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电大学前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9 12:04: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电大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初创阶段,

和 四阶段。

2.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3.学前教育学是以 和 的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4.学前教育与人内在发展的分析主要是从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个性、情绪能力、

和 五个方面进行。

5.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等。

6.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和 两个方面。 7.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

和 。

8.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 和 。 9.学前教育是面向 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10.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1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和 。 1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包括主动性原则、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教养结合性原则和 原则 。

13.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和个别教学。

14.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 和 两类。

1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和 。

16.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7.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担当的角色有、开拓者、工程师、支持者、

养护者、和中介者等。

18.教师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和帮助三种形式。

19.“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和 。 20.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 。

21.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

22.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有、、和其它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二、选择题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下面选项属于学前教育特征的是(

A.直接性 B.迟效性 C.单一性 D.短期性

4.法国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 ( ) A.基础学习期 B.巩固期 C.努力期 D.前学习期 5.教师互助中的对话的具体形式有( )

A.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 B.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讨论

C.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 D.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深度讨论 5.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

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6.与培养教师沟通能力有关的是( )

A.培养多种兴趣 B.提高阅读能力 C.多参加集体活动 D.提高语言速度

7.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8.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

A.社会功能 B.个体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9.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系统性和 ( ) A.专门化 B.完备化 C.丰富性 D.理论性 10.社区教育起源于( )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11.能使榜样起到刺激儿童模仿的作用的特征是(

A 释放自己的情感 B 树立威望 C 严厉冷漠 D 标新立异

12.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

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渡期的存在 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1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14.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的是邻近学科和(

A.心理学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 D.生理学

15.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是(

A集体教学 B认知教学 C一般教学 D特殊教学

三、判断题

1.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陶行知。( )

2.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特点出现在萌芽阶段。( ) 3.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满足儿童的需要。 ( )

4.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 5.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 ( )

6.学前儿童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身心健康、个性完善”。( )

7.学前教育只具备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

8.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单项性。( )

9.学前儿童智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

10.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 )

11.社区教育起源于美国。( )

12.把儿童心理分为四个阶段的是皮亚杰。( )

13.在我国幼儿园中,按教育的作用可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类。

( )

14.儿童的一切发展首先都是从学校开始的。( )

15.学前阶段是儿童主观能动性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

16.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即是指幼儿园的物理环境。( )

17.学前教育不影响一个将来的文化水平发展。( )

18.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

19.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 )

20.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原则是单项性。( )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内容。2.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是如何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的。4.简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5.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6.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7.简述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8.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9.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对于人外在发展的影响。

4.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6.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师幼关系? 7.论述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8.论述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内容。

9.联系实际分析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六、实例分析

1.材料: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父母看孩子的;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角色要求。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根据材料讨论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3.一位母亲向专家咨询时说:“我女儿上幼儿园中班,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就是特别嗜好表扬。在家里,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我和她爸不及时给予表扬,或者说表扬得不到位,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情绪一下子就从山顶跌入山谷。在幼儿园也是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点名提醒她,她的反应异乎寻常地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哭鼻子。难道是我们对她的表扬太多了?”

根据这个案例,结合工作经验谈谈你认为幼儿园应该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萌芽阶段,发展阶段 2.《理想国》

3.教育学,心理学

4.社会化,心理健康发展

5.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

6.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 7.想像力,表现力

8.理想的功能/期望功能,实际功能 9.0—6 10.育人效益

11.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12.渗透性,实践性

13.集体教学,分组教学

14.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1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16.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7.指导者,研究者 18.对话,协作

19.教学叙事,生活叙事 20.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1.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

22.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二、选择题

B D B D C A C A D B B A D B A

三、判断题

错 对 对 错 错 对 错 错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内容。答案要点:

①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概述。 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③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 ④学前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2.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 答案要点:

学前教育是个体的启蒙教育阶段,它在人一生的内在发展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认知的发展;学前教育与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3.分析学前教育是如何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的。答案要点:

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

4.简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答案要点:

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智力的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等

(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引导幼儿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3)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幼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

5.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答案要点:

生活活动既是儿童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又是形成儿童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并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具体地表现为: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②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③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6.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答案要点:

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②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③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行为态度;④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7.简述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答案要点: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狭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指教师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恰当地利用各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小组和个别形式与儿童有效地互相作用的能力,分层次指导儿童的能力,指导游戏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广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是指教师开展学前教育活动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有生活指导能力、把握学前儿童心理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创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教学的应变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8.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答案要点:

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优化社区学前的教育功能;②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③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9.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答案要点: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答案要点: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答案要点:

概括起来讲,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即奠定学前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萌芽,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和个性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 (1)经济功能 (2)政治功能 (3)文化功能

(4)家庭功能

3.分析学前教育对于人外在发展的影响。答案要点:

①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主要是从学前教育对个体外在利益的影响来说。②学前教育影响学习成就。③学前教育影响中学毕业率。④学前教育影响文化水平。⑤学前教育影响职业发展。⑥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⑦学前教育与犯罪率。

4.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 答案要点: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①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②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③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答案要点:

(1)游戏条件的创设 (2)角色游戏的指导 (3)结构游戏的指导 (4)表演游戏的指导 (5)有规则游戏的指导

6.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师幼关系? 答案要点:

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环境,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2)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7.论述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答案要点:

(1)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 (2)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3)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 (4)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8.论述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内容。 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有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两种。个别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书面联系等;集体方式则包括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以及家长座谈会等。

9.联系实际分析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答案要点: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六、实例分析 1.答案要点: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答案要点: ①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总之,对于大班儿童,教师要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3.答案要点:

(1)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

(2)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3)运用评价法要适时适度。

推荐第2篇:河北电大..学前教育学

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3.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学前教育是面向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5.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6.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 现实层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3.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D)A.社会的功能B.个体的功能C.文化的功能D.育人的功能

4.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B)A.直接性B.迟效性C.单一性D.短期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或在同伴的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学前教育效益

学前教育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有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从广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指社会效益,主要是学前教育发挥其社会功能在整个社会领域所获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上。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1)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7)为学前教育立法。

2.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例论述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旨在阐述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深刻而内在的联系。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民就“最近发展区”。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2.你是如何认识“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的?

目前,在相当数量的幼儿园中,告别是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为争夺生涯,没有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相应的教育规律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使他们达到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于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智力”训练,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形式成为普通现象。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7分,共17分)

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53.73%,高出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同一指标50.85个百分点;高中教育程度者为28.69%,高出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7.74个百分点;与1990年人口统计数据相似,在初中以下教育阶段,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均低于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应指标:该行业初中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14.58%,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21.73个百分点;小学教育程度者为2.67%,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34.53个百分点,文盲0.31%,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2.33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在将来能够更多地获得高文化水平。

请你用学前教育效益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在认知发展、毕业率、文化水平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上普遍比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表现突出,而且接受民主、科学、独立的思想也比较早,在文化素养上显得更加优秀,获得更高的文化水平。

具体查看P47—49重点围绕: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可增加自己的观点)

第三—五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3.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4.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5.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C )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 D.坚持性不强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D)A.保育和教育B.体育和智育C.德育和智育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4.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 B)A结构游戏B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结构性游戏

5.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项是(A)A结构游戏B 体育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认同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认为可分为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面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地过程。

3.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4.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5.有规则游戏有规则游戏是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四、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日常生活是实话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话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游戏活动是实话学前儿童德育的有力措施。 方法:(1)说明(2)范例(3)练习(4)评价。

2.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保教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3.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编写学前儿童的活动方案的。

答:如“大班语言活动《颠倒王国》,设计的活动方案的内容:

①作业的名称:大班语言《颠倒王国》②日期:***年*月*日第*节

③教学要求:在听、看、编、说、演、画中感受幽默诙谐所带来的快乐。

激发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喜爱之情。

④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磁带、动物头饰。

⑤教学过程:(略)

4.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

答:游戏活动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②游戏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③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④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⑤游戏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答:(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游戏时间。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应在室内、室外设有游戏的固定场所。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成型玩具能激发4岁以下儿童做游戏的愿望和兴趣,而4岁以上儿童对功能多变的未成型玩具感举趣。

六、案例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1.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P152——1

53第六、七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

2.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等。

4.幼儿园的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教育性、可控性、隐藏性和复杂性。

5.教师对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表现为支持学前儿童 独立自主地学习和 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6.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7.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言面貌和语言修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A )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

2.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3.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A.一般项目课前技术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B.课前技术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C.课前技术课后反思一般项目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前技术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教历研究

教历研究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有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2.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提示生活经验及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符合以下七个标准的环境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的重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于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

3.简述教师作为“指导者”角色的具体要求。

答:(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2)指导。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

(4)教导。教导幼儿养成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符合以下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爱的(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的环境;(2)、创设比较舒适的环境;(3)、创设富有新意的环境;(4)、创设贴近自然的环境;(5)、创设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

2.列举四条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说明和分析。

186—187页10条任选4条,然后在建设幼儿园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这些标准,不学前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创设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六、案例题(每小题14分,共14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1)我的理解是:现代学前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环境设计在学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过去强调课堂教学形式下的书本知识教育转向强调利用环境要素对儿童进行教育,从成人化的教的环境设计转向儿童学的环境设计,强调利用环境对学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使之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话提倡让孩子们自主参与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设计他们喜爱的自己的幼儿园,增强学前儿童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使幼儿园环境更好地发挥调节作用。

(2)结合你的工作实际情况,讲讲哪些户外环境可以考虑由学前儿童来设计、装饰、布局。

(可参考P202)

第八章、第九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

2.《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结合”的育人机制。

3.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4.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5.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会。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A.小学化B.突击性C.单向性D.整体性

2、社区教育起源于(B)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

3、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B)A.家长会B.家长咨询C.父母育儿橱窗D.家长开放日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未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16分)

1.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亲子班亲子班: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答:(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情况;(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2.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1)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2)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4)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3.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1)长期性而非突出性原则;(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原则;(3)与小学的适应性与非小学化原则;(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比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18分)

试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社区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能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社区能提供学前儿童社会性学习的机会。因为在社区中,学前儿童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能促进每个儿童自我价值感、自尊和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8分,共18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答:两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1、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贯穿在整个学前教育的全部过程中。

2、幼小衔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我认为两位老师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学前儿童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学前儿童适应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

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案例中的两位老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而对其它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研究表明: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对学前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两位老师应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性

幼小衔接工作中还应加强与小学的联系,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了解小学教改情况,熟悉小学教学计划的基本精神及各科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开展与小学搞好衔接的研究工作,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特点;三是了解以往学前儿童入学后的表现,共同探索改进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3、(可增加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途径)P285——289

推荐第3篇:电大学前本科自我鉴定

作为一名即将离开学前教育函授大专的学前教育函授大专毕业生,那么你要怎么去写学前教育函授大专毕业自我鉴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大学前本科自我鉴定,快一起来看看吧!

电大学前本科自我鉴定篇1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急匆匆地走过两年半年轮,即将函授毕业的我,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 自从被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后,充满信心的我即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函授学习中。上课期间,我坚持不迟到、不早退,勤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

在单位工作期间,我一边认真备课,一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边也不忘理工大的任课老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联系,把函授时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通过两年半的本科函授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先概括如下:

思想认识:本人在函授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了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特别是对学院开设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本人明白了,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业务认识:山东理工大学函授学院的授课老师业务精湛,教学认真、负责,使本人在函授学习期间收获颇多,大大提高了业务能力。使本人的业务大大提升,本人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效果相当不错。

专业技能:本人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校我们学习了不光《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幼儿卫生与营养学》、《家庭教育学》等,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也学会了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短暂的两年半的学习过去了,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重温了快乐的大学生活,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而且更加坚定自己的追求,我将充分挖掘人生价值,发挥个人潜力,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

电大学前本科自我鉴定篇2

三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知识方面: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后,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了许多。平时,本人会不由自主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之余,本人还会积极地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案例,制作个人智客,并有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得了县级

一、

二、三等奖,个人智客在**县首届教师智客、博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专业技能: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好班级,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怎么样的班级才算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呢?函授学习之后,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①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②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③ 学生是非观念强,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样的班集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的函授,我还学到了班级组建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等,它们给予我无穷的智慧,让我的学生越来越信赖我。

四、存在的问题:三年的函授,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然授课教师备课授课认真负责,但因为时间段,教学走过场,考试也走过场,学员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大部分只能靠学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提升。另外一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如现代教学媒体的知识应用,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策略的变化,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小组合作探究的规范操作等无法得到学习和进修,这可能是现代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脱钩的弊端。这是广大教师继续学习最盼望得到解决的,但总也得不到解决。也许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本人存在的问题。

电大学前本科自我鉴定篇3

春去冬来,转眼三年。暮然回首,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三年里,我发现自己成熟了许多。三年来点点滴滴的磨练已成为了我人生中一个个关键的起点。有的辉煌,值得我去记住一辈子。我不怕苦,我只是怕我们没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勇气和机遇,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着。在这三年里,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在思想上,我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思想觉悟上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闲暇之余,我还阅读了许多与我专业相对口的书籍,逐步明确了我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我自身的不断努力,以及与老师同学间的相互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三年里,我的一些基本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例如我查阅资料、综合分析、书面表达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对于我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在这三年里,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到,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了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三年中的我,也曾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只要我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我相信机遇定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如“千里马”定会有伯乐发现一样,我也深信自己能胜任新时代的岗位要求。

推荐第4篇:电大论文

《曾国藩》是唐浩明先生所著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分为《血祭》、《野焚》、《黑雨》三部。在小说主人公曾国藩的身上,作者聚焦了这个末世的多种矛盾、多重侧面。一般来说,社会矛盾冲突越是复杂尖锐,就越是能显现出人物的复杂性格,在清末这个政治冲突最炽热的战争时期,是最能展示一个人物性格的制高点与最深处的时候。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卷中,曾国藩的性格慢慢突显出来。 性格是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理智、沉稳、坚韧、执着、含蓄、坦率等等。性格左右着人的思维,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甚至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一代人杰曾国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建树,写就传奇,均受到其性格的影响。

曾国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忍、勤、慎、恒、实、俭。曾国藩性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家庭、社会、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一、曾国藩的主要性格特征

(一)忍

《曾国藩》上卷开篇从曾国藩的母亲江太夫人去世,曾国藩回家奔丧开始写起。小说中卷《野焚》开篇又写到其父亲因过度悲痛和劳累而撒手人世,曾国藩回乡奔丧。接二连三的至亲去世,使曾国藩倍受打击。他还未得到皇上的批准就匆匆赶回家乡奔丧。这件事引起了左宗棠的大为不满。他肆口谩骂曾国藩自私无能、临阵脱逃。左宗棠是个从不掩饰情感的人,他把这个曾令他佩服的老友说的一无是处,连曾国藩多年自我标榜的忠孝诚信,也被他一概斥之为虚伪。这使在荷叶塘守丧的曾国藩在身心憔悴上更添一重痛苦。 曾国藩自此恨死了不念旧情的左宗棠,也恨死了不明事理的长沙官场,他发誓永不与左宗棠说话,也永不与长沙官场来往。但是他另一方面又看中左宗棠的用兵之道——审时度势。在曾国藩看来,左宗棠是个古今少见的将才,今后还得重用他。如此想来,他打算捐弃过去的一切,主动拜访左宗棠。

这一忍,体现了经天纬地的将帅能屈能伸之气度,这一点,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做人一定要海纳百川,能容常人所不能容之事,做常人做不到之事,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流芳百世,也印证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千古名言。

(二)勤

曾国藩不仅仅为官做人值得我们学习,他对知识的勤奋也让人佩服。他受父亲和祖父影响,从小学习诗词赋看遍经典书目,特别《道德经》,这部仅五千字的道家经典,他从小便能倒背如流。在家守丧的一年里,曾国藩又从头至尾的读了《左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希望可以窥测前人处世行事的诀窍。

初办团练,他每天都会到现场督导,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黄沙飞扬,他没有缺勤一次,每天坚持对士兵训话,鼓舞士气。他更是制定了严格的营规:“每天五更三点放炮,闻炮即起,夜晚每营派十人巡逻;黎明演早操,营官哨官必须亲自到场;午刻点名一次;日斜时演晚操,二更前点名一次。”[1]衡州城里的百姓都很奇怪,这是哪来的一支人马,操练如此勤奋认真。

曾国藩的勤奋为他日后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慎

众所周知,曾国藩训练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敢打硬仗的私家军队。他不但训练有一套,带兵打仗更是有一套。他坚信要想百战百胜,必须稳扎稳打与出奇制胜相结合。这不仅体现出了他的勤奋思考,更体现出了他的谨小慎微。

曾母江太夫人去世后,曾国藩在家守孝,后被邀请出山。虽然常年涉足官场的他也常常经历被误解、冤枉,虽然他常常为他人着想,但从来不被理解,虽然他一直对国家忠心耿耿,但却总是遭到皇上的猜忌。这些都是曾国藩逐渐养成了“慎”的好性格。他以孝为先,虽然做官离家甚远,但是仍然常常写信给家人,这也是后人看到的很著名的《曾国藩家书》。他虽写信,但他慎就慎在他写信回家从来不会对家里谈起官场的事情:恩怨纠结,勾心斗角以及当时的社会世态他从不评头论足,这不仅仅是怕家里人记挂担心,更是怕书信被长毛截获,威胁到朝廷的安危。

正是由于他的慎,使得他在官场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四)恒

如果说任何一个能作出一番大事业的人都有某一方面超常之处,那么他就在于坚韧不拔的毅志力和不轻言放弃的恒心。 自从曾国藩在各个好友的劝说下,决定出山办团练,组建湘军开始,每天都会坚持记日记,这个良好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他晚年,中间没有一天中断。历史上没有几个人有他这般恒心。他每天记录发生的大小事情、操练军队的心得,使自己能随时保持好的方面,摒弃不足的地方。他就是用这样一种慎独精神来反省自己,陶冶情怀,他勤于自责,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风顺中寻找不足,使自己在每天的自省中不断进步。

曾国藩的真正的事业是从组建湘军开始的。小说中写到他出山办团练之前,曾经有大量的心理活动,但是当他下定决心出山组建湘军,干一番大事的时候,他不畏艰难,虽然中间出现种种困难,各种想看他笑话的人都出来阻挠他,比如朝廷不给拨团练的经费,鲍起豹的绿营从中捣乱,没有场地,招不上士兵,更多的是冷眼旁观,准备看一个文弱书生如何办军队的笑话。但事实上,他自强,他坚持,他亲自督导,不论酷热炎暑还是冰天雪地,他没有一天间断,每天亲自训话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他想尽办法凑军饷然后分发给每一个士兵和将领。就是这样的坚持使他训练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湘军以及水师,他带领的湘军,曾是第一批攻下太平军所定居的天京城的军队。

当然曾国藩带兵打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得力战将罗泽南、李续宾、塔齐布、彭玉麟等先后在九江城、湖口等地被太平军的大将林启荣、韦俊、赖汉英等打败,湘军严重受挫,士气也受到了打击,但是曾国藩并没有轻易放弃,又派彭玉麟和康福从水路进攻。可惜的是,太平军首领石达开看穿了曾的计谋,并且找到了湘军水师的弱点,毫无疑问曾国藩的水师又败北,这次的打击非比寻常,因为湘军水师被太平军肢解,湘军损失空前。曾国藩被气的生了病。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还是没有放弃,他又第三次发兵樟树镇,由于周凤山、曾国华的求胜心切,导致他们没有精细查看地形,在樟树镇被石达开的太平军打的四处逃窜,曾国藩自己也差点命丧他手。 虽然最宝贵的生命差点失去,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正是由于他这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持之以恒、做到了常人不能做到的,坚持了常人不能坚持的性格,才使他在历史人物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五)实

实,实际上就是务实,笃实之意。一个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很难做到的一个重要气质,曾国藩却将它诠释的淋漓尽致。众所周知曾是一位集文学才华于一身的人物,但是他从不过分吹嘘,无论是在荷叶塘为母亲守孝时,还是外出练兵打仗,他从来是书不离手,他最爱看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虽早年已参透了其中的真谛,他也一样虚心拜读。他除了文笔好之外,同样是个下棋高手。但是在他回乡奔丧的路上遇见康福后,发现康福是个懂棋的神人,便住在庙中虚心向康福求教,他从不显示自己的优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半月后,棋艺进步之大连康福都自叹不如。 这样踏实务实的性格是使他不断取得长足进步的源泉之一。

(六)俭

人需要长相厮守的东西很多,居家过日子,最重要的莫过于俭;做官务事,最重要的,莫过于廉。一俭二廉,自然成了曾国藩约束自己和家人的道德规范。他自己身体力行,终身自奉寒素,清淡度日。小说中说到,为官之人,官服必不可少,可曾国藩虽身居二品,官服只两套有余。他希望自己是个百姓值得信赖的、两袖清风的父母官,而不是高高在上,每天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贪官。 靖港惨败之后,皇上派了一位盛京兵部郎中任去曾国藩在武昌的大营效力。曾带他在武昌游历了一番,回到大营后,他突然想起了郭子仪当年洞开居室,让朝廷使者自由进出的故事,为了一表自己对皇上的衷心,他便说:“部郎若是不嫌国藩卧室龌龊,便一同进去如何。”

这位满人德音杭布听出了曾国藩这一举有“恭维”之意,乐得其中,忙说:“大人破格款待,下官真是受宠若惊了”。[2] 曾国藩领着德音杭布进了卧室。门一打开,简直令德音杭布不敢相信,这便是前礼部侍郎、现两万湘勇统帅的居室。只见屋内除一张床、一张书案、两条木凳、三只大竹箱外,再无别物。床上蚊帐陈旧黑黄,低矮窄小,仅可容身。床上只铺着一张半旧草席,草席上垒着一床蓝底印花棉被,被上放着一件打了三四个补丁的天青哈拉呢马甲。屋里唯一的饰物,便是墙上挂的当年唐鉴所赠“不作圣贤,便为禽兽”的条幅。德音杭布自幼出入官绅王侯之门,所见的哪一家不是纸醉金迷,满堂光辉。虽是战争之中,但原巡抚衙门里一应器具都在,尽可搬来,也不需如此寒碜。早在京城,就听说过曾国藩生性节俭的话,果然名不虚传。德音杭布心中不禁一叹:大人也太简朴了。

他的俭,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也促成了他日后事业的成功。

二、曾国藩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每个地域都有人们崇拜敬仰的事物,如宗教、图腾等等。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湖湘文化的长期熏染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湖湘文人志士们,必然具有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曾国藩作为湖湘文人志士的典型代表,自身不仅有不同于他人的性格特征,也必然具有湖湘文人的共同特征,而这种群体的精神取向和风貌又必然体现在他们的性格上。

(一)自然环境因素

明国时期著名学者钱基博先生曾经就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湖湘文化、文人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发表过独到的述评,他认为:“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围。其水少而山多,重山叠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3] 这一段话就是钱基博先生著名的“地理使之然也”的论断。从这段话中,主要论述了几点由于自然地理环境造就的湖湘文人的典型性格特征,如多闭塞的山河,地质决定的人民倔强,独立之气质。 如上所述,我们大概了解了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就是这样独特的地域特征造成了其耕作传统方式的不同。在这种山区和丘陵间的小块土地上,只能产生小农经济,不可能形成大规模、集约式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因此想要改变湖湘偏远山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举步维艰的。此外,地理环境的封闭,交通的不便,也必然阻碍了湖南经济的发展。这种周遭被山水所阻隔封闭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湖南人的独立意志,但同时也使得湖南人相对于外省人而言显得较为保守。

虽然湖南是众所周知的“鱼米之乡”,但就其整体地理环境而言,由于山地丘陵过多,适宜农耕的地少之又少,雨少即旱,雨多即涝。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太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样的气候生存环境下其生存条件必然是比较恶劣的,因而自古这里也被称为“蛮荒之地”。例如,境域内多为高山丘陵,急流险滩,交通极为不便。长期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为求得生存,孕育出了湖湘民众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八分山水二分田”又是对湖湘地域环境的又一描绘,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十分贫乏,除了洞庭湖区的滨湖平原被称为中国传统的粮仓外,大部分地区的人只能依靠艰辛的劳作在贫瘠的山地或少量的水田中获取仅仅能够糊口。曾国藩从小生活在荷叶塘,那里贫乏的土地资源促使人们不得不精耕细作,精打细算,这使得在外省人眼中的湖南人显得勤劳笃实。

这些都是湖湘地域这个自然条件赋予他们的,不同于一般人既独特又优良的性格气质。

(二)家庭因素

曾国藩曾说过:“子女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唯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4]应该说,曾国藩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据民国35年由曾国藩之孙曾约农主修的24卷本《湘乡大界曾氏族谱》介绍,曾国藩太高祖曾元吉,天资聪颖,自幼勤学,十来岁即能赋诗作文,是大界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其对子孙教育非常严格,所提出的“勤俭立身”、“耕读保家”,是曾国藩形成“耕读文化”思想的根源。曾祖父曾竞希,热爱劳动、克勤克俭,“未明即起,竟日无片刻暇逸”,“正月上学,辅臣公给钱一百,为零用之需。五月归时,仅用去一文,尚余九十九文还其父,其俭如此。”[5] 祖父曾星冈,虽然年轻时曾一度沾染“游惰”习气,但后来自责,意识到家业发达,一要耕读为本,二要读书明理。总结了一套“书、蔬、鱼、猪”的治家方法,所以,曾家的子女发达后依然会保持勤俭本色。生长在一个农耕之家的宽一,其父亲曾麟书是书塾的秀才,祖父曾玉屏虽然文化不多,但却是阅历丰富,从小在这两位先辈伦理的教育下自然是养成了爱读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祖祖辈辈的言行举止都对曾国藩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为曾国藩养成良好性格起到了带头作用,这是曾国藩勤、俭、恒、实性格形成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社会因素

19世纪,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它曾一度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中国相继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富,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官场上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贿赂成风;人民叫苦不迭,朝廷贪官横行;官员们想的不是如何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而是如何讨好上级,从而让自己爬的更高。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官员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做一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必须“谨慎”和“忍耐”。也可以说他的“谨慎”和“忍耐”是这个腐朽的时代造就的,因为他稍微的不忍和不慎,换来的可能就是杀头和灭门之灾。因此,他便一步步养成了性格中令无数人低头诚服的优秀特质。

(四)自身修炼因素

曾国藩一生心怀远大理想和报负,渴望报效君王建功立业,创一番周公、孔孟、韩愈、王阳明般的伟业,做一个中兴名臣。

他极其重视个人修炼,他的性格也是随着个人阅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曾国藩小时候其实是一个笨小孩,但他有别人不能及的勤奋,为了不让自己落后于他人,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刻苦钻研,并且持之以恒。曾国藩自6岁起,便开始读《三字经》,至33岁参加翰詹官大考,名列第一,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27年来,他手不释卷,寒窗苦读,练就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后戎马生涯,至62岁,期间不论练兵打仗,从不忘记读书。

对曾国藩来说,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常人不能做到之事;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使自己的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只有勤奋有加,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曾国藩自身的不断努力,为其性格的形成,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他还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如“22岁时,他被说是文理不通,他便终身以此为大辱;31岁明白抽烟有害无益,便将水烟袋捶碎,发誓永不再抽; 44岁靖港惨败”,[6]意志脆弱到两次欲投湘水自尽,被左宗棠痛斥后才重振旗鼓等等。但他越挫越勇、屡败屡战,最后取得了胜利。

总之,曾国藩上述六个主要的性格特征,受到自然环境、家庭、社会、自身修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不断的自省、自警、自励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 2 ]陈浩明.曾国藩[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219.、220.、345.、346.[3]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M].上海人民出版社,341.、340.、353.[4][6]欧阳斌.论曾国藩的性格特质及其文化成因[J].中国文化研究.1998(22):45.、46.[5]唐浩明:《曾国藩》创作琐谈[N].文史博览.1999(6):17-19.[7]聂荣华.湖湘文化通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8]蒋静.略谈长篇小说《曾国藩》[J].理论与创作1993(2).[9]邱相君 孙阳.试论毛泽东、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曾长秋.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J].娄底师专学院.2001(1),社会科学版.[11]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3).[12]邱明.悲剧文化中的悲剧人物¬——评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J]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推荐第5篇:电大论文

目录

一、对我国中小企业情况的概述„„„„„„„„„„„„„„„„„„„„„„„„„„1

(一)我国中小企业定义……………………………………………………………………………1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

1、中小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 “加速器 ……………………………………………………1

2、中小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1

3、中小企业有力于缓解就业压力………………………………………………………………1

4、中小企业有利于国民经济提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2

二、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

(一)地区差异正在显现……………………………………………………………………………2

(二)企业自主程度比较……………………………………………………………………………2

(三)企业创新能力比较……………………………………………………………………………2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3

(一)发展战略………………………………………………………………………………………3

(二)技术创新………………………………………………………………………………………3

一、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4

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4

三、加快中小企业制度创新„„„„„„„„„„„„„„„„„„„„„„„„„„„4

四、多渠道开拓资金来源„„„„„„„„„„„„„„„„„„„„„„„„„„„„4

五、加快催生中小企业„„„„„„„„„„„„„„„„„„„„„„„„„„„„„5 参考文献 „„„„„„„„„„„„„„„„„„„„„„„„„„„„„„„„„.„„

5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由于我国的现行体制和历史原因,对中小企业存在的现状问题及长远发展战略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规划部署。通过对政府的政策简单分析和中存在环境分析出发,从发展战略及创新等方面简略地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策略。

[关键词]

; 战略规划; 经营战略;技术创新中小企业

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更具有重要要的意义。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复兴和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我国中小企业情况的概述

(一)所谓中小企业,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为便于界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其作了划分。一般说来,除了因行业不同人数有差别外,资产总额在 4 亿元以下,或销售额在 3 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目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中小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使其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能在经济不景气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速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

2、中小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呈现如下特点:国有经济的份额逐渐下降,其他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升。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我国中小企业人数少、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企业制度形式选择上的空间广、自由度大、可变性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政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3、中小企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比大公司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对劳动力要求

不高。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部分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4、中小企业有利于国民经济提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

在 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中,韩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与我国台湾地区迥然不同。韩国是以大企业集团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因而受到的冲击较大。而台湾地区是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经济结构,从而受到的影响较小。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可以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增加国际之间竞争的基础。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起着稳定经济的作用。

二、中小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多品种、小批量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业;中小企业在西部分布比重偏低,规模较小;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激励较强,技术创新的产出率较高,产值比重不断提高,推动再就业方面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并且是改革的先导力量等特点和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尤其是现行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

业存在着许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较弱,受市场政策冲击影响大;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及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素质低等。

(一)地区差异正在显现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越快,欠发达地区则相对滞后。

1、产业结构布局上,专业化分工越细,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度越高,地区经济越有活力,容易形成小企业群。

2、企业人员主要来源上,发达地区通过行政方式指派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欠发达地区,分别为38.65%和77.02%。

3、研发部门的设置上,发达地区略高于欠发达地区。

4、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比较低,企业的技术创新处于起步阶段。

5、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技术创新的成效上,发达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6、产业的构成上,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大、比例高,欠发达地区则相对较弱。经过比较分析,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干预小,政府支持力度大,而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干预较多。

(二)企业自主程度比较

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改革力度大,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较欠发达地区比重低。据调查显示,国有企业比重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是16.71%和41.91%。

(三)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而欠发达地区则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正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利用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

(一)发展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规划。可以从战略高度上来阐述发展规划:

1、战略定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既要与中国目前国情相结合,又要与未来几十年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相连接。

2、战略目标:应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我国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到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与之相适应,到2050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组织水平基本上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战略步骤:分三步走的整体设想:

第一步,到201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具有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相当协作能力的资本密集型小企业;

第二步,到203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间(包括与大企业)具有密切协作关系的技术密集型小企业; 第三步,到205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间不仅具备密切协作关系而且是高新技术密集型小企业。

4.战略措施:第一阶段,应围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着手,使中小企业有一个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第二阶段,应围绕建立健全良好的、面向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手,使小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阶段,要围绕大力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培育大批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着手,使中小企业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以上是国家从战略层次上对我国中小企业作出的规划部署,还应从战术层次上的经营战略来配合国家的总体规划。

针对环境特点和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确定政策重

首先,应围绕理清政府职能,为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应加强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第三,要指定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规划,引导小企业健康发展;第四,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对技术创新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第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第二,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源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第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动态过程;第四,企业技术创

新的直接目的是向市场提供实现价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永恒的主题。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第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第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参与同行业或同类市场竞争的实质和法宝;第三,技术创新是延长中小企业寿命的灵丹妙药;第四,技术创新是中小

企业改善供给的源泉。

针对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提高认识,制定相应的对策或措施,具体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

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人们把对加强大企业同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来的观念应予以转变,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领域中有巨大作用,排挤和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会造成市场缺乏竞争,企业缺乏活力等不良后果。随着中国入世,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为迫切,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

这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来阐述: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把技术创新正式纳入法制轨道,以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和职责,政企分开,加快中小企业统一管理机构的设立,确立统一政策体系的制度。如美国1953年建立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再次,应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最后,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国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港等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

三、加快中小企业制度创新

首先,为了加快技术创新,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加强管理和设计创新模式,努力塑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其次,应该大力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最后,中小企业应该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外生型”的技术创新模式。

四、多渠道开拓资金来源

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融资渠道,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国务院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方向发展。目前,这项首期额度为10亿元的政府专项基金已经启动。除此之外,还应有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一,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两极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

第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国家对省、地和市(县)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可以通过社会集资,发行股票等形式集资组建。

第三,允许中小企业试点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最后,应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模式,创立二板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换。

五、加快催生中小企业

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

1、对中小企业注册登记实行“无门槛制”;

2、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行政收费;

3、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催生中小企业的“温床”;

4、政府应完善政府职能,促进企业发展。

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劳动力成本较低;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历史包袱较少;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较易落实到位。毋庸讳言,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在劣势亦不容忽视:人员素质总体水平较差;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少;市场竞争实力较弱;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营销手段较单一;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质量较低;亏损面积大,特别是信用等级远未达标;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有时容忍假冒伪劣充斥其间;只图短期私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置国法民愤于不顾。其次,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较突出;存在产品、组织、资本等的结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差而且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中小企业的优势和更多的劣势,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到能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以及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现在,影响未来,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服务方面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作为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①刘志龙、陈鹏、籍莉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分析。市场论坛,2010年第3期

②曹小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困境、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市场周刊2008年7月号

③杨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人民论坛2010年第20期

④李翔、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及对策,经济论坛2009年15期

⑤将国虹、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10期

⑥库 颖、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经营管理2009年5月下期

推荐第6篇:电大论文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论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第一章网络经济概述 ....................................................................................................................................3

(二)网络经济的概念 ........................................................................................................................3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3 第二章 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存在的问题 ..........................................................................................4

(一)现代企业对网络经济的影响认识不够 ....................................................................................4

(二)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5

(三)现代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不够深 ........................................................................................5 第三章 现代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6

(一)现代企业正确认识网络经济的影响 ........................................................................................6

(二)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 ................................................................................................................6

(三) 加深现代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 ..........................................................................................7 第四章 个人结论 ..........................................................................................................................................7

摘要

网络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网络相互融合后出现的新型经济模式,它使信息替代资本成为在经济中的主导,由于互联网具有跨越地域和快速传播的特性,从而能够使产品的交易成本降低提高效率。本文简述了网络经济的概念及现状,分析了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企业为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字 网络经济 现代企业 影响

第一章网络经济概述

(二)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和工具,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要素的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生产方式。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出的网络经济定义认为:“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为核心,以网络信息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目标的距离。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模式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快捷,使整个世界的地理距离迅速被忽略,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络使信息流动速度以秒来计算,使整个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各国的相互依存性大大加强;具有全天候运作的

经济特征,使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不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指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是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而形成的(张荣梅、甄增荣,2003)。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

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利用网络的技术,经济组织结构趋向简化,各种生产组织是处于网络端点的个体生产者和个体生产系统,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进行信息沟通、商品交易,是一种产销直接见面的“直接”经济。

网络经济是速度经济。现代信息网络迅猛的传输速度使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加速发展。网络经济活动节奏大大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快,创新周期缩短,企业竞争逐渐成为应变能力的竞争、速度的竞争、时间的竞争。

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网络经济源于高新技术和互联网。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强调研究与开发及教育培训,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经济的持续创新和更新。伴随着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

网络经济是高风险经济。网络经济在为企业带来更高、更快的效益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经济存在的高风险性,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初期,甚至出现了“泡沫”经济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风险,由于各国的金融业务和客户相互渗入和交叉,网上交易量可能出现瞬间减少或瞬间剧增,加大了因交易环节中断而导致的支付、清算风险;二是管理制度风险,如果企业不能适应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变化,相应调整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就有可能会面临着极大地风险,如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泄密等;三是网络安全风险,目前各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和网络侵权行为在数量、规模、手段等方面都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如网络中存储或传递的数据常常被未经授权者篡改、增删、复制或使用等。

第二章 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对网络经济的影响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不少现代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并没有真正理解网络经济的意义,没有意识到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挑战和机遇。他们通常认为,网络经济只会对高

科技的新兴产业产生影响,而对于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企业内部大量的商业活动都会通过网络进行,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受影响的现代企业的范围既包括高科技的新兴产业范围内的企业,也包括传统产业范围内的企业。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

(二)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滞后的现象,现代企业没有把信息化、网络化上升为企业自我发展战略的高度,没有把握住网络经济提供的市场机会,也没有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都不高,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客户关系和上下游产业链条等未能按照网络经济提供的手段加以处理和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等尚未按照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优化重组。虽然上文已经详细论述了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经营方式、销售方式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是沿用原有经营模式、组织结构,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建立内部联网。

(三)现代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不够深

目前,国内众多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仍不够深入,误以为建立起企业网站就代表了企业运行中运用网络技术的全部。主要原因是网络知识普及不到位,对网络经济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理解的偏差。许多现代企业将网站建立后,就忽略了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有资料表明,国内500家上网企业的网站中,85%的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有6个月没有更新或添加新内容,90%的网站只有总经理的照片和企业产品的介绍。企业网站的建设也是千篇1律,落入俗套。

网络是企业进行宣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是大部分企业在建成网站后没有对自己的网站进行有策略的宣传。而现代企业与网络经济相结合最终级的产物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特点是面向顾客、服务为先,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企业提供的最优秀的服务与产品。因此现代企业与网络经济结合,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拥有电脑、联网、建立网站等,而是企业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包括开发、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升级,以更好地满足特定客户的

需要。现代企业将自身融入到网络经济中去,才能将自身形象与产品全天候、全方位、多元化的推向世界,并借助网络经济的东风发展壮大。

第三章 现代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现代企业正确认识网络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大趋势下,现代企业必须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一定意义上,现代企业对网络经济的认识和态度决定其生存与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积极参与、与时俱进,增强现代企业在网络经济中的竞争力。只有彻底转变观念,现代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积极找出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一,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既可以是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指具体管理方式的创新。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使其由一种管理模式变成另一种管理模式;二是维持原有管理模式下,改变其具体管理方式。由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网络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才可以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革命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的营造,或是没有建立良好的能为企业成长服务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建设:为顾客服务理念。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在风险和变革中成长。网络经济形态下的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充分研究产业的市场及竞争状况,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网络经济时代取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尽快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使企业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

现代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

断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网络经济的基石。企业的竞争力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和差异性,企业信息化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知识优势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网络经济对企业发生危机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企业的信息化角度来讲,企业注意必须在危机结束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仍需继续关注网络上关于危机事件的报道。因为,尽管危机可能早已结束,但是一些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的消息仍有可能不断地被复制张贴而误导公众,从而给企业造成新的危机。再者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发展,由于一手资料的收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能得到调查的结论,现代企业可以收集二手资料,帮助企业研究市场变化、判断市场走势。通过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现代企业就会在提高对信息资源利用的同时,开发更多的信息商品,提高在网络经济中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三) 加深现代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

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过程总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现代企业应当搭建企业自身的内部网络,部署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构建企业电子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基础硬件、软件环境;第二步,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要求,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外部网站,从而加强企业内部运转效率,及时对内、对外发布信息;第三步,建设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最典型的系统之一是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第四步,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全天候、无地域限制的交易平台全面推广营销企业产品,使客户在家就可以选购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第五步,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建立遍布全国乃至世界的物流配送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送货上门的优质服务;第六步,建立全面的售后服务网络,方便客户在选购商品以后及时对商品的质量、功能等改进建议反馈给企业,对于商品出现的质量问题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快速处理,这样才能使客户买的放心、使得安心。

第四章 个人结论

总而言之,网络经济对现代社会,特别是对企业运行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的巨大力量还会进一步得到展现。这也意味着

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甚至是经济的发展方式,都具有无限的创新空间,企业的运行方式将会多种多样,要适应新的变化就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与创新。未来网络会大力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并在竞争中成为强者。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1(3) [2]郑怀颖.中小企业如何适应网络经济时代[J].经济师,2002(3) [3]花爱梅,林雁.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师,2002(8) [4]孙睦优.网络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明[J].企业管理,2002(4) [5]林润辉.网络组织与企业高成长[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6]王淼,徐丽萍.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制造业的组织结构变革[J].工业技术经济,2003(1)

推荐第7篇:临海电大学前教育史作业

《学前教育史》作业1(第一讲至第六讲)

一、选择题

1.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被称为( B

)。这一学制确定了近代学制系统,其中包括了蒙养院制度。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1844年,美国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在( D

)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学,也是中国最初出现的女子学堂。 A.杭州

B.上海

C.北京

D.宁波

3.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在所撰写的(

C )一书中设计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主张对儿童实行公育。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大同书》 D.《礼运注》

4.(

B )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设想了从胎教到幼教的完整的学前公共教育体系。

A.蔡元培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鹤琴

5.新文化运动后,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论是实用主义和( C

)。 A.实业教育思潮

B.科学教育思潮 C.儿童中心论

D.平民教育思潮

6.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通过《学制改革系统案》,11月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

D )学制。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1923年,著名教育家(

B )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A.张雪门

B.陶行知

C.熊希龄

D.陈鹤琴

8.(

C )是在学前教育上最早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者,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开拓者和改革者,创办了多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 A.张宗麟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二、填空题

1.《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___蒙养院________作为学前教育的专门机构。2.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___武昌___创立的幼稚园。

3.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___宗教式________的。

4.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制定了___壬子癸丑_________学制系统,规定初等小学校之下设蒙养园。

5.著名教育家____陶行知________主张用“艺友制”来培养幼儿师资,以普及幼儿教育。6.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与____张雪门______并称“南陈北张”。 7.____张宗麟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第一位幼稚园男教师。

三、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的“外象内感”学说。

外象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外象内感”的意思是说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孙思邈的胎教学说注重孕妇所处的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特点有哪些?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老人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3)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简单而多样 (4)教育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观察模仿

3.简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所进行的学前教育活动。(1)创办幼稚园(日本式和宗教式);

(2)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接收学前教育留学人员; (3)担任教师,翻译教材,出版读物; (4)兴办各种“慈幼机构” 4.简述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

(1)论儿童公养公育

康有为在1884年写的《礼运注》中,就提出了“人人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的儿童公育思想。在《大同书》中又提出了“去国界、去级界„„去苦界至极乐,实现‘大同世界’” 关键是去家界,原因一是传统家庭关系过于复杂,会因性格及财产产生矛盾,二是“有家必有私”,有家则使人性不能善。而去家界的方法之一是儿童共育。康有为设计的儿童共育体系,包括儿童出生前从母亲怀孕时起,在人本院接受胎教,从出生至断奶后入育婴院、慈幼院接受共育,满6岁后入小学接受公教,直至中学和大学。 (2)论胎教 康有为首先论述胎教的重要性。指出“生人之本,皆在胚胎,人道之始,万化之原也”,必须“教之于未形质之前”,才能“正生人之本,厚人道之原”,从而使人成为“至善”之人。 其次,为了实施胎教,康有为对专为孕妇设立的人本院的环境、建筑、设备、医疗、卫生、保健、教育服务等方面提出了40多条要求。 (3)论婴幼儿教养

康有为非常重视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并提出了17条措施,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工作人员的任用提出了具体要求,拟定了分工和奖惩制度。 其次,对院址的选定和院舍的布置做了规定。

再次,对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多了明确规定。把“养儿体、乐儿魂、教儿知识”作为教育目标 此外,他特别重视婴幼儿的保健工作。

5.简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婴幼儿教育的主要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育原则:

(1)“一切为革命,一切为儿童”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适当运用批评的原则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2)比较教学法(3)三化教学法(4)单元教学法 6.简述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功能应渗透到儿童体、智、德、美、劳等活动的各个环节

四、论述题

1.分析评价1932年我国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背景:随着陶行知与陈鹤琴提出的“注重幼稚教育案”,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标准》分总目标、教育方法要点、课程范围三部分。

幼稚教育总目标分为:(1)增进幼稚儿童的身心健康(2)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幸福与快乐(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每门课程都规定了授课目标、内容大要和所要达到的最低限度。 教育方法要点注重儿童社会化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出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并采取奖励 机制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的结晶,建立起的符合我国实际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课程理论体系,结束了中国自清末以来幼儿园课程外国化、宗教化和非科学化的混乱局面,特别是运用团体、分组和个别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无疑是历史的进步。而这一时期进行的各种试验活动时对幼稚园课程标准科学性的检验,有力地推动了《幼稚园课程标准》的修订。 2.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学习借鉴,可以成为父母教育子女的指导思想。 多种主教育思想目的: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其教育思想内容:

(1)故须早教:理论依据:“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俗谚。理由:一时幼童时期学习效果好(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二是幼童可塑性大,容易养成习惯(能“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2)威严有慈:将慈爱与严教结合起来,提倡体罚,反对“无教而有爱”。“威严有慈”在现代独生子女居多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均爱勿偏:要平等对待子女,偏爱既会宠坏被偏爱者,也会引起未被偏爱者的不满

(4)应世经务:指应付世事的能力。颜之推认为只有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才能成为“应世经务”者提倡“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反对空谈家和腐儒(章句博士 (5)重视风化陶然风化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重视风化陶然就是强调父母或成年人对幼童的示范作用

3.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并分析这种思想对当代儿童教育有何借鉴意义? 教育思想内容:

(1)重视蒙养教育:朱熹把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划分为小学和大学阶段,8-15岁为小学阶段,即蒙养教育阶段,15岁以后为大学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认为只有习之于小学,才能成功于大学。并提出“大学之序,特因小学之功”的观点。

(2)要求慎师择友:谨慎选择幼儿教师应从谨慎选择乳母开始,稍微大一点,还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选择益友的能力 (3)强调学“眼前事”:编写《小学》和《童蒙须知》两本教材,其中《童蒙须知》详细规定了眼前事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4)提倡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学前教育史》作业2(第七讲至第八讲)

一、选择题

C )1._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

A )2.2003年,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新世纪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_____________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A.公办幼儿园

B.民办幼儿园

C.正规幼儿园

D.非正规幼儿园

D )3.21世纪初,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要求幼儿教育课程真正为幼儿一生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重视为幼儿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是_______的观点。

A.以人为本

B.新的学习观

C.整体观

D.终身教育

A )4.21世纪初,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要求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的实施都要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_______的观点。

A.以人为本

B.新的学习观

C.整体观

D.终身教育

二、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教育的双重任务和教育方针。

1952 《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规定幼儿教育双重任务:抚育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便利妇女参加社会建设

教育方针:公布和民办并举的发展方针,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逐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 2.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的措施。

1、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

2、停办私立幼儿园,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门

3、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

4、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3.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1、恢复与建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恢复教育部和幼儿教育处

2、逐步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分别制定了与幼儿教育有关的综合要求、城市发展、农村发展、卫生保健有关的法令。

4.总结新中国建立后40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学前教育发展须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须加强领导,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必须明确幼儿园为儿童成长和为家长工作服务的双重任务;必须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重视古今中外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确保乳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两部分的衔接。

5.简述21世纪初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各种新观点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等问题;对瑞吉欧课程的学习与探讨;对“园本”课程理论的探讨;对幼儿教育课程生活化的探讨

《学前教育史》作业3(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五讲)

一、选择题

B )1.古代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要通过___________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A.智育

B.军事体育操练

C.美育

D.道德教育

D )2.公元前387年,著名学者___________在雅典创建了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并在此执教40多年。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柏拉图

C )3.柏拉图社会政治学说的核心,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体现在他的著作_________中。

A.《伦理学》

B.《政治学》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

D )4.古代希腊著名学者__________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

B )5.古代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著作是《雄辩术原理》,他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或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

A.柏拉图

B.昆体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A )6.北欧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是《愚人颂》、《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

A.伊拉斯莫斯

B.蒙田

C.康帕内拉

D.夸美纽斯

D )7.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描述了一个立足于科学和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的城市国家。

A.《愚人颂》

B.《世界图解》

C.《雄辩术原理》

D.《太阳城》

( D

)8.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捷克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

A.欧文

B.蒙田

C.康帕内拉

D.夸美纽斯

C )9.1632年,夸美纽斯完成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__________,这本书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大教学论》

D.《太阳城》 (

A )10.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__________在苏格兰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其后,热心人士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英国幼儿学校运动。

A.欧文

B.维尔德斯平

C.奥伯林

D.福禄培尔

D )11.英国幼儿学校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这一运动推动了幼儿学校在英国的普及,并曾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开展产生影响。

A.欧文

B.福禄培尔

C.奥伯林

D.维尔德斯平

B )12.福禄培尔的女弟子__________在推广普及幼儿园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曾担任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领袖。

A.巴乌利美侯爵夫人

B.别劳夫人

C.弗利托娜

D.伊丽莎白•皮博迪

B )13.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基本上确定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幼儿教育制度,对法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影响深远。

A.《弗里法案》

B.《初等教育法》 C.《费舍法案》

D.《普洛登报告书》

D )14.1860年,美国妇女__________在波士顿开办美国第一家英语幼儿园,她被公认为美国幼儿园的奠基人。

A.巴乌利美侯爵夫人

B.别劳夫人

C.弗利托娜

D.伊丽莎白•皮博迪

B )15.俄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有《人是教育的对象》、《祖国语言》等,他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部分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A.欧文

B.乌申斯基

C.奥伯林

D.维尔德斯平

( C

)16.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_________这本书中。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

B )17.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__________一书中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

C )18.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__________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这是西方最早以“教育学”来命名的教育专著。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D )19.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主张,他的代表作是教育小说__________。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和葛笃林》 (

A )20.191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著名的__________,目的是在英国建立一个包括保育学校、小学、中学和专科学校在内的公共学校系统,正式承认保育学校属于国民学校制度的一部分。

A.《费舍法案》 B.《巴特勒法案》

C.《哈多报告》

D.《普洛登报告书》

二、填空题

1.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密切相关,教育内容以___《吠陀经》________为主,教学场所以家庭为主,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公元前387年,著名学者___柏拉图______在雅典创建了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并在此执教40多年。

3.柏拉图社会政治学说的核心,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体现在他的著作_《理想国》________中。4.古代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家____昆体良______的代表著作是《雄辩术原理》,他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或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

5.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的代表作是__《太阳城》________,描述了一个立足于科学和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的城市国家。

6.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捷克著名教育家_夸美纽斯__的代表作。7.1632年,夸美纽斯完成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__《大教学论》________,这本书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_《世界图解》,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带有儿童插图的识字课本。9.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_欧文_________在苏格兰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其后,热心人士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英国幼儿学校运动。

10.英国幼儿学校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这一运动推动了幼儿学校在英国的普及,并曾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开展产生影响。

11.福禄培尔的女弟子__________在推广普及幼儿园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曾担任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领袖。

12.俄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__乌申斯基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有《人是教育的对象》、《祖国语言》等,他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部分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13.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教育漫话》这书中。14.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___卢梭_______在《爱弥儿》一书中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

15.瑞士著名教育家__裴斯泰洛奇________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主张,他的代表作是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林》。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儿童的兴趣分为自然知识方面的兴趣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17.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__赫尔巴特________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这是西方最早以“教育学”来命名的教育专著。

三、名词解释

1.“白板说”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尤其是幼儿的心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2.自然教育论(卢梭):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自然人是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是资产阶级新绅士,具体表现为: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能适应变化,不囿于某一职业;没有偏见,能自食其力;行动如农民,思考如思考家。培养自然人的方法: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3.形式阶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明了阶段、联想阶段、系统阶段、方法阶段。赫尔巴特的学生将其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4.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奇教学理论的核心,集中体现了裴斯泰洛奇教育民主化的要求。他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从而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抛、搬、推、拉等基本动作、劳动:关节活动;德育:对母亲的爱,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爱,对社会其他成员的爱;智育:数、形状、词

5.恩物:福禄培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恩物的条件:第一,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不能表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第二,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预示后续恩物 第三,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有趣、透明的观念,或者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整体。

四、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理论和观点。

胎教:反对早婚,认为男女适婚年龄分别为37岁和18岁 婴幼儿体育训练:可促进健康有力和勇敢 音乐教育:促进美育、智育、德育发展

道德习惯培养:道德品质由天性、习惯、理智构成,德育重在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2.简述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的儿童观与教育状况。 第

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

性恶论:鼓吹人生来性恶,要想净化灵魂,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应当从幼年起就抑止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

预成论:预成论否定儿童与成人差异,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第二:教育状况: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基督徒;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家庭熏陶、参加社会活动、欣赏音乐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建立宫廷学校,为王宫贵族服务,主要学习“七艺”(文法、修辞学、辨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建立骑士早期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出生至7岁培养体格道德;7岁至14岁培养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14至21岁侍奉领主。

3.简述夸美纽斯的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主要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界的秩序,他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秩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的教育也应遵循这一法则。 4.简述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

1837年福禄贝尔幼儿园真是创办后,首先在德国境内兴起了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从19世纪50年代,福禄贝尔式幼儿园先后传至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过,对于欧美等国学前教育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5.简述欧文论幼儿学校的基本观点。

(1)设立幼儿学校目的:形成儿童合理性格。工人阶级居住条件恶劣,不利儿童成长;工人工作时间场长,无暇照顾子女,幼童容易被引诱变坏;父母无知,不知道该如何照顾子女。 (2)幼儿学校的原则:要尽力使小朋友快乐,具体表现为通过游戏以及通过和幼儿的亲切交谈,引起他们的学习的好奇心。

(3)教育内容智育: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即认识事物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德育:养成遵守纪律、与伙伴友好相处的习惯;舞蹈、音乐、军事训练: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感受美、遵守秩序

(4)教育方法:要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孩子,不可因任何理由责骂、惩罚儿童,对儿童的态度要一直和蔼。

五、论述题

1.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述评。

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伟大,实现人的尊严,强调个性解放 主张教育应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

反对“性恶论”,强调教育的关怀、培养作用,关注儿童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意义,强调环境影响,提倡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论述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扬弃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在顺应的基础上约束天性中的恶) (2)论爱的教育及家庭教育

德智体劳,德为核心,道德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他说“如果不能爱孩子,我不懂得还能谈到有什么规则、方法和技能”但爱的最高表现形式却是“宗教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和最好形式,最能体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途径,其他教育都应向家庭教育学习。 (3)论要素教育理论

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奇教学理论的核心,集中体现了裴斯泰洛奇教育民主化的要求。他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从而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抛、搬、推、拉等基本动作;劳动:关节活动;德育:对母亲的爱,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爱,对社会其他成员的爱;智育:数、形状、词。 3.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理论述评。

一、幼儿园作用与任务:

幼儿园教育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

幼儿园工作任务: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包括:发展幼儿的体格,促进幼儿的各种感官和语言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认识自然和人类,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去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育;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二、幼儿园教育方法

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

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因此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并把游戏看做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游戏不等于儿童外部活动,而更多地是指儿童的心理态度)。

基于认识人性的需要福禄培尔把社会合作、互助参与作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方法,要求儿童充分适应小组生活,并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的复演。

三、幼儿园课程:

游戏与歌谣;恩物(福禄培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作业(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运动游戏;自然研究

《学前教育史》作业4(第六部分,第十六讲至第二十讲)

一、选择题

( D

)1.1881年,法国通过__________,提出国民教育的三个原则是“免费”、“义务”、“世俗化”。

A.《费舍法案》

B.《巴特勒法案》

C.《哈多报告》

D.《费里法案》

D )2.194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保育大纲》,提出以自由游戏为主,让幼儿尽情愉快地活动,愉快获得幼儿经验,最终把儿童培养成为尊重“个人的价值”、充满“自主精神”的国名。这种保育理论是__________。

A.儿童中心保育论

B.社会中心保育论

C.集体主义保育论

D.自由主义保育论

B )3.194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保育大纲》。但一些批评者认为此大纲是片面的,主张学前教育要培养社会人,要将学前儿童作为民主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能力。这种保育理论是_________。

A.儿童中心保育论

B.社会中心保育论

C.集体主义保育论

D.自由主义保育论

C)4.二战后,受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思想的影响,日本出现了__________思潮,认为儿童是通过在集体中生活而主动获得连续性发展的。

A.儿童中心保育论

B.社会中心保育论

C.集体主义保育论

D.自由主义保育论

( B

)5.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部在列宁夫人、教育家__________直接参与下制定了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和第一部《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A.乌索娃

B.克鲁普斯卡娅

C.洛万诺夫

D.马卡连柯

A )6.意大利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创办了“儿童之家”,把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适当修改后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取得极大成功。这一实践使她在幼儿教育领域享誉全球,她被称为20世纪“幼儿园改革家”。

A.蒙台梭利

B.杜威

C.马卡连柯

D.罗素

C )7.前苏联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著作是《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和《儿童教育讲座》,集体教育和家庭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蒙台梭利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C )8.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比利时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以整体为原则的课程和教学系统,这一教学法包括观察、联系和表达三个步骤。

A.格塞尔

B.弗洛伊德

C.德克乐利

D.斯金纳

D )9.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加德纳的__________,二是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结构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二、填空题

1.意大利著名教育家__蒙台梭利________创办了“儿童之家”,把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适当修改后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取得极大成功。这一实践使她在幼儿教育领域享誉全球,她被称为20世纪“幼儿园改革家”。

2.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比利时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___德克乐利_______逐渐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以整体为原则的课程和教学系统,这一教学法包括观察、联系和表达三个步骤。3.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分为应答性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类。 4.“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等是美国著名教育家___杜威_提出的观点。 5.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__超我________三部分组成。 6.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二是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三、名词解释题

1.《哈多报告》:1933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对英国初等教育进行调查后,于1933年发表了《关于幼儿学校及保育学校的报告》(简称《哈多报告》)

2.《教育白皮书》:1972年12月,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一份白皮书《教育:扩展的架构》,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

3.“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主要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的理论研究、佩里学前教育研究机会的实验研究和美国参议员哈伦敦的调查报告。

4.德克乐利教学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德克乐利逐渐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以整体为原则的课程和教学系统,简称德克乐利教学法,由观察、联想和表达3个步骤组成。

5.需求层次论:马斯洛将人的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需要层次理论。主要由七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幼儿智力开发运动。2.简述杜威论教育的本质的观点。 (1)教育即生活

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2)教育即生长

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的生长的过程。“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3)学校即社会

教育就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3.简述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论婴幼儿的养育思想。(1)教养婴幼儿应以儿童为中心 (2)教养者应掌握儿童成熟的知识

(3)在成熟的力量和文化适应之间求得合理的平衡:必要的文化适应但不能忽视儿童的成长特点,同时教师应配合儿童的准备状态 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存在的价值” (2)教育者应帮助儿童实现“自我同一性” (3)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促进潜能发展 (4)爱和尊重孩子而不是过分的保护和溺爱

(5)教育者应掌握明确、合理的人生价值和观念用于教养儿童 5.简述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主要特色。 (1)全社会的幼教:社会支持和家长参与 (2)民主与合作:学校管理风格 (3)项目活动:弹性课程与研究式的教学 (4)百种语言:儿童学习与表达的手段 (5)合作学习和反思的实践:教师的成长 (6)开放的环境:学校的第三位教师

五、论述题

1.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杜威赞同“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科目本位”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时候,教师并不能采取“放手”的政策,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2.论述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地位和影响。

1、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儿童提供独立进行自由活动的环境,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得到自然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

2、儿童发展的阶段:出生到6岁称为创造期。其中,从出生到3岁,称为胚胎期。此时儿童没有有意识的思维活动,3-6岁为称为个性形成期,6-12岁是平稳发展时期。开始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一时期最适宜学习,开始形成学习技能和艺术技能,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12-8岁为青春期。是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3、教育的功能:教育可以促进人类文明,是实现社会重建和拯救人类的最佳手段。这种社会功能需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

4、教育的目的:生物学目的: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自然地发展;社会学目的:培养个人适应环境。在儿童个性形成时期,即婴幼儿时期主要应帮助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在以后则应更多地注意社会学目的,即帮助个体适应环境。

5、论自由、纪律与工作: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她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通过工作有机联系 首先,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 第二,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 第三,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

6、儿童之家的教育内容与方法:(1)实际生活练习: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 (2)肌肉练习:锻炼下肢的各种运动、自由体操、教育体操、呼吸体操

(3)自然教育和体力劳动:利用自然教育引导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和对大自然的感情 (4)感觉教育:让儿童依靠设计好的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感觉、认识、记忆) (5)读写算练习

7、地位与影响

蒙台梭利学说和“儿童之家”的实践使她在幼儿教育领域享誉全球,被称为20世纪“幼儿园改革家”。关于探索儿童的心灵和主张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和阶段性在当时具有革新意义。对教师工作方法的观点和感觉训练的教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蒙台梭利法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

局限性:过分降低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的帮助看做“侵犯儿童的自由”过于偏激。

3.论述皮亚杰的关于儿童教育的主要观点

1、论教育目的反对传统教育目的的规定依据——根据当权者的意愿确定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根据习俗舆论来确定教育目的。皮亚杰论教育目的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包括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

2、基本原则: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以儿童为中心,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方法、注重科学实验及试听教学、重视游戏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为每一学科提供探索活动,并与一定的知识体系相联系

推荐第8篇: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一--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结构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娱乐性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和---渐强与渐弱---- 。

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

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

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 儿园音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 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 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 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 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 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 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推荐第9篇:学前卫生学论文

《学前卫生学》保育实践探索

【摘要】保教结合的意识薄弱和能力不足,一直是学前教育实践的软肋。在结合《学前卫生学》学科教学的保育实践中,存在着重教轻保、缺乏基本保健技能等问题,这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学校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安排等因素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应在树立学生保教一体观、增加教材中的实训内容、制定方便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以及有效指导学生实践与反思等方面进行努力,以切实提高未来教师的保教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了切实贯彻“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学前卫生学》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就是学习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纵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而我校自学前教育专业复办以来,虽然每年都结合《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组织学生下幼儿园进行保育见习,但以往见习的内容、要求都不够全面具体,再加上一年级学生首次下幼儿园,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见习后都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只是看了些“热闹”回来。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一、当前学前教育学生保论文联盟整理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育的技能技巧欠缺。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大多数新老师不懂得如何为幼儿铺床单、擦屁股、穿衣服;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二、当前学前教学生保育实践问题的原因探究

1 思想认识偏差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 教材实训内容欠缺

目前,各高校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教材,都缺少对学生保育方面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对保育技能、技巧的学习缺乏统一的要求和依据。

3 保育实践内容涵盖不够全面

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有限的保育技能训练,如测体温、数脉搏、呼吸道异物的急救、翻眼皮、流鼻血的处理、查看扁桃体、穿脱衣服方法的训练等。而了解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只能通过两天的幼儿园保育见习机会,如果观察不认真细致,学生就会忽略很多细节。

4 操作层面上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现在,大部分学院还没有配置可供学生进行保育技能操作的场所,这也给学生的实训增添了很多困难。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保育实习,学生一上岗就要保教并重,这对于新老师来说真是难上加难。

总之,造成目前学前教育学生保育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好它,需要多方的努力。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就大专院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和如何在保育见习中提高学生保育实践能力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愿与专家同仁共同探讨。

三、提高学生保育实践成效的对策探讨

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学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专业课的学习。而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都流露出畏学情绪,认为学了这门课,将来就要为幼儿擦屁股、擦鼻涕。因此,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把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将许多学前卫生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与他们将来要“为人母、为人父”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儿童营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营养配膳的方法和制作“五谷豆浆”的方法以及不同身体状态下儿童食谱的配置及制作方法等;结合“小儿生理特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身体保健的方法,如“常用盐水漱口防感冒”“耳廓穴位按摩防冻疮”“叩牙延年益寿”,等等。这些内容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

2 真正树立保教一体观,切实增强学生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对幼儿生理特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加强对幼儿保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学生认识到幼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但各系统、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较大;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神经、心理发育还很脆弱、很敏感,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侵害,所以需要成人各方面悉心的照料。这些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在教材中增加实训内容,加深学生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了解

在《学前卫生学》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保育和能力的培养”一章内容,重点向学生分析幼儿一论文联盟整理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保育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应着重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生活的能力,以增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如:在进餐和睡眠环节,怎样做才能切实保持孩子有愉快的情绪,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等,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学生在见、实习中的可操作性更强了,也加深了对保育工作的理解。

4 制定切实可行、方便学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内容观察分析表

结合一年两次各2天的幼儿园保育见习活动,笔者制定了切实可行、方便学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内容观察分析表(见附表),并在学生下园前专门用两节课时间向他们详细解释其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知道应该看什么、怎么看,特别强调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保教结合点在哪、应怎么做,充分利用有限的保教见习时间,提高保育见习的质量。

5 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身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6 在反思中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学生保育实践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实践园所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但反思我们这几年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汇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学院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份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院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推荐第10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电大复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名词解释

1.身体指数评价法: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2青枝骨折;由于儿童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儿童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3.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4.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5.蛋白质的互补;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经混合,营养价值提高,这种情况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

6.碳水化合物;糖类由碳、氢、氧三元素构成,因为所含氢和氧的比例与水相同,故又名碳水化合物。

7.易感者;是指机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8.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就会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9.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10.徒手操;指是由身体各部位(上肢、下肢、躯干)互相配合做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举、振、屈伸、跳跃等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11.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12.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13.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14.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作为治疗的手段或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处理恐惧、愤怒、敌意等情绪障碍的一种途径。 15.诊断性评价;又称前期评价,是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的评价,或者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加以测定。

16.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17.沙盘疗法;又称为箱庭疗法,是指给被治疗者提供一个沙盘,让被治疗者通过沙盘来呈现发生在个人内在或外在的世界状况。

8.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两者之一有显著减少。

19.采光系数;幼儿园各室窗户的透光面积与该室地面积的比为采光系数。

20.微量元素即人体含量很少,但对生存和健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

二、填空题

1.影响人体健康的四大因素(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1.根据积极健康观,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组合的概念。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健康服务的评价、健康环境的评价)。3.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它表明了(身心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睡眠、盥洗、进餐、饮水、入厕、入园、离园)。5.(瘦肉、鱼、奶、蛋)四类都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6.膳食纤维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作用,但它在(消化道的作用)非常重要。7.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8.传染源有三类,具体指(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传染源)。

9.任何外界侵入人体的新异物体,都能刺激人体组织产生抵抗这种物体的物质。侵入的物体称( 抗原),抵抗它的物体叫做(抗体)。

10.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动作有(走、跑、跳、钻爬、投 掷、平衡)。

11.每位学前儿童占用桌面的长度约为(50~55 )cm,宽度约为(35~50 )cm。 12.(椅高)指上身重量在椅面的着力点距地面的高度。 13.沙盘治疗的操作过程包括(指导语、记录、提问和分析)三个步骤。 14.学前儿童常见的性行为问题有(性别认同障碍、习惯性阴部摩擦 )。

16.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完好状态

17.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18.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包括:(整合、序列、均衡和可行)原则 19.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

20.学前儿童早操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三、判断题

1.“毛发整洁有光泽”不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错,

2.布拉姆提出的考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中HS=f(E)+ AcHS + B + LS,AcHS(Acceibility to Health Service)表示“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对。

1.睡眠的正确姿势是向左侧睡,双腿稍稍弯曲,这样的睡姿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身体的右侧,从而相应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休息。错,应向右侧睡。

2.3.传染病就是流行病。错,流行病除包括传染病外,还包括非传染性疾病。 3.钩虫的成虫形似细小绣花针,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及十二指肠。对。

4.体育锻炼对生理系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没有太大的价值。错,对心理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

5.思维迟钝、人际关系障碍的学前儿童可以接受游戏治疗法。对。

6.美国心理学家在1970年编制,用于测查 4 ~16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的量表是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错,是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9.蛋白质是人体唯一的氢的来源。. 错,是氮的来源。

10.由于维生素C缺乏,导致佝偻病10.错,是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佝偻病,或由于维生素C的缺乏,导致牙齿松动等。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要求。1.答: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由于儿童骨骼容易变形,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姿势。例如,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脚放平,肩不耸;头不歪,身坐正;眼距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的距离。另外教师在一切活动中,要避免儿童肌肉过分紧张导致疲劳。2)儿童坐的桌椅高矮要合适儿童开始学写字、绘画时,桌椅的高矮要合适。如果桌子低、椅子高或照明不足,易形成驼背;如果桌子高、椅子低,右手在写字时抬得过高,身子扭着,易形成脊柱侧弯。此外,还要及时纠正儿童写字、绘画时握笔过低的毛病。握笔过低,挡住了视线,要歪着身子写字,不仅容易使骨骼变形,也会损害视力。3)加强锻炼,促进肌肉群的发展要组织儿童加强锻炼,使儿童在跑、跳、攀登等活动中促进大肌肉群的发展,在泥工、手工及日常生活中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但活动要合理地安排,避免疲劳,预防肌肉损伤(如拉伤、挫伤等)。

2.请说出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有哪些。.答: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2)确定课题3)选择与分析材料4)确定教学活动类型5)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6)空间与环境的安排7)教学策略的选择 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3.简述如何做好儿童睡眠的各项管理工作?.答:幼儿园在学前儿童睡眠时要做好儿童睡眠的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他们睡眠的质量和安全。1)培养儿童正确的睡眠姿势,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2)要顾及儿童对睡眠需要的差异性3)注意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 4)注意环境的动态变化 4.合理的膳食有哪些卫生要求?答:1)膳食的营养成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调节各种生理活动、促进健康的需要。2)食物必须新鲜,对人体无害。3)食物的运输,储存,选配加工符合卫生要求,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营养素损失少。4)膳食多样化,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和一定的饱腹感。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进餐环境。6)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5.简述学前儿童营养教育的目标。5.答:营养教育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食物有不同的名称、种类及特点,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懂得平衡膳食的基本道理;纠正学前儿童偏食、挑食、过食、不注意饮食卫生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自己进餐和掌握使用餐具的技能;防治儿童营养不良,促进其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6.学前儿童患肥胖症有什么危害?6.答:肥胖除了使人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以外,还会影响健康;儿童期肥胖易致扁平足,虽然走路不多也会感到腰疼、腿疼。由于腹部脂肪堆积,横膈上升,使呼吸不畅,儿童易感疲乏。儿童肥胖还会造成高血脂症,成为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肥胖继续发展,延续到成人,更易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患;肥胖还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如常被人取笑,因而很少交朋友,产生孤独感。由于肢体活动不灵活,在体育活动上往往成绩不佳,进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产生自卑感。

7.简述学前儿童疾病防御教育的目标。7.答:疾病防御教育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疾病防御的常识和技能,树立关心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的意识,纠正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初步抵御疾病的意识,防治疾病侵扰对学前儿童的危害,保障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8.简述学前儿童体育对跑的基本要求。.答:逐渐学会跑时躯干正直稍前倾,眼看前方。前脚掌着地自然跑,快跑时脚会用力后蹬向前奔跑,两脚左右距离不过宽。两臂屈肘于体侧,两手半握拳,拳眼向上,随下肢动作前后自然摆动。

9.简述进行户外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答:要充分保证儿童户外体育游戏和活动的时间,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儿童在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同时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要注意儿童的安全;确保场地的安全性;确保游戏动作的幅度和速率不能伤及幼儿本人或他人;加强对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指导,防止游戏活动的失控。如果户外游戏活动时间比较长,要注意安排儿童在整个活动中动静结合,防止儿童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提醒幼儿上厕所。

10.如何为幼儿园选购文具?.答:学前儿童的文具包括蜡笔、色笔、铅笔、练习纸等。铅笔、蜡笔、绘画用的彩色笔等文具都不应含有有毒色素或其它有毒物质。笔杆上的颜料表面应有一层不易脱落、不溶于水、不溶于唾液的透明漆膜。练习纸的纸张要致密,纸质应比较结实。大班学前儿童学写字所用铅笔的笔心应软硬适中。

11.简述学前儿童性心理特点。答:当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有男女性别的不同之后,可能会产生好奇心,很想看看异性的生殖器究竟是什么样。如果发现儿童有这种情况,不应打骂,否则,女孩容易产生“性罪恶”观念,成年后易出现性冷淡,男孩则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成年后易出现“窥阴癖”。当男孩子发现自己有“小鸡鸡”而女孩没有时,有些男孩会有意在成人面前“炫耀”,比如在老师家长面前把小便浇得高高的。老师如果发现儿童有这种行为也不要打骂,否则儿童的逆反心理潜抑下来,成年后易出现“露阴癣”。学前儿童往往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产生很大的的兴趣,并可从玩弄生殖器中获得快感,造成手淫习惯。如果老师发现儿童有这种不良习惯,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打骂指责,否则可能使儿童因心理受到打击而产生“性罪恶”观念,成年后的阳痿或性冷淡常与此有关。

12.简要谈谈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12.答: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首先对于学前儿童自身来说,他们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没有形成误解(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认为进行心理治疗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等等),能迅速并愉快的接受专业人士、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士的治疗。其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幼儿园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可以是家园合作对某个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干预;也有专业人士进行的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这些教育和治疗采用的大多是游戏的形式,能让学前儿童获得在游戏中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

13.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说出我国提出的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由哪些规定? 答: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指导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14.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第一,要培养他们用鼻呼吸,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要通过谈话,唱歌等,培养儿童均匀有节律地呼吸,增强呼吸的深度。第三,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指挖鼻孔,以防鼻腔感染或出血,同时要教会儿童正确地擤鼻涕,以防中耳炎。第四,要教育儿童每天携带手帕,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并且不要面向别人。最后,教师要言传身教,起表率示范作用。 15.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体育锻炼有助于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育(2)体育锻炼能调节和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 (3)体育锻炼有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4) 体育锻炼有助于幼儿完善个性的发展

五、论述题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衡量、判断儿童健康教育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最客观、最重要的方法,请结合幼儿园的实践工作谈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步骤。

答:(1)组织工作准备 根据不同的评价类型和预期评价的内容,确定是否聘请专家组成专家组,作好教师参与评价的动员工作。譬如,对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评价一般外请专家的作用会大一些,而对幼儿园开展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评价,由园内教师、保健医生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就能较好地胜任。

评价方案准备 评价方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并确定评价标准,设计好表格及其他文件,落实评价工具。

(2)评价的实施搜集资料 搜集而来的资料是否全面、客观,关系到评价的可信度,因此,评价者应在搜集资料上多花气力,尽可能运用科学的工具、技术搜集到理想的资料。

处理评价信息 在获得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与指标的符合程度,酌情予以判断等级或分数,并且对多个项目进行汇总。有些量化工作可由计算机完成。 撰写评价报告 对被评价者进行综合判断,并得出是否达到标准或优良程度的结论。 (3) 评价结果的处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工作,所以评价并不是以是否达到标准的最终结论的形成而告终,而由评价者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帮助被评价者认识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切实促进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2.三大产热营养素指哪些?它们对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答: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均可以在体内产生热能,供给机体的能量需要,故又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18%。人体细胞的不断更新、旧组织的修补,都需要蛋白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还可能含有硫和磷。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只含碳、氢、和氧,不含氮,所以,蛋白质是人体唯一的氮的来源。2)蛋白质能调节生理机能。人体中许多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催化体内化学反应的酶、调节体内代谢过程的某些激素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3)蛋白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某些有害因素保持高度的抵抗力。例如,机体中能抵抗或杀死引起流感、麻疹、传染性肝炎病的病毒、细菌的抗体,就与丙种球蛋白有关。4)蛋白质是供给人体热能的营养素之一。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放出热能16747焦耳。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1)脂类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磷脂、糖脂、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胆固醇又是组成激素的重要物质。2)脂类能供给身体热能。每克脂肪能产生37681焦耳的热量,供大于求时可以贮存,是能量贮存库。3)脂类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4)脂类有保护功能。脂肪大部分贮存于皮下、肠系膜、大网膜和肾脏周围,能防止体内热量大量散发,能固定脏器位置,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有保护内脏的作用。5)脂肪能延缓胃的排空,增进饱腹感,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

(三)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人体三分之二的热能由糖供给。它能较快的放出热能,是最经济的热量的来源。2)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如,粘蛋白是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糖蛋白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神经组织中也含有糖脂,而碳水化合物是糖蛋白、粘蛋白和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3)碳水化合物能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心脏的活动主要靠磷酸葡萄糖和糖元供给热能,神经系统只能由葡萄糖供给热能,血中葡萄糖是神经系统热能的唯一来源。血糖降低,人即会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3.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普及口腔卫生知识乃当务之急。请论述引发儿童龋齿的病因以及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答:

(一)病因

(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

(2)牙面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儿童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

(3)牙齿结构上的缺陷:①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釉质的发育与钙、磷、氟等矿物质及维生素D的供给量有关。氟是增进抗龋能力的最主要的微量元素。氟在人体中主要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尤其在牙釉质内。牙釉质内含氟量达一定高度时,才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含氟低则容易受酸腐蚀。②牙齿排列不齐:因牙齿排列不齐,不易刷净,使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这也是造成龋齿的原因之一。

(二)预防措施

(1)注意口腔卫生:应从小培养儿童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的习惯,以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否则它们会在儿童睡眠时大量繁殖产酸,腐蚀牙齿。睡前刷牙后切不可再吃零食。刷牙要用顺着牙缝直刷的方法,以便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要横着刷。要着重刷后面磨牙的咬合。选用儿童保健牙刷,牙刷头小,刷毛较柔软,只有两排刷毛,便于直刷,同时又能将里外牙面都刷到。

(2)多晒太阳,注意营养:乳齿钙化开始于胎儿第5个月,萌出后仍继续钙化。恒齿的钙化开始于出生时。怀孕期间要注意钙、磷的摄入量。要供给儿童合理的膳食,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加强牙轴质的抗酸能力。

(3)氟化防龋:口服氟化自来水是预防龋齿的一项有效、安全、经济的公共卫生措施。广州市自1965年开始用氟化自来水,龋患率降低了50~60%。含氟牙膏的防龋作用也较好,可选用。

(4)定期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如龋洞尚未穿通牙髓,可补牙。若乳牙患了龋齿,未能及时修补,可使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排列,因此,乳牙患儿龋也应早治。

4.采光是指室内能得到的光线,它的多少与房屋的进深和窗户/地面积之比有关。请谈谈幼儿园对采光的卫生要求。

答:(1)幼儿园各室窗户的透光面积与该室地面积的比为采光系数。一般要求不应小于1:6。如活动室面积为60米2,则窗玻璃面积为60米2÷6=10米2。为保证标准的采光系数,要选择透明度大的玻璃。在审查透光面积时,因图纸上只标出窗面积,所以应扣除窗框及窗棱所占面积(占窗面积约为30~35%)。

2)室内工作地点离窗愈远光线愈差,窗框上缘离天花板愈近则光线愈能照到深处。单侧开窗的房间,其深度不应超过窗上框高度的2倍,即窗上缘高与室深的比不少于1:2;如两面开窗可达1:4。单侧开窗的活动室,其高度为3.2米,窗上框可达3米,室深应以6米为限。

3)幼儿园房屋的窗下缘不宜过高,应与学前儿童桌面齐,约为50~60厘米,使学前儿童能远眺,调节视力。窗户应从左上方采光。

4)窗外建筑物除注意相互的距离外,对面建筑物的外堵还应刷白,以便反光。在近窗处不宜种高树,以免遮挡光线。 5)为使房内光线明亮、均匀、产生反射光,室内的布置与装饰应采用明亮浅色。如天花板,墙壁、家具等宜用浅色。

(6)窗台上只能放置小盆花草,以少为宜,玻璃上不贴装饰品,以免阻挡光线。 (7)玻璃要保持清洁,有灰尘的玻璃可以阻挡70~80%的光线通过。

1.联系实际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答:

(一)智力发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智力分数在50-70分的为轻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能从事简单的活动,以后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立,但难以应付新奇、复杂的环境,学习有困难;智力分数在25-50的为中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以后生活可以半自理,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动作基本可以完成,但有障碍,只能说简单的字或极少的生活用语。25分以下的为重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动作、说话都有困难。

(二)情绪反应适度

积极的情绪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和重要的表现形式。良好的情绪和情绪反应适度表现为学前儿童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适当的情绪;能够经常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准确的识别自己和他人的表情和情绪,有恰当的移情反应;能够开始逐步调控自己的情绪。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常常伴随着情绪情感异常,如焦虑、忧伤、抑郁、情绪表现异常;常因环境变化而烦躁、过于敏感或反应迟钝;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差。

(三)和谐的同伴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乐于与他人交往,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能恰当地处理与同伴发生的矛盾,对同伴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同伴表现出同情,欣喜等。而避免在与同伴发生纠纷的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虽然偶尔与同伴有矛盾,但能很快在教师、家长、其他同伴的劝说下恢复良好的同伴关系,并在活动和游戏中主动、积极、自主的处理与同伴的关系。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在同伴中表现的冷漠,漠不关心;在群体活动中往往独自一人游戏,不参与其他同伴的活动,甚至在同伴和教师的邀请下也不愿意参与;当与同伴发生争执的时候,容易冲动,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等。

(四)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根据安斯沃斯等人的研究,儿童的依恋可以分为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而前两种依恋模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利的。学前儿童的依恋根据不同对象可以分为对父母(抚养者)的依恋,对教师的依恋;对同伴的依恋。心理健康的儿童在这些依恋上都是一种安全型的依恋,表现为对他人依恋,但不控制他人;有自主性,但不回避他人。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却相反。

(五)行为表现正常

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正常指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既不过分兴奋,又不迟钝,面对新的环境能作出恰当的回应,不过分夸张也不过分退缩。在幼儿园的时候能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活动,能在纪律的要求下慢慢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逐渐表现出自控能力,同时又能在纪律的要求下积极主动的、自由的活动和探索。在活动的时候能积极参与群体性的活动,并表现出持续的好奇心。在家里能不断自己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不事事依赖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教育活动设计

1.对于新入园的,午睡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有好多小朋友第一次在园午睡时都是大哭大闹,不愿意一个人入睡,就是愿意睡的,睡姿也各式各样。请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为主题设计小班的活动计划。

2.目前保存食物的方法越来越多,如冷藏、冷冻、干燥、罐装等,但食物的保存都会借助食品袋来完成,那么通过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我们可以了解到该食物是否新鲜。请以“食品袋”为主题设计大班的活动计划。

3.学前儿童中常有弱视、斜视或不爱护眼睛的问题出现,而成人后的各种视力问题也多由小时候的不良习惯所形成。请以“保护眼睛”为主题设计中班的活动计划。

4.良好的生态环境既直接有利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又可以使学前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妨留出一处空间如活动室或者走廊处让学前儿童自己动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或栽种花草、盆景、设置自然角和绿化长廊。请以“我的绿色空间”为主题,围绕以上四项措施,设计出大班的活动计划。

5.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从他们的视角常常会发掘到许多他们不可理解的现象,为什么我只有这么大?爸爸妈妈这么大?那个小婴儿这么小?我以前也这么小吗?请以“我来自哪里”为主题分别设计出中班的活动计划。

答:每一活动设计都要包括:活动名称、目标要求、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以及评价。

第11篇:电大学前教育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四阶段。 2.国外学前教育思想理想的萌芽出现在 古希腊 时期。

3.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理想国》 。 4.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包括:丰富性、

实践性、零散性 。

5.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6.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特点出现在其发展的初创阶段。 7.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

蔡元培。

8.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 ”、“平民化 ”。9.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 感知运动、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 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 10.学前教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辨证唯物主义。

11.学前教育工作者包括 幼儿园教师等专职的,也包括父母等非专职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12.学前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的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1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指观察与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和揭示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14.在学前教育学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化、完备化和理论化。 1.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称为教育功能 。 2.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表现在:领先性、广泛性、对象性、发展性和延后性。 3.学前教育是面向 0-6 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4.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 期望和 实际功能。

5.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包括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 家庭功能。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9.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和_外在发展_的影响。 10.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_衍生功能。

11.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现实层次。

1.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 易激动性

、易感性和 易表现性 。 2.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的品德教育法是 练习。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等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5.我国幼儿园担负着

保育、

教育学前儿童和方便家长的“双重”任务。 6.幼儿园教育应该以

游戏 作为基本活动。

7.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早操、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运动区的活动、全园性的儿童运动会。

8.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

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

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

如何学习的教育过程。

9.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10.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教育和

学前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11.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

表现力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 游戏活动。

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包括主动性原则、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教养结合性原则和原则 。

3.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4.综合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以

主题为基本线索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5.以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为基础来考虑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称为体验性教学。

6.教师的教学计划可以分为学期计划和 活动方案两种。 7.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

结束部分。

8.游戏活动具有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9.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将游戏分为:

实践练习、角色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三类。 10.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 创造性游戏和

有规则游戏 两类。 1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

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1.环境的制约作用是指环境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 限制作用和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

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

3.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4.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保育环境和

教育环境。

5.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 游戏环境。

6.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

等。 7.幼儿园的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8.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 开放性原则

。 9.参与性原则要注意避免

教师中心主义和培养学前儿童的 主体意识。 10.教学活动室最主要的两个功用是指 教学和

游戏。

11.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环境称为幼儿园户外环境,其主要包括户外场地、游戏设施、庭院绿化和建筑小品四部分。

1.教师对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表现为支持学前儿童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2.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 物质环境和

精神环境。

3.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和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

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5.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材料称为

教历。 6.一份完整的教历包括一般基项、过程描述、和

7.教师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对话、协作和帮助三种形式。 8.“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教学叙事和

生活叙事。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 社会教育。 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

个别联系方式和 集体联系方式两种。 3.社区教育最初是

成人教育形式形式的社区教育。

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结合”的育人机制。

5.社区学前教育基地的功能包括 反馈意见、进行专门的学前教育和营造学前教育的有利氛围。 6.与幼儿园以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相比,小学是以 上课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

7.幼小衔接必须坚持_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8.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有 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和其它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9.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 健康的体质和 良好的个性品质。 10.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11.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小学向幼儿园过渡、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2.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16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

A 孕育阶段) 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C福禄培尔

) 5.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 B颜之推

) 1.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个体的功能

2.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发展性 )

3.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C功能异化 )

5.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B迟效性)

1.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c注意力分散)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

民主

专制

放任

3.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4.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A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5.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1.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 A 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 2.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 B角色游戏

)3.上课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结束部分以及( D 收尾部分

) 4.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项是( A结构游戏 )

5.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即(

B成型玩具和未成型游戏 )

1.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限制作用和导向作用是指( B制约作用) 2.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赏识教育)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发展性原则)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环境) 1.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c语调语速要适当

2.教师互助形式之一的对话主要包括( c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a一般项目

课前技术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d整体性

3、社区教育起源于( b丹麦

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b家长咨询

5、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0-3岁未) 3.不属于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的是( d讨论

) 4.不属于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的是( c深度沟通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3.学前教育效益p45 分) 4.育人效益p47 1.学前教育学P18 5.学前教育期望功能p38 2.最近发展区P14 1.认同p73 3.学前教育规律P19 2.学前儿童体育p94 4.学前教育现象P18 3.幼儿园教育目标p86 1.教育功能P32 4.个体社会化p61 2.学前教育功能P33 5.学前儿童智育p103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南宋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P5 2.简述学前教育发展萌芽阶段的特点。P9 3.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学初创时期的一位教育家及其学前教育思想。P10 4.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内容。P20 5.说明学习学前教育学应该注意的事项。P25 1.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P37 2.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P41 3.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P45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P49 5.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P33 1.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P116

1.幼儿园生活活动P130

4.幼儿园心理环境P185 7.观察能力p217 2.游戏P155 5.户内环境P196 1.家长开放日p258 3.角色游戏P160 1.同伴互助p231 2.幼小衔接p279 4.有规则游戏P161 2.教历研究p228 3.亲子班p268 5.幼儿园教学活动P140 3.反思日记p233 4.家长学校p268 1.幼儿园物理环境P185 4.案例教学p237 5.个别谈话p257

2.幼儿园环境P179 5.组织教育活动能力p225 3.同伴关系P193

6.沟通能力p221

2.简述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P73 5.简析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P189

3.解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P86 1.简述教师作为“指导者”角色的具体要求。P221 4.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P88 2.简述培养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P226 5.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P98 3.简述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P214

1.简析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P132 4.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P219 2.简述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P143 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P222 3.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P133

1.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p251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编写学前儿童的活动方案的。P151 2.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P245 5.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P156 3.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P254 1.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P176

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p281

2.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P183我国 5.简述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P279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P188 4.简述科学的儿童观。P188

五、论述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结合实例论述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你认为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认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P19 3.论述学前教育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P21 4.结合你的教育经历,谈谈你学习《学前教育学》的体会。P23 1.论述学前教育对人外在发展的影响。P63 2.分析社区文化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P78 3.论述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理解。P88 4.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塑造。

如根据季节特征的变化及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如在“国庆”节,开展“我爱祖国妈妈”主题教育,教幼儿学唱国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庭的情感;再如“特别的我“的主题里,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及家人的辛劳,懂得爱自己的家人,愿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安排幼儿外出秋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及变化,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小小运动会”,培养幼儿勇敢、向上的精神;组织社区活动,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共同分享快乐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将组织有关德育的谈话、参观、讨论、情境表演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具体的实例,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和习惯。P112 1.结合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的经济功能。P38 2.分析学前教育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方法。P42 3.你是如何认识“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的?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一人之常情致使许多家长纷纷提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错误意识的指导下,又有多少幼儿成了“小小书童呢?”于是,一些幼儿园迎合家长心理,打出各种特色班的招牌。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的学习,是僵化的、机械的。乳山市区的小学老师大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从机关幼儿园出来的小学生,入学时学拼音、算术不一定比别的幼儿园好,但是他们后期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兴趣重要还是背„a、o、e‟多少重要”思路的引领下,对教师的考核不是听幼儿能机械地背出多少“a、o、e”“A、B、C”来,而是察音乐体育游戏做了多少,智力游戏又做了多少。从而让幼儿在游戏玩乐中培养学习兴趣、观察力、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加发展潜力,扩大发展空间。

比如,春天到了,老师领着孩子们去看蒲公英时,会问“风把蒲公英的什么吹走了呀”,“是种子”。

接着,老师又会启发孩子们“别的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夏天到了,老师会领着孩子去捉知了、捕蝴蝶,让孩子们直接感观,让他们的思维尽情发散。 “会学重要还是会背„1+1=2‟„1*1=1‟重要”

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过早强制灌输,

使注意力太集中长时间,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更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4.你认为应该如何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调整学前教育内容。P50 1.论述指导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P136 2.比较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缺点。P141——142 3.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P162

4.结合实际,论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途径与方法。P165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P181

2.列举四条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说明和分析。P187 3.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新型师幼关系?P193 4.如何帮助“不合群”儿童,请结合实例说明。P194

1.分析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及其基本内容和意义所在。P217 2.分析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P228

1.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P245 2.结合实例论述教师应如何与儿童家长保持联系的。P256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P266 4.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开展哪些工作。P285

5.选择国外一个国家,介绍其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做法,并结合你所在地区的情况,分析其可借鉴之处。P291

6. 试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P265 7.试论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P293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P15

2、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53.73%,高出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同一指标50.85个百分点;高中教育程度者为28.69%,高出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7.74个百分点;与1990年人口统计数据相似,在初中以下教育阶段,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均低于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应指标:该行业初中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14.58%,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21.73个百分点;小学教育程度者为2.67%,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34.53个百分点,文盲0.31%,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2.33个百分点。更我重要的是,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在将来能够更多地获得高文化水平。

请你用学前教育效益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P38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 学前教育学作业3

3.“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这段论述,分析我国学前儿童智力教育的任务和内容。P105 4.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P152

5、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尤其活动区更应设计、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好习惯。由于幼儿喜欢介入环境,体验自身的行为过程,我

们在创设环境时,注重环境设计过程的指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弯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趣。而日益都市化,使幼儿不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的沐浴。

1)让幼儿参与设计环境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活动室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

2)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

环境只有与幼儿“对话”才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努力让幼儿成为环境布置的主人,使幼儿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把从大自然中寻找来的迎春花、杜鹃花、桃花、厥等代表春天的植物布置成壁画,教师让幼儿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布置,能以实物呈现的以实物呈现,不能以实物呈现的启发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幼儿亲历布置壁画的过程,其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还培养幼儿合作学习能力,体验参与布置乐趣。壁画布置好幼儿迫不及待给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他们的神色中流露出自豪感和成就感。

3)让幼儿参与提供活动材料

幼儿参与提供活动材料有助于培养幼儿作为教育共同体的意识和责任感,承担努力去获得信息并与他人共享的义务。在活动前教师告诉幼儿活动要使用哪些材料,老师怎样准备这些资料,启发、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准备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幼儿运用自己收集来材料进行探究操作,幼儿可开心了,纷纷向同伴介绍材料的来历。收集材料成为有趣的活动,幼儿主动把家中不要的瓶瓶罐罐,不要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以便在活动中随时可以找到想用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活动。

4)让幼儿参与整理物品

活动中物品整理摆放几乎成为教师、保育员的任务。活动前教师、保育员把活动材料摆放好,活动后一片惨迹由教师、保育员收拾,教师、保育员的这种行为助长了幼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教师和保育员要转变包办代替幼儿做事的行为,一日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时机,教给幼儿摆放、收集、整理物品的方法,活动结束前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幼儿在收拾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体验收拾整理的艰辛,使他们在活动中注意保持整洁,东西丢了随手捡起,用完物品及时

第12篇:电大本科论文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陕汽集团企业文化构建中的问题及方略

专业层次: 本 科

级 别: 工商管理

学 号: 1361101252391

姓 名: 程梓翔

分校(工作站): 一 分 校

指导教师:

2015年3月30日

陕汽集团企业文化构建中的问题及方略

程梓翔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1分校工商管理本科,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要: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制胜法宝,更是企业特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它能够不断地给企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双重效益。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然后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最后提出了五条关于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建议。

关 键 词:竞争;企业;特色;生命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都是价值观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的体现和具体化。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塑造价值,就是追求价值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才会给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导向,才会形成竞争力。有个性的文化是很难模仿的,文化个性一旦转变成产品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个“内化”过程,“内化”成熟即产生一种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一种持久的推动力,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实现既定目标。这种规范力和推动力正是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在动因。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有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客观条件的反应。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有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生产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特殊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二、陕汽集团的企业背景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集团),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于1968年奠基兴建,1970年建成并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牌”SX250型重型军用越野车,彻底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建厂至今,共生产各类汽车四十余万辆,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十多年来,陕汽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532.2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额188亿元,从业人员2.46万余人的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公司产品范围覆盖重型军用越野车、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底盘)、中轻型卡车、重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是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后保留的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目前已拥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31个参(控)股子公司。

陕汽集团经历40年风雨,如今已发展壮大为陕西头号装备制造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不断上升,陕汽培育了以“德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了“德赢天下,服务领先,品质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树立了“以人为本、创优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有陕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也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企业的发展也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员工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和实践载体。当又好又快的国民经济发展呼唤更高水准的市场竞争,科学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企业的各级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站高望远,居安思危,稳健地将陕汽做强做大。

三、陕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陕汽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三)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四、陕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文化建设能不能扎实开展,能不能取得预期成效,领导重

视是关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活动的开展。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首先取决于领导。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首先是各级领导要引起足够重视,要迅速行动起来,亲自抓,保证活动健康深入开展。

(二)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聚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的企业文化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专家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各部门应协同行动,企业管理和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如对外宣传、招聘人员、提拔干部应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四)没有树立具体的企业形象

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Corporate Identity)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五)企业文化教育过于表面和形式

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五、陕汽集团企业文化的构建方略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领导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切实提高领导认识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二)认真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领导、总部机关、分企业直至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三)努力形成合力

陕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以下几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

第一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陕汽集团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招聘时要告知应聘对象陕汽集团企业文化特点,使其明确自己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要严把进入关;在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使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在培训时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等深入人心,使员工真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二是宣传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企业确立的社会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

好环境。

第三是党务部门。除了正常的党务工作,应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党务部门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大有可为。同时,指导团组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号召和领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第四是工会。将工会原有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等;努力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与企业的桥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树立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要经常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全面推进企业CI 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行为识别上,加强职业培训,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使职工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到企业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每位员工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技术开展工作,创造一流的效益。通过行为识别,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认同和偏爱的心理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最终占领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在视觉识别上,将企业的名称、徽记等标志运用在办公产品、工作现场宣传布置等场所和载体上,并在颜色、模式、风格等方面达到高度的统一,以此在企业形象上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公众的印象。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保证时时、处处都具有统一的模式;加强培训,使驻外地的工作人员也具备自觉进行此项工作的能力,在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时进行高标准的规范操作。

(五)深入进行宣传教育

要以坚定的信心、坚韧的干劲,长抓不懈,让教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要结合CI宣传,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其次要突出企业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直接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而且是企业文化重要的体现。通过一线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一流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成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陕汽集团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它深植在全体员工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语言、态度、行为之中。陕汽集团领导应当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挥国企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

[2]林坚编著:《企业文化修炼》蓝天出版社,2005年 [3]谭伟东:《西方企业文化纵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许宏:《企业管理新谋略》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 [5]华锐主编:《企业文化教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 [6] 关鹏.名企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7]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8] 王海之.浅析企业文化对管理创新的价值[J].商业研究.2001(10) [9] 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10]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致谢词

在此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受到了学校各位老师的无私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首先,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对我的论文给了很大的帮助。感谢本文涉及到的大量学者。本文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我将很难完成论文的写作。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指正。

第13篇:电大论文题目

泗洪电大法学专科

毕业论文选题

一、法理学(73)

1、试论权力的制约

2、论专家立法

3、立法听证制度的法理分析

4、法与廉政建设

5、试论法律解释

6、试论教育平等的法律保障

7、试论立法的民主性原则

8、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

9、试论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

10、中国立法工作中的公众参与

11、论立法者的素质与我国法治建设

12、试论法的要素

13、“恶法非法”与社会主义法治

14、“恶法亦法”与社会主义法治

15、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实现

16、试论法律信仰的培养

17、试论法律秩序与社会稳定

18、试论人权与法治的关系

19、试论司法独立

20、试论我国的立法监督

21、试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22、试论授权立法

23、试论法律意识在法治运作中的作用

24、“垃圾短信”的违法性分析

25、试论法律程序的作用和价值

26、试论法律实施的监督

27、论党的政策对法治的影响

28、试论制定法的局限性

29、论国际形势对我国法治的影响 30、权利与义务的法理思考

31、依法治国的法理思考

32、对“钓鱼执法”的若干思考

33、法官交流制的构想与反思

34、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关系之探析

35、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点

36、试论良法的生成路径

37、大众司法与专业司法

38、“三个至上”的法理困境

39、论和谐司法

40、信访制度的法理学分析

41、法律移植初探

42、论对权力的监督

43、论人权的法律保障

44、安乐死的法理学思考

45、论法律的权威

46、论法律对人权的保护

47、论腐败行为的法律控制

48、论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条件

49、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平等 50、论法治的基础

51、论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障碍因素

52、论法律移植的条件和模式

53、试论司法的功能

54、论法治的模式

55、论法治国家的特征

56、我国法律监督中的若干问题

57、试论法律信仰的危机及其拯救

58、法的本质新探

59、从执法质量看我国法治的实现

60、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6

1、判例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可行性研究 6

2、论错案追究制

63、浅谈法治与法的移植 6

4、论权利冲突

65、论法律的公平价值

66、对法律与权力关系的再认识 6

7、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 6

8、论中国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6

9、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基础 70、政治权威与法律制度的互动 7

1、论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 7

2、立法民主化与立法职业化 7

3、利益冲突与立法过程的民主化

二、宪法学(78)

1、试论代议制与民主

2、试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3、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4、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5、论宪法规范的司法适用

6、论检察权的性质

7、宪法诉讼制度初探

8、试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9、试论法官独立

10、选举诉讼制度研究

11、公民权利与计划生育

12、试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

13、法院院长的任职资格研究

14、宪法与公民财产权

15、试论宪法惯例

16、试论依法执政的宪政意义

17、试论宪法司法化

18、试论公民的知情权

19、试论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 20、违宪审查若干问题研究

21、试论国家元首制

22、论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保护的变化

23、宪政的中国之道

24、宪法司法化的法治功能

25、论宪法诉讼的程序和范围

26、竞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8、论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29、关于我国宪政与法制建设的思考 30、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

31、论宪法基本权利的效力

32、论对执政党的法律监督

33、论宪法监督

34、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构想

35、论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36、论基本权利的限制

37、论公民的表达自由

38、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39、公民的社会权探析

40、论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41、地方人大制度运转分析

42、论新闻监督方法的制度设置

43、关于提高我国人大代表素质的若干思考

44、论宪法中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45、宪法诉讼制度初探

46、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

47、选举制度与政治文明

48、论公民的宪法地位

49、人民的界定问题探讨 50、论人权入宪的意义

51、生命权研究

52、论宪法生命权与死刑的废除和限制

53、论宪法生命权与安乐死的立法

54、论宪法生命权与脑死亡标准

55、堕胎的宪法学思考

56、论宪法上的人的尊严

57、居住与迁徙自由权研究

58、精神自由权研究

59、表达自由权的性质探讨 60、平等谋求公职权研究 6

1、请愿权研究 6

2、公民投票权研究

63、宪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 6

4、社会保障权研究 6

5、生存权研究 6

6、罢工权研究

67、宪法受教育权研究 6

8、学术自由权研究 6

9、生活环境权研究

70、检察长人选的来源问题探讨 7

1、检察机关的性质与宪法地位

72、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7

3、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应重点制约侦查权 7

4、论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 7

5、论公权力的边界 7

6、析错位的政府

77、“法治政府”之民主忧思 7

8、论宪法功能的实现

三、民法学(255)

1、试论债的转移制度

2、试论债权物权化

3、试论取得时效制度

4、恶意逃债的法律规制

5、试论法人人格

6、论格式合同免责条款

7、论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8、试论占有制度

9、论侵权法中的抗辩事由

10、试析合同的附随义务

11、第三人分割债权制度研究

12、试论财团法人

13、要约终止情形研究

14、名誉权及其保护与限制

15、隐私权问题研究

16、试论物权的变动

17、试论企业法人财产权

18、试论不动产物权的登记制度

19、试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20、试论精神损害赔偿

21、试论无权代理认定

22、试论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23、试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24、试论医疗损害赔偿

25、试论雇主责任

26、“小产权房”法律地位探析

27、试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28、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

29、试论动产的善意取得 30、物权登记制度探讨

31、试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32、“一物二卖”的法律问题研究

33、试论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34、试论预告登记制度

35、试论异议登记制度

36、试论合同自由原则

38、试论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39、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 40、试论可撤销的合同

41、试论情势变更原则

42、试论债权人代位权

43、试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44、试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45、悬赏广告法律问题研究

46、试论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民事责任

47、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性质及责任

48、试论不可抗力

49、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之冲突与协调 50、试论合同的相对性

51、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问题

52、法人分类的法律意义

53、物业服务中的法律问题

54、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探析

55、试论我国的土地物权制度

56、按揭房再转让法律分析

57、试论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

58、试论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权

59、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分配 60、物权的自我救济 6

1、试论医疗行为豁免权

62、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法律关系探析 6

3、试论房地产权利公示的法律效力 6

4、恶意诉讼民事责任研究 6

5、居住权制度初探 6

6、试论债权的相对性 6

7、试论无过错责任原则

68、试论地役权与相邻关系制度 6

9、试论合同解释原则 70、法人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7

1、试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7

2、试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7

3、试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7

4、试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75、试论动产与不动产分类的法律意义 7

6、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 7

7、论先期违约制度

78、试论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功能 7

9、试论债权的履行原则 80、试论不当得利 8

1、试论格式合同 8

2、试论预期违约制度 8

3、试论抗辩权

84、试论公序良俗原则 8

5、试论留置权 8

6、试论典权 8

7、试论地役权 8

8、试论担保物权

89、试论广告侵权及其法律责任 90、试论所有权的取得 9

1、试论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9

2、试论我国的不动产物权体系 9

3、试论债的移转 9

4、试论权利质押 9

5、试论保证责任 9

6、试论业主共有权 9

7、试论合同的解释 9

8、试论过错责任原则

99、试论学校的安全注意义务 100、试论合伙债务 10

1、试论监护制度

10

2、动产登记价值的法律思考 10

3、试论监护权

10

4、论法人精神损害赔偿

10

5、试析合同制度中的情事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 10

6、试论私力救济

10

7、试析违约责任中可预见原则 10

8、论私权的认识与保护

10

9、试析我国合同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110、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1

11、试论合同中的不作为义务 1

12、试论间接占有制度之存废 1

13、试论民法上的正当防卫 1

14、试论知识产权质押

1

15、试论保证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1

16、试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1

17、试论电子合同 1

18、试论意思表示 1

19、试论物上请求权 120、试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1

21、试论物权的支配效力 1

22、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1

23、试论用益物权 1

24、试论所有权的限制 1

25、论物权行为无因性

1

26、宅基地使用权法律问题探讨 1

27、试论违约责任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1

28、试论遗失物拾得制度 1

29、试论企业担保 130、试论缔约过失责任

1

31、试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 1

32、试论法人制度 1

33、遗失物制度研究

1

34、试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 1

35、试论法人内部治理结构 1

36、试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1

37、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 1

38、相邻权与地役权

1

39、试论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意义 140、新闻自由与人格权保护

1

41、无偿搭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1

42、试析暴力拆迁的动机

1

43、医疗事故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

44、试析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 1

45、隐私权与知情权法理思考

1

46、在校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 1

47、培训合同研究 1

48、雇主赔偿责任研究 1

49、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

150、虚拟世界商务交往中的法律问题 1

51、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之探析 1

52、胎儿人身损害赔偿权探讨 1

53、试论我国隐私权保护 1

54、论格式合同的法律控制 1

55、我国居住权法律制度研究

3 1

56、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1

57、论电视新闻侵权

1

58、著作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 1

59、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研究 160、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16

1、人格权内涵的演变及最新发展 16

2、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 16

3、人格权法律保护的若干问题 16

4、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16

5、性骚扰的法律保护问题 16

6、名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16

7、形象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16

8、名称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16

9、生命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170、监护制度研究

17

1、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 17

5、死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17

6、论网络世界“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17

7、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与处理 17

8、论植物人的权利行使和保护 17

9、恶意抗辩与合同无效的认定 180、新闻侵权行为的法律思考

18

1、论名誉权的损害及其法律责任 18

2、论侵权法中的谨慎义务

18

3、论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及抗辩 18

4、取得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18

5、论民事责任竞合

18

6、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18

7、隐私权的法理学分析

18

8、缔约中的信赖利益及其赔偿研究 18

9、“霸王条款”及其法律规制 190、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研究 19

1、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19

2、雇员工伤事故归责原则探究 19

3、电子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19

4、权利暇疵担保制度研究 19

5、格式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19

6、医疗过失举证责任研究 19

7、论物权的本质及其意义 19

8、强制缔约法律制度研究

19

9、买卖合同中所有权保留问题研究 200、论法人的本质

20

1、民事责任竞合的法理学思考 20

2、情事变更制度研究

20

3、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

20

4、论我国违约责任中的合理预见规则 20

5、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研究 20

6、民法占有效力研究 20

7、相邻权调整范围研究 20

8、论遗产债权的法律保护

20

9、默示预期违约及其救济制度研究

210、合同附随义务理论研究

211、缔约过失制度研究

212、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213、论通讯秘密的民法保护

214、死亡赔偿制度之构建

215、遗弃婴儿行为的法律思考

216、补充责任、相应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

217、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学校民事侵权责任探讨

218、浅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纠纷的效力认定

219、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之效力认定及损害赔偿问题分析

220、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落空与民事诉讼救济 2

21、校园伤害赔偿案件的归责原则之适用 2

22、试论侵权责任中的补充责任 2

23、民间借贷纠纷法律问题分析

2

24、浅析工伤事故与第三人侵权的竞合问题 2

25、关于死亡赔偿金问题的思考 2

26、浅析农村土地补偿款分配 2

27、浅析恶意诉讼侵权行为

2

28、关于死亡补偿费分配问题的思考 2

29、论合同免责条款效力的确认 230、关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思考

2

31、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责任与侵权人赔偿责任竞合处理

2

32、分居期间配偶一方举债的性质与承担 2

33、浅谈医院误诊的法律责任 2

34、“虚假民事诉讼”的法律思考 2

35、浅谈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2

36、明星代言广告的法律责任初探 2

37、论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主义的冲突 2

38、物权法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2

39、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探究

240、我国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之检讨

2

41、对由垃圾短信引发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思考 2

42、垃圾短信侵权行为的民事法律分析 2

43、浅析侵权竞合与共同侵权

2

4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疑难问题研究 2

45、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相关问题的思考 2

46、坟墓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思考 2

47、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研究 2

48、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的赔偿主体 2

49、小产权房屋转让纠纷案件法律研究 250、过失相抵原则初探

2

51、论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侵害的界限

2

52、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困境及其破解 2

53、家庭承包经营权权属冲突的诉讼途径 2

54、惩罚性赔偿性质问题研究 2

55、论雇佣人责任

四、民事诉讼法(131)

1、试论程序正义

2、证人宣誓制度研究

3、拒绝作证权研究

4、试论民事陷阱取证

5、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界定

6、试论协议管辖

7、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8、试论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证人制度

9、试论民事诉讼中的推定

10、审判瑕疵研究

11、试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2、试论民事诉讼证据收集

13、试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

14、试论民事诉讼代表人制度

15、试论民事诉讼质证

16、论诉讼欺诈

17、试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18、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19、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20、试论民事执行异议制度

21、试论民事司法公证与效率

22、试论我国劳动人事争议诉讼程序之构建

23、试论诉讼时效制届满的效力

24、监督执行制度探析

25、民事证人制度研究

26、民事公益诉讼探讨

27、试论举证时效制度

28、试论民事诉讼成本控制

29、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研究 30、试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

31、浅谈民事诉讼中的滥诉问题

32、关于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思考

33、试析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

34、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初探

35、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分析

36、试论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

37、民事诉讼中证明的种类及证明责任的分配

38、民事诉讼证人资格的审查

39、试论举证时限与诉讼效率 40、举证责任转换的法律适用

41、证人证言失格问题研究

42、试论直接言词原则

43、民事举证责任若干问题探讨

44、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制度的整体设计

45、取证、举证、质证与认证的规范化

46、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

47、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纠纷中的适用

48、谈共同危险行为中的举证责任

49、论法院依职权追加当事人存在的问题 50、诉讼代表人的地位

51、试论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52、专家证人制度研究

53、论法院调解的程序价值

54、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

55、私家侦探制度之我见

56、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57、论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原则

58、论民事诉讼主体制度

57、论民办学校的诉讼主体地位

58、论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

59、谈学校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定位 60、建立有限民事三审制度新探 6

1、论民事执行的债权凭证制度 6

2、论民事纠纷证明责任 6

3、论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 6

4、论民事诉讼的诉的客体合并 6

5、论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6

6、论诉的成立要件 6

7、论股东派生诉讼 6

8、论证人的拒绝作证权

69、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的关系 70、论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与法官的释明权 7

1、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 7

2、论自认制度

73、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原则 7

4、举证责任免除问题研究 7

5、证据的理论划分标准研究 7

6、关于审判委员会废存的思考 7

7、民事诉讼撤诉制度改革刍议 7

8、一事不再理研究

79、论民事诉讼中的送达制度 80、诉讼费用问题研究

81、公证在民事诉讼中的意义及作用问题研究 8

2、论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83、关于法官创造性司法活动的法理研究 8

4、手机短信证据问题研究 8

5、审判长选任制的理论分析

86、我国缺席判决制度之检讨与重构 8

7、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之重构 8

8、论法院调解的现代转型

89、当事人不公开审理选择权探究 90、论测谎结论的法律定位及适用规则 9

1、论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理论问题 9

2、论代表人诉讼制度

93、论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核查证据的关系 9

4、论民事诉讼申请再审的理论问题 9

5、对现行民事检察制度的法理思考 9

6、独立审判制度问题研究 9

7、民事判决既判力问题研究 9

8、程序的正义性研究 9

9、程序效益论研究

100、程序与实体关系研究 10

1、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探讨 10

2、法院民事诉讼主管问题研究 10

3、电子证据效力问题研究 10

4、电子商务举证责任分析 10

5、举证时限问题研究 10

6、举证责任倒置问题研究 10

7、论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 10

8、诉讼证明对象分析

10

9、论合意选择法官制度

110、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1

11、质证有关问题研究

1

12、小区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探讨 1

13、反规避执行的几点思考

1

14、论指定监护纠纷诉讼主体的确定

1

15、浅析村社证明、证人自行书写的证词等证据1

16、材料效力认定

1

17、走出诉讼调解的理念误区 1

18、对离婚案件缺席审判的思考 1

19、民事鉴定结论质证探析

120、浅析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价值

1

2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程序的特殊性分析 1

22、谈谈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认证和适用 1

23、试论民事诉讼中法官认证的原则 1

24、离婚损害赔偿中举证责任问题探析 1

25、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相关问题研究 1

26、未成年人之监护人的诉讼地位 1

27、业主群体诉讼的困境及出路 1

28、程序公正与诉讼权利保障 1

29、手机短信证据的相关问题探究

130、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附带司法审查研究 1

31、浅谈对医院诊断证明的认证

五、婚姻家庭法(143)

1、试论婚姻自由原则

2、试论男女平等原则

3、试论一夫一妻制原则

4、试论计划生育原则

5、妇女(老人、儿童)权益保障研究

6、胎儿法律地位研究

7、第三者法律责任探究

8、试论事实婚姻的存废

9、婚姻法中的重婚与刑法中重婚之比较

10、无效婚姻制度研究

11、可撤销婚姻制度研究

12、试论我国亲属制度

13、试论探视权

14、试论我国协议离婚制度

15、试论离婚损害赔偿

16、试论夫妻人身关系

17、试论我国夫妻财产制

18、试论准予离婚的法律原则

19、人工生育子女法律地位探析 20、试论离婚救济制度

21、继子女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22、婚约问题的法律探讨

23、婚姻仪式的价值研究

24、试论夫妻的同居义务

25、试论夫妻间的忠实义务

26、试论夫妻约定财产制

27、试论当代夫妻财产制发展的趋势

28、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研究

29、试论夫妻共同财产制 30、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研究

31、试论我国的扶养制度

32、试论非婚性行为损害的赔偿问题

33、同性“婚姻”研究

34、拟制血亲研究

35、试论变性手术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36、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

37、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38、试论夫妻个人债务

39、试论代位继承

40、试论遗产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1、试论遗产的法律特征

42、试论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和清偿

43、试论债权、债务的继承

44、试论知识产权的继承

45、生育制度问题研究

46、试论遗嘱自由的限制

47、精神病人在离婚案件中的诉讼地位

48、离婚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49、继父母与继子女法律关系探讨

50、试论婚姻利益与婚姻负担的合理分配 51.再婚问题研究

52、试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

53、试论违反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后果

54、生育权的法律定位

55、试论离婚的法定条件

56、离婚协议探析

57、试论亲权与监护权

58、试论公民的生育权

59、试论家庭暴力

60、离婚自由权及其限制 6

1、试论婚姻登记制度 6

2、保护军婚与诉权冲突

63、试论离婚诉讼中的经济帮助制度 6

4、同居关系问题研究

65、对当前离婚案件的一些思考 6

6、论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调整 6

7、论侵犯配偶权的民事责任 6

8、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 6

9、事实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70、同居法律问题研究

71、婚内强奸法律问题研究 7

2、借腹生子法律问题研究 7

3、试管婴儿法律问题研究 7

4、论单身女性生育权

75、试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76、离婚后子女之监护抚养制度研究 7

7、试论婚前财产公证

78、试析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标准 7

9、论夫妻侵权责任

80、试析我国协议离婚制度

6 8

1、试析大学生结婚的问题

82、论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8

3、论违反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后果

84、试论配偶权的侵权及救济 8

5、试论同性婚姻 8

6、亲权制度研究

87、论婚姻的目的和意义 8

8、婚姻的伦理本质

89、论婚姻家庭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90、婚约制度存废辩析

91、论我国婚姻法的伦理精神

92、婚姻登记制度在婚姻法中的定位

93、非婚生子女及亲子关系认定的法律问题探讨 9

4、论离婚中“第三者”的法律责任

95、论感情因素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9

6、离婚过错注意存废质疑

97、“别居”与我国分居制度比较研究

98、论夫妻忠实义务与隐私权冲突的法律协调 9

9、离婚法定界限再论

100、论变性手术的条件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1

11、论家庭暴力的司法救济 1

12、夫妻个人债务的界定 1

13、论代位继承的性质和特点

1

14、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可行性探述

1

15、论家庭暴力中女性的自我保护与司法救助 1

15、论协议离婚制度的限制性规定

1

16、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举证责任探析 1

17、关于彩礼相关问题的思考 1

18、婚内侵权问题浅析 1

17、夫妻共同生育权之探析 1

18、浅析离婚后的扶养问题 1

19、离婚妇女经济补偿请求权

120、离婚案件中不动产的分割问题 1

21、配偶权侵权赔偿刍议

1

22、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及处理 1

23、彩礼纠纷有关问题的探讨

1

24、浅谈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确定标准 1

25、浅析放弃继承的相关问题 1

26、浅谈配偶在继承中的重复分配 1

27、浅谈离婚后子女抚养的法律问题 1

28、婚内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初探 1

29、夫妻财产约定效力研究 130、同居关系与重婚行为初探 1

31、浅析过继子女的法律地位 1

32、离婚反诉的初探

1

33、论违法登记离婚的诉讼救济 1

34、婚约制度的缺失与构建 1

35、探视权问题的法理探析 1

36、浅析分家析产的法律性质 1

37、浅析婚姻的契约性本质 1

38、同居财产的处理原则

1

39、夫妻间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140、浅议离婚案中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分割

1

41、卖断工龄款的夫妻财产属性分析 1

42、夫妻共有股权分割问题研究

1

43、略论离婚诉讼案件中的居住权帮助

六、刑法学(80)

1、试论定罪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2、犯罪的基本特征新探

3、试论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4、试论犯罪客体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5、试论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6、试论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7、试论不作为犯

8、试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9、试论法条竞合

10、试论想象竞合犯

11、试论刑法中的事实认识错误

12、试论单位犯罪

13、试论无限防卫权

14、试论结果加重犯

15、牵连犯与竞合犯比较研究

16、数罪并罚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17、试论刑罚的功能

18、试论量刑情节

19、减刑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20、假释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21、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22、见危不救罪立法之我见

23、×××(具体罪名)罪若干问题研究

24、量刑情节适用研究

25、论故意杀人(未遂)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线

26、论醉酒驾驶的刑法评价

27、试论危险驾驶罪的罪过形态

28、刍议刑法上的假想避险过当

29、浅议特殊防卫中的防卫限度问题 30、论死刑的存废

31、论自首的认定

32、论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

33、论赦免

34、论性贿赂

35、企业法人的经济犯罪与赔偿责任研究

36、性贿赂犯罪现象剖析

37、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

38、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

39、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界线40、“婚内强奸”的刑法分析

41、论刑法对我国多种经济成份的保护

42、市场经济与刑法的适用

43、论刑法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44、市场经济与刑法观念的变更

45、关于死刑存废的法学思考

46、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我见

47、论刑罚权的根据

48、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

49、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50、犯罪构成要件新论

51、实行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52、帮助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53、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54、论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55、论主犯的处罚

56、论从犯的处罚

57、论胁从犯的处罚

58、论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

59、论想象竞合犯

60、牵连犯及其处罚原则研究 6

1、正当防卫的条件研究 6

1、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6

2、安乐死问题研究 6

3、刑罚目的研究 6

4、刑罚功能研究 6

5、刑罚裁量原则研究 6

6、刑罚裁量情节研究 6

7、论片面共犯

68、论持有型犯罪的证明责任 6

9、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 70、论醉酒者的刑事责任 7

1、身份犯研究 7

2、间接正犯研究 7

3、论共犯与身份

74、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7

5、情节犯研究

76、刑事责任的根据研究 7

7、刑罚本质探析

七、刑事诉讼法(138)

1、试论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2、试论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

3、试论法官自由心证

4、试论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

5、试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6、试论刑事诉讼法的价值目标

7、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

8、试论沉默权

9、侦查监督问题研究

10、论“亲亲相隐”制度确立的合理性限制

11、试论侦查程序的司法审查

12、试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13、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4、刑法中的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

15、刑事辩护探析

16、试论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17、试论律师在场权

18、试论证人资格

19、强制措施与人权保障

20、试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21、警察出庭作证若干问题的思考

22、试论强制措施的健全与完善

2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24、试论警察出庭作证之必要

25、试论控辩式审判对法官的要求

26、公民人身自由保障与侦查权制约

27、我国刑事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28、我国陪审制与西方陪审制之比较

29、刑讯逼供的原因探析

30、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问题研究

31、构建中国专家证人制度的设想

32、试论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33、羁押司法控制问题研究

34、刑事判例制度研究

35、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及其保障

36、刑讯逼供动机研究

37、侦查阶段律师辩护权研究

38、侦查过程中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39、试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 40、试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

41、试论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障碍

42、量刑建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与规范

43、从保护人权的角度分析辩护律师职能豁免

44、试论“证据不足无罪判决”之适用

45、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与当事人的质询权

46、死刑案件中证据审查与采信的反思

47、试论刑讯逼供的遏制

48、刑事诉讼中的免证特权

49、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50、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51、被害人权益的有效保障 50、刑事举证责任分配研究

51、试论沉默权在我国的设想

52、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障问题

53、沉默权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54、死刑复核问题研究

55、律师在刑事辩护中面临的法律障碍

56、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

57、论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58、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的权利及其保障

59、试论刑事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 60、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探讨

6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6

2、刑事证据制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6

3、间接证据及其运用 6

4、证人出庭问题研究 6

5、证据可采性研究

66、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现状反思与体系建构 6

7、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客体分析 6

8、沉默权的制度设计

69、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初探

70、国际人权标准与刑事诉讼 7

1、论辩析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72、从对侦查权的制约来谈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 7

3、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在中国产生和确立沉默1

22、论疑罪从无原则 1

23、论诱惑侦查

1

24、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1

25、审前羁押程序比较研究 权的影响

74、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7

5、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

76、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 7

7、诱惑侦查研究

78、论我国对抗制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冲突 7

9、论公诉与自诉关系研究 80、品格证据规则研究

81、辩护律师诉讼权利的保障 8

2、论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 8

3、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8

4、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8

5、刑事不起诉若干问题探讨 8

6、法院变更起诉罪名问题研究 8

7、论刑事陪审制度

88、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构建

8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90、陪审制与参审制的比较研究 9

1、辩护律师的刑事责任豁免权 9

2、论我国刑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 9

3、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之探讨 9

4、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性质 9

5、被不起诉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9

6、论侦查模式的转变

97、析非法获得证据的效力问题 9

8、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法律问题

99、论“视听资料”在刑事证据中的运用 100、论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 10

1、证人履行作证义务之立法建议 10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之运用 10

3、测谎检查的法律规则之完善 10

4、强制措施与强制性措施之辨析 10

5、论强制措施的决定权

10

6、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问题 10

7、错捕与国家赔偿问题研究 10

8、析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10

9、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110、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 1

11、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法律问题 1

12、辩护律师阅卷权之行使 1

13、辩护律师的刑事责任豁免权 1

14、法律援助制度之刑事辩护 1

15、刑事辩护制度改革研究 1

16、刑事代理制度之完善

1

17、审理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问题研究 1

18、论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1

19、建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之构想 120、刑事诉讼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之探讨 1

21、自诉案件审理的法律监督

1

26、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 1

27、拷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1

28、超期羁押的司法救济机制 1

29、辩护律师会见权的保障 130、论共犯口供的证明力

1

31、试论刑事辩护中的几个问题 1

32、超期羁押问题研究 1

35、论刑事侦查的法治原则 1

36、论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

1

37、关于侦查阶段律师权利的考察与思考 1

38、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研究

八、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82)

1、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

2、试论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

3、试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4、试论行政知情权

5、试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适用

6、试论行政权

7、试论学校的行政法地位

8、试论行政公开制度

9、试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10、试论行政合同

11、行政立法中的听政制度分析

12、试论行政许可制度

13、行政强制制度研究

14、试论行政补偿

15、试论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

16、“考官制”与“科举制”

17、试论确认判决

18、行政补偿的宪政基础

19、行政程序的功能解析 20、试论违法行政

21、试论行政赔偿

22、试论具体行政行为的告知制度

23、试论“一事不再罚”原则

24、试论行政应急性原则

25、试论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26、试论行政赔偿中的损益相抵原则

27、试论行政管辖权

28、试论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29、试论行政指导 30、试论行政强制

31、试论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

32、试论行政征收的方式

33、试论行政复议

34、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质疑

35、试论国家公务员的考选制度

36、试论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37、行政主体程序违法问题的探讨

38、试析婚姻登记及其司法审查

39、行政诉讼被告举证程序之分析 40、试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41、行政复议困境的解决之道

42、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研究

43、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44、论公共利益

45、信访存废问题

46、行政合同司法救济研究

47、行政规范之司法审查

48、论预防性行政诉讼

49、论行政公诉

50、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51、论行政听证中的职能分离原则

52、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之研究

53、论瑕疵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

54、学校处分行为的法律救济

55、论公务员职务行为的界定

56、论引咎辞职

57、责任状法律性质初探

58、构建行政调解制度的几点思考

59、论行政诉讼证据 60、听证制度与依法行政 6

1、行政复议的地位和作用 6

2、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

63、行政执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6

4、依法治国的实施与依法行政 6

5、行政侵权责任探讨

6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6

7、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

68、论无效行政行为的后果及其认定 6

9、政府合同研究

70、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7

1、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思考 7

2、论引咎辞职的法律调整 7

3、行政处分司法救济研究 7

4、公务行为的识别标准研究 7

5、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研究 7

6、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抵抗权 7

7、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 7

8、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 7

9、一事不再罚原则之认识 80、行政复议法律属性辨析 8

1、规范性文件复议制度研究 8

2、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

第14篇:电大论文行政管理

m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探析

摘要: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契机,水土保持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对以往“三农”问题突破口的研究分析,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从中国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农民收入、解放劳动力,加速城市化进程等角度,因地制宜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地丘陵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 “三农”问题;对策;解决

正文:

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如何选择最经济、最有效、并且最可行的“三农”问题突破口,专家学者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观点。(1) 发展县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2) 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乡镇企业的农业发展经济策略;(3)确保农民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策略;(4)增加农村投入、加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税费改革等惠农政策;(5)以新农村为契机解决“三农”问题。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凸显并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也呈现出了一些新情况。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现状如何,应采取怎样的对策予以解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我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城镇化),根据中国现有国情,这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并可能将自始至终伴随着社会安定问题与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以往“三农”问题突破口的研究,要么考虑过远,要么一直在围绕着经济,却极少的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水土保持将可能成为山地丘陵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突破口,不仅能够发展农业现代化、解放富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进程,并且保护了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1“三农”问题

在生态脆弱的山地丘陵区,“贫穷”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最大障碍。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农业资本投入长期不足,农业技术停滞,造成了农民教育、技术和经济的“贫穷”,农民剩有的财富只有土地,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生活水平,农民只有扩大开荒面积,增加劳动力,提高农业产量。然而,由于生产技术难以保障,土地贫瘠,人口压力大,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愈加贫瘠,人民只得再次扩大生产面积,形成“广种薄收”的局面,导致“贫困-人口压力-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现状农民收入低,收入增长缓慢。“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都比较低。进入新时期,这一问题仍然是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瓶颈”。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城乡劳动生产率也存在较大差距,农业劳动生产率占全国劳动生产率比重进一步下降。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增长更为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农民都以粮食作物收入为主要收入。但农产品价格低,尤其是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软肋”。现在粮食生产的隐忧越来越严重。一是近年来我国粮食单位产量增速下降,耕地面积减少。二是我国目前粮食价格普遍低于国际价格。三是粮食出口没有优势,我国粮食出口在世界粮食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不到3%。四是内销难。这些情况致使农民靠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很难增长。

二、水土保持是中国山地丘陵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现如今首要任务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1水土保持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由于中国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特别是人口的迅速增加,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草原的超载放牧,乱砍滥伐,森林锐减,以及开发建设过程中乱采滥挖,对地貌植被的破坏,人为加剧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生态功能衰退;泥沙淤积江河,形成小洪水、高水位、多险情的局面,给防洪保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水土流失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头号环境问题。

2.2水土保持提高农民收入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增加人口环境容量,使群众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安居乐业有了基本的保障。政府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程,将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成为“富民工程、生态工程、德政工程”。2006年8月,水利部对对2003-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项目涉及山西、江西、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宁夏7省(自治区、直辖市)45个项目区、57个县。3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治理水土流失4783平方公里,治理区年均土壤侵蚀总量减少1227.99万吨,年粮食总产增长41747.4万公斤,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59877人。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逐步实现“两改一变”(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改单一农业经营为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变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一项有效途径。有机结合生物、工程、农耕三大措施,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实现农田增产增收,经济持续发展。2002-2006年实施的黄河水保生态工程乌兰察布市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18.8hm2。项目区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4.09%,林草覆盖率达到39.58%,减沙效率为47.1%,保水效率为21.6%,水资源利用率4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27元。

2.3水土保持解放劳动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市化的过程,农民变市民的过程,就是农村变城市的过程,亦即农业现代化过程。象中国这样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安定人民与酷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战严寒,修梯田,积累了丰富的梯田建设经验。截至2006年底,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梯田10.26万hm2,农村人均0.26hm2,基本农田达到12万hm2,累计总投资约6.3亿元(国家投资1.2亿元,群众投劳折资和自筹资金5.1亿元),投工1.23亿个,移动土石方6亿m3,使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基本上实现了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梯田建设促进了马铃薯、畜草、劳务三大产业的发展,农民年人均从马铃薯种植中直接收入1200元,解放劳动力7.8万人,年人均实现劳务收入780元。

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中涉及面最广、投资额度最大、政策性最强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力争25°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对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农户家庭调查显示,2002年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比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2000年减少了13.7%,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的比重也从原来的80%下降到69%,农业中减少的劳动力主要流向建筑业,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行业。1998年以及2003年数据对比,与退耕前相比,全县总人口增加了0.76%,农业人口减少了0.16%,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中的农业劳动力下降了20.67%,这说明退耕还林对人口资源的分布产生了明显影响。

三、解决三农问题,水土保持是重中之重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2010年1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修改后的水土保持法。法律完善了水土保持法律责任种类,提高了处罚力度,增强了可操作性,提升了法律的威慑力。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体现在:

1、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2、生物措施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加快城镇化进程。当前农民收入增幅减缓问题不仅是农业内部结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弊端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不打破,60%多的人为30%多的人提供商品性农产品的局面不打破,农产品市场容量就很难扩大,农业规模经营就寸步难行,农业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农民收入就不可能持续增加。解决这一问题,城乡一体化道路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转移农业人口,仅仅依靠大中城市是不够的,必须由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挥作用吸纳农业人口。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沟通城乡市场、繁荣城乡经济、缩小城乡差别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之一,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的支出。当前,由于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尤其应当注重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并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支增效。思路之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尤其应当对农业实施保护和扶持政策,包括价格支持、补贴政策、财政信贷政策、农业保险制度等,使农民从优惠政策中增加收益。思路之三,改革户籍管理,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和外出就业,既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又能实现劳动力效用最大化。实行农村整体配套改革。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三农”问题与国民经济的体制和结构问题直接相关。尽管农村改革已有20多年历史,但某些重大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农村集体配套改革非常必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抓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因此,首先国家应以就业最大化为基本国策,如果说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那么21世纪则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国家应将其列入发展计划。其次,应深化农村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把现在的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垂直管理,改变为中央、省、县*行政管理,大幅度减少制度成本。再次,应打破涉农领域的部门垄断,加大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朱志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奋力实现中原崛起[J].经济经纬,2005,(6):116118.[2]张桂香.加强小城镇建设走出三农问题困境——论山西省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J],生产力研究,2004,(11):3334.

第15篇:电子政务电大论文

目录

提纲 .........................................2 内容摘要、关键词 ..............................3 正文 .......................................5 参考文献 ......................................23

1

提纲

一、电子政务构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基础

1、电子政务消融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生存土壤

2、电子政务建立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运行平台

3、电子政务倡导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价值理念

二、电子政务塑造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组织

1、电子政务终结科层式的行政管理组织

2、电子政务塑造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机构

3、电子政务优化多元化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电子政务实现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途径

1、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信息公开

2、电子政务有利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民参与

3、电子政务完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监督措施

2

电子政务:多元化治理视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摘要:电子政务是依托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对内打破行政主体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壁 垒,实现信息无缝隙快速传播;对外消除了行政主体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终结了行政主体的信息垄断地位,使得多元化的行政治理模式取代单一制行政管理模式成为现实。电子政务以其开放性的构造奠定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基础,以其扁平化的机构打造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组织,以其开放性的程序完善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 的途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 互联网 单一制治理 多元化治理

3

E-Government:A New Mod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XIONG YU (School of Law,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E-government is a new mod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internet which breaks the hindrances among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and can realize and can realize the seamle transmiion of information .By eliminating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and the public , e-government stops the former information monopol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which finally helps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take the place of the unitary mode of management.With its flexible flatting organization to organize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with its open application to improve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the open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public administrative mode; the unitary mode of management ; the management system.

4

电子政务:多元化治理视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虚拟世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角。我国已发展成为互联网大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初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74.5%,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①。互联网以其及时、迅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取代传统媒介,成为广大网民获知信息的主要途径,逐渐消除了官民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其迅猛发展给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带来挑战。各国纷纷与时俱进,将行政管理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打破了行政权力对信息的垄断,降低了公民参政议政的门槛,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奠定了基础,塑造了管理组织,提供了实现的途径。电子政务是指行政主体全面应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相关设施,将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在互联网上予以实施,广泛吸收公民参与行政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政职能的更新、行政组织的优化、行政管理的完善,以健全行政管理模式并构建服务性的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政府行政方式和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其核心内涵还包括“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传统的行政管理管

5

制型治理模式属于一元化行政管理模式,行政主体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利用优势地位占据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公民很少参与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主要工作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打破了行政主体对信息的垄断地位,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从而瓦解了管制型治理模式的基础,建立了多元化治理的平台,并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彰显了多元化治理的价值理念。

一、电子政务构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基础

(一)电子政务消融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生存土壤 首先,电子政务消除了官民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使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丧失了基础。电子政务产生后,行政管理权力的运行与互联网紧密联系起来,信息的传递沟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公民与行政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得到极大改变,行政主体独享行政管理权的时代一去不返,公民参政议政也具有了现实性,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逐渐丧失了基础。

其次,电子政务抑制了行政权力运行的强制性,改变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传统方式。传统行政管理方式是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也可称为压制性行政。“作为一种行政模式,压制型行政以实现抽象的公共利益为唯一宗旨,以贯彻行政主体的单方意志为基本目标,以管理行政相对方为基本内容,以强制性行政行为为主要手段,其结果是剥夺了行政相对方的主体性”。行政权力的运行主要依靠强制性,既不尊重公民人格,又遏制了其创造性的发挥。行政主体常年习惯于依赖暴力工具执法,其创造性同样受到局限。正如哈耶克所说,“强制

6

是一种恶,它阻止了一个人充分运用他的思考能力,从而也阻止了他为社会作出他所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平台,行政主体和公民之间信息的传递从单向变为双向,双方的意志都能够及时地互相传达。行政权力随时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的方式来实施,双方的利益诉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调和。这样经过互相调适方作出的行政决定体现了公民的意志,在实践中易于遵守,强制力适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第三,电子政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了行政主体对行政管理权的垄断,终结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局面。电子政务主要以互联网作为信息的承载和传播渠道,具有公开性、分散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互联网传播是一种“无连接型”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分解为单独的数据包,通过分散的网络传播出去,没有固定的连接网路,汇集以后再通过TCP协议将数据包按序复原,其传播的路径无法掌控。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具有瞬间性、及时性的特点,行政管理权力很难全面及时监控。行政主体只是互联网上面的一个节点,很难通过设置议题的方式来控制导向,互联网成为“挑战现存的政治等级制垄断有影响力的传播局面”。行政主体固有的权威逐渐淡化,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局面得以改变。

(二)电子政务建立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运行平台 首先,电子政务顺应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发展趋势。工业化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急剧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

7

社会保障、结构失衡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以高效的行政权力予以解决,于是行政权力膨胀,产生了单一管制型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推动福利国家的完善起到明显作用,但也带来机构膨胀、财政赤字和官僚主义的恶果,公众日益不满。于是二战后产生了行政管理多元化的治理理念,认为行政管理的职能不应当由行政主体来垄断,应该由行政主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公民多元参与,形成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削减政府开支、降低公民税负、整饬官僚主义。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要求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参与治理的各个主体都能够迅捷及时地传递信息,协商沟通,这在以科层制为显著特点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中难以实现。而电子政务具有结构扁平化、方式在线化、主体互动常态化的特点,足以给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提供平台,顺应其发展趋势。

其次,电子政务成就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引导功能。单一管制型管理模式对应的是强制性管理方式,而多元化治理对应的是协调和引导等非强制性管理方式。多元化治理所需要的引导功能在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上可以得到良好实现。一方面,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扁平化网状的行政权力结构,要求加强行政主体顶层协调能力,扩大上下级行政主体之间的协作能力,强化以引导为主的管理方式,以取代既往以命令服从为主流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技术,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企业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之间建立起迅捷的信息交流通道和回应机制,以利于上级行政主体对

8

下级行政主体的引导以及行政主体对社会参与治理主体的引导。此外,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行政主体还可以建立人口、单位、资源等各类信息数据库,及时把握经济发展中的动态,主动引导微观经济活动,成就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引导功能。

第三,电子政务建立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规制职能。电子政务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规制功能。如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利用网络技术陆续建成一批市场监管系统,其中,“金关”工程监管成效最为突出。“金关”工程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金关”工程有效地防止了利用假报关单骗汇、逃汇和套汇等违法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了对海关进出口业务的监管功能。

(三)电子政务倡导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价值理念

首先,电子政务倡导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权利本位价值。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应该是“源”与“流”的关系,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源于公民的认可和授予。但在单一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中,行政权力的掌握者并不直接对公民负责,往往为了

9

保护封闭性的官员群体利益而滥用公民授予的权力,与公民让渡权力的初衷渐行渐远。而电子政务所构建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使得公民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并与行政主体成为同一个治理网络中的主体,以权力共享、公民参与、合作共治为行政管理运行方式,真正践行还权于民,从而彰显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权利本位价值。

其次,电子政务倡导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共利益价值。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就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对政府部门而言,治理就是从统治到掌舵的变化;对非政府部门而言,治理就是从被动排斥到主动参与的变化”。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依据在于维护公共利益,惟有促进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赋予行政权力强制力以正当性。电子政务在行政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之间形成了一个公共领域,公共性、服务性与合作共治性是这个公共领域的根本特征。“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在这个公共领域中,行政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纯粹的管制,而是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实现平衡。基于互联网实施的非强制性的行政管理行为,调动了多元化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体现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共利益价值。第三,电子政务倡导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协商对话价值。在以电子政务为基础构建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格局中,参与治理的各方主体形成了一个公共领域,在该领域中治理权力的合法性已经远离强制力,主

10

要依靠协商对话而形成。正如哈贝马斯所言,“合法性不是来源于先定的个人意愿,而是个人意愿的形成过程,亦即话语过程本身„„合法的决定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意愿,而是所有人讨论的结果„„合法性原则是普遍讨论的结果,而不是普遍意愿的表达”。作为多元化治理的主要构成要素的行政主体,也不能依靠强制力来推行其治理策略,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已经成为主流的治理方式。正如学者指出的,“当代最为重大的革命不是经济革命或政治革命,而是一场在被统治者中制造同意的艺术的革命„„在新一代掌权者的政治生活中,劝服已然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与大众政府的常规武器”。通过协商对话,参与多元化治理的主体逐渐形成公共理性,达到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解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二、电子政务塑造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组织

(一)电子政务终结科层式的行政管理组织

首先,电子政务动摇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根基。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

一、命令———服从等为特征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科层制组织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明确的权威等级,科层制就像一个金字塔,最高的权威处于上层位置,一系列命令自上而下传递;二是严格而缜密的规则,在组织的各个层次,都有成文的规章制度,组织成员必须照章办事;三是明晰的分工,组织内部有明晰的分工,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四是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赖

11

以存在的根基是官僚阶层对信息的垄断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垄断信息就变成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的价值。如果说市场制度反对内部交易和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那么相比之下,官僚制度则努力防止有价值交易信息的‘泄露’;市场机制要求信息分享,官僚制则要求信息囤积”。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平台,参与治理的多元化主体只是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处于平等的信息传播地位,官僚对信息的持续垄断不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这无疑动摇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根基。

其次,电子政务改变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结构。科层制行政管理组织是一个基于权威的纵向控制体系,有着清晰的命令与服从链条。在这个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其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集权控制的组织模式,将每一个人从上到下放在不同层级、不同的职位之中,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都有明确的限定。这种层级控制结构限制了官员的视野,阻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埃格斯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等级式政府管理的官僚制时代正面临着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网络化治理”。这里的网络化治理就是多元化治理,指在电子政务基础上,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行政主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公司、公民等众多治理参与主体彼此合作,互相分享信息,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因此,电子政务在建立网状组织形式的过程中,让所有参与主体联结、编织在一张网上,形成富有创造力的网状组织结构,从

12

而改变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结构。

第三,电子政务影响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运行方式。在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中,官员们受到了严格遵守成文的规则和程序的训练,养成了机械地照章办事的习惯。科层式不鼓励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决策或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要求按照一系列客观标准来处理问题,这种僵化将导致所谓的“科层式仪式主义”。也就是说,可能不顾是否还有更好的、更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仍然不惜一切代价地固守规则。此外,遵守科层制的规则,可能导致程序优先于实现组织目标。过于强调正确的程序,可能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失去对“大局”的把握。科层式行政管理权力运行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行政主体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制定和实施政策,对公共事务实行单向管理。而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多元化治理则是一个纵向、横向互动的管理过程,它的组织是扁平的网状形式,可以将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联结起来。这意味着在同一层面有多元的节点,密集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使得信息可以流向各个方向,人与人之间不是命令服从的关系,而是协作对话、精诚合作的关系。可见,电子政务冲击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运行方式。

(二)电子政务塑造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机构

首先,电子政务构建弹性化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单一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下,存在大量固定化的行政管理机构以及终身雇佣的公务员,形成了自成体系且具有自身利益诉求的官僚机构,对民众诉求漠不关心。行政官僚依靠对信息的垄断作出带有倾向性的决策方案,以

13

维护自身部门利益而排斥公众利益。电子政务的出现使行政主体从科层式变为扁平化结构。纵向而言,电子政务减少了中间层,上下级行政管理主体之间信息传递及时便捷,为弹性化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横向而言,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机构一体化,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得行政管理机构突破地域和部门的限制,构建灵活的、数字化的、具有弹性的行政管理机构。在此状态下,为了完成各项工作,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建立临时性工作机构,雇佣短期工作人员,项目完成后即行解散,弹性化行政管理机构逐渐成型。

其次,电子政务塑造一体化的行政管理机构。传统科层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中,上下级之间等级森严,信息的传递要经过重重壁垒,其真实性和实效性均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从横向而言,不同职能的部门和不同地域的部门之间缺乏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合支持,不能有效调动各种行政资源完成社会管理职能。电子政务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参与多元化治理的各方主体提供独立的信息连接点,每一个主体都能直接与其他主体进行信息沟通,不必经过等级制度的藩篱,从而打破信息不对称,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结构,简化政府机构等级,使行政管理机构纵向扁平化、横向一体化。以电子政务为中心的多元化治理工作模式作为一个整体直接面向民众。通过行政管理机构上下级之间和横向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一体化,塑造一体化的行政管理机构。

第三,电子政务建立竞争性的行政管理机构。在传统的行政管理

14

组织中,行政官员实行终身制,服从于官场中或明或暗的各种规则,缺乏竞争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难以发挥,效率低下。电子政务带来多元治理模式,“今天,国家、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都在与成千上万的公民、其他的公共机构、私人以及非营利组织一道从事治理”。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出现,打破了行政主体对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垄断,使得行政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治理成为现实。行政主体与社会建立合作机制,将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招投标等具有竞争性的方式移交给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向社会直接提供服务,“建立参与型的公共行政决策架构,实施程序化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推行竞争性的公共行政服务机制”。

(三)电子政务优化多元化的行政管理职能

首先,电子政务创新网络社会管理的手段。政务微博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式,尤其在虚拟的网络社会管理中起着显著作用。政务微博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发布政府公共信息,倾听民众的呼声和诉求,与民众互动沟通,从而促进政府权力有序运行的微博。各级行政主体应建立政务微博的组织协调机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思想及业务素质过硬、网络和电脑操作娴熟的人员来维护、管理微博。微博管理部门在了解民意后,应当将信息迅速传递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其针对民众的建议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处理或进一步规范。开设政务微博应成为各级行政主体推行电子政务的法定义务和职责,对于政务微博开设滞后、管理混乱、怠于沟通回应的机关,应启

15

动问责制度;对于因政务微博的违法、不当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还应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予以追责。完善的政务微博的建立,以互联网为手段实现对网络社会的管理,这对于传统的管理手段而言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创新。

其次,电子政务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的效率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运行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所实现的社会效益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比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可算作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效率,电子政务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估,然后将及时、准确的信息提供给决策机构,从而降低了决策成本,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同时还增加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电子政务具有结构扁平化和网络化特点,能够减少组织管理层次,打破了职能、地域、时间的限制,及时传达行政管理组织的行政措施、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及时回馈民众的反应和诉求,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同时,电子政务借助网络视频会议、网上信息传播反馈,提高办公效率,从而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达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目的。

第三,电子政务完善宏观经济的调控。电子政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在行政主体部门之间、行政主体和企业之间、行政主体与社会之间建立信息传播和反馈机制,为调控宏观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多元化,交易方式种类多样,尤其是网络交易的盛行,极大地增加市场交易情况的复杂性。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效,主要依赖于数据汇总和共享,传统的行政

16

管理方式远不能满足调控的要求。通过电子政务的推行,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如我国1986年开始了宏观经济数据库和金宏工程的建设,其主要途径是建立全面可靠的信息收集、整理、储备、加工、发布平台,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数据的共享。同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和深入研究,提供给有关决策部门,调节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电子政务实现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途径

(一)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信息公开

首先,电子政务促进行政权力公开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唯有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公开运行,才能预防腐败,遏制行政权力的滥用,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电子政务的宗旨就是要打造透明政府。“透明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等活动和结果应依据法律的规定和程序,有义务在一定范围内对公众和社会开放”。透明政府就是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的政府。在电子政务模式下,从静态的角度而言,行政主体的机构设置信息、职权范围、权力运行程序、办事操作规程都应当在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开;从动态的角度而言,行政主体在管理过程中所掌握的与多元化治理有关的各类信息也要及时公开,无论是横向联系的其他行政主体还是参与治理的社会主体,都可以及时获知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

其次,电子政务建立信息公开有效途径。“政府信息是公共财产,人人享有平等获取的权利。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开放给社会,让社会充

17

分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果”。行政主体依据其权威性,是信息的最大掌握者,同时也应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有义务以公开方式合理利用、发布所知悉的信息。传统的信息公开主要通过纸质的方式推行,各级政府公报承载着公开信息的主要功能。但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很难在公开层面依据政府公报来获取相关信息。行政主体享有信息的垄断权,官民之间的信息互通几乎不存在。电子政务推行以后,各级行政主体纷纷建立了官方网站,在详细总结归类的基础上,把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在网上及时公布,并且还将相关的部门的网址予以链接,尽最大可能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至此,电子政务把互联网打造成为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

第三,电子政务构建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工作平台,行政主体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责任。电子政务构建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行政主体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信息公开的范围为界,确定哪些信息关系到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可以公开,哪些信息属于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从源头上保障信息安全。二是行政主体对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所掌握的有关公民医疗、社保、住宅、通讯、婚姻等各方面的隐私信息,一定要健全严格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如果由于行政主体公职人员的过错导致公民的隐私信息流失,发生侵害公民人身或者财产权利的事件,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8

(二)电子政务有利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民参与 首先,电子政务消除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障碍。“公众参与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衡量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尺度”。但在单一制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下,公众参与却障碍重重,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及其固有的运行规则、理念和程序,作为一般民众很难深入了解,更不用说参与其中了;二是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行政主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垄断相关信息,公众利用传统的媒介很难拥有等量的信息,处于信息掌握的弱势状态,这也严重阻碍公众参与行政管理的进程。电子政务的运行,打破了行政机构内部科层式的管理制度,使行政管理主体变成扁平网络机构,客观上促使行政权力结构分散化。“在更多的情况下,行政分权被解释为大众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的参与”。此外,电子政务使行政主体和公众均成为网络社会里信息传播的独立的节点,行政主体对信息的独占地位逐渐被打破,公众也能获取等量的信息,阻碍公众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这一因素也逐渐消除。其次,电子政务培育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观念。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就是构建一个网络状的信息沟通平台,主张包括行政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它强调公民“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票人、纳税人、服务的接受者,而是公共部门的问题架构者„„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帮助政府机构界定重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判断目的是否达成”。因此,“公民们自身必须抛弃那种认为行政事务是公共官员权力范围的事,认为行政官员注定就是来为他们

19

提供服务的。电子政务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通过创造参政议政的机会让公民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公民参与网络化治理的知情权、立法创制权与复决权,培育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观念。

第三,电子政务优化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程序。与单一管制性管理模式相对应,我国传统的行政程序体现了单一的管理观念,突出了程序的工具性价值,既缺少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漠视对公民人格尊严的尊重。电子政务更加注重公开和参与程序,程序的设计以方便公民参与政治治理为宗旨,通过设立各种沟通机制,促进行政主体和其他6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与治理主体协调一致、彼此信任、相互合作。正如比较法学家勒·达维所言:“根据福利国家的观念,行政机构担负的任务不断增加,这些任务性质的变化已使国家与公民或企业之间的关系更新。许多与公共福利有关的任务如无公民或企业的配合则不能完成,甚至公用事业和私人活动之间的界限在许多场合下已模糊不清了。所以现在比过去要求更多的是说服与合作,行政机构所发布的‘命令’如仍以单方决定的形式出现,则事先应是通过一个称为‘协商’的程序,与有关的个人或企业谈判。”。

(三)电子政务完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监督措施

首先,电子政务构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问责制度。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行政问责是指对各级行政主体相关负责任人

20

在职务行为中,因主观过错未能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侵害公众合法利益,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所进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单一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中,因官民信息不对称,行政问责制难以顺利实施,“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压力;官僚机构在公共生产信息方面和所处的地位上占有优势,监督者有可能受被监督者的操纵”。电子政务模式下,各级行政主体的职能有了清晰的划分,每个部门和行政人员的权利和责任都有明确的界定,行政问责中存在的权责不清、问责不明等问题迎刃而解。此外,电子政务问责系统还可设立监督节点,对行政主体工作人员的权限范围和工作时限进行检测,使行政问责动态化、常规化。

其次,电子政务打造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监督平台。以电子政务视角下行政许可监督为例,通过电子监督平台,行政主体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可以通过即时摄像监督系统,对于政务大厅里面行政许可窗口的程序、速度、效率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进行动态监控。电子监控平台还可通过专业程序设计,打造网上预警监督系统对网上行政许可程序的违规受理、流程错误、办理超时、收费超限等违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各种违规操作行为,马上显示警示信号,专门监督机构立马启动纠错程序,使得任何微小的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也会日益完善,今后还有可能把整个行政行为运行过程实时通过网络予以监控,面向公众开放,让行政权力真正运行在阳光下面。

第三,电子政务完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外部监督。我国现实国

21

情下,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包括政党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四种监督都要服从于党的领导,实际上都属于内部监督。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运行平台,以信息的快速传播为手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完善外部监督。一是通过互联网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让参与多元化治理的主体全面了解行政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途径,让外部监督成为可能。二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网络的信息传播技术,使民众易于收集行政权力违规、违法行使的证据,并将这些证据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地传递给社会公众,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三是让民众敢于监督.“网络技术以‘秘密投票’的方式确保监督者尤其是民众敢于监督”。民众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隐名或者匿名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在现实中不敢表达的观点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甚至有些体制内的有正义感的人士,在现实生活中基于自己的身份不敢参与监督,但在网络上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内部信息大胆传播出来,使内部监督外部化,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参考文献

[1]于新恒。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几点思考政治学研究,2005。 [2](美)戴维·奥斯本,等.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崔卓兰,蔡立东.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法学研究,2002。熊宇电子政务:多元化治理视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4](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5](美)詹姆斯·卡伦.媒体与权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8]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晓珏译.南京:学林出版社,1990。

[9](美)李普曼.公共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1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3

第16篇:电大法学论文

浅谈民间借贷法律问题及现状

论文摘要: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今天,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即个私中小企业出现了一种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的资本支持有很重要一部分是来源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意识到了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重要性,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提出过应该给予民间借贷应有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企业之间因为生活原因或者生产需要,都可能与发生借贷关系,借款关系在法律上就属于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相比较,民间借贷更为灵活、主体更为广泛,并且二者随着银根紧缩与宽松而此消彼长。民间借贷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实务中,民间借贷纠纷是最常见的法律纠纷之一。本文拟对民间借贷中常见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民间借贷存在的原因

与正规借贷相比,民间的中小企业贷款活动却异常活跃。尽管国家对诸如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等民间的非法的灰色金融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但这些非法金融机构却顽固地生存着。姑且不论其合法性如何,这种情况的出现乃是与现实生活中有这种需要密切相关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民间借贷作为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民法理论与合同法中的债权理论同样也适用。但民间借贷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在现行法中搜索,就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问题,较为明确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合同法》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

民间借贷案件真实性的确定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的手续简单,当事人之间往往不签订正式借款合同,而是以借条或者欠条、收条等来代替,或者只是达成口头协议。欠条和借条都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而收条则不仅仅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还能够作为股权关系或合同履行的证明。前者如公司收到股东出资时出具的凭证;后者如卖方收到货款时出具的凭证。在这两种情形中,持有收条的一方是无权要求对方清偿收条项下的款项的。持有收条的一方要求出具收条的一方清偿收条项下的款项,就必须证明,其所持有的收条是债权关系,而并非股权关系或合同履行的证明。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出示一张收条通常是不够的。收条的持有者在不能出具其他证据时,便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败诉的风险。

在民间借贷出现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多种途径来解决。随着法制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间借贷纠纷已诉至法院。这类案件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1、出借人作为原告需要就借款事实提供证据,借款人如果否认借款事实,同样也需要对其陈述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这种情形根据我国现行的《合同法》及《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已足以解决纠纷。

2、在原告的主要证据就是被告出具的一张借条,且当事人双方均对债务无异议。法院是否应对借贷事实本身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以及如何进行审查,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而这涉及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十三条的理解和日常经验法则的运用。

一般认为,由于现行民事诉讼模式更强调法官的中立地位和当事人的主导作用,强调“以证据认定的事实”,通常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将争议的事项导入程序,

对当事人自认的事实,除涉及身份关系外,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审查。诉讼中,当事人往往将不利于双方的事实通过自认来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由于诉讼的公法性质,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应当顾及当事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相互协调和平衡,因此,《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对双方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

民间借贷具有当事人较少、法律关系简单、证据单

一、法律关系中一般不涉及第三人等特点,其主要证据就是借据。一般情况下,有借据且对方无异议时可以认定借贷关系的证据充分并可直接作出裁判或进行调解,法院一般也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其他证据。正因如此,实践中通过虚构债务经诉讼程序达到规避法律、逃避债务目的从而损害国家、集体以及其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蔓延,有必要放宽对法院责令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的标准,使得案件的事实基础更为可信,且更能有效的保护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的适用问题

时效期间是法律对民事权利提供保护的期限。在此限期内,权利人行使请求权,即可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不能再依诉讼程序获得救济。民间借贷作为民事主体进行的民事活动之一且并非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因此,同样适用我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即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计算。

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即自然人之间互助性的生活方面的借贷有其特殊性,不应当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民间借贷依附亲情体系,是一种互通有无的互助行为,在城乡居民解决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民间借贷在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在较强的信任基础,在请求支付等诉讼时效中断问题上有其特殊性。为了帮助朋友、亲人,在其自身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向朋友、亲人讨回借款或者基于双方合作信任关系,对于彼此之间的欠款等不直接主张权利的现象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这不能说明这些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我们更应当看到的是一种互助和诚信精神。在当今这个信用有所缺失的年代,立法的目的不仅需要有效的保护当事人的权利,督促其行使权利,同样也需要将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民间善良风俗传承下去,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应当适当延长,不应当适用过短的两年时效,具体时效的确定需要调查考量社会成本、司法成本及民俗习惯等来予以确定。

当然,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时效中断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完善了《民法通则》的原则性规定,这对我们的司法实践有重大的知道作用。但是针对民间借贷自身的功能和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指定一项关于民间借贷的法规。

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

民间借贷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法律现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法律特征:

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借贷双方通过签订书面借贷协议或达成口头协议形成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债权债务关系是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一旦形成便受法律的保护。

2、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借贷双方是否形成借贷关系以

及借贷数额、借贷标的、借贷期限等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书面或口头协议。只要协议内容合法,都是允许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借贷双方间是否形成借贷关系,除对借款标的、数额、偿还期限等内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要求出借人将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交付给借款人,这样借贷关系才算正式成立。

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不属于出借人或出借人没有支配权的财产形成的借贷关系无效,不受法律的保护。

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是否有偿由借贷双方约定。只有事先在书面或口头协议中约定有偿的,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还本时支付利息。

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问题

《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该条规定仅此一句,该条出现在《民法通则》第五章“民事权利”中的第二节“债权”部分。乍一看,这句话没有太大的毛病,也符合千百年来中国人“权利王赐”而不是“天赋人权”的思维逻辑,意即: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非法的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但是稍一推敲,不难发现这句话也经受不起法律上的较真:其一,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合法的其他债权债务关系就不受法律保护?为什么整节单说借贷关系呢?其二,什么是“受保护”?“受保护”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其三,非法的借贷关系就不受法律保护?如是,则不符合合同法上的无效合同处理规则,债权人仍享有一定的财产返还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仍可向债务人主张。

关于担保公司为民间借贷担保的问题

作为主要从事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当然能为包括民间借贷在内的各类债权提供担保,并有权收取相应的担保费用。但是,银监会等七部委2010年3月8日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后,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并紧锣密鼓地开展对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通过审核验收,颁发融资性担保公司许可文件的,才能成为合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

什么是融资性担保?《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究竟是指哪些债权人?该语句的意思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债权人”还是“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呢?如果是前者,债权人不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民间借贷的债权人也在限制之列;如果是后者,则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债权人只能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包括民间借贷的债权人。担保公司为民间借贷提供担保是否为融资性担保,就完全取决于上述对债权人的两种不同理解。

民间借贷利息的约定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法(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货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

率计息。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这些规定都较为具体的确定了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

本文全面分析了民间借贷的相关情况,公正地评价了民间借贷的社会效应,其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总体而言,民间借贷作为有利于贷款人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民间借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必要性。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阻碍民间借贷发展的诸多障碍性因素,对于这些障碍因素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规范,以便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第17篇:电大论文教案设计

Week1 Activity1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students’ book7.Leon 1 “May I use the telephone here?” Purpose: how to use the sentences for calling.

Instructions: students review the new words, they can based on the new words to make a dialogue.Listen to the tape and do the practice.Procedures:

Step 1: Review the last new words.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for example, the first new word is ring up, the second is a telephone, the third one is an IP card, the last one is use a telephone.Step2: Let’s talk and make a dialogue in groups use this words.Step 3: A: May I use a telephone? I have an IP card.B: Sure/certainly.But who will you ring up? A: My grandpa/ My father/My mother…… today is his/ her birthday, I want to say “happy birthday” to him/ her.B: You are really a nice boy!

Step 4: Practice in groups, then act the dialogue in front of cla.

Step5: Listen to the tape about practice.At the same time, fill in the blacks and the teacher circulates the students’ work.Step6: Some groups are asked to show their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cla.Activity2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leon 2 “May I speak to Li Shan, please?”

Purpose: How to use the sentences for calling.

Instructions: Use the new words to make dialogues and practice five new sentences. Procedures:

Step1: Review the last sentences.Step2: Give the new sentences

May I speak to… please? / Who’s calling? / Who’s that?

This is … speaking./ Is that… speaking? / Step3: Make a dialogue freely Step4: We can based on this dialogue

A: Hello? B: Hello! May I speak to Li Shan, please? A:This is Li Shan speaking.Who’s calling? B:This is Wang Xia.Tomorrow is Teachers’ Day.Let’s send a present to our teacher.

A:Good idea! But what present shall we send her? B:What about some beautiful flowers? A: That’s quite fine.Step5: Practice in groups, then act the dialogue in front of cla.Week2 Activity1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leon 4 “Where are they? Purpose: How to use preposition correctly.Instructions: Students review the new words, use the preposition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on page 16 and make a dialogue.Procedures: Step1: Teacher shows the new words to students.

swings

behind a slide

under a seesaw

on a tree

in Step2: The students make phrases and practice dialogue.Step3: A: Where is Linda? B: She is on the slide.A: Where are Linda and Mary?

B:They are on the swings

A: Where is Li Shan? B:She is behind the door. A: Where is the little rabbit? B: It is in the hat.Step4: Some groups are asked to show their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cla.Step5: students do the practice.Look at the picture on page 19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Activity2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leon 5 “It’s next to the office building.” Purpose: 继续练习介词短语的正确用法

Instructions: 通过听录音从文中找出介词和介词短语,最后再组句子进行自由对话。 Procedures: Step1: Review the last cla.Step2: 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and find the preposition from paage.A:Excuse me, where is the library? B:It’s next to the gym.A: But where is the gym? B: It’s over there, near the office building.A: Office building? B: Yes.Look, it’s in the middle of the school. A: Thank you.B: You’re welcome.Step3: Students give their answer.

next to near in the middle of over there

Step4: Students make the dialogue using this preposition in groups. Step5:

A: Excuse me, where is …? B: It’s next to/ in the middle of/ near…

Step6: Some groups are asked to show their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cla.Week3 Activity1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leon 8“Turn right” Purpose: 学会使用问路的几种句型

Instructions: 使用所学短语和句型进行造句并在小组内练习对话 Procedures: Step1: Review last sentence pattern. Step2: Teacher shows the sentence pattern.

Where is…?

How can I get to…? / Is it far from here?

Which is the way to…? / It’s on your left/right.

You can’t mi it./ turn right / left

The end of the road / you’d better… Step3: Students make dialogues in groups.Step4: Students can use the following paage. ①A: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

B: Go to Changˊan road.Turn right.Then walk on.It’s on your left.

A: Is it far from here?

B: No, it’s very near.You can’t mi it.

A: Thank you.

B: My pleasure. ②A: 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Children’s Park?

B: Go down this road, and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Then walk on to the end of the road.

A: Is it far from here? B: Yes.You’d better take a taxi. A: Thanks a lot. B: You’re welcome.◆You’d better+动词原形

Step5: Read the two paages after teacher.Step6: Some groups are asked to show their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cla.Activity2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leon 10 “I have a headache.”

Purpose: Students learn some sentences pattern about see a doctor.Instructions: 学习新词组,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句型,练习对话。 Procedures: Step1: Students learn some new phrases.

Have a headache

feel bad

Have a stomachache

go to the hospital

Have a toothache

stay in bed Step2: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it.Step3: Students read the new words after teacher.Step4: Students play a game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Step5: Students make a simple sentence like “I have a toothache.” Step6: The teacher introduces a new pattern: What’s wrong with you? Students finish the practice(Ⅱ) on page 49 by using the new pattern.

A: What’s wrong with you? B: I have a headache A: What’s wrong with her? B: She has a headache A: What’s wrong with him? B: He has a headache Step7: Students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act the dialogue.Week4 Activity1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leon 12 “we are going to see Tom.” Purpose: 掌握将来时态的用法

Instructions: 运用新短语造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对话练习。 Procedures:

Step1: Students study four new words.

ill in bed

after school

with

hear Step2: The teacher introduces a new pattern:

主语+be going to+ verb

I

am

She/ He

is

going to …

We/you/they

are Step3: Students make some sentences by using the new pattern.

I have a headache, I am going to see a doctor.

We are going to see him.Step4: Students finish the practice on page 56.

Step5: Students make a dialogue by using the new pattern.

A: Linda is ill in bed.We are going to see her after school.B: May I go to see her with you? A: Sure.

Step6: Students act their own dialogue.

Activity2 This activity is based on leon 1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Purpose: 掌握将来时态的问句和正确的答语。

Instructions: 运用短语练习将来时态,并学会怎样去问相对应的句子。 Procedures: Step1: Students study some new phrases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Help

do housework

do the washing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Clean the room

mop the floor Step2: Students read the phrases after the teacher.Step3: The teacher introduces a new sentenc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Step4:

第18篇:论文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我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更应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为障碍者和残疾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演进历程 启示

特殊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本文主要是指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教育。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

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特殊教育的演进历程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古而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有200多年历史。其显著特点是文理渗透、医教融合,它的发展既有赖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开明,也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发展水平。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发展阶段划分,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早期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特殊教育准备阶段:古代特殊教育思想的萌芽

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残疾人的记载和对其原因的探究。如《左传》卷六记载着“耳不听无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同时,春秋时期有人将残疾分为失明、聩、暗、瘸、驼、痴、癫和狂疾等不同类型。此外,还对残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说法;《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我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颠病”是“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由此可见,古代特殊教育从医学和教育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同时,我国古代非常重视超常儿童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据赵忠心考证,历史上仅资料齐全的“神童”就有500多个,积累了丰富的神童教育经验。如,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关于智力

超常儿童的记载,尽管方中永的早慧因为教育失误和他自身骄傲而使其成为一个平庸者,但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特殊教育在特殊儿童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曰安福”。这种政策到春秋时就有了问疾、养疾(收而养之,官之衣食)之举。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置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对残疾者赐谷、设“悲田制”、“福田制”和“养济院”等。我国古代在用人机制上对残疾人一视同仁,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是肢体残疾者,受刑后仍被重用。

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现代特殊学校的产生

漫长的封建社会,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直到1874年,苏格兰教会人士穆威廉在北京建立“瞽叟通文馆”(现北京市盲人学校)、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20世纪初,张骞、周跃先等人率先创办特殊学校。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级”,揭开了中国特殊教育各领域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制度化的特殊教育源于学习西方,1922年“新学制”的“附则”中提出应注意特种教育,这是我国学制史上的特殊教育。陈鹤琴于1934年7月至1935年3月间出席了国际幼儿教育会议,并到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前苏联、波兰、奥地利、

意大利和瑞士等11国进行了教育考察后,于1935年8月10日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中提出:“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够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将研究对象从健康儿童转向特殊儿童,这是教育民主化和人类进步的体现。具有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学校正是在中国这一特定矛盾的文化氛围,低经济水平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地发展。

早期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承担起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及培训任务,致力于通过办学来建构特殊教育体系。刘先骥于1916年在湖南创办的导盲学校,是我国早期创办的特殊学校之一,1921年又增设了师范部,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实业家张骞也于1916年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陈鹤琴(1892—1982)从致力于中国教育科学化和民主化角度出发,十分关爱特殊儿童,是站在中国儿童教育发展高度将幼稚教育、国民教育和特殊教育并列为儿童教育的第一人,充分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价值,积极呼吁社会关应注特殊儿童教育和发展。他认为,只有关注特殊儿童心理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他在上海国立幼稚师范专修科讲授儿童研究课程时,专章讲述了低能儿童问题:特殊教育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缺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因为特殊儿童具有许多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殊心理,特殊教育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还对耳聋儿童、口吃儿童和低能儿童的心理进行了研究。

特殊教育的发展阶段:现代特殊教育体系的形成

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42所盲聋学校,2380名在校生。旧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仅仅局限于盲聋两类儿童的教育,且盲、聋学校多为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于1951年签署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规定设置聋哑、盲人等特种学校,标志着特殊教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1988年,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新中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从1954年到*前,前苏联留学生在北京和上海曾进行了弱智教育实验。1979年开始,北京创办了弱智儿童特殊教育班,1983年开始建立首批培智学校。

1985年,很多地区为节约经费,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采取了在普通学校中设置特殊教育班的形式;北京、上海等地基于回归主流的教育理念,开始实验普通班级吸纳残疾儿童学习的形式,即后来成为“随班就读”。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发展特殊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1990年开始,为了使农村的弱智孩子能接受教育,在农村也出现了随班就读的安置形式,这种新形式与国际后来提出的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相吻合。之后,中国形成了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多种办学形式。

启示

1.理性地看待特殊教育

理性地对待特殊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形成科学的特殊儿童教育观,保障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恢复、治疗其身心功能,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接近于正常人的生理或心理机能,这是其获得真正发展的途径。

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与合作,通过家校之间合作来提高社会融合质量;使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教育。在普通教育班级中进行个别化教育,将特殊教育技术运用于普通教育课程,儿童需求的多样性被最大限度地容纳在普通教育课程中。

2.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虽然迟于欧洲,但对残疾人的认识却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和人道主义倾向,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文化底蕴。特殊教育实践活动与尊重、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

公平、人道地对待残疾儿童,尊重其个性与人格发展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综合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特殊教育法规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因此完善特殊教育法规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系列相关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特殊教育条例》、《特殊学校暂行规程》等,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但现行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其发展,表现出某些条款滞后于特殊教育实践,操作性不强,

执法的力度不够。因此,应将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引入特殊教育法,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强制性。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我国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人民币。为此,应当尽可能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致力于为障碍者和天才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第19篇:学前教育学《论文》专题

学前教育学

《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习惯,就是在每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和不良好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有是不大容易去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过:“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的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作为家长,一定有“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2、以自身为榜样;统一要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所以成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的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与孩子之间的约定制度要一致统一要求。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

步骤4:是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20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间学校。因此,孩子们在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如何,能否像大部分家长所希望的那样成“才”,这跟家庭环境的好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然而,家庭环境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则往往起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一是家庭环境的氛围。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心理共同体,每个家庭都笼罩着一定的心理氛围。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也体现着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它既反映着家庭成员对社会的态度,也反映着家庭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的相互关系。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家庭成员各尽其社会和家庭之职责,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热心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家庭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同享欢乐,共分忧愁,平等互助,彼此信任和尊重,即使偶尔发生矛盾冲突,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抚养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使孩子能感到“这是我的家”,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灰心气馁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相反,在空气沉闷、压抑,充满矛盾冲突的不和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双方的矛盾冲突激化,导致离婚所引起的家庭破裂,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孩子,令其受到无所适从的心灵上的创伤。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和谐而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诸如,喜怒无常,闷闷不乐,胆小怕事,固执己见,不听劝说,不能自制,不爱交际,自卑、孤僻、冷漠和撒谎欺骗等等心理障碍或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还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第二是家庭的教育模式。所有父母都在教育子女,但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教育信念等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家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经从事教育和心理研究人员的多方面调研得知,在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如下四种基本模式:

(1)保姆——溺爱型模式,也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对孩子的过分监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曾有一幅画,叫作“行星围着太阳转”,就生动地描绘了患有“四二一综合症”的独生子女家庭的这种教育模式。这种家庭的父母和长辈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盼着孩子快快长大,希望孩子早日成“龙”,成“凤”。因此,他们对孩子在吃、穿、玩、用上总是一味迁就,一味满足,这真可谓是对孩子充满了柔情蜜意,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他们并无意识到这种娇生惯养性的溺爱却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健康,使孩子渐渐地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放纵蛮横的恶习,而且也逐渐造就了孩子本身的脆弱和无能的人格。当孩子长大成人而面临未来的生活挑战时,则会因从小就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特性而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及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此,不仅子女本身要付出代价,而且整个社会也要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往往又是相当高昂的。

(2)专制型或叫暴君型模式。专制型家庭的父母表现为对孩子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强制多于慈爱,冷酷多于温情。这一类型的父母所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在家里往往是企图利用对孩子的监护权来建立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权威,不准孩子有自己的不同见解,要求孩子去做其所做不到的事情,做不到则打,“不听话”则骂,甚至于捆绑起来吊打,乃至害了孩子性命的例子,时有发生,如报上曾报导过的武汉小学生夏辉的惨死,就是这样一种家教的悲惨结局。

“暴君式”的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压抑和人格上的侮辱。这种家庭抚养出来的孩子表面上驯服,内心却充满着对专权者的敌意和怨恨,他们往往是迎逢作假,或转而对他人施暴。在得不到温情,觉得无路可走时,还可能离家出走,可能到不良团伙中去寻找“温暖”,严重时则可能走向轻生。这种专制式的家教,不

第1页共3页

仅葬送了孩子应有的许多宝贵品质,还塑造了他们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

(3)宽容型模式。这一类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干涉,父母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求,奖惩不明。这类父母对教育子女方面持消极态度,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必自通”的放任观念。处于这种养而不教不管的家庭里的孩子,难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俗话说“不管不教要变坏”。一旦家庭出现危机或孩子本身发生问题,而父母再来行使职权则已悔之晚矣。

(4)权威—民主型模式。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所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谆谆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调查表明,权威——民主型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品格特征。

第三是从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来看,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体现为经济状况)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在这种家庭中,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儿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

(2)职业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做为构成家庭智力环境的基本因素,对子女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对子女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

(3)住房条件

住房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住房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为子女学习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那些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的父母,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据某些抽样调查表明:88%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居住在出租屋、临时或流动居所。可见,居住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此外,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价值观会千差万别,这就体现在它们与子女交流方式的差异和对子女关心程度的不同。因此家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第四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环境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许多城 市幼儿园的幼儿中,独生子女年所占比例在90%以上。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是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 速率,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 子女问题多”、“独子难教”的思想倾向,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夸大其词 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现代的孩子患有“

四、

二、一综合症”,这是片 面的。据部分专家、老师在部分省、市抽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独生子与 非独生子,同样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成长。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 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

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独身子女会出现一些人格上的倾向性,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上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但是,独生子女并非“问题儿童”,其身体健康、智力水平等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多属于中间型性格,其次是外向型和倾外向型,再是内向型和倾内向型。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属于外向型性格的独生子女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属于内向型性格的则明显少于非独生子女。

在气质类型上,独生子女属于多种气质混合型的最多,其次是多血质和胆汗抑郁质。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中属于多血质、抑郁质和多血一粘液质的显著少于非独生子女。

在情绪特征上,独生子女在情绪强度和主导心境上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但在稳定性上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

在意志特征上,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自制力、坚持性和果断性方面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在智力特征上,独生子女在聪颖性、求知性和灵活性三项理智特征上,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但权衡性却显然不如非独生子女。

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会比非独生子女更有成就,而且更具有主动性。他们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成熟得更快,因为他们是父母的中心,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高。而且,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和成年人在一起。

独生子女有大量的时间和成年人在一起,因此,扩大他(她)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范围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幼儿园、学前班或其它活动小组都是独生子女与其他孩子发展友谊的重要途径,这种友谊就如同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膨胀也是同样重要的。要培养孩子的隐私感和自我意识。如果你照看的不只是一个孩子,孩子们就会自动获得这些意识。

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要低于独生子女,所以在教育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上要与独生子女有所差异,但是同时非独生子女却会在从小与兄弟姐妹的交往中得到很好的影响,所以一般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当中比独生子女更有优势,这样看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自都有一定优势和劣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则要看相对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成长过程来多方面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以上是从不同的四个方面来分析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形成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自孩子出生起,最先接触的人是父母,最先生活的环境是是家庭,家庭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电大学前论文范文
《电大学前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