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采莲曲二首(其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0: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采莲曲二首(其二)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罗、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古诗吗? 生(大声地):喜欢!

师:通过近两年的学习,我们在诗人的带领下,从古诗中领略过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欣赏了柳枝的婀娜多姿,感受到了枫叶的红艳灿烂。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诗——《采莲曲》。

师:(板书课题)“莲”是个生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谁能读准诗题?(指名读,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 师:《采莲曲》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120页,自由读读古诗,再把双横线中的生字圈划出来,大声地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多读,读准字音)

师:(出示字卡:罗、裁)这些生字朋友谁认识?(重点指导读准“裁”字) 生1:cái裁。

师:你能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读准这个字吗? 生1:“裁”是平舌音。 师(赞许地点头):你说得很对。还有谁读得准? 生2(大声地):cái裁。

师:平舌音咬得准,声音也很响亮。 生3(更加洪亮):cái裁。(师向他竖起大拇指) 师:全班一起读。 生(齐声):cái裁。 师(出示“莲蓬”字卡):去掉拼音小帽,谁会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教师相机贴“莲蓬图”)

师(出示写有词语的“荷叶”卡片):生字会读了,这些词语谁会读?

(依次出现“荷叶、芙蓉、两边开、看不见、一色裁、乱入池中、罗裙”等词语,指多名当小老师带读,教师相机板贴“荷叶”,并相机解释:“罗裙”——是用丝绸裁剪制作出来的裙子;“芙蓉”——在诗中指的就是荷花。)

师(指黑板):大家看,“池塘”里有荷叶,有莲蓬,还差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荷花! 师(出示荷花):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老师就请谁用荷花来装扮池塘。大家先自由大声地读读吧。

(学生迫不及待地自由练习读古诗)

师:请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读对了,请你夸夸他;没读对,请你帮帮他。(同桌互听互读,教师巡视)

师:谁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整首诗? 生1:读古诗。 师:谁来评一评?

生2:他的字音都读准了,就是不够流利,中间卡了好几次。

师:你不仅听得认真,而且评得有理,不仅能肯定这位同学的优点,还能提出建议,就请你来装扮池塘。

生2:(把“荷花”贴在“池塘”里) 师(面对生1):你能再读一次吗?老师相信这次一定比上次读得好。

生1:(读古诗。准确、流利) 师:真棒!还有哪位同学想读? 生3:读古诗。(准确、流利地朗读,而且声音洪亮)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4:她读得很好,每个字都读准了,句子读得很通顺,而且声音响亮。 师(把“荷花”递给生3):请你来装扮池塘吧。(生3高兴地上台贴“荷花”)

师:下面我们来个小组赛读,怎么样?(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饶有兴致地赛读古诗) 师:两组同学不分上下,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古诗吧。(学生大声齐读) 师:同学们的古诗都读得很准确、很通顺,瞧,荷花向你们张开了笑脸呢!(教师贴“荷花”)现在,我们就到池塘边去看看吧!

三、品读古诗。

师(CAI:荷塘风光):看,池塘里,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片连着一片,粉红的荷花竞相开放,有的全开了,有的是个花骨朵,有的还露出了黄黄的小莲蓬,多么迷人的荷塘风光啊!

师:(CAI:采莲姑娘的歌声)听,这歌声多好听啊!原来,池塘里还有人呢!这就是“闻歌始觉有人来”。

师:(CAI:出示第四行诗句)谁来读读这一句? 生1:读诗句。(强调“有人来”)

师:池塘里真的是藏着人呢!本来满眼尽是荷叶、荷花,突然听到歌声,该是多么惊奇啊。谁再来读读?

生2:读诗句。(强调“闻歌”“始觉”) 师:你真的是大吃一惊呢!还有谁想读? 生3:读诗句。(语调柔美动听)

师:我听出来了,你不仅感到惊奇,还被美妙的歌声所陶醉呢! 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吧。(学生齐读) 师(指大屏幕):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大家读读整首诗,找找原因吧。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与学生交流)

生:因为姑娘穿的罗裙跟荷叶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板书:荷叶罗裙):你是从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一行诗中的“一色裁”知道的。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诗中的关键词“一色裁”,就知道了罗裙和荷叶的颜色是一样的。理解关键词语读懂诗句,这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师(CAI:出示第一行诗):谁来读读这行诗? 生1:读诗句。(语气平淡) 师:姑娘穿的罗裙和荷叶是一种颜色呢!(教师强调“一种颜色”)你能再试试吗? 生1:再读诗句。(强调了“一色裁”)

师:荷叶、罗裙绿得一模一样,让人难以分清。(望着另一名学生)你想读吗? 生2:(点头)读诗句。 师(欣赏地):荷叶是绿的,罗裙也是绿的,就像是从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 (指多名学生美读诗句) 师:(CAI:姑娘划船)快看!采莲姑娘划着船过来了,她们穿的罗裙,真的和荷叶是一样的绿呢!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沉默片刻,有学生激动地举起了手) 生2:姑娘的脸和荷花都是红扑扑的。 师(惊喜地):你说得太好了。(板书:荷花脸)姑娘粉红的脸多像一朵开放在水中的芙蓉啊!

师:(CAI:出示第

一、二行诗)谁能美美地读? 生1:读诗句。(强调“两边开”)

师:粉红的荷花、粉红的脸,真漂亮! 生2:读诗句。(很有感情) 师(高兴地):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那美妙的情景呢!请全体女生读。(女生齐读) 师:真是花美,人更美!来,咱们一起读。 (师生齐读第

一、二行诗,教师师相机做动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姑娘的罗裙绿得像荷叶,姑娘的脸庞红得像荷花,难怪只听见歌声,看不见人呢!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请大家再读读古诗,仔细地找一找。(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与学生交流)

生:池塘里有很多的荷叶,小姑娘被遮住了,所以看不见。 师:(板书:池中人)对啊,采莲姑娘划着小船进入池塘里,和荷叶、荷花混在了一起,让人看不清楚,这就是“乱入池中看不见”。(CAI:出示第三行诗)谁来读?

生1:读诗句。(强调“看不见”) 师:是啊,哪里看得见姑娘啊! 生2:读诗句。(强调“乱入池中”)

师:采莲姑娘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乱入池中! 生3:读诗句。(摇头晃脑)

师:荷叶、荷花真多啊,都不知道姑娘藏在哪里了!请全体男生读。(男生齐读) 师:(CAI:出示第

三、四行诗)姑娘和荷花池已经融为一体了,难怪“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指多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四、诵读古诗。

师:同学们读得真是有滋有味,都被这满池的荷叶、荷花吸引了。 师(激情描述):诗人王昌龄也和你们一样,深深地陶醉了,他站在池塘边,看到那片片绿荷,朵朵芙蓉,随风摇曳,尽情开绽,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动听的歌声,他这才发觉,池中竟然还有采莲的姑娘!她们穿着绿绿的罗裙,红红的脸颊在荷花的映衬下是那么的美。看到这里,他不禁吟诵出这首采莲曲:(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起来。)

师:你想像老师这样配上音乐来读诗吗?先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好吗?(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师(CAI:去掉诗句,出示荷塘画面)谁想来试试?(学生积极举手,教师随机指名朗读) 师:(播放音乐)现在你就是王昌龄,正站在荷花池边欣赏美景,吟诵诗句。 生1:背诵古诗。(背得有滋有味,同学们都忍不住鼓掌。)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么美的诗句。还有谁愿意来诵读古诗?(指多名学生上台配乐吟诵)

师:男女生比一比,谁更像小诗人,谁读得更有感情,好吗?(男女生赛读)

师:瞧,不知不觉,大家都能背诵古诗了。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吧,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师生配乐齐诵)

五、课外拓展。

师:还有许多诗人都被这采莲的情景所陶醉,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CAI:《江南》)(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指名读,师生齐读)

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找一找、读一读其他诗人写的与采莲有关的诗句,并把今天学习的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解释

采莲曲教案

《采莲曲》

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采莲曲》教学设计

采莲曲教学设计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专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莲曲教案 北师大版

《采莲曲二首(其二)》教案
《《采莲曲二首(其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采莲曲二首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