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因材施教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1: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普洱中学为例

摘要:本文以普洱中学为例,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的开展情况,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综合阅读相关文献,结合考察结果,分析实际调查数据。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普洱中学前所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得到相应改变,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育;物理教学;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发展

逐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新理念,越来越深入人的内心,并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普洱中学高中部任教的三个月,笔者发现现在中学教育教学方法上,物理这块还存在很多问题,方法比较老旧不说,对于革新也是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就这个问题笔者将以“中学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题,并以笔者所带的高一年级为例来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层次的学生进行了相同问题的问卷调查,就有效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相应的总结了一些相关的原因。其中调查的原因是想就科学的统计相应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代表的问题发表正确的看法,引起同学们对物理学科的重视,就普遍和个例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加强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就个人而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方法,以便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 1.目前因材施教发展的阶段 1.1 什么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按照字面意义来说,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1]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2,3]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现在的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来实现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使他们从理解深度,广度和学习进度各方面推进是合适的,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考虑,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着手,使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特性来进行良好发展。 1.2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针对学生特点,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5]正是所谓的收获,用什么种子育苗,就能收获什么。所以因材施教,也就是依据不同的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进行不同的教学,所以教育也应该因人而异,达到良好的学习。 1.3 当前的因材施教所能达到的一个水平

因材施教是小班教学的模式,对于现在的教育模式不是很合适,每个班级同学的水平虽然参差不齐,应该要实施因材施教,但是由于人数太多难以做到因材施教。[6]我们对近代以来“因材施教”的认识及其实施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从这个梳理中可以看到,限于时代背景尽管一些教育家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但在实际中往往无法施行。[1,4]

因材施教要求是小班教学模式,所以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进行因材施教不是很适合,虽然每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应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因材施教,但是几乎没人能做到因材施教。[6] 我们对“因材施教”在现代的认识做了一个粗略的梳理和实现。可以从树立中看到,限于时代背景虽然有些教育家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实现。[1,4] 1.4 对因材施教有错误理解

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以理服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他们的心性方面感化他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学习主人的心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并且学生自身也没有得到该有的学习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 5 ]

所以因材施教,必须在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下做到落实。现在,我们所实行的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对各种作业考试能力的过度强调。[ 7 ]和目前的水平,因材施教的理解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简单的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理解了,也就是说,学生是受教育者,被动的接受知识,那么老师就是理所应当的教育者,教授自己认为的知识给别人,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施”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从教师到学生。[ 1 ]学生进入学校,是来接受一个良好的教育的。做到因材施教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做不到,更甚的还有完全歪曲了这种教学的真实意义,正如《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8] 在教学过程中,对平衡的强调太多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材施教就难以实施,因为过于强调平衡的话,将抑制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打击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把他们的大胆想象能力抹灭。[9]曾今的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对于这个问题也提到过,他写道,教授给学生灌输这养一种观念:你能做得很好,就像你们眼前的这些学生一样。而且这种无形概念的灌输,就是阻碍因材施教的发展。 2.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一般来说,学校的物理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将由省教育厅颁发来进行安排,然而,省教育厅发布的物理课时都存在偏少的问题。省教育厅颁发的课时标准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具体现状,特别是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跟不上中等教育水平和发达地区,这是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校高一年级,学校将物理课程作为理科的预备学科课程,目前只作为辅修课,每周安排四节课,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学习物理,但是教材内容却非常多,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扩充知识。老师教学中只是浅显的进行讲解,大多只是从形式上大课程结束,而学校不安排其他的多余时间来帮助学生复习物理。但是物理学科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后练习的科学,否则无法提高物理的学习。举个例子,笔者所教的高一几个班级来说,按照省教育发布的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就算每个星期有四节高质量的课时教学,每学期也仅仅只有80节的物理课,但普洱中学学生的生源是不同的,不同的层次,对同一物理问题的理解也是需要不同的时间来实现的。因此,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不同的,所以教学计划是不同的,所以也可以使教学课程不同的重要原因,普洱中学的学生生源散,物理课时应该相应增加才能达到较为良好的教学目的但是学校除了一周四节课和一个小自习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能让学生复习的时间,没有课外复习知识点的话就很难真正学好物理。物理教师在每节课教学时间短,作业的工作量大当时讲解时间短,这样也就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同时使得教师在课后辅导时间不够充足。高一之后物理课时少,再加上学生要学习的学科多,特别是语文,数学和英语教育的高度重视导致物理和其他学科的忽视。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少,知识遗忘率高,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低也就低。

2.2 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

虽然初中开设了物理这门课程,学生上学的时候,他们学习物理有一定基础,但调查中仍然显示出一些普遍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听懂和正确的应用进行相互联系还是困难。特别是有许多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所以很多同学早就放弃物理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低,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已经成为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相比于初中的学习状态来说,初中物理学习主要在于概念和简单的公式套用和推理。但是高中物理就不同,定义多,规律多,现象复杂,公式多又难理解,教学速度快,解答方式灵活多变。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跟不上,导致学习物理困难。这个也不是唯一的因素,初中学的物理有一些是相对正确的,如力学中的杠杆原理,浮力的现象等和日常生活中一样,所以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上也仅仅很据自己认为的“现象”来学习,这样也是导致高中物理学不好的原因。。 2.3 物理教学中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2.3.1 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不应该死记硬背,在事实上,改革后,这种填鸭式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互动。然而,由于各种特殊因素在社会中的影响,现实中仍然存在满堂灌的教学。这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在学习或人才选拔考试的形式的方式没有变化,所以导致不合理的教学问题。 2.3.2 注重理论,忽视实践

随着新的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现代的教育条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系的需要了,同时,因为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学实验器材的提供机制还不够完善。学习资金投入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机会就少,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上的兴趣和积极性,物理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直觉兴趣。实验可以建立起生动的物理学习模式,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渴望的获取物理知识,应该是基于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教学就因该以实验为基础,也是因为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因材施教 3.1 正确的进行因材施教

新的课程标准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业务规划和生命意识,最基本的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观,并且把它应用于我们的教育实践,这就需要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课程资源,不仅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做到“了如指掌”,还要做到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对教师自己能做的“融会贯通”,做到全方位的因材施教。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说:“在这一阶段实现教育均衡,必须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更加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水平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从办好每一所学校注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实践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是没有捷径的,只有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才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不要把横向的品行之别转化成纵向的等级之差,还要把这种差异进行转移,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高度。 3.2 笔者对因此施教的自我小结 3.2.1 就因材施教提出自我观点

笔者先是对问卷调查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就一些有关于“因材施教”的问题针对普洱中学高一年级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得出客观数据,结合文献,自己也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从发展的角度认为:现阶段“因材施教”真正实施的水平还很低,普洱中学只是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甚至教学水平更高的学校,现在要做到因材施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因材施教这样子的教学模式还尚未成熟。就像王润在《近代中国“因材施教”实践观的变迁》中提出的那样:“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只是思想超前,在时代的背景下,实践中往往无法实现。教育的繁荣有赖于国家的稳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所以因材施教在教育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另一方面是当前政治形势的发展体现。所以在现在文化形式下的教育,因材施教,仍在成长的路上。

3.2.2 就问题提出自我改善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学生男女分布不均匀,结合物理学科的偏理性特点,要把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有较大难度,所以也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原因。物理难学不是个人想象,这么多人认为它难学难掌握,所以学校在物理教学的精力和教学物资的投入上要加大强度,高中生处于相信现象大于理论的年龄段,所以教师就相应课程插入实验、ppt、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便于记忆相应内容。调查结果还显示对自己在物理学科的学习方式上,有一半的学生是不满意的,而针对这些人又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是完全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三分之一是以的人像换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的产生应该归咎于学生们真正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他们从初中二年级才算是真正接触它,虽然它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但是毕竟学过的还是很少一部分,对于掌握学习它的方式还不能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方法,所以提出因材施教也是能够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为科学的方法,而我们知道要做到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总结出和他相应的教学模式。这样其实也就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物理这个学科,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96%的学生认为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理解。可见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很好的,而为什么物理教学还是那么难以开展也是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挂钩的。所以面对一群有良好期望学习的学生群体来说,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物理教学时高一教学的其中一部分,是学生进行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就学生而言,物理学习的模块在全部学科中占一定的位置。其中他们每周他们有4节物理课。而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内容任务还是有些重。课时还是相对来说有些紧张。所以说如果能够有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也是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高一学生学习自主性还不是很高,教学还是要注意监督,而针对要注重开发物理思维的物理学科特点而言因材施教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现在中学的教育更注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拿物理教学来分析,不同的人,对物理的理解层次不同,程度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就调查显示,71%的同学还是有清楚的认识,他们有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较为科学的学习理念,而98%的学生以后要考重点大学,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毕竟有一个美好的期望,对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这也使得教学有了务实的特点。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使得特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4.对“因材施教”的自我认识

除了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而外,笔者查找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就其中正确全面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概括,这些文献都提出了目前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有关问题和看法,就笔者所在实习学校为例,完全做到因材施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做到相对的因材施教,而相对于其他学校而言,普洱中学要做到相对的因材施教也是有较为良好的先决条件的。对于因材施教实施的好处,可以从不同的文献介绍中找到全面而客观的介绍,但是不免在实施起来的难度也是不一般的,有些文献中也有提及。总的来说,就这个问题而言,笔者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调查问卷的信息为主要参考,进行了自我的总结。

《论语》孔子弟子学习,行政,性格,志向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评述,根据不同的学习特征,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言语和行为,进行因材施教,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4 ]

陶行知先生说:现代教育就如同种花草树木一样,要首先弄清楚花草树木的特征,对于不同的情况和差异,进行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10]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学生有个性,有差异。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要承认学生有个性,有差异。实质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针对特点来特定的教学,其实质是分层教学,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划分。[ 11 ]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和学习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同时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一些东西。无论是新知识课,还是巩固习题课,复习课或讲评课上都应该做到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均衡。除此之外,作业的内容也应该是分层次的,在教学完成其中一部分后,就应该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所以课堂教学后进行作业分层布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课堂以及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一个基本练习,B层以基础为主,并配有少量有所提高标题,C层作业基本知识点的而运用则是灵活的,综合性的各占一半,还可以设置一些附加知识题。此外,对学生的管理也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素质进行教育,对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强,那么就要尽可能多的给予赞扬,给他们信心,对那些性格外向,比较活跃,不服从管理,就可以找他私下谈谈,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教育学生抓住切入点是关键,运用激励机制,做到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急不躁,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最终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因材施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合理的应用,中国目前的教育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于丰园.诠释学视角下的因材施教[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18-21.[2]王本洋,罗富和.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01:1-4.[3]许洁英.个体差异研究及其教学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06:20-21.[4]刘彦文,董岩.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3-4.[5]王家云.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116-118.[6]洪珏.因材施教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23-27.[7]胡宝泉,文梅其其格.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因材施教[J].前沿,2008,02:64-65.[8]张彦(韦华).论“因材施教”[D].天津师范大学,2007.[9]汪润.近代中国“因材施教”实践观的变迁[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3-5.[10]杨卫.过分强调均衡不利于因材施教[N].中国教育报,2010(006).[11]王慧.小班化条件下高中数学因材施教的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12]Tan Lan.IERI Procedia[M].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HangZhou,P.R.china,2012,2:696-701.

因材施教论文5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因材施教教育学论文
《因材施教教育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