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塞下曲古诗其二(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6 15:09:0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诗《塞下曲》

古诗《塞下曲》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读准4个生字的读音,并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李广将军的勇猛。重点: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李广将军的勇猛。 难点:理解内容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引入课题。

1、出示:塞下曲 你懂得了什么?(学生交流)。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认识作者,板书:卢纶,学习“卢、纶”两字。

3、板书:塞下曲 齐读课题。

二、朗读古诗,理解词义。

1、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学习:“棱”,出示:石棱的图片。

4、正音:没(mó)。“没”是多音字,这里指“嵌入”的意思。

三、熟读古诗,领悟诗意。

1、试着做一做引弓的动作。

2、指导朗读古诗,老师在“引弓”字下加点。

过度:谁在引弓?他要干什么?请找出说明原因的诗句,用直线划下来。 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学习生字:将) 出示:李广将军射兽的图片。

3、试着和同桌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小组练说)

4、交流。

提示:为使句子说得更通顺,可以加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

5、李广将军射兽的结果怎样?与同桌再读古诗。平民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6、小组交流这句诗的意思。

7、齐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体会感情。

1、齐读古诗。

过度:小朋友们想想:当士兵们“平民寻白羽,”发现的白羽“没在石棱中”的时候,他们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呢?

2、交流。

提示:当士兵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去寻找李广将军射的箭,看到箭已深深的嵌入石头中,大家很惊讶,人人都很佩服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3、用“有的说…..有点说”的句式来夸夸李广将军。(交流) 过度:同学们都能结合诗句来体会诗人的情感,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把这份情感传递给大家。

五、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1、卢纶的《塞下曲》一共有六首,老师再介绍第三首给大家。出示:

《塞下曲》第三首

2、总结

我们学习了《塞下曲》第二首,体会了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十分勇猛。今天回去请大家再读第三首,也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体会诗人是感情。

推荐第2篇:古诗塞下曲教案

古诗6 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 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推荐第3篇: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昭君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赏析

本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拓展:古诗《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推荐第4篇:古诗两首——从军行、塞下曲 教学设计

27、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二、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从军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图文结合,初读古诗。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

(1)你喜欢这幅画吗?

(2)图上的画是什么景象?将士们在军营里的情景。

(3)你能找出课本中的词语来说吗?故城、金甲、百战。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从军行。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 4让我们走进那战争岁月吧!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吧!

5、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

6、你读懂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唐朝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疆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

三、学习古诗《从军行》

1、简介作者。

2、释题。跟着作战的军队一起行进。

3、朗读诗歌。

4、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1)难理解的词、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

(2)串讲诗意。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的将士磨穿了盔甲战衣,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不回还。

(3)教师在学生串讲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5、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你知道暗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

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们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家,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

6、过渡:是呀!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闭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但是将士们的决心是那么地坚定。那么我们该怎么来朗读这首诗歌呢?

8、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评。

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总结

诗人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1、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2、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学习了《从军行》,谁来展示背诵情况。(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

2、指名说说第一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

4、板书:塞下曲。

二、初读古诗: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2、展开朗读比赛。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解题。《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草惊风

引弓

白羽

3、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4、教师进行总结:

草惊风:草忽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准备射箭。没:插。

5、串讲诗句的意思。

6、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7、思考:《塞下曲》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四、总结

1、这首古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

2、你要对这位将军说什么?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2、用自己的话说说《塞下曲》的意思。

推荐第5篇:古诗两首:《从军行》《塞下曲》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重点难点】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塞下曲》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1、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塞下曲》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自读思考:

(1)结合插图,说说在夜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汇报交流,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推荐第6篇:《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就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就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拓展阅读: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就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就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就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就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推荐第7篇:《塞下曲》教学设计

《塞下曲》教学设计 沙河市第二小学 薛飞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 2.哪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3.谁能只用短短期20个字,把它复述下来呢?(卢纶可以)

二、品读古诗

1.板书课题、作者,指名读,齐读,

2.小组内先处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注意指导“塞”、“曲”、“棱”的读音) 3.小组展示(达到目标:通顺无错误)

4.划节奏读----小组再试读----再次展示(达到目标:有清晰度、表现力。适当的停顿)停顿是表达语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5.关键词语重读----加着重号-----再次重读展示(能说明重读它的理由,渲染环境,读出意境)

6.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配乐朗读) 7.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试背《塞下曲》 三.全诗整合。

1、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 师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广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赞颂他的可不止卢纶一个,其中唐代的王昌龄也写了一首诗———《出塞》。 五.作业:办一期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手抄报。

推荐第8篇: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

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诗的

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6.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本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戍边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

7、写出这首诗中工整对仗的两句话并揭示其含义: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极写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8、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

答: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

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

9、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推荐第9篇: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鉴赏】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推荐第10篇:《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原文及译文

【题解】

卢纶(?-799),字允言,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诗歌创作在当时较有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白羽:箭尾的羽毛,这里指箭。石棱:石头有棱角的地方。单于:匈奴首领。

【全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塞下曲: 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张仆射,即张延赏,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官至左仆射同平章事。卢纶的这组和诗共有六首,这是第三首。②单于:古时匈奴最高统治主的称呼。③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诗大意】 没有月光雁群飞得很高,单于在今夜带队潜逃。正准备率领一支轻骑兵去追逐,漫天大雪竟然落满了弓和刀。

【鉴赏】《塞下曲》本是乐府旧题,用来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卢纶 的《塞下曲》共六首,分别描绘了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不同 场景,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的战斗生活。这里选的是其中 的第三首,写将士们雪夜追击溃敌的情景。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一、二两句写敌军的溃退。“单于”是匈 奴君主的称号。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秦 汉以来,不时南侵中原,成为北部边防的对象。唐人写诗,常常以汉代唐, 所以这里的“单于”是借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诗的第一句写 景:“月黑”,说明这是一个没星没月的漆黑夜晚;“雁飞高”,是说连大雁的 叫声也听不到。这一句把敌军逃遁时的气氛渲染得相当充分。敌军是在 黑夜的掩护下悄悄逃跑的,说明已全线崩溃。敌军满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但还是被察觉了,这就暗喻了我军将士斗志旺盛,打了胜仗仍不松懈。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三、四句写准备追击的情形,正面表现将 士们的威武气概。当发现敌军逃跑后,我军主帅立即命令骑兵,具体是怎 样的装束,下句交代了:身佩弓箭和战刀。弓箭用于远距离的射击,战刀 用于近身白刃格斗。这样的装束已显示了追敌将士的英武和骁勇,他们 是实现主帅部署的一把尖刀。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支轻骑兵的阵容和装 束不是孤立写的,而是借写景自然带出的:刹那间弓箭和战刀上就落满雪 花,雪之大、天之寒可想而知;冲寒冒雪,不稍迟疑,则士气之高、军威之壮 也可想而知。

这首诗首尾写景,中间叙事,敌军摸黑逃遁是暗写,而着力刻画我军 冒雪追击的场景。诗人不仅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 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有 没有追上敌人,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 烘托出来了。追击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犹如箭在弦 上,将发未发。惟其如此,才能给人以启发,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当 然,这也和该诗是组诗之一有关。作为组诗里的一首,既要突出特定的侧 面,注意自身的完整统一;又要服从全诗的总体结构、布置。如果第三首 就写到破敌庆功,那么后面就难乎为继了。

卢纶虽是中唐诗人,但他的边塞诗却写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 昂扬向上的盛唐气息。

第11篇: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 这首词描绘的整个画面有声 有形 有色 有点 有面 极为优美.

三 四 五 六句分别写出了江南的_______ ,______ ,________ .

2 江南的生活太令人留念了 这一主题被作者反复强调,请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1-30 13:30 最佳答案

1 这首词描绘的整个画面有声 有形 有色 有点 有面 极为优美. 三 四 五 六句分别写出了江南的【水碧】,【雨细】,【人美】.

2 江南的生活太令人留念了 这一主题被作者反复强调,请说理由.

【人人都说江南好,并劝作者在此终老,作者也极力赞美江南的景和人,然而,江南虽美,终究不是作者的故土,他也不愿久留,反复强调江南的生活令人留念,正是为了烘托出自己内心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

3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

【作者】: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遂任命他为宰相。其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多有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

(五)、《应天长》

(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

(三)、《谒金门》([二]、[三])、《河传》

(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

(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其中《菩萨蛮》

(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端己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其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词结有《浣花词》。

【朝代】: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九皓;可\"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 十八啸十\"通押。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注释】: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②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③皓腕:洁白的手腕。

④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评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江南水乡,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色----像天空一样的春水,有雨眠的画船;更有着迷人的美妙女郎--她如花似月,皓腕凝雪,当垆劝酒。总之,一切都是江南好!

【集评】:

张惠言《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第12篇:作文啊,作文!(其二)

作文啊,作文!(其二)

……大学生眼中的作文

本人:小吴,你好!

小吴:老师好!

本人:有空么?想跟你聊点事情,好么?

小吴:有啊,老师想聊什么呢?知无不言

本人: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语文成绩最优秀的,能谈谈对作文教学的感受么? 小吴:哇噻!老师过奖了!哪有那么好?

本人:别谦虚!

小吴:老师还是那么喜欢考我!这个话题有点大,我怕说不好。

本人:没有关系,我就是希望你能够说真话!我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或许你的话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啊!

小吴: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先想想、理清思路再回答您吧?

本人:好啊!不急!写好了发给我就行。

小吴:老师,我写了几句,现在发给你,质量不高,但都是实话,你看着办吧?不知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班门弄斧谈写作

作为一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国学生,一直离不开写作这

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当局者迷”,自认为尚未跳出局外,大彻大悟。瑾凭经验,得到几点零碎看法,供吴老师参考。若有片面、不妥处,还望指正。

阅读与写作。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个量变与质

变交替进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汲取精神营养的主要途径。中学时代老师也大都有强调。我想补充的是,课外阅读尤其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我从未见有人光靠语文课学好写作的。课外阅读不受到人为约束,全凭学生的爱好,效率和效果会更好。鉴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我建议老师们多多“勾引”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而不是“这个暑假看《红楼梦》,那个寒假看《老人与海》”这类的下任务,教学的艺术性正在于此。另外,关于学生的练笔问题,我觉得,练笔是必要的,但也要适度。记得以前有老师要求学生写日记还要批改,这就过了。太频繁的写作难以做到有感而发,胡差事,流于形式。相比之下,周记、月记更合理。应该“长时间多写”,而非“短时间必写”。

写作与阅读。具体到如何写作,这是一个大命题。古往今

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个人总结起来一句话:写自己的作

文,写到最好。前几年正统文学界炮轰韩寒“十几岁以后不再看别人的作品,怕受影响”的“狂言”。仔细想来,韩寒所言或许是大实话。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阅读资源空前丰富,百度一下,什么都有了。学生写作文,左一句名人名言,右一句古诗古词,十分钟搞定。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有多少可读性呢?我们应该从阅读中受到启发,学到方法,而不是记住几句话就行。我看文章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独创性,和作者自身的切实体会。我们都有这类感觉……一本厚书,却只有几篇值得一读的文章;一篇文章,却只有几段让人叫好的文字!为什么会如此?空话、套话太多了!许多人写了很多年作文,却没写过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一篇好文章,即使别人不看,自己也会喝彩,舍不得扔。当然,为了避免“一厢情愿”,还要结合实际,考虑常理。写作应该是一个理性与感性融汇的过程。

关于文笔。这又是一个纠结的问题。时下有很多人主张返

璞归真,语言只求简单朴实,认为文字过于张扬难免华而不实,有卖弄嫌疑。这本无错。关键是真的落实下来后发现,文章太过平淡,读起来味同嚼蜡,对人对己都不好。文笔就像衣服一样,穿得好看点无可厚非。《西游降魔记》玄奘师傅说的“你就差那么一点点”,道尽此中玄妙。汉语言本身便有着独特的美感,我们没理由辜负。自然,这里所说文笔、文采,不是堆砌辞藻。语言应力求简练犀利,华而又实,方能无缺,方能出彩。

写到此处,自叹“班门弄斧”功夫日增,脸皮又厚。

明天就放假回家了,吴老师节日快乐,放松一下。

——学生吴**

2013.4.28

本人:谢谢小吴!写得真好!

小吴:不必客气,只要老师喜欢就行!要放假了,心急火燎的,浅薄地谈了谈,真是一篇“急就章”啊!错误、不通顺之处难免,请老师多多包涵!有空再聊吧?老师再见!

本人:再见!

第13篇:觅职札记 【其二】

发信人: woodwater (Wir sind der Jager for offers), 信区: Job 标 题: 【其二】觅职札记

发信站: 北邮人论坛 (Tue Dec 31 22:19:04 2013), 站内

竟然十大了.....还是低调些.....大家新年快乐,ble all.

新年快到了,一个月又过去了。这个月的主题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论文与工作。这个月仍然是不断的奔波于各个面试笔试场地,但是没有多少收获。但是,就在刚才, 收到几个通知。只是觉得造化弄人,等了这么久,终于来了,像是扎堆来跟你道歉似的。不是最终的录用通知,而且某行还义正言辞的说入职后报销体检费用,否则 自费,也打定了某些人不会去了的算计了吧。

上篇各种笔试面试,有位同学推荐我看《crack the coding interview》, 现在看来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相见恨晚吧,现在面试的国企银行,很少有问我具体技术实现的了。特地问一位人大金融的学长,论坛上所说的,银行IT部门比较 边缘的说法,其实确有其事,再者一次招上百人,发展肯定也是问题,只是真的无法考虑太多问题,职业规划是不可能被设计好的,实际上我们都是从一座围城进入 另一座围城,大概永远不会安于现状吧。认识我的人也不要指出我来了,我只是想说明找工作这几个月来的各种辛酸吧。

新年就要到了,祝各位新年快乐各自顺利。谨祝。

下面是我12月份的笔面情况。真的是很渣。

高中时候觉得高考难,本科时觉得考研难,现在觉得那些都不是问题,终于承认自己是个学渣这个事实,对于学渣来说,找个好工作才不容易,大概一切痛苦都是现在时吧,也许工作以后再回想现在也会觉得小case,等等先,工作在哪里呢。好工作都在路上呢~

2013-12-1

昨晚继续通宵,终于敲下了三万字的最后几个字。上午回宿舍睡觉,晕晕沉沉的要死。

收到了豌豆荚的拒信,意料之中吧,见到那里的工作环境后,确实已经有所迟疑,不想去了,电面又问了一个特别二的问题,所以随缘了。

下午去移动终端面试,群面+单面,群面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的时候突然很想笑。

晚上收到江苏广电的笔试通知,但是却与交行面试甲骨文面试的时间冲突,甲骨文的深圳面试因不报销路费且前途未定已经发邮件婉拒掉,交行与江苏广电的冲突却始料未及。

大概甲骨文的HR受伤了,对我发的”调时间”邮件都不回复,果然同学说的对,不报销路费面试的公司都是吝啬鬼耍流氓。

2013-12-4

论文的事情还没有搞定,渣中之渣。

今天看到论坛上某人收到体检offer说,最近好多体检啊,老是胸透会不会得白血病啊~ 这offer晒的真叫一委婉~ 晚六点赴金融街面交行, 按地域分ABCD四组,每组13人左右因为我是从5号调过来的所以我的号最大排在最后一位。首先所谓的群面,每个人陈述观点,然后讨论10分钟,总结陈 词。讨论内容为余额宝能否颠覆现有银行的生存模式。结果一大帮工科男女,都不说废话,大家知道啥就说啥一会儿就讨论完了。随后结构化面试,

---你喜欢写代码么?

---喜欢。

---有多喜欢?

---…… ---我上次在上海面试,有个人说他做梦都梦到写代码

---(那个人有病吧?)那我没有,我喜欢写代码更多还是拿来当谋生的工具。

然后其他的乱扯了一些,感觉对我不太感兴趣。

今天是我生日。

2013-12-5

早七点起床奔赴朝阳门,中粮福临门大厦,结果门卫不让进,愣是等了半小时。

九点上楼,一组六人,3北邮1北科1北工1北大。首先1个小时的网络和数据库知识笔试题,而后3V6,三个面试官开始随机问问题,出来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

下午到北大笔江苏广电,在498车上竟然睡着了,还好没有坐过站,题目前半段都一样是行测+论述,最后一道题根据岗位不同选择不同,技术岗问题为直播情况下,电视信号的传播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2013-12-6

下午到菜市口鲁能资格审查,带了一堆资料前去,结果却被告知研究生免资格审查免笔试。

2013-12-7

上午到中科院笔证劵结算。

笔试是外包给佐佑来做的,跟上次北移初面一样。笔试题目包含100道选择题,1道简单技术题面向对象的特点。。。还有1道案例分析题1道英文写作题。选择 题大部分行测小部分技术包括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等。对案例公文写作表示捉襟见肘,类似上次工行笔试的分配任务题目,上次笔试好像就挂掉了,这次还是没 有长进。

2013-12-8

今天察觉到一件二逼的事情,那天中粮面试官问是否报考公务员什么的,我如实说了,现在觉得死不瞑目。

下午到菜市口面鲁能, 面试官一直纠结于我为什么不去当职业码农,诺基亚爱立信不都很好么?(面试官姐姐,你难道不知道他们都行将就木了么?)我说不是很喜欢编码,希望从事企业 信息化IT支撑之类的工作,貌似比较在意我没有实习,说你都没实习过,怎么知道你适合企业信息化,当时心里就斯巴达了,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2013-12-9

今天收到工行某省分行的面试通知,笔试竟然过了,但是已经过去三周了。

之前投过广东广电,今天收到通知,仔细看了职位说明,大部分招本科生,而且没有广深的岗,于是便放弃了,当时头疼脑热的就投了。

2013-12-10

今天得知某移动竟然把我简历挂了,擦,我曾经一度以为无论如何这个地方是不能够在简历关就把我挂掉的,看来一切皆有可能,只能认命了,扭头叹口气,本来我也不一定去 =

2013-12-12

12月果然笔试面试少多了。 今天早上去清华笔山东移动,没有通知我,都不算霸笔,因为没人阻拦我,于是就混着坐了俩小时行测,但是没有准考证号,估计又垃圾堆了吧。然后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我觉得有个在智联工作的熟人可能比认识某单位的师兄更好使,但是我没有。。。

又及:今天登陆论文提交系统查看结果,还是在审,现在每次打开网页都战战兢兢的,God Ble 又及:下午一直捣鼓实验室的杂事 收到工行某分行的电话,想调整一下面试时间,结果被告知不可以,不来就算了,现在心里很不好。

2013-12-13

又一周过去了,上周的中粮、江苏广电、鲁能、交行还有上交所,证劵结算都没有任何进一步的消息,难道全军覆没了,欲哭无泪。

工行某省分行直接拒绝了我的调时间申请,现在还没缓过劲儿来,行棋不悔啊,骚年~用两个下午看完了进击的巨人,阿尔敏那句什么都无法放弃的人必然什么都无法得到,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可是放弃了也未必能够得到,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2013-12-14

早七点半起床,北京八中国债结算考试。

貌似有13个考场,每个考场有40个人左右,所以大概有400来人参加笔试。签到的时候问是不是外地的,如果是外地的报销火车或飞机费用,瞬间就高大上了。

笔试内容为行测+英语+申论,其中60分钟100道行测,到时间的时候我才做了一多半,剩下的还没蒙完就上交了。后面100分为中英互翻以及一篇关于比特币的申论。马马虎虎写了1100+,但是也是不知所云那种,然后回校吃饭不提。

身边有同学拿到北电政企,传说中的offer。

2013-12-15

早八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到中关村中学考北京农商银行。行测+英语。材料分析和数值计算差几道没做,其他的差不多刚好做完。广播讲下周六开始面试,第一希望能进面试,第二希望面试不要跟下周六的PICC笔试撞到。

12点结束考试,直奔海淀黄庄乘十号线绕过小半圈到劲松,换公交车到北京工大笔中行, 进考场的时候考官刚开始宣布考试开始,从出北京农商考场出来到进中国银行考场路上刚好花了一个半小时。下午1:30——5:30,行测+英语+金融知识+ 计算机技术+智力测试,行测因为各种数值计算材料分析仍然没有做完,金融知识基本靠蒙,计算机技术考的太广泛,有相当一部分关于测试和Java的题目,基 本上也是凭感觉。最丧心病狂的莫过于多选题,凭空将题目的猜中率拉低了五六倍,提前半小时交卷出来,回学校吃完饭已经七点了。

2013-12-16

论文评审结果还未出来。同学收到了新华社和央广,嗯,我简历依旧挂了。有个北京舍友的好处便在于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简历挂了,bravo~

收到金雅拓的面试电话。绝对是备胎模式启动了。已经笔试过去快两个月了,我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笔试的了,记得当时笔试了一大堆Java题目,完全空着,我基本只做了SQL和智力题的部分。

又收到一封oracle的邮件,邀请大家继续投递,果然没人去深圳面试

2013-12-17

收到江苏广电的面试,周六下午,南京,还不知道具体的情况,预感到要撞。

收到PICC周六笔试的通知,查看了一下投递记录,投递的是北京分公司的,登陆系统后才发现我是10.19号投递的,但后来又放了一批总行的岗位,论岗位的不连续性。

2013-12-18

最近一直在做行测什么的,技术早已荒疏,早上扫了一眼各种数据结构,下午坐运通101到丽都饭店面试金雅拓。运通101中别具Chinglish的英文报站已经听惯了,记得当初第一次听的时候还有些笑意。

约定下午两点钟面试,但是没有估计好时间,提前了快一个小时就到了,于是在会议室里等候,因为没有午休昨晚睡得有些迟,就摘下眼镜在会议室’闭目养神’, 朦胧中听到有人进来,刚戴上眼镜,看到面试官伸出手来要握手,思绪还没转过来的时候已经觉得这次要出大糗了。

幸好没有,先来的HR美眉,自我介绍后,开始问社团活动,现在offer情况,工作规划什么的;然后第二个技术面美眉,结果拿出当时的试卷问我,因为时间 太久,都快忘了具体情况了,看着旁边的演算式子慢吞吞的说,但因为其实大部分都是Java题目我都不会做,当时都是看着像就写了,结果那人说,你蒙的准确 率还蛮高的嘛;然后稍微问了一下项目,介不介意开发的同时做测试,然后就没有了。坐101到北太平桥西充公交卡,然后回宿舍睡了一觉。对了,技术美眉问我 六级什么时候考的,我说大二大三的时候吧,她说你为啥不刷刷分?我。。。上次面中粮报六级分数,我是里面最高的,高的也不是几分。。。

PS:论文评审结果出来了,只有两个字,通过!

2013-12-19

晚六点赴清华科技园有道测试笔试,补招模式正式开启,之前我的简历都没有过。

因为六点笔试,大多数人也没正经吃饭,每人发了一个士力架;到场笔试的八九成都是女生,碰巧的是,碰到一个本科的同学,具体的考试内容有保密协议不能讲, 但是总体来说,题量不大,而且算是比较基础吧,有一道测试案例题,两个编程题。但是感觉我答的并不好,未知如何。考试的时候收到新浪微博的调剂电话。

收到金雅拓的二面通知,约到明天上午十点。

PS: 两件事情——1.那天帮A同学找一张税票,上面的数字以百万计;2.B同学今天去开未婚证明,准备买房了~

2013-12-20

早九点赴丽都酒店金雅拓二面,依然是技术面+HR面,先写了一段十六进制编码的题目,后来有个很好的HR开始介绍金雅拓的工作文化工作氛围,问我期望薪资多少,我保守的说了一下10w左右吧,结果HR用笔在简历后面划了一下,好像列竖式一样,悠悠的说了一句,我们能给到~

面了两个小时,出来之后到三元桥跟某土豪吃饭,土豪在拒掉工行软开参加北移见面会之前收到了农行的体检通知,感觉要集齐四大行offer的节奏

面试碰到一个北交的同学,北交是我北邮之外碰到的最多的学校,听我说是北邮的之后,北交同学表示你们北邮的还来这种地方?你还没签约么?你是不是有一大把offer了?给我邮丢人了,掩面泪奔

回学校就趴床上睡了一个多小时,醒后致电江苏广电抱歉了明天的终面,那头也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打听了一下,确实无法保证什么结果,据说转正后每月入手4k左右。之前初面笔试一直走到最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上周的国债结算和霸笔的山东移动都出结果了,没有我。

2013-12-21

早九点半于央财笔PICC。

当时由于投递太早,总部的职位尚未放出,结果投递了一个北京分公司的信息技术岗。第一部分,行测+金融知识+英语,90分钟,105道题;第二部分,话题作文,“位置”,1个小时,八百字以上。笔试碰到北移终面的两个我邮同学,同样挂在终面。

昨天收到中行信息/测试中心的面试通知,今天收到中行软件中心的面试通知。

2013-12-22

冬至。

下午赴朝阳门面农商。之前已经听到无论何种岗位,大都会到基层工作两年。看来是真的。498在文慧园那条窄道里蠕动,好容易到了新街口外一直堵,花了二十分钟才到积水潭。

人山人海,绝对的海面。群面,1分钟个人观点+20分钟讨论+2分钟总结。最后被问到是否愿意调剂到电话服务岗,是否愿意在五环外工作,八个人中谁是可有 可无的,我很幸运的中了四五票,感觉跟玩儿杀人游戏似的,第一轮就被投死了,群面对我而言就是魔咒,CURSE。

2013-12-23

中行软件中心测评,结果电脑里装的chrome,firefox,ie,maxthon,sougou还有抢票的猎豹都不行,没办法只好装了一个360浏览器,然后就可以了,有些东西说不出哪里好,但是就是谁也替代不了。。。

测评大部分性格,少部分逻辑。做题过程中收到了某地的offer,比当初说的高一点,完完整整的,没有任何其他的补助。收到交行深研的补交材料电话,收到新浪微博的补招电话。

2013-12-24

平安夜。

上午本来有实验室组会,在宿舍逃掉了,询问师姐关于中行的面试情况,据说去年是考软件工程之类的题目,于是在宿舍看了一上午的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期间受到了上证的电话,约到周五上海面试,霸笔竟然通过了,内牛满面。拒掉了某地的offer。

下午赴中行信息中心, 之前签了保密协议,具体不便透露。所谓专业笔试,其实更类似于群面时的讨论话题,所以感觉上午的准备很坑爹,抽签决定面试顺序,结果抽到了第一个,基本看 简历随便问,没有太特殊的问题,之前说的英语面试也没有,大概十几分钟后出来,面完之后都没有感觉了,说不上好还是不好,都是如实回答而已。今天空气严重 污染,在外面走的时候果然都张不开嘴。

返程大概是因为平安夜的原因,在清华成府路堵了很久,在车上收到有道的面试通知。

2013-12-25

圣诞节。

上午到朔黄发展中心面新浪微博数据分析岗,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不会Java,不会操作系统,无数据挖掘背景,略谈了一下项目经历,然后返校,回来的时候坐公交车恍恍惚惚的坐过了站,等498等了40分钟,冻得要死。

吃过中饭,稍事休息,去清华科技园面有道。 提前到了二十多分钟,两点多开始面试。一个长得很码农的面试官,按照简历逐条进行问答,写了一道二叉树插入的题目,问了一下对岗位的理解等等,瞥了一眼自 己的面试成绩,70分,最后问面试官是不是测试的女生比例比较多,面试官点头说是,不知道做测试会不会被鄙视,我是不是想多了。

原定周五中行软件中心时间有些紧,发送了调整日期的邮件,但是没有被回复,论坛上被黑化的很厉害,不想去参加了。更改了移动苏杭中心的志愿。

2013-12-26

赴沪。

2013-12-27

陆家嘴证劵大厦,上证通面试。证劵大厦是上交所驻地,桁架装饰性外露,不过在周围诸多建筑里也不至于太另类。

早8:15签到,目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到,大概是因为已经签约或者什么原因吧。到场学生除本地的交大复旦即是外地的浙大中科大北邮清华北大,在签到簿里 看到了四个北邮人,在学校分布里算是很多的了。分C、java和需求三组面试,总共招十多人样子,最终到场大概有三十人左右。

第一轮5V1,平均约10分钟,因人而异,我们组有人面了二十多分钟,我只面了感觉五六分钟就出来了,因为我主要做视频处理,他们也许觉得太小case了 吧。中午等初试通知时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结果很意外地竟然通过了,Unfortunately,那个聊天聊得最长的同学却没有通过。所以,不以面试长 短论英雄。

中午在职工餐厅吃自助,下午继续面。

第二轮8V1,平均每人不到十分钟,仍然是随便问。因为专业背景原因,被问到证劵业务里怎么利用机器学习,当时就蒙了,因为证劵里面受各种不可控外在因素主观因素太多,还真不知道怎么利用,支支吾吾了一会儿,那边就笑了。然后我就出来了。

在上海期间受到有道二面的通知。有道的HR就是叼,只通知时间地点,与之前一样,不问你是不是有时间,也不发邮件,直接说你记下来,爱来不来啊~回来就看到论坛上黑有道,不知道我能走到第几面。晚坐动车归京,且冷且累。求报销路费,卡里没钱了。

2013-12-28

返帝都。

邮箱里有一封前天大众点评的测试邮件,已经错过了。

2013-12-30

将论文抽出一章改写了一篇科技论文在线。之前有篇水文,如果不能够,只能拿这个凑数了,但愿吧。

2013-12-31

收到某行某行某机构的通知。

上午收到了农商行的复试邮件,我不是已经被投死了么?难道他们想要招的是杀手?

下午有道二面。等了一个多小时,做好了应对各种数据结构和回答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的准备,但是最后被证明是一次友好的谈人生之旅。我问难道不用写代码么?那人说上次不是已经写过了么?

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14篇: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商隐怀古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全班同学一起背诵《锦瑟》。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二、简介咏史怀古诗。

(一)涵义: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只是叙古事,而且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首先,弄清史实。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情感。最后,分析技巧。

三、字音。

如:嵬卜柝四纪为

四、1.听泛读,注意划分节奏。

2.全班齐读。

五、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六、再读诗歌,鉴赏诗歌。

(一)弄清史事

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历史人物:唐玄宗杨贵妃

请大家概括本诗的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②马嵬兵变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二)体悟情感。

1、推敲作者对古人事的态度,领悟感情 在这首诗中究竟是怎样体现作者情感的? (1)、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通过“徒闻”加以否定,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也写出了玄宗的悲痛。 (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对比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3)、除了颔联以外,还有哪里作者也采用了此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颔联

明确:对比手法。“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对比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尾联

明确:对比手法。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更加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2、是什么触动了李商隐思古之幽情?(创作意图)

李商隐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变,联想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再联想到了李杨二人当年的七夕立誓以及唐明皇的召魂之举,并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3、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

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那么我们从《马嵬》一诗中懂得哪些道理呢? 明确:忧患与安乐轻与重玩物丧志防患于未然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放在后半句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写作技巧。

1、对比。

2、倒叙。

七、课堂小结。

本诗写作技巧采用倒叙手法(章法结构)和对比的手法。在鉴赏咏史咏怀诗是要记住三步骤:史实——感情——技巧。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完成相应的练习册习题。

九、板书设计

对 比

倒 今:寻仙妄为 —— 死别是真 叙 昔:军中逃难 —— 宫中作乐

马嵬赐死 —— 七夕盟誓

天子不保 —— 百姓可全

荒淫误国

第15篇:《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

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四、诵读诗歌 1.重点字词解释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2 如何:为什么。

2.教师范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五、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赏析《马嵬(其二)》内容意境 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赏析:首联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之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他生来世为夫妇的事渺茫难求,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3 赏析:颔联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相对比,当时和现在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的兵谏。

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赏析: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上。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4 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六、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

七、艺术技巧

1.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暗含讽刺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16篇:《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 诗歌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公开课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几天老师为了公开课都快魔怔了,连做梦都与它有关,昨天晚上我又做了个梦,梦见我变成了一条汉子,今天呢,我要把这个梦给大家情景再现一下,这个梦是由一段音乐开场的。(放音乐)

二、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记述

①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③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④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⑤《马嵬》,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三、我们之前预习过,这是一首咏史诗,在看诗歌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之前讲过的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寻找连接点)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

(体悟感情) (3)运用什么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

(分析技巧) 我们今天就按照这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

四、步骤一:弄清史实,感知诗意:也就是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我们来读一下这首诗。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事件?马嵬之变。事件的主人公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相识相知---三千宠爱---七夕盟誓---安史之乱---马嵬之变---海外招魂

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整体感知诗意: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暗藏典故),来生未可预知,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夜里空听到禁卫夜间巡逻时的梆子声,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这一日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一年才会一次面。

为什么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普通百姓能够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第一个步骤完成了,接着往下看。

五、步骤二:寻找连接点,把握感情态度 了解时代背景:论世。 了解诗人经历:知人。 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文本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诗歌时代色彩不够鲜明或不清楚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写作背景: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途经马嵬,远远望去,马嵬坡杂乱地长着灌木丛和荒草,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有感而吟《长恨歌》。一边的七师哥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味,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

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1,、诗中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颔联)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颈联)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发出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前者为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想到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问4:(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指向时间,前者指眼前,后者指以往。以往生活是什么样的?眼前情况又怎样?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以往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处,所以他讥笑牛郎织女一年一次七夕相会,可以看出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而眼前“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甚是明了,要求“赐”死杨贵妃,“此日”的结果是“当时”的原因造成的,显然前后句是颠倒的因果关系。

(5)颈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对比

3. 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首联)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无法预知,但今生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 综合前面的所有内容,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关系?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却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还“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启发世人记住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吸取教训。 5.小结谋篇布局,历史顺序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先写“玄宗之悲”,后写“马嵬之变”,最后也是“义山之叹”,诗歌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叙事方法?——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更能突出因果 。

六、诗旨探究

唐玄宗对于作者而言是古人,马嵬之变是一段历史,所以作者很可能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借古讽今

启发世人记取历史悲剧: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最终害人害己,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讽刺和批判甘露之变。

七、步骤三:分析技法

怀古诗词最常用的技法有对比、用典等。 本诗最主要的方法是对比,也有用典。

八、作业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唯有树长生。 问: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两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九、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下搜集李商隐的诗词名句并背诵。

3、做《学习指导》上的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马嵬(其二)

李商隐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借古讽今

第17篇:《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

2.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相关资料

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马嵬之变: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三、诵读感知

1、范读

2、学生诵读

四、诗歌欣赏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材写作的,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颔联分析

a、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1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b、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c、“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d、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对比反衬手法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2)颈联分析

a、“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明原因,但原因很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b、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对比

“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 a、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表明不可信的? 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b、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3、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a、从内容及手法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

四十多年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心爱女子,与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形成鲜明对比。 b、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反问。

普通百姓卢家能保住莫愁,唐玄宗贵为天子却失去了最爱的女子。 c、这种情况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正常。

唐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自然无法保住杨贵妃。

d、这一反问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感情? 明确:“讽意至深”

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倒叙手法的使用

从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看,应该先有“马嵬之变”,后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倒叙。

从整体上看是的诗歌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之间的对比

五、小结

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

六、拓展延伸

3 咏史诗鉴赏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简洁的文字、精炼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或感慨岁月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它们大多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蕴博得人们的青睐。这类诗歌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甚至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从诗歌内容上看,往往是咏史和抒怀相结合。从抒发的情怀来看,咏史诗大多将史实和社会现实、个人遭遇联结在一起。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意象、典故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析与评价。有时不但考查诗歌常识,也涉及有关历史事实,所以需要一定的综合素养。

三大类型:

1、借古讽今,讽喻现实

马 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简注】长恨歌:即白居易的《长恨歌》,叙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银河:阻隔牛郎、织女的天河。

石壕村:在河南陕县东南七十里,此处指杜甫《石壕吏》诗中叙说的夫妻因避兵役而惨别的故事。长生殿:唐玄宗所造宫殿,故址在陕西临潼县骊山西北麓华清宫内。

【提示】诗说民间夫妻生离死别的悲惨远远超过帝王。借用名人名篇作论,短小中见意蕴。

2、感慨兴亡,昔胜今衰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注】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时为贵族聚居的地方。

朱雀桥:在南京城秦淮河上。

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提示】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

4 无穷。

3、评论历史,感怀身世。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解析:王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家国之感。

(1)女子貌美入宫而被冷落,和男子怀才入朝而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情。杜甫咏王昭君,也不过是借昭君之事,叫自己胸中之块垒。

(2)当时杜甫漂泊西南,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另:咏史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解读程序:披史入文,披文入情。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有关背景,要读好注解,这是读懂咏史诗的一把钥匙。

(2)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区别。一是不要把咏史诗看成是历史,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忠于史实。二是不要把咏史诗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出全面的评价,只是抒发某种感慨。

(3)在鉴赏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从而领悟诗人真正的写作意图和感情。

(4)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

七、作业

题乌江亭 (1)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2)

【简注】(1)乌江亭: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2)才俊:豪杰之士。

乌 江 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1)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2)

【简注】(1)中原一败:指垓下的大败。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地属中原。 (2)肯:谁肯,岂肯。

乌 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1)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简注】(1)鬼雄:鬼中雄杰。 (2)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大体上作南北流向,故自汉初至唐,称这段江流东岸至海边的地域为“江东”,亦称吴中。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板书: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

讥讽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6

第18篇:《菩萨蛮》(其二)学案

《菩萨蛮》(其二)学案

《菩萨蛮》(其二)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

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目标1,2(重点)

目标3(难点)

学法指导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景、情的角度切入这首词。理解词人是如何写景的,又是怎样言情的。景与情又有怎样的关系。在谈及这首词的情感时,能知人论词。

【诱思导学】(预习展示内容)

一、形式认读《菩萨蛮》(注意韵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游人只合江南老

应该

2、春水碧于天

3、垆边人似月

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

4、皓腕凝霜雪

洁白

、还乡须断肠

一定,应当

三、内容理解

、请从词作第

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所写的内容。

答:

江南好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四、思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美女那么多,词人为什么偏偏提到“垆边人”?(垆边有家的感觉,貌美的垆边人唤起了他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学生感悟

【预习展示】(我敢

我能

我行

【合作探究】

、(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幅江南美景图,美在何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

碧水阳春(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与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2、(故园之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乡为何一定要到老?还乡又为何断肠?

答:

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3、(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

答:

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达标反馈】

一、自我检测

、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

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有感情背诵此词

【学后小结】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后搜集韦庄的其它四首词,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其故园之思。

老师我想对您说:

【预习作业】《张中丞传后叙》诵读(字音、句读),把握其结构,合作解决字词。

第19篇:杜甫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翻译: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 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 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 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第20篇:道德讲堂心得体会其二

道德讲堂心得体会其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亲和力,吸引全市干部群众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修养、社会文明程度和文明城市建设水平,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道德讲堂”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好人好报的道德取向,用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引领城市发展,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道德是文明之基,城市的发展需要道德力量来推动。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更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自觉提升自身形象,在文明城市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以其社会示范和社会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它是社会的主体性道德,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中居于首要地位。实践也证明,社会的腐败和堕落往往是从国家官员的腐败和堕落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以“官德”建设带动全民的、各行各业的道德建设。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防治腐败,促成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威望,对此,我们不仅要以法控权,强化吏

治,而且应该从治本做起,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公务员保持廉洁的自觉性,构筑防治腐败的第一道线。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坚定政治信念。一个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于部,必须首先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自觉从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形象和权威的高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增强全局观念。自觉维护和服从大局,这是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起码觉悟。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一定要自觉地、无条件地牺牲局部利益,保证全局“一盘棋”,决不能在口头上喊“保持一致”,行动上却各行其是。三是要增强党性原则。我们的公务员队伍绝大多数是党的一员,所以更应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每一名国家公务员都要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和党的纪律,在繁重的工作实践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性原则要求,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各种场合和各种条件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希望我们以举办“道德讲堂”为载体,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宣传文明,弘扬道德,站在更高的起点,继续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持续提升自身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以良好的道德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塞下曲古诗其二
《塞下曲古诗其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