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对公司的态度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3 21:00:5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产品的态度

对产品的态度

对产品的态度会决定销售人员业绩的高低。销售人员认可公司的同时,也应该认可公司的产品。对产品的和对自己的自信是分不开的。如果销售人员认可公司产品,那么在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之中,会有效地传达给客户这样充满自信,从而能顺利地说服顾客。 要做到对产品持有正确的态度,销售人员需要在产品专业知识方面狠下功夫,了解产品具有的全部优点,了解产品符合顾客需要的各种特点。找出顾客的需求,并将顾客的需求与产品的优点密切结合,说服顾客进行购买。成功的销售人员能够不断地找出公司产品的众多优点,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

对客户的态度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无条件的屈从于顾客,在销售产品过程中,我们对于客户的态度,就是要把自己置身于客户的位置上去,当你成为一个客户的时候,您想要销售人员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对自己的态度

销售人员完善的心态首先是对自己的态度。正确的对自己的态度是:认为自己很优秀,不断持续地增强自信。即便刚刚开始做业务工作,销售人员也应该充满自信,这销售人员,勇于面对顾客。

产品的成功销售离不开与客户的沟通,有了态度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成功的销售陈述技巧。 利益是销售陈述的重点 1.确保解决方案和产品他们不明白的特性,也不会重视益。 2.向客户介绍不超过三个最重要的且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优点和利益点,因为客户一般不会记住超过三个的产品优点和利益。销售陈述妙趣横生,吸引潜在客户。 产品陈述需要遵循注意力、兴趣、渴望以及行动的原则。除了针对销售对象的需要,展示你的产品所具有的优越性和价值外,你还必须使销售陈述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你的形体语言,而最好的形体语言技巧之一是微笑。 通过提问、试用产品、产品演示等方法激发客户参与到销售陈述中来,通过让潜在客户的参与,你会抓住客户的注意力,减少客户对购买的不确定性和抵触情绪。事实上,使买方积极地描述利益比你描述相同的内容而卖方消极地听效果更好。

推荐第2篇:对产品的态度

对产品的态度及技巧

对产品的态度会决定销售人员业绩的高低。销售人员认可公司的同时,也应该认可公司的产品。对产品的和对自己的自信是分不开的。如果销售人员认可公司产品,那么在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之中,会有效地传达给客户这样充满自信,从而能顺利地说服顾客。 要做到对产品持有正确的态度,销售人员需要在产品专业知识方面狠下功夫,了解产品具有的全部优点,了解产品符合顾客需要的各种特点。找出顾客的需求,并将顾客的需求与产品的优点密切结合,说服顾客进行购买。成功的销售人员能够不断地找出公司产品的众多优点,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

对客户的态度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无条件的屈从于顾客,在销售产品过程中,我们对于客户的态度,就是要把自己置身于客户的位置上去,当你成为一个客户的时候,您想要销售人员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对自己的态度

销售人员完善的心态首先是对自己的态度。正确的对自己的态度是:认为自己很优秀,不断持续地增强自信。即便刚刚开始做业务工作,销售人员也应该充满自信,这销售人员,勇于面对顾客。

产品的成功销售离不开与客户的沟通,有了态度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成功的销售陈述技巧。 利益是销售陈述的重点 1.确保解决方案和产品他们不明白的特性,也不会重视益。 2.向客户介绍不超过三个最重要的且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优点和利益点,因为客户一般不会记住超过三个的产品优点和利益。销售陈述妙趣兴趣、渴望以及行动的原则。除了针对销售对象的需要,展示你的产品所具有的优越性和价值外,你还必须使销售陈述变得生动有趣,之一是微笑。 通力,减少客户对购买的不确定性和抵触情绪。事实上,使买方积极地描述利益比你描述相同的内容而卖方消极地听效果更好。

推荐第3篇:对生活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应有选择地表达意见和想法。很多时候,做错一件事,错了一段时光,错过一个人;明明是错了,我们却不愿认错,总有理由辩解,总有借口推托;其实,错了就是错了,再动听的说辞,都难以弥补,再美妙的掩饰,都无法挽回了...

当然,出于忠于事实的考虑,我们又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这使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我们担心祸从口出;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想违背诚实和公正的原则,而在二者之间,几乎无回旋余地,我们很难取得理想的平衡,这的确是高难度的挑战。

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会让自己做事放不开手脚,犹豫不决,失去自我,失去个性,失去自我的价值,坚持自己所选择的,相信自己所坚持的,才是属于自己正确的道路,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是你要做你自己,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编造关于你的是非,甚至是攻击你。人贵在大气,要学会对自己说,如果这样说能让你们满足,我愿意接受,并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的而否定你!

人要活得平淡才理解生活的琐碎和艰辛,人要活得洒脱才知道爱恨随缘,我们不要总是拘泥与一些没有必要的小事中,正确的对待生活,有自己的态度。 多年前我一直在坚持着做自己,觉得很累,不懂得生活需要弯腰,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有很多艰辛和困苦,人就要看开些,我自从生病之后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每一天都要过好,对每天都负责,我还年轻,或许也不年轻了,不过心态要好,才能活得更久。

生活对我们是公平的我们一生只活一次,何必为难自己呢?让诸事随风而过吧…….

推荐第4篇:对马克思的态度

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奋斗几十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鲜经验,在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总的要求应该是:必须把坚持与发展结合起来。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说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的。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半世纪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失去正确的理论指导,迷失方向,归于失败。同时,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的精神支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是错误的;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

其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为我们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广阔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不应被 当作教条,而应作为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学说。

其三,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产生的根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等都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发挥它在认识、改造世界中巨大力量。在当代,就是要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体系,相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其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实践,称之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建立在对它的特殊本质的认识之上的。

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就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就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态度。所谓“实际”,其内容很广泛,大到世界局势、国家形势,小到乡情、村情,等等。

用科学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顺应时代变化、社会发展而存在和发展的。

用科学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最迫切的是全面理解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实践。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我们自觉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做到发展速度和发展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做到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同时,用科学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实干。

推荐第5篇:对入党的态度

①对入党的态度。 ②对党的认识。 ③入党动机、目的。 ④自己的优缺点。 ⑤入党的决心。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永不叛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也是我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我生在改革开放的春天,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党的教育伴随我走过了29年的人生历程。还在孩提时,电影里、课本上革命先烈的英勇行为,便使我感受到了党的神圣和伟大。我常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党旗下,向党宣誓,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那时,我已深深地懂得正是那金色的镰刀和锄头砸碎了禁锢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铁链,打破黑暗旧社会的枷锁,推翻了几千年来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给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炎黄子孙带来了新生活。正是带着这种对党的崇高敬意,在童年时代我便积极向上,我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人,从童年到高中时代的生活经历让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集体和光荣组织,因此早在中学时代我就盼望着能早日入党。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为了支援石油建设,跑遍了包括新疆、宁夏等艰苦地区。他们常常告诉我,一定要争取机会加入敬爱的中国共产党,而我也一直为了这光荣而神圣的一刻在努力着。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我的成绩一直都比较突出,并且多次担任过班干部和学生干部的职务。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作为人应该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跟同龄人和大人们打交道,体会到为他人着想和维护整个社会利益的重要意义。生活和周围的人们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正如张海迪所言,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为全体人民某福利的政党,所以我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本人加入党的愿望由来已久。这种愿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著与崇高的信念,这种信念给了我克服一切障碍、追随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在此,我向尊敬的党组织郑重地递上我的入党申请书。

我深知按党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倘若党组织认为还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也不会气馁,我会继续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奋斗!我会诚恳地接受党组织的建议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改进,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能够具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推荐第6篇:对老师的态度

对老师的态度

“尊师重教”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现如今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好像有所改变,下面是一个案例:

某高中生入学成绩不错,但在上学过程中很讨厌老师,认为老师婆婆妈妈光唠叨,另一方面又嫌老师管得严。他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对手机,汽车等非常了解,而认为老师什么也不懂。最后,他竟在班里传纸条辱骂老师,期末考试中,此生数学仅考了45分,并且在班里排名倒数。

我对此生的看法是完全否定的。

首先他认为老师过于唠叨和严格。但孰不知两千多年前一代宗师和圣人孔子尚且对自己的弟子强调一些“正冠”等生活上的琐碎的问题。中国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名句,并且设想,如果不是老师的学生,老师还会这样苦口婆心的规劝和教导吗?所以这样看来,老师的唠叨和严厉是无错的,而这位学生却对老师反感,这必然是错误的。

其次,他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对手机汽车十分精通,而认为老师什么也不懂。与他的观念相反,我认为他才是什么都不懂的愚昧之人。很简单的例子:他说对汽车精通,那么汽车的构造,发动的原理等等他都清楚吗?他说对手机精通,那么手机的运转和一些功能的原理等等他都明白吗?答案是否定的。他知道的不过只是些东西的皮毛罢了,知道个品牌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只要肯记,我相信谁都可以记住。真正能拿来和同学讨论的,展示的是对这个东西深层次的了解,而这些了解需要的基础,正是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另一个方面,如果他说老师不懂,那为什么学校不请他来授课呢?归根到底是没有知识的缘故吧,所以,真正愚昧的是他,而他对老师的这种轻蔑更是错误的。

然后,他传纸条辱骂老师,明显是对老师的大不敬,这决不会表明他多有见识,这只会凸显他个人的素质低下,而不是老师的毛病。

最后,他对老师的恶劣的态度和自己的缺点终究酿成苦果,由高分的优生沦落为低分的差生。不难看出,这与他对老师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

首先,正如传统一样首先应该尊重老师,因为老师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老师的缺点和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有错误,我们不应拿老师的这一方面来议论。然后,我们还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不因此而大喜大悲。我认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两方面共同的努力,正如复合函数一般,老师是往上升的,关键在我们,我们往上升就会集体上升,否则便反之,所以,我们要尊敬,爱戴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与老师和谐融洽的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

推荐第7篇:对邪教的态度(版)

反对一切邪教组织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所谓“新兴宗教”,其中有一类被称作cult(膜拜团体)的组织,以其极端的破坏性的、疯狂的、邪恶的活动,制造了一系列令世人震惊的恶性事件,给无数家庭与个人带来悲剧性的灾难,它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瘟疫。而这个组织在我国则被称之为邪教组织。

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迷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言,邪教组织就是犯罪团伙;广大人民群众与邪教组织的头目及其死不改悔的骨干分子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中国,绝不允许邪教的存在。

人类社会是按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有序的结构,但是邪教却一反常态,他们利用各种方法,用尽各种技巧直接破坏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恶劣的国际影响和严重的社会危害。

邪教的六大特征为: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散布妖言邪说、秘密结社、骗钱敛财、危害社会。邪教教主大都有政治野心,而且当代各种邪教都具有反社会、反科学、反人性、反政府的邪恶性质,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他们诈骗钱财,奸污妇女,私藏武器,走私军火,研制毒气,搜集情报,偷税漏税,施毒纵火,对抗政府,伤害无辜,无恶不作,从事各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活动。 面对邪教,我们应该在政治思想、立场、观点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脱离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此外增强组织纪律和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组织观念,抛弃利己主义人生观,考虑问题做事以集体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坚决抵制一切邪教组织,坚决不走上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自己的歧途,触犯了国家法律。走入社会后,做一个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的合格人才。

我们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从理论的高度揭示“法轮功”等邪教性质,阐释有关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和政策界限。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法律的尊严,我们绝不对邪教组织心慈手软、养痈遗患,绝不准邪教组织和任何邪教分子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恣意妄为、胡作横行!

推荐第8篇:对自己要有个态度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对自己要有个态度

和一位老同事聊了聊陈年旧事,聊了聊现今风闻,有同感,有新知,聊也能聊出正能量。

也不知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题目,也许是态度重要吧,也许是自己认知自己重要吧。总归,自省在陪伴着一个人或上升或沉浮的一生。

过去几年,在压力下,不得不“用心”做一些事情。回过头来,也有一些成绩感。主要在于做事做人上没有留下多少愧疚。这半年多来,大概是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心境,人群的变化作用了心情,工作方式方法的变化制约了习惯,政治风气的变化更新着内存,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对改变的不适或者无奈,促动着另一种习惯的养成。可能是无压力情况下如何自加压力。这或许是一种态度。要压力是想形成动力;有动力,是在对生命负责。

态度之一,做事积极正确必须坚持。是否能够继续积极正确,不许把自己放在一个集体和另一个集体中去考虑。在一个集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决定了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事,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去做积极正确的事。要把握好角色定位,积极正确地推动自己份内的一切事情,不留遗憾,不出枝节。

态度之二,做人积极向上必须坚持。向上向善是一个阳光之人必备的品格。积极正确做事的人,应该练就一种品质,那就是积极向上做人。尊重领导,礼遇同事,善待下级,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做起来要把准“善”的核心。善则内心阳光,不善则阴暗无光。

态度之三,说话要说别人能听得进去的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没有什么人愿意听自己不愿听到的话。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看似庸俗的一种本事,实则是察言观色、洞察一切、知己知彼的结果。伤口上撒把盐是一种效果,公众场合当众批评是一种后果,否定声音面前支持一句是一种力量,霸道武断情形中演一回“不敢”是一种智慧的勇猛。难道你愿意在你痛苦的时候听到不解的伤害吗?难道你在公众面前不愿意受到应有的尊重吗?难道你拿不定主意时也不愿意听别人讲几句开窍的话吗?难道你愿意和缺乏素质的人在一起争论不休吗?你有很多的不愿意,你会处在不同的场合,你要和很多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等次的人、不同素质的人、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交往、生存、进步,你说的每一句话、你每一次说话,都会让别人听得进去,都能让人有所触动,你能不是一个智慧的人吗?!

坚持做下去,坚持不断学,坚持学说话!

坚持的要件之一就是把过去好的坚持下来,在新的环境和新的位置学会新的对待自己的态度,一种位移之后仍然让过去认识熟悉你的人感觉似曾相识、无甚变化的态度。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推荐第9篇:入党申请书对党态度

敬爱的党组织:(自我介绍)

我叫xx,19xx年x月x日出生于xx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于xxxx年底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读于xx大学xx系xx班。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因为入党动机是激励我入党的主观原因,从根本上决定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行为,也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其实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形成并不在一朝一夕,而是在我不断地学习、思考中渐渐地体会到的。

刚递交入党申请书时,是因为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就随大流写份申请,但是其间的所写却都是从书上抄来、学来的。其实那时的我对党缺乏真正的认识,对党的基本知识还是知之甚少,思想上并没有迫切要求入党的愿望。这是一种对党、对个人都不认真、不严肃的政治态度。现在我认识到党员应该是踏踏实实为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在我在学习中,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想办法,找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勤奋认真地钻研知识。虽然有时成绩进步不大,但我总是努力总结教训。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在集体活动中,我都积极参与,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生活中,团结同学,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和关心同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小组的活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籍和文章,很大地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正确的理论知识。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积极争取入党的人,我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还应该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心者和拥护者。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关心时事政治,尤其是关于党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消息和评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党靠拢,刻苦学习,努力攀登。恳请党组织考验我! 敬爱的党组织:(对党的认识)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指引。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明确的人生方向。通过学习,我懂得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产物,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懂得了我们的政治路线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政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因此,我对党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坚定了我加人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我的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对党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飞跃。

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大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关注时事,再学“三个代表”,并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最大的骄傲。

最近,我通过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我深深地感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跟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党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具体说来,我们现在在校必须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注重对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临床技能的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1篇2: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的区别在哪里?

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的区别在哪里?

很多人可能会想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有什么区别,觉得两者的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有着本质区别。入党申请书是由申请人自发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的书面材料,入党志愿书则是党组织交给申请人填写的。入党申请书只是表明申请人的个人态度,而填写入党志愿书则标志着组织上对申请人的态度。入党申请书完全由个人自愿写,而入党志愿书要记载入党人的全部入党过程,它是由申请人、介绍人、谈话人和党组织分别按规定和要求填写的。入党申请书在写法上比较灵活,而入党志愿书则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栏目填写,并要注意不能把入党申请书的内容照抄变成个人的“入党志愿”内容。“入党志愿”要根据本人的成长过程和思想变化过程,着重写清本人对党的认识,为什么要入党以及今后的打算和决心。

很多人可能会想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有什么区别,觉得两者的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有着本质区别。入党申请书是由申请人自发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的书面材料,入党志愿书则是党组织交给申请人填写的。入党申请书只是表明申请人的个人态度,而填写入党志愿书则标志着组织上对申请人的态度。入党申请书完全由个人自愿写,而入党志愿书要记载入党人的全部入党过程,它是由申请人、介绍人、谈话人和党组织分别按规定和要求填写的。入党申请书在写法上比较灵活,而入党志愿书则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栏目填写,并要注意不能把入党申请书的内容照抄变成个人的“入党志愿”内容。“入党志愿”

要根据本人的成长过程和思想变化过程,着重写清本人对党的认识,为什么要入党以及今后的打算和决心。

①对入党的态度。

②对党的认识。

③入党动机、目的。

④自己的优缺点。

⑤入党的决心。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永不叛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也是我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我生在改革开放的春天,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党的教育伴随我走过了29年的人生历程。还在孩提时,电影里、课本上革命先烈的英勇行为,便使我感受到了党的神圣和伟大。我常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党旗下,向党宣誓,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那时,我已深深地懂得正是那金色的镰刀和锄头砸碎了禁锢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铁链,打破黑暗旧社会的枷锁,推翻了几千年来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给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炎黄子孙带来了新生活。正是带着这种对党的崇高敬意,在童年时代我便积极向上,我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人,从童年到高中时代的生活经历让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集体和光荣组织,因此早在中学时代我就盼望着能早日入党。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为了支援石油建设,跑遍了包括新疆、宁夏等艰苦地区。他们常常告诉我,一定要争取机会加入敬爱的中国共产党,而我也一直为了这光荣而神圣的一刻在努力着。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我的成绩一直都比较突出,并且多次担任过班干部和学生干部的职务。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作为人应该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跟同龄人和大人们打交道,体会到为他人着想和维护整个社会利益的重要意义。生活和周围的人们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正如张海迪所言,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为全体人民某福利的政党,所以我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本人加入党的愿望由来已久。这种愿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著与崇高的信念,这种信念给了我克服一切障碍、追随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在此,我向尊敬的党组织郑重地递上我的入党申请书。

我深知按党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倘若党组织认为还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也不会气馁,我会继

续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奋斗!我会诚恳地接受党组织的建议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改进,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能够具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推荐第10篇:外国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外国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一、日美冲突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0世纪初期,针对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日美两国爆发了战略上的利益冲突。美国推出门户开放策略,日本提出大陆主义政策,这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战略显示双方对远东国际格局存在不同的战略构想,战略利益有所重叠,日美为了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必然地会从一开始的合作关系逐步走向冲突和对抗。特别是日俄战争后,日本在远东地区崛起,成为打破远东局势平衡的威胁者,美国对日本的担忧和不安便逐日剧增,美国的远东政策也由扶植日本逐渐向遏制日本转变。

日俄战争前,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严重威胁到美国的门户开放策略,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一直是美国远东战略的核心,而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战争中得到胜利,之后又在中国东北实行门户封闭政策,严重危害到了美国利益,美日关系初显冲突。在与美国进行一次次的利益对抗时,日本充分暴露了企图摆脱美国的阴影、建立起一个亚洲帝国的强大野心,日美关系急剧恶化,之后更是将对方视作可能的假想敌国,一战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开展了激烈的海军军备比赛。

日美关系对中国的局势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亦然。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被列强一一拒绝,最后还要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直接引发了中国爱国民众对日本的不满情绪,进而引发了五四运动。研究外国对五四运动的态度,主要是研究日美两国特别是直接卷入其中的日本的态度,不得不研究此时双方在华的战略利益冲突和双方关系。

二、日本的反应

保守的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中国人由二十一条引发的反日情绪非常恼火,不断要求北京政府采取严厉措施镇压学生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日本政界认为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是“自杀的废日倾向”,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反政府政客的煽动”,是在“美英唆使下的排日暴动”,将参加运动的中国学生称为“学匪”。

大部分的日本报刊舆论都站在五四学生运动的对立面。日本国内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表面上客观,但言辞上已把运动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随着事件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渲染“排日”,将学生们描绘成一种激烈而癫狂的形象,并且用词激烈,如“暴行”、“暴动”,还使用如《广东学生的狂态》、《支那人的盲动》等富有煽动性的标题。之后更是将报道重点放在日本人在华遇害与中国学生的疯狂举动上,学生运动“猖獗”、“险恶”,将此时的上海渲染成一个四处是凄惨的光景,被狂热的学生们占领的天下,将五四运动升级为中国的排外运动,将学生们污蔑成“学生义和团”,企图引起西方人对运动的反感。

同时,日本在中国经营和控制的报刊开始宣称,学生运动是由美国人扶持的。同时,日本新闻界广泛报道,英美特务在煽动中国学生反日,“利用这场运动来扩大他们的市场”,甚至歪曲说“美国正在和布尔什维克结成联盟,以便把远东推进混乱的深渊”,号召日本制止这些活动。它们将五四运动归因于中国政治家们野心的冲突,归因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按美国驻日大使罗兰·莫里斯的话来说,归因于“除日本侵略外的一切”。

5月19日,日本出版的《国民》毫无根据地指责美国为进行反日宣传的中国人提供了开会场所,美国公使团为运动捐助了500万日元,并有小册子在民间散布谣言称美国公使芮恩施挪用了联军战争工作团宣传活动的收入资助学生运动。对此,芮恩施断然否定,并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

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感同情,但我还是避免与运动的直接接触,因为它纯粹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不少日本报纸却相当详细地报道了我是如何组织学生运动的。但正如人人都知道的,学生运动完全是自发的和不可遏止的,这些指责只能使人感到好笑。

正如芮恩施所言,这场浩瀚壮大的运动绝非几个外交人员所能煽动,日本媒体的指责毫无道理。由于日本与欧美的利益冲突日渐突出,日本政府一直企图将运动爆发的矛盾焦点转移到欧美方面,声称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普遍的排外情绪,并恶意渲染五四活动,造成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恶感以及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顺服和支持。

虽然当时的中国人对列强怀有深深的怨愤,但这种情绪主要是针对国际强权政治而非一般外国人,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当中很多受到过日本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影响,并希望能从西方的思想中寻找中国的出路,因此尽管五四运动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的痕迹,但本质上却不是排外的运动,在相当的程度上还是一场西化的运动,日本政府的说法是对五四运动的一种歪曲。

但是,在日本还有另一种和保守派不同的看法,日本的自由主义者并不同意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和日本媒体的报道,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吉野作造发表文章指出,五四运动不是哪国所煽动,是中国人纯然的自发行为,也不是单纯的排日,中国的反日情绪指向的是日本的官僚主义和军国主义,而非日本国民。在他写给北京大学的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还说过“侵略成性的日本不但受到贵国青年的反对,也受到我们的反对”。庆应大学的福田德三撰文反对日本“短视”的外交政策,批评它实际为“贪婪的资本主义的沙文主义”所引导。日本著名的综合性权威期刊《中央公论》也发表吉野作造的《不要谩骂北京学生团体的行为》,指责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建议停止向中国的亲日分子提供援助,避免加剧中国人民的不满情绪。

三、西方的态度

总体来说,大多数在华的西方消息灵通人士是同情学生的,并且就山东问题和反日运动来说是支持他们的目标的。当时在华的英美作者和作家,从惠特·宾那、约翰·杜威到伯特兰·罗素,在他们的一些文章中都对中国的知识运动表示了称赞,认为它象征着一个古老民族富于希望、脱离蒙昧的觉醒。近乎全部的驻华外交公使,包括上文提到的芮恩施和英国公使约翰·朱尔典和法国公使柏卜都持同情态度。

然而西方人对中国运动的同情是很不一致的。大多数人支持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但是西方作家和记者感兴趣的知识风潮却引起了西方商人和侨民的顾虑。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英法租界对五四运动的赞许态度在经过6月份的罢工罢市和日本政府的一番宣传后发生了改变。6月6日,公共租界当局发布布告,禁止公众在租界内散发传单、悬挂煽动性的旗帜和在街上集会,工部局决议武力镇压一切罢工、抵制日货、街头讲演和其他学生活动,并将上海学生联合会驱逐出租界。

这里要提起美国对五四运动的支持作用。虽然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纵容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压迫中国接受巴黎和约,美国驻华陆海军、在华的一些机构为维护殖民权益参与了对五四运动的镇压,但许多的美国在华机构及在华人士都表示反对巴黎和会的决定,芮恩施和杜威都对中国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由衷同情。美国在华报刊对五四运动在总体上持鼓励态度,如《密勒氏评论报》认为五四运动不但“迫使三卖国贼辞职”,“给日本人上了严肃的一课”,表明了“中国人民的真正觉醒”,而“这正是希望之所在”。美国国内还活跃着对威尔逊巴黎和会外交政策的反对派,支持、同情中国的各界人士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对巴黎和会的一系列决定持不同程度的保留,最终导致美国拒绝批准巴黎和会,并拒绝参加国联,增强了中国民众的斗争信心。

因此,当租界对五四运动的镇压得到一些外国商人和驻沪英国、法国、比利时领事馆的支持的同时,美国驻沪总领事表示了激烈反对。7月2日公共租界董事会拟议对印刷所和报纸颁发执照,取缔中国人民的爱国宣传,驻华美国商会,美国大学总会乃至全体侨民都群起抗议。美国使馆还曾派参赞要求中国政府恢复因为宣传救国而被封禁的北京《益世报》。

美国能够出现以上对五四运动有利的现象,最大原因还是在于美国要借五四运动削弱日本在华地位,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在华利益。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对日本一再让步,引起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中不少人、特别是其在华利益相关者的不满。美国有观察家指出,“国际间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微妙最重要莫如东亚问题,而东亚问题最关键莫如山东问题”。日本占领山东不仅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更会使美国丧失多年来在中国的努力成果。

即使美国总体上对五四运动是支持态度,但上海“三罢”直接触及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芮恩施告诫美国驻沪总领事对运动要持旁观态度时也强调了“除非遇有非法和过分的行动外”的限制条件,美国对民众斗争运动的支持是有限的。租界的镇压政策最后依然被推行,曾经支持过学生运动的《西林公报》也开始将之称为“骚乱”,指责学生们进入租界对居民实施暴行。1919年6月18日,在法租界刊印的《救国日报》由于鼓动抵制日货被永久封禁,主编被处以极刑。6月26日,法国驻沪总领事公布了限制一切出版发行的定章,规定出版物在发行前必须要将底稿一份送法巡捕房及法总领署,否则将随时被警方查封并严惩。此高压政策虽受到租界居民和大部分领事的强烈反对,之后仍在公共租界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被贯彻。

然而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促进了租界内中国人争取公民权的斗争。由于西方对租界的管理没有很好地示范出民主,租界内工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及租界当局的狭隘政策使当时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渐感失望,转为对苏俄政府的热情。

第11篇: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

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

吸引易诱发多种疾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吸烟可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吸烟在当今大学生中呈逐年上升趋势,吸烟的人群中,在校大学生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对其态度,让不吸烟的人远离烟草,让吸烟的人 尽快戒烟!因此,为了你的身体,为了你身边的人的健康,请认真填写问卷!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吸烟吗?

A.不吸B.偶尔C.经常

4.你曾经有吸烟的念头吗?

A.没有B.有过

5.你对二手烟反感吗?

A.反感B.不反感C.无所谓

6.你认为吸烟者吸烟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家庭影响B.同学影响C.好奇心D.青少年的反叛心理E.觉得酷F.其他

7.赞同女性吸烟吗?

A.赞同B.不赞同C.无所谓

8.你介意你的恋人吸烟吗?

A.介意B.不介意C.无所谓

9.吸烟让人看起来更成熟吗?

A.赞同B.不赞同C.无所谓

10.你是否意识到抽烟会危害人体健康?

A.意识到,并觉得危害很大B.意识到,但觉得危害不大C.没意识到,觉得无所谓D.无危害

11.如果你意识到吸烟的危害,你会开始或者继续吸烟吗?

A.一定不会B.说不定,看需要C.会,觉得很正常,身体的事情以后再看情况

12.你怎样看待吸烟者?

A.很潮B.羡慕C.反感D.无所谓

13.你对禁烟是持什么态度?

A.支持B.反对C.无所谓

14.你每个月用来买烟的费用?

A.50元以下B.50—100C.100以上

15.假如你不常吸烟,在你受挫或烦恼时,你会想到用吸烟的方式来消除吗?

A.会B.不会C.不一定

16.你认为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受家庭、朋友、同学的影响B.仅出于好奇与模仿C.释放压力D.平抚心理创伤E.打发时间F.提神G.其他

本次调查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参与!

有关大学生对吸烟态度的访谈提纲

一、访谈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

二、访谈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访谈方式

面对面访谈

四、提问提纲

(一)访谈开场语

您好!我是东华理工大学1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在做一个有关大学生

对吸烟态度的调查,最多耽误你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访谈。本次访谈主要通过问答形式进行,访谈内容严格保密!为保证访谈的有效性,希望您能真实地回答每个问题,如果没有疑问,我们就开始吧!

(二)访谈对话

1.您的年级是?

2.您是否吸烟?

3.您对于吸烟的危害是怎么认识的?

4.您认为大学生吸烟的原因是什么?

5您对于大学生吸烟是持什么态度?

6.您是否介意自己的恋人吸烟?

(三)访谈结束语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您学业有成,生活愉快!

第12篇:对态度冷漠的客户

对态度冷漠的客户,要这样!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需要,冷漠的人也是一样。只要我们能够激起他们的谈话欲望,就能和他们很友好地相处。

曾经不经意间看到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想勾起对方吃牛排的欲望,将牛排放到他面前固然有效,但最令人无法抗拒的是煎牛排的‘滋滋’ 声,这会使他想到牛排正躺在铁板上,滋滋作响,香味四溢,不由得咽下口水。”这里“滋滋”的响声使人们产生了联想,刺激了对方的需求欲望。同样,和人闲谈也是这样,只要你能激起他谈话的欲望,那么,你们很快就会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张亮因为赶写一份报告书,需要找资料室的小静查看有关资料。可每当看见小静那冷冰冰的表情,心里就发慌,更不要说找人家帮忙了。文/郭汉尧

郭汉尧老师应邀赴长沙讲授《尖刀式成长模式》课程

时间一长,张亮的很多工作都受到了限制。于是,他决定改变这种局面,就主动与小静攀谈起来:“小静你每天都很忙啊!”

“对!”

“你在资料室工作的时间很长吧?”

“不长!”

几个回合下来,小静还是始终斩钉截铁般吝啬作答,而且脸上的表情也没有改变。于是张亮转变谈话策略:“听广告部陈燕讲,我们单位有两个天使最出名,你猜是谁?”

“不知道”小静依然迅速简单地答道。

“好,我告诉你,一个是公关天使小红,另一个就是小静你呀!”张亮放慢谈话速度说。

“他们居然叫我什么天使?”

张亮见小静的表情终于活跃起来,故意顿了顿说:“叫你冷艳天使啊!”

“简直胡说八道,张亮你看我像不像?其实„„”

小静的话茬子终于被激发了。张亮面对冷若冰霜的小静,在交谈近乎僵局无聊的情况下,抓住对方重视“冷艳”这个弱点进行出击,这就造成了小静内心尊严的一个致命伤,她为了维护自尊连珠炮似地向张亮辩驳,并表明自己的热情、温柔和善良,从而在彼此的谈话中形成了一个和谐、愉快的回流。

张亮改变了说话的方式,终于打破了办公室的僵局,使自己和同事相处得更融洽起来。

交际中,和他人说话的方式有很多,有时为了交谈,我们就应该根据对方的性格,习惯等方面去选择话题,这样就容易激起对方谈话的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在交际中拥有更多的朋友,得到他人的关爱。但朋友都是由陌生人发展而来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朋友是萍水相逢时认识的。在与陌生人相遇时,凭一个会心的微笑、几句得体的幽默话、一个礼貌的动作等,都可以与他人相识。关键是得找出交往的契机,主动伸出友谊之手,打开对陌生人关闭着的心灵之门。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谈的, 有的人比较沉默寡言,虽然有交谈的欲望,却不知从何谈起,这就需要一方改变态度,率先向对方发出友好信号,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达到交流的目的。

第13篇:对西方文化态度的认识

通过 对西方文化态度的认识

高二上学期,我利用上课时间读了这本书,前几天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读后感谢很深,通过阅读这部著,让我对美国文化或多或少又对了一些认识与了解。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农场主奥哈啦的女儿施佳丽一直深爱着年轻英俊,受过高等教育的阿西礼,然而阿西礼却娶了他的表妹梅兰妮,而赌气的施佳丽嫁给了梅兰妮的哥哥查尔斯。后来,战争爆发,阿西礼与查尔斯都参了军,而阿西礼把临走前怀有身孕的妻子梅兰妮托付给了斯佳丽,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程度的时刻,北佬几乎要攻进亚特兰大市时,斯佳丽本可以和姑姑一起逃离,然而梅荔即将临盆,为了遵守对阿西礼的承诺,斯佳丽冒死找到瑞特,在瑞特的帮助下,他们回到了塔拉农场,斯佳丽拖这疲惫的身子,刚回家却又不得不面对母亲变故,父亲精神失常,家园被毁,还有贫穷和饥饿。在高昂的税收下,她被逼无奈抢走妹妹的情人,于是她开始创业,雇佣犯人,投机取巧,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后来斯佳丽又嫁给了迷一样的男人瑞特,但两人之间矛盾太多,直到爱女美蓝的意外死亡,梅荔病故,瑞特离去,她才明白,她一直追寻的梦中王子一直是个梦。梦醒后,才发现自己所爱之人是瑞特,但是为时已晚,最后斯佳丽回到农场,开始新的生活。

战争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它让人变 得坚强,他们在战火中守护自己的土地,不离不弃,他们勇敢,坚强不屈服。而我父母亲还是青年的时代,似乎所有农村女性对自己的命运都能安然接受,丝毫没有抵抗之意,婚姻包办让多少中国青年陷入一生的痛苦之中。相比斯佳丽敢做敢为,勇敢追求真爱的性格来说,中国人比较缺乏,想爱又不敢爱,或者甚至想都不敢想。这种差异至今仍然明显的存在。

中国人对待土地的态度与西方人大相径庭。在美国,在斯佳丽眼中,不论北佬的炮火多么猛烈,不论税收多么高昂,她都会拼死抵抗,因为这片生她养育她的热土早已与之融为一体了。而在本土文化中,在现如今,多少青年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土地荒废不堪。现代中国土地制度正面临 改革

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女性莫过于梅荔,除了拥有温柔而又高贵的外表,内心也无比坚强。当有人亲眼看见斯佳丽与阿西礼相拥在一起,她仍执地相信他们,保护斯佳丽,她明知道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之哭,却仍然执着地要为阿西丽再生一个孩子。最后她离开了所有她爱和爱她的人。她几乎拥有女性所拥有的一切美德,她真的很美。

我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才会讲究内心美,才发现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只有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会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在现代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我听到的更多是怨天尤人,埋怨社会,指责制度,这样反而让他们更加压抑。 而在斯佳里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条件下,都应该乐观向上,找到人生的目标,勇敢活下去。because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第14篇:国家对网络的态度

国家对网络的态度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下午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央外宣办网络宣传局李伍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曹淑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胡锦涛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要 1

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6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在互联网时代,这场民意直达最高层的交流,借助媒介新格局,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政治生态环境,折射出中国政府执政思维的一大转变。

总书记上网,将载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这场对话,是一个标志,是一个方向,更开启了一个网络发展新时代。

执政新思维:“链接”民意

“原来总书记经常上网看我们的帖子!”得知胡锦涛总书记同网友在线交流的消息后,人民网强国论坛超级网友“碧翰烽”以自豪的口吻发出感叹。

一场网络对话,骤然缩短了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改变,其实早已悄然发生。五年前,胡锦涛在“非典”时期视察广东时,曾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一线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

但当下这场标志性对话,却让亿万网民更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变化。“对话本身就包含着身份的平等,最高层与普通民众‘面对面’的时代已经到来”,网友“蜘蛛人”这样评价。

“察民情、体民意、汇民智”,有人这样总结胡锦涛上网之目的,更有人将这种执政新思维形象地描述为——“民意”链接。

网络反映民情民意。刘奇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任上,曾向当地官员坦露:“很多网友的留言给了我很大压力,同时也给了我很大动力。”为了解舆情,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几乎每天都会上网。

网络汇聚民众智慧。曾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时间上网。网上有许多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如关于中国的外交‘软’、‘硬’之争就能使我们经常反省和深思。”

在湖南,2006年8月,一场“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的献计献策活动在距省九次党代会开幕前三个月的网络上展开,被称之为“中共湖南省委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民意征集活动”。2007年2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通过实名注册,发帖向所有湖南网民拜年,网友评论“感觉自己和省委书记的距离近在咫尺。”2008年6月10日,在人民网举办的中央党校“省部班”党建研究组与网友在线交流活动中,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表示:“干部要把上网作为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以外的第五个习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动群众评议党和政府的工作,监督各级干部的作风”。

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已成为最高领导层的集体共识。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政治家重视互联网作用,特别是重视网络上传递的民意,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尊重”,天涯社区网友“凹嘴鹅”这样评价。

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化身网民参与网络讨论汇聚民情,到省部级领导现身网络访谈与网民互动;从温家宝总理感谢在新华网“向总理提问”的网民,到总书记直接与网民交流,一条执政者“链接”民意之路渐渐清晰,一种充分尊重网络民意的执政新思维也逐渐成型。

媒介新格局:“互动”主流

总书记与网民互动交流,让这个国度政治体系的最上层垂直“链接”到普通民众。网络,在这一刻站在了媒体最前列,带着澎湃的民意浪潮,将两亿多民众的声音汇聚上达,在新时代书写出古老政治理想与现代政治文明交融的新篇章。

今时的互联网络,是一个民意得以充分交流与表达的平台。凭借与生俱来的即时性、交互性,在博客、播客、社区、新闻组等新技术得以广泛运用的背景下,网络传播更是呈现出“个人即媒体”、多点传播等媒介新形态,将话语权扩散到网络上的每个人,并藉此深刻地改变媒介格局。

主动撰写新闻评论,挖掘素材进行草根新闻报道,做分类、排名、链接等新闻编辑,用“人肉搜索”来核查新闻事实„„通过种种自发行动,网民实现了与新闻的“完美互动”,构成了新形态的民意反馈机制。

以往的民意反馈管道,如信访、上访、投诉、举报等,表达成本较高,且个体影响力有限,人们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众积极性难以发挥。但在网络平台上,针对每一项影响重大的议题,各阶层民众都可以平等发表意见,经广泛公开的网络辩论去伪存真,再通过网络媒体融会贯通发出集体声音。整个机制自发而主动、激烈而理性、嘈杂而聚合,最终形成真实、强大的民意表达。

这一整套机制,参与门槛低,运转成本小,民众参与积极性高,其能量辐射社会各阶层,直达政府各职能部门,促进了顺应民心的政策改进,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沈阳刘涌案初判,网络质疑之声四起,最高人民法院50年来首次提审普通刑事案,改判刘涌死刑。厦门PX项目,网络发出强力反对,震惊国民,触动中央,终令政府将项目迁移。2008年“两会”,网络全方位上传下达会议动态与网民呼声,为决策者吸纳民意民智。此次汶川大地震,网络成为民意互动表达的主流渠道,政府救灾行动与网民义举在网络上相互激励,唤起博大的民情民心。

作为执政体系至关重要环节的民意反馈,在网络带来的媒介新格局中已具备“民治”的内涵,必将促进“执政为民”理念的实现。

经由网络互动反馈的民意,在一次次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事件里,不断扩大成为更广泛的热情与期待,从而在一程程稳健前行的步伐中逐步进入中国政治体系的主流。

政治新生态:网络议政

在看似平常的执政思维转变之下,媒介格局的嬗动之中,一种从公众表达到媒介引导,再上升为国家议程的民主政治方式,正日渐显著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就在总书记登录强国论坛与网民互动后的第二天,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民来信来访、申诉再审等诸多方式和环节,建立科学、畅通、

有效、简便的民意表达机制,及时掌握民生需求,适时调整司法政策”。

这样一种表达,昭示的正是一种政治生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绝非偶然。

最低成本的表达方式,最为广阔的集纳平台,最快捷迅速的政治互动,囊括了这一最新政治生态的核心词汇,有人把这种生态称为“互联网政治”。

“所谓互联网政治,是指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中央党校沈宝祥教授认为,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互联网带来的政治生态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从网舆对于个案的影响,到民意改变的国家议程,再到诉诸立法成为常效的机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走过的历程。

“广州许霆案一审判处无期徒刑明显过重”,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此事件中,通过网络汇聚的民意只是经由个案的方式影响结果,那么国务院关于节假日调整的国家议程,则体现了政府主导意志下的,对网络民意的集中运用。

2007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了在网上开展的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结果。此次节假日政策的调整过程,展示了民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一方面是公权机关以开放的姿态汲取民意、尊重民意,谋求以民意决定公共决策的天平;另一方面是公民以高涨的热情介入公共生活,150多万网民的投票,足以说明一个公民社会正在迅速形成。

“此次公共事件带来的最大收益是:黄金周可以减少,但公共决策的含金量却可继续提高”,网友“公民凯恩”总结。事实证明,建立在参与权、表达权基础上的公共讨论,是民主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有利于各利益群体平等地表达诉求,也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

“互联网政治”让“提问与答疑”成为一种有效的舆情机制。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种种现象表明,互联网上的“政治互动”不仅改变着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政治生态环境。

尽管一些困惑仍会存在,海量信息容易淹没公民真实表达,虚假有害信息欺骗公众、误导民意,网络民意爆炸使得行政机关疲于奔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社会分层、社会价值观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互联网已在政治生活中承担起重要调节功能,不仅拓宽了政治活动空间,更提高了民主政治的效率。

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的“4分钟对话”,拉开的是一个时代的帷幕,这是一个网络发展的全新时代。一位普通网友如此表述他的感受:“我们已经可以触碰到它迈出的激情步伐,聆听到它谱写出的时代强音!

第15篇:大学生对健身活动的态度

大学生对健身活动的态度

亲爱的同学:

您好!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这份问卷,这是一个纯学术性的调查问卷,主要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健身活动的态度。本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作答,您填写的答案不会披露给您本人以为的任何个人或组织。您的答案只做学生研究之用,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部分:基本资料

Q1:您所在的大学名称

Q2: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D其他

Q3:性别:A男B女

第二部分:问卷部分

Q1:您每周进行几次运动?

A 零次B一次至三次C三次至五次D五次以上

Q2:您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

A 羽毛球B 足球C滑雪D 游泳E其他( )

Q3:您认为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有作用吗?

A 有很大作用B 有些作用C没多大作用D 没作用

Q4:您参加过体育运动比赛吗?

A 零次B 一次至三次C三次至五次D五次以上

Q5:您一般什么时间运动?

A早上B 中午D晚上E其他( )

Q6:您通常一次运动多久?

A一小时以内B一至两小时C两小时以上

Q7:您都和谁一起运动?

A自己一个人B与朋友C与亲人D 其他( )

设计者:0951068 事业三班李仪方

第16篇:《对穷人的态度》读书笔记

一个人对待穷人的态度,反映了这个个人的良心。一个国家如何对待自己的穷人,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良心。

有一天放学后,爸爸专心致志的看着《南方周末》这张报纸。爸爸见我回来了,向我推荐了《对穷人的态度》。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乞丐在一户人家门前要饭,被女主人骂了出去。过了两天,这个乞丐就偷了她家的东西,而他此前一直要饭,从未做过小偷。后来他被抓住,他告诉讯问他的警察他是给那女主人气的。还有一件事情:在一个特区,一辆高档小汽车撞翻了一个农妇挑着水果卖的篮子。人虽然没什么,水果却撒了一地。小车上的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从车窗伸出头看了看,见没撞着农妇,开车就要走,农妇不让他走,要他帮他把撒落在地上的水果捡起来,男人便觉得她的这个要求莫名其妙,因急于要走,随手掏出一张票子,扔给了她。但那个农妇并不要他的钱,坚持要他帮她捡水果。僵持中引来了警察。警察一到,没问什么理由就大嗓门对农妇说:“这地方能卖水果吗,还不快走?”说着就把农妇往一边拉,农妇眼里充满了怨恨。

我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在许多方面确实有高于别人的能耐,而成为了社会中的富人。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我们却不应该这样对待穷人。我们的社会好不好,让不让人喜欢,取决于对穷人的态度,尤其取决于富人对穷人的态度。

任何一个国家的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不勤劳他不善良;一个人穷,也不代表他人生失败,有时候甚至有些人就是固守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也许就是他不够卑劣不够坏,才不能飞黄腾达;一个人穷,也不代表他不受尊重,很多穷人比富人更加乐施好善,台湾的卖菜的一个妇女因为经常帮助别人甚至入选世界100有影响人物。一些穷人因为各种情况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不能有尊严地活着,甚至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们的过错,这是国家的耻辱和牺牲品。

一个国家不能因为你的gdp高而受尊重,一个人也不能因你富有而受尊重。

作为穷人的我们,从来不会妄自菲薄自己,也鄙视那些拿金钱来衡量人的人,包括富人和穷人,经济发达不是我们的梦想,公平、正义、每个人(只要他不反社会反人类)有自己说话、写文章的权利、有投票选择自己好恶东西的权利才是我们期待向往的。

第17篇:马英九对大陆的态度

马英九对大陆的态度 2008-05-24 18:53

马英九在总统大选中大胜,说明他得到台湾民众的支持与背书,因此他的大陆政策一定会遵循台湾民意,也会寻求改变民进党执政时期的措施。但是,他的政策将如何改变目前低迷的两岸关系,显然是港澳在内的两岸四地关注的话题,也是国际社会焦点所在。

其实,马英九在选前已经确定大陆政策的几个主轴:那就是两岸之间如恢复协商,将基于“九二共识”,两岸政治现状则基于“不统、不独、不武”的原则,两岸经济远景则建立“共同市场”的缔创与“三通”的全面开放。对于两岸交流的开拓,则主张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以及承认大陆学历等。这些政策主张与陈水扁时代比较,显得比较开放。

对“一中”做通盘处理

不过,马英九当选之后在记者会上大谈对大陆政策的看法,透露出他具有更积极进取的立场,基本上可看出他在政策面的一些新意。这些新意,可分下列三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对“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做通盘处理。在记者会上,马英九不太愿意对“一个中国”只做赞同或反对的单纯表态,他坚持说明“一中”在中华民国宪法层次上不是问题,只是对两岸有不同的内涵。所以,马英九对两岸有争议的“一个中国”予以相当清楚的重新定位。他说,“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而是两岸主张有冲突”。这个说法也非常符合达成“九二共识”时的背景,就是“一个中国”在原则上没有问题,只在“内涵”上双方看法有所不同,所以搁置争议,只重原则。这也是目前马英九提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精髓所在。

其次,马英九极具新意的一句话是,就职后不排除访问中国大陆。他的说法是,“如果有必要,我会考虑”。而前一晚,他在当选后的国内外记者会上,针对同样问题的回答是“没有这样的考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提的问题是指“当选后、就职前”,而3月22日的国际记者会则是指在“就职后”。前者时间点他还未有官方身分,后者时间点他已是中华民国总统。这个问题若再对照马英九在记者会上一再强调“台湾主体性要获得尊重”,就极具意义。

北京会如何看待?

再次,马英九认为一旦恢复两岸谈判,要回归到两会(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协商制度。这样的主张是否间接意味着陈水扁时代所创设的“复委托制”或“澳门模式”将不再重置,有待后续发展来证实。不过,确定今后由两会直接处理两岸敏感问题,不必非得经过高层或密使,却是马英九在记者会上严肃表达的立场。

而且,他也具体提出要签订两岸经济、和平协议,以维持台海和平为前提。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两会协商制度的运作更加吃重,非常令人期待。不过,两岸恢复谈判也并非坦途。因为马英九提出和谈前是要大陆先撤除沿海地区导弹,同时释出“和平协议会谈没有时间表”的心理准备。

最后是马英九对西藏问题有重新的认知。在政治面,他区隔台湾与西藏的不同,间接承认西藏仍是在中共统治之下领土。他也表达无意邀请*前来台湾访问,化解了北京对台湾有意升高“藏台串联”的疑虑。但是,马英九再三强调“台湾可选出自己的国会与总统,要北京谨记在心”,这固然是个事实,但过于强调,恐怕也会成为未来两岸关系的一处暗礁。

北京会怎么来看马的大陆政策新意,会是大家极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北京把马英九的新意对照陈水扁的旧酒,应该会让中南海的领导班子有了份宽心。如果北京觉得马的新意只是重新包装,那么两岸关系的改善还有一段漫长、艰困的路程要去跋踄。

(2)

来源:联合早报

第18篇:对细节态度的认识

细节态度的认识

曾听过《细节决定成败》讲座,对其中“细节源于态度、细节体现素质”这个观点比较认同。注重细节反映一个人做事的认真程度。凡是都要讲细节,往往从细节上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我们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大的方面或一些明面上的东西,容易忽视的细小的方面。从一些侦探电视中可看到,往往破案都在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从蛛丝马迹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在设备管理与设备故障判断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轧钢中出现的边鼓现象就有水、轧辊磨削质量,生产工艺操作等诸多因素引起,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引起边鼓这一问题的各种因素仔细去排查。往往对一个细节问题的忽略会导致全局的失败。目前,公司在抓现场管理,从物品摆放、设备卫生及环境卫生入手在加大管理考核力度。从5s管理的思想来看,清洁本身就是一种点检,通过卫生擦拭可以发现诸如裂纹等一些可能的缺陷,同时,在管理中细节也是企业管理提升的一种积累,只有将一件一件的细节方面做好,才能推动整个管理水平上档次。 “细节是一种态度”,注重不注重细节可以反映出管理者的水平,通过注重小事、看重细节处理问题的积累可以使自己的管理理念更加丰富,处理问题更加游刃有余。

现在,我们一些人不太注重细节,做事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这对我们的日常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找细节要主动的去分析去寻找,不能被动的去寻找,也要靠平时的经验积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端正态度,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或许就能成功。在工作中细节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人的情绪变化,身体状况,说话办事,安全,质量各个方面需要我们基层管理者一一去挖掘。仔细回过头来想一想,觉得很多事情都跟“细节”有关,不是“赢在细节”,就是输在细节。

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细节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把注重细节培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态度。

第19篇: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 目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认识、探究及看法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

1沈中月

31003236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王高峰

31003237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孟文峰

31003234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任松凯

31003235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林旭勇

31003230

指导教师(职称)

石华琴(副教授)

二○一○ 年 十一 月 十一 日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调查研究

前 言

据统计,上海城里70%的14.30岁的年轻人在平安夜选择走出家门,狂吃狂欢。其中90%的人会选择像JJ、纽约客等可容纳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厅,去参加通宵达旦的化妆舞会,发泄旺盛的精力。情侣中88.3%去排场不大的西餐馆享受一顿浪漫的西餐,10.8%选择在家看电视,共享二人世界。剩下的那部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相聚。年轻人向往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到他们所向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文化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看着日渐增多的外国商品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外国语言在人群中流行,甚至连外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人们不禁忧心,这样下去,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会不会衰落?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然而,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面对西方节日成为时尚的现实,众多商家争先恐后地打出节日牌,一时间,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也不得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今年起,法定节假日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是明证。与此同时,过洋节也一夜之间风靡校园。然而,大学生过洋节是受到商家广告宣传的刺激,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忘?为此,我们选择了从中西方节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个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今天的年轻人是否淡忘了传统,是否逐渐被西方同化,我们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什么依据和建议?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将通过自己的研究去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尝试为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1.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逆境奋发的精神,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在对待个人和民族、国家利益上,“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在义利取向上,“见义忘利,见危授命”、“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对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思想的侵蚀,其抗击力闪着道德的光辉。在修身方面,《国语》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老子的“自胜者强”,无一不是良言警训。

二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及分析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熟悉度一般,一些常识性问题仍不清楚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4.8%的人对四大名著阅读过多遍,9.0%的人阅读过一遍,而只阅读过其中一二本的大学生占到了70.1%,从未阅读过的人也高达16.2%。问及是否擅长诸如中国象棋、二胡、剪纸或书法等传统技艺时,仅有2.4%的人表示很擅长,57.5%的人表示会一点,还有33.5%的大学生曾经学过但已忘记,而一点不会的大学生也占到了6.6%。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三个常识性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音乐的,当被问及《二泉映月》是什么乐曲时,有93.4%的大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选择了二胡曲,选择笛子曲的有4.8%,选择唢呐曲的有1.8%,没有一个人选择钢琴曲。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传统节日的,当被问及“嫦娥奔月”与什么节日有关,对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常识问题,居然也有6.6%的大学生回答错误。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科学文化常识的,当问及第一台地震仪的发明家是谁,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张衡,正确率达到了97.6%。实际上,这三个问题都是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曾经涉及到的,因此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这也说明学科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与认同:兴趣不高,但理性上认同

首先,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春节传统习俗的态度,结果显示,对吃年夜饭的认同度最高,大学生也很认可贴春联、拜年和给压岁钱等春节传统习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并非盲目认同传统,他们做出的选择是他们理性思考的结果。例如,在放鞭炮习俗上,有42.4%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后可以继续保留”,尽管没能深入地调查“如何改革”,但是放鞭炮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应该是他们思考的着力点。再如,各有一成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贴春联、拜年或给压岁钱等习俗,也应该进行改革。从中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至少在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的。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不排斥传统,也不拒绝现代

行为倾向并非行为本身,它是一种行为意图,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行动准备状态。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的调查,更能体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发现,首先就增加法定节日而言,中国传统佳节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节日情结;而圣诞节以35.9%的被选率位居第

二。其次就挑选两本书进行阅读而言,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专业书籍外,其他五本书的被选率相差无几,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大学生更青睐“走遍美国”和“日本漫画选集”两本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阅读趣味,功利性阅读、读图时代等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如果结合前面提到的阅读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问题,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阅读承载传统文化的书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改革,用当代青少年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文化内容,板着面孔说教只能让青少年越来越疏离传统文化,一味迎合青少年的趣味无疑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4.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及评价:途径多,但效果不一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中,“课外阅读”排在第一位,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再加上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使得课外阅读对获得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知识具有突出的作用。在“影视节目”方面,随着“百家讲坛”、“东方讲坛”、“文化中国”等精品电视栏目和一大批历史题材剧目的出现,并以其形象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第二位渠道。另外,“课堂学习”的选择率也比较高。从大学生对这些途径的有效性评价来看,课外阅读、课堂学习和影视节目分列前三位。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有效性评价并不低(获选率为32.8%),但实际上只有12.0%的大学生通过该途径接触传统文化。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三、针对传统文化现状的建议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青少年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

教”作用。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决定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角地位。当好这个主角,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努力:一是要在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方面努力,除了强化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外,需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中小学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方面的区域课程或本校课程,大学可以增设传统文化素养课程和讲座;二是充实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再好,没有相应的师资,仍然不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教育效益;三是在评价上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如何在考试中体现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如何将传统文化素养指标纳入青少年素质体系是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

社区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社区既有街道、居委会的组织管理,又有学校、医院、工厂、各种文化娱乐设施等众多的资源,而且同一社区的青少年因为地缘关系容易组织起来,这些都是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泥沙并存。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魂魄,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被割裂,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诸如舍身报国的爱国情怀、刚健自强的立身精神、天人和谐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的道德传统、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等,再如兼爱天下、舍生取义、厚德

载物、乐群贵和、悲天悯人、通达权变等的精神思想。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核心是让青少年理解、认同民族精神,并最终内化入心。

但传统文化精神并非什么漂浮在空中的虚有之物,它有载体、有依托、有物质形式,包括传统游戏、传统节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服饰、古代器皿、气功武术、建筑雕塑、古代科技、音乐舞蹈、历史地理,乃至风土人情、习俗礼仪、文字语言等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空谈精神,并非道德说教,而是要让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物质形式,让他们阅读古典书籍,聆听民族音乐,触摸器皿雕塑,练习传统技艺。制订传统文化教育分阶段目标,再依据目标挑选各阶段的教育内容,是摆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青少年工作者面前的突出任务。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表明,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电脑网络等四种途径为着力点。传统文化进课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韩国和日本,一直有“教养课”,我国则有文化课、素质课等说法,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使得青少年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成为有教养、有文化、有素质的人。调查发现,课外阅读是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编著者和新闻出版部门应该肩负起为青少年奉献更多的介绍和解读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青少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影视和网络因其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和渗透性而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这种重要性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加。但是,影视和网络是“双刃剑”,其中也充塞着大量的娱乐文化、媚俗文化、浅显文化,甚至消极、享乐和暴力的内容,却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也是当今青少年远离经典、远离传统、远离高雅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影视和网络的积极因素发挥得好,对青少年的作用将加倍;若发挥不好,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也极大。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多途径,而且要多形式。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往往单纯地采用讲授方法,使传统文化教育陷入“我讲你记,我说你听,我考你背”的纯粹认知教学之中,作为教育主体的青少年既没有情感上的体验,又缺乏理性的思考,很难实现书本知识的内化和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同时,我们又长期将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合而为一,常常导致四者的混为一谈,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被掩盖,教师的说教多而以身示范少,灌输多而积极引导少,使得青少年误认为传统文化也不过就是假大空的一套。因此,我们应该转变传

统文化教育理念,积极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特殊规律,寻找与当代青少年接受心理相适配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既要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教育,更要重视以感悟和体验传统文化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使青少年不仅知晓而且喜爱,并最终化为行动。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

2.《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 3.中国传统文化网 4.中国教育在线 5.中国大学生青年网

附录一:

《二泉映月》是什么乐曲?有93.4%的大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选择了二胡曲,选择笛子曲的有4.8%,选择唢呐曲的有1.8%,没有一个人选择钢琴曲。

当被问及“嫦娥奔月”与什么节日有关?,对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常识问题,居然也有6.6%的大学生回答错误。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科学文化常识的,当问及第一台地震仪的发明家是谁?,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张衡,正确率达到了97.6%。

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二胡笛子唢呐钢琴柱形图 1

附录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4.8%的人对四大名著阅读过多遍,9.0%的人阅读过一遍,而只阅读过其中一二本的大学生占到了70.1%,从未阅读过的人也高达16.2%。

4.8%的人对四大名著阅读过多遍,9.0%的人阅读过一遍只阅读过其中一二本的大学生占到了70.1%从未阅读过的人也高达16.2%

问及是否擅长诸如中国象棋、二胡、剪纸或书法等传统技艺时,仅有2.4%的人表示很擅长,57.5%的人表示会一点,还有33.5%的大学生曾经学过但已忘记,而一点不会的大学生也占到了6.6%。

有2.4%的人表示很擅长57.5%的人表示会一点33.5%的大学生曾经学过但已忘记,一点不会的大学生也占到了6.6%。

第20篇: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书

当代青年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调查

班级:08临床中药学(1)班姓名:冯业波 0806509130

指导老师:温汉雄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青年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并发表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方法:口头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军岗村的全部青年。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你知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很愕然,结果只有

23.4%是全部知道的,71%是只是知道部分的传统节日,也就是说一般重大的传统节日都记得,而有5%的人知道几个怎么会只有那么少的人知道全部的传统节日呢?当然,每年都有在节日里面举行什么活动的节日当然知道的人就多,而被冷落的节日呢?特别是只有某些地区才有的节日,那就更少了。但这也不足为奇,毕竟地区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但这也是我们中华的文化啊,我们还是的多知道点。

二、对于传统节日你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过的?其中有32.7%的人会积极地去过

自己喜欢的节日,更有56.7%的人是随大流的,因为那是传统节日,祖师爷怎么过,大家现在怎么过,我就怎么过。也有12%的人是不太理会的,特别是外出打工的青年人,怎么过节对他们来说好像意义不大,还是求财要紧。而有8%的人的意见有一点古怪,这里就不多罗列了。从这组数据来看,青少年们对过传统节日的积极性还是不够,有的人还说是别人强迫他过节的,听到这样的言语,可这叫人心疼啊。再究其原因,大部分的人都说没有钱过节,或者是说没有时间过节,有的也说节日都没有气氛,那怎么过啊,更有的人说不知道今天是节日,等到知道的时候节日不过也过了。

三、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你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过吗?有41.6%的人是会按足传统

节日的方式去过的,他们说这是节日要求他们这样做的。而有36.3%的人认为怎样过都可以,只要是自己高兴就可以了,过节的时候这样的人常常和亲朋好友聚在一 1

起,想一想这节应该怎样过。有22.1%的人是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也是过日子而已。年少无忌,习俗也成不了他们的枷锁,看来态度决定了方式。

四、对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你了解吗?说了解的人有46%,而一知半解的人占了53%,

全然不解的人有1%。既然问到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了,那当然也得问一下意义是什么?这样一问,有75%的人认为在过传统节日时可以家人团聚,团结亲朋戚友。有

4.4的人认为可以品味一下传统文化,体验以下祖国的博大精深,追根索源。有20.6%的人说有东西吃,有假放,可以挣大钱,这就是意义。不过听起来的确很实际。

五、你更喜欢过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这是一个热点的问题,这些年来,西方文

化不断地向我们滲透过来,势犹猛洪,我们的生活有一种被迫融入西方节日的洪流当中,特别是这几年来,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据调查,仅有33%的人是喜欢过传统节日的,就有55%的人更趋于过西方节日,剩余的人就觉得无所谓了,反正一样开心。当问到西方节日受欢迎的原因时,有40%的人认为过西方节日时的娱乐性比较强,这是我们平时无法体会得到的。而有32%的人就觉得过西方节日很新鲜,我们很好奇。剩下28%的人是跟随大流的,周围的人都在过节,你不过节就是比别人out了。而与西方节日相比,75%的人认为传统节日里面多数只有吃的份,玩的很少,没有什么激情,也就是说娱乐性不强吧。25%的人就认为传统节日过于严肃,不合口味。如此看来,传统节日受到青少年的冷落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A、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很少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是以至人

到青年都不知道有某个传统节日,想不清过节的那一天到底有什么的特殊意义,也不知道关于这个节日的故事。我也不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们的教育上来的,但是事实也似乎如此。即便它不负全责,也是罪责难逃了。要得改变青少年的态度,搞好教育应是当务之急了。小学生不是很喜欢听故事吗?我们就讲给他听,如屈原的故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嫦娥的故事等。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价值,什么叫意义了。于是我们就在他们这样的时期在课程上加入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重在揭示传统节日的意义,当然节日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时代也应有新的内涵,让他们这节日不是为过节而过节。以上说的是针对学生的,那对于社会上的青年也不容忽视了。社会上的宣

2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要在节日里面多作宣传。如在电视上可以放一些宣传片,政府机关和教育机关可以出一些黑板报,报纸也是一个不多的渠道等。这样可以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效果。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渲染场所,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首先应当要以身作则,再教育孩子。当学校-社会-家,这三个形成统一战线时,何愁传统不继承,何苦传统不发展。

B、现在国家和人民都很重视传统节日,于是现在传统节日都有法定假期了,而

目的在于在节日里面举国同庆,认祖归宗。但目前很多的人看到节日到了,他们看到的不是节日,而是看到了放假。放假去哪啦?去玩呗。这样不是过节吗,玩也一样是过节啊,于是报了一间旅行社,节就这样过去了。过节时,他们谈论的不是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而是青山绿水,里里外外。传统节日就变成了旅游节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过节方式,没有错,这是连政府机关都无法管的。但是你可知道这是在过节啊就像是话题作文一样,你可不能够离题。当你玩得很开心的时候,至少你应该想到今天是某某节,想一下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关节日的故事,想一下这节日里面我们要铭记什么?等等。我认为一些大的公司、政府机关等的,总之就是一些大的团体,放假时也要集体搞一下活动,激发一下人们心目中的节日激情,还大家一个节日的气氛,好让忘了变为记得,也让被动化为积极。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每个节日都有一种庆祝的方式,有的还保留着古人的过节方式,但对于身在城市的人来说,很多都不会注重形式了,建议还是多回老家走走,因为那里有你的根。有的人就会问:“为什么就的按古人的方式过节,难道古人这样过觉得开心,我们现代人也一样吗?我想未必,如果人人都千遍一律的,那传统节日还要不要发展?”传统节日是要发展的,这也是肯定的,我也不是说不让它发展,正好相反,我还得鼓励它呢。但你可知道,没有继承是无从谈发展的,换句话来说,你连传统的东西一点也不知道,发展又从何谈起?在继承中谋发展。现代的社会什么都讲效率,什么都要求创新,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我们的传统节日也一样。为此我们就得取传统之精华,去传统之糟粕,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开创一种现代人的过节方式,我们不是在打传统的口号过自己的节,而是给传统节日注入新鲜的血液,发展我们的传统。

C、

近年来,西方节日大受青睐,很多人都喜欢过西方的节日,你可能也不会忘3

记在母亲节的那一天说的一句话:“妈,您辛苦了!”你可能更喜欢在平安夜和自己喜欢的人在星空下相互依偎,这一切都表示你的心中已经默默地接受了西方节日。有的人说过西方节日就是崇洋媚外。对于西方节日,我们固然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忧虑”和“文化警惕”,这是应该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排外,历史上也说了,固步自封,最终也只能是导致落后。现代的人有这样的想法,那是蛮横得自甘腐化的幼稚想法。鲁迅先生说得好,“拿来主义”,面对着它,我们就要大胆地拿来,理性地拿来。其实现实当中我们都看到,我们过西方节日是怎么过的,我们不可能按足西方人的方式过一个西方的节日,那是环境的不允许,也是我们的文化不允许,现在的我们是在按我们的方式去过别人的节日,我们看中的是能从西方节日中找更多的快乐,一扫传统的保守和压抑,按邓爷爷的思维方式来说,我们要过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节日,西方人肯定没有想到。现在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实都被抽空了,成为了徒有其表的摆设的味道,比如圣诞节到了,我们这里也就是一个消费日,或者时尚的标签。可以说对中国传统节日没有多大的威胁,真正的危险反而来自我们自身,像中秋节这样温情的节日却成为了月饼商人炫技买卖的秀场和无良政客们腐败和投机专营的通道。听起来,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在文化认同感严重缺乏的今天,不是变着法儿打着节日的旗号来赚钱来消费,而是带着虔敬之心认认真真地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或许才是我们的本分。

调查总结: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可遗弃。经过这次调查,我真的是感受良多,面对这一话题,我想我们应努力增加更多的民族特色,呼唤更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也随着全球化了,既有洋节的入侵,也有中国节的传出。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不是中国人的人也在过我们的节日,这就算是文化的渗透吧。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我们不会用我们传统的文化去侵略别人,我们只是将我们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也都有义务重视我们的节日并将它发扬光大。

本次调查可能调查范围小,不够有代表性,但希望仅此报告对读者有所启发。

撰写日期:2009 年 9月3日

对公司的态度范文
《对公司的态度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