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如何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6 18:01:5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500字左右。

3.开题报告中,首页中“论文题目”、“姓名”、“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小三号加粗字体填写,其余内容均采用五号宋体填写。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本课题的创新点及解决方法

3.主要研究内容

4.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号、出版年月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推荐第2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选题的目的和依据

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的基本内容,构思及初步见解;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和所需的科研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工作量、工作进度计划和经费估算。

开提前做好调差研究、查阅资料

做开题报告前,研究生经过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等选题过程,写出“开题报告”,供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有关专家审阅。审定开题报告的专家小组一般由研究室或导师出面聘请同学术领域的三至五名高级科研人员组成。导师和课题组的同志参加开题报告会。经集体评议并填写相应学位的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一般在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硕士生于第三学期最后三周内完成。

开题后进行修正、提高

开题报告后,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正式进入论文工作,如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的基本内容时,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并按程序重新审批。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推荐第3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二、目录:

1、行政效率的定义

2、正确认识提高行政效率对我国的意义重大

3、评估标准

4、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

5、我国的行政效率现状

6、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7、认真处理行政效率与相关问题的关系,实现行政管理总体目标

三、关键词: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的评估标准 行政管理 基本途径

四、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目前我国行政字处理管理面临着自身发展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的矛盾,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有效的行政管理,以确保国家总体目标,社会总效益的实现。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集权的,大包大揽的政府已不再适合中国发展的要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不仅我国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对我国整个行政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今所需要的政府应该是一个“精干,廉价”的政府。从行政文化来讲,现代行政文化讲究的是法治,理性,功绩主义,效率观念,民主观念,对行政效率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甚至可以说,行政改革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现代行政价值体系以“服务,效率,廉洁”为第一,效率是重大问题,如何通过行政改革来提高行政效率,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课题。

五、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本文通过对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加以论述, 以图唤起各级行政机关(组织)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联系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探;最后,对其它行政管理目标的辩证关系进行简述,以使对提高行政效率做出科学把握。

六、研究的方法与手段:通过整合现有文献资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阐明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剖析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最后归纳出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七、参考文献:

1、张康之、李传军《行政管理教程》

2、王军主编《中国行政管理概论》

3、《邓小平文选》第3卷

4、姜明安、张纯协主编《行政法学》

5、《公务员法》

6、李佳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7、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8、施九君《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

推荐第4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期待可能性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研究探讨的比较多,不过由于我国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许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直到今天,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价值以及理论本身,都没有居绝对优势地位的学说。虽然对于期待可能性刑法理论上尚争论不休,但其合理意义早已存在于刑事司法实践中,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文着重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研究,先简要介绍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形成发展等基础法律问题,再分析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和适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在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借鉴的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

(2)研究意义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考虑行为人本身的实际情况,不强人所难,能达到事实上的合理性和实质正义,不给被告人附加多余义务。因此,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可以给刑事责任的认定提供人性的标尺,使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且在刑事司法方面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可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更容易实现我们司法公正与合理的目

标。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1、期待可能性的概述

(1)刘昌强、崔志鑫在《穿越的路径》中主张从狭义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仅从行为时的外部情况考虑,期待行为人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其他适法行为的可能性。

(2)崔兰、崔志强在《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张从广义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行为人行为时的各种因素,能够期待行为人选择合法行为,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适法的行为,就不能对行为人的行为要求承担一定的责任。

2、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

(1)龙立豪,马六生在《论期特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中主张故意、过失构成要素说,他们认为应当把期待可能性置于故意、过失中来理解,期待可能性是故意和过失的构成要素,包含在故意与过失之中,有期待可能性,就存在罪过心理,无期待可能性,就无罪过心理。

(2)陈兴良在《刑法学》期待可能性一章中主张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说,他认为期待可能性作为客观的责任要素,与责任能力以及作为主观要素的故意、过失构成责任的三大要素,只有三者同时具备,行为人才具有有责性。

(3)姜晓贞在《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与我国刑法的关系》中

主张阻却责任事由说,认为期待可能性不是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也不是故意、过失构成要素,而应当将不存在期待可能性的情形,理解为一种责任阻却事由。

(4)马克昌在《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张可罚的阻却、减少责任说,他认为没有期待可能性的场合,如同没有责任能力的场合一样,并不是成为没有责任,只是成为没有可罚的责任。

3、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1)陈兴良在《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中主张行为人标准说,他认为以行为人自身的具体情况为标准,根据此人在此时此景之下是否能够实施适法行为来确定。

(2)舒洪水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本土化思考》中主张国家标准说,认为应当以期待行为人实施适法行为一方的国家或国法秩序为标准,考虑其具体要求。

(3)卢蕊在《期待可能性判断浅析》一文中主张平均人标准说,她认为应当把平均人放到行为人的处境看是否能够期待他们实施适法行为,根据平均人是否会实施与行为者同样的行为来确定。

(4)付立庆在《人权标准说—认定期待可能性有无的一种新标准》中主张人权标准说,将期待可能性有无之认定应以被期待者之人权之充分关注为旨趣。

4、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

(1)杨兴培在《期待可能性的实践批评》中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引入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在法治社会里,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评价

与认定,应当坚持“规范在前、价值在后”的基本原则,而不是颠倒,期待可能性作为一种人文价值,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应当让位于刑法规范。

(2)高晓飞在《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国化的困境与思路》主张引入期待可能性,他认为引入期待可能性有利于促进我国刑法基本理念变革,有利于合理解释我国刑法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使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

我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地位和判断标准两个问题,学者们的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造成了期待可能性理论在适用上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刑事责任的确定缺乏人性的标尺,使得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鉴于期待可能性存在的理论价值,我认为应当对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地位和判断标准作进一步研究,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提出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借鉴的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刘昌强 崔志鑫.《穿越的路径》.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10年第7期

[2] 崔兰 崔志强.《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载《企业家天下》2009 [3]龙立豪 马六生.《论期特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4]陈兴良.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姜晓贞.《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与我国刑法的关系》.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5期第29卷

[6]马克昌.《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载《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1月第1期

[7]陈兴良.《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8]舒洪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本土化思考》.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3期

[9]卢蕊.《期待可能性判断浅析》.载《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8月

[10]何立庆.《人权标准说---认定期待可能性有无的一种新标准》.载《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1]杨兴培.《期待可能性的实践批评》.载《金陵法律评论》2008年第1期

[12]高晓飞.《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国化的困境与思路》.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5期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主要研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主要分析主流学说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三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问题,包括判断标准和适用范围。第四部分,主要谈我国刑

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意义。

研究目标:

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对我国刑法理论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提出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

四、进程规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1.2011年3月1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

2.2011年4月15日前,完成论文修改稿并提交指导老师;

3.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论文第三稿提交指导老师审阅与定稿;

4.2011年6月10日前,提交论文答辩稿,准备论文答辩;

5.2011年6月18-19日,参加论文答辩。

推荐第5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 xxxxxxxxxx

论文题目

gis指挥城市应急

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城市是以人为主题,有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灾害等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复杂空间地域系统。随着我过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构造人口急剧膨胀,因认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叠加造成的灾害事故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9.11事件和XX年春天流行的“非典”引发了全球思考。除此之外"每年发生在工矿企业和建筑工地等的安全事故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像这样的突发性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偶然性,让人们难以应付,因此实现城市公共安全对于保障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城市是否具备防范灾害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其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目前应对城市突发事故的决策主要依赖于各自独立的管理部门,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领导者掌握的信息量以及个人知识、经验水平, 但由于人为因素过多, 难免产生一些错误的决策。一旦发生灾害, 错误的决策不仅容易导致在组织群众疏散和防止灾害扩大方面贻误时机, 而且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 无论是各种主要的自然灾害, 还是人为的工业灾害, 对其监测、预报、评估以及防灾、救灾、恢复、教育、保险与综合管理的每一过程和环节都与空间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如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 灾害发生地的社会经济易损性及抗灾能力、人员分布、灾害应急救助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等。因而综合运用灾害科学和信息技术,建立集基础信息管理、灾害信息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各种灾害分析模拟、公共安全规划、应急决策模式于一体的应急决策系统, 将在城市公共安全中发挥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作用, 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迫在眉睫。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中心)的职责就是按照有关程序准确、及时、高效地指挥调度社会社会各方力量对紧急时间进行救援或帮助。有效的指挥调度必须以正确的决策为前提,而科学、周密的决策则需要以大量的实时信息为依据。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政府、社会各种信息充分共享、综合加工处理、形象直观地给出辅助决策,就成为提高现代化智能化的应急指挥与传统区域性、封闭性、部门单一性、人工经验性应急指挥的区别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则成为实现以上目标提供了技术手段,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1、通过阅读大量与选题相关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采用评价法对过去的研究进行综合性评价,借鉴其经验,实施自己的创新研究。

2、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测试。在研究的过程中,多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进一步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研究内容: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集成rs、gps、三者的优势,发挥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的特有功能,建立起以gis为核心的应急系统模型框架以及相关子系统。对事故现场和救助机构实时动态监控。对人力、设备和车辆进行实时调度和配置。对于城市中突发性灾害事故的救助提供辅助决策。

3、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调查、图书馆查阅、走访等几种方式来收集信息,根据过去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验证预期的结果。

可能存在的问题:

1、目前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了解得还不够全面。

2、由于系统的庞大,起数据也许不容易在有限的时间里收集齐全,由于城市的某些机密性。对于一些应急配置为能了解。缺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存在性。

3、在二次开发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可能存在诸多问题。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结果

a) 恰当进行数据建设规划

b)平台选型要权衡多种需求

c) gis要留有足够的接口

d) 多种服务提供支持信息

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积极深入的探讨,分析国内外的现状,找出gis在城市应急中应用的具体办法,利用它来保证城市的安全。

5、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 0 年 月 日

6、教学单位意见。

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名(公章):

2 0 年 月 日

推荐第6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农村村级财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论文大纲:

1农村村级财务制度建设现状

1.1农村村级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

1.2农村村级财务制度的建设现状

2 农村村级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农村村级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

2.1.2 民主理财意识淡薄

2.1.3 监督制约缺乏力度

2.2农村村级财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财务制度缺乏监督

2.2.2 财务制度缺乏保障

2.2.3 村领导缺乏财务意识

3 建设和完善我国村级财务制度的对策

3.1公开本村财务制度

3.2 重视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

3.3 提高农民对财务制度的监督

3.3.1农村的法律教育

3.3.2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3.3.3建立健全村、社的财务制度

3.3.4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把财务公开落到实处

3.3.5推行代理记账制、村账镇管制

[1]陈顺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研究》,黑龙江大学,2012年2月

[2]《农村经济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

[3]吴家真,《村级财务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

[4]财政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国际研讨会报告集》,2005年

[5]《中国乡村建设道路探索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6月

[6]《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年12月

[7]陈念东、金晶,《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8]徐丽,《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13期

[9]《当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1月

[10]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中国财经,2009年10月

[11]褚颖//杨君,《农村财务管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年11月

[12]李彤,《农村财务管理》,金盾出版社,2009年3月

[13]胡冬鸣,《农村企业财务管理问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11月

[14]罗青平,《当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农业科学,2012年3月

[15]何伟威,《村镇财务管理与统计》,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年2月

[16]张红,《财务管理》,中国金融,2012年2月

[17]鲍新中,《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鹭江出版社,2011年11月

[18]戴书松,《财务管理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19]潘林,《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研究》,长江大学,2012年5月

[20]许正刚,《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6月

[21]许多,《村级财务管理改进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6月

[22]Edward Field,《The Eentials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for Nonfinancial Managers》,American Management Aociation,Jan.2011

[23]MichaelL.Werner,《Management Accounting》,Lixin Accounting Publishing House,Oct.200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村财务公开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

农村财务公开是当前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几年来,各地都按照中办《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大了农村财务公开力度,出台了公开的措施,使财务公开工作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逐步走上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这对于增加财务透明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

群干群关系以及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别地方在财务公开工作中,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并且愈来愈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我想根据自己所学过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我对农村财务公开问题的调查及认识,从技术以外的层面对我国农村财务公开问题进行探讨。

国内外动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也在摸索中逐渐前进,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对村务公开中的财务管理也有许多认识。谢莉在其文章《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中指出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六大问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重大项目实施随意性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监督乏力,人才缺乏。胡道平在文章《新时期如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中提出了四大问题:思想认识的偏差,制度执行上存在问题,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管理职能存在问题。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可见村务公开的制度还有待完善。

外国研究这个主题的代表人物是塞缪尔.亨廷顿。他认为,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最大差别在于人民大规模的政治单元中参与政治和受到政治影响的程度扩大了,因此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方面是整个社会的各种社会集团在村镇以上的层次参政,以及发展了诸如政党那样的新的政治体制以组织参政。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村务公开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中西方的国情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我们必须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看待村务公开这个问题。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农村财务公开研究的领域不断得到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得到创新,研究论文、著作数量逐渐增多,质量也日益提高。通过研究这些研究论文,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农村基层财务公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财务公开机制的设想与具体对策和财务公开的成效和问题等方面。学术界对财务公开的

研究虽然很多,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理论方面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对财务公开具体处境的研究还值得进一步重视;研究的队伍仍需要不断壮大。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基层财务公开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使农村基层财务公开成为推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源泉。

初步设想及突破点:

本论文针对目前农村财务制度改革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在全面分析农村基层财务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完善农村财务公开体系。在对农村财务公开问题的探讨中,挖掘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了其它管理学理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农业政策理论等,从管理主体要素中找出共同点,在农村财务公开体系中加以利用。指出了农村财务公开应遵循的原则、公开的形式、内容和公开程序,强调了民主理财小组设立的程序、要求和职责,明确了农村财务人员权责及聘用办法。通过这个方面研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农村财务公开体系。

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而村级财务公开则关系到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因此,完善农村基层财务公开义不容辞。

本文通过农村的财务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研究农村财务各方面的解决方法,探讨了我国农村基层财务问题存在根源,分析了我们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从这些方面入手来制定方法改进制度,旨在能改善我国农村财务。

可行性论述:

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既是九亿人口的农村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农村中存在的一个最敏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构建。由于我国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公开不到位、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及财务公开这一项紧迫而又复杂的工作,并确保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是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推荐第7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江西理工大学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名

申请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硕士 专 业 名 称 建筑与土木工程 研究生姓名 导师、职称

二Ο一五年三月

目录

1选题依据 ......................................................................................................................................1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1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 2 文献综述 .....................................................................................................................................2 2.1 当前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 ..............................................................................................2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 2.1.2 国外研究现状 .............................................................................................................................3 2.1.2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4 3.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 3.1 研究内容 ..........................................................................................................................4 3.2 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5 4.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6 4.1 拟采取的技术线路 ..........................................................................................................6 5 可行性分析 .................................................................................................................................6 5.1 资料来源 ..........................................................................................................................6 5.2 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 ..............................................................................6 6 预计成果与创新之处 .................................................................................................................7 6.1 预计成果 ...........................................................................................................................7 6.2 创新之处 ...........................................................................................................................7 7 论文结构框架 .............................................................................................................................7 8 进度安排 .....................................................................................................................................9 参考文献: .....................................................................................................................................9

1选题依据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罕遇地震发生时往往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建筑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使得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以减小地震带来的损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造型复杂的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因此也产生了很多平面不规则结构。由于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布置不规则,导致结构自身刚度分布不均匀,结构严重偏心,扭转效应十分明显。楼梯作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结构共同抵抗地震作用。从汶川震害调查发现,地震中楼梯以及与楼梯相连的构件的破坏较为严重,楼梯作为逃生通道而首先受到破坏。汶川地震后,楼梯的抗震性能受到广泛重视,楼梯的存在对结构平面刚度分度、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对于平面不规则结构,楼梯作为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整体内力分布起着很大的作用。带楼梯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抗震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的形式日益丰富,地震作用分析的手段越来越多,弹性分析的不足也日趋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结构设计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分析方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复杂结构的分析中,使得弹塑性分析成为手段运用到结构分析当中。弹塑性分析由于精度高弥补了弹性分析的不足,帮助设计人员很直观的找到薄弱部位,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行性能评估,减少设计的盲目性,使得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在于找到楼梯对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通过对不同楼梯布置位置与楼梯数量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影响的分析,找到合理的楼梯布置方案。把楼梯当作抗侧力构件,减小平面不规则结构中存在的扭转效应。对楼梯设计方法进行改进,以减小楼梯在地震作用下得破坏,保证楼梯在紧急情况下得畅通,减小损失与伤亡。楼梯作为竖向逃生通道,疏散人群,要求在罕遇地震下达到保障生命安全的基本目标。然而在历次震害调查中发现楼梯的破坏尤为严重,因为结构设计时楼梯往往作为单独的受力构件设计,并未对楼梯进行抗震设计,楼梯往往成为第一道防线受到严重破坏。通过对楼梯的抗震设计,使楼梯在强震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达到在未来地震中具有预定的抗震性能水平。楼梯作为竖向逃生通道而不

1 发生破坏,减小建筑破坏,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2.文献综述

2.1 当前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

2.1.1 国内研究现状

汶川地震以前,国内关于楼梯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国内外对楼梯设计通常的两种做法:1.建模中将楼梯间板厚设为0,在板上输入恒载和活载。2.楼梯间开洞,手算楼梯荷载,以集中荷载的形式加在楼梯梁所在的位置。这两种做法只考虑了荷载的传递,并没有将楼梯进行整体计算,没有考虑楼楼梯对整体刚度的贡献,楼梯都是单独进行设计,配筋按照规范的构造配筋,未进行抗震设计。汶川震害调查发现【1-6】,大部分房屋中,楼梯的破坏尤为严重,作为竖向逃生通道,楼梯成为第一道防线受到破坏,对地震时逃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受到的损失更大。自汶川地震后,新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楼梯设计条文规范做了相应的增加或者修改,要求考虑楼梯进行整体计算,考虑楼梯对整体的刚度贡献。以提高楼梯的抗震性能,楼梯的抗震性能受到越来越受的专家学者重视,对此楼梯也开展了不少的研究。

(1)在国内,学者曹万林【7-8】在1996年最早开展带楼梯框架结构弹塑性研究工作,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楼梯对结构层刚度的贡献较大,设计时不能忽略。分析了楼梯对框架结构的强度、刚度、破坏特征和弹塑性性能的影响,得出楼梯对结构刚度影响较为明显,并提出带楼梯框架结构的静力计算模型。

(2)清华大学的王奇、马宝民【9】运用TUS空间结构分析软件通过对带楼梯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楼梯对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整体刚度,构件内力影响较大,对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影响较小。

(3)焦柯等【10-11】提出了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的方法。基于弹塑性分析软件etabs和abaqus,对楼梯参与整体作用分别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了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出现的顺序、楼梯相连构件刚度退化情况、楼梯位置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得出在大震作用下楼梯对结构的内力、变形和损伤影响较大。建议整体分析应该考虑楼梯刚度。

(4)沈靓、柳炳康等【12】使用sap2000软件,通过建立带楼梯和不带楼梯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楼梯对结构的振型、周期、侧向刚度、层间位移均有影响。

2 (5)代红军、祁皑【13-15】等人利用大型结构软件etabs设计了1个不含楼梯和2个包含楼梯的模型,得出楼梯对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均有贡献,顺梯板方向刚度增加更多,楼梯参与整体建模计算,可能会导致扭转周期提前。梯段板的宽度改变也会也会明显改变楼梯对两个方向刚度的贡献程度,垂直楼梯方向影响更大,顺梯板方向的地震反应改变较小。

(6)冯远、吴小宾等【16-17】通过对计入和不计入楼梯的18个框架模型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楼梯位置、不同楼梯数量对框架结构的影响,结构表明楼梯数量越多,对结构贡献的刚度越大,楼梯布置在周边时对楼层位移角减小较为明显。

(7)西南交通大学孙喜晶【18】对带楼梯和不带楼梯的两个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楼梯时,在顺梯板方向会产生非均匀的轴向应力,梯板处于受拉状态。

(8)崔井秀【19】研究表明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不可忽略,顺梯板方向刚度提高更明显,对地震力具有放大作用。梯板主要承受的是轴力,对框架结构设计是应该将楼梯整体建模,考虑楼梯的刚度贡献。应考虑对楼梯进行抗震设计。

(9)北京工业大学的朱玉玉【20】选取典型的普通框架结构底层楼梯间单元和一种设置滑动支座的框架楼梯间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两种空间楼梯间试件的两点水平加载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二者的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承载力、变形性能、耗能能力、刚度退化以及滑动支座的效果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普通框架楼梯间的楼梯构件参与抗侧力工作,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但变形和耗能能力较小,延性也较差。而设置滑动支座的框架楼梯间的承载力和刚度虽有所减小,但变形性能和延性好,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表明滑动支座改变了框架楼梯间的后期抗震性能。

(10)张望喜、易建伟等【21-22】研究了带楼梯框架在反应谱作用下,楼梯的参与使得框架梁柱最大弯矩绝对值减小,与楼梯相连的框架梁柱构件受到的影响最大。

(11)马进等【23】通过一层两跨带楼梯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静力推覆模型试验,研究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楼梯遇整体结构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考虑水平荷载作用的楼梯构件的受力状态与仅考虑竖向荷载的受力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楼梯的刚度不可忽略,会导致扭转周期提前。休息平台梁、梯柱构件最先受到破坏,梯板受轴力、剪力、弯矩共同作用。

2.1.2 国外研究现状

对比与国内的设计方法,国外对楼梯的设计方法大同小异,区别较小。

3 1995年,Ahmed【24】针对折板楼梯,分析了楼梯休息平台梁与平台板边的距离对楼梯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距离对整体抗震性能影响显著。

2008 年,Mehmet【25】通过对土耳其大地震的调查与研究,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楼梯对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及楼梯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楼梯在地震作用下首先破坏,没起到安全岛的作用,应加强楼梯结构的抗震设计。

综上所述,国内外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平面比较规则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研究内容多为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及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对于平面不规则的框架结构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研究、性能评估还较少。

2.1.2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外针对带楼梯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较多的是基于平面较为规则的框架结构,对于平面不规则的带楼梯框架结构研究还较少。而对于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研究大部分没有考虑楼梯的整体作用。由于平面不规则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均匀,结构刚度分布较复杂,扭转效应较为明显。楼梯在框架结构中贡献的刚度较大,作为抗侧力构件与整体结构共同抵抗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周期、刚度、楼层位移,结构内力分布影响较为明显。相对于平面规则结构刚度、内力分布有较大变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对带楼梯平面不规则结构抗震性能弹塑性分析,找出结构的屈服机制,对薄弱部位进行判断。2)不同楼梯布置位置和楼梯数量对平面不规则结构产生的偏心对扭转效应的影响,找到合理的楼梯布置方案。3)不同楼梯数量对结构刚度贡献程度。

3.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内容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rform-3d软件,采用框架纤维截面,对带楼梯与不带楼梯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根据不同的地震作用对受力构件设置不同的性能目标,以观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平。 根据性能目标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不同楼梯位置以及楼梯数量对“L”型不规则结构偏心率的影响。 2)研究不同楼梯数量对结构刚度贡献程度。

3)根据不同模型不同楼梯布置所产生扭转效应的大小找到合理的楼梯布置方案。

4 4)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不同模型进行强震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楼梯对刚度、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的影响。

5)通过对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和动力时程弹塑性分析,判断结构的变形能力,找到结构的屈服机制,对关键构件进行性能评估,找到薄弱部位,进一步对整个结构进行性能评估。对比不同模型存在的差异,找到楼梯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6)根据分析结果对现行楼梯的设计方法和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楼梯的布置提出建议。

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楼梯看作抗侧力构件,利用楼梯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来减小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扭转效应,改变平面刚度不均匀的状况。

2)根据弹塑性分析性能评估结果,找到带楼梯不规则框架结构薄弱部分,根据设定的性能目标,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处理,提高构件的耗能能力,以满足大震下设防目标。

3)找到楼梯不同布置位置对结构产生偏心的规律。

4)对常规的楼梯设计方法进行改进,考虑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刚度贡献,对楼梯进行抗震设计。

5 4.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4.1 拟采取的技术线路

5 可行性分析

5.1 资料来源

在充分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整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带楼梯框架结构弹塑性研究的方法及内容,并结合现状对课题做进一步的深入和创新研究。资料来源是充分的,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权威性期刊文献,也有一些受国家级课题项目所赞助的硕、博士课题毕业论文。

5.2 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

可能出现的困难或问题:

1)perform-3d软件中未能自带楼梯模块,对楼梯的建模较为复杂,对楼梯无法直接进行模拟。

2)对结构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异。 解决办法:

1)楼梯的建模采用板单元近似模拟,在楼梯间建立斜板,模拟楼梯的斜

6 撑作用,保证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刚度贡献。

2)为了保证结构分析的结果可靠准确,选取了3条与场地类别适合的地震波,以减小分析结果存在的差异。

6 预计成果与创新之处

6.1 预计成果

1)找出楼梯对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比较出考虑楼梯与不考虑楼梯时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内力变化。

2)通过静力弹塑性和动力时程弹塑性找到结构薄弱部位,反映出大震后的结构构件的破坏情况。

3)提取出构件的能量耗散状况,可以判断各构件地震中的抗震性能水平。 4)找出不同楼梯布置位置、不同楼梯数量对结构偏心所产生扭转效应的影响

5)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楼梯设计建议。

6.2 创新之处

L型平面不规则结构, 结构基于变形的限制状态进行非线性分析,引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2)研究不同楼梯布置位置对不规则结构偏心率的影响。 (3)研究楼梯数量对结构刚度贡献程度

(4) 对总体结构的能量平衡分析 ,不同构件的非弹性耗能分析。

(1)选取7 论文结构框架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楼梯震害及现行楼梯设计方法

1.2.1楼梯震害分析 1.2.2现行楼梯设计方法

1.3国内外规范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定义

1.3.1国内规范对平面不规则的定义 1.3.2国外规范对平面不规则的定义

1.4国内外对楼梯的研究现状

1.4.1国内研究现状 1.4.2国外研究现状

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混凝土有限元相关理论及弹塑性分析方法

2.1杆系有限元模型

2.2恢复力模型

2.2.1 结构和构件恢复力模型 2.2.2 材料的恢复力模型 2.2.3 截面的恢复力模型

2.3弹塑性分析方法

2.3.1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2.3.2动力时程弹塑性分析法

第三章: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性能评估

3.1 perform-3d软件介绍

3.2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3.2.1地震设防水准 3.2.2结构性能水平3.2.3 结构性能目标

3.3抗震性能评估

3.3.1整体结构性能评估 3.3.2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评估

第四章: 软件介绍与结构模型建立 4.1.1 perform-3d软件介绍

4.1.2工程概况简述 4.1.3 pkpm结构模型设计 4.1.4 perform-3d建模建立

第五章:楼梯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

5.1楼梯对不规则结构偏心率及刚度的影响

5.1.1不同楼梯位置对结构偏心率的影响 5.1.2 楼梯数量对结构刚度贡献程度的影响 5.2静力弹塑性分析

5.2.1结构屈服机制

5.2.2层间位移角、层剪力分析 5.2.3结构及构件 性能评估

5.3 动力时程弹塑性分析

5.3.1结构屈服机制

5.3.2 层间位移角、层剪力分析及各构件内力分析 5.3.3 结构构件能量耗散分析

8 5.3.4结构及构件性能评估

第六章:结论及展望

8 进度安排

2015年09月~2016年1月

查阅相关文献

2016年1月~2016年03月

学习掌握相关软件、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方法 2016年03月~2016年04月

拟写和发表小论文 2016年04月~2016年10月

撰写毕业论文 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提交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等.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8,04:1-9.[2]全学友,米伟,张智强.汶川地震中楼梯结构的破坏现象及对策[J].建筑结构,2009,11:75-77.[3]申跃奎,张涛,王威.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分析与设计对策[J].建筑结构,2009,11:72-74.[4]王威,薛建阳,罗大明,等.建筑楼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震害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05:157-165.[5]金联社,付志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分析及设计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S1:41-43.[6]吴春萍,胡晓亮.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4,03:354-356.[7]曹万林,庞国新,李云霄.带楼梯框架弹性层刚度的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6,02:29-32. 9 [8]曹万林,庞国新,李云霄.带楼梯框架弹塑性工作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6,03:52-56+64.[9]王奇,马宝民.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2,04:27-29+69.[10]焦柯,陈润辉.楼梯参与结构整体工作的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09,S2:94-97.[11]焦柯,吴文勇,黄真康,等.楼梯参与结构整体工作的计算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03:3-6.[12]沈靓,张瑜中,吴季柏,等.框架楼梯参与结构抗侧体系工作的有限元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0,01:77-79.[13]代红军,祁皑.考虑楼梯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259-265+285.[14]代红军,祁皑.楼梯对不同刚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04:23-28.[15]代红军,祁皑.基于ETABS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楼梯共同工作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06:136-142.[16]吴小宾,冯远,熊耀清,等.带楼梯框架结构静力推覆分析及弹塑性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11,03:31-35.[17]冯远,吴小宾,李从春,熊耀清.现浇楼梯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分析与设计建议[J].土木工程学报,2010,10:53-62.[18]孙喜晶.框架结构楼梯间的抗震设计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19]崔井秀.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20]朱玉玉.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梯间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21]张望喜,易伟建,肖岩,刘蒙,张胜军.“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教学楼框架与楼梯

10 共同工作性能[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02:38-45.[22]张望喜,刘长洋.考虑楼梯影响的5·12汶川地震灾区某典型教学楼弹塑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05:699-706.[23]马进,李碧雄,王哲.带楼梯构件框架结构静力推覆试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S1:115-123.[24]Ahmed I, Muqtadir A, Ahmad S.Design basis for stair slabs supported at landing level [ J ]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5, 121( 7) : 1051. [25]Mehmet I,Hayri B O,Huseyin B.Reevaluation of building damage during recent earthquakes in Turkey 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8(25): 14-16.[26]ASCE41-06: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S].America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USA,2005 [27]汪梦甫,郭新华.楼梯对教学楼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03:20-28.[28]刘家欢,巢斯.现浇楼梯对平面不规则框架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5,01:75-81.[29]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30]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31]FEMA-440,Improvement of Nonlinear Static Seismic Analysis Procedures[S].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Washington DC,2005 [32]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ATC).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Concrete

11 Buildings.Report ATC40,2008 [33]汪梦甫,周锡元.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03,03:59-61.[34]Computer And Structures.Perform-3D Nonlinear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Aement for 3D Structures user Guide [M].Computer And Structures,2006 [36]FEMA-356,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S].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Washington DC,2005

推荐第8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 题 报 告范例

(包括选题的意义、可行性分析、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结果、研究进度计划等)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中国经济以每年超过8%的速度增长,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中国居民的购买力也与日俱增。据报道,截至2006年8月末,中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己经突破15万亿元大关,达到16万亿元。如果这些存款转化为购买力,那将是相当惊人的。新浪网报道,估计中国目前拥有亿万富翁2千人,百万富翁三百万人以上。即便是普通百姓,对于10万元级别以上的消费,也己经不再是梦想。另外,中国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形势也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与国际接轨而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住房贷款消费可以看出,居民敢于借钱消费了,花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住房之后的消费热点是什么呢?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汽车。根据国别统计分析,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5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进入家庭速度显著加快。中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94万亿元人民币,人均约为1600美元(按14亿人口计算),按我国经济增长率8%推算,入世后3年左右,我国将迎来汽车进入家庭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汽车需求的增长速度将达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倍以上,这个已经得到验证。入世后5年左右,我国将迎来汽车进入家庭的第二个高峰。因此在2007年前后,汽车以及其服务市场将是国民经济增长率的2倍左右,即年增长14%左右。

在中国,汽车曾经是普通人家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对于很多人,它不再是奢侈品,而只是代步的工具。但总体来讲,汽车的价格还是较高,所以研究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动力,有其实施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照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对国内轿车消费碰到的障碍进行分析得出原因并提出较为有用的解决措施方案。

本人将这个方面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出发点主要认为研究有以下三大意义:

1.研究内容就有时代性,符合当下汽车消费发展蔚然成风的趋势,私家汽车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日益提升。这也使得研究结果是有现实意义的。

2.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巨额消费还没有得到大家普遍的重视,存在研究的空间与必要性。私家汽车消费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一个话题,然而对于私家汽车消费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营销厂家,作为购买的主体消费者所碰到的问题却较少引起大家的关注,很少有文献涉及。

3.政府在私家汽车消费的作用存在争议,现阶段政府还是把汽车定为奢侈品消费,征收高额税收,制定限制政策。政府还在“肆无忌惮”的行使着自己对于私家汽车消费的权力,有些甚至违背了经济规律,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这个阶段讨论私家汽车消费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的角色问题是刻不容缓至关重要的。而对于特定对象的探讨,可以将研究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同时会降低研究的难度。

二、研究内容

在论文中本人将从私家汽车消费入手,通过目前发现私家汽车消费的状况和问题同时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探讨碰到的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具体框架如下:

(一)简介私车消费的相关背景

主要还写到轿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次引出本文的重要性与时代性。

(二)论文主要研究部分

(一)我国汽车进入家庭的状况。

这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头,旨在引出下文。因此在这部分中,我主要会依靠一些数据进行说明。

(二)轿车想顺利进入我国家庭存在的障碍。

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我打算分3块来阐述轿车在进入家庭过程中所碰到的障碍。大致的提纲如下:

1.国内汽车消费环境中存在的障碍。在这里我又会分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硬环境即包括道路、停车、能源供应等;软环境即汽车消费政策和包括汽车金融服务在内的汽车服务体系、汽车消费权益保护等。

2.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中存在的障碍。

3.国内消费者自身方面存在的购买障碍。

(三)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减缓轿车进入中国家庭的障碍。

这部分是论文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个的研究较少,借鉴经验不足,相对独立的完成有很大难度。而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整篇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本文会尽可能详尽地查阅现有的经济学资料,并且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思考以及互联网上最新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充分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后再下笔。

(四)总结并提出对于改善汽车消费的几点建议。

(三)总结

本论文的重点将放在轿车想顺利进入我国家庭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这一问题上。因为汽车消费已经日益重要,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居民的消费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感性消费”时代,即情有独钟的阶段。在以“感性消费”为基本消费特征的新时代,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目的消费”转向“手段消费”,从强调“生理需求”转向注重“心理需求”。消费者在选择汽车这样的高档消费品时,更希望追求体现情趣、愉悦、个性化的感受。汽车消费的这方面的相关学者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也有许多成熟、系统的思想著作。但是侧重分析汽车消费者行为所碰到的问题的还是很少。因此本文将会通过对既有文献的借鉴、类比来分析轿车想进入我国家庭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

三、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归纳法和制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多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查阅图书馆、图书馆网数字资源中的学术杂志、学术期刊等,收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系统地做出报告。同时还会结合请教导师和专业人士、实地观察以及统计资料等资料来源,力求将此论文做得有时代性,同时也更具参考价值。

(二)预期成果

本论文是一篇理论性论文,是对文献综合研究后的深入论述。同时结合实际,从汽车消费碰到的问题为着眼点,最后会写成一篇1万字左右的论文。希望通过此论文,探讨消费者和政府在汽车消费中扮演的角色,为目前的汽车消费的发展提供一些资料。

(三)进度计划

本课题研究拟在半年内完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3月

1.向导师汇报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目标、研究总体思路、研究工作资料准备情况等

2.完成开题报告

3.一步搜集和消化文献资料,中英文文献综述

4.开题报告等上交导师修改

5.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进行补充修改

6.将修改并通过的开题报告、文献及译文,上交系办

第二阶段:2007年3月—2007年4月

1.对课题研究的难点再次进行梳理和筛选,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 列论文大纲,与导师沟通,大纲修改确定

3. 每两周向指导老师汇报工作进度,中期研究成果汇报

4. 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07年4月—2007年5月

1. 论文修改定稿

2.将定稿的毕业论文上交系办

3.论文答辩

4.答辩后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

推荐第9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格式请下载阅读:

1、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XX1116153713833.doc

2、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XX22811531104.doc

3、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ktbg.doc

后附: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开题报告范例一篇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四、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如果不准确、不恰当,会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给课题起名称要注意:(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宁波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宁波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 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5、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6、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每个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要讲清开展本项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

9、经费估算 (一般可略)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范例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开题报告,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可以吸取一点优点。

一、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总述)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XX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XX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提纲)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是;

(一) 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 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基础比较好,更适合效绩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 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比较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论证,说明我国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提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设想从五个方面构建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框架。这五个方面是:

(一) 全面阐述和分析效绩评价体系六个基本要素的内容、作用。

(二) 重点研究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效绩评价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参照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现状和特征,设计上市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数配置。

(三) 确定评价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和评议参考标准。

(四) 制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考虑采用工效系数法和综合判断法。

(五) 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法。建议在起步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部分是实例分析。运用本文设计的效绩评价体系对某一家上市公司XX年度效绩进行评价。

四、本文研究的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三是从理论和实践老感两个方面提高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

推荐第10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格式请下载阅读: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1、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xx1116153713833.doc

2、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xx22811531104.doc

3、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ktbg.doc

后附: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开题报告范例一篇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四、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 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5、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11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小学英语教学情感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因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意义: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用自身感情去感染学生,利用、鼓励、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并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换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孩子们在课堂上、精神生活中,更充实、更积极。

研究现状:

1、国外

国外许多教育学家都曾对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高度发挥有效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就曾经指出:“英语教学是一门非常带有情感的学科,利用鼓励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们能在课堂上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

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国内

近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换针对情感态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主要结论是: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而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喜悦、喜爱等都恩那个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里状态。但是许多的小学生英语课堂上,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强行的“只是轰炸”依然存在。这使得学生们觉得英语枯燥乏味越学越没有兴趣,越学越难,逐渐丧失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所以,积极的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内在情趣和动机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对英语教学的深入研究,在教育不颁发的《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 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诧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相应的具体内容:“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发展趋势: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转换传统单纯讲授的教学方式,改善和增加更多利于情感和学习融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英语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人性化,教学更加情感化,效果更加明显化。

第12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XX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XX 学 号:XXXXXXXXXX

院 (系): 系

专 业

题 目:

指导教师:

XX年 XX 月 XXX 日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12年X月—2013年X月: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20013年X月—2013年X月: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13年X月—2013年X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13年X月——:定稿。

预期效果: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学术论文:

网络资料: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 月 日

第13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

专业: 班长: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一、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三、课题研究方法

四、课题进度及时间安排

参考文献:

第14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浅谈对HTC品牌定位的看法

二、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企业发展壮大、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树立品牌形象,积累品牌资产,保持品牌的持久生命力,逐步扩大品牌的感召力,围绕品牌做文章的思路业已证明是服务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不再单单衡量商品的物质要素,而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效应。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品牌推广的活动,并且注重品牌核心价值的延伸,以此保证品牌的持续生命力,更好的持续发展。

2012年四季度,HTC被挤出全球智能手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五强之列,当期净利润也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较2011年同期相比下滑91个百分点,创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由于HTC产品广告并不多,宣传方式有限,宣传力度不足,对本身文化定位不明确,导致消费者对HTC本身品牌文化不了解,从而导致库存增加。选择对HTC品牌定位进行研究因为HTC属于中国本土品牌发展中因品牌建设中存在各种问题以及品牌定位不清导致销量下滑,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模糊不清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怀疑的典型,对其进行分析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三、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一)品牌定位国内研究和发展概况

定位(Positioning)一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定位理论自出现以来,不断在实践中日趋完善,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营销观念和技术,被认为是营销史上的一次革命。

我国市场营销专家卢泰宏通过对定位理论研究认为定位理论主要有三种形式,并且每一种形式都是与其当时产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三种形式分别是独特销售主张理论(USP)、品牌形象理论(BI)、定位理论(Positioning)。屈云波认为品牌定位,是指建立(或重新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

张惠辛认为中国市场进入了新需求时代,需要立体与动态地观察消费者需求,才能把握市场,因此面向中国市场提出了品牌定位的七种方法:(1)阶梯定位;

(2)扩散定位;(3)细分定位;(4)点证定位;(5)强势定位;(6)跟随定位(7)反向定位。

苗宇认为品牌定位策略有(1)求先定位;(2)求新策略;(3)回避策略;(4)竞争再定位等策略。

韩光军提出可供经营者选择的五种品牌定位策略:(1)加强定位策略;(2)空挡定位策略;(3)比较定位策略;(4)首席定位策略;(5)高级俱乐部策略。 以上品牌定位概念可以看出,品牌定位的研究主要从品牌形象层和品牌功能层出发,缺乏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品牌定位理解。但是阿尔•里斯的跨位概念却必以往的定位研究更进一步,开始回归到消费者的角度对品牌定位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定位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消费者心底”是对定位理论本质的回归,对消费者真

切的把握。

(二)品牌定位国外的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中,1969年6月,当时的美国广告业主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Industrial Marketing Magazine》杂志发表的文章《定位是人们在今日模仿主义市场所玩的竞赛》中首次提出定位概念。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认为: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可以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所机构,甚至一个人,也许可能是自己。菲利普·科特勒于1970年代最先将定位引入到营销理论之中;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将定位引入到企业战略,作为战略的核心,开创了竞争战略;1981年,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将以往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集成,出版了一本改变传播营销的书籍《定位》书中提出“心理占位”是新的传播目标;提出了“第一说法、“极其简化信息”等重要策略,才能击中消费者的心;提出并以个案展示了定位是广大的成功战略。他们的定位理论从消费者角度透析不够,多是站在“传播者”的立场。作为定位论的发展,1996年,杰克·特劳特和S·瑞维金合作出版了《新定位》(The New Position),该书从解读消费者的角度立论,将定位理论进一步完善并深化了,因此定位理论发展到二十世纪末成为营销理论的核心部分。而阿尔•里斯在《跨位》一书中作者指出在定位以前的营销是“请消费者注意”,定位是强调“请注意消费者”,而跨位强调“定位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消费者心底”。

赖斯和特劳特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提出四种品牌定位策略:(1)强化现有定位;(2)注意对手疏忽定位;(3)再定位;(4)集团式定位。

菲利普•科特勒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提出品牌定位策略:(1)特征定位;(2)利益定位;(3)消费者定位;(4)使用定位;(5)竞争定位;(6)品牌扩展定位;

(7)价值定位。

美国品牌研究者阿尔•里斯和劳拉•里斯在《品牌22律》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打造品牌的22条法则,较为全面地为品牌建设做出指导。包括:(1)扩展法则;

(2)收缩法则;(3)公关法则;(4)广告法则;(5)词汇法则;(6)信誉法则;

(7)质量法则;(8)类目法则;(9)命名法则;(10)延伸法则;(11)伙伴法则;(12)通用法则;(13)公司法则;(14)副品牌法则;(15)同胞法则;(16)外形法则;(17)颜色法则;(18)国界法则;(19)连贯法则;(20)变化法则;

(21)死亡法则;(22)单一法则。

综上所述,品牌定位策略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1)从产品本身出发进行定位,给消费者创造于总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体验,包括产品的特点、使用功能、工业设计独特等方面;(2)从竞争者方面出发进行定位,通过研究竞争者的强弱和漏洞,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比强、示弱、钻空隙或是正面打击等策略。由此可见,品牌定位策略总的来说主要从产品本身和竞争者进行定位,而有针对性地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定位策略寥寥无几。

四、查阅文献资料情况

【1】陈云岗品牌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品牌经营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必由之路时,富有创见的国内品牌管理专著明显缺失,《品牌经营工具箱丛书》的问世显著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丛书以品牌经营价值链为核心,为所有工商企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提供了国内第一套全面、系统阐释品牌经营基本理念、关键方法和特别技能,具有实战性和可操作性的品牌经营指南。

品牌规划是品牌经营的基本纲领,目标品牌的持续成长需要在年品牌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下整合组织内外的相关资源协同驱动。本书突破了通常的品牌规划只做品牌总体规划的局限,建构起包括品牌总体规划、品牌控制规划、品牌详细规划等在内的晶牌规划完整体系。

本书共分4章,主要内容包括:品牌规划的价值;品牌总体规划;品牌控制规划和品牌详细规划。品牌经营者可通过本书全面掌握卓越的品牌规划方法,从而摆脱空泛的战略规划的局限,告别琐屑的战术规划的缺陷,使品牌规划成果不仅具有战略上的相对优势,更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领导整个组织不断趋近理想中的品牌愿景。

【2】胡欢欢品牌定位与品牌建设——十年来中外品牌研究综述华东师范大学公共学院该文从“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出发 ,提出品牌的成长过程就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过程。这一关系的发展程度可以从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度、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等四方面得到体现。“四度”代表的品牌价值具有层级意义 ,由低向高依次升级 ,呈金字塔形。文中具体阐述了它们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和营销策略。

【3】翁向东本土品牌战略——低成本创建强势大品牌的黄金法则浙江人民出版社

由于品牌研究的滞后,中国很多企业的营销高层人士对品牌管理究竟做哪些工作都不甚了解,其中不乏销售额过百亿的企业的市场总监。作为一本完整指导企业进行品牌战略管理全书,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企业进行品牌管理的流程,清晰地厘定了品牌管理工作的四条主线:第一,规划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并以品牌识别系统帅企业所有的营销传播活动,这就是著名的“核心价值统帅论”。第二,优选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第三,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取更大的利润。第四,完整理解品牌资产,科学地管理品牌资产的各项指标,打造具有鲜明的核心价值与个性、丰富的品牌联想、高品牌知名度、高溢价能力、高品牌忠诚度和高价值感的强势大品牌。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基本内容

立足与对品牌建设和品牌定位的理解,分析HTC品牌定位的不足与造成产品销量下滑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品牌定位以及激发品牌活力的方法。

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企业发展壮大、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树立品牌形象,积累品牌资产,保持品牌的持久生命力,逐步扩大品牌的感召力,围绕品牌做文章的思路业已证明是服务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不再单单衡量商品的物质要素,而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效应。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品牌推广的活动,并且注重品牌核心价值的延伸,以此保证品牌的持续生命力,更好的持续发展。

虽然HTC打开了知名度并且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但是,打开知名度的同时,还给品牌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对品牌不了解对产品不了解,是品牌难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品牌印象模糊促使消费者不再选择该品牌,转而选择给消费者留下

积极印象的品牌。

HTC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品牌,但是要构建属于品牌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不能不注重广告的投放,而广告的投放不应仅仅以拓展知名度为目的,应更多的传达品牌定位,通过更好的品牌推广方案使得HTC更好的持续发展,继续保持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都开始认识到,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就是与各种产品和服务相联系的品牌,HTC只有坚定不移的做好品牌定位、品牌认知、品牌体验与品牌共鸣等各个环节,才能造就出自己的品牌的成功之路。

2、大纲

一、HTC品牌发展现状

(一)HTC的自我定位

(二)HTC现状

二、HTC品牌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定位是品牌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品牌定位不清使消费者对品牌印象模糊

(二)品牌定位无法引导产品整合

三、HTC的品牌建设

(一)重新调整品牌定位宣传

(二)制定产品整合策略

(三)激发品牌活力

1.利用品牌口号打响品牌定位

2.通过公益活动树立品牌形象

六、拟采取的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

1、主要有理论探讨研究、资料查找、阅读法

2、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获得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文献不足 由于个人观点和能力,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七、研究进度安排以及参考文献

第1阶段:2013年---2014学年第1学期

2012年11月上旬:网上选题

2012年11月中旬: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

2012年12月——2012年4月下旬:继续搜集与查找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提炼观点

第2阶段:2013年---2014学年第2学期

7-8周,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提纲和初稿写作,指导教师负责监督学生论文写作的

进度,指导论文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9—10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论文,进行二稿写作;

11—12周,指导学生进行三稿写作,提出指导意见,定稿;

13周,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阅论文,填写审阅意见,确定答辩名单; 14周,论文答辩;

15—16周,答辩委员会成员整理答辩纪录,给出答辩评语及答辩成绩,进行成绩汇总,确定论文成绩和等次;

16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第15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1届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免疫系统”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研究

所在班级07审计1班

学号200798057

姓名乐 欣 宜

指导教师及职称刘博讲师

填表日期2010年12月

一、简表

二、选题依据(本项内容可以加页)

三、研究方案(本页若不够填写,可加页)

4

第16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 :论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指 导教 师:

日期: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论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课题作用

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口号,这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批判意识,发散意识,逆向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三大意识。其中创新人才最主要的特征是他们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素质,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术创新能力。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

1.理论拓展。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而批判意识即是创新意识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批判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拓展创新意识与创新人才关系的研究,丰富了创新意识中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关系这一具体领域的研究。

2.实证目的。本文选取了部分地区和典型高校的学生,老师为研究对象,运用一定调查研究方法,既调查了部分地区高校研究现状,又科学分析了调查问卷等,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利于把握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老师对批判意识认识与培养现状,有利于把握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关系,批判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研究,有利于对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批判意识作用提出一些关于学生,老师,学校主体的对策。

3.提出政策建议。在理论探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批判意识培养提供了一些对策。

(二)研究的意义

选题在本专业范围内,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运用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更新知识。近年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由于传统教育和选拔模式的后因效应和束缚,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遇到种种困难,尤其是创新意识培育和重新构建遇到很阻力,创新意识中有一个关键因素即是批判意识。批判是创新的关键。本研究有利于一方面理论探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调查了我国部分高校现状,并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有益于填补或丰富这一领域研究,有利于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本课题研究在国内外研究中属于涉及较少的内容,也算是一个空白区。据互联网和论文检索查阅,设计本内容的研究大都是关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的研究,没有具体研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作用的研究。主要文献检索中,如下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一.批判与创新——例如来自互联网的一片普通论文设计《批判性是创新的关键》内容: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关键(黄顺基):伟大的时代是创新的年代,一部人类思想史表明:批判,尤其是冲破传统习俗观念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可以认为,没有批判,便没有创新;没有批判,便没有新的观点与理论的出现。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通过思想家们的不朽著作向我们昭示:他们历尽艰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传统的、腐朽的观念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启发人们从新的视角对事关人类命运与前途的问题,重新思考、重新探索,从而为人类历史前进开创新的前景,开辟新的道路。此文简单概述了批判在创新中一些作用,而且泛泛而谈。

二.批判精神与创新人才

1.《科学的批判精神是创新人才的意志体现》:批判精神是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生命之火,这火点燃了人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智慧之光。所谓的批判,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造新的事物来改变现状,推动社会发展。批判的充分条件是批判者必须具备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性。因此,批判活动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大于批判的本身。事实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批判、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旧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历史上朝代的更替、自然界万物的进化,正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自我批判,逐步朝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结果。批判的前导是敢于怀疑,科学的批判精神是理性怀疑的延伸。没有理性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诩是“新新人类”,以冷峻和另类的眼光来审视社会的批判,就不会有科学的建树。2.《批判与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创新在于人才,创新人才在于创新,创新始于批判,并通过批判而使创新成果更富有价值,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首要思维范式。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要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就要深入开展对批判性思维范式的研究和训练,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批判、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这两篇文章强调了批判精神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未涉及批判精神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这一具体内容。

随着创新人才口号的提出,高校教育改革推进,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此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研究并提出实践方案。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批判意识与创新的关系

2.从学生,教师,学校三大教育主体出发,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批判意识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涉及教育思维,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的转变。

3.提出了维持性学习模型与创新性学习模型,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学术自由等一些概念

4.调查了部分高校现状,并进行了分析,从教育思维,课程,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管理方式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

5.论文框架构思

第一章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1.创新的涵义创新是知识发现和发明的过程

2.创新人才2.1.创新性是指个体或群体的本质属性,指具备的创新属性和必备创新素质2.2..创新人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能够进行创新学习塑造创新能力

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3.1.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所决定的

3.2.1.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最根本就是创造性发展3.2.2.教育的功能在于学生老师创新教育活动,高校国家发展战略3.2.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第二章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问题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1.1.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好的认知1.2.大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缺乏贯彻意志,创新能力滞后

2.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2.1.大学生创新“知 行”反差明显2.2.教师在塑造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创新教育意识能力和教学内容评价有待提高2.3.高校有待加强创新制度和创新环境建设,以发挥其有效管理激励职能

第三章 批判意识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批判意识是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1.1.什么是批判意识1.2.批判意识与创新意识

2.批判意识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 2.1.批判意识有利于创新人才塑造创新意识2.2.批判意识有利于创新人才进行创新学习形成创新能力

3批判意识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模式,创新能力3.2.教师教育思维,教学模式,考核方式3.3.高校管理思维,管理制度,学术氛围

第四章 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批判意识培养的实证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2.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批判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原因透析

第五章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进行批判意识培养的对策

1.教育思维2.教学内容

3.考核方式4.管理方式

五.研究方案

1.理论探究——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按照以上论文框架进行理论探究

2.实证研究——调查了部分高校现状,并进行了分析,从教育思维,课程,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管理方式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调查对象选择——合肥市三种类型的高校,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贸学院,运用问卷资料法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研究

六、研究的进度安排

1.2012.01—2012.02 确立论文选题,搜集、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并撰写研究综述,基本确立文章的主体框架。

2.2012.03—2012.04继续收集资料,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和撰写论文,进一步充实细化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完成论文初稿。

3.2012.05.—2012.06 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润色,最终完成定稿,并进行答辩准备。

七、参考文献

1.浅谈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校外教育》,孙鹏燕

2.批判性思维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考试周刊》

3.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张涛

4.综合性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探究 ,《黑龙江教育》, 项子微 蔡文伯

5.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

6.成就创新性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宁波诺丁汉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俞立森 沈伟其

7.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大学个性化教育初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学报》,余汉成

8.如何破解_钱学森之问_兼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改革

9.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学书

10.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 》,崔崇方

11.美国大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中国发明与专利》第43期,张晓鹏

12.国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述评_兼及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许金红

13.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安康学院, 宋莎莎

14.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师的创新素质,《广西大学学报 》,徐春明 周方明

15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_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 煤炭高等教育》, 张志强

16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 戚业国 17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研究,《 黑龙江教育》, 李红旗

18关于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袁东

19.科学哲学与批判_创新思维,《科学哲学 》,张志林

20批判与超越_专家型教师_概念再探析 ,《 教育科学 》,徐红 等等

第17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18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山东省区域高速公路物流

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专业经济学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年月日(宋体三号,居中)

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专业 经济学学生李秀珊学号 20083002100论文题目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请分别从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两方面阐述,宋体五号,1.25倍行距)

1.选题背景

高速公路具有快速度、大负荷、远辐射、高效益的特点,极大便利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交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需要高投入、长期使用的公共产品,一经修建将极大地影响整个地区的城市化布局、国土整治和利用、区域规划和建设以及经济带的形成。其直接、间接与潜在的效益几乎囊括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区产业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以山东省高速公路货物物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2005至2009年期间,山东省公路运输量与GDP数据,在分析2009年山东省整体发展的情况下,逐步研究五年来各指标的发展状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GDP与公路运输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模型、GDP与时间函数模型、公路运输量与时间模型,并利用所得模型证明了山东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山东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促进山东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合理化的建议。

2.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

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区产业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以山东省高速公路货物物流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及物流的发展情况,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山东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促进山东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合理化的建议。

3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对于高速公路物流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Savitskie.Katrina在其博士《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物流战略对绩效的影响。山东大学刘岗在《山东高速公路物流系统规划》一文中,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及物流的发展情况。由此可见,目前的研究并没有真正细致地研究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本文重点从这个方面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定性的分析,解决上述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设计内容研究、预期研究结果等,宋体五号,1.25倍行距)

- 1 -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1研究内容主要以山东省高速公路货物物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2005至2009年期间,山东省公路运输量与GDP数据,在分析2009年山东省整体发展的情况下,逐步研究五年来各指标的发展状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GDP与公路运输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模型、GDP与时间函数模型、公路运输量与时间模型,并利用所得模型证明了山东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山东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促进山东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合理化的建议。要 2研究目标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山东省高速公路货物物流的研究,可知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高速公路物流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快我省高速公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提高道路运输量,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设计思路(方法、手段),宋体五号,1.25倍行距)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数据来归纳分析山东省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法掌之间的关系,针对2005至2009年期间,山东省公路运输量与GDP数据,在分析2009年山东省整体发展的情况下,逐步研究五年来各指标的发展状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GDP与公路运输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模型、GDP与时间函数模型、公路运输量与时间模型,并利用所得模型证明了山东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山东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促进山东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合理化的建议。

四、参考文献

(中文宋体五号,英文Times New Roman体五号,1.25倍行距)

[1] 秦璐,葛喜俊.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节点布局规划方法及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07(1):12-15.[2] 吴勇往.高速公路对区域物流网络布局影响分析[J].世界(运输、车辆),2006(12):31-32.

[3] 陈荫三.高速公路联网后的综合运输格局[J].综合运输,2005(4):23-24.[4] 王成钢.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3):15-17.

[5] 苏皎.苏州市加快发展交通物流业的调研步伐[J].江苏交通,2000(11):8-10

五、指导教师评语

- 2 -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六、审核意见

- 3 -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第19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大 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经济学0701班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0 年 01月 09日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背景: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虽然经过了将近10年的发展,但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服务、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完善之处。近两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高通货膨胀导致的负实际利率也是居民理财需求增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内外金融市场遭到重创,股市震荡下行,一系列可投资的衍生产品遭到投资者的质疑,如何将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收益高的有效投资将是潜在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在这种金融背景下,理财产品以其独特的设计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发行数量一度增加,理财市场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

意义: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展开,个人理财业务己经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业公认极具潜力的新领域。从国际视野来看,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符合当今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以个人理财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己经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的传统业务正在收缩,而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的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属于高附加值的“黄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对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降低存贷款结构性风险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此外,随着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内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己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联系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正是本文选题的意义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对个人理财研究非常深入和广泛,相关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可以说涉及到个人理财的方方面面。

“霍尔曼和诺森布鲁门(2004)详细论述了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多种理财工具的介绍及如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该书用平实、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个人理财的原理及运用,对个人一生的理财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夸克·霍和克里斯·罗宾迅(2004)对个人理财策划进行了详细系统地论述,有助于我们系统的了解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框架,加快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

“休斯和卡普尔等(2004)从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财的重要性、理财决定的步骤、理财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投资理财的各种手段。该书全面完整的介绍对人们运用理财工具保障自己的财富安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从国外的研究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主要研究对象是针对理财工具,侧重于理财业务的应用,充分利用理财工具为个人服务,达到其理财增值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国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也越来越多。

黄淼、赵静在《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分析》(2009)中对中外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概述,提出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存在以下问题:

1、短期内许多银行从理财业务中很难获得收益,

2、理财手段相对落后,

3、组织结构不科学。并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的可取之处中提出了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应采取的对策:组织结构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

蒋剑平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08)中阐述了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分析了银行理财快速发展的原因,并预测了今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未来的策略选择。

王晓骅、黄儒靖《从人口老龄化思考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开发》(2008)对中国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预测,从国家经济实力、老年人收入来源、银行开发成本三方面分析了开发专门的老龄人个人金融产品的可行性,得出随着老龄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老龄人个人金融业务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

魏韡在《银行理财产品浅析》(2008)中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理财产品的定义、特点(起点高、期限定、投资活、覆盖全)、分类,并对主要分类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国内研究的文章和专著进行整理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研究的文章和专著主要侧重对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进行研究。而对现状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此外,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讲了很多,但没有指出关键问题是什么,也没有提出切实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法。不像国外的理财著作的应用性那么强。

三、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文章首先作了个人理财的概述,阐述了其概念、内容及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对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对策。

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主要介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主要内容及理论基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个人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顾客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实现客户资产的安全性、稳定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标以及客户生命周期内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的综合提高;从银行角度而言,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包括四大类业务,即个人结算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投资业务和咨询类业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理论基础包括生命周期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创新理论。”

第二部分是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述,主要介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必要性及发展趋势。在分析必要性时先进行了个人理财业务需求现状分析;其次分析了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自身的影响,有利于扩大收益来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个人理财的个性化服务将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竞争实力,应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挑战。

第三部分是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的比较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存在如下的主要问题:组织机构设置存在问题、产品同质性强、差异化和个性化严重不足、市场推广与开拓不足、营销渠道单

一、科技手段落后、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匮乏。

第四部分是提出推进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分为内部对策和外部对策。银行内部根据其自身特点改善组织结构、改进产品、加强科技创新等,宏观外部环境,包括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市场监管和法律规范、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

创新之处:在研究对策时将会根据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对老龄人口及未来几年将步入老龄人口的潜在用户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消费习惯、收入情况设计出符合他们要求的理财产品。老龄人口比例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将不断增加,这将会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建立人口老龄化计量模型将会发现人口老龄化与GDP有关,根据这一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地区根据地区特点设计理财产品。

预期目标:深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概况及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使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长发展起来,同时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达到保本增值的效果。

四、工作进度安排

1、第1—2周: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确定论文题目

2、第3—6周:根据所选题目搜集相关资料、文献,并做好文献阅读笔记

3、第7—8周:整理归纳搜集的资料,撰写论文大纲

4、第9—11周:搜集资料建立人口老龄化模型,并对理财业务进行民意调查

5、第12—15周:进行论文写作,在老师帮助下进行修改、完善

6、第16周:进行论文收尾工作

五、参考文献

[1] 童话,刺破我国银行理财的面纱,大众理财,2008年,p84-85

[2] 王晓骅、黄儒靖, 从人口老龄化思考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开发,当代经济,2008年第4期(下),p64-66 [3] 黄淼、赵静,经济增长、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8期,p138-139 [4] 殷鹏,理财产品研究报告,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4月刊,P228-229 [5] 仲小岚、刘新社,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浅析,北方经济,2006年第2期,p48-49 [6] 刘珊,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价值工程,2005 年第2期,p118-120

[7] 蒋剑平,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转型探索,2008年4月,p39-44 [8] 魏韡, 银行理财产品浅析,科技信息,2008年第35期,p373-374 [9] 张磊、沈水辰,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零售银行,2007年,p32-36 [10] 黄国平,

中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9月第9期(总第310期),p51-56 [11] 王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2] 吕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3] 唐浩忠,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第20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 xxxxxxxxxx

论文题目gis指挥城市应急

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1、通过阅读大量与选题相关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采用评价法对过去的研究进行综合性评价,借鉴其经验,实施自己的创新研究。

2、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测试。在研究的过程中,多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进一步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研究内容: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集成rs、gps、三者的优势,发挥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的特有功能,建立起以gis为核心的应急系统模型框架以及相关子系统。对事故现场和救助机构实时动态监控。对人力、设备和车辆进行实时调度和配置。对于城市中突发性灾害事故的救助提供辅助决策。

3、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调查、图书馆查阅、走访等方式来收集信息,根据过去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验证预期的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结果

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积极深入的探讨,分析国内外的现状,找出gis在城市应急中应用的具体办法,利用它来保证城市的安全。

5、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2010年12 月 12日

6、教学单位意见

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名(公章):2010年12 月12 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论文的选题背景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起步较早,旅游业是广西国民经济毋庸置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泛珠三角、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的开发推动为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遇,也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客源,珠三角和正在成长为太平洋西岸又一经济增长极的泛北部湾地区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外在强大驱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的开发推动使广西的南宁和广西的北海日益成为广西旅游经济的中心,以桂林为中心的桂北旅游区和包括贺州和梧州的桂东旅游区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传统的桂林旅游的龙头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的。通过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对广西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行桂林旅游产业的产业转移,拓宽漓江游览的空间范围,实现桂北旅游和桂东旅游的有效联合,进而为广西旅游业实现由点到面拓展、实现自身内部的资源整合提供一种战略思维,为日益被边缘化的桂北旅游和桂东旅游寻找新的战略发展空间,构建广西旅游新的旅游发展带,进而推动广西旅游产业的全域发展。

1.1.2论文的研究意义

(1)有利于广西旅游业实现由点及面的空间拓展,实现全域发展

广西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完全架构广西旅游目的地完整的产品体系。

[2]根据广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广西将在“十一五”期间构建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其中,两大集散中心是指桂林市和南宁市,目

前,随着泛北部湾旅游圈的构建,广西北海有可能成为广西旅游业的第三个增长极。

(2)有利于广西内部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桂北和桂东旅游业的联合

根据广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广西将在“十一五”期间构建六大特色旅游线路,六大旅游区”的格局。即整合建设大桂林山水文化、南国边关风情、环北部湾滨海边境、桂西奇山秀水生态风情、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桂中民俗风情等六大特色精品旅游线。全面推进大桂林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德天跨国大瀑布旅游区、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环北部湾滨海

[2]休闲度假旅游区、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区六大旅游区的规划建设。

从以上规划中可以看出,广西近年来也在进行本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品牌包装,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广西进行的这些资源整合一般都以某个区域为主,诸如大桂林山水文化、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特色精品旅游线均局限于桂北和桂东境内;大桂林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和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区也都是局限于桂北内部和桂东内部的资源整合。

跨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在广西近年来的旅游发展中并不多见,因此,基于地理和文化等因素的特征,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就是力求寻找广西跨区域资源整合的一种模式,借助这一旅游产业经济带,进而实现桂北和桂东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寻求桂北旅游业和桂东旅游业的产业联合,进而整体提升广西旅游业的综合实力。

(3)有利于充分发挥桂林对广西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桂林是广西旅游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广西多年来一直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其对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但是,桂林旅游业近年来对全区的旅游带动有多少或者带动了哪些城市的旅游发展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因此,强调桂林的龙头带动作用应该更多的涉及到实质内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大漓江旅游首先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概念,如果能够有效培育,将有可能成为广西一个新的旅游品牌,在这个旅游概念或者旅游品牌下,将会衍生出系列旅游产品,将会形成系列从桂林途径贺州到梧州的旅游线路,进而会推动贺州、梧州等市的景区开发。因此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将会借重桂林旅游,有效发挥桂林旅游的龙头作用,实质意义上的推动桂林旅游业对贺州和梧州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拓宽桂林山水的外延,深化桂林山水文化内涵,发挥桂林对贺州、梧州地区旅游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桂北和桂东旅游经济一体化。

(4)有利于拓宽漓江旅游的空间范围,为旅游者提供新的旅游产品

漓江是桂林旅游业的主打景区,是桂林山水所倚重的主要载体,多年来一直支撑着桂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但是,漓江二十年不变的旅游方式,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三山两洞一条江”单调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漓江旅游的更新发展开始引起广西旅游业的广泛关注, 2006年11月24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张秀隆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把漓江、桃花江、桂江等三江之一桂江纳入桂林生态旅游科学之规划和开发发展之范围。 大漓江旅游产业带的构建,有利于充分利用漓江旅游品牌的效应,将其空间概念延伸至整个桂江地理带;有利于延伸大漓江的旅游航线,创新旅游产品形式,促进漓江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从范围、结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推进旅游产品规模的扩大,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旅游产品种类的创新,满足旅游市场需要,实现漓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研究综述

1.2.1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小结

(1)对漓江旅游研究成果的小结

1994年到2000年学术界对漓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漓江旅游的管理模式诸如四统一管理、旅游航运补水和漓江旅游方式诸如改变漓江一日游的旅游方式等3个领域内。2000以后至今,学术界对漓江的研究多从景观学、生态学的视角进行,涉及到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环境问题、漓江遗产廊道、漓江风景区主要生态风险、漓江生态旅游环境和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模式等领域。

从以上论述中可知,学术界目前对漓江旅游的研究,多就漓江来论漓江旅游,对漓江沿岸旅游资源的整合鲜有论及,研究的领域更没有突破到漓江下游的桂江。因此,本文所提出建立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不仅是对以前漓江旅游地理概念上的突破,更是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视角力图对漓江进而拓展到桂江沿岸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对漓江旅游研究领域新的突破。

(2)对广西旅游研究成果的小结

近年来,学术界对广西旅游的研究主要呈现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侧重于研究广西旅游业如何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诸如探讨广西一东盟区域旅游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和融入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等;二是对区内旅游空间结构和新的旅游带或旅游圈的研究,如对桂林对广西旅游的辐射、南昆沿线的旅游资源如何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中别具特色的西线、广西两圈两区的旅游经济布局、桂西南旅游区的开发、广西旅游业的新的旅游增极、“桂林山水”新的内涵与外延、西江流域(包括贺州和梧州)构建以粤西南、桂东南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泛漓江流域旅游圈、贺州与桂林的旅游合作和大桂西旅游圈的建构等方面的研究。

学术界对广西旅游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本文将要论述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内容,诸如西江流域的旅游开发已经将贺州和梧州旅游联合在一起;阳国亮提出的“泛漓江流域旅游圈”里的其中三圈层里的正在形成的邵阳、贺州、柳种类的旅游产品,四轴线里的东向粤广辐射轴都与本文论及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有相似之处;冯进松等[提出的以漓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桂林—阳朔—平乐线的开通已意识到漓江游览由阳朔向平乐等下游拓展的必要性;王兴斌提出的四条跨市、跨省、跨国辐射旅游线中,首次提出了东南旅游线,即桂林-阳朔/荔浦/恭城/平乐-钟山/富/贺县或昭平-梧州-肇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一环线,并将平乐定位为桂林南部旅游通道服务基地,这与本文所提出的建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观点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等。以上论述可以证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也有着一定的学术渊源。

1.3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选题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2)由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本身是一种创新,因此,重点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3)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涉及的县市进行基础研究,为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打好基础。(4)对选题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和阐述,以确定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旅游产业经济带的培育模型,以指导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5)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进行具体论述,并对其开发对策进行研读。(6)对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3.2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方法、田野调查法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网络开发模式、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等基本理论,创建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进行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

1.3.3论文研究思路

在前人对漓江旅游和广西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并结合基础调研,深入了解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所涉及县市的基础情况,进而对旅游产业经济带发展理论进行研究,力图创立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最后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进行详细论述。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海南教育 2008-07-22来源:论文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三)预期成果形式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二)理论意义

(三)应用价值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二)研究条件

(三)参考文献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辐射其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如何写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如何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