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会议论文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8 18:01:2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田会议论文

篇1:新古田会议学习心得 新古田会议学习心得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古田是共产党军队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而领导权的最重要一个点,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正视军队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高度重视和严肃看待徐才厚案件,深刻反思教训,彻底肃清影响。” 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

习近平主席选择古田,把全军政工干部召集在一块开会,就要回顾历史,用古田会议精神坚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新型人民军队建设方向。

习近平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在长期实践中,我军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作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坚持围绕党和军队中心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坚持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等等。这些优良传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古田会议”就是要强化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党指挥枪”的原则。隆重的在古田会议原址重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正好对军队高层进行政治教育,同时肃清徐才厚把持解放军政治工作十年的遗毒,可谓一举多得。 军队内部的腐败对军队建设造成了的严重影响,必须切实引以为戒,补足精神之“钙”,深扎信仰之根。坚决贯彻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等根本制度。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严格教育管理、严格监督执纪。坚持把修身立德纳入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增强道德的引领作用。要切实把政治工作服务能打胜仗的导向树起来、切实把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清风正气树起来、切实把堪为表率的良好作风和形象树起来。

必须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严字当头、从严从实,以问题为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进一步浓厚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的氛围,坚决纠治政客习气、媚俗陋习和虚假顽疾,让高中级干部正派实干的人格形象强大起来。

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不容乐观,肃贪惩腐工作决不能松懈。必须深刻检讨反思问题的教训,坚持新老腐败一起反、“老虎”“苍蝇”一起打、存量增量一起除,从严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扎紧管人管权管钱的制度笼子,把滋生在军队肌体上的毒瘤祛除掉,让高中级干部成长进步的政治生态干净起来。

强化我军建设,就是要针对信仰上“忠诚度”、政治上“敏锐度”、党性上“纯洁度”、法纪上“敬畏度”等方面的问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把新古田会议精神,转化为信仰的力量、担当的力量、创造的力量、拼搏的力量,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篇2:学习古田会议精神有感 学习“古田会议精神”有感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著名的古田会议。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中共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要继承弘扬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继承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比学赶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争先进位,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发展。具体来说要求我们做到:

(一) 坚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动发展。

求真务实是古田会议精神的灵魂。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革命气魄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我们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实话、摸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推动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拿出真招实策,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破解发展难题的真招、新招、硬招、高招。要注重真抓实干,沉下心来干事业,扑下身子做工作,雷厉风行抓落实,把发展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把发展目标分解到具体项目上,把发展举措体现到具体行动上,确保各项工作都抓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到位、更具实效。要务求真绩实效,坚持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点,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破难题、促发展的事,多做解民忧、帮民富的事,切实做到让存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发展成效更加显著,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 坚持以勤政廉政行为推动发展

古田会议明确提出要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消极怠工思想、雇佣思想。我们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要切实做到勤政廉政,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为跨越发展做贡献。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责任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定位在干成事上,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要始终保持昂扬锐气,以奋发向上的斗志、勇往直前的气势、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各类矛盾和问题,敢啃“硬骨头”,能打“攻坚战”,切实做到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要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按党性原则办事,敢于同歪风邪气斗争,真正以清正廉洁的形象为推动跨越发展不懈努力。

(三) 坚持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不动摇

古田会议确立的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这一重要原则,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结晶,指引中国人民走过了不平凡的80年,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富生机和活力,在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第二大部分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中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第一,明确提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再次明确了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性和历史渊源。国内经过30年的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转型,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杂乱共存,对个人成才的 迫切愿望与社会现实的不对等导致怨恨丛生,付出与回报受利益观的驱使,追求心理和金钱上的平衡等一系列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正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党,每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加强党的思想领域建设,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从思想上建党,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才能确保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前进稳步发展。

(四)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永不褪色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始终关注、抓住不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 丝毫含糊和动摇。古田会议所确立的党的建军原则,至今都始终不渝的坚持和毫不动摇,就是要牢固树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80年不平凡的历史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经历了腥风血雨和各种艰难险阻考验与挑战中不懈斗争破浪前行,一步步凝结而成。“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 当前,境外敌对势力猖獗,严重威胁着党的执政和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企图制造混乱,扰乱军心,削弱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面对敌对势力这一险恶用心和图谋不轨,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放松警惕,始终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与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否则,军队就会脱离党的领导,党就会有危险。 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当前,虽然各种敌对势力和威胁时有发生,各种腐朽文化对党的“肌体”和部队官兵不断腐蚀和渗透,时刻冲击和妄图撼动“军魂”,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军魂”意识,凝人心,举士气,以拨云见日的勇气主动出击,与不良思潮作斗争,捍卫“军魂”的威严,坚决抵制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反动思潮,剔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缺乏法理依据和军队政治工作过时,不适时,不适合现代化信息化战争的错误论断,永葆党对军队领导的“军魂”永不变质、褪色。

(五)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发展

古田会议的独特价值,就在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道路。我们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不断争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优势。要敢于先行先试,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要善于学习借鉴,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用更宽的视野来规划,更严的标准来建设,更好的机制来推进,更高的效率来工作。要勇于创先争优,树立强烈的赶超意识、竞争意识,以不甘人后的追求、滴水穿石的韧劲,不断创造跨越发展的新业绩。

(六)坚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夯实思想工作的群众基础

古田会议精神的一个重要本质就是体现在一切为了人民。古田会议特别强调党和红军要重视和做好群众的工作。提出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及建立共产党组织等任务,并在如何密切群众关系上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质也就是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抓思想政治工作时也是要树立民本思想,一方面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坚决克服机关的官僚作风,不要有机关的尊贵思想,不要高高在上,为自己的位臵和地位沾沾自喜和庆幸,而是要有真正为民办事的公仆意识,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紧紧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带领群众去进行伟大的事业。 古田会议精神像一根“红线”贯穿在党和军队建设始终,牵引着党和军队在前进的道路上迎风破浪、披荆斩棘。站在历史新起点,重新审视古田会议,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当前党和军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要不断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武装全军,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和谐社会的诉求基础上,彰显社会生机和活力, 从而更加提高党的智慧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推动社会稳步发展。提高党的智慧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推动社会稳步发展。篇3:古田会议前后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古田会议前后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刊名:中共党史研究 栏目:国内外研究动态 期次:199002 作者:陈朝响

正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史界空前活跃,对古田会议前后若干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突破。本文对这一党史研究领域的新情况和新成果作一概述,供同志们参考。

一、关于红四军党的七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史资料的逐步开放,党史界围绕红四军党的“七大”的功过是非,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红四军党的“七大”发生争论的由来。目前党史界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强调“争论是以军委设立与否为起因”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要寻找红四军党的“七大”争论的由来,需要追溯到井冈山时期,即对毛泽东“以宁冈为大本营”,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主张是否赞同,红四军领导层之间就已经发生了分歧。

2、引起红四军党内争论的原因。

党史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基本上一致,认为引起红四军党内争论的原因首先是中共中央指导思想上某些错误意见的影响。例如在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上,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的一套办法,主张部队中军官权威高于一切,影响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等等;其次是一些领导干部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政治工作观念薄弱,影响了对于错误倾向的一致斗争;第三是红军和红军党内成份逐渐复杂化,是四军党内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第四是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缺乏,听不得不同意见,听到不同意见即引起强烈的反响;第五是组织上不完备以及负责同志间工作方式方法上的缺点。

3、红四军党内争论的性质。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争论属于领导工作方式、方法上不同意见之争”。其理由是:如有些人提出党管一切,一切工作归支部,但有些人感到这样约束大,有不满情绪。还有些人提出军政首长、司令机关和政治机关谁高谁低的问题。就为这些问题,争论了好久。这些问题说明,当时红军处于幼年时期,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处在摸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章法。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红四军“七大”争论是“一场带有原则性的争论”。其理由是:因为争论牵涉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的性质等重大原则问题。

4、对红四军党的“七大”的评价。

如何评价红四军党的“七大”的功过是非,党史界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对红四军党的“七大”应作肯定的评价。红四军党的“七大”虽然因历史的局限性有某些缺点,“但必须看到它有永远不可磨灭的光辉”,“有重要功绩”。红四军党的“七大”是“九大”的基础,“九大”是“七大”的继续和发展。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它正确方面的比较,是金不失亮、瑕不掩瑜。另一种意见认为,“红四军党的‘七大’是错误认识占了上风”,它“不能说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其理由是:第一,红四军党的“七大”政治上没有正确地回答和解决当时存在的分歧和问题。第二,组织上只讲民主,不讲集中,这是红四军党的“七大”在组织上的错误。第三,这次大会存在指导思想不明确、会议开得不正常、对前委的选举既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也违背了党的干部任免原则等缺点。第四,中共中央对红四军党的“七大”一再写信予以批评。第五,红四军党的“七大”的后果是不好的。

二、关于红四军党的“八大”和两次军事行动

红四军“七大”以后,前委依据当时闽西苏区的客观实际,两度离开闽西根据地,向闽中和广东的东江出击。在这期间,红四军又召开了党的“八大”。近年来党史界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展开了有益的争论,并取得了新的认识。现归纳分述如下:

1、关于红四军出击闽中。

目前,党史界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意见认为这次军事行动是“近于冒险”的。理由是:出击闽中的决定,是由于对敌人“会剿”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匆忙作出的;这次胜利并不是在出击闽中的军事行动中打的,而是从闽中回师进入闽西时取得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军事行动“基本上是错误的”。其理由是:红军仓卒开入闽中;在损失300多人、100多支枪后,才决定返回闽西。第三种意见对红四军主力出击闽中作了肯定的评价,认为“整个军事行动的全过程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成绩是主要的,失利是局部的暂时的,基本上完成预定的任务”。其主要理由是:第一,从当时中共福建省委和红四军前委对局势的分析上看是正确的,并非过分夸大了敌情。这一情况已为敌我双方情报所证实。第二,从决策过程看,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非朱德一人的贸然行动或匆促从事。有陈毅、毛泽东、朱德等参加的蛟洋前委紧急会议,根据变化了的敌情,确定兵分两路:一路留闽西,一路打到外线去牵制和打击敌人,这个作战原则是正确的。而且这一原则和中共闽西特委及福建省委的意见不谋而合,并经省委同意了的。第三,从整个军事行动的效果上看,完成了击破敌三省“会剿”的计划,达到了预定的目的。第四,从政治影响上看,它宣传、发动和组织了群众,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为党在闽中地区进一步开展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

2、关于红四军党的“八大”。

对此问题,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由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陈毅去中央,前委机关不健全,会前缺少必要的准备,会上又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结果争论了三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次会议没有开好。

3、关于红四军进军东江。

党史界对这次军事行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出击东江是完全错误的军事行动。其主要理由是:

1、不论当时和后来的历史文件,包括朱德自己的叙述,都作了否定的记载。

2、对形势分析失误,军事计划“无周密”。

3、党中央和福建省委并未及时布置该地区党组织准备接应红军,致使孤军作战。

4、尤其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长距离分兵,违反了红军分兵游击的基本策略原则。另一种意见则给予了基本肯定,认为成绩是主要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理由是:

1、红四军前委执行了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敌情所作的正确指示,并制定了大体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具体进军计划。出发前,未获敌情新变化的报告。

2、四军主力进入东江后得到了东江特委的支持;在具体作战方案上采取了集中行动的游击战术,并能依敌情变化而变更行动计划。

3、陈毅从中央回到四军后,军事行动也大体上执行了中央九月来信的指示;尤其是在撤出梅县到达丰顺获悉敌情变化之后,更能当机立断,停止深入东江,适时地经闽粤赣边境返回根据地。

4、在东江进行的五次战斗中,除虎头砂一战各有伤亡,反攻梅县失利外,其余三次战斗均获全胜,歼敌共500余人。

5、这次军事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削弱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等问题,给部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6、红军在东江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后,给东江革命斗争以极大的推动,提高了群众对党和红军的拥护。

三、关于古田会议及其决议

关于古田会议及其决议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较大进展。

1、陈毅、周恩来对古田会议的贡献。

党史界认为陈毅对古田会议作出了以下贡献:

1、如实地向中共中央汇报了红四军工作中的情况与问题,使中央的指示建立在坚实的客观事实基础上。

2、受周恩来委托,代替中共中央执笔起草的九月来信,既符合中央的指示精神,又符合红四军的实际,对开好古田会议起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3、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他毫不考虑个人得失,亲自前去向毛泽东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交换意见,消除误会,请毛泽东回四军主持工作,并为开好古田会议协助毛泽东依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结合红四军实际情况起草古田会议决议,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会议期间,又兼任大会秘书长,做了许多具体的组织工作。古田会议的成功,含有陈毅的重大功劳。

许多党史论文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对古田会议所起的作用,认为周恩来对于会议的召开与决议的形成和贯彻,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1、根据陈毅的汇报,正确地判断了红四军党内两种主张的是非曲直,作出了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和要毛泽东回四军主持工作的决定。指示陈毅速返闽西,传达中央军委意见,把毛泽东接回来,这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政治和组织基础。

2、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九月来信,总结了红军建军的经验,说明了红军战略策略、根本任务、红军党的工作和红四军发展前途等许多重要问题,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形成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奠定了理论基础。

3、向其他地区的党和红军介绍、推广了红四军建设和斗争的经验,对于整个红军的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古田会议决议形成后,周恩来对古田会议决议在全军的贯彻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央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决议的关系。

过去有的同志用中央九月来信代替古田会议决议,认为古田会议决议照抄了九月来信。近几年史学工作者经过认真的比较和研究,认为上述看法不妥。多数同志认为二者都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党我军建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央九月来信不但总结了红四军的斗争经验,而且也总结了党领导的整个红军的斗争经验。正是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红四军前委统一了认识,促进了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并帮助了古田会议决议的写成。第二,古田会议决议是遵循中央九月来信写的,但又不是照抄来信,它结合红四军两年来斗争的实际情况,把中央来信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例如:关于红四军的宣传工作、士兵政治训练、优待伤病员、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等问题,九月来信并未提到而决议则提出来了;有的九月来信提出来了,而决议则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所以,古田会议决议不是照搬照抄九月来信,而是充满了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

3、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

目前史学工作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古田会议所要解决的中心议题是:纠正红四军党内当时存在的八种错误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党和红军。古田会议决议就是伟大的建党建军纲领。 过去,几乎所有的论文和著述都认为,古田会议决议由九个部分组成。最近有人提出:古田会议决议既不是只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个部分,也不是有些文章和著作介绍的九大部分,而是由八大部分构成的。

4、古田会议决议的贯彻。

近年来,一些研究文章对此作了论述,指出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各部队认真组织了对决议的学习,并利用战斗空隙按照决议逐条地检查了本部队、本支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自上而下掀起了一个反对不良倾向的群众运动。通过对古田会议决议的学习和贯彻,极大地推动了红军和根据地的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具体表现在:

1、红四军中八种错误倾向有了较大的克服;

2、党的建设方面有了加强;

3、军队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4、政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改进;

5、废除肉刑和枪毙逃兵的工作,经过一番斗争也贯彻执行了;

6、所有上述各点,又推动了红军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虽然近年来对古田会议前后的研究有了新进展,但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如对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至红四军党的“七大”前,红四军内部非无产阶级思想发展轨迹和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情况;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红四军行动方针和党内思想斗争有哪些直接或间接影响,毛泽东离开与返回红四军期间的行踪;古田会议决议在全军的贯彻及其影响等问题,还有待于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篇4:新古田会议精神学习心得 新古田会议精神学习心得

85年前,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和战争的发展,红四军党内对组织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原则、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等一些原则问题,产生了不同认识,发生了争论。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为总结红军诞生以来的建设经验,纠正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120多位红四军代表聚集在古田镇社下山前,举行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会议上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不仅为红四军党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中国红军的建设制定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坚实基础。 85年后,习近平主席再次来到古田镇,回忆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他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紧紧围绕我军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军官,我想谈谈对本次会议精神的学习心得。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坚持党指挥枪,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我军遵循古田会议所确立的建军原则,从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新型人民军队,完全归功于党的缔造、培育、领导和指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严重挑战,面临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复杂考验,面临着社会日益信息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这就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党指挥枪的原则,时刻听党话、跟党走,使国家牢牢地掌握在人民手中,永葆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生机与活力。

二、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力培育顽强过硬的战斗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加强战斗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战斗力标准不仅仅是军事标准,更是政治要求。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内在要求,不仅关系到军队的强大,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冲破“多重标准”的桎梏,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靠拢,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真正使战斗意识在官兵头脑中扎根。

三、提高作风建设,强化自身素质

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加强作风建设,重点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常怀敬畏之心,加强自我约束,坚守干净身、留得清静心、保持好形象。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道德防线,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时刻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动上的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作为一名新时期军官,我们要牢记这一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推荐第2篇:国内会议论文

近年国内会议论文

1.夏淳,李轶,赵宜成,刘庆华,贾丽君,刘明辉,李永丹,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铈基-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年10月14-18日,南京,p99

2.李斗星,李永丹,原位XRD对Fe催化剂上甲烷裂解反应的研究,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年10月14-18日,南京,p109

3.李斗星, 王高伟, 马洋, 李永丹, 基于甲烷催化裂解反应的高效能量转化系统, 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大会报告与专题邀请报告论文集, 2008年10月, 西安, p115-119

4.李永丹,Catalyst and membrane materials in high purity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fuel cells,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术前沿研讨会,邀请报告,2008年11月10-13日,广州

5.张海娟,李永丹,多级孔道的柴油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 2007年,中国山东青岛,PR-27-28

6.李永丹,微孔介孔分子筛在催化加氢中的应用, 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2006年8月18-21日,北京西郊宾馆

7.贺苗,王乃燕,陈久岭,李永丹,甲烷裂解制清洁氢气中活性碳催化性能的研究,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0

8.李彤,李永丹,Ca_xLa_(1-x)MnAl_(11)O_(19)六铝酸盐催化剂上甲烷燃烧的研究,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K-12

9.张海娟,刘会茹,李永丹,Beta次级结构单元改性MCM-41的合成和芳烃加氢活性,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O-125

10.李永丹,化学能高效利用与能源转换效率,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 2006年,p28-29

11.陈焕章,李永丹,赵地顺,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2006年

12.柳泉润,李永丹,氢气还原对Co/Cu/Al_2O_3甲烷裂解催化剂的影响,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2

13.刘会茹,张海娟,李永丹,载体的酸性对贵金属加氢活性的影响,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1

14.吴玉秀,李永丹,张娜,原位XRD跟踪甲烷裂解反应过程研究,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3

15.张东,李永丹,氧化物层从合金基体脱落模型,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年,P-494

16.张海娟,李永丹,MCM-41在微孔分子筛上的附晶生长,2005全国化工类博士生学术论坛,2005年8月13-15,天津,C21,p149

17.章睿,李永丹,一种基于甲烷裂解的高效燃料电池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2005全国化工类博士生学术论坛,2005年8月13-15,天津,C25,p156

18.米万良,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过程中NH3对其微观结构和石墨化程度的影响,2005全国化工类博士生学术论坛,2005年8月13-15,天津,C10,p136

19.柳泉润,李永丹,王刚,Ni/SiO2催化剂制备方法对甲烷裂解制氢的影响,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268

20.翟彦青,唐天地,刘大鹏,李永丹,催化燃烧用金属整体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论文集178页

21.孔令江,卞俊杰,宋盘龙,孟祥春,刘大鹏,李永丹,介孔分子筛MCM-41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用于萘加氢反应的研究,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1529

22.杨雪,陈久岭,李永丹,不同烃类催化生长的碳纳米纤维氧化性能的研究,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1408

23.孟祥春,卞俊杰,吴玉秀,张海娟,李永丹,Pd/HY催化剂的萘加氢活性及耐硫性能,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1290

24.陈久岭,陈青海,乔元华,李永丹,Ni和Al2O3间相互作用的调变对Ni/Al2O3在甲烷裂解过程中催化作用的影响,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858

25.李永丹,张东,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的表征,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795 26.米万良,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采用浮动催化法大面积生长垂直取向的碳纳米管,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 2004,11,5-9,南京,p155

27.张东,樊攀峰,吴东方,李永丹,填充床强度失效与床层压降的关联,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773

28.刘少文,李永丹,流化床中碳纳米管的制备与结构表征,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551

29.李永丹,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的表征,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2004,11,5-9,南京

30.闫晓琦,张松林,柳泉润,张坤,陈久岭,李永丹,以NiZnAl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及其反应活性的研究,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2004

31.闫晓琦,孙波,张坤,陈久岭,张松林,李永丹,基于NiZnAl催化剂的碳纳米管合成、表征及机理研究,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 2004 年

32.蒋海洋,张宝泉,林跃生,李永丹,分子筛膜反应器中进行高对位选择反应的模型计算,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 2004,11,5-9,南京,p357

33.高会元,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Pd-Cu合金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 2004,11,5-9,南京,p118

34.李永丹,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的表征,第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特邀报告,2004,11,3-5,成都

35.朴铃钰,李永丹,Al2O3负载镍气凝胶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备碳纳米管,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1011

36.周兴政,李永丹,Co基催化剂应用于甲烷裂解制氢的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661

37.陈霄榕,李永丹,V、M部分取代对负载型杂多酸上丙烷部分氧化反应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553

38.樊攀峰,吴东方,李永丹,张鎏,制备过程对钴钼硫化物加氢催化剂机械强度影响分析,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193 39.金英杰,李永丹,介孔分子筛B-MCM-41的合成与表征,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60

40.Yongdan Li, Nano-metal Catalyst – Molecular design from Precursor, 2000年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化工前沿研讨会,2000,12.26-28,北京中科院客座公寓

41.候朝鹏,李永丹,周兴政,赵金保,孟祥春,镍基金属催化剂在苯加氢反应中抗噻吩能力的研究,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499

42.李秀民,陈久岭,马衍梅,乔元华,李永丹,秦永宁,张鎏,纳米镍金属催化剂上甲烷裂解生成纳米碳机理的探讨,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501

43.孟祥春,李永丹,赵金保,萘加氢催化剂Pd/HY活性对制备条件敏感,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865

44.乔元华,李永丹,陈久岭,赵玉峰,Ni-ZnO-Al2O3上甲烷催化裂解生成纳米碳管的研究,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195

45.秦玉香,马福善,李永丹,皂石结构层状粘土的非水热合成,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197

46.李永丹,纳米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141次,2000,6.11-13

47.李永丹,固定床反应器的多尺度分析,作为方法论的多尺度概念演绎,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139次,2000,4.24-26

48.李永丹,纳米金属颗粒上纳米碳生长及烃类转化机理,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大会特邀报告,1999,成都,p5

49.赵金保,李永丹,翟亚锐,张鎏,Pd/H萘加氢催化剂的耐硫性研究,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435

50.赵金保,周伟,李永丹,侯朝鹏,张鎏,镍基催化剂上萘加氢反应的研究,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437

51.陈久岭,李永丹,马衍梅,秦永宁,张鎏,甲烷在Ni-Cu/Al2O3上生成纳米碳形态的研究,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317

52.陈久岭,李永丹,秦永宁,张鎏,甲烷裂解制氢和生产纳米碳过程耦合的研究,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319 53.马衍梅,李永丹,陈久岭,张鎏,催化剂组成对甲烷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影响,第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1998,p211-212

54.吴东方,李永丹,张鎏,一个简化的球形催化剂整体堆积压碎强度模型,第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8,北京,p347-348

55.赵金保,李永丹,张鎏,甲烷和二氧化碳两步制合成气的研究,第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8,北京,p779-780

56.李永丹,赵金保,田磊,张鎏,Julian R.H.Ro,CH4-CO2重整催化剂在加压下的稳定性研究,第六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哈尔滨,p150-151

57.李永丹,陈久岭,张鎏,秦永宁,铜铁对镍上甲烷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影响,第六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哈尔滨,p152-153

58.崔山,李永丹,王嘉福,甲烷催化裂解生长碳纤维的原位热磁研究,催化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1996,p931-932

59.李永丹,陈久岭,张鎏,准晶态镍催化剂上甲烷气相生长碳纤维的研究,催化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1996,p433-435

60.崔山,李永丹,甲烷催化裂解生长碳纤维的透射电镜表征,催化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1996,p678-679

61.赵静,王大祥,李永丹,碱金属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性能研究,第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1994,10,大连,p555

62.李永丹,张鎏,张继炎, 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方面的潜力,第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1994,10,大连,p897

63.李永丹,采用射流搅拌反应器研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动力学,第四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3,10,大连

64.李永丹,王大祥,赵静,秦永宁,张鎏,锂/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铌的助催化作用,第六届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1992,11,上海

65.李永丹,赵静,王大祥,秦永宁,张鎏,Li/Nb/Mg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失活与控制,第六届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1992,11,上海

66.李永丹,张鎏,张继炎,李玉敏,王日杰,Dn饱和最优试验研究升温还原中高温变换催化剂强度的影响因素,第四届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1988,8,天津 67.李永丹,张鎏,圆柱状氧化物催化剂强度的测试方法及可靠性分析,第四届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 1988,8,天津

Invited Lectures: 1.Catalysis and Engineering Basis for a High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August 15, 2007, ISIC-EPFL, Switzerland 2.Catalysis and Engineering Basis for a High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September 3, 2007, University of Limerick, Ireland

推荐第3篇:国内会议论文

近年国内会议论文

1.夏淳,李轶,赵宜成,刘庆华,贾丽君,刘明辉,李永丹,中温固体氧化物

燃料电池铈基-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年10月14-18日,南京,p99

2.李斗星,李永丹,原位XRD对Fe催化剂上甲烷裂解反应的研究,第十四届全

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年10月14-18日,南京,p109

3.李斗星, 王高伟, 马洋, 李永丹, 基于甲烷催化裂解反应的高效能量转化

系统, 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大会报告与专题邀请报告论文集, 2008年10月, 西安, p115-119

4.李永丹,Catalyst and membrane materials in high purity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fuel cells,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术前沿研讨会,邀请报告,2008年11月10-13日,广州

5.张海娟,李永丹,多级孔道的柴油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第十一

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 2007年,中国山东青岛,PR-27-28

6.李永丹,微孔介孔分子筛在催化加氢中的应用, 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

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2006年8月18-21日,北京西郊宾馆

7.贺苗,王乃燕,陈久岭,李永丹,甲烷裂解制清洁氢气中活性碳催化性能的

研究,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0

8.李彤,李永丹,Ca_xLa_(1-x)MnAl_(11)O_(19)六铝酸盐催化剂上甲烷燃烧

的研究,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K-1

29.张海娟,刘会茹,李永丹,Beta次级结构单元改性MCM-41的合成和芳烃加氢

活性,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O-12

510.李永丹,化学能高效利用与能源转换效率,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

年会邀请报告, 2006年,p28-29

11.陈焕章,李永丹,赵地顺,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第三届

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2006年

12.柳泉润,李永丹,氢气还原对Co/Cu/Al_2O_3甲烷裂解催化剂的影响,第十

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2

13.刘会茹,张海娟,李永丹,载体的酸性对贵金属加氢活性的影响,第十三届

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

114.吴玉秀,李永丹,张娜,原位XRD跟踪甲烷裂解反应过程研究,第十三届全

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P-49

315.张东,李永丹,氧化物层从合金基体脱落模型,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论文集, 2006年,P-49

416.张海娟,李永丹,MCM-41在微孔分子筛上的附晶生长,2005全国化工类博

士生学术论坛,2005年8月13-15,天津,C21,p149

17.章睿,李永丹,一种基于甲烷裂解的高效燃料电池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2005全国化工类博士生学术论坛,2005年8月13-15,天津,C25,p156

18.米万良,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过程中NH3

对其微观结构和石墨化程度的影响,2005全国化工类博士生学术论坛,2005年8月13-15,天津,C10,p136

19.柳泉润,李永丹,王刚,Ni/SiO2催化剂制备方法对甲烷裂解制氢的影响,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268

20.翟彦青,唐天地,刘大鹏,李永丹,催化燃烧用金属整体催化剂的制备及表

征,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论文集178页

21.孔令江,卞俊杰,宋盘龙,孟祥春,刘大鹏,李永丹,介孔分子筛MCM-41

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用于萘加氢反应的研究,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1529

22.杨雪,陈久岭,李永丹,不同烃类催化生长的碳纳米纤维氧化性能的研究,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1408

23.孟祥春,卞俊杰,吴玉秀,张海娟,李永丹,Pd/HY催化剂的萘加氢活性及

耐硫性能,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1290

24.陈久岭,陈青海,乔元华,李永丹,Ni和Al2O3间相互作用的调变对Ni/Al2O3

在甲烷裂解过程中催化作用的影响,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下)858

25.李永丹,张东,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的表征,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795

26.米万良,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采用浮动催化法大面积生长垂直取向的

碳纳米管,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 2004,11,5-9,南京,p155

27.张东,樊攀峰,吴东方,李永丹,填充床强度失效与床层压降的关联,第十

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773

28.刘少文,李永丹,流化床中碳纳米管的制备与结构表征,第十二届全国催化

学术会议,2004,昌平,石油化工,33增刊(上)551

29.李永丹,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的表征,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邀请报告,2004,11,5-9,南京

30.闫晓琦,张松林,柳泉润,张坤,陈久岭,李永丹,以NiZnAl催化剂制备碳

纳米管及其反应活性的研究,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2004

31.闫晓琦,孙波,张坤,陈久岭,张松林,李永丹,基于NiZnAl催化剂的碳纳

米管合成、表征及机理研究,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 2004 年

32.蒋海洋,张宝泉,林跃生,李永丹,分子筛膜反应器中进行高对位选择反应

的模型计算,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 2004,11,5-9,南京,p357

33.高会元,林跃生,李永丹,张宝泉,Pd-Cu合金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第一

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 2004,11,5-9,南京,p118

34.李永丹,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的表征,第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特邀报告,2004,11,3-5,成都

35.朴铃钰,李永丹,Al2O3负载镍气凝胶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备碳纳米管,

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101

136.周兴政,李永丹,Co基催化剂应用于甲烷裂解制氢的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催

化会议,2002,杭州,p661

37.陈霄榕,李永丹,V、M部分取代对负载型杂多酸上丙烷部分氧化反应催化剂

活性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553

38.樊攀峰,吴东方,李永丹,张鎏,制备过程对钴钼硫化物加氢催化剂机械强

度影响分析,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议,2002,杭州,p193

39.金英杰,李永丹,介孔分子筛B-MCM-41的合成与表征,第十一届全国催化会

议,2002,杭州,p60

40.Yongdan Li, Nano-metal Catalyst – Molecular design from Precursor,

2000年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化工前沿研讨会,2000,12.26-28,北京中科院客座公寓

41.候朝鹏,李永丹,周兴政,赵金保,孟祥春,镍基金属催化剂在苯加氢反应

中抗噻吩能力的研究,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499

42.李秀民,陈久岭,马衍梅,乔元华,李永丹,秦永宁,张鎏,纳米镍金属催

化剂上甲烷裂解生成纳米碳机理的探讨,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501

43.孟祥春,李永丹,赵金保,萘加氢催化剂Pd/HY活性对制备条件敏感,第十

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865

44.乔元华,李永丹,陈久岭,赵玉峰,Ni-ZnO-Al2O3上甲烷催化裂解生成纳米

碳管的研究,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195

45.秦玉香,马福善,李永丹,皂石结构层状粘土的非水热合成,第十届全国催

化学术讨论会,2000,张家界,p197

46.李永丹,纳米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141次,2000,6.11-

13

47.李永丹,固定床反应器的多尺度分析,作为方法论的多尺度概念演绎,北京

香山科学会议第139次,2000,4.24-26

48.李永丹,纳米金属颗粒上纳米碳生长及烃类转化机理,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

学术会议,大会特邀报告,1999,成都,p5

49.赵金保,李永丹,翟亚锐,张鎏,Pd/H萘加氢催化剂的耐硫性研究,第七

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435

50.赵金保,周伟,李永丹,侯朝鹏,张鎏,镍基催化剂上萘加氢反应的研究,

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437

51.陈久岭,李永丹,马衍梅,秦永宁,张鎏,甲烷在Ni-Cu/Al2O3上生成纳米

碳形态的研究,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317

52.陈久岭,李永丹,秦永宁,张鎏,甲烷裂解制氢和生产纳米碳过程耦合的研

究,第七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1999,成都,p319

53.马衍梅,李永丹,陈久岭,张鎏,催化剂组成对甲烷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影响,

第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1998,p211-212

54.吴东方,李永丹,张鎏,一个简化的球形催化剂整体堆积压碎强度模型,第

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8,北京,p347-348

55.赵金保,李永丹,张鎏,甲烷和二氧化碳两步制合成气的研究,第九届全国

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8,北京,p779-780

56.李永丹,赵金保,田磊,张鎏,Julian R.H.Ro,CH4-CO2重整催化剂在

加压下的稳定性研究,第六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哈尔滨,p150-151

57.李永丹,陈久岭,张鎏,秦永宁,铜铁对镍上甲烷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影响,

第六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哈尔滨,p152-153

58.崔山,李永丹,王嘉福,甲烷催化裂解生长碳纤维的原位热磁研究,催化研

究进展,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1996,p931-932

59.李永丹,陈久岭,张鎏,准晶态镍催化剂上甲烷气相生长碳纤维的研究,催

化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1996,p433-435

60.崔山,李永丹,甲烷催化裂解生长碳纤维的透射电镜表征,催化研究进展,

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1996,p678-679

61.赵静,王大祥,李永丹,碱金属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性能研究,第七届全

国催化学术会议,1994,10,大连,p555

62.李永丹,张鎏,张继炎, 固体催化剂机械强度方面的潜力,第七届全国催化

学术会议,1994,10,大连,p897

63.李永丹,采用射流搅拌反应器研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动力学,第四届全国青

年催化会议,1993,10,大连

64.李永丹,王大祥,赵静,秦永宁,张鎏,锂/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铌的

助催化作用,第六届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1992,11,上海

65.李永丹,赵静,王大祥,秦永宁,张鎏,Li/Nb/Mg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失

活与控制,第六届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1992,11,上海

66.李永丹,张鎏,张继炎,李玉敏,王日杰,Dn饱和最优试验研究升温还原中

高温变换催化剂强度的影响因素,第四届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1988,8,天津

67.李永丹,张鎏,圆柱状氧化物催化剂强度的测试方法及可靠性分析,第四届

全国催化学术报告会, 1988,8,天津

Invited Lectures:

1.Catalysis and Engineering Basis for a High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August 15, 2007, ISIC-EPFL, Switzerland

2.Catalysis and Engineering Basis for a High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September 3, 2007, University of Limerick, Ireland

推荐第4篇:高效会议管理论文

请联系实际如何做好高效会议管理

前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张,各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一个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并长远的发展下去,企业的目标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对于现代的经济社会而言,则是通过公司会议来解决的。可以说现在的公司会议,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会议召开的是否顺利,召开的成功或失败,这直接影响一个公司能否更快更让你更准确的作出决策,抓住先机,能否决胜于商业竞争之战中取得胜利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

整个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时时处处充满会议的世界。而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但由于开会技巧不佳或过于频繁,不但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愈趋复杂。频繁的会议与主管层的随意决策,常常是员工的梦魇;员工花太多时间在无效率的会议上,不仅浪费公司成本,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如何能在会议中高效率且有效果地解决问题,是“高效会议管理”的中心议题。而如何把一个公司会议开好,使其繁琐的会议变成一个高效得会议,是会议充满生机活力,使会议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会议主持人具有打破僵局、会场控制、会场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控场和沟通技巧。

奥本海默\"企业里不是所有的会议都经过充分准备,也不是所有会议都能做到精心控制。事实上,许多会议差不多完全失控,还有一些会议则几乎完全与企业的利益背道而驰。\"

在召开会议之前应做好,如果没有做好会议准备,那么还不如不要开会,这样的会议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会议。因此,会议召集者必须做好会议准备工作。会议通知内容里须写明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与会者,会议讨论主题,如果要求与会者携带笔记本或者汇报材料等,也必须在会议通知中备注说明。所以会议前准备工作如下:

第一,提前计划会议,以使会议效率最大化。在会议召开之前,组织者应提前发出会议议程及相关背景资料。会议议程应给出每个议题的大致时间。这样做,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每个议题有充分的讨论时间。

第二,建立会议评估机制。为增强会议的有效性,与会者应定期对会议进行评估,找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既能在这次会议中找到这次会议的优点和这次会议的不足,又可为下次会议做准备。

第三,会场预约。根据需要,制定最完美的策划;根据会议的级别,选择会议举办地;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将会议划分为几个分会场,选择分会场的地点,并提前预约。

第四,会场的布局,设备安装调试。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安排会场的布局,细致周到地设计好所有的细节;根据需要,准备会议所需要的所有设备,并提前安放在指定位置;根据需要,提前为您调试好设备,并进行演练,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会议应制定严格会议制度。例:有一家企业在会议制度中采用了一个“现场捐款”的方式,规定:与会者每迟到一分钟,现场捐款10元;会议过程中,电话铃声每响一次,现场捐款10元,手机等通话工具必须处于震动状态或者关机状态。为什么要突出“现场”两字?因为执行一个制度必须要求快捷迅速,这样被处罚者才能在第一时间里知道错误所在,处罚不是目的,而是让受罚者不要犯下同样的低级错误。同时应规定会议所处罚的款项应归为员工福利,加班人回家的打车费,作为短期内进步员工的鼓励进或作为下次会议的经费。

此外,企业开会切忌条条框框。会议应具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不应一走进会场就能感受到一种死气沉沉的氛围。这会使员工压力很大,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就选择了沉默。但是等到会议一结束,就会满腹牢骚。而应是会议具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与会者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不管接受谁的方案,但是走出会议室,大家还是喜笑颜开,都能够严格去执行会上决定的方案。

总结

会议效率不高是当前许多会议的现状。因此,找出会议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显得格外重要。使会议效率低下通常有:

1.会议目的、内容与议题的确定会议的目的

2.,围绕会议议题的有关材料准备情况质量高的会议.应当不讨论先无准备的议题

3.会议主持人的素质和与会人员的构成状况主持人对会议的重视程度、

对议越相关情况掌握的程度

4.会议的组织领导水平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主要是指安排处理好会议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包括从会议议题的提出.会议相关材料的收集

针对这些因素,应在会前充分做好预防性管理。与此同时,清楚了解什么是高效会议、会议规范有哪些也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从正面引导我们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

推荐第5篇:八大两次会议论文

八大两次会议论文:“八大两次会议”;两年探索;两重天地

摘要:从党代会常任制的视角看,八大有两次会议,分别是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和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八大两次会议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大的调整,甚至是全局性改变,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失误。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上,八大一次会议制定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八大二次会议却制定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路线政策,并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两重天地”。不过,总的看来,在对八大两次会议的思考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形成对执政党执政的几点深刻启示。

关键词:八大;两次会议;两年探索;两重天地;90周年;启示

今年是建党90周年。90年来我们党共召开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党的八大在历次代表大会中是一次最特殊的代表大会,因为在党史上它是我们党决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后,召开的唯一的“常任型”的全国代表大会。从广义上讲,八大召开了两次会议,分别是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和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其中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被习惯地称为党

的八大。八大一次会议和八大二次会议之间相隔两年,在“两年探索”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进行了大的调整,甚至是全局性改变,使得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两重天地”。

一、基于党代会常任制的“八大两次会议”

研究“八大两次会议”,就必须首先从逻辑根源上弄清“为什么在党目前已经召开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只有党的八大开了两次会”,这就涉及党代会常任制的问题。从概念内涵上讲,党代会常任制是党代会的一种制度化运作模式,是关于党代会本身如何“常任”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具体说来,党代会常任制是在一届党代会任期内,以常任的党代表为组织细胞、以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以设立党代会的常设机构为组织载体,将制度化的“常态”运作机制贯穿一届党代会始终,保证党代会始终成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权力机关、决策机关、监督机关的制度模式和运作模式。从概念内涵上看,党代会常任制应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代表常任制;二是党代会年会制;三是党代会常设机构的设置。

党代会常任制思想发轫于党代会年会制思想,是在实践党代会年会制的基础上于1956年9月党的八大上正式确立的。八大党代会常任制思想和制度模式确立之后,很快就在

中央层面得到昙花一现的初步实践。

(一)实行党代会年会制的传统

党代会年会制就是指在一届党代会的任期内,每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与执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的党代会会议制度。作为党代会常任制的重要内容,党代会年会制最早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列宁进行了继承发展。我们党在建党之初的1921年到1928年,不仅从理论上继承了党代会年会制思想,在党章中明确作出了在党内实行党代会年会制的规定;而且,在实践中也做到了党的代表大会的按期召开,基本上坚持了每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尽管1928年6月党的六大重申实行党代会年会制,但是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使党代会无法做到每年召开一次,只好一拖再拖。1945年4月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每三年或二年召开一次。这就从党章层面上改变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实行的党代会年会制。

(二)党代会常任制思想的形成确立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党的代表大会没有能够按期召开,但在七大到八大的11年间,特别是执政以后,我们党一直对召开党的代表大会的问题高度关注。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谈到八大党章修改时指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

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设常任代表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一年开一次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不是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这还没有写到党章草案上去,提出来请大家考虑,看是否可以。”〔1〕(p54)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设党的常任代表”的设想,负责八大党章修改工作的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并要求党章修改小组在第二次修改稿中加写从中央到县一级的党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的内容。八大召开前夕,1956年8月27日毛泽东在审读八大修改党章报告稿时,对报告稿中提出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大为赞赏,认为八大党章“带有原则性的改变”之一就是“把中央到县一级代表大会都改为常任制,每年都要开一次党代表大会。”〔2〕(p194~195)

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向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和论证了党代会常任制思想。主要内容有:

1.党代会常任制的要点

邓小平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认为有两点必须包括在内:一是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即八大“党章草案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省一级的代表

大会每届任期三年,县一级的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二年。这三级代表大会一律每年开会一次,因此,原有的党的各级代表会议制度就不需要了。”〔3〕(p233)二是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即“党的代表大会的常任制,大大减少了代表选举工作的负担,代表大会在任期届满以前,可以随时召集。”〔3〕(p23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邓小平提出的党代会常任制内含的党代会年会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党代会年会制思想的继承;邓小平提出的党代会常任制内含的党代表常任制则是我们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所作出的新发展。

2.党代会常任制的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党代会年会制,列宁继承与发展了党代会年会制。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的,所以党在成立之初实行的也是党代会年会制。后来由于战争原因,党代会不能正常召开,年会制也没有坚持下来。但我们党在执政后,不仅恢复了党代会年会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党代会常任制。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此时党为什么能够在理论上有如此大的突破和创新呢?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应该从当时提出党代会常任制的主要依据入手。无论是从毛泽东八大前关于“设党的常任代表”的谈话中,还是从邓小平在八大上关于党代会常任制的论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依据不是别的,而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1954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上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形成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一套方式、方法、程序和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大大促进了人民民主的发展。这就使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从中受到启发,提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1〕(p54)

3.党代会常任制的优点

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相对于党代会非常任制来讲,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邓小平在其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归纳了五大优点:第一,降低党内运作成本。即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大大减少了代表选举工作的负担;“由于每年开会,代表大会的会议也就可以开得简便一些。”第二,理顺党内权力关系。即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就使得“党的最重要的决定,都可以经过代表大会讨论。党的中央、省、县委员会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第三,加强党内联系沟通。即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代表由于是常任的,要向选举他们的选举单位负责,就便于经常地集中下级组织的、党员群众的和人

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他们在代表大会会议上,就有了更大的代表性。”这就实际上加强了常任的党代表与选举单位党员群众的联系与沟通。第四,完善党内监督制约。即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这就实际上完善了党内的监督制约机制。第五,促进党内民主发展。说到底,上述关于党代会常任制的优点落实到一点上就是要“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3〕(p233)正因为党代会常任制具有这些优点,所以邓小平对党代会常任制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让党员及其选出的党代表成为党的权力主体,保证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促进党内民主的大发展,使党的肌体充满生机与活力。

4.党代会常任制的功效 邓小平认为:“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它的效果,是几年开会一次和每次重新选举代表的原有制度所难达到的。”〔3〕(p233)这就指明了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最大功效就是要使党的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和监督机关”。从实际情况来看,非常任制条件下,由于党代会发挥作用只是通过在几年任期内召开的唯

一一次会议的形式实现,其作为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的权力只存在于会议召开的几天,会议结束以后其职权就无法行使了。党代会闭会期间,其作为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党委手中,甚至掌握在党委中少数人乃至个别人手中,出现了党委代替党代会甚至领导党代会的党内权力“倒运行”问题。这就违背和颠倒了党内权力运行的正常法则和顺序。因此,必须把这种颠倒的、不正常的党内权力运行顺序更正过来。而在邓小平看来,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就能够使党代会真正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从而使党内权力的运行回归到正常的顺序和轨道上来。

(三)党代会常任制在中央层面的党内实践

八大后,为推行党代会常任制,1956年11月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召开的地方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问题的规定》,1957年10月中央又作出《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改选、补选问题的规定》。当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一级的党代会和1500个左右的县(自治县、市)的党代会都从当届起实行了常任制。党中央也于1958年5月组织召开了八大后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八大二次会议,即除八大一次会议外的另一个八大。而在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前

后,毛泽东还为即将于1959年召开的八大三次会议进行了思考。如1958年4月27日他为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各部委负责人会议准备的讲话提纲中就写道:“第三次党大会(1959),是否可行?”〔4〕(p188)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再一次表示:“明年五月开三届大会,请作准备。”〔4〕(p202)而且还特意在“请作”两个字下加了着重号。但是八大三次会议在1959年没有召开,本来拟于1960年7月6日召开,但1960年6月25日苏共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对我党发起突然攻击,为此,1960年6月26日中央决定原定举行的八届九中全会和八大三次会议延期。实际上后来再也没有召开。此后,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和“*”的发动,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探索便被完全打断,党的八大所提出的党代会常任制思想与理论没有坚持下来。

二、基于“左”倾错误的两年探索

1956年八大设计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确定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从逻辑上讲,在实践中正确贯彻八大精神,应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预期效果。但八大一次会议到八大二次会议的两年间,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滋长蔓延,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由开始出现偏差到形成重大失误,实际上并没有严格将八大精神落到实处。

(一)1956年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划设计 1956年党的八大即八大一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执政党建设史上、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都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因为这次会议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由革命向建设转变、由革命党思维向执政党思维转变、由革命党角色向执政党角色定位转变的开端,是我们党开始全面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特别是它规划设计、部署安排了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方案。

党的八大是在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召开的。从国内来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建立的生产关系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加大探索力度迫在眉睫;从国际上看,苏共二十大彻底揭批了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与搞个人崇拜的后果,全盘否定斯大林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就逼迫着我们党必须破除对苏联经验和斯大林的盲从迷信,从我国实际出发去寻求最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6年9月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开始了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八大的主体内容包括三方面。第一,在理清我国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上。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虽然我们还必须为实现统

一、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

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同时决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必须研究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第二,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了1956年5月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同时,提出了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所谓“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发展方针。第三,在执政党建设上。会议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命题,强调执政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开展全党整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的说来,八大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党推进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贯彻1956年八大路线方针政策上的失误

八大召开后,我们党积极贯彻落实八大关于调整经济关系、经济计划的一系列精神。1957年的经济工作由于认真执行八大的正确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调整经济关系和经济计划的实质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注重听取群众意见,这就对执政党干部的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中央根据八大确定的全党整风要求,1957年4月27日向全党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场普遍深入的以反对工作中的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整风运动中,各级党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诚心希望通过整风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大民主”,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把党的领导地位说成是“党天下”,提出要

与共产党“轮流坐庄”,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这种情况,引起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警觉。由于对右派分子进攻的估计过于严重,1957年5月毛泽东写的《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中,将整风运动的主题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对敌斗争,党内整风随即转向全面反击右派的斗争运动。

应该说,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一小部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确实是存在的,对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也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右派分子毕竟只是极少数,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可是当时我们对右派分子的反击却是全国性的、全民性的、人人过关式的,这就导致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结果把一大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运动结束时,全国共有55万人被划为右派,绝大部分人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不仅如此,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还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在1957年9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将主要矛盾错误地定位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从而为以后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全党整风和反右派运动大致在1958年夏季结束。对这两场运动总的评价是:整风过程由于受到反右的干扰导致其目的未达到,反右则严重扩大化,而这二者实际上都构

成对八大路线的背离。

三、基于遵循规律与否的两重天地

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八大一次会议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体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八大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度严格遵循了这一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总的说来,八大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把握到位,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政治运作规律认识不到位,结果在“左”的思想的指导下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并在随后为贯彻这一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后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

观的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次会议前后,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结果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中央就在总路线提出后不久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二)“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改变我国“经济小国,政治及人口大国”现状出发形成的一种思想,也呼应了前苏联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实际上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开启了农业“大跃进”的序幕。1958年1月和3月的南宁会议、成都会议更是从批判反冒进入手,决定以跃进的速度完成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其标志就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大跃进”运动中,农业生产上提出了“以粮为纲”的口号,工业生产上提出了

“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争创粮食和钢铁产量的高指标。以这两个口号为基点,在粮食生产上出现了以放高产卫星为标志的浮夸风运动,在钢铁生产上出现了以全民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土法炼钢运动。这种违背农业和工业生产规律、违背科学生产规律的“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和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1960年底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下,持续三年的“大跃进”运动才基本终止。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初毛泽东提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实行小社并大社的主张,主张要把人民公社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途径。全国农村立即开始了筹建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率先以“公社”命名。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首次提出“人民公社”的概念。1958年8月的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会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毛泽东视察了人民公社的样板——河北省徐水县,并给予高度称赞。于是全国农村纷纷仿效,掀起了办社高潮。到1958年底全国74万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99%的全国农户参加了公社,人民公社化基本实现。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管理模式,

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开展工农业生产,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人民公社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延续了20多年,后来被乡镇政权所取代。

当然,八大二次会议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态势尚是可控的,也是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正确的领导、指导使其回归理性的。实际上,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党中央发现和认识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主观主义、违背客观规律、违背群众意愿、头脑发热、急于求成等方面的错误及危害性,并为此召开了两次郑州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对人民公社进行了整顿,对大跃进的指标和生产安排进行了调整,初步纠正了“左倾”错误。

四、“八大两次会议”对执政党执政的启示

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前后的两年间,我们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出现了重大失误。总结梳理“八大两次会议”之间的“两年探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正确与错误、遵循规律与违背规律标准所建构的“两重天地”,我们应该从中形成以下关于执政党执政的几点深刻启示。

(一)执政党的执政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八大两次会议之间的两年间,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

了两种发展趋向,呈现出双轨制发展的态势。一种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表现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政策方针、经验启示。主要是党在1956年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前后的探索。另一种是错误的发展趋向,表现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并将其上升为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八大之间出现的: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急于求成的“大跃进”、盲目推进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两种指导思想趋向的交替之下,八大一次会议和八大二次会议之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双轨发展,最后是错误路线占据上风的态势,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这就启示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引领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否则,一旦指导思想上出现了错误、偏离了正确方向,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就会陷入困顿,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也会随之降低。

(二)执政党的执政必须正确进行矛盾分析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的地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化解矛盾的方法不同。革命党为实现革命夺权的目的,通常致

力于挑起阶级之间、敌我之间的矛盾争斗,它所要处理的矛盾主要是敌我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革命党解决敌我矛盾的办法通常是进行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革命党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后,敌我矛盾也就基本消除或成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被代之以人民内部矛盾。执政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国家建设、改革与发展,所以它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这就客观上要求执政党必须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能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和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执政党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目标状态;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方针的公式;等等。这些理论设计和宏观思考无疑都是正确的。但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实际上恰恰是把许多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当成了敌我矛盾来看待,由此伤害了许多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政治感情,无形中为党树立了本不应有的所谓“敌人”和“对立面”。这

就深刻启示我们:由革命党成长起来的执政党在执政之后,必须进行精准的国家和社会矛盾分析,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流来看待,并为之审慎地出谋划策。

(三)执政党的执政必须确立执政党思维、树立执政党意识

1949年10月全面执政后,党应该及时准确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是执政党应该做好的中心工作,是执政党的执政使命,是执政思维的必然体现。偏离了这一点,执政党就要与自身的角色定位相冲突,就要出问题。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党执政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了党执政后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样的定位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这一正确的定位并没有在实践中完全落实下去。八大一次会议后,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到后来八大二次会议前后出现“三面红旗”,实际上都与执政党应担负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渐行渐远。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以革命党的思维

去干执政党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进入全面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时期。但我们党在成为执政党伊始,却出现了所谓“身心”的分离状态。这种身心的分离状态就是指:我们党虽然已经成为全面执政的执政党,但由于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没有及时到位、思维习惯没有完成变革,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在“以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以革命党形态存续期间确立的革命党思维去干执政党的事情”,出现了“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相背离的时空错位。我们知道,对一个人来讲,身心的分离、思想行动的背离,将是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无比纠结的矛盾状态。长期沉湎于这样一种纠结状态之中,会使人产生时空错位、角色混乱,严重的会造成人格和精神的分裂。因此,身心的和谐统

一、思想行动的融为一体,是做一个健康人的基本要件。对一个执政党来讲也是这样。一个健康的、名副其实的执政党,必须从成为执政党开始就确立执政党意识和执政党思维,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自己是执政党这个大的前提出发。如果已经成为执政党了,头脑中的革命党思维还根深蒂固,那就会出现“执政党神经紊乱症”,而且实践表明,以思想上的革命党思维去创造行动上的执政党业绩将永远无法达到。

(四)执政党的执政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生产规律、建

设规律、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在规律面前,人们只能去遵循它,而不能去违背它、破坏它,否则就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通常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去创造性地把握。但我们决不能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代替规律,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凌驾于规律之上。否则,那就实际上是在违背规律、破坏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在选择革命道路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大创举。受此鼓舞,执政后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期望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独特的建设道路。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总路线提出后不久,党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严重违背生产规律、建设规律、发展规律去争创所谓粮食和钢铁产量的高指标,在粮食生产上放高产“卫星”、在钢铁生产上

搞全民大炼钢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见,执政党如果违背客观存在的执政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为单纯地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达到执政目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two seions of the eighth national congrees of the ccp, two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two different results ——a r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eighth national congre of the ccp on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zhang shu-lin

(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shandong committee, jinan, 250021, shandong, china)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permanent system of the cpc congre, there must be “two seions of the eighth national congre”.the first was held in september, 1956 and the second, in may, 1958.between the two seions, 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had made big adjustment or even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its line, principle and policy, giving rise to the error of magnified anti-rightist movement.in promoting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 first seion established the policies following the laws of economic society, which had turned out some achievements.however, the second seion formulated the policies against objective economy law, by which the movements of “great leap forward” and people commune were recklely launched.consequently, two kinds of sharply-contrasted practice appeared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socialist exploration.on the whole, the two seions have

provoked deep thoughts considering the governance of the ruling party.

推荐第6篇:会议礼仪的论文

会议礼仪

内容摘要

会议,通常是指有领导、有组织地使人们聚在一起,对某些议题进行商议或讨论的集合。不管是组织或参加何种会议,都必须遵守会议礼仪,因为在这种高度聚焦的交际场合,稍有不慎就会严重有损个人和组织的形象。学习会议礼仪教育,不仅满足你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你适应社会生的能力,提高你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会议礼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前准备礼仪

(一)会前准备五要素。

(二)会议前准备礼仪。

二、会议服务礼仪

(一)主持人礼仪。

(二)会议服务礼仪。

(三)参会人员礼仪。

三、会议后礼仪 (一) 会议结束后礼仪。

(二)改进会风。

(三)提高效率。

(四)严守会纪。

关键字:会议,形象,需要,能力

(一)会议礼仪的分析部分:社会组织要经常举行一些会议,与公众进行沟通。每次会议的目的不同,仪式的要求也不同,仪式规范也不同,所以,就需要我们学习会议的各种礼仪。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遵守的。

(二)会议礼仪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查阅会议礼仪的相关书籍

(三)会议礼仪的核心内容

会前准备礼仪

会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与完善,不仅关系到会议接待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而且直接直接影响会议的成功与否

1.会前准备五要素

1.1 WHEN----时间 1.2 WHERE----地点 1.3 WHO----人物 1.4 WHAT----会议议题

1.5 OTHERS----会议其他事项的准备 2.会议前准备礼仪

2.1.拟定会议主题 2.2.拟发会议通知 2.3.起草会议文件 2.4.安排招待与会场布置 2.5.坐席的配置

2.6.做好会后准备工作。

会议服务礼仪

1.主持人礼仪 各种会议的主持人,一般由具有一定职位的人来担任,其礼仪表现对会议能否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1.1.主持人应衣着整洁,大方庄重,精神饱满,切忌不修边幅,邋里邋遢。1.2.走上主席台应步代稳健有力,行走的速度因会议的性质而定,对快、热烈的会议步频应较慢。

1.3.入席后,如果是站立主持,应双腿并拢,腰背挺直。持稿时,右手持稿的底中部,左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双手持稿时,应与胸齐高。坐姿主持时,应身体挺直,双臂前伸。两手轻按于桌沿,主持过程中,切忌出现搔头、揉眼、拦腿等不雅动作。

1.4.主持人言谈应口齿清楚,思维敏捷,简明扼要。

1.5.主持人应根据会议性质调节会议气氛,或庄重,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1.6主持人对会场上的熟人不能打招呼,更不能寒暄闲谈,会议开始前,可点头、微笑致意。

2会议服务礼仪

负责会议具体工作的办公室员工,一丝不苟地做好下列工作。

2.1.例行服务。会议举行期间,一般应安排专人在会场内外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与会的贵宾以及老、弱、病、残、孕者,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往往还须进行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

2.2.会议签到。为掌握到会人数,严肃会议纪律,凡大型会议或重要会议,通常要求与会者在入场时签名报到。会议签到的通行方式有三:一是签名报到,二是交券报到,三是刷卡报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及时向会议的负责人进行通报。

2.3.餐饮安排。举行较长时间的会议,一般会为与会者安排会间的工作餐。与此同时,还应为与会者提供卫生可口的饮料。会上所提供的饮料,最好便于与会者自助饮用,不提倡为其频频斟茶续水。那样做往往既不卫生、安全,又有可能妨碍对方。如果必要,还应为外来的与会者在住宿、交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符合规定的方便条件。

2.4.现场记录。凡重要的会议,均应进行现场记录,其具体方式有笔记、打印、录入、录音、录像等。可单用某一种,也可交叉使用。

负责手写笔记会议记录时,对会议名称、出席人数、时间地点、发言内容、讨论事项、临时动议、表决选举等基本内容要力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晰。 2.5.编写简报。有些重要会议,往往在会议期间要编写会议简报。编写会议简报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简。快,是要求其讲究时效;准,是要求其准确无误;简,则是要求文字精炼。

3.参会人员礼仪

3.1.与会者必须提前5分钟到达会场,并且关闭一切通讯工具;

3.2会议迟到者必须向主持人行15度鞠躬礼表示歉意,会议中途离开者必须向主持人行15度鞠躬礼示意离开;

3.3.会议进程中,应集中注意力,不干扰他人发言,若要发言,则应等待时机,不可随意发表评论;

3.4.会议进程中,应详细记录会议讨论的重点和其他与会者的意见;3.5.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于适当时机要求发言者给予解答;

3.6.若开会时是用纸杯喝茶,或喝罐装、瓶装饮料,散会后,应把身边空罐子、纸杯、纸巾收拾好。

会议之后

1.会议结束后礼仪

会议结束,应做好必要的后续性工作,以便使之有始有终。后续性工作大致包括三项:

1.1.形成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会议决议、会议纪要等。一般要求尽快形成,会议一结束就要下发或公布。

1.2.处理材料。根据工作需要与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在会议结束后应对与其有关的一切图文、声像材料进行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整理会议的材料时,应遵守规定与惯例,应该汇总的材料,一定要认真汇总;应该存档的材料,要一律归档;应该回收的材料,一定要如数收回;应该销毁的材料,则一定要仔细销毁。

1.3.协助返程。大型会议结束后,其主办单位一般应为外来的与会者提供一切返程的便利。若有必要,应主动为对方联络、提供交通工具,或是替对方订购、确认返程的机票、船票、车票。

会风的端正

2.改进会风

2.1改进会议方式。对于一般性会议,可以召开无会场会议,比如运用现代通讯设备:电视、广播、电话、互联网进行开会,可以大幅度节约会议成本。

2.2集中主题。一次会议上不管安排几项会议内容,都要使会议主题明确,这样既方便讨论,又方便执行。

2.3压缩内容。应围绕会议主题,删掉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

2.4限定时间。对于会议的起止时间、发言时间、讨论时间,事先都要明确规定,并且严格执行。

2.5领导示范。会风的端正,领导的示范是必须的。和自己无关的会议,不应该参加;准时参加会议,并严格遵守会议礼仪;提倡无会场会议;带头控制发言时间等。

3提高效率

集中主题;改进形式;压缩内容;限定时间。

4严守会纪

4.1.遵守时间。其一,准时到会。其二,正点开会。其三,限时发言。其四,到点散会。

4.2.维持秩序。其一,各就各位。其二,保持安静。其三,遵守规定。 4.3.专心听讲。其一,一心一意。其二,支持他人。

(四)会议总结

总结

学习社交礼仪之后,我知道会议是社会组织洽谈商务、布置工作、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内部与外部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组织会议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遵守会议的各种礼仪。

在选课的时候就知道这门课程的优越性,我认为它会对我现在以及以后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学会更好、更得体的进行人际交往,更好的为人处事。当前,我们需要文明素质的培养与学习,尤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好基本的会议礼仪的规则,以一种文明得体的方式参加会议、召开会议,为自己将来的与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我也通过大学的窗口,慢慢的开始接触学校的各种会议,学到各种会议要求。社会有学问,文明有礼仪,会议也有要求。学习会议礼仪教育,不仅满足你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你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你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许当我们无意的文明举动给我们收获或不切合场合的言语让我们尴尬难解时,我们才会真体会到:会议礼仪的规则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

参考文献:1.刘厚钧,社交礼仪,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李荣建,社交礼仪,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推荐第7篇:古田会议论文民主集中制论文

古田会议论文民主集中制论文: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摘要: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的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和少数服从多数、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等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理论创新,在今天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新形势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扬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关键词:古田会议;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

一、《古田会议决议》中的民主集中制思想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确定民主集中制为党的组织原则。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正式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党章。但是,这一时期党内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科学内涵认识很不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集权”和片面强调“民主”的倾向。直到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才比较好地解决了民主集中制的认识问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上,对党内极端民主化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纠正,进一步强调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古田会议决议》中包含丰富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主要有:

(一)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反对极端民主化 古田会议决议旗帜鲜明地指出极端民主化的严重危害,“在于损伤以至完全破坏党的组织,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提出要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在组织上必须“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也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要求党的领导机关应确立正确的指导路线,建立坚强的领导中枢,充分了解下级机关及群众的实际,以便根据实际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决议一经作出,必须迅速地传达到下级机关和党员群众中去,坚决贯彻执行。

(二)建立党委领导制,实行集体领导

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决议规定,在红军中要建立党的领导中枢,实行集体领导,确实担负党的政治任务。决议规定,“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

(三)增强党员的纪律观念,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当时红四军党内在遵守党的纪律方面就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机械地执行纪律,采取简单的惩办主义;二是敷衍塞责,导致纪律形同虚设。古田会议决议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组织纪律松懈问题,强调要“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

(四)实行无产阶级民主,坚持官兵平等

古田会议决议一方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另一方面又实行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官兵平等的新型关系。决议指出,“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为了确保军队中民主制度的执行,军队在党的领导下,连、营、团各级均建立士兵委员会,代表士兵利益,并协助党组织开展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五)通过正确开展党内批评,解决党内矛盾 古田会议决议认为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仍然是党内矛盾,提出要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方法,解决党内矛盾。决议认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通过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在于使党员明白批评的目的是增加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决议提出,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庸俗化,说话要有根据,要注意政治。

(六)强调少数服从多数是党的纪律之一 针对党内存在的非组织观念,古田会议决议强调,“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除必要时得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会议要求全体党员都必须坚决执行这个规定,反对任何人搞特殊化。

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上述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正确开展党内批评、集体领导等原则和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党建理论的重要基础,在今天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我党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执行得较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而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就不正常,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和挫折,甚至会酿成严重的社会*。

二、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走过了90年的历程。在过去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为完成中国革命的艰巨任务,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在当今的和平建设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党愈来愈认识到加快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行党内民主。

新形势下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内民主的基本途径包括:

(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在这些权利面前,所有党员无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总体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按照这些要求,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营造党内讲真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更好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党员的创造活力。

(二)实行和推进党务公开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快速发展,广大党员对实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党务公开,及时公布党员应该了解的党内信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针对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确保党务公开的长效性,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当家做主的良好民主环境。

(三)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 党的代表大会制是党内民主集中制最生动的体现,是党员行使自己管理党内事务权利的最主要渠道。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二是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三是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这对从机制上理顺和规范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推动地方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党的各级委员会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针对一些地方党委决策中存在的少数人,尤其是“一把手”说了算,其他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得不到真实的表达和保护的现象,《决定》提出要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通过票决制,便于集思广益,让领导班子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意见,有效避免由少数人和“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弊端。

(五)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通过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使党的权力得到正确行使。必须不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和使用以及关键岗位的监督。

(六)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实践证明,候选人推举方式的转变和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有助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范围,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七)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防止出现极端民主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同时,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c]//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古田会议精神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推荐第8篇:会议论文投稿注意问题

会议论文投稿注意问题

针对目前虚假会议和说EI检索但不能检索的会议问题推荐朋友注意会议投稿注意问题,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首先,在IEEE上必须注册;

然后,最好在教育会议在线有公告;此时说明会议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最后,看会议的评委的权威性等。

推荐第9篇:会议交流论文来稿要求_14939

附件4.

会议交流论文来稿要求

1.文稿应围绕研讨会主题或主要内容,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

2.文稿请用Word.doc或PPT格式,图片请用jpg格式。

3.请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撰写。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4.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参考文献表中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

5.文稿如获得有关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设立的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请列出基金名称及编号。

6.请注明作者单位、邮政编码、通讯地址,性别、出生年、职称或职务。

推荐第10篇:在论文颁奖会议上的讲话

在论文颁奖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政研会论文颁奖大会是公司成立以来的召开的第一次。首先,我为获得各类奖项的员工致以衷心的祝贺!公司开展政研论文撰写活动

体现出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在实践的一个过程,是员工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过程的一个提升。

今年公司论文撰写的特点我感到主要有:一是论文撰写的数量不断增加,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二是论文研讨的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党建、管理、人才、工会、青年等的各个方面。三是论文研讨的水平不断提高,更接近论文的要求,更能结合工作实际,更有工作的指导意义。

就下一步政研论文工作的开展,我想,重点就是做好“两个结合”吧。

一方面,要把政研论文的成果与公司创新变革促发展结合起来。公司今年提出确保4万、挑战5万的目标,若不以超常规的举措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公司的发展也十分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要与公司今年开展的“创新变革促发展”活动相结合,要在公司的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管理力的“四力”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要在自主技术创新、组织机构改革、管理创新和人事制度创新上有所变革。既要有顶层的理论设计,又要有基层的实践推动,政研论文要更多地着眼现状,研讨热点,提出科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为公司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要把政研论文活动的开展与公司员工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无法战胜敌人的。那么,没有文化的员工也同样是愚蠢的员工,愚蠢的员工也同样是无法取得辉煌业绩的。公司不断地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知识性员工”的活动,目的就是要造就一支“能做、能说、能写、能教”的“四能”人才队伍,通过广大员工积极撰写政研论文就是我们实现“能写”的渠道之一。我们说,好的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硬实力,而高的文化素质则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硬实力不行一打就败,软实力不行,不打自败。因此,公司将通过政研论文活动广泛开展,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为实现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高级技工人员队伍,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高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素质高的优秀党群人员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开展政研论文活动的实际意义。

谢谢大家。

第11篇: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撰写说明

第八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撰写说明

一、论文撰写说明

1.论文应观点明确,数据准确、完整,文字精练,层次分明。页面设置为A4,页边距为“适中”,上下边距为2.54 cm,左右边距为1.91 cm;

2.请使用论文模板,在相应位置填写论文内容,并删除提示内容;

3.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明确写明重要的实验条件、数据和结论。文中插图清晰,坐标标度准确标明,不做彩页。

4.论文摘要全部内容不超过两页A4纸;

5.论文撰写完成后,保存为 Word 97-2003文档提交。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中文题目要求简洁清晰,三号黑体字体,加粗,居中;

2.作者姓名:四号华文仿宋字,居中,作者单位、通讯地址:小五号宋体,居中;电子信箱: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3.论文摘要正文:五号宋体字体,单倍行距。

4.文中图表应用英文表述。题注:英文、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图、表题号及图中曲线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图表超过两幅须平行排列。

5.关键词:2-5个关键词,五号宋体。

6.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见模板。中文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字,排序为:作者姓名、杂志中文全称、出版年份(阿拉伯数字、加粗)、卷(期)号(阿拉伯数字、加粗)、起始页码(阿拉伯数字);英文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排序为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国际通用缩写、斜体)、出版年份(阿拉伯数字、加粗)、卷(期)号(阿拉伯数字、加粗)、起始页码(阿拉伯数字)。

7.简短英文摘要:英文题目与中文题目含义一致,首字母大写,四号Arial字体,加粗,居中;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摘要正文,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

第12篇:谈“一会儿”、“一瞬”、“一霎”、“一刹那”[会议论文]

谈“一霎”、“一瞬”、“一刹那”

启明大学 李铁根

1、引言

“一霎”、“一瞬”、“一刹那”都是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的表示时间意义的词,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点:

1) 都表示“短时”的时间意义。或表示极短的瞬间,如“一刹那”,或表示较短的一段时 间,如“一霎”;

2) 有构词上的共同点,都包含共同的语素“一”。这个“一”不表示数字意义,所以都不

能换成其他数字,因而都只能看作一个词;

3) 从功能上看,都具有时间词的句法功能,即都能单独用在“在”或“到”或“等到”

的后面作宾语并且能充当状语。

本文拟对这几个时间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这类时间词句法功能上的特点和使用上的规律,进而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时间词本质属性的认识,并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2、时间意义上的区别

“一霎”、“一瞬”、“一刹那”虽然都表示短时,但在程度上有区别。从《现代汉语词典》对三个词的释义可以看出三者在时间长短程度上的差异:“一霎”表示“一会儿”、“短时间”,“一瞬”表示“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而“一刹那” 表示“极短的时间”,也就是说,相对来说,“一霎”表示的时间最长,“一瞬”次之,“一刹那”最短。

“一霎”所表示的“一会儿”的时间客观来说可长可短,当表示相对较长的“一会儿”的时候,绝对不能换用表示极短时间的“一瞬”、“一刹那”,请看例句:

()过一霎儿之后,他就伸手端起桌子上母亲给他兑好的梨水碗放在嘴唇边用喘出来的气带一口水下去 ,...

()周政 (稍沉)我明白了,这是趁我睡觉的这一霎,离开我周家饭店,又和村里那些娘们吹天吠地,互扯淡去了!

()在茶余饭后的时光,同学们更喜欢三五成群,或则一个人,在黄浦江边散散步,在草地上坐一霎,看看天上的夕阳和白云,听听江...

()...逄叔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还是立即跑到门口,静静听了一霎,却没什么发现,逄叔觉得不能等了,遂推门而入,不想在...以上例句中的“一霎”表示的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因此都不能用“一瞬”、“一刹那”替换。

当要强调表达近于时间的一个点的“极短的瞬间”的时候,则只能用“一刹那”,不能换用 1 “一瞬”,更不能用“一霎”。例如:

()那一刹那他以为自己已经死了。

()...整个人都停留在双唇接触的那一刹那,自己犹如电击一般,心中怡然荡漾,但是自己是和男人,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 当所表达的时间是模糊的相对短暂,三者都能用。以下例句中的“一霎”、“一瞬”、“一刹那”可以自由互换:

()我也是那一刹那才知道我要怎么做的。

()而就在那一霎,我才知道殿上端坐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他离开的那一瞬,我才知道他是非常爱我地。

3、句法功能上的异同

“一霎”、“一瞬”、“一刹那”在功能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表现在它们都能独力充当状语,定语,宾语和介词宾语,例如:

()a.突然之间,有如风来风去,愤怒一霎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冷笑。(充当状语)

b.朦胧的尽头,一抹淡淡的微笑闪现,如水般细腻,顺着流星的光一瞬消逝。(充当状语)

c.我的想法一刹那被改变了! (充当状语)

()a.一霎的电光,在我的视线上抛下一道更深的黑暗。(充当定语)

b.一瞬的心情只有一瞬,一瞬的精彩会永远精彩! (充当定语)

c.感动往往是那一刹那的感觉。(充当定语)

()a.她们是脆弱而多情的烟花,耗尽一生追求一霎。(充当宾语)

b.有一瞬,我梦见我们彼此竟然是陌生人……(充当宾语)

c.缘分,有时就在一刹那。(充当宾语)

()a.听着风拂过树叶的哗哗声,天和地也瞬间变得静谧,时间静止在一霎。(充当介词宾语)

b.很多话,形成于一瞬,消失于一瞬。(充当介词宾语)

c.不幸发生在一刹那。(充当介词宾语)

“一霎”、“一瞬”、“一刹那”还都能在是字句中充当主语,例如:

()以往一直以为、永恒就是永恒,一瞬只是一瞬。 ()一霎是多久? ()“一刹那”是多久

还都能与与“这、那”组合,然后与介词组合或独立充当状语或全句修饰语。例如:

()a.“咚...而就在这一霎,它的齿缝间突然掉出了一块东西。

b.那一霎我惊呆了,人说好人一声平安,想不到她却去得这样快...

()a.就在那一瞬,光明哭了,终于被满神料中,他真的为爱情流下了眼泪.b.那一瞬我失去了所有, 这一瞬我得到一切。

()a.别人的天长地久,在这一刹那,如雨般纷纷扰扰。

2 b.那一刹那,我叫住了他!_ 但是,“一霎”、“一瞬”、“一刹那”三者在功能上还有值得注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刹那”经常独立充当全句修饰语,后边常用逗号与全句隔开,被修饰的句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例如:

()一刹那,我懂得了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一刹那,我明白了为什么而活! ()一刹那,世界彷佛又回到了我的身边,灯光还是那样亮,照耀着人们脸上的笑容,是格外的阳光,又格外的亲切。

而“一霎”和“一瞬”没有这种用法。

2)“一瞬”做状语的能力不如“一霎”、“一刹那”,它一般用来修饰表示瞬间出现或消失意义的谓语动词(如“一瞬消逝、一瞬消失、一瞬便没了、一瞬就擦出爱情火花”)。带有复杂的定语修饰语的“一霎”、“一刹那”主要用来独立充当状语或全句修饰语,而带有复杂的修饰语的“一瞬”则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可见“一瞬”的名词性功能更强。例如:

()古秋水推门而入的那一霎,我发现屋内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到了她身上。(做全句修饰语) ()我与同事的目光交汇的那一刹那,我的心在颤抖。(做全句修饰语)

()虽然每个美丽的一瞬都只像昙花一现般短暂,可是每次都让我感觉到整个空气里充满了沁人心脾的芬芳,仿佛听到了犹如天籁的音乐一样愉快。(做主语)

()1958年5月4日,我们连队来了一位带相机的小伙子,好像是个记者,于是我求他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留下了这永恒的一瞬。(做宾语)

()在巴西主裁判阿尔皮-菲尔洛鸣响终场哨的一瞬,马拉多纳兴奋的跃起庆祝夺冠,在这一刻,一代新球王宣告诞生。(做介词宾语)

3)“一霎”经常充当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例如:

()达志绕着石头走了一圈,又对着正在缓缓下坠的太阳看了一霎,莫不是太阳和这石头构成了一个什么角度就能映出光来?

()随后,四周静寂了一霎,风过树梢,有水滴从树上落下,滴声籁籁,清晰可闻。

“一瞬”偶尔也能做补语:

()爱如烟花,只开一瞬,这叫我要怎样才能再相信爱情?

()虽然只灿烂了一瞬,却足以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而“一刹那”不能做补语。

4)尽管“一霎”、“一瞬”、“一刹那”书面语色彩都比较浓厚,但相对来说,“一霎”的口语性比“一瞬”、“一刹那”要强一些,因而像下边这类口语色彩较浓的句式中可以用““一霎”,但不能用“一瞬”、“一刹那”:

()干完家里,又到场上,农忙时,爹娘一霎也闲不住。

()业务员下定单到工厂,然后你就去工厂盯着,眼睛一霎也不能眨. 3

5)“一瞬”经常受其他双音节词语不带“的”直接修饰,例如:

动人一瞬 精彩一瞬 历史一瞬

经典一瞬 美妙一瞬

“一霎”、“一刹那”没有这种用法。但“一霎”可以不带“的”直接做名词定语。例如:

一霎真情 一霎美景

一霎微光 一霎灵感

“一瞬”、“一刹那”则没有这种用法。

4、“一霎时(间)”、“一瞬时/间”

“一霎时(间)”、“一瞬时/间”都可以在前边加上“在”,因而可以看作是“在一霎时/间”省略“在”后的凝固形式。其意义与“一霎”、“一瞬”差不多,但用法上有点区别。

“一霎时(间)”、“一瞬时/间”只用于已然句,不用于未然句。在句中只做状语,不做补语。而且,“一霎时/间”、“一瞬时/间”做状语的能力比“一霎”、“一瞬”强得多,很多不能用“一霎”、“一瞬”的地方,可以用“一霎时/间”、“一瞬时/间”。例如:

()刘永福说:“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辛苦准备了四年,一霎时就输掉了比赛。

()如果你见到暗黄色的阴影忽然向山那边退去,田野一霎间恢复了阳光下明亮的秋香绿色,那就是天涯里的云在漂移。

()我一瞬时很感动,为了她的辛苦屈辱的爱情.有如此的女人用全心爱着润石,何尝对他不是一种幸福?

()通道中,一声惊恐之极的惨叫,仅仅一瞬间就消失了

“一霎时(间)”、“一瞬时/间”本身的独立性也比“一霎”、“一瞬”强,可以单独处于句首或分句句首,作句首修饰语,修饰的对象成分要比“一霎”、“一瞬”复杂得多,甚至可以用来修饰几个分句,后边可以有较大停顿,往往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下边例句中的“一霎时/间”、“一瞬时/间”都不能焕成“一霎”、“一瞬”:

()一霎时,舆论沸腾了,各类评论如山呼海啸般涌上了眼帘,矛头直指这位与姚明齐名的顶级明星。

()一霎间,主船上吹起了颇似海螺的号音,其声嘹亮,却是层次分明地响起了八个音节。

()一瞬时我又飞跃数十载光阴,回到了久已消逝的往昔。

()一瞬间,我从床上起身,系紧睡袍的带子,把脑袋伸向窗户。

另外,“一瞬时/间”所表示的时间意义和“一瞬”有点区别,往往用来强调极短的“一段”时间,比“一瞬”所指时间要长一些。因此,下例中的“一瞬时/间”都不能换成“一瞬”:

()拆开封口,晚报开本,挺厚的一叠,一瞬时竟没找到我的文章。 ()我一瞬时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有一瞬间, 我匍匐着, 幸福着; 有一瞬间, 我盘旋着, 晕眩着, 那一瞬间,我穷困潦倒, 期待灰飞烟灭, 没有人告诉我, 我也不知道

此外,“一瞬间”和“一瞬时”还有一个区别。当表达曾经存在过的一瞬只能用“一瞬间”,不能用“一瞬时”。例如:

()人都有过许多的一瞬间。

4 ()曾经有过一瞬间,感受到了深情和宠爱,然后就要用一辈子来遗忘…… ()爱情也许存在过一瞬间 ()你有过这幸福的一瞬间吗?

5、对时制环境的适应

“一霎”、“一瞬”、“一刹那”都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用于非状语位置时,不受全句时制的任何制约。例如:

()在未来漫长的日子中,这一瞬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永恒就是永恒,一瞬只是一瞬。 ()别追求一刹那的快感.

()就在他一瘸一拐进来的时候,我感到了一刹那的真 执的爱! 例()和例()的前一个“一瞬”处于主语位置上,例()的后一个“一瞬”处于宾语位置上,例()()的“一刹那”则分别处于定语位置上,因而都不对全句时制发生影响,它们所在句一个为未然句,一个为已然句。

然后当它们处于句中状语位置上的时候,“一刹那”、“一霎时/间”、“一瞬时/间”只用于描写过去发生事件的句子(过去已然句),在我们搜集的材料中用于未然句的例子一个也没发现。

但“一霎”、“一瞬”对时制环境没有任何强制性的选择,既用于已然句中,又用于未然句中。(当然在不同时制环境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如“一霎”用于过去已然句中的频率远远高于未然句。放注里)这一点可以从他们与典型的未然标记“将”同句共现得到充分的证明。例如:

()届时表演场地将一霎儿大红,一霎儿大绿,像开了大染坊,没办法,张艺谋的色彩观,就是这么狭隘呆板。

()这一切很快要结束,所有的所有,都要在一片白光中灰飞烟灭,当蘑菇云升起的时候,这个星球就再也没有皇室了,而王韬的所有敌人,也将一瞬消逝。

6、余论

“一霎”、“一瞬”、“一刹那”只是现代汉语“一+X”结构类时间词中的几个成员。其他还有“一会儿、一时、一刻、一(清)早、一辈子、一生、一世”等,限于篇幅,在此不能展开描写。这类“一+X”结构类时间词各自功能不同,用法多样;有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有的使用频率比较低;有的虽然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并有文章加以分析,但尚不够充分,有的并未未引起注意,也未见有人加以专门描写。我们认为,要想对现代汉语时间词的本质属性有更全面地认识,有必要对这类“一+X”结构类时间词中的所有成员进行综合的考察。

【参考文献】 (略)

第13篇:会议集中控制系统设计分析的论文

为了实现不同会议室、不同会议终端之间的视音频信号自由交互、不同品牌视频终端和会议摄像机、多会议室设备集中控制、不同会议室的视频画面和音频集中监看、监听等功能,通过会议集中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本次会议集中控制系统设计包括:视频会议室5个,视频集中控制室1个,视频会议终端品牌2种。

1总体目标

视频系统:各个会议室建设高分辨率(不低于1920*1280)的大屏显示系统及摄像系统,各会议室可同时参与远程视频会议,显示内容平滑切换。集中控制系统:每个会议室都集中到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包括视频信号的切换、音频集中控制、摄像系统集中控制;将2个不同品牌的视频终端软件的通过PC机进行衔接,实现终端设备的视音频信号相互传递;各视频会议室达到高清视频会议标准;实现各视频会议室之间的视音频信号交互,信号同步通讯;实现由集控室统一控制各会议室会议操作工作,可自由切换各会议室的视频传输信号,音频传输信号;实现会议室房间的音频在本会场扩音效果的同步;视音频信号、网络信号的互联互通以及集中控制;各视频会议室都可以召开主会场高清视频会议,也可作为分会场参加召开的视频会议;集控室可以对各视频会议室的视音频信号进行监看、监听。

2实现方案

2.1频系统

在中央控制室配置一台32X32的YPbPr的矩阵,各个会议室都配备一台8X16的YPbPr的矩阵,以控制室为核心,采用树型结构,接收各会议室视频信号,并且能把任意信号发送到指定会议室。各个会议室会场内前后各有一个摄像机,通过各会议室8X16的YPbPr的矩阵把视频信号传送到控制室32X32矩阵,考虑YPbPr信号传输距离过远会有所衰减的问题,远距离的YPbPr信号均采用双绞线传输的方式,通过信号转换来解决信号衰减问题。

2.2音频系统

音频处理部分采用智能数字音频处理器,每个会议室各放一台,中央控制室放一台,需通过一根超六类屏蔽双绞线来传输音频信号,减少信号衰减及资源浪费。各个会议室和中央控制室的连接方式为环状。只要设备加电运行,中央控制室就能接收到各个会议室的信号,并且能把音频信号输送到各个会议室。在音频信号切换方面,中央控制室配备一台24路模拟调音台,满足把8台视频终端的音频输入到调音台,并且把音频处理器传输过来的本地会场声音通过控制室音频处理器输出到终端。另外还有本地的DVD,机顶盒,PC的音频都输入到调音台,完成所有音频信号的汇聚以及发送。

2.3摄像机控制系统

视频控制方面:根据各个会议室的摄像机品牌比较繁多的问题,采用一台多协议的摄像机控制器,能针对不同摄像机设定不同的控制协议,实现一个控制器能控制多个不同品牌摄像机的需求,例如对RS232和RS485的控制协议的摄像机进行控制。视频切换:各个会议室8X16的YPbPr视频矩阵都具备RS232控制功能,在中央控制室配备一台中央控制器,具备多个RS232,RS485,红外及IO等端口。中央控制器直接与控制室一台专用PC机同属一个网段,通过在PC机上运行专门定制的高度集成控制软件,来实现各个会议室及控制室视频信号的无缝切换。视频显示:各个会议室都配备视频显示设备,DLP大屏的显示模式及信号的选择都由控制软件实现。DLP大屏及电视都是通过红外控制开关,投影仪是通过RS232控制开关。音频控制:各个会议室的数字音频处理器都可以远程网络访问,可以实时的监测各个会场的声音大小有无。

通过控制室的调音台可以实现各个会议室之间以及会议室与远端的音频切换。其它设备控制:各个会议室都有设备间,配备标准19寸机柜,为解决设备开关问题,各个会议室机柜内部都配备针对220V强电的远程控制开关。中央控制室配备一台可远程控制的电源时序器,通过控制软件就可以控制各个会议室设备以及灯光的开关。按照设定的不同模式,根据会场是否是主会场或者分会场来一键开启会场,设定好灯光效果,所使用的摄像机,是否开启显示设备。通过该会议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一键开会,一键闭会,5个会议室任意一个为主会场,其他会议室都可作为分会场参加会议。5个会议室也可以同时召开主会场会议互不影响。其它会议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参考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音频和视频矩阵等设备,实现会议的集中控制。

第14篇:010 英文会议论文自查表(每人1份)

你撰写的英文论文可能存在一下问题,请自查。不存在的内容请略过。_

1题目

1)与会议主题不符 2)与正文内容不一致 3)题名太长、太笼统

4)出现了定冠词和不定冠词the、a、an 5)出现非共知公用的符号、代号、公式、化学式等 6)有歧义

2作者

1)书写没有姓前名后 2)姓没全大写 3)名首字母没大写 4)名字缩写了

3单位

1)没有二级单位 2)末尾未加“China” 3)没有城市和邮编

4)多作者和单位,没在作者名右上角和单位前标注

1、

2、3以区别 5)非直辖市城市,缺省名 6)实词首字母未大写 7)单位名缩写了

4摘要

1)重复题目

2)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全 3)出现公式 4)出现图、表 5)出现参考文献

6)时态错误(应使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7)与引言重复 8)分段了

9)未使用报道性摘要

5关键词

1)无或不够 2)太多 3)错误 4)不准确 5)未用分号间隔

6各级标题

1)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the、a、an 2)写成了句子 3)标注了参考文献

7引言部分

1)无引言

2)研究意义、背景不明确或无描述 3)无相关文献综述、无同行工作实名介绍 4)有大量常识性、基本概念介绍性的叙述,

缺乏研究目标 5)重复摘要

6)用了“Introduction”以外的词 7)有自我评价内容

8实验部分

1)缺少实验目的、意义描述

2)缺少实验设计、总体安排、宏观安排 3)缺少实验方法、手段的说明 4)缺少实验材料、样品的说明 5)缺少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说明 6)缺少实验或研究过程的说明 7)缺少直接的实验结果

8)缺少必要的原理图、流程图、装置图 9)缺乏与软件有关的介绍或说明 10)自编软件缺乏试运行、调试说明

9有关图

1)他人图未引用文献 2)不清晰

3)物理量、变量未用斜体

4)图题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the、a、an 5)图序中Figure没有缩写为“Fig.” 6)量与单位之间没用“/”间隔 7)物理量的单位没用正体 8)不具有自明性 9)图中有中文 10)文中未提到

10有关表

1)他人表格无引用文献 2)未用三线表形式

3)表题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the、a、an 4)表序中“表”未用“Table” 5)量与单位之间没用“/”间隔 6)物理量的单位没用正体 7)物理量、变量未用斜体 8)物理量没有给出单位 9)不具有自明性 10)文中未提到

11有关数学公式

1)基本公式来源不清,应给出文献 2)公式没居中排 3)公式的式码没居右排 4)物理量和变量没用斜体 5)推导的最后结果未指明 6)未给出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 7)提到公式时未用“equation” 8)解释符号含义时未用“where”

12结果与讨论

1)没有研究结果和讨论

2)只有结果,没有讨论 3)讨论与论文研究没有关系 4)没有同类结果的对比分析 5)看不出结果的先进性

13结论部分

1)结论与研究内容无关 2)结论空洞,无实质内容 3)重复前言内容 4)出现讨论内容

14参考文献

1)教科书太多

2)有未公开发表的文献 3)没有参考文献 4)文献量太少

5)文献未在正文中按顺序标注

6)文献在引用处未用序号在右上角标注 7)未给出非英文文献对应的英文 8)著录项目不全

9)作者没有姓前名后,名加了缩写点 10)没有引用作者以前的论文 11)没有本课题最有份量的文献 12)在同一处标注了太多文献

15基金项目

1)没放在论文首页页脚 2)缺少基金项目编号

16有关写作

1)逻辑性不强

2)缺少章节分级,层次不清 3)实质性工作很少,创新少 4)无技术意义的空话、大话太多 5)单词拼写错误多 6)用词不当 7)语法错误多

8)出现中文或非英文外文

9)英文缩写没有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全称 10)物理量的单位未使用国际单位 11)出现中国式的口号而未作解释 12)出现“our country”(改为“China”)

17标点符号

1)使用了“。”,改为“.” 2)使用了“、”,改为“, ” 3)使用了“《》”,改为斜体 4)使用了“~”,改为“–”

第15篇:会议

 Source Profit Ltd.2011

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主持:

与会人员:(缺席人员原因)

记录人:

会议内容:

1.本周工作汇报

2.解决方案

3.工作中发现的优缺点及如何改善。

Tel:+86-532-85787719Fax: +86-532-85753753IBAN: OSA11009621456201Page 1

第16篇:会议

年月日会议(共 页)

签发人:参会人员:

会议议题:

会议主持: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

会议记录人:

会议内容

参会人员 经理室: 商务部: 销售部: 财务部 技术部:

参会人员签字:

第17篇:会议

Title (“Times New Roman”, size 16)

ZHANG Zhen-ling 1,, Author Name2, Author Name1,*(“Times New Roman”,10.5;Please marked „*‟ on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1.Addre, Addre, City Post Code, Country;

2.Addre, Addre, City Post Code, Country)(“Times New Roman”,10.5)

Abstract: The abstract should briefly state the problem or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 the theoretical or experimental plan used, summarize the principal findings or the significant results, and point out major conclusions.All letters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n abstract containing about 600 words.Acronyms should be provided their full names, e.g., Gas chromatography-ma spectrometry (GC-MS).(Word Style “Times New Roman”, size 10.5).

Key words: List 3-5 key words (Word Style “Times New Roman”, Acronyms should be provided their full names, e.g., Gas chromatography-ma spectrometry (GC-MS) (Word Style “Times New Roman”, size 10.5).

标题,字体14号宋体,居中,加粗;

标题应准确、清楚、简洁地概括全文,25个字以内,标题内不应出现缩写字,不能出现“小议”“浅谈”等无用语言,不能是综述类语言。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1,*(宋体,10.5号,如果第一作者不是联系人,请在通讯联系人右上

角标注*)

(1.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邮编;

2.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邮编)(字体:宋体,10.5号)

摘 要:至少4~6个整句,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汇。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要重复题目,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字体:宋体,10.5号)

关键词:列出3个以上关键词(字体:宋体,10.5号)。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缩写词请给出全称。

引言(一级标题,12号,宋体加粗,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左起顶格,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0.5行)

引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以第三人称撰写,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汇。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10.5号,不列入编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1论文格式编排(一级标题,12号,宋体加粗,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左起顶格,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0.5行)

正文部分(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10.5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1.1纸型、页边距与版式 (二级标题,10.5号,黑体加粗,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左起顶格,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0.5行)

论文应采用A4幅面进行排版。论文页面设置为:上边距2.5厘米,下边距3厘米,左右边距2厘米;页眉2厘米,页脚2厘米。

论文的页眉和页脚不要添加任何内容,必须为空白。页面设置中须指定“无网格”(页面设置>>文档网格>>无网格)。

正文部分直到文章末尾采用单栏,单倍行距。

1.2 方法

1.2.1 方法一(三级标题,10.5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左起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部分(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10.5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1.2.2 方法二

1.3 …….2 结果与分析

正文部分(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10.5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应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题(表头)要中英文对照,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7.5号,居中。每个表格都应有表序和表题,表题应简明扼要,表序与表题之间空一格。表内的文字用7.5号字体。表头上的栏目填写该栏的项目名称,中英文对照,当项目是物理量时,请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标注规定,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使用单位。量符号用斜体字母,单位用正体字母,用括号括起。标注加在表格地线下面,7.5号,宋体,如标注多于一条时,编号,每条之间用“;”隔开。表中的内容尽量精炼,避免过分增加表格的长度,出现太多的栏或太多空格。

插图:文章中的图要求准确、清楚。图(Figures)均应有中文和英文图题,置于图下,格式与表题相同。作者提供的图最好用计算机绘制。线条要清晰、均匀、虚实分明,准确无误。图注放在图题下面。所有的Figures都应用阿拉伯数字标上号码。图题宋体加黑,7.5号字,坐标轴及图例文字字体为宋体,7.5号。

所有图片应尽可能采用“嵌入式”环绕方式,尽量避免采用“四周型”环绕方式,否则排版过程中极易出现图片位置难以控制的情况。

公式:请严格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按(1)(2)(3)…..顺序排列,居右侧。

3 结 论

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解决的问题。(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10.5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致谢(12号,宋体加黑,左起顶格)

本资助项目名称(编号)等以致谢形式写于此处。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2号,宋体加黑,左起顶格)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出,按先后引用顺序编号,在文章中标示出;参考文献英文的直接引用,中文的需要翻译成英文,中英文同时出现在参考文献中。9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参考文献录入请按照下面的格式:

[1] Krajcinovic D.Sil va M.A.G..Sta tisti ca l aspects of the conti nuous da m ag e theory[J].Int.J.Solids Structures, 1982, 18(7):

551 -562.

[2] Jiang Wei, Deng Jian, Li Yin.study on Constitutive Model of Rock Damage Based on Lognormal Distribution[J].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2010, 6(6).

蒋维, 邓建, 李隐.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6).

第18篇:会议

南区店店经理会议汇报内容(日期:)

一、门店业绩情况【各类业务完成、缺口、未开单人员】

二、门店当前盘源情况:

1、总量、有效量(在租和在售)

2、本周新增盘源(开盘来源、未增盘人)

3、焦点楼盘新增情况(焦点楼盘名、应有量、现有盘量、有效在售在租量、缺口)

三、门店当前客源情况:

1、现有客源情况(总量、有效租客和售客、经纪人客户问题)

2、本周新增客源(客户来源、新增客户带看情况、经纪人新增客户问题)

3、A客新增情况(量、A客带看情况、A客问题)

四、门店钥匙情况(总量、焦点楼盘鈅匙量、本周新增)

五、门店外网使用情况梳理(端口名、各端口使用人、使用情况、进盘、进客量、

成交量)

六、门店对应片区市场情况(本月成交量、本周成交量、对盘情况、竞争对手成

交、我方成交与占有率)

七、门店人员情况(各级人员情况、缺口、未转正人员及业绩、一个月新人状态

与业绩)

八、门店当前得失(有效的盘客比、推荐房成交情况等)

九、门店当前措施

十、诉求、问题、建议

注:

1、店经理会议时间为每周二

2、人员情况汇报包括老业务员情况及新人带教情况

3、店经理会议时须带好自己门店的培训记录及晨会记录、收据。

第19篇:会议

1、会议的定义 会议:指3个或3个以上的人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聚合在一起,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内容而进行多项沟通。

2、会议的主题与议题

主题:是会议主要内容和实质问题的高度概括

议题:是围绕会议主题而设立的一个个拟讨论的问题,是主题的具体化

3、会议的分类P9

4、会议的选址要素:自然条件、政治文化中心等

5、会议的意义

(1)是集思广益的渠道;(2)使参与社彼此了解; (3)对每个与会者产生约束力;(4)是每个与会者的竞技场。

6、会议策划要素:策划者、策划对象、策划依据、策划方案、策划效果评估。

7、会务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会务组(最常见,最繁忙)、后勤组、保卫组

8、会议选址的原则 (1)距离和交通情况;(2)举办地的会议历史;(3)服务地点的服务设施条件 (4)会议举办综合费用;(5)住宿、餐饮、安保设施;(6)附近旅游景点状况

9、会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1)拟定会议议程日程等会议文件 (2)选择、布置会议场所 (3)拟写、发送会议信息 (4)准备会议资料和会议用品 (5)预算和申请会议经费

10、会议议程确定的原则 (1)顺序要正确;(2)多少要适度;(3)准备要提前;(4)操作性要强;(5)要留有余地。

11、会议议程、日程和程序的内容及三者区别和联系

12、会场布置:剧院式、教室式/课桌式、全围式、半围式、分散式

13、会议证件类型

(1)证明与会人员身份(出席,列席,来宾) (2)标明工作人员身份(记者,志愿者) (3)车证和司机证(准入证

14、选择主持人的方法

(1)与议题有紧密关系的人 (2)控制能力较强的人

(3)与会者中领导地位最高的人 (4)会议组织者 (5)被公认的人

15、主持人的职责

(1)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2)确保与会者良好沟通 (3)要倾听少数人的意见 (4)营造会场和谐气氛 (5)最好总结

16、会议主持的要求 (1)主持人的开场白

(2)如何看待迟到现象

1、考虑文化;

2、考虑发出的提示;

3、把迟到者减到最少;

4、对迟到者进行合理的处罚

17、会议接待内容

(1)接站服务:A,确定接待规格

B,竖立接待标志

C,掌握抵达情况

D,设专用通道与休息室

E,组织欢迎队伍和鲜花

F,免检与专检

J,迎送交通工具 (2)引导服务

(3)返离服务:A,预订返程票

B,结算费用

C,检查会场与房间

D,送行

18、会议通知的内容 (1)告知会议目的

(2)告知与会者应知事项 (3)告知与会者应做准备事项 (4)其它与会者的名单

19、会议现场服务 (1)最好会议记录 (2)摄影、摄像服务 (3)计算机速记服务 (4)外语翻译服务

(5)会议参观与游览服务。

20、一个合格的会议策划方案内容 (1)制定方案的依据 (2)要达到的目标 (3)现有的主客观条件 (4)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会议评估的意义

(1)确定会议目标是否实现

(2)确定与会者对会议的内容等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 (3)总结会议的经验与教训

(4)编写会议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5)是下次会议召开的依据

22、会间密

(1)密级:A,绝密

B,机密

C,秘密

(2)内容:A,会场保密

B,文件保密

C,宣传保密

D,器材保密

E,人员保密

23、会议记录(发散)

(1)准备工作:1,足够的笔,本 2,录音机,录音笔

3,备有会议议程表 4,提前到达会议现场,了解与会人员

5,手工记录,防止设备出故障 (2)要求:1,项目过程要完整 2,内容真实

3,语言表达简洁

4,格式规范

5,快速

6,载体统一

7,及时整理

(3)会议记录重点:1,中心,议题

2,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各方的主见

3,权威人士的发言

4,开始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的决议

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4)会议记录的方法:1,摘要性记录

2,详细记录

技巧总结:一快(记得快,字要小)二要(择要而记)三省(正确使用省略符号)四代

24、选择会场考虑的因素

(1)客房数量、类型、内部设施 (2)服务水平

(3)娱乐和服务设施 (4)公共设施

(5)保密、安全、抗干扰 (6)会议场所的费用

25、报到与签到

(1)联系:都是指参加对象到达会议举办地时所办理的手续

(2)区别:报到:不一定证明其参加每一次具体内容(第一次)次具体会议活动

签到:证明了他参加这一

第20篇:会议

化学工程系xx部会议记录

部门名称:xx部

例会时间: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 例会地点:教学楼xx

应到例会人数: xx人会议主持人:xxx

例会签到:xxxxx

xxxxx

xx

缺勤人:xx

会议内容:1.xxxxxxxxxx;

2.xxxxxxxxxx;

3.xxxxxxxxxx;

4.xxxxxxxxxx;

5.xxxxxxxxxx;

会议环境:xxxxxxxxxx

实到人数:xx人

记录人:xx

Xx年xx月xx日

注意:标题宋体3号字加粗居中,正文仿宋4号字。

会议论文 范文
《会议论文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