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烟草行业消息、通讯、评论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2020-03-03 15:48: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行业消息、通讯、评论的投稿要求

李季

让消息鲜活起来

消息,是最常见的新闻体裁,也是本报刊发量较大、通讯员经常投稿的体裁。写好消息,让编辑从每天几百篇来稿中一眼相中自己的稿子,应避免以下常见误区。

第一,政治意识不强。

具体到烟草行业,国家局要求新闻宣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三贴近”(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职工)的原则,弘扬主旋律,紧紧围绕行业中心任务,努力提高新闻宣传报道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对行业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推动工作、保持稳定的作用。这不仅是对行业媒体的政治要求,也是烟草行业的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共同准则。

具体到写稿,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比如,国家局党组一再强调的“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围绕这一课题,有的同志可能就写当地工商企业如何密切合作共育品牌,但是,如果文章中一再强调地域性品牌,就有地方保护的嫌疑了。例如,有稿件中通篇提到的工商共育品牌都是地产烟,这样的稿子就不好发了。再如,有的稿件写企业如何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并将其作为主要成绩,这也不合适。因为行业有“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要求,脱离了主业大谈多元化无疑有违行业发展大方向。

讲政治,也是讲规范。大家写完稿后应多检查几遍,特别是日期、人名、地名、职务、数字等,尽量避免常识性错误。

讲政治,还要把握跟紧形势的问题。我们通常说媒体是喉舌,就是说,作为行业媒体,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把国家局党组对行业工作的各项指示,采取多种报道手法向全行业传达;同时,又要把各地对国家局工作要求的落实呈现在媒体上,供国家局领导和全行业参考。当然,跟紧形势,最主要的就是紧紧围绕行业工作主线和中心任务,紧跟国家局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各自层面的报道。

第二,发掘新闻点发生偏差,缺少全局眼光。

消息内容为自认为本单位某项工作是先进的、具有突破性的,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推广的或者已经报道过了。这种消息就不适合在面向全国发行的正报刊发。

第三,缺乏实质性的新闻内容,罗列文件语言。

我们收到的消息中经常出现诸如“近日,某某单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出‘打牢三个基础’、实现‘五个提高’”之类的导语,可能下面还有“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文件语言,属于千篇1律的模式,它首先就不符 1 合新闻的“新”字,而且即使有新鲜的东西,也都被埋没在“一是二是三是”里面了。当代的新闻写作,目前比较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是“倒金字塔”结构,通俗来讲就是“虎头蛇尾”,把消息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标题和导语中。这对于烟草行业的新闻报道同样适用。

其实,不必担心少了“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组织到位”之类的东西就会降低新闻的分量,毕竟,新闻的价值在于内容有价值。有的时候,抓住了新闻点,即使消息本身文笔不好,也会有人关注。例如,本报曾刊发关注边远山区的策划报道,一些关于山区配送、农村网建、“卷烟上水平”的消息推出后,一些单位来电询问被报道单位关于农网建设具体措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我们文章写得有多华丽,而是因为这些报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被采访单位好的经验,有参考价值。消息不一定大而全,但是本身一定要隐藏报道价值的几大要素:实、真、新、重、准、深。

第四,篇幅过长,基本要素却不全。

消息不是工作简报也不是会议纪要,应简洁明了且时效性强。因此篇幅尤其是反映基层工作的消息篇幅不宜过长,否则有效信息很容易被繁琐的套话埋没(最忌讳:某某领导参加了会议,作出了某某指示),或者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基本要素不全,从而失去原有的新闻性。

对以上几条误区的分析,谈及了一些避免方法,以下再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增强消息鲜活性的技巧。

第一,靠导语吸引读者。

消息导语承担着如何把主要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以及如何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新闻报道的双重任务。因此,构思新闻导语一定要兼顾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发展。导语写得好,后面的内容往往可以势如破竹、一气呵成。读者在阅读时,也会觉得自然流畅,不知不觉穿门入户、读完全文。

1.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如:本报记者采写的一位国家局副局长为一位老干部祝寿的消息:“我们都愿意来为您祝寿,见到您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慰问组一行的到来,让殷老笑逐颜开。他用微颤的话语表达了内心的喜悦:“我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全托国家局党组的关心和照顾,从内心里感谢领导和组织。”导语结构打破了消息的传统格式,令人如临其境,给人以生动、深刻的印象。另外,此篇消息不单纯报道国家局领导出行,更透露出国家局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

2.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3.清晰、简明、生动。

(1)突出主要事实,少写附属事实或琐碎细节。

(2)删去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华丽,实际上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的废话、套话,使导语尽可能实在而精炼。

(3)人名、头衔之类不要太多,因为读者最关心事实本身,不要分散其注意力。

(4)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它们会淹没或冲淡新闻事实。

本报讯 xx省烟草专卖局主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电影下乡启动仪式暨慰问演出‛在xx举行。

导语开头是一个很长的活动名称,一直到最后才点出主要新闻,这样会让读者读得很累、失去兴趣。不如一开始就渲染演出现场的气氛,开门见山往往能够吸引读者。至于事件具体的前因后果、背景交代,可以放到主体部分逐一展开。

4.运用描写型和议论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展示事物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但切忌为描写而描写,避免陈词滥调或过分矫饰。如《白沙三记》以白沙井的场景为开头,随后切入品牌文化,使文章更为顺畅。

议论型导语主要有三种:

(1)引语式。借助别人的话语发表议论。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如:

‚想不到政府还能给我们免费治病,太感谢政府、感谢烟草公司了……‛8月30日,湖南湘潭启动‚2006慈善医疗金叶卡‛救助项目。

(2)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靠下面的主体正文加以解答。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人们当前所关注的、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如:

‚在田间劳动的是什么人啊?‛记者疑惑地问道。

村民纷纷停下手里的农活热情答道:‚是我们村的驻村干部呀!‛

记者远看几个汉子挽着裤脚,手拿镰刀的动作很娴熟,很难与他们坐在办公室的样子联想到一起。记者走近向他们了解到:‚由于喇亚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出行非常不便,为了解决买菜难的问题,驻村工作组转租用村民承包地种植蔬菜。现在正在地里摘白菜准备做饭呢。‛咦!真是特别的驻村工作组。

(3)评论式。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或现实意义。

当然,消息开头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鼠标轻轻点 结算更方便——河北石家庄零售客户订烟实现网上跨行支付》这篇消息,开头就用类比的手法,得出订烟网上跨行支付像网购一样快捷安全的结论,接下来运用具体事例,进一步阐释、支撑了这一结论。而《山西省局:打造专卖管理“王牌军”》则以一句古语和专卖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开头,引出后文重点写到的山西省局打造专卖管理“王牌军”的具体做法,这既是对事件前因后果的明确,又是提升消息政治高度的手段。

第二,靠主体表明事实。

导语吸引住了读者,接下来就要靠主体把事件交代明白。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紧紧围绕消息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学会选择和运用材料,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有时,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外,还要提供与其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如“资助困难学生的助学基金”,原来是混杂在一个长篇会议消息和活动仪式之中的,如果把它抽出来单独发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原来的长消息。再如“销毁特大假烟现场”,若是把现场情景描绘一下,会给读者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了给“特大”二字提供依据,有必要查一下历史资料,最后有必要补充一下该事件的意义。

2.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不要避开读者急切想知道的内容节外生枝,从而保持读者阅读兴趣。写作时,一定要知道: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读者看了开头的导语,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会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导语中涉及的问题,主体部分是否都讲清楚了?如本报2006年11月6日一版刊发的《从行业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篇消息。这是关于烟草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专题研讨汇报会的会议消息。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是当年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因此读者读了导语之后,会立即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国家局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措施等内容产生疑问,这些都在主体部分都一一进行了交代。

让通讯顺畅起来

通讯常常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种经验、一个问题,具体深刻,生动感人。

一、通讯的种类

目前《东方烟草报》常见的通讯主要有四种: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特定人物、展示其行为及精神境界的体裁。着重写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人物的事迹写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呢?

第一,注重行动描写,用人物的行为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用人物的具体行动描绘人物的特征,往往比作者用概念化、鉴定式的语言介绍人物的特征更令人信服。

第二,运用个性化语言,通过性格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达到“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效果。

2.工作通讯。通过各种典型事实,反映各地区烟草企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局要求的具体经验和方法;提出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工作通讯着重报道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及其经验、教训或问题,题材直接涉及各地、各单位在执行、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经验和问题,有较强的政策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写好工作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报道主题要新。抓住新情况、新经验或新问题做文章,给人以新意。

第二,报道重点在于总结、介绍工作经验,分析、探讨工作中的新问题。因此,通讯的材料要围绕着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展开,深入调查研究,透彻了解工作进程,将比较分散的材料集中起来,化零为整地表现主题。

例如,要写某省级单位如何开展“235”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把该系统内不同单位、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几个典型事件,用一个主题思想串在一起,在时间空间上可以来回跳动;又如,写一个单位如何改进工作作风,可以从改进文风会风、用车制度、倾向基层等几个方面,每一方面写一段或一节,然后总汇在一起有力地说明主题。

第三,以叙述为主,适当穿插必要的议论,较少使用描写、抒情。由于工作通讯写作重点在于总结带规律性的工作经验,探讨深层次问题,故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叙述,适当对事实进行议论与评述,从分析说理中得出应有的结论。工作通讯中的议论,一般采用间接议论即引用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或知情人士等的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这样不仅体现了新闻报道“以事实说话”的原则,而且使报道更为客观公正。

3.事件通讯。报道突发的、为受众所关心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事件通讯所写的事件,具有新闻性和典型性,并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择和反映事件,把事件和读者的利益、要求及共同兴趣联系起来。

要让一个版面活跃起来,事件通讯是必不可少的。最受本报读者欢迎,同时也能让编辑选稿时多看一眼的,就是“小特写”、“现场直击”、“新闻驿站”等属于事件通讯范畴的新闻故事。

写好事件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故事可以是几个独立小故事的集纳:在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之下,分段编组起来,“集纳”而成的通讯。这些小故事可以发生在一个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发生在几个单位、不同行业。

第二,不要求有华丽辞藻或者豪言壮语,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勾画出烟草人、尤其是一线职工的形象。对于树立企业形象的事件通讯,则不是利润、利税等效益数字的罗列,同样也要通过细节和生动的事例表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方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如本报曾刊发的新闻特写《两桶水》,还配发了编辑感言,语言质朴,效果较好。

发生在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的这感人一幕,虽然只是零售客户提两桶水给稽查员送去,但这水确是‚甘甜之水‛,它蕴含着烟草部门与零售客户之间的和谐友爱和真挚情感。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出一个道理:只有真诚地对待客户和消费者,切实维护好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才会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为构建和谐烟草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这“三贴近”一方面要求我们所写的新闻一定要为烟草行业服务,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写作思路:很多鲜活的新闻素材,都来源于基层,来源于行业先进人物、基层职工。这些都是写好通讯的活水源泉。基层通讯员可能觉得自己从事的或者接触的工作很普通,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然。践行“两个至上”、体现为民务实清廉等生动活泼的事例在基层很多。这也是新闻可视化的具体体现。

二、通讯的写作:转变思维,妙笔生花

“写材料还行,就是写不出好的工作通讯。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自己都觉得硬邦邦的。”笔者外出采访或者编辑稿件时,常听到通讯员有这样的说法。不少通讯员认为,与写材料相比,写通讯更难。其实,写材料不仅需要对全局的把握、对具体工作的熟悉,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而这些,正是写好通讯的基础,两者之间并非隔着十万八千里。在写好材料的基础上,只要转变一下思维就能妙笔生花。

第一,采访细致、细节清楚。新闻点就埋藏在细节中。

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清楚不是面面俱到、罗列所有细枝末节,而是挑选最能突出文章主题的细节,所有的遣词造句都要围绕主题服务。如《服务不打折》一文的开头:

前不久,记者来到蓟县采访。当记者走进该县局(公司)局长吴永年的办公室时,顿时感到一股蒸笼般的闷热。原来,他屋内的空调使用多年,已接近报废。满头大汗的吴永年匆

6 匆进门,来不及喝口水,便召集两个副经理商量新经营用房建设的事情。记者还注意到,在该县局(公司)二楼本来就不宽敞的会议室里,竟然还有两张床。

‚办公楼大门临街,晚上不太安全,必须有人值班。‛吴永年解释说,‚现在的办公条件是差了点,但我们对辖区2100多户零售客户的服务却不打折。这不,公司为了改善送货条件,减少送货员的工作强度和送货风险,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年初支出100万元,把原来的小面包车换成了‘依维柯’。‛拉了拉被汗水浸透了贴在身上的衬衣,他接着说,‚我们的钱要花在服务工作的刀刃上,做不好服务,效益就无从谈起。‛

“接近报废的空调”、“条件差的办公楼”、“会议室里的床”,看似与服务工作毫无关系的场景描写,却与文中提到的“商量新经营用房建设”、“为改善送货条件购置新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侧面体现了蓟县烟草专卖局(公司)把钱花在服务的刀刃上、心系一线、心系客户的工作理念。

第二,用事实说话,用材料阐明问题。

用具体的材料来揭示典型经验,报道才能使人信服,对问题的探讨才有根有据,得出的结论才有科学性。

第三,少用平叙,多用直接引语,突出对话的实录性。

在通讯写作中,各种对话极为常见,使用得相当广泛。许多访问记、记事、新闻故事都用对话作为主要形式。

1.直陈其言,不改其貌。

文学作品有改用作者的叙述来表现的人物对话,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但是,新闻中的对话,往往是直陈其言。

如《把好人生的方向盘》的开头:

‚黄师傅,这一路上又要辛苦你了。‛

‚干嘛这么客气,我的工作就是开车啊。哈哈!对了对了,以后叫我珍姐就行,别人都这么叫!‛

……

46岁的黄玉珍,中等身材,黝黑的面容,整齐利落的短发,特别爱笑。刚上路她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这个人比较泼辣,很喜欢讲话的,你们别嫌我烦啊!‛

开门见山地还原人物语言,同时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挑起读者的好奇心:黄玉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全文。

2.实话实说,突出个性。

通讯中的对话,不是真实人物每一句话的罗列,要进行一定的剪裁、加工,并且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

如《种烟真是瓦吉瓦》中关于彝族烟农的语言描写:

吉沙拉机把我喊到僻静处,吞吞吐吐地想说啥,但又不直说。后来经不住我一再询问,他终于开口问我:‚刘科长,你把烟苗育在水中,全村人都说烟苗能长出来才怪呢,这法子,我们世世代代都没见过。‛他的眼中带着担忧。

……

说话间,远处大步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原来是闻讯赶来迎接我们的吉沙拉机的妻子。见面后我大声问到:‚嫂子,种烟好不好啊?‛大嫂爽朗地笑着,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夹着彝语说:‚那还用说,种烟真是瓦吉瓦!‛(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

短短几句对话和表情描写真实还原了少数民族农民的特点,既真实,又自然,既是实况的记录,也是富于个性特征的直接道白。

第四,多用场景描写。写材料惯用的写作方式是概括和总结,而新闻通讯则偏重于叙述和描写。

如,各单位都会组织零售客户或者烟农进行培训,有人习惯性落笔:“xx烟草专卖局(公司)共举办培训班xx场次,培训零售客户xx人次。”这种语言过于笼统,没有细节描写,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报2013年7月22日刊发的《小小培训班 内有大乾坤》一文就避免了这一情况。该文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把读者拉到了培训现场,把读者带入当时的场景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职工培训的实效。可见,在下笔之前,一定要深入采访,详细了解情况,通讯员拥有贴近一线的优势,只要沉下身子、多搜集材料、勤于钻研,相信不会“没内容可写”。

第五,详略得当,疏密相宜。

有的通讯员说,自己掌握的素材很多,但落笔时却很茫然:“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应该写”,“这项工作领导很重视,要体现”。

按照这种思路出炉的通讯,往往是面面俱到但主题不突出,内容充实但特色不鲜明。这就要求我们有所取舍,该着力描写的地方就不惜篇幅,该略写的地方就一笔带过。

如《“晒”出阳光的味道》的第一段:

提起‚晒‛这个词,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随着不少人在网上晒工资、晒学历、晒住房……‚晒‛已经成为网络热门词语。今年以来,重庆市云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车辆管理方式,晒点子、晒油耗、晒运行,晒出了阳光的味道。

应该说,车辆管理属于“老生常谈”范畴。作者紧抓一个“晒”字,把工作特色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在“晒油耗”上,作者用了五个段落的笔墨。而对于车辆维修费和单车运行费,则是一笔带过。这种合理的取舍,不但没有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反而让文章透气、自然、舒畅。

文章最后一段写道:

现在,晒之风已经吹到了政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向退休员工晒经济运行情况,向全体干部职工晒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向零售客户晒紧俏卷烟分配情况,向社会各界晒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办理情况……云阳县局(分公司)的政务管理工作照进了明媚的阳光。

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把立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扩大了政务公开的工作面。

详略得当还有一层意思便是突出重点。有的反映本单位某项具体工作的通讯,往往过于关注业绩、数字,这样反而降低了文章的关注度。如何写好此类文章,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突出一个重点,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写出真实的、有积极意义的、可供行业企业借鉴的文章来。行业读者特别是来自基层单位的,喜欢看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拿来就能用的经验性新闻。比如,同样是写车间班组现场管理的稿件,有的稿子写“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加强教育,三是措施得力„„”,读起来如同嚼蜡。而有的稿子则抓住一点,写实写深“定置管理”,使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进而逐步创立一套具有行业鲜明特点、富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基础管理“套路”,这样就比较吸引人了。

第六,见人,见事,见情。

写通讯不同于写材料,很大一个区别在于通讯中要“见人见事”,应避免堆积材料,用心关注采访中所见、所闻,多写一些人的微观活动来为体现工作宏观主题服务。

如《小楼的“数采”生活》一文,本文报道的主题是卷烟商业企业的数据采集工作。记者没有泛泛而谈什么是数采、简单罗列工作举措,而是抓住了重点,并且以人物的具体活动展示工作内容。对于在采访过程中小楼的想法和个性化的语言、小楼和同事们的具体行动以及零售客户对数采的不同反应,作者巧妙地穿插在文中,不但凸显了人物形象,更深化了报道主题。

再如《保姆·保险·保障》中的片段:

康维亚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乌永臣,你们今天就采访他吧。‛听说我们是东方烟草报社的记者,乌永臣立即伸出了双手,可没等记者把手递过去,他又把伸了一半的手收了回去, 9 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你看,手太脏,快屋里坐,屋里坐!‛同村的烟农乌鹏德和乌石头闻讯也跟了进来,他们想跟烟草行业媒体的记者谈谈他们眼中的咸阳烟草人。

一“伸”一“收”,仅用两个动词就使烟农淳朴、热情、粗中有细的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金黄的叶子甘甜的酒》:

傍晚,天色渐黑,戈老村的烟农有说有笑地走入烟田。浇水、放苗、施肥、盖土,一排排整齐的烟墒逐渐成形。村民们高唱着调子,驱赶着浓浓的夜色。

“浇”、“放”、“施”、“盖”„„一连串的动词紧扣人心,勾勒出云南烟农群策群力抗旱保生产的感人场面。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通讯中见人、见事、见情,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而明晰的认识和感觉。这种描绘,不靠虚构想象,不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靠作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直接写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第七,多用短句、短段落,少用长句、长段落。

在当今快阅读、微阅读盛行的时代,短句式正是为了打“碎”新闻,便于读者接受和消化。

本报《感恩的人》一文便是善于运用短句、短段落的佳作。全文最长的段落仅有100多个字,每一段都包含独立的新闻事实,使文章整体上形成了一种简捷明快的节奏,一种连绵不断的气势,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

第八,慎用评论和抒情,借用其实在性。

通讯写作中的议论,并不是严格的逻辑推论,而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实,做画龙点睛的发挥。通讯写作中的抒情,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抒情,而是缘事而发,紧密结合事实,要言不烦地抒发作者个人感情。这两方面,就形成了通讯议论、抒情实在性的特点。

另外,在采访中的一些感受以及不方便在通讯中表达的论述可以通过“采访日记”、“感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与通讯一起配发,更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宣传效果也很好。

如2013年5月24日刊发的本报记者采写的《有这样一位母亲——记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零售客户孔德娟》,全文讲述了孔德娟抚养脑瘫儿子、在坎坷中活出美的姿态的人生经历。其实,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她对父母的孝顺也非比寻常、十分感人,但是若是再加上这一素材,不仅会使文章结构臃肿,并且偏离了“母亲”这一主题。于是,记者配发了一篇记者手记,描写了孔德娟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加上点睛之笔的评论,使得孔德娟这位好母亲、好女儿的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这样的女人,感动人、激励人

4月6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牟村商店门口,还未下车,就听到了孔德娟爽朗的笑声。在去之前,记者对孔德娟的经历有了一些了解,先入为主地在心里对她有了个大概的‚印象‛。但见到孔德娟本人时,心里不免有些意外。‚她时髦、热情、开朗,精神状态太好了!‛这是孔德娟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孔德娟的父亲12年前患了尿毒症。一直到父亲去世前,孔德娟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少尽一点做女儿的本分。有一年春节,父亲突然病重住进了医院。孔德娟给儿子请了个保姆,自己则天天在医院照顾父亲。大年初一早上,她顾不上给儿子换新衣服,6点钟就给住在重症监护室的父亲送去了牛奶、蛋糕,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吃完早饭,父亲拉着孔德娟的手,激动地说:‚老三,我知道你最孝顺,我一分钟也离不开你。‛就这样,孔德娟照顾父亲12年,直到父亲离世。如今,孔德娟还照顾着自己八十多岁的母亲。每天早上6点去给母亲做早饭,6点半再去打扫公厕,然后回自己家给儿子做饭;晚上8点半打扫完公厕,再到母亲家给母亲洗脚,伺候母亲睡下,然后再回自己家,天天如此。‚什么也代替不了父母的疼爱,尽心服侍自己的双亲,等他们离开了,内心才会没有遗憾。‛孔德娟这样诠释‚孝‛字。

人生总会遭遇苦痛,而怎样面对苦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孔德娟是个好母亲,也是个好女儿,她选择了用一种优美的方式走过人生。

这样的女人,感动人、激励人。

第九,莫把宣传禁忌当成报道重点。

1.国家局明令禁止的不规范行为。

(1)工业企业终端营销。工业企业终端营销、终端促销,直接跟零售客户或消费者接触,可能会造成不规范的行为。这一点,涉及工业企业的宣传要注意,尤其是现在搞工商协同营销(国家局已经明确了“六个严禁、一个严控”要求),在遇到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时也要注意。

(2)卷烟搭售。

(3)客户经理调配货源、客户之间串货。来稿中经常见到某某客户经理为客户着想,跑腿去调剂卷烟等等。如:他给记者讲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10月的一天,村里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其家人来商店急需购买20条‚哈德门‛卷烟,而当时商店里只有两条,肖红无奈只好拨通了贾延明的手机,当时已是下午四点钟。贾延明接到电话后,立刻骑上摩托车,‚搜罗‛了八九家商店,调剂了18条‚哈德门‛卷烟,不到两个小时就送到了肖红的店里,总算救了急。

还有篇零售客户人物通讯,为了写零售客户与消费者的关系如何好、如何为消费者着想时,代卖消费者送的名牌卷烟。这明显不合法合规。

(4)拆支卖烟。

(5)学校附近出现了卷烟零售店的描写。

(6)专销结合。此内容经常出现在商业企业各部门强化信息交流、部门协作的稿子中,却在无意间透露出专卖和营销部门的职能相互交叉的错误做法。

2.行业内可做不可说的。

例如,合理布局不能作为单纯提高烟草专卖许可证含金量的手段来报道。合理布局是《烟草专卖法》中的规定,各地一直在做,这也是一项与零售客户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但是,这一项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与行政许可的冲突、客户的不理解等等。目前在宣传中不提倡合理布局,要报道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众提供办证便利。

3.未经许可违规使用烟草标识。

烟草标识仅仅能用于烟草行业内部。国家局也出台过规范使用烟草标识的文件。但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使用烟草标识的卷烟零售店(非烟草直营店),因此,拍摄行业新闻图片时一定要注意规避。

4.关于吸烟与健康的讨论。

作为“喉舌、窗口、园地”的行业媒体,毕竟是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宣传行业要站在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的角度。社会上对烟草行业有不少曲解、抨击,对此,我们的态度就是不接招,既不跟风又不反驳,进行冷处理。

5.易患“势利眼”,行文中不自觉地把被执法对象、被服务对象置于与行业工作人员不平等的地位。例如,粗暴执法的形象描写,将专卖稽查员塑造成高大全的人民英雄形象,零售客户或烟农总是暴力抗法、对行业工作不理解等。

6.容易在社会上引起争议的,例如:

(1)为体现种烟致富,某地减少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盲目扩大烟叶种植规模。此类文章正确写法是体现行业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帮扶、对“工业反哺农业”要求的贯彻落实。

(2)对不适用烟叶的处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烟叶质量、提升烟农收益,但是在具体写作中,有些措施交代得过于细致,容易给不了解行业工作的人造成误解:浪费烟叶原料。

(3)工商企业卷烟销量翻番增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这也是不少单位很乐于宣传的工作成绩。具体的销量增长、结构提升数据等,出现在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中无可厚非,但是不适宜在媒体上大肆报道,尤其是“开门红”、“快速提升”等营造“大干快上”氛围的字句要慎用。否则,也容易落下我国控烟不力的口实。

(4)文中出现对吸烟感受的感官描写。例如,舒适润喉、香气醇厚、绵柔悠长、“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等。

7.文格或者是人格上有缺陷的,尤其是抄袭、套写、一稿多投的。

让评论嘹亮起来

评论要摆明观点,观点一般来自于对自己身边事的感悟。

切忌观点不明;观点过大;观点出得慢;论据说不清楚、论据有误等。

正报的言论栏目主要有一版的“东方新语”、“东方时评”和二版的“基层之声”、“畅言坛”。下面重点谈下通讯员最易入手、刊发几率较高的“畅言坛”。

“畅言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小出新,以小取胜。

篇幅小,以短见长,以小衬大。“畅言坛”所刊发的评论是《东方烟草报》独立成篇的评论体裁中篇幅最为短小的一种,每篇多则五六百字,少则一二百字,不仅便于阅读,适应和满足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而且有助于丰富和活跃版面。大型报道或评论的“大”与微型评论的“小”,互相配合并错落有致,使一向严肃庄重的“综合新闻”版平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气。

由头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畅言坛”中的文章都是以小事为由头引发联想、生发议论的。这些小事有的见诸于媒介的报道,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作者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由于这些小事所具有的真实性和新鲜感,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的放矢地议论,也更容易感染和打动读者。由于这些具有一定新闻要素的事实性信息的引入,融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于一体,使读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俗易懂、有理有据。

要注意,由头“小”,并不是信手拈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从纷纭的大千世界和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撷取出来的、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便于展开话题和宜于印证论点的事例。

角度小,焦点集中,小中寓新。“畅言坛”在选择论题范围和寻找议论的“切入点”时,注意以尽可能小的角度将笔墨集中于一点,一语点破真相。

例文:

有的会议放到基层开好

安徽省滁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近日将‚‘向您承诺’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安排在基层县级局(营销部)召开,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认为,不妨把这种与基层员工关系紧密的会议多放到基层开。

把会放到基层开,有利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及时获得全面、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有利于倾听员工呼声,体察员工辛苦,了解员工诉求;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体现行业要求、符合企业实际;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把会放到基层开,可以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和工作效能。要努力改变会议作风,创新会议形式,形成务实、高效、清新的会风。到基层开会就是改进会风的一种好做法。此外,还要积极推行‚1+X‛会议模式,一个会议部署多项工作,真正削减‚文山会海‛,让广大干部职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学习、勤思考、干实事。

把会放到基层开,有利于扩大参与面,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把会开到基层,可以让更多的一线员工直接参加,现场领悟会议精神,有效避免了信息在层层传达中失真,从而促进会议精神传达到位、学习到位、执行到位,切实提高基层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性。同时,广大基层员工参加会议,有助于将一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给上级,切实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

把会放到基层开,应注意因地制宜,把适合放在基层开的会议放到基层,同时要节俭高效,决不能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

此篇小言论从本单位将与职工关系密切的会议放到基层单位召开入手,层层递进分析了此举带来的效果,表明了要通过改会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观点。

第二,同一命题,多角度解读。

《畅言坛》是开放型群言式评论专栏,作者从省级局(公司)领导到工人、烟农和本报记者,每个人因学识、经历、环境等的不同,看问题的态度自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且作者以平等的身份与读者进行交流,利于各抒已见,广开言路,从总体上分析问题,全面认识事物。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在《畅言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转移与不同见解的争鸣。如:围绕“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一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先后组织刊发了三篇短评。角度的变化,带来见解的差异,由此丰富了评论的内容,也开阔了读者的思路。

第三,内容多元化、篇幅精简化。

评论即时而发,迅疾劲捷,杜绝了长篇大论,体现了短小精悍的本色。一方面在于论题的即时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在篇幅上作了精简明快处理,与常见的社论和述评有所区别。

消息、通讯、新闻评论各自的写法

《无线电管理工作通讯》投稿要求

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1]课件资料

明确消息与通讯

消息、通讯教学教案

消息 通讯教学教案

投稿要求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与通讯的写法

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烟草行业消息、通讯、评论投稿要求
《烟草行业消息、通讯、评论投稿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