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18:08:3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09-2001(2006年版) GB 50011-2010(2008年版) GB 50191-2012 GB 50222-95 GB50016-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JGJ 79-2002 GB 50017-200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DL/T 5085-199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Z1-2010) (GB50207-2002)

(GB50245-2004)

(GB50037-96)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DL 5028-93 (GB50204-2002) (GB50205-2001)

(JGJ106-2003)

(2) IEC6173O.l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 (3) IEC6173O.2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

(4) 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 概述和导则》 (5) 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 (6) 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GB/T 19964-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8)Q/SPS 22-2007《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9)CSCS85:1996《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10)GB 50794-2012《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11) GB/T50796-2012《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12)GB/T50795-2012《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13)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14)

(16)《南方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17)《南方电网公司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 61727:2004,MOD) GB/Z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9-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 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12325-2003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15945-199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T 19939-200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SJ 11127-1997 光伏(PV)发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导则 GB 20513-2006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 GB 20514-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Q/SPS 22-2007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NB/T 32004-2013《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 EMC相关标准: 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干扰相关标准: 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监控相关标准: 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磁干扰相关标准: 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 GB/T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GB/T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 GB/T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4598.3-93 6.0 绝缘试验

1)《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2006年版)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版)

推荐第2篇:非标设备结构设计规范

非标设备结构设计规范v1 东莞力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址:http://www.daodoc.com 技术咨询电话: 0769 23627175 联系人: 李生 手机: 13712729769 一.结构可靠

1.结构件各自分工,功能确定;机构稳定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2.机构定位准确;

3.重复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4.机架、机座及零部件刚性足够,工作时不致于变形(如气缸座等);5.运动无干扰

A在零件的所有自由度内(360°旋转、摆动、上下、左右)无碰撞、阻挡(包括电线、气管等),应预留尽可能大的空间; B 必要时,螺丝采用沉头或平头。

二.安全措施

1.设计防止意外事故的防护罩(如皮带、运动机构);2.必要时,设计双手操作按钮(如冲床等运动机构); 3.必要时,设置安全光栅;

4.设置极限位置限位器(机械限位与Sensor限位双保险);5.必要时,马达装扭力限制器,防止过载烧毁; 6.必要时Sensor加保护罩。

三.安装调试方便

1.精度要求高的较大机架,不便加工的,基座面板采用可调支承(大直径细牙螺柱),降低成本;2.螺纹联接部位要预留尽较大的安装维修空间;

3.有定位精度要求的零部件,应尽可能延伸到基座面板上,不可直接安装在焊接机架上。

四.气(油)管线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穿留管线孔,减少安装现场开孔的困难;

2.对大流量气动元件,要考虑供气管直径是否足够,并在必要时设置储气罐;3.需旋转的气管应采用旋转接头;

4.对于长距离,多管路系统,为方便维修,应采用可拔插的对接式接头。

五.电气线路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留马达及Sensor穿线孔,需往复长距离移动部位应采用拖链;2.Sensor座要可调;

3.对于小电流低压电器,为方便维修,可采用对接式接头;4.必要时,电线应采取防油防爆措施(套金属软管)。

六.滑动转动部位的润滑措施

1.导轨等滑动部位,及轴承等转动部位,应设计润滑结构,装注油咀。2.必要时,设置防尘结构(如采用带密封盖轴承,装密封圈等)。 七.其他要求

1.机器结构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便于制造;2.结构简明;; 3.符合经济性要求; 4.符合美学原理;

5.符合噪声要求(如同步带传动比齿轮传动噪声低);6.符合环保要求(防尘、无污染)。

推荐第3篇:非标设备结构设计规范

非标准设备制造和管理规程

1定义

非标准设备(工装、治具、设备、仪器等)是指生产需要而又不能直接采购的专用设备,本规程的原则是保证能够经济有效地获得和使用非标准设备。对于加工和装配过程(包含自制及外购外协)的非标准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直接按本管理规程执行。

2目的

为了方便对非标准设备的申请、设计、制作、验收、移交及使用的标准化管理

3 立项流程 3.1 立项依据

3.1.1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并经使用部门评审需要改进和增添的非标准设备项目。3.1.2 公司发展规划或技改技措计划中规定的非标准设备等项目。 3.2 立项顺序

3.2.1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制及申报《工装治具仪器设备需求单》,设备制造部门凭申请单同使用部门(有需要时,同外购外协供应商)进行方案设计《设计方案书》并提出预算,财务部门、设备制造部门和使用部门对预算进行审核,通过后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設備固定資產购入申请決裁書》的审批,然后按申请审批流程,设备制造部门收到《設備固定資產购入申请決裁書》后根据《设计方案书》进行审核并下达工作令。

3.2.2 非标设备须考虑设备的后期维护和可能的修改。委外须考虑外购外协供应商持久、可信,且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提出修改时随叫随到等因素。

3.2.3《设计方案书》的内容要求详细、明确,使用部门应提供使用的产品或需加工产品的尺寸及要求图,尺寸及要求图必须和产品实物一致。

2.3 非标准设计人员对所承接的《设计方案书》,要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按规定履行各栏签字手续。如有分歧意见,最终以设备制造部门主管或使用部门主管的意见为准。

4 预算审核

4.1 设备制造部门或外购外协供应商负责对预算审核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做出解答,所有单件预算的零部件必须注明品牌和型号。设备制造部门的预算(对预算由采购部门协助报价)作为最终预算承接此项目。

4.2 设备制造部门前期工作进行后,因制造费用大于预算费用,则超出部分设备制造部门需按实列支,并由设备制造部门重新提出申请及说明。

4.3设备最终验收,必须以《设计方案书》为准。如在验证及工艺调试过程中提出修改,须重新追加预算,并延长制造周期。如修改的技术要求经评审无法自行制造而需要设备外购的,则按照原先的《设计方案书》验收,同时重新启动3立项流程。 5非标设备结构设计规范 5.1结构可靠

5.1.1结构件各自分工,功能确定;机构稳定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5.1.2机构定位准确;

5.1.3重复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5.1.4机架、机座及零部件刚性足够,工作时不致于变形(如气缸座等);5.1.5运动无干扰

5.1.5.1在零件的所有自由度内(设计方案的可动作的范围如:360°旋转、

摆动、上下、左右)无碰撞、阻挡(包括电线、气管等),应预留尽可能大的空间;

5.1.5.2 必要时,螺丝采用沉头或平头。

5.2安全措施

5.2.1设计防止意外事故的防护罩(如皮带、运动机构);5.2.2必要时,设计双手操作按钮(如冲床等运动机构);

5.2.2.1双手操作按钮与运动机构的距离应在10cm以外(防止夹手);5.2.2.2双手操作按钮间的距离应在30cm以外(防止单手可操作双按钮); 5.2.2.3有运动机构需安装紧急停止按钮,按钮安装在距离操作人员最近点 5.2.3必要时,设置安全光栅;

5.2.4设置极限位置限位器(机械限位与传感器限位双保险);5.2.5必要时,马达装扭力限制器,防止过载烧毁; 5.2.6必要时,气缸装压力限制器,防止过压动作;

5.2.7必要时传感器加保护罩;

5.2.8必要时,需考虑降噪音系统,防止噪音太大造成职业病;5.2.9必要时,需考虑安装防吸附和防滑垫,防止吸附桌面或滑动; 5.2.10 外露金属部分必须要安全接地。 5.3安装调试方便

5.3.1精度要求高的较大机架,不便加工的,基座面板采用可调支承(大直径 细牙螺柱),降低成本;

5.3.2螺纹联接部位要预留尽较大的安装维修空间;

5.3.3有定位精度要求的零部件,应尽可能延伸到基座面板上,不可直接安装在 焊接机架上。

5.4气(油)管线要求

5.4.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穿留管线孔,减少安装现场开孔的困难;

5.4.2对大流量气动元件,要考虑供气管直径是否足够,并在必要时设置储气罐;5.4.3需旋转的气管应采用旋转接头;

5.4.4对于长距离,多管路系统,为方便维修,应采用可拔插的对接式接头。5.5电气线路要求

5.5.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留穿线孔(开关及传感器等其他应用),需往复长距离移动部位应采用拖链防止反复运动造成电气线路疲劳或对折折断;

5.5.2传感器座要可调;

5.5.2.1对于小电流低压电器,为方便维修,可采用对接式接头;5.5.2.2必要时,电线应采取防油防爆防高温高湿措施(套金属软管等,使用部门需事先提出使用环境)。 5.6滑动转动部位的润滑措施

5.6.1.导轨等滑动部位,及轴承等转动部位,应设计润滑结构,装注油咀。5.6.2.必要时,设置防尘结构(如采用带密封盖轴承,装密封圈等)。 5.7其他要求

5.7.1.机器结构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便于制造;5.7.2.结构简明;;

5.7.3.符合经济性要求;5.7.4.符合美学原理;

5.7.5.符合噪声要求(如同步带传动比齿轮传动噪声低、气缸动作复位撞击的噪声、清洁时的吹吸气噪声等);

5.7.6.符合环保要求(防尘、无污染)视情况考虑。

6 自制非标准设备应具备的设计技术文件

6.1 组成公司规定的全套完整的非标准设备设计技术文件,应包括下列文件和图纸:

6.1.1非标准设备《设计方案书》;

6.1.2非标准设备使用说明书(包括精度检验单);6.1.3非标准设备总图、设备外形图和各部件联系尺寸图; 6.1.4非标准设备分部件明细表(BOM);被加工零件工序图; 6.1.5工序布置图(即加工示意图);

6.1.6各部件装配图,包括主要构成零件的尺寸联系图(外购件和借用件除外);6.1.7全部专用零件图(不包括标准件、通用件和外购件); 6.1.8液压或气动系统原理图、接管图及有关说明; 6.1.10液压或气动系统专用部件图和零件图; 6.1.11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和元件布置图; 6.1.12电气控制系统的调整使用说明;

6.1.13电气控制系统的专用部件(包括电控箱、操纵箱、按钮盒等)和零件图(不包括标准件、通用件和外购件);

6.1.14冷却润滑系统及防护装置的部件图和零件图;

6.1.15非标准设备调试使用的全部专用工艺装备图借用或外购工装除外;6.1.16复杂或精密设备调整、找正用样件或对刀件图;非标准设备安装图; 6.1.17必须配套设计的附件、工位器具的总图、部件图和专用零件图; 6.1.18分部件的零件明细表,包括专用件、借用件、通用件、标准件、外购件; 6.1.19设备调试使用的全套工艺装备目录,包括专用工装、借用工装、通用或外购工装。 6.2 根据非标准设备的类型、特点,由设备制造部门确定上述所需技术文件或图纸的取舍。

7 自制非标准设备调试配套使用的工艺装备的有关规定

7.1 首次设计的非标准设备,由设计者同时选用或设计整套工艺装备,完成整机的功能、尺寸等协调。

7.2 对于改型、改型设计或仿制引进、外购设备中原设备所用工艺装备,可借用或选用时,不必重新设计,以提高经济性,缩短设计周期。

7.3 凡属经常更换或易耗的工艺装备,工艺部门(IE、工艺员)应按工艺装备编号写入工艺规程,便于批量生产中更新补充,纳入正常生产轨道管理。

8自制非标准设备的编号

自制非标准设备的型号编号由设备制造部门统一负责。各部门自行设计制造的各类非标准设备报设备制造部门统一编型号。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以防止混乱,促使非标准设备型号规范化,有利于全公司加强管理。

9 自制非标准设备制造

9.1 非标准设备立项后由设备制造部门主管委派工作,并落实经费来源、明确数量、完成日期和制造单位。一般须待图纸文件资料完整后方得安排。对于进口周期较长的外购件及加工周期较长的加工件可预先安排。

9.2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对采购部门不能解决的零部件、工装工具主要由设备制造部门完成,设备制造部门不能完成的可委托外协供应商制造,并按完成日期自行协调制造周期,保证非标准设备制造整体进度。

9.3 通用件和标准件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价格超过预算的必须事先经过设备制造部门的确认和财务部门的审核后才能购买。

9.4 当非标准设备进入装配阶段,该设备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必须进行现场技术服务,及时解决装配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作好记录,便于今后整图,改进。

9.5 非标准设备装配结束,空运转正常后,由设备制造部门设计制作人员检验开出《非标设备安装通知单》《设备确认单》(记录重要尺寸、制作精度、功能确认、装配情况等)作为设备安装就位的依据并与设备一同交予验收人员进行验收。

9.6 使用部门在设备安装就位后,进行设备的最终运行和调试,设备制造部门配合。验收和调试结束后,工艺和使用部门在《设备移交验收单》上签字认可,经签字认可的《设备移交验收单》由设备制造部门留底作为制造完成依据。

9.7 非标设备制造完工须有完整的费用结算清单报送主管审核,并由设备制造部门留底作为该设备的BOM表及报价单。

10 非标准设备的验证

10.1 新设计的或经过重大改进的非标准设备都要经过验收,验收按该项目非标准设备和精度及《设施设备管理办法》《自製設備及儀器管理办法》、设备安装验收转固及索赔等文件执行。

10.2 设备设计人员或设计制作人员接到完工通知后,应及时安排验证时间,同时通知使用部门做好验证前的材料准备,通知工艺部门准备验证。

10.3 非标准设备验证时,由承制部门召集使用部门、工艺、设计、检验等有关人员参加,共同配合进行实物试验验证。

10.4 验证过程中,发现的工艺问题由工艺人员解决、设计问题由设计人员解决,制造问题由承制部门解决,然后再组织验证,直到完好无缺。

10.5 非标准设备要填写《设备移交验收单》,参加验证人员签署意见。验证后的非标准设备准予提交使用。

10.6 非标准设备完成日期超过预先制定的日期,而造成影响的由承制部门负责。 11 交付使用

11.1 非标准设备验证合格后,由生技部门安排有关安装等工作,组织办理新增固定资产入帐手续和及时试产。

11.2 验证后一个月内,由设计部门根据制造调试的结果,依实整理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转交设备管理部门资料室存档。

11.3 IE按非标准设备技术文件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好非标准设备。

11.4 非标准设备从交付使用起三个月内由承制部门协助维修。因生产需要须另行增加工装及部件,须由使用部门开《工装治具仪器设备需求单》另项解决,不可在原项目上追加预算。

11.5 未明事项,协商解决。

推荐第4篇:混凝土结构实验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二学历实践报告

混凝土结构试验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与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工地实地考察,进一步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知识。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

2、积累感性认识,增强实践知识,收集有关的资料,为学好后续课程做好准备,创造条件。

3、培养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信心勇气和兴趣。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增强专业素质。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这次的实习主要内容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参观我们学校的建筑。经过参观后没我们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建筑都是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结构。

剪力墙结构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的结构。这是一种在高层建筑中大量采用的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该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在于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在于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抗震性较差,因此项目中只有小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

我们学校的有些建筑物还有地下室。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

地下室的类型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地下室顶板的底面标高高于室外地面标高的称半地下室,即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 ,且小于等于1/2 者。这类地下室一部分在地面以上,可利用侧墙外的采光井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地下室顶板的底面标高低于室外地面标高的,称为全地下室。

三、实习心得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亲身的感受到了很多超出理论的东西,这些是在工程中实际需要用到的,是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走向技术岗位的一次历练。平时只是坐在课堂中听老师的讲解,看书本上的知识,有时让我们充分地为了地了解知识,书本上会列出某种施工工艺的方法是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哪种施工工艺是最便于工程中运用的,很有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只有到现场问过技术人员才会了解。非常感谢老师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一次实习的机会,内容很充实,全程都有老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遇到我们略显幼稚的问题,也会虚心解答,让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收获到很多。

最后,我想说这种实习机会是很难得的,只有这样不断地将课本

推荐第5篇:地下结构的主要设计规范

地下结构的主要设计规范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3)《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

(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CJJ49-92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 版)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10)《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12)《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

(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2005

(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推荐第6篇: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调研报告

土104-08 李安朗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抗震设计、业界良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资源的日益紧缺,高层建筑,以混凝土结构居多,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城市中,尤其像北京这样的大型比较发达的城市,寸土寸金。花大价钱得来的地皮当然盖得越高越好。作为即将从事这一行业的毕业生,我们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在施工现场进行的生产管理实习,对建筑业有了初步而浅薄的认识。不仅仅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对于所有建筑结构来说,安全都是首要目标。

建筑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的场所,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仅是经济上会受到损失,更实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而我们国家的建筑在这一点上似乎不那么令人放心,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设计、施工等人为错误或差错

设计上为了省钱,少用钢筋或使用次等钢筋,不按规范要求设计构造措施等等,就是设计上的偷斤短两,这些行为在一些非专业人员很难挑出,大多数都推给施工方。由于设计差错或错误造成的结构安全事故主要因为结构或构件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和结构坍塌。但绝大多数人为错误或差错并非主观故意和恶意,出现设计差错或错误往往都设计人员素质不高、设计能力差、调查研究不细致、基础资料不全、设计参数的选取不合理、计算能力差、缺乏设计经验;其次由于行政干预、掌管意志、缺乏合理的设计周期;再说到施工质量,一直以来口碑也并不好,一方面是老板为了赚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技能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存在着有些工地搅拌混凝土时往其中注水而导致强度下降,生产实习过程中确实有同学目睹。有些工地为了赶工期,不等混凝土达到规定养护期前就拆模或是在上进行作业,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开裂。在我国现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体制下,或多或少存在高资质中标,施工能力低的现象,工程层层转包,同时又由于施工管理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当今我国建筑行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消除因人为的差错,而最终酿成的安全事故。还有一点令人不放心的就是建材的质量,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状况广泛存在,钢筋以次充好更是比比皆是。我们上级的研究生作过调查,到工地想要钢筋回来进行试验屡遭拒绝,有些地方干脆说了实话,小直径的钢筋都是经过冷拉的,一定不合格。对于这种现象,主管部门也毫无作为,不得不为我们的安全捏把汗。

归根结底,是这些从业人员不够敬业,更深刻地说,是没有责任心与业界良心,心里只是想着如何赚钱,许多关系链条中都存在着黑幕,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威胁。

2、现行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安全系数设置水平偏低 按照我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所采用的可靠度设计方法,结构安全性的可靠度定义为“规定”荷载作用下的强度保证率,既不反映不同设计规范在荷载标准值上存在很大差异,也不体现结构整体上的差别。而设计规范中的结构可靠度只是对结构的构件而言,构件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决与荷载的取值,设计时安全系数设置水平与荷载系数取值有关。据有关资料,我国规范中的动荷载安全系数比美、英等国家规范低14%~21%,比欧洲规范低7%;静载安全系数比美、英等国低17%,比欧洲低13%;在强度安全系数方面,我国规范的混凝土强度安全系数比欧美低15%,钢材强度安全系数低6%。这样一来按我国规范设计的柱子假设动载和静载比为1:2,由于荷载和材料方面的影响其承载能力较美、英规范设计的柱子的承载能力低35%,较欧洲低28%;梁板的安全系数比美英低24%,比欧洲低18%。

3、缺乏较为完整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及管理机制 在我国工程建设和使用在管理上缺乏立法约束,重视项目建设,轻视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修、保养;重视建设资金的投入,忽视保养维修基金设置。在结构的保养维修缺乏强制性措施,一些结构由于保养不及时或长年失修造成结构损伤,最终导致结构破坏。其次,设计、施工、保养及维修技术不配套,过于依赖技术规范的作用,缺乏指南、工法等较为具体详尽的技术标准。再次,规范的错位认识与管理,局限于现有的标准、规范,缺乏创新性。随着技术进步,对规范、标准的修订不及时,缺乏与时俱进。

4、火灾、爆炸事故

火灾和爆炸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01年发生的石家庄爆炸,造成整栋房屋所有单元连续倒塌;央视大楼的着火事件更是震惊全国,那座楼是钢结构的建筑,耐火性差。总体来说,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能力较好,耐火性差的钢筋有混凝土的保护层包裹,也不会直接受到燃烧。由于混凝土结构遭火灾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抗拉强度降低,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特别是爆炸,瞬间巨大冲击力远远超过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造成瞬间破坏。

5、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指的是地震、滑坡、泥石流、飓风、洪水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一旦发生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于结构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地震。从概念设计到计算再到构造措施,都需要逐一考虑。从概念上,首先要有“三水准”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也是抗震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有了这一原则,就要根据其作相应的计算,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或是应用计算机做时程分析来得到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以此来设计、配筋。至于一些计算无法满足或是无需计算就能满足的就要用到构造措施,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对于梁、柱、墙的截面尺寸及配筋都需要满足。北京地区的一些抗震设计基本参数如下:为8度设防,地震加速度0.2g,αmax=0.16,Tg=0.35s,II类场地一组。做设计就离不开规范,我们手边要备一些常用规范,而且要及时更新。

近年来中国多灾多难,稍远点有76年唐山大地震,正是因为那次地震,让抗震设计被重视起来;近年来又有08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从一些图片中学校、住宅倒塌的满目沧痍与政府大楼的屹立不倒的对比中,深深地问则了政府与建筑业的良心,也让北京开始了一系列对中小学、住宅楼的抗震加固工程。去年“七·二一”的大暴雨让北京市政系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大面积积水,而清代的故宫与解放初期建立的工人体育场确是安然无恙。很明显,以上的对比不是做得到于做不到的问题,而是做与不做的问题,终究是责任心与良心。

但是要完全避免自然灾害对结构的破坏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但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防患意识,提高对灾害的预测水平和结构抗灾能力完全必要的,并以此作为改进结构安全质量的重点。

改善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方法与途径:

1、提高混凝土结构安全系数的设置标准

提高结构安全系数的设置标准无疑有利于提高结构安全性,但建设成本增加。合理设置安全系数既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牢固性,又能适应目前经济承受能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审视安全系数设置标准,着力提高结构抗击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抗震、设防等级,增强结构整体牢固性。对重要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设置安全系数。设计荷载等级和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有必要储备,并结合长远考虑荷载等级和使用功能的可能变化。

2、完善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构件所处的各种作用维持使用功能的能力。长期以来,耐久性问题被各国结构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历史条件的影响,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主要局限于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问题,对于结构、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作用导致材料性能劣化的影响,被置于比较次要或从属地位,主要是对耐久性认识不足,环境作用下结构耐久性问题比较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像结构安全性通过加载试验可以确定。而耐久性只有通过预测、估计。但随着工程实践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研究,已有可能对耐久性的预测、估计接近实际。

3、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监管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监管是有效遏制结构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政府和企业(业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监管的职能;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社会的检验和用户的检验;社会监理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把好过程关,禁止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投入使用。

4、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设工期

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设工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一些具体的项目建设中人为的行政干、预长官意志、盲目追求工期、进度,特别是一些政绩工程,有大干快上的“大跃进”之风,缺乏合理工期,为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埋下了隐患。而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组织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为结构构件安全性和耐久性创造前提条件。

5、强化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

由于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与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修相关,也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相关联。在我国结构工程施工中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安全系数的设置较低,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制度尚不完善,政府的监督职能没有真正发挥,有些项目交付使用时存在质量缺陷,因此有必要加强结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通过有效的安全检测,即时发现问题,采取整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把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要结合结构、构件的使用情况编制安全检测计划,配备检测仪器,安排检测经费,对一些重点的结构、构件要进行强制性检测。

6、提高结构材料的耐久性

提高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是提高结构、构件使用年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控制水泥和粗骨料的使用,推广引气混凝土,开发耐锈蚀的钢筋以及海砂混凝土的控制和利用,积极推广应用耐久性能高的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结构耐久性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安全性考验着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更是考验着从业者的良心,每一件设计成果都会关乎许多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带着良心工作,让其他人放心。

参考资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百度百科

推荐第7篇:混凝土结构学习心得2

混凝土结构》学习心得

01土木(6)

余耀国

刚开始学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门课很难接受。主要有 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他的公式很多,而且好像很难找到比较紧密的联系。 二,是公式的符号多,让我觉得难以记住。

三,是书的条理不清晰,学起来不能让人在脑海里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 为了更好的掌握‘混凝土结构’,也为了利用好时间,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是总结了一些东西。

学好混凝土结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主干。先抓住大的方面,然后再去深究那些细节。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脑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比如对于混凝土的钢筋计算,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几种情况:受弯构件,受拉构件,受压构件,受扭构件。受弯构件又可以细分成: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面,斜截面。受拉构件可分为轴心受拉,偏心受拉斜截面和偏心受拉正截面。受压构件和受弯构件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学习中,我发现以我为主的学习方法对我来说是最管用的。也就是说以自己自学为主,自己又什么不懂的地方再向老师提问。因为老师讲课的进度是根据大多数的学生来制定的,有时你会有听不懂的地方,而老师又没有再详细讲,这样的话就会很被动。当然如果你可以跟得上老师的步伐最好拉,不过我就不行,很多时候我都不能跟上。所以只有以自学为主罗 上面那些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我都是以他们为基础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心得

01土木工程

(七)班 张文华

我拿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公式很多,而且里面有很多的字母代号,看起来十分的复杂。当时便想,如果能把其当中的原理弄清楚、将思路理顺,便能从那纷繁复杂的分式丛中走出来,这样也许能把这一门对我们的专业十分重要的课程学好。以下便是我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学习的一些心得。这些所谓的心得也许会觉得是很客套,但确实是学习这一门课的确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你得想办法爱上这门课。

如果一打开书看到满篇的公式就头痛,那你是不可能将这门课学好的。要想培养兴趣,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我的方法就是,你得从书本上找问题来解决它,当你经过一番“折腾”后把那问题解决了后,你会有一种兴奋感、优越感。当你把老师布置的

五、六道题统统解决了,看着那十多页满满字迹,都是自己的成果,那种感觉不试是不知道的。渐渐地你就会爱上这门课了。也就是说你已跨出了很关键的一步了。 其次、上课一定要得认真听讲。

书本上有着许多的公式,里面有许多的字母,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上课时,老师会将公式的来由、原理及推导过程仔细地讲解,只要这时跟着老师的思路来听课,你就能将分式的含义弄明白。这时你再回头看那公式时,你不会觉得它只字母,你可以看到它里面所包含的设计原理。自然你也就不会觉得它很复杂了。而且这样还可以帮你省下很多的时间。如果你打算上课一听,然后回去自己看书来把它弄明白,这样做你就错了。这会花去你很多的时间,甚至花上二倍上课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把它弄懂。所以说上课一定得认真听讲。 上课一定要做好笔记。

书本上的每一条公式都是有它特定的使用条件的,当有些变量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这条公式就不再适用了,得用另外的公式了。这时,这个地方你一定得用笔记下来,加上重点号,提醒自己要在这个地方多加注意了。一旦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就不会将它弄错了。还有就是有些知识与自己一惯以来的思维中的情形差别较大的地方,也就是说自己的错误的习惯性思维的地方你得多的留意,加上重点号。这样你就可以许多的错误了。 课后一定要及时做作业。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的作业的特点就是你得花上很多时间才能把做完,每道题都是要写上几页的。如果你不把它及时做完,只要你将作业积了一次,第二次你是不可能准时交作业的,除非你抄别人的作业。可做作业其实是一个将公式的应用从莫生到熟悉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做作业这个环节,你才进一步熟悉理解公式,不然的话,到了考试时,你可能连公式在那里你都找不到,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中也不是少见的。 充分认识到老师的重要作用。

老师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老师可以帮我们少走许多的弯路,走一条直接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道。当你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找老师吧!他们会耐心、认真、仔细地为你讲解你所提的每一个问题,我们敬爱的园丁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以上便是我对学习这门课的一些心得了,这里面一定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学无止境吗?我想,通过我对这门课的进一步的学习,我对这门课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心得 2001级土木(7)班

曾华健

虽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成绩已经知道,且基本能够满意,但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不仅对于下册的学习,还是对于其它专业课的学习都有好处。而且《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特别对于毕业设计,或研究生考试复试。总之,总结一下,就相当简单复习一遍。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

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就了解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多么重要的一门课,特别在毕业设计时,你现在不熟悉,以后设计会带来很多麻烦,而我不是那种只满足及格的学生。所以我决定把它学好并要达到85分以上。说实在的,成绩出来后,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想起那计算题,我就气,本身正在学结构力学,而且还学得不错,谁知把一些题给弄糊涂了.

二、

学习要有兴趣。在我看来,学那一门课都一样,有兴趣才能学得好,一旦失去兴趣,那是不可能学好,不牢固。比如我们英语四级,由于我的英语四级还没通过,这段时间寻找其原因,还是缺乏兴趣,没有真正“爱”上它。而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兴趣来于它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学到那部分,我都会联系实际.

三、

抓住重点,抓住主线。这门课无非就讲了几个构件: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抓住它们的本质联系,我们清楚知道在推导公式时,在做抗弯、剪、压、拉、扭计算时,它们原理是一样或相似的。

四、

多煤体上课,有助于我们接受更多的信息。甚至能够把一些现象或实验演示出来,加强我们的感性认识。

五、

多思考,多讨论,多提问,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很重要一点,也许你上课听不明,但你通过作业,你就可以把一些问题搞懂。平时多思考,多讨论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如果不懂,应找老师答疑。这学期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多找老师答疑,还从老师那里学到一些课本没有的知识。

六、

要有很好的学习环境,特别在上课的时候。上课的气氛也很重要,气氛好,老师心情也好,大家学起来很轻松。同时我们应跟着老师的上课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学好知识。

七、

对我来说,知识真正得到巩固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内容贯穿整本书的内容。同时设计也能体现你个人的能力和创新。所以我一向很热衷于课程设计,通过设计,你才真正地学会知识。结构力学考试的推迟没有影响我做设计的步伐。在做设计遇到的难题要及时找老师解决,问题千万年别积压。这样才真正把知识学牢。而现在遇到一般的楼板,能说出怎样配筋。

以上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总结

01土木7班

裴炳昌

21号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这门课本身公式很多,也比较凌乱,听课有时听得不太明白,也觉得比较枯燥乏味,有时甚至整节课下来还是不能明白老师所说的东西,感觉总的来说,我听课的效率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从总的来说,我认为独立完成作业和考前认真仔细复习这两个环节非常重要。

独立完成作业是对课堂很好的补充。上课时虽然听得不太明白,但课后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能够较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以及各条公式。做作业时,一般是看看课本上的例题怎么做,如果作业题跟这些例题差不多的话,可以照着例题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有时也根据那些设计的顺序表格来做,若遇到还会的问题,则多与同学讨论交流,或者直接向老师提问。老师批完作业后,一定要认真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到底为什么错了,怎么改。这样做完以后,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刻。

复习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就是把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作个归纳总结,理通各个章节各种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是那些细节问题。在复习过程,我首先把每章节的各个原理和公式看两遍。这当然不是像看小说那样看,这要边看边思考,不断地归纳。所做过的作业也要认认真真看上一遍,尤其是那些以前做错了的习题,更要认真看。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细节问题,我把老师给的那份选择题复印资料认认真真的看,不停地思考为什么,尽力弄清楚其中的原理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看完资料后,再到电脑上看,因为电脑上的资料有些解释。这样反复两三次对提高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非常有帮助。当然,看电脑上的资料时遇到了些问题,主要是电脑上有些题目所给的答案中解释原理部分描述得不是很清楚,有些根本就没有解释,这给我的复习带来了一些不便,不知老师能否改一改电脑上的资料,让解释部分更详尽些?

总的来说,要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理解清楚。还有一点是要平时多花点时间,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到期末。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总结

01土木7班

裴炳昌

21号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这门课本身公式很多,也比较凌乱,听课有时听得不太明白,也觉得比较枯燥乏味,有时甚至整节课下来还是不能明白老师所说的东西,感觉总的来说,我听课的效率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从总的来说,我认为独立完成作业和考前认真仔细复习这两个环节非常重要。

独立完成作业是对课堂很好的补充。上课时虽然听得不太明白,但课后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能够较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以及各条公式。做作业时,一般是看看课本上的例题怎么做,如果作业题跟这些例题差不多的话,可以照着例题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有时也根据那些设计的顺序表格来做,若遇到还会的问题,则多与同学讨论交流,或者直接向老师提问。老师批完作业后,一定要认真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到底为什么错了,怎么改。这样做完以后,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刻。

复习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就是把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作个归纳总结,理通各个章节各种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是那些细节问题。在复习过程,我首先把每章节的各个原理和公式看两遍。这当然不是像看小说那样看,这要边看边思考,不断地归纳。所做过的作业也要认认真真看上一遍,尤其是那些以前做错了的习题,更要认真看。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细节问题,我把老师给的那份选择题复印资料认认真真的看,不停地思考为什么,尽力弄清楚其中的原理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看完资料后,再到电脑上看,因为电脑上的资料有些解释。这样反复两三次对提高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非常有帮助。当然,看电脑上的资料时遇到了些问题,主要是电脑上有些题目所给的答案中解释原理部分描述得不是很清楚,有些根本就没有解释,这给我的复习带来了一些不便,不知老师能否改一改电脑上的资料,让解释部分更详尽些?

总的来说,要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理解清楚。还有一点是要平时多花点时间,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到期末。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2001土木(7) 17号 陆贤聪

从现代人类的工程历史上来看,相对于砌体结构、木结构和钢结构而言,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混泥土是一种人工石才,它由石子、沙砾、外加剂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人们利用混凝土和混凝土的各自特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一起工作。

混凝土结构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粘连质量都很茶,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实验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二次世界大站后,国外建筑工业的发展很快,已从采用一般的标准走向工业化的建筑体系,趋向于作到一件多用或仅少用几种类型的构件就能建造成各类房屋,实践充分显示出建筑工业化的巨大优越性。随着生产的发展这技术,它以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混泥土结构设计原理是高校土木工程的主干课程,又是建筑学、建筑经济、房地产、给派水等专业的专业的专业基础棵,在土建院校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原理,具备一般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原理,具备一般土木工程的能力,具备一般工程设计的原理,为以后的课程作准备奠定基础。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结构设计原理,讨论材料材料性能、设计原理、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地二是结构设计,介绍混凝土单层、多层房屋的结构布置,各种结构构件的的形式、计算、构造、各部件的连接与整体工作。

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1)由于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自身性较复杂,同时还有其它的因素要影响其性能,有些理论还不够完善,在某些方面强度理论还不够完善。所以构件承载力和变形还得参照实验资料的统计资料,处于半理论状态。(2)课程设计针对的是结构和构件的设计,要遵循国家的建设方针,考虑适用、经济、安全、施工可行。牵涉到方案的比较、构件的选型、强度和变形的计算、配筋构造等等方面,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性的设计方法。(3)不能盲目乱套国家的标准《规范》,要学会学以致用。学习课程不单是要懂得一些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和应用,钢筋混凝土学科的是不断的发展的。所以要在实际工程使用时结合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规范,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混凝土结构课程和许多课程有密切关系,互相呼应。例如: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课程,房屋建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

我就觉得混凝土是我们其中一门很重要可课程,它对我们以后的专业工作很有帮助,我们的职业大多数都是在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我门的所有工作都与它有关。我们必须要知道混凝土与钢筋以及其它材料的性能才能准确的计算出建筑物的受力性能,才可能建造出优质价廉的产品,才不会轻易的发生事故,而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法律强制性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合格高尚的工程人员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如果许多的在职的专家都是这样的境界的话,那我想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多的悲剧发生。 由于土木工程是一个函盖许多学科的细节,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它所涉及学科实在是多如牛毛,而且十分的深入、细致,要把它们在短时间内完全的学会是很困难的事情,我想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要在外多多的练习、考证、研究等的工作,我们这个专业应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留心,在工程实际中不断的学习与深造。

学习“混凝土结构”的心得体会 班级 01级土木(7)班

庄妍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构件。具体说来,包括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这些都是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来分析的。正常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等则是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来分析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还讲到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第二部分介绍了混凝土单层房屋和多层房屋的结构布置,各种结构部件的形式、构件及计算。以及各部件是如何联结和整体工作的。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不像其他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性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中有些理论是参照实验资料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数值则是经验数值,而且混凝土结构也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学习混凝土结构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便体现了这一点。做课程设计时,必须首先熟悉书本的理论,同时还得对照《规范》正确的加以应用,才能作出一份优秀的设计。在进行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满足经济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构件的选型、计算、配筋和构造等各方面都要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学好“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诀窍是多看看书,当然,听老师讲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混凝土结构”中的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学习的时候必须明确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由于这门学科是在不断地演进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熟悉《规范》,在实际应用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问世才100多年,但其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各种新型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的发展将不断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

推荐第8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门学科起源于上世纪初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到了五十年代已基本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至今组合结构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许多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初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急需恢复战争破坏的房屋和桥梁,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1968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以后,发现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高层中得到迅速发展。6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英、美、日、苏、法、德)根据本国的试验研究成果及施工技术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971年成立了由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S)、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国际预应力联合会(FIP)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组成的组合结构委员会,多次组织了国际性的组合结构学术讨论会,并于1981年正式颁布了《组合结构》规范。

推荐第9篇: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勘误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勘误

按本规范第一次印刷版本。凡因按强制性条文要求对相应条文作出的改动,应以强制性条文为准。

P6倒数第2行中的李岡,改为李岗

P19倒数第5行第3个字后加“质量”二字,即为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P24倒数第7行 γβ——不同砌体材料后加“构件”二字 P25 5.1.2注中砌块后加\"砌体\",即对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 P29式(5.2.5-4)中的h应为hc

P32第8行中fVG应为fvg(g为小写)

P46表7.3.2中洞宽中hh应为bh

P47图7.3.3中顶梁h1应为ht

P49式(7.3.6-6)N为M

P58图8.1.2 c)左图中补网距Sn

P71式(9.3.2-1)中h应为h0

P82式(10.3.1)有误,应以抗震规范式(7.2.9)为正。

P87表10.4.11-1~2最小配筋率加强部位对应的三级均改为0.11 P88表10.4.12最后边栏倒数第2格的Φ8@200改为Φ6@200 P98图C(b)中右侧铰支杆应取消。

P140 9.4.9第1行倒数第3个字\"它\"改为\"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2002.6.12

推荐第10篇:《混凝土结构施工实习》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施工实习》任务书

实习内容:_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___ 适用专业:___

_14级土木工程专业_

__ 实习时间:

第 十 四 周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

1.本次混凝土结构施工实习是让学生进行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

2.学生到混凝土结构施工实习现场,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施工操作程序、步骤,掌握操作本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前实习及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参加混凝土结构施工操作实习,使学生掌握主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过程,与其他工序的搭接,穿插状况。同时,使学生在实习中得到了劳动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工协作、培养职业技能。

二、实习的时间、地点 时间:第十四周 地点:工学院新校区

三、实习注意事项

1.实习前进行15分钟的安全教育,实习期间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严禁违章作业,严禁未经指导教师允许动用一切机械,电器设备。

2.注意现场纪律规定,严格按时间安排进行操作。

3.尊重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作到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

4.实习期间不许破坏校内公共设施,违反纪律,经教育不改的学生,停止实习,并取消实习资格,按不及格处理,并不予补习。

5.每个实习小组在结束当天工作,离开实习场地之前要把当天所在区域的卫生打扫干净,工具放回原处。

四、实习内容(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实习任务书)

- 1

钢筋工实习任务书

一、目的

通过该实习过程,提高学生对钢筋工程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会和基本掌握一两种钢筋加工技术。

二、要求

1.严格按指导人员的要求进行实习作业;2.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3.学会正确使用钢筋机械;

4.基本掌握钢筋加工制作的工艺方法。

三、任务书

(一)实习任务 1.钢筋加工制作 (1)钢筋机械调直

(2)钢筋下料(截断机、切割机) (3)手工弯制箍筋 (4)粗箍筋弯曲成型 2.钢筋绑扎

(二)任务量

1.手工弯制箍筋每人限10个;

2.钢筋调直和断料按个人的需求量进行加工; 3.粗钢筋弯曲成型在指导师傅的协助下完成;

- 3

2.简支梁钢筋绑扎

(二)考核办法及验收标准 1.质量评定内容 (1)观感检查 (2)钢筋下料计算 (3)钢筋加工尺寸检查 (4)钢筋绑扎 2.评定办法

(1)质量检查见《钢筋工实习成绩考核表》。 (2)凡是达不到上述要求的累计分数60分为不合格。 (3)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作出并报系教务办公室。

(4)考核时由学生将填写好的《永城职业技术学院钢筋工实习报告》交指导教师考核填写成绩。

- 5

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实习任务书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1.指导思想

通过这种辅助教学方式,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2.目 的

经过训练,使学生对模板工程和脚手架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实习内容

1.搭设底面积为 2.1 米×2.1 米、台阶高 300、台阶宽 350、柱 600×600 的独立柱基。

2.搭设4×5m的满堂架两个。

三、实习目标要求

1.构件搭设训练以定型组合钢模板为主,学习拼板与连接方式。2.支撑系统采用Φ48脚手架钢管搭设。学会搭设方法、支撑要求。 3.在搭设支撑系统的同时, 学习和领悟双排钢管脚手架的搭设程序及基本方法。

4.掌握梁、柱连接处的处理方法及校正加固方法。5.对拉件的制作或选用,懂得对拉件的制作加工方法。

四、实习分组

各班按每7人为一组,分别完成各种构件模板的搭设任务(柱为两根)

五、实习指导

- 7

混凝土实习任务书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1.指导思想

通过这种辅助教学方式,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2.目 的

经过训练,使学生对混凝土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实习内容

1.根据C20混凝土的配合比配置混凝土。2.浇筑150*150*150立方体试块,每组三块。

三、实习目标要求

混凝土施工配料、搅拌、浇筑、振捣要符合设计要求。

四、实习分组

各班按每6人为一组,分别完成三块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五、实习指导

每班一位师傅指导,并由一名老师负责组织、考勤和评判成绩。

六、考核及安全注意事项

1.中统一着工作服,带安全帽和帆布手套。2.考核按如下方法进行 (1)按考勤状况 (2)按劳动态度 (3)按完成的质量状况

- 9

第11篇: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学习有感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学习有感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对于一个学土木的学生来说混凝土结构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的,我们从步入大学时学习的第一门跟自己未来专业相关的课程就是混凝土结构了,它是我们专业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与专业息息相关也是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也是我们学习研究中最多的一种。所以说我们本应该对它了解的相当的透彻,对它的各个方面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点出来。但当老师说要我们写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的学习有感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虽然学习了这么多年的混凝土结构,但我竟不知道从何谈起,我也不知道我对它学习到底有多透彻。本科就开始了混凝土结构的学习,如今研究生期间再学习混凝土结构,那么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到底有什么的不同,而我又对混凝土结构有了什么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答案是肯定的,研究生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也是自己体会思考最多的时候。具体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研究生的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的学习让我对土木工程的发展史、混凝土理论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学习到了很多的经典的实验方案及实验分析的方法理论 3.对混凝土结构的理解更加透彻,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些公式及一些经验数据的由来有了更好的理解

4.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重点从这四方面来谈我的学习感受,其实学习中的感受远不止如此,只是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是不断地学习确实让我收获颇多,终生难忘,定将在我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让我受益一生。

1.对土木工程及混凝土理论的发展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学习混凝土结构不尽要了解它特性和应用,还应该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过程中对此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其了解更深,开阔我们的视野,也能开拓我们学习研究的道路,扩大我们的研究应用的范围,不只是局限在狭小的一个圈子里。试问一下,一个土木专业的学生如果对这个专业的历史都不了解怎么能说是学这个专业的,当别人问你在这个专业有哪些人作出过巨大贡献,我们怎能不知道呢? 1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高于其抗拉强度,然而由于抗拉强度的限制,使得单纯的混凝土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钢筋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性能,将钢筋很混凝土结合,这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结合,天作之合。人类的建筑史从此改写。通常认为这是由法国园丁约瑟夫·莫尼尔发现这一特性并且开始应用的。

当然真正使得钢筋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的还得归功于那些早期对于混凝土研究的人。最重要的理论发展是约束混凝土的计算模型,其中的代表人物有Mander,Park的FRP约束混凝土模型。修正压场模型-软化桁架模型,代表人物有Vecchio-Collins,Hsu等人。混凝土尺寸效应模型,如Bazant等。设计理论方面则是基于位移的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理论方面有Cornell;设计方法有Priestley等人。

当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混凝土理论的发展速度更快,各种计算仿真软件、有限元软件,使得大型复杂的计算工作成为可能,并且计算更加快速,更加安全可靠,工作量也大大减少。

2.学习到了很多的经典的实验方案及实验分析的方法理论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匀、非连续的人工混合材料。通常意义上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而所谓本构关系,则强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最重要的混凝土性能指标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次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变形计算时还要用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但如何才能获得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这在其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在实验方法上经历了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实验、双轴受压实验和三轴受压实验。混凝土结构的空间非线性分析,要求采用三维的混凝土本构模型。由于混凝土受力具有与应力路径相关的特点,以及获取试验数据困难,完整的非线性混凝土三维应力-应变关系很难完全依靠试验来得到。因此采用单轴受力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作为多轴受力的混凝土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但即使是最简单的单轴受压试验以及单轴受压试验获得的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其研究过程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早期的混凝土单轴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阶段能够很好的得到拟合,但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阶段,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等所得到的数据具有很大的离散性,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阶段基本都是脆性的,曲线越过峰值点后试件随即就被完全破坏,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刚性试验机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才得到系统研究。这是由于受压混凝土试件和试验机系统之间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试件的承载力下降意味着试验机积蓄的变形能开始释放,如果试验机释放的变形能能得到控制,可以得到稳定的的承载力下降段过 3

程。否则,混凝土试件在试验机释放的变形能冲击下,表现为脆性的突然破坏。而刚性试验机能够很好的控制变形能的释放,得到稳定的下降段过程。利用刚性试验机来获取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比较早的有Wang等采用混凝土试件增加高强度钢管与混凝土共同受力提高试验机刚度的方法。虽然实验考虑到了试验机刚度的影响,实验系统比较简单,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等等。随着时间,许多实验者都对试验机做了不断改进,如今的电液伺服试验机使得试验更加智能化。目前应用的最广泛的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式所谓的Hognestad曲线。

其实在进行单轴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试验时,人们就发现除了试验机的刚度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关系。比如边界条件的影响、尺寸效应的影响等等。我们都知道,由于试验机压板与试件端面之间的摩擦作用,限制了裂缝的发展,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高。同样混凝土的尺寸也会影响其强度。所以在考虑进行混凝土的双轴受压试验时,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的摩擦作用。因为双向受压时,两个方向具有同样的尺寸,如果存在边界约束,根据圣维南原理,双向受力的试件中处处都会受到边界影响。因此,必须解决边界约束问题,得到理想的双轴应力状态,混凝土的双轴受力试验才有意义。

为了消除摩擦,有人采用施加静水压力的方式,在混凝土周边施加径向压力。用这种方式实现混凝土的双轴等压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混凝土圆柱试件的上下表面必须为自由表面而不受任何约束,另一个条件是施加压力的液体不能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实际试验时,这两个条件并不容易完全满足。一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并得到较为完整 4

的试验结果的是慕尼黑大学的Kupfer教授。Kupfer创造性的采用钢刷取代试验机钢压板以消除试验机压板与混凝土试件的端部摩擦,成功地得到了混凝土双轴受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包络线。

Kupfer等的试验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试验方法,不仅试验方法被看做混凝土双轴应力状态试验的标准,试验控制的也是相当的严格精确,其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创造性的思想值得我们每位学者学习和思考。为了证明钢刷能够消除摩擦,Kupfer等不仅得到较为理想的应力场,还用钢刷进行单轴受压试验,结果表明钢刷完全可以完全消除接触面上的摩擦,最后再与普通钢压板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有约束作用与消除约束作用的差别。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证明过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深思。

前面就说过,三轴受压是最难最复杂的,单从实验技术的角度看,混凝土三轴强度问题就更加复杂。早期的混凝土三轴受力试验受当时试验条件和设备能力的限制,试验机不能独立地在三个方向上施加主动荷载,大多利用单轴试验在一个方向施加主动荷载,在利用其它装置施加侧向压力。但随着试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能够获得很多很好的三轴试验机了,如法国的高性能常规三轴试验机,德国的真三轴试验机等等。试验的限制越来越少,所得到的试验数据也越来越精确了。

如此可以看到,单一个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的获得就经过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一个个简简单单的理论,前人可能经过无数的摸索克服无数的困难才得到,我们更应该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好好学习,好好创新,将其不断壮大发展。

3.对混凝土结构的理解更加透彻,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些公式及一些经验数据的由来有了更好的理解。

还记得大学时期刚学习混凝土的时候,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里面的公式好多好复杂啊,关键这还不是最难得,最让人理解不透的就是很多数字都不明白怎么来的,很多的系数让人混乱不堪。通过研究生的混凝土的再次学习,我不能说我已经对所有的东西都了如指掌,但至少是比之前是有很大的提升的,是有质的飞跃的。

比如就拿简单的平截面假定来说,解释起来感觉很简单的一个定义,即变形前的平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但这个问题确实困扰我很久,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平截面假定;在什么时候要假定平截面;平截面假定有什么特殊的优越之处。这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会跟你来详细说明的,只会让你记住一些公式就可以了,如果只是停留在本科的学习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其实通过不断的学习你会发现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反而让你越来越困惑。通过学习我的理解是由于混凝土受力是非均匀的,所以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是曲线的,在建立基本方程是就必须考虑变形协调条件即变形连续性条件,而在混凝土受压过程中,平截面能够得到很好的拟合的。所以平截面假定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而且能够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公式,并且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得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再比如说在进行偏心受压计算过程中规范就假定了一个初始偏心距,其实学了这么久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没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因为课本上说是因为构件制造存在误差,但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之后我才突然发现这里面原来还存在这么多的学问。之所以假定初始偏心距是因为在偏心受压向轴心受压的过程中我们规范中的公式是不能 6

完美的连续性过度的,所以需要一个初始偏心距使得偏心受压和轴心受压能够有所区分又能有所联系。

往往都是一些很细的知识点,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但其实有很多能让人捉摸的地方。也许上面的一些知识点很小,但对更加深入的学习更好的理解混凝土结构确实是不可忽略的。只有更好的学习了相关的知识才能够更随心所欲的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

4.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研究生就是研究一些东西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那么做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生再学习混凝土结构,老师不在局限于只要我们死记一些公式,有所了解就可以了,而是要我们能够真正的自己理解这些知识点,将它们消化吸收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再只是课本上的东西了。我们的学习也不再只是局限在相关的概念、理论的介绍上了,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的经典试验,这在我们研究生的学习期间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的有用的,像单轴受压试验、双轴受压试验、三轴受压试验等等。这些试验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自己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础,也对我们自己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试验方法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考虑到更多的影响因素,才能做出更加真实可靠的试验,研究成果才会更加可靠,更高效。通过学习不仅学习到很多的试验方案,更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的学习中也将终生受益。

其实说来这么多只是自己深有体会中的一小部分罢了,虽然上面只是从混凝土的发展历史、经典试验的简单涉猎、概念理解的更加清晰透彻以及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四个方面浅析谈论了一下自己对学习混凝土的感受。但其实感受最深的还是老师 7

的那种让人敬畏的教学理念。老师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他的教学过程中,我能感觉老师不仅是如此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学习混凝土结构的目的不只是理解书本上的概念而已,关键是怎样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方法,以及混凝土研究的结果怎样用于指导工程实践。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但也不能做井底之蛙,盲目自信,正所谓学无止境,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着我去学习领悟。 8

第12篇:河南城建学院混凝土结构

1、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素混凝土结构中加入少量钢筋以后:承载力有很大提高;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有明显改

善。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共同工作:混凝土结硬后与钢筋牢固地粘结在一起,能相互传递

应力,钢筋与混凝土有相近的线膨胀系数,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3、混凝土结构主要的优点、缺点:承载力大、就地取材、节约钢材、耐久、耐火、可模性

好、整体性好刚度大;自重大、抗裂性差、性质较脆

4、钢筋产品分为:热轧钢筋、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冷加工钢筋

5、冷加工钢筋:指在常温下采用某种工艺对热轧钢筋进行加工得到的钢筋;工艺:冷拉、

冷拔、冷轧、冷轧扭;目的:提高强度,节约钢材。塑性用伸长率和冷弯性能衡量

6、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要求:强度高、塑性好、可焊性好、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

7、徐变:在荷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影响因素:加载时的混凝土龄期;

持续压力大小、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合比、混凝土的制作养护条件。

8、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影响因素:混凝土的组成及配合比,尤

其是水灰比;养护条件;使用时的温度与湿度。减少收缩的措施:限制水泥用量;减

小水灰比;加强振捣和养护;构造钢筋数量加强;设置变形缝;掺膨胀剂。

9、粘结力的组成:化学胶结力、摩擦力、机械咬合力、钢筋端部锚固力

10、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结构的可靠度: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规定

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11、混凝土受弯构件按配筋率分为:少筋、适筋、超筋构件

12、双筋矩形截面适用情况: 结构构件承受应变作用时;弯矩设计值大于单筋截面的最大

抵抗弯矩值而截面尺寸等因素又不宜改变时、受压区由于某种原因已布置受力钢筋时候。

13、影响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剪跨比和跨高比、腹筋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

筋率、其他因素(截面形状)

14、斜截面的主要破坏型态:斜压破坏(中和轴附近出现斜裂缝,然后向支座和荷载作用点

延伸,破坏时在支座与荷载作用点之间形成多条斜裂缝,斜裂缝间混凝土突然压碎,腹筋不

屈服。)、剪压破坏(受拉区边缘先开裂,然后向受压区延伸。破坏时,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

腹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随后被压碎。)、斜拉破坏

15、结构扭转分:平衡扭转、协调扭转或附加扭转

16、剪扭相关性:剪力的存在会降低截面的抗扭能力;同样,扭矩的存在也会降低截面的抗

剪能力。

17、偏心受压构件按偏心力作用位置分:单相、双向偏心受压构件

18、大偏心受压—受拉破坏,是由于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而导致受压区混凝土压坏,其

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受拉钢筋,故称受拉破坏,破坏具有明显的预兆,横向裂缝显著开展,变

形急剧增大,具有塑性破坏的性质

19、小偏心受压—受压破坏,构件的破坏是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其抗压强度,距轴力较远

一侧的钢筋无论受拉或受压,一般均未达到屈服,其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受压区混凝土及受压

钢筋,故称为受压破坏,破坏缺乏明显的预兆,具有脆性破坏性质

20、二阶效应——轴力在结构变形和位移时产生的附加内力。

21、构件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和挠度一般可分别用控制

最大钢筋直径和最大跨高比来控制。裂缝:荷载引起的裂缝、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变形因素)

22、减小裂缝宽度的措施:优先选择带肋钢筋;选择直径较小的钢筋;增加钢筋用量。

23、Bs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 –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

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抗弯刚度

24、最小刚度原则:同号弯矩区段内弯矩最大截面的抗弯刚度作为该区段的抗弯刚度。提高刚度的有效措施提高h0、或As 增加\'

25、普通混凝土的缺点:在使用荷载下带裂缝工作,影响使用功能、耐久、刚度和抗疲劳性。预应力钢筋是改善构建抗裂性能的有效途径。

2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其受拉区预先施加压应力、预应力混凝土是根据需要人为的引入某一数值与分布的内应力,用以全部或部分抵消外荷载应力的一种加筋混凝土

2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特征:提高了构件的抗裂性、预应力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调整、在使用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未裂)、施加预应力对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无明显影响。

28、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是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先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浇灌混凝土;后张法:先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构件达到规定强度后再张拉预应力钢筋

29、.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全预应力: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部分:允许出现拉应力或开裂。有粘结预应力—预应力筋与周围的混凝土粘结、握裹在一起。无粘结预应力—预应力筋伸缩滑动自由,不与周围混凝土粘结

30、先张法构件是通过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传递预应力。后张法依靠其两端的锚具錨住预应力钢筋并传递与盈利

31、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

32、应力筋张拉后,由于各种原因其张拉应力会下降,这一现象称为预应力损失。6钟损失: 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损失受张拉的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3、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特点: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增大构件的刚度、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扩大构件的应用范围。

3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点:结构自重轻、施工简单速度快、抗腐能力强、使用性能良好、防火性能满足要求、抗震性能好、应用广泛

35、结构的分类:水平承重结构、竖向承重结构、底部承重结构

36、结构选型原则:满足使用要求、受力性能好、施工简便、经济合理

37、温度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38、结构分析宜根据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受力特点选择下列方法:线弹性、考虑塑形内力重分布、塑性极限、非线性、实验分析方法

39、塑性铰:适筋梁截面第三应力阶段截面在维持一定数值弯矩的情况下发生较大幅度的转动,犹如形成一个铰链,转动时材料塑性变形及混凝土裂缝开展的表现

第13篇:商品混凝土结构气泡消除

商品混凝土结构气泡产生的原因

摘 要:本文通过现场施工中混凝土构件所出现的表面气泡现象,对气泡的成因、危害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与成型效果。

关键词:气泡;引气剂;消泡剂;脱模剂

随着混凝土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对混凝土表面的装饰效果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对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发展较快,但对消除混凝土表面气泡的研究趋势相对较慢。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乃至脱模剂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一直是困扰建筑施工的重要难题,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表观效果,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为了处理混凝土的蜂窝麻面,施工单位往往要派专人进行修补,脱模后进行表面再处理几乎成了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目前,由于混凝土表面出现众多的气泡,不仅引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多方的纠纷,而且还导致了工期的延误。因此,分析凝土结构表面气泡的成因,寻求其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商品混凝土结构气泡产生的原因

(1)商品混凝土为满足长时间的运输、搅拌、泵送、振捣的要求,必须添加外加剂。目前市场使用的外加剂多数为引气型的减水泵送剂,这种外加剂加入后,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有了这些微小的气泡,混凝土的保水性、和易性、可泵性等性能将大大加强,同时对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延时损失率将大幅降低。引气减水剂的类型和掺量的不同,所产生的气泡的数量和大小将会随之改变。如混凝土框架柱施工时,若采用吊斗吊运掺加泵送剂的混凝土,这时所浇筑的框架柱表面与采用泵送外加剂的剪力墙表面相比,剪力墙表面所产生的气泡总是比框架柱表面所产生的气泡要多。当加入的外加剂为松香类引气剂时,所产生的气泡会比其它类型的外加剂要稍多一些。

(2)搅拌时间对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如果搅拌不匀,同样的水灰比,外加剂多的部位所产生的气泡就会多,而未拌合到外加剂的部分则会出现坍落度不均、坍损大、离析等现象,但过份的搅拌又会使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形成的气泡越来越多,从而产生负面的作用。

(3)有些施工单位使用油性脱模剂,如机械厂回收下来的废机油等,这类油性脱模剂对气泡具有极大的吸附性,混凝土内存在气泡一经与之接触,便会吸附在模板上而成型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即使是水性脱模剂对混凝土内产生的气泡仍然有吸附的作用,使混凝土内的气泡无法全部随机械振捣全部排出。因此使用同一混凝土而采用不同的脱模剂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4)施工中振捣手的操作对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的多少也有关系。混凝土振捣越好,其内部结构就会越密实,主要包含一是分层振捣的高度,二是振捣的时间。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分层高度(即每次下料的高度)越高,则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就越不容易排出。但振捣的时间越长(超振)或越短(欠振)以及未振捣的部位(漏振),混凝土表面气泡缺陷就会越来越多。超振会使混凝土内部的微小气泡在机械作用下出现破灭重组,由小变大;欠振和漏振都会使混凝土出现不密实而导致混凝土的自然孔洞或空气型的不规则大气泡。

(5)混凝土配比的设计中,当采用的水胶比越大,则混凝土结构表面所产生的气泡就会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混凝土中的水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水份会从混凝土中游离出来而排出、并吸附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会被混凝土自身养护而吸收或随着空气而蒸发,形成气泡。

2、气泡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当混凝土表面出现的气泡大于规范要求时,则会对混凝土产生以下影响: (1)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由于气泡较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断面体积,致使混凝土内部不密实,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2)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腐蚀性能:由于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减少了钢筋保护层的有效厚度,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碳化的进程。

(3)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

3、混凝土表面气泡的预防和整改措施 3.1控制水胶比和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

在满足施工坍落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水胶比,同时控制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不大于规定的标准。使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一般混凝土控制在4%以内,高强度混凝土如C50、C60及以上控制在3%以内。而水胶比越小,产生的气泡会越少。

3.2原材料上控制引气剂的质量

引气剂的质量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气泡有着本质的影响,所以对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一定要选用引气气泡小、分布稳定均匀的引气型外加剂。尽量少用产生气泡较多的引气剂。

3.3从混凝土生产中解决产生气泡的原因

混凝土的不均匀搅拌会导致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不均匀分布,从而起不到外加剂的作用。特别是商品混凝土从出厂到施工现场需要较长的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较大,少数厂家利用外加剂进行二次调配,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加强混凝土的均匀搅拌。但搅拌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气泡就会越大。有关文献建议“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的时间不宜大于5min和小于3min。”

3.4从施工工艺上来减少气泡的产生

采用消泡脱模剂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并在模板上建立排气通道,可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提高施工质量。对脱模剂的选用,应优选水性脱模剂,少用油性脱模剂,减少气泡在模板上的吸附性,以利气泡能顺模板向上排出。

另外,采用表面光滑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少,采用表面粗糙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就会多一些。因此在选用模板材料时,应尽可能的选用优质、表面光滑的模板。

3.5从施工方法上来解决产生气泡的原因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分层布料,分层振捣。分层的厚度以不大于50cm为宜,否则气泡不易从混凝土内部往上排出。同时应注意混凝土的振捣,严防出现混凝土的欠振、漏振

和超振现象。

3.6采用补救的方法来解决已产生的表面气泡

经实践证明,用与混凝土同品种、同标号、同配比的水泥、粉煤灰配制后,对混凝土构件表面所产生的细微气泡进行填补,会起到色泽一致、强度等级相同

的效果。但填抹时,应在混凝土构件刚拆模时进行,这样胶结粉料会吸收混凝土内部多余水份或是利用给混凝土养护的水份来进行自身水化、固化反应,从而基本达到混凝土原设计的强度。对较大缺陷的气泡修补,应用混凝土原浆进行,但需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督部门验收认可后方可进行。

第14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学习心得

一、对规范规定的理解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规”)第6.1.7条指出:“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对“高规”的上述规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设置剪力墙并没有改变结构体系,是带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但仍是框架结构;

注意:明确结构体系的目的在于分清框架及剪力墙在结构中的地位后,其中框架是主体,是承受竖向荷载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只是在框架结构的位移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才设置少量剪力墙,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目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位移限值要求;

注意:不是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要求,如果要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标准,则结构体系变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3.结构分析计算中除应按纯框架结构计算外还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注意:规范虽未明确要按纯框架结构计算,但对这一特殊的框架结构,现行规范和规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所有要求(承载力要求、弹性变形限值要求、弹塑性变形限值要求等)均应满足,因此,按纯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是必须的,同时还明确对这类框架结构应按纯框架结构和按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包络设计的必要性。

二、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

规范的本条规定尚未明确的问题有:

1.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定量把握

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与剪力墙较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定量上无明确的界限,如在结构位移仅能满足框架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而当结构位移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又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对结构体系的定性把握的摇摆性加大了结构设计中对结构体系描述的随意性。

2.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其适用高度规范未予以明确,加大了结构设计中的把握难度。

3.规范规定了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原则,但未明确对剪力墙和框架的具体设计方法。

三、设计建议

为在结构设计中更好地把握规范,笔者提出以下设计建议供参考。

1.对少量剪力墙的定量把握原则

建议当框架的倾覆力矩 不小于结构底部倾覆力矩的75%时,可将其确定为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相关结构的倾覆力矩比要求见表1。 2.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

建议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提高,提高幅度不超过20%(注意:是在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基础上,增加框架-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与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差值的20%,而不能将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直接放大20%)。

3.框架的设计原则

1)框架结构按纯框架结构(不计入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包络设计。

2)框架的抗震等级按纯框架结构确定,对房屋的适用高度超出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在上述2的范围内)时,可比最大适用高度的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已为一级的则采取比一级更更强的抗震措施(采取比一级强,比特一级低的抗震措施,如采取比一级提高20%(参考上述2的原则确定)的加强措施)。

4.剪力墙的设计原则

由于规范未明确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计算原则,此处列出三种对此类结构的设计方法供结构设计者选择:

1)全包络设计原则

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取相应计算结果配筋设计;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确定。

上述方法是施工图审查单位常提出的设计要求,其理由是:规范要求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但未明确要求对框架和剪力墙均进行包络设计)。

2)剪力墙构造

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取四级,剪力墙则按构造配筋设计。

设计理由:设置剪力墙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框架结构的弹性位移值,并使其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弹性位移限值的要求,不考虑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要求,因此剪力墙在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可构造设置。

3)剪力墙按现有截面的最大设计

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剪力墙配筋按计算要求,当剪力墙计算超筋时,在满足强剪弱弯的前提下按截面的最大配筋率配筋设计。

设计理由:设置剪力墙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框架结构的弹性位移值,使其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弹性位移限值的要求,可有条件(在剪力墙能承担的范围内)考虑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要求,因此剪力墙的可按其最大承载力要求配筋。

4.特别建议

由于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带来相当的困难,笔者建议,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尽可能采用概念清晰、便于操作且抗震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当必须采用时,应提前与施工图审查单位沟通,以利于设计顺利进行,避免返工。

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问题,最近有网友提起,HiStruct在设计中也遇到过,结合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篇文章,来做一些概念分析,以下这篇文章见朱炳寅老师的BLOG: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

1、设计计算原则 1)结构计算

(1)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

(2)按纯框架结构(取消剪力墙)计算;

(3)按纯框架结构(取消剪力墙)验算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位移并满足规范的要求; 2)结构的位移及结构的规则性判断按上述计算(1)确定; 3)框架设计

(1)框架的抗震等级按纯框架结构确定;

(2)按上述(1)、(2)进行框架的包络设计; 4)剪力墙设计

(1)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可取四级; (2)剪力墙可构造配筋;

(3)对剪力墙基础应按上述计算(1)、(2)进行包络设计。

2、原因分析

1、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框架结构,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位移限值(1/550)要求;

2、只有在框架结构承载能力满足规范要求,而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的要求(≤1/550)时,才需要设置少量剪力墙;

3、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中,剪力墙只用来辅助框架结构,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换句话说,用的只是剪力墙的弹性刚度(即只与EI有关,而与结构开裂以后的弹塑性刚度没有关系,所以,可不关注剪力墙及连梁的超筋问题),少量的剪力墙(由于墙的数量太少)并没有象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那样,起到一道防线的作用,所以对少量剪力墙中的剪力墙设计应有别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4、考虑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使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要求(≤1/550)。

3、其他问题

1)需要说明的是:对剪力墙的设计,只要不低于上述设计原则都是可行的。

2)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的设计时,应与施工图审查单位多沟通,以利于施工图的审查和通过。 3)广东规范(DBJ/T 15-46-2005)中要求,在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中,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抗震等级,只能从其作为地方标准就是要提高此类结构中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这方面去理解。

4、我的相关文章

就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欢迎大家阅读我的相关文章。 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第337-338页; 2)建筑结构.术通讯2007.5,“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3)建筑结构.术通讯2007.9,“对剪力墙及相关结构体系的认识与把握”。 ----------------------

HiStruct分析:

根据HiStruct的设计案例,为了满足结构设计的需要,需要在部分电梯和楼梯部位加少量的剪力墙,主要是满足结构的动力特性,扭转和位移限值等要求。事实上由于新抗震规范对于楼梯抗震设计的要求,HiStruct倾向于将梯井做成筒以提高其安全性。不管是加墙满足结构设计的指标要求,还是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这样处理必然产生“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问题。

1)首先,“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应该如何定义?一般是可以从层剪力分担百分比,倾覆弯矩分担百分比等指标出发,而HiStruct认为理论上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值系数上定义较合适,若特征值大于6则整体结构的变形呈剪切形状,自然应以框架结构的抗震指标来限制结构的布置和设计较合理。 2)其次,少量剪力墙应该如何设计?朱老师的文章采用放剪力墙的设计方法类似“放”剪力墙的方法,这是因为剪力墙通常承担较大的内力容易导致超筋等情况的出现(这也是主流的观点),HiStruct认为实际设计中不妥(见后面分析),而应该采用加强的措施,与广东规范的原则类似,因为对于钢筋混凝土或者型钢混凝土等墙而言,一般刚度变化幅度不大则分担的内力也就变化不大,而强度变化幅度却较大,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做强或减弱!

3)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HiStruct建议应该从结构的内力分析和破坏过程来分析此结构体系,从而在结构概念上把握设计措施,少量剪力墙一般是需要分担较大的内力,采用放的方式意味着在破坏是由墙开始的;而采用加强的方式,则意味着设计意图是让框架先于剪力墙而破坏。若墙先坏,则实际上整体结构的破坏过程类似普通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即框架将需要承担剪力墙破坏之后所转移的内力(见朱老师建议的设计原则),从而提高框架的设计要求,而墙的破坏不但给维修带来困难,且局部倒塌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相反的若框架先破坏,则结构的破坏符合框架结构的特征,一般只要设计中保证墙及周边框架不破坏(或可适当提高墙的抗震性能要求),倒塌问题、楼梯等生命通道就有保障。

4)建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非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结构体系概念和抗震设计的要求适当调整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可参考高规6.1.7的原则),整体结构指标可依据框架结构设计的要求采用,框架部分应按照框架结构设计,少量剪力墙在设计中强度即承载力应予以加强而不是弱化,刚度满足要求即可。

第15篇:《混凝土结构》试题库6(精)

《混凝土结构》试题库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20变为C30时,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钢筋形式未知,不能确定 2.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大偏拉构件( )。

A.没有受压区,As未达到抗压强度 B.有受压区,但As不可能达到抗压强度 C.有受压区,且As可能达到抗压强度 D.没有受压区,As达到抗压强度

3.剪扭构件的剪扭承载力相关关系影响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 )。

A.混凝土承载力部分,抗扭钢筋部分不受影响 B.混凝土和钢筋两部分均受影响 C.混凝土和钢筋两部分均不受影响 D.钢筋部分受影响,混凝土部分不受影响

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裂验算时截面的应力阶段是( );裂缝宽度验算时截面的应力阶段是( )。(填序号) A.第Ⅱ阶段 B.第工阶段末尾 C.第Ⅱ阶段开始 D.第Ⅱ阶段末尾 5.关于塑性铰,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塑性铰不能传递任何弯矩而能任意方向转动 B.塑性铰转动开始于混凝土开裂

C.塑性铰处弯矩不等于0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u D.塑性铰与理想铰基本相同

6.当先张法构件和后张法构件采用相同钢种的预应力筋时,先张法构件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取值应( )。

A.等于后张法的 B.大于后张法的

C.小于后张法的 D.与混凝土强度有关,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试验,通常采用两点对称加荷,而不采用对梁跨中央一点加荷,这是因为采用两点对称加荷使梁的中间区段处于 状态,从而排除了 的影响,梁肯定是发生 。 2.适当配置的抗扭钢筋对提高构件破坏时的 有很大作用,但对 影响较小。

3.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不宜超过 ,即调整后的截面弯矩不宜小于按弹性方法计算所得弯矩的 。

4.预应力损失时按不同张拉方式分阶段发生的,通常把 称为第一批应力损失s, 称为第二批应力损失s。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混凝土的徐变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小混凝土的徐变?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试推导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2.已知T形梁,在使用阶段跨中截面承受弯矩设计值M105kN·m,截面尺寸

为bh200mm550mm,bf400mm,hf100mm;混凝土等级为C20(fc9.6N/mm2,11.0),钢筋为Ⅱ级(fyfy\'300N/mm2)。求截面所需配置的受拉钢筋面积As(单排钢筋,as45mm)。

3.某T形截面简支梁尺寸如下:bh200mm500mm(取as35mm),bf400mm,hf100mm;采用C25级混凝土(fc11.9N/mm,

,箍筋为HPB235级钢筋(fyv210N/mm),由集ft1.27N/mm,c1.0)中荷载产生的支座边剪力设计值V120kN(包括自重),剪跨比3。试求该梁的腹筋用量(只配置箍筋)。

40mm,承4.已知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截面尺寸bh=400mm×600mm,asas受轴向压力设计值N=2200kN,在弯矩设计值M33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c9.6N/mm2,11.0),钢筋为Ⅱ级(fyfy\'300N/mm2),构件计算长度l0=4m。求该柱截面所需的纵向钢筋面积As及As。

第16篇: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整改

混凝土蜂窝、麻面等问题分析处理方案

一、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

1、其产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模板缝隙未堵严,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 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6)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1)、监督商砼厂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商砼进场后,现场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合乎要求的要求退场重新调配;

2)、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4)、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3、处理方法:

1)、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 )、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3)、如果是孔洞,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二、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其产生的原因是: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

3)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柱底模四周缝隙应用双面胶带密封,防止漏浆;

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人工振捣与机械振捣相结合的办法,严防漏振。直至排除气泡为止;

5)浇筑时柱底部应先填100厚左右的同柱混凝土级配一样的水泥砂浆。

6)控制好下料,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7)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用掺加建筑胶的素水泥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第17篇: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推荐)

1.塑性铰:适筋梁(或柱,当主要是梁)受拉纵筋屈服后,截面可以有较大转角,形成类似于

铰一样的效果。称作塑性铰。

2.塑性铰的特点:1)塑性铰实际上不是集中于一个截面,而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塑性变形区域,为了简化分析,可认为塑性铰是一个截面。2)塑性铰能承受弯矩,等于截面屈服弯矩,作为理想弹塑性考虑,3)对于单筋受弯构件,塑性铰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绕不断上升的中和轴单向转动,相反方向则不能转动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受到配筋率等的限制,与理想铰相比,可

转动的转角值较小。

3.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须遵循的规定:1)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HRB335,HRB400,RRB400级热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0范围内使用。2)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一般不宜超过0.25。3)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25,也不宜小于0.10。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5)为了防止内力重分布前发生剪切破坏,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6)按弯矩调幅法设计的结构,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在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4.厂房整体空间作用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屋盖的水平刚度,荷载类型,山墙刚度和间距。 5.什么情况下设缝,方式有哪些?

变形缝定义

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通常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被用作将房屋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从而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以及体型复杂对结构带来的危害。

沉降缝

沉降缝是将该不同部分的结构从顶到基础整个断开,使各部分自由沉降,以避免由于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应力对结构的危害。在下列情况下,宜考虑设置沉降缝:

⑴ 建筑主体结构高度悬殊,重量差别过大;⑵ 地基不均匀;⑶ 同一建筑结构不同的单元采用不同基础形式;⑷ 上部结构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或结构体系的交接处。

.伸缩缝 伸缩缝即温度缝,是在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较大时,为释放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而产生的内力而设置的。 设置伸缩缝的方法,应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构件完全分开,并留有一定的宽度,使上部结构在温度变化时,水平方向可以自由的发生变形!

防震缝 为了避免震害,可采用设置防震缝的办法,将平面和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分成若干个比较规则、整齐和均匀的独立结构单元。在下列情况下,宜设防震缝:⑴ 当建筑平面突出部分较长,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时; ⑵ 房屋有较大错层时;⑶ 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关悬殊时;⑷ 地基不均匀,各部分沉降相差过大时.6.影响墙柱高厚比的因素?

1.)砂浆强度等级2)砌体截面刚度3)砌体类型4)构件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况5)构造柱间距及截面6)横墙间距7)支撑条件 7.水泥砂浆与混合砂浆的区别?

1)混合砂浆的可塑性要比水泥砂浆的可塑性好

2)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较差所以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合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要比想要纯水泥的砌体高

8. 雨蓬的作用和破坏类型

1)作用:支撑雨蓬板和兼作过梁2)破坏类型:雨篷板在支撑处截面的受弯破坏 雨篷梁受弯剪扭作用发生破坏整体倾覆破坏

9.牛腿柱的破坏形态:弯压破坏斜压破坏剪切破坏10.为了避免发生冲切破坏基础应该具有足够的高度,使角椎体冲切面以外由地面土净反力所产生的冲切力不应大于冲切面上混凝土所能够承受的冲切力

11.砂浆的三性:耐久性可塑性保水性 12.结构的可靠度: 安全性 适用性 和耐久性

13.砌体局部受压分几种破坏形态1)因纵裂缝发展而引起的破坏2)劈裂破坏3)与垫板直接接触砌体局部破坏

14.当主梁的负钢筋为单排时h0=h-(50---60)当为双排时取h0=h-(70----80) 15.为了防止局部应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在梁部产生斜裂缝,应设置附加吊筋和箍筋

16.屋盖结构分为有檩体系和无檩体系17. 活荷载不利的布置情况?

1》求某跨中最大正弯矩时、除必须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外、每个一跨也应布置活荷载、2》求某跨中最小弯矩时(或负弯矩)、该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3》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4》求某支座的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18.砌体所用砂浆的基本要求

1》砂浆应符合砌体强度及耐久性要求。

2》砂浆的可塑性应保证在砌筑的时候很容易而且较均匀的铺开、提高砌体的砌体的强度及施工效率、

3》砂浆具有足够的保水性、19. 砌体的受压应力状态?或者 为什么砌体抗压强度低于砌块?

1》由于砖本身的形状不完全规则、平整,灰缝的厚度和密实性不均匀、使得单块砖在砌体内并不是均匀受压,而是处于受弯和受剪状态、2》砌体横向变形时、砖与砂浆存在交互作用、3》弹性地基梁的作用、4》竖向灰缝的应力集中、20. 影响砌体结构抗压强度的因素

1》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2》砌块的尺寸和形状3》砂浆的流动性、保水性、及弹性模量的影响4》砌筑质量和灰缝的厚度

21.内力组合注意事项:

1每次内力组合时,都必须考虑恒荷载产生的内力。

2每次内力组合时,只能以一种内力(如M

可变荷载的取舍,max或Nmax或N并求得与其相应的其余两种内min)为目标老决定力。

3在吊车竖向荷载中,同一柱的同一侧牛腿上有Dmax或D

min作用,两者只能选择一种参加组合。4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

内的两个柱子上,向左或向右,组合时只能选取max同时作用在同一跨

其中一个方向。 5在同一跨内D

max和D与TD

max不一定同

时发生,故组合时,不一定要组合T

max或Dmin产生的内力

Nmax产生的内力。

6当以为在风荷载及吊车荷载作用下,轴力N为零,虽max

或N为目标进行内力组合时,因

然将其组合并不改变组合目标,但可使弯矩M值增大或减小,故要取相应可能产生的最大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的内力项。

7风荷载有向左,向右吹两种情况,只能选择一种风向参加组合。

8由于多台吊车同事满载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那个多台吊车参与组合时,吊车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应乘以表3-11规定的荷载折减系数。

22.现浇楼盖形式: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盖,密肋楼盖,井式楼盖。 23.单向板肋梁楼盖平面布置方案:(1)主梁沿横向2)主梁沿纵向3)只布置次梁

24.单向板计算跨度:1)弹性:支座间距离2)塑性:净跨

25.采用折算荷载以考虑。支座的转动约束作用

26.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主要为钢筋种类,受拉纵筋配筋率以及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

27.楼梯类型:梁式楼梯,板式楼梯,折板悬挑式和螺旋式楼梯

28.整体式楼梯:为了防止板面出现裂缝,应在斜板上部布置适量的附加钢筋伸出支座长度为L/429.单厂的支撑作用n

:1)保证厂房结构构件的稳定和日常工作2)增强厂房的整体稳定和空间刚度3)传递水平荷载给主要承重构件。 30.柱间支撑包括:上柱柱间支撑一般设在伸缩区段两端与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柱间以及伸缩缝区段中央或邻近中央的柱间。下柱柱间支撑设在伸缩缝区段中部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应的位置。

31.屋面板采用三点焊接,形成水平刚度较大的屋盖结构

32.等高排架:是指各柱的柱顶标高相等,或虽柱顶标高不等,但柱顶由倾斜的横梁相连的排架。

33.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排架与排架,排架与山墙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其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屋盖的水平刚度,荷载类型,山墙刚度和间距等吊车荷载作用下厂房的内力分析,需考虑其整体空间作用。1.塑性铰:适筋梁(或柱,当主要是梁)受拉纵筋屈服后,截面可以有较大转角,形成类似于

铰一样的效果。称作塑性铰。

2.塑性铰的特点:1)塑性铰实际上不是集中于一个截面,而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塑性变形区域,为了简化分析,可认为塑性铰是一个截面。2)塑性铰能承受弯矩,等于截面屈服弯矩,作为理想弹塑性考虑,3)对于单筋受弯构件,塑性铰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绕不断上升的中和轴单向转动,相反方向则不能转动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受到配筋率等的限制,与理想铰相比,可

转动的转角值较小。

3.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须遵循的规定:1)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HRB335,HRB400,RRB400级热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0范围内使用。2)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一般不宜超过0.25。3)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25,也不宜小于0.10。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5)为了防止内力重分布前发生剪切破坏,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6)按弯矩调幅法设计的结构,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在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4.厂房整体空间作用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屋盖的水平刚度,荷载类型,山墙刚度和间距。 5.什么情况下设缝,方式有哪些?

变形缝定义

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通常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被用作将房屋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从而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以及体型复杂对结构带来的危害。

沉降缝

沉降缝是将该不同部分的结构从顶到基础整个断开,使各部分自由沉降,以避免由于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应力对结构的危害。在下列情况下,宜考虑设置沉降缝:

⑴ 建筑主体结构高度悬殊,重量差别过大;⑵ 地基不均匀;⑶ 同一建筑结构不同的单元采用不同基础形式;⑷ 上部结构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或结构体系的交接处。

.伸缩缝 伸缩缝即温度缝,是在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较大时,为释放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而产生的内力而设置的。 设置伸缩缝的方法,应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构件完全分开,并留有一定的宽度,使上部结构在温度变化时,水平方向可以自由的发生变形!

防震缝 为了避免震害,可采用设置防震缝的办法,将平面和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分成若干个比较规则、整齐和均匀的独立结构单元。在下列情况下,宜设防震缝:⑴ 当建筑平面突出部分较长,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时; ⑵ 房屋有较大错层时;⑶ 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关悬殊时;⑷ 地基不均匀,各部分沉降相差过大时.6.影响墙柱高厚比的因素?

1.)砂浆强度等级2)砌体截面刚度3)砌体类型4)构件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况5)构造柱间距及截面6)横墙间距7)支撑条件 7.水泥砂浆与混合砂浆的区别?

1)混合砂浆的可塑性要比水泥砂浆的可塑性好

2)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较差所以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合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要比想要纯水泥的砌体高

8. 雨蓬的作用和破坏类型

1)作用:支撑雨蓬板和兼作过梁2)破坏类型:雨篷板在支撑处截面的受弯破坏 雨篷梁受弯剪扭作用发生破坏整体倾覆破坏

9.牛腿柱的破坏形态:弯压破坏斜压破坏 剪切破坏10.为了避免发生冲切破坏基础应该具有足够的高度,使角椎体冲切面以外由地面土净反力所产生的冲切力不应大于冲切面上混凝土所能够承受的冲切力

11.砂浆的三性:耐久性可塑性保水性 12.结构的可靠度: 安全性 适用性 和耐久性

13.砌体局部受压分几种破坏形态1)因纵裂缝发展而引起的破坏2)劈裂破坏3)与垫板直接接触砌体局部破坏

14.当主梁的负钢筋为单排时h0=h-(50---60)当为双排时取h0=h-(70----80) 15.为了防止局部应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在梁部产生斜裂缝,应设置附加吊筋和箍筋

16.屋盖结构分为有檩体系和无檩体系17. 活荷载不利的布置情况?

1》求某跨中最大正弯矩时、除必须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外、每个一跨也应布置活荷载、2》求某跨中最小弯矩时(或负弯矩)、该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3》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4》求某支座的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18.砌体所用砂浆的基本要求

1》砂浆应符合砌体强度及耐久性要求。

2》砂浆的可塑性应保证在砌筑的时候很容易而且较均匀的铺开、提高砌体的砌体的强度及施工效率、

3》砂浆具有足够的保水性、19. 砌体的受压应力状态?或者 为什么砌体抗压强度低于砌块?

1》由于砖本身的形状不完全规则、平整,灰缝的厚度和密实性不均匀、使得单块砖在砌体内并不是均匀受压,而是处于受弯和受剪状态、2》砌体横向变形时、砖与砂浆存在交互作用、3》弹性地基梁的作用、4》竖向灰缝的应力集中、20. 影响砌体结构抗压强度的因素

1》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2》砌块的尺寸和形状3》砂浆的流动性、保水性、及弹性模量的影响4》砌筑质量和灰缝的厚度

21.内力组合注意事项:

1每次内力组合时,都必须考虑恒荷载产生的内力。

2每次内力组合时,只能以一种内力(如M

可变荷载的取舍,max或Nmax或N并求得与其相应的其余两种内min)为目标老决定力。

3在吊车竖向荷载中,同一柱的同一侧牛腿上有Dmax或D

min作用,两者只能选择一种参加组合。4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

内的两个柱子上,向左或向右,组合时只能选取max同时作用在同一跨

其中一个方向。 5在同一跨内D

max和D与TD

max不一定同

时发生,故组合时,不一定要组合T

max或Dmin产生的内力

Nmax产生的内力。

6当以为在风荷载及吊车荷载作用下,轴力N为零,虽max

或N为目标进行内力组合时,因

然将其组合并不改变组合目标,但可使弯矩M值增大或减小,故要取相应可能产生的最大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的内力项。

7风荷载有向左,向右吹两种情况,只能选择一种风向参加组合。

8由于多台吊车同事满载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那个多台吊车参与组合时,吊车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应乘以表3-11规定的荷载折减系数。

22.现浇楼盖形式: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盖,密肋楼盖,井式楼盖。 23.单向板肋梁楼盖平面布置方案:(1)主梁沿横向2)主梁沿纵向3)只布置次梁

24.单向板计算跨度:1)弹性:支座间距离2)塑性:净跨

25.采用折算荷载以考虑。支座的转动约束作用

26.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主要为钢筋种类,受拉纵筋配筋率以及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

27.楼梯类型:梁式楼梯,板式楼梯,折板悬挑式和螺旋式楼梯

28.整体式楼梯:为了防止板面出现裂缝,应在斜板上部布置适量的附加钢筋伸出支座长度为L/429.单厂的支撑作用n

:1)保证厂房结构构件的稳定和日常工作2)增强厂房的整体稳定和空间刚度3)传递水平荷载给主要承重构件。 30.柱间支撑包括:上柱柱间支撑一般设在伸缩区段两端与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柱间以及伸缩缝区段中央或邻近中央的柱间。下柱柱间支撑设在伸缩缝区段中部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应的位置。

31.屋面板采用三点焊接,形成水平刚度较大的屋盖结构

32.等高排架:是指各柱的柱顶标高相等,或虽柱顶标高不等,但柱顶由倾斜的横梁相连的排架。

33.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排架与排架,排架与山墙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其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屋盖的水平刚度,荷载类型,山墙刚度和间距等吊车荷载作用下厂房的内力分析,需考虑其整体空间作用。

第18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4.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2 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6.钢筋调查后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调直钢筋、重量不大于30t为一批;每批见证取3件试件。

7.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查。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

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

35、HRB500、HRBF335、HRB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8.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

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9.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10.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11.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区段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 受压搭接区段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12.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13.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

据实际需要确定。

1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断少于14d。

注: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

16.外观质量出现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17.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18.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

19.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1 设计变更文件;

2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3 钢筋接头的试验报告;

4 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

5 混凝土试件的性能试验报告;

6 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合格证和安装验收记录;

7 预应力筋用锚具、连接器的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8 预应力筋安装、张拉及灌装记录;

9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0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11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记录;

12 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13 其他不要的文件和记录。

第19篇:混凝土结构外表面缺陷修复

本文从一个具体施工管理者的角度,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几种表面缺陷的成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措施。几种应对缺陷处理措施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很强的实用性。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与混凝土的结构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关系。由于在建设工地现场生产出没有缺陷的混凝土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于产生表面缺陷的混凝土进行事后补救处理成为很关键的一环。下面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刚刚施工完毕不久产生的缺陷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表面缺陷、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pecific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cause of several surface defects in the proc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Several coping measures are simple, easy to operate and have strong practicability.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concrete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and it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limate conditions and so on.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producing the defective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al with the surface defects of concrete.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concrete pouring proce or just after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crete, surface defects, measures

目 录

一、编制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露筋缺陷修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蜂窝(含麻面)缺陷修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孔洞缺陷修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夹渣缺陷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疏松缺陷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裂缝缺陷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处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连接部位缺陷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外形缺陷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外表缺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修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参考文献.......................................15

二、致谢...........................................16

1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编制前言

本工程混凝土工作量大,约25000 m3,且结构复杂,钢筋密集,并经过夏冬两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混凝土在浇筑及拆模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麻面、蜂窝、露筋、掉棱缺角等缺陷。

为了达到局观摩工地要求,针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质量缺陷,采取技术措施对表面出现的缺陷进行修补处理。

现浇混凝土结构,应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宜出现一般缺陷,对于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及时按本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出现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专项技术处理方案,并经业主、设计和监理但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下面对混凝土外观缺陷进行逐一描述、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修补措施。

1

2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露筋缺陷修复

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在混凝土梁和柱的结构上,任何一根主筋的单处露筋长度不大于10cm,累计不大于20cm的,可以进行修复,但梁端主筋锚固区不允许有露筋。在混凝土墙和板的结构上,任何一处露筋长度不大于20cm,累计不大于40cm的,同样可以进行修复。露筋缺陷超过上述范围时,应做结构检测和结构鉴定。

1、原因分析

下述原因分析,不仅仅是某一个原因的单独作用,往往是两种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钢筋骨架放偏,没有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放置不够,位置不正确,致使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

(2)粗骨料粒径大于钢筋间距,或者杂物在钢筋骨架中被搁住,同时又混凝土漏振,形成严重蜂窝和孔洞而使钢筋外露。

(3)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踩踏或振动器碰触钢筋,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外露。

2、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进行钢筋安装,确保钢筋安装位置准确。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钢筋绑扎松动时立即加固、偏位时立即调整。 (2)使用塑胶垫块,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

(3)清除混凝土中的杂物和控制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作业,防止露振,避免出现严重蜂窝和孔洞。

3、修补措施

拆模后发现部位较浅的露筋缺陷,须尽快进行修补。先用钢丝刷洗刷基层,充分湿润后用与砼配比一致水泥砂浆抹面,并注意结构表面的平整度,待硬化后用粗砂纸磨平,然后再用白、灰水泥浆批刮,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表面均匀打磨光洁,并用水冲冼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如果是严重峰窝、孔洞等原因形成的露筋,按相应的修补措施进行。

2

3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蜂窝(含麻面)缺陷修复

混凝土拆模之后,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称之为麻面;若麻面现象严重,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大小石子分层堆积,石子之间出现状如蜜峰窝的窟窿,称之为蜂窝缺陷。

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

A级,混凝土表面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间断空隙,敲击时粗骨料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80%;

B级,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存在空隙,但内部没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60%~80%;

C级,混凝土内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在30%以下。

1、原因分析

(1)模板安装不密实,局部漏浆严重。或模板表现不光滑、漏刷隔离剂、未浇水湿润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结砂浆等。

(2)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不当,水泥、水、砂、石子等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3)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严重离析,砂浆石子分离,或新拌混凝土流动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间距过密,加之又漏振、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等。

(4)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5)输送到施工层面的砼料偏干时,工人直接向砼料随意大量冲水,将砂石洗得干干净净,水泥浆大量流走。

2、预防措施

(1)加强模板验收,防止漏浆,重复使用模板须仔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浇砼时安排专人浇水湿润模板。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精确计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禁止在施工现场任意加水。

(3)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振捣时间(15~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表面出现浮浆为限。

(4)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须采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或在柱、墙的模板上,沿其高度方向留出“门子板”,将混凝土改为侧向入模,以此缩短倾落高度,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5)混凝土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不进行浇注,商品混凝土连续式搅拌机在

3

4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生产时存在下料不同步的现象,尾料约1.0~2.0立方全是石子,此时应退料。

(6)实际中,泵送混凝土浇注框架柱和剪力墙时,一般是两支或三支振动棒插入柱(墙)中,一支振动棒留在上面加速下料,边浇边振边提,一气呵成。此时混凝土明显欠振,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正确的做法是,“打五泵停十秒”,即混凝土泵运行五个活塞行程后,停一会儿,待上面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泵送浇注。

3、修补措施

(1)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麻面与蜂窝的混凝土表面,可用同配比的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待硬化后用粗砂纸磨平,然后再用白、灰水泥浆批刮,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表面均匀打磨光洁,并用水冲冼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2)较大面积或较严重的麻面蜂窝,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料,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4

5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孔洞缺陷修复

混凝土结构的孔洞,是指结构构件表面和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一般工程上常见的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

混凝土梁或柱上的孔洞面积,单处不大于40cm2,累计不大于80cm2,可以进行修补。混凝土基础、墙、板的面积较大,但任何一处孔洞面积不得大于100cm2,累计不大于200cm2时同样可以采取修补的方法将混凝土修补整齐。超过上述范围的孔洞,应做结构检测和结构鉴定。

1、原因分析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或者竖向结构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薄壁结构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

2、预防措施

(1)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

(2)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3)剪力墙应分层连续浇注,每层厚度300~500mm,层高大于3.0m的柱子应侧面加开浇灌门,以保证振捣到位。

(4)薄壁结构更要注意清理卡在钢筋中的杂物,浇注振捣成型后 ,可在模板外侧敲击检查是否存在孔洞。

3、修补措施

(1)对于较小的孔洞,采用同配比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待硬化后用粗砂纸磨平,然后再用白、灰水泥浆批刮,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表面均匀打磨光洁,并用水冲冼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2)对于较大的孔洞,首先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5

6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夹渣缺陷处理

混凝土内部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称之为夹渣。杂物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个是施工现场遗留下来的杂物。面积较大的夹渣相当于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深度较深的夹渣与孔洞无异。施工缝部位(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更易出现夹渣。

1、原因分析

(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团泥块、砖头、塑料、木块、树根、棉纱、小动物尸体等杂物,并未及时清除。

(2)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遗留大量的垃圾杂物如锯末、木屑、小木方木块等,工人用水冲洗时不仔细,大量的垃圾杂物聚积在梁底、柱头、柱跟、梯板脚及变截面等部位,最后未及时清理。

(3)现场工人掉落工具、火机、烟盒、水杯和矿泉水瓶等杂物及丢弃的小模板等卡在钢筋中未作处理。

2、预防措施

(1)混凝土泵机的受料斗上有一个钢栅栏网格,砼料较干及卸料过快时混凝土溢出泵机而洒落在地上 ,有的工人图方便而将此钢栅栏网格取下,致使混凝土中的杂物直接泵送到结构中,此种行为应严厉禁止。

(2)商品混凝土站和现场搅拌工地应加强砂、石等原材料的收货管理,发现砂、石中杂物过多应坚决退货。平时遇到砂石中带有杂物应及时拣除。

(3)模板安装完毕后,派专人将较大块的杂物拣出,对小而轻的杂物可使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吸尘,用水冲洗时注意将汇集起来杂物一一清理干净。

3、修补措施

(1)如果夹渣是面积较大而深度较浅,可将夹渣部位表面全部凿除,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与砼配比一致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2)如果夹渣部位较深,超过构件截面尺寸的三分之一时,应先做必要的支撑,分担各种荷载,将该部位夹渣全部凿除,安装好模板,用钢丝刷刷洗或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6

7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第六章 疏松缺陷处理

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砼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

1、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漏振现象。

(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商品混凝土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

(3)严寒天气,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

(4)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泵送混凝土浇筑时,不预拌润泵砂浆,现场工人图省事,直接向泵机料斗内铲两斗车砂子和一包水泥,加水后未充分搅拌就开启泵机。或在浇注面上未将润泵砂浆分散铲开而堆积在一处,拆模后构件表面起皮掉落,内部疏松。

2、预防措施

(1)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振捣,避免漏振。

(2)使用优质水泥,严格砂石等原材料进场验收,经常检查计量设备,严格控制水灰比,商品混凝土站防止将矿物掺合料注入水泥储罐内。 (3)防止严寒天气混凝土早期冻害,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4)严格润泵砂浆配合比,润泵砂浆应用模板接住,然后铲向各个柱头或柱根。

3、修补措施

(1)因胶凝材料和冻害原因而引起的大面积混凝土疏松,强度较大幅度降低,必须完全撤除,重新建造。

(2)与峰窝、孔洞等缺陷同时存在的疏松现象,按其修补措施。

(3)局部混凝土疏松,可采用水泥净降或环氧树脂及其它混凝土补强固化剂进行压力注浆,实行补强加固。

7

8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第七章 裂缝缺陷处理

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或贯通性裂缝,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实际中所有混凝土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裂缝,混凝土原生的微细裂纹有时是允许存在的,对结构和使用影响不大。但是必须防治产生宽度大于0.5mm的表面裂缝和大于0.3mm贯通性裂缝(一般环境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以下说明工程结构中常见的各种类型的裂缝的处理方式。

1、原因分析

(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前后由于早期养护不当,水分大量蒸发而产生的表面裂缝,裂缝上宽下窄,纵横交错,一般短而弯曲。

(2)干缩裂缝:混凝土由于阳光高温暴晒又缺少水养护,发生干燥而在1~7天内出现的裂缝,板面板底干缩裂缝长而稍直,十字形交叉或机根裂缝放射状交叉。梁侧干缩裂缝间距1~1.5m平行出现,裂缝中部宽而深,两头细而浅,此时一般梁底部并无裂缝出现。

(3)温度裂缝:一般是大体积混凝土快速降温而在侧面出现的长而直、宽而深的裂缝。

(4)自收缩裂缝: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后,体积有一定量的减小,处理不好(如未留置适当的施工缝、后浇带等)会产生如龟背样的细小弯曲的裂缝。 (5)应力裂缝:由于设计上应力过于集中或钢筋(温度筋、分布筋)分布不合理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裂缝深而宽,可出现贯通性。

(6)载荷裂缝:混凝土未产生足够强度即拆除底模,或新浇注楼面承受过大的集中载荷,如钢管、模板、钢筋的集中堆放,使混凝土受到冲击、震动、扰动等破坏而产生的裂缝。裂缝深而宽,从受破坏部位向外延伸。

(7)沉缩裂缝:地基(模板)下沉或垂直距离较大的部位与水平结构之间因为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8)冷缝裂缝:大面积混凝土分区分片浇注(未设施工缝)时,接茬部位老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出现冷缝,极易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表面砼特别是大面积砼加强二次抹面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有效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并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2)干缩裂缝:根据规范要求,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一般采取人工浇水自然养生,浇水时间7~14天,浇水频率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准。如能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等方法养护,则可基本消除干缩裂缝。

8

9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3)湿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降低内部湿升,采用混合材料掺量大的水泥或在砼配合比设计时外掺一定比例的S95级矿粉和Ⅱ级粉煤灰,炎热天气采用加冰工艺,预埋冷却水管,寒冷天气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在大体积砼外表采取保温措施,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25℃。

(4)自收缩裂缝:正确选择水泥品种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与掺加量,按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后浇带,道路砼终凝后及时切缝。

(5)应力裂缝:设计上避免应力过于集中,钢筋工程中加强箍筋、温度筋、分布筋、加力筋等正确安装。

(6)载荷裂缝:梁板底模拆除时间必须严格按照同条件试块强度要求,适当控制施工进度,待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以上方可上人进行施工作业,新浇楼面上钢筋、钢管、模板等分散堆放。

(7)沉缩裂缝:基础沉降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模板确保刚度、牢固支撑,不允许下垂和沉降,整体浇注时先浇竖向结构构件,待1.0~1.5小时混凝土充分沉实后再浇水平构件,并在混凝土终凝前二次振捣。

(8)冷缝裂缝: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掌握混凝土浇注速度和凝结时间,炎热季节增大缓凝剂的掺量,当混凝土设备或运输出现问题时,及时设置施工缝。

3、处理措施

(1)细小裂缝:宽度小于0.5mm的细小裂缝,可用注射器将环氧树脂溶液粘结剂或早凝溶液粘结剂注入裂缝内。注射前须用喷灯或电吹风将裂缝内吹干,注射时,从裂缝的下端开始,针头应插入缝内深入,缓慢注入。使缝内空气向上逸出,粘结剂在缝内向上填充。

(2)浅裂缝:深度小于10mm的浅裂缝,顺裂缝走向用小凿刀将裂缝外部扩凿成“V”形,宽约5~6mm,深度等于原裂缝,然后用毛刷将“V”槽内颗粒及粉尘清除,用喷灯或电吹风吹干,然后用漆工刮刀或抹灰工小抹刀将环氧树脂胶树脂胶泥压填在“V”槽上,反复搓动,务使紧密粘结,缝面按需要做成与构件面齐平或稍微突出成弧形。

对于较细较深的裂缝,可以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先凿槽后注射,最后封槽。 (3)较宽较深裂缝:先沿裂缝以10~30cm的间距设置注浆管,然后将裂缝的其他部位用胶粘带子以密封,以防漏浆,接着将搅拌好的净浆以2N/mm2压力用电动泵注入,从第一个注浆管开始,至第二个注浆管流出浆时停止,接着即从第二个注浆管注浆,依次完成,直至最后。

(4)锚固法:以钢锚栓沿混凝土裂缝以一定的距离将裂缝锚紧,该法多用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补强加固,既以恢复结构承载为目的的修补工程。锚栓孔需用机构事先钻好,待锚栓锚固之后,再用水泥浆或树脂砂浆将栓孔密封。

9

10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八章 连接部位缺陷处理

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外观质量缺陷。竖向构件主要有墙、柱,水平构件主要有梁、板、台等。在它们的连接部位出现质量缺陷危害最大的是前述的夹渣、缝隙,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烂跟”、“烂脖子”、“缩颈”等。

1、原因分析

(1)“烂跟”一般指墙、柱与本层楼面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楼层层高较大时更容易出现此种情况。产生原因是,垃圾杂物聚集在柱跟或墙底,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柱墙较高振动器振捣不到,模板漏浆严重,浇筑前没有浇灌足够50mm厚水泥砂浆等。

(2)“烂脖子”、一般指墙、柱与上层梁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产生原因是,节点部位钢筋较密混凝土被卡住,漏振,浇注顺序错误,柱头堆积垃圾杂物等。

(3)“缩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柱头或柱跟模板严重偏位凹进,使得柱子与梁板连接处截面变小;另一种是柱头或柱跟预留钢筋偏位,钢筋保护层过大,混凝土承压面积减小。产生原因是,模板安装不牢固,模板刚度差,在预留钢筋上部未绑扎稳固环箍或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破碎掉落等。

2、预防措施

(1)“烂跟”:在柱跟或剪力墙的模板跟部设置清理门,在浇注混凝土前将底面杂物完全清理干净,柱模板支设前,应对柱根部模板支设处用1:2水泥砂浆找平,找平层要用水平尺进行检查,确保水平平整(适用于承台面、楼层面上的柱结构)。柱模板下口全部过手推刨,确保下口方正平直,柱模板底部还要粘贴一道双面海绵胶带(要与柱内边尺寸平齐),以利于模板与找平层挤压严密;对于柱与柱接头处,可在下层柱面上、模板根部部位水平粘贴二道一定厚度的海棉胶带,支设加固模板时,可保证模板底部与柱面挤压紧密;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接浆处理,即在柱根部均匀浇筑一层5~10cm厚的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严禁无接浆浇筑混凝土,再浇上部混凝土。每次浇注混凝土高度不超过500mm厚,仔细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浇注上一层,防止模板底部和侧面漏浆。

(2)“烂脖子”:如果柱子是先期单独浇注,则在浇注梁板时先浇柱头同配合比砂浆50mm厚,如果墙柱梁板同时浇注,先浇竖向结构,待充分沉实后再浇水平构件,连接部位加强二次振捣,消除沉降裂缝。防止模板漏浆。

(3)“缩颈”:安装梁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后才允许接驳梁模板。柱头箍筋按规定要求加密并绑扎牢固,在混凝土浇注时发现柱纵筋偏位及时调整,钢筋保护层垫块安置数量和位置

10

11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尽量采用塑胶垫块。

3、修补措施

根据构件连接部位质量缺陷的种类和严重情况,按上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和裂缝的有关措施进行修被加固。

(1)烂根处用同配比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待硬化后用粗砂纸磨平,然后再用白、灰水泥浆批刮,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表面均匀打磨光洁,并用水冲冼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11

12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九章 外形缺陷处理

外形缺陷及外表缺陷主要是针对清水混凝土而言,清水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材料构成的特点,根据饰面的造型技术,进行建筑艺术加工的混凝土。它在墙体或其他构件成型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其表面具有装饰性线条和纹理质感、庄重感,并改善其色彩效果,以达到建筑立面的外观装饰设计要求。本工程为达到局观摩工地,混凝土构件的外形缺陷处理根据清水混凝土要求进行。

1、原因分析

(1)拆模时间过早或折模时工人撬、扳、敲、击等造成缺棱掉角。

(2)模板安装尺寸不准确,或模板刚度差、稳定性不够、紧固性不牢,造成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2、预防措施

(1)确保清水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拆除模板,拆模时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严禁野蛮粗暴敲击、撬扳等行动。(2)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模板,确保轴线和尺寸准确,加强模板的刚度、稳定性和牢固性,不使模板变形和位移。

3、修补措施

(1)混凝土的修补,必须采用与原混凝土完全相同的原材料,按原配合比适当增减各种成分(可掺加部分白水泥),制成三种以上的现场砂浆配合比,然后分别制作实验样品(150*150mm),2天后对比颜色,采用外观颜色一致的一个配比。

(2)外形缺失和凹陷的部分,先用稀草酸溶液清除表面脱模剂的油脂,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让其表面湿透。再用上述配比砂浆抹灰补平。外形翘曲和凸出的部分,先凿除多余部分,清洗湿透后用砂浆抹灰补平。修补完成后并认真养护,构件菱角部位要做好成品保护措施。

12

13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章 外表缺陷

混凝土的外表缺陷有表面麻面、掉皮、起砂、错台、玷污等,表面麻面的原因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1、原因分析

(1)掉皮的原因,对于竖向构件,一个是水灰比偏大,砼料过稀,泌水严重,另一个是砼料过振,产生大量浮浆。下层混凝土振捣成型后继续浇注上一层,此时若砼料过稀而又过振,浮浆往上浮及往外挤,然后再顺着模板慢慢往下流,此一层浮浆的水灰比很大,强度很低,与前一层成型好了的混凝土粘结性很差,拆模后容易掉落,出现掉皮现象。对于水平构件,则是已浇注成型好了的构件再次受到震动和扰动(比如用手推车在楼面运输新拌混凝土),引起表层混凝土起壳而出现掉皮。此外,混凝土中含气量大时,在构件表面形成大量砂眼,也容易出现掉皮。

(2)起砂是由于清水混凝土浇注时由于模板没有充分湿润,模板吸水,粘结砂浆,或者模板漏浆严重、漏刷隔离剂等,其特征是构件表面无浆,细砂堆积,粘结不牢,与麻面同时出现。

(3)玷污是未能保持清水混凝土构件表面清洁,出现钢模铁锈污染、脱模剂残迹,或重复使用模板原混凝土未完全清理干净。

(4)错台是有由于模板支设过程中,模板拼缝未对齐,模板对拉螺杆未紧固,想临模板程度不一致。

(5)混凝土表面起泡由于在砼浇筑过程中振捣时间过短。

(6)混凝土表面色差不一致,由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采用不同品种、浇筑时间、混凝土等级造成。

2、预防措施

(1)浇注清水混凝土必须保持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配合比,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和易性必须一致,混凝土工人在振捣时做到均匀一致,不过振,不漏振。 (2)正确选择脱模剂品种,不能用废机油直接作脱模剂,施工时涂抹量要适中。常用的皂化混合油,其主要成分是皂角(15.5%)、10号机油(61.9%)、松香(9.7%)、酒精(4.3%)、石油磺酸(4.8%)、火碱(1.9%)、水(1.9%)。 (3)混凝土最好使用全新模板,一次性使用,如果要再次使用,必须仔细清除任何一点陈旧混凝土残渣,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充分湿润。

(4)对混凝土表面错台处用角向磨光机磨平,用细砂纸将表面均匀打磨光洁。 (5)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待第一层混凝土振捣密实,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和产生气泡为止,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混凝

13

14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土振捣应插点均匀,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振捣时间20~30S,过短不易捣实和气泡排出,过长可能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若紧靠模板振捣,则很可能将气泡赶至模板边,反而不利于气泡排出,故振动棒应与模板保持150~200左右间隙,利于气泡排出;选用合理的外加剂,适当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减小坍落度等方法。

(6)使用同厂家、同品牌、同批号的水泥,搅拌混凝土必须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材料计量应准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在施工正式工程前,要做一些样板试块供业主选择确认颜色;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使之充分搅拌均匀,充分溶合;混凝土在保证振捣密实的情况下,不宜长时间振捣和重复振捣,以免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致使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

3、修补措施

(1)出现麻面、掉皮和起砂现象,在修饰前如8.3.2条所述清洗干净,让其表面湿透。再将上述颜色一致的砂浆拌和均匀,按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向清水混凝土外表缺陷内,即压即刮平,然后用干净的干布擦去表面污渍,养护24h后,用细砂纸打磨至表面颜色一致。

(2)出现玷污则必须由人工用细砂纸仔细打磨,将污渍去除,使构件外表颜色一致。

(3)砼表面起皱的要加强模板的保护和维修,每次浇注混凝土前将模板检修一次。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

(4)砼浇筑后产生的气泡要采用与砼配比相同的砂浆对气泡进行修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用细砂纸磨平,后用灰、白干水泥均匀混合后挤揉表面,并用细砂纸打磨光洁。

(5)砼表面颜色不一致的用白、灰水泥浆批刮,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表面均匀打磨光洁,并用水冲冼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14

15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DB11/T464-2007)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

[3]冶金工业出版社《建筑装饰施工》

[4]常正非.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2008年第20期

[5]林永清.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四川建材,2007年 第3期

[6]张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控制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6年第8期 [7]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5

16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韩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韩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同时,对我的论文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也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了我的学业!

16

第20篇: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008-05-03 21:59:04| 分类: 工作 阅读2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

要】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是造成建筑结构缺陷和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的探索,系统论述了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加强源头控制,减少

建筑结构缺陷和预防质量事故的目的。

【关键词】 混凝土 结构工程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缝隙夹渣和缺棱掉角等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也是造成建筑结构缺陷和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建筑结构缺陷和预防质量事故,需

对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进行预防。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01)规定主体结构的子分部工程有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其中混凝土结构的分项工程有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下面就以最常用的模板、钢筋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来探讨现浇混凝土主体

结构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成型过程中不因钢模拼装缝隙造成漏浆,影响混凝土质

量,模板中安装发泡聚苯烯薄膜进行填缝。

在柱模板支设过程中,考虑到柱截面较大,柱模板加固采用型钢柱箍进行模板加固,梁模板采用对拉钢片对梁模进行加固,以防胀模。底层板模板支架必须稳固,其支架基础置于坚实地基上,并在其上铺宽500mm,厚70mm,长大于3m的木板。地基土必须有顺畅的排水措施,排

水沟顺木板方向设置,施工中设专人看护。

在模板支设过程中,梁柱接头处是模板施工的难点,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故在模板配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接头处模板的配制,采用木模或竹胶板进行支设。 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可拆除,应根据温度情况进行掌握,不得过早拆模,以免混凝土构件因受力产生裂缝。拆模过程中,不得用大锤等重物对模板进行打击,以防损坏混凝土。对于早拆模板,未留置同期试块的,应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定合格后,方能拆除。

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为预防梁、柱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钢筋定位卡。板负弯短钢筋位置采用钢筋马凳进行支设,板底钢筋采用水泥砂浆垫块进行垫设。

钢筋在闪光焊接过程中,应对其钢筋规格,变压器级数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匹配。并对钢筋焊接端部进行检查,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且焊接完成后接头颜色必须由红色变为黑色方能松开夹具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3.1 预防混凝土结构麻面的产生

(3)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4)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不干胶粘贴,防止漏浆。

(5) 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6) 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

除为止。

3.2 预防混凝土结构露筋

(2)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3)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及钢筋保护卡。

(4) 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细石混凝土浇筑。

(5) 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

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6) 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7)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8)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9) 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专人看护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

调直,补扣绑好。

3.3 预防混凝土结构蜂窝的产生

(1) 柱子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0mm宽找平层,(2) 找平层嵌入柱子不(3) 10mm,(4) 分相同(6) 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7) 不(8)

超过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混凝土时,(5) 柱子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混凝土成

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

每段高度不(13)

小于

度应严格控制,(9) 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10) 柱子应分段浇筑,(11) 边长大于400mm且无交叉箍筋时,(12)

30cm高的孔洞,(17)

应大于3.5m。

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16) 每段高度不(20)

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23)

每段高度不(27)

得超过2.5m。

得超过(14) 柱子边长大于400mm并有交叉箍筋时,(15) 装上斜溜槽,(18) 分段浇筑,(19) (21) 柱断面在400×400m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22) 于300mm高的孔洞,(24)

2m。

(28) 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29) 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0) 。

(31) 捣实混凝土拌和物时,(32)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33) 1.5倍(34)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35) 凝土结合良好,(36)

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捣30~50mm。

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与混凝土坍落度的振捣有效作用半

径的关系参考下表:

装上斜溜槽,(25) 分段浇筑,(26) 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

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8)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

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3.4 预防混凝土结构孔洞的产生 (6) 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7) 梁柱预留孔洞处应采取在两侧面开口,从两侧同时下料浇筑,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

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结构孔洞。

(8) 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得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为300~400mm。振捣棒操作应

做到快插慢拔。

(9) 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3.5 预防混凝土结构缝隙夹渣的产生

(1)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浇筑柱、梁、楼板、墙、斗仓及类似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b.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 c.在浇筑前,施工缝先铺抹水泥浆或混凝土相同的减半石子砂浆一层。

(2) 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高压空气吹扫。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半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3.6 预防混凝土结构缺棱掉角的产生

(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3) 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表

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破坏。

(4)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应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5) 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将阳

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4、结束语

机械、设备、材料、温度、环境、施工工艺等等都会影响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工程质量,要彻底预防质量通病,就要针对工程特点制定严密的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进行施工质量的验收和监控,真正将预防措施落实到实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