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语文读书笔记怎么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9 18:03:1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读了李老师的“成功”后,体会很深,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其次,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首先要摆正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础。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再将二者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行为方式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

一、言出必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而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良性约束,是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力量。

人生态度包括勇气,自信,同理心,胸怀,自省,积极。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顺境中,要善于自省,客观的评估自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气,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动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境域;在处理事情时,要怀着同理心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待人处世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主动反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在人生态度上,我觉得自己在自信和勇气上还有些欠缺,在开会或其他场合总是不够自信,有想法但是没有勇气去表达,只是被动的等待被要求发言时才说。所以以后我一定会积极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行为手段是实现价值观的途径。具体体现在四种能力上,即学习力、有效执行力、合作沟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现在一项工作的完成会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大量的人际交流,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最终实现对工作任务的有效执行。同时发现兴趣和追求理想是行为手段的源动力,一个人只有拥有理想才能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的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沿着自己的成功之路稳步前行。

我觉得它最值得读的地方是李开复老师结合了中国和美国人思维的精华。而且给了正确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我看过写不少助人成功和成材的办法,也许他们写的不错,给出的方法也能把人塑造得更好,可是却无法让人有模仿的冲动和理由。但是这本书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影子,沉稳、睿智,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开放、善于沟通,有着一个优秀的美国人所具备的素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去做。这种智慧,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并不多见。这本书里面传统而又开放的思想,应该能与当代中国年轻人一贯的思维找到切合点。

一直觉得自己够聪明,够冷静,李开复老师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看了他举了的那些学生来信的例子:“我的目标就是考清华的研,可我又担心自己考不上,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等等的各种言辞,我终于明白其实我也一样迷茫,一样没有看穿一些东西,没有领悟一些东西。

做最好的自己,这么傻的书名,却成为我读完全书时真正的信念!

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坚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足够优秀,不是每个人都成熟到可以和一个四十多岁冷静睿智,事业辉煌到如同神话一般的男人比。那么,为什么不读读这本书呢?让一双沉稳的眼睛帮助你打量你自己,看到你的与众不同,你独特的优秀和你从来不曾察觉的缺陷。

李开复是聪明的、努力的,也是足够幸运的。他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传统又开放的母亲,从小便被灌输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又被送到了美国接受了开放式的教育和熏陶。他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品德卓著,坚定地追求自己梦想的父亲,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热爱。他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个学问出色、品格甚高的老师,即使他的看法和研究方向与老师完全相悖依然不遗余力的支持他,最终使得他在自己的第一项研究上取得成功。他更幸运的是他遇到的这些人,这些事使得他逐渐形成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一步步坚定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终于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首富了,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赚钱。我也能够理解李开复为什么能够取得那么多的成就了,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成功。寻找一份事业,而且乐在其中,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而且用它来造福世界和人类。

最后,是让读者用“智慧选择成功”,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当你做出选择后,就要“轻轻”放下,不要过多的考虑,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你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成功。

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价值观+态度+行为 成功源于诚信。 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积极主动: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

所谓自信,就是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将自己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来,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兴趣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 增强自信的四步训练法:

1.只要是你认可的想法,就是你自己的想法,你完全有能力和机会表达出来,不要未经判断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场。

2.在与人交换意见时,绝对不可以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不可以随便同意不符合自己原则的事。

3.有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来,自我表现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4.学会有效的表达方式,包括多用有魅力的词语;善于用停顿、语调和音量表达重点信息;主动和对方目光接触;不随便让别人打断自己;讲话简明扼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获得最重要的信息。

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最重要的勇气包括:

不畏失败、敢于尝试——不去尝试永远都不会有任何机会; 承认错误、从失败中学习——失败是成功之前的必经阶段;

远离恐惧、挑战困难——做应该做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并接受因此而带来的风险;

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用智慧放弃虽已拥有但可能成为前进障碍的东西。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有一句格言:

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大学四年要学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戴尔卡耐基

人际关系包括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说服与影响他人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等等。

周国平

心灵的孤独和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惧怕受到伤害,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世界时我的食物。人只有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可怜虫。

孤独源于爱,不爱的人 不会孤独。 ————周国《孤独》

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 ————周国平《死》

人永远都是孩子,谁也长不大,有的保留着孩子的脑筋。谁也不相信自己明天会死。人生的路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到头来不是老天真,就是老糊涂。

赛捏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他忽略了第三种情况:和命运结伴而行。 ————周国平《人生》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这是周国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说自己吧。

最佩服周国平文章中的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仿佛都是周国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说古道今,谈笑风生。周国平说:“文人最难戒的是卖弄。”这话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声音。

推荐第2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推荐第3篇: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在课堂中,首先至少应树立有关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你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形象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从教师的形象入手,充分彰显教师形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感染、榜样和引领作用,可以从以下几面尝试:

1.走下讲台向学生学习;2.向学生渲染自己的个性特长

3.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另一面;4.请学生设计可爱的老师

——摘自《和-谐教育不妨从教师形象做起》

现代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3.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育要有三声:1.要有笑声;2.要有赞美声;3.要有惊讶声

课堂教育要做到三实:1.做到真实;2.做到朴实;3.做到扎实

——摘自《今天,教师应该怎么上课》

2.阅读教学重要注意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专等老师讲解,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再说,我们总有离开可以请教的人的时候,这时候阅读些什么,非专靠自己的力不可。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1页

●要学好语文,至少要养成这样一些好习惯:要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语文老师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就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课内的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学生课外自然会去阅读更多的好文章和好书籍,增加知识,增长才干。这样的良性循环当然会收到教师所期望甚至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叶圣陶关于习惯培养的论述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自学习惯与能力

1、预习

●咱们看课程标准里所定的方法,课前要使学生预习,课后要“引起其自学之动机”,指导学生作种种的研究,课后要“令学生自行研究”,可见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读书笔记大全《语文摘抄读书笔记》。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95页

●要加强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课内多采用讨论会的方式,教师也是一个会员,至多处于主席的地位。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02页

●“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有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应当讨论的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就没有别的事了。这当儿,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排列讨论程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比主席还多负一点责任,学生预习如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示出来,加以阐发。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所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66页

●所谓讲,应当理解为给学生以指点和引导,使学生逐步达到能自己阅读。假如一篇文章,学生能充分理解,那么教师就用不着讲了。解放后有一个时期,有些人反对学生预习,认为预习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发挥了。现在是大部分人倾向于主张预习,我也主张预习。学生预习而领会了的就不必再讲。去年教育部派人到各地了解语文教学的情况,也找了一些学生座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讲的太多了,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预习《粮食的故事》一课,读过几遍非常感动,几乎掉下泪来。后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左分析,右分析,把一篇文章拆得零零碎碎,讲了些空泛道理,我们听了,反而把感动冲淡了。”这样看来,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适当地多动脑筋,脑筋是不会受伤的。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到的东西格外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经过老师指导,学生还是不能自己了解自己领会,那就只好由老师讲了,还得注意讲得多而罗嗦不如讲得少而精。总之,讲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讲。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到上课不需要讲,只作一些指点和引导,学生就能够深刻理解,透彻领会,那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样做能使学生读了若干文章后,触类旁通,自己去领会别的文章。学生必须会自己读书,不能老是带着一位老师给他讲,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读书的能力。

——1961年9月8日叶圣陶在呼和浩特跟语文教师的讲话,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程》第61-62页

●现在都移在指导“预习”的阶段中,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乎教师的“讲述”;教师所“讲述”得,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作用,才真个贯彻了尝试的宗旨。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4页

●比较艰深或枝节的问题,估计起来不是学生所必须知道的,当然不必提出。但是,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他们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全盘错误,这当儿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最坏的情形是指导者与领受者彼此不相应,指导者只认领受者是一个空袋子,不问情由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装进去。空袋子里装东西进去,还可以容受;完全不接头的头脑里装知识进去,能不能容受却是说不定的。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0页

●一篇文章可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0页

推荐第4篇:诗意语文读书笔记

“诗意语文如何是”

一、举象(诗意语文用到的基本策略或者说最精彩的课堂现象就是举象。

所谓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 什么是“举”呢?就是呈现,就是打开。语言文字是再抽象不过的符号——文字是个罪恶的漏斗,它把语言中最重要的东西——声气、节奏、情感等筛选掉了,统统放走了,剩下的是平躺在纸面上的一个个死了的符号。但是这些语言、符号对于有生活体验的人来说,不仅仅是符号,而是一个象。因为在这里他们还原了它,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活力,投射了自己的感情。

所谓“象”,就是语言文字的三中表现和呈象:形象、印象、意象。

我觉得语文教学说白了就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由言到意。它是理解、倾听的过程,走向视界融合的过程。第二件事情:由意到言。它是倾诉、表达、表现的过程,是思想情怀,内在种种体验转化为表现与存在的过程。但要做好这两件事就要求语文教学的言与意不能直来直去,不能由言到意,不能由意到言。这样就会让语文教学应了“少慢差费”这四个字。而应该是“执起两端而用其中”,这个“中”就是象,言到象,象到意,也就是说,意需要象,象需要言。有了象出现,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尤其是中小学作文。

二、造境(诗意语文充满举象,光这样够吗?显然不够,因为象是平面的 ,是单调的。所以,在举象的基础上应建立语文课堂的情境、

意境、心境。)

什么是情境?就是景象的连续体,就是很多象的叠加,形成一种场,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透明的空间。人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象的叠加,产生共鸣共振后的那种情绪。所以读诗,就要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进入情境,去感受、体会、咀嚼,积累情感。而这就是造境,即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

三、入情

所谓入情,就是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境语也皆情语。所以,造境要入情——这个情可能是情绪,那是一种情感状态,来就来了,像台风,像大潮;也可能是一种情感,它是淡淡的,但是一直维持着,比如说一种忧愁的伤感;也可能是情操、情怀。

语文教育的灵魂就在于“情”字。有人说,数学轻轻松松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文是情感的舞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了郁积在一起,不得不发,不吐不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靠什么入情?披文才能入情。实际上“披文入情”这四个字,就很好地诠释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课,怎一个情字了得?

感情是风,感情是雨,感情是一锅粥,感情是一团麻,感情是“剪不断理还乱”,感情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感情是“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情是“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啊!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充分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在学生的情感之门打开以后,让其感受语文的精彩和魅力。在这个基础上,再跟他们谈方法,谈技巧,那样的知识,那样的技巧才具有灵魂,具有力量。否则,面对文本教学时,当你拿起一把手术刀,一刀下去,说这叫紧张;一刀下去,说这叫担忧;一刀下去,说这叫矛盾;一刀下去,说这叫痛苦!这是感情吗?这是感情的符号,这是风干后毫无生命、毫无灵魂的感情的“木乃伊”!

四、会意

所谓会意,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并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意义、意蕴和意趣。

感情太丰富也要出问题,老是沉浸在担心、紧张、矛盾、痛苦当中,时间长了,非得精神病不可。所以要让学生进得去,还要让他们出得来,让他们出来对一些重要的词、句、段落静静地思考,放飞想象、大胆联系,要让他们会意,用心地会意,会不言之言,不说之说——这是中国人讲话的艺术,会语言文字的意味、意蕴和意趣。

如果说入情是一种热处理,那么会意就是一种冷处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是教学之道,育人之道,做人之道。我们的智慧总是充满辩证法,一阴一阳为之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会意就是会话中之话,言中之言。

五、求气

所谓求气,即在特定的情境中,探求语言文字的声气、节奏和神韵。

文字和文字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有种关系存在,叫做字里行间。这种关系能够形成语言的节奏,语言的张力,这就是能量,这就是气。气是一种生命的能量,在丹田。我们对文本,对语言文字,就要“求气”,即在朗读时不要扯拉嗓子,用力地喊,而要用绵力(注意气息的控制)。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语言是最具有音乐性、音乐美的,非汉语莫属。所以为了体现这一特质,我们就得好好读书,会感性的、复沓式的、一唱三叹的朗读。

六、寻根

所谓寻根,即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

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语言是人的精神家园,而有了文化意识就会把语文上得更深刻,跟厚重,更富有感染力。

推荐第5篇:语文教学读书笔记

。而且错到这么笨,错的这么蠢,错到那个知识不好我的结论就不教,正确的做法是,那个知识不好我就换个知识来教。

语境学、语用学、语体学、接受美学、文体论、叙事学、现代文论等等。关于理论前沿的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境学、语用学、语体学、接受美学、文体论、叙事学、现代文论等等。关于理论前沿的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青年教师如何能够迅速成长起来,我想说几句大实话。第

一、教学上要站得住脚,要把自己基本功打扎实;第

二、科研上要名声在外;第

三、同伴能接受,千万不要和同伴对着干。虽然你是对的,也不要与同伴对着干第

四、要让领导赏识你。还有几点感触也想跟大家作个交流。第

一、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在我看来,现在的语文教师好像还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我现在是中学语文教师,现在我敢这么说了,因为现在的语文老师缺少话语权,那些话语权全被那些大学教授霸占了。第

二、勤奋和刻苦是每个成功老师的必由之路。这可是我的血泪教训,现在怎么没人提呢?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成功的语文教师很光鲜,其实在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艰难故事。我认识上海一个很有名的语文老师,原来是某省某市某县某镇的第二中学教书,每周都要骑车到镇上,把车寄放在朋友家,然后坐车到县里去把自己一周的教学实录给自己的师傅看,听完批评还要连夜赶回村里,赶上第二天早上上课。这样的时间持续了两年半。第

三、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永远的主题。现在很多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我就感到很奇怪。读书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方便最有效、最简捷、最不可或缺的途径。

第一是文学的阅读量和感悟力。我听过一些课,五十来岁的一些同志,很难说他的上课体现了什么新课标,很难说他这堂课体现了什么新理念。他用的方法也比较老,但是课堂教学效果不差,学生学得也津津有味。靠的是什么呢?我发现,无所谓是这个老师看的多,而且有领悟。然后他直裸裸的把自己的领悟讲出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能让学生佩服。这堂课差不到哪里去。我也听到过一些名家的课,基本上都是三十来岁四十来岁我这个年龄的,很花的。如果要说起

来它里面有很多新名堂的。但是我总觉得学生学习下来的那个效果不怎么好。这是因为学生对这个作品的感悟力比你对它的感悟力要好。这样的老师最大问题还是多看些文学作品吧。

第二个方面是文言文的阅读量和名言名句的记忆程度。最近我做了一个关于语文教师的代递传承的一个研究。我把语文教师分为五代,我自己大概属于第四代。然后我把第四代和第三代于漪、钱梦龙老师比,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语文素养。和上一代乃至上两代的前辈比啊,有多远就差多远,不是差一点。差到什么程度呢?差到不配当语文老师。我之所以把话说得这样激烈,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我说的是最平常的话,但我说的是实话。你不要去想,我阅读多少文言文,然后我记住多少名言名句,可以在多少第二天的时候用,不是这么回事。是你读了很多的文言文,读了很多的名言名句,“满腹诗书其自华”。然后你的精神力量精神魅力一下子镇住学生,从而有了学生对你这个语文老师的“向师性”。有了这一条,语文课怎么上学生都能接受。如果不是这样,这个班上的一部分聪明的学生一听你上两堂课他就知道你是个傻子。老师们,你这个学期的课你会上得很艰难。

第三,我称之为语感力,是对语言的敏感力。我们凭什么可以当老师,当语文老师?不是凭我们的拥有多少语文知识,而是凭我们有多么敏感的语感力。因为我们在跟学生分析作品,引导他们解读或者鉴赏作品的时候,我们凭语文知识来教学生怎样解读和领悟鉴赏作品的时候不多。我发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什么呢?孩子们,我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是什么感觉,往往是这样讲的时候,同学们会特别有感觉。我们动用语文的知识去解释语文现象的时候捉襟见肘。更多的靠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对语言的那种精细、细致而且充满个性的那种语感力。

最后一点,是表达能力。语文老师确实是靠嘴巴皮子吃饭的。数学历史他们这些老师,至少他们还可以尝试动用别的东西。比如数学老师表达能力不好,但是他说你们能够认真看一看我是怎么解题的,然后在黑板上把这个题解出来。都能够吸引一部分学生,惟有语文老师不行。课文上面就这么一句话,学生看了一点感觉没有。然后我声情并茂地把这句话重新说一遍,学生就有感觉了。这就是你的本事。

推荐第6篇:《语文学习者》读书笔记

《语文学习者》

读书笔记

回顾所读的语文教育教学专著,印象最深的是佟士凡的《语文学习论》。它有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将语文学习的抽象理论讲得深入浅出,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其中要义,确是每一个语文学习者(包括语文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必读之作。下面我具体谈谈读此书的几点体会:

一、全面的学习规律探讨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使学生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面对21世纪的未来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终身教育”等几个时代性的新概念,认为未来社会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为此,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方法,力图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但许多研究都只是一鳞半爪。而《语文学习论》一书却以其内容论述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对语文学习的规律、方法深入探讨,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开拓性成果。全书结构严谨,共分十一个章节。第一章“总论”对“学习”和“语文学习”进行了概述,接着用两章论述了语文学习的动机、兴趣和习惯,第

四、

五、六章分别论述了语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意义、特点、内容、方法和要求,第

七、

八、九章则论述了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第

十、十一章谈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全面系统的学习规律的探讨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相信读过此书的教师定会从中获益,反思自己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走出一条“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道路”。

二、跨学科的学习科学的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典型范例。

《语文学习论》一书的主编书志成指出;要把语文教育研究放在跨学科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深化改革的新鲜经验,运用控制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新思维,采用“东西南北中”,“古今中外”法,形成崭新的达到现代化水平的语文学科教育学。《语文学习论》一书正是体现了这一“现代化”特色。全书以古今中外前人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讨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在我国,古人即有着许多宝贵的治学经验,如“学而实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集》)等等。在西方,则有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学习刺激——反应说等(见第一章的“现代九种主要学习理论”)佟士凡教授分析、整理、归纳、吸收、借鉴了这些经验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作者能融汇报会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抽象、概括出语文学习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语文学习理论。这一开创性的成果,为当前的课题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范例。

三、古今中外的学习事例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

《语文学习论》一书列举了古今中外许多生动的学习事例,它一改教育教学专著的严肃面孔,用生动的事实说话,趣味性极强,使读者甚感亲切。如第二章

第二节对“兴趣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的论述,作者就列举了陈景润、爱因斯坦、李四光、牛顿、王羲之的例子,再现了他们对事业的无比热爱、若痴若狂。同是

这一节对“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之一”的论述中,作者又罗列了“凿壁见光”“映雪苦读”“囊萤夜读”、“书编三绝”、“刺股夜读”、“乐此不疲”等动人的故事,证明古之学有所成者都是在得出读书乐趣的同时付出艰辛的代价的。这样的学习事例几乎遍乃全书各个章节。因此,读者读此书的过程不仅是在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更像是打开历史的天空,瞻仰灿烂星空中的泰斗;不仅是在了解语文学习的方法,更是走近学者的身边,透视他们成功的奥秘。此外,大量古语和名人名言的引用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

最后,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的一点是,文中个别例子的引用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如

第二章,为了论述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必须破除自卑心理,作者举了一个班学习《七根火柴》时,一位语文学习不良的学生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的例子。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一些语文学习不好的学生却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我认为这些学生自身并不一定自卑,有可能还极为自信,所以并不能充分说明“必须破除自卑心理”这一问题。

当然,瑕不掩瑜,《语文学习论》因其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趣味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普及性,确是广大语文学习者的必读之作。

推荐第7篇:语文教学读书笔记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句,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语,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推荐第8篇:五年级语文读书笔记

读《霸王乌江自刎》——有感

五(2)班马世艳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成为了项羽的千古绝唱。

公元前202年岁末,汉王刘邦和韩信、英布、彭越等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等人马经过激战,死伤无数,所剩无几,粮食也快用完,他想带领最后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的严严实实、重重叠叠。

项羽料想无法脱身,但是他自统一四方的一方霸主,有着不服输的倔强和决心,转过身对跟随他的士兵们说:“弟兄们,我自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七十多次激战,从来没有一次是我项羽的输仗,今天受围困于垓下,这是老天要将我灭亡,我从不相信我失败,所以并不是我打不过这些人啊!”项羽的死到临头的霸气,决不是任何人都能与之媲美的,也没有人与他的决心相抵。这些性格特点深深的吸引着我,对于项羽的正反面性格,一方面他功成名就,一方霸主,自信而骄傲;一方面由于他骄傲而展现着他不知觉的无知。我深深为这样一代枭雄而惋惜,这个人物让我既羡慕又矛盾,既喜欢又哀痛。

面对生死之际,江东父老的一番劝说,项羽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呢?”我从中又可以体会到项羽的决绝,决不以败为贵,一生只信仰胜,他没有刘邦的诡计多端,也许他太残暴,也没有人能与之相较,但他的胜利却是古代一大功勋,哎,这一代人物,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回味、思索。

李清照曾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等英豪该在下世轮回何处?青山处处有忠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光辉璀璨,留给我们后人有着无限的书斋益智乐趣。

读《西游记》——有感

五(2)班石德芬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张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她来,总觉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大大地改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海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他破石而出,“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自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的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汉斯杰,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没有边际,包容天地。

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能够传承至今了。

古诗读后感

五(2)班马玉玲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会诗,就无法与高雅之士交谈,无法看出古诗中蕴含着许多智慧的结晶。

古诗是清澈见底的河水,滋润着鱼儿们的生活,使它们欢乐成长,有着用不完的活力;古诗是甘甜的露水,滴入口中,使人神清气爽,润人心肺。

古诗像一位慈祥的向导,带我们走入一个未知的古诗城堡,让我们的知识更加渊博,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

我读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生活中,具有坚强意志和生命活力的人,是任何邪恶势力永远都不能摧垮他们的,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一定不要轻言放弃,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找出应对方法。

中国古典诗词浩瀚如海,璀璨如星辰,我们只不过是学到了一点点微不足道就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这还远远不够。

正像历史老师说的,曾经的璀璨已经过去,现在的璀璨将要靠自己。书写另一个璀璨光芒的历史,现在已来到,我们要振奋心胸,让自己辽阔,让自己展翅,去为历史认认真真书写这一页精彩!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读书笔记

读《“随文练笔”研究专辑》的心得体会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我就学习优秀老师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有一篇课文叫《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犹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与原句相似又不失特色的语言。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推荐第10篇:初一语文读书笔记

七年级语文读书笔记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重点字词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 秕bǐ谷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鸡毛掸dǎn子 咻xiū咻 玉簪zān花骊lí歌 花圃pǔ 懒惰du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第3课 丑小鸭

一、重点字词

讪shàn笑 吐绶shòu鸡 沼zhǎo泽 木屐jī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本文是由叶君健翻译的。

第4课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第5课 伤仲永

一、重点字词

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骊lí歌 花圃pǔ 懒惰du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第6课 黄河颂

一、重点字词

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第7课 最后一课

一、重点字词

踱duó步 赚zhuàn钱 哽gěng住 祈qí祷dǎo 气氛fēn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重点字词 崎qí岖qū 阻抑yì 一泻xiè万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李大钊,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第9课 土地的誓言

一、重点字词

炽chì痛 嗥háo鸣 谰lán语 镐gǎo头 污秽huì 默契q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第10课 木兰诗

一、重点字词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辔pè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ò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第11课 邓稼先

一、重点字词

彷páng徨huáng 鲜xiǎn为人知 选聘pìn 挚zhì友

点拨:注意“彷徨”不要误读为“fáng huáng;”“鲜”是多音字,这里是“少”的意思,应读xiǎn。

(zǎi) 宰割 (chóu) 筹划 鞠躬尽(cuì) 瘁

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

(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二、重点句子知识单

他(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点拨:这几句话高度概括了邓稼先的高贵品格。

三、文学(文体)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重点字词 锲qiè而不舍shě 兀wù兀穷年 潜qián心贯注 迥jiǒng乎不同 群蚁排衙y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

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重点字词 门槛kǎn 重荷hè 深邃suì 磐pán石 下颏k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原名何振业。

第14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重点字词 白皙xī 钦qīn佩 捋lǚ胡须

脚踝huái 荒谬miù 义愤填膺yīng 点拨:“捋”是多音字。

二、重点句子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第15课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第16课 社戏

一、重点字词归省xǐng 惮dàn 欺侮wǔ 撺cuān掇duo凫fú水 篙gāo 橹lǔ 撮cuō 棹zhào 楫jí 行háng辈

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第17课 安塞腰鼓

一、重点字词 亢kàng奋 晦huì暗 羁jī绊 蓦mò然冗rǒng杂 戛jiá然而止

二、文学(文体)常识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第18课 竹影

一、重点字词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第19课 观舞记

一、重点字词 褶zhě裙 颦pín蹙cù 粲càn然 嗔chēn视 叱chì咤zhà 点拨:“嗔”不要误读成zhēn。 解释下列词语。

(1)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2)嗔视:生气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极大。

(4)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三、文学(文体)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第20课 口技

一、重点字词呓yì语 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三、文学(文体)常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一、重点字词 拽zhuài 战栗lì 毛骨悚sǒng然履lǚ行 怏yàng快不乐 吞噬shì羸léi弱 告罄qìng 解释下列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第22课 荒岛余生

一、重点字词 沮jū丧 搁gē浅 虞yú 斫zhuó泅qiú 作zuō践jian 解释下列词语。

(1)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2)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3)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4)沮丧:灰心,失望。

二、重点句子

1.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2.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 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三、文学(文体)常识

《荒岛余生》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这部小说记述了鲁滨孙(人名)在荒岛上生活的经历,在岛上的第24年,他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一、重点字词 砭biān骨 崎qí岖qū 窒zhì息 解释下列词语。

(1)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2)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是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称谓)郭超人(人名),前任新华社社长。

第24课 真正的英雄

一、重点字词阴霾mái 哀悼dào 解释下列词语。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孜孜不倦:勤恳不知疲倦。

(3)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励我们。

(2)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真正的英雄》选自《前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是美国前总统里根。

第25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盘盂yú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竞跑,赛跑。 (2)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6)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迫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点拨: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5.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 点拨:重点理解“孰”“知”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第26课 珍珠鸟

一、重点字词 细腻nì 眼睑jiǎn 眸mó子 呷xiā 解释下列词语。

(1)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2)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珍珠鸟》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称谓) 冯骥才(人名)。

第27课 斑羚飞渡

一、重点字词 对峙zhì 咩miē 苍穹qióng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解释下列词语。

(1)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2)悲怆:非常悲伤 (3)娴熟:熟练。

(4)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第28课 华南虎

一、重点字词 栅zhà栏lan 拂fú动 抽搐chù掠lvè过 咆哮xiào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第29课 马

一、重点字词 剽piāo悍hàn 窥kuī伺sì 疮chāng痍yí遒qiú劲 妒dù忌jì 觑qú畸j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2.解释下列词语。 (1)剽悍:勇猛,强健。

(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4)疮痍:创伤。

(5)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 (6)遒劲:雄健有力。

(7)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第30课 狼

一、重点字词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尻kāo 黠xiá 隧suì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第11篇:语文史记读书笔记

黄子健 08暑假 语文《史记》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1

一、项羽本纪

1、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3、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

心。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6、“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从某一个层面来讲,我很欣赏项羽这个人。譬如,他的英勇善战。再譬如,他的凌云壮志。然而,他,终究不是一个完人,他亦是有他的缺点。若非,他也不会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对于他“不学一人敌,只学万人敌”的这一点,我很是佩服。可是,他并不是那种刻苦努力的人,也没有十足的毅力去学习,这样的项羽,不是我所敬仰的。我们不是生于古代,也并非生于战争年代,不需要习武,不需要练功。我们也不可以学习只为了“足以记名性”,我们学习是为了有充实的基础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生于和平时代的我们的责任。我们学习,是要勤勤恳恳的,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像项羽一样只有一分热情。

项羽想要称霸的念头在他很小的年纪就显现出来了,从他发出将秦始皇取而代之的宣言以来,他一直为自己的理想进军。这一个过程中,他通过杀人来夺取权力和兵力,个中原因是有几分迫不得已,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杀戮毕竟不是一个正当的途径。究竟项羽是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呢?鸿门宴上,他不顾范增给他使眼色,放了刘邦一马,这表示他还不是那种将人赶尽杀绝的人。但,他为了逼迫刘邦就范,又会起了烹食刘邦父亲的念头,这样的项羽,难道不是狠心的吗?

我对项羽破釜沉舟这一做法实是十分敬佩。有这种胆量和气魄的,历史上能有几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大概也有一点破釜沉舟的意境吧。不是谁都有勇气断自己的后路的,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敢于使用这样的计谋,来逼使将士们殊死一战。

最终他的梦还是碎了,但是他永远是曾经意气风发的西楚霸王。

二、孔子世家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3.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 6.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有一个并不是拥有一个好的出身,但我们不以出身来评价一个人,因为他的学识他的政治观点都足以让所有人忘记他的身世。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像孔子一样古往今来都名满中外。最令我讶异的,当属在韩剧中出现的一幕:小孩子在车上背诵《论语》。这不仅让我发现了孔子的伟大,而且觉得我们中国人在熟读《论语》这一方面却比不上韩国人。

孔子确实是一个圣人。他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有很多珍贵的理论是可以流传至今的。稍稍接触一下,你就会发现很多有用的道理。我的确很敬佩孔子,因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东西不比老子的深奥,不如庄子的飘逸,但是大多数的人都能够轻易读懂,明白透彻。这样,才能将这些知识道理传播给大众,而不是少数人。就现在流行的《***解读》来说,就很能说明孔子的伟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连很多伟人也无法配上这句话,但是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司马迁说得不错:“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古往今来,能有几人配得上“圣”这一个名号,我们也可以从史书上知道,“诗圣”之类的某一方面的圣人还是存在的。但是,孔子的圣人,而不是“学圣“智圣”,前面不用加任何名词,因为他是至圣!

三、李将军列传

单从《史记》的角度来说,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是过高的,但是就李广本身而言,他还算是一个一代名将。列传开始,就对李广的英雄形象加以塑造。“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李广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遇了很多的坎坷,在这方面,司马迁不免与自身联想在一起,因而会惋惜同情李广的一生,自然评价就过高了。李广是个英勇善战的人,这一点从他的显赫战绩中可见一斑。但是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功绩而得到应有的奖赏,这是因为朝中皇帝的宠信都排挤他,这一方面是值得同情的。

李广的胆略是实在让人佩服,然而他也许真的生不逢时,不能得到高官厚禄。对于李广治理军队的方法,我个人觉得有些值得赞赏,有些是不得当的。李广从来不谨守规章制度,但我认为军中保持纪律是必要的,这样才不能使得军心涣散。李广为人廉洁,得到的赏赐总是全部分给他的部下,这一点我很是欣赏。这样,他和士兵们同吃同喝,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正因为他乐于分享,所以他当了四十多年的官,到头来家中没攒下一点钱财。

李广可以说是倒霉的一个人,因为他出征了好几次,可最后别人都有赏赐,他却劳而无功。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天意弄人;但另一方面,他本身的原因也使他命运坎坷。最后,李广自刎而死。他部下的官兵都伤心痛哭,百姓都为他哀悼。我想,就算他一辈子官运不是亨通,但他起码是百姓喜爱的将军,这也够了。

第12篇:《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李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造性地统一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明确指出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十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根据自己最近学习“课标”的体会,以及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已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教学中的合作性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形式。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沟通、交往、互补,不但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提高,而且使他们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没有了冷漠,增添了热情,真正成了学生的乐园。这既有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

费惠珍老师上的研讨课《家》,就是通过让儿童分组合作自编诗歌“什么是什么的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蓝天是太阳的家”“花朵是蜜蜂的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一句句闪烁着童心的诗歌喷薄而出。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容纳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发挥群体优势。因而学生活动气氛热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让老师和学生尝到了教学的甜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敢说我们的课堂学习方式正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但是,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必须要与其他教学形式恰当地结合。首先要考虑到班级人数的要求,合作学习方式比较适宜于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实行。学生过多,不仅给分组带来困难,而且学生坐得较近,容易产生说闲话、做小动作等

问题。其次,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地安排和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以上的片言碎语只是我粗浅的体会,我想经过对新课标的进一步地认真学习,以及自己的大胆尝试、实践,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收获的。

第13篇:语文读书笔记整理

人生

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根就越是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所有人来到你生命里自有他的意义。人最难的就是学会怎么平静地面对离别,而这个世界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你学会平静地对待离别时,那个人已经在你心里永远不会走了。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有些人让事情发生, 有些人看着事情发生,

有些人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

生命的常态,其实就是平稳和深邃,还有暗流。

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或许,有尾巴的风筝才是完整的风筝; 犹如有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最怕永远面对的是过去,背朝的是未来。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如果你昨天的成绩显得很了不起,那就说明你今天做得不够好。

——美国加州某中学教导处送给学生的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独自去做。

——《革命之路》理查德.耶茨 你觉得相貌美丑无所谓,是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张好看的脸;你觉得有没有钱无所谓,是因为你家庭富裕;你觉得胖瘦无所谓,是因为你身材很好;你觉得排名在年级倒数无所谓,是因为你学习不差。人不就是这样吗?你所不在乎的,其实都是你已经拥有的。

——幾米 我怎么才能始终保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敏清晰?这真是一个极好的问题,答案就是在熟悉的地方也能发现美和惊喜。

--毕淑敏 《蓝色天堂》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柴静《看见》

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变得成熟、世故,但是心却不会变。即使你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也一定不要扔掉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要知道,倔强是时光在心上留下的疤,厚厚的孤独,让你变得更坚强。

人的目标不能太多,人的要求不能太多,人的心思不能太多。越是快速变幻的今天,生活越是需要简化,精神越是需要过滤,心灵越是需要减负。

——《像南瓜 默默成长》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也不会孤独,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

——《西西弗斯的神话》

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所有竞争的主题不是聪明与能力的高低,而是为了达到目的,你能牺牲到什么程度。

北极,天寒地冻的北极,生活在这里的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下去呢?它强大的生命力来自哪里呢?

不是征服,不是因为它征服了北极的冰雪,征服了北极的自然,而是顺应,因为它顺应了那里的冰雪和自然,那身白亮的皮毛与北极冰融为一体,与那里的环境同生共存。

过去,我一直以为,死海是指海水干枯了,海不存在了。后来才知道,所谓死海,是指海里没有生物,生物无法在海里存活下去,最后偌大的一个海,谁也容不下,只容下了自己。

谁也容不下,让谁也活不下去,这样的海,在人们看来已经“死”了,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一滴水,投进水里,是生;一滴水,投进沙里,是死。

有时,决定一滴水生死的,不是其自身的强大或弱小,而是看它选择了跟谁在一起。 有时,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仅由自己决定,还要看这个人选择跟谁在一起。朋友的力量,环境的影响,往往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毕淑敏《我很重要》 我记得我自己曾爱她,那是遥远的过去了。所谓爱着谁,只不过是比对别人少了一点戒心。

——《变身》

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正是因为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霍乱时期的爱情》

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的,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定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以及面对生活的挑战。

——《霍乱时期的爱情》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龙应台《目送》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有很多人终生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里。

——毕淑敏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的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所谓大人物,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 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我们变得强大的人。 所谓皱纹,不过是表示原来有过笑容的地方。

所谓梦想,不过是一锅凉水,如果你想让它沸腾,那就必须加足够的柴火。 所谓愚昧,就是你在重复相同的事,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所谓知识,就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所谓信任,不是指没有误会,而是总会给对方把误会解释清楚的机会。 所谓未来,不过是现在的另一个名称。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 只剩小小一块。 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地狱, 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 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如果我们处于苦难的绝境,那正是彰显最大自我价值的时候。 处于太平顺境之时,大家都相差不多。

孟子英明,把成败因素分为“天时”、“地利”、“人和”三项。这就打破了人类封闭的自足系统,重新仰赖于天地的力量。但是,囿于视野极限,他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轻重模式,其实,更宏观的结论应该是:“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人太渺小,怎么强得过天。

——《我的山河》余秋雨 如果说,生命的过程就像是一盘磁带,录满我们每个人的话语,若生命结束的时候,听到自己一生所说过的话,有用的比没用的多,那就是无悔的人生了。

——《热爱说话》

倾听,就是“用尽力量去听”。这里的“倾”字,类乎倾巢出动,类乎倾箱倒箧,类乎倾国倾城,类乎倾盆大雨„„总之禅精竭虑毫无保留。

——毕淑敏《我很重要》

时间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时间收割了很多的事物,唯有爱,就像季节,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绵延不绝,亘古不变。

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的向前推进者,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刘慈欣《三体》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时光的纸笺,在秋天清凉地铺展深深浅浅的记忆,刻下的不是沧桑,而是落叶的静美。

其实往事早已苍绿,在时光的阡陌上,我们依旧可以邂逅一朵含露的花,一片水灵的叶,和一株青嫩的草。

还有我自己,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

——毕淑敏《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我的山河》余秋雨 只有出世,才能得到真正的沉静。人潜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不问世事。当人脱离了当下的时间和空间,与所有已经逝去的人,书和思想在一起时,才能得到真正的沉静。

——《沉静与狂喜》李银河

文学给人知识,也交给人怎样做人,不是做别人的,而是做自的人。

——朱自清

不要以为平庸的书无害,世界上平庸的书太多了,它们会使你在精神上变得和他们一样平庸。

——周国平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文字原本就无言,那些被记录的足迹,像是命运埋下的伏笔,我们依旧用单纯的眼睛,企盼错过的可以重新珍惜。

——白落梅《相思 莫相负》 读这本书时,你的灵魂觉醒了,你灵魂中本来就有的东西。你自己以前没有察觉到,在读的过程中被唤醒了,这是我们喜欢一本书的原因。

优美景物

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抖的树叶轻松愉快地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

——林语堂《人生自然的节奏》

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灰苍苍的天幕,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地不见,仿佛是人们朝来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余秋雨《阳关雪》

沙中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目送》

竞争

1.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看不见对手,第二是看不起对手,第三是看不懂对手,第四是跟不上对手。

2.美国NBA的球员为什么能越打越好?因为旁边的板凳上坐了12个人。3.我们是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不平凡的事。

4.非洲草原上,只有饿死的大象,只有饿死的狮子,没有饿死的蚂蚁。

——《马云演讲集》

第14篇:八年级语文读书笔记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不懂得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远在天边的东西。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丰富生活的天赋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多么可惜啊!

读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过的震撼。回想书中海伦的种种磨难与克服磨难的勇气,我思绪万千。有一丝感动,对于海伦自强不息精神的感动;有一种震撼,是对于残疾人的顽强意志背后的震撼。我读懂了海伦身后千千万万残疾人的艰难,更读懂了那份追求光和热的对于生命的热爱。

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在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听力和视觉,失去了本该属于她的光明与声音。在一个黑暗无声的世界里,犹如在迷雾笼罩的深海中,没有指路的灯塔,也没有停靠的港湾。幼小的海伦如大海上的一只小舟,她感到无助与恐惧。对于光的渴望,对于黑暗的反抗,都徒劳无功。直到海伦七岁那年,安妮·莎莉老师走进她的生活,海伦的一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师犹如灯塔,带给她光明与方向。最终,海伦·凯勒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对于生命的热爱,成为了一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著作也使她赢得了全世界的尊崇。

海伦说过:“像明天就要失明那样去利用你的眼睛。”也许我们视力正常的人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包含着向海伦一样的残疾人对于光明的向往和渴望。的确,视力,这一丰富我们生活的天赋才能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这当然是失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人类就是这样,总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东西,而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幻影。这也使我感到惭愧。以往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羡慕别人的得或感慨自己的失,遇到困难埋怨家人,遇到挫折打退堂鼓······ 但是我有什么理由这样做呢?一个从小就失去了视觉听力的人都没有自暴自弃,都没有感慨上天的不公,都以顽强的意志变得出类拔萃,我又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呢?答案是:没有理由。其实我拥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为已有的物质而满足,最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上的高度。聪明的人不会没有什么而感慨,而会为自己有什么而欣慰。比起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更为现在的生活感到知足呢?

海伦·凯勒教导人们: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第15篇:《致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致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致语文教师》的作者是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这本书里,余老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教师的智慧,分别是: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

“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当教师的人如果能常常体验到‘成长的乐趣’,那就会有年轻的心,会有童心,会有诗心,会有信心,会有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之心。”的确,成长的智慧包纳了教学与治学的智慧,并且为后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坚持。“每一个人的道路上,命运都有可能安排你像挑夫一样挑着重担在无路可走的地方走一段路,你只能咬牙,艰难地跨出带着呻吟的步子”。我认为,教师首要坚持的应是读书。

最近,《中国教育报》连续几周的专栏都与阅读相关。因为“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本能地启动生理、心理的调衡机制,以免耗能过多,免疫力下降,让身心遭到疾病的侵扰。”所以,“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少,教师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现代教师的核心特质就是“他的观念是否与这个世界、与校园里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血脉相连,并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而在书本滋养下的老师就可以“总是抱持开放的生命态度,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与自己时刻进行积极的对话”,从而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回归教育常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建构起‘思想资源库’”。

当然读什么书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一味地埋头苦读却不加以选择,那么就如人吃饭,只大口扒饭,却不注重菜肴搭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营养不良或者撑死。余老师则认为读书应当读有益精神发育和专业发展之卷。所谓,“有益精神发育”,就是指“现代教师所必需的基本常识和心灵滋养”,“在思想上下工夫,这是精神发育之关键的关键,而提高思想能力的关键途径则在于‘直扑经典’,读点哲学,回到人类的思想源头——轴心时代的伟大人物(比如孔孟老庄,柏拉图、苏格拉底)那里去吮吸精神发育必需的奶水。今天之教育,虽流派林立,杂象丛生,但若有哲学之慧眼烛照其间,我们一定不会因被遮蔽而迷失,因为哲学有益于我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回归教育之常识。”“有益专业发展”则是强调“现代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和思想能力”。因为“当我们与有益专业发展之书——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专著朝夕相处之后,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足以改变我们的气质,提升专业素养,并显露在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如今的我们正像困在蚕茧里的蚕蛹,若想有一日破茧而出,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就必须经受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磨练的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会有迷茫,会有泪水,会有疼痛。但是,坚持读书和学习,必定会帮助我们指明破茧飞翔的路径,帮助我们度过各种各样的困难。

第16篇:《小学语文新课标》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 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四、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写作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四)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第17篇:语文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

一般有三种写法:

一、编提纲

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二、写体会

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

三、摘录好句子

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写好读书笔记呢 ?

1 .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可以在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书或文章中去选。

2 .认真阅读原文。

读懂原文,确定引发感想的 “ 点 ” 。在确定好读的书或文章后,就要认真阅读了。读书时要能做到如下几点:搞清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通过读文章,弄清以上几点后,接下来便是要确定引发感想的那个 “ 点 ” 。所谓 “ 点 ” ,便是我们感受深刻的地方。这个“点”不是读后感的主体,而是感想的土壤,感想才是盛开的花朵。正因为如此,找准感想的“点”才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从哪些地方寻找感想的“点”呢 ?

① 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引发感想的 “ 点 ” 。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想法可写出来; ② 文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作为引发感想的点。文中某个情节,使你深受感动,感到愤恨,感到伤心 …… 都可用来作引发感想的 “ 点 ” 。如一位同学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后,对老班长命令小梁吃鱼这一情节印象特深,后来他以此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 ③ 文中的特别精彩的一句话。 ④ 文中含义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等,都可将之作为引发感想的点。 3 .根据找出的 “ 点 ” 进行思考和联系实际,写出读后感。在所找出的引发感想的 “ 点 ” 中,如果 “ 点 ” 很多,要选择一两个主要的点写,其他次要的,可一带而过或不写。

对于所选的点要去进行思考,对此进行判断,这话说得对吗 ? 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 这样讲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 ? 反过来讲行不行 ?…… 如此这样多问几个 “为什么” ,对写好读后感是大为有益的。

联想和思考,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当你读到某些内容时。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进而会去思考。如有一位读《养花》的同学,由文中的一句“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想到“马家军”中的骄人成绩,“她们在高原训练时,每天跑三四十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鞋子里都能拧出水来。”紧接着,他的感想就来了,“试问,她们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能取得震惊世界的好成绩吗 ? 古往今来,凡是成功者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 ” 由养花,想到马家军,又悟出成功和劳动的关系。由此可见思考和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重要支柱。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后感,重点应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上面,千万不能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想,或者复述课文,一定要 “ 感 ” 比读多。引用文中的原句是为了谈感想、收获或体会。决不能引用了一大堆原句而无自己感受。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和文章主要内容相合,否则会离题。例如《养花》一文是讲劳动真有意思,劳动创造了美。可你的感想是北京的天气不适合于养花。这就犯了读和感脱节的毛病。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使读和感有机结合,水乳相融。

第18篇: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感悟、体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第19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材料)

想想自己毕业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经常和书本打交道。因为,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爱书,也爱读书!

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可以慰藉心灵,让寂寞封存在书香中;读书,可以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可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读书,可以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

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豪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爱情的坚强与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让我想到曾经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

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一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一起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一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一部书,我们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润泽呵护中,父亲是一部书,一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一部书,一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家乡是一本纯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家乡的眷恋,“家乡魂”又是对家乡的热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谛。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夜半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应该有所选择的。除了应该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择地阅读。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促进我们成长。

第20篇:二年级语文 复习读书笔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1、找春天好词: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

佳句:①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②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③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2、古诗两首草(唐代诗人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诗人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笋芽儿

好词: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佳句:①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②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4、小鹿的玫瑰花

好词:嫩绿、浓密、惋惜、终于、渐渐地、静静地

佳句:①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②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③鹿弟弟惋惜的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语文园地一

佳句:①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②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③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④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我知道:北京的市花是月季花;洛阳的市花是牡丹花;东莞的市花是玉兰花;

香港的区花是紫荆花;澳门的区花是莲花。

5、泉水

好词:一股、清泉、灿烂、天然、清脆、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

佳句:①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②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③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④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⑤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好词: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

佳句: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③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好词:森林、景色、露珠、清新、盛开、应该、保护、娇嫩、弱小、勇敢、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佳句:①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②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③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好词:安排、照顾、突然、赠送、挑选、告别、舒适、四面八方、黑白相间、

跳来跳去、冷冷清清、滴滴答答

佳句:①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②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

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③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

语文园地二

佳句:①花要叶扶,人要人帮。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③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④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9、日月潭

好词:展现、周围、轻纱、附近、晨星、倒映、清晰、朦胧、隐隐约约、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蒙蒙细雨、风光秀丽、点点灯光、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许许多多

佳句:①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②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③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0、葡萄沟

好词:喜爱、茂密、枝叶、五光十色、热情好客、一大串一大串

佳句:①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②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1、难忘的泼水节

好词: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鲜红的地毯、敬爱的总理、难忘的泼水节、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佳句:①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②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2、北京亮起来了

好词:勾画、轮廓、犹如、装点、繁华、装扮、古老、年轻、倒映、一幢幢、

一座座、一束束、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绚丽多彩、恍然一新、从天而降、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的汽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绚丽多彩的广告、高大的建筑物、繁华的大街、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一束束灯光、一座座立交桥

佳句:①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②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③**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④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⑤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语文园地三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

13、动手做做看

好词:奇怪、道理、漫出、哄骗

佳句:我不是想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好词: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而且、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一大张邮票

15、画风

好词:洁白的纸、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

佳句:忽然吹来一阵大风,画中的景物好象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16、充气雨衣

好词: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联欢会、展览会、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佳句:①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唐代诗人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代诗人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唐代诗人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唐代诗人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8、雷雨

好词:黑沉沉、乱摆、清新、越来越亮、越下越大、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佳句:①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②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⑤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

19、最大的“书”

好词: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佳句:①哪里有书啊?②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③这能说明什么呢?④它们都是字呀!⑤太好了,太好了!

⑥你好,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好词:野外、慌张、沟渠、向导、忠实、指点、分辨、辨别、永远、高挂、乱闯、稠密、稀疏、积雪、观察、天然、大自然、北斗星、指南针

语文园地五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1、画家和牧童

好词:著名、观赏、价钱、购买、夸赞、称赞、赞扬、愿意、和蔼、批评、惭愧、驱赶、拱手

佳句: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②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③“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④“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⑤“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象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2、我为你骄傲

好词:光滑、破碎、飞快、轻松、骄傲、往常、自在、足够、真诚、顿时、继续、伙伴、报纸、信封、便条、事情、害怕、轻松、微笑、风和日丽、光明磊落、

心口如

一、真心诚意、心直口快、坦诚相见、表里如

一、实事求是、

光明正大、一言九鼎、推心置腹

佳句:①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②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③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④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23、三个儿子

好词:拎着、水桶、聪明、嗓子、胳膊、晃荡、迷住、沉甸甸、走走停停

佳句:①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②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③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④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好词:药品、礼物、柜台、玩具、富裕、专心、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

佳句: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语文园地六

好词: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上上下下、进进出出、里里外外、内内外外、高高矮矮、黑黑白白

25、玲玲的画

好词: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佳句:①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②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③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6、蜜蜂引路

好词: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向导

佳句:①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②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27、寓言两则

好词:巴望、焦急、喘气、白费、锄头、撞死、树桩、从此、一大截、乐滋滋、自言自语、筋疲力尽、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佳句:①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②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③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④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⑤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8、丑小鸭

好词:暖烘烘、又大又丑、讥笑、钻出、欺负、剩下、讨厌、芦苇、冻僵、幸亏、又惊奇又羡慕、雪白的羽毛、嘴巴大大的、漂亮的影子、身子瘦瘦的

佳句: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我知道:① 安徒生是一百多年前的丹麦人,他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②《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红鞋》、《雪人》、《冰姑娘》、《野天鹅》、《拇指姑娘》和《幸运的贝儿》都是他写的。

语文园地七

好词: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独木不林、孤掌难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多多益善、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日新月异、举世无双、

遵纪守法、自我欣赏、无能为力、言行不一

29、数星星的孩子

好词:无数、珍珠、距离、著名、清楚、刻苦、钻研、撒在、勺子、北斗七星、一闪一闪地、一组一组的

我知道:①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②张衡的文章写得也很好,他除了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外,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30、爱迪生救妈妈

好词:检查、急性、急忙、迟疑、片刻、斥责、委屈、亮堂、发明家、一溜烟、明晃晃、环顾四周、恍然大悟

佳句:①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爸爸很着急。

②爱迪生长大以后,为电灯的发明做了很多工作。

31、恐龙的灭绝

好词:人类、历史、地球、气温、寒冷、时间、道理、生活、植物、灭绝、庞大、信服、冬眠、躲避、尘埃、遮住、枯萎、偷吃、孵出、雄性、书籍、辉煌、

传染病、耐不住、哺乳动物

32、阿德的梦

好词:顺便、移居、打发、时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销售、预订、长鸣、载人飞船

1、春天来了!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他在柳枝上(),在风筝尾巴上();他在喜鹊、杜鹃(),在桃花、杏花()。

2、春风一拂千山绿,()。

3、笋芽儿被叫醒了。她()眼睛,()懒腰,()四周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再叫我呀?”

4、花骨朵()长大了。就在()的时候,小鹿把脚跌伤了。

5、我们几个孩子,()棉袄,()家门,()田野,去()春天。

6、《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诗中的名句是(),()。

7、春雨姑娘()着她,()着她。太阳公公()着她,()着她。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的竹子。

8、小鹿常常给玫瑰()、(),玫瑰慢慢地()枝条,()嫩绿的叶子。

9、泉水流进(),流过()。流到(),穿过(),欢快地跑下山去。

10、我们()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雷锋的足迹。()温暖的春风,我们()寻觅。哪里需要(),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1、花要叶扶,()。赠人玫瑰,()。(),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12、卡罗尔用()的方式引来了许多小猫,又用()的方式送走了许多小猫,最后留下了一只叫()的小猫陪伴她。

13、雷锋()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路上的荆棘。他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他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

14、滴水之恩,当()。救人一命,胜造()。诚心能叫(),实意能叫()。

15、日月潭那里群山环绕,(),周围有许多()。湖中央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叫(),南边像(),叫()。

16、默写古诗《草》《宿新市徐公店》

1、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那里五月有(),

七、八月有()、()、

(),到了

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成熟了。

2、()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到了。

3、夜晚的北京,多么(),多么()!

4、(),湖面上()薄薄的雾。天边的()和山上的(),隐隐约约地()在湖水中。

5、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有()、()、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6、长安街(),()的汽车,(),像银河从天而降。**城楼(),()。广场四周,彩灯()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轮廓。

7、()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如果放进一条金鱼,()。这是为什么?”伊琳娜经过()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8、“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舞蹈。随着()的乐曲,小演员们()起来,()的裙子()张开,就像()。

9、世界上最早的一张邮票是在()发行的。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年清政府发行的()邮票。

10、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11、大家都在画风。宋涛画了()和();赵小艺画了();陈丹画了();我想画()。

12、大自然有许多()的指南针,()是个忠实的向导,()是盏指路灯,()会给你帮忙,()也会给你指点方向。

13、雨停了,()出来了,()挂在()。蝉()。 ()又坐在网上。池塘里()也叫起来。

14、岩石是(),上面有(),还有()。读懂了,就能为祖国()。

15、()千秋雪,()万里船。

1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其中()是用来辨别方向的。

17、北极星是盏(),他永远高挂在()。大树也会来帮忙。枝叶()是(),枝叶()是()。

1、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这是波浪的足迹,叫();还有这些()、(),是矿物。他们都是字呀!

2、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蜜蜂采了蜜要(),他想(),就顺着蜜蜂飞行的方向走去,果然()。

3、好多事情并不像()。只要(),坏事往往能()。

4、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的鸭子。它的毛()的,嘴巴()的,身子()的,大家都叫他()。

5、安徒生是()的()人,它是世界著名的()作家。()、()、()、()都是他写的。

6、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它。哥哥姐姐()它,公

鸡()它,连养鸭的小姑娘也()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就()篱笆,()。

7、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这句话里“向导”指的是();“您”指的是()。列宁跟着采了蜜的()走,果然()。

8、满天的()像()撒在碧玉盘里。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它总是()慢慢地()。

9、天才是()的灵感加上()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而又()的年轻一代。

10、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他从小就爱(

有一次,他靠自己的()救了妈妈的命。

11、张衡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

很好,还是个杰出的()呢!

12、恐龙没有()的习惯,他们不能像(

多音字:

),常常想出一些()。)的仪器。它的文章写得也)和()那样,借(

语文读书笔记怎么写
《语文读书笔记怎么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