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良好实践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0 21:00: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甘醇系统管理良好实践

三甘醇系统管理良好实践

1.背景:

井口F平台的天然气未经天然气压缩机旋流分离器进行近一步气液分离,直接进入过滤分离器和三甘醇接触塔。由于F平台的产出物中存在蜡状物和未分离的凝析油,这些物质随着天然气进入三甘醇接触塔混入三甘醇溶液,在甘醇表面形成油膜,致使三甘醇接触塔和三甘醇缓冲罐液位传感失真。 2.存在问题:

试验表明,井口F平台产出物中的蜡状物与凝析油在该操作温度下(35℃)互溶。

2.1在三甘醇接触塔中,凝析油和蜡状物互溶后随着三甘醇进入甘醇循环系统。在三甘醇接触塔和三甘醇缓冲罐以及三甘醇闪蒸罐的液体表面形成油膜,致使液位传感失真,影响甘醇系统的液位控制。

2.2 在三甘醇闪蒸罐内形成的油膜,严重阻碍了富三甘醇的闪蒸过程,降低了三甘醇的再生纯度,纯度不高的三甘醇与天然气接触过程中脱水深度不够,使得外输天然气露点不达标。

2.3蜡状物与天然气或者三甘醇中的杂质结合会污染三甘醇固体过滤器和三甘醇活性炭过滤器以及一些仪表附件,缩短过滤器的维保周期,增加维保成本。3.解决办法:

为解决因为气井出蜡对三甘醇再生系统造成的影响,工艺控制上采取如下措施: 3.1 蜡状物在三甘醇接触塔中富集,使浮筒式液位传感参数失真,尝试通过清洗来恢复液位传感的功能,但是效果不佳,后来将浮筒式液位传感改为差压式液位传感来消除蜡状物的影响。

1 3.2 蜡状物随着甘醇循环到三甘醇闪蒸罐并在闪蒸罐中富集,为了防止影响闪蒸罐的闪蒸效果,加强对闪蒸罐的监控,定期进行撇油。

3.3合理设定闪蒸罐的液位控制参数,保持闪蒸罐处于较高液位(未出蜡前,闪蒸罐液位相对较低),避免蜡状物进入下游三甘醇过滤器和三甘醇再沸炉。4.应用效果:

4.1 采用差压式液位传感,可以更好的控制接触塔的三甘醇液位,使得三甘醇系统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

4.2 定期对接触塔和闪蒸罐进行撇油,撇去三甘醇中的蜡状物,提高了三甘醇的再生纯度,减少了蜡对三甘醇过滤器等设备的污染程度,延长了三甘醇过滤器的使用周期。

4.3 通过对闪蒸罐内部结构的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液位设点为80%,略低于容器内部撇油堰板的高度,既能够避免蜡状物随三甘醇进入三甘醇过滤器和三甘醇再沸炉,又能够提高日常撇油的效率。 5.固化思路:

当现场实际工况发生变化时,根据生产实际多探索可用的方法。可以通过研究容器内部结构,确定合理的控制参数,优化工艺,平稳控制等多种手段,就有可能有效的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推荐第2篇: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家长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还挑挑拣拣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俨然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家园联系表——一周活动评价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 ★★★★★)在家长的话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周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下周一汇总,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张星皓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每次吃饭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净,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饭,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变的再家里和学校表现一致多了,她妈妈说每周发放表格他回家后总是要第一个看看老师给他表格上的星星个数。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育儿中的困惑等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

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开放日活动、客座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幼儿熟悉的面孔——家长,其实家长中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我们每学期还会邀请班级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当我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家长教的起劲,孩子们也听的十分有趣。孩子们和家长对于这种形式都十分的喜爱。更好的拉近了家长和幼儿、课堂、教师间的距离。

5、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推荐第3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学生分段教学目标:

(三~四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发现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归类;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五~六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哪些;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初步探究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5.增长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能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研究的措施

1.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钮云祥 副组长:陆桂荣、张 觉、张玉芳

组员:袁一雄、钱惠芬、沈佐明、朱建华、钟建英、唐丽琴、姚水荣

工作小组:(城南小学由张觉校长负责确定)

组 长:张玉芳(全面负责,重抓组织活动)

副组长:沈佐明、钟建英、姚水荣、唐丽琴

组 员:所有指导老师

校外基地:岳国勇

后勤:朱建华 摄影、音像:金歆炜

2.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荐第4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计划与总结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经过两年的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现将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结合2012年11月9日,在吴忠一中参加的课题研讨工作,专家在听取我的汇报后进行的指导与

建议,又结合我的研究实际,现将本课题第三阶段计划如下:

研究时间: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

研究目标:

1、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论文等成果,汇编成集;

3、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上级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鉴定。

具体安排:

时间 主要工作、任务 执行人

2013.1

1、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本年度课题研究工作;

2、明晰本年度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周桂玲

2013.2 2013.6

1、整理资料、汇集数据,参与课题研究实验的老师写出实验总结;

2、对实验板块进行评估验收。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7 至

2013.8

1、组织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和子课题研究成果;

2、评选优秀校本课程的实施及子课题实验报告给予表彰。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9

1、召开课题组会议,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2、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 全体成员

2013.10

1、整理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成册;

2、上报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成果。周桂玲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总结为结题报告(略)

推荐第5篇:良好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行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增力,增智的作用;而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力,使人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会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有兴趣。同时消极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尤其是在生气和愤怒的情绪之下,这时的智商几乎为零,此时做出的很多判断和决定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我想以一个也许不少人都知道的寓言故事给予大家一些思考:从前,在一个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他和来这里喝水的两只大雁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干涸了,乌龟没办法,只好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它不会飞,于是两只大雁用一枝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大雁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 他们飞过翠绿的田野,飞过蔚蓝的湖泊。地上的孩子们看见,觉得这个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你们看呀,那只乌龟很滑稽啊。”乌龟本来得意洋洋的,听到嘲笑后大怒,就想开口责骂他们。口一张开,就跌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 大雁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呀。” 实际上,情绪一坏,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被解除了武装,什么后果都没有去思考,一些本来很小的,容易谅解和处理的事往往会因为情绪的不好而做出一些很坏的处理。更有甚者,坏的情绪会的给别人带来很多无法修复的伤害, 有一个男孩,很任性,常常对别人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子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发脾气时,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发了37次脾气,所以他钉下了37颗钉子,慢慢地,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一颗钉子要容易些,所以,他每天发的脾气的次数就一点点地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再乱发脾气了。父亲告诉他:“从现在起,每次你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过了许多天,男孩终于将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现在看看这布满小洞的围墙吧,它再也不可能回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你生气时说的伤害别人的话,也会像钉子一样在别人心里留下伤口,不管你事后说了多少对不起,那些伤痕都会永远存在。”

推荐第6篇: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论文题目: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说,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

(二)从事物发展规律来说,“不积小流无以为成江海”。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

(三)从社会理论角度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幼儿教育规律来说,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五)从从快节奏社会生活角度来说,快节奏的生活让学校和家长“无暇”留意幼儿活动“细节”,对“养成”往往缺乏足够的工夫和耐心。签于上述五方面的原由,我的提出“关于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首先探索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

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涵、特征: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1)卫生习惯包括: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的整洁等等。 (2)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

,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3)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三、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只要我们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

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如孩子学洗手弄湿了衣袖,孩子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时,大人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对孩子要有耐心。如说些:“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的销售越来越能干了。”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例如:我们班的姚瑞彤在家从来都不吃蔬菜的,她奶奶既担心孩子的身体又无可奈何,于是找到我们两位老师,让我们无论如何让她在幼儿园多吃点蔬菜。开始的确很难,无论我们怎么说,她就是吃不下去,经常会恶心,有时刚吃下就吐了出来,但我们却不急不躁。今天先让她吃一小口,如果她吃下去了,就马上奖励她,并鼓励她下次再吃得多一点,对于这样的鼓励方式佳怡还是非常开心的。就这样日积月累,每天坚持多吃一点,慢慢地佳怡吃的蔬菜越来越多了。现在不管幼儿园里吃什么她都能吃个白白碗,对于佳怡的进步她奶奶也非常的开心,直说:“还是老师有办法。”

2、直观性原则: 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边的人,例如家中的父母、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止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所以作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要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举止。每当遇到午餐吃肉时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要吃肥肉。”刚开始时,我们总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毕竟喜欢吃肥肉的孩子不多,可是几次下来,发现每次总因孩子不吃肥肉而要倒掉很多,这使我们感到太浪费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们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次在吃肉时,分完饭菜,搭伴老师用筷子夹了一块肥肉当众吃了起来,孩子们都把目光转向老师,张一凡小朋友奇怪地问:“老师你吃什么呀?”“肥肉呀!”“好吃吗?”“嗯,很好吃啊。”一边的宋浩泽轻轻地说:“吃肥肉会变大胖子的。”老师立刻装出很奇怪的神情;“是吗?我特别喜欢吃肥肉,你们看我胖吗?”“不胖。”孩子们齐声说。“对呀,肥肉不光好吃,还让我们变得很漂亮很聪明呢。”孩子们听了显得半信半疑。老师趁热打铁:“今天的肥肉都要被我吃掉了,还有一点点,谁也想来尝尝?”开始没人举手,老师就把一块肥肉夹给吴凯华:“来,你来尝尝,好不好吃?”吴凯华轻轻地咬一小口:‘老师很好吃,有点软软的,有点油。”“哦,那你还想吃一块吗?”“好的。”其他的孩子看见小朋友和老师吃得这么香也都举起了手“老师,我也要。”不一会儿,剩下的肥肉全都到了孩子们的肚子里了,以后不管是肥肉还是瘦肉孩子们都喜欢吃了,这样即解决了浪费的问题又改变了孩子不吃肥肉的坏习惯。另外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位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位放纵,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反复性原则: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时,就要养成孩子每次上玩厕所要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的习惯,刚开始时,孩子们肯定不会很自觉,但相信经过大人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会养成勤洗手地好习惯。

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排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不损坏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看书时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拿我们班的沈宇凡小朋友来说吧:他做事总是我行我素,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玩具不会收,玩过之后还会满地乱扔,于是,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用塑料筐布置成玩具的家,让孩子根据筐上的提示把玩具送回它自己的家,在活动中,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饭前洗手和饭后漱口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了儿歌《洗手歌》和歌曲《漱口》---- 洗手歌--- 吃饭之前要洗手/ 拧开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关上龙头甩三下/ 擦干手心和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 漱口--- 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看一下贴在墙壁上的示意图,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得很干净。特别是学了《漱口》之后,孩子们都喜欢刷牙、漱口了,每天来园,孩子们总会主动地和老师说:“老师,你闻闻,我今天刷牙了。”没当吃完午餐后,当老师不去提醒他们,也会有孩子提出要漱口,还会与好朋友互相看看“我的牙齿白不白?”慢慢地,孩子们都爱上了刷牙、漱口,变得越来越讲卫生了。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几个五角星。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谁最棒”专栏,用五角星、红苹果和皇冠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五角星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红苹果表示能好好吃饭,皇冠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一朵朵漂亮的花蕊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得到小红花,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加以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孩子会因为发挥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日常家务安排好,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把桌子擦得这么干净,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例如;我班力力小朋友的家长就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孩子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日晚上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进行表扬和一定的奖励;力力小朋友的妈妈发现评比表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老师的提议下,力力妈妈在我们小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做了介绍,让更多的家长朋友们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感受成功的快乐。

后来,的确有很多家长加入了力力妈妈的行列,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永乐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从她妈妈听了力力妈妈的介绍后,回家也制定了一张评比表,她把孩子的一些物质要求当作孩子进步的奖励。开始,孩子不是很配合,但妈妈在执行中意志坚定,慢慢地,孩子也就只好配合妈妈,最后也开始喜欢这张评价表了。妈妈告诉我:自有了评比表后,永乐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早上也能按时起床,自己学着穿衣服了,早饭也愿意吃了,每天还会主动帮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五、家园配合巩固教育成效: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老师要和家长经常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们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

推荐第7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后洋中心小学戴小燕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人们的思想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发展。如今,社会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它们不可避免地对小学生产生影响。据调查,当前社会上“一切向钱看”思潮的诱惑,“超前消费”意识的影响,黄色文化的泛滥等对小学生都存在着威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他人的安全。

人所共知,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赛、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过去人们认为新技术革命主要是智力的开发,着重于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在则普遍认识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不可忽视。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用生动的语言表示出来,充分说明德育起导向作用的重要意义。今天的小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形式的迫切性。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的目标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培养途径、方法。 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本课题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途径及方法。

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方法和途径。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本次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发、个案法、对照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为辅。

研究样本的确定

以我校五年级(1)班全体学生为样本,样本数为56。

研究的措施

对家长、学生进行有关调查,从而了解有关信息,及时调整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或总结经验。

循循善诱的教育:认真把握新的德育理念,在课堂、晨会、谈心中切实落实课改的新理念,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

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进行传统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德育方面的古诗、散文、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背古诗、朗读散文、讲故事等活动,以此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把良好行为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榜样奖励:小学生模仿性较强,我们可以抓住此特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解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学生、家长、老师,学习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良好行为,分析原因,明确学习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作为大人,老师和家长更要时刻注意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 情境感悟:在思品课、班队活动、家务劳动、社会劳动以及其它活动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行为训练:根据五年级年龄特点,进行一系列行为训练。每月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循序渐进,滚动进行。在训练中,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周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安排: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家长评、期末班主任总评并及时反馈。以此,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同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其再接再厉。

建立调查与观察学生言行的记录册,以便在研究工作中把握好方向,正确、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指导,保证课题的实施具有充足的条件和依据。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0月)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阅读、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

组织对家长、学生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05年11月——2005年7月)

按上述措施制定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方案,并在研究对象班内实行。

记录研究过程中每个小环节的反馈信息。

写出阶段性小结,并加以分析。

运用新的研究措施再去实行研究。

总结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0月)

归类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结题,撰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汇编研究成果。

预计成果形式:

课题的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

相关论文

完成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我校虽是农村小学,但我校领导一直把教科研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子,并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师们也都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能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本人在研究课题方面有着极大的热情,曾完成过县级课题的研究,累积了一些科研工作的

经验,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申报此课题前也学习的很多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第8篇: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与认识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道德责任心。其中,道德责任心的培养尤为重要。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照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责任无论大小,都属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范围。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而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开创者、建设者。

然而,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现象不容忽视: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甚至在中学生中,像徐立弑母、刘海洋烫伤黑熊、网吧纵火等恶性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寻找其中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受“左”的思想教育影响,没能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而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

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另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上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青少年责任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感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是中学德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教育层次;明确的行为目标、具体细致的训练方法,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但我们也看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撑。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感情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一个人具有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才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对中学生深入进行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中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责任心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两个目的:

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二、研究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人的责任心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随之越强。在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渗透性原则

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就构成了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由此可见,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与责任心培养的统摄性。而这种具有统摄性状态的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开展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有时还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只有安排了专门的时

间,习惯与责任的教育才能进行。其实,我认为,习惯的养成、责任心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有实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3.实践性原则

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培养中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社会和自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一个人的责任心表现与他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因此,中学生的责任心根据其年龄特点,可以从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这几个维度,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心及八项重点内容:

(1) 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 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

(3) 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

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

(4)自然责任心: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从这八项重点内容入手,在整个初中三年生活中分步骤、分层次、有侧重地重点突破,是比较可行的。“中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是我们根据对学校部分教师和全班家长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总结、整理出来的。又将以上四方面责任心、八项重点内容,细化为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形成研究内容指标体系。

2.培养中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

A.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

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背诵、理解、体会含义到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B.榜样激励:中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的良好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情境体验:在班队会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行为训练:按照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日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班级、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责任心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会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初一年级阶段

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制定研究方案;

进行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研究;

初步试行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初二年级阶段

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充分利用家长课堂,进行家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学期末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初三年级阶段

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力争推广;

撰写研究报告。

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材为根本目的,符合人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将会在人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塑造一个人的过程,也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更新过程。对于当今这些缺乏实际锻炼的中学生来说,能否经得起考验,战胜困难越过坎坷,关键要有教师的科学指导,及时鼓励、赏识与协助。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必先具备良好的习惯,一方面是起楷模作用,一方面是具备指导的能力。所以,终身学习是教师的生命发展阶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种自我培养,自觉更新,自我超越的过程,责任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研究实践中,我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依学生的主观意愿,基础水平和能力去逐步实现。良好习惯养成是目标,在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出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实现,自觉更新,自我超越和自我调控。

教育学家叶圣陶早就指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培根也谈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通过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抓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科研并无神秘性,只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抓住实质,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一定会有成效。

毕业论文

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海淀党校2001级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班

学号018806057

阜成路中学王云颖

推荐第9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小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势在必行,本学期,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建章立制,加强学习,多种举措保实施

为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加强领导

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全面组织开展研究。

2、健全制度

学校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研究案例撰写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3、重视培训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校专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老师们培训,学习相关理论,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和辅助性的学习习惯。

二、确定研究主题,确保研究实效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是什么。

②探讨小学生在学习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

③探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

④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⑤探讨如何在课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营造氛围,开展活动,潜移默化育良习

(一)环境文化重熏陶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的隐形阵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的做法:

一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我们努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教学楼外墙都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利用学校门口的电子显示屏定期展示《弟子规》、《小学生守则》、《良好习惯三字歌》等,让其成为孩子引路的向导;教学楼道内有 “请讲普通话 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二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精神环境。我们的做法:一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等;二是各班利用晨会、班会讲习惯养成;三是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实情设立“好习惯养成量化评分表”。通过以上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好习惯。

(二)活动开展促研究

1、各班开展“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的主题班会;

2、每学期办一期“良好习惯我养成”的黑板报,手抄报等;

3、在本学期中,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借助“课内比教学”之东风,我校在听评课中设立了专门的“评分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施,各评委在听课过程中不仅关注的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把握等诸多方面,更重视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检查教师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实效。

4、学期末,各科教师撰写关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做法、论文,并组织交流活动;班主任撰写本班在“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培养的实效以及下期工作重点、目标等。

四、家校联手促养成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教育态度等,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习惯培养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各实验教师的大力配合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困难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将有待课题组进一步思考,不断深入研究。

推荐第10篇: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义和庄中学德育课题组

我校申报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来在校领导、同事、家长的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比较顺利完成了研究方案中各项任务,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了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同时也总结出一定的教育学生的方法经验。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兴起。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界,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所以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极大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全国的教育新形势、新要求也促使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同时,由于我校处于偏远的乡村,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家长的素质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有的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少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规,蛮横放肆;还有的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很多不良现象。

我们深知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将影响着学生初中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这一学年的研究能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能使学生提高自己对不良行为的抵制,让自己在做人、做事、学习上有着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真正作到诚信、明礼、健康、遵规、守纪、文明、有责任、有爱心。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时间

研究对象: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研究时间从2010年9月——2011年7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国外许多教育专家对良好行为习惯作了精辟的论述。当前,建设良好行为习惯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的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主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班级常规考评方案》为标准。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从规范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具体从学生的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与家长相互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正直、有爱心、有责任、尊重他人、具有竞争意识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外读书习惯、认真写作业习惯;

2、良好品德习惯:遵守纪律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热爱劳动习惯,竞争合作习惯、爱护环境习惯、个人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

主要采用调查法、榜样示范法、个案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竞赛法等。从接这届新生开始,我们就对于本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调查学生自然情况,了解学生在小学的表现,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哪些个性,有哪些爱好等,使之在教育中能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要求班主任要认真观察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所以上学期主要是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心中有一个良好的行为标准。主要采取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管理,教师评价,期末教师和家长互换评语等。而第二学期主要以发展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为主。

第二学期初期阶段,还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为标准要求学生,以班干部记录学生表现情况为主,并且以此为标准给学生作月评价,采取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又把学生课上评价转让给任课教师,能更好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但要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还是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为此在班干部管理的基础上,应该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入手。

自我意识的提高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充分发展自我意识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技能至关重要,而且自我教育是发展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教育是让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明确发展目标,自觉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动地、积极地掌握自身的发展。

我们在各自的教育工作中,实施尊重、平等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展示优秀的自我:

1、举办:“我的目标、我的格言”主题班会。主要内容是让每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人生格言和这学期奋斗的目标。把它贴到班级后面的文化专栏上,以提醒激励学生。

2、利用班会课,举办各种主题活动。

3、举办各种主题演讲活动和竞赛。

4、在特殊的节日让学生设计板报,宣传各种知识、故事等,促进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学习英雄人物事迹。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这样做能使学生关注到别人的优点、良好的行为,也使学生关注到自己良好行为产生的效果,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

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从而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自己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好去表现自己的优点。并且,这种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让学生们认识到集体中其他成员的优点和特长,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和学习,也使学生对自己有目标、有信仰,能正确认识到身边的不良行为,能够接纳学校、教师、家长的要求,逐步达到自我管理的要求。

(二)认识不完善的自我:

学生看到自己优点很容易,但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缺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

1、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2、学生相互监督评价。

3、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

4、班主任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学期末,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调查结论,有效地对实践研究进行指导。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一)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促进作用。

2、通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班级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觉性和责任心能以身作则的班级管理小干部。

3、学生班级体意识浓厚了。

4、学生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上课能认真听课,自觉思考,大胆发言,学习上增强了主动性和责任感。

5、学生形成了良好劳动习惯,值日更加认真,并且在劳动中热心帮助别人,在家里愿意承担一定家务。

6、在课题研究中,由于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家长更愿意参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得到了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7、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充分展示个性,取得优异成绩。

8、在研究中也使自己总结了一定教育学生的经验,也发现了自身一些教育方法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二)结论:

在一年的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中,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一定经验方法,使班级涌现出一批遵守《中学生守则》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尤其对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对他们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不但自身不良行为有所改进,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个性,从而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为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1、要确定同一的标准,以标准严格要求;

2、要多鼓励、表扬学生,激励学生上进心;

3、要让学生发现身边不良行为,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这些行为带来的影响,这比教师说教要成功的多;

4、要多发现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活动比赛实践中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让他们有着成功的喜悦。这样能促进以“优”带“缺”。

5、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有个案研究,不断总结改进教育方法。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再加上社会多方面的负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客观的差异和变化始终令人美中不足。所以学生身上还存在很多不良习惯。

2、作为研究者,除了实践经验总结,还应掌握科学的理论,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这就造成实验很大的局限性。

3、由于课题研究经验不足,对研究中材料的积累比较散,在今后课题研究中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式的积累。

4、在研究时把材料形成论文较少,在以后课题研究中在这一方面要积极完成。

第11篇: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山区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庭。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相当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广、难度大,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对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一蹶不振。学生存在的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已成为了制约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探索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为此我们选择并开展了“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学习习惯:指学习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课题的实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育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依据。在叶老先生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特色的就是“习惯说”。在他的论著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从学生到教师等多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他认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

2、以素质教育、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内化”原理为指导。心理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过来推动内因,内因与外因是有机的统一体。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心理过程受个性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按照心理学的分类,习惯属于心理过程,是内因。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外因。所以我们既不能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再去培养能力,也不可能脱离开习惯的培养去讲培养能力。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调查了解学困生学习状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随访、科任教师反馈,了解到学困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有如下表现:学习无计划,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求上进;学习缺乏激情、懒散,拖拉和应付现象比较严重;意志品质稍差,过分依赖教师和家长,独立自主性不强,学习精神容易涣散,注意力不能持久,一心多用;缺乏自制力,抗干扰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诱惑的影响,学习兴趣易转移到课外,如好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等,致使学习的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学习安排,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学习思维质量不高,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习惯,学习停留在机械记忆的低水平状态,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上课时被动接受老师提供的现成答案等。以上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容易形成不良个性品质,导致学习困难,变成学困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降低学困生率,学校专门召开了行政领导和各教研组长参加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会议,商讨学困生转化策略。会议决定成立青莲中学“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青莲中学《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营造和谐民主教学氛围,优化育人大环境。

学困生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加上心理存在的一些障碍,对社会、集体、教师、同学、学习往往存在不同程度上行为的偏差。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好,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差,如果还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对学习更易失去信心,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走进学生当中,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尊重与信任每一位学生,多激励学困生,使学困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与此同时,为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在校园内及课室张贴名人名言、读书标语,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产生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对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重要的作用。

3、构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矫正学困生的不良习惯。

初中学困生由于意志品质稍差,学困生的行为变化无常,容易反复。因此,我们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家访、家长会、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保持与家长联系,还要积极与镇关工委、派出所加强联系,整治学校周围环境。开展思想教育的专题讲座及相关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法制教育,如2007年12月,学校邀请县关工委主任黎旭日同志到学校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让全体师生树立在新时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奋读书的优良作风。2009年1月,邀请镇派出所所长梁卫扬同志法制教育讲座,邀请镇关工委合唱团到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构建一帮一教育网络。2008年6月,学校与青莲新建二村(移民村)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建立师生一对一帮教网络;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良好教育网络,减少社会中各种不良影响对学困生的侵蚀,为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的矫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4、举办学法经验交流会,树立学习先进典型。

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困生当中最具影响力。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会学习,必须注意改他们的进学习方法。近年来,我们每学期都召开两次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请一些在学习上有较大进步的学困生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现身说法,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让学困生们能吸取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各级学习成绩前10名的学生照片和人生格言张贴在文化走廊上,成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学困生,学校每学期都设“学习进步奖”和“学习积极分子奖”,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并在每学期末把这些学生荣誉写进“给学生家长一封信”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让家长分享学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

5、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关注学困生成长。

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位教师每学期帮扶两至三名学困生,填写“结对帮扶”跟踪表,掌握学困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并针对他们的存在问题进行教育。同时开展生生“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扶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改进学习方法,督促学困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以此让学困生在学习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优先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造互助互励的良好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使学困生有效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6、抓好日常行为规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与前提。每学期开学初,我们让班主任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抓好学生的出勤、仪容仪表、卫生劳动、言行举止等教育,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养成勤上学、不留长发不穿拖鞋、讲卫生爱劳动、讲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等。学校对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工作进行百分考核,把它作为创建“文明班”评比的主要内容之一。因而,通过一系列的养成教育,帮助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开展学科活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科活动是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开展学科活动是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三年来,我们结合课题的计划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活动,如语文组举行了读书好专题演讲比赛与学困生语文知识竞赛;数学组举行了学困生智力大比拼活动;理化生组举行了学困生理化知识抢答竞赛和实验操作竞赛活动;英语组举行了学困生听写单词比赛等。另外,2010年春季学期,举行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化学、政治等学科知识竞赛。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在科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喜悦。

六、课题研究成效

1、树立“关注学困生的成长”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每个学期我们都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完善方案,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组内教研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任课教师在课上培养了学生哪些良好学习习惯,使教研有了共同话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教材观,树立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服务者”的教师观,树立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学生观。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工作中,始终围绕学生去进行,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用激励性评价,特别是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中,我校在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预习——研讨——评价——质疑——辅导。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研讨是指课堂上师生进行研究讨论学习内容,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闪光点、亮点,采用激励性评价;我们一般要求老师用20分钟指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给学生更多时间去提出疑问,深化所学内容;辅导既指上课时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指导,又包含课外老师到课室的辅导。各学科组还结合学生的实际,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如语文课题组的“随堂作文”,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数学课题组的“解题教学”,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英语课题组的“口语交际”,以培养学困生良好口语能力;理化生组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2、课堂结构有所转变,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题研究前,大多数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低下。课题开展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我们还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使得课堂教学由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综合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不想学的绝大多数学困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还养成了读书动笔的习惯、勤于实验的习惯、勤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喜欢独立思考的习惯,喜欢讨论问题的习惯,积极积累资料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年来,大部分学困生读书意识有所增强,学习习惯有所好转,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读书氛围比前几年浓厚得多了,教学成绩也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2009年中考,语文学科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一名,数学学科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二名,物理和化学科平均分均排全县第三名,政治和英语学科平均分分列全县第四名。各学科平均分总体水平名列全县第三名,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肯定。2007年中考,黄宝怡同学中考总分名列全县第四名,并获县“梁延峰奖学金”。2009年中考,高颖诗同学中考总分名列全县第九名(乡镇第一名)。在转化学困生工作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以2009届毕业生就读我校三年来的成绩来看,平均分县排名和学困生率都有较大的进步(见附表)。

七、课题研究体会与思考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工作,教师们都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应该说我们这个课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我们的课题《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课改带来的新成果让大部分老师内心感到欣慰。但课题研究范围大,要求高,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思想认识有限,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参差不齐。尽管他们对课题研究很有热情,在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收获与预期设想仍有一定距离,他们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过程更难,但更有成功感。但我们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出现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失责的结果;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

2、学困生由于种种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他们一时对学习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也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但难以持久,因此如何使学困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我们研究课题的一大难点。

3、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需反复抓,抓反复。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苦、繁琐的过程,指望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今后在转化学困生工作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4、我们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辅导学困生的工作是全体教师的职责,而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教师今后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12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挑战未来的教育。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一目标,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

“习惯若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困难,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赫尔(C.L.Hull)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为:SEr=D×sHr,SEr代表反应势能,D代表内驱力,sHr代表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这就要视习惯强度而定(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抨击赫尔的错误观点时,也把他的闪光思想也给淹没了)。美国哈佛大学的珀金斯

(D.N.Perkings)教授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智力=power+tactics+内容知识。这里的tactics是指策略性的知识。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即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的制约,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

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部分。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M.C.Wittrock)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各项研究都证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理论依据

首先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依据,在叶老先生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特色的就是“习惯说”。在他的论著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从学生到教师等多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其次,以素质教育、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内化”原理为指导。

四、概念界定

习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自动化了的、持久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与一般意义的习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习惯是由于反复地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它有道德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处世习惯和学习习惯等。从这一角度来看,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形成方面它们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强调学习习惯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是从人的生命是极其有限这一现实出发的。再次,强调学习习惯必须通过教育来形成,是为了消除一般的习惯对学习的干扰。所以,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然而学生本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形成、以及是怎样形成学习习惯的,但这并不能证明学习习惯可以自发形成,只能说在教师、父母的影响下,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发挥了作用,只是由于学生认识能力发展水平较低,自己并未意识到而已。也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正确的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等等。

六、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如下:

1.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习惯为实验突破口。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以逐步达到“自主学习”。

阅读方面

(1)养成运用工具书,自己读通,会读课文的习惯。

(2)养成带着课后问题预习课文的习惯。

(3)养成质疑问难,并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4)养成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5)养成自己悟出“学法”的习惯。

(6)养成积累好词、佳句、好段的习惯。

(7)养成勤读书报、勤摘笔记的习惯。

写作方面

(1)养成勤观察、勤动笔的习惯。

(2)养成认真审题、立意、选材的习惯。

(3)养成作文前“打腹稿”的习惯。

(4)养成严谨书写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5)养成运用修改符号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

(6)养成书写姿势正确、工整的习惯。

(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

2.培养爱读课外书的习惯。

3.培养快节奏、高效益的学习习惯。

七、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经过尝试、论证、总结、推广。

八、研究步骤

1.2003年3月至2003年5月,课题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

2.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调查研究阶段。分析研究、了解现状,收集各项习惯数据,制定实验方案。

3.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组织实施阶段。构建形成某种习惯养成策略,大致情况如下:

学习方法——不断训练——习惯

明理——导法——典型——规范——形成

4.2005年3月至2005年10月,总结阶段。实验结果推广实施。

九、研究成果

形成习惯培养框架,单项经验总结、报告等。

十、研究成果评估

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研究条件

。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多年来,在校长朱亦红的领导下,教科室主任陈立新的带动下,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我校的师资队伍也十分强大,有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年教师,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还有一批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强劲的力量。本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搞教科研特别有利,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的结构,进行特殊的研究——尽量把研究的领域向外扩展,使研究工作显得更有弹性,更有余力,更有后劲。

本课题的研究实验经费也由学校统筹。

综上所述,本校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条件是具备的,预计通过本校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届时将会圆满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13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篇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

1、研究目的

(1)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用的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精选,以指导、推动学校全面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3)学生能形成并表现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在真实的、反复的“践行-体验”中领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发展道德能力。

2、研究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假设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核心概念 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亲”,其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其具体表现为:“遵规守纪,善于合作,学会自理”;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探究”,其具体表现为阅读“四到”、书写规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简称为“三面九点”)。

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分析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研究背景分析

一是从教育现状来看,有研究的必要。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问鼎当今之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反差并没有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缩小,问题根源何在?我们认为,养成教育的缺位就是制约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难点所在,难就难在教育内容脱离生活、难在教育手段单一老土、难在学生情感缺位。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养成教育该如何抓?尤其是教育内容,具体有哪些?即便出台了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意见》,作为一线的教师,总感觉由于教育目标过于宽泛而难以驾驭。我们认为,什么阶段实施什么教育,一定是有章可循的。虽然我校一贯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几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为养成教育的“三难”所困惑,为尽早走出“三难”困境,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研究的余地。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小学生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的参考。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层面,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还篇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及结题

西峡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 评 书

课 题 名 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主 持 人 姓 名: 骆恒涛 主持人所在单位: 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中心小学 通 迅 地 址: 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中心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2月

西峡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填表说明

一、申报表各项内容须打印或用钢笔如实填写。语言要准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辩。

二、申报表需报送一式二份。复印件一律用a4纸复印,左侧装订。

三、每项课题主持人限1名,课题组成员不超过3人。

四、每人最多只能参与两项课题(限主持申报一项)。

五、凡不能按期完成上个五年规划或上年度立项课题者,不得主持申报本次课题。

六、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联系电话: 0377-69680020(西峡县教科所)

一、简表

二、课题论证 篇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 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 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

第14篇: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开元街道安固小学课题组

一、选题背景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在我校目前的现状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具体表现为:学生不能带齐学习用品回校,丢三落四;文具用品、自身衣物不会保管,经常丢失;作业自觉性差,作业不认真或不能完成;作业后不检查,不能及时订正;没有机会做家务,因为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学校的值日工作很多同学不重视,经常缺席;随意带零食回校,随意丢弃纸屑杂物,校园内的走廊、花基、厕所内能看到很多学生丢弃的垃圾;水龙头开启后不能及时关上,不能及时冲厕所;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不会尊重老师、同学的劳动,爱玩小动作、说小话„„。因而,我们拟订了“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能有效地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事情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的集体责任感、对自己的品德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主要研究的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事情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集体责任感、对自己的品德负责。提高老师责任感的认识和责任感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

A、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的习惯——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特长、做好两操、与同学友好交往。

B、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习惯——知错能改,收齐学习用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后认真检查,订正作业错误,不乱花钱„„

C、对自己的品德负责的习惯——言行一致、学会倾听,不随便插话,碰到师长、同学及时打招呼,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环境卫生,正确处理垃圾„„

D、对自己的集体负责的习惯——完成岗位任务(值日、校长小助理、班务、校务)、有集体荣誉感„„

E、对自己的家庭负责的习惯——分担家务,与家长谈心,学会告知(“我回来了”“我上学了”“ 因为有什么事情,晚点回家等”,回家能做到“三个一”(给父母送上一句问候、献上一杯热茶、给父母送上一双拖鞋)

2、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A、探索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教育内容。

B、探索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3、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A、构建学生责任感目标体系,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搞好自我设计,并设立横向、纵向责任目标体系。

※ 横向目标:将“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内容分成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的习惯、对自己

的事情负责的习惯、对自己的品德负责的习惯、对自己的集体负责的习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五大版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 纵向目标: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和发展特点,由各级部根据自己的现状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形成一个序列。

※、围绕学校总目标,各年级根据各自的需要,承担相应的研究目标,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

B、激活责任需要,提高责任认识。

要激活学生责任需要提高责任认识,首先要认识责任,唤醒责任意识。主要采取: ※ 通过故事及情景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 利用宣传阵地,认识责任意识。

※ 抓住突发事件,及时宣讲,适时进行责任感教育。

C、重视文化陶冶,优化责任环境,再现责任意识,培育责任情感。

※ 营造责任感教育的学校文化氛围。

※ 营造责任感教育的家庭文化氛围。

D、深化责任体验,养成责任行为

1)、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①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阵地的积极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培养责任感 ②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③在作业批改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培养责任感。

2)、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活动之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

①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实施心理辅导,内化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

③开展宣传活动培养责任感

④开展心理健康小报展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

3)、班级管理及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1)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培养责任感。

(2)明确分工职责,培养工作责任感。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

(4)开展劳动实践,深化责任意识。

4)、寻求家庭支持,拓展责任意识,寓责任感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

①激发家长责任情感,得到家长认可

②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尽责机会,形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不负责任的事拒绝做的良好的家庭责任教育氛围。

5)、联合社会力量,寓责任感培养于社会活动之中,强化责任意识。

F、内化责任信念,塑造责任品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 多项展示,强化责任信念

※ 通过自然后果惩罚法提高孩子表现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

三、题研究的价值

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等等。它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对自己的品德、做人负责,履行和担负起家庭各种责任,接受和信任他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职责,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等。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

催化剂。

(1)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2)责任意识的培养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主观意志,再外显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责任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具体实施途径研究

1、各年级段少年儿童道德责任感培养的教育目标与途径。

根据各年级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雏鹰争章的要求,设计一些活动来实施体验教育。

2、在实践体验中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培养

在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社会活动时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会自律;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自立,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责任感。

3、在实践体验中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成长的岗位,都能体验集体主人翁的自豪感,体验服务的快乐,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

4、在实践体验中学生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孝敬长辈,敬重父母。设立家庭生活自我服务小岗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忧愁,培养家庭责任感。

5、在实践体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了解各行各业劳动在社会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各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树立人生理想。在社会体验中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

6、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评估激励机制研究。

根据少年儿童好胜、向上的特点,探索与雏鹰奖章结合,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责任感,以考章替代评估,激励他们养成责任习惯。

7、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运行机制研究。

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心下一代的大教育网络,促进德育教育社会化。

以上研究采用(1)、行动研究法:设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计实践体验手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在内化的基础上外显为行为习惯。(2)、个案研究法:建立研究档案,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进行个案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测评、归纳,寻找有价值的教育规律和方法。

第15篇: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1: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择善从之,不善改之,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么做。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那何尝不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

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在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徘徊于岔路的干扰,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所以他们脱颖而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在我看来,好习惯的养成无非就那么几个重要的点阶段,开始时,最难煎熬时。开始是你要确定明确的培养习惯的目标,如果这个习惯对你来说不是那么重要的话,你压根会从心里懈怠,而放弃习惯的培养,这是习惯的培养。在一重要的阶段就是你在培养习惯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这是你习惯要成成败之秋!头脑清醒时就告诉自己这习惯的重要性,激励自己坚持下去,迷糊时就抱定一要坚持下去的信念。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勤俭节约,有人铺张浪费;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真&&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谢谢大家!

篇2: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就说鲁讯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而现在,有很多同学不但迟到,甚至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不刻苦,不用功,所以总是常常得不到高分。有些同学周末总是在玩,总是把作业留到星期天晚上再赶着做。这完全是习惯的问题。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踊跃发言,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这些习惯就会使你成绩下降。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改正,比如说: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间就读一下课外书,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就能上升了。

平是在大街上,总是看到很多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在外国,总是可以看到用中文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扔垃圾的标语牌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我们中国人民丢脸。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养成好习惯。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越好。

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其实养成习惯并不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很多人在培养习惯的是后总是半途而废,使旧习惯又卷土重来了。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为了我们人生,让我们一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

谢谢大家!

篇3: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校团委会欢迎七年级同学的到来,对受表彰的八九年级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

开学一个多星期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我们大多数同学正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九年级的同学虽然面对升学的压力,但是他们的表现给我们七八做出了榜样,上周我们进行的军训会操比赛,同学们整齐划一的演出,更是让老师们感觉到,埕口中学的学生,是最棒的。我们学校十几年来一直处于无棣教育的前列,过去的一学年,我们更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中考、教学质量、安全检查、合唱团、)埕口中学已经成为无棣教育的一面旗帜,各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纷纷到我校参观学习。每次到县里开会都会听到表扬和赞美之声,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心里肯定充满骄傲和自豪。

然而,在我们校园内,偶尔也能见到与我们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现象;饮料瓶子喝了之后乱扔,垃圾到处是,随意进出入办公室,上下体育课不站队,课堂上打瞌睡,在教室、校园起哄拥挤打闹,静校时违反校纪,用餐时的狂奔、插队,少数同学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等。这些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又确实存在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这些恶习如不认真整改,势必影响到这些同学的健康成长,以致后悔莫及,也会给我们埕口中学抹黑。

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是好的,素质是高的,我们其他的同学也不赖,只是因为缺乏一种勇气和坚持,缺乏一种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的这么一种勇气。和如何坚持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请同学们记住,人不是因为美丽才文明,而是因为文明而美丽。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

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与习惯时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语道破了教育与习惯的本质问题。大凡有些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使得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品质。我们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名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的状况也不同,那么方法也就不同。要想找到真正开启成功之们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习惯主宰人生,习惯决定命运。

我们是初中生,认识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使得一些良好的行为坚持下来,形成习惯和品质。要做到这一点,我建议同学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牢固树立: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思想。培养良好习惯,说来应该是咱自己的事,老师的工作是在帮助咱养成好习惯。尽管开始时会有些困难,但每当我们想起这是为主宰我们人生而做事时,就会觉得很值。有了好习惯,我们还怕做不成大事吗?我们用享受的观念理解我们目前的学习和活动,我们会增加许多乐趣。一旦有了好习惯,想停下来都难,坚持好习惯也是享受。

2、极力克制:不做有损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形成好的习惯是从不做那些坏习惯开始的。学校规定了许多不许做的事情,大家做了就要受到处分,这是在帮助大家改变坏习惯。人就是这样,没有了那些坏习惯,就会有许多机会形成好的习惯。如果我们放纵了自己,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到头来不好的习惯多了,就会坑了自己,也害了集体。

3、确定目标:去模仿一名比自己强的人。其实上进心我们都有,这种上进心会促使我们和比自己强的人比,以他为榜样,努力照他的样子去做,我们会进步很大的。要确定这样的目标:在学习上,我要力争赶上谁,在生活上,我争取像谁那样,等等,在这些比自己强的人的影响下,我们会慢慢地养成好的习惯。

4、完善自我:争做一名合格中学生。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我们不能让犯错误形成习惯,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不断地完善自我,及时改正那些本不应该犯的错误,不断地给自己充气、加油,把好的做法坚持下来,让他成为自己的习惯。只要有毅力去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同学们,我们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学生时代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愿我们大家彼此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帮助,多一份文明,共同为创设这样的人文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谢谢大家!

篇4: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不是在什么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作位科学家所说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品德、态度和习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忽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今天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养成良好的坐资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从刚进班起,我就要求要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天,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正所谓坐如钟这样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坐好课前准备工作

(1)生理准备 。

让学生在课间记着喝水、及时上厕所,以避免上课口渴或想上厕所的现象出现。

(2)物质准备 。 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值日生站在讲台前面,检查全班同学是否都已经静息好。

(3)精神准备 。

学生即将上课的内容有所预习,并期待着老师上课,解决不懂的问题。精神上是积极的、渴望的,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统一地在教室里静息,当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时,全班学生精神饱满地站起来,眼睛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火花,面带笑容地向老师问好。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礼貌习惯也很重要。要让小朋友们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有时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看家人的表情、语言、行为有什么变化,然后到班上同学互相交流,组织成一个礼貌用语交流会。这样来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第16篇:良好医德医风

良好医德医风,架起医患和谐的桥梁

------- 儿保科医德医风自查整改报告

为进一步改善卫生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儿童保健科根据医院医德医风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广泛接受患者、群众、社会各界的监督,开展了“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活动,在科室开展了“医德医风讨论”,认真查找自身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承担了怀化市鹤城区大部分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日均接诊量约150人次,因为医生少,就诊孩子多,加之就诊孩子来得时间段比较集中,造成等候时间长的问题。

二、预防接种前进行健康体检家长不理解的问题。

三、健康体检中开具相关检查和用药问题的不理解。

四、极少数医务人员态度生硬问题。

就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整改:

一、完善就诊流程,增加接诊医生。在候诊厅悬挂预防接种流程,给工作间贴上门牌号,地面贴上清晰的指示地标, 为了便于家长能看清和查找孩子的就诊顺序,院领导及时将党委办大号显示屏调换至儿保科护士站,并完善了叫号系统,在就诊高峰期,增派医生接诊,通过这些改进缓解了家长焦急等待的情绪,使就诊变得轻松有序,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大大缩短等候时间。

二、加强沟通,增进理解。2017年2月国家卫计委颁布了第三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其中《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均要求预防接种前进行儿童健康状况评估。本着体检自愿、检查项目自愿选择的原则,接诊儿童之前,详细询问家长来就诊的目的,医生告知家长该年龄段需要做的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体格检查、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髋关节B、听力筛查、营养项目检查等等,征得家长同意,医生开具检查项目;医生根据上述检查,耐心细致地将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和此次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如果健康,告知可以进行预防接种;如有感染或神经发育暂时落后等疾病,告知暂缓接种疫苗。针对后者,医生会建议婴幼儿做进一步检查,并根据体检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转诊其他科室,或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如果家长目的就是预防接种,我们建议下次可就近接种,社区和我们的疫苗都由国家免费提供,在社区接种一样安全。通过一对

一、面对面详细解释,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理解,因此,儿保科门诊人次逐年增加。

三、合理用药,规范用药。儿保科用药有特殊性,〈一〉是儿保科用药多是预防性用药,用药时间很长;〈二〉是某些慢性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等,用药时间相对较长;〈三〉针对性用药,比如矮小症,性早熟,不但药品价格贵,而且用药时间通常是几年。虽然用药时间都很长,采取限制医生开药的办法,每张处方药量不超过1个月。与去年同期比药占比有所下降。

四、强化监督管理。为了改善极少数医务人员言语生硬等服务质量问题,制定了相应奖罚机制,并在候诊大厅显眼处,设置了意见箱,广泛接受患者、群众、社会各界的监督;八月初,在科内开展了“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活动。

医疗卫生工作面向整个社会,涉及到千家万户。医德医风是卫生行风的主要体现。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工作作风,规范医疗及护理流程,医务人员不但要业务水平高,同时要有高尚的医德;医患之间多加沟通,从尊重患者角度出发,多换位思考,就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

儿保科

2017/8/20

第17篇:良好家风传承

良好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不应该只从生活上关爱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还要正确地教育孩子,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努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家风的形成,首先是为人父母的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如果自己做不好,良好的家风就无从说起。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

我的家风是“发扬民主、平等协商”。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庭有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小辈对老人都非常孝顺,长辈们年老体弱,晚辈们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或买一些时令衣服;或买一些老年保健用品;衣食住行方面小自袜子手套、内衣内裤,大至电器家具,都能一一为老人想到买到,尽力为老人的晚年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的岳父岳母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岳母患肺心病十几年,每年都要几次住院,每到住院期间,我们家的小辈们都是争着抢着去医院陪护老人。

其次,我们这个大家庭相处非常和谐融洽,总能做到一家有事,家家帮忙。兄弟姐妹中包括娶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婿个个都心地善良,尊老爱幼,关心长辈甚比关心自己。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从来没有任何人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情。兄弟亲情千金难买,我们从不为家庭财产之类的事争吵,对老人留下的财产也从不斤斤计较,我们都认为吃亏便宜都是自家人,大家都有一双手,都在赚钱,何必为那一丝半点伤了和气。婆媳之间亲如母女,妯娌姑嫂之间胜似亲姐妹。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兄弟姐妹平等对待,不分你我,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形成共识。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大家都心情舒畅。此外,每个小家庭都能做到勤俭持家,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经常受到邻里的赞扬。

我认为每个和睦的家庭就是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不管你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你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希望每一个亲人都过得很好,当亲人遇到困难,也非常乐意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心里就会觉得特别踏实,尽管不是官宦世家,不是名门望族,但是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快乐,有普通家庭的美—那就是和谐之美。

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尽量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在大人的正确引导之下,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开朗、乐观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我觉得我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在小孩读小学的时候,陪同孩子一起练习游泳和书法,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同时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家长们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树立起良好的家风,帮助孩子们树立起善良宽容之心。敬爱父母,体贴兄妹,关爱朋友,懂得分享。让孩子们明白只有真正付出善良、懂得宽容的人,才能得到世间真情的回馈。

第18篇: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汴河街道办事处房寨小学

徐元超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父母亲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我的父亲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老高中毕业生,在当时也可以算是有文化的人,我的母亲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可是他们给我的教育和熏陶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的父亲做事非常认真,从来不会也不屑于弄虚作假。在我小的时候,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负责整个生产队所有的账目,每到年底,一个大队中所有生产队的会计都聚集在一起,挨个对每个生产队的账目进行稽核,父亲做的账目每年都是顺利通过稽核,没有丝毫差池和错误。外出稽核账目时,大多数时候父亲都带着我,记得有一年,在稽核结果生产队的账目时,有一笔支出好像有问题,是假账还是不符合规定我记不清了,父亲认为这笔账应该剔除,做账的会计认为数目很小,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如果要剔除这笔账,后面部分的账目全部都要重做,非常麻烦,其他生产队的会计也跟着附和说关系不大,没必要重做,可是父亲坚持认为,事关老百姓和集体,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虚假,最后大家都被他说服了,父亲又帮着那个会计吧后面的账目重新做好,顺利通过了稽核验收。其他会计都说父亲做得很好。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马虎的。多年以后,在一次酒席上,我遇到了当初那个会计,他跟我说起我的父亲,言语之间充满着敬佩和推崇。

童年的时候,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做错了事情经常要挨打,通常是屁股上挨上几小棍。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该挨打却没有被打的经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做饭让我烧火,我一边看小人书一边拿着菜刀砍树枝,心不在焉,结果一下子砍在脚踝上,顿时鲜血直流,父亲见了,二话没说,背起我就奔向医院,医生给我缝了五针,还说再砍偏一点动脉血管就断了。医生让我在家好好休养,父亲却说不能耽误上学,每天让哥哥姐姐用平板车把我送到学校去上课。就这样,我的功课一点也没落下。回来我的脚好以后,父亲对我说:“以后做什么事一点要专心、认真,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本来以为自己闯了这么大的祸,父亲一定会打我一顿,让我长点记性,没想到父亲会这么说。父亲的话就像留在我脚踝上的疤痕一样,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从那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专心去做,不再一心二用。

参加工作以后,我在学校里一直担任会计、报账员的职务,负责学校的账目,父亲多次跟我说,公家的东西一定不要随便往自己家拿。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我每年的账目都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让我更高兴的是,在父亲和我的影响下,我儿子也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小时到亲戚家做客,从不随便拿别人家的钱和东西,亲戚们都夸奖他真懂事,有家教,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相夫教子,与人为善,热心助人。我们村有一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眼睛不好,行动也不便,母亲经常帮助老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虽然我们家人口多,生活也不好,母亲还是经常哪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比如鸡蛋、饼干之类的东西送给老人,妹妹问母亲:“她是我们家的亲戚吗?”母亲说:“她不是我们家的亲戚,但是她孤苦伶仃一个人,我们应该多关心她,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嘛。” 后来老人摔了一跤,彻底不能走动了,当时农村刚刚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大家都铆足劲拾掇自己的地,老人的几个远房侄子相继以此为借口推辞,不愿照顾老人。村干部遭到回绝后,只好另想办法。一位村干部忽然想起我家,问母亲能不能吃点苦受点累,帮忙照顾照顾老人。母亲爽快地答应了,她不顾繁忙的稼穑、家务之累,开始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直到村里建起了敬老院,老人再也不忍心让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的人继续伺候,主动要求住进了敬老院。至于村里给予我家的那份微薄的补助,母亲都贴补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上了。村里的人有什么困难,母亲总是主动上前给予力所能及的的帮助,有时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支持。母亲为邻里做这些事时,从未想到过得到什么回报,但是,正如人们所说的功不唐捐,因为做这些事,母亲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邻里村民们的尊重。对于这一点,我们当儿女的有着切身的感受,愈加鼓励我们以母亲为楷模,把乐于助人当作人生的乐事,哪怕是事微小,力绵薄。

有人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留给孩子的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诚信、友善这样的良好家风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应该传播的社会正能量。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助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助力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9篇: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

黄永利

家庭是苗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随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家庭教育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闹事,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没有和同学发生过任何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

现在,我已经步入六年级,成为一名高年级学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最近,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家风是什么?让我也想认识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

看到新闻上被采访的叔叔阿姨们说:“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是在自己家好家风的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家风,也认识了不少优良的家风。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自己家的好家风是:“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待人有礼貌。”

在勤勤恳恳方面,我的爷爷是一个农民,他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田地里种菜收割,他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礼貌方面,我跟爸爸学。爸爸是做生意人,每次与同事打电话时总会叫上几声“你好”,新年里爷爷打电话时总会送几句新年祝福语。还有,在阳光心态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样。虽然,爸爸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工作再忙,爸爸也不会愁眉苦脸,总会积极面对。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2017年9月25日

第20篇: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谦恭孝顺、勤俭节约、善良礼让......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代就有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可是,在现代的很多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

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条件下,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如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而正是家风的滋润,助我们成长。植物只有在温暖阳光的普照下,才能茁壮生长;我们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良好实践范文
《良好实践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