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工作中间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1 21:08: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间站站长工作标准

中间站站长工作标准

1.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积极完成生产任务,消灭消灭严重行车苗子、客货一般事故、火灾、爆炸事故、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

2.每月组织召开站务会(5日前)、职工大会(8日前)。做好上月工作总结、本月工作安排并对重点工作提出要求。

3.每半年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对半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4.每半年组织召开联劳协作会,对站区工作进行总结,做好协调工作。

5.做好职工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工作。

6.站长一日工作标准:

①及时处理日常站务工作。请示汇报处理各种文件、电报、逐份登记,分类、专人保管。填记各种簿册,协调各工种、岗位间的工作,填写好站长日志。

②检查和掌握运输生产任务完成、安全等情况,做好运输生产的组织工作。

③主持交接班会,根据班前了解情况,对接班人员传达上级文电、指示、精神。布置一日重点工作,对有计划的施工组织召开施工预备会。与交班人员进行班后一日安全生产情况总结,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④检查班组交接班情况。检查通讯仪使用状态。车务设备、备品是否齐全良好;是否执行 “五清”、“五不交”和防溜“五号制”制度。

⑤做好安全分析,组织参加黄牌以上问题的分析会,对问题制订整改措施。

⑥落实“八上岗”“七项卡控”要求:对施工、设备故障、非正常行车、恶劣天气、接发有禁会限制超限列车、班组接发第一列有停点临客,重点、试验列车接发,干部按规定上岗。

⑦干部巡视检查:

⑴每天检查接发列车:京哈线不少于20列,检查动车组每周不少于3列;津山线不少于10列;秦南站检查不少于一个小时。

⑵每日对行车主要的岗点(行车室、集中楼、人工扳道房、驼峰楼、道口房)检查巡视2次,其中夜间(23:00-5:00)每月不少于10次。对站内其它岗点的巡视每周不少于2次,对非站内岗点的巡视每周不少于1次。

⑶检查车站值班员交接班情况,并对录音仪的状态进行检查一次。前后夜交接班检查全月不少于5次。

⑷调车作业控制:秦皇岛站和其它二等及以下车站,干部要全过程上岗盯控。秦皇岛南站: “运转”干部每班检查调车作业不少于4批,每批不少于5钩,车站业务干部干部每班检查不少于1批5钩。

⑸车辆防溜检查:

专用线:龙家营站每周检查不少于2次,其他各站每周检查不少于1次;

站内:①保留列车自防溜之时起每6小时干部检查一次,遇大风等恶劣天气每4小时检查一次。②停留车辆每天检查二次,检查的时间分别是6:00-8:00、16:00—18:00。

有手扳道岔的车站干部每周对手扳道岔进行一次检查,一等站每季度、二等及其以下车站每月对车站的设备进行一次联合检查;

⑹每天18:00-20:00对车站的各种作业资料、对运统-46的填记发现的问题在本行(或本格)最右段注明有问题后,并在每本最后一页上注明问题的所在及是否考核。

⑺每月5日前将各种揭挂、行车备品、行车作业提示卡、规章(包括个人技行规修改)进行一次检查。

⑻每月对每个行车班组接发列车和车机联控录音抽查:

二、四等站各不少于1次,

一、三等站各不少于2次。每次

检查、抽查录音均不少于10列,全月抽查23:00-5:00时段不少于50%,发现问题不少于抽查列车数的5%,每月主任组织员、二等站主管副站长、三等及以下站站长发通知书(车机联控)不少于1张。

调车组的车站,站长(副站长)全月对车调联控检查不少于2次。

推荐第2篇:中间验收

中间验收

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 19 工程交工验收

19.0.1当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的范围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后,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办理交工手续。19.0.2工程交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进行检查,确认下列内容: 1施工范围和内容符合合同规定。

2工程质量复合设计文件及本规范的规定。

19.0.3工程交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下列主要技术文件: 1管道敷设竣工图,单独的穿(跨)越工程竣工图; 2设计修改及材料代用文件; 3竣工联络单;

4材料、管件、设备出厂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以及设备(图纸)说明书; 5后热及热处理报告; 6管沟开挖检查验收记录; 7冷弯管制作记录; 8管道埋深抽查记录; 9管道焊接记录;

10防腐保温工程检验报告; 11无损检测报告; 12管道隐蔽工程记录; 13管道清管测径报告; 14管道试压报告; 15输气管道干燥报告; 16阴极保护装置验收报告;

17穿(跨)越河流、铁路、公路、工程验收报告; 18阀门试压报告; 19三桩埋设统计表;

20线路保护构筑物竣工报告; 21埋地管道防腐层地面检漏报告; 22管道竣工测量成果表; 23工程质量评定报告。

19.0.4工程交接验收时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全部完成的工程,在不影响安全试运行的条件下,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办理工程交接验收手续,但遗留工程必须限期完成。

2、隐蔽工程验收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承包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复合要求予以签字确认。

隐蔽工程、分项(部)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相关标签: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1)施工单位完成隐蔽工程工序并自检合格后,应填写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报送监理部。经检验合格,监理人员签认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监理人员应根据施工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予以签认;

3)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安排监理员进行旁站监督;

4)重要隐蔽工程施工完成且未隐蔽前,施工单位必须通知监理部、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等派人检查质量及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施工图或规范要求; 5)隐蔽工程按相关质量标准检查评定,必须达到合格;

6)未经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擅自隐蔽的隐蔽工程,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在隐蔽和中间验收前48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通知包括隐蔽和中间验收内容、验收时间和地点。施工单位准备验收记录,验收合格,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施工单位可进行隐蔽和继续施工,验收不合格,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限定的时间内修改后重新验收。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等的要求,验收24小时后,监理工程师不在验收记录上签字,视为监理工程师已经批准,施工单位可进行隐蔽或者继续施工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置偏差等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范和

设计要求;钢管桩、预应力管桩有无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打(压)桩接头有无节点隐蔽验收记录。 (4)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若

达不到质量标准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否有记录。 (五) 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桩基施工记录或记录签证手续不全。 (2)桩基施

工和验桩资料中的主要质量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需处理的又未采取补强措施。 五.预检工程检查记录 预检内容

1.模板:要求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进行,保证模板及其支

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检查几何尺寸、轴线、标高、预埋件及预留孔位置,柱墙预留清扫口,模板内清理,模板涂刷隔离剂,节点作法。 2.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型号,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预制构件的端头加固以及搁置长度,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预制构件安装的高程偏差。 3.设备基础:设备基础的位置高程、几何尺寸以及预埋件、

预留孔的标高、中心距、深度、平整度、孔垂直度等。

4.混凝土工程结构施工缝:施工缝的留置位置、留置方法以及接槎处均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以及确定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二)

核查办法

核查预检工程检查记录是否齐全。 (三) 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预检工程检查记录。 (2)预检工程检查记录签证手续不

全。 六.大体积砼测温记录

(一)大体积砼施工前,尤其是砼底板厚度H≥1.00m和板式转换层等,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砼浇筑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

体积砼浇筑块体内部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订专项施工方案。 一般情况下,温度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

1)砼浇筑块体在落筑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最大温升值为55

℃;

2)砼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25℃; 3)砼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为3℃/d。

大体积砼的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表面保温层的计算应符合《块体基础大体

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的要求。

(二)大体积砼的温控施工中,除应进行水泥水化热的测试外,在砼浇筑过程中还应进行砼浇筑温度的监测,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砼浇筑块体升降

温、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等监测,同时填写大体积砼养护测孔平面图和大体积砼测温记录。其监测的规模可根据所施工工程的重要程度和施工经验确定,测温的办法

可以采用先

进的电子自动测温方法,如有经验也可采用简易测温方法,测温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砼浇筑温度的测试每工作班应不少于2次;

2)大体积砼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

的测试,每昼夜应不少于6次; 3)测温记录要求:第1天至第5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第6天至第25天,每4h测一次;

(三)每次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

护,保温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使砼浇筑块体的内表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2)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包括砼收缩产生的应

力)加以控制、确定,但不得少于15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3)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砼表面的湿润;

4)塑料薄膜、草袋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砼和模板,在寒冷季节可

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求得;

5)在大体积砼保温养护过程中,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6)在大体积砼养护过程

中,不得采用强制、不均匀的降温措施。 (四) 核查办法

(1)核查大体积砼的专项施工方案,其温度应力、收缩应力表面保温层是否进行计算。 (2)核查大体积砼测温记录是否填写

完整。

(3)核查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数据是否符合要求。 (五)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大体积砼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大体积砼测温记

录。 (2)大体积砼测温记录图表不完整。

(3)大体积砼测温记录数据大部分均不符合要求或部分严重超标。 七.混凝土开盘鉴定

(一)凡符合下列规定的现场搅拌混凝土或预拌混凝

土,应实行混凝土开盘鉴定,并填写记录。

1)承重结构当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时; 2)防水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前; 3)特种或特殊要求混凝土当每次浇筑前; 4)大体积混凝土当每次

浇筑前。

(二)在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其开盘鉴定应在现场浇筑点进行;预拌混凝土的开盘鉴定除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在施工现场进行外,其它鉴定内容在预拌混凝土站进行。开盘

鉴定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混凝土开盘鉴定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监理(建设)单位、混凝土搅拌单位进行,采用现场搅拌的,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监理(建设

)单位进行。参加人员为:建设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混

凝土搅拌单位的质检部门代表。开盘鉴定最后结果应由参加鉴定人员代表

单位签字。

(三)砼开盘鉴定的内容

1.砼所用原材料与配合比是否符合 2.砼试验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3.砼的计量 搅拌及运输 4.砼拌和物的检验 5.砼试块抗压强

开盘鉴定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1)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或供货申请单;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

3)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水泥3d复试报告。 4)砂子;石子试验报告; 5)混凝

土掺合料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掺合料试验报告;

6)外加剂使用及性能说明书;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复检报告; 7)试配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混凝土试块28d抗压

强度试验报告(后补上)。 (五) 核查办法

(1)核查开盘鉴定的范围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要求。 (2)核查标准养护试件的试验报告,验证配合比。 (3)核查开盘鉴

定是否填写正确、完整,参加鉴定单位签字手续是否齐全。 (六)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混凝土开盘鉴定无鉴定结果,或鉴定结果不符合基

本要求。 (2)混凝土开盘鉴定签字手续不齐全。 八.混凝土施工记录 (一)、混凝土拌制方式可分为现场搅拌及预拌两种,使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填写混凝土工程(现场搅拌)施工记录;

使用预拌混凝土填写混凝土工程(预拌)施工记录。 (二)、施工配合比调整 如C20砼,理论配合比 水:水泥:砂:碎石=0.60:1:2.20:4.13 现场实测砂含水率5% 碎石1.5% 调整

数量 砂=2.20×0.05=0.06 碎石=4.13×0.015=0.06 原材料 水 水泥 砂 砼 含水量 5% 1.5% 调整数量 -

0.17 +0.11 +0.06 重量比 0.43 2.31 4.19 每拌用量 43 100 231 419 如配合比中有掺加外加剂等材料应扣除相应的含水量 (三)、砼试块制作组数

的计算

根据GB50204—200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砼试块制作组数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砼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工作班拌制同一配合比砼不足100盘时取样数

量不得少于1次,以上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现场试块制作组数为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应根据砼配合比进行计算。试块制作细数。

应计算,满足100盘需做一组试块,应几立方砼做一组试

例:如C20砼,配合比为 水:水泥:砂:石子(m3用量) =190kg:315kg:600kg:1430kg 假设施工时

每盘为2包水泥,则

(1)先计算每拌制1 m3砼需几盘 315kg/100kg=3.15盘/ m3 (2)再计算每100盘为几立方 100/3.15=31.7 m3 (3)如现浇筑二层板总砼量 70 m3需

做几组试块70/31.7=2.2组应制作三组 假设施工时每盘为1包水泥

(1)先计算每拌制1 m3砼需几盘315kg/50kg=6.30盘 (2)再计算100盘砼为几立方面100/6.30=15.8 m3 (3)如现浇

筑二层板总砼量为70 m3需做几组试块70/15.8=4.4组。应制作五组试块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填写要求

1.浇筑部位应明确至轴线,施工缝留设应有准确的定位。2.浇筑混凝土时应

记录施工的气候情况,包括温度、湿度及天气情况等。 3.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检测每工作班至少两次。 4.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下列情况应做异常记录: 1)施工环境发生较大

变化如突然降温、降雨等;

2)混凝土搅拌设备,输送设备等机械发生故障或停电,造成混凝土浇捣间断1h以上(含1h)时; 3)混凝土拌合物超差,经技术处理后仍用于工程上,应记录该混

凝土浇筑的部位; 4)模板安装不牢靠,发生较大漏浆或坍塌; 5)施工缝留设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

6)混凝土浇筑后发现超长终凝、起砂、裂缝等异常情况; 7)模板拆除后混凝土 构件大面积麻脸、蜂窝、孔洞等; 8)混凝土试块留置,构件养护不符合要求; 9)施工过程出现其他对混凝土质量有影响的异常情况。 10)施工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采用

的技术措施及处理结果。 (五) 核查办法

(1)核查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是否填写完整。

(2)核查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的内容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六)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

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施工配合比调整不正确。 (2)未进行混凝土拌和物的检测。

(3)对施工过程出现异常情况未进行处理。 (4)混凝土养护方式不符合要求

。 (5)未如实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九.烟(风)道、垃圾道施工记录

(一)烟(风)道垃圾道的常规做法为砌砖与预制两种,常见的施工方法可随主体施工时逐层同步进行,也可

在主体施工时按设计预留孔洞,待主体完工后再进行砌筑或安装。

(二)烟(风)道、垃圾道应进行实物质量检查与功能检查。实物质量检查功能检查内容应填写完整。烟(风)道、垃圾

道的检查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烟(风)道、垃圾道均应按部位进行100%检查,主烟(风)道与垃圾道的检查部位按轴线记录,副烟(风)道按户门编号记录。

(三)烟(风)道、垃圾道

的实物质量检查包括: 1)内壁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孔道垂直度应符合:楼层偏差≤5mm,楼层累计偏差≤10mm; 3)上下楼层处孔道是否垂直对中,接缝是否严密; 4)道

壁是否有破损与裂缝,是否粉刷,砖砌道壁内粉刷砂浆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孔道内垃圾是否清理干净; 6)基础是否同单体建筑共同沉降。

(四)烟(风)道、垃圾道的功能

检查包括:

1)烟(风)道是否做到通(抽)风,并无漏风与串风现象; 2)垃圾道是否畅通。 3)烟(风)道的功能检查方法:在烟(风)道口处观察火苗的朝向和烟的去向,判别通风

情况。 (五)核查方法

(1)核查检查部位,是否进行100%检查。 (2)核查砖道内壁是否粉刷。 (3)核查第一次检查不合格后,是否经过整改与复检。 (六) 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

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未做烟(风)道、垃圾道检查记录。 (2)砖道内壁未全部粉刷。 (3)检查记录未经签字。 (4)复检结果不合格。 第七节: 预

制构件、预拌混凝土合格证 预制构件合格证

(一)预制构件主要指预制钢筋砼构件、预应力钢筋砼构件、钢结构构件、网架结构构件、隔墙板、门窗、建筑幕墙等。构件合格证内容 1

.建筑结构承重预制构件应按规定提供合格证及有关结构性能检验报告。现场预制的承重构件应提供原材料质量证明书、检验批、分项质量评定及有关试验报告。承重构件除合格证外,应附

构件检验报告

(1)钢筋砼构件或允许裂缝预应力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裂缝宽度检验 (2)不允许出现裂缝预应力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抗裂检验

(3)对设计成熟,生

产量少的大型构件,仅可做挠度,抗震,裂缝宽度检验 2.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构件,应提供预应力张拉记录 3.钢结构应提供焊缝无损检测报告 4.各类门窗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设

计要求做“三性”试验的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应提供“三性”试验报告。当设计未明确时,按规定进行。 5.钢结构构件进场时,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6.建筑幕墙构件

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所用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及有关试验报告。 7.玻璃幕墙构件出厂时应有质量检验证书。 8.隔墙板应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 9.先

张法预应力砼管桩出厂时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及材质检验报告,检验程序及结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三) 核查办法

(1)对照图纸,核查构件合格证中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

是否满足要求。 (2)核查结构性能试验是否满足要求,必要时检查构件厂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台帐。

(3)对照构件安装隐蔽记录,核对构件出厂(或生产)日期,检查是否存在先安装,

后提供合格证或试验报告的现象。

(四)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主要承重的预制钢筋砼、预应力砼构件,钢结构、网架结构构件及铝合金

、钢、木、塑钢门窗、建筑幕墙等构件实物与合格证不符或无合格证。

(2)结构承重构件无试验报告或主要检验项目的质量指标不合格或主要检验项目缺、漏。 (3)构件合格证内容不

完整,主要技术指标缺漏,不能反映构件质量。 (4)出现先安装、先隐蔽,后提供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二.预拌砼合格证

(一)预拌砼出厂合格证应填写完整,包括配合比, 试件抗

压抗渗检验结果及评定结论,签字应完整,结论应明确。

(二)预拌砼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进厂的原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每批产品合格证和

出厂检验报告。进厂原材料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预拌砼出厂应进行检验,出厂检验试样取样应在搅拌地点进行,由供方出具的出厂检验报告不作为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依据。

判决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时,强度、坍落度以及抗渗等级检验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为依据,氯化物含量可以出厂检验结果为依据(在原材料不变下,每台班提供一次,不足一台班亦提供一次)

,其它的检验项目可按合同规定执行。

(四)交货时,预拌砼生产产家必须向需方提供有关质量控制资料及每一车发货单。质量控制资料按开盘次数提供。 (五) 核查办法 (1)核查供

需订货单或合同,与发货单内容是否相符。 (2)核查预拌砼出厂合格证是否与施工记录相符。

(3)核查出厂合格证中的内容填写是否完整,质量控制资料是否齐全,原材料试验方法

、计算数据是否正确,试验结论是否明确。 (六) 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出厂合格证或出厂合格证内容不全不能代表预拌砼的真实情况

。 (2)实际工程量与出厂合格证所体现的供应量严重不一致。

(3)供需合同或订单所写明的工程名称及浇筑部位与实际工程名称不符或浇筑部位不符。 (4)缺本规程规定须提供的预

拌砼所用材料的质控资料

推荐第3篇:中间验收报告

瑞安经济开发区飞云新区

纬十一路桥梁工程

中 间 验 收 报 告

浙江华光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二00七年二月五日

中 间 验 收 报 告

本工程在2006年5月22日开工建设。由于受土地征用问题的影响,致2007年1月26日才完成桥板张拉工作,2006年12月30日完成台帽混凝土浇筑。现已完成桥梁的下部结构及桥梁空心板预制工程。今特邀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对本工程进行中间验收。

一、工程概述

瑞安经济开发区飞云新区纬十一路桥梁工程为20米单跨后张法预制应力简支梁桥。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U型重力式桥台,柱式桥墩;上部结构采用C30预制空心简支梁板,桥面铺装层采用C40混凝土。

二、施工依据

1、瑞安经济开发区飞云新区纬十一路桥梁工程设计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程》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三、施工情况

本工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桥梁施工技术规范精心组织施工,各分项工程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每道隐蔽工程都邀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绝不留质量隐患。

在严格抓工程质量的同时,我公司对本工程的安全生产进行重点管理。对新上岗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委派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同时公司定期对本工程进行安全和质量检查,使本工程做到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保证资料情况

一)混凝土试块、钢筋焊接检验情况:

1、钻孔灌注桩每一根桩制作二组试块,共60组,合格率100%。

2、桥梁空心板预制每块板制作一组试块,共36组,合格率100%。

3、承台、台身制作试块,共8组,合格率100%。二)原材料试验情况:

1、水泥送检共4次,代表数量为630T,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2、粗骨料共送检4次,代表数量为1850T,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3、细骨料共送检4次,代表数量为1260T,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3、钢筋原材共送检2次,代表数量65T,检验结果全部合格。三)现场质量检验情况:

对桥梁的20根桩基础进行小应变动测,其结果为I-II类桩19根,占总桩数的95.0%,Ⅲ类桩1根。

桥梁空心桥共抽检10%计2块板进行回弹,均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五、各工序现场检查情况:

1、灌注桩钢筋、成桩工序检查60次,平均合格率为95.4%,评定等级为优良。

2、桥梁空心梁板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工序检查54次,平均合格率为91.39%,评定等级为优良。

3、承台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工序检查4次,平均合格率为86.5%,评定等级为优良。

4、台帽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工序检查4次,平均合格率为89.18%,评定等级为优良。

根据《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90),该桥梁工程中间验收自评等级为优良。

浙江华光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2007年2月5日

推荐第4篇:中间人物

一、作者生平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青少年时期即

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发表第一篇作品《待车》。1938年赴延安,创作了小说集《地雷》。延安整风后,他到米脂县一个乡到文书。积累了素材,写出长篇小说,《种谷记》(1947)。1951年完成了反映陕北农民英勇支前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2年回到了陕西,任长安县委副书记,不久又带着全家到皇甫村落户。后来扎根农村14年。先后创作了散文特写《皇甫村的三年》,中篇小说《狠透铁》和《创业史》。《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1959年第一部在《延河》杂志上连载,次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结集出版。“*”发生,使写作计划中断。“*”结束后,改定了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但整个计划终于未能完成。不幸于1978年去世。

二、《创业史》分析:故事发生在陕西渭河平原的下堡乡的蛤蟆滩。第一部写互相合作“带头人”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第二部则写试办合作社。小说第一部出版后,在文学界获得极高的评价。肯定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二是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

(一)作品主旨:这是一部被誉为 “史诗”气势的作品。关于这部小说的主旨,作者作过这样的说明:“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对生活的开掘——作家的杰出之处,就在于敏锐地揭示还不为许多人所注意的“生活潜流”,提示潜在的、还未充分暴露的农村各阶层的心理动向和阶级冲突,并向历史深处延伸,挖掘出矛盾的、现实的、历史的根源。小说通过活跃借贷、买稻种和分稻种、进山割竹子、新法栽稻等情节,组织起错综复杂的各条矛盾线索。这些矛盾着的力量最终构成两个“阵线”:贫雇农梁生宝、高增福中间:梁三老汉等农民 (赵树理《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

富农姚士杰、中农郭世富、村长郭振山(蛤蟆滩三大能人)“广阔”和“深刻”,这是对这部小说“史诗”性作品的最高评价。

(二)人物形象:1.梁生宝:“社会主义新人”形象A具有比普通农民更高的思想境界——创社会主义的大业;B具有克已奉公、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C具有行为谨慎、老成持重,而为群众所信任。(鲁迅的农民——愚昧,被启蒙的对象)2.梁三老汉 :中间人物形象旧社会:三次创业,三次失败——一无所有(饥饿、屈辱)新社会:给土地,挺直腰杆,决心实现创业梦想。复杂性格、矛盾的内心世界:A既有新社会翻身的喜悦;又因袭着旧社会留下的精神重负;B既有劳动者的勤劳、淳朴、正直、善良的美德,又有小生产者的狭隘心理和保守思想;D既不赞成互助组,反对梁生宝的“闹腾”,又关心着互助组的一切,为儿子担心发愁;E既老农民的古板、倔强,又有孩子般的纯洁、天真和令人解颐而深思的幽默。梁三老汉:从对互助合作的反对、苦恼、怀疑、到痛痛快快地“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思考题:从梁三老汉到陈奂生或梁三老汉与李顺大(《李顺大造屋》)比较。

(三)学术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出现了分歧:1.严家炎、邵荃麟为代表——肯定“梁三老汉”形象。严家炎:《〈创业史〉第一部的突出成就》、《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关于梁生宝形象》、《梁生宝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创造问题》。不同意评论界把这部小说的成就,归结为塑造了梁生宝这个新人形象。他认为,小说的成就更主要地表现在成功地塑造了梁三老汉这一形象。标准:一是形象“丰满”、“厚实”;二是“在两条道路斗争”中处于“中间状态”的农民表现。而梁生宝形象塑造存在着“三多三不足”的缺陷。邵荃麟在1960年《文艺报》编辑部的一次会议上认为梁三老汉是很高的典型人物。认为这个人物“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是“很高的典型人物”。邵荃麟就指出:《创业史》中梁三老汉比梁生宝写得好,概括了中国几

千年来个体农民的负担,我觉得梁生宝不是最成功的,作为典型人物,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梁三老汉是不是典型人物呢?我看是很高的典型人物。——《关于“写中间人物”的材料》,《文艺报》1964年第8,9期合刊。严家炎正式将类似观点形成系统文章的是当时任教于北大中文系的青年教师严家炎。在60年代初期的《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的《关于梁生宝形象》等系列文章中。严家炎明确指出《创业史》中最有价值的人物形象是梁三老汉而不是梁生宝:“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严家炎认为:梁三老汉在互助组初期表现的那种精神状态,是有代表性的,《创业史》成功地写出了梁三老汉作为个体农民在互助组发展过程中有过的苦恼、怀疑、摇摆,有时甚至是自发的反对;另一方面,又发掘和表现了他那种由生活地位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终于要走新道路的必然性。梁三老汉及和他爹两辈子艰辛创业,幻想成为个“受人尊敬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在一定时期内,他对新生活疑信参半,是正常现象。《创业史》不但写出了老汉的转变过程,也传神地描写了他那忠厚、天真、倔强的个性。严家炎因此认为:“作为艺术形象,《创业史》里最成功的不是别个,而是梁三老汉”,梁三老汉是“全书中一个最有深度的、概括了相当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人物”。严家炎还指出:“作品里的思想最先进的人物,并不一定就是最成功的艺术形象。”“艺术典型之所以为典型不仅在于深广的社会内容,同时在于丰富的性格特征,在于宏深的思想意义和丰满的艺术形象的统一,否则它就无法根本区别于概念化的人物。”——严家炎:《关于梁生宝形象》,《文学评论》1963年第3期。这里的所谓“概念化人物”,严家炎显然是暗指梁生宝形象。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制约下,严家炎不能直接质疑梁生宝形象的真实性,但他仍然认为梁生宝形象在塑造上存在着“三多三不足”的缺陷,它们分别是: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在后来的争论中,严家炎又进一步指出梁生宝形象的过于理想化的问题。2.李希凡、柳青、冯牧等代表——推崇“梁生宝”新人形象;李希凡:梁生宝——这个形象具有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柳青:《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对严的观点进行驳斥。如:“我如果对这些重大的问题也保持沉默,那就是对革命事业不严肃的表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观点?他们各自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什么?问题的焦点在哪里?柳青——肯定梁生宝的理由严家炎的文章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连一贯以厚道、宽容著称的作者柳青也忍不住在《延河》上著文反驳,在《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的回应文章中,柳青非常激动地表示,严家炎的这些评论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问题”,对此,他不能再保持沉默。柳青指出:“《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而只有通过梁生宝这个形象,才能表现这一主题。柳青表现出如此激烈的立场,显然是他意识到关于《创业史》的第一号主人公的争论,事实上关涉到《创业史》的基本价值和主题。梁生宝作为柳青政治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者,一直是《创业史》全部故事结构的中心,同时也是蛤蟆滩诸种矛盾的中心。为了表现这一主要人物的重要性,柳青调动了所有的艺术手段。在小说的头四章中,全书的主次要人物,除了后来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如韩培生、县委杨副书记等外,绝大部分都已亮相、出场,惟独梁生宝迟迟没有出场。然而,未出场的梁生宝却无处不在。人们说话时谈及他,做事时盯着他,各种矛盾都围绕着他展开。无论是郭世富与互助组的竞赛与败北,郭振山的争胜与苦恼,姚士杰的阴谋与仇恨,也无论是梁三老汉的犹疑,任老四的悲欢,徐改霞的爱的波折,高增福、冯有万的思考和行动,无不与梁生宝的言行密切相联。在第二部中,虽然随着情节的推移,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变化,但梁生宝作为结构的中心的位置始终没有改变。因此,抬高小说中附属人物梁三老汉的地位,实际上否定了梁生宝形象的艺术价值,也否定了柳青苦心孤诣的艺术探索。○梁生宝的价值——合作化运动在此前出现的农村题材小说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等作品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梁生宝这样众星托月的人物,赵

树理笔下是小二黑、小芹、李有才这样的普普通通的民间英雄。梁生宝形象的塑造,也是《创业史》超越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类题材的作品如《山乡巨变》与《三里湾》的地方。在柳青的理解中,《创业史》并不是通过梁三老汉的选择表现农民的成长的“现实主义”小说,而是通过梁生宝的形象创造出中国农民的新的本质,《创业史》不是一部以故事为主体,通过情节与叙事来描述本质形成过程的“成长小说”,而是一部通过主人公的性格来展示已经形成的阶级本质的带有强烈象征性的现代小说。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创业史》作为一部经典的“60年代”作品,它已经接近于“*”时期的主流文学作品——或者说恰好是《创业史》以及类似的作品开了“*”文学的先河。○否定梁三老汉的理由——新旧农民的不同梁三老汉虽然经济地位不尽相同,但梁三老汉与高增福、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甚至与土改中被镇压的杨大剥皮、吕二细鬼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区别。高增福是想发家因运气不好而发家不成,梁三老汉的梦想是做“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郭振山的“五年计划”是赶上富裕中农郭世富的生活水平,梁三老汉最后之所以认同儿子的道路,是因为终于“穿上一套崭新的棉衣,在黄堡街上暖和而又体面”,“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正因为最终只能从物质的层面上理解社会主义,梁三老汉在思想意识上其实并没有脱离“封建农民”的范围,即使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参加到合作化运动中来,但由于他们没有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真正自觉,因此,随时都可能离开革命的阵营。梁生宝这一点,梁生宝看得很清楚,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不管梁三老汉愿意不愿意,走“自发”的道路就是想变成财东去剥削穷人。这正是梁生宝不同于旧农民的地方,在梁生宝这里,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与生俱来的信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农民画廊中,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形象。○重评“柳青现象”

80年代末期,在上海学者发起的“重写文学史”的活动中,一篇重评“柳青现象”的著名文章如此评价《创业史》:谁才是真正的典型的形象?如果柳青能正视中国农民的落后性、狭隘性,挖掘出它的历史文化根源,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演变过程,倒或许能很好地实现他的史诗愿望。但柳青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人物的典型塑造,轻易地从梁生宝身上剔除了这一性格内容,从而削弱了生活真实性深度和广度,忽视了历史进程的艰巨性、反复性。柳青把表现这种农民落后和狭隘心理的细节统统集中在梁三老汉身上,这就表达了他对历史发展的乐观情绪。在他看来,老一代农民身上的落后和狭隘才是富于典型性的,而新一代农民则己经摆脱历史的阴影了。但实际情况是,正因为梁三老汉这个人物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农民贫困屈辱的历史,以及因为这种贫困屈辱而形成的落后狭隘、裹足不前的性格侧面,同时又表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性格侧面,他反而成为《创业史》中概括变革中农民心理的复杂变化过程最生动、最典型的形象。—宋炳辉:《“柳青现象”的启示——重评长篇小说〈创业史〉》,《上海文论》1988年第4期。这篇文章还认为,柳青的《创业史》中存在着深刻的价值矛盾,即单一的政治视角对人物塑造的制约和感性的生活体验对作品人物的生动性的强化之间的矛盾。这使得在总体上,作品被夸大了的理论体系笼罩着,它钳制了生活的真正丰富多样性,从而妨害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的不断追寻和艺术表现。导致“柳青现象”的原因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非科学的简单化的信仰,这种“建立在封闭狭隘的理智基础”上的信仰使作家丧失了独立的自主性,使他不是从自己的体验和领悟出发去补充、修正或者改变现存的理论框架,而相反用“先验”的理论框架去规范生活、筛选生活。这最终导致了“人物服务主题、事件演绎主题、主题证明政治理论的怪诞模式”。○第四种声音——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农民”?回应这种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对“不正确的政治”进行的批评是非常困难的。或许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将这两种对农民本质的想象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现代性知识。只有将梁三老汉与梁生宝放置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知识谱系中,我们才可能发现,所谓的“中国农民”并不是一个内涵一致、固定不变的统一体,而是一个存在着千差万别的概念。并不存在共同的“农民”经验。“农民”是历史的产物,而不

是自然的产物。换言之,它不是先于历史而存在,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社会范畴。作为一种政治身份,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范畴。因此,只有当我们将“农民”这一身份认同作为话语或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问题,置于历史的背景中研究,或者说当我们不仅关注“农民”一词掩盖下的群体和个人的差异,同时也关注了该词本身含义的变化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根本不存在足够的相同之处来形成一个本质性的“农民”概念。——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或者可以承认,梁生宝与梁三老汉一样,提供了“20世纪中国农民”这一现代性范畴的真切的历史镜像。链接——“真是个农民!”当我们感叹:“真是个农民!”我们谁都能意会到,“农民”在这里被说到,不仅仅是指从事农业劳动的一个阶级。而主要是指与“保守”、“厚道”、“勤恳”、“吃苦耐劳”、“吝音”、“容易满足”等品质组合起来的某一类形象。这段评述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真是个农民!”的感叹。在我看来,曹文轩在这里以一种极具反讽意义的方式提出了一个“知识谱系学”问题:为什么一见到“保守”、“厚道”、“勤恳”、“吃苦耐劳”、“吝音”、“容易满足”,我们就会发出“真是个农民!”的感叹呢?换言之,关于农民的“保守”、“厚道”、“勤恳”、“吃苦耐劳”、“吝啬”、“容易满足”这一类品质是农民本身的特点,还是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作家的创造呢?我们是否可以说20世纪中国文学关于农民—准确地说是对“中国农民”的本质认同缘起于一种现代知识,或者说我们对农民的认识其实是文学教育的结果,甚至可以说连“农民”这个概念都是现代性的产物呢?在著名的《东方学》中,赛伊德曾如此描绘西方对“东方”的认识:“东方学的意义更多地依赖于西方而不是东方,这一意义直接来源于西方的许多表述技巧,正是这些技巧使东方可见、可感,使东方在关于东方的话语中‘存在’。而这些表述依赖的是公共机构、传统、习俗、为了达到某种理解效果而普遍认同的理解代码,而不是一个遥远的、面目不清的东方。”如果我们将这段文字中的“东一方”换成“农民”,将“西方”换成“知识分子”,我们完全可以将“真是个农民!”这一表述视为一种“依赖公共机构、传统、习俗、为了达到某种理解效果而普遍认同的理解代码”,借用赛伊德的理论,我们将发现,与“东方”这样的知识概念一样,“中国农民”也是一种大家普遍享有的“信息库”和“资料库”,将此资料联结在一起的是一组具有内在相似性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农民的行为做出解释。我们之所以认同这些明晰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常识,不是因为它们等同于事实,而是因为这种对“事实”的解释逐渐地改造了我们,使我们逐渐地适应了它们,并最终将这种对“事实”的解释—关于事实的知识等同于事实本身。关于中国农民的“保守”、“厚道”、“勤恳”、“吃苦耐劳”、“吝音”、“容易满足”的知识的缔造无疑与新文学作家—尤其是与鲁迅有关。鲁迅笔下乡村文化生态的落后、野蛮、封闭、沉闷和农民灵魂的原始、愚昧、麻木、冷漠,与鲁迅那种先觉者与整体社会、与庸众的对立图式有关,在写小说的鲁迅的眼中,“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小结:1.柳青等更强调的是“理想”,而严家炎则认为对生活的复杂性的表现更为重要。2.在艺术品评上,双方也表现了不同的审美尺度。因为柳青、冯牧等人认为塑造理想的英雄人物既是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本质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文学的核心问题。与严的论争事实上就关系到“根本性”的问题。

推荐第5篇:中间库总结

三、中间库生产组织及后部物流管理

1、2010年精整复线投入正常生产至2010年年底,中间库库存维持在0.9—1.3万吨水平。主要由于需要淬火炉生产的热处理品种合同量与热处理淬火炉实际产能不均衡的影响,2011年2至10月中间库库存持续在高位运转,库存基本维持在1.8万吨以上(4月份中修库存相对较低),给中间库生产及物流组织带来空前压力。各月月底中间库库情况情况如下:

2011年中间库库存状态图300002500020000187941778114965860023136206872066226934235901905714615吨150001000050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2011年全年累计出中间库约120.3527万吨,约占全年入库总量的68.6%。比10年出中间库量占总入库量的57%高出11.6个百分点。中间库待入量的增加给生产组织带来极大地困难和挑战,每月出中间库量如下:

2011年中间库出库量14.00012.00010.0008.3328.4367.21711.87112.61510.0728.0006.0004.0002.0000.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7.82312.82511.77612.0219.367万吨

3、2011年受品种结构的影响,中间库库存情况呈现两个阶段变化:

第一阶段(1-8月份):2011年年初中间库库存8600吨,受热处理品种的集中轧制影响,至2月底中间库库存猛增至18764吨,随后库存呈现持续增加趋势(4月份中修例外),直至8月23日中间库库存增至32500吨,为中间库历史最高库存,至8月底中间库库存26934吨,为全年月底最高库存量。

第二阶段(9-12月份)通过公司的努力,合同结构不断调整中间库库存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中间库周转效率提高,合同兑现率明显提升。

4、围绕各阶段生产任务、品种结构、合同兑现情况、质量情况以及中间库库存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生产组织和物流分配方案。有效地降低中间库库存,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生产物流组织,保证了中间库生产的连续进行以及重点合同的及时兑现。

1)、成品区域对CD跨中间库库区进一步规划。

为确保天车作业安全,将探伤区移到3号横移以北,打通CD跨南北天车运行通道;合理安排垛位,进一步规划探伤垛、预处理垛、剖分垛,实现分类码放和管理,形成了冷矫区、修磨区、探伤区、火切区、待转区五大功能作业区域,现场作业环境得到改善,布局更加合理,为安全生产、提高作业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2)、结合中修契机,扩建堆冷场地,增加堆冷垛位,提高中间库钢板日堆冷能力约3600吨。

3)、及时合理分流钢板外委火切、预处理等作业 合理分流钢板至各跨区处理,在充分发挥厂内处理能力的同时,根据中间库库存情况,适时分流钢板至绍良火切作业。通过计划安排合理分流钢板至深加工进行预处理作业。同时还积极组织超极限钢板外委热处理以及瓢曲厚板外委压平工作。全年外委作业情况如下:

吨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754171134712011年外委作业量

40000200001922.80外委火切外委预处理外委压平外委热处理919.54)、结合新的生产特点,继续贯彻计划下线、计划外倒、“出陈待新”的生产组织模式。2011年中间库库存居高不下,适时地提出有计划的下线待入、有计划外倒,每班组织返切不少于15块“出陈待新”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得中间库有效周转率得到有效控制。

5)加强中间库管理,建立了中间库小指标奖励考核机制,重点奖励出库完成出色的班组及个人,大大提高了中间库生产组织效率。同时钢板作业区试行修磨计件工资,调动了修磨人员积极性。

6)、分阶段制定中间库出库组织方案,指导中间库生产组织,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发挥中间库最大产能。

推荐第6篇:中间验收演讲稿

富阳市银湖新区梓树花苑(配套用房) A-1#-4#楼、A区地下车库工程

1#、2#楼、地下室

主 体 验 收 监 理 工 作 小 结

上海华申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5月27日

主体验收监理工作小结

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上海华申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富阳市银湖新区梓树花苑(配套用房)A-1#-4#楼、A区地下车库工程监理项目部全体人员向亲临现场参加本工程主体中间验收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该工程的一些基本情况向各位作一简要汇报。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富阳市银湖新区梓树花苑(配套用房)A-1#-4#楼、A区地下车库工程 建设单位:富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银湖新区项目分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

勘察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龙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监理单位:上海华申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富阳市银湖新区梓树花苑(配套用房)A-1#-4#楼、A区地下车库工程位于富阳区受降镇梓树村,建筑面积A-1#楼17616.96㎡、框架十四层,A-2#楼15579.53㎡、框架十三层,A区地下车库10116.09㎡、框架一层;混凝土设计强度为地下室C35p

6、C45p6,1#、2#楼为C25-C45。

二、监理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规定。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设计文件: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联系单,图纸会审纪要。

4、本工程的监理规划,监理细则。

5、经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6、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浙江省、杭州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有关规程、规定等

三、监理工作成效

在工程开工之前进行监理交底,明确各方工作职责、监理程序。提出合理建议,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进度和投资问题会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的处理,督促施工方完善质保体系,保证施工进度。对各工序采用旁站、巡视、平行检查等手段进行监理,并对资料进行报审验收,使本工程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之中。

四、监理情况

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

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钢筋、砖,商品砂浆等),在进场前检查其数量、规格、出厂合格证,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样复试,经试验合格后才允许该批材料在工程上使用。

3、模板分项工程:模板支设前,审核支模方案(包括模板及支撑计算)。模板支设后,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对模板的轴线、标高、断面尺寸进行复核,并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符合支模方案,拼缝、垃圾清理情况是否到位等,符合要求后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针对高大支模架,编制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专家论证通过的方案施工。

4、钢筋分项工程:钢筋加工前检查原材料的质保书及原材抽样复验报告,钢筋焊接做好试焊再施焊,对钢筋的制作和安装进行平行检查,跟踪监理。钢筋的隐检部位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下料尺寸、锚固长度、绑扎间距、安装部位等。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厚度和数量,并对隐蔽部位及时的进行实测实量,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

工。

5、砼分项工程:本工程梁、板、柱均采用商品砼。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顺序,振捣质量,砼的坍落度实行车车测量,并按规定见证抽样砼试块。浇筑后督促施工方及时进行养护。承重模板的拆除经报审后进行,拆除后的砼按规定进行成型记录,发现的砼缺陷经报审批准后进行修补。本工程砼浇筑和成型情况良好,基本未发现较大部位的蜂窝、麻面和缺陷。

6、砌体分项工程:除检查砖原材料质保书及试验报告外。对商品砂浆的检验报告进行检查。砌筑前督促施工方对砖进行润水,控制砖的含水率、组砌方式、砂浆饱满度、拉结筋的长度和设置部位等,并对砌体进行实测检查,督促施工方对砌体进行养护。

五、砼、砂浆强度检测及结构实体质量抽样检测情况

1、混凝土试块: 1#楼留置砼试块标养55组,同条件试块28组;

2#楼留置砼试块标养52组,同条件试块27组;

地下室留置砼试块标养80组,同条件试块16组;

2、砂浆试块:1#楼M5商品砂浆14组;

2#楼M5商品砂浆13组;

地下室M10商品砂浆6组;

3、主体结构实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详见实体检测报告。

六、监理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评定情况

验收情况:合格

七、工程质量评估

根据本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分项、检验批子分部验收情况,砼和砂浆试块检测情况,及杭州富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结构工程实体检测情况,本工程保证资料齐全,结构部位无明显的施工缺陷,地下室、1#、2#楼主体分部监理验收评定为合格。

上海华申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富阳市银湖新区梓树花苑(配套用房) A-1#-4#楼、A区地下车库工程监理项目部

2016年5月27日

推荐第7篇:中间验收总结报告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金御福润轩

主体结构验收自评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我谨代表XX建设集团XXX项目部向前来参加主体结构验收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我项目部承建的XXXX轩1#~4#楼主体结构工程已符合中间验收标准,这离不开我们建设方、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热情的工作作风和严格把关的精神,以及无锡市新区质量监督站领导的无私指导和关心,还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我简要的对项目部所承建的上述部位主体结构工程情况向大家作汇报。

一、工程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1)本建筑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50米,建筑地点为XXXXXXXX东侧,有1~3#楼3栋33层和4#楼3层联排别墅及两层地下室组成,1~3#楼建筑高度98.60米, 功能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61390平方米。

2、结构设计概况

(1) 本工程1#、2#楼高层住宅为剪力墙结构,3#楼酒店公寓为框架结构,基础均采用桩筏基础;地上主楼部分:1#、2#楼基础至九层砼设计强度为C35;十层至二十三层砼设计强度为C30,二十四层以上为C25,3#楼基础至十三层砼设计强度为C35;十四层以上砼设计强度为C30;其中局部框架柱基础至五层砼设计强度为C60;六至八层砼设计强度为C55;九至十一层砼设计强度为C50;十二至十三层砼设计强度为C45;十四至十七层砼设计强度为C40;十八至二十一层砼设计强度为C35;填充墙外墙为轻质混

凝土砂加气砌块,内墙为轻质混凝土灰加气砌块;为防止墙体出现裂缝,所有墙体的中部设腰梁,所有门窗洞口均设混凝土加强,并在规范要求的部位设构造柱,腰梁和构造柱砼强度为C20。

二、工程施工情况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建筑施工规范规定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制订各项专项施工方案。各分项在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各施工班组及施工管理人员以书面形式针对性的对模板、钢筋、混凝土浇捣工序进行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实行工程质量与奖罚制度直接挂钩。提高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意识和责任性。在每道工序操作过程中由专职质量员及施工员负责检查、监督,严格要求各工种按规范规定施工,对操作不规范、施工质量达不到规范规定的立即予以制止或责令返工。将工程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下。每道工序操作完成后,由质量员会同班组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通知监理、业主进行复查。对不符合要求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特别是对钢筋的隐蔽验收,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项目部落实专人检查、养护,配备专用高压水泵、覆盖薄膜加麻袋,不间断的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工种之间交叉施工项目部进行密切按排合理协调。搞好各班组之间的配合施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对施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联系,共同商讨解决。

对监理、质检站等主管单位所提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及整改措施及时进行纠正和落实为确保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对于原材料进场控制,项目部落实专职人员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把关,对无材料合格证的工程材料坚决予以退回。对每次进场的材料都会同监理

现场抽样送检,在确保检测合格的前提下再用于工程施工。每道工序及验收手续都报审监理验收审核,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施工规程、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精心施工。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范合同的目标。

项目部在抓好质量进度同时,注意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

三、主要技术资料如下:

1、主要现场管理人员的资质: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的资质审查均符合要求,特殊工种的操作的人员均持证上岗。

2、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体系、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均符合要求。

3、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技术复核、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4、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地质勘察报告:共6份,符合要求。

5、土建部份:

1)、钢筋原材料(13~33层):质保单158份,试验报告57份,其中3批次实验不合格,已做退场处理,并有退场记录/复试报告及影像资料 。

2)、钢筋焊接报告(13~33层):1#楼41份、2#楼43份、3#楼44份、4#楼4份。

3)、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1份,试验合格。

4)、砌体出厂合格证:砂加气3份,灰加气6份,试验合格。

5)、砼试块强度报告:C251#楼标养21组、同养11组,2#楼标养21组、同养11组,4#楼标养3组,同条件3组; C303#楼标养54组、同养22组,其中1组C30标养试块异常,已委托现场回弹合格,其余全部合格,4#楼标养1组,同条件1组;C351#楼标养2组、同养1组,。

6)、砂浆试块强度: M7.51#楼21份, 2#楼21份,3#楼21份,4#楼3份;粘结剂复试报告3份全部合格。

7)、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2#、3#楼各44份,4#楼10份;符合要求。

8)、预拌混凝土质量证明:1#、2#、3#楼各22份,4#楼5份;符合要求。

9)、放线记录:1#、2#、3#楼各22份,4#楼5份符合要求。

10)、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批:钢筋分项:1#、2#、3#楼各44份,4#楼10份;模板分项:1#、2#、3#楼各44份,4#楼10份;砼外观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拆模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混凝土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填充墙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

11)、沉降观测记录:1#、2#、3#楼各1份。至目前为止:1#、2#、3#楼测量19次,最大沉降21.00㎜,最小沉降18.40㎜,沉降差2.6㎜;上述各幢楼至目前为止沉降均匀,符合要求。

二、安装部份:

1、给排水分部管道预埋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室内给、排水系统管道预埋:1#、2#、3#楼各21份,

2)、电气动力安装管道预埋工程:1#、2#、3#楼各21份,

3)、电气照明管道预埋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2#、3#各21份,

4)、电气防雷及接地预埋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2#、3#楼21份。

四、施工结论:

经过对各项保证资料的逐项核查、现场复查及对工程实体自检和抽检

复查,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技术资料基本齐全。本主体结构自评为合格。

综合以上是我施工单位自评情况汇报,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XXXXXXXX项目部 2014年1月15日

推荐第8篇:“夹在中间悖论”

“夹在中间悖论”

根据波特的研究,企业的基本竞争优势主要有两种,即低成本或差异化。 如果考虑到特定业务的竞争范围,那么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可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由于聚焦战略还要进一步细分为聚焦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成本领先战略,因此,波特提出的基本竞争战略可以归并为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两种。波特的“夹在中间”理论认为,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容易使企业陷于“夹在中间”的困境而只能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利润。而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整合竞争战略(以下简称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则认为,企业可以兼具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并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 两种理论互相矛盾但又同时并存,本文称之为“夹在中间悖论”。

“夹在中间悖论”对竞争战略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理论研究方面,“夹在中间悖论”表明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是不完善的,需要进行修正和完善,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同样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企业实践方面,“夹在中间悖论”容易使企业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会误导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为此,有必要对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分析“夹在中间”理论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实证支持来检验这两种理论的有效性,从而证明“夹在中间悖论”的存在,然后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夹在中间悖论”的内涵、成因及其管理策略,以期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竞 争战略理论,并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一、“夹在中间”理论的隐含假设及其实证支持

1.“夹在中间”理论的隐含假设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认为,“一个公司未能沿三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即一个公司被夹在中间”, 而在《竞争优势》中则认为:“致力于某一种基本战略但却劳而无获的企业被称为„夹在中间‟”。 根据波特的理解,“夹在中间”是指企业同时追求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或在两种战略之间摇摆,或根本不做战略选择的一种结果,由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战略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几乎是对立的,所以,不清楚两种战略的边界条件而随意选择就容易陷入“夹在中间”的不利地位,只能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利润。

进一步分析,波特提出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属于两种极端状态,任何一种战略都包含成本和特色两种基本因素,所不同的是其偏重、程度和组合 在图 1 中,产品 / 服务成本与特色的组合可以产生多种竞争战略:①属于低成本、低特色的廉价战略;②属于低成本、平均特色的成本领先战略;③属于兼顾低成本和较高差异化的整合竞争战略;④属于高特色、平均成本的差异化战略;⑤属于高成本、高特色的极端差异化战略;⑥、⑦、⑧则属于选择失误、心存侥幸或根本不做选择的结果,而③、⑥、⑦、⑧都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夹在中间”的困境。对照图1 来分析,可以看出,波特只分析了其中的两种战略而忽略了其它战略组合,这也是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疏漏之一。

综合波特和其他竞争战略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图 1 的战略组合分析,笔者认为,波特所提出的“夹在中间”论断隐含着四个假设,这些假设规定了“夹在中间”的边界条件。

假设 1: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产品特点和技术需求不一致。

根据波特的研究,实行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积极建立能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要有很高的购买先进设备的前期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尽快达到规模经济,也要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一旦赢得了成本领先地位,所获得的较高利润又必须对新设备、现代化设施进行再投资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 也就是说,适合成本领先战略的产品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标准化产品,为此,需要不断开发能够支持大规模生产和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适合差异化战略的产品则是非标准化产品,这类产品强调个性、特色和多样化,只能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其技术研发重点是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假设 2: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对资源和能力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成本领先战略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持续的资本投资、良好的融资能力、熟练的工艺加工技能、对工人进行严格监督、所设计的产品容易制造以及低成本的分销系统。而差异化战略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强大的生产能力、强大的营销能力、先进的产品加工能力、对创造性的鉴别能力、很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在质量或者技术上领先的公司声誉、在产业中有悠久的传统或具有从其它业务中得到的独特技能组合以及得到销售渠道的高度合作能力。

假设 3: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所对应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不兼容。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组织结构具有专业化、集权化和规范化特征,采用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和以满足严格的定量目标为基础的激励方式;差异化战略通常伴随着分权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制度的柔性化,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能够承受较高风险,激励方式通常采用主评价而不是定量指标。波特认为,“夹在中间的公司也可能因为模糊不清的企业文化、相互冲突的组织安排与激励系统而遭受种种麻烦”。

假设 4:企业的客户要么是只愿意出低价格而放弃更高质量要求的价格敏感型客户,要么是为了获得更多差异化价值而放弃低价格诉求的价值敏感型客户。

“夹在中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这样的公司或者要失去要求低价格的大批量客户,或者必须为从低成本公司手中夺取生意而在竞争中丧失利润。然而它在高利润——„摇钱树‟业务领域中又无法战胜那些专攻高利润目标的、或做到了产品全面差异的公司”。 就是说,波特在讨论竞争战略时主要考虑了两类顾客,即价格敏感型顾客和价值敏感型顾客,如果不能够明确界定企业的目标顾客,就会面临定位不清、形象模糊的问题。

2.“夹在中间”理论的实证支持

许多学者通过实证方法探讨了具体企业被“夹在中间”的案例,譬如,Kumar 等人的研究证明,采用聚焦成本领先战略医院的绩效要优于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医院的绩效;Ward 等人对新加坡制造业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时候同时关注成本节约和差异化的企业,其绩效较差,而只关注差异化的企业,其绩效较好; De 等人发现,公司只采用一种基本竞争战略比采取多种基本竞争战略的绩效要好; Robinson等人则通过调查六个不同行业的 97 家制造公司,发现“夹在中间”的公司只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绩效; Linsu等人通过调查 54 家韩国的电子类公司发现,只采用一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公司,其绩效优于采用几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公司; Miller 等用美国的数据对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进行验证,发现有些公司采用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整合战略,也有一些公司的战略不符合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而那些明确采用差异化、成本领先或集中化战略的公司拥有更好的绩效; 据我国学者项文彪的研究,三星电子从低成本向差异化转型期间曾因在低成本和差异化之间游移不定而陷于“夹在中间”状态并导致连续七年亏损。

以下我们借用秦池的案例加以说明。盛极一时的山东秦池集团(以下简称秦池)就是由于被“夹在中间”而由盛转衰的。秦池在发展初期采用低成本战略,后来参与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并成为“标王”,逐渐树立了差异化的形象,但在通过大规模广告攻势确立了知名度后,秦池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提高秦池酒的品质,致使秦池集团的形象模糊不清,最后被“夹在中间”,濒临破产。秦池被“夹在中间”的依据可从四个方面概括:(1) 从产品和技术角度看,秦池从四川收购散酒加上本厂的原酒勾兑成低度酒再销往全国,其罐装线基本是手工操作每条线周围有十多个操作工,秦池酒瓶的内盖是专门由一个人用木榔头敲进去的,但秦池的包装却非常华丽,符合高品质、差异化白酒的要求;(2) 从资源和能力角度看,秦池地处偏僻,虽然通过获得央视的“标王”而塑造了差异化的形象,但其实际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没有实质性变化,缺乏实施差异化战略所需的技术、产品、流程、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和心理准备;(3) 从组织与文化角度看,秦池成为“标王”后的组织结构设计依然是支持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运作,注重生产运作环节和销售环节,没有显著加强营销职能,更没有开展研发活动,绩效考核、激励体系和价值体系等也没有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秦池”和“本色秦池”的割裂;(4) 从顾客与市场的角度看,秦池酒最初定位于对价格极端敏感的客户。成为“标王”后,更多的顾客,包括部分价值敏感型客户也开始选择秦池酒,但秦池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酒是一种嗜好品,消费者实际上消费的是酒背后的东西(包括产地、历史、工艺、文化内涵等),当消费者发现秦池酒实际上是川酒,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秦池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物美价廉的形象就大打折扣,导致以勾兑的方式获取的低成本地位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样就不仅失去了新的顾客,也丢掉了老顾客。综上所述,秦池集团由于不熟悉竞争战略而盲目地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结果导致被“夹在中间”而丧失了竞争优势并最终落得惨败。

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及其实证支持

1.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

基于对波特“夹在中间”理论的质疑,一些学者提出了兼顾低成本和差异化的战略——整合竞争战略,亦有学者称之为最优成本战略或混合战略。整合竞争战略的基本思想是,在通过大规模生产不断降低成本Nankai Busine Review 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或者超越顾客在质量、服务、特色、性能属性等方面的期望,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将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产品质量实现了整合。

整合竞争战略是在波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竞争战略。“它是多种基本竞争战略整合运用的一种模式,换言之,它不是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派生体系, 而是既区别于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又与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并列的战略理论。” 整合竞争战略的核心是对低成本要素和差异化要素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一种新的、能够同时利用这两种优势的竞争战略。譬如,韩国学者金和美国学者莫博涅提出的“蓝海战略”实际上就是整合竞争战略,它引入了价值创新的概念,通过对价值曲线的“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实现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超值的价值。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照波特的“夹在中间”理论,可以归纳出整合竞争战略的四个隐含假设。

假设 1:通过大规模定制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可以整合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产品特点和技术需求,从而实现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来提供差异化产品的目的

成本领先战略的标准化产品是为了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差异化战略的非标准化产品则是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在工业化时期,把这两种战略的优势结合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定制技术和设备的出现,这两种优势具备了整合的现实条件。大规模定制是整合竞争战略的典型模式,它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产品容易制造,采用 FMS(柔性制造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为客户定制个性化产品,达到低成本和差异化的有效融合。

假设 2:通过对资源和能力的优化配置可以同时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

信息技术能够强化产品或服务的特色,提高生产率,加快响应速度和发展战略联盟,还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过程。因此,企业采用相应的信技术对资源和能力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同时获得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采用不仅减少了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而且降低了修改现有产品和添加新特征的成本;FMS 则大大增加了人力、物质和信息资源的灵活性,使三者有机结合,可以在人力干预最小的情况下生产出数量适中而灵活的多样化产品,消除了传统生产工艺所固有的低成本与产品多样化之间的冲突,从而在较低成本上创造差异化;信息网络(例如 ERP)可以把生产厂商、分销商、顾客连在一起从而增加企业的战略灵活性和及时性,可以使得财务及运营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迅速流动从而提高效率,这都有利于实现整合竞争战略。

假设 3: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模式通过解构和重新组合,可以形成支持整合竞争战略的新型组织结构和文化模式

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由于管理幅度等原因,企业一般采用科层制结构来实现对数量庞大的员工的管理。由于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企业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普遍提高,企业的管理幅度大大扩展,为此,很多企业选择扁平化组织结构来实施新的战略。同时,很多企业为了建设和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了“归核化”策略,回归核心业务而 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再与外包企业组建成虚拟企业或战略联盟,借以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双重优势。此外,一些拥有多业务的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在不同的事业部采用不同的基本竞争战略,也变相地实现了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整合。譬如,丰田汽车公司在一个事业部以低成本战略生产花冠等轿车,在另一个事业部以差异化战略生产凌志轿车,使整个丰田集团同时获得了低成本和差异化两个优势。通过上述组织结构调整和变革,企业不仅实现了结构与战略的统一,也培育了支持整合竞争战略的独特文化。

假设 4:企业的客户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中产阶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差异化的产品

现实中的顾客千差万别,即便是在同一层次客户群体中,企业面临的细分市场也是多种多样的,仅仅用高低两个端次来划分目标市场很难达到企业信息传递之目的。 周小虎等认为:“(波特„夹在中间‟理论中的——笔者注)这类消费者群体的二元划分无疑是过度抽象化了,现实的消费者是多样化的,各类中间形态都普遍存在。” 也就是说,顾客不是两极分化的,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涌现的大量中产阶级,就期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品牌商品,这是波特传统竞争战略理论忽略的市场空档,也是整合竞争战略成立的客户基础。

2.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实证支持

学者们的研究也证明,采用整合竞争战略可以获取超额利润。Hall 发现在低利润行业竞争的企业中,最成功的总是那些能把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的企业; De 等人的研究表明:“具有多种竞争优势的企业,其经营业绩通常好于那些只具有一种竞争优势的企业”; 而在 Hlavacka 等人对斯洛伐克医院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追求多种竞争优势的医院的绩效是最好的; Ricky Yee-kwong 等人关于香港银行业的研究显示,追求多种竞争优势的银行,其绩效要远远高于单独追求差异化或者低成本的银行; 李春莉和汪林生指出,五粮液公司除了制造差异化的五粮液酒,还成功推出了低成本的尖庄酒,其战略属于整合竞争战略; 蓝海林认为,华帝集团在 2000 年是我国炉具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以低成本创造高差异; Gopalakrishn 和 Subramanian研究了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理论在印度的适用性,其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战略组别中,采用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组合战略的公司拥有最好的绩效; 在 Booth等人的研究中,16 个样本中只有两个是采取单一竞争战略获得成功的,而剩余的样本采用的是柔性的、多维度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战略组合,以适应顾客的需求; Eonsoo 等人对韩国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的研

究表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其绩效最差,而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的公司则绩效最好。

我们再来看戴尔的案例。著名的戴尔电脑公司是应用整合竞争战略取得成功的范例。通过精简客户订货流程、精简产品从供货到制造流程的复杂程序、应用网络技术并了解新技术发展情况,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大规模定制,从而达到差异化和低成本同时兼得。下面分别从四个假设的角度对戴尔电脑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整合竞争战略的四个隐含假设的合理性。(1) 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看,戴尔公司的产品是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由标准化的配件组装而成的高定制化程度的产品,其在线配置系统可以让顾客在硬盘、调制解调器等方面进行多达 1600 多万种的组合,其生产系统则经由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设备快速调整装配线并以极低的成本组装个性化的电脑;(2) 从资源和能力的角度看,戴尔公司兼备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战略的主要资源和能力,其网络平台能够方便和低成本地采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实现与供应商的虚拟整合、在全球范围内最优地配置各种资源,其强大的制造流水线使一台电脑从原料进场到打包离厂只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3) 从组织与文化的角度看,戴尔公司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顾客整合成虚拟企业,从而在虚拟企业的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戴尔公司内部保留了高度差异化的文化,而在合作的制造企业中创造了基于成本领先的企业文化,从而在整个虚拟企业中实现了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的共生共存;(4) 从顾客与市场的角度看,戴尔公司关注的主要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中产阶级或白领阶层的电脑消费需求,这类顾客本身具有便利的上网条件,熟悉电子商务,对电脑具有较高的个性化要求,但收入并不是很高,既不属于价格敏感型顾客,又不属于价值敏感型顾客,是标准的整合竞争战略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细分的电脑市场,也是“戴尔神话”诞生的土壤。综上所述,戴尔公司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所提供的获取消费者个性化信息的机会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所造就的柔性制造系统,把握住了信息时代大量白领顾客的消费趋势,实现了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整合,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夹在中间悖论”的内涵、成因及管理策略

1.“夹在中间悖论”的内涵

根据字典的解释,悖论是“表面看起来自相矛盾而实际上可能都正确的观点”。 具体而言,悖论是指两种对立甚至完全矛盾的命题,单独来看,每个命题都是无可置疑的,但把它们放到一起,它们之间却不一致或不相容。

“夹在中间”理论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对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兼备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持有矛盾的观点,而这两种理论都得到了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支持,这证明“夹在中间悖论”是存在的。

需要指出,“夹在中间”理论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具有不同的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受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的约束,就此而言,“夹在中间悖论”并非逻辑学中严格意义上的悖论。但只要悖论涉及的两个理论的假设条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长期存在,则“夹在中间悖论”就会长期存在。正如汉迪在《非理性时代》所指出的:“虽然能够而且应该化解某些矛盾,将顾头不顾尾的现象降至最低,并且能够弄明白悖论的疑难本质,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消除、彻底解决或者回避这些矛盾。”

2.“夹在中间悖论”的成因

任何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假设,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到的。由此推论,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悖论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在假设或逻辑上存在不一致。

在“夹在中间”理论的隐含假设条件下,由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能力、管理思想、激励体制、组织要求、企业文化等,如果企业同时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或者不在二者间进行选择,都容易出现资源顾此失彼、模糊不清的企业文化、相互冲突的组织安排与激励系统,从而导致员工不知所措甚至管理混乱,导致企业产品的目标顾客不清晰,让顾客无从了解企业产品的特色和定位,从而导致企业的产品成为“鸡肋”而少人问津,企业最终陷于“夹在中间”的困境。

在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条件下,由于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定制的逐渐普及,企业可以对资源和能力进行优化配置,还可以对传统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进行解构和重组,从而使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差异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又由于竞争的加剧、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者理性程度的增加,大量中产阶级希望以比较低的价格消费差异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而整合竞争战略的产品正好可以符合他们的需求,因此,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实现了统一。

需要指出的是,整合竞争战略并非同时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相反,它是通过解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要素并通过两类要素的重组和优化而实现“鱼与熊掌得兼”的。这进一步证明了整合竞争战略理论与“夹在中间”理论的逻辑推理是在不同的隐含假设条件下进行的,都是合理的,而隐含假设条件的不同正是“夹在中间悖论”的主要成因。

3.“夹在中间悖论”的管理策略

“夹在中间悖论”的焦点是如何解决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同时并存及其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为此,“夹在中间悖论”的管理策略也将主要聚焦在如何避免“夹在中间”以及如何通过整合竞争战略同时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

要避免被“夹在中间”,企业需要针对下述情形选择合适的策略:(1) 在选择战略定位时,企业要明确从价格敏感型顾客、价值敏感型顾客、对价格和价值都很敏感的顾客中选择一类作为目标顾客,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培育和配置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设计、制造和分销他们需要的产品并提供适当的服务,否则就会因战略定位不清晰而导致企业的产品没有任何优势,被“夹在中间”;(2) 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必须保持战略一致性和持续性,一旦确定了战略定位,就要坚决执行和全面落实,决不能在几种定位之间来回摇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并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3) 在产品转型和企业转型时,由于企业往往涉及两种战略的交替,所以务必要系统分析转型前后的战略是否存在矛盾,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力、技术、组织结构、管理思想、文化等因素是否能够支持新的战略,如果存在矛盾或互相不匹配,就需要及时调整乃至彻底改造原有的业务、技术、管理和文化体系,尽快形成与新的战略定位匹配的战略模式;(4) 在外部环境如顾客需求、行业技术、竞争对手等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时,企业必须要能够预先获得这些信息或在第一时间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企业的战略及其支持环境,克服战略刚性,建立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柔性战略体系,确保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均衡。

要同时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企业必须审慎地选择和实施整合竞争战略,具体要做到:(1) 要持续地对目标市场的顾客及其需求进行调查研究,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系统,以便获取顾客的信息从而对顾客进行细分,确定适合整合竞争战略运作的顾客群;(2)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本性地改造和重组业务流程,重建能够支持快速响应、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系统,实现低成本优势、速度优势和差异化产品优势的有效整合;(3) 要充分利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不同优势,“归核化”和“外包”同时并举,集中资源致力于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具有不同优势的其它企业,并通过战略联盟或虚拟企业的方式为整合竞争战略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4) 要不断提升协同管理能力和竞争合作能力,使企业保持战略柔性,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倡导创新和合作,建设学习型组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夹在中间悖论”是客观存在的,“夹在中间悖论”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但“夹在中间悖论”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企业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竞争优势并全力以赴地坚持实施相应的竞争战略,而不能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之间摇摆不定,如果企业要同时追求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则必须按照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原理和规律来指导企业运作。

推荐第9篇:道路中间绿化带

这主要看道路的宽度和车道了 宽度不定

道路分车带是分隔城市道路交通的绿化带,常见为单排{分隔上下行车道}和双排{分隔快慢车道}两种形式。绿化分车带虽小,但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位置重要显眼,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

一:绿化带的功能

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二:绿化带设计

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道路的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形式也应简洁。在城市中心道路中,以方便公交车辆和行人通行为目的,绿化带的设计在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应重点考虑美化的作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一定的高度变化。除了常见的道路平行的绿化带,还可以设计曲线式,折线式或宽窄不一的自由式绿化带以限制车速。

绿化带的宽度和道路宽度比例要适宜,宽阔的道路绿化带也要宽,单排绿化带要比双排宽。

三:绿化带的常见形式

1: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

{1}两侧绿篱,中间是大型花灌木和常绿松柏类,棕榈类或宿根类花卉。这种形式绿化效果较为明显,绿量大,色彩丰富,高度也有变化。缺点是修剪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不到位或路口转角处处理不好,会影响司机视线。

{2}两侧绿篱,中间是宿根花卉和小花灌木或草花间植。色彩丰富,高度变化不如前一种明显,修剪工作量大,对司机视线没有影响。

{3}单侧绿篱{多在慢车道一侧}和宿根类花卉,草坪组合,绿篱为直线或曲线式,形式较为新颖。

2: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带{适合于宽度在二点五米以上的绿化带}一种是草坪上植宿营根花卉或乔木,亦可种植花灌木。另一种是以草坪为主,草坪上布置少量花卉和小灌木,可以是自然式或简单的图案。

3:以乔木为主的绿化带 这是应大力提倡的绿化带种植形式,绿量最大,环境效益最明显,主干高三点五米以上,对交通无任何影响,树下可种植耐荫草坪和花卉,美化效果明显,特别适合宽阔步的城市道路。

4:图案式绿化带 城市新区,开发区新修的道路十分宽阔,其中绿化带宽度多在5米以上,以灌木,花卉,草坪组合而成各种图案,有几何形式也有自由曲线式,修剪整齐,色彩丰富,装饰效果好。

总得来说,绿化带建设要因地制宜,要考虑道路在城市规划中的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建筑的特色,精心设计,以达到组织交通,美化城市,改善环境的作用。

补充

人行道绿化是街道绿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美化市容,丰富城市街景和改善街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人行道绿化有以下几种设计形式。

一、单搏行道树 是最普通的栽植形式。一般人行道宽度在3米左右,可栽植一排行道树,达到基本的绿化和遮萌。

二、双撑行道树 人行道宽度在5米左右,门店多为商业用房,人流较大。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萌效果差,布置花坛又影响行人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双排行道树。为了丰富景观,可布置两个树种,但在冠形上要力求协调。

三、花坛内间植行道树 人行道宽度为5米左右时也可采用这种形式。花坛长度以20米为宜,内植5--6棵行道树,花坛之间留2至3米出人口。在花坛内种植小花灌木和草坪。这种乔灌草的结合,不但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且绿化美化效果极佳。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设计方式极大改善了行道树的生长环境,行道树生长较好。

四、行道树与小花园 人行道较宽,但门店用房种类繁杂,如酒店宾馆、各种购物娱乐中心等。除栽植—排行道树外,还要根据楼前情况,因地制宜,设计或方或圆或多边形花坛,自然规则不拘一格。既考虑绿化又兼顾行人出入的实际情况。每个小花园自成一体,但在构图上要与相邻花园保持基本协调.

五、花圃林荫路 人行道宽度8米以上,沿街多为居民区和机关单位。可布置成弯弯曲曲的花园林萌道,成为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在人行道上可设计儿童娱乐区和休息区,还可布置座椅、阅报栏、凉亭,假山,建筑小品。在种植设计上,可采用大型花灌木、时令花草、藤本植物等。同时,花园林荫道还要与机关绿化、拆墙透绿融为一体 。

高速公路从中间向两边有分隔带(2-3M),路缘带(0.5-1M)行车道(每道3.5-3.75M)硬路肩(3-3.5M)土路肩(0.5-0.75M),然后就是边沟或者路堤坡,自己算算几车道有多少米宽

推荐第10篇:“中间代”九年

古筝主编的民刊《陌生》邀我写一篇“中间代”,我本来想用全部“中间代”的文章摘要合成一篇,既偷个懒,似乎也有新意。时至今日,与“中间代”有关的理论已近百篇,这里面自然与“中间代”人自身各具禀性的诗学素养有关,这代人特殊的成长背景使得他们在将近二十年沉潜的不事声张的写作中,炼出了阐释与自我阐释的双重本事,可谓个个诗文双精。同时,“‘中间代’先是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历史实体而存在,然后才获得命名”(“中间代”批评家向卫国语)的极端特例也使它赢得了众多批评家的认同。

但最后我还是决定自己亲自操刀这篇约稿,原因一是因为合成太难,二也是自己对“中间代”有着深厚的感情。那天与某诗人聊诗,言及“中间代”与“60后”的异同我给了一个公式――

“60后”=“第三代”的局部+“中间代”。

说起来出生于1960年代初期的“第三代”诗人实在是幸运得很,在诗歌刚起步的1986年就赶上徐敬亚、蒋维扬、姜诗元等联手打造的“两报大展”(即《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并迅速被收入《1986-1988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成为诗歌史上少年早成的“第三代”。

“第三代”的出场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作为支撑,回望那个年代最常用的字眼是“伟大”。是的,伟大的八十年代,国门正开,西风东渐,阅读思考、关心国事是当时热血青年的常态,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引领着国人的情怀,文学,尤其是诗歌,摆脱了意识形态桎梏后脱颖而出成为思想解放的利器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可以说,当时参与“两报大展”的诗人大都具备敏锐的嗅觉和敢为天下先的气质。这批被命名为“第三代”的诗人的年龄构成为:1950年代+1960年代初。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西川、韩东、海子、骆一禾、李亚伟、杨黎、陆忆敏、陈东东、张小波、何小竹,等等,大都出生于1965年之前,1965年后出生的诗人在“两报大展”的1986年,许多还在读高中或刚跨进大学门槛,许多还未开始现代诗写作,基本没有机会参加大展,不在“第三代”的队伍里也就理所当然。

必须说明的是,即使在“两报大展”喧嚣尘上的1986年,还是有一批坚持独立写作的1960年代初期出生的诗人拒绝参与。我所知道的老巢、潘洗尘,他们当时的好朋友即为大展策划人姜诗元和徐敬亚,他们也分别受到邀请但因为坚持“写诗是个人的事”而没有参加。这几年陆续又有这方面的文章,典型例证是安徽周墙和北魏、丁翔的“三个人”诗派。1986年夏,他们收到了徐敬亚寄来的邀请函(俗称“英雄帖”),随即在芜湖的菜香楼聚会,商讨要不要去参加大展时起了小小争议。北魏认为应该参加,和更多的诗人交流,周墙和丁翔却不赞成。在争论不休的时候,周墙突然把桌子上的表格抓起来撕得粉碎,一把从窗口撒出去。这一撕,争论中止了,他们自然而然地未能参加1986诗歌大展,致使“三个人”诗派被整整遗忘了二十年。

“二十年”,一个残酷的数字。当礼孩和我在2001年经由《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提出“中间代”这一概念,试图为生于1960年代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与“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优秀诗人作证时,我受到的怀疑、指责甚至谩骂最多的是“炒作”,那么我想问,1986年拔苗助长式的“两报大展”所推出的“第三代”诗人难道就不是炒作?记得2004年5月在广东清新召开的第二届女子诗会上,徐敬亚教授在发言中批评了时下青年诗人急于自我命名的行为,我在其后的发言中指出,这种行为徐教授恰好是不折不扣的始作俑者,陈仲义教授当场鼓掌而笑。

在我看来,“中间代”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把周墙们被遗忘的二十年捡拾起来,之二是为1990年代诗坛的中坚力量们寻找到合适的方阵。事实上,以1980年代末为分界线,“第三代”诗人们已走向不同的方向,他们变得入世、消沉、虚无。而社会也在这之后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人文情怀在社会精神层面的主导地位,开始让位于事功性目的明显的‘拜金’、‘创富’主题,个人行为的驱动、国家机器(包括文化机器)的运转,也都开始遵从和围绕服务于商业社会体制。文化、文学艺术因其‘无实用性’在此一时期得到充分的展示,迅即被社会清入了死角”(“中间代”诗人、批评家徐江语)。

如果说“第三代”诗人是躬逢诗歌的盛世的话,则“中间代”诗人就是躬逢诗歌的末世,他们在接受了1980年代理想主义、精英主义的思想启蒙教育后却随同历史被抛掷进商品经济的大潮,在一切向钱看、文学被打入社会死角的1990年代,全凭内心对诗歌的坚持默默独自燃烧着,并在这种独燃中培养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文本意识,他们的写作,“他们用现代汉语写作诗歌的可能性,用语言来表达这一代诗人对于生存的这样一种观感,还有对整个中国当代的现实的、很犀利的、同时又很敏锐的一种看法”也因此都显得“非常成熟”(“中间代”诗人、批评家臧棣语)。的确,“中间代”诗人们“顽强地坚守着深层生命体验的诗意宽度,是有诗学理想和诗学立场的一代,富有独立的人文品质。他们作品中的历史在场感、纵深感非常明显”(“中间代”诗人、批评家赵思运语)。

如果说“第三代”是一夜暴富的话,则“中间代”当属大器晚成。我们可以在2001年“中间代”概念提出以前的各类选本中发现,作者群基本都是没有水土流失的一小部分“第三代”诗人,2001年“中间代”概念提出后,各类诗歌选本在选到1960年代出生诗人时大都平均分配名额,一部分是“第三代”诗人,一部分是“中间代”诗人。如果没有“中间代”,当人们在说到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时,他们的目光只能投注在“第三代”诗人身上,而这是不公正也不公平的。“中间代”的出笼正是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所秉持的“历史的车轮不允许断裂”的观点的例证,它是历史自身发展的必然,总会有人为这一代人命名的。

“中间代”的命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它“首先是一种‘唤醒’与‘解蔽’,把一代诗人的创作真相以整体的方式推到当代诗坛的最前沿,不仅能唤起一般诗歌读者的关注,而且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唤醒他们的研究兴趣与‘问题意识’,这使命名者‘为一代诗人立言’的意图有可能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性层面,使这一代诗人在当代文学史框架中有可能找到一个相应的位置„„”(“中间代”诗人、批评家吴投文语)。

“这一命名的意义可能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一代诗人对自身诗歌写作’做‘现身说法’与‘自我证明’,并以‘运动’的方式表达对新诗永无休止的‘运动’的厌倦,力图让一些未被卷入‘运动’而‘被屏蔽在人们视野之外’的优秀诗人的创造得以彰显。”洪子诚教授在2005年再版的《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中对“‘中间代’”如是说。

“中间代”在新世纪初期的盛大出场,其突出的诗学价值还在于,“它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诗歌史具体化和丰富化了,也为21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诗歌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例证。”因为,“原生态的历史常常是抽象的、混沌的,如果没有一些概述性强的术语来提挈它,我们就无能准确地捕捉到它的意义所在与演化轨迹”(“中间代”批评家张德明语)。

今天,在“中间代”概念提出九周年的日子里回首“中间代”,我首先看到的是那一部部厚重的浸透了“中间代”人心血的出版物:《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黄礼孩、安琪/编,2001年10月),《第三说――“中间代”诗论》(安琪、康城/编,2002年),《“中间代”诗全集》(安琪、远村、黄礼孩/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诗歌月刊下半月,“中间代”理论特大号》(老巢、安琪/编,2006年),《诗歌月刊下半月?“中间代”诗人21家》(老巢、安琪/编,2007年)。它们摆放在那里,“仿佛在召唤阅读,渴望着理解。这大概是一种追溯式的命名方式,尽管目前我们还难以判断出‘中间代’诗歌整体命名和亮相对于写作的个体诗人的意义,但或许它带有新诗史的意义,因为历史写作有时间的滞后性,所以在将来勾勒‘第三代’和‘后朦胧诗’之后的当代中国诗歌面貌时,关于‘中间代’,文学史家或许会认真地书上一笔”(“中间代”诗人、批评家周瓒语)。

维特根斯坦说,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就是这样的。“中间代”的历史形成亦是如此。关于“中间代”,燎原教授一言以蔽之:“肇始于2001年的‘中间代’这一概念,是在当代艺术运作机制背景中发起的,一场同代诗人不同写作板块的联动。

第11篇:中间验收申请报告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名称: 大贾110kv变电站电源线工程

注 本表一式3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1份、施工项目部存1份。

编号:

大贾110kv变电站电源线工程

质 量 专 检 报 告

施工单位专检部门(章) 2011年 月 日

大贾110kv变电站电源线工程质量专检报告 篇2:中间验收申请报告

基础中间验评申请报告

致 :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先行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监理部

由我公司承建的段)现已完成基础浇制27基,占本标段基础工程的67.5%。施工班组及工程项目部对已浇基础进行全面自检,其结果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为缩短工程工期,尽快进行铁塔工程组立工作,特申请本标段基础工程中间验评,请审批! 特此报告!

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文山项目部 2011年1月21日

基础分部工程中间验收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110kv乐利变至洗马塘变送电线路工程

编号: 篇3: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szlx33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名称:220kv金鹿变-巴楚黑山110kv线路工程 编号:szlx33-001 注 本表一式 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存 份,施工项目部存 份。

附件: 220kv金鹿变-巴楚黑山110kv线路工程

质 量 专 检 报 告

新疆喀什电盛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08月 日

工程质量专检报告 szlb39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名称:巴楚黑山110kv变电所工程 编号:szlb39-001 注 本表一式二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一份、施工项目部存一份。

附件:篇4:验收申请报告

验收申请报告

(水电六局[ 2013 ]验报 001 号)

合同名称:太平湾发电厂长甸电站改造工程闸门及启闭设备采购合同 合同编号:长建2012-19 承包人:中国水电六局东港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说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核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

人、设代机构各1份。 验收申请报告

(水电六局[ 2013 ]验报 002 号)

合同名称:太平湾发电厂长甸电站改造工程闸门及启闭设备采购合同 合同编号:长建2012-19 承包人:中国水电六局东港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说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核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

人、设代机构各1份。

验收申请报告

(水电六局[ 2013 ]验报 003号)

合同名称:太平湾发电厂长甸电站改造工程闸门及启闭设备采购合同 合同编号:长建2012-19 承包人:中国水电六局东港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说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核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

人、设代机构各1份。

验收申请报告及相关会议纪要篇5: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szlb39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名称:110 kv棠阴变电站工程 编号: szlb39-001 注 本表一式____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____份、施工项目部存____份。 110kv棠阴变电站(基础)工程

质 量 专 检 报 告

施工单位专检部门(章)

年 月 日

注 此表为公司专检用。 szlb39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工程名称:110 kv棠阴变电站工程 编号: szlb39-002 注 本表一式____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____份、施工项目部存____份。

第12篇:中间业务收入比率

中间业务收入比率

导言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于资产经营收入和中间业务,利息净收入和自营投资损益依托于表内资产经营,而不构成表内资产或负债的金融服务产生的收入归入了中间业务收入。本文讲解中间业务收入比率、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利息收入比率3个利润类指标,并详细分析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之间的关系。 三项指标

1指标概念中间业务收入比率指中间业务收入再银行营业净收入中的占比,用来衡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造非利息收入的能力。

非利息收入占比指银行的营业净收入中,不表现为利息形式的收入所占的比例,用来衡量银行非利息性收入对营业净收入的贡献程度。

利息收入比率则指银行的营业净收入中,利息净收入所占的比例,用来衡量银行利息净收入对营业净收入的贡献程度。 2计算公式中间业务收入比率=中间业务收入÷营业净收入×100% 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营业净收入×100% 利息收入比率=利息净收入÷营业净收入×100% 3取数来源营业净收入取G04_[1.A利息净收入]、G04_[2.A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G04_[3.A投资收益]、G04_[4.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G04_[5.A汇兑收益]、G04_[6.A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中间业务收入直接取G04附注_[1.A中间业务收入]; 非利息收入取G04_[2.A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G04_[3.A投资收益]、G04_[4.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G04_[5.A汇兑收益]、G04_[6.A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利息净收入取G04_[1.A利息净收入]。

4指标分析其一营业净收入由利息和非利息收入构成从计算公式看,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利息收入比率之和为1。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银行的经营出现了很大变化,传统占比较大的利息收入比率逐步萎缩,而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提升。衡量盈利性的监管指标也从非利息收入占比转为利息收入比率。

其二中间业务收入不再是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传统银行以贷款和提供中间业务服务为主,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及佣金。中间业务往往构成了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近年来,存贷款利差缩小,乱收费得到有效整治,越来越多的银行经营重心向自营投资和委外投资业务转变,营业净收入中投资收益占比快速提升,其反而构成了银行非利息收入中主要构成因素。

其三中间业务收入比率理论会出现极端值当中间业务收入表现为手续费及佣金时,是一个毛收入的概念,不会出现亏损,而分母扣除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因此该比率理论上会大于100%。当中间业务收入表现为代客外汇买卖时,相应的汇兑损益可能为负数;当中间业务表现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因汇率或利率的波动也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该比率理论上会小于0%。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1中间业务收入根据1104填报说明,中间业务收入是反映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所获得的收入。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的不构成其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与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不含银行卡透支)、代理业务、担保及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不含已构成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与负债的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业务、保管箱业务、代客外汇收益等。本项目应根据“中间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中间业务分类早在2001年6月21日,人民银行曾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主要对哪些中间业务适用审批制、哪些适用备案制进行了界定,但银行的业务准入随银监会成立后被移交,该暂行规定在2008年被废止。2002年,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中间业务分为了9大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具体又包括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其他支付结算业务。 2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按清偿方式、结算币种、使用对象等等又分细分为7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3代理类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4担保类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6交易类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业务。

7基金托管业务 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需要的服务活动。

9其他类中间业务 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笔者评论

受限于当时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品种较少,大家对中间业务的风险认识也不到位,这种分类方法存在很多缺陷,有的是基于业务品种,有的是基于金融行为,一些分类中还套有其他分类方法,实际运用中容易给统计人员造成很大困扰。比如,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从结算角度属于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的结算工具;从风险角度又属于担保类中间业务。所以,此种分类方法也仅作为参考,最终也未能有效执行。

3表外业务分类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可以将表外业务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包括票据承兑、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贷款偿还担保等。

第二类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在这类业务中,有的属于可撤销承诺,如信用卡透支额度;有的则属于不可撤销承诺,如循环贷款承诺、回售与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循环包销便利等。

第三类是外汇买卖与投资业务。主要有互换、远期合约与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

第四类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主要有代客现金管理、提供咨询(包括金融投资咨询和经济信息服务)、信托业务(如退休基金信托)、代理业务(如保险代理和税务代理)、保管箱业务等。 2016年业务制度更新,对《G01_I表外业务情况表》,该表是在原有狭义的表外业务情况表上的扩容,初分为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金融衍生品4个大类,具体见笔记43篇《表外业务情况表》。该表是根据业务统计需求设计的报表,也并不是完整的广义表外业务情况表,比如支付结算、银行卡、保管箱等不基于金融资产服务的中间业务未包括在内,因此相关收益合计应小于等于中间业务收入合计。 4两者关系终上所述,用4句话总结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之间的关系。其一,广义上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其二,狭义上的表外业务仅指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外业务。其三,狭义上的中间业务仅指银行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外业务。其四,广义上的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等于狭义上的表外业务和狭义上的中间业务合计。

第13篇:电缆中间接头

录A: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A.1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1、电极的布置如下图A-1所示。电流极与接地网边缘之间的距

离d1,一般取接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即d1=4.5D,

d2=2D以使其间的电位分布出现一平缓区段。在一般情况下,

电压极与接地网边缘之间的距离d2约为电流极到接地网的距离

d1的50~60%。测量时,将电压极沿接地网和电流极的连线移动

三次,每次移动距离为d1的5%左右,如三次测得的电阻值接近

即可。

2、(补偿法)如d1取4D~5D有困难,在土壤电阻率较均匀的地

区d1可取2D,d2取0.618×d1,以地网中心为起点;在土壤电

阻率不均匀的地区或域区,d1可取3D,d2取1.7D.

3、电压极、

电流极也可

采用如图

A-2所示的

三角形布置

方法。一般取

d2=d1≥2D,

夹角约为30°。

A.2测量注意事项

1、电流极、电压极应布置在与线路或地下金属管道垂直的方向

上。

2、应避免在雨后立即测量接地电阻。

3、采用交流电流表-电压表法时,电极的布置宜采用图A-2所示

的方式

接地电阻的测量

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很多:接地桩的大小(长度、粗细)、形状、数量、埋设深度、周围地理环境(如平地、沟渠、坡地是不同的)、土壤湿度、质地等等。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接地,利用仪表对地电阻进行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使用的测量设备也五花八门。我们比较常用的测量仪器是测量精度较高的手摇式地阻表(ZC-8型),由北京电表厂制造。

测量原理:手摇式地阻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测量仪表,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点式电压落差法。其测量手段是在被测地线接地桩(暂称为X)一侧地上打入两根辅助测试桩,要求这两根测试桩位于被测地桩的同一侧,三者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距被测地桩较近的一根辅助测试桩(称为Y)距离被测地桩20m左右,距被测地桩较远的一根辅助测试桩(称为Z)距离被测地桩40m左右。测试时,按要求的转速转动摇把,测试仪通过内部磁电机产生电能,在被测地桩X和较远的辅助测试桩(称为Z)之间“灌入”电流,此时在被测地桩X和辅助地桩Y之间可获得一电压,仪表通过测量该电流和电压值,即可计算出被测接地桩的地阻。

接地摇表又叫接地电阻摇表、接地电阻表、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摇表按供电方式分为传统的手摇式、和电池驱动;接地摇表按显示方式分为指针式和数字式;接地摇表按测量方式分为打地桩式和钳式。目前传统的手摇接地摇表几乎无人使用,比较普及的是指针式或数字式接地摇表,在电力系统以及电信系统比较普及的是钳式接地摇表。

凡施工图上有防雷接地装置的建筑物、构筑物、配电室、高压输电线路等,当防雷接地体地下部分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对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单位工程竣工时还要进行复测,作为工程竣工的资料之一。

以ZC29B-2型摇表测试方法如下:

(1)在E-E两个接线柱测量接地电阻时,用镀铬铜板短接,并接在随仪表配来的5m长纯铜导线上,导线的另一端接在待测的接地体测试点上。测量屏蔽体电阻时,应松开镀铬铜板,一个E接线柱接接地体,另一个E接线柱接屏蔽。

(2)P柱接随仪表配来的20m纯铜导线,导线另一端接插针。

(3)C柱接随仪表配来的40m纯铜导线,导线的另一端接插针2。2 接地电阻测试仪设置的技术要求

(1)接地电阻测试仪应放置在离测试点1~3m处,放置应平稳,便于操作。

(2)每个接线头的接线柱都必须接触良好,连接牢固。

(3)两个接地极插针应设置在离待测接地体左右分别为20m和40m的位置;如果用一直线将两插针连接,待测接地体应基本在这一直线上。

(4)不得用其他导线代替随仪表配置来的5m、20m、40m长的纯铜导线。

(5)如果以接地电阻测试仪为圆心,则两支插针与测试仪之间的夹角最小不得小于120°,更不可同方向设置。

(6)两插针设置的土质必须坚实,不能设置在泥地、回填土、树根旁、草丛等位置。

(7)雨后连续7个晴天后才能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

(8)待测接地体应先进行除锈等处理,以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3 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操作要领

(1)测试仪设置符合规范后才开始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2)测量前,接地电阻档位旋钮应旋在最大档位即x10档位,调节接地电阻值旋钮应放置在6~7Ω位置。

(3)缓慢转动手柄,若检流表指针从中间的0平衡点迅速向右偏转,说明原量程档位选择过大,可将档位选择到x1档位,如偏转方向如前,可将档位选择转到x0 1档位。

(4)通过步骤(3)选择后,缓慢转动手柄,检流表指针从0平衡点向右偏移,则说明接地电阻值仍偏大,在缓慢转动手柄同时,接地电阻旋钮应缓慢顺时针转动,当检流表指针归0时,逐渐加快手柄转速,使手柄转速达到120转/分,此时接地电阻

指示的电阻值乘以档位的倍数,就是测量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如果检流表指针缓慢向左偏转,说明接地电阻旋钮所处在的阻值小于实际接地阻值,可缓慢逆时针旋转,调大仪表电阻指示值。

(5)如果缓慢转动手柄时,检流表指针跳动不定,说明两支接地插针设置的地面土质不密实或有某个接头接触点接触不良,此时应重新检查两插针设置的地面或各接头。

(6)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静压桩的接地电阻时,检流表指针在0点处有微小的左右摆动是正常的。

(7)当检流表指针缓慢移到0平衡点时,才能加快仪表发电机的手柄,手柄额定转速为120转/分。严禁在检流表指针仍有较大偏转时加快手柄的旋转速度。

(8)测量仪表使用后阻值档位要放置在最大位置即x10档位。整理好三条随仪表配置来的测试导线,清理两插针上的脏物,装袋收藏。

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标准: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小电阻接地系统时,保护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2000/I (12.4.1-1)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流经接地网的人地短路电流(A)。

2 当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系统时,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与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宜超过4Ω:

R≤120/I (12.4.1-2)

2)仅用于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

式要求,且不宜超过100,:

尺≤250/I (12.4.1-3)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A)。

3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网中,当接地网的接地

电阻按本规范公式

1)对装有消弧线圈的变电所或电气装置的接地网,其计算电流应为接在同一接地网中同一电力网各消弧线圈额定电流总和的1.25倍;

2)对不装消弧线圈的变电所或电气装置,计算电流应为电力网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圈时最大可能残余电流,并不得小于30A。

4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达到上述规定值,技术经济不合理时,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可提高到30Ω,变电所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可提高到15Ω,但应符合本规范第12.6.1条的要求。

低压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达到上述接地电阻值困难时,可采用网格式接地网,但应满足本规范第1

2.6.1条的要求。

配电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向建筑物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的保护接地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符合公式(12.4.3)要求且不超过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50/I (12.4.3)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网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为故障点残余电流。

2)低压电缆和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物处,对于TN-S或TN-C-S系统,保护导体(PE)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对于TT系统,保护导体(PE)单独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

3)向低压系统供电的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小电阻接地系统时,低压系统不得与电源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应在距该配电变压器适当的地点设置专用接地网,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

2 向建筑物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保护接地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

2)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小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的保护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符合本规范公式(12.4.1―1)的要求且建筑物内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

保护配电变压器的避雷器,应与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

保护配电柱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组等的避雷器,其接地导体应与设备外壳相连,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TT系统中,当系统接地点和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已进行总等电位联结时,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可不另设接地网;当未进行总等电位联结时,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设保护接地的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50/Ia (12.4.6-1)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网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

当采用剩余动作电流保护器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25I△n如 (12.4.6-2)

式中 I△n--剩余动作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mA)。

IT系统的各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可共用接地网,亦可单个地或成组地用单独的接地网接地。每个接地

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50/Id (12.4.7)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网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d――相导体和外露可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故障电流(A)。

建筑物的各电气系统的接地宜用同一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架空线和电缆线路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低压TN系统中,架空线路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的PEN导体或PE导体应重复接地。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在每个建筑物的进线处,宜按本规范第12.2.2条的规定作重复接地。在装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后的PEN导体不允许设重复接地。除电源中性点外,中性导体(N),不应重复接地。

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在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允许达到l0Ω的电力网中,每处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30Ω,且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

2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10(6)kV高压架空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对于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低压架空线路和高低压共杆的线路除出线端装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者除外,其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铁横担或铁杆应与PEN导体连接,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钢筋宜与PEN导体连接。

3 穿金属导管敷设的电力电缆的两端金属外皮均应接地,变电所内电力电缆金属外皮可利用主接地网接地。当采用全塑料电缆时,宜沿电缆沟敷设1~2根两端接地的接地导体。

以上内容资料由电工技师孙积军友情提供,特此表示感谢。

以下是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6 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第14篇:“夹在中间悖论”

“夹在中间悖论”

根据波特的研究,企业的基本竞争优势主要有两种,即低成本或差异化。 如果考虑到特定业务的竞争范围,那么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可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由于聚焦战略还要进一步细分为聚焦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成本领先战略,因此,波特提出的基本竞争战略可以归并为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两种。波特的“夹在中间”理论认为,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容易使企业陷于“夹在中间”的困境而只能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利润。而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整合竞争战略(以下简称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则认为,企业可以兼具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并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 两种理论互相矛盾但又同时并存,本文称之为“夹在中间悖论”。

“夹在中间悖论”对竞争战略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理论研究方面,“夹在中间悖论”表明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是不完善的,需要进行修正和完善,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同样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企业实践方面,“夹在中间悖论”容易使企业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会误导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为此,有必要对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分析“夹在中间”理论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实证支持来检验这两种理论的有效性,从而证明“夹在中间悖论”的存在,然后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夹在中间悖论”的内涵、成因及其管理策略,以期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竞 争战略理论,并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一、“夹在中间”理论的隐含假设及其实证支持

1.“夹在中间”理论的隐含假设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认为,“一个公司未能沿三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即一个公司被夹在中间”, 而在《竞争优势》中则认为:“致力于某一种基本战略但却劳而无获的企业被称为„夹在中间‟”。 根据波特的理解,“夹在中间”是指企业同时追求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或在两种战略之间摇摆,或根本不做战略选择的一种结果,由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战略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几乎是对立的,所以,不清楚两种战略的边界条件而随意选择就容易陷入“夹在中间”的不利地位,只能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利润。

进一步分析,波特提出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属于两种极端状态,任何一种战略都包含成本和特色两种基本因素,所不同的是其偏重、程度和组合 在图 1 中,产品 / 服务成本与特色的组合可以产生多种竞争战略:①属于低成本、低特色的廉价战略;②属于低成本、平均特色的成本领先战略;③属于兼顾低成本和较高差异化的整合竞争战略;④属于高特色、平均成本的差异化战略;⑤属于高成本、高特色的极端差异化战略;⑥、⑦、⑧则属于选择失误、心存侥幸或根本不做选择的结果,而③、⑥、⑦、⑧都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夹在中间”的困境。对照图1 来分析,可以看出,波特只分析了其中的两种战略而忽略了其它战略组合,这也是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疏漏之一。

综合波特和其他竞争战略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图 1 的战略组合分析,笔者认为,波特所提出的“夹在中间”论断隐含着四个假设,这些假设规定了“夹在中间”的边界条件。

假设 1: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产品特点和技术需求不一致。

根据波特的研究,实行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积极建立能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要有很高的购买先进设备的前期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尽快达到规模经济,也要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一旦赢得了成本领先地位,所获得的较高利润又必须对新设备、现代化设施进行再投资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 也就是说,适合成本领先战略的产品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标准化产品,为此,需要不断开发能够支持大规模生产和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适合差异化战略的产品则是非标准化产品,这类产品强调个性、特色和多样化,只能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其技术研发重点是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假设 2: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对资源和能力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成本领先战略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持续的资本投资、良好的融资能力、熟练的工艺加工技能、对工人进行严格监督、所设计的产品容易制造以及低成本的分销系统。而差异化战略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强大的生产能力、强大的营销能力、先进的产品加工能力、对创造性的鉴别能力、很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在质量或者技术上领先的公司声誉、在产业中有悠久的传统或具有从其它业务中得到的独特技能组合以及得到销售渠道的高度合作能力。

假设 3: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所对应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不兼容。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组织结构具有专业化、集权化和规范化特征,采用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和以满足严格的定量目标为基础的激励方式;差异化战略通常伴随着分权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制度的柔性化,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能够承受较高风险,激励方式通常采用主评价而不是定量指标。波特认为,“夹在中间的公司也可能因为模糊不清的企业文化、相互冲突的组织安排与激励系统而遭受种种麻烦”。

假设 4:企业的客户要么是只愿意出低价格而放弃更高质量要求的价格敏感型客户,要么是为了获得更多差异化价值而放弃低价格诉求的价值敏感型客户。

“夹在中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这样的公司或者要失去要求低价格的大批量客户,或者必须为从低成本公司手中夺取生意而在竞争中丧失利润。然而它在高利润——„摇钱树‟业务领域中又无法战胜那些专攻高利润目标的、或做到了产品全面差异的公司”。 就是说,波特在讨论竞争战略时主要考虑了两类顾客,即价格敏感型顾客和价值敏感型顾客,如果不能够明确界定企业的目标顾客,就会面临定位不清、形象模糊的问题。

2.“夹在中间”理论的实证支持

许多学者通过实证方法探讨了具体企业被“夹在中间”的案例,譬如,Kumar 等人的研究证明,采用聚焦成本领先战略医院的绩效要优于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医院的绩效;Ward 等人对新加坡制造业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时候同时关注成本节约和差异化的企业,其绩效较差,而只关注差异化的企业,其绩效较好; De 等人发现,公司只采用一种基本竞争战略比采取多种基本竞争战略的绩效要好; Robinson等人则通过调查六个不同行业的 97 家制造公司,发现“夹在中间”的公司只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绩效; Linsu等人通过调查 54 家韩国的电子类公司发现,只采用一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公司,其绩效优于采用几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公司; Miller 等用美国的数据对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进行验证,发现有些公司采用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整合战略,也有一些公司的战略不符合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而那些明确采用差异化、成本领先或集中化战略的公司拥有更好的绩效; 据我国学者项文彪的研究,三星电子从低成本向差异化转型期间曾因在低成本和差异化之间游移不定而陷于“夹在中间”状态并导致连续七年亏损。

以下我们借用秦池的案例加以说明。盛极一时的山东秦池集团(以下简称秦池)就是由于被“夹在中间”而由盛转衰的。秦池在发展初期采用低成本战略,后来参与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并成为“标王”,逐渐树立了差异化的形象,但在通过大规模广告攻势确立了知名度后,秦池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提高秦池酒的品质,致使秦池集团的形象模糊不清,最后被“夹在中间”,濒临破产。秦池被“夹在中间”的依据可从四个方面概括:(1) 从产品和技术角度看,秦池从四川收购散酒加上本厂的原酒勾兑成低度酒再销往全国,其罐装线基本是手工操作每条线周围有十多个操作工,秦池酒瓶的内盖是专门由一个人用木榔头敲进去的,但秦池的包装却非常华丽,符合高品质、差异化白酒的要求;(2) 从资源和能力角度看,秦池地处偏僻,虽然通过获得央视的“标王”而塑造了差异化的形象,但其实际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没有实质性变化,缺乏实施差异化战略所需的技术、产品、流程、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和心理准备;(3) 从组织与文化角度看,秦池成为“标王”后的组织结构设计依然是支持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运作,注重生产运作环节和销售环节,没有显著加强营销职能,更没有开展研发活动,绩效考核、激励体系和价值体系等也没有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秦池”和“本色秦池”的割裂;(4) 从顾客与市场的角度看,秦池酒最初定位于对价格极端敏感的客户。成为“标王”后,更多的顾客,包括部分价值敏感型客户也开始选择秦池酒,但秦池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酒是一种嗜好品,消费者实际上消费的是酒背后的东西(包括产地、历史、工艺、文化内涵等),当消费者发现秦池酒实际上是川酒,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秦池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物美价廉的形象就大打折扣,导致以勾兑的方式获取的低成本地位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样就不仅失去了新的顾客,也丢掉了老顾客。综上所述,秦池集团由于不熟悉竞争战略而盲目地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结果导致被“夹在中间”而丧失了竞争优势并最终落得惨败。

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及其实证支持

1.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

基于对波特“夹在中间”理论的质疑,一些学者提出了兼顾低成本和差异化的战略——整合竞争战略,亦有学者称之为最优成本战略或混合战略。整合竞争战略的基本思想是,在通过大规模生产不断降低成本Nankai Busine Review 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或者超越顾客在质量、服务、特色、性能属性等方面的期望,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将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产品质量实现了整合。

整合竞争战略是在波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竞争战略。“它是多种基本竞争战略整合运用的一种模式,换言之,它不是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派生体系, 而是既区别于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又与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并列的战略理论。” 整合竞争战略的核心是对低成本要素和差异化要素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一种新的、能够同时利用这两种优势的竞争战略。譬如,韩国学者金和美国学者莫博涅提出的“蓝海战略”实际上就是整合竞争战略,它引入了价值创新的概念,通过对价值曲线的“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实现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超值的价值。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照波特的“夹在中间”理论,可以归纳出整合竞争战略的四个隐含假设。

假设 1:通过大规模定制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可以整合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产品特点和技术需求,从而实现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来提供差异化产品的目的

成本领先战略的标准化产品是为了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差异化战略的非标准化产品则是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在工业化时期,把这两种战略的优势结合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定制技术和设备的出现,这两种优势具备了整合的现实条件。大规模定制是整合竞争战略的典型模式,它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产品容易制造,采用 FMS(柔性制造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为客户定制个性化产品,达到低成本和差异化的有效融合。

假设 2:通过对资源和能力的优化配置可以同时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

信息技术能够强化产品或服务的特色,提高生产率,加快响应速度和发展战略联盟,还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过程。因此,企业采用相应的信技术对资源和能力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同时获得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采用不仅减少了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而且降低了修改现有产品和添加新特征的成本;FMS 则大大增加了人力、物质和信息资源的灵活性,使三者有机结合,可以在人力干预最小的情况下生产出数量适中而灵活的多样化产品,消除了传统生产工艺所固有的低成本与产品多样化之间的冲突,从而在较低成本上创造差异化;信息网络(例如 ERP)可以把生产厂商、分销商、顾客连在一起从而增加企业的战略灵活性和及时性,可以使得财务及运营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迅速流动从而提高效率,这都有利于实现整合竞争战略。

假设 3: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模式通过解构和重新组合,可以形成支持整合竞争战略的新型组织结构和文化模式

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由于管理幅度等原因,企业一般采用科层制结构来实现对数量庞大的员工的管理。由于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企业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普遍提高,企业的管理幅度大大扩展,为此,很多企业选择扁平化组织结构来实施新的战略。同时,很多企业为了建设和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了“归核化”策略,回归核心业务而 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再与外包企业组建成虚拟企业或战略联盟,借以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双重优势。此外,一些拥有多业务的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在不同的事业部采用不同的基本竞争战略,也变相地实现了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整合。譬如,丰田汽车公司在一个事业部以低成本战略生产花冠等轿车,在另一个事业部以差异化战略生产凌志轿车,使整个丰田集团同时获得了低成本和差异化两个优势。通过上述组织结构调整和变革,企业不仅实现了结构与战略的统一,也培育了支持整合竞争战略的独特文化。

假设 4:企业的客户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中产阶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差异化的产品

现实中的顾客千差万别,即便是在同一层次客户群体中,企业面临的细分市场也是多种多样的,仅仅用高低两个端次来划分目标市场很难达到企业信息传递之目的。 周小虎等认为:“(波特„夹在中间‟理论中的——笔者注)这类消费者群体的二元划分无疑是过度抽象化了,现实的消费者是多样化的,各类中间形态都普遍存在。” 也就是说,顾客不是两极分化的,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涌现的大量中产阶级,就期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品牌商品,这是波特传统竞争战略理论忽略的市场空档,也是整合竞争战略成立的客户基础。

2.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实证支持

学者们的研究也证明,采用整合竞争战略可以获取超额利润。Hall 发现在低利润行业竞争的企业中,最成功的总是那些能把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的企业; De 等人的研究表明:“具有多种竞争优势的企业,其经营业绩通常好于那些只具有一种竞争优势的企业”; 而在 Hlavacka 等人对斯洛伐克医院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追求多种竞争优势的医院的绩效是最好的; Ricky Yee-kwong 等人关于香港银行业的研究显示,追求多种竞争优势的银行,其绩效要远远高于单独追求差异化或者低成本的银行; 李春莉和汪林生指出,五粮液公司除了制造差异化的五粮液酒,还成功推出了低成本的尖庄酒,其战略属于整合竞争战略; 蓝海林认为,华帝集团在 2000 年是我国炉具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以低成本创造高差异; Gopalakrishn 和 Subramanian研究了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理论在印度的适用性,其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战略组别中,采用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组合战略的公司拥有最好的绩效; 在 Booth等人的研究中,16 个样本中只有两个是采取单一竞争战略获得成功的,而剩余的样本采用的是柔性的、多维度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战略组合,以适应顾客的需求; Eonsoo 等人对韩国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的研

究表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其绩效最差,而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的公司则绩效最好。

我们再来看戴尔的案例。著名的戴尔电脑公司是应用整合竞争战略取得成功的范例。通过精简客户订货流程、精简产品从供货到制造流程的复杂程序、应用网络技术并了解新技术发展情况,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大规模定制,从而达到差异化和低成本同时兼得。下面分别从四个假设的角度对戴尔电脑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整合竞争战略的四个隐含假设的合理性。(1) 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看,戴尔公司的产品是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由标准化的配件组装而成的高定制化程度的产品,其在线配置系统可以让顾客在硬盘、调制解调器等方面进行多达 1600 多万种的组合,其生产系统则经由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设备快速调整装配线并以极低的成本组装个性化的电脑;(2) 从资源和能力的角度看,戴尔公司兼备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战略的主要资源和能力,其网络平台能够方便和低成本地采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实现与供应商的虚拟整合、在全球范围内最优地配置各种资源,其强大的制造流水线使一台电脑从原料进场到打包离厂只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3) 从组织与文化的角度看,戴尔公司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顾客整合成虚拟企业,从而在虚拟企业的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戴尔公司内部保留了高度差异化的文化,而在合作的制造企业中创造了基于成本领先的企业文化,从而在整个虚拟企业中实现了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的共生共存;(4) 从顾客与市场的角度看,戴尔公司关注的主要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中产阶级或白领阶层的电脑消费需求,这类顾客本身具有便利的上网条件,熟悉电子商务,对电脑具有较高的个性化要求,但收入并不是很高,既不属于价格敏感型顾客,又不属于价值敏感型顾客,是标准的整合竞争战略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细分的电脑市场,也是“戴尔神话”诞生的土壤。综上所述,戴尔公司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所提供的获取消费者个性化信息的机会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所造就的柔性制造系统,把握住了信息时代大量白领顾客的消费趋势,实现了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整合,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夹在中间悖论”的内涵、成因及管理策略

1.“夹在中间悖论”的内涵

根据字典的解释,悖论是“表面看起来自相矛盾而实际上可能都正确的观点”。 具体而言,悖论是指两种对立甚至完全矛盾的命题,单独来看,每个命题都是无可置疑的,但把它们放到一起,它们之间却不一致或不相容。

“夹在中间”理论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对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兼备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持有矛盾的观点,而这两种理论都得到了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支持,这证明“夹在中间悖论”是存在的。

需要指出,“夹在中间”理论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具有不同的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受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的约束,就此而言,“夹在中间悖论”并非逻辑学中严格意义上的悖论。但只要悖论涉及的两个理论的假设条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长期存在,则“夹在中间悖论”就会长期存在。正如汉迪在《非理性时代》所指出的:“虽然能够而且应该化解某些矛盾,将顾头不顾尾的现象降至最低,并且能够弄明白悖论的疑难本质,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消除、彻底解决或者回避这些矛盾。”

2.“夹在中间悖论”的成因

任何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假设,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到的。由此推论,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悖论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在假设或逻辑上存在不一致。

在“夹在中间”理论的隐含假设条件下,由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能力、管理思想、激励体制、组织要求、企业文化等,如果企业同时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或者不在二者间进行选择,都容易出现资源顾此失彼、模糊不清的企业文化、相互冲突的组织安排与激励系统,从而导致员工不知所措甚至管理混乱,导致企业产品的目标顾客不清晰,让顾客无从了解企业产品的特色和定位,从而导致企业的产品成为“鸡肋”而少人问津,企业最终陷于“夹在中间”的困境。

在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条件下,由于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定制的逐渐普及,企业可以对资源和能力进行优化配置,还可以对传统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进行解构和重组,从而使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差异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又由于竞争的加剧、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者理性程度的增加,大量中产阶级希望以比较低的价格消费差异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而整合竞争战略的产品正好可以符合他们的需求,因此,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实现了统一。

需要指出的是,整合竞争战略并非同时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相反,它是通过解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要素并通过两类要素的重组和优化而实现“鱼与熊掌得兼”的。这进一步证明了整合竞争战略理论与“夹在中间”理论的逻辑推理是在不同的隐含假设条件下进行的,都是合理的,而隐含假设条件的不同正是“夹在中间悖论”的主要成因。

3.“夹在中间悖论”的管理策略

“夹在中间悖论”的焦点是如何解决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同时并存及其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为此,“夹在中间悖论”的管理策略也将主要聚焦在如何避免“夹在中间”以及如何通过整合竞争战略同时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

要避免被“夹在中间”,企业需要针对下述情形选择合适的策略:(1) 在选择战略定位时,企业要明确从价格敏感型顾客、价值敏感型顾客、对价格和价值都很敏感的顾客中选择一类作为目标顾客,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培育和配置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设计、制造和分销他们需要的产品并提供适当的服务,否则就会因战略定位不清晰而导致企业的产品没有任何优势,被“夹在中间”;(2) 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必须保持战略一致性和持续性,一旦确定了战略定位,就要坚决执行和全面落实,决不能在几种定位之间来回摇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并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3) 在产品转型和企业转型时,由于企业往往涉及两种战略的交替,所以务必要系统分析转型前后的战略是否存在矛盾,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力、技术、组织结构、管理思想、文化等因素是否能够支持新的战略,如果存在矛盾或互相不匹配,就需要及时调整乃至彻底改造原有的业务、技术、管理和文化体系,尽快形成与新的战略定位匹配的战略模式;(4) 在外部环境如顾客需求、行业技术、竞争对手等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时,企业必须要能够预先获得这些信息或在第一时间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企业的战略及其支持环境,克服战略刚性,建立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柔性战略体系,确保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均衡。

要同时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企业必须审慎地选择和实施整合竞争战略,具体要做到:(1) 要持续地对目标市场的顾客及其需求进行调查研究,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系统,以便获取顾客的信息从而对顾客进行细分,确定适合整合竞争战略运作的顾客群;(2)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本性地改造和重组业务流程,重建能够支持快速响应、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系统,实现低成本优势、速度优势和差异化产品优势的有效整合;(3) 要充分利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不同优势,“归核化”和“外包”同时并举,集中资源致力于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具有不同优势的其它企业,并通过战略联盟或虚拟企业的方式为整合竞争战略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4) 要不断提升协同管理能力和竞争合作能力,使企业保持战略柔性,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倡导创新和合作,建设学习型组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夹在中间悖论”是客观存在的,“夹在中间悖论”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但“夹在中间悖论”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企业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竞争优势并全力以赴地坚持实施相应的竞争战略,而不能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之间摇摆不定,如果企业要同时追求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则必须按照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原理和规律来指导企业运作。

第15篇:电缆中间头

电缆中间头

3、中间接头制作时,其数量按工程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设计规定时,可参照制

造厂的生产长度和敷设走径条件确定,也可按下列方法计算确定:N= L/I-1 式中:N——中间头的个数

L——电缆设计敷设长度(米) I——每段电缆平均长度(米),按下列参数取定 ①1KV以下电缆 截面35平方毫米以内取600-700米; 截面120平方毫米以内取500-600米; 截面240平方毫米以内取400-500米; ②10KV以下电缆 截面35平方毫米以内取300-350米; 截面120平方毫米以内取250-300米; 截面240平方毫米以内取200-250米; 注:①计算结果如遇小数时,其第一位小数一舍二以上进。 ②每段电缆平均长度范围内,大截面取下限,小截面取上限

①管内穿线——管内穿线分照明和动力,按不同导线的截面,以单线延长米计算套用定额。线路的分支接头线的长度已综合考虑在定额中,不再计算接头长度。照明线线路中只有4mm2以内的4mm2以上的套用动力穿线定额子目

第16篇:中间继电器接线图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

中间继电器,集成电路型,作为老式DZ-200系列电磁式中间继电器的替代产品,其稳定性,动作速度均优于老式电磁继电器;现多用于大型柜体的新建和改造项目中;其安装方式分为板前和板后两种形式,柜体开孔,则需采用板后安装的方式;

方法/步骤

1. 各种型号继电器主要技术数据列于表1中。

2. 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对于DS–21~24不大于70%额定电压;对于DS–21/C~24/C不大于75% 额定电压。DS–25~28不大于85%额定电压。 3.继电器的返回电压不低于5%额定电压。

4.继电器主触点延时一致性不大于表2中的规定。 5.继电器主触点延时整定值误差应符合表3规定。

6.热稳定性:当环境温度为40℃时,DS–21~DS–24继电器的线圈耐受110%额定电压历时2分钟,温升不超过65℃;对于DS–25~28中380V继电器线圈耐受110%额定电压历时1.5分钟,温升不超过65℃;对于DS–25~28中220V、127V、110V继电器以及DS–21/C~DS–24/C继电器的线圈长期耐受110%额定电压,温升不超过65℃。

7.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消耗:对于DS–21~DS–24不大于10W;对于DS–25~28不大于35VA;对于DS–21/C~DS–24/C不大于7.5W。 8.触点断开容量

直流有感(τ=5ms)回路,U≤250V,I≤1A,主触点和瞬动触点为50W。 9.介质强度

继电器各导电电路连在一起与外露的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能承受2kV(有效值),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试验,耐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10.电寿命5×103次,机械寿命104次。

11.继电器主触点长期闭合电流5A,瞬动触点长期闭合电流5A。 12.继电器的重量约0.7kg。

第17篇:中间地带读后感

“中间地带”革命,成败端看机缘

毛泽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一直毫不动摇地为中共革命夺权的成功着想,对苏联的意见始终坚持有利则顺势发挥,不利则巧为应付,绝不跟着莫斯科的指挥棒转。这也是毛泽东之于中共革命的意义。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能否走到它的1949?偶然性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于此亦可见一斑。

但凡接触过一点马列,对于“外因/内因”“偶然/必然”这类概念(也可以说是分析框架)都不陌生。按照教科书里的标准说法:事物的内部矛盾为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为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必然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发生的的趋势,偶然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两者对立,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两者又统一,必然通过大量的偶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听起来有点玄乎,用起来也就有点迷糊,分析具体问题时往往做不到那么“辨证”,而是容易过于强调内因和必然,甚至沦为“唯意志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在内地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谓予不信,就请翻翻通 1

行的历史教材,可能史料有增删话语有翻新,但结论一仍其旧。

当然,历史教材不是历史撰述的全部,想读立场更为客观的史书亦非难事。仅以所谓“中国现代史”(1919—1949)来说,杨奎松先生的几部著作就不失为比较好的选择。2008年的《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一书尽可能地运用了国民党方面的史料来展示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形成和变化的过程,让人们对国共关系的认识更为均衡全面;今年推出的《“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一如本书副题所言,则是把中共革命的缘起、推进、挫折以及成功纳入国(党)际互动的视野进行解读,从而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其实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干系甚大,很多时候都是不以中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正像作者在本书再版序中所说:“历史的演进实在太过复杂了,少了任何一种因素恐怕都构不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有时,我们必须承认„„在任何一个革命时代,偶然性永远都会起着戏剧性的作用,并因此成为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历史上的那些成功者实在是太过幸运了。在那样长的历史进程当中,一步踏错,或某一个事件没有发生,或发生得太早或太晚,历史可能都是另外一种结局了。”虽然现在早已不是狂热崇拜政治领袖的时代,但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未必已很客观公允,因而这本“旧书”(1991初版,今次修订再版)还

是颇值一读。如果能与《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杨奎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和《中苏关系史纲》(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的第一卷(1917—1949,杨奎松撰稿)对照着读,也许效果更好。

所谓“中间地带”的革命,原本出自毛泽东的说法。1946年8月6日,毛在回答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关于美国是否可能举行反苏战争的问题时说:“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的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进攻。”(毛选第四卷)这里提到的“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就包括统治中国的国民党,“中间地带”的革命也就是共产党在美苏两国中间的缓冲地带反对国民党的革命。当然,若忽略这个说法的特定背景,就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共在国际背景下进行的革命,时间不限于抗战结束之后,地域也不限于美苏之间(从中共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近三十年时间,就对中国的影响而言,美苏两国自不必说,日本也不能低估,所谓“感谢日本侵略”的说法即为明证,并且早期主要是苏日对抗而非苏美较量),这应该是作者以此来为本书命名的用意(因为毛的这

个说法并非对中共革命史的整体认识),也是作者进行历史叙事的独特视角。

其实,单就历史事实来说,基本并不存在一个可供中共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发挥的“中间地带”。由于“以俄为

师”,更重要的是离不开苏俄的援助,中共从诞生—苏俄输出革命的结果—那天起,中经北伐、暴动、抗日,其一举一动几乎都受到苏俄及其主导的共产国际的左右(只有上世纪40年代初的几年一度与苏联中断联系),而早期干脆就是“奉(苏俄及共产国际之)旨”革命,但失败了却要台前的中共领导人“背黑锅”。比如作为中共的第一代领袖,陈独秀不乏真知灼见或标新立异之处,但他无论对错都得服从莫斯科的指令,包括承担本应由莫斯科来承担的革命失败的责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公开打出了“苏维埃”革命的旗号,走上了全盘苏化的道路。一切都由莫斯科说了算,结果使党内教条主义盛行,自身“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在这个时候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苏联由此改变策略。战后,我党力量已非吴下阿蒙,但仍旧不能放开手脚“我的地盘我做主”。日本战败后,毛泽东原想就近拿下华北、华东,但苏联却与美国商定长城以内归美国,且做出了战后东北的援助只给国民党的决定。眼看中国只能走进“和平民主新阶段”了,我党也已经准备交出军队、派人参与联合政府了,谁知美苏冷战大幕拉开,中共革命的地位骤然上升而重获苏

联支持,加上国民党的不堪造就,这才将中国收入囊中。成败不由自己,起伏端看美苏,以至连毛泽东自己都感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什么办法?”(本书540页)好在,他是历史的胜者。

大国主导的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充分说明意识形态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固守不易,这种一切服从利益需要的做法在苏联身上表现尤甚。它既可以为了对抗日本而一度不支持国民政府北伐,也可以为了对付德国而与日本签定妥协条约,更不用说为了抗击法西斯而与日后的对手美国结盟。换句话说,革命者固然要有自己的理念,但也要懂得采取灵活的策略,以因应特定的形势,此即革命者的“道术势”。其实,举凡欲成大事者,都能为了理想或伸或屈,以至于其奉行的理念有时显得模糊不清。

孙中山为了重起革命炉灶,虽然坚决不同意在中国推行共产主义,但依然与苏俄合作,全面效法俄共,欲造“党民”、“党军”和“党国”,并接纳中国共产党与之一道革命。借助苏俄提携崛起的蒋介石,曾亲赴苏俄考察,宣称自己最革命,一度被认为是国民党中被“赤化”最深的领导人。其所以如此,显然也不是基于对共产主义理念的信仰,而是明白当时必须借重苏俄的援助才有出头之日。当其对苏俄和中共产生了猜疑和忌惮,并得到英美支持的承诺后,便

毅然甩开了苏俄,走上“分共”“反共”之路。可见,孙、蒋之亲俄并非出于感情认同,而是为了苏俄的援助。

1944年

5、6月间,基于国民党在河南战场上的溃败,毛泽东宣称事实上共产党的力量要强过国民党,如果对日反攻非用我们不可,罗斯福很可能会选择共产党,直接援助共产党,那样我们就会变成铁托(南斯拉夫共产党取得了英国的援助)。同年6月14日,毛泽东又为《解放日报》撰写纪念联合国日的社论,希望正在来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能够帮助中国人民解决团结与民主的问题,借以克服中国正面战场存在的危机。7月22日,美国第一个正式的官方性质的机构——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到中共中央驻地延安,毛泽东在其起草的欢迎美军观察组的社论中,把美军观察组来到延安称作“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毛泽东还告诉美国外交官谢伟思:“美国会发现我们比国民党更加容易合作。我们并不害怕民主的美国影响,我们欢迎它。”

毛泽东和中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亲美”言论,乃是看到美国对国民党军事溃败和政治腐败的极度不满而对共产党却有良好的印象,于是借机争取在与国民党较量中的优势,包括美国的承认和援助,就像南斯拉夫已经做到的那样。正如作者所说:“中共中央这时的策略手法已经运用得十分娴熟,它的一切政策都是建立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基础

上,完全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它认定,凡符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利益或适应其要求者,都是好的;凡不符合这一利益或不符合这一要求者,都是不好的。”(本书445页)

“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道理并不是只有丘吉尔才明了的。换成我党的说法就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对最反动分子各个击破”。 事实上,毛泽东一心想为中共革命寻找到一种自主运作、发挥和创意的空间,取得特殊的地位和发言权。毛泽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一直毫不动摇地为我党革命夺权的成功着想,对苏联的意见始终坚持有利则顺势发挥,不利则巧为应付,绝不跟着莫斯科的指挥棒转。这也是毛泽东之于我党革命的意义所在。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共多半走不到它的1949。偶然性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于此亦可见一斑。

第18篇:中间业务收入材料

晋江工行营业部

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上半年,晋江工行营业部全力拓展中间业务市场,中间业务收入完成全年中间业务收入任务的 ,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 ,在总利润中占比 。下半年,我行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发展潜力,制定新的业务规划和工作目标,力争中间业务收入再创新高。

收入渠道

拓展收入渠道,需要不断挖掘发展我行的客户潜力。在严格落实“紧盯市场、紧盯客户、紧盯目标”的基础上,我行从结算产品营销出发,不断挖掘代理收费、对公理财、企业网银、贵金属、帐户管理、电子回单柜等业务的增收潜力

进行劳动竞赛,调动员工积极性。继续做好“对公结算账户规模和质量双提升”专项活动,强力实施“扩户增量”工程。重点加强法人理财产品、现金管理客户营销力度,积极研究市场变化和最新客户需求,创新客户服务方案,发挥产品优势,整合营销资源,实施重点项目和重点客户工程,以核心企业客户、系统行业客户、中小企业结算套餐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以对公收费系统全面实施为契机,积极收取账户管理费,全面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

锁定目标客户和市场,积极销售基金和理财产品。该行为抓住当前通胀预期显现、资本市场波动的机遇,主动调整存款期限结构、优化收益结构,积极引导客户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存款或各类理财产品,在降低付息成本的同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重点做好股票型基金和基金定投等销售工作,强化督导和考核,确保每个网点保持股票型基金和定投业务的出单业绩。继续加大传统理财和创新型理财的产品销售,做好每期理财产品特别是“工银财富”、“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产品的销售工作。同时加大“存贷通”业务市场拓展力度,逐一梳理目标客户,通过职场营销、精确营销推介“存贷通”产品。 一是拓展专业批发市场结算业务

紧紧抓住太原市商贸业务快速发展、汇款需求量不断扩大的有利时机,加大在辖区服装批发市场、钢材市场等商贸区批量营销我行“汇款直通车”和“储蓄异地通”等先进结算产品,组织专业营销队伍,配合漪汾支行、兴华街支行、建设路支行、高科技支行等已确定营销目标的支行上门宣传、演示、营销,力争发展一批稳定的结算业务客户群,促进个人结算业务收入快速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代收付业务

在巩固和拓展代发工资等传统的代收付业务的前提下,加大业务创新,2010年将通过新增自助终端、圈存机,大力推广自助缴费模式下的代收付业务,包括水费、电费、交通罚没款、以及小区物业费等代收业务。

三是加快推进电话POS试点工作

首先要提高电话POS业务在全辖内部的认知度,推广使用转账电话POS,可以使客户资金在结算银行体内循环,减少现金业务,滞留大量存款,可以通过向客户逐步收取设备租赁费和交易手续费,增加卡结算业务收入,并有效分流柜面业务,有利于增强银行金融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银行卡和存款等业务的发展。其次营业部将会同各支行立即组织营销人员研究产品特性、把握产品卖点、分析市场需求、选定目标客户,特别是辖区内商品批发市场、货物集散市场等,迅速展开营销,尽早抓住这一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

四是着力打破代发工资业务发展“瓶颈”

针对目前代发工资户占比小、进展缓慢的现状,首先要提高全辖对代发工资业务重要性的认识。全行应充分认识代发工资业务是储蓄存款稳存增存的重要基石,也是信用卡、灵通卡、网银、理财产品销售等各项零售业务产品的重要的源头性关联业务,特别是优质代发工资客户的贡献度更为显著。其次要拓宽思路、细分客户、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一方面要做好代发工资目标客户的细分工作,将各类改革以及政策调整催生的新市场,如代理财政工资统发、代理社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等领域,纳入代发工资业务营销的重点范畴,将小公务员、小白领、小老板和大学生集群式客户所处的单位,作为代发工资业务营销的重点对象,在积极拓展新代发工资单位的同时,加大对原有代发工资单位的挖潜力度,快速拓展代发工资客户规模。

以品牌金营销为主线,融合账户金、实物黄金等业务产品,开展立体化、多层面的综合营销活动;

一、重点做好基金代销业务。该行针对近期股市大幅震荡调整、股票型基金收益风险加剧、客户购买基金的热情降低、基金营销陷入“瓶颈”的严峻形势,积极探索当前市场环境下基金营销的新思路,根据市场变化,抓住我国已进入减息周期,人民银行不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债券类产品收益看好的时机,适时调整基金营销重点,将基金定投、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作为“主打产品”,发挥营业网点、电子银行以及媒体广告等多种渠道,强势宣传营销,借助工行的销售平台,利用网点的辐射面和客户群的优势,积极培育市场,引导客户投资,快速提高理各类基金产品销售额,不断扩大基金业务市场领先优势。

二、强势推进代理保险营销。该行充分认识到代理保险业务对全行业务转型及效益增长的重要作用,将代理保险业务作为发展中间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证券市场大幅震荡调整利于银保产品营销的市场机遇,坚持高目标带动大发展的经营理念,强势推进代理保险营销活动,充分发挥柜面营销、客户经理上门跟踪营销、理财中心理财经理或大堂经理“一对一”多渠道优势,实施多层次营销策略,积极拼抢市场资源,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业务;同时,坚持依法合规销售,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收益、保障等特征,推进代理保险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代理保险业务市场份额区域内系统和同业占比领先地位。

三、积极拓展理财业务市场。针对当前资本市场持续动荡起伏的行情特点,该行以“精诚所至”精确营销系列活动为依托,以理财交流会、理财沙龙为平台,以固定收益型、“灵通快线”系列低成本产品为基础,加强银行类理财产品的销售工作,扩大各期“稳得利”、“灵通快线”等个人理财业务基础收入产品的销售份额,大力拓展各类理财类业务,稳步推进银行类理财业务发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理财需求,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提升本行银行类理财产品的创利能力和品牌效应。

四、切实抓好代发工资业务。该行积极开展代发工资业务营销竞赛活动,实施网点分片负责,分片营销,加大对辖内符合代发工资要求的目标客户和支行重点客户的强势市场拓展,实现“三个确保”,确保有贷户单位代发工资100%;确保公司基本户开户单位和机构开户单位代发工资90%,奋斗目标100%;确保财政性质开户单位代发工资80%,奋斗目标100%。从根本上改变本行代发工资业务增长乏力、认识不足的现状;改变有贷户和基本户代发比例低的现状;改变代发工资收费低的现状;改变网银代发、批量代发比例低的现状;改变个金部门单打独斗的现状。

创新

结合区域特点,大力组织开展企业年金、财务顾问、保函和代理黄金买卖等业务的营销,使之成为支行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 加快年金和托管业务跑马圈地,以省属大型企业和地方重点客户为营销龙头,一户一策,三级联动、合作营销,促进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账户管理、资产托管业务协调发展。以资产业务为依托,积极营销融资顾问业务和常年财务顾问业务,确保有贷户常年财务顾问签约率100%。

服务特色

做好中小企业结算套餐和行业服务方案收费,提升产品售后服务水平,积极维护客户关系,对重点客户实施二次营销,有效提高企业的贡献度,同时积极发展资信业务和企业年金业务,不断拓宽创收渠道。

明确客户逐层营销维护责任,统一个人客户视图。为强化网点营销前沿支撑作用,为发挥大堂经理、理财经理、客户经理等岗位人员职能作用,在营业网点推行“营业有大堂、投资有理财、大户有通道”三有工作模式”即:营业有大堂:开门营业就有大堂经理全方位为客户服务,识别客户、引导客户、分流客户。投资有理财:客户如有存款以外的其它投资需求,就有理财经理为其设计理财方案(例如基金、保险等),留住高端客户,进而增加存款、中间业务收入。大户有通道:优质存款大户办理业务,为其提供存款绿色通道,让其享受VIP服务,由大堂经理负责识别、引导,理财经理进行跟踪服务,增加支行优质客户数量。

搞好“差别化”服务,加强识别、引导、做好“差别化”服务工作力度。根据服务对象差异,开放大户室、开设绿色通道、增添电子银行演示区,对于个人中、高端客户,实行和低端客户有差别的服务。一是对于个人低端客户,在低端客户新开户时,与客户面对面进行交流,积极向客户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法规,推介金融产品,向低端客户推介工行灵通卡、电话银行和自助汇款的优点,从源头上做好分流,和以大堂经理引导、业务示范和柜面分流相结合的方式,将大量存量低端客户引导至自助服务区。二是向对公低端客户重点推介工行网上银行普通版,逐步减少这些客户到柜台查询和提取现金的次数。三是对于个人中、高端客户,实行和低端客户有差别的服务,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和贵宾室,为1-5万元的中端客户和5万元以上的优质客户提供相对快捷和优质的服务。四是对于对公高端客户,专人负责为他们提供结算等业务服务,同时向该类型客户大力推介网上银行证书版,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第19篇:中间报告范本

团泊湖示范小城镇项目(二期)工程

##A17- A27号楼沉降监测中间报告

天津市陆海测绘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3日

我单位受天津市团泊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座落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镇的团泊示范小城镇项目(二期)A-17#楼~A-27#楼进行沉降观测。目前该工程竣工在即,应建设单位要求,现将A-17#楼~A-27#楼的沉降观测资料汇总报告如下:

一、观测结果:

1.A-17#楼自2010年3月16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41天)进行四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7.2mm(9#),最大沉降速率为0.176mm/d;最小沉降值为-5.2mm(7#),最小沉降速率为0.127mm/d;平均沉降值为-6.2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51mm/d。

2.A-18#楼自2010年3月16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41天)进行四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7.0mm(2#),最大沉降速率为0.171mm/d;最小沉降值为-4.8mm(10#),最小沉降速率为0.117mm/d;平均沉降值为-6.04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47mm/d。

3.A-19#楼自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25天)进行三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5.4mm(12#),最大沉降速率为0.216mm/d;最小沉降值为-3.9mm(1#、3#、7#),最小沉降速率为0.156mm/d;平均沉降值为-4.3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73mm/d。

4.A-20#楼自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25天)进行三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5.7mm(9#),最大沉降速率为0.228mm/d;最小沉降值为-3.5mm(6#),最小沉降速率为0.14mm/d;平均沉降值为-4.3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72mm/d。

5.A-21#楼自2010年3月16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41天)进行四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7.5mm(2#),最大沉降速率为0.183mm/d;最小沉降值为-5.7mm(5#),最小沉降速率为0.139mm/d;平均沉降值为-6.7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63mm/d。

6.A-22#楼自2010年3月16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41天)进行四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7.9mm(6#),最大沉降速率为0.193mm/d;最小沉降值为-5.4mm(2#),最小沉降速率为0.132mm/d;平均沉降值为-6.5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59mm/d。

7.A-23#楼自2010年3月16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41天)进行四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7.9mm(6#),最大沉降速率为0.316mm/d;最小沉降值为-5.4mm(2#),最小沉降速率为0.216mm/d;平均沉降值为-6.5mm;平均沉降速率为0.259mm/d。

8.A-24#楼自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25天)进行三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5.3mm(4#),最大沉降速率为0.212mm/d;最小沉降值为-3.6mm(3#),最小沉降速率为0.144mm/d;平均沉降值为-4.4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75mm/d。

9.A-25#楼自2010年3月16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41天)进行四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7.9mm(6#),最大沉降速率为0.316mm/d;最小沉降值为-5.4mm(2#),最小沉降速率为0.216mm/d;平均沉降值为-6.5mm;平均沉降速率为0.259mm/d。

10.A-26#楼自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25天)进行三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4.7mm(10#),最大沉降速率为0.188mm/d;最小沉降值为-3.6mm(3#),最小沉降速率为0.144mm/d;平均沉降值为-4.1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66mm/d。

11.A-27#楼自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25日(计25天)进行三次沉降观测,观测成果如下:

最大沉降值为-4.8mm(2#、3#),最大沉降速率为0.192mm/d;最小沉降值为-3.9mm(7#、14#),最小沉降速率为0.156mm/d;平均沉降值为-4.4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75mm/d。

二、观测结论

1.根据目前观测成果分析,该工程中17-27号楼沉降正常。 2.将按照市建委(1999)529号文件要求,继续对其进行监测。其观测成果将在该工程竣工时进行总结报告。(完)

天津市陆海测绘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3日

第20篇:中间验收总结报告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金御福润轩

主体结构验收自评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我谨代表XX建设集团XXX项目部向前来参加主体结构验收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我项目部承建的XXXX轩1#~4#楼主体结构工程已符合中间验收标准,这离不开我们建设方、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热情的工作作风和严格把关的精神,以及无锡市新区质量监督站领导的无私指导和关心,还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我简要的对项目部所承建的上述部位主体结构工程情况向大家作汇报。

一、工程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1)本建筑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50米,建筑地点为XXXXXXXX东侧,有1~3#楼3栋33层和4#楼3层联排别墅及两层地下室组成,1~3#楼建筑高度98.60米, 功能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61390平方米。

2、结构设计概况

(1) 本工程1#、2#楼高层住宅为剪力墙结构,3#楼酒店公寓为框架结构,基础均采用桩筏基础;地上主楼部分:1#、2#楼基础至九层砼设计强度为C35;十层至二十三层砼设计强度为C30,二十四层以上为C25,3#楼基础至十三层砼设计强度为C35;十四层以上砼设计强度为C30;其中局部框架柱基础至五层砼设计强度为C60;六至八层砼设计强度为C55;九至十一层砼设计强度为C50;十二至十三层砼设计强度为C45;十四至十七层砼设计强度为C40;十八至二十一层砼设计强度为C35;填充墙外墙为轻质混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金御福润轩

凝土砂加气砌块,内墙为轻质混凝土灰加气砌块;为防止墙体出现裂缝,所有墙体的中部设腰梁,所有门窗洞口均设混凝土加强,并在规范要求的部位设构造柱,腰梁和构造柱砼强度为C20。

二、工程施工情况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建筑施工规范规定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制订各项专项施工方案。各分项在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各施工班组及施工管理人员以书面形式针对性的对模板、钢筋、混凝土浇捣工序进行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实行工程质量与奖罚制度直接挂钩。提高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意识和责任性。在每道工序操作过程中由专职质量员及施工员负责检查、监督,严格要求各工种按规范规定施工,对操作不规范、施工质量达不到规范规定的立即予以制止或责令返工。将工程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下。每道工序操作完成后,由质量员会同班组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通知监理、业主进行复查。对不符合要求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特别是对钢筋的隐蔽验收,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项目部落实专人检查、养护,配备专用高压水泵、覆盖薄膜加麻袋,不间断的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工种之间交叉施工项目部进行密切按排合理协调。搞好各班组之间的配合施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对施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联系,共同商讨解决。

对监理、质检站等主管单位所提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及整改措施及时进行纠正和落实为确保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对于原材料进场控制,项目部落实专职人员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把关,对无材料合格证的工程材料坚决予以退回。对每次进场的材料都会同监理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金御福润轩

现场抽样送检,在确保检测合格的前提下再用于工程施工。每道工序及验收手续都报审监理验收审核,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施工规程、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精心施工。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范合同的目标。

项目部在抓好质量进度同时,注意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

三、主要技术资料如下:

1、主要现场管理人员的资质: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的资质审查均符合要求,特殊工种的操作的人员均持证上岗。

2、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体系、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均符合要求。

3、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技术复核、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4、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地质勘察报告:共6份,符合要求。

5、土建部份:

1)、钢筋原材料(13~33层):质保单158份,试验报告57份,其中3批次实验不合格,已做退场处理,并有退场记录/复试报告及影像资料 。

2)、钢筋焊接报告(13~33层):1#楼41份、2#楼43份、3#楼44份、4#楼4份。

3)、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1份,试验合格。

4)、砌体出厂合格证:砂加气3份,灰加气6份,试验合格。 5)、砼试块强度报告:C25 1#楼标养21组、同养11组,2#楼标养21组、同养11组,4#楼标养3组,同条件3组; C30 3#楼标养54组、同养22组,其中1组C30标养试块异常,已委托现场回弹合格,其余全部合格,4#楼标养1组,同条件1组;C35 1#楼标养2组、同养1组,。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金御福润轩

6)、砂浆试块强度: M7.

5 1#楼21份, 2#楼21份,3#楼21份,4#楼3份;粘结剂复试报告3份全部合格。

7)、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2#、3#楼各44份,4#楼10份;符合要求。

8)、预拌混凝土质量证明:1#、2#、3#楼各22份,4#楼5份;符合要求。

9)、放线记录:1#、2#、3#楼各22份,4#楼5份符合要求。 10)、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批:钢筋分项:1#、2#、3#楼各44份,4#楼10份;模板分项:1#、2#、3#楼各44份,4#楼10份;砼外观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拆模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混凝土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填充墙分项:1#、2#、3#楼各22份,4#楼5份。

11)、沉降观测记录:1#、2#、3#楼各1份。至目前为止:1#、2#、3#楼测量19次,最大沉降21.00㎜,最小沉降18.40㎜,沉降差2.6㎜;上述各幢楼至目前为止沉降均匀,符合要求。

二、安装部份:

1、给排水分部管道预埋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室内给、排水系统管道预埋:1#、2#、3#楼各21份,

2)、电气动力安装管道预埋工程:1#、2#、3#楼各21份, 3)、电气照明管道预埋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2#、3#各21份, 4)、电气防雷及接地预埋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2#、3#楼21份。

四、施工结论:

经过对各项保证资料的逐项核查、现场复查及对工程实体自检和抽检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金御福润轩

复查,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技术资料基本齐全。本主体结构自评为合格。

综合以上是我施工单位自评情况汇报,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XXXXXXXX项目部

2014年1月15日

工作中间范文
《工作中间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