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村级蔬菜发展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9 21:05: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崇信县蔬菜产业发展

崇信县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

安 排 意 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平凉市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安排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现就2010年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努力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来自菜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全县新建蔬菜拱棚3370座,累计达到3900座,日光温室累计达到114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936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1万吨。但从目前发展现状看,还存在布局不合理、产业规模小、蔬菜品种单

一、销售渠道不畅、本地市场供应不足、冬春菜价较高等问题。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明确任务,坚定信心,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城乡供给,抢抓省、市大力扶持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重,以芮河川区为重点区域,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示范、龙头带动、市场引导等方式,大力发展蔬菜专业村、专业户,调整蔬菜产业结构,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提升蔬菜产业质量效益,加快建设全省蔬菜生产重点县。2010年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新建蔬菜拱棚2500座1250亩,日光温室30座30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0.3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较2009年增长11%,其中,锦屏镇2.78万亩、柏树乡0.51万亩、黄寨乡0.4万亩、木林乡0.37万亩、黄花乡0.34万亩、新窑镇0.6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5万吨。

三、工作重点

(一)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围绕建设芮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芮河川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要求,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示范点、蔬菜专业村和专业户,新建于家湾、枣林、冉李—九功3个蔬菜集中种植点,建成于家湾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辐射带动群众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充分利用

7、

8、9月份降雨较多、适宜蔬菜生产的有利时机,抓好优质蔬菜复种工作,确保芮河川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万亩,建成胡萝卜等优质畅销大路菜生产基地。

(二)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以抢时上市和提高本地蔬菜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河谷川区为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拱棚,积极推广温室育苗和春提早、秋延后生产模式,确保设施蔬菜早育苗、早生产、早上市。锦屏镇要在春季全面完成日光温室和小拱棚建设任务。要结合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抓好地膜蔬菜生产,种植地膜蔬菜2.38万亩,其中,锦屏镇1.62万亩、柏树乡0.07万亩、黄寨乡0.18万亩、木林乡0.15万亩、黄花乡0.14万亩、新窑镇0.22万亩,每乡镇至少建办1处500亩以上的地膜蔬菜生产示范点。要积极推广果菜间作套种技术,在新植果园内套种马铃薯、辣椒等蔬菜,提高果园前期收益。要加强对日光温室和蔬菜拱棚生产经营的管理,指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蔬菜品种结构、种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梯次上市,提高生产效益。

(三)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加强蔬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工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和土壤微滴灌、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施农业机械耕作等技术,加大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加快蔬菜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步伐,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全年引进蔬菜新品种20个以上,新认定蔬菜产地1万亩,累计达到3.2万亩,认证蔬菜产品1个。认真搞好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加大蔬菜基地、蔬菜集贸市场蔬菜产品质量抽测力度,确保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吸引社会资金,积极扶持发展蔬菜储藏、保鲜和加工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方盛果蔬保鲜库,加快发展订单生产,落实订单蔬菜3.5万亩,带动发展一批蔬菜专业村和产业大户,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加快蔬菜销售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基地+超市”的农超对接、蔬菜连锁经营直销店等运营机制,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个,建成蔬菜批发市场1处。加强蔬菜产品宣传推介,积极参加蔬菜博览会等果菜交易会,推广蔬菜网上促销活动,培育蔬菜名优品牌,提高蔬菜市场占有率,确保蔬菜种得出、卖得好。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科技服务。农牧部门要抽调骨干力量,成立蔬菜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制定、技术指导等工作。要深入蔬菜产业基地、种植大户和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扎实搞好技术培训,使每个蔬菜专业乡镇有1-2名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村有2-3名农民技术人员,每个蔬菜生产示范点有1名真正懂技术、会指导的技术能手。要全面推行技术人员联系农户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选择适宜品种,制定生产模式,加强栽培管理,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县上将继续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对新建日光温室、蔬菜拱棚和规模种植的大路菜进行财政补贴,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抢抓政策机遇,及早调研论证,及时汇报衔接,努力向上争取项目投资。特别要争取将温室卷帘机、微种机、喷滴灌设备等设施农业机具列入国家农机具补贴目录,享受相应补贴政策。农行、信用社要简化信贷手续,加大信贷投入,为农民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信贷支持。要将政策扶持和项目扶持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以经营者自主投入为主,以财政补助和项目扶持为补充,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三)创新机制体制。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蔬菜产业集中连片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坚持民建、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市场化运作,多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蔬菜产业开发,支持农民采取联建、独资建设等方式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采取租赁土地、合伙投资和承包温室等办法带技术、带工资领办示范发展蔬菜产业。

(四)培育示范典型。坚持把典型培育、示范引导作为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等为推广应用重点,积极培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蔬菜产业开发示范典型。要采取现场观摩、算账对比等方式,多方宣传典型,用高产出、高收益的示范典型,引导农户发展蔬菜生产,以典型培育带动面上工作,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五)强化行政推动。县上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牧、发改、财政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把蔬菜产业开发作为考核乡镇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乡镇、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专门班子,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加大投入,努力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农牧部门要实行包抓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财政、扶贫、水务、科技、商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蔬菜产业发展。要确保领导、责任、工作、措施“四到位”,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工作合力,努力实现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第2篇:麒麟蔬菜产业发展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当前蔬菜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麒麟区蔬菜生产及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作为麒麟区培育的一个主导产业,在麒麟区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 305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其中:商品鲜菜25100亩,鲜食豆类33000亩,大蒜32000亩,早洋芋7000亩,水生蔬菜9520亩,甜玉米18356亩,辣椒14000亩,魔芋2100亩,食用菌250亩;实现总产量1988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670万元。示范种植各类蔬菜样板12700亩,其中大蒜5000亩,小粒蚕豆3000亩,辣椒500亩,水生蔬菜1000亩,甜玉米3000亩,魔芋200亩。在蔬菜加工营销上,收购外销大蒜1500万公斤,外销值2250万元,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大蒜原料150万公斤,加工产品3万公斤,产品销售值75万元。速冻厂全年共收购各类蔬菜加工原料860万公斤,其中:甜玉米610万公斤,小粒蚕豆100万公斤,豌豆100万公斤,朝鲜蓟50万公斤;加工各类产品366万公斤,其中:小粒蚕豆80万公斤,甜玉米250万公斤,豌豆30万

1 公斤,朝鲜蓟6万公斤。销售产值可达2600余万元,比2006年增500余万元;韭菜花厂共收购韭菜花原料3.2万公斤,销售商品韭菜花15万公斤,实现销售值180万元;外贸销售产品111.6万公斤,实现收入90余万美元。在种植上基本形成以三宝镇、越州镇、白石江办事处、茨营乡为主产区的生产格局。种植品种不但增多,如大蒜、甜脆豌豆、莲藕、辣椒、甜玉米等品种的种植规模每年均在万亩以上。同时全区取得了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小粒蚕豆、甜玉米、大蒜、蒜苔等11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

2008年我区计划蔬菜种植总面积137950万亩,总产量20133万公斤,总产值21773万元。其中:商品鲜菜39300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3250亩,大蒜27400亩,辣椒3000亩,甜玉米20600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7500亩,食用菌250亩。

到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0452亩,占计划的95%,总产量12200万公斤,占计划的61%,总产值12336万元占计划的57%。其中:商品鲜菜33644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2156 亩,大蒜27529亩,辣椒4233亩,甜玉米14925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8560亩,食用菌205亩。

二、麒麟区蔬菜产业亮点

1、资金投入大,蔬菜产业有新的进展。五年来,共计投入各种资金525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技术储备、种植补足等各项工作,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进程,商品蔬菜基地从2002年的4947.2亩扩建到2007年的30000亩,2007年种植面积141326亩,比2002年增91412

2 亩,增幅54.6%,年总产值从11227万元增加到20670万元,增9443万元,增幅达84.1%。蔬菜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蔬菜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2、科技储备从弱到强,蔬菜种植水平有新的提高。组建区乡五个蔬菜技术推广站以来,蔬菜技术推广从无到有,蔬菜部门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入手,强化推广,蔬菜生产技术贮备从无到有,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试验示范新品种171个,推广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引进浅水藕推广种植,解决了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难题,成为我区水田蔬菜种植的又一新亮点。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13场次,培训人员5634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900份。形成了以商品鲜菜、鲜食豆类、鲜食甜玉米、大蒜、水生蔬菜等种植格局。

3、加工企业逐渐壮大,蔬菜深加工有新的突破。

五年来,我区的蔬菜加工企业从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韭菜花加工厂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速冻食品加工厂。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现有两条蔬菜速冻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蔬菜3.5吨。产品储藏低温冷库两栋,储藏量1100吨。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甜玉米、甜脆青豌豆、小粒青蚕豆、甜椒、朝鲜蓟等品种。产品供不应求,现已基本形成了期货加工生产模式。每年需各类品种种植基地50000亩左右,初级加工原料产品1000万公斤以上,豌豆、甜玉米、小粒蚕豆等传统品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4、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

3 蔬菜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编写了麒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手册,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五年间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其中鲜菜基地4万亩,大蒜基地1.5万亩,韭菜花基地0.5万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蔬菜产品7个。

5、外向型蔬菜生产势头强劲,提升了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全区举办蔬菜样板181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样板10000亩 (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4400亩,大蒜样板2000亩 ,出口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脆豌豆500亩,加工型甜玉米500亩),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为使样板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站认真组织并结合全区生产生产布局和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落实,具体是:

1、围绕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在三宝锦绣生态园发展种植出口朝鲜蓟样板600亩,在茨营乡种植小粒蚕豆样板5000亩,甜玉米样板500亩;在廖廓街道种植甜脆豌豆样板500亩。

2、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在三宝镇黄旗举办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在越州镇横大路举办大蒜样板2000亩。目前已经完成各类蔬菜样板种植168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3200亩,大蒜 2000亩,出口型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玉米 500亩,加工型甜豌豆 500亩,水生蔬菜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通过在龙头带动、样板示范、农户参与的蔬菜样板

4 工程实施模式的推动下,提升了麒麟区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蔬菜龙头企业产、加、销情况

麒麟区现有蔬菜龙头企业三家,直接参与我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分别是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目前我区拥有滇东北乃至全省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并引进了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等鲜菜龙头企业,带动了蔬菜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二是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产品直接销往香港地区,每年需要大量时鲜蔬菜产品。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三是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目前,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短、平、快时鲜蔬菜直销香港市场15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25多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与市场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龙头企业不强,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潜力仍未发挥,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

1、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一个后续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在工作精力上投入不够,没有补助就不做的现象比较严重。

2、主导品种效益还不明显,现形成的5大主导品种(甜玉米、

5 甜脆豌豆、出口型小粒蚕豆、水生蔬菜、大蒜)平均效益不明显。虽然蔬菜价格普遍较去年偏高,但大蒜产品蒜头的价格仍然较低,平均单价瓣蒜售价最好的在0.5元,平均价格只有0.35左右,独蒜售价只在0.8-1元,并且还没有外地商家来采购,导致农户的大蒜不但价格低还大量积压,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大蒜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形成,一方面企业收不到原料,另一方面农户叫种出产品来卖不掉,双方利益无法保证,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4、科技推广、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少,严重影响了科技储备和实用技术的总结推广。

5、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

五、2009年-2012年总体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坚持依托区位优势,服务城市,围绕加工营销企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蔬菜生产,利用大棚、喷滴灌等现代生产设施,推广各种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全面提升产品标准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品牌化生产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蔬菜产业。

(一)发展目标

2009年-2012年计划新建商品蔬菜基地4万亩。到2012年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2009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达14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24亿万公斤,实现

6 产值2.44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0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7.33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9亿公斤,产值4.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各类蔬菜700万公斤,实现加工营销产值5000万元;2011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17.5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1亿万公斤,实现产值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2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8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2亿公斤,产值6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目标完成

为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的关心、支持力度。把蔬菜产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实施单位,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2、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蔬菜规模化生产

在基地建设上采取统一规化、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谁积极,谁先建,扶持谁的办法。以白石江、沿江等乡镇建设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为主,种植“短、平、快,小而全”的时鲜蔬菜;以茨营坝子、越州马房和上坡建设打造外向型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主,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种植外销和速冻蔬菜品种;以三宝镇五联、新龙建设名

7 特韭菜花原料基地为主,扩大韭菜、苤蓝、辣椒种植面积,满足加工需求。通过基地建设后逐步培育一批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生产条件好、水源充足、环境不污染的田块。

3、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扶持培育蔬菜龙头企业过程中,坚持“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大力组建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营销组织,同时在引进外企过程中,要做好区域内现有加工营销企业的改造和嫁接,使其发展壮大。对进驻和新组建的企业享受麒麟区招商引资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运行机制,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创建麒麟蔬菜品牌,提升蔬菜产业经营水平。

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传统优势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增强技术储备。推广应用大中小塑料棚、地膜覆盖、良种良法、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应用喷滴灌、生物和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各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

8 生产技术,培训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严格奖惩措施

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基地建设、科技试验推广、现代蔬菜生产设施建设等补助。区乡两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领导小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好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定及对目标任务的检查落实和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街道、区)要好做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外销蔬菜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扶持资金力度;

2、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产品认证投入;

3、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

4、增加部门工作经费,增强科技服务体系。

5、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使蔬菜产业能做强做大,打造精品蔬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麒麟区经济作物管理服务中心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推荐第3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

各位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鲜食大豆等规模化的蔬菜基地。多年来,***蔬菜年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位于宣城市第一位,在全省有较重要位置。

一、近几年我县蔬菜工作情况回顾

(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16.79万亩、总产量22.39万吨、总产值3.93亿元,蔬菜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34%。目前,全县共有专业蔬菜基地1.5万亩,其中常年菜地0.89万亩,季节性菜地0.61万亩,年产商品性蔬菜5.7万吨。其中大棚蔬菜基地0.31万亩,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面积20.6%,大棚蔬菜产量2.25万吨,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产量39.5%,种植县域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

(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近五年来,累计培训人员1.5万人次,印发简报62期、技术资料4万余份、发放农业书籍1000册,结合农时加强田间现场技术指导,并在网上发布技术措施指导广大菜农科学生产,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蔬菜生产源头管理,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一是引导菜农使用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型农药。二是在重点生产企业

- 1 -

建立投入品档案,并在其醒目位置张贴“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禁止使用农药品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荐使用农药品种”等标牌。三是增加基地菜上市前的抽检频率,每年的5-11月份每月到基地抽检蔬菜样品不少于4次,其中2010年共抽检蔬菜样本30批次236个,合格率为98.31%。四是加大对供沪蔬菜产品的监管,2010年我县供沪香菇3400吨、鲜花生400吨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四)推广蔬菜生产先进实用科技。通过技术人员联系生产大户、企业、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抗灾避灾技术、棚室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蔬菜连作障碍预防技术等先进实用科技,并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促进了本地蔬菜产业科技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指导、帮助蔬菜基地做好防灾、抗灾工作。近年来,我县每年的夏秋及冬季,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干旱、暴雨、强对流、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为搞好防灾、抗灾工作,及时通过编发手机短信、印发或网上发布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等措施,指导、帮助广大菜农及生产企业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六)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品牌建设。目前,全县有2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对加快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福雪”芹芽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溪口“华阳”香菇获绿色食品认证,**乡刘福村获安徽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二、发展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县没有一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无法进行大宗蔬菜交

- 2 -

易,蔬菜产品的市场调控能力较弱;二是本地蔬菜产品销售状况不佳,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四是近郊专业菜地逐年减少,城县(特别是春淡、伏缺季节)蔬菜供应矛盾较为突出;五是蔬菜品质不高,缺乏产品深加工或冷链销售体系,产业链不长;六是基地规模较小,缺少生产或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七是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基地乡、村基本无专职或兼职蔬菜专业技术推广人员。

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一)市场优势。蔬菜消费市场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产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品种、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营销体系逐渐完善,蔬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也为我县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的蔬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效益优势。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益比较优势,在行业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露地蔬菜亩产值一般在2000-3000元,大棚设施栽培反季节蔬菜亩产值一般达万元,特色蔬菜(如五星芹芽)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创造的利润高于其他作物,是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三)县位优势。我县毗邻江浙沪,生态环境较好,与长三角城市群紧紧相连,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优质、高效蔬菜,可建设成长三角城市带蔬菜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县城市化率全国最高,对蔬菜需求量大,我县蔬菜生产的县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见规模,蔬菜产业发展极具优势。

四、下一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 3 -

(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蔬菜批发、零售市场是蔬菜产业发展和保障蔬菜产品供应的桥梁和纽带。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着手筹建市县大型综合蔬菜批发市场,切实为菜农卖菜提供公平的交易平台,从而带动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把城乡蔬菜零售市场的改扩建和社县蔬菜店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零售市场的管理,城县蔬菜零售市场开辟农民自产自销专县,并免征摊位费和管理费,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在市县设立直销窗口,实行农超对接等工作。通过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建设,解决当前我地广大菜农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 “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1、城镇保障性蔬菜基地。以城郊和乡村集镇郊县为中心,建设设施蔬菜和商品蔬菜基地,实行菜地面积、产量的增加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并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提高当地应季蔬菜供给总量和自给率。

2、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以五星乡为核心,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芹芽、鲜食大豆、水生蔬菜(莲藕)等特色蔬菜产业,建设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3、食用菌生产基地。在溪口等山县建设反季节香菇、灵芝等木腐菌基地,在古泉、向阳、黄渡、水阳等地,建设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草菇等珍稀草腐菌生产基地,加快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4、瓜果类生产基地。在黄渡、古泉、向阳、洪林等地,建立 - 4 -

大棚西瓜、草莓瓜果生产基地。

(三)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从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技术措施着手,建设“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县,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2、引导和督促蔬菜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等委托农残检测机构,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从规模化基地、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入手,建立生产档案,逐步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宣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蔬菜批发市场、零售菜市场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有重点地开展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开展经常性的基地蔬菜农残抽检工作;主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逐步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

(四)要进一步加强蔬菜科技创新建设

1、重视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1000-5000亩和5000亩以上的乡镇从编制、经费上配备1名和2名蔬菜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500亩以上的村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蔬菜生产技术负责人。支持、鼓励各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科技人才。

2、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引进适宜***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有效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普及率,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

3、推广新技术。大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大棚连作障碍治理等多样化集成增效技术,发展蔬菜嫁接、

- 5 -

水旱轮作、周年茬口搭配、有机化栽培等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增加精细高档蔬菜比重,扩大设施化和集约化生产规模,提高蔬菜产品产量、质量和档次,努力增加年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特色蔬菜种植面积。结合设施蔬菜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

- 6 -

推荐第4篇: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推荐第5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推荐第6篇: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事迹材料

——**县**镇**村

**村地处泾崇路沿线,**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地带,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76户1224人。2008年以前,**村群众依山而居,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地为主。2008年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群众整体搬迁到了304省道沿线,针对搬迁后的群众有新房居住,无产业支撑的实际,**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决定将蔬菜种植作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年,按照全县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村借助**河川区蔬菜中心区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露地蔬菜扩张规模,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的思路,在全力抓好露地蔬菜生产的同时,狠抓了季节性拱棚搭建和日光节能温室提升改造。为了切实提高群众发展规模化栽培蔬菜的积极性和确保建棚质量,**村两委班子积极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到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彬县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与泾阳县最具实力的费军水泥预制弓杆厂签订了承建合同,在304省道沿线建成了**蔬菜大拱棚种植集中区。

**蔬菜大拱棚种植集中区占地160亩,总投资150万元,修建大拱棚100座,并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园区建成后,村上邀请县蔬菜办技术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编印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农户进行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在生产过程中,镇产业办技术人员采取包户包棚的方式从整理地畦、种子选择、菜苗移栽、施肥喷药等环节上现场跟踪指导,及时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群众务作的积极性。

经过村班子两年来的不懈努力,**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观。同时,村上依托临近蔬菜批发市场和交通便捷的优势,切实发挥蔬菜专业协会作用,引导群众种植新优品种,不断加强与外地客商联系,解决农户“卖难”的问题。

目前,**对蔬菜集中区机制的不断优化、科技的不断投入、群众主体作用逐步发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全村蔬菜产业发展。目前棚均收入0.8万元,带动发展各类蔬菜

多亩,蔬菜人均纯收入达2460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60%,为全镇乃至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推荐第7篇:马鞍山蔬菜产业发展简介

马鞍山蔬菜种植简介

城关镇马鞍山村地处县城以南2公里的岷江南岸,全村辖两个合作社(其中:一社地处川坝地带,二社地处半山地带)135户633人,全村耕地面积815亩(其中:一社500亩,二社315亩),人均耕地1.3亩。境内平均海拔1460米,年均气温9.5℃左右,平均无霜期190天,年均降水量580毫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

该村自1993年部分农户开始种植蔬菜,发展到现在的每家每户都种植蔬菜。一社地处川坝,借距县城近的优势,种植的蔬菜种类多、面积大,有耕地500亩,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50亩,其中:早熟地膜洋芋250亩,西瓜100亩,辣椒、菜豆、豇豆、西葫芦等100亩,2009年镇上积极筹资10万元,搭建蔬菜拱棚36座,其中集中建棚20座,建成蔬菜新品种示范园,为全村乃至全镇发展蔬菜起示范带头作用。经过多年实践,群众在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了多种种植模式,主要以早熟洋芋、西瓜为主,间作套种萝卜、莴苣、大白菜、小白菜、白葱、菜豆、辣椒、西葫芦等。有9户农户多年来一直发展拱棚韭菜,收入可观。该村还利用地理、气候等优越条件,种植香椿树,户均达300株,每年香椿收入达3000元左右。该村一社82户农户全部由蔬菜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最多农户的达14亩。该社2009年仅蔬菜一项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农户10户,收入3-5万元的农户26户,2-3万元的23户,1-2万元的15户,0.5-1万元的8户,全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5000元,蔬菜已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同时也丰富了县城及周边群众的菜篮子。

- 1 -

推荐第8篇:将军尧蔬菜发展汇报

将军尧镇保护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将军尧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菜北薯”战略部署,重点抓好保护地蔬菜基地建设,全年新建蔬菜保护地7100亩,其中日光温室1900亩、大棚5200亩,涉及程奎海、王保公、西哈家、五卜素等15个行政村。截止到2011年底,将军尧镇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10300亩,率先在全旗实现万亩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动员

充分发挥土右旗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蔬菜保护地建设的重大意义、市旗两级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为加快蔬菜保护地建设创造条件。

2、积极协调贷款,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将军尧镇2011年蔬菜保护地建设面积大,自筹资金缺口较大。镇党委、政府引导和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充分发挥蔬菜保护地建设主体作用,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增加蔬菜保护地建设贷款。全年共协调蔬菜保护地建设专项贷款520万元。

3、强化蔬菜保护地建设质量

严把蔬菜保护地建设工程质量,抓紧工期,不误农时,确保今年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在蔬菜保护地建设上,要坚持

乡镇干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三到位”,做到施工标准、原材料采购,质量安全“三统一”。

4、成立将军尧镇保护地蔬菜产业党委

将军尧镇联合15个村党支部建立保护地蔬菜党委,通过“村村联建”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形成了“党委带支部建基地、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党员带群众促增收”的良好局面,重点就在于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产业的领导和推动作用,保障保护地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5、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邀请市旗两级农业技术专家在我镇涉及蔬菜保护地村委开展现场培训11期,培训农民达500人次,召开农户现场观摩会3次。切实提高农户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水平。

6、推进产业化经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惠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蔬菜生产、销售等企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蔬菜中介组织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建设后荒地村、王保公村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支持流通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和购销大户与农户发展订单生产,实现市场和基地对接,有效解决蔬菜销售和增效问题。

二、目前制约将军尧镇保护地蔬菜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将军尧镇蔬菜保护地面积发展较快,但是部分园区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棚区无法正常生产种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

题。

1、没有高压线路、低压线路的棚区

程奎海村、当铺尧村、张召村、上白青尧村、五卜素村、小召子村

2、有高压线路,无低压线路的棚区 西哈家村、王保公村

3、缺少配套机井的棚区

五卜素村、当铺尧村、小召子村、建设村

4、输水管道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的棚区

后荒地村、周和尧村输水管道冻裂损坏,急需维修。

5、输水管道未配套的棚区

程奎海村、当铺尧村、张召村、上白青尧村、五卜素村、小召子村、西哈家村、王保公村、建设村和杨力官尧村。

三、下一步打算

1、完善蔬菜生产园区水电路配套设施

积极协调农电、水务、交通等部门,多方筹集资金,完善蔬菜生产园区水、电、路扥配套设施建设。

2、围绕解决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并聘请农大、市旗两级农业专家、教授巡回讲课,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聘请旗蔬菜专家或技术员,每月2-3次现场走访各蔬菜种植园区,对农民蔬菜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切实解决农户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带领农户实地参观走访蔬菜种植示范户,现身说法带动农户自觉采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

3、积极探索“一村一品”

加强蔬菜生产的组织和宏观调控,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连片联合生产、发展定单农业、共同承担风险。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如果我们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水平上,很快就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同时,大力扶持蔬菜协会的发展,它是农户自发组织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蔬菜产、供、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4、聘请农民蔬菜技术员

建议每200亩配备一名农民蔬菜技术员。技术员要求多年从事保护地蔬菜生产工作,能够长期开展蹲点服务。蔬菜技术员主要以当地东园、沙尔沁为主,山东、河南为辅。

5、建立集约化育苗中心

土右旗没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型育苗基地,导致育苗成本大,成活率差,种苗带病且质量没有保证。今年计划在程奎海村建设1个占地100亩的育苗基地,满足周边地区菜苗供应。

育苗厚墙体温室长度120米、跨度17米,有效使用面积1800平米,育苗面积按照1500平米计算,可放置9000个育苗穴盘。

冬春茬温室蔬菜苗需用50孔穴盘,每栋温室育苗量45万株。 大棚蔬菜苗可用50孔或72孔或128孔穴盘育苗,若按照常用72孔穴盘育苗计算,每栋温室育苗量64万株。

6、充分发挥蔬菜“品牌”作用

我镇新建厚墙体日光温室和砖墙外置保温板日光温室从发展面积、结构和性能上在我市位居前列。有必要提前打造蔬菜品牌,从产区做起、从市场做起、从包装做起、从加工做起,变无名为有名,逐步形成“品牌”规模,把菜名作成“名菜”。

7、打造高标准蔬菜生产园区

充分发挥程奎海村、后荒地村、下白青尧村、西哈家村蔬菜生产基地优势,开发、创建含有技术标志性工程内容的标准化生产园区,更好地争取农业部、自治区、包头市各类农业项目资金。逐步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为保护地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农民学习和培训基地;农业科技转化的样板;土地流转典型样板;增加农民收入新模式的示范基地,进而打造成为包头市保护地蔬菜产业的新亮点。

推荐第9篇: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菜” 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以平襄、碧玉为主的城郊水川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依托旱作农业项目,在全县大力发展地膜覆盖蔬菜种植,进一步加快了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不仅有效改善和促进了城区居民蔬菜供给,还成了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

一、蔬菜发展现状

(一)种植规模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通渭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常规露地种植, 1981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塑料大棚栽培技术,1993年又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第一代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到了90年代末,才形成了以地膜覆盖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为主,日光温室栽培为辅的设施蔬菜生产新格局。近年来,全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关键举措,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06万亩迅速扩大到2015年的5.5万亩;总产量由3.2万吨增加到14.3万吨;总产值由4480万元增加到31460万元。平襄镇旧店子、宋堡、河南、孙庄等村,碧玉乡玉关、碧玉等村,寺子乡窑坡等村,陇川乡菜子、蔡铺等村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初步形成了以青椒为主、兼顾其它茄果类、

1 瓜类、食用菌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在平襄、碧玉、寺子、义岗、李店、襄南、榜罗等乡镇初步形成了以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白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葱算类为主的地膜蔬菜生产基地。

(二)种植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我县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经济效益较低,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全县蔬菜种植品种逐步得到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县共种植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甘蓝、大葱、大蒜、食用菌等9大类60多个品种。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产量达6.2吨,产值3.5万元,纯收入2.5万元;塑料大棚蔬菜平均亩产量达4.8吨,产值1.3万元,纯收入0.9万元;地膜覆盖蔬菜平均亩产量达2.8吨,产值0.5万元,纯收入0.3万元。

(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为加快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县上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营销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至目前,全县建立交易市场20个,培育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组织63个,营销大户320多户,营销网络遍布全县18个乡镇。特别是通渭县西川农产品产业化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建成集蔬菜交易、仓储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一处,贮藏能力达300吨,年贮藏销售高原夏菜1200余吨,为全县蔬菜产后销售、平抑菜价、稳定菜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该合作社针对华川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实现长

2 期稳定脱贫缺乏项目支撑的问题,整合国家项目资金,利用村集体的50亩耕地在华川村建设设施农业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该项目占地50亩,建设日光温室6座,塑料大棚32座,主要种植草莓、樱桃、乳瓜、娃娃菜等蔬菜;依托日光温室配套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处,设计装机总容量为215KW。项目总投资1072万元,其中设施农业投资900万元(政府整合项目资金200万元,专业合作社自筹700万元),光伏电站投资172万元,按照1:1:2的比例进行融资,即省级配套43万元、县级配套43万元、村集体向银行贷款86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菜农观念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加之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严重不足。蔬菜生产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不仅建设基地需要大量资金,而且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尽管县政府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县财政困难、农户贫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蔬菜生产的资金较少,尤其是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经费,科技培训费用,扶持企业、生产基地、种植大户的资金明显不足,农户很难筹措到足够资金,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求。

(三)水源极其缺乏,制约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我县目前蔬菜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地下井水,矿化度较高、盐碱性大,不利于蔬菜正常生长发育,即就是这样的灌溉用水,还存在着水量严重不足和成本较为昂贵的问题,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商品理念不强,只有个别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蔬菜分级包装和注册了自己的蔬菜商标,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了蔬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蔬菜产业开发。

(五)受自然条件影响,不利于反季节蔬菜生产。我县冬季阴天时间比较多,雾多寡照不利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以春大茬连秋种植为主,冬季精细菜很难生产,市场供应主要靠外地生产,菜价居高不下,提高了居民消费成本。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为切实加快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今后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结合引洮二期工程,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特别是以平襄、碧玉、寺子、义岗、榜罗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力争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

(二)突出抓好质量安全。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努力提升全县蔬菜品牌。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4 测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在全县形成从生产环节到流通领域全方位的监控,确保蔬菜质量。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建立质量安全定位监测点,根据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主导品种确定监测重点,制定检测规程,加强技术培训和联络,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充分发挥行业检测资源优势,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的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行定点监测,并在有关媒体上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完善农产品档案登记制度。

(三)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蔬菜产业是一项强农富农工程,同时也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县级政府要通过从财政预算中列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和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蔬菜产业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生产和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资金上的扶持。同时,加大蔬菜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内外的民资参与,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四)不断完善市场和流通体系。市场和流通在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中起决定作用,由于缺乏市场、流通不畅,蔬菜生产中出现的淡旺季明显,价格不稳,收入没保障,茬口调整难以实现等

5 现象,严重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壮大,而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只靠农民种植结构的调节和市场利益的驱动来完善,很难再短期内形成,甚至会出现崩溃。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和流通体系,努力打造品牌,扩大影响,通过市场调节和利益驱动进一步发展壮大蔬菜产业。

通渭县农牧林业局

二〇一六年八月八日

推荐第10篇:做大蔬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

做大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

2009年,孔湾镇引进了集冷链、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万景实业有限公司。2010年3月,镇党委、政府依托万景公司成立了宜城市宏阳蔬菜专业合作社总社,杜岗、石桥头等8个村成立了相应分社,村书记担任分社理事长,其它村也根据自身区位优势成立了相应的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如刘湾村依托本村半岗半河地势、水面较多特点,成立了养鱼协会,钟岗村依托本村山林较多特点成立了养羊协会,太山庙村依托本村土壤优势成立了太山贡米种植协会,王淌、吕岗两村依托雷大工业园区建设分别成立了物质运输协会和建筑公司,各村在参与协会及专业合作社建设上,从组织、服务、销售等方面入手,力求将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

2010年,全镇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种植大白菜8000亩左右,青皮冬瓜面积1万亩左右,娃娃菜面积6000亩,甘蓝面积1000亩,年产蔬菜8000多万公斤,创产值 1.62亿元,年为农民提供人平纯收入500元。2010年孔湾镇被评为襄阳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先进乡镇。

第11篇:张北蔬菜发展现状思考

张北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考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海拔高,气候冷凉,空气干燥,日照充足,

污染源少,具有发展错季无公害蔬菜的较强优势。由于蔬菜生产的特殊性,

蔬菜的种植均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受自然条件影响相对较小。多年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部门因势利导,协调支

持,蔬菜产业已成为张北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张北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蔬菜面积趋于稳定,产业优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张北县蔬菜生产发展形势迅猛,主要

形式是露地自然错季蔬菜。由于市场的变化,蔬菜科技的进步,近年来,精

细越夏蔬菜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因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成为种植业的

第一大产业,用10%左右的耕地面积,创造了种植业50%以上的产值,蔬菜产

业的发展实现了种植业产值翻一番的目标,在蔬菜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可达

6000余元,全县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蔬菜。

2、错季蔬菜特点显著

我县错季蔬菜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量高,品质优:坝上地区

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喜冷凉蔬菜的生长和后期养

分积累,(如大白菜、大白萝卜、西芹、胡萝卜、洋葱、圆白菜、生菜、西兰

花等)蔬菜产品质地脆嫩、干物质含量高,色泽饱满,具有较高的商品性,

并且含水量低,耐远途运输。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管理的精细,蔬菜

产量和商品性显著提高。

二、无公害:坝上地区无工业基础,基本没有污染

性的工业企业,水质、土壤、空气基本无污染,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评

价标准。冷凉的气候条件,新开发的菜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相应减少了用药频率和用药量,加上近年来对高毒、高残留农药采取的禁售、禁用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保证了蔬菜的安全生产。

三、优越的上市档期:

坝上地区无霜期短,只有90-105天,

7、8月份最高温度25度左右,蔬菜安全

越夏,生长无障碍。与南方生产时间错季,上市时间错开,可根据市场需求

和蔬菜品种的生育期选择播期,一般在

4、

5、6月育苗或直播,

7、

8、9月份

上市,该时间段恰好是京、津及东南沿海夏秋淡季,市场需求量大,是很好

的上市档期,也是蔬菜出口的强档。

3、流通服务快速发展。

2008年6月,张北蔬菜城批发市场正式运营,成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定点

市场,全国“五十强”批发市场,农业部农产品信息采集点。在张北蔬菜城的带动下,“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张北蔬菜城是冀西北蒙中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批发市场,2011年市场年交易量达90万吨,交易额达11.2亿元。蔬菜外销量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形成了以京、津、鲁和江南为主的国内市场,部分产品销往日、韩、新、马、台湾、香港等市场。

二、张北蔬菜城运营情况

中国蔬菜城张北农产品市场,是以果蔬批发交易为龙头,集粮油、蛋禽、副食、百货等交易、仓储、加工、配送、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市场建设蔬菜交易大棚、恒温库、仓储库等,建筑面积达20万余平米。

1、其中恒温库6300余平米,仓储保鲜能力达万吨,是国内最大的恒温库。主要用于蔬菜的降温保鲜,已于08年7月15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保鲜库采用国内先进的制冷设备,把能耗成本降至最低。本着一切从菜农经济利益出发的原则,为菜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证优质菜从张北顺利运出。

2、建设蔬菜交易大棚。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用于蔬菜和其他相关产品的交易,已于08年投入使用。该工程为菜农与菜商提供了交易平台,解决了雨季露天交易难的问题。

3、仓储库。建设规模5000平方米,用于蔬菜、水果的储存,同时为其他农副产品以及市场配套所需储存的商品存放提供了条件,为蔬菜的保鲜配送及深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商铺15000平米,为蔬菜包装、粮油、饭店、住宿、修配等行业交易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5、物流区。物流配货区3000平方米,停车场30000平方米。在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约200余蔬菜经纪人、500余商户、以及大型的物流停车场已全部规范到市场经营。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商,市场还设臵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超市、饭店、宾馆、蔬菜包装。为了及时传递蔬菜信息,公司还为广大商户安装了宽带,方便商户与外界信息的交流,确保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经纪人和货运车辆的进场,在很大程度上使蔬菜蔬菜交易市场向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万进。停车场的建成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保护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形象,减少了交通事故。

目前市场已确定了以蔬菜交易、加工、储存为龙头,打造综合市场交易

2平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整合了张北及周边地区的资源,成为坝上地区综合物流和商品的集散地。进一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张北乃至坝上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县蔬菜外销情况

2008至2011年间,我公司每年都要派出管理人员和商户到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江苏凌家塘农贸市场、南京众彩批发市场,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浙江良渚批发市场等全国各地果蔬批发市场进行学习考察。并于2009年在我蔬菜城举办了第一届蔬菜节,蔬菜节期间,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客商应邀出席。2011年8月,由张家口市政府主办,我公司承办的坝上蔬菜杭州推介会在杭州成功举办。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一是宣传了张北的蔬菜,另外进一步掌握了市场的供需要求 以上提到并走访的市场同时也是张北蔬菜的主销售区。通过走访我们明确了张北蔬菜在这些地区的销售情况,张北蔬菜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了解到了存在的问题。

我在考察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张北蔬菜在南方市场非常畅销,主要: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张北不仅距山东比较近,而且对于南方城市到张北运菜比到山东运菜要近的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二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张北因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多种因素导致每年的

7、

8、9月份正是蔬菜收获期,面这一季节恰好是全国大部分地区蔬菜供应不足的时期,因此这一季度的张北蔬菜被称为错季蔬菜,它正好填补了南方市场的空白。三是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张北蔬菜质量高、口感好、绿色无公害,深受南方消费者的青睐。在考察过程中,各市场的负责人和蔬菜经销商们都对张北蔬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考察的这些市场中,例如山东寿光市场,上海江桥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在

7、

8、9三个月份里,张北蔬菜的日平均销售量比重可占全市场平均日销售量的三分之二,仅大白菜每天即可销售300—1000吨左右。销售品种除了大白菜、大白萝卜这些大众菜外,还经销西兰花、紫甘蓝、莴笋、娃娃菜等精细菜。而且据销售精细菜品的经销商说,张北的精细菜质量是最好的,尤其是西兰花和娃娃菜。

同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张北蔬菜虽然品质好,但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导致季节性很强,

3供应期太短。

2、菜农在种植蔬菜时属无计划种植,缺乏引导,以致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幅度大。比如2011年菜农大面积种植大白菜,但收区季节却无法出售,给农民赞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包装质量不达标。部分菜农为增加重量,将未剥或剥的不干净的毛菜打包过秤,甚至其中掺杂烂菜,至使客商运回后无法出售,大大损害了客商的利益,使客商对菜农的信誉及张北蔬菜的质量问题产生了质疑。

4、交易不规范,至今仍停留在田间地头,客商只能通过蔬菜经纪人,使得菜农和客商之间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无形中减少了菜农的收,同时增加了客商的成本。

5、缺乏品牌。张北的蔬菜虽然畅销,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中都”、“坝上”但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却很少发现这两个品牌包装。销地市场只靠包装袋颜色来辨别哪些是张北的菜。

四、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近几年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增多,规模扩张有所徘徊,经济效益常有波动,客观地分析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十分关键。

从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大的环境看,国内外蔬菜产业总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周边地区乃至兰州、榆中及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我县蔬菜产业市场空间受到挤压,竞争压力加大。

从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自身情况看,主要问题有:产业链不长,不全,体现在6+1上,只有一,即种植;没有六,即没有研发,制造,物流 ,品牌,销售 ,售后。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无品牌,无包装,蔬菜产品上市集中,市场和技术开发不足,产品供应形态单一,加工业龙头企业少、带动乏力、层次低,出口方向单

一、风险大,科技投入不足。

五、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先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县委县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好地发展模式与出路,对蔬菜的品种、种植方式、规划等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调整。

我认为,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要优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在对蔬菜产业的认识上求突破。全面正确认识我县蔬菜产业的历史、现状、结构、优势及制约因素,认识上不能简单化,实践中不可头痛医头、

4脚痛医脚,不能一讲起蔬菜就只想到大棚,一提起蔬菜产业就只看到生产环节、生产面积,一谈到人力资源就只想到要人。要应用全面的认识观、统筹科学的发展观来抓好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是鼓励扶持种植大户,运输大户,组织经纪人外出学习,全国代办;鼓励经纪人在全国批发市场经营,租房子;每年春天县领导带队去各大批发市场对接,每年夏天县领导组织来张北的外地客商座谈;年年在蔬菜城举办大白菜节及土豆节;县里成立专门机构,蔬菜办公室,就好比风电办一样!县领导带队到兰州、榆中等地学习考察!打冷库的电费应按农业价标准收取。鼓励建设蔬菜农业园。

三是树立“建设蔬菜加工强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要在贮藏保鲜、加工乃至深加工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逐步走上蔬菜产业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使原料生产、蔬菜产品采后处理,龙头企业培育,科技投入及技术推广等方方面面进入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

四是双向集中,化零为整。县政府出台政策,对菜农现有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请专家进行土质检测,确定适宜的种植品种,并在种植过程中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由市场营销人员根据市场需求给出种植数量的建议,综合双方意见,最终确定每年所种蔬菜的品种和数量。并且我们可以实行订单农业,由我蔬菜牵头,统一进场经营,使交易价格透明化,提高农民收入。

第12篇:某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XX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XX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机制、促共赢,加快了蔬菜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蔬菜加工企业XX家,年实现产值X.X亿元,出口创汇XXX美元,带动生产基地X万多亩。XX、XXX产品打入日、韩等国市场,XXX牌辣椒、XXX牌酱菜等7个系列XX种产品进入麦德隆、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和连锁店;XXX与南京“XXX”,XX大市场与上海XX、南京XX,XX食品与日本XX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台资XX食品、浙江XX食品、南京XX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签约、建设。一个生产大县正阔步向加工大县迈进。

——加强基地建设。从“八五”起,该县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实施蔬菜“二次创业”工程,制定了5-15年蔬菜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1998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在全省首家制定了XX个蔬菜生产地方性技术规程,实行“十户联保”创建制度,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2001年该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

2、2003年评为全国示范基地先进县,200

4、2005又连续两年举办了蔬菜博览会,共引进新技术XXX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XXX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XX万亩、总产量XX余万吨,XX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为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奠定了产业基础。

——培育龙头发展。产业要做大,关键在龙头。几年来,该县通过抓好现有的、培育新上的、盘活闲置的、鼓励开发的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以资产对接资本,通过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XXX、XXXX冷冻厂改制为XXX、XX两家公司,两公司投入XXXX万元和XXXX万元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多,现建立原料基地X万多亩,解决就业XXX多人,年出口创汇近XXX万美元。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南京XX集团投资XXX多万元,新上了XXXXX、XX两个酱菜厂,年加工各类酱菜XXXX吨;吸引创业青年回乡投资XXXX万元,新建XX食品,一期投资XXX万元冬瓜深加工生产线6个月建成投产,日加工冬瓜XX吨,年产值XXX万元。以资源对接资本,引进XXXX公司一期投资XXX万元,建立蔬菜生产基地X万亩(主要是直销配送),二期投资XXXX万元冷库、净菜加工项目正在实施。XX食品、XX食品、XXXXX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质量求发展,XXXX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加盟南京“XXXX”,产品进入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品牌占市场,XXXX牌辣椒多次获得省着名商标和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XX省市场畅销品牌。鼓励企业开发蔬菜加工产品,XX粮油投资XXXX万元XXXXX项目,即将启动实施。

——建立共赢机制。通过政府引导,XX、XXX、XXX、XXX辣椒、XX等企业,采取合同管理、定单生产,市场调节、保护价收购方式,在XX、XX、XX、XX等地建立山芋、辣椒、萝卜、莴笋等生产基地。XX食品今年还投资X.X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明年,该公司将投资XX万元发展冬瓜基地XXXX亩。目前全县建立“公司+农户”型蔬菜生产基地X万多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XXXX多万元。

虽然,XX县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与打造加工大县、建设长三角地区蔬菜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深加工蔬菜品种较少。在上百个蔬菜品种中适宜深加工的仅有1/5左右。二是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除山芋、辣椒、萝卜、

莴笋、冬瓜基本能满足加工需求外,荷兰豆、青刀豆、蒜苗、菌菇、生姜、蒜头、乳瓜等基地建设不够,90%左右需从外地选购。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有X家,市级龙头企业X家,省级没有。除XX、XXX、XX食品以煮熟等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外,其余企业主要以作坊式晒干、浸泡、腌制、酱制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买的矛盾始终交错,影响了企业和基地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做大蔬菜加工产业,该县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大县向加工大县军步伐。

第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建设加工大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第二,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着眼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XX”蔬菜品牌,以品牌占市场、拓销路、增效益。一是加快品种改良。实施蔬菜新品种更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力争主要蔬菜品种每2-3年更新一遍。二是优化种植布局。组织涉农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全县蔬菜产区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提出区域种植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搞调整,提高新品种推广成功率。三是实行按标生产。全面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成果,提高蔬菜品质,满足保鲜和深加工需要。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合作,聘请专家常年指导蔬菜生产。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蔬菜生产大户和农村科技带头人,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影响和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走科技兴菜之路。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服务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

第三,培育龙头,扶持骨干,带动发展。借鉴山东发展农产品加工成功做法,一方面,苦练内功,做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放大资源优势,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采取“六个一批”:一是整合壮大一批。打破所有制、区域、部门的界限,对XX、XX、XXX、XX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组建1-2个有代表性的蔬菜加工集团,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对XX辣椒厂等有品牌、有市场、有资源、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嫁接改造,或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艺更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实力。三是扶持培育一批。制定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支持飞翔食品在开发冬瓜馅料的同时,大力开发豆沙、枣梨、水果等为原料的系列馅料产品,延长生产期,提高生产效益。四是靠大带动一批。借鉴XXX和与南京“XXXX”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盟、挂靠大企业、大集团,为它们贴标生产、定单生产,进行产品配套,借船出海。五是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区”,编制项目,强力招商,推进资源与资本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组成新“龙”,发展番茄汁、胡萝卜汁、果蔬汁、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深加工项目。六是创业发展一批。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主攻点之一,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华安粮油等相关企业新上蔬菜加工项目,鼓励、支

持蔬菜经销、运输大户创业办厂,鼓励、支持务工经商人员“凤还巢”回乡创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

第四,创新机制,铆紧链条,促进共赢。企业要发展,农户要增收,关键是铆紧产业和利益链条。一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互惠共赢。二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协会、供销合作组织,做好种子、技术、病虫防治、价格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三要加强合同管理,把利益机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农企双方互信互立,共同发展。四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铆紧产加销链条,推进农产品专业化、组织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减少企业“找米下锅”,降低双方风险,实现农企“双赢”。

第13篇: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___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daodoc.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

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机制、促共赢,加快了蔬菜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蔬菜加工企业12家,年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680万美元,带动生产基地5万多亩。嘉谊、绿源缘产品打入日、韩等国市场,鸡笼山牌辣椒、金东海牌酱菜等7个系列32种产品进入麦德隆、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___连锁店;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皖江大市场与上海济洪、南京伟伟,嘉谊食品与日本鹏达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台资齐善食品、浙江晶晶食品、南京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签约、建设。一个生产大县正阔步向加工大县迈进。

——加强基地建设。从“八五”起,该县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实施蔬菜“二次创业”工程,制定了5-15年蔬菜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1998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在全省首家制定了32个蔬菜生产地方性技术规程,实行“十户联保”创建制度,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2001年该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

2、2003年评为全国示范基地先进县,200

4、2005又连续两年举办了蔬菜博览会,共引进新技术100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11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80余万吨,36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为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奠定了产业基础。——培育龙头发展。产业要做大,关键在龙头。几年来,该县通过抓好现有的、培育新上的、盘活闲置的、鼓励开发的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以资产对接资本,通过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张家集、沈巷外贸冷冻厂改制为绿源缘、嘉谊两家公司,两公司投入1030万元___1700万元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多,现建立原料基地2万多亩,解决就业600多人,年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南京金箔集团投资1200多万元,新上了金东海白桥、五显两个酱菜厂,年加工各类酱菜1200吨;吸引创业青年回乡投资1700万元,新建飞翔食品,一期投资860万元冬瓜深加工生产线6个月建成投产,日加工冬瓜10吨,年产值800万元。以资源对接资本,引进上海济洪公司一期投资800万元,建立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主要是直销配送),二期投资2500万元冷库、净菜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齐善食品、晶晶食品、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质量求发展,__益___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___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加盟南京“小菜一碟”,产品进入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品牌占市场,鸡笼山牌辣椒多次获得省著名商标___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江苏省市场畅销品牌。鼓励企业开发蔬菜加工产品,华安粮油投资1000万元番茄素红麻油项目,即将启动实施。——建立共赢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嘉谊、绿源缘、金东海、鸡笼山辣椒、益___等企业,采取合同管理、定单生产,市场调节、保护价收购方式,在沈巷、香泉、善厚、__等地建立山芋、辣椒、萝卜、莴笋等生产基地。飞翔食品今年还投资1.7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明年,该公司将投资10万元发展冬瓜基地1000亩。目前全县建立“公司 农户”型蔬菜生产基地5万多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200多万元。虽然,___县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与打造加工大县、建设长三角地区蔬菜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深加工蔬菜品种较少。在上百个蔬菜品种中适宜深加工的仅有1/5左右。二是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除山芋、辣椒、萝卜、莴笋、冬瓜基本能满足加工需求外,荷兰豆、青刀豆、蒜苗、菌菇、生姜、蒜头、乳瓜等基地建设不够,90左右需从外地选购。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有3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没有。除嘉谊、绿源缘、飞翔食品以煮熟等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外,其余企业主要以作坊式晒干、浸泡、腌制、酱制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买的矛盾始终交错,影响了企业___基地发展。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做大蔬菜加工产业,该县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大县向加工大县进军步伐。第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建设加工大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

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第二,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着眼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品种改良___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皖江”蔬菜品牌,以品牌占市场、拓销路、增效益。一是加快品种改良。实施蔬菜新品种更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___满

足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力争主要蔬菜品种每2-3年更新一遍。二是优化种植布局。组织涉农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全县蔬菜产区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提出区域种植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搞调整,提高新品种推广成功率。三是实行按标生产。全面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成果,提高蔬菜品质,满足保鲜___深加工需要。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合作,聘请专家常年指导蔬菜生产。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蔬菜生产大户___农村科技带头人,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影响___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走科技兴菜之路。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服务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第三,培育龙头,扶持骨干,带动发展。借鉴山东发展农产品加工成功做法,一方面,苦练内功,做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放大资源优势,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采取“六个一批”:一是整合壮大一批。打破所有制、区域、部门的界限,对嘉谊、绿源缘、金东海、益___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组建1-2个有代表性的蔬菜加工集团,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对善厚辣椒厂等有品牌、有市场、有资源、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嫁接改造,或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艺更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实力。三是扶持培育一批。制定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___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___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飞翔食品在开发冬瓜馅料的同时,大力开发豆沙、枣梨、水果等为原料的系列馅料产品,延长生产期,提高生产效益。四是靠大带动一批。借鉴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盟、挂靠大企业、大集团,为它们贴标生产、定单生产,进行产品配套,借船出海。五是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区”,编制项目,强力招商,推进资源与资本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组成新“龙”,发展番茄汁、胡萝卜汁、果蔬汁、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深加工项目。六是创业发展一批。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主攻点之一,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华安粮油等相关企业新上蔬菜加工项目,鼓励、支持蔬菜经销、运输大户创业办厂,鼓励、支持务工经商人员“凤还巢”回乡创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第四,创新机制,铆紧链条,促进共赢。企业要发展,农户要增收,关键是铆紧产业___利益链条。一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互惠共赢。二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协会、供销合作组织,做好种子、技术、病虫防治、价格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三要加强合同管理,把利益机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农企双方互信互立,共同发展。四要大力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铆紧产加销链条,推进农产品专业化、组织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减少企业“找米下锅”,降低双方风险,实现农企“双赢”。

第14篇:大棚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我乡大棚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晚上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我乡如何发展好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农林站的一名干部我的职责就是做好农林站的各项业务工作,推广示范新技术新品种,今天我就围绕我自身的工作及我乡的实际就如何发展我乡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塑料大棚产业现状:

我乡地处城郊,城郊地理位置突出,我乡耕地面积29778亩,粮食面积6988亩,制种面积13720亩,蔬菜面积9070亩,各类蔬菜面积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24.5%,大棚蔬菜仅占全乡蔬菜面积的27.5%,2011年我乡较为大棚蔬菜主要集中在果园沟村,高闸沟村及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内,其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辣椒、西红柿、茄子、葫芦、弧笳、冬瓜、苦瓜等比较常见单一的蔬菜品种,比较集中的某一种蔬菜和面积比较缺少,大棚蔬菜形成多而不精的局面,难以形成比较大的规模优势。

二、问题及成因

在对我乡大棚种植户的调查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大棚蔬菜的集中统一效应,所有种植蔬菜大棚内缺少某一品种较为集中的引导示范,全乡除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内胡笳、辣椒等蔬菜比较集中外,其余均为缺少引种示范及大面

积推广的蔬菜品种,在面积上始终无法破题,造成我乡大面积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瓶颈。大棚蔬菜产品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仍然是“小而全”的局面。有的村组乃至农户,虽然大棚蔬菜种植面积极大,但样样都种,样样都形不成规模,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缺乏大棚蔬菜“农超对接”的连续性。

2.缺乏接受先进技术及新品种的思想观念。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极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但当前青壮劳力和知识农民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接受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的能力低下。致使农业大棚蔬菜产业化发展跨越不到更高的台阶。

3、缺乏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对接。合作社和农户紧密度和结合力不强。专业合作社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与市场建立很好的衔接作用,造成大棚种植户与市场的断层。农户才有可能为企业坚守承诺,引导组建由种植户说了算的规范运作高标准专业合作组织,力求通过专业组织的规范运作和大力协调,从而有效地把企业和农户做好连接,充分调动企业形成产供销加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才能让特色商品蔬菜产业发展循序渐进。

三、主要采取的措施

1、积极引导帮扶建立统一品种的大棚蔬菜小区,在品种选型上求突破,以把握准确的市场信息为基础,引导扶持建立各具特色的大棚蔬菜小区,积极做到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区一优的为发展的蔬菜大棚小区。农林站以后将紧紧围绕本地地域市场需求指导先进品种及技术。

2、继续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示范;总结推广种植户耳熟能详的种植经验及技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继续做好示范作用实用效果展示,持续发展以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为窗口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种植示范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措施,形成特色规模示范效应。

3、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市场建设是整个蔬菜市场流通的重要环节,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积极开拓市场。一是抓好大棚蔬菜的品质。二是积极发展营销队伍,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本乡、外乡蔬菜运销户、经商贩贩运蔬菜,积极保护大棚户的合法权利,使他们大胆放手从事大棚蔬菜营销业务。同时大力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蔬菜购销组织,支持他们在蔬菜销售中发挥龙头作用。

总之,要在我乡特色蔬菜发展品种上做文章,推广示范上下功夫,在围绕地域品牌上求突破,在提升果园形象上抓落实,在特色蔬菜发展上、增加农民收入上求突破。

我的发言完了,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5篇:饶阳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饶阳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饶阳县位于衡水市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广高速、京九铁路贯穿全境,两小时内可达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辖七个乡镇,19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0万,耕地面积58万亩,属冀中平原黑龙港流域,土壤沙粘适中,土层深厚,全县气候资源丰富,年降雨量552.6毫米,光热水配合适宜,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有利于发展蔬菜生产。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8万亩,年产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莴笋等设施蔬菜180万吨,年产甜瓜、葡萄等设施果品30万吨,产值18.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4.2%,带动农民增收6.5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饶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建有姚庄、流满、圣水等蔬菜交易市场8家,其中饶阳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为全国五十强市场,有喜奥(上好佳)、绿色大地、润龙等蔬菜深加工企业7家,绿科、北流满、北北岩等高标准育苗基地13个,注册蔬菜合作社168家,完成了2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了“春阳”、“祥湾”、“睿康”、“固康”等瓜菜商标13个,其中“春阳”已成为河北省名牌产品,“祥湾”蔬菜在十二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名优产品,瓜果蔬菜产品畅销国内北京、天津、东北三省、江苏、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已与北京物美、京客隆、1

天津华润等18家超市商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日供京津蔬菜200多吨。饶阳县先后被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中国蔬菜之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确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通过了“国家Ⅰ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验收。

一、栽培模式

饶阳县蔬菜栽培方式有大棚、温室、中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陆地栽培,其中大棚、温室是蔬菜的主要栽培方式。棚室蔬菜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甜椒、莴笋、圆白菜等50多个品种;中小拱棚有韭菜、芹菜、茴香、菠菜、蒜黄等10多个种类;露地菜有韭菜、香菜、花菜、大葱等20多个种类。

二、蔬菜基地

目前,饶阳县建成特色蔬菜基地8个,以沃地、南善为中心的温室黄瓜基地,以西沿湾、大曹庄为中心的温室茄子基地,以南北岩、吕汉为中心的棚室甜瓜、西红柿基地,以合方、合束为中心的大棚西红柿、西葫芦基地,以小官亭、王岗为中心的大棚西瓜、菜花基地,以南流满为中心的大棚西红柿、尖椒基地,以套里、高口为中心的蒜黄、小拱棚菜基地,以范苑村、刘苑村为中心的小拱棚韭菜基地。另外,以西万艾、高村为中心的棚室葡萄规模也不断扩大。

三、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

到目前,全县共注册蔬菜合作社168家,入社农户3.6万户,

辐射带动蔬菜种植30万亩,其中祥湾、向阳、五谷丰、众兴、鑫旺5家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此外,2011年2月饶阳县成立了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主要围绕产品检测、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网络信息等开展服务,是河北省第一家蔬菜联合总社。

四、“三品一标”认证情况

自2010年开始,饶阳县实施“绿色蔬菜”产业,8个蔬菜基地的2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5个合作社的8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覆盖面积1.1万亩。2011年又有4个合作社5个产品通过了绿色认证,涉及面积8100亩。此外,祥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韭菜、茄子、辣椒、西红柿四个品种300亩通过了有机认证,成为衡水市第一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简称“三品一标”认证)

五、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简介

1、河北喜奥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于1998年,总投资5680万元,是集水果蔬菜初加工及果汁系列饮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加工群企业。主要生产“喜奥”牌胡萝卜鲜榨汁、桃汁、杏汁、纯净水等系列产品,畅销京、津、石等20多个大中城市。2011年10月被世界华商五百强—菲律宾上好佳集团以1亿美元成功并购。

2、饶阳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建于1997年,占地300亩,交易品种达4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2011年实现交易量36.

2亿公斤,交易额37.6亿元,全国百强蔬菜批发市场排名第39位。今年以来,饶阳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市场改扩建及加工配套建设工程,总投资4.6亿元,到2015年建成集农产品贸易、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加工、现代农业展示、科技服务于一体、功能齐全的现代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

3、衡水绿色大地果蔬加工保鲜项目。由衡水绿色大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亿元,占地150亩,项目建成后年加工果蔬2万吨,年贮藏果蔬2万吨,年配送果蔬3万吨,形成以果蔬加工、保鲜冷藏、市场交易、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六、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饶阳县确定了“扩规模、提品质、促交流、树品牌”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四条产业带和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即“一园四带”。沿大广高速、肃临、正港、滹沱河北堤等主干线路两侧1000米,重点打造四条棚室蔬菜产业带。以县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为总揽,以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为核心,以绿科、绿色大地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架,打造一个15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资金融合和项目集中,重点打造一个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良种繁育推广为一体,功能完善、链条完整、服务优质的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蔬菜比例达到60%以上。

2012年5月8日

第16篇: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昭阳区区委、区政府一直将“菜蓝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蔬菜产业已成为昭阳区的重点产业之一,蔬菜收入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其中冬早蔬菜4.5万亩,春夏蔬菜10.5万亩、晚秋蔬菜25万亩,总产值5亿元,商品蔬菜种植仅7万亩;商品率低,多为饲料用,产值较低。2018年力争蔬菜总产量80万吨,实现种植产值6.4亿元,商品蔬菜种植8万亩。

一、产业基地发展情况

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播种面积14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80万吨,总产值5亿元。其中:冬早蔬菜3.5万亩、大春蔬菜种植11万亩、晚秋蔬菜25.5万亩。平均单产2吨。露地蔬菜主要种植的种类有20多个,其中种植面积上千亩的有叶菜类、花菜类、瓜类、萝卜类、茄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等,尤其大白菜、甘蓝、西芹、大蒜等蔬菜是占有外地市场的主要商品蔬菜。晚秋蔬菜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商品率较低。

产业布局:城郊三城办事处重点稳定发展1万亩高效绿叶菜生产,丰富品种,保障本地蔬菜供给。近郊扩大早熟夏菜生产,远郊扩大无公害外销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商品蔬菜基地,以旧圃镇和永丰镇为主发展莲藕种植5000亩,种植冬春水果豌豆2万亩。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昭阳区近年来从事蔬菜的企业有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昭通昌宏信达农业有限公司、昭阳区利群蔬菜有限公司、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昭通市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昭通优迈农业有限公司、昭通圣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昭阳区响当当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秋满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九

1 狮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汝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余个,在蔬菜产业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还有待于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才能真正发挥其带动作用。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设施蔬菜:近几年来大棚蔬菜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目前昭阳区共有蔬菜大棚2000余亩4000多个,生产的蔬菜品种主要是:黄瓜、番茄、礼品西瓜、辣椒、西葫芦等,平均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

2、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情况:2009年、2010年两年共完成中央财政及中央奖励资金共投入700万元项目资金,昭阳区整合地方资金1400多万元,在苏家院乡迤那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核心示范样板2000亩,2013年争取的中央财政投资400万元、企业投资500万元在乐居镇乐居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于2014年11月完工。蔬菜新品种引种试验栽培取得突破,辣椒、大白菜、等新品种面积达到3万余亩,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名优特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主要蔬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粮菜间套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取得阶段性成果;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暗灌、工厂化育苗、生物液肥施用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推广无公害种植新技术、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和无公害施肥技术和漂浮育苗技术等。为我区蔬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

3、荷花庄园建设情况:近年来,通过引种、试种,莲藕在我区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引进外来企业,鼓励本地莲藕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在永丰镇绿荫由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建设配套设施,已投入资金6300万元,每年到荷花生长开花期吸引了整个昭通市的市民到莲藕基地参观游玩,每 2 年观光的市民达到1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区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特色农业产业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带动作用。

(三)品牌创建情况

1、注册品牌:在品牌建设方面还较为落后,目前昭阳区利群蔬菜公司注册了“昭农源”商标,云南明晖麒圣实业有限公司(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乌蒙情缘”商标。品牌创建急需加快推进。

2、标准化生产情况

昭阳区自2004年被列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行动计划县区之一以来,通过农业局各站所的努力,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5万余亩。通过了番茄、黄瓜、西瓜、甘蓝、大白菜、辣椒、西葫芦、黄瓜、芫荽、等38个品种的无公害产品认证。

2013年、2014年、2015年农业部蔬菜标准化创建项目分别在苏家院迤那村和乐居镇乐居村、永丰镇绿荫村实施,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示范起到良好效果。

(四)冬季农业开发、新兴蔬菜品种试验种植取得重大进展,助推脱贫攻坚。

1、水果豌豆产业: 结合昭阳区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其生产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产业调整力度,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努力提高农户收入。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利用冬闲地于每年10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在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的旧圃镇,永丰镇、苏家院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冬季水果豌豆种植,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种植技术,农业技术部门开展对农民的大量培训,水果豌豆种植规模从2010年500亩,发展到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平均亩产量可达750公斤,亩均收入达3000元,今年仅2万亩水果豌豆种植农户就增加收入6000万

3 元左右。

2、在靖安镇大耆老村建设50亩大棚,通过种植50亩羊肚菌,亩产值达1万元,为大耆老村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蔬菜价格监测

昭阳区是被农业厅确定为云南省 “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之一,负责对我区蔬菜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蔬菜生产动态,适时发出预警,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引导农产品有序流通,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共完成蔬菜信息价格监测旬度及季度信息24条。通过信息监测项目的实施,全面了解各个季节的价格波动,向菜农提供参考信息,为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六)加强对贫苦户的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至今,现已培训贫苦户50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3000份。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渔洞水库南北干渠建成通水和基地区域内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但缺乏沟渠、道路、抗旱塘、涵、坝等资金投入, 基础设施不配套,没有长流水无法保证蔬菜及时灌水,是制约蔬菜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推广体系不健全,缺乏种苗园和必要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工储藏条件差、缺乏包装能力等。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缺乏加工型企业,难以带动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农民担心卖不出去。目前我区仅有利群蔬菜公司从事蔬菜生产和经营,但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缺乏大型企业和深加工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

(三)技术力量薄弱。现只有2名技术人员搞蔬菜技术推广和应用。

(四)科技推广投入不足。试验示范没经费,十字花科根肿病严重,不能有效解决,制约着产业的扩大,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五)组织化程度低。蔬菜产销协会发展滞后,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生产者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对接。

(六)土地“流而不转”,阻碍产业发展。由于土地政策30年或永远不变,造成一些农户宁可荒芜也不愿流转。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经营难度较大。

三、昭阳区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原则。我区蔬菜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主导:政府按照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主要发展目标,给予全方位支持。企业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合作社的生产活动要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自主完成,政府既不插手包揽、也不行政干预。科技支撑: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管理手段,确保产品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市场运作:合作社在收购蔬菜时,要坚持优质优价,让生产优质蔬菜的农户得到更好的效益,激发农户种植新品种、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产品品质。只有实现菜农和销售商双赢,产业发展才有活力。蔬菜品种的结构性调整也要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产出效益为原则。

(二)强化职能,加强蔬菜产业扶持。政府重基地建设、发展环境,协调解决政策及有关方面关系;科研单位重技术攻关;企业严格按《公司法》、《合同法》运行,政府按其性质和实效实行“以奖代补”。以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政企分开,相得益彰。财政设立蔬菜发展专项 5 资金,重点支持蔬菜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产地认证、技术推广等工作,加大对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建大棚给予适当补贴,对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大户、合作社加大扶持,以发放贴息贷款的方式,激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创办科技示范园。

(三)抓示范、扶龙头,重带动是抓好蔬菜业的重点。实施蔬菜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大型蔬菜产销龙头,是实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要组织专家机构评估制定的综合发展规划,政府要起到规划,布局,调控的作用。利用政府几十年发展农业抓示范的成果经验,选择和培养各级示范户和龙头业主,充当其某种模式或项目的领头羊。本着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整合发展的原则,尽快带活一片,以利益共同体形成加工龙头、市场龙头、贸易龙头、信息产业龙头,政府对龙头企业要实质性扶持:如以奖代补、贴息贷款、减免工商税、价格补贴等。同时创办各种大小不同的协会组织,让其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特殊的作用。

(四)整合资源,夯实基础设施。

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生态化”的标准建设蔬菜基地,才能吸引企业到昭阳区发展基地。

(五)建议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分散、不规整的土地,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在水源条件方便,能排能灌的地块,先与农民约定一个适宜合理的流转价格,登记造册,将土地集中储备。在没有企业进入之前,土地仍然由农户自己种植,当有企业进入后,再按照之前的约定价签订租用合同,按照合同价付给农户土地租金,交由企业管理种植。 这样可根据规模向 6 企业推荐,有利于企业选择,有利于企业落户。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形式从小规范示范到中规模,再到大规模的整合过程,走产业化之路。

四、产业发展计划

2018年昭阳区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产量80万吨,产值6亿元,其中商品蔬菜种植8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5.4亿元。重点加大对现有基地的管理和指导,继续扩建“以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在乐居镇乐居村的蔬菜基地为核心的商品蔬菜种植”和继续指导建设“以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永丰镇绿荫村的荷花庄园为核心的莲藕种植”,计划在青岗岭乡“以昌宏信达农业有限公司为主建设的蔬菜庄园”和“新建一个千亩连片的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加大对滇粤蔬菜产业的规划和落实。

第17篇:突泉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突泉县200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

最后更新:2008-03-28

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提高蔬菜基地建设水平,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实现蔬菜产业化,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根据《突泉县2008-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特制定突泉县200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扩大企业建设规模,提高脱水蔬菜产品档次,依托3家龙头企业整合提升乡村小厂企业管理水平,逐步使企业运营机制趋于市场化和科学化,高标准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加强基地水源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百亩连片开发战略,优化蔬菜种植加工品种结构,推广畦田化种植,扩大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和机械化应用水平,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和土地单位产出率。发展绿色高效蔬菜,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增益。

二、发展目标

2008年,继续提升整合现有22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鼓励个人投资建厂;保证每个乡村脱水蔬菜企业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县内3家龙头企业基地种植面积保证7000亩以上。

企业建设

继续鼓励和扶持个人投资办厂,通过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等方式,兴建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叁山菜业、天源扩规提能分别达到3000和500吨,三家龙头企业总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19家乡村小厂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全县企业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实现生产脱水蔬菜干品7000吨以上,创产值8470万元,解决就业2350人,实现就业收入705万元,带动运输业、农民经济人和其它产业增加值625万元。基地建设

(一)基地面积。规划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种植面积2.8万亩,建设百亩连片标准化蔬菜基地6000亩,散户种植蔬菜面积2.2万亩。每个乡村脱水蔬菜企业基地面积500亩以上,县内3家龙头企业基地面积每家保证3000亩以上;全县机械化整地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全县畦田化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元葱、胡萝卜、甘蓝为主);两茬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套种面积1000亩。带动农户1万户。基地产值达到5040万元,农民实现基地增收1960万元。

(二)优化种植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培育主导品种。巩固青刀豆、胡萝卜、甘蓝等附加值高的品种,增加元葱种植加工品种,以南瓜、红甜菜、红甜椒、马铃薯为补充,全县种植加工品种达到8个以上。

(三)品种布局。各镇办事处根据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土地状况发展适宜本地的蔬菜品种,重点以蛟流河沿岸耕地为主。宝石镇以胡萝卜、元葱为主导品种,推广胡萝卜与元葱套种;突泉镇及周边镇办事处村屯重点发展青刀豆;两茬蔬菜重点在南部镇办事处发展。以突泉镇、六户镇、永安镇为代表打造蔬菜大镇,每个镇办事处保证为加工企业培育两个以上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三、建设要求

企业建设。对原有企业厂房房屋举架低、存在安全隐患、没有排污设施、锅炉、烘箱、漂烫机等设备进行技改,使厂房建设、生产设备、办公设施、卫生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企业证照达到生产要求,通过挂靠大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新建企业同上。

(一)建设要求。企业证照齐全、达到7套烘箱、2吨锅炉、流水作业设备匹配齐全(有清洗机、爬高机、切丁机、漂烫机、甩干机及相关自制设备)、排污设施齐备、厂房空间符合生产排气烘干要求、生产车间面积达到250平方米、库房面积150平方米、卫生合格、有办公室、落实基地面积500亩以上(各镇办承担)、种植加工品种2个以上,当年生产干品100吨以上。

(二)建设时限。扩规技改和购进设备要在9月1日前购进设备并完成安装调试,达到待生产状态。

基地建设。政府将加大对蔬菜基地水源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每个镇办事处必须以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500亩。镇办事处负责落实地块和种植户,按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规划,水利部门负责设计、提供水利设施配套,明确水利设施产权和义务。

(一)整地标准。整地标准要达到\"土地平整、埂畦成线、碎土如面、寸水到头\"。

(二)施肥标准。提倡种植户积造使用农家肥,逐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三)水源标准。若用一眼井控制,出水量应达到30吨/小时,持续浇灌12小时,确保在60小时内浇完。

(四)建立台帐。每个镇办事处都要建立大田蔬菜基地台帐、与农民签订合同,水利配套和农机配套等资产实行国投代管,设备不能转变用途,保证连续3年用于对应地块蔬菜种植。

四、扶持政策

(一)企业扶持政策

原有企业达到建设要求和生产标准政府给予全额贷款贴息。县内三家企业扩规技改资金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予以贴息。

对新建企业各镇办承担新建企业的\"三通\"工程(通水、通电、通路),政府继续采取以奖代投进行扶持。

(二)基地扶持政策

1、水利配套扶持。按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设计,水利配套每百亩造价11.79万元,政府补贴水利设施所需资金的50%。受益者与政府签订水利设施使用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水务局负责水利设施配套。根据镇办事处实际情况,每个镇办事处最少发展500亩,在此基础上扩大面积,每增加1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享受同样扶持政策。此项补贴不以现金形式直补,由政府争取国家项目,以配套形式提供扶持。该水利配套要明晰产权,承包给企业或者是经纪人管理,以确保使用维修及时、方便,以免损坏或丢失。

2、农机配套扶持。年初由企业与政府签订蔬菜种植农机具补贴合同,受益者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8年度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选择机型,国家、县财政按出厂

价格补贴50%,一次性补给,运费由购机户自理。受益者连续3年履行合同,落实蔬菜基地达到500亩以上(马铃薯除外),3年后农机产权全部归受益者所有。如果企业不履行协议,将蔬菜基地改变用途或减少种植面积,政府将收回县财政所补贴的全部价款。此项补贴不以现金形式直补,在购机户购买农机配套机械过程中进行匹配。

五、工作重点

(一)扩大机械化整地面积。2008年,全县蔬菜生产基地要向规模化、标准化、精作化方向发展,加强精耕细作水平,加大对基地的基础建设、水源建设、设施建设、机械装备的投入,扩大机械化整地面积,对种植蔬菜的土地必须进行机械化深翻、深松、平整,把蔬菜生产基地引进农业开发区,从根本上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和单位产出率。

(二)加强科技培训。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诚信合作,守信履约,积极广泛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2008年农牧业局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派专门蔬菜种植技术人员下乡包片,指导农户种植蔬菜,确保种植质量,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优化更新品种。企业根据市场确定加工品种,种植户依托企业选择种植品种,不断引进增加新品种,培育主导品种。

(四)扩大复种指数。通过大棚育秧前移生长时间,覆膜栽培,提高积温,促进早熟。合理安排春秋两茬种植品种,最大限度提高土地产出,从而延长企业加工时间,增加企业效益。提高青刀豆、甘蓝、胡萝卜等品种的复种指数。

(五)推广畦田种植。畦田化种植蔬菜,产量是垄作的2倍以上,应大力推广。2008年元葱全部实行畦田化种植,每个镇、办事处都要做好胡萝卜畦田化种植的试验和推广工作。

(六)开拓保鲜市场。引导企业对收购原料进行挑选,优质的高价进入鲜菜市场,余下蔬菜脱水加工,提高企业利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推进组织。成立突泉县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组,由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负总则,确定相关单位给予配合,明确专项推进的重点镇办事处,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列出时间表有步骤推进。县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工作。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在工作摆布和精力投放上应重点向蔬菜基地建设倾斜,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金融信贷、项目扶持、保险服务、工商税收等方面做好协调和服务。

(二)加强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产业化办公室应积极引导企业和种植户引进、推广新品种,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培训,并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督导检查和宣传,强化综合服务职能。二是提高全县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以县内大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协会,整合全县脱水蔬菜产业资源。三是加强产业化信息网站建设。设立脱水蔬菜网上专栏,丰富网站内容,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把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走势积极向外推介,扩大对外影响力。

(三)加大考核力度。2008年加大对脱水蔬菜工作的考核分值。各镇办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利措施,通过\"一业一策\"加以推进,调配力量,定人、定岗、定责。乡镇党委书记是企业和基地建设第一责任人,每个镇办事处确定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别抓企业和基地建设,严格监控,定期公布进度和工作成效。对工作实绩突出,认真落实企业基地面积,企业当年达产达效,年生产干品达到年初下达的任务指标,奖励各镇办5000元。对完不成任务的镇(办事处)要在下一年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开做书面检讨,并提出整改方案。

第18篇:村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村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一个蔬菜大棚,年人均收入近万元,被誉为“豫西蔬菜第一村”。

一吉家湾村蔬菜发展历史

以前吉家湾村贫穷落后,村民大多靠扁担打工维生(和重庆的棒棒差不多),被人称为“扁担村”。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吉家湾村实行“块块地,家家有”的分地方法,给耕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987年,吉家湾村3组村民崔铁牛和该组8户群众自发通过“推磨转圈”互换了8分地,建起了第一座蔬菜大棚,当年收入XX多元。群众自发互换土地、发展蔬菜大棚的成功经验,让村干部受到很大的启发。之后,村组干部积极动员并组织协调群众进行土地互换发展蔬菜产业。

到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村民开始承包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本村的土地被充分利用。于是,有条件的村民开始租种邻村的空闲土地,到XX年以后就有了大面积的从邻村进行租地,目前租地最多的是樊举文,他到临近乡镇租种了一百多亩地,建了二十七八个温室大棚,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吉家湾村通过土地流转,即:租赁、转包、合伙经营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目前全村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高达90%以上,成功申请注册了“吉家湾牌无公害蔬菜”商标,蔬菜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的户达到60%以上,其产品销往国内5个省(市)30多个大中城市。

二、吉家湾村蔬菜发展战略

吉家湾村现任村支书崔鸿宾自XX年上任伊始就以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为根本,强力实施“科技兴菜,科技兴村”战略。和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提高科技水平,优化品种结构,使吉家湾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全省首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三门峡蔬菜生产第一村”。

在蔬菜生产中,该村始终把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每年组织群众到全国最先进的蔬菜产区学习、取经。同时,经常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专家进行培训指导,担任顾问,为该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和农艺师。

村里原有的蔬菜大棚由于采光率低,温度不宜控制,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村支书带领群众多次到外地学习新技术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独创了“7315”型节能高效大棚建设法(即7米跨度、3米高度、1米宽度和正南偏西5度角),把普通大棚全部改造为高效日光温室,改建设法被专家总结后在各蔬菜产区推广。目前,该村的农民夜校已由过去的单纯培训向研讨为主转移。

此外,该村还成立了蔬菜协会,组织技术人员定期研讨,攻克技术难题;聘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到村授课,把培训班办到了大棚里,现场示范,实地指导;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及时发布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使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农民技师55名,其中高级技师3名,中级技师52名,实现了家家都有技术员,一些技术骨干还被邀请到外地外省授课。国家在郑州举办西红柿管理学习班时,该村高级农艺师樊节增被请上讲台。

三、吉家湾村蔬菜品种及技术

吉家湾村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着力优化蔬菜品种、技术结构,先后引进太空一号、八号西红柿,法国冬玉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西葫芦和七彩椒等四大菜系30余个新特优品种。

一些科研部门主动联系,将吉家湾村作为新品种试验基地。在吉家湾村,一般的品种很难找到,群众通过报纸、杂志、信息网,发现新品种就及时引进,大胆实验,由于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成功率很高。有的品种连专家学者都称没见过或没听说过。同时,吉家湾村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使吉家湾村成了优质蔬菜品种、技术、信息的集散地,吸引了周围乡镇及外省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村支书用1000元购进XX课美12PS4094西葫芦新品种当年纯收入2万多元,当群众从中央7台“每日农经”节目看到介绍西葫芦栽培新技术时都说,这都是他们3年前就已采用过的技术。

四、远程教育造福吉家湾村

每天清晨,村支书崔鸿宾都会早早来到村远程教育活动室把门打开,因为每天都有很多群众到这里查询蔬菜价格和上市量。

吉家湾村作为灵宝市首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村,第一个接通了远程教育网站。2月份,外地市场西红柿批发价为每公斤3元,而客商收购时却人为压价,价格悬殊达0.8元,村两委及时从远程教育网络查询到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价格后,迫使客商提高了收购价,增加了菜农收入,群众一下子认识到远程教育网络的重要作用。有了网络,蔬菜销售就可以由过去的买主定价转变为菜农定价。从此以后,吉家湾群众每天劳动之余,都要聚在一起,收看远程教育网络上的农业实用技术,上网查询资料,发布蔬菜产品信息,远程教育让他们着了迷。

同时,大王镇镇政府建立了镇科技信息服务大厅,在这里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农经信息、观看农业知识录像。

五、吉家湾村蔬菜发展特点

1、过年照样忙农活

春节期间扔下地干活。如今这种现象在大王镇一些农村已很常见,但在几年前却只能在蔬菜名村——吉家湾才能看到。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对于吉家湾村的村民来说,虽然过得并不轻松,但却很充实。初四的一场大雪,让吉家湾村的村民从下午4点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从事蔬菜种植就是这样,遇到刮风下雪就得特别费事。”村支书崔鸿宾说,下雪时如果不及时盖上草帘子,气温下降就容易冻坏蔬菜,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及时下地。

吉家湾村的菜农们每天早晚都需要下一次地,给蔬菜大棚上草帘、去草帘,遇到恶劣天气,他们更辛苦。“累是累了点,但是蔬菜让我们增加了收入,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也乐意在冬天里甚至春节里也忙活着。”村民崔师傅说。

“虽然累却也乐意”这是很多菜农的心声。如今在大王真的很多村庄,没一案清晨和傍晚,高高的站在蔬菜大棚上忙活的菜农们,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聊天不忘话增收

三五人聚在一起,聊的不再是琐碎家常,而是新年里如何增收,如何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收成。时下,这已经成为灵宝市大王镇吉家湾村农民在春节里聊天的一种新风尚。

过去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天,都是拉拉琐碎家常,议议奇闻轶事之类的。如今就不一样了,种植什么最见效益、如何提高蔬菜管理水平、如何增加收入成了农民闲暇聊天时议论最多的话题。很多菜农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希望利用春节这个机会向别人学习经验和知识,以期来年菜种得更好,收入增得更多。而我们也从村民聊天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进步。

3、足不出户把菜卖

面对日益扩大的蔬菜种植面积,存量为积极帮助群众搞好销售和服务,先后筹措资金3万余元,建设了一个高标准蔬菜市场,同时鼓励农民企业家投资建设蔬菜加工厂、蔬菜批发市场,有效减轻了农民以前卖菜难的问题。

4、蔬菜上市“挑”时间

吉家湾村的菜农现在种植蔬菜越来越讲究,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已经成为吉家湾村蔬菜种植的的一条新路。村民每年都会记下当年的菜价一边来年作参考,通常,菜农们都会根据往年的菜价与时间做对比来进行新一年的蔬菜生产,同时按照产期倒算进行育苗、定植,使其可以按照菜农自己的预期上市。

六、总结

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模式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大王镇党委书记这样说:“发展现代农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作支撑,走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路子。”

第19篇:农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双星村位于姜堰市沈高镇,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97亩,辖21个村民小组,1016户,3213人。从XX年起,我村从探索种植大棚西瓜开始,积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上了高效农业发展之路。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村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调高发展目标,提出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的口号,经过考察研究,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初步成效,亩均收益5000多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96亩。下面,就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下汇报。

一、我村为什么要发展大棚蔬菜

简单地来说,我村发展大棚蔬菜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探索、发展高效农业作出的科学的必然选择。

XX年之前,我们双星村农业和其它村一样,是传统农业,每年稻麦两熟,农民种田的收益很少,依靠种田已很难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所以大多数农民都进厂务工、出外打工,部分还走上了创业之路。农民种田积极性降低,农田抛荒现象比比皆是,最高峰时,全村抛荒半抛荒农田达近500亩。为了不让农田抛荒,同时也保护农民利益,我们在1998年曾尝试找人代种,但代种的人交纳农业税等税费及种子费、农药化肥钱之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倒贴本。因此,我们认定,找人代种并不能解决农田抛荒的问题。但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四处求证和讨论,大家共同意识到,要解决农田抛荒,及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的矛盾,关键要提高土地的收益。当然,靠种稻麦,走传统的农业之路,肯定无法让农民增收,要想提高土地收益,只有种植收益高的农作物。

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苏北部分地区种植西瓜,收益是种粮食的好几倍,于是我们迅速行动,带部分党员和农户到射阳、东台三仓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又找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到村化验土质,论证双星村是否可以种植西瓜。结果令人欣慰,双星村的土质适合种植西瓜。但接下来,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因为西瓜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双星又从来没有人种过西瓜,沈高镇农技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为了发展西瓜种植,我们召开了全村党员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西瓜,为了让苏北的西瓜“嫁”进双星,我们又多次到东台三仓访请能人,最终请到两位种瓜大户到双星承包近30亩土地种植西瓜,当时的所有村组干部每人也承包了5亩左右土地,边学边干,给群众做示范。为了让本村农户学到西瓜种植技术,经村里协调,外地能人和村干部种西瓜用工,全部雇用本村村民。XX年当年,我村西瓜种植获得了大丰收,并全部卖光,亩均纯收入达4000元。到了XX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80亩。为了防止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带来销售问题,村里选出一名村干部跑市场,这一年,双星小兰、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西瓜又被一抢而空,亩均收益最高达近5000元,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小有影响,到XX年,双星西瓜已不用人再跑市场,每到西瓜上市季节,瓜贩子都会主动把车开到双星田头卸西瓜,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种植西瓜效益这么好,都要求加入西瓜种植队伍,到XX年年底,双星村西瓜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为了防止新增瓜农技术不熟导致失败,同时为了规范双星西瓜种植,保护瓜农利益,我村还成立了瓜果协会,注册了“双禾”商标,由协会负责统一供应种子、肥料、农药物资,统一指导技术,统一安排配套设施。

我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向来有种茨菰的习惯,而且有一定规模,但以前因是常规种植,收益并不高,后来有人看到双星西瓜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就是因为双星西瓜属早熟西瓜,所以就设想,假如双星茨菰也能错开大批量上市的季节,卖价必然会成倍上翻,所以XX年在村两委的推动下,由一户进行试点,种植了3亩早茨菰,当年这3亩早茨菰纯收入达21500元,亩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早茨菰继西瓜之后成为了双星人第二大“土里生金”的种植项目。XX年,村两委组织几十户农户,召开现场会,让种植早茨菰成功的试点户现身说法,当年全村早茨菰种植发展到100多亩。其后,村里又有能人尝试种植晚茨菰,也获得了成功,到XX年年底,全村早、中、晚茨菰种植面积达到了近500亩,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但是无论是西瓜种植还是茨菰种植,村干部和广大农户都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那就是这两项种植都需要轮茬,也就是今年在这块地种了西瓜或者茨菰,今后最好两年时间不能再种。虽然当年种植西瓜或茨菰后还能再种一季稻或者其它作物,但第二年就必须换到其它地方种植,原先流转的土地只能还给原有农户。这样,一户人家的土地今年流转,明年又不流转,甚至上半年流转,下半年又不流转,给农户带来了不便。好在双星民风纯朴,老百姓都比较支持村里的工作,但是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所以村里就考虑是否可以把农户的土地长期流转下来,避免给群众带来麻烦,但是西瓜和茨菰种植之后该怎么办呢?由村里种植肯定也不是办法,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我们发现种植大棚蔬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近年来,反季节蔬菜效益可观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发展大棚蔬菜被提上了村两委工作日程。

2010年,在沈高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农民代表先后赴山东寿光、泰兴市南新镇、华港镇等地参观,经过参观学习,我们一方面深感自己选择种植西瓜和茨菰的路是对的,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有些坐井观天,不知道全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态势是如此火热,水平是如此之高,因此,我们果断地提出了要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并力争在泰州有位置,在全省有影响。为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和考虑到做大做强大棚蔬菜产业,我们很快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开始了双星大棚蔬菜发展之路。

二、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具体做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村发展高效农业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我们没有种过大棚蔬菜,但是我们凭借工作经验和多方求教,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规划,全力加以实施。

一是政策先行。尽管双星村村民都知道,我们的西瓜种植、茨菰种植都是经过摸索并获得成功的,但是毕竟双星村谁也没有种过大棚蔬菜,所以大家对面临的各类风险有许多的心理障碍,而且此次发展大棚蔬菜,我们定位比较高,计划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慢慢探索,所以一开始就要进行许多的投入,加上搭建大棚本身费用就比较高,每亩需要上万元,这些费用如果让群众承担,肯定没有人敢挺身而出。在这种情况下,给足政策,让老百姓先吃上定心丸,是必须的。首先,对土地流转农户给足利益。新成立的双星双禾蔬菜土地股份合作社,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农户口粮田的家庭承包经营性质,鼓励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每亩为一股,农户的土地入股后,直接参与合作社的利润分红,如果合作社效益不好,则合作社每年给予不低于700元标准的土地流转费用,从而保证了土地流转农户的利益。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与客商进行磋商洽谈,签订流转合同。对于大棚蔬菜基地规划地以外的其他村民的土地,在大棚蔬菜生产合作社便于统一经营管理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享受同等待遇。其次,对大棚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倾斜。我们对这些区域的水、电、路、桥、闸、站等进行了综合改造和全面配套,增强旱涝保收能力,改善高效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第三,对大棚蔬菜种植农户进行扶持奖励。我村制定出台了《双星村高效农业奖励意见》,对新发展的标准钢架大棚以及连片生产基地并当年投入生产的,2.5-5亩奖励3500亩,5-10亩奖励4200元,10-15亩奖励500元,15-20亩奖励5300元,20亩以上奖励5800元。被奖励农户须具备两个条件:①钢架大棚要求内径达6米以上;②奖励对象必须在示范园区内种植。奖励资金分三年返还到位,第一年30%,第二年30%,第三年40%。经过争取,沈高镇政府为扶持本村发展大棚蔬菜,特制定了鼓励农户种植大棚蔬菜的相关文件,规定农户种植大棚蔬菜5亩以下每亩奖1500元,5亩以上每亩奖XX元,10亩以上每亩奖25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3000元,大棚必须按标准搭设,规格宽6-8米、中高2.5米、边高1.3米。对种植简易大棚蔬菜也作了相应规定,规定种植简易大棚蔬菜5亩以下的,每亩奖300元,5亩以上每亩奖450元,10亩以上每亩奖6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750元,大棚规格标准参照钢架大棚执行。奖励实行申报制,在农产品生产期间,由农户向合作社提出申请,统一汇总上报到镇农业部门,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核实,并填写种植面积验收确认单,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奖金在年底前统一发放。过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奖金分二年付清,第一年付60%,第二年付40%,如果不在这期间种植并停止生产活动,则停发当年及以后的奖金。

二是逐层推进。种植西瓜和茨菰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产业如果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一个地方的产品要想吸引采购商上门采购,必须要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规模。因为规模太小,都无法满足采购商一次或几次采购的需要,那么这个地方的产品肯定会对采购商失去吸引力。双星西瓜之所以具有现在这样较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双星西瓜有了规模,在双星西瓜上市季节,每天都有许多瓜贩子到田头卸瓜,他们就认准了这里。所以我们在规划发展大棚蔬菜时,就认定了必须把双星大棚蔬菜发展出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乃至与周边的村联合联动发展。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发展几百亩上千亩,所以在推动中,我们采用了三个层次逐层推进。首先,引进外地能人示范种植。在学种西瓜之初,我们引进了东台三仓的种瓜能人,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能较快培养本地技术人才的手段,因为引进来的能人是这一行的行家里手,并且经考察确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因而,引进能人其实也是引进投资和

第20篇: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食品,为了丰富人们生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菜农增收,依据《汉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自然环境优越;

我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征独具。降水量丰沛,年均降水量1342.2mm,年平均气压1012.1pa,年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有9个月在10℃以上,≥10℃的活动积温5286.4℃,全年无霜期274d,年均日照1696.4h,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6.87kcal/cm2,年平均风速2.4m/s。年平均相对湿度82%。以上地理环境和气候因子为各种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种植品种齐全。

汉寿县有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10.69万亩,是湖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所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所生产的蔬菜既有传统特点,又具有湖乡特色,品种繁多,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所种植的藕、藕尖、鸡荷梗、菱角、西葫芦很受市场欢迎。201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7万亩,总产量90万吨,蔬菜产业产值达4.5亿元。主要品种有:辣椒、萝卜、丝瓜、苦瓜、白菜、空心菜、西葫芦、生菜、冬瓜、西红柿、南瓜、包菜、四季豆、黄瓜、茄子、莴笋、冬寒菜、藕尖、菱角、鸡荷梗(芡实茎)、藕、西瓜、菜瓜、香瓜、西兰花、香芋、甜玉米、土豆等。经过二十年生产实践,我县蔬菜产业分区明显,种植区域连片,种植技术成熟,产业地位突出。

3、产业体系完善。

我县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初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我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8加,每家合作社都有农户几十到几百家不等,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搭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营运、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其中4家专业合作社建有冷冻冷藏库,全县库容量达3000吨,文利专业合作社兴建了净菜生产线;汉美合作社和华诚合作社的南瓜、冬瓜淀粉加工厂正处在调研论证阶段.各个合作社都有完整的鲜菜销售体系。江门蔬菜批发市场、虎门果利来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厦门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圳布吉市场、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深圳志健实业有限公司、深圳佳佳鲜食品有限公司、重庆盘七市场、桂林平乐和利兴农产品有限公司、长沙新一佳连锁超市等61家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都有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常驻代表,现在全国除新疆和西藏外,各地都有我县蔬菜销售。

4、区位优势明显。

我县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 地处水陆要冲,境内沅水、澧水通江达海,东临益阳市,西靠常德城,南衔桃花源,北濒洞庭湖,距省会长沙仅百余公里,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穿境而过,31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S205线纵穿南北,常德机场近在咫尺。我县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产经营粗放,产品价格优势不大。我县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虽然全县品种多,但大路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蔬菜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较差,大部分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同时菜农素质差、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蔬菜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

2、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目前我县蔬菜生产主要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外我县蔬菜加工企业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加——销”一体化的蔬菜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较差。齐前年白菜走俏,每亩卖到3000多元,去年流通企业、经纪人和外地客商大炒白菜期货,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够,出现大面积亏损,每亩1800元买进,到现在还有几千亩白菜长在地里无人问津。

3、基地建设落后, “九五”、“十五”期间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因年久失修,沟港渠道道路不配套,给排水设施不够,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由于道路路况差,硬化率不高,导致运输成本加重。

4、政策扶持不够。我县是财政穷县,县委、县政府对蔬菜产业爱莫能助,一是经费投入不大,这些年来,除了给县蔬菜办一点工作经费外,对蔬菜产业的投入基本上没有。其次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大。2008年我县出台了《汉寿县城镇蔬菜基地管理实施办法》(汉政办发〔2008〕20号),由于缺乏部门配合,一直没有真正实施,在新菜地开发基金上没有收到一分钱,制约了新菜地的开发。特别是现在产业经济让位于地产经济,近几年我县城镇老的主干蔬菜基地有很大部分就被拿去开发房产,龙阳镇的宝塔河村、新街村等领近城区的基地有近50%的面积兴建了住宅小区。出现老基地消失,新基地无钱开发或简单开发的境况,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与此同时,蔬菜的科研推广加工流通、农用工业等发展缺乏物质支撑,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到位举步维艰,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三、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近十来,由于政府重视、市场的作用和蔬菜产业自身的优势,推动了我县蔬菜产业的高速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业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生产稳步发展。现在全县有8家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内部按照“种放心蔬菜、阔海外市场、创新型机制、增成员效益”的经营理论;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搭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营运、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运作,舞活了蔬菜产业龙头,带动蔬菜产业发展。据县统计局统计,播种面积由10年前的8.39万亩增长到16.67万亩,总产量由30万吨增长到90万吨,年均增长超过10%;

二是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我县蔬菜农残检测体系不断完善 ,农残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测到基地、到超市、到市场,检测频度不断增加,连续几年,我县的蔬菜农残超标率都控制在1%以内,远低于国家规定的6%以内的控制要求;各蔬菜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大投入,基地建设上台阶,三品认证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我县已有12个基地或品种获得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月明潭桃花岛的有机蔬菜就因为质量好,在长沙的超市售价是同品种的普通蔬菜的2倍。

三是出口稳步增长。我县已申领了8个《出境蔬菜基地注册登记证》,基地面积8500亩,2010年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蔬菜5000多吨,除新疆、西藏外,我县的蔬菜畅销全国各地;

四是效益稳步提升。一是农民经济效益提升,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蔬菜产业的贡献由705元增长到1163元;二是我县蔬菜产业社会效益提升,2010年我县文利蔬菜专业合作社承建的1000亩基地就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我省仅有15个。

四、今后五年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湘政发〔2010〕31号)精神,切实落实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促进全市“菜篮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蔬菜的产业化经营取得重大突破,农民收入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开拓进度明显。建成湖南乃至全国著名的蔬菜基地,着力打造“北有寿光,南有龙阳”的蔬菜产业格局 。到2015年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培管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力争培植一个过亿元的蔬菜龙头企业,确保培建1—2个产值过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或集团,积极培育本地各具特色的产业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90%的蔬菜板块基地和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发展布局

1、龙阳镇围堤湖片区8万亩平原旱作蔬菜基地、

2、以罐头嘴、文蔚、酉港、坡头为核心的西湖片区3万亩平原旱作蔬菜基地。

3、以周文庙(3000亩)、岩汪湖(3000亩)、大南湖(8000亩)、罐头嘴(3000亩)、沧港(3000亩)、文蔚(3000亩)、坡头(3000亩)、酉港(12000亩)、新兴(4000亩)为中心的4万亩湖区水生蔬菜产区。

五、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措施

1、摆正工作位子。要把“菜篮子”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到议事日程来抓,首先要建班子,县里要成立蔬菜产业领导小组,要明确一位县级领导牵头抓。其次是要有“位子”,政府要把蔬菜产业纳入绩效考核和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层面,专题研究部署。第三是要给“票子”。要加大新菜地开发基金的征收力度,把征收的钱用于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

2、向上争项目。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拉动内需的契机,向争取项目投资,逐步改善我县蔬菜基地发展的条件。

3、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我县土壤、气候利于蔬菜生产的优势,以及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优势,吸引外资投入我县蔬菜产业,以优惠政策,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重点加大蔬菜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完善我县蔬菜产业体系,为我县蔬菜产业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强化质量监管。实现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无公害。产前重点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推行专业化生产,制定蔬菜操作规程标准;产中重点搞好宏观监控、技术服务、产地自检和宣传培训,加强化肥、农药双控制;产后重点建立抽测和定期公布制度,加强市场标识化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蔬菜产区实行产地编码、档案化管理,实现质量安全全程追溯。

5、完善服务体系。首先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现在全县已有蔬菜协会(专业合作社)8家,各合作社在全国各地都有业务代表,要通过整合资源,把重复设置的业务代表派往市场开拓空白的地方,增大业务覆盖范围。或者加强蔬菜经纪人培训,把一些头脑灵活,有文化知识的农民培训成专业的蔬菜经纪人,让他们活跃在蔬菜营销第一线,沟通产地与销地蔬菜信息,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其次是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蔬菜专业合作社强大的营销大军,信息反馈灵活迅速的特点,创建汉寿蔬菜网和汉寿蔬菜工作群,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引导我县蔬菜产业良性发展。

6、加快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要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和企业领头人。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报道,组织宣传车、召开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无公害蔬菜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销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二是大力开展蔬菜板块的无公害生产,积极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形式,从示范基地入手,按照《常德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现集约化经营。大力推广应用防虫灯、防电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控制性技术,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其它有害的生产投入品的使用。三是加强蔬菜检测网络建设,建好检测室,配备检测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加强监管执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蔬菜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多层次质量检测网络。四是要全面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地(品)认定(证)工作。全力支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申领无公害蔬菜标识,实现无公害蔬菜向有机蔬菜迈进。

村级蔬菜发展范文
《村级蔬菜发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