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香樟对白杨说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5 21:07:0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作文讲评 香樟与白杨汇总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一、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香樟对白杨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白杨说:“是的,我很平常,春天来了,我吐芽,我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我简单。” 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白杨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参考立意

这则材料可以从香樟、白杨及材料整体三个角度立意。 1.从香樟这个角度产生的立意有:

(1)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 (2)放下外表的虚荣; (3)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 (4)盲目自负要不得。

2.从白杨这个角度产生的立意有: (1)平平常常活得自在; (2)脚踏实地去体会简单的生活; (3)淡定处世,安然修身。 3.从材料整体角度产生的立意有: (1)舍与得; (2)繁与简;

(3)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4)长处与短处; (5)优点与缺点 (6)坚持适度哲学。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最大的不同就是立意上更加宽泛,以上角度产生的立意应该算是“完全符合题意”的。当然不代表这则材料只有这些立意,只要分析得当,言之成理,即为准确的立意。

三、窥标题,见立意

(一)标题的要求:

1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二)请给下面这段文字重新拟个标题:

• 原标题:懂得舍弃 重拟标题:

香樟嘲笑柏杨冬天丑陋的枝桠,却不想正是由于他不愿割舍外在的美丽,而致使他在大雪的重压下断裂枝桠。而白杨为何可得无恙?只因他在该脱去落叶的冬季,舍弃了外在的美丽——绿叶,而使自己在寒风大雪中获得生存。在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像白杨一样,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从而获得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东西。(刘杨江被改后的)

四、读以下开篇,指出其最明显的一个问题。

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美丽的外表往往能吸引更多人。殊不知,这美丽的存在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负担,造成给自己最致命的伤害。因此,要放下这负担,崇尚平凡。

《崇尚平凡》胡同学

问题:

新材料作文必须要

五、讨论探究:

请立足命题材料,分别找出下面两个开篇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策略

1、白杨安于平常而简单的生活,因而过的很开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有一颗平淡的心呢?

喧嚣充斥着这个世界,然而我们要对它说:“不!” 追求平淡的生活,便能回归心灵的宁静!

《追求平淡》

问题: 策略:

2、白杨在寒冷的冬季失去了绿叶,却在大雪的压迫下得到了生的机会;香樟却与之相反,在冬日以碧绿的形象展现给世人,面对茫茫大雪的重压,不仅失去了绿叶,也失去了它完整的躯体。人生何尝不与它们类似?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不去抱怨失去的而应珍惜拥有的。 《有失必有得》

2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问题: 策略:

3、课堂升格练习:

(1) (2)

六、优秀开篇

(一)老老实实开篇

香樟,终年翠绿,枝繁叶茂,却因不堪大雪之压而折枝;白杨,简简单单,春绿冬零,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伸展枝桠,绽放出一种别样的简单的美。简单如白杨,收获最简单、最自然的美。 《简单美》徐孟静

(二)略有新意开篇

世事如庭前花,花开也有花落,若无花之凋零,何来硕果累累?

香樟不舍美丽繁茂的绿叶,终承大雪断肢之痛;白杨懂得舍弃,终得安然。而行于人生之路的我们,为何不抛下那患得患失的内心呢?我们应像白杨那样,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有舍才有得》卢丽芳 白杨春日绽绿,冬日凋零,虽不如香樟中年翠绿,枝繁叶茂,但面对雪的压迫,它安然无恙,轻松自如。正因为白杨的平常而简单,才成就了他生命的不一般的美。正如梁实秋所言:“绚烂之极在于平淡”。往往最简单、最平常的事物,是最美的。

3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简单成就大美》朱欣怡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如大雪中的香樟一样,因美丽的绿叶而遭受大雪的摧残,而存活下来的正是春天绽放,冬天凋零的平常而简单的白杨。诚然,简单是一种美。但现如今,有多少人如香樟那样一味追求华美繁复、光鲜亮丽的病态生活?又有多少人如白杨那样安于平常简单而自然的生活?不管外面多么纷扰,我要说崇尚简单,方为大道。 《崇尚简单》刘琳

七、课后巩固练习:扬州卷《鸡与鹰》

八、优秀作文欣赏及点评

1、大道至简

(65)

当大雪降临,枝繁叶茂的香樟被大雪的重量压断,而光秃秃的白杨却能在风雪中伸展枝桠,安然自如。相信懊悔不已的香樟终于明白了,“简单才是生命的真谛。”

(借香樟之悟提出中心论点:简单才是生命的真谛。开门见山,简洁)

梭罗有言:“把生活逼入绝境,简单、简单、再简单。”当他扛把斧头,在自然中自给自足地栖居时,他做到了将生活逼入了简单的绝境。他刈除门前的杂草,正如他刈除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在瓦尔登湖畔,梭罗活得安然自如,正如那挺立的白杨时刻向世人昭示着简单的真谛。

(用名人名言,名人事迹佐证中心论点。围绕论点展开,不枝不蔓)

香樟树因枝叶太过繁茂终被大雪压断,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一味追求浮华,追名逐利,最终被自己伤害。于丹因在百家讲坛的讲演而深受追捧,然而成名后的于丹却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她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活动中,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最终,于丹在北大受呛,在一片嘘喊声中只能悻悻离开。是的,身为学者,更应具有一颗简单朴素之心,怎能让浮华遮蔽双眼,最终怨及其身呢?

赵薇曾说:“平心而论,我是一个简单的人,我喜欢俭省。但有两样东西我不会俭省,那就是书和旅游。”是的,倘若赵薇没有那颗简单地 追逐美的心,又怎会有感人至深的《致青春》的诞生。正是因为简单,所以她才能倾尽全力完成自己心爱的事业,正是因为简单,她才能如此执着地完成心中的梦想。简单,让人活得更好,简单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联系当今现实用正反两例继续论证)

4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恐怕也正是这样,龙应台拒绝一切采访,背上相机,在大街小巷中上一个人的摄影课;杨绛先生才从来不开作品交流会,只是默默地创作;三毛才会放下一切浮华,毅然地踏上撒哈拉大沙漠……

然而当莫言坦言“我这一年没有看一本书”时,我们那颗简单之心又到了哪里?我们本应该给学者创造简单的创作环境,却被名利熏染,争相追逐着请莫言演讲。是的,我相信,只要我们重拾简单之心,马诺、芙蓉姐姐的喧嚣自会平息,李某某的悲剧也不会重演,神农架挖山建机场的耻辱也将不复出现……

(又用两组事例再形成正反论证,更具说服力)

我相信,大道至简,让我们如梭罗般简单而安然地栖居于世间,也定能收获生命的美好与精彩。

【该文大气,审题正确,文体特征鲜明,例证丰富,两位老师同时给65分,足以说明问题。唯于丹北大受呛例值得商榷,但考场作文急就章不可求全责备。】

2、“简”以修身

(61)

黑格尔说过:“简单不失为一种美德。”

人生在世,不少人希望能够将自己装点得花枝招展以吸引人的眼球。古人曾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如大雪中的香樟一样,因美丽的叶子而遭受雪的摧残,而存活下来的正是春天绽绿,冬天凋零的平常而简单的白杨。

莫言获奖,举国轰动。人们只看到莫言获奖的表面,却极少有人能够注意到一些细节。试问,你在电视上看到莫言露面吗?显然是没有的。莫言已经是红极一时的人物,但他崇尚的还是作为一个作家的简单生活。简单不只是口头上的一个词语,它是一个人的心性,一个人的品质。它影响的或许是一个人的一生。

提到莫言,自然会联想到郭敬明,这显然是鲜明的对比。频繁参与商业活动捞金,组团写书坑害读者,导演《小时代》高调炫富。一个作家应有的简单,对文字的崇敬在他这儿已经被洗涮一空。直到中央电视台“声讨”郭敬明,他依旧表现出不可一世的态度。虽然如此,追随他的年轻人只增不减。

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一种病态的现象。推其源头,恐怕还是当代年轻人的浮躁不简单所致。正是这种不简单、浮躁,使他们在郭敬明无病呻吟的文字面前有一种“同时天涯沦落人”之感,而抒“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叹。即使他们崇拜莫言,那也仅是对潮流的崇拜罢了。

诚然,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想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简单的心是分外艰难的,但是这正是我们不得不学习的必修课程。不仅是年轻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应如此。

5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壁立万仞,无欲则刚。一个国家倘若能做到这样,那么必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香樟无论何时都保持翠绿的身姿,所以它在雪中倒下去;白杨保持简单的心境,不奢求冬天的花枝招展,所以它能够矗立在那儿。“简单”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需要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望君须谨记,“简”以修身,“简”能强国。我期待在某一天的某一刻,华夏大地上尽是白杨一样简单的人们,而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该文题目即为论点,是从材料的对比中得出,见(2)段。接着又以莫言、郭敬明两例进行对比,深化论点,(5)(6)两段分析议论,特别深刻,结尾升华主旨,“简”以修身,“简”能强国,使文章非同一般。】

3、朴素的力量

(60)

香樟枝繁叶茂,白杨朴素简单。一场大雪,香樟失去香,白杨无恙。

这便是朴素的力量!朴素是落尽铅华的淡泊宁静,是天心月圆的光风霁月,是拒绝庸俗的云淡风轻。(由材料引出论点,论点正确)

经历过喧嚣,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朴素。圣雄甘地曾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大钢琴家霍洛维茨历经无数次钢琴表演的成败得失,目睹了尘世的喧嚣之后,说:“我穷尽了一生才知道,原来朴素最有力量。”舞台灯光下的他,衣着简朴,神情自然洒脱,袅袅的钢琴声从他的指尖倾泻而出。朴素的钢琴家,此时并无多余花哨的动作,神态却极似一个天真的儿童。(名言、名人佐证)

如今IT产业的迅猛发展令人咋舌,多元的手机消费选择使人目不暇接。在各种所谓功能强大的手机披着华丽的外表而使消费者趋之若鹜时,苹果手机的问世则令其它同类产品黯然失色。苹果手机以其极其简洁的外表,朴素的象征着极简主义的操作外观,赢得了全球的广泛青睐。同样的Facebook也凭其无广告,极简的蓝白色调使之迅猛发展,开创了自媒体时代。这两家互联网公司都明白一个同样道理:朴素最有力量。(紧围论点展开举例)

陆游诗云:“衣冠简朴古风存。”是的,朴素夹杂着中国人的古风。可反观当下,绚丽妖娆繁华奢靡正以愈演愈烈之势冲击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错的,社会欲进步,价值观相应多元,可是,这种以奢为美,以繁为贵的审美意识难道不会助长外表主义者的攀炫之风?中国大妈的黄金消费量似乎颠覆了人们理性的消费观,而“土豪”一词的出现则证明了以繁为美的审美意识在主流价值观的异化,这对于曾经的朴素古风无疑是喧宾夺主。(反论)

6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诚然,朴素值得提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理应定否。但过于简单则陷入了机械主义的深渊,朴素是简朴素雅,而不是空空白白。另一方面,或许朴素能给人轻松之意,但试想,香樟的叶子完全可以保障自身不受严寒的侵噬,倘若过分机械地删减自身的枝叶,白杨能否安然地傲立于寒冬之中?一切皆不可极端。(辨证论证很适度)

我们提倡朴素,更应当于生活中彰显其普世价值。朴素的力道,如老子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保持一颗朴素之心,所谓“仁者相爱,素心相同。”

【立意正确不正确,看能不能在材料中找到“强有力的依据”,该文文的立意是正确的,加之写得不错,分数应该更高一点。】

4、褪去浮华,轻装上阵(59)

人说:“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人生的行囊只需带上必备品,轻装上阵,方能走得越远。

轻装上阵,脱去累赘的包装,不必在意外表的光鲜美丽,视觉的享受岂能敌得心灵轻松?正如那枝繁叶茂的香樟,虽然美丽无比,终究连生命都保全不了。白杨却自在地存活在大雪的重压下。人应有这样的智慧,褪去外表的浮华,轻装上阵。

而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偏爱浮华。他们每天浓妆艳抹,穿得光鲜美丽,在别人面前展现,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沉重不已,生命早已不能承受这样虚华的重量,他们带着美丽的外表行走在时间的轨道里,辛苦不已。林清玄说:“生命中有三种层次的化妆,而生命的化妆才能算最高等的化妆。”殊不知,褪去浮华,才是智者的抉择;轻装上阵,便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欢歌,尽情歌唱,好不自在。

褪去浮华,轻装上阵是一种心灵的释放。百岁杨绛,面对世人的赞美,她不愿意召开自己作品研讨会,只愿褪去生命的浮华甘当一个零。她说要洗净这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这样的心灵是驰骋原野的畅怀,是翱翔天际的自在,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褪去浮华,轻装上阵,她将会永存。

在这个“爱也喧嚣,美亦招摇”的时代,文化也变得浮华起来。当“偷菜热”携带“疯狂英语”席卷神州,当大街上满口都是洋文,我们的文化遗落在哪个角落?似乎在现在人的心中,只有带点野性才叫时尚,我们的文明早已被遗落在那个蒹葭苍苍的时代。但是我们的血液里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一直在引领我们寻找失落的文明。刘心武坚信:《红楼梦》是我们文明的明信片;顾城喊出:我不相信。他们使文化褪去了浮华的外表。轻装上阵,才使文化在历史的舞台上长存。

一代代人都是这么努力的……

褪去浮华,轻装上阵,让心灵轻松自在,让生命自得!

7 作文《香樟与白杨》之开篇讲评

轻装上阵,方能走得愈远!生命才得以实现其真正价值。

【“人应有这样的智慧,褪去外表的浮华,轻装上阵”这个观点是在材料中的。多处引用名言,尽显文采。特别是联系当前文化的浮华,切中时弊,那一段也写得很精彩。如将

4、5段对调一下则更好。

推荐第2篇:白杨礼赞.说

《白杨礼赞》说课稿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第第一篇散文

一、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材地位、作用的确立:

《白杨礼赞》所在的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本单元目标:

1、欣赏所选的散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散文叙事、记人、描景、状物的写法

3、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热,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更是令人赞叹

三、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白杨礼赞》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老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对于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的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以上对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

1、了解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和形状姿态、风格品质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本文的阳刚、雄壮之美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给身边景物赋予象征意义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抒情与描写、议论的关系(本单元的编排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散文中的抒情,议论、记叙、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2、环境描写对表现白杨树的作用(文章第二段环境描写,从结构上看,似有扣题不紧之嫌,从内容上看仅仅理解为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也显得有些肤浅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段对烘托白杨树形象的作用,需要加以重视,因此定位为教学重点)

3、文章第五段对白杨树的外形到内神的精心描绘是托物言志的基础,第

七、八段是作者思维发展飞跃,由物到人的联想过程,象征手法在这里得以完成,故这两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其中第八段象征手法的理解,由于学生对散文接触不多,知识能力局限大,思维方式比较单一,要引导他们认识这些难度较大因此定为难点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累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

本文思想内容深刻丰富,谋篇布局苦心经营,抒情方式灵活多变,用词造句精致讲究,是一篇散文精品,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鉴于上述原因,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作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的感知,促进思维,带动对内容的理解

2、采用截取中间的办法,以突破重点为契机,带动全篇的学习

3、采用摘录、朗读、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

六、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节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运用摘录的方法

3、学会运用替换法

4、学习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

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七、教学程序

预习新课:①、字词方面的知识掌握②、课文背景的了解③、教材内容的熟悉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创作思想)

2、课文分析

(1)解题:何为礼赞?(要求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并达成共识:表示崇敬和赞美) (解题,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初步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为了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自信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结合预习,并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② 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它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

③ 课文哪个段落重点描写白杨树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第五自然段) (这些问题的设置,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并初步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通过速读回答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教给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3)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白杨树的插图,同时播放第五自然段录音,并要求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摘录有关白杨树外在形象特征的词

(本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利用视觉、听觉功能,变文字为图像,走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这一变式处理不仅为了激发兴趣,使学生切实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特征,还训练学生快速地把握重点的能力同时教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文录音的方法,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分析白杨树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结合屏幕上白杨树的插图) ① 课文抓住白杨树哪些外部形态描写的?(干、枝、叶、皮)

② 分别抓住什么特征进行描写?根据摘录的词句及课文中的词句,找出重点词语(干:笔直,绝无旁枝;枝:笔直,紧紧靠拢;叶:片片向上;皮:光滑,淡青色,有白色晕圈) ③ 又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的?(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④ 从它的形象、气质,我们感受到这是怎样一种树?(力争上游的树)

⑤ 力争上游是何意?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努力奋斗,争取先进,这里形容白杨树奋发向上的精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对于这段内容的学习,在前面摘录的基础上,结合白杨树的插图,形象、直观地理解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并能感受到白杨树的不平凡和白杨树蕴含的意义) (5)分析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由“这样不平凡的白杨树生长在哪里?”一问转入到分析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即黄土高原)部分的内容,并放映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要求一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此部分内容,其余同学观看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 黄土高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摘录关键词(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②从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壮美的景色是如此不平凡,作者为何着意描写高原?(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用单调的黄土高原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 ③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哪些?这是哪种抒情方式?(描写、抒情相结合,这是借景抒情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式,描绘西北高原“雄壮”、“伟大”的景色,描绘白杨树“傲然耸云”的英姿,这些描写包含作者强烈的感情:赞美不平凡的高原和不平凡的白杨树)

(本班学生朗读,可产生一种亲切感让其余学生边听边观赏黄土高原雄伟、壮美的景色,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黄土高原壮美的环境中那些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形象,从而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

(6)分析课文

七、八两自然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① 作者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赞美白杨树,更是为了赞美像白杨树一样的人)

② 讨论分析“树中好女子”和“树中的伟丈夫”的含义(前者指婀娜多姿的秀丽美,后者指高大雄伟的阳刚之美)

③ 作者欣赏的白杨树具有哪种美?这是什么方法?(阳刚美;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 ④ 作者对两种美的表述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属何种抒情方式?(议论;融情入理) (此问题的设置,是要学生明白抒情和议论的关系就表达方式而言,此处主要运用了议论这种方式,但在议论过程中,饱含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故此种抒情方式为融情入理) ⑤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A、用“替换法”:理解反问句的作用(如改为陈述句,与原句进行比较,语气就软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加强语气)

B、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样逐步加深的?(由树及人的过渡—→从气质出发,点明象征北方农民—→由形象进行联想,指出象征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从品格出发,象征意义由具体的“人”上升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C、理解“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这些语句的作用(这些词句提示内容一层一层扩展深化,一句比一句迫近主题思想)

D、有感情地朗读反问句,再深刻感受句子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E、齐声朗读第八自然段,明确主要内容及抒情方式(直接点明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使文章题意更明确抒情方式为融情入理)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个难点,所以在授课时,主要采用讨论法、替换法及有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概括和归纳而对“欲扬先抑”方法的理解,重在引导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重在找出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及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的共同点,让学生在特定的联系中,深刻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F、学了课文的写法,同学们能不能也在日常所见景物中寻找一个对象,赋予象征意义,使它从平凡到不平凡

3、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1)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2)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是课文显著的特点

(3)运用多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入理(抒情、描写、议论的关系) (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掌握)

4、布置作业

(1)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背诵有关段落

(2)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一个片段,内容不限,字数200字左右

(作业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加强语言的积累作业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说明:因利用多媒体教学,板书分散在各个片断中,故板书不再列出)

本节课教学,我没有改变常规的各个环节,各项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能够充分发挥了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预计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推荐第3篇:香樟

香樟

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

樟树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8—11月。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

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弥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轮。

一、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二、防治方法: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喷射一次,连续

三、四次。

二、黑斑病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 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

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叶蜂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四、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树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防治方法:

1、3月樟树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

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五、樟巢螟 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2、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烧毁。

六、樟天牛

1、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七、蚜虫

蚜虫多发生在春季,以危害嫩叶、嫩稍为主,吸吮汁液,以致叶片背面不规则的皱缩、卷曲、变色、脱落,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同时,蚜虫分泌大量密露,沾污枝叶,诱发烟煤病。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喷药防治, 具体措施如下:

①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或用1:6-8的比例配制辣椒水(煮半小时左右)喷洒,或用1:20-3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水喷洒,或用1:20: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喷洒,连喷2—3次, 均能取得防治很好的效果。

②春季蚜虫孵化初期(

4、5月份),是防治蚜虫的最佳时期。此时,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流磷乳剂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济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3000倍液等,喷洒树冠1-2次。

③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入0.3%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

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作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及防风林。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俱、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学研究证明,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2 在历史上,它曾是我国中原与岭南舟车孔道,是1988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的新兴城市。樟树市历史上曾名清江县,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它以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遐迩,素享“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之美誉,是我国著名的“南国药都”。樟树市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它与“瓷都“景德镇等并列为江西省四大名镇,明代为全国三十三大工商重镇之一。

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香樟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

绝对最低温:-10.00°C

光照反应:喜光

水分反应:喜湿

对特殊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不耐瘠薄和盐碱,以微酸性土为好

忍受大气污染种类:多

地形条件:丘陵、平原

土壤类型:黏质土

树种分布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云南

花 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树高:可达50米

树高年生长量:100cm

胸径年生长量:2.40cm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应用

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 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就连宋庆龄故居也有两棵呢! 其他应用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话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还可以利用樟树制造出樟脑球,增加香味。不过您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也会发现到:樟树也会有病虫害的侵袭,在大自然界就是这样的公平,总是一物降一物。 播种繁殖

果实成熟时自行脱落,有鸟类啄食。用种子繁殖,应随采随播,每公斤种子7,200-8,000粒,发芽率70-80%,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植树造林,也可萌芽更新。有白粉病、黑斑病、樟叶蜂、樟稍卷叶蛾、樟巢螟、樟天牛等病虫为害。 育苗技术

一、简介 :樟树材质优良,有香气,是上等的建筑、家具、工艺的良材,樟树的樟脑和樟油广泛用于工艺、代工、医药和国防工业,此外樟树还是“四化”中绿化的优良树种。 樟树是常绿乔木,喜光,主根强大,根系发达,喜温湿气候,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四旁,河滩冲积生长最好。

二、育苗

1.时间。每年十至十二月,将已成熟的种子采下,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 2.整地。在冬初进行第一次耕耙,播种前进行第二次耕耙,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厩肥,每亩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公斤、菜饼150公斤,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厘米,床宽1.2米。

3.催芽。三月初樟树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10-15天。

4.播种。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播后覆土盖稻草或地膜,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

5.抚育管理。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长出数片真叶就可以开始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可进行定苗。樟树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7月份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灌溉。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斤,最后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磷肥7.5公斤。 樟树1年生苗可达50厘米以上,地径达0.7厘米以上。

三、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1500株左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厘米左右截杆,当芽长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杆,剪去多余枝芽,留一个比较粗壮的枝。冬季床面施厩肥2000公斤。这样3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厘米以上。 育苗

4 培育大苗的应经过移植,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为2.25万株/hm2左 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cm左右截干,当芽长到10cm左右可定主干,剪去多余枝芽,留1个比较粗壮的枝。在幼苗培育中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追肥、灌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培管工作。幼苗抚育第1年不少于3次,第2年可进行1~2次。樟树多萌生枝,头3年耍进行抹芽,主要抹去离地面2/3的嫩芽。冬季床面施厩肥30t/hm2。这样三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cm以上。出圃时就带沿泥球,并适当剪去枝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移植

应选择树干通直、树皮颜色新鲜、树势健壮且最近2年已经移植过的香樟树,其新生的细根都集中在树蔸部位,树木的成活率较高。尽量采用假植的苗木,假植几个月以后的香樟树苗,其根蔸处开始长出新根,根的活动比较旺盛,在不适宜的季节中栽植也比较容易成活。从苗圃挖出的香樟树苗,如果是用于反季节栽种,其土球应比正常情况下大一些,土球越大,根系越完整,栽植越易成功。如果是裸根的苗木。也要求尽可能带有心土,并且所留的根要长,细根要多。尽量选用小苗。小苗比大苗的发根力强,移栽成活率更高,只要不急于很快获得较好的绿化效果,都应当使用小苗。栽植要及时,即经过修剪的香樟树苗应马上栽植。如果运输距离较远的话,则根蔸处要用湿草、塑料薄膜等加以包扎以便保湿。栽植时间最好在上午1l时之前或下午16时之后,而在冬季则只要避开最严寒的日子即可。种植穴要按一般的技术规程挖掘,穴底要施基肥并铺设细土垫层,种植土应疏松肥沃。把香樟树苗的包扎物除去,在种植穴内将树苗立正栽好(注意树的观赏面),填土后再插实土壤并继续填土至穴顶。最后,在树苗周围做出拦水的围堰。 灌溉

香樟树苗栽好后要立即灌水,对于带土球的樟树苗边灌水,还要用铁棒或木棒对树穴周边土壤进行搅动,以便通过水的作用使树穴周边能填满土壤。灌水时要注意不要损坏土围堰,土围堰中要灌满水,让水慢慢浸到种植穴内。为进一步提高定植成活率,可在所浇灌的水中加入生长素,以便刺激新根生长。生长素一般采用奈乙酸,先用少量酒精将粉状的奈乙酸溶解,然后掺进清水,配成浓度为200mg/kg的浇灌液,作为第1次定根水进行浇灌。新移栽的香樟其冠2/3已被修剪,树叶减少90%,根系也有所损伤,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弱,因此只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即可。若土壤的含水量过大,会大大影响土壤透气性能,反而抑制了根系呼吸,若长时间积水会造成根部霉烂,严重影响根部促长。为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留设透气排水穴。但第1次浇水应透彻,以后视天气、土壤质地而谨慎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既浇即透”的原则,同时要防止地面水系过多滴入根部。另一方面,要防止下雨过后树穴内积水,即要保持每天检查排水、透气设施,发现有堵塞或积水时要及时清除,保证树体根部不积水,不干旱。在气温到OoC以下时。应停止在土球根部喷水,条件成熟时(最高气温回升到5\"C以上)一般隔5—7d在中午时分对叶面进行喷水湿润。 修剪

栽植前应对其根部进行整理,剪掉断根、枯根、烂根。短截无细根的主根;还应对树冠进行修剪,一般要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使树冠的蒸腾作用面积大大减少。带土球的苗木不用进行根修剪,只对树冠修剪即可。修剪时。可连枝带叶剪掉树冠的1/3~1/2,以大大减少叶面积的办法来降低全树的水分损耗,但应保持基本的树形,以加快成景速度。尽快达到绿化效果。 保温

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间低温天气较为普遍。这段时间正值植树造林、种植绿化树的黄金季节.由于香樟树耐寒性较弱。对香樟采取保温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对苗木防冻主要措施是对主干、分枝及土球树根的保护。由于香樟的移植一般是为了绿化效果,因此在防冻的同时又不能影响绿化的美观程度。可采用“3层防冻保护”的方法对香樟进行保护,即对香樟主干、分枝包裹3层外加物(第1层草绳,第2层麻布,第3层稻草)。“3层防冻保护”另一个含义指土球部位采用lOom厚的疏松山泥、塑料薄膜、再覆草包的办法保温。根据以往经验,树干不宜用塑料薄膜保温。因为冬季雨雪天气较多,一旦有水进入塑料薄膜,容易积水,常常诱发树干发黑并溃烂,而稻草的析水性好,不存在积水的问题。 虫害防治

卷叶蛾1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可用40%乐果200—300倍液喷杀幼虫,当幼虫大量化蛹期间结合抚育进行林地除草培土,杀死虫蛹。樟天牛主要为害主枝和侧枝,采用人工捕杀,或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药剂。樟叶蜂幼虫取食樟叶当年抽的嫩梢,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此虫在河南省1年发生1~2代,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为第1和第2代幼虫期。可用90%的敌百虫或50%的马拉松乳剂的2000倍液喷杀。也可用o.5kg闹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水75-100kg制成药液喷杀。樟巢螟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叶卷成球状,包住顶芽,致使新梢枯死。此幼虫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在5月底至7月中旬为害。第2代幼虫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晶体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杀,如幼虫已结成网巢,可人工摘除烧掉。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香樟条。

【采集】秋季采,阴干。

【性味】微辛,温。

【功用主治-香樟果的功效】解表退热。

治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选方】①治高热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

研末,开水送服。

②治百日咳,痢疾:香樟果二钱,桉叶二钱,水煎服。

【异名】香通,走马胎,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

【采集】2~4月间采挖。 洗净,切片硒干。

6 【药材】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 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产江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

【性味】《分类草药性》:辛,无毒。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 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③《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④《四川中药志》: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

⑤《湖南药物志》:发表,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①治气胀、气痛:香樟根末五钱。 熬甜酒吃。

②治风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钱,铁筷子五钱,白龙须五钱,岩川芎五钱(生者各一两)。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钱。

③治风湿疼痛:香樟根煎水外洗。 香樟花

④治歪嘴风:鲜香樟根二两,枫香树根皮五钱。混合捣烂,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⑤治狐臭:香樟根为细末,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搓揉腋下。

⑥治脚汗:鲜香樟根皮,捣烂,包脚底过夜。

⑦治虫牙痛:樟根白皮加食盐少许,捣烂敷痛处。

樟树是我国的特产树种,其根、茎、枝、叶都含有樟脑和樟油。加工樟脑和樟油是农村致富门路之一。主要通过蒸馏取得。其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如下: (1)原料选取樟树的树干、树根部位各含有樟脑和樟油2%-4%,枝、叶各含1%-3%。树龄越大含量越高。大片有苦涩味者含樟脑多,辣涩味的含樟油多。采集应选秋季为好,此时树叶含脑量高。采叶时每株留下16的树叶,并以30年以上的老树为宜。砍伐后的树枝和根应劈成宽2.5厘米、厚1厘米、长10厘米的薄片。 (2)上锅蒸馏蒸锅不能用铁制的,以铜或不锈钢制的为好。蒸灶上设木制蒸桶,与锅口径大小一致.套在锅上。加工时,把樟树叶或樟柴薄片装入蒸桶内。锅内的水与原料相隔10厘米。投料后要立即关闭锅盖及装料口,再检查蒸馏锅与冷却器的连接处,若不漏气,才能开始蒸馏。蒸馏时应保持锅中水位,防止烧干或烧焦。把油水分离后的水作为回水,重返蒸锅内使用。 (3)冷却分离带有樟脑和樟油的蒸汽,经过导气管进入多环的盘形冷却器,冷凝后樟脑和油浮在水面。分离水应是透明的,如不透明应再次分离,提高山油率。把浮在水面的樟脑和樟油用纱布过滤.即得粗樟脑,剩下的樟油中含有大部分樟脑,故称樟脑油。 (4)复蒸提纯用樟脑油提取樟脑时,把樟脑油放

7 人蒸馏锅内,进行二次蒸馏,收集155-200℃的蒸馏液称为白油。白油冷却后析出结晶樟脑,然后过滤,反复将滤液蒸馏几次,直至无樟脑析出为止,余下的就是樟油。 (5)成品包装樟油应采用黑铁镀锌桶装,注意密封。樟脑是——种柔软、无色、透明的结晶体,味辛而芳香,应采用防潮纸或薄膜包装,臵于木箱内,防止受潮。

推荐第4篇:香樟

香樟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科别:樟科

别名:香樟、木樟、乌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简介

【简介】 乔木,高达55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 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内,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果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6月,果期10—11月。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称为“樟树”。性味: 性微温,味辛,无毒。《中国木材志》《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专著均有记载。

【主产地】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生长区域垂直海拔可达1000M,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地区生长面积最广,樟树已在2006年,被推选为宜宾市的“市树”,享有宜宾市“市树”的美誉,成为宜宾地区的主要林木。 樟木在我国江南各省都有,而台湾福建盛产。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

中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浙江等长江以南地区。

一.形态特征

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

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轮。 二.习性

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香樟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 绝对最低温: -0.00°C

光照反应: 喜光

水分反应:喜湿

对特殊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不耐瘠薄 耐盐碱

忍受大气污染种类:多

地形条件:丘陵、平原

土壤类型:砂壤土

树种分布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云南、安徽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树高:可达3000.00cm

树高年生长量:100cm

胸径年生长量:2.40cm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扦插繁殖。

四.作用

药用】;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及防风林。据科学家研究,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有防虫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

其他应用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

木材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食。用于风湿痹痛、心腹冷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跌打损伤。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主热病神昏;中恶猝倒,痧胀吐泻腹痛;寒湿脚气;疥疮顽癣;秃疮;冻疮;臁疮;水火烫伤;跌打伤痛;牙痛;风火赤眼

樟木

香樟果的功效

【功用主治-香樟果的功效】解表退热。 治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樟树根的功效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 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

香樟为樟科常绿乔木。树势高大雄伟,树冠广圆形,全株具樟脑香气,小枝绿色。花期为5月,9~11月果熟。喜阳光充足,也稍耐半阴、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和严寒。樟树枝叶秀丽,树大浓荫,四季常青而具香气。其木材优良,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为化工及医药上重要原料。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村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

文化内涵

《香樟树》片头曲

一路走来

陈 涛 词

张宏光 曲

于 霞 演唱

风 在为我轻轻地梳妆

又拿心情画在脸上

云 挡住了前面的去向

却挡不住最单纯的目光

梦 是属于女人的天堂

无论明天将会怎样

心 免不了有一点苍凉

只愿岁月帮我抹去忧伤

我一路走来

也曾经徘徊

但是为了爱 又和风等待

我一路走来

心不再敞开

但是我的梦 依然精彩。

《香樟树》片尾曲

香樟树

姚 谦、蔡 琴 词

詹凌驾 曲

蔡 琴 演唱

我想让你知道 永远我不会忘掉

和你共有过喜怒和哀乐

那些分分和秒秒

想让你知道 永远我要你更好

虽然会寂寞 不多也不少

此刻分分和秒秒

轻狂的年少 谁能忘得了

还能闻得到 淡淡的味道

我们的分分秒秒

枝叶要长高 根要生得牢

看香樟树下悲欢离合

片片落叶依旧再回到年少

分分和秒秒

我想让你知道 永远我不会忘掉。

樟树有香,故名香樟。提取的樟脑油可强心醒脑、解热杀虫。

香樟有绿,四季常绿。其作为常绿乔木美化空间净化空气,并有抗癌功效。有同名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香樟树》。

内涵丰富的香气——《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赏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以樟树的象征意义,体现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樟树,也叫香樟。面对众多虫子的侵扰,她的武器就是她的芳香,以香拒虫。樟树木质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制作衣箱的上上之选。因为,她本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香气,即使枝枯叶落,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她的香气就不变,小虫子们就怕它一天,就近身不得。

樟树的木材、根、枝、叶均可提取樟脑和樟脑油,具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如果到户外活动时,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芳香弥漫周身,可以免受蚊虫的叮咬之苦。

樟树的香气纯净馥郁,悠远恒久。面对侵扰,这种芳香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坚硬,让小虫子们处处碰壁,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在与小虫子们的周旋的过程之中,樟树自始到终保持着自己的香气,自己的高贵与优雅„„她没有横眉立目,怒发冲冠,更没有张牙舞爪,剑拔弩张,她所拥有的,只有芳香。她的香气由内而外,绵绵不绝,不动声色地,娴静优雅地弥散着她的芬芳,让这芬芳和温馨,坚定地不可摧折地润泽四周,以芳香来拒绝,以芬芳来应对,让那些或调皮或顽劣,或居心不良的小虫子们闻香而退„„

樟树会拒绝,会应对,也会化解污秽,净化周遭。科学研究证明,樟树所散发出的化学物质,能净化有毒空气,具有抗癌功效,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身心两健。 樟树精神内涵:

一、扎实根基,厚实稳重;

二、内涵丰富,文明向上;

三、和谐包容,恢弘豁达……

发展前景

最近几年各地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城市、道路以及小区都凸显绿色主题,需要大量的香樟、大叶香樟,所以香樟的价格也每年看涨。随着资源的减少,以及小苗长大还需要一段过程。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香樟的价格还是成一个涨势。

香樟树大多用作绿化观赏树木,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环境条件改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绿化建设是必然的。而香樟树是绿化建设中一个非常好的树种。但是要发展,就一定要掌握住市场,千万不可盲目的去发展。

现在种植香樟幼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香樟生长速度快,良好的土壤环境加以技术辅导,四-五年就能长成10CM以上胸径,5M左右冠幅。二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香樟苗木涨价是必然的趋势,香樟苗木在未来十年肯定会出现断档的情形,因此现在栽种是来刚好补上这块空白市场。

樟木,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它四时常绿,树态美观,也是四旁绿化的优秀树种。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纵裂。叶互生,卵状卵形,薄革质,离基三出脉。圆锥花絮腋生于新枝;花被淡黄绿色,6裂。核果球形,熟时紫黑色,果托盘状。花期5月:果实9--11月成熟。

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宏伟,是城市绿化的优秀树种,普遍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景色林。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布景树。。其根、茎、叶都可提炼樟脑油。樟树含桉叶素、黄樟素、芳樟醇、松油醇等主要成份,在原料工业、医药上等使用普遍。

香樟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 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

推荐第5篇:白杨礼赞说课

1《白杨礼赞》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白杨礼赞》,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四点)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白杨礼赞》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是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用白杨象征抗日时期中国北方不屈不挠、坚强勤劳的农民,热情颂扬了在艰苦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并对那些轻视民众力量的反动势力表示嘲笑和讽刺。作为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文,它在本册教材中具有显赫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有关茅盾的文学常识;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习文章运用的象征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三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四点、教学内容整合

1、文本资源:为了充分发挥文本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除利用课文外,我还挑选了杨朔写的《荔枝蜜》给学生品读,进行拓展训练。

2、媒体资源: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搜集、整理信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扩大知识容量,拓宽学习渠道。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在这以前已经多次接触了写景散文,对于散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有利于阅读和理解这篇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教学本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法:新课标教学建议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3、直观教学法: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四、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因此,我主要进行以

下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辅导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学习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分7个环节)

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用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广阔无垠的画面、白杨树傲然挺立的

雄姿,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板书课题)

环节

2、配乐朗读,感悟文意

设计依据:新课标对于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环节

3、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思考:

1、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2、白杨树的外部形象有哪些特点?

方法:快速阅读,指名答问,课件出示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对于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础

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设计此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

环节

4、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能否把第7自然段中的几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为什么?

2、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第7自然段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

了?

3、:课文第5自然段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

4、作者是如何抓住白杨树的某些特征,来赞扬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精神

的?

5、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方法:教师巡视,适当点拨。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解答以上问题。

环节4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共设计了5个问题。

旨在落实问题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环节

5、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设计说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更好

地理解文意。

环节

6、总结谈话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名篇。文章用白杨树象征抗日时期中国北方不屈

不挠、坚强勤劳的农民,热情颂扬了在艰苦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

和人民。通过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学习散文的哪些方法?

环节

7、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杨朔写的《荔枝蜜》,完成拓展训练题目。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

新、求精。

白杨礼赞

茅盾

抗日军民

不屈不挠(托物)象征手法(言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问题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

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

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

问题2: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来赞美白杨树。

问题 3:白杨树的外部形象有哪些特点?

要求:学生自己揣摩课文第3~5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问教学板书。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问题1:能否把第7自然段中的几组反问句改为陈述?为什么?

设置此问,在于让学生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问题2: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第7自然段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

离题了?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问题3:课文第5自然段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

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问题4:作者是如何抓住白杨树的某些特征,来赞扬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精

神的?

明确: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用西北极普通的笔直、向上、紧密团结、质朴、

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来象征那些正直、朴实、团结向上、不屈不挠nāo的西北抗日

军民,正是他们的这种不畏强暴的顽强精神和意志,才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这

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在。

推荐第6篇:白杨说课[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

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上课时首先在课件上展示着两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白杨树的外在美。然后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白杨》,大家齐读课题。

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这节课的内容,谁能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

(二)再读课文, 直奔重点:

1.再读课文,想一想白杨树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的语句。(板书:“特点”学生读书)

2.(学生回答“爸爸”说的那段话)指名说几句话?写出了白杨的几个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写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板书)课件出示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图片。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白杨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一个词概括:(高大挺秀)

读第二句,解释“哪儿”指的是什么地方?(各个地方或任何地方)文中描写的白杨树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戈壁滩上的)课件出示:戈壁滩景象。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是怎样的环境。(第一自然段)。师:这样的环境下能生长高大的白杨树,说明了什么?学生:生命力顽强(板书)

读第三句,白杨树总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的袭击这又反映了白杨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坚强(板书)

学习了白杨树的特点,此时,你对白杨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敬佩)。师:带着敬佩之情齐读白杨的特点。

(三)难点突破,引入中心。

1.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自由读课文)爸爸的心愿是什么?课件出示新疆的建设过程图片,边看图片教师边介绍

五、六十年代大批有志青年,他们响应国家号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来到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决心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2.师:爸爸的心思孩子们知道吗?学生读三个“只知道”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新疆需要他们,他们要去把新疆建设的更美好。

3.爸爸还有什么目的呢?(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爸爸的愿望能实现吗?看课文最后一段。

“又陷入了沉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一位旅客„„出神地望着车窗外„„)出神是想什么?(出神:想自己,敬佩白杨的特点,要向白杨学习;沉思:思未来,思子女。)

5.最后一句是写爸爸神情的变化,高大白杨树指的是谁?小树指的是谁?通过爸爸的笑容可以看出爸爸的心愿一定能实现。

(四)小结

爸爸借白杨树的特点,抒发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爸爸表白的不仅是自己的愿望,也是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们的心愿。课文表面是写白杨树,实际写的是像白杨一样的人,或是具有白杨品格的人。

白杨树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长,这正是边疆建设者们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他们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

(五)升华感情,教育学生

学到这里你一定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谈谈你的感受。(学生畅谈:像白杨树那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设边疆的远大理想;学习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等)

(六)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除了边疆建设者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像白杨一样?(志愿者、军人等)

(七)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还是,他总是那么,

,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八)作业:

1.推荐阅读篇目: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积累词句。

推荐第7篇:白杨礼赞说课

《白杨礼赞》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物的散文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但表现手法都各有千秋,《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茅盾的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等手法,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我的教学设想是本文的教学将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象征手法。第二课时重点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辅,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该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1)我们已经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白杨礼赞》这篇文情兼美的优美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陶冶情操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帮助。(2)本篇运用典型的象征手法,要深刻了解文章主旨就需要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就使得学生的课前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此外,(3)八年级的学生在对某一事物进行深入、丰富的联想能力尚缺。本篇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感悟。

根据以上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把第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了解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和形状姿态、风格品质;理解象征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对象原有知识储备, 所以设立了以下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

(2)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手法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准备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下面,我将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法加以呈现。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赞美白杨树的“美”、“不平凡”作为该文章的切入点,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将文章中展现出的各种“美”贯穿其中,如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等。白杨树的景象之美、形神之美与象征之美穿插其中也就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和白杨树的图片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以图片导入,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理解该文章打下基础)

二、字词、作者及创作背景

三、配乐朗读:

四、课堂提问:初步感受语言之美之后,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

(这里引导出学生回答“因为白杨树美或不平凡”,也引入了我之前设想的切入点:白杨树的”美”、“不平凡”)

2、请同学们回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在这里,同学们肯定也会将文章中的白杨树的美读出来,而文章中主要就集中在第二段的景象(环境)之美,第五段的形神之美,第七段的象征之美,这些也是文章的主要段落)

五、指导朗读

在这里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即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并让学生进行评价,老师指导学生注意基调、节奏,再让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六、讨论分析

5、7自然段

1、第五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2、同学互相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七、布置作业

推荐第8篇:白杨说课材料

《白杨》说课材料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小学语文_7___号,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课文《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

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本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关于“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在上个学期也已经接触过了,比如说《落花生》,文章就是借花生比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但是上个学期的要求比较简单,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明白文章深蕴的道理,但是这个学期的要求提高到“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就是在理解文章的含义之后,还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并由此延伸开去。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教学开始播放阎闻文的《小白杨》音乐停止。问学生:“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首歌,歌里唱的是”学生会回答:“白杨”老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对白杨有哪些了解,学生答 。 学生如果答得不完整 老师适时总结 :白杨树又叫大叶杨,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 问学生:“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这个过程中,学生汇报阅读收获,老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推荐第9篇:白杨礼赞说课

《白杨礼赞》说课稿

王瑜

一、说教材

《白杨礼赞》是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白杨树的形象来讴歌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初中阶段,学生阅读一般记叙文能领会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其中第二学年要求了解散文的一般知识。在第二学年第三册的第六单元学生已初步接触了散文,学习了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这个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提高。要求在了解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之后,进一步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品味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之美,进而学会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感悟其层层深入的抒情手法。

二、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三、感悟白杨树所象征的质朴、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和意志。

三、说学法

《白杨礼赞》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是学生初步接触,课文强烈的抒情色彩,灵活的抒情方式,融情人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因此,可将了解课文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品味课文的语言之美定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解象征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散文精品,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运用象征手法,把作者对北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于对白杨树形象的精细描绘和深情赞美之中。可设想在教学中运用图示、音乐等创设情景,通过指导朗读,突破课文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这个重点。在朗读指导过程中,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联想,激发情感,加深感悟,营造品读氛围。提高阅读效果,完成课文分析、感悟的任务。在朗读指导中,要尽量运用一些媒体创设气氛,变换朗读的方式,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达到感受的目的。如听课文录音,给学生的朗读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分读等。在感受了课文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再集中学习课文的抒情部分,通过比较感受它们的不同的抒情,然后联系课文的记叙、描写进行分析,明确抒情表达情感,唤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作用。象征手法难点的突破。可通过分析课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然后通过简单的举例,由课文联系实际,给身边的景物,赋予象征意义,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为课后写作作好铺垫。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有这样一种树,它朴质、严肃、温和,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原;同样是这种树,它挺拔、正直、倔强挺立,耸立于雄壮广阔的北方大地。它伟岸的身躯是中华大地的脊梁,这就是白杨树。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当他第一次看见白杨树的时候,他当时是惊奇的叫了一声的,并满怀激情的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白杨礼赞(板书)

2、释题

大家请看题目,这个赞是什么意思?(赞美,赞扬)。那么礼呢?(崇敬,尊敬),那这篇文章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二)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1、感知课文

课下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礼赞之意,那么下面请大家把茅盾先生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勾画出来。开始。找到的同学举手说。

2、分析情感变化,找出文章线索

这四句话有没有感情的变化呢?(有,赞美—高声赞美)感情由浅入深。 看第4段和第6段,表面看似相同,但却有细微的差别,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由“那”到“这”,从观察的距离上,渐进,看的更加清楚了,白杨树的形象更加具体了,更加细致了,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再看后半句,“实在是”——“决不是”哪一个语气更重一些呢?说明距离渐进,语气加重。

从这些句子来看,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随着文章的深入,感情是逐层加深的。

刚才同学们找出了文章中对白杨树直接赞美的句子,但有一个词语在这些句子中反复出现了的,哪一个词语啊?——不平凡。(板书)

所以作者就是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整篇课文的材料串起来的,这叫做文章的线索。什么事线索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的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常见的线索类型: 以人物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情感为线索。这篇文章,茅盾先生就是对白杨树的不平凡进行高度赞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就是这篇文章的一条情感线索(板书)

(三)细品研读

1、第一部分:生长环境 ①作用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文章在第一段开篇点题之后,第二段并没有去对白杨树本身进行刻画,也没有写到白杨树,他是否偏题了呢?他写的什么内容?——西北高原。那么它和白杨树有什么关系呢?这挺拔昂扬的白杨树就生长在这黄土高原上。(板书:生长环境)

写黄土高原有什么作用?——衬托。(正衬,反衬)

黄土高原环境恶劣,恶劣的环境生长起来的白杨树更显得不平凡。 ②具体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的。

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句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了描绘。哪一句?——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这条大毡子有怎样的特点呢?首先它的色彩是——黄绿错综。大毡子有多大呀?——无边无垠。大毡子的质地如何?——坦荡如砥。请同学们把这三个词圈点出来,这三个词语高度概括了黄土高原的特点。当你置身于这样黄绿错综,无边无垠,这样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上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在说到感想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一个动词非常精妙,“涌”,一个涌字说明他的感想很多,很多感想一下子喷薄而出,迸发出来了。那么雄壮,那么伟大。当然了,在这种雄壮伟大当中呢,看久了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有点倦怠了,有点恹恹欲睡了。后来是什么把作者这种恹恹欲睡的情绪给湮灭了呀?——白杨树。这时我们就明确了,作者之所以写第二段,交代黄土高原,交代它的生长环境,也就是说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之上,把白杨树骤然的推到我们读者面前,给我们以一种极强的视觉效果。就好像画画,先把底色画好,再来画白杨树。这就是作者写作技法的高超之处。

2、第二部分:外部形象

好了,白杨树的形象已经出现了,文章又在哪一段对白杨树的外形进行集中的描绘啊?

——第五自然段。(板书:外部形态) ①朗读

第五自然段通过细致的描绘,对白杨树的外形特点进行了刻画。把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白杨树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饱含礼赞之情把第五段朗读一遍,读出气势来。 ②具体分析

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对白杨树的形象有一个总的概括,哪一句?第一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大家把力争上游圈出来,概括了白杨树的总的形象。 接下来作者为了突出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特点,又从哪些角度对白杨树的外形进行描绘了呢?——干、枝、叶、皮。(板书)请大家把作者对干、枝、叶、皮描绘的重点词语圈出来。

好了没有?干,笔直,丈把高,绝无旁枝。枝呢?向那个方向发展?向上,枝叶不像雨伞,收缩的很笼。(向上,靠拢)再来看叶子,叶子生长的方向和桠枝生长的方向一致,片片向上。皮,银白色,很朴素的,淡淡的颜色。 ③总结

作者为何要如此详细的描写白杨树的外形?为下文写内在品质做铺垫。白杨树的外形特点与哪些内在品质相照应?绘其形是为了传其神。就如本段最后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具有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参天耸立等精神品质。 ④背诵

这么精彩的段落,我们怎能在我们记忆当中把他抹去呢?希望大家在课下把这个精彩的片段背下来,印在脑子里。

3、第三部分:内在气质

我们知道白杨树仅仅是西北高原极普通的一种树,但是作者却对这种树饱含着礼赞之意,那么这篇课文是不是仅仅对这种树进行赞美?

同学都说不是,那是什么呢,你凭什么说他不是仅赞美白杨呢,请大家从书上找到你的依据。找出相应的语句。

——四个反问句和第八段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却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写作目的,象征意义。用树比人,借物喻人。境界更高。北方的军民。反问句的言外之意。

7、8两段就是作者对白杨树内在气质的赞美。(板书) 第一个反问句,总说,由树到人,启发提示,引起思考。第二个反问句,明确了,将树与农民联系起来了。第三个反问句,象征意义进一步明确,抗敌的勇士。第四个反问句,抽象的,内在的精神和意志。反问句的句式可以增强语气,如果换成陈述句,还能否达到这个效果?四个反问句又组成排比句,语气更加强烈,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句式上的辅助,这四个反问句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差别。这四个反问句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层层深入的描绘出了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的强弱和语调的高低,语气由弱到强,语调由低到高。试着读一读。

为何不直接赞美?(象征手法的好处) 介绍时代背景:写于1941年3月,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作者看到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的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日,英勇不屈的表现,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但是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借赞美白杨树来歌颂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 这种写作手法: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四)练习巩固

作者为何选用白杨树作为象征体?

有相似点,形象挺白向上,力争上游,质朴,与北方军民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平凡的特点达到统一。本文作者就是借助白杨树来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军民。本体和象征体要有相似性。和比喻的区别。比喻是外在的相似,象征是整片文章的一个写作手法,不仅要有相似点,而且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赋予一些人的品质,例如蜡烛,它从从开始燃烧就开始给大家带来光明,而在这个过程中蜡烛也在慢慢燃尽,这就象征了一种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那就不能说仅仅是个比喻了。

从极平凡的事物中,我们挖掘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东西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想象联想,这就是象征。

(五)结束语

这篇课文,作者用了象征、对比、欲扬先抑等多种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白杨树的形象,坚强不屈,朴质,正直,同时更重要的是借此赞颂了抗日战争中,北方军民的团结抗日,英勇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多多借鉴。

板书说明:设计的原则是形象、简洁。力求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难点通过简要的板书作用于学生的双眼,增强教学效果。

推荐第10篇:《白杨》教案及说课

《白杨》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戈壁吗?(出示茫茫戈壁的图片)然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有着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树。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高大挺秀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板书:服从需要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附:板书设计

5、白

白杨

边疆建设者(爸爸)

直、高大挺秀

坚强

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

服从需要

抗拒恶劣气候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借物 表达心声、提出希望 喻人 说课:

《白杨》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抒情散文。作者借用大戈壁上的白杨的特点来表现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向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生长。然而,作为山旯旮的学生来说,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其远,这给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带来一定难度,在教学时,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

在教学时,我选用学生陌生的大戈壁图片谈话入题,又巧妙地运用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让空洞的内容鲜活起来。

二、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重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应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从城域网上、因特网下载了有关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生存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通过板书,使“借物喻人”的写法一目了然。

三、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树”与“人”的关系,突出重点。

5

2、采用了“变序”教学。听范读后,直奔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

3、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学生自读、自悟,悟出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与“建设者扎根边疆的无私奉献”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11篇:香樟树下诗歌

每天早晨八点的时候

我都会在香橼树下等待汽车接我到工作的地方

几年来,就像老朋友一样

看着我来,又送着我离去

没有相逢的喜悦,也没有分别的不舍

时间长了,我们习惯了共同享受每日里这个时间的风花雪月

从春到夏,再从秋到冬

一季的时光总是很短

有时关注她枝头的鸟雀为什么唧唧喳喳

有时用脚步丈量太阳下她的影子有多长

最美是在下雪天撑着一把小花伞,看她枝头窸窸窣窣掉下的雪

而我,这之前,却从来没有关心她什么时候开花

甚至,不知道她开花的模样,开花的气息

今年春天,有那么几天,我站在她的身下

总是闻到丝丝缕缕优雅的芳气

像是某个熟悉的佳人的幽香

抬起头,猛然看见了洁白如玉的香橼花

像水仙花开,像白莲飘来,像玉菊绽放

像久别的佳人盈盈一笑

她花开这么多年,而我今年才看到

是她错过了我,还是我错过了她旧时的容颜

还好,在今年的春天,我们终于相逢

第12篇:香樟的养护

香樟的种植养护与病虫害防治

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就连宋庆龄故居也有两棵呢!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话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

如何种好香樟树,养护需要做些什么,它又有哪些病虫害呢?

1、夏植香樟如何提高成活率?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在7至8月高温干旱季节种植树木已十分常见。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当遇到不利环境时,它会自然地表现出抗逆特征以度过逆境。一般表现为,植物代谢活动强时,抗逆性弱,相反,抗逆性则强。而植物代谢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其体内所含水分的多少,即水分含量高,代谢活动强。

夏季种植的香樟,几乎都进行了不同等程度的修剪。在留取的枝干中,大香樟的枝干斑驳纵裂,木质化程度高,含水量低,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热抗旱能力。小香樟则不同,青枝绿皮,含水量高,代谢活动强,抗旱抗热能力差。

供需失衡新植苗木因叶片几乎完全修剪,所以体内水分主要通过植株枝杆表面散发。大香樟枝条高度木质化,在高温干旱季节,能有效防止日灼,保持水分。小香樟枝嫩皮薄,为避免日灼,降低表面温度,植株要不断地进行水分蒸发,以保证正常的代谢活动。

新植的香樟,泥球大小几乎都是胸径的8至10倍。即所植苗木只有离树干很小范围内的根系被保留在泥球中,而更多的根须则被切断,有效的吸收根很少。但种植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苗木只能依靠泥球中的根系吸收水分,维持代谢活动。由于新植香樟根系严重受损,吸水量只能勉强维持树体正常代谢活动的需要。小香樟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因无良好的保护组织,快速蒸发,过度失水,以致失去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平衡。

补救措施不易见效高温干旱季节,新植香樟叶片极易发黑枯萎,及时松土、挖辐射状沟,或浇灌活力素、生根剂等可挽救苗木。但通过反复实践,当出现枯萎现象时,对大香樟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可使其恢复过来。而小香樟则不同,出现枯叶现象后,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其叶片、细小枝条以及整株苗木会在5至7天的时间内发黑、发干,最终死亡。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避免在高温干旱季节种植苗木,特别是像小香樟等性质的苗木。第二,加强遮阴、降温措施,如对主干及其粗枝用草绳包扎、用塑料膜封裹并喷水等。第三,对苗木地上部分进行重剪,以减少蒸发面积,降低水分散失。第四,起挖时,保证泥球圆整,并尽量多截取有效根系。第五,加强植后养护管理措施,适时松土浇水,促进水分吸收。第六,必要时施用生物制剂,如活力素、生根剂等,促进根系迅速生长。

2、新植香樟叶片黄化如何补救?

香樟移植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补救。一是多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移植时施用适量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作基肥。苗木移植时应在根部带土球、挖大穴。上足基肥栽植,土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能良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缺铁性黄叶的发生;二是在生长期用硫酸亚铁溶液对叶面进行喷雾,一般每50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在晴天风小时对未老化的叶片喷雾,注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此法见效快。也可对香樟根部浇灌硫酸亚铁溶液,一般每5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挖穴灌施于樟树的根系密接处,见效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灌施硫酸亚铁时,最好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因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物,对铁有络合作用,能增加铁的溶解度。另外,钙、镁、锰、铜等元素对铁有拮抗作用,能降低铁的有效性,故在施用硫酸亚铁时最好不同时施用含这些元素的肥料。

3、香樟的培育管理要点?

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轻、中壤土。在翻耕时应施有机肥作基肥,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2月上旬至3月上旬春播,也可以在冬季随采随播。采用条播,条距30厘米,每亩播种量25公斤。经温藏的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摧芽处理,用温水间歇浸种摧芽,切忌高温浸种,以防烫伤种子。播后约20-30天发芽,而且发芽整齐。种子萌芽以后,应及时揭除覆盖物。当苗高5厘米时应进行间苗、定苗。选粗壮的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定苗后施一次肥,以后在

6、

7、8月份各施肥一次。施肥以氮肥为主,先淡后浓。10月份苗木已进入生长期,应停止施氮肥。樟苗可当年出圃,也可以培育大苗出圃。1年生苗高50厘米,根径0.7厘米。产苗量每亩2万株左右。培育大苗的应经过移植,促使侧根生长,出圃时就带沿泥球,并适当剪去枝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浅谈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

在樟巢螟的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用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控制香樟樟巢螟的虫口数量,不仅能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防治方法。

(1)樟巢螟简介

形态特征:成虫翅展约28mm,头胸体部呈灰褐色,翅内横线斑纹状,外横线曲折波浪状,内外横线间有淡色圆形斑纹。卵乳白至浅红色,椭圆,略扁平,长约0.8mm。幼虫黑灰至棕黑色,亚背线宽而深,老熟幼虫体长约23mm。蛹棕色,腹末有臀棘8根。茧扁椭圆形,似西瓜籽大小,长约15mm,白色薄丝状,茧上常粘附泥土。

发生规律:樟巢螟一年发生2代,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一年可发生3代。越冬代是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在香樟叶背边缘,呈鱼鳞状重叠排列产卵。6月初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具有群集性。低龄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虫巢。8月出现第2代幼虫。樟巢螟有着世代重叠现象,6-10月虫巢内有着不同龄期幼虫的为害,一般在10月份老熟幼虫下树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2)传统公路绿化养护中香樟樟巢螟防治状况

很久以来,在公路绿化养护中,对香樟樟巢螟的防治仅仅注重其发生了虫害喷洒化学药剂杀灭幼虫,一般是在幼虫发生期喷洒敌敌畏、敌百虫之类的有机磷杀虫剂。这类药剂毒性强、药效期短,污染环境严重,长期使用又会使幼虫产生抗药性。同时樟巢螟又具有假死性,在喷药或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除了被药剂触杀死亡的幼虫外,下落的樟巢螟幼虫还会继续上树危害,而药剂没有喷洒到的部位,樟巢螟仍继续危害,经过这些“洗礼”的幼虫就增强了对化学药剂的抗性。由于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使得樟巢螟的防治出现了越治越严重的现象,树上的虫巢一年比一年多。为了保持景观面貌,又得花大量的人工摘除虫巢。一般在夏季的3个月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人工摘除虫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喷洒化学药剂所引起社会负面效应强烈、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等原因,使用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来取代原有的方法势在必行。我们针对以前在樟巢螟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近几年推行了樟巢螟综合防治理念,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综合防治的应用

综合防治的概念: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学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合防治方法:首先应用物理方法,加强对香樟的日常养护管理,提高香樟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再结合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出发,逐步降低每年的虫口发生量,以最终达到能自然控制樟巢螟危害的目的。

物理方法:所谓采用物理的方法防治香樟樟巢螟,包括了最为简单易行的手段:以日常养护管理为抓手,做好香樟的修剪、松土、人工摘除幼虫虫巢等工作,增强树势及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有效的控制樟巢螟发生量。实践得出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①修剪 修剪对提高植物生长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每年的3-4月香樟新梢生长期,针对一些下垂枝、枯枝、弱枝、过密枝进行修剪;对于一些生长势减弱的大树,对其粗大的主枝进行回缩修剪,以利恢复生长;对长势较旺的树进行疏剪,使香樟树内膛枝条舒展自然,尽量使上下两层枝条错落分布。修剪的原则是以不影响其树形美观、生长要求为宜。通过对香樟的适当修剪,在樟巢螟发生时,也提高了喷洒药剂及人工摘虫巢的效果。几年来对樟巢螟防治分析比较中得出,经过修剪的香樟用于防治樟巢螟的成本明显低于未经修剪的。同时每年遭受台风暴雨所造成的损失也有所减小,这也是意外收获。

②松土 樟巢螟是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的,所以利用樟巢螟的这一特点,在冬季12月至1月间,我们安排的香樟养护工作主要是对香樟树冠投影范围内土壤进行松土(硬质地坪除外),深度在40cm左右。这样一是有利于土壤疏通透气不板结,二是表土外翻,可将在浅土层中越冬的幼虫消除或外翻露出冻死,以利于减少翌年樟巢螟的发生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松土,我们还在树根周围环状施用复合肥料,以提供香樟养分,增强其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抵抗力。同时在公路养护中,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宜道路桥梁的修建工作,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能合理调配空闲劳动力,来投入到绿化养护中,以起到投入少、收效好,这是极为经济、有效的一种养护组织策略。

③人工摘除虫巢 人工摘除虫巢是樟巢螟防治中的对药剂防治的补充措施。在樟巢螟药剂防治过程中可能由于药剂喷洒时间、喷洒方法、气候等因素而造成效果不佳,在后期出现了虫巢,这时就要及时人工摘除虫巢,并消灭其中的幼虫,以减少虫口数量。樟巢螟幼虫有着群集生活的特点,缀叶形成虫巢,并在虫巢内生活,一个虫巢内有数条幼虫进行取食危害,所以摘除一个虫巢可消灭数条幼虫对香樟的危害。我们通常采用的除虫工具是自制的虫钩绑扎于长竹竽上,或使用高枝剪。

人工摘除虫巢的关键是摘巢时间和摘巢方法的掌握,摘虫巢时间过晚,则巢内的老熟幼虫已落地结茧化蛹,摘除的只是空巢,这样就增加了下一代樟巢螟的危害量。从历年来崇明公路范围内樟巢螟发生的时间记录来分析,通常第一代幼虫在6月上旬出现,而人工摘虫巢的最佳时间为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出现,人工摘虫巢的时间为9月中旬。每年受气候影响、樟巢螟发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摘巢的最佳时间前后有变化。所以掌握摘巢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樟巢螟的发生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摘巢方法及虫巢处置的问题。摘下虫巢后要立即将巢中的幼虫踩死,然后将虫巢放入袋中,并集中烧毁。公路绿化线长面窄,道班养护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虫巢钩下落地后就算完成了任务,结果虫巢落地幼虫受惊吓后会爬出虫巢,有的入土为安,有的继续上树危害,花了大量的人力并没有很好的控制虫的危害。现在摘下的虫巢的处置已纳入养护工人的操作要求考核中,养护工人对不当的处置方法而造成的后果也有了清醒的认识,这大大改善了此工序的效果。

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药剂防治是樟巢螟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喷洒药剂,是控制樟巢螟扩展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的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的方法,是将无公害药剂与生物制剂的交替或混合使用,以达到速效、长效、降低污染的目的,在樟巢螟防治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选用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的无公害药剂。无公害药剂采用的是植物性触杀剂,能迅速并有效的击溃害虫,阻止樟巢螟形成虫巢,以减少人工除虫量。在喷洒的药剂内,加入生物制剂,利用生物制剂的以细菌治虫原理,使樟巢螟畸形渐渐死亡,即使没有死亡的幼虫也会丧失或减弱繁殖后代的能力,并能将细菌传染到下一代,抑制其下代的幼虫质量和虫口发生量。香樟的天敌较多,如蟾蜍、蛙类、姬蜂、茧蜂、寄蝇等,使用生物防治还能保护天敌,创造天敌的生存环境,以虫治虫,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治理路线。

5、香樟树夏秋季病虫害防治?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应用非常广泛。黄化病是对香樟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本专题将重点介绍其防治方法,以及该树种易发生的其他病虫害防治。

(1)黄化病预防与治理

发病原因 香樟树黄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效铁(二价铁)是直接因素,根际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铁的有效性,是其间接因素。

病树根际土壤pH值一般7.6至8.5,铁元素大多以三价铁形态存在,二价铁含量极低,导致病株根系吸收不到有效态的铁,叶片中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造成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整株枯死。

症状 叶片由绿变黄、变薄,新叶比老叶严重,树势衰弱,开始多发生在树冠顶端或外层,严重者叶片尖端坏死,易受冻害,秋冬季更严重。

病害演变过程 香樟黄化病从发病到枯死表现为:初期叶片大小正常,叶色黄绿;新叶叶片黄色,新叶变小,尖端枯焦;中期新叶抽出推迟,叶片黄白色,进一步萎缩,数量减少;后期部分枝条枯死;最后新叶不能抽出,整株枯死。病株从发病到枯死约3年,急性发病在2年内死亡。

预防 碱性土壤是香樟黄化病的罪魁祸首,土壤改良是预防的有效方式。

种植前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分析,如发现种植土质量太差,应采取改良、施肥和客土等措施,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至6.0。行道树道板砖空置的树穴必须放大,至少80×80厘米以上,尽量使用透气路面砖或透水混凝土。

发病前 对已种植的香樟,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黄化病的发生。

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每年3次,分别在春梢、夏梢、秋梢展叶开始前一周;第二,结合抗旱,用万分之三的磷酸溶液灌根,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停止冬季树干涂白,防止碱性涂白剂造成根际土壤碱化。

(2)黄化香樟复壮

发病早期及时防治 常用方法: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新叶萌发前一周施用。可以采用100至200倍液灌施,如有降雨也可穴施。夏秋季必须抗旱,加入3%的磷酸二氢钾和3%硫酸亚铁。每年施肥3至4次,施用时间为3月下、6月中、8月下、9月下,连续施用1年。少数病株因土壤碱性太强,施后叶片会暂时变绿,但半年后又会返黄,需结合根际土壤的其他措施或换土重栽。

中后期治理 继续施用黄化专用肥,补充有效铁黄化严重的病株,需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在保证根系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用量或提高浓度。

酸性溶液洗根 采取酸性溶液灌根可以快速降低根际土壤碱性,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该方法要严控酸性溶液浓度,以免灼伤根系,引起叶焦和病树枯死的后果。

根外追肥,补充营养 香樟黄化病发展到中后期,由于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能力弱,仅靠土壤改良和施肥等措施不能补充植株所需营养,叶面喷肥和树干打孔施肥非常必要,7至10天黄叶即可变绿。症状较轻者可一次性好转;症状较重或环境太差的五六个月出现返黄,需继续追肥。

修剪枝条,缓解营养不足 黄化香樟根系活力下降、萎缩,必须剪掉部分枝条,集中营养供应剩余枝条。具体修剪量参照表2。病情严重的多剪,叶片多的少剪,叶片少的多剪。修剪最佳时间在香樟休眠期,一般结合冬季修整进行,夏秋季修剪要保留功能叶片。冬剪时如病症严重,可重修剪,保留几大主干枝,等来年萌生新芽。

多种措施持续作用 因土壤改良进程缓慢,治疗过程中还要坚持多种措施并用和持续作用。严重的病株需坚持2年,开始先控制病情,半年逐步好转,第二年恢复正常。

换土重栽 对于病情严重或急性发病的,在上述措施下仍然没有好转迹象,则说明根际土壤碱性太强,必须换土。清除种植坑内垃圾土,参照植前预防措施进行。

(3)香樟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香樟溃疡病

发病症状:该病为全株性传染病,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不仅为害苗木,也能为害大树。感病植株多在皮孔边缘形成分散状、近圆形水泡形溃疡斑,初期较小,其後变大呈现为典型水泡状,泡内充满淡褐色液体,水泡破裂,液体流出後变黑褐色,最後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受害严重的植株,树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連片,病部皮层变褐腐烂,植株逐渐死亡。

发病时间:4月上旬至5月期间以及9月下旬为病害发生高峰。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死亡植株,并用多菌灵或敌百虫20-30倍液进行全株涂抹,1星期内連续用药3-4次。

②樟巢螟 发病症状:香樟瘤丝螟,米虫大小,身体白色,头黑色,是香樟的主要害虫。瘤丝螟幼虫吐丝结巢,将数片叶片粘连,叶丝缀叶结巢,幼虫在巢内食害叶片与嫩梢,形成鸟窝状,严重发生时可将樟叶吃光,仅残留枝梗。该虫一年二代,幼虫白天很少活动,傍晚开始外出取食。第一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第2代危害期在9月上旬。药剂防治控制在大量结巢之前,以触杀药为主(如三唑啉),内吸药为辅(如吡虫啉、杀虫单等)的复合药剂效果较好。

防治方法:

1.近阶段主要做法:人工摘除虫苞,并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决不能随地丢弃。2.来年,视病虫发生情况,可采用化学防治。幼虫防治药物可选用: A、25%灭幼脲3号B型(灭幼脲3号和阿维菌素的复配剂)40ml; B、55%杀苏(Bt1600IU+杀虫单)50g;

C、25%灭幼脲3号40ml和92%杀虫单30g,兑水50kg喷粗雾。喷药要在傍晚进行,并尽量淋透虫巢。

3.施药适期:应抓住二叶虫苞盛期,一代在6月下旬(发生量大的地段7月上旬再喷药一次),二代在8月下旬9月初喷药。至9月下旬,漏治地段应及时采摘虫苞,并集中销毁。

第13篇:《白杨礼赞》的说课文稿

今天我说的课是《白杨礼赞》,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一.新课程标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课文特点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初二的第四册教材已经涉及到了议论文的教学,同时以编入了小说、诗歌、散文等教学单元。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从编者的意图来看,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散文阅读,在了解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结合第二篇《醉翁亭记》,第三篇(写作训练)《在那颗星子下》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师生之间纯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册的特点,在学习枯燥的议论文的同时欣赏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

在教学在要把握好这几意图。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开发智力,熏陶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初一的一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从初一开始教师已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增广学生的阅读面。《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三层次阅读教学。

四.教法设计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语文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例子,从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个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言”和“荃”对我们也非常重要。

“练读”、“悟读”、“品读”是我上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练读”是仿照朗读示范对朗读进行有效的练习;“悟读”是边读边领悟、体会;“品读”是对用词、语句、修辞等的品味和鉴赏。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要体现这一思想。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和朗读从整体上感知,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作者赞美了什么样的白杨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讲来整理板书白杨树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再接下来则让学生找表现“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层次练读、悟读、品读,感悟句式美、用词美、语段层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训练语言、培养情感都落到了实处。“练读”、“悟读”、“品读”实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读,而且这是精读的深入,它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在“读”法上产生了一些变化,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白杨礼赞》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要注重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

2.诵读时注意课文的用词,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的锤练;

3.要指导学生切实感受白杨树的美。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a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

b学习生字,领悟一些词语的使用。

c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结合,c是情感目标的培养,三个目标的确立从总体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2.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以三层阅读法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刘国显在《开讲艺术》中说:“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导入的好坏显得致关重要。

本节课的导语这样设计:

以图片导入。出示一张苍劲盘结的古松图片和一张妩媚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到对白杨树另一种美的赞美。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打下基础,同是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直观美与语言表达美相结合的种子。

(二)顺着导入的情绪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语言的美。

习惯上教学时总是喜欢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但是当学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时,以提问方法或教师介绍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时代背景,会大大打乱学生的思绪,得不偿失。另外学生对茅盾的了解已经较多,时代背景在注释中也有介绍,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听录音的过程。

(三)听完录音之后,教师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再给学生以直观刺激。

接下来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回想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的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呢,还是改变这种情况?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的发展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以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之后教师以提问并提示的方法帮学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四)请学生找出能表现白杨树之美的相关语句,并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如此引导:(教师提问)作者给文章取标题为“礼赞”,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从而引导出学生回答“因为白杨树美或不平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那些能表现白杨树美或不平凡的语句来么复诵读,体会作者赞美的情感。

这一点其实就是本课教学思路中的“练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诵读会发现白杨树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语句、词语也就随之被发现,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下一个环节“悟读”。

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布置以下作业:

(五)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一表格的填空,了解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2.在第

二、

五、七等几段中分别找到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词句,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第二课时

(一)结合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做好练读与悟读的过渡。

1.请学生分别朗读能体现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征美的语段,教师板书“三美”。

2.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作业诵读能表现“三美”的词、句,简述作者用词或句的好处。

(二)教师指导、点拨这些词句的读法,正音、正气、正情,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这些词句的表达作用。

以下列问题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绘黄高原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雄伟)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幅员、地势)用到了哪些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语你认为比较好?好在哪里?(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而提示点拨)

4.作者表现黄土高原雄伟的目的是什么?(为白杨树的出现设计好背景,最终赞扬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类似的一些问题来帮学生悟读。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词语来描绘白杨树?最能体现它精神特点的是哪个词?(力争上游)

6.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力争上游”?(枝、干、叶、皮)

7.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词句的表达作用。(学生畅所欲言,读与思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充分体现。)

分析完白杨树的形神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并自然过渡到对象征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为什么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再说它是“伟丈夫”?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先抑后扬)白杨树有哪些品质?

9.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四个排比句所体现的层次之美象征意义。

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应建立在学生悟读的基础上,这不是普通的问,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练读之后,与学生一起悟读,与学生在平等的原则上共同领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养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有些问题学生可以在悟读的环节中自行解决,有些则需要教师提示,共同探究之后才能解决。也中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领悟整理板书。(见附1板书设计)

(四)由悟读到品读

在练读、悟读的基础上学生仔细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学生低吟浅诵,沉浸在对文学的品味和鉴赏之中。一节课很自然地结束了。品读不仅仅是课内“品”,更多的应是在课外“品”,这是课内到课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业布置

1.发下一张讲议,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练习。(这一作业起到课外巩固的作用,见附2。)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这一作业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拓展,同时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散文。)

附1:巩固练习

①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本文段选自写的《白杨礼赞》,该文是一篇托物言____的散文。

2.对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是哪一项?()

A.美B.婆娑C.旁逸斜出

3.本文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

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

C.不能,四句是因果关系D.不能,第一句总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关系

4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答案:1.茅盾志2A,3A,4B,5B

第14篇:香樟花文学社工作总结

汤沟中学香樟花文学社工作总结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厚实学生文化内涵,为了展示当代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面貌,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 全面贯彻“以文会友”的指导思想,给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一个追逐梦想、展示自我的平台 ,致力于把文学社办成具有特色的优秀社团,我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活动

(1)在文学社指导老师及机构成员的带领下,社员们在学习之余开展讨论会、交流会,同时社员每月定期上交一至二篇文章,并有负责人对其进行审评,使社员们能够很好地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并提高文学水平。

(2)文学社开展全校性的征文比赛,通过指导老师及机构成员的评选,评出优秀作品,并在校刊上发表,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

二、工作成果

(1)征文比赛选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2) 文学社培育了一批文学新人,社员们通过在文学社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文学创作水平。

三、经验及教训 (1)作为学生性文学组织,未能最大限度上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创办,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从中学到经验。始终坚持以“文学”为主,但在一年一届机构成员的轮换基础上,选举的机构成员并未全部做到尽职尽责,文学社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学社有待不断充实,不断发展。

(2)征文比赛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让全院同学广泛参与,同时未能及时公布比赛结果。文学社应与时代同步,出版刊物应使之能反映时代气息,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在办刊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办刊宗旨,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上开展刊物出版工作。此次社刊出版时间长,出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3)“积极对外交流,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努力与其他社团全面合作,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和目标。”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未能切实实施。今后我们务必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让理论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来。

(4)校园是一方净土,没有世俗的东西,没有物欲的现象。文学社的成长,是校园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写出了一批又一批清纯丽致、澄碧洁净的作品,但在这其中也存在为利而写作的情况,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社员的思想建设,让文学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当然,在文学社的发展征途上,本学期开始,我们新干部大都是第一次开展文学社的工作,经验颇为不足,所以也不无例外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但“吃一堑,长一智”,如今我们各干部也自觉得成熟起来,自信起来!而文学社这个青涩的苹果也渐趋成熟起来!当然,这还得归功于社员们的支持与信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文学社这艘航船是难以安稳地前进的。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们将不遗余力,为校园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负责人:朱凤霞

陈家银

时间:2014年12月27日

第15篇:园林绿化珍贵树种――香樟

园林绿化珍贵树种――香樟

香樟树姿雄伟,树大阴浓,干形挺拔,四季常青,枝叶秀丽且具香气,是作为庭院树、行道树、风景树、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群植都很适宜。香樟还有许多特点,如具有挥发性香气,夏季可以驱虫、避臭,还可以防止和滞留烟尘,吸收多种有害气体,木材及枝叶均可提取樟脑及樟油。

香樟又名樟树,为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树冠卵圆形,非常美观,老树逐渐形成伞状扁球形。小枝绿色,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薄革质有光泽。

香樟为亚热带常绿树种,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江西省安福县自古以来种植香樟最多,素称“樟树之乡”,“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无论高山、平地、城镇、乡村,到处都有香樟树。香樟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温度为16℃~17℃、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7℃的地区。在深厚肥沃的粘质壤土、砂质壤土及酸性、中性土壤中发育最好。在含盐量0。2%以下的盐碱土内,亦能生长发育。能耐水湿,有一定的抗涝能力,即短期浸水仍能生长,在地下水位较高处种植也可以。香樟树为深根性树种,能形成强大的根系,主根特别发达,能抗风,亦能耐海风,所以在东南沿海台风频繁袭击的城市,用香樟作为行道树或防风林是最佳选择。香樟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臭氧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故在城市人口稠密的地段及大气污染较轻的厂矿区多种香樟,对调节小气候是极有利的。

香樟栽植时期是在春季芽孢萌动之前为最佳。园林绿化中多采用移栽高龄的大苗,选择主干青嫩光滑或呈深绿色、树冠匀称美观健壮的树苗,于3月~4月栽植。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少伤大根,为减少枝叶的水分蒸腾,在栽植前应进行强度“疏枝剪叶”。在挖取时,根部应保存适量宿土,挖成圆土球,做到随挖、随运、随栽。栽时开穴要大,穴底部施一层腐熟的堆肥,盖上一层表土,把带土球的苗木放入穴中并覆土,做到苗正、根舒、压实,浇足底水,渗透完毕再盖土,并架设支柱护树。定植初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否则枝叶干枯后再浇水就无济于事了。

香樟生长速度中等,幼年生长快,

二、三年生苗高2至3米,中年以后则慢。寿命极长,能达千年以上。

第16篇:《白杨》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对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

2.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知道作

者以白杨为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3.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让学生先自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如这些语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对这些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地反复研读,理解后抄写下来。在讨论和朗读中,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在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5.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对爸爸谈论白杨树的一段话,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到对白杨树的赞美和边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在多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然后用这些词说一说其他的树,如,青松、白桦、银杏树;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词写几句话,夸一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如,筑路工人、地质队员、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和军人。

6.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7.阅读链接的诗歌《帐篷》,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这首诗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这些人身上有怎样

的品质,从而体会到地质队员、建筑工人们与边疆建设者一样,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要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让学生在课下阅读,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你对白杨树的了解。

生:我知道白杨树非常直。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很快生根成长。

师:是从爸爸的介绍中了解到的吗?(出示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大家都来读读这几个句子。

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生:(自读后)它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什么生命存在。

生:那里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师:(演示图片或课件)这里常年干旱,并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绿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请同学再来读爸爸的介绍。

生:(再读)

师:(再次出示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大家想象一下,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儿?请试着填进去,读给大家听。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我们的校园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城市绿化街道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祖国的边疆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沙漠的边缘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大家对白杨还有哪些认识?

生: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师:(为学生引读前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白杨树的性格是这样坚强,生命力是这样顽强,让我们读一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生:(齐背)

师:爸爸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他还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请大家再次读书,说说你的理解。

生:爸爸也想在父母膝前尽孝,可看到白杨树,更加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心。

生: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发达地区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他更希望子女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边疆建设者。

生:爸爸还在呼吁着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师:的确是这样。尽管孩子们还不理解,我们却通过阅读体会到了爸爸那一颗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心。让我们再次背诵爸爸的话。

生:(齐背)

五、相关链接

袁鹰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新民报》记者、编辑。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报》编辑、《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我也要戴红领巾》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本文选自《风帆》,有改动。

新疆建设兵团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和经济落后状况,着眼于祖国的安全和统一,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高瞻远瞩,于1950年命令新疆人民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175万官兵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担任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

兵团以转业官兵为基础,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城乡青壮年,按照“不与民争”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水草边缘和与苏联、蒙古接壤的千里边境线一侧艰苦创业,把亘古荒原改造成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农场。并新建了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近五十年的实践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有利于加快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这不仅是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需,而且是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第17篇:白杨

语文精品课例:《白杨》

招远市辛庄镇镇鼎完全小学 孙筠蓬

1.教材版本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三篇精读课文《白杨》的一课时。 2.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选编4篇课文,写作风格各异,既有“情景交融”的散文,也有以“历史演变为主线的故事性”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

《草原》和《白杨》两篇文章的写作体裁都是散文,通过作者的叙述表现西部不同的风光特点。但是《草原》则是作家通过“情景交融”式的写作方法,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在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美好的风俗人情。而《白杨》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流畅的文笔、生动的人物描写,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丝绸之路》是借用历史故事以故事这个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却是通过通讯报道的形式真实地讲述了一群西部建设者超人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在修建青藏铁路上遇到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

本单元重点训练要求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增强语感;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表达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学情分析。“支援边疆”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运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闻所未闻的。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爸爸对白杨的独特情怀,体会他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身处农村,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并不多,因此能够上网搜索有关资料的同学就很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要大量地探索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中呈现西部的有关材料,并在课堂上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村里有成片成片的白杨树,我们时常在白杨林里嬉戏玩耍,因此对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有很深的了解,而白杨树的性情是非常平民化的,但是她又是最富贵的。她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和养育她成长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在一些人眼中,几乎会忘记她的存在。可对于荒寒贫困的黄土地,她却是伟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里,留守着,装点着,给黄土地减几分贫寒和寂寞,增几分生动和美丽,因为,她的根已经和黄土地连为一个整体。 白杨树并没有想到移栽和迁徙,哪怕她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

结合自己对白杨树和西部大开发的认识,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2)本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一开始,我联系本单元学过的内容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直接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本单元介绍了祖国西部的风光,学习了《草原》《丝绸之路》,所以在谈话导入过程中导语紧承学过的内容,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简洁有效。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首先,教师提出: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的?

然后,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批注式阅读,并思考。 最后,全班交流。

(1)介绍戈壁:让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大戈壁的样子,如浑黄一体、荒无人烟等。

(2)介绍白杨:首先,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白杨树的特点。然后,通过出示白杨树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3)议论白杨:首先,明确议论白杨树的段落,然后,找学生分角色朗读。最后重点学习爸爸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大戈壁的样子,使学生对大戈壁的恶劣环境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更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很恶劣。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在讲解议论白杨的时候,重点学习爸爸的话,理解白杨树的三个特点:高大笔直,适应性强,非常坚强。在讲解白杨适应性强的特点时,我让学生把 “哪儿”换成一个具体的地方来读,在讲解白杨树非常坚强的特点时,通过反复朗读,师生合读等形式,突出白杨树的坚强。在不断了朗读过程中,学生对白杨的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后,播放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高大笔直,坚强不屈的白杨,进一步理解了白杨树的特点。

第三环节:联想理解,情感升华 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首先让学生明确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然后,进一步明确爸爸到新疆干什么?为什么还要把孩子接来? 最后,思考一下爸爸和白杨树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并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录像。

【设计意图】应该说,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做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所以我采用“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在讲解的过程, 适时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录像。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领悟表达。

首先,让学生运用爸爸在介绍白杨树的时候运用的两组关联词语。(“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说说对边疆的建设者的赞美。

然后,让学生明白这种明写白杨树暗指边疆建设者的写法是借物喻人。 最后,让学生欣赏阎维文唱的《小白杨》。欣赏的同时想一想这首歌曲表面歌唱小白杨,实际上是在歌唱谁?

【设计意图】在讲完爸爸的心愿后,我再让学生们用上这些关联词语,说说对边疆的建设者的赞美,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这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与爱戴。《小白杨》的欣赏喧染了课堂的气氛,欣赏完歌曲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这首歌曲实际上是在歌唱谁?进一步体会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4、精彩片断

片断一:两次教学,方法不同,效果迥异。白杨的品质,是一个理性、抽象的问题,而小学生以感性、形象思维为主,试教时,我直接提出问题“白杨的特点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回答,不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此学生只能简单重复课文的一些语句。学生对白杨的特点缺少真切的体验和感悟,怎能读出深情呢?修改后,我从感性入手,学习白杨树适应性强这一特点时,让学生把“哪儿”换成“草原”、“高山”、“沙漠”、“戈壁”练说,这些地方在其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使他们对白杨生长的环境有了具体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填空补说。如:“(草原)需要他,白杨就在(草原)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高山)需要他,白杨就在(高山)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沙漠)需要他,白杨就在(沙漠)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戈壁)需要他,白杨就在(戈壁)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通过读,学生对白杨的认识就可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学习白杨树非常坚强这一特点时,通过师生合读来加深理解。如“(师)遇到风沙,白杨树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遇到雨雪,白杨树还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遇到干旱,白杨树仍然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遇到洪水,白杨树依然是(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所以说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生)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在一遍遍的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白杨树的确是很坚强。不用老师过多解释。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它”换成“您”来练读,使本来由父亲对白杨的间接赞美变成了学生自己对白杨的直接赞美。由于变换了角色,他们读得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由于有理性认识的指导,在读的过程中又深化了对白杨品性、父亲情怀的感悟。

片断二: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拓展和积累,尤其是资料的拓展,既可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有助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拓展的作用,因为边疆的开发离学生实际较远,学生不容易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爸爸的心愿也很难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资料拓展。

一是学生自己收集白杨和边疆的资料,二是教师出示的建设者艰苦工作的图片资料,因为本节课中“白杨树象征着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设计了引导学生探求“孩子们所不知道的是什么?”进而引导出爸爸、妈妈到新疆的目的是建设边疆。爸爸、妈妈把孩子们接去是想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找到爸爸与白杨的相似点,了解爸爸的心愿。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边疆建设者当年垦荒的场面,使学生从形象的直观中领悟到“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展现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鲜明的对比,更富现实教育意义。三是教师收集的当时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通过三个层次的资料拓展,学生就能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了。 5.自我反思

本课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

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自已以为含义深刻,耐人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如这些语句:“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对这些句子,我要求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穿地反复研读,在讨论和朗读中,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在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同时,我还建议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不过,我面临的是乡村的孩子,他们的见识少,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所以,在交流时,往往欠积极,很多孩子找不到话说,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后,我将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鼓励他们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有信心,我想语文教学一定会取得成功。

6.专业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孙老师始终抓住教学重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白杨树和爸爸的优秀品质。

一、加强了两个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孙老师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如,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使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有层次。在读的形式上,有自由读、个别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听读等。同时,以学生为本,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意识,如,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

1、读书时抓重点词句品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内容中领悟中心。这就提示了基本的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面训练。

二、注重教师评价,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孙老师随时注意用丰富的语言评价学生,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向学生教授学习方法。从师生交流中可以看到老师是尊重学生的。如这样的语言:“我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我想请教在座的小老师一个问题?”„„这充分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处处让学生尝试有所收获的喜悦。

三、抓联系,挖掘内涵,深入理解体会文中寓意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孙老师采用“上接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理达到完美统一。

四、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

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这节课,孙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阅读最后一自然段时,提出置疑: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了一丝微笑?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反顾全文的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本节课中“白杨树象征着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孙老师运用用电教媒体播放边疆建设者当年垦荒的场面,使学生从形象的直观中领悟到“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电教媒体切实为教学服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第18篇:白杨

《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这篇文章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一篇文章。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第一篇极好的素材,(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编排特点)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理由不充分),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理由不充分),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选择教法的意义)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第二部分:新授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第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部分:小结

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我比较倾向于形象直观展示该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所以我的板书设计如下图:

灰雀》说课稿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灰雀》,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我的说课将分五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读中悟,悟中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设计思路:带着问题初读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

2、细读

通过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设计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方法。

3、精读

当学生学完一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读

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思路: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自由发言。

设计思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三、巧用多媒体,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说写训练,培养创新。

课文中写了每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我设计了问题: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来的呢?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第19篇:对白色污染说no

对白色污染说no 今天早上上学,发现在新宁路路边的行道树上,缠满了各色塑料袋,令人作呕。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市场买东西,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却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工农业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也进步极快,但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渐严重。除了一些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些状况,众所周知的当然还有环境问题。其中白色污染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塑料到底是如何制成的呢?它是以聚乙烯为原料,添加上若干助剂,在一定温度并受到一定外力作用下,塑制成形。而塑料袋到底何德何能,对环境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当然同学们会说,区区塑料袋何足挂齿,称之为白色污染未免太过于小题大做。那么我就来见识一下他的威力。在我国农村,广泛应用的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旧地膜回收措施,造成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这些塑料薄膜,大部分以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材料,需要200~400年才能分解掉。这些物品塑料袋,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等。据统计,每亩土地残留的塑料薄膜和其他废弃物达4千克,会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10%~16%,大豆减产6%~10%,蔬菜减产60%左右。这还只是对植物和土地的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我国的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其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铁路部门。在长达5万多千米的铁路线上,一年要消耗近4亿只塑料饭盒被抛弃在万里铁路线旁。铁路部门每年为消除它们,都要花费上亿元资金。同学们试想一下,今天你丢弃的塑料袋,也许明天一阵大风,那个塑料袋就会扣在你的脸上。

当今,白色污染的势力不容小视。1993年时,世界塑料制品产量已经和钢的体积产量相当了。到21世纪初,世界塑料制品产品以重量计算也将超过钢产量。在我国,1992年时,合成树脂产量已居世界第13位,塑料产量已居世界第6位。在我国,据轻工业部门统计,1995年全国共消耗快餐盒16亿只,人均1只以上。一些大城市远远超过这个数据。其中,上海的塑料饭盒的消耗量高达50万只,全年近1.9亿只。人均已达10只以上。上海现在每天处理的垃圾中,废塑料达350吨,其中快餐盒的日消耗量就占200吨。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0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无疑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

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来防止白色污染的继续蔓延。我国在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那么从今后起,同学们吃饭时,不应用一次性饭盒打包,买的东西一律都应用纸袋或布袋来装。如今,白色污染已得到时尚界的重视,2008年4月,百位设计师携手设计环保袋。2008年10月, Mastermind以及Mihara两位设计师合作推出中国限量版环保袋。

同学们,白色污染不容小视,但你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一年就节省了365个袋子,坚持一辈子,那你就拯救了地球,造福了子孙后代。

第20篇:对你说

龙葵 :终于已到了尽头,即使我不想打仗。上战场 ,作最后一战 ,也是在所难免,我希望你能好好的活着。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不管在哪,你都要坚强!你要把这一袋代表光辉与朝气的葵花种子,带到你将要生活的地方。答应我,当我找到你的时候,那里长满了向日葵。 ——龙阳

那么到家了,一定要叫醒我,我怕我醒不过来——赵灵儿

这笑容多温暖,你哭喊我呼唤.你离开之后,我一夜白头.——紫萱

你为我扫塔,我为你遮风.爱情也可以如此简单 白蛇传

你为她下跪求我,熟不知我心里如刀割.——小鱼儿与花无缺

我们可能不会在一起了 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暹罗之恋

你知道吗,我爱你,好爱好爱

,我介意的是无论如何我也走不进你心里 .夏家三千金,严立恒

你真的不是蒙毅吗?不,他没有死,我要等他回来。—— 玉漱 我很高兴,这一辈子还有一段时间是和他在一起的,只是这一撒手,不知道还有没有轮回,不知道还能不能遇见,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张嫣 一起吃到老,玩到老,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诺言。原来我已经那么老了—— 林月如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红尘里 ,梦有几多方向。找痴痴梦幻中心爱,路随人茫茫。——《倩女幽魂》

有些人不能在一起,可他们的心在一起;有些人表面上在一起,心却无法在一起;有些人千辛万苦地终于在一起了,却发现他们并不适合在一起。——《外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够成熟,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很轻易地就把自己弄丢了,想方设法 变成对方喜欢的样子。——《浪漫满屋》

我把心都掏给你了,你还嫌它腥!!!——《雪之女王》 我好怕自己会爱上你,因为爱上你以后我就再也没有了退路,而你,却不爱我。可是,我已经爱上你了。——《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

请不要一时冲动接受我好么?因为我对你的爱是永远。——《蓝色生死恋》 我问你,没有我,你习惯吗? 你淡淡的说,这和习惯无关。——《金粉世家》

爱由一个笑容开始,用一个吻来成长,用一滴眼泪来结束。——《花痕》(台词:《天蓬传》 你可不可以原谅我,可不可以再等等我。等等我吧,前路太险恶,世上这么多人,只有你,是给我最多安全感的伴侣。请不要就这么放弃我,请你别放弃我。我不再要那些一击即碎的自尊了,我的自信也全是空穴来风,我要让你看到,我现在有多卑微。——《失恋33天》

我很挑剔,我很难搞,我讲话难听,我常常脸臭,可是那就是我啊。我就是没有办法像你一样听话顺从又牺牲奉献。就是因为我没有这么伟大,我就不配爱人,我就不值得被爱吗。——《爱》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泰坦尼克号》

光明和黑暗的世界里,光明是永远照不亮每个黑暗的角落的。——《海洋天堂》 我收藏关于你的所有,不知道还有多久?——《初恋这件小事》

你的心里可以住任何人,就是不要我住在里面。——《冒险王》

愿那漫漫海潮,有朝一日风平浪静。愿你和心爱的那个人,百年好合。——《花水木》

你不相信我,我再如何也是徒劳。——《前度》

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霸王别姬》

为什么只有我在哭,你都不会难过的吗?——《恶作剧之吻》

谢谢你,曾经带我看到天堂。——《天堂之吻》 我能感受到你的心声 。——《我的机器人女友

一旦有人让我依赖,便会有所期待,所以还是一个人最好。——《是你教会了我重要的一切》 大笨蛋——你什么都不懂

我看着她,看了又看。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无疑那样清楚,我是如此的爱她,胜过我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外星人之泉》 (台词:洛丽塔)

打一开始,你的未来中,就没有我。——《花水木》

完美不是控制出来的,是爆发出来的。 ——《黑天鹅》 我求求你放过我,我现在好难过。——《东成西就》 插一张笑点

我什么都不怕 越是痛苦我越是喜欢 危险只能让我更加爱她。——《朗读者》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一万年。——《大话西游》

如果我们深爱着某一个人,我们能承受必须分离的那一天吗?——《暹罗之恋》

我们都对了还是错了,我们都爱了但是忘了。走的时候你哭了还是怎了,我只是疼了但还是笑了。——《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不知道,如何爱你,看着你,是我唯一的方式。——《罗密欧与朱丽叶》 大爱莱昂纳多

我们结婚吧,趁活着。——《最爱》

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人,可能将来我再也不会如此的爱一个人,现在我只能把你放在心里的最深处。——《狼的诱惑》

每当离别时我都会问问你,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的吗?你总是什么也不说便走了,“我对你如此珍惜”这句话,你将会后悔你没有对我说。——《这个杀手不太冷》

我想要的只是让你幸福。——《雏菊》

就算你来到这里是为了找寻另一个人,我也一样喜欢你。——《屋塔房王世子》

看破红尘不是爱,了却当时还伞人。——《青蛇》

原来天长地久,只不过是误会一场。——《仙剑奇侠传》

并不想要你的关心,我什么都不想要,我为你做的事是因为我想做。——《Yes Or No》

我们有如此多的爱,但我们却只拥有如此少的时间。——《对不起我爱你》

我是个胆小鬼,没有你,我怕活不下去。所以,要紧紧抓住我的手,知道了吗?我们,下辈子再见。——《我爱你》 秋水,我永远等着你。你不回来,我去找你,你要一直等我。——《云水谣》

我猜中了故事的开始,却没猜中结局。 当我明白这句话含义的时候,正是我们分手的时候。 我用尽所有智慧和感情去挽留,但已经晚了。就感觉你在从悬崖上坠落,万分的渴望生命,但没有人能救你。——《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我要走了,以后也不会祈祷你的幸福,那是你的事。——《晚秋》

最美好的话,却成了永远无法说出口的话。——《原来是美男》

为什么没人相信我? ——不能说的秘密 我好喜欢你,你知不知道? ——丑女大翻身

即使我离你那么近,可是我总是觉得很远。原来你不爱我,——《河东狮吼》 我努力的想摆脱张志明,却没想到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 ——《春娇与志明》

世间所有的事,都要我们去做选择正如一份感情,注定要消失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忘记她或者,让她忘记你。——《新倩女幽魂

我不想失去对你的记忆,而你,还记不记得我?——《长腿叔叔》

我养你阿 .然后她笑着哭了 ——喜剧之王 当阳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当朦胧月色洒在泉水里,我思念你。张开耳朵,当你能听到你的心跳,你爱的人也正在爱你,闭上眼睛当你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你爱的人也正在爱你。——《假如爱有天意》

如果我有剪刀 就无法拥抱你 如果我失去剪刀 就无法保护你 ——剪刀手爱德华 心很累吧?我也很累。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在剩下的时间里,笑着活下去?总是,因为思念一些人,很累。想到一些往事,很累。大家在一起累的时候,聊聊天。在想念一些人的时候,一起哭泣。——《和声》

原来喜欢不可以伪装,原来快乐不可以假装,原来永远和瞬间一样。——《画皮》

过去的某一天,我们遇见了一个人,一个会觉得无法去追求的人,但又是让我们心跳加速的人。 ——《渺渺》

香樟对白杨说范文
《香樟对白杨说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