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跟师笔记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31 15:05: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师承跟师笔记一

中医规范化培训学员师承

跟 师 学习笔 记 本

管 理 单 位: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指导老师姓名:

继承人姓名:

记录时间段: 201*-201*年

记录日期:

上午/下午

节气: 记录地点:师承门诊

记录内容:

主诉:胃脘,胁肋胀痛1月

现病史:1月前,患者与他人生气后,出现胃脘胀痛,伴反酸,口苦,无恶心,呕吐等症,无呕血及黑便,此后,症状渐加重,饭后腹胀,胃脘胁肋胀痛尤甚,纳食可,大便稀溏,每日3-4次,小便正常,睡眠欠佳。患者平素四肢不温。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4年,冠心病2年,无肝炎、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脉搏:75次/分,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睑结膜无苍白,头颅五官无畸形,唇无紫绀,颈软,甲状腺未触及,咽红,扁桃体不大,双肺互相音清,心届如常,心率:75次/分,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服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胃镜:慢性胃炎,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胃痞 症候诊断:肝郁脾虚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处方:白附片30 g 干姜10g 红参粉6g 炒白术15g

炙甘草6g

柴胡15g 枳壳20g 当归15g

川芎10g 香附10g 白芍10g 陈皮20g

4剂水煎口服 2日1剂

服药后随诊患者自觉胃脘胀痛症状明显缓解,偶有口干、口苦,大便逐渐转干。 在原方基础上家用吴茱萸10g,黄连5g清胃热制酸止痛。

本例患者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舌红苔薄白,脉沉,为肝郁脾虚之证。本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壳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附子理中汤健脾,脾得温则运,肝得疏则不克伐脾土,本方既温脾又疏肝,服药后病人自觉症状减轻,纳食可,精神好,收到较好疗效。 指导老师批注及签名:

推荐第2篇:住培跟师笔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跟师学习笔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就诊日期: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过敏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中医诊断:

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

治 法:

处 方:

复诊:

心得体会:

签 名:

年 月 日指导老师签 名:

年 月 日

推荐第3篇:骨伤科于海龙跟师笔记整理1

于海龙跟师记录整理1 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2007年4月发表《针刀配合按摩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载入中国优秀医务工作者文集,我学习总结如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简称膝OA),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骨科常见病,该病的发生与年龄、创伤、炎症和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本病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推拿通过刺激腧穴,疏通经络及运动患者肢体关节,可使人体气血流畅,阴阳调和,标本兼治。推拿对本病的预防和辩证分型治疗有独到之处。 1 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首先分析了膝痹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把本病归入痹证、劳损等范畴,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肝、脾、肾三脏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经脉痹阻,气血不通则痛;或久病气血经脉失养,不荣则痛。如《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内经·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田氏等 [1]认为肝肾不足,筋骨失于濡养,正虚在先,复感风寒湿邪,流注经络,久之则气血壅塞,瘀滞不通,发为痹也。故肾、肝、脾三脏气血亏虚为发病的根本,风寒、痰阻、血瘀为主要病理改变为标。二者相互作用,致使经络痹阻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创伤、炎症、超负荷运动和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现代生物医学研究表明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与

细胞因子、免疫等因素有关,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以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的反应性变化为病理特点,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2 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重视预防

中医学非常重视预防,自古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如《金匱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膝OA患者,从爱心、观念、心理上去帮助他们,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防止退行性改变的继续发展。医者更应掌握时机,尽早防止膝OA的发展。

3 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指出了推拿治疗的优势

实践证明推拿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在防治膝OA中具有优势。它通过放松肌肉、刺激经络腧穴、运动关节等方法在治疗膝OA上,无论在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或改善某些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疗效。且推拿疗法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易于接受,见效快,即使久治不愈者也可逐渐康复。但也应根据病情虚实缓急,病证结合治疗。 3.1 辨证施治手法

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将本病分为4型:寒湿型,湿热型,瘀滞型,肾虚型。手法在辨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减应用。寒湿型与肾虚型患者可加用点压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及内外膝眼。局部无明显肿胀者,其它手法结束后可直檫膝关节内外两侧及患侧涌泉穴。湿热型与淤滞型患者,可加用五指拿住患侧髌骨做一紧一松上提手法,以患者

感到局部酸痛为度,然后双手掌尺侧叩击膝关节内外上下并点压阴陵泉。

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通过理筋松肌,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扩大关节间隙,弹拨点穴等手法治疗本病126例,总体效果令人满意。 4 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讲解了推拿手法的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手法能改善膝骨性关节炎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骨内压和关节内压,降低全血粘度。手法治疗膝OA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手法治疗有解除肌肉、韧带痉挛,松解关节周围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8]。②手法治疗能促进膝OA患者局部致痛致炎物质的降解和转运,增加体内镇痛物质含量,提高痛阈,从而起到镇痛消炎作用。③手法治疗可降低膝OA患者某些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特征,通过神经体液及局部自动调节机制,改善膝关节微循环及淋巴循环,促进关节软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延缓关节软骨受损。④手法治疗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及血流动力状态,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有利于关节软骨基质的合成,并阻止了膝OA病理过程中氧自由基一微循环障碍一氧自由基的恶性循环[9],加快损伤的良性修复。⑤手法治疗具有透明质酸钠粘弹性补充疗法的效果,能缓解滑膜炎症,减轻软骨的破坏和改善关节功能。

通过学习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的文章,我体会到: 本病病情复杂,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也缺乏确切认识,治疗也多以治标为

主。而推拿可根据具体病情具体分析,采取分期分型,病证结合的方法系统治疗。手法治疗主要用于亚急性期,具有温养经脉,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度,减轻骨刺对骨膜的刺激,延缓或修复关节软骨退变等作用。同时患者应积极减肥,防寒保暖。

推荐第4篇:跟师心得

跟师心得

(二)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 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

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

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

;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

,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三、要勤于思考。

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跟师心得

(三)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方明白老师陈明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

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坐公交车回到家已是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 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3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3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

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下来。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3年来我共记跟师笔记10余本。 多使用: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敢于处方用药,甚至可以照搬老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这医技会迅速提高。 多思考:将上述问、听、看、记、用的内容分门别类,有条理、有系统地在脑子里反复分析、归纳,以找出其规律性东西,这就是老师经验中的精华部分,要花费一定时间,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予以升华和提高。《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整理老中医经验,既是工作,也是学习。要想将老师经验承袭下来,必须在“学”和“思”上下工夫。 多交流:沟通、交流是多问的延伸,跟师过程中多与老师沟通,将一些临床问题请教老师,可以增进师生关系;亦与身边医师进行学业交流,成功例子一起分享。最后作为现代中医,应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微博、邮件等,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老师经验总结及不解之惑与医学同道进行交流、分享。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推荐第5篇:跟师心得

跟师娄多峰教授心得体会

娄多峰,男,汉族,1929年1月出生,出身于中医世家,籍贯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生,河南原阳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风湿病分会顾问,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名誉院长。

娄多峰教授立虚邪瘀说、创虚邪瘀辨证、行杂合以治、重调护预防等是其主要学术思想。首次提出并阐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为“虚邪瘀”,创立风湿病“虚邪瘀”辨证方法,确立“虚邪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调护原则和治未病思想,构建了以“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风湿病学科体系。用这一理论指导风湿病的临床,既简明实用、纲举目张,又应变自如,效果明显,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娄多峰教授在长期的风湿病临床实践中,对于AS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娄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痰瘀气滞,并将其概括为“虚、邪、瘀” 。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不能孤立看待。临证时,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病因,方能有效地指导治疗及预防调护。娄老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过程中,善于中医辨证。中药汤剂常用强脊宁一号方为基础加减。强脊宁一号汤(灵仙10克、独活12克、年健10克、地风10克、木瓜15克、丹参20克、白芍20克、生地20克、薏苡仁20克、川牛膝10克、香附15克、甘草9克)。 体会:本方具有祛风除湿,舒督通络,活血止痛之功。主治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风寒湿邪痹阻督脉。证见腰脊强硬疼痛,遇寒受风加重,肢体困痛或游走痛,局部寒热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弦。方中以独活。年见、地风、川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丹参、白芍、生地以养血活血;木瓜、薏苡仁祛湿健脾;灵仙去风湿;香附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共凑舒督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整理人: 陈小朋

推荐第6篇:跟师体会

在本月跟师过程中,发现更年期妇女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于是对本病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总结如下:

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或多种原因导致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90%的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腰背酸楚、目浮肢肿、情志不宁、皮肤蚁走样感等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近代医学对中医学“肾”实质的研究,探索到肾阳虚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低下的初步论据,按此机理,肾阴虚是其亢进的表现。西医认为,其病理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血中雌激素浓度降低,对丘脑下部和垂体功能反馈性抑制减轻,出现继发性垂体功能亢进,从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一时性亢进,对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和代谢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病与雌激素下降有关,但事实证明用雌激素治疗不能完全解除或减轻症状,且有致癌的潜在危险和服药的副作用。用中药治疗本病不仅安全,更重要的是对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各个环节都有调节作用,尤其通过卵巢内调节,使“垂死”的卵泡复苏,延缓卵巢老化,其功效是单纯替代疗法的雌激素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古医籍中有关本病的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也。”《灵枢· 天年》云:“五十年,肝气始衰,肝叶始薄”。《灵枢· 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刘完素在《河间六书》 中所言:“天癸既绝,乃属太阴”。说明了女子年过七七,肝脾肾逐渐衰退,出现各种功能衰退的表现。

本病散见于中医古籍的“脏躁”、“郁证”、“崩漏”、“月经不调”等病证中,现代中医将其命名为“绝经前后诸症”。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肾有关,且有源于肾,发展于肝,累及心脾之说。根据临床证候分为肾阴阳俱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肝气郁结、脾肾阳虚型。

张老在治疗本病中,增加了肝郁肾虚型。此证型在临床中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或绝经,急躁易怒,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痛,心情焦虑,纳食可,大便干或溏,舌质红,苔白或白腻,脉弦细或弦滑。在治疗此证型中张老常用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二至丸等疏肝解郁,补益肝肾,重镇安神,后期增加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加减。张老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女子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而致阴血偏虚,故至七七之年肾气渐衰,肾阴虚表现更为突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而藏血,与女子月经及情志密切相关。肝肾同居下焦,肾藏精与肝藏血,经血互化,相互资用,共为生殖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培补中焦脾土,能使谷安精生,化源不竭,气血充盈,五脏六腑得以涵育,既可代偿其先天不足,同时亦使已衰退之肾气得后天精微滋养,有望减慢肾气衰退的速度,缓冲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动态平衡。绝经前后,肾气渐衰,而脾气犹健,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盈,弥补先天之亏乏。因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强调从肝脾肾立论,补肾健脾疏肝,达到平调阴阳的目的。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有“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 个人体会:

在治疗的女性患者中,月经改变与情志症状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治疗时强调从肝脾肾立论,补肾健脾疏肝,达到平调阴阳的目的。也符合“青春期重在补肾,生育期重在调肝,绝经期重在健脾” 的妇科治疗原则。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主藏精气。女子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而致阴血偏虚,故至七七之年肾气渐衰,肾阴虚表现更为突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而藏血,与女子月经及情志密切相关。肝肾同居下焦,肾藏精与肝藏血,经血互化,相互资用,共为生殖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培补中焦脾土,能使谷安精生,化源不竭,气血充盈,五脏六腑得以涵育,既可代偿其先天不足,同时亦使已衰退之肾气得后天精微滋养,有望减慢肾气衰退的速度,缓冲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动态平衡。绝经前后,肾气渐衰,而脾气犹健,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盈,弥补先天之亏乏。因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强调从肝脾肾立论,补肾健脾疏肝,达到平调阴阳的目的。认为天癸的始衰直到竭尽,始终与脾胃虚弱有关联。从脾肾论治绝经前后诸证,亦符合“青春期重在补肾,生育期重在调肝,绝经期重在健脾” 的妇科治疗原则。《内 经 》 说:“肝欲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还说;“肝欲酸,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这给治疗肝指明了用药易辛甘酸的原则。《素向·致真要大论》说、“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这更明A了治肝要以疏养气血为准则.1.肝的生理机制对妇女更年期的影响

明 代 汪 昂说:“妇人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体阴而用阳肝藏一身之血,为阴血之体,能调节情志,疏泄一身之气机,血足则肝养,而木旺,气血调达.精志舒畅,反之肝病,则表现肝血不足与肝失疏泄妇女临近绝经,首先发生月经不规则,经期紊乱,先后不定,出血量增多,持续时间较长.这是肝血不足而冲任不固的征象。继而.肝气郁滞的症状随之出现‘如精神忧郁,情绪不稳,易激动,焦虑,烦躁不安,胸胁胀痛,头痛眩晕,目花面赤.时寒时热.脉弦细等。月经改变与情志症状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有的还伴有脾肾虚亏的疾患如精神葵靡,腰膝疲软.水肿便塘,关节疼痛.甚至出现血压高,糖尿病.以及严重的精神病等。妇女绝经前一系列证候群的出现.到“天癸竭,地道不通”进人老年阶段,实际是整个身体衰老发生的过程,金元四大家刘完来说‘了童幼夭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夭癸已行.皆属厥阴论之;夭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这是古人对绝经前当责肝的确切论述。阐明了肝对妇女更年期的影响。达到阴阳平和之目的理肝合剂及调补缓通平剂。遵王孟英“理气不可徒以辛燥”之训,既存“消遥’,之法又含“一畏”之意。养中有疏。寓补于散,血充气畅,相得益彰.更 年 期 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阴虚所见·阳虚少月。因习质认为“乙癸同源”,故普退从肾论治本文从肝藏血,司血海主疏泄之生理与此症月经紊乱清志改变为主征进行分析,认为治应养血疏肝为恰切.所拟理肝合剂,多年实践确有良效然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必须作全面辨析排除他疾,谨防误治。对错综兼杂之证.仍需整体辨证,灵活变通,以达奏功之目的。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殳1女绝经前后由十性激素减少而致的一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在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潮热自汗, 面红阵作,头晕心悸,夜寐不安,烦躁易怒,腰酸神疲或血 升高,或情绪波动,

或多疑善感等一系列症状。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并且影响女性 常生活及 作。 1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 剐拄入腑之奉,内脏元阴元阳,主藏精,精血好之根本:肝主脏血为女了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泉:心主血脉,为脏腑之主。生理上心肾水火既济,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出现心火亢盛症候。肝肾乙癸 源,肾阴不足,津亏不能化血,导致肝肾阴虚,肝失濡养,肝阳上亢,出现肝火旺盛的症状,肾与脾,肾为先天之奉,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充养,脾赖肾阳以温煦先天之精靠后天之精的滋养,肾阳虚衰,火 暖 ,又导致脾肾阳虚的病状。此病的病机,肾虚为奉,心、肝、脾也町相继发病,但由r患者体质的不l司,肾虚又有肾刚不足,肾 足,及阴阳俱不足,或肝或脾或心等脏腑 C 欠调,从在临床t以某一种突出的表现为主诉。妇女年届4# 岁5 ## 岁之间,称为更年期。此一时期,月经从不正常到绝经,所表现出生殖生理变化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症侯群,称更年期综合症。中医学认为,妇女年近#$,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损,精血不足,调节阴阳相对平衡的机能失常,出现肾阴亏损、阳失潜藏或肾阳虚,经络失于濡养温煦,导致心、肝、脾、胃功能的紊乱。因此,笔者诊治更年期综合症常从肾论治。因肾虚乃本病之主证,而心、肝、脾各脏功能失调为本病之兼证,故治法当以调补肾之阴阳为主,配以养心安神、平肝潜阳、健运脾胃之药! 关于更年期综合症,年龄是诊断的依据。

推荐第7篇:跟师体会

跟师学习的这些日子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跟师已两年多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林吉品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林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及肿瘤等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林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林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林老师用三步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林老师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每天的门诊他总是早早地来到诊室,耐心地回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他从来没有午休,午饭就差压缩在诊室吃了;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尽量留给了病人。每次傍晚其他人都下班,医院静悄悄时,我们诊室的灯总还是亮着,因为因为总有那么多病人希望林老师加个号,把把脉。他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林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评语:

推荐第8篇:跟师心得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1月来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孙德霖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孙德霖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孙德霖老师是家传名老中医,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

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骨伤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

2014年2月1日

跟师心得

跟随李熙贵老师一个月以来,本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中医诊治疾病讲求“形神合一”,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类比之下,单纯的针刺操作技术就好比是“形”,是具体可见的;而针刺手法则好比是“神”,是无行可征的,就像是中医讲求治神一样,需要医者较高的个人修养和造诣。

对于每个医生来说,掌握单纯的针刺手法技术是不困难的,但是,会扎针并不能等同于会治病,很多时候,即便是我们辩证准确,选穴合理,针刺治疗之后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原因到底在哪儿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手上没有真功夫,我们的针刺是有形却无神的。当然,临床中这种针刺可以治愈疾病,可是,多数是简单的疾病或程度较轻的疾病。由此看见,针灸的学问博大精深,远不止会用针、会辨证、会治疗那么简单。真正的针灸是需要手法的。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针灸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针刺疗法不断衍生,其目的无非是丰富针灸的知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可是,诸多新方法很多没有被我们所真正掌握就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可是会用不等于取得佳效,良好的临床疗效不是诸多疗法作用堆加的结果,相反,这些新疗法的不正当运用却影响了疗效,更加重了病人的负担。新型疗法有它们的作用和意义,但我们不要忘记,针灸本身就是一种双向的良性调节技术,过多过频地使用新疗法就是喧宾夺主,没有将针灸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仔细想想,我们连自己手头上的针都用不好,却着眼于穴位注射、电针等新疗法,那样岂不是辜负了老祖宗千百年来给我们传承下来的这份宝贝?所以,我个人提倡,应该让针灸回归传统。追本溯源,研习古代传统针刺手法才是发展针灸,振兴中医的正确取向。

针灸讲究手法,恰当的运用手法的针刺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针入肌肤,调节人体气机,协调阴阳是针灸治病的原理,而得气和气至病所是治病的关键。我们用针使针下得气后,却不能让气随意行,气至病所。我们能使针下沉紧,却做不出“烧山火、透天凉”等能使病人感到或热或凉的显著效果,原因就是我们对于课本上的传统针刺手法根本就没有掌握,更别提很好的运用了。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正

的针灸不是“插秧疗法”,它是需要手法的。

目前,针灸在国内外医学界备受关注,有人提倡针灸传统针刺手法已经过时了,我认为针灸绝不能摒弃传统针刺手法,因为它是针灸的精神内涵的精华部分。针灸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而中医的根基便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所以,忽略传统的针灸根本就是躯壳而已。摒弃传统针刺手法就是忘本,是与中医发展背道而驰的愚蠢之举。说到传统针刺手法,被誉为“西北针王”的郑魁山老先生(已

故)便是一大代表和传承人。他生于中医针灸世家,从小博览群书,积淀了丰厚的中国古文化,继承了多种传统针刺手法,尽心研习针灸技术,行医数十年,推陈出新,在应用和传播传统针刺手法和家传手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针灸“八法”,穿胛热、温通法、温补法、过眼热等多种手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针刺手法这一宝库。几十年以来,他提倡传统针刺手法的运用,治愈了无数病人, 享誉海内外。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肩负着治病救人,振兴中医的责任。为此,我们要认真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打好基础,积累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好本专业的操作技术,不断去实践,多临床,多总结,重视我们的传统针刺手法,用心的去研究它,让我们的针灸回归传统,让中医回归传统,让中医针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忘根本,勇于创新,这样才是真正的振兴中医。这样的我们才是真正的中医医学生,而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掘墓人”。

学生:

2014年2月1日

推荐第9篇:跟师心得

跟 师 心 得

--妇科闭经医案分析

非常有幸得到了一次参加省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并来到了湖南省直中医院参加临床实习。本人先后到儿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针灸科、妇科、急诊科、内分泌科进行学习。在近10个月的学习当中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

在妇科我从师副主任医师刘春香老师二个月,跟随她到住院部和专家门诊,颇有心得。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当中深感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高,能贯穿中西医理论、结合临床,准确应用检查手段,能很准确的诊断疾病,对症下药,科学用药,想患者所想使患者能用最少的钱治好疾病。深深的体会到刘老师高尚的医德、敬业的精神、专业的技能、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妇科门诊时,每天门诊量很多,有时可以达到100多人次。每天上午刘老师早早的就到了诊室整理好自己的诊具营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并且上班不喝太多的水免得耽误患者就诊的时间。每天下班的时间到了她还是会认真的处理好患者的各种情况才下班,经常会要延迟半个多小时。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刘老师的高尚的医德医风。

记得是在2014年3月12日快要临近下班了,来了一位患者,主诉:清宫术后闭经8个月。仔细询问病情,患者自然流产4次并清宫4次,最后一次清宫术后一直没有来月经,同时伴有周期性的腰酸下坠感和小腹胀痛,曾先后在多个地方服用中药,一直无效。伴有大便秘结、舌质黯淡、脉沉涩有力。妇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内有中量黄色粘稠带下、宫颈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子宫内膜为4mm。刘老师分析了病情:患者多次流产损伤了胞脉及肾精,又加上多次清宫伤及血海,致使气逆阻隔胞脉,而出现了腰酸下坠,小腹胀痛,带下粘稠,脉络不畅之证。考虑治疗采取活血通络、理气调经。

诊断: 闭经

治法: 行气散瘀,活血通经

药方: 理血通经汤加减 10剂

吴茱萸6克 赤芍12克 三菱6克 莪术6克 红花10克

桃仁10克 益母草15克 泽兰10克 水蛭3克 苏木5克

服药两周后复查白带正常,腹痛下坠感逐渐减轻。考虑到还没有来月经,子宫内膜尚未恢复在原方中去掉了水蛭、加入当归、党参、制首乌、女贞子、枸杞服用10剂后患者电话来报月经来了,告知不可过食寒凉、辛辣食物。患者感谢连连。

由此案可以得出以下心得:

一、要熟练掌握综合诊疗技能,并灵活使用于临床。

二、四诊应用的重要性,不能单依靠光电、仪器、机械、实验室等手段,望闻问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三、辩证的重要性,要把综合资料收集,理性分析才能给用药正确的指导。

四、用药的遵从古方而又能临床加减,三因治宜,随证加减。

在省直中医院近一年的学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本人将传承老师们的高尚医德,科学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态度,在以后的工作中为老百姓的健康更好的保驾护航。

全科医生:游颖

2014年12月21日

推荐第10篇:跟师心得

跟师心得

自2011年开始,参加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学习,跟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无论是在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还是医德、医风上,都深深受到了带教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颇有感触与体会。

我的老师戎书程大夫受到过各名家老师的教诲,医术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学无止境。戎老师已从医4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我有幸成为了他的学生,跟随她学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知识。作为一名普通医生,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将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过程。

学习中医内科以来,我的临床思维更为开阔了。从中医内科来说,常用的辨证思维侧重于脏腑辨证,在于病人的整体,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局部;而戎老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大夫,临床辨证除了整体辨证之外,局部辨证也显得非常重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要相结合。因为有些内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能够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也有某些全身疾病,其病灶反映却在局部。但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差甚远。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证求因,全面分析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戎老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临床要注重临床体格检查,在辨证施药的同时也要巩固西医基础知识。戎老在临床上除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还很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并有着深厚的西医临床功底。凡是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她都一个一个地耐心检查,仔细询问及触诊。有些病患比较特殊,像糖尿病足、乳痈等有创伤的疾病,局部创面的流脓、恶臭,有的病人自己都受不了,但戎老师不怕脏和累,亲力亲为,一一认真细致的检查,对于病患的西医检查报告也是仔细的查看,就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病患对自己疾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深得病人的感谢与感激。吕老师这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与病人之间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醒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应该好好学习西医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最为基本的体格检查,不要老是依赖各种辅助检查,同时要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病人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一年的跟师学习转瞬即逝,虽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糖尿病等疾病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自己离老师预想的阶段、与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珍惜余下2年的跟师学习,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辜负院领导、同事们以及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第11篇:跟师心得

跟师心得

(一)

2011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在医院领导的热情关怀下,我荣幸的参加了本院“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活动,成为了我们医院中医骨伤科名宿沈国海老师的弟子,在将近2月的跟师过程中,我本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临床实践中,沈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骨科各种急慢性疾病、尤其是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沈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沈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成汤是1000多年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病人急性创伤或重大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而大便不下疗效就很好。师从沈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也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沈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沈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并且,作为一位名中医,沈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对于现代医学,他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沈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沈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跟师心得

(二)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5个多月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沈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沈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沈老师非常重视基础功底,因此推荐我熟读《人体解剖》《中医基础理论》,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他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跟师心得

(三)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但是我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开始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沈老师不厌其烦的为我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三、要勤于思考。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跟师心得

(四)

跟随沈老师上了大半年的门诊,发现理论跟实践真的很不一样。以前在学校上专业课程时老师总会举一些真实的病例来帮助我们对理、法、方、药的认识,那时觉得其实辨证挺容易的,有“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可医之病”,因此很自信能做好一个医生。比及跟沈老师上临床,才发现临床证型几乎和书上完全不同,还未“治病三年”,便已有了“谓天下无可用之方”的念头,还好沈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才使得我渐渐平复了那紧张的心情,但觉医生辨证真如将领带兵打仗,必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方面必须要了解病邪之虚实寒热而另一方面又必须要知晓病家的正气强弱和感邪轻重,以便能从容的遣方用药,只有这样才能药到病除,使祛邪不伤证,扶正不碍邪。这时才体会到做医生如临深渊,手如握虎,丝毫不敢大意,毕竟我们系病家生命之所在。

古代医家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因此老师在看病时往往很注重病人出现在面前时的第一印象,包括衣服的厚薄、面色的荣枯、唇甲是否紫绀、咳声的高低以及连续或间断,最重要的是关心病人最难受的症状。但毕竟要四诊合一以便获得更多有价值辨证依据。

虽然骨科方面毛病急诊的诊断较为容易,一般通过询问病史,观察患处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当然对于多发伤、车祸伤等重大伤患时,要注意完善各项检查,以免漏诊。可是对于慢性疾病的诊断却颇为困难,比如一个膝关节活动不利三年甚至三十年的病人,是韧带损伤?是半月板损伤?是骨性关节炎?刚入临床时我曾为这些鉴别诊断头痛不已,沈老师耐心的教导我,除了常规拍X片需要动手做各种膝关节检查,来一一排除。除此之外,沈老师又教导我以十问歌为基础再结合骨科疾病临床发病相关特点通过问诊来收集相关病史特征,从而得到疾病的证型和病机。 尤其应注意问患者饮食二便是否健康,因为骨科病人多需服用伤药,而中医伤药多有败胃之嫌,所以若遇宿有肠胃疾患者,开中药时定当谨之慎之,随证而用,切勿拆东墙补西墙,伤病未治好又坏了胃,如此种种知识,沈老师淳淳善诱,教导于我,时雨之恩,莫敢言忘。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不懂的知识点,但我相信跟随沈老师继续学习,耳濡目染老师整个看病过程加上请教老师,我的经验也能慢慢累积起来。

跟师心得

(五)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中医学生从刚迈进校园时的一张白纸变成对中医有一定了解、一定看法、掌握一定临床技能的过程,不但靠的是在中医药校园和中医院里的几年寒窗。更需要上临床后带教老师的经验指导,从长远来看,中国未来20年、30年甚至更久远的中医发展、中医的继承与创新的方向、中医院的诊疗水平、中医科研以至中医的管理模式和重大决策,都是由正受现代中医教育的一代学子们担当。可见中医教育不仅决定中医人才的素质,也决定着未来中医的命运。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严谨细致,实践性强,辩证论治,灵活多变,尤其是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各个地方水土人情不同,同一个病表现的症状及证型也是迥异,各家各派一技之长的绝招,医疗经验、手法的继承等都不是从书上可以学到的。因此我能跟随沈国海老师参与临床,得他传授,实在是我的运气,临床上沈老师常常结合具体的病案,加上他自己的用药经验和中医理论向我讲授具体病案的生理、病理变化、临床症状、治疗原则等。通过这种口传身带的教授,使我对于望、闻、问、切这几门最基础又最难的中医诊断手法也有初窥门径之感,例如我知道了一些伤科脉象的特点及代表含义:如浮脉代表新伤、瘀肿、疼痛剧烈,沉脉代表腰脊部的损伤,迟脉代表主瘀血阻滞和伤筋挛缩„„不一而足,这些都和沈老师的辛勤指导分不开。

沈老师这种临床言传身教不仅培养了我的主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而如今中医师带徒与传统意义上的师带徒又有所区别。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师带徒,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往往从入门开始,徒弟行医风格有着明显的师傅遗传的痕迹。而沈老师对我的指导更讲究跟师临床实践中的心领神悟。比如说中医的舌胎、脉相的诊断都非常微妙,只能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掌握其中奥妙。

第12篇:跟师心得

跟师心得

(一)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好的临床经验。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使自己对中医经典理论在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x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她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王 新

第13篇: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医生期盼达到的。但是进入医生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一年,下面结合我的学习情况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及跟师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摸索出的有效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

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周老师指导下进行,慢慢体会了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

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三、要勤于思考。

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在过去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他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需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跟着老师参加各科室疑难病讨论会,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在跟师过程中的收获。在以后的跟师学习过程中,我将努力做到“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

第14篇:跟师医案

跟师医案(2012年)

跟师医案 1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 ,58岁,干部,维吾尔族,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 2011年10月5日就诊,(住院号:102065)。

主诉:头晕、头痛、四肢麻木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脑梗赛、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

病史:患者自诉从2012年5月年开始因多吃油腻食物,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就诊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塞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疗效好转,从此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我院门诊诊断为脑梗塞住院。患者病情中未出现四肢无力、发言不流利、神志不清、突发激动等现象,纳差,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快、细、无力; 眼部变化:眼珠发黄; 面部变化:面色发黄,

T:36·6℃ P:80次/min R:20次/min Bp: 120/80mmHg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脂肪肝、胆囊炎、;心电图:窦性心律;血常规:白细胞5.24*10/L,单核细胞:9.44*10/L,血小板189*10/L;电解质正常范围内,肌酐:55.0umol/L,葡萄糖:5.76 mmol/L,甘油三酯2.9 mmol/L,总胆固醇:4.10mmol/L,血流变全血粘度偏高。

诊断:

1 9

99

跟师医案(2012年)

患者的气质为干热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胆液质性脑梗塞、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

西医诊断:脑梗塞、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改善血液循环,滋养支配器官,降血脂,安神养心为主。

处方:

异常胆液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

开细尼孜蜜膏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苏仁江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2次 马木然止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3次 大艾菲蜜膏 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玫瑰花糖糕 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外用药物疗法:

头部涂察巴达木油按摩,每日一次。下肢涂察依拉尼油按摩,

2

跟师医案(2012年)

每日一次。

疗程:33天。

预后:经治疗,异常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干热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干热性,脉象:脉搏较正常;眼部变化:眼珠黄色变淡; 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正常;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好转。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跟师3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热某,女 ,52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0月9日就诊(住院号:34763)。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一个月前开始因劳累心前区出现绞痛、心悸、气促,一般持续1-2分钟,经药店购买丹参滴丸含后症状明显好转。食用油腻食品会复发,患者想做个系统检查住入医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亲患有糖尿病,母亲患有动脉硬化症,无

3

跟师医案(2012年)

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4℃ P:76次/min R:19次/min Bp:120/80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HCT:34.7%,MCV:80.4%,MPV:12.5%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 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

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50~100,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 预后

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

4

跟师医案(2012年)

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体温:相对降低;睡眠:睡眠少,多梦;尿色:发红。 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血管壁沉淀,使血管弹性减弱,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支配器官缺血。故成熟异常体液以疗标,滋养支配器官为治本,标本兼治则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4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加某,女 ,44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0月18日就诊(住院号:34729)。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3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患心前区绞痛3年,经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通过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在门诊治疗用丹参注射液及有关冠心病的维吾尔医药物,有一定疗效,每次复发通过上述方法控制。近一周因极度紧张,心前区阵发性绞痛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母因心脏病去世,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2℃ P:80次/min R:20次/min Bp:110/80mmHg

5

跟师医案(2012年)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ST-T异常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 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

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 mL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mL,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100 mL,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迪娜尔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预后

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

6

跟师医案(2012年)

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干热;体温:相对降低;尿量:量多、小便次数少;尿色:发红。 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血管壁沉淀,使血管弹性减弱,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支配器官缺血。故成熟异常体液以疗标,滋养支配器官为治本,标本兼治则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5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马某,女 ,48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0月29日就诊(住院号:34658)。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4年,复发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患2007年因过度劳累心前区初次出现绞痛\\心悸,绞痛时间持续1-2分钟,通过休息控制病情,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近一周因心前区又阵发性绞痛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症,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亲因冠心病去世、母亲有冠心病、高血压症,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6℃ P:96次/min R:21次/min Bp:130/75mmHg

7

跟师医案(2012年)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ST-T异常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异常黑胆质性原发性高血压Ⅱ起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Ⅱ起 治法: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 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

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 mL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 mL,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100 mL,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 预后

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8

跟师医案(2012年)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深;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体温:相对降低;尿量:量多、小便次数少;尿色:发红。 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通过本身干寒性,使血管紧缩、血管弹性减弱、血液循环缓慢,从而导致血管阻塞。故成熟、清除异常体液以疗标,滋养支配器官为治本,标本兼治则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6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热某,女 ,52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1月3日就诊(住院号:34763)。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一个月前开始因劳累心前区出现绞痛、心悸、气促,一般持续1-2分钟,经药店购买丹参滴丸含后症状明显好转。食用油腻食品会复发,患者想做个系统检查住入医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亲患有糖尿病,母亲患有动脉硬化症,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4℃ P:76次/min R:19次/min Bp:120/80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HCT:34.7%,MCV:80.4%,MPV:12.5%

9

跟师医案(2012年)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 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

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 mL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 mL,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100 mL,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 预后

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眼部变化:发青;面

10

跟师医案(2012年)

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体温:相对降低;睡眠:睡眠少,多梦;尿色:发红。 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血管壁沉淀,使血管弹性减弱,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支配器官缺血。故成熟异常体液以疗标,滋养支配器官为治本,标本兼治则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7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阿某,男 ,74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1月13日就诊(住院号:34630)。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头痛、头晕、心悸、气短10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冠心病-心绞痛

病史:患者2001年开始因劳累、极度紧张出现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头痛、头晕、心悸、气促等症状,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症,并用丹参针、脉络宁、卡托普利片、尼群地平片进行治疗控制病情;2005年由于复发此症状,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DECG检查,夜间心动率为40-50左右,经医生指示,装了起搏器;2007年再次复发后,在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接受维吾尔医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最近一周因过饱、劳累,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头痛、心悸、气促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无遗传病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11

跟师医案(2012年)

检查:T:36.5℃ P:88次/min R:23次/min Bp:160/85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异常黑胆质性心绞痛、高血压Ⅱ级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Ⅱ起 治法: 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

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 mL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 mL,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100 mL,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依特尔菲力开西尼孜蜜膏每次10克,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 预后

经治10天,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

12

跟师医案(2012年)

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体表皮肤:肤色手摸感觉较凉、粗糙。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血管壁沉淀,使血管弹性减弱,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支配器官缺血。故成熟异常体液,滋养支配器官,疗效良好。

跟师医案8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努某,女 ,50岁,家庭主妇,塔吉克族,2011年11月21日就诊(住院号:34082)。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2年,加重1月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2年前,因劳累、紧张出现患心前区绞痛、不适状况绞痛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通过休息可以控制。后来又有心悸、气促症状,经塔吉克斯坦国家诊断为心悸缺血,通过住院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近一周因极度紧张,出现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头晕、失眠症状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无遗传性疾病,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8℃ P:80次/min R:20次/min Bp:100/65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T波异常

13

跟师医案(2012年)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 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

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 mL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mL,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100 mL,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吾斯特库都斯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预后

经治20天,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14

跟师医案(2012年)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干热;体温:相对降低;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因本身干、寒性,使血管弹性减弱,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支配器官即心脏缺血。故成熟异常体液,滋养支配器官,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 9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 木拉提,。女 ,47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沙依巴克区。。

2011年11月24日就诊,(住院号:100703)。

主诉:阵发性左前胸绞痛,心悸,气短,5年、复发一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2级

病史:患者2006年冬季开始因疲劳激动时出现心慌,心前区轻度绞痛,心悸、气短,疼痛发射左臂到手指等症,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冠心病住院治疗疗效佳(具体不详)出院后注意饮食控制病情。这星期内因劳累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门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病情中阵发性有口干、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未

15

跟师医案(2012年)

出现体重下降,咯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细、慢、; 眼部变化:眼珠发黄; 面部变化:面色暗淡无光泽,

T:36。6℃ P:80次/min R:18次/min Bp: 120/80mmHg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慢性胆囊炎;心电图;窦性心率 生化:钾:3.91mmol/L,肌酐:109umol/L,葡萄糖:5.00 mmol/L,甘油三酯2.00 mmol/L,总胆固醇:2.90 mmol/L,载脂蛋白:1.90g/L,全血年度:中切5.43 诊断:患者的气质为干寒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韭菜色胆液质性外吉欧力开里比, 西医诊断: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韭菜色味胆液质,使用异常韭菜色味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滋养支配器官,降血脂,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异常韭菜色味胆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粘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

16

跟师医案(2012年)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布祖热糖浆 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 库克亚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2次, 荪不利糖浆30ml 每日三次 外用药物疗法:

心前区敷适量孜玛地参德力(Zimadi sandal),一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用泡脚液一天一次泡脚,头部涂擦巴旦木油按摩 一天一次

疗程:15天。

预后:经10几天的治疗,异常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干热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湿寒性,脉象:脉搏较正常;眼部变化:眼珠黄色变淡; 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正常;尿量: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好转。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17

跟师医案(2012年)

跟师医案 10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 艾山,意思吗。男 ,72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乌鲁木齐市团结路108号

2011年11月29日就诊,(住院号:95613)。

主诉:阵发性左前胸绞痛,心悸,气短,10年、复发一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2级

病史:患者2001年夏季开始因疲劳激动时出现心慌,心前区轻度绞痛,心悸、气短,疼痛发射左臂到手指等症,在自治区人民院门诊就诊冠心病住院治疗疗效佳(具体不详)出院后注意饮食控制病情2011年冬季因劳累又出现上述症状在中医医院诊断为心律失常住院治疗,(具体不详)。这星期内因劳累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门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病情中阵发性有口干、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未出现体重下降,咯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细、慢、; 眼部变化:眼珠发青; 面部变化:面色暗淡无光泽,

T:36。6℃ P:60次/min R:18次/min Bp: 140/80mmHg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慢性胆囊炎;心电图;窦性心率过缓

18

跟师医案(2012年)

生化:钾:3.91mmol/L,肌酐:144umol/L,葡萄糖:5.57 mmol/L,甘油三酯4.40 mmol/L,总胆固醇:1.80 mmol/L,载脂蛋白:1.90g/L,全血年度:中切5.43 诊断:患者的气质为干寒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液质性外吉欧力开里比, 西医诊断: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味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滋养支配器官,降血脂,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异常胆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粘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布祖热糖浆 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 库克亚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2次, 荪不利糖浆30ml 每日三次 强力玛德土里阿雅提10g 每日三次

19

跟师医案(2012年)

外用药物疗法:

心前区敷适量孜玛地参德力(Zimadi sandal),一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用泡脚液一天一次泡脚,头部涂擦巴旦木油按摩 一天一次

疗程:32天。

预后:经10几天的治疗,异常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干热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湿寒性,脉象:脉搏较正常;眼部变化:眼珠黄色变淡; 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正常;尿量: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好转。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跟师医案 11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阿米娜,女 ,72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博乐市文化路

2011年12月4日就诊,(住院号:101654)。

主诉:阵发性左前胸绞痛,心悸,气短,两个月、复发一周,

20

跟师医案(2012年)

为主诉入院。

、初诊:高血压3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病史:患者2月前开始因疲劳激动时出现头痛,头晕,烦躁等症状,在本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佳。。这两天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门诊诊断为高血压三级住院。患者病情中阵发性有口干、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未出现体重下降,咯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慢,细、硬; 眼部变化:眼珠发青; 面部变化:面色暗淡无光泽,

T:36·℃ P:76次/min R:19次/min Bp: 140/90mmHg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主动脉硬化改变;心电图:s-T段异常,窦性心律 生化:钾:4.05mmol/L,肌酐:100umol/L,葡萄糖:4.94 mmol/L,甘油三酯1.30 mmol/L,总胆固醇:5.40 mmol/L,载脂蛋白:1.64g/L,全血年度:中切5.86.诊断:患者的气质为干寒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液质性外吉欧力开里比,朱砂呢混。 西医诊断: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韭菜色胆液质,使用异常黑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滋养支配器官,降血脂,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21

跟师医案(2012年)

异常黑胆液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布祖热糖浆 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 库克亚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2次, 和米勒高孜班蜜膏10g 每日三次 外用药物疗法:

心前区敷适量孜玛地参德力(Zimadi sandal),一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用泡脚液一天一次泡脚,头部涂擦巴旦木油按摩

疗程:27天。

预后:经10几天的治疗,异常涩味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干热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22

跟师医案(2012年)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脉搏较正常;眼部变化:眼珠黄色变淡; 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正常;尿量: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好转。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跟师医案 12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阿兹古丽,阿吉,女 ,54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乌鲁木齐市延安路

2011年12月15日就诊,(住院号:110022)。

主诉:阵发性左前胸绞痛,心悸,气短,5年、复发一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高血压3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病史:患者2006年8月开始因疲劳激动时出现头痛,头晕,烦躁等症状,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佳。。这两天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门诊诊断为高血压三级住院。患者病情中阵发性有口干、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未出现体重下降,咯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慢,细、弱; 眼部变化:眼珠发青;

23

跟师医案(2012年)

面部变化:面色暗淡无光泽,

T:36·6℃ P:76次/min R:18次/min Bp: 120/80mmHg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慢性胆囊炎,;心电图:s-T段异常,窦性心律 生化:钾:4.05mmol/L,肌酐:100umol/L,葡萄糖:4.94 mmol/L,甘油三酯1.70 mmol/L,总胆固醇:5.40 mmol/L,载脂蛋白:1.64g/L,全血年度:中切5.86.诊断:患者的气质为湿寒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酸性液质性外吉欧力开里比,朱砂呢混。 西医诊断: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酸性粘液质液质,使用黑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滋养支配器官,降血脂,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异常酸性液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布祖热糖浆 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

24

跟师医案(2012年)

库克亚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2次, 和米勒高孜班蜜膏10g 每日三次 外用药物疗法:

心前区敷适量孜玛地参德力(Zimadi sandal),一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用泡脚液一天一次泡脚,头部涂擦巴旦木油按摩

疗程:22天。

预后:经10几天的治疗,异常涩味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干热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脉搏较正常;眼部变化:眼珠黄色变淡; 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正常;尿量: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好转。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25

跟师医案(2012年)

跟师医案 13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 阿不力克木 男29岁,干部,维吾尔族,乌鲁木齐市头顿河八区.2011年12月17日就诊,(住院号:92977)。

主诉:失眠、容易激动 焦虑加重情绪不稳定2年,半乏力加重复发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神经衰弱

病史:患者自诉从2009年秋季开始因劳累出现失眠、多梦、乏力、情绪不稳定等情况,(24小时睡眠不满3-4小时),当时没有特殊治疗,故患者这次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门诊诊断为神经衰弱住院治疗。患者病情中未出现不承认自己的病、幻想、记忆力差等症状,患者食欲及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慢、细; 眼部变化:眼珠发黄;

面部变化:面色发白,暗淡无光泽;

T:36·6℃ P:80次/min R:21次/min Bp: 90/60mmHg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血常规:白细胞5.75*10/L,单核细胞:8.90*10/L,血小板240*10/L;电解质正常范围内,肌酐:123umol/L,葡萄糖:5.59mmol/L,甘油三酯2.60 mmol/L,总胆固醇:3.70mmol/L,血流变正常。

26

99

9

跟师医案(2012年)

诊断:患者的气质为干热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胆液质性艾赛甫阿吉子。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韭菜色味胆液质,使用异常黒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滋养支配器官,安神为主。

异常胆液质的成熟剂: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50~100,每日2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

木尼孜其颗粒 口服每次12g,每日3次, 吾素提库都斯糖浆 口服每次30ml,每日3次 玫瑰花口服液 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何米力高孜班蜜膏 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何米力爱维心莫提地力 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买提布合艾飞提蒙糖浆 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玫瑰糖膏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外用药物疗法:

27

跟师医案(2012年)

头部涂巴达木油按摩,一日一次。 疗程:32天。

预后:经治疗,异常黒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少吃过于干寒性食物,保持乐观形态。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脉搏变正常;眼部变化:眼珠较正常;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较正常;;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正常。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黒胆液质,使用异常黒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滋养支配器官,安神为主。

跟师医案 13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买提布合,女,42岁,干部,维吾尔族,乌鲁木齐市天山区。

2011年12月19日就诊,(住院号:93214)。

主诉: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风湿性关节炎、

病史:患者自诉从2008年冬季开始不明原因两侧肩关节疼痛、轻度肿胀,逐渐两侧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关节疼痛,活动受阻,尤其是坐立活动受阻,晨起时上述关节僵硬等症状,

28

跟师医案(2012年)

患者在,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我院门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治疗。患者病情中未出现乏力、盗汗、发热等症状,食欲失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粗、慢 无力; 眼部变化:眼珠较黄; 面部变化:面色发青;

T:36。6℃ P:80次/min R:21次/min Bp: 110/70mmHg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血常规:wbc7.30*10/L,单核细胞:0.75*10/L,,中性粒细胞3.61*10/L,血小板397*10/L。血沉3mm/n,类风湿因子33u/L,C反应蛋白5mg/L 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粘液质性木帕斯勒 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粘液质,使用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改善循环,忌口寒性,气性食物。

处方:

异常粘液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29 9

99

9

跟师医案(2012年)

复方:

布租热颗粒 口服每次12克,每日3次 卡森漏 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小艾菲蜜膏口服每次5克,每日3次 拜尔西夏片口服每次0.9克,每日3次 外用药物疗法:

大关节帖敷阿娜齐根散(supopi akirkarha)一日一次,每次6小时。

疗程:11天。

预后:经治疗,异常粘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忌口寒性、气性食物,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干热性,脉象:脉搏变好转;眼珠颜色变淡; 面部变发亮;晨起口味正常;色舌苔颜色变淡;体表皮肤色泽好转;睡眠好转。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粘胆液质,使用粘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改善循环止痛治疗。

30

跟师医案(2012年)

跟师医案 14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 鼓励布斯坦 女37岁,干部,维吾尔族,博乐市 2011年12月24日就诊,(住院号:93548)。

主诉:失眠、焦虑加重情绪不稳定2年,半乏力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神经衰弱

病史:患者自诉从2009年夏季开始因劳累出现失眠、多梦、乏力、情绪不稳定等情况,(24小时睡眠不满5小时),当时就诊在博乐市民族医院住院诊断为“神经衰弱”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停药反复出现上述症状,故患者这次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门诊诊断为神经衰弱住院治疗。患者病情中未出现不承认自己的病、幻想、记忆力差等症状,患者食欲及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慢、细; 眼部变化:眼珠发青;

面部变化:面色发白,暗淡无光泽;

T:36·6℃ P:60次/min R:19次/min Bp: 90/60mmHg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血常规:白细胞5.14*10/L,单核细胞:0.41*10/L,血小板258*10/L;电解质正常范围内,肌酐:105umol/L,葡萄糖:5.59mmol/L,甘油三酯0.80mmol/L,

31

99

9

跟师医案(2012年)

总胆固醇:4.30mmol/L,血流变正常。

诊断:患者的气质为干寒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液质性艾赛甫阿吉子。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黒胆液质,使用异常黒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滋养支配器官,安神为主。

异常黒胆液质的成熟剂: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50~100,每日2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

木尼孜其颗粒 口服每次12g,每日3次, 吾素提库都斯糖浆 口服每次30ml,每日3次 玫瑰花口服液 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何米力高孜班蜜膏 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何米力爱维心莫提地力 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买提布合艾飞提蒙糖浆 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玫瑰糖膏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

32

跟师医案(2012年)

外用药物疗法:

头部涂巴达木油按摩,一日一次。 疗程:8天。

预后:经治疗,异常黒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少吃过于干寒性食物,保持乐观形态。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脉搏变正常;眼部变化:眼珠较正常;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较正常;;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正常。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黒胆液质,使用异常黒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滋养支配器官,安神为主。

跟师医案 15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阿吾秀尔 意思吗。男 51 岁,工人,维吾尔族,维护量区

2011年12月29日就诊,(住院号:92880)。

主诉:发现三多一少症半乏力加重3月,为主诉入院。 初诊:二型糖尿病

病史:患者自诉从2011夏天无原因出现口干。口渴。一天喝水量2500ml左右小便两月2500ml以上。当时体格检查时发现

33

跟师医案(2012年)

空腹血糖9-10mol/l就诊为糖尿病确诊后、直打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最近出现上述症状加重病情。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门诊诊断为二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病情中阵发性有口干、乏力、头晕、头痛属于差半心慌等症状,未出现体重下降,咯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慢、粗、无力; 眼部变化:眼珠发红; 面部变化:面色发白,

T:36·6℃ P:80次/min R:21次/min Bp: 110/70mmHg 辅助检查:超声检胆囊壁毛糙,脾脏厚;;心电图;窦性心律,血常规:白细胞7.53*10/L,单核细胞:0.51*10/L,血小板148*10/L;电解质正常范围内,肌酐:89.20umol/L, 葡萄糖:14.21mmol/L,甘油三酯4.50 mmol/L,总胆固醇:5.10mmol/L,血流变变—轻度偏高。

诊断:患者的气质为湿热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血液质性孜亚比提 西医诊断: 二型糖尿病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血液质,使用异常血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滋养支配器官,,安神养心为主。

异常粘液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34 9

99

跟师医案(2012年)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

吾素提库都斯糖浆,口服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那尼花蜜膏,每次10克,每天3次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加瓦热西艾尼拜尔片,每次0.9克,每天3次 布祖热糖浆 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 孜亚比提片 每次五片。每日两次 外用药物疗法: 用泡脚液一天一次泡脚。 疗程:12天。

预后:经治疗,异常粘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咳嗽口干、气短,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干热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湿寒性,脉象:脉搏变正常;眼部变化:眼珠较正常;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较正常;;尿量: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睡眠正常。治疗原则:

35

跟师医案(2012年)

为成熟和清除异常粘液质,使用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调血糖,安神养心为主。

跟师医案 16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热某,女 ,66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新疆喀什市 2012年1月5日就诊,(住院号:91956)。

主诉:阵发性心前区绞痛3年、头疼,头晕2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冠心病,高血压

病史:患者2009年开始疲劳乏力或激动时发现心慌,心前区轻度阵发性绞痛,心悸、气短阵发性绞痛传左臂到手指等临床表现,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心肌缺血,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冠心病,建议做心脏造影,患者拒绝,用倍他乐可,拜阿司匹林依姆多片等药物控制病情,2010年出现头疼,头昏等症状量血压是发现高血压(160/100mmHg),用蒙诺片,近一一周以上临床表现加重来我院就诊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家族有冠心病历(姐姐,弟弟),无药物过敏史,亦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脉象:脉粗、搏动较弱;眼部变化:眼珠发青白; 面部变化:面色苍白、暗淡无光泽,T:36·4℃ P:78次/min R:17次/min Bp: 120/70mmHg

36

跟师医案(2012年)

专科检查:超声检查;主动脉硬化改变,T波异常,载脂蛋白AI0·80,载脂蛋白B0.58全血年度:中切5.87.诊断:患者的气质:湿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粘液质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粘液质,使用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滋养支配器官,降血脂,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异常粘液质的成熟剂;铁线蕨、玫瑰花、洋茴香各10g,无核葡萄干、甘草根各15g,无花果干30g,蜂蜜或玫瑰花糖膏50g。

制法与用法:甘草根与洋茴香粗研,无核葡萄干与无花果干捣碎,与其它药物(蜂蜜或玫瑰花糖膏除外)一同在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750 ml时滤出药渣,放入蜂蜜或玫瑰花膏后再滤地心说即可。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日2次,每次50~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口服每次12克,每日3次,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四何开西尼孜蜜膏 10g 一日三次 饭后口服

护肝布祖热颗粒

口服每次12克,每日3次,

玫瑰糖膏400克,口服每次30克,每日2次,

37

跟师医案(2012年)

外用药物疗法:

心前区敷适量孜玛地参德力(Zimadi sandal),一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用泡脚液一天一次泡脚, 疗程:10~15天。

预后:经10几天的治疗,异常粘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湿寒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湿寒性,脉象:脉粗、搏动较弱;眼部变化:眼珠发青白; 面部变化:面色苍白、暗淡无光泽;口味:晨起时感觉口舌乏味;舌与舌苔:有白色腻苔;体表皮肤:干燥;体温:体温较低;尿量:尿量较多;尿色:呈白色;睡眠:睡眠正常。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粘液质,使用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跟师医案 17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吐某,男 ,63岁,教师,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 2012年1月17日就诊,(住院号:84055)。

主诉:阵发性心悸,心慌,心前区绞痛、头疼,头晕2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

38

跟师医案(2012年)

初诊:冠心病

病史:患者2010年秋季开始疲劳乏力或激动时发现心慌,心前区轻度阵发性绞痛,心悸、阵发性绞痛传左臂到手指(延续1分钟左右)等临床表现,调整休息后病情减轻,近一个月以上临床表现加重来我院就诊。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亦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4℃ P:82次/min R:21次/min Bp: 150/90mmHg 专科检查:超声检查;主动脉硬化改变,阵发性心悸,心慌,头疼,头晕,心前区不舍,甘油三酯2.5,低密度脂蛋白1·55,全血年度:12·88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 西医诊断: 冠心病、高血压

治法:查出病因,用异常黑胆质的成熟质,调节异常气质和体液,改善心肌供血,降血脂。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质: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

39

跟师医案(2012年)

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50~100,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

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合米尔麦高孜班蜜膏,每次6克,每天服3次, 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

吾斯特库都斯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预后:经治1个多月,异常黒胆质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心慌、及头疼,头昏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不能过饱。

按语: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 眼部变化:发青、深陷;面部变化:稍黑、无光、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舌及舌苔:有青或灰色舌苔、舌干,严重失调者舌面全部为黑色舌苔;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有瘙疡感、抓挠易掉屑;体温:相对降低;尿量:量多、小便次数少;尿色:发白、静置易形成沉淀;睡眠:失眠、多梦及噩梦。

治疗原则:为调节异常黑胆质,用异常黑胆质的成熟质及成

40

跟师医案(2012年)

除质,改善血流量,养心为主,调节饮食。

跟师医案 18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吐某,女 ,55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新疆博洲人 2012年1月19日就诊,(住院号:84170)。

主诉:阵发性心悸,心慌,头疼,头晕,心前区不舍10年、加重1周,发作时间1-2分钟。 初诊:冠心病

病史:患者患冠心病10年,2002年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过心脏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一周前突然加重阵发性心悸,心慌,气短,头疼,头晕,下支麻木,心前区不舍等症状,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家族啊遗传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亦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 P:80次/min R:20次/min Bp:140/90mmHg 专科检查:超声检查:二,三尖瓣小范围反流。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热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胆液质性冠心病。疲劳性心绞痛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处方

异常胆液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41

跟师医案(2012年)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心脏对面外敷:檀香,结草,琉璃菊各59克。打碎糊状。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 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库克亚片0.3克,每次3片,每天2次

健心合米尔麦尔瓦一提安比热蜜膏,每次6克,每天服3次,

迪娜糖浆200ml,20ml每一天3次服

宝心艾维西木口服液 10毫升,每天3次服 复方高滋班片0.3克,每次3片,每天2次

卡森颗粒12克,每次12克,每天3次服

预后: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

眠正常,头疼,头晕,下支麻木、心悸、心慌、气短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不能过饱。 按语:患者的气质属于干热性,脉象:脉细、搏动无规律; 眼部变化:眼珠发黄或略黄; 面部变化:面部发黄、暗淡无光、苍白;口味:晨起时口苦;舌与舌苔:有黄色厚舌苔,舌发麻、舌干、易裂;体表皮肤:粗糙无光,病重者有黄斑;体温:体温升

42

跟师医案(2012年)

高;尿量:尿量减少;尿色:呈黄色或橙色彩;睡眠:睡眠少。治疗原则:为调节异常胆液质,用异常胆液质的成熟质及成除质,改善血流量,降血脂,养心为主。

跟师医案19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帕某,女 ,54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新疆乌乌鲁木齐市人 2012年1月26日就诊,(住院号:84196)。

主诉:、心悸、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阵发性绞痛6个月,加重一个月。 初诊:冠心病

病史:患冠心病半年,2011年7月单位安排体检时心电图检查ST-T段异常诊断为冠心病,乏力、紧张、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慌、气短症状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诊疗用药后好转,最近一个月反复发作以上临床表现用速效救心丸没有效果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亦无其他不良嗜好,2000年做胆囊切除术。

检查:T:36℃ P:78次/min R:17次/min Bp:120/80mmHg 专科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T波,ST异常,室早Ⅱ级,甘油三酯2,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43

跟师医案(2012年)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处方

选用异常黑胆质加异常粘液质的成熟制: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50~100,每日2次,饭后趁热服用。

泡脚液;莪术10克荜拨30克,黑胡椒30克,秋水仙60克,生姜50克.属性:湿热。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 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库克亚片0.3克,每次3片,每天2次

四诃开西尼孜蜜膏100克,每次6克,每天服3次 健心合米尔高孜班安比热蜜膏,每次6克,每天服3次,

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 太尼卡瓦0·3克 1·2克 每天3次服。

预后: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

44

跟师医案(2012年)

眠正常,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心慌、气短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不能过饱。 按语: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 眼部变化:发青、深陷;面部变化:稍黑、无光、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舌及舌苔:有青或灰色舌苔、舌干,严重失调者舌面全部为黑色舌苔;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有瘙疡感、抓挠易掉屑;体温:相对降低;尿量:量多、小便次数少;尿色:发白、静置易形成沉淀;睡眠:失眠、多梦及噩梦。

治疗原则:为调节异常黑胆质,用异常黑胆质的成熟质及成除质,改善血流量,养心为主,调节饮食。

跟师医案20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努某,男 ,73岁,退休干部,维吾尔族,新疆玉田人 2012年2月4日就诊,(住院号:92218)。

主诉:左胸前区阵发性不舍、心慌、心悸、等临床表现2个月,并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冠心病,心绞疼

病史:今年1月起疲劳,乏力及走路时间较长时左胸前区阵发性不舍,心慌,气短,心闷,以上症状逐步加重住入本院。失眠,

45

跟师医案(2012年)

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亦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4℃ P:90次/min R:22次/min Bp:120/80mmHg 专科检查:心电图检查室早I级,T波异常,全血粘度低切12,全血粘度中切6.9,全血粘度高切6.1,全血还原粘度24.1, 诊断:患者的气质:湿热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血液质性冠心病,异常血液质原发性高血压 西医诊断: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异常血液质性冠心病 处方

异常胆液质的成熟质: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酌病情及患者年龄,每日3次,每次50~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

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健心合米尔麦尔瓦一提安比热蜜膏,每次6克,每天服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 护肝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

46

跟师医案(2012年)

库克亚片0.3g,每次3片,每天3次

檀香200g,牛舌草200g,甘松200g200g粉粹,加100毫升玫瑰露服心脏对面,

预后: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心慌、气短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不能过饱。 按语:患者的气质属于干热性,脉象:脉细、搏动无规律; 眼部变化:眼珠发黄或略黄; 面部变化:面部发黄、暗淡无光、苍白;口味:晨起时口苦;舌与舌苔:有黄色厚舌苔,舌发麻、舌干、易裂;体表皮肤:粗糙无光,病重者有黄斑;体温:体温升高;尿量:尿量减少;尿色:呈黄色或橙色彩;睡眠:睡眠少。治疗原则:为调节异常胆液质,用异常胆液质的成熟质及成除质,改善血流量,降血脂,养心为主。

跟师医案21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哈某,女 ,63岁,退休教师,维吾尔族,新疆乌市人 2012年2月8日就诊,(住院号:94156)。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心慌10年、胸闷,喘气5天 为主诉入院。 初诊:冠心病

47

跟师医案(2012年)

病史:患者患冠心病10年,2002年秋天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慌、气短、阵发性绞痛传左臂到手指(延续3分钟左右)等临床表现区人民医诊断为冠心病就诊用倍他乐克片,复方丹参滴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病情减轻,最近以上症状加重,在门诊治疗用有关冠心病的药物,可疗效不明显。近一周内乏力、紧张、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慌、气短症状反复发作,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亦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5℃ P:72次/min R:18次/min , Bp:120 /85mmHg 专科检查:心电图结果,偶尔室早,左室肥厚,甘油三指2.3,总胆固醇6,空腹血糖6.4。 诊断:患者的气质:湿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粘液质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粘液质,使用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滋养支配器官,安神养心为主。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粘液质性冠心病( 酸味粘液质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处方:复方蒙子其颗粒:

48

跟师医案(2012年)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12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异常粘液质的成熟剂;铁线蕨、玫瑰花、洋茴香各10g,无核葡萄干、甘草根各15g,无花果干30g,蜂蜜或玫瑰花糖膏50g。

制法与用法:甘草根与洋茴香粗研,无核葡萄干与无花果干捣碎,与其它药物(蜂蜜或玫瑰花糖膏除外)一同在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750 ml时滤出药渣,放入蜂蜜或玫瑰花膏后再滤地心说即可。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日2次,每次50~100ml,饭后趁热内服。复方: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口服每次12克,每日3次, 爱维心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

吾斯提库都斯糖浆200毫升,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玫瑰糖膏400克,口服每次30克,每日2次, 外用药物疗法:

心前区敷适量孜玛地祖仁巴提(Zimadi zuranbat),一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 疗程:10~15天。

外敷孜吗地:郁金225克,结草125克,玫瑰露150毫升。 预后:经20天的治疗,异常粘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

49

跟师医案(2012年)

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湿寒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湿寒性,脉象:脉粗、搏动较弱;眼部变化:眼珠发青白; 面部变化:面色苍白、暗淡无光泽;口味:晨起时感觉口舌乏味;舌与舌苔:有白色腻苔;体表皮肤:干燥;体温:体温较低;尿量:尿量较多;尿色:呈白色;睡眠:睡眠正常。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粘液质,使用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安神养心为主。

跟师医案22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努某,男 , 68岁, 干部,维吾尔族,新疆吐鲁番人 2012年2月19日诊,(住院号:93614)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不适、心慌,乏力2年,复发以上症状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冠心病

病史:患者患冠心病2年,2010年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慌,乏力等症状(5到10分钟),在当地医院用有关冠心病的药物,自治区人们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治疗减轻以上症状、最近左胸前去阵发性交通、心慌症状反复发作,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

50

第15篇: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下来。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2年来我共记跟师笔记10余本。

多使用: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敢于处方用药,甚至可以照搬老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这样医技会迅速提高。

多思考:将上述问、听、看、记、用的内容分门别类,有条理、有系统地在脑子里反复分析、归纳,以找出其规律性东西,这就是老师经验中的精华部分,要花费一定时间,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予以升华和提高。《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整理老中医经验,既是工作,也是学习。要想将老师经验承袭下来,必须在“学”和“思”上下工夫。

多交流:沟通、交流是多问的延伸,跟师过程中多与老师沟通,将一些临床问题请教老师,可以增进师生关系;亦与身边医师进行学业交流,成功例子一起分享。最后作为现代中医,应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微博、邮件等,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老师经验总结及不解之惑与医学同道进行交流、分享。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第16篇:跟师学习心得

跟师学习心得

临证附子巧用

摘要:吾师胡连玺老中医是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继承人,从医近五十年,学验俱丰,临证用药,活灵活现。笔者有幸侍诊胡老四年,现将其附子用药简介如下:

一、扶阳固表:(附子配桂枝)

恶寒证,有表症与阳虚的区别。凡发热恶寒并见的,多为表症。宜用麻黄汤,枝桂汤,小柴胡汤等方治疗。若单恶寒不发热或汗后表解恶寒的。多为阳虚恶寒。是阳气虚损不能温煦肌表,不能固表御邪所造成的。正如钱璜所说:“其命门真阳已虚,以致卫气不密,故玄府不得紧闭而汗出,阳虚不任外气而恶寒也”。亦内经所谓:“阳虚则外寒”,伤寒论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凡太阳病兼卫阳虚而恶寒者,“伤寒论”中均以一枚炮附子,参与解太阳病的方药中,以对症治疗卫阳虚恶寒的症候,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等方中的附子都是治疗卫阳虚恶寒的。如张潞论桂枝加附子汤时说:“用桂枝汤者,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者,壮在表之元阳”。

二、回阳救逆:(附子配干姜)

凡大汗,大吐,大下之后,阳气衰微,症见“恶寒”,“烦燥”“手足劂逆”“脉微欲绝”“下利清谷”„„等症。濒于亡阳阶段,两书中必用生附子一枚,配合干姜来回阳救逆,急救垂危之阳,如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等方都是这样配合应用。附子走而不守,生者尤猛,在此亡阳阶段,病势更急,故急用来回阳,更配合而不走的干姜,使回阳救逆的作用更强。二者配合既可迅取效,又可疗效持久。的确是经方的妙用,实为我们深入学习的榜样。

三、通阳开痹,逐寒镇痛:(附子配桂枝治风湿在表,配白术主寒湿在里;配以仁治寒胸痹;配健脾药治胃腹冷痛;配麻黄治阳虚外感)。

附子为大辛大热的药物,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络,对阳气不振,寒湿或阴寒内盛的有通阳开痹,散湿逐寒,镇疼痛的作用。在两书中多有例证,其中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1、主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在两书中主治风湿痹症的三方中,均重用大量的炮附子(

二、三枚)来主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的症假。风湿在表“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的配合桂枝。如桂枝附子汤;寒湿在里“骨节疼病,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的配合白术。如甘草附子汤。于两方中不难看出附子的作用不但能通阳开痹,而且还有逐寒湿,镇疼痛的作用。可见一味药,因其用量不同,作用也有所改变,这是我们临症中应该注意的。

2、主治胸痹:胸阳不振,寒湿内停或阴寒内盛的,两书中也常以附子振奋阳气,散湿逐寒,通行痹阻。薏苡附子散主治“胸痹缓急”,乌头赤石脂丸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都是依靠附子起这种作用来达到愈病的目的。正如黄元御论薏苡附子散时所说:“胸痹缓急者,水土湿寒,浊阴上逆,肺气郁阻,胸膈闭塞,证有缓急不同,而总属寒湿。薏苡附子散,薏苡泄湿而降浊,附子逐寒而破壅也。”

3、温中散寒:脾胃必得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腐熟水谷运化精微。脾胃虚寒,胃腹冷痛,下利清谷等症,除以参术妾草等来温中散寒外,还必须加以附子等壮阳助火的药物来助命门之火,以温暖中焦脾胃。如四逆汤主治“表热里寒,下利清谷”,附子粳米汤主治“腹中寒气,雷呜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以及大黄附子汤主治腹中寒积来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对中焦虚寒是命门火衰的,都加附子来助火逐寒。

4、主治阳虚外感。外感风寒本当以麻黄发汗解表。但脉沉为少阴阳虚又恐发汗亡阳。此时“须以附子温经通阳,托住其里,使真阳不致随汗而升”才能以麻黄发汗解表。在主治太少两感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方中就是以附子、麻黄合用来主治阳虚外感的。正如李钻文所说:“发阴爱汗,必用附子,恐亡阳也”。

四、温阳利水:(附子配茯苓等利水药温阳利水,配麻黄发汗泄水)。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与肺、脾、三焦、膀胱共同主管体内水液的代谢。所以自古即认为水肿之病多与肾气有关。如“素问,水热穴论”中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跗肿,跗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肾虚,导致水肿的多为命门火衰,肾脏虚寒所造成的。所以在真武汤,肾气丸,瓜蒌瞿麦丸等方里都于利水方剂中加入附子,温补肾阳以治其本。肾阳足,气化行,小便利,水气自然排尽无余。正如柯韵伯论真武汤时说:“为有水气是立真武汤本意。小便利是病根,腹痛下利,四肢沉重而痛,皆水气为患,因水气不利所致。然小便不利,实由坎中之无阳,坎中火用不宣,故肾家水体失职,是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也。法当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因立此汤。”又如程知两论:“白通四逆,附子皆生用,惟真武一证熟用者,盖附子生用则温经散寒,炮熟则温经去饮。白通诸汤以通阳为重,真武汤以益阳为先。”其他利水方中所用附子也都是炮附子。如此细微之处。不可不知。

附子不但善扶肾阳,助气化,利小便以行水,而且肾水泛滥,需发汗泄水的也应当用附子温经壮阳。如“金匮要略”中主治肾水为病,其脉沉小而发汗泄水的麻黄附子汤就是其例。方中以附子配麻黄发汗的办法来消除肾水泛造成的证候。如尤在泾所说:“水气脉沉小者属少阴,言肾水也;„„水病发其汗则已。然而发汗之法,亦有不同,少阴则当温其经„„故曰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五、温经行血:

附子是大辛大热的药物,长于运行走窜,具有很强的破阴结,温经行血的作用。所以在黄土汤中用附子温经行血,使血行正轨而不产生离经便血的症状。如程云来所说:“内经曰阴脉不和则留之用黄土,附子之气厚者,血得温即循经而行也”。

综合所述,回阳抑阴是附子的专长。阳虚阴盛症,但用附子皆能取效,但非阳虚症不可滥用,正如王好古所说:“乌附非身凉而四肢劂者,不可滥用,服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

第17篇:妇科跟师心得

妇科跟师心得

Xx从事中医妇科专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治病务求其本,以调脏腑之气为重,而调肝由为首要。认为妇科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察、诊断确切,则用药无不中的。

从跟师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一定要“学我,像我,超过我”。在中医学界,业师有“活字典”之称,他认为只有融古贯今、溯本求源才能发展中医;反复强调中医学不是古董,而是实用的科学,只有切实解决病人的疾苦,才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必须学会勤读、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 。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妇科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黄院长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老师常说,高超的医术来自人的聪颖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提高医术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第

二、对人体和疾病要有全盘的把握度,诊断要明确,问诊要详尽;第

三、熟练运用中医妇科专业技术;第

五、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提高水平,升华境界,不断进步。

Xxx

2009-6

第18篇:回城跟师经验总结

“回城跟师”活动经验总结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这种“过程论”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享受共同参与、各自完美的过程的主体。其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倾其一生在这一过程中成长、成熟及至成功。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由于教育者教学风格的差异和受教育者背景知识的不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双方的配合之外,教师个人素养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教学效果而言,课前认真准备的教师比课前临时凑合的教师效果要好,熟练教师一般比新上岗教师的效果要好。这就说明,教学能力是后天练就出来的,教学效果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但任何教师都能够做得比现在更好些。当然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如果我们能够调整好心态,主动投入,辛苦就是充实、快乐;否则,被动付出,辛苦就是无奈、痛苦。因此,与其被动付出,不如主动投入。

在这次的学习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2、品读教学。 3、学生相互交流。 此外,课堂上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颇值得一提,赵老师以赞美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让学生处于跃跃欲试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值得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最后,作为年轻老师的我认为在这次“回城跟师”活动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的取舍也是课堂的主环节

教材的取舍是备课过程之一,而所备内容在课堂中的随机取舍更是不可忽视的。但这个取舍是需要一定教学经验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逐层解决,就有必要将其放到一边,加以引导或点拨,是为取舍;学生不明白时教师可循循善诱,学生理解到位是教师没必要重复啰嗦,亦为取舍也。此外还有就是要求教师钻研课本,抓住重难点,对考试试题进行研究。因此学会取舍是需要我以后认真学习钻研的一个重要收获。

课堂教学这块园地是众目关注的焦点,我们对它的耕耘要勤快地思考、积极地学习、虔诚探索、大胆尝试,才能发现其中真谛。

我认为,青年教师由学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换位,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换。专注的精神是成熟的前提,教师要趁着自己的冲劲,专心学科研究,潜心学情分析。

第19篇:跟师总结(优秀)

不忘初心,仁心仁术

(年度跟师总结 )

指导老师:王静主任

时光如梭,转眼跟王静老师学习已经一年。从以前的有点儿懵懂到现在的思路比较清晰,这一切都要感谢王老师和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否则我们基层医生提升自己的业务是很慢的,现在我们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一边为患者服务,一边为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真的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模式--师傅带徒弟,把中医传统文化从基层生根发芽。

我的老师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比较擅长,因此我学到了很多这些疾病方面的经验知识,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胀),心悸,胸痹等治疗尤为突出。她精湛的医术受到了附近居民的赞许,有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曾有一个市区的慢阻肺的患者来找王老师看病,男性,72岁, 主诉:喘憋1周加重。现病史:患者6年来每到冬季易发喘憋,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1周前喘憋加重,大汗,喉间痰鸣,色黄,不易咳出,故来诊。既往:慢支肺气肿病史30年,高血压病10年,无药物过敏史以及传染病史。其他情况: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8°C脉搏112次/分 呼吸30次/分 ,喘憋状,口唇紫甘,四肢冷,颈静脉稍怒张,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12次/分,未闻及杂音,腹部软,双下肢可凹形水肿,舌质偏淡,脉滑。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血常规,白细胞稍高,C反应蛋白稍高,肺功能低下。初步诊断:西医诊断依据:根据症状、查体检查诊断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中医辩证分析:老师说到,根据症状可以诊断为肺胀,虚喘,复感外邪,肾气虚亏,日久肺肾俱虚导致心气心阳虚弱而喘。诊断为喘证 ,正虚喘逆。治法:补气温阳,滋肾平喘。方药:党参20附子6黄芪20炙甘草10山茱萸10冬虫夏草6五味子10蛤蚧6生龙骨30生牡蛎30,水煎服,日一剂,避免受凉。同时收入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住院一周后,好转出院。王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区分是实喘还是虚喘,并且一定要中西并治。这样的患者不计其数。老师说了,不管任何疾病都不要拘泥于单纯的西医或者中医,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话,就一定要用。因为我们医生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解决病痛,并让患者少花钱。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任何疾病都要考虑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把症状改善减轻其痛苦。老师永远为患者考虑,这就仁心,一个医生的必有的心。我们当初为什么来做医生,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我的老师做到了,这是我永远遵循的方向,医者仁心。

还有就是我们要提高动手能力,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每次老师都会示意我们看舌像和舌下脉络,让我仔细的体会指尖下的脉象。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记得有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向老师学习,做一个不忘初心,仁心仁术的基层医生,为百姓们把好健康之门。

第20篇: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精彩内容

规培基地:钦州市中医医院导师:林佳明规培学员:刘敏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位中医师都肩负着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任,而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师承。中医师承源远流长,经过实践证明,中医师承是中医文化教育的魂脉,是培养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如金元四大家张元素将张氏之学传于李杲、王好古及其儿子张壁,李杲复传于罗天益。

明代薛己、张介宾、李中梓诸家私淑李杲;赵献可又私淑薛己、并传学于高鼓峰等人;张璐对薛己和张介宾二家之学均有所承受等等,即为后世所说的易水学派发展概况,也是中医师承发展的模式。为使现代中医可持续发展,各大中医院校均设有中医师承类专业,在校的中医学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跟随一位富有经验的中医医师学习临床经验。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有跟师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我们学习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诊疗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努力成为知书达理、有继承创新精神的中医师。通过这差不多一年多的跟师学习,我成长了不少,成长的背后是我导师教会了我坚持,带领我走上中医路,让我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学期间非常遗憾没有自行选择老师跟诊,自己自行学习中医好像总也不得法。听闻规培期间可以选择跟随一位导师学习临床等各方面经验,感到非常庆幸。经过双向选择,我终于弥补了自己的遗憾,可以跟随导师学习。我还记得那一天是2016年09月03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林佳明老师。

林佳明老师是副主任医师,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善于运用六经辨证经方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治疗过程中能够针药并用,内外兼顾,注重疾病背后的成因,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情绪管理。林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温和而有力量。他说我们规培这三年要有规划,要从经典入手,再实践临床。即“读经典做临床”。而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们确实是按照规划在学习成长。

夯实基础,学习伤寒

从2016年09月起,根据导师的安排,我们每天背诵1条《伤寒论》条文,通过微信语音背诵打卡,每周二晚上讨论《伤寒论》原文2—3条;从2017年02月起,我们开始每天记录自己的中医人生;从2017年06月起,我们每周四下午于脑病科病房进行中医经典教学查房。

截止到2017年06月22日,我们《伤寒论》条文背诵到227条,《伤寒论》条文讨论到49条,记录中医人生134篇;中医经典教学查房4次。另外林老师建立了中医经方临证微信群,邀请了其大学老师给我们讲课分享他们中医人生路上的所得、所获、所思。

让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感受到了不同思想碰撞出的火花。一开始我认为这些事非常简单,可是每天每周坚持都做这样简单的事情就非常不简单,有时甚至会觉得坚持不下去。可是林老师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持的力量。在中医路上,或者说人生路上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遇见很大的困难及有时会经常困惑这条路到底要如何走下去。

那么我们要有梦想,有细致的规划,聚焦目标,分解目标,一步步达到自己的规划,让梦想更近一步。通过这差不多一年来的学习,从一开始对《伤寒论》一知半解到逐渐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一开始任务式的背诵学习到现在的慢慢成为习惯。回首从前,竟开始佩服那个坚持的自己,那个努力的自己,那个不断成长的自己,更感谢那个让我们不断坚持下去的林老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通过林老师给我们规划的《伤寒论》学习任务,让我们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为临床实践做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实践临床,六经辨证

理论若脱离临床,将是空谈。林老师常将理论联系临床给我们讲解分析,例如患者特点:望诊第一印象如何,患者体质如何,发病诱因为何,疾病特点为何,腹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多少等等。方药选择:为何要选择这首方,这首方的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及其适应症及禁忌症等等。

另外林老师通过临床带教给我们总结了六经辨证问诊思路,从六经的提纲入手,判断患者是阴病还是阳病,根据六经的不同临床表现,从太阳病问到厥阴病,逐一分析排除确定患者是何经病变或者有无合并他经病变等等,让我觉得豁然开朗且用于临床简易方便。

跟随林老师学习,让我感受到中医六经辨证的魅力,根据综合分析,大力体现了伤寒论整体性,全局性的辨证思维过程。

如一门诊病人韦某,女性,47岁。就诊于2017年05月22日。整体情况: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表情忧郁,情绪低落,忧心忡忡。主诉:情绪低落、失眠1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1年前因邻里关系不和谐后出现情绪的低落,对事情不感兴趣,失眠,难以入睡,睡而易惊醒,心烦,胸闷,耳鸣,纳差,头晕,口干,咽喉有异物感,无口苦,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鼻塞流鼻涕,无咳嗽及咽喉疼痛,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诊断:郁症—邪犯少阳,太阴,枢纽不利,湿阻中焦,运化不利。投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同时林老师与其“话疗”,理清楚疾病成因,将其把情绪释放出来,并嘱其坚持导引。 服用三剂后复诊,患者诉能入睡,情绪好转,惊恐减轻,咽部无异物感,无头晕,耳鸣轻,纳较前改善,无口苦,舌苔三焦厚腻。能够看见其有了笑容,她爱人说,她能够开始坚持走路锻炼,叮嘱继续做导引。

治疗有效,症状好转,守上方,加佩兰,藿香,草果,祛三焦之湿,化痰湿。很多抑郁的患者,都具有柴胡汤的主症,但也需要辨证的分析,是否有太阳少阳合病,少阳阳明,少阳太阴等,患者当下的自我感受,特别的重要,也是我们的辨证的眼目及灵魂。小柴胡疏解少阳之枢,枢机调,上焦得通,胃气因和,下焦得畅,扶正祛邪,使用的是和法。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为治疗梅核气的专方,在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中,使用的机会是很大的,表现为全身的不适,其中咽部的不适感很多,痰气交阻,有些表现出典型的症状,这是常证,有些是不典型的症状,这需要我们用变法的思维去看到症候之间的关系,半夏厚朴汤也是一首高效方,从临证的体会来看,很多患者服用后主观的症状会明显的改善很多。

在治疗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话疗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分析疾病的过程中,耐心的倾听,及时给予支持就会特别的关键,在行为方式上,林老师选用患者能够简单坚持做到的运动方法,导引为第一要义,让患者去体验,感触。慢走,是林老师要求的第二要义,情绪的障碍,需要去疏导,其往往会给患者分析,建议患者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坚持去做,令自我的生活方式重新构建后,疾病,症状就会慢慢好转。

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是林老师临床常用的小方,看着简单,却也治疗了很多患者,调整减轻了躯体化症状,让我体会到了经方的魅力,及在这个时代,作为医者,应该具备内在稳定的能力,当然,这也是需要磨练及自我成长,有正见,中,正,和的人生。

努力总结,自信前行

我认为在跟师过程中要一定常总结,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总结自己的跟诊思考。一定要坚持,坚持中医自信,坚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坚持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

多问些为什么:多问老师为什么,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多问自己为什么: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多问患者为什么: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才能有对临床用方有深刻的认识,举一反三。

多看书籍文献: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人的知识有限,难以靠自己攀登高峰,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方可不断向上攀登。翻阅老师常提及的前贤的医论、医著、文献,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同时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也要常看老师所写的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

多记录医案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到、看到能给自己带来收获与思考的内容一定要及时记录,不然过后有可能会忘记,这样会错失提高自己的机会。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不断思考,使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多用于实践: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敢于处方用药,甚至可以照搬老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这样能力会迅速提高。

多总结分析:经过提问、看书、记录、实践,即可总结分析。《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整理导师经验,既是工作,也是学习。要想将导师经验承袭下来,必须在“学”和“思”上下工夫。

从2016年09月到2017年06月,是林佳明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从懵懵懂懂的毕业生到逐渐建立中医自信的规培生,是林老师为我们开辟了中医学习新天地。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个不同的人都教会我们成长。何其有幸,我可以跟随林佳明老师学习。非常感动,中医路上有林老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携手前行。默默感恩,他们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总而言之,经过这差不多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收获颇丰,并且成长了很多。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支持、指点、提携。非常感谢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愿我等在中医之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最后用张载的一句话,与君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每期一药

每期一药,同道们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一个月答对的最多的前五名同道,将会由佳明送一本书。

跟师笔记范文
《跟师笔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