当地矗立着。”

二、周恩来总理的礼仪风范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杰出的外交礼仪修养为全世界所倾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了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他手里有“牌”时,说话的声音反而更加柔和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他面容瘦削,颇带憔悴,但神采奕奕,双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坚毅又安祥,既谨慎又满怀信心。他身穿一套剪裁精致的灰色毛料服装,显得简单朴素,却甚为优美。他举止闲雅庄重,使人举座注目的不是魁伟的身躯(像毛泽东或戴高乐那样),而是他外弛内张的神情,钢铁般的自制力,就像是一根绞紧了的弹簧一样。”周恩来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的人格、智慧和风度所折服。相反,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的举止就有损于他自己和前苏联的国际形象。赫鲁晓夫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经常站起来打断别人的发言,甚至当西班牙代表发言时,他竟脱下皮鞋,敲打桌子。时人评论他的举止“像一个粗鲁不懂规矩的乡下人。”

握手是国际交往中最常见的礼节,就是这小小的握手却在中美和中苏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尖锐地象征了两国关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一次“破冰之旅”。周恩来总理当时给我们确定的接待方针是“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尼克松乘坐的专机于2月21日中午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等到机场迎接。尼克松下机时,为了突出他和他的夫人,使照片拍出好的效果,不让基辛格、罗杰斯等人同他一起下机,等他跟周恩来握手之后,其他人才下舷梯。而周恩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在尼克松步出机舱,走下舷梯近一半时,周恩来鼓起掌来,尼克松也报之以掌声。请注意,周恩来不是等尼克松一出舱就鼓掌,也不是根本不鼓掌,而是等尼克松下梯一半时才鼓掌,足见周恩来总理对礼仪细节的重视。 尼克松对周恩来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越过一个大洋,越过相互敌对20多年的握手,这表明中美关系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而周恩来则对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作了寓意深长的形容:“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机场欢迎仪式,按惯例是悬挂两国国旗,奏两国国歌和检阅仪仗队等。尼克松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我方的接待完全符合礼仪。但同当时我们接待其他国家贵宾的仪式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没有群众欢迎场面。所以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对我们接待工作的评价是“合于礼而不热”。

在欢迎宴会上,由于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中国乐队演奏了美国民歌和尼克松家乡的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牧场上的家》,让尼克松夫妇感到非常亲切。周恩来一般在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碰杯时,总是让自己酒杯上沿去碰对方杯子的中间部分,以示对来访客人的尊重。但这次在向尼克松敬酒时,却特意将他的酒杯杯沿和尼克松的酒杯杯沿持平后再碰杯。这种细节安排既不失礼也不过分,显示了我们对美国人不卑不亢的态度。

【《弟子规》之“谨”教育活动措施】

在《弟子规》中,“谨”单独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部分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谨慎小心、规矩低调、有自我尊严的生活习惯。要想培养一个严谨的生活态度,必须从学生时代抓起,因此,我们采取一些措施:

一、举行以“《弟子规》伴我成长”为话题的国旗下的讲话。

二、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比如可以练习饮食的礼仪-西餐礼仪.摺口布:练习摺口布.西餐的作法:长桌的两端坐著男女主人,主人右方再排入宾客.刀叉的摆法:叉子在左,刀子在右.用餐方式(讲解时请学生出来示范) 1.西餐重视视觉,以主人为主,女主人优先,男主人或侍者需帮忙挂衣服或拉椅子.2.口布打开置於腿上,开动时以女主人为主,女主人开动,众人就可以开动.3.饮料以浅尝为主,杯子为高脚杯,倒入饮料约杯子的1/3.4.肉或糕点需切成数小块慢慢品尝(切完后刀子放在盘子的上方,右手拿叉子).5.食用完毕后,餐具摆放以十点钟方向或四点钟方向为主,刀锋向上.6.口布擦拭以嘴角四周为主,勿用来擦脸.每位学生发下刀叉,盘子和餐包,请他们练习用餐的方法.

第14篇:弟子规谨教案及反思—校本

弟子规-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弟子规-谨部分内容。

2.初浅理解文中意思,大致背诵所学内容。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朗读弟子规-谨部分内容,大致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初浅理解文中意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之前我们学了《弟子规》(出则悌),学习到了很多好习惯,有尊敬长辈,友好同学,爱护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就接着学习《弟子规》(谨)出示卡片《弟子规》(谨)跟着老师来读,弟子规谨,生读,谨字就是认真严谨态度端正的意思。生齐读

二 读文知意

(一)学习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1)师:出示图一请小朋友看一副图,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学生:早上,一个小朋友正准备起床

师:图片贴黑板,哎,对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这就是朝起早出示朝起早贴黑板。朝就是早晨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早上要起早。谁试着读一读。指名读两位学生, 你读出了早起的决心,谁还想像他一样试试,全班齐读。生齐读 每天早上有很多同学早早来到学校,跟着老师一起晨跑,表现非常棒,但也有少数同学来得晚,老师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做到朝起早,早早来到学校锻炼身体。

(2)师:我们再来看一副图,同样告诉老师,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出示图二贴黑板 生:晚上,一个小朋友在读书,

师:你怎么知道是晚上(台灯)你真聪明,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夜眠迟,出示夜眠迟,那谁又能告诉老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夜晚在学习

师:哦,回答得不错,眠就是睡觉的意思,因为夜晚要学习,所以就睡得怎样啊?生:晚、迟

师:跟着老师来一遍,夜眠迟,谁想试着读一下,指名读两位学生, 你读出了夜晚学习的想法,谁还想像他一样试试,想读的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3)师:谁能合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得真流利,听你们读这么好,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4)师:出示图三贴黑板现在让我们再看一副图,告诉老师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生:老爷爷在看书

师:老爷爷这么答年纪还在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啊老易至 惜此时,出示老易

至 惜此时 跟着老师读一遍,师领读先分后合,指名读,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人容易变老,所以要珍惜时间,来就让我们抓紧时间读一读吧!生读 5师:请同学自由的把黑板上的三行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读好,生自由读,谁会读啦!指名读,你读得真不错,这么多想读,我们就男女生接龙读,看到大家还想读的样子,我们就像刚刚的方法,同座位接龙读一遍。

6师:学完了这一节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珍惜时间

(二)学习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1师:朝起早,早上起来后我们首先要干什么?

生:穿衣,洗脸,刷牙

师:对啊,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刷牙,这样才是讲卫生的好孩子。古人也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子女的,出示晨必盥兼漱口,晨是早晨,盥是洗脸,漱口是什么意思,对刷牙的意思,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早晨要洗脸刷牙。跟着老师读一遍。生读,谁想试试,指名读,谁能配动作读,齐配动作读。

2师:早起要洗脸洗口,这都是非常好的卫生习惯,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上完厕所后要洗手,恩,这就是便溺回辄净手,出示便溺回辄净手跟着老师来一遍。指名读,齐读。

3师:我们一起把他合起来读一读,现在大家自由的在下面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摇头晃脑读,同桌配合读,配动作读。

4师:读了这些你懂了什么道理?要讲究卫生

(三)合读学习内容

师:回顾之前学习的。我们一起完整的读一遍

(四)背诵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要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背一背。生背,背诵第一部分的同学起立,展示你们的背诵成功,会背的闭上眼睛,不熟的可以睁开眼睛瞧一瞧背诵第二部分的同学起立,展示你们的背诵成功,会背的闭上眼睛,不熟的可以睁开眼睛瞧一瞧。生背

(五)配乐诵读

四 板书设计

弟子规谨

(图一)朝起早 夜眠迟晨必盥 兼漱口

(图二)

(图三)老易至 惜此时便溺回 辄净手

五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校本课,内容是《弟子规》谨篇中的“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正确朗读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读诵为主体来进行。经过与教研员老师的探讨交流,以及自己的课后反思,我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我在校本课中一直按照学校骨干老师编写的校本课弟子规教材来上,结合一年级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自己有详略对待或删减,在综合教材整体内容,此次内容稍略难点,读起来稍有拗口,但一节课学习两节应有足够时间,如果学生能在高效学习的基础上,老师的正确教导,达成目标应不成问题。

二 教学目标的制定:我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朗读弟子规-谨部分内容.初浅理解文中意思,大致背诵所学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目标,学生学情及自身专业特点,我的目标偏重于前两点,即正确诵读和初解文意。而学校所发教材及教学设计则偏重学生习惯养成,因此这就导致我的校本课与学校原预想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理念有出入。

三 教学过程的设定:

1导入,回顾前文内容,以师生对接的形式对以前知识进行回顾,单刀直入的引到今天将要学习内容。在次学生配合积极,也反映出其对前文学习未曾忘却。

2 题目的诵读过程中出现生难学之字,“谨”,作为武汉地方语言的特色,在前后鼻音上是一道坎,在反复强调中并未做到全班读对的好效果。

3第一部分“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的教学:

A 首先我以图片提问引入,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图片大小和方式呈现不是很合理问题,很多学生没有看清楚图,特别是后排,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偏差,就像第三幅图,学生无法看清图上画的老爷爷在干什么,因此由我帮助说出,在此用时间有点多,耽误后面学习。

B 在学生回答偏题时作为老师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鼓励表扬,这样只会把其他学生带偏离。如,看图说图上花了什么,生答出睡觉,甚至做梦等答案,而我没有引导请听清老师问题,只是评说你是一个爱做梦的孩子,结果误导了其他学生。

C 学生在读时,要注意咬准字音,但又不能太过,像一个孩子读“老易至 惜此时”过度的卷舌,我没有进行矫正,只是一味的说读得好

D 在评价语中,对学生的表扬要有理有据,真实可信,不能用好、棒、不错来说,显得虚假不真实,要说出好在哪些地方,让学生的到真正的鼓励,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在评价中纠正自己,学习他人。

4 第二部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的教学:

A 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的字更难认,读起来更拗口,就算学习时间不比第一部分多,至少也要一样,但我却在第二部分学习上没有做到应有的时间,因此达到的目标效果也没有前部分好。

B 在学生读得形式中,虽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激发诵读兴趣,但 没有进行诵读形式分层次处理,每一种形式都有他自己所该处的环节,如指名读大多在初读尝试中,而接龙读,开火车读,配动作读应当放置于学生有一定的熟练程度,齐读有开始的时候读的,有复习的时候读的。在此处设计中没有按照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细心周密的安排,排序。这也是第一部分中存在的问题。

C 作为刚上岗的老师来说,在课堂次序维持上,经验还是欠缺,特别是在上课过程中,不能一直保持高亢的声音,这样既没有正确使用自己的嗓音,保护自己的喉咙,又达不到课堂安静的的目的,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养成一种倾听的习惯。要学会抑扬顿挫的来把握课堂。

D 最后缺少两部分的合起来的诵读,也缺少最后背诵的环节,不得已以作业的形式完善背诵环节。

经过这次课及教研老师的帮助,在上课细节方法,应对措施等方面也有很大收获。

第15篇:《弟子规》学习课程011谨之四

弟 子 规

谨之四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弟子规》在“谨”的片尾特别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的话,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我们个别应该警惕的呢?如果我们忽略这些事情又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后果呢?

我们前面讲到《弟子规》对孩子的行为举止,站相坐相、待人接物各方面的规定,接着《弟子规》讲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又是两个“勿”这一段的《弟子规》“勿”字特别多,也就是说语气比较严厉,是严格要求孩子必须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这些话很简单;“就是你碰到一件事情、任何事情、你不要忙乱,不要慌乱,为什么呢?忙者多错,你一下子急急匆匆地,我们讲没头没脑的容易惹出一些麻烦,容易把一些好的事情给做错了。”勿畏难、勿轻略、“但是你看到任何一件事情你不要先有畏难情绪,一件事情还没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爸爸妈妈叫他做件事,哎呦,我干不了,爸爸妈妈叫他做道题目,哎呦,我不懂,你不要先畏难,你先怕了,那你就什么都谈不上了。但是仅仅有勿畏难是不够的,还要勿轻略,换句话说;一方面你不要做都没做就觉得难,但是另外一方面你也不应该连做都没做你就觉得它很容易,很轻视它,很忽略它。这两个极端都是要避免的,那么按照《弟子规》的说法很简单,孩子们应该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在古人里叫什么呢?“临事而惧”。

你碰到一件事情你先要存一点畏惧之心,一点点,不能太多,太多就畏难了,你要非常认真,要战战兢兢要非常踏实,仔细的做好准备去处理某件事情,如果太畏难,如果太轻略,那么结果都不会太理想,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我们知道开元初年唐玄宗比较注意选拔人才,当时全中国有四个人才非常优秀叫“一时之选”。当时最优秀的人才,其中有一个人叫李杰,这个人当了一个官叫河南尹,河南,当然不等于今天的河南省,但是这个地方的地方长官,河南尹,那么他当了这个地方长官当然要审案子,我们古代中国地方长官都要审案子。

有一天来了一个寡妇告状,告谁呢?告自己的儿子,罪名是什么呢?“不孝”在古代中国做母亲的告儿子不孝那是天大的罪,那是可以判死刑的。不孝是中国传统十恶之一。就是十件最恶的事情里面在当时排在第七件,就是不孝,那么这个李杰一看,哎呦!这个寡妇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告儿子不孝当然是大事,就命令把这个不孝之子抓到堂上来审问,一审很有意思,这个儿子说,我得罪了母亲,大老爷您也别审了,我只求一死,我不想活了,什么都不辩解,那这个李杰一看,如果像要做事情轻略的话,那很简单啊!有原告,妈妈,告儿子,儿子也承认了,我得罪了母亲,而且他也愿意死,拖出去砍头不就完了吗?最简单的方法,而李杰没有。李杰就做事情勿轻略,做事情就没有掉以轻心,他就劝那个寡妇;说你寡居在家身边只有儿子一个亲人了,你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现在你可要知道啊!你做母亲的告儿子不孝之罪,按律当斩啊!要杀头的,你要想明白啊!你今后后悔可是来不及的,哪知道这个寡妇态度非常坚决,“这是个逆子,我不要他,这儿子有什么用啊?杀了就杀了,拖出去喂狗。”根本就不要这儿子。这时候李杰如果还是没有一种非常好的做事情的态度,非常慎重的话,好了,我劝过你一次了,拖出去砍了,李杰还是没有,李杰一看,这寡妇这么一个态度,行行、我也不审了,你出去,你不是母亲吗?那总归是你儿子吗?你出去到大街上买一口棺材准备着给你儿子收尸,因为要砍头,这寡妇一看,好啊!大老爷要砍头了,要把儿子给砍了,很高兴,就赶紧出门去买棺材,李杰怎么办?李杰就派了一个人跟着这个寡妇,跟在她后面,非常细心,发现这个寡妇除了衙门一拐角,那边有人在等着她,在等着这个寡妇,是一个男人,一个男人在等着这个寡妇,那么李杰派出的可靠的手下就在旁边偷听,就听到这个寡妇对这个男的说;都搞定了,都搞定了,那李杰一想,这里面肯定有问题,等这个寡妇买好了棺材来到县衙的时候,李杰再一次劝说;说你做妈妈的你要知道,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这寡妇当然不后悔,我死都不后悔,结果李杰下令,把那个男人该拖了上来,一审就审出来了,原来这两个人有奸情,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儿子撞见,所以这两个人担心儿子去告官,尤其这个男人所以设计除掉这个儿子,那这也反正这个儿子倒真是一个好孩子,他也不说,临要命的时候他也不说;还说自己得罪了母亲,所以李杰下令;当场释放儿子,把那个男人给斩首了,把男人的尸体放在那个棺材里,这口棺材也没有浪费,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做事情非常缜(zhen)密,绝对不轻率,避免了一个冤案。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弟子规》除了强调孩子应该从小养成“临事而惧”的好习惯,还非常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所以提出“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但是现在有些家长却认为,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提早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对孩子是有好处的。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

《弟子规》接下来讲;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打斗、喧闹的场合小孩子不要去接近,这些不正当的,见不得人的倾向不好的事情,孩子不要去好奇。古代的中国人非常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为了培养孩子妈妈不惜搬家,几次搬家,不就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找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吗?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认为孩子将来总归要进入社会的,希望从小就让他接触一些社会,每一个场合都要他接触,这样孩子进入社会以后就比较老练,什么我从小就见过,没有什么稀奇?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孩子还没有长大,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所以有些场合特别是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场合,应该给孩子要隔绝开来,不能让他很小就接触这种场合,对这些德行不好的人,品德不好的人,尤其不要让他过分接近孩子,孩子小时候学样啊?孩子小时候主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是模仿,孩子就会学坏,所以父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应该是一把大伞,替孩子遮挡风风雨雨,等孩子成长了,接受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心智比较成熟了,有判别能力,有鉴别能力再让他去接触比较复杂的社会,这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我看到过一个很好的比喻,这个比喻当时我看到以后我一愣,我说真的是这个道理,我们拿一碗清水,好比是孩子,然后我们拿起一支钢笔,往里滴怎么一滴墨水,一碗清水马上就染上了颜色,不再是一碗清水了,请诸位试试,你把这碗水给我再搞成清水,你试试看?滴进去一滴是很容易的,你要把这一滴墨汁从水里在给我提出来再让这碗水变成清水?那是多么难的事情。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弟子规》接下来还专门提出如果到别人家里拜访,应该遵守的一系列礼节,那么我们去拜访别人时,究竟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事情呢?

《弟子规》接下来讲;将入门、问熟存、将上堂、声必扬、一个孩子,你如果要到别人家里去拜访的时候,将要进门的时候你应该先问一下家里谁在啊?家里有人吗?“将上堂”因为古人不一样,等于说古人,古人是一个院子,将入门的时候在院子外头,先问家里有人吗?谁在啊?然后如果没有人回答你,有人回答你是另外一回事,那门又没关着,那么你可以推门而入,要登堂入室的时候,穿过院子,比如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声必扬、声音还要高一点,还的问,有谁在家吗?谁在啊?这样一个事情我们现在的家长有几个去教育孩子的,我们现在孩子比如到同学家去玩,或者到隔壁邻居家串门能不能做到这个?很多孩子恐怕是推门就进,这种小地方不能忽略,你进别人家的时候高声的问一下就可以提醒家里的人有所准备,不要因为有客人来而措手不及,反映的是对主人的尊重,对主人隐私的尊重,古人是极其讲究这方面的,《弟子规》的这四句话;刚才我们讲的;将入门、问熟存、将上堂、声必扬、这四句话《弟子规》的,完全是从儒家经典里面直接引用来的,一个字都没有改动,比如《礼记》就有这样的话;将上堂、声必扬,而且大家都知道,在《礼记》里面接着将上堂、声必扬、后面是什么?没有一个人想的到,接下来这一段话;“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如果你到人家家门口一看,古人都是席子吗?古人没有今天我们的床子,门口有两双鞋子,如果门口有两双鞋子,那就说明房间里不只一个人,那这个时候的话,你可不能“啪”门一推,哎呦!被我发现了?被我抓住了?这个不行,为什么?如果你听到里面两双鞋子的主人在说话,如果他们说话的声音你可以听的清楚的,你可以进去,为什么?说明他们没有在谈什么秘密事情,他们在谈的事情没有什么要回避别人的,你可以进去,“言不闻则不入”如果你看见门口就是两双鞋子,但是听不见里边有说话的声音,不能进去,更不能到墙角那边贴着,拼命听,那不行,因为人家可能在谈些秘密的事情,那你应该升高杨,再问一下子,我可以进来吗?规矩。“将入户、视必下”我们现在到朋友家里去拜访,孩子甚至我们成年人不会注意这个吧?你要进入人家家门的时候你的视线要第一点,看方寸之内,我们现在很多人到别人家里一去,哎呦,这个地方装修的不错,这幅画不错,这个地方怎么这么放?那么乱,这个不好,这种是不可以的,极没有礼貌的,进人家眼睛要放低一点,万一主人来不及准备,万一主人衣服扣子没扣呢?你盯着看啊?视线低一点,先低个几秒钟,在抬头和主人交往,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规定。大家想想,中国的礼乐文明,中国的礼仪文明,多么细致,多么细腻,只不过后来我们都忘了。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弟子规》要求我们到别人家里拜访时一定先高声地问,有人在吗?而根据记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曾经因为没有做到“将入门、问熟存”而导致差点休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出在谁身上大家知道吗?孟子、亚圣先生,而这个故事鉴于儒家重要典籍《韩诗外传》,故事叫什么呢?叫《孟子欲休妻》就是孟子动过离婚的脑筋,亚圣,那么回事呢?孟子有一天回家了,家里就他太太和他妈妈,他先回自己房子,我们现在想如果是夫妻,我回家,怎么我还要打招呼的?太太,我能不能进来?这个是太欧洲化了吧?我们中国人以为我肯定推门就进去了,孟子就是这么干的,推门进去了,突然看见他太太在干吗?大家知道吗?箕踞!就是我们过去讲过的“勿箕踞”《弟子规》里有的,你不能这么坐着,他太太一个人在家里啊!所以没有这么跪着,没有坐的非常端正,就地一坐,两只腿伸开,很放松的叫箕踞,我们前面讲过。

孟子一看还了得,坐姿如此粗野,如此不守礼貌,孟子很生气,那么这事情后果就很严重了,孟子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孟子扭头就去跟自己的妈妈讲;妈妈我要休妻,这个老婆我不要了,他妈问为什么?很不礼貌,我刚才回家去,看见她居然箕踞,两只腿伸开来坐着,像一个簸箕一样,太难看了,不符合礼节,孟子的妈妈怎么说?孟子的妈妈真是教子有方,孟子妈妈说;敲门了没有啊?你有没有先问问家里有没有人啊?你进去的时候是不是眼睛贼贼地直接往前看啊?有没有把视线放低一点啊?孟子说;哎呦,没有。“没有就是你的不是,你进家门的时候先应该问问有没有人,要推开门进去的时候还得声音更高一点,再问一问,进去以后视线先应该看着眼前的地上,你直冲冲地瞪着你老婆看干吗?不许休妻,而且你还要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不是守礼节?孟子赶紧认错。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在中国传统当中连夫妻之间都是强调隐私的,而不是说这是我们俩的卧室我推进去就完了,也不可以。

接下来《弟子规》又往前推了一步,比如你敲门,有人吗?那里边一般会回答,敲门的是那一位啊?是谁啊?一般我们怎么回答?我们一般回答;“我,连我都听不出来了?”真是的,怎么连我的声音都搞不清楚啊?你耳朵被塞住了,一般是我们是这么回答,《弟子规》规定,绝对不可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如果有人问你是谁啊?你老老实实回答,我是田某某,你千万不要回答,我,文雅一点,吾,这个不分明,谁知道你是谁啊?我们可以发现好多电话诈骗用的就是这一手,电话诈骗,因为他先要假装你的熟人,如果你接电话你说你是谁?他告诉你说,他也不知道你有什么朋友啊?电话诈骗啊!他说我是张三,李四,那你马上就明白了,你有没有这个朋友,但他不跟你说,他说是我,很亲热,我啊!完了以后你又不好意思,你怎么好意思盯着他问呢?你也不好意思挂电话,慢慢就聊起来,一聊起来你就走远了,这是一种手段古人早就注意了,这方面也有例子,有闯祸的例子。

谁?贾宝玉同志,红楼梦第三十回,好多小女孩放学了以后就进到贾宝玉住的那个院子里大家来玩儿,玩的时候呢?天下雨,没想到这个时候贾宝玉回来了,宝玉就在外边“嗙嗙”拍门,里面的人只顾笑啊!这些小丫头没听见宝二爷回来了,宝玉就在外面叫,里面给我开门啊!叫了半天没有人去开门,这个时候袭人比较警觉,袭人是比较懂事的就问,这个功夫谁在叫门?没人去开门,就问了一下谁啊?大家去看《红楼梦》贾宝玉的回答是;我,贾宝玉想我这个少爷吗?我,也不说我是谁的,那么这个时候好多小姑娘一听,唉,这是不是宝姑娘的声音啊?因为大概是贾宝玉的声音比较奶声奶气,女生女气,以为是寻宝钗来了?你们这帮孩子又在猜宝姑娘这个时候怎么会来呢?还是袭人比较警觉,说这么着我先隔着门缝看看,我去看看是谁?那么袭人跑过去扒着门缝一看贾宝玉,赶紧把门打开,贾宝玉火死了一肚子,他一进门他也没看清是袭人,就飞起一脚不是把袭人给踢伤了吗?一下子就踢在袭人的腰上,所以宝玉还骂骂骂,大家看这个就是一个例子,你贾宝玉如果说我是宝二爷,谁不会给你开门?你说我?谁知道你是谁啊?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弟子规》还特别强调,如果使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否则就是偷窃。那么《弟子规》的话是不是太过严厉了呢?如果我们借用父母的一样东西,而没来得及和父母打招呼这难道也算是偷吗?

《弟子规》关注的都是一些日常的小事,它关注的都是孩子在一些小事方面可能会忽略的东西,这些事特别值得我们警惕,下面的八句话,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你如果想用别人的东西,须明求,你必须当人的面说明,请求他借给你,倘不问,如果你问都不问,就拿来用的话,三个字“即为偷”就是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你借东西好借好还,好还好借,这是我们平常讲的话,这一些在现在的孩子当中确实是比较容易模糊和忽略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宝贝疙瘩,他拿你爸爸妈妈一样东西用用,还给你面子呢?我不然我还不要你东西呢?我问爷爷奶奶要好了,爷爷奶奶如果不给我,我跟外公外婆要好了,我看大家家长都争先恐后的给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他一种不良的习惯,“他不知道物品的归属,不知道尊重这样东西的主人”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义不摘梨》。这个故事不是民间传说,见于《元史》。发生在元朝的一个故事。

元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者叫许衡,一个儒家的大学者,在一个酷暑的天气里,大热天和很多人一起逃难,逃难经过那里呢?经过河阳,也就是今天河南这一带,逃到这里,大热天急急忙忙,口渴的不得了,口渴难耐,嗓子冒烟,这个时候路边正好有一颗梨树,上面结满了梨子,让人“垂涎(xian)欲滴”水灵灵的,跟他一起的人争先恐后上去摘梨吃,能够消一消渴,只有许衡端坐在树下,无动于衷绝不摘梨,看着伙伴去摘梨他不动,他就坐在树荫底下稍微的歇一下,旁边的人看不懂了,你这一路赶来急急忙忙口渴成这个样子,这课梨树没有人啊!没有主人啊!都逃难了,你为什么不能摘一个吃呢?有什么要紧,又没有人会找你的?大家知道许衡怎么回答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但是难道我们自己的心里就没有一点点主见吗?”梨树是没有主人的,但是你难道不认为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吗?你心里难道没有主见吗?知道这个行为类似于偷吗?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叫《义不摘梨》的故事。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义不摘梨》的故事说明哪怕是没有主人的东西也应该须明求,否则即为偷,那么关于把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区分到泾渭分明的程度还有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当时有一个人叫查(zha)道,检查的查,在姓念查(zha),叫査道。有一天他带着仆人去拜访一个远房的亲戚,当然你上门去拜访要准备礼物,所以他就给这个亲戚准备了很多礼物,仆人挑着担子去走亲戚,走着走着也不知道怎的?是迷路还是什么?或者这个路它有点改变,他走岔了,走到中午还没到,两个人都感觉非常饿,饥肠辘辘,而在这个路边呢,又找不到一个吃饭的地方,他和仆人又没有准备午饭,这个时候怎么办?仆人就建议了,老爷,你看这一担子礼物里面好多吃的啊!要不您就从这个礼物里边先拿些东西冲冲饥?先吃一点吗?而这个査道说;这怎么可以?说这些东西是礼物,礼物就是送给别人的,你当初把它作为礼物了,那你就应该认识到这已经不是你的东西了,而是你送出去给别人的东西,我怎么能够偷吃呢?这样一种观念,结果这两个人就饿着肚子赶路,一直到了亲戚家,才接受了亲戚的款待,吃了一顿晚饭充饥,这个故事极端吧?这个故事放在今天,我们很多人不能理解了,这个礼物是我买的,我要给别人的,何况我还没有送到别人手上,这难道可以算别人的吗?古人就是算,而且古人认为这是人心里的主见,我心里要有主见,这是谁的?虽然现在不分明,心里要有主见,我要知道他不是我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也有很多这种拾金不昧的故事,有的这个东西捡到一定给人送回去,也有一些不良的情况,比如把人家东西眯起来,看到没有主人我赶快先拿掉,实际上后面这种行为已经接近在古人看来是接近偷了,所以现在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遗物不苟取这样的,这种良好的品行,这样孩子长大以后进去社会一定会受益匪浅,将来他会得益的,会受益的,如果我们家长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孩子那块糖从奶奶饼干桶里那块饼干吃了,也不跟奶奶说,怎么了?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忽视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种随随便便、比较随性的一种比较不好的习惯,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往往会被别人误解,或者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到了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弟子规》到这里结束了它的第四部分“谨”,在我们古汉语当中,它的本意是;说话小心,要注意说话,后来泛指谨慎、小心、慎重、也有什么?也有尊敬、恭敬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讲;“谨”“慎也”所以我们今天讲谨慎,谨慎是放在一起的,与谨相关的词还有畏、敬、恭、俭、让、勤等,这些概念都是从谨生发出去的,“谨”要求每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时候要小心谨慎,要接受社会规则的约束,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千万不能无所畏惧,千万不能放纵自己,这是儒家对个人修养的一种基本的要求。“谨”特别重要的是要求一个人有所不为,要求一个人言行慎重,勤勉修身,要经常自我反省,对别人要礼让、恭谦、在中国传统当中让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谨”的习惯,是希望他将来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弟子规》还非常非常强调一个概念,什么概念?“信”要诚信,而《弟子规》的诚信在它整个的篇章结构里面是崭新的一章,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弟子规》是怎么来讲述诚信的,请大家听下一讲。

第16篇:弟子规认识——父母篇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认识父母及其恩

这学期是我大学的第二次公选课,本学期我选的课程是《弟子规》讲解,初中的时候就涉及过弟子规的部分课题,但是当时也不明白弟子规是干吗的,通过大学这次对弟子规的全面学习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了解了为人处世的方式,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个人感觉这对我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启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过去对父母种种行为,曾经我是多么的不听父母的话,多么的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还有当我读到“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

惭愧! 所以说《弟子规》是立德淑世的圣贤教育。立德是自利,淑世是利他,以德示范、教化世间芸芸众生。自利是我们期求的,利他是我们为人应尽之本分。这两方面我们大家都需要。先说我们最关心的立德。什么是德?古圣先贤在《弟子规》中告诉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然后恭敬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日常生活行为要谨慎有度,有规有矩;讲话、做事诚直守信;与大众相处平等博爱;亲近宽厚仁德的人。除此之外,有余剩的时间,广学六艺等有益的学问——这便是为人之德。而这些德能我们人人本自具足,不缺分毫。但是现前我们因为为钱所牵,奔于生计,忙于俗务,智慧的德能被蒙尘,遮蔽不显了。德能不彰使我们虽然辛劳万分做事,却鲜有大的收获和成就,苦多乐少。德能真的如此重要吗?当然!我们现在常常会听到一些经历过风雨波折的人讲:要先做人,后做事。可见大家实践之后意识到了做人与做事的次第和关系。做人就是修积德行,有德才有能,才有用,才能有圆融无碍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做好事情。

那么“德”从哪里显发呢?孝!孝为德首。孝谁?父母!为什么要孝父母呢?因为父母之于我们有十种深恩:

一、怀胎守护恩;

二、临产受苦恩;

三、生子忘忧恩;

四、咽哭吐甘恩;

五、回干就

湿恩;

六、哺乳养育恩;

七、洗濯不净恩;

八、远行忆念恩;

九、深加体恤恩;

十、究竟怜愍恩。所以,当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立刻答应,父母让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我们要顺从的接受。我们要从这些小事情上如父母的心,让他们心生欢喜。即使这些我们悉数做到,仍千万亿不及父母给予我们的恩德之一分!但我们从这些细小之事上恭顺父母,父母就会无量的欢欣!这就是普天下父母对子女无私无求、少易知足的真爱!斯不动天?!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对我们的这种深恩之外,我们还有其他诸如国家对我们的庇护之恩;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之恩,农民对我们的口腹之恩,公司老板对我们的给薪之恩,同事对我们的帮助协作之恩;商贩对我们的利便之恩,公交人员对我们的运乘之恩,乃至那些仇怨我们的人所给予我们的逆增上的成就之恩„„他们对于我们也是恩同父母!佛教的心胸更宽广,视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假如我们能在与这些恩人交往相处之时,也能够如孝生身父母之恭敬顺承,试想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人怕恭敬!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顶在头上!当然,除了人,天与地之于我们的乾坤之气的滋养之恩我们也要回报!怎么报?爱护他们而不破坏他们,与这些自然万物和合共生,

和谐相融!若大家人人能从我做起,以如此之广大心去孝行周遭的人群和环境,我们自然德行长养,善缘广布,哪有不左右逢源,事随心愿之理呢?

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荡涤了我的心灵,让我的人生有很多的体会,首先它让我懂得了做人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知恩图报;还有在为人处事方面,我们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最后就是它还告诫我们要找准人生目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第17篇:学习《弟子规》孝道篇有感

学习《弟子规》孝道篇有感

吴桥县计生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借此机会讲一讲我学习《弟子规》孝道篇后的感想。各位在孝敬父母方面都比我做得好,我自觉没有资格给大家讲这方面的内容。我今天只是把我的感受和大家讲一讲,也是作为对自己的鞭策。

记得我小时候,奶奶和我们住在一起,当时是八十年代初,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是父母却对奶奶非常孝敬。有什么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奶奶,都要留给奶奶吃。平时吃粗茶淡饭,都要为奶奶加一两个鸡蛋。父母的这种做法,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幼小的心灵深深地感觉到奶奶是我们家至高无上的人。只有奶奶健康、开心,我们全家才会快乐、幸福。这就是“孝道”在我童年最初的萌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上了初中,上了中专,步入了社会,有了许多同学、同事、朋友甚至是好哥们。离开了以前的家庭,远离了父母,渐渐地淡忘了父母之情。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天天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劳碌。更是忽略了自己的父母。忽视了孝道。

2014年,在计生局这个大家庭里,我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了《弟子规》孝道篇,我对孝道有了更广范、更深刻的认识,产生了更进一步的感触。“孝”这个古老而淳朴的词语,在我内心深处涤荡翻滚,迸发出了深远而暖人的火花。我觉得,要很好地践行孝道,必须从“知恩、念恩、报恩”三方面做起。

首先,我讲一下知恩。知恩,就是我们要能认识到、体会到父母的恩德。人类社会,生老病死,代代相传。今日我们为人子女,明日我们也会成为孩子的父母。这代代相传,不但是血脉的延续传承,也是“知恩、念恩、报恩”的永续循环。父母于我们的大爱,是对我们永世的恩德。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知恩。我给大家讲一讲“母乳化血”的故事。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教授,在女儿出生的时候给她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打算在孩子结婚的时候送给她。女儿要结婚了,爸爸拿出了这个特别的礼物,是一小瓶子的血,爸爸告诉女儿,这是你妈妈喂你的初乳,多年以后它就变成了血色。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用身体的精华哺育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这就是今生的父母。因为他们的爱护、养育、帮助,才使得我们衣食无忧,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以说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所以我们一定要知恩,懂得父母养育之恩。

下面讲一下念恩。什么是念恩呢?念恩,就是要时时感念父母的亲情关爱,时刻铭记、终身不忘,永远怀念之!不管我们怎样对待父母,父母都一如既往地疼爱、怜惜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时,会为我们衷心庆祝,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们离开老家,在这个小县城工作,依然牵挂我们的还是父母。我们应该暂时放下世间的繁杂,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亏欠了父母什么?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是一滴水,而是大海。所以,我们要时时感念父母之恩。 最后讲一讲报恩。报恩,是将对恩德的认识、感念和感谢落实到行动上,以实际行为去报答父母。有一个小故事叫做《深海中的鱼》。传说在广阔的深海里有一种鱼,雌鱼产仔后,眼睛会失明,不能再去寻找食物。在这期间如果没有食物,雌鱼就会饿死。为了母亲不致饿死,那些刚出生的小鱼,就成群结队地游到母亲的嘴里,心甘情愿地让母亲吃掉自己。其实,它们何尝不知道是用生命在奉养自己的母亲?可是,它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下去。一个月后,母亲终于复明了。是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报恩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心中时刻装着孝心、孝顺,并且多去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情感动态、心理需求,常回家看看,多抽点时间陪陪他们,在外做事注意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不让父母为你操心,就足够了。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当我们真心实意地对年迈甚至体弱多病、残疾的父母表达自己孝心时,没有什么比这种爱的付出更为让人骄傲和满足。

总之,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孝顺父母、孝敬长辈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孝道是一种善的诠释,而善则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它能让心灵逐渐变得丰盈美好,而善离我们又是那么近,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职业,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甚至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到。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回家陪伴父母,对周围的人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对陌生人怀着一份善意和尊重,学会宽容和谅解,懂得感恩和惜福,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诚意、多一些厚道、多一些勇敢,这就是善,也是孝的升华。

我就讲这些,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第18篇:弟子规亲仁篇读后感

看《弟子规》,觉得在古代的人很辛运可以有一套全社会都认可的道德范本可以研读,他们可以遵循着其中的道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长过程,总会被这些圣贤书指引着成长,让他们不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困惑。假使一个人有一生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规则,那么就算他天兼具资不是很聪慧,依然是可以取得一些成就的。 读《弟子规》,里面虽然说的是一些平时生活的小道理,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容易忽视和薄弱的地方。《弟子规》训诫我们做人要对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朋友、兄弟姐妹关怀有加,心怀感恩,我们才会对所有的事物带着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对他人的尊敬不是客套而是发自内心,让我们学会谦虚谨慎的做人。结合当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同龄人,很强势,自我为中心,对人对物都很回家少带有一颗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觉得自己能力最强的,养成了自私而又的性格。《弟子规》都在强调一个人对品信的修养,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恪守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和不应逾越的鸿沟,虽然初读起来感觉有些古板,但字里行远远近近间的善意的劝说,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缺点和不足。

《弟子规》中,发现在品信修养方面,我们相比与古人,差距很大,欣喜的事,此书再次仿佛给我带来了新的启蒙作用,让我重新审查自己的自我价值观,学会用批判的观点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第19篇:谨以此篇献给所有心怀梦想的人

谨以此篇献给所有心怀梦想的人 写在前面的这些不是我写的,我写不出来,嗯嗯,这是高三我买的一本《第但是,网上有搜不到,打字压力有太大,终于,今天决心把他一个一个字的打出来,给大家分享。

青灰色年华

作者 :马儒轩

我们以大同小异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带着大同小异的构造,有着大同小异的习惯。我们明明在那么多地方相似,却又为什么在更多的地方截然不同?

面对梦想,有人执著,有人放弃。

面对现实,有人微笑,有人流泪。

有一天,在书架里翻找时,看见了自己学光影剪辑时的笔记,笔记的扉页上写着: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看过之后轻轻蹲下,哭得痛彻心扉。那些梦想啊,曾经说出的话,竟随风而逝。只剩下笔记本上的誓言,像是在嘲笑我的懦弱。 而我也开始回忆——那些日子,那些岁月中不可遗忘的你们。

老陈

老陈在别人眼里,我的学校是这座城市里最好的之一,因此,我能在这里学习甚至应该小小地骄傲一下。高一结束那年,我的成绩依旧可以引以为傲。可惜的是,成绩不仅没能保持,反而像发了疯的挖掘机,不断向下……

很少有人知道我成绩下降的真正的原因。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偷偷奔波于学校和专业课的教室之间。光影剪辑、电影理论,每天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去学习,只是学的不是父母和老师希望的而已。

老陈,是我专业课的老师,用他的话说,他把他最好的青春贡献给了我们五个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他不是很爱说话,长得高高瘦瘦的,瘦得让人害怕。不过却暗中契合了我对艺术家的印象。搞艺术的一定要长得特立独行一些。这话我没敢对他说,只是偷偷对沈冰和曲和说过。

老陈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写一手漂亮的行楷,还会写古体诗。老陈这辈子也只拍过几个短小的广告。他常说:“这行不好干,人吃人啊,你们以为这比高考容易?”然后满面颓唐的笑,不再言语。每次听到他说这个,然后和沈冰一起对着曲和揶揄的笑。其实,曲和并不钟爱影视编导这个行当,不过是觉得高考无望,才另辟蹊径。较我而言,他已算是幸福了。他可以在家里美美地睡上一个上午,然后不慌不忙地来上专业课。而我则要在学校上满一个上午的课,偷偷地来上专业课。就连学费都是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和往年的压岁钱。因为自己明白这种行为在父母眼中已算是离经叛道。哪怕再爱爸妈,哪怕爸妈再爱我,生命像鸟一样迁徙……

我依旧会每天坐车去很远的地方上专业课。自己放弃学业,为了钟爱的事业而努力,我我们的负罪。

凡事皆有代价,快乐的代价就是痛苦。

那天,下了老陈的课,已是下午五点钟了。我匆忙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上晚自习。老陈叫住了我,给了我一份关于导演波兰斯基的简析,说是他自己当年的一些笔记和感想,然后轻轻叹着气对我说:“你是我见过的学这行最有天赋的学生,别放弃,坚持下去。”说完这句话,甚至不待我说什么,他轻轻摇头,转身离开了。

老陈总是这样莫名其妙,他是个好老师:印象派,左岸派,长镜头,蒙太奇……在他的讲解中那样轻易地印在了心里。他也是个好哥们,记得有一次,我抱病去上专业课,他发现后竟让大家自己看教学片,然后就那样穿着单衣跑了出去,那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这里是撒泡尿都能冻成棍的朔北以北,他跑了十几分钟给我买药回来,然后咳嗽着说:“看来这药得咱俩分着吃了。”这就是老陈,一个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老陈。一个不擅言语却古道热肠的老陈。

“你是学这行最有天赋的学生”这话是用来鼓励我的吧?听起来是那样熟悉,记得高一时我的政治老师曾对我说:“好好学,你是我见过的学文最有天赋的学生。”而如今呢?那样遥远的事了,都是记忆里的童话了。眼睛微微泛红,心中的酸涩久久不散。

老陈有个很漂亮的女朋友,有几次上课时,她曾来给老陈送饭,很温婉的样子。听到我们叫她“师母”总有豆腐块大的文字见于报端。师母慕名而来,写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每次提起师母老陈都会傻傻地笑,然后说:“再等等,我就要攒够钱了,到时候她就真是你们师母了,结婚时你们都去,一定要去。”然后继续笑,笑得像个孩子。

老陈和师母委实是羡煞了旁人。然而,一天中午,我去上课,远远看见老陈和他的她在吵架,似乎吵得很厉害,我没敢去搭话,那天老陈没给我们上课,我和曲和还有沈冰去上了一个下午的网。

后来听说是老陈看见了那个女人和别的男人在街上并肩而行,也许并非有多亲昵。但这已经足够了。据听到他们吵架的同学说:整场争吵里,老陈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只是师母不断地呜咽着说,依稀可以听到钱、废物、委屈一类的词。

师母最终离开了老陈,老陈最终离开了我们。

临走那天,他穿了一套笔挺的黑色西服,棱角分明的脸庞苍白而英俊。

他微笑着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对你们而言,也许并不会有用,就当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唠叨吧。

“我热爱我的事业,写剧本,思考镜头,还有把我知道的告诉你们。一直到不久前,大多数人只能有一份职业,借之糊口,辛劳一生。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干的是事业?所以我一直引以为傲的不过是一份职业,而不是事业。

“我总是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下一刻也许就是黎明,会欣赏我,会聘请我,会给我一个机会。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容不得做梦,梦到头,我发现我的梦想都是别人的厕纸。一次我去一个影视公司送我自己的稿子,在候客厅等了整整一个上午,然后,把我的剧本亲自送给那个小编辑,以为他会重视,却在下电梯时,看见了一个保洁工人把他们公司的废纸送去粉碎,那纸堆的最上层赫然就是我的稿子。

“我没去要回来,因为我丢不起那个人。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有无数个如我一般的人,他们的梦想也在这里埋葬。我当年选择了这行,如今,我要放弃了。从中学到现在我坚持了十二年,最后还是要放弃。你们还没真正尝试过冷暖人心,在这个社会里,力争上游是不自量力,精打细算是太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是自私自利,被欺压得退往墙角,不过是因为无人撑腰罢了。

“我已经三十三岁了,和你们比我已经老了,我还有爸妈,他们也都老了,他们现在最常逛的不是一般老人去的公园,而是各个小区的销售处,为我爸妈,也为那些背叛我、轻蔑我的人。”

说到这里,老陈顿了一下,我看见他泛红的眼圈。他深呼吸一下,然后接着说道:“我要向你们五个道歉,我说好在高考前一直陪着你们,现在恐怕我不能兑现诺言了,希望你们原谅我,我的小同行们,你们是那样有天赋,好好努力吧,别让才华付之东水。也许你们同样不能坚持到最后,但至少别混得像我一样可怜。”老陈在最后给我们一个迷人的微笑。然后轻轻地说:“下课。”

老陈走了,去为生计而奔波,开始时互相之间偶尔也会发几条问候的短信,他的短信里透出深深的凄苦,后来因为我的手机不幸丢失,也就没了他的联系方式,自然没有了他的消息。或许……或许……沈冰与曲和

“一个人要得到什么,他就就必须先付出什么。”

沈冰的笔记本上用漂亮的行书写着一行小字。他的人生也许注定了早熟和漂泊。

在他十三岁时,因为一场车祸,父母双亡。他住在姑妈家,姑妈一家人对他很好,从没有俗套的电视剧里一家老小欺负一个孤儿的狗血镜头。但沈冰是个孤傲的人,和所有孤傲的人一样。他有着让人吃惊的执拗。他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我看见他不断地写着一个有一个剧本,看一本有一本的专业书籍。

沈冰拒绝自己讨厌的一切,如甜食,如芹菜,甚至学习。在他的眼里学习和甜食、芹菜一样无关紧要,可以随意地拒绝。他喜欢日本电影,喜欢黑泽明,喜欢下雨天穿白衣服,无药可救的小资,无药可救的冷漠。纵然他冷漠叛逆如斯,他的姑妈还是很爱沈冰,甚至好过待自己的孩子。

姑妈总会在某个节日里看着沈冰泪流满面。只因为沈冰太想他的父亲,一样的挺拔英俊,一样的任性执拗。姑妈总是带着哭腔对沈冰说:“你奶奶在我就岁的时候就过时了,你爸爸那年才四岁,他从小就性子硬,你爷爷不让他出去做生意,他偏去,你爷爷不让他娶你娘,他偏娶。这一辈子啊。他和你爷爷拗了一辈子,到„去‟了才知道”他三份保险当中的两份受益人都是你爷爷啊。”

沈冰固执的由来终于得到了一个解释,大概是从他父亲那里遗传来的。

沈冰和曲和大我一届,所以老陈走时,已是他们高考的前夕。沈冰的文化课分数随着他的努力大踏步的飞跃着,他有时会自嘲的对我说,:“早知道学习这么容易,先考个正经大学也不错。”然后坦然接受我的冷眼。

曲和的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他从来都认为家里庞大而复杂的人脉会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无知少女的情书一样纷至沓来。所以,无论专业课还是文化课,但他不明白,高校的招生主管们不是无知少女,他家的别墅也不是盖在中南海里,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数。

沈冰和曲和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当时老陈在前面讲着大岛渚,曲和却在底下和另外一个同学说他的包是某个国际品牌的珍藏款,说他的浪琴表是今年的今年最新的典藏版,诸如此类的话,听得那个女生瞠目结舌,却打扰了认真听课的沈冰。沈冰慢慢的回头,用轻蔑的语气说道:“知道吗?正真的富人从不炫耀,因为他们不空虚。如果你是女生,我可以理解女性骨子里对于奢侈品的痴迷。但你是个男人,所以只有恶心。”

沈冰的一席话说得曲和哑口无言,下课后,他反而向沈冰道歉,沈冰和曲和成了要好的朋友。

沈冰的日子过得拮据而充实,曲和的日子过得富足而空虚。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成了最好的朋友。你很难想象两个人坐在一起,一个滔滔不绝,一个以一言不发,滔滔不绝的乐此不疲,一言不发的坦然自若。

有着同样梦想的孩子总是这样容易的成为好朋友,也许就是志同道合吧。梦想,听说没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至少比那些梦想太过瑰丽的人幸福。因为他们在初次接触赤裸裸的现实时,不会那么痛苦,不会摔得那么疼。

高考迫在眉睫,在高考前的温书时间里,沈冰、曲和还有我一起吃了一次饭。曲和喝了很多酒,我讨厌喝酒,所以看着他们俩一次次举杯。曲和不断地说着,说沈冰骨子里像老陈,说他自己没出息,然后抬起喝得通红的眼睛说:“我小时候,亲戚们都说我能考北大,大了点他们说我能上重点,现在,他们见我连大学都不提。”说完哈哈地大笑,一个人真的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笑也只有笑了。沈冰依旧沉默,只是偶尔会伸出手紧紧地握一下曲和的手。像是鼓励曲和,又像是在鼓励自己。

高考如期而至。

沈冰没能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

曲和也没等到哪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容你躲避。

曲和决定去加拿大。走时我去机场送他,沈冰没来。因为沈冰的手机已经停机了,整个假期,他没有与任何人联系过,突然间我们发现,那十一位的号码,真的可以联通世界。没就这样杳无音信。

机场的大厅里,人来人往,曲和的妈妈和保姆在为他清点行李办理托运,我和曲和坐在休息椅上。

我问他:“你爸怎么没来?他那么疼你。”曲和苦笑了一下,然后说:“整个假期,我也没跟他说几句话。今天他本来要来,我没同意,我和他说又不是以后见不到了,送什么送?他就没来,呵呵……”

我听了迟疑了一下,然后问道:“大学的事,你恨你爸?”却和撇了下嘴说:“哪有恨自己亲爹的,只不过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他为我努力了那么多,最后还不是我没用。我知道自己对不起他。但是又怕和他说话,所以装作埋怨他的样子,维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吧。”我听后笑笑。很多时候,所有做子女的都是这样。不待我说什么,曲和又说道:“逸凡,我不知道沈冰现在怎么样了,我很担心他,他那个人死心眼,我怕他想不开。找到他听劝劝她。”我轻轻点头。刚想说点什么,曲和又抢着说道:“好好学,说不定会有一所好大学上,别傻了,爱电影、学电影的人千千万万,成名的又有几个?你和沈冰都看不开,梦想不能当饭吃。”

听了他的话,我哈哈大笑起来,对他说:“你小子啊,表面洒脱自由,其实内心无比空虚。这些话会从你嘴里说出来,听得我胆战心惊的。”

曲和平静地看着我,淡的说:“我没开玩笑,你好好的想想。”

我重重的点头说:“我会的,谢谢!”这时,播里响起了甜美的女声:“飞往温哥华的CA8351次航班开始登机。”

听着广播里的声音,曲和对我说:“听着声音,多甜,以后一定得给你找个空接嫂子。我要走了,不祝我一路顺风?”

“你这个文盲,知道吗,飞机得逆风才能飞起来,顺风就掉下来了。好好照顾自己。保重!”我微笑着说。曲和傻傻地看着我:“飞机要你飞翔吗?呵呵,我从来都不知道,怪不得

我会像现在这样狼狈,这么多年,我都是顺风啊。”说完和我深深地拥抱,然后转身离开,背影萧索、落寞。我一直看着他从我视线里消失。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静静走出机场大厅,走上车,爸爸的司机给我递来口香糖,我用力地嚼着,把眼睛睁到最大,怕泪水不争气的滑落。

远远的,我看见了一辆黑色的奔驰车,那车的牌照我是认识的,它属于曲和的父亲,那个迟暮的满心伤痛的成功男人,不,应该说那个满心自责的慈爱父亲,还是来送曲和了,只不过是远远的,静静的,不曾言语,爱的厚重而深沉。

曲和走了,我还是没能找到沈冰,只是从他的博客里看见了他写的文字:你们明明什么都不明白。你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对我而言有多么重要,也不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就随便的下定论,随便的说是“垃圾”。你们难道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吗,难道没有试过追求自己的梦想吗?当这些被践踏的时候,你们不会觉得难过,不会觉得伤心吗?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单地去拒绝我的梦想。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段小小的文字,我看的心中五味杂陈。沈冰的消失,像是暗示着什么,也许他放弃了梦想,也许他依旧坚持。我还是愿意相信后一种猜测,因为他的骄傲,他的执着。

房间里的时光仿佛静止在某处,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细灰。老陈、沈冰、曲和的人影隐隐闪现,却又不经意地隐匿于尘埃之间。

我到现在才发现,我走了那么远,原本是为了漂泊。但事实上那些我抛在身后的事,对我又那么的重要。

偷偷上专业课的事还是被爸妈还有老师知道了,他们对我并没有责骂,只是一次次地劝我说,我本就已经动摇的心,更加迷茫。

那天我一个人在广场坐了好久,路过的人都会诧异地看着我,我不在意,我看着来往的行人,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成有过梦想,而如今,坚持的又有几个呢。追求梦想,背叛责任的我真的幸福吗?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我想起我的你们,放弃梦想的老陈,大洋彼岸的曲和,不知踪迹的沈冰。那些一起的岁月,那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变成了大片大片的阴霾。

我不忍心再看母亲鬓角上日益增多的白发,不忍心再听父亲一声声的长叹,不忍心再让他们在同事提到孩子时无奈地回避。

爸爸曾在劝我是对我说:“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儿子,我可以允许你跌倒,允许你趴在地上熬过疼痛,但你必须爬起来。”

时间不管我是否徘徊,它冷静的顺延着。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我选择了回归,也选择了放弃。

我不知道选得是否正确,但我知道我可以在爱我的人的脸上看见久违的笑容。

放弃梦想,回归现实,我不在意选择的对错。因为我知道选择永远都是错的,他必须舍弃一样,去争取另一样,日后一定会后悔。但是后悔也是日后的事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悼念那些我们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的岁月。

悼念那些青灰苍凉的年华

第20篇:主题班会教案《弟子规》——孝、悌、谨、信、爱、学

2 《弟子规》——孝、悌、谨、信、爱、学

通过第七周班级各方面情况的汇总,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与改进;通过诵读、讲故事、唱歌等形式进一步学习《弟子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1、第七周班级情况小结

2、第八周相关事宜的安排

3、学习《弟子规》的各项活动

1、抓好第八周早操质量

2、《弟子规》的背诵、默写及舞蹈彩排

班情分析

一、考勤情况

正课只有迟到:达11人次,男生仍有三次,没明显改进; 病假:妹、钗、莉(红眼病,本周仍需做好防护;事假:云(定安、下雨、路不通)

二、课堂违纪

睡觉:意

2、山1;讲话:山1;手机响:敏、婷

三、仪容仪表:指甲不合格(组长要落实,严格检查)

第1页 班会内容

一、第七周班级情况小结——班长雯负责

二、第八周相关事宜的通告——班主任负责

1、广播操练习:每天下午4:45——5:45集中练习(贺老师负责)

2、强调周一升旗、早操集队纪律及做操质量

3、加强午睡晚睡纪律的检查与执行,对超时仍不正常就寝的同学进行扣罚

4、执行《弟子规》学习方案,于周四学习、背诵完毕

5、教室座位及宿舍床位调整

三、《弟子规》活动:——讲故事、朗诵

1、生命的价值

有人这样问我:“活着到底为什么,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我不能准确回答你,但我可以讲一个故事,你自己寻找答案。

一个孤儿院生长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笑而不答。随手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让他们到石头市场去叫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能真卖。

于是。男孩去了石头市场,他意外地发现,好多人想买他的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地向院长说了石头市场的情况,院长笑了笑,让他第二天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买他的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上涨了十倍,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一切告诉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就被别人传为‘稀世珍宝’”。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不仅要珍异生命,更应该珍展我们现有的青春。也许,你奋斗了一生,也没有到达彼岸;也许,你攀登了一世也没能登上顶峰。但是,只要我们珍惜生命,奋斗了,就是无怨无悔的人生。

2、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

第2页 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3、一则关于爱的小故事

爱被困在一个将要沉没的小岛。

突然,远方传来优美的歌声,一位英俊的年轻人驾着小舟弹着吉来到岛边,爱说:“救救我,载我走吧!”,年轻人说:“对不起,我太忙了,这个世界还要靠我去拯救呢。”,于是他驾着小舟离开了。

过了一会,一位中年人驾着一艘大船来到岛边,爱说:“救救我,载我走吧!”,中年人说:“对不起,我的船上有太多的金钱和女人了,载不下了。”,于是中年人也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一位老人来到岛边,爱说:“救救我,载我走吧!”,老人二话没说就把爱带上了。爱感激的问:“谢谢,您是谁啊?”,老人回答:“我叫时间”。

人往往浪费太多的时间去追求所谓的成功而忽略内心的感情,也许,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多了,才能真正懂得珍惜爱。

4、平等与仁爱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丈夫闹了点别扭。晚上,女王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只好敲门。

“谁?”里面响起了女王丈夫的声音。

“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很傲慢地答道。

门里面没有了动静。

过了一会,女王又敲敲门。

“谁?”里面的丈夫大声问道。

“维多利亚。”女王的声音比先前缓和了许多。

里面又没有了动静。女王不见门开,只好硬着头皮又敲了几下门。 “谁?!”里面的声音依然生硬。 “你妻子。”女王柔声的说道。

话音刚落,门立即就打开了。。。

第3页

弟子规谨篇
《弟子规谨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