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移民示范村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4 12:05:2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移民调研报告

移民吊庄的汇报材料

大战场乡是自治区最早实施“以川济山、山川共济“战略,进行移民搬迁的乡镇, 1983年开发建设;1985年移民搬迁,先后组建了长山头乡、大战场乡和马家梁乡人民政府;2000年1月,大战场乡、马家梁乡整体移交中宁县管理;2003年乡镇合并将原长山头乡、马家梁乡、大战场乡三乡合并为现在的大战场乡。

一、基本情况

我乡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大乡,现下辖十一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一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园区管委会,总人口52947人,回族人口占52%,是中宁县以回族居住最集中的一个乡镇。自开发建设以来,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经过广大乡村干部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也经过五万多回汉群众的战天斗地,流血流汗,在昔日的戈壁滩上,开垦出了一片发展前景广阔,充满希望和收获的新灌区,从而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580元增加到现在的4200元,全乡各项社会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取得的成效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0年以前,吊庄移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可以用几个“无”和“少”来说明,“无”就是无柏油路、无自来水、无有线电话;“少”就是通电少、农田林网少、固定电话少。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对于大战场乡的关心和支持,对于移民吊庄群众的关心和呵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了“六通”,即: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公共汽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使移民吊庄乡的路变“平”,水变“净”了,灯变“亮”了,土地变“绿”了,信息变“快”了。

2、经济结构全面调整。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强化措施,通过利益推动、政策带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等措施,紧紧围绕节水增

效,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绿色枸杞、草畜循环、生物环保养猪、苹果、红枣、农副产品加工、劳务输出等七大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结结构带,全乡共栽植枸杞3.5万亩,苹果1.5万亩、生物环保猪 万头;形成了以集镇十字街为中心的农贸、牛羊、建材、蔬菜、百货市场,目前已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粮食交易、牛羊交易和生产资料交易集散地。

3、道路交通顺畅便捷。经过我乡现有中宝铁路、中郝中营高速公路、109国道,以及三条县、乡级公路,百余条农机路,纵横交错,遍布全乡,为人民创造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出行条件。

4、集镇面貌大为改观。目前集镇区域内长住人口2117户8546人。依托小城镇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功能配套,高标准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2011年通过乡党委、政府争取项目资金1180万元,对我乡农贸市场和大杨东街供排水工程进行改造;争取项目资金146万元建成了大战场汽车站、清真牛羊肉屠宰场,增设了公交候车亭、绿化带、公厕等设施,建设完善了民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和中心幼儿园等民生工程,使集镇建设及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5、社会事业在和谐发展中长足进步。紧扣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困等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是安全生产取得实效。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重点地段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严抓动、植物防疫工作,免疫率达100%,确保了无重大疫病发生;举办食品小作坊培训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开展了地震、消防等应急救援演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不断提高,截止目前我乡境内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二是维稳工作卓有成效。完善《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议案定补实施方案》,加大综治工作与平安创建工作力度,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一方稳

定。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始终坚持“排查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总要求,做到“底数清、责任明、调解尽”,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据统计,上半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8起,其中乡直接受理22起,调处率100%,成功率98%,查处行政案件和调处治安纠纷65起,社会治安形势稳定。三是计划生育成效显著。计生工作注重长效机制的落实,主动出击,攻坚克难,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人口52974人,截止9月底,已婚育妇女9775人,出生人口528人,计划生育率90.14%,采取各类节育措施590例,结扎126例,完成年度任务的175%;臵环395例,完成年度任务的103.67%;落实“少生快富”9户,完成年度任务的50%。四是教育工作长足发展。全乡现有初级中学2所,中学教师153 人,在校中学生3076人;完全小学17所,教学点3个,小学教师381 人,在校小学生9516 人;今年中石油投资1650余万元在宽口井移民点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争取民德希望小学项目,对北岗小学进行了扩建,扩建面积为1500平米,同时对辖区内的大部分学校进行了“校安工程”改造。五是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阵地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各村党员活动室和村级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新建和维修,并配备了办公设备和文化体育器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阵地,丰富了广大的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六是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今年上半年我乡完成县委、政府下达年度任务的40%,力争年底完成招商引资1000万元的目标任务。

三、得到的启示

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移民吊庄的工作: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开阔眼界中拓宽思路,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推进移民吊庄

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只有发展了才能改变群众的生活条件,才能促进移民的思想观念转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此为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基础。紧盯发展不放松,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优化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以枸杞、苹果特色产业。以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突破,紧紧抓住机遇,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狠抓招商引资工作,通过项目投资,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一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要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大力改善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必须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发展离不开稳定,稳定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证,而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给群众一个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还要抓住各级各部门的倾力扶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践证明,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倾力扶持是加快移民吊庄发展,缩小山川差距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始终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第一抓手。要立足自身实际,拓宽致富之路,着力培植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进一步拓宽增收的渠道,确保农民稳步增收。

四、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乡自开发建设以来,尤其是移交中宁县管辖后,极大地改善了吊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川区相比,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观念守旧等历史积淀,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近年来,我乡的农村道路、农田渠道、水利设施等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资金的限制,部分村的村道、灌溉农渠、农村人居环境、自来水入户、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二)产业结构仍不合理。近些年来,乡党委、政府虽然紧抓结构

调整不放松,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扭转,投入成本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三)人口管理还不到位。由于属移民吊庄,人员结构复杂,自流移民流动频繁,人员流动快,导致户籍管理不到位,有人无户、有户无人现象十分普遍,管理难度大,计划生育很难全面落实,违规生育难以杜绝;一些惠民政策由于无户籍的等原因难以享受。

(四)集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小、档次低。我乡农贸市场在全县来说,是一个商贸流通比较活跃的小城镇,但是现在的规模也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资金上不足,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育设施非常落后。由于近年来我乡学校基本上没有充实新生师资力量,广大学校特别是村办小学教师年龄相对老化,教育思想陈旧,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的教育理念难以形成,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六)融资渠道还不够宽,发展后劲不足。我乡现有农村信用社一所、农行代办点一个,去年截止到今年,共发放贷款不到7000万元,由于金融机构少、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乡各行各业的发展,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

(七)干部的思想观念低、还须进一步转变增强。由于我乡是移民吊庄乡镇,干部群众来自不同地域,思想文化存在多元化,但是思想文化素质和川区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须进一步转变加强。

五、对策及建议

今年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结合我乡实际,站在全乡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林果大乡、养殖基地、商贸重镇、移民典范、魅力山城、幸福回乡”的发展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要抓住国土整理项目和小城镇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对农田渠系和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抗旱救灾的能力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现代设施农业。按照高效节水的原则,围绕建设“林果大乡”的目标,注重在枸杞、苹果、设施农业等经果林及生态农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农户主动、效益带动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以往的种植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要抓好移民的技能培训,加强与劳动力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协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对移民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为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解决移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社会各项保障制度。我乡是移民乡镇,流动人口多,一部分群众在我乡居住,但没有户口,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法享受,致使一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为了保障移民群众的利益,要打破户籍界限,消除有人无户移民群众与其他居民在医疗、入学、就业及社会保障等之间的差异,享受同等待遇,真正为移民群众解决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加快集镇建设步伐,突出中心集镇示范带动作用。紧抓国务院关于加快宁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撤乡设镇为突破口,以项目带动为抓手,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把我乡的集镇建设成为辐射临近乡镇的商品贸易中心地带,发挥中心集镇的示范带动作为,成为引领大战场经济发展的一台引擎机。

(五)抓住教育政策导向机遇,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以“两基”

迎国检验收为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辖区内的中小学教学楼、宿舍楼等教学条件进行改造和加固,给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针对我乡中小学教育短缺和教师老龄化等问题,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反映,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和改善教师待遇等措施,吸引城区超编教师或者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任教,使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六)加强和金融机构沟通,构建一个宽松融资渠道。积极和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沟通协商,力争在我乡增设金融网点,加大信贷额,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在特色产业种植中积极性比较高的农户,在资金上能够支持和扶持,以及在一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个宽松的融资渠道。

(七)加强干部素质培养力度,着力提升干部综合能力。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加大对干部在党性修养、道德品质、业务能力、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干部作风,树立一支作风扎实、素质过硬;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八)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当前,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各项工作十分繁重。因此,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将以坚定的信心、高起点的定位、更快的发展步伐、强有力的措施,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为全区移民城乡一体化建设树立示范典型。

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锐意进取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开拓创新,为实现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2篇:宁夏移民报告

关于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情况的报告

——2011年11月29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自治区移民局局长 吴占东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我区生态移民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规划情况及建设进展

我区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红寺堡等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和中宁县的山区部分。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65%;人口25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133万人,占全区回族人口的59.1%。这一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十二五”期间,我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总体规划: ——在总体思路上: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保障,着力拓宽安置途径,着力发展劳务和特色产业,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全面加快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进程。用5年时间将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再用5年时间发展致富,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在主要目标上:“十二五”期间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移民搬迁,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规划县内安置35%,县外安置65%。到2015年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以特色种养收入为基础、劳务收入为主体的新格局。到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安置区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在安置方式上:采取山区川区结合、城市乡村结合、宜工宜农结合、集中插花结合等多种途径,以县外为主,在全区范围内对移民进行妥善安置。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开发土地集中安置。二是适度集中就近安置。三是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四是劳务移民就业安置。五是特殊人群敬老院安置。

——在建设任务上:一是移民住房。按照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规划建设移民住房7.88万套407.5万平方米。二是农田水利。按照节水灌溉的要求,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川区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山区重点发展旱作节水和集雨补灌农业。规划开发农田25.5万亩,改造农田32.6万亩。三是劳务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移民到沿黄经济区、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务工就业。规划实施劳务产业技能培训11.8万人,使移民安置区每户有1-2人外出务工,增加移民工资性收入,使劳务收入成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四是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稳定增加移民收入。规划发展设施农业3.52万亩,养殖暖棚3.42万座,特色种植业46.55万亩。五是公共服务。在移民安置区统一配套建设水、电、路、气、通讯、商贸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安置区主干道816公里、巷道2694公里;新(扩)建教育设施30.1万平方米;建设村级(社区)活动场所5.2万平方米。六是生态建设。实施迁出区生态恢复300万亩,完成迁入区生态建设8.7万亩。

——在政策措施上:提出了住房、土地、户籍、财税、惠农、社保及其它等七项政策,明确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科学编制规划、扶持产业发展、多方筹集资金、强化移民管理、加大宣传引导等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截止目前,今年自治区确定2011年第一批批复建设的81个项目区,已开工建设了75个,累计完成投资22.75亿元。建成移民住房1.99万套,超额完成了今年6万移民的住房建设任务。累计搬迁移民2.8万人,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初下达的搬迁安置3万移民的定居任务。培训移民1.2万人次,实现移民务工就业6500人。调整开发土地6.4万亩,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小型扬水泵站8座、调蓄水池9座、安装压力管道550公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设施日光温棚2700亩、养殖暖棚5914座,营造经济林、防护林5811亩。开工建设教育基础设施5.4万平方米,建成村级活动场所(包括医疗、计生、文化、科技、劳务服务室)960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入户主管道76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51公里,安装变压器102台,整修道路396公里。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宁夏的生态移民工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区、市、县三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建设现场,决策、指导生态移民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部门协调配合。发改委、移民局、财政、水利、国土、住建、教育、科技、农牧、民政等部门,立足本职,对第一批81个项目区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联合审查。先后出台的水资源利用、土地调整、住房建设、资金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民政救助、金融支持、计划生育、企业参与、户籍管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新华社宁夏分社、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以及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推出《大移民》等新闻报道600多件,对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三)地方政府推动。各市、县 (区)和自治区农垦局充分履行建设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银川市依托首府城市,将移民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布局移民新村。石嘴山市把移民工程当作“移民产业、移民经济”来谋划。固原市以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优质的服务,强力推进生态移民各项工作。中卫市成立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抽调业务骨干,加强现场管理。吴忠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四)社会力量参与。自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不同方式参与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目前已有14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其中15家支持产业发展,13家捐建社会公益事业,30家接纳劳务移民。

(五)监督机构监管。自治区纪检(监察)、督查、审计、财政、住建、移民局等部门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程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为打造生态移民质量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尽管生态移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在工程建设标准上,有的县区移民住房面积超标,建房造价过高,住房布局不合理。二是在移民自筹资金收缴上,有的县区擅自提高移民自筹资金收缴标准。三是在移民教育培训上,主体责任不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四是在产业发展上,移民缺资金、缺技术。另外,在社会管理、生态建设以及历届移民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顺利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 2012年生态移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做好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定居工作,扎实做好产业培育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扎实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任务是:搬迁定居移民7万人,确保移民生产发展,生活稳定;新开工建设9万人的移民住房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确保生态移民工程按规划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根据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提出完成时限、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2011年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要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2012年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原则上要求当年完成。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稳步实施移民定居

按照“七通八有”的要求,实现移民新村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电话;有学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设施、有新能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定居,确保完成7万人的移民定居任务。

三是培育致富产业,促进移民稳定增收

采取强力措施,全面完成2011年第一批批复的产业建设任务,积极安排好2012年第二批的任务,紧紧围绕“三大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马铃薯、红枣、枸杞、葡萄、高酸苹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10.7万亩,着力发展日光温棚、养殖暖棚1.9万亩(座)。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实现移民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四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移民综合素质

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培训工作落实到移民安置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移民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移民上岗就业技能培训和移民子女职业教育培训,确保完成5.32万人的移民教育培训任务,为移民开展农业生产、务工就业奠定基础。

五是科学规划布局,扎实推进新村建设

在总结2011年新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和住房设计水平,做到布局科学、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移民新村建设与村镇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严格落实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着力打造“质量放心工程”。坚持移民搬迁对象政策补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阳光工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侵害移民利益现象发生,着力打造“廉洁工程”。认真落实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七是加强社会管理,打造和谐移民新村 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和群团组织,积极探索适应移民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构建服务型社区管理新模式。及时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好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解决移民后顾之忧,努力构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移民新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从提出到现在,始终得到自治区人大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健康有序推进。我们恳请自治区人大继续关注和关心我们的工作,多视察、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把我区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建设好,为我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第3篇:示范村评估报告1

2013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 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评估报告

按照县计生局、县计生协会的要求,2013年度,东观镇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以村计生协会为单位,以平时督查指导与年终抽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对东观镇2013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进行了评估验收,现将评估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观镇现辖31个行政村,共建计生协会组织33个。东观镇按照 “六好”标准即组织建设好、制度规范好、村务公开好、宣传服务好、计生诚信好、文明建设好和县计生协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计生协会工作的深入开展。

按照规划,今年验收6个村,经过逐项评估和打分,大部分村能按照六好标准做好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但是个别村存在创建标准不高、应付检查和敷衍的态度,对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理念,建立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因地制宜的新模式

如何充分调动群众依法参与计生的积极性,推动村民自治升级,镇包片计划生育专干多次深入各村进行广泛调研,认识到:必须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协会组织为载体、以建章立约为基础建立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新模式。东观镇借助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各村发展不平衡情况存在,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来具体对待。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基层群众自治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检查指导。各村积极选好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和会员小组长。会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村计生专职负责人任副会长,计生服务员任秘书长,承办计生日常工作。

(二)各种途径强化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管理基础

依据《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国家“一法三规”和《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各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下发到群众手中,反复接受群众的意见修改,最终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在此基础上,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

1.民主选举。村级计生工作人员由群众选举,改变过去由乡村领导或人口计生部门指定,群众不买账,工作不配合的局面。自第九届两委换届以来,东观镇大部分计生服务员进入两委成员,这样更有利于她们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2.民主决策。建立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做到民主决策,还政于村。

3.民主管理。在民主管理上,明确群众在计划生育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决权、管理权、监督权、实现法定既得利益权、生育生殖保健权“八权”;群众有依法结婚后一孩生育时间自主,在乡村计生人员指导下选择安全、有效避孕节育措施自主,接受技术服务和孕查指导方式自主,选择健康查体服务项目自主,接受宣传教育服务自主,选择生殖保健医院自主,加入计生协会自主,参与计生工作自主的“八自主”。

4.民主监督。建立并落实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群众监督制度等制度,保证群众自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构筑体系,健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平台 1.建立责任意识体系。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之中,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责任,加大考核比分权重。

2.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县乡通过不定期开展以会代训、集中培训、轮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参与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综合治理体系。联合宣传、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把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统筹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三、几点体会

(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推进群众自治工作的关键。始终将群众自治置于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协会参与群众自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责任制,不仅推动了群众自治工作,而且也改善和加强了党的领导。

(二)全面落实基层民主是推进群众自治的基础。在群众自治工作中,只有坚持以民主选举为基础,以民主决策为关键,以民主管理为根本,以民主监督为保障,才能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群众自治工作。

(三)提高群众满意度是推进群众自治的根本。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的职能,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保障群众对计划生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努力提高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基层群众自治才能受到欢迎和支持。

实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后,村两委干部担负起了人口计生工作主要责任,群众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计生工作在村级梗阻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了东观镇人口计生整体工作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自治村的创建工作,到2014年底,全镇31个村全部达到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标准。

东观镇计划生育协会 二○一三年九月

推荐第4篇:移民调研报告(整理)

硗碛华能水电站移民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部署,我局成立调研组,由主要领导带队,于3月23日至4月13日,对我乡移民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的方式进行。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新场镇、泽根、大地、仁朵、勒乐安置点,分别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了村三支干部、村民代表的意见。调研组结合调研情况,就硗碛乡水库移民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汇总,调研情况如下:

一、水电移民的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硗碛华能水库移民工作是宝兴县任务较重的乡之一,水电移民涉及全乡五个行政村,移民安置人口3269人。移民安置任务主要集中在2006年至2012年7年时间内,在这一阶段移民工作任务较为艰巨。

(一)华能硗碛水电站

华能硗碛水电站为宝兴河流域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工程,位于四川省宝兴县硗碛乡,为宝兴河流域的\"龙头\"水库工程,采用混合式开发,引水隧洞长18.7千瓦,水库总库容2.12亿立方米,具有年调节能力。本电站利用落差558米,装机容量24万千瓦。龙头水库堆石坝最大坝高123米,设计库容2.0亿立方米。电站静态总投资17980 1万元,总投资200860万元。资金来源为资本金20%,贷款80%。 装机容量240兆瓦,年发电量9.11亿度。2002年11月28日,跷碛水电站大坝工程开工;2007年4月30日,大坝填筑完成;2007年7月31日,大坝工程完工。

(二)移民工作方面:

(1)完成实物指标细化及补偿兑现。

水电站建设涉及5个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涉农669户2220人、征用耕地3146.33。土地补偿补助费、房屋及零星果木、搬迁运输费等全部兑现完毕,并顺利建设好新场镇

(2)优化安置方案,采取集中安置和就近安置并举

根据移民意愿和库周剩余资源环境容量,优化安置方案,并在集中安置区申报了人畜饮水、公路改造等项目,相关归口部门已实施。

(3)公路复(改)建项目基本完成

环湖公路复(改)建项目,20余公里,相关部门已实施并修建完成,目前各村、组道建设工作正在实施。

二、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迁集中安置环境容量不足。我乡属于山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少,耕地质量较低,各项基础设施薄弱,可提供移民搬迁安置的资源不足,移民安置压力大。

(二)后靠安置移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部分村组土地全部淹没,只能靠耕种山地来发展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较差。

(三)由于可研阶段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深度不够,实物指标分解细化工作中,地类变化情况突出。

(四)后续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移民后扶持人口界定工作开展

难度较大,多数群众对后期扶持政策理解认识不足,库区和安置区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五)库区水利交通、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库区经济基础薄弱。

(六)库区田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坍,一些村组居住地出现地基、房屋拉裂、滑坍情况。电站建设施工区超占超压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七)维稳任务艰巨。水电工程移民属非自愿移民,移民对补偿补助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标准期望值很高,工作中存在问题较多,上访、越级上访频繁发生,维护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五、进一步做好我县移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统一宣传口径,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国家移民政策法规,宣传移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移民群众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二是要加强移民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广大干部和移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切实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教育移民改变“等、靠、要”依赖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界帮助和扶持移民,营造全社会都来支持移民工作的良好环境。三是要及时宣传完善移民政策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答疑解难,使广大移民群众全面准确地了解政策,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主动配合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要坚持以基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村、点为重点,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到政策涉及到哪里,宣传解释就跟到哪里,不留死角,真正让移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移民工作。水库移民工作是一项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移民工作,要充分认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精心组织,周密考虑,采取综合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一是要加强移民工作队伍建设,根据我县移民工作需要,适当增加编制数量,充实人员力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移民工作干部队伍,以利于移民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提高移民局人员素质,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要加大对增加移民机构工作经费的投入。要为乡镇移民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增加移民机构工作经费的投入,保障移民机构工作开展活动所必需的工作经费。三是要千方百计关心支持移民做好生产发展工作。为用好用活扶持移民资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水库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注意把握政策,又要注意工作方法。移民干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打破以往“移民部门孤军作战、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的做法,各司其职,各负其

责,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要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促发展增收入。要紧紧围绕移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突出移民增收目标,依托移民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结构调整规划和制定实施方案,动员和引导移民发展旅游业、畜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移民经济发展和增收门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促进移民收入持续增收。

马庆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推荐第5篇:移民工作调研报告

聚精会神谋发展 以人为本促和谐平安、和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建“和谐库区”工作贯穿于移民工作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区升位、跨越

发展,着力解决广大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生产发展,广大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一、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现状

有着“高原湖泊、乌蒙客厅”美誉的xxxx县,四面环水,水资源丰富,水能储量大,是省、地典型的移民大县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县境内陆续开工修建了东风、普定、洪家渡、引子渡、大新桥水库和黔中水利枢纽等6座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涉及我县23乡(镇)184村554个村民组,搬迁安置移民近3万人。至xxxx年末,国家核定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为18711人(其中:直补到人17250人,项目扶持人数为1461人)。近年来,我县以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以洪家渡、引子渡水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成果兑现、县内大新桥水库、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实施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目标,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抓好移民就业培训,不断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现状主要特点是:

1、库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合资金帮助库区群众硬化道路39.08公里、新修通村公路222.8公里、修建或改造房屋12.27万平方米、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4处,沼气池140余口、码头10余座、学校2.45万平方米、移民文化广场7个约1.42万平方米、卫生室2758平方米,基本解决广大移民群众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行路难、入学难等民生民心问题。

2、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建立反季节蔬菜、经果林产业基地11个,面积13020亩(其中:金银花种植面积250亩,大棚蔬菜420亩,经果林种植面积12000亩,樱桃300亩、大枣300亩)。库区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畜牧、运输、加工为优势产业,旅游、餐饮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先后涌现出人均年收入过万的产业大户200余户,移民人均纯收入由1638元增长到3107元,年均增长率达17.9%。

3、移民自身素质不断增强。采取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中心培训与实地指导、走出学习培训和请进来培训、科技普及推广和科技扶贫应用相结合的形式,努力提高移民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完成了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3770人(次),基本实现每户移民有一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务输出技术技能培训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人员掌握一至二门生产生活技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4、和谐库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地、县“和谐三区”建设工作安排部署,着力从组织保障、责任落实、排查化解、办信接访、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政务公开、形象塑造、预警防范、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抓好抓落实;并创造性地开展“移民遗留问题现场处理”、“五连心”(即:印发“连心卡”、召开“连心会”、上好“连心课”、开通“连心线”、记好“连心册”)、“四诊”(即:“坐诊”、“ 出诊”、“ 会诊”、“复诊”)等活动,有效化解移民矛盾。近年来,移民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处置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信访问题“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保持稳定。

二、库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库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和谐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影响和谐稳定大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库区部分移民存在“特殊公民”的想法,期望值过高,认为事事都可以依赖党委、政府,事事都可以“等、靠、要”,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绝大多数移民已基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但至今仍有一部分移民与安置地社会经济发展脱节,难以融入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

(二)移民就业与收入不稳

很多移民文化素质不高,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没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尤其是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移民就业压力更大,导致生活来源有限、收入不稳定,生活比较困难;同时,部分移民对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转移培训不重视,不积极参加培训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

(三)库区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虽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部分乡(镇)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品、一事一品”的发展理

念,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菜油加工点、专业养殖户和建筑工程队。但是项目单一,且大多只是卖初级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大部分移民靠单打独斗,发展资金短缺,产业壮大受阻。

三、“和谐库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聚精会神,改善民生,为

“和谐库区”建设提供保障

1、改善基础设施。整合各方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库区村、组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逐步解决移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就医难”等问题,为促进库区发展,改善库区民生提供坚实的基础。

2、做大旅游产业。结合库区实际,从基础入手,从局部破题、从低到高、逐步做大,并从交通、建筑、服务、电力电信、环卫、旅游标识、环境容量和旅游码头等进行分阶段规划实施,着力开发水上娱乐、民俗风情、山庄休闲等功能,打造旅游品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经营性收入。

3、破解发展难题。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扶持壮大库区移民经济发展的农村产业合作社,将移民群众手中资源整合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协调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创新金融品种,简化审批手续,尽可能为移民群众提供创业贷款,扩大再生产规模。

4、促进就业创业。加强与人事、培训、扶贫、农业等部门沟通、合作,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办知识讲座,培养一批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并通过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移民培训就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自主培训行为,使广大移民真正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协调有关部门为库区移民在培训、就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条件,为移民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5、着力帮扶解困。组织全县移民干部职工深入库区,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万民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困难移民户、老党员、老干部、军烈属和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送去慰问金,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鳏、寡、孤、独、残尽量纳入低保范畴,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为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二)项目带动,规范管理,加强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

1、落实直补资金兑现。积极与县财政、农村信用联社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补助标准,确保“直补到人”资金通过“一卡(折)通”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移民手中。

2、规范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加强移民资金监管、内部审计和项目资金稽查工作,针对上级有关部门就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稽查中发现的问题,逐项剖析问题根源,明确整改任务和措施,将整改工作责任逐一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狠抓整改落实,确保扶持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库区社会不稳定问题。

3、严格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积极组织移民参与后期扶持项目的选择、实施、监督、验收,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并明确项目申报前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尊重民意,注重效益,确保带动性强、受益面广、移民要求最迫切的项目列入年度项目计划;项目审批后进行公告,确保移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项目实施中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督制,明确责任主体,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实行项目监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同时按照施工合同和建设进度拨付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滞留现象;项目验收时对项目验收程序、验收人员和档案资料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把好工程造价审核关。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项目规范运作”,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安排或实施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创建“和谐库区”工作

1、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移民干部要深化维稳理念,强化维稳责任,及时调整充实创建“和谐库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库区社会管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自治管理水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逐步形成以包村领导负责抓,包村干部具体抓,库区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六型机关”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奉公守法的库区移民干部队伍,提升移民干部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创建“和谐库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现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创建“和谐库区”责任书,把“和谐库区”责任分级落实到乡(镇)、村,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借助“三级视屏接访”平台,由乡(镇)移民工作管理站、社会事务中心牵头组织辖区内各方力量整体联动、综合协调、立体运作,以“局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民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载体,把“和谐库区”建设与当地平安建设相融合,与政法、综治、信访工作相对接,形成上下齐动、左右互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镇)、村平安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不断提升“和谐库区”建设工作的实效和水平。

3、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由信息灵、作风正的人员担任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信息联络员,把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了解移民思想动态和矛盾纠纷情况,使库区一些不稳定因素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消除;在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值班带班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实行稳定情况日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稳定情况分析会,预测把握趋势,研究对策方法。

4、强化风险研判机制。建立完善移民工作社会风险研判、评估机制,凡涉及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立项、重大改革实施等,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研判、评估;对重大事项实施出台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引起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和先期化解。

5、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以移民工作机构为主,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司法、信访、国土、建设等部门共同配合的移民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的“大信访、大排查”的工作网络,做到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面上排查与重点排查、事前防范与及时妥善调处相结合;全力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形成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相互衔接、密切配合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效和水平。在全面排查,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对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五定五包”责任制要求,建立工作台账,限期予以化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积案化解”和“带案下访”活动,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6、完善移民信访机制。着眼于信访问题早知道、早处理、早解决,把“和谐库区”建设的重心从事后处置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采取走下去、请上来和“会诊”等形式解决移民的信访问题;不断畅通移民群众信访渠道,完善干部接待制度,遵循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工作原则,按照“五定”(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办理要求、定办理时限)的要求,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真正让移民话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事有人管,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最大限度地减少移民群众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7、落实法制宣传机制。印制、下发有关移民政策的宣传手册,辅以短信、标语、横幅、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库区广大干群进一步了解现行移民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和谐库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以“局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为依托持续开展县、乡(镇)、村“三级视屏接访”活动,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从而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

“和谐库区”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省、地 “和谐三区”建设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本着关心帮助移民、促进库区稳定发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切实实为移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就一定能把我县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打造成安定、稳定、平安的“和谐库区”,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第6篇:中国富豪移民问题报告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而今年胡润以及贝恩资本先后发布了《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和《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一个问题,富豪移民。但是在国内,移民又不仅仅局限于富裕阶级,更多的普通民众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升学就业压力,催生了大城市中产阶级宁愿忍受着经济压力也要送孩子出国的现象,并且他们相对于前者更希望孩子将来留在国外发展。他们为什么要考虑移民?优质的教育、洁净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完善公平的法制环境以及让富人们最迫切需要的安全感,这些都是他们的考虑。应试教育的禁锢,PM2.5的争议,频繁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健全的司法机制,公众的畸形仇富心态。试问我们能底气十足的数落他们不爱国,批评他们转移财富么!

提到移民我们常常想到的是他们带走了大量财富,带走大量人才。但是这些是对于人才最重要的么,财富可以创造,人才可以培养,他们充其量是制约了我们民族的发展,但真正摧毁我们民族的却是人心。中国有句古话,人往高处走,这些平日里我们称之为的精英,是不是也在往高处走?那我们这个国家又成了什么,我们这个民族又成了什么!

4500万华人散落于世界各地,这个数字大概是我们人口总数的二十六分之一,占的总体比例不大,但折合成数字之后却没人敢再忽视。移民问题,今年成为热点问题,社会各阶层都在发表看法,争论激烈,但有一点非常突出,就是焦虑的心态。之所以移民,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好的条件,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但我们以后能不能再把流失的人才吸引回来,没人敢打包票。相对于前些年的国际社会鼓吹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经济霸主的声音,这两年却出现了唱衰中国的论调。我们权且不带任何色彩去看待国际社会的这种变化,这确实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国家发展确实面临着困难。国内的实际情况也要求我们要坦然面对改革进入深层次之后出现的重重困难。这里面就涉及人心的问题,三十年前一场真标讨论统一了思想,落后的生产力逼着我们全民投入到改革开放中去。而现在国家逐渐富裕,价值观的多元化,选择的多元化,我们还能不能把人心统一起来,这就成了我们下一个三十年发展的重点。

如何遏制移民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关键是需要建立起民众对于我们国家日后发展的信心。这份信心不单单来源于勾画出一个漂亮的轮廓,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让民众自觉地认同国家发展的方向,自觉的维护发展的成果,自觉的坚定这份信念,自觉的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推荐第7篇:移民安置报告编制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问题探讨

杨金平[1](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450008)

[2] 武斌(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100053)

[摘要]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征地移民规划报告的好坏至关重要,关系到水库能够正常截流、蓄水、发挥应有效益,关系到移民能够顺利搬出,生产水平能否恢复,关系到移民的稳定和社会和谐。在充分经验教训基础上,对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提出几点切身体会和认识,对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规划

[收稿日期] 2007-6-4.1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修建各类水库8.6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300多座,淹没耕地200多万hm,搬迁安置移民1200多万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移民安置观念有了很大改变,移民安置经历了从

五、六十年代“重工程、轻移民”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移民无小事”的转变,同时由于水库淹没损失集中,涉及面广,难度大,影响深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因此客观上对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库移民属于非自愿性移民,由于国家工程建设需要,经过动员,移民愿意搬迁,但如果报告编制不完善,安置不妥当,很大程度上移民难以接受,不仅影响移民搬迁进度,水库建设,甚至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集中了编制人员和上级领导部门及相关人员的集体智慧,是移民恢复生产、安居乐业的蓝图,由于各个水库条件差别较大,库区移民居住环境和思想观念千差万别,因此想编制一本好的报告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者,愿就报告编制中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22 报告编制的阶段和主要内容

根据水库建设目的不同,分水电项目(以发电为主)和水利项目(以防洪为主),水电项目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分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同原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四个阶段,水利项目河流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五个阶段,其中河流规划阶段和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未做具体规定,可参照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要求进行。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物指标调查、生产生活安置规划、企业迁建规划、单位迁建规划、专业项目处理、库底清理、投资概算及分年投资计划等,各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深度见下表。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涉及面广,本文不可能一一详述。仅就实物指标、生产安置、投

资概算谈一些个人观点。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及深度

3 实物指标 3.1问题的提出

移民安置方案基础在调查,核心在安置,成败在措施。实物指标调查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无大的缺、漏项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实物指标的动态性,这是我们在报告编制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不断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减,实物指标不断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从前期工作开始到工程开工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建设征地和移民需要按照设计阶段不同,一次又一次进行调查,到工程开工时,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严格执行政府下发的停建令,限制新建生产开发项目和外来人口的流入,同时为解决群众确实需要的兄弟分家,子女结婚的迫切需要,应考虑一部分新建住宅,考虑一部分工程建设期间实物指标的动态性。

3.2实物指标计列办法

新增人口应在分析工程征地范围内历年人口统计资料实际增长率和国家计划指标8‰的基础上,按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进行计算;由于人口增长,相应必需解决住房问题,由于受库区停建令限制,新建房屋不能任意增长,但结婚生子等属于必须增加的房屋应适当考虑,可以按照每新增2~3人拥有1份库区人均住房计列。

4 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安置区 4.1合理安排的必要性

移民安置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农村移民安置仍以大农业安置为主。生活生产安置是移民的核心问题,是移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基础不牢,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便或存在问题,必然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4.2生产生活安置区的合理布置

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现形法规,深入调查研究搬迁区和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科学规划移民安置方案,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区。

居民点的规模要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尽量按原建制迁建,保持移民原有生活习惯照顾原有居住习惯确定,同时居民点的大小要根据地形条件合理布设,对山丘区,耕园地分散,交通不便,易分散布设居民点,这不作为我们生活区的优先选择区;对于耕地集中,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居民点规模可相对大一些,这样便于布置文化福利设施,小孩上学、居民就医较便利,居民点基础设施投资也较节省,是我们首选的生活安置区。

移民生产安置关键合理确定耕作半径,半径过大,则路途用时过长、工效低、运输成本大,半径过小,虽路途短、工效高,但居民点过小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人均较大。目前,我们一般按照从居民点至生产用地用时不超过30分钟控制。对平原地区,道路弯曲系数1.0~1.2,耕作半径按步行2km,骑自行车4km控制,耕作半径一般取3km为宜;对丘陵区,道路弯曲系数1.4~1.8,考虑骑自行车不便,耕作半径按步行控制,取1.5km为宜,对微丘区可取2.0~2.5km;对山区,道路弯曲系数1.5~2.0,耕作半径按步行控制,取1.0~1.5km为宜。

5 关于投资概算 5.1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市场经济情况下,物价变化是正常现象,从我国近几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看,以1990年为100,2006年为166,以年平均4.13%的速度增长。报告编制中物价一般以当年或前一年物价基准,国家批复也依此为准。到工程开工实施时,国家批复投资已定,移民补偿投资不可能再按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因此导致实际补偿投资不足,为推进工作,往往挤占其它费用,致使生产生活区建设滞后,到水库蓄水时,移民只能仓促搬迁,使得生产、生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有一定程度倒退。严重的可能导致移民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顿,等到问题突出了,采取一次性调概解决,但为时已晚,产生一些遗留问题。

5.2关于投资概算的编制意见

我们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在报告编制时,不应与工程一样只列基本预备费,而应在分析近几年零售物价上涨幅度基础上增列物价上涨预备费,技术设计部门在编制实施规划报告时具体分析当前物价,足额计列补偿投资。

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关于技术培训费是这样论述的“为提高农村移民生产技能、文化素质和移民干部管理水平所需要的费用,可按2.14.3条费用的0.5%计列。”,规范第2.14.3为农村移民安置补偿费。从实践来看,农村移民搬迁后,往往涉及就业途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原有生产技能不足以适应新情况的要求,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培训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技术培训要多次进行,我们认为技术培训费按第一部分的0.5%计列偏低,应适当提高。

6 结语

本文就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中遇的、棘手的实物指标如何计列、生产安置半径如何选择,以及投资概算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期和广大的同行进行交流,并希望引起有关设计人员和上级领导部门对报告编制中一些细节问题的重视。因为,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里‘移民无小事’,往往移民安置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成败。

参考文献

[1]赵人骧等.水库移民工作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潘家铮等.《中国水力电力发电工程》(移民环保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推荐第8篇:示范村申报材料

XXX村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XXX村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南临县城、北依盐海高速XX北出口,204国道穿村而过,是XXX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展示XXX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社会人口5280人,其中农业人口2960人,外来商住人口2320人,耕地面积1880亩。现有党员84名,其中企业党员27名。现有驻地企业13家,企业党组织4个。2012年,XXX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1220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8800元。2010年以来,XXX村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其中近两的有2010年度乡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2011年度乡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2011年度省法治示范村、2011年度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先进村、2011年度省妇女工作先进村、2011年度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多年来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村党建为龙头,不断拓展民主内涵,创新管理与服务载体,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

村党委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民参与。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总体规划制定、支柱产业选择、基础条件改善等重大问题决策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按群众意愿办事,让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激发和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和谐社区建设过程转化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营造出全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改善民生。XXX村邀请镇规划办、区城建 1 环保局,对村庄整体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认真按照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先后建起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安装了路灯,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些年,我们村还改造2座电灌站,新建水泥渠5000米,铺设水泥路6.5公里,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坚持发展经济,注重产业支撑。健全了种植业协会、养殖业协会、法律咨询室等新型社会服务组织,提高了市场化运作水平; 大力发展村级企业,加快实施“筑巢引凤”战略,

四、坚持党建先行,注重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建工作新理论指导和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通过民主双评、召开年度会等听取老党员、老干部和本村“能人”对“两委”工作的意见建议,采取设岗承诺等形式发挥无职党员在构建和谐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XXX村在办公大楼、文化广场、村村通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部按照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决策,确保和谐社区建设重大事务决策科学、管理民主、群众满意。

XXX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尽职尽责地服务群众、贴近生活,一定能够营造一个环境优雅、文体活跃、人际关系和谐的村庄。

XXX村委员会 2014年11月29日

推荐第9篇:示范村实施方案

万新村地处洛社西北部,全村有18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共2016人,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土地1058 亩,其中农用地 602 亩,村民承包土地456亩。有村办企业17家,其中规模企业3家,2005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震达机电公司的产品远销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万新村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收入逐年上升,200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22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329元,位居全镇前列。2004年,被评为“市文明村”;200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党总支还被镇党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先后成功的创建了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万新村环境整洁、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全村主要河浜均已驳好石驳岸并配上了绿化。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其他基础设施,如老年活动室、村级农贸市场、文体中心、村民休闲广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较为齐全,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精神及镇有关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我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争创工作,现结合我村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我村工作全局,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为总目标,以推进农村“三集中”、发展民营经济和实施“富民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我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

二、争创目标与工作措施

——经济发展。根据争创达标要求,共5个方面:

1、人均应税销售收入≥8万元;

2、工业在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产出比例达90%以上;

3、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的比例达80%以上;

4、村级经济发展品牌化、科技化、外向化特色明显,三次产业有一个市级以上产品品牌,有一个以上省级或国家级星火、火炬计划科技项目;

5、大力发展股份经济,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均村级年可支配收入≥500元。

经过努力,预计今年工业销售收入完成4亿元,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可实现人均应税销售收入20万元;工业在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产出3.8亿元,比例达9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94亩,占总面积602亩的比例达82%;人均村级年可支配收入达1081元。

工作措施:把我村的农村经济结构调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格局。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准备投资1500万元建造标准厂房,预计7月份完工,用于出租,可增加年租金80万元左右。

——生活富裕。根据争创达标要求,共7个方面:

1、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

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

3、本村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100%,纯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95%以上;

4、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100%;

5、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100%,并全面实行分类施保;

6、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率100%;

7、提高电话、电脑、有线广播电视普及率,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达80%以上。

经过努力,预计今年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2000元,年均递增1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2平方米;本村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100%,纯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100%;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100%;按民政部门标准,6户困难户的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标准达到2800元,覆盖率100%,并全面实行分类施保;开展扶贫帮困活动,4名村干部、5名企业家与18户贫困家庭结对,共拿出扶贫资金3.2万元,帮扶率100%;提高电话、电脑、有线广播电视普及率,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达85%。

工作措施: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到100%参保。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对全村特殊困难群众采取统一的大病补助标准,成立专门的扶贫帮困基金,发动企业的老板捐助爱心扶贫资金。今年计划用于补助支出10万余元,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完善企业本地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社会文明。根据争创达标要求,共6个方面:

1、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含职高、中专)入学率达95%以上;

2、青壮年农民接受过不同形式职业技能培训率80%以上;

3、无违法生育,计划生育率100%;

4、建有一个以上设施完善的文教体育活动场所;

5、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达标率90%以上;

6、无重大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5%以上。

经过努力,预计今年年底全村169名学龄人员可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含职高、中专)入学率达100%;725名青壮年农民接受过不同形式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率82%;无违法生育,计划生育率100%;建有3个设施完善的文教体育活动场所,投入资金32万元;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达标率95%;无重大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8%。

工作措施:全村实现各个自然村通水泥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利用小学成立阅览室、乒乓室和篮球场,并准备投资10万元增添活动器械、图书等文体必备用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弘扬农村新风尚。成立专职联防队,强化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社区安全的程度。

——社区整洁。根据争创达标要求,共分6个方面:

1、无违章搭建,农民按规划集中居住比例达50%以上;

2、村内主干道硬化工程全面实施到位;

3、村主干道、河道和居住集中区全部实施绿化、美化工程;

4、村内主干道和居住集中区等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

5、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河塘水体保洁整治全面达标;

6、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农户自来水普及率、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以上。

经过努力,农民按规划集中居住比例争取达到60%;无违章搭建;村内7条主干道硬化工程全面实施到位;村主干道、河道和居住集中区全部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村内主干道和居住集中区等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全村7条河塘全部进行保洁整治,清淤1.25万方,砌驳岸2100米,绿化面积25亩,建示范景点3个,通过创建验收全面达标;全村无秸秆露天焚烧,50

3户农户吃上自来水,普及率100%;建造65只垃圾箱,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建造无害化卫生户厕550只,普及率达100%。

工作措施:进一步治理乡村环境。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村间道路两旁绿化,鼓励农户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态舒适的新乡村。我村在去年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平时的长效管理,保持村容和河道的整洁。今年在社区整洁方面还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成立保洁队伍,做好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工作;创建“四示范”景点;完成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18万元在公路两侧和各自然村进行绿化; 投资5万元, 完成五牧河石驳岸150米。

——管理民主。根据争创达标要求,共分4个方面:

1、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公开直选,村民委员会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民主选举率100%,村民对村级领导班子满意率达85%以上;

2、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坚持民主决策,村民知晓率达80%以上;

3、村民代表、股东代表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活动率达80%以上;

4、全面执行各项政策,按季实行村务公开,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达90%以上。

根据上级要求,我村在2004年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采取公开直选,参选率均达到100%。在2004年股份合作社选举中,股东代表的参选率达到100%,村民对村级领导班子满意率达100%;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坚持民主决策,村民知晓率达98%;村民代表、股东代表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活动率达98%;全面执行各项政策,按季实行村务公开,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达98%。

工作措施: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村从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充分发挥民主,每年召开1次村民代表大会,2次股东代表大会,9次党员大会,采取了直接选举,村委认真执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上榜预决算、村级收支情况、干部报酬、发展目标、费用限额、资产收益的收缴、计划生育、扶贫帮困、红利分配等20多项内容按季在村公开栏中公开。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做好新农村示范村争创工作,村党总支部书记要负总责,支委要有分工,平时抓落实,经常有检查,年终有考核,要把建设新农村工作作为支部的首要工作来抓,常抓不懈,不断改善,不断改进。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开会研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成立万新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农村示范村争创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华晓东

副组长:赵志勤

组员:赵卫锋杨仁龙叶一云赵祥明

具体责任人分工安排见附表。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配合,掌握进度,注重质量,节省费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达到效果。

我们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坚持走优化结构、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转化增值的路子,同时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争当洛社“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的新风貌。

万新村党总支

万新村委会

推荐第10篇:民主法制示范村

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标准

一、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村级治保会,调委会,村民小组名单均上墙。

二、民主选举制度规范有序。规范选举委员会成员,村委会成员,明确监督和罢免程序,结果当场公布,让群众满意。

三、健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均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

四、制定即符合本村实际又符合法律规定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明确村民权利的义务,明确村级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明确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违反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的行为得到妥善解决,无遗留问题。

五、建立村委会成员报告工作,民主评议村干部和审议监督制度,村委会成员每年都应报告工作,接受民主评议,任期结束时,接受离任审计。

六、建立规范的村务和财务公开栏,村务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布于众。

七、学法用法活动应做到“五有四落实”即:有计划;有教材;有骨干,有阵地,有活动,经常利用不同形式开展学法活动。同时,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八、人民调解工作应实现机构网络健全,达到规范化调委会标准,民间纠纷实现负增长,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100%.95%,无非正常死亡,无民转邢案件,无群体性械斗,无群众越级上访。

九、治安防范机制健全,分工明确,措施具体,本村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十、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和制度健全,情况清,底数明,定人,定责,包帮教,包转化,无帮教脱节,无重新犯罪。

学法用法制度

村民、居民要认真学会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宪法,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主动参加镇、村举办的各类法律培训,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农村和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帮助他人宣传法律,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治理。

支持各级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建设新农村。

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团结友爱,睦邻友好,倡导公平正义,为平安和谐社会做贡献。

村法制宣传员在村“两委”领导下,在司法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组织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职责是:

一、年初制定定阶段、定内容、定形式、定层次的“四定”年度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并及时提交村两委讨论后付诸实施。

二、宣传员要安排具体时间,接待村经济组织和村民法律咨询,协助调委会调解生产、经营、生活中的民事纠纷。

三、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党员干部法制学习会。

四、根据不同时期治安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始终把青少年和外来暂住人口作为重点教育对象。

五、法制宣传员要及时掌握、收集、整理全村的遵纪守法情况,配合做好每年一次的“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的评比工作。

六、配合村两委会组织实施本村的普法任务。

七、法律宣传员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规范。

第11篇:示范村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十个基本标准

1、村“两委”组织建设有力:村级自治组织健全,村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村两委有综合办公楼,房屋结构为框架、砖混、砖木和木房等,建筑面积300㎡--500㎡,办公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比较好,落实有党建、政法、综治、调解室、法律书屋和普法宣传栏等,村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的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2、是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村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农村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明确计生、安监、调解和普法等人员分工、职责。

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有完善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4、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并得到严格执行。村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修改完善及时,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村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

5、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建设有永久性村务财务公开栏,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应每季度或半年公开1次,村民有疑问的,村两委负责解释和答复。建立村民主监督小组、村理财监督小组,确保广大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村有规范的集体审批程序,村级财务定期审计,群众对财政情况清楚、满意。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至少进行1次民主评议,无被评为不合格的村“两委”成员,无村民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罢免,无党组织成员受党纪处分。

6、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建设有永久性法治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有法治文化场所(法治广场、法治一面墙、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等)。村两委参加法治培训每年至少一次,村组织参加“法律明白人”培训每年至少两次。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做到年度有学法教育计划,“两委”有学法记录。农村要做到村有法治宣传组或法治宣传队,村民小组有法治宣传员,户有“法律明白人”。村要建有法治学校、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图书室)。

7、村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站(点)。村聘有法律顾问并建有微信群,村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渠道,通过微信群等获得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8、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城乡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村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建立巡逻联防制度,建有规范的警务室,有条件的村应建电子监控警务室。有规范完整的违法犯罪情况和社区矫正情况登记,无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被收监和再犯罪情况发生。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法理各项措施落实,对暂住人口管理有效,创建平安村成效显著。

9、村办小学设立法治教育课程。配备法治副校长,在校学生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

10、城乡经济建设和法治创建协调发展。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全面小康创建,逐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村民安居乐业,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

一是经济不断发展。村有明确的村内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长。村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民主决定,集体资产能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各种适合村民群众需要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民共同致富。 二是公益水平提高。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厨改圈改厕,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净化。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优抚、养老扶幼、扶贫助困、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发生。村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

三是民风文明和谐。村民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互相帮助,讲究科学,反对迷信,文明办理婚丧喜事,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吸毒、法轮功等现象。

第12篇:移民中介可行性报告0118

移民中介可行性报告

【引言】

故土难离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不过最近几年,移民却逐渐成为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11年发布的《华侨华人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共有4543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广州一家大型移民中介公司的总经理告诉《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近几年8后和70后咨询移民的人明显增多,80后通常是父母做主,70后更急迫,人也更多。为了孩子、为了生意、为了更安全的食品,原因太多了。他们渐渐取代了原来是主流的60后。50后也有许多人出去养老。想要移民的人确实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这样的移民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才使移民中介公司有了生存空间。不断扩大的移民申请人数,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变化,为整个移民中介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抓住机遇,河北飞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拟开展好移民中介工作,迎接挑战,为想要移民的人提供更优质的咨询和相关服务。

一、中国移民情况介绍

中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正以每年十几万人的速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移民输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出现两次海外移民潮。上世纪80年代初期,移民以寻亲、劳务人员为主;90年代中期,则多为留学、技术和劳务人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向海外移民出现新特点,高端人才和富裕群体向外移民数量大增。据统计,中国连续10年成为加拿大最大移民来源国,移民中投资和技术类占较大比例。2012年,美国投资移民申请中的80%来自中国大陆;同年,澳大利亚批准的技术类移民中,来自中国的申请位居前列。

中国迅速崛起的同时,富人群体却如潮水般移民海外。根据2014年1月21日发布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报告和美国国务院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移民海外的中国公民达到了934.3万人。1990年至2013年,23年增长了128.6%。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智库刚刚完成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的中国人在中国拥有约33万亿元的资产,其中2.8万亿的资产已经转移至海外,约占中国2011年GDP的3%。

如今,中国人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移民的主力军,美国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9月期间,一共发放了7641个投资移民签证,中国人拿到了6124个。2010年,通过投资移民方式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的中国人共有2020人,占加拿大当年全部投资移民的62.6%。2010到2011年,澳大利亚面向全球接收了7796个商业移民,其中中国人数量最多。新一波移民潮正来势汹汹。

二、中国移民市场分析

1、移民人群

2013年5月7日,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两度合作后,双方第三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达80万亿元,高净值人群规模超过70万人。过去两年,虽然受到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增长略有放缓,

但是仍达到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中国高净值人群更加关注“财富保障”和“财富传承”,投资心态更为成熟、稳健,跨境多元化配置需求日益显著,随着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净值人群跨境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日益显著。报告数据显示,在受访者中,超过30%的高净值人士、超过50%的超高净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资,且未来两年内,预计进行跨境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人数会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受访的高净值人士中考虑或已经完成投资移民的比例仍在60%左右,与2011年数据大致持平。

“财富保障”取代“创造更多财富”成为首要财富目标,储蓄、股票和房地产仍是资产配置的三大最爱,越来越看重境外投资机会,正想或已经办理了移民……这是《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给中国70万名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所描绘的简影。

预计该市场今年将保持增长态势,可投资资产规模可望达到92万亿元,中国高净值人士规模也将达到84万人。

这些高净值人士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5省市。近60%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不急于增加或减少手中持有的房地产投资,希望再观察未来一两年房地产市场政策和价格走势,以及其他投资机会以后再作判断。在境外投资中,除了固定收益类产品外,房地产是最受欢迎的领域。

报告称,约有6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正在考虑或已经完成投资移民。在“超高净值”(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士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关于移民的原因,跨境多元化配置、子女教育以及养老规划等因素被提及较多。另外,近年来,国内的环境问题——空气、水以及食品安全等——也加剧了他们移民的愿望。

2、移民原因

近几年,投资移民迅速崛起。如今显示财富的方式不仅仅是您在北京、上海等地有房,而是您在国外买房了吗?您为了孩子移民了吗?近几年“欧洲移民”彻底火了。其实这只是投资移民的一种,在传统移民大国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些小国凭借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正在努力吸引着更多的移民者。下面就目前国人移民现状进行以下分析。

子女教育是移民最大诱因

投资移民是指具有一定资产,并且符合其他限制性条件的投资者将资金投资到目标国政府批准的投资基金或合适的商业项目,同时享受该国公民待遇的行为。投资移民往往没有语言要求,只是对财产金额和财产来源方式有要求。据《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翁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热情下降,但是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购买国外房产的数额正在以20%的速度上涨。

小国移民占据半壁江山

很多传统的移民大国门槛高,通过率低,手续繁杂,等待时间也比较长。于是移民者将目光投向了手续好办,投资金额也低的小国,如拉脱维亚、马来西亚、

葡萄牙、韩国等新兴移民国家已经崛起。由于近年来欧洲经济低迷,因此欧洲各国纷纷开启投资移民大门。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国外的原因

以下是河南澳华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关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国外的原因\"的文章全部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PR)或国籍。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安全感,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国内升学就业压力大

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身为父母自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前提就是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令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将来才可能有所作为。让孩子到达发达国家去读

书往往成了父母的首选,因为大多数父母都会认为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及优质的教学质量会令孩子更快速的成长。而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经过换算,得到一个结果就是移民比留学更划算,促使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家庭,想方设法送子女出国学习和发展。其中一部分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户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过反复了解和比较,确认全家移民出国,远胜于送子女出国留学。而作为投资者移民加拿大,门槛条件不高,投资无风险,所付代价比送孩子出国留学更合算,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会更有利,而且主申请人本人也可以依法豁免“移民监”,不需长住加拿大。因而,选择移民加拿大的生意就越来越多。

国外优良的生活环境

其次,近年国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物有毒事件频发,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以及年轻人不孕不育几率不断攀升等等,也是促使更多的生意人下决心全家移民加拿大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些成功的私营老板说:“在国内我赚再多的钱,也无法保证我的孩子健康成长、传宗接代。”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新兴富裕阶层内心深处的忧虑。

成功人士安排养老计划

再次,不少生意人在商场上打拼多年,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人到中年,开始考虑自己后半生的安排及养老规划。既然将孩子送到国外发展,自己晚年仍留在国内生活的话,岂不十分孤独?因此,为自己办一个加拿大身份,以便今后任意往返中、加两国和任意出入世界各地,就是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还有些生意人通过朋友了解到华人富裕阶层在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的生活状况,感到那里是退休后养老的理想环境。

出国寻找新机会

此外,近年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内的经济,致使部分行业遭受重创,不少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部分私营企业老板和企业高管对在国内继续发展缺乏信心,干脆移民出国寻找新的机会,同时解决子女出国学习和发展的问题

还有些生意人决定移民加拿大,是因为他们了解到,加拿大的物业投资回报比国内高出一倍以上,实际税负低于中国,欲趁金融危机、加拿大物业价格将在未来两年逐步见底之机,前往抄底投资,以发挥资产增值效应,从而逐步取代国内的生意,为将来退休养老以及让下一代顺利继承财产做好准备。

充分的生活保障

国外,比如说加拿大,都有着完善的医疗体系,可以说,从出生这一天起,加拿大都会给你丰厚的保障,如果不幸失业,没有关系,加拿大会给你失业金,单身人士每月1000加元左右,如果一直没有工作,可以领取到老去为止。如果想多生育,但是又担心没钱养孩子,没有关系,加拿大会给你牛奶金,生的越多,给的越多。

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持有加拿大护照能方便的进出美国,但不能在美国工作,除非获得美国的工

作许可。不过,你可以很方便进到美国去找工作及与雇主会面,而且很容易获得在美国工作的机会,很多从中国转道移民加拿大的人均采取这条捷径来达到最终留在美国的目的。

持有加拿大护照到美国学习是非常方便的,美国很欢迎加拿大人到美国学习读书。

由于加拿大社会与美国社会存在极大的兼容性,如语言、通讯、商业、文化、教育及就业等,因此您适应加拿大生活后要适应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并不难。纵观这些原因,怪不得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移民。

三、河北飞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拟开展移民中介项目的可行性

1、唐山市移民中介概况

随着中国的国际社会不断提高,在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机会也快速增加,中国政府大力提倡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中国人民与全世界各国人们不断增进友谊,提高了解,深入促进各国文化、经济、艺术等各领域的交流。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提高,GDP快速增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身价千万、过亿的富裕人群也越来越多,希望有更广阔的平台,展望世界,走出国门开阔眼界、挖掘商机、发展跨国性的事业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2、移民市场需求大

国人向外移民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的具体体现,加强了我国同移民目的地国的交流,加深了中外相互了解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中产和富裕人群向外移民是世界性现象,并非一国特有,但总体看,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向外移民的势头强于发达国家。据统计,2010年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的向外移民总数均超过我国。20世纪7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和日本也曾出现过大量人员外移的情况。

3、公司移民项目 合理选择移民中介

据了解,95%以上的投资移民都是通过移民中介办理的。通常都会询问客户心仪的国家、移民的目的,然后询问客户的自身条件,最后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帮助客户设计移民方案。

准备移民过程中,要对对象国的移民政策和法规进行充分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移民项目,明确有关移民程序。

当中介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的时候,首先应该认清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市场的实质和前景。不是没有客户再需要服务,也不是客户本性的对中介公司服务的不认同,而是中介公司能否提供给客人需要的项目,和其满意的服务。 河北飞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建立在一个搭建完善的物理办公格局和商业平台上,完全具备能力,为申请者策划出完整的海外发展计划和提供全面的完善的服务。严格科学的客户档案管理体系和全开放式的办公,使客人详知其申请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健全的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使客人同公司的合作有法可依、有不满可投诉、有纠纷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其次,中介公司还可以借用其和海外紧密合作的关系、对国外和移民及各种出入境签证法律的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各种业务具体办理程序、畅通的信息渠道的优势,一定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给服务对象所需求的项目而吸引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合作者。

再之,中介公司利用其专业性强,可提供综合、完善配套服务和规模化作业的优势,极大的帮助个体申请者减轻了工作强度,降低其综合成本和提高了申请者的成功率。目前公司通过其良好的业绩和优质的服务已在行业中确立了其新生代的规模化经营的代表性地位,受到了客户的广泛的欢迎,赢得了海内外大量合作者的认同。

因此只要中介公司能及时把握移民政策变化的导向,不断开发出新的服务项目并提供完善的服务,就一定能够在千帆竞过的因私中介服务市场的竞争中站住脚,赢得客户的信赖进而得到发展。 我们愿意就此问题同广大同仁、关注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事和申请者一起探讨。也欢迎大家来我公司观摩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第13篇:移民中介可行性报告 (1000字)

【引言】

故土难离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不过最近几年,移民却逐渐成为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11年发布的《华侨华人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共有4543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广州一家大型移民中介公司的总经理告诉《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近几年80后和70后咨询移民的人明显增多,80后通常是父母做主,70后更急迫,人也更多。为了孩子、为了生意、为了更安全的食品,原因太多了。他们渐渐取代了原来是主流的60后。50后也有许多人出去养老。想要移民的人确实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这样的移民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才使移民中介公司有了生存空间。不断扩大的移民申请人数,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变化,为整个移民中介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抓住机遇,湖南嘉华彼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拟开展好移民中介工作,迎接挑战,为想要移民的人提供更优质的咨询和相关服务。

一、中国移民情况介绍

中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正以每年十几万人的速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移民输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出现两次海外移民潮。上世纪80年代初期,移民以寻亲、劳务人员为主;90年代中期,则多为留学、技术和劳务人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向海外移民出现新特点,高端人才和富裕群体向外移民数量大增。据统计,中国连续10年成为加拿大最大移民来源国,移民中投资和技术类占较大比例。2012年,美国投资移民申请中的80%来自中国大陆;同年,澳大利亚批准的技术类移民中,来自中国的申请位居前列。

中国迅速崛起的同时,富人群体却如潮水般移民海外。根据2014年1月21日发布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报告和美国国务院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移民海外的中国公民达到了934.3万人。1990年至2013年,23年增长了128.6%。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智库刚刚完成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的中国人在中国拥有约33万亿元的资产,其中2.8万亿的资产已经转移至海外,约占中国2011年gdp的3%。 如今,中国人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移民的主力军,美国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9月期间,一共发放了7641个投资移民签证,中国人拿到了6124个。2010年,通过投资移民方式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的中国人共有2020人,占加拿大当年全部投资移民的62.6%。2010到2011年,澳大利亚面向全球接收了7796个商业移民,其中中国人数量最多。新一波移民潮正来势汹汹。

二、中国移民市场分析

1、移民人群

2013年5月7日,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两度合作后,双方第三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达80万亿元,高净值人群规模超过70万人。过去两年,虽然受到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增长略有放缓,但是仍达到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中国高净值人群更加关注“财富保障”和“财富传承”,投资心态更为成熟、稳健,跨境多元化配置需求日益显著

随着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净值人群跨境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日益显著。报告数据显示,在受访者中,超过30%的高净值人士、超过50%的超高净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资,且未来两年内,预计进行跨境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人数会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受访的高净值人士中考虑或已经完成投资移民的比例仍在60%左右,与2011年数据大致持平。

“财富保障”取代“创造更多财富”成为首要财富目标,储蓄、股票和房地产仍是资产配置的三大最爱,越来越看重境外投资机会,正想或已经办理了移民„„这是《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给中国70万名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所描绘的简影。

预计该市场今年将保持增长态势,可投资资产规模可望达到92万亿元,中国高净值人士规模也将达到84万人。

这些高净值人士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5省市。近60%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不急于增加或减少手中持有的房地产投资,希望再观察未来一两年房地产市场政策和价格走势,以及其他投资机会以后再作判断。在境外投资中,除了固定收益类产品外,房地产是最受欢迎的领域。

报告称,约有6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正在考虑或已经完成投资移民。在“超高净值”(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士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关于移民的原因,跨境多元化配置、子女教育以及养老规划等因素被提及较多。另外,近年来,国内的环境问题——空气、水以及食品安全等——也加剧了他们移民的愿望。

2、移民原因

近几年,投资移民迅速崛起。如今显示财富的方式不仅仅是您在北京、上海等地有房,而是您在国外买房了吗?您为了孩子移民了吗?近几年“欧洲移民”彻底火了。其实这只是投资移民的一种,在传统移民大国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些小国凭借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正在努力吸引着更多的移民者。下面就目前国人移民现状进行以下分析。 子女教育是移民最大诱因

投资移民是指具有一定资产,并且符合其他限制性条件的投资者将资金投资到目标国政府批准的投资基金或合适的商业项目,同时享受该国公民待遇的行为。投资移民往往没有语言要求,只是对财产金额和财产来源方式有要求。据《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翁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热情下降,但是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购买国外房产的数额正在以20%的速度上涨。

小国移民占据半壁江山

很多传统的移民大国门槛高,通过率低,手续繁杂,等待时间也比较长。于是移民者将目光投向了手续好办,投资金额也低的小国,如拉脱维亚、马来西亚、葡萄牙、韩国等新兴移民国家已经崛起。由于近年来欧洲经济低迷,因此欧洲各国纷纷开启投资移民大门。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国外的原因

以下是河南澳华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关于文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国外的原因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pr)或国籍。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安全感,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国内升学就业压力大

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身为父母自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前提就是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令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将来才可能有所作为。让孩子到达发达国家去读书往往成了父母的首选,因为大多数父母都会认为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及优质的教学质量会令孩子更快速的成长。而大多数孩子的家长经过换算,得到一个结果就是移民比留学更划算,促使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家庭,想方设法送子女出国学习和发展。其中一部分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户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过反复了解和比较,确认全家移民出国,远胜于送子女出国留学。而作为投资者移民加拿大,门槛条件不高,投资无风险,所付代价比送孩子出国留学更合算,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会更有利,而且主申请人本人也可以依法豁免“移民监”,不需长住加拿大。因而,选择移民加拿大的生意就越来越多。

国外优良的生活环境 其次,近年国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物有毒事件频发,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以及年轻人不孕不育几率不断攀升等等,也是促使更多的生意人下决心全家移民加拿大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些成功的私营老板说:“在国内我赚再多的钱,也无法保证我的孩子健康成长、传宗接代。”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新兴富裕阶层内心深处的忧虑。

成功人士安排养老计划

再次,不少生意人在商场上打拼多年,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人到中年,开始考虑自己后半生的安排及养老规划。既然将孩子送到国外发展,自己晚年仍留在国内生活的话,岂不十分孤独?因此,为自己办一个加拿大身份,以便今后任意往返中、加两国和任意出入世界各地,就是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还有些生意人通过朋友了解到华人富裕阶层在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的生活状况,感到那里是退休后养老的理想环境。

出国寻找新机会

此外,近年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内的经济,致使部分行业遭受重创,不少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部分私营企业老板和企业高管对在国内继续发展缺乏信心,干脆移民出国寻找新的机会,同时解决子女出国学习和发展的问题

还有些生意人决定移民加拿大,是因为他们了解到,加拿大的物业投资回报比国内高出一倍以上,实际税负低于中国,欲趁金融危机、加拿大物业价格将在未来两年逐步见底之机,前往抄底投资,以发挥资产增值效应,从而逐步取代国内的生意,为将来退休养老以及让下一代顺利继承财产做好准备。

充分的生活保障

国外,比如说加拿大,都有着完善的医疗体系,可以说,从出生这一天起,加拿大都会给你丰厚的保障,如果不幸失业,没有关系,加拿大会给你失业金,单身人士每月1000加元左右,如果一直没有工作,可以领取到老去为止。如果想多生育,但是又担心没钱养孩子,没有关系,加拿大会给你牛奶金,生的越多,给的越多。

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持有加拿大护照能方便的进出美国,但不能在美国工作,除非获得美国的工作许可。不过,你可以很方便进到美国去找工作及与雇主会面,而且很容易获得在美国工作的机会,很多从美国转道移民加拿大的人均采取这条捷径来达到最终留在美国的目的。

持有加拿大护照到美国学习是非常方便的,美国很欢迎加拿大人到美国学习读书。由于加拿大社会与美国社会存在极大的兼容性,如语言、通讯、商业、文化、教育及就业等,因此您适应加拿大生活后要适应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并不难。纵观这些原因,怪不得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移民。

三、湖南嘉华彼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拟开展移民中介项目的可行性

1、长沙市移民中介概况

随着中国的国际社会不断提高,在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机会也快速增加,中国政府大力提倡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中国人民与全世界各国人们不断增进友谊,提高了解,深入,促进各国文化、经济、艺术等各领域的交流。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提高,gdp快速增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身价千万、过亿的富裕人群也越来越多,希望有更广阔的平台,展望世界,走出国门开阔眼界、挖掘商机、发展跨国性的事业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2、移民市场需求大

国人向外移民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的具体体现,加强了我国同移民目的地国的交流,加深了中外相互了解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中产和富裕人群向外移民是世界性现象,并非一国特有,但总体看,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向外移民的势头强于发达国家。据统计,2010年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的向外移民总数均超过我国。20世纪7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和日本也曾出现过大量人员外移的情况。

3、公司移民项目

合理选择移民中介

据了解,95%以上的投资移民都是通过移民中介办理的。通常都会询问客户心仪的国家、移民的目的,然后询问客户的自身条件,最后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帮助客户设计移民方案。

准备移民过程中,要对对象国的移民政策和法规进行充分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移民项目,明确有关移民程序。

当中介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的时候,首先应该认清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市场的实质和前景。不是没有客户再需要服务,也不是客户本性的对中介公司服务的不认同,而是中介公司能否提供给客人需要的项目,和其满意的服务。 创新天投资顾问事务所有限公司建立在一个搭建完善的物理办公格局和商业平台上,完全具备能力,为申请者策划出完整的海外发展计划和提供全面的完善的服务。严格科学的客史档案管理体系和全开放式的办公,使客人详知其申请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健全的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使客人同公司的合作有法可依、有不满可投诉、有纠纷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其次,中介公司还可以借用其和海外紧密合作的关系、对国外和移民及各种出入境签证法律的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各种业务具体办理程序、畅通的信息渠道的优势,一定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给服务对象所需求的项目而吸引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合作者。

再之,中介公司利用其专业性强,可提供综合、完善配套服务和规模化作业的优势,极大的帮助个体申请者减轻了工作强度,降低其综合成本和提高了申请者的成功率。目前公司通过其良好的业绩和优质的服务已在行业中确立了其新生代的规模化经营的代表性地位,受到了客户的广泛的欢迎,赢得了海内外大量合作者的认同。

因此只要中介公司能及时把领悟移民政策变化的导向,从而不断开发出新的服务项目并提供完善的服务,就一定能够在千帆竞过的因私中介服务市场的竞争中站住脚,赢得客户的信赖而得到发展。 我们愿意就此问题同广大的同仁,关注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事和申请者一起探讨。也欢迎大家来我公司观摩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第14篇:移民乡行政村调研报告

**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我们调研组通过对**村三年来各项工作进展相关资料的整理,结合日常包村下队工作掌握的情况,通过走访农户、与村书记及其他村干部的面对面交流,并对村上进行了实地查看。通过调研反映,当前**村各项产业发展形势较好,三年来的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移民稳定和农户脱贫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乡的发展探索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现有*个村民小组,现居群众*户,***人,耕地面积**亩。村两委班子人员齐全,但文化程度偏低。**村较其它三个村而言,耕地盐碱化程度较轻,发展较快。通过*年的发展,**村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观,群众精神面貌良好,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较高。

二、**村发展现状

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以乡上制定的“**”增收项目作为重点全力推进。一是不断扩大**、甘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坚持原片扩大、新片集中的原则,利用乡上**苗木与甘草种子资金补助的政策扶持,新植***亩,**成活率均达到了*%以上,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收益。全村三年累计种植***亩,其中**年与**年种植的**亩均收入较为可观,极大的调动了全村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新种

1甘草*亩,全村累计种植甘草*余亩;新种紫花苜蓿*亩,全村累计种植苜蓿面积*亩。通过三年努力,**村高效经济田面积达到了*亩,基本实现了人均*亩高效田的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高效田发展的基地规模。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今年,**村查漏补缺修建圈舍*座,目前主体完工*座,三年累计建成设施养殖圈舍291座,实现了常住户户均一座增收棚的目标。至目前,今年全村共调引基础母羊**只,户均发放*只以上。三是今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亩,截止目前,全村累计完成造林面积**亩。四是加快抗震安居房建设进程。通过乡上统一规划,扶贫资金扶持,今年完成了**套抗震安居房的主体修建工作,全村累计改造危旧房**套占到全村常住户的**%以上。五是截止目前,全村建成农田灌溉斗渠*公里,农渠*公里,毛渠*公里,辐射灌溉面积*余亩。五是完成了**村**示范点生产通道的砂石路铺垫工作,共铺垫砂石路*公里。六是完成了全村养老保险初步入户摸底登记工作,共登记*户,*人。通过以上各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充足。

三、**村存在的问题:

1、尽管**村**种植有了一定规模,但种植管理水平仍

然低下,还保持着以往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对**种植普遍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经营方法。对**的销售、用途及使用价值没有全面了解,部分农户在**晾晒过程中,为使**色

泽鲜艳,存在掺加其他违禁化学品的现象,使**品质下降,影响今后**产业的长远发展。

2、信访问题依然较多,部分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在主

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个别上访户不重视农业生产,企图靠上访达到个人的不良目的,扰乱正常生产秩序。

3、户籍仍然比较混乱。经过多次多种形式的摸底入户,发现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的情况仍然较多。还有部分农户在本乡和老家均无户口,存在着落户难和相关政策无法享受的现实问题。造成乡政府无法全面准确掌握户籍、人口及其他相关信息。

四、明年工作计划

1.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规划,在原有**片区上继续扩大**

种植面积**亩,使**村发展为真正的**专业村。

2.村委会希望乡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完成**村村组油路

铺建工程,以改善群众的出行道路条件。

3.因**村四斗至五斗渠常被风沙掩埋,给农田灌溉带来

很大麻烦,村委会建议乡上对五斗渠系进行改建,将现有渠道改为暗渠,以改善灌溉条件。

3.在日常下村工作期间,密切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及

时发现并化解矛盾,配合乡司法所做好**村信访维稳工作,重点对**等几位上访户进行跟踪观察,及时排解矛盾纠纷。

4.邀请宁夏**研究所与**市林果中心专家,组织**种植

户开展现场**管理培训,力争使每位**种植户管理水平上一

个台阶。

5.按照乡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的安排,配合其它相关站所做好各项包村工作。

五、对**村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种植**,因势利导,营造全乡上下人人关注**的氛围。对**种植生产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乡上应给予表彰奖励。同时乡上应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开展本乡内观摩活动,给种杞种植户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提高**管理水平。

2.全村**种植面积已具一定规模,但因产销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建议乡上尽快引进**产品加工企业,以解决**种植户**销售的顾虑。同时加快致富能人、小康建设带头人等队伍建设,形成一个带动效应较高的能人致富队伍。

**村包村工作组

二○一一年*月*日

第15篇: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 评估项目名称:三峡移民工作 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王国建

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2月8日

一.评估对象:

三峡工程中移民的安排措施,安置移民后的生活及安置地政府工作状况

二.被评政策信息的收集

坚持依法移民是三峡移民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认真进行研讨和探索。重庆市直辖以后,担负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尽快建章立法,规范移民搬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库区各级政府及移民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依法移民方面努力探索实践,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促使移民政策法规工作全面起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抓基础,建章立法,促使移民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抓重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抓保障,加强移民法律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抓焦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宣传。

出自:“坚持依法移民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市三峡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纪实” 作者:郎诚

三峡移民工作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三峡移民安置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内第一次引入环境容量的概念,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和有关政策。在移民安置方式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探索了完善移民社会保障的试点,促进了124.5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及其生产生活恢复。

在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库区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移民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已经作出开展后续工作的决策。

出自:“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三峡移民政策在探索中完善”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1985年至1992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进行了8年试点,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至1997年10月底,在开发性移民方针指引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保证了大江截流的如期实现。大规模实施5年间,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性移民方针日益深人人心。实践证明,开发性移民方针是能够使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方针,是“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方针。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对水库淹没的公私财产进行补偿的原则,即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

对三峡水库移民的补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新旧差价性补偿,这样补偿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移民在新搬迁的地方按照原标准(砖混结构)、原规模(原面积),盖起一栋新的住房。

第二种类型是适当发展性补偿,这类补偿主要体现在对受淹城市、县城和集镇在搬迁后的新城镇的占地规模上,还体现在对新城镇用水、用电容量及设施的补偿上。

第三种类型是动态增长性补偿,开发性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考虑了动态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的动态增长;另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素。

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搞好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也可以说这是计算水库移民补偿性投资的基础,是执行好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的基础。

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执行好这个原则,关键是要处理好搬迁与发 展的关系。库区移民安置是加速库区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三峡库区许多县(区),都把移民工作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移民安置带动库区经济发展,以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出自:“简论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

三.被评政策信息的分析

三峡工程移民实行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从安置地的远近可粗略地分为:外地后靠安置(县内)和外迁安置(出县、出省市)两大类。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与安置地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等生活环境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相对容易,是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具体分布如下:

1、基本实现“稳得住”,社区归属感有待加强

(一)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

调查表明,多数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愿意外迁;也有移民认为是为了国家的大局,不得不外迁。

(二)移民的社区归属感有待提高

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感觉。移民对安置地文化习俗的适应性,移民对搬迁后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移民对当地政府的帮扶政策的评价。

2、移民贫困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采取“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原则, 移民的贫困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一)绝对贫困

三峡库库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困难,文化落后。这些因素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这是自然原因。同时,由于三峡工程较长时间处于论证阶段,国家对库区的投入受到限制。

(二)相对贫困

移民迁入后,安置地比迁出地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是选择安置地的基本条件。这样,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在绝对贫困之上又存在相对贫困。。

3、移民特殊身份意识浓,依赖心理强

三峡移民搬迁实行国家扶持、各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移民发展经济需要政府扶持,但从根本上说需要移民自身不断奋斗,勤劳致富。扶持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部分移民却想方设法从政府那里多得点实惠。

4、移民法规法制宣传任务紧迫,移民工作的透明性有待加强

移民法规法制宣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宣传国家的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

规定等;二是向移民宣传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一)宣传国家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规定

这种宣传当然不应局限于迁出的移民,而应面向所有的移民和普通群众,且应注重迁前宣传。

(二)宣传移民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由于地方差异,某些法规的执行情况不尽一样。因此,急需对移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迁入地地方法规的宣传。为此,要组织实施“政策法规宣传工程”,以增强移民法律意识,提高移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提高移民工作的透明度

国家到底给了移民多少优惠政策、多少补偿资金不清楚、不透明或不相信地方移民干部的宣传,甚至地方移民机构印发“移民法规节选本”,移民也认为是“删除了对移民有利的部分,保留了对移民不利的条款”。这样容易在移民与安置地政府、移民机构、移民干部之间产生不信任感。造成这种状况,可以说有移民的不理解,但对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也应引起反思。

5、移民素质有待提高,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一)移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年限较短。对此,要开展大量的工作。有的移民不会种稻谷,当地干部群众就“手把手”地教。当地发展的一些种养殖业,如无公害蔬菜、苗木、蚕桑等,对移民也是新问题。这些种养殖业都是移民尽快达到或超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需要开展大量的生产技能培训,才能尽快发展起来。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移民的教育,使移民素质逐步提高。

(二)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移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当前要注意防止的问题是:移民目前经济较为困难。

四.得出评估结论

1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重要地位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最关键的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成败。

2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库区环境容量是影响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的最大变数。环境容量是制定和实施移民安置规划的前提。(2)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导致土地开发得不偿失。(3)利益矛盾妨碍土地调整计划的实施。(4)移民的经济实力承受不起日益上涨的建房支出。(5)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3.对策和建议

(1)综合利用各种安置方式,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土地压力。(2)提高移民补偿标准,分配与农村移民重任相匹配的资源。(3)稳步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为库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健全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增强移民规划的透明度。

第16篇: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

评估项目名称:三峡移民工作

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王国建

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2月8日

一.评估对象:

三峡工程中移民的安排措施,安置移民后的生活及安置地政府工作状况

二.被评政策信息的收集

坚持依法移民是三峡移民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认真进行研讨和探索。重庆市直辖以后,担负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尽快建章立法,规范移民搬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库区各级政府及移民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依法移民方面努力探索实践,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促使移民政策法规工作全面起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抓基础,建章立法,促使移民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抓重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抓保障,加强移民法律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抓焦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宣传。

出自:“坚持依法移民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市三峡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纪实”作者:郎诚三峡移民工作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三峡移民安置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内第一次引入环境容量的概念,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和有关政策。在移民安置方式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探索了完善移民社会保障的试点,促进了124.5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及其生产生活恢复。

在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库区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移民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已经作出开展后续工作的决策。

出自:“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三峡移民政策在探索中完善”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1985

年至1992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进行了8年试点,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至1997

年10月底,在开发性移民方针指引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保证

了大江截流的如期实现。大规模实施5年间,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发性移民方针日益深人人心。实践证明,开发性移民方针是能够使水库移民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方针,是“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

史负责”的方针。开发性移民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对水库淹没的公私财产进行补偿的原

则,即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

对三峡水库移民的补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新旧差价性补偿,这样补偿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移民在新搬迁

的地方按照原标准(砖混结构)、原规模(原面积),盖起一栋新的住房。

第二种类型是适当发展性补偿,这类补偿主要体现在对受淹城市、县城和集

镇在搬迁后的新城镇的占地规模上,还体现在对新城镇用水、用电容量及设施的

补偿上。

第三种类型是动态增长性补偿,开发性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根本区别之一就

是考虑了动态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的动态

增长;另一方面是考虑了移民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

素。

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搞好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也可以说

这是计算水库移民补偿性投资的基础,是执行好开发性移民补偿原则的基础。

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执行好这个原则,关键

是要处理好搬迁与发展的关系。库区移民安置是加速库区经济发展的难得机

遇,三峡库区许多县(区),都把移民工作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移民安置

带动库区经济发展,以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出自:“简论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

三.被评政策信息的分析

三峡工程移民实行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

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从安置地的远近可粗略地分为:外地后靠安置(县

内)和外迁安置(出县、出省市)两大类。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与安置地的经济、

文化、习俗、语言等生活环境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相对容易,是

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具体分布如下:

1、基本实现“稳得住”,社区归属感有待加强

(一)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

调查表明,多数移民对外迁持肯定态度,愿意外迁;也有移民认为是为了国家

的大局,不得不外迁。

(二)移民的社区归属感有待提高

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感觉。移民

对安置地文化习俗的适应性,移民对搬迁后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移民对当地政

府的帮扶政策的评价。

2、移民贫困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采取“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原则, 移民的贫困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一)绝对贫困

三峡库库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困难,文化落

后。这些因素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这是自然原因。同时,由于三峡工程

较长时间处于论证阶段,国家对库区的投入受到限制。

(二)相对贫困

移民迁入后,安置地比迁出地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是

选择安置地的基本条件。这样,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在绝对贫困之上又存在相对

贫困。。

3、移民特殊身份意识浓,依赖心理强

三峡移民搬迁实行国家扶持、各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前期补

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移民发展经济需要政府扶持,但从根本

上说需要移民自身不断奋斗,勤劳致富。扶持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部分移

民却想方设法从政府那里多得点实惠。

4、移民法规法制宣传任务紧迫,移民工作的透明性有待加强

移民法规法制宣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宣传国家的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

施办法和

规定等;二是向移民宣传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一)宣传国家移民条例与各有关省市的实施办法和规定

这种宣传当然不应局限于迁出的移民,而应面向所有的移民和普通群众,且应

注重迁前宣传。

(二)宣传移民安置区的地方法规及法律实施情况

由于地方差异,某些法规的执行情况不尽一样。因此,急需对移民进行相关法

律法规,特别是迁入地地方法规的宣传。为此,要组织实施“政策法规宣传工程”,

以增强移民法律意识,提高移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提高移民工作的透明度

国家到底给了移民多少优惠政策、多少补偿资金不清楚、不透明或不相信地方

移民干部的宣传,甚至地方移民机构印发“移民法规节选本”,移民也认为是“删

除了对移民有利的部分,保留了对移民不利的条款”。这样容易在移民与安置地

政府、移民机构、移民干部之间产生不信任感。造成这种状况,可以说有移民的

不理解,但对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也应引起反思。

5、移民素质有待提高,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一)移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年限较短。对此,要开展大量的工作。有的移

民不会种稻谷,当地干部群众就“手把手”地教。当地发展的一些种养殖业,如无

公害蔬菜、苗木、蚕桑等,对移民也是新问题。这些种养殖业都是移民尽快达到

或超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需要开展大量的生产技能培训,才能尽快

发展起来。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移民的教育,使移民素质逐步提高。

(二)移民子女教育应引起重视

移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当前要注意防止的问题是:移民目前经济较为困

难。

四.得出评估结论

1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重要地位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最关键的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关

系到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成败。

2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库区环境容量是影响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的最大变数。环境容量是制定和实

施移民安置规划的前提。(2)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导致土地开发得不偿失。(3)

利益矛盾妨碍土地调整计划的实施。(4)移民的经济实力承受不起日益上涨的建

房支出。(5)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3.对策和建议

(1)综合利用各种安置方式,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土地压力。(2)提高移民补

偿标准,分配与农村移民重任相匹配的资源。(3)稳步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为

库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健全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增强移民规

划的透明度。

第17篇:移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2012年某某乡移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在移民工作由以搬迁安置为主转移到以加快发展为主的新阶段,乡移民办把加强对移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实现移民充分就业作为抓手,加强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12年10月底,我乡已累计完成农村移民实用技术培训1463人,城镇移民职业资格技能培训522人,移民致富带头人培训151人,劳务经纪人培训26人,劳务输出3273人,为促进移民就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移民培训工作中,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在统一对移民就业技能培训的认识上还有差距。还有一些人员和单位更多地关注移民的搬迁安置,更多的寄希望于移民的后期扶持项目和资金,对于移民深层次问题认识不足,对于提高移民素质重视不够,合力做好移民技能培训工作的氛围不浓,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二、生源组织较困难。大多数年轻移民及有一定技术的移民都已在务工,待业移民大多数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能素质较差的人员,参训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

三、培训后就业不稳定。部分移民就业观念陈旧,“有业不就”、“有岗不上”、不愿外出务工,对工作环境、工资水平期望过高;部分用工单位招用移民有顾虑,认为移民不好管理,麻烦事多,这些都影响了移民就业。

四、培训内容和形式有待拓展和创新。移民培训仍用传统培训模式,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基地示范、电化教学、网络教育等形式不够,大量培训资源没能充分发挥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模式,变“输血”为“造血”

移民后期扶持主要依托农业项目实施,重点扶持库区农村移民,少量用于城镇移民特困生活救济,在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分配比例上,仍然实行的是政府强制为主导,“输血”方式

为手段,很难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后期扶持政策优势,我们认为后期扶持重点应放在全面提高移民素质上,通过后期扶持的方式对移民进行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就业择业观念的培训,增强市场观念能力,解决等靠要思想,鼓励移民自主择业、发展产业,从而实现移民的全面发展。

二、重新定义移民培训,赋予移民培训新内涵

现在的移民培训只是简单的定义在移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教给移民一种谋生的技能,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能否稳定就业和安稳致富则是移民就业的关键,我们认为移民培训应该是对移民的一次再教育过程,还应注重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包括移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完成从洗脚上岸到洗脑进城的转换,使自身生存能力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达到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真正实现安稳致富。

三、增强移民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培训是手段,就业是目的。要注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能走过场。对每期参训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教学质量、就业去向、学员就业率和工资水平等情况要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估。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移民就业率,确保培训发挥最大效益。

四、改进培训方法,搞好“四个结合”

一是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培训结合。输出地培训针对性较强,要按照订单要求,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输入地培训应更多注重对库区急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的培训,提高学员对现代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的认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经济带头人;二是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结合。在普遍开展短期培训的同时,对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移民,除了参加中职教育外,可适当选派他们到有关大专院校深造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回来后继续服务当地,带动一方移民致富;三是外出务工与

就地安置培训结合。在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同时,还应抓好移民就地安置培训,特别是符合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培训和农业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培训,增强移民就业竞争能力和稳定致富能力,服务万州经济。四是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结合。技能培训教会移民谋生的手段,素质培训教会移民如何适应城市生存,做一名合格的城市人。

五、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要彻底改变库区移民生活现状,单靠移民部门培训只是杯水车薪,只能是解决一时之缺,解决不了一世之痛,政府要强化培训调控力度,整合培训资源,把移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分部门实施,只有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加快移民培训进程,全面提高移民素质,才能实现移民充分就业,才能实现库区的和谐稳定。

第18篇:实施生态移民(调研报告)

海原县生态移民调研文章

实施生态移民

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海原县移民办

二〇一二年

实施生态移民

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土地总面积498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个管委会和1个自然保护区,168个行政村、1175个自然村、8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92%和69%。目前,全县仍有近15.7万贫困人口生存在重点生态脆弱区、生态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地震断裂带和偏远山区,且干旱缺水,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严重缺水是制约海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苦瘠甲于天下,在这块土地上却生息着46.5万人口,使本来就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载,出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尴尬局面。尽管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先天不足加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樵采和祖辈粗放耕作的落后方式,成为发展中无法逾越的硬伤,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出路在哪里?

一、艰难地探索

改革开放二十年,历届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艰苦创业,打机井、修水库、修梯田、修道路、架电网、建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脱贫-反贫-再脱贫的怪圈没有彻底摆脱,治标不治本,是不是还有其他出路呢?县委政府的决策者在思考这个问题,区党委政府的高层决策者在思考,广大干部群众在思考,通过思考、探索、实践得出两个字那

就是移民。通过移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海原移民应该说是走过了投亲靠友搬迁到政府组织跨县移民再到县内移民这样一个历程,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才能实现海原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

二、生态移民实施情况

1989年以来,全县通过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和群众自发移民的形式,累计完成移民搬迁8.8万人,其中依托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开发安臵移民5.5万人,县内安臵移民1.2万人,群众自发向区外和区内各市县移民2.1万人。

“十二五”期间,我县规划实施搬迁安臵移民12775户55595人,占全区生态移民总任务的16%,其中县外移民8943户38920人、县内移民3832户16675人,涉及16个乡(镇)、1个管委会、1个自然保护区的80个行政村,203个自然村。生态移民迁出区大多是贫困程度深,人均纯收入低于1350元的特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态严重失衡,干旱缺水,资源匮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生态移民安臵区大多是自然生态条件较好,水土资源能够满足移民安臵需要,交通较为便利,在集镇及主要公路沿线,有较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制镇及中心村所在地,是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具有一定的水、电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打工近、上学近、就医近、吃水近,具备小村合并、大村扩容的区域;有规模企业或用工安臵空间,产业相对发达,就业容量较大的县城以上城市、工业园区、产业基地。

三、生态移民对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生态移民,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移民人口温饱问题,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迁入、迁出地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山区和川区的协调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推动了贫困山区社会经济发展

1、稳定和彻底地解决了迁出群众的温饱问题

移民搬迁以后,移民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往生态移民的实践来看,大部分移民在迁移定居后的第二年就可以基本上解决温饱。据2003年资料,吊庄农民人均占有耕地3.3亩,为迁出地农民人均占有耕地7.2亩的45.8%,但吊庄人均产粮990公斤(亩均300公斤),是山区人均产粮540公斤(亩均75公斤)的1.83 倍。从牧业生产对比情况来看,移民在迁入地人均家畜存栏、生猪存栏、家禽存栏等指标方面都比山区农民高出一倍多。

2、恢复和保护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

实施生态移民,将逐渐而深刻地改变移民居住生息地的自然环境。20多年来,海原县共迁出安臵移民近9万人,按人均耕地7亩计算,共腾出63万亩耕地,使原籍留居农民的人均占有资源量宽松了一些,人口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有新缓解,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自然植被的恢复保持和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促进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在人口迁出相对集中的地区,都走出了一条迁出贫困人口、恢复当地生态的路子,实现人口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臵,是一条成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贫困山区资源的掠夺式农业经营向生态农业经营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3、使封闭的社会系统向开放的社会系统转化

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是个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封闭系统,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承受能力极弱,消费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实施生态移民,不仅使移民率先脱贫致富,而且使他们的亲戚朋友在发达地区有了走亲访友、输出劳务、做生意、见世面的落脚之地,把外面大量的经济技术信息、致富办法带回山区,为长期封闭的贫困山区农民建立了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为地区之间开展横向联系和经济协作拓宽了道路,架设了桥梁,为山区农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调动了山区贫困农民进行生态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形成了想方设法自行向川区等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地区迁移的潮流。这种落后的迁出地与先进的迁入地之间的人口双向流动,使山区封闭的社会系统转化为开放的社会系统,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一步。

4、转变了人的观念

贫困地区农民生活在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山区,没有发展生产的能力,国家年年救济,缺水送水、缺粮送粮,给这个没有发展机制,缺乏内在活力的地区不断输血,养成了生于贫困,安于贫困的等、靠、要思想,多年在贫困线上徘徊。生态移民搬迁,使他们融入了市场环境中,改变了他们头脑中多年的陈旧观念。在移民区这个新天地里,他们开阔视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等、靠、要”思想转变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新观念。从调查和群众反映,绝大多数移民在种好田抓好养殖的同时,大部分人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和劳务活动。在从事开发性生产、开放型生产的建设中,增强了市场观念,对产业化经营、科技服务提出了迫切要求,还特别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从学校说服家长送孩子上学到家长求学校收下孩子上学。这些变化还通过

各种渠道传播回山区,使山区农民的思想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其社会意义是难以用语言和数字来表达的。

(二)为川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提高了市场竞争优势。山区移民的到来,为川区提供了更多更廉价的劳动力,补充了劳动力资源的不足,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扩大了市场需求。移民对衣服、粮食、化肥、籽种、生产工具、建筑材料等的需求,刺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生态移民一般都集中安臵,按集镇建设规划,因而在川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小城镇。这些新兴的移民小城镇正向易地开发脱贫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方向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告别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和奋斗方向。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自发移民的界定和后续管理。多年来,我县各乡镇(管委会)一些群众通过采取投亲靠友、租赁土地、流转土地、转包或购买土地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发移民。自发移民覆盖面大、时间跨度大,而且自发移民的数量在不断更新,难以准确把握。自发移民户籍仍在原迁出地,现居住地乡镇政府无法将移民纳入管理范围,移民从谋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游民”,并引发一系列管理上的混乱和相关社会问题。建议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见》(宁政发【2012】29号)文件精神,对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搬迁范围内的自发移民每户给于3万元的补助,妥善解决户籍问题,让移民移民在当地享受教育、医疗、经济补偿等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在外定居。

2、由生态移民引发的群众上访问题。2012年2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见》(宁政发[2012]29号)。其中,第二十条规定:“严格执行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确定的2009年12月31日移民户籍界定时间点,禁止违规分户”。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移民政策未出台之前,我县出台的《海原县2011年生态移民实施方案》中关于户籍政策,方案中明确:“移民对象的确定条件是具有当地户籍,自发移民离开居住地两年以上,无论户籍迁出于否,都不作为本次移民搬迁对象;移民分户的标准是原则上不分户,一是夫妻不能分户,二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不能分户,三是未婚者不能分户,四是父母至少要与一子同为一户”由此造成部分群众上访。建议积极与安臵地政府协商,力争在5月底前完成移民住房的分配工作,让“多辈多人家庭户”有充裕的时间按照安臵区的统一规划进行自建,以解决他们搬迁安臵后的合理居住问题;对自建后仍然不能进行合理居住的,由安臵地政府按照自治区移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宁移组办发([2012]2号)《关于妥善解决生态移民中“三代多人”家庭居住困难问题的通知》精神,给群众划拨宅基地,进行自建,以解决他们搬迁安臵后的合理居住问题。

第19篇:移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于10月25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琴江镇怡然居、客家源、小松镇莲香苑、古井移民新村点现场进行察看,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在小松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移民扶贫办和小松镇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向基层干部群众征询了意见建议,对近年来我县落实移民搬迁扶贫政策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情况向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情况

我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移民扶贫的难得机遇,把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群众脱贫与脱险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从2007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项目,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共搬迁深山区、地质灾害区贫困户775户3873人。建成48个集中安置点。在安置区建设移民住房27.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360M,住房结构全部为砖混结构。在安置区新修公路34.4公里,修建灌溉水渠8390米,架设输电线路43公里,建设沼气池186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68个,建设社区活动场所1.05万M。

二、项目实施成效

我县的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以较低的扶贫成本,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并通过培育和壮大安置区的后续产业,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移2

2民搬迁扶贫工作实现了四个100%的工作目标,100%移民户实现了集中安置,100%的集中安置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100%的移民建房补助款在春节前足额发放给移民户,100%的移民户在当年春节前迁入新居。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移民搬迁,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深受群众的欢迎,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未搬迁群众的积极性,较好地推进了移民整体搬迁工作全面开展。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该项工作连续多年评为省、市先进,在我县召开了全市经验交流现场会,作为经验典型进行推广。

(一)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搬迁群众脱贫增收。通过把贫困群众迁移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同时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水利灌溉设施,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使搬迁群众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搬迁群众生活质量 通过移民扶贫搬迁,户户建起了新房,家家通了电视、电话、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多数农户建有沼气池。学校、村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安置点内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和环境绿化并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与过去大多居住在山高低温、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质灾害频发等生存环境相比,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琴江镇怡然居客家源两个移民安置点,每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了沼气池、绿化了一片休闲地,为移民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小松镇的古井新村,将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建成了全县一流的

新村庄。

(三)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改变,增加了脱贫致富的渠道

通过加大社区建设,提供社区服务,实施移民搬迁扶贫,为搬迁群众搭建了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平台,转变了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思想观念,增强了发展的动力,通过大力开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了搬迁群众的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意识,移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来源由原来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向种养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商贸业等多元化转变,有了更多的生活门路。例如:小松镇莲香苑移民安置点共安置了53户257人深山区移民,该安置点利用临近圩镇的地理优势,安置房第一层统一按厂房功能进行建设,提供出租,仅这一项每户每年可获租金收入4000元左右,又可在厂内务工,开辟了一条移民创业的新途径。

(四)保护了生态环境,巩固了赣江源头生态屏障

移民搬迁区域大多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在山区的农民长期依靠森林资源为生,过度采伐,使森林蓄积量急剧下降,毁林开荒,土壤受到严重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森林火灾频发。通过对居住在深山区的农民实施移民搬迁,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促进了我县的生态屏障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组织领导到位。我县把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列入县乡两级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实行县领导挂乡、包片,部门挂点,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并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纳入政府

年终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明确职责、任务和奖惩措施,采取调度、督查、考核等强有力措施,推进移民搬迁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激发各级干部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2、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是严把对象审查关。在逐户调查核实,摸清搬迁对象底数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本人申请、民主评议、村和乡镇审查、张榜公布、县里审批、签订协议等程序,实行“阳光操作”,确定搬迁对象。二是严把整体搬迁关。凡达不到整体搬迁要求的原则上不作搬迁安排,极个别特殊情况,也在第二年实现整体搬迁,没有留下任何“尾巴”。三是严把资金补助关。在资金补助发放上严格按政策规定人平3500元的资金标准足额补助到位,按照工程进度和程序拨付,实行一户一卡,落实到户到人。四是办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移民对象确定,安置点选址、规划、购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补助款的发放等环节都进行了全面公示。

3、优化安置条件。移民集中安置点,基本都是选择在近路、近电、近学校、近医院、近城镇的地方,移民建房,按照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建设,分户建房的“四统一分”进行,既尊重了群众意愿,又调动了移民户的积极性。移民安置点普遍达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路面硬化、社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及沼气建设“五通四化一气”的标准。

5、创新了工作模式。在搬迁扶贫工作中,能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了一批移民集中安置工作新亮点。一是与

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县委、县政府把移民安置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制定了对接措施,对20户以上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采取同步推进,同时享受新农村建设政策优惠。全县有48个移民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使移民安置点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二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把部分移民安置点建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乡镇集镇附近,扩大了乡镇建设规模。三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用好强农惠农政策,帮助移民户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扶助政策,开展了针对发展产业的免费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的脱贫致富和发展产业。

四、几点意见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适当允许分散移民,逐步实施整体搬迁,做到政策实施的原则性和灵活的有机结合,尽量满足群众对搬迁移民政策的需求。

2、加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管理力度,确保移民户搬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3、切实帮助贫困户和五保户等困难群众解决好搬迁难的问题。

4、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移民所在村和移民社区之间的管理衔接。

5、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做到逐年增点扩面,造福更多群众。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20篇:三峡移民评估报告(整理)

朱球 注明:斜体部分为 资料引用

涌现了许多感人的移民搬迁故事。无疑在各层面政策的保障,以及地方政府的极力簇拥下,大部分移民相信自己搬迁之后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他们相信从此会过上安定的生活,于是牺牲了自己的部分利益,主动的搬迁到了政府部门预先安置的搬迁地。本次三峡移民有三次大规模的搬迁,移民安置地区:长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11个省市。

历时18年,本次移民工作顺利的完成。但这以后的移民工作然再继续

中、、、、、、

二、移民政策评估

(一)三峡项目确立时移民政策评估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以赞成票:1767票;反对票:177票;弃权:664票;未投:25票通过次决议。到此,三峡项目获得通过并着手开始建设。在《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中第六条、关于水库移民、生态环境和人防问题 (一)水库移民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三峡水库移民,量大面广,据一九八五年统计,淹没区人口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人,淹没耕地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亩,涉及川鄂两省十九个县(市)。安置区经济不发达,土地资源有限,移民安置又涉及社会、经济以及生态与环境问题,这是兴建三峡工程中一个关键的和困难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对此都十分重视,社会各界也很关注。

为探索解决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途径,一九八五年国务院决定在三峡库区进行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改变过去一次性赔偿的办法,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六年多来,川鄂两省有关县、市进行了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对农村移民安置、城镇及工厂搬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作了探索,受到了库区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试点经验表明,开发性移民大大优越于过去的赔偿性移民,利用移民计划的投资,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资金,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积极发展第

一、

二、三产业,努力拓展移民环境容量,同时安置好移民,使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得

到较好的安排。试点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各级领导做好移民工作的信心。

从目前的情况看,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也还有一些有利因素:一是百分之五

十四以上的城镇居民,基本上可从事原来的职业,农村移民的数量不到总数的一半;二是农村移民和被淹的土地、、、、、、

上述决议明文指出三峡移民工作量大、难度大,并已提前进行开发性三峡移

民试点工作,改变过去一次性赔偿的办法,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对移民工作的优劣进行了有力的比对,分析精辟、简要,为后面三峡移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无疑,中央决策层对于三峡项目建设可能对两岸移民的情况已进行了事前评估,充分验证其可行性大,具有操作性,而这个五次表决才得以通过的决议也是三峡移民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保障。因此三峡项目确立时移民政策可谓做得很充分!

(二)三峡项目建设期移民政策评估

为鼓励三峡地区居民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广播媒体积极配合,在某一段

时间集体打出口号:“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与此同时,1993年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紧接着中央出台有关移民政策,同时颁布:“关于资助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各地方也接连出台措施进一步相应国家的号召,例如:重庆市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等。上述条例、政策中最主要的表现有两块:一块是对移民安置的补贴;另一块是对三峡库区企业的安置以及企业短期的优待。例如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有以下:对库区移民实行“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基本政策,即每年从三峡电站发电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扶持库区。从1996年至2003年,对三峡库区内资企业的开发性移民建设项目,实行每年核定1亿美元进口自用物资额度,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返还、、、、、、、、

以上政策的实施,对三峡库区的移民工作带来了政策以及法律上的保障,于

是当初部分坚持不搬迁的移民很快的放弃了固有的坚持,很多人相信自己今后能过上更加稳定的生活。正是1993年来相关一些列政策的出台,才使得在1993-2004年期间,国家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工作能顺利开展,将近70万的移民送到了他们的新家,而且整个移民放映良好,上述政策的作用不可磨灭!

(三)移民安置后政策评估

根据2010年网易新闻的相关报道:中央先后拿出6亿多元专项资金,培训

移民30余万人,资助4万余名移民子女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其中六成参训移民实现了上岗再就业。统计显示,2009年,仅重庆库区就新增移民就业5.8万多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由过去最高峰近20%下降到8%,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31元,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为4998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0个百分点。重庆市统计显示,三峡库区GDP增速已连续4年超过重庆全市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重庆库区GDP增长19.1%,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1%。重庆市人民政府资料显示:2006年,重庆市所属的三峡库区15个区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90亿元,比二期移民结束时的2003年分别增长41.5%和72.7%。

上述资料显示的完全是一边祥和、经济发展飞速的三峡库区。但是,查阅

重庆日报公布的《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却发现:2000-2006年六年期间,三峡库区连续六次出现“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外部地区),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同样,根据三峡移民第三大安置地区的兰州人民政府于2005-05-11关于“永州三峡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却显示:有11%的家庭反映受本地人歧视,有56%的家庭反映不适应迁入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永州安置三峡移民1186人,到各级政府部门上访人数累计达128人次。再有根据 湖南 的首批“入湘”三峡移民经济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2002年7月23日)作者重点阐述了资金补贴以及生活安置费用的探讨,引用作者的话:补贴的费用是,土木

结构200元/m2;砖瓦结构280元/ m2。(普通砖瓦结构,建筑造价为2850元/ m2)

那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国家政策一般是颁布于1993年,按照政策的

规定,其有效力期限为1993-2003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失效,以及各地方政府对于三峡移民工作重点的转移,许多国家当初规定的补助和保障无法获得,加上移民工作后续力量的不足和个别地方政府工作上忽视,到目前为止,可见的各种报

道中已有近6000余名移民“回流”。资料显示:随着国家政策的到期,原来的一些资助项目由于缺少国家财政的支持,资金数量严重缺乏,补助项目资金不到之前的1/3,而地方政府亦无法拿出巨额的收入来支撑库区的后续发展,于是出现极其严重的所谓“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而连续六年的产业空心化,对于一个急需要安定,正处于过渡的库区移民,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总的来说,三峡移民安置之后,后续政策严重不足加上地方政府对于后续政策的缺乏,诸多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甚至出现“万州万人打砸事件”,而地方政府却将此些事件完全隐瞒!更可见移民工作后期的政策问题。

三、综合评估意见

根据先前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我国政府于移民中前期投入的财力、物力可谓巨大。但,由于移民工作的特殊性,国家相关政策仅仅10年的有效期限,完全无法促使一个健全、经济发展平稳的移民库区建设,作为当前的决策者,我们必须意识到此次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努力促使后续政策的跟进以及对失效政策的总结,不断改变政策的内容,号召各地方政府不间断的加强对库区经济的扶持,才是彻底解决移民后续生活问题的唯一方法!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该始终如一的大力支持库区经济的发展,对于资金方面的不足,可以积极向中央反映,吸取移民工作中期的成功经验,以实际为出发点,积极寻求可能的途径,建设一个创新性的库区经济发展模式!

移民示范村报告范文
《移民示范村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