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课堂教学目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9 15:05: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知识和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要通过知识与技能来体现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推荐第2篇: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一、知与会: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设计

1.要从学生行为表现的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而不应该表述教师做什么。

2.教学目标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和可测量,应选择可以观察的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词语。

3.要说明学生做出这些行为的条件是什么,包括完成任务的时间(如十分钟内)、完成任务的条件或辅助工具(如借助词典、计算器、说明书、或通过小组看图讨论)等

4.要说明学生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包括熟练程度、准确程度、完整程度等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

二、学会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设计

1.体现师生民主对话

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仅仅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还要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

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2.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集体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等。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体验、感悟、反思、对话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学生的体验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意见,使

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转化为对知识的强烈探究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反思和体验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过程,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能够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前提条件。

5.强调学生的积极实践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强调“活动”、“操作”,强调“考察”、“调查”,强调“ 探究”、“ 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为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6.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自悟

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同时要训练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学习的“足迹”,并善于总结和发现:哪些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是较为有效和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从而学会学法的选择与运用,发现学习的规律,悟出学习的真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 7.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教师的评价目标要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要从注重智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要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三、学会做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其具有内隐性、不确定性、随机生成性特点,学习结果表现为学生内心的变化,为了使这种内在变化可以观测,国外学者提出下面两种方法。 (1)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述法:是指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表述目标的方法。分两步来表述,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表述一般性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

(2)表现性目标表述法: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表述目标时只描述学习者在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但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主要用于表述长期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或无须结果化的目标。变化的例子来表述具体性目标,使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

总之,课改下的汉语课堂教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让汉语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观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郭莉

汉语教研组

推荐第3篇: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尹玉红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不知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产生了不少困难与困惑,以至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刻,还是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至于后两个维度目标能意思一下就意思一下,实在不行就毫不犹豫地丢掉;第二种:在课堂中割裂三维目标,把三者看成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第三种:过于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等目标,却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结果使教学失去了知识这一目标和载体,华而不实,学习效果差。因此,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相互支持,有机结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与技能”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构建过程。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又是其它方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适时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抓紧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脉络,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既重“知识”又重“结果”,“过程”和“结果”并重。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同时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分,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认识到如果分得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从而自主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牢固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渗透了无极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使学生享受到数学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与自信。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他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总之,我们只有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教学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数学课堂才会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推荐第4篇: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具体(整理)

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符合学段特点,课堂高效扎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本次检查一共听课30节,涉及一至六年级的各个学科,总的来看,任课教师均能够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小黑板、教学挂图等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设计紧凑,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唐店小学的黄娟老师语言有亲和力,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重视识字、写字,识写结合指导有方,能适时地组织教学且方法多样。双城小学的王静欣老师,口语准确流利,并且能使用多媒体教学,集学习、游戏于一体,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马场小学的刘梦洁老师、双城小学的马双迪老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精心、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马双迪老师靠游戏、刘梦洁老师体现坡度教学,由扶到放),教学效果突出。另外马场小学马常凯、宋慧敏,双城小学毛尚前、刘工厂、张玉珍,尚营小学陈思玲,唐店小学的江超凡、胡亚洲、龙泉小学李莉等老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注重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扎实、高效。

从检查的教师的备课上看,大部分老师都能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积极进行二次修改,保留修改痕迹,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体现了集体备课的良好效果。

大部分班级作业次数充足,布置适量,作业题型多样,具有层次性。在批改方面,大多教师十分认真,批改符号较规范,学生有订正,教师及时再批,而且有创新,能针对学生的问题所在,批出批语及鼓励性语言或符号

对于二次修改应避免走入为检查而修改和教案设计太好而不修改的误区,应树立“科学修改,服务教学”的理念,从“教师减负、教学增效”的高度出发,进一步优化教法和学法,真正的为实现“优效教学,高效课堂”,严格落实电子备课的实际意义。

推荐第5篇: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以实例阐述了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统一的、模糊的课程标准,依据不同的学习条件、学习行为,结合目标陈述技术转化为多样化的、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目标叙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89-03

一 问题的提出

笔者利用杭州市化学教研网提供的25个优秀教案,对教案中的行为动词使用与目标制定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25个市级优秀教学案例中,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存在较大的问题,集中表现为:(1)行为动词选择错误,或继续使用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非行为动词,如“培养”等。(2)教学目标的叙写普遍缺少行为条件,即不能明确地显示学生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的。(3)教学目标空洞,成为摆设。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4)三维目标概念混乱或缺失,许多案例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混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空泛。

二 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意义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技术是为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提供保证和服务的,因而是化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对此却缺乏基本的认识。笔者观察到,有相当一部分的一线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教学目标陈述技术,更不知道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策略,也不明白优化目标叙写对课堂教学能起到什么作用。

1.课堂教学目标叙写是课程的需要

事实上,课程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运作并产生效果的。从课程的运作系统来看,课程的层级可以包括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教师理解课程、师生运作课程和学生体验课程等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所列出的目标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学目标,它相当于表中的“正式的课程”,它具有全国统一要求的特点。《浙江省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也不是课堂教学目标,它相当于“教师理解的课程”,而且只是部分教师“理解的课程”,它具有全省统一要求的特点。而本文所叙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师―生互动运作的课程”,它具有“一个班级统一要求”的特点。作为教师,必须明确从《课标》目标到《指导意见》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转化是课程的需要,是教学行为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2.课堂教学目标叙写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需要

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其中存在较多的变量,而这些变量有些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是无法控制的。如教师、学生这两个变量,是无法控制的,我们不可能让全省的教师一个样,更不可能让全省的学生一个样。

那么,如何在同一个标准下实现不同的课堂价值追求呢?当然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一个区域内必然同时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对课堂的价值追求是不同的(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或者说学习结果是不同的。为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价值追求的多样性。明白地说,“我的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为此,不同层次的学校间、不同层次的班级间,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 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策略

我们看到了问题,也明确了需求,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呢?这需要一些简单但实用的技巧与策略。

1.使用目标陈述技术,规范目标的叙写

面对一个教学知识点,要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必须应用目标陈述技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结果,是一种行为性的目标,而行为性的目标叙写通常采用以下结构化的文字要求:即a(audience:行为主体)+b(behavior:行为动词)+c(condition:行为条件)+d(degree:行为结果)。

第一,行为主体为学生,从对象上看,这是所有课堂均相同的,但它却是最根本性的差异。不同性质的学校,相同学校的不同班级,相同班级的不同学生,他们都是不同性质的主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当然,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认为他们是完全异质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有可能是同质的,其中可以按同质处理。如一个班内的学生,或两个平行班间。

第二,行为条件则是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核心环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行为条件的差异主要由教师来控制与实现。如对于某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可能有以下不同的设计:(1)设计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完成信息的获取,然后对信息进行辨认再作出判断或解释。(2)设计为学生验证性实验;学生需要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然后对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3)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性实验。(4)设计为观看实验视频。(5)设计为无实验(口头实验)。从(1)(2)两个设计中不难看出,不同的行为条件必然产生不同的学习过程,并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不同的行为条件下,学习行为(行为动词)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样,学习结果(行为结果)也必然不同。

第三,行为动词是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描述。从《课标》的角度看,其规定是唯一的。但《课标》是一种较为模糊的陈述,外化的行为过程并不明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要更为明确、更为外显。如《课标》中“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仅是一种心理描述,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则必须要清楚地表达“学生做到什么程度才叫了解”。

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可能会采用多样化的陈述,以达成各自的价值追求。(1)认识电子层及每层的电子容纳数量;(2)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3)辨认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区分原子和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5)比较氮与磷、氧与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6)画出指定原子或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难看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里并不存在等级上的差异,因为这些行为动词都是为了达到“了解”。同样,对于“理解”,我们也可以用“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等行为来外化。

第四,行为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一种外化的、可测量评估的行为。这是实现课堂教学价值追求最为直接的证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结果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尽管我们不能以学生个体的形式描述行为结果,但仍然可以用半定量的数据来表明达成的结果。如大部分学生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是一个失电子和得电子的过程。部分学生能判断原子形成稳定结构的离子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本质。部分学生能归纳出稳定结构的基本特点。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清晰地肯定,通过abcd四个维度的差异性陈述,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化。

2.明确目标叙写步骤,科学构建课堂教学目标

当准备叙写某一课时的教案时,我们必须先对该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逐一进行分解。具体步骤如下:(1)列出《课标》及《指导意见》中对该知识点的叙述。(2)画出该知识点的概念图(有哪些点)。(3)设计出每个环节的学习条件(行为条件)。(4)设计出每个点的学习行为(行为动词)。(5)设计出每个点的学习结果(行为结果)。(6)叙写出完整的教学目标。

完整的教学目标叙写结果要让阅读者只要通过目标的阅读就能清楚本节课学生学什么(知识点)、怎么学(行为条件)、学会什么(行为动词)、学得如何(学习结果)等要素。

[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目标

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列出《课标》与《指导意见》中的相关陈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描述非常模糊,不具有操作性。《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了解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指导意见》虽然比《课标》更详细,但仍然不是一节课的目标,也不具有直接的操作性或直接应用为教学目标。

第二,画出硝酸性质概念图。硝酸的性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硝酸是挥发性酸,浓硝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挥发时的现象。(2)硝酸的不稳定性,浓硝酸易分解,分解条件、现象及化学方程式。(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能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还原产物与浓度的关系,反应时相关现象及有关方程式书写。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节课能把硝酸的性质讲完也不容易,对于“知悉氮化合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显然不能在同一节课内完成。

第三,设计学习条件(行为条件)。(1)硝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可以通过观看新闻类视频(硝酸泄露事件视频)。(2)硝酸的强氧化性可以通过实验(考虑污染可安排教师实验)。

第四,设计学习行为。(1)对于现象可以用“说出”;(2)对于方程式可以用“写出”;(3)对于还原产物可以用“归纳”或“概括”。

第五,设计出学习结果,对于本节内容,硝酸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酸和强氧化剂,可以用“熟练书写”“全体知道”“准确描述”等。

第六,完整书写出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材料,知道浓硝酸是挥发性的酸,能准确地描述浓硝酸挥发时的现象。(2)通过观看视频材料,说明硝酸是不稳定性物质,能熟练地用方程式表示硝酸的分解反应,并能解释硝酸的保存与运输方法。(3)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能说出硝酸(浓、稀)与铜反应时的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判断生成物的特点,且熟练地用方程式表示反应,能根据以上结论,预设硝酸与其他金属单质的反应并用方程式表示反应。

四 案例展示

以下几个案例由本校青年教师提供,笔者有些许修改。

[案例一]

教学内容:高一《化学1》(苏教版)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认识浓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课堂实验,结合产物的判断,能描述硫酸与铜反应时的实验现象,并会用方程式表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2)通过观察课堂演示实验,会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硫酸的性质与实验现象的关系。(3)会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境,判断浓硫酸体现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酸性)。

过程与方法:(1)模仿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会书写锌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2)通过对实验装置图的讨论,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对尾气进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环保就在身边。(2)通过浓硫酸的学习,体会浓硫酸的危险性,形成自我保护,珍惜生命的态度。

[案例二]

高一化学(苏教版)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后,说出从海水中获得氯气的方法,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中制取氯气的原理。能用图示法表示生产过程。(2)通过观察实验,能描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操作步骤,能说明两极产物的检测原理。(3)阅读课本,了解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描述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为主线,运用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并从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2)以多种素材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3)通过认识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产品的利用,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树立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能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

推荐第6篇: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措施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措施

西渡学校

杨乐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教学质量。针对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不足,本学期我将从改变陈旧的导入与乏味的提问方式进行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进行教学改进。

改进措施:

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在课堂上被充分调动。针对我以往课堂上面面俱到,爱唱“独角戏”,堂下一部分学生呼应,一部分学生当听众的弊病。本学期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仔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老师说的时间、范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课前准备充分了,抓住了文章的主线,就不会面面俱到了,就会避免进行烦琐的文章分析,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在利用导语阶段,尽量选择契合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也能在课堂开始就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3、充分利用提问,提问始终是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的有效手段。在设置提问的时候注意单一性,变化不同形式。在进行提问时,在引导方面多下功夫,不提倡灌输,而是靠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体会。即使提问结束,也注意点评学生的回答,从回答中引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课的课题是《门外有敲门声》,本课设置在第五单元,科幻天地,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表面含义的难度不是十分大,所以,在确立了以从客观叙述的文字中读出深刻道理这一教学目标后,我将课堂探究的重点放在了激活课堂上。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敲门声变得惊心动魄来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

其次,由于本文人物描写上的别有用心,在熟悉课文阶段,我请学生自己表演课本剧,同时提出了文中敲门声出现了几次,这样一个寻找线索的问题。自主表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在分组回答了寻找线索的问题,理清了文章思路后,我以自己做个小评委,评一评小演员的演绎与文章的差距,设置这一问题的本意是在学生自己品味文章语言色彩和人物的描写手法之后能够进行班级的讨论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但是,由于对于学生水平估计和提问方面的引导不足,指向性不十分明确,这一部分的任务完成比较草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鉴于学生具体情况,在分析文意阶段我没有直接提问,而是采用了小演员谈一谈,谈克隆技术对于你的角色的影响,引导出了克隆给人类带来的弊,再就此提问作者通过文章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至此,学生基本都能体会出文意。然后据此讨论出科技是双刃剑。由于第三部分的展开不充分,所以在这一部分重复的比较多,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

第五,在拓展阶段,我采用了二选一的提问方式,科技如何发展和文章续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接下来的展示时间也能够把握好问题重点展开了充分的想象,选择续演的小组充分的展现出了泛滥使用克隆技术所带来的混乱景象。

最后,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对于课文进行了总结。 这堂课的环节简言之就是演一演,评一评,讲一讲,

在提问方面根据不同环节,我分别采用了引导,换角度和降低难度的方法,意图激起学生兴趣。

这样的课堂设置的效果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得到了提高。课前所设置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了。

推荐第7篇: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英语教研组 胡红

回顾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我给自己制定了本学期的改进目标与措施。

一、改进目标:

1、多多钻研牛津版的英语教材,以便正确把握好教材,能在教学上很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学。

2、在课堂上注重初一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以游戏贯穿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玩中学。

3、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生命教育与英语教学完美地整合,让多媒体人文关怀为英语教学锦上添花。

二、改进措施:

1、熟悉教材,细读教学参考上的指导要点、其他教学建议,做到对教材的全面了解,明确整个教学的流程,对重点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能有的放矢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在教学时,做个有心人,对当天的教学及时地做好教学反馈,并在blog上发表自己的反思,大家共同探究,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进步。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让学生对每堂课充满好奇与新鲜感,从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展示出“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一种主体性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自己多听课,多观摩,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精益求精。

3、积极的、有机地与信息技术整合。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利用课余时间,对教材中需要用到的媒体进行系统收集,建立自己的资源网,以需而用。自己也可尝试制作或对一些现成课件的修改,为自己教学需要而服务。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语文教研组 封林华

改进目标:

1、从学生的成长来看,他们将成为21世纪的主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社会,要学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具体包括:(1)具有自发学习的愿望。(2)能够独立自学、自习。(3)学会倾听。(4)学会自我表达。(5)学会独立思考与质疑问难。(6)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估。(7)学会合作学习。

2、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拓宽学生的时空观,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学习过程,使教与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任务,促进教与学的优化,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改进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1)精心设计导语。(2)设置悬念。(3)创设情境。(4)精心备课。(5)运用多媒体。

2、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2)教会学生读书方法。(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二、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1、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1、鼓励质疑,引导发现,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2、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多媒体超连接声音、图像、文本、动化,能准确地展示课文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措施

数学教研组 吴伟东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教学质量。针对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不足,本学期我将从改变陈旧的导入与乏味的提问方式进行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进行教学改进。

改进措施:

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在课堂上被充分调动。针对我以往课堂上面面俱到,爱唱\"独角戏\",堂下一部分学生呼应,一部分学生当听众的弊病。本学期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仔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老师说的时间、范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课前准备充分了,抓住了课题的主线,就不会面面俱到了,就会避免进行烦琐的课题分析,把课题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在利用开题阶段,尽量选择契合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也能在课堂开始就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3、充分利用提问,提问始终是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的有效手段。在设置提问的时候注意单一性,变化不同形式。在进行提问时,在引导方面多下功夫,不提倡灌输,而是靠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体会。即使提问结束,也注意点评学生的回答,从回答中引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联系实际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

其次,发挥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自主动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在分组回答了寻找线索的问题,理清了数学问题思路后,我以自己做个小评委,评一评小组的讨论与实际的差距,设置这一问题的本意是在学生提高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水平,但是,由于对于学生水平估计和提问方面的引导不足,指向性不十分明确,这一部分的任务完成比较草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鉴于学生具体情况,在分析实际问题阶段我没有直接提问,而是采用了主讲。

第五,在拓展阶段,我采用了二选一的提问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接下来的展示时间也能够把握好问题重点展开了充分的想象。最后,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对于本节课进行了总结。

这堂课的环节简言之就是评一评,讲一讲,

在提问方面根据不同环节,我分别采用了引导,换角度和降低难度的方法,意图激起学生兴趣。

这样的课堂设置的效果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得到了提高。课前所设置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了。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体艺教研组 李坚

改进目标:

在精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以理论修养、课改理念银铃,理性富于激情地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各种“随机应变、教学机智”的能力,更好地营造师生民主、尊重、宽容、共鸣的艺术学习氛围,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生命的个体。

改进措施:

1、广泛阅读,学习。艺术通历史、文学、美术史、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经常外延阅读,提高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学机智”需要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行为研究为基础。

2、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更多了解年龄、心理特征,寻求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体。

3、静下心来,挤出时间分析、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创造(借实验学校的有效载体),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技巧和机智,学以致用。

4、自我教学分析与反思,形成惯性,再行动再反思,慎独、并向名师请教。

5、再静下心,自身实践绘画,尝试现代绘画语言的表现,提高心智的敏感度,提高辅导学生创作作品的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与措施

物理教研组

邓军会

改进目标:

1、在短时间内熟悉实验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及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程度。

2、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中精彩起来。

3、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渗透过程性评价,使课堂上师生真正互动起来。

具体措施:

1、多钻研任教年级的教材,多和教研组内老师讨论交流,了解其它年级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对整套教材有整体的认识。

2、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每节课要给学生精心设计“留白”,能及时捕捉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生成资源,鼓励并引导学生思维产生碰撞。

3、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要能始终贯穿于整堂课。教师的评价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培养、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在评价他人或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学会合作学习的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措施

电教组

朱建虎

一、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像是天然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必担心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好奇心消失,而是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去保持、加强这种可贵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在信息课上我营造一种和揩、融洽的教育环境,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学习动力,我的课堂上总能感受到活跃的气氛和看到表现欲强烈的学生。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效果好

信息技术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课堂上少不了学生动手操作。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们就能大胆尝试,交流互助。只要是学生能观察的就尽量让他们去观察;能思考的尽量放手让他们去思考;能说的尽量让他们去表达。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3、作业评价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

本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根据教务处的要求,实行学生过程性评价,启动了过程性评价平台,这是走在各学科前列的一个举措。借着这个评价平台,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转变为多元,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真正体现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  不足:

1、讲究提问艺术的意识需增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才会发现真理。但“老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有时还会在教学中出现,这种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此外对于“教师问”的效果也是值得思考的

问题,老师的问是否问在点上、问得恰当、问得深刻、问得有价值,而我还需要在讲究提问的艺术性方面下点功夫。

2、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的渗透还不够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理想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新课程要求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由仅仅注重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存在,由有限的知识把握转向无限性的人生理解。而面对这一要求,显然是有所欠缺的。虽然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然而力度总是不够,渗透总是不深,总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放在前位,对于教学中“情感共鸣”的关注还没有一种质的提高,这也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中探索的一个重点。

二、课堂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二期课改”的理念指导我们,只有让学生在现代信息平台下,学会主动探索和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理念,努力探索和研究“引领式教学方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改进教法和学法是我本学期将着重改进的内容。

1、改进目标:通过从研究教法、学法入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2、改进措施:

1)、从备课着手,详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我将预先分析课程内容,在备课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2)、从操作着手,注重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将在组织教学形式时,将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并将大量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巩固操作练习。

3)、从反思着手,总结教法经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因此只有通过写反思、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本学期我将把撰写教学反思作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个途径,在反思中认真分析课堂上的得与失,分析得失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利用反思来更新自己教学的方法,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综合组 李玉红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制定了如下计划: [改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改进对策]

1、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聆听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

4、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欣赏时可作一些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或

演奏主题有助于音准和操作乐器的技能;乐曲中的乐理,若学生已学过,正好用来加强复习;若是与识谱(乐理)教学的进度一致,就是最好的现成教材;创作的理念也可运用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

5、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6、应事先录制欣赏的音乐: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7、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本身就是最佳的表演者。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8、欣赏的曲目应广泛: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具体措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随音乐做身体律动、画图。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传统的教学看似重视身体律动的表现,但是主体角色并非以学

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学生的动作往往是在老师的故事、歌词、比喻的牵引之下所做出的样板反应。学生对于欣赏的音乐内涵仍然一无所知。所以,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借助律动的表现,学生从中能体会、理解音乐基本乐理概念。例如: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长、短的乐句。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配合图片、影片欣赏引导发问。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想

3、哼唱主题演奏曲调。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念故乡》这首优美而富有乡愁的曲调取材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德沃夏克引用在他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的第二乐章,该交响曲因此而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念故乡》的中文版,其充满思乡情怀的文思再配上哀愁的曲调使旋律更加优柔动人。有的乐曲,其主题虽然不是取自民歌、名曲,但本身具有歌曲的形式,令听者印

象深刻。老师可将曲调编配歌词,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唱歌,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喜欢这首乐曲。当学生具备了演奏曲调乐器的能力之后(例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可以配合音乐演奏曲调。

4、配合音乐表现节奏。

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如把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作图谱设计,符号及表现方式:“◎”表示碰铃、大鼓、吊钹。“●”表示圆舞板、木鱼、摇响板。“~~”表示铃鼓、串铃、沙球摇奏。学生视图演奏,易学易记毫无压力,很快地就能奏出优美雄壮的音乐。

5、配合音乐表演戏。

:戏剧与音乐是一体的,歌剧更是戏剧与音乐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配合音乐表演戏剧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整合的体现。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象,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序奏与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角色与剧情可想象为:“序奏”„„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兴奋、紧张、期待的心情,主题的前奏„„卫兵、狮王的前导队伍,主题„„狮王、狮后、小狮子、狮子家族威风凛凛的行进队伍, 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 其他装饰性的音型表示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的欢呼、呐喊、致敬。

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该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

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欣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

推荐第8篇: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

王晓明 2010.10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

王晓明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感悟到:传道需要艺术,才能吸引人;授业需要方法,才能塑造人;解惑需要技巧,才能完善人。为此,我孜孜不倦的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尝试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凸现了自己教学的优势。那就是:我以语言的亲和力拉近了师生情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我以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和分析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我以分层教学等课题研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用学生的话来说:“爱听数学老师的话,爱上数学老师的课,爱问数学老师的问题”,就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照“改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感觉到在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数学需要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随着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严重流失,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过分强调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淡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力不足。对于书上的例题、习题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再创造,或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对课本的通盘考虑,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选择,或者对联系学生实际对问题情景的再创设等有所尝试,还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三)在精心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力度不够。

(四)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有所改进,但仍停留在浅层次,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分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于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的我来说,如何短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特长、学生的个性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是落实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我改变了传统“从前任教师那里获取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方法,先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主要是:现在数学学习的现状、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困难、数学学习的目标、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与教师交流的方法及在数学学习中希望得到老师哪些帮助等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客观与主观情况,适合学生个体差异来有效完成教学工作。然后在边教学边实践中获取学生的直接信息,再与学生个别交流,由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真正达到师生情感上的互动到学科教学上的互动。今后在加强学生个体差异调研与分析的前提下,系统制定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措施:(1)课前预习

分层指导;(2)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分层(3)布置作业分层(4)辅导学生方法的多样化。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追求,也是实现知识内化的要求和需要。为此,我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制定适合教材和学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指导下,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加强双基训练和能力培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和德育。例如,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收集相关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2)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现有认知结构预见教学过程中知识生成的困难,对旧知识进行适当地迁移和铺垫,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系列过程,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3)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分散难点和重点,借助于学生探究、操作感知活动和信息技术整合等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各层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真正体现数学教育的实质:“数学是大众的数学”。

2、知识处理的有效性

(1)在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地位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安排、进度适当进行调整,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有的放矢进行创新与改进:增加问题设置的坡度;问题结论改造成开放题、探究题;把例题改造成置身于与学生生活背景中感兴趣的同类问题;把一些“静”的问题动起来、活起来;把一些理性知识转化成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体验再上升的知识生成过程等,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乐起来。

3、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体现在“教”为“学”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发展。

(1)继续尝试和完善分层教学方式的运行机制,针对个体差异,提高个体学习的有效率。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继续尝试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抛锚式”、“体验式”、“问题情景式”等综合运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特别是教学策略的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的学法指导着重于①学生自学方法的选择与学法指导②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组合应用开展学法指导③学法指导在通过数学内容学习、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挖掘和渗透。

4、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性:利用学科与信息技术适切、适量的整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贯彻适切、适量的整合方面,努力加强对教材的疏理:

(1)对教材中体现较强的运动思想(平移、翻折和旋转)和函数映射思想等,尽量通过

多媒体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2)数学中图形的生成、美感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来体验、感悟。 (3)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分解为各个环节,从而得到突破。

(4)把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活动,置身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帮助学生理解、应用。

5、学习评价的有效性: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成功、促进学习。(1)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评价:自评、他评和互评形式进行激励评价。 (2)作业评价:教师用激励的语言和符号给予学生评价。

(3)分层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给予分层评价,激励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 (4)阶段评价:学生阶段总结评价、家长督察反馈评价、教师过程检测评价交流互动。

三、注重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反思就是新一轮的业务提高,为此要学会反思,努力做到: (1) 认真做好每一张教案的问题生成批注。 (2) 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后感。 (3)认真做好单元教学反思。

(4)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类的案例和论文。

通过以上改进课堂教学措施的制定,力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一落实,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夏邱中学

王晓明

2010.10

推荐第9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教学的落脚点要通过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途径主动积极地建构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体验新的情感。可以说,有效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认真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说是特定教学内容核心价值的演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下面我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以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科学的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确定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教师在吃透课标的前提下,要反复研读教材,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

如:“烙饼问题”,它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中的例2,是学生在学完例1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索如何合理安排操作过程最节省时间的问题,它稍难于例1。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这里蕴涵着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本课时内容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思想,通过“烙饼”这一生活事例,使学生首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其次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上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探求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和方法在日常事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P94——97页例

1、例2.本单元学习内容为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

1 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取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相结合的方式,由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再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教材编排的目的是使学生利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的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教师备课前,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如“烙饼问题”是四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三年的数学广角的学习经历,初步有了分析比较、逻辑推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年龄还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烙饼的实际操作是陌生的,而且“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是有距离的。如何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优化的数学思想,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节课我除了灵活运用教材,把握好深浅尺度,还通过多媒体课件安排例2与例1相结合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明白优化的数学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探求最优方案的意识。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

3 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准确的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哪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中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完成的目标了。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确定重点的根本,那么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则是确立教学重点的基础。教学重点的确定,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作深入地剖析,理出知识的层次与联系,还要相应地找出已学知识和后续知识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好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而确定教学重点应该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基于对“烙饼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烙饼问题”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探究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使学生认

4 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只有在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的“烙饼问题”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探究“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总之,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当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遵循几点原则: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推荐第10篇:如何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三大块(1)增进学生身体健康;(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我以篮球教学中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谈谈我总结的一些教法。由于我校学生多数并未接触过篮球运动,所以可以说是毫无基础可言。针对我校这一现状,我们体育组教师多次对此课进行教研,探讨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的效率,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1、在体育课堂上将学生集中在篮球场,首先向学生渗透篮球场的长度、宽度、前后半场之分以及篮球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带球走步违例是怎样形成的,一些稍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再向学生示范运球走步的动作。通过正确和错误的示范学生基本能够明白何为走步违例。(这一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

2、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保证每两个同学一个篮球,均站在后半个篮球场。有教师先来讲解双人传接球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并且找一个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来做示范动作。对双手传接球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说明。例如传接球时手腕外拨时的动作力量等。然后开始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循序渐进,之后发展成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必须有默契的合作才能将此动作完成的干脆、成功。使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过程需要十12分钟)

3、将动作规范,完成得好的同学挑选出来。由这些同学给其他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一方面能够给完成好的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更有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给其他的同学制造目标,是其他学生有对比竞争的心态,努力练习追赶动作完成规范学生的步伐。(这一过程需要10分钟)

4、针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一场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比赛。两人一组,由底场发球到对面的底场,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要注意不能走步,且不能自己缩短距离,违反者时间加5秒。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技巧,通过比赛提高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增强肌肉的灵敏性。(这一过程需要10分钟) 总而言之,如果体育课堂上一上课就给学生解散了,学生高兴了教师轻松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毫无收获,这不是一节优质的体育课;如果从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一遍一遍地重复着乏味的练习,没有课堂设计,没有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开始畏惧甚至厌倦体育课,这也不能算是幼稚的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审时度势,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放松、愉快且具有良性竞争的氛围内,逐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运动技能,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宽松愉快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第11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叙写

课题第四册第四模块《Will you take your kite?》 课堂教学目标叙写 东城上庄小学 张龙芝 课时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本模块开始,学生将进入学习一般将来时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重点要掌握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现转入一般将来时这一语法点的学习。Unit 1这一节课中,描述了Sam 及家人计划去野餐,计划什么时间去以及去野餐带什么东西。重点是“Will you …?”“Yes, I will./ No, I won’t.”这一常用语。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爱玩爱动。因此去野餐都是他们所期盼和喜欢的。俗话说有了期望才有动力,因此创设真实的情景,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陈述自己的计划和打算。

三、我自己在课前制定的教学虚化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计划,有条理的人。

(2) 培养学生提前、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假期,并做出计划,最大限度地保证活动或假期快乐有意义。

四、通过学校英语教师集体研讨得到的实化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picnic, great, take, ball, why, because, so, Saturday ,Friday”,并学会用“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以及 “Will you take your kite?” –“Yes, I will./No, I won‘‘t.”的语言结构。

2、制定并谈论计划。能够熟练记住: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以及常用的表示一些活动的短语 3.能够运用I’ll „句型表述将要做某事。

五、我在具体的课堂中达到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新单词或词组take、picnic、ball、why、because、

have a picnic、on Saturday等。

实现环节:课堂实录第二步 创设情境::

a.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出风筝图片。Sping is coming.Come out to play.I will take a kite.b.身临其境,走进春天。 No, we can’t. why?

Because today is Tuesday.在具体的春天的环境中,通过句子学习单词。 But Saturday is OK.

So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on Saturday.在野餐情境中,学习单词picnic 及词组have a picnic.主干问题:

Sping is coming.I will take a kite .Will you take your kite?

2 .能力目标:了解一般将来时的语言结构;能灵活运用will句型。 实现环节:课堂实录第二步

创设情境:

在第二步中,创设春天的环节,引出I will take a kite.问句Will you take your kite?自然引出。学习Yes,I will.肯定回答和No, I won’t.否定回答。

创设具体的书包带物品的环境,引出ball ,kite,rice,bread等,具体训练操作will you take …?及肯否定回答。

创设滨河公园的环境,引出T-shirt,hat等图片,训练重点句型Will you take …?及肯否定回答.主干问题;训练句型Will you take …?及肯否定回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实现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渗透,特别是在第二三四步中。 创设情境:

a,在春天的环境中,Sping is coming.Come out to play.I will take a kite.b,看到风筝学习句子.I will take a kite.Will you take your kite? 感受风筝,感受春天,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c,看到滨河公园的美丽环境,在大自然中学得知识。Will you take …? d ,学生的合作能力。

aa体现在开始的游戏中。

bb共同训练重点句型中Will you take …?及肯否定回答. 主干问题:Will you take …?

第12篇: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分析

摘要:本文就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及设定的现状、教学目标的地位和作用与专家对教学目标的定义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论述,以期帮助广大英语教师进行科学的、高效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地位;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2007 年6 月,北京市举办了教学设计评比。在所提交的所有教学设计中,共列出教学目标105 项。根据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按“不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各项主要涉及的评价指标对参评的105 项教学目标进行了统计,其结果为:不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占15%;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占23%;教学内容与要求占62%。应该说,参评教师都是各区县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而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比例只占参评人数的23% 。因此,未参评教师的现状便可想而知。笼统的、模糊的目标描述容易造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偏离学习目标、课堂教学重点不明,也会使课堂教学评价无据可依或是脱离目标进行评价。因此,教师每节课必用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效果的关键和前提。

二、教学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1.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任务) 的实施与教学评价。可具体描述为:

教学过程体现了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全过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描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教学目标是制约其他教学要素的基础

下图能直观地表示教学目标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删、换、增、减、改和重组的依据应是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师要考虑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语言输入与输出,也要考虑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教师在上课之前,一般都需考虑选择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以什么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是依据教学目标、系统考虑诸多因素、总体上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任务) 来达成的,每项活动的展开,都将会达成某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选择、媒体的运用与教学材料的开发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恰当地运用媒体,应建立在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上;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

三、对教学目标理解的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相混淆

由于沿袭多年的教学目的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常误将教学目的当作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形式。教学目的具有政策性与概括性;教学目标则具有策略性与具体性。但很多教师常用一些很笼统的、模糊的术语来描述教学目标。下列描述则不是教学目标。

(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ully master the words learned in ...underst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the paragraphs and develop strategies ... (2) 根据本单元所学,完成与“主题公园”有关的任务。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 学习新单词„„扩大学生词汇量,为自主学习和阅读奠定基础。

(5) 培养学生的„„能力。

(6)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的陈述以教师为本位,强调教师的行为,将教学要求当作教学目标。如:

(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一些名胜。

(2) 教会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通过从文中提取功能句及其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4) 通过学习得体的有关提建议的语言,培养学生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

(5) 掌握表示位置的词汇。

(6) 培养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能正确地使用所学词语的能力。 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

3.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 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所占比重最大,且在很多正式的英语指导用书、英语报刊发表的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中常见的。以教学内容为目标,教师将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成。

如下列表述就是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目标:

(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ad and know about the two cities introduced in the reading paage.

learn some expreions to describe a city or a place.

(2) 学习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的词汇。

(3) 复习掌握常用的“问题”的表达方式。

(4) 复习归纳“合成”和“派生”两种构词法。

(5) To learn some words about campaign.

(6) To review the past form of the following verbs. 4.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脱节

反馈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要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教学评价应多样化。而很多教师则往往采用练习册的练习,且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这往往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很多能力得不到肯定而削弱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也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从而造成分化现象。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般而言,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可以观察和测量,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描述。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Thomas S.C.Farrell(2007: 9) 在Planning Leons for a Reading Cla 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planning is for a reading teacher to be able to identify objectives for daily leons.Objectives should be stated in terms of what students will do.The objectives should be statements of what you want the students to gain from the leon.Consequently, action words should be used to state these objectives.Vague expreions, such a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avoided: Students will practice reading skills: Students will learn vocabulary.Instead, statements such as the following may be clearer and easier to achieve in one reading leon: ●Students will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 ●Students will write three factual questions, three opinion questions and three inferential questions for the paage that is presente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skim 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the paage. The teacher should avoid trying to accomplish too much in one leon.

布鲁姆(1995) 关于教育目标分类对教学达成情况的描述, 具有典型的、清晰的、具体的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如认知学习水平可分为六个层次, 并用具体词进行描述: (1) recall data or information (如: tell, list, relate, describe, locate, write, find, name 等) (2) comprehension (如: explain, interpret, outline, discu, distinguish, predict, restate, translate, compare 等) (3) application (如: solve, show, use, illustrate, construct, complete, examine, claify 等) (4) analysis (如: analyze, distinguish, contrast, investigate, identify, separate 等)

(5) synthesis (如: create, invent, compose, predict, plan, construct, design, imagine, propose, devise 等) (6) evaluation (如: judge, select, choose, decide, justify, debate, verify, argue, recommend, ae, determine 等) 以上分类对情感态度,技能领域都作了学习水平分类并提供了具体用词,是我们理解并描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教师应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准确操作,切实发挥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Thomas S.C.Farrell.Planning leons for a reading cla[M].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 2007.

[2]布鲁姆.目标的分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张玲棣.高中课改培训资料(未出版印刷)[Z],2007. (本文选自《英语教师》,2008年5月,第5期)

第13篇: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实现课程目标,我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只有对新课标认真研读和贯彻,才能落实好三维目标。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实施办法:

首先教师应切实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养教育先进理念,在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对各方面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在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内容问题化。 新课标提出以科学探究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题,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课程内容目标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仅新教材中安排探究活动就有30几个,足以体现探究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使新概念的教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意识、实验验证意识,更重要的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增强了自信心,高效课堂才能成为现实,才能更好地落实三位目标。

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涵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认真研读贯彻《化学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及化学课程的施教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才能使 “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第14篇:课堂教学目标梳理新闻稿.9

目标研讨促高效,探索实践思路清

——红山区第八小学课堂教学目标梳理活动小记 为了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走向精细化,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课程教学目标研究,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目标意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2016年 6月至9月,红山区第八小学围绕“如何细化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时目标”这一主题进行了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梳理工作。

在教学目标梳理前期准备阶段,3月23日,学校聘请赤峰学院教育科研所张立忠所长,来校就“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面向全体教师进行讲座。张教授就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研究课堂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相关理论、如何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在随后的动员会上,王会歆副校长就课堂教学目标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历程做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指出了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说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研究的重要性,并就课堂教学目标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

6月份,学校教导处组织各年级语文骨干教师,围绕主题开展了语文学科课程目标细化、课时教学目标定位研讨工作,教师们认真查阅资料,反复研讨,从教参给定的目标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材特点进行分析,历时一个半月,制定了可操作、可检测、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目标,确保教

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为落实今后的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目标梳理工作做出了示范。

9月份开学后,语数英三个学科教师将利用每周集体教研时间继续进行教学目标梳理工作,使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教学求实效”,力图推进三个学科的课程实施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是推动八小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有效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相信,伴着研究中每一步扎实的脚印,八小的课程改革会再创新辉煌!

第15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郭 成

(一)确定依据的科学性

关于哪些因素制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或说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依据是什么的问题,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需要、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只有兼顾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科学性。

1.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

学生发展需要指学生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反映了这种差距。这种差距是学生需要发展的内容,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基础。泰勒曾指出:“学科的种种努力应该主要集中在学生目前发展中存在着的严重差距上。因此,确认这些差距(即教育的需要)的研究是必要的,它为学校计划应该予以特别关注的教育目标的选择提供了基础。”

学生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认知策略等方面都需要发展。仅从知识方面来看,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方面的知识都是知识的组成部分。我们力求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但又不可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齐头并进。这就需要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学生个体或集体的兴趣,培养有特色的人才。所以,学生的兴趣也应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一个依据。

2.当代社会需要

教育有其本体功能──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功能,同时又有其社会功能。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应努力引导学生向这个方面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大支柱不是主观断想出来的,而是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建构出来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的发展实质是个体社会化的过 1 程。只有个体适应了社会环境,我们才说人真正得到了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定教学目标也要依据当代社会的需要。

3.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我们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等只能制订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要求。例如,“通过学习后具有一定的独立认识能力”,实现这一比较抽象的教学目标需要我们结合学科教学将这一目标具体化。如,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独立认识能力”具体化为“通过学习能独立做某种实验并根据实验得出某一结论”。可以说,只有结合学科知识才能制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另外,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对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尽相同,这也要求我们结合学科性质与特点筛选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机能的整体。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系统性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要做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体现层次结构性、整体性与全面性。

1.层次结构性

学生发展的渐进性和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学目标内容的层次结构性。(1)学生的发展是渐进的,他们总是先记忆简单的知识才进一步记忆复杂的知识;先发展低层次的能力再发展较高层次的能力。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以适应学生的渐进发展。我们已经介绍了布卢姆、加涅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从他们的教学目标体系中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有层次性的。如布卢姆把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这些层次由简单到复杂排列,形成一定的结构。这种层次结构适应了学生学习水平、思维能力由低级到高级,学习结果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有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完全包括学习结果的所有层次,但也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层次上。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我们首要的目标可能是“学生能读写某些字词”达到“知识”的教学目标;接着会继续提出较高层次的目标──“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某些字词”达到“领会”的教学目标。(2)学生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必要时可 2 以分别列出某类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

2.整体性与全面性

系统是具有一定机能的整体,所以整体性也是系统性的一个原则要求。课堂教学目标要与不同层次上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育目的决定,包括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层次。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我们在设立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牢牢把握教育目的、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以这些目标为指导,使制订出来的课堂教学目标与这些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课堂教学目标本身也有不同类型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能相互排斥、相互矛盾。要做到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相互统一,也要做到课时教学目标的各类型目标、各层次目标的相互统一。例如,教学目标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分为三大类,即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领域,那么我们要使这三个类型的课堂教学目标相互促进,形成相互融洽的有机整体。认知目标又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在这六个层次上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必须是融洽的有机整体。

全面性与整体性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对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要求。整体性对类型、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求,而全面性则是对类型、要素的具备情况提出要求。它要求课堂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涵盖所有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分析目前教学目标设立的问题时已经谈到目前教学目标设立存在不全面的问题,所以全面性原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一项原则。

(三)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恰当性

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要求可概括为恰当性原则。我们认为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很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表述方式即是恰当的。对于具体怎样表述教学目标我们后面将会详细论及。

第16篇:课堂教学目标阶段总结[材料]

课堂教学目标阶段总结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例谈 昭乌达小学 曲广波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题来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课。 课程内容: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高年级(5-6)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确定的,有极强的层次和坡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按阶段目标进行教学。 教育目标:

能说明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点和方法,运用要点和方法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断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说明并评论其表达效果;

能在阅读中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能通过阅读说明并评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推导出稳重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做出自己的评论;

能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总结出事件的梗概,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明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

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最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情分析:

作为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他们的各项语文能力已经比较稳定,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由此我确立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澡、械、逆、玫、域”5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并规范书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8个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说出文中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用具体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无独有偶、锲而不舍”4个词语的意思。并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含义深刻句子的感受。

4.能识别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即议论文的形式,并能仿照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写一段话。摘抄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5.能在5分钟内默读课外拓展阅读材料。通过读文,能比较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活动总的走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目标为灵魂,以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指向,精心预设相应的教学环节,如哪一个教学过程完成哪一个目标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针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目标的:

(一)预习安排

除了安排认读生字词,读熟课文等基本要求外,还应进行以下几点预习: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理解课题的含义。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如:地球是怎么自转的?什么是石蕊试纸?什么是盐酸?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找一找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

主要任务: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理清课文顺序,找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根据课文内容学生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学习要求,根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做批注。

本环节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概括说出文中第一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为了更好的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必须查阅相关的资料例:地球是如何自传的?

2.学习第一个事例后,学生总结学法。然后再运用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个、第三个事例。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用具体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抓重点语句批注,结合课外资料,有感情朗读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目标达成自我评价

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许多教学细节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让课堂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教学目标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实又灵活地落实教学目标。学生的质疑有时就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而这个问题又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个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要有处理课堂的

应变能力。

课后看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发现落实不到位的目标,查看目标是过高,还是不符合本班学生情况,做好调整,以便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底到高,由散到整的过程,螺旋攀升的过程。只要教师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落实好每个教学目标,不断反思查找最适合学生的教法,能有效实施每一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踏实勤恳的走好每一步!

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澡、械、逆、玫、域”5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并规范书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8个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说出文中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用具体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无独有偶、锲而不舍”4个词语的意思。并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含义深刻句子的感受。

4.能识别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即议论文的形式,

并能仿照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写一段话。摘抄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5.能在5分钟内默读课外拓展阅读材料。通过读文,能比较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看你们对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

听写词语:诞生 司空见惯

机械 无独有偶

玫瑰 见微知著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具体哪三个事例?(板书)

3、上节课我们围绕这些内容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把“?”拉直变成“!”就找到真理了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一起走进科学知识的殿堂。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科学家谢皮罗是如何研究洗澡水的漩涡的?画出相关语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做批注。

2、个人汇报

(重点结合课外资料汇报第一个事例)

3、总结学法 A.抓重点语句批注 B.结合课外资料 C.有感情朗读

(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另外两个事例,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汇报第二个事例“紫罗兰的变色”

5、小组汇报第三个事例“睡觉时眼球的转动”

6、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学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球的转动这三个事例,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板书: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真理

7、理解重点语句“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指名说)

8、这就是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自己读一读课文的

7、8自然段,作者认为找到真理还应具备什么条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搜集的资料来理解)

9、同学们,只要你发现问题,不断探究,人人都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只要锲而不舍,追根求源,人人都会有所成就。现在你认为这里的“?”和“!”各指什么?

10、由问号变成感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作者叶永烈形象向我们说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像这样用典型事例来说明观点的文章就是议论文,今后我们在习作可以尝试运用,会使你的文章有理有据。

三、拓展阅读

1、在5分钟默读课外拓展《读书贵有疑》,能大概说出短文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眼球在转动

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真理

第17篇: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 鲁子问

正如教育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教学也是人的有目的的行为。从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就是规定时间之内的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教学目标,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为代表的很多学者进行了非常详细地分析,不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体系,而且规范了教学目标的语言,而且不断出现新的发展,有影响的相关著作数以百计。限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不就此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教学目标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即使教学活动有一些缺陷,但目标方向不会出现错误。这样,尽管教学效率可能受到损失,但教学效果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而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即使教学活动再完美,也因为目标错误导致教学效果出现南辕北辙式的错误。

所以,目标是否科学,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能达到整个教学目标,甚至教育目的。

要达到科学地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把握学习者、学习内容两个基本要素:

1、学习者

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年龄、个性、真实兴趣、学习风格、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等各项要素。

课堂教学目标要包括不同学习领域的目标,如认知、情感、能力等领域的目标,要符合语言素质与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的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阶段性,不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整个学年的、整个学期的、整个单元的目标设计为一个课时的目标。一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只需要完成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可选择性、可调整性,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又明确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保证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又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这要求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教材等所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因为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通常是基于全国情况而制定的。

2、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必须涉及教材设计的学习内容的全面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更要包括语言运用目标,这是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现在很多老师设计的目标中没有语言运用目标,或者运用目标不真实。

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也要依据符合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在目前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没有建立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时,我们尤其要注意我们的评价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另外,我们尤其不要提高教学目标。比如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时学习700个左右词汇,显然这不是要求学生会运用700个左右词汇,也不是要求学生会拼写700个左右词汇。我们设置教学目标就不要过高地提升词汇学习要求。

设计目标的最简单方法是ABCD法,也就是:谁(Audience)在什么条件下(Condition)通过什么学习行为(Behaviour)达到什么掌握程度(Degree),如:

全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完成生日庆祝活动准确地说出数字;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仿课文录音流利地开展对话; 一部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参加编写小故事比赛基本准确地写过去的故事;等等。

第18篇: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

贵州盘县

汪德旭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要明确具体,用可检测性的语言进行描述,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是教学目的和测量标准的有机结合。这个描述,我跟一些同志交流过,不少教师不同意,甚至培训我们的专家。之所以会这样,我想可能他们在下面的这几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些模糊。下面我谈谈我的理解,跟大家商榷。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区别

我们生产的分歧主要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他们认为教学目的很清楚,老师容易操作,反对把教学目的具体化。我想产生这种想法的同志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没有重视。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是明显的。

相同之处表现为:都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的;二者都对教学行为起导向作用。

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

1、教学目的重在课程和教材要求的描述,教学目标除上述要求外,还要重视教学实际条件。

2、教学目的的描述主体是教师,重点描述教师教什么,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预设,重在于描述教的结果,可检测性不强;教学目标的描述主体是学生,重点描述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作具体的规定,是学生学习行为要达到的要求的概括,不仅要求学生实现,也要求教师要实现,是师生一起公认的明确标准。

3、常用的描述动词和数词不同。教学目的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数量不明确,不具体,结果不易测量。教学目标一般采用“记住、说出、听写、做出、归纳、说明、复述、写出”这一类具体的外显性动词,描述出来的结果利用课堂上设置的检测指标能轻易测量。是否达标,结果也很清楚。

4、学生的理解方便性上不同。教学目的常用“理解、掌握、领会、体会”,学生不方便理解;教学目标采用“记住、说出、听写、做出、归纳、说明、复述、写出”这一类词语学生容易理解。理解决定执行的力度和速度。

但是教学目标的描述也应该重视教学目的的层次性。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教学目的的层次要求用明确、具体、可检测性强、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一点在此不展开,我将在下一篇文章《职教课堂教学目标描述的策略》里面详细介绍。

二、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任务的区别

我们在深入课堂观课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没有呈现教学目标。课后交流时发现他们把课堂教学任务直接当成了课堂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他们的不同。先举一个通俗的生活例子。我们呈现给学生一个要求,描述为:5分钟吃完各自课桌上的面条,安静无声音,衣服上干净无汤渍,嘴擦干净。其中“吃完各自课桌上的面条”就是教学任务。“5分钟吃完,安静无声音,衣服上干净无汤渍,嘴擦干净”就是教学目标。下面再举一个专业课例子。我们给学生呈现一个要求,描述为:二十分钟内修复教师所给汽车钣金创面凹陷,符合操作程序,修复后能通过量块的检测,并用平面标识符号正确填写工单。其中“修复教师所给汽车钣金创面凹陷”是教学任务,也是学习任务。“二十分钟,修复后能通过量块的检测,并用平面标识符号正确填写工单”是教学目标,也是学习目标,更是学习效果的检测指标:是不是在十分钟内完成,修复后的钣金能否通过量块的检测,是不是用平面标识符号填写的工单,正不正确。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具有四大功能(也有人认为有五大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测量功能。教学目标它是目标,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在课堂,它就是师生本节课前进的方向。教学目标约束着本节课上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教学行动必须围绕着它展开,不允许旁逸斜出,不允许节外生枝。因为教学目标给出的方向和量都很清楚、具体,所以它对师生都是很好的激励。也因为明确具体,数量清楚,所以是教学结果测量的前提和标准。

四、确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每节课都必须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理论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加涅根据学习者九种心理事件提出的九段教学步骤理论。在九段教学步骤中的第二步,他明确提出“阐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其功能是让学习者产生“形成学习动机和选择性注意”的内部心理活动。 上面这些就是我的理解,很肤浅,请大家多提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携手前行。

第19篇:“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活动教学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堂生命说”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指导尝试→测标矫正 学生活动:学标质疑→自主建构→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捕捉信息,及时矫正;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流程一般为:梳理问题——独立思考——活动探究——协作交流——灵活运用——展示反馈。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外辅导。

五、“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一)以学定标:学生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

(二)思维赛跑:课堂是学生思维的竞技场

(三)智慧复演: 每一个问题在学生手下解决

(四)生命自觉:情感让学习变得美丽

(五)达标第一:一切为了达标

(六)底线评价:从合格迈向成功

六、运用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教和学的目标

把教的目标转成学的目标。教师要把《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细化成每个学期、每个单元和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每堂课出示的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精练实用,这是“目标导学”的关键。

(二)关于教和学的方式

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完全适合于每一个学生,但总有一种方式适合于学生自己。活动建构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本形式,旨在代替目前“教师讲授、学生静听”构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有效教学策略支持下,开展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意味着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清楚,学习方法明确,并且能把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思考、协作、交流、探究、展示等。 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先学”前,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学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在“后教”中,根据生成的问题,有效地组织好探究教学,一是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二是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

(三)优化课堂时间结构

合理安排“学”、“教”、“练”。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说和做最大化。同时,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准时上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四)达标的内容及方式

达标题的设计,目的要明确、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学生测标时应严格要求,跟考试一样,独立完成,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补标要“准”,要求当日巩固。达标评价原则坚持底线评价,以基础性目标的达成为主。不同学科的达标形式不同,可以集中在课的最后达标,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分散进行。

(五)“三定三统一”的备课要求

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二次备课相结合,集备要做到“三定”:定课时、定教学目标、定测标题;“三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单元达标计划、统一教学案格式。

第20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注重的是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然而现代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四、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课堂教学目标范文
《课堂教学目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