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3 12:07: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化学教学论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

摘要:以案例研究的形式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实验技能培养、探究实验课设计、网络实验探究中的整合模式,通过教改实验案例研究的总结用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有力地证明:将网络资源、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与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科学素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验教学 案例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1]。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和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新课标的实施建议明确提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把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地融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是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 理论基础

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又称结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建构主义为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1.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使学习在与真实性情景相似的情景中发生,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因而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化学实验教学情境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起与真实实验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

2.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可以通过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和教师指导,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3]。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信息资源有效地提供自主选择的模拟教学环境,而借助实验信息资源和真实实验的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过程中主动参与,这必然也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探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定情景中通过特定活动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5]。将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有利于学生探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 整合原则

何克抗教授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主动学习的情景,创造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信息技术的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

分布性认知 (distributed cognition)强调人的认知是在人与其环境构成的整个系统中完成的,人往往要借助外在的环境线索、文化工具(如计算机)和与他人的互动来完成各种认知活动[6]。技术不仅是教学媒体,更重要的是吸引和促进学生投入于认知加工活动的认知工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新型教学结构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四要素,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设计时,要密切注意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详见图-1。

图-1

图-2

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经春秋,2002),详见图-2。但以学生为中心,绝不能忽视教师为主导。把目前流行的“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两种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新型教学设计理论[7],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三 案例探究

1.自主学习——实验技能培养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为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证,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不仅保证实验安全,而且保证定量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为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证。

【案例概述】

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和开展边讲边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如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的使用等。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物质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有待于提高。作者依据2004年5月调研结果显示——近于88.3%的学生认为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帮助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8]。利用信息技术研制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课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发展。

【案例设计】

研制实验课件 例如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操作,对学生来说,实验中各种仪器的功能,托盘天平的使用移液的正确操作,准确定容的方法,操作误差分析以及实验流程是难点,在实验课件设计时要作为重点设计动画并配以解说,并在每个动画中设计回放、暂停和播放,方便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领悟每步实验操作的方法。同时还应设计实验细节部分,如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容量瓶的检漏,溶解和洗涤的注意点,胶头滴管的取用,摇匀的手势等动画,最后还应设计有交互性的练习和测试。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操作步骤的定格图[9]。

点击图片,播放flash

促进自主学习把研制好的模拟实验上传到网络上,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的跨时空性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机房提供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也可在家自主选择时间和次数进行学习体会,熟悉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点。

落实真实实验 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后,一定要到实验室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验技能。

2.情境教学——探究实验课教学的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教学中难以完成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和虚拟化,同时实现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确保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案例概述】

探究型实验课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类型,本案例探讨如何在保证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地提供情境性教学,减少班级授课形式中对化学探究型实验课教学的限制,促进学生直观形象地探究和掌握有关反应规律和反应原则。对于有毒性气体如氯气,若在课堂上展开传统实验教学,必然会污染环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进行实验探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案例设计】

探究型实验课的重点应落在探究过程上,教学过程设计中可利用多媒体实验课件或视频结合真实实验将探究过程具体化。图-3是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图。

图-3 探究型实验课的教学流程设计

真实实验和实验课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间不可取代的。互动性实验课件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试误中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设计。而视频实验学生的后续讨论的展开提供了真实和稳定的教学情境。

点击图片,播放flash

3.探究式教学——网络实验探究的设计

浩瀚的网络化学实验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网络资源和传统实验进行的探究式教学,体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传统实验为本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精神。

【案例概述】

常见气体的制法、性质与用途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其内容源于现有教材,又不拘泥于现有教材。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和氯气等的制法、性质与用途,并学习掌握了根据气体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气体的性质设计反应装置的方法,这为在高一阶段开展常见气体的制法、性质与用途探究式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案例的探究承上启下,既有对已知气体的探究,又有对未知气体的探究,探究过程渗透着科学方法教育。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化学实验信息资源和其它资源,结合实验本体进行探究式学习。

【案例设计】

总流程详见图-4。

图-4 网络实验探究式学习模式

(1)建立活动小组 学生自愿组合,成立活动小组。组建小组时应兼顾个人能力、性格、男女生比例等因素。

(2)确定探究专题 各小组分别选择一种气体,进行探究合作性学习。

(3)组织查阅资料 由教师率先提供化学网站或其他有关的网站,组织学生查阅资料。

(4)设计实验方案 各小组利用查阅到的资料设计初步方案,经讨论与改进,确定实验方案。

(5)实践实验方案 递交实验准备报告,进实验室实践操作。 图-4 网络实验探究式学习模式

(6)研制演示文稿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收集的图文、动画或视频实验等制作演示文稿。

(7)展示演示文稿 在班级内进行演示文稿讲解,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作出评价。

(8)撰写研究论文 引导学生,整理查阅的资料(如采用Word格式),结合实践探究的感想与收获,撰写心得体会及研究论文,录入打印,装订成册,分期刊出。

五 实践结果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资源,研制与利用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发挥其情境性、自主性及上传网络后的超时空性与交互性等强大教育、教学功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科学素质,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根据设计的这三种案例落实实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设计量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获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为了全面地评价化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我们通过编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问卷前测与后测,对使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多媒体课件的实验班进行课件使用前和实验实践后两次的调研,统计数据说明该课件的使用的确能帮助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显示自评操作认为很好与好的总和由36%提高到64%,说明该课件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表现评价,94%的学生认为该课件对实验实践操作有帮助。

学生对该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定性的评价:

① “实验课件对我们学习等方面都有帮助,使我们更有兴趣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

② “实验课件很真实、很逼真,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容易记住实验中的整个过程。

很有趣,并且有助于我很好地了解怎样配制溶液”,

③“在操作过程中,把理论变为实践能使我们产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使理论知识

更巩固,印象更深。”

由此得出: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积极的变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

2.知识技能的强化[10]

为了考查在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通过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并进行知识测试和以配制250mL 0.1mol·L-1的NaCl溶液为例的实验操作能力测试,控制实验条件为 实验班1: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 + 演示实验;实验班2: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实验班3:演示实验。

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得出: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的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要点和实验方法。

从实验操作所用时间及操作正确率对比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

2、3的差异性不显著,实验班1有明显差异。

学生从实验技能角度对此处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定性的评价:

①“实验课件对实际的实验操作非常有帮助,它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点,如果有看课件的同学,在课件中会比那些没看的同学做得更快、更好、更精确。”

②“看了实验课件后我基本弄清了实验操作的步骤和顺序,还有实验课件告诉了我怎样的操作是错误的,防止我亲自操作时犯错误,让我做实验更顺利,速度也更快。”

③“使我的操作步骤更清晰了,做实验时,不用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简单了。”

④“实验课件使我明白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不过,我认为看明白实验不等于就会做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不是一回事。”

由此得出:信息技术在实验技能培养上的应用有助于加深对动作技能要领的认识,加深对实验原理、规则的理解,大大提高实验效率。但多媒体课件不能也无法取代传统实验教学,课件的应用必须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检索及查阅书刊等途径获得信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获取信息资源打开一扇崭新的“门窗”,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学生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译者的身份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学习结果是将“信息读写能力”养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

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研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整合模式。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因其极强的情境性、超时空性与交互性,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又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件,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信息资源的交互来个别化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步调、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实验,用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熟悉实验内容,带着问题来到实验室,有目的地实践实验,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完成实验,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从而能有效地从思维和实际操作两方面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

基于网络化学实验信息资源与传统实验教学的网络实验探究式学习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激情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现了不同学生的优点,提高了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能力和解决实验问题能力,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新信息的传递和内化,促进了知识的巩固熟练和深化迁移,辅助了教学测评。学生通过探究网络实验认识实验规则和化学规律,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真实的实验提供直观具体的依据;演示文稿的研制、展示和评价,研究论文的撰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和拓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过程的科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整合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自发研制的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结合传统实验教学方式

和网络资源,在课堂情境教学、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把研制的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网络上,丰富网络化学教育信息资源。三者相辅相成,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整合模式,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科学素质及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其开放式、多样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化学学科知识的建构,有利于科学方法的学习,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详见图-5

图-5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实验教学整合模式图

六 问题与思考

1.多媒体课件应用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因其具有超越时空性,制作成本低,省时,省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诸多优势,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往往得到教师的青睐,产生用之取代传统实验教学的做法,这无疑是错误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探究式教学是以事实为根据,使学生体验真实的科学探究全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形成的感受与体验是绝对不能与亲自动手做实验相提并论,其差异不言而喻。

多媒体课件只能起到辅助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作用,是一种支持学生学习的认知手段,其辅助地位应予肯定与限定,不能无端、随意地扩大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课件应用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关系,才能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2.网络资源的应用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关系

网络资源具备高度的共享性。除了兼备多媒体课件优势外,丰富的信息内容以及强大的交互性,使其综合优势远甚于多媒体课件。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相比,网络资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及时补充与更新教材内容、展现教材部分内容的多媒体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

然而,网络资源提供的大量信息,往往使初学者的脑海中产生许多“兴奋中心”,眼花缭乱、难以取舍......,这时教师的引导及帮助作用就显得十分突出,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正确处理好网络资源的应用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关系,是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关键。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教学模式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讨论研究,以化学实验为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是今后深入讨论研究的依据所在。只有教师亲身参与实践,大胆探索,才能不断促进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大幅度地、迅速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3,5:12-13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105-112

[3]田小红.论基于建构主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48

[4]张修林.开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化学教学改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4:4-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1

[6]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7: 90-96

[7]曾庆怀.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版 ), 2004,1:93

[8]胡冬雪.化学实验教学中模拟实验的应用研究,温州教育2004,10:38

[9]胡冬雪.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版),2005,1

[10]胡冬雪.模拟实验在训练实验技能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版),2005,4

推荐第2篇: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初探

-东许初中--田晓霞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汇总理论依据,对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一、研究方法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我们一方面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作为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生活世界当作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研究内容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应该拥有怎样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认识活动、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1.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教育观念是统一规格教育,教学目标是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学关系是以教定学,重视结果教学,师生关系是不民主、不和谐。

(1)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教师的指导作用初探得以下结论:课改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课改后学生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

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和“新教科书”尝试采用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①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实验方法、实验方案探索等,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②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③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以下结论:以往的实验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实验操作。课改后的试验是在教师的指到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建议了多个设计实验目的。这些讨论的开展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坚决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

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4)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

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化学与生活探究得到以下结论: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论

两年来的教改初探实验实践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不仅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我们的教学思路清晰了,视野开阔了,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

推荐第3篇:化学教学论文

兴趣、科学——提高化学质量的关键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读步调越来越快,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严峻问题需要我们乡村教师着力解决。本文主要阐述兴趣、教学科学性对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着重在解决问题上提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关键词]兴趣,科学,心理素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课堂。

[正文]

宣汉县上峡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方非常偏僻。孩子的家长大部分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幼病残者。由于家长的整体素质偏差,他们只知道挣钱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正所谓只知道养孩子而不知道教育孩子。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够浓厚,家庭学习氛围差,很多农村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许多家长因为出外打工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源不佳,学生整体的基础和认知水平偏差,学习缺乏动力。

在这么多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样行动才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呢?作为教育者,我们该怎么做呢?培养兴趣、增强教学科学性是关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

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对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科目,大家都没有基础,我们就从学生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学科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途径,扬弃传统式教学思维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作业的效果,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落实。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科学性是农村化学教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堂化学课,对学生而言,老师是陌生的,学科也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认识教师,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那是一个相当具有技术性的技术活。对于鲁教版化学而言,第一堂课是让学生认识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以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来说,如何在本节课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提到更高,教师教学的精心构思那是必须的。在讲解过程中要生动形象,但不要平铺直叙。要结合课本中的一些事例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以课本中的“黑乎乎的石油是怎样变成绚丽多彩的化工制品;不起眼的沙子如何变成晶莹透明的玻璃”为例让学生心理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他们继续探索未知世界,继续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化学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也不强,但是他们喜欢化学实验,而且也爱动手。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我将近一年的教学中观擦,如果我每堂课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课堂会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不明显,积极性也就不高。而用不同的化学教学方法

来看呢,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很好。

(四)、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二、提高教学科学性(一) 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相信学生,优化学生综合能力

①保证学生看书的机会。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地阅读化学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解题方法、规律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化学新知识的能力。

②保证学生动脑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不应指责,不忙裁决,可适当启发和让学生再思考,使解题思路真正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

③保证学生动手的机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中要创设更多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获得,信息的反馈。

④保证学生动口的机会。认知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群体交流相结合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索的曲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而且也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发展。

2.充分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平等对待学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就要求教师重视自我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不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当作有选择性和主动性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认知力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中都蕴含着关心、理解、赏识和期待,都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言语的恰当使用也可增强师生间的情感磨擦。教师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恰当的言语表达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并由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优化生生关系。

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化学竞赛、辩论,这样可以增强探讨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教学中达成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4.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被老师“牵了一回牛鼻子”,课堂的主角仍是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一堂课大致分成了六个环节,即:揭示目标、指导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引导更正,指导运用和当堂训练。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能更好地减轻学生过分的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收获。并且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提高作业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常常辅以一定量的作业。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能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状况。通过作业及反映的问题,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因此,在处理作业方面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精心编选

在布置作业时,要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纲的要求精心编选,适时适量布置。对于同一班级的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业水平,设计不同等次的作业,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这样既保证了合格率,也提高了优秀率。

2、认真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试想:如果每次作业教师只用一个简单的“查”字或写上某个日子,来应付,学生心里会怎么想?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对作业的热情和效果,而且教师如果不认真批改,又怎么能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呢?鉴于此,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每次都要认真地批改,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尽量当面批改。使他明白失误,及时改正。之后还布置类似的题目,做到学习一题而知道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及时反馈

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及时的反馈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一时间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因为知识是连贯的,如果不及时反馈,就会使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不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反馈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家共同的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讲解,集体订正;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可以采用单独面批解决。尽量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段段清。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得变,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与时俱进,结合农村学校具体情况,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阎立泽, 韩庆奎, 于清江, 周勇 主编.化学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2]成云 主编.心理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第1版.

[3]杨天碧.对当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探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02期

推荐第4篇:化学教学论论文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本文通过以下论述,说明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字:化学实验

中学化学教学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the chemical is a based on experiment science, chemical theory and law is from many experiments that concluded.With the method of chemical experiment study of chemistry,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of students learning also accor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 of the basic mean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to cooperate or chemis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Through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help students through the use of inquiry form chemical concept,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the master chemical chem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values,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thinking abilit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training, so a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purpose.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e elaboration, explains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in the middle school teaching of the function.

Key word: chemical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1 1.培养实学生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并重转变....................1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并重转变..................................2 3.化学试验设计和呈现体现趣味性的转变..........................2 4.重视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的转变.......2 二.化学实验的功能...............................................2

(一)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2 1.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3 2.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的事实……………3 3.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原理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3 (二).化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3 (三).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4 1.学习知识,培养技能..........................................4 2.经历过程,体验方法..........................................5

3.发展兴趣,养成态度..........................................6 3.1帮助学生养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6 3.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6 3.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愿望和意识...............................6

三.结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8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已被人们所共识。为了使我们在理论认识上把化学实验放在适当的高度,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本文通过以下论述,说明化学实验在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并重转变。

以前的试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而现在的试验改变以往的“教”设计实验,变成“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并重转变

以前的化学试验注重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现在的化学试验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生活化[2]。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新课标还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鲜的信息,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验素材。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实验;选修1中“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选修2中“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选修4中“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选修5中“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实验;选修6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化学耗氧量”实验等等。

3.化学试验设计和呈现体现趣味性的转变

化学试验的设计和呈现体现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往的教材在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往往把试验设计的非常“严肃”、“规范”,试验试剂必须用化学试剂,试验装置必须选用化学仪器、器皿来装配,因此,过去的化学试验相对显得较抽象而枯燥乏味。而新课改下的教材中则编入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试验。例如名为“烧不坏的手绢”的趣味实验。【将2体积95%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把一块旧的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观察湿透的手绢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实验既能引发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4.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的转变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即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绿色化。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设计上十分注重“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例如:选修6(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单独作为一条“内容标准”;将“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作为“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一项学习活动。

二.化学实验的功能

(一)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

学生的化学学习都能都离不开对化学科学知识的认识,化学教学认识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进行化学教学交往的最基本途径。无论是从实践(实验探究活动)与认识,还是从感性认识(化学实验事实)与理性认识(化学概念与理论)的关系来看,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认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1]。

1.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化学教学认识始于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引发化学教学认识,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化学实验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实验引发化学教学认识问题:例如,用PH试纸分别测定3.5%盐酸、食醋、食盐水、酒精和苏打水的PH,并将它们的颜色与比标准色卡对照。通过这一化学实验,引发学生提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是否一样?”的问题。

2.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的事实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一般都首先从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入手。而物质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才显露出来,被学生感知。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获得化学实验吧事实,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例如,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需要观察“物质导电性实验”的现象的实验事实,才能获得。

3.为学生检验化学原理、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只有经过化学实验的检验,学生才能确信化学理论的真实性。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知道:“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设计一个“家庭探究实验”来检验之一结论。例如,“比较凉水、温水和较热水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二)化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

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从教学认识的角度看,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法,具有方法论功能。实验方法论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落实科学素养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半过程,学习实验方法[2]。例如:取几只量筒分别进行下面的实验,事先预测结果并与记录值进行比较。

水与酒精混合体积的变化[3]

实验操作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1)20mL水与20mL水混合 (2)20mL酒精与20mL酒精混合 (3)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体积差异?

这个实验涉及了体积测量,实验数据处理,绘制表格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比较”,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应用了一些实验的方法。

40 40 40

测量结果

40 40 39.5

(三)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无论是作为实践活动的实验(实验探究活动),还是作为认识活动的实验,它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因而它具有重要的就教学论功能。

1.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知识是学生发展之本。著名的教学论专家,王策三先生指出:“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根本、永远不存在‘过于’问题,而是根本、永远不够、要不断加强的问题[4]。”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观点其实也没有否定知识本身,而主要是针对知识的片面传授方式进行了批判。因此我们应该决定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即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途径和方法。在中学化学中,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中学化学的教学效果。由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采用化学实验这样的直观手段易于使其形成抽象的概念,换言之,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在纯氧中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发出热量,生产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产黑色固体即四氧化三铁;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现象:冒出白烟,即生成五氧化二磷。通过实验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和讨论,我们发现氧气与硫、铁、磷的反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一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个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观察不仅获得了

有关硫、铁、磷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力,加强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仪器装置的原理及有关数据、现象处理等方面的认识、理解[5]。

2.经历过程,体验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时,要兼顾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的过程价值并不亚于实验结果的本身价值。能否实现实验的过程价值,教师的教学观点至关重要,教师所具备的教育观点将直接决定其会采用怎样的实验教学设计并进行采用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知识是由学习者自主构,建产生,而不是教师单向传授,因此,教师在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寻找和创设适宜的实验情景帮助学生进行积极良好的结构,实验过程也将可能多以学生的讨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思维碰撞为主要形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看实验”甚至于“听实验”,而是主动的参与,根据实验情景进行设计并亲手“做实验”,学生不再是“隔岸观火”而是“身临其境”。据心里学家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能力。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也就是说,仅仅是听到的很容易忘记,如果是看到的则记忆较深刻,但是经过亲手操作更让人刻骨铭心。实验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认知走向体验。体验,是一种鲜活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验,感知不会深刻;没有体验就不会自我建构;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学习;没有体验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通过体验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而且能够“会学”,还可以“愿意学”。结果性的体验侧重的是知识,即“学会”;过程性的体验侧重的是方法,即“会学”。通过实验,可以体验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测量和误差分析、控制变量和条件等。下面我们以“对金属钠的一些性质的实验观察”为例加以阐述。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 取一小块钠,看到钠是固体(视觉); (2) 用刀切钠的表皮时,感到钠较软(触觉); (3) 切去表皮后,看到呈银白色,具有光泽(视觉);

(4) 当把一小块钠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时,听到嘶嘶声(听觉);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变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向烧杯的各个方向迅速游动,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并伴有一些小气泡产生(视觉);

(5) 当用手触摸烧杯时,感到发热(触觉)。

此案例中的实验观察,运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不仅观察到了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和溶解度等多方面的物理性质,而且还观察到了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变化过程,如体积变化情况,在水中的运动情况,产生气泡以及放热等现象。 3.发展兴趣,养成态度

化学实验兴趣是个体是个体对化学实验特殊的活动倾向,是为了获得化学实验的知识、经验、体验或者解决化学问题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6]。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国内外教育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因不少化学家就是在中学学习阶段受老师的感染和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吸引,喜欢做实验而喜爱化学的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而走上躬耕化学科学之路的。因此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态度。

3.1帮助学生养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3.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愿望和意识。

4.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求,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7]。因此,情景创设是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通过“白纸显字”实验,为学习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创设真实情景。在一张吸水性较好的白纸上,用淀粉溶液在纸上写“碘”字;待字迹稍干后,用棉花蘸少量碘酒涂在纸上,纸上看不到的“碘”字就会显现出来。

三.结语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生命。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产生和发展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的基础,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生动、真实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展现化学现象,反应化学规律,验证化学理论;学生可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质疑、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等思维活动,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致谢: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也就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将画上句号。作为一个本科生,由于经验的匮乏,要完成毕业论文是谈何容易,更何况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不是老师的督促与指导,还有一起工作的同学支持,想要完成本篇论文是难以想象的。 说到致谢,我感触颇多,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我要感谢指导我的曹彬老师。从论文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的准备及论文初稿的完成,曹老师给我传授了应有的知识,教我在论文写作中怎样规划。

曹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生活中指引了一个航标。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我的各位老师,你们给予我的指导和教诲,我将永远记在心里!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愿我们以后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多彩!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化学教学,1991(3):22—23.(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3)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4) 彭署晋,林长春.科学教育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2004.(5) 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70—271.(6)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0—152.(7) 裴新宁.化学实验的情景教学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5):12—13.(8)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9) 李广州.陆真.化学教学论实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3.

推荐第5篇:化学教学论论文

论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作为一种学习理论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逐渐开始引起关注,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理论教学应用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化学新课程所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的具体反映。理论基础是化学新课程的精髓,基本理念是理论基础的外在表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一、情景、合作、交流、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1】

情景。学习环境中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

交流。交流是合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为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达到意义

的建构。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意义建构就是指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这种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建立的认知结构。

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或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着。

二、学生要想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发挥能动作用:【2】

运用探究法、发现法去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

在意义的建构过程中,主动收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

主动将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三、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发挥能动作用:【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和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应尽可能开展讨论与交流等各种合作活动,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

有效。

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观念,是推进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再好的课程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再好的理念也不能得到落实。作为化学新课程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化学新课程学习观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

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目的,当然是使自身科学素养得到发展。如何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不同的课程观下由不同的发展取向。以学科为中心的化学课程,注重化学学科的系统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化学课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主动发展。

3、变抽象为具体、真实

以学科为中心的化学课程,将大量纷杂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大量抽象的化学理论性知识以系统化、学术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在中学不仅要涉及典型的金属元素族,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而且,每一族的典型元素从单质到氧化物,水化物,再到各种盐,各种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等都要学生来学习。远离学生生活的化学学习内容,即枯燥又乏味,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怎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学习情境下的

学习活动过程。“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 基于特定学习情境”,实质上就是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应该基于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离他们并不遥远,并不抽象,对他们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大有益处。为此,化学新课程十分注意课程内容的“两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4、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孤立、静止学习为合作、交流学习

从课程内容的学习方式来看,化学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使得很多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统统被扼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这已经成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严重枷锁,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为改变这一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不是学生自身孤立进行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得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更为有效,更加生动,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也更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5、变注重结果为结果与过程并重

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如何做出评价直接关系到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过分注重考核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情况,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选拔功能,有的学校甚至将学生的期中、期末化学考试成绩张榜公布,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结语: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学生只有体验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的理解所学的内容。而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习活动,每一位学生的自我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很多感受也是用我们所谓的期中、期末化学考试考不出来的。因此,化学新课程大力倡导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倡导开展趣味性活动,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化学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反思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03-6-13

【2】赵玉泉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2007(9) -0322--02.

推荐第6篇:化学论文

电镀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高一(13)班 蒋哲

电镀是在其他物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主要应用了电解原理。所谓电解原理,是指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1】。电镀后的物质其表面会覆上一层金属膜。众所周知,正因为有了金属膜的存在,经过电镀后的物质才会在防腐性、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都较原来有很大提高,且变得更加美观。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2】

电镀的的作用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镀铜、镀镍、镀银、镀锡铅等。电镀的对象不同,所对应的用处也大有不同。镀铜,主要用于打底,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铜容易氧化,氧化后,铜绿不再导电,所以镀铜产品一定要做铜保护【3】;镀镍,用于打底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4】;镀银: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银性能最好,容易氧化,氧化后也导电【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6】。

虽然电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但和大多数工业工艺技术相同,电镀同样对材料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钯、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电镀的基体材料除铁基的铸铁、钢和不锈钢外,还有非铁金属,或ABS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但塑料电镀前,必须经过特殊的活化和敏化处理。【7】

电镀同样也需要工具。电镀需要一个向电镀槽供电的低压大电流电源以及由电镀液、待镀零件(阴极)和阳极构成的电解装置。其中电镀液成分视镀层不同而不同,但均含有提供金属离子的主盐,能络合主盐中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剂,用于稳定溶液酸碱度的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特殊添加物(如光亮剂、晶粒细化剂、整平剂、润湿剂、应力消除剂和抑雾剂等)。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包括液相传质、电化学反应和电结晶等步骤的金属电沉积过程。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联接。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电镀时,阳极材料的质量、电镀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

首先电镀液有六个要素:主盐、附加盐、络合剂、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添加剂。

电镀原理包含四个方面:电镀液、电镀反应、电极与反应原理、金属的电沉积过程。【8】

电镀技术现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技术,主要以无氰碱性亮铜、无氰光亮镀银、无氰镀金、非甲醛镀铜等为典型。而电镀的分类更为特殊,若按照镀层成分分类,可分成单一金属镀层、合金镀层和复合镀层三类,若按照用途分类,可分成:防护性镀层、防护性装饰镀层、装饰性镀层、修复性镀层以及功能性镀层。

综上所述,相信在未来人类的生活中,电镀技术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惊喜与希望。

【1】百度百科 电解 正文第一段 【2】百度百科 电镀 概念定义 【3】百度百科 电镀相关作用 第一条 镀铜 【4】 百度百科 电镀相关作用 第二条 镀镍 【5】百度百科 电镀相关作用 第六条 镀银 【6】 百度百科 电镀相关作用 第五条 镀锡铅 【7】百度百科 电镀 材料要求 【8】百度百科 电镀 工具

推荐第7篇:化学论文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普安县新店镇新店中学 李本粉

摘要: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科的知识各方面都能和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科学探究 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科的知识各方面都能和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别致,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利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等,通过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通过“液体变色”、“魔棒点灯”、“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作的鸟笼”等插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化学科学的伟大,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过去的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素质教育,不适应现代需要。所以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创新的主体,改变演示实验中老师做学生看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让学生配合演示或直接由学生演示。这样即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精神。尽可能多的设计、选择多种演示方案,使学生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同时提出有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假如只是老师做或讲,学生只是为了看热闹而应付过去,就不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基本掌握使用技能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选择材料和仪器,只要保证安全,教师就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寻求最佳的实验方案,以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升华为创新能力。

三、从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倾向,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主动探究,它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评价与反思、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行开放型实验,课内外结合

教师要根据学生科学知识,设计一些与现实相关的实验,例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以引导学生的兴趣。或者让学生开展小创造、小论文、实验竞赛、自制教具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操作和思维能力。

五、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联合思维,使学生不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得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有的知识,结合已学得知识去创造,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器多用”等,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便能得到教好的发挥。

总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正如牛顿所说“没有新的思维,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推荐第8篇:化学论文

河南科技学院

论文题目:对,对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二磺基双硫腙的合成与表征

学生姓名:张朋飞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所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导师姓名:侯玉霞

完成时间:2010年5月15日

对,对-二磺基双硫腙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显色剂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分析试验中,其中双硫腙.属于含硫显色剂,能用于测定Cu2+、Pb2+、Zn2+、Cd2+、Hg2+等多种重金属离子,反应灵敏度很高。因此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水、化妆品、生物材料等样品中金属元素测定分析。光谱法仪器昂贵,对基层实验室还未能普及。双硫腙比色法仍然为较常用的经典方法。本文主要论述对,对′-二磺基双硫腙的合成,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显色剂,对,对′-二磺基双硫腙,合成

目 录

1.前言.............................................................................................................................1 2.试验部分………………………………………………………………………….2 2.1仪器与试剂.......................................................................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的合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理化性质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谱图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的红外光谱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的紫外光谱图.................................错误!未定义书签。3.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1.前言

显色剂是一种将生化反应后产生的复合物显色以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种试剂。一般又称底物液。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应用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生成的络合物不够稳定,其灵敏度与选择度也不够高,目前,有价值的仅有硫氰酸盐,钼酸铵, H2O2 等.大多数有机显色剂常与金属生成稳定螯合物,有机显色剂中一般都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基团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光。这种基团称为广义的生色团。例如偶氮基(- N=N-),醌基等。某些会有环对电子的基团,它们与生色团上的不饱和键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有机化合物对光的吸收,使颜色加深。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例如:胺基(-NH2),羟基(-OH)等,以及卤代基(X-)等,它们能与生色团上的不饱和键相互作用,引起永久性的电荷移动,从而减小了分子的激化能,促使试剂对光的最大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少数会发生蓝移)。所以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有机显色剂是一般分析工作中常用的显色剂,它能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颜色鲜明。一般ε>104,灵敏度高.(2)稳定,离解常数小。 (3)选择性高,专属性强。

(4)可被有机溶剂萃取,广泛应用于萃取光度法。 有机显色剂种类很多,简单介绍几种: (1)邻二氮菲.属于NN型螯合显色剂,是目前测定微量的较好显色剂。显色灵敏度高,ε=1.1*104,λmax=508nm可直接测定Fe2+。反应是特效的,适用还原剂(如盐酸羟氨)将Fe3+还原为Fe2+,然后控制pH=5~6条件下,Fe2+与试剂作用,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

(2)双硫腙.属于含硫显色剂,能用于测定Cu2+、Pb2+、Zn2+、Cd2+、Hg2+等多种重金属离子。采用一致的酸度及加入掩蔽剂的办法,可以消除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干扰。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灵敏度很高。如Pb2+的双硫腙的配合物: λmax=520nm q=6.6*104 (3)偶氮胂(铀试剂).属偶氮类螯合显色剂可在强酸型溶液中与Th(IV)、Zr(IV)、U(IV)等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也可以在弱酸性溶液中与稀土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可用于测定稀土的总量

其中双硫腙是很好的络合物,已有不少关于研究双硫腙的合成和性质的报道。以对对二磺基双硫腙作为螯合剂,使之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带色物质,而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金属离子,这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双硫腙是艾米尔〃费歇尔在1882年发现的,他观察到双硫腙很容易和金属离子形成有色化合物,但他没有继续这项研究。1926年,海尔穆特〃费歇尔研究了这个化合物,并报道了把它用于分析的可能性。如今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镉、铅、锌、汞。该分析方法作为经典分析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仍被广泛应用,其优点在于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准确度好、灵敏度高,对无原子吸收器的中小型水质化验室极有使用价值。用作测定铅、锌、铋、钴、镉、铜、汞、银等的试剂

本法测定重金属的灵敏度很高,因此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水、化妆品、生物材料等样品中金属元素测定分析。例如:锌是人类大量使用的金属。工业废水的污染和使用镀锌水管,都可能给水体带来污染,影响水体的性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锌的测定是各类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中锌的测定常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双硫腙比色法。光谱法仪器昂贵,对基层实验室还未能普及。双硫腙比色法仍然为较常用的经典方法。 2.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Nicolet 170SX傅立叶红外光谱仪(KBr做压片); U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氨基苯磺酸;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Na2S2O4〃2H2O);亚硝酸钠;NAOH;二硫化碳;乙醇;盐酸,硫酸;丙酮。以上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未进一步纯化。

2.2 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的合成

将19.0g的对氨基苯磺酸,溶于23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加入100ml水,在搅拌下加入7g亚硝酸钠,然后将此混合液倒入含有12ml浓硫酸的100ml水溶液中,滤出所得的重氮盐沉淀,重氮盐中加入水搅拌成糊状,用22g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Na2S2O4〃2H2O)的125ml冷水溶液还原,加入20ml盐酸,知道反应物透明后,再加入30ml盐酸,将此液加热至沸腾,沉淀析出完全后,过滤得白色结晶,产率60%。

取上述制备的固体结晶9g,加40ml水调成糊状,移入1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80ml乙醇、2g氢氧化钠和2.5ml二硫化碳,温水浴加热,搅拌使其反应,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红色,停止搅拌,冷却,加入300ml乙醇,即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过滤,得硫代缩氨脲。

取硫代缩氨脲1g溶于少量水中,加入0.25g氢氧化钠的25ml乙醇溶液,水浴上微热至溶液变为橙红色,加入一定量丙酮,有红色沉淀析出,过滤,空气中自然干燥,得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 2.3 理化性质分析

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为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在PH=2的酸性溶液中显浅蓝色,PH=7时显黄色,PH大于9的碱性溶液中呈橙红至红色。在PH=2-11的范围内可与Hg2﹢、Ni2﹢、Fe3﹢、Cr3﹢、Mn2﹢、Ag﹢和Pb2﹢等形成橙黄或橙色的络合物,可溶于水。 2.4 谱图分析

2.4.1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的红外光谱图。

标题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3450 cm-1处的吸收峰为N-H的伸缩振动峰;在1604cm-

1、1497 cm-1处的吸收峰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799cm-1处的吸收峰为苯环上两个相邻氢的C-H弯曲振动峰;在1133cm-1处的吸收峰为C=S双键的伸缩振动峰;1175cm-1处的吸收峰为磺酸基的吸收峰;1604cm-1处的吸收峰为N=N键的吸收峰。

2.4.2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的紫外光谱图。

标题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在285nm处有吸收,此吸收为苯环的π-π*跃迁所产生的B带。在495nm处的吸收为N=N所产生的n-π*跃迁。

3.结

合成出的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经过理化性质的分析,例如:在PH=2的酸性溶液中显浅蓝色,PH=7时显黄色,PH大于9的碱性溶液中呈橙红至红色,在PH=2-11的范围内可与Hg2﹢、Ni2﹢、Fe3﹢、Cr3﹢、Mn2﹢、Ag﹢和Pb2﹢等形成橙黄或橙色的络合物,可溶于水。证明其具有显色作用.并通过分析其红外与紫外谱图更进一步证明了合成出的化合物即为对,对ˊ-二磺基双硫腙。

参考文献

[1] 程铝柏主编,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及应用(第三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92.[2] 王葆仁,有机合成反应,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706. [3] 刑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92.[4] 王清廉,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23.[5] 王建平,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10,298 [6] 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应用文献综述,河西学院化学系毕业生论文.2005.5.10 [7] 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书,申请号200510110606.1,公开号:CN1970537A,公开日:2007.5.30.[8] 对对二磺基双硫腙的合成,无机化学试剂手册,Ю.В.卡尔雅金, И.И.安捷洛夫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58.323 [9] 傅彩霞,滨州师专学报, 1998.14, 59 [10]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普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97.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查资料、做实验、整理材料、写作论文,今天我终于可以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论文了,论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侯玉霞老师的悉心指导。侯玉霞老师在我做毕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给予指导,甚至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专门跑到实验室解决我的疑难问题。侯玉霞老师指引我论文的写作方向和构架,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其中误谬之处。侯玉霞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稿中,精确到每一个字的的批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论文之外明白了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在此,谨向侯玉霞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谢谢侯玉霞老师在我做毕业试验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极大地帮助。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

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他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

推荐第9篇:化学论文

化学论文

——还地球家园一抹绿色

关键词:雾霾,PM2.5,低碳,绿色,环保,大气,污染,治理 摘要:

本文探究了雾霾天气的成因以及危害,在雾都伦敦的改变的借鉴下,对治理雾霾天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倡导大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正文: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雾霾天气、PM2.5、PM10已经成了热词。雾霾天气是一种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产物,在大气空间内造成能见度模糊的一种天气现象。其中属PM2.5(入肺颗粒物)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最大,人在呼吸的时候会将有毒有害的细小颗粒物吸入气管和肺部,引起气管炎、肺炎甚至更加严重的疾病。

如此困扰我们的雾霾天气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这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第二,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而这样的“灰尘”主要是指汽车尾气,它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第三,工厂是工厂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冬季和夏季空调等电器的碳排放。

造成如今大气污染的严重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许多种不利因素结合的产物,要想治理大气污染,保卫蓝天,就必须从这些不同的因素着手,这是一个漫长而严峻的过程。

当年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曾以 “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来形容雾都伦敦,严重的空气污染困扰着伦敦的每一个市民。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样惊人的数据对英国人的震动很大,他们痛定思痛,下决心要摘掉伦敦“雾都”的帽子,这一切花了整整50多年。再看如今的伦敦,见到更多的是蓝天白云,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

能够顺利解决令很多国家头疼的空气污染,英国动用的利器有四招:一是立法提高监测标准,改善空气质量;二是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减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三是控制汽车尾气、减少污染物排放;四是科学地建设城市绿化带。

几十年后,我国也面临着如此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就拿上海来说,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建筑高度集聚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学习和效仿伦敦对于大气严重污染的治理。

首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至关重要的。减少污染物是遏制大气污染的源头。而在减少污染物上,第一要减少的是工业排放:燃料的充分燃烧;能源的充分利用;对排放的尾气进行无毒化处理„„同时,作为市民,我们也应该尽量少开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第二,多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植物净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快发展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的新能源,控制煤炭消费量,也可以减少污染的排放。

最后,积极呼吁绿色环保、低碳生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也是必要的。只有大家积极配合,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防治污染,还地球家园一抹绿色!

推荐第10篇:化学论文

在1977年劳动节之后的上午9:14,一个新的博士学位。渴望在科里组开始博士后研究 到达准备为总的合成贡献美登木素生物碱。它也碰巧是A.V.Rama Rao的最后一天在集团。他的技术转让详细的程序为临界cuprate耦合,其中将芳香部分与其健康部分连接“南区”,成为我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实验挑战,初学者运气在空气中并且事情根据脚本明显地虽然,这种“新”的化学(至少对我)是享受能够。不久之后,在预备的过程中 “东区”从碳水化合物前体etr途径(N-甲基黄嘌呤,它也是一个杯形开口确立了必需的立体化学的环氧化物该反应涉及一种不寻常的组合使用氰基配体或可能是炔属的能力组,作为不可转移或“假”配体(Rr)目的是减少等效数量的潜在有价值的RLi(即,代替3RLi +Cul + R3CuLi2 + Lil,使用RLi + 2RrLi + Cul一R(Rr)2CuL12 + LiI)。由于美登素试试在普林斯顿。一年左右后,成功使用锂化乙炔显然不在卡中,单环内酰胺 要求所有弗洛伊德的时间,从而离开CuC,N选项未触及。在讨论的同时房间一起在1980年美国化工社会会议在拉斯维加斯,我们同意试验基于CuC,N必须在加利福尼亚州完成。一个星期六早上不久,我去寻找CuCN最终发现在后架上的旧瓶子在汤姆·布鲁斯的实验室。我从来没有回来。两个月后,之后的Robert Wilhelm(Syntex,然后第二年毕业学生)不知疲倦地创造条件在仲碳上与“R2Cu(CN)Li2”进行取代反应卤化物,“高级”(H.O.)氰基氰。 Wilhelm的初步成功,1981年末公开,证明2 RLi:CuCN比可以有效地替代二级卤化物。 但其他替代,包括特别是环氧化物和甚至主要中心(例如,磺酸盐和卤化物),仍未得到解决。 关于这些过程的立体化学结果(碳)? 我们很高兴地欢迎来自Tufariello的实验室的一个新的研究生,在计划实验的想法和认识的1,4加法的领域仍然在投机的阶段

在SUNY水牛城,Joe Kozlowski(先灵犁)。一年之内,这些“铜人男孩”为H.O.奠定了基础。 氰基酸酯成为合成有机化学胂的一部分。

环氧化物开口被发现是相当高产量和立体定向的(进行干净反转),单和通常三取代的情况提供优异的产率(方案1)。研究cuprate指导迈克尔的冲动添加到a,b-不饱和酮中太大,考虑它们在合成化学(例如,方案1)。因为只是大约是工作,我觉得不得不放弃我的个人项目,这是无处不在,并获得第一手基于CuCN的技术的经验。我专注于eno- ates,但我的实验室进展率(尴尬)没有任何地方接近Wilhelm或Kozlowski。因此,我害怕不得不谈论我的研究自己的小组会议!然而,在时间上,研究是完成,并且对于未封闭的烯醇。氰基特戊酸耦合很好(方案1)。虽然建立了立体化学结果环氧乙烷偶联是直接的,8这样做次要恒定卤化物是一个远没有吸引力的建议。在时间这个任务给了威廉,有白人工作的次要溴化物和约翰逊纸上相应的甲苯磺酸盐,两者都是显示与在碳处的干净反转耦合。至于

碘化物,已经假定它们遵循,和因此我们选择非二次碘化物(1)用EtzCu(CN)Li 2置换产物(3-甲基壬烷)从其具有已知的旋转用于比较目的(方案2)。在置换碘化物和小心的烃的气相色谱收集保证纯度,旋转对应不是约100%反转,而是大约1%113听到这个结果从威廉一个星期天夏天早晨割草我的草坪,我们都被数据困惑;毕竟,这些观察挑战了已经成为教科书的信息。我们阻止了通知年轻人Kozlowski,因为我们不想要他的交换顾问,或者明年的新生研究生忽略我们的新生程序。随后的辩论(和a几杯雪利酒),我说服了威廉姆斯如此令人沮丧的结果有时具有隐藏的意义。

毕竟...我还能说什么? 因此,我们决定“检查”碘化物反应的常见观点使用R2CuLi反演,发现这里,也是,产品缺乏光学活性,碎片开始走到一起。 执行相同的协议 1,X = Br。 和低级(L.O.)试剂给出了预期的结果(方案2)。因此,看似坏消息迫使我们测试并最终调整错误的观念,一个//卤化物与cuprate反应的反演。 第二代试剂:RtR,Cu(CN)Li 2 用词在部门H.O.cuprates仍然“OK”,我们能够说服大卫·帕克(斯克里普斯学院),有机化学在他的未来。到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这些试剂到他们的进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那是,以确定第二“假”配体(即,除了氰基外)可以被发现使得仅仅需要在成形中投入一个等价的RtLi RtRrCu(CN)Li2。后来,电缆不仅用于共轭添加,而且用于替代预计反应是非平凡的,因为它是早期就认识到简单的烷基如甲基(例如)其允许大多数的选择性配体转移其它基团(包括乙烯基)在1,4-加成中,得到不可接受的产物混合物。此外,我们要求前体RrH是廉价的,容易用丁基锂(无添加剂)金属化,并且它没有显着牺牲的反应性混合H.O.cuprate它将成为一部分。所以帕克开始搜索;是比较新的化学,他没有被现有技术过度偏倚,因此 看着文学的化合物可能以高产率锂化,优选不存在活化剂(例如TMEDA)。好吧,他试了一下一切:乙炔,芳烃,二噻烷,杂原子,烯醇化物,大体积烷基,全氟烷基。事实上,从一些锂化化合物形成铜酸盐试图让tlus天我仍然不会承认有尝试。然后,我们终于公开了一份报告最近的葡萄酒从瑞典Nilon / Ullenius集团指在此上下文中使用2-噻吩基L.O.cuprates。答对了!用2-锂三氟化硼。

在完成这项研究后不久,埃德蒙·埃尔斯沃斯到达圣巴巴拉和作为一个新的招聘,被给予调查引入Na +的影响的工作H.O.铜酸盐代替一个锂离子(即RtRrCu(CN)LiNa)。 还没有正式在他的第一年的研究生学习,他迅速开发了一个简化的原型,基于早先的报告制备BuNa的多肽,和适当的滴定方法。 噻吩的金属化这种强碱非常容易地形成sodio类似物2,1.0。 铜酸盐5.加入RtLi完成序列t0 6(方案6)。

6的反应性,与卤化镁类似物3一样低于其对应物。 产量也倾向于相对于Rt(2-Th)Cu(CN)Li 2降低,在方案7中,并支持的基本概念锂作为“gegenion”优于其他\'mono-或diva- 就试剂反应性和所述反应而言通常与烯酮和环氧化物的硫代铜酸盐电化学驱动过程。 跨金属游戏

混合金属铜化学在我们的头脑中仍然新鲜,来自G.D.Searle的Jim Behling的电话来了一个专业对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计划的影响。 阅读我们的论文对R2Cu(CN)Li光谱的影响对他应该有任何平衡相关联H.O.形式(等式3)的铜酸盐:那么,游离RLi的分量可能被虹吸掉另一种有机金属存在,职业。 1 H-NMR光谱,在THF中至少,表明不能检测到这样的平衡尽管如此,令人兴奋的可能性存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热选择,namics可能决定和促进重组,无论如何机械。Behling,作为Archie Campbell的成员研究小组(与Kevin Babiak和John Ng合作)建议的1-链烯基锡烷作为反应伙伴,处理这些否则稳定,可隔离的物种与R2Cu(CN)Lii2所需形成的混合物H.O.铜酸盐R(1-烯基)Cu(CN)Li 2借鉴先前的锂化(方程4)。

在评估各种R2Cu(CN)Li2后,最简单,Me2Cu(CN)Li2,被选为最有效的。 各种的模型1-链烯基锡烷由Koerner和Robert Moretti(Syntex),进一步证明了通用性这种新的原位过程不会发生Gilman cuprate Me2CuLi(Scheme8)。

从工业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简单,一锅路线t0 1-烯基油酸酯允许产生千克量的有效抗分泌剂米索前列醇(商品名,Cytotec),最近批准由美国使用联邦药物滥用(eq.5)。 金属过程,代表了唯一其他用于硫酸铜盐形成的载体,由Gilman提出的荣誉组合(2RLi + CuX)接近四十年前,已经引发了相当大的利用其他类型的新合成方法的数量有机锡化合物。 一个例子涉及BU3SnH,在那里我们想知道Bu2Cu(CN)Liz是否会ex-将“H”改变为“H”(方案9)。 新试剂7可能表现为倾向于的氢化物的高反应性源1,4-加成。 事实证明,当埃尔斯沃斯第一次这样做实验,将两种组分在-78℃下混合在10分钟内变为明亮的颜色变化

伴有剧烈的气体逸出。 我们第一个想法是发生了酸碱反应产生丁烷和混合的锡酸锡8(路径a)。条件。 虽然GC分析明确表明存在BU4Sn,气体的身份最终确定(通过Debbie Reuter,见路径b)通过收集和随后氢化a葡萄糖。 相信留下的含铜物种(至少在很大程度上)8因为它表现为a其选择性地递送BU 3 Sn部分到几种不同类型的底物(方案10)。 Appa-最初的金属化t0 7后面是一个偶数更快的双分子耦合(可能是激进样的自然)直接产生有用的新试剂。 因此,a微小的非常温和的途径到锡香酯绕过先前形成的R3SnLi,已被揭露,在巴顿的意义上,“误解”。

BU3SnH与H.O.反应的容易程度。cuprate没有被忽视。 此外,我们还没有解决方案的原始目标,找到一个新的hydrido铜酸盐。 幸运的是,我们的有机反应章节的所有作者有机铜化学1975基础化合物是众所周知的挥发性和毒性的。文学的使用说服我们,没有简单,廉价的方式来获得含Me3Sn的材料:Me 3 SnCl和(Me 3 Sn)2是昂贵的和/或浪费的Me 3 SnH的发生需要操作。 Wcwcrc自信,然而,Me3SnH会回应R2Cu(CN)Li2,如BU3SnH(见上文),因此为决定如果一个安全,简单的程序可以开发用于形成和处理Me3SnH,然后其立即进入铜盐形成应最终提供化合物如1-链烯基三甲基锡烷。

本研究的原料是Me 3 SnCl,能力的数量是必要的,因为许多计划实验以达到最佳条件用于还原。 不是买这种氯化物,我们追踪其制备回发给Argus化学公司的专利公司描述了一个惊人的转换Me2SnCl2Me 3 SnCl,使用Fe屑,Ph 3 P,H 2 O和SnCl 4,>90%产量! 通过各种沟通渠道,盟友到达迈克·费施,谁让我们联系奥托Loeffler在新泽西网站,谁慷ously地供应我们与大量的Me2SnCl3。 从这个工业添加剂,使用它们的程序的轻微修改我们现在能够制备>50g批次的Me 3 SnCl 6 将Me 3 SnCl转化为的实验设计Me3SnH可以通过罗伊思素完成,正火,粉末状LiAlH 4用作还原剂。 重要的是,发现三甘醇二甲醚选择的溶剂基于沸点和成本(如与二甘醇二甲醚或四甘醇二甲醚相反)。 锅温度应理想地保持在60-68℃之间,以便维持a稳定蒸馏生成的Me 3 SnH,随后在干冰/丙酮温度下冷凝。 通过这种方式,Me3SnH可直接转移(通过注射器或套管)转化成预形成的Bu 2 Cu(CN)L12,于是产生推定的混合锡烷基铜酸盐很少有人没有机会接触锡氢化物。 所得试剂递送所需的配体例如,通过乙炔形成1-烯基三甲基速率,其随后相当地转移Me 3 Sn部分容易。 虽然起始的二锡烷是非常昂贵的,这种转移金属工艺由于商业可得性而具有用于小规模反应的优点锡源和看似平凡但有效的性质的试剂制备。

由于三烷基甲硅烷基偶尔被认为是a“大质子”,指导cuprate攻击的概念向三甲基甲锡烷基硅烷中的锡是另一个有趣的方面。 通过用Mc3SnH处理二异丙基氨基锂(LDA),然后加入 t-BuMe2SiCl或(叔)Me2SiCl,Reuter形成相应的甲硅烷基锡烷10a,b作为可蒸馏的,白色液体。 这些大体积硅烷的暴露BuzCu(CN)Liz诱导transmetalation到甲硅烷基。 不令人惊奇的是,试剂11以类似的方式表现那些被弗莱明广泛使用的,因此更喜欢将三烷基甲硅烷基转移到多种类型的偶合许多金属的化学化学,例如B,Cr,Si,Sn,Ti,Zn,Zr ...,但不是Cu。 我们的解释很简单;有很多文件,我们遇到的地方,与烯丙基铜酸盐的门添加失败凄惨,和这种连续的坏消息“必然已经产生了影响社区。

与Behling刚刚到达UCSB一个简短“工业休假”,我们决定开始研究通过金属转移形成烯丙基铜酸盐的前景方案基于烯丙基锡烷。 早期的雪橇是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花费了我们很快开发出来的更好地了解锡的化学性质和易用性这种金属可以重新分配自己。 约翰K.Stille,他的工作为US39提供了早期指导他的个人鼓励和洞察力是非常缺席;描述的配料:作为“纸袋反应”。换句话说,把所有的好东西放在那里,摇动它们,并希望他们出来...该项目搁置了一段时间,直到Robin A.J.史密斯(lhuversity的奥塔哥,新西兰)到达花了一个夏天在我们的实验室规范解决的问题发展条件。 烯丙醇铜形成。成功终于实现了,再次雇用MezCu(CN)Liz(eq.7)。

有了这个障碍在背后,史密斯,EWsworth,Stuart Dimock和Robert Crow被组织起来,我的替代和共轭范围这些新发明的化学12.不久以前它们显着的反应活性明显。代换卤化物的反应需要谨慎选择离去组,氯化物在-78℃下反应(烯丙基)zCu(CN)Li2

一个惊喜等待着我们,虽然发生了耦合具有最小的还原,立体化学完整性的烯烃完全受损(方案17)。

一旦知道了这一点;结果,我觉得是时候与Elworthy的有机作业和Alexakis对基于cuprate的信息素论文以及的基石这取决于烯烃几何形状的严格维护。他的数据,但是,是无可辩驳的,并进一步说服我们这些铜矿不是典型的。寻找路线 1,4-二烯是出土的从卤化物到三氟甲磺酸盐的瘙痒团体能力,如果有的话,增加了,有只有偶尔竞争减少而没有损失立体化学。这种观察遵循的趋势磺酸盐一般不参与什么可能(除其他因素外)自由基型机制,与铜酸盐特别容易受到高度敏感的功能。

试剂,开始他们的任务conbrio在反应堆的顶部,烯丙基)2 Cu(CN)Li 2并使用环己烯加入“烯丙基金属化,从而达到高度官能化的铜酸盐。不幸的是,正如Emiliano Garcia, 高度碱性的H.O.cuprates干扰了这一点目标,至少在三丁基锡烷方面。的相应的三甲基甲锡烷基系列,实现这一目标的巨大希望。我们拿股票,因此,在这些和许多其他类型的可能性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参与铜酸盐类似于卤化铜制剂(即,2RLi + CuX“R2CuLi LiX”),建议治疗的CuCN与2RLi的反应,得到“R2CuLi.LiCN”。组合对CuX和CuCN之间的化学/ Ca /差异 - derivedcl种类是压倒性的,不管位置的介质中的氰基。这种审查,对科学无疑是非常健康的。但它也是相当讽刺,它应该现在就在这一点的脚跟帐户跟踪到多年的“高阶”比率化学!

注意:在提交此帐户后不久,我们收到Bertz提交的数据的手稿副本表明氰基磷酸酯不是“真实的”,但吉尔曼包含在铜酸盐球体内的LiCN试剂(即,R2CuLi-LiCN,其中氰基配体不与铜结合)。自然wc感到compcllcd设计cxpcrimcnts会明确地确定H0的存在(或缺乏)。氰基。由于ncw 1H和13C NMR数据,以及extcnsivc IR研究,我们确实证实了氰基配体与铜结合,并且不形成LiCN在将第二当量RLi添加到初始形式时(即RCu(CN)Li + RLi + RzCuLi-LiCN)。事实上,不仅由CuCN制备的铜酸盐保留氰基配体,但氰基铜是RzCuLi的动力学下沉向其中加入LiCN·HMPA或BU4NCN / THFlS6确认。我很高兴能表达我最温暖的感谢在文本中提到其姓名的同事以及他们的智力和实验贡献的参考我们的计划。来自多个来源的资金支持,包括NSF,PRF,Sloan和Dreyfus基金会,UCSB是感谢。

第11篇:化学教师怎样写教学论文

化学教师怎样写教学论文

一提起写论文,有些教师总觉得动笔很难,觉得高不可攀,实际上我们教师最有资格和条件写教学论文。我们天天上课,教室就是我们的研究室。那些师范大学和教科所的专家想要研究一些课题,还要专门深入到我们教学第一线来听课呢。(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反映我们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恰恰就是论文和科研报告。我们无论参加何种规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最后都要以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借鉴。因此,了解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然后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的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我们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在,有许多教师(包括老、中、青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钻研业务也很勤奋,平时的工作可以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讲课艺术水平也都较高,教学效果较好,若让我们在办公室里谈起自己教学方面的体会,那更是滔滔不绝,如鱼得水、如数家珍,可就是一要求落实在笔上,就很痛苦,难以写出文章,写起论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俨然成了煮饺子的茶壶。甚至有的老师说:“要我拿粉笔教书没问题,但是要我拿钢笔写文章不好办。”那么\"如何写好教学论文\"也就成了很多教师难解的心结,这一弱点在经验交流、职称评定时,显得更为突出。每当评职称评骨干等关键时刻,有些教师总是愁眉苦脸:拿不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赶出一份教学经验总结,又往往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缺乏个性。其实其中绝大多数教师并不是不能写,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写,写些什么内容, 特别是有些想发表的文章,一是不敢投,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投。那么当我们真正会写论文了,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了,投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我想把它总结后写出来应是我们心目中最高雅的艺术。换个角度说,写论文和教学一样,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必备的专业和基本功。

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交流,能使我们对教学论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善于抓住教学闪光点和善于发挥教育机智,将这一点一滴用文字进行总结,写好教学论文。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的腾飞总结经验,为自己人生的旅程增添一个崭新的高度、一条闪亮的起跑线。下面我们就从什么是教学论文,论文如何选题,怎样收集论文素材等七个方面来谈。

一、

什么是教学论文

我们先简单介绍常用论文的类别有哪些,例如综合研究类论文,设计类论文等,这些都是大型的学术论文类的,像硕士毕业论文就属于这一类的,这种论文的项目很多,有开题报告,得导师批准后再开题,还有课题的由来、英语简介,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具体方法、步骤、研究的过程、结果、研究的结论、参考文献等等,非常啰嗦。好在我们现在如果不是继续进修研究生,就不必写这种上万字的大块头了。07年暑假我为了完成教育硕士论文,就整整写了一个暑假,还被导师要求改写了三遍,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很辛苦。我们平时主要写的还是教学科研论文和一般论文。

教学科研论文是我们教师向社会汇报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或成果的文字材料。一般来说,教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样式。向社会汇报自己的工作经验、成果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介绍自己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二是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并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反思。这两种基本的样式都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用论文呈现。 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是以介绍自己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作为自己的论文内容。这样的论文,我们通常也称之为“报告”。报告应该就以下几个问题要介绍清楚: 1.研究的题目(也就是说我做了什么事)。 2.合作者(这件事和谁一起做的)。 3.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4.课题研究的过程(即这件事是怎样做的)。 5.课题研究的结果(事情做得怎样)。 6.启发或体会(有什么感悟)。 7.参考文献(所用的一些资料是哪来的)。 在确定了报告的基本方式(是工作报告、调查报告、综合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设计报告等)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一般论文的写作了。作为论文,它和报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更突出研究的成果(也就是结论性和理论性)。 论文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写作中要努力把自己所取得的事实论据和现有的理论论据挂钩,或通过自己周密的推理、验证,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所以教学论文一定要有这样的三个要素。

(一)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过程与方法。

(二)分类:

1、按对象分 :研究学生的、研究教材的、研究教学的。

2、从内容形式分:理论探讨型

实证研究型(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型论文包括教学策略、实践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形式。

其中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从各种教学实践中观察或体会到的困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个案分析是指对选择某一典型化学教学对象作为研究重点,然后通过对其学习行为的研究指出教学对策。 换个角度,论文也可以分成其他的三种方式。

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例如,指出应试教育的缺点;提倡素质教育,论述它的优点及重要意义。又如,批评传统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机械训练等不足之处,倡导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国当前化学教学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掌握溶解度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三)获奖论文情况分析 化学论文评审的基本标准一般为:

1、论文的选题针对化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源于教学实践。

2、论文主要论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别人以启发。

3、论文结构合理,分类标准统一。(行文一般分三级标题如:

一、

1、①)

4、论文的例证新颖,引证有说服力,论证有深度。

5、研究思维与统计方法严谨科学。

6、研究成果或教学对策能指导实践。

(四)不要追求文章的量,要追求质。不要长篇大论。

二、论文选题

选题是撰写论文和著作的重要起点,主要包括:内容、范围及难度等三个方面。

内容: 往往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料而定,通常选定自己熟悉的材料,最好是自己的本职业务范围内或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内容。不能为了赶时髦,或为了评职称投稿,勉强东挑挑西选选,去找一些连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东西。即使这样做了,最终也只能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在选题时一般要注意:它的实用性、互异性、准确性、突破性等等。那么常见的选题误区有哪些呢?例如

(一)选题误区

1、选题过大

我们写文章的多发病之一,就是题目定得过大。

例如,题目“试论中学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课题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还比如:有个中学化学教师写的一篇论文,题目是《论中学化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再有个教师写的一篇教学总结,题目是《论全面贯彻中学化学的基本教学原则》,这些题目的“吨位”太大了,有点吓人。

写教学论文要讲实事求是。而我们学科的特点是两年一届毕业班,甚至有些把关老师常驻沙家浜,年年毕业班,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涉及面广的大课题。

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深怕人微言轻,似乎题目越大,论文的份量就越重,或者说就越像论文。其实,题目太大以后,往往会因力不从心,而导致失败。这里的\"太大\"是指:研究的问题\"外延\"太大,几乎是无所不在,其中--不是概论、就是原理、不是化学、就是物理!这种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很大气,可往往给人言之无物、华而不实之感。

我们从本学科工作实际出发, 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切中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把道理说清楚,有自己独到的新见解,有真情实感,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那论文就一定有份量。但题目也别太小了,太轻而易举,不费力气,那也不利提高。

一般来说,大题目写起来容易空泛,这往往是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入,写少了象蜻蜒点水,如浮光掠影;写多了则显得又臭又长。

2、选题追风

第二个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选题追风。

如何独树一帜?面对同类的资料,不同作者自有其不同的阐述与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把其中富有个性的典型论据、体现各自特点的合理论证,摘录出来,从而为自己独树一帜提供保证。

3、选题过时

选题过时,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

喜新厌旧决不是一个贬义词。市场上有新鲜蔬菜和枯萎了的蔬菜,你选购哪一种?商店里有新衣服和旧衣服,你中意哪一件?单位分配新房子和旧房子,你愿意住哪一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放弃后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总是喜欢读那些有新意的文章。老生常谈,陈词滥调,人见人憎,嗤之以鼻。选题陈旧,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4、选题过难。

选题太难,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化学学科教学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这样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哪里,写的论文不可能完整。

(二)怎样选题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许多教师对撰写教学论文深感头疼,这实际上更多的是对“教学论文”畏惧心理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来选题呢?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养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

选题是撰写教学论文的第一步。选题如注意避开了上述的一些误区,就具备了取得成功的重要且基本的前提。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小题目去写教学论文,方向就会看得准确,问题可以说得深刻,结论就可能下得透彻。其次是对象选择要就近避远。就教学研究论文的探讨对象而言,应当就近避远,由近及远,切不可舍近求远。第三,探索由浅入深。教育研究或问题探索的程度,当然是越深入、越能显出水平,做出来的越是好文章。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路是一步一步走。深从浅中始,有浅才有深。第四,选题要新颖,立意高,具有时代气息。

我们身边有着活泼可爱的学生,变化万千的现象;手头有着丰富多彩的事例、内容广泛的资料。面对这些我们相当了解、十分熟悉,完全可以说是俯首可得、随手能拾。只要做个有心人,只要善于观察,从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中,从手头的图书或期刊里,找出一个适合的选题并非难事:现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1、在备课中发现教材错漏、矛盾、含糊不清等问题,特别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分析和阐述一些有效的传统教法,赋予传统教法新的内涵,或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有效的传统教法进行一些熔合。如启发式、温故知新、能力迁移、自学能力、小问题引路、难点突破、德育渗透、素质教育、信息反馈等等,可写的很多。

2、从处理练习中发现。如常见资料的错漏、某类新题型的分析、中考和高考题分析等。

3、在上课、学生提问和批改作业中发现。记下学生提问中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或许可以发现一类现象、一类矛盾、或一些从未有人思考过的问题,或从对学生典型错误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缺陷、误区、定势思维等,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颖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观点方法,从而确定写作命题。说到这,我就多说两句,我们教研组就有个学生语录本,把学生的一些经典语句记录下来,积累一学期后仔细翻阅,不仅笑话很多,其中可作论文实例的材料也不少,推荐给同行们试做做。

4、从身边事实中、从阅读教学杂志中发现。教师容易从中得到体会,但关键是归类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述,形成带一般规律性的结论。

5、从反常实验中发现。不放过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追踪到底,往往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6、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7、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8、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

9、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10、“教师一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它具有相对性。

11、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

12、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13、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研究。

我们把刚才举的这些例子整理出来,大致就是从以下这些角度去选题,比较容易在论文中发挥。

1、从行动中选题 ①把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作为选点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选点 ③把你获得成功的方法作为选点 ④把引起你警觉的现象作为选点 ⑤把震动过你的新理念作为选点

2、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选题。定期查看教学刊物,上教学网站。

(三)选题的原则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选题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第一类是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类是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法”等。

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般应当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的课题上。

从课题选择本身的含义来看,选题也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是广义的含义。研究课题的选择,即选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选择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还是选择应用性方面的课题。

第二种是狭义的含义。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中学教育、化学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刚才说的这些有点像绕口令似的,简单讲,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即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中学教育、化学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所以在选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些原则:

1、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

2、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

3、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的题目。

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 我们把上述归纳出来就是大屏幕上这些话:

1、角度要新,人无我有、人新我实。

2、角度要小,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3、立足实践,提炼新意——“冷点”、“热点”

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 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

4、题目拟定,要突出选题的领域或重心、不能有多个中心词。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使人有想看内容的愿望。论文题目确立的另一方面是用文字表述论文的主题。论文写作是为了发表出来给别人看的。人们看论文,第一眼是看题目,论文是否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因而引起别人的兴趣,就看题目起得如何。题目的最基本要求是确切,长短适宜。确切指题目能够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而不是题文不符。长短适宜指论文的题目不宜太长。

论文题目确定时还要注意题目不要太大,太泛。题目太大,必然会使论文空洞无物。即使问题单一的论文,题目也尽量有特色,不要过于泛泛。 表达形式上,题目应注意新颖性,生动性,一般要加副标题。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

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别人用过的题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

题目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炼。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以及我们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总局标准(GB3179-82的规定,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题目中不用标点符号。)

三、怎样收集论文素材

收集整理材料,即准备论据。对照标题所涉及的方面收集必备的材料,如回忆记录自己关于这方面的体会要点、查证校对有关的数据、映证相关的教育理论等,同时注意取舍:取其最有用的、去掉用处不大的材料。有了这些内容,写作时才有话可讲,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在收集过程中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先粗保存再归类保存,整理中顿生灵感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就化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化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班主任、教育方法,以及计算机等相关的题材信息,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信息的采集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

(2)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

(3)电子形式,比如网络。

这些信息采集后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先粗保存。主要有四种方式:

(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

(2)做摘记,写在本上;(3)复印或收藏;(4)电子信息存盘。

收集的信息再归类保存。电脑的使用可以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全部化为电子信息存盘,并整理归类。整理归类的过程,即便是文字输入的过程都能够使你顿生灵感,我记得一位台湾女诗人创作了一首诗《一生都在整理一张书桌》,我想,做学问的人都应该“一生都在忙碌中整理一张书桌”。这样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众多的珍贵例子,从而萌生对某一题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撰写成了论文。所以论文不是谁刻意写出来的,有一点瓜熟蒂落的感觉,无病呻吟成不了好文章。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论文还自教研始,处处留心皆学问

“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

要善于学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或制做卡片,写教后感。相对而言,制作卡片方便使用,卡片积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多看多读,从阅读刊物中得到启发 ,写必先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一看别人的论文,就会写稿是不可能的。这里所说的阅读刊物必须以平时教学实践中的钻研、思考为前提。思考形成思想,有了思想才能写出文章。在此基础上,多看一些化学教学刊物上的论文,可从中取得丰富的资料,更新观念和知识,扩大视野,拓宽思路,由此得到启发而创新。如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别人的文章提出疑问,在疑问中寻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选取与别人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写作,写出刊物上常见的“也谈……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纠正”教学论文,这是其一;其二,阅读刊物可以激发或增强你的写稿动机。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想:“化学教学刊物上的许多论文仅仅是一般性的归纳或某知识点的深化和拓宽,这些问题我也想到过。”或许还会产生点“不服气”。这种不服气之感既是启发也是教训。启发是,写教学论文并不是大著作,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能写出有见解的论文;教训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潜心教学研究,及时捕捉灵感、勤动笔头写教学随笔,日积月累方能说理道文。其三,阅读刊物能了解各刊物的特色、栏目内容、论文的格式及语言表达等写作上的问题,还能获得有关撰稿、投稿的一些信息,以避免稿件的相似性和投稿的盲目性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科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

课堂教学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自己提高的过程;

2、课后反思,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

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还提示我们教研的改革方向;

4、考试总结;

5、解题分析,常见解题错误分析。或某些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6、调查反馈,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发现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理由不充分的就要敢于质疑;

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10、做好随记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一些学生易混淆的或易出错的典型问题,随时记录下来,每次听课时学到的方法体会,都作一简单的小结,在批改作业时,把学生新颖的解题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也作详细记录,目的是认真分析作业错误,检点自己教法中的不足,及时给学生以辅导纠正。同时也为总结成书面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材料的收集一是靠平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二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去寻找,三是从报刊杂志中去摘录,四是从工具书中去查看。 其次,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独立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

四、材料要充分

选材是否合理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写论文从整体构思,到题目确定,到论证过程等等,都不能离开选材--客观的资料。论文的写作离不开材料的运用,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持,就无法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1、从文献资料中获得。目前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料中教育学专著,教育发展史料,教育教学专业刊物上的经验介绍和工作总结文章,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和考卷,其他学科对教学研究有启发的资料。

2、教学调查。教学调查是通过考察教学现状进行的研究工作,通常是为了系统地了解教学中的某些事实,在调查中获取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调查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有:(1)问卷法。问卷即使用事先印制好的调查表与被调查者进行书面形式的谈话。(2)谈话。谈话是一种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得客观事实材料的方法。(3)观摩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是教师获得教学研究第一手资料的另一种方法。(4)测试法。测试法应用的对象一般是中学生。调查者通过让学生完成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达到获取所需资料的目的。(5)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教学实验已不单纯是了解教学现状,而是将研究者对某一教学问题的设想付诸实现,以检验自己的假设。

选材的目的,是采众家之长,成一已之见。因而,在材料的准备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如何确立论点:即通过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把与自己的想法吻合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挑选出来,并且从新的视角,予以新的观察。

2、如何独树一帜:同类资料中,不同作者自有其不同的阐述与见解,我们可以把其中富有个性的典型论据、体现各自特点的合理论证,摘录出来,从而为自己独树一帜提供保证。

3、如何表现自我:不少文章大同小异,因而,有关资料内容的交叉争议之点,往往也是文章的价值所在,关键之处。如果我们注意把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对于形成自己的主见,确定文章的论证角度和发展方向,则大有裨益。

4、如何精耕细作:不少文章由于种种原因,原作者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未作详细而中肯回答。如将文中略写部分归拢在一起,加以扩充分析,我们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修正原有的选题方向,对问题作出定向、适度的思考和研究。

总而言之,选材时,一定要注意不去作大而无当的联系和比较。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找一些与我们的论点有关的东西来作对比研究,以便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

五、论文写作:

材料收集整理完毕,就可以开始成文。论文的写作是有一定格式的,调查报告式论文和教学实验式论文是我们经常运用的论文形式,其写作格式一般比较明显,也容易掌握。

1、教育调查和教学实验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大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撰写:

第一部分是引言。这部分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即调查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引言可以作为同其他部分并列的独立部分,也可不另加标题,放在文章的开头。引言比较短,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第二部分是调查或实验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调查或实验对象的选取,实验变量的确定和控制,调查或实验的实施过程等。这部分要让读者了解调查或实验的过程及使用的方法,以考察所用资料是否可靠。

第三部分是讨论,即对由第二部分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研究的结论。这部分要反映研究者的论点,写作时可以用简明的语言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做到论点鲜明。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结论的得出要与已有的材料吻合。

2、论述性论文的写作

从目前看,教师写论述性论文的较多,而且一般没有明显的结构划分。实际上,论述性论文也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大致也可以分为三部分:问题的提出,理论分析和结论。与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不同,这里的结论有时与引言一起放在文章的开头。

对中学教师论述性论文格式要求不很严格,但作为学术论文,第一,观点要明确,而且要有自己的观点。第二,要用适当的材料说明观点,从事实材料中得出结果,而不是相反,为了证明某一

观点去拼凑材料。第三,文字要简明、清晰.

四.遵循基本的写作和出版道德

六、思路要清晰

在写论文之前,我们不妨先拟好一个写作提纲,如有可能最好是来一个初稿,然后再动手。

提纲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细节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展现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否得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和谐,每一个部分、每一环节是否都是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是否都能为主题服务等等。

初稿 :提纲只是论文的大致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节都考虑周密完善,因而可以先写一个初稿。有了它,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有不恰当之处,这时就应加以调整或修改;对于有错误的论点、论据,或发现新的论点、论据,还应及时抽掉与增补,使之逐步完善。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

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修改润色

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 初稿的写作通常有两种写法:

(一)按提纲的顺序分段进行,它可以使文章的格调、风格前后保持一致,前后衔接紧凑、自然,避免旁逸斜出,防止语言、文字上的重复;

(二)按内容的熟悉程度分段进行,这种写法有利于作者积极思考,便于捕捉创作的灵感。

七、表达要准确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有理,易于理解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知识来源的目的。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对于“理科文章”来说,采用科技文体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专门性科学术语:用科技文体写作,文中必然会多次出现专门性科学术语,这种术语必须保持其意义的专一和稳定。

(2)语言的书面性: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具有严谨、庄重的风格,故而要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不能把平时我们的口头语和给学生讲的通俗语言写到文章中去。 (3)语言:理科文章,虽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要求读起来抑扬顿挫,讲求韵律,但也要行文流利,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

(4)语法、语句要完整,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简化字句造成意思不完整。

(5)句式配置:撰写理科文章,要求文中句子严谨明晰,语意确切。因此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多用主谓句、陈述句而简略、倒装、抒情等句式几乎不用。由于文章以表达意思简明为准,所以对偶、反复、排比、层递等句式也应尽避免。

(6)文章中的插图。文稿中的插图按书中应有的大小来画,画图时,要用碳素墨水画,线条粗细均匀,对图上所有的注字(包括中文、外文或数字等),要标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在图的下面标上图的序号,如图

1、图2······一定要将图画规范,不要随手画成草图。

(7)与教学同步的文章,一般应提前六个月投寄,写给学生看的文章,一般应当至少提前四个月投寄。否则,又等到下一年。

(8)为了说明问题,适当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应当注意参考文献,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

此外还要重视修改,即论文的后期制作。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

只有反复推敲和字斟句酌,文章才会显得具体、准确、生动,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自己的教育、教研成果。

修改的范围可大可小,既可以来一个\"亡羊补牢\"—就是发现了什么问题,修改什么问题, 通过材料的增删,使文章血肉丰满,使观点立之牢固,并与材料达到和谐统一;又可以\"彻头彻尾\"—就是发现问题,该舍就舍、该去则去,决不估息。在内容上包括修改观点,修改材料,在形式上包括修改结构,修改语言等。

修改观点 :在初稿形成后,要再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它的若干个从属论点,是否有失偏颇、带有片面性或表述得欠准确;同时还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别人类似或雷同,有无创意与新意等等。

修改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不仅要求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处置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能使主题内容得到顺畅合理的表达,还要求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主次、详细等各个环节合理紧凑。

修改语言 ;要在语言的准确性、学术性、可读性等方面下功夫,文字力求准确、精炼、简洁、专业,努力做到字字珠玑、句句充实。

总之,写好论文除了从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下功夫以外,关键是要对日常教学进行不断的思考、提升。论文就是从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中来,从研究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来,从参与听课、评课的感受中来,从对身边故事的思索中来。 写作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的经验积累,只要我们有那种研究精神,灵感会随时光顾你。 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只要细心观察,多思索多写,我们在座的一线教师一定能写出更高质量的教学论 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同行都能成为锦绣文章的主人!谢谢大家! 案例一和二,谈激趣的论文例证。案例

3、4、

5、

6、谈评价的论文例证

第12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论文、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任教九年级化学,化学是初三才学的,学生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如下的一些反思:

案例一

开学第一节课,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书上提到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化学成就。我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了学生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我想接下来问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哪些。我没有想到的是居然班上很多学生说不上来四大发明。我愣了一下,始料未及。为什么这个本该他们小学就应掌握的内容(这是常识),到了初三,却回答不上来。通过这件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同时,加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我认为,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怎能走向世界呢?化学的学习,也可以和历史学科做到更紧密的融合。

案例二

蜡烛燃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到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冒出一缕白烟。之后的另一个实验,我打开浓盐酸的瓶塞,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到:有白烟。这个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学生对于烟和雾的概念是模糊的,不了解烟和雾的本质区别。我于是讲解了一下,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我以为学生从此以后会分清烟和雾。没想到之后的,几个实验,涉及到此类现象,还是有学生出错。看来是我太高估他们了。今后,我要注意重要知识点的不断反复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他们才能铭记在心。

案例三

上到“认识氧气的性质”那,我问学生:氧气的密度如何?他们回答大或小,然后我引导,说:气体的密度要和空气去做比较。随即有学生回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我对这个回答皱了一下眉头,很显然学生不爱动脑思考问题。我就反问刚才那个学生:请问你是每天插了翅膀飞到空中去呼吸氧气的吗?全班哄堂大笑,但是我知道,这一笑之后,大家就能记住氧气的密度是比空气大了。还是要对学生强调多动脑,多理解记忆,我还需要在上课的时候多点语言的技巧和思维的灵敏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好知识。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13篇:绿色化学论文

浅谈装修中绿色环保知识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性,绿色装修的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文首先介绍了装修中装修中绿色环保设计、绿色环保材料、绿色环保施工 以绿色装修的以人为本及面简述了装修中绿色环保知识。 [关键词] 绿色装修 绿色材料 绿色设计 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室内装修的发展日新月异,室内空间呈现出多流派、丰富多彩的繁荣态势,绿色环保装修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和提倡 ,人们意识到绿色装修的重要性,提倡绿色装修,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健康的生活。

一、绿色环保设计

1、选用达标的装修材料。首先在选择装饰材料时,要谨慎地控制污染严重有毒的材料作为装饰材料,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选择建筑装饰材料的依据国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的10 项系列标准的规定。材料的有毒有害气体释放量符合标准,在装修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符合材料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比较少的材料,实行环保绿色装修。例如选择无机非金属材料应选用A类材料,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选用E1类。其他材料如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等,其苯、游离甲醛、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应符合国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的规定。

2、施工过程要一丝不苟。首先,在装修时应选择信誉好、正规的装饰公司和施工队伍。近几年,由于“装修游击队”泛滥,其施工程序和管理不规范,是导致家装行业质量和信誉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要选择正确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工艺手段对建筑材料进行处理,以减少污染,尽可能采用机械打磨,禁止室内使用含苯类溶剂的涂料、胶粘剂、处理剂和稀释剂;装修结束应该进行竣工验收,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仪器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了解室内污染状况,综合评价装修工程是否达到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

3、通风。通过设计使室内、外通透,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使室内、外一体化,让居住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尽量使各个角落都能进入新鲜空气,不要在门窗附近设置隔断物,以免阻隔空气流通,对于厨房、卫生间等,要设计排风的强制换气,因为只要装修,室内的污染物总是难免的,只是含量的高低问题。住宅室内装饰完工后,不要立即入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有毒物的浓度。通风有利于降低室内环境中污染物,也可减少呼吸道疾病及空调病的发生机会,尽量通过设计把室内做得如室外一般。

4、植物是人体健康的卫士。在窗台、走廊等处适当摆放一些植物,供作欣赏,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可以吸收室内有害物质,不同的花卉植物可以吸收和清除不同的化学污染物,以起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同时给人一种深居自然的环境中的轻松和谐,而且可以烘托家庭氛围,陶冶生活情趣,提高文化品感觉,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回归原始和自然。

5、遵循简洁、实用原则。装修设计、施工越复杂,各种功能空间和造型越多,工程量也就越大,使用的主材和辅材就越多,即便是全部使用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装修材料,施工后装修成品也可能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因为我们居室空间有限,随然挑选的建材都是达标低毒的,但只要将它们聚集于一室,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就有可能叠加在一起,超出环保标准,有时还隐藏很深,几年后慢慢释放出来,这是装修中的一大隐患,但并不为所有人都知晓,因此,房屋装饰装修,应遵循简洁、实用原则,尽可能删除不必要的吊顶、墙面造型,简化门框、窗框,室内装修应力求简洁,不要过于复杂。因为即使全都使用合格的装修材料,用量一多就会造成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

6、进行必要的室内环境检测和空气处理。室内污染, 其实是化学污染, 所以, 不能简单地凭气味感觉来判断, 必须借助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室内空气中氡、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听取专家的意见, 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

7、室内污染治理。采取自然通风方式并不能根本和完全处理这些污染, 所以, 室内污染一定要及时进行室内污染治理。目前, 室内污染治理有物理吸附技术、化学催化技术、材料封闭技术、化学中和技术、化学消毒技术、空气负离子技术、生物酶技术等多种手段和措施。

二、绿色环保材料

绿色环保材料是指在原料选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在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人类健康的材料称之为绿色环保材料。我国的绿色环保装修材料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产品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一般来说,装修材料大部分无机材料是安全无害的,如龙骨及配件、普通材料、地砖、玻璃等传统装修材料,而有机材料中部分化学合成物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它们大多为芳香烃、如苯、酚、醛等其衍生物,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可导致人们生理和心理病变。目前市场上绿色环保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 1.低毒低排放型装饰材料

此种装饰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和缓慢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危害的装饰材料,所以广受欢迎。举例来说,无甲醛人造板, 该环保人造板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采用人造板专用黏合剂“ 聚氨酯生态黏合剂”可以有效的减少目前国内生产的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人造板,给装修带来的的污染。

2.抗菌、除臭建筑装饰材料

实现杀菌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进而达到长期卫生、安全的目的。用抗菌材料制成的产品,具有卫生、自洁功能,其抗菌性可与制品寿命同步。主要有:抗茵玻璃、抗菌釉面砖、抗菌卫生陶瓷等抗菌制品。

3.绿色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品种很多,当前如下绿色化产品的开发已如火如荼的展开。例如:绿色纸基壁纸和布基壁纸、绿色木质人造板材和绿色非木质人造板的发展都很很迅速。

与传统的装修材料相比绿色环保的新型装修材料有着显著的优点,其环保性能可以给人们提供跟健康的生活环境,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环保型装饰材料的优点主要有:

1、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2、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镉、铬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3、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4.绿色健康,产品多选用无毒无害低排放的原料,对人体无害,给人们一个舒适安全的家居环境,从而使人们可以放心使用,而不必担心装饰材料对身体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绿色环保施工

装修提倡专业化、工厂化的道路,减少现场作业;严格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杜绝安全隐患,强化现场管理,实现文明施工。

1、在施工阶段要监督装修公司使用无害的装修材料,.对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关键材料,在使用前要采样检测。可委托有关检测单位对胶粘剂、人造木板、水性涂料、油漆等关键材料检测游离甲醛或甲醛释放量的检测。

2、施工人员要经过必要的培训,施工操作要熟练。.要严格按照装修设计进行施工,不要因为粘结强度问题而过多地使用游离甲醛量高的胶粘剂。

3.、在施工过程之中还要始终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还要在完工后注意开窗通风时间最好在一周左右,及时散发有害气体,以此来减少有害物质,并对装修后房屋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

4.要采用正确的装修工艺和工序。装修材料经过加工和施工过程,有害物质的释放量肯定较加工前大得多,真正影响空气质量指标的正是这种复合后的情况。在进行装修施工时,应减少这些加工工序,尽量把有害物质的含量降到最低程度。

四、绿色装修的以人为本

绿色装修应“以人为本”它是为人服务的,室内空间应该要突出的不是物而是人,人才是装修的主角,装修必须研究人在室内生理行为和心理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人们美学观点也会发生改变。不同的人群会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文化品位,不同的实用功能。这就需要装修设计者把我分寸,处理好实用与美观的关系,所以装修应该以人为本的,不能喧宾夺主。

好的装修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营造一个“时尚化”“个性化”的家居环境,首先家具的选择要与设计风格有机的融合一体,相互烘托;其次,陈设品,如装饰画,雕塑小品,各种摆设,艺术插花等,其选择应受的不同个性所左右,针对不同风格的居室环境应配饰不同的陈设品,充分发挥其在居室空间中的视觉美,触觉美,功能美的作用,来充分体现家居装饰的“个性化”和舒适性,并符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精辟,同时这也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

另一方面家庭装修应体现出技术与情感的结合,体现出人情味。对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居室装修要体现出绿色关怀。如老年人的最大特点是喜欢回忆过去,所以在居室色彩的选择上,应该偏重于古朴、平和的室内装饰。小孩的居室色彩应鲜活,偏重于活泼可爱。如墙面用白,乳黄等淡雅的颜色,可配富有生气,装修应做到色彩与光,热应协调和统一,这样能增添生活乐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设计者应合理而巧妙地利用不同材料,来体现自己的设计,并且要经过注意材料的变化,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使用最新的环保材料和地方材料。同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地布置其中的物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设计出真正适合业主的品味和风格的装修。

五、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建筑装修带来的居室空气污染投诉有增无减,部分建筑和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严重污染了居室环境,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不仅对环境的保护资源能源的节约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改善、美化自己居家环境的同时,应慎选建筑装饰材料,合理设计、规范施工,为自己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冯芳,等:《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1(12) [2]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17(6) [3]李书才:《室内设计的深化》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2):28

第14篇:表面化学论文

表面化学学科发展概述

(东北大学)

摘要

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 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起作用等; 此外,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如人工肥料的生产; 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氧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领域;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有关,且发展历史悠久,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表面化学 化工工业 其他学科 发展概述

一、表面化学简介

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 是在胶体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物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通常将气- 固、气-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表面化学, 而在固- 液、液-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界面化学。但也有些学者将所有的界面过程化学问题都称作表面化学或界面化学, 并不是分得很严格。可以说在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存在着在与表面化学有关的问题, 如: 水珠滴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就会自动铺展; 但如果水珠滴在荷叶上, 情况则完全相反, 此种现象都与表面化性质有关。

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 如: 电器及通讯器材学科、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及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它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如石油的开采、油漆涂料的生产、各种轻化工、日用化学品的制造、信息材料的制造、采矿中的浮选、环境污染的处理与防治。同时, 食品、纺织、军工、体育用品、农药、建材等众多领域都与胶体和表面化学有关。因此, 可以夸张地说, 表面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表面化学的重要性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 约几个分子的厚度)称为界面,如果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相的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通常将气一液、气一固界面现象称为表面现象。表面化学是研究表面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表面的形成、表面组成结构和表面上进行的吸附、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能力等。

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工艺过程同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分子同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化学家对哈伯一博施(Haber Bosch)过程的透彻研究促进了合成氨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环保方面,人们对一氧化碳在金属表面氧化过程的研究促进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制,极大地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对氟氯烃以催化方式破坏臭氧层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保护臭氧层的方法。在微电子领域,人们不仅用化学气象沉积法生成了大量的很薄的半导体,而且对半导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深人研究,为开发新的高效半导体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工业生产领域,纺织、造纸、矿山都离不开高效工业表面活性剂,就连实现强化采掘石油也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有效地降低岩芯与石油混合物之间的表面张力以及粘度。在能源行业,水在半导体表面光解制氢的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利用水中氢资源开辟途径;人们正试图找到效率更高的燃料电池,以使车用氢气燃料电池替代日渐匾乏的汽油。表面化学反应引起的腐蚀是日常生活( 自来水管、炊具、铁门、栏杆等) 与工业生产)(如船舶、汽车、桥梁、核电站与飞机等)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全世界每年有高达1/4 的铁因锈蚀(铁在潮湿、有氧环境下的催化氧化)而失去使用价值,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7000亿美元。表面化学研究则可以提供防止腐蚀的方法,通过调节表面组分,如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或惰性物质,可以减少腐蚀,如:将铬镀在不锈钢的表面,由于铬对空气或氧以及酸类有很大的惰性,可使钢材防腐蚀。可见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在广泛的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范围内起了关键作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在基础化学研究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中,在气相中研究分子的形成最简单,因为在气相只需考虑发生相互碰撞的两个反应物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重要的反应发生在很复杂的环境中,反应物要经常与邻近分子进行能量与动量的交换,如:在溶液中,环境是无序动态变化的,对这类系统的描述,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研究起来非常困难。气固界面提供了一个处于简单的气相环境与复杂的液相环境之间的环境,在固体表面,吸附分子与载体交换能量与动量,但在很多理想情况,载体是长程有序的,因此,分子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很有规律,可以进行精确的实验与理论计算。所以通常可以把表面化学反应的研究看作深入理解实际反应的一种途径。催化领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在已积累的大量实验基础上继续深入认识若干系列催化过程的机理和开发新的催化反应,研制相应的催化材料。由于表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人们愈来愈多的在金属及氧化物单晶材料的表面上进行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作用的复杂催化反应的模拟研究,以便积累数据,综合分析,从中找出有关催化反应基元过程的重要信息和线索,为设计和改进所需高效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三、表面化学的发展

由于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表面与界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早在;

在朗缪尔的工作以后,相当长时间内表面化学领域都缺乏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制备表面时,很难精确控制表面的组分与形状。其次,缺乏可以直接探测表面分子反应的实验技术,表面反应只含有几个分子,通常以极快的速度在只有一个分子厚的薄层中进行。人们只能在气相测量化学组分,进而推断分子在表面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所以这样得到的结果可靠性不高。最后,表面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在大气中,表面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气体或与之发生反应,在研究一个特定的反应时很难保持表面的清洁,因此这样的研究通常需要真空设备、电子显微镜、无尘室等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先进的方法以保证结果具有极高的精确度与可靠性。整个领域由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变化。由于真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在高真空条件下研究表面的新方法,使人们可以从微观水平上对表面现象进行研究,表面化学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基础学科,并吸引了一批具有固体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知识背景的科学家,从此表面化学得到迅猛发展,大量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建材、冶金、能源等行业。

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表面分析技术不断涌现。近几十年来,检测表面性能的实验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对表面组成、结构、电子性能、磁学性能都可以从极微观的层次进行表征,为深人研究表面反应过程提供了十分方便的实验手段。常用的实验方法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电子能量损失谱、低能电子衍射、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等,其中,尤以宾尼(Gerd Binning)和罗雷尔(Hcinrich Rohrer)在20 世纪80年代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以及后来宾尼等研制的原子力显微镜(AFM)为代表,将表面分析技术的开发推上巅峰。这些林林总总的表面分析技术与方法成为人们探索表面的有力武器,将人们带人了迷人的原子和分子世界,实现了人们一直渴望“看到”以及操控原子和分子的梦想,给表面化学的发展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四、表面化学与矿物加工的关系及应用案例

近年来, 由于国内矿产资源趋向于共生关系更复杂的多金属复杂矿, 利用传统的浮选方法处理存在分离困难、所得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实现复杂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已成为选矿科技的重要问题之一。正在研究和发展中的电位调控浮选新技术, 它比以捕收剂—pH匹配为特征的传统黄药浮选前进了一步, 能够实现硫化矿物的高选择性、低药剂消耗的浮选分离。由于电位调控浮选过程中在不同的矿浆电位下,矿物表面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溶解、吸附和沉淀等。这些复杂的过程会导致矿物表面发生改变, 形成非匀质成分的氧化产物, 从而影响矿物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 进而影响硫化矿物的可浮性使不同矿物之间能有效地分离。因此, 研究不同电位下硫化物表面形成的氧化产物相的化学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硫化物无捕收剂浮选过程中表面产物层的构成至今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分歧在于硫化物表面起疏水作用的物质是缺金属硫化物还是多硫化物和单质硫。Buckley认为缺金属硫化物是硫化矿物表面造成疏水的主要物质,而Yoon提出硫化物表面的疏水产物主要是多硫化物。他解释测出的硫化物表面存在的单质硫的量要比表面存在的多硫化物的量要少很多,因此, 单质硫的存在与硫化物的疏水性没有关系。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单质硫是引起硫化物表面疏水的主要物质,但是, 对于在中性浮选介质中不同电位下硫化物表面形成的疏水物质的形态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1、范明霞、张智,活性炭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年01期

2、林信惠、李艳平,Lrving langmuir : pioneer of surface chemistry【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03期

3、马秀芳、李微雪、邓辉球,现代表面化学的发展——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G】自然杂志;2007年 06期 ;

4、余娟、杨洪英、范有静、陈焱杰,电位对无捕收剂溶液中黄铜矿表面化学构成的影响【J】2011年05期;

5、陈宇飞、李连明、袁广学、岳伟、肖义岳,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化学改性及表征【J】2011年04期;

6、欧膏湘、许冬梅、赵毅,Development of Surface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J】2010年03期;

7、余家驹、马修·查莫斯,表面化学的成功【G】2009年08期;

8、张云燕、徐承天、陈邦林,表面化学简介【J】2008年01期;

9、刘长笑,诺贝尔化学奖与表面化学【J】2008年06期;

10、韩哲、熊金平、左禹,铝合金表面化学氧化工艺的研究进展【G】2008年11期

11、ZHANG weiming、CHEN jinlong、CHEN qun、HE mingyang、PAN bingcai、ZHANG quanxing, 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 of macroreticular

adsorbents

on

the

adsorption

of 1-naphthol/1-naphthylamine mixtures from water,【J】2005年06期;

12、Wan Mohd Ashri Wan Daud、Amir Hoein Houshamnd,Textral characteristics、surface chemistry and oxidation activated carben【J】2010年03期;

13、Bemd Gunther,surface chemistry of Fe3O4 dispersed in magnetic fluids【J】2007年06期

第15篇:环境化学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学号:1166129108姓名:张华超

呼伦贝尔市农业 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 呼伦贝尔市是我 国绿 色种养业较为发达 的地区,随着农 药化 肥等农用物资投的不断增加,工厂及城 乡生 活污水 排放量 的增 长以及规模化养殖场 的 涌现,农业面源 污 染状 况令人担忧.本 文对 主要污染 源及污 染现 状进行了客观评 述,同 时提 出了面源污 染的 综合防 治 策略。

关键词 :呼伦贝尔;农业;面源 污 染;现 状;防治

呼伦贝尔位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土地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00多万hm2。南部与兴安盟、东部与黑龙江省相连,西北和北部与俄罗斯交界,西与西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主要作物有大豆(近年每年播种面积约50万hm2)、玉米(15万hrri2)、小麦(6万hrri2)、油菜(10万hm2)、马铃薯(5万hm2)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较好、绿色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及农业废弃物逐年增多,若现在不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农田污染必将成为限制本地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主要污染源

在呼伦贝尔市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化学农药、化肥、工厂废液和城乡生活垃圾等。

1.2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1.2.1引发作物药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这是面源污染造成的最普遍的现象。如受除草剂污染的农田敏感作物几乎无法生长,即使能生存下来,一般也表现得矮小、畸形、黄化、白化、生育迟缓,其产量品质会受到显著影响。

1.2.2造成安全事故农药、化肥以及其它有毒化合物污染水源、空气和食物后,常引起人、畜、禽和水生生物中毒。近些年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已多次出现。近些年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已多次出现人畜中毒致死事件。另外国内外资料多次证明,许多有毒化合物通过富集,最终引起人身伤害;有些化肥污染水源和农作物后会积累有毒物质,比如氮肥常会转变成亚硝酸盐,人体摄入量超过一定额度,极易诱发癌变。

1.2.3危害生态环境农田受农药污染后,不仅会造成一些有益生物死亡,还会诱发有害生物产生抗性,有时还能激活一些有害微生物,应起人畜疾病。有人报道,2.4D污染后疫霉根腐病明显上升。有些地方剧毒药物污染后,田鼠的天敌大量死亡,田鼠危害明显加重。近几年有毒物质污染河流,已使许多小河鱼虾绝迹。

1.2.4影响农产品出口随着全琼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世界范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空前激烈。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国际市场。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检测手段的加强,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己严重影响到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出口安全。许 多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农产品贸易保护,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其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是其最常用的借口。

2主要面源污染物及影响因素

2.1化学农药

2.1.1除草剂施用情况:呼伦贝尔市目前 除草剂销售约 占农药 总销售量 的 80 %,是本地使用量最大的农药种类,也是最主要 的污染源。现在几乎 10 0%的小麦、油菜和水稻田,90 % 的大豆田,60 %的玉米田每年 都要使用除草剂。有时还要喷施两遍。除草剂污染的影响因素

除草剂本身的 问题:目前常用的除草剂 中,大约有 50 %的种类为长残效类型,如大豆田用 的咪草烟、氯啥黄隆、氟磺 胺草醚、异恶草酮,小麦 田使用 的氯磺隆、甲黄 隆;油菜田使用 的胺苯磺隆和玉米田使用的阿特拉津等等。他们 的大范 围使用不仅使其它敏感作物在2一3a 内无法轮作,连续使用也常造成适用范围内的作物受药害。有些除草剂容易挥发移 ,如2.4一D、异恶草酮、氟乐灵、禾大壮等常造成作业区周围农田污染,引起敏感作物受害 因环境条件不适造成除草效果不佳 时,人们常重喷或补喷,使农田污染成倍增加。使用技术:目前本地农 民科学用药水平有待提高,综合防治的观念普遍缺乏,盲目用药现象较为常见。如咪草烟、豆磺’价格较低,农 民为 了追求最大的除草效果,常使用超过推荐用量 30 %一60 %的剂量用药;用药 时只考虑当年当时的效果,不考虑或较少考虑对 以后 的影响;

2.12杀 虫剂,杀菌剂呼伦 贝尔市农田需要用药防治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草低螟等少数几种。主要病 害有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 的根腐病以及果树、蔬菜 病害。目前常用 的杀虫剂、杀菌剂有:多克福种衣剂、甲拌磷(主要用于小麦、油菜拌种)、拟菊酷类农药(包括澳氰菊酷、高效氯氰菊醋、杀灭菊酷、氰戊菊酷等)、敌百虫、敌敌畏、氧化乐果、灭杀毙、丁硫克百威、毗虫琳、艾维菌素、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甲霜灵等。剧毒种衣剂和甲拌磷由于残效期较长,对地下及苗期害虫有较好 的防效,但对天敌动物和施药,有时会造成伤害,有时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源。拟菊酷类农药对人畜作物较安全,一旦污染对蜜蜂和鱼类危 害较大。杀虫杀菌剂使用较频繁,使用不当易造成污染。

2.2化肥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呼伦贝尔市化肥用量逐年上升,淋溶和流失也随之逐年加重 。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按、硫酸钱、硫酸钾、氯化钾等,均属速 效化肥。施肥期不适、方法不当、雨水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下常造成利用率下降,从而加重污染。据调查目前化肥利用率仅 30 %左右,其余部分大 多成 了农田生态及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受生产条件和栽培习惯的影响,加上化肥营养元素有效成分含量高,便于储运和使用,因而化肥仍是 目前农田补充营养 的主要手段,厩肥、秸秆还田、休 闲压青只能在较小范 围内进行。

2.3工业 和 生 活垃圾

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城市治污己引起关注,但工厂废液 污染 河流和 地下 水源 的事件 尚未 从根 本上杜绝,乡镇村屯农 副产品加工点(如小淀粉厂)废液污染也开始逐年增多。城乡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还较普遍,对邻近农 田影响较大,尤其是塑料袋和垃圾粉尘随风飞扬,散落农田,对作物 生长十分不利。

2.4畜禽养殖废弃物 和其 它污 染 源

城镇近郊近年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数量大增,随之而来 的是畜禽粪便、冲洗液污染。处理不及时,不仅污染 空气,还 常滋生虫蝇,传播疾病,污染水源和农田。污染农田,出现亚硝 酸盐积累和作物沤根。地膜覆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温抗早、增产措施,每年使用 面积 都有(l.5-2)万hm2.但地膜 降解慢不宜回收,白色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农场和农户还存在烧荒、焚烧小麦、油菜等作物秸秆的现象,不仅污染空气,有时还可能引起山林和草原火灾 3面临污染的综合防治策略

(1)加强农业环保执法 力度,加强地方法规 的建立和完善,做好农业污染危害性的科普宣传工作,尽快唤起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

(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调动地方和 部 门的积极性,落实防污治污责任制。环保、农业、工商、税务等部 门应统一行动,分工协作,齐抓共 管,坚 持不懈,不 留死角。防治污染还必须打破地方保护,经济发展、兴办工业决不能以牺牲农田生态环境为代价。

(3 )加大面源污染监测检查力度,完善各种机制,增加有关科研投入。争取在短期内彻底摸清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途径、污染物和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积 极探讨化害为利综合利用 的途径,为综合防治打下 良好基础。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 上建立 并完善面源污染的预报预警制度。

(4 )加强农药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施药技术水平。严格控制剧毒及高残留农药 的生产、销售 和使用,鼓励无公害农药的应用推广。对高毒高残 留农药能取消的要坚决取消,。综合考虑各项影 响因素,因地制宜 的选取适合的药剂种类和剂 型,充分考虑农药轮 换

、复混、增 加助剂等措施,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使用化学农药应和生物农药相结合,有害生物 的药剂 防治应和农业 防治、物理机械 防治等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施药还要和作物增产提质技术相合,大力培育、引进和推广抗病虫的农作物新品种,提倡保健栽培,逐步减轻种植业对农药的倚赖。

(5 )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流 失和淋溶。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增加农田抗灾能力。增加土 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保水保肥水平。根据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不 同生育期的需肥 特 点,测土配方,分层分 阶段施肥,提高化肥吸收利用率。不断改进化肥性能和施肥方法 ,提倡化肥、有机肥配合使用,合理运用化肥缓释剂,增加叶面肥使用面积。

(6) 其他污染源 的综合治理

对于工厂和生活污水应从源 头开始治理,尽量做到分类集中,处理后排放。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排污 费收取额度,同时扩 建污水处理厂,增大 治污能力。生活垃圾也应分类集 中,当作资源进行开发,尽量回收利用。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不符合环保要求 的地膜要坚决取缔。田间难降解农膜要积极回收利用。养殖场要相对集中,同时治污设施要配套,否则 不予审批。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区,养殖场可以和有机肥厂、农场实行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共同发展。废弃秸秆可 以通过粉碎还田、氨化饲料、作造纸板材原料充分利用。

参考 文献

1谭亚军,李少 难,孙利.农药对 水生态环境的影 响.农药.203,42( l2 ):12~14

2戴奋奋.简论我 国施药技术 的发 展趋 势植物保护.2 004,30(4):5一8

3王险峰,关成宏,辛明远.关于除草剂田间药效安全性评价方法问题的探讨

农药.20 04,43( l):5~9

4苏少泉.我国东北地区除草剂 使用及 问题.农药.2 004,4 3(2):5 3一5

5苏 少泉,腾春红,王春林.欧盟对农药的重新评 定与我国除草剂品种发展

.农药.2 004,4 3(9):3 85一38 8)

6阎任沛,陈 申宽,乔雪静等.呼盟农业 害虫的消长 与防治策略 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2,29~2 3 1

第16篇:材料化学论文.

材 料 化 学 论 文

陈洋

09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

20091305127

纳米材料

陈洋 09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 20091305127 摘要: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融介观体系物理、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为一体,并与超微细加工、计算机、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多方位、多科学的新科技。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处于热力学上极不稳定的状态,因而表现出独特的效应:光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纳米固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力学、光学、医学、磁学、电学、催化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关键词:纳米

材料

阶段

现状

前景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英时490G的磁性纳米棒阵列的量子磁盘,成本低廉、发光频段可调的高效纳米阵列激光器,价格低廉高能量转化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化元件、用作轨道炮道轨的耐烧蚀高强高韧纳米复合材料 等的问世,充分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正像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予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 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新的源泉。 纳米发展小史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纳米材料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对纳米颗粒和纳米块体材料结构的研究在八十 年代末期一度形成热潮。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类纳 米材料称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第二阶段 (1994年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及发展复合纳米薄膜(0—2复合),国际上通常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复合材料。这一阶段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物性的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现在)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的材料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的热点。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作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 者称为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 纳米材料目前研究的现状

1、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

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纳米颗粒(纳米晶、纳米相、纳米非晶等)以及由它们组成的薄膜与块体,到第三阶段纳米材料研究对象又涉及到纳米丝、纳米管、微孔和介孔材料(包括凝胶和气凝胶),例如气凝胶孔隙率高于90%,孔径大小为纳米级,这就导致孔隙间的材料实际上是纳 米尺度的微粒或丝,这种纳米结构为嵌镶、组装纳米微粒提供一个三维空间。纳米管的出现,丰富了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为合成组装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机遇。

2、纳米材料的概念不断拓宽

1994年以前,纳米结构材料仅仅包括纳米微粒及其形成的纳米块体、纳米薄膜,现在纳米结构的材料的含意还包括纳米组装体系,该体系除了包含纳米微粒实体的组元,还包括支撑它们的具有纳米尺度的空间的基体,因此,纳米结构材料内涵变得丰富多彩。

3、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出现并行发展的新局面,纳米材料的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究,人们已经发现纳米材料所具备的不同于常规材料的新特性,对传统工业和常规产品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日本、美国和西欧都相继把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规模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已有 20多个纳米材料公司经营粉体生产线,其中陶瓷纳米粉体对常规陶瓷和高技术陶瓷的改性、纳米功能涂层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涂层工艺、纳 米添加功能油漆涂料的研究、纳米添加塑料改性以及纳米材料在环保、能源、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磨料、釉料以及纸张和纤维填料的纳米化 研究也相继展开。纳米材料及其相应的产品从 1994年开始已陆续进入市场,所创造的经济效 益以20%的年增长速度增长。 纳米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高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极强的光、电、磁性质、超导性、高化学活性等,能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功能,来开发出许多新材料。在光学材料、发光材料、晶体材料、磁性材料、电池材料、电子陶瓷、工程陶瓷、催化剂等高科技领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纳米材料具有特异性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作为特种材料,如隐身飞机的吸波材料,特种刀具等;在超导领域也有很大应用前景。

缺点:加工难度高,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纳米材料现在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颗粒太小吸附性太强,极易团聚,而且代价太高。 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1、在纳米材料制备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

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加强控制工程的研究,这包括颗粒尺寸、形状、表面、微结构的控制。由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都同时在起作用,它们对材料某一种性能的贡献大小、强弱往往很难区分,是有利的作用,还是不利的作用更难以判断,这不但给某一现象的解释带来困难,同时也给设计新型纳米 结构材料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控制这些效应对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如何控制一种效应的影响而夹出另一种效应的影响,这都是控制工 程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国际上,近一二年来,纳米材料控制工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通过纳米微粒的表面包做异性物质和表面的修饰可以改变表面带电状态、表面结构和粗糙度;二是通过纳米微粒住多孔基体中的分布状态(连续分布还是孤立分布)来控制量子尺寸效应和渗流效应;三是通过设计纳米丝、管等的阵列体系(包括有序阵列和无序阵列)来获得所需要的特性。

2、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几个新动向

(1) 纳米组装体系蓝绿光的研究出现新的苗头

日本Nippon钢铁公司闪电化学阳极腐蚀方法获得6H多孔碳化硅,发现了蓝绿光发光强度比6H碳化硅晶体高100倍:多孔硅在制备过程中经紫外辐照或氧化也发蓝绿光;含有Dy和Al的Si02气凝胶在390nm波长光激发下发射极强的蓝绿光,比多孔Si的最强红光还 高出1倍多,250nm波长光激发发出极强的蓝光。

(2) 巨电导的发现

美国霍布津斯大学陈等人(Chen et al)在 Si02一Au的颗粒膜上观察到极强的高电导现象,当金颗粒的体积百分比达到某临界值时,电导增加了十四个数量级;纳米氧化镁铟薄膜经氢离子注入后,电导增加8个数量级。

(3) 颗粒膜巨磁电阻尚有潜力

1992年,纳米颗粒服巨磁电阻发现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布朗大学肖等人 (xiao et al)最近在4K的温度下,几个特斯拉的磁场,R/R上升到50%,目前这一领域研究 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温度,降低磁场。如果 在室温和零点几特斯拉磁场下,颗粒膜巨磁阻能达到10%,那么就将接近适用的使用目标。 目前国际上科学家们正在这一领域努力。

(4) 纳米组装体系设计和制备有新进展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化学工程系成功地把 纳米AU颗粒组装到DM的分子上形成纳米晶 分子组装体系;加拿大科学家成功地在新鲜的云母解理面上合成了薄的有序介孔Si02膜;美 国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几百支单壁纳米碳管组成晶体索“Ropes”,这种索具有金属特性,室温下电阻率小于10的负4欧姆/cm;一个值得记忆的工作是纳米三碘化铅组装到尼龙(nylon—11),在X 射线照射下具有强的光电导性能,利用这种性 能为发展数字射线照相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它的应用领域广。虽然目前纳米材料由于其陈本高、制作工序困难等,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不能普及,但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这些困难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克服,纳米材料将会带来一场变革,普及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张立德---纳米材料研究简介

第17篇:化学键_化学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一第四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离子键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和氯气的反应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播放动画:离子键播放动画前提出要求:

1.钠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仅存在相互吸引力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作用力?从中你能理解离子键的含义吗?

3.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离子键。板书:

一、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讨论:如何理解静电作用?

教师分析:除了静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讨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教师小结: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两点说明: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与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元素周期表中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板书: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说明:(1)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讲解:电子式

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以氯化钠、氯化镁和氧化钾为例,讲解物质的电子式和物质的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两者的区别及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练习:

1.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钙、氟化镁、过氧化钾讲解: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的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板书:4.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的半径和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就越强。

(2)离子键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

第18篇:化学实验论文

关于化学演示实验的几点建议

渔洋中学

晋世伟

摘 要: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演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操作的印象、学生动手参与,亲历实验过程。

关键词: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实验操作错误;学生参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直观的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对于一些原理及规律的探究总结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存在安全、仪器数量不足等诸多的因素,初中化学的部分实验需要教师进行演示。演示实验不同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有些方面须加以注意。

一、演示实验,不妨一错

在演示实验中,我们一直都是以正确的操作在进行。诚然,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但是对于不当操作会造成的后果只是在文字上有所表达,并没有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看见。学生对此的印象不太深刻。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有意的进行一些不当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学生对于操作要领就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三《制取氧气》这一内容,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管口不放棉花会有什么后果,我在加入药品之后,直接塞上橡皮塞,开始加热。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清楚的看到紫红的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最终导致水槽的水全部变成红色。实验快结束时,我又有意的先熄灭了酒精灯,水槽中的水迅速被压进导气管,在水进入橡皮管之后,我才拿走酒精灯,并拔下了试管塞。在之后的练习中,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了试管口塞

棉花的作用,对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也了然于心。

化学实验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出一些不当操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不凡。

二、错落有致,协调整洁

实验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重点突出观察的主体。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

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其他用品都应该整洁,如玻璃器皿的内外壁不能有污痕;生锈的药匙、镊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观念: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的整洁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有利的。

三、物尽其用,照顾全员

由于演示实验的可见范围小,教师可以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或者让后排的同学到前排。除此之外,我在教学中除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外,还适时使用实物投影以增加实验过程的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的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演示连续的动作。这样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过程。

四、适时旁白,直击重点

演示实验是就是一种表演,对于看表演来说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会出现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成了看热闹的“外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向学生说明观察的主要现象和容易

消失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实验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和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都能成为看“门道”的“内行”。

例如: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就是观察的重点。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酚酞溶液变红就是观察的重点。

五、排除干扰,顺利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时,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所学内容不相符合的现象,就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学生进行分析。然而,我们的实验仪器不一定洁净,药品有时不一定是纯净物,干扰现象时常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的阅读有关资料,积极钻研探索,努力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例如在做淀粉遇碘溶液变蓝的实验时,新制的碘溶液遇碘变化就比较明显;同样在做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铁丝的粗细和是否生锈对实验现象也有影响等。

六、学生参与,双边互动

教学活动本身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演,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操作中。如在讲分子运动时,可以让学生倾倒氨水,一方面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氨水刺鼻的气味,初步了解氨水的性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掌握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在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中,教师演示硫、碳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之后请学生代表把铁丝放进集气瓶里燃烧,学生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一个事实,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当然,演示实验学生参与是有限度的,对于一些较困难,危险性大的步骤,教师还是要自己动手。另外,学生操作的步骤最好是他们之前已经掌握的,如果实在是之前没有经历过的操作,教师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葫芦”,让学生依此“画瓢”。

教师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

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和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19篇:化学小论文

化学小论文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生长及人工合成等综述

作者:赵泽银;学院:机电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1140810620;手机号:18245017412;邮箱:zhaozeyin@163.com

摘要:主要介绍有关金刚石的知识,分析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对金刚石这种原子晶体的性质,晶体结构,人工合成等作详细阐述。同时介绍人类对金刚石的认识,利用以及研究的历史。

关键字:原子晶体,金刚石的人工合成,金刚石晶体结构,金刚石晶体的生长。

一,原子晶体

晶体是由在空间排列得很有规律的微粒所组成的,是具有晶格结构的固体。化学中通常按照晶格中的结构微粒种类和键的性质将晶体划分成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及金属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中的一种。

原子晶体的晶格节点上排列着原子,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由于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原子晶体配位数一般比较小。在原子晶体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原子晶体的化学式代表的是晶体中各种元素原子数的比例,而不是代表一个分子的组成。因为共价键的结合力很强,所以原子晶体一般都有很高的熔点和很大的硬度(比如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物质金刚石就是原子晶体中的一种,同时,金刚石也有高达3550摄氏度的熔点)。原子晶体延展性很小,有脆性,熔融态都不易导电,原子晶体在一般溶剂中都不溶。

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SiC,SiO2,GaAs等,由于原子晶体的高熔点高硬度,在工业上常被选为磨料和耐火材料(如Al2O3常用作耐火材料),也有一些原子晶体可以作为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如Si,Ge,Ga等)。金刚石由于其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少,且晶莹剔透,因此是一种名贵的宝石,由于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生产中常用人造金刚石来裁玻璃。原子晶体广泛的被运用于生产生活中。

二,人类对金刚石的认识史简述

17世纪开始,人们就把金刚石当宝物收藏。18世纪,罗蒙诺索夫测量金刚石晶体角,从而发现了晶体学的基本定律——某物质的晶体及其相应的夹角是永恒的。关于金刚石的组成成分,人们是在18世纪末弄清楚的,英国化学家藤南特将金刚石放在充满氧气的金质箱中燃烧并鉴定燃烧后只获得CO2气体,从而得知金刚石是碳的单质。1913年,Bragg父子用X-衍射试测定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证实通常的金刚体属于立方晶系。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而天然的金刚石除了无色透明的以外还有蓝,黄,棕,绿,黑等颜色。纯净的金刚石可以透过不同波长的光,这是因为使金刚石里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最低能量的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是5.4电子伏,远大于可见光的能量。金刚石不纯,里面参杂有氮时,电子跃迁最低能量会从5.4电子伏降到2.2电子伏左右,随着氮元素含量的升高,由于热运动引起的氮能级的宽度的差别,含氮的金刚石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呈现了绿,黄色等,氮原子继续增多,会使所有可见光都被吸收,从而使金刚石呈现黑色。有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金刚石的蓝色是由于里面参杂有Al引起的,后来经过证实,金刚石的蓝色是由于里面参杂的含量极少的硼引起的。由于硼的存在,蓝色的金刚石具有导电性(硼原子的存在可以使碳的价带电子进人硼能级而在价带里留下空穴,引起空穴导电)。

三,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通常的天然金刚石属于立方晶系,它的空间群为Fd3m,在金刚石晶体结构中 8 个碳原子位于立方体的角顶 , 另外 6 个碳原子位于立方体面的中心。在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配位数为8。另外4个碳原子分布于相间排列的4个小立方体的中心。每一碳原子周围有 4 个碳原子与其成共价键 , 所形成的配位多面体为四面体, 整个构造可视为以角顶相连接的四面体的组合。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使金刚石具有高硬度、高熔点、不导电、在很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化学性质很稳定等特性。

金刚石晶胞的a0为0.356nm ,C—C键长为0.154nm ,碳原子间形成正四面体,C—C—C夹角为109.47°。晶胞体积为0.0453nm3,每个碳原子的平均占有空间为0.0056nm 3。

然而应当指出,在损石里发现的金刚石却是六方晶系的。两种晶体的差别不在于碳原子的杂化类型(sp3),而在于排列方式不同引起晶体的对称性不同。

四,金刚石晶体的生长研究简述

自然界中的碳只有在3万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才会结晶生长为金刚石,有时甚至要达到6万个大气压碳才会以金刚石的形式结晶出来,一般只有地底60—120km的地方才有这样的压强,而地底的岩石很少会出现在地面上,所以地面上的金刚石含量极少。地底下60—120km的地方金刚石含量比地表多的多,然而现在还没有开采这些金刚石的技术,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用石墨合成金刚石,这一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世界每年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现在已经超过200亿克拉,虽然合成的量很大,但却很难合成宝石级的金刚石(单个金刚石尺寸达到10mm以上)。金刚石的合成研究仍在继续中。 通用电气公司 1955 年首次用 HPH T 法合成了小颗粒金刚石晶体。研究人员用一个加热的反应室来生长金刚石,该反应室由含钴的碳化钨压砧提供压力。反应室外壁是叶腊石或NaCl/ZrO2材料,用来隔离﹑缓冲反应室与压砧之间的温度和压力,并将锰﹑铁﹑钴﹑镍等金属(合金)与石墨粉配成混合粉末 ,作为触媒溶剂放置于反应室中。在压强约为6GPa,温度为1 500° C条件下,金刚石相处于碳的热力学稳定态而石墨相处于亚稳定态。石墨在触媒溶剂中溶解度大于金刚石,而溶解度的差异促使石墨向金刚石晶体转变。最终,金刚石在混合粉末中成核﹑生长。然而,由于自发成核﹑生长条件不易控制等原因,很难利用这种方法获得大体积,高质量的金刚石晶体。1970年,Wantorf对HPHT法进行了改进,用温度梯度法制备出无色大颗粒宝石级金刚石晶体。他将压力和温度参数控制在金刚石与石墨的相平衡条件下石墨作为碳源 ,放置在充当触媒溶剂的金属浴一端 ,金刚石籽晶置于温度相对较低的另一端 ,由此在金属浴中产生温度梯度。由于石墨在溶剂中高温下的溶解度大于低温下的溶解度 ,故在反应体系中产生了碳浓度梯度。熔融态石墨稳定地扩散向另一端,并在籽晶上以金刚石形态析出生长。大约1周时间可长出超过0.2g的高质量金刚石晶体。由于石墨不断地向金刚石转化,导致体积减少从而局部压强降低,影响了石墨在金属触媒溶剂中的溶解度,改变了晶体生长条件,因此,这个实验过程很难控制。

使金刚石晶体生长还有其他很多方法,比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不同的合成方法使金刚石晶体生长要提供的基本条件差异很大,有的要提供高温高压,有的不需要高压,有的金刚石合成方法利用触媒溶剂使石墨向金刚石转变,有的金刚石合成方法用热丝CVD或微波等离子体CVD沉积金刚石薄膜。随着各种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将来金刚石会走进普通家庭。

五,金刚石的人工合成方法

自从人们知道金刚石的基本元素是碳以后,就不断地尝试用碳来合成金刚石。莫瓦桑是第一个宣布制造出金刚石的人,他利用金属液滴从外部向内部迅速冷凝时产生的高压使沉积的碳以金刚石的形式析出。然而后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进行了无数次试验,证实这种方法是制不出人造金刚石的。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最早是1953年在瑞典研制成功的。

现在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有1,静压法;2,爆炸法;3,液中放电法;4,气相外延生长法;5,液相外延生长法;6,气-液-固相外延生长法;7,高温高压合成法;8,低温低压合成法;9,激光法。这些方法使每年金刚石的合成量达到了200亿克拉以上,然而却很难得到宝石级的金刚石。科学家们一直在完善各种合成方法或研发新的合成方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制造出宝石级的金刚石将不再是难事。

六,结束语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对金刚石的认识研究一样,通过它的性质研究它的组成,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对其组成结构进行研究,知道其组成结构后,又探索各种制取金刚石的方法,以使金刚石广泛的被运用于生产生活中。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最终制造出了人造金刚石。人类对大自然中事物的利用就是一个认识,研究,改造的过程。随着人类的不断研究,一些原来价值连城的宝物将慢慢的走进平常家庭。

参考文献:

[1]强亮生,徐崇全.工科大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6-209.[2]李翰,郭琪磊.金刚石前生-今世-未来[J].深圳:深圳市永存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2015,第27卷,第2期.[3]吴国庆.金刚石的老知识和新知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3,第2期.[4]周泳,洪汉烈.金刚石晶体结构与表面化学稳定的关系研究[J].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4,第6版,第4期.[5]赵刚,赵江,张亚非.金刚石晶体生长研究进展[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第44卷,第4期.

第20篇:化学史话论文

浅谈化学与现代生活

摘要

化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今,资源、能源、环境、材料、食品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产生、发展乃至最终解决,都离不开化学。

关键词

化学

社会

生活

发展

正文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过:“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我们所身处的缤纷多彩的世界,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原始海洋中各种物质经历数亿年的反应终究造就出生命;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经历亿万年变成了煤;大气中各种物质循环变化,使得人类能够正常生存发展;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其实,化学就是由人类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积累的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而衍生出来的。在这些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些物质变化的发生的规律,进而通过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学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其它学科,服务于人类自身。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资源、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

在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食方面更不用说了,粮食的种植离不开化肥、农药。超市、市场中多得数不清的各种食品、饮料、调料、食品添加剂等等,正因为化学的存在,人类才能解决温饱问题,才能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生活才会有更多美的享受与体验,日子才不会枯索无味。

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 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化学与医学也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近几十年来,人类掌握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于是各种传染病和癌症,还有心脑血管病都已渐渐得意对付甚至解决。人类的寿命因此得意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火箭发射所需燃料、火箭的耐高温耐高压外壳、人造卫星的制作等等无一不是化学在起着重要作用。

但,利弊共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同样,化学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出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等。但更可怕更残酷的是,一些人类又把化学带入战争,如二战时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地利用人体做化学试验制造生化武器,并在东亚战场上使用;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不仅在当地造成了灾难性的毁灭的打击,而且还夺去了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甚至使得当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合人类居住。

所以,只有掌握好化学、正确地应用化学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在21世纪,化学的应用最突出的一个就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就如生物化学领域。当今生物化学领域对于生物结构的研究已经从静态进入动态,从分子结构进入分子以上甚至细胞层次的复杂结构研究,对生物功能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三者关系的研究从单一分子进入多分子体系以至细胞体系的研究。现代技术已经能够分离和鉴定对制造特殊蛋白质有指令作用的基因,然后把这些基因结合到生物体如酵母菌中以制造人们所期望的蛋白质。例如对人类有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或人体生长素,科学家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来改变基因以修饰其序列,生成更好性质的蛋白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特别受到关注的领域,即人体基因组的序列化问题,人体中所有重要蛋白质都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制造出来的,基因组指在细胞核中的遗传性DNA的全部物质,它携带着成千上万单独的基因,每一个都包含有数百个或更多的DNA单元,起着密码信的作用;人体中有数以亿计的这种单元,要找出人体这种基因序列并对每种基因中的化学序列进行测定。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化学本质和重要性以及对健康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二十一世纪医疗卫生领域内可能最令人感兴趣的新领域之一是基因疗法。人体有些疾病并不是由于某种微生物的侵害而引起的,而是和我们自身的基因缺陷有关。药物化学家正在尝试着发展一种用向细胞释放DNA片段的方法,使其替代有缺损的部分;这是在二十一世纪充满竞争的领域,未来的基因疗法将有助于目前尚不能解决的与健康有关的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向公众展示了未来个性化医疗的蓝图如果你到了医院,经过医生和系列化验诊断为某种疾病,医生只给你提供一组治疗信息 供选择,你只要将带有自己遗传档案的软盘插入电脑,同时输入疾病和治疗相关信息,电脑就会提示应该选择什么药、最佳剂量和剂型、服用的效果。这样,人们将会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到最小。

总之,在21世纪,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它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关系和地位,正如《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将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能源化学、药物化学、计算化学、纳米化学等众多新兴的交叉领域将大大地改变传统的化学科学的范畴与意义,并已经改变且将更大程度上改变社会和个人的生存、发展及生活方式。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能源化学进展》

袁权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 《化学与社会》

蔡萍

科学出版社

2010 [3] 《能源化学》

陈军、陶占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化学与健康》

江元汝

科学出版社

2009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