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儒灵童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8 21:03: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育灵童幼儿园教材

育灵童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材

“快乐中国娃国学综合主题课程”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具体要求为基本思路,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蒙以养正”、“和而不同”等精髓要义以及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名曲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幼教界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

本课程是我们在当今幼儿课程中民族主干性文化话语缺失的形势下,关注培养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的积极尝试,由具有近十年国学经典教育研发经验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国学研究专家、幼儿教育专家、儿童心理专家,以及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艺术家和众多教学一线的幼儿教师共同研发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幼儿课程。

本课程以“快乐中国娃,快乐走天下”作为设计理念,依托《弟子规》、《三字经》、《古诗》、《千字文》等经典原文,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巧妙地将文化、历史、礼仪、语言、识字、表演、音乐、艺术等元素融为一体。让幼儿在在活动中,快乐体验传统文化;在情境中,立体感受经典魅力;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

本课程设计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个学期。在课程资源上,既充分考虑了教师教学的方便,配备了教学用书、教学挂图、教学DVD、配乐朗诵CD、教学句卡、教学字卡等;又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配备了幼儿用书、操作手册、口袋书、小字卡、配套软件等多种用以拓展幼儿相关经验的延伸资源。

推荐第2篇:小灵童幼儿园奖惩制度

小灵童幼儿园奖惩制度

一、制度目标

1、为全面提高我园的保教质量,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规范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2、力求如实全面地反映教职工作实绩大小,工作任务多少。工作态度好坏业务水平高低。

3、以教职工的岗位职质为依据,按劳动分配为原则,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教职工素质及保教质量的提高。为此制订本园奖惩制。

二、奖励制度:教师除基本工资外,另有每月如下奖项:

1、全勤奖50元(全月无迟到,早退,旷工,请假。

2、安全奖50元(全月无擦伤、碰伤、烫伤、抓伤、咬伤、摔伤等轻微伤、大小事发生。

3、卫生奖30元

4、幼儿知识考核奖30元(幼儿掌握知识达到程度90%以上)

5、节日活动组织奖一次80元到200元(能安排:节目的策划、活动的方案、节目的过程、与节目的结尾。到节目成功演出。)

6、工作纪律奖20元。

7、教师工作年量奖(在本园工作人员每增加一年,基本工资除外。每月增加50元。)

8、如教师违反纪律,教学质量不达标,卫生不过关,从以上奖金扣除如果奖金不够,再从基本工资扣。

三、惩罚制度

1、迟到或早退五分钟以上十分钟以下,扣10元。

2、请假。事假:一天扣40元,半天扣20元,病假:一天扣30元,半天扣15元。请一个小时内扣5元,不分原因。

3、旷工:旷工一天80元,三天以上自动离职并扣除保证金。

4、全学期累计请假不得超过3天。

5、任教过程未教完本学期的老师不能领取本学期全勤奖和保证金。

四、安全惩罚制度

1、幼儿每轻伤一次,本班老师扣5元。(不分原因)若引起闹事、严重不良影响,扣30元。严重至出诊,后果自负医药费。

2、发生意外事故(骨折,缝针)本班老师扣50元幼儿医疗费各负一半。

3、隐瞒事故者、经考察核实,扣50元,无需任何理由。

五、卫生及其他

1、不服从分配,计较个人得失,拒绝做分外事,扣20元。背后乱说有影响本幼儿园名誉,议论是非者扣20元每次。

2、严禁体罚,打骂,侮辱幼儿或变相体罚,违者每次扣20元/次。

3、生活护理不当:湿裤子,湿衣服回家,一次扣20元。

4、回家前,幼儿穿反鞋,未梳头发,手脏、脸脏、衣帽不整齐本班老师每次扣20元。

5、没按时排队整齐做操,每次扣5元。

6、幼儿上、下、楼梯,上厕所、洗手、喝水,没有排队,次序零乱不齐,本班老师扣5元/次。

7、不正确指导幼儿饮食卫生习惯,不督促幼儿吃饭,吃饭时桌面脏,地面脏掉饭粒、剩饭菜等。餐前、餐后不擦桌子,5元/次。

8、各班教室、各寝室,要时常保持卫生清洁,不留纸屑或其他异物等。(含上课期间,卫生不干净,留死角。差一处5元/次。

9、每日打扫卫生必须把本班教室、地板、课桌、椅、柜、水杯架、玩具架、保温瓶、墙、窗、认真清洗、消毒一遍(用水量至少3桶水以上须加消毒粉或2分之一袋)若马虎留死角,一处扣10元/次,每周卫生:必须把教室和寝室的墙、窗、柜、床、门、垃圾桶、垃圾铲、风扇、认真清洗、消毒一遍 (用水量至少3桶水以上须加消毒粉或二分之一袋)。

10、上课时间,接、打电话、聊天、串班、做私活、公物私用者,扣10元/次。

11、午睡时,不督促、不提醒、检查、帮助儿童脱衣服,幼儿尿床不及时处理,不勤巡视,发现一次,扣10元/次。

六、师德师风制度

1、教师着装不能奇装异服,不露肚脐装,不浓妆艳抹,不留长指甲,早操期间穿高跟鞋。不符合者扣5元/次。

2、授课期间必须讲普通话、违者扣5元/次。

3、在教室夹二郎腿坐桌子扣5元/次。

4、吃幼儿零食、言谈不文明、乱取幼儿外号。扣10元/次。

5、幼儿当天未到:教师中午前未电话询问家长扣10元/次。

6、接送幼儿应站门口礼貌、微笑对待每位家长,违者扣10元/次。

7、授课或活动期间不准恐吓、大声训斥或威胁幼儿,来完成学习,或其他任务。违者10元/次。

8、人离开教室或寝室,未关水、电器(空调、灯、风扇、)窗门。扣20元/次。

9、没有备课,未按时完成教学内容,扣10元/月。幼儿知识考核不达标20元/月。

推荐第3篇:小灵童主持词开场白

2011年六一儿童节主持词(5.10版)

师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幼1: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

幼2:可爱的小朋友们:

合:大家好!

师1:绚丽的夏季,姹紫嫣红;

幼1:火热的六月,笑语盈盈;

幼2:在明亮的阳光里,我们欢聚在一起;即将迎来国际六一儿童节, 师1:共同来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见证小灵童幼儿园十六年来的美丽辉煌!

幼1:看,教室里,操场上,活跃的是我们孩童的天真。 幼2:听,阳光下,绿荫里,收集的是孩子们童年的欢笑。

师1:十六年里,风风雨雨,点点滴滴,我们小灵童人认认真真的走过;

幼1:十六年来,呵护嫩芽,培育幼苗,老师们用心血灌溉出骄傲! 师1:在今天,让我们用飞扬的歌声,传唱难忘的岁月; 幼2:在今天,让我们用欢快的舞蹈,撩起明日的自豪! 幼1:盼望着,盼望着,六一就来了。

幼2:在快乐的节日里,我们将实现人生舞台的第一个梦想! 师1: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幼儿园的全体师生,用真诚和热情打造出本台精彩的文艺演出;

幼1:和着明快的节拍,舞动优美的旋律, 幼2:让我们共同畅想小灵童美好的未来! 师1:广德县小灵童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 合:现在开始。

推荐第4篇: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但是由于儒家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正统这一事实,一部分学者常常只强调以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忽视或轻视佛道二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作用。这种观点,过分偏重于中国文化中的政治制度和宗法伦理层面,并把其他层面的文化现象也都纳入到政治和伦理的框架中去考察和理解。这就把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中国文化描绘得单调枯燥、死气沉沉的模样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考察中国文化,撇开佛道二家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样式和丰富内容的,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这里所说的儒释道,主要不是指原始形态意义上的儒释道,而是指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融摄了其他学派思想,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了的儒释道。要比较准确和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的脉络,以及三家之间的纠葛--矛盾斗争与调和融合

一、在我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术逐步走向民间,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则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其父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是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儒、墨、法、名、道德。司马谈引用《系辞》"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说法,认为这六家的学说都是为安邦治国,他们各有所见,也各有所偏。而由于当时社会上崇尚黄老之学,司马谈也标榜以道家学说统摄各家。他认为,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所以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总之,道家是"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然而,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但接着他又说,十家中"可观者九家而已",而各家则都

是"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他同样也引用了上述《系辞》的话,不仅认为各家学说都有其所长和所短,而且还强调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由于当时社会已以儒学为上,所以班固也竭力推崇儒家,认为儒学"于道最为高"。

这二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一位论六家,以道家为统;一位明九家,以儒家为高。他们观点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学术风尚和他们个人不同的学术师承背景。而他们之所以分别揭橥出道家和儒家为诸子百家的统摄者,如果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正是反映了在诸子百家众多的学派中,儒、道二家思想是最为丰富的。不仅如此,儒、道二家还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自我发展、不断更新的内在机制,所以逐渐成了诸子百家众多学派的代表者。

两汉是儒、道二家广泛吸收诸子百家,充分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并确立自己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学派地位的时期。儒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者。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如同汉初的道家黄老之学一样,也是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同样也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不仅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代表者之一。

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以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也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融摄的。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的主张。其实,这是很不全面,也不十分准确的。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他强调的是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一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

草不殖"。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三、力图把儒、道两家思想融通为一,而且获得相当成功的,是魏晋时代的玄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现实性和实践性性格的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理论问题,主要是那些与现实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原则。即使象被人们称之为"清谈"、"玄远"的玄学,也不例外。人们所熟知的,玄学讨论的有无、本末、一多、动静等抽象理论问题,其实无一不与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有关。

儒家认为,社会的人重于个体的人,个人服从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事,因而着重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把重新确定社会成员的名分问题,作为"为政"的第一大事。儒家名教理论产生于封建时代,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所以,在近代反封建的革命中受到激烈的抨击是完全理所应当的,毫不奇怪的。不过我们说,把社会的某一个成员定死在某一固定的名分地位上,不许其变动,这是不合理的,也是在实际上做不到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又必定是处于某一确定的名分地位之中的。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如果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不能各安其名位,各尽其职责,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不会安宁的,也是不可能发展的。从这一角度讲,儒家的名教理论也还是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的。此外,还需说明一点的是,儒家名教理论也不是绝对排斥个人作用的。就其强调调动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性这一点来说,儒家比任何其他学派更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志力。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儒家名教是轻视个人利益,抑制个人意志自由发展的。

道家,尤其是庄子学派,认为个体的人高于社会的人。他们主张顺自然而因物性,也就是说应当由着个人的自然本性自由发展,而不应当以社会礼法等种种规范去干预和束缚个人的行为。而当他的向往在现实社会中行不通时,他就教人们以"齐物论"--相对主义的方法,从认识上去摆脱一切由于分别善恶、是非、利害等等而带来的种种纠葛和苦恼,然后借以获得主观精神上的自我满足。道家的自然理论,在重视个人性格和意志方面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他过分夸大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对立,想把个人从社会中脱离出来,则又显然走向了另一个片面。

玄学在理论上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玄学的开创人之一,汉魏的王弼认为,喜怒哀乐等是人人都具有的自然本性,即使是圣人也不能例外。社会的一切名教规范都应当是体现人的自然本性的,也只有以人的自然本性为根本,才能更好地发挥名教的社会作用。

以融合儒、道两家思想为基本特征的玄学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基本性格与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是治中国哲学或中国文化者不可不知的。

四、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当其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把它看成与当时人们所熟悉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东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随着本土人士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暴露出来了。接着,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表现为佛、道与佛、儒之间的矛盾冲突。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虽然也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但道教主张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而佛教则宣扬诸行无常、涅盘寂灭,这样两种根本相反的解脱观,自然是会发生冲突的。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 佛教与儒家的冲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义、出家制度明显有违于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等礼教。所以两家斗争的焦点,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道。而从理论方面讲,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

后来佛教为了在中国扎下根来,则进行了自觉的、主动的融合。东晋名僧僧肇,深通老庄和玄学,他的着作《肇论》,借老庄玄学的词语、风格来论说般若性空中观思想。在使用中国传统名词和文辞来表达佛教理论方面,达到了相当高妙的境地,深契忘言得意之旨。所以说,玄学对于佛教的影响是很深的,它在连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当然,反过来佛教对于玄学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两晋之际,玄学家以佛教义理为清谈之言助,已在在皆是,所以玄佛融合成为东晋玄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五、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生根和发展,对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

由于汉末道教的创立和发展,此后道家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了。道教是在杂糅原始宗教、神仙方术、民间信仰等基础上,附会以道家老子思想为理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后来又受到佛教的影响,仿效佛教的戒律仪轨、经典组织等,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起来。道教尊奉老子为其教主,以老、庄、文、列诸子的着作作为最根本的经典。所以,道教与道家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人们平时所称的儒、释、道中的道,一般都是含混的,并不严格限定它是专指道家还是道教。在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下,道教理论从广度上和深度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少道教着作在一些方面对道家思想有很多的丰富和发展,有的甚至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总之,所谓儒、释、道中的道,包括了道家和道教。

儒家思想理论在佛教的冲击和影响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佛教对儒家最主要的影响是在于它促使儒家对发展和建立形上理论的深入探讨。与佛教相比,原始儒家在理论上更注意于实践原则的探讨与确立,其中虽也有一些形上学的命题,但并没有着意去加以发挥。所以在形上理论方面,原始儒家甚至还不如道家。佛教传入后,它那丰富深奥的形上理论,给儒家以极大的冲击和刺激,一度还吸引了大批的优秀知识分子深入佛门,去探其奥秘。而且,确实也由此而涌现出一批积极探讨形上理论的儒家学者。

六、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在相互的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在保持各自的基本立场和特质的同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家的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融合精神。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文化一直延续着儒、释、道三家共存并进的格局。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绝大多数时期也都强调三教并用。所以,当人们随口而说: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时候,请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佛、道二家的文化,在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推荐第5篇:儒释道

苏轼思想中的儒释道哲学

【前言】

“儒释道”一词是为古代中国最早的世界文化视野范围观,滥觞于南梁,在元明清时期发扬,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的儒教,世界三道宗教之一的佛教和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演变创立的道教三教合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圈与印度文化圈的初次融合。而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处于一个儒释道三源慢慢走向融合的特殊时期。再加之苏轼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促就了苏轼诗词中独特的三种思想的韵味。研究苏轼人生中的儒释道哲学,不仅可以在个人层面上对这一家文豪的文风笔触有更深的理解,从大层面上更是对文化融合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中国推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启示。

【关键词】儒家 佛家 道家 苏轼 文化融合

【正文】

一、作为治世之具的儒家

儒家作为统治古代中国几千年的官方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意愿。所以儒家所代表的“用世”、“建功立业”或是“治身齐家平天下”的思想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苏轼也毫不例外。

苏轼出生于儒学浓厚的文学世家,父亲苏洵文风纵横恣肆,有汉唐之风,对苏轼从小寄予厚望,亲授史书,论古今成败,所以苏轼从小就有着高远的抱负。并且仁宗时代人才辈出,以范仲淹为代表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普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的以天下为己任,奋发自强的儒家用世的精神对苏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轼26岁便踏上仕途,一番豪言壮语“致君尧舜,此事何难2!”在参加科举考试时,所提出的仁政思想:“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人;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入与忍人。”苏轼的政治思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儒家“入世”精神。

以苏轼文学成就的最高的前后赤壁赋来看,《前赤壁赋》中有言:“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表面上像是一首求取美人的缠绵悱恻的情曲,其实言下之意是指美人就是苏轼想要报效的朝廷,宛转地表达出自己身怀大志,却不受朝廷重用的郁结。再如《后赤壁赋》中有写入睡的苏子梦中得见化作孤鹤的道士,在“不答”、“揖予”中表露了作者虽有着入世思想却在政治上屡屡失意,结尾一句南柯一梦“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更是将苏子的茫然和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苏轼的诗词中,带有这种思想的诗句并不少见,都深深浸透着儒家的“用世”思想。“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3虽有自慰、超脱之意,但是包含着浓浓的伤感与无奈,壮志未酬引发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迷茫,“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4都是心中仍然有着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的表现。

二、作为修身之术的道家 12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3 《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在年轻时就已拜读《庄子》,有言“喟然叹曰:‘吾昔又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5”特别是在苏轼被贬黄州之时,仕途受挫,生活落魄,满腔壮志无法宣泄于是向内寻求精神上的满足。这个时候的苏轼就天然地染上了老庄的“自然洒脱”的情怀。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6”体现了道家十足的寻仙访道的思想,“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从庄子的相对主义阐述了水月之间的变与不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8”隐隐透露出万物无尽,遗世独立的超然达观之念,正是庄老哲学中的无限宇宙体验人生观照自然之理。

“乌台诗案”使苏轼更加体会到了宦海沉浮,人生多舛,在追逐功名利禄之中丢失了自我,于是他在《临江仙·夜归林皋》中便抒发了这种感概:“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但是与其他文人墨客不同,他产生的强烈内心冲动是老庄带给他的返璞归真思想:“小舟从9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追求的是回归本真与天地同化,从大自然中寻回失落的自我。这种寻找自我的强烈愿望表达了苏轼诗词中老庄思想的融入。苏轼接受了消极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没有彻底地否定人生,彻底“避世”。他将老庄哲学与儒学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他练就了旷达超脱、玲珑圆通、进退自如的超然心境与人生大智慧,超脱了世俗的功名利禄穷达成败到达了人生的更高境界。正如他著名的一诗中有言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10一诗读起来直教人畅快淋漓,“风雨”也好,“斜阳”也罢,不过都是人生的“也不风雨也无晴”。如此超脱,如此顿悟,仿若酒醉又仿若独醒,正是忧乐两忘的老庄大境界。

三、作为安身之法的佛家

苏轼在贬居黄州之时,曾经写过:“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为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11他不仅研习佛理,更是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到城南精舍安南寺,“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最够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饰然,无所附丽。”12

在他给朋友毕仲举的信中曾经以龙肉与猪肉作比,“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13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学佛更是在于将佛中玄妙归于使用,从而应用于现世之况,而不是沉溺于超然玄讳的佛理、出生死超三乘作佛。苏轼潜心佛学的目的正是“期于静而达”,即一种对人生有豁然洞达的认识和一种不萦于外物的独立宁静的心境。

佛家中讲究静达圆通,不外乎是强调在一切变故前都要保持着平常心,于是苏轼在这种佛理中汲取安慰自身的力量,将仕途生活上的种种不幸都视作万物流转中的短暂现象,是对佛心的次次磨练,对它们始终保持着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三教通融的哲学思维

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有说道,读《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胜读 56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宋】苏辙

《前赤壁赋》 7 《前赤壁赋》 8 《前赤壁赋》 9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0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11 《乌台诗案》 12 《安国寺记》 13 《答毕仲举书》 南华一部。”14而这两赋也最能体现苏轼诗词中儒释道三教融合贯通的思想,苏轼清楚地明白在政治上退避是有可能的,但是对社会的退隐是不可能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终是一缕美好的幻想,是极端理想主义“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的妄想。他将儒释道三者融合互补,有吸收也有批判,从儒学中他获得了继续政治奋斗的动力与勇气,在佛道死啊相中,他找到了立身修行的心灵解脱,展现了他高妙的处世之道。

一方面,苏轼对现世还是有所希冀与希望,蕴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他还是极想在仕途上有一番大作为,然而另一方面,他的人生志愿并未能得到实现,所以他研习佛老思想,并不是消极的避世思想,也不是精神的幻灭,而是从中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构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境界。“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15。”人生种种,荣辱、功名、利禄、穷达、得失、忧喜不过是枷锁与羁绊,静与达可以将他从这种沉重的俗世牵扯中解放出来。

这种儒释道融合的精神体现在了他的文学创作中,他的诗词,并不简单是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道法自然”、佛禅的大境界超脱,而是三种兼而有之,不是腐儒、玄道或是虚佛,他智慧地选择了其中精妙的部分构建了他自己的人生境界,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

总而言之,苏轼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甚至于生活之趣都来自于儒家;然而他的思维方式与处世之道,更来自于佛老两家。他以儒家治世,以道家修身,以佛家安身,开放兼容,融合互汇,创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博大的思想文学体系,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也是中华文化圈不断慢慢相触印度文化的一次鉴证,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思想文化世界性融合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苏轼文选》【宋】苏轼 上海古籍出版社 2.《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 上海古籍出版社 3.《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翟晴 4.《论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阮延俊 5.《关于儒释道三教融合之管见》徐建勇

6.《苏轼研究——王水照苏轼研究四种》王水照 中华书局

7.“中国苏轼研究学会”http://www.daodoc.com/ebook/3f8028ca04a1b0717fd5dda4?fr=aladdin&key=%E5%8F%A4%E6%96%87%E8%A7%82%E6%AD%A2 15 《答毕仲书举》

推荐第6篇:儒勒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著名作品。 《墨西哥的幽灵》讲的是1825年10月18日,一艘精心制作的西班牙军舰“亚洲号”和另外一艘装着八尊大炮的双桅横帆船“康斯坦齐亚号”在格让岛解缆起航了。格让岛属于马里亚那群岛的一部分。

船上的水手吃得很差,工资也不高。在驶往西班牙的六个月的航程中,他们极其疲惫,正秘密地策划一次哗变。与“亚洲号”上的水手比起来,“康斯坦齐亚号”上的水手天生更顽固怪僻。指挥者是船长唐·奥特华。此人是一个胜人一筹的硬汉子,一向不肯轻易在别人面前认输,不过这艘船的航程却由于多次受到阻碍而行进很慢。显而易见,有人在成心搞鬼。与此同时,由唐·罗克指挥的“亚洲号”也只能驶进港口……

《离奇的小岛》为避免自己的财产被强占,埃及富翁卡米尔克总督将价值一亿法郎的钻石珠宝,秘密埋藏在一个无名小岛上。小岛的纬度,按照卡米尔克的遗嘱,给了他的救命恩人——昂蒂费尔师傅的父亲,昂蒂费尔师傅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一纬度。为了获得小岛的经度,必须找到卡米尔克遗嘱上提到的另外几个人:公证人勃·奥马尔,银行家赞布哥及苏格兰教士蒂尔考麦勒。每找到一个人,都得去寻找一个新的小岛,因此,昂蒂费尔师傅在好友吉尔达·特雷高曼和侄子朱埃勒的陪同下,历经艰难,几乎周游了整个世界。最终得到的只有一道模糊不清的几何题。青年船长朱埃勒与妻子爱诺卡特在偶然中解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然而他们到了答案指定的位置,却发现这个小岛也象崛起时那样已奇迹般消逝了。

《气球上的星期五》19世纪上半叶,许多探险家、地理学家、旅行家虽然对非洲进行了艰难而卓绝的探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地图,却始终无法探明东经14°与33°之间的非洲地区;此时,英国旅行家弗格森博士决定核实前人探险的成果,对非洲这个地区进行考察。虽然遭到众人的怀疑,他还是伙同他的朋友肯尼迪和他的仆人乔从非洲的桑给巴尔出发,乘坐他自行设计的氢气球,向北一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到达了法国驻塞内加尔河的属地,从而完成了前人未竟的事业,打破了众人的猜测和疑惑。

书中对非洲大陆的风景描写十分生动细腻,高山大海、沼泽洼地、沙漠河流,还有火山等热带地貌在小说中全部都有所涉及;猴面包树、无花果树、金合欢树、罗望子树等热带植物真是千奇百怪;大象、河马、鳄鱼、秃鹫、豹子、鬣狗等热带动物应有尽有,还有与野人、猴子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些都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产生去非洲冒险旅行的冲动。 氢气球是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即使对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它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而书中主人公早在19世纪上半叶已经想到了用它来当做探险的工具,更有趣的是,作者连气球的复杂结构也通过主人公详细地介绍给了读者,可见该书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新奇的交通工具加上美丽的风景增添了该书的趣味性。

书中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关怀:三位旅行家曾经不顾生命危险救了一位法国传教士;当气球快要坠入乍得湖的时候,为了让气球再次升起来,乔奋不顾身地跳入湖中,挽救了两位同伴的性命;而当乔在撒哈拉大沙漠逃命的时候,肯尼迪的一枪也将乔从野蛮民族那里挽救了回来。这种互爱互助的精神在当今个性张扬的时代是非常值得我们珍惜和发扬的。

《机器岛》是凡尔纳的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同时又是一幅 描写“美国生活方式”的讽刺画。

美国资本家异想天开地用钢铁造了一座长七公里宽五公里的流动岛,作为他们的休养地。这座岛的两侧装有强大的推进机器,可以在大洋中漫游。岛的中央有一座电气化科学化城市,住在这个城市里的除了一些服务性的人员以外,都是吃年金的富翁,他们一开口就是“百万”,因此这座城也叫做“亿兆城”。这些富翁在这里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追求着极度豪华的享受,甚至连报纸都是一种印上巧克力字迹的薄饼,看过以后就当早点吃了。总之,这里是阔人的天堂。然而,好景不常,资本家内部不断尖锐化的矛盾却成了这座岛毁灭的根源。有一天,这岛上最有势力的两个资本家集团由于争权夺势,最后决裂了。他们各自占有一架机器,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开,这座人造岛在强大的拉力下终于被扯成了碎块,沉到了海底的深处。

《西游记》的作者是__吴承恩_,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全书通过神话的形式,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共100回,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大闹天宫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定海神针,又唤_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_。

猪八戒又叫_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天蓬元帅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_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净坛使者_。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_、筋斗云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如意金箍棒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后受_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_孙行者。

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_孙悟空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_。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1、三打_白骨精

2、大闹_天宫_孙悟空不做“弼马温”,奋起金箍棒,打出南天门,又偷蟠,盗御酒,窃仙丹,败天兵,一反再反,“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真“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

孙悟空在“强者为尊”的思想指导下,自称“齐天大圣”,并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定要玉帝让出天宫宝座。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被唐僧救出。其中最精彩的打斗场面是他与二郎神的斗法:孙悟空变麻雀,二郎神变老鹰;孙悟空变大鹚老,二郎神变大海鹤;孙悟空变成 鱼,二郎神变鱼鹰……

3、真假美猴王(假猴子是一只六耳猕猴变成的,后被如来识破,被孙悟空打死)

4、三借芭蕉扇。(正是因为孙悟空联合观音菩萨收了红孩儿为善财童子,才会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因为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怀恨在心。)

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的父亲

牛魔王

曾与孙悟空结为弟兄。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1)_猪八戒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_猪八戒_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3)_孙悟空__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借芭蕉扇采用了(假冒牛魔王)方法,但是没有成功。

推荐第7篇:小灵童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汇报

小灵童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汇报

根据教育局和中心校的工作安排,我园组织保教主任和保育员、后勤人员,对我幼儿园、食堂、专用教室等的消防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组织,

长:薛侠 副组长:许建国 成员:张亚妮、蒙璇

组长全面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副组长负责消防设备的采购、检查、各系统电路工作。园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健全,有事故应急预案,逐级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对我园重点部位进行消防等安全检查,并作好记载,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

2、我园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安全通畅,消防器材经常检查,灭火机干粉定期更换,经常检查维修。室内外电线都按规范安装,无线头裸露现象。各专用教室和食堂都配有漏电保护装置。学校有避雷装置。所有消防设备设施都处于完好状态。

3、2013年12月23日,我园组织全体老师参加学校消防知识问答、灭火机灭火演练、组织幼儿逃生演练等,全体老师通过演练掌握了灭火和组织幼儿撤离的全过程。

4、我们还通过晨周会,对我园进行安全用电、用火知识的教育。

小灵童幼儿园

2013年12月24日

推荐第8篇:《六小灵童》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上一学期过去了,现将《六小灵童》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六小灵童》班经过调整,包括学校

四、五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仍有六十多学生,年级跨度小了,思想成熟多了,要求也高了,好多

四、五年级学生是“慕名”而来,对所学内容没兴趣,马上就去别的班了。教学依旧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取,教学压力仍然很大。教学工作仍在探索之中。

制定教学内容仍然是我冥思苦想的重点,我考虑到,教学内容要让

四、五年级学生能感兴趣,还能参与进来,一定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探究技能,涉猎多个方面,继续探究学生的兴趣所在。所以在寒假时就开始了准备。我先考虑了获奖学生的作品,确定了其中的三个内容备选,如《彩色生日蜡烛》、《会发光的笔》和《探险食人蟒》等。继续参考《少年发明与创造》、《科学课》、《少年万事通》等杂志上的一些内容,选取了个别经典的内容,整合网络上自己感觉好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想参与科学探究,但苦于没有研究问题,往往知难而退,带领学生挖掘校内的课程资源要占用了一到二课时。平时把自己的观察思考所得随时告诉学生学生也很非常高兴。解诀学生平时的难题,占用很多时间,教给学生及时与我联系的方法,用几课时,如发送邮件等巩固了学生的兴趣。更多教师xiexiebang.com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比较顺利。学生感兴趣,来六小灵童班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学校出面干涉,有的班人越来越少。我继续向学生就教学内容不露声色地做调查。

这一学期,比较成功的课有这么几节:《如何接发邮件》、《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使用灭口器的方法》、《科学故事》等。我利用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活动的时机,临时插入了《使用灭口器的方法》一课,学生学得很开心。

这一学期,我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用好博客,我把获奖学生照的相片全放在了上面,评选的校级科技小明星的相片也发上去了。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我可以借助博客和学生沟通,利用手机和学生联系。拉近了学生与我的距离。

由于《少年发明与创造》的邮箱不好用,我组织学生为《少年发明与创造》投的稿比较少,现在还有十来篇稿件没有发送。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与上学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时候,如“五一”前后,我代表学校参加保定教育学会组织的数学评优课,耽误了好几周的时间。虽然当评委在教学评价方面收获颇丰,但看到学生们失望的眼神,也有些失落。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端午节、高中会考等原因,耽误了四节课(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上校本课),一周才一节呀。教给学生如何发送邮件,由于多媒体教室的网络时续时断,接连上了三节课也没有上成。最后只好让学生去请教微机老师或家长。

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得到了部分家长的支持,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相信今后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好,力争让我们的学校在众多的荣誉中,再得到一个科技校园的称号。让我们的六小灵童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力。

推荐第9篇:小灵童幼儿园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广德县小灵童幼儿园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刻,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缺失为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园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我园每学期召开(联系)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园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甲方,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幼儿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幼儿习惯养成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班级活动、园内大型活动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班级、幼儿园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推荐第10篇:儒释道合流

儒释道三合流

儒释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三种诞生于同一个时代的思想,经过近两千年的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儒释道三教从三个方面满足了中华文化或者中国人生活三个方面的要求,发挥了各自不可替代的特殊功用。儒家思想提供了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家思想提供了中国人思维的哲学方法,释家思想提供了对中国人的宗教关怀。

儒家思想是基于伦理学沃土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在于规范人在家庭社会中的伦理角色,以达到整饬社会的目的。儒家思想极其重视以家庭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并将其作为讨论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夫妻父子君臣,这是纲,其它的都是目,纲举才能目张,社会要稳定就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并且将这种伦理观点推而广之,演化为社会政治理论,由人的“仁”而推演出政治的

《老子》五千言是与《论语》一样伟大的著作。老子是和孔子同等的思想巨人。在道家思想中,寻找宇宙万物的最高准则,成为研究的对象,老子勉强把这种最高准则称为“道”,并且对“道”的特性进行了描述。道家所阐述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充满了思辩哲学的魅力。中国自古以来形式逻辑并不发达,但辨证法却很早就非常成熟。中国人的生活带有深深的道家思想的烙印,包括我们的中医中药、住宅风水。

但是道家和儒家一样,似乎对人的灵魂,对于人的生前死后,似乎并不关心,他们采取了一种“怪力乱神子所不语,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态度。未能知人焉能知鬼?对于那些虚无飘渺的世界,他们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但是人一出生,痛苦和烦恼就是伴随而来的。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够避免。人到底有没有灵魂?

人死了,肉体消失了,灵魂到哪里去?人还会有来生吗?怎么才能消除人的种种精神痛苦?这是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佛教思想则给予了中国人这种宗教关怀。释尊花了五十年来为世人说法,就是为了了断生死大事,让人弃恶从善、离苦得乐。在佛法指引下,死亡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今生为善,来生就很值得期待。

儒释道三教正是从道德、哲学和宗教三个层面满足了中国人精神世界得要求,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第11篇:儒释道论文

儒释道小论文

儒释道是儒、佛、道三家的思想集萃。这是一个广阔的名词,广阔到集纳了我们千年古国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的精粹。这个名词所蕴含的深意和创建它们的经典人物的生平事迹,也远远不能由我们学习的几节课时间来阐述。

似乎儒学是胜出者,毕竟我们对儒学的熟悉程度也远远超出了其余两派。而自孔子创立推广以来,儒学在中国几乎就没有失去过思想主流的地位,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幼童还是在田地里耕作的老农,谁都能淡然的吐出几句孔子的名篇。课堂上,老师对孔子的生平做了详尽的讲评,他身世的传奇,他官场的失意,他一生的跌宕起伏„„而关于孔子最后退隐的选择,老师让我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实背井离乡也好,退隐官场也罢,我想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自己的选择也是做了足够的思考,作为后人的我们并没有太多资格去评头论足,伟人的每一步影响都是深远的,结果也是无法预料的,谁也没法为他提供最好的路线。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也侧面说明孔子的一生都只是为追奉真理,只要他的思想得以传播,对于离乡,对于官场,我想他多半也是淡然了。

又有人说,孔子由于时代背景与封建思想的约束,儒学的道理已经无法与当今时代趋步了,很多道理也只能听一听,事实上已经失去了价值了。可是,一个人穷尽其一生思考出的道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守着这方水土延绵传承了千年,怎能说失去了时代的价值了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道理至今依旧在我们的课本上,熏陶着我们这一代一代。历经千年而不灭的就是真理,而真理本身就有着无法估量的而价值。

其实对于孔子,也许他一生未尽如愿,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培养好自己国家的子民,甚至暮年还被迫离开故土,远赴他乡。但这些也促使他的思想得以传播的更远。无论如何,这样的一种思想文化被我们这个有着亿万人民的民族吸收融入了骨髓和灵魂,并继承传播了千年,我想,这就是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功了吧。

第12篇:儒释道影响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

美学是人的美学, 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从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简洁地说,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之前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中国美学则主要体现在儒释道文化的审美上,而三家思想即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释、道三家,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儒家最高称圣,佛家最高称佛,道家最高称仙。圣、佛、仙皆由人成。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儒、释、道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儒、释、道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家学说分别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先秦开阔,后世得意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学术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本主义精神,其基础是对于心性的体认。儒学的人性论、人生论、修养论、工夫论等都以心性为依据,心既是能思能知的器官,又是人身的主宰和万物的根据,性是天赋的,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本性。孔子无心性对偶范畴,而只论及“性相近也”,却没有展开。孟子和荀子把性打开,与心相联系,但两人有异。孟子以心为主体道德意识、情感,荀子以心为认知功能和情感意志;孟子以性为内在的仁义道德理性,荀子则与孟子所批判的告子“生之谓性”相近,而发展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所以然”即生的追根究底的原因或根据。荀子心性的理蕴,在于心对性起选择作用,人的恶、喜、好、怒、哀、乐的情感则是性的流出,而心对性之情的选择,则蕴含着价值判断。《中庸》心性论在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时,逐渐从主体中走出来,走向形而上学道德论;董仲舒则试图和合两者,把性提升为仁义道德理性,又把性与政治教化相联系。 儒家美学基本特征同时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点:以氏族血缘传统为根基,追求美善统一境界,体现美学与伦理学的一体化。从孔子直到宋明理学,儒家美学有其完整的逻辑发展过程。儒家美学的思想学说,有其保守的方面,常常过分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而忽视艺术的独立特性,重善轻美,重“理”轻“文”。然而,儒家美学也有刚健、进取的一面,对中国艺术和人生有巨大影响。中国艺术理论中的 “明道说”、、“中和之美说”以及“文”以载道说”等,都直接是儒家美学的体现或从根本上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基本上都具有美善统一的风格。中国文人历来在为人处世上追求一种“儒学风范”,这是儒家美学对人格美理想的又一影响。华夏民族的文化风采,更有着儒家美学的深刻印记。

一种宗教学说

具体的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了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佛教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佛教传入中国后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即禅宗。它认为“一切皆由心生”,强调心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个性是心灵感受的唯一实在性。

对于国人而言,不论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对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为大众所知;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著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等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然而,佛教的内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仅是如此。佛教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建筑、舞蹈、绘画和音乐等艺术领域。

先秦原创的固有宗教

距今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思想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为教主。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它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从审美理想的角度说,道教的宗教理想和宗教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富于民族特点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它甚至更多地保持了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原生态形式。比如,尚“朴素”的美学爱好,尊“神仙”的美学境界,求“虚静”的审美心态,崇“逍遥”的美学风度,“文非余事”的尚文艺术美观点,“今必胜古”的文艺美学发展论。另外,道教美学思想十分强调生命之美,也强调此岸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道教美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和思想变化中,浸透了中华民族伦理主义传统、,强调着人与人关系和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伦理原则。因此,道教美学思想中出现将“至善”等于“至美”的观点,出现将“善”、“忠”、“孝”、“仁”、“慈”、“爱”等世俗化伦理标准等同于道教“宗教的”审美判断标准的观点。 综上所述, 儒家美学偏重个性与社会的和谐,禅宗美学偏重个体与自我的统一,道教美学偏重个体与自然的融合。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了今天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儒释道“为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挖掘我们自己的美学思想以及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文学院09级13班

徐一峰

2011年11月1日

第13篇:《一代儒宗

《一代儒宗---钱穆传》读后感

钱穆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古来大伟人,其身虽死,其骨虽朽,其魂气当已散失於天壤之间,不再能搏聚凝结,《一代儒宗---钱穆传》读后感。然其生前之志气德行、事业文章,依然在此世间发莫大之作用。则其人虽死如未死,其魂虽散如未散,故亦谓之神。”这段话出自钱穆,当然拿来评价他也是很恰当的,此书是一位专门研究钱穆先生的博士所作,与一般传记比起来,此书更像是学术论文,大量引用钱穆先生的作品,其中有几段让我们非常受益,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1、比如钱穆关于文明与文化的论述。“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读后感《《一代儒宗---钱穆传》读后感》。 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文化可以产出文明来,文明却不一定能产出文化来”也就是说,中国能够学习的只是西方偏向外在的,物质层面的“文明”,而无法学习西方的文化。

2、钱穆对自己的学生鼓励和对他们的自信,他对严耕望说:“你将来必然要成名,只是时间问题,希望你成名后,要自己把持得住,不要失去重心;如能埋头苦读,迟些成名最好!”这是何等一种自信!还有一点钱穆特别讲究读书的方法,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触,他仿效古人刚日诵经,柔日读史之道,早晨读经、子,晚上读史,午间读闲书,课余时间则阅览杂书。他还遵照曾国藩倡导的读书,必须通读全书的方法,戒除自己随意翻阅的坏毛病,读完一书,再读他书等等。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当然要用很大的篇幅来记录,钱穆先生的事迹,我不愿重述一遍,那还不如自己再重读一遍更好,我只愿写己比较有感触的几个小点。我觉得钱穆先生就像一个书虫,在中国的经子史集中,翻来覆去,窥见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第14篇:温儒敏

温儒敏:《关于学习新课标的若干问题》来源:语文建设 2012年4期

1课标的功能是什么? 2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3如何看待前一段课改以及课标实施的效果? 4课标修订怎样面对这些年的争议? 5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核心概念? 6新课标还有哪些亮点?

7和实验稿比较,哪些变动值得注意? 8新课标对教材有什么要求? 9课标是“可爱而不可行”的吗

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今年9月就要实施。请问2011年版课标出能?

答:课标实验稿早在2001年研制成稿,随后在全国多个省、市、区实验,多种按照课标编写的实验教材007年4月开始,教育部组成课标修订组,着手修订课标。修订组先对29个省、市、区的课改情况进行大面积然后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反复调研、学习、修改,数易其稿,最终形成定稿。2011年版课程标准经过十年课改并非少数专家的产品,也不是一般的论著,而是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学习时要调整心态,认真钻研,考虑如何

课程标准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教材编写、教学学校进行教学的检查评估,就要以课标为依据,不能另立标准。中考、高考情况如何,升学率多少,都不应当课标是有一定的政策约束力的。对老师来说,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能就更加重要,它代表正面的力量,对不良倾向起着抑制、抵挡的作用,引导教学往健康的方向走。

课标实施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的枢纽。课标提出了_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十年年课改中,我们进是紧密联系的。学习2011年版课标,也是为了深入课改。

有的老师阅读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觉得课标不太“解渴”。因为课标毕竟和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不同,它是指导性文件,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作很虚”的,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课标不完全“务虚”,即使是所提出的那些新的理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框架、习,掌握国家对课程教学设定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这些标准具体体现到各个学段,我们的任务就是实现这具体方法。教无定法,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不同,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作创造性的发挥。课标不是一教学中大胆创造。

课标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国家标准,如果学校条件好,稍微超越一点,无可厚非,但着,应当努力达到课标的要求。全国的教育不均衡,学校情况不一样,但在这些基本标准和要求上,应当都能 问: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与课改推进紧密联系的,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老师们更新观念、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契机,也为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提供了动力。请问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看待前一段课改以及课标实验稿实施的效果?

答:对2011年版课标的颁布,有些老师可能不是那么期盼,也不见得多有兴趣。大家对课标实验稿也有所接触,但现实状况是,课标的实施好像很难,很多学校的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大多数人并不否认改革的必要,但要真正推进新课程,从自己做起,又感到非常艰难,从小学到高中,越往上走,难度就越大。课改十年了,一些地区和学校我行我素,仍是老一套。最让人揪心的是学生的学业负担减不下来,甚至比十年前加重了。课改在竭力反对竞技式教育,可是“竞技”在不断加重与提前,提前到小学、学前班,甚至“胎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成为集体无意识了。一方面是对现下应试教育强烈不满,另—方面又都不敢轻易放弃应试教育。道理上赞同新课程,实际上却又紧张、担心,结果就形成巨大的社会障碍,大家都很无奈。当然,课改以来也有另一种趋向,就是把课标片面理解为颠覆性的东西,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与声势。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花架子”并不可能提升教学质量,反而把新课程的“名声”给败坏了。

课标实验稿的实施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十年课改真的很艰难,可以用四个字说明:举步维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课改与课标本身有问题吗?不是。这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但社会财富分配差距拉大,竞争加剧,社会心理紧张。最近十多年大学扩招,本来可以让更多青年上大学,可是竞争反而加剧,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所以,课改提出的那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种非常紧张的社会心理面前,被虚化了,很多人认为课改的理念不错,可是在当下难以实施。我们的确应当正视这种现实,看到课标实施和课改推行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但也要看到,老百姓对现行的教育状况是很不满的,他们希望改革,所以课改还是有巨大的潜在动力,势在必行,但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只能从长计议,适当调整步伐,坚持下去。

在“举步维艰”的同时,应当有信心,给自己打打气。课改还是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像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这些观念过去也提过,但课标的实施和课改推行,从理论到实践集中强化提倡,使之得到普遍的社会认同。课改激活了对于某些教育根本问题的认识,社会对教育必须改革有了更多的关注与共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一大收获。这次课标修订,经过大面积的调查,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注意把课改中实施并逐步得到认可的那些新的理念和做法,坚持下来,体现出来。经过四年时间修订的2011年版课标,比实验稿更完整、更科学,也更有可行性。学习2011年版课标,应当总结十年课改的得失,树起更大的信心,更稳妥有力地前行。

问:语文是一门主课,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到底应当学什么,怎样教,又怎样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围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比如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知识、三维目标等,2011年版课标

答:这次课标修订,当然注意到各种争议,吸纳了那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但更主要的工作,是针对长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这次修订,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一问题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课程性质,2011年版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曾经引起一些讨论。2011年版课标坚持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和谐地

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也是有些争论的。现在老师们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追求系统性。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内容扩充了,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因为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课程标准显得烦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

还有,就是“三个维度”问题。过去,语文课程基本目标曾经是“语文知识”,后来则突出“语文能力”,关注点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为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语文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2011年版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全部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要特别注重引导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在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 问:该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核心概念?

答:“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童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仅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要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掣戴帽,而是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一种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有人对“语文素养”的提法可能不太认同,认为还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比较清晰,认为提“语文素养”忽视了“双基”。其实,“语文素养”包括了“双基”。仅提“双基”还不够,而且“双基”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构。因此,“语文素养”是在“双基”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包括了对“双基”的重构。

“训练”也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课标倡导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所以不再把“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和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但这不等于排斥训练,语文学习肯定还是要有必要的训练的。在课标的表述中,“训练”往往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一养成”的课程模型中,这个词没有频繁出现。

老师们阅读课标,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和新的提法,它们包含新的教育理念,应当作为学习的要点。这里略举几种: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三是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五是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问:2011年版课标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亮点?

答:这次修订光是文字修改就有200多处,很多是吸纳大家的意见,让表述更准确、清晰。大家学习201注的是那些亮点。这里略说几处:

一是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要求会认1600~1800宇,会写800~1000字。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1600,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的做法。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作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个“构形简单的字。这些字应当作为—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过去对中小学的各个学段应该识、写多少字和哪些字,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字的问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两个字表,尝试在这方面给出明确的建议。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的问题,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规定。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安

三是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这些话对当前某些教学倾向是有针对性的。

2011年版课标还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来语文教学都习惯于围绕本学科的知识点展开,如默写词语解释,讲解“语修逻文”知识点,分析中心思想、段落生记住了许多“知识点”,做了大量的题,可是书没有读多少,积累不足,语感不强,语文水平终究得不到提高。1年版课标特别写上这样两句:“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对于课外阅读量有具体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2011年版课标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九年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小学到初中,共136篇,其中小学75篇,初中61篇。有人认为这个量大了一些。其实九年背诵这个量,是适

与读书有关的是学生的“语文生活”,包括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他和阅读习惯的形成。课标提倡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那肯定会加倍引发学生学教育是扼杀兴趣的,学生除了课本和教辅,再没有兴趣读书。这是可悲的。语文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如果能从培养一种完善的生改革就可能获得新的高度和力度。

四是写作教学。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将-二年级定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

有人认为,因为中考、高考还是指挥棒,课标这些要求虽好,难于实施。例如让学生扩大阅读面,作文“不虑:如果连课标都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倡健康的教学理念,那还有什么希望?课标作为国家的标准树立起来,就是套改革,指挥棒也可以往健康的方向指挥。比如中考和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都想办法抑制“假话、空话、套话”问:与实验稿比较,2011年版课标有哪些变动值得老师们注意?

答:这次修订,还有一些变动值得注意: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这次适当降低了;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烦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作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的偏差,课标也有意提示纠偏。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及“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等等,就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希望在语文教育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能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提出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儿童天性,使之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三个基础”也是新的提法,对语文课性质与教学总体目标有简练到位的表述。

问:这些年实施“一纲多本”,出版了多种语文教材。2011版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编写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习兴趣,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典范性,还要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等等。该怎样理解这些

答:这些提法都是有现实所指的。现在的教材普遍不够重视教学梯度,有些教材很“说教”,都应当改一改。赶着编的,研究不够,一味求新,比较仓促,也比较粗一些。2011年版课标公布之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科课标改动多少,就补充多少,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总结一下使用情况。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选文还生也有兴趣,但经典性显然不够,或者不太适合教学,不一定选。经典性非常重要,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养对文化的尊严感。有些传统的选文,虽然经典,可是不太适合中学生学习,也不一定要选。

还有,教材的结构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各个单元要重点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也要注意由浅入深,出的教材都往人文素质教育靠拢了,有的靠拢但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规律;有的就可能走得过远,把语文的含学规律。篇幅要控制一下,内容过多,课时有限,很多老师还习惯固守着教材,不敢有一点儿遗漏,这就使得生的空间,多一点弹性。在2011年版课标指导下,教材编写还是要守正创新,既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吸收中外毕竟还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以及一线老师如何使用。现行的教材大多是实验教材,是为目前正在开展的课程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去总结。那种动不动把现下的教材视为“垃圾”,甚至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决问题,还可能制造混乱。这几年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论一轮又一轮,最后沉淀下来的东西好像不多。 问:一些老师接触课标之后,认为很多理念都是好的,但在高考、中考仍然是指挥棒的情况下,“好东西”都很难实施,课标是“可爱而不可行”。您觉得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答:老师的担心有一定根据。十年课改,的确阻力很大,有的进展不明显,甚至倒退了。很多老师明明知道应试教育那一套不合理,摧残学生,但面对现实,特别是高考、中考这个巨大的现实,又无可奈何,不敢也不能放手去实施课标的理念与方法。合理的不能做,不合理的逼你做,老师们陷于人格分裂的痛苦之中。但我们不应当丧失信念与信心,要看到,虽然教育界乱象丛生,应试教育仍然大有市场,但起码有一点很明确,整个社会都已经对这种状况强烈不满,渴求改革的呼声是空前的。课标的颁布与课改的实行,不是“拍脑袋”,是有巨大的现实基础的,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对课标与课改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极少人会反对其宗旨与大方向。课标是“向善”的,我们应当支持,要有信心。十年课改尽管成效不大,但已经让全社会形成改革的共识,而且把教育界的困扰和矛盾激活。

教育状况的根本改革需要整个社会配合,从体制上改。这种改革成本很大,需要较长时间解决,应试教育一时是很难消除的。对此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但也不必把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全都归咎于体制,自己可以着手改革的空间是大的。每个老师都最好问问自己,如果一时间体制未改,大局未动,我们是否就随波逐流或束手待毙,面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曾在一些场合说过,不要抱怨,不能等待,还是承认现实,着眼长远,从我做起,点滴做起,对不合理的教学行为,能改一点是一点。如果是有水平的老师,应当可以做到既让自己的学生考试考得好,又不至于把他们的脑子搞死。这需要一些平衡,平衡也是改革、是前进。没有必要认为课标与课改都是“可爱而不可行”的。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理想的事业,我们还是认真学习课标精神,积极支持课改,把那些“可爱”的东西逐步转化为教学行为吧。

问:一些老师接触课标之后,认为很多理念都是好的,但在高考、中考仍然是指挥棒的情况下,“好东西”都很难实施,课标是“可爱而不可行”。您觉得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答:老师的担心有一定根据。十年课改,的确阻力很大,有的进展不明显,甚至倒退了。很多老师明明知道应试教育那一套不合理,摧残学生,但面对现实,特别是高考、中考这个巨大的现实,又无可奈何,不敢也不能放手去实施课标的理念与方法。合理的不能做,不合理的逼你做,老师们陷于人格分裂的痛苦之中。但我们不应当丧失信念与信心,要看到,虽然教育界乱象丛生,应试教育仍然大有市场,但起码有一点很明确,整个社会都已经对这种状况强烈不满,渴求改革的呼声是空前的。课标的颁布与课改的实行,不是“拍脑袋”,是有巨大的现实基础的,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对课标与课改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极少人会反对其宗旨与大方向。课标是“向善”的,我们应当支持,要有信心。十年课改尽管成效不大,但已经让全社会形成改革的共识,而且把教育界的困扰和矛盾激活。

教育状况的根本改革需要整个社会配合,从体制上改。这种改革成本很大,需要较长时间解决,应试教育一时是很难消除的。对此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但也不必把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全都归咎于体制,自己可以着手改革的空间是大的。每个老师都最好问问自己,如果一时间体制未改,大局未动,我们是否就随波逐流或束手待毙,面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曾在一些场合说过,不要抱怨,不能等待,还是承认现实,着眼长远,从我做起,点滴做起,对不合理的教学行为,能改一点是一点。如果是有水平的老师,应当可以做到既让自己的学生考试考得好,又不至于把他们的脑子搞死。这需要一些平衡,平衡也是改革、是前进。没有必要认为课标与课改都是“可爱而不可行”的。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理想的事业,我们还是认真学习课标精神,积极支持课改,把那些“可爱”的东西逐步转化为教学行为吧。

第15篇:儒释道有感

浅谈《儒释道》

一直觉得这样的命题太大了,以自己的格局写这样的随笔,说这样的大话有点不合适,总觉得是前辈的不尊敬,童言无忌吧,莫怪莫怪!!!只当取乐就好,莫要当真。

说到这些不免我又要愤青一下了,其实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有能力有德行的大哲人一般都是述而不作的,比如老子,比如孔子,再比如释迦摩尼。道德经据说是老子化胡,西出函谷关时路遇尹喜,尹喜见老子虽然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紫气头上飘,朝霞身后照,如此背景画面中的老子,沉静如水,清气扑面,仿若神仙一般。尹喜大喜!他知道当今世上的智者来了!他要留住老子,让他教授自己学问。但他到了老子跟前,却一时说不出话来。那老子,笑眯眯地看着他,自然如风,沉静如水,他顿觉得自己的这团躁气,遇到老子这股清气,悬殊太大,不觉自惭形秽。《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当然道德经是不是尹喜逼着写的就不得而知了,野史嘛,没有文字记录没有文物记载。

释迦摩尼是释迦族部落出身的王子三十五岁菩提树下感悟佛法成就无上菩提,八十岁入涅槃,四十年传播佛法,普度众生。(佛把人分为几等,佛是最高级的,下面是菩萨,罗汉,罗汉分缘觉罗汉和声闻罗汉,缘觉罗汉就是因缘际会成文罗汉,声闻罗汉就是听佛讲法成为罗汉然后夜叉畜生恶鬼最后是地狱,所以佛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畜生恶鬼地狱三苦)所以说释迦摩尼的著作基本上也是后人记录其生前的言行,不是他自己写的。论语那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死后整理的,不是孔子自己写的。所以说像这些圣人,他们不是自己写书,是他们不能写吗?非也,是不敢写!老子也曾说过,一曰慈二月捡三月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说现在的一些动不动就出书,写篇文章动不动就发表的人我们真应该反省一下,俗话说阴谋不可外泄阳谋不可内藏。动不动有点成就就急不可耐的像让人家知道并不是什么好事。

言归正传,我简单的报告一下神马事儒释道,贻笑大方哈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角原来是一家

如果把道家比喻成莲藕的话,佛家就是莲花,儒家就是荷叶

道家跟道教是有区别的,道教我们暂且不说。道家的始祖是老子,不是传说,确有其人。道家主张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小国寡民。他们认为万物生育于有,有生于无。所以无才是最大的,城中有三大,道大天大人大。

“他们”主张宇宙是一个循环的,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你对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了解的越多,说明这个世界越接近灭亡,就像人生一样,你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说明你还是一个孩子,那你离命运的结束还有大把的时间,当你逐渐的长大,逐渐的熟悉这个环境,逐渐的理解人生,理解世界,理解自己,那说明你里死亡也是越来越近了。

所以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许有人会问,这既然只是一个过程,那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当然肯定不是钱。可是现在有多少人是被钱累死的呢)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场游戏一场梦,我们什么时候能把这句话理解了,我们什么时候或许就会明白了。但是现在的社会是空前的烦躁,盲目的追求发展追求物质享受缺少了向内关照的时间,其实不是缺少时间去开智去修心是根本没有那个想法!!!不断地求进步,不断的求发展,缺少了思考缺少了向内关照,华丽的外表空虚的内心,每天固定的上下班,固定的生活模式使人们无暇去修身养性,无法去思考,成为了傀儡,成为了行

尸走肉!!!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知其身其德乃真。不断去修身不断地去充实自己人生才会有意义,可是现在有多少人都活反了,活着就是为了钱,钱是什么??钱是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说白了就是纸,天天为了纸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没有花出去的钱指不定是谁的,钱少了是自己的钱多了是大家的,再多了肯定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最笨的人就是天天赚钱最后把钱存在银行的人,银行就是把有钱的人钱存起来给没钱的人拿出去花!!

我没说钱不重要,钱是我们实用的工具,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钱而活着,以前的科学家预测二十一世纪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会有大量的时间去修身养性,有大量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精神可是现在呢,恰恰相反,社会空前烦躁,空前的混乱,压力也是空前的大!!房地产开发的越来越大,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住不起房子!!!你们去看看现在哪一座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没有百分之五六十??以道驭术,德行跟不上你技术再发达,科技在进步那祸害的只会越来越大!德行跟上了,你不会去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个社会能不和谐吗??而现在呢??科技是进步了,损害的却是越来越大了。没几年估计地球就完了!!

大学里面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内圣,修身是根本,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外王!!!之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我们真应该好好理解这句话!!德行不修无知有也,修身修不好的人给你一个国家你会祸国殃民,给你一个企业你会万劫不复,自己修身修不好的人怎么能去带好别人呢。国家领导人个个都是孔圣人,会有贪污吗,会有砸垃圾桶吗?会有没事偷井盖的吗??修身是根本啊!!!

其实以我们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看道德经,你就会发现老子的格局是很难想象的。天地不仁以我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大格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理解的人都会说老子多么的无情把老百姓看成狗,真是,,,有些人没事还扁扁孔子扁扁毛泽东,扁扁圣人,你跟人家根本就不在一个格局上面你怎么扁人家!!!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敬天命,敬大人,畏圣人之言。不要没事总说人家怎么落后怎么原始,这个社会永远都是的倒退的,文化肯定是越来越退步的,最原始的文化一定是最天人合一的。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有些人会想这是偏安一隅,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天河有多大。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想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幸福,你不断的去开发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去创新除了能够得到物质的满足,你精神得到了什么??大方无隅大道无形,精神是没有限制的!!人家那是得到极致后的感悟,想想也是,圣人有那么低级么?是你自己理解的低级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城市有多少是本地人呢,全是外地人,是本地不好吗??错了,外面的世界总是美好的。这是人的劣根性,总喜欢向外面发展。可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呢,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跟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有什么区别?一家人一年不团聚几次这还是家吗?这个家字怎么写的?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和和睦睦团团圆圆然后为家,可是现在呢好多人还美名其曰求发展求进步!有多少人是客死异乡,有多少人老了都没着没落的,这个华丽的城市里面有多么的肮脏谁又能知道?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有的话就是一个是主动的背井离乡,一个是被动的背井离乡,很可笑不是吗??人就是那么的贱!!!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信仰,我见过好多人,每个人都说自己是无神主义者,其实他们不知道,没有信仰的人其实是最可怜的。无论是释迦摩尼还是老子,亦或者是穆罕默德耶稣基督,再或者是上帝,其实信仰就是那么个东西,世界上没有信仰是教人坏的,所有的信仰都是教人向善的,所以信什么不重要,最主要的是你有那个敬畏圣人之心!没有了这种敬畏之心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使命,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也就失去生活的乐趣!!!

影响全世界的十大人物里面第一是穆罕默德,第二是耶稣基督,第三十释迦摩尼,第四才是

爱因斯坦啊朋友们!!!由此可见,信仰,精神么的世界永远比物质科技给人的影响要大的多。为什么牛顿研究了一辈子反而去相信神学了呢,是他迷信吗?因为他知道的越多反而越觉得自己很空虚,精神世界得不到安慰,他没有自己的信仰

我们平时老说礼拜礼拜,可是又多少人知道礼拜是什么意思呢??礼拜礼拜其实就是顶礼膜拜,往简单的说就是明心见性,认清自己,就是要抛弃外物,修身养性!!!往大了说就是你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物质世界更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是现在呢??可笑可笑!!! 不说了,说的有点多了,下面我简单的说说儒家和佛家就结束了哈

佛家的思想其实和道家的思想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不同在于道家是无为,佛家讲出世,当然儒家讲的是入世,这个后面再说!!佛家讲轮回,佛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五阴炽盛!!!所以佛说善念起,立地成佛。身体是出世的宝筏以让我们脱离苦海到达西方极乐!!一念善念起便是佛,一念恶念起便是魔,所以我们要明心见性,时时勤佛试不使惹尘埃。这个勤拂拭不仅仅是明镜台,同样是自己的内心,不要起恶念!!揭语有云佛看凡夫凡夫亦佛,凡夫看佛佛亦凡夫!!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儒家讲的是入世的修身,他讲大隐于市,小隐于林。儒家讲中庸之为德也,凡是不能太过,过犹不及不如守中。凡是不要强求,尽力就好了。典型的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大学里面常说的话

好了,到此为止吧,有些话说多了就没意思了,修心修身最主要是这个修字,其实生活中处处可以修身,不迁怒,不妄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通俗点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毛泽东就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很简单的话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中国人中国文化有大乘气象,佛教诞生于印度昌盛于华夏最后闻名于四海,所以达摩的老师告诉大漠哪也别去到中土去到中原去。所谓的中原是指当年周文王在河南少林寺那边丢的一块石头,有了那块石头才有了中州有了中州才有中原有了中原才有了中国。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到少林寺看看那块石头。有很长的历史了

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民族,他的包容性是很强的。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次被少数民族更替的朝代,可是最后这些朝代最后都被我们同化了,所以我们最厉害的是文化。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所以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好好学习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比学习那些雅思托福要好得多。现在全世界已经国学热了,好多外国人读中国的文化比中国人都厉害的多,所以我感觉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祖先骄傲一下,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它存在自有他存在的道理,所以各位朋友好好修身吧!!

拜谢

叩首

第16篇:出道入儒

出道入儒,乾坤如初

-----也谈我的教育人生

怀化市河西学校

刘琴

斗室内曾悬挂一副自撰联“出道入儒,托乾荫坤”,这既是我的人生感悟,也是我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不管顺境逆境,我将始终以儒家的积极用世和道家的超然物外看庭前花开天边云卷。回首十七年的教育教学,无论是擦干眼泪上讲台的伤心还是千人大会做典型发言的开心,我都能心如磐石,安然泰然。这既是年少沧桑的偶然也是文学浸淫的必然。儒道并用的人生理念已融入我的血液,化作我的灵魂,指导我的生活。奉领导之命,斗胆抒怀。

一、秋月春风,曾经沧海。

我九二年参加工作,即担任怀化市七中(现中方县一中)高三一个差班班主任,初出茅庐,我意气风发,立志要像孟子那样“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甚至在教室里悬挂杨昌济先生的名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可现实是我必须经常到理发店去抓回那些逃学的男生,真诚所至,一年后高三毕业会考,当时最差班的一次性合格率98%!舒校长笑了,任命我为年级组长,受宠若惊之余,我更以君子死知己的心态狂热工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因为备课充分,因为年轻活力,我的课堂达到了如鱼得水的境界,学生每天渴望我的语文课,我则以等待约会的甜蜜等待上课铃声。课堂上,30个学生的眼睛像30把温柔的剑一起刺向我,刺得我舒服无比,我的身体犹如硕大的聚光镜将30道目光聚集。秋月春风,无限惬意。第二年的高考,我们获得七中高考历史性的突破,我因此获得94年高考突出贡献奖。只可惜,七中课堂的那种境界已经变成了曾经沧海。

二、负重前行,儒道并用。

九五年调入怀化市五中,承蒙领导错爱,担任高二快班班主任,而后连续担任三届高三快班班主任,并连续担任六年的语文教研组长,在98年被评为鹤城区优秀教师。说来惭愧,我并没有按照领导的意图前进。需要买房,小孩出生,生活迫使我外出兼职,我偷偷地在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了两年的民商法和行政诉讼法,(我是双学历,中文专科,法律自考专科然后本科。)这期间矛盾重重,我不愿辜负领导的厚爱,我必须高效优质地完成学校的有关班主任和教研组长的任务,我得照顾小孩的生活起居,我还在备战国家司法考试,这一切我都可以用超负荷的努力来完成,只是五中生源极差,我生性刚烈,容不得学生乖戾嚣张,而我又深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准则,痛苦煎熬中,我曾仰天长啸,这两者如何调和?无数次深夜冥想,无数次拜读经典,无数次叩问先贤,我似乎顿悟,“但求无愧我心,岂能尽如人意?”儒道并用,方能解我于精神之倒悬,于是,自撰一副对联“出道入儒,托乾荫坤”来时刻警醒自己。而后,我俨然脱胎换骨,精神的枷锁打开了,工作更有干劲。学生的幼稚、任性、甚至莽撞,我都能笑脸应对,我不再拿工作中的不如意来自我折磨,当然我更用它来慰藉生活中伤痕累累的我,包括后来的公招经历:2001年,我在鹤城区公开招考法院副院长笔试中获得第一名,但面试中因为我又矮又胖又丑而被判为倒数第一名,哪怕鹤城纪委书记张兴尧和法院院长王平当着我的面说我是入围人选中口才最好者。

三、水乳交融,花开极致。

2002年,我调怀化市一中,恰逢怀化市一中升格为湖南省重点中学。领导钦点我为此次“升重”挂牌的对联撰写人。我兴奋异常,为学校大门撰联:“雪峰含笑,三湘又添名校;舞水欢歌,一中再创辉煌。”为挂牌大会会场撰联“感谢诸多关怀,励精图治酬厚爱,珍惜大好机遇,宵衣旰食创名牌”。在一中七年,我算得上宵衣旰食,真实地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信念:“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学科主任,任教两个高中班的语文,主编校园文学刊物《原野》,负责怀化市一中的《边城晚报》组稿工作。2004年,我任教的年级高考语文成绩超过湖南省人平分,2007年高考,我所教班级本科自然上线36人,是鹤城区、乃至怀化市人数算多的班级。2008年,我顺利晋升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在鹤城区表彰大会上,我作为优秀教师代表作典型发言。我四次获得区级优秀班主任,三次获得优秀学科主任。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三次,省级奖励两次,发表散文两篇,发表论文两篇。参与编写的高考复习用书《英才园·名师导学》和《湖湘考典》已经正式出版。曾在《高中生书册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担任怀化市一中子课题负责人,2006年起,在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中担任怀化市一中子课题组组长。参与湖南高考阅卷四次,被评为优秀阅卷工作者一次。我自认为我与怀化一中已经水乳交融,我的教学生涯也渐入佳境,我甚至认为我会在高中教育的园地花开极致。

四、泰极否来,再续儒道。

2009年6月的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怀化市一中因为一次性合格率未达湖南省示范性(重点)高中标准的70%而被黄牌警告,但我任教的两个高三班语文合格率是100%。2009年8月15日,我们得知鹤城区决定通过考试(8月21日)选聘高中教师,8月22日,“噩耗”传来,我名落孙山。我在家蒙躺了两天,我个人推测,应该是考官不太认识我的“毛氏”书法而猛砍我一刀,我体无完肤却又欲哭无泪。很多教师在这次仓促而又并不规范的考试中中箭落马,大家联合起来,质疑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并到区、市上访,我内心是支持他们的,用这种草率而又混乱的考试来选聘高中教师,没有顾及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与特殊性,甚至有点“草菅人命”的感觉。但我没有积极参与,我在自我反省,政府的组织确实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但考试的失败至少说明我专业漏洞或缺陷的存在。何况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不是经常教育受委屈的学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吗?于是豁然开朗。儒道并用就在于处于困境时能用道家的豁达看待人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当年苏轼一贬黄州,再贬惠州,三贬儋州却能随缘自适,不正是得益于“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的乐观旷达吗?于是,在别人因委屈而肝肠寸断、万念俱灰的时候,我已经自我稀释痛苦,拨开了人生迷雾。打包离开一中的时候,在别人怪异的目光中,我确实想到了两句诗:“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然,救赎灵魂靠的不是阿Q式的自我迷醉,而是庄周式的精神淬炼。午夜梦回,“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湿淋淋的感觉不止一次萦绕心头,但清晨的一缕阳光又让我壮怀激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当我接到李校长的电话时,我似乎走出阴霾,哈哈大笑:“李校长,我乐意河西!”我自我调侃: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我马上四十了,该到河西养老去了。不过,当我走近尘土飞扬、黄沙满天的河西校门时,我心头还是飘过费翔那朵故乡的云。我不胜感慨:我曾经是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回到家中,我不禁喟然长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十七年的呕心奉献被一张粗糙的试卷彻底否定,我们成了一中乃至鹤城教育的绊脚石!用一种近乎羞辱的方式将我

们扫地出门,有人在洋洋自得:能者上,庸者下!我是庸者吗?我锥心自问。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没有恨。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价值在于当你离开时别人眼泪的多少。一段时间以来,我手机里信息挤爆了,电话那头的哭诉给我莫大的慰藉。学生们提议去政府门前静坐被我制止了。如果那样,我就不只是庸者,我更是坏者。回想当年离开七中时与学生的抱头痛哭,但现在不能了,因为我是庸者!学生的泪水掩盖不了“我是庸者”的事实!我不得不承认:“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当然,河西不是沧州,两位李校长的善解人意,温暖了我荒凉的心,我不能辜负厚爱与期待。于是,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准备再次出发。有一本书叫《人生四十始》,二十年前读的,那时不懂世事的沧桑,只觉得生命优厚,与我无关。如今,不惑之年,加上羸弱之躯,儒道消长,我虽不堪颠簸但我仍然希望再续儒道,踏平坎坷成大道。但愿,乾坤如初,我心依旧。

2009.10.26

第17篇:儒林外史的“儒”

《儒林外史》的儒

《儒林外史》是一部公认的讽世之书。作者吴敬梓以对现实的深刻体验和观察,通过儒林众生相的描摹,刺时讽世,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更广泛范围内人性的摧残和人格的戕害。

小说在描写儒林人物时是以“功名富贵”作为切入点的。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云:“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①闲斋老人抓住“功名富贵”作为区分、评价儒林中人的标准,确实把握了该书的一个核心线索;不过,围绕功名富贵,《儒林外史》中人物还有一类,即:被功名富贵折磨得死去活来者。

首先看“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这一类人物往往是自己做不了官,却一心想“相与老爷”②,以此来抬高自己;而一旦与老爷“相与”上了,便不惜阿谀奉承。如冒充诗人牛布衣,以达到“相与老爷”目的的牛浦郎;为结交厉太尊而嫌引荐者与之关系不够亲密的唐二棒椎。当然,在《儒林外史》中,“媚人下人”绝非个别现象。五河县有个风俗:“问五河县有甚么山川风景,是有个彭乡绅;问五河县有甚么出产希奇之物,是有个彭乡绅;问五河县那个有品望,是奉承彭乡绅;问那个有德行,是奉承彭乡绅;问那个有才情,是专会奉承彭乡绅。却另外有一件事,人也还怕,是同徽州方家做亲家;还有一件事,人也还亲热,就是大捧的银子拿出来买田。”③五河县人当然不可能全是“儒”,但其风俗却是儒风浸染世风的典型。媚人下人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说到底,为的只是功名富贵。作者就在不声不响之间,把这种人的丑态栩栩如生地展示给我们;同时也在字里行间透出对制造这类人的制度的讥讽。

其次是“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人们是如此地艳羡功名富贵,如此地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地巴结有功名富贵者,那么有了功名富贵,自然就有了受人尊敬、被人巴结的资本,也自然就会高人一头,甚至几头;于是在这种社会风俗下,“倚仗功名富贵骄人傲人者”层出不穷。夏总甲是薛家集“第一乡绅”。他的出场气概非凡,说起话来张口闭口是“俺如今”、“咱衙门里”④。按明清的制度,总甲负责官府分配给一甲(十一户)的捐税和劳役。就是这么一个连芝麻官都称不上的小头目,在薛家集却如此的风光!诚如卧闲草堂所评:“颇有‘官到尚书吏到都’的景象”⑤!一个小小的底层官吏尚且如此,若要真拿个举人,中个进士,甚或当了个什么大官,自然更不消说了。新科秀才梅玖当面奚落还只是个童生的周进,举人王惠在周进面前趾高气扬,高翰林十足的自负,„„小说由下到上地活画出一个个“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的可鄙可笑又可怜的嘴脸。

再次是“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儒林外史》中的“儒”还有一类不以功名富贵为意的“名士”⑥,这就是颇为自得的“斗方名士”——他们多善于作诗,诗又是写在斗方纸上,故名——他们没有孜孜矻矻学时文务举业,而是以诗闻名于世,并自以为高。可在一次谈辩中却暴露了他们对功名的艳羡。浦墨卿提出一个问题:是中了进士的黄公好呢,还是不中进士的赵公(名雪斋)好?争论了一番后,景兰江给出了一个令大家心服口服的答案:“可知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那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⑦原来如此!在诗酒风流的名士派头背后,原来不过是与举业一样的对功名富贵的殊途同归!

第四是被功名富贵折磨得死去活来者。

这类人的代表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即使粗读《儒林外史》的人也会对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周进和范进。前者用了大半生的精力参加科考,结果考到六十岁还是个童生。在备受奚落与侮辱之后,在失了馆,“日食艰难”之时,遂有了撞号板,“直哭到口里吐出鲜

血来”的悲惨一幕⑧。在这场惨剧不久,范进也发了疯,但不是因悲哀而疯,而是喜极而疯。无论哪种疯,其核心因素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力量都是科举,是功名。功令制度就像一双无形而又万能的巨手一样,钳制着士人的灵魂,左右着他们的举手投足,控制着他们的生死祸福。作者通过这一幕幕非同寻常举动的描写,已将笔锋深入到人物灵魂的最深处,也深入到社会制度的最深处,以震撼人心的笔力,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戕害之深!

最后是“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这是作者的理想人物,其代表当首推小说一开篇用以隐括全书大义的真名士王冕。他言行既与孔孟主张相合,又有隐士风范;其人格高洁又自在,远远超越了现实人生。就是这位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追求的人物,站在书中故事的百年之前,预言:“这个法(即科举)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一代文人有厄!”⑨这就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当然,除了这个揭开全书序幕的理想形象,小说正文中的人物也不乏作者理想的寄托者。这其中有主祭泰伯祠的虞育德博士,他不仅躬行儒家的礼让忠恕,还具有淡泊名利的隐逸之风,是真正的“圣贤之徒”⑩。还有作者的化身,真名士杜少卿。他富于才情,超尘脱俗,狂放不羁,不为功名所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顾物议,思想中既有愤世嫉俗的一面,又有进步思想的闪光,是作者所推许的“奇人”之一。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还描写了儒林之外的“四大市井奇人”,以他们超凡而高洁的人格美,来反衬儒林中被扭曲、被腐蚀了的灵魂,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探索。

以上择要分析了《儒林外史》中的各类“儒”者的形象。透过作者高超的写实和讽刺笔法,读者深味了科举制度对人心世道的熏染,对士子灵魂的戕害。《儒林外史》不仅仅是儒林百态图,更是封建科举制度下士子真性情、真人格缺失的挽歌,是对僵化的八股取士体制的无情而透入骨髓的揭露和抨击;是作者深味了其中甘苦,目睹了一桩桩可笑而又可悲的场景之后谛造的一部儒林的、乃至社会的悲喜剧。

第18篇:王儒讲话

继往开来 务实创新 努力开创所得税管理工作新局面 —王儒副局长在2011年全省所得税管理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地税工作会议及全国所得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所得税管理工作情况,明确“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十一五”时期所得税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所得税工作面对内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个人所得税法两次修订、加快经济转型、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等重大事件考验的特殊时期,也是所得税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省各级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圆满实现了“十一五”各项目标,取得显著成绩。

“二税、二费、一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组织所得税收入980.6亿元,占税收总量的 33.36%,进一步巩固了所得税的主体税种地位;分别代征工会经费、残疾人保障金、文化事业建设费16.69亿元、11.05亿元、3924万元,为残疾人事业、工会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所得税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十一五”期间,省局陆续制定出台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小型采掘、餐饮业和亏损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管理办法,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办法及验收标准,以及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促进了所得税管理质量的提高。

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得到加强。各级地税机关认真落实各项税源监控管理措施,不断巩固扩大税源,特别是适应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新形势,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规定,不等不靠,加强沟通协调,取得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坚持“守土有责”,保存量、扩增量,保证了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稳定增长。

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明显提高。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改革,加强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管理措施,优化纳税服务,汇缴质量不断提高。

各项所得税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累计减、免、抵税 69.63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管理进一步强化。各级地税机关不断创新举措,加强高收入行业及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管理,特别是年所得十二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累计自行纳税申报14.64万人次,补缴税款1.64亿元,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所得税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自行研发的企业所得税管理系统全面推广,总局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运行范围逐步扩大,为加强所得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所得税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各级地税机关坚持大范围、多渠道、多层次的所得税政策业务学习和培训,所得税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各级地税机关根据省局党组工作部署,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组织收入,“二税、二费、一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各级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加强管理,堵漏增收,所得税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年完成企业所得税142.14亿元,同比增长16.11%;个人所得税115.59亿元,同比增长18.79%。全年代征残疾人保障金2.87亿元,同比增长13.45%;工会经费5.36亿元,同比增长21.36%;文化事业建设费3924万元,同比增长16.44%。

(二)认真落实各项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促进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支持下岗再就业等方面政策的贯彻落实。全省共审批、备案减、抵、免税391户,金额7.17亿元;认定小型微利企业3824户;审批资产损失428户,金额17.86亿元;其他各类优惠事项备案1146户,金额61.93亿元。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做好相关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资格的审核及认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分别完成文化事业单位转制16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户、高新技术企业111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68户和非营利组织265户的审核、认定及年审换证等工作。

(三)推进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所得税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强化所得税重点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等重点行业管理,修订完善了三个行业原有的所得税管理办法并狠抓落实;同时大力贯彻落实总局制发的钢铁、电力等七个行业管理操作指南,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和餐饮业分别入库企业所得税29.98亿元、23.50亿元和0.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55%、53.66%和25.82%,比全省企业所得税平均增速分别高64.

44、37.55和9.71个百分点。邯郸、张家口、衡水、秦皇岛市局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增幅均超过120%。

二是大力加强亏损企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亏损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通过纳税评估和调整征收方式等措施,加强对亏损企业的管理,“常亏不倒”企业税收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对6616户亏损企业通过实施汇缴调整、纳税评估、立案稽查等措施,共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5亿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6亿元,补缴企业所得税5500万元,对1560户企业由核实征收改为核定征收。邯郸市局针对亏损企业具体成因,制定了《亏损企业纳税评估方案》,明确纳税评估组织领导形式、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并以征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为依托,对全市1897户亏损及零申报企业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调减亏损额4.6亿元,调增所得额3411万元;唐山市局对全市1708户亏损企业全部建立了亏损台账,按照亏损年限进行不同级别的纳税评估,对评估有偷税行为和纳税人有异议的移交同级稽查局处理,取得较好成效;沧州市局对连续两年发生亏损的企业,逐户建立起管理档案,并细化了档案内容,使亏损企业的管理由原来的台账式管理上升为专档式管理,强化了持续性管理思路,规范并提高了亏损企业管理工作质量。

三是加强非营利组织登记、认定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文件规定,大力开展非营利组织的登记、认定工作。2010年全省共有2865户非营利组织办理了税务登记,其中265户进行了免税资格认定。沧州市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实工作,并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政策宣传,同时组织召开了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通报会和讲堂活动,对重点单位进行上门辅导,营造了良好的纳税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四是认真组织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各级地税机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业务培训、辅导,严格申报审核,及时进行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优化纳税服务,圆满完成了两个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2009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64875户,比上年增加4855户, 通过汇算清缴,补缴税款17.12亿元,企业实际负担率为23.25%,名义负担率25.19%。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8721户,比上年减少466户, 通过汇算清缴,补缴税款6480万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27%。唐山市局整理、录入基础数据上万条,保质、准时完成了补录任务,为汇缴提供了真实、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沧州市局依托企业所得税汇缴管理平台和企业所得税管理系统,实施深度汇缴,汇缴工作比以往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邢台市局积极探索,创新考核手段,将汇缴面、征管户数、亏损额等信息纳入考核指标,提高了汇缴质量。

五是加强高收入行业与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推出了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个人所得税管理;认真组织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各级地税机关坚持“早启动、早部署、早落实”,通过周密安排,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省共受理年所得12万以上自行申报纳税人50183人,同比增长21%,补缴税款2924.85万元,超额完成总局下达的任务指标。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市局组织严密,工作力度大,申报人数实现较大增长,石家庄市在全省率先突破万人大关;加强股权、限售股转让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总局要求,全年限售股转让扣缴个人所得税2039万元,唐山、承德市局管理措施得力,股权转让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面加强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管理,从2010年8月1日起,对房屋转让不能提供有效原始凭证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由1%调至3%,全年征收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3.36亿元,同比增长133.92%。

六是开展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工资费用支出的比对工作。按照省局工作安排,各单位主动与国税部门沟通协调,集中人力、时间开展比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全省共对国地税管辖的87520户企业进行了比对,占企业总户数的47%,补缴税款805.66万元。邢台市局加强与市国税协调配合,由市国税定期提供相关数据,市局进行粗线条的分析后,将有疑点的数据分发给各县(市、区)局进行详细比对,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是推进所得税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企业所得税管理软件,认真使用总局汇总纳税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所得税汇缴汇总软件;推广总局个人所得税软件,引进公司运维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软件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所得税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四)开展宣传培训,优化纳税服务。一是个人所得税法宣传月活动成效显著。各级按照省局安排,创新形式,拓宽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省局组织开展了有奖知识问答竞赛活动,网上答卷涉及河北、山东等5个省(市);各基层单位利用各种媒体,制作宣传品(画、广告);利用座谈会、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企业、农村、学校开展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据统计,全省共组织座谈会、培训班745次,参加人员28369人次,发表文章366篇,广播、电视报导300次,发送宣传短信39万条,张贴宣传画13434张、展板641块、户外广告展牌1009块。邯郸市局充分发挥“大宣传”格局优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了税法宣传的高潮;保定市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上下内外联动,声势大、收效好;石家庄市局在开展宣传的同时对医院学校等行业进行了税收检查,实行边检查、边辅导、边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各级地税机关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组织广大税务干部和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税务人员的所得税政策业务水平和企业财务人员的办税能力。其中省局利用视频对近2万名税务干部及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所得税政策培训;组织全省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200多人进行学习培训;在北戴河基地组织了全系统两个所得税业务知识培训班;税收宣传月期间,配合相关部门对全省近千户纳税人面对面宣讲税收优惠政策;编辑印发《企业所得税法宣传册》免费赠送纳税人。

三是下放管理权限。本着精简、高效、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将20项优惠政策的备案、审批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及分局, 同时简化程序、缩短时间、减少合并各种报表资料,减轻了基层及纳税人负担。

过去的五年,工作成效显著,工作亮点纷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两个所得税收入进度和数据分析、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和个人所得税法宣传等多项工作,都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通报表彰,残疾人保障金、工会经费代征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常委臧胜业同志对工会经费代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局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各级所得税管理岗位干部职工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省局党组对全系统所得税管理工作是满意的,对所得税岗位干部队伍是放心的。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税源与税基的管理还有许多漏洞,管理仍需加强;在抓工作落实上还有拖拉、应付、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大量备案审批事项下放到基层,督导检查尚未跟上;所得税岗位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今年所得税管理工作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全面做好“十二五”税收工作,全国所得税管理工作会议明确了 “十二五”时期所得税管理工作总体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组工作部署和南京会议精神,落实基本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两个建设,发挥职能作用,提高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水平。落实基本要求,就是要继续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管理“二十四字”总体要求和个人所得税管理“四一三”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就是以分类管理为重点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以高收入者为重点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全面落实“信息管税”思路,推进所得税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备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平台。加强两个建设,就是要加强所得税制度建设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职能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所得税组织收入、调控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就是要在继续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大力实施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实施以分行业、分规模、分事项管理的分类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深度。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所得税工作按照总局明确的“十二五”时期总体思路,特别是全国所得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地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二十四字”工作要求和个人所得税“四一三”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所得税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省局制发了《2011年全省所得税工作要点》,刚才刘杰副处长进行了传达部署,各级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强调六项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确保所得税收入应收尽收。要继续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深挖税源潜力、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两个所得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强税源预测分析和调度,通过按项目、行业、规模、地区等多角度税源分析,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征管措施等因素对收入影响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所得税收入督导,牢牢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要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预缴税款比例不低于70%的要求,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要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中,一些地方出现人为调控收入的问题,收入任务紧张时就虚收,收入任务宽松时就惜收,这些严重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错误做法,存在着很大的执法风险,这方面我们曾有过沉痛教训。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二)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好各项所得税政策特别是优惠政策的落实。重点落实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支持下岗再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企业减免税和有关资格认定的审核、备案和审批工作,牢固树立不落实优惠政策也是征“过头税”的理念,确保各项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监督检查。近日,除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审批权限外,其余的各项所得税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的审核、备案和审批权限将全部下放到县局及分局。各基层单位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审批、备案工作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省、市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准确无误落到实处。

(三)强化管理重点,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所得税工作的基础。目前,仍存在税源管理不规范、底数不清、税源流失等问题。为此,省局将研究制定我省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办法,各级要切实抓好落实。同时要认真落实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及省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界定的规定和要求,理顺征管范围,减少纳税户流失。由于对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划分的有关规定,国地税理解不尽一致,因此时常出现两家争户的问题,给所得税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和困难。各级要主动沟通和联系,多向当地政府汇报,尽量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巩固扩大税源。这方面有的单位如唐山、邢台市做得不错,很有成效。

二是加强税基管理。要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总分支机构、对外投资、关联关系等相关信息;加强收入项目管理,积极开展所得税与增值税申报比对,加强企业集团低价销售、转移利润的监管,严格对企业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审核;加强税前扣除项目管理,特别是弥补亏损、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减免税、广告费等跨年度延续性事项的管理,建立并健全和完善有关的电子台账,切实把好审核备案关口,确保企业所得税税基真实、完整和准确。

三是加强重点行业管理。为加强重点行业管理,总局去年推出了钢铁、电力等七个行业管理操作指南,省局修改完善了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等行业管理办法。从目前情况看,这些管理办法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重点行业的管理仍然存在着漏洞和薄弱环节,特别是房地产和餐饮业的征收管理还有很多漏洞。因此各级地税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各项办法的落实,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四是加强亏损企业管理。省局对亏损企业管理十分重视,今年年初的局长办公会专门听取了近两年亏损企业管理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要求,省局还专题印发了通报。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轻视亏损企业管理、企业底数和情况不清、管理不到位甚至缺位等问题。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亏损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和省局通报要求,落实亏损企业台账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征收方式调整等各项管理措施,强化亏损企业管理。对市局前50名、县(市、区)局前30名亏损企业必须进行纳税评估,总评估面不得低于亏损企业户数的50%;充分发挥稽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的作用,对连续3年以上亏损的企业,稽查面不得低于30%。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逐步解决亏损企业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五是加强汇算清缴管理,深化纳税评估。所得税汇算清缴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依法治税、堵塞税收漏洞十分重要。因此,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及时做好汇算清缴宣传辅导及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年度纳税申报后续审核工作,要将日常管理中掌握的企业纳税信息,充分运用到汇缴审核中,提高汇缴汇审质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个人所得税汇缴工作,进一步扩大汇缴范围。

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汇缴结束后进行纳税评估是发现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这项工作开展的还不够理想,存在评估面窄、内容简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级要认真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要加强部门配合与协调联动,强化纳税评估工作,要将重点行业、低税负行业、重点企业特别是微利、亏损企业纳入评估的重点,为强化所得税管理提供依据。

(四)以高收入者为重点,全面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一是继续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高收入者集中的行业和人群,建立高收入者所得来源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股权转让、二手房转让、股息红利等非劳动性所得征管。各地要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联系,探索建立个人股权变更登记税收前臵措施,争取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税收征管有大的突破。

二是全面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实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方向,是提升个人所得税征管水平以及实现源头控管的根本抓手。目前,各地普遍存在明细申报质量低、范围小,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未纳入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管理。对于这些问题,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力度,扩大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覆盖面。未依法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的,应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已经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的,要促使其提高申报质量,特别是要求其如实申报支付工薪所得以外的其他所得、非本单位员工的支付信息和未达到费用扣除标准的支付信息。各级地税机关要通过督导、检查、通报、考核等办法,认真抓好落实。省局将不定期进行抽查和通报相关情况,对工作进展不力的,将予以严肃批评。

三是加强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管理。截止2月22日,全省受理申报23527余人,不到总局下达任务的一半,进度较慢、而且各地进展不均衡。现在距申报期结束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加快工作进度,抓住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强化薄弱环节管理,加大检查、督导、通报力度,优化申报服务,注意解决前松后紧问题,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任务。申报期结束后,对应申报未申报、申报不实少缴税款的,要严格按照征管法的规定处理。要通过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和自行申报数据比对,掌握高收入者税源分布状况,加强日常监控和管理。

四是继续做好工资薪金比对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联动管理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要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协调、合作,及时取得相关资料。要积极研究探索有效方法,努力提高比对效率和质量。2011年地税管户要全面进行比对,国税管户比对面不低于20%。

五是加大为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工作力度。开具完税证明既体现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也是优化纳税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地税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开具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多措并举、逐步到位”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该项工作,确保每年开具完税证明的数量保持一定增长。今年12万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中,纳税人索要完税证明的,各单位要创造条件,逐一开具送达。

(五)大力推进所得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进所得税管理上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企业所得税管理软件虽已全面推广,但存在数据录入不及时、查询监控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今年省局要对企业所得税管理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升级,各级要组织好学习与培训;切实加强软件的应用,充分利用查询、监控、分析等功能,发现问题,加强管理,提高软件使用效果。

关于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总局在2010全国所得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总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广应用步伐,尽快将总局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推广到所有实行明细申报的扣缴单位。今年省局将按照总局要求,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软件应用范围,提高使用效果。各级要统一思想,消除顾虑,按照省局要求做好工作,力争使我省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有大的突破。

(六)做好二费一金代征工作。“二费一金”代征工作是省政府交给地税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坏事关全省地税部门的形象。从实际情况看,个别基层单位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拖拉、扯皮,影响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地税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与残联、工会、文明办等部门协调配合,多沟通、多商量、多研究问题,齐心协力,做好各项代征工作,增加费金收入,为工会事业、残疾人事业及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特别是残疾人保障金代征工作,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事关社会文明与进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十二五”期间,我省残疾人事业将有大的发展,更加需要残疾人保障金的有力支持。各级地税机关要克服困难,勇挑重担,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残保金征收工作中去,确保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具体各项代征工作的目标任务,省局将专门安排部署。

三、提升素质,狠抓落实,确保所得税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升所得税干部队伍素质。所得税管理工作政策繁多、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没有过硬的素质,难司其职。随着机构调整,不少同志被新充实到所得税工作岗位,学习的任务更重、也更迫切。因此各单位要加强所得税政策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大兴学习之风,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从书本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学用结合,全面提高所得税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做好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二)勇于创新,实现所得税工作新突破。解放思想是“总阀门”,创新是不竭动力。各级要勇于突破旧框框和惯性思维,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出新思路、推新举措。省局的工作部署大都是方向性、原则性的,这就需要各基层单位在执行中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的思维和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般工作抓推进、重点工作求突破,每年争取一两项工作出亮点、上水平,长此以往,必将实现所得税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希望各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提供成功、鲜活的经验,为推进全省工作上水平作贡献。

(三)狠抓落实,提升所得税管理工作水平。任务一旦明确,执行就成为关键。各级要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进一步细化抓落实的措施,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加大问责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在抓落实上,要有紧抓不放、攻坚克难的韧劲。抓而不紧,等于没抓。对省局定下的事情,要树立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善于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注意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措施。要紧紧围绕今年各项工作安排,结合本身实际,明确重点,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所得税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税收倍增计划,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19篇:《儒行》读后感

读《礼记儒行》有感

《儒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一篇,全篇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儒者应有的风范。通读全篇,不觉间一股浩然正气,坦荡之风拂面而来。

提到“儒士”,通常我们脑海中便会涌现出软弱,迂腐,保守,古板,穷酸等具有贬义色彩的文字,但通过对《儒行》的解读,我不禁要感慨世人对儒生误解之深也,也迫使我不得不对自己脑海中原有的儒士形象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观。

我觉得《儒行》无论对我们自身修养而言,还是国家建设,民族融合,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儒者认真的学习处世的人生态度,注重自身修养身心。遇到挫折,不怨天尤人,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傲然于世的一种英雄气概。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间,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老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这就是儒者的价值观。“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则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其勇,举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这就是儒者的“生死观”。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淡泊名利,不受不义之财的价值追求和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作风,这在我们现在这个金钱至上,行商奸诈,腐败成风的社会中尤为珍贵,也尤为值得学习。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这是儒者的生活信仰。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儒士那种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崇高人格。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痛而不困。礼之以和为

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从中我们可见儒士方中有圆的处世方法,这对我们也极具借鉴意义。

儒士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胜枚数,在这里不再赘述,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按照儒士的要求,对自己进行完善,那么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日可待。

此外,以往儒生留给我的印象中有一点甚为深刻,那就是软弱,遇事唯唯诺诺。然而,通过对这篇文章的了解,我却觉得儒生身上有一种刚柔兼济的大智慧。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兼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由此可见儒者温和善良,恭谨尊重,宽宏大量,谦逊待人接物的品质,这可以说是他们身上“柔”的一面。但这不代表他们懦弱。

“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这里儒者的刚强坚毅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由此可见,儒者并非是软弱的代表,他谦和的处世方式,正是他进退有度,刚柔兼济,小事变通,大事坚持原则的大智慧的表现。 以上所举“儒”的操守,两千年来,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有着极为深远而有巨大的影响,可见《儒行》一篇所提出的价值观、生死观以及立身出仕等原则,就是今天对我们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仍然有着积极的人生指导意义。

话虽如此,是否我们就应以一个儒士的准则来塑造自己呢?就目前而言,我觉得完全以一个儒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们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市场经济时代,如果完全不考虑自身所处环境,盲目对自我进行崇高精神的塑造,用一个不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来主导自己的行为的话,多半我们的人生将成为一出悲剧,那这样的自我塑造也中将走入死胡同。

因此,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强大自己,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与一些黑暗的事物抗衡时,再对自己进行更高层面的精神塑造,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并改造不和谐的环境。毕竟,我们都生活在

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的改变自己,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如果总怀着满腔的书生意气,贸然行事,以非此即彼的标准判断事物,最终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或许,我们应该允许历史和生命的进程中存在一些缓冲地带,等不是个好办法,但有的时候也只有等了。因此,面对我们是否现在就要以儒士之风来处世这一问题,我想我们要做的是等,同时不断的强大自己,等到条件成熟时,那就大刀阔斧的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理想是美好的,但道路却是曲折的,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汉语言文学081206211

李莲莲

第20篇:儒释道区别

道 释区别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 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 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 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 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儒灵童范文
《儒灵童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