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体育课题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2 06:06: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体育课题研究报告

体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面向广大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许多学校为了应试,只重文化课的知识技能,而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有的甚至随意侵占体育课的时间,把体育课改上其他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被突破,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学生课余也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活动天地。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一空间和时间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学生或沉湎于游戏机房,或玩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如何教育学生会有价值地利用课余时间,如何引导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发展身心、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启动创造的欲望?这一课题严峻地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二、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

体育游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竞争,互相协调的合作,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选择,合理安排,融洽相处,及和谐的发展。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游戏具有良好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2)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每个参加的人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3)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4)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游戏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又树立了学生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5)游戏是体力、智力相结合的活动,很多游戏单靠身体实力不足以取胜,往往要靠灵活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来辅佐。在游戏中,经常需要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以设计出最佳的游戏方法,去争取游戏的胜利。因此,游戏活动过程中蕴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6)游戏本身是一种丰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游戏场地的规划和布局、游戏器材的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7)游戏自身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创编,不仅可以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提高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游戏的创编过程中,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三、学校开展体育游戏的传统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发现,在游戏的玩耍过程中,无论是在操场上画几个

子玩造房子的游戏,不定期是在楼梯上,通过比划手势看谁走得快,孩子们都非常

地专注、认真,表现出浓郁的兴趣。此时,他们的思维格外地活跃,他们的想象力格外地丰富。而我校又是市群众体育先进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有良好的基础。于是我们产生了以“体育游戏”为载体,来解决以上问题的想法。以体育游戏,这一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形式,以体育游戏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竞争、互相协调的合作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合理安排、融洽地相处、和谐地发展。

我校自99年9月以来,以体育游戏为内容,以游戏的创编、游戏器材的制作和游戏的活动、展示为手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成功举办了两届体育游戏节。体育游戏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和生理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游戏中享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到成功喜悦,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国内外体育游戏研究现状分析

体育游戏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生产力发展和教育的需要,有着悠久的历史。体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早已为国内外教育界、体育界人士认可,有关的研究及著作数不胜数,有关的理论也耳熟能详,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人们对体育游戏的关注程度超过以往。我们感到前人的研究虽然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对小学体育教学及至学校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然而,经过仔细的分析、比较,感到这些研究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重体育课堂教学,轻课外体育活动。

国内外绝大多数对于游戏的研究仅从小学体育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不是把体育游戏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进行研究,尤其没有从课余体育游戏开展的角度进行研究。

2、重体育游戏的活动,轻体育游戏的创编和游戏器材的制作和利用。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其主体是体育游戏的本身,而对如何创编游戏,特别是游戏器材的制作和利用,则涉及极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可以深入研究。

3、重理论,轻实践。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均是从学术的角度,研究体育游戏的意义、作用、功能比较多,侧重于理论方面。而对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研究,即实践方面,则很少。我们是在教育第一线工作的,便于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实践研究。

4、重游戏的生理功能,轻游戏的心理功能。

以往的体育游戏研究,比较重视对学生的生理功能发展的作用,大量案例及检测数据,均是对生理功能的指标进行检测和研究,而对学生的心理功能研究,显得相对薄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正越来越显示出其的重要性,学生必须经历“第二次生长”,在身体生长的同时,发展人所特有的心理素质,包括智慧、性格、情感、气质等。“心理健康”已被学校教育视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阵地,这方面同样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大有可为。

5、重教师的指导,轻学生的自主。

如今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而决非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因此,以往的研究不具备,也不可能将学生的自主作为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这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新时代特点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有一个与以往传统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研究视角。

综上所述,小学开展体育游戏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开发、去研究的问题

推荐第2篇: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课题实施方案

芦田中心小学:王全锋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课题负责人:王全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三.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6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六.研究措施及活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2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4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7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预计的研究结果: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课标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推荐第3篇:体育课题方案

《有效提高城镇初中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仅是发现和培养田径运动竟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在当今中考只有一次机会情况的严重影响下,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严重超载,面对来自中考的压力,不论是社会还是家长和学生都优心重重,在进入中学校门的同时,学生和家长都把文化课成绩看的很重,一些学校在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使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有效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国家下了很大力度,且明文规定,中学生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各地政府也在不断的加强加大中考体育在升学考中的比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还是回到那句老话“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技能增长的黄金阶段,由于田径运动的单调和缺少趣味性,娱乐性,学生不喜欢,更不用说是参加课外训练了,加上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教练技能水平不高,激励力度不大,再加上不能正确处理学生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使田径课余训练陷入困境,因此询求或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训练的方法和环境,合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水平使学生,教练和学校三方的都达到共赢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中业余田径训练还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要有专人的管理,要尽可能地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协调好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的时间。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劳动要给予肯定。如果我们把这几方面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好,那么,初中业余田径训练工作必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只有这样也才能迎来学生体质的稳步提升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二、前期研究成果概要

本人经过十多年的体育教学与田径课余训练工作,对影响城镇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能提高初中学生田径课余的积极因素,有效提高了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使校田径运动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课题界定

1、对研究课题进行总体界定

有效提高城镇初级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有效方法,是指在

2、对关键概念(变量)界定 田径、课余训练、方法、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

能形成一定规模,有一套适合城镇初中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培养模式和训练方法,并在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争取在上级市的田径运动会中取得好名次,在中考中也取得好成绩,争取达到学生,学校,教练三方的共赢。

五、研究内容与策略

(一)操作策略:应用以前的训练经验和国内最适合的体育理论,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与少体校专职教练合作,积极应用“教体结合”理论进行课余实践训练,使训练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

(二)具体措施:可分为三个时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指导思想与训练常规,确保学生的学习,训练,合理有效,进一步提高学校田径队在家长、学生和学校当中的影响力。使田径运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第一阶段:组织训练阶段(准备期)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队伍招收,除培养参赛队员(或高水平运动员)外,对有田径兴趣爱好的同学也敞开大门,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田径运动,喜欢田径运动,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氛围,也有利于学校选取更好的苗子参加上一级的比赛。

2、第二阶段:专项分化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专项分组,可分为短跑类,中长跑,投掷类,跳跃类和全能类几种;指定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并能帮助老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练习,体育教练员可进行巡回式指导,每周请少体校专职田径教练来校进行研2-3次的技术指导,尽可能每月底进行一次专项技能的测试,这不仅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训练进步情况,还有助于刺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教练员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时期主要以专项技能水平的提高为目的。

3、第三阶段:竞赛阶段: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积极挑选择专项水平突出的队员参加比赛,为校争光,为自己争得荣誉。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抓好基础队员训练的同时,选取专项技能水平高的队员进行技战术训练,参加上一级的比赛。

4、第四阶段:表彰总结阶段,争取学校给参赛运动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按初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联系高一级中学体育组探讨优惠升学方法,为体训学生的求学之路打开一条绿色通道。及时以学生的突出表现和优秀品质(主要以学习,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主)为载体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训练兴趣。

对十三(包括我校在内)所初级中学的教练和体训学生进行积极的走访和询问,通过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加强理论研究,在本校进行积极的实践,寻找规律,掌握方法,总结经验。

六、研究对象 本校为主田径课余训练

七、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综合分析法

八、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和措施

九、研究的程序

研究步骤本课题自2014年8月起,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11年8月——2014年8月

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论证、确定方案,申报课题,确立研究对象,对研究方案进行 2 修改完善。

(二)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4年8月

1、第一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1月

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分段实施,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

2、第二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训练常规,形成较完整的体充训练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积极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3、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6年8月

全面整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写好论文及课题结题报告。

十、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课题结题报告、集体获奖奖牌以及学生单项获奖证书和升学率等。 十

一、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本人对本课题进行专项负责,少体校教练帮助收集最新的田径训练方法并帮助进行技术指导,其他组员协助进行校外信息资料的收集。 十

二、经费预算情况

推荐第4篇:体育课题总结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体育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四年。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四年的时间让我不断学会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现如今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

小学的体育课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制定相应的计划,用正确的方式,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是引导小学生学习的首要动力,兴趣更是小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体育项目,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兴趣的培养:

(一)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7 到12岁的儿童期,该阶段的学生骨骼增长迅速,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因此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不能很好的集中。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他们对新鲜动作的示范感兴趣。但是小学生的灵活性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创造新鲜有趣的游戏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发现,单纯的教授体育知识或是讲解体育技巧,只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一昧的讲授,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不满和抱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如下情景:班集体作为一个动物园,学生们分别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参加动物园的运动会。现在小动物们要参加“动物迎面接力赛”,赢得胜利的队伍将有机会获得“动物之王”的称号。具体游戏方法:将“小动物”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分为两队,相距 30 米,成纵队站立,排头的人持棒站在起跑线后。等到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学生依次用自己所选的动物的跑步姿势通过30米的距离,将接力棒交给另一组排头同学,然后站到队尾,先跑完的队伍获胜。我们在介绍游戏规则时采用生动的讲述方式,可以将身体动作与幽默的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融入运动会的情景中去。这样的场景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还能够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形式要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本校自身特点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独一无二的体育课程,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我们可以选择分组教学的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分组方式可以按性别、兴趣爱好、按质分组等。按性别分组,要注意男生和女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按兴趣分组,对于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按质分组,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我们应对每个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 这些分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此外不同的分组内学生们可互相竞争,互相帮助。

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对小学体育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对每个学生未来的体育发展,甚至该学生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教师;应认真、仔细地体会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真正做到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创造有趣的游戏情景,让他们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新的体育知识、体育技巧;还应当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并根据每个学生、每个学校、甚至每堂课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和改动,而不拘泥于书本或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推荐第5篇:小学体育课题

2014年六安市金安区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课题

小学体育课题

一、原地侧身投掷沙包或垒球(水平二) 游戏:抓尾巴人教

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第三册62页

二、发展跳跃的练习(内容自选)

三、蹲撑前滚翻(水平二)游戏:大渔网人教版《体育与健

康》教师用书第三册100页、118页。

四、武术基本功:正踢腿(水平二)游戏:迎面接力跑人教版《体

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第三册165页

五、小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水平二)游戏:快快跳起来人教

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第四册168页、117页。

六、小足球:脚内侧传球(水平二)游戏:单、双脚跳接力人

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第四册170页。

七、下压式传接棒(水平三)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第

五册43页.

八、肩肘倒立(水平三)游戏:快找同伴人教版《体育与健

康》教师用书第五册102页、113页。

九、篮球:原地运球(水平二)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

书第四册157页。

十、立定跳远(水平二)游戏:打靶比赛人教版《体育与健康》

教师用书第三册52页、123页。

推荐第6篇:体育课题小结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健康体魄与心灵的人才,而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正是秉承着这一宗旨和理念,我们着眼于开辟一条发展体育的特色之路,确立了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将研究内容定位在:利用民间材料进行一物多玩,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根据各年龄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我们给小班、中班、大班投放了不同的活动材料:沙包、牛皮筋、绳子;由于,一物多玩是多功能活动的表现,它来自孩子们直接的情感体验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孩子们每次选用一种体育活动器械,老师都有目的地精心组织、指导,孩子们自由地独自或结伴地去玩,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展现一物多玩的特色。

一、教研促成长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碰到具体的、实在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就以动态研讨的形式,即在不断的从问题到实践,再从实践发现问题的滚动研讨中,以案例为引导,化虚为实。做到研讨时间有保证、研讨有重点、研讨有记录、研讨有实效。教师在观念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目标的细化到泛化,从花架子到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和材料都体现了教师的成长。

二、实践促发展

在活动开展初期,由于材料给孩子还是新鲜、好奇的,因此各年龄段的幼儿兴趣较高,创造性、自主性及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例如:大班在利用绳子开展一物多玩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尝试自我学习和发现,教师则在一旁仔细观察、倾听孩子的学习与发现,最后让孩子在玩中相互交流经验,相互模仿。整个过程,教师的作用似乎不明显,但的确非常重要,教师少了一点灌输,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自主的环境,允许失败,这种积极、主动、有效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平等、良好的氛围。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敢于尝试,乐于合作的情感态度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活动中,孩子们没有任何压力,他们的跳绳方法从双脚并跳发展到各种花式跳、从单人跳到结伴跳到集体跳长绳。中班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了牛皮筋的玩法,开始集体练习跳皮筋,很多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开展过小河、钻地道等游戏,孩子的游戏热情得到了提升。小班幼儿由于经验不够丰富,教师及时调整策略,主要是教师传授沙包的玩法,幼儿以模仿为主。虽然幼儿自发生成的玩法较少,但幼儿却在教师指导下积累的一定的经验。

三、实践促转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教师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但是,当课题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孩子们的活动方法开始难以有所突破,停滞不前。

例如:大班幼儿喜欢玩不安全的游戏,用绳子把人绑起来;或很多人用好几根绳子把脚绑起来,一起走。这就让我们开始困惑:孩子的这种玩法可行吗?有必要支持吗?老师们展开讨论,并进行反思。而中班幼儿由于经验缺乏,也走入死胡同,孩子的玩法有了局限。教师们集中进行:“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何观察幼儿的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讨论。通过讨论和反思,老师们逐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儿童是独立的人,要重视他们;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要相信他们;儿童是主观能动的人,要了解他们。随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各年龄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我们将材料进行了互换:小班→大班→中班→小班;当然这里还有一定灵活、变通性,各年龄段的教师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互换材料或添加材料。中班幼儿在玩绳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使教师也受到了鼓舞。在体育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抓住重点、难点,主动观察,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和指导,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并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小班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教师又改动了活动的形式,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自主活动,从而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大班孩子们再原有基础上开始了在技能、技巧上的创造。同样是跳,幼儿却想出了不下十种跳法:单腿跳、双腿跳、向上跳、跑跳、左右脚交替跳、立定跳、向后跳、横着跳、分合腿跳、单双腿交替跳…不断地寻求创新内容,不断地探索创新玩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围绕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与大胆创造,发展着自己的潜能。

推荐第7篇: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体育课堂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初中课题组

课题组长:

组员:

执笔:

初中体育课堂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改革日益深化,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任重道远。改变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而又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注重的是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了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须动脑筋地进行模仿和机械学习。而且存在着男生与女生的性别差异,以至于有些同学对于体育课积极性不高。最终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

而初中阶段正是给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不利于过分的强调“专业化”,这样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而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益身心健康,我们提出了每周两节体育课分两步进行:一节仍沿用原来教学模式,只不过将男女同学分开来根据其生理负荷特点和身体条件分开进行教学,这个是打基础课程,像学生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一节叫特长课,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项目,投入精力,发挥特长。开办特长课,主要是希望学生走出校门能够具有永久锻炼能力。

1、根据男、女的差异,把他们分开进行教学,根据他们的身体生长特别可以更好的他们本身的素质:男生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力量和速度以及球技,女生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柔韧性以及体操、健美僺特长。这样根据身体条件进行分开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好的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来,最后到达更好的到达锻炼身体的效果。

2、选项教学激发了上体育课的兴趣,选项教学非常适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说明了选项上课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内容的。毕竟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成为努力实践的动力。选项学习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练。不断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水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是从责任感产生,而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所以在推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行体育选项教学是势在必行。

3、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在在改变传统的灌输与接受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将变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选择的权威和垄断,教师将不再实施军事式体育教学,教师将不再板着面孔对待学生。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快乐。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方式正在强调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共同提高,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教学方式的特点,我们认为在学校体育课中进行切实改革,带来更好的体育教学!

二、课题的理论框架

1、学习动机理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2、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

的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需要:(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亲和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3、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一定意义上讲,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厌学现象主要就是由于一刀切的教育方法造成的,新课改提出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学指导,这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自主学习不仅投学生之所好,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了互动更有利于体育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教育理念的宣传,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受益。

2、将选项教学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之中,使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3、把选项教学的操作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选项教学的一系列策略,并把这一策略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中。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选项教学实施时的选课方式。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选课是选项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2、体育教师的分项、分工。根据教师特长安排项目,合理的分配工作量决定着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选项教学的运作理念。要科学的开展选项教学使之产生应有的教学效益,教师必需掌握选项教学的运作理念。

4、评定教学效果。对照评定选项教学的利弊,为更好的安排好日常体育教学提供益处。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步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照组的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效果。

4、实验法: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进行实验。

5、案例研究法:研究借鉴其它成功案例的优点。

6、调查法。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06.9~2006.1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07.1~2008.7):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逐步推广,总结阶段经验。

3、总结评估阶段(2008.7~2008.10):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完成结题。

七、参考文献

【1】戴维·麦克利兰《成就动机》.1953。

【2】戴维·温特、戴维·麦克利兰《激励成就动机》.1954。

【3】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教育科学》.1998年第3期。

【4】马斯洛《人类动机论》,1943。《需要层次理论》.1954。

【5】戴梁能佛山市第一中学课题组《对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选项教学的调查研究》.2005.6

【6】朱远征《高中教材改革初探》 .中国学校体育.1998.6

【7】周云、正确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视传统体育教学的精髓.中国学校体育.2004.5

【8】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推荐第8篇:小学体育课题研究

“自主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计划

一、主要目标:

对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三亚 市 教育 局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向,进一步探索自主教学的本质、内在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习惯,为“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自主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实施时间: 2011 年 9~2012.7

三、实施目标:

1、认真 借鉴兄弟学校 的研究成果,并适时在 我 校小推广。

2、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体育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以及基础知识。

3、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自练方法的指导,形成以教师为龙头,以体育委员和体育骨干为帮手的传、帮、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获得成功感,在竞争的练习中获得优越感,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4、充分发挥特长生的作用,认真抓好特长生的课余辅导和训练工作,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以提高来促进普及。

5、认真抓好学生的体育达标工作,做好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评价和统计工作。

6、改革体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完整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

四、采取措施:

1、组织全校的体育教师学习,根据市局的会议精神和我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认真执行。

2、明确研究内容,教师分工到位,认真学习和做到全体体育教师的研讨工作,并适时在全校举行研讨课、展示课以及成果汇报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一定质量的论文。

3、适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学习和研讨,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共同进行探讨,找出解决的办法,作为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 0 一一年九月: 1、制定好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全校体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对特长生进行业余训练。 4、举行阶段体育研讨课。

5、对学生进行个别练习方法的指导。十月: 1、特长生进行业余训练。

2、做好个别练习方法指导的普及工作。

3、参加三亚市小学体育优质课教学评比 并总结。

十一月: 1、参加 海南省第八届小学体育优质课调教评比 。

2、观摩教研课并讨论总结。

十二月: 1、搞好学期学生体质测试工作。

2、举行冬季三项比赛。 3、举办全校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

4、举行全校性学生田径运动会。

二 0 一二年一月: 1、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工作。

2、学期体育 教学 工作总结。

二月: 1、制定好开学体育 教学 工作计划。

2、组织全校体育教师理论学习。

3、特长生培训。

三月: 1、个别自练方法的指导。

2、全校体育展示课。

四月: 全校体育教师研讨工作

五月: 1、学生达标测试工作。 2、阶段性展示课。

六月: 1、全校学生体育达标测试验收评比。

2、阶段性成果汇报课(市片级)。

3、做好课题总结工作,撰写论文。

4、结题,并及时推广。

推荐第9篇: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方案一: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负责人:吴宝海

课题提出: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

随着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从生理到心理状态正是迅速发展时期,对于一生中增强体质打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课题的归因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研究措施及行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9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11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计的研究结果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改革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方案二:威海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 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XX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xx年)

20xx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xx年)

20xx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 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 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方案三:“体育高效课堂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年儿童正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及意识形态方面可塑性强。但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 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对各项事业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战线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口 号,并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始实施和推进。第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部署,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共 识;第二,学校体育的三维健康观,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从过去的传授“三基”到现在的 “娱乐化”体育,学生虽然喜爱并乐于上体育课,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在逐渐衰退;第四,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很多学校形成 了重智轻体的格局,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乃至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也剥夺了。基于此,我们围绕上级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 本课题试从高效体育课堂的角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国务院领导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年)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 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纲要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地 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模式,应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 合作意识,全力打造团队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假说:

第一、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为我校乃至我市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二、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发展。

第三、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迅速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构建阳光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六、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5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七、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科室和教导处对各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我校网络以及我校“教研沙龙”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秋)

20xx年秋,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出我校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健全实验管理制度和职责,明确各自任务。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春至20xx年秋)

课题组织实验教师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根据学科性质、特点构建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流程,形成一套文本性的具有我校特点的体育高效课堂的模式雏形,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XX年春)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接受专家组结题验收。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领导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高效教学,体育高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小组,聘请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教科研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 导课题研究。学校实施小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实验教师应按研究 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组。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学校课题领导小 组根据实验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奖励。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杂志

课题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杂志,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业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2)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 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在学校网站以“体育高效课堂”和小学体育教学沙龙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研究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和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归类整理,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 高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②加强学校学段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课题实施小组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高效,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各学段组、广大实验教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学段组和实验教师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学校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周茜邓正清熊江

2、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赵东风

副组长:姚红玲李晗兵

成员:徐国东周新平

3、学校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王进锋

成员:张代雄王云喜贲金国熊丹霞

推荐第10篇:课题阶段性总结体育

小学体育《武术》课题阶段总结

本学期,课题研究在既定计划的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全组人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认真学习,踏实工作,课题组在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方式逐步得到了变革。阶段研究的目标基本达成。

一、高举理论学习的旗帜,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为了提高课组人员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分散围绕课题学习一至二篇理论文章。学习的同时,展开热烈的讨论使课题研究始终处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习后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读书笔记,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组的人员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能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老师逐渐向“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求真求实,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的提高学生游戏的能力,提高教师创新游戏的运用能力,我们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课题融入教研之中。每次教研活动,我们做到有课题方面的研究专题。专题学习、课题课堂教学反思讨论等,突出课题研究特色,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设研讨课、展示课,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结合课题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小学趣味性体育游戏课题课堂教学研究的活动。真诚的探讨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并且,每人都针对自己的教学写教研反思,提高了课题研讨的价值。 3.课题研究坚持服务与学生 我们在进行课题教学课堂研究的同时,针对学生开展了武术《五步拳》及时现场了解学生的意见,调查结果势必对我们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4.继续收集与整理武术操案例的同时,我们继续以小组研究的形式来收集和整理武术操的案例。总结过去,我们对课题的研究还显的比较稚嫩;展望未来,相信我们的课题在学校的关心下将会健康稳步的开展下去!

第11篇:09体育课题工作报告

“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

工作报告

大公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述

我镇素有农民运动之乡之称,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省级、国家级体育明星,每年的劳动节,我镇都会召开一年一度的极富地域特色的农民运动会。在这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下,我校体育工作捷报频传,先后获得“ 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南通市体育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南通市首批体育、艺术‘2+1’示范学校”“南通市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学校” “南通市体艺优秀群体 ”等十多个荣誉称号。为了拓展学生体育活动资源,结合我镇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我校提出了《“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申请。

我校提出的“‘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特指在“农民体育运动之乡”的大环境下,为丰富小学生体育文化生活,以实践性的研究对学校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开发,挖掘出校内外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本地小学生的体育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把重点定位在“农民运动之乡”大环境下,对小学校内外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开发,所开发的资源既有本土特色,又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设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环境,将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有机融合,开发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活动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体育活动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发挥特长,为社会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创建学校体育特色奠定基础。

二 课题研究过程和活动

2012年2月,《“农民运动之乡”小学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被市科所立项。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课题组核心成员与全体班主任一起学习理论,备课磨课,利用学校大课间活动进行实践利用,经过不断努力,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课题组成员将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课题主持人撰写了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筹备初期,学校建立了课题小组,由学校行政领导、体艺组老师,班主任等人组成。课题组核心成员对我校及周边学校体育活动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校长作为主持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教科室负责具体安排工作,核心组成员具体实施各项目,各班主任和学和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执行该课题,不让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我们确立如下目标: ⑴以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研究为依托,探索出系统的适合农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资源,为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有利条件。

⑵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文化意识的构建,在师生中培养“健康第一”的意识,树立终身体育与健康观念。

⑶创设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环境,将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有机融合,形成强势教育品牌。

递交课题申请表后,课题组就着手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理论,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等,在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定好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并对实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念。

2.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课题运作阶段(2013年3月——2015年6月)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细化研究内容,确立研究重点,设立相关的子课题及孙子课题,并在此基础,将研究人员分工到位,构建了一网络式的研究体系,使得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

(1)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行“两个整合”。一是体育活动资源与乡土体育活动资源整合;二是农村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整合。

在第一个子课题,我们从三方面入手,通过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式,课外调查与课内观察相结合,对我镇乡土体育活动资源和学校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删、增、补、改,将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农民体育项目整合起来,开发出新的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将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民间歌舞资源整合起来,编制儿童喜闻乐见的健身操;对我镇农民运动设施资源进行开发,与学校接轨,将校内体育活动延伸至课外,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个子课题《农村小学体育活动资源与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整合的研究》,我们将整合体育活动资源与体育、艺术“2+1”项目,将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踢毽子、滚铁环、花鼓舞等元素融入进去,开发有校本特色的体育活动资源,创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花鼓健身舞和课间武术操,让这两种体操成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又一亮点。

(2)课题研究的原则:预设——实践——理论

课题组结合各类资源和学生年龄特点,大胆预设各年级体育活动内容,利用学校的“一周四课”和大课间活动时间,对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内容进行实践、验正并修正。实验老师深入剖析教学行为,提出困惑,理性反思,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的策略,通过课后反思与问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下次的课题活动奠定基础,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淀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在研究的三年里,我们实验日志如下:

2013年3月 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并确立子课题研究人员。

2013年4月 周时平老师执教“一周四课”武术操《雏鹰展翅》《旭日东升》,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2013年5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武术操,体育老师学习武术操动作。 2013年6月 全校普及武术操《雏鹰展翅》《旭日东升》,做到人人会,天天练。 2013年9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上半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下半年研究任务。 2013年10月 史晓军老师执教趣味田径项目,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2013年11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全校趣味田径项目。 2013年12月 开展趣味田径系列竞赛活动。

2014年3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去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研究任务。 2014年4月 丁祥富老师执教“一周四课”《跳房子,跳短绳》,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2014年5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和提升民间(跳长短绳、丢沙包、推 铁环、踢毽子、跳房子)传统项目系列游戏。

2014年6月 利用体育节开展民间传统项目系列竞赛活动。

2014年9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上半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下半年研究任务。 2014年10月 储小磊老师执教“一周四课”《篮球、乒乓球》,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2014年11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篮球、乒乓球活动,创编校本教材。 2014年12月 开展全校花样跳长绳、短绳项目系列竞赛活动。

2015年3月 课题组成员例会,总结去年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今年上半年研究任务。 2015年4月 蒋爱华老师执教《健身花鼓》一周四课,全组人员参与。

2015年5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普及中、高年级学习健身花鼓动作。 2015年6月 全校利用体育节开展民间和地域特色项目系列竞赛活动。 3.课题研究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从2015年7月开始,课题组成员整理各阶段研究资料,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资料以及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列序,课题主持人根据和课题研究的成果认真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三、研究变更情况

因实际工作需要,本课题主持人由原先的崔世军和周艳虹,改为崔世军和周时平,周艳虹成为本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

四、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上课获奖情况、学生参赛情况

1.周时平撰写的《从教学反思入手提高教学实效》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12 2.丁祥富撰写的《雨天里的“阳光”》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11

3.周时平撰写《提高课间操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浅思考》发表于《文体用品与科技》 4.我校全体学生表演的武术操和跳长绳代表镇参加海安县2013和2014学年度大课间体育特色项目评比获一等奖。

5.我校排练的《海安花鼓》获县体育特色项目展示活动最佳项目奖。 6.丁祥富撰写的《体育教研组长的成长》发表于《文体用品与科技》

7.周时平老师参加县和市2015年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8.我校通过课题研究编排出《武术操》《推铁环》《抽陀螺》《花样跳长、短绳》《健身花鼓》《跳房子》《趣味沙包》等校本教材。

9.丁祥富老师执教《前抛实心球》获县青少年教师竞赛二等奖。 10.储小磊老师参加县2015年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

11.蒋爱华老师训练的《新韵花鼓》获县一等奖,并代表县参加市文艺展演。

五、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学生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体育课教学大多在多变的室外环境来进行,再加上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开放、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这样势必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各种摔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的开心、玩的舒心,值得我们深思。

2.师资问题。我校只有四名专职体育教师,有21个班级。教研参与面较小,缺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第12篇:体育课题研究方案(xiuhouchu)

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师反映: 办公室里,常常听到低年级体育老师抱怨体育课不好上,学生 不听话、懒惰,上课积极性不高,等等。

学生反映:

体育课没意思,太枯燥,不自由,我们爱上体育,但是不爱上体育课......

从本质上讲:

其实少年儿童是喜欢体育的,是喜欢运动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

二、研究价值:

正确的解读体育教材水平(一)和>,

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梳理教材中所所蕴含的思想,形成课堂教学渗透体育思想的基本框架和操作要领.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体育,从而达到较高的运动能力和水平.让老师卸掉自己身上的包袱,快乐教育,轻松教育。

三、研究目标:

1.“变化”是关键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

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2“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

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心理知识。

2、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五、研究方向:

一、)体育课要有新颖感

所谓有新颖感,就是要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

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的的表演艺术。

二、)教学方法要多变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

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

三、)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

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四、)建立和谐关系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和学生的愉快合作是一种启发,是一

种关注,是一种人文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轻松学习,开放地思考。

五、转换角色

在这个问题上体育教师应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教师沉下

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放”绝对不是无目的,无组织的“放羊式”教学,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

其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练习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点子解决,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身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练习的方式活了,气氛也就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的专题文献资料,认真学习。

2、案例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开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的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是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七、研究策略与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2012.10)

完成课题方案的申报,撰写好课题方案,开展课题组活动学习相关理论材料,系统盘点教材中有关课题研究的体育思想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2.10-2013.4)

根据方案展开相关工作,及时进行研讨,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困惑,撰写相关材料。

第三阶段:准备阶段(2013.4-2013.5)

课题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做好总结和成果

整理工作。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一份

2、典型案例(课例或调查问卷)

3、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汇总。

九、月活动安排:

9月份:调查问卷,学生爱体育吗?爱上体育课吗?爱玩什么?

10月份: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搜集,整理,运用。

11月份:组织学生学习室内操。

12月份:室内操比赛

2月份:组织拔河比赛

3月份:三跳训练

4月份:趣味运动会

5月份体育测试

第13篇:体育课题研究计划

体育课题研究计划

三亚第四中学 符嘉生

一、课题名称: 快乐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二、目标和要求

为了响应“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精神,我校体育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这块体育锻炼主阵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教师要采取多种科学有趣味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愉快的锻炼,享受体育、享受快乐。为达到以上目标各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活力课堂”理论学习,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写好教学随想、教学反思,最后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进行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汇报、交流。

三、主要工作和活动

第4周

1、加强理论学习

各体育教师平时要加强和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熟悉“快乐体育”的内涵,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笔记,摘录,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2、读书心得,《活力课堂 — 我的思考》

结合《活力课堂 — 我的思考》的学习活动,各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第5、

9、13周

3、读书交流、研讨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的教研组活动时间,积极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每位教师要准备好发言,发言时间为5分钟左右。

4、研究课上课、评课、交流

各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一节课题研究课,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上课,无特殊情况其他教师要全程参与听课,课后要及时开展评课、交流活动,

第16周

5、教育、教学案例撰写评比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各体育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要体现出“快乐体育”的主题,并进行优秀案例的评比活动。

第17周

6、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撰写评比 在课题研究末期,各体育教师要积极撰写论文,至少1篇,论文的撰写要围绕“快乐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这个主题,并参与评比活动。

第18周

7、研究课教案、评析撰写评比

各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份详细的课题研究教案与评析,并参与学校的评比活动。

第20周

8、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

学期结束前,各体育教师要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成果形式有优秀课展示、论文案例随想获奖、学生获奖、学生体育运动成绩单等。

9、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成果推行。

各体育教师把先进经验及研究成果在校园网上发布出来,大家进行交流,推广先进做法。

第14篇:体育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好学校将来获得好工作好待遇为目标,“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特别是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许多问题。

4、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短缺。从结构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更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5、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堪忧。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等严重地占据了我们的体育课堂,在体育课中往往会出现有悖于实施素质教育和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常常是有意无意地在传递知识,强调双基之时制造无形的框框,重理论,轻过程;②在启发学生思维之时却常常在赶跑学生的灵感;③在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之时常常忽视个性的发展;④在讲规范之时却常常忘记超越,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⑤教学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目的,这既不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激发不了学生参与兴趣,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应付学习状态,从而不能挖掘学生自身运动潜能去健身强体;⑥教学组织形式,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虽然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其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社会环境、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等存在个性差异,而将他们在统一的组织形式之下学习、练习,过分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要求;⑦教学方法沉闷、呆板,始终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过分强调统一性,课堂气氛严肃,师生关系紧张,无法完成教学质量和达到预期效果;⑧教学角色,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由老师定,学生执行,组织教学由老师设计,学生机械仿效,每一个程序都是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运作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顺从角色,从而抺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创造;⑨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农村学校大多采用竞技“达标”统一考核的标准,没有考虑学生的发育状况、体质状况等因素;⑩农村学校体育课特别是村小体育课流于形式的多,课表上有而实际无的多,马虎应付的多,能坚持两课两操的少,能坚持且不流于形式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二)、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是实现体育目标的主阵地,在学校体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积极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显得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历史的高度,为中华民族复兴着想,尽已所能改革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育。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体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了贯彻落实其精神,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我县申报的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课题《农村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践与研究》,省教厅也已立项。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近百年民族体质赢弱所爱的屈辱和当今振兴中华的呼唤,是建国67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任务。

1、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弱,加之相对隋性,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此课题的实施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

2、探索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缺乏问题的途径。

3、优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及教学的策略,构建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起步,运动技能教育与身体全面发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主流。同时国内外有影响的体育教学思想,例如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主动体育、大众体育、发展运动能力为中心等体育教学思想,相继活跃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领域,有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初步形成了多种教学思想并存、争鸣的态势。

尽管多年来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方法等有所改革,但总的体系并没有根本性突破,难以适应科学素质人才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尽快的加强农村学校青少年体育,以增强体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预成果及形式

1、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光荣,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3、根据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农村中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农村中小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探索出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的途径。

六、课题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0月末,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过程,探索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缺乏问题的途径。

2、第二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3月末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构建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3、第三阶段:2017年4月——2017年7月末研究科学的体育成绩考核标准。

注:实施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撰写阶段性总结,第三阶段撰写出实验性结论。

第15篇:体育学科课题实施方案

《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背景:

在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它的作用就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主要器官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

“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1) 皮亚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正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最有力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

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平。

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总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实验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论证课题,做好课题选报的有关工作;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3、开展本课题及相关理论学习。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8月;

1、2012年9月——2012年10月完成本课题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

2、2012年3月完成问卷分析会,向课题组汇总分析结果,确立实践活动方式。

3、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完成本课题几种实践活动形式的初步模式,调整最初设计。参加课题组谈论,交流问题。

4、2013年1月——2013年12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向专家寻求指导。完善本课题研究方式,写出研究阶段小结,进行阶段总结,调整研究方向。保留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

5、2014年1月——2014年8月加强课题的研究进程,完善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展示研究成果,推广合理先进的研究方法。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八、预期效果:

(1) 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 完成《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九、参考文献: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

第16篇:高中体育课题实施方案

高中体育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立项号:XXX

名称:对我校篮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部位调查研究

负责人:XXX

单位:XXX中学

时间:2014年9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

1、本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篮球事业的迅猛发展,运动员的战术技巧与身体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作为一项竞技性对抗性的体育运动,篮球这项魅力十足的运动更加受人们的青睐。有资料显示:中国的篮球人口将近3亿,它是中国大地上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任何项目都存在着损伤的潜在危险,特别是在一些身体接触的对抗项目中,损伤发生的概率更大,由于篮球本身的特点,攻防转换及篮板球的争夺非常激烈,身体对抗越来越强,运动损伤是难免的。膝、踝部损伤是篮球常见的运动损伤,这种运动损伤正严重困扰着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开展,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不仅会造成运动寿命减少,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是引起学校体育工作者与学生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我校实际,利用这一课题提高学校篮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意识就是其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2、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了解篮球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发病率,损伤部位,试图从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找出运动损伤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便为学校篮球运动优化训练方法,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用篮球运动在中学校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题实施内容

就是要回答\"在篮球运动中产生损伤的部位?那些是经常性,受伤比率较高?运动损伤如何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发生后你如何有效康复治疗?这种共性是否仅有我校学生?有什么推广的价值?\"这些问题都会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得到答案。

(三)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经验总结法。

1、课题立项前适用文献法:查阅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等专著,精读一部分有关篮球运动员损伤的文献和论文。

2、准备阶段访问调查法:走访本县及周边县城篮球界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实验阶段适用问卷调查法:围绕研究内容设计运动损伤情况调查表,对高

二、高三的两个班147名学生问卷调查,高二学生77名,高三学生70人,对象均为男生,平均年龄17.3岁。

4、在课题研究中运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的制作。

5、最后适用经验总结法得出结论,写出相关论文。

在研究的时候,为了确保课题的全面实施,我们课题组成员必须先集中讨论实施方案,进行前期分析,然后进行发散研究。最后得出言之有理的结论,或者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开发的唯一可行的正确结论。

二、课题实施策略与步骤

本课题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分三个阶段实施:2014年6月至8月,准备阶段,搜集资料,选择实验班级,建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准备实验;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实验阶段,设计各阶段实验方案,逐步进行实验研究,不断反思;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对实践的过程及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撰写相关论文,为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申报阶段(2014年6月---8月)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现如今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进一步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4年4月)

充分展开研究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整理课堂实录;定期组织小结交流以及学习研讨,及时收集典型材料;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进一步修整和完善方案;及时撰写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理念,进行中期成果汇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本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问卷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形式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等。召开结题自查会,书写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 XXX

全面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撰写立项书和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 XXX、XXX、XXX

负责具体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写出心得经验、实验报告撰写及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其他工作。

四、预期成果

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第17篇:体育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提出课题:

随着学校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体美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如何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从特长生入手,进行策略研究突破,形成独具农村特长生的教学模式,填补地方特色教育的空白。我们确定的研究重点为“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设想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为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二、研究课题:

1、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建立我校的个性化教育机制,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探索出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使我校在音体美方面培养出大量的特殊人才。

2、研究内容: (1)、确定选拔音体美特长生的标准与途径。 (2)、构建小学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过程、方法与模式。

3、主要观点: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4、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激发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参与课题研究的艺术、体育专业教师掌握具有理论指导的、较为科学的小学艺术特长生培养方法,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应用,形成一种符合特长生发展规律的、符合新课程发展要求的、能有效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教学技术。

三、实施过程:

1、研究思路:

在研究的时候,为了确保课题的全面实施,我们课题组成员先集中讨论实施方案,进行前测分析,然后进行发散研究。在实施中做到方法科学、数据科学、实施的问卷、制度等方面的科学,实施组的教师用科学的头脑,定期实施学生考评,形成良好氛围,使此课题在实践中收到实效。

2、研究方法: (1)、用文献查阅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音体美培养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看法;对学校音乐、绘画、体育兴趣队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这些经过专业培养训练过的学生对音体美的理解和感知程度,对学校培养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想法。

3、技术路线:

(1)第一阶段:研究并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确定培养目标,选拔学生

(2)第二阶段:进行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的探索与研究,构建适合相应学科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3)第三阶段:数据收集与整理,总结、反思课题研究的成败,撰写实验总结、专题论文、研究报告等,使零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总结并归纳出相应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4、实施步骤: 确立了子课题:

A、音乐特长小组(具体实施人:虞明月)

由学校喜爱音乐、舞蹈,且在这方面有点天赋的同学组建一支文艺特长小组,由音乐教师负责,利用校本和课余时间相互学习,一起练习。 第一阶段:

a、按计划进行培养训练,巩固提高特长生音乐素质和技能。 b、集体培训与逐个指导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c、创造条件,为特长生提供表现和展示的平台。 第二阶段:

a、提高特长生音乐技能素养,训练进入细节和高度的要求。

b、优秀学生范唱,创造增进彼此的艺术环境,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 第三阶段:

a、继续按计划进行培养训练,更进一步促进特长生发展。 b、积极参与市、校级音乐活动,展示活动风采。 B、美术特长小组(具体实施人:彭雯)

由绘画功底特别好的同学组成一个美术特长小组,由美术教师负责,利用校本、课堂和课余时间一起练习画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竞赛。 第一阶段:

a、学习、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构图方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完整,主题突出避免杂乱无章。

b、重视美术活动内容的整合性,探究性,选择性,开展一系列以主题活动为主的美术活动。 c、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临摹、写生的方法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

a、提高特长生美术技能素养,训练进入细节和高度的要求。

b、组织学生参加殷小教学楼走廊画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 第三阶段:

a、组织特长生参加“小哥尼杯”创新大赛、常州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种绘画比赛。 C、体育特长小组(具体实施人:张传荣)

由学校喜欢乒乓球、田径的同学组建一支体育特长小组,由体育教师负责,利用校本和课余时间组队训练并指导参加比赛。 第一阶段:

a、针对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越野跑 ﹑ 游戏活动等)和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按肩部﹑胸背部﹑髋部﹑下肢﹑足等部位进行练习) b、针对各项目的运动技术训练。 第二阶段:

a、集中培训逐个指导,提高体育训练效率。

b、教师做示范,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动作与技能。 第三阶段:

a、针对战术训练﹑ 心理训练﹑ 理论知识教育(着重于运动生理的一般常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的培养。

b、组织学生参加市中小学运动会,让特长生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实验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求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特长生选拔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相应的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本阶段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反思、批评、总结归纳过程,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梳理和概括、总结。

四、研究基础

我校已于2009年被评为常州市优质学校,创优期间正好更新了学校的设备,并添置了一些教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好,学校整体教研氛围浓,这一切都为我们主动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学校非常支持我们培养音体美特长生,这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2范

纯:《中小学体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07年 3 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年 4 晓

其: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年12月

5崔

卫: 《中国美术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2006年 6杨黎明:《小学美术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完成课题

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本课题立足于面向音体美特长生,坚持“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的原则,构建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需求。教师通过研究能不断提升自我课堂教学素养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三、研究能力

参与本课题的主持和研究人员都已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同时,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具备相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水平。相信大家一定能高质量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措施

各种教学设备的齐全,充分利用图书音像资料等,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软件上,学校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观摩优秀课堂教学等。参加各项市级比赛,检验特长生的培养。

五、资料设备

我们有专门的功能室,专业教具。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启动阶段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l.课题申报和论证并撰写实施方案。

2.开题报告。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修订

课题审报表1份

研究方案1份

实践阶段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制定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3.阶段性总结,进行中期评估。

阶段性计划总结 相关论文成果若干 中期评估报告1份

总结阶段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 1.整理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鉴定。

课例案例汇总1本 论文汇总1本 课题研究报告1份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围绕本课题研究的论文若干篇。

教学质量比原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体育素养。 《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是吉林;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生涯的开始,许多人的成功就;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小学音体美特长生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至六;

2、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 《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是吉林省“十二五”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了“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学有所长,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特长生的培养就是立足社会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之才、有用之才。特长教育不仅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生涯的开始,许多人的成功就是在小学阶段起步的。音体美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和美术可以使人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体育可以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地成长。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应当接受美育和体育。随着我市音体美教学的蓬勃发展,一些小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艺术天赋和身体机能,在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同时,成为在音体美方面的特长生。为了继续挖掘这些人的潜能,使他们脱颖而出,早日成才,我们确定的研究重点为“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设想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选拔和培养特长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音体美特长生

小学音体美特长生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这一特定年龄阶段在音乐、舞蹈、器乐、书画、体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此阶段在对美的意识、美的情趣、美的价值等审美趋向逐步形成和探索过程中有突出的个性表现的学生。

2、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养研究

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教育手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途径,有目标的开发有音体美特长学生的潜能,观察学生在音体美教育中呈现的个性差异,积累经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

三、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与背景

当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开始席卷大地时,全国各地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实验,如“农村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选拔研究”,研究者对音体美特长生的研究都停留在中学阶段,对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养方面的研究太少或没有形成一手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在培养策略的研究上没有深入,没有总结出一手套探索特长生教学规律的指导措施,而我校一直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作为学校教改目标特色来抓的。因此,我们从特长生入手,进行策略研究突破,形成独具农村特长生的教学模式,填补地方特色教育的空白。我校的课题立足于短、快,着眼于总结出能代表广大农村小学选拔与培养音体美特长生的经验,使其具有利于操作又利于推广的价值。

我们确定的研究重点为“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设想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依据学生的条件、

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为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理论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学校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体美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特开展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研究。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五、实验目标与内容

1、确定选拔音体美特长生的标准与途径。

2、构建小学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过程、方法与模式。通过研究,构建小学生、音体美特长生培养过程、方法与模式,包括音体美特长生培养的目标、内容、措施,促进学校音体美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凸显我校音体美教育特色。

3、积累有价值的经验和材料,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打好基础。

4、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培养美好的艺术情操。

5、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激发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六、实验的途径、对象、方法

途径:本课题是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实验与研究,其途径是以各年级音体美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相关教学活动。 对象:小学音体美课堂教学低、中年级段的特长生。 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动态和有效经验,开展音体美特长教育理论方法研究。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和这种兴趣能持续多久等多个问题;

3、观察实验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设置成长记录,教师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记录学生的艺术感知、形体变化、艺术思想发展等成长变化轨迹。

4、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把研究和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及时总结现有经验,不断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把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养这一课题从最初的感性认识走到每一个篇章,每一个阶段、每一处细节都被关注、凝练,形成模式。 七:实验步骤

本实验周期为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交流、讨论相关理论,提高认识。

(2)明确课题意义、目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前期调查,并制订子课题,落实具体负责人。

(3)研究并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确定培养目标,选拔 学生。

(4)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2、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8月) (1)制订子课题实验方案。

(2)分别以低、中年级阶段音体美特长生为对象,进行 课题实验,分项落实实验研究内容。 (3)进行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的探索与研究,构建适合相应学科 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4)本课题通过科学选材,不断发掘其潜质,使相应的智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出类拔萃的学生,实验教师从中总结出适合相应学科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3、总结整理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数据收集与整理,总结、反思课题研究的成败,撰写实验总结、专题论文、研究报告等,使零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总结并归纳出相应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2)实验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求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特长生选拔和培养途径和方法,构建设相应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本阶段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反思、批评、总结归纳过程,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梳理和概括、总结。 (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证。 八:预设研究成果:

(一)培养出大量的音体美特长生。

(二)大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及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开展特长生文艺汇演,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探索出农村音体美特长生选拔的途径与方法、培养措施与模式。九:课题组分工与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分工: 课题组全体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年12月

课题组组长:刘庆东;课题组成员:刘庆玲刘莉刘立婷李广洲;2.具体分工:;课题指导:刘庆东;课题研究成员:刘庆玲刘莉刘立婷李广洲档案整理: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丰收小学;2011年4月18课题组组长:刘庆东

课题组成员:刘庆玲 刘莉 刘立婷 李广洲 2.具体分工: 课题指导: 刘庆东

课题研究成员:刘庆玲 刘莉 刘立婷 李广洲 档案整理:刘 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无论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第18篇:阳光体育课题研究总结

阳光体育锻炼结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

《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以及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后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热烈拥护、广泛支持。为落实《意见》,学校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形成每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每所学校打造体育特色的浓厚氛围。国家社会对体育越来越重视,而体育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在各级各类学校已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的局面。但是,各个学校开展这项运动水平不同,进展不一,尤其是农村中学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1、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

从目前现状来说,近二十年来,学生身体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体质几乎一直在下降,现状不容乐观。从学生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100米、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的测验上,及格率有的还不足1/2。最明显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一个班级中达标的学生竟不到1/3,有的班级达标人数甚至不到10人。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占5%,肥胖占6%,比以前增加很多。

2、学校自身原因。

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二、原因探讨

学生:功课紧张挤占体育锻炼时间。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练习记忆的东西。不仅在学校,学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虽然上级教育部门一再的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降下来,有些甚至增加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被分数背后的读书,大量的重复作业联系占据了。体育运动的时间就相对来说少了。

学校: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学校领导教师对体育运动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比较落后。

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指书面考试的语文、数学课的教学质量)至于学校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如何,社会、家长并不太关心。

三、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体质

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大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良好氛围和有利于开展工作的社会环境。

(三)用“每天锻炼一小时”,打造学生阳光人生。

确保“阳光60分”,还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但能锻炼身心、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站在这个高度来审阅体育运动,我们才会把“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变为自身的需求。

1、时间保证

保证学生天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活动安排中,学生天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就拿课间操来说,总共30分钟,除去集合等时间,实际

用于做操的时间不足10分钟,除此之外的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形同虚设。同时,绝大多数村小受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局限,学生难以参与富有实施的活动。在有限的时空里,阳光体育难以走进学生中间。因此,学校首先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实行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学校必须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法定”地位。依据本校实际,上午课间安排三十分钟的活动时间,下午晚饭前安排三十分钟的集体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三节体育课。每天安排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些时间类加在一起,每天都超过了一小时,保证了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天天不少于一小时。

2、空间保证

“阳光60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为了真正使学校“处处有健身设施,随时能快乐活动”,学校腾出仅有的资金,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或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阳光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一些攀爬梯、单双杠、、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在运动器材方面,采取“两条脚”走路,学校给每个班级配置一些器材,班级动员学生节约零花钱自行购置一些,学生自愿捐赠一些,为便于治理,学校给每个班级设置一个“阳光体育运动器材箱”。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3、兴趣保证

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无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跳橡皮筋等等各项运动学生至少有一项比较喜欢、比较擅长,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的保证,才能确保运动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可以采用组织比赛,营造氛围;参与比赛,获取成就;挑战自我,自我加压等。

4、效果保证

运动效果的保证是实施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拟采用(1)集体活动,保证效果;(2)加强监督,确

保效果;(3)跟踪调查,强化效果等多中方法来保证实施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

(四)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治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治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

(五)让阳光体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要通过课题的实施在校园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爱运动,人人注重锻炼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气息。并且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使在双休日、寒暑假也不间断锻炼,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民健身的氛围。

四 实施效果

课题实施两年多来,经过学校及全体老师的努力,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支持,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观念转变,师生开始关注体育成绩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实施,全校师生都有了健康第一的观念,学校也营造出一种以运动为时尚的氛围,校园中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气息,教师也像关注学生语文、数学成绩一样来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

1、学校营造出一种运动的氛围

现在,我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走进校园你就会感到一股运动的气息。一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围墙上的大字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 今天你锻炼了吗”

还有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宽阔的操场,平整的球场使每个进人校园的人都有想运动的冲动。早晚长跑,师生一起,节奏匀称,步伐整齐,口号响亮,使你置身其中跑上

一、两千米也不会觉得累。课外活动篮

球、排球、乒乓求、羽毛球、哒哒球、跳绳、跑步等各种各样的运动丰富多彩,到处洋溢着青春运动的气息。

2、班主任老师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

班主任老师开始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开始时我们要求所有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测试之后要在第一时间把每个班的体育成绩告诉班主任老师,让班主任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也多次在会议上要求各班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现在班主任教师在没有课的时候开始关注体育教学,来观看知道他班上的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情况,一有测验,班主任教师反而首先开始关注,就像关注学生语文、数学成绩一样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

(二)加大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

加大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工作。

(三)用“阳光60分”,打造学生阳光人生。

确保“阳光60分”,还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但能锻炼身心、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站在这个高度来审阅体育运动,我们才会把“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变为自身的需求。

1、保证时间

保证学生天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活动安排中,学生天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就拿课间操来说,总共20分钟,除去集合等时间,实际用于做操的时间不足10分钟,除此之外的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形同虚设。同时,绝大多数村小受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局限,学生难以参与富有实施的活动。在有限的时空里,阳光体育难以走进学生中间。

因此,学校首先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实行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

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学校必须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法定”地位。

我们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依据本校实际,大多数都是住校生,早晨安排二十分钟的锻炼时间,上午课间安排三十分钟的活动时间,下午晚饭前安排三十分钟的集体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三节体育课。每天安排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些时间累加在一起,每天都超过了一小时,保证了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天天不少于一小时。

时间得到保证以后,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就有了保证。这一些时间的安排以后,学生一到这些时间,就会自觉的到操场上参加集体的或者个人的体育运动,积极的锻炼身体,学校里这些时间,操场上气氛活跃,虎虎有生气,生机勃勃。

2、保证空间

“阳光60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为了真正使学校“处处有健身设施,随时能快乐活动”,学校腾出仅有的资金,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或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阳光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一些攀爬梯、单双杠、云梯、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在运动器材方面,采取“两条脚”走路,学校给每个班级配置一些器材,学校给每个班级设置一个“阳光体育运动器材箱”。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现已有较多的体育运动场所及设施。在这过程中,我们得到上级体育部门的支持,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现在,我校已经有标准田径场、4个标准的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13张室外乒乓球台、1张室内乒乓球台等一系列活动场地。

场地与器材的丰富最大可能的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3、保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确保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运动的效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是我们实践中特别注意的。无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跳绳等等各项运动学生至少有一项比较喜欢、比较擅长,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的保证,才能确保运动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用组织比赛,营造氛围;参与比赛,获取成就;挑战自我,自我加压等。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有一项或者两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我们通过活动的组织,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通过比赛,让学生取得成就,有了成就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自我激励,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4、保证效果

保证运动的效果是实施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效果是检验一切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采用以下方式来确保活动的效果。

(1)集体活动,保证效果;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来保证每个学生的运动效果。如集体跳绳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保证学生的运动效果。

(2)加强监督,确保效果;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监督与检查,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

(3) 跟踪调查,强化效果等多中方法来保证实施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

(四)让阳光体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通过课题的实施在校园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爱运动,人人注重锻炼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气息。现在,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走进校园你就会感到一股运动的气息。一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围墙上的大字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 今天你锻炼了吗”还有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宽阔的操场,平整的球场使每个进人校园的人都有想运动的冲动。早晚长跑,师生一起,节奏匀称,步伐整齐,口号响亮,使你置身其中跑上

一、两千米也不会觉得累。课外活动篮球、排球、乒乓求、羽毛球、哒哒球、跳绳、跑步等各种各样的运动丰富多彩,到处洋溢着青春运动的气息。并且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使在双休日、寒暑假也不间断锻炼,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民健身的氛围。

五、取得的成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校在体育运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也是对我们实践研究最好的鼓励,我们也对此感到欣慰。

(一)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过去的只是从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来评价学生已经发展到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从过去的简单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全面关注学生的素质。教师能从多方面来评价一个学生,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二) 学生体育成绩的进步

1、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达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的学生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达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去年的全校统计情况来说吧。2013年我校“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取得较大进步,这些不起眼的数据反映了我校体育运动中的点滴成绩。

2、学校田径运动队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的田径运动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金沙体育班,我校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3、阳光体育篮球活动也让我校形成了一股篮球热,全校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对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校的女子篮球队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训练,这让一些平时不大爱运动的女生对篮球也有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校的篮球队也在篮球赛活动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六、一点思考

1、运动贵在坚持,在我们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些活动继续坚持下去,这是我们今后值得去探讨的。要让这些成为学校的经常性的活动,要让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2、连续的阴雨天气,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何更好的开展室内的体育运动,这将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方向。

第19篇:体育草根课题个人总结

“草根式”课题

>子课题个人工作总结

积极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实施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各种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学习和练习、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亲身体验体育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和财富,并从小养成爱好体育,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建立起终身体育的 体育意识。因此,我们把这一课题作为研究课题。

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查分析

(二)教材设计。

(三)探究实践。

(四)调整、充实、完善。

(五)全面推广。

随着课题活动的开展,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体育大课间中,各活动项目从内容上,形式上都不断改进完善。本学期我将编写的游戏项目加入到活动中,形式上由原来全校的集体活动变为以班为单位的活动。同学们的练习主动性增强了,趣味性也更浓了。通过这样的调整,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现阶段取得成果

1、通过大课间活动增加了学生对体育游戏的编写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一些传统体育游戏并且产生兴趣。

2、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体育技能普遍提高。以《跳房子》为例: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跳一遍到几遍,技能提高很快,学生体质也明显增强。自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我校因感冒发烧缺课请假的人数较去年显著减少。

3、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同学之间学会了谅解、宽容、合作。开展体育研究活动,学生的体验才是衡量此项研究活动是否有价的关键,学生所获得幸福指数才能够直接真实反映民间体育作为学生幸福文化其中一部分的意义所在。

通过询问调查,100%的学生都喜欢体育活动,同学们说,是三节体育课和大课间让我们消除了学习带来的疲劳,体育游戏是我们最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即锻炼了身体又得到了放松,很快乐。 通过编写游戏活动,学生把参与搜集、改变规则及练习的感受写成了文子,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既有幸福感又有成功感。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反思我的工作,我们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从管理上还存在各年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2、在游戏活动中缺少更细致、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方法,还需要研究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今后工作设想

课题组下一步主要任务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体育游戏来源于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历史积淀出的珍品,但毕竟年代久远,与21世纪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如何让学生从开发体育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受,就需要结合今天我们农村的实际生活,这样,传统的东西才能历久弥新。因此,我计划由学生在民俗体育基础上创新,学生通过创编游戏,很好发展了学生的生存、交往、合作、共处能力。我们将倾注全部智慧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条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编改造民间体育活动内容。课题组将把这些游戏进行收集、整理,编制民间体育手册。

今后我们会边学习,边摸索,边研究,边创造,寻找出更适合我校民间体育的实施途径。

第20篇:体育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计划

——“自主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胡斌

一、主要目标:

对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向,进一步探索自主教学的本质、内在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习惯,为“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自主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实施时间: 2013.3~~2013.7

三、实施目标:

1、认真借鉴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并适时在我校小推广。

2、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体育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以及基础知识。

3、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自练方法的指导,形成以教师为龙头,以体育委员和体育骨干为帮手的传、帮、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获得成功感,在竞争的练习中获得优越感,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4、充分发挥特长生的作用,认真抓好特长生的课余辅导和训练工作,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以提高来促进普及。

5、认真抓好学生的体育达标工作,做好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评价和统计工作。

6、改革体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完整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

四、采取措施:

1、组织全校的体育教师学习,根据市局的会议精神和我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认真执行。

2、明确研究内容,教师分工到位,认真学习和做到全体体育教师的研讨工作,并适时在全校举行研讨课、展示课以及成果汇报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一定质量的论文。

3、适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学习和研讨,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共同进行探讨,找出解决的办法,作为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2013年3月

体育课题范文
《体育课题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