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12:08:5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心得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心得

“振兴民族,教育先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振兴。

教师在教育的第一战线,接触到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可爱的面孔。常言道:“老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每一个儿童通过学校教育,通过老师的教导来注入精神食粮,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格、人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无人代替。为此,教育者本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一个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一个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幼小的灵魂。

教师肩负着培育新人的重任。育好新人,必须树立自身的形象。真正能够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众所周所,当今社会所需求的是高素质人才,教育理念在不断上升,教育手段不断更新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要顺应时代步伐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育人功能。传统的“教书育人”单一教育理念已被时代所淘汰。现在教育界所提倡的是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这使得我们老师不但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之外,还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帮助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并进行耐心劝导和鼓励。建立起“一切为学生”的奉献和服务的思想意识。要建立一种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规律,每个学生能够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管理模式和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优良学习环境。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精心思考,深入实践和不断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师表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可以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全面实施教育者的素质教育。每位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师德师风,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育好下一代人,才能不愧为“天底下最光辉职业”之美称。

推荐第2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如何看待农村综合初中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知识水平及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现就如何实施农村综合初中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步伐,提高农村初中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农、科、教”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探索学生食堂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方面谈几点笔者对农村综合初中改革的看法。

一、农村综合初中的重要性

农村教育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基础事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强和改进农村教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和完善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结合学校情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大力开展勤工俭学,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当地建设服务,对推进农村综合初中改革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的整体文化素质,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家致富,促进社会发展。大雪山乡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地区,教育发展慢导致全乡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偏低,随着国家“两基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全民素质得到提高,但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科教兴乡”战略目标,创办农村综合初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农、科、教”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显得越来越迫切。实现“农、科、教”统筹可以达到场地互用、经费合用、人员共用,提高规模效益、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农业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新型劳动者。

2、创办农村综合初中,培养农村人口就业意识、服务意识。农村人口大多信息文化闭塞,没有走出山沟沟的勇气,没有服务社会的思想。创办农村综合初中,增设职业技术课,建立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课程方案,培养具备继续深造和就业能力的合格初中毕业生,使他们初步掌握进入非农业产业和进城务工就业的必需技能,走出山沟沟,多渠道就业,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

3、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创办农村综合初中,有利于坚持服务“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综合初中是农、科、教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在农业生产、科技推广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综合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鼓励和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二、农村综合初中的全面性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多种经营的大农业方向转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了就业结构的改变,对从业者提出较高的素质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都迫切要求提高农民的素质。但是,长期以来,作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终端的农村初中,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学校办学脱离农村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实质上办成了一种“应试教育”,导致农村初中教育步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其涉及面之广,危害性之大,令人担扰。表现在培养目标及评价指标上,一切以升学率为标准,唯分数论“英雄”;在教学内容上,一切以应付考试为原则,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搞“题海战术”,追求高难度、“考不倒”;在教学过程上,采取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学不会练会,加班加点,重复强化,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育评价上,采取传统落后的评价(考试)方法,强化了这种“背诵式”的学习,眼睛只盯住一小部分升学有望的尖子生,却丢掉了大多数升学无望、就业无门的学生。这种“应试教育”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农村初中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转向主要为农村当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树立正确思想,探索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涉及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及个性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并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从整体上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真正把义务教育回归到一个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上来,实行整体优化。实施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并要学会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和创造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自主素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素质还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或称动态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发展。如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质量意识、效益观念、拼搏精神等等,以及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一般技能如电子计算机技术、

现代通讯技术等。这些基本素质成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适应生活所必需的条件,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四、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根本。因此,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1、提高师德修养。要发挥党支部、政教处、工会、妇联、共青团、年级组的职能部门作用,制订计划、落实措施,开展有益活动,使教师逐步具有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2、提高业务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提倡教师要做到一专多能。并鼓励教师通过函授、自学考试或进修提高自身学历和业务水平。

3、提高科研能力。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品位,开展理论学习与研究,建立并完善教育科研网络,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逐步向学者型、科

研型转变,成为教育名师。

如何看待新农村教育的困境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都处在困境之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人明确提出了农村教育困境问题,认为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出现了不断萎缩的趋势,其具体表现是:农村教育的数量规模呈逐年减少趋势;农村普通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办学条件相当差[。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问题成为更多人关注的话题。有人明确指出当前存在着“农村教育危机”,其具体表现是:乡村学校在负债累累中挣扎;学生和家长难以承受高昂的学杂费;学生成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获取巨额利润的源泉;教师地位低下,利益没有保障;如此等等。有人发现,“1990年代以来,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与1980年代相比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况”,在欠发达地区,“辍学率高,师资水平低”是普遍现象。有人指出:“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财政体制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平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如此等等。

二、新农村教育困境的原因

(一) 现存农村教育制度的缺陷

1、农村教育经费筹集机制不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付费机制也不合理。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有目共睹,在此不必多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县、省和中央的经费分担比例分别是78%、9%、11%和2%。而乡镇和县级负担(占87%)

实际上都转嫁给农民。农民负担了大部分的教育成本,这是不公平的。这种机制造成一方面农民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运转经费降低,学校运转越来越困难;税费改革后,学校安全经费降低,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很难;辍学率趋高;教师工资不能保证,人才流失严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城乡教育结构二元化严重。这集中表现为城乡教育的剪刀差。一是大学安排在城市,农村主要是基础教育。二是大学教育不断强化其产业化特征,农民承担了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而农村义务教育等于名存实亡,农民承担了子女的各种教育费用。三是人才地域选择效应不利于农村,人才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才缺乏。这种二元结构将使农村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出现经济与教育发展悖论,农村教育越发展,农民越贫穷;另一方面导致农村教育接受率越来越低,教育层次越来越低,辍学率越来越高。

3、教育内容不合农村实际。在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和人才地域选择的规律下,一刀切地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进入大学学习的争相选择在城市就业,等于农村在为城市培养人才。未留在城市和农村中途辍学者所学知识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对称,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增加了就业压力和社会不稳定性。具体来说,短线教育和职业教育短缺。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形同虚设,主要由于学费高以及应用方向不明等原因致使许多人在农村就业前选择职业教育者寥寥无几。少许职业教育主要是打工期间的在岗培训。

4、农村国民教育体系不健全。农村教育几乎等同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辍学者和成年人的继续教育是空白。

(二)农村教育投资不足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都是在经济欠发达时期就开始普及义务教育,而且对农村教育给予特别关注,正是采用这种向农村倾斜教育投入的做法,才有以后的经济腾飞。在我国,由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使农村教育陷入困境‘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进而导致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最终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关键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三、困境的解决思路

(一)新农村教育制度的构建

其一,教育经费筹集制度化。一是提升教育经费统筹层次,防止统筹层次太低,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太大而导致的经费不能保证的情形;二是设立“教师工资专户”,建立教师工资中央“直拨制度”;三是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落后地区为先;四是创新教育金融制度,使教育融资多元化。目前我国教育融资金融制度非常落后,主要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民办教育组织内部融资和受教育者家庭内部融资。要设法创新教育金融制度,使更多的资金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进入教育体系。

其二,教育资源均衡化。包括:一是建立教育资源进退机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凡是有能力教学的通过资格证书进入教育体系,通过定期考评将不合格教师予以辞退;二是大学教育组织布局的城乡一体化。让一部分城市“依赖效应”不是特别强的大学“下乡”,既可降低大学成本,也可更大地发挥大学教育的正外部效应;三是建立城乡、名校教师定期轮流或巡回执教制度,使教师互相学习,使落后地区学生得到高品质师资的熏陶和启发。

其三,农村教育特色化。农村教育既要有为国家层面服务的人才培养机制,也要有为农村层面服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一是大力兴办职业教育,缩短教育战线,提高人才应用率;二是通过农村型高校的设立,主要研究在农村现行体制下如何创新发展农村经济,注重能力培养;三是为农村社会化服务培养人才,同时体现不同农村的地方特色。

其四,教育组织多元化。各国基础教育表明,基础教育客观上都由两部分承担: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新农村中的基础教育,应当正视不同区域农村、同区域农村中的不同经济主体的差异化现实,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教育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在更高的运行层次上设立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坚决打击纯粹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掠夺式”的教育组织;在正式教育制度外,有选择地允许和培育新时代下的“私塾”教育组织。

其五,农村教育全民化。要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将农村中各个层面的劳动者纳入新农村教育体系,并根据其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

其六,农村教育信息化。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优点在于:规模效应,可以让农村分享城市教育的高级手段和高品质教学内容;时效性,网络传输的速度快,有利于城乡教育同步发展;高效性,可以克服教师跨区域流动的交易费用,同时克服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磨损和丢失。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首先,尽快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度。免费制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鉴于我国目前的城乡经济状况、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可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度。其一,中国农村人口达到7.956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2.3%,农村教育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成败。其二,通过免费均衡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有利于平衡城乡居民的利益和公平心态。教育部部长周济宣布:教育部今年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并对住宿生实行生活补贴。笔者认为,考虑到我国已有国力与财政能力的,农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度应进一步全面推行。

其次,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据统计,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构成,只有8%由中央财政支出,另外92%则由各级地方财政支出,其中大部分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实际上,多年来基本上是政府一半,农民一半。在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后,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半

个”缺口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捉襟见肘。为此,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国家预算法中明令国家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能低于4%且逐步增加,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当前,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尤其要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公共财政中的重要和优先地位,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义务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再次,完善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农村税费改革和第三次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由县级政府为主的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据国家统计调查,2002年全国2070个县(市)中,财政收支倒挂县占总数的73%,说明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要靠国家的转移支付。即使是转移支付,其中有多少用于教育或义务教育没有规定,给一些地方政府使用这笔钱留下了随意的空间。现在强调重视农村教育,只是偿还旧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促进教育经费随学生合理流动的公平发展趋势。

第四,大规模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坚持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个人发展的希望。在发展新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任务还很重,但只要我们增强责任感,怀着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尽心尽力尽责,就一定能破解农村教育发展的难题、解决新农村教育的困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3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

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3.无论是单项训练或者综合训练,都应注意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基础上,我选播合适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然后,我跟着音乐的旋律范读,忽慢忽快,时轻时重,学生在清新的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享受着课文的美,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然后我鼓励学生模仿我的调子,给他们也配上音乐,他们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通过这样的训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

推荐第4篇: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释放出“不破不立”的改革信号。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心得: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教育规划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应当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总之,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植根于我们的具体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推荐第5篇:《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化纲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化纲要》 作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2期

推荐第6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很深,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纲要提出了2010至2020年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我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工作中要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其次:教育教学中以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再其次:我们要坚持教学改革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最后:我们要倡导教育公平

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总之,我通过《纲要》的学习思考了许多,《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自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更适合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

推荐第7篇: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感

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感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三、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四、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推荐第8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仁辉

开学以来,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慨万千。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指导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10至2020年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根据《纲要》内容我不仅了解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了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了解教育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同时对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五严”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们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坚持德育为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实施“五严”要求,改变教育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有效抑制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要减轻课业负担,对于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课改,改变教师现有灌输式的教,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现在,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合作,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动手时间。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问题。加快薄弱农村学校校园改造,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着力培训师资,提高教师的科学教学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校际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指标生)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实施划分学区就近招生入学,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择校问题。

总之,《纲要》的学习,带来思考许多,同时学校管理建设许多做法在纲要中找到答案。《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非常突显,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研员,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科学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新的教学方式,适应新形势下对老师更高的要求。

推荐第9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

2011年5月报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近日公布,其中明确提出“对学前教育加大政府投入”。然而,长春市幼儿园收费过高问题依然存在,且有越发严重的趋势。

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个孩子每月上普通幼儿园的费用相当于一个工薪族家长月薪的一半;若进入中高档幼儿园,孩子所花的费用竟然超过了一名大学生,收费标准与北京基本持平。

破解“入园贵”,长春今年将有哪些新动作?昨天,长春市三位政协委员通过新文化微博谏言献策。对此,长春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回应:“今年有望出台新规,规范幼儿园收费。”

委员调查长春市八家幼儿园的基础费用

幼儿园名称 性质 管理费 伙食费 月基础费

东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公办 1000元 1 0元/天 1220元

长春市直机关幼儿园 公办 980元 8元/天 1156元

长春市实验幼儿园(全安园) 公办 600元 8元/天 776元

长春市朝阳区教师幼儿园 公办 590元 9元/天 788元

长春豪园体育艺术双语幼儿园 民办 800元 10元/天 1020元

翰思国际教育幼儿园 民办 1180元 10元/天 1400元

长春育童蒙特利双语幼儿园 民办 980元 10元/天 1200元

长春爱儿坊幼儿园 民办 1595元 9元/天 1793元

注:伙食费按每月22天计算总数。

■委员调查

葛建民委员的“入园贵”调查报告:

目前幼儿园收取的基础费普遍过高

在新文化微博中关注幼儿园“入园贵”问题的葛建民委员在此次政协会上递交了《关于解决长春市幼儿园收费过高问题的建议》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出台文件,对学前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在此之前,葛建民对“入园贵”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下面就是他的调查报告。

现象一

幼儿园收取的基础费用过高

市民关注度:★★★★★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提到,依据长春市物价部门2001年有关文件的规定,长春市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育费、杂费和日托费。

现实中,管理费在各项费用之中占据比例最大,其他收费项目,各幼儿园则根据自身不同情况或有增减。

此外,保证幼儿每日饮食所需的伙食费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目前幼儿园收费的基础费用由管理费和伙食费组成。

提案中,葛建民委员列举了长春市八家幼儿园每月基础费用明细表,表中明确体现几家有代表性的公办园与民办园在此方面的差距。(见上图)

剖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够上中等幼儿园

葛建民委员表示,通过这些幼儿园费用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长春市公办幼儿园的基础费用比民办幼儿园要低一些,但以上八家幼儿园每月的基础费用仍在750元以上,其中,“长春爱儿坊幼儿园”每月基础费用接近1800元。

一个比较数字是,长春市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03元,平均到每人每月为1250元,而这只相当于上述八家幼儿园中中等收费水平的幼儿园每月的基础费用。

现象二

很多幼儿园自设收费项目

市民关注度:★★★★★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提到,除基础费用之外,目前长春市幼儿园还存在严重的收费混乱现象。

具体表现在:除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的管理费、保育费、杂费和日托费之外,很多幼儿园还自设收费项目,比如外教费、保健费、被褥费等,费用名目繁多,且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同时,课程与教材没有统一标准,往往是老师说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课程内容和时间都由各园自己制定,费用也因此各不相同。

剖析:家长面对“被消费”很无奈

葛建民委员表示,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很多本应是课程设置内的授课项目,老师将其制定成额外课程教授,家长们也只能自掏腰包买回本来就应该属于孩子们的课程。

当然,也有不让孩子参加收费课程的父母。

接受调查的长春市某大学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表示,当他发现全班只有自己的儿子没有报名参加收费课程独自坐在班级门口的小板凳上时,他只是想快点交钱,让儿子可以快点坐进教室里和小伙伴在一起。

“设想,如果规定上课时间内所有幼儿园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收费标准,那么这一幕也许就不会出现。”葛建民说。

现象三

兴趣班数量多 让人眼花缭乱

市民关注度:★★★★★

提案中还提到,为满足现代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很多幼儿园想出不同的新名词、新概念,开设各种兴趣班,增设各种培训项目,名目之多、概念之杂让人眼花缭乱。

在调查中,很多幼儿园在招生广告中写到:“培养孩子一岁能背诵五言绝句,两岁能识汉字两千,三岁能背古诗30首以上。”甚至还有幼儿园以“英汉双语”、“专注教学教育为特色”、“聘外教”等吸引家长;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蒙氏班”、“DIY班”等兴趣班外,更是排满了报名的父母。

剖析:让孩子进民办园是无奈之选

“为迎合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幼儿园报价也让人咋舌。”葛建民委员表示,目前幼儿园收费过高的现象在长春市普遍存在,一方面家长怨声载道,希望幼儿园能够减少收费,统一标准。

另一方面,公办幼儿园因信誉度高、收费较低导致人满为患,民办幼儿园虽然高价频出,但门槛不高,使无法让孩子进入公办园的家长们只能将高额学费送给民办园。

问题一

政府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葛建民委员分析说,目前,从筹款形式看,长春市学前教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都存在收费高的情况。

究其根本,这是由于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投入不足造成的。

公办幼儿园有公共财政保障经费,办学成本明显降低。但由于之前很多公办幼儿园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被逐步推向市场,优质廉价的公办园数量已明显减少,无法广泛惠及普通市民。

而民办幼儿园大多以盈利为目的,经费由开办者自筹,在市场支撑与投入减少、教育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民办园最终将办学成本转嫁给家长,高收费也就在所难免。

问题二

现行文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提到,目前,长春市对于幼儿园的管理仍在执行1991年出台的《长春市幼儿园管理办法》;而对于幼儿园的收费管理执行的是吉林省物价部门1996年和长春市物价部门2001年的两个文件,这三份文件距今已分别长达20年、15年和10年,明显不适用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中,在《长春市幼儿园管理办法》中,由于对幼儿园教育主要内容未明确规定,这就为部分幼儿园随意安排课程内容提供了方便。

在幼儿园收费上,按照2001年长春市物价部门文件规定,一类幼儿园为185元/月,二类幼儿园170元/月,三类幼儿园150元/月,这些仅是对公办幼儿园的规定,对于民办幼儿园没有相关标准。

建议一

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财政补贴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表示,要改变长春市幼儿园入园难、学费贵的现状,首先要改变卖方市场为主导的局面,一是开办更多公办幼儿园,确保学前教育市场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二是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降低民办幼儿园向家长转嫁的办学成本。

建议二

学前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

葛建民委员表示,幼儿园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出现与有关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为此,建议政府及教育、物价等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规范标准,比如明确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实行“一费制”,将各级别幼儿园的管理费、保育费、杂费及医药费等各项费用合并为一项,幼儿园不得在正常工作作息时间内以各种名义另外收取费用。

此外,尽快出台有关民办幼儿园管理的相关法规,逐步统一学前教育的课程及教材。

■长春谋划

将普及学前教育

形成10分钟入园圈

面对城市入园贵问题,长春准备了哪些破解的办法?

去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同时规定,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并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据了解,目前长春市公办幼儿园有105家。

长春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标准化建设,鼓励多元化投入,市区形成10分钟入园圈,实现每个乡镇至少一所标准中心园。

支持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特色院校建设。

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人士在解答“市区入园贵”问题时说,根据统计,目前长春市的幼儿园总数量、可以提供的入园名额与全市适龄入园儿童的数量是基本匹配的。

公办幼儿园数量短缺使家长将目光转向民办园,而民办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该人士说:“现在的民办园良莠不齐,稍微好一些的收费都很贵,大部分民办园师资力量不够,教师流动比较快,教师培训也跟不上,很多民办园还开设各种特长班来吸引家长,不按幼儿成长规律办学,‘小学化’倾向严重。”

“很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低子女因为正规幼儿园费用昂贵承担不起,就选择没有教师资质的‘私家’幼儿园,其实这都不能算作是幼儿园,这其实就是低价雇人看孩子。在孩子启蒙教育阶段,这么做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该人士说。

“现在很多高档小区都有配套的幼儿园,但是为了办出特色,都标有双语教学字样,同时里面开办各类特长班,从而使入园的费用猛涨。其实长春上幼儿园并不难,而是费用贵。”长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家家就一个孩子,家长都想省吃俭用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幼儿园也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设定的价格也就成为家长必备的买单服务项目。”这位负责人说。

■部门说法

幼儿园数量不缺

问题是入园费用高

据了解,对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目前,长春市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面对现状,长春市教育局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教育局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以解决幼教市场的问题。今年有望出台新政策,规范包括民办幼儿园在内的收费状况。”

昨天,省教育厅相关部门人士也透露,目前长春市政府、市教育局正针对幼儿园发展进行研究、规划,有意增加长春市公办优质幼儿园数量,扶持民办幼儿园,对于城乡幼儿园布局将进行优化布局。

“三年内,让长春市幼儿园入园率达到85%以上。”该人士说。

本报记者 邢程 刘丹

今年有望出台新规

规范幼儿园收费 幼儿园收费汇总 1师大幼儿园

管理费1000,伙食费每天10元,每月还有100的英语学习费 2六一幼儿园(原实验经开分园)

管理费680,伙食费每天8.5(这个应该是老生的价格,新生都涨价了) 3翰思国际双语幼儿园

管理费960元,伙食费8元,动漫课堂30元/月,外教费:80元/月。 国际班管理费1800元,伙食费8元。无其他费用。

4省政府机关糼儿园中海分园(此园没有了,此位置现在为翰思) 管理费980,伙食费一天10元,外教费150一个月! 5汽车厂幼儿园

如果父母是汽车厂职工是145管理费,如果不是职工是260元管理费,伙食费每天八元

要是上蒙班的话加150,3岁开始学英语和逻辑狗,再加150,父母是一汽职工的话一个月三岁左右上蒙班一共花费600多一点就够了! 6南关区陆军65301部队幼儿园: 管理费:360元/每月(37个月以下)、260元/每月(37个月以上) 伙食费:8.50元/每天

英语:200元/每月(每周三节外教) 音乐:100元/每月 美术:40元/每月 这是小班的收费

中班比小班多60元(具体项目不详)

有亲更新:65301幼儿园管理费37个月以上涨了100,是360了,饭费也涨为10元/天 7红黄蓝幼儿园

管理费770元/月,伙食费6元/天(三岁以上7元/天),班车100元/月 要是管理费半年交的话可以打8折 8省政府幼儿园富豪分园 管理费:760,餐费:8元/天

管理费:960元,伙食费:10元/天,现在有课外班了,画画60/月,皇家体能训练:150/月 9长飞幼儿园

管理费1080元/月,伙食费7.5元/天(三岁以上8元/天),班车100元/月 10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 国际班收费标准

管理费1580,伙食费:8元/天,班车费100元/月 11朝阳区教师幼儿园

管理费490元/月,伙食费7元/天,其他特长班另收费(学不学自愿) 三餐一点另外贝贝班加间餐(如小糕点,面包,饼干,豆浆之类的)。贝贝班(英语一周两节)和大班(英语每天一节课)免费。

12汽车厂杨柳幼儿园

汽车厂职工,蒙班管理费350,奥尔夫音乐班400.普通班200,伙食费8元/天,其他特长班另收费,也是学不学自愿

13中海对面那个翰思国际分园

管理费880元(全年交,免伙食费(一天8元)),一学期书费284元,多媒体教学一学期200元。

14金色摇篮幼儿园

管理费700,伙食费每天8.5,兴趣班100,主持人120 15吉的堡幼儿园

管理费1280元,伙食费10元每天,手工课100元 16蓝天幼儿园

管理费850元/月,伙食费每天10元 蒙班管理费1050元/月,伙食费10元/天 最新:管理费1280 17明珠国际幼儿园(很多认为是省政府第一幼儿园明珠分园)

英语班 管理费960元,每周两次外教 ;国际班 管理费1560元,外教带班。伙食费都是8元/天。

美术班60元/月,舞蹈班60元/月,小主持人价格不详(3岁以上才学) 班车费100元/月(没坐班车不交) 18松苑国际教育幼儿园

亲子班管理费980,伙食一天8元,一周一节外教课。三餐一果。 19商务厅幼儿园

管理费是550。原来有470和510的,现在都统一成550了。不过我们没有其他的费用。伙食费7元/天。 20军区幼儿园

管理费570元/月,餐费8元/天,兴趣班别收费,自愿学 21省文化系统幼儿园红旗分园

小班每月1080,吃饭每天10元,感统课100元,都是自愿交,没有别的收费了。 管理费 亲子的 1280 伙食12元/天 22.长影世纪村幼儿园

管理费 小宝600 大宝500 伙食 8元/天

23.南郡水云天幼儿园(可能是某个大园的分园) 管理费1560 伙食 10元/天

24.长春市政府第一幼儿园会展国际园 管理费1180 伙食10元/天 25吉林大学第四幼儿园 管理费是小班450元同/月

书本费是570元(左右有点记不清了)一学期,食费一天10元,课后班200元(自愿)科学才料50元

26吉林大学和平校区幼儿园

管理费是小班400元/月,伙食费8元/天,备品费200元,押金500元 27五十二中实验幼儿园

管理费780,伙食费10元/天,新园,条件设施好,还有个室内的活动室 28 108实验幼儿园

管理费780,伙食费8元/天,有个大操场 29省测绘局机关幼儿园 入园押金400元,(2-2.5岁)管理费200元/月,英语20元/月,学杂费30元/月,被褥洗护费10元/月,伙食费6元/天,三餐一果,上午水果自带。2.5-3岁管理费185元/月,3岁以上170元/月,20个月-2岁260元/月。课外班收费:外教40元/月,书法20元/月,美术20元/月,珠算20元/月,舞蹈60元/月,小主持人50元/月

2011年4月报道

公办幼儿园难进、民办幼儿园太贵,而填补两者缝隙的“无证园”既无法让家长放心,又难以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如今,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解决。近日,记者从长春市教育局获悉,未来三年长春市将力争在市内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基本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现状:24.5%民办幼儿园无证

日前,教育部公布,全国超40%适龄儿童没有入园机会,“入园难”成为全国普遍性的问题。

以长春市区为例,目前共有134所公办幼儿园,233所民办幼儿园,其中24.5%属于无证幼儿园。长春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长春市目前大约有15000名儿童身处“无证园”内。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很多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福利性质的幼儿园市场化。公办幼儿园数量急剧下降,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出现。加之近年来农民工大量进城,新生儿逐年递增等客观原因,便出现了‘入公办园难、进民办园贵’的两难局面。”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曲虹介绍。

■治理“无证园”

“审查、整改、取缔”分类治理

长春市铁西街道一居民楼内的神童幼儿园,由于园舍面积无法达到审批标准的200平方米,开设至今仍未获得许可。幼儿园徐园长介绍,现在共有28个孩子和3名幼师,托儿费每月350元。

据了解,长春市的“无证园”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聚居区和老城区,收费一般在每月100元到400元之间,“无证园”一方面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园舍面积、教师资质、防火安全不达标等问题。

崔国涛表示,长春市将通过“审查、整改、取缔”的方式,对“无证园”进行分类治理。整改后仍不能达到卫生、消防和健康标准的幼儿园,将被取缔;对整改达标准的园所,将颁发办园许可证。

■破解“入园难”

利用空闲校舍改建公办园

长春市绿园区锦程学校幼儿园,是一所利用空闲校舍改建的公办幼儿园,共容纳160名儿童,每个孩子每月只需交300多元。这种将剩余资源整合利用的模式,或将成为破解入园难的一剂良方。

计划:今年创建百所优质园

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崔国涛介绍,未来三年长春市将力争在市内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基本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崔国涛说,“长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形成,将通过整合城乡中小学富余资源来办园,解决硬件条件问题;今年,长春市将通过扩建、改建、完善的方式创建百所优质幼儿园;在小区开发和建设上,将要求建设配套的托幼设施,用来开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对“无证园”进行分类治理。

收费:合理制定公办园标准

针对学前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现状,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同时要求民办幼儿园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

此外,长春市政府将加大对公办园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

科目:只允许涉及五个领域

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将于今年正式发布。

崔国涛表示,孩子在5岁前根本没有“数字”的概念,很多幼儿园开设数学课程根本就是违反了教育规律。此外,长春市也将出台《学前教育教学指导意见》,以此规范学前教育市场。

据透露,未来长春市将规定幼儿园只允许开设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五个领域的科目。

师资:鼓励毕业生报考幼师

省教育学院小教部主任赵士英指出,一年可以建几十个幼儿园,但三年才能培养一位幼师。幼师问题不解决,“入园难”这一瓶颈将难以突破。

据了解,未来三年,在市内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的同时,长春市还将在幼师培养,幼师培训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幼儿教师的质量与数量。为弥补幼儿园师资力量的不足,在教育招生过程中将鼓励毕业生报考幼师,并给予相关政策鼓励。据了解,东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招收幼师专业学生。(

推荐第10篇:学习《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心得

学习《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心得

开学以来,我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一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二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四要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专题性规划。五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校工作,

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了《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好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说的好,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要以人为本均衡公平地发展。发展国力要以提升人的素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要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我再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

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专业化界定。“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本专业范围内所达到的一种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

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就能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都会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联系在一起,都会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每个个

体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联系在一起,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把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

2、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科研一体化趋势,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包括: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3、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而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创造性的学生。

4、通过学习,“实现三个转变、达到三项提高、形成三个发展方向”:

(1)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观念、转变方法、转变行为。(2)达到三项提高:即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管理实效提高。(3)形成三个发展方向:即向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发展。

由此我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老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纲要》的每一条我感觉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从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两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实践,在整个教育中实践“先育人后教书”的科学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人人皆为教育者”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型。针对学生也形成了一套“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以外,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方法和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先育人后教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兴致盎然的玩耍和学习的心态,久而久之学习成为孩子一生中玩耍的一部份,孩子就能喜欢上学习甚至享受学习!

第11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心得体会9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通过纲要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这次纲要将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将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个战略目标之一,突显了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产业、职业、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空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以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国家强盛的动力,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需。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不断造就人、不断培养人、不断发展人全部潜能的过程。作为指导未来十余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提出和实施将使各种教育形式衔接、各种培训方式并举、各类学习资源互相融通,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便。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立足满足群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心 得 体 会

第12篇:学习教育改革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开学以来,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从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阐述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基本内涵。通过阅读和思考,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我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温总理在十一届三次人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那么一流的教育如何实现呢?我认为教师是实现一流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地位值得突出。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才能建设一流的教育。 但同时,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二、科学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本教育方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环节。

三、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观念实质是对教育理念的具体描述,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作为一名教师,我自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更适合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

第13篇:基础教育改革纲要2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

[ 2010-6-30 10:10:28 | By: 10王云海 ]

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第四部分教学过程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的确确地存在着很多与此相悖的地方,现简单阐述本人个人观点如下: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给,学生收。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教与学的共同体变成了仅仅具有教的单一体,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丧失了,课堂仅剩灌输和表演。老师教的过程,最终成为遏制学生学的“力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师生之间完全是人格平等的。我们老师和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聪明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我们老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很轻易获得的"话语霸权",要避免“一言堂”的出现,要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运用对话这种“精神助产术”,发现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学生迫切想要的活动。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纽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发展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了学习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真正有意义的高效的不误人子弟的课堂。才能和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才会取得良性、健康、持久发展,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使我国永远高高屹立于世界东方。

第14篇: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堰口镇中心学校姚冬艳

今年六月学校要求学习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是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谈谈我的体会: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学习之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我认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的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还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15篇:《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2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二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四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第16篇: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

教育学作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读后感

近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自己有些感想。

2010至2020年这十年内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纲,提出了一些需要完善的体制,以及建设发展任务。纲要中指出这一期的教育事业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必定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与完善,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应该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制。以前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俨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良好的教育方法诸如:学思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知行合一,让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可以使有着不同潜能的学生在自己特长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考试招生制度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高考,中考等水平测试选拔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考定终身”现象,很多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很多弊端。因此,选取更为科学的选拔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配以有力的信息公开和政府社会监督的措施,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加公平地竞争,健康发展。

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政府及其部门要肩负强烈的责任感,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办学上,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

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国家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龄差异以及地域环境差异,介绍了多种教育的发展目标,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纲要提出了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普及学前教育,尤其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1至7岁,这时期大部分的孩子都处于学龄前儿童时期,其受到的启蒙教育对其性格的养成,品德的发展,习惯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义务教育是国家于198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实施的所有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纲要中,这一方面着重提到了两个方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减负。

就目前而言,城乡的教育水平悬殊。前几节课上老师为我们播放的偏远农村,山区孩子们的视频让我深有感触。崎岖泥泞的山路,简陋破旧的教室,残缺简单的设施……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挡他们上学的热情,那一双双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山外面的世界的向往。相信任何一位有同情心的人都会热泪盈眶。相比他们,城里的孩子们就显得太幸福了。心酸的同时,这也正说明了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国家在这方面的改善措施还不到位。比如师资力量的给予,教育资金的保障等。因此,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亟待解决,国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立、教师配置等方面要向农村倾斜。

减负也是前些年教育制度方面的热门话题。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了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许多的学生为做作业熬到深夜,第二天又早起上学,睡眠严重不足,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威胁。过于繁多难度高的作业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量,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心态。同时,学生的课外活动

也会因此减少。只有适量、高质量、题型结构设计合理的作业练习才能真正使学生巩固掌握知识点,同时不会感到身心俱疲。因此,政府应当将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留出一些课外活动和娱乐时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教育方面,纲要中提出要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科目的课程学习。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我是一名大一学生,从高考中走出还不到一年,对这方面的感受依然很清晰。高二的时候文理分科,虽然分了科目,但之后学业水平测试却是文理都考,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做到了全面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体系仍然存在着弊端,就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高考毋庸置疑管理监督十分严格,不容许任何考生作弊,否则作违法处置。但学业水平测试就没有那么严格。许多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像对高考那样正视学业水平测试。因此,许多考场的监管力度都很松,作弊现象严重。我觉得这一方面监管措施是需要改进的。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民族教育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特殊教育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还有继续教育,促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

保障措施是教育能够全面发展的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

师职业道德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提升教师地位待遇也是非常重要的。维护教师利益,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当然,这些方面的改善离不开经费的投入。经济决定并制约着教育。它为教育发展提供物力财力的保障,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那些偏远的山村之所以留不住老师,更多的原因在于政府甚至不能给予这些老师的最基本的待遇。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谁还能专心投入教育工作呢?所以,各级政府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除了经济,法律也是保障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育秩序以及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才能使教育事业稳定地发展。

第17篇:学习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心得体会

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

孙燕妮 二0一二年九月

我通过学习,深受鼓舞,感触颇深,《纲要》从我市中长期教育总体战略目标出发,对我市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纲要》第一部分提出十年愿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推进晋中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核心理念(树立四个理念):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战略目标:到2015年,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均衡、教育质量、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增强课堂主渠道的德育渗透功能,整体构建具有晋中特色的以养成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序列化德育体系。小学阶段以“八大习惯”为侧重,抓好养成教育,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推进书香校园、文明礼仪校园、文化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八大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预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 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铺张浪费的习惯; 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 主要落实内容: “八大习惯”“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五要五不要”国防教育基本要求”“学生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反馈”。)

(二)、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以“有效教学系列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加强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加强科技实践、社会实践。多形式建设各类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和活动中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地方课程。

有效教学系列活动

教学活动“五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作业、有效评价。

(三)、减轻课业负担。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与升学的依据。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严格控制中小学乱订滥用各种复习资料。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四)、促进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认真上好写字课,提高中小学生熟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实施好“体艺2+1项目”,广泛深入开展“阳光校园”主题活动,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落实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加强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

阳光校园活动主题:“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

主要内容 :四姿: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端正的坐姿、标准的站姿和优美的舞姿;

三声:让校园充满琅琅读书声、嘹亮歌声和激越的运动呐喊声;

两操:早操和课间操;

一活动:课外活动。

体艺“2+1”项目

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二、基础教育,奠基学生的美好未来。

(一)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二)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到2015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四化两改三保证

四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手段信息化;

两改:改造薄弱学校、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三保证:保证贫困生不失学、保证学困生不流失、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享受一样的公平教育。 实施义务教育千校达标工程,到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严格执行《晋中市加强普通中小学常规管理“五个规范”》《晋中市教育局规范办学行为“十项规定”》和《晋中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招生编班和控辍工作的规定》,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高质量解决义务教育学校“择校”“乱收费”和“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五个规范

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规范招生编班行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规范课程开设行为、规范作息时间。

(三)发展特色多样的高中教育。

(四)发展按需供教的特殊教育。

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四、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成人学习机会。

五、民办教育,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要。

六、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八个倡导八条禁令

八个倡导:倡导读书思考,提升自身素质;倡导爱岗敬业,弘扬奉献精神;

倡导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倡导尊重家长,促进家校沟通;倡导团结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倡导文明用语,注重礼仪修养;倡导成名成家,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廉洁从教,树立良好形象。

八条禁令:严禁传播对师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侮辱学生人格;严禁旷课、私自调课或擅自请人带课;严禁醉酒上课和在课堂上吸烟、接打手机;严禁工作时间打麻将、玩扑克、玩游戏和网上聊天;严禁擅自办班,从事有偿家教(补课)和私自外出带课;严禁违规收费,不得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等物品;严禁随意传唤、斥责家长,不得接受家长宴请、收受财物或利用家长办私事。

(二)强化教师教育工作。

“三五工程”

培养50名高素质、高造诣、专家型的名师名校长,500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5000名县级教学骨干。

(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

七、信息化建设 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二)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到2020年,建成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开设网络课程,发展网络教研, 通过探索使用电子书包,开展动漫教育实验。

第三部分 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一、实施六项工程:

(一)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推进工程。

(二)义务教育千校达标工程。整体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六大创建活动

创建文明宿舍、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放心食堂、创建卫生厕所、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四)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轮训、挂职、选拔、高级研修、国外培训、三年一考、三年一赛。

(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教研员队伍和各级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落实局长校长带课听课制度,把教学教研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和课堂。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和网络教研,扎实推进有效教学,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分析评估和表彰制度。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以“班班通”为重点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涵盖主要学科的学习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名师课堂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教学教研网络化、学生学习信息化。

二、开展八大改革试点:

(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义务教育招生编班制度改革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控辍机制,推进教育公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并实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三)学前教育发展改革试点。

(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彻底改变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学困生转化机制。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和校长专业化成长模式;探索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区域内、城乡间交流协作机制,构建捆绑式、一体化发展模式。

(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试点。

(七)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改革试点。

(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以“五个一”为抓手,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五个一

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评估。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方向, 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要拥有爱心和责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精神落到实处。

第18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答记者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际,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制定实施国家教育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2.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握七条原则:一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有力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努力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考虑、超前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需要,充分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校进行探索和试验,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注意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

3.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

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指明了方向。2008年8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为副组长、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刘延东同志为组长、14个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同时,组织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和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在境内外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800余次,参与人员35000余人次。研究制定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一是调查研究阶段。从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重大战略专题组开展36项专题调研;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区、市)和80多所高校全面调研;8个民主党派中央、4个社会研究机构、6个教育学会平行调研;驻外60个教育处组进行国际调研;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比较研究;部署东中西部9省(区、市)开展分区域规划研究。同时,还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20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度调研。整个调研阶段形成500多万字的报告。二是起草论证阶段。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邀请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部委司局长、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直接参与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文本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外教育界人士等660多个单位、1800余名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6100多条。文本前后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三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09年1月至2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踊跃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件14000多封。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进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直接收到意见建议2.79万条;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发表评论看法约249万条。四是送审完善阶段。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努力,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形成。2010年4月15日、5月5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5月27日、6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审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意见。根据会议精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对纲要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这次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体现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相结合、把广纳群言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把听取教育系统意见与听取社会各方面建议相结合、把充分讨论与凝聚共识相结合,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都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

4.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从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二是利用“两会”之机,重点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三是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意见建议;四是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听取意见;五是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欧盟等部分国际组织提出意见。总体来看,社会各界对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高度评价,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充分肯定,认为文本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有许多亮点和创新点,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通过这次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凝聚了共识,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据腾讯网和人民政协报联合调查显示,社会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满意度达到73%。

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和结束后,工作小组组织力量对收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集中梳理和分析研究,并对纲要文本进行了多轮修改。在系统分析、归纳、整理各种意见建议基础上,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予以回应和明确;对一些理念、思路进行再提炼、再概括,进一步凸显亮点;对一些文本中已有体现,但尚不全面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同时,对交叉重复的有关内容进行调整理顺,对文字进行了推敲,使逻辑层次更清晰、文字表达更准确。修改过程中,坚持充分尊重民意,对各方面意见建议能吸收的,尽可能充分吸收;坚持突出重点,对一些具体操作性建议,将在制定配套文件、分领域规划和贯彻落实中予以考虑;坚持实事求是,对暂不具备条件、需要继续研究或过于原则性的意见建议,将深入研究论证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

在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文本作出的修改,进一步突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突出德育为先,突出加强道德教育,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突出全面发展,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进一步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重视生命教育,提高预防灾害和应急避险能力;进一步突出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强调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突出促进高考入学机会的公平,强调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进一步突出扩大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出资、捐资办学;进一步突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调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水平,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性要求。同时,还提出要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等等。

5.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6.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7.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6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来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9.教育规划纲要设计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有哪些?

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设计了要在近期启动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10个重大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我们希望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在解决“能上学、上好学”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希望通过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10.教育规划纲要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过程中,无论是在深入调研、起草文本还是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都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提出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提出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制定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对高校行政化倾向问题,提出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此外,对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成因复杂,由来已久。教育规划纲要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大措施,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学校大胆试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11.党中央、国务院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什么具体部署和要求?

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对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强调要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会议上作总结讲话,对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要求中央各部门和各单位根据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要求抓紧启动重大项目实施,搞好项目论证测算,加强项目组织管理,集中力量办成几件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后劲的大事。加快推进教育改革试点,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加快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取得突破。

第19篇: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有感

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有感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当今中国的教育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环境以及人口结构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种标准,但求每个人受到的教育资源要公平,保证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需要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保证机会公平,政府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对学生公平,保证学生教育权益,面向全体学生。中小学教育是为一个人的一生打基础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也是当务之急。教育质量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核心,那么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以及教育改革制度也需完善。

建设一个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创建多个成长成才的通道。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我做起,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主动走进生活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第20篇:《广州市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职责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明确我市各部门在发展教育工作中的目标责任,促进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职责》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职责

一、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一)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内的教育工作。

(二)制定本行政区的教育发展规划,开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开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行国家教育基本制度。

组织和保证各级各类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业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保证全部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四)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行优先、优惠>策,保障办学条件。

深入贯彻市委关于开展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精神,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收取学费、杂费,征收教育费附加、土地有偿使用费,利用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以及设立教育基金等多>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确保政府主>道的投入,拓宽吸纳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

道。

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鼓励通过多种>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用于开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

把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专项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

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师住房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策。

对教科书及教学用图书资料的出版发行,对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对教学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的进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策。

加强职业教育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业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五)组织实施《教师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对教师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的退休金比例。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

对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六)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依法保障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保障从业人员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帮助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组织失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七)依据《教育法》等规定实施奖励。

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和授予荣>称号。

(八)执行《教育法》等规定的处罚。

对违反《教育法》等教育法律尚未构成犯罪的,按照行政执法权限予以处理。

(九)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

二、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一)市教育委员会。

1.主管全市教育工作。

2.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规划,推行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或终止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4.会同计划、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统筹解决教师住房等问题。

5.推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认定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教师资格,对符合资格的教师颁发资格证书。

6.会同财政、人事、计划、建设等有关部门拟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开支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校舍面积、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为逐步实行按标准和定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教育的财政拨款实现“三个增长”提供依据。

每年根据市人大代表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对教育经费及时提出用款计划并报送财政部门,以便财政部门及时审批及拨款。

7.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8.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9.办好师范教育,制订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

10.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

11.积极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12.执行《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规所规定的由市教育部门作出的处罚,维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二)市计划委员会。

1.会同教育部门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计划,做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使教育事业发展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和落实达到规划目标所应采取的>策措施,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

2.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全市师资培养的中、长期规划;会同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

3.做好全市教育投资的统筹平衡工作,协调教育费附加等资金的征集、管理和使用工作,按规定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将各类教育的基本建设和教师住房建设列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优先考虑安排。

4.组织实施《广州市成片开发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管理办法》(穗府〔1996〕100号),对全市成片开发住宅小区的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进行监督管理。

在市政府统一征收的配套设施费中分配给零散住宅配套设施费部分,按不少于60%的比例投入教育设施配套项目建设。

(三)市财政局。

1.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广州市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穗字〔1995〕1号),逐步增加教育投入。

2.将市本级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根据教育、计划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的项目用款计划,及时足额划拨给教育部门或有关用款单位安排使用。

3.会同教育、人事等部门拟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开支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校舍面积、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为逐步实行按标准和定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教育的财政拨款实现“三个增长”提供依据。

4.会同教育部门加强对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和勤工俭学收入等)的管理和监督。

5.将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向市人大报告,接受市人大的监督。

(四)市物价局。

会同教育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收费的规定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有关物价管理的规定,对教育收费进行监督。

(五)市地方税务局。

1.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交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教育部门和学校办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策,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业务,兴办校办产业。鼓励教育部门兴办直属工厂、企业。

(六)市建设委员会。

1.会同规划、国土房管部门将教师住房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对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2.会同规划、国土房管部门把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策。

(七)市人事局。

1.制定教师工资>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提高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

2.会同教育部门推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会同教育部门推行学校教育职员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4.会同教育部门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八)市公安局。

组织、指导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和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教学秩序,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

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的教育工作。

(九)市司法局。

1.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2.配合有关部门,为在劳教场(所)接受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十)市劳动局。

1.会同教育、人事等部门,根据国家确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推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对劳动者实施就业或者上岗前职业教育制度。

2.依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等规定,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等职业教育的综合管理。

3.会同教育、人事等部门推行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

4.依法保护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

5.会同教育、人事等部门,对在职业教育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十一)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

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社会文化机构开展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社会文化公共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广播、电视台(站)应全面

开设教育节目,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积极指导和支持教育部门设立教育电视台或专门的教育频道。切实加强对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电脑游戏室等的管理。营业性舞厅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在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准开设游戏机室,违者给予行

>和经济处罚。

(十二)市体育运动委员会。

1.会同教育部门制定有关>策,支持学校开展体育活动。

2.会同教育部门完善体育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十三)市卫生局。

1.组织指导全市医疗机构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会同教育部门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2.会同教育部门建立完善卫生保健机构、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指导和支持教育部门建立学生健康研究中心。

(十四)市统计局。

会同教育部门建立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统计公布制度,向全社会公布。

(十五)市审计局。

1.监督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教育的捐赠用于教育,不被挪用、克扣。2.会同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十六)市外事办。

1.配合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2.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中国境内公民出国留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

3.依法保护境外个人进入中国境内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

三、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应参照本规定执行。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