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消息和通讯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1 15:07:3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两者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有相当一部分记者在写作中往往混淆在一起。

㈠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急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e.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㈢消息和通讯的主要区别

⒈标题不同

消息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具有直接明了、.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讯则多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通讯少有使用引题,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⒉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在文末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⒊结构形式不同

消息程式性较强,形式简单;通讯结构较灵活,不拘于固定格式,创造性强。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

⒋详尽程度不同

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形象、生动、富有情节,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从而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的语言简明概括客观公正;通讯的语言详尽具体富于情感。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⒌主题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要将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就必须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⒍表现手法不同

消息风格朴实,通讯则富有文采。消息多用概括叙述,通讯可兼用多种手法。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往往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艺术表现和作者的议论。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真实性。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

一、

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

⒎叙事内容不同

消息中叙述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展开叙述和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得详尽细致。消息一般一则写一件事;通讯则常围绕一个主题写几个人几件事。消息以写事为主;通讯则偏重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揭示人的思想境界,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⒏时效性不同

对时效上,通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因此,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两者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有相当一部分记者在写作中往往混淆在一起。 ㈠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急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e.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㈢消息和通讯的主要区别 ⒈标题不同

消息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具有直接明了、.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讯则多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通讯少有使用引题,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⒉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在文末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⒊结构形式不同

消息程式性较强,形式简单;通讯结构较灵活,不拘于固定格式,创造性强。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 ⒋详尽程度不同

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形象、生动、富有情节,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从而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的语言简明概括客观公正;通讯的语言详尽具体富于情感。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⒌主题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要将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就必须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⒍表现手法不同

消息风格朴实,通讯则富有文采。消息多用概括叙述,通讯可兼用多种手法。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往往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艺术表现和作者的议论。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真实性。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

一、

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⒎叙事内容不同

消息中叙述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展开叙述和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得详尽细致。消息一般一则写一件事;通讯则常围绕一个主题写几个人几件事。消息以写事为主;通讯则偏重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揭示人的思想境界,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⒏时效性不同

对时效上,通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因此,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

推荐第2篇: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它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通讯则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它的表现形式较多,如一般通讯、特写、速写,还有访问记、侧记、记谈、札记、散记、巡礼、见闻等等,大体皆可以归入通讯一类。

通讯与消息区别:

(一)外表形式不同

在外表形式上,通讯与消息有着明显的区别,随便打开一张报纸即可看出:

1) 标题不同

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

一行标题如:

岭南职院2011级新生军训阅兵暨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两行标题:

解新生困惑 点学海明灯 我的大学我做主

——岭南职院李峻副校长12场主题讲演与新生谈大学人生

通讯也少有使用引题的,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2)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的“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用括号尾部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2)时效性不同

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3)详尽程度不同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可以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生动、具有感染力。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4)主题结构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5)表现手法不同

通讯与消息的表现手法和写作要求有很大区别。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

一、

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是就是在于真实性。

总结:通讯和消息两种新闻报道常用体裁,功能也有很大去别。通讯感染力远远超过消息,甚至让人伤感、落泪,也可以让人兴奋、欢呼,而消息一般做不到。还有一项特别功能——情感传播。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比如消息《2011级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迅速有序进行》http://www.daodoc.com/ 开头是这样写的:

为进一步强化2011级新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应急自救和互救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防范自救能力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2011年9月25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演练的地点是在东区第一教学楼和南区的第三教学楼。整个过程共计用时3分钟45秒,快速有序,平稳顺利,达到演练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而通讯《金色年华@岭南——2011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华丽上演》http://www.daodoc.com/ 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精美的视频,所有观众一同回顾了新生军训的酸甜苦辣。随后,炫目多彩的街舞,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年轻与活力,激情与梦想;漂亮的民族服装、奔放的舞姿让师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而英姿飒爽的教官们的出场即刻引爆会场,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欢呼,精湛流畅的双节棍表演,hold住了整个场面,台下师生们呐喊声不断!热情高涨,喝彩声此起彼伏,色彩斑斓的荧光棒在齐齐飞舞着,像夜空中的一个个快乐精灵!……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排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消息与通讯的特点和区别

1、消息的特点

什么是消息?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一是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二是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三是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四是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五是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六是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七是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2、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我们用得较多的是人物通讯和工作通讯。人物通讯是写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以影响大家带动大家的一种通讯, 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通讯的体裁特征:

①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②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③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3、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①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②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③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④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⑤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推荐第3篇:消息和通讯标题的区别

消息和通讯标题的区别

一,消息标题往往“一语中的”,且是结构完整的句子;

通讯标题语义不足,常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eg:消息标题:

《百年恩来》将播出

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

上海女足夺回全国冠军

通讯标题:

科学的21世纪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

快递业迅速崛起的秘密

二、消息常用多行标题;

通讯一般是单行标题,如果用双行标题,采用附加破折号的形式。消息标题中不采用破折号,是两者的一大形式区别。

eg:消息三行标题:

(引题)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 (主题)男多女少我国青年婚姻问题凸现

(副题)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4亿人 2033年人口将达到15亿

消息双行标题:

(引题)[中共甘肃省委专题发文

(主题)[加强和改进对共青团的领导

(主题)[公司电缆失窃学生惨遭毒刑 (副题)山西清源一非法拘禁事件激起义愤

通讯双行标题:

生命之柱

——张海迪之歌

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

——施耐德电器公司领导人访谈

引题主要起引出主题,或提示背景、原因,或引出意义,或烘托气氛的作用,且引题多语义不足,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主题则起着概括消息最主要的事实、揭示出消息最主要的观点两大作用,且多为实题;

副题内容较实,是主题的具体化,用于弥补主题的不足,起到注释、补充、印证的作用。

就如我们平时做事,因为想在第一时间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自然要在包装上多增加

些元素,而如果不急于表现,自然可以多点神秘的色彩。

消息标题平实、累赘的特点是由其快速、简明的特性决定的,而通讯可以通过内容详细阐释,标题含蓄一些也不打紧。

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

——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

——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节,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

1、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

2、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

2、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

3、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

4、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

5、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消息、通讯与特写的特点如下表 :

消息通讯特写

主题: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 但主要是为了突出报道的新闻事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 实。

选材:重事件,“何事”最重要。注重写人或写事中之人镜头式的新闻片段,描写事以事显人。偶尔有细节。(纵剖面) 而是力图展现事件的全貌。件局部并放大细节。(横断

没有细节不会有好通讯。面) (纵剖面)

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较少出融叙述、描写、议论和抒 现直接的抒情或者议论,看不到情于一体。 报道者明显的态度、立场或者 评论。

以描写为主 ,

可以适当穿插 议论、抒情 , 使

读者对事实的 认识得以升 华。

结 构

一般采用“倒金字 塔”结构 , 突出主要 事实。

结构灵活 , 类似于散文 ,

结构有纵式、横式、层层 递进式。

结构灵活 , 如

同讲故事 , 怎

样好听怎样

讲。用“文无定法”形容最 恰当。

语 言

客观、冷静 , 简洁、明快。

生动形象 , 富有文采。

生动形象 , 富

有文采。较通 讯集中、精炼。

讲究传播的时效。被 称为“带着露珠的

新闻”。

较消息时效性差些。

讲究传播的时 效。

推荐第4篇:明确消息与通讯

消 息

一、什么是消息

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新闻体裁中的一大类别。

注:一个完整的事实由五个“W”和一个”H“构成。

二、消息的特点是什么?

新、快、短、实

三、消息的作用是什么?

传播信息、舆论宣传、传播知识

三、消息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有时还有消息来源)、主体、背景、结尾 五个部分

四、消息的内部特征结构是什么?

通行的有四种类型: 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结构、自由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形状图 导语(最重要的事实) 导语的补充与扩展 按重要性顺序 逐段列出要 报道的 事实

通 讯

一、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 西方传媒上没有我们概念中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包括:新闻专稿,解释性专稿,知识性专稿,史料性专稿,风貌性、旅游专稿,信息性专稿,服务性专稿,“新闻补白”专稿

二、通讯的特点是什么?

别急,一会儿我们从和消息的特点比较中得出。 (*^__^*) 嘻嘻…… 咱先看下面这个。。。

三、通讯的作用是什么?

和消息一样:

传播信息、舆论宣传、传播知识 消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1、

2、

3、弥补消息未报道过的新闻;深化消息已报道过的新闻; 扩大新闻传播面。

四、通讯的分类

内容上: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形式上:集纳(主题通讯)、专访、侧记、散记、纪行、采访札记、新闻故事、述评性通讯

消息的分类相比通讯的分类实用价值不大,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在下面去了解一下。 消息与通讯

相同点:都具有新闻性,都写真人真事,都注重时效性。 不同点:

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小,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

从报道时间上看,通讯一般不如消息快。

从报道对象上看,通讯写人居多,消息写事儿居多。 从机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则较为稳定。 从表达上看,通讯以描述为主,消息以概述为主。 由此得出,通讯的特点是: 主题鲜明容量大, 题材重要范围广, 形式多样写法活。

推荐第5篇:消息、通讯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报纸的主要内容——消息和通讯 2.掌握精读、略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了解消息和通讯这两种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习“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再通过例文,进一步学习掌握精读和略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导语:上一课我们讲了读报的基本常识,这一课我们讲报纸的主要内容——消息和通(1)请大家看看我手上的报纸(要求1版消息较多)看看都有些什么文章(读标题),请根据标题判断一下,这些文章绝大部分属于什么内容?(属于消息)消息是报纸的最主要部分,是报纸的生命、离了开消息,报纸也就失去了其迅速传递信息的最大价值(2)再看这份报纸(有针对同一主题的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看看都有哪些文章(读标题),根据标题判断一下这些文章都有什么内容?(有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现在社会节奏快,变化迅速,反映在报纸上,人们越来越重视围绕同一主题配合发表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3)请看课本《中国青年报》第一版缩印部分,看看包括哪些内容?(上右是消息《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同时配有许海峰、曾国强夺取金牌的照片上左报头之下,配合夺冠消息发表社论《别3,0!》用横排版式大字竖排标题下半版是通讯《光荣呵,普拉多的枪多!》全面报导许海峰夺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联系,围绕奥运会夺得金牌这一主要事实,通过位置的安排,线条的使用,字体的大小,突出了报纸对这一事实的高度评价以及强烈的舆论导向(4)通过上面的分析,想一想,读报纸主要应该读什么?也就是说,报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报纸的主要内容是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读报不是为了消遣,不能只看看副刊,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预告就行了,而要看报纸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重大新闻,重要评论(5)这一课我们首先讲讲消息和通讯(板书),课前作了预习,谁能简单说说消息和通讯有什么相同不同?(都是用事实说话,但消息是直接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则要把事实展开,详尽报道)指导学习“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

(1)报纸的主体: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其中消息:通讯、评论是它的主体,在报纸中占主要地位有时,消息、通讯、评论围绕同一个主题,安排在同一个版面上(按教参p85页讲解)有时,消息、通讯、评论说的是同一件事实,但因时效性问题,往往刊登在不同日期的不同版面上(教参p85)当然,单发消息的情况更多,这里不多谈,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通讯、评论围绕一个主题互相配合,同时发表,已经越来越引起报社的高度重视 (2)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

a.一张报纸,消息、通讯不止一篇,是不是每篇都要仔仔细细的读呢?如果不是,说出原因(因为,从内容上说,报纸上的消息和通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有些内容比较复杂,不适合我们读,从时间上讲,若一篇篇仔细阅读,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不可能都读)

b.不要篇篇细读,该怎样读呢?(在浏览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略读和精读) c.浏览主要是看标题,消息的标题有何特点呢?(以消息

(一)为例说明) (消息一般采用多行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和副标,“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是主标,点明中心。“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是引标,交待背景,引出主标,“许海峰„„战鳌头”是副标,进一步点明事实,突出主标,三个标题中,主标是中心,引标和副标都围绕中心加以说明或补充)

d.标题浏览完了,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需要确定哪些要精,哪些只需略读,在学习这两种方法前,我们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消息的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消息的五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e.知道了消息的五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略读和精读时要了解哪些内容就很清楚了,请大家根据略读消息的要求,略读消息

(一),说说应了解哪些内容?

(略读主要读标题和导语消息

(一)有3行标题,导语是正文第一句话,读了这两部分,了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29日上午11:10,地点——洛杉矶奥运会,人物——许海峰,事件——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结果——打破我国奥运会零的纪录) 略读这篇消息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精读消息

(二) 上节课,我们对照消息

(一),学习了略读消息的方法,现在我们精读消息

(二) 根据精读的要求,分清消息的五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分出导语和主体)

这则消息采用多行标题的形式:主标是①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引标是②说明形式,引出主标,副标是③对主标作进一步阐释和补充

第1节是导语,交代了消息的五个要素(几书)

2、

3、4节是主体,全面报道比赛获奖情况

最后1节不是结语,结语已暗含在导语之中;也不是背景,背景暗含在主体中,也不能算主体一部分,它不是本消息要报道的主要内容,它只是为了使极道深入,全面补充的与主要内容有关的一些次要消息。

指导学生学习略读和精读通讯的方法 (1)快速阅读通讯

(一),概括许海峰主要事迹。

(1987.7,洛杉矶奥运会的自选手枪比赛中,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也是奥运史上中国人夺得的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 略读通讯,能这样概括通讯主要事实就可以了。 (2)读通讯

(二),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反应的主要事实是什么?六选手中详写的是谁?都有哪些典型事例?为何要详写他? 中国队参加imo比赛的获奖情况,并对6名参赛队员加以介绍。详写年龄最小却很特别的王崧。

典型事例:出门要人贴身陪着,否则要迷路 进澡堂柠动开水开关,险些烫坏

中外学生联欢,第一双其大无比的拖鞋 考场里白无聊赖画牌例,自己和自己打桥牌 (板书)

推荐第6篇:消息 通讯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一、懂得消息、通讯在报纸中的作用。

二、掌握消息与通讯的一些常识和阅读消息、通讯的方法。

三、继续培养读报的习惯。

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和难点:

一、研习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结合例文研习阅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二、如何区别消息与通讯。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提示:课文由正文和例文两部分组成。正文前部分介绍消息、通讯的知识,后部分介绍方法。

三、分析:

讨论:正文的一至四段可分两层,怎样分?

明确:第一段为第一层,说明消息、通讯的地位。余下的为第二层,说明它们的特征。 2.第一段的最后一句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揭示了前一句所介绍的消息、通讯的意义,说明它们在报纸中占主要地位。 3.文章怎样说明“消息”与“通讯”的。 (1)用解释概念的方法说明。(2)用比较的方法。 消息与通讯 同:用事实说话。

异: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

五、指导略读消息

(一)《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所得》

(二)概述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三)提示:这则消息报道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只用了三句话,而通讯

(一)则以较大的篇幅对许海峰夺金牌的事迹作了详细报道,下面我们学习这篇通讯,注意比较它与消息

(一)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内容详尽、具体、形象,而消息

(一)的内容则简明扼要。研究本文的表达方式:

本文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小结本课内容。 布置作业: 1.解词

表现不俗 炎黄子孙 人头攒动 千里迢迢 冥思苦想 举不胜举 2.辨字组词

裔 缜 佚 赖 侠 矞 慎 轶 敕 狭 3.造句 独占鳌头 息息相通 语重心长 初出茅庐

第二节

教学重点:

一、消息五要素和结构五部分;

二、消息与通讯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三、阅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四、精读消息

(二)和通讯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旧课。

二、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内容五要素和结构的五个部分。内容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结构五部分: 标题 主标

引标

副标

导语 主体 背景 有时暗含在文体里, 结语 没有明显标志。 阅读方法:

浏览,略读,精读。

三、通过精读消息

(二)和通讯

(二)来区别消息和通讯

推荐第7篇: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

消息: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它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通讯: 则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它的表现形式较多,如一般通讯、特写、速写,还有访问记、侧记、记谈、札记、散记、巡礼、见闻等等,大体皆可以归入通讯一类。

消息的特点: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消息《2011级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迅速有序进行》http://www.daodoc.com/ 开头是这样写的:

为进一步强化2011级新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应急自救和互救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防范自救能力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2011年9月25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演练的地点是在东区第一教学楼和南区的第三教学楼。整个过程共计用时3分钟45秒,快速有序,平稳顺利,达到演练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而通讯《金色年华@岭南——2011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华丽上演》http://www.daodoc.com/ 就有如下一段描写:……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精美的视频,所有观众一同回顾了新生军训的酸甜苦辣。随后,炫目多彩的街舞,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年轻与活力,激情与梦想;漂亮的民族服装、奔放的舞姿让师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而英姿飒爽的教官们的出场即刻引爆会场,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欢呼,精湛流畅的双节棍表演,hold住了整个场面,台下师生们呐喊声不断!热情高涨,喝彩声此起彼伏,色彩斑斓的荧光棒在齐齐飞舞着,像夜空中的一个个快乐精灵!……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排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推荐第8篇:新闻写法——消息和通讯的写作

新闻写法——消息写作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坐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有关新闻的写作技巧,但愿我讲的内容对各位有点启发。分两部分:一是消息,二是通讯。

天下文章,总体来说,都是一个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不仅是内容,还有一个形式问题;怎么写是技术问题。新闻是文章种类中一种特殊的文体,怎么写又有它特别的规范。是不是不自由了呢?不是,规范只是一个大笼子,在笼子里可以自由飞翔。

新闻是思想的产物,是意识形态。不是纯客观,不可有闻必录。同时,新闻不是公文,不是法律,不是判决书。读者自由地接受新闻事实,自由地作出判断。新闻以事实形成舆论,左右社会,“人言可畏”,“千夫所指,不疾而亡。”新闻写作提高表达技巧十分重要。

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消息的写作,这是目前适用最广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新闻报道的基层通讯员来说,也是最常用的文体,最容易发稿见报的文体。困为通讯较消息篇幅长、覆盖面大,像我们基层的乡镇、县直单位,一般很难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用。

一、什么是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它是新闻体裁的重要形式,是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其它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新闻评论等是它的发展和补充。学会消息写作便意识着掌握了打新闻写作大门的钥匙。我们初学新闻的同志在看报读报时,看到的“本报讯、本刊讯、新华社南昌讯、据**社**讯”等开头的,都称之为消息,我们常说的“豆腐块”,任何一张报纸都有若干条消息。

2、消息的特点:

(一)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二)消息5W+1H,whe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三)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3、消息的种类:(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大家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与信息的区别

信息与消息乍一看并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析,它们之间却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信息,对于在坐的大家都比较熟悉,乡镇、县直单位都要向本级、上级党委政府报写信息,这个叫政务信息,它是用较短的篇幅、最简洁的文字,及时准确反映政府、单位工作运转情况,以及与政务活动有关的新情况、新问题,供领导决策和管理的信息形式。而消息则是新闻的主体,是传播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消息比较复杂一些,而信息则相对简单一些。

首先,从形式上看,消息的标题完整而全面,消息可以有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却只有主题,一般没有副题,只有在特殊人物的身份需要说明和对科技信息需要补充说明两种特殊情况,才有副题,但绝对不能有引题。因此,信息要采用单标题,即只有一个主标题,特殊情况可以有副标题。另外,任何消息都有讯头,新闻消息的讯头用来标明消息的来源,而信息不需要讯头,不需要刻意标明作者获取信息的具体地方。

其次,从内容上看,虽然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有导语,且导语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文章开头的那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依重要与新鲜程度顺序排列。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们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和最多的信息。但是一般新闻消息的导语或主体部分可以有新闻背景,甚至有一些细节,而信息则要求直接切入正题,不做过多的展开,直来直去,言简意赅。

第三,从语言风格上看,信息语言要求朴实、简洁、明快,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用语,信息讲求一个“短”字,行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求说得多深多透,只告诉受众是什么不是什么,只求点到为止,既在“短”字上见真功夫。因此,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数虽少,但内涵要丰富,字数少,要求不摆“龙门阵”,只登“豆腐块”。信息短而实,不在乎有多长,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给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则可以多做渲染和铺垫,还有对背景材料的灵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错误地把信息等同于消息,认为得到了消息,就是得到了信息。例如,当人们收到一封E_Mail,接到一个电话,收听了广播或收看了电视等等,就说得到了“信息”。确实,人们从接收到的E_Mail、电话、广播和电视的消息中能获得各种信息,信息与消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信息与消息并不是一件事,不能等同。消息中包含信息,是信息的载体。得到消息,从而获得信息。在我们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消息和信息呢,其实很简单:向新闻媒体投稿就写消息,向上级部门就报信息,消息可改成信息,信息稍为加工一下可改成消息,两者兼顾,这就解决了你们有些同志说的既要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又要完成信息报送任务,没有时间写的问题。

三、怎样写消息

1、写什么(内容)。也就是如何发现新闻。没有的写是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是写出新闻的关键。我们报道组的同志也经常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而苦恼。就我个人发现新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一是从网上找新闻。现在各政府部门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们会将本部门的信息上传到网站。我们就可以从这些部门的网站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新闻线索,比如我写的《会昌建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226户困难家庭受惠》、《会昌米粉出口领跑全国 1至7月出口总量占全国6成》就是在政府网站和五丰公司网站发现的简讯。同时,经常浏览一些本地的论坛,看论坛里大家最近在讨论什么问题。如我写的《别让“毒”物害孩子》的文章就是在部门网站的论坛上找到的新闻线索。

二是从会议上找新闻。其实每次会议都会传达很多信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定可以找到一些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特别是一些单位的经验交流更具有新闻价值。在一次会议上,我听到某位县领导说到我县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农合与民政大病医疗救助捆绑工作机制,我觉得这个消息非常有价值就立即去采访,最后写成了《会昌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农合”和民政医疗救助捆绑全县1.79万名农村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文章。

三是从公文中找新闻。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单位的工作简讯、工作总结等,其实这里面也蕴藏了很多新闻。我没事的时候就经常翻翻这些工作总结,也可以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比如我写的《会昌科技示范园助推现代农业》这篇文章就是在工作简讯上找到的新闻线索。总之,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新闻。

2、怎么写(技巧)。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 (2008年10月01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

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 赣南日报 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2、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3、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5、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臵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生产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1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

一、

二、

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五、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可以用描写、议论、抒情、叙述等多种手法来写人记事。它的作用是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风貌,等等。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古代很多优秀的记叙文(或者说是散文)都可以说是通讯。比如《史记》、《左传》,记叙了很多人和事,把鸿门宴取出来就是一个事件通讯,还有许多人物通讯。 通讯的种类。从报道的内容来划分,一般分为四类,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报纸上见得最多的。一是人物通讯。报道先进人物、新闻人物为主的要内容,报道的目的是反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人物的崇高品质,为社会树立榜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孔繁森、李素丽、张云泉等人物的报道都是属于这一类。这里要注意,不仅仅是先进人物,还有新闻人物,报纸上经常报道的文艺体育明星。但对于县里来说,主要还是报道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工作的开展。比如我们发展果业生产,那么就去挖掘种果致富的典型,从吃苦耐劳,学用科技等方面体现他们的精神,加予宣传,进行典型引路,服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事件通讯。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通过写典型事件,来刻画一代新人的“群像”表扬先进,歌颂社会新风。三是工作通讯。也是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要经常面临的,对提升一个地方的工作水平,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政策很有帮助,能够较全面、较直观地反映本地方、本单位的工作。所以说,工作通讯是介绍经验类的通讯。比如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招商引资,我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写一篇工作通讯,把工作的举措提炼出来,反映出来,这种通讯写好后,领导是会满意的,自己的知名度也会提高。四是概貌通讯。它主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这种通讯由于经常用于介绍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因此经常被称为是旅游通讯。

六、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篇优秀的通讯都能缩写成一篇消息。从内容上看,消息主要以报道事件为主,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通讯报道的是人,写人的思想及实践活动。即使是事件通讯也要事中见人,因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围绕着事件,刻画出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的形象,通过写事来写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消息只简单地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多写情节,也就是说没有铺开来写。通讯比较详细,具体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篇幅来说消息较短,简洁明快,通讯具体、细腻、形象。消息立足于让受众“早知道一点”,通讯立足于“多知道一点”,所以消息是打电报要快,通讯是写信要详细。

从结构来看,消息为了吸引受众,往往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东西放在前面,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导语里,呈倒金字塔结构。通讯则不一样,围绕主题,把材料串起来,有故事情节,有细节材料,从头到尾都一样,全部者一样重要。可以按时间来写,也可以用因果关系来写,还可以纵横交错。

从新闻时效来说,消息强调的是迅速,快。通讯则要求没有这么严。信息量上消息单薄一点,通讯丰满一点;信息深度上,消息简单一点,通讯深一点。 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适宜写消息、什么样的事件适宜写通讯。

占有的材料详尽写通讯,占有材料相对较少的写消息。要快速报道的写消息,要详细报道的写通讯。动态性的写消息,成就性的写通讯。比如,反映改水工作,一个县完成了多少人口的改水,动态性的,写消息,《会昌 万人告别喝池塘水》。要反映全方位的工作,县委、政府对改水工作的重视,反映改水过程中干部的作用,资金支持,改水有那些渠道,同时在改水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则写一篇通讯《清泉汩汩润心田》。再比如一个乡完成烟叶面积多少亩,写消息。如果你想更深一步地报道,党委政府在发展烟叶生产中出台了什么政策,干部示范带头,推广了什么新技术、技术人员怎么服务、收购环节怎么保证烟农利益,则写通讯。要反映人物的写通讯,反映事情的写消息。需要说明的是,消息也有人物消息,不是说消息只能写事,人物消息比较简洁,主要是叙述人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以及简要介绍取得成绩的过程。如果你反映人物在取得成绩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并对它作一个评价,同时倾注自己的感情,则通讯。再比如一个案件的材料,如果只想告知别人这个案子的结果、原因,则写消息,如果想详细介绍案件的侦破过程,公安干警、群众在侦破过和中的付出的努力,以及通过案子给人的警示作用,则写通讯。

七、怎样写通讯

任何一篇文章都由三个方面组成思想内容、组织形式、语言表达。新闻作品也一样,思想是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血肉。只有思想深刻才能有益受众,有益社会。

1、如何立意,

2、结构,

3、材料的选取,

4、语言,5表现手法,

6、创新写法。

1、先讲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思想,提炼主题,立意的过程也就是找角度的过程。怎么立意,一是在全局工作中去立意。同样一件事,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果业生产,我们县有13万亩,如果我们从面积上去写,就会写不过人家,寻乌30多万亩,写无公害生产,安远他们名气比我们大,写这方面也没有特色。那么我们的主题应该在哪里,哪个地方才是我们的特点,这就我们写作时要考虑的。我们报道组的同志根据我县发展果业的特点,在干部带头、技术服务、生态农业(猪沼果)入手去写,结果上了赣南日报的头版头条。二是放在大背景下去立意。也就是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中提炼主题,寻求与时代背景最佳的结合点。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章,重点写的是修公路。针对修公路这一件事,可以说是统筹城乡发展,可以说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也可以说是关注民生,应该说合符所有的政策要求,我们写的时候就应该寻找与时代最佳的结合点,放在一个什么样背景下来写。我们以前写过一篇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稿子,这个稿子也是一样,放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来写也可以,放在亲民为民富民方面来写了可以,后来我们经过仔细推敲选择了 “让农民享受城市文明”这样的主题,因为当时讲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我们就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去写,去提炼思想。三是放在群众关注的问题中去立意。

2、结构。简单地讲,有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纵式结构,按逻辑顺序来写的横式结构,也有纵横结合的写法。

3、材料的取舍。就是说我们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用什么事件来表现,怎么选取材料。有时候,有些同志会拿一些文章给我们看,文章很长面面俱到,方方面面什么都,就是一篇工作汇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选的事例不典型,二是事例不完整。那么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呢,就是要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或者一件事件本质的材料,事件在人的工作中有代表性,这样的事例就是典型事例。听起来很难理解,很抽象。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这几个方面来体现典型。一是时间典型,节假、深夜,大家都放假你在工作,大家在休息你在工作,这就是典型。二是环境,恶劣的环境,孔繁森在阿里地区工作,高原缺氧,条件恶劣,典型,能够衬托人物的品质。三是人物所处的情形,比如生病、住院。四是事件的性质,本身很有代表性,大家知道这件事很难,但他做好了。五是举动典型,与众不同的举动。如以前的一个典型:信访局长张云泉: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王顺友翻山越岭,22年如一日飞雪传薪;他过滩涉水,传邮26万公里抒写一个人的长征。一个人和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4、通讯的语言。一是要具体,不要抽象,最好是用事实来代替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比如写某人“勃然大怒”,就不如写“他一下子把桌子掀翻在地”,“用脚踢了某地方一下”。什么叫具体,最直观,最生动的,感性的东西。比如说水果,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没有具体的形象,人们对水果的表象是以桃、李、苹果、桔子具体的事物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也就是说水果是一个属的概念,桃、李等是种概念,水果是大概念,桃、李属概念。狗,是大概念,黑狗是小概念,他家的那条小黄狗,就是具体的。再比如,鲜花盛开,鲜花给人印象不是很清晰,不是一下子能够唤起人们的形象感,如果说是水仙、一品红等,走进鲜花丛中,把现场的花名列出来,就会非常逼真,一下子就是有具体的形象出来。所以你们写新闻,要具体,少抽象,尽可能使用种概念,少使用属概念。

二是要巧用、妙用数字。数字是人们无法理解之物,是枯燥的概念,但是如果用得好,就会很生动。比如,1万亿元可以买到什么东西,如果你不拿什么东西作比较,这个数字就毫无意义。1995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提交了一份1.6万亿美元的预算,为了表明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如果把1美元的钞票一张接一张地摆放起来,1.6万亿的钞票的总长度够不够到月球的距离?答案是没问题,还会剩下几十亿的钞票呢。事实上,这些钞票的总长几乎够得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想象一下,有一列火车装满了1美元的钞票,每节车厢50英尺长,每年消耗的1。6万亿美元,这列火车要多长才行呢?一节车厢可以塞6500万美元,这样的话,这列火车必须有240英里长才能使联邦预算平衡。这是拿一种距离来作比较,如果把数字细化,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三是用群众语言。就是来自生活的,群众口里说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通俗。用群众自己的话来作标题,做小标题,还有对话的描写。

5、表现形式。细节描写。结细微之处的描写,动作、眼神,人的思想上矛盾冲突,靠故事、情节、对话来表现,故事和情节存在于细节之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就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据说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几次都哽咽得读不下去,就是因为细节写得好。其中有一段对“肝病”的细节描写: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按着肚子作笔。……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下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住时而作疼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滕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县委决定送他到医院治病去了。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疼得厉害,他弯着腰走向车站的。在这里没有一句作者的话,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焦裕禄的态度。科学家竺可桢,因为常年掏体温计量体温,以致把口袋都掏出了一个大洞。这些都是细节。通过细节可以反映人物。比如,饰墙壁,一块大的平面,大家都能粉刷好,缝隙上的粉刷就不一样,见功夫。

环境衬托。人是环境中的人,人生活在环境中,是环境的产物。用好了环境的描写能够对人物起到强烈的衬托作用。我们都会去看电影,看电视,男女之间产生感情的时候,大都表现出来的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时候,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心情怡悦;分手的时候,凄冷的大街,昏暗的路灯,有时还会有淅淅沥沥的秋雨,增添了一些凄凉。还有“风……易水寒,壮士一去……”表现荆轲刺秦王的的悲壮。风、寒,而不是春光明媚,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如果是这种环境,他就不是去刺泰王,而是去相亲,去会老朋友。焦裕禄在兰考用风沙大、农民贫穷,来表现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孔繁森在阿里,条件恶劣,表现他的忠诚。这些都是环境的描写,对人物的衬托。

6、创新写法。以前传统写作方法是,一个主题确立以后,分好几个小层次,做好小题目,分块去写。一般情况就是观点+例子。现在,我们看到很多通讯的稿件,借鉴电视的方法,用经典的镜头,加上评论,成为一篇文章。

推荐第9篇: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它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通讯则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它的表现形式较多,如一般通讯、特写、速写,还有访问记、侧记、记谈、札记、散记、巡礼、见闻等等,大体皆可以归入通讯一类。

通讯与消息区别:

(一)外表形式不同

在外表形式上,通讯与消息有着明显的区别,随便打开一张报纸即可看出:

1) 标题不同

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

一行标题如:

岭南职院2011级新生军训阅兵暨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两行标题:

解新生困惑 点学海明灯 我的大学我做主

——岭南职院李峻副校长12场主题讲演与新生谈大学人生

通讯也少有使用引题的,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2)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的“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用括号尾部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2)时效性不同

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3)详尽程度不同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可以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生动、具有感染力。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4)主题结构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5)表现手法不同

通讯与消息的表现手法和写作要求有很大区别。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

一、

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是就是在于真实性。

总结:通讯和消息两种新闻报道常用体裁,功能也有很大去别。通讯感染力远远超过消息,甚至让人伤感、落泪,也可以让人兴奋、欢呼,而消息一般做不到。还有一项特别功能——情感传播。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比如消息《2011级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迅速有序进行》http://www.daodoc.com/ 开头是这样写的:

为进一步强化2011级新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应急自救和互救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防范自救能力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2011年9月25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演练的地点是在东区第一教学楼和南区的第三教学楼。整个过程共计用时3分钟45秒,快速有序,平稳顺利,达到演练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而通讯《金色年华@岭南——2011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华丽上演》http://www.daodoc.com/ 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精美的视频,所有观众一同回顾了新生军训的酸甜苦辣。随后,炫目多彩的街舞,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年轻与活力,激情与梦想;漂亮的民族服装、奔放的舞姿让师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而英姿飒爽的教官们的出场即刻引爆会场,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欢呼,精湛流畅的双节棍表演,hold住了整个场面,台下师生们呐喊声不断!热情高涨,喝彩声此起彼伏,色彩斑斓的荧光棒在齐齐飞舞着,像夜空中的一个个快乐精灵!„„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排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写作,一般来讲指的是三大体裁的写作:包括消息、通讯和新闻评论。

消息:一般是指短新闻,内容相对单一,描述的是一个新闻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通讯,则是对新闻事件的纵深报道,里面可能穿插了多个新闻事实,但主要线索仍是对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某一主题的叙述;新闻评论则是一种主观性的写作,依据某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展开论述,进行评点。

从形式上来说,消息是就是前面有电头的,如“新华社xx电”、“本报讯”等,通讯则没有电头,署名一般放在后面;从文章的长度来看,消息比较短小,通讯则篇幅较长。像近年来兴起的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都属于通讯,而且篇幅比较长。

新闻评论目前在报纸上也有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潍坊晚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等都在二版上都开辟有“时评”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新闻评论版。大家不妨试着写点小评论,因为时间所限,今天,我就不讲评论方面的知识。今天主要讲讲消息和通讯的写作,最后讲讲如何投稿及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消息的写法和格式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引题(又称肩题)、主题(又称正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主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引题,用来引出主题,说明事实,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这一现在用得较少了。

②双行标题

主题和引题。如:

奢侈品展台亮相 千元按摩也免费——(引) 别墅办庙会 邻居来“沾光”(主)

(法制晚报, 3月28日B05) 主题和副题。如

国贸桥疏堵添6条车道(主)

桥下公交总站将迁出,工程在一个月内完工(副)(新京报4月27日)

潍坊晚报现在一般一主多副的形式,将新闻事实提炼出来,做在副题中,如:从三岁到十八,爷爷奶奶做手工把他拉扯大(主)

◎十五年前他的父母双双离世

◎现已八十多岁的老两口仍在靠卖“纸扎”供他上学》 (潍坊晚报1月6日

4、5版)、

③单行标题

大多文章稿件都是一行标题。如: QQ招聘会很潮很方便(长沙晚报3月31日)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导语写得好坏,决定了一篇稿子能否受到编辑的关注,以吸引读者。新闻六要素: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什么原因、怎么回事,在导语也要写出来。

导语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法: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近日,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一步维护好蔬菜市场稳定。”(新京报4月27日)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用事实作答。如: 从昔日的人丁兴旺到今天的人烟稀少,杨集庵以及越来越多像杨集庵一样可能要消失的村子,它们前路会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道必做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阎雨认为,“十二五”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有改善偏远山区农民生活状况的内容,我们应该率先思考一下空闲山村的处置问题。(潍坊晚报3月20日)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洁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

25日下午3时30分,清远市英德浛洸镇丰收村,为82岁逝去老人送葬的队伍才走出300米,意外突然发生。第三辆中巴上的村民点燃鞭炮时引燃了车上两箱爆竹,导致车辆爆炸,致使车上5人死亡,3人受伤。目前,广东省公安厅已经介入调查。(南方都市报4月27日)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从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如:

“现在刻一个公章要上百元,咋这么贵呢?”如今,不少市民在刻章时发现价格变得越来越贵。记者调查济南刻章市场了解到,在电脑刻章的冲击下,传统手工刻章渐渐淡出百姓视野,随着新技术及材料的应用,刻章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齐鲁晚报4月27日《刻个章上百元,咋这么贵呢?》)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于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的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起来,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即可在主体部分体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体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类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也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可能对大家对消息的写作并不陌生,只是有时候不知该写什么才是关键,也就是线索,我觉得这还得靠我们从生活中发现。有时咱们开个会,组织主题活动,我们都可以发消息稿,要想提高投中率,关键在于新闻点要有新意,不能老生常谈,比如咱们举行了一次帮教活动,写一个消息主题就是某月某日举行了帮教活动,有什么样的意义等,你会写,别人也会写,一点没有新意,换个思维,抓住此次帮教活动中一个细节,或一件小事,把帮教活动作为新闻由头,并把这一细节做在标题中,这样就很容易吸引编辑,吸引读者。

二、通讯写作:

按内容来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按形式来分,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现在一些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都属于通讯类。通讯的特点是,要比消息有深度,更有现场感,有血有肉,不能干巴巴地堆砌材料。具体来说,就是见人见事见声音,通过不同的人和事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

在这一部分呢,我想以一篇深度报道作为样本,谈谈看法,说说我们写通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月20日,《潍坊晚报》拿出8个版面,做了一期“探访村庄守望者”的深度报道。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庵村,处在万亩大山怀抱的最高点,一个仅剩10人留守的超小村,生活条件很差,除了几亩薄山地,没有其他收入,现在村子里留守的10人中,年龄最小的60多岁。当子孙们执意离开的脚步越来越远,山内守望的眼窝越陷越深,城市那么近又那么远,他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呢?根据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这意味着将有几千万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村庄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这些村庄又将走向何方?第一个问题,是还原杨集庵留守者的生活,而第二个问题,则是抛出了另一个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是主题而不是形式或内容决定了深度报道的质量,主题在报道中起到了会聚材料与观点的作用,决定着深度报道的深度。

记者在小山村里住了三天,跟每一位村民聊天,因为杨集庵与里单家峪、外单家峪三个自然算同属单家峪一个行政村,记者还要采访村支书、从杨集庵走出去的人,还采访了一位邮递员,文中有名有姓的将近20个人,采访工程可谓很大,采集回来的素材很多。

如何条理、逻辑性地把素材组织成文,显示着一个记者的功力,而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杨集庵,需要把所有人物和事件,所有看到、感受到的内容综合再融合。我们的记者怎样做的,我不得而知,如果是我,我会把各项素材、人物,在纸上列列,画成圈圈也行,画成框框也中,圈圈圈、框框框,找出事件的逻辑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人物的大体框架,像这7个版的稿件(其中一个版是当天封面),每个版的稿件要确定一个主题,如日子、纠结、前景等,哪人物需要在哪篇稿件中干什么,说什么,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都理清了,写就相对容易多了。

有记者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写在稿件中,这固然能产生亲近感,但也容易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行文啰嗦,不够简洁;主观色彩浓厚,容易产生误导等。还有记者,写作的思路就是采访时的过程,记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个“随后”,又一个“随后”地写下来,看到哪写到哪,整个一流水账,稿件没有逻辑性可言。还有一种记者,完全是一名记录者了,现在都有采访录音,采访回来后,耳机一戴,双手往键盘上一放,噼哩叭啦,稿子很快完成,通篇都是直接引语,全是引号,都是采访对象在说话,在告诉记者。

就像医生整天拿着手术刀,见惯了生生死死一样,很少看到他们会为病人的离世而悲痛一样,编辑每天审的稿子十几篇,要保持对新闻的敏感,尤其是当手头没有好稿时,很难兴奋起来。这不是对新闻的麻木,而是我们口味越来越贼。有时一篇几千字的稿子读下来,还是一片茫然,写人物的,人物形象不鲜明,写事件的,叙述一片混乱,缺乏条理性、逻辑性。

编辑拿到“探访村庄守望者”稿子看完一遍,领导过去问:“怎么样?今天的稿子怎么样?”编辑说:“我都被感动的快哭了。”领导一听,很高兴,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能感动你们,就能感动读者。有些稿子,编辑读起来都费力,要不是非得仔细看,真恨不得一把扔了,想想吧,读者也是这样的想法。

细节描写: 新闻写作,说到底就是在讲故事,有故事才有可读性,能感动人的不是大而空的道理,而是细节。我们现在强调记者写稿子要做到“三见”,即见人见事见细节。背景决定真实,细节决定真实感。

每一篇新闻报道,尤其是通讯,记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都是为了要表现一个主题,主题是一篇报道的影响力所在,主题靠什么表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鲁迅先生认为: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细节是艺术,细节是品味,细节决定一篇稿件的高度,也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深度。

在《两位古稀老人的一天》一文中提到,村里没有理发店,理发需要下山到十几里远的杨集,李守英嫌麻烦也不想花钱,多少年来,都是让老伴彭先收给自己理发。

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彭先收先将洗脸盆放到屋门口附近的凳子上,然后往里面倒了些热水和凉水,用手试了试觉得温度差不多了才叫老伴来洗头。彭先收的手干了一辈子活,上面布满了老茧,这双整日拿耙子的手,此时动作却显得那么轻柔。他先给老伴围上一条手巾,让她坐到凳子上将头发弄湿后,他一只手打肥皂另一只手轻轻地揉搓,然后再用梳子比划着剪掉过长的头发,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像是干了多年的老理发师。在这个过程中,李守英一直笑眯眯地坐在凳子上,像是在享受一场惬意的按摩。”如此一来,使读者对老两口理发的整个过程有了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而且也能感受到老两口相濡以沫的那种亲情,而且三言两语,就把彭先收这个山里男人那细心体贴的一面给描绘出来了,很温馨,很感人。

“理完发后的李守英,趁没人的时候偷偷对着镜子仔细端详,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满足。”记者的确观察很仔细,写得也很真实,爱美之心女人皆有,无论年龄怎样。

“村民们聚会的地儿在彭先收老人房屋的后面,那里行走的路有一米多宽,道边躺着一根直径20多厘米、长3米多的槐木树干。由于坐的人多了,所以树干上被磨得油光光的。”

山里条件差,上学是面临的一个大困难,1985年时,杨集庵村的小学撤了,,孩子们上学要到山下的杨集,“在杨集上小学的只有两个孩子,为了早点回家两人都是走小路,齐腰深的荒草没过了孩子们的头顶,碰到陡直的山崖,一个孩子踩着另外一个孩子的肩膀先爬上去,然后再用手把下面的孩子拉上去。”

整篇报道中,像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人物和事情的特点,丰满了人物的个性,吸引和打动了读者,增强了感染力,使整篇稿件散发出神韵的效果。因为这期报道就是要写杨集庵人的生活,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真实地反映山里人的生活,真实而感人,通过活生生的状态去表现主题。借助准确细致的细节,展现杨集庵的环境和人物内在的心理。

在采访中,记者可能会发现许多生活中的细节,那就得选选看哪个更突出,更能说明主题思想,然后把它选出来,放在文章中。细节描写也要掌握度,不可过多,多了会有堆砌之感,冲淡了主题。

还有一个例子,去年六一前,妇联搞了一次帮教活动,我们记者参与了,有一个细节很感人,他也捕捉到了:一位青州的老人,年龄很大了,弯着腰,当地妇联专程把他接过去看望狱中的儿子,因为他一般很少去看,不方便嘛,走那么 路。老人带着并不多的钱,包了一层又一层,颤颤的双手递给儿子,他儿子不接。这一情景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我们当时读起来都想流泪,这就是这我们的父母呀。后来把这一细节做在标题中了。

这就是细节的感染力量。 标题制作: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是不容置疑的,尤其在这速读的时代,标题是阅读的引子,很多人选择细读哪条新闻,往往会是通过标题来决定的。著名报人范敬宜认为:“一个好的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同样,一个版面是否是个好版,除了形式之外,能否打动读者的还在于标题。

制作标题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口语:

中国器官分配共享系统本月初上线(引)

谁先移植器官 系统说了算(主)

(南方都市报2011-04-26 A11)

记者25日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获悉,为确保患者公平地得到器官供体,本月初起,全国100多家器官移植中心的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已同时上线。今后,病情、匹配程度、年龄等综合因素成为评判谁优先获得器官供体的惟一标准。

(2)借用电影、电视、歌曲等名称 阿富汗版越狱 五百囚犯土遁(主)

上百名塔利班头目据称逃脱,疑有监狱“内鬼”接应(南方都市报2011-04-26)

《越狱》本是美国的一部电视连续剧,这一标题把电视剧名做进标题,让读者一下子就能记住新闻事实: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将近500名囚犯24日晚至25日凌晨潜入一条几百米长地道,逃离一座监狱。副题中解释具体事件。

《旱码头》带旺“旱码头”(淄博晚报2010年5月4日) 前一个旱码头,指当时正在央视热播的鲁商题材电视剧,该剧取材于周村,在周材拍摄,所以带来了一股旅游热潮,后一“旱码头”则指周村。

试金湾上演“疯狂的石头” 珍贵崂山试金石遭盗捡 (主)

比崂山绿石出名更早的试金石别称玄玉千年以来用作检验金银成色 人为破坏和大量盗捡致试金石损失近半鲜为人知的青岛宝贝盼保护 这一标题也是借用了电影《疯狂的石头》一名。 还有今年因为旭日阳刚的走红,《春天里》也频频被做进标题,当年,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也是被好多新闻标题借用。

(3)利用关键数字

潍坊晚报4月3日做了一期有关农超对接的深度报道,四个版的标题分别为: 两个小时,菜进超市冒鲜气(主)

◎“农超对接”缩短了蔬菜从田间到超市的时间 ◎蔬菜将在冷链配送中心检测合格后才能销售 三成水分,减少环节降菜价(主) ◎蔬菜直供降低流通成本省去层层代理 ◎全福元超市菜价低市民买菜更便宜 四种顾虑,产供销售缺底气(主)

农户、合作社和超市都对农超对接心存顾虑 五年规划,农超对接占七成(主)

我市出台相关规定,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 四个标题都有效地利用了数字,寿光大棚里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超市只需两个小时,挤掉了流通环节的三成水分,但这一能带来实惠的好举措,产供销方面还存在四种顾虑,农超对接这一新模式开始在潍坊兴起,并非短期,而是有着一个五年规划的。把数字“二三四五”做进标题,不仅使整个报道连贯,而且给使读者印象深刻,读起来有节奏感也十分好记,达到了制作标题的效果。

(4)利用特殊身份或称谓 三次发言三次说“不” (引) 90后大学生成了“听证犀利哥”(主)(2010年9月1日生活日报)

2010年8月30日,济南市数字有线电视维护费调整举行听证会,当时19岁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二学生王润林近一年里已是第三次作为消费者代表参加听证会了,而且每次听证会上他都以鲜明的态度反对涨价。借用了“犀利哥”这一特殊称谓,把这位小伙子称为“听证犀利哥”。

(5)利用相关性或相对性

军医吴孟超:我的敌人就是肝癌(主) 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被朱镕基称为“国宝”,89岁的他仍活跃在手术室(副)(新京报2011年4月26日)

吴孟超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1922年8月生于福建,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我们现在要求标题一定要原生态,新闻事实是什么标题就是什么,,尽可能地还原生活,不加入编辑的感情色彩,让读者自己感受。标题应该少一些以前的那种朴素、庄重的书卷气。村民的日子的确是很苦很孤单很寂寞,编辑若做在标题里,可能就没了这种孤单寂寞的味道,让读者自己读出很苦很寂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

制作标题原则,准确而不偏颇,具体而不空泛,鲜明而不模糊、生动而不呆板,找出新闻点,直接明了。

要求:通俗化、口语化、生活化、就事说事,每个标题就是一件事,让读者在轻松中获取信息。切忌空泛,要有血有肉。制作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题很难抓住读者。

制作实题。直击新闻点,提纳契领地标示新闻最核心的内容,凸显文章的新闻价值。 感情表达:

第一篇的导语这样写道:“许多小山村的黎明,都是一两声雄鸡报晓声迎来的,然而杨集庵村的黎明没有鸡鸣,因为村中惟一的一只公鸡,在春节的时候,已经成了锅中之物。所以,在寂静的深山中,杨集庵的早晨来得更加悄无声息。在这一个又一个平凡的黑白交替之间,10位常住村民,成为杨集庵村最后的守望者。”

第三篇的导语:“没有车马喧嚣,没有人来人往,甚至连院子里的狗也懒得叫一声,杨集庵在寂静中迎来了新的一天。老两口挑水做饭,给自家养的母鸡碾点饲料,给另一半剪剪头发捶捶背,外人眼里这是世外桃源,村里的人看来却是寻常日子。这是两位古稀老人的写照——”

虽然不像消息稿那样,新闻要素齐全,而且读来有点散文化,却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心。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写新闻时需不需要记者的个人感情、个人观点呢?当然要,记者不是简单的录音机、记录者,“新闻写作不投入感情,就难以感动读者;不阐明观点,就难以厘清是非。”(翟慎良,青年记者写新闻的四个“不能”,青年记者,2009.10下)但感情不能超越事实,用个人的感情,描绘出那些只有在哈哈镜里才会的画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新闻写作需要记者克制情绪,文学创作需要激情,特稿是二者兼而有之,所以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若有情绪最好能通过细节来传达,用串联的方式、个别的语句,带点自己的感慨。

一个好的记者交给编辑的稿子应该是干净的,所谓干净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没有硬伤,比如错字、错句、事实错误;还有一方面是应将表达情绪感情的词去掉,定状语少而又少,这样说来,岂不又是干巴巴的了?那就利用新闻本身的冲突和内在的结构、节奏来谋篇布局。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说过:“高明的记者并不在新闻作品中‘发号施令’。他们常常是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化为‘潜台词’,他们在新闻作品中只是心平气和地向读者提供一个又一个经过选择的、正确的事实,读者在读了他们的作品之后,自然而然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南振中,记者的战略眼光,新华出版社,2000.1)聪明的记者也会把观点巧妙地隐藏在稿子中,记者还可以把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锋,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事情的真相,这是我们贯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这期深度报道中,作者感情的表达,是通过真实的描写,并不是用些煽情的字眼,让字和句里跳出感情,而不是去描写感情。

三、如何投稿、提高命中率

一篇稿件能否刊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既有稿件本身的原因,也有些外界因素,还与编辑和报纸的特点有关。读者需要和喜欢的,命中率就高。题材新颖、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短而精的,都可能有较高的命中率。反之,内容单薄、缺少特点,比如散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顺、内容过专过深、读者面较小的文稿,命中率则较低。因此只有提高文章的质量,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提高投稿命中率。

目前各报纸新闻稿主要由自己的记者采写,也有些通讯员来稿,但通讯员来稿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时效性,往往事情发生一天或多天后再写,这对于只有一天生命的新闻纸来说,是致命的;再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写法上,稿件雷同,不灵活,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就是另一篇稿子,而且容易写成工作总结,缺少现场感,很难刺激编辑的神经;还有可能是因为太专业了,因通讯员都是某个行业里,有些术语之类的语句,自己很明白,可普通读者不一定明白,这样的稿子一样缺乏可读性;也可能由于渠道不畅,编辑没有及时打开邮箱,没有看到稿件等,或者寄的邮件没有及时送到;可以与媒体的记者多联系,实现信息互通。

副刊稿件主主要是组稿和投稿,其中投稿占多数。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实用在写稿、投稿上也是很有道理的。换句话说,就是在写稿、投稿前,对你所投报纸有个大体了解,要弄清楚我为谁而写、他们有何要求、怎样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做到有的放矢。

平时勤动笔,注意收集资料,写作时就会厚积薄发。可以参考报纸中你比较喜欢的文章,看看自己如何写得更好。有些作者急于发表,就把不成熟的文章寄出,结果却适得其反。磨刀不误砍柴工,文章写好后多改几遍,看叙述是否清楚,语言能否更自然,意义能否再深入一些。

尽量避免错字,要是编辑看你一篇稿子时,总在改错字,以后她就会不采用你的稿件了,因为错字多,不仅改起来麻烦,很有可能会有漏网之鱼,每家报纸都有处罚措施的,会与绩效挂钩,而且会严重影响报纸的声誉。

树立读者意识。读者是你的朋友,写文章,就是与朋友交流。你宣传的观点、传达的信息,读者朋友是否需要?是否喜欢?能帮他们解决什么?站在广大读者的立场上认真改上几遍,这样文章会更成熟,反而容易提早刊登,似慢实快。

投稿之前,可以先找别人看一下,旁观者清,往往能提出很好的意见。没能刊登的文章并非一无是处,也可以与编辑联系,问问是什么原因,有针对性地修改。

写短文章。现在编辑工作量都很大,一天能收到近百篇稿件,不可能全阅完,这需要你写的稿子标题吸引人,另外,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像我们潍坊晚报,一个整版,4000字足矣,一般会用五个稿子,平均一个稿子也就800字,当然也有1000字左右的,有长有短嘛,所以稿子不要太长,有些编辑一看大长稿,除非特别好的稿子,一般就会放在一边了。

新闻图片最能直观地反应新闻事实,但实际情况是:通讯员发过来的图片质量并不太高。主要表现在:图片场面小、画面不集中、清晰度不够,编辑就没有理由采用。在新闻摄影时请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尽量到第一线拍摄,抓鲜活场景,室内会议图片采用率很低。二是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主题,拍组照,如:防火防灾演练、生产劳动、生活小片断等。三是文字说明要跟上,不要让编辑根据图片猜内容。四是图片内存要适中,内存太小,出来后不清晰。 注意一些具体细节问题:

A发电子邮件,一定不要忽视标题,标题要新颖,吸引编辑。 B不要往编辑部门一稿多投。

C可适时向编辑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再作修改。

D稿件后面一定写清投稿日期、作者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以便编辑联系和发放稿费。

E抓住缺稿有利时机。一般情况春节前后、节假日前后是枯稿期,这段时间投稿,采用率相对较高。

推荐第10篇:消息与通讯的写法

消息与通讯的写法

作为最基层的通讯员来说,必须掌握好一般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搞好基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下面就消息和通讯及其写法简要谈几点认识。

一、消息的写法

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通常指消息,是大众传播媒体上常见的一种文字体裁。

(一)消息的特点

1、短小精练

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要想将消息写得短小精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善于抓问题和分析问题,写稿时主题一定要集中,材料要精选,结构要紧凑,语言要精确、简练。写好后要精心修改,至少要阅读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做到精益求精。另外新闻要“一事一报”,这是使新闻短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事一报”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新闻报道一件事。

2、语言生动简洁

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人读。如1998年3月30日《中国小记者报》以《人大代表议国事,小记者采访展风采》为题在一版上刊登了一组小记者采访人大代表的文章和照片,每一篇文章都写得短小精练,语言生动、感人,很受广大小读者的欢迎。

3、“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因此人们接触到一篇新闻稿时,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读报时主要是想了解当天或新近国内外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牵涉到什么人,结果又是怎样等等。如果不把这些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地写在新闻的开头,就不大容易促使读者读完这篇新闻。

写消息往往是把事情的高潮或结果放在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地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资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它是消息写作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大家知道,任何精彩的文章,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消息当然也不例外。消息的开头部分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内容,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新闻学上称之为“导语”。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而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其导语便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有的消息开头部分的段落很简短,则导语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是复合导语。这时,它的第一段称为导语,第二段或第二段以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有人认为写好导语,是写好新闻的一半。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导语的写作方法。

1、叙述方式导语的写作

为了使导语精彩醒目,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稿件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写法。多数情况下,新闻导语采取的是叙述即陈述的方式,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叙述方式导语写法比较容易掌握,运用起来方便,所以,它就成为导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了。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

写导语除了用叙述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描写的方式。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这种导语所描写的形象是客观事实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见闻式导语”。这种导语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比起叙述的方式的导语来,描写式导语运用时受到的限制要多一些,运用范围不如叙述式导语那样广泛,所以,要想写好描写式导语,就得花一番功夫,要抓往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描写要切合新闻写作的要求。会议新闻报道很少采用这种写法,在现场目击式报道中,导语里进行描写的情况比较为多见。所以,要以简洁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现场实感。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

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但也不排除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议论式导语往往采用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唤起读者的注意。议论式导语有三种形式:

(1)评论式

评论式导语往往在导语中直接点评或评价新闻事实。评论要少而精,最好是一句话。

(2)引语式

引用要人、权威或群众的话来开篇。采用引语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引的话,本身就是重要新闻;二是借他人之口,来评价、引带新闻事实。在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做到:所引的话应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牢牢抓住读者;所引的话要精练,要真实,符合原意,应和报道题目紧密相关。

(3)设问式

设问式导语是以设置疑问开头的导语,吸引读者的注意。

总之,写导语要注意简练,段落要短,导语不能长于四行,愈短愈有力量;导语要能点出文章的主题和思路;要讲求修辞。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没必要写第二句话了。所以修辞极为重要;要灵活掌握导语,不断出新;写好导语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写进新闻稿件的却往往不光是事实,是新近变动的情况,同时也包括某些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什么是新闻背景材料?简单来说,有关新闻事件历史和环境的材料就是新闻背景材料。它虽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却可以用来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给人们知识和趣味。所以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会使新闻内容丰富、充实、饱满,增加新闻的情趣,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增强可读性。在运用新闻背景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

新闻报道中交代背景,这是在一般情况下的写作要求。至于是否每条新闻都要写上背景,那倒不一定了。具体到一篇稿件中是否需要交代背景,要因事而论,因稿而定。有的新闻报道简单明了,就不必再交代背景材料;有的新闻事实较为复杂,就需要交代背景材料。

2、交代背景要紧扣主题

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应该是与新闻事实直接有联系的,不能离开新闻事实。背景的叙述要为表达新闻事实服务,要突出新闻主题。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那便是多余了。另外,有些背景材料虽然与主题有关,但却是人人尽知的,这样的背景材料尽量不用。

3、交代背景不宜多

背景材料终究是新闻报道的从属部分,而不是主要内容。因此,新闻背景通常不宜写得太多,在份量上不宜超过新闻事实,以免主次颠倒,喧宾夺主,转移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4、背景材料要写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背景材料要力求写得生动活泼,做到把背景交代与现场活动联系起来。增加新闻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另外,背景材料可以写在导语中,可以写在正文中,也可以写在结尾部分。

二、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

通讯的种类

在谈通讯写作时,首先要知道通讯的种类。按照习惯,人们把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四种。此外还有速写、侧写、见闻、采访札记、记者来信等。大多可归并到以上相应的四种通讯类型中去。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比较深入而详细地报道真实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新闻的一个品种,同消息一样都是向广大读者报道事实。

通讯有以下特点:

1、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通讯报道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情况时,一般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对一些重要的环节和情景,要作一些具体的描写,比起消息报道来,通讯报道比较详细、深入、具体。

2、通讯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文体。通讯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几种。这几种表现方法可根据通讯的具体内容,灵活动用。形象化地写人记事,以情动人,是通讯表达方式的一个特点。

3、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通讯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往往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通讯显得灵活、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另外,通讯和消息一样,必须具备各种基本要素。然而,通讯又不同于消息。在传播时间上,它有着比消息宽松的要求;在内容上,具有消息所难以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那种简单新闻消息中所没有的背景材料。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可以成为历史的记录,它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历史,若干年后,人们重读这些通讯,可以重温当年的历史片断。

(三)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这类通讯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特别是一些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为内容的通讯,常常占有报刊的主要篇幅。人物通讯所报道的人物具有特定性,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既可以是正面的人物,也可以是反面人物,但以正面人物为主。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

人物通讯不同于人物传记,人物通讯有新闻性,它报道的人物,要有时代感,能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面貌。因此,在写作中,一方面,要努力挖掘人物身上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抓住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典型、报道典型,使通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2、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写人物通讯的关键是写人,如何把人物写活是人物通讯的重要任务。要把人物写活,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一般来说,人物的特点越鲜明,人物的形象就越生动。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要精选典型的情节和细节,没有典型的材料,无论如何都不能把人写活。

3、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

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是人物通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4、人物通讯有两种写法

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这样的人物通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间跨度大,所用的材料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篇幅也比较长。还有一种写法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对人物的精神、特点,作一些侧面的报道。这类通讯又被称为“速写”或“侧记”。

(四)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顾名思义,它是以重大的或不同寻常的事件为报道内容的通讯类型。

事件通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因此,事件通讯主要是报道事件,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发展过程,往往有头有尾、有情节、有细节。即使篇幅短小,也要把事件说清楚,使读者读后对事件有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事件通讯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叙事文体。叙事,是它的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事件通讯的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是为了说明一定的思想观点,而不是为叙事而叙事。

2、叙事要清晰

(1)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明了

事件通讯是报道真实的事件。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叙事要清晰,首先是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明了。如果交代得不明白,叙事丢三落四,或是该说清楚的地方,说得含含糊糊,读者看后心里尽是些问号,那么就收不到好的宣传效果了。

(2)叙事线索要清晰

向读者叙述一个事件,要有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由于各个事件各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特点,因此先记叙什么,后记叙什么,沿着一条怎样的线索来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在动笔之前必须周密考虑好的。如果叙事线索不清,叙述颠三倒四,人们读了就会迷惑不解。一般说来,一篇事件通讯总要有一条主要的清晰的叙事线索。这样,即使事件错综复杂,曲折多变,但有线索在手,仍会排列有序,衔接有方,使读者一目了然,有个完整的印象。

3、叙事要生动

首先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写事件通讯,要注意避免记流水帐,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如果从头到尾总是一个劲儿,就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次要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写事件通讯,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内容丰富多彩。所以要把事件写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事件发生的境地,并像亲眼看到似的,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4、在叙事中写好人物

不论是记叙大事还是小事,事件通讯一般都要写到人,因为事与人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事带人,即将事件的发展作为主线,用主线串连起与事件相关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三方面刻画人物,烘托事件,以确保事件通讯见事观人。一要选好人物。要选择与事件有密切关系的,能体现事件思想意义的典型人物来写。二写人物要注意精练。要抓住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富有特征意义的事迹,作简单的描述,不能像写人物通讯那样通过一系列的材料对人物进行精雕细刻。三写人物要生动形象。事件通讯中把一些人物写活了,也就有助于把事件写活了,因此描述要具体形象。

(五)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

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

1、通讯的语言应朴实无华

通讯再现所报道的事情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渲染和夸张。这就要求记者抓住能反映通讯主题的最感人的事物,用清新朴实、具体真切的语言将它们生动地描述出来。

2、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

要使通讯的语言鲜明生动,方法之一就是要做到富有变化。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再新颖生动的语言如果在一篇文章中老是一个腔调地采用它,也会使人感到单调、无味。采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现象。通讯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在不同的题材中运用比喻的方法,使所要表现的人物鲜明生动,通俗易懂。(2)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所报道的事物,使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生机盎然。(3)引用诗歌、民谣阐明问题可以增强通讯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引用时一定要少而精,最好引用大家熟知的名句,使读者一看就产生亲切感,也便于理解通讯所表达的意思。

3、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

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既能使通讯做到群众化、通俗话,为大多数读者所喜闻乐见,还能使通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乡土气息。

4、浓郁的感情色彩

一般说来,通讯的语言比新闻的语言带有更浓郁的感情色彩。如排比句,能表达出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议论加抒情的感叹句和反问句,能表达出作者的鲜明的爱憎感情。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努力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随时随地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新闻题材,占有新闻素材,积累知识,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通讯报道来。

积累素材,

第11篇:中小学图书馆阅读通讯消息

XXX中学在全市中小学演讲决赛中喜获佳绩

来源:XX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XXX]发布时间:2006/6/16 0:00:00

5月28日,在XXX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的“联想杯”XX市中学组“知荣辱,树新风”演讲决赛中,XX中学生XXX同学以9.78分的最高成绩荣获了本次决赛中的一等奖,(决赛采用10分制)XX中学的XXX同学以9.63分的成绩荣获得了本次决赛中的二等奖。此外XX中还学荣获得了由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

第12篇: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一 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二 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细节描写,还往往含有作者的议论或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三 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要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和这两种文体的不同写法。

附:

新闻(也叫消息)是报纸、会价值的事实。广播中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它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

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它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加时效性。

一条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包括正题、引题、副题,用多行形式表示。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引题,多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副题,用来揭示新闻的事实结果,或作为新闻的内容提要。有的新闻只有正题。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大多是简明地概括报道事实或中心。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事实的叙述和展开。背景是指事实的环境、历史条件及原因,可以在主体中出现,也可以在结尾中出现。背景和结尾并非每条新闻都必须具备。

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 ①新闻报道内容的详细和概括程度不同,消息概括,通讯详细。 ②新闻的时效性、文学性不一样,在时效性上,消息强,而通讯较弱;在文学性 上,则通讯强,而消息较弱。 ③结构方式不同,消息主要采用金字塔式结构,有导语和背景;通讯则是时空式 或逻辑式结构,后者用于人物通讯、工作通讯等。 ④表达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 较浓厚。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方法,对事情, 人物等进行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 消息也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要的形式, 即使地反映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广泛使用的 宣传形式。 很明显,消息的范围比通讯范围广,形成速度也比通讯快,一般来 说消息具有及时性,通讯具有滞后性。 但通讯比消息持久耐用,学术和文学价 值也比消息高。 消息和通讯的共同点是要真实。消息篇幅短小,较概括,迅速及时,多 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通讯的篇幅较长,描写较详尽,时效性不如消息,可采 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 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 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第13篇:消息与通讯的写作

消 息、通 讯、人 物 通 讯 的 写 作

一、消息:

1、什么是消息?消息是以简要文字及时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最为广泛、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

在新闻大家族中,消息处于主力军地位。没有消息,也就没有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的存在;所以,要想搞好宣传报道工作,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把撰写消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多写、写好消息。

2、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现代社会变动迅速,五彩纷呈。作为反映这种变动中的客观事实的消息,它能快速敏捷、及时迅速为新闻受众提供多方面的新消息。它的时效反映在这种变动一般不隔天,有时就是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或几分钟,就加以报道。因此,有人说:新闻就是指消息“新”、内容新、时间快、报道快。

(2)存在性。消息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没有存在着的事实,就没有消息的细胞和生命。用事实说话,以事感人是消息的特点。

(3)简练性。消息要求以最简练的语言文字,报告最重要的、最新近的事实。消息一般几百字,有的就是一句话,或叫“标题新闻”。

3、消息的基本特征。

(1) 让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 (2) 简短精练,文约意丰。

4、消息的组成。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有的消息还要介绍背景。(1)标题要求简明扼要;(2)导语是消息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一般由五个“W”和一个“H”组成:他必须交代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和如何(HOW),即新闻“六要素”,但简短的新闻,有时不一定要求六要素齐全。

5、消息的写作:(1)消息写作首先是新,其次是快。现在,网络为消息的传播带来了最为便捷的通道。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见稿,已经不是梦想。就拿我们基层企业来说,很多信息要求我们第一时间掌握,用最快的速度将文稿写好。需要领导审阅的,也尽可能在最短时间送审。(2)消息写作要短,简练,除了必须要交代的背景材料,一般只是报道发生事情的真实情况即可。(3)消息贵在标题,要做到直接、醒目、生动、形象。例如我曾经写公司的云泉纯净水:《云泉纯净水流出国门》、又如《电视、空调、咸汤——铁运夏季餐饮文化别开生面》、还如《国家轨道衡专家说:“连云港轨道衡——真精确”》。(4)修改,初稿写好后,要修改,虽然要求尽快发稿,但是,修改是必须的,要为稿子起个好名子(标题),写个精炼的导语,删除正文部分多余的语言,不要以为文字多就好,消息就是告诉读者一件新近发生的事,或者还没有结果,但是,你不要凭借主观想象,甚至臆测结局,或者画蛇添足。但是,必要的背景材料是必须的,以增强消息的厚度和力度。我多次为公司部门写稿,他们也只是提供新近发生的事,我写好后让部门看,他们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些呢?”(5)审稿。涉及单位、部门经济、内部资料、科技信息、财务数字、人事动态、个人隐私等,必须要报送主管领导或者主管部门审阅。(6)发稿。有些稿件必须尽快让读者见面,由于稿件的性质、分量,要求作者在发送电子稿件后,尽可能地通过自己掌握的渠道与用稿新闻部门联系,不要我发我的,你用你的。有的时效性很强的稿件,就是因为过期而没有被采用,因为新闻部门也有忙碌、疏忽的时候,也有事我们的稿件标题不醒目等。(7)要注意新闻背景,就是说最近上级要求什么?还有就是时间节点:年初岁尾、首季、上半年,夏季安全生产、安全月、百日安全生产、生态港、班组调研等等。不要盲人骑瞎马,更不要以为捡到蓝里都是菜。

二、通讯:

通讯的性质:通讯是新闻文体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一种以及时、真实、具体而形象地报道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常用新闻体裁。

在写作上,通讯通常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与消息相比较,通讯在写法上比消息活泼,容量更是消息所不可比较的,但在时效上,通讯相对于消息,要迟一些,通常是先及时地进行动态消息的报道,然后再进行大容量、多角度、广层面的综合报道。

通讯与报告文学比,界限不是十分明显,比较而言,通讯在写实,尤其是事件、工作通讯方面,而报告文学则在写人,尤其是在抒情、描写、议论方面,动用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肖像,特别是大段的抒情、议论和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是一般通讯所不具备的。所以,对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的《哥的巴赫猜想》等文学较浓的作品,靠哪都可以。

通讯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通讯的生命在于真实。通讯不同于文学作品,作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甚至是虚构故事情节,塑造典型形象,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2、时效性。以上讲过,相对于消息而言,通讯要在时间上迟一点,晚一步,往往就是消息在前,通讯在后。

3、形象性。通讯的形象性是它和消息区别的重要标志。消息主要报道事件,而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的描写,充分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就是一些事件通讯,许多人物和情节描写也是非常生动感人的。

通讯的种类及其写作特点:

1、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这种写人的精神面貌,通过生动、典型、感人的事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写作上主要是抓真切感人的细节和情节,突出时代气息和背景,在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格。(注:倘若我们在这方面做到了,那么对于写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也就方便了)

2、事件通讯:即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或突发事件(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事件通讯在写作上是以写事为主,但事件是离不开人的,所以事件通讯与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是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的。

3、人物专访:是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人或事件专题采访的一种通讯报道。与人物通讯比,人物通讯侧重写人的“行”,而人物专访侧重写人的“言”。 其他还有: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通讯写作基本技巧:

1、直接叙说,开门见山,突出主题。

2、直观描写,把过程、情节、场面、人物写得生动形象。

3、恰当的议论和美妙的抒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从而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人 物 通 讯

人物通讯:以报道先进人物为主,通过记述人物活动,颂扬人物精神和思想风貌的新闻体裁。 主要特征:

1、新闻性:是以真实事件,典型人物为写作对象,具有新闻价值;

2、典型性:选取典型环境、典型事件中的典型人物;

3、文学性:与一般事件、工作通讯不同的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可以适当地运用文学手段,对人物进行艺术加工。故人物通讯又与报告文学非常之相似。

写作要领:要写好、特别是写活人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形与神:

形即外在形象、形态;神乃内在精神、气质。古人云:形、神兼备,是为上品,写形不易,写神更难。人物通讯不仅要写出先进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现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首先,人物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人不应该简单地分为好人或坏人,同时,好人也不是单一的,好事、好思想、好品质不是靠空泛的表述,而是必须挖掘产生的深层次背景,完成对人物全过程的追踪。

其次,共性与个性,共性是一个时期或者一个时代人物展现的共同精神风貌(六十年代的学雷锋,现在的拜金主义等),而个性则是反映在一个相对特定时期的揭示本质性东西的人物特征。写人物通讯主要是抓住在这个特定时期下的个性特征。例如: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又如反映科学家《歌德巴赫猜想》(徐迟),还有报告文学《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等,(我过去曾经写了几篇,如《港口科技进步的领军人——记铁运公司电气仪表班班长王军》、《吴同祥——一个很有点思想的老兵》、《郑浩——一个把理想写在铁道线上的年轻人》、《大厨——苏晓波》、《张义松——不要以打工者的心态做事》、《梁冬冰——一个精打细算的女管家》、《李炳——在微笑中为党争辉》)等。

2、选材:

选材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关键,选材要遵循以下原则:A、围绕既定的主题选材;B、选取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事件、事实;C、选材的艺术加工(可以调动文学手段,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加以提炼、集中、拔高)。此外,还要注意个性化、哲理性的语言,特别注意细节的描写。

个性化的语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进喜)小车不倒只管推(扬水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许振超);别人不愿干的活,我们干!(王绪芝——原港口集团一公司全国劳模)

注意:有些语言并不一定是主人翁亲口说的,而是作者根据合理的逻辑推理,整理加工提炼出来的。

选材还要注意不要小而全,面面俱到。同时,选材要避免总结式的铺衍,如经验介绍那样面面俱到。

3、结构:

一般而言,结构有横式——并列式(例1和例4)和纵式——层递式(例

2、

3、6)两种。初学者先选用横式,便于操作。 例如《李炳——在微笑中为党争辉》的四个段落:

一、党员的觉悟就要比普通群众高一码。

二、党员的追求起点就必须要高一筹。

三、党员的奉献始终就不能讲价钱。

四、党员的眼界就要盯在远大理想上。

结构要有逻辑性,一般是以事件的发展为顺序,或者以事件多表现人物的需要为顺序。如写焦裕禄,就是以事件发展为顺序。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烫剩饭”,即内容间的彼此相融,重复或者相近(类似)。在运用横式结构时,可以采取先将文章的段落标题确定下来,然后写作内容的方法比较容易。注意,结构基本上要对称,内容在逻辑上不要相容、交叉,语言要凝练。

4、加工、润色:

写人物通讯,要注意语言的风格,一要用鲜活的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个性化语言,特别要注意人物的身份,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可太土太低级。

同时,要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比如典型环境的描写(焦裕禄的开头,看过电影的都知道,也可能后来拍的电影就是根据这篇通讯),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还要在叙述同时,运用修辞手法和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将语言与气氛加以渲染。

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开头就要抓住读者,而结尾要给读者一个“交代”——主题的升华与深化,给读者以什么样的启迪?所以,结尾的任务相当重要:

1、进一步深化、升华主题;

2、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进一步从人物嘴中“说出活生生的话来;

3、必要的抒情、议论、夸张和富有文采的语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穿透力。

在结尾写作时,不妨将正文部分阅读后,根据表达和气势需要,构思结尾。

如我为《火车头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江苏)》在结尾写道: 东方大港的梦想,正在一代青年人心中冉冉升腾。港口铁路,这道被集团总裁称之为“铁流引导物流”的绿色大动脉,正在以其年轻勃勃的生机,强劲的机车牵引着美好的大港之梦,向着理想的前方奔驰!江苏,以他矢志不渝的拼搏,走在了火车头的前列。荀子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人生的道路上,江苏用他那无悔的青春,坚毅的选择,在建设东方大港的漫漫征途中顽强跋涉,勇往直前!

5、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要“因人而宜”,也就是说这样的细节只能或者也只有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虽然我们提倡“杂取法”,但是,要把一个群体发生的故事通过集中、加工、提炼到一个人身上,其难度是相当大的(不是不可取);我们还是提倡从被叙述的人物本身找“闪光”点,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不要概念化、想当然地“臆测”细节发生的过程,而要潜入人物所在的特定的环境,甚至是他的家庭、亲友、工友、领导。(2000年,我刚从原一公司调到铁运公司几个月,就接到为王延金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写材料的事,我非常为难,应该说,我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之前公司工会为他写过材料,集团工会有底稿,现在是上报国家一级先进生产者的材料,我当时真是不敢接这只“烫手的山芋”,领导说,非我写不可!我是硬着头皮接下来的。要有新突破,就必须有新材料,方可从中发掘新“亮点”,我召开班组会、段领导会,走访他身边人,甚至我还去了他的家,从他爱人、女儿嘴里,“掏”出了感人的情节)。

6、注意事项:

人物通讯要避免以下几点:(1)结构零乱。直叙式人物通讯最会出现结构零乱,像在讲故事,有时一句话就成为一行或者一段,有点像写小说那样,给人的感觉是不具体。(2)选材不注意提炼、筛选,一个先进人物,并不是事事、样样都先进,也不是随便做出的事就具备先进性,而且,就写作的基本要素看,也必须是围绕既定的主题而展开写作,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3)写人物通讯一定要注意写好写活“这一个”,也就是说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表现,这样的想法只有,也只能是在这个人物身上出现,发生,产生,否则就失去了典型性,也就没有彰显和示范的价值(我写人事科李炳,抓住他的微笑做文章;写物质科已经退休的王斌,抓住他份内份外不讲价钱的个性;写财务科梁科长,难度比较大,因为关系到公司的经济,敏感数字要格外慎重,可是,没有这些关键数字,又很难说明问题,刻画人物如何精打细算的。);可以采用“杂取法”,集中法等手法,艺术性地塑造“这一个”这一点,我在写一个先进人物事,将班组发生的事情、成绩艺术地归结到这一个人身上,其实,也正是班长的榜样力量,才有了班组的骄人业绩,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也符合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原理。(4)人物通讯不是写总结,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把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写好就行,这一点往往是初学者的“通病”。(5)主标题与内容的分段不协调,各短落之间出现“概念相容、交叉”关系。

7、写作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哪种文体,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在这方面,是几乎没有“捷径”可走的。具体是:一看、二写、三改、四坚持、五总结。一看是要用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动态,捕捉瞬间事情或事件,从新闻角度加以提升、提炼。二写是要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将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整理成为文字。三改是在写好后从标题到导语,从正文到结尾,特别是语言的简练、优美、流畅;还要看看有无赘言,通讯稿还要在主题的提炼上推敲、深化、升华。四坚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文章是练出来的,所谓久练久熟,靠一曝十寒,浅尝辄止是不会有成就的。五总结就是即要总结自己的过去,也要在总结中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同样是一件事,为什么别人写的稿能被采用,而我的稿却“石沉大海”?在一般情况下,编辑是有眼力的,不会有“遗珠之惑”。

在写作上,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非常有必要套用商人的理念: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奇,这就要求我们潜心留意我们身边瞬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事件,独具匠心地发现与众不同之“新”处,发掘其带有时代特征的“这一个”来。即使别人已经领先一步,自己要在速度上快半拍;如果别人已经占先了,则要下功夫在“奇”上做文章。

此外,多读书,多分析名家作品,多探讨沟通,是我们写好文章的内在和外部条件。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和文字功底,决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而要下一番硬功夫,尤其是在青年时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年学知识犹如石头上刻字,经久不去;而到了中老年,就形如沙滩上写字了,写得快,被海水冲洗得也快。因此,在信息高速发展时代,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耐着性子,静下心来,以饱满的激情,酣畅的笔墨,敏捷的思维,讴歌我们身边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业绩,赞美他们的品格。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未来十年,将是港口大繁荣、大发展、大有作为的十年。

我们这个时代,是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成长,辈出的时代,作为宣传工作者,就要及时运用笔墨来发现他们的轨迹,赞美他们的事迹,讴歌他们的品质,放大他们的内涵,通过情节和细节的描写,将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现给我们的读者,以先进的事迹感召我们的港口,彰显海港工人的优秀精神风貌!

谢 谢 大 家!

第14篇:新闻写作二:如何采访、写消息和通讯

采访者的素质

新闻记者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因为记者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有人称之为“无冕之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风光威风的工作。如路遥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当上记者,“立刻在县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确实,在当今社会,记者工作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七十二行中,应该算是一种好职业,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从事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这门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高尔基公允地说:“新闻工作和文学工作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职业。它们要求的学习和工作,不是少于而是多于其它任何职业。因此,这种工作是不能顺带做做,而是需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它!”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也说:“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

记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新闻本行业的业务,而且要熟悉所要采访的行业的知识。如采访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记者对足球知识一无所知,采访就不会顺利;采访人要懂得一些心理学;采访经济,应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有“新闻敏感”,敏感指对事物的分析力、理解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既有敏锐的眼睛,也有敏锐的头脑。只有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行业的“抢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从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来自刻苦学习、长期实

践及经验积累。

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新闻,虽然有人结论“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但采写是融为一体的。写新闻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新闻文体众多,新闻写作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和感人。但是生动,就很难达到,必须讲究写作技巧。

斯大林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指出记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也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敏感。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必须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公关水平,甚至应该“八面玲珑”,有阿庆嫂的“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的本事。一个木纳笨拙、羞于言谈的人

无法当好记者。 刘少奇说:“记者工作是独立的艰辛的劳动。”记者常常是独挡一面,孤军作战,要求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独立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生存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调查研究本领,特别要求

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我国早期的名记者黄远生总结出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耳能听,手能写。可以归纳为“四勤”:脑勤想,脚勤奔,耳勤听,手勤写。

记者一定要吃苦耐劳,甚至敢于殉自己的新闻事业。记者郭超人为了写《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曾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一起攀到海拔660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和登山英雄攀到8848米相比较是小巫见大巫,但对非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记者,却是了不起的高度,记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战场上,随军记者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采访,受伤甚至牺牲的事件常常发生。在和平年代,也出现记者在采访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如80年代中期一家青年报刊的记者采访黄河漂流队途中,被滚落的山石砸中,不幸殉职。

采访的特殊要求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职业性的社会调查活动。有别于常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写作)中的获得材料的社会调查。在常规写作中,调查搜集材料没有采访在新闻写作中重要。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容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常规写作中,是“三分调查,七分写作”。在新闻写作中,却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新闻采访具有特殊性。采访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写成新闻,而主要是为了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向大众传播;采访是采访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而不是采访者表达自己主观意向的活动。常规的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探索、考察、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新闻采访的目的不是抓住抽象的本质或规律,而是寻找客观的新闻事实。因此新闻采访对采访者有以下几点特殊要求: 采访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比较、选择和衡量事实上,寻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通过解剖事实,发掘最大的新闻价值,为报道做好充分的准备。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是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至上”的调查研究,不能主题先行,为了验证某一理论,说明某一观点而去简单地寻找事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而不是由抽象理论决定的。即使要论证某一政策的正确性,也必须“纵观全局,沙里淘金”地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

实。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采访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访者虽然有“聪明地启发”的灵活性,却不能喧宾夺主。采访者应该像一部录音机,需要全面客观地记录,不能有个人意志。因为客观事实是不以采访者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正反的意见都必须听。只有全面客观地采访,才能综合各种事实做出客观准确的报道。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准确的报道,要求采访时深入具体。新闻的时效性决定采访者不可能进行重复采访,因此要求一次调查成功。要保证一次成功,采访时必须细致认真,要特别重视事件的原因、结果、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等在报道中必须出现的内容。俗语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采访时认真一点,就会减少写作时的许多麻烦。 美国名记者普利策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香港一位记者也形象地说:“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意思是不怕跑断腿,不怕少睡觉,不怕挨饿。因此,新闻采访是特殊

行业的人的特殊的社会调查。

采访的方法

“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这是新闻采访这种调查研究和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面上找题目”是指纵览全局,确定自己的采访的指导思想,再有的放矢地深入调查。“面”包括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被采访事物的普遍状况和进展的速度等客观材料,即普遍实施。“点上作文章”要求纵观全局以后再纵深发展,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个别事实。“点”主要指典型事例。然后点面结合,把普遍事实和个别事实加以联系、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值得报道的新闻事实。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没有孤立的、静止的事物,只有点面结合,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发掘出新闻。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纵横比较法也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有特定对象的采访。“纵”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现状与过去的比较,“横”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与其他相邻事物的比较。例如采访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要弄清“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原因,必须要知道他的过去,将他的过去和现在比较。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他是怎样变成先进的。采访一个先进单位,应该弄清楚它好在什么地方。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个单

位与其他相关的单位进行“横”的比较。

纵横比较既是采访者在采访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通过比较,可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采访和应该选择谁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据此拟定采访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也是采访者在采访后必须做的工作,只有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才能够判断出自己采访的事物的新闻价值的有无和大小,确定报道的方法、角度和分寸。在记者生涯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采访前满以为某个事件很有新闻价值,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一旦经过深入细致又全面客观的采访后,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一比较,才发现并不是一个重大新闻,甚至不是新闻,不值得报道,只好放弃。徒耗精力做无用功的主要原因是采访前没有做好纵横比较

的准备工作。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以个性反映共性,采访必须抓住特点,用具体事实突出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特别要重视有特点的事实,提问时要多涉及。

常用的采访方法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现场观察和蹲点调查等,将问、听、看、记、想五个环节紧密结合,在提问时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聪明地启发”。

消息的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

消息,就没有新闻。

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

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真实。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不发议论或下结论。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份作理智的叙述。 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有闻必录”。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消息的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

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有关南太平洋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 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阅读新闻的条件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

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和“工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最常见的消息是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标在“正题”之上的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件、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辅题”,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

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

切忌画蛇添足。

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怎样写导语

首先请看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三月三十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般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一百四十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

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被奉为新闻五要素的经典之作的一则消息的导语。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五要素一应俱全,受到美联社的称道,该社随即要求各地记者以此为楷模发消息。数十年后,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被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接受。直到今天,虽然消息的写作模式大大增加,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受到现代的“反倒金字塔”结构的挑战,但是人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

从约翰·唐宁的这则导语中可以窥见导语的写法。 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导语最忌讳的是空泛、冗长和公式化。要求简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 导语写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各项内容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适用于主题严肃、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描述式导语,也可以分为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两种。叙述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提问式导语是采用设问的方式,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造成悬念,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评论式导语是先概述最重要的事实,然后发表评论,做出判断;对比式导语是通过对报道事物的纵横对比,达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地”的效果;比兴式导语采用“即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引用诗句、谣谚或是比喻象征性的描写,再引出所要叙述的新闻事实,我国是诗国,古诗词佳句众多,常借诗起兴;摘要式导语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手法突出新闻的要点,与对比式导语相似。

导语的写法很多,应该因文(消息内容)和因人(接受者)而异。如比兴式导语的文艺性较强,但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立片言而居要”的基本

原则,不能因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怎样写主体

先写导语,接着写主体。主体是消息的展开部分,也是消息的主题部分,主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消息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

写作主体的原则是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导语的目的是开宗明义,主体是用具体、典型的材料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主题。必须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标题、导语、主体如同三个从小到大的环,大环包括小环,最小的环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的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环环相扣、后者补充说明前者的关系,而是在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实,叙述的方法有简繁差异,标题最简略,导语次之,主体最复杂。因此,三者的

语言要力求避免重复。

一篇新闻的主体常常具有两部分的内容:对导语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和回答,使导语的内容更加明朗清晰,使新闻的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用附加的材料来补充说明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通过背景材料说明新闻的来源、背景及意义,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明确,新闻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主体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消息是记述性文体,叙述的常见方式有顺序、倒叙等,其中顺序又分为两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是人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因此,消息主体部分的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根据事实的前后次序的排列层次,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展示事实的全过程给读者明晰完整的印象,也可以由远及近地倒叙;按照逻辑顺序写作,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逻辑层次,通过展示点面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完成倒叙,可以依次阐述,也可以先突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来安排内容。由于消息体裁要求短小、单纯和简洁,特别是动态消息,不适作太多的分析渲染和叙述描写,一般不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写作主体。

主体写作的总原则是:材料充实,客观准确,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力求生动,用易于传播的平实的大众化语言;篇幅紧凑,言简意赅,不要空泛议论。古人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诗人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主体要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不同叙述手法,避免结构平淡、行文呆板。

通讯的起源和分类

通讯是详细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文体。通讯可以通过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迅速、详尽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也可以采用议论手法作一定的分析,常常带有夹叙夹议的成分。 通讯是由消息演进而成的一种新闻写作体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讯特指新闻通讯;广义的通讯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侧记以及报告文学等。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中还有通讯。随着新闻业的繁荣以及邮电交通业的发展,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消息了解新闻,还想“刨根问底”,了解新闻的详细情形来龙去脉,不再只满足于看见树干,还想看见枝叶繁茂的树,要求读新闻报道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就需要有一种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新闻体裁,通讯应运

而生。

受电报、传真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影响,通讯文体逐渐发展和丰富,出现新闻特写、巡礼、侧记、纪实、小故事等种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又诞生了报告文学。

通讯是我国新闻界写作中所运用的名词,最早称为“通信”。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成为最迅速的新闻传播手段,因为价格昂贵,只能用来传递简明扼要的消息报道,详细的报道只能通过邮寄方式传递,当时称通过轮船寄递的新闻报道为“通信”,后来改由电报送发或航空邮寄后,新闻界便将“通信”改名为“通讯”。西方新闻界“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的“新闻专稿”的文体特性与我国的“通讯”相似:不像消息那样新闻五要素齐全,只求详细具体地报道新闻事实,文笔灵活,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美国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阿伦森曾说:特稿“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情况”,使读者对新闻“有

一个纵深的了解”。

常见的通讯有多种,如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通讯,具体形象地描述新闻事件的事件通讯,反映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的工作通讯,反映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发展变化的情况、风貌的风貌通讯,对读者所关心的人、事、问题和风物作专题采访报道的专访,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过程、片断进行突出报道的特写和记者把采访中的见闻,用札记形式写成的采访札记。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消息演进而来的。通讯和消息是新闻写作中主要的文体,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即都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

和时效性。两者却有明显的差别。 从早期我国新闻业传递消息和通讯的方式中可以形象地看出两者在篇幅长短上的形式差别: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后,消息使用电报传递,通讯则使用轮船寄递,原因是电报费用较高,发报必须精减新闻的字数。消息如同“电报”,写消息如同“发电报”,必须字字计较,压缩到最低限度。通讯如同“书信”写通讯如同写书信,虽然也力求简洁,但没有必要像拟电文那样字斟句酌,只求精不求全。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结构、

篇幅、时效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

在内容上,消息通常是作准确、概括的报道;通讯一般作具体详细的报道。消息侧重记事。绝大部分消息都以事件为中心,虽然也有消息性的新闻人物特写,但这种报道的数量少,写作上也很简略。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写比较多的人和事。通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是通讯的中心,写人旨在表现人物

的精神风貌。

在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如同“八股文”,限制极大,有固定格式,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要穿插背景材料)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较难发挥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易打破这种固定模式。通讯却无定式,比较灵活,更不太拘泥于消息的固定格式。通讯的常用形式有围绕一定的中心来组织材料的横式和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纵式,但是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和写作者自己的擅长的叙述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结构上,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却不拘一格,因题材而异,因内容而异,因记者的写作水平而异。在篇幅上,消息通常一事一稿,篇幅较短;通讯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从多

方面去表现,一般篇幅较长。

在表现手法上,消息多用概括和举例的方法,主要用记叙,在细节和情节上不做过多的展开,要直截了当的叙述事实,以事动人,语言要高度浓缩凝练。通讯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重视情节、细节,寓理于事,以情动人。语言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学色

彩。

在时效上,消息要争分夺秒,时效性强,尽快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刻不容缓,遇事即报;通讯要深入采访,以丰富的事实,确切生动地告诉读者事情的来龙去脉,报道时间可

略晚于消息。

通讯的特点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通讯有自己的特点。

通讯既然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也就具有新闻报道中各种体裁的相同特点。即通讯的最大特点是新闻性。通讯的新闻性主要是指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通讯反映的是新闻的真实,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选材必须来源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假想。通讯中不存在“合理想象”,不能为了追求报道的生动形象而不顾事件的真伪,要正确区分通讯和文艺作品的不同体裁的特点,不能塑造典型、虚构情节。通讯的新闻性要求注意时效,要迅速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即使对同一事物进行连续性的报道,也应该每次都选取新的角度,不能总是使用同一的材料。即力求做到反映的客观事实要新鲜,报道的速度要快。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文体,不是文艺作品,却具有文学性。通讯的文学性不只针对内容而言,而是指具有文学创造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即可以采用文学的描写、烘托、渲染、类比、比喻、拟人、象征、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通过叙述、描写客观事实来表达“无形的意见”,新闻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保证通讯材料的真实性的基础上,不搞有闻必录,也不作纯客观的报道,而是借鉴文学的典型手法,在已有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如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环境,特别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体现主题。还要选取精彩的典型细节,来突出主题。但是通讯的典型手法有别于文学,是在众多材料中实事求是地直接选取典型,如魏巍在《我怎样写》一文中说:“在朝鲜时,我曾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来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时最可爱的人》,我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大诗人歌德说:“一个作家的才能不是看他写了什么,而要看他去掉了什么。”一个记者写通讯时,也要学会取舍材料。记住白居易的话:“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常常采用“杂取种

种,合成一个”的方式。 通讯还具有评论性,指记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触景生情,缘情见理。无论抒情议论都要“缘事而发”。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通讯时要感情投入,不能作“冷静的叙述者”。

通讯的类别

从报道的内容分,通讯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主题通讯和小

通讯。下面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及写法。

人物通讯是以写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为主的一种通讯,通过人物的动人事迹,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物通讯主要是用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如列宁所言:“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3期)建国后,我国先后报道过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人物,使之家喻户晓。一篇人物通讯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主要写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在求实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不要贪大求全,无论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还是写景致、情感,都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特别是写隐形的心理活动时更要力求真实。还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注意具体生动的细节。发表议论要恰到好处,通常是先叙后议或者夹叙夹议。既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空间的转换或逻辑意义的分类组织安排材料。

事件通讯以事情、事件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记叙事件为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具有新闻性的事件,而不是一般的故事,更不是虚构的故事。要求完全真实,讲究时效。报道的事件一般比较详细,如在六十年代极有影响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写作事件通讯的要求是: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有新闻的倾向性,如刘熙载所说:“叙事要有寓理,有寓情,„„无寓,则如偶人矣。”(《艺概·文概》)叙事要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善于抓住事件的矛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叙事中还要选好和写好人物。周立波在《谈通讯报道》中说:“必须选择几个重点,用特写镜头加以描绘,来概括其余。”报道事件时还要注意角度,最好用一条单纯、明朗的主线贯穿全篇。叙事容易冗长,要用简洁的笔法。 工作通讯是直接反映和指导当前实际工作的重要体裁,要善于抓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实报道,多运用典型、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不要写成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要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做到虚实结合,根据事实分析议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理并茂。 概貌通讯常常是通过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报道对象的基本面貌。常有点面结合、鸟瞰全景、移步换形、分类描写等写作方法。要抓住特点写见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认为记者运用观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不引人注目的观察和体验式的观察。记者要写出有现场感的概貌通讯,应该同时采用这两种观察。概貌新闻要在“新”和“变”字上作文章,通过对比衬托出新面貌和新变化。如果写风光景物,要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记者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冷静,最好是“缘物寄情抒心怀”,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

主题通讯又称“集纳通讯”,要求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集中报道,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

小通讯也可以称为“新闻小故事”,内容集中,情节性强,生动活泼。写作时求精不求全。 通讯的分类和文体的分类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有时独立,有时相互使用。应该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不像消息,有一定的格式,结构模式单一。但是作为一种已经成熟的新闻文体,仍然有常见的结构方式。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由于通讯体裁容量大、题材范围广和写作方法灵活多样,通讯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更要求写作者思路清晰,取材得当,逻辑严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安排通讯的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围绕主题思想进行,材料的取舍、文章的层次、段落以及着墨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托尔斯泰认为:“组织材料是最困难的任务,有时细节会使作家离开主题;有时相反,主要的东西没有体现到必要的形式中。”通讯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在结构布局时更要会组织材料,弄清楚骨干材料和一般材料,处理好情节和细节,不要因为材料丰富而舍不得舍弃非重要的材料,更不能因为采访搜集材料很辛苦,而对材料倍加

珍惜,不敢忍痛割爱。

可以将通讯结构方法归结为四句话:一要善于突出,二要波澜起伏,三要过渡自然,四要首

尾兼顾。

通讯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有纵式、横式和纵横式三种。纵式结构是将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或者作者对事物认识由浅入深变化的顺序作为表达全文的线索,然后采用“红线串珍珠”的方式,写出全文。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便于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一目了然,有条不紊,最适合事件通讯和小通讯。缺点是如行云流水,虽然自然,却平淡无奇,缺少波澜起伏,感染力不够。横式结构是利用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安排材料。优点是概括面广,最适合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缺点是容易面面俱到,突不出重点。纵横式结构是以事件顺序为经,以空间变换为纬,两者有机结合。适合于涉及的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地点较广的通讯。需要作者有较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紧扣一条主线,否则会杂乱无章,漫无头绪。 无论哪种结构,都要做到以下几点:善于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缓急适当;层次分明,波澜起伏,富有变化,特别要精心安排高潮;过渡自然,照顾周全,使结构天衣无缝;首尾兼顾,耐人寻味,最好有“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引人入胜,如明末清初著名的传奇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所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结尾最好寓理于事,余音缭绕。

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既要材料充实,内容具体,又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必须讲究写作方法,适当地使用

语言。

通讯写作的第一步是从采访获得的大量材料中,精心提炼具有新闻意义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新闻写作忌讳主题先行。在实际新闻中,也有新闻单位先确定报道主题,然后再派记者深入实际采访。要提炼出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的通讯主题,必须重视新闻角度,挖掘出新闻细节。选择新闻角度要抓住特点,如果报道事物,要弄清事物的本质特点;如果报道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力求新意、新鲜,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开掘。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选择典型、提炼素材和深化主题,三者相辅相存,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始终。由于采访得到的材料众多,不同材料反映的主题也较多,因此,通讯的主题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攻其一

点,有其纵深”。

通讯大多以写人为主,人活则文活,要写活人物,展现精神。正如歌德所言:“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歌德谈话录》)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清晰、深刻,人物的言行及通讯报道的新闻事实就越真实可信。写活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抓住特征,突出个性,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同高尔基所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说服力,有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动,多说话。”写人物的言行,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人物的肖像,可以使用白描等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要真实、仔细、精确。“真”必须符合生活真实,严禁凭空杜撰新闻事实;“细”既指取材本身要细小而具体,也指描写要细致入微;“精”要求不要堆砌细节,如杜鹏程所说:“从一百个细节中选取一个细节”。要

选取能够传神的细节。

消息反对作者议论和抒情,通讯需要虚实相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议论者要有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发的议论要一针见血,力求深刻,不要泛泛而论,也不要故作深沉;抒情要真挚,反对矫情。无论是议论或者抒情,都必须尊重新闻事实。

写好通讯还要灵活地运用文学笔法,融形象、情愫、哲理于一炉,汇文学性与真实性于一炉。但是应该分清新闻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差别,不要滥用文学笔法。

通讯写作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通讯的语言却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诗歌语言因有别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语言而被称为“诗家语”。新闻通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直截了当地叙述新闻事实,多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谨慎使用形容词和附加语,形容事物时要注意分寸。采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如老舍所言:“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光彩。”力求清新自然,少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多用利于传播的群众语言。在不影响传播的条件下,尽可能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文采。无论使

用什么语言,都要字斟句酌。

通讯常用的表现手法

写好通讯,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是文学手法,但在使用时又不能完全与文学的表现方法混为一谈。通讯是以文学的表达方法来处理新闻题材的,应该采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的表现手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差别在于前者要求必须尊重客观的新闻事实,在写作内容上严禁妙笔生花,后者强调作者的主观愿望,允许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新闻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在写作内容上坚持新闻性,不主观臆造任何新闻事实,在表现形式上偏向文学性,凭借文学手法给通讯罩上美丽的外套,达到“文质

彬彬”的写作境界。

通讯常常采用描写、抒情、叙述和议论等表现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综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通讯偏重于不同的表现方法。山水画式的游记及人物通讯偏重于描写,事件通讯格外重视叙述,主题通讯更需要议论„„关键是要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灵活运用。

叙述是通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要力求具体实在,生动活泼,脉络清楚,一目了然。不论采用顺叙、倒叙、插叙哪种叙述方式,都要求突出新闻的五要素,叙述的主线要串好这五颗“珍珠”。叙述要生动,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典型的事例和感人的情节,避免空洞无物的议论,让

事实说话才最具有说服力。

人物通讯在新闻通讯中占的比例较大,在事件通讯中,也常常离不开人。因此人物描写在通讯写作中十分重要。主要从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几个方面对新闻人物进行描写和刻画。通讯的人物描写必须真实,与新闻人物相符合,不能没有胡子写成有荷西那样的大胡子,把身材矮小的南国奶油小生写成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反对“脸谱化”描写,好人坏人一出场亮相就一目了然,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传神。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通讯的人物描写也要学会“画眼睛”,抓住特点,突出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更要求真实,不能凭空杜撰,用自己的想法去取代新闻人物的思想。总之,描写人物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行,如见其人。景物描写要使人身临其境,常与抒情融合,但抒情的成分没有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中的多。通讯中的描写只是一种为了使通讯生动活泼、具体真实的手法,不能本末倒置,为描写而描写。

古人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新闻反对作者太“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为了增强通讯的可读性,需要适当的抒情。作者最好以强烈的感情、形象的语言表达出对所写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感受。这种感受必须因事而生,真实正确,以事实为中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通讯的抒情是有条件的抒情,是为了更好地表诉新闻事实的抒情,人的主观能动性较小。有时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不得不让作者自己的感情委曲求全,甚至根据事实作“无病呻

吟”。

通讯中的议论更是有条件、有节制的议论,议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通讯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作者的观点是次要目的,因此必须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准确地议论。议论不能太多,要点到为止,因为新闻通讯不是新闻评论,只能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

的事实反映主题。

因此,在通讯的写作中,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必须重视新闻性,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以事实

为依据。 述评性新闻的特点

由于新闻的客观性的限制,新闻写作一般忌讳议论,特别是反对作者大发议论。在消息写作中,作者几乎是一位隐形的旁观者,他的任务是不带主观意见地、冷静地陈述新闻事实。在通讯写作中,为了启发读者的思维,需要配合着内容进行议论,但议论也必须恰如其分,不能离开事实。除了消息和通讯两种主要的新闻文体外,还有一种不排斥议论的新闻体裁,可以把它称为述评性新闻。如我们在报纸上常见的“新华社述评”。 述评性新闻是一种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写作体裁,如同散文诗在十九世纪产生是为了突破诗和散文在文体形式上的“专横”,为了弥补散文在抒情上的弱点和诗在叙事上的弱点,而产生出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立文体。述评性新闻也是为了既借鉴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两种文体的优点,又去除消息报道缺乏对接收者的引导性和新闻评论

容易空洞说教的缺点而出现的新闻体裁。

评述性新闻是信息时代信息几乎泛滥成灾的产物,是适应读者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新闻无所适从,需要新闻报道传播方面适当地引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新闻界主要使用消息报道新闻。不久出现国际性的政治、经济大动荡,重大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令读者琢磨不透,无法理解新闻事件的实质。有理智的读者不仅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而且要求知道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一种深层次的消息报道,很多西方新闻学者如美国的韦伯·斯拉姆认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赞同单纯报道新闻是不够的看法。”(《报刊的四种理论》)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时代》周刊专门辟出综述专栏,对一周来的新闻综合性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国内外形势。由于述评性新闻可以拆分发挥新闻的倾向性,有利于新闻发布的舆论导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议论和评介,可以更好的影响、干预和控制舆论,比采用新闻时采用的“用心地启发,聪明地表达”更自由、更巧妙和更透彻地表达观点。所以述评性新闻很快受到新闻单位的欢迎,三十年代便形成独立的新闻文体,风行全球。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专门辟有“国际述评”、“经济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等专栏。1982年7月份的《人民

日报》总共有70多篇述评性新闻。

述评性新闻有两个特点:客观的叙述新闻和较详细的介绍背景材料;围绕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和评介。它包括新闻综述、新闻述评、新闻分析、记者述评、采访札记、工作研究、调查报告以及某些读者来信等。它发展迅速,种类仍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展示出旺盛

的生命力。

述评性新闻的写作

述评性新闻是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文体,是取消息和新闻评论的长处组合而成的,也受通讯的一些影响。因此,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弄清它和消息、新闻评论以

及通讯的区别。

消息只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述评性新闻不仅客观报道新闻事实,而是比消息更重视新闻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以此为依据对新闻事实加以解释和分析。消息只采用事实说话,避免记者的议论和评介。述评性新闻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议论是非,评介得失。消息的目的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述评性新闻在此基础上还要告诉读者新闻发生的原因,实质以及于此相关联各种关系。消息是用事实来打动读者,述评性新闻还要用高明正确的观点来吸引读者。消息的时效性强,述评性新闻的时效性较弱。

通讯采用文字的表现方式,用形象的手段突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述评性新闻极少甚至不用文学手法,只用简明概括的文学,有时也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陈述事实,恰当议论。通讯的内容一般以人物为中心,述评性新闻是以事件为中心,

但也不排斥人。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是代表新闻出版单位的观点的新闻言论,主观性强,所用的新闻事实是为了阐明观点的。评述性新闻仍是一种新闻报道,叙述新闻事实是主要任务,新闻的客观性强,议论必须围绕新闻事实进行,议论的目的不是为了阐明论者的观点,而是为了

报道新闻事实服务。

述评性新闻是对新闻事实作深入的报道、分析和评介的新闻体裁。分析和议论必须用材料和事实进行,要客观公正,讲究新闻价值,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可续性。 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选好主题,主题明确,写作时才能深入,如同古人所说:“立意高远而境界自出。”要重视搜集和运用背景材料,否则会出现“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必须花大力气调查采访获得背景材料,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背景材料,通过博观等方式加强业务修养,掌握理论材料。要掌握好述与评的关系,评是为了述,最好夹叙夹议,不要让议论脱离事实,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叙述简明准确,一目了然;议论贴切深刻,一针见血。消息写作中“不可以有我”,述评性新闻中不可以无我,但不能自以为是,以主观意志决定客观事实。述评性新闻的语言要求单纯、朴素、明快和集中。

第15篇: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1]课件资料

国土资源部党组做出决定:

追授李向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本报讯 (记者 赵凡)国土资源部党组近日做出决定,追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向李向同志学习。

李向,男,1956年5月出生,1973年7月参加工作,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内蒙古地矿局第二物化探队队长,内蒙古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第

六、第七届内蒙古武川县人大代表。作为新疆“358”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和青藏专项青海项目办主任,李向长年奔波于西北数省区的崇山峻岭、高原戈壁,为地质找矿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辛勤工作。2009年9月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筹备召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期间,李向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终年53岁。

“决定”指出,李向同志是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共产党员的学习楷模。他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德。他的一生是积极向上、辛勤耕耘、奋斗不息的一生。为宣传李向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

1 党员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在推进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决定追授李向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决定”号召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向李向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的进取意识;学习他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任劳任怨、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学习他辛勤耕耘、奋斗不息的人生境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李向同志那样,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决定”强调,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肩负着“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重大责任,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开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2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一个大写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水 木

53岁的李向倒在他奋斗着的岗位上,还有很多远大的志向没来得及实现,还有很多创新的点子没来得及落实,但对于我们,他树起了一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旗帜。

所有认识李向的人,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在他去世后,都会为他身上散发的一种特质而感动,这种特质,概括地说,就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内蒙古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开发院发展举步维艰的时候,他立下军令状,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支柱产业,发展多种经营,硬是带领职工走出封闭的大门,冲向市场,并且在竞争中把事业做大做强,让干部职工都看到了地勘事业的希望。

21世纪开始后,中国地勘事业面临新的转机,调任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李向抓住机遇,在新的岗位上,搭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一个着眼长远的工作思路,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用十年的时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让一个原本处境困难的单位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单位总收入由最初每年几百万元达到了2008年的1.4

3 亿元。在他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以地下水勘查和评价成果为龙头,各项工作均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造福当地百姓,推进经济发展,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地质找矿能否有重大突破,省部合作是关键的环节之一。李向在2008年之后就全力以赴地推进省部合作机制。两年多来,人们都记不清他究竟有多少次赴青海、上新疆、往返宁夏、甘肃和西藏,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在部、局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李向的努力推进,省、部合作机制在大西北逐渐形成。国土资源部与新疆自治区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政府、国土资源部与宁夏自治区政府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的协议相继签署,3个省部合作方案均已启动。而李向最后就倒在这个为部省合作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奔波的岗位上。

人的生命时间有限,但生命的价值却因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而有区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向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

总结李向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断的开拓进取之所以能够最终做有所成,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

在任何困难面前,李向从不低头,总是迎难而上,以雷厉风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寻求突破,是事业发展中的

4 勇士。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李向总是保持高度的清醒,认清目标,梳理思路,抓机遇,抓重点,是事业发展中的智士。

他注意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制度和人才作用,凝聚大家的合力,营造发展氛围,使困难的单位走出低谷,旧貌换新颜,是事业发展中的能人。

他任劳任怨、清正廉洁,有优秀的品质,是事业发展中的高人。

这样的勇士、智士、能人、高人,是我们这个时代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地质找矿实现突破特别需要的将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形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国土资源系统的党员、干部要学习李向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辛勤耕耘、奋斗不息的人生境界,更要学习他努力奋斗、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国家经济社会腾飞的时代,在地质矿产工作作用越来越重要的时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5 用生命搏击事业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

本报记者 赵凡 本报特约记者 刘扬正 喻红 一

2010年2月8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作出决定,追授李向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获得这一荣誉的是一位国土资源系统不久前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李向。2009年9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在青海省西宁市筹备召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期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一个曾经熟悉的人突然离世,会让我们心里充满悲情。但用悲情这个词来表达国土资源系统众多熟悉李向的人的心情,远远不够。

这是一个太过朴实的人。他生在西部,长在西部,奋战在西部,最后又倒在西部。他的脸被西北的风吹红,高高的个头,看上去健壮的体格和与生俱来的西北口音,让他成为人们眼中典型的西北汉子。1956年5月,李向出生在内蒙古,这个出生,注定他一生命运与西北土地紧紧相联系:青春年少时在内蒙古武川插队;第一个工作身份是内蒙古的地质队员;从上世纪90年代

6 初开始从事地质矿产事业的管理工作,岗位先后是内蒙古地矿局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这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做事认真、肯为事业拼命的人。尽管工作身份有变化、工作岗位有变动,但他坚持理想、追求完美的基本性格和品格特质从没有改变。17岁下乡插队,两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他不怕苦、不怕累,被评为先进知识青年代表并光荣入党,被推选担任生产队长、大队团总支副书记;当工人四年,他刻苦钻研技术,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担任内蒙古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长期间,他以院为家,全身心致力于单位振兴发展,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地矿系统工会优秀职工之友、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主持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近10年中,他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创新开拓,常年奔波于西北数省区的崇山峻岭、高原戈壁,为地质找矿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单位,还相继获得区、市、省级文明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这是一个有大志向、有工作思路、又注意工作方法的人。总是能在最苦最难的环境下,带领队伍走出低谷,他思想开阔,思路清晰,重视人才、严格管理,工作效率显著。

一向风风火火的李向终于累倒了。年仅53岁,李向倒在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筹备的最后一刻。

噩耗传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全体职工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

7 中。

2009年9月10日晚7点,经过17个小时的颠簸,李向同志的遗体从青藏高原回到家。40多位干部职工在风雨中静静等了两个多小时。

吊唁大厅,哀乐低回,挽联啼血。陕西省的领导来了,西安市的领导来了,退休的老职工来了,外聘的临时工来了,职工家属也来了……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向李向遗体告别时哽咽下泪,语不成声。70多岁的汤中立院士由老伴搀扶着,要送李向最后一程。李廷栋院士颤抖着在留言簿上写下:李向同志的逝世是地质界的重大损失。

中心办公室主任回忆着李向最后的一段日子心如刀绞: “从7月下旬到他去世,近两个月时间,他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有一次我对他说:你不是想吃陕西农家臊子面吗?咱周末去一趟如何? 他很高兴地答应了。谁知隔了一天却告诉我说:臊子面吃不成了,得准备西北地区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情况的材料。没想到,一碗臊子面成了他的遗愿”

李向常说,困难只能吓退那些意志薄弱的人。

内蒙古第五地质勘查院曾经是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功勋地质队,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地质任务大幅减

8 少,单位发展陷入低谷,钻探设备陈旧、很多职工处在待业状态。

李向就在这时候来到五勘院当院长。1992年的早春4月,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李向立下军令状:两年内五院发展如无明显起色,班子成员集体辞职。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他大刀阔斧地组织了几项改革:一是调整机构,消肿减员,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二是建立支柱产业,向工程勘察施工和矿业开发进军;三是多渠道筹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经过反复调研、思考,李向决定开发乌拉山金矿,彻底改变地勘院的命运。

由于地质勘查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长期脱节,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地质队伍进行矿业开发缺乏了解,金矿开发几经沉浮,合作伙伴先后退出。

有人想打退堂鼓,但李向说,“方向没有错,砸锅卖铁也要干到底。” 他带着技术人员先后几十次到市里向有关部门做专题汇报,讲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希望地方政府了解地质行业和地质队。为节省开支,他们住最简陋的招待所,啃着冷馍。包头市市长胡忠听取汇报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非常感动,表示要坚决给予支持。

乌兰不浪金矿终于在五勘院这块“荒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997年元旦刚过,一位深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来到

9 塞外草原钢城包头。这位走南闯北的企业家怎么也没想到,在偏远的北部边疆,竟有五勘院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地质队伍。他干脆利落,只与李向打了两次照面就欣然拍板:投资400万元,与五勘院联合成立“北方矿业开发公司”。

五勘院变了。过去领导的办公室要求换岗位,调单位的人一个接一个。如今职工不找领导而去找市场了。

1998年,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视察工作,走访了河北、山西、内蒙古许多地勘单位,当来到五勘院时,眼睛一亮,伸出大拇指,对李向说:老李,干得好呀,我终于看到了地勘事业的希望!

对于地质勘查和调查研究单位的发展,李向有一套清晰的工作思路。

2000年4月,李向由内蒙地勘局调任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任副所长主持工作,那年他44岁。

当时的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专业单

一、人员老化、基础设施落后,职工住房紧张,特别是人才短缺, 由于单位经济状况不佳,8年都没有进过大学毕业生。

刚从内蒙古到陕西,环境陌生并不重要,压力主要来自体制、机制、结构上的种种尖锐矛盾。如何才能打开局面?

他首先在全所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理顺管理关系。根据业务建设需要,组建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能源地质、地质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实

10 验测试、GlS应用等八大业务团队,形成了国家公益性地质勘查骨干队伍的雏形。

与此同时,他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大胆引进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让这个研究所实现了人才总量较大增长,人才结构优化,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由领军人才、优秀骨干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三级人才梯队。

2002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当时单位还没有一支真正的水文地质人才队伍。在项目的实施中,李向的机构创新和人才战略开花结果。项目采取 “开放式管理”的运行模式,吸引了5所高校,6个研究所,5个地调院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内外地质调查队伍与科研院所的500多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摸清了28.2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家底”和赋存轮廓,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并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 李向在管理中非常注重规范。他健全和完善了预算制度,建立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会计核算体系。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一个科研调查单位,只有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积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有生命力。2005年,李向应邀在《陕西省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科技行动高层论坛》就陕北水资源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到场的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眼睛一亮。

11 很快,榆林市政府就先后两次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提供水资源支撑。

西北一直是李向和他率领的团队工作的主战场。

戈壁荒原、大漠绿洲,中国大西北矿产资源丰富,但因为勘查条件困难,勘查程度一直比较低。

2006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职能拓展到西部几个省区的地质调查研究。责任更重,压力更大。

身为西北地区的干部,李向一直在心里发问:我们怎样在大西北打破地质找矿老格局?怎样联合各级部门共同做好地质找矿大文章? 2006年,他组织了30多位专家,花了几个月时间,把历年来西安所获得的大量区域性地质调查资料和矿产科研成果, 汇编出版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找矿潜力》一书,详细阐述了西北地区各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前景、主要矿种及成矿特征。 2008年起,李向把建立省部合作机制当成实现西北找矿重大突破的重中之重。两年来,人们都记不清他究竟有多少次赴青海、上新疆、往返宁夏、甘肃和西藏,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青藏高原。经过他的努力推进,省、部合作机制在大西北逐渐形成。

12 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与新疆自治区政府在乌鲁木齐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的协议。这个协议又被称作“358项目”,即三年有好的眉目,五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八年有令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

2008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青海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协议。

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与宁夏自治区政府的资源勘查全面合作方案也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而李向最后正是倒在了为部省合作机制奔忙的岗位上。

对于李向,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在包头内蒙古五勘院工作期间,爱人和孩子在呼和浩特,他则一年300多天都吃住在包头的办公室。

2001年妻子于秀芳从内蒙来西安,后勤部门在家属区为新来的李所长安排了一套最大的房子,考虑到单位职工住房紧张,李向坚决不同意,把房子让给了其他职工,自己则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两室的房子,一住就是三年。

当时西安地调中心正在艰难的转型阶段,李向忙得很少回家休息,从没有享受过国家规定的年度休假。有段时间,妻子见李向咳嗽得厉害,非常心疼,忍不住劝李向:“单位的形势已经不错了,你也该休整休整,调理一下身体,别再拼命了。”李向对

13 妻子说:“退休以后再休息吧,那时我一定好好陪你。” 长期超负荷工作,李向虽然人在壮年,身体状况却让家人和职工很是担心。有时候太过劳累,血压升高,反应很大,他就用手指掐捏眉心,揉按太阳穴抑制疼痛。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掐得变红的眉头,大家都心疼,极力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总说:我没有事!

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李向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刚到五勘院工作时,他看到院食堂炊烟不升,已形同虚设,很多单身职工在外打游击吃饭。李向到来后,食堂师傅只能给他煮碗面。他一边吃一边琢磨,单位就象是家庭,一个家庭再好亲戚不相往来,还象家庭吗?那么,怎样才能让这里的烟火升起来?想了又想,他决定筹集资金重新装饰职工食堂,安置四五个职工进食堂,凡是有招待任务,由办公室开好菜单食堂去办。炊烟升起来了,五勘院从食堂开始有了生气,而且越来越兴旺。

那些年西安地质研究所经济困难,办公生活条件差。李向到任所长后,把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当成大事来抓。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职工住房和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单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职工评价说:“李向在西安地调中心的十年,是这个单位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团结奋进、共享和谐的十年。”

斯人已去,精神犹存。

14 2009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追授李向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以李向为榜样,在推进队伍建设和地质调查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几个月后,向李向同志学习的号召,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扩展到国土资源部全系统。

李向,一个奋斗不止的大写的共产党员,你一路走好。

第16篇: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以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第17篇:通讯与消息有何异同

通讯与消息有何异同?

小结: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不同点:(1)从内容上

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

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

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

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

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文体,一般报纸上写的报道某一事件的都用消息文体,消息分为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而且消息的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和引题。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的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第18篇:烟草行业消息、通讯、评论投稿要求

行业消息、通讯、评论的投稿要求

李季

让消息鲜活起来

消息,是最常见的新闻体裁,也是本报刊发量较大、通讯员经常投稿的体裁。写好消息,让编辑从每天几百篇来稿中一眼相中自己的稿子,应避免以下常见误区。

第一,政治意识不强。

具体到烟草行业,国家局要求新闻宣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三贴近”(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职工)的原则,弘扬主旋律,紧紧围绕行业中心任务,努力提高新闻宣传报道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对行业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推动工作、保持稳定的作用。这不仅是对行业媒体的政治要求,也是烟草行业的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共同准则。

具体到写稿,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比如,国家局党组一再强调的“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围绕这一课题,有的同志可能就写当地工商企业如何密切合作共育品牌,但是,如果文章中一再强调地域性品牌,就有地方保护的嫌疑了。例如,有稿件中通篇提到的工商共育品牌都是地产烟,这样的稿子就不好发了。再如,有的稿件写企业如何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并将其作为主要成绩,这也不合适。因为行业有“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要求,脱离了主业大谈多元化无疑有违行业发展大方向。

讲政治,也是讲规范。大家写完稿后应多检查几遍,特别是日期、人名、地名、职务、数字等,尽量避免常识性错误。

讲政治,还要把握跟紧形势的问题。我们通常说媒体是喉舌,就是说,作为行业媒体,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把国家局党组对行业工作的各项指示,采取多种报道手法向全行业传达;同时,又要把各地对国家局工作要求的落实呈现在媒体上,供国家局领导和全行业参考。当然,跟紧形势,最主要的就是紧紧围绕行业工作主线和中心任务,紧跟国家局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各自层面的报道。

第二,发掘新闻点发生偏差,缺少全局眼光。

消息内容为自认为本单位某项工作是先进的、具有突破性的,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推广的或者已经报道过了。这种消息就不适合在面向全国发行的正报刊发。

第三,缺乏实质性的新闻内容,罗列文件语言。

我们收到的消息中经常出现诸如“近日,某某单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出‘打牢三个基础’、实现‘五个提高’”之类的导语,可能下面还有“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文件语言,属于千篇1律的模式,它首先就不符 1 合新闻的“新”字,而且即使有新鲜的东西,也都被埋没在“一是二是三是”里面了。当代的新闻写作,目前比较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是“倒金字塔”结构,通俗来讲就是“虎头蛇尾”,把消息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标题和导语中。这对于烟草行业的新闻报道同样适用。

其实,不必担心少了“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组织到位”之类的东西就会降低新闻的分量,毕竟,新闻的价值在于内容有价值。有的时候,抓住了新闻点,即使消息本身文笔不好,也会有人关注。例如,本报曾刊发关注边远山区的策划报道,一些关于山区配送、农村网建、“卷烟上水平”的消息推出后,一些单位来电询问被报道单位关于农网建设具体措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我们文章写得有多华丽,而是因为这些报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被采访单位好的经验,有参考价值。消息不一定大而全,但是本身一定要隐藏报道价值的几大要素:实、真、新、重、准、深。

第四,篇幅过长,基本要素却不全。

消息不是工作简报也不是会议纪要,应简洁明了且时效性强。因此篇幅尤其是反映基层工作的消息篇幅不宜过长,否则有效信息很容易被繁琐的套话埋没(最忌讳:某某领导参加了会议,作出了某某指示),或者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基本要素不全,从而失去原有的新闻性。

对以上几条误区的分析,谈及了一些避免方法,以下再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增强消息鲜活性的技巧。

第一,靠导语吸引读者。

消息导语承担着如何把主要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以及如何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新闻报道的双重任务。因此,构思新闻导语一定要兼顾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发展。导语写得好,后面的内容往往可以势如破竹、一气呵成。读者在阅读时,也会觉得自然流畅,不知不觉穿门入户、读完全文。

1.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如:本报记者采写的一位国家局副局长为一位老干部祝寿的消息:“我们都愿意来为您祝寿,见到您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慰问组一行的到来,让殷老笑逐颜开。他用微颤的话语表达了内心的喜悦:“我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全托国家局党组的关心和照顾,从内心里感谢领导和组织。”导语结构打破了消息的传统格式,令人如临其境,给人以生动、深刻的印象。另外,此篇消息不单纯报道国家局领导出行,更透露出国家局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

2.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3.清晰、简明、生动。

(1)突出主要事实,少写附属事实或琐碎细节。

(2)删去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华丽,实际上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的废话、套话,使导语尽可能实在而精炼。

(3)人名、头衔之类不要太多,因为读者最关心事实本身,不要分散其注意力。

(4)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它们会淹没或冲淡新闻事实。

本报讯 xx省烟草专卖局主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电影下乡启动仪式暨慰问演出‛在xx举行。

导语开头是一个很长的活动名称,一直到最后才点出主要新闻,这样会让读者读得很累、失去兴趣。不如一开始就渲染演出现场的气氛,开门见山往往能够吸引读者。至于事件具体的前因后果、背景交代,可以放到主体部分逐一展开。

4.运用描写型和议论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展示事物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但切忌为描写而描写,避免陈词滥调或过分矫饰。如《白沙三记》以白沙井的场景为开头,随后切入品牌文化,使文章更为顺畅。

议论型导语主要有三种:

(1)引语式。借助别人的话语发表议论。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如:

‚想不到政府还能给我们免费治病,太感谢政府、感谢烟草公司了……‛8月30日,湖南湘潭启动‚2006慈善医疗金叶卡‛救助项目。

(2)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靠下面的主体正文加以解答。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人们当前所关注的、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如:

‚在田间劳动的是什么人啊?‛记者疑惑地问道。

村民纷纷停下手里的农活热情答道:‚是我们村的驻村干部呀!‛

记者远看几个汉子挽着裤脚,手拿镰刀的动作很娴熟,很难与他们坐在办公室的样子联想到一起。记者走近向他们了解到:‚由于喇亚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出行非常不便,为了解决买菜难的问题,驻村工作组转租用村民承包地种植蔬菜。现在正在地里摘白菜准备做饭呢。‛咦!真是特别的驻村工作组。

(3)评论式。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或现实意义。

当然,消息开头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鼠标轻轻点 结算更方便——河北石家庄零售客户订烟实现网上跨行支付》这篇消息,开头就用类比的手法,得出订烟网上跨行支付像网购一样快捷安全的结论,接下来运用具体事例,进一步阐释、支撑了这一结论。而《山西省局:打造专卖管理“王牌军”》则以一句古语和专卖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开头,引出后文重点写到的山西省局打造专卖管理“王牌军”的具体做法,这既是对事件前因后果的明确,又是提升消息政治高度的手段。

第二,靠主体表明事实。

导语吸引住了读者,接下来就要靠主体把事件交代明白。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紧紧围绕消息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学会选择和运用材料,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有时,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外,还要提供与其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如“资助困难学生的助学基金”,原来是混杂在一个长篇会议消息和活动仪式之中的,如果把它抽出来单独发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原来的长消息。再如“销毁特大假烟现场”,若是把现场情景描绘一下,会给读者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了给“特大”二字提供依据,有必要查一下历史资料,最后有必要补充一下该事件的意义。

2.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不要避开读者急切想知道的内容节外生枝,从而保持读者阅读兴趣。写作时,一定要知道: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读者看了开头的导语,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会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导语中涉及的问题,主体部分是否都讲清楚了?如本报2006年11月6日一版刊发的《从行业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篇消息。这是关于烟草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专题研讨汇报会的会议消息。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是当年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因此读者读了导语之后,会立即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国家局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措施等内容产生疑问,这些都在主体部分都一一进行了交代。

让通讯顺畅起来

通讯常常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种经验、一个问题,具体深刻,生动感人。

一、通讯的种类

目前《东方烟草报》常见的通讯主要有四种: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特定人物、展示其行为及精神境界的体裁。着重写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人物的事迹写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呢?

第一,注重行动描写,用人物的行为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用人物的具体行动描绘人物的特征,往往比作者用概念化、鉴定式的语言介绍人物的特征更令人信服。

第二,运用个性化语言,通过性格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达到“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效果。

2.工作通讯。通过各种典型事实,反映各地区烟草企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局要求的具体经验和方法;提出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工作通讯着重报道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及其经验、教训或问题,题材直接涉及各地、各单位在执行、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经验和问题,有较强的政策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写好工作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报道主题要新。抓住新情况、新经验或新问题做文章,给人以新意。

第二,报道重点在于总结、介绍工作经验,分析、探讨工作中的新问题。因此,通讯的材料要围绕着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展开,深入调查研究,透彻了解工作进程,将比较分散的材料集中起来,化零为整地表现主题。

例如,要写某省级单位如何开展“235”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把该系统内不同单位、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几个典型事件,用一个主题思想串在一起,在时间空间上可以来回跳动;又如,写一个单位如何改进工作作风,可以从改进文风会风、用车制度、倾向基层等几个方面,每一方面写一段或一节,然后总汇在一起有力地说明主题。

第三,以叙述为主,适当穿插必要的议论,较少使用描写、抒情。由于工作通讯写作重点在于总结带规律性的工作经验,探讨深层次问题,故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叙述,适当对事实进行议论与评述,从分析说理中得出应有的结论。工作通讯中的议论,一般采用间接议论即引用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或知情人士等的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这样不仅体现了新闻报道“以事实说话”的原则,而且使报道更为客观公正。

3.事件通讯。报道突发的、为受众所关心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事件通讯所写的事件,具有新闻性和典型性,并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择和反映事件,把事件和读者的利益、要求及共同兴趣联系起来。

要让一个版面活跃起来,事件通讯是必不可少的。最受本报读者欢迎,同时也能让编辑选稿时多看一眼的,就是“小特写”、“现场直击”、“新闻驿站”等属于事件通讯范畴的新闻故事。

写好事件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故事可以是几个独立小故事的集纳:在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之下,分段编组起来,“集纳”而成的通讯。这些小故事可以发生在一个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发生在几个单位、不同行业。

第二,不要求有华丽辞藻或者豪言壮语,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勾画出烟草人、尤其是一线职工的形象。对于树立企业形象的事件通讯,则不是利润、利税等效益数字的罗列,同样也要通过细节和生动的事例表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方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如本报曾刊发的新闻特写《两桶水》,还配发了编辑感言,语言质朴,效果较好。

发生在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的这感人一幕,虽然只是零售客户提两桶水给稽查员送去,但这水确是‚甘甜之水‛,它蕴含着烟草部门与零售客户之间的和谐友爱和真挚情感。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出一个道理:只有真诚地对待客户和消费者,切实维护好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才会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为构建和谐烟草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这“三贴近”一方面要求我们所写的新闻一定要为烟草行业服务,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写作思路:很多鲜活的新闻素材,都来源于基层,来源于行业先进人物、基层职工。这些都是写好通讯的活水源泉。基层通讯员可能觉得自己从事的或者接触的工作很普通,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然。践行“两个至上”、体现为民务实清廉等生动活泼的事例在基层很多。这也是新闻可视化的具体体现。

二、通讯的写作:转变思维,妙笔生花

“写材料还行,就是写不出好的工作通讯。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自己都觉得硬邦邦的。”笔者外出采访或者编辑稿件时,常听到通讯员有这样的说法。不少通讯员认为,与写材料相比,写通讯更难。其实,写材料不仅需要对全局的把握、对具体工作的熟悉,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而这些,正是写好通讯的基础,两者之间并非隔着十万八千里。在写好材料的基础上,只要转变一下思维就能妙笔生花。

第一,采访细致、细节清楚。新闻点就埋藏在细节中。

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清楚不是面面俱到、罗列所有细枝末节,而是挑选最能突出文章主题的细节,所有的遣词造句都要围绕主题服务。如《服务不打折》一文的开头:

前不久,记者来到蓟县采访。当记者走进该县局(公司)局长吴永年的办公室时,顿时感到一股蒸笼般的闷热。原来,他屋内的空调使用多年,已接近报废。满头大汗的吴永年匆

6 匆进门,来不及喝口水,便召集两个副经理商量新经营用房建设的事情。记者还注意到,在该县局(公司)二楼本来就不宽敞的会议室里,竟然还有两张床。

‚办公楼大门临街,晚上不太安全,必须有人值班。‛吴永年解释说,‚现在的办公条件是差了点,但我们对辖区2100多户零售客户的服务却不打折。这不,公司为了改善送货条件,减少送货员的工作强度和送货风险,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年初支出100万元,把原来的小面包车换成了‘依维柯’。‛拉了拉被汗水浸透了贴在身上的衬衣,他接着说,‚我们的钱要花在服务工作的刀刃上,做不好服务,效益就无从谈起。‛

“接近报废的空调”、“条件差的办公楼”、“会议室里的床”,看似与服务工作毫无关系的场景描写,却与文中提到的“商量新经营用房建设”、“为改善送货条件购置新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侧面体现了蓟县烟草专卖局(公司)把钱花在服务的刀刃上、心系一线、心系客户的工作理念。

第二,用事实说话,用材料阐明问题。

用具体的材料来揭示典型经验,报道才能使人信服,对问题的探讨才有根有据,得出的结论才有科学性。

第三,少用平叙,多用直接引语,突出对话的实录性。

在通讯写作中,各种对话极为常见,使用得相当广泛。许多访问记、记事、新闻故事都用对话作为主要形式。

1.直陈其言,不改其貌。

文学作品有改用作者的叙述来表现的人物对话,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但是,新闻中的对话,往往是直陈其言。

如《把好人生的方向盘》的开头:

‚黄师傅,这一路上又要辛苦你了。‛

‚干嘛这么客气,我的工作就是开车啊。哈哈!对了对了,以后叫我珍姐就行,别人都这么叫!‛

……

46岁的黄玉珍,中等身材,黝黑的面容,整齐利落的短发,特别爱笑。刚上路她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这个人比较泼辣,很喜欢讲话的,你们别嫌我烦啊!‛

开门见山地还原人物语言,同时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挑起读者的好奇心:黄玉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全文。

2.实话实说,突出个性。

通讯中的对话,不是真实人物每一句话的罗列,要进行一定的剪裁、加工,并且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

如《种烟真是瓦吉瓦》中关于彝族烟农的语言描写:

吉沙拉机把我喊到僻静处,吞吞吐吐地想说啥,但又不直说。后来经不住我一再询问,他终于开口问我:‚刘科长,你把烟苗育在水中,全村人都说烟苗能长出来才怪呢,这法子,我们世世代代都没见过。‛他的眼中带着担忧。

……

说话间,远处大步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原来是闻讯赶来迎接我们的吉沙拉机的妻子。见面后我大声问到:‚嫂子,种烟好不好啊?‛大嫂爽朗地笑着,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夹着彝语说:‚那还用说,种烟真是瓦吉瓦!‛(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

短短几句对话和表情描写真实还原了少数民族农民的特点,既真实,又自然,既是实况的记录,也是富于个性特征的直接道白。

第四,多用场景描写。写材料惯用的写作方式是概括和总结,而新闻通讯则偏重于叙述和描写。

如,各单位都会组织零售客户或者烟农进行培训,有人习惯性落笔:“xx烟草专卖局(公司)共举办培训班xx场次,培训零售客户xx人次。”这种语言过于笼统,没有细节描写,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报2013年7月22日刊发的《小小培训班 内有大乾坤》一文就避免了这一情况。该文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把读者拉到了培训现场,把读者带入当时的场景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职工培训的实效。可见,在下笔之前,一定要深入采访,详细了解情况,通讯员拥有贴近一线的优势,只要沉下身子、多搜集材料、勤于钻研,相信不会“没内容可写”。

第五,详略得当,疏密相宜。

有的通讯员说,自己掌握的素材很多,但落笔时却很茫然:“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应该写”,“这项工作领导很重视,要体现”。

按照这种思路出炉的通讯,往往是面面俱到但主题不突出,内容充实但特色不鲜明。这就要求我们有所取舍,该着力描写的地方就不惜篇幅,该略写的地方就一笔带过。

如《“晒”出阳光的味道》的第一段:

提起‚晒‛这个词,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随着不少人在网上晒工资、晒学历、晒住房……‚晒‛已经成为网络热门词语。今年以来,重庆市云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车辆管理方式,晒点子、晒油耗、晒运行,晒出了阳光的味道。

应该说,车辆管理属于“老生常谈”范畴。作者紧抓一个“晒”字,把工作特色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在“晒油耗”上,作者用了五个段落的笔墨。而对于车辆维修费和单车运行费,则是一笔带过。这种合理的取舍,不但没有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反而让文章透气、自然、舒畅。

文章最后一段写道:

现在,晒之风已经吹到了政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向退休员工晒经济运行情况,向全体干部职工晒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向零售客户晒紧俏卷烟分配情况,向社会各界晒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办理情况……云阳县局(分公司)的政务管理工作照进了明媚的阳光。

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把立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扩大了政务公开的工作面。

详略得当还有一层意思便是突出重点。有的反映本单位某项具体工作的通讯,往往过于关注业绩、数字,这样反而降低了文章的关注度。如何写好此类文章,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突出一个重点,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写出真实的、有积极意义的、可供行业企业借鉴的文章来。行业读者特别是来自基层单位的,喜欢看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拿来就能用的经验性新闻。比如,同样是写车间班组现场管理的稿件,有的稿子写“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加强教育,三是措施得力„„”,读起来如同嚼蜡。而有的稿子则抓住一点,写实写深“定置管理”,使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进而逐步创立一套具有行业鲜明特点、富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基础管理“套路”,这样就比较吸引人了。

第六,见人,见事,见情。

写通讯不同于写材料,很大一个区别在于通讯中要“见人见事”,应避免堆积材料,用心关注采访中所见、所闻,多写一些人的微观活动来为体现工作宏观主题服务。

如《小楼的“数采”生活》一文,本文报道的主题是卷烟商业企业的数据采集工作。记者没有泛泛而谈什么是数采、简单罗列工作举措,而是抓住了重点,并且以人物的具体活动展示工作内容。对于在采访过程中小楼的想法和个性化的语言、小楼和同事们的具体行动以及零售客户对数采的不同反应,作者巧妙地穿插在文中,不但凸显了人物形象,更深化了报道主题。

再如《保姆·保险·保障》中的片段:

康维亚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乌永臣,你们今天就采访他吧。‛听说我们是东方烟草报社的记者,乌永臣立即伸出了双手,可没等记者把手递过去,他又把伸了一半的手收了回去, 9 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你看,手太脏,快屋里坐,屋里坐!‛同村的烟农乌鹏德和乌石头闻讯也跟了进来,他们想跟烟草行业媒体的记者谈谈他们眼中的咸阳烟草人。

一“伸”一“收”,仅用两个动词就使烟农淳朴、热情、粗中有细的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金黄的叶子甘甜的酒》:

傍晚,天色渐黑,戈老村的烟农有说有笑地走入烟田。浇水、放苗、施肥、盖土,一排排整齐的烟墒逐渐成形。村民们高唱着调子,驱赶着浓浓的夜色。

“浇”、“放”、“施”、“盖”„„一连串的动词紧扣人心,勾勒出云南烟农群策群力抗旱保生产的感人场面。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通讯中见人、见事、见情,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而明晰的认识和感觉。这种描绘,不靠虚构想象,不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靠作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直接写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第七,多用短句、短段落,少用长句、长段落。

在当今快阅读、微阅读盛行的时代,短句式正是为了打“碎”新闻,便于读者接受和消化。

本报《感恩的人》一文便是善于运用短句、短段落的佳作。全文最长的段落仅有100多个字,每一段都包含独立的新闻事实,使文章整体上形成了一种简捷明快的节奏,一种连绵不断的气势,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

第八,慎用评论和抒情,借用其实在性。

通讯写作中的议论,并不是严格的逻辑推论,而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实,做画龙点睛的发挥。通讯写作中的抒情,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抒情,而是缘事而发,紧密结合事实,要言不烦地抒发作者个人感情。这两方面,就形成了通讯议论、抒情实在性的特点。

另外,在采访中的一些感受以及不方便在通讯中表达的论述可以通过“采访日记”、“感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与通讯一起配发,更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宣传效果也很好。

如2013年5月24日刊发的本报记者采写的《有这样一位母亲——记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零售客户孔德娟》,全文讲述了孔德娟抚养脑瘫儿子、在坎坷中活出美的姿态的人生经历。其实,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她对父母的孝顺也非比寻常、十分感人,但是若是再加上这一素材,不仅会使文章结构臃肿,并且偏离了“母亲”这一主题。于是,记者配发了一篇记者手记,描写了孔德娟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加上点睛之笔的评论,使得孔德娟这位好母亲、好女儿的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这样的女人,感动人、激励人

4月6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牟村商店门口,还未下车,就听到了孔德娟爽朗的笑声。在去之前,记者对孔德娟的经历有了一些了解,先入为主地在心里对她有了个大概的‚印象‛。但见到孔德娟本人时,心里不免有些意外。‚她时髦、热情、开朗,精神状态太好了!‛这是孔德娟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孔德娟的父亲12年前患了尿毒症。一直到父亲去世前,孔德娟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少尽一点做女儿的本分。有一年春节,父亲突然病重住进了医院。孔德娟给儿子请了个保姆,自己则天天在医院照顾父亲。大年初一早上,她顾不上给儿子换新衣服,6点钟就给住在重症监护室的父亲送去了牛奶、蛋糕,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吃完早饭,父亲拉着孔德娟的手,激动地说:‚老三,我知道你最孝顺,我一分钟也离不开你。‛就这样,孔德娟照顾父亲12年,直到父亲离世。如今,孔德娟还照顾着自己八十多岁的母亲。每天早上6点去给母亲做早饭,6点半再去打扫公厕,然后回自己家给儿子做饭;晚上8点半打扫完公厕,再到母亲家给母亲洗脚,伺候母亲睡下,然后再回自己家,天天如此。‚什么也代替不了父母的疼爱,尽心服侍自己的双亲,等他们离开了,内心才会没有遗憾。‛孔德娟这样诠释‚孝‛字。

人生总会遭遇苦痛,而怎样面对苦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孔德娟是个好母亲,也是个好女儿,她选择了用一种优美的方式走过人生。

这样的女人,感动人、激励人。

第九,莫把宣传禁忌当成报道重点。

1.国家局明令禁止的不规范行为。

(1)工业企业终端营销。工业企业终端营销、终端促销,直接跟零售客户或消费者接触,可能会造成不规范的行为。这一点,涉及工业企业的宣传要注意,尤其是现在搞工商协同营销(国家局已经明确了“六个严禁、一个严控”要求),在遇到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时也要注意。

(2)卷烟搭售。

(3)客户经理调配货源、客户之间串货。来稿中经常见到某某客户经理为客户着想,跑腿去调剂卷烟等等。如:他给记者讲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10月的一天,村里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其家人来商店急需购买20条‚哈德门‛卷烟,而当时商店里只有两条,肖红无奈只好拨通了贾延明的手机,当时已是下午四点钟。贾延明接到电话后,立刻骑上摩托车,‚搜罗‛了八九家商店,调剂了18条‚哈德门‛卷烟,不到两个小时就送到了肖红的店里,总算救了急。

还有篇零售客户人物通讯,为了写零售客户与消费者的关系如何好、如何为消费者着想时,代卖消费者送的名牌卷烟。这明显不合法合规。

(4)拆支卖烟。

(5)学校附近出现了卷烟零售店的描写。

(6)专销结合。此内容经常出现在商业企业各部门强化信息交流、部门协作的稿子中,却在无意间透露出专卖和营销部门的职能相互交叉的错误做法。

2.行业内可做不可说的。

例如,合理布局不能作为单纯提高烟草专卖许可证含金量的手段来报道。合理布局是《烟草专卖法》中的规定,各地一直在做,这也是一项与零售客户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但是,这一项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与行政许可的冲突、客户的不理解等等。目前在宣传中不提倡合理布局,要报道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众提供办证便利。

3.未经许可违规使用烟草标识。

烟草标识仅仅能用于烟草行业内部。国家局也出台过规范使用烟草标识的文件。但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使用烟草标识的卷烟零售店(非烟草直营店),因此,拍摄行业新闻图片时一定要注意规避。

4.关于吸烟与健康的讨论。

作为“喉舌、窗口、园地”的行业媒体,毕竟是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宣传行业要站在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的角度。社会上对烟草行业有不少曲解、抨击,对此,我们的态度就是不接招,既不跟风又不反驳,进行冷处理。

5.易患“势利眼”,行文中不自觉地把被执法对象、被服务对象置于与行业工作人员不平等的地位。例如,粗暴执法的形象描写,将专卖稽查员塑造成高大全的人民英雄形象,零售客户或烟农总是暴力抗法、对行业工作不理解等。

6.容易在社会上引起争议的,例如:

(1)为体现种烟致富,某地减少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盲目扩大烟叶种植规模。此类文章正确写法是体现行业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帮扶、对“工业反哺农业”要求的贯彻落实。

(2)对不适用烟叶的处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烟叶质量、提升烟农收益,但是在具体写作中,有些措施交代得过于细致,容易给不了解行业工作的人造成误解:浪费烟叶原料。

(3)工商企业卷烟销量翻番增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这也是不少单位很乐于宣传的工作成绩。具体的销量增长、结构提升数据等,出现在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中无可厚非,但是不适宜在媒体上大肆报道,尤其是“开门红”、“快速提升”等营造“大干快上”氛围的字句要慎用。否则,也容易落下我国控烟不力的口实。

(4)文中出现对吸烟感受的感官描写。例如,舒适润喉、香气醇厚、绵柔悠长、“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等。

7.文格或者是人格上有缺陷的,尤其是抄袭、套写、一稿多投的。

让评论嘹亮起来

评论要摆明观点,观点一般来自于对自己身边事的感悟。

切忌观点不明;观点过大;观点出得慢;论据说不清楚、论据有误等。

正报的言论栏目主要有一版的“东方新语”、“东方时评”和二版的“基层之声”、“畅言坛”。下面重点谈下通讯员最易入手、刊发几率较高的“畅言坛”。

“畅言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小出新,以小取胜。

篇幅小,以短见长,以小衬大。“畅言坛”所刊发的评论是《东方烟草报》独立成篇的评论体裁中篇幅最为短小的一种,每篇多则五六百字,少则一二百字,不仅便于阅读,适应和满足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而且有助于丰富和活跃版面。大型报道或评论的“大”与微型评论的“小”,互相配合并错落有致,使一向严肃庄重的“综合新闻”版平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气。

由头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畅言坛”中的文章都是以小事为由头引发联想、生发议论的。这些小事有的见诸于媒介的报道,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作者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由于这些小事所具有的真实性和新鲜感,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的放矢地议论,也更容易感染和打动读者。由于这些具有一定新闻要素的事实性信息的引入,融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于一体,使读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俗易懂、有理有据。

要注意,由头“小”,并不是信手拈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从纷纭的大千世界和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撷取出来的、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便于展开话题和宜于印证论点的事例。

角度小,焦点集中,小中寓新。“畅言坛”在选择论题范围和寻找议论的“切入点”时,注意以尽可能小的角度将笔墨集中于一点,一语点破真相。

例文:

有的会议放到基层开好

安徽省滁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近日将‚‘向您承诺’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安排在基层县级局(营销部)召开,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认为,不妨把这种与基层员工关系紧密的会议多放到基层开。

把会放到基层开,有利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及时获得全面、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有利于倾听员工呼声,体察员工辛苦,了解员工诉求;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体现行业要求、符合企业实际;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把会放到基层开,可以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和工作效能。要努力改变会议作风,创新会议形式,形成务实、高效、清新的会风。到基层开会就是改进会风的一种好做法。此外,还要积极推行‚1+X‛会议模式,一个会议部署多项工作,真正削减‚文山会海‛,让广大干部职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学习、勤思考、干实事。

把会放到基层开,有利于扩大参与面,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把会开到基层,可以让更多的一线员工直接参加,现场领悟会议精神,有效避免了信息在层层传达中失真,从而促进会议精神传达到位、学习到位、执行到位,切实提高基层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性。同时,广大基层员工参加会议,有助于将一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给上级,切实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

把会放到基层开,应注意因地制宜,把适合放在基层开的会议放到基层,同时要节俭高效,决不能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

此篇小言论从本单位将与职工关系密切的会议放到基层单位召开入手,层层递进分析了此举带来的效果,表明了要通过改会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观点。

第二,同一命题,多角度解读。

《畅言坛》是开放型群言式评论专栏,作者从省级局(公司)领导到工人、烟农和本报记者,每个人因学识、经历、环境等的不同,看问题的态度自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且作者以平等的身份与读者进行交流,利于各抒已见,广开言路,从总体上分析问题,全面认识事物。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在《畅言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转移与不同见解的争鸣。如:围绕“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一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先后组织刊发了三篇短评。角度的变化,带来见解的差异,由此丰富了评论的内容,也开阔了读者的思路。

第三,内容多元化、篇幅精简化。

评论即时而发,迅疾劲捷,杜绝了长篇大论,体现了短小精悍的本色。一方面在于论题的即时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在篇幅上作了精简明快处理,与常见的社论和述评有所区别。

第19篇:文档通讯改写消息材料之一

此是通讯的写作体例但存在问题请问存在哪些问题改成综合消息应如何改改成600字以内的消息。 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 --记北京市民为灾区募捐 最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冲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困泡在洪水中的灾民时痛心地落下泪来。连日来北京已形成一股人人为灾区奉献捐款的热潮。 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昨日止已收到北京各界群众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商量着商店柜台的大娃娃多好看啊真想用小姐妹们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把它买下来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妹妹欣然同意了。娃娃不买了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姐姐对记者说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接受办公室的负责人感慨地说孩子们捐的十几元钱和有的先生捐的几十万钱从数量上无法相比。但是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是同等深重的。 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 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卷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上有82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i他考种田和黑白铁活等城实的劳动养活一家人。这次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 邮电学院的一位小朋友过生日攒下的22元钱捐了出来。有意思的是这22元钱全是一张张崭新的两角面值钱票。他最爱攒2角的新票。这次他把自己最心爱的收藏品捐了出来说是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好吃的。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捐100元以上的就有14人。 捐赠接收办公室几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的祖国的亲人遭了灾我们大家都来伸出援助之手。 参看答案 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 最近洪涝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纷纷捐款献上地灾民的爱心。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23日止已接收到各界群众的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八大处中学初一学生吕红和铁道附中学生吕燕两个小姐妹早就商量用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买一个大娃娃玩具后来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妹妹欣然同意了。于是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 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 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卷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 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家境不富裕。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一名职工的孩子最爱攒2角的新票这次他把22元钱全是一张张崭新的两角面值钱票捐了出来。说是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好吃的。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 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 几天来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第20篇:消息、通讯、新闻评论各自的写法

一、怎样写通讯稿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 (1)人物通讯

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4)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

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

(5)小故事(小通讯)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不能写得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

二、消息的六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解决“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如何来证明”

一、论点

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论点有两种:总论点和分论点

总论点即中心论点,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分论点是为了更好地阐明总论点,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从属论点 分论点放在所论述的部分来说是论点,但在全文来看是起论据的作用 分论点之间可能是平行关系,可能是层层递进关系,也可能是因果关系

二、论据

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论据说明两个问题:一论点从何而来;而论点是怎么被证明的 论据必须充分、准确、可靠才能具有说服性。

论据大致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1.事实性论据

用事实作为根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者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 包括现实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证等,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等 2.理论性论据

1、科学理论

2、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3、历代名人的权威言论

4、公认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5、古往今来的格言、谚语、佳句等等

三、论证

1、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论证的任务,是使论据能够突出地说明论点,帮助读者理解论点的意义,相信论点的正确

3、必须要围绕论点,恰当地安排论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

消息和通讯范文
《消息和通讯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