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科研教查简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4 21:01:5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科研兴教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我校的办学方向。从2010年,我校作为寻甸县标准化实验学校,在摸索中找寻方向,积累经验,逐步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了社会好评。2010年11月我校参与了市级科学课题《“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刻苦钻研教育理论,撰写我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我校教师近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获得各级奖励多次。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成立了学校科技训练队,由学校骨干教师执教,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手工制作,教师种子标本制作也独出心裁。

2009年我校李柱林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品德组第一名。 2010年我校刘杏花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 2010年我校杨挎芬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 2011年元旦我校举行了首届艺术节,展现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社会有关部门都来我校参观并给与了很多支持。

推荐第2篇:科研科事迹简介

附表6 鸡西市委党校科研科(理研室)简要事迹

推荐单位:中共鸡西市委党校

单位简介:鸡西市委党校科研科(理研室),行使学校科研管理、组织学术交流和社团学术活动等工作职责,现编制3人,实有2人,单位性质全民事业

主要事迹:三年来,科研科以科研工作的“三服务”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机制治校为手段,以创造高质量科研成果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健全各项科研规章制度,加大科研管理和科研协作的力度,实施科研精品和科研人才工程,加强和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满意的工作业绩。一是不断完善现有的科研制度,先后2次修改了科研考核和经费管理办法,使以其为核心的、由12个科研制度组成的科研制度体系,更适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并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强科研管理,严格按章办事,热心为教师服务,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科研工作量的完成,三年共完成394项科研成果,其中论文365篇,著作7部,调报22篇。三是科研出精品和出人才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省党校课题3个,市校课题10项,获得省奖励27项,市奖励42项,获得省科研人才5人次。四是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搞好科研协作,参加了7次省级研讨会,3次市研讨会,完成了5个调研课题的项目。五是校学术委员会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正常开展,深受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赞赏,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总之,科研科的工作在党校、在全省党校系统和省市社会科学界中,都是非常优秀的,不仅获得省市校的各种荣誉,还曾获得过全国社科界先进单位。

曾获主要荣誉:2005获得全国社科工作先进集体;省社科界先进集体;省党校科研组织奖;市社科工作标兵单位,校标兵科室。2006年获省党校科研工作组织奖,市社科工作标兵单位、校标兵科室。2007年获省党校科研工作组织奖、市社科标兵单位。

推荐第3篇:宁波大学科研科研成果简介

2018宁波市军民融合产业对接活动

宁波大学科研成果 简介

宁波大学 2018年5月

一、新材料

1.红外硫系玻璃 ............................................................................................................3 2.新型弛豫铁电材料的单晶生长与器件应用 ............................................................3 3.钨酸镉闪烁单晶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器件应用 ........................................................3 4.一种具有高光学质量的YGO透明闪烁陶瓷 .........................................................4 5.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技术应用于LED反射膜 ......................................................4 6.土木工程用碳纤维材料系列锚具产品 ....................................................................4 7.钢-竹组合结构建筑 .................................................................................................6 8.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 ................................................................................................6 ——功能纳米涂层的绿色新型制备方法 ...................................................................6 9.一种可用于高效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含Pd薄膜新材料 .....................................7 10.高效净水超滤膜滤芯 ..............................................................................................7 11.节能环保型分子筛膜材料及系统集成技术 ..........................................................8 12.高效降低染料工业废水色度和COD的沉淀剂 ....................................................8 13.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技术 .................................................................................9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14.工业用线性机械手 ..................................................................................................9 15.“电子签章”控件及其应用系统 ........................................................................10 16.视频监控中的行人再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10 17.体外循环血路成品检验在线云管理系统 ............................................................11 18.面向老年人的体感互动娱乐健身系统研发 ........................................................11 19.农业养殖场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11 20.智慧农业监测系统 ................................................................................................12 21.智能软启动控制系统 ............................................................................................13 22.通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14 23.复杂零部件高性能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14 24.大规模水质在线监测与三维展示系统 ................................................................14 25.三维虚拟人自然交互系统 ....................................................................................15 26.岩土工程勘察可视化地层信息系统 ....................................................................16

三、节能环保

27.双层滤料颗粒床梯级过滤高温除尘技术 ............................................................16 28.船舶尾气脱硫装置 ................................................................................................17 30.铜城市矿山绿色利用冶金技术 ............................................................................18 31.快速比色检测Hg2+离子的新技术 ......................................................................18 32.建筑废弃泥浆的脱水处理 ....................................................................................19 33.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设备 ............................................................................19 34.农村生活污水与有机垃圾耦合处理技术 ............................................................20 35.河道水质提升强化除磷技术与成套设备 ............................................................20 36.生物质强化市政污泥深度脱水综合处置工艺 ....................................................21

四、新装备及制造

I

37.系列桥梁防船舶撞击技术 ....................................................................................21 38.回转零件精密轧制近成形技术 ............................................................................21 39.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DBDI-100 ..........................................................................22 40.超快速 VOCs 分析仪 ..........................................................................................23 41.在线自动二维工业色谱 ........................................................................................23 42.基于纳米压印的微型光谱仪 ................................................................................24 43.高端发动机数字化样机专家系统 ........................................................................25

五、海洋高技术

44.坛紫菜“浙东1号” ............................................................................................25 45.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 ....................................................25 46.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技术 ................................................................................26 47.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链新技术 ............................................................................26 48.自然水体中有毒微囊藻的LAMP-LFD检测芯片的研发 ..................................27 49.螺旋藻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 ................................................................................28

六、生命健康

50.生化诊断试剂 .......................................................................................................29 51.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SERS特性的超灵敏癌症抗原检测 .................................29 52.抗菌渔用药的加工方法 ........................................................................................30

七、新能源

53.锂电池的硅碳复合材料 ........................................................................................30 54.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研发及其应用技术 ................................................................30 55.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湿法制备技术 ..............................................................31 56.低成本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技术 ..............................................31 57.基于人体工学的智能健康办公系统研发 ..........................................................32 58.老年痴呆症预防与治疗产品及方案 ..................................................................32

II

1.红外硫系玻璃

硫系玻璃是一类以硫、硒或碲元素为形成体的非氧化物光学材料,具有优良的透红外(1-16μm)性能、极佳消热差性能(dn/dT是锗的八分之一)、锗稀散资源消耗低、可利用精密模压批量生产光学镜片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民用(如汽车夜视装置、消防和安防红外成像仪或生命探测仪等)和军用(如红外肩扛导弹、夜视枪瞄、战机夜视巡航系统等)红外光学系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宁波大学红外探测材料及器件省重点实验室通过近10年努力,解决了140mm大口径高光学均匀性玻璃制备难题,发明了硫系玻璃的原料整体蒸馏提纯和熔制为一体的制备技术及相关设备,硫系玻璃制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试产品在国内外近20余家军用和民用单位得到应用。

【产品型号及尺寸】

型号:NBU-IR

1、NBU-IR

2、NBU-IR

3、NBU-IR4四种牌号;尺寸:30,50,80,100mm四种主要口径 年产:300-400公斤

2.新型弛豫铁电材料的单晶生长与器件应用

新型弛豫铁电单晶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发现的高性能压电铁电材料,面向以高性能超声成像为核心的最新军民两用高技术的材料需求,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开展了新型弛豫铁电单晶PMNT、PIMNT的研究开发,探索出适合于该类材料制备的特殊生长工艺,小批量制备获得大尺寸单晶材料;掌握了适用于超声器件制造的晶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材料性能达到器件制作的实用要求;跟国内相关企业合作研制出铁电单晶基超声探头,包括工业无损探伤用超声探头和医学超声探头,目前正在推进批量单晶生长、晶片制备与器件应用。 【成果特点与优势】

介电性能:(001)方向PIMNT单晶的介电常数ε~4600-5800、介电损耗tanδ~0.4%-1%,三方-四方相变温度Tr/t ~ 100-120℃,居里温度最高达Tc~ 195℃。

压电性能:从所获晶棒2/3左右区段切割晶片,其压电系数d33达到1500-2200 pC/N,其压电系数在相变温度Tr/t ~110℃以下具有较高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

铁电性能:(001)方向单晶具有剩余极化Pr~34.3μC/cm

2、饱和极化强度大约为P~37.3 μC/cm2和矫顽电场Ec ~5.5 kV/cm,其电致伸缩S约为1.1%,比陶瓷的电致应变大一个量级。 【应用前景】

基于弛豫铁电单晶材料具有超高压电性能,此类材料在高性能压电探测器件与压电驱动器件领域具有突出应用价值:(1)新一代工业无损精密探伤设备用超声探头;(2)新一代高成像清晰度的医学B超诊疗仪用医学超声探头;(3)声纳探测系统用高性能水声换能器;(4)其它需求高压电性能材料的固体驱动器件。

3.钨酸镉闪烁单晶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器件应用

闪烁单晶是广泛应用于高能射线探测成像技术的光学功能材料。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钨酸镉(CWO)闪烁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技术,自主掌握CWO单晶材料制备专利技术。近年来所制备闪烁单晶性能完全达到射线探测器制造所要求实用化指标,CWO闪烁单晶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安检设备、集装箱检查系统、CT诊疗仪等技术领域。迄今已经形成单晶原坯、多规格晶片和单晶阵列的批量生产能力,相关材料产品已销往国内外相关射线探测成像设备制造厂商,目前正在致力于扩大材料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应用市场。

CWO单晶具有高密度、不潮解的材料性能,此单晶材料在高能射线激发作用下具有470nm

3

波长荧光输出;本单位出品单晶产品的相对光产额是BGO单晶的2倍以上,其发光余辉比CsI(Tl)单晶要低2个数量级,能量分辨率优于15%,γ射线辐照硬度达107rad量级,且具有良好的光学质量和性能均匀性。

4.一种具有高光学质量的YGO透明闪烁陶瓷

本项目研制出的高光学质量的(Y0.2Gd0.75Eu0.05)2O3 (YGO)透明闪烁陶瓷已经过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评价,可提供检测报告。该项目已经可以满足小试需求,并可提供样品由相关检测部分进行评价。该透明闪烁陶瓷不仅具有透明陶瓷的特点,兼有优异的闪烁性能,可应用于各种光学领域。 具体指标如下:

外观颜色:无色透明(略带黄色) 相对密度:99.9%以上

光学透过率:80%(波长613 nm处) 光输出:3300 (90 kV, 2 mA) 余辉:0.34@100 ms

【成果特色与优势】

研制出与单晶透过率相当的 (Y0.2Gd0.75Eu0.05)2O3 (YGO)三元体系的透明闪烁陶瓷材料,经过第三方检测部门评价,该系列陶瓷在透过率、光输出、X 射线吸收系数等闪烁指标上优于美国GE 公司生产的商业用Y1.34Gd0.6Eu0.06O3 闪烁陶瓷,在余辉和分辨率指标上接近GE公司商业陶瓷相当,并且具有制备成本低、重复率高、产率高等优点。该闪烁多晶材料制备技术基本上达到了同类材料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

可替代价格昂贵的光学单晶材料,主要用于射线探测(如安检系统、工业探测等)和医疗成像设备(如CT检测设备)中,亦可用于先进照明、光学器件、透明盔甲、红外系统等光学领域。

5.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技术应用于LED反射膜

【成果简介】

项目组利用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技术制备微孔薄膜,经过近10年研发,目前已完成中试生产线,led反射膜在企业已有初步推广,性能与日本古河电工MCPET接近,可应用于led灯具反射膜,led液晶屏反射膜,音箱振膜等。 【成果特点与优势】

1、制备工艺绿色无污染无三废;

2、性能媲美日本古河电工pet微孔薄膜;

3、制造成本低于国内低端led反射膜;

4、技术国际前沿

6.土木工程用碳纤维材料系列锚具产品

碳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高弹性模量,耐疲劳及耐腐蚀等突出优点,其抗拉强度达到2800MPa~3500MPa,其密度仅为钢材的五分之一。碳纤维材料及其锚固体系可应用于桥梁、房屋建筑等土木工程结构的加固补强,也可作为拉索构件应用于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防腐)要求高的各类工程领域。

1.土木工程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技术

较传统工程结构加固技术而言,用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包括桥梁(图1)、房屋建筑在内的各类土木工程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技术具有不影响交通(对于桥梁)、不增加结构自重、不损伤原结构、减小变形、可封闭钢筋混凝土裂缝、施工便利、无湿作业、施工工期短、所需劳动力少、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及无需后期维护等诸多优点,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2.碳纤维材料系列锚固技术

1) 通用型碳纤维筋夹片式锚具产品 【性能参数】

锚固效率系数:超过95%。

疲劳性能:能承受超200万次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为0.78的循环荷载作用。 耐久性:环境加速腐蚀试验表明,能满足50年设计耐久性要求。

锚固对象:以玻璃纤维索股和碳纤维索股为代表的各种表面形式FRP筋材。 【应用领域】

该产品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预应力结构、房屋建筑和桥梁结构的加固维修、大垮房屋建筑缆索结构、岩土工程的护坡结构等,也可作为特种构件应用于对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高的其它工程领域(如钻井平台、大型浮吊等特种装备用索)。 2) 碳纤维板锚具产品 【性能参数】

锚固效率系数:超过95%。

疲劳性能:能承受超200万次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为0.78的循环荷载作用。 耐久性:环境加速腐蚀试验表明,能满足50年设计耐久性要求。 锚固对象:单层或多层碳纤维板材。 【应用领域】

该产品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如预应力结构、房屋建筑结构或桥梁结构的维修加固等,还可作为耐久性好、高强轻质的抗拉构件应用于其它相关领域。 3) 碳纤维缆索锚具产品 【性能参数】

锚固效率系数:超过96%。

疲劳性能:能承受超200万次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为0.78的循环荷载作用。 耐久性:环境加速腐蚀试验表明,能满足50年的设计耐久性要求。

锚固对象:以玻璃纤维索股和碳纤维索股为代表的各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索股。 【应用领域】

该产品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大跨桥梁缆索结构、预应力结构、大垮度房屋建筑结构等,也可应用于对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高的其它工程领域(如钻井平台、大型浮吊等特种

5

装备用缆索)。

7.钢-竹组合结构建筑

【成果简介】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钢-竹组合结构。钢-竹组合结构选取冷弯薄壁型钢与竹材人造板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发挥了钢材轻质、高强、耐久与竹材低碳、高产、柔韧等优良性能。所形成的钢-竹组合结构建筑不仅具有环保、轻质、节能等优点,而且具备优良的抗震性能。

凭借钢-竹组合结构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其运营维护阶段其能耗仅为钢混结构的69%。拆除处置阶段,钢-竹组合结构构件较高的二次回收利用率具有显著的可持续发展效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竹组合结构的全生命周期总成本仅为钢混结构的81%。

【实施情况】

钢-竹组合结构构件主要包括钢-竹组合楼板、钢-竹组合墙体、钢-竹组合梁与钢-竹组合柱等。课题组已对各组合构件、梁-柱组合节点、钢-竹组合框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并实地建造了一幢钢-竹组合结构样板房建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应用前景】

钢-竹组合结构在节能、抗震和材料选用三个方面具有技术先进性,在施工和结构布置等方面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上所述,钢-竹组合结构建筑具有环保、轻质、节能、低碳等优点,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绿色节能建筑发展。作为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钢-竹组合结构建筑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导向,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安全、环保的多层节能建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8.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

——功能纳米涂层的绿色新型制备方法

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iCVD)结合了传统的液相自由基聚合反应与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气态单体到达基底表面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从而在基底表面形成均匀覆盖的高分子薄膜。反应过程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单体直接在基底材料表面原位聚合生长,具有强大的功能设计性和过程控制性,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功能性纳米涂层制备技术。iCVD在超疏水/疏油自清洁表面的制备,生物医疗设备抗蛋白吸附涂层,生物传感器、药物缓释涂层制备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与研究价值。

【织物纤维防水纳米涂层】

具备超疏水特性的纺织品表面具有自清洁的特性,可以满足防水,清洁等要求,一直以来都是纺织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iCVD技术,在织物表面沉积一层纳米级厚度的低表面能聚合物薄膜,处理后织物具备高疏水性和自清洁效果。处理过程对织物本身微观结构没有任何影响,从而有效保存了面料的透气性、色泽、手感等。

【医疗器械表面功能修饰】

人体植入器官、医疗器械以及反渗透膜领域都存在蛋白、细菌等生物吸附问题,如何减少生物吸附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利用iCVD方法,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抗吸附高分子薄膜沉积在基底表面,通过精确控制聚合过程中的交联程度控制表面的亲水性,最终实现抗蛋白吸附和抗细菌吸附的表面特性。iCVD为制备抗生物吸附表面涂层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9.一种可用于高效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含Pd薄膜新材料

【成果简介】

碳-碳偶联反应是药物中间体、生物制剂以及化工原料的合成基础,但Pd催化剂用量大(1.0-8.0%)成本高。本项目合成了一种π-共轭吡啶螺芴配体,然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Pd-吡啶螺芴多层薄膜。该薄膜作为催化剂存储器,能够逐步释放高活性的催化剂促进Sonogashira, Heck and Suzuki等不同系列的C-C交叉偶联反应,特点是催化剂用量少(11.0 x 10-6 mol%),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溶剂为水和乙醇。

【成果特点与优势】

(a)催化剂用量低,(ppm量级,11.0 x 10-6 mol%),且可以通过移去薄膜基片,控制催化剂的使用量;能够多次循环使用; (b)催化活性高,转化率可到95%以上。

(c)反应溶剂为水-乙醇,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 【应用前景】

1、该技术可精细化工,有机合成,药物合成。

2、应用范围:小剂量药物合成、生物制剂合成。

10.高效净水超滤膜滤芯

【成果简介】

家用净水机按其滤芯结构主要分为反渗透(RO)净水机、超滤膜净水机两大类,核心技术是过滤“膜滤芯”。本项目现有技术成熟,已通过小试,拟开发具有技术独特优势的膜滤芯生产销售,建立客户信赖的品牌。

成果发明专利:

1、“一种中空纤维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110032513.7)

2、“一种制备聚偏氟乙烯合金膜的方法”(专利号:ZL2012103626234) 【成果特色与优势】 1.膜材料优势:

采用聚醚砜为膜材料。比目前市场上的聚砜等更耐温、性能更好。 2.膜滤芯技术优势:

(1)高通量。

高达 4500L/(m 2 ·h)。更高的膜丝通量,使组件设计更趋小型化,可有效减少净水器

7

空间占用,为净水器整体设计多样化提供有效保障。

(2)低阻力。

膜可在低压或静压条件下运行,保证 20cm 水柱下连续出水,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净水桶、净水壶、野外运动、紧急救援等产品。

(3)高强度。

非对称海绵孔结构,强度高。 (4)干膜存放。

有利于膜的存放及滤芯制作、运输、保存等。 【应用前景】

《中国净水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净水机的家庭普及率达到 70%左右,而我国家用净水机普及率不到 5%。目前我国水家电的销量以每年平均 35%的速度上升,未来 5 年内,国内市场净水器的总容量将达到 1 亿套,平均每年超过 2000 万套。现有家用净水机潜在客户达到 1 亿户,营业额将达千亿。

11.节能环保型分子筛膜材料及系统集成技术

【成果简介】

分子筛膜分离技术,尤其是亲水型分子筛膜,在有机物脱水领域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国际上的三井造船公司,国内的九天高科,以及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技术成立的大连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均依靠NaA型分子筛膜进行工程实施。但是随着相关业务的开展,仅仅依靠亲水型NaA分子筛膜单项技术很难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复杂体系的分离要求。此外,常规管式分子筛膜的成本过高也极大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本成果发展新类型纳米孔分离膜,综合集成其他类型的分离技术,从而拓广了分子筛膜这一先进分离技术的市场适应面。 【成果特点与优势】 膜分离的优势

1、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少量物质,由于只有部分组分透过膜实现分离,极大地降低了能耗;

2、恒沸物的分离。由于不需要夹带剂或萃取剂,降低了能耗同时更加环保;

3、稳定性高。由于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和阀门切换,较吸附分离等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4、多组分分离。比如多组分同时脱水;

5、与反应过程结合。利用其单级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选择性移走反应产物,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分子筛膜的特点

1、会产生溶涨,因此可以应用于强极性和高溶涨性有机溶剂的脱水

2、孔径均匀,其尺寸与常见分子大小相当。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实现分子筛分

3、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微生物特性,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使用

4、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渗透通量,这两点弥补了分子筛膜单位膜面积小和成本高的劣势。【应用前景】

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减排也加大了整个社会对低能耗的新型分离技术的迫切需求。《中国制造2025》材料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明确提出渗透汽化膜产品要“推广应用规模超过百万吨溶剂脱水和回收,节能30%以上。”可见国家对大力发展新型分离膜脱水技术的决心。初步估计,我国目前亲水型分离膜的市场容量约为3亿人民币/年,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涨。

12.高效降低染料工业废水色度和COD的沉淀剂

【成果简介】

本成果利用环氧树脂与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等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季铵盐,能

在水中形成极强的正性电场,极易与染料中的阴离子产生吸附作用,形成大颗粒不溶性沉淀。相比于目前市售的铁系或铝系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及聚丙烯酰胺等有机絮凝剂,具有用量少、成本低、使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能显著降低染料废水的色度,非常适合于含有阴离子的染料废水的净化处理。

【成果特点与优势】

1)技术先进:成功解决了沉淀剂吸附能力强和沉淀分离快之间的矛盾,一般沉淀分离时间在30分钟左右;

2)绿色合成:生产条件简单(仅需一个反应釜装置)、步骤简单(一步法获得)、生产条件温和(无需加热和制冷)、无三废排放;

3)廉价高效:能完全淘汰目前市售的无机、有机和高分子絮凝剂,适应范围广,对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7%以上,COD的去除率在50-70%之间;

4)使用简单:产品可原液投放,亦可用水稀释成至0.5-1%的稀释液投放,不会产生脱水困难的泥渣(泥饼含水率在60%以下)和二次污染。 【应用行业、领域】

1)对染料、印染、制药、油墨、印刷、造纸等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2)对含氟、含油、电镀等废水进行初步处理。

13.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技术

【成果简介】

利用飞秒激光器及微加工工作台,搭建起一个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系统。可制备线宽在1u及以下的任意二维或三维微结构。 相关授权的发明专利:

何如双,陶卫东,胡雪芳,潘雪丰,张玲芬,一种毛细管中制备微结构的方法,2017.04.05,中国,ZL201510083118.X 【应用前景】

由于在波长及加工精度上有较宽的、自主的选择,飞秒激光及微加工系统可应用于双光子材料的真三维微纳加工,可用于研制新型光电子、微电子、微机械等器件,将在微型机器人、强场科学、纳米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潜在的市场前景。

14.工业用线性机械手

【成果简介】

本成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机械手,产品已从最基本的气动式控制系统,发展到回斜式、回斜双臂式及回斜双截式、轻型一轴伺服横走式、中型变频横走式中型一轴伺服横走式至三轴伺服横走式直至现在的五轴伺服机械手,技术上已完成中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全伺服高速机械手,可适合进行 “模内贴标”、全自动“嵌件埋入注塑”等高技术、高难度操作,具有技术应用面广的特点,全面应用于中底端技术改造。

【成果特点与优势】

1、工业机器人设计特点

1) 建立了一种多CPU并行工作的混合模型,充分发挥各CPU的工作效率; 2) 全自由度控制,为现在和将来的运动方案提供输出功能,不局限运动轨迹; 3) 基于CPLD的集中式分布结构;

4) 设计智能I/O口,支持复杂的可扩展拓扑;

5) 系统应具有现场级设备的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可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修改等参数化工作,也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9

6) 所见既所得操作方法,大大降低操作者要求。

2、BL-XI系列控制系统

1) 符合SPI 及EURO-MAP规范,与注塑机全兼容; 2) 气动工作模式,支持多国语言;

3) 快捷方式操作,20组标准程式,使用方便。

15.“电子签章”控件及其应用系统

【成果简介】

电子签章是电子签名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电子签名操作转化为与纸质文件盖章操作相同的可视效果,同时利用电子签名技术保障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签名人的不可否认性。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网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一整套安全的基础平台。具体包括:1)CA与数字证书;2)哈希与数字签名;3)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成果特点与优势】

1)防篡改,验证文档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完整,是否被篡改过。 2)防抵赖,根据证书确定唯一的签章人,具有法律效力。 3)安全性,签章文档及签章操作都具有最高的安全性。

【应用情况】

在与北京印信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等单位合作研发的“中国电子签章公安鉴定统一平台”中,课题组负责研发了核心的电子签章控件。该平台可对经审核通过的单位与个人颁发电子印章,通过印迹加密、捆绑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数字证书,灌制在授权密码的密钥中,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如网上报税、电子结算、企业网上年检、网上签合同和开发票等。

在鉴定统一平台基础上,课题组受委托开发了应用与辽宁国税签章系统中的“税务签章控件”,目前仍在商用,在辽宁13个地级市中的纳税用户超过2万。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在对税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低碳生活方式的构建以及诚信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为电子签章在全国税务系统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视频监控中的行人再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成果简介】

课题组在目标人体识别(人体重现)、人体对象分割、目标跟踪等应用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的“结合表观与运动特性的行人检测方法”和“基于空间约束块匹配的目标人体识别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行人检测、目标人体识别功能的软件系统。目标人体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中基于视频的目标人提取、目标跟踪等任务。

【成果特点与优势】

考虑到目标人体识别中的行人几乎都处于站立姿势,基于相同行人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比不同行人的垂直结构更相似的判别,我们在基于稠密块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局空间约束块匹配的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两幅图像中局部块的匹配,还考虑各块在自身图像中垂直方向上的全局空间约束。我们的方法经过最具挑战性的公用VIPeR图像数据库和CUHK02数据库的测试,达到了当时最好的识别效果。

17.体外循环血路成品检验在线云管理系统

课题组与宁波市企业合作,采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初步搭建了“体外循环血路成品检验在线云管理系统”,目的是帮助企业解决相关设备生产、销售以及后期维护过程中的难题,提高生产与售后服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该系统的后续目标是建立“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设备智能远程运维平台”

功能包括:设备接入以及基于云平台的设备智能运维。

18.面向老年人的体感互动娱乐健身系统研发

【成果简介】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社会中独居老人因无人照看而导致的意外时有发生、常见的老年疾病和心理问题困扰着老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面向老年人的体感互动娱乐健身系统。该系统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情感慰藉、健身娱乐、状态监控和体感交互、表情识别、语音姿态识别等技术进行结合。通过实时监控,获取老年人每天生活状态数据,只能识别老年实时动作姿态。一旦检测到意外或突发情况,迅速报警。其次,虚拟人可以与老人进行日常互动和简单聊天对话。运用表情和姿态识别以及情感计算等技术,获取老年人的情绪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案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状态。于此同时,虚拟人可以和老年人进行日常交互,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成果特点与优势】

1)操作界面:简单灵活,智能人性化 2)娱乐健身:健身、交互、娱乐 3)情感慰藉:关怀老年人情感

4)状态监控:随时照看老年人的生活 5)虚拟社交:丰富老年人的闲暇时光

19.农业养殖场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成果简介】

开发养殖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解决现代农业养殖场环境监测的现状:传统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落后,导致环境情况得不到实时监测,老的养殖场改造困难等特点。本成果设计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的养殖场智能监控系统,控制系统软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其必要性主要有:

(1)应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新型卡片机、物联网网关等技术,实现远程智能监控网站系统。Raspberry Pi只有一张信用卡大小,体积大概是一个火柴盒大小,易于开发价格低,加上Web应用的广泛性,远程智能监控尤其适用封闭养殖系统以及一线工人需要操作简单的应用要求,将给智慧农业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

(2)提高了对养殖场环境监控能力。由于监控台距离养殖场较远,使用传统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布线量大、可靠性差,此外,一些建筑物中的某些地方布线困难,导致出现监测死角,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饲养场需求。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系统中的ZigBee的媒体接入控制层使用了免碰撞机制和重发机制,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数据传输时的冲突。同时ZigBee的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性很强等优点可以做到对养殖场环境的实时监测。

(3)大大的降低了环境监测功耗和成本。在正常运行模式下,由于ZigBee技术传送的数据量不大,传输速率低,因此信号收发耗时很短;在非运行模式下,ZigBee节点处于睡眠状态,整个系统功耗降低,普通情况下两节五号干电池可以持续供电6个月到1年左右。此外,相比于传统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监测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也大为降低。

11

【成果特色与优势】

目前很多的养殖场都是使用传统的饲养方法,并没有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传统的是使用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其测量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且不便于布设管理。本成果针对现代农业养殖场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落后的现状,应用先进的智能无线传感技术,新型卡片机Raspberry Pi和先进的控制芯片CC2530,实现了基于智能无线网络的养殖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本成果主要技术特征和优势有:

(1)通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来实现大面积、多数据采集和传输,降低传输成本; (2)多种现成测量传感器组合,轻松实现各种养殖场的环境测量和调控;

(3)实用化的传感器组设计,具有时延短,可靠性很强等优点,可以做到对养殖场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低功耗,低成本;

(4)采用国际标准的Zigbee网络通信协议,具有无线网络自组网、多级路由的特点,组网简单便捷,维护成本低;

(5)风机组智能速度控制系统设计,风机类型可提供直流变频风机组和交流调速风机组,实现风机无级调速,系统响应速度快、噪音低,并极大地降低了功耗,节电效果明显。 (6)大幅度降低人工巡查的工作量,并对不安全状况提前进行预警。

特别是对于需要封闭饲养的环境,通过远程后台计算机轻松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尤其适用封闭养殖系统以及一线工人需要操作简单的应用要求,实现智慧养殖。

【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集成农区养殖业发展很快,大规模集成饲养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对各阶段动物生长环境进行动态监测,良好的养殖场环境调控,能大幅度提高饲养控制管理水平。随着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智能无线网络农业自动化系统将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成果所设计的系统由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网络数据采集网关和有线远程监控网站组成,可实现自动监控养殖场里的关键点,现场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来实现大面积、多数据量采集和传输,低功耗、高可靠,降低传输成本,同时大幅度降低人工巡查的工作量,并对不安全状况提前进行预警。特别是对于需要封闭饲养的环境,通过远程后台计算机轻松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实现智慧农业。所设计的产品在国内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研究成果除了应用于现代农区养殖场的环境监测,还可以改造移植用于大型储粮仓库,以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工厂车间等环境的监测等。

20.智慧农业监测系统

【成果简介】

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依托部署在生产场地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生产场地土壤的温湿度、PH值、盐分、空气温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参数信息,借助网关设备上传至云服务器,对这些异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存储,实现7*24h监测,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告警。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查看土壤各项参数及空气环境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土壤状况,种植适宜生长的作物。系统可以向用户推荐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信息,辅助用户做出决策。当土壤状况偏离作物生长的最佳状态时,比如土壤缺水、养分不足等,及时预警,将报警概要消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提醒用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凭借系统平台可以远程控制灌溉设备、肥料供应设备等受控设备,以调节生产现场环境参数,从而实现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作物的品质。

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与相关企业已经开展合作,预计2-3个月内开发完成。 【成果特色与优势】

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依托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土壤中的各类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负责传感器数据的收集、数据协议的转换并将整合后的数据传输至云端,云端服务器实现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存储。用户可以借助可

联网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平板等,连接云端系统以查看生产现场各项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整个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 数据采集

可以远程实时或者定时采集生产现场土壤状况各项参数数据。  WiFi+3G/4G远程传输

在有WiFi覆盖的监测区域可以使用WiFi传输数据至云端,也可以使3G/4G进行数据的传输。在没有WiFi覆盖的区域使用3G/4G进行数据的传输。  云存储及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实现云端存储,而非放在本地的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器,为企业节省成本,也避免了因本地服务器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终端设备登录系统查看汇集的各项数据,系统提供了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如导出Excel报表、生成图表等。允许用户对特定时间段(指定起止日期及时间)的数据进行查询。  超值报警

系统实现超值报警。用户可以预置各项环境参数的上下限阈值,一旦采集到的数据超出了阈值范围,统自动将报警概要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系统对每一次发生的报警信息都存有详细记录,以供用户随时查看。  辅助推荐

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自动向用户推荐监测区域适宜种植的作物,辅助用户做出决策。  监测点定位

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管辖范围内每个监测点的位置信息,并显示出监测点的名称、联系人姓名及电话信息等概要信息。  智能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平台,下发执行命令,以控制生产现场的灌溉设备、施肥设备等受控设备。系统也可以根据环境参数变化情况自动地下达指令,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

本系统与市场上现有的云系统相比,具有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接入方便、根据需求可定制性强等特点。

【应用前景】

该系统是面向智慧农业的,由于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使得该系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农业、渔业等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智能化。

此外,该系统可方便扩展到工业设备数据的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设备后维护方面。

21.智能软启动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

智能软启动控制系统是用于对大功率电机进行软启动的系统。该系统集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和节能化为一体,使电机在任何工况下均能平滑起动;保护拖动系统,减少起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保证电动机可靠的起动。平滑减速停车,消除拖动系统的反馈性冲击,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控制体统采用智能化数字式控制,以32位arm为智能中心,可控硅为执行元件对电动机进行全自动控制。软件上移植并使用实时多任务μC/OS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嵌入式WEB服务器以及TFT彩色液晶实时显示。通过远程登录或现场实时监控异步电机起动过程中各个参数变化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清晰、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很好的将设备的自动化功能与软起动器结合形成软启动控制系统。

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以及我国电力建设的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电网的提出,

13

软起动器的节能、安全以及智能化成为现在用户需求的热点。因此新一代智能化、网络化软起动器的成功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前景和社会意义。

【成果特点与优势】

●采用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理论对异步电机软起动过程中的电压、电流进行控制,充分发挥了模糊控制理论以及PID控制算法各自的优势,完成了对起动电流的闭环控制,使电机恒流软起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增强控制系统在硬件电路上的抗干扰能力 ●具有工业以太网功能,实现工业控制的需求 ●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满足用户需求

●具有一般以太网功能,方便工厂软启动器的组网,实现网络化监督与控制 ●带有多种保护、报警功能,智能化水平高 ●具有在超出工作要求情况下自复位功能 ●在长时间不操作时,更够掉电节能

●具有RS485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22.通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成果简介】

通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是由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发的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方面的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不同的应用,典型的商业应用有精准农业、智能家居、智能货架等,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络设备,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定制和二次开发。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资源丰富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和网络可视化软件。还提供了基于C语言的开发环境、调试器、编译器和网络分析工具等。完善的硬件、软件及技术支持使得用户可以将该套件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和教学等领域。 【应用行业、领域】

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货架

23.复杂零部件高性能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成果简介】

本成果基于视网膜感知机制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一种通用的工业视觉检测理论,研究模拟视网膜感知机制的图像特征表示和提取方法,从图像中提取符合人眼视觉感知心理的一系列特征表示和统计分析模型,能够以分类器最佳检测性能为优化目标,利用机器学习(统计学习)方法从特定工业视觉检测任务的训练样本中,实现图像特征表示和统计分析模型的优化选择,自动完成该检测任务的最优分类器的设计和实现。本成果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复杂的工业视觉检测问题提供参考,对推动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基础】

1、研制成功高速冲床用接插件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2、冷冻鱼食品切割机安全防护视觉检测系统;

3、打火机零部件视觉检测及筛选分类系统;

24.大规模水质在线监测与三维展示系统

【成果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该项成果来源于国家科技部高水平的中德国际合作项目,项

目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和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德国先进的水资源建模技术与管理经验,研究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建立了大型区域水质监控与管理平台,实现水质监测的可视化和实时化,为大规模水质在线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Google Earth的大型水资源三维展示平台,实时在线监测水质常规五参数、蓝藻、叶绿素、硝酸根、余氯等13种水质信息,系统在线监测面积大,适用于无公共网络、组网困难等恶劣条件的山区环境,非常适合于城市饮用水源地或大规模水产养殖地的水质实时监测与管理。

【成果特色与优势】

项目成功解决了大规模水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关键问题,实现了水质信息的自动获取、实时发布、动态展示、视频监测、水质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测等功能,具有以下特色与优势:

1、系统功能强大,可以在线监测13种水质参数,包括pH值、溶氧、电导、浊度、温度、蓝藻、叶绿素、硝酸根、余氯等。

2、在低功耗无线水质传感器节点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采用基于低功耗无线微控制器模块的传感器节点,通过分布式动态组网,实现大范围、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

3、设计了具有定位功能的GPRS无线传感器节点,能够随时侦测到饮用水源的污染情况,适用于野外无公共网络、组网困难等恶劣环境下的监测,使水质监测和管理更为全面有效。

4、研发了基于Google Earth和World Wind的大型水资源三维GIS展示平台,建立了基于Oracle的水资源图像数据库,开发了基于视频图像的水质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具备水质实时报警功能。

【应用前景】

该项成果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宁波地区多个大型饮用水源地水质信息的在线监测与管理,广泛适用于大规模饮用水源地或大规模水产养殖地的水质实时监测与管理,为水资源科学利用与管理、为“五水共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5.三维虚拟人自然交互系统

【成果简介】

项目成果来源于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通过对认知、视觉、学习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探索,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前沿技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自然交互情感虚拟人原型系统,虚拟人具有环境感知、情感计算、可视语音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人机交互和网络应用。

【成果特色与优势】

1、虚拟人感知

虚拟人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文本、鼠标和键盘输入等,其中视觉感知是最主要的环境感知通道。视觉、听觉、文本和其它感知形式的聚集,为虚拟人提供最接近于人类的真实自然感知,由此获得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多模态感知信息经过适当融合,以获得时空一致的高维模式信息。

2、情感计算

根据虚拟人的内部状态,设计合理的虚拟人情绪空间,建立虚拟人心情系统和情感决策与产生机制,虚拟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根据当前情绪和心情状态做出相应响应,以此产生高兴、惊奇、害怕、愤怒、悲哀、厌恶等情绪,通过计算机三维仿真展现,由此完整地构造出符合人类情感产生规律的虚拟人情感计算模型。

3、真实感三维虚拟人建模与动画

15

实现了基于OpenGL的三维虚拟人动画原型系统,主要是三维虚拟人头部,包括人脸建模和人脸动画,人脸建模是在计算机中逼真地实现三维虚拟人脸部的外观特征,使其具有典型的中国人脸部特征;人脸动画则是通过程序实时控制三维人脸模型产生形状和纹理变化,实现动态表情和可视语音。

三维人脸模型采用Open GL标准建立,眼睛、嘴巴、牙齿、舌头、头发、头部轮廓与脸部皮肤均独立建模,三维模型具有高真实感效果

4、三维虚拟人系统

综合运用的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以自然人机交互为突破口,设计实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三维情感虚拟人原型系统。系统基于最新OpenGL标准,建立了通用的虚拟人面部数据的重构方法,虚拟人形象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个性化定制。虚拟人眼睛会自然地眨眼,并可以实时跟踪视频目标,虚拟人嘴巴则可以与语音合成技术结合,实现可视中文和英文语音。虚拟人具有非常高的逼真程度、较好的环境感知能力、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中英文可视语音能力、以及独立产生情感的能力。

【应用前景】

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人机自然交互的商业、工业、娱乐、或传媒等领域,该虚拟人系统支持远程网络环境和三维显示。

26.岩土工程勘察可视化地层信息系统

【成果简介】

本成果利用岩土工程勘察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建立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层信息数据库系统,进而开发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地层的可视化,将系统建模的结果表现出来,让勘察、设计和施工人员掌握与工程勘察有关的地质信息,并形象地把隐蔽的地层数据展示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还可以将积攒的大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作为一种十分宝贵的地层信息资源,对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

1、

2、3号线的岩土地层的可视化工作。

【成果特点与优势】

1) 可实时将新的钻孔属性信息输入;

2) 可直接导入理正、华岩等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软件的数据;

3) 可根据已有测量地形图布置钻孔、自动获取钻孔坐标,亦可使用相对坐标成图; 4) 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通过工程钻孔数据资料构建的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能够对其进行三维地层放大、任意生成剖面图,剖面线自动显示、柱状图等,能将数据信息能以图形与文档的方式输出,实现了岩土工程钻孔数据的有效管理; 5) 可成二维地层等高线图,三维剖面立体透视图;

6) 可利用土工试验成果的计算、汇总、分层汇总、场地综合分层数理统计、绘制压缩试验e-p曲线、颗分曲线、三轴试验线等;

7) 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图形和表格一旦生成即被自动命名自动保存在专有目录中,无须额外存盘操作;

8) 可对原位测试内容、室内试验内容、压缩性评价、地震效应评价、水土腐蚀性评价、地基基础型式建议、基坑工程评价等。 【应用行业、领域】

房建、市政、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

27.双层滤料颗粒床梯级过滤高温除尘技术

【成果简介】

双层滤料颗粒床由上粗下细、上轻下重、能分层流化清灰的双层滤料组成,集粗过滤与精过滤于一体,梯级过滤,获得极高过滤效率和低压降,攻克了颗粒床作为高温除尘器过滤效率不高的国际性难题。本高温除尘设备可耐高温800℃~1000℃;除尘效率高达99.99%以上;单机处理量可达1500000m³/h以上,与陶瓷、金属等过滤管以及移动颗粒层等高温除尘器相比,在运行可靠性、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型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本技术已完成了6个应用项目。 【应用前景】

本技术作为化工、冶金、材料、焚烧、能源等行业高温PM2.5减排的共性核心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如冶金工业的高炉、转炉、电弧炉、烧结炉、铜熔炼炉、铝熔炼炉等;建材工业的水泥窑、玻璃窑、陶瓷炉等;化工领域的石油催化裂解炉、碳黑炉、电石炉、化肥厂煤气炉等、能源系统的IGCC、多联产中的热煤气除尘、生物质热煤气除尘,不仅有显著的减排效益,还有显著的节能节水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市场很大,预计年市场额为20亿元以上。

28.船舶尾气脱硫装置

【成果简介】

为应对船舶废气硫排放国际法规,近五年来国际上10多个著名公司纷纷研发船舶尾气脱硫装置。本成果在省公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立项资助下,研发了世界首创的三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取得了小试成功。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尾气洗涤塔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310343654.X)。 【成果特点与优势】

三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采用主副洗涤段梯级洗涤和高过饱和水汽环境促进微粒增湿增大两个创新核 心技术,巧妙地解决了国际上的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碱液消耗大和微粒去除低的问题,各项指标均优于国际上的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

① 控制区碱液消耗量为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的5%-10%。

② 控制区脱硫成本比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减少1/2以上。

③ 微粒去除率从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的30%~50%提高80%以上。 【应用前景】

成果主要应用于环保装备。中国大陆远洋船舶6703.86万载重吨,2494艘,船舶废气脱硫装置的市场额为127.57亿元;中国沿海运输船舶5780.47万载重吨,10902艘,船舶废气脱硫装置的市场额为132.0亿元。 【成果转化条件】

具备脱硫塔制造条件

17

29.染整定型机废热回收与烟气净化技术和设备

【成果简介】

本成果采用“热能回收—喷淋洗涤—湿式静电除尘”三级处理技术,真正做到了“环保”、“节能”与“安全”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已获2项授权发明专利,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内外原有的定型机废气净化方法,在保障定型机及废气治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热能和油脂的高效率回收、含油烟气的高效率净化。

【成果应用情况】

第一套设备于2008年9月在江苏常熟色织集团安装,投入运行3年来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对废气中颗粒物和油烟的净化效率分别达90%和95%以上,能有效消除排出废气的刺激性恶臭气味,净化后排气筒出气应无明显可见颜色。废热与油脂回收效果显著,其中热能综合回收效率10%以上。

目前已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省的1000多台染整定型机上成功应用,项目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评审验收和成果申报,成套技术与设备获得2011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颁发的“节能减排产品推荐证书”、2011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2012年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应用前景】

按全国拥有染整定型机2万余台计,本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市场空间巨大。如市场占用率达10%,即有2000台套采用本技术,则每年可为染整企业新增经济效益约4.0亿元,其中节省燃煤成本约3.2亿元、回收废油价值约0.8亿元。

30.铜城市矿山绿色利用冶金技术

【成果简介】

本项目对低品位铜原料的低成本装备的节能、环保冶炼以及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上引电工铜杆的节能、环保冶炼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本成果装备,具有大幅度节能、降低成本和降低粉尘浓度的成效。

【成果发明专利】

一种低品位铜原料的低成本装备的节能冶炼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97.1);一种低品位铜原料的低成本装备的环保冶炼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90.X);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的环保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24.2);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的节能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56.2);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低成本装备的环保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58.1);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低成本装备的节能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74.0);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上引电工铜杆的节能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21.9);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上引电工铜杆的环保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04.5) 【应用前景】

利用铜城市矿山冶炼高品质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1.快速比色检测Hg2+离子的新技术

【成果简介】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草酸修饰的纳米金颗粒(AuNPs)可快速比色检测Hg2+,并能实时、快速裸眼检测。当该AuNPs遇到Hg2+时迅速聚集,溶液颜色由酒红色变为灰色,从而实现对Hg2+快速检测。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裸眼检测限为4.0 x 10-7 M,

紫外光谱检测限可达4.0 x 10-8 M。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旗舰期刊上(Chem.Commun., 2014, 2014, 50(49), 6447-6450)。并被选为背封面特色文章。

成果发明专利:

1、一种铂化合物荧光材料

2、钨酸钙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3、一种近蓝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3、一种具有紫色发光性能的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一种紫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一种稀土掺杂钨酸钙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成果特点与优势】

(a)选用的修饰剂和稳定剂无毒、廉价、易得; (b)该法选择性好,不受Pb2+, Al3+, Ba2+, K+, Ca2+, Zn2+, Cr6+, Na+, Cr3+, Co2+, Cu2+, Cd2+, Fe3+, Ni2+, Mg2+, Hg2+, Cl-, NO3-, SO42-以及PO43-干扰离子的影响; (c)灵敏度高,裸眼检测极限为4.0 x 10-7 M,紫外光谱检测限可达4.0 x 10-8 M。 (d)简单方便、快速,即可裸眼快速定性检测,也可用紫外光谱定量检测。 【应用前景】

1、环境水检测、食品检测。

2、水龙头水中Hg2+检测,也可用湖水或海水中Hg2+检测。

3、食品中重金属Hg2+检测。

32.建筑废弃泥浆的脱水处理

【成果简介】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日益增多,随之产生的乱排放现象也严重污染了环境。现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泥浆脱水絮凝剂及处理技术,通过对泥浆的物理化学调质,改变泥浆颗粒表面物化性质,破坏泥浆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形成泥水有效分离。对密度为1.16t/m3泥浆,脱水量可达到泥浆重量的40%以上。剩下的淤泥不易与水相混合,可留置于泥浆池中,或堆放自然干化,也可进一步固化处理制成建筑材料。

【成果特点与优势】

泥浆减量化处理,使泥水分离这对于运输、储存及后期资源化再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机械脱水如离心脱水法存在处理量小、周期长、能耗大、成本高等缺陷。而目前普遍采用的槽罐车运输排海方式更是存在费用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技术成果可在现场快速处理废弃泥浆,将泥水有效分离,减少泥浆体积,同时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处理每立方米泥浆所需费用十元左右,较槽罐车运输泥浆处理成本(每立方所需费用

四、五十元)大为降低。

【应用前景】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泥浆的产生量非常之巨大。目前处置废弃泥浆多为排海方式,但排海会污染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造成威胁,欧美国家已禁止向海洋倾倒废泥浆。除了排海,目前还存在偷排入江河、入下水道的现象,造成河道淤积,水源污染。2013年宁波建筑单位偷排泥浆就有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今年宁波更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打响了“五水共治”攻坚战。因此,该泥浆脱水处理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33.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设备

19

【成果简介】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 MBR)具有出水优质、运行稳定、管理方便、污泥产量少等特点,能够有效去除氨氮以及其他难降解有机物。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比表面积大,是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良好载体,对印染废水吸附脱色效果明显。本成果提出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与粉末活性炭技术结合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新工艺(PACT-DMBR),通过投加助滤剂来改善污泥的过滤性能,从机制上抑制了膜的污染,延长超滤膜的过滤周期和工作寿命。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更新式动态膜组件(专利号:ZL 201510290902.8) 【成果特点与优势 】

印染废水吸附脱色效果明显,超滤膜的过滤周期和工作寿命长。

【应用前景】

成果的最终目标是为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有效途径;2013年1月1日新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开始实施,对控制印染行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提高企业对印染废水的再生利用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34.农村生活污水与有机垃圾耦合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

针对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净化和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污水量小分散、管网建设和收集难度大,垃圾中有机含量大、水分多,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和污水与垃圾处理处置,不便管理维护,水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采用先进的适宜生态治理技术,研发农村有机污染物同根同源,耦合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工艺,在宁波四明山森林旅游区和部分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并推广应用。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生活污水与有机垃圾综合处理方法(专利号:ZL 201010113428.9) 【成果特点与优势】

该工艺的技术创新点在于,垃圾与污水的合并处理和肥水资源的生态利用。利用太阳能和尾水的循环喷淋,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沤肥处理,将垃圾中的不溶性有机质转化为溶解性的有机质,随渗滤液一起到污水处理池中进行生物降解。污水经好氧/厌气生物生物处理后,尾水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进入砾石水平沟中进行渗滤灌溉,实现污水与垃圾中有机N、P与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有机垃圾经堆肥/沤肥后,可以实现较大程度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剩余的残渣可以与其它无机垃圾一起,直接进行填埋处理。

【应用行业、领域】

适用于东南沿海农村和山区农村、旅游度假服务设施,进行生活污水和有机垃圾的就地处理,并利用土地林木植物资源进行尾水和堆肥的生态利用。

35.河道水质提升强化除磷技术与成套设备

【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的核心为河道污染物原位净化和转化技术,采用凤眼莲作为吸污植物,进行水体污染和营养物质的转移。本项成果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凤眼莲等水生植物的采收和处置,可望为全面实施凤眼莲治污,实现凤眼莲在生态农业方面的资源化利用,走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治污之路。成果已于2014年进行了一公里长河道的净化试验,针对外源污染物输入量远远大于河道自净化能力的重污染河道,取得了良好的水质改善效果。

【应用前景】

推广实施这一技术,在削减河道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的同时,每年可提供数量可观的优

质廉价绿色有机肥,显著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36.生物质强化市政污泥深度脱水综合处置工艺

【成果简介】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各种污染物富集和浓缩的产物,每10000吨污水产生5-6吨含水率在80%左右的污泥;污泥处理处置费用一般占整个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30%~40%,有的高达60%。

成果利用农业废弃物深加工得到的生物质粉末作为主要物理助滤剂,作为骨架材料,生物质粉末可显著改善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降低泥饼含水率、增加泥饼燃烧热值、加快污泥过滤脱水速率等效果。污泥深度脱水是指将含水率从80%降到60%以下,可以使污泥减量50%左右,同时为无害化和资源化创造条件。

【应用前景】

成果有助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处置和污泥焚烧企业降低处理成本,有利于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应用前景广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37.系列桥梁防船舶撞击技术

宁波大学省部共建“冲击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研究实验室研究团队采用冲击动力学理论和实验方法,对船撞桥过程的能量转换过程和防护方法开展系列研究,发展了新型船撞桥安全预警和系列冲击防护技术。

系列新型桥梁抗/防船舶撞击防护技术包括桥梁抗船撞柔性防护装置、自适应恒阻力拦截技术和远红外安全预警系统等,可分别用于桥墩的防护、大型桥梁引桥的保护和桥梁防船撞预警,构成两级桥梁防船撞系统,可实现对大桥、船舶及环境安全的防护目标,具有重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目前该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象山港公路大桥、福建平潭海峡大桥、舟山响礁门大桥等。

38.回转零件精密轧制近成形技术

【成果简介】

回转零件高精度轧制近成形技术,是指用轧制方法生产机器零件的技术,是冶金轧制技术与机械加工技术的交叉、延伸与发展,是一种高效近净的零件成形新方法、新技术,适应于当今资源节约型社会需求。主要有楔横轧、斜轧两种类型,特点是一次直接轧制成零件的最终形状,且清洁生产,为高效近净绿色成形,可应用于各种机械装备中回转类零件的精密成形。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4部,获宁波市理论成果三等奖1项。 【成果特点与优势】

本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是以轧代锻,实现零件的高效近成形。与传统锻造相比,本技术优势有:(1)生产效率高3~10倍;(2)工作载荷不到10%,设备重量大幅度下降,模具寿命大幅度提高;(3)没有飞边,节材20%以上,可实现少无切削与零件精确成形;(4)工作时无冲击、少噪音,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属于清洁生产;(5)产品综合成本降低3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及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基金资助下,围绕复杂零件、非对称零件、无料头轧制技术等内容开展研究,开发出系列化轧制成形轴类零件成形设备与工艺,系列规格有BZ630,BZ800,BZ1000,ZW1000,ZW1200,ZW1400,ZW1500,

21

用于轧制直径从40-160mm,长度100-1400mm的各种轴类零件,扩大了楔横轧的应用范围,将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应用情况】

部分成果应用于为济南重汽、法斯特、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配套的专业化工厂以及兵器工业部四川华新机械厂等(图3);研制出30,60,100系列化成套轧制生产线,应用于哈萨克斯坦钢厂生产钢球,用于生产直径从20-100的各种规格钢球(图3)。

39.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DBDI-100 【产品概述】

DBDI-100是一种非表面接触型的常压敞开式现场离子源,能够在几秒钟内实现气体、液体、固体或材料表面化合物的离子化,可以通过质谱联用进行样品的原位、实时、快速分析,在药物研发、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控、司法鉴定、临床检验、材料分析、天然产物鉴定和化学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原理】

DBDI-100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技术,通过交流高压激发绝缘介质管内的氦气等惰性气体,形成可喷射的等离子体束,再利用潘宁电离等机理实现样品离子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免试剂、无样品极性选择性等优点,可以在常压条件下实现样品的无损、原位、高效离子化,能够与各类质谱联用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

【主要特点】

1、可以和TOF、QTOF、离子阱、Orbitrap、单四极杆、三重四极杆或其他各类型的串联质谱仪组合,构建原位、快速DBDI-MS质谱分析检测系统;

2、化合物的离子化过程不受溶剂和非挥发性缓冲盐类的抑制,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样品基质可能带来的抑制效应,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3、对样品无极性选择性,可以实现更多化合物的离子化;

4、以氦气或氮气为载气,不使用化学溶剂,无需废液处理,绿色环保;

5、采用单电极放电设计,结构简单、放电稳定、系统可靠;

6、可配置自动进样装置,以进一步提高质谱检测的重复性;

7、可定制离子化区域的封闭装置,通过气体抽取实现工作气体的持续导入,减少环境气体及其它成分的不良干扰,以显著提升质谱的信噪比和灵敏度;

8、电脑控制界面简洁、美观,可进行温度、气路和电压控制,以及自动进样装置的二维移动参数调节。同时,可选配手机APP功能,能够更加轻松、高效地进行系统功能控制及状态监测。 【技术参数】

1、载气:氦气,4.7级以上(99.997%);氮气:4.8级以上(99.998%);

2、载气速度:0.4-4.0L/分,待机状态不耗载气;

3、离子化区域的工作气体温度:25~250℃;

4、操作角度:0、

15、30、45度角;

5、质量范围:取决于质谱仪本身的质量范围,通常为5~3000amu;

6、检测限:取决于质谱仪本身的灵敏度,咖啡因等液态标准样品在赛默飞LTQ质谱仪上的检测限为10~100ppb。【应用领域】

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材料和天然产物分析、食品质量和药残检测司法鉴定和

22

物证检验、化学分析和技术研究、临床检验和方法研究

40.超快速 VOCs 分析仪

【成果简介】

VOCs 是环保督查、安全生产、城市安保的重要防控监测物质。VOCs 是指沸点在 200 0C 以下的有机挥发物,几乎涵盖所有大宗化学品。鉴于中国对 VOCs 分析仪的巨大需求, 快速 VOCs 分析仪的产业化开发意义重大、市场广阔。目前 VOCs 超快速分析仪基本空白, 市场容量估计在 100 亿以上。本项目研制的超快速 VOCs 分析仪,

VOCs 自动、快速、定量分析。分析周期~3 分钟,重量≤12 公斤,体积≤0.05 立方米。 商品价格~15 万元/台。应用于环保、安保、工业 VOCs 检测与监测。满足《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5-201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等要求。 检测 VOCs: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甲苯、氯苯、苯乙烯、二氯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四氟乙烷、氯乙烯、溴甲烷、氯乙烷、三氯氟甲烷、三氯三氟乙烷、二氯乙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三氯乙烷等,涵盖美国 EPA TO-

14、TO-15 组分,及所有沸 点在 200 度以下挥发性有机物。

【成果特色与优势】

市场上已有的 VOCs 检测设备,无法满足快速便携检测需求:

(1)现有便携式设备价格太贵。如 Inficon的Hapsite便携气质在150万左右, Agilent 公司的便携色谱的价格也在 40 万左右。

(2)灵敏度远远达不到国标要求,如上设备的灵敏度在 1ppm,与国标要求的 1ppb,相 差近千倍。

(3)现有设备的分析速度慢,一般需要 15-30 分钟,时效性很差,用户体验差,接受 度低。

【应用前景】

(1)石化、医药、半导体、汽车、家具、大气、水质、油站、场区、涂料、建筑等各 类 VOCs 排放源的快速、完全定性定量检测;服务于 VOCs 污染源追踪与环保督查。

(2)机场、车站、海关等重要站点易燃易爆 VOCs 安全检查;服务于城市安保防控。 (3)所有涉及 VOCs 作业的工业生产过程检测;服务于生产安全监控。

41.在线自动二维工业色谱

【成果简介】

本成果为我国第一台二维气相色谱仪,用于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监测。烟气中痕量有机样品经吸附富集、热解析、正交二维分离,可高度准确定性定量。项目攻克超快速采样富集热解析部件、低功耗集成气相色谱柱温筒、小型高灵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关键技术。目标仪器在北京生物质公司无人值守全自动连续运行3个月(原首钢生物发电厂,北京门头沟,2014.7-2014.10),40 分钟完成一次样品采集分析。对11种氯苯进行了定量检测,并通过关联方程,自动计算二噁英的毒性当量,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结果高度吻合。目标仪器已通过第三方鉴定(大连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年)、科技部专家结题验收(2014.10)。

23

二维工业色谱在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广泛。(1)(2) 【成果特色与优势】

1、二维工业色谱可靠性高,易于现场应用,性价比高,仪器单价控制在30万以内;

2、市场容量较大,国内垃圾焚烧、石化炼制等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均可应用。目前国内已有、在建、拟建的垃圾焚烧站共有460多座。

【应用行业、领域】

大气环保监测、固废处理监测

42.基于纳米压印的微型光谱仪

【成果简介】

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便携式将成为新型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要求,基于光学原理的检测器件将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当被测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它们所对应的荧光特性、谐振、吸收、拉曼散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特性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光学方法进行测定。基于光学原理的检测器件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不受电磁干扰、器件尺寸小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项目组基于过去几年丰富的纳米加工工艺和集成光学设计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压印的工艺,采用集成光学的设计方法,可行性高的微型光谱仪方案,该方案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分辨率高等优点。已完成一款应用的核心部分的设计工作,且正在开发针对其他应用环境与场所的设计,这些应用包括农业光谱检测和生物光谱检测。另外也在进行各个配件的选型工作,如东芝的CMOS线阵图像传感器可以满足我们的探测需求。由于本项目的核心是罗兰圆凹面光栅,其采用成熟的纳米压印的方法进行加工,可靠性高。在CCD信号读取电路、控制电路、信号发射电路以及系统中的光路都较为成熟,整个项目的可行性较高,容易达到产业化的水平。

项目组拥有一支由四名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创新队伍,同时依托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国内一流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支包括百人专家、千人专家及多位教授、副教授的专家顾问团队。团队成员前期已经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多家高科技企业进行了产学研对接,保持了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已有部分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

【成果特色与优势】

本成果的微型光谱仪由于采用纳米压印的方式,无需精密的曲面光栅制作,极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简化了制作工艺。利用精密的3D打印技术来制作曲面工件,使得微光谱仪系统制作过程简单。光谱仪采用集成光学中衍射刻蚀光栅的两点法设计,在500nm和700nm处实现零像差,能够大大提高微光谱仪的性能指标。整个光谱仪的大小预估为6cm×4cm×2cm,相比德国的INSION体积更小,但是性能上提高了很多,受温度的影响更小等。而日本滨松的微型光谱仪,探测精度仅为14nm,不利于更精细的光谱分析需要,由于我们的光谱仪采取了更优异的相差矫正方法,从而可以获得更低的探测精度。

整个系统的挑战在于精密工件的制作,精密工件与软压印模的紧密结合工艺以及输入波导,CCD的定位等。但这些在我国的一些封装工厂已经很容易解决。

【应用前景】

微型光谱仪已经被广泛的用在工业级成分检测,医疗诊断,判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方面,而基于纳米压印的微型光谱仪则将光谱仪变得廉价和轻巧,成为了可以放在你口袋里的成分检测仪可以判断你面前的沙拉酱有多少卡路里,一杯酒的酒精浓度,西瓜的成熟度和甜度。

这款产品非常适合当下食品安全危机重重的中国,有了它,就能够让我们避免吃到不健康的食物。因为只需要轻松的扫一扫便知道食物里面的成分。不仅如此,在买衣服时,我们还可以扫一扫衣服,看看它的成分是不是和商家所说的一致。总之,它的用途多多,甚至于

24

可以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方面。

后期我们还将重点在智能化方向上进行拓展,通过建立数据库,完善功能和开发包,建立一整套解决方案。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APP,用光谱仪扫描物体后,它会记录物体的激发态波长和叠加波,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云上的数据库匹配以及计算后,将分析结果返回到你的手机上。

我们相信,在满足模块化生物检测的基础上,本项目的微型光谱仪极有希望成为一款热门的消费电子产品。

43.高端发动机数字化样机专家系统

【成果简介】

发动机CAE仿真系统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缸体总成、缸盖总成、曲柄连杆机构总成、配气机构总成、齿轮传动机构总成、润滑与冷却系统、燃油及后处理系统、进排气及EGR系统。

系统的目标是用CAE仿真为公司产品的质量提升、成本控制服务,用CAE仿真逐步减少或代替台架试验、整机试验;系统中包含计算流程的方法库、材料库及与测试结果相一致的目标库;

建立模拟结构实际受载过程的计算流程是该系统的特点,以CAE与试验测试的标定分析为依据而完成的目标库是系统的优势,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行业、领域】

发动机(包括柴油、汽油、油气混合)研发与后期改进、升级

44.坛紫菜“浙东1号”

【成果简介】

选择来源于风浪大的自然海区,经过十多年的群体选育验证的新型品种,获得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13-2014)。 【成果特点与优势】

新品种附着牢固、脱苗少。藻体平均厚度,新品种为28.4±3.9 μm,本地种为26.1±3.8 μm,增加8.8%。壳孢子放散量大、总量比当地种提高25%,有明显的放散高峰,采苗时间能够在第一天就完成,而传统的采苗需要3天。幼苗生长速度快,产量比当地种提高15~26%。 光合色素、蛋白质含量等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8.65%,总藻胆蛋白体含量提高11.1%。 【应用行业】

水产养殖业

45.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

【成果简介】

藻床是由人工藻礁及人工藻礁的上面设有至少一层的柔性人工藻床构成。人工藻礁为中空的三角柱形或三菱锥形预制件,人工藻礁设有缆绳固定孔,人工藻礁表面套设有苗网,柔性人工藻床包括由框架绳围成的方形框架,方形框架至少纵向设有苗绳,方形框架上设有浮子,浮子的总浮力大于柔性人工藻床的重力,方形框架的每个角上设有缆绳,缆绳与缆绳固定孔固定连接。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专利号:zl201010299472.3) 【成果特点与优势】

25

本成果是一种抗击海流能力强,泥抵御沙覆盖能力高,藻场效率高的混水海区的人工大型海藻藻场。构建得到适合混水海区特点,具有稳定、立体的人工藻场,可以附生较多种群和较大生物量的大型海藻,为该混水海区的生态修复打下了基础。

【应用行业、领域】

浙江、福建沿海的生态修复。

46.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技术

【成果简介】

通过对浸泡在育苗池中接种有自由丝状体的贝壳串育苗管理,主要是提高了育苗管理中的贝壳串洗壳管理效率。贝壳串一端系有挂杆,育苗池两宽边的内边缘设有用于吊挂的搁架,贝壳串的另一端系有沉杆,挂杆和沉杆的长度为能搁置在搁架上又短于育苗池两宽边的间距,挂杆吊挂在搁架上时,沉杆沉入育苗池池底,每隔25-30天将沉杆与挂杆互换位置,沉杆吊挂在搁架上时,挂杆沉入育苗池池底,沉杆的垂直线与挂杆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洗壳管理是直接用水枪对吊挂的贝壳串冲洗。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贝壳串采光较均匀,育苗管理劳动强度较小的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方法。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方法(专利号:zl201110324611.8) 【成果特点与优势】

坛紫菜育苗的效益高。 【应用行业、领域】

浙江、福建沿海的生态修复。

47.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链新技术

【成果简介】

宁波大学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技术研究团队围绕梭子蟹养殖产业的需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独创性科技成果:

1)三疣梭子蟹新品种改良选育,培育出了了抗逆性强并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科甬1号”新品种;

2)自动化养殖模式开发,摆脱了梭子蟹传统养殖业“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方式,建立了精确控制、高产出和高效益、低污染、环境友好型三疣梭子蟹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3)软壳三疣梭子蟹生产加工技术,形成了规模化软壳蟹生产加工技术,提升了梭子蟹养殖的附加值。

【成果特色与优势】

1、三疣梭子蟹新品种“科甬1号” 具有抗病快速生长性状

三疣梭子蟹新品种 “科甬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提高11.29%,溶藻弧菌感染耐受性明显提高,养殖相对存活率提高13.91%;全甲宽变异系数小于5%,规格整齐。

2、三疣梭子蟹智慧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系统

结合智能化手段进行三疣梭子蟹智慧养殖,建立了精确控制、高产出和高效益、低污染、环境友好型三疣梭子蟹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提高养殖三疣梭子蟹产量、品质、生产效益,拓展三疣梭子蟹养殖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养殖附加值,促进海水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6

3、软壳蟹生产及加工新技术

通过营养成分变化的检测获得了软壳蟹的最佳采集时间;并在单个体筐养基础上结合智能化监控系统开发了软壳蟹养殖设备,及储存加工方法,使得软壳蟹产品在口感不变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软壳蟹养殖生产技术流程。 【应用前景】

适于浙江、江苏等三疣梭子蟹养殖主产区。

48.自然水体中有毒微囊藻的LAMP-LFD检测芯片的研发

【成果简介】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七肽化合物,这类毒素主要由淡水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生,是自然水体蓝藻水华发生后最容易出现、产生量最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蓝藻毒素,常引起人畜的急性肝中毒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快速、简便、灵敏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实现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时时监控,对于保障自然水体尤其是饮用水体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团队以自然水体常见且产微囊藻毒素背景清晰的蓝藻藻种为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以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为标靶设计适于LAMP扩增的特异性探针,并结合成熟的LFD检测技术,构建安全、快速、便捷的用于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检测的LAMP-LFD诊断芯片及其配套试剂盒,将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的检测由先前繁琐的实验室PCR扩增和凝胶电泳检测简化为简单的试剂盒式的快速检测,实现自然水体中有潜在产微囊藻毒素能力蓝藻的现场实时监测,进而对微囊藻毒素的累积做出预判,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防止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

本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发一套高通量LAMP-LFD芯片检测装置,将LAMP扩增和随后的LFD检测有机的整合在一张芯片上,即很好的解决了LAMP在实际扩增过程中易产生的气溶胶污染的问题,又实现了LAMP的高通量扩增以及过程可视化显示,使之更加利于基层或野外的实时监测和应用。相关装置已申请专利5项(申请号20132270085190;201410059786.4;201420076690.4;201410060517.X; 201420076688.7)

【成果特色与优势】

目前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检测常用PCR技术进行检测,但由于PCR技术本身固有的缺点,如需要整套的用于核实扩增检测的仪器设备、一定的实验条件以及操作程序复杂等,大大限制了其在微囊藻毒素的实际诊断检测(尤其是快速的现场诊断检测)中的应用。

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的出现使我们看到新的希望。该方法仅需要简单的水浴锅或者加热器,而且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范围等指标上能媲美甚至优于PCR技术,同时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 LFD)检测法,使得操作者不依赖任务专门的仪器设备,只需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扩增产物和试纸条浸入缓冲液即可实现目标产物的检测,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安全、快速、高效且无设备及技术限制,在样品现场诊断检测中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

【应用前景】

以研发的LAMP-LFD芯片检测装置为基础,以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McyG基因为检测靶标,我们设计筛选了一套用于LAMP特异性扩增的引物以及LFD检测的探针。LAMP反应体系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mcyG基因的最低检测限为:24 cfu/mL,远低于常规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整个检测过程仅需40 min。特异性实验中, 13 株淡水常见水华蓝藻分属:色球藻属(Chroococcus)、念珠藻属(Nostoc)、鱼腥藻属(Anabaena)、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微囊藻属(Microcystis),其中10 株呈阳性反应, 3 株为阴性。在野外样品检测中,来自太湖与黄庆苗池塘的水样PCR检测显示阴性反应,而LAMP检测

27

均呈阳性反应,提示此两处水样中可能含有产毒微囊藻,显示出了LAMP检测方法良好的野外检测和预警能力。综合上述,我们研发的LAMP-LFD芯片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检测产微囊藻毒素的关键基因,且结果可视化。该方法简便、快捷、不依赖特殊检测设备,极具推广前景。相关技术产品已经申请发明专利2项(申请号:201310478291.0;201310297797.1)

49.螺旋藻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

【成果简介】

程海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与金沙江隔绝的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海水湖泊,湖面海拔1501.0m,湖泊面积74.6km2。具有旅游、渔业养殖、农灌、调节气候诸多功能。水质天然偏碱和得天独厚的光温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大螺旋藻养殖基地。

针对这种现状,本技术研究团队开展了养殖螺旋藻的废水循环利用与高效处理、工程化养殖模式开发,高值化生产加工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形成了新型的微藻生物技术及产品。

本成果专利:“一种螺旋藻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201010600101.4);“一种养殖螺旋藻废水的有机物处理方法”(201110069400.4);“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装置与方法”(201110459357.2);“一种养殖螺旋藻的采收方法”(201110069402.3);“一种螺旋藻养殖生态大棚的构建方法”(201110458679.5);“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201220025268.7);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通风与搅拌装置(201220025254.5);一种快速减少螺旋藻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201410076996.4);“一种添加甘油的螺旋藻片剂及其加工方法”(201110308518.8);一种螺旋藻快速富集有机硒的方法”(201110458670.4)

1.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与高效处理

螺旋藻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废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废水量大、成分复杂,影响到程海湖的富营养化及盐碱化,从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秉承开发与环保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与高效处理。

以自主研发的“一种螺旋藻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201010600101.4)专利技术为核心,构建了螺旋藻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实行螺旋藻废水内循环利用,充分控制了排放量。结合“一种养殖螺旋藻废水的有机物处理方法”(201110069400.4)等专利技术,建立了螺旋藻废水处理系统,配套的反渗透、超滤废水处理装置,实行了全天候的处理,螺旋藻废水达到了2类排放标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螺旋藻生产废水收集、处理、回用体系。

2.工程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公司螺旋藻产业化生产中,利用工程技术原理,运用具有独创性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梯级化配置,研发了“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装置与方法”(201110459357.2),使螺旋藻培养液自动恒流;创新设计“一种养殖螺旋藻的采收方法”(201110069402.3),采收与培养液的营养添加实行管路网络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实行了控制程式化的生产模式,优化了操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成果特色与优势】

该项生产技术与设备的开发与示范,提升螺旋藻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工程化、集约化的水平,为螺旋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化示范,强化了螺旋藻相关企业的生产层次与管理档次,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应用前景】

全封闭大棚设施与养殖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精品化的生产

28

云南程海湖的地处理云贵高原,光资源非常丰富,其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备适于螺旋藻养殖的温度条件,但是每年的5-9月是雨季,而5-9月正是螺旋藻生长的盛期,这样直接影响开放式养殖螺旋藻的正常生产,而在冬季由于温度低,养殖效益差,而停止生产,可见,螺旋藻有效的养殖时期非常短。研发了“一种螺旋藻养殖生态大棚的构建方法”(201110458679.5),能够在整年高效养殖。通过“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201220025268.7)、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通风与搅拌装置(201220025254.5)等技术的改进,结合“一种快速减少螺旋藻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201410076996.4)创新技术的应用,针对地处金沙江干热地带养殖基地,降低了风沙导入的灰分、重金属。在加工领域研发了“一种添加甘油的螺旋藻片剂及其加工方法”(201110308518.8)、“一种螺旋藻快速富集有机硒的方法”(201110458670.4)等技术的集成,使精品、高值化的养殖螺旋藻产品成为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50.生化诊断试剂

【肾早损诊断试剂MPT-NAG】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目前临床上测定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血及尿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等的浓度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在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轻微病变时,这些指标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增高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NAG检测在早期发现肾损害方面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NAG对肾小管损伤的反应很灵敏。尿作为试样,又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符合当代医学检验方法的潮流,适合于日常检验和连续动态分析,也便于人群筛查的应用。MPT-NAG试剂盒能够直接使用,无需复溶,稳定性强,测定结果受外界干扰小。

【肝癌诊断试剂CNP-AFU】

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与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中,尤其以肝、肾等组织活性较高。AFU作为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U升高,AFU作为诊断肝癌的一种新的标志酶,并被后续研究证实肝癌与AFU活力的相关性。随着AFU检测方法研究及其他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的血清AFU水平变化的研究深入,岩藻糖苷酶活力测定已经成为一个基本诊断指标,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相结合,成为肝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口腔癌、白血病、卵巢肿瘤、糖尿病等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大大提高了相关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及预后效果的评价,体现出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高血压诊断试剂FAPGG】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羰二肽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这两大血压调控系统中起重要作用。ACE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具有强烈缩血管和升压效应的物质血管紧张素IIACE称为激肽酶II钝化具有促进降压作用的激肽,使系统处于抑制状态。ACE的双重作用使血压升高。FAPGG是检测ACE酶活力的底物。

51.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SERS特性的超灵敏癌症抗原检测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的发现,对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价以及高危人群随访等都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而利用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特性的生物传感技术,其高的空灵敏度,可以达到单分子检测水平。我们开展的研究合成制备出均匀性良好的金、银纳米粒子,结合拉曼标记分子4-巯基苯甲酸(4-MBA),检测癌症抗原,达到低至1.8 fg/mL(3.49×10-18 mol/L) 的检测浓度,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受到国内外生物与医学检测专家的高度关注。

我们开展的前列腺癌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研究,应用化学还原法合成制备金、银纳米粒

29

子,然后与拉曼标记分子4-巯基苯甲酸(4-MB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体(Anti-PSA)修饰链接制备金、银纳米免疫探针,并在硅片表面原位生长金、银纳米粒子层后链接Anti-PSA制备纳米金或纳米银免疫基底,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合成为三明治结构,进行基于SERS特性的免疫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银纳米免疫探针-PSA-纳米银免疫基底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对PSA的检测浓度低至1.8 fg/mL(3.49×10-18 mol/L),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并成功应用于人体血清的实际检测。

相关技术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

52.抗菌渔用药的加工方法

【成果简介】

为了防止水产动物的病害,都要往养殖区域内投放抗菌药。目前的给药方式一般为直接投放或者是混入饲料投放,但是由于抗菌药接触水域后便很容易溶解在水中,给药效率太低,而且不能估计出每一尾水产动物的食药量,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其次,也容易污染水域的水质,由于水域是流动和公用的,还会影响其他养殖户的养殖质量。

本成果以壳聚糖、淀粉和明胶为载体,在其中加入抗菌、抗病毒甚至营养素等药,制成渔用药丸,吞入鱼类体内后随着其降解,缓慢释放出药物,更重要的是降解产物对环境无任何毒副作用。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渔用药的加工方法(20131 0128936.8) 【应用行业、领域】

可用于养殖业,包括鱼、虾、蟹等各类养殖物。

53.锂电池的硅碳复合材料

【成果简介】

本成果为一种锂电池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用于替代常规的石墨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是石墨材料的三倍。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硅碳复合材料 【成果特色与优势】

材料首次容量为1000 mAh/g,首次效率为88%,循环800周后容量仍维持在850 mAh/g,平均循环效率为99%。振实密度2.3 g/cm3。 【应用行业】

高容量锂电池。

54.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研发及其应用技术

【成果简介】

本成果产品定位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高端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一代锂电池超高性能负极材料,在性能、价格和专利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材料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技术方面,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路线制备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并提出技术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完善该产品,并开发新技术,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在环境方面,采用绿色工艺手段,无任何废气或废水排出,对环境无污染。

本成果研发并实现这种超高性能的锂电负极纳米复合材料,将填补市场的空白,满足市场的需要,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成果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310352667.3) 【成果特点与优势】

30

通过对比国内外企业的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本成果具有如下特点:

1、实现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全国产化,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案提高了产品品质及品质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2、采用简洁的工艺流程,更易于实现品质严格控制,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利于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3、采用了一步合成、粒径控制的独创技术,使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应用行业、领域】

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器件

55.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湿法制备技术

【成果简介】

近年来随着3C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作为锂电池中关键材料的电池隔膜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本项目研发了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湿法制备工艺: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结构和性能要求出发,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高分子链结构演变和隔膜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厘清了湿法隔膜成型中结晶和相分离两个关键结构因素对隔膜性能的影响,形成了

8、

12、

16、20微米厚系列规格隔膜的稳定制备工艺,隔膜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工艺经过1000万平米/年规模生产线的验证。

【应用行业、领域】

主要用作3C用锂电池隔膜,经后续加工可用作动力锂电池隔膜。

56.低成本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具有质轻、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越的能量吸收性等多重优异性能,已经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防弹衣、防弹头盔)和安全防护(防切割手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高技术材料。 项目已实现两个系列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冻胶纺丝工艺,高性能化纤维力学性能经检测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低成本化纤维浓度达到18%以上、力学性能达到国内企业低浓度(

国际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都是通过冻胶纺丝法制备的,此法是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制成半稀溶液,经喷丝孔挤出后骤冷成冻胶原丝,对冻胶原丝进行萃取和干燥,然后超倍拉伸可制得纤维。由于现有工艺限制,其树脂溶液的浓度都在10%以下,导致其制备成本很高。本项目突破目前仅能在较窄的溶液浓度下获得树脂可纺性的技术瓶颈,发展出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浓度制备工艺,其浓度在12-30%范围内可调,其中18%浓度制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力学性能达到国内企业低浓度(

目前,除了传统的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防弹衣和防弹头盔的军用市场外,国际上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的防切割手套等民用产品市场需求急剧扩展,预计未来10年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民用市场全球需求将达30万吨/年,需求缺口很大。因民用市场对价格很敏感,本项目的低成本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制备成本上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其可应用于现在有大量供应缺口的防切割手套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的船用绳缆市场和正在开发的渔网等市场。

31

57.基于人体工学的智能健康办公系统研发

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基于Kinect技术的智能办公系统,包括办公桌、笔记本电脑支架、能调节水平高度和旋转角度的位置调节装置、Kinect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Kinect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的办公桌上;所述的笔记本电脑支架安装于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上;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Kinect传感器均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的基于Kinect技术的智能办公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发明的基于Kinect技术的智能办公系统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及Kinect传感器,所述的Kinect传感器可以监控用户的颈椎角和腰椎角,如此便可判断用户在使用电脑办公时是否保持正确的坐姿,若用户坐姿不正确,控制器通过位置调节装置使用户被动地将自己的坐姿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使用非常方便,调节效果也较理想。

(1)根据不同人群、场景、空间下的人的办公生活习惯和需求行为的分析、归纳,以及大量用户动作行为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基于人体工学的智能健康办公系统研发这一理念;

(2)基于人体工学的基础,进行以办公人群健康为导向的办公系统设计,关注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基于对人健康姿势的引导设计健康办公系统;

(3)应用脊柱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等学科理论,开展人机工程、生物力学等系统测试,进一步改良和优化健康办公系统。

58.老年痴呆症预防与治疗产品及方案

目前国外用于AD预防的功能性食品有达能的Souvenaid、雀巢的CerefolinNAC、Accera公司的Axona。这些产品的研究理念是基于西方科学,成分比较单一。国内仅有湖南福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姜黄银参胶囊,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和销售的影响非常有限。

我们的产品既包含课题组研究的有效抗AD分子,又有根据药食同源精选的食材,兼具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与传统中医理论的优势,可多靶点的防治AD,是西医和中医的完美结合。

32

推荐第4篇: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简介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简介

一、时代呼唤科研型教师

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进步、自编了一道好题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与教育科研专家。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教育科学研新世纪的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在大量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小\"字当头。认为小学教师是\"孩子王\",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当头。许多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

\"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囿于此种认识上的误区,使得许多小学的领导认为教育教学工作才是学校要着力搞好的主业,而科研工作是锦上添花的份外之事,致使许多所谓的科研工作开展不下去或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同时导致多数小学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得不到锻炼,禁锢了广大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

新世纪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要提高认识,需要正确理解以下关系:

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故此教育实践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检验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据。而教师的日常工作恰恰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积累、总结、创新。

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一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其评价标准之一必定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除通常意义下的教师基本功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而这又是科研能力结构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是相通的。不能想象一个教学能力很差的教师却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尽管通过进修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对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有益的,但真正的教育科研能力应该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加强的。

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实这些都可能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素材。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将失败的原因归纳出来,这就可以看做是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如果经过总结、提高、验证,其实就是很有价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经过自己精心准备而究的专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随着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型的小学教师。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并为之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单位,都应该把充分调动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地宣传、鼓励、培养,为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小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将期待着我国小学教育呈现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

二、教育科研的步骤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步骤 教育研究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的,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亦不同于以通过掌握人类已有文化来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以发现新真理、解决新问题或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目标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是指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依据,用科学态度与方法,来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从而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效的教育研究活动。这里所说的教育科学基础理论泛指普通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工艺学、学科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的总称。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由下列几个阶段构成:

A 准备阶段:包括理论准备、物质准备和工作计划准备。具体地说,要完成的任务有:

1、确定研究课题:教育研究能否达到“求新”的目标,首先与课题选择有关。为了选择到合适而又有价值的课题,常常需要查阅某一领域内的有关文献,做些初步的调查研究。当基本确定了课题方向后,还应在课题涉及的范围内,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对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找到自己研究的起点。

这阶段查阅资料的重点是放在搞清楚:在课题的范围内,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得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各种观点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点上发生了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这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审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以及应向什么方向展开的过程。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通常是对研究者富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课题。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也称认识活动,它必须遵循认识规律,所以这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检验四个阶段,把这四个阶段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具体化,一般说来应依照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教育科研的核心是课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选择课题是从事教育科研的起点,在整个教育科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新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本人所走的科研道路也说明了选择课题的重要。他前半生,创造了光辉业绩,取得了惊人成就,是他善于提出问题,选好课题的结果;后半生选择了“统一论”的课题,难度太大,虽是历尽艰辛,耗尽精力,但仍然没有新的突破,终于没有成功。

至于课题的选择,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考虑课题的价值

选题时,必须要考虑对发展教育科研有什么作用?考虑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何意义?考虑观点是否富有新意?

研究的课题是否有利于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也要考虑课题的政策价值。从时间讲,既考虑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从空间讲,既考虑某方面的需要,更要考虑国家、学校、学生的全体发展需要。

(二)充分考虑研究条件

教育科研同样要立足于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课题虽然很好,价值很大,应该研究。但还必须考虑是否可能研究,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样的课题。这就应从人、财、物等其他方面考虑了。

(1)人的条件。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宝贵的。因此,承担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专职与兼职情况如何?还能聘请多少专家学者予以指导,对人的数量、水平、结构都应认真考虑,优化组合。

(2)经费条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选题之后就应考虑总投入多少经费?上面能资助多少?单位能筹措多少?还缺多少?怎么解决,都需要认真考虑,马虎不得。如果是采取先上马后备鞍的作法,以后困难重重,必然半途而废。

(3)物的条件。选题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设备,需要哪些实验设备?需要哪些图书资料?还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应予以考虑。

此外,研究经验、工作性质、专业特长、时间经历、兴趣爱好等也要认真考虑。

总之,课题的选择,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既不要“挟泰山以超北海”,也不必“为长者折枝——举手之劳”。

(三)着重考虑研究的背景

选择的课题研究,既要有社会大背景,又要有当地小背景,首先是领导支持不支持。其次是本校教师、教研组同行是否理解、关心。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教育科研的气候。既要有良好的物质背景,又要有彼此协调的心理背景。

还要考虑到课题的性质如何?是别人的成果移植还是自己创新?课题的特点怎样?继承什么?借鉴什么?突破什么?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选题三个原则,即课题本身的价值原则;研究条件的满意原则;社会背景的可行性原则。

选择课题要从教育实践中寻找,也可从理论文献中寻找,还可以从教育科研规则中寻找。我们不论从哪个渠道寻找课题,都要善于展开相似、对比、接近的联想,再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思考,选出有价值又能出成果的课题。

2、进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教育研究能否达到“求真”目标的重要保证。这里所讲的研究设计,即准确地表述研究课题和目的,并提出假设。然后在课题的研究范围内,按自己确定的分析单位提出选择样本的方法及样本数(样本是相对于总体而言;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个体的总和;总体中的每个单位称为个体;样本是作为观察对象、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那部分个体。)。研究设计还包括研究时序的规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工具的选择与设计等。

3、制定研究工作计划

是对如何实现某一研究设计的行动规划、时间规划、组织形式规划和经费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划分工作阶段与程序,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估算每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确定研究的组织形式,列出研究人员之间的分工职责与合作项目,以及研究成果的形式、评价与鉴定,研究经费的预算等。

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意味着研究准备阶段的构思已基本结束。在进入实际研究前,往往还有一些具体的准备要做,如经费、物质、技术、人员培训。

B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把研究计划从纸上变为实际行动,最终变为现实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保证研究质量。具体任务是:(1) 搜集、获取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如:要提出某门学科教学改革的方案,必须掌握该学科教学的历史与现状;(2)分析科学事实或已有理论,形成新的科学理论;形成科学理论是教育研究实施阶段较高级的研究任务,是我国以往的教育研究中较薄弱的一部分。(3)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中期报告、专著、论文),使结果以文字、图表、公式等符号形式保存下来,供他人学习、借鉴和探讨。不要把研究报告与随感录、心得体会、工作总结混合起来。

C 总结、评定阶段 总结是指对研究工作的总结,评定是指对研究成果的评定。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未来。故常常被注重即时效果的人忽视。

三、确定课题的方法 确定课题是任何研究,也是教育研究的起点;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更困难,这里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供老师们参考:

1、把教育科研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结合。

2、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

3、教育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相结合;

4、教育科研与学生科研相结合;

5、教育研究与教育心理咨询相结合。

四、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思辩的方法,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采用的重要方法,研究的全过程都要使用,首尾更突出。

2、实证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与实验法、文献分析法。

3、数学方法,用数学手段来解决定量问题及其形成理论模式的方法,如“教育统计法”、“教育测量法”、“模糊数学”、“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法等。

4、符号表述的方法。

教育研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研究方法,它所采用的只不过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区别在于作了某些人文化的改造,尽量注意人的主观能动因素、人类社会活动的伦理道德因素和社会活动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次,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呈现极强的综合性。

五、对科研人员的要求或基本素养 科学研究的成功需要科学的方法,但又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方法,对研究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因此关于教育研究人员的修养就有必要在这里说明。

* 乐于探索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这是教育研究人员能否坚持开展教育研究和取得成功的精神上必备条件。

*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研究水平,这是教育研究人员需要长期努力的方面,它为教育研究的成功提供业务上的保证。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创新点。

3、研究的目标、对象和内容

4、研究的方法(如果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还要增加实验的假设;实验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

5、实验研究目标的检测体系

6、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7、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验教师)

8、课题研究的经费预

9、课题研究的计划

(二)实验研究的假设

1、什么是实验研究的假设: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为依据提出的、对所研究问题的尝试性答案。(1)假设的一般特性: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为基础;具有推测性;人的认识 接近真理的表现方式。

(2)假设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的种类和数量;确定实验资料和数据收集、处理的方向、范围和方法。

2、假设的描述与基本成分

(1)假设的描述:包括至少两个变量;变量都具有明确的意义;因变量可以检测。 (2)假设的基本成分:限制性条件;自变量;因变量。

3、建立假设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假设必须有科学依据; (2)假设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变量的因果关系; (3)假设必须简捷、明确; (4)假设必须可以检测。

(三)实验的变量

1、什么是实验变量:对实验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2、实验变量的种类 (1)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变量。其特点是:具体、可操作。

(2)因变量:通过操作和控制自变量所引起变化的因素。与因变量是一种因果关系。其特点是可检测。

(3)无关变量(干扰变量):除自变量之外的能够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其它因素。应采取排除法或恒定法加以控制。

(一)

课题组的建立

1、

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工作的指挥系统。其主要任务是:

(1)确定实验研究课题; (2)组织实验研究课题组; (3)协调课题实验与正常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 (4)对课题研究给予全面支持;

(5)对实验过程进行宏观调控; (6)组织、验收、总结、推广、表彰等活动。

2、

课题指导组——实验工作的中枢系统。其主要任务是:

(1)设计实验研究方案; (2)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3)培训实验教师; (4)对实验过程进行直接操作与控制; (5)收集、整理、处理实验资料;

(6)根据实验目标检测体系,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统计和分析; (7)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3、

实验教师——实验设计的执行者。其主要任务是:

(1)认真学习、领会实验方案; (2)根据实验课题要求,学习有关教育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 (3)严格操作自变量、控制干扰变量; (4)根据课题组设计的检测工具对实验资料进行检测; (5)极参与实验研究成果的形成工作。

(五)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

1、准备阶段:进行选题论证、申报和方案设计,组成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2、实施阶段: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3、中期检查阶段:在课题实验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对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培训教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4、

验证阶段:对在实验过程得出的结果和结论进行验证以保证实验结果和结论的信度与效度。

5、

总结验收阶段:形成最终成果,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与验收。

6、

宣传、推广、表彰阶段:宣传、推广研究成果;表彰、奖励在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员。

四、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课题的提出:

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课题要小;要便于研究。

提出课题的缘由和意义是要阐明提出的课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何依据,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有现代意义(要有创造性意义,别人已研究过或已有公认了结论的,就失去了意义,除非选择新的研究角度,或另辟蹊径,如果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人对此有所探索,要作简略的介绍,指出他们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本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要对实践和理论有积极意义(这一点很重要,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特别是对建议进行的时间要有积极意义;能在伦理上有所突破,那当然更好,但要注意,不要苛求在理论上的突破,这样的难度较大)

可行性(美国贝尔研究所前所长莫顿曾指出:“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1、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2、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3、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4、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科研课题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自然观测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研究对象加以细致的观察,获得对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现象更全面、更系统、更真实和客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适用于研究对象较少,活动相对集中,研究周期较短的课题。

调查法是运用座谈、访问、问卷、测验与评定等手段,有计划、由系统的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现状或发展趋势等。

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变化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等,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研究对象的变化,由此认识研究对象与周边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资料(情报资料)研究法棗通过对古今中外与特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认识和解释特定研究对象历史演变过程或发生、发展的规律等。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十)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形式包括: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五、

如何进行教育科研的结题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6.附件:

(1)课题成果;(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课题实施方案、阶段实施计划、课题科研大事记等。

二、结题专家组构成

对一个课题的结题,主要是对这一个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所以,结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组,以完成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专家组的构成一般由学科专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员构成,人员一般在3-7人为适。

三、结题材料的提高和审阅

1. 结题材料的提交

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后,经教科所科研会,该进行审核,同意后即可提交结题材料。在提交结题材料时,一般要准备专家组人手一份,以利于专家组对材料的审阅。

2.专家组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

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审阅。

四、召开结题论证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了,结题论证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由课题组负责提供会场及会议接待工作。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以上是结题论证会的一般议程。

五、结题工作应注意的几点

1.课题组在提交结题申请前,应先对结题材料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结题报告的撰写(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要求见后)

2.对课题的研究结果要客观、如实地进行反映,正确认识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它是再对同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宝贵经验。

3.专家组亦应客观、公正地对课题成果给出恰当的评价,不能以点概全,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想撰写好教育科研论文。课题研究的进展也需要大家写好教育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怎样才能写好?论文和一般文章有什么区别呢?

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和结构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

教育科研论文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写作格式和体例。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应特别强调的要求:

(1)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通过查阅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

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于是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颇有办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报告中,就既有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又吸取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国内外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做法。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也需要应用有关的第二手 的文献资料。同样,以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中,也会出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上

述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作一阐述。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 3.引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

4.主论

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观点。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即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出来,或用图、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5.结论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6.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引文加注时需要注意下述几点:

①正文中出现的引文注码序号应与脚住或尾注的序号相一致。

②采用夹注时,先后两条引文出处相同时,可注\"同上\"或 \"同上书第X页\"。采用脚往和尾注时,出处相同的引文可放在一起。 ③引文系外文资料时,注释中的书名、篇名等可以用原文,也可以用译文。但如用的是译文,则还需注明译者姓名,及译文刊载的书刊名称、期数或卷数、出版年月等。

④引文注释不但可以注明材料出处,也可以对所引用的材料加以解释或说明。还可以用加注的形式对正文中的某个观点做进一步阐述。但这种解释或阐述,都必须言简意赅,不宜在引文注释中展开过多的论述。

(二)教育科研论文主要类型的结构

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年、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

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l)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如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

在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2.经验总结

经验,即经历和体验,本原是指本人实践中亲身感受的感性知识、体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则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要上升到理性,把握事物的规律,经验总结主要指能反映规律的实践经验和认识经验,更偏重实践中的作法和自身感受。经验总结要体现三性:实践性、概括性、个性。

经验总结的类型大致分汇报式、报告式、理论式。其写作格式如下: (1) 题目

根据是否全面的经验、专题目的经验或点滴的经验来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找出作者印象最深、成效最大,富有新意的东西来标题。初学写总结的作者题目要宜小不宜大,如《教三年级学生练习使用冒号、引号》,一个教师要写《小学教学整体改革》 这样大的题目就不切实际。

(2)前言

有四种写法:①介绍背景。作者总结的缘由、时间、环境、内容提示。②单刀直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③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成绩和效果。④综合上述三种写法。 (3)正文

有四种构思:①按工作的过程写,报流水账,最后讲些体会;②按解决的问题写,提出一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把做法写出来,必要时可对问题的原因、及办法的根据加以说明;③按体会来写,把问题、过程、作法、感受结合起来,夹叙夹议,哪几点体会最深就写哪几点,讲清内部联系更好,不讲也可以,但体会不能抄别人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特色;④按理论性的归纳来写,这是比较深层的总结方法,强调抓本质、抓联系、抓规律,如《怎样上好阅读课》提出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文与道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语文能力的关系,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等。

(5)结尾

对正文的表述再一次概括,是总结的总结,是经验的精髓,因此语言要准确,给人印象要深,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写总结了《语文课堂启发六法》的结尾说:\"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启发\"有的在谈四步法教学之后说:\"教学方法的好坏,关键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调动的就是好方法\"。结尾也可以概要说明本经验之不足,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类型不一样,表达的方式也不同。探索性实验是对所研究的领域尚属空白,或认识贫乏所进行的开发性实验,其报告一般用探讨性语句。而验证实验是对已有实验进行重复实验,或同类实验进行移植,以验证某些结论,报告多用决断性语句,无论哪种实验,其报告的组成部分有:

(l)题目

除简练、明确外,还要反映出教育的特点如《初中化学\"探究法\"教改实验报告》点名是\"教改\",教改在\"初中\"段,是初中的\"化学\"科。有的题目就含混不清,如《探讨法实验报告》。

(2)单位、作者

要写真实姓名,集体研究要逐一写清,如果研究者多,可写主研人员或执笔人,在注脚中标明研究者。 (3)问题的提出

揭示实验的背景、目的、意义。对实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一语破的。如果扩展开来可以把本实验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水平介绍一下,本课题在哪个方面,或哪个环节上有所突破。

(4)实验方法

应交代怎样选择实验对象;实验的组织类型是单组、等组或是轮组;测量标准;实验步骤。 (5)实验措施

即自变量包含哪些内容,如《对一年级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初步探索》,其实验措施有:设立听说训练课,从每周语文课中抽出一课时;编写20课听说训练教材;设计兴趣激发,视听想象、要点复述、辨析训练等方法进行训练。

(6)对无关因素的控制

用什么方法,控制了哪些无关因素。

(7)实验结果

这部分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核实准确,注意用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典型要有说服力。

(8)分析与讨论

由实验结果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对结果进行理论上分析与论证,是否在理论上站得住脚,或对发展理论有何意义;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相比较,找出得失成败,对实验中有争论的问题提出见解;本实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9)结论

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要谨慎,结论运用范围应同取样范围一致。 (10)附录与参考文献

\"附录\"是格内容太多的材料不便写入总的实验报告的材料,如测试题、原始数据,统计检验。参考文献指引用别人哪些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书刊名、页码。

4、测查报告

这里所说的测查报告主要是指,一项普教科研课题完成、结题之际,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数据、资料,检验效果等测查、统计工作所作的报告。测查报告的目的在于向课题管理、评审机构说明、论证有关数据、资料来源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可靠性,并对测查结果做出统计分析。测查报告通常内课题管理机构委托有关部门会同课题承担单位共同完成,以确保其权威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测查报告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

(l)测查目的。要求简明扼要说明测查的目的。

(2)测查对象及施测单位。说明所测对象身份以及施测单位。

(3)测查内容。有关调查项目、种类;测查主要内容及题目的来源,以及编拟测查题目的依据、原则和程序。 (4)测查方法。关于测查对象取样的方法,测查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数据、资料的整理、统计方法。 (5)测查结果。用恰当的图、表和文字对整理、统计好的同查结果加以呈现。

(6)测查结论。对测查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以及测查的结果作简明扼要的结论。 撰写测查报告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客观公正。测查人员和测查报告撰写者要保持客观公正、中立的态度,掌握标准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带个人主观好恶倾向,力求用事实、客观、中立的语句来描述。

二是真实可靠。撰写测查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报告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都必须是有根有据,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夸大和缩小,更不允许出于某种功利目的,人为地篡改数据、资料的行为。

三是科学准确。测查报告撰写中要求测查、统计方法科学,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措辞要严谨、准确。

四是简明扼要。测查报告行文要简洁明了,力求精炼,避免繁琐冗长。尤其是测查目的,测查对象及施测单位,调查结论等部分都要尽可能简明扼要。测查内容、测查方法、测查结果等部分则要比较详尽。

测查报告同实验(研究)报告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混同。测查报告侧重\"摆事实\"客观地呈现课题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整理统计结果,实验(研究)报告侧重\"讲道理\",即对测查报告得到的结果做出说明、解释和理论概括。这是撰写测查报告者必须明确的。

5.研究工作报告

研究工作报告是课题从开题到结题,课题研究报告的客观记录,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汇总,它是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研究报告除简单介绍课题名称,隶属和周期外,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研究方法

这部分内容基本同方案有关内容。但必须简明了解方案的主要内容。 (2)课题的研究进程

这部分是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按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和实施步骤,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在准备阶段作了那些基础工作,包括调查摸底、落实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证等。在研究阶段,紧紧围绕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把\"怎样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观摩、活动、研讨等如实反映出来,困难、问题、进展和成果等也要回顾进去。总结阶段,重点进行测查、收集材料、撰写报告等,根据研究情况确定题形式等。

(3)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是实施的重要保证。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费的开支和筹集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最后要扼要介绍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物化成果和主要的经验,使整个研究过程自始至终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6.评审意见

教育科研成果是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正确评定研究人员的劳动成果、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对研究成果的评价要遵循综合评价的原则,实践检验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课题水平、资料水平、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影响范围、与同类研究成果对比等都要进行客观的评价。一般来讲,撰写评审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l)课题隶属关系、周期。(2)主持评审单位,评委的组成及权威性。(3)评审过程简介。

(4)研究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果。 (5)研究的主要特点。(6)概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资料的方向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7)研究的创新及在同类研究中所达到的水平。 (8)建议和希望。7.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或称教育个案)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教育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提示寓于教育个案中的教育规律。这既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所必需的,也是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必须的。教育个案研究,既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学习、研究、运用教育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实行进一步使理论向实践靠拢的一个具体措施。

(1)案例与案例研究

案例,又称个案或实例,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事例,是案例撰写者对特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的行为形态的客观描述或介绍。正如列宁所提出的;\"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案例的价值在于可靠地概括事实,在于从各种表面的全部的教育事实的总和中,清晰地描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成为探索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确证性依据。

教育案例或教育个案,是一个介绍特定教育组织内部事情的故事,它描述一个有价值的有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其中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人物、情景与气氛。一般说来,一个案例介绍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也可以通过若干故事介绍某一教育组织内部的整个情景。

案例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客观性。它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复写或摄影,不是杜撰、虚构与主观臆想的产物,它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朴实无华的白描。因此,它要求作者自己摆在\"局外人\"的角色位置,来观察事物,亦即从案例中主要人物各自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有关问题,尽可能客观地、全面地介绍有关背景和情景。案例中有关教育组织和人名在案例发表时根据需要可作掩饰性处理,但这并不失实例的真实性。

案例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一般是指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亦即在事物的个性中蕴含着共性,在矛盾的特殊中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诚然,案例描述的事实已非原来的可以即在相关类似的情景、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里有可能\"相似\"或\"近似\"他再现,并为人们所公认。

案例的基本特征,要求案例的撰写者既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又要学习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认识水平。因为只有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才能从对事实的科学研究中总结经验并丰富和发展有关理论。

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模式和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对所收集的材料的分析而建立理论的归纳方法。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讲的理论。\"脱离实际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很可能将研究引入歧途;根据片断的随便挑出来的事实得出的结论,那也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案例研究就是把握证据确凿的事实,把握实事的全部总合,把握事实的联系,并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的过程。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但正如前面所说,案例是人们根据自己对客观存在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存在的文字资料或声像资料,无论是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去描述特定条件下的教育情景,还是综合地完整地描述某一组织内部情景,都必将受案例编撰者的知识条件\"复写、摄影、反映\"事物的技巧水平所制约。

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是研究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个案通常是指一个人(学生、教师、校长等)、一个班集体、一所学校、一个学区、一个教育行政机构。搜集各种有关个实行为或特性方面的资料,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纵向的和横向的,然后探溯其发生这种行为的各种原因,再对症下药,施以补救或矫治。从学校教育而言,个案研究是对个别学生所作的综合研究,所有有关该生的背景、环境以及详细地缜密地观察、分析、研究、解释,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潜质或发掘学生困难的原因,进而予以有效的指导和矫治。从这个角度来说,个案研究是个别辅导、因材施教的重要技术之一。值得提出的是:大量问题行为学生个案的积累,就可以按其特点、成因进行分类,分析比较对各类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对策、措施与效果,这不仅可以诊断和鉴别问题行为学生,而且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根据国内外教育实践效果看,个案研究有利于增进师生间被此了解和情感;有利于帮助学生的内趋动力,形成和增强其自信心、自尊感;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补救班级教学\"见林不见树\"的缺陷,使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2)教育案例的编写

教育案例的分类方法因分类角度不同而异。如从其应用角度分,有研究用案例和教学用案例,用于教学的案例内容,可根据学校干部、教师培训的教学目的要求,配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在不违背常情和确实合乎逻辑的前提下,允许在情节上适当作些删节、合并等典型化处理,以求达到使人物、事例更典型、更集中,表述更精练的目的。从其篇幅大小分。有短篇案例和长篇案例(1500字以上)。从其内容覆盖面的宽窄分,有一事一例的专题型和多侧面描述的综合型案例。从其内容性质分,有经验型案例和问题型案例,从其内容表现形式分,有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或实录案例等等。

案例,主要由标题、正文、附录及案例评析等要素所构成。案例的各部分应围绕一个主题以一个统一的整体起作用,亦即把经过筛选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或管理的真切情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组织起来,进行客观地描述,使读者产生犹如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之感。

案例的标题是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可增强案例的可读性。案例的标题力求真实、正确、具体、形象、朴实无华。标题要与案例内容相符合,既不能脱离开案例事实本身去拟题,又要分寸掌握适宜,切合实际,力戒概念化、模式化。案例标题一般多以案例事实点题,如\"一分之差\"、\"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案例标题。也可采用提问式,即标题就是一个问题,而这问题正是案例所陈述的具有价值的实例,正是读者所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此外,标题还可以采用口语式,如\"安乐技长\"、\"学校办得真好\'等,如此命题,真切、生动、谐趣,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正文是案例的主体。对特定教育组织内部某一情景的描述,一般应交代发生的背景、时空环境,以及事态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它要求通过准确、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来衬托和反映案例的主题思想。关于正文的格式即形式,几乎没有什么严格要求可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一般认为,正文导语应起到点明案例梗概、要领和诱发读者兴趣的作用。有的案例正文则开门见山,没有开场白,全文一气呵成,也能发生好的整体效果。至于正文的结尾,既可对全文作精辟的总结,使案例结局达到高潮,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可以不要结尾,使正文嘎然而止,\"无疾而终\",不写结果,不附评说,使其收到意犹未尽、令读者回味无穷之效果。

关于案例正文的主题思想,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它是案例撰写者对事例经过深入了解、综合分析,以及对案例题材、背景的处理与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结晶,是案例的灵魂。案例撰写者应在把握事实整体及事实联系的基础上,从事例的本质上或从人物行为的个性上去提炼案例主题,去寻求最能表现人物行为及事物内涵的根本性东西。在案例正文编写过程中,必须为读者提供充分而又必要的背景材料。所谓背景材料,是指人物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及其周围事物的联系。任何人物行为或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会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有它特定的客观条件或情景。因此背景材料的作用是:说明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和独特原因;用背景材料对比、衬托,有利于树立主题、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对案例涉及到读者不大熟悉的问题和较为新鲜的材料作必要的解释和介绍,以丰富案例内容,增强知识性等。若能因文而宜地灵活穿插背景材料,使其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能大大提高案例撰写的质量。

案例正文后面也可加写附录,实际上是对某一背景的说明,起注释作用,只是由于文字较多而不宜在正文中叙述,故放到附录中说明。附录内容要精选。

案例评析,是案例撰写或读者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就事论理,使在对确正性事实的分析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丰富和发展理论。在学校干部或教师培训工作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学员提供最优机会去掘取知识,提高认识能力,以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训部门往往重视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艺术,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率与效益。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事物,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重视教育案例的撰写、评析、筛选和系统积累工作,开展合作研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必将有利于克服个人知识面的局限和在观察分析中容易产生的偏差,提高理论准确性。如果这些有价值的确证性一代代传下去,那么新的一代在新的条件下,一定能对这些事例会有重新、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对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和教育干部、教师和培训工作来说,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不可能取代其他研究方法;同样,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也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也不能取代系统的理论教学。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们应善于根据需要与可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其扬长还短、相得益彰,以达到全面认识和把搞研究对象,深入探求教育科学规律性认识的目的。

愿我们每个教育研究人员都能这样地工作:在为人类变得的更美好的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使自己也变得更美好。 课题科研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课题方案及阶段计划、总结(包括基本情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2、相关背景学习资料

3、研究过程中的体会、论文、调查报告等

4、典型个案

5、取得的成果凭证 A、学生方面: 在认知、技巧、情感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团体成果,个体特长获奖情况 B、教师方面: 教学、科研水平变化上,竞赛获奖(区级以上) C、撰写的论文获奖及发表

6、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7、课题活动大事记

①开会记录

②主题研讨活动记录

③调查记录

④学习记录

⑤交流记录

⑥研究课听课记录

⑦评课记录

⑧教研部门调研记录 (需要有时间、地点、参会人、活动主题、活动过程、活动效果……)

推荐第5篇:高效科研情况简介

附件2: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情况简介

一、科研概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国防、航天优势,紧密结合工业、信息、机电、能源、材料、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等领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解决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内一系列创新性好、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保持航天特色,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4年和2008年,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和“试验三号卫星”,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2013年9月,学校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

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2011年,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为此,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的高校单位。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 项目入选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3年,由哈工大牵头组建的“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2011计划”首批启动的14个中心之一。

二、科研基地

(一)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刚铁教授任实验室主任。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哈工大焊接专业,该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个焊接专业。198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89年在焊接专业的基础上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评估。该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高效焊接方法及过程智能控制、焊接结构可靠性与质量评价、新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微连接与电子封装、表面改性与延寿技术。

(二)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其前身主体是1986年成立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实验室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民生科技,并结合国际机器人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建成了一批稳定而有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已达到年承担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科技产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的科研、产业规模。近年来承担了200余项载人航天、神光III、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IC、NC、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以及军工及国民经济重大行业项目,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三)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0年1月30日通过验收。基于2007年9月实验室可行性发展规划论证意见,实验室经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形成了相互交叉与渗透的三个研究方向:城市水生态安全、城市水质量保证、城市水健康循环。实验室5年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4项目,总经费2.8亿元。包括水专项课题和子课题9项,国家支撑计划10项,国家97

3、

1 863课题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发表论文1730篇,其中SCI收录560篇,EI收录673篇,ISTP收录11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75项;5年中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31项。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情况简介

一、科研概况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

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十一五”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前沿科学研究方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能力持续增强,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0余项。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2012年科技经费到款7.6亿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二、科研基地

(一)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验室采取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矢量声学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开辟了水声技术新领域,先后研制出多种结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并成功应用于多种水声监测系统,从而使我国成为继极少数发达国家之后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水声重点实验室开创了国内声学传感器的研发工作,成为新型换能器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引领了国内水声同行开展该研究的高潮。近年来,实验室通过“211工程”、保障条件建设的支持,完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使水声重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在水声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许多技术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水下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水下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领域、海洋开发技术领域、国防装备预研和国防基础研究领域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承担了国防装备科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高技术船舶项目、军事973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等,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多项科研成果,一批技术成果直接应用到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实验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3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验室教职工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90篇,其中EI/ISTP检索152篇,SCI检索5篇,同时出版了《水下机器人》、《潜艇原理》、《智能控制技术》等11部专著。实验室在海洋空间运载器的系统设计与集成、智能规划与控制、水下导航与定位、水下目标的探测与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于保卫国家的海洋权益、探索海洋和开发海洋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160台套,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目前,实验室有固定人员51人,其中国务院核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

2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2项,经费总额达16801万元。实验室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人才,博士生毕业人数36人,硕士生毕业人数244人,其中1名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提名。实验室已成为国内核工业人才输出量第一的研究基地。

(四)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55台套,设备总值达2562万元。目前,实验室有固定人员38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实验室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项,经费总额为18294万元。近年来,实验室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人才,博士生毕业人数32人,硕士生毕业人数262人,其中2名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提名。

推荐第6篇:中国教育科研学会简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学会成立于1996年2月,是进行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应用研究,教育决策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和教学研究的综合性教育研究机构。该院设有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对院的学术发展和科教研工作进行审议和指导,对学术成果进行评审。

学会成立以来主持或参与了11项国家级、部委级教育规划课题,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40项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大量的指令性课题。开展了以\"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为主题的教学研究,进行多形式、多层面课堂教学指导工作。对每年度高中毕业会考、初中生毕业及升学考试、职业高中的语文、数学水平测试命题、阅卷工作进行指导,并进行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负责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部分教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修订和管理工作。承担了\"教育信息网\"的建设和管理,开通了\"教育科研网\"、\"高等教育信息网\"、\"成人教育信息网\",编辑出版了\"教育丛书\"、\"班主任\"、\"教育科学研究\"、\"中国教育年鉴\"等书刊。并帮助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和实验基地。承办了4届\"北京素质教育研讨会\"、2届\"中俄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4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项目\"环境、健康、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讲习班及\"全国教育产业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高层学术研讨会\"、与全国人大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委联合举办了《北京教育发展论坛•2001》等重大学术活动,分别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教育部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学会现有业务机构8个: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中心、教材编审部;党务、行政机构8个;挂靠单位5个。

推荐第7篇:浅谈科研兴教

浅谈科研兴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深入,科研兴教成为越来愈多人口中关注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则成了我们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不论从一线教师方面还是从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这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研究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社会的转型,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历经实践的磨砺与考验,我们相信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那么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教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我的理解中,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用科学研究来振兴教育,对这句话,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某种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活动以求得到对该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的过程,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功利目的,它只是一个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探索,它的成果不但扩大了科学理论领域,而且提高了应用研究的基础;应用研究则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放入下一步有目标的研究之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开发研究则是把应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那么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则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设计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改革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用科学研究去振兴怎样的教育呢?世纪之交兴起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热潮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样也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回声。可以说,素质教育是继“*”结束、教育地位被重新肯定之后,我们对教育的又一次深刻反思和革命。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确是中国教育的软肋,在我们决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之时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是:在当代中国国情之下,怎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素质教育?怎样的素质教育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我们希望看到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而振兴的教育,我认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需要教育更公平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更好更快的推动教师自身建设,需要教育在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之上更能提高国民素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科研兴教”这个热点话题,我把重心定位在科研上。在我看来,不论做什么事情,目标容易确定,蓝图容易描绘,最难确定的是过程,怎样走才能高效快捷的实现理想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要问题,而研究该问题的最重要贡献者就是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一般分为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二者之间,我认为培养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科研能力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去培养一线教师能力呢?

首先一点: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一说起搞教育科研,我想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很了解,为难情绪大,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教师没能力搞,也没条件搞,因此,首先必须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信心是关键,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研方面的理论,提高教师对科研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省市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了解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动态,学习与汲取各地的先进科研经验,大力开拓教师的视野;其次,从多方面入手,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加强科研基本功培训。围绕教育科研论题的拟定,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常识和一般的技能技巧有所提高。

二、进行专题研究。搞好专题研究是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而专题研究大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认真总结实际经验,并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学实践,求得规律性新知识的研究。

三、进行整体改革实验。整体改革实验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后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教师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搞好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很重视整体改革实验,并逐步实现了由专题研究向整体改革实验的过渡,使我校的科研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第三点,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教育科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须的环境和物质基础,只有在有计划、有机制、有保障的条件下,教师才能完成教育科研活动,才能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为了加强科研工作,应建立学术科研组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科研工作,其次设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同时加大物质投入,保证教师搞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么在专家学者们的科研工作上,如何培养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并且使科研工作者不仅仅是做研究搞学问,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来讲,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和需求,国家投入大,科研成果相对就多,人才成长环境优越,很容易出成果,同样地,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尤其在相同行业内,学校越好,科研之路越顺,导师越好,越容易出成绩。就大学来讲,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搞科研,本身就先天基因好,因为精英大学聚集了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精密仪器,师资方面,本科生老师的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的水平,再看科研环境,著名高校的实验室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很多,给本科生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铸就了平坦的科研之路,同时著名高校有更多的机会推荐学生到更高一级的国外大学进修、交换,这让学生尽早就接受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和世界最先进的实验技术,而这些在普通高校都是很难实现的,同时,除了学校因素,导师因素也是众多影响因素里面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个,有一个好导师,就有好的实验环境和高端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接触高一级的科研项目,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现阶段下,教育科研是引导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搞好科研兴教不是靠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每个地区都有他人无法复制的优势,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独特,用较好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强化,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这无疑是一个很艰巨的工作,但是不论如何,这种发展是推动教师进步,提高教学水平,开创更美好的教育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某一天,相信我们自己也会踏上这条充满爱和奉献的道路。

参考文献:孟万金 官群:《教育科研——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王泽龙:《教研论文的类别》

叶运生 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

推荐第8篇:科研兴教工作总结

东风小学2013年科研兴教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科研兴教工作在教管中心的领导下,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科研兴教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科研兴教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现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教育科研制度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校认真落实上级科研兴教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科研兴教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校领导及中层分包教研组,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科研兴教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校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上、研、室、结、考、检、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坚持执行专题业务学 1

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为主,测评为辅”为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期期有重点,次次有主题,人人有见解。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共同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效益,促进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

2、认真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教研及

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主持人“五落实”。对于组内开设的、校内组织的常规课、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人人参与听课、组内评课,并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每学期,教师听课人均在12节以上。

3、加大教学调研力度,采用听、看、测、问等形式,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研,学校领导听课不低于20节,评课不低于20节次,准确把握了教学动态,了解到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

础。学校为教师订了相关的教学杂志供教师借阅,使教师有书可看,有感而发,为撰写理论笔记、论文、随笔打下基础。我们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

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领悟。我们提倡教师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想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

2、自我反思制度。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

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建立一支具有科研兴教意识的师资队伍,自我反思是促进个体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每月至少写一篇有针对性的反思。可记一节课的成败,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学习中的独特见解等,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3、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及业务培训工。

三、开展常规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

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通过听评课与教师座谈,了解课堂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与教师一起研究对策,实施有效教学。

本学年,学校开展了新课程研讨课、集体备课公开

课、外出评课汇报课、优质课竞赛等。

每次活动教师们非常重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各

教研组也积极为参赛教师出谋划策。课堂上,教师们都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精美的课件、独具特色的设计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2、积极组织开展“五个一”教研评比活动,坚持做

到四个到位:制定方案措施到位、

提高认识宣传到位、精心安排组织到位、全员活动

指导到位,借五个一评比契机,做教学质量文章。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参与评比的教师人数达到100%,课堂教学评比有20多节。

3、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在教师中树立

质量意识,我校每年初都要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

习的平台。

四、课题引路,科研强师兴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

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以微机课题为契机,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学期初,在教科组的引导下,各教研组都从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本组的教研课题。学校、教研组跟踪管理,进行相关的交流评比活。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把五个一活动开展的更高质,形式更多样,极力

提高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学习习惯,各年级、各教师还

要行动起来常抓不懈,促进学生校风、学风的根本转变。

3、同时建议上级对教学常规的检查要注重实际,对教师教学常规资料要瘦身,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总之,我校将不断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

路,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科研兴教工作真正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013年12月4日 东风小学

推荐第9篇:科研实践中心秘书处简介

团委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心秘书处简介

秘书处是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心的核心部门,起到沟通整个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心的作用,是其各部门凝聚的桥梁。秘书处是全面负责处理中心日常事务,协调各部开展工作的部门,同时负责中心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备案及保存工作。其宗旨为发扬科研实践中心文化,将科研实践中心打造成为一个高凝聚力的服务性组织,其工作理念为团结互助,勤奋创新。

基础工作为:中心财务管理;会议签到;会议记录;活动总结;活动材料整理及传承;简报的制作。

此外秘书处主要负责中心举办的“我的实习日记”征文、摄影比赛。 具体内容如下:

财务管理:做好中心活动经费报销及财务记录工作;

会议签到:中心各会议开始之前,做好到会人员的记录,保证会议参加人数; 会议记录:在每次会议过程中,秘书处负责记录会议内容,传承会议精神,使中心工作开展更加有序。

活动总结:秘书处会全面参与到中心举办的每次活动中,负责记录活动名称、活动开展时间、活动参与人员、活动具体流程,并总结活动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对中心工作做出总结,提升工作质量。

活动材料整理:整理每次活动的全部材料,包括前期准备的活动策划书、活动照片、活动总结记录,这是中心精神的传承,对以后的工作起到督促与借鉴作用。

简报的制作:协助学院做好每月学生工作的记录,总结中心每月的活动。 “我的实习日记”征文、摄影比赛:是科研实践中心2011年开始举办的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记录实习中的见闻与感受加深自己在实习中的学习成果,同时将我院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给老师。

科研实践中心秘书处是一个非常温馨的部门,每位成员都具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培养每位成员的综合素质。

推荐第10篇:陈功伟科研简介

科研简介

陈功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1953年12月生,原籍河南省洛阳市。

简历:1961-1972年,在卢氏县上小学至高中。1973-1976年,上山下乡。1976-1978年,在龙驹公社卫生院任会计。1978-1982年,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1982-1987年,分配至洛阳石油部第一工程公司。1987.3调洛阳师专工作,任中文系副主任和写作教研室主任。1991年入党,并被评为讲师和市级先进教师。1996.11评为副高级职称。曾任广州业余大学中文系暨文化传播系主任,2004.1学校特聘为教授。2005年3月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学术委员。社会任职:中国文章研究会学术委员和广州市公文学会副会长。

创建独特开放的写作理论方法系统,多次获省、市、校及学会科研奖。1987年创办在高校有一定影响的《校园文学》报。自著和主编并出版书籍约20部。专著《文章发表学》199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文模具》(自小学至高中4本)、《最新公文写作》和《简明应用写作学》等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代公文模具》。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写作大学丛书之一”《最新公文写作模式大全》(2003年)和《秘书写作技法文模》(2006年)。发表论文50多篇、作品30多篇。2000年自建网站“写作大学”http:// 。“写作大学――面向世界的四化虚拟写作教学体系”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写作系列课程被评为省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倡建“中华圣城”和亚太中心文化大区。正在进行生命写作论的研究和写作人才系统工程等写作课程的整体性探索。

通讯:邮编510230广州市新港西路207号(城市学院海珠校区)电话:020—8922398

2网站: “写作大学”

教学 主讲写作学(公文写作、基础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文艺学、文学欣赏和创作、秘书学、广告学、消费行为学、谈判学、商业心理学、人文国学经典等课程。

荣誉 1991年被评为市先进教师;1993年评比中承担主讲的写作课被省教委评审为学校优质课。2006年评为学院优秀教师。

学术

&.专著:

1.《文章发表学》 30万字 1995.8 百花文艺出版社(文艺报1996.3.22和中国青年报1996.4.1等报刊电台简介报道;《新华文摘》1996.9作“论点摘编”,若干学报发文评论;获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科研奖等奖项)

2.《校园文学精品、模式和发表》 20万字 1994.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考作文重点突破》 16万字 1999.6 广东人民出版社

4.《作文模具》(系列4本,小学至高中) 约60万字 1999.2 广东人民出版社

5.《公文写作精要》主编2000.9广东人民出版社

6.《最新公文写作》主编2001.9广东人民出版社

7.《最新公文写作模式大全》28万字2003.2广东旅游出版社

8.《现代公文模具》第1名,2003.11中山大学出版社

9.《简明应用写作学》主编2005.3广东人民出版社

10.《最新秘书写作模式大全》2006.3广东旅游出版社

11.《应用写作学教程》主编2006.8广东经济出版社

完稿待出版:

《文才论—写作人才系统工程》(27万字)

《人间文话》(写作理论方法创新系统,35万字)

《文章写作学》(30万字)

《意论》(12万字)

《写稿发表法》(29万字)

《现代领导文采技巧》(28万字)

《最新应用写作》(18万字)

《公文解析和文模》 (30万字)

《公文新法讲座》 (10万字)

《作文中考法》(15万字)

《作文高考法》(28万字)

《作文升中法》(12万字)

《广告讲稿》(35万字)

《秘书讲义》(50万字)

《美人国》(散文集/32万字)

《想像伟大》(中篇小说集/22万字)

《五色石》(短微小说选/12万字)

《文艺精义》(50万字)

《文学高考法—中学文学教程》(18万字)

《教孩子学点坏—考入美院:非教育、辩证教育和美人教育》(17万字)

《茶话国学》(15万字)

《文话--精品课程:写作理论方法创新系统》(25万字)

&.教材:参编6部,有《写作概论》、《新广告学》、《新广告文案写作》等。

&.论文:40多篇,主要有

《曹靖华“漫”的风格》1988第二期《洛阳师专学报》

《一个贯穿中国文学史的形象--天》1989第二期《洛阳师专学报》

《以发表为高校写作教学中心训练方式》1991年12月《写作》CN42-1008(核心)

《现代体育的审美化》1994年2月《美与时代》CN41-1061/B 合著第二名

《试论文章的发表》1994年第四期《洛阳师专学报》CN41-1252/G

4《极土·极洋·极美》1994.5.15《洛阳日报》CN41-0004

《河洛圣地创建中华民族文化城的总体构想》 1993年第三期《河洛春秋》HN

《创建洛阳中华民族文化城的总体构想》1993.6.15《洛阳经济报》CN41-00

51《试论任意起草法》1993年第三期《洛阳教育学院学报》

《“埋伏”在人们心底的》1995年第七期《小说月报》CN12-1063(核心)

《段的写作》1995第十期《语文教学通讯》CN14-1017/G4 (核心)《“泡沫”显示新潮》1995.11.10《中国教育报》CN11-0035

《简论文章发表学》1995年第三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011

《创作提纲的编写及应用》1995年第三期《天中学刊》CN41-12

32《当代文学:理论及主体的贫困》1995年第三期《洛阳师专学报》CN41-1252/G4

《文学就是自传》1995第10期《城市人》CN12-1209/GO

《美丑极端的完美统一及其本质--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

1995.9.15《杂文报》CN13-0034

《文章作为商品的市场营销》1995年第二期《洛阳教育学院学报》

《诗歌定义我见》1995年第一期《函授教育》

《新闻和论文的模式》1995第二期《函授教育》

《建立文章发表学刍议》1996第六期《应用写作》CN22-1045/H

《试论〈红楼梦〉的意蕴》1996第四期《南都学坛》CN41-1157

《写作人才简论》1996第九期《人才开发》CN31-1165/C核心

《建立文章发表学刍议》(论点摘编)• 1996•第九期《新华文摘》 CN11-1187/Z (核心)

《简论中小学作文表格临摹法》1996年第十期《新语文》CN21-1341/H

《情,才是散文的“神”》1997第一期《学语文》CN34-1036/H(全国中文核心)

《写作是一种乐事——一种新的起草方法》1997第六期《语文月刊》CN44-1143/H(全国中文核心)

《提纲编写法》1997第十期《河北自学考试》CN13-1056/G4《公文提纲编写程序》1997第六期《广东秘书工作》CN44-1333/G2

《广州,建一座“中华圣城”如何》1997.11.29《粤港信息报》CN44-1143/H

《强化结构模式的作文训练》1997第五期《写作月刊》

《初中作文:一种新法两个实例》1997第七期《写作月刊》

《理想是干部品德的核心》1998第二期《广东宣传》GD-1260

《发表阶段:写作过程的新观念》1998第四期《广州大学学报》CN44-1445/G5

《格式化和公文模具》1999第四期《广东秘书工作》CN44-1333/G2

《“讲话”和诗人毛泽东》1999第期《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论丛》

《写作:生命的对应表现》1999第九期《写作》CN42-1088/H(核心)《学科规范化和科技产业化的双向突进》2000第一期《应用写作》CN44-1143/H(核心) 《谈公文规范段的写法》2000第一期《广东秘书工作》CN44-1179/G2

《弄清公文的主题句》2001第十一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 《竞争上岗演讲稿写作要领》2002第三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 《申论论证的提纲和模式》2002第七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 《述职报告的写作要领》2003第五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2003第二期《广东行政学院学报》CN44-1447/D

《起草文稿的灵感信息法》2004第四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 《小议写作方法系统》2004第九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 《广告:主题化为标语》2004第十二期《应用写作》CN22-1045/H (核心) 《试论辩证管理》2005第一期《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CN22-1468/D 《弄清作文的核心—主题句》2005第十五期《作文周刊》(高中教师版)CN14-0701/F 《文案:广告发布前的说明文底稿》2005第四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37-1410/Z 《对应论—兼论建立生命写作学》2005第四期《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N44-1463/F 《“神思”新解》2007第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学报》CN44-1463/F

《道心论》2007第一期《广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N44-1465/F 《考试作文提纲编写程序》2007第二期《现代语文》

《构建写作人才系统工程》2007第三期《广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N44-1465/F 《论写作人才的鉴定》2007第二期《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44-1465/F 《广告创意新解》2008年第一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完稿待发表:

《文案我见》200第期《》

《“母枪”梦的二元解析—长篇小说《母枪》及其作者娜朵》 2005第期《》

《“广告社会”及其生命广告之探讨》200第期《》

《发表论》200第期《》

《文学发表论》200第期《》

《试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200第期《》

《一首最佳求美情诗--毛泽东《沁园春·雪》新解》 200第期《》

《写作发表四化虚拟教研系统—“写作大学”》200第期《》

《试论课堂讲授的非理性》200第期《》

《试论非教育》200第期《》

《大区论—亚太中心文化大区试议》200第期《》

《共权论—试论社会主义政治变革的实质和趋势》 200第期《》

《国学人生定位和个体形象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诗词艺术传统教育的开发和复兴》

&.项目:

1.“写作发表系统” 1993年被批准为省教委科研项目。1988年创办《校园文学》报,开展“以发表为中心训练方式”教研活动,冰心、李准、于梨花等数十位国内外著名人士题词关心,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央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给予报道,中央电台、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等转载数十篇。

2.“中华圣城”1995年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为引资项目并广告上网。

3.大区论—亚太中心文化大区试议

4.“三段六环写作教学法”(二人合作)1997年获河南省高等教学成果二等奖。

5.“写作大学――写作教学四化虚拟系统”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包括:http://网站(自 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访问量已达53万以上);制作了集大成的“写作大学文典”光盘。

6.“写作人才系统工程” 2007年9月申报学院教学成果奖。

7.“写作产业论”

8.“共权论”

9.写作系列课程2006年4月评为广州市高校第一批精品课程,6月应用写作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10.秘书写作模式模具2007年4月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11.广州市文化产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改革2007年4月申报广州市教改项目

12.诗词艺术传统教育的开发和复兴2006年12月申报中国教育学会教改项目

本人的写作教学研究,在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系统宏观,精炼实用。突出之处:一是创建了全新独特的写作理论系统,特别是文章发表的研究使写作认识为之一新、完整系统。二是准确地提炼了系列性的写作、发表、考试和成才的操作技巧,如主题、提纲编程法、任意起草法、模具等。三是对写作进行宏观的多学科研究,重新认识文才层次,进而提出“生命写作”的新概念。四是提出了现代信息社会“写作产业”的新认识。此项系统宏观的写作理论方法教研,必将产生广泛作用,为世所公认。

&.方向: 今后研究生命写作论、中国文化的再生性(倡建“中华圣城”、编著《中华新五经【人经*政经*商经*学经*文经】》)以及进行创作、从事社会活动等。

创作

《灵爱》准印证出版作品集。小说、杂文、散文等报刊发表30余篇。

有诗歌、小说、电视剧等文稿,如《美人国》丛书(《美人文学—散文小说诗歌选集》、《想像伟大--中篇小说选集》,计70万字)。

第11篇:科研教学情况简介吕冰

吕冰老师简介

吕冰,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济南市工业设计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创新方法培训骨干师资,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全国工业设计大赛专家评委,山东省工业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产品系统设计理论,产品形象及企业形象价值研究,基于产品技术进化的创新方法理论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几项,主持近30项企业产品开发课题,其中大部分投放市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论文十几篇,编著教材1部。

获得光华龙腾奖2008中国设计业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连续2届获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优秀指导教师,连续6年获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卓越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连续4年获得山东省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优秀教师作品奖。

承担本科课程:工业设计史及概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典型产品结构分析、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形象设计。研究生课程: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指导培养研究生3人。

在全国挑战杯、全国创新杯、全国三维数字化大赛、全国TRIZ杯、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等赛事中,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共获得全国1等奖2项、全国2等奖3项、全国3等奖5项、全国优秀奖15项、全国入围奖6项、省级特等奖4项、省级1等奖24项、省级2等奖25项、省级3等奖12项、省级优秀奖20项。

第12篇:科研教学科公章适用范围

科研教学科公章使用管理制度

为提高本科室公章使用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印章使用的规范性、严肃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科研公章适用范围

1.科研立项申报书,项目书,合同书。科研成果鉴定申请书,科研成果评奖申请书,科研协议书。

2.对外投搞科研论文,科研论文介绍信。

3.科研工作中按规定需要公章的其它事项。

二、教学公章适用范围

1.实习生、见习生实习鉴定。

2.实习生接收函,实习生、见习生请假条。

3.为各相应医学教学单位出具的相关公文及联系函。

4.各类进修生接收函,进修生入科通知单,进修鉴定,结业证书。

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入科通知、考核。

6.教学工作中按规定需要公章的其它事项。

三、继续教育公章适用范围

1.继续教育项目申报,举办,总结,学分证明。

2.年度继续教育项目总结,学分审核。

3.继续教育工作中按规定需要公章的其它事项。

四、印章批准权限及手续

1、公章使用严格按照权限、职责慎重使用,所有事项用印均由科主任批准。

2、公章使用登记制度。除常规报表外,按时间、用印部门、内容、经办人、

批准人等项目登记后方可用印。每年年终公章管理人将公章使用情况登记薄、借用薄在科教科办公室存档。

五、印章保管

1.科教科由专人保管、使用。

2.科教科公章原则上不准带离办公室。如确因工作需要外借使用的,经办人在征求主要领导同意后,需在《公章借用登记薄》上签字并注明外借时间和归还时间后方可带离,借用结束后需及时归还办公室。公章借出期间,借用人只可将公章用于申请事由,并对公章使用后果承担一切责任。

3.严禁开具盖有印章的空白文件及其他证明文件。

4.印章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用印制度,对不符合用印规定的,有权拒绝用印。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13篇: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简介

对学校校长教师而言“科联体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这里有充足的能量,丰盈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温馨的情感,诚挚的友谊,豁达的胸怀,宽厚的肩膀,走过沧海桑田的你,累了吧?来科联体驿站歇歇吧,这里是心灵的家园,智慧的源泉。”

理事会特点: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攻关

切磋探讨交流交友携手共进”

理事会宣言:

中国,乃至世界,中学教育未来的领航者&驾驭者

“互利共赢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智慧的源泉心灵的家园前进的引擎共享的平台”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会

学术委员会宗旨:

瞻性学术性的学习交流型的研究。

教师的教师,校长的校长,教师的专家, 专家的教师,以期成为撬动中学教育未来的支点。”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学术委员会“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行动研究;中华名校群的合作研究;前

全 国 中 学 教 育 科 研 联 合 体

简介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原名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于1993年10月在北京成立,首都师大附中霍恩如校长担任理事长,王文琪主任担任秘书长。该组织得到了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它是由全国各省市部分重点中学和从事中学教科研的单位及个人组成的学术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1998年根据教育部有关领导建议,为更广泛地团结联合更多的中学共建基础教育大业,更名为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

现任理事长由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附中赵钰琳校长担任,秘书长仍由王文琪先生继任,名誉理事长和顾问先后由原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的张键、韩作黎、金学方、卓晴君、吕型玮、冰心、苏步青等专家和学者担任。如今成员校已经由最初成立时的13所重点中学发展到遍及全国26个省市的360多所重点中学,并在成员校比较多的省市设立了18个分部,总部在北大附中。

十多年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督导办王文湛、郭振有、金学方、郑增仪,中央教科所卓晴君、阎立钦、丰力,中国教育学会张健、韩作黎、郭永福,著名高校及省市科研机构吴启迪、文喆、耿申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下,科联体依托众多成员校的大力支持,秉承“为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努力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的宗旨,以中国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发展为己任,贯彻“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联合攻关 切磋探讨 交流交友 携手共进”的精神,努力探索,不断进取,先后在北京、武汉、上海、大庆、广州、昆明、福州、深圳、成都、贵阳、哈尔滨、太原、桂林等地成功召开了15届年会。

“九·五”期间,科联体圆满地完成了教育部“九·五”重点科研课题《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出版了《素质教育新教案》、《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教育论文集》,《中学生科学大世界》等大型系列丛书,召开了“全国素质教育精品课展示与研讨会”等多次会议。还多次组织了全国名校中学校长赴美国、欧洲进行教育考查活动。

“十·五”期间承担了“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目前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和《超越性课程理论与实践探讨》两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

自从第三届上海年会奠定了科联体在全国知名中学中的崇高威望以来,在教育界有关领导的带领下不断进取,一直保持着在全国中学中的权威地位!总之,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教育理论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 秘书处

2007年10月31日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邮局34信箱邮编100036 办公电话:(010)68693810 ,62698621 传真:(010)68670607, 62698903 网站:WWW.KLTEDU.COME---MAIL:(1)JYBKTHY@126.COM(2)JYBKTSQ@126.COM 附件:【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成员校名单(部分)】

(排名均不分先后顺序,截至2005年12月31日前的部分名单.)

北京市 北大附中 首都师大附中 人大附中 北京四中 北师大附中 北师大二附中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汇文中学 北京101中学 北京161中学 北京十二中 北京二中 北京五中 北京八十中 西城外国语学校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

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

北京景山中学 北京潞河中学 北京密云二中 北京怀柔一中 北京牛栏山一中 北京昌平二中 北医附中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 上海师大附中上海行知中学 上海市西中学 上海格致中学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上海松江二中 上海大同中学 上海交大附中 上海市进才中学 上海向明中学上海嘉定一中 复旦附中 上海杨思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新华中学 天津市耀华中学 天津一中 天津市实验中学

重庆市 重庆一中 重庆辅仁中学 重庆渝北中学 重庆11中 河北省 石家庄一中 唐山一中 石家庄二中

河北廊坊一中

石家庄24中 河北师大附中 河北衡水中学 保定一中 冀州中学 张家口一中

山西省 山西省实验中学 山西太原五中

大同一中

太原第二外国语学校 运城中学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大同市同煤一中 原平第一中学 大同实验中学 山西介休四中 太原进山中学

辽宁省 辽宁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大连八中 东北育才学校 沈阳二中 大连24中

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鞍钢高级中学

吉林省 吉林省实验中学 吉林油田高中 东北师大附中 吉林毓文中学 长春十一高

吉林榆树实验中学 延边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 哈尔滨三中 哈尔滨六中 哈尔滨十三中 大庆一中 大庆铁人中学 大庆二十二中 大庆二十三中 大庆实验中学 齐齐哈尔一中 佳木斯一中 佳木斯二中 内蒙古自治区 呼市一中 呼市二中 呼市十六中 奋斗中学 内蒙师大附中 江苏省 常熟中学 江苏海门中学 南京外国语学校 江苏启东长江中学 南京师大附中 江苏省涟水中学 如东高级中学 奔牛高级中学 淮安中学 山东省 山东诸城一中 山东师大附中 山东文登一中 青岛二中 泰安一中 山东聊城一中 山东昌乐一中 烟台二中

山东胜利油田十中

济宁实验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 济南外国语学校 山东潍坊一中 济南市历城二中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中学 泰安市英雄山中学 安徽省 利辛一中 合肥一中 灵壁中学 潜山中学 六安新安中学 浙江省 杭州学军中学 杭州二中 杭州高级中学 浙江瑞安中学 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浙江苍南一中 杭州长河高中 浙江定海一中 福建省 福州三中 福州八中 福建泉州一中 福建龙岩一中 厦门双十中学 福州格致中学 邵武一中 福鼎一中 晋江市第一中学 莆田一中 沙县一中 湖北省 武昌实验中学 武汉六中 武汉二中 汉阳一中 华东师大附中 襄樊五中

武汉经济开发区一中 荆门市第一中学 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

湖南省长沙一中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明德中学 益阳市第六中学 邵阳二中

广东省

广东省实验中学 华南师大附中 中山大学附中 珠海一中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深圳布吉高级中学 东莞实验中学 广州知用中学 广东顺德一中 北大附中广州分校 广东茂名十六中 河南省

南阳市一中

河南省实验中学 河南省新郑二中 郑州市第七中学 郑州中学 河南省鹤壁高中 商丘第一高级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南宁二中 广西南宁武鸣高中 广西百色高中 桂林中学 广西宾阳中学 江西省 江西省高安中学 江西瑞金二中江西九江中学 上饶市第四中学 定南中学

四川省 成都树德中学 成都双流中学 成都七中 石室中学

成都实验外语学校 西南交大附中 四川科学城一中 贵州省

贵州省实验中学贵阳市第一中学 遵义四中 贵阳九中 贵阳市第十中学 贵阳十七中

清镇一中 铜仁一中 仁怀一中 海南省

三亚一中

海南中学

云南省 云南师大附中 云南建水一中 昆明一中 大理州下关一中

陕西省 西安中学 西安交大附中 陕西宝鸡中学 西安八十三中 高新一中 陕西省商洛中学 长安一中 陕西延安中学 甘肃省 兰州一中 西北师大附中 长庆一中 兰炼一中 榆中一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一中 六盘山高级中学 吴忠市第一中学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克拉玛依一中 独山子第一中学 哈密油田一中 兵团二中 农五师高级中学 西藏自治区 拉萨中学

香港 香港培道中学 香港新亚中学 香港慕德中学

第14篇:远教三查信息

邗江区“三查”并举推动远教工作提质提效

为进一步提升远教工作效能,服务城乡统筹发展。邗江区在党员干部远教“集中推进月”中,专门开展了“三查”活动(交叉检查、全面排查、定期抽查),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使远教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全面排查。我区在各站点前期自查的基础上,按“自查—整改—排查”的模式,通过区分存在问题的类型,针对性的制订了分类排查措施。由组织部牵头成立三个排查小组,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用实地检查、群众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照《邗江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考核评分表》,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排查工作。排查完成后,各组交流了检查评估情况,对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汇总,对症下药,从设备、人员、制度三方面入手,制定了全区远教工作升级方案。

二、交叉检查。在全区党员干部远教升级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我区专门组织乡镇远教管理员,对全区远教站点进行了交叉检查。采取地域对调、条件相错的原则,尽可能安排距离较远的乡镇相互检查,经济条件较发达和较不发达的乡镇相互检查。避免检查组和检查对象同质化,更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通过交叉检查这一形式,一批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远教站点得到了展现,发挥了标杆作用。站点管理员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既能从其他站点的不足中吸取教训,也能从其他站点的长处中学到经验,充分实现了以查促改的效果。

三、随机抽查。开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是一个长期任务,我区通过制定远程教育随机抽查机制,长期工作与短期活动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保证了远教站点的长效优质运行。抽查采用时间地点随机的方式,由组织部牵头,乡镇远教管理员配合,在全区随机选择站点进行抽查。并且结合日常工作,在推进其他党建活动时兼带进行远教站点抽查。通过“三查”,对设备运转、人员管理、学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评分,年末根据评分的结果,进一步落实奖惩,对远教工作不合格的村,实行“一票否决”。

第15篇:以科研兴教以教研兴校

以科研兴教

以教研兴校

——江夏四中市级科研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2001年7月,我校申报并承接了武汉市“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初中起始年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研究。

我们的初衷是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过程的开放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一批科研型的老师。同时,也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入我校课堂,构建供学生学习的和谐、轻松的心理氛围,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使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且也促使我校的科研氛围得到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近3年的悉心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均已按时完成了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学校课题组也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的。今天,我在这里就该课题的研究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课题的完成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进行

在承接了这个市级科研课题后,我们经过不断地研究和论证,决定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①2001年8月——2004年12月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为选题论证期,是研究准备阶段。其主要工作包括确定好子课题、展开论证、撰写论证报告,依据科研小组各成员的特点将子题进行合理分工,确定研究目标,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随机抽取二个实验班级,开展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与数据统计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等等。②2001年12月——2003年7月是第二阶段,该阶段是研究实验阶段。具体工作包括课题组成员各自撰写课案,主讲研究课,开展典型课案分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拿出典型的课例供课题研究剖析,并写出相应的研究论文等。③第三阶段是2003年8月——2003年12月,为研究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课题组完成了后测与数据统计分析,撰写出研究报告,编辑出版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二、我校课题研究顺利完成的几点原因

1、学校教科研氛围浓郁

很早以前,我们就在全体教工中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教、教研兴校”的办学思路,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勤奋钻研,这样,我校每年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是空对空的搞形式、走过场,而是共刀真枪、真抓实干,各项活动均开展得如火如火荼,有声有色。因此,学校有着极其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2、学校有足够的教科研人才储备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许多教师能自觉地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并勤奋笔耕,先后有十多位教师的四十余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业务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如在2003——2004学年度中,柴武君、沈红萍、叶亚东、赵家文同志各有一篇论文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曾文华同志的一篇论文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另一篇论文被评为省级二等奖。苏俊超、柴武君同志的一篇论文获省级二等奖,方保林、邓及雄同志的一篇论文被评为省级三等奖。蔡琛的课件获市级二等奖。罗曼教师的电教课获国家级二等奖等。

3、领导亲躬,队伍精干

在课题组中,曾文华同志是学校校长,熊国金同志是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沈红萍同志是教务处主任,他们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开展科研调查,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在其他教科研人员中起到了极好的表率作用。同时,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我们严格挑选课题组成员,其入选的条件是:①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科研积极性高;②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有获取新信息、整合新信息的能力;③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即他们必须是省、市、区或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必须曾在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过教研论文。如柴武君是省级骨干教师,其论文曾在《湖北教育》上发表,蔡琛是市级骨干教师,其制作的课件曾获市级二等奖。这样,就切实保证了科研队伍精干,科研工作高效。

4、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

在学校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我们仍挤出了2万余元人民币作为科研的专项经费,并且将它们细致的分解为资料费、调查费、实验费等,达到了“专款专用,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效益”的目的。

5、科研管理制度化

针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制定了详实的《江夏四中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科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进程及纪律等方面的内容,将科研工作的实施内容与步骤落实到每一人、每一天,这样,避免了小组成员工作中的随心所欲、敷衍塞责,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严肃性。

6、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①每周三晚上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的教科理念、新的教研方法。近三年来,课题组成员累计做学习笔记三十余万字,撰写学习心得二十余余万字,累计学习时间达240多个小时。②在开展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多次邀请市、区教育专家到我校作学术报告,并请他们帮助我校分析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区教科所的彭敦运主任曾五次深入我校,帮助我们剖析“研究计划制定得是非合理”、“开放性课例的课堂评价方式是否具有激励性”、“问卷调查的内容是非切合学生实际”等诸多问题。专家的引领,使得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高屋建瓴、成效显著。③向兄弟学校学习,积极开展横向交流活动。围绕着课题研究的方向,我们先后六次组织科研组成员到七一中学、武珞路中学等教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校参观学习。听观摩课、听实验课,查阅该校的教科研档案资料,与该校的教科研骨干广泛地展开交流。事实证明,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力地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在,我校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虽已胜利结束,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会在区教育局和区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将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抓得更扎实,更深入。

第16篇:教育教学科研月活动教实施方案

新市一中育教学科研月活动2009年教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积极营造“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促进我校教科月(2009年11月)活动的扎实开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京教基[2009]21号文件,特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基础,以“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结题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探索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科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科学水平,促进我校教育科学有序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组长:谭从军

副组长:许旭明

成员:雷振兴、贾孔平、陈于海、杨小梅、张倩、伍信超、杨凌艳、刘旺平、杨国秀、杨章勇、王京松

三、活动内容

1、开展“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活动。

2、开展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成果评选活动。

3、开展京山县第二届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4、教师博客培训。

5、组织“送科研进校园”活动。

四、活动措施

1、各子课题组长按学校课题计划安排带头完成结题任务,影响结题验收将追究责任。

2、学校教科室将组织“三优”(论文、教案、课件)评选,并按一定比例择优报教科所。要求每位教师完成课题论文或课改经验论文一篇,教案一篇、课件一个(此项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不作要求),对未完成任务者通报并纳入教研常规量化。

3、本期申报学术带头人和教研骨干教师的人员要完善个人档案(如教师博客日志要达到一定数量与质量,并作好管理归类)迎接复查。

4、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女50岁以下,男55岁以下)的博客培训(详细安排另见)。博客日志的数量与质量是今后评选教科骨干、学术学科带头人的重要条件。

5、邀请教研室、教科所专家来我校进行教科讲座。

五、活动安排

时间

内容

目标要求

责任人

2——6

教师博客培训

注册登记、学会使用

至少完成四篇教育日志

廖义久

雷振兴

贾孔平

9——1

31、《课堂提问艺术》课题结题材料完善、整理、装订、申报、送检

2、落实《留守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材料

确保县级课题结题,准备国家级课题材料

雷振兴、贾孔平子课题负责人:

刘旺平、伍信超、杨凌艳、杨章勇、张倩、马俊辉、杨国秀

16——20

1、请教研室专家讲座“新课改下的成功经验及不足”

2、请教科所所长讲座“如何选课题做课题”

1、没课的在岗教师必须参加

2、认真听课做笔记

3、各学科组组织讨论博客上传体会一篇

许旭明

雷振兴

贾孔平

23——27

“三优”(论文、教案、课件)撰写及评选

1、组织专班评审

2、择优选送教科室

贾孔平

30

工作总结

雷振兴

新市一中 教科室

2009年10月29日

第17篇:医教科简介

医教科

1976年8月,医院接收唐山地震伤员,成立医务科。是医院的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履行医院临床业务工作计划的实施、监管、沟通、协调职能。承担着全院的医疗业务管理、质量监督、人员培训、教学科研、执业管理、处理接待医疗纠纷等工作任务。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医院分级管理工作的需要,医院成立了质控、信息科,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工作从医务科分离出去,同时为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将医务科更名为医教科。

多年来,医教科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医院医疗行政管理和业务质量管理、临床教学、人才培养等项职能工作,对医院的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认真实施督导,检查各项医疗制度、法律法规等规章的执行落实。

—— 拟定年度有关业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督导检查,总结汇报。

—— 定期深入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了解和掌握业务规划开展情况,组织疑难重危病人会诊,抢救,协调院内外会诊。

—— 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采用各种行政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严防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

—— 做好医疗纠纷接待,合理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向院长汇报,需要时提交院专业技术委员会讨论

裁定,做出结论。

—— 依据《医疗安全管理条例》,抓好医院医疗安全工作,督促医疗核心制度深入落实,同时协调各专业科室间的业务协作,改进门诊、急诊工作流程。

—— 做好医院科研、教学、培训工作,对全院科研立项进行审核、评审、申报,做好各大专院校毕业临床实习生接收管理,接收本市内外及周边省市一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以及省卫生厅交办的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 做好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学院校专业进修深造培训计划并执行。抓好全院医疗技术人员“三基”培训及考试,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报名、培训、考试、核发证书,保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奖惩、调配顺利进行。

—— 负责实施临时性院内外医疗工作和各项指令性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同时,为适应医院的发展和新的形势下医疗工作需要,负责院内与社会的沟通、联络与交流,建立与上级、下级医院的友好往来与合作。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试点和铺开,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整治和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医教科在贯彻国家、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全院服务意识”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全院服务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医疗管理工作。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深入学习和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院相应的各项规章的制度,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医疗安全意识,规避医疗行为中的风险,尽最大可能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医疗执业中,严格遵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执业许可证》的执业范围,对技术准入项目做好严格把关和准入报批,杜绝非法执业现象发生,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医疗安全则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医疗管理的核心,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全院医疗安全意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也是医教科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医疗管理工作中,强化各种院规院制的落实,特别是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等十三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和督导,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也是医教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多年的医疗行政管理工作中,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全院医护人员结合本职工作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研究新的课题,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科研立题。1994年以来,全院医护人员获省、市(厅)科技进步奖 77项,2000年以来,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教训、撰写医学学术论文 1296 篇,

其中国家级168 篇。在做好人才培养方面,医教科制定并多次修订了《白城中心医院职工上学、学术活动、进修的管理制度》,每年都派出部分有一定年资、有发展的医务人员到长春、北京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为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技术开展发挥了

主导作用。

第18篇:早教的简介

亲子早教

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得最好最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抓住“关键期”进行良好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期”的有效教育方式,通常称为亲子早教。

重要性

成长中,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种教育缺一不可,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是最温馨的学校。但很多家长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早教是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营养学的交叉学科,专业性很强,所以家庭亲子教育应该与社会机构的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社会化的早教氛围。

亲子早教重要性:

1、健康的身体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早教是身体平衡发展的需要,让孩子获得健壮的体力。各种动作与体能训练是早期教养育的重要内容。

2、提供教育化的学习环境,能够给予孩子符合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通过老师正确的示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认知能力。

3、早教是大脑健康发育的需要,是智力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亲子早教对比差别

差别

1.教育的对象不同。幼儿园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早教机构的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而且首要的是家长。早教机构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技能,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2.教育方式的不同。灌输式教学是幼儿园比较常用的方法,这种不遵循孩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是早教的大忌。婴幼儿尚处在智力和性格发展的初级阶段,对那些强加给自己知识如果不感兴趣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将直接关系到孩子上学以后对学习的科目是否感兴趣。无压力教学,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潜能的开发,这才是科学的早教方式。

3.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面向幼儿,以教师讲解、幼儿学习为主要形式。而早教机构通过父母与宝宝在老师指导下一起游戏的方式,引导父母学会在游戏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进而掌握一套科学的游戏方式,并通过这些游戏方法对婴幼儿的发展进行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早教机构更强调父母、看护人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这不但能促进婴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4.教育的目标不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早期教育机构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科学的亲子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增进亲子感情的目的。 5.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时间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一个学期为一时段,每周一至周五在园。而早教机构的教学活动时间以3个月或更短时间为一时段,家长可带孩子定期参加早教机构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或2个小时,活动结束后就可离开。

早教益处

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 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因此,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

家长在抚养这个孩子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智力发展。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孩子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孩子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孩子最需要的。孩子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除了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进行早教,与其建立起情感纽带,取得孩子的信任和依赖,这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父母有时会感到,虽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识,但是却不了解怎样进行早期教育,现行的教育制度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整个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一些家长常会说:“当我的孩子进入学校,他就会开始学习……”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人生头几年,孩子会因好奇心的驱使去学习、探索,并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但后来当孩子进入学校后,由于学校规范的管理,教学内容的限定,孩子可能会发觉学习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不得不遵守规定,还要承受强大的压力)。这时,父母就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了。 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技能的发展状况,为他安排适当的活动,即进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帮助他找到兴趣点,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当然,不能使用太困难或太简单的活动和玩具。不要逼着孩子去追求成功,而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愉快。

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将与那些无早期学习经历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

家长和孩子一起

第19篇:外教简介2

姓名:Phil.Karl E.KEINER博士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9年9月25日

外语掌握情况:英语流利、法语和意大利语较好、俄语和波斯语初级 接受专业教育情况:

1958—64 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试,专业为英语、历史和体育

1966—68 德国文法学校实习教师,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复试

1984在美国学习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64—66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担任语言讲师。

1968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复试(获得从业资格)

1969—70法国NIZZA地区公立高中,担任讲师

1970—80德国美因茨地区文法学校,担任高中教师,教授英语、德语和体育 1980—85阿富汗喀布尔AMANI学校,担任教师,负责课程组织安排、教师教学方法培训,

1985—89德国美因茨地区Maria Ward学校,担任教师

1990—96匈牙利松博特海伊市大学,担任教师

1997年以来,担任美因茨大学,讲师

2005年以来,成功地执行了SES组织的8个项目(教师培训、语言培训、教学方法提高)

所具备的专业知识:

--语言培训,包括德语和英语教学的最新教学方法

--教师培训:实际授课、教材选择(方法及课题)

----德语、英语和法语翻译培训

---课程组织,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和教材等

n语言课程管理

n---课外活动,例如语言课程和体育课程

n学校体育发展(各个年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

专家曾先后在美国、法国、阿富汗、匈牙利、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工作。

专家将于6月2日来我市从事支教活动,其中:

6月2日光明中学郑州机场接专家

6月2日—9日 光明中学工作

6月10日—6月20日 市人民中学工作

6月21日—6月25日 市十五中工作

6月26日市十五中送专家到郑州机场

请各校按照专家行程表,制定专家工作计划。原则上,专家每天上4节课,其中上午2节课为公开课,外教给学生上课,中国教师观摩;下午2节课为培训教师时间。

焦作市外国专家局

2010年5月26日

第20篇:远教管理员简介

远程教育管理员简介

——XX办事处XX社区主任助理XX

我叫XXX,XXX人,共青团员,大学本科学历。XXX年X月通过省委组织部统一考试被聘为XXX办事处XX社区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并负责该社区的远程教育工作。在工作期间我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注重实效,取得有效成绩,在全办事处远教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在负责远教工作中我注重学习远程教育各项技术和掌握业务技能,规范各项制度,为了更好发挥站点的作用,我积极主动参加省、县、办事处组织的远教培训,积极学习远程教育各项操作技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为信息平台,教育手段的优势特点,并在工作之余通过互联网、课本学习电脑维修技术。工作中,我结合社区实际,对于一时不能接受或排斥的民选干部,知识落后的农民群众,分类施教,形势灵活,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站点远教模式,主动在提高群众致富能力上下功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各项计划和学习制度,并抓好党员干部的分类培训工作,真正体现领头雁的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科研教查简介范文
《科研教查简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