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课题研究申报表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4 06:07:0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名称:利用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任教学科

美术 电子邮箱 Ffj119@126.com 主持人姓名 范方吉 研究时间 2014年 9 月至

2015年 1月(不超过一年) 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意赅。)

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努力营造“开放互动、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探索色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达到提升自我教学经验,推升科研能力,推动课改深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问题界定(对问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色彩:是一门庞大的科学体系,也是一个感官的物质世界,绿色的草原,蓝色的天空,黄色的油菜花等。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的结果,在黑暗的条件下,人眼是看不到不发光的物体的。

感受:是指要求学生接触大自然的色彩后而所感触或领悟的思想感情。

实践: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在实践中探索色彩,在实践中感受色彩,在实践中大胆创新色彩。

研究:是指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利用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手工制作,以色彩为主线,开发课程资源。以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为指导,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美化生活,用各种大自然色彩原材料进行创作。

美术课程:中学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问题解决的设想(包括解决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②研究方法:诸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列举出来,而且进行简单的说明。

②实施步骤:即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立足课堂教学,以“三制”、“三课”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师的科研工作, 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分五个步骤。

1、选题(2014年9月)

美术就象生活中的阳光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色彩更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新教材把手绘线条和色彩搭配作为造型的基础。为此,结合“三制”、“三课”以及开放课教学,把立足点放在对色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上,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找原因——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否解决这些疑问,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美术色彩感受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2、学习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围绕色彩感受能力展开学习,拓宽思路,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确定问题研究的理念。

3、小课题设计阶段(2014年10月)

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

重点研究:①色彩感受课教学的问题设计。

②色彩课教学的亲历和反思。

③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⑤探究过程的实效性、目的性、新颖性。

4、小课题实验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行动研究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自身发展,立足于质量提升。对自己确立的小课题进行设想和设计,寻求、证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成果资料。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阶段的总结,注意反映教学的真实问题,注重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注重解决教学问题,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5、反思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经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小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在课堂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深入研究并不断积累过程燃料。主要包括学习研究笔记、课堂教学实录、学生活动实录、阶段总结、反思等。

2、依据教研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积极参加学校及县级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评展活动。

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分析成效。)

1、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以致用,使学生从小养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利用大自然的色彩,美化生活环境。

3、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将得到提升。各教师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用理论指导我们课题研究,少走弯路。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观念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同时及时把研究成果进行文字化进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通过专题讲座进行推广,辐射到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

4、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将得到转变。参加课题的研究过程,教师自觉转变了教学方式,自觉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使课堂教学由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综合学习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1、教学论文反思: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或反思。

2、教师课堂实录:对课题研究专题课例进行录像,并组织大家进行分析点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实现初中美术课教学资源扩充,其中以大自然为主的教学资源被引入课堂。

4、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将效果显著的活动设计、实况评析、活动反思、个案记录、学生作品及评价整理成册。

6、课题结题报告:针对两个月的课题开展取得的各项成效进行总结分析。

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1、希望学校建立教师科研激励机制,能对参与课题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中去。

2、希望学校多举办本校艺术作品的展览会,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术作品的大胆创新,提升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并能对评选出的学生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提供场所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

推荐第2篇:倾听课题课题研究申报表

3—6岁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丹尼斯•沃克拉迪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倾听时,活动就开始了”。创意教学认为幼儿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课,只有有效地听课,学习才会进步。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它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知识、技能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听的能力,而儿童的听觉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为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和说总是相互促进,相伴而存在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与他们乐听、会听有着密切的关系。听的能力是先天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这个能力。可是,想让幼儿做到听课集中、听得明白,能对所听的内容作出迅速、正确的反映并进行创造和发挥,就必须注意后天的培养。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表达与表现”部分第一条就是: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显然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能够积极表达自己,而且也要具备作为一个良好倾听者的素质:能够倾听他人的声音,了解他人的所想。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人,他们很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的话语,不能给他人情感上的依托,不能让他人感觉信任,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却无法和对方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不能倾听他人的忠告和建议。可见,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技巧的养成是何等的重要,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幼儿不安心听讲,经常插嘴,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发言的幼儿只占少数。 场景一:小三班数活动《买水果》

归老师:(幼儿自己已选择不同的币值)小朋友手中的钱有的是4元、有的是3元。下面我们做一个买水果的游戏,想一想你要买什么水果?水果的价钱要和你手里的钱一样。幼儿手中拿着钱,只顾玩自己的钱,教师再提出游戏要求,幼儿根本没有兴趣听。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买水果缺乏目的性,教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场景二:教师对话 徐老师:今天,真是气死我了,我特地做了多媒体课件,他们看的时候倒挺认真,可是,看好以后提问题,他们又开始动起来。

孟老师:以前,班级里孩子有四十几个,讲故事可爱听了,现在的孩子就是不爱听,我也想不出办法。 场景三:教研活动中

张老师:每次角色游戏的评价内容我总是精心准备,为什么班里总有象费阳、任朕这样的孩子,他们总是不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惹别人?

以上三个场景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经常会发生的情况。在查阅有关理论书籍后,我们认为造成这些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幼儿园倾听能力培养出现盲点。在课改前,幼儿园中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五种,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倾听技能的培养有不同的作用。如:谈话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养成主动积极、集中注意、耐心倾听的能力;有利于从倾听中分辨说话人声音的特点及声音所表现的情绪。讲述活动有利于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听别人的讲述,发现异同,在倾听中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及时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在整合课程的状态下,领域教育出现了深层次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整合课程创造了许多渗透的语言教育情景。在一主题单元架构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幼儿有很多与老师讨论、商量、评述、表达的语言交往,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而有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完整和谐的发展。而在整合课程的实施中,已经出现了两种偏向,一种是套用一个“整合”的帽子将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组织在一起,这是借整合之名行分科之实的课程现象;另一种是一经“整合”便将“领域”忘之脑后的问题,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整合课程不注重领域教育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忽视了专门的语言教育又忽视了渗透的语言教育,使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出现了盲点。

2、教师缺乏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意识。我国现有的幼儿语言教育表明,在以往的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有关倾听行为的培养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些幼儿不善于倾听,这就影响了他们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倾听目标心中无数,造成教师没有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目标意识,在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制定有关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幼儿倾听能力培养不能落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3、教师缺乏幼儿倾听能力指导的策略。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摆正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教师具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总以为幼儿年龄小,幼儿必须听教师的话,当幼儿倾听习惯差时教师常常责怪幼儿。殊不知一名幼儿如果觉得自己在全体中不是被欢迎或者他是感到不快乐的,他说话的意愿就会降低,对他人的表述也无兴趣听。可见,教师没有从幼儿的种种表现上分析原因,缺乏倾听能力培养的指导策略。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更不要说是最优发展了。这不仅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更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品格的形成,影响了幼儿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

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全面而严峻的挑战,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而语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又何谈发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并不是强迫幼儿听,而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师生互动、提高教师语言素质等方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最终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鲍厄(1977年)提出,婴儿的耳较小。由于耳的大小不同以及婴儿耳内基膜纤维较短的缘故,使婴儿接受振动频率的范围大,因此成人听不到的某些尖细的声音或高音哨声,婴儿都能听到。而听觉能力在成人开始逐渐降低,20岁以后,每增加10年,听觉能力都有所下降。到老年期,在高频率部分的听力基本尚失。这说明儿童听觉较城人敏锐,所以从婴儿期就可以训练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我园在2005年进行了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教师们改变了以往采取批评或强制幼儿倾听的方法,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使幼儿的倾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践研究中的经验在我园得到推广也因此在教师群体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认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倾听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终身受益,应该从小抓起。但是幼儿园小班、中班教师们对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还存在诸多困惑。

为此本课题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立足于幼儿本体“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得培养3—6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探索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途径、方法,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

二、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提出3-6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策略,做好各年龄段的倾听能力衔接工作,提高教师、家长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相关概念的诠释

1、何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终期目标倾听部分: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听,并积极有礼貌地听别人对自己说话。能力与技能目标——能集中注意力、有礼貌、安静地倾听;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

3、幼儿倾听技能:(1)有意识倾听,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2)辨析性倾听,能够粪便听到的不同内容;(3)理解性倾听,能够掌握听到的主要内容,能够连接上下文的意思,在不同年龄,其具体目标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1)有意识倾听(小班),(2)辨析性倾听(中班)(3)理解性倾听(大班) 相关子课题

1、3-6岁幼儿倾听能力现状的调查

2、教师行为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影响

3、家庭教育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影响

4、小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中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6、幼儿倾听能力培养双向衔接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鉴于本研究实践性强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幼儿倾听能力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调查法:通过调查使教师了解幼儿倾听现状,以便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3、个案研究法。在科学教育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科学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二)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北石路幼儿园大班幼儿60名、中班幼儿120名、小班幼儿60名。

(三)研究时间:200

7、6——200

9、6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

7、6——200

7、8)

提出问题,罗列现象,查找相关的理论依据,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

7、9——200

9、2)

1、制作并发放家长、教师调查问卷表。

2、进行各项前测、后测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3、根据各阶段培养目标,拟定并实施活动方案。

4、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施以对策,分析案例、提升经验。

5、观察记录教师行为表现,分析并归纳教育方法和策略。

6、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

9、2——200

9、6)

1、调整、完善教育的方式、方法

2、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把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教育方案、教育活动集、案例集。

五、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建立课题组,加强领导。园长和副园长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多次主持区级课题,能负责师资培训及研究的决策、实施和调控工作。 职称:幼儿园高级教师。

2、课题组负责人有十七年的教育经验,在语言教学上有特色,有多次开展科研的经验。开展的“儿童早期愉快数教育研究”获2004年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现已完成2005区级课题《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3、成立专家顾问组。聘请有关专家,开展课题研究的咨询,进行教育理论的辅导,帮助进行阶段与终端的评价,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

4、物质保证。进一步改善现代化办学条件,为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保证;每年安排专款,作为研究经费,保证研究正常进行。

5、建立激励机制。在本研究中,开展园级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奖励先进,促进研究氛围的形成。

推荐第3篇: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蟠猫中心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申报表

编号:2014 年2月24日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四、审核意见

【说明】

1、小课题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也可合作研究,最多不超过3人;一人只能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要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选题,切口要小,要有针对性,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3、申报小课题须经学校和乡镇校办审阅后方能上报,否则不予立项和结题。

4、本表一式4份:上交学校、校办、市教科所各一份,申报人自留一份存档。

5、本表纸质稿以乡镇校办、市直学校、民办学校为单位上交,电子稿同时发至禹城市教科

推荐第4篇:禹城市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禹城市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编号:2011 年9 月15日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四、审核意见

【说明】

1、小课题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也可合作研究,最多不超过3人;一人只能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要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选题,切口要小,要有针对性,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3、申报小课题须经学校和乡镇校办审阅后方能上报,否则不予立项和结题。

4、本表一式4份:上交学校、校办、市教科所各一份,申报人自留一份存档。

5、本表纸质稿以乡镇校办、市直学校、民办学校为单位上交,电子稿同时发至禹城市教科

推荐第5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课题自选.内容要点 1.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2.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步骤及可行性分析).3.课题的预期研究进展和结果.

附: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1) 课题名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导师:潘旭红

课题组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组长:沈洋 班级:高二(6)班 主导课程:英语,语文 相关课程: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异同,培养学生文化包容意识。

2、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西方饮食文化

3、研究的步骤:

(1)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独自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准备用英语表达。

(2)在课堂上分男女两大组或者全班分左右两大组,分别代表中、西两方,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3)全班汇总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并编写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一览表。

研究方式

上网或到阅览室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小组合作与独立钻研相结合) 所需条件

开放微机室、阅览室 导师意见

审批意见

附:相关资料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1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分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炖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协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1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得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2) 课题名称:家乡的污染 导师:潘旭红

课题组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组长:沈洋 班级:高二(6)班 主导课程:英语, 语文 相关课程: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拍摄和收集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2、研究的主要内容: 家乡的污染

3、研究的步骤:

1.提出课题: 先让学生了解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然后由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

2.选择子课题: 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

3.调查研究: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

4.表达和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们作展示。

5.总结: 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研究方式

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所需条件

开放微机室、阅览室 导师意见

审批意见

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3)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组长:钱洋 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活动步骤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第1周 选题准备 确定课题

二 第2-3周 资料收集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三 第4-5周 课题论证 筛选、分析和研究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成果 四 第6周 研究评价 开展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 五 第7-8周 结题展示 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动形式 问卷调查、开题报告、查阅资料、专家访谈、结题报告撰写、网页整理和制作、成果展示板报制作。

访问的单位或对象 英语教学专家、英语教师、高二同学。

活动所需条件 网络与电脑、自行车、公共汽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预期成果 图片、读书笔记、文献摘要、开题报告、结题论文、课题网页 小组成员分工 (1) 制定工作计划并安排、督促计划的落实,记录文字资料(组长) (2)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全组成员) (3)共同进行网页制作;(全组成员) (4)多媒体制作;(沈洋)

(5)心得体会和总结材料的撰写。(全组成员)

英语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表课题: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被访人姓名

性别 年龄

地址

电话

访谈要点

访谈体会

专家签字

调查者(签名):

被调查者(签名):

研究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课题: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项 目 自我评价描述 ①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

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③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⑤与其他同学协作情况

⑥学习的结果

推荐第6篇:如何写好课题申报表

如何写好课题申报表(1)

写课题申请报告不是简单的填写申报表工作,实际上是对拟申报的课题的论证过程。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等因素有关,也与课题申请人对课题的论证质量有关。申报课题首先要进行课题论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申报表。

课题申报表课题管理部门一般会印制表格,由课题申报人填写。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分析;研究的计划和步骤等。填写课题申请表,进行课题论证,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关于研究问题的表述

评审者对课题的兴趣首先来自题目反映的问题。因此,题目要能抓住人,吸引人,并力求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比如《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行动研究》,对象是备课组,内容是学习型备课组建设,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拟定题目要做到:表述简明;具体不空泛;运用明确概念,不含糊不清,自造或简化。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部分要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目的是向评审者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这部分有几个问题必须交代清楚:

1.有关概念的界定

尤其是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比如研究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能力”这个概念就需要界定。概念表述不清,会使评审者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

2.研究的现实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教育应用研究要注重从实践意义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一是让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申报者研究的基础;二是说明研究者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这部分的内容阐述要注意:

第一,这个问题别人是否研究过,如果研究过,是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主要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哪些突破。如果这个问题没有人研究过,那么是否有人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对本课题研究有什么借鉴意义。

第二,已有的研究存在什么主要问题和局限性。

第三,本课题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拟解决什么新问题,力求取得什么突破。要突出本研究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让评审者了解不是同类课题的简单重复。在最后,也可以放在开首,概括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任何研究都会涉及研究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对涉及的所有因素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目的是使课题避免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内容的确定是把大问题缩小的过程,也是把问题分解的过程。分解有一级分解、二级分解。

课题研究内容的论证应交代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的解决和难点的突破往往就是这个课题的特色和创新所在。

研究内容的描述,实际上是表明研究者对研究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并从一个侧面反映研究者思路是否清晰。

四、研究的方法

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用哪些方法。不仅要写出方法的名称和解释,还应写运用这些方法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实验研究类课题还要写清楚研究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五、研究条件分析

目的是使课题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方面。

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往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的组织能力。

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方面的保证。

六、研究报告和成果形式

这部分要交代清楚研究大致分成几个重要阶段及具体时间安排,每一个阶段具体的研究任务和预期的研究成果。最后还要写清楚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

推荐第7篇:课题申报表填写说明

课题申报表填写说明

封页

1、课题类别:按数据表里的分类填写,即应用对策研究、常规课题、后期资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长三角课题、重大舆情调研、涉台研究。

2、学科分类(指南条目号):按照课题指南申报的填写指南条目号;基础研究自主申报的填写学科分类(按申报书数据表中的学科分类填写),基础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有课题指南,只需填指南条目号。

3、成果形式:在“专著、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选择。

填写成果形式要特别注意申报要求中各类课题的成果形式(具体要求详见文件),此外还要注意课题结题时对成果形式的要求:成果形式为论文的,要求公开发表,并注明是省哲社课题成果,否则不予结题。成果形式为著作的,要求公开出版,并在扉页或其他显眼处注明是省哲社课题成果,否则不予结题。因为著作出版有一个周期的问题,所以允许课题负责人拿完成的书稿加上出版社正式的出版合同申请结题,对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课题完成,但不发结题证书,也不拨付后续经费。著作正式出版后再办理正式的结题手续。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之一,否则不予结题:(1)有省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相关实际工作部门使用采纳。(3)送交相关部门领导批阅。以上三种都需要盖相关部门的印章。博士生课题如果在计划完成时间内,成果已出版发行,可以拿出版物来结题;如果没有出版,可以拿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前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结题(以博士生毕业论文申报课题的)。申报时最终成果形式选择为多项的,需同时达到相应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否则不予结题。如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论文要发表,并且研究报告要满足结题要求。

4、联系电话填写能直接与申报者本人联系的电话,不要填写学院办公室电话。

5、申报青年课题者,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39周岁(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第2页

申请者(签章):申报者本人亲笔签名。

数据表

1、“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博士生课题、学科分类、预期成果、成果去向”等栏目直接在相应序号前打上“√”,选择相应选项后不用删除掉其他选项。

2、“是否同意转为学科共建课题”、“是否同意转为自筹经费课题”栏目不用填写

3、最后学历为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以下;最后学位为博士、硕士、学士。

4、担任导师:填写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

5、工作单位格式为“浙江师范大学XXXX学院或XXX研究所、中心”即可。

6、字数(篇数):成果形式为专著、译著、研究报告、工具书的填写字数,成果形式为论文的填写篇数。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由学校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活页

1、“预期成果、成果去向”栏目直接在相应序号前打上“√”,选择相应选项后不用删除掉其他选项。

2、本课题研究已有的前期研究成果中,不能出现申报者的姓名和所在单位信息,可以填写成果名称、发表刊物、出版社以及成果发表时间(涉及到学报的统一写“××大学学报”). 2

推荐第8篇:润州区教育科研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原稿)

润州区教育科研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原稿)

编号:

二、课题设计论证

3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四、审核意见

1.申报的小课题切入口要小,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贴近学科教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课题名称表述要准确、规范、简洁、科学;研究周期一般为1——2学年。

2、小课题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也可合作研究,最多不超过3人,原则上一人只能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

3、小课题由学校审核,经区教科室批准后才能立项。

润州区教育局教科室

推荐第9篇: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小学语文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能脱节,发展畸形;追求形式,教学缺少思维深度。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从金凤区各小学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唱读现象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2、通过实践研究,努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课程资源、组织形式上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积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经验。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通过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6)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

1、组织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成立课题组,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4月――2013年4月),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围绕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从以下几个专题研究。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有效性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备课的有效性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明确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及主要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六、预设的研究结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集、典型教学案例集、制作课堂教学录像、进行课堂教学竞赛、网上课例研究视屏。

推荐第10篇:课题研究

关于开展省、市、县中小学教学研究 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扎实抓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动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强校、科研兴教‛之路。省、市、县教研室将开展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请各校认真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申报的具体要求见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指南》。申报者需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评审书活页》,其电子稿(用课题名称命名)和文字稿(一式3份)报送至县教育局教研室。申报所需要的相关表格可以到赣榆教研之窗网站的‚课题研究‛栏目中下载。县教研室将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和县级立项,并择优选出部分课题参与市级评审立项,市教研室还将择优选出35项课题参与省级评审立项。 申报时间为2011年6月

14、15日两天。申报时以学校为单位报送县教研室教务处孙勇老师,电子稿用U盘报送,电子稿包括每个课题的《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评审书活页》以及学校的《课题申报汇总目录》。已经申报‚‘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短期课题的老师原则上不得再申报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

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指南

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2011年4月29日

附件: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指南

一、课题简介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经省教育厅同意,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1995年开始设立。该系列课题注重课程教学及管理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面向全省幼儿园、中小学等领域的一线教师及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每两年申报一次。今年申报的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

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两种。对于重点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会给予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资助;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课题所在单位承担。

二、申报资格

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对象为本省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师范院校、教育行政以及教科研部门的集体或个人。

⒉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由两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尚未完成我室第七期以及第八期正在进行研究的教学研究课题的单位与个人不得参与此次申报。

3.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只能有1—2人。

三、申报程序

⒈申报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题,并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评审书活页》,其电子稿(用课题名称命名)和文字稿(一

式3份)报送至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

⒉县(市、区)教研室初审后,将《课题申报、评审书》及《课题评审书活页》一式3份报送至市教育局教研室。市教研室根据申报数量的分配指标组织对本市申报课题进行初审,将通过初审的课题评审书及活页的电子稿和文字稿(一式3份)报送到省教研室(《课题评审书活页》电子稿和文字稿单列、单放),并将本市申报的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详细目录用Excel文档的格式发送到zf828@126.com邮箱。

⒊课题申报者及各大市教研室教管人员需到省教研室网站(http://) 首页的 ‚课题研究‛中下载2011年度的相关表格,按照统一格式填写。

⒋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并公布评审结果。

四、申报时间

申报工作从2011年4月15日开始,2011年9月10日截止,逾期将不再受理。请各市教研室抓紧时间,认真组织好课题申报工作,切实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

五、报送数量

每个市报送省教研室的课题数量不超过35项。

六、课题类别及管理方式

⒈不论是重点课题还是立项课题,课题所在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都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⒉重点课题主持人的培训、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估检查、年

度检查和结题验收等课题管理工作,由省教研室组织进行。立项课题的相关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市教研室负责。

⒊各课题申报单位要规范课题的日常管理,强化课题的评审、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杜绝‚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努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

⒋本期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原则上在2014年年底之前全部结题。

⒌第九期课题的具体管理办法将在今年下半年与课题评审结果一并公布。

七、参考选题

下面列出的部分是第九期课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仅供研究者参考。课题研究人员可选择某一研究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个切入点进行研究,尽可能地将研究课题具体化,也可以自己选题进行课题研究。

⒈综合问题研究

苏派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中介组织机制及监管研究。

⒉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及监控评估体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拔尖学生、优异学生特殊培养机制研究;国内外基础教育比较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生存与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研究;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

女受教育保障机制研究;惩罚教育研究;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过重课业辅导问题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缓解择校压力问题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⒊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研究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幼小衔接教育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幼儿园办学成本及经费供给保障机制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学研究;学前教育办园体制与机制研究。

4、学校建设与特色发展研究

中小学建设标准研究;中小学品牌建设研究;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学校特色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影响力研究;百年老校教育渊源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小学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共青团、少先队时代特色与活动创新研究;学生主体教育研究;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究;新媒体下学校宣传工作研究。

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小学课程德育研究;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研究;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国防教育与学科融合性研究;中小学生抗挫心理训练研究;新时期学生价值观标准研究;学生厌学心理教育与疏导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文明素养研究;学生网络迷恋心理疏导及行为矫治研究。

⒍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阳光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性研究;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及实效性研究;《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实践性研究;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践性研究;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戏剧进课堂的实践性研究;体育艺术

2+1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中小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师资培养与培训研究;学生疾病防控及其应急救治体制研究;学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研究。

⒎课程、教材与教学发展研究

建设教育强省框架下的地方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江苏特色优质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初中综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高中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研究;开放性教学研修的研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研究。

⒏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教研室建设评价标准的研究;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新形势下中考改革的研究;民办学校准入和退出机制研究;学生意外伤害责任鉴定及责任分担机制研究;幼儿园、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机制研究;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校长领导力研究。

⒐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模式研究;名师、名校长培养途径研究;省级学科带头人标准的研究;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与能力标准的研究;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教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区域教师流动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校长、园长专业化成长及培养机制研究;绩效工资背景下民办学校教师绩效评价及待遇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研究。

第11篇:课题研究

新高考环境下如何借助趣味性活动促进学生勤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

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4]4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学生没有形成学科思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建立合理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由之路。 2.研究的理论基础:

(1)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发挥生物学科史的引导作用(外因),使学生真正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内因)。

(3)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该理论强调: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就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此外本理论倡导的“发现学习”法认为,将原发现过程从教育角度进行再编制,成为学生可步步学习的途径。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了解问题的发现过程,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逐步形成一定的学科文化基础。本课题通过将高中生物教材上学科史进行再编制,让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结构,形成文化基础,并最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具体而言,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生物学科史是由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进行生物教材的二次开发,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形成文化基础而编写完成的校本教材,具体包括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生物学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故事三个方面。其是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文化基础,并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

近年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分为三个层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实施的核心任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中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其已经要求学生能够从形成生物学科人文基础上升到社会参与,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我们生物教师所面对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由于生物考纲的变化,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轻视教材上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而将当今社会上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直接灌输给学生。殊不知教材上的生物学科史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文化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力求自主发展,最终才能获得终生发展,达到社会参与。基于此,本课题研讨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生物学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故事,并编制成生物学科史,来进行生物课堂中的渗透教学,以期让学生在获得文化基础的基层上向上突破,通过自主发展并最终形成社会参与,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为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1.怎样编制科学实用的高中生物学科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编制适合学生使用的生物学科史。

2.如何应用高中生物学科史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渗透教学。3.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研究:制定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机制及细则,通过恰当的评价规范和促进教学,使生物学科史在生物课堂教学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选取各中学的高一年级各两个平行班和高二年级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的平行班保持正常教学,每周课时相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为教学蓝本展开教学,其中实验班开展生物学科史的渗透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方式教学,然后对两班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文献研究法:对有关在生物教学中的学科史应用研究等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五、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用2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6月) (1)立项申报书 (2)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7年7月——2019年2月) (1)召开开题报告会并撰写开题报告

(2)编制生物学科史,课题组成员分工编制 (3)开展高中生物学科史课堂渗透教学

(4)完成“借助生物学科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评价体制建设,并对学生测试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5)撰写中期报告,分析问题,调整方案,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3.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10月)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出一般模式

(2)组织填写结题报告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3)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本课题组人员组成合理,以年富力强有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1人。其中潘志伟、杨庆平为市兼职教研员,程国胜、彭超、钱仁凯为校生物奥赛主教练,查丽为校生物学科组组长。全部人员在生物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资料准备:查阅有关生物学科史的各种文献资料。

3.科研手段:运用行动研究法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总结经验;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在借鉴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4.经费保障:获得立项后由学校在科研预算经费中支出,可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正常运转,直到通过结题验收。

七、人员分工:

填写课题申报书、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潘志伟全程指导。

负责对巢湖二中、巢湖四中和烔炀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科文化基础的掌握情况。

根据调查反馈信息负责编制高中生物学科史,并进行教学中的渗透,积累教学案例。

“借助生物学科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评价体制建设。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起草开题报告。2.编制高中生物学科史。

3.研究生物学科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般模式的论文。4.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九、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课题组成员分布在高

一、高二和高三,对于程国胜、钱仁凯、彭超、潘志伟老师来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生物教材和编制生物学科史。2.学校教学任务重,各类考试多,教师负担重,工作时间紧,可能对按时结题存在一定影响,本课题组尽量保证按时结题。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学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个人决策时所需的生物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概括出生物学素养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要素构成、可见,具备生物学素养有助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的关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更具有科学性、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材料,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以下是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前提。农村中学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有差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

(一)新颖的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视剧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扣响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生物学知识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将生物学知识用精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新课的方法也会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颖、独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落实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课改后的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活动”内容,教师要根据实际,对“活动”的内容、难度和形式要灵活掌握。探究性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动中要着重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讲“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节时,教材安排“自制泡菜”的活动,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有经验的家长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泡菜和自酿美酒、米酒。学生品尝到自己制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一个人如果对生物学知识一无所知,就更谈不上对生物学有什么兴趣。只有生物学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适时地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研究动态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意识。例如,对细胞这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细胞全能性的介绍,引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实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卉和树苗。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中,引入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如我国通过基因技术获得的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抗挤压耐保存的转基因西红柿;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完成人类全部23对染色体的遗传图谱的绘制工作,困扰人类的顽疾如艾滋病、恶性肿瘤、遗传病将被攻克,从而大大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的视野,同时也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时代感,树立了生命科学的意识。

三、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第12篇: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是自治区专项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1、在学生的学业考察和日常活动中发现学生不能将知识很好的转化为能力。学生从知识到实际的认知差距比较大。如估计一棵树有多高,误差较大。

2、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作业书本知识较多,缺少实践操作作业。在新课程实施后,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已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都比较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的作业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的实践、探究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不重视教材中实践性活动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对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及作用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实践性作业的质量不易考察,设计作业也需要精心准备,部分教师认为是费力不讨好,认为在常态练习中,效果也能达到。

4、有效课堂的需要。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在我校正在大力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教师们对有效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高了认识与设计教学能力。在作业设计方面,从广度与深度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但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上关注度不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设计优化出更好的作业,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1、实践性作业的作业类型、设计策略、内容、学习评价等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学校的支持和校长的专业引领。

3、课题组成员具有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实践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本地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趣味性、应用性、层次性、探究性等为原则的学生实践活动。实践性作业的内容有量的感知、几何知识的应用、数学游戏、数学课外阅读、数学实践活动等。实践性作业的研究指实践性作业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师掌握、提高对实践性作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准确率。

2、提高教师对实践性作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1、积累不同课时内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考察这些作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探索学生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个案,形成一个作业,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的成功案例。

3、培养学生使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认识,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用数学的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4、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使用的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的预期目标,本课题以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作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

用、学生对实践性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方面为抓手,开展研究。

七、研究的对象:贺兰县回民小学3—6年级实验班的学生。

八、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通过教学杂志、互联网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与方法,提高研究的起点。

2、行动研究法:以课堂为实验室,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在教学实践谁不断探究,不断总结,取长补短,不断反思。

3、课例研究法:通过观摩课课例与预设情景效果来研究。

4、调查研究法:以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基本看法。

5、成绩分析法:跟踪分析班级的成绩,从中寻找结论。

6、实践法:选好对照班级,计划每学期进行一次实践性的实践检验,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九、课题的分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5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实践性作业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计划在

三、四年级开展一次实践性活动,了解分析学生的现状。(五月份)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实践性作业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成果,积累作业设计案例。以

三、四第二学期和

四、五年级第一学期为主,预计每册达到5个左右。进行1-2次的实践性作业实践,提高学习的效果。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推进课题研究。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实践性作业内容、作用。

(1)在完成实践作业后,采取个别谈话和实践检测的方式,掌握活动效果。

(2)每学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同上一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3)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讨,对实践性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设计能力。

(4)积累资料。(反思、案例、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完善提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定期开展专题性的交流研究。

2、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3、请专家指导。

4、结合学科教学,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3、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十、预设研究成果

1、提高课题组教师运用实践性作业的能力,以反思的形式促进作业设计的质量,以论文的形式展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际效果。

2、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研能力,能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实践性作业的效果。

3、以结题报告的形式,分析实践性作业在学生发展上的差异。

十一、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常金勇课题负责人每一阶段的计划、总结、结题报告的撰写、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应用

徐国庆课题参与者组织学习、研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分析实践活动的效果郁晓丽课题参与者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应用、每一阶段的学习及实践体会、制定任教年级实践活动的内容

徐丽课题参与者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应用、每一阶段的学习及实践体会、制定任教年级实践活动的内容

第13篇:课题研究

建设星级班组,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是企业战略执行的基石,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班组的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执行力,班组的战斗力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班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近两年来,贵州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开展星级班组创建活动,坚持“抓兵头、抓引领、抓载体、抓基础、抓练兵、抓典型”,努力建设“学习型、安全型、创新型、效益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持续推进班组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实现班组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得基础。

第一节:星级班组的历史简介

1、班组建设的发展

2、班组建设的作用

第二节:星级班组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班组管理学的特点

2、合格班组长与卓越班组长的差别

第三节:传统与现代班组管理的对比

第四节:贵州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创建星级班组的背景及条件

第五节:星级班组建设与心得体会

1、班组安全管理

2、班组生产管理

3、班组基础管理

4、学习型班组建设

5、关于班组的文化

6、班组的民主管理

第六节:班组建设发展的方向与未来的前景。

第14篇:课题研究

(二)关于课外阅读的教学研究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深化“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与好书共成长”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品德。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课内阅读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范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及初中文言文。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经常范读,教师以深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延续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从而激发学生自愿地去阅读。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每天中午以及课后的阅读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开展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地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七、课时安排

1、精读课文24篇约50课时

2、拓展性阅读课文16篇约20课时

3、习作八次约25课时4

5、单元小结8个约10课时6

、综合活动8个约18课时、机动、复习、检测约20课时

第15篇:课题研究

小学英语音标有效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

在新课程英语教学目标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音标教学,但是在各英语教材中都多多少少涉及到音标。在人教版三年级开始出现了音标,于是音标教学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2.教学现状背景

说到音标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会感到无从下手, 只有在每单元学到音标时,才带同学们认一认,读一读,也不加以铺垫或精心设计。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是非常乏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音素量的增多,加之教师没有科学有趣的教学设计,学生对音标的音、形都很难掌握,就更谈不上熟练运用了,所以他们就很容易遗忘掉。

3.学校生源背景

我所任教年级的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人数已经占全年级学生总数的60%以上,这些学生家长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在家对子女的英语学习进行辅导,对于“音标”这一概念更是从未接触过。这就更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英语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高效率地进行音标教学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的有效音标教学之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贾德针提出非英语国家人学习英语可以采用先行组织者模式,即应该先在学习者的认知基础中找出“先行组织者”,然后再根据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2.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1994年苑慧香在论文《英语音标教学应先于字母教学》中就论证了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的“音标教学先于字母教学”的可行性。教师采用将音素分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字母引出音标进行音标教学。教师运用图片、分散难点、插入歌曲、以音标和拼音教学为重点、口头练习为中心、笔头练习为辅等几种方法进行音标教学。

(二)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区别:本课题认为:字母教学应先于音标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字母的基础上再接触音标,避免学生将音标与字母混淆;由已学单词引出音标教学,采取“集中-分散-归纳”的授课方式;设计练习要多样性、趣味性;以听、说、认读、识别为主,不主张书写。

联系:本课题认为在音标教学中可以应用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模式。即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最初掌握的单词作为“先行组织者”从中引出音标,然后再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英语的单词识记。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小学的音标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2.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和发展小学音标教学的理论。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根据学生学习英语音标的实际情况和结合一些英语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音标教学经验提出的。本课题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的研究理论合理,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和学生相处融洽,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水平,相信在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界定

音标:是指语音学上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

音标教学:是指为了实现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学要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而设置的教学,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是学好英语的坚实基础。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是指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分阶段进行对48个音标的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

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提出应该非常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基础。本课题根据他的先行组织者模式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最初掌握的单词作为“先行组织者”从中引出音标,然后再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

2.贾德针的经验泛化说理论

贾德针的经验泛化说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知识进行了概括就有可能发生迁移,而且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在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也越好。本课题根据他经验泛化说认为学生最初的知识即音标掌握越好对以后的学习帮助越大。所以除了在教会学生音标之后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学生,不断纠正发音。比如,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上花上几分钟时间来做做音标游戏;平时检查学生的读书和背书时也要注意学生哪些音容易发错,从而加强训练。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一)理论假设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一条小学英语音标有效教学的途径,使学生熟练掌握音标及其拼读规律,从而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好音标、顺利地闯过语音关,增强自信心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研究目标 1.本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些小学英语音标有效教学的方法。 2.发展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学生对英语音标学习产生积极情感,自主的参与音标学习活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音标教学效率。使学生熟练掌握音标及其拼读规律,从而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好音标、顺利地闯过语音关,增强自信心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研究,让教师学习其他学校教师音标教学的一些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再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音标教学方式,最终全面提高学校的英语教育质量。

七、研究内容设计(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目前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教师对音标没有系统地进行教学。只是进行单纯的反复的音素认读、记忆,这是非常乏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对音标的音、形都很难掌握。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规范性的研究,以探索出一条能切实提高音标教学效率的道路。

2.小学英语音标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尝试分以下几个步骤学习音标: 第一阶段,利用汉语拼音来学习辅音; 第二阶段,利用已学单词来学习音标; 第三阶段,利用已学音标来拼读单词;

第四阶段,学习单词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朗读技巧。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一)调查分析

1.调查准备。针对我校学生音标学习现状,设计一份问卷调查。

2.调查实施。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不同班级、不同基础,不同个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3.调查分析。对问卷调查和个案进行分析,找出目前音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音标教学的几个阶段 1.四年级利用已学单词来学习音标。 2.五年级利用已学音标来拼读单词。

3.六年级学习单词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朗读技巧。

(三)音标教学的方法:采用游戏和竞赛的教学方法 1.抢读单词 2.看音标说单词比赛 3.听辨音游戏

(四)音标教学的研讨活动

1.定期学习英语音标教学方面的理论专著,外出观摩示范课以及观看示范教学的视频。

2.利用英语教研活动的机会,交流音标课堂教学案例的心得体会,并适时邀请一些专家进行指导。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英语音标学习的看法。 2.文献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研究他人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整理研究资料。

3.个案分析法:选择不同班级、不同基础,不同个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再通过不断付诸实践、验证,不断地完善,针对有特征的个案的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5.行动研究法: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如何系统、科学地解决在小学阶段有效地进行音标教学这一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学英语音标有效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 2012年9月~2012年10月):从我校英语音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制订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6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本课题提出的教学方法,课题组成员开展交流并不断调整、修改方案。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4年8月):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提炼出小学英语音标有效教学的方法方式,并不断推广、应用,形成我校独特的英语音标教学模式,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习制度保障:定期学习英语教育方面的理论专著,外出观摩示范课以及观看示范教学的视频。

2.研究队伍保证:由一线英语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定期交流心得,取长补短 ,并适时邀请一些专家进行指导。

第16篇:课题研究

云镇小学“说写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说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问题与思考:

1、怎样做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体现表述的创造性?

2、怎样做到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怎样做到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4、怎样做到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5、在学生取材、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或想象中,教师怎样做即能减少束缚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理念,其核心灵魂还是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把写作定义为创造性表述,而“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学生创造性表述的前提条件。学生的生活实践是他们创造的环境,是他们创作的“实验室”。只有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才能走进创造的舞台。至于“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创造性表述的方法。“真话、实话、心里话”要求表述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新课程把创造性贯彻的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出“要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说”离不开生活实践,离不开创造性,“说写结合”真正含义就是写作要突出表述的创造性,让写作不离开生活实践这个创作的“实验室”。

二、目前作文教学的误区

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精髓。常常出现到了写作训练课时,按照写作要求在教室里创造性表述,而生活实际只能靠学生的回忆。根据小学生遗忘快的特点,学生上课的教室毕竟不同于学生生活实践的大舞台,许多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早已淡忘,原有的真实情感早已烟消云散,为了按老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也只能照搬假话,套话应付作文了。

三、为了真落实作文教学的“创造性”,我校发明了行之有效的“说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要写好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必须要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口头作文,看说同步,有准备的说,先说后写,把说作为从观察到写的过渡形式,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利用用口语交际形式指导

写作,“说”和阅读积累相互促进,能有效解决学生作文假话,套话和无话可说的窘境。

关键词:

1、过渡形式;2、观察和口头作文;3、书面语言词汇和口头方言词汇;4、口语交际与作文指导;

5、阅读和积累与“说”的关系。

口头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口头作文不受任何时间,环境条件的限制,只要学生能参与的一切实践都可以结合口头作文练习。书面的写作必须要有桌椅、纸张、笔墨等环境条件。因而口头作文实践的天地远远大于书面作文,这也是口头作文能最大可能的发挥创造性的主要原因。长期坚持口头作文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写好书面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段时间以来,虽然注重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但真正把“口头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尚未能进行切实有效的探索。教材虽然安排了“口语交际”,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并没有落到实处。我们设想,如果认真总结我们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将其中的“说”的内容和方式突显出来,认真进行研究与探索,取得经验,加以推广,也许会使长期困扰我们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见效不快的问题,逐步有所好转。因此,对于小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我校作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

(一)“说”是学生由实践和观察转化到写的过渡形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的课余生活无边无际、丰富多彩。生活实践是“说”的“硬件”设施。教师们常常能看到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集在一起谈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可一到课堂上就干张嘴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学生们把生活和作文这一对孪生兄弟完全给拆开来的结果,怎样才能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口头作文结合起来。比如说,在课间,看到有些同学把操场上的包装袋主

动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以往只是嘻嘻哈哈地不闻不问过去了, 现在要学会把它与学校的养成教育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转变结合起来,并把这件事作为素材说出自己的独特思考,可以不受地点、时间和写作条件的限制,在说的时候还可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随时随地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步进行。说的习惯在学生社会实践和书面作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降低了学生把生活直接写成作文的难度,学生书面作文就有话可写了。

(二) 观察和口头作文同步。叶圣陶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书面作文是口头作文的加工形式。如果把口头作文比喻为建筑物的主体工程,书面语言就是建筑物的装修工程。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作文就是写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们正是由于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缺乏观察和注意,又极少参加实践活动,作起文章来无料可取,即使是写成的文章也往往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内容没有新意。在生活中发挥才能,激发灵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口头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学生随时手中都带纸和笔边看边写是难以做到的,但学生养成观察时边看边说的习惯是很容易的,只要做到了边看边说,事后很容易及时做到边回忆边写了。

(三)用适当的书面语言词汇替代口头方言。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口头作文习惯,还要鼓励学生及时把口头语言设法变成书面语言,因为写作主要还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口头方言和书面语言有一定区别的,要让学生认识到当地方言怎样变化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有许多方言词汇,如商洛地区有根深蒂固的方言“背时”,“排场”,“困醒”,“莫事”等,如果不变成适当的书面语言,则影响普通话的交流和推广。有时人们为了让学生学习书面语故意回避口头语言,其实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口头语言是学生使用最普遍的,问题是要教会如何将口头语言用书面语的词汇替代。如“背时”可改为“不顺利,不如意”,“排场”可改为“漂亮”,“困醒”可改为“睡觉”,“莫事”可改为“什么”等。学生知道了这一点,口头语言反而会促进书面语言的交流和推广。不要让学生觉得口头方言和书面语言似乎是两个语

种,交际是口头语,写作是书面语,他们水火不容,那就错了。

(四)口语交际是作文指导的重要形式。作文教学,有经验的教师肯定会做必要的写前指导。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文的写法,讨论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自然包含了口语交际的成分,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作文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探讨:本次作文的选材、立意和框架的构建等构思问题。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让他们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构思。如教学苏教版的第十册的自然现象作文时,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读作文要求,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观察?怎样抓住特点?怎样展开合理想象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讨论,学生就很容易写出真实、内容具体的文章,同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自然得到锻炼。

(五) 阅读和积累对“说”提供方法指导和丰富说的词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在书中善于发现名词佳句,可以写一写,说一说,背一背摘抄与积累,便于为我所用。收看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电影,电视节目,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及时写好收看新心得。阅读和积累时要学会用观察来证实。众所周知,多读书和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但阅读和积累的材料只有通过观察和实践,在生活中经历“说”的过程才能写出自己的作文。

总之,以“说”促“写”的作文教学方法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它能在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降低从生活到写作的难度。同时能真正落实有创意的表达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后续研究设想

“说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在我校已进行了几年实践研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让生活实践的舞台和口语交际结合,口语交际又和书面写作结合,已成为我校特色作文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继续从事了一些具体的问题研究,如观察的研究,作文讲评的研究,习作中例文的应用研究,作文兴趣的研究等。这些研究都是我校“说些结合”作文教学思想的补充,丰富了这一思想的内容。由于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尝试,还有一些新问题需

要探究。如:“说”虽然和实践同步,密不可分,但“说”的习惯和兴趣如何培养?“说”可用有声的语言让别人听到,也可用无声的语言想一想,怎样把握好这两种形式?所以,尽管我校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说写结合”作文教学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说明:为了此文的完成,本人已用了四个双休日,请王校长一定再斟酌一下,看还要怎样修改。祝我校作文研究早日揭题。

2011

作者: 马进超 年5月29日

第17篇: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苏教版《科学》教材的主编路培琦对待教材的态度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教材,我们究竟应该持什么样的一个态度,也许苏教版《科学》教材的主编路培琦老师对此最有说服力。他说:“过去我们把‘教材’叫做‘课本’, ‘课本’和‘教材’在叫法上不一样,其本质上也是有区别的。课本是我们一贯的叫法,‘课本,课本,上课之本哪!’而现在我们称之为‘教材’, ‘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因此,《标准》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的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所以现在有一种时尚前沿的用教材教的理念叫“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做到“用教材教”呢?首先对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要充分分析教材所要表达的意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适当地调整教材设置的活动,以期更好地达到教材及《标准》里预设的目标。所以“用教材教”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用更好的活动或更好的表达方式去代替它,难度可以升降,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这不由得又使我想起了目前科学课堂的现状,在好多优质课、竞赛课、展示课中,我们发现,不少的教师(这里的教师都是比较优秀的科学教师)对“用教材教”误入了歧途。他们的课对一线教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误导。在这里,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一个定位,得重新审视教材的作用:

1、教材提出学习任务

每一种教材在每一课里都有一定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个(或一系列)任务来达到课程标准上的具体目标。如《研究磁铁》这一课就提供了几个活动:①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②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的吸铁本领;③观察磁铁是如何指示方向的;④研究磁极的相吸和相斥;⑤制作一个指南针;⑥制作磁铁玩具;⑦调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当然这些学习任务并不是都要在课堂上完成,也不一定是在一节课里全都要完成的,需要教者有选择地分场合的进行。

2、教材具有创设情境的作用

教材对问题的研究一般不是直接切入的,往往都是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调起学生的好奇心,或激起学生的兴趣。在研究土壤的时候,一首优美的科学小诗引起学生无限地遐想。在观察小动物时,先让学生画一画,增近了学生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在研究水的三态变化时,一幅幅绚丽的相片引人入胜。这些都是情境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研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材具有指导探究的作用

科学四年级(上册)《热水变凉》中,教材先提出问题:“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猜测。接着教材又提示:在做之前,先商量一下,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实验过程中,教材又为学生记录数据提供了几则范例,有表格记录,也有曲线记录。实验过后把所得的数据和刚开始的预测作比较,最后提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从这可以看出,教材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科学探究的具体思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交流。同时对一些具体环节(如怎样记录)还作了具体指导。

4、教材具有提供记录的作用

有的科学教材(如苏教版)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教材后面提供了“活动记录”,不仅为教师减轻了负担,减少了实验记录的设计,印制等工作,更重要的是记录下学生的探究过程,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料。

5、教材具有呈现体系的作用

教材都是编成一个个的学段的,而在每一册的教材里又设置成不同的单元。这里的单元设置并不是随意的,它的编排是以大量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的,是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础的,是以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螺旋上升的。如《共同的家园》这个单元,为什么放在六年级,那是因为这个单元是对生态系统的一个研究,是对物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认识到系统与平衡,所以这就不可能放在

四、五年级了。

由此看来,教材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应该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我们拿到一份教材,首先要看看教材给了我们什么任务?教材里有哪些活动?每一项活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如《观察水》这一课,其中有这么两个活动:一是猜猜一元钱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做一做;二是把曲别针轻轻放入满水杯里,预测放几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其实,这两个活动都是同一个目的,认识水的表面张力,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选其一就行了。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用教材教”陷入歧途可分为三种情况:①不用教材。这一方面由于是受到教材推广的限制,学生手中没有教材。但另外一部分是由于执教者认为自己有教材就足够了,自己设计几个记录表就行了,学生手中的教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②把教材中的细枝扩大,如还是《观察水》这一课,笔者就听过有教师把放曲别针放了一节课的情形,虽说课上很热闹,但对于学生来说,其能力又有多少发展呢?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③喜欢改教材,但改编的教学内容不如教材。由于流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许多教师对教材进行改编,或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或对教材内容有所增加,也有对两课内容合并,可结果改编后的教材还不如原教材,这个“创造性”还有何意义呢?我们所提倡的“用教材教”是在现有教材深刻认识的前提下,站在教材的基础上面往更高处跳,立足于教材基础,创造性地生成新教材。

在百家争鸣的教材天地里,也许有人认为“用教材教”是教材编写者对自己所作的教材不完善的一种托辞,但这种所谓的“托辞”恰恰是最科学的,因为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法典,教材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及师生差异的限制,所以任何一部教材都不是完美的,它们都只能是适合一部分的师生,所以需要我们一线的科学教师们的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充分认识到这样的特点,牢固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18篇:课题研究

课 题 研 究 手 册 的 建 立

为规范课题管理,促进临盘教育办公室提高科研水平,更为了完整地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教研室设计了本研究手册,供各课题组使用。凡临盘教育办公室各类课题均使用本手册,并作为课题结题的存档资料。《课题研究手册》由学校签发。

研究手册分三大部分。

一是课题的前期论证:包括“课题综合信息表”、“课题立项通知书”、“研究文献的收集与分析”和“课题研究方案”等,其中“课题立项通知书”由教研室或校教科室盖章签发。各课题组请重视“研究文献的收集与分析”。

二是课题的中期进展:包括“研究过程记录”、“研究阶段性小结”和“研究变更记录”。做好研究过程记录是圆满完成课题的重要前提。《手册》提供了不同类型研究活动的记录方式,各课题组可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具体选择并记载(带*为选填部分,视研究情况而定),尽可能每次活动的分析都详实些。过程记录也是研究成果的积累。研究过程中允许课题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如人员、标题、方法、步骤、或成果目标等的适当调整,这些反映在“研究变更记录”栏中。 三是课题的终期总结:包括“成果一览表”、“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报告(论文)”是研究的主成果,着重在结果的反映。

《手册》除立项通知书和结题意见由课题立项单位填写外,其余由课题组填写。填写应该用蓝、黑钢笔字或打字,方式可以有写、贴、夹三种。

编制本《手册》是临盘教育办公室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措施之一,也是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特定阶段的需要,以上资料知识一个纲要,不能穷尽小课题研究的所有项目,希望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增减资料,课题研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

。希望能给各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以导引与提示,也希望大家能尽早地、独立地、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

第19篇:课题研究

阳平关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系列规定

(一) 基本要求

1、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施水平。

3、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4、课题研究工作学期小结制度。各课题研究组成员要坚持写实验札记、网络日志,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5、课题宣传制度。课题研究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由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及时发布科研信息,国内教育发展动态、校内教育课题进展情况;及时交流研究信息,取长补短。

6、建立教育科研课题定期检查制度

为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指导与管理,保证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进度与质量,以发现、总结、调整改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学校教导处每学期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1)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阶段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进度、阶段成果、课题材料档案袋、课题研究中的主要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等。

(2)检查的方式是由校教研室定期组织召开课题进展情况通报会。

(3)课题组组长要定期填写《课题研究活动表》,并上。

(4)每学期末对所有课题进行期末检查,对完成情况良好的

要予以奖励;完成情况不好的,将限期整改。

7、建立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

(1)为建设良好的校园学术环境,活跃科研气氛,形成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风气,课题组将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汇报。

(2)教育科研成果的汇报分为学期阶段成果的汇报交流和课题终结阶段的汇报交流。

(3)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汇报的具体程序是:陈述课题研究基本情况、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专家评定组或与会者提问,课题组成员答辩。

(4)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可以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也可以在课题组研讨会上进行。

8、建立课题材料档案袋制度

课题组资料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主要包含下列资料:

(1)计划性资料(总体方案,实施计划,阶段性计划);

(2)基础性资料(实验背景材料,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分析,实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3)过程性资料(实验方案,研究观察记录等);

(4)专题性资料(专题讲座、报告、研讨,论文,照片,录像等);

(5)效果性资料(个案变化、群体变化资料,检测统计成绩,检测的试卷,获奖发表的作品等);

(6)终结性资料(研究论文),体现真实、正确、完整、系统,科学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9、经费保障制度。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设备费、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10、课题研究操作流程。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研究的程序、方法)---主题学习(围绕问题向他人、书本、网络等资源学习请教)---个性设计(结合实际设计自己解决方法)---尝试实验(在

教育教学中尝试运用验证)---改进提高(分析、改进、优化方法)---结题运用(形成论文、总结)。

(二)课题组长职责

课题组长是课题实验的具体组织者,课题实验的常规工作均由组长负责:

1、开学初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以及本课题组阶段性的计划、总结。学期末递交阶段实验总结及相关论文和资料。

2、组织本组教师学习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要提前确定学习内容及中心发言人。

3、关心本组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团结并督促本组教师共同搞好研究工作,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

4、定期组织本组教师上研究课,研究课前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工作,课后组织有关人员集体评议,并做好记录。

5、自己带头并发动教师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写教学教研论文。

6、负责收集本课题组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定期向学校汇报。

7、负责对本组教师进行考勤、考评、考核,实事求是地向学校推荐优秀科研成果,以及教科研先进个人。

8、在总体上调控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保证课题有序高效地开展。负责向本组教师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政策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9、学期结束,要对本学期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协助完成课题中期、最终成果的整理工作。

10、负责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的推广。

(三)课题研究人员职责

1、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每学期书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心得”。

2、按时参加课题组活动,明确阶段研究计划,勇于探索,

自觉按计划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按时完成各阶段实验任务。

3、收集、整理、保存课题实验的有关资料、数据。

4、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或汇报课,撰写一篇论文或总结、一篇优秀教案。

5、积极参与调查研究,认真书写调查报告。重视典型个案的发展和跟踪及材料的积累。

6、在公开课教学中,从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都要体现对课题研究的目标。

7、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意识。

8、积极向全校教师进行宣传课题研究成果。

9、要将研究深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10、期末认真做好阶段性总结。

(四)课题研究奖励制度

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特制订课题研究奖励制度:

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并如期结题,且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奖励课题组5000元。

承担省级级课题研究,并如期结题,且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奖励课题组3000元。

承担市级课题研究,并如期结题,且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奖励课题组2000元。

承担县级课题研究,并如期结题,且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奖励课题组500元。

承担校级级课题研究,并如期结题,根据研究成果,经教研组及校委会研究审核,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课题研究中有重大贡献的,评优、晋级同等条件优先。

2012年3月

第20篇:课题研究

附件

4柘城县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立项申请书

学科分类____________小学数学__________课题名称__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

利用的实践研究______

课 题 主 持 人__________李锋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组 成 员___________6人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工作单位_柘城县惠济乡李屯小学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2014年4月______________

柘城县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组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申报表范文
《课题研究申报表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