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因材施教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3 15:09: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因材施教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布鲁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分层次教学是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论文格式”、“年终总结”、“跳一跳摘得到”、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课堂教学的分层可作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2)出示一个由12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问:怎样求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能否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其体积的方法呢?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再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三)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523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523,小胖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523

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523,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有没有规律,一个也不漏?(3)观察所得到的6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掌握更多新知。

(四)练习分层次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水平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由于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方面有的反应快理解快,有的则反省迟钝理解慢,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任教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展开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因材施教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适性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优劣。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会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多讲,知识掌握得很好,一节课下来迫于纪律的约束,老老实实陪着读书,浪费了许多时间。这种学生一般占一个班的四分之一左右。还有一些学生,老师按照正常的授课他们也只能听到8分懂,学得糊糊涂涂。一个班大概也占四分之一左右。面对这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时,因材施教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

要做好因材施教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各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把学生从知识能力方面分为好中差三类,当然这种分类应该是模糊的,不公开的,只是存在于老师的心目当中,并不要向学生宣布,更不能以此来安排学生座位。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把学生分好类后,课堂上就可以分槽喂养了。

1、知识结构设计的合理安排

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针对中等学生而制定的,它要面对绝大部分的学生。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补充进来,或者把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发散开来,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

2、问题上的优化设计

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老师的提问是很有艺术性的,问得太难学生答不上,最后老师自问自答,课堂沉闷,问得太简单,学生得不到提高,也觉得没意思,课堂显得没有深度。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还要跟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的积极性。想像力非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概括性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等等。好的问题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3、教学上不同的要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程度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这个内容时。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而难以理解,字母运算也较多,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我只要求这些学生掌握最后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对于理解能力

较强的学生,对于公式推导过程一定要求掌握。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教师培养的大部分是普通劳动者。对于学生当中的后进生,我们教师确实要做到心平气和,课堂上也允许个别学生听不懂课,到了课后我们还可以用单独辅导来弥补。 三、课后练习的布置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准备了三套作业。一套是全班都要做的,即当天新授的内容必需巩固的知识。一套是思考题,每日一题,给班上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一套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班上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出的基础题,多数是计算类,文字题或近段时间内他们掌握不太好的知识点,等等。因为每套题目的量都不大,学生是选择性的做,所以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知识本是一种积累,一个学期下来,做思考题的同学可以做到60道左右,见多识广了,思维自然也开阔了。有时我忘记出题目,学生还追着要做,而且做思考题的同学还越来越多。做计算题、基础题的同学受到长期训练,计算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基础知识也打牢了。

四、分层评价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层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与探索教学中,我觉得因材施教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在平常教学中要坚持,只要做到持之以恒,把细节做好,功到自然成。

推荐第2篇:因材施教

北宋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瑗首创分斋教学和主副科制度,其思想理论基础正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史称“苏湖教法”。在教学中,他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就其性之所近,选定专攻科目,因此,每个人都能够各尽其材,学有所得。这种“因材施教”,不仅具有分科教学的性质,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有用之才,而且具有为学生选定致力于事业方向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获得就职就业的知识技能。这是教育上的一个创举。经胡瑗二十余年在苏湖两地及京师太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了“先后至一千七百余弟子”,皆能裨于世用,由一地方教学法跃升成为了中央高等学府的教学法。在中国教育制度史上,胡瑗先生的“苏湖教法”第一次在同一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第一次将实用学科与儒学经典放在同等地位上;第一次创立并实施分科教学和必修、选修制度,第一个提出了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通过分科进行因材施教,比以往在个别教学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大大前进了一步。张载认为“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并要求教师对学问道德有精深的造诣,对人有全面的了解。张载的因材施教、尽人之材的教学观点,既继承了孔子、《学记》的思想,又有自己的体会和发明,内涵丰富全面。

程颢、程颐对孔子的因人而教思想推崇备至,他们把这一经验第一次概括成“因材施教”的思想,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们说:“西北东南,人材不同,气之厚薄异也”,“君子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亏者而成之而已”,“强勇者抑之,畏缩者充而养之。”可见二程对孔子“因材施教”思想领会之深。南宋教育家朱熹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禀气有异”,故资质不同,进而提出教育“必尽人之材”的主张。所不同的是,他从理,.论上做了新的论证,并在实践中提出了新的措施。朱熹关于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主张,同以往教育家提出的见解相比,更加深入和具体了。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重视教育的作用,“因材施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中叶的教育家王守仁,对“因材施教”给予了新的解释,认为教学不单在于使人学到知识,发展道德理性,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成就每一个性的独立人格。他说:“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因人而施,质异也;同归于善,性同也。”主张教育旨在成就不同学者的主观个性,造就豪杰之士的战斗精神,完成每一个性的独立人格,从辨证的角度阐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无定法”、“因人而施”这八个字,概括既简要又准确,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明末清初的教育家王夫之、颜元,在讲学授徒的实践活动中,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导诸生。王夫之说:“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颜元也说:“人之质性各异,当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则易成圣贤,而无龃龉捍格、终身不就之患。”他们都认为人性不同,才力各异,应当“因材施教”,导其所长,矫其所短,使学生“竭尽上达之旨”。

以上,我们十分清楚的看到,“因材施教”走过了它漫长而辉煌的历程,是从孔子的原始模式向着理性化模式不断演进的,它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动态的教育命题,包容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因为它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表现为环环相串,在空间上具有广袤性,表现为环环展开。环环相串和环环展开的统一,像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轨迹,表现出它的历史永恒性。这个永恒性,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依据。

推荐第3篇:因材施教

我这次的讲解的主题是孔子《论语》当中的“因材施教”,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是因材施教的基础,第二是如何实施。

一、基础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说道孔子因材施教有这样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

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1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

那么,老师们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备学生”呢?(请老师们说说) 从我读到的《论语》当中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

第一,是“听其言”。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听其言”,一是被动地听,二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被动地听,这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不胜枚举,故略而不论。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这在《论语》中也不乏其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论语·公冶长》) (老师们可否说说你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是如何去听其言的呢?)

第二,是“观其行”。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论语·为政》)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论语·宪问》)当阙党有个儿童来向孔子传信时,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是否是一个要求上进的人。“他是想让自己学习上进的那种人吗?”孔子说:“我看到他站在成年人才应该站的位置上,看到他跟前辈长者并肩行走,不像是想通过学习使自己上进的人,而是急于成名的人。”孔子通过一个人的行走坐姿这种极为简单的行为来了解发现人的品行,可谓细致入微。

还可以通过观察其所处环境,如观察他所结交的人来间接地了解其本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为人做事的失误,各有种种不同类型,观察各种做人做事的错误,就知道仁道的修养了。”(据《后汉书·吴佑传》记载,有一个叫孙性的人私自搜刮老百姓的钱买来衣服孝敬父亲,父亲知道后大怒,孙性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便拿着衣服去向吴拓自首。吴拓问明缘由后说:“因为孝敬父亲而承受了污秽的名声,这就是‘观过,斯知仁矣!”不仅没有处罚孙性,反而将衣服送给了他,让他去孝敬父亲。 ) (《论语·里仁》)也即“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把“言”和“行”结合起来考察,这就是孔子备学生的方法。对此我们应当很好地借鉴。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学生不愿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实施

具备了“因材施教”的基础,如何实施呢?《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

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同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讱。”(《论语·颜渊》)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 ,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行五德,成仁了呀。”“请问五德。”说:“恭敬、宽厚、诚信、敏达、恩惠。恭敬就不侮慢,宽厚就得民众,诚信就别人信任他,敏达就有功效,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问礼”、“问政”、“问君子”等。

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这个问题我想问问老师们,你们平常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的。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1律。如前文所引《论语·先进》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

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孔门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对三类学生他分别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们珍视。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弟子中,颜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使其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正如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以上为本人对孔老夫子《论语》的一些浅显认识,与大家分享交流,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加以指正。

推荐第4篇:因材施教新解

因材施教新解

——小学低年级接受学习特征及其教学实践意义岩口镇中心小学曾连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在感知事物时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常常不对事物作精细的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的每一个细节,导致他们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载,混淆起来;导致他们写字时容易出现不是漏笔划,就是添笔划,无法精确地把字写完整。因此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

2、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

3、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很长期保持在一个事物上。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7-9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

4、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

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

(二)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

1.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教学效率高。

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中的含义。要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摸一摸、画一画、尝一尝,将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多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所以教师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有效的教与学。如:在训练一年级学生连读的时候,对于连读的做法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解释为:“连读就要像平常说话一样,平常说话你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而是一句话一句话地说,连读首先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再通过对比一字一顿的说话法和学生平常自己说话的习惯,来阐释连读的概念。这样学生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连读的意识。

2.有意注意短暂,多形式教学紧抓注意力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时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之后,就应放松一会,然后再继续学习。

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事物上,所以教师教学应保持多种形式的转换,包括语调、节奏、学生的练习等。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饶有兴趣地获得知识。也有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课外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趣味浓厚的儿童游戏,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在笑声中记,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尊重、热爱教师,和谐师生关系很重要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教师或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其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尤显突出。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经常听到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家学习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哪怕熬夜也要完成,但是家长布置什么一点都不会听;而且许多学生在家比在学校表现得更自主和任性,他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一样。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尚不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有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便敷衍,对调皮好动的学生缺乏耐心,经常呵斥、指责;有的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嬉闹,非要他们长时间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这些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紧张,惧怕教师,严重的可能对学习冷漠,厌恶学校,逃避学习。

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内心敬仰教师,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信任感,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学习动机简单,易受挫折,也易受鼓励,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学习动机较简单,他们好好学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一特点,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绩,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

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的赞扬。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切忌动不动就叱责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学习要求,或者让他们能跳一跳就摘到树上的苹果。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心设计教学过程,使之切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学生的示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初步阶段,他们有少量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但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缺乏。大部分新知识虽然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但是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示范才能帮助学生提取出来。一年级朗读和造句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多给学生示范,教师示范朗读或者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让优秀学生示范朗读;造句的时候,需要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后半句,慢慢地让学得好的学生先说示范说,慢慢地带动更多的学生。

5.一年级是过渡阶段,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唐名淑等:《1~4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验报告》,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会给学生的终身学习留下阴影。在一年级学生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做家庭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做完作业先检查一遍,再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指导孩子如何预习、复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等。(石瑾娜:《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载《教育管理》,1997(1)。)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拥有自信、自尊,促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6.优化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适应率最高的是“家庭环境”,最低的是“学校环境”;低年级学生的家庭环境需要优化,提供安静、固定的学习场所,减少干扰源,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有助于减少不良影响。

(三)小结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大教育家孔子对两

位弟子提出的相同问题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充分阐释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时,也应当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育教学安排。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好他们活泼好动、注意集中时间短、思维形象性强、学习动机单纯、爱受表扬等心理特点,审时度势、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

推荐第5篇: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这学期刚开始,我校陈校长就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以往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具体的要求。他重点强调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不管学生的问题。他说,根据他侧面和学生的了解,学生反应有的教师对班级学生中学习成绩特别差、自己又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有方发起的现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本学期学校要重点解决教师不管学生的现象。因为学校下了决心,要抓好因材施教工作,首先要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所以,一学期结束,再坐下来总结因材施教工作,不用说,这项工作一定会比上学期有进展。整学期,因材施教工作都严格按照期初制定的实施方案运。经过领导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学期结束了,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为了积累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这学期的工作作如下的总结:

一、我们学校这对这项工作采取的思路和办法。

1、这学期我校主要从管理入手来抓这项工作。学校将对这项工作列于教师工作月检查之中为了解决教师课堂上不管学生的问题,每月学校都会搞一次教师授课他情况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表,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放弃一名学生。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大类,如“学困生”、“品德有欠缺心里有障碍的学生”、“优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等类别,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便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了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学校分别对这些学生建立了各类档案。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学校是这样要求的,教师们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科任教师,学期初他们都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因材施教计划,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和对班

级学生的管理中依据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因为教师们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得的准确,采取的办法有效,因此,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厚,组织纪律性强,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没有辍学的念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活动是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因材施教工作取得的成效。

本学期,由于学校采取了更为有效的办法,一学期结束十,再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其取得的成绩则更令我们欣喜。不但小学学生没有辍学的就连初中二百多名学生辍学的也仅有3人。学生多年来一到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成绩跟不上的时候,

往往就会有辍学的现象发生,而且,辍学现象还会出现连锁反应,班级有一个学生辍学了,和他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比较差的就会产生辍学的想法,最后导致学生流失。但是,由于本学期开始我们采取的措施得力因此中学的辍学率控制在98%以内。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厚,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生没有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他们个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分别居住在多个自然屯中,而且,有很多学生家距离学校很远,教师和学生的家长多数靠电话取得联系,而就是现在的居住条件,仍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话

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好很多不便。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学生,由于教师不能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对他们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再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局特表现在,凡是留守儿童多数生活在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这些隔辈的老人对孩子大多数都特别溺爱,教师对这样的学生既

想多关心、多教育,又怕引起孩子家长的误解,他们很矛盾,对孩子教育的尺度很难把握,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更何况,现在的教育环境他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同样约束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实施在在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等工作中去逐一克服。

总之,本学期我校的因材施教工作较上学期相比又有了新的成绩,当然,还是存在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在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将借鉴其其他学校的好的做法,争取把这项够做能做的更好。

朝阳山中心学

2012年6月30日

推荐第6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秋天》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合理的,科学的,主要表现在:

其一:施教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的特征抓得很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施教者对现阶段对学生能力培养上的认识也很明确。换一句话说,施教者对学习者的分析相当到位,能从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十分明确,能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也能以“ABCD”来建构自己的教学目标,其中,A特指七年级学生;B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C指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反复朗读、品味;D即识记文中的字词,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由此可见,施教者在设计教案时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推荐第7篇:因材施教谈

因材施教谈“忽略”

流传了两千余年的《论语》确有它的独到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夫人,用一句“因材施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和最高境界。

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孩子喜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奔放……面对迥然不同的孩子,教师需要用不同的钥匙去转动不同孩子的心锁,有时“忽略”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班有两个特殊的孩子,一个腿脚不便,另一个语言障碍。平时我们教师很少和他们交谈。为了减少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对班里其他孩子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这两个孩子常常因为身体的缺陷不能和正常孩子一起活动,这时老师会把他们放在一旁不管。有一次,我偶尔发现腿脚不便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语言障碍的孩子喜欢体育,尤其是摔交是他的强项。我暗自在想: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也有许多正常孩子发挥不了的。这是,我对他们改变了态度。对于这两个孩子出现的问题,“忽略教育”的用武之地。以后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我都会让他们主动参加,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表扬肯定。我们在班里还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关爱弱势群体”,假如“×××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怎么做呢?”结果全班的小朋友都伸出小手抢着告诉老师:“我会……”这时×××小朋友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教育的形式有千万种,爱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期待这样一种含蓄却蕴涵着关爱的“忽略教育”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宿城区梅园小学 胡妍

2008年12月15日

推荐第8篇: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篇1: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2009-2010上学期刘万海

一、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也就是实施因材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艺术魅力,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能够在知识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今天更好的呈现给学生,随后使得我们的学生有更大地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们教师就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其次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提高。2009年9月2009-2010下学期刘万海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又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差别地进行教学。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一致的。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只注重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也不容许放弃对差生的教育、帮助,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当前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客观情况。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结合体现了对所有学生要求的统一性和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关系。

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宜做到以下几点。 ①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要教好全体学生,要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教好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

②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必要的教学制度。增设选修课,举办各种课外讲座,成立多种课外学科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习成绩如何,都有可能依据自己情况参加有关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 ③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首先要充分发挥班级集体教学的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益,又要重视在集体教学的同时,注意对各类学生的个别指导。“个人的发展同集体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论学生成绩怎样,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反映迟钝者激励其积极思考,勇于答问,敢于争辩;对口头表达欠条理者,多给以复述与发言机会;对注意力易分散、不专心者,多施以暗示,培养其自控能力;对学习感到过于轻松者,增加其作业的分量和难度;对能力强态度马虎者,给予难度大的作业,严格要求其精益求精等。

④在个别指导中应特别注重对差生的帮助,对待差生不宜仅仅盯住考试成绩的分数,也不限于帮助解决一些具体的疑难,更重要的在着重帮助他提高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意志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 2010年3月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2009-2010上学期刘万海 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面向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现就本学期的因材施进行一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在生理、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使不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调整,也采用了自由小组、随机小组等形式。使人人教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使每一个都有所收获、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指导寻疑解疑

语文学习小组采用固定小组的形式,把学生按照高、中、低档串穿组合,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程度不同的指导。对于达不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学生之间实现合作、互补,得到共同提高。积极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指导学法

在学法方面,主要是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基本上避勉要时间而不顾效果的学习方法。

4、指导评价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在教学中让他们充分展示。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自评、互评,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个别学生仍然成为活动的旁观者;

2、个别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影响了因材施教的进度;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人文素养。

2、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实践中来。总之,本学期的因材施教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其中的成绩成为进一步的探索的基础,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因材施教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009年12月篇2: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义路小学林爱清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它的意思十分明显,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几千年前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至今奉行的教学方法,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因材施教计划如下:

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反应能力及理解能力,将学生分为3个层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在备课中做到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核。我在教学中从多方面给学困生创设学习时间和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困生自己提出问题等多种措施。

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或试卷上写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二、抓住自习课,加强课外分类辅导 自习课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在自习课中,让第一组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更好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第二组学生鼓励他们刻苦训练,提高成绩,早日加入到第一组中。第三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观念淡薄,纪律涣散,无上进心。上课时不听不练,对学习报无所谓态度,行为上表现为随便,我行我素。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自习课,可以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培养他们好的学习品质,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对于每一组的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训练成绩,确实卓有成效。

三、班后提差

利用班后的时间,给学困生无偿补习功课,使学生成绩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反应能力及理解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篇3: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也就是实施因材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情况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又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差别地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一致的。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只注重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也不容许放弃对差生的教育、帮助,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当前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客观情况。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结合体现了对所有学生要求的统一性和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关系。

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这就要求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要教好全体学生,要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教好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还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其次要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首先要充分发挥班级集体教学的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益,又要重视在集体教学的同时,注意对各类学生的个别指导。“个人的发展同集体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论学生成绩怎样,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反映迟钝者激励其积极思考,勇于答问,敢于争辩;对口头表达欠条理者,多给以复述与发言机会;对注意力易分散、不专心者,多施以暗示,培养其自控能力;对学习感到过于轻松者,增加其作业的分量和难度;对能力强态度马虎者,给予难度大的作业,严格要求其精益求精等。 最后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尤其对于数学课的教学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多说,多练。 总之,力争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尖子生更尖,学困生有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9篇:因材施教一对一

因材施教一对一

教育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我们实行不同的教导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我大致分为四类:反应灵敏脚踏实地型的;反应不灵敏但脚踏实地型的;反应灵敏但不脚踏实地型的;反应既不灵敏又不脚踏实地型的。

下面仅以我所带的一个学生为例简单讲述一下我个人在一对一教学中对反应灵敏的学生的一些心得体会:边旭冲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刚来砚昌中学时物理成绩不是很理想,对物理也不太感兴趣,但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学,但被动学习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他头脑反应灵活,记忆力好,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告诉他学习就是要学不会的东西,而不是学一加一等于二,然后我在每次考试前都给他讲述一些比较难的题,并让他必须把它弄懂,并会做同一类型的题,因为每次周考、月考都考的是最近学的东西,所以每次考试都有一两道题是他做过或见过类似的题,考完试后他经常会对我说\"老师这次考试那道题咱们做过,那道题和咱们什么时候做的题类似\"\"老师这次考试最后的大题只有我和我们班谁谁做对了\"虽然那时他的成绩不算很高,但一道题的成就感会大大提高他对物理的兴趣,别人不会做的题他会,就使他产生一种成就感,使他对物理产生了兴趣,自主的去学习物理来保持他曾得到的成就感,信其道,则亲其师,他逐渐对我的话深信不疑,对物理更是兴趣浓厚。

对于这类反应灵敏的学生,我们应该先给他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建立他的自信,使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信其道,亲其师。

推荐第10篇: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也就是实施因材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情况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又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差别地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一致的。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只注重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也不容许放弃对差生的教育、帮助,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当前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客观情况。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结合体现了对所有学生要求的统一性和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关系。

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这就要求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要教好全体学生,要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教好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还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其次要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首先要充分发挥班级集体教学的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益,又要重视在集体教学的同时,注意对各类学生的个别指导。“个人的发展同集体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论学生成绩怎样,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反映迟钝者激励其积极思考,勇于答问,敢于争辩;对口头表达欠条理者,多给以复述与发言机会;对注意力易分散、不专心者,多施以暗示,培养其自控能力;对学习感到过于轻松者,增加其作业的分量和难度;对能力强态度马虎者,给予难度大的作业,严格要求其精益求精等。 最后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尤其对于数学课的教学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多说,多练。

总之,力争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尖子生更尖,学困生有更大的进步。

第11篇: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凤冈二中2009-2010 第一学期

因材施教工作计划

李雪宏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艺术魅力,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 能够在知识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今天更好的呈现给学生, 随后使得我 们的学生有更大地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 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 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们教师就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其次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 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2009 年 9 月

第12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一步关于音乐和教育的影片。影片主人公马修,曾是一位音乐教师,失业后,在一所儿童管教所担任老师一职。“儿童管教所”,乍一看来,这是一所问题少年堆积的学校,是让任何老师都头痛的地方。在马修来之前,这里是以监狱的风格进行教育的。孩子们一旦犯错,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严厉的处罚。物极必反,在这样的管教下,孩子们就像不断被驯服的洪水猛兽,只有在被监视的情况下才能安静下来,否则一定会翻天。

马修入职伊始,孩子么会顽皮的在黑板上画他的形象漫画,大声喧哗,调皮,使出浑身解数来愚弄老师。马修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惩罚他,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他,原谅他们。由于晚上他和孩子们住在学校,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他们,他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也很会唱歌,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音乐好似能够给人们插上一双翅膀,让孩子们尽情的享受愉悦和自由。他曾今是一位音乐教师,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组建一直优秀的合唱队,所以他悉心的辨别出每个孩子的音域,分配不同的音乐的和声,唯一一个唱歌走调的孩子他也没有放弃——做了指挥!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积极,有了乐趣和学习的方向,孩子们逐渐变乖了,和老师的关系愈发亲密了。

整个班级,由原来桀骜不驯的劣童,变成了懂礼貌的天使。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在这所管教所的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学生一直都没有变,然而最后他们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马修老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洞察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用运动来与教育比照是很贴切的。运动项目有好多种,就拿球类来说,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但每一个运动员只需要掌握这一门运动,并将之做到极致就可以了,如果让擅长足球的运动员去打篮球,其结果可想而知。同样,把握住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在其优势的一方面着重进行引导和挖掘,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第13篇:因材施教案例

因材施教案例

林芝蓉,这是我们班典型的“后进生”。非常单瘦的女生,平时衣冠不整,11岁,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起。她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是不愿跟她交往,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喜欢捉弄,欺负她,所以她给人感觉较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常有抄袭现象。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对林芝蓉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林芝蓉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她的父母已经离异,现在这种与其她同学不协调的地位,使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她,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而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长此以往,她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内化。

针对林芝蓉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林芝蓉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她工作才能开展。在征得家长、任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准备这样一步一步的帮助她:

首先:对她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

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针对谢莎莎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她的学习成果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具体做法为:

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根据对她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她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不是最差,但总体仍偏差,不仅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更是显得吃力,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也很差。对此,我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她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她共同制定了相对其她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这边来背诵一首古诗。目标的接近,使她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2、对她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她实现目标。

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为此,我协同其她任课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她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林芝蓉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她,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果然,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以及老师在平时所进行的小测验或者默写、背诵等,尽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但较以前进步是明显的。

3、对于她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

有了成绩的进步,哪怕就是一次默写情况的好转,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她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让她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使她增强了信心,提起了学习的兴趣。此后的上课,她显然比以前投入多了。

其次:引导她正确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信心。

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我把精力集中到解开林芝蓉心头之结上来。因为,尽管她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差,再加上她仍会偶尔产生自卑的心理暗示。此外,我还通过与她外婆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让她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加上学习上略有进步,她显得较以前自信多了,偶尔甚至有点洋洋自得起来。

最后:引导她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因此,在林芝蓉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她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并鼓励她发挥自我作用,摆脱知难而退、对现实一味逃避的心理。同时,我改变初阶段时的事事关心,变为遥控指挥、宏观调控。这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而这些无疑中增强了她的耐挫力。反复几次下来,不仅保持了起自信心,也是她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通过林芝蓉的转变,使我感到,在当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对于她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还特别需要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心理优势,让她们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第14篇: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因 材 施 教 教 学 相 长

——浅议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袁艳 341600

【摘要】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浅谈个人对新课标下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英语 有效性 分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差异,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学生还停留在传统的学法中,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把握好的话,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就没有了。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是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突出目标性,体现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

1 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对于一堂英语课而言,呈现的方法有很多,如:情景呈现、故事呈现、直观呈现、问题呈现、热点话题呈现等。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在教 “The Ten Fairies”这一课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受学生水平所限,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师可选用简单的英语来描述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人和物,如苹果,猫或是某个同学,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逐步引出“三毛”。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故事呈现的方式把“do the housework、clean the room、wash the clothes、make bread、grow up、get married、cried”等生词编入三毛的故事,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形象易懂,既为课文教学打好了词汇方面的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ELSA的故事的兴趣。又如,在“The UK”中有大量的地名、国名,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用地图、表格等形式呈现生词,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做,不但降低了阅读课的教学难度,而且通过对地名、国名等重点、难点生词的剪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既动了脑,又动了手,更直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三、运用可行性的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自觉性。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与传统的“快慢班”不同,其特点是“分层不分班”。所谓“分层”是教与学的分层,“不分班”是指学生上课所在的班级不变。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波动随时做适当的调整,学生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对分层做出新的选择。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施策略,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条件。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从目前笔者学校现状来看,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学生达到学业水平考试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

2 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学业水平考试考纲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精神的认真研究。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只是在一些难点问题上,不一定要求他们一定要一次性达到教学要求(这也是一种动态的观点)。而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真正属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即其学习一贯地表现为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或是一贯地表现出存在学习障碍)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这部分学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或是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的学习上或是某次考试中,其表现完全可能比好生更为出色。因此,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对的农村学校的学生常有以下一些学习障碍的表现:(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2)做题速度太慢或是不愿进行思考,而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等待老师讲解。(3)不愿对英语单词、句型、课文等做必要的记忆。(4)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5)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也不会提问题。

以上均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尽管我们承认,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但就具体的一节英语课来说,属于某一层次的学生数可能性则是相对确定的,因为一节课是属于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阅读为主的课,还是综合课,一旦确定,学生的学习障碍对本节课中要学习的内容的影响大小,也应当是教师可以预见的。因此,可根据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掌握以及学生个体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把全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具体操作应以利于不同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教学,不仅是学生分层,而且教师的教学目标、训练方式和评价体系也要分层。

1、教学内容分层。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做参考,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做到教学“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同时学生全员参加,各得其所。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本课对自己所在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而教师也应清楚知道这节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应该怎样教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对A层的学生要加大对词汇的比较,要

3 求其掌握近义、反义词,同时还可以介绍相关的前缀、后缀等构词法,扩大其词汇量。B层的可要求能熟记当天文中所学单词。在讲授课文时,对A层的学生可以用图片和文字进行提示,要求他们对课文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进行retell, debate或rewrite,或是适当安排的其他的拓展练习,如在教“The Ten Fairies”时,可以让A层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仙女,ELSA会怎样,设计文章的结尾,编写自己的故事。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在阅读文章后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练习口语,当学生用英语表达发生困难时,可以允许他们中英结合,强调重在参与。而C层的学生起码应了解文章大意,能在文中找到合适的句子回答些简单的问题。

2、课后练习分层次。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及评价也都需要作相应的指标。其中,对A层学生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压担子,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具体的说,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相关的英语阅读是重点,简单的作业可以不做或有选择地做,目的是增进课堂教学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对于B层的同学要求把每一篇课文读懂,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东西,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置情景,自行表达,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对于C层学生则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进行写作练习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分层进行练习。可以尝试让C层的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进行缩写或仿写(即部分单词的替换练习);给B层的学生多些中文提示和英语词组、句型,进行写作训练;而A层的学生则要求在有限的提示下,结合所学知识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四、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可以从开放活动的内容、开放活动的过程、开放活动的空间、开放活动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凸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在开放活动内容方面,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NSEFC Book 3 Unit 5 Advertising后,笔者要求学生收集商品的英文广告,

4 并就广告内容设计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就开放活动的空间而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空间,构建开放、自主、富有活力的活动空间。例如,在学习In the Lab中的Dos and Don’ts的内容时,笔者将学生带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Dos和Don’ts的具体要求,以增强语言的实用性。开放评价方式就是要变教师单一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一篇题为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记住有关交通工具的名词,授课教师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展示了很多交通工具的图片,并用“What’s this?”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的活动看似活泼,但师生间的问答缺乏信息沟,学生无需思考就可以轻松回答,因此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此活动若改为Brainstorm的形式,教师用诸如“When we speak of transport, what do you think of...? Why do you prefer this means of transport?”等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就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统一。

参考文献:

①应文琴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9.(29):NO.27-29 ②咸修斌

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外语界,1999 ③何安平

高中英语课程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5篇: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浅议因材施教在职教教学中的运用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吃大锅饭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课堂上统—的教学要求、统—的教学过程、统一的评价尺寸,这种教学上的平均主义使得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则将成为一句空话。

如何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教研组同仁们几年的钻研与实践,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

一、因材施教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近年来受地方经济影响,学校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诸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校的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就必须考虑学生之间差异的客观现实,在教学上如采取一刀切,就必然会出现课难上,各种层次学生都难于学好的现象。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并不是靠其先天的遗传素质自然展开,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较重要的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好的与差的学习特性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是根据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及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提出来的。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1

意义。只有坚持因材施教,才能处理好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不同的起点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发现人才,进而为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取得职业教育战线上的大面积丰收做出贡献。

二、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我们制定如下教改实践:

1、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形式的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时,采用同步教学,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引导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上不封项、下要保底”的原则,采用异步教学、分类指导,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差生加强辅导、多巡视、多关心、多鼓励,给他们“开小灶”;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别重视基础、强化比较,触类旁通;对优生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思维训练,允许超前。在坚持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做到既满足优生的学习需要,又使差生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使他们在课堂上仍处于兴奋状态,不断攀登学习新高峰。

2、实施竞赛制度

学科竞赛是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之一。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毕竟是传统教育的历史发展,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一直是在高度统一中运行的,很难兼顾到个人的个性差异,也就不容易做到古人提倡的“长善救失”,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了。我们职业教育应该依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学科,并实行学科竞赛,使因材施教原则得以真实地实行。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满足时代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需求。例如:我们教研组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行了打字竞赛和程序设计竞赛。有的同学学习底子差,但在打字上面有天赋,加以锻炼,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打字员。有的同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强,加以培养,能够成为一名软件人才。

三、因材施教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教育教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其最终只有通过内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实现。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和谐施教才能有效地组织活动。

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

1、转变观念是前提。

长期以来,受“教师中心论”的支配,传统的教育过分地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教法,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仍很不深入,由于没抓住本质,学生的素质就难于全面提高。

因此,领导到任课教师,都必须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在学习中

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深化改革,只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使学生全面提高。

2、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关键。

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这项工作才能坚持下去。其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第三,教师还应树立全校、全年段一盘棋的思想。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杯水车薪,单靠一两名教师是无法完成的,只有经过全体教师的协同努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才得以获得全面的提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核心。

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不管学生的基础及智力发展的程度如何,都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趣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法展示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乐学。例如:计算机教学中,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游戏软件的介绍也是必要的。在教学游戏软件的时候,更应注意因材施教,所选软件与认知教育结合得越紧密越好。在学习计算机的初期,可以教学一些打字母的游戏;对于部分学习过五笔字型的学生,可以介绍他们玩一些五笔打字游戏。

通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因材施教,就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全面的提高。

第16篇:因材施教计划

因材施教计划

新华小学刘宏媛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已经对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因材施教,也看到了一些成果,在本学期我会继续认真执行因材施教计划。

本学期我负责三至六年级的微机教学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面向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要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对于优等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信息技术是一门要求动手和动脑能力较强的课程,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他们建立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

当他们获得成绩时,要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学习信息技术好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要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优等生,要让他们戒骄戒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在座位的安排上我会避免出现“扎堆”的现象,有些学困生不会操作,又碍于面子,不愿问老师。问旁边的学困生,也不会。如果把优等生和学困生放在一起,让他们互帮互助,不会操作时可以问问优等生,这样学困生也会得到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对每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努力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第17篇:论述因材施教

1、论述“因材施教”的策略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就在其思想方法上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中也注重强调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含义。 因材施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其学生能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谈到因材施教,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其策略也有不同之处。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和内部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认知水平,存在着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教师针对这一因素就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学生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在接受新事物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所以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应该注意个体差异,在速度和节奏上,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大家都能接受新知识。 不仅如此,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也是有差异的。男生和女生的智力是不同的,种族上也存在着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所以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其优势,老师应该分析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对不同智力、不同性别的人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把男女生的座位进行搭配,这样可以让其互相讨论学习,发散大家的思维,互相学习各自个体的不同特点、优点。

因材施教策略还表现在对性格分析上。全班学生各自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因此性格成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每个学生的性格会对其发展有一定的限制,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而在对他们的教育上采取不同的方式。性格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们更应该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教学方法和管理上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2、说一说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感受和所得

早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之前,我就开始自学了教育心理学,学会了如何处理学与教的关系。但这个学期又进一步学习之后,对教育心理学有看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这门学科从多个方面来研究学与教的关系。

一直以来对于老师这个职业很喜欢,在教过我们的老师中,也有很多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发现做个老师不容易,做个好老师更是不简单。最基本的问题是要学会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

第18篇: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

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新桥小学朱开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承前启后的课,它是在前面学过的整十数、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位数与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且诱导他们探知新的解决方法,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找出解决“12×3”的不同算法,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堂课让我感觉较为满意的地方是:将太谷导学案与学生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还算比较完整,思路也较清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积极主动,都能从多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能很快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让我感到不满意的是:没能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很好的归类和总结,而且没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提问。

第19篇:说说因材施教

说说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因“才”施教,二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才”施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为其身心成长、美育形成与智力发展的后天条件上的差别。由于这样的差别,从而又导致了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其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上都有所不同。作为和学生直接打交道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这一问题。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德、智、体、美、劳等不同方面,而且在某一方面也都表现出不同的层 次。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位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这样做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无疑是有效的,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而还必须寻找其他的方式;其次,安排有不同特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做使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可谓省时、省力,又见效,同时也弥补了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不足;再次,对于特殊学生(这里的特殊学生一般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要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这样做,使他们感受温暖,从而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取得良好成绩。

第20篇:因材施教总结

一个演员在演出前,对这首歌曲的内涵要充分地理解再创作等等,才能上台演出,但这只是做对了一半,更重要的是面对什么样的观众,少年、青年、老年、中国、外国等观众。要了解他们的欣赏能力、欣赏方向、欣赏层次,中医上有句话叫对征下药,所以演员应该先了解观众需要什么,再去选择歌曲,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进观众,观众才能喜欢你。对于教学来说,你是教哪一类的学生,他们每一个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班容量又大,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情况,自我陶醉、口若悬河、非常心苦地讲完一节,学生可能认为你勤劳、朴实、有能力,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学生考不好也不会瞒愿你,家长也不会,学生可能还会夸耀你,其悲惨的结果是:“你费了好大的劲,这个题我讲了n遍,你们怎么又错了昵?”学生也会怪自己,为什么我们这么笨,没有记住呢?就跟哪个自我淘醉的演员一样,他唱的很淘醉,可观众没什么感觉,他会认为观众的欣赏水平差,观众也许会给他掌声,这种掌声是一种出于礼貌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以上是一种旧的模式。 面对现在的新形式,要改必需改。

毛泽东主席说过,文艺是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要求文艺工作者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体验生活,接近群众,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体现时代的感觉,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冼星海同志在抗日最艰难的岁月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不近震撼了中国,而且传遍了世界,因为他写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声,团结起来反对侵略。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的老师、领导等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定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分析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绝对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发现有个性的学生,更大的是有可能压抑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时侯,他们思路特别活跃,他们有许多奇思妙想,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是这些青少年的翅膀,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极富想象力,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思想,让他们走上讲台,说出他们的心声,老师才能总结出学生喜欢的东西,所以说,我们老师必须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范文
《因材施教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