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建筑考察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8 18:02: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建筑考察报告

建筑设计实践

考察报告--古建筑在长春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二O一三年十月考察时间:2013年10月19日

考察地点:本次考察的地点是长春新民大街附近的伪满建筑群,这些都是伪满洲国那段历史留下的建筑。而长春的新民大街,是吉林省内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它曾是伪满洲国时期的政治中心。也在伪满皇宫的中轴线上,所以本次考察地点就定在了这条历史文化名街上。

考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提高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现实中真实的感受到建筑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建筑特色感知地域文化的魅力。通过本次考察,我对伪满建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所以本文从个人的视角对长春伪满公共建筑进行深入地阐释。

考察内容:本次考察对于伪满建筑的建筑特色,施工工艺和材料等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且考察前也查了一些关于长春殖民统治的历史,所以对于这些集历史与文化于一身的宝贵伪满建筑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距古代很久远了,但是考察的时候还能从建筑上看到古建筑一些建筑构件的影子。

考察收获:通过考察对于这些建筑的形成和风格等有一些了解,虽然已经过了近百年,和走近那些建筑时,还能从它们本身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气息,这就是建筑的魅力。下面是对考察建筑感受和了解到

的内容做的比较全面的整理还有对建筑保护与修建的一些个人看法。

1.伪满建筑群的形成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建筑物就是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长春近代史是殖民地历史,所以伪满建筑物遍布长春。日本人在长春留下了很多的建筑遗产,虽然这些不是什么光彩的东西,但是这些从建筑角度却是难得的遗产。长春伪满14年殖民统治的特定历史时期,形成了一批独特的公共建筑样式。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长春伪满公共建筑。日本在长春留下了伪满洲国的八大机构和伪满皇宫。这八个大部分别是交通部、经济部、军事部、民生部、司法部、外交部、文教部、兴农部。八大部各幢大楼的建筑风格都不相同,集中西方风格为一体,既有外观宏伟的大楼,又有垂花拱门的庭院。从建筑的角度去观察这些建筑物它们都是难得的建筑财产。

2.伪满建筑的艺术风格

在长春伪满时期兴建的这些建筑当中,多为集东西方风格为一体的“兴亚式”风格,平面也多为“日”字形或“亚”字形隐含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意图。长春伪满公共建筑的风格主要是来自四个方面的影响:伪满洲国成立的历史因素、日本对长春殖民统治的政治因素、建筑形成影响的人文因素、当时新材料及先进工艺设备引进的技术因素。在多因素的影响下长春伪满公共建筑特点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状况,其风格的形成主要来自日、中、西三方元素的整合与构建,并经过型变或折中化处理,具有理性的特点。既有模仿古典式、中世纪式、文艺复兴式单一风格的建筑,也有同一栋建筑上,混合希猎古典,罗马古典,文艺复兴古典.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式样和艺术构件,形成单栋建筑的折中主义风貌。这种多元化是建立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基础上的,体现了建筑设计与功能性相一致的紧密联系。

3.伪满建筑的工艺

当时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他们还在混凝土里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们将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了很多倍,使它们坚硬无比。据说由于混凝土的成分不同,这些建筑的抗震等级远远大于长春其他建筑的抗震等级。

此外,很多伪满建筑外墙的装饰上大胆地采用了当时最高超的陶瓷贴面,这种技术现在才拥有,当时我们中国的施工水平,还有我们的建筑材料发展不到这个地步。除了这些,伪满八大部、伪满皇宫

和伪满国务院,关东不司令部等。达些伪满建筑组群,采川钢铁、水泥等新材料,采用了砖石钢木混合结构、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新结构方式。并采用了供热、供冷、通风、电梯等新设备和新的施工机械。

下面是拍摄的一些图片

此图为伪满时期建筑,现为吉林省图书馆,从图片上还能看出此建筑有中国古建筑的一些特点,石柱旁边石雕是古代雀替的变形,古时候雀替还有分力的作用,不过从图片能看出来,这些石雀替起的是装饰作用。还有墙体上浮雕花样,都是中式建筑特有的。但是墙体上又贴上了瓷砖,这种工艺又是超出当时中国建筑的水平。所以这个建筑是当时东西方风格折中主义的一个。

伪满时期的交通部,现为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层,西翼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深红色琉璃瓦,敖顶典型的兴亚式风格。

此建筑物为原司法部现白求恩医学部。建筑呈十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三层,地下一层,正中建有塔楼,塔楼为三层。塔楼底层为拱型窗,

二、三层为条窗。主楼中上部配以歇山、马尾、重檐。 门厅宽大敞亮,门厅前部,每侧由三根圆柱呈L字型排列,寸棚上部用宝兰色硫璃瓦装饰,单城面护栏。主楼第一层为拱型窗。整个建筑用赫石色瓷砖贴面。中部部分高出主体三分之一,用洁白瓷砖贴面。塔顶,屋顶及檐部均以宝兰色硫璃瓦装饰。

伪满时期最高法衙,现为四六一医院

对于本次考察我明白了这些伪满建筑突破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发展的停滞状态,跳出了传统的木钩架体系的框框,是中国建筑步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长春近代遗存的这些建筑,成了长春城市建筑文脉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些建筑大多被保护的很好,但是有几处建筑修建后重新利用起来,做的一些装饰等很有违和感。就像建筑物表面墙体装上的空调,贴的宣传报。一下子就把一个古建筑带到了现代,个人认为这是对古建筑的一种不尊重,既然保留下来了它们,就让他们以独特的姿态存在,如果加以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站在这些建筑物前,看到他们经过沧桑后却依然挺立的身影,听它们诉说它们的故事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推荐第2篇:建筑考察报告

南通建筑考察报考

这次在南通考察,收益颇多,不光获得了美的享受,了解了南通一些风土人情,当地古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特有的内涵,还和同学们长了许多见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4月5日这一天我们去了南通博物苑。在此之前我在学校图书馆查询了一些关于博物苑的资料,知道了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特色反映着创始者独到的博物馆理念。

我们在里面看到了文人书豪的作品,这些书法和山水画都十分精湛,提高了我的审美。里面还有一些南通习俗的小馆,我们了解了南通的风土人情,还有风俗习惯。

4月6日我们去了中南世纪城 附近,我们主要去了乐购,在那里我们看了里面的工装,我们关注了里面许多店铺的展示和专修,这对于我们的专业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4月9日我们去了滨江公园。滨江公园是一处集观光、游览、休憩的临江生态公园,游客在此可以充分亲近江水,体验长江雄姿,观赏山水田园风光。此处景点增强了五山风景区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创

造了景区中央核心广场和绿色活动走廊。

在这次滨江公园考察中,我们看到了长江,感受到了浩瀚无边的感觉,这对于我今后的设计也有很大的作用

4月10号早晨老师要求我们在宿舍完成写生作业。

下午我还去了啬园。

啬园,即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墓园。为狼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謇墓茔居全园中心轴线北端。墓园的中部,飨堂右侧是“憩厅”,为张氏后人所建。1956年落成时,郭沫若曾题写“张季直先生纪念馆”匾额相赠,此匾在“*”中佚落。如今,啬园将此厅辟为专室,以珍贵的历史图片扼要地展示张謇奋斗的一生,因为贯穿张謇一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啬园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园,现有各类树木。这里不仅有常见的花卉、树木,还有稀罕的日本柳杉、百年龙柏等名贵树木;不仅有蒙蒙如茵的草坪,还有青翠蔽天的竹园。不仅有现代风格的水榭轩阁,也有古典、质朴的茅亭、竹亭和引人入胜的牡丹芍药百花园。

在啬园里我们观赏到了许多风景,那里是张謇先生的墓地,那里有显现出一份庄重的感觉。

4月11日我们去了文峰公园。我们是从文峰公园的北门进去的,文峰公园的北门与文峰塔隔濠河相望。走过横跨于濠河上的\"塔影桥\",迎面便可看一座宽阔的塑石假山,高约10米,面积约 450平方米。整座假山东高而西低,通体自然浑圆,峻峭处则显得峥嵘。假山顶上

有一“飞来石”,状似蘑菇,颇为奇特。山洞隐现流泉,奔涌而下,山下成一碧潭。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构思精巧,野趣天成。山上有石刻二处,一为书法家顾廷龙先生的古篆\"长春\"二字,一为园林艺术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的手迹\"鸟啼花落,山石流泉\"。名人题字更增添了山水的风采。山脚处,有一洞,游人经此入园,寻奇觅胜。文峰公园的有个正门浮雕,这个浮雕在园中起分隔作用,将其前后有关景观分隔开来,避免游人一览无遗。里面还有三羊开泰雕塑,长春楼,都有各自的寓意。园内遍值花木,有牡丹园、杜鹃园、樱花园、桂花园、梅园、月季园等,四季有花。在东南南角有一座掩映于一片竹丛之中的\"映竹精舍\",内设有棋室及蓝印花布艺术展览馆。牡丹园内数百株牡丹,春日花开,雍容华丽,秀韵多姿。由牡丹园向南至梅园,须经一条小河,河面上有大小不一的圆形鹅卵石\"丁步\"作桥,河中塑有白色群鹅,或展翅欲飞,或仰天长鸣,姿态生动。在河边还塑造一位綄纱女,神态优美,仿佛在迎接前来的游人。梅园占地9亩,有300多棵梅花,开花时节,艳如彩霞。梅园四周树林葱茏,种有广玉兰、雪松、水杉、香檀、石楠、合欢、紫薇、绣球,环境幽雅。在文峰公园西边,沿河的建筑有\"中日友谊石碑\"。碑上刻\"中日友好\"四字。园的最南端有中心岛,南北两面临水,岛上香樟丛树使人流连忘返,即使炎炎夏日,游人至此仍有凉爽之感。一座三孔石桥,将园中东西两边的景物相连,使园中景色浑然一体。

最后一天我们跟随老师去了烟草公司附近的一幢楼,我们看了里面的大致情况,我们看了一个大的会议厅,看到了里面许多我们没有

见过的材料,也知道工装与家装一些不同的地方。我们还看了一些办公室,知道了办公室该如何合理安放桌椅。这次看了工装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工装的材料和一些成品安装的知识。

这次在南通考察时间有限,我们只是看了南通一些景点,但是我们身在南通可以在课余时间更加了解南通这座城市。这次建筑考察不仅教会了我们审美,更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文化的相融。

在建筑考察期间我能够听从老师安排,每天早晨都能够及时到建工楼集合,但考察过程中自己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没能与同学进一步探讨景点的更多寓意。

这次建筑考察我才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学无止境,这次考察是必要的,今后我会更好的把建筑考察中学到的看到的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喻工作中去。

班级:10装饰(2)班

姓名:陈 炳 宇

推荐第3篇:建筑考察报告

建筑考察报告范文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古老身后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这里是一篇建筑考察报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2015年7月3日至13日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地进行参观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所有的用品、衣着乃至食品中引入了美工设计,然而,我们周围的建筑,建筑的艺术的渊源却很少为人所察觉。所以了解建筑并发扬是我们必须做的。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了解一般商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协调;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等;了解建筑物与城市文化相融合的设计手法;了解城市总体与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逛游古董金陵,感受千年文化

——记南京建筑调研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古老身后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7月3日晚,我们乘坐火车向南京古城进发,一路上的欢声笑语掩饰不住我们激动的心情。

7月4日我们先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它是为纪念1937年12月13日我国30万同胞而设计修建的。该馆注重以灰白色大理石为主要建筑基调的体现,构成了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在环境建设上,突出渲染了南京大屠杀的主题氛围。

7月5日我们瞻仰了伟人陵墓—中山陵,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其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我们在通往后花园的途中认真的研究了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展示图)。

7月6日,来到南京城,我们仰慕他的千年文化,瞻仰烈士遗迹,走进这庄严的圣地,我们不敢高声语,恐惊圣贤魂,认真的拜读雨花台的每一个展厅,展图。在庄严的烈士陵园我们感受着千年文化的凝重,但在东南大学我们却能看到千年文化的积淀,树枝的庞大,建筑的古老无不彰显着南京城的过去,内涵。

7月7日,在南京的最后一天我们再次认真的领略南京夫子庙文化。入口的古牌坊,高挂的状元楼,深深地乌衣巷......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热闹的秦淮河畔,繁华的夫子庙会,夹杂着现代的大都市气息,显得热闹非凡。

对于南京,我认为不仅雄伟的建筑能代表它的巨大发展,古老的亭台楼榭也不能全部象征它的千年文明,然而恰恰是因为那路旁的古老的法国泡桐,以平和却坚定的姿态完美地嵌入了这个城市,仿佛也要为证明这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夜晚在路灯的照耀下,树木投下斑驳的影子,将两旁的院落烘托出一种深宅大院的幽深氛围,会给我们一份走在历史中的错觉,仿佛几千年的夕阳野草,桨声灯影,都沉淀在身边一片片暗夜里的绿叶中。

追寻城市足迹,踏访世界名园

——记苏州建筑调研

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7月8日中午,我们乘坐大巴奔赴姑苏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队员们主要以实地考察、口头调查、走访当地群众、游客及相关名胜等形式展开对姑苏城的城市发展足迹进行了调研。我们咨询了当地的游客,旅店的服务生等,他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城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存的世界名园,并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介绍了有关古城保护,发展问题举出了许多实例。

7月8日我们便拜访了寒山寺、枫桥、玄妙观,城隍庙等地,看到了他们保留的建筑形式、存在状态及其周围环境。并和我们的队友做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

7月9日队员们赶往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太平天国),拙政园等地区,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对这几个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园林景区等不同风格建筑的紧密结合行深入考察。我们认真而又细致地对现场进行分析。现代设计与古建的相互融合,特色建筑与拙政园的相互借景也正符合了中国园林的精髓。

接下来,从总体布局和单一园区的规划布局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在整体布局上,苏州博物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博物馆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博物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苏州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忠王府的主体即中路的官署,是按太平天国规制修建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后殿等,纵深约140米。忠王府大门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0米,原为单檐歇山,后改硬山顶。前后檐柱上置阑额枋,架平板枋,施三参单昂斗拱,承檐桁,架抹角梁,置斗拱,托下金桁,承角梁。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另有资料显示为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内部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所建。

拙政园的中部是主景区,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7月10日我们走进了苏州市现代步行街观前街,详细了解现代城市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对苏州丝绸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和询问。

苏州之行,让我们受益匪浅,使得我们从根本上提高了对苏州的认识,对城市的足迹有据可循,有据可依。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寻现代城市,览世博名园

——记上海建筑调研

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世博会、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已俨然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7月11日上午,我们不辞劳苦,自姑苏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上海。当天下午我们就直接奔赴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以及外滩,豫园等地对当地的建筑形式、及其周围环境做了详细的查看和资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香山饭店,东方明珠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会议中心等建筑。在黄浦江的两岸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欧式的保留建筑,现在大多是大型的银行。而对面则是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体现了当代大城市的雄伟气魄与雄厚的实力。晚上队员们在一起讨论并对当天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7月12日,我们在早上六点就乘坐地铁到达世博园的五号门口的售票处,在这里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国家馆,它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充分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接着队员们开始了又一天的探索之旅。

我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特色,从整体上把握了世博园区的规划布局情况,然后,再排队等候进入部分展馆内部参观。其中我们的队员在俄罗斯展馆内部看到了俄罗斯的小朋友(城市未来的主人)对他们自己的未来城市的向往和憧憬的展现,美国馆则以几部不同的影片展现出他们参与世博的独特方式,展馆独特的造型,展示了美国城市的未来......

接下来,我们乘坐渡轮到达浦西园区,首先探索了城市足迹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世界城市的发展历史,看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里面的每一项布局都那么的形象逼真,其中把最原始的城市的形态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放在馆中,为了探索城市的起源和未来城市的发展情况,我们分别走访了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未来馆。在晚上十点时我们才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好不情愿的离开了世博园区。

上海之行,不仅让我们更进一步的看到了大城市的发展,同时通过世博会也让我们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建筑形式及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在课本中追寻到城市的足迹,从世博中感受到城市的发展。

此次参观实习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不辞劳苦,任劳任怨,辗转从南京到苏州再到上海的十天探索之旅,时间虽短,但达到了开阔眼界、补充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对我们的设计观念也是一种启发。

这次建筑参观实习短短十天,但我所想所见所感比之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要多的多。而且沿途不断的跟同学讨论,交换想法,收获极大。

网友们,建筑考察报告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在这里祝大家都能早日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推荐第4篇:建筑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学院

建筑考察报告

福州三坊七巷

班级:环艺二班学号:1305010

32廖泽波

2014/2/2

4考察时间:2013年12月27日至2014年2月20

考察地点: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考察目的: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了解明清建筑风格和古代街区群落,感受古建筑的魅力。

简介: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占地40公顷,其中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吉庇巷。

背景: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至今还保存

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建筑特色:

三坊七巷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在布局,结构以及雕刻上做的相当精致。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中的马鞍墙,雕饰,建筑门等方面相当精致。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

的类型特别丰富,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风格

这样的文化瑰宝不仅仅属于这个城市,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来了解并保护这笔财富。

推荐第5篇:北京建筑考察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专业实践报告

实践课程名称: 专业实践

学 科 部: 理工学科部

专 业、班 级: 10建筑 建筑学

指 导 教 师: 万晖

学 生 姓 名; 林长发

学 号: 20108904 时 间: 2013.6.2---2013.6.9 地 点: 北京市 2013年6月17日

一、目的: 实习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训,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自身知识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实习还是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敬业精神,磨砺工作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步骤.大学生在校期间,设立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参与结合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对于了解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增加对社会、对职业岗位、对与人交往重要性的认识,都是非常必要的。社会是一个比学校复杂丰富得多的环境,简单直接的校园生活方式,在社会环境中需要磨砺和改造,需要有比较大的变化。

二、实践内容: 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是以参观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和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涉及到了单体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群、特色民居、商业步行街、城市街道、奥运场馆、cbd等。

三、实践总结:

伴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转眼间,我们即将步入大四。在大三的结束之际, 我们迎来了我们的实习,这次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这次实习的形式为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古建筑或者某些现代建筑,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广阔的眼见和见识是很重要的,因此, 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选为北京,是有他的原

因的,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个一个世界文化

历史上的古都,所拥有的知名建筑的非常

多的。

学习建筑,不应该只沉浸在思考之中,而

且也应该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只有这样,

才会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第一天 早上7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下午4点左右我们小队带着满满的兴奋直奔奥林匹克公园。第一次来到这繁华的北京城我还真有点迷茫。因为北京的好多地方没有斑马线大多数是地下通道。这种地下通道虽然增加了行人的步行距离但极大地维护了行人的安全。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量相当大

安检措施这种地下通道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部分地下通道设有更能确保了游客的安全。 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由于于独特造型又俗称“鸟巢”。 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设有10万个座位,承

办该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以及田径同

足球等比赛项目。由2001年普

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

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 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

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 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 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以巨大的钢网围合、覆盖着9.1万人的体育场;观光楼梯自然地成为结构的延伸;立柱消失了,均匀受力的网如树枝般没有明确的指向,让人感到每一

个座位都是平等的,置身其中如同回到森林;把阳光滤成漫射状的充气膜,使体

育场告别了日照阴影;整个地形隆起4米,内部作附属设施,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

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支持。“鸟巢”采用了当今先进的建筑科技,全部工程共有二三十项技术难题,其中,钢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鸟巢”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而且结构相当复杂,其三维扭曲像麻花一样的加工。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

克公园内,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

筑物之一。其与国家体育场分列于北京

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

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金碧辉煌蔚为壮观。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须弥座式城台**夜景上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

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

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

京皇城中轴线上。听说

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贴金的“双龙合 玺”彩锦金碧辉煌。城台下有券门五阙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现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一枕碧流飞清末**架起七座精美云绕龙盘万岁”的大幅标语。门前开通的金水河的汉白玉桥称为金水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极富气势。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

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

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

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

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

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 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

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

西六宫、篇2:参观北京建筑的实习报告

暑假北京写生实习报告

——11建筑学 2013年7月1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写生的行程,开始了令人难忘的北京之旅。

记得那时还正值盛夏,经过漫长的候车,我们已迫不及待地奔进了火车。短短的两分钟内,大家便已找到各自的座位安顿了下来。果然是时代青年,上车的节奏就独具时代的高效性。

大概因为是始发站,车上还不致一片狼藉,我站起身放眼望去,几近半截车厢都是我们同学,顿觉温馨之感涌上心头。从高中算起,我已做过十多次的火车,每次都是一个人的旅途,除了大一寒假回家那次车上遇到过一个同学外,十数次的乘车都不曾遇到过熟人。若是侥幸能在车上遇到个老乡,我就已觉格外亲切,这次看到半车厢的同学,似乎有种家的感觉。虽然此去北京路途遥远,但一路上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因而并不感觉时间漫长。7月13正午,就在我们几醒几睡之后,便到达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目的地,首都北京。穿过熙熙攘攘的地下过道,来到了一家美国烤肉店前,看着

长长的人群排队进店,心里有了几分焦躁也多了些许的期待。我们都在期待,期待北京会有怎样的盛宴来招待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还是首次抵都的“乡下少年”。在期待中我们窃喜,再窃喜后我们无语。我们期待的盛宴竟已满桌的青菜清汤而宣告结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北京风味”,本着试吃的心态,我们以浅尝辄止的方式完结了“盛宴”,之后迅速的离场也为后面即将要试吃的游客腾出座位。 1.国家大剧院

来北京我们首次见到的知名建筑就是国家大剧院,圆润的躯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银光,这是我想到之前在某本书中看到过的光亮式建筑。在大剧院旁还造了一个人工湖,平静的湖面与大剧院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境。听老师说,但凡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建筑附近一定设有水面,这是从节能与造景的角度考虑的。国家大剧院做了下沉处理,因而高度比人民大会堂要低,据说是因为人民大会堂为国家的重要建筑,赴京其他的任何建筑视线上均不能将其遮挡,因而各建筑高度都将受其限制。这里我看到了任何建筑都必须在符合城市规划的规定之内建造,否则便是不合格建筑。城市

规划的规定便是建筑不可违背的法典。对于从事建筑的人必须得熟知当地的城规,以期做得合格的建筑。 3.正阳街 4.故宫

7月14,我们一早起床奔赴明清紫禁城。 终于来**了,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见过**了,长这么大都一次看到上面毛爷爷的画像,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啊。以前只是在课本上听说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只是知道它很高很大,去年上课时才听老师讲到它的设计采用了下大上小收缩的

手法,在巨大体量下依然呈现出高耸之感,不禁对其设计者在当时不太先进的时代就具有高深的智慧而叹服。这次有幸目睹纪念碑,更为钦佩。

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之后,就前往了故宫。故宫作为明清皇宫,吸引了数以忘记的游客前来参观,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故宫规模庞大,举国之财力毕尽于此。故宫的殿宇均是采用的重檐庑殿顶,台阶级数十级以上,雀替走兽均是古建制度的最高级别。故宫殿宇众多,都是按中轴对称布置。这一切的一切只在宣告一件事,皇宫等级森严,皇权至高无上!在这里,我看到建筑不仅仅只是讲究造型满足居住的府邸,亦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在进入殿堂里去,我看到了金碧辉煌,珠光宝气,感受到了帝王家的奢华生活,不仅思忖,难怪历朝历代为了王位争个你死我活,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挑起战争,置人民生死于不顾。

但当我进入珍妃馆见到珍妃井听说珍妃惨死的事迹后,不禁感叹,皇宫内的勾心斗角,人心险恶。皇宫高墙,深宫内院,困住的不单是人的行走,禁锢的是人心。说到这里,我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与生俱来却无法摆脱的命运。

5.王府井篇3:北 京 考 察 报 告

北 京 考 察 报 告

古建筑屋顶装饰

此次的北京几日游,虽短暂,却也难忘。

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天坛、故宫、十三陵之定陵、长城、颐

有点走马观花,但是也带给心里不小的震撼。

此次行程中,属故宫还有长城最令我震撼,古人真的很伟大,在

没有任何高科技技术辅助的情况下,都能建造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

建筑。不过,故宫如此雄伟的建筑中,那屋脊上带有趣味的小兽倒是

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凡级别较高的官室殿堂,一般都采用大屋

盖、曲面坡、高起脊、深出檐的作法,给人以雄伟庄严、壮丽恢宏的

视觉美感,这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坦荡而庄严、恢宏而持熏的气

度,遂而成为自成体系的东方建筑特色。而罱顶饰件,除起结构力学

作用外,则更多的是为建筑美学增色。屋顶上的吻和兽即为其中之主

要部件。

吻,就是屋顶正脊两端凸出于屋脊的装饰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在不嗣的历史阶段,它的名称、造型、体重和文化内含也都各异;

但是,它又不同于王朝更替那样楚汉分明。它的发展乃足一个承前启

后的渐变过程,犹如父子相承而叉各有千秋.祖孙血脉相传而又各各

迥异。故尔,仅以一吻一兽即为某一建筑精确断代.实有唐突之嫌。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转引《青箱杂纪》云:“海有鱼,虬尾穆传》亦云:“(前刺史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足见北朝时.屋宇鸱尾已经“迎风拂云”、普遍施用了。其造型、其体量已远远超越两汉;其名称日“鸱尾”。此时之所谓鸱尾倒与《青箱杂纪》十分吻合,仅以似鸱鱼之尾装饰正脊。所以仅用其尾者,缘其“用以喷则降雨也”,亦乞以降雨灭火故。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鸱尾(明代仿制),不但眼、口、鼻分明,而且还浮雕出牙、须、角等的细部——原先的鸱尾如蛹之化蝶,已彻底蜕变成有首有尾、身体蹋睹之怪兽形状,当已由“尾”名副其实地转化成“吻”。

佛光寺东大殿鸱尾 佛光寺东大殿

屋脊兽是指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的重要构件,它常以实有或虚拟的动物形象出现,如鸱吻、龙、凤、瓦猫、狻猊、鱼、大象、孔雀等。由于屋脊兽的样式、种类繁多,且在不同时期又经过复杂的变迁与融合,学术界和建筑行业对它的称呼也是林林总总,至今没有一个规范的提法。有的以它在屋脊上的位置命名,称为正吻;有的以类的概念笼统地称为“走兽”;有的更是界限含糊地称为“脊饰”. 走兽:因作犬科动物蹲伏状,凶而叉称“蹲兽”,共十二件,各有名称,各有象征。其体重比脊吻要小得多+都与脊瓦制成一体.成行蹲在垂脊、角脊前端。置放数量多寡,一视脊的长短,二据建筑物等级的高低而定,但必须按照

三、

五、

七、

九、十二数列排放, 且先后秩序亦有定制。按照清制,只有皇家的大型搬宇才能满排十二件,其余最多为九件一套,少则仅列三件。无论数量多少,领头的仙人,殿后的霉兽是必须摆放的。它们排列顺序为

: 1)仙人:道妆打扮的男士骑在风凰背上,作为领队,排在垂脊 或角脊的最前端;其下为带“当”之前脊瓦。

2)龙:两前肢挺立,后肢蹲伏,昂头远视。 3)凤:虽无后肢,但两足与尾共成三足鼎寺状。 4)麒麟:为端兽,传说麒麟出现,天f太平。 5)狮:能食虎豹,或作麒麟,或作狮子,并不同时出现在同一 脊上。取其威镇四海,镇妖辟邪义。

6)海马:象征皇家威德通天人海,但有些建筑物中,也怍第五 或第四排列。 7)狡猊:据《穆天子传》说能食虎豹,象征百兽率从义。 8)押鱼:采用佛教传说,取尾能喷水,以降雨灭火。 9)獬豸:似羊而独角.能辨是非,而且公正光明,能明察秋毫。 10)斗牛:似牛而有鳞,孔武善斗,不惧强敌。 11)行什:形状似猴,为压尾兽。 12)垂曾,所谓垂兽,就是蹲在行什之后的一只有角的怪兽, 所以也叫角兽。

前述走兽,为清代制度。蹲兽之外,还有一种称之为套兽的饰件,办系陶轧或琉璃瓦烧成,套在仙人之下仔角梁的预留榫上,如铧之套在犁前。套兽不但起装饰美化作用,更主要的是为保护仔角梁的顶端不受雨水浸蚀。

龙 凤 狮子 天马 海马 狻猊 狎鱼 獬豸

斗牛 行什 骑鹤仙人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所以用仙人骑凤领头。

吻和兽的由来都是有一定依据的,在我们看来,最直观的就是他们是保护皇宫的神兽,使皇宫免受火灾。从实际效果来看,是有效果的。皇宫都是琉璃瓦屋顶,可以防止飞火从屋顶上方侵入。琉璃做的兽在防御雷击方面具有分散雷电流、泻除雷电压的作用。北京是雷电区活动比较频繁的城市,从前,紫禁城内曾多次发生雷电火灾,也曾多次发生雷击吻兽而并未引起火灾,这说明吻兽起到了防止雷电范围扩大的作用。

说到琉璃,用法也是相当讲究。

在清朝,除了寺庙皇陵,宫殿王府之外,一般人家不能用琉璃瓦。即使能用,颜色上也有要求。宫殿、陵庙用的是黄色,紫禁城、清东陵、清西陵都是如此。亲王府邸的正门寝殿用的是绿色的,如二龙路上的郑亲王府,这是比较多见的。还有天坛祈年殿象征上天的蓝色禄米仓智化寺五行属水用来镇火的黑琉璃瓦。都各有各的讲究。篇4:北京公建调查报告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并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重要的文化景观。 cctv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地处cbd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

主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和奥勒?舍仁

建筑用途:办公及业务用房

用地面积:19.7万㎡

建筑规模:约55万㎡

建筑高度:234 m(主楼52层,地下3层)

设计构思 将整个项目先分为两栋摩天楼,然后分别在地面和空中将两栋楼联结起来。“将所有部门都囊括在一个连续的巨环中,使它们可以自我运转不息”。 环形的组织方式

主要结构形态 一个由交叉三角形网状表面包裹的菱形圆。

这种巨型的筒状结构具有优良的刚性、超静定性、坚固性和抗扭性等特征。 这是一个强度很高的环状结构。地处北京地震危险度较高的区域,央视新楼兼具了经济性和安全性等优良特性。

经专家认证,抗震烈度从7度上升到9度。

功能分区及流线 中央电视台(cctv)新台址位于北京市cbd区域内,由主楼(cctv)及服务楼、电视文化中心(tvcc)及室外工程组成。其中主楼由行政管理区、综合业务区、新闻制播区、播送区、节目制作区五个区域组成,建筑面积47万㎡。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m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暗示结构规律的、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tvcc大楼主要由五星级酒店和电视文化中心两部分功能组成。

央视新楼设置了“游客流线环路”,公众可按“流线”参观央视大楼的主要部分,将cctv作为一个媒体机构展现在公众面前。

结构设计方案 主楼的两个塔楼,从一个共同的平台升起,在上部汇合,形成三维体验,突破了摩天楼常规的竖向特征的表现。

百米空中悬挑建楼罕见 塔楼在百米左右的空中通过一折成直角的悬挑部分相连接,这一悬挑部分实际就是一座约10层楼的建筑体。大小菱形状墙面调节受力。

外部立面: 使用大面积玻璃窗与疏密无序的三角形钢网格相结合,显示出其结构体系。建筑表面反映出信心和力量,形象简洁、肯定、充满力量。 从室外看,建筑在白天呈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其外表与施工中建筑的尼龙覆盖网相呼应,突出了建筑的圈形雕塑感。从内部空间向外看,透过金属网玻璃,北京的天际线清晰可辨。迅捷的来不及推敲,简明的让人过目难忘。

国家大剧院

首都**广场的西侧,巨大的壳体是建筑与结构的融合体、墙面与顶面浑然一体没有界限,典型的现在主义风格的作品。

设计者 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灵感来源 一枚把玩的非洲种子,椭圆形、仅在非洲大陆生长的“seed” 设计理念与灵魂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外壳、生命和开放 建筑时间 2007年9月

建筑规模 约22万㎡

建筑高度 46.285m 场地设计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人民大会堂西侧,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从空中看北京,故宫是被一个护城河围住的,不远处又有北海和中南海,围绕大剧院的小湖正是这片水域的恰当延伸,北京城整体的环境没有改变。轴线上,国家大剧院位于南北中轴线西侧,东西中轴线上,这决定了大剧院的建筑高度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此,剧院只有向下发展,将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全部设在地下,地下最深处为-32.5米,一举成为北京市最“深”的建筑。 功能组成 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小剧场等。国家大剧院采用了典型的体块化零为整的处理手法,巨大的蛋形结构覆盖了内部的三个“小蛋”,分别是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在“大蛋”与“小蛋”、“小蛋”与“小蛋”之间自然产生了大量的活跃的公共空间。

流线分析 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 大剧场。

剧院入口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色调,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像俯瞰效果下的小剧院,实现了中国元素和现代设计的巧妙嫁接与完美融合。 再往前,即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合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外表面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为独特的超椭球形钢结构壳体,如半粒闪耀的银蛋,外形简洁。壳体表面由钛金属板和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的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了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外围被水色荡漾的人工湖环绕,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这个巨大而晶莹的建筑。

细部设计 大剧院的屋顶是个椭圆大穹体,其壳体结构由一根根弧形钢梁组成,是目前我国跨度最大的壳体钢结构建筑。高46.285米,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如此之大的钢架结构中间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完全依靠自身的力学结构体系保证其稳定与安全。

国家大剧院的玻璃表面经过纳米处理,以使它们不易沾染灰尘,更易保养。 天然石材切割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不同;地砖反光力极强,室外的感受再一次在室内得到了重拾。

大剧院采用了“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 使人工湖内的水温不致过冷或过热,冬季不会因过冷而结冰,夏季不会因过热而长藻,一举两得。

在这个处处充满着设计的社会,不仅建筑需要设计,服装需要设计,课程需要设计;其实最需要设计的是生活本身。与国外的许多大剧院仅仅设计为看剧的目的不同,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戏剧的、亲民性的社区,对所有的公众开放。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建筑与环境 传统建筑形象的颠覆 etfe膜结构 简洁的体块与表皮细节 建筑地点:奥林匹克公园b区,奥林匹克中心区西南角

建成时间:2008年1月28日

用地面积:62828㎡

建筑规模:79532㎡

建筑高度:31m 建筑结构:钢混剪力墙、钢结构、etfe膜结构

建筑师:中建国际+澳大利亚ptw设计联合体

水立方是一个有着特殊肌理质感的方体,与鸟巢形成一种和谐的方圆共生关系。既尊重了鸟巢,建筑自身的特征也得以彰显。

建筑为简单的176.538m*176.538m*31m立方体体块。拥有标准座席17000个,其中临时座席约11000个(赛后将拆除),永久座席约6000个。

功能组成 内部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一道东西向和一道南北向内墙将方形平面分割成1个标准竞赛池、1个标准热身池和1个标准跳水池及近5000㎡的嬉水乐园。

形态分析 水立方建筑外包钢结构屋盖、外墙和两道主要内墙。采用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可以看成是由多面体三维空间经切割而成。屋面及外围护墙体结构由延性空间钢框架结构分别包覆etfe气囊,体现出水泡的状态。etfe膜结构展开面积达到约30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结构工程,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剖面分析 墙体底部支承于1.009m和6.350m标高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平台上。内部的混凝土结构地下2层,地下4层,泳池底位于地下2层—11.3m标高,比赛大厅的临时看台赛后拆除,另建3层楼层用作赛后运营。

国家体育场(鸟巢)

建筑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东南侧

建成时间:2008年6月28日

用地面积:21万㎡

建筑规模:25.8万㎡

建筑高度:69.2m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和弯扭构件钢结构

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瑞士)+奥雅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功能组成 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会场和田径主赛场,它南北长333m,东西宽294m,高69.2m。其内设一个标准的田径赛场及跑道和标准的足球场,可容纳观众9.1万人。体育场外罩由弯扭构件编织成的“鸟巢”状重钢结构。其内部为3层碗状看台,上为4-7层辅助用房,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外层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离开,互不相连,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屋面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

东西高南北低、连续起伏的三维外形。

灵感来源 带冰裂纹的陶瓷器皿、灯笼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件,通过抽象变形形成最终的鸟巢状形式----由一榀榀巨大的钢架装饰构件互相呈辐射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

“鸟巢”的形式除了表皮外,建筑的形体却是完全顺应体育场的技术要求所产生的马鞍状。从外部看,灰色富有韵律感的钢网膜覆以透明的膜材料,就仿佛是由若干树枝织成的鸟巢。

不足 “鸟巢”的选址:首先,它位于老北京城中轴线北部的延长线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轴线具有近乎神圣的文化低位,将体育馆建筑摆在这条线上,颇有一些荒诞和调侃的意味。另外,从城市风格的整体性来看,自大前门至景山近8km的范围内,是风格统一的中式传统宫殿建筑,续上后现代风格的“鸟巢”,自然显得不太合适。其次,从气候来看,北京属北温带内陆季风气候,在冬天呼啸的北风中,“鸟巢”无疑是一个巨大冰冷的钢铁建筑;夏天,大面积的钢结构会反光并大量吸热,“鸟巢”又会成为一个耀眼的巨大火炉。春旱时节,在无孔不入的沙尘面前,复杂的覆膜钢结构会由于难以清理而失去光彩。篇5:北京考察报告

北京实践考察报告 2014年4月14日早晨,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客车,为期5天的考察也就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14号晚上,我们抵达北京。 15号早晨,开始正式考察。

考察目的: 1通过考察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解企业、公司和设计单位。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开拓眼见。

2了解过去,热爱祖国。 3了解北京现代文化科技发展以及建筑表现,同时欣赏北京古老文化在建筑等各方面的体现,并且进一步的吸收自己专业上的知识,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考察内容: 第一站:颐和园

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 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一来到颐和园大门,只见华丽的屋檐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三个刚劲的古文字“颐和园”。进入园内阁首先看到的是“仁寿殿”。听说这是乾隆时名为“勤政殿”,光绪时改为“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场所。这里极为高雅别致。“仁寿殿”前有一条龙和一只凤。佛香阁的肃静,七百里长廊的典雅,横垣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走出长廊就来到了排云殿,这里是万寿山前最宏伟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昆明湖看着没多大,但走起来却真的很远,绕过苏州街,然后又绕昆明湖一圈就出来了。整个园子最让我感到震撼得地方就是苏州街,在那里就仿佛身在苏州,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在北方城市。

第二站:景泰蓝 4月15号上午,我们来到了世界有名的景泰蓝制造厂,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

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我们从景泰蓝的型制作一直看到磨光,可惜最后的镀金是保密环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景泰蓝是那么的小巧,但是制作工艺真的很是复杂,所以我总结出:做艺术要精益求精才能有好的作品,做事情要严谨细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四站:鸟巢水立方

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支持。鸟巢采用了当今先进的建筑科技,全部工程共有二三十项技术难题,其中,钢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鸟巢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而且结构相当复杂,其三维扭曲像麻花一样的加工,在建造后的沉降、变形、吊装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相关施工技术难题还被列为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177m×177m×30m。到目前,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捐献了 8.5亿人民币。其中郑裕彤、郑家纯父子及属下企业曾捐赠五千万元人民币。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

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鸟巢水立方体育场将成为全世界其他国家看中国的一个新窗口,也倡导了公益与环保,在未来的生活中,我要从小事做起,为世界的公益事业,环保事业做贡献,同时,鸟巢水立方也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勇于创新,敢于创造。

第五站:北京现代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现代”),成立于2002年10月18日,是中国加入wto后被批准的第一个汽车生产领域的中外合资项目,被确定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首都经济的龙头项目和示范工程。历经11年的快速发展,北京现代已构建起百万产销体系,成为拥有15000余名员工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产品线涵盖紧凑级、中高级与suv三大主流细分市场,用经营业绩和战略布局实现从“新势力”到“新主流”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3年底,北京现代累计市场保有量已达到4000万辆,实现销售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累计纳税超过6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充分发挥振兴北京工业龙头项目应有的带动作用,成为首都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们的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让我备受鼓舞,公司靠完美的汽车开辟美好的生活让顾客满意,用精细的管理创造最好的回报让股东满意,以舒适的现场提供最好的环境让员工们满意的理念告诉了我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以人为本,要对顾客,对股东,对员工负责,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弄明白怎样做人做事。 第六站:长城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北京,自然要参观这座经历了上千年的建筑。来到八达岭,看到了梦寐以求的长城,刚开始觉得应该不难,跟走楼梯没什么区别嘛,可是,越往上走越险峻,有的地方几乎是成90度往上爬,山上的风又大又猛,害得我险些失去继续爬的勇气。一路上只有艰难的爬,都不敢拍照了。不过风景还是挺美的,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终于在同学的鼓励下,拿下了第八座火峰。我们胜利了。战胜了这座桀骜不驯的古建筑,更战胜了自己!我们不当之无愧的好汉。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第七站:**广场

**广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它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建国后的**广场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改、扩建工程,使古老的广场更加宏伟壮观,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国繁荣昌盛的象征。当漫步在**广场,仰望那宏伟的布局,磅礴的气势,浩瀚而深邃的景观,就会从心底涌起一阵高过一阵的激情,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圣地,这就是伟大中国的心脏。

第八站: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领袖毛泽东而建造的,位于**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坐落在原中华门旧址,1976年11月24日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毛主席纪念堂举行奠基仪式在**广场举行,华国锋主席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1977年5月24日落成,占地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柱间装有广州石湾花饰陶板,通体青岛花岗石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

文化知识。

第十站: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论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走出高大的故宫建筑群,欣赏了历史的佳作,而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历史的云烟,这座古老的皇宫留给了后人无穷的感慨,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第十一站:天坛

天坛是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坛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天坛都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的建筑杰作。现已辟为公园开放,昔日的皇家坛庙现已成为北京市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园。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公顷,面积占整个崇文区的1/4。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有斋宫、圜丘坛、祈年殿、长廊、万寿亭、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名胜古迹。在天坛我感受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真是不虚此行。

第十二站:南锣鼓巷

下午,我们来到南锣鼓巷,街边酒吧、店铺里暖暖的灯光亮起来。街道的另一种气质便也显影似地由一片灰暗之中慢慢呈现。这时,街上往往又多出两类人:一是表情淡定的外国人,他们仿佛久居于此,熟门熟路地进入酒吧,就餐或者阅读,二是漂亮的“明日之星”,他们多半出自中央戏剧学院、国家话剧院或其他小剧场,利用开场前或散场后的间隙吃一点可口的饭菜。可是,即便在一日中最繁盛的这一段时光里,南锣鼓巷仍是优雅安静的。

推荐第6篇:香港建筑考察报告

香港考察报告 展览馆大厅 富有人情味能调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整个陈列馆放弃图版和图纸的传统展示手法,以模型和等离子显示屏查询系统相结合,以高科技和互动形式展示香港的规划及基建,展馆布局简洁,展示手段新颖,给参观者直接而深刻印象。整个展馆最具特色部分是基建走廊。基建走廊全长18.5米,宽3 米,整个展区是一个狭长通道,将

香港主要的大型基建发展计划,包括兴建新市镇、重建旧区、增添旅游设施、强化运输配套、美化维多利亚港、保护环境等反映在18x2的规划模型上,模型比例1:2500,竖

向挂于走廊一侧墙上,结合灯光系统。

多媒体演示系统展示,生动形象。

展馆的面积很小,一方面是由于香

港本身用地紧张的缘故,一方面是因为

这仅仅是个临时展馆。整个展馆没使用

一张图纸一块展板,展示抛弃了传统手

法,试图结合高科技手段采用全新方

法,并获得了成功。基建走廊作为展示

重点,结合香港特色的模型,配合多媒

体解说词,创造走廊空间,形象而深刻

地展示了香港主要的大型基建发展计基建走廊 环境保护模型

划。

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由于其展览性质和展览内容与我们正在筹建的宁波规划展览馆接近,因此这些成功的经验使我们受益非浅。

保存和发扬香港历史为使命,有着非

常明确的展示主题——“香港故事”。

整个展馆从筹划至完成需时6个月,

耗资一亿九千万,占地七千平方米。

筹建的规划馆由于性质不同,因此在

展览布局、展览表现、流线上都差别

很大。但展览的表现手法如展板的制

作、查询触摸屏的布置等能给我们很

好的启示。

制作精美的灯箱式展板

香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考察报告

一.香港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香港实行高度自由和开放的资本主义制度,政府对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一直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对于工程建设,香港主要借鉴英国的管理模式,并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政府工程与私营工程分开管理的管理制度。这套管理制度非常有效地管理着香港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高速度的基本建设活动。 1.香港工程建设的管理机构

按照投资来源不同,香港把建设工程分为政府工程和私营工程两大类。两类工程分属不同政府部门按不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政府工程(公共房屋和公共道路工程除外)由发展局实施统一的管理。发展局作为政府的一个政策局,主要负责政府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计划的制订与监督落实。具体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工作则按专业分工,分别由建筑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水务署、渠务署和机电工程署5个专业工程部门负责。

政府工程中的公共房屋和公共道路工程由运输及房屋局实施统一的管理。公共房屋作为涉及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的特殊商品,其建设与管理由房屋署负责。路政署负责公共道路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及保养,并统筹新道路及铁路的建造。 私营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法例监管其建设与使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香港政府设置一个隶属于发展局的专门机构一一屋宇署,负责私营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楼宇使用及维修监督等工作。

从工程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看,香港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有四个特点:一是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工程建设的政策及计划的制订由政策局负责,而政策及计划的具体执行则各执行部门负责,形成各司其职、相

互监督的机制;二是政府工程与私营工程区别对待,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三是政府工程建设管理职能相对集中,除公共房屋和公共道路工程分别由运输及房屋局辖下的房屋署和路政署负责管理和建设外,其它政府工程建设统一由发展局集中管理,其它政府部门不再设置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机构;四是按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现代大生产原则,设置8个专业工程部门(含房屋署,不含屋宇署)分别负责各专业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香港政府工程的管理制度

香港政府每年批出的政府工程合约超过200亿港元,工程量比较大。为了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充分发挥政府工程的投资效益,香港政府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管理严密、运作畅顺的政府工程管理制度。

① 政府工程的认可承建商制度

为确保承办政府工程的承建商在财政、专业知识、技术、管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香港政府发展局和运输及房屋局一直推行公共工程认可承建商制度。政府工程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只邀请“公共工程认可承建商名册”内的承建商参与投标。

认可承建商分为“公共工程认可承建商”和“公共工程认可物料供应商及专门承建商(简称专门名册)”两大类。按工程专业划分,第一大类承建商分为建筑、海港、道路与渠务、水务、地盘平整5个工程类别;第二大类承建商分为空调及制冷、防盗及保安、电器、消防、升降机及自动梯、道路标志等51个工程类别。一个承建商可被纳入其中一个或多个工程类别。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核承建商在履行工程合同期间的工作表现,发展局制订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核办法。评核内容由工作素质、进度、地盘安全、环境污染管制、组织、一般责任、工业意识、资源、设计(仅限于设计及建造合约)、处理紧急情况等10个项目组成。评核工作由各工程部门负责,从工程合同开始每3个月评核一次,直至工程完成并取得保养期完结证明为止。每次的评核报告均作为重要资料,由负责评核的工程部门直接通过电脑网络录入发展局的“承建商管理资讯系统”。对于工作表现欠佳或违反规则的承 建商,发展局会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自愿暂停投标、强制暂停投标、降格、降级、除名等处罚。 ② 政府认可建筑构件和物料制度

为了确保认可供货商提供的物料符合房署的规定,政府建立和管理认可建筑构件和物料名册。政府必须经常进行调查、监督测试和工场视察,当中需要总结构工程师职级的专业人员参与工作。未进入政府认可建筑构件和物料名册的建筑构件和物料不能用于政府工程。

③ 政府工程的顾问公司制度

香港政府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管和成本控制等工作,一般由政府各工程部门进行。但在政府人手不足、工程需特别专门的知识或工期要求特别紧急时,政府也会聘请顾问公司。

为保证所聘用的顾问公司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香港政府对顾问公司实行登记制度。一般情况下,只有登记在册的顾问公司才会被政府考虑聘用。登记在册的顾问公司每年必须提供最新的资料,其等级每年检讨一次。

④ 私营工程认可人士制度与工程建设监管

认可人士制度是香港针对私营建筑工程的监管而设立的管理制度。香港《建筑物条例》规定:每一个由他人代为进行建筑工程(或街道工程,下同)的人,须委任一名认可人士作为建筑工程的统筹人。认可人士由符合资格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测量师出任。

认可人士作为政府注册专业人员,负责签字确认所统筹工程报建图纸及有关资料符合技术规范与有关法规,并对工程质量承担主要的责任。一般简单的工程,可直接由认可人士负责工程的筹划、设计、报建、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全过程统筹及顾问工作;结构复杂或重大的工程,则需另外委托结构工程师进行工程结构的设计及监管工作,而工程筹划、设计审查、报建、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统筹工作还是由认可人士负责。香港法例规定,除工程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外,认可人士在申请工程开工前还需向屋宇署提交一份工程监工计划书。认可人士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可委任的技术适应人士数量、技术水平等级以及巡查的频

率,由认可人士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和屋宇署颁发的监工计划书技术备忘录的要求,在监工计划书中确定。

屋宇署作为私营工程建设的监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审查批准认可人士已签字确认的建筑图则、发放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监督工程建设、签发建筑工程入伙纸和满意纸等。监督主要以定期巡查和突击检查两种方式进行,监督内容主要是检查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图则和有关法例进行,以及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承建商是否按监工计划书的要求履行其职责。在监督检查中如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屋宇署有权责令工程停工、拆毁建筑物以及处分或检控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承建商等有关人员。 二.香港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1.政府工程的质量检测制度 政府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主要由政府所属的检测机构(试验所)负责。香港政府发展局在其所辖的土木工程拓展署设有工务试验所;运输及房屋局在其所辖房委会/房屋署设有房屋署—材料试验所。当政府所属的试验所检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相应的检测工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发包给私营试验所。 私营试验所从事私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时,只须获得香港贸发局创新科技署认可处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的认可即可。私营试验所如果要参与政府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就必须进入分别由发展局和房委会/房屋署管理的两个试验承办商名册。只有进入名册的试验所才被允许参与政府工程投标。进入名册的私营试验所每年都要接受政府的评审(资料评审),投标时政府会再进行严格的实质性评审。私营试验所为政府工程提供检测服务的过程中还要接受政府试验所的监管,每三个月评审一次。 2.私营工程的质量检测制度

根据《建筑物条例》的规定,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及注册承建商须负责监督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料/产品的选择及应用,以及在有关工程竣工后证明一切建筑物料/产品符合《建筑物条例》的有关条文规定。《建筑物条例》并无条文载有建筑事务监督可就这些物料/产品发出证明书、

测试或评估报告的规定。因此,建筑事务监督所持的立场是依赖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及独立的实验所进行测试以鉴定这些物料/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并且作出证明。

只有获得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认可的实验所,或其它已经与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达成相互承认协议/安排的实验所出具的报告/证明才会得到承认。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有关人士须根据《建筑物(管理)规例》第25 条,提交“无建成新建筑物的建筑工程”竣工证明书或“ 建成新建筑物的建筑工程” 竣工证明书。

为加快处理占用许可证的申请,建筑事务监督根据《建筑物(管理)规例》第44条,要求有关人士 提交一份明细表,确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认可的建筑物料和产品。

明细表须连同占用许可证申请书一并提交。认可人士须在表上确认及证明建筑物料和产品的应用及效能均符合《建筑物条例》及规例的有关条文规定;而注册承建商则须确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该等建筑物料和产品。除常用的建筑物料外,明细表应列出所有并无在核准图则上列明但其应用却涉及楼宇的结构完整及防火安全的物料和产品,以及列明铸铁管和配件的物料是否符合《认可人士及注册结构工程师作业备考》282 所载的规定。

三.香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概况

香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从业机构总共不到三十家,分为三类,分别是政府设置的试验所、私营试验所、大学实验室。

1.政府设置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政府设置的工程检测机构,人员属于公务员,预算由政府编列,向政府工程提供检测服务时不收取费用。政府试验所经济上没有生存压力,因此不关心业务量,只关注质量。政府试验所主要为政府工程提供试验测试技术保障,其使命是确保政府工程得到可靠的质量。篇3:赴澳大利、香港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香港城市体育设施建设

及地铁综合开发考察报告

一、澳大利亚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17世纪初叶被英国库克船长发现,误以为这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australia 即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翻译而来。澳大利亚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约3.67万公里,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

澳大利亚人口约2200万,其中英国及爱尔兰后裔占74%,亚裔占5%,土著居民占2.2%,其他民族占18.8%,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城市为堪培拉。据统计,澳大利亚的亚裔人口正在迅速增长。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澳大利亚的城市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等自然要素,科学合理。悉尼、凯恩斯等充分利用海岸线,沿岸布置大片公共绿地、文化娱乐、休闲、健身设施等。悉尼市为应对人口增长的状况,在规划中明确在保持城市中心商业区现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将公共设施和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配置在新建立的商业区,每个区之间车程不超过1小时。可以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十分科学。

澳大利亚是一个重视体育建设的国家,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十分活跃。因此,体育设施作为市民生活中必须享用的城市基础设施由政府进行规划和配套。为了增进人们的体质,澳大利亚目前正在开展规模巨大的“投入生活”运动,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号召人们积极参加体育娱乐活动。体育娱乐活动强调多样化和趣味化,而以步行、跑步为主。1956年第十六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其后墨尔本被誉为澳大利亚的“体育之都”;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奥运会后,悉尼的奥运组织者找来了私人团体经营主要场地,举行各类比赛,承办国际性赛事,使得场馆能够被有效利用。体育场馆在技术方面和赛后运营比较科学,近年在经营利用上逐渐有所好转。

二、主要特点

(一)规划强调以人为本,体育设施成为体现公共服务理念的必需安排

澳大利亚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享受自然、回馈自然。澳大利亚总体上地广人稀,在城市,由于人口密度低,除了市中心矗立高楼外,其他建筑都以低密度、低容积率为主。虽然每幢建筑的形态各不相同,但风格统一,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澳大利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澳大利亚重视城市绿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民众可以很方便地接近绿地,坐在上面休憩和进行休闲体育锻炼,市中心的公园、广场基本上都是绿地和树木,并且都在城市道路或绿地内外配置民众休闲健身步道或自行车专用道,没有奢华的建筑,这充分体现了“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和“物”的从属地位。澳大利亚城市管理者认为城市首要的不是一种景观,而是一种服务。因此,无论是海滩还是体育公园、文化公园,总有免费的,全体民众可以参与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如公共游泳池、海滩游泳免费喷淋设施、开放式的体育馆、健身步道等。

我们在墨尔本看到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等体育设施和场馆大都为其后的英联邦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所利用,场馆周边还分布着一些足球、网球等场馆。停车场地则为公用区域。体育场馆与墨尔本中央火车站距离约2公里左右,并在周边设置了公交、地铁、有轨电车等多种公共交通的集散点。在城市的沿体育场、河岸、商业街等专门开辟了自行车道和步行健身道。在考察中我们不时可看到正在健身的市

民。体育场馆与文化中心、商业街、公园等均规划布置在同一区域,人们可以充分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到达,公共交通也为居民提供了多样的出行方式。文化、体育、商业、办公等集约化运作功能明显,不同功能为人流和客流提供相互补充,比起单一功能的设施产生的效益优势明显。在悉尼的town hall地铁站,车站的出入口与商店底层进口设置在同一大厅,并建设了缓坡渐次螺旋式延伸的步行通道,通道的一侧开设店铺。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澳大利亚是高福利国家,围绕高福利的社会保障类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是主要的政府支出。多年来,澳大利亚进行了以“再造公共部门”为主要内容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市场开放,引入竞争机制。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他们认为政府没有必要拥有,民众也不关心所有权归谁,他们关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的交通、卫生、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所以,政府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吸引私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等。因此,无论是海滩还是体育公园、文化公园,总有免费的,全体民众可以参与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如公共游泳池、海滩游泳免费喷淋设施、开放式的体育馆、健身步道等。 (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全民共享

城市是高密度的人类聚集场所,这决定了城市资源短缺的必然性。不同社会群体在获取资源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依他们的社会资

本和人力资本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社会中弱势群体,获取资源和公共服务方面能力比较差,澳大利亚城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向弱势群体倾斜,以确保弱势群体也能与其他社会群众共享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

三、借鉴与启示

我国和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不同,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国情不一样,但有些方面、有些做法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一)城市规划和建设要进一步以人为本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觉得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上,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严格按规划设计要求开发建设,规划部门要加强服务和监督,对于违反规划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违反规划的建筑坚决予以拆除,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要让群众和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的规划设计,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听取他们对未来城市发展和功能配置的意见。三要考虑方便群众生活,在规划建设居住区时,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对购物、上学、就医、出行、健身、休闲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比如:现有的地铁体育中心站等要合理布局一些商业设施,原汽车站搬迁后除规划建设高层建筑外,并且要尽可能留一定的空间,使之起到类似公共广场或休闲体育的功能,带有一定娱乐健身作用,在满足交通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市民休闲、散步等公共活动的需求。并且一定要安排全体民众都可以免费或低收费参与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二)项目建设要进一步统筹布局,有效合理控制。篇4:香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考察报告1 香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考察报告

一.香港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香港实行高度自由和开放的资本主义制度,政府对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一直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对于工程建设,香港主要借鉴英国的管理模式,并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政府工程与私营工程分开管理的管理制度。这套管理制度非常有效地管理着香港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高速度的基本建设活动。 1.香港工程建设的管理机构

按照投资来源不同,香港把建设工程分为政府工程和私营工程两大类。两类工程分属不同政府部门按不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政府工程(公共房屋和公共道路工程除外)由发展局实施统一的管理。发展局作为政府的一个政策局,主要负责政府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计划的制订与监督落实。具体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工作则按专业分工,分别由建筑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水务署、渠务署和机电工程署5个专业工程部门负责。

政府工程中的公共房屋和公共道路工程由运输及房屋局实施统一的管理。公共房屋作为涉及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的特殊商品,其建设与管理由房屋署负责。路政署负责公共道路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及保养,并统筹新道路及铁路的建造。

私营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法例监管其建设与使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香港政府设置一个隶属于发展局的专门机构一一屋宇署,负责私营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楼宇使用及维修监督等工作。

从工程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看,香港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有四个特点:一是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工程建设的政策及计划的制订由政策局负责,而政策及计划的具体执行则各执行部门负责,形成各司其职、相

互监督的机制;二是政府工程与私营工程区别对待,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三是政府工程建设管理职能相对集中,除公共房屋和公共道路工程分别由运输及房屋局辖下的房屋署和路政署负责管理和建设外,其它政府工程建设统一由发展局集中管理,其它政府部门不再设置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机构;四是按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现代大生产原则,设置8个专业工程部门(含房屋署,不含屋宇署)分别负责各专业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香港政府工程的管理制度

香港政府每年批出的政府工程合约超过200亿港元,工程量比较大。为了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充分发挥政府工程的投资效益,香港政府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管理严密、运作畅顺的政府工程管理制度。

① 政府工程的认可承建商制度 为确保承办政府工程的承建商在财政、专业知识、技术、管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香港政府发展局和运输及房屋局一直推行公共工程认可承建商制度。政府工程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只邀请“公共工程认可承建商名册”内的承建商参与投标。

认可承建商分为“公共工程认可承建商”和“公共工程认可物料供应商及专门承建商(简称专门名册)”两大类。按工程专业划分,第一大类承建商分为建筑、海港、道路与渠务、水务、地盘平整5个工程类别;第二大类承建商分为空调及制冷、防盗及保安、电器、消防、升降机及自动梯、道路标志等51个工程类别。一个承建商可被纳入其中一个或多个工程类别。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核承建商在履行工程合同期间的工作表现,发展局制订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核办法。评核内容由工作素质、进度、地盘安全、环境污染管制、组织、一般责任、工业意识、资源、设计(仅限于设计及建造合约)、处理紧急情况等10个项目组成。评核工作由各工程部门负责,从工程合同开始每3个月评核一次,直至工程完成并取得保养期完结证明为止。每次的评核报告均作为重要资料,由负责评核的工程部门直接通过电脑网络录入发展局的“承建商管理资讯系统”。对于工作表现欠佳或违反规则的承建

商,发展局会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自愿暂停投标、强制暂停投标、降格、降级、除名等处罚。 ② 政府认可建筑构件和物料制度

为了确保认可供货商提供的物料符合房署的规定,政府建立和管理认可建筑构件和物料名册。政府必须经常进行调查、监督测试和工场视察,当中需要总结构工程师职级的专业人员参与工作。未进入政府认可建筑构件和物料名册的建筑构件和物料不能用于政府工程。

③ 政府工程的顾问公司制度

香港政府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管和成本控制等工作,一般由政府各工程部门进行。但在政府人手不足、工程需特别专门的知识或工期要求特别紧急时,政府也会聘请顾问公司。

为保证所聘用的顾问公司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香港政府对顾问公司实行登记制度。一般情况下,只有登记在册的顾问公司才会被政府考虑聘用。登记在册的顾问公司每年必须提供最新的资料,其等级每年检讨一次。

④ 私营工程认可人士制度与工程建设监管

认可人士制度是香港针对私营建筑工程的监管而设立的管理制度。香港《建筑物条例》规定:每一个由他人代为进行建筑工程(或街道工程,下同)的人,须委任一名认可人士作为建筑工程的统筹人。认可人士由符合资格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测量师出任。

认可人士作为政府注册专业人员,负责签字确认所统筹工程报建图纸及有关资料符合技术规范与有关法规,并对工程质量承担主要的责任。一般简单的工程,可直接由认可人士负责工程的筹划、设计、报建、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全过程统筹及顾问工作;结构复杂或重大的工程,则需另外委托结构工程师进行工程结构的设计及监管工作,而工程筹划、设计审查、报建、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统筹工作还是由认可人士负责。香港法例规定,除工程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外,认可人士在申请工程开工前还需向屋宇署提交一份工程监工计划书。认可人士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可委任的技术适应人士数量、技术水平等级以及巡查的频

率,由认可人士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和屋宇署颁发的监工计划书技术备忘录的要求,在监工计划书中确定。

屋宇署作为私营工程建设的监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审查批准认可人士已签字确认的建筑图则、发放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监督工程建设、签发建筑工程入伙纸和满意纸等。监督主要以定期巡查和突击检查两种方式进行,监督内容主要是检查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图则和有关法例进行,以及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承建商是否按监工计划书的要求履行其职责。在监督检查中如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屋宇署有权责令工程停工、拆毁建筑物以及处分或检控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承建商等有关人员。

二.香港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1.政府工程的质量检测制度

政府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主要由政府所属的检测机构(试验所)负责。香港政府发展局在其所辖的土木工程拓展署设有工务试验所;运输及房屋局在其所辖房委会/房屋署设有房屋署—材料试验所。当政府所属的试验所检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相应的检测工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发包给私营试验所。

私营试验所从事私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时,只须获得香港贸发局创新科技署认可处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的认可即可。私营试验所如果要参与政府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就必须进入分别由发展局和房委会/房屋署管理的两个试验承办商名册。只有进入名册的试验所才被允许参与政府工程投标。进入名册的私营试验所每年都要接受政府的评审(资料评审),投标时政府会再进行严格的实质性评审。私营试验所为政府工程提供检测服务的过程中还要接受政府试验所的监管,每三个月评审一次。 2.私营工程的质量检测制度

根据《建筑物条例》的规定,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及注册承建商须负责监督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料/产品的选择及应用,以及在有关工程竣工后证明一切建筑物料/产品符合《建筑物条例》的有关条文规定。《建筑物条例》并无条文载有建筑事务监督可就这些物料/产品发出证明书、测

试或评估报告的规定。因此,建筑事务监督所持的立场是依赖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及独立的实验所进行测试以鉴定这些物料/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并且作出证明。 只有获得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认可的实验所,或其它已经与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达成相互承认协议/安排的实验所出具的报告/证明才会得到承认。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有关人士须根据《建筑物(管理)规例》第25 条,提交“无建成新建筑物的建筑工程”竣工证明书或“ 建成新建筑物的建筑工程” 竣工证明书。

为加快处理占用许可证的申请,建筑事务监督根据《建筑物(管理)规例》第44条,要求有关人士 提交一份明细表,确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认可的建筑物料和产品。

明细表须连同占用许可证申请书一并提交。认可人士须在表上确认及证明建筑物料和产品的应用及效能均符合《建筑物条例》及规例的有关条文规定;而注册承建商则须确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该等建筑物料和产品。除常用的建筑物料外,明细表应列出所有并无在核准图则上列明但其应用却涉及楼宇的结构完整及防火安全的物料和产品,以及列明铸铁管和配件的物料是否符合《认可人士及注册结构工程师作业备考》282 所载的规定。

三.香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概况

香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从业机构总共不到三十家,分为三类,分别是政府设置的试验所、私营试验所、大学实验室。

1.政府设置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政府设置的工程检测机构,人员属于公务员,预算由政府编列,向政府工程提供检测服务时不收取费用。政府试验所经济上没有生存压力,因此不关心业务量,只关注质量。政府试验所主要为政府工程提供试验测试技术保障,其使命是确保政府工程得到可靠的质量。

推荐第7篇:欧洲建筑考察报告

浅谈欧式建筑

姓名:苗海丽

班级:环艺

学号: 068班 3061411144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诚实,它一座西北古城,千百年历史沉淀,构成了古城特有历史的气息。唐式建筑风格极大的体现了西安光辉的历史,也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印象 ,他就是一部历史,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在这里搜索欧式建筑相对比较难,但是因为欧式建筑的风格具有令人们感到无限向往及产生遐想的力量,所以在西安的一些地方也出现的具有欧式建筑特点的建筑。。。

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大门以欧式凯旋门为主体。大家来看看图片吧。

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欧洲人特有的自由开放,像法国凡尔赛宫,凯旋门那中大气恢宏。

凯旋门是欧洲一种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始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沿用。常建在诚市主要街道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

凯旋门门如其名,是一座迎接获胜归来的军队的凯旋之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也是一样,以欧式凯旋门为主体,主要为了迎接莘莘学子们。

还有现代的西安台为欧式建筑风格,外观新颖别

致虽然颇具欧式建筑风格的神韵,但不过是一件拷贝品而已,我觉得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别的地方已有的拷贝建筑,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经典欧式风情建筑。

欧式建筑风格分好几种:雅典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道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缺的要角。 欧式风格给我在建造形态上的感觉特点是:简

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感到雍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篇2:德国波兰英国考察报告

德国波兰英国考察见闻与感想

王彦娟

2013年3月18日,本人有幸参加由吴纯举书记、林方亮总工带队一行8人组团前往德国、英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欧洲影视基地考察,经过的城市有德国的法兰克福、汉诺威、柏林,波兰的首府华沙和英国的伦敦。 3月18日下午到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随后入住ramada酒店,因为时差的原因,我们几个没有困意的同事就在酒店周围走走,因酒店远离市区,路上行人不多,周边比较安静。不远处发现有个小镇,由于是当地时间9点多,商店基本都关门,不过在德国路旁有很多的商店橱窗即使是关门后灯也是亮着,可以看到里面商品和海报,每一家商店的橱窗灯光颜色也不同,汇集在一起给街道的夜晚带来了绚丽的夜景。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又到小镇上,虽然不是很大,但环境非常整洁,每个建筑立面都有不同的颜色,屋顶的材料和颜色基本上是一致,所以整体上还是很协调。另外德国的行车文明也是世界公认的,比如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斑马线上准备过马路的时候,车基本都

会停下来等行人通过,很少有车鸣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制度的真实体现。

图片1(法兰克福机场附近小镇) 3月19日主要考察法兰克福市中心金融区、美因河畔和罗马广场。印象最深的是罗马广场的传统建筑和教堂,虽然周围也有些新商业建筑,但古建筑保存非常完整。他们的建筑特点底层采用砖石,上面采用木构架和草泥等材料填充缝隙,外露木构件表面刷深红色的漆,安排得疏密有致,木构架以外的空隙则涂成白色,色彩对比明显,特点非常鲜明,屋顶特别陡,里面有阁楼,开着老虎窗,屋顶材料应

该是一种瓦,颜色多数是深灰色,整体看上去非常和谐统一。法兰克 福这座城市同样也经历过战争,能够保存下来的老式建筑不多,所以在城市改造中这些老式建筑同样被保存下来,使的今天的人们能够感受德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图片2(法兰克福罗马广场老式建筑)

经过罗马广场就可以看到美因河,在美因河畔发现一个建筑与北京电视中心非常相似的建筑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是善意的模仿还是无意的巧合?在两个著名城市的显要地段屹立两个类似的建筑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来自网络上不同评论,而且都是出自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个人觉得不管外形如何相似,主要还是要看内部功能和使用的合理性上,才是建筑师考虑的真正目的。

图片3(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右:北京电视中心) 下午从法兰克福乘坐汽车到达汉诺威,已经是傍晚6点,在汉诺威参观了市政厅和北德意志州银行(nord、lb)大厦,印象最深刻的是北德意志州银行大厦,独特的造型很难想象是一座为金融业服务的大楼,整个建筑外立面全部采用玻璃幕包裹,内庭空间也是非常复杂,也是因为这个的奇特造型,让我产生深刻的印象。进入建筑内部

图片4(汉诺威nord、lb大厦) 篇3: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 古建掠影 japan construction report 2013.10.10 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在建筑方面受到中国及欧洲文化的影响,但其建筑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此次赴日本考察,希望能从点滴中品味到原汁的日本味道。

古城堡、神社和寺院可谓是日本最常见的古建筑,它们是日本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人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古城堡

古城堡又叫“城”,是诸侯的居城。老百姓并不住在“城”中,而是散居在“城”的四周,由此形成所谓的城下町。古城堡可谓日本现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源头。

日本城堡,从公元前后到近代有着将近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建筑主要目的是为了御敌于外,因此大多结构坚固,实战性强。城堡外围以壕沟,堆砌石垣,并修筑有坚固的城门箭楼。内筑有5-7层的瞭望塔,塔下部为城主的宅邸。这个瞭望塔现今被称作天守阁,以往日本的建筑多仿承中国的建筑样式,但天守阁却是日本人的自创。

难波宫就是其中典型的古城堡。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的飞鸟迁至大阪,建造了一座名叫“难波宫”的宫殿,是日本现存的一座最古老的宫殿,由丰臣秀吉营建,后昭和年间又再重建,几经战乱,几经重建,呈现我们眼前的是——大阪公园。这座古城最具历史厚重感,20多米高而陡峭的城墙及外围幽深的双重护城河都

保留至今(图1-01),内有数栋重要建筑物,是其他图1-02 天守阁 任何一座日本古城都无法相比的。

正中位置是金碧辉煌的天守阁(图1-02)

,高约五十六米,为五层九重建筑,内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 1 图1-01 像、武器和美术作品等。经过1997年3月的大改修后,其阁楼层层素白,斗拱屋檐穿插其间,给人以既威武又巧致的感觉。绿色屋顶上的黄金装与白墙相互辉映,其华美的姿态得以重现,给人一种甚具魅力的美感。

天守阁巍峨屹立在城中央,象征着大阪昔日辉煌与荣耀,一种全新异域的人文景观让你体验着日本对古城堡的特殊情怀。

日本人何以如此钟情于城堡,一方面因为城堡是他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的象征,看到这些古城堡可使心灵得到一种慰藉。另一方面在探访古城堡时,追忆往事,可感受蕴藏其中的那份浪漫与旧时情怀。

二、神社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神社建筑占有突出的地位。早期神社是模仿当时的居住建筑,其作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祭祀场所,古朴自然的建筑风格已成为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

神社的布局与环境同样体现出日本人所追求的恬淡与清幽的审美趣味。神社总体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古朴自然,毫无华丽可言。周围多有围墙环绕,内有不少古杉,茂林修竹,林荫参天。

日本神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形似“开”字的“鸟居”①(即牌坊,一般是用木料或石料搭建的) (图2-01~图2-02),是神社的重要标志。 神社建筑的样式按入口不同分为妻入口和平入口。正面为三角形屋顶的是妻入口(图2-03),平直形的是平入口(图2-04)。又按屋檐样式不同分为切妻造和入母造。由两块斜面组成只有两道屋檐的简单样式称为切妻造。四面都有屋檐的称为入母造。另外四面都有屋檐却看不见三角形屋檐的称为寄

图2-03 妻入口 图2-02 鸟居 图2-01 鸟居 栋。

神社内最大的建筑是本殿,即神祗的安奉处。进入神社庭院,有一个或多个石制水槽,槽上横放着几把竹木做的长柄杓。香客在进香祭拜之前可在此漱口洗手,然后再以洁净之身入内敬神。

神社建筑中大阪天满宫及奈良春日大社都各具代表性。

大阪天满宫(图2-05 )是全日本最著名的神社

图2-04平入口

2 之一。最初的神殿建于公元949年,是村上天皇为了慰藉道真公的灵魂而下令建造的。因遭受了数次火灾,现在主殿和入口大门是1845年重建的。这里供奉着被视为“学识之神”的10世纪的学者——菅原道真。

园里种植着菅原道真喜爱的梅花,还有一尊巨大的作为他的动物守护神的铜牛。

与天满宫不同,奈良春日大社是所有春日神社的总社,旧称春日神社。建于710年,社内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 建设者为藤原不比等。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一部 分而被登入世界文化遗产,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 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

春日大社的一鸟居(图2-06)与气比神宫、严 岛神社的大鸟居并列为“日本三大鸟居”。漫长的参 道两边树木繁密茂盛,两旁一排排年代久远的石灯 笼严阵以待。灯笼的材料有木制的、金制的、陶制 的和石制的,其中石制的灯笼最普遍(图2-07)。

春日大社的本殿(图2-08)由四座神殿组成,这四个正殿是春日造②的代表性建筑,很好地保留了平安时代的独特设计。

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的某些特殊日子,如婴儿出生;每年的男孩节、女孩节;青年男女订婚、结婚等都要去参拜以求神灵保佑。 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传统文化的场所。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典活动,已是过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

三、寺庙

与森严肃穆的神社相比,作为佛教建筑的寺院

图2-08 春日大社本殿

图2-07 石灯笼

图2-06 大鸟居 一鸟居 图2-05 天满宫入口

则要轻松许多。日本的寺院与中国的寺庙大同小异,

只不过相对中国庙宇建筑多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日本的寺院多用素色原木,显得庄严肃穆。这也是日本自然观的一个体现。且在造型风格上比中国木塔更为轻盈飘洒。 3 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是大阪四天王寺(图3-01),593年由圣德太子所建立,是日本早期佛教建筑的典型。四天王寺在布局上为百济式③,即塔(图3-02)和金堂前后排列在中轴线上,北面回廊正中还有一座大讲堂,讲堂之后,东西为钟楼和经藏。金堂里供奉丰观音和四大天王,五重塔内则保留着

图3-01 四天王寺入口鸟居

不少简洁有力的壁画。

寺院多次遭遇战火和天灾的毁坏,但每次都得以重建,所以至今仍保持着最初建造时的飞鸟时代的雄姿,充分体现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

奈良县东大寺是奈良时期最重要,规模最宏大的佛教建筑。建于圣武天皇743年,位于奈良东,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1998年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大佛殿(图3-03),又称金堂,为东大寺中心,其多次被焚毁,现在主殿是1706年建造的第三代,规模比原先缩小了三分之一,为最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卢舎(古同“舍”)那佛(图3-04)。

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图3-05)是正门,宽约50米、高约25米。于760年建成但因为火灾烧毁了,于镰仓时期被修复重建,被称为世界遗产。

东大寺寺域广阔,规模宏大,其整体布局,完全是参照唐朝最高级的寺院规制兴建的,如今在中国已找不到同类型及同规模的建筑。

说神社是日本人净化心灵的地方,那寺庙就是他们的精神故乡,他们用自己特别的保护方法保护着他们,使得这些寺庙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其神韵。

四、古建筑的传承

从古城堡,神社及寺庙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对古建筑的保护所采取的原则是不求原汁原味,但求神韵与风格的统一。

日本对一个城市古都风貌的保护,主要是通过 建筑风格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而不仅仅是对

图3-05 南大门 图3-04 卢舎那佛 图3-03 大佛殿 图3-02 五重塔 4 古老破旧的古建筑的维护。当一座建筑破旧得已无法修复时,干脆将它拆除,再按原样重建,保持其古老的建筑风格,即修旧如新,虽新但却是按古法重建,这说明日本经千百年传承,建筑手艺也传承下来。 其次,对古建筑的保护还在于很好地保留了古建筑的原有功能与活力。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要想使之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就要使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即使并非原造,也能长久地存在下去。神社至今仍被日本人作为祭祀朝拜的固定场所,而对佛教的信仰也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精神核心。正是这些带有浓郁民俗风情的传统文化的存在,才使日本古建筑仍然不失古老的传统风韵。 反观中国的古建筑,多为修旧如旧,单纯保护,仅供游览,少了些许活力,相比之下日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及日本人的自然生态观也许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注释:①鸟居: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日本人又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其中有好的灵魂,也不乏肮脏的灵魂,不能让鸟接近神社, 故而在各个神社的正门前200米左右处建“开”字型牌坊,名为鸟居。

②春日造:春日造入口为妻入口构造,春日造这种样式的神殿很好地利用了曲线和色彩。

③百济式:进南大门后有个回廊围成的方形院子,南面回廊正中是中门,进了中门,院子里有金堂和塔。

5篇4:欧洲城市群考察报告

欧洲城市群考察报告

欧洲城市群考察报告

一、欧洲国家城市群建设的基本情况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的著作《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中第一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具体是指人口规模在2500万以上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50人的特大城市。按其标准,世界上有五大城市群。一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为核心,涵盖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该城市带面积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20%,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7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二是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美国的“钢铁城”、“汽车城”都在这里。三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东海道城市群,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这个区域面积占日本国土的6%,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1%,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5%。四是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这一城市群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因――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所构成。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五是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由伦敦――利物浦一线的城市构成,其中包括世界纺织工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生产基地。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五大城市群中地域面积最小、发展最早、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后来,戈特曼还提出了第六大都市圈,即中国的“长三角”都市圈。西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均以多个城市集聚的形式形成城市群。如英国的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法国的巴黎――鲁昂――勒阿弗尔城市群是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德国的莱因――鲁尔城市群是因工矿业发展而形成的多中心城市集聚区,在长116公里、宽67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20多个城市,其中50—100万人的大城市有5个;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是一个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3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该城市群的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

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欧洲城市群在欧洲区域协作和经济发展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功能:(1)、要素集散功能。主要指经济圈所具有的一定范围内集聚和扩散商品与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各个都市圈首先是一个集散中心,是区域经济循环网络的重要空间节点。凭借较优越的交通和信息服务,成为大宗商品的交易地和进出区域货物的中转中心。伴随商品流的集散,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也将高速集散。(2)、服务功能。即都市圈所具有的为区域内的各种经济活动、商品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务的能力。(3)、辐射带动功能。大都市或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带动了综合经济中心的形成,形成和发挥制造中心、贸易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等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中心的作用,成为本区域经济振兴的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中心,带动了区域经济腾飞的龙头。(4)、整体竞争功能。通过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使各城市、各区域之间形成合力,增强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5)、集约用地功能。建设都市经济圈,克服各个城市分散规划、分块建设的现象,利用都市圈内城市相邻的条件,统一规划用地,合理布局新建企业,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起到节约耕地的作用。(6)、创新功能。即都市经济圈的制度创新能力。创新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动力。都市圈的发展,发挥了综合创造能力,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

二、欧洲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

首先,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欧洲城市群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并且都处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便于农业耕作、居住和交通联络,因此人口总是向平原集中,导致城市也向平原集中。英国是一个岛国,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伦敦及其附近地区,并向北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一线延伸。英国的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于这一地带。这里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在工业化过程中,这一地区最早发展成为城市群。

其次,具有中枢的支配地位。欧洲的大型城市群往往都是国家或洲际的中枢,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中心,它常常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具有发展国际间联系的最佳区位优势,是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对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中枢的支配作用。巴黎、伦敦都具备这样的特性。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各自国家首都和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它们各自所统领的都市圈也就成为各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区和政治活动中心地。

第三,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群是一个巨大的城市群体,不仅拥有数量大的中心城市,而且还有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市、镇的城市群体。其中,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中心城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欧洲 的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都是由2个以上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组成。法国、英国的城市群都是以首都等大城市为核心。

第四,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世界城市群大多都是长轴呈带状拓展,也有呈其他结构拓展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均沿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略呈环状拓展。 第五,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欧洲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群大多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不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形态如何,城市群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 第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欧洲城市群区域内除城市用地外,还有大片的农田、林地相连,是获取新鲜农产品、提供游憩场所和改善环境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伦敦作为一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珍贵,曾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但伦敦在城市生态建设和绿地建设上,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拥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和体系。伦敦的绿地规模大,并已形成网络化,城市外围建成了环城绿带,平均宽度8公里,最大宽度达30公里,绿带里不准建造房屋和居民点,阻止了城市的过分扩张,又可作为伦敦农业、游憩区,保持了原有小城镇的乡野风光;并通过楔形绿地、绿色廊道、河流等,将城市的各级绿地形成网络。德国、奥地利等城市间绿树葱茏、绿草广覆、植被茂密,在公路两侧几乎看不到裸露的黄土、黑土。良好的生态环境给考察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欧洲城市群的发展和运行的规律 城市群是由于科技进步、规模经济效益促使产业与人口在空间上集聚与扩散运动的结果,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结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以集聚城市化为主的超级城市、巨城市的出现,人口与产业在空间上一方面继续向大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向大城市郊区扩散,从

而又形成众多地域相连的大都市区,若干大都市区因地理空间相互毗连,最后连绵组合成大都市带。因此,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即地带性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尽管“大都市带”或“城市群”的概念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但“大都市带”或“城市群”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出现。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所以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成长,在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了由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城市聚集而成的城市群。此外,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在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国北部地区等煤田和沿海地区,都在工业革命中形成城市密集地区,出现了城市群现象。城市群的发展还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德国莱因――鲁尔地区、荷兰和比利时的中部地区,以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波恩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并共同组成了“人字形”的发展轴和城市带。而进入20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在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四、欧洲城市群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欧洲城市群的发展初期是各国政府为了改善原有单一的中心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失业人口增加而将产业和人口向大城市周围的地区扩散,采用城市群布局方式在地域上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体。这种城市群体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演化成巨大的城市化地带,并以其独有的聚集优势,对一定区域乃至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但这种巨大的城市化地带也导致国家经济、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于某一地带,相应地带来了一系列弊端。突出地表现为:导致区域生态平衡破坏;加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与区际差异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连绵扩张吞食大量良田;企业外迁造成城市政府财税锐减,中心城市渐趋衰退。针对上述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西欧国家在国土规划上开始重视城市群区域的良性持续发展,并相继采取了一些应对之策,主要有: 第一,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机构建设,重视规划作用。欧洲国家大多都有大都市圈或经济圈的区域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机构和制度,并赋予相应的规划和调控权,如“大伦敦议会”、“巴黎地区规划发展委员会”等分别是各自都市圈发展的协调机构。欧洲将城市规划视为国家大法,构成了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内容。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是一项基本 原则,非常注重城市管理法治化,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措施。如法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在城市规划中实行法治化管理,当时规定巴黎的城市建筑不得高于艾菲尔铁塔,并为城市建设定下中轴线。英法两国在治理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时,致力沿岸文化景观保护,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从欧洲城市群发展脉络来看,制定了“保护旧城区、重建副中心”的发展规划。欧洲大部分城市十分重视保护旧城区的工作,如巴黎是最早开始进行改造的西方大城市之一。1958年巴黎制定了地区规划,1961年建立“地区规划整顿委员会”,主张打破原来的单一中心城市结构,建立一个多中心分散的城市结构。并采用“保护旧城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摒弃在一个地区内修建一个单一的大中心传统概念,代之以规划一个新的多中心布局区域,把巴黎的发展纳入新的轨道。同时,建设5个新城,还布置9个副中心,在远郊建设几十个中小自然村为主的小村镇;在城市化城镇周围建设5个自然生态平衡区,以及组织完善地区交通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此外,为控制巴黎地区人口的膨胀,法国在全国范围内确定8个平衡性大城市来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第二,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建设体系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民意。在欧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中,到处都可以听到政府倾听民意的呼声。比如,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以人为本”规划体系。德国政府出台每一项建设项目,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对人的健康问题;其次考虑环境问题。这个国家的人民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十分守时、守信、认真、严谨,充分体现出一个自信和有素养的民族性格。在英国座谈时,英国学者谈到,城市改造涉及拆迁问题,必须行使严格的审批程序,在这当中,社区居民的意见都能够参与进来。如果社区居民对建设项目不同意,或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政府不能强制拆迁。在奥地利座谈时,卡明斯基教授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维也纳附近的一个城市要建设一个水利工程,涉及一片森林需要砍伐。这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对。一群知识分子带头组织起来,自发上山护林,同时发起全社会声援。一段时间斗争后,森林保住了,而市长被赶下了台,真可谓:树没倒下去,市长先倒下去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民意在欧洲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不论在奥地利,还是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不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文物保护,考察团都突出感觉到了欧洲国家民意在城市决策中的地位,感觉到了民间力量的作用。 第三,加强区域城市共生化、一体化建设。欧洲国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封闭还是开放、城市利益还是区域利益、城市群的国内发展还是跨国发展、本国利益还是欧盟利益的问题。就是在协调上述关系、处理各种矛盾中,欧洲城市群不断进展,区域一体化甚至整个欧盟的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并成为全欧洲的共识。欧洲现代化大都市都有发达的大经济技术带为依托,这个经济技术带一般由庞大的都市圈、城市群组成,构成具有雄厚实力的区域,区域内城市共生发展。如伦敦依托的英国英格兰区域是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自篇5:考察报告

欧洲古典风格的研究报告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如外国建筑史中古希腊、古罗马有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等代表性建筑风格,中古时代有哥特建筑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后期有运用矫揉奇异手法的巴洛克和纤巧烦琐的洛可可等建筑风格。

一、哥特式 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哥德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与教堂。它也出现在许多城堡、宫殿、大会堂、会馆、大学,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见其踪影。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 特点:主要有三:第一,就是尖拱,哥特式教堂中使用侧推力较小的尖拱,减轻了结构的重量。由于尖拱不像圆拱,其半径一旦固定就不可改变,而是可以任意改变弧拱的高度,也使正厅与侧厅的高度更加协调。第二,就是高大的玻璃窗,这是由于使用了独立的飞券结构,把券脚落在侧廊之外的横向墙垛之上。侧廊因不必再承担中厅拱的侧推力而使的中厅的侧高窗得以开大,而外墙上也因此有可能大面积的开窗。在飞券和墙垛之间还可以建造各种功能的小房间,因而使教堂的横厅越来越短。从外面看教堂就是由细长的石头与巨大的玻璃组成,其组成类似于现代建筑的框架式结构。第三,就是由于骨架券成为拱顶的主要结构,十字拱也成了框架式的,因此拱顶的结构性更强,就使得总体的厚度减小,整个拱顶的重量大大减轻,减小了对各部分施加的力度,也使得拱顶可以使用于各种平面。简单实用的拱顶技术的普及,也大大推动了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哥特式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雕刻、壁画、圆窗,以及宗教题材的玻璃彩画都是不可少的,也成为各个教堂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 哥特式建筑侧面的墩柱、肋架券和飞扶壁结构:肋架券除了是最好的建筑结构外,其相互交叉的形式也是屋顶的最好装饰,许多哥特式建筑中都直接暴露着肋架券。飞扶壁有木质和石质之分,由于它的支撑墙壁上得以大面积开窗,而其自身也是重要的装饰部分,与墩柱上所建的小尖塔一样,成为哥特式教堂外部颇具观赏特色的结构。

科隆大教堂 科隆主教座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毫无争议的标志性建筑物。157米高的钟楼使得它成为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两位是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和米兰主教座堂)。坐落在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

二、巴洛克 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此新式建筑着重于色彩、光影、雕塑性与强烈的巴洛克特色。文艺复兴为意大利宫廷带来财富与权势,是世俗与宗教力量的结合。巴洛克则,至少在初期,是与反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内部对应宗教改革的革新运动,有直接关联的。天特会议

(1545–1563)普遍被认定是反宗教改革的开端。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新的建筑风格尤其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例如戴蒂尼会(theatines)与耶稣会,其目标是增进宗教的普遍与虔诚。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上,首先在法国--如拉斐特城堡(chateau de maisons,1642),位于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萨尔设计--随后遍及欧洲。 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甚至神秘感。巴洛克建筑是最能显示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的一个艺术种类。运动是巴洛克艺术的生命,巴洛克风格表现在文学上主要就是夸张、繁艳、风雅,而且充满了宗教的狂热,人的情绪被夸大,形式则为混乱和破碎的 。 圣保罗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建造该堂的建筑材料很讲究,墙体用南京旧城墙砖磨光砌筑,并经过加工磨光。所有的窗座、门扇、墙中部环箍、钟楼顶屋、城堡式的垛堞和封盖以及内柱脚、拱座全是采自高资山的白石。堂内的读经台、讲座台、洗礼池、圣坛和栏杆柱等也是用白石磨光精制而成。砌在墙上的环箍、拱座内侧石面上,精刻了程通甫先生缮写的经文,由江鉴祖会长贴上金箔。建筑的顶部是高耸的钟塔,上钟楼的螺旋式阶梯,是水泥砌成。凡四十余级至顶层,钟楼悬挂二米直径钟一口。钟声宏亮、远近可闻。

三、洛可可 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意大利文barocco 合并而来。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 即巴洛克(baroque)。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的形式。洛可可风格设计,不论使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或者家饰品设计,甚至建筑外观设计上,都令人无法忽视。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一般而言,洛可可建筑是指纯粹室内风格。因为当时的富人贵族从凡尔赛搬回巴黎时,巴黎已经是一个已发展的城市。所以他们大都直接以新风格装潢原有的建筑,而较少重新兴建新的大型建筑物。 特点: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

五:文艺复兴式建筑 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

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

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特点: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推荐第8篇: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 古建掠影

Japan Construction Report

2013.10.10

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在建筑方面受到中国及欧洲文化的影响,但其建筑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此次赴日本考察,希望能从点滴中品味到原汁的日本味道。

古城堡、神社和寺院可谓是日本最常见的古建筑,它们是日本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人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古城堡

古城堡又叫“城”,是诸侯的居城。老百姓并不住在“城”中,而是散居在“城”的四周,由此形成所谓的城下町。古城堡可谓日本现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源头。

日本城堡,从公元前后到近代有着将近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建筑主要目的是为了御敌于外,因此大多结构坚固,实战性强。城堡外围以壕沟,堆砌石垣,并修筑有坚固的城门箭楼。内筑有5-7层的瞭望塔,塔下部为城主的宅邸。这个瞭望塔现今被称作天守阁,以往日本的建筑多仿承中国的建筑样式,但天守阁却是日本人的自创。

难波宫就是其中典型的古城堡。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的飞鸟迁至大阪,建造了一座名叫“难波宫”的宫殿,是日本现存的一座最古老的宫殿,由丰臣秀吉营建,后昭和年间又再重建,几经战乱,几经重建,呈现我们眼前的是——大阪公园。这座古城最具历史厚重感,20多米高而陡峭的城墙及外围幽深的双重护城河都保留至今(图1-01),内有数栋重要建筑物,是其他图1-02 天守阁 任何一座日本古城都无法相比的。

走过护城河上的桥,这座古城气派宁静美丽,路面宽广平坦整洁,步行五百米又见一护城河,同样的石切城墙,苔痕点点,这种城中城得天独厚的军事格具,也给当时带来过辉煌成就。厚重的硬木城门,两旁樱树指路,又是沙石的广场,右边一排是历史博物馆,外墙与城墙色调一致。

正中位置是金碧辉煌的天守阁(图1-02),高约五十六米,为五层九重建筑,内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

图1-01 像、武器和美术作品等。经过1997年3月的大改修后,其阁楼层层素白,斗拱屋檐穿插其间,给人以既威武又巧致的感觉。绿色屋顶上的黄金装与白墙相互辉映,其华美的姿态得以重现,给人一种甚具魅力的美感。

天守阁巍峨屹立在城中央,象征着大阪昔日辉煌与荣耀,一种全新异域的人文景观让你体验着日本对古城堡的特殊情怀。

日本人何以如此钟情于城堡,一方面因为城堡是他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的象征,看到这些古城堡可使心灵得到一种慰藉。另一方面在探访古城堡时,追忆往事,可感受蕴藏其中的那份浪漫与旧时情怀。

二、神社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神社建筑占有突出的地位。早期神社是模仿当时的居住建筑,其作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祭祀场所,古朴自然的建筑风格已成为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

神社的布局与环境同样体现出日本人所追求的恬淡与清幽的审美趣味。神社总体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古朴自然,毫无华丽可言。周围多有围墙环绕,内有不少古杉,茂林修竹,林荫参天。

日本神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形似“开”字的“鸟居”①(即牌坊,一般是用木料或石料搭建的) (图2-01~图2-02),是神社的重要标志。

神社建筑的样式按入口不同分为妻入口和平入口。正面为三角形屋顶的是妻入口(图2-03),平直形的是平入口(图2-04)。又按屋檐样式不同分为切妻造和入母造。由两块斜面组成只有两道屋檐的简单样式称为切妻造。四面都有屋檐的称为入母造。另外四面都有屋檐却看不见三角形屋檐的称为寄

图2-03 妻入口 图2-02 鸟居 图2-01 鸟居

栋。

神社内最大的建筑是本殿,即神祗的安奉处。进入神社庭院,有一个或多个石制水槽,槽上横放着几把竹木做的长柄杓。香客在进香祭拜之前可在此漱口洗手,然后再以洁净之身入内敬神。

神社建筑中大阪天满宫及奈良春日大社都各具代表性。

大阪天满宫(图2-05)是全日本最著名的神社

图2-04平入口

2 之一。最初的神殿建于公元949年,是村上天皇为了慰藉道真公的灵魂而下令建造的。因遭受了数次火灾,现在主殿和入口大门是1845年重建的。这里供奉着被视为“学识之神”的10世纪的学者——菅原道真。

园里种植着菅原道真喜爱的梅花,还有一尊巨大的作为他的动物守护神的铜牛。与天满宫不同,奈良春日大社是所有春日神社的总社,旧称春日神社。建于710年,社内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 建设者为藤原不比等。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一部 分而被登入世界文化遗产,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 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

春日大社的一鸟居(图2-06)与气比神宫、严 岛神社的大鸟居并列为“日本三大鸟居”。漫长的参 道两边树木繁密茂盛,两旁一排排年代久远的石灯 笼严阵以待。灯笼的材料有木制的、金制的、陶制 的和石制的,其中石制的灯笼最普遍(图2-07)。

春日大社的本殿(图2-08)由四座神殿组成,这四个正殿是春日造②的代表性建筑,很好地保留了平安时代的独特设计。

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的某些特殊日子,如婴儿出生;每年的男孩节、女孩节;青年男女订婚、结婚等都要去参拜以求神灵保佑。

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传统文化的场所。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典活动,已是过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

三、寺庙

与森严肃穆的神社相比,作为佛教建筑的寺院

图2-08 春日大社本殿 图2-07 石灯笼

图2-06 大鸟居 一鸟居 图2-05 天满宫入口

则要轻松许多。日本的寺院与中国的寺庙大同小异,

只不过相对中国庙宇建筑多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日本的寺院多用素色原木,显得庄严肃穆。这也是日本自然观的一个体现。且在造型风格上比中国木塔更为轻盈飘洒。

3 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是大阪四天王寺(图3-01),593年由圣德太子所建立,是日本早期佛教建筑的典型。四天王寺在布局上为百济式③,即塔(图3-02)和金堂前后排列在中轴线上,北面回廊正中还有一座大讲堂,讲堂之后,东西为钟楼和经藏。金堂里供奉丰观音和四大天王,五重塔内则保留着

图3-01 四天王寺入口鸟居

不少简洁有力的壁画。

寺院多次遭遇战火和天灾的毁坏,但每次都得以重建,所以至今仍保持着最初建造时的飞鸟时代的雄姿,充分体现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

奈良县东大寺是奈良时期最重要,规模最宏大的佛教建筑。建于圣武天皇743年,位于奈良东,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1998年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大佛殿(图3-03),又称金堂,为东大寺中心,其多次被焚毁,现在主殿是1706年建造的第三代,规模比原先缩小了三分之一,为最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卢舎(古同“舍”)那佛(图3-04)。

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图3-05)是正门,宽约50米、高约25米。于760年建成但因为火灾烧毁了,于镰仓时期被修复重建,被称为世界遗产。

东大寺寺域广阔,规模宏大,其整体布局,完全是参照唐朝最高级的寺院规制兴建的,如今在中国已找不到同类型及同规模的建筑。

说神社是日本人净化心灵的地方,那寺庙就是他们的精神故乡,他们用自己特别的保护方法保护着他们,使得这些寺庙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其神韵。

四、古建筑的传承

从古城堡,神社及寺庙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对古建筑的保护所采取的原则是不求原汁原味,但求神韵与风格的统一。

日本对一个城市古都风貌的保护,主要是通过 建筑风格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而不仅仅是对

图3-05 南大门 图3-04 卢舎那佛 图3-03 大佛殿 图3-02 五重塔

4 古老破旧的古建筑的维护。当一座建筑破旧得已无法修复时,干脆将它拆除,再按原样重建,保持其古老的建筑风格,即修旧如新,虽新但却是按古法重建,这说明日本经千百年传承,建筑手艺也传承下来。

其次,对古建筑的保护还在于很好地保留了古建筑的原有功能与活力。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要想使之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就要使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即使并非原造,也能长久地存在下去。神社至今仍被日本人作为祭祀朝拜的固定场所,而对佛教的信仰也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精神核心。正是这些带有浓郁民俗风情的传统文化的存在,才使日本古建筑仍然不失古老的传统风韵。

反观中国的古建筑,多为修旧如旧,单纯保护,仅供游览,少了些许活力,相比之下日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及日本人的自然生态观也许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注释:①鸟居: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日本人又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其中有好的灵魂,也不乏肮脏的灵魂,不能让鸟接近神社,故而在各个神社的正门前200米左右处建“开”字型牌坊,名为鸟居。

②春日造:春日造入口为妻入口构造,春日造这种样式的神殿很好地利用了曲线和色彩。

③百济式:进南大门后有个回廊围成的方形院子,南面回廊正中是中门,进了中门,院子里有金堂和塔。

推荐第9篇:建筑专业考察报告

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专业考察报告

课程名称:建筑学专业考察 学生姓名:王照 学

号:3121006204 班

级:建筑122 指导教师:付晓惠 侯琪玮 俞梦璇 梁楠

2016年5月

建筑专业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

2016年5月9日至5月19日,共11天。

二、主要地点: 四方当代艺术中心、苏州园林、周庄古镇、上海各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中华艺术宫、嘉定图书馆、外滩建筑群、1933老场坊。

三、考察目的:

通过对选定的不同类型实习场地进行考察,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空间规划方面的现状特征,通过认识城市几种主要类型的功能区,切身感知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的区位分布特点、功能地位、内部空间组合式、景观结构、道路交通组织等内容,加深对所学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最终可以推动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理论与规划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

四、考察内容:

1、四方当代艺术中心

参观了南京的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当属王澍的三合宅和马修斯·克劳·里斯的睡莲。

三合宅的引人之处在于建筑的外表不失威严庄重,又能完美运作,并为生活作息及日常活动创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这个三面围合一面开放的建筑,空间形态与人的身体做缓慢、沉重的却没有中断的移动。房子中间围着一方浅池,水波、睡者、房子相互荡漾,难怪被人称作是“睡着了的房子”。

睡莲基地狭长,平缓的坡地沿着小溪向湖面展开,别墅依平面展开成折线带状空间,通过形体的处理,协调了坡地、水体和道路。除了局部的承重墙,平台和入口,建筑的外围是完整的透明和半透明的玻璃表面。屋顶略高于旁边的道路,是一个水生植物园,浅浅的水池中散布着如睡莲一般的圆形石板,自由散落的圆石小径颇有中国园林的味道。

2、拙政园

拙政园的布置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一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连接,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等,构成了一副宁静幽远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园林的建筑色彩比较统一,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因为整个园林囊括了太多的建筑,如果色彩太过繁杂,将会影响到园林的视觉效果,而用单调的色彩则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园林中的建筑都是比较典雅的,并不像现代建筑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给人的只是淡然与舒适之感。

3、周庄古镇

周庄镇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4、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主题,是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规划馆外观通体白色,线条流畅,雄伟典雅且富有海派风格,展馆大楼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暗喻建筑与城市存在着内在联系,整体以中心对称体现着中国的传统美学以及和谐美感,其顶部造型犹如四夺盛开的白玉兰,乃上海市花,并且网络状的结构使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在功能划分上,全馆由底层至四层展厅,展示面积达70000平方米,分为序厅、夹层、二楼临展厅、三楼总体规划一厅、四楼总体规划二厅、五楼休闲环廊,空间流线组织明确,空间利用率高,使用方便,使观展者可自上而下自由漫步于展厅中来浏览全馆展品。

5、中华艺术宫

中国国家馆坐落于上海世博园区A片区,位于世博轴东侧,由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静堂担任总设计师。

其构思方面,中国馆的整体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的主题,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在设计中处处体现中国元素:(1)建筑外观色彩为“中国红”;(2)彰显中国特色的外观设计——“东方之冠”;(3)其上印有二十四节气的篆体字;(4)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国家馆主体造型恢弘气派,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彰显大气让游客叹为观止。 在整体造型方面,中国馆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的概念,四组巨柱就好像巨型的四角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使整体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很有力的攒打出力量感和权威感,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通过巨柱与斗拱的巧妙结合,将力合理分布,使整座建筑稳妥、大气、壮观,极富中国气派。同时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构,是现代建筑向力学的又一巨大挑战。

6、外滩建筑群

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此处东临黄浦江,西面坐落着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站在浦江边上,从北到南举目望去矗立在西面一字排开的高高低低、样式各异的建筑物,就如同走进了世界建筑博物馆。

在建筑形式与风格上,上海外滩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到了近代,钢筋水泥框架在建筑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的建筑形式。如今外滩的各个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它们的基本风格都保持不变,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

7、嘉定图书馆 嘉定图书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裕民南路1288号,设计师是著名建筑师马清运。

图书馆有几个梯形体块排列而成,建筑两侧和中间三面围合的庭院都制造出环水效果。如果说把具有连续性坡屋顶的建筑比作山,那么他和建筑周边的水则构成了一副真实的山水画,建筑的设计很巧妙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化。

建筑的外表面是木质+石板+玻璃的结构,整个建筑给人以严谨肃穆,却又不失简洁与现代之美。进入大厅,吊灯、景观和空间的留白让人惊艳,建筑内部亦设置了两个内院,与图书馆室内空间以透明玻璃相隔,既保证了视野的通透性又很好地做出了空间的分割,里面的竹林景观也给这个现代化建筑带来了自然之美,楼梯扶手处的灯带,转角处的吊灯,无不体现设计者的匠心。

8、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内,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参与设计。

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螺”的壳体结构,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从公园内冉冉升起,静动有致的建筑宛如一只“绿螺”。建筑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合“山水花园”的设计风格,采用“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中心景观区的160多种植物呈岛状分布,犹如“原始森林”一般,与五个大小不一的“水池”组成一座“山水花园”,继承了传统建筑文化。 该馆基本陈列面积共5700平方米。陈列内容包括古动物史、人类发展史、动物和植物的进化史四大部分。

9、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原来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改成创意产业集聚区后继承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见证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的建筑正在这个艺术觉醒的时代重获生机。

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 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从它似乎不经意的精美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当初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如此流畅的生产工艺,精密的房屋结构,卓越的建筑设计,出现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可谓开一先河。即使在当时,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其他的也都无从可寻了。

推荐第10篇: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日本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考察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进行的考察,对其成功的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理念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解析,加深了对于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认识,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关键词日本 商业建筑 规划设计 考察 报告

日本商业建筑在世界上是颇具特色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业街,构成了日本商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期,笔者对日本的商业建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考察,主要考察了大阪难波park、东京六本木商业建筑群、东京表参道商业街、东京银座商业街、新宿商业街区等。以下结合考察情况对此进行概述与解析。

大阪难波公园(namba park):位于大阪市传统热闹商业区,是一个商业建筑生态化的范本,由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园。远看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为顾客的购物旅程增添了神秘和新奇的色彩。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namba park的零售与娱乐区域。其中心区域是三层的“豪华购物广场”,内部质感华美、店面错落有致,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让你仿佛并不是在商场购物,而是在森林中寻宝一般。商场业态非常丰富,从餐饮、服饰、珠宝,到美容、动植物花卉、居家用品、日本传统和服等等,包括了上百家专业的时尚商店和餐馆。这里可以品尝到民族的、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购买到潮流最前线的商品和各种高档物品。除了传统的商业业态,namba park的商场还为顾客提供医疗功能,不仅在商场的二楼配有药店,在八楼还设有一家医院,牙科、妇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内科等等,功能齐全,别具特色。

难波公园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是建筑对顾客具有强烈的吸用力,建筑新颖壮观。建筑色彩个性鲜明艳丽,建筑细部设计非常到位。

其次是动线问题的把握。其外部动线,连接交通,主次入口设置靠近交通节点,创造双首层,三首层等入口条件。内部动线,主动线清晰,能循环,动线可以回流,有弧度,避免笔直动线形成的顶端死角。垂直动线——解决高楼层的客流导入,平面动线与垂直动线完美结合! 东京六本木商业建筑群: 2003年,大型再开发复合都市地带六本木新城完成,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历经17年完成建设,由美国捷得,kpf等多家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它的商业主体与难波公园有着近似的设计风格。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六本木将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与宽阔的人行道、大量的露天空间交织在一起。建筑间与屋顶上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在拥挤的东京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绿化空间,已经成为著名的旧城改造、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六本木是日本东京港区的一个街区,以夜生活及西方人聚集而闻名。让六本木呈现新的面貌,演变成为办公室及高级消费场所林立的地区。这一带有财界、政界要人光顾的高级餐馆和电视台,不仅是白天,夜间也是行人络绎不绝。周围许多外国大使馆、高级饭店餐馆、饮食店林立,夜晚热闹非凡,可以说是一座国际性的不夜城。街上看到的外国人比日本人还多,异国情调的商店把六本木的夜晚装扮得流光溢彩,是东京都内有名的夜晚游乐场所。

一个好的商业地产项目,需要一个好的地段,一个切实可行的好规划,来分期建设,持续发展。原先,六本木地区的街道一直非常狭窄,建筑物陈旧且密度极高。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的,并以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六本木新城总占地面积约为0.116hm2,以办公大楼森大厦为中心,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约有2万人在此工作,平均每天出入的人数达10万人。

东京表参道商业街:表参道商业街是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云集了lv、armani、prada、chanel、apple、cartier、dior等世界著名品牌的旗舰店。商业街呈线性分布于街道两侧,每个店面风格迥异。全长约1000米左右,车行道和步行道被浓密的树荫覆盖,间或有休息座椅。整体街道及建筑尺度非常宜人,既不拥挤,也不空旷。 作为时下东京最著名的购物胜地,它的魅力在于有些著名的世界品牌或大型服饰广场只设在这里,世界著名品牌的诸多旗舰店也设置在此处,可以说表参道是世界品牌的亚洲展览中心。它是一个时尚的街区,对于艺术以及时装等信息高度敏感的人都汇聚在这里。街区内介绍高级名牌和最流行时装的服装店鳞次栉比,令过往的人们赏心悦目。沿街上既可享受林荫步道的舒适风情,又可尽情在街上各式的高级流行商店流连。逛累了,沿街就有许多欧式风情的咖啡馆、甜点下午茶可享用,坐在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则可用另外一种角度与心情,观察、欣赏属于东京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时尚表情与浪漫风情。表参道上出自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之手的建筑争奇斗艳,交相辉映,更使其化为时尚的代言人,成了其品牌的标志性建筑。表参道广场为日本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在表参道建筑中,三个建筑最有特色:迪奥旗舰店,意大利名牌tod’s的专用大楼, prada 东京旗舰店。三个建筑体量上基本相似,也同样出自大师手笔,作为大品牌和建筑创意的结合,都体现出特立独行又极具风格的建筑特点。

表参道的商业街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以大出名,而是以它的特色,高级、时尚、风情。

东京银座商业区:银座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的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从第一号街到第八号街及其周围闹市区,长约1公里。全国著名大百货商店、特种工艺品的小商店,以及一些高级小吃店,各式饮食店及高级餐厅,高级夜总会等都在这里落座。银座两侧人行道宽阔,而且主要道路在周末会被封闭,成为行人专区,有“步行者的天堂”之称。现在的银座不但是日本商界的胜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大花园,被称为东京的“心脏”。银座设有多家百货公司,包括和光、三越、松屋百货、松坂屋、melusa、春天百货等,高级品牌专门店如爱马仕、gucci、chanel,亦有各式饮食店及高级餐厅,数十家旅馆,数目众多的舞厅、夜总会,30多家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

以银座大道为界,银座分为东、西银座。大道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铺鳞次栉比,巨大的橱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时装、锦秀和服、金银珠宝、高级装饰以及精致的艺术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奇特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三越、松屋、松坂屋等大百货店也座落于此。这里还有规模不大、但专门经营某种独特商品并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店铺,总数超过500家,多数为名牌专门店。银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档品,价格高,面向上层社会。银座大道后街以饭店、酒馆、小吃店居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

银座的商业布局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求。篇2: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 古建掠影 japan construction report 2013.10.10 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在建筑方面受到中国及欧洲文化的影响,但其建筑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此次赴日本考察,希望能从点滴中品味到原汁的日本味道。 古城堡、神社和寺院可谓是日本最常见的古建筑,它们是日本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人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古城堡

古城堡又叫“城”,是诸侯的居城。老百姓并不住在“城”中,而是散居在“城”的四周,由此形成所谓的城下町。古城堡可谓日本现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源头。

日本城堡,从公元前后到近代有着将近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建筑主要目的是为了御敌于外,因此大多结构坚固,实战性强。城堡外围以壕沟,堆砌石垣,并修筑有坚固的城门箭楼。内筑有5-7层的瞭望塔,塔下部为城主的宅邸。这个瞭望塔现今被称作天守阁,以往日本的建筑多仿承中国的建筑样式,但天守阁却是日本人的自创。

难波宫就是其中典型的古城堡。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的飞鸟迁至大阪,建造了一座名叫“难波宫”的宫殿,是日本现存的一座最古老的宫殿,由丰臣秀吉营建,后昭和年间又再重建,几经战乱,几经重建,呈现我们眼前的是——大阪公园。这座古城最具历史厚重感,20多米高而陡峭的城墙及外围幽深的双重护城河都

保留至今(图1-01),内有数栋重要建筑物,是其他图1-02 天守阁 任何一座日本古城都无法相比的。

正中位置是金碧辉煌的天守阁(图1-02)

,高约五十六米,为五层九重建筑,内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 1 图1-01 像、武器和美术作品等。经过1997年3月的大改修后,其阁楼层层素白,斗拱屋檐穿插其间,给人以既威武又巧致的感觉。绿色屋顶上的黄金装与白墙相互辉映,其华美的姿态得以重现,给人一种甚具魅力的美感。

天守阁巍峨屹立在城中央,象征着大阪昔日辉煌与荣耀,一种全新异域的人文景观让你体验着日本对古城堡的特殊情怀。

日本人何以如此钟情于城堡,一方面因为城堡是他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的象征,看到这些古城堡可使心灵得到一种慰藉。另一方面在探访古城堡时,追忆往事,可感受蕴藏其中的那份浪漫与旧时情怀。

二、神社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神社建筑占有突出的地位。早期神社是模仿当时的居住建筑,其作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祭祀场所,古朴自然的建筑风格已成为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 神社的布局与环境同样体现出日本人所追求的恬淡与清幽的审美趣味。神社总体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古朴自然,毫无华丽可言。周围多有围墙环绕,内有不少古杉,茂林修竹,林荫参天。

日本神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形似“开”字的“鸟居”①(即牌坊,一般是用木料或石料搭建的) (图2-01~图2-02),是神社的重要标志。 神社建筑的样式按入口不同分为妻入口和平入口。正面为三角形屋顶的是妻入口(图2-03),平直形的是平入口(图2-04)。又按屋檐样式不同分为切妻造和入母造。由两块斜面组成只有两道屋檐的简单样式称为切妻造。四面都有屋檐的称为入母造。另外四面都有屋檐却看不见三角形屋檐的称为寄

图2-03 妻入口 图2-02 鸟居 图2-01 鸟居 栋。

神社内最大的建筑是本殿,即神祗的安奉处。进入神社庭院,有一个或多个石制水槽,槽上横放着几把竹木做的长柄杓。香客在进香祭拜之前可在此漱口洗手,然后再以洁净之身入内敬神。

神社建筑中大阪天满宫及奈良春日大社都各具代表性。

大阪天满宫(图2-05 )是全日本最著名的神社

图2-04平入口

2 之一。最初的神殿建于公元949年,是村上天皇为了慰藉道真公的灵魂而下令建造的。因遭受了数次火灾,现在主殿和入口大门是1845年重建的。这里供奉着被视为“学识之神”的10世纪的学者——菅原道真。

园里种植着菅原道真喜爱的梅花,还有一尊巨大的作为他的动物守护神的铜牛。

与天满宫不同,奈良春日大社是所有春日神社的总社,旧称春日神社。建于710年,社内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 建设者为藤原不比等。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一部 分而被登入世界文化遗产,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 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

春日大社的一鸟居(图2-06)与气比神宫、严 岛神社的大鸟居并列为“日本三大鸟居”。漫长的参 道两边树木繁密茂盛,两旁一排排年代久远的石灯 笼严阵以待。灯笼的材料有木制的、金制的、陶制 的和石制的,其中石制的灯笼最普遍(图2-07)。

春日大社的本殿(图2-08)由四座神殿组成,这四个正殿是春日造②的代表性建筑,很好地保留了平安时代的独特设计。

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的某些特殊日子,如婴儿出生;每年的男孩节、女孩节;青年男女订婚、结婚等都要去参拜以求神灵保佑。

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传统文化的场所。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典活动,已是过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

三、寺庙

与森严肃穆的神社相比,作为佛教建筑的寺院

图2-08 春日大社本殿

图2-07 石灯笼

图2-06 大鸟居 一鸟居 图2-05 天满宫入口

则要轻松许多。日本的寺院与中国的寺庙大同小异,

只不过相对中国庙宇建筑多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日本的寺院多用素色原木,显得庄严肃穆。这也是日本自然观的一个体现。且在造型风格上比中国木塔更为轻盈飘洒。 3 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是大阪四天王寺(图3-01),593年由圣德太子所建立,是日本早期佛教建筑的典型。四天王寺在布局上为百济式③,即塔(图3-02)和金堂前后排列在中轴线上,北面回廊正中还有一座大讲堂,讲堂之后,东西为钟楼和经藏。金堂里供奉丰观音和四大天王,五重塔内则保留着

图3-01 四天王寺入口鸟居

不少简洁有力的壁画。

寺院多次遭遇战火和天灾的毁坏,但每次都得以重建,所以至今仍保持着最初建造时的飞鸟时代的雄姿,充分体现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

奈良县东大寺是奈良时期最重要,规模最宏大的佛教建筑。建于圣武天皇743年,位于奈良东,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1998年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大佛殿(图3-03),又称金堂,为东大寺中心,其多次被焚毁,现在主殿是1706年建造的第三代,规模比原先缩小了三分之一,为最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卢舎(古同“舍”)那佛(图3-04)。

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图3-05)是正门,宽约50米、高约25米。于760年建成但因为火灾烧毁了,于镰仓时期被修复重建,被称为世界遗产。

东大寺寺域广阔,规模宏大,其整体布局,完全是参照唐朝最高级的寺院规制兴建的,如今在中国已找不到同类型及同规模的建筑。

说神社是日本人净化心灵的地方,那寺庙就是他们的精神故乡,他们用自己特别的保护方法保护着他们,使得这些寺庙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其神韵。

四、古建筑的传承 从古城堡,神社及寺庙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对古建筑的保护所采取的原则是不求原汁原味,但求神韵与风格的统一。

日本对一个城市古都风貌的保护,主要是通过 建筑风格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而不仅仅是对

图3-05 南大门 图3-04 卢舎那佛 图3-03 大佛殿 图3-02 五重塔 4 古老破旧的古建筑的维护。当一座建筑破旧得已无法修复时,干脆将它拆除,再按原样重建,保持其古老的建筑风格,即修旧如新,虽新但却是按古法重建,这说明日本经千百年传承,建筑手艺也传承下来。

其次,对古建筑的保护还在于很好地保留了古建筑的原有功能与活力。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要想使之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就要使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即使并非原造,也能长久地存在下去。神社至今仍被日本人作为祭祀朝拜的固定场所,而对佛教的信仰也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精神核心。正是这些带有浓郁民俗风情的传统文化的存在,才使日本古建筑仍然不失古老的传统风韵。

反观中国的古建筑,多为修旧如旧,单纯保护,仅供游览,少了些许活力,相比之下日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及日本人的自然生态观也许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注释:①鸟居: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日本人又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其中有好的灵魂,也不乏肮脏的灵魂,不能让鸟接近神社,

故而在各个神社的正门前200米左右处建“开”字型牌坊,名为鸟居。

②春日造:春日造入口为妻入口构造,春日造这种样式的神殿很好地利用了曲线和色彩。

③百济式:进南大门后有个回廊围成的方形院子,南面回廊正中是中门,进了中门,院子里有金堂和塔。

5篇3:日本商业建筑考察报告之空间篇

日本商业建筑的休闲空间

[日本商业建筑考察报告之空间篇] 发布时间:2013-04-22 作者:袁志浩

来源:万达商业规划院建筑一所 4月初我参加了规划院组织的日本商业建筑考察,先后参观考察了银座商业区、新宿商业区、表参道商业区、心斋桥商业区、永旺购物中心、台场购物中心、六本木midtown、京都车站综合体、难波公园、奥特莱斯。 这次建筑考察涵盖了众多的商业建筑类型,有百货,有购物中心,还有结合了轨道交通和商业的综合体。在这些商业建筑各种类型的空间中,除了商品柜台、品牌专区、专卖店等商业空间外,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就是休闲空间,这些休闲空间对商业空间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配套作用,有的甚至当起了主角。 休闲空间

一、分散式休息区

百货的此类休息区大多布置在交通节点上,如水平通道的交叉点、转折点,竖向交通的电梯旁、扶梯边。购物中心和综合体则在中庭附近或连廊处布置一些休闲座椅。

高岛屋三条通道交叉处的休息区 midtown连桥上的休息座

永旺购物中心建筑外连廊上的休息区

永旺购物中心中庭边的休息座 休息区的处理手法也比较多样:有的借景,依托于庭院、中庭、雕塑等景观;有的范围成组布置,并有主题雕塑点缀,居然自己形成了一处小景观;

有的占地不大,利用座椅形状的变化增加趣味性。 奥特莱斯庭院中的景观和休息座 midtown的灰空间庭院中的景观和休息座 篇4:日本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考察报告

日本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考察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进行的考察,对其成功的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理念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解析,加深了对于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认识,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关键词日本 商业建筑 规划设计 考察 报告

日本商业建筑在世界上是颇具特色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业街,构成了日本商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期,笔者对日本的商业建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考察,主要考察了大阪难波park、东京六本木商业建筑群、东京表参道商业街、东京银座商业街、新宿商业街区等。以下结合考察情况对此进行概述与解析。

大阪难波公园(namba park):位于大阪市传统热闹商业区,是一个商业建筑生态化的范本,由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园。远看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为顾客的购物旅程增添了神秘和新奇的色彩。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namba park的零售与娱乐区域。其中心区域是三层的“豪华

购物广场”,内部质感华美、店面错落有致,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让你仿佛并不是在商场购物,而是在森林中寻宝一般。商场业态非常丰富,从餐饮、服饰、珠宝,到美容、动植物花卉、居家用品、日本传统和服等等,包括了上百家专业的时尚商店和餐馆。这里可以品尝到民族的、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购买到潮流最前线的商品和各种高档物品。除了传统的商业业态,namba park的商场还为顾客提供医疗功能,不仅在商场的二楼配有药店,在八楼还设有一家医院,牙科、妇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内科等等,功能齐全,别具特色。

难波公园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是建筑对顾客具有强烈的吸用力,建筑新颖壮观。建筑色彩个性鲜明艳丽,建筑细部设计非常到位。 其次是动线问题的把握。其外部动线,连接交通,主次入口设置靠近交通节点,创造双首层,三首层等入口条件。内部动线,主动线清晰,能循环,动线可以回流,有弧度,避免笔直动线形成的顶端死角。垂直动线——解决高楼层的客流导入,平面动线与垂直动线完美结合!

东京六本木商业建筑群: 2003年,大型再开发复合都市地带六本木新城完成,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历经17年完成建设,由美国捷得,kpf等多家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它的商业主体与难波公园有着近似的设计风格。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 一个好的商业地产项目,需要一个好的地段,一个切实可行的好规划,来分期建设,持续发展。原先,六本木地区的街道一直非常狭窄,建筑物陈旧且密度极高。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的,并以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六本木新城总占地面积约为0.116hm2,以办公大楼森大厦为中心,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约有2万人在此工作,平均每天出入的人数达10万人。 东京表参道商业街:表参道商业街是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云集了lv、armani、prada、chanel、apple、cartier、dior等世界著名品牌的旗舰店。商业街呈线性分布于街道两侧,每个店面风

格迥异。全长约1000米左右,车行道和步行道被浓密的树荫覆盖,间或有休息座椅。整体街道及建筑尺度非常宜人,既不拥挤,也不空旷。

作为时下东京最著名的购物胜地,它的魅力在于有些著名的世界品牌或大型服饰广场只设在这里,世界著名品牌的诸多旗舰店也设置在此处,可以说表参道是世界品牌的亚洲展览中心。它是一个时尚的街区,对于艺术以及时装等信息高度敏感的人都汇聚在这里。街区内介绍高级名牌和最流行时装的服装店鳞次栉比,令过往的人们赏心悦目。沿街上既可享受林荫步道的舒适风情,又可尽情在街上各式的高级流行商店流连。逛累了,沿街就有许多欧式风情的咖啡馆、甜点下午茶可享用,坐在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则可用另外一种角度与心情,观察、欣赏属于东京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时尚表情与浪漫风情。表参道上出自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之手的建筑争奇斗艳,交相辉映,更使其化为时尚的代言人,成了其品牌的标志性建筑。表参道广场为日本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在表参道建筑中,三个建筑最有特色:迪奥旗舰店,意大利名牌tod’s的专用大楼, prada东京旗舰店。三个建筑体量上基本相似,也同样出自大师手笔,作为大品牌和建筑创意的结合,都体现出特立独行又极具风格的建筑特点。

表参道的商业街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以大出名,而是以它的特色,高级、时尚、风情。

东京银座商业区:银座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 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的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从第一号街到第八号街及其周围闹市区,长约1公里。全国著名大百货商店、特种工艺品的小商店,以及一些高级小吃店,各式饮食店及高级餐厅,高级夜总会等都在这里落座。银座两侧人行道宽阔,而且主要道路在周末会被封闭,成为行人专区,有“步行者的天堂”之称。现在的银座不但是日本商界的胜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大花园,被称为东京的“心脏”。银座设有多家百货公司,包括和光、三越、松屋百货、松坂屋、melusa、春天百货等,高级品牌专门店如爱马仕、gucci、chanel,亦有各式饮食店及高级餐厅,数十家旅馆,数目众多的舞厅、夜总会,30多家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 以银座大道为界,银座分为东、西银座。大道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铺鳞次栉比,巨大的橱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时装、锦秀和服、金银珠宝、高级装饰以及精致的艺术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奇特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三越、松屋、松坂屋等大百货店也座落于此。这里还有规模不大、但专门经营某种独特商品并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店铺,总数超过500家,多数为名牌专门店。银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档品,价格高,面向上层社会。银座大道后街以饭店、酒馆、小吃店居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

银座的商业布局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求。篇5:日本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学习考察报告 日本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学习考察报告

日本是世界上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家之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设绿色xx、生态xx的重大战略实施,x政府安排赴日培训考察团,于2010年元月12日至2月1日前往日本福冈和东京,通过听取报告、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等方式,深入了解日本(特别是福冈和东京)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的具体做法。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及我x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建议报告如下:

一、日本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主要做法和经验 日本是一个能源非常匮乏的国家,曾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严重污染的时期,后来通过高成本整治污染、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重新恢复清洁美丽的环境。加之,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日本全社会的能源危机和环保科意识很强。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资源与能源,从1973年至2005年,日本的单位gdp平均能源消费指数下降了37%,成为当时世界上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全球最

低的国家,保持世界最高的能源利用率。图1是以日本为基准值1,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各国比较。

图1 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各国比较(2005年) 2008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这份计划阐述了在未来3年至5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容。2009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方案重点支持政府当前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目标,实现从“能耗大国”到“新能源大国”的转变。

据统计,2007年日本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300,000千吨,主要包括产业、运输和建筑(含家庭和事业)三大领域。其中,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2%。以福冈x为例,2007年该x二氧

化碳排放量约为8,300千吨。福冈x建筑(含家庭和事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约为56%(见图2)。由于该x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及交通物流业,建筑能耗比重比较高。日本政府一直注重建筑的能耗问题,他们主张建设“循环、环保、节约”型建筑。其中“循环”指对各种能源的循环回收和再利用;“环保”指极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对太阳能、风能等的利用和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等;“节约”指建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各种设备的运用应采用节能型的,如节能灯、节约型座便器等。

图2 日本和福冈x能耗状况(2007年)

日本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 建立健全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 1.最早制定出台节能法。日本早在1979年就出台了《关于能源使用合理化法律》(简称节能法),是最早制定节能法的国家之

一。相比我国200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日本比我国早了近30年。日本的节能法先后于1983年、1993年、1999年、2003年、2006年、2008年六次修订。其中,2006年的修订在建筑节能方面加大了“节能措施申报义务”。所谓“节能措施申报义务”是指在新建、扩建或修缮2000㎡以上的建筑时,必须向当地的行政管理机构提交符合现行节能标准的建筑节能措施报告书。同时,还规定每3年定期向行政管理机构提交有关建筑节能措施实行情况的报告。如达不到节能要求的给予公布并责令整改。日本节能法经多次修订,覆盖范围越来越宽泛,要求越来越具体严格,为节能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和支撑。日本节能法制约对象分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运输,住宅和建筑物及机械器具四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建筑领域,节能法对新建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新建筑的操作实践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针。目前节能法主要针对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而言,对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有具体要求,对新建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要求减少至1%以下,操作中该项指标的实测结果由政府指定的管理部门进行跟踪考核。 2.出台相关配套法律。针对建筑物节能减排,日本还相继出台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房屋质量保证促进法》、《控制地球温暖化法》等,分别对控制大量使用 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建筑物的节能标准等等,作了具体要求。《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于2001年4月开始实施。该法的主要内容是从过去主要促进废物再生利用扩大为通过清洁生产以促进减少废弃物产生和尽可能对废旧产品和部件进行再利用。在设计、制造、加工、销售、修理、报废各阶段综合实施3r,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法》主要是考虑建筑材料的有效循环利用。在住宅拆除时候要进行分类, 尽可能实现再利用。在实施上, 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和程序。日本从1982年开始建立住宅性能保证制度。日本住宅性能标识制度和日本住宅性能保证制度一起,构成了《房屋质量保证促进法》的主要内容。《房屋质量保证促进法》规定,新建住宅的卖主对住宅负有10年的性能保证责任,这是强制性的。《房屋质量保证促进法》规定在新建住宅承包合同或新建住宅的买卖合同中,卖主对于瑕疵也可以设定20年以内的保证责任,这是约定性的。日本住宅性能保证制度是确保住宅质量和性能的一种运作机制,由于从法律上规定了开发商必须对住宅质量提供10年长期保证,当住宅出现了保证书中列明的质量问题时,可通过保险机制保证消费者权益。 3.地方政府结合地方实际配套出台相关法规。以福冈x为例,一是出台了《节水推进条例》。福冈x在经历了1978年、1994年两次大干旱之后,节水意识空前提高,于2003年制定了节水推进条例。

第11篇:学校教学建筑考察报告

商 丘 学

专业考察报告

系:

传媒与艺术学院

业:

艺术设计

级:

装本0901

生:

指导老师:

学校教学建筑考察报告

大学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 人将在这个空间里度过他们的身体和思想成长中最为剧烈的时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园区内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棵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足,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例如北大学生一谈起自己的校园,首先想起“一塔湖图”,未名湖岸边的博雅塔的身影映在湖中,每个到北大的人都向往看到湖光塔影的图画。环境艺术的核心应是生活艺术,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

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活跃,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渴望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筑空间以外,校园内的小树林、林荫路、池塘边,往往是学生停留的地方,或交谈、或散步、或静静的读书„„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只是学生接受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更是不可缺啥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商丘学院的大学校园内,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类建筑的设计我们院组织考察校园建筑。 考察结果总结: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商丘学院的建筑在同学们眼中还是基本满意的,美丽的环境,优美的人工湖和红色的外砖建筑相呼应,湖中有孔雀岛和天鹅嬉戏亭与建筑相衬映,建筑也能借湖的美景,这些都是学校建筑迷人的地方。只是有局部建筑欠佳。例如:六号楼前面的一餐二餐厅,虽然是为了方便同学们的生活而设在宿舍楼旁边,但其低矮的形体、杂乱的环境、还有其伴随的噪音等等都影响到了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总体来说,校园的建筑还是比较让同学们满意的。 总体布置

学校的总体布置,学校的建筑都围绕中心湖布置,各个功能分区分别湖面的 四周,优美的湖就像一条分界线一样把学校功能划分为几个区,东边是教学楼行政办公区域,西边是学生生活区,南边是灯光篮球场运动区,北边则是环境优美的花园餐厅,让人们一目了然。学校的建筑在外观及立面上具有统一的风格。 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安静优美,并考虑到了以后的发展。学校按功能分区大体分为六部分:教学中心区、体育活动区、学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总体布置的核心,从有利和方便教学、科学研究出发。校区主体建筑群公共教学楼为核心组成,教学中心区有宽阔马路,并与绿地、纪念物、建筑小品等组成安静、优美、亲切、朴实的公共性的开放空间。教学中心区往来频繁,避免了车行道穿越。 教学楼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院内教学区三岔路口此处属于校园的主要交通干道车行道。在固定的时间内来往的人流较多。通过景观布置环形喷泉使道路充满趣味性同时有效的防止了交通意外的发生。同时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出发,利用绿化为他们 创造更多的便利、多样化的交往与活动空间。在植物的选择上种类比较丰富,高低错落。

鉴于学校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学校在教学楼等建筑的设计中考虑到了同学们的感受,为了是同学们上课不用经常经过室外,也为了方便同学们从一个教师换到另一个教室,教学楼到采用连廊的形式。几个连廊把原本分开的几栋教学楼连在了一起,使之成为了一个整体,既满足了每栋教学楼的采光通风等要求,也是建筑更整天更方便。

东侧空间属于“面”的景观,以F座行政楼为中心对称形成用多个“点”连接成“线”的绿化,在周边形成一个明显的轮廓。西侧空间主要是“点”和“线”的结合,在多个设计“点”经,使空间更具观赏性。 较私密性的公共开放空间

位于教学楼北属于生活区域,在此活动的人群多为居住在此空间西侧公寓的学生。活动方式和时间有别于校园内的其他公共开放空间。他们更多的需要一种调节空间,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同时这个调节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在空间的定位上选择设计自然景观的活动空间。户外空间有明确限定,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将周围空间与自然的草地相结合,配以精心设计的硬质案、灯具,使整个空间因此亲切宜人。 多层次的公共开放空间

室外空间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师生课余休息谈心的首选场所。一般置于教学楼、公寓楼近邻的位置,环境多清静幽雅。

位于湖边的小山坡上,有丛林的植物形成,愿意在于为师生提供一片多功能的开放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势和建筑规划,划分出秘密行空间,半开放半私密性空间等,空间充满层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在考虑更加便于人的穿行及进入的前提条件下,将部分绿地结合道路加宽作为铺装,利用硬质和草地混铺分隔空间,增加常绿树和庭荫树进行植物配置,在树下安放休息凳供人休息、观景既增加的活动区域,丰富了空间层次,又给人一定的依靠感。因此在设计上除了中心区域的广场空间便于交通,四周则设置大量赋予变化的绿化景观。同时这里也是师生最便利的休息场所,因此在四周提高了休息环境的可坐性,利用高地变化的植被,不仅可阻挡大众视线,避免噪音影响,以保持开放性私密性,又给人一种安全感,够成舒适的活动空间。

通过对我们学校建筑的考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每天都行走在校园里却不曾注意过这些建筑中包含的美与科学的原理。我们学校的建筑凝结了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结晶,让我明白了设计之路是艰难的、是辛苦的,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扩展自己的视野,设计的灵感是藏在生活之中的,是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设计是多元素的结合体,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是学设计的,我们更应该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填充自己的知识。这次学校考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第12篇:俄罗斯建筑市场考察报告

俄罗斯建筑市场考察报告

一,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情况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往往始于建筑业,俄罗斯也不例外。随着俄经济连续五年持续增长,俄建筑业也日见兴旺,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之一。这为我国建筑和建材企业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目前,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特点是: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住宅的需求量大;大多数建材企业和建筑企业资金短缺,生产设备陈旧,小企业居多,劳动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急需投资;俄罗斯本国建材产品产量少、质量差,满足不了国内建筑市场的需求。随着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建筑业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这为中俄在建筑行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力恢复,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网建设、市政建设、港口建设、石油化工项目和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等在包括西伯利亚、远东在内的全俄各地区逐步展开。

例如,俄罗斯目前正在建设世界上最长的长达1万公里的莫斯科一符拉迪沃斯托克公路。由于普京总统的亲自过问,这条把远东同国家西部连接起来的国家级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2月26日,普京飞到哈巴罗夫斯克,为这条国家级公路的赤塔至哈巴罗夫斯克区段(阿穆尔公路)通车剪彩。欧洲建设和开发银行为这条1345英里长的州际公路提供了2.39亿美元贷款。据俄有关方面透露,俄罗斯今后需要建设总长达150万公里的公路,铁路建设也将展开。据俄交通部长称,将在2010年前把贝阿铁路修至萨哈共和国首都雅库次克,俄罗斯交通部将为这段800公里铁路建设投资。计划近期在俄远东实施的大型项目还有:开发契涅亚多金属矿和埃里金石煤矿,以及铺设连接朝鲜半岛的铁路等等。

有资料显示,今后十年中,西伯利亚和远东沿海地区将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仅在2002年开始实施的远东纲要中,就列出了588个计划在2010年之前建设的项目。

2.住宅建设持续升温

由于经济衰退而长期萧条的俄罗斯住宅建筑业,随着经济增长迅速复苏并日

1 渐火爆。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迫切。从2000年起俄罗斯建筑市场即出现了升温的趋势:当年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营业额5303亿卢布(约合189亿美元),115907座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其中住宅楼110532栋。2001年完成工业建筑12万平方米,民宅使用面积10余万平方米,此外还改建、扩建了一大批房屋和相关基础设施。2002年,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约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当年完成承包合同金额约28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交付使用的住宅面积3380万平方米。2003年俄建筑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统计显示,2003年1-9月俄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五大基础经济部门的产值同比增长5.7%。据2004年初时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俄全国工业建筑和商用房建筑竣工面积分别达到1.3亿平方米和90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前十余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巨大的需求推动房产价格一路飙升。早在2001年,俄罗斯房地产商联合会的专家们就坚定地提出了房屋价格将持续上涨的预测。实践证明他们的预测是准确的。近年来俄罗斯房地产价格翻番上涨。2003年,莫斯科市住宅平均价格达到1147美元/平方米。2004年5月份莫斯科市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8%,平均价格达到1738美元/平方米,而计划价格将达到1700美元/平方米。2004年,圣彼得堡市的房屋价格上涨幅度将达到35%,增长速度将超过莫斯科的最高水平。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制定的俄罗斯2004年第4季度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11170卢布/平方米。其中莫斯科市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全俄最高,达到17500卢布/平方米;卡拉恰耶沃一切尔克斯共和国的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最低,为6710卢布/平方米。

与我省毗邻的远东地区的情况也相类似。对华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位于中俄边境地区的房屋价格一路攀升。据报道,2003年的前十个月,在远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二手房每平方米的价格涨至657美元,较年初增长了24.9%。而具有一定购买力的需求者更看好新建的住房。2003年10月符拉迪沃斯托市新住宅平均价格已达到:市中心地区的1居室为2.67万美元,2居室为3.67万美元,3居室为4.96万美元;近郊的相应价格也分别达到2.03万美元、2.78万美元和3.51万美元。据2003年底统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哈巴罗夫斯克市、雅库次克市和米尔内市的某些楼盘的价格已接

2近莫斯科的高档楼盘价格水平。

2004年在后贝加尔铁路沿线建筑房屋的总投资额将达到3亿卢布。现在60%的资金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地区的新房的平均价格已达到15000卢布/平方米。据专家估计,在2004年,阿穆尔州的住房价格将平均上涨21%。

巨大的买方市场使房地产开发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中最有活力和获利最快的部门之一。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公布的数字,2004年上半年,俄罗斯二手房的平均价格为14000卢布/平方米,新住宅的平均价格为16000卢布/平方米,而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价大约为8000卢布,从中可见房地产开发业获利不菲。远东著名经济学家米纳基尔教授2004年8月在与笔者座谈时披露,目前远东房地产建筑开发商的赢利率远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100%。这无疑对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3.建筑材料进口势头旺盛

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火爆扩大了对建筑、装修材料的需求量。然而俄罗斯建材工业经历了十余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已落在世界先进生产水平之后。目前俄罗斯仍在生产中国已经淘汰多年的建筑材料。虽然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价格较低,但由于产量供不应求,每年仍需进口。如2002年俄罗斯进口的水泥占其国内需求量的60%。至于其他建筑材料,特别是高档和新型建筑、装修材料则需要大量进口。据报道,近几年来,俄罗斯建筑市场使用的主要建筑、装修材料进口比重约为:吊顶及屋面材料为91%,天然瓦为90%,金属瓦为75%,保温材料为70%,水暖器材为67%,胶合板为60%,门窗材料为55%,油漆、涂料为48%,防水材料为32%,清漆为27%。石材、塑钢门窗、卫生洁具、建筑五金、水表、气表、电表等器材的进口比例也相当高。目前,俄罗斯所需的上述建筑材料主要从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进口,虽然其质量上乘,但价格较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建材行业蓬勃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深受俄罗斯人的欢迎,因此对俄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中国建材的最大特点是质优价廉,在价格上一般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一半左右。如中国的大理石在色调上和意大利大理石相仿,且尺寸适用、形状多样,而价格却比意大利同类产品便宜得多。俄罗斯建筑业重视使用科技含量高和合乎环保要求的材料,而中国建材在这方面具有比

3 较优势,许多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制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在生产工艺上就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国家抽检结果表明,中国与德国合资生产的地板不褪色,耐磨系数达到欧洲标准,因此广受欢迎。目前,俄罗斯建筑商和居民普遍喜欢中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其中有吊顶材料、石材、隔板、门窗型材及配件、建筑涂料、墙体装饰材料、地面材料、灯具、装修用五金配件以及厨房、卫生间、浴室及健身房设备等。在2004年9月14日至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国际建筑材料博览会上,中国建材已占有一席之地。远离欧俄经济中心的远东地区所需的建筑、装修材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近年来,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建材需求,该地区经销商和建筑企业经常组团到中国来采购建材。如与我省一江之隔的犹太自治州在修建犹太教堂和其他犹太公共设施时,曾多次派专人来我省选购高档石材和其他建筑、装修材料。许多俄罗斯建筑商和企业家积极寻找中方贸易伙伴和合作生产的伙伴。2004年10月,远东地区的萨哈共和国派出由官员和大型建筑企业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到中国参加广交会。代表团对中国生产的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建筑材料产生极大兴趣,表示今后将大规模使用中国的建筑、装修材料。2004年秋,由黑龙江省万阳经贸有限公司与俄罗斯乌苏里中心股份公司合作建立的中俄建筑装饰材料大市场在乌苏里斯克市开业。该市场包括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家具与办公用具等五个专卖区,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中国业户达100多家。该市场配有铁路专用线及仓库,并为中国企业提供食宿、代办签证和进出口通关手续、汇款等全方位服务,从而为中国企业对俄出口建筑、装修材料搭建了方便的平台,将促进我国在俄罗斯建筑、装修材料市场上扩大销售份额。预计中国向该大市场的年过货额可达10亿元。可以看到,中国建材正逐渐在俄市场上赢得信誉,出口前景相当看好。

4.对国外的建筑工程承包需求增长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必将增加对建筑工程承包的需求。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俄罗斯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8.7%,建筑工程承包的合同数量增加了9.9%,这一指标大大高于GDP的增幅。俄罗斯原来曾是一个建筑业大国。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新建住宅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然而长期的经济危机使建筑业遭受重创,人员严重流失。面对当前需求旺盛的建筑市场,俄罗

4 斯本国的建筑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例如地处极北地区的堪察加州原来有很好的建筑部门,有大量建筑专家和技术人员。然而经济危机时期,许多人因企业极不景气而不得不改行做其他工作。该州经济好转后,建筑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州政府希望通过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来振兴本州的建筑业,把流失的工程技术人员重新拉回到建筑领域。目前该州对与我省开展建筑合作表现出极高热情。2004年秋,该州州长马什科夫采夫与前来访问的黑龙江省商贸代表团就建设住宅和其他建筑项目签订了总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协议,并研究了吸引和利用本地区建筑人才的可能性。他对记者表示,堪察加州真诚希望中国投资者在这里投资。在俄罗斯许多地区都有与该州相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鼓励吸引外国建筑企业入驻俄罗斯建筑市场。据俄联邦建筑、住房及民用设施委员会统计,目前外国承包商在俄境内承包工程的范围很广,包括住宅小区开发,承包商业、服务业、医疗部门的房舍建设以及食品加工、轻工业等生产领域的厂房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2004年3月,莫斯科市政府规定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时要公开进行国际工程承包招标。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建筑承包商对日趋扩大的俄罗斯建筑市场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承包建筑工程项目。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目前在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中所占份额还很小,但已显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优势在于:第一,俄罗斯的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的价格较低。而中国的多种建筑及装饰材料质量好、价格低,且深受俄罗斯人欢迎。如果中国建筑企业能搭配使用两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发挥双方建筑材料在质量、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价格等方面的各自优势,那么在俄罗斯经营建筑业的材料成本可比在国内低12.6%;第二,俄罗斯的水电价格仅相当于中国的20%,而且俄罗斯的城建业多以旧城区改造为主,城市建设配套费及相关成本要比我国低得多;第三,我国建筑业的工作效率比俄罗斯高出许多,我方施工队仅需六个月即可建成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七层住宅楼,而俄罗斯的工程公司则需一至三年才能完成,因此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我方将比俄罗斯低2/3以上,开发成本仅在人工费用上就会比俄罗斯公司节省20%以上。根据我省在俄从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验,住宅楼的开发成本(除土地费用外)每平方米在110美元左右,同等条件下,俄罗斯公司的开发成本一般在每平方米300美元左右。

5 正在阿穆尔州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黑河华富集团公司总经理何文安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中国建筑商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强大优势。中国公司承建同等面积的建筑设施,可比俄罗斯公司节省30%的成本。”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迅速兴起的建筑市场上受到俄罗斯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好评。2003年12月28日,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一副市长切列米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满意地指出,中国建筑公司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建筑市场上诚信经营,建成了许多现代化、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住宅楼。他因此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需要中国劳动力。实践表明,俄罗斯房地产业比中国起步晚,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第13篇:室内装饰建筑实习考察报告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实训地点:中央百货、红星家具城 今天为实训的第一天,由于对连云港街道和公交情况的不熟悉,加上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走了不少弯路,不过最终我们还是相继找到了中央百货、红星家具城这两实训地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话不多说,下面是本次实训的任务和材料总结,如果有不对或者认识不恰当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正。

本次实训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的运用,也就是明确装饰材料的合理搭配及灵活运用。

走出校门,经过公交车和路线及天气的轮番折磨后,我们首先到达了中央国际,也就是教学日历中提到的中央百货。中央百货,地上大概为4层,由于个人 1 原因,本人未进入地下室,由正大门进入,上台阶的第一脚踩的便是花岗岩五莲红,其结构质密、质地坚硬、抗磨损、耐酸碱、抗风化、抗污染、辐射性低,可以在室外长期使用,感觉甚是气派,跨过那扇大门,内部地面看上去用的应该是瓷质抛光砖,也是这家商场的最主要的地面材料,是非常耐用的材料,色彩丰富,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和色彩经久如新等特点,是大型商场地面应用的理想材料,当然,大型商场嘛,地面材料也相当多,在商品区,地面大多采用实木地板或者实木复合地板,与实木地板相比,其同样具有脚感舒适,保温性能好的特点,美观大方。在某些商店也有大理石和塑料的应用,就不一一介绍了。

墙面除了过多的应用乳胶漆刷白外,柱子上还有镜面玻璃等,当然这也是为了满足需要,在升降电梯的周围,为了达到更广阔的的事业,镜面玻璃及玻璃幕墙广泛应用,在某些商店的墙壁,也有砖色墙纸的出现,其具有相对不错的耐磨性、抗污染性,便于保洁等特点;也为装饰空间增添了美妙的气氛。

吊顶大多是白色乳胶漆

2 刷白,筒灯,射灯的大量应用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独特享受,个人认为,吊灯应该是采用轻钢龙骨封纸面石膏板,表面刷白色乳胶漆。

与中央百货相比,红星家具城就简单一些了,唯一感觉气派的就是外部的玻璃幕墙,及玻璃雨棚,由于是家具城,内部结构也比较简单,地面瓷砖与花岗石的拼花,高大的石膏板吊顶,营造出宽大的室内视觉效果。

通过今天对于这两家商场的内部材料的实地观察,在总结一些材料的同时,本人也发现了自身对于材料知识掌握的不牢靠,甚至还有一些材料不太认识,正确合理运用更不用说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本人一定认真学习,争取把材料的应用和选取搭配做到最好,在今后的几天学习中,本人也会更加认真的观察,争取做到更好的总结和学习。

3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阵雨

实训地点:移动营业大厅、房地产交易中心

今天是实训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外边就下起了小雨,有了昨天的经验以及考虑到实训点的营业时间,所以我们早上九点左右才出发,由于天气和堵车的原因,我们到的有点晚,等我们在移动营业大厅参观完,赶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后人家已经下班了,所以没能到二楼看看,下面是本人对于本次实训的总结。

本次实训内容主要是认识不同功能的商业空间在室内设计上的特点,学会如何区别认识不同的设计空间,以及了解不同用途空间中室内设计共同点与不同点。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移动营业大厅,由于内部正在装修所以我们也无法知道他的实际内部格局是怎样的,不过因为其大理石地面并未拆除或者说没想拆除,不更新的话,我们也可通过地面的切割、线路痕迹大概判断出其空间布局的方式。

4 连云港移动大厅在连云港算是比较大的移动营业厅了,大型的移动营业厅的顾客流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他们都是来办理业务的,所以这样的移动营业厅装修需要较大的大厅来承载等待办理业务的顾客。宽敞的大厅摆放些桌椅显得服务更加人性化。当然更不能忽略了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好的空间布局会让客户感觉到办理业务的流畅性和便捷性。当然更加人性化的改变是客服人员的事和营业厅的装修就没多大的关系了。从移动营业厅的我们可以简单的判断出其靠墙的部分一定有一个连体柜台,当然,材料我们无从知晓,不过其毕竟是商业机构,玻璃柜台是少不了的,因为大厅中间地面上还有一些切割出来的切缝,所以我想这是为了顾客方便采购、试机以及使用自助业务,总体的空间布局在考虑到实际顾客需求及方面的基础上,也做到了简洁明亮、美观效果,顶面白色乳胶漆刷白、筒灯、射灯的综合使用为用户提供了轻松愉快的业务体验。

5 相对于营业厅而言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空间布局就相对简单了,宽敞明亮的玻璃幕墙为室内提供了很好地采光效果,因为是房地产交易中心,交易洽谈必不可少,所以二楼也放了不少供人谈话的桌椅,方便人们的交流。而一楼几乎没什么硬件设施,一道旋转楼梯直通二楼。

通过本次学习,本人较全面的了解到了不同空间对于不同设计方式的实际需求,深刻了解了不同空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在材料上的综合运用。能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于实践,正确区分认识不同的设计空间。

6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实训地点:五星电器、苏宁电器

今天还是比较顺利的,天气挺好,八点钟起床九点钟出发,坐着15路公交车,几十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步行街,由于这两家店相距较近,所以没有花费我们的太多时间。下面是本人对于此次实训的总结。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能够认识到同样的商业功能的空间在室内设计上的特点;学习掌握室内设计中地面、顶面、立面的装饰手法、工艺、材料等。努力认识这些装饰材料的功能及特点。

首先,本人进入的是苏宁电器,由正门进入可看到显眼的黑色过门石,应该是黑金沙花岗石,细砂结构,其颗粒均

匀细密,间隙小、吸水率不高、有良好的抗冻性能。因为商场的客流量较多,黑金沙的的沙岩结构耐磨损和抗腐蚀性正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其内部地面主要以瓷砖为主,可能是考虑到防滑性能,所以地面并没用抛光砖,其后门采用的也是普遍的花岗石五莲红,其结构质密、质地坚硬、抗磨损、耐酸碱、抗风化、抗污染、辐射性低,可以在室外长期

7 使用,后门的柱面用的仍然是花岗石,从表面上来看是卡拉麦里金花岗岩,浅黄

色,黑色色调匀缀其中,美观而又素雅,结构致密、质地坚硬、耐酸碱、耐气候。一般用于地面、台阶、基座、踏步、檐口等处,多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柱面的装饰等。商场顶面集成吊顶,安装简单,布置灵活,维修方便。也为商场安装灯具提供了方便。

8 从苏宁电器出来后,转个弯,再走一段路就到了另一家电器商场—五星电器,五星电器的装饰较复杂些,由正门进入,首先地面台阶黑色瓷砖铺砌,给人一种厚重感,防水、防腐、耐磨、寿命长、纹理突出、花型多、类型多也是他的基本

特点,进入内部后,地面采用的基本上是玻化砖,玻化砖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通体砖的一种。吸水率低于0.5%的陶瓷都称为玻化砖,因为吸水率低的缘故其硬度也相对比较高,不容易有划痕。五星电器的大部分吊顶用的和苏宁电器一样,同样采用集成吊顶。楼梯采用普通的花岗石五莲花铺贴,具有色泽美观,华丽超群,永不磨损,永不褪色的优良性能。二楼的某些区域也采用到了铝塑板吊顶,立体感很强的井格结构营造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很快一天的实训又要结束了,今天的参观与实地观察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室内材料知识,以及其特点和功能,在掌握其特点的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深入的认识其装饰手法及工艺,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灵活运用。

9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实训地点:九龙大世界、行政审批中心 今天实训的最后一天了,也算是大一的最后一堂课了,从学校到目的地还算顺利,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在前两天成分了解了装饰材料的运用、不同空间的设计共同点及不同点、装

饰材料的装饰手法、工艺及其功能特点后;本次的主要任务是让我们了解商业空间与办公建筑空间设计上的特点。熟悉室内设计中空间设计运用,重点了解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办公建筑空间设计,掌握它们在空间设计上的特点。

从校门口踏上15路的公交车,几十分钟就到达了九龙大世界的大门口,透过其宽大的玻璃橱窗,可以依稀看出其内部结构。进入其内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卖金银首饰及化妆品的小店铺,其布局大概是以井格状为基础,靠墙一路为一个售卖区,中间空条路后在顺道围绕中心排一排售卖区,如果从俯视,其布局大概是被纵横交错分开的一块块正方形结构,属于他们都有自己的售货

10 点,中心点同样是一个露天的正方形井状结构,被分为卖鞋和服饰区。一楼的珠宝饰品区、烟酒餐厅区,主要满足顾客的日常需求,对于顾客来说采购休息较为方便;二楼三楼仕女时装、女包饰品都是为了满足女性朋友的需要,女士嘛,拥有疯狂购物欲望的同时当然不希望太累;而四楼男品便是男士的天下了;五楼的毛衫内衣、运动器材等都是为了满足某些顾客的需要,所以设在高一点。二三四五楼的售货布局和一楼差不多,不过由于中间是露天结构,所以看上去并没有一楼那么明显,不过除去中间二楼以上的布局更像是一个“回”字,简单的路线让顾客不会再为在商场中找不着北而烦恼,也为顾客提供了更广泛的享受空间。

与商业机构相比,行政机构的布局看上去更加严谨,这是由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而决定的,一楼的圆角三角形工作台充分体现了它的严谨性与中心性,符合新时期行政中心环境特点,严肃、紧张,民主、集中。充分利用空间,不留死角,使装饰空间布局和建筑完全融合,使用一些新的造型手法,达到预期效果。比如三个角均为为圆角的工作台。围绕着这个工作台是一条过道方便需求者办理业务,而围绕这条过道的则又是大理石大理石工作台,在工作台的内部则是一排整齐的办公室。这也是权利集中的一种体现。

制作人:仝震 2013年6月28日

第14篇:考察建筑渣土管理考察报告

2月28日~3月4日,由城市管理局、市环卫处、城管支队组成一个考察团一行9人赴宁波市、镇江市、南京市,学习考察3城市的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期间,与宁波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渣土管理办公室、镇江市建筑渣土管理处、南京市市容局(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等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座谈和交流。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甬城管一[XX]232号)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甬建市发[XX]402号)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宁波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XX年,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XX年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工作计划;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XX年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XX年年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第15篇: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精选范文: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共2篇)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前言: 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的南口镇最为集中。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

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

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只是可惜老屋的主人亦认识到房屋的价值,自行加收了2元到5元不等的门票;举例:棣华居、联芳楼、南华又庐

4、政府收购老屋周围的农田,兴建以此屋为主题的“保护公园”。原建筑依原样修复并仍有原居民居住。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既能保护旧建筑的又能传扬客家文化,但其中因生活贫困而无法搬出的居民只得到少量的补偿,且因此失去了农田也就是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着实令人担忧;举例:泰安楼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血缘的亲情也在不断被冲淡。新一代的客家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大城市,向往一切新生事物,族群聚居的古老围屋渐渐空旷荒芜。社会的繁荣安定,也决定了以防守为目的的客家围屋必须退出历史舞台。但前人留下的宝藏不能在我们手中被摧毁埋葬,不管是为了保存悠久的客家文化,还是为了保持城市的延续性,抑或是„„我们都得保证这份宝藏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供子子孙孙瞻仰,回忆。关键词:梅州 客家 民居 建筑 围龙屋 土楼 围屋 基本路线与行程2005年1月14日 下午三点到达梅州火车站,休顿片刻之后,首先参观了位于梅县新县城的一座围龙屋——济济楼,以及济济楼对面正在修建的集客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围屋——大新城围龙居。紧接着来到了梅县程江镇夏万秋村的万秋楼——已被台湾一老板购买并改建成为酒楼。2005年1月15日 中国围龙屋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广东省梅县,而南口镇侨乡村是最典型的一个村落,这里的客家围龙屋保存得最多、最完整,我们在车上一路过来就能看到散布在山脚那一座接着一座的围龙屋和杠式围楼,而且南口的民居大都以“庐”命名。在当地人的指示下,我们找到了侨乡村远近驰名的“屋中屋”——南华又庐,还参访了南口其它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如锦华庐、塘肚村最古老的品一公祠(具有300多年历史)等。随后经过艰难的问索参访了梅县白宫镇新联村中西合璧的联芳楼和典型的围龙屋建筑——棣华居。2005年1月16日 梅州市大埔县位于韩江中上游,东连福建平和、北接福建永定,因此这里的客家民居比起梅县的来要更有特色。事实上,大埔的客家民居已经综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客家的建筑特色,这里民居建筑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被誉为“客家建筑大观园”。 很遗憾,由于时间(一天)和路程(从梅县到大埔的大东镇有一百多公里)的限制,我们翻山越岭急匆匆地参访了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和湖寮镇县城龙岗村的泰安楼,其中还在回途一栋颇具特色的“上下门楼”——景足东南民居前停留了片刻。 2005年1月17日 这天主要行程是观光。下午到达梅州城区东山小溪唇的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在人境庐旁边发现了一座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恩元第”。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正门并不是开在建筑物中轴线上,二是在其左边,从下天井右边深入还别有洞天,竟然还存在另外一个上下堂,建于“人境庐”之后,由于空间上要配合人境庐,或者是家族扩大的需要,只能在人境庐之后建房,这样无规则形状的建筑在梅州并不常见,傍晚我们到已经改装为围龙屋(星园)酒店的承德楼考察。与此同时我们的梅州之行也就此告一段落。

梅州地理概述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全境“七山二水一分田”,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的美称,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作为广东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二年级的学生,我们此次梅州之行就以客家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者——客家民居建筑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具体情况报告

一、梅州客家民居分类及其代表建筑介绍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加上来自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但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人情,更影响了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形式。因此梅州市的客家民居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其中包括了:围楼式、围龙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凤楼式、走马楼式、纵列式、四点金式、穿堂式、锁头式、下山虎式等等。而这其中更是以“围龙式”享誉中外,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有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下面我们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和所见所得,就其中的五种进行详细的建筑分析和介绍围楼式 围楼式的民居建筑有方形围楼和圆柱形围楼两种风格。它是客家人来到梅州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多见于闽、粤、赣边沿山区,流传时间较长,其特点:宏伟壮观,聚式群居,便于防守自卫,是目前粤东北客家地区土围楼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与长方形围楼相比,圆柱形围楼除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之外,其结构大致相同,但是这种建筑早已被前人所淘汰,现在丰顺和大埔两县毗邻的福建山区和大埔的英雅山还留存有部分这样的建筑物。该建筑亦被认为“世界四大民居建筑”之一。

一、圆楼——花萼楼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也即是靠近广东和福建的边界处,我们足足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经过了崎岖曲折的山路才来到这座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的圆形土楼。它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广东土楼之最的称号。

1、周围环境与概况 花萼楼四周都是葱绿的高山,一条小河从旁蜿蜒而过。我们沿着刚修不久的为参观此楼的游客专门修建的盘山公路百步九折了十几分钟才豁然开朗地看到了这座宏伟的建筑,而在这之前,这里是极为封闭的盆地,与外界联系极少, 这也是花萼楼经历了如此长的时光冲刷仍能保持原样和那么晚才被发现的原因。这座圆楼的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后来加建的楼房,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的聚落。 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三环连成一体,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

2、花萼楼的建筑词汇(1)土墙和卵石墙脚 远望花萼楼,其造型之优美让人赞叹不已,难怪日本学者茂木靖一郎教授称此类土楼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土筑的墙体不仅取材方便、适应环境,更能使居民居住舒适,冬暖夏凉。花萼楼的墙脚是利用河边的大鹅卵石拼砌而成的,在当地居民们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之下我们了解到其非凡的作 用:首先,它是建在洪水线以上,有利于围楼的排水;其次,紧密排放的鹅卵石相互卡住,不容易被敌人从外撬开,起到防御的功能;还有,这种结构能防止毛细现象,使地下水不至于沿墙脚向上渗,起到保护墙身的作用。 和福建的许多圆楼一样,花萼楼的墙也是通过板筑的方法将土一层一层垒起来的。所谓的板筑,就是先用木板平衡架起,再将土倒进板间,然后人工用重物将土舂紧。据当地人介绍,夯墙的用料是粘土、细石、竹筋或稻草等混合而成的,虽然材料是如此的简陋,但土墙却十分坚固,400年的历史也没有使它衰老。墙上只开小窗,达到防卫的要求。 土墙对外封闭,对内开放,解决了采光通风需要的通透与防御需要的封闭的矛盾,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向心性。 (2)大门和门厅 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然而,现在的铁皮因锈蚀得厉害而已经给拆下来了。大门内部一侧的土墙内藏有一条15×15cm,长约3米的木条,将其拉出插入另一侧的墙洞就成了坚实的门栓,真难以想象当时是如何将这么粗长的木条放置在墙里!福建的围楼在大门上甚至装有水幕机关,以防火攻;花萼楼却没有这样的结构,这是由于大门在重建时被拆掉了。 我们穿过大门进到门厅时,看到一个正方形的下凹地方。这样不是很不方便进出吗?我们感到很奇怪,后来询问屋里的人才知道,这个地方叫天井,其上是通透的,其下置有暗沟,有利于下雨时排水。(3)内部结构与祖堂 福建一般的围楼屋是一环的,少数有二环,甚至三环,但环与环之间不相连,以同心圆的形式组合而成。花萼楼就特别在它是三环 连在一起的,紧紧相套。它共有200多个房间,每一间房是并列的关系,在当时封建严酷的等级制度之下,它能做到这样,是难能可贵的。

最内环主要是住人,还有一部分养牲口,里面两环则主要做仓库使用。这与传统的福建围楼有较大的差别,如福建永定的承启楼,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为卧室。花萼楼内还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 祖堂位于内环正对大门位置,里面也有一个天井,上面开通,便于采光。据当地人说,祖堂和围拢屋的龙厅,是重要的风水位置,是龙脉所在,因而用于供奉祖先,同时也有较多的装饰。

3、与福建围楼屋的关系 由于花萼楼靠近边界,它深深受到了福建永定围楼屋的圆形结构的影响,而与梅州其他地方的围龙屋显得格格不入。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上面所述的三环合一体等。

二、方楼——泰安楼 泰安楼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我们乘坐汽车经过大埔县城时就已经远远地看到一座乌黑的石头建筑的雏形,那就是泰安楼。根据其简介,泰安楼大约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0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石方围楼。该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 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长49米,宽52.6米,高11米,呈四方形。墙身分三层,

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及内墙为砖墙,这与花萼楼有所不同,它的墙身大部分是由大鹅卵石和粘土混合砌成的,鹅卵石没有经过人工的打磨,却可堆成方方正正的形状,我们不能不感叹客家人的智慧与技术。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方石楼。楼正面有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窗眼密布。 从泰安楼的内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木架构,这种木架构属于中国古建筑中的穿斗式架构。 穿斗结构的柱子是直接升上去的,中间用穿枋联系,使其稳定,然后柱子端头是檩条来支撑瓦屋面。这种构架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这就使泰安楼内外的砖木融合在一起,经济稳当。 值得一提的是,泰安楼的第三层的走廊是设置在外部的,通过小窗与外部相连,这个走廊仿如一条地下通道,如果没有小窗的采光,就会伸手不见五指了。这样的设置,同样出于一个目的——防御,便于楼内的人把守,看哨。 泰安楼里面是左右对称的,中间有祖堂,两边住人,然而现在两边都改成厨房了,我们来到这里已经是傍晚,可以见到从烟囱飘出来的缕缕炊烟。中间的祖堂又采用了另一种木架构形式——抬梁式,抬梁式有以下特点:1.在柱顶或柱网上,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叠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2.相邻层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屋顶的骨架。 楼正面有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中堂书“祖宗功德”,陈列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侧设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将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族人读书求学的场所。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现仍可饮用。 泰安楼历史悠久,外观雄伟粗犷,布局科学合理,文化内涵丰富,是梅州市大埔县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 2002年7月17日,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县已将该楼和大东镇花萼楼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围龙式

一、围龙屋建筑历史与风格 自唐末五代之后,因为发生第二次中原汉族的大批南迁,乃至北宋后期,南来的客户已经超过当地的土著人户,而此时的文化、物质条件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客家民居的建筑也有所变革——由全封闭形式转向半封闭形式的“围龙屋”建筑,这种形式既保留了中原的宗族祠堂性质,同时又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美观实用的新形式的建筑物。 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或数十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它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结构类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两堂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一围龙及二围龙、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一般以中间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为基础,周围的围屋层层扩建自由组合。从一个屋的规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兴衰。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围龙屋的基本设施却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要包括:风水塘、禾坪、大门、斗门、伸手、正堂、花胎、龙厅、排水沟、游廊、天井、巷道、正屋、花厅、花阶、围屋、杂屋、厕所、畜棚等。关闭了通向外界的大门,这里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最多时100多户人家同住在一个大围龙屋内。

二、围龙屋建筑词汇 由于历史的长期积累,围龙屋在梅州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民居建筑了,我们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下十座,在考察和访问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从中归纳了围龙屋的一些基本特点。围龙屋的构造具有独特的防御和实用功能,同时还被赋予一定的迷信色彩。下面按围龙屋的廊、堂、厅等名称和位置(从下到上、由外及内),择重说明如下:池塘:屋前的池塘多为半月形,可用来蓄水防旱、养鱼灌溉、调节气温等,同时又是一道天然防线。池塘随围屋的扩建而扩大,宽度须得超过两个侧门边上的狗洞,才能保证风水不外流。斗门(外大门):通向里屋的两扇大门,分别叫左斗门和右斗门,也是客家文化最集中体现的一个部位。客家人源于河南正宗的中原汉族文化,在几次大迁徙的过程中一直都保留了尊礼重长,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这两扇斗门中更能体现出来。平时家中的左斗门是紧闭不能开启的,家人都是从右边的斗门进出,只有当家中来了身份显赫的高官贵族或者家中操办大喜事,如迎亲或族中长辈来临方可敞开大门迎接贵客,它象征客家人传统礼节,左右斗门的根本区别在于:左边的大门比右边的大门更高、更宽敞。左右伸手:客家人在建造房子时,首先是要考虑到风水格局,最为常用的一种叫太师椅形,根据椅形来划分屋子各部分:前有垫,后有靠,一边扶手,这样住在屋里的人就像坐在太师椅上,四平八稳,高高在上。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围龙屋正面大都不是平面的,左右两边总有往前凸出而建的房子。水井:客家民居有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功能,因此客家人在建房子的时候就要将日常所需考虑进去:建房子时不但把水井、菜地和养牲口的房子,而且把果树、鱼塘也一同圈入围屋里去,从而做到足不出户却可自给自足。确实,我们所参访的客家民居都无一例外地有一口水井。只是水井的位置会随着建筑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从考察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水井被安排在右伸手附近。禾坪:禾坪是全屋人公用的活动场所,平时晾晒稻谷,节日则用来舞龙、舞狮等。禾坪的宽度十分讲究,一般与正屋的高度相等,尺寸由特有的一种“鲁班尺”测量吉凶后来定。花阶:处于上堂和围屋之间的一块半圆形龟背状空地,这种造型有利于排水和灌溉。其坡面的斜度、形状和朝向也要由风水师依据建屋者的生辰八字合过来决定。较为讲究的花阶把两角做成三级台阶,据当地的管理员介绍,花阶的尺寸即使是少了或者多了一公分(一厘米)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气和屋主的财运等问题。过道廊(走廊):正屋与横屋、围龙与正屋的相连处。上面架着横栋盖瓦的游路,以避风雨,方便往来,故称“廊”。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不同位置的过道廊其高度也不相同,这也是由风水和下雨时雨水滴溅的高度所决定的。滴水的距离和角度设计经过精心设计,当雨水沿着屋檐滴到地上时,既不会溅着人,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房门前都会有高出收水地面的平台。上、中、下3堂:整队中轴线大门。上堂设祖宗牌位、祭祀香案。凡临终者,在此按男左女右规俗正寝归宗。中堂是意识、宴会的主要场地。下堂是婚丧大事时,锣鼓八音的乐坛和乔夫的席位。五方龙神:客家人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所以每座围龙屋在花胎与正屋交界的中心地方都会安放五个神位按五行八卦中的:金、木、水、火、土来排列,曰:“五方龙神”,其象征着整个屋的风水和寓意着其后代人丁兴旺而且在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花胎(也叫花头):在正堂后面与围屋中间的半月形(如龟背)空地,其上铺有鹅卵石,是生活服务空间,用于晒衣、洗菜、搁置杂物。龙厅:即是围龙屋的中轴线房间。它正对上堂祖神位,较两边的房子大些,平时是堆放公物如天井板、桌凳、锣鼓等的保管厅。风水树:每个围龙屋后都种植一圈树木,将围屋整个包住,俗称屋衣树,也就是风水树。围龙屋的基本风格特点离不开以上几点,另外,它不但建筑奇特,宏伟庞大,而且设计得极其精巧和科学,一些微小的细节都能说明客家人聪明与才智。排水沟:在正屋的正堂连接二个天井之间的排水沟设计如图: 客家人为什么把水渠设计成这样呢?客家人在建屋之时都已考虑到排水方面的问题,如果设计得不好容易造成积污、堵塞,所以客家人利用了水漩涡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每一个折角下面都放置一个水缸,在水缸里面再放置一个浮球,当水柱注入水缸时球就会旋转,从而产生涡流现象将流入水缸里的泥沙卷走,使水渠里常年保持畅通无沉积。这种结构不但有实用意义,而且还是风水术数中的一个部位,按顺序分别在每个水缸里放置了:笔墨、算盘、如意,喻意为他的后代首先要出读书人、文人,其次是生意人和当官的。防盗门与暗锁:客家有条谜语:“巴掌安宽,手臂安长,日里用不着,夜里一暗铺用到天光。”打一日常用品,这就是客家人的门锁。 围龙屋不但居住条件好而且防御系数也非常的高,每个大门都有两道防线,一是木栓门,二是木板门。因为白天的时候家里的男丁大多数都出去干活了,家里只有老人小孩,而家里的大门白天必须是敞开的,所以客家人就设计了一道防盗木栓门如图所示: 每个大门用五根木拴放进预留的孔里。通过拉动机关便可锁住,每扇木板门其内部都设有暗锁,当木栓穿过锁眼时,暗锁起作用,从外表是一点看不出来而且也摸不到的,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打开,从而起到防盗作用。

三、历史与现状: 围龙屋的建筑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点:一为同姓集资;一为族中海外经商成功者出资。从距今400年的清初到距今100年的民国,客家人不断从福建往广东梅州地区迁徙,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断兴建。此间随着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动荡变迁,屋子也由崭新到败落,整修,再败落,再整修。到了改革开放,社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今天,围龙屋又该如何叙述往日的荣耀?殿堂式

一、南华又庐建筑历史简介 在清末以前,嘉应州(梅州)民居多为低屋、次殿堂式平建筑。殿堂式建筑一般都表现为中原汉族府第门庭的风格。它采用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为先进的抬梁式和斗拱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左右对称,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和松口镇的源远楼等。 “南华又庐”的创建人潘祥初系有名的侨商。南口潘家原来在侨乡村有一座祖屋“南华庐”,是一座围龙屋,潘祥初发迹之后,在村里另觅土地,建造属于他这一支系的堂皇大屋,为不忘根本,就把新建的房子命名为“南华又庐”。

二、建筑词汇

1、屋名“南华又庐” 前面我们已经向读者介绍了“又”字的来源。而在我们考察的客家民居之中,称之为“堂”、“楼”的不计其数,当我们看到这一座建筑被命名为“庐”的时候,我们不禁请教屋内的管理者——屋主的孙子潘老先生。潘先生说,要有一定规模的才能叫“庐”,最起码要有二十个房间。

2、排水系统 客家建筑的排水系统一般都是明沟与暗沟互相结合的:在天井四周设有明沟,另有下水道通往暗沟,前面已经讲过了围龙屋的排水系统,而南华又庐的暗沟清理系统设计使用的却是有别于围龙屋的新奇方案。在暗沟里放置了几十条小龟,任由它们在交错的沟里爬行,同时也疏通了沟里的杂物;而且龟的寿命比较长,需求也简单,它们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并以沟里的小生物为食就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这给我们“动水不塞”的启示。

3、池塘

南华又庐不像一般的客家建筑,它前面没有一个半圆形的大水塘,但是却有围起过的痕迹,就此我们询问主人,他告诉我们,原来那里是围起来准备建水塘的,后来因为一个叔公出海时翻船,大难回到家后就大病不起,不久也便撒手人寰,为此家人特意把水塘填埋了。但用水和防火问题怎么解决呢?于是屋主就在屋里厨房旁边设了两个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

4、屋中之屋 南华又庐俗称为“屋中屋”,是因为它外表是一座完整的房屋,而其中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创建人潘祥初一共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各占一个堂屋,两边各有四屋,自左向右名称分别为:“中兴伊始、长发琪祥”。

5、亭台楼阁 下堂有一个类似古时候的戏台的鱼池,听说过去台下的水会转动,称为“风水轮”,以示风水的转动。 主人还特意带我们参观了屋后的碉堡,碉堡里有朝向不同方向的五个枪眼,另一边还有一个“葫芦眼”,它的作用一是做为枪眼,二还有观赏装饰的作用。 在一面墙边有倒塌的“走马楼”的痕迹,走马楼是天井之上连接两个房间的通道。 客家人男女、等级尊卑观念极为强烈,外围的房子都是住佣人或侍婢或放置柴木的杂房,内围才是住主人的。也许从孙百思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和读懂这一座气势非凡的客家民居。 南华又庐赞田心出大屋, 思考诚深远,是著名建筑, 八房各有屋。占地二十亩, 十八载建成。结构新奇独, 祥初公督促。栋高檐飞舞, 大屋有气派。亭台善布局, 壮丽夺人目。十厅九井誉, 誉满海内外。屋内有园屋, 观光知未知。屋后大果园, 百年今相聚。屋右栽花木, 泪飞不是哭。饮用水长流, 子孙要立志。广场真不俗, 多为民造福。中西合璧式

一、建筑历史 民国时期的建筑于之前的建筑相比,则各有风貌,更具特色。这大概因为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漂泊海外的客家游子们在国外经商致富,不忘故土,眷恋民族的传统生活,荣归故里后置田建屋。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围龙屋或堂横屋的平面布局,又参照了南洋的建筑风格,局部稍作改动,门窗、厅堂加之西式装修,特别是增设阳台的做法,使古老深沉的传统建筑焕发出清新的气息。以下我们就以联芳楼为代表讲讲这种客家民居建筑。

二、建筑简介 联芳楼坐落于梅县白宫镇富良美村。它是清末民初由旅居印尼的侨胞丘麟祥、丘星祥兄弟合资兴建的。这栋楼房从1928年开始规划,1931年开始正式动工,历经3年耗资24万光洋建成。水泥、钢筋、石灰等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直接由国外购进。楼名取“五叶联芳华①”而来。 从外观上看,我们简直就不相信它是中国的民居建筑,联芳楼就像一座西式别墅,与周围的传统客家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联芳楼右边不远处就是一座典型又保存完整的围龙屋——棣华居,在不和谐中却透着和谐。

联芳楼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总占地面积有36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98间。四周以建筑物环成“围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其楼面精妙绝伦的雕塑,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户顶端,都装置着匀称的各种动物、花草浮雕,大大小小不下一二百幅,钟楼上端既有雄鹰展翅,天使临门等有浓郁西方建筑风格的塑像,又有狮子滚球,双龙夺宝等典型中式建筑特色的雕像。 纵观整座楼面,富丽堂皇。“围屋”内,分建房室一百多间,“十厅九井,三堂四廊”。最后是一间长长的枕头屋。堂、厅、房间、走廊、天井、楼上楼下,设计十分巧妙。屋内的屏风、立柱、房梁都有以牡丹、凤凰等民族传统图案为主题的装饰,镶金配木门,掉漆的屏风更显示出了此楼的悠久历史。就连楼梯转角平台的地板上都有以凤凰、麒麟为主题的雕刻装饰,更显此楼主人当时的富有风光。

整座联芳楼表现出浓郁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传统客家建筑形式与现代西方建筑内容的融合体,印证了梅州市“华侨之乡”的美名。

三、与福建客家民居对比 在闽南侨乡也到处可见“洋楼式”的民居建筑。它们具有和梅州的类似的建筑背景:都是在辛亥革命后不少华侨还乡定居而兴建的,普遍具有骑楼式房屋、花瓶式栏杆、西洋式柱廊、平屋顶兼作活动空间,都颇具开放性,但却保留传统的布局、封火山墙的曲线和对比强烈的色彩。 另外,与梅州不同的是,福建具有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深水良港和岛屿,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福建历史上出现东方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商贸和文化的交流,使得福建民居明显地刻上海洋文化的痕迹。所以中西合璧成为了福建沿海民居的一大特点。 如福建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就是中西合璧式客家建筑的典型。如果说联芳楼是“外西内中”的话,振成楼就有“外土内洋,中西合壁”之风。外环楼乃架梁式土木结构,内环楼却是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为土楼中所罕见。另外由于永定最吸引人的就是圆形土楼,因此它的中西合璧也主要体现在土楼建筑上,梅州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后多为将弧形的围龙和花头部分变成了长条形、直线形,横置如枕,当地人称“枕头屋”。

二、维修与保护问题 当当地居民被问及自己老屋的保护问题时,都显得无可奈何,眼看自己差不多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因岁月的流逝而一天一天衰落下去却无能为力,不禁感到伤心;即便是有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这些极有历史价值的老屋。我们也深受感染,希望有人能早日发现这些老屋的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重新修葺,让它门重放光辉,但我们不能不担心的是,修葺后的围龙屋还能保持它那种特有的韵味吗,还能保持它那种独特的性格吗? 下面我们再以泰安楼为例:

1、“西湖公园”——守护天使 为保护这座著名古楼,同时也为游客及民众提供一个充满浓郁客家风情的文化场所,大埔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于2004年6月3日动工兴建大型保护公园——西湖公园。保护公园建成后,有关部门计划在该楼展出客家人生活生产工具及有关场景,使之成为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2005年1月公园开放,我们去的时候已经看到有几间空置的房间挂、摆着不少展品。楼顶屋檐也被修葺一新,围墙和其他旅游设施仍在修建。

2、“保护”背后的隐情 修建的西湖公园似乎成了泰安楼的守护天使,给它一道防护的篱笆。然而,群众的心声是真实的,让我们听听泰安楼居民的看法。 住在二楼的一位老伯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他告诉我们,他已经60岁了,没有固定的工作,在西湖公园计划实施之前一直靠种田为生。他的老婆生病卧床,家里还有一个11岁的独女。他给我们一个信息:政府在公园简介里面介绍说“荒地变公园”,其实泰安楼周围原来是一片片的水田,老伯以及泰安楼附近的居民祖祖辈辈耕作在这片水田之上。而当“西湖公园”的计划摆出来以后,政府开始向他们征地,并承诺征地之后会给他们安排,然而按照老伯所说,政府征地后却并没有履行“安排”的承诺,只给了他们一人一万多的补偿金,如今他们家徒四壁,我们也为他们渺茫的未来担忧。(1)安土重迁——无辜与无奈 泰安楼如今只剩下十几户人家,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泰安楼展厅的对外开放,这些居民都必须面临搬迁的选择。我们问老伯,愿不愿意搬出去,他说,如果政府处理得当的话,他是愿意搬出去的。然而就目前为止,已经搬出去的人家都是比较富裕的,他们已经在外面买了房子,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的、像老伯这样的贫困家庭。他们没有能力、没有资本在外面买房子,只能留下,对他们来说,困难的不是搬出去,而是该搬出去后何去何从。面对这个问题,老伯一脸无奈。(2)宽容与理解 自己的祖屋被开发作旅游景点,要接纳四方的游客,曾经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泰安楼的居民们没有怨言吗?对此老伯表示了极高的宽容和理解,他说其实在这里开展室,好处还是蛮多的: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客家文化,以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公园和楼正式开放后,他们也不是一点好处都得不到的,政府的门票收入将会有一部分分成给他们„„所以,不管是无奈也好,乐意也罢,住在屋里的人们普遍都是接受并欢迎游客们的参观的。

3、保护?破坏? 谈到在楼内开设展览间,泰安楼的居民无不心怀担忧。政府想要保护文物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往往忽略了许多后续的问题。老伯说道:泰安楼作为大埔文化的展廊对外开放以后,他们最担忧的就是由于游览者的不注意而破坏了这座建筑。比如小孩子会蹦蹦跳跳,这对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木楼板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有些游客还有可能随地吐痰或者扔垃圾等不道德行为。旅游区的开发,给当地带来经济的腾飞同时,如果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管理措施,也会带来严重的景点破坏,素有“华北天然植物园”和“植物基层库”美称的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山西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三、传承与发展 客家民居建筑作为汉族五大传统住宅形式之一,是迫切需要后代的保护和传承的。可是如今不少的梅州人都搬离了这些传统民居,被搬离的祖屋又缺乏照顾,破损严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民居的破坏可以说是最严重的。现在的客家人,对自己祖屋建筑的功能、艺术和技术等的知识已经知之颇少,不少人把围龙屋与客家民居建筑等同在一起,更不用说建造出如此考虑周到、做工考究的建筑来了。这多少给人“前人种谷后人摘”的意味。 由宝丽华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在梅县新县城修建的大新城围龙居,按照我们前面对客家民居建筑的分类严格来讲,其实是仿造客家民居中的圆土楼而建的多层商品房,内部形制与围龙屋完全不同。可是市民们都被误导了,他们都把这个“围龙居”称为“新式围龙屋”。

下图是在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的围龙大酒店,和大新城围龙居一样,建造的时候都已经放弃了客家民居建筑本身的功能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因此,如何把客家民居建筑这种特殊的客家文化传承下去,并继续发展发扬,成了专业人士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初围龙屋的建筑资金主要有两点来源:一为同姓集资;一为族中海外经商有成者出资。从距今400年的清初到距今100年的民国,客家人不断从福建往广东梅州地区迁徙,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断兴建。此间随着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动荡变迁,屋子也由崭新到败落,整修,再败落,再整修。到了改革开放,社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今天,围龙屋又在如何叙述他往日的荣耀。

四、小结 目前梅州的民居建筑以极具传统特色的围龙屋居多,但是由于数量不少,加之农民居住的需要,我们所参访的围龙屋中几乎没有一座是仅供参观考察的,我们的参访不免打扰了当地居民的宁静生活,但他们仍然友善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在梅县南口镇、白宫镇参访民居时,居民们更是非常热情地协助我们,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我们才得以深入了解围龙屋的建筑精髓和所蕴含的浓郁的客家文化。 从功能性上来说,它体现了客家先民强烈的排他性。 从技术性上来说,如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建筑技巧和风水,可以看出客家先民建造他们的房子时所用到的全面的建筑思维。当时的生产力并不高,然而从建筑用地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瓦的烧制,到水渠的设计挖掘,楼房的搭建,都是客家先辈们经过精心的思考和勤劳的双手做出来的。从艺术性上来说,无论是木雕还是石雕,都那么精美绝伦,而雕刻的精美度也极大地反映了建造者的家庭富裕状况。 参考资料:1 李柏林编著 《梅州史迹纵览》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2 黄汉民 《客家土楼民居》 福建教育出版社3 谢重光 《闽西客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注释:① 晚宋的石溪心月《墨梅一题序》:“„„顷在四明同清凉范长老游大梅,或索和花光师墨梅十题,题曰悬崖放下,曰绝后再苏,曰平地春回,曰淡中有味,曰一枝横出,曰五叶联芳,曰高下随宜,曰正偏自在,曰幻花灭尽,曰实相常圆。”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共2篇)]篇1:关于梅州客家民居建筑保护规划

关于梅州客家民居建筑保护规划

作者:陈玉宁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

万秋楼位于梅县新城,建于1930年,为两层高建筑。占地总面积约4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万秋楼因经年久月空置缺乏管理破败,直至2003年11月,客籍台商购得万秋楼,斥资修缮万秋楼作为餐厅、茶馆使用,逐步发展成为客家文化休闲中心。现正重点作为接待台胞的联络点,以增进梅台两地文化沟通。 建筑首层的上、中、下三堂作为主要的内部公共空间,为休息、展示之用。最外侧的左右各一条杠屋则作为洗手间和辅助用房使用,两侧的堂屋间以及横屋作为餐厅包间。为保护原有格局,酒楼在原有建筑的后侧独立设置厨房,围龙的首层则作为主要的服务用房,龙厅处设置总服务台。建筑的二层则主要是作为餐厅、茶座使用。在整个修整工程中,有 100多根腐朽的栋梁被抽换,使建筑整体结构得到了改善[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共2篇)]和加固。装修设计保持原万秋楼风格,房间内装修也一律采用仿古设计。

从建筑本体的规划保护利用方面来看,建筑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建筑外立面基本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修复和保护;建筑内部在保持基本格局和尺度的基础上,根据功能需求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新增的结构构件、装饰、家具等在尺度、色彩、风格上与原建筑风格协调统一,既可以达到装饰效果又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从实用功能来看,充分利用了建筑的区位优势、历史背景和自身条件,将其作为文化、餐饮、茶艺等交流的场所,提升了该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价值。

2.2 实例2:“承德楼”

“承德楼”位于梅江区三角镇,始自885年奠基至1896年完工,是梅州市内最典型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围龙屋之一。该建筑为三堂两横一围龙的形制,占地面积3780平方米。目前主要作为一家以制作正宗传统客家美食为主,集文化、娱乐、休闲、美食为一体的旅游饭店,经营已经近30年。

建筑首层以居住、展示、服务功能为主;两侧的堂屋间和横屋则作为屋主一家以及酒楼工作人员居住、休憩的场所;围龙部分则是作为家庭的厨房、卫生间以及酒楼辅助用房使用,龙厅间空置;酒楼的厨房则设置在紧邻围龙外侧的新建建筑中;禾坪两侧的“左右伸手”则作为客家农家用具展示厅以及卫生间使用;二楼除厅堂作为休息和展示之用外,其他房间均作为餐厅包间使用。

从客家民居建筑保护规划方面来看,客家民居建筑的空间格局和立面风貌基本维持原有状态;在局部有加建改建,使用部分现代材料,对整体风貌有一定影响;局部结构、材料、色彩、装饰上稍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建筑作为餐饮建筑也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从规划利用模式来看,这种家庭经营性的模式在梅州地区较为值得推广,对保存民居中的传统生活方式,发挥其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有着积极意义。

3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保护规划的建议

建议:(1)转变保护利用观念。1)从“拆旧建新”到“保护利用”。各级政府、民众都应树立起保护意识,认识到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意义和普遍价值,形成广泛的保护共识。2)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保护”。民居建筑因生活而存在,它们是活态的、变化的物质载体,在保护建筑本体的同时,应注重保护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3)从“单体保护”到“整体保护”。村落中的民居建筑与山水环境共同构成有机的整体。因此,除了文保单位和重要建筑外,对它所依存环境进行整体的保护规划也不容忽视。

(2)加大政策法规建设。法规建设是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保护规划的前提,各地必须加大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并对民居建筑的认定设定标准和程序、保护原则和措施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将民居建筑保护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也要重视民风民俗,这对于保护传统村落和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扬。

(3)完善保护技术体系。梅州地区的客家民居建筑目前并没有形成适宜的保护规划技术体系,导致了大量民居在使用、保护过程中造成了各种形式的破坏。因此,梅州市应学习北京、上海、天津、丽江等城市的经验,为规范和指导相关行为,可在保护法令之外尽快制定客家民居建筑的保护规划标准、技术条例或规程。

4 结语

传统民居建筑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及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平衡,也涉及到管理部门、开发商、居民和相关研究者的价值观调和利益分配,多种因素相互制约最终成为一个综合性难题。研究客家民居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使其在合理利用中长盛不衰,为客家文化和历史传统传承发扬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梅州传统民居现状与保护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唐琳.梅州客家民居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黄璐.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梅州客家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4]林智敏.对梅州传统客家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山西建筑》, 2006

篇2:梅州客家农村民居建筑风格

梅州市客家农村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和建筑艺术上的融合,能反映出梅州客家的生活历史和所处的环境。最早的代表是高层围楼,它是客家人来到南方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其建筑形式是呈圆柱状、碉堡式、全封闭型的高大建筑。最高的围楼有

四、五层,高达十到二十米,里面有许多房间组成,多达

三、五百间,可供数十户至上百户的大家族聚居。这种围楼多见于闽粤赣边境山区,如大埔的和村、埔北英歌山、茶阳太宁等地仍可见这些民居。围龙屋是稍后期的典型客家农村民居建筑。它跟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汉族民居的五大特色。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讲究座北向南,结构形式一般按堂、横单元组合成大小不同的住宅,如二堂二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两围龙。在平面布局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左右对称,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堂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组成一个太极形整体,屋后种风围树。比较好地解决了通风、采光、排水和环境生态平衡问题。其它各式民居建筑形式,如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飞、殿堂式等,则是根据不同时期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相应有所变化。近代受海外华侨的影响,吸收了一些西洋建筑艺术风格,同时又保留了客家民居的传统结构,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如梅县白宫的联芳楼、洋坑的六杠楼和南口的南华又庐等,形成了梅州侨乡风情的一大特点。 梅州农村民居绝大部分选在山间平地、沿河两岸、或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地方。房间布局紧凑,力争良好的通风和向阳条件,前景力求开阔。因地制宜,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林木、山水紧密结合,把生活和生态、人工和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也有它的科学哲理。 民居中绝大部分是平房,平面方整,外墙少开窗,开小窗,窗台高出人头,这样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在房间的尺度上反映出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功能需要;大面积厅堂是户内活动中心,也是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地方;把活动频繁的厨房、工具杂物间、家禽舍放在前院。而把睡房、仓库放在较清洁的后院。大小厅堂、房间功能划分明确,尺度比例适合,符合实际需求。这样既适应了山区潮湿、多雨的特点,又[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共2篇)]卫生、通风。

在旧民居中,天井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户内的室外活动空间场所,又是厅堂的采光、通风来源,也是打井吸水、地面排水、晒衣服、院内绿化和家禽饲养的地方。同时,利用栏杆、屏风、漏窗、门洞等,合理地安排好天井与厅堂、天井与房间之间的空间组织,加快空气流通,调节室内外的温差,起到了一股微小气候的调节作用,使室内产生一种凉快的感觉。 鉴于梅州市雨水多,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因此,在民居建筑中必须考虑到防潮湿的问题。采用了大屋顶、高台基,加大地面排水坡度等办法。

旧民居建筑的材料,外墙一般用泥坯,红泥石灰沙浆砌杉木桁,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用石灰及灰色砖墙,天面挂灰瓦;以块石铺砌台阶,砌石墙脚、石门夹;天井、晒台选用石条、石头或混凝土材料。梅州民居建筑选用地方材料,低材高用,不求奢华,线条简洁,色彩淡雅,经济实用。

从梅州客家民房建筑中可以看到客家民居建筑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

一是四合院中轴线的圆形平面布局。客家民居建筑,从开敞的圆形建筑,逐渐按堂和横为单元组成的四合院。今天所见的围龙屋就是以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建筑的。 二是因地取舍、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客家先民多聚居山区,利用丘陵山坡等自然环境建造住宅。如围龙屋就是利用山坡环境建造的。它前低后高,便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前有池塘,可积水防火,后有风围树,可护坡防险。

三是大屋顶、高台基和玲巧的屋身。客家人有聚居好客的特点,其建筑都是大屋顶。为排水和防御风雨对屋身的破坏,屋顶采用悬山顶式,有深远的屋檐,两屋斜坡汇合处用龟形建造。高台基是防潮之需要。

四是以木材为主的结构。客家民居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石泥等。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框架和成组斗拱的出现,木材需要量不断增加。客家人多住山区,取材便利是其优越条件。

五是绘画复杂,色彩浓重。客家民居建筑以木材为主,在绘画、雕刻部分加上油漆装饰,目的是保护建筑木材。绘画复杂,喜欢山水花鸟交错,大红大绿,色彩浓重,反映了客家人文化水平,意识形态的习俗和嗜好。

过去农村住宅相互邻贴,建筑密度高,过道狭窄,阴暗面大,但是居民中大部分是平房,人口居住密度并不太大。自然村以出勤半径3至5公里内选址。三五百户为一村,或以姓氏同聚成村,人口不致过分集中。保持了氏族大家庭和睦共处的谧静和谐气氛。

从现代的角度看,旧农村民居住宅有些不尽合理:二三米宽的狭窄路道;小面积的窗户;户与户之间高墙分割、相互对立;互不牵连的独立环境,形成了封闭的自我生活空间;向北山墙不开窗,甚至是临街主面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是这堵墙为厅堂的正面主墙,放神龛、祀祖祭台,被视为神圣不容破坏的地方,也有些人认为开了北窗,吃西北风不好兆头。这种习俗,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合理解决。

近年来,梅州农村人口结构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多种经营,从事副业、文化、商业、服务业等多种活动,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趋向多样化;梅州广大华侨、港澳同胞纷纷回乡建房,对旧的居住环境要求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镇城市化建筑推动了农村民居建筑的现代化。这样使梅州民居建筑形式和风格发生了变化。

第16篇: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前言:

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的南口镇最为集中。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

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

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只是可惜老屋的主人亦认识到房屋的价值,自行加收了2元到5元不等的门票;举例:棣华居、联芳楼、南华又庐

4、政府收购老屋周围的农田,兴建以此屋为主题的“保护公园”。原建筑依原样修复并仍有原居民居住。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既能保护旧建筑的又能传扬客家文化,但其中因生活贫困而无法搬出的居民只得到少量的补偿,且因此失去了农田也就是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着实令人担忧;举例:泰安楼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血缘的亲情也在不断被冲淡。新一代的客家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大城市,向往一切新生事物,族群聚居的古老围屋渐渐空旷荒芜。社会的繁荣安定,也决定了以防守为目的的客家围屋必须退出历史舞台。但前人留下的宝藏不能在我们手中被摧毁埋葬,不管是为了保存悠久的客家文化,还是为了保持城市的延续性,抑或是……我们都得保证这份宝藏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供子子孙孙瞻仰,回忆。

关键词:梅州 客家 民居 建筑 围龙屋 土楼 围屋

基本路线与行程

2005年1月14日

下午三点到达梅州火车站,休顿片刻之后,首先参观了位于梅县新县城的一座围龙屋——济济楼,以及济济楼对面正在修建的集客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围屋——大新城围龙居。紧接着来到了梅县程江镇夏万秋村的万秋楼——已被台湾一老板购买并改建成为酒楼。

2005年1月15日

中国围龙屋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广东省梅县,而南口镇侨乡村是最典型的一个村落,这里的客家围龙屋保存得最多、最完整,我们在车上一路过来就能看到散布在山脚那一座接着一座的围龙屋和杠式围楼,而且南口的民居大都以“庐”命名。在当地人的指示下,我们找到了侨乡村远近驰名的“屋中屋”——南华又庐,还参访了南口其它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如锦华庐、塘肚村最古老的品一公祠(具有300多年历史)等。随后经过艰难的问索参访了梅县白宫镇新联村中西合璧的联芳楼和典型的围龙屋建筑——棣华居。

2005年1月16日

梅州市大埔县位于韩江中上游,东连福建平和、北接福建永定,因此这里的客家民居比起梅县的来要更有特色。事实上,大埔的客家民居已经综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客家的建筑特色,这里民居建筑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被誉为“客家建筑大观园”。

很遗憾,由于时间(一天)和路程(从梅县到大埔的大东镇有一百多公里)的限制,我们翻山越岭急匆匆地参访了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和湖寮镇县城龙岗村的泰安楼,其中还在回途一栋颇具特色的“上下门楼”——景足东南民居前停留了片刻。

2005年1月17日

这天主要行程是观光。下午到达梅州城区东山小溪唇的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在人境庐旁边发现了一座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恩元第”。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正门并不是开在建筑物中轴线上,二是在其左边,从下天井右边深入还别有洞天,竟然还存在另外一个上下堂,建于“人境庐”之后,由于空间上要配合人境庐,或者是家族扩大的需要,只能在人境庐之后建房,这样无规则形状的建筑在梅州并不常见,傍晚我们到已经改装为围龙屋(星园)酒店的承德楼考察。与此同时我们的梅州之行也就此告一段落。

梅州地理概述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全境“七山二水一分田”,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的美称,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作为广东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二年级的学生,我们此次梅州之行就以客家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者——客家民居建筑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具体情况报告

一、梅州客家民居分类及其代表建筑介绍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加上来自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但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人情,更影响了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形式。因此梅州市的客家民居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其中包括了:围楼式、围龙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凤楼式、走马楼式、纵列式、四点金式、穿堂式、锁头式、下山虎式等等。而这其中更是以“围龙式”享誉中外,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有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下面我们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和所见所得,就其中的五种进行详细的建筑分析和介绍

围楼式

围楼式的民居建筑有方形围楼和圆柱形围楼两种风格。它是客家人来到梅州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多见于闽、粤、赣边沿山区,流传时间较长,其特点:宏伟壮观,聚式群居,便于防守自卫,是目前粤东北客家地区土围楼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与长方形围楼相比,圆柱形围楼除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之外,其结构大致相同,但是这种建筑早已被前人所淘汰,现在丰顺和大埔两县毗邻的福

建山区和大埔的英雅山还留存有部分这样的建筑物。该建筑亦被认为“世界四大民居建筑”之一。

一、圆楼——花萼楼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也即是靠近广东和福建的边界处,我们足足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经过了崎岖曲折的山路才来到这座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的圆形土楼。它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广东土楼之最的称号。

1、周围环境与概况

花萼楼四周都是葱绿的高山,一条小河从旁蜿蜒而过。我们沿着刚修不久的为参观此楼的游客专门修建的盘山公路百步九折了十几分钟才豁然开朗地看到了这座宏伟的建筑,而在这之前,这里是极为封闭的盆地,与外界联系极少, 这也

是花萼楼经历了如此长的时光冲刷仍能保持原样和那么晚才被发现的原因。这座圆楼的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后来加建的楼房,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的聚落。

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三环连成一体,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

2、花萼楼的建筑词汇

(1)土墙和卵石墙脚

远望花萼楼,其造型之优美让人赞叹不已,难怪日本学者茂木靖一郎教授称此类土楼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土筑的墙体不仅取材方便、适应环境,更能使居民居住舒适,冬暖夏凉。花萼楼的墙脚是利用河边的大鹅卵石拼砌而成的,在当地居民们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之下我们了解到其非凡的作 用:首先,它是建在洪水线以上,有利于围楼的排水;其次,紧密排放的鹅卵石相互卡住,不容易被敌人从外

撬开,起到防御的功能;还有,这种结构能防止毛细现象,使地下水不至于沿墙脚向上渗,起到保护墙身的作用。

和福建的许多圆楼一样,花萼楼的墙也是通过板筑的方法将土一层一层垒起来的。所谓的板筑,就是先用木板平衡架起,再将土倒进板间,然后人工用重物将土舂紧。据当地人介绍,夯墙的用料是粘土、细石、竹筋或稻草等混合而成的,虽然材料是如此的简陋,但土墙却十分坚固,400年的历史也没有使它衰老。墙上只开小窗,达到防卫的要求。

土墙对外封闭,对内开放,解决了采光通风需要的通透与防御需要的封闭的矛盾,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向心性。

(2)大门和门厅

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然而,现在的铁皮因锈蚀得厉害而已经给拆下来了。大门内部一侧的土墙内藏有一条15×15cm,长约3米的木条,将其拉出插入另一侧的墙洞就成了坚实的门栓,真难以想象当时是如何将这么粗长的木条放置在墙里!福建的围楼在大门上甚至装有水幕机关,以防火攻;花萼楼却没有这样的结构,这是由于大门在重建时被拆掉了。

我们穿过大门进到门厅时,看到一个正方形的下凹地方。这样不是很不方便进出吗?我们感到很奇怪,后来询问屋里的人才知道,这个地方叫天井,其上是通透的,其下置有暗沟,有利于下雨时排水。

(3)内部结构与祖堂

福建一般的围楼屋是一环的,少数有二环,甚至三环,但环与环之间不相连,以同心圆的形式组合而成。花萼楼就特别在它是三环 连在一起的,紧紧相套。它共有200多个房间,每一间房是并列的关系,在当时封建严酷的等级制度之下,它能做到这样,是难能可贵的。

最内环主要是住人,还有一部分养牲口,里面两环则主要做仓库使用。这与传统的福建围楼有较大的差别,如福建永定的承启楼,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为卧室。花萼楼内还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

祖堂位于内环正对大门位置,里面也有一个天井,上面开通,便于采光。据当地人说,祖堂和围拢屋的龙厅,是重要的风水位置,是龙脉所在,因而用于供奉祖先,同时也有较多的装饰。

3、与福建围楼屋的关系

由于花萼楼靠近边界,它深深受到了福建永定围楼屋的圆形结构的影响,而与梅州其他地方的围龙屋显得格格不入。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上面所述的三环合一体等。

二、方楼——泰安楼

泰安楼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我们乘坐汽车经过大埔县城时就已经远远地看到一座乌黑的石头建筑的雏形,那就是泰安楼。根据其简介,泰安楼大约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0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石方围楼。该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

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长49米,宽52.6米,高11米,呈四方形。墙身分三层,

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及内墙为砖墙,这与花萼楼有所不同,它的墙身大部分是由大鹅卵石和粘土混合砌成的,鹅卵石没有经过人工的打磨,却可堆成方方正正的形状,我们不能不感叹客家人的智慧与技术。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方石楼。楼正面有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窗眼密布。

从泰安楼的内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木架构,这种木架构属于中国古建筑中的穿斗式架构。

穿斗结构的柱子是直接升上去的,中间用穿枋联系,使其稳定,然后柱子端头是檩条来支撑瓦屋面。这种构架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这就使泰安楼内外的砖木融合在一起,经济稳当。

值得一提的是,泰安楼的第三层的走廊是设置在外部的,通过小窗与外部相连,这个走廊仿如一条地下通道,如果没有小窗的采光,就会伸手不见五指了。这样的设置,同样出于一个目的——防御,便于楼内的人把守,看哨。

泰安楼里面是左右对称的,中间有祖堂,两边住人,然而现在两边都改成厨房了,我们来到这里已经是傍晚,可以见到从烟囱飘出来的缕缕炊烟。中间的祖堂又采用了另一种木架构形式——抬梁式,抬梁式有以下特点:1.在柱顶或柱网上,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

层缩短,层间叠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2.相邻层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屋顶的骨架。

楼正面有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中堂书“祖宗功德”,陈列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侧设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将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族人读书求学的场所。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现仍可饮用。

泰安楼历史悠久,外观雄伟粗犷,布局科学合理,文化内涵丰富,是梅州市大埔县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

2002年7月17日,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县已将该楼和大东镇花萼楼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围龙式

一、围龙屋建筑历史与风格

自唐末五代之后,因为发生第二次中原汉族的大批南迁,乃至北宋后期,南来的客户已经超过当地的土著人户,而此时的文化、物质条件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客家民居的建筑也有所变革——由全封闭形式转向半封闭形式的“围龙屋”建筑,这种形式既保留了中原的宗族祠堂性质,同时又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美观实用的新形式的建筑物。

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或数十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它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

结构类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两堂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一围龙及二围龙、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一般以中间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为基础,周围的围屋层层扩建自由组合。从一个屋的规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兴衰。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围龙屋的基本设施却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要包括:风水塘、禾坪、大门、斗门、伸手、正堂、花胎、龙厅、排水沟、游廊、天井、巷道、正屋、花厅、花阶、围屋、杂屋、厕所、畜棚等。关闭了通向外界的大门,这里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最多时100多户人家同住在一个大围龙屋内。

二、围龙屋建筑词汇

由于历史的长期积累,围龙屋在梅州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民居建筑了,我们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下十座,在考察和访问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从中归纳了围龙屋的一些基本特点。围龙屋的构造具有独特的防御和实用功能,同时还被赋予一定的迷信色彩。下面按围龙屋的廊、堂、厅等名称和位置(从下到上、由外及内),择重说明如下:

池塘:屋前的池塘多为半月形,可用来蓄水防旱、养鱼灌溉、调节气温等,同时又是一道天然防线。池塘随围屋的扩建而扩大,宽度须得超过两个侧门边上的狗洞,才能保证风水不外流。

斗门(外大门):通向里屋的两扇大门,分别叫左斗门和右斗门,也是客家文化最集中体现的一个部位。

客家人源于河南正宗的中原汉族文化,在几次大迁徙的过程中一直都保留了尊礼重长,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这两扇斗门中更能体现出来。平时家中的左斗门是紧闭不能开启的,家人都是从右边的斗门进出,只有当家中来了身份显赫的高官贵族或者家中操办大喜事,如迎亲或族中长辈来临方可敞开大门迎接贵客,它象征客家人传统礼节,左右斗门的根本区别在于:左边的大门比右边的大门更高、更宽敞。

左右伸手:客家人在建造房子时,首先是要考虑到风水格局,最为常用的一种叫太师椅形,根据椅形来划分屋子各部分:前有垫,后有靠,一边扶手,这样住在屋里的人就像坐在太师椅上,四平八稳,高高在上。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围龙屋正面大都不是平面的,左右两边总有往前凸出而建的房子。

水井:客家民居有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功能,因此客家人在建房子的时候就要将日常所需考虑进去:建房子时不但把水井、菜地和养牲口的房子,而且把果树、鱼塘也一同圈入围屋里去,从而做到足不出户却可自给自足。

确实,我们所参访的客家民居都无一例外地有一口水井。只是水井的位置会随着建筑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从考察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水井被安排在右伸手附近。

禾坪:禾坪是全屋人公用的活动场所,平时晾晒稻谷,节日则用来舞龙、舞狮等。禾坪的宽度十分讲究,一般与正屋的高度相等,尺寸由特有的一种“鲁班尺”测量吉凶后来定。

花阶:处于上堂和围屋之间的一块半圆形龟背状空地,这种造型有利于排水和灌溉。其坡面的斜度、形状和朝向也要由风水师依据建屋者的生辰八字合过来决定。较为讲究的花阶把两角做成三级台阶,据当地的管理员介绍,花阶的尺寸即使是少了或者多了一公分(一厘米)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气和屋主的财运等问题。

过道廊(走廊):正屋与横屋、围龙与正屋的相连处。上面架着横栋盖瓦的游路,以避风雨,方便往来,故称“廊”。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不同位置的过道廊其高度也不相同,这也是由风水和下雨时雨水滴溅的高度所决定的。滴水的距离和角度设计经过精心设计,当雨水沿着屋檐滴到地上时,既不会溅着人,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房门前都会有高出收水地面的平台。

上、中、下3堂:整队中轴线大门。上堂设祖宗牌位、祭祀香案。凡临终者,在此按男左女右规俗正寝归宗。中堂是意识、宴会的主要场地。下堂是婚丧大事时,锣鼓八音的乐坛和乔夫的席位。

五方龙神:客家人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所以每座围龙屋在花胎与正屋交界的中心地方都会安放五个神位按五行八卦中的:金、木、水、火、土来排列,曰:“五方龙神”,其象征着整个屋的风水和寓意着其后代人丁兴旺而且在各行各业人才辈出。

花胎(也叫花头):在正堂后面与围屋中间的半月形(如龟背)空地,其上铺有鹅卵石,是生活服务空间,用于晒衣、洗菜、搁置杂物。

龙厅:即是围龙屋的中轴线房间。它正对上堂祖神位,较两边的房子大些,平时是堆放公物如天井板、桌凳、锣鼓等的保管厅。

风水树:每个围龙屋后都种植一圈树木,将围屋整个包住,俗称屋衣树,也就是风水树。

围龙屋的基本风格特点离不开以上几点,另外,它不但建筑奇特,宏伟庞大,而且设计得极其精巧和科学,一些微小的细节都能说明客家人聪明与才智。

排水沟:在正屋的正堂连接二个天井之间的排水沟设计如图:

客家人为什么把水渠设计成这样呢?客家人在建屋之时都已考虑到排水方面的问题,如果设计得不好容易造成积污、堵塞,所以客家人利用了水漩涡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每一个折角下面都放置一个水缸,在水缸里面再放置一个浮球,当水柱注入水缸时球就会旋转,从而产生涡流现象将流入水缸里的泥沙卷走,使水渠里常年保持畅通无

沉积。这种结构不但有实用意义,而且还是风水术数中的一个部位,按顺序分别在每个水缸里放置了:笔墨、算盘、如意,喻意为他的后代首先要出读书人、文人,其次是生意人和当官的。

防盗门与暗锁:客家有条谜语:“巴掌安宽,手臂安长,日里用不着,夜里一暗铺用到天光。”打一日常用品,这就是客家人的门锁。

围龙屋不但居住条件好而且防御系数也非常的高,每个大门都有两道防线,一是木栓门,二是木板门。因为白天的时候家里的男丁大多数都出去干活了,家里只有老人小孩,而家里的大门白天必须是敞开的,所以客家人就设计了一道防盗木栓门如图所示:

每个大门用五根木拴放进预留的孔里。通过拉动机关便可锁住,每扇木板门其内部都设有暗锁,当木栓穿过锁眼时,暗锁起作用,从外表是一点看不出来而且也摸不到的,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打开,从而起到防盗作用。

三、历史与现状:

围龙屋的建筑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点:一为同姓集资;一为族中海外经商成功者出资。从距今400年的清初到距今100年的民国,客家人不断从福建往广东梅州地区迁徙,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断兴建。此间随着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动荡变迁,屋子也由崭新到败落,整修,再败落,再整修。到了改革开放,社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今天,围龙屋又该如何叙述往日的荣耀?

殿堂式

一、南华又庐建筑历史简介

在清末以前,嘉应州(梅州)民居多为低屋、次殿堂式平建筑。殿堂式建筑一般都表现为中原汉族府第门庭的风格。它采用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为先进的抬梁式和斗拱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左右对称,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和松口镇的源远楼等。

“南华又庐”的创建人潘祥初系有名的侨商。南口潘家原来在侨乡村有一座祖屋“南华庐”,是一座围龙屋,潘祥初发迹之后,在村里另觅土地,建造属于他这一支系的堂皇大屋,为不忘根本,就把新建的房子命名为“南华又庐”。

二、建筑词汇

1、屋名“南华又庐”

前面我们已经向读者介绍了“又”字的来源。而在我们考察的客家民居之中,称之为“堂”、“楼”的不计其数,当我们看到这一座建筑被命名为“庐”的时候,我们不禁请教屋内的管理者——屋主的孙子潘老先生。潘先生说,要有一定规模的才能叫“庐”,最起码要有二十个房间。

2、排水系统

客家建筑的排水系统一般都是明沟与暗沟互相结合的:在天井四周设有明沟,另有下水道通往暗沟,前面已经讲过了围龙屋的排水系统,而南华又庐的暗沟清理系统设计使用的却是有别于围龙屋的新奇方案。在暗沟里放置了几十条小龟,任由它们在交错的沟里爬行,同时也疏通了沟里的杂物;而且龟的寿命比较长,需求也简单,它们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并以沟里的小生物为食就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这给我们“动水不塞”的启示。

3、池塘

南华又庐不像一般的客家建筑,它前面没有一个半圆形的大水塘,但是却有围起过的痕迹,就此我们询问主人,他告诉我们,原来那里是围起来准备建水塘的,后来因为一个叔公出海时翻船,大难回到家后就大病不起,不久也便撒手人寰,为此家人特意把水塘填埋了。但用水和防火问题怎么解决呢?于是屋主就在屋里厨房旁边设了两个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

4、屋中之屋

南华又庐俗称为“屋中屋”,是因为它外表是一座完整的房屋,而其中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创建人潘祥初一共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各占一个堂屋,两边各有四屋,自左向右名称分别为:“中兴伊始、长发琪祥”。

5、亭台楼阁

下堂有一个类似古时候的戏台的鱼池,听说过去台下的水会转动,称为“风水轮”,以示风水的转动。

主人还特意带我们参观了屋后的碉堡,碉堡里有朝向不同方向的五个枪眼,另一边还有一个“葫芦眼”,它的作用一是做为枪眼,二还有观赏装饰的作用。

在一面墙边有倒塌的“走马楼”的痕迹,走马楼是天井之上连接两个房间的通道。

客家人男女、等级尊卑观念极为强烈,外围的房子都是住佣人或侍婢或放置柴木的杂房,内围才是住主人的。

也许从孙百思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和读懂这一座气势非凡的客家民居。

南华又庐赞

田心出大屋, 思考诚深远,

是著名建筑, 八房各有屋。

占地二十亩, 十八载建成。

结构新奇独, 祥初公督促。

栋高檐飞舞, 大屋有气派。

亭台善布局, 壮丽夺人目。

十厅九井誉, 誉满海内外。

屋内有园屋, 观光知未知。

屋后大果园, 百年今相聚。

屋右栽花木, 泪飞不是哭。

饮用水长流, 子孙要立志。

广场真不俗, 多为民造福。

中西合璧式

一、建筑历史

民国时期的建筑于之前的建筑相比,则各有风貌,更具特色。这大概因为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漂泊海外的客家游子们在国外经商致富,不忘故土,眷恋民族的传统生活,荣归故里后置田建屋。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围龙屋或堂横屋的平面布局,又参照了南洋的建筑风格,局部稍作改动,门窗、厅堂加之西式装修,特别是增设阳台的做法,使古老深沉的传统建筑焕发出清新的气息。以下我们就以联芳楼为代表讲讲这种客家民居建筑。

二、建筑简介

联芳楼坐落于梅县白宫镇富良美村。它是清末民初由旅居印尼的侨胞丘麟祥、丘星祥兄弟合资兴建的。这栋楼房从1928年开始规划,1931年开始正式动工,历经3年耗资24万光洋建成。水泥、钢筋、石灰等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直接由国外购进。楼名取“五叶联芳华①”而来。

从外观上看,我们简直就不相信它是中国的民居建筑,联芳楼就像一座西式别墅,与周围的传统客家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联芳楼右边不远处就是一座典型又保存完整的围龙屋——棣华居,在不和谐中却透着和谐。

联芳楼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总占地面积有36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98间。四周以建筑物环成“围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其楼面精妙绝伦的雕塑,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户顶端,都装置着匀称的各种动物、花草浮雕,大大小小不下一二百幅,钟楼上端既有雄鹰展翅,天使临门等有浓郁西方建筑风格的塑像,又有狮子滚球,双龙夺宝等典型中式建筑特色的雕像。 纵观整

座楼面,富丽堂皇。“围屋”内,分建房室一百多间,“十厅九井,三堂四廊”。最后是一间长长的枕头屋。堂、厅、房间、走廊、天井、楼上楼下,设计十分巧妙。屋内的屏风、立柱、房梁都有以牡丹、凤凰等民族传统图案为主题的装饰,镶金配木门,掉漆的屏风更显示出了此楼的悠久历史。就连楼梯转角平台的地板上都有以凤凰、麒麟为主题的雕刻装饰,更显此楼主人当时的富有风光。

整座联芳楼表现出浓郁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传统客家建筑形式与现代西方建筑内容的融合体,印证了梅州市“华侨之乡”的美名。

三、与福建客家民居对比

在闽南侨乡也到处可见“洋楼式”的民居建筑。它们具有和梅州的类似的建筑背景:都是在辛亥革命后不少华侨还乡定居而兴建的,普遍具有骑楼式房屋、花瓶式栏杆、西洋式柱廊、平屋顶兼作活动空间,都颇具开放性,但却保留传统的布局、封火山墙的曲线和对比强烈的色彩。

另外,与梅州不同的是,福建具有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深水良港和岛屿,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福建历史上出现东方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商贸和文化的交流,使得福建民居明显地刻上海洋文化的痕迹。所以中西合璧成为了福建沿海民居的一大特点。

如福建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就是中西合璧式客家建筑的典型。如果说联芳楼是“外西内中”的话,振成楼就有“外土内洋,中西合壁”之风。外环楼乃架梁式土木结构,内环楼却是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为土楼中所罕见。另外由于永定最吸引人的就是圆形土楼,因此它的中西合璧也主要体现在土楼建筑上,梅州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后多为将弧形的围龙和花头部分变成了长条形、直线形,横置如枕,当地人称“枕头屋”。

二、维修与保护问题

当当地居民被问及自己老屋的保护问题时,都显得无可奈何,眼看自己差不多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因岁月的流逝而一天一天衰落下去却无能为力,不禁感到伤心;即便是有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这些极有历史价值的老屋。我们也深受感染,希望有人能早日发现这些老屋的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重新修葺,让它门重放光辉,但我们不能不担心的是,修葺后的围龙屋还能保持它那种特有的韵味吗,还能保持它那种独特的性格吗?

下面我们再以泰安楼为例:

1、“西湖公园”——守护天使

为保护这座著名古楼,同时也为游客及民众提供一个充满浓郁客家风情的文化场所,大埔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于2004年6月3日动工兴建大型保护公园——西湖公园。保护公园建成后,有关部门计划在该楼展出客家人生活生产工具及有关场景,使之成为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2005年1月公园开放,我们去的时候已经看到有几间空置的房间挂、摆着不少展品。楼顶屋檐也被修葺一新,围墙和其他旅游设施仍在修建。

2、“保护”背后的隐情

修建的西湖公园似乎成了泰安楼的守护天使,给它一道防护的篱笆。然而,群众的心声是真实的,让我们听听泰安楼居民的看法。

住在二楼的一位老伯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他告诉我们,他已经60岁了,没有固定的工作,在西湖公园计划实施之前一直靠种田为生。他的老婆生病卧床,家里还有一个11岁的独女。他给我们一个信息:政府在公园简介里面介绍说“荒地变公园”,其实泰安楼周围原来是一片片的水田,老伯以及泰安楼附近的居民祖祖辈辈耕作在这片水田之上。而当“西湖公园”的计划摆出来以后,政府开始向他们征地,并承诺征地之后会给他们安排,然而按照老伯所说,政府征地后却并没有履行“安排”的承诺,只给了他们一人一万多的补偿金,如今他们家徒四壁,我们也为他们渺茫的未来担忧。

(1)安土重迁——无辜与无奈

泰安楼如今只剩下十几户人家,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泰安楼展厅的对外开放,这些居民都必须面临搬迁的选择。我们问老伯,愿不愿意搬出去,他说,如果政府处理得当的话,他是愿意搬出去的。然而就目前为止,已经搬出去的人家都是比较富裕的,他们已经在外面买了房子,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的、像老伯这样的贫困家庭。他们没有能力、没有资本在外面买房子,只能留下,对他们来说,困难的不是搬出去,而是该搬出去后何去何从。面对这个问题,老伯一脸无奈。

(2)宽容与理解

自己的祖屋被开发作旅游景点,要接纳四方的游客,曾经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泰安楼的居民们没有怨言吗?对此老伯表示了极高的宽容和理解,他说其实在这里开展室,好处还是蛮多的: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客家文化,以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公园和楼正式开放后,他们也不是一点好处都得不到的,政府的门票收入将会有一部分分成给他们……所以,不管是无奈也好,乐意也罢,住在屋里的人们普遍都是接受并欢迎游客们的参观的。

3、保护?破坏?

谈到在楼内开设展览间,泰安楼的居民无不心怀担忧。政府想要保护文物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往往忽略了许多后续的问题。老伯说道:泰安楼作为大埔文化的展廊对外开放以后,他们最担忧的就是由于游览者的不注意而破坏了这座建筑。比如小孩子会蹦蹦跳跳,这对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木楼板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有些游客还有可能随地吐痰或者扔垃圾等不道德行为。旅游区的开发,给当地带来经济的腾飞同时,如果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管理措施,也会带来严重的景点破坏,素有“华北天然植物园”和“植物基层库”美称的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山西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三、传承与发展

客家民居建筑作为汉族五大传统住宅形式之一,是迫切需要后代的保护和传承的。可是如今不少的梅州人都搬离了这些传统民居,被搬离的祖屋又缺乏照顾,破损严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民居的破坏可以说是最严重的。现在的客家人,对自己祖屋建筑的功能、艺术和技术等的知识已经知之颇少,不少人把围龙屋与客家民居建筑等同在一起,更不用说建造出如此考虑周到、做工考究的建筑来了。这多少给人“前人种谷后人摘”的意味。

由宝丽华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在梅县新县城修建的大新城围龙居,按照我们前面对客家民居建筑的分类严格来讲,其实是仿造客家民居中的圆土楼而建的多层商品房,内部形制与围龙屋完全不同。可是市民们都被误导了,他们都把这个“围龙居”称为“新式围龙屋”。

下图是在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的围龙大酒店,和大新城围龙居一样,建造的时候都已经放弃了客家民居建筑本身的功能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因此,如何把客家民居建筑这种特殊的客家文化传承下去,并继续发展发扬,成了专业人士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初围龙屋的建筑资金主要有两点来源:一为同姓集资;一为族中海外经商有成者出资。从距今400年的清初到距今100年的民国,客家人不断从福建往广东梅州地区迁徙,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断兴建。此间随着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动荡变迁,屋子也由崭新到败落,整修,再败落,再整修。到了改革开放,社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今天,围龙屋又在如何叙述他往日的荣耀。

四、小结

目前梅州的民居建筑以极具传统特色的围龙屋居多,但是由于数量不少,加之农民居住的需要,我们所参访的围龙屋中几乎没有一座是仅供参观考察的,我们的参访不免打扰了当地居民的宁静生活,但他们仍然友善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在梅县南口镇、白宫镇参访民居时,居民们更是非常热情地协助我们,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我们才得以深入了解围龙屋的建筑精髓和所蕴含的浓郁的客家文化。

从功能性上来说,它体现了客家先民强烈的排他性。

从技术性上来说,如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建筑技巧和风水,可以看出客家先民建造他们的房子时所用到的全面的建筑思维。当时的生产力并不高,然而从建筑用地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瓦的烧制,到水渠的设计挖掘,楼房的搭建,都是客家先辈们经过精心的思考和勤劳的双手做出来的。

从艺术性上来说,无论是木雕还是石雕,都那么精美绝伦,而雕刻的精美度也极大地反映了建造者的家庭富裕状况。

参考资料:

1 李柏林编著 《梅州史迹纵览》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 黄汉民 《客家土楼民居》 福建教育出版社

3 谢重光 《闽西客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注释:

① 晚宋的石溪心月《墨梅一题序》:“……顷在四明同清凉范长老游大梅,或索和花光师墨梅十题,题曰悬崖放下,曰绝后再苏,曰平地春回,曰淡中有味,曰一枝横出,曰五叶联芳,曰高下随宜,曰正偏自在,曰幻花灭尽,曰实相常圆。”

第17篇: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2014年2月20—22日,由xx集团董事长余xx带队,xx集团和区企协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一行xx人,对xx省xx市四建、六建和xx集团3家建筑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观看影像资料、现场互动、实地查看等方式,考察团一行全面了解了xx市建筑企业发展情况和改革创新的经验。

一、xx3家建筑企业的主要特点

xx市是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xx省32家国家特级建筑企业(其中:国企x家,民企xx家,年产值x万亿元),xx就有x家,占了半壁江山。xx四建、六建、xx集团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的3支劲旅。它们都有5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大”——经济体量大。3家企业旗下均拥有数十个子公司、区域性公司,集建筑设计、科技研发、建筑施工于一体,年产值都在140亿元以上。四建集团2013年完成产值261亿元,缴纳地方税收x亿多元,占通州区地税总额的25%,实现净利润2亿元。

二是“强”——综合实力强。企业集体经济雄厚,家家都有几十亿元的资产,公司总部大楼气势恢宏,办公、酒店、居住等设施成龙配套。 3家企业10年前就晋升为特级资质,都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次靠前。各家企业人才聚集,技术力量雄厚。四建集团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x多人,二级注册建造师x多人。

三是“多”——精品项目多。四建集团夺得鲁班奖十连冠,拥有“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大奖x项,六建、xx集团鲁班奖都在x项以上。

四是“高”——管理水平高。3家企业管理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办公的各个方面。

五是“好”——精神状态好。xx建筑人思想观念前卫,谦和文明。有高度的亲和力和向心力,言谈举止显示出自信和底气,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二、xx3家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xx地处长江三角洲,紧邻大上海。建筑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文化、政策渊源。上海的人才科技文化的直接辐射和带动、江浙人的精明与务实、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倾斜扶持等优势,是xx市建筑业成功辉煌的重要外部因素。从3家建筑企业讲,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把灵活的体制机制和科学的管理相结合。主要经验是:

(一)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四建和六建原是国有企业,xx集团原是镇属集体企业,3家企业先后进行了四次改制。2000年,第一次改制,退出政府序列,形成了政府控股、经营层持大股、职工持小股的股权结构。2003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公有股全部退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2005年,进行第三次改革,大胆吸纳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壮大体量。2011年又进行了第四次改革,股份向经营层和企业骨干集中,内部股权部分流转。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潜能,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次次改制,带来一次次跨越发展。四建集团在2000年改制时,年产值只有x亿元,7年后就到达x亿元。

(二)不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3家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均是集团公司、子公司(区域性分公司)、项目部三个层级。集团公司只负责对子公司、分公司实施宏观管理和高、精、尖重大项目的协调,不直接从事经营。子公司和区域性公司负责对项目部实施管理和经营。项目部管理人员全部由集团公司派出,由管理团队管理项目部,项目经理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对项目经理,按业绩、人品、诚信,实行ABC三个档次的评级管理,优胜劣汰。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超利部分待工程款全部结算到位后按比例分成。公司印章由集团管理,投标等资料使用资料专用章。3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后,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自己组织科研人员设计、编程,开发软件,形成了独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网络,并且运用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了管理精细化。

(三)科学确立企业发展战略。四建集团承建的所有项目,全部实行公司自主经营。x集团60%的项目由项目经理承包经营,x%的项目由公司自主经营,x%的项目合作经营。四建集团在巩固壮大建筑主业的同时,开始实施战略转移,重点放在战略投资上。六建集团在经营战略上,实行“队伍随着项目走,大中城市大作为”,不断向省会大城市、经济热点地区优化转移,公司市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同时,大力实施经营结构多元化战略。既抓好传统主业,又充分发挥建筑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先后涉足地铁、道路、桥梁、景观、园林。绿化等领域,并相继在

二、三线城市启动了房地产开发,实现了主业与多业的联动发展。2013年成立如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出中国第一朵“建筑行业云”。其“建筑行业云服务平台”荣获2013年度中国建筑行业创新产品奖。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企业第一次改制时,通过股权激励的办法,留住了大批的业务技术骨干。以后,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每年从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几十名、上百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加大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依托大学和行业专家的优质资源联合办学,开设在职工程硕士班、企业总裁班、项目管理精英培训班。为企业老总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国际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和运作知识,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员工头脑,促进员工知识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为了留住人才,3家企业都采用了薪酬+股份的办法,从经济待遇上稳住了人心,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的作用,以企业网站、报刊为平台,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四建集团形成了“利益共享、共同富裕、股权流动”的企业文化内核。xx集团形成了“机制激励人、文化塑造人、事业凝聚人”的企业文化内核。六建集团的《铁军报》、xx集团的《xx建设》内刊,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分别被评委全国建筑行业和xx省优秀报纸。

三、学习借鉴xx经验的几点建议

学习考察xx建筑企业,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xx经验,对xx集团下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自我。xx集团是一个有着近30年光荣发展历史的企业。当年,现在的老总们“一把泥刀走天下”,摸爬滚打,历尽艰辛,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才有了xx集团今日的成就。如今,xx集团已经成为全省知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建筑企业。当然,对比xx的建筑企业,我们在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科技管理水平诸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满足,止步不前。当前,我们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公司上上下下正视自我,团结聚力,实干发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把xx集团做大做强,实现“xx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xx建筑企业发展壮大的法宝之一是不断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影响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内部生产关系,形成符合和促进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但是管理相对松散、粗放。建议从x个方面分步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一是股权制度改革。尝试实行股权流动,将股权集中到现有的经营管理层和业务技术骨干,充分发挥股权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经营体制改革。在市场成熟、条件具备的地方,考虑建立区域性分公司,成熟一个建一个,由公司派出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三是资金投放体制改革。改由公司总部直接对项目部借贷为对区域性公司借贷,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四是管理制度改革。成立大法务部,一块负责对项目部印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劳务合同的管理,一块负责对资金投放、使用的管理和借款清收,实行有效监控。五是机关工作人员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付给相应薪酬。

第三,搞好自营,壮大集体经济。要下决心推进公司自主经营,今年内起步,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公司自主经营的比重达到x—x%。通过扩大自主经营,优化公司经营结构,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经济待遇。要想方设法,集中财力,重新选址,建设真正体现xx形象的多功能的“xx大厦”,扩大xx集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今后的发展构建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大平台。

第四,完善战略,实施转型升级。利用现有人才优势,完善产业链条。一是着手筹建、认真办好公司自己的甲级建筑设计院。二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开拓钢结构业务,力争5年内建成产能x万吨以上的钢结构基地,最终向“研发—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的全产业化链条迈进。三是认真研究战略转移。从传统的建筑施工逐步向战略投资转变,全方位、多领域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xx的市场渗透力和占有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整体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选贤用能,推进人才强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引进企业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储备优秀人才。一方面,通过联合办学、继续教育、培训、以师带徒等多种办法,培养和用好现有各类人才。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真正用机制激励人,用文化塑造人,用事业凝聚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要着力引进和培养80后的各个方面各个专业的领军人才、资本营运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保证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要着力打造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技术管理团队,为建设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精品工程奠定人才基础,争取夺得更多的国家级优质工程大奖。

第六,丰富载体,建设特色文化。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企业的“xx梦”,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的作用,丰富载体,传递正能量,凝心聚力,形成强大合力。要继续开展“我是xx人,人人爱xx”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让xx人始终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个个呵护xx、用心维护xx的文化自觉。要继续弘扬“xx建设,筑福天下”的文化理念。所有xx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言谈举止都要体现xx形象,时时刻刻为xx增光添彩,使xx大旗永远高高飘扬,更加光彩夺目。

第18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培训考察报告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培训考察报告 2002-8-29建设部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培训项目计划(外专培出字[2001]0231号),建设部与上海、广东、河北、甘肃、新疆及南京等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代表组成的培训团一行12人,由我部质量司副司长徐波同志担任团长,于近期内对德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筑安全法规和标准

1992年,欧共体颁布了《劳动保护法》,在此之前,德国已颁布了《劳动保护法》,因此需要在欧共体《劳动保护法》的总体框架下进行适当调整。1996年,德国联邦议会颁布了新的《劳动保护法》,1998年10月,联邦议会授权联邦劳动部颁布了《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1999年,又颁布了该条例的说明,该条例共有40个相关的配套细则。截至到2001年,已出台了4个细则,即第一条总则、第十条法律定义、第三十条协调员的资格条件和第三十一条协调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各个州(区、市)政府的劳动局负责该条例的监督管理。而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则由德国建筑业行业协会负责制定。

二、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1、劳动保护部门

德国的劳动部门代表国家对包括建筑业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安全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业主在向当地建管局报建的同时,还必须将建设项目以告知书的形式通知当地劳动局,否则将被处以罚款。劳动局将对建设项目建成后涉及使用安全的方面进行重点审查,如擦窗机的安放位置是否保证清洁工人的劳动安全,如果发现其中有不符合《劳动保护法》要求的,就不予审批。此外,劳动部门还对施工中涉及个人劳动保护方面,即工人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章现象,如工人不戴安全帽,或者每名工人徒手搬运物体的重量超过25kg等,将对该工人和承包商各处以100马克的罚款。

2、行业协会

在德国,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目前就有矿山、冶炼、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建筑等35个行业协会,其中建筑行业协会有8个大区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在拟定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行业管理作用。《劳动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每个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亦即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的,但行业协会也不能将企业除名,而是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进行高额罚款(属行业自律行为),使得企业无力继续经营,破产后自行退出市

场。行业协会由董事会(30名资方代表、30名雇员代表)领导,董事会成员选举执行主席(10名资方代表、10名雇员代表),每年召开一次大会,讨论通过行业规则和标准。各行业协会负责管理本行业的工伤保险,行业协会本身为非盈利性自律组织,不能通过收取企业工伤保险来获利,类似我国即将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保险内容。

3、建筑管理部门

德国联邦建设部统一管理全国的工程建设活动,同时也是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实施部门,主要承担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标与建设职能,是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而对地方建设工作,建设部主要通过制定框架性的规定进行指导,具体实施办法则由各地制定,做到建、管分开。建设部作为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其所承担的建设项目不论在哪个州(区、市),均与一般业主同样,必须接受当地劳动局和建管局的管理,没有等级之分。作为“业主”,建设部对其承担的建设项目同样要聘请称职的建筑师和协调员来负责质量和安全工作。而德国州(区、市)一级建管局主要职能是对城市规划、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以及对是否影响交通、地下线路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程序性审查,审查时间依项目大小而定,一般为2个月左右。建设项目开工前,业主必须将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报建管局审查,建管局审查后发放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在施工中,建管局要监督工程质量和消防安全,通常对建设项目进行两次检查,一次是在房屋主体结构完工时,检查施工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房屋结构安全;另一次是在竣工时,检查施工中是否采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和设施。检查当中发现违反规定、标准的,可予以停工。工程竣工后还要跟踪检查房屋的使用安全情况,如房屋在功能改变后的防火标准、要求等。小城市一般不设建设局,建设项目需要到中心城市的建管局审查。建管局工作人员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士组成,其业务水平均达到专业资格人士水平。凡经建管局和劳动局审查后的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不能再进行更改。建管局和劳动局对建设项目检查要收取费用,费用标准由各州规定。总之,建管局在职能上综合了我们现在的规划部门、施工图审查部门以及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任务,它的监督对象就是面对单个建筑物,即从审查规划到审查图纸是否符合强制性技术标准,对建筑物验收或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各方是否按照已经审查批准的图纸建造,或者证明建筑物是否符合已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而对建筑队伍或企业的安全管理则由行业协会和劳动保护部门负责)。

4、企业内部的安全保证体系

按照《劳动保护法》,企业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设立劳动保护委员会。企业在组织实施生产任务时,首先要考虑提供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企业要对各工作岗位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企业最应重视新员工和孕妇的劳动保护工作,并向劳动局书面报告企业员工的劳动保护情况,如对孕妇的劳动保护要建档记录以备劳动局定期检查,如果不建档备案,将被处以1.5万马克的罚款。同时,德国的行业协会规定,企业内部还要设立安全专职人员来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德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依照《劳动保护法》缴纳的工伤保险是一种同企业安全业绩直接挂钩的强制性保险,

将影响到企业每年的投保金额,如企业安全业绩突出,保险费最多可以少交50万马克/年。二是重罚机制。在德国,因安全问题可以对企业直接罚款的部门有三个:一是劳动局(主要是劳动者个人的安全保护)、二是建管局(主要是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三是行业协会(主要是工伤保险)。德国的事故成本非常高,如果发生一起死亡1人的事故,经法院判定为责任事故后,企业可能要承担上百万马克的损失。

5、技术监督部门和中介服务公司

在德国,塔吊和运输机械等大型设备必须由技术监督联合会 (TüV)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工地使用的小型施工工具,如电动工具也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但这项工作则由安全咨询公司来进行。中介公司的检测检验人员必须是从事该工种的高级技术工人,需到建筑行业协会登记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才能具备检测检验资格,如果行业协会检查人员发现工地现场施工机具没有经过检测或使用已超过检测有效期的机具,则予以罚款。除承担检验检测外,安全咨询公司还向企业提供安全技术、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服务,而企业为了减少事故发生,避免提高工伤保险金额或减少受罚额度,也非常乐意聘请安全咨询公司来改善企业安全条件。如德国ASZ Gmbh&Co.K.GZ公司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安全咨询服务的企业,已为3500家企业提供过安全咨询。安全咨询公司一般拥有安全工程师和企业医生。安全工程师必须经劳动局和行业协会考试通过才能获得相应资格,且须具有每年不少于160小时的安全工作经历。另外德国规定,每个企业员工每年必须获得2.8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必须由有资格的安全工程师进行,所以大多数企业聘请安全咨询公司负责此项工作;同样企业还聘请安全咨询公司的职业医生担任企业医生,其任务是:

1、对突发事故进行现场急救;

2、对员工的身体状况进行造册登记,员工每年平均接受20分钟的健康检查;

3、对危险物品包括生物危险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噪音、慢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孕妇和危险性工作岗位员工提供特别保护等提出合理建议;

4、对企业中10%的员工进行16小时/年的急救培训等。

三、项目管理中的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

1、业主负责制

在欧洲,建筑业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这些危险不仅存在于施工过程当中,而且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当中就可能埋下事故隐患。据欧共体统计分析,63%的事故(此事故不仅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也包括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是因为在前期项目设计策划和施工准备阶段就存在缺陷,37%的事故则发生在施工阶段。原因主要在于:

1、业主与承包商的工程协议书中的安全责任不明确;

2、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不完善;

3、施工交底不清;

4、材料使用不当。正是由于大量的安全隐患出现在前期准备阶段,因而德国政府突出了业主方的安全责任与义务,自1998年开始引入了协调员机制。

1998年10月,联邦劳动局颁布的《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措施以符合《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开工前要聘请称职的建筑师和协调员,以及能胜任该项目的各类专业顾问咨询工程师(如结构、消防、勘察、节能、

空调通风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规划、设计班子,建筑师不但需要对工程本身质量负责,还要将涉及安全的重要施工方案包含在设计过程中,如脚手架的设计或现浇混凝土大梁下的支撑设计等,建筑师还要同协调员一起制定包含安全措施在内的施工方案(包括脚手架设计、施工用电、大型机械、人员配备、材料需要量和工程进度等),报建管局和劳动保护部门审查批准。建筑物本身的劳动保护设施或使用安全则要符合当地劳动保护部门的规定要求。

业主委托协调员筹划建设项目的安全措施,参与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协调施工全过程(即前期准备阶段到施工阶段)的安全事宜。协调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经劳动保护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承担工作。若项目的承包商只有一家,可以不请协调员。如有几家承包商合作施工,则均要对安全负责,各承包商要共同研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措施要经几家共同认可后方可生效,同时要让现场每个工人都能了解到劳动保护方面的内容。承包商之间的安全协调问题由协调员负责。对于一个小的建设项目,业主可以聘请一名协调员,但对机场建设项目等大型项目,业主必须聘请一个20~30人的协调组来负责《劳动保护法》等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如某上市公司报建一写字楼工程,但未请协调员,劳动部门发现后,不但对企业进行处罚,还对该上市公司的每个董事做出罚款5万马克的处罚。

德国大部分州未施行监理工程师制度,而是实行建筑师负责制,施工现场质量监理的职责由建筑师承担,并对竣工后的建筑物进行验收。协调员对安全进行控制。在施工中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建筑师和协调员同样要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建设局、劳动局或行业协会的处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由法院来裁定。建设项目出现安全生产问题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属于业主委托协调员制定的安全管理计划不周全的,由业主方承担应支付的费用,属偷工减料或工人违章施工的,则由承包商来负担。

2、工伤保险

《劳动保护法》规定,所有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这四种保险均为强制性保险。前三种保险投保金额约合工人工资的40%,由企业与员工各付一半,工伤保险则由企业全额负担,不同行业按不同的比例提取,其中建筑行业缴纳的金额为工人工资的7~8%。该工伤保险制度始于1885年10月1日,其宗旨是为因工致伤、致残的工人或死者遗属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企业向行业协会缴纳的工伤保险金主要用于:

1、事故预防;

2、事故发生后的经济补偿、医疗补助和抚恤金。行业协会每年按企业上一年度事故频率(每年进行核算后得到),根据企业内部各工种危险程度(如研究机构或管理部门定为1级,架设高压线作业则定为22级等)、行业危险程度和工人工资三方面因素来核定企业应付的保险金额。如精密仪器(电气)行业协会,1998年保险金额为10亿马克,其中81%用于事故补偿,6%用于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宣传,5%用于协会雇员的工资,8%属协会办公开支。对于81%的事故补偿费,其用途是:69%为伤残工人提前退休至65岁以前的养老保险金;21%用于医疗费;6%用于抚恤费;3%用于再就业培训费;1%用于丧葬费。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计算公式则由各行业自行制定。不同行业的事故赔付标准和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是统一的。如职工因大拇指受伤休息后,前六周拿全额工资,六周后,行业协会将对

该工人进行是否永久性伤残的评定,若定为永久性伤残则行业协会还要补偿该工人今后因致残造成的收入下降。工伤保险的范围是从业人员工作时间内及上下班途中发生的工伤事故。

四、教育培训工作

在德国,每个州和大城市都设有职业学校,以培养具有中学学历以上的技术工人或专业从业人员,这样的职业学校涉及建筑、体育、宗教等诸多方面,由当地政府出资创办。当某建筑公司需要招收新工人时,则与行业协会进行联系,由行业协会发布招工信息。年轻人若想从事建筑职业,需事先同一家建筑公司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后,进入当地的建筑职业学校学习。此类学校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付学费,在学习期的第一年,与学生签订合同的建筑公司每月还要付给每个学生600马克;第二年,每月付给800马克;第三年则付给800~2000马克不等。在校三年期间,学生除学习理论知识外,学校还提供小车间或试验室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年中有20%的时间需要学生进行实物训练。如果一个学生想成为一名木匠,则在职业学校必须学会独立选材、采购,直到亲自完成一件家具的技能。在正常情况下,培训结束后学生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可以分配到建筑公司参加工作实践。在德国建筑工地几乎所有工种工人均是通过职业学校培训过的技术工人,并称之为技师。实际上在德国所称的建筑工地工人是相当于我国建筑工地上的力工,如打扫卫生之类的杂项(当然,学生在三年学习之后,既可以直接进入签订合同的建筑公司,也可以进入大专继续深造成为工程师或者建筑师)。劳动局则负责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后下岗劳动力的转型培训和因工致残工人的再就业培训。

五、事故调查处理

在德国,建筑工地发生伤亡事故后,承包商先报告警察,警察先通知检察院和急救中心,再通知劳动局、行业协会以及安全咨询公司等协助调查。事故由检察院进行调查,如发生死亡事故,检察院就予立案。检察院可以聘请安全工程师进行技术鉴定,对事故中存在违法情节的,可向法院起诉,事故的结论最终由法院裁定。在事故调查中,劳动局、建管局和行业协会不直接参与调查,有时亦可能成为被调查的对象。此外,事故发生后承包商还要向行业协会缴纳罚款。若承包商制定了安全措施,并向工人做了交底,仍要处以1.2万马克的罚款。否则,将被处以2~50万马克的罚款,且该承包商5年内不能减少工伤保险费率。

六、体会与建议

1、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需要进一步理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同时,逐步改变以行业为管理对象的大包大揽管理方式,相互借用对方监管力量,形成合力,变成突出政府职能的社会管理方式,形成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实际上,上述几个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很类似德国的劳动保护部门、技术监督联合会和行业协会所作的工作,只不过德国的技术监督部门只是检测认证而不进行执法,而我们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则把德国建管局、劳动保护部门和行业协会所作的工作都包揽了。而德国的行业协会则更相当于我国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工伤保

险机构,但还包括了目前我国建筑行政主管部门所做的部分工作(如制定安全技术标准,进行现场检查等)。

2、鉴于我国即将推行的工伤社会保险并没有覆盖建筑业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因为工伤保险是以在册员工为受益对象,而建筑业从业人员多为农民工),所以应大力推行《建筑法》规定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通过实施这一类似于雇主责任险的法定制度,一方面既保证从业人员的利益且有利于事故发生后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着力加大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引导力度,比如规定施工单位必须以工程为单位参加投保,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必须出具中标施工单位对此项目的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当然,保险公司对施工单位安全业绩考核后也可以拒绝受理保险),反过来则要求没有保险合同则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3、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目前,依照行政法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法律威慑力,但由于目前执法也多体现在降低资质等手段上,而被处罚人必然要尽力维护自身权益,从而使得处罚工作占用了大量精力,并且行政许可这一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制约,因此如果把资质管理变为行业自律的手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因为行业协会最了解本行业和市场的变化,不论是资质标准的设定、审批,还是违反有关行业内部章程而被降低资质,由行业协会来实施可能更为有效,因此行业管理应是下步努力的方向。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步淡化行业管理色彩,比如壮大发展建筑业应成为行业协会的目标,否则既要发展壮大本地建筑业队伍,又要严格市场准入,即使是政企分开也是很难同时实现的,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监管任务就是以建筑物为监管对象,重点抓好规划和质量这两个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环节,当然这首先要把城市规划这一由政府组织的具体技术工作和监督单个建筑产品是否符合强制性规划指标的工作区分开来,应把后者和质量监管逐步实现监管一体化。

5、大力培育发展安全咨询中介公司,并加强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法定安全培训。德国法规目前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而且实施培训教育的人员也有资格要求,而目前我国的安全法规尚未涉及到这方面,因此应当加以规定。

第19篇: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监管考察报告

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监管考察报告

(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监管考察团)

2005年1月4日

按照建设部外事计划的安排,由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姚兵同志带队、部稽查办公室组织的建筑市场监管体制考察团、于2 004年12月13-25日赴美国、加拿大两国进行了考察访问。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主要的监管手段: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程建设技术法规体系;建筑防火标准等。考察团一行5人受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城市发展部和加拿大抵押贷款与住房部(CMHC)的邀请,12月13-18日在美国分别访问了世界银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美国消防协会。12月19-24日在加拿大期间由(CMHC)组织与加拿大公共工程部、加拿大国家建筑研究所、多伦多市政府、加拿大Young&Wrights设计公司、加拿大林业协会、BC省业主保护办公室进行了会见和座谈。

按照考察团奇出访前拟定的考察提纲,美、加两国各接待单位做了认真准备,考察团所到之处得到了热情接待,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就今后加强联系与合作进行讨论,经过全团成员的共同努力,考察团取得的预期的效果。现将考察的主要情况和内容作如下总结:

一、世行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

国务院最近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等。为了借鉴世界银行在我国贷款项目中对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中经验和做法,为此访问了世行。期间,世行东亚与太平洋基础设施局局长ChristianDelvoie、城市发展局局长keshavVarmacjjw参加会见。

世行首席经济师SongsuChoi就世行项目作了投资分析与评估实务的讲解,介绍了项目立项、评估和实施监督中经济分析、方案比选方法。针对改善国内项目投资低效和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状况,对政府投资工程如何发挥民营部门的作用,合理利用设计——建造——运营、特许经营和整体出售的建设方式进行了探讨。

世行项目官员WilliamKind以水处理项目的资金效率为题,分析了资金成本、债务,资产的生产效率和建设工程中超额设计问题。提供了世行贷款主要国家水消费比较数据。对中国水消费增长和设计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并以西雅图的透特河水处理项目管理效果为例进行了演示。

考察团在昕取了上述介绍后,与世行官员就世行在中国贷款项目建设中,如何与建设衍政主管部门进行合作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领域的合作。

二、美国建筑防火标准和研究试验室情况

此次考察重点之一是了解美国建筑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以建筑防火标准和试验为典型,重点了解到美国建筑标准体制编制发布程序。美国建筑标准管理机构为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the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简称NIST),该所由国会批准成立于1901年,隶属于美国商务部,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基本职责有四方面:一是以计量和标准试验室为基础,为

国家建筑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保证建筑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提高;二是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高风险和可利用技术的开发,并使其具有经济前景;三是通过全国各地的中心站向中小制造商提供技术和商业支持;四是设立和颁发全国优秀施工和产品质量奖。

建筑防火研究试验室设在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内,现有155名工作人员,每年财政预算4400万美元。该试验室主要对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防火、防盗、防其他灾害的试验,提出生产和使用标准,大部分标准被美国消防协会作为全国的“模式”标准使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建筑、结构和基础设 施的防恐安全工作。9.11后美国国会授权NIST在两年内完成世贸中心倒塌的技术分析以及相应防火、撤离和应急机制的研究工作。2001年美国总统批准建筑安全法案,NIST以建筑防火试验室为主成立小组负责调查全国建筑原因导致伤亡的情况。

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FireprotectionAociation,NFpA)是美国建筑防火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也是美国建筑防火标准制定发布的管理机构。NFpA成立于1896年,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全世界设有六个地区联络部,工作人员300多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NFpA拥有个人会员75000多人,来自80多个国际商业和专业组织,遍布100多个国家。NFpA与我国公安部和建设部等部门保持着工作联系。

NFpA的规范标准制定机构共有225个专业委员会,6000多名志愿消防安全技术专家、建筑规范官员和建筑师。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消防部门占31%,商业与工业部门占20%,医疗保险卫生部门占11%,建筑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占8%,联邦、州及市政府占7%,保险业占6%,其他人员占16%。通过完善、公开和广泛论证的工作程序,制定涵盖消防安全所有领域的规范和标准。

NFpA在世界消防产业发展、建筑、电气和生产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如其制定的《建筑安全规范》(BuildingConstructionandSafetyCode,NFpA 5000)、《水喷淋系统安装标准》(StandardfortheInstallationofSprinklerSystems,NFpA13)等不仅在美国广泛使用,而且已被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和法制部门参照,用来制定本国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此外,世界许多保险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和保费制定时也参照使用这些规范和标准。这一点值得我国在今后制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时借鉴。

三、加拿大政府和公共工程的管理

关于加拿大公共工程管理,考察团了解了加拿大公共工程部,温哥华会议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市建筑委员会,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多伦多市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

加拿大公共工程部(publicWorksandGovernmentServices)负责联邦政府投资工程的实施和建设,公共工程部官员直接负责工程建设,包括组织设计、工程招标投标、施工合同签定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政府工程的管理本着公开、公平和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的原则,在工程和服务的招标投标和采购中,遵守北美贸易协定、WTO有关协定和加拿大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府工程按照政府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大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政府工程编制标底,并作为评标定标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投标价超出标底25%即作为废标处理。定标原则多采用综合评标的办法,其中技术标所占比例超过商务标,并不保证低价中标。对于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在一定限额范围内工程,则在指定承包商名单中,采取议标方式确定承包商。加拿大政府投资工程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基本不存在合同违约和拖欠工程款的情况。

温哥华会展项目办公室由政府组建,是建设温哥华会展中心项目专职机构。会展中心作为加拿大承办2010年冬奥会项目之一,由联邦政府、BC省和温哥华市政府以及私营机构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6亿加元,建筑面积22000米,2004年开工,2008年竣工。会展项目办公室是会展中心项目董事会的工作机构,董事会的各成员全部由政府任命。董事会负责会展中心项目建设从融资、拆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由董事会拟定的建设计划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建设计划中包括项目各建筑建设的时间、预算分配、设计和构造形式。除此之外也包括项目的变更决策和批准程序、各级政府和私营投资机构的责任分工、项目建设所应遵守的环保等法规和技术规范等。项目实施阶段的设计和施工及工程咨询服务都采用招标投标。董事会下面设若干机构并聘用专业人士负责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

四、加拿大政府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

对建筑工程和建筑市场进行监管是加拿大政府的职责之一。各级政府机构都配备有监督检查机构和相应建筑官员。政府监管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按照议会批准的建筑规范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另一方面依据相应法规对建筑活动主体如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的监管。建筑规范是政府实施建筑工程监管的主要依据,由于加拿大为联邦制国家,建筑规范一般由各州政府制定、议会发布,规范的制定主要采用联邦政府有关机构制定的模式规范。

加拿大建筑模式规范主要由加拿大建筑研究所(InstituteforResearchinConstruction)制定,该机构属于加拿大研究院(NationalResearchCouncil,Canada),研究院还设有建筑材料中心等机构。建筑研究所经费由联邦政府拨付,内设规范中心,制定加拿大建筑、防火、给排水、节能等模式规范。模式规范的制定采取委员会制,各专业委员会由全国不同单位的专家兼职组成,其中一个部门的专家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一个规范的制定通常经过1-2年时间,规范修订周期平均在5年左右。规范的制定和修订由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后,发给全国有关单位和组织征求意见。加拿大研究建筑所负责联系近40个专业委员会,并审批和发布各委员会制定的规范。

加拿大各州发布的建筑规范具有强制性。如安大略省建筑规范(ONTAROBUILINGCODE1997)由安大略省城市和住房部发布,规范的内容有一般规定,防火与居住安全,结构荷载和程序,防风、防水、防蒸汽,热力、通风、空调,给排水,卫生系统,房屋变更使用,装饰装修,交付和使用。

按照建筑规范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主要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由州政府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许可是各市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管的重要手段,如多伦多市政府城市发展局负责建筑许可证的颁发,2004年该局颁发了3310个,价值37亿加元的建筑许可。城市发展局内设的建筑部有官员、各类专业高级工程师负责全市建筑工程的检查。检查的方式有强制性检查、紧急情况出现后的检查、防火检查、投诉检查、一般性检查、特殊标志和区域的检查。温哥华市政府设有建筑施工许可和监督管理处,共有检查人员85人负责全市建筑工程的检查工作,近年来检查的重点主要集中防火、抗震、环境影响、残障设施和个人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

实行承包商和专业人员的资质管理是政府实行建筑活动管理重要手段。

加拿大对建筑承包商发放资质(Licence)主要是几个大省,如BritishColumbia省(简称Bc省),根据该省业主保护法(HomeownerprotectionAct)和BC省政府的授权,对在该省从事住宅施工承包的单位发放资质。实施资质管理主要是为保护业主的利益。发放资质的条件由政府制定的保险公司,根据承包商

的信誉和业绩作出评估,业主委员颁发资质。目前该省已发资质3200余个。业主委员会通过开展研究和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承包商提高住宅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在业主房屋维修、质量保证金和有关财务支持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帮助。业主委员会代表政府参加国际组织的有关活动,关于住房管理,2005年9月11-14日将在日本东京召开第10届国际住房和居住保障会议,日本国土交通省负责筹办此次会议。

在建筑工程的检查活动中,温哥华市专门聘用经注册的专业人士参与施工报建、施工图审查和施工现场检查工作,这样可以减轻政府检查部门的工作压力,以满足业主的要求。注册专业人员需经过专门的考试后,由政府发给执照,注册专业人员的活动受到政府、业主和社会的监督,对如出现违法、违规和侵犯他人

利益的行为,政府将给予惩处或吊销注册证书。

五、考察团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应加强与世界银行有关部门的联系。此次考察访问中,世行对我国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座谈中世行方面也希望在同各项目主管城市合作的基础上,今后加强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提高项目实施建设的水平。我部有关单位可在世行贷款的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城市交通和环境建设等项目共同探讨合作关系,尽快解决污水处理项目中管网不配套的问题,同时利用世行的资金开展工程建设标准等软课题的研究工作。

2.应加强工程建设标准信息化工作。美国和加拿大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工作中有着较为便捷和高效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随着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大量涌现,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制定、修订工作充分利用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是必备的条件。同时在采用国际标准和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过程中也都需要标准信息的支持。我部作为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强同美国、加拿大有关研究机构交流与合作。从而对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应加强建筑节能和建筑保温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开展建筑领域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节能涉及建筑领域的有关部门和有关工作,其中主要环节之一是建筑设计工作要有相应政策和措施,同时要加强有关节能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此次访问中,加拿大Young-Wright设计公司在对比我国和加拿大高层建筑墙体保温技术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层建筑设计中保温的若干技术措施,通过采用新技术的模拟试验,证明保温和节能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4.应加强国外建筑市场监督检查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的研究。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督检查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解决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诸多不规范行为,提高建筑市场监管的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今后需组织专门力量对国外建筑市场监管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开展研究,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监管体制提供参考依据。

建设部赴美国牌大建时监管考察阳名单

二○○五年一月四日

团 长:姚 兵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

副团长:焦占拴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副主任

团 员:赵毅明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调研员

罗晓杰建设部市场管理司调研员

彭楚月建设部外事司项目官员

第20篇: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监管考察报告

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监管考察报告

(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监管考察团)

2005年1月4日

按照考察团奇出访前拟定的考察提纲,美、加两国各接待单位做了认真准备,考察团所到之处得到了热情接待,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就今后加强联系与合作进行讨论,经过全团成员的共同努力,考察团取得的预期的效果。现将考察的主要情况和内容作如下总结:

一、世行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

国务院最近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等。为了借鉴世界银行在我国贷款项目中对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中经验和做法,为此访问了世行。期间,世行东亚与太平洋基础设施局局长christian

delvoie、城市发展局局长keshav

varmacjjw参加会见。

世行首席经济师songsu

choi就世行项目作了投资分析与评估实务的讲解,介绍了项目立项、评估和实施监督中经济分析、方案比选方法。针对改善国内项目投资低效和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状况,对政府投资工程如何发挥民营部门的作用,合理利用设计——建造——运营、特许经营和整体出售的建设方式进行了探讨。

世行项目官员william

kind以水处理项目的资金效率为题,分析了资金成本、债务,资产的生产效率和建设工程中超额设计问题。提供了世行贷款主要国家水消费比较数据。对中国水消费增长和设计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并以西雅图的透特河水处理项目管理效果为例进行了演示。

考察团在昕取了上述介绍后,与世行官员就世行在中国贷款项目建设中,如何与建设衍政主管部门进行合作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领域的合作。

二、美国建筑防火标准和研究试验室情况

此次考察重点之一是了解美国建筑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以建筑防火标准和试验为典型,重点了解到美国建筑标准体制编制发布程序。美国建筑标准管理机构为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简称nist),该所由国会批准成立于1901年,隶属于美国商务部,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基本职责有四方面:一是以计量和标准试验室为基础,为

国家建筑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保证建筑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提高;二是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高风险和可利用技术的开发,并使其具有经济前景;三是通过全国各地的中心站向中小制造商提供技术和商业支持;四是设立和颁发全国优秀施工和产品质量奖。

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ociation,nfpa)是美国建筑防火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也是美国建筑防火标准制定发布的管理机构。nfpa成立于1896年,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全世界设有六个地区联络部,工作人员300多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nfpa拥有个人会员75000多人,来自80多个国际商业和专业组织,遍布100多个国家。nfpa与我国公安部和建设部等部门保持着工作联系。

nfpa在世界消防产业发展、建筑、电气和生产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如其制定的《建筑安全规范》(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code,nfpa

5000)、《水喷淋系统安装标准》(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sprinkler

systems,nfpa13)等不仅在美国广泛使用,而且已被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和法制部门参照,用来制定本国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此外,世界许多保险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和保费制定时也参照使用这些规范和标准。这一点值得我国在今后制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时借鉴。

三、加拿大政府和公共工程的管理

关于加拿大公共工程管理,考察团了解了加拿大公共工程部,温哥华会议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市建筑委员会,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多伦多市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

加拿大公共工程部(public

works

and

government

services)负责联邦政府投资工程的实施和建设,公共工程部官员直接负责工程建设,包括组织设计、工程招标投标、施工合同签定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政府工程的管理本着公开、公平和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的原则,在工程和服务的招标投标和采购中,遵守北美贸易协定、wto有关协定和加拿大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府工程按照政府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大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政府工程编制标底,并作为评标定标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投标价超出标底25%即作为废标处理。定标原则多采用综合评标的办法,其中技术标所占比例超过商务标,并不保证低价中标。对于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在一定限额范围内工程,则在指定承包商名单中,采取议标方式确定承包商。加拿大政府投资工程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基本不存在合同违约和拖欠工程款的情况。

四、加拿大政府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

对建筑工程和建筑市场进行监管是加拿大政府的职责之一。各级政府机构都配备有监督检查机构和相应建筑官员。政府监管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按照议会批准的建筑规范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另一方面依据相应法规对建筑活动主体如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的监管。建筑规范是政府实施建筑工程监管的主要依据,由于加拿大为联邦制国家,建筑规范一般由各州政府制定、议会发布,规范的制定主要采用联邦政府有关机构制定的模式规范。

加拿大各州发布的建筑规范具有强制性。如安大略省建筑规范(ontaro

builing

code

1997)由安大略省城市和住房部发布,规范的内容有一般规定,防火与居住安全,结构荷载和程序,防风、防水、防蒸汽,热力、通风、空调,给排水,卫生系统,房屋变更使用,装饰装修,交付和使用。

按照建筑规范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主要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由州政府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许可是各市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管的重要手段,如多伦多市政府城市发展局负责建筑许可证的颁发,2004年该局颁发了3310个,价值37亿加元的建筑许可。城市发展局内设的建筑部有官员、各类专业高级工程师负责全市建筑工程的检查。检查的方式有强制性检查、紧急情况出现后的检查、防火检查、投诉检查、一般性检查、特殊标志和区域的检查。温哥华市政府设有建筑施工许可和监督管理处,共有检查人员85人负责全市建筑工程的检查工作,近年来检查的重点主要集中防火、抗震、环境影响、残障设施和个人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

实行承包商和专业人员的资质管理是政府实行建筑活动管理重要手段。

加拿大对建筑承包商发放资质(licence)主要是几个大省,如british

columbia省(简称bc省),根据该省业主保护法(homeowner

protection

act)和bc省政府的授权,对在该省从事住宅施工承包的单位发放资质。实施资质管理主要是为保护业主的利益。发放资质的条件由政府制定的保险公司,根据承包商

的信誉和业绩作出评估,业主委员颁发资质。目前该省已发资质3200余个。业主委员会通过开展研究和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承包商提高住宅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在业主房屋维修、质量保证金和有关财务支持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帮助。业主委员会代表政府参加国际组织的有关活动,关于住房管理,2005年9月11-14日将在日本东京召开第10届国际住房和居住保障会议,日本国土交通省负责筹办此次会议。

在建筑工程的检查活动中,温哥华市专门聘用经注册的专业人士参与施工报建、施工图审查和施工现场检查工作,这样可以减轻政府检查部门的工作压力,以满足业主的要求。注册专业人员需经过专门的考试后,由政府发给执照,注册专业人员的活动受到政府、业主和社会的监督,对如出现违法、违规和侵犯他人

利益的行为,政府将给予惩处或吊销注册证书。

五、考察团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应加强与世界银行有关部门的联系。此次考察访问中,世行对我国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座谈中世行方面也希望在同各项目主管城市合作的基础上,今后加强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提高项目实施建设的水平。我部有关单位可在世行贷款的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城市交通和环境建设等项目共同探讨合作关系,尽快解决污水处理项目中管网不配套的问题,同时利用世行的资金开展工程建设标准等软课题的研究工作。

2.应加强工程建设标准信息化工作。美国和加拿大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工作中有着较为便捷和高效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随着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大量涌现,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制定、修订工作充分利用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是必备的条件。同时在采用国际标准和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过程中也都需要标准信息的支持。我部作为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强同美国、加拿大有关研究机构交流与合作。从而对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应加强建筑节能和建筑保温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开展建筑领域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节能涉及建筑领域的有关部门和有关工作,其中主要环节之一是建筑设计工作要有相应政策和措施,同时要加强有关节能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此次访问中,加拿大young-wright设计公司在对比我国和加拿大高层建筑墙体保温技术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层建筑设计中保温的若干技术措施,通过采用新技术的模拟试验,证明保温和节能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4.应加强国外建筑市场监督检查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的研究。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督检查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解决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诸多不规范行为,提高建筑市场监管的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今后需组织专门力量对国外建筑市场监管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开展研究,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监管体制提供参考依据。

建设部赴美国牌大建时监管考察阳名单

二○○五年一月四日

长:姚

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

副团长:焦占拴

建设部稽查办公室副主任

员:赵毅明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调研员

罗晓杰

建设部市场管理司调研员

彭楚月

建设部外事司项目官员

建筑考察报告范文
《建筑考察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