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报纸发刊词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4 21:00: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1999年发刊词

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发刊词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发刊词 江艺平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南方周末》2000年新年献辞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江艺平

这是千载一遇的时刻,百年的更迭,千年的交替,都将汇于同一

个瞬间。

为了欢呼新世纪的太阳照临地球,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翘首以待„„

这又是岁末平常的一天。这是我们第829次和你见面。面对着即将远去的一个世纪,面对着就要开启的新千年之门,也许,我们真的该来一次“世纪之旅 ”,就像聪明的同行已经去做的那样——派记者去新西兰,去那个2000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去五大洲,去感受不同肤色的人们异域狂欢的情状?

“世纪之旅”?千年等一回呵,为什么不呢?

15名记者受命出发了。他们脚步匆匆,他们意绪绵绵。他们要去的地方其实都不陌生,每个人却又分明都有一点惴惴然。是呵,“近乡情更怯”,处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故乡,你别来无恙否?

这就是我们献给读者的一次世纪末特别的旅行——“记者回家乡”。

一群难得在故乡转悠的人,有人甚至对那片土地已睽违多时。他们终年的奔波行走,总是在寻找他乡的故事;他们的爱和恨,也更多地倾注在别的地方。家乡,成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秘不示人的珍藏。

现在,就让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藏打开吧——

那些版图上无甚出奇的所在;那些所在处平平常常的故人;那些故人里被岁月模糊了的面容;那些面容中被风霜蚀刻下的皱纹„„这一切一切,都因为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踏访和叩问,在我们的记者的笔下,变得异常生动、鲜明、隽永,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里含着泪水?读完了这一组“记者回家乡”,也许,你会找到答案。而我们必须表达的,是我们对那片土地的敬意。

我们要向乡间的母亲致敬。她用一双小脚走过春夏秋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才算丈量完所有的苦难。母亲,我们祝福你,因为你知道怎样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我们要向天国的父亲致敬,他的在天之灵,冥冥之中依然向儿子散发出最质朴的光辉。即使刚刚承受了失去父亲的巨大创痛,在接到采访特大海难的任务时,儿子首先记起的,还是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别为了自个的事耽误了公家的活。

我们要向一位新婚的妻子致敬。就在新婚之夜,她的丈夫却匆匆登上颠簸的长途公共汽车,去采访令人撕心裂肺的海难事故现场,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理由: “我是一个记者!”而她的理解和支持,正好成为他义无反顾的另外一个理由。

„„

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在千年末,在世纪末,在中国,但决不是衣锦还乡。十几个记者,于同一个时刻,奔向天南海北,回到他们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要用他们的眼睛,去观照故乡的现实和未来;是要用他们的心灵,去丈量故乡和新世纪之间的距离。而他们的记录,是要给这个喧嚣的千年末和世纪末,留下一份真实而冷静的言说。

我们走近千年之交,走过“我们这1000年”。即使在那些最偏僻的山村,我们也能看到,这1000年,是“人怎样变成巨人”的一部煌煌巨著。在人类所获得的越来越大的空间里,容纳了与日俱增的成功和骄傲,也容纳了与日俱增的痛苦和不平。毋庸讳言,当西方在这1000年中一步步走出蒙昧的时候,中国却日益远离汉唐的辉煌,甚至在最近160年里曾坠入屈辱的深渊。20世纪中国人的猛醒与奋争,正是对千年来多舛命途的强烈反弹。

我们走近百年之交,走过“我们这100年”。百年风云激荡,血和泪交织,铁和火迸溅,光荣与梦想在高高地飞翔,造就了人类文明之旅中最多劫难也最多华彩的一程。在百年中国的交响乐中,“科学”、“民主”是叩击命运之门的重重音符,“改革”则是它响遏行云的高潮。《南方周末》有幸,在这样的高潮中降生;《南方周末》记者有幸,亲眼目击和参与这场痛苦而辉煌的涅磐。

今夕何夕?此身何处?时光流逝的无情涛声让人从昏睡中惊醒,脚下土地的真实质感让人摒弃虚妄。我们的记者是有根的一群,正是清醒感知着这样的时空坐标,我们一同走过难忘的1999。

我们走近1999的岁末,走过“我们这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我们呼号不息,是因为没有一天曾熄灭我们的梦境乃至浪漫;我们致力于一毫一厘的进步,是因为我们痛感改革决无近路可寻。我们一次次泪流满面地奔波在多灾多难的土地上,首先因为我们爱,因为爱,我们恨;因为爱,我们争;因为爱,我们以职业记者特有的方式,和土地,和父老乡亲血脉相连。

今天,我们回家了。我们回到自然,回到平凡,我们回到常识,回到真实。真实有时也会让人难堪,但是,它显示出来的勇气足以令谎言却步。

在岁末,在世纪末,在千年之末,我们回到家乡,带去绿叶对根的祝福,带走根对绿叶的情意。我们的生命因它而变得充实,我们的胸襟因它而变得宽厚而柔韧。

在岁末,在世纪末,在千年之末,我们像儿时一样站在家门口眺望。当20世纪的太阳收起它最后一束光线,降临的不是黑夜,而是“我们的未来”。

还记得惠特曼的这句诗吗:“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无论你能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

又一程“世纪之旅”开始了。祝福你,朋友!

2000.11.9 第874期《南方周末》写在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因为我们是记者

江艺平

今天是记者节,我们向所有的同行问好。

农民为粮食而骄傲,教师为学生而骄傲,商人为财富而骄傲,而我们为自己是记者而骄傲。

我们的骄傲来自同行,我们的骄傲来自读者,我们的骄傲来自曾经追踪的每一件新闻,我们的骄傲来自曾经奔波的每一座城市和村庄,我们的骄傲来自我们所挚爱的人民和祖国。

奔走在祖国大地,我们与时代同行。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激动,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流泪,总有一些罪恶让我们愤怒,总有一些坎坷让我们辛苦,总有一些希望让我们欢欣,总有一些疑问让我们思索。

我们激动,因为我们是记者。

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成就了今天的改革大业。我们追随改革者的足迹而行,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正是那些为改变贫困命运而奋斗的人们的故事,彰显了这个时代的进步。当这种进步越来越不可逆转时,我们也在履行职责中找到了幸福和满足。

我们流泪,因为我们是记者。

当我们告诉你那些被拐女被剥夺了幸福,当我们陪伴着民工拥挤在长途火车上,当我们拍下吸毒者将针管扎进胳膊的镜头,当我们面对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们,我们常常饱含着眼泪。一次又一次,我们记录着不幸;一次又一次,不幸警醒着社会。

我们愤怒,因为我们是记者。

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脆弱,也许我们的步伐并不稳健,甚至我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和弱不禁风的女子,但是我们懂得,面对触目惊心的腐败,杀人越货的暴行,欺世盗名的骗局,破坏规则的钻营,我们不能沉默。当我们把真相告诉公众,我们不仅表达了记者的愤怒,我们更表达了社会的良知。

我们辛苦,因为我们是记者。

我们总是奔走在路上。当火海逼近的时候,需要我们迎面赶去;当洪水肆虐的时候,需要我们趟过波涛;当人们掩面痛哭时,需要我们直视死难者扭曲的面孔......面对无情的水火,面对歹徒的恐吓信甚至黑枪,勇敢的记者选择了前进,而不是退缩。为此,我们向所有殉职的同行祭酒,我们向所有勇敢的同行致敬。

我们欢欣,因为我们是记者。

看见那么多人为希望而奔忙,为正义而主张,为秩序而思考,为爱情而歌唱,我们为看见而欢欣;每天和许许多多的熟悉或者陌生的人们交流,和那些进取的人们、迷茫的人们、苦恼的人们、幸福的人们交流,我们为交流而欢欣;给弱者以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们为扶助而欢欣;阳光越来越亮,阴影越来越少,社会越来越透明,制度越来越民主,如果我们也推动了进步,我们为推动而欢欣。

我们思索,因为我们是记者。

我们肩负着使命,那是什么样的使命?我们面临着竞争,那是什么样的竞争?在沟壑纵横的社会中,怎样坚持传媒的操守?怎样固守新闻的真实?在是非曲直的事件中,怎样调查新闻背后的新闻,怎样作出合乎价值的判断?行动吧,因为你是记者;思考吧,因为你要行动。当你作为一名记者在思索,你是在为自己而思索,同时业是为所有同行而思索,为整个社会而思索。

从今天起,有过的骄傲,让我们继续;特有的骄傲,从我们开始。因为我们是记者。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江艺平1999年新年发刊词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 „„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

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

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

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

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

面对世俗的力量,

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

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

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

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

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热,久久为之发烫。

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

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

告别一九九八,回访我们报道过的新闻,作恶多端的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阳终于在他乡找到知音,而中国电信也终于开始降低消费者们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费„„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这梦想,不休不止

南方周末2004年新年贺词

谁说这是平常的一天?候鸟掠出线影,年轮添了新纹;我们大声地问候亲友,也默默地思念远人。

365天,两鬓多了白发,或许连心事也疲倦了几分,但你依然,依然轻轻地叹着,却终究微微地笑了———

这是一个收获祝福的日子,要赶紧抹去浮尘,擦亮梦想。

但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一开始,就有梦想。

那么在这新年的开始,我们祝福你,朋友,愿你的梦想一路远行!

我们乐观地回首,2003是放飞梦想的一年:小康社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神舟五号”,“振兴东北”„„

有了开始,即便梦想千年,也新意盎然。

我们现实地记录,2003也背负恐惧、泪水和愤怒。当SARS疫潮席卷,渭河洪水滔滔,公民惨死收容所„„不,我们不仅仅记录,而且感同身受,所以眼里有泪,心里有痛„„

但在谎言中,有勇士挺身而出;在暴力后,有对恶行汹涌的讨伐„„这无畏的直言与血的印痕,又何尝不是一个开始?

所有这些或悲或喜的开始,在不同的层面指向同一个终点:人之尊严与福祉的增进。2003年的奋力与求索,在这路途中为中国大写了两个关键的名词:“公民”与“权利”———它们,原本就相辅相成。

这,也正是我们不休不止关注与祝福的梦想。

携着梦想与祝福,今天与你见面的这张报纸已走过20个年头。

这20年,中国持续激变;我们为变革而生,但关注持续未变:为我们国家每一个进步喝彩加油,为确立市场经济添注加解,为关注社会积弊呐喊张目„„

今天的中国,“政治文明”与“全球规则”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那我们也毫不讳言对“政治”的兴趣,因为这关乎众人之事的政治,关乎国家之进步,关乎民生之改善,关乎民族之复兴;我们关注政治的方式,一如媒体的天职,忠实地记录,公开地陈述,理性地评说。

对于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对于所处的这个民族在所处这个时代的进步,我们欣然落笔,化为墨痕;虽然前路或许多艰,但对这朝着阳光方向的生长,我们努力地鼓与呼。

但记录不是记录的理由,关注也非关注的终点。我们对于这时代变革的每一次喜和忧,最终都只有沉潜于人的层面才有价值。生活要多样化,经济要市场化,政治要民主化,这是一个古老文明要重焕青春的步伐和必然诉求。

所以20年来,当你在会场陈言,在书斋握笔,在农田挥汗,在工厂劳作,在校园诵念„„我们将你的故事告诉他,将他的故事告诉你,将中国的故事说给中国人,也说给世界听;要让书斋知晓江湖事,也求民间参知庙堂言。

这个国家不正是大家的国家吗?我们用真实架一座桥,让言说者不空谈,让主事者不麻木,让刚烈者不偏激,让脆弱者不沉沦,让大家知道大家的心事,也知道自己的方向。

在这一年的开始,我们也祝福自己的梦想,它萌自20年前的那个早春,从此便如春藤一般爬满了我们的心间眉宇。

然则这梦想其实来得更深远,甚至早在100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他们的梦想就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解放。

所梦所想,何止20年,其实百年一脉。

但对于中国这个老大的后发国家来讲,每向梦想逼近一步,都要有巨大的付出。

但梦想没有流产,因为正如此,历史每数十年给出一个阶段主题的规律似乎清晰可见:开天眼(西风东渐、启蒙运动)、反帝制(推翻清政府)、求统一(北伐、结束军阀混战)、争主权(抗日、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新中国)、平均地权(土地改革)、改善民生(经济改革),而贯穿其中的就是增强国力和复兴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

在中国,这些主题环环相扣,它们赋予今日中国以独特的魅力:每一天都能感知这变革中每一步前进的喜悦。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时代能够成为中国最好的时代,因为它给我们未来以最新的期许。

这个国家对于未来的期许,从理想叙事的乌托邦,到国家叙事的现代化,再到传统叙事的小康社会,共性与个性、出发与归宿间,今日中国也充满着独特的张力与快速节奏。

这种状况将继续于新的时代主题破题启程后。

2003年当被铭记:政府因“乙肝歧视”遭遇行政诉讼、四川自贡3万农民“民告官”,公民依法的意识在这里觉醒;前河北省委书记与卫生部长被处理、收容制度被埋葬,公民对公权的监督在这里呈现;北京、深圳甚至内地小城潜江自荐竞选人活跃涌现、“违宪审查”的话题被广泛讨论,公民的政治权利在这里伸张„„

这不仅表明公民意识的成长,更说明在深化与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党的十六大概括的“以人为本”、“政治文明”的新主题正在破题。

今天,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回看一年,回看20年,回看100年———看到我们的兄弟姐妹与前辈,在不同时间留下的眼泪和微笑。就让时间如光,串起这晶莹剔透的液滴,折射出一如灿烂微笑的七彩虹谱,照亮你的前路和梦想,中国!记者这碗饭

推荐第2篇:发刊词(修改)

发 刊 词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斑斓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期待已久的《大民政 新视界》终于诞生了。她的诞生,昭示了滨州民政工作一个全新的标杆和起点,倾注了滨州民政人满腔的热诚和期望,凝聚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美好祝愿。

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发展之始。新时期,现代大民政保障的不仅仅是公民生存权,而且还要为公民的发展权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一份期刊,如果能以这样全新的视角,坚守真挚热望,真正奠基于拓展民生福祉,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有益于彰显滨州现代大民政的楚楚新风,如此,本刊也可成为一扇窗口,展示“爱心民政、阳光民政、法制民政、数字民政”建设下的新民生、新发展、新希望、新梦想。而这,正是《大民政 新视界》面世的底气与宗旨所在,且始终不渝,秉持到底!

正是基于建设“爱心、阳光、法制、数字”四型现代大民政的发展理念,本刊将重点体现滨州民政工作的“现代”和“大”。着力托底“大民生”,创新“大服务”,建设“大平台”,构建“大格局”;为积极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均等化的民生保障服务新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加快建立综合性、基础性的为民服务新平台而高歌有为、躬政前行,全力构建适应现代大民政发展的民政工作新格局。

奉行“建设现代大民政,服务滨州大发展”的热望和理念,以新视野审视滨州民政发展,本刊确立了“为民、创新、拓展”的编辑风格,并将一以贯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立意高远。意在书写滨州“大庇天下”的民政气魄,诠释心系和谐发展的款款深情。凡涉及的特别关注、民政要闻、调查研究、慈善人间等版面,皆从“为民”着手,立足贴近民政人、民政情,着力关注社会问题、民生热点。以“信息”为依托,靠“调查”做保证,用“舆情”当标尺,以“严谨”为衣钵。孜孜以求,持之以恒——这既是自勉,也是向社会各界的郑重承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深知,作为滨州民政“大宣传”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初创之期会有几多艰难,但既然勇敢地向前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有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和鞭策,后面的路定会扎实稳健、茁壮有力,最终成为展示滨州民政风采的重要窗口,为滨州民政事业发展传递出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3篇:校刊发刊词

校刊《凉泉清音》发刊词

方纯知

一部《凉泉清音》的样稿摆在我的案头,透过淡淡的墨香,我能够感受得到创办校刊的良好初衷。

凉泉初级中学是我县农村初中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比较优越的学校之一,也是校园文化做得比较扎实的的学校之一。该校正在申报规范化特色学校,无论是富有特色的流程式管理,还是受太阳山地域文化影响的校园文化化创建,都搞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校内现有校报、“凉中之音”广播站、太阳山文学社和校园小记者站,还有容量较大的凉泉中学校园网,现在又在创办校刊,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发展形式,是一笔精神财富,有利于校园朝着非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文学的发展与传承,文化的积淀与创新,关乎人性。精神文化可以赋予人更强大,更丰富、更柔软的内心世界。在当今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时代,当应试教育尚未完全远离我们的视听范围,在校园里进行更高格调的带有一定文学色彩的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一些似乎与考试并无多少直接关联的东西,或许其意义远远超出校刊本身。从这个层面上讲,凉泉中学这种尝试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就县域而言,环太阳山地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志学子,作为受其哺育的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一份教育的责任和力量。教育担负着把人类的文明一代代传播下去的历史使命,而文明火炬坚韧的接力者,正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清代郑板桥有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仗老干为扶持。来年又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老干新枝,老的苍劲,幼者俊逸,这是一幅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借《凉泉清音》首刊即将付梓之际,衷心祝愿坚持乡村教育的同志们恪守教育的人生梦想,在自己耕耘的一方天地里,不辞辛劳,有所作为,收获职业的幸福感!祝愿母校校刊《凉泉清音》丹山锦绣,桐花万里,雏凤清声,办出影响,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

(作者系望江县教育局局长)

推荐第4篇:发刊词第一版

发刊词

同志们,在全体员工的期盼下,《第一市政》顺利筹刊并印刷出版,这对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银川第一市政人有了任意驰骋文字的舞台,《第一市政》将成为公司员工挥洒豪情、传递心声的港湾,施展才华、熔炼团队的平台。

回望公司五十三年来的艰辛创业之路,银川第一市政人励精图治,继往开来,以“团结奋进,优质高效”为理念,以“建设银川,发展经济”为己任,通过精准理解建筑与人文之间的互动关系,历经磨砺和淬炼,确立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塑造了银川第一市政的企业实力和企业文化。如今,银川第一市政风华正茂,志在成为银川市乃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知名市政施工企业,《第一市政》将致力于成为最有文化引导力的传媒阵地。我们是幸运的,银川第一市政旗下汇聚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干劲的才俊,是一个敢于担当和想干事、干成事的优秀组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向前,奋力拼搏,勇于开创新的辉煌。

由是,《第一市政》将坚持企业诚信、人文视野、责任观念和传播意识,无论是宏观的经济环境、文化现象的评论解析,公司的发展战略、最新动态,还是微观的员工思想、情感的波折起伏,我们都会给以同样的关注,上传下达,集众线为一条绳,合众绳为一股力,对外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对内是凝聚团队力量的桥梁。《第一市政》一言一字的力量,通过你我,传递到全公司。眺望未来,我们需要《第一市政》,希望它所刊载的文字不仅是银川第一市政人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银川第一市政人职业精神的真情流露,还是银川第一市政人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的真切记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们要把《第一市政》办成一份有思想性、责任感和影响力的刊物,成为一份与公司战略匹配的内刊,成为一份承载银川第一市政人光荣和梦想的报纸!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源

推荐第5篇:发刊词(版)

发刊词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朗凯奇人迎来了自己的内刊——《海》的诞生。它标志着我们朗凯奇人将用文化作为载体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壮大,来传播、弘扬朗凯奇的企业文化,树立朗凯奇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海》的宗旨与使命,也彰显了我们朗凯奇人的底蕴和信心。

2007年,自朗凯奇诞生以来,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四家分公司,一百余家代理商,并拥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和生产基地。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多年来,我们为绿色防水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业主和住户。我们将努力打造具有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员工队伍,造就具有尖端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水平的品牌,实现主要业务生产和营业收入处于全国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前列,力争对绿色防水技术变革创新作出显著贡献。

忆往昔,我们朗凯奇人一路披荆斩棘,挥洒汗水,成就了现在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还需付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而《海》的创刊,如柱石、号角、助推剂,它将刻下我们奋斗的足迹,将吹响我们前进的号角 , 将推进和激励我们每一位员工不断地向我们的目标迈进。当然它也是我们员工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创业、弘扬企业文化的园地,是对外沟通、传播的窗口。它肩负着朗凯奇人的美好愿望和使命。尽管它还很稚嫩,还需要大家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但我相信,它的诞生,将成为朗凯奇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为朗凯奇的稳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此,我们设定了以下栏目,它们分别是:卷首语、商业论道、公司动态、精神家园、经销商风采、防水天地、精英故事、百家争鸣、热点透视、健康有约、心灵港湾。其中“百家争鸣”这个栏目汇集了防水行业的知识,各种岗位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稿件。“心灵港湾”属于副刊栏目,主要刊登员工的来稿,生活感悟或者工作感想。都可以写作成篇,内容体裁不限,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也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欢迎来信来稿。让我们一起梦想,让我们共同实现!

推荐第6篇:微信发刊词

微信订阅号上线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 惊蛰了,你感觉到了吗?

世界很大,潮涨了又落。新鲜的事情随处在发生,就像呼啦啦的风,从海平面那头的天际线不断涌来,穿过山野和森林,不断转移着四面八方的空气。

世界又很小,光暗了又明。人往往在秋意渐浓的时候一叶障目,入冬后更是慵懒疲敝。而一到这个节气,心就会蠢蠢欲动,总想跟随草根冲破寒气的禁锢,想听一声惊雷,看蛰伏的虫子伸伸懒腰,飞向明媚。

我们就身处在这样一个变动的时代,我们见证着当代中国的精彩跨越,我们的血脉筋骨中融入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现在的中国,无论庙堂江湖、塞北江南都在与时俱进、摩拳擦掌,有一种属于全民族的共振正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中激荡。

我们也开始期盼一场盛大的日出,期盼每天清晨可以被透亮的阳光叫醒,期盼能像王小波所描绘的一般,在荒岛上迎接黎明,让金喇叭的声音响彻耳际。

我们梦想人人都可以做一个为生活拼搏的人,不论成绩名列前茅,还是暂时落后;

我们梦想人人的内心都有爱,在身边永远可以看到相互间的感动,相互间的关怀;

我们梦想我们生活其中的校园,双柏一中,可以成为吾侪之宝筏,吾辈之明灯,为双柏,为楚雄,为云南,捧出一掬甘冽的清泉。

美梦成真何其难!但无论兑现梦想需要经历多少刻骨铭心的痛楚,总有人渴望新知不断萌芽,总有人坚持天道公义自在流淌,总有人相信,不管多难,梦想都会实现。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如今轮到我们坚守梦想,燃灯前行。

总有人羡慕说,青春是一场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有人感慨说,人潮人海中的相遇,是生命里最珍贵的收获。曾以为成长的旅程会很漫长,但途中回首,想象中的漫长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也许,生命本身就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驻足,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追寻未知的自己,才是最有意义的征程。若你刚好到来,我也正好在此,你不是归人,我亦非过客,那么惟愿你我可以欣然相识,一同迎接温暖的春阳。最美的青春永远在路上,不奢求一路同行,但求彼此拥有最踏实的步伐与心跳。最美的乐章永远在心上,莫感慨高山流水,只愿一同创造与铭记此间的时光。

光明来自于正气,温暖来自于陪伴。就让我们陪你聊聊天,说说世界,也说说身边。只要是你所爱,我们可以就着微风一直谈。

愿你喜欢我们的作品,更多精彩将与你相遇。愿我们共同分享这温暖的春阳,目睹朝日迫近这片雾霭沉沉的大地,并且用无限温柔的光和热来拥抱人类,拥抱你。

我们为春天撰写的序言,定会情真意切。而这样的序言,不就是由远而近的惊蛰的春雷吗?

这样想的时候,春天的足迹就真的在我脚下了,仿佛惊蛰的雷声就轰隆隆地由远而至。

连虫子们都要苏醒了,人们啊,打开你心灵的门闩,让阳光走进去。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承诺,而我们必须对自己一诺千金,让我们彼此祝福,愿你我都能够不负春雷第一声,在今后的日子离梦想越来越近。

二〇一五年三月六日农历乙未年惊蛰于双柏一中

三月 惊蛰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惊蛰是什么意思 如何做好惊蛰养生保健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我们可以等待春天的第一声雷,到草原去,那以为是地震的蛰虫都沙沙地奔跑,互相走告:雷在春天,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打到地下来了。蚱蜢都笑起来,其实年年雷都震动地底,只是蛰虫生命短暂,不知道去年的事吧!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们喜欢春天到草原去钓蛰虫,一株草伸入洞里,蛰虫就紧紧咬住,有如咬住春天。

这风铃跟心动很接近这封信还在怀念旅行 路过的爱情都太年轻

你是我想要再回去的风景 这别离被瓶装成秘密 这雏菊美的像诗句

而我在风中等你的消息

等月光落雪地 等枫红染秋季等相遇 我重温午后的阳光 将吉他斜背在肩上 跟多年前一样 我们轻轻的唱 去任何地方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著和弦 情人节卡片 手写的永远 还记得 广场公园 一起表演 校园旁糖果店 记忆里在微甜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著和弦 初恋是整遍 手写的从前 还记得那年秋天说了再见 当恋情已走远

我将你深埋在心里面 微风需要竹林 溪流需要蜻蜓 乡愁般的离开 需要片片浮萍 记得那年的雨季 回忆里特安静 哭过后的决定 是否还能进行 我傻傻等待 傻傻等春暖花开 等终等于等明等白 等待爱情回来 青春属于表白 阳光属于窗台 而我想我属于一个拥有你的未来 纸上的彩虹 用素描画的钟

我还在修改 回忆之中你的笑容 该怎麼去形容 为思念酝酿的痛 夜空霓虹都是我不要的繁荣 或许去趟沙滩 或许去看看夕阳 或许任何一个可以想心事的地方 情绪在咖啡馆被调成一篇文章 彻底爱上你如诗一般透明的泪光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着和弦 情人节卡片 手写的永远 还记得广场公园一起表演 校园旁糖果店 记忆里在微甜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着和弦 初恋是整遍 手写的从前 还记得那年秋天说了再见 当恋情已走远

我将你深埋在心里面

我重温午后的阳光 将吉他斜背在肩上 跟多年前一样 我们轻轻的唱 去任何地方 我看着你的脸 轻刷着和弦 情人节卡片 手写的永远 还记得 广场公园 一起表演 校园旁糖果店 记忆里在微甜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著和弦 初恋是整遍 手写的从前 还记得 那年秋天 说了再见 当恋情 已走远 我将你深埋在心里面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 田 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在眼前这样的大好时光里,在身边这个写满奋斗的时刻,我们画出心中的美妙画卷,拾起青春年少的心,斗志昂扬,把自己的人生路大步走下去,直到理想的彼岸,心中的天堂。

惊蛰了,万物复苏,我们也合着自然规律的节拍,随着时光的流转,用写满悸动的心,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好吗?

惊蛰,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忙碌,还有希望的再现。

①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②“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③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④“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那些在冬天里蛰伏着坚硬而僵冷大地,封冻的江河湖泊,光秃秃的立在寒风中的树木,隐藏于凌乱的地下花草,沉睡于泥土之中昆虫,那些蛰眠的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都在等待这一天,只待春雷第一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终于,这个声音轰然响起,在金蛇舞动的天空,隐隐的雷声自天外传来,发出今年的第一声震天的呐喊,如万马奔腾。河水听出了欢快,草木听出了生机,山岳听出了豪情,大海听出了壮阔,农民听出了丰收,而诗人听出了激情。世间万物,从冬眠中惊醒起来。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在春雷的呐喊声中,春雨绵绵无期、哗啦啦欢乐地倾落下来。小河潺潺地唱起山歌,游鱼又在水藻间自由穿梭。春草在雨中争抢着冒出头来,绽开朴素的微笑,张着好奇的碧绿的眼睛,白鹭舒展着灵性的翅膀,掠过山峦水畔,停泊在姹紫嫣红的春光里。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初啼燕归来。牛嘶人语,鸟鸣虫叫,田野便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惊蛰,这个二十四节气里最生动而又传神的名字,是历史深沉皱纹里的清新记忆,又是收藏在春天故事里的动人情节,它遗留着时光温润的痕迹,也流泻着岁月遥远的讯息。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历经了无数的变迁,惟有二十四节气随着大自然的流转依旧亘古不改。这个叫惊蛰的节气,它淌过秦汉的风烟,穿越唐宋的明月,飞渡明清的篱笆,辗转到今生的渡口。古人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是指在农历二月,春雷始发,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渐次地苏醒,历经寒冬的蜕变,复苏在盎然生趣的春天。远处的南山下,有一位荷锄的隐者,以青山为骨,白云为心,涧水为衣,吟咏着“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的田园诗句。一声惊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虫蚁,又舒展了纵横的草木。和风细雨中,仿佛看到一抹虚淡的身影徜徉在绝隔尘迹的桃花仙境,他倚着春风的柴门,举起明月的杯盏,守望一份不被风尘湮没的傲骨。

在初春的堤岸,一只衔泥筑巢的燕子,穿越季节的林梢,飞过芳草青青的田野和村庄。它轻灵的翅膀,掠过澄净的湖面,撩开一幅春日融融的锦绣画卷。“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连经年流离的杜工部也放下了一身的风尘,选择在浣花溪畔吟咏着清新的诗行。面对秀丽的河山,明媚的春光,他或许已经淡看了生命的花开花落,释怀于天边的云卷云舒。那一片绚丽的阳光,照亮了浣花溪畔明净无尘的春景,照亮了水上鸳鸯那余温犹存的爱情,也照亮了杜甫一生的风雨路程。

那些在天地间繁衍生息的鸟兽,凭着大自然赋予的灵性,翻开二十四节气里一页页春秋。那些青蓑衣绿斗笠的农夫,挥舞着坚实的锄头,锄开脚下历经无数朝代的沃土。那些吟春赏景的诗人,用浓淡各异的笔墨,书写着时代里清新婉转的篇章。

千里莺啼,总是在春风醒转的节气里将生命唤醒。惊蛰,这个被岁月漂洗得泛白却依旧清新如初的节气,这个令万物为之苏醒为之沉吟的节气,它穿越似水的流年,将月光挂在柳叶青青的枝头,将芳菲铺满春意盎然的人间。但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们,也被这惊雷唤醒,不负春雷第一声。

天地之间,时间绽放。今天是2015年3月6日,星期五,光阴之箭已经穿越年轮,抵达农历乙未年的新春。惊蛰日。从这一刻起,双柏一中有了自己的校园广播,撷秀之声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即便学习再辛苦,生活再艰难,每当我们沐浴在纯净热烈的霞光里,我们总能听到,自己的心底其实一直回响着向往幸福生活的心声。

你要敢于向往,敢于生活,敢于争取,敢于改变!

你也要努力向往,努力劳动,努力进步,努力幸福!

你还要坚持向往,坚持自我,坚持真理,坚持善良!

无论你跌倒过多少次,无论你是否在高强度的行军中迷失方向,我们依然要做一个能做梦的人,依然要有一颗能做梦的心。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可以丰富而高贵,都可以如日月星空流光溢彩。

今天,我们断断不只梦想物质生活的丰盛,也希望着自己的心灵得到充盈;我们断断不只梦想国家的强盛,也希望每个国民都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新的国民和新的国家,谁也离不开谁,而我们内心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就是这一切美梦的根基。

我们要激发封存在自己心底的毅力,从手边的事情做起,从守护此时此刻的生活做起,为生活努力,不要将困扰和麻烦留给明天。很多人一直深深懂得这一点,他们早就努力践行了这一点。不是杰出者才做梦,是善于做梦者才杰出。你的天赋权利就是可以拥有梦想,并且把你的梦想兑现!

我们要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向往。面对困难与挫折,撷秀之声会和大家双手相握,一起走过这些艰难时刻,去迎接生活的转机。

我们要站在自己的大地上,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生活,文明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新文明。在古今中西的激荡中做自己的新梦。称美古人,赞扬邻居,不是因为他们足够完美,而是因为我们熟悉他们眼中洋溢的快乐和他们心底流淌的幸福。

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万物诞生,因梦想不灭。梦想就是生生之几,就是在你失败了一百次之后,第一百零一次充实你内心的希望。

我们愿意倾听你的梦想,期待你敢于做梦。你从挫折中爬起,我们为你加油;你收获生活的美好,我们为你祝福„„撷秀之声别无所资,惟有对梦想的执着;我们别无所长,惟有对生命力的追求。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还重,一个梦想能让生命迸射光芒。

我们内心有爱,眼中也会流泪。我们会一直坚守着原则和温度,因为我们诞生于这座校园,我们来自于生活在这座校园里的各位师生,因为我们对这所学校永远心怀着期望和祝愿。 我们在这里为你加油,也在这里向你自白。自白是为了沟通,沟通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为了共识,共识是为了同行。

回顾过去,我们有太多的感慨;展望未来,我们有太多的憧憬。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将感动、计划、信心变成文字、图像与声音,让它萦回在我们每位师生的心间。我们坚信,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将逐步走向成熟,让这一微信公共平台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块前沿阵地。我们用声音放飞梦想,欢迎大家的心绪走进我们的声音。无论何时,我们都是真诚为大家服务的校园媒体。欢迎大家随时随地参与到我们当中,共同为我们的校园增添属于青春的靓丽。

会充分听取大家的建议,力争更好的满足大家的文化需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欢迎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建设好我们这块新兴的文化阵地。

推荐第7篇:《民报发刊词》读后感

《发刊词》读后感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日益扩大。他们不仅加强了对清政府地方政治控制,而且还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矿山、铁路的利权更是他们的掠夺对象。同时,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而清末新政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化,民不聊生。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出国留学的青年学生也开始接触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于是,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民宅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正式成立,而《明报》作为同盟会机关刊物,为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指明广大革命群众斗争的方向起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生涯中,这篇发刊词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章开篇,孙中山先生通过其对社会现状独到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评判了当时知识分子虽满腹经纶,大谈救国之道却虚有其表,不切实际的可悲现状(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并借此顺势在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和研究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充分认识到中国推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迫切性(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与推行民生主义的可行性(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从“以民为本”( 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 的宗旨出发,首次提出了救国救民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这也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发刊词最后,一字一语无不蕴含着孙中山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与崛起的信念(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并大声疾呼有识之士贯行三民主义,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则中国富强指日可待,中国不再受外敌欺辱,中国国民不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在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

从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建王朝的腐败统治,中国落后的经济技术,反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而告结束的。更甚者,许多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与自身的政治地位,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导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大。所以,我认为,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首先革之(非革命无以救垂亡),况且此时的朝廷是洋人的朝廷,若不先推翻最基本的民族矛盾,反帝又何去何从。(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民族主义与民生主义。

孙中山先生发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为了使中国富强,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出现社会危机,他提出了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当然不可避免,三民主义也许会存在一些缺陷。但就当时而言,三民主义是进步且正确的,正如孙中山先生本人所说,“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孙逸仙,一生操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果断让位袁世凯,促成清帝退位并造成封建制度的彻底灭亡,彰显其伟大胸怀。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一枝独秀前无古人 。而本篇发刊词可以说为广大中国贫苦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作出一定的贡献,其首先提出的三民主义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 虽然最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但这只是历史的自然演进,成者王败者寇罢了,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也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 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推荐第8篇: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

《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

《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10月4日为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的一篇发刊词。而用历史的眼光去读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不难看出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首先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以自问自答的设问方式,向我们阐明了《共产党人》这个党内刊物发行的必要性及任务。并且进一步的阐释了提出这一任务的理由。这为我们共产党人指明了道路。同时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斗争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他指出:“统一路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这令我感触良深。

我国自从1842年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就逐渐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使得诸多的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这可以把一切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已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毛泽东同志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这一点就代表了毛泽东的思想已经渐渐成熟。

斯大林同志说过:“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是说得非常之对的。这一特点,这一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特点,也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或是同那些国家不相同的。同时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了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我看来,离开了枪杆子的政权是没有办法取得胜利的,况且在那个时期,敌方的力量远远比我们强大许多,我们不能去做无谓的牺牲。

同时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同时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这使得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所以在这种时候就必须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虽不及古人焚香沐浴去读一篇圣文,试想,一个当代大学生,怀有崇敬心情,蜗居一室读《共产党人》发刊词,与党史对话,这种感觉真好。

推荐第9篇:《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教案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一、你认为的大学

同学们好!祝贺大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开启了自己求知、问道、修德的新阶段。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新阶段、新起点、新展望!

在开始本学期课程之前,问大家这样几个问题:

1、你们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经十几年刻苦考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3、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涯,又有怎样的定位和计划?或者说,你们准备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

二、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各位关于大学的展望是否科学呢?你的想法与真正的大学思想是否不约而同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大学到底有哪些思想理论。一起来看《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通过我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文章来共同探讨。 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孑民,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高等教育家,他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思想

1 的宝贵财富。

1868年1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17岁时,考取秀才。 18岁时,设馆教书。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蔡元培27岁时,甲午战争爆发,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1904年, 37岁时,他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次年,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5月, 40岁时,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

1911年11月上旬,辛亥革命爆发,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亚回国。

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2年1月19日,民国元年,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1913年,蔡元培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大校长,1917年初,正式出任执掌校务。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发刊词》文本探讨

(一)关于《月刊》的宗旨和必要性,作者讲了三点: 发表学校师生的研究成果,以尽学术贡献之责任;

2 刊载各学科学说,破除学生固守专业、抱残守缺的旧习; 发表各家各派的见解,消除校外学者的怀疑。

(二)近代大学的三项要义:

第一,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应贡献于学术;这种研究,既不是单纯输入欧化,也不是一味保存国粹,而是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大学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而避免偏狭。

第三,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的研治学术的机关,应循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三)总结以上所论大学理念之三要义: 第一项是论大学之性质。

第二项实际是论大学的通识与通才教育。 第三项,则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原则。 蔡元培大学理念形成的过程

“孑民是时持论,谓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此后北京政府,无可希望。故抛弃京职,而愿委身于教育云。”《蔡元培传略(上)》

留德三年,“于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之讲义,凡时间不冲突者,皆听之。”(引文出处同上)

出任第一任教育部总长,颁布《大学令》:“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为研究学术之蕴奥,设大学院。”

出任北大校长,有感于大学生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

3 之机关”等现象,在其就职演说、发刊词等文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大学教育思想。

(四)平行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演说》提出对学生要求的原因(背景)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回忆初入北大的经历时说:“清朝末年,废除了科举,但到了民国初年科举的余毒还没有清除。人们还是把当时的学堂的等级比作科举中的等级。人们把京师大学堂的毕业生比附为进士。清末城里的京师大学堂就是北大的前身。当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以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当时的北大学生都想着,来上学是为了混一个资格为将来做官做准备。北大无形中是一个官僚养成所。当时法科是一个热门,因为人们认为上法科到做官是顺理成章的,文科是一个最冷的冷门,因为人们都不清楚文科究竟是干什么的。”

蔡元培《传略(上)》:“其时北京大学学生,颇为社会所菲薄。孑民推求其故,以为由学生之入大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故对于学理,毫无兴会。而讲堂以外,又无高尚之娱乐与学生自动之组织,故学生不得不于学校以外,竞为不正当之消遣。此人格所由堕落也。”因此“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三、你认为哪些教育理念最打动你。

对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评价

以四五年之力,就“把北大从一个官僚养成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把死气沉沉的北大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战斗堡垒。”(冯友兰)

他“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国于后世。”(梁漱溟) 蒋梦麟将蔡先生的精神概括为“学术自由”、“宽容大度”、“安贫乐道”、“科学求真”。

4 蔡先生的大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深刻影响和引导着中国现代大学的路向,成为中国现代大学共同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象征。在当下,其思想对方兴未艾的中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学术自由,是19世纪德国现代大学倡导的核心理念,由此创造了德国大学和民族世纪的辉煌。蔡元培早年曾留学德国,深受其影响,他在主持北大所推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宗旨,也曾创造北京大学的辉煌,至今中国教育界学者同仁仍对其备加推崇。

学术自由是学者在不受学术以外的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理智地决定自己的研究、教学、学习计划和事务的权利,对于学者来说学术自由可确保学术人员在进行学术活动时忠实于他们自己的探究,而不依赖外在政治的、哲学的、宗教的或认识论的意见和信念,保证学者们不受限制地表达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所发现的真理。因此,学术自由从本质上讲,能够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激励学者的学术创新。学术创新的活动,本身就是思想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过程,时至今日,上述种种形式创新仍然是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最强音、主旋律。

(二)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追溯中国大学历史的渊源,启始于孔子开坛设教,广收弟子,至后发展为私塾、书院、学堂,20世纪初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纵观中国大学从古到今,无不把陶养德行(如何做人)放在首位。

孔子在讲坛开办之初,就对他的弟子说:“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告诫其弟子先要做个有仁德的人,然后还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中国《四书》的第一本《大学》也明确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最终目的、根本目标,使人由明德、亲民最后达到真善美的道德精神境界。后来,韩愈又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把教学生怎样做人列为

5 教师的首要职责。

德行,即道德和品行,是人的思想、行为举止的灵魂,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因此,中国大学精神把陶养德行放在首位,它强调个人通过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方式,达到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同时倡导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在处理人际关系,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守道德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三)、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也称做自由教育,是西方高校通行的做法。西方正规大学的本课教育头两年学生基本不学专业,而花很多时间涉猎百科,纵横文理,为日后进入专业打下广博的基础,如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手册中关于“核心课程”的一段描述:作为哥大学生才智开发的关键,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哥大全体本科生,无论其将来的专业或方向如何,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文学、哲学、历史、世界现代文化和文明、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开始推行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利用课外教育,开设选修课,涉及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学术领域,以人文学科类居多。

西方高校以及中国高校为何重视通识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其根本理念就是让教育“回归人本身”,矫正现代大学的物化与工具化的趋势,使人成为教育的主体,从而使大学所传授的知识,可以真正为学生创造道德的福祉。

在我国,中学长期文、理分班,不仅造成学生知识偏颇,而且使学生从小形成了人文和科学相分离的观念;这种状况,不仅仅是人文和科学教育融合难的问题,而且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分离甚至极度失衡。科学探索实质上是求新、求真的过程,但科学本身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意义问题,只有在人文精神的规范和引导下,科学才可能被赋予善的目的。因此,大学仅仅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赋予这智力以内在的德性和灵魂,使之从属于善的目的和人类的价值理想。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或多或少都是他所处的环境奴隶,“通识教育”的首要功能便是将人从愚昧、无知、偏见、固执和各种情欲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由地思想、自由的行使自己的意志与判断力。同时,使学生自身的才智和潜能

6 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的生命状态得到整体提升。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关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与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

四:100年前的教育理论是否还适合当今社会,哪些理论应当改进。

改进:大学之性质(学术研究机关)。抱定宗旨(为学而来,不功利)。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第一次发表的演说中提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生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1917年初,蔡元培发表演讲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若“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但是,纵观今日之高校,MBA、MPA、法律硕士等独领风骚于全球,读书已成为做官、经商、谋生之必经途径。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冲破了蔡氏理想中的古典大学的边界。故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个以社会为对象的服务站。由象牙塔到服务站,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大学不是孤立的事物,不是老古董,不会将各种新事物拒之门外;相反,它是时代的表现,是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大学的黄金时代来临了。现代大学表现出与古典大学不同的组织形态。

由古典大学到现代大学,大学组织的角色与地位发生着变化,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进入到了社会的中心,由“象牙塔”成为“社会服务站”进而发展成为“发

7 动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社会多种需求,提供多种就业人才,经费来源也日益多样化,为社会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能。199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斯特教授在一次讨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会议上系统地论证了高等教育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明确地把大学称作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或“火车头”(engine of development)。高等教育被视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发展的新动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学不仅仅是、也不可能是远离世俗、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越来越成为“服务站”。

正如美国学者德里克•伯克所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学是象牙塔的说法过时了。相反,有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把大学和社会其他机构联系起来。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成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连接的子系统,并且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子系统,“世界发展的动力之源”正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新定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东阿拉伯动荡,人类期盼科技革命引领世界走出困局,希望科技革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大学作为发动机,在推动科技革命,引领世界走出困局方面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由古典大学到现代大学,大学组织的知识生产性质正在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正由非功利性、公益性、公共性走向了功利性、现实有效性。大学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生产机构,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知识传播与普及、扩散机构而存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高校更加强调知识传播。换言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但并不是每一所高等教育机构都要承担这三种职能。只有少数既从事知识传播,更重视知识生产的研究型大学才能承担这三种职能,而一般院校只承担教学职能,从事知识传播工作,以培养各种人才为主要任务。众所周知,知识生产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十年磨一剑”,“板凳要坐十年冷”,知识生产短期内难以见效。现代高等教育中,只有少数教师从事知识生产,而

8 大部分教师从事的是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工作,是对知识生产的再加工、再创造。

佳作推荐:《励志人生》——林语堂

这本书着重将林语堂对中外人性、人生及其人的理想追求、生存状态、成功原则等等所作的议论和探讨的文章进行了编辑。

演讲:大学生涯是让我们更加锐意进取还是不求上进。

推荐第10篇:报纸

1 美国著名新闻报纸网站大全

----- 来自

英语网址之家

http://www.daodoc.comn.com 体育 5 Better Homes & Gardens(美好家园) http://www.daodoc.comn.com/ 妇女 49 Parenting(养育) http://www.daodoc.com/parenting/ 家庭

50 Car & Driver(人车志) http://www.daodoc.com/xp/Caranddriver/home.xml 机车

 回复 收起回复  4楼  2008-05-20 20:41  举

第11篇:青干班简讯发刊词

中青班简报

让青春唱响在金秋

【发刊词】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市上下为实现鄂尔多斯“两大战略”激战正酣之际,来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旗区共55名学员相聚市委党校,开始为期三个月的中青班培训。

这是一次短暂的行程,但注定对我们影响深远!

这是一份薄薄的刊物,却记载我们进步的足迹!

这是一段缘分的开始,让我们架起心灵的桥梁!

中青班是中青年干部受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摇篮。我们有幸参加这次中青班培训,正是组织对我们的关心与重视,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中青班学习实践中。

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习惯,是我们参加这次中青班培训的首要任务。我们将严守纪律,潜心学习,既学理论业务,又学做人做事,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强化党性锻炼。

合作致胜的社会呼唤团队精神。我们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学会赞美,学会礼让,用实际行动致力于构建一个团结、勤奋、自信、和谐的团队。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将以蓬勃的朝气、犀利的锐气和果敢的勇气,携手合作,开拓创新,奋发进取,迎接新的挑战!

魅力十期,精彩无限!

第12篇:凤凰中学《凤凰摇篮》文学社—— 发刊词

凤凰中学《凤凰摇篮》文学社—— 发刊词

彭泽刚

金沙水拍,秋城云鬟。在这金秋时节,在磅礴乌蒙之巅,汲金沙江之灵气,滋润着秋城这块厚重的土地。厚重的朱提文化底蕴将成为《凤凰摇篮》创作的源泉。我们都是拓荒者,我们渴望用生命的永恒去拥抱即将涅槃的凤凰。徜徉在《凤凰摇篮》博大的胸襟里,我们成长着,快乐着,创作着。文学的希冀帮我们插上一双强劲有力的翅膀,摆脱束缚,雄鹰般在希望的天空里翱翔。

凤岭飞霞,恩波余晖。在《凤凰摇篮》的乐园里,我们的激情已经在笔尖流淌,青春之歌正在摇篮中奏响。虽然我们身上还透着一股乡间泥土的气息,但我们也分享着城市的天空。我们偎依在凤凰山的怀抱里,趟佯在穿透望海楼塔顶的余晖中,我们向往着大海波涛的壮美,我们已经开始扬帆启航。

沉舟侧畔,千帆竞驰。我们相信并期待,《凤凰摇篮》在磅礴乌蒙的怀抱里,在滔滔金沙江的滋润下,一定会成为涅槃的凤凰。

第13篇:青干班简讯发刊词

中青班简报

【发刊词】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市上下为实现鄂尔多斯“两大战略”激战正酣之际,来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旗区共55名学员相聚市委党校,开始为期三个月的中青班培训。

这是一次短暂的行程,但注定对我们影响深远! 这是一份薄薄的刊物,却记载我们进步的足迹! 这是一段缘分的开始,让我们架起心灵的桥梁! 中青班是中青年干部受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摇篮。我们有幸参加这次中青班培训,正是组织对我们的关心与重视,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中青班学习实践中。

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习惯,是我们参加这次中青班培训的首要任务。我们将严守纪律,潜心学习,既学理论业务,又学做人做事,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强化党性锻炼。

合作致胜的社会呼唤团队精神。我们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学会赞美,学会礼让,用实际行动致力于构建一个团结、勤奋、自信、和谐的团队。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将以蓬勃的朝气、犀利的锐气和果敢的勇气,携手合作,开拓创新,奋发进取,迎接新的挑战! 魅力十期,精彩无限!

第14篇:新京报发刊词及新年贺词整理

发刊词:

责任感使我们出类拔萃

北京这些日子风风雨雨,天空没有想象中那么澄澈。但是,**依然巍峨耸立,长安街依然车水马龙,香山的红叶还是如期而至,潭柘寺的钟声还是照样悠扬。时间伟大得无法遏止,该来的总归要来。新京报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千年古都的沉静。历史开始了。

155年前,卡尔·马克思创办了新莱茵报。152年前,亨利·雷蒙创办了纽约时报。85年前,邵飘萍创办了京报。54年前,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诞生在新中国的拂晓和黎明。4个月前,光明和南方一见钟情。3个月前,光明和南方共偕连理。今天,2003年11月11日,冰雪消融,多云转晴,新京报在中国首都北京横空出世。

新京报是全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具有合法地位和受法律保护的媒体集团跨地区经营管理的报纸。作为一个试点,新京报是中国新闻出版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光明报人的新选择,南方报人的新起点,中国报人的新理想。新京报一小步,中国报业一大步。

由于历史上进步报人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曾经烛照过一个时代,我们这张新京报的创刊,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一次伟大的复刊行动。这实在是一个善意的、富有创造性的误解。我们不敢掠人之美。但是我们也不能数典忘祖。作为有理想的当代中国报人,不能只向国外报业巅峰仰望,更要向本国史上难能可贵的报业传统致敬。知识分子的良心,从来就是奠定报业大厦的基石;知识分子的风骨,从来就是支撑报业大厦的脊梁。历史上的京报如此,新京报也理应如此。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看护,对理性的呼唤,对权力的制衡,对本真的逼近,对美好的追求,对公义的捍卫,对丑恶的鞭挞——这是媒体的普世价值和终极价值,也是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所倡导的价值,那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有责任感的政治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报业乃是社会生态链条中不能薄弱、不可或缺的一环。社会生态链条中如果缺了报业这一环,就好像林子中没有了鸟唱,田野上没有了蛙鸣,屋子里没有了猫叫;一个地区报业兴旺发达与否,乃是判断这个地区社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有责任感的政治家总是善于从中领悟效忠国家、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道理。

责任感总使一些人出类拔萃!新京报至高无上的责任就是忠诚看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新京报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新京报致力于对报道的新闻负责,一切新闻和一切责任。有责任报道一切新闻,追求新闻的终极价值和普世价值;更有责任对报道的新闻负一切责任,包括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新京报遵守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尊重社区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在体制内行使媒体的权力,开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认同意识形态产品属性,奉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树立理性新闻观念,探索客观报道模式,努力重组事件、再现事实、还原真相;宣传有正负之分,新闻有真假之辨;有不可以报道的真新闻,但不可以报道假新闻;遵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讲究新闻方法。

新京报标徽为“圆形长城烽火台”。圆形,象征地球和眼球,象征观察世界,象征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长城,象征中国和北京,象征守土有责的媒体责任意识,象征对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富足和安宁负责,象征媒体要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烽火台,中国最古老的媒体和传播方式,中国传统特色中效率最高的传播方式,象征媒体终极价值和基本元素,象征媒体要发挥预警和监督的战斗性。凤凰形火炬,火炬象征光明,寓意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凤凰作为南中国的神鸟,寓意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火炬和凤凰所传达的指引、探路、尝试、先锋、新生等内涵,寓意新京报就像不断扩大光明范围的探照灯,成为照亮时间和空间的良心。

新京报标准字是**城墙色底方正大标宋字体加粗反白。新京报符号总是跟**城墙颜色出现在一起,时刻提醒新京报人和国内外读者:新京报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和中国特色;方正大标宋字体,表达与国际接轨和借助科技进步的愿望;加粗反白,突出镂刻效果,增强视觉冲击,象征新京报要成为一块传世招牌。

新京报将积极参与全球报业竞争,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接轨世界资本通道,创报业最现代化的经管体制,建国家最职业化的报业团队,办北京地区最国际化的严肃报纸;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北京群众,贴近北京实际,贴近北京生活;扎根北京,报道北京,服务北京,越是北京的,就越是中国的,也越是世界的,北京化就是国际化,北京特色就是国际特色;咬定高端市场,吸引中端市场,团结低端市场,成为北京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和主流社会的首选和必读的报纸。

当今世界,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和一张能够代表这个城市形象的伟大的报纸联系在一起。报纸是城市的形象、门面和口碑。报纸办得不好,城市的形象就受损,城市的门面就难看,城市的口碑就不好。报纸更是城市的心灵,报纸办得难看,城市就美中不足。一座城市的报纸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国际竞争力。从吸引外资的角度,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新京报一定要好好办,要办好。

新京报是一张高起点的日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强强联合,互利互补,资源共享,新京报的优势不言而喻,势头可想而知。两大党报集团精心栽下的不是一棵小苗,而是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由于营养充足、准备充分,新京报将成为一张完全可以省略成长经过的报纸,正像那句宣传口号说的那样,“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留得住时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止得住新京报这辆呼啸而来的列车。经过一代又一代政治家报人的努力,新京报必将成为新世纪新北京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报纸,一张与大国首都地位相称的报纸,一张承载中国报人光荣与梦想的报纸。

2004年:

永远坚守人的价值

这是新年的头一天。这一天和往日没什么不同。阳光依旧和煦温暖,人们依旧为生活而忙碌。惟一不同的是我们的心情。我们为刚刚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开始的一年而憧憬。这种感怀和憧憬,源于我们内心对一种价值观的发现和坚守: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在2003年,见物不见人的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被批判;对人的生命健康不负责任的官员被免职;当和人民健康发生矛盾时,黄金周被取消;侵犯公民权利的“超期羁押”被清算;恶法收容制度被废止;抗洪不再提“严防死守”;登记结婚只需公民个人“公开声明”;犯罪嫌疑人头部和手铐套上了一层布罩;政府承诺为无力打官司的贫弱者“埋单”;机动车“撞了不能白撞”„„

在2004年,“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可能写入《宪法》;GDP统计不再忽略外来人员;《行政许可法》实施,政府公权力被限制,而公民私权利将得到张扬;《居民身份证法》生效,没有携带身份证的外来人员不再被视为“三无人员”;《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明确,对居民的最大财产———房屋的价值评估不再由政府指定„„

我们之所以罗列这些似乎琐碎的细节,是因为他们都指向了一个重大主题: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人的财产高于一切,人的尊严高于一切。诚如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所说:“事实上存在着一种高于国家的价值,这种价值就是人。”

寻找并坚守这种价值观,并没有那么容易。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最大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这种偏失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弭。在追求人的权利和尊严过程中,2003年的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孙志刚、翁彪、李思怡„„他们离去的背影写着太多的感慨。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找到这种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已经堂堂正正地写进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坚守并捍卫这种价值观。惟有坚守和捍卫这种价值观,才能实现每一个人的复兴,才能实现整个民族的复兴。恰如马丁.路德.金所言:“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

试想,一个追求现代化的地区,如果不能给人民带来福祉,比如王怀忠大兴土木时期的阜阳,人民背着20亿的经济包袱,那么,这种现代化有何意义?一个经济发达的都市,乞讨和流浪人员被赶得东躲西藏,那么,这种发达是不是一种畸形?一个追求文明的国度,1.2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受到歧视,这种文明是不是要失色?

人,应是衡量一切绩效的标准。一个国家和政府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不是相反。一切政府所追求的理想不仅应该“由于人”,而且应该“为了人”。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凡的2003年,我们清晰地聆听到渐进中的中国稳重而坚实的足音。这种步伐之所以稳重和坚实,我们相信,是因为发现并坚守了人的价值。

这是新年的头一天。这一天和往日没什么不同。生活还要继续奔波,梦想还要继续下去。

惟一不同的是我们为你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祝福你,天天向上。也祝福祖国,天天向上。

2005年:

责任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今天是新年头一天。日出日落,和曾经度过的每个日子一样,今天其实没有什么特别。

早有专家预言今冬是暖冬,但这些日子却出奇的寒冷;早有各种版本的“十大新闻”出笼,但导致十几万人遇难的印度洋海啸让这种“总结”跌碎了眼镜。时间冷酷无情,它承载人间的离合悲欢,无论春夏,抑或秋冬,该去的毕竟要去,该来的势不可挡。

一年多前,新京报创刊。从那时起,我们就把“负责”二字写在肩上,并承诺对报道的新闻负责———有责任报道一切新闻;更有责任对报道的新闻负一切责任。

一年多来,我们被这种责任感所激励,始终未敢懈怠,日日如履薄冰。在跨进新年门槛的时刻,我们用“责任”来审视一年的路程,检验对读者的郑重承诺,别有一番意义。

我们和所有媒体一起,有幸记录着中国的点滴进步。人权入宪,私产保护,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些新观念的提出对中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新京报捕捉了这些制度变革的趋势,在解读它们的同时,也用这样的理念贯穿报道的始终。

我们曾被真善美所打动。从嫉恶如仇的公安局长任长霞,到国际数学界的泰斗陈省身,到被学生深情称作“妈妈”的普通教师吴玲„„

我们为假恶丑所愤怒。

湖南嘉禾非法拆迁、沈阳宝马车撞人、海宁吕海翔非正常死亡等,我们努力探寻事实真相,表达对理性的呼唤、对本真的逼近、对权力的制衡、对公义的捍卫。

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从农民工权益保护、农业税调查、“设立禁乞区”讨论、到开展“寻找京城失学农民工子女”公益活动,我们力图把他们的生存状态拉进公众的视野。

用媒体责任来自我审视,我们倍感压力。我们说“责任感让我们出类拔萃”,其实是在说,做到“出类拔萃”,必须时刻不忘责任。放弃了责任,势必平庸低俗,碌碌无为。

在转型期,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和多变,不同社会利益关系也更趋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协调各方利益难度加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也面临着多重选择和诱惑,媒体的责任感随时面临着考验。

媒体的责任感,表现在以效忠国家、造福社会、服务人民为最高理想;表现在传播政府施政方略、传递民众意愿,搭建政府和公众之间良性的交流平台;表现在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表现在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表现在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标准,遵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和低俗之风。

负责任地报道所能报道的一切,对所报道的一切负责,这是怀有理想的新京报人的信念。回望一年,我们有骄傲,也有心虚,有扬眉吐气,也有许多困惑。但是,正是有了责任感,我们前行不辍。

今天是新年。我们向所有人致以新年的诚挚祝福,并期待您继续关注的目光。

2006年:

用点滴努力达成社会和谐愿景

只有和谐之风吹拂的地方,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它的温暖。刚刚走过的2005年,也许会因为“和谐社会”这四个字,而载入史册。这一年,被海内外诸多人士称为“和谐社会建设元年”。

“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成为今后中国发展的基调。

就在最近,中央明确提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都是对“和谐社会”丰富内涵的最好注解。

在此目标下,国家规划中明确写明着重把发展目标从GDP增长转移到民生福利上来。仅农村而言,从新年起,农业税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到2007年全免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政府将投巨资加强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

在此目标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了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听证会,最后的结果也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看到了涌动神州的《物权法》草案大讨论;看到了以规范行政权力为宗旨的《行政强制法(草案)》,被正式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审议,它要最大限度地规范行政权力,以实现“善良与公正的艺术”的目标;看到了正在审议的几部法律草案,正在向弱者的权利倾斜,比如对于不签书面合同,将被视为无期限(永久)合同;对于恶意欠薪者,有可能增加刑事处罚条款。

在此目标下,人们更加观照我们的生态环境。圆明园、松花江、广东北江等环保事件,让我们再一次深刻领悟“人类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深意。而对环境的维护,无疑也让“和谐社会”增添了几多分量。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目前中国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如果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再次跃升,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应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可以确证的消息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正在制定之中,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将逐步放宽。和谐社会,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存相惜的社会;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从类似的制度中求解,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中,寻找路径和保证。

在“人心政治”的调色板上,一些人和事,因为具体而“感动中国”:洪战辉,独自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学;一位退休医生,义务当社区医疗顾问,在她照料下,体弱多病的邻居孩子,居然从小到大没上过一天医院;一位刚刚去世的律师,从来不忍心辞退员工,总说“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如水滴般纯净的“小事”,让世界感受到和谐乐曲的穿透力量。

又是新年。我们照例要送上深深的祝福。为国家,为民族,为每一个人。这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该去的总归要去,该来的势不可挡。机遇和挑战同时在肩,通往和谐的道路不会自然铺就。每个人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敢于付出,都敢于担当,和谐社会的愿景才会早日达成。

2007年:

我们走在雪地上,走在时间里

今天,2007年的第一天。去岁的雪花还没有全部融化,春天已经悄然开始了她的行程;太平洋底的电缆尚未修复,而我们与世界依旧互联。时间站在我们一边,站在所有创造者一边;时间连接着我们的家乡与世界,也连接着我们的旧年与新年。

元旦,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就在今天,一共有403件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开始实施。其中,法律5件、国务院行政法规2件、司法解释1件、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58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文件237件。而“开放”、“人权”、“规范”成为新法规的关键字眼。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时代,栖息于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时间里。如果说中国是我们地理、心理和文化上的故乡,那么,这个时代就是我们时间上的故土;如果说我们精神的疆土就是国家的疆土,那么,我们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时代的价值。在此意义上,不管我们正见证着怎样的繁华与荣耀,经历过怎样的忧惧与坎坷,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都是我们一生珍贵的机遇。我们手握的时间与生命,正如我们所拥有的智力与权利,它们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资本。

生命的交错,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有着相同的悲喜与从容,肩负着共同的命运与前程。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创造共同体。惟有创造,才有了今日硕果累累的人类文明;惟有创造,才有了中国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你可以创造,我也可以创造,大家都来创造,创造见证我们的人生,创造见证我们国家的征程,也见证着我们民族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生命与生活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甘于辛勤、努力思想,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创造属于民族的光荣。

何必像诗人那样去叹息,“时光不会流逝,流逝的是我们”。人类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不断的创造建立自己的文明,并在此基础上留住时间,留住我和我们。正因为此,古希腊文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至今闪着照人的光彩;正因为此,早在先秦时期破土而出的中国思想,无愧于成为哺育世界文明的精神源流。

今日中国,是正在走向更加开放的社会,是生龙活虎的社会。在此征程中,尽管必定会遭遇挫析、面临磨难,但只要我们有一颗不屈于发展的压力、不惧于前进的困苦的心,每个人都可以而且能够焕发出自己的青春与创造,为各自美好的前程,为创造一个知性而温暖社会,为建设一个自由进步、理性宽容、法治和谐的国家,而不懈奋斗。凡此种种努力,这既有关乎制度之上升,又关乎人之上升;既关乎社会再造,又关乎心灵重建。

阳光照在我们脸上,也照在我们心里,所有向善而敢于担当的门正敞开着。撩开历史的沙尘,可以断定,今天我们以怎样的目光注视过往的文明,未来的人们也将以怎样的眼光注视我们。生活在每一个时代里的每一个人,担负起自己的命运,就是担负起时代的命运,就是担负起人类的命运。

托克维尔说:“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甘地说:“善,总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进。”显而易见,人类今日所取得的进步,始于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我们创造的一切,我们见证的文明,皆来自无数创造的累积。

这是转型期的中国,这是成长中的我们。总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们心怀希望。那是人性的温暖,是文明的温暖,为我们留住逝去的又一年,留住过往的时间,留住我们卑微却尊贵的创造。所有的时代同路人啊,我们不仅走在雪地上,也走在时间里———时间在,希望永在;希望在,力量永在。

2008年:

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

合上日历,打开报纸。当我们挥手向2007年道别时,便已经知道,那已然逝去的一年,从它流逝的分分秒秒开始,便永不再与我们相逢。惟有与这一年相关的创造与记忆,可以让我们触摸到时间与历史的温度。

2007,非同寻常又一年。这一年,中共十七大胜利召开,《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出台了,“嫦娥一号”升空了,中秋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年,有人在富豪榜上风光无限,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继续失去土地,无家可归。这一年,上证指数一度冲破了6000点,猪肉也像是长了翅膀,领衔CPI“飞”涨。

这一年,历史在平常人的现实生活里生根发芽。一天一个传奇,一天一段命运,互联网继续上演这个时代的戏剧。和往年纷纷扰扰的“互联网马戏”不同,2007年的轰轰烈烈开始回到了具体的权利与价值本身,回到了万家灯火中的每一扇窗每一盏灯。种种光怪陆离的表象下面,是个体权利与个体命运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社会成长的出发点。

有些事会让人铭记于心。这一年,一篇名为“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母亲泣血呼救”的帖子曾在网上流行,光天化日之下的恶行由此震撼每个人的心灵,良心上的风暴与相关问责的和风细雨,为我们见证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底线,以及制度洼地。

每一位公民的命运就是时代的命运。2007年不吝惜将它的荣耀献给所有捍卫自己权利的人。撩开时代的光鲜,365天的悲欢离合,即使是寻常人的出场同样可以石破天惊。从重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中以散步伸张权利的公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风云人物。你或许会惊讶,“只为小家”的想法与做法,在今天竟可以如此高贵而婀娜!这一切无不源于以人为本时代精神的觉醒:倘使权利不是建立在个体的具体权利之上,任何奢华远大的群体权利,都会因缺少根基而坍塌。毕竟,尊重人、解放人是时代之所需。

幸福才是硬道理。个体的抗争与社会的努力并非都像“最牛钉子户”一样以喜剧收场,因为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钉子户”,还行进在维权的路上,他们更需要希望、祝福和力量。与此同时,以诽谤与妨碍公务为名兴起的因言获罪案,同样令人伤感。底层社会的遭遇是所有人的遭遇,随之而来的异口同声的批评,从另一侧面彰显了时代的进步———每个人都在他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权利,冷暖自知。

每个人都在改天换地,每一年都在承上启下。2007年并非“孤单的一年”,它更是近30年中国社会解放的重要一环。尽管历史上的鸿篇巨制,时常给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错觉,然而,文明从来不是因某个使命,在一夜之间长成,而是源于日常的欢喜与悲情,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草色遥看近却无,过往的文明历程之所以动人心魄,气势恢宏,就在于我们和它保持了一定距离,获得了宽广的视界。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即将举行的奥运会,从一个坐标到另一个坐标,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高速的经济发展。不久前,美国《新闻周刊》在年终盘点中说:“对世界而言,则关乎中国。当奥运会最终揭开它的帷幕,中国将步入国际舞台的中心„„”有目共睹的是,从1978年借力改革开放谋求“新新中国”至今,中国不仅基本摆脱了贫困,而且在2007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幅度首度超过美国。不仅如此,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人的权利,以弥补高速发展中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这一切成就的取得,莫不得益于30年来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成长,即中国人个体权利观念的崛起,以及在自由环境下改造社会能力的崛起。如易卜生所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做好掌舵的准备。

改革开放,三十而立。只有在此历史背景下,我们方能更好地理解过去一年的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挫折与奋进,怎样的沮丧与希望。它继续往年的喧嚣与坚持,继续在流行中沉淀与前行,继续在发展中孕育与超拔,已经陆续竖起的尊重生命、回归生活与保卫生态的旗帜,在30年改革开放的宏阔背景下奋力飘扬。而这即将展开的2008年,也必将在世界关注下,成为中国社会权利的新增长点,成为中国转型史上的关键一年。

2009年:

2009,怀着希望前行

昔年往矣,有那么多不平凡。今天阳光温暖,站在2009年的门槛上,让我们说———别了,2008!

也许,时间才是我们唯一真实的居所。在刚刚逝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然见证太多。

这一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的成长与强大。巨灾面前,有无尽的人性光辉、守望相助,有政府的勉力而为,有民间社会的初步成长。而法新社日前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年度新闻,其中两个与中国有关,包括北京奥运和“神七”发射的成功。古老中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坐标日益清晰,当代中国的精神与气质,在文明的交融中成长。

然而,抛开历史的宏大叙事,还有更多的人和事需要记忆。从年初隔断故乡的冰雪,到5月夺走数以万计生命的大地震;从揭开一个行业潜规则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到山西溃坝事件;从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返乡到股市从高位跌落„„当你从年头踱到年尾,开始回望它时,恍惚之间,这365个日夜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像一个人的一生那样充满波折。

2008年是那样意味深长。这一年,国人经历了“废墟”的痛苦,体味了奥运的喜悦,也为改革开放寻到了一个新起点。这一年,不仅让中国人有机会庆祝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为改革竖起一个里程碑,它同样以其独特的纪念方式,向中国人展示未来改革之途的艰辛及任务之繁巨。

居安当思危,已经到来的2009年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金融海啸从华尔街席卷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度推测中国这个习惯了两位数增长率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2009年的GDP增长可能有较大跌幅。与此相关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内在缺陷也让不少人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也会因此放缓。全球经济衰退的前景尚未可知,民工大规模返乡潮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更是2009年需要面对的大考。

然而,预言不是证据,危言不是现实。我们曾经在苦难的废墟上一次次站起。即使苦难吞噬了阳光,黑暗侵蚀了生命,那些向上的人仍然会将希望留存心底。

生活没有幸福到一切都唾手可得,也没有绝望到人人都束手无策。如加缪所说,为了改变自然的冷漠,我们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苦难告诉我们世界并非十全十美,而阳光则使我们懂得过往的不幸并非一切———无论遭遇怎样的困苦挫折,人们依旧相亲相爱,生儿育女,谱写诗歌,创造雕塑。

生活还将继续。记住苦难,并不是对苦难怀旧,也不是为了宣示苦难有多强大,而是为了更好地省思过去,瞻望未来,是为了激起今天的斗志,以彻底告别苦难。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曾经劝诫尊贵的亚历山大王———“请别挡住我的阳光!”那个古典时代的美好故事不仅为后人区别思想与权力的界线,更向他们昭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即生活在阳光之中是人类未竟的理想,也是人类走出艰难困苦的凭依。

生活还将继续。让我们怀念汶川那些失去的生命,怀念失去亲人仍背起自家冰箱赶路的人。雪落了,阳光还在;地震了,大地还在;经济危机了,创富的信念还在。苦难可以摧折鲜花,却从来不能赶走春天。这个新年的早晨,阳光照在你的脸上,也照在你的心里。愿所有人,借心中的希望为愿望加油,坚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阳光。

2010年:

祝福你,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阳光摇曳树影,大街车水马龙,乡间空气清新。打开报纸,今天是2010年的第一天。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异乡,是在曲径还是通途,我们都要祝福你———祝你幸福快乐!

就在昨夜,也包括现在,你一定收到了许多祝福,它们温馨动人。也许,一句祝福很简单,然而,在这样的冬天,我们是那么需要用祝福暖身。祝福不只是一声简单的问候,也不只是人类宝贵的文明传承,它还包括了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所有主张,即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利。

过去的一年,渐行渐远;新的一年,匆匆启程。回想已然过去的一年,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大则言之,这一年,国家至上者在“60周年”看到了国家的繁盛,权利至上者在唐福珍、张海超、孙中界身上看到了民众维权的艰辛。

这一年,体认时代新陈代谢者欣喜于公民韩寒们的崛起,重视体制内改造者乐见“城市拆迁条例”将被废除;这一年,关注经济发展者看到了中国的成功“保八”,关注社会稳定者动容于乌鲁木齐“7·5事件”与石首事件;这一年,关注城市者无不惊叹中国的房价又一次崛起,关注农村者观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这一年,关注新词者让“杯具”被制造与流行,关注网络者看到了网络扫黄和网络整顿风暴;这一年,关注民主进程者看到了城乡终于“同票同权”,关注狱务公开者看到了“躲猫猫”„„可谓几人欢乐几人愁。

不同的视角和处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这种不同,灰心丧气者,不妨耐心观察那些承载希望的种子,看它们如何撑破大地,哲人说,即使含泪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播种,这样才有希望含笑收获;信心充盈者,也请在登高仰望时别忘俯瞰大地,体察脚下的现实,知道这个国家还需要跨越怎样的难关,知道权力与权利之间有着怎样的纠结,知道化解隔阂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然而,新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媒体关注的并非时代的全部。又毕竟,许多人的生活完全在公共视线之外。过去的一年,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时代的切片,它们也许带有时代的印记,但并不等同时代本身。那些被冠以“焦点”的新闻、长篇累牍的讨论、网络上的喧嚣,都只是对时代的断章取义。更何况,严格意义上说,你在媒体上看到的世界,都是已经消失的世界;我们要进入的世界,永远是下一秒。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才是最后的判断者。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大家怎样取景过去的2009,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家、社会到个人,或悲或喜,人们的共识还在。即,每个人都向往一个幸福、自由的世界,一个安全有保障的世界,一个公民因付出努力和汗水,可以获得公平报偿的世界,一个公民的房屋不会被无端非法摧毁的世界,一个公民不会因言被“跨省追捕”的世界,一个权力为权利服务的世界,一个大家平时多流汗可以避免流血的世界,一个不懈于日常点滴改进的世界,一个崇尚正义与宽容、不积聚怨恨的世界,一个人人有希望、有事做、有人爱的世界。只有这样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当之无愧地声称,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

岁尾年关,许多媒体和读者在寻找“年度人物”。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年度人物。任何年度人物,都不足以展现时代的命运;相反,只有把每个人的命运加起来,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中国的命运,聚合时代的风云。 祝福你,2010年的第一天,我们在幸福大街为你祝福,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获得幸福、感受快乐———以人类亘古未移的伦理情谊,以我们共同期许的美好时代之名义。

2011年:

所有努力,只为中国离未来更近一点

时光流逝,欢喜哀愁,又是一年。

告别2010,进入2011,不要伤感于时光流逝,慨叹韶华易老,我们只是离未来更近了一点;不要以为大功告成,因为旧年的成绩裹步不前,我们也只是离未来更近了一点。未来千万里,还有好长的路需要你我亲自去量。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回首2010年,看起来与往年并无大不同,但是,变化就在不知不觉中。如果你感受不到这种变化,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感———

一百年前中国还有凌迟;五十年前中国还在喊万岁;四十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三十年前中国还不许家庭舞会;二十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十五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十年前中国还有收容遣送条例;五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一年前中国还没有通过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半年前中国还没有《让子弹飞》;几小时前的中国,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还没有正式生效„„

虽然还有许多不公平、非正义的事情在发生,让我们良心难安,甚至备感羞耻,但是无论如何,这个社会正在进步。今天,新的一年开启,中国又站在新的路口上,中国必定会向前走。

2010年,世博、亚运给这块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惊奇,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让国际社会持续瞩目;2010年,不乐见的悲剧也时有发生,不容忽视的矛盾未见消解。从舟曲泥石流到上海大火,从校园杀童案到宜黄拆迁自焚,从巨大的通胀压力到屡调屡涨的房价,面对这种种问题与乱象,即使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也会寝食难安。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个时代并不缺少真相,缺少的正是诚心诚意的推进,货真价实的改变。

这一年,社会以其特有的节奏继续生长,新的事物继续孕育与诞生。这一年,网络科技继续重构人们的观念与生活。这一年中国的脉搏,不是统计报表上的GDP指数,也不是夜空中徐徐飘落的礼花与焰火,而是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转帖、140字的微博。这一年,人们不忘默契与坚守,继续期待围观成就社会,默契改变中国。

这个社会会好吗?身处转型时期的中国,人们常常在心底追问。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也是人的一部分。我们无法不关心社会,正如我们无法不关心自己。既然有那么多人在关心这个社会,为自己的权利打拼,为共同的福祉努力;有那么多人勤勉于当下,努力于今朝,修行于日常;有那么多人在过程中尽心尽力,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每天都在改造这因,自然也会收获那果。我们每天多一点努力,就会离未来更近一点,离我们期许的世界更近一点。

萧伯纳说,“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好”。虽说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当务之急,但我们所有的努力,不都是为了获得这样一份欣慰吗?

我们要提到一个人。2010年的最后一天,作家史铁生离开了我们。这位“诚心诚意的漂泊者”,一个“职业生病,业余写作”的人,带着他关于生命的追问,走向另一段旅程。他是那么坚强,以至于在他离去的时候我们竟然没有理由悲伤。对于所有认真生活的人,爱惜生命的人,致力于丰富人生、改良社会的人,我们只有诚挚的相惜与敬意。

让我们心平气和怀着期待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2011,之于国家,就要迈入“十二五”,各种宏图已经渐次展开,民生工程将要开张,民富也不再是奢谈而是目标;之于个人,为了生计和前途,必然还要继续在田间劳作,在职场打拼。该去的无人能拦,该来的终究要来。

早安,2011年。虽然今天天寒地冻,阳光依旧照进窗台。美好年华,送往迎来,每一天都在灰飞烟灭,每一天也都在革故鼎新。过去的一年,将到的一年,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为自己更自由与幸福,为社会更开放与开阔,为中国离未来更近一点。

2012年:

你的努力,就是这个国家的方向

你若是向往光明,黑暗的唯一意义就只在于衬托光明;你若为追求美好世界而生,你的一生便已在美好世界之中。公平、正义、平等、透明、开放、理性、良善、美好„„这一切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其实就取决我们自己。

今日,新年第一天。我们遇见昨日之明日,我们来到了久违的2012。

阳光依旧温暖,生活仍在继续。过去几年间,总会有人谈起2012,谈起传说中惊世骇俗的玛雅历法与世界末日,谈到拯救人类的“避难船”。然而,正如地图不是世界本身,这个世界没有因为某个文明的历法缺失而停止,也从来不缺有关光明或者黑暗的传说,但它们都不是现实本身。

走进2012,我们从“想象中的灾难”,走进现实的喜怒哀乐、跋山涉水、柴米油盐。

回想过去一年,新旧更替,荣耀与悲伤同在。有人说地球已经转入“振动模式”——不仅有了“阿拉伯之春”,有了日本大地震,有了欧债危机,有了伦敦骚乱,有了“占领华尔街”,还有了俄罗斯的“反普京”潮„„在中国,有经济冷热,有通胀起落,有了千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有了房价进入拐点,有了个税起征点提高,也有了动车事故,有了“郭美美”,有了“黑监狱”,有了瘦肉精„„

但是,过去一年乃至更漫长的历史中,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们总会抱着一些共同的善良的愿望,坚定如常——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而不是更丑;希望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希望国家变得更有希望而不是避而不谈;希望空气多些清新,社会少些戾气。

今年有了微博的勃兴,这个国家越来越像是一个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像邻居一样生活。嘘寒问暖,相互救济。网络之外,也有纷争但不是混乱。从大连到乌坎,种种博弈的背后,是中国重整价值聚合共识重新出发,是中国人有了更多精神上的追求——要面包,更要玫瑰;要生活,更要美好生活。

为了可以期许的未来,为了可以安居的现在,从天堂回到故乡,从星空回到大地,从虚幻回到真实,告别抽象的幸福,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守卫与追求日益具体。房价何时落到可以承受的水平?牛奶何时能够放心喝下?孩子在学校能否有免费午餐,上学路上能否不遇车祸?当老人倒在大街,谁能受良心驱使去扶起他们,而不是对可能的危险夸大其辞?当民意积聚,如何让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冲突来临时,卷入其中的各方能否守住共同的底线,坐下来“有事好好说”?

围观继续改变中国,也改变着围观者与被围观者。不容忽视的是,网上的媒体聚焦与公民聚集只能解决极小一部分问题。正如上涨的潮水不能托起海底的船只,这种聚焦与聚议并不能为社会营造一个底线。现实是,网络之外,有很多的人期待关注,也有很多的“沉没声音”等待打捞。他们的贫穷、苦难甚至遭遇的不公,需要一个“制度安全阀”,而不只是围观者散兵游勇的救济,顾此失彼的热忱。

严冬渐去,新春将至。积极生活的人知道如何控制意义。所以,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杜布切克说“你可以摧毁花朵,却不能阻挡春天”。你若是向往光明,黑暗的唯一意义就只在于衬托光明;你若为追求美好世界而生,你的一生便已在美好世界之中。公平、正义、平等、透明、开放、理性、良善、美好„„这一切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其实就取决于我们自己。

为美好世界,为美好生活,也请相信时间。时间会毁灭一切,也会成就一切。如果三月播种,九月将有收获,焦虑的人们就不需要在四月守着土地哭泣,伤感自己一无所获。土地已经平整,种子已经发芽,剩下的事情交给时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无私而自行。让万物生长,让社会生长,大自然从未失信于人,它的信用足以给你我以信心。

让我们拥抱新的一年吧。所有的人,无论此刻你身处何方,在新的一年以及将来的年年,请带着自己的期许去生活,去努力。你的努力,就是这个国家的方向。你的价值观,构成了这个国家的价值观。你是大地,你是时间。你是你所期许的国家,你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2013年:

敬畏理想,相信未来

不要等到美好社会来临,才决心做一个美好的人。做一个辛勤的人,但不要日日忙于浇水,却忘了为未来播种。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旧年永逝。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我们以各自的方式,见证了2012年365个日日夜夜,更一起活过了“世界末日”。生活无需太多离奇,只要活着,总可以轻而易举地拆穿任何一个花枝招展的骗局。

早安,新年;早安,泪珠与欢笑。这样的早晨,每个人都期待一些祝福的话。在你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时,也别忘了祝福自己:做一个幸福的人,敬畏理想,相信未来。无论世界还有多少不公与不义,有多少危机与“末日”,无论还需要怎样的改变,我们仍然要选择——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用改变走向未来。也许一路上繁花似锦,也许更多的是艰辛的航程,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与美好人生须臾不可分离。

从封闭走向开放,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受太多的苦难与彷徨。三十余年的变革,中国社会已经心明眼亮,没有谁能继续漠视民意,没有谁再愿意为欺世盗名者买单。选择相信未来,就选择了不回到过去,就选择了相信变革,相信隧道尽头是光亮,江河归处皆宽阔。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让权力回归原位,让权利一视同仁;让有产者有恒产,让无力者有尊严。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国家没有未来,改革才能抵达公平正义的彼岸。选择相信未来,就是选择了一个长远的打算。春天来了,聪明的人不会徒劳无功地修补冰河上的裂缝,而是要造一艘驶向春天的航船。

选择相信未来,就要把握今天。有责任心的人会给自己一个时间与历史的维度。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过去,未来也会如何看待今天。无论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做多做少,做好事做坏事,历史终会公正评价一切。它超越现实,不委曲求全,不势利逢迎。

这个社会,虽然有“表叔”、“房叔”、“房妹”在招摇,但浅薄的功利主义并没有淹没一切,平凡的人们依旧坚守信念。选择相信未来,就选择了相信头顶的理想与心中的道德。不要用“全民腐败”等“泛腐败论”去概括,那些弯下腰劳动、抬起头做人的劳动者,不要以“集体自污”毁坏这个时代的道德资源。这片土地上,并不缺少只追求简单、正直的幸福的人民,他们的声音,理当被倾听,他们的见解,理当被珍视。

选择相信未来,就要珍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远离恐惧。过去一年,倾斜的校车、夺命的垃圾箱让多少人肝肠寸断。类似悲剧足以让我们警醒。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今天给孩子一个好的现在,重塑自由、公平、释放人性的教育,明天孩子就能还我们一个好的未来。

有梦想就去追。一个大学生,自己动手造了一架小飞机,竟然成功飞上了天。选择相信未来,就选择了相信现在,就选择了相信社会关于未来的、脚踏实地的创造。任何未来都生长于今天。做一个辛勤的人,但不要日日忙于浇水,却忘了为未来播种。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转型社会,自有千沟万壑需要跨越。哪怕时代不如你所愿,仍旧要坚定心中的信念。改变自己,改变身边。孟子说,“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不要等到美好社会来临,才决心做一个美好的人。

不在美好年代,就在去美好年代的路上。每个日子都是平等的,每个日子都在承上启下、破旧立新。2013年的第一天,以春天的名义,我们选择相信未来,同样选择相信这样一个事实:真正的自由,不在于你能决定生活在怎样的地方,而在于你能选择过一种你所信奉的走向美好的生活。

2014年:

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

中国社会的内在力量,就是每个人都想过自由且有尊严的生活。历史将记住那些平凡的推动者与制度变革者,记住一个时代如何于细微处渐渐脱胎换骨。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没有比雾霾更能让中国人体会到什么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了。

经验、理智与常识都在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只要还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谁也无法逃离时代的风浪。

因为我们漂流在同一条峡谷,因为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没有谁不向往清风明月的时代,而这也正是社会转型的动力之源。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人悲深行苦,担负大众的命运;有人寸土必争,以微博之力扞卫自己的平凡生活。没有谁的生命不尊贵,即使是一个穴居于都市井下的边缘人,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梦想与光荣。

这一年,改革之风劲吹,一份巨细靡遗的计划书,涵纳了民间多年的关切与期待。这一年,反腐败动真格,“老虎”“苍蝇”纷纷落马,打消了旁观者的疑虑,提振了同行者的信心。那些讲究吃喝和排场的官员,只有继续慨叹“权力红利”被压缩了。

更可记录时代变迁的,是与中国人权,法治进程严重相悖的劳教制度终于被废除,以及计划生育制度的松闸。而更多已被书写的改革承诺,有待一步步楔入现实土壤。民生的改善、对生命尊严和个体自由的保障,才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历史将记住那些平凡的推动者与制度变革者,记住一个时代如何于细微处渐渐脱胎换骨。

如诗人说,小小流萤,宇宙间所有的光亮都是它的亲人;它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仅仅因为服从了内在的力量。而中国社会的内在力量,就是每个人都想过自由且有尊严的生活。

回溯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观念。而观念的核心就是明辨是非。一个社会有了真正的是非,它就有可能再次出发。

当民众对大气污染说不,当驻监检察官对浙江叔侄冤案说不,当网民对偷窃民财的官员说不,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都坚持了这种是非观念。

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更需要一起梦想。 我们梦想不再有小孩被贩卖。我们梦想太阳底下各行各业有尊严。我们梦想大学生不挤破脑袋考公务员。我们梦想医生不被病人举刀。我们梦想每个法官能够依法独立断案,不徇私舞弊。我们梦想每个城管能体恤自雇谋生者,不凌虐衣食父母。我们梦想权力回归“笼子”,让市场归于市场。我们梦想走一条坚实的道路,使这个国家迈向自由与繁荣。我们梦想宽恕与和解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

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在没有侥幸的世界里,所谓英雄,不过是那些做了自己想做该做的事的人。不要担心现实总是比梦境更遥远。时代日益开放,没有谁可以越俎代庖,没有谁不是自己梦想的主人。

早安,我们的2014.即使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刺骨,我们也要相信,这片土地并没有沉睡,只是在日复一日地积聚和孕育。

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仁慈宽厚,用胸怀装几粒希望的种子,并对未来的日子抱着虔敬之心。我们要有所作为,要有耐性地等待,要相信心中的光明季节——一定会到来。

2015年:

时间未老,理想仍在

不愿温顺走入那长夜的人们,都要来欢欣地迎接新年。这是2015。一切仍如你所见,时间未老,理想仍在。

时光深沉悠远,让我们一再陷入迷思:我们所抵达的今天,是否就是我们曾经向往的明天,曾经梦想的彼岸?

就像双手捧着光芒。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时光流转之中,在过去未来之间,我们续接了什么,又开启了什么,可曾辜负,又是否真正获得了祝福?

虽不去向历史寻找某种镜像,但这一年必定深刻于历史。我们一起走过的2014,石印或是铁痕,无不深藏功与名,也寄予梦想与光荣。 这是深改之年。这一年,户籍制度、财税体制、公车制度、城乡养老并轨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简政放权持续加码,改革在全面深化。

这是反腐之年。巡视升级,打虎拍蝇,清理裸官,海外追逃。十八大以来,已有4位副国级以上的高官落马。重拳更兼整风之下,民心或有昂奋,官意难免怵惕。

这是洗冤之年。蒙冤8年的念斌等来无罪判决;枉杀18载之后,呼格吉勒图同样迎来无罪宣判。与此同时,最高法院指令复查聂树斌案。

这也是融合之年。APEC会议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中国在“主场”与世界融会贯通。

权力是否规束,权利是否无恙。司法是否找到了公正与程序,法律是否成为了信仰与文化。令人欣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之方略。

这一年互联网仍在继续创造新的奇迹,成就新的梦想。这一年,有传统媒体和媒体人的告别,同样也有理想的坚守,和跨越介质的媒体融合。

这一年的失联事件频繁发生,恐怖事件时有出现,灾害事故依旧频仍。但我们从未丧失对苦难的感同身受,对于正义的心醉神驰。

一个大国的叙事,如何深度契合每一个个体的感受,而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坦然讲述这一切?无论如何,这是我们的2014,我们的血肉故事与心灵风暴。

不是所有的告别,都能以赞美结束;但一切的开始,都要以祝福开启。时光漫长,道路宽广,我们仍旧拥有理想,拥有未来。

这是一场早已开始的变革,根本停不下来的转型。2015,注定更多元也更复杂,更急剧也更深刻,更动荡也更精彩。

面对这一切并不轻松,但我们在一起。我们拥有对于变化的期待,对现实的善意,对价值的坚守,也拥有对这个国家的信心,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我们深信,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乱与芜杂,努力与精进,都将在进步中变得更加清晰。

时光不老,理想仍在。早安2015,早安中国。

2016年:

亲爱的你,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世界

在每个醒来的清晨相信天还是蓝的,在每个崩裂的时刻相信正义的聚集,在每个反转的时刻相信价值的坚定。你为着理想的坚定与努力,值得更美好的世界与之匹配。

北国风光仍然千里冰封;南方冬阳依旧若有若无。

我们已经辞别了2015。的确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时间,这时间里所蕴含着万物的力量。

你好,2016。不得不说,越是郑重的告别,越在用力描绘理想的形状,以及那属于初心的殿堂。

一切并不都是那么难以言喻。一个大国的行程,其来有自。

又是一年冬往春来,花开花落。当十八届五中全会方略初定,全面小康开始冲刺,军队改革大幕拉开;当人民币高调“入篮”,反腐败愈发深入——旧的利益格局不断被打破,新的规则在不断生长。

这一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盛大阅兵;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跨越66年双手紧握。

一个时代的演进,细致入微。

随着宪法宣誓制度得以确立,“民告官”进入2.0时代,嫖宿幼女罪也已废除,而那个曾经被判劳教的任建宇也以高分通过司法考试。当“全面两孩”政策得以公布,1300万“黑户”浮出水面,7000万人纳入“精准扶贫”目标„„

在权力与权利的格局里,政治与法治的生态下,利益与权益的场域中,只有人,是永恒不变的价值主体。这是可以获得“获得感”的前提。

当你时常看到天空“飘来五个字”,又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999居然也指责患者“影响稳定”——有一种现实也会让人泣笑皆非。

我们吃过“38元大虾”,“巴黎恐袭”也让你心塞不已,“无妈乡”的留守儿童仍在等待抚慰。

长江之星翻沉,天津港爆炸黑烟骤起,深圳渣土堆汹涌而泻„„“灾难文艺腔”无法拂去创伤,灾难需要用调查和追责告慰逝者,安抚民心。

每一年,都有欢乐和哀伤。然而,在这时代的宏阔与巨变中,什么又是从来不变的恒常。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了一些媒体的倒闭与凋零,亦还有一些媒体人的转型与离去。但坚守者深知,无论媒体传播格局如何改变,舆论场如何喧嚣,真相与正义是媒体和社会需求不变的恒常。

还有一些传统企业走入彻骨的寒冬,但也有更多的企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涅盘重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过去这一年,无数人们无所畏惧去追寻他们的光荣与梦想。无论产业形态如何变革,自由与创新是不变的恒常。

每一次悲喜都是时代的怦然心动。每一次怦然心动,都是因为,我们心底怀有自由、正义、良知„„这些不变的恒常。

政治家坚守这些恒常,好的制度就会出现;企业家坚守这些恒常,就会扩展人类的自由与富足;媒体人坚守这些恒常,整个社会就会多一些积极向善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坚守这些恒常,我们就能走出“互害”的域场。

亲爱的你,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世界。

这个世界一切的美好,悉由你造。譬如一灯,灼于暗室;譬如微风,点燃荒野。你若黯淡,世界也会失色;你若温和坚定,世界便岁月静好。

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尺度在你我的心中。

喧嚣的舆论场中,每一个人都是10万+的存在;互联网+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是不可被屏蔽被拉黑的主体;最是转型与激荡的时刻,每一个人的命运仍是未被减损的深度报道。

我们总要以你的神情,来描绘这现世的样子。到任何时候,我们总要以理想与情怀来勾画,以公平和正义来雕刻,以法治与良知来守护。

在每个醒来的清晨相信天还是蓝的,在每个崩裂的时刻相信正义的聚集,在每个反转的时刻相信价值的坚定。你为着理想的坚定与努力,值得更美好的世界与之匹配。

沉舟侧畔,病树前头;日月恒升,山高水长。你好,2016,你好,亲爱的人们。

2017年:

2017,没有未来不可抵达

时间又到了这样纵情而深重的时刻。当又一年远去,我们最终发现,所有的告别与开始,都将是一种砥砺,一种投奔。

2017已然扑面而至。我们最终发现,迄今为止,那所有梦想与努力,无不是因为我们活在当下,却拥有未来。

大地苍茫,河山隽永。哪怕时光易老,总有理想不灭。而我们总是在回首的时刻去感知那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确信的,必经长久努力才能显现的,初心与理想。

就这样告别2016。这一年来的厚重与温度,动荡与裂变,仍将在传之久远中,昭示未来。

这个世界,并不宁静。随着美俄几乎同时宣称将加强核能力,奥巴马又下令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官。而我们将如何安放那死于尼斯恐袭以及伊斯坦布尔机场遇袭的死难者?

坚持了什么,又为什么妥协。随着英国公投脱欧,意大利民众也断然拒绝了宪法改革。而我们又将如何阻挡那汹涌而至的中东难民,以及肆虐美洲的寨卡病毒?

是什么牵动着我们,又让我们心有戚戚。卡斯特罗与泰国国王先后辞世,反攻“伊斯兰国”与叙利亚内战愈演愈烈,美国大选与朴槿惠亲信门水落石出„„

世界是平的,更是不平的。这般宏阔,却也这般狭促。而在深远的历史以及无尽的未来之间,我们将怎样才能无愧,又怎样才可拥有?

我们迎来了G20杭州峰会。随着人民币“入篮”,中菲重回协商轨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在全方位推进。

就这样告别2016。这一年来的石印铁痕,凉薄甘苦,仍会在愈来愈清晰之中,刻画未来。

随着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两学一做”也如火如荼。当全面二孩时代启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辽宁拉票贿选案也得到严肃查处。我们见证了这一切。

而我们总是要到多年之后,才会更能明了今天的一切。所以在建党95周年之际“不忘初心”,在长征85周年之际“接力长征”,更要在*50周年之际“反思*”。

这是每一个人的2016。那些大江大宇的叙事,那些无微不至的悲欣。有不可轻言的悲歌慷慨,更有必须承担的时代故事。

我们终究要以法治与文明,来打通未来。不论聂树斌还是雷洋,不论魏则西还是贾敬龙,不论那个汽枪老太还是校园欺凌„„怎样面对,又如何释怀?自2016岁寒以来,我们沉吟至今。

我们终究要以追问与良知,来熨帖现实。没有祸福可以趋避,但请别让我们在邢台洪灾中沉没,也别让我们的孩子在毒跑道上成长,别让房价或物价击垮我们已不轻松的生存。

我们终究要以转型与改变,来对接梦想。转捩年代,风云际会。当直播兴起,网红当道,人工智能与分享经济也方兴未艾。而当新媒体大行其道,我们更该续接风骨与立场。

无论悲观还是希望,时间是不可抗衡的力量。大人的沧桑终究抵不过,生长的力量。2017的孩子,或许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魏则西、徐玉玉,也不知道雷洋,TA们是一张白纸,TA们是新的世界,TA们就是未来。

没有过去不可逾越,没有未来不可抵达。坚持所坚持的,执着所执着的,民本的价值,法治的尊严,民主的立场,自由的方向。即便所有过去都压将过来,我们仍旧拥有梦想,拥有未来。

就这样,迎向2017。

而我们,依旧在场,以全媒体的全新姿态,记录时代、刻画转型。新元肇启,仍然会有像我们这样的一些人,不悲观、不绝望,坚守信念,拥抱满载期许的未来。

2018年:

相信时间,相信世道,相信人心

今天,我们站在改革的延长线上,我们走在时间的脉络中。一个向好的社会,会珍视并呵护每一个人的价值。

一元之始,岁在大寒。气候依然凛冽,而南北一脉,都已微微来风、阳气萌动。春天不远了。

不必慨叹时光荏苒,不必悔恨岁月蹉跎,当新年的晨钟静静响起,你我无需在心里栽培苦涩。

一百年前,梁漱溟的父亲梁济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四十年前,一声大地回春的惊雷,宣告结束了冬季的讯息。在那个冰雪消融的季节,在那个乍暖还寒的晨曦,中国用实事求是的理念凿破坚冰,走出泥泞,追求真理。

那是改革开放元年,从那时起,改革开放便成为中国飞速发展的动力。古老的华夏大地,迸发出一波又一波的潮涌浪击。

今天,我们站在改革的延长线上,我们走在时间的脉络中。

走过2017,合上过往之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瞰览大江大海,踩着苍茫大地,你会发现,过往的诸般不如意,终将过去;未来的种种期许,有待开启。

而无论是那些在微凉大地上、璀璨星空下行走的个体生命,还是我们身边的家、身后的国,对于即将绽放的日子,都有内心烁亮的理由。这一束束烁亮的光,也必然会照亮每一个人前行的路,照亮人性的幽暗与波折,照亮浩茫世事的边边角角。

2017,这个沧桑饱历的国度,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件浩荡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纲举目自张,举旗即定向。举世瞩目的十九大,为中国擘画了新图景,绘制了路线图,开启了新征程。

在过去一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行、反腐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推进、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经济社会中次第出现的宏大叙事,如疾风,如骤雨,冲刷着也定位着这个新时代。

光华灿烂,宏旨清晰。同时,我们也时常会回想起那些在时代暗角闪过的面影。范雨素自述“走红”之后没啥改变,就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一个李文星沉溺水坑,而众多的“李文星们”正在期待社会的援手;“格斗孤儿”被劝回大凉山,他们的未来会怎样?

无论被记住还是被遗忘,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注脚,其存在或掠过本身,就是一个提醒、一次尖锐的刺痛。一个向好的社会,会珍视并呵护每一个人的价值。

往者可追,来者可期。大江奔腾,一路向前,2018年,早就被烙上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印记。

过去40年,中国的发展,民众的福祉,乃至各种松绑、释放、跨越,均可以溯至这铿锵有力的四个字——“改革开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此节点,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

大道直行,其命维新。40年激荡,改革是波,开放为浪。也正是这40年的浪奔波涌,形塑了我们今天所处所在的这个时代截面。

我们在革新的气候下生长,也在开放的环境中舒展。我们行经之处,总有改革路牌,探寻之路,常有开放掌灯。于是我们的视野越发开阔,观念越发开放,我们渐次知悉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渐次了解现代文明与未来科技的向度。当认知的奔流之势已成,便不可切断与拽回。

这便是我们今日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过去40年塑造了我们的灵魂,也锻造出了今日之中国,与今日之世道人心。

世道,指向大势,是社会发展演进的规律,乃国运所系;人心,指向个体的公平、正义、是非,是每一个人的获得感,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幸福、尊严和美好!

也正是因此,我们更应对自己保持一份信心,相信我们面对人生的波折没有那么脆弱,相信社会,相信世道,相信人心,相信中国,相信世界潮流大势,面朝文明、开放、法治等永恒的价值,我们有理由期许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在新年来临之际栽种期许之树,期许未来的日子和阳光。

未来未必平坦,或有波折,但这些都难阻这棵树开花、结果,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答案就在我们前行的步履中。

不妨希冀,不妨应许。你好,2018!

第15篇:报纸答案

辽源市宪法法律知识报纸答题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4.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共商共建共享:6.生态环境;7.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8.及时解除;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0.国家机密、个人隐私;11.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12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刑事审判关于证据;14.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5.按照有关规定处理;16.三十日、备案;17.全国人大常委会;18.社会秩序、公民身体健康、国家教育制度;19.《辽源市煤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公安部门;21本机关管辖、主管机关;22.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4.五;25.不起诉的情形、不起诉的决定;26.保护为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2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8.保护第一,开发利用服从保护;29.水源保护补偿;30.开除党籍。

二、单项选择题:

1.C2.D3.C4.D5.B6.C7.B8.A9.C10.B11.B12.A13.A14.B15.C16.B17.D18.A19.A20.D21.A22.A23.A24.B25.B26.D27.D28.B29.D3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2.ABCD3.ABCD4.ABC5.ABC 6.ABC7.ABC 8.ABD 9.ABC 10.ABCD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AD16.ABCD 17.ABCD 18.ABC 19.ABCD 20.ABCD

四、判断对错题:

1.错 2.对 3.错4.错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 10.错 11.对12.对13.对14.对15.对16.对 17.错18.错19.对 20.错

第16篇:报纸分类

报纸分类:

一、报纸可以分为:

1.党报、机关报 2.军报 3.都市报 4.晚报 5.生活类报 6.文摘报 7.群体报 8.企业报 9.行业报

二、江苏省委机关报

:《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也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大型日报。1937年10月筹备于南京,因故未能出版。迁武汉后,社址先设成忠街53号。1938年1月11日正式创刊,报社迁设于汉口大陆里。发行部则设大陆里临街的平房内(原建筑已改建)。该报在武汉期间,属中共长江局领导。1938年8月1日迁至汉口府东五路(现前进五路)150号办公(新华日报社旧址现位于汉口民意一路大陆里4-9号)。同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报社迁重庆出版。社长潘梓年,总经理熊瑾玎。历任总编辑有华岗(华西园)、吴克坚、章汉夫等。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上海设总馆,在南京、重庆设分馆。其中,重庆分馆改为四川省委机关报。后因国民党当局阻挠,上海﹑南京两版的出版计画未能实现。重庆分版先后由傅钟、张友渔任社长,熊复任总编辑,于刚任经理。继续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

新华日报社旧址

《新华日报》1940年1月6日版因社论被国民党当局强令删去﹐被迫“开天窗”

宣传内容 《新华日报》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把马列主义的真理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宣传的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路线﹔反对片面抗战和投降倒退。宣传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和特务统治。在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以及英美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方针。揭露并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反动政策﹐反对美国的侵略阴谋。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这些真实﹑正确的宣传报导﹐教育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曾被毛泽东﹑周恩来称赞为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又一支方面军。

宣传方针 《新华日报》在宣传报导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光明磊落的态度。积极报导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英勇抗击日军的战绩﹐同时也如实反映了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事迹(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武汉外围战)﹔它发表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许多重要文章﹔对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级领导人的抗日言论﹐也以热情欢迎的态度予以登载。

《新华日报》始终面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提出“为人民讲话﹐让人民自己讲话﹐讲人民自己的话”的宣传方针﹔开辟“读者园地”“青年生活”“妇女之路”等专栏﹐反映劳动群众和下层公教人员的悲惨境遇和他们反抗压迫的正义斗争。

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方面﹐《新华日报》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为民主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讲坛。冯玉祥将军和郭沫若﹑茅盾﹑柳亚子﹑沈钧儒﹑黄炎培﹑邓初民﹑陶行知﹑张西曼﹑胡厥文﹑胡子昂等学者﹑教授和社会活动家﹐经常为此报撰稿。马寅初曾在“友声”专栏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呼吁“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它的副刊是进步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和文化工作者。它的国际报导也很有特色。1942年底﹐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开设了“国际述评”专栏﹐由乔冠华主笔。这个专栏的文章以资料翔实﹑分析透彻﹑富于哲理和文采而受到读者欢迎﹐经常为外国通讯社所转载。

1942年中国共产党整风期间﹐《新华日报》按照“增强党性﹐反映群众”的方针﹐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于同年9月实行改版。从此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并加强了办报思想的建设。1947年1月﹐在创刊9周年的时候﹐发表编辑部文章《检讨与勉励》﹐全面阐述“人民的报纸”的思想﹐丰富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还出版过《新华日报》华北版﹐为中共北方局机关报﹔后改为太行版﹐为中共太行分局机关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过《新华日报》华中版﹐为中共华中分局机关报。

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创刊的《新华日报》﹐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起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1949年12月10日在重庆创刊的《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出至1954年8月31日因大行政区撤销停刊。

1952年江苏省成立,《新华日报》这一具有光荣传统的党报便作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一直至今。2008年1月11日,是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暨在宁复刊59周年纪念日。《新华日报》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机关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四家报业集团之一,组建了12家报纸,2个网站及多家公司。)

三、山东省委机关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是山东省最具权威性、指导性的大型综合性日报。现为对开八版,日发行量40多万份,在全国省级党报中居前列。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是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为旗帜和核心、报刊种类齐全、宣传力量强大、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功能完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现拥有“十一报五刊一网站”,即大众日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现代交通报、山东法制报、新晨报、青年记者、成长先锋、半岛新生活、山东人事、山东劳动保障和大众网。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的母报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她的成长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在创刊一周年前夕,毛泽东同志题词纪念;在创刊50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题词祝贺;1998年12月31日,江泽民同志为大众日报创刊60周年欣然题词——“永远与人民大众在一起”。。

近些年来,大众日报及系列子报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化新闻改革、提高舆论影响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集团坚持“围绕主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为主业”的基本思路,发展报业经济,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初步培育起以报纸为依托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物资、酒店等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现总资产15亿元,年利税过亿元。集团不断深化人事制分配制度改革,提高队伍素质,在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学习体系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大众报业集团自2001年开始实行“两分开”体制改革,报刊不搞“小而全”,把原先依附于各报刊的经营业务、经营部门和经营人员分离出来进行整合,先后成立了广告、发行、印务、信息等子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实现新闻宣传和报业经营“两分开”,力求使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发生“化学变化”。现在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分开”体制改革的深化将进一步健全集团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控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

2003年6月,大众报业集团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目前正在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四、晚报研究大家:赵超厚

五、晚报研究具有地域性、地方性

第17篇:新闻报纸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

《新青年》是中国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 ,自第2卷起因有重名之嫌而改为本名。16开月刊,每出满6号 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创办人陈独秀。《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至1917年12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1920年5月)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倾向社会主义,率先刊登马克思主义学说。《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启蒙宣传,惊醒了一代青年,极受广大青年推崇,它唤醒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 为五四运动的暴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但它的不足在于缺少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精神,主张极端西化,表现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

主要宣传内容:

⑴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⑵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⑶ 发起文学革命运动们,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以下内容作了解即可:背景:政治上袁世凯窃国,加紧复辟帝制;思想上操纵报刊舆论,尊孔复古;资产阶级开始进行国民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刊于上海,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7年随陈独秀迁北京出版,发起文学革命,失去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发展。 1920年迁上海出版,中共上海发起组相关刊物。 1921年中共理论刊物。 2.陈独秀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新青年》的创刊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六方面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他为刊物制定了宣传策略,即以思想启蒙为要务,还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宣传政策和方针,确立了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同时又是主要撰稿人,写了百余篇政论。

3.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一页。1916年从日本寄给《新青年》第一篇稿件《青春》。1918年李大钊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

4.胡适

胡适(1891年-1962年)是《新青年》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的力主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6年在美国留学时,就向《新青年》撰写译著,同陈独秀通信交往。《文学改良刍议》就是他在美国留学时撰写的论文。1917年,胡适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又撰写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主张“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着重提倡白话文。他首先在《新青年》用白话文写诗,后汇集出版《尝试集》,被称为“白话圣人”。 5.鲁迅

鲁迅也为《新青年》撰稿,并参加编辑,他在刊物上写的白话小说,如《狂人日记》,以及论文杂文,有些既是反对封建主义的锐利武器,又是新文化运动的里程碑。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十月革命后开始倾向社会主义,率先刊登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足:缺少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精神,主张极端西化,表现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

6.《敬告青年》

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的创刊号上,是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文章对青年提出6点要求,以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束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打出了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进化论学说;民主,天赋人权说。

7.《每周评论》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为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的形势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4开4版小型报,栏目新颖多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 ,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论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新闻报道评述,把报道和评论结合起来。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评述。《每周评论》配合《新青年》,支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陈独秀在发刊词中提出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机关报。1919.8.31,该刊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共出37期。

8.《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是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4开4版的小型周报,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以述评为主。毛泽东不仅精心编辑这张报纸,还发表政论、述论、杂论将近40篇。该报以宣传新思潮为主旨。李大钊评论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

9.《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年7月21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在内容上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们,富有战斗性。广大读者称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天津的“新曙光”,评论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直至1920年初停刊,共出刊100多期,至今只发现17期。

10.《新青年》改组

在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在北京参加群众斗争时被捕。出狱后,他主持《新青年》编辑部会议,决定刊物迁至上海。12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上发表《本质宣言》,宣布反对“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基本上确认了社会主义方向。1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迁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 组的机关刊物。它采用先树旗帜的方法,在第8卷第1号上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表明刊物性质变化。这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的由陈独秀、李汉俊、沈雁冰等。在印刷与发行方面,从第8卷第1号起,与群益书店脱离关系,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的机构。

11.《共产党》月刊 《共产党》月刊是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11月7日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李达主编,月刊。目的: 向革命群众进行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教育,推进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秘密出版,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的地点,也不署名。《共产党》月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宣传:

⑴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

⑵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国共产党,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⑶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它刊登了《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列宁的历史》、《告劳兵农》等富有鼓动性的传单式的呼吁书。

《共产党》月刊至1921年7月止共出6期,每期发行5000份,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沟通情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12《劳动界》 13.劳动者 15.中俄通讯社

中俄通讯社于1920年7月在上海创立, 简称中俄社,意义:在大革命时期长期活动,为沟通中俄人民之间相互了解,传播十月革命经验起了一定作用。1921年5月5日起,该社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为杨明斋。中俄社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1920年7月2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一次采用中俄社的稿件。

16.中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⑴特点:①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任务;②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③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相辅而行。

⑵意义: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我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新闻事业,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以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它继承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民主传统,代表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17.新闻工作改革

包括:⑴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⑵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⑶新文风的出现。⑷副刊的革新。⑸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

18.四大著名副刊

19.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20.徐宝璜 21.瞿秋白

1.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闻业务上的进展。(人大2006年研) 答: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闻业务上的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五四”时期,由讨论之风兴起,带来了政论的活跃与繁荣。

《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轮等多种形式,打破民国以来报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正是通过政论提倡民主、科学,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新青年》发表大量批判尊孔复辟的文字,有力动摇了封建统治。《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常用的述评形式,政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夹叙夹议,及时评论国内大事,是一大发明。《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的短小犀利的时评,又称杂文,是一种“匕首”、“投枪”式的评论文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常用文体之一。

⑵ 副刊的重大革新

长期以来,中国报纸副刊的格调不高,多为消闲性读物,低级无聊东西很多,甚至还有不少黄色的记事文章。直到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报纸副刊才突破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京报》副刊和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⑶ 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广泛使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白话诗、白话小说纷纷出现,引起了中国报刊文体的的空前变革。《新青年》从第4卷第5号开始,全部文字改成白话文,对其他报刊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在提出白话文的同时,新式标点符号也在《新青年》等报刊的提倡下逐步推广开来,改变了过去报刊文章不分段落、没有标点的结构形式。

⑷ 报纸版面编排的改进 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安排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原先作为头版头条的“大总统命令”已被排在不重要的位置,甚至当作补白性材料来填充版面。报纸版面分为4栏、5栏、6栏、7栏、8栏等多种形式,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如各种时事述评专栏、《要闻》、《社论》、《随感录》、《新文艺》、《通信》、《译丛》、《国内劳动状况》、《新刊批评》等比较新鲜的栏目。标题的制作努力做到醒目引人。

⑸ 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革命运动高涨,中国与国际政治斗争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非常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各大报馆开始重视向国外派遣特派员或聘请留学生担任特约通讯员。这种大规模的向国外派遣记者,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创举。

第18篇:报纸策划书

报纸策划书

版面一(新生部分):本部分旨在展示新生风采,军训风貌以及各班日常文体活动。其中包含军训时的训练照片的展示,会操表演取得的成绩及军训后的心得感悟,各班周末及节假日所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大一新生对高中与大学不同之处的感想与调节方法,土木系近期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大概时间安排等。

版面二(先进个人):本部分主要着重于介绍土木系的优秀先进个人。其中包括辅导大一各班学习状况的学业辅导员的个人简介与学习经验分享,优秀党员的个人介绍及党委团委活动的通知,本系综合素质排名前三名的学习标兵,各项活动都积极参与的个人或组织,以及学科竞赛方面获得良好成绩的优秀个人。

版面三(优秀教师):本部分主要采访土木工程系的优秀导师、各班班主任,介绍各位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或成就。

版面四(考研与就业):本部分主要以大三大四学长学姐为主,收集就业考研信息,刊登专业建议与走向,报导专业导师意见与建议,分析考研与就业的利与弊,全面客观地为本系同学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帮助同学树立目标。

第19篇:报纸策划

《自律简报》二版策划 二版后勤万象责编:xxxx

一 本期主题与题目

主题:新学期新气象

题目:xin的起点

二 本期背景、目的

虽然连续的阴霾,但是对于新一个学期的到来每一个学生都会希望自己有一个全新的面貌,所以这次二版涉及了xin的起点,其一新的起点表示新的学期呈现新气象,其二心的起点代表一份重新开始奋斗的信念。希望通过本版的报道同学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新学期的目标,激发同学们的斗志。

三 内容设置

1 “明”人点津

2 老师谈“新”

3 趣味话谈

4 新学期目标确定导航

四 具体内容

1新学期目标确定导航(负责:xxxxxx)

这版主要是帮助同学们确立、明确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照亮前行之路。(作为主稿) 2 “明”人点津(记者:xxxx)

新学期伊始,很多人都会策划着这个学期应该完成的目标,但是有些时候缺少了方法和途径。这块内容主要是明人支招,那些在学校里卓有成绩的“老鸟”帮助一些迷茫、不知所措的学生指点迷津。此块以故事形式展现,通过事件使同学反思得到启示,更通过他们的经历来帮助成长。(普通稿500字)

3 老师谈“新”(记者:xxxx)

对于新学期,老师们总有一些嘱托和期许。他在本版给同学们先提下醒,同时敲敲警钟。(普通稿 要求500字左右)

4 趣味话谈(记者:xxxxxx)

新学期刚开学,在假期里总会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多彩的经历,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要

求100到200字)

五 稿件来源

1文记采访,写稿。

2 网络搜索。

3 网络照片、记者拍摄照片。

六 人员安排

由责编负责,文记四名,摄影记者一名。

七.时间安排

3月4号:发老师策划

3月4—10号:责编改稿

3月10号:责编交稿

3月11-12号:主编定稿

3月15号:责编定版

3月18号:主编定版

第20篇:义卖报纸

义卖报纸

活动时间:2009年11月22日(周日)

活动对象:西南政法大学在校大学生

活动地点:江北茂业百货附近

一、活动背景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有两次服刑经历、三次自杀经历的“街头浪子”,竟能自立自强创办森森孤学院,旨在以救助、教育流浪儿童为起点,达到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助人助己、育人育己的社会教育目的。然而,孤儿院的经费一度紧张……

二、活动主题

寒风卖报——仅为了森森孤学院的孩子们

三、活动目的

缓解孤学院经费紧张,为孤学院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四、活动说明

因为江北区义卖报纸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所以必须由森森孤学院的老师带领。所以要求志愿者听从老师安排。

五、活动准备

1,制作宣传单、倡议书(由于名额有限,宣传范围仅限于管理学院)。

2,各专业学生在自己班上招募,并接受短信招募,提供电话咨询。

3、提前一天给志愿者短信通知,温馨提醒志愿者们多穿衣服。

六、活动过程

1,22号早上8:40于北门集合,清点人数后去前往江北。

2,和森森孤学院的老师接洽,佩戴工作证(孤学院方提供),听从老师安排分散卖报纸。

3、中午时分由孤学院老师带领去吃工作餐(工作餐费由孤学院方负责)。

七、活动经费预算

车费(三十个人左右,共需180元)

PS:如果遇上雨天,活动推迟一周举行。

报纸发刊词范文
《报纸发刊词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