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牧歌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2: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牧歌》说课稿

新城中心学校

赵君铖

各位评委好,我是赵君铖,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音版第十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牧歌》一课,课型为欣赏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少数民族与其独特的风俗民情、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情深深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秘。今天,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蒙古族,感受体验来自大草原的异域风情。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辽阔的草原》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歌曲《牧歌》总体上可以看作是由词曲同步的两大句组成,旋律起伏不大,第三句有较强的对比性。这首民歌有许多版本,今天学习的是经过安波整理的版本,由16个小节组成的方整结构。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一)说教学目标

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我依据教学实际,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欣赏独唱《牧歌》以及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自然、舒展、悠长的艺术魅力。

2、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

(二)说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来模唱《牧歌》旋律。可以体会歌曲的意境,体会歌曲中自由舒展的节奏。

2、可以了解歌曲中一段体的曲式结构,了解长调的特点,能够准确地把握前倚音的唱法。

3、跟随图谱听赏,分辨男女不同声部音色和力度,仔细听辨出主旋律依次出现的声部位置。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义务教育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性格活泼,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爱好,积极性与活跃性容易被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影视金曲的了解不足,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看看大草原的风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直观性强、信息面广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草原之施的情境,用大草原的民族风情之美、自然风光之美、音乐艺术之美吸引学生,展开认识草原—走进草原—歌唱草原—赞美草原四个环节的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视唱简单的乐谱,在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自主学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辽阔的草原》教学现场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在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音乐声中走进教室,的听觉上产生冲击,用草原上的一种语言欢迎大家的到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主题,让学生谈谈向往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向往。我播放歌曲《牧歌》的伴奏,让学生很自然的用身体和着音乐摇动,体验歌曲节奏感和情绪。最初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天高地旷、绿草白羊的草原环境,接着看图片呈现牧民居住的毡房,最后呈现载歌载舞、弹琴唱歌的生活愉悦的场景,为后续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歌唱草原

1、在对蒙古族做简单介绍后,我完整的播放了歌曲范唱,让学生在整曲聆听后说一说歌曲的几个要素,歌曲的情绪、速度等,为学生色勾画出一个初步的音乐轮廓,在第二次聆听时,我希望学生能在心中随乐默唱,有了这样一个听觉基础,我采用交替合作的方式学唱歌谱,教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第一启遍完成后,再反过来练习。当然在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力求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学会演唱歌曲,熟悉并能准确把握旋律,让歌词的套入演唱更方便快速。

2、(1)听赏乐曲,赞美草原:在学唱完蒙古族民歌《牧歌》之后,再次聆听。然后,我播放男生独唱《牧歌》,让学生在聆听后说一说歌曲的要素,再板书出作曲家用合唱营造出的“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提示了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文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讲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伴奏和长形式。 (3)让学生去找出有伴奏与无伴奏之间的区别,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7、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三、拓展延伸环节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合唱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队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加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名额,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我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以上为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牧歌》说课稿

牧歌说课稿

说课稿(草原牧歌《牧歌》)

牧歌

牧歌

牧歌

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设计

《牧歌》教案

牧歌说课稿
《牧歌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牧歌优质课 牧歌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