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子不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2 09:01:1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子不语》读后感

《子不语》读后感

孔子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然清代却出了袁枚这么个奇才,写得了激情澎湃的诗歌,作得了哀婉真挚的散文,还能写出集有各路鬼怪神说的《子不语》,敢著孔子不语之说。一代文学巨匠鲁迅评价《子不语》: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也有古人俞鸿渐这样评价此书:饭后茶余,尚可资以解闷,降而至于袁随园之《子不语》,则直付之一炬可矣。两者的态度反差竟然如此之大,《子不语》这究竟是本怎样的书呢?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专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小说……

从《子不语》的创作背景来看:袁枚撰写《子不语》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从“盛世”逐渐走向“衰世”的乾隆年间。当时贪官污吏充斥着官场,徇私枉法,贿赂公行,世风日下。素来坦率正直的袁枚对此深恶痛绝,在《子不语》中他或用直接写实的手法对此现象刻绘鞭挞,亦或是借助鬼神之事披露谴责。比如在《一字千金一咳万金》里,商丘的宰某一案千金便使得“毫无疑义”变成了“似无疑义”;面见巡抚的令某只因风寒不小心咳嗽而被指为不敬,不得不交了万金才保得小命。除此之外,《土地奶奶索命》、《七盗索债》等篇章也多有反映。袁枚通过《子不语》影射乾隆年间大小贪官以权谋私、贪得无厌、残暴虐民、曲断案情的丑恶面目。同时,他也以辛辣的笔调对人情势利、道德沦丧等社会恶习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笑。《子不语》此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事实,通过此书,可以一窥那个年代的风貌。

从《子不语》的写作风格来看:其作者袁枚为“乾隆三大家”之首,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深得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笔法,写起笔记小说来得心应手。他在序中这样写道: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并自题为“随园戏编”。由此看出,此书为袁枚的遣兴娱心之作,因此文笔流畅,风格多变。有些篇章写得文辞简约,质朴无华,有些写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些写得正气凛然,振奋人心……比如在《赵大将军刺皮脸怪》中描述了路经四川的赵将军勇猛地杀死了皮脸怪的故事,“见沙飞尘起,簇簇有声”,此篇章的文辞干练豪气;而在《孝女》之中“父久病不起,女忘啜废寝,明慰暗忧”则又是另一种婉约的风格。多变的写作风格使得全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起来久久难忘,萦绕脑海。在那个年代相比其他写作风格固定、单一的作品来说,《子不语》不得不说是独树一帜、独具魅力的。

从《子不语》的写作内容来看:袁枚所记录的鬼神怪异之事或采自民间传说,或源于亲朋好友述闻,或是来自公文邸抄,或出自袁枚本人的亲身经历,因其来源之广泛,所以较为广泛地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写作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的篇章借鬼怪讽刺了人心可笑,比如在《鬼借官街嫁女》中描写了鬼嫁女儿时求借阳间同姓之官衔封纸以装饰门面的可笑举动,并在篇末以感慨的言语一针见血地直刺世风的爱慕虚荣和趋炎附势:“鬼亦如人间爱体面而荣势利,异哉!”;也有的篇章借鬼怪讥笑科举制度下的昏庸无能,比如《科场二则》;还有的篇章控诉了理学的虚伪,斥责和警告那些道貌岸然却心地肮脏的“正人君子”,比如在《平阳令》里写了平阳县令朱铄以种种惨无人道的手段摧残凌辱妓女,最后遭鬼神报复,误杀妻妾子女,自己也被活活气死 ;也有很多篇章揭露了形形色色的骗子、骗局与骗术,道尽了当时阴暗险恶、尔虞我诈的世情人心,比如《偷墙》、《偷靴》、《骗人参》等。《子不语》全面而广泛的内容影射了现实,痛诋社会积弊,也可看出作者袁枚反对禁欲主义,离经叛道,抨击科举制度,反对偶像,蔑视鬼神佛道。

从《子不语》的思想价值来看:虽说此文只记录鬼怪神谈之事,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引用王英志在《袁枚的思想价值》中的概括简单来说,一是“人不怕鬼,人可胜鬼”,二是“不喜佛道,不信风水”,三是“嘲讽理学,鼓吹情欲”,四是”抨击吏治,褒扬循吏“,五则是“贬斥八股,批判科举”。由这三点可以很轻易地看出此书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在那个儒道盛行千年,芸芸大众都被生硬死板的科举制度所绑架的年代,却有这么一个袁枚,敢于说“不”,敢于嘲讽反抗。他的思想在我看来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他十分理智,写尽鬼怪之说却又向胆小无知的大众传达了“人可胜鬼”的思想;他能够敏锐地看破那些披着仁尚的外衣却干着苟且之事的所谓”正人君子“的真面目;他也曾经历过科举考试,却又不被其束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科举制度……这样的袁枚,这样的《子不语》,其中的思想价值不言而喻,值得后人深入地进行研究。

当然,《子不语》也避免不了有糟粕之处。袁枚在文章中也有些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而且有的内容淫诲,下笔轻率,所以清代统治者对之加以禁毁,行之于世的版本,内容已多有删节。

其实,鲁迅对于《子不语》的评价还有后半句,“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我想,他的评价是最中肯的了吧。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值得一读,即使作为消遣之物,也是很不错的。

推荐第2篇:子不教,父之过!你会教养孩子吗?

生而不养,不配为人父母,养而不教,是为失责。教养是指养育和教育,只有教养好孩子,才是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那么为人父母,如何教养好自己的孩子呢?

用心

教养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要想教养好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长时间的精力。父母需要劳心劳力,从孩子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一点点去教。比如:孩子吃饭喜欢吧唧嘴,父母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吃饭不能发出这种声音,同时以身作则去帮助孩子改正过来。

吧唧嘴只是生活的一些细节小事,但是日后可能成为别人眼里没教养的孩子,除此之外,生活上还有很多的小细节,大小礼节需要父母去教导孩子。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足够用心,能多观察孩子,注意孩子,当他们有不当的行为的时候才及时纠正过来。

教养孩子的事情上,父母们不能马虎!

耐心

教养孩子是一场修行。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空空的白纸,他们什么都不懂,需要父母一点一滴去教,从孩子的吃喝拉撒,从孩子的爬行到站立再到走路,这个过程孩子是没法独立完成的。它需要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会孩子这些基本的技能。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每一件事情,父母都需要手把手去教,这个过程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因此,在教养孩子上,父母真的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行。

童心

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很多的事物他们还没有认知,所以他们的想法往往天马行空,对新鲜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想教养好自己的孩子,就要走进他们,最好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感知孩子的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

父母可以平时多跟孩子玩耍,保持一颗童心,当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通过走进孩子的内心,父母更能体会孩子的真实感受,就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推荐第3篇:教 子 有 方

教 子 有 方

---孩子学习成绩和个性的关系

昨天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教子有方”节目,这个节目很不错,推荐大家可以收听。

每天晚上大概8:30开始,正好是我洗澡的时间,家里的浴室装有收音机,可以一边听一边洗澡。

昨天讲的是关于孩子学习成绩和个性的关系。

有家长打来电话,讲述他的孩子成绩非常差,大概就在20-30分左右,孩子对学习非常反感,家长很困惑。

专家的解惑是,如果小学时期成绩在20-30分左右,会非常打击孩子对自我的认可度,最起码要将成绩控制在60-70分左右,这样即使是处于班级的中下水平,但是孩子不会感到特别沮丧。另外,建议家长要去看一下医生,因为有的孩子他们并不是智力有问题,可能是存在着学习障碍,诸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这种学习型的障碍,要及早发现,对症下药,否则大人和孩子会很纠结很痛苦。

挂掉这个电话后,有一个妈妈打进电话,讲述她的女儿在1-2年级时也是考试成绩基本就在几十分左右,基本不及格的水平。但是这个妈妈一直鼓励孩子,讲她是最棒的,也许现在考的不好,因为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和考试方法。如果考到了30分,她会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哪里是孩子知道但是粗心做错的,哪里是再想一下可以做得出来的,这样的题目他们就把分数加上去。东加几分西加几分,孩子的试卷就变成及格的了。慢慢地,成绩有了上升,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可以慢慢考及格的。忽然有一天,就真的能考及格了,甚至能考70分,80分了。

我觉得这位妈妈是很智慧的。有的孩子他真的是晚慧型的,像我小时候就是属于开窍晚的,一年级时对数学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好在那时升学压力不大,我虽然感觉很没自信,觉得自己是丑小鸭,但是并没有颓废到要放弃自己的程度。这样,慢慢到了二年级时,脑子开窍了,学习也上去了。

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讲的耐心等待,并不是一味地观看而任其自然发展。

我想起再再幼儿园时的事情。有一次中班快结束时,再再回来对我讲,“妈妈,孙老师讲我和某某还有某某三个小朋友数学特别差,这样我们到了小学也会是差生的。”当时,我感觉很伤心,且不说老师不能对小孩子讲这样的话,我就是感觉再再幼小的心灵势必受到了打击。他是这样一个敏感,甚至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孩子,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娃,现在竟然无端地就成了一个差生。

我一直以为再再出生月份小,是班级上年纪最小的孩子,他尚未开窍。所以,我希望他能跟着这个民办幼儿园的节奏,能学一些是一些就可以了。但是孩子这样讲,我感觉应该要采取一些主动措施了,否则会对他的学习自信度造成影响。

后来我给他报了珠心算的兴趣班,这个也是我唯一给他在幼儿园时期报的兴趣班。这样大班毕业时,他已经能计算地很不错了,如果笔算的话,好几位数的加减退位都能计算了。要知道,中班时再再对数学很抵触,甚至连10以内的加法也不会,更不要讲减法了。大班时有一次回家,再再很开心地和我讲,“孙老师说我数学进步很大呢。”看着他这样开心的笑脸,我知道我这一步棋走对了。

因为再再上的是民办幼儿园,他们在学校里的三年,老师都会教一些简单的英语,数学和拼音,大多数孩子也参加了“东方之星”的思维锻炼课。所以,我能从

他带回来的作业上知道他学习的程度,知道哪里有薄弱,适当地加强一下。

后来大班毕业时,我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英语公开课,是外教上的。我又发现再再对英语缺少兴趣,他一次也不敢举手,而有的小朋友已经会讲很溜的整句了。那一次我感觉自己蛮失败的,看来我过分放任孩子的英语了,我完全可以有能力在家里就带动再再对英语的兴趣的。

幼升小的暑假里,我给他报了一剑桥英语预备班。因为大多孩子几乎是零基础上课的,再再在幼儿园混的这三年,不论如何,他的基础比人家好的多。这样,他忽悠成了班上的尖子生,得到老师很多的表扬。我再适当地在家里引导他学英语,和他英语对话,给他讲英语故事。短短一个暑假,当再再上一年级时,他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带着这样的一种学习的自信,再再升入了小学。语文是不在话下的,因为他继承了我的基因,从小能言善辩,在幼儿园里,从电视和课外书上已经学了很多汉字。英语和数学经过我给他报名的兴趣班后,也能大踏步前进了。

按“教子有方”里专家的讲法,小学时期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很大部分来自于他对学习的自信度,而自信度会让他感受到在班级同学中的认可度。所以,学习成绩和孩子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的。

如果孩子的成绩过分差的话,就会成为同学和老师的众矢之的。老师会有意无意在班级上,时不时点这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也会认可这个是差生而孤立他,甚至耻于和差生玩耍。

这时,大家就可以想像这个所谓的差生是多么的孤立无援,我很能体会这种心境。我们小时候,对学习成绩不像现在这样势利时,我也曾经因为学习差,而被女生们踢出玩游戏的圈子。直到后来学习成绩上去了,自己也有信心了,敢于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大家也不再拒绝我了。

在此,并不是讲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传统认为中的尖子生,但是作为家长,就好比是农夫耕种一样,当你发现自留地里的小苗有了病虫害,或者长了杂草,一定要主动辛勤劳作,否则等到人家收获稻谷时,你只能看着一株蔫了的苗苗发愁了。

在我看来,孩子如果能学习优良固然好,但是孩子健康的心理更重要。而健康的心理从哪里来呢?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对自我的认可就是从集体中得来的。孩子们还不至于强大到能给自己很多正能量的暗示和鼓励。试想一下,一个孩子成绩只有20分,他如何融入集体?又如何能有一颗健康的阳光灿烂的心灵呢?或者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吧,当你收入只是温饱水平,形象类似大爷大妈,谈吐令人无措时,你能足够强大到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而和别人坦然相处吗?即使你有这个“自信”,周围的人们愿意和你为伍吗?

有人讲,男孩子开窍晚,不要急的。我承认这一点,但是如果孩子在小学里的基础没打好,他们就没有任何机会在初中时发力。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打入低谷,很多小学里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你能指望他在初中时如醍醐灌顶一般忽然什么都懂了吗?关键是他对学习的兴趣和自我的认可度已经降低太多而无法自拔了。

人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是被好多家长曲解了。过分地让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课外教育,琴棋书画,语文数学英语,有的还要让孩子强身健体练习武术,想着自家孩子各方面都要学好,学精,不能输掉。其实,我想我们还是要让小苗自然生长,如果发现有问题时,就要矫枉过正。拔苗助长不符合生长规律,让家长疲于奔命,也会让孩子痛苦不堪的。

推荐第4篇:亲 子 教 育

亲 子 教 育

什么是亲子教育

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同乐”,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的活动。它是20世纪末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日渐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课题。“父母是幼儿早教中最重要的老师和玩伴”,在这里,“子”是指孩子,“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的一种培训方式。当代年轻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婴幼儿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婴幼儿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所以现在许多专家提出,儿童教育的重心应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父母就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亲子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

有很多家长存在亲子教育的误区,认为亲子教育是针对0——3岁之前的婴幼儿,它的范围面是很广的(如小学还有亲子制作和亲子游戏)。一般的家庭教育,我们就知道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单向教育,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

两方面。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的家长没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因此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胆怯、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时,有些家长找不到合适的引导方法,有些家长很重视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但是却不会、不懂得怎样有目的、有计划的和孩子之间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游戏,而亲子教育正是利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在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帮助父母形成正确的亲子观,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交给父母一些亲子活动项目和游戏,并在游戏活动中有效的促进孩子在体能、智能、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通过亲子教育促进孩子五项能力的发展。

1、身体动觉智力(大运动及身体协调,这是孩子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须的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接触、探索周围的环境。)举例:如动作不协调、缺乏勇敢自信,锻炼身体素质等,有些时候孩子容易打碎物品也是由于大、小肌肉动作不协调造成的。

2、体内内省智力(观察、想象、思维、记忆、创造、注意、小肌肉动作的协调,增强孩子的自信,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3、语言智力(听、说、理解、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4、视觉空间智力(通过各种感官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开始。

5、社交智力(生活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情绪和社会行为是孩子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更好地适应社会。

同时,还融入音乐素养教育、奥尔夫音乐游戏。总体来说促进孩子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

亲子活动的特点:

科学的亲子活动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这就要求活动既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2) 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做亲子活动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活动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3)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

亲子活动的意义:

(1)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能促进亲子之间的亲情交流,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亲子教育的快乐。

(2)提供给幼儿良好的合作环境,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3)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和个案分析,使得家园互动,有效提高幼儿的综合智能。(参加亲子教育班的家长能更充分的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更有助于家园配合,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亲子小游戏:

智力拼图:适合3~6岁

指导要求:看谁最快将若干个零散的拼图整理成原形。

我的听觉:适合1~3岁

材料准备:录有笑声、哭声、唱歌声、说话声等声音的磁带,相应的表情图一套

指导要求:请宝宝听录音准确说出声音名称,给宝宝出示表情图片,根据声音找出表情图片;家长出示图片,宝宝根据图片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发出相应的声音。

触觉游戏摸球: 适合1~3岁

(不同大小、不同软硬的球)

图形接龙:适合3~4岁

照样子画画:适合3~4岁(训练视觉空间智力)

小小魔术师(俄罗斯方块)游戏:适合4~5岁

看图联想说句子:适合4~5岁

七巧板游戏:适合5~6岁

迷宫游戏:适合5~6岁

构建搭桥:适合5~6岁

推荐第5篇:教 子 心 得

教 子 心 得

我是实验小学四

(一)班罗兰、罗喆的家长。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我也怀揣着盼女成凤的愿望,在女儿成长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地摸索着,倾心付出,所不同的是,我有一对非常可爱但却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女儿,也正因为如此,在两个孩子的互动与摩擦中,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发现她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下面我就谈谈我与女儿共同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鼓励她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玩完的玩具要让它们“回家”;只有把一整幅画完成,才有资格把作品展示在墙上;每次到书店只买两本书,只有看完一本,才会得到另外一本„„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就越来越严格,我时常告诫女儿不要轻易开始,更不能随意结束,无论大小的目标,在向着它们努力的过程中,没有理由地改变或结束都是无能的表现,将来她必定一事无成。所以,现在每当女儿提出要求时,我就问她,是一时兴起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她们做事情虎头蛇尾的现象。

从女儿上一年级开始,我常常与女儿谈心,告诉女儿对她们来说,当前排在首位的是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是你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其次是具备良好的品质;最后才是优秀的学习成绩。你的成绩可以一般,但如果品行差的话,即便成绩名列第一,也等于零!只有品行优良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我们不但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还要让孩子具备一颗仁爱之心。“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经常给女儿讲,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所以给予你关注与帮助的人,一定要懂得感恩„„我的小女儿生性内敛,自尊心强,老师稍稍说她两句,她就会哭得不亦乐乎,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她眼睛红红的,问她,她说没事,还是性格外向的姐姐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于是我一边拿出电话,一边说,“那好,我现在就给你们老师打电话”„„女儿惊奇地抬头望着我,我假装气愤地说,“我让她以后不要再管你了”,“不!”女儿头摇得像波浪鼓,“你是要老师继续管你么?”女儿点点头,我轻轻地抱住了女儿告诉她,老师是为了她自己才批评你的吗?她是希望你更加优秀才会这么做,除了父母,关注你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她(他)是你一生都要感恩的人。

我反复对女儿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你们正在成长之中,无心地做错事是很正常的事,关键是你如何处理,撒谎、掩饰或推卸给他人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被原谅的!那是错上加错,势必会受到更大的惩罚。只要你坦然地承认错误,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承担后果,同时反思不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那么,爸爸妈妈一定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你最大的理解与支持。所以,女儿到目前为止,无论做什么错事,从不撒谎掩饰,因为她们知道坦白错误并争取原谅才是最明智的。

在与同学相处中,我要求女儿尽可能要宽容;一旦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要换位思考,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她),那我会怎么想?这样你的内心就会豁然,然后通过交谈、写纸条等方式主动去解决问题,我悄悄地告诉女儿,先站出来的不一定是错的一方。我还要求女儿一定要讲诚信,做不到的事不能轻易许诺,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努力做到。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在对别人讲诉之前必须搞清楚这件事情是否是真实的、是否是善意的,否则就不许四处传播。在女儿上学的这四年中,我坚决不允许她们没有主见地“跟风”,如果她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班谁谁有一个什么什么东西或衣服等等,我也很喜欢。那 1

么,她绝对是得不到的。去年她们俩生日,罗兰想让我给她们举行生日派对,说是同学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我一脸难过的样子问她俩,你们不是说,你们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吗?每年的生日,妈妈早早就期待着并筹划着怎么让你们惊喜,现在,你俩的意思是不顾妈妈的心情,和同学们去庆祝吗?女儿流着泪对我说,妈妈,对不起!除此之外,我不准她们接受同学花钱购买的礼物;未经允许不能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能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她们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女儿,和大人们每天必须工作一样,学习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所以,你们每天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独立、快速、认真地完成当天的作业,剩下的时间你就可以自己支配了。比起检查作业,我更重视检查当天的课堂笔记,因为我始终认为,作业只是用来巩固老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准确的说,我是在检查她们课堂上的认真听课程度。在女儿的学习成绩上,我对她们的要求是,成绩拿回来,先告诉我因为马虎丢掉的分值是多少。在我的建议下,女儿每学期都会有一个错题本,摘抄本„„话说回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已养成的习惯,还是需要我们适度的督促。在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上,我们确实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例如始终坚持她们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衣物、床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女儿很强的责任心。

最让我自豪的是女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了让书成为女儿最好的朋友,在她们上学前班的时候,我就停掉了家里的有线电视,从最初的看图识字、带拼音的故事书、到现在的中外名著、名人传记、侦探故事及畅销小说,女儿的读书量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家里的藏书量也在与日俱增,在我们家里,书是随处可见的,甚至卫生间里都有女儿的阅读书。可以说,女儿的读书量在同龄人中还是出类拔萃的,除了漫画,我从不强迫她们必须读哪一类书,只是在大方向上替她们把握一下,多读书,既提高了她们的领悟能力,也对一些数学题意的理解更加到位。

在女儿这几年的成长历程中,也有让我疏忽的地方,那就是她们的体能锻炼没跟上,从二年级我把女儿学了四年的舞蹈停掉之后,女儿除了体育课几乎没有其他锻炼的机会,看着女儿越来越胖的身形,看着女儿时常被人建议该减肥时那难过的表情,我总是陷入深深的愧疚之中,所以今年,我早早给女儿报了暑假游泳班,为了让她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为了让女儿拥有较好的体形,在今后的寒暑假、双休日中,我都会最大限度地为女儿提供各种锻炼的平台。

说了这么多感受,其实有个最重要的那就是一定要尊重孩子,因为孩子是我们了解新世界的窗口。一路走来,女儿带给我许多新的学习机会、丰富人生的机会。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也会时常遇到反复强调仍无济于事、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情形,先极力按耐住地想爆发的情绪,过后深刻地反思,是否是我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只是“言传”并未做到“身教”;还是我的方式方法不得当,换一种方法女儿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一些。所以,只有我们俯下身来,才能与孩子的视线平行,不是么?

教育孩子其实没有唯一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以上只是我教育孩子的个人心得,如何教育好孩子,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希望与其他家长共同探讨,一起做好对孩子的教育课题。

2012-7-22

推荐第6篇:教 子 心 得

教 子 心 得

82班许怡然家长张丽敏

从我们的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养育、教育他的责任。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下面就是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与孩子做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二、让孩子付出一点努力或等待才满足他的愿望

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条件”,他们的优越感很足,缺少的是“挫折感”,或者说一种“艰苦”环境的锻炼,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或许不知道什么叫珍惜。

三、除了赞美,要有惩罚

这个挺难的,个人觉得,惩罚不能多,但要“狠”,就是说一定要有效果,否则没有记性。赞美和鼓励还是比较推荐的,但不应该是无原则“说好”,而应该鼓励孩子去做到“好”。

四、统一思想,尤其是家里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大家思想不统一,孩子很难教育。

五、让孩子做一定的家务活

小家务,2-3周岁就可以了,比如擦擦玩具什么的,孩子比较喜欢做呢,有一种“被承认”的感觉。更主要是培养孩子一种好习惯。

六、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

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做个会学习的人。

七、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推荐第7篇:教 子 有 方

教 子 有 方

一、教子莫忘“度”:雨露滋润,受之有度;望子成龙,期望有度;关心学业,视分有度;从严要求,管教有度;扬长避短,褒贬有度。

二、一个孩子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德上的缺陷倒可贻害他一辈子。父母要以“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教育孩子,一定要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下功夫哟!

三、不打不骂,10妙招管教好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3、耐心倾听孩子;

4、真正放下身段;

5、跟孩子讲道理;

6、让孩子去体验;

7、同孩子做协商;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10、真诚对待孩子。

四、给现代家长的八大忠告:

(一)让孩子过点“穷日子”,

(二)让孩子体验挫折感

(三)让孩子适当受点委屈

(四)不过分看中学习成绩

(五)学会独立生活,适时地给孩子创设断乳期,

(六)引导孩子赞赏并实践真、善、美,

(七)多与孩子相处,

(八)体育锻炼必不可少

五、孩子专注力培养的10个妙招:

1、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而是把事情拆开来,一次要他做一件事。

2、闲杂人等回避,教导孩子要固定一个标准,例如妈妈的标准或奶奶的标准(以主要照顾者为主),其他家人尽量不要介入或发表意见。

3、适度奖励, 如果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要大方给予口头奖励或大力拥抱他。

4、找出不专心原因

六、(家长必读:左右孩子一生的基本能力)

1、接受失败的能力。

2、哲学式的思考能力。

3、感知幸福的能力。

4、领导能力。

5、阅读能力。

6、交流能力。

7、英语语言能力。

8、经济方面的能力。

9、自制力。成功是源于自身的信任,如果道理是这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如此,如今身为孩子父母的你,切记,一定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你的子女!

七、成为优秀家长的10个条件:(一)家长要学会从容面对。无论怎么着急,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家长在心态上要做到从容镇定。(二)无条件爱孩子。(三)坚持原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原则的,不能无条件顺从孩子。(四)热爱学习。(五)转移注意力。(六)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七)移交权力。(八)学会微笑。

(九)陪伴孩子。(十)理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推荐第8篇:教 子 心 得

教 子 心 得

很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来交流有关孩子的成长成才问题。家有儿女初成长,怎样让孩子学得更好,更健康,更快乐是我们每一位父母最关注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始终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和学校教育不同和不能取代的作用。所以不论多忙,我们都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掌握她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以便引导孩子扬长避短,和老师一起相辅相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收获成绩。

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争取进步,但不强求。我的态度是——让孩子顺其自然,但不任其发展。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我家的原则是,在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选择,是玩还是继续参加课外的拓展学习。如果孩子喜欢玩,我们就陪着孩子一起做游戏,参加体育锻炼。女儿想再学点什么,我们都尊重她,从不强迫。对小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影响。给她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孩子会觉得父母很相信她,也就愿意好好地学。再者,就是趁机加以鼓励来帮助她养成良好的习惯,巩固她对学习的兴趣。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不是指要有多大的书房,多好的学习工具。孩子是最具有模仿能力的,所以言传身教很重要。我认为尤其是身教,其实想要孩子怎么做,我们就先怎么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跟着做了。我们希望孩子多看书,我们一家也会常常关了电视一起读书看报,孩子也就习惯了。觉得看书很正常,并很有乐趣。碰到一些其他问题,我们也常常会这么做,比如说一起劳动,一起锻炼等等。孩子不爱劳动,不爱锻炼等毛病也就都有了好转。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让她学会跟自己比赛。一味的拿孩子跟班上的同学比,跟邻居家的孩子比较难免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对女儿的要求并不高,不要求她一定要考几分以上,不给她太大的压力。每次测试、练习作业,有错的地方,我们会帮她分析弄懂为止,这一点很重要。每次参加什么活动或比赛前,总会给她说声,只要这一次比上一次有进步就可以了。让她稍微努力就能达到,也培养她的自信心,而不会因为多次达不到目标而气馁。这样,她学习就会感到很轻松、很快乐;每次考试都能轻装上阵。有了积极的心态,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让她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爱上学习。女儿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上进心和自尊心都很强。正是因为这样,受的挫折少,面对一些小小的不如意难免不够洒脱,心里也会有些挫败感。这是她的不足之处,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会正视孩子的缺点,不是指责,而是对症下药。在学习生活上减少一些援助,让她尽量多的自己去面对,如遇到学习上的问题,网上、工具书上能查到的尽量让她自己查,偶尔一次不顺利,孩子可能会比较急躁。我们就告诉她,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一帆风顺的。多经历一些挫折,也许就能够有进步。

既要当好孩子的父母,更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在和我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我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我女儿的一个大朋友,让她觉得有被父母尊重的感觉,有一种平等的快乐,她也就愿意和你交流。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做父母的当然不能放任,但也要注意场合和方法,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向她提出来。这样,她就会从心底里接受。对她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多加以肯定和表扬。好孩子真的是夸出来的。以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现代社会,我认为是“鼓励声下创奇迹”。

最后,就是一定要加强和老师的沟通了,争取能够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辅相成下,共助孩子健康成长。在这里要非常感谢班主任以及每一位任课老师对我家孩子的帮助和关心。作为家长,我们还是通过在和老师的不断沟通与指导中不断总结经验,帮助孩子成长。也希望能够和各位家长交流学习。

推荐第9篇:教 子 有 方

教 子 有 方

我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级了,平时礼拜天时要学习古筝和剑桥英语,没有多少时间看书。她的作文不行,每次考试都扣分不少。作文是靠平时多看课外读物积累才行的,我觉得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试想,你整天要求孩子看课外读物,你也给他制定了计划和时间,你却没有约束上网看电视,孩子心理会怎么想,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要培养的,教育自己吧,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书。平常在家里,大多数孩子不是玩玩具就是看电视,很少读书。原因就是年轻的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们认为看书识字要等孩子长大以后再教,其实不然,和孩子一起看书的好处很多很多。

图书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孩子越早接触图书,就会越早的学会使用抽象的语言符号,也就能用它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理解更多的东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很多研究都表明父母越早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越广,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也越好。

许多父母都已经在家里为孩子实现了现代化,他们添置了电视、电脑,孩子们的兴趣也转向了那些机器而忽视了和家人来往,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很不利。如果父母每天能够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就能让孩子养成很好地读书习惯,而且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最好把读书当成一家人生活的一部分,养成习惯。读书时,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强迫孩子来读书,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去引导。让孩子感觉读书是件很愉快的事,这样会使孩子终生受益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养成终生读书的好习惯。

推荐第10篇:教 子 心 得

教 子 心 得

从思想上,首先是爱孩子的,这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但具体的爱法却是千差万别的。我的体会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一切做法都是为他好,但又不能过分宠爱,还是要有原则的。要严格要求,理智施爱,对孩子应该做的,一定要让他做到,对不应该做的,一定不能做。

对孩子的行为,要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好的要鼓励,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批评。当然,表扬与批评都要讲究方式与方法,还要及时,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对孩子的行为的评价,主要以暗示提醒的方式进行,这样效果好,孩子容易接受。 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先看孩子的兴趣所在,引导孩子阅读那些对成长有利,能够长知识的读物.不能强迫孩子阅读,家长要主动地,有意向地引导,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对电视和电脑也是一样的,不能强迫孩子,电视和电脑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象我们大家小时候也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家长不能不让孩子接触.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家长要给孩子分析,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看和玩,哪些不能.其实,感受最深的是对看电视和玩电脑时间的控制,规定孩子的时间,不能长,也不要太短.有的家长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一周只有半个小时,这实在是太少了.关键要让孩子能够自我控制,到时间可以玩,玩的时间事先讲好,不要超时。

从另一方面考虑,教育孩子,也是家长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家长的话孩子爱听,喜欢服从,能按家长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家长就是有威信的家长.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事半功倍的,比强迫孩子要有力的多,也有效的多。 对树立家长的威信,我是从三个方面做的:

一是要以身作则,想让孩子做的,自己要先做好,比如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上,家长自己也要适当的控制,不能无限制地玩,到睡觉时间就休息.在工作生活中,也要尽量地考虑一下,孩子会怎么看,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二是不要有家长制的作风,不能粗暴,不能感情用事,对孩子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随便打骂。要爱而不娇,严而有格。

三是家中要有民主平等的氛围。要尊重孩子,有事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小主人。不能自己说了算,特别是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取得共识,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去做。

教育心得

不知道怎么回事,宝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起床后都会闹情绪不背书包上幼儿园,每次硬送他去的时候也总会哭闹一会儿,但是现在宝宝进步很大,起床后不再闹情绪了,每天都能高兴地背着书包上幼儿园了,入园后也不再哭闹,都能开心的与小朋友一起玩,此外我们发现宝宝在进餐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不需要大人喂,大都时候都是自己吃饭,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真是十分关键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小B班的两位老师和阿姨对我家宝宝的细心照顾和耐心教导,没有她们的精心呵护和教育,宝宝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过宝宝的每一位老师们!

作为父母,第一责任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拿破仑 .希尔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左右成败,习惯改变人生。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允许孩子的身上有坏习惯存在。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宝宝良好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教育,比如教宝宝讲卫生,进门就洗手,睡前刷牙、洗脚,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教宝宝做事情要专心;教宝宝要诚实不说谎;教宝宝孝敬长辈等等。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为了自己的孩子成功,建议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吧!突然有一天,宝宝回家脱下鞋子后就轻轻的把鞋子放好,嘴里还说:“不能用扔的,”我就问他:“谁告诉你的,”他说:“老师说的。”还有一次,我叫他帮我拿东西,他竟然对我说:“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时惊讶极了,这句话是从儿子的嘴里说出来的。看,老师教的多好啊!宝宝真幸福!

我相信,宝宝在父母和好时光幼儿园老师的细心呵护和耐心教导下,一定会健康、自信、快乐地茁壮成长。

第11篇: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

郧西县上津中心学校 薛万江 邮编442600 摘要:语文课既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方法,培养语文能力和习惯,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构思、感悟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把语文的根留在内心深处。扣住听说读写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听”的兴趣,教会学生“读”的方法,强化学生“说”的训练,激发学生“写”的潜能。

教育心理学家吴增强认为,评价教师效能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点告诉我们,教学在很大程度要与考试联系在一起。考试考的是什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其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检测。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不应该围绕考试进行,而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样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使学生不会受到考试的困扰。这就是我们教者要明确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教什么、怎么教。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察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程度。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叶圣陶先生还认为:“语文教学,有他的独挡之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

1 言文字。这个才是语文课的独挡之任。什么是‘语’?什么是‘文’?听、说归‘语’,读、写归‘文’。紧紧围绕听说读写组织实施,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教学的价值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方法,培养语文能力和习惯,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这篇课文在那些地方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构思、感悟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把语文的根留在内心深处。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语文课怎么教。

根据语文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来看,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扣住听说读写进行。下面从这四个方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是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听课的主要因素,为此,在语言方面,教师应注意采取一下手段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运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握语调的轻重缓急,使学生沉浸在一个美妙的旋律与意境中;引用名宫、警句和典型等,特别是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做到言之有物、言之可信。另外,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使用形容词等,但不能堆砌辞藻,不能无病呻吟,不能唯优美而优美,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为教学服务。

讲课时适度运用肢体语言——表情、动作,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讲课时的喜怒哀乐表情、目光的注意与集中、手势与颔首示意等,都可以与学生进行相互默契的情感交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是教会学生“读”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无序、无方法的状态中,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

2 根据阅读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是对需要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的内容,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必须精读。提纲挈领地把握的内容、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等形式,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

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是强化学生“说”的训练。

说话训练就是作文训练的基础,抓好说话训练,不但能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提高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因素训练说话,把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说话训练呢?

提供说话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又不能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说话训练时,他们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挖掘课文中的内容材料。现行小学教材中许多教材的题目、内容、课后问答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好材料。如:教学《十三岁的际遇》一课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讲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既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也使学生学会完整有序的表达。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再现文本,即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在读中学说,做到读说结合;描述视觉,即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做到看说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得有条理,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集

3 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体验情境,即设置说话情景,让学生边活动边说,做到说做结合。

四是激发学生“写”的潜能。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一方面,指导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另一方面,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写仿写《秋》。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写,学生才能在作文时出“彩”。 语文课的教学有确定的内容和具体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灵活的安排、有机的结合,力求全面、平稳、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作者系郧西县上津镇中心学校教研员,电话15172257656)

以导促学 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郧西县上津镇伍峪坪小学 翟杨 15071590005

自主课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阵地。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有利于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有利于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既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又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手拿活动单,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干脆把别人的活动单拿过来照抄。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时,也总能听到诸如“我认为„„”而并非“我们小组认为„„”。学生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的关系。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时,教师也往往关注的只是最后的讨论结果,很难听到一些个别学生的想法,忽略了个体的发展。那么,究竟怎样合理开展“合作学习”,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导学”呢?现以《十几减九》一课为例,谈一谈“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片段一:

师:小猴开了个水果店,今天开张啦,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画:有13个桃,小白兔买9个)

师: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5 生:有13个桃,小白兔买9个,还剩几个?

师:说得真好!该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9) 师:13-9等于几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选择你喜欢的学具代替桃子,从13个里拿出9个,赶快动手吧?

师:把你的拿法在活动单上圈一圈,算一算。然后再把你的拿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过程。在课前,教师可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几组不同的学具,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按照活动单的要求,每人选择一组感兴趣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桃子,从13个里面拿走9个,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算法说出来,在这一活动过程当中,学生将抽象的算理,通过操作活动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活动。

二、要为合作学习营造民主氛围 片段二:

师:13-9等于几呢?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拿走9根的? 生1:一个一个地拿。

生2:从10个里拿走9个,剩下的1个和旁边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师:说得真好,老师一下子就明白了。 生3:我先拿走3个,再从10个里拿走6个。 师:拿走3个,为什么还要拿走6个呢? 生3:先拿走3个,再拿走6个,等于拿走9个。 师:如果没有小棒,你有办法算出13-9吗? 生4:我是想9+4=13,所以13-9=4 师:哦,你的方法真简单。 师:还有谁想说的?

生5:先算13减10,再用剩下的3加上多减的1得4。

师:你可真行,想出了这么巧妙的方法计算13-9=4,真是一个爱动脑

6 筋的好孩子。他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把你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汇报时,对方法简便、算法合理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对方法繁杂、但结果正确的,让学生通过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算法进行自我优化,同时让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深究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把握。这样既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要为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片段三:

师:今天,我们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吗?

师:大家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这些算式都是减9的。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十几减9。让我们一起读一遍算式。

师:读完算式,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们交流交流。

生:减数相同,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一个,差也一个比一个多一个。 师: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你能根据这个发现,试着算出19-9等于几吗?20减9呢?

„„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规律性知识的探讨,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先让学生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其实,排队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过程,接着让学生说

7 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自己去揭示本节课所学内容。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减法算式有“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虽然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然而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些规律,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最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发现,试着推算出19-

9、20减9等于几,这又是一种函数思想的渗透。

四、要重视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片段四:

师:出示( )-9= ,这道算式,它想住到3号房子里去,你能帮帮它吗?让我们发挥小组的力量,齐心协力想办法。(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巡视)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请学具来帮忙,这个方法不错。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讨论热烈,居然想到了还原的方法。 师:你是第一个举手的,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请你来说吧。 生:(6)-9=3 生:错了,错了。

师:不要着急,你能把这道算式的意思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从6个里面拿走9个,还剩3个。 师:从6个里面拿走9个,够吗?

生:哎呀,错了,6个里面拿走9个不够了。 „„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注重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在对积极参与讨论、见解独特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那些敢于发表意见、但结论错误的学生,也要注意保护好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现并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掌握知识、学会技能、修正错误。对合作学习意识不强,不善于发表意见,只当“听众”、“观众”的学生,除积极加以引导外,还要开“小灶”,通过提问、演示等方法,使他们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着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构建这一变革的平台,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大胆

8 实践,勇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9

第12篇:教 子 心 得1

教 子 心 得{1} 从思想上,首先是爱孩子的,这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但具体的爱法却是千差万别的。我的体会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一切做法都是为他好,但又不能过分宠爱,还是要有原则的。要严格要求,理智施爱,对孩子应该做的,一定要让他做到,对不应该做的,一定不能做。

对孩子的行为,要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好的要鼓励,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批评。当然,表扬与批评都要讲究方式与方法,还要及时,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对孩子的行为的评价,主要以暗示提醒的方式进行,这样效果好,孩子容易接受。

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先看孩子的兴趣所在,引导孩子阅读那些对成长有利,能够长知识的读物.不能强迫孩子阅读,家长要主动地,有意向地引导,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对电视和电脑也是一样的,不能强迫孩子,电视和电脑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象我们大家小时候也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家长不能不让孩子接触.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家长要给孩子分析,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看和玩,哪些不能.其实,感受最深的是对看电视和玩电脑时间的控制,规定孩子的时间,不能长,也不要太短.有的家长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一周只有半个小时,这实在是太少了.关键要让孩子能够自我控制,到时间可以玩,玩的时间事先讲好,不要超时。 从另一方面考虑,教育孩子,也是家长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家长的话孩子爱听,喜欢服从,能按家长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家长就是有威信的家长.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事半功倍的,比强迫孩子要有力的多,也有效的多。

对树立家长的威信,我是从三个方面做的:

一是要以身作则,想让孩子做的,自己要先做好,比如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上,家长自己也要适当的控制,不能无限制地玩,到睡觉时间就休息.在工作生活中,也要尽量地考虑一下,孩子会怎么看,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二是不要有家长制的作风,不能粗暴,不能感情用事,对孩子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随便打骂。要爱而不娇,严而有格。

三是家中要有民主平等的氛围。要尊重孩子,有事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小主人。不能自己说了算,特别是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取得共识,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去做。

第13篇:教 子 心 得[定稿]

教 子 心 得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每一位父母一生最大的希冀。可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作为父母要摆正心态,时刻注意孩子身心上一些细微的变化,正确引导和教育好孩子,使之朝着健康快乐成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结合自己和孩子的共同成长谈几点体会。

1、明确责任。“养不教,父之过”,自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有了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好孩子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人的最大骄傲与辉煌。我认为能够让人一生值得自豪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培养好一个成功的后代,完成自我的延续。

2、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对孩子要宽容但不溺爱,不管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知道你爱她,关心她,爱护她,很在乎她,她在你心中非同一般。孩子总是在长大,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比如:穿衣服不在听父母的安排,而是自己挑选衣服。我们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学会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我相信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这就是因为我们以爱的名义做了不平等的事。

3、培养良好的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些习惯要同孩子一起做,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孩子。我的孩子,吃完晚上饭我就让她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大人们有自己要忙的工作,她的任务就是完成老师的作业。完成后就可以做有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在正常工作日不允许看电视和玩电脑。完成作业后,经常督导检查她的作业,看看她的书本,让她知道你在关心她的学习进度,不得马虎和应付。

4、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倾听孩子的意见。发表个人意见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不允许孩子反驳,一旦发现孩子有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这都是不对的。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不尊重孩子,也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反叛情绪。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电视、网络等很多传媒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父(母)子交流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也许他们会摔倒在地碰破了皮,也许会因为伙伴的之间吵架而伤心哭泣,也许会因为某个愿望未实现而灰心失望。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这些事情,即使能够关注,也会因为过度的关注而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其实孩子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的工作和生活,也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事。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其实大家应该看到,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你不让他做,他永远也离不开你。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会老的,孩子将来也会有家庭,当你离开时,他能独立生活吗?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可以自己坐车回营海老家,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多提供有些锻炼的机会,即使他们一次做不好,两次做不会,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孩子渐渐长大了,也学会了很多事情。

郭昕然的爸爸

第14篇:古人育子七不责

学古人,“七不责”

孩子犯错不可避免,怎样批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我相信有很多家长有和记者一样的困扰。其实,古人很早就总结出了育子“七不责”的教育方法,为人父母的你怎么可以不知道! 对众不责

“对众不责”这一古训,正是告诫家长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或当着熟人的面训斥孩子。

孩子越小,心理上越需要家长保护。所以,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尊重其感受与人格,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常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了孩子的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

悲忧不责

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无奈、不安甚至厌倦、愤怒,但心理学研究显示,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感受,对四周事物以及告诫劝解全不在意。

父母站在孩子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通过哭泣排除烦恼后,就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如果家长加以责备,孩子会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自卑。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

饮食不责

吃饭时,小威顺手把筷子插在米饭上。爸爸一巴掌把筷子拍掉,“不是告诉过你,筷子不可以插在米饭上吗?”小威一瘪嘴,哭了出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成了一家人碰面的难得的机会。看到或突然想起孩子有什么问题,便“抓紧时间”教育。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还会破坏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

所以,父母要把餐桌营造成交流感情的乐园,让孩子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误,家长有话要说,可在饭后找时间,慢慢教育引导。▲

疾病不责

6岁的洋洋一连三天高烧不退,妈妈急得不得了,带他去打针。可针还没有扎进去,洋洋就大哭起来。妈妈心烦意乱地说:“哭什么!一点都不像男子汉,妈妈都替你丢脸!”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若此时责骂他,哪怕是出于心疼,都会让他更悲伤,影响康复。所以,不管陪孩子看病时多着急,家长都要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关爱,不可因小事责备孩子。此时,家长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实施“感同身受”教育,比如,可以趁机给孩子灌输生病的具象概念:“生病就是这样的感觉,疼痛、无力、吃不下饭„„”还可以强化孩子的健康观念:“生病了就不能吃好吃的,不能玩玩具,不能出去跟好朋友玩,你看弟弟,他没有生病,玩得多开心。所以,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少生病。”▲

愧悔不责

妈妈带小天到小姨家做客。小天和妹妹玩着玩着,一把将她推倒。妹妹哭着跟几位大人告状,小天也跟过来,满脸内疚地说:“小姨,妈妈,我不该推妹妹,对不起。”但妈妈却有点抹不开面子:“知道不该推还推,等我回家收拾你!”

有些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在交往中很会照顾人,也非常懂事。但毕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难免头脑一热做错事。他们此时已经很内疚了,也会主动道歉,可家长如果不依不饶,继续批评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有干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知错就改,同时也简单地强调类似的错误不可再犯。这样会消除孩子的内疚感,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态度更加积极乐观。▲

欢庆不责

鹏程被选上班长,爸爸妈妈请朋友们下馆子庆祝。孩子被众人一通表扬,有点飘飘然,行为失态。这时,爸爸突然脸色大变:“不准跟叔叔没大没小!当上班长就了不起?”在孩子特别高兴时,父母突然严厉的责备会使孩子的情绪产生巨大波动。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指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批评的时机不对,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起不到效果。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体验,在其获得成绩时予以表扬。即使孩子此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不妨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装作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

暮夜不责

有些父母开完家长会,或下班知道孩子犯了错,回家便教育孩子,甚至逼其熬夜写检查。还有些父母,秉承教育孩子要有“时效性”这一信条,即使孩子晚上犯了错,也要事无巨细、一五一十地把道理说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

然而,睡前责备孩子,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难以入睡,影响其体力与脑力的恢复,而且还会因睡眠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入睡约2小时后分泌达到峰值,几乎占到一天分泌量的一半。此外,孩子精力有限,虽想睡觉,但慑于家长的威严,也会说“听见了”,其实“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如果孩子晚上犯错,家长不妨点到为止:严肃地跟孩子说明错误的原因、性质等,并告知“今天太晚了,先睡觉,睡前不妨自己反思一下”,切莫唠叨。▲

第15篇:古人育子七不责

古人育子七不责

如今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问题已经逐渐的提上日程,好多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启蒙教育,好多的时候也在不断的学习,那么古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古人育子七不责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第16篇: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译

导语:对文言文《孟母不欺子》的翻译,有兴趣的可以进行阅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译,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孟子少时,见邻家杀豕。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既而母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子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邻家之豕肉而以烹之,明不欺也。

注释

1、适:刚刚。

2、豕:猪。

3、少:年少时。

4、何为:为什么。

5、啖:给……吃。

6、汝:通假字,同“你”,意思如今。

7、是:这。

8、信:诚实,真实。

9、乃:于是,就。

10、席:坐席。

11、明:表示,证明。

12、欲啖汝:要给你吃。

13、今子适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如今孟子刚有智力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诚实啊。知:通“智”,智力。

14、明不欺也:证明她没有欺骗。

15、割:切肉。

16、妊:怀。

17、席不正不坐:正:端正。

18、割不正不食:正:位置居中。

19、欲啖汝:想给你吃。

翻译

孟子年幼的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居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想给你吃呀。”刚说完,孟母就后悔了,她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割肉割得不方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孟子刚有知识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诚实啊!”于是孟母买了邻居家的肉烧煮(给孟子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 (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翻译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第17篇:古人育子七不责

古人育子七不责

如今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问题已经逐渐的提上日程,好多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启蒙教育,好多的时候也在不断的学习,那么古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在《黄帝内经育胎智慧》中提出了育子“七不责”的教育方法,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任 肖震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签约心理咨询师

郑 莉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周迎春

广东爱家心理咨询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当众

不责

近年来,“当街让孩子罚跪”、“逼儿子裸体游街”等当众惩罚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而“对众不责”这一古训,正是告诫家长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或当着熟人的面训斥孩子。

去年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中,石头尿裤子后,一溜烟钻进了卧室。郭涛晒好裤子,开玩笑地问“这是谁的裤子”,石头涨红了脸:“哎呀,我知道了,你也不用一直说吧!”这一幕恰恰体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3~6岁的孩子已开始维护尊严”这一理论。

孩子越小,心理上越需要家长保护。所以,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尊重其感受与人格,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常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了孩子的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

此外,“对众不责”并非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比如打小朋友、无故发脾气等,家长应马上制止,并严肃但不严厉地告知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并马上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及时帮他分清是非曲直。▲

悲忧

不责

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无奈、不安甚至厌倦、愤怒,但心理学研究显示,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感受,对四周事物以及告诫劝解全不在意。

父母站在孩子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通过哭泣排除烦恼后,就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如果家长加以责备,孩子会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自卑。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如孩子摔倒哭泣,只需搂着他,听他哭。等他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对他说,“你刚才摔倒的地方有水”就足够了。孩子也能自信地回答:“下次我会小心一点。放心吧!” ▲

饮食

不责

吃饭时,小威顺手把筷子插在米饭上。爸爸一巴掌把筷子拍掉,“不是告诉过你,筷子不可以插在米饭上吗?”小威一瘪嘴,哭了出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成了一家人碰面的难得的机会。看到或突然想起孩子有什么问题,便“抓紧时间”教育。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还会破坏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

所以,父母要把餐桌营造成交流感情的乐园,让孩子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误,家长有话要说,可在饭后找时间,慢慢教育引导。▲

疾病

不责

6岁的洋洋一连三天高烧不退,妈妈急得不得了,带他去打针。可针还没有扎进去,洋洋就大哭起来。妈妈心烦意乱地说:“哭什么!一点都不像男子汉,妈妈都替你丢脸!”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若此时责骂他,哪怕是出于心疼,都会让他更悲伤,影响康复。所以,不管陪孩子看病时多着急,家长都要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关爱,不可因小事责备孩子。此时,家长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实施“感同身受”教育,比如,可以趁机给孩子灌输生病的具象概念:“生病就是这样的感觉,疼痛、无力、吃不下饭„„”还可以强化孩子的健康观念:“生病了就不能吃好吃的,不能玩玩具,不能出去跟好朋友玩,你看弟弟,他没有生病,玩得多开心。所以,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少生病。”▲

愧悔

不责

妈妈带小天到小姨家做客。小天和妹妹玩着玩着,一把将她推倒。妹妹哭着跟几位大人告状,小天也跟过来,满脸内疚地说:“小姨,妈妈,我不该推妹妹,对不起。”但妈妈却有点抹不开面子:“知道不该推还推,等我回家收拾你!”

有些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在交往中很会照顾人,也非常懂事。但毕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难免头脑一热做错事。他们此时已经很内疚了,也会主动道歉,可家长如果不依不饶,继续批评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有干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知错就改,同时也简单地强调类似的错误不可再犯。这样会消除孩子的内疚感,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态度更加积极乐观。▲

欢庆

不责

鹏程被选上班长,爸爸妈妈请朋友们下馆子庆祝。孩子被众人一通表扬,有点飘飘然,行为失态。这时,爸爸突然脸色大变:“不准跟叔叔没大没小!当上班长就了不起?”在孩子特别高兴时,父母突然严厉的责备会使孩子的情绪产生巨大波动。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指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批评的时机不对,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起不到效果。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体验,在其获得成绩时予以表扬。即使孩子此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不妨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装作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

暮夜

不责

有些父母开完家长会,或下班知道孩子犯了错,回家便教育孩子,甚至逼其熬夜写检查。还有些父母,秉承教育孩子要有“时效性”这一信条,即使孩子晚上犯了错,也要事无巨细、一五一十地把道理说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

然而,睡前责备孩子,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难以入睡,影响其体力与脑力的恢复,而且还会因睡眠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入睡约2小时后分泌达到峰值,几乎占到一天分泌量的一半。此外,孩子精力有限,虽想睡觉,但慑于家长的威严,也会说“听见了”,其实“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如果孩子晚上犯错,家长不妨点到为止:严肃地跟孩子说明错误的原因、性质等,并告知“今天太晚了,先睡觉,睡前不妨自己反思一下”,切莫唠叨。

编者按: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过程,一些疾病更萌芽于孩提时代。从儿童时期开始防病保健,可把这些疾病定格或消灭在萌芽状态。儿童时期的防病保健,重点在于对儿童保健意识的灌输,在于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儿童防病保健系列科普小品文共10篇,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以故事加医学道理的写法,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儿童防病保健知识,供家长学习,以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毕淑敏一篇著名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出了母亲对孩子含泪的爱。在实在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转变孩子陋习的情况下,打骂便是引导孩子深刻记忆并向良性转变的唯一方式。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没有哪个母亲的心不是淌着泪的。

我记得小时候,不管我们兄弟姐妹犯了多大的错,母亲也是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吃饭的时候打骂我们。她总是对忍不住扬起巴掌的父亲说:“吃饭时别打骂孩子,会落下病根的。”

早在古代,人们就总结出很多育儿经,其中“育儿七不责”就是关于打骂孩子与适时的关系。“对众不责,疾病不责,饮食不责,暮夜不责,悔愧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是古人育儿七不责的主要内容。意思是责骂孩子要分时候:在众人面前不责骂孩子,因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或许会对孩子一生的精神和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孩子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责骂孩子。病痛下的孩子,身体本就虚弱,抵抗力低下,此时责骂会如雪上加霜,使孩子情绪更加低落,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加重原有病情;孩子吃饭时,要避免责骂孩子,带着被责骂的情绪吃饭,会影响消化腺分泌,造成孩子的消化功能下降,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脾胃功能失调,影响健康;夜间即将睡觉前,不要责骂孩子。睡前的平静对优质睡眠非常重要,夜晚睡觉前责骂,会使孩子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噩梦相伴;在孩子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为之悔愧不已时,不要责骂孩子。这时候的责骂,会使孩子悔愧过度或物极必反,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在孩子特别开心快乐时,一定不要责骂孩子。人在高兴时,经脉一般处于极为通畅的状态,此时突然责骂孩子,经脉会淤堵,这对孩子身体的伤害是极大的;孩子哭泣的时候,不要责骂孩子。哭泣是一种宣泄方式,不良情绪通过哭泣的眼泪慢慢抒发掉。这时责骂,会使发泄的过程受阻,不良情绪留在身体里,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

毕淑敏最后感叹说:“打与不打都是爱。”其实,关键是看责骂是否适时。适时的责骂可以使孩子警醒并改错,不适时的责骂则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邓玉霞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第18篇:古人育子七不责

古人育子七不责

如今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问题已经逐渐的提上日程,好多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启蒙教育,好多的时候也在不断的学习,那么古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

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

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

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

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

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

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第19篇:语文“不教什么”

语文“不教什么”

史成明

胡梦杰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很多研究者着重关注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即更关注“怎么教”,但笔者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为它涉及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目前的语文课堂中充满着大量的似是而非的教学内容,因此,研究语文课堂“不教什么”显得非常必要。

一、语文不教“泛语文”的内容

“泛语文”的内容,从语文教学目标的角度看,语文教学似乎承担了几乎所有学科教育的使命,就像1904年单独设科前的语文教学一样;从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更多地将文本内容当成了教学内容,从而教了很多非语文的东西,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自己的“味”。

“泛语文”现象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克服的痼疾,这首先与语文教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浪漫情怀或不切实际有关,他们往往将整个教育的目的当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使语文教学承担整个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这一点在现代语文教学早期已见端倪。穆济波先生在《初中国文教学问题》一文里说:“本科唯一的目的,在养成有思想,有作为,有修养,在中等教育范围之内,有充分使用各国语文技能的新中国少年。”为此,他详细规定国文教学各方面的目的:“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现实之可贵,及社会的共存与各人应有的责任;在国家教育上,须使明了国民资格之修养,职业的联合,及今日国际的侵略与压迫的危险,起谋自卫;在民族教育上,须使明了民族之特有精神,及现世界的堕落现象与其补救的方法;注意社会现象的观察,奖掖青年能力可能范围以内的救济;注意青年团体的团结,及共同生活应有的智识与修养。”[2]于是,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了很多其他教育内容,失去了自己的学科本位。

其次,与语文教学工作者未能正确把握语文教学内容有关。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将文本内容当成教学内容,如此,也会将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当成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导致语文教学内容泛化,混淆了语文教学的对象和范围,许多语文课实际上变成了政治课、地理课、历史课或其他课,唯独离语文课很远。

一位教师讲《苏州园林》,从园林图片切入,让学生阅读课文后体验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进而介绍中国其他的园林和世界著名园林,并让学生想象“将来的园林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课如同一堂园林课,几乎没有语文味,因为该文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怎样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与合适的说明方法和顺序,来清楚地介绍复杂的事物,即实现“如何说,使人明”。

二、语文不教“伪语文”的内容

“伪语文”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似语文其实与语文相关度很小或近乎

[1]无关的教学内容;二是伪情文、伪励志文和伪哲理文。

首先,“伪语文”的内容存在于文学常识的教学中。如,有位教师这样介绍《江南的冬景》的作者郁达夫:“郁达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4年开始小说创作;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1922年7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其为发起人之一,12月,发表小说《迟桂花》;1938年12月至新加坡,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这样的介绍既不能在人文方面给学生以熏陶,也不能在语言方面给学生以滋养,又不面向学生的发展,甚至也不面向学生的应试,这些内容属于“伪语文”。

再如,“句子排序或段落衔接”往往是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考核经常出现的内容之 一。如果有些句子或段落之间有着严格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样的训练自然有价值,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测试中,这样的训练和测试却似是而非,很难真正检测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这样的教学、训练和测评就带有“伪语文”的成分。

其次,“伪语文”还大量存在于伪情文中。都德的《最后一课》曾经让无数人为它感动,但却是千古伪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家中更有很多作家擅长此道。杨朔的《荔枝蜜》、《泰山绝顶》因为加了“崇高加光明”的尾巴而终于被请出语文教材,现当代作品入选小学、中学教材中的文章“把感情推向极致”反显其伪的不在少数。如,魏巍《我的老师》的结尾“梦里寻师”情节,阿累《一面》的结尾因为鲁迅先生送了他一本书而将其称为“父亲”的抒情,《甜甜的泥土》的结尾孩子把糖埋在土里化了将泥土放在嘴里品味甜味的描写,萧乾《枣核》的结尾“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我们民族更加爱国”的议论,无不给人“人为拔高”抒情的感觉。

我们以《最后一课》为例。当我们读到:

怎忍看最后一眼

那一眼里全是眷恋

静静的是课堂

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

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

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大成年

我们眼前就出现了那个虽然贪玩但爱国之心未泯的小弗朗士,出现了那个用如椽的粉笔写下“法兰西万岁”的 韩麦尔先生,我们的心就开始热血沸腾。然而,多年以后,当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在普法战争期间一个曾经得过梅毒而无缘参军作战的人为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而进行的艺术编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

假如再有人告诉你,这场战争起初是由法国志大才疏的国王路易·波拿巴首先挑起,他不但向普鲁土宣战,而且越境攻击普鲁士,到最后兵败色当,自取其辱,不得不把洛林和阿尔萨斯割给德国以换取苟安,你又会是怎样的感觉?

假如再有人告诉你,被割让的阿尔萨斯在历史上是个说德语方言的独立小国,只是在17世纪被法国吞并,即使到了今天,仍然以德语的阿列曼方言为主,兼用法语。这有《辞海》词条解释为证:“[阿尔萨斯人]法国民族之一,由公元初住在当地的克尔特人,以及4世纪时南来的阿列曼人、法兰克人长期结合而成。约150万人(1995年)。分布在阿尔萨斯地区,说德语的阿列曼方言,兼用法语。多信天主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属路德宗。从事工农业。”而我们读都德的《最后一课》,仿佛那里的人都把法语当母语,因此,小弗朗士的经典想象:“他们(指普鲁士人)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心,现在想来,难道应该教这些鸽子用法语唱歌吗?如此,你又是怎样的感觉?

假如再有人告诉你,《最后一课》里面都德描写的那些场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上演了“真实版”,只是故事中的法语和德语换了位置。法国这次收回阿尔萨斯,决心对德语下重手。他们驱逐了1871年后移入当地的德裔居民,学校上课一律用法语,街道和店铺名字也只准用法语。[3]如此,你又是怎样的感觉?

文学作品的真实有两种,一种是生活真实,一种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虽不必完全真实,但前提是必须尊重事实,否则,我们一代代在隐瞒和欺骗中长大,最后一旦获悉真相,那种颠覆可能是彻底的。

三、语文不教不可教的内容

不少编者在编教材时特别青睐那些充满才气和灵气的作家的作品,不少语文教师在讲到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时也眉飞色舞,似乎通过他们的教材和教学,学生立刻就会充满才气和灵气,却从未很好地想过,中国古代那么多的人去学杜甫,去学苦吟派,而很少有人去学李白,学才子型文人,这其实告诉我们,才气和灵气是与生俱来的,语文教学只能激发他(她)内在的才气和灵气的潜质,却不可能由外向内注入。

也有的教师很浪漫,动不动就想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力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质,其高低类似于智商的高低。教育和教师的最高境界,是创造让学生的创造力潜质赖以外显的宽松环境,既不把学生变成笼中鸟,使他们的潜质受到压制和钳制,也不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类似于在自然保护区,在相对民主、宽容和优质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即不是教会创造而是将创造放飞。

四、语文不教学生已懂和易懂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现象,尽管我们再三希望教师备教材,备教法和学法,备资源,备学生,但教师在备学生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可能发展区),“是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4],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够解决这些任务,最终获得在原来基础上的发展。而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学生不断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将不会转化为会,将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大量事实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则无助于学生的发展。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已知的层面,成为无效高耗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学的起点就是要了解学生到底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语文教学才有开展的理由和前提。

因此,我们在开始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哪些是学生目前已知的,哪些是学生自己借助于工具书或思考就能弄懂的,哪些是学生如果没有教师或资料的帮助,很难弄懂的„„从而坚持一个原则,凡是学生已知的、已懂的,坚决不再浪费课堂的有限时间,凡是学生自己思考一下或借助于工具书就能弄懂的,教师也不必越俎代庖。

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学的一篇经典课文,其公开课的录像和网上的教案有很多,但都是展现“父爱子”,扣住几次背影、几次流泪,深挖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无私的爱。其实,学生得出这些答案并不困难,绝大多数学生读完或听完《背影》全文后都能将其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已经知道和能够把握的内容实在没有必要。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背影》的最后一段“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去分析其中蕴含的信息:父子关系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然后补充《背影背后的故事》、《背影里的“背影”解读》、《背影何以成为经典》等几篇文章中摘录的有关朱自清父子关系的矛盾的文字资料。从资料中我们知道,朱自清父亲晚年娶妾,导致家庭失和,所以,在朱自清的心里,父亲算不上完美,父亲的形象也算不上高大,因此《背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让我们思考和领悟:如何去面对有缺憾的亲情,如何去面对有缺陷的亲人,从而学会在亲情方面,也需要宽容,也需要感恩。当然,教师只是做个引路人,应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中,形成他们自己对于亲情的理解,而有些情感,不是化学品,不需要教师反复提纯。

王荣生教授要求我们思考:“‘教’的是‘什么’?‘教’的那个‘什么’正确吗?”他同时指出:“大量的事实表明,语文教师所生产的‘教学内容’,在‘教什么’的正确性和‘用什么去教’的对路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同时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上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缺乏反思”。因此,研究语文“不教什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史成明,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博士;胡梦杰,合肥理工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5]参考文献:

[1][2]穆济波.初中国文教学问题田冲等教育,1922,(4).[3]李雾.最后一课,牛皮课[N].南方周末,2007-06-28(04).[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16.[5]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5.

来源:史成明,胡梦杰.语文“不教什么”.教育科学研究.2011(4).

第20篇:养不教,父之过

“养不教,父之过”

爸爸教我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有一天爸爸想出去打麻将,妈妈不给去,我就说了一句:“养不教,父之过!”爸爸妈妈非常吃惊,然后都笑了起来,妈妈笑着说:“对,看你,要给小孩做个榜样。”爸爸有意瞪了我一,结果爸爸说:“对,对,对,好,好,好,我再也不打麻将了。”从那以后到现在,我都没看到爸爸打麻将。

爸爸工作很忙,有一次,我语文书不会背,我说:“爸爸,你教我背《蚕姑娘》,好不好?”爸爸正在电脑前工作,他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我有事,你自己想办法。”我把书打开,可是课文那么长,我看到就晕了,我急了,可怎么办呢?我就对着爸爸的背影随便说了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爸爸听到了,立刻转过头来,对我笑,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然后说:“是,是,是,教你背书!”

我发现,当爸爸想做什么坏事,或者我有什么困难时,只要我讲“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就特别有用。到婆婆家吃饭时,我把这些“故事”告诉了公公婆婆,公公婆婆听了都呵呵地笑!一桌的人都会笑!

子不教
《子不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