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语文小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2 09:08: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小论文

思乡之愁何处诉 —— 剪不断的离愁别绪

小组成员

组长:张昱妍

ppt制作:吴彩 ,张昱妍 资料收集:付思敏,陈竹韵 论文:唐心雨,陈想 讲解:付思敏

美编:鄢钰,黄潆,陈迩涵

序·曲

自仓颉造字以来,天地之间诞生了文字。千百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呼啸奔腾。入唐以来,繁盛的诗歌掀起了朵朵剔透无瑕的浪花,如同从日月的光辉中孕育而成。而思乡缠绵的诗句,更是独树一帜,鲜明脱俗,脱颖而出,成为众中之最。

例如晏几道写的那一首《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还有李白写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鹃·啼·泣·血

湓城的杜鹃开始啼叫;苦不堪言的悲啼从四面八方向白居易涌来。于是,他这样感叹道:“住进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如泣如诉的啼声绵长婉转,尤其在晨昏隐晦,万物唯静的时刻,悲鸣响彻海天之间。

另有一首杜牧的诗写道:“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来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犹有一首愈加凄惨的诗,只道:“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即行何日回。”与之同病相怜的秦观写有一首《踏莎行》,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大文豪朱熹闻听杜鹃之啼也不禁感慨:“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曾描述:“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

伴·月·相·思

月与思乡,似乎总是离不开的。带着一抹冷艳而凄凉的金,似乎成为了这种愁思的代表色。我们总是会在月光的沐浴下忆起,那似乎已渐渐被我们所遗忘的一方小小的土地,那承载着满满的童年记忆的小屋与炕头。

于是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便源源不断地涌来。它不是情人间的思念,亦不是家人间的思念,也不是友人间的思念。只是单纯的,对一片土地的怀念。怀念那伴着青草芳香的土地,与那里的回忆。

王建有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乳白色的月光洒满庭院,月亮,好似一种联络的工具,思念寄托于此,通过远方另一轮明月——亦是同一轮明月——的月光,洒满故土。

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有文采并且早已深刻在脑海中的普通诗句,却已然忘却李白写此诗的心情。那是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悲哀,带着若隐若现的思绪,饱满的情感倾泻于短短二十字中。

尾·声

自古乡愁难解,丝丝缕缕乱如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山舞银蛇,万里冰封。人世间最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不禁感到厌烦,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无论何等光辉,诸位诗人心中,却皆有乡愁。无论天涯海角,金杯玉盘,故乡总是那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堆积在心头。

由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总有一席之地,留给故乡那片净土。正是月是故乡明!这一片土地上,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多么旖旎,多么繁华的城市都不能与之媲美。

如今,人人都梦想到国外去,都巴不得离开这片乌烟瘴气,贫乏穷困的土地。可是这里深深埋藏着我们的根哪!根若死了,叶子还能活么?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我们传承着先祖的血脉,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落后的科技,我们应该选择面对,而非逃避。只要万众一心,共怀对故乡的热爱。离国家的振兴,成为科技强国的路途还会远吗?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小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小论文

新学期又开始了,打开新领的语文教本,心想,忙乱繁杂的工作常常叫人筋疲力尽。但工作重点应明确,上好课,教好书。还是趁着学生们还没有上课,自己要把课本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确定本册的教学重点。

我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仔细的阅读分析,试着从中找到 本册教学重点,理清这册的教学总体思路。仔细学习了新课标,学习之余觉得找到了些感觉,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于是,我制定了本 册的总体思路:

一、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识字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为主,鼓励学生课下识字,加大课下识字的数量。写字在以前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把字写美写好,提高审美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对这方面的教学和评价要和有趣形象的游戏、活动等结合起来,以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二、抓阅读教学

继续定位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等一些基本的做法上。与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品味好词佳句,作则者写作方法”我的想法是努力把理解词句做的趣味些,浅显些,和缓些,本册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西部大开发,走进四大古典名著,人物描写,综合知识。我准备在四大古典名著这一单元扩展课外知识,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古典名著。积累成语,名人故事,歇后语,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收集。

三、重视写作教学

这学期我打算用各种趣味的活动、方法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写作。重点不在写了多少,而是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写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让他们能自发地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注重口语交际

根据经验,我们除了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外,把练习的重点放到课下(课间师生间、同学间的练习)、课上(课上回答问题时对口语交际的引导)与阅读结合(读书讲故事)。在口语交际中,我上半年讲了读书的乐趣,走进伟人毛泽东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这半年继续发扬。

五、搞好综合性学习

根据实际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以大语文观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走进《西游记》,谈感受,写调查报告等。计划制定出来了,但是怎样实施还是要动脑子的,不过,我可以有信心的走进我的学生中间了。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文

小课题研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从趣入手,让学生产生自学学习意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良好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的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得的导入方式,创设一个宽松、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和表演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表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上课,把语文知识组织成一个个的小游戏,学生就会感兴趣、爱学。

(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是为生活来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脑、动手,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语文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意思的。

(三)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学校、社会、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价值。我们在教中就可以从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让学生在开心的体验中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析、记忆字形、学习生字,学生们在一起研究、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出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以后,在全班中交流自己的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后,他们会感受到开心快乐。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生活。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开放教学地点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真实的活动来接受语文知识。例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走出房间,到外面多看看,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字、听到的话记下来,到课堂中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阐明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

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是要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教师学法的指导谈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主学习顺利、有成效地进行。 学贵有法,但无定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形成,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正面评价,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用,可指导他们制订适度的学习目标,做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但要把握尺度,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给学习感到有困难的学生以足够的肯定信息,要时时督促,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调动他们“我能行”的内驱力,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愿望。教师要做到使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都能看到自身发展的起点与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小培养起来。在教学过程通过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推荐第4篇:语文教学小论文

语文教学应向生活延伸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04中本(2)班邝青梅2004014227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摆脱各种束缚,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何变为语文学习的资源?本文从课外阅读、语言交际、各学科、影视、网络以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在新课标环境下学生不能再单一,死板地围绕教材转,应该把阅读的视野拓展,广泛地吸取语文养料,提高文学素养。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显然是狭窄有限的,通过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籍,报纸,可以让他们了解生活,积累生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语阅读。如早读时候读课文,茶余饭后浏览报纸和杂志,假期阅读长篇名著。在阅读中,学生接触古今中外丰富的生活,生活中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思维里,自然,学生会有无数的自我创造和感悟。古代诗词、《三国演义》、《红楼梦》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了解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让学生领悟到生活需要坚忍不拔、勇敢奋进的精神„„名著如此,短小优美的散文,充满情趣的杂文同样能揭示生活的画卷,更不必说时代感强烈的报刊杂志了。重视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从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在生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与人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鼓励学生记下来,揣摩品味,以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以便在不同场合正确,文明得体地与人进行交流,在写作的时候减少语句的错乱。

从各学科中学习语文。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科与其它科目是不相关的,对他们学习其它学科没有什么帮助。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科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学好其他学科,一样也可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时,这些学科教材措辞的严谨,内容的条理,逻辑性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从影视和网络中学习语文。现正是影视业和网络发达的时代,教师应该好好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影视和网络中学习语文。影视是学生非常喜爱和经常接触的。从电视新闻、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吸取,

1它们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剧情结构都可以成为学习语文的好素材。例如要求学生在观看有益的影视后写观后感,学会用优美或者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这几年,网络业发展得很快速,中学生大部分都接触电脑了。网络里有很丰富的,很优秀的资源,教师与家长应当共同引导和监督学生阅读健康网站,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需要学生从网络中查找下载资料,再将这些资料编辑整理,并在班上交流。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极好的机会,利用好了,学好语文不是一件难事。

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许多地方是要用到语文的。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一个国家的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如何正确地发挥语文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公司匾额、产品说明书、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以筛选、整理成易错字,优美词句等等门类的小册子,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的大用处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无限乐趣,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语文有着最优越的存在环境,那就是生活。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发现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通。把社会生活引入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天地,语文教学便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推荐第5篇:学生语文小论文

小学生语文小论文

提示语的位置与冒号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对话比较多,让我们找一找,并且看看标点符号是如何运用的。

我和同桌把所有的对话都找了出来,仔细比较以后,发现有下列几种不同情况的句子:

冬冬问:“奶奶,哪只铃儿你最喜欢?”

“不是。”奶奶说,“再猜猜看。”

“是不是你当老师时用的那只手摇铃儿?”

我们让老师看了看这几种情况的句子,老师问我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告诉老师,这些话有的先写是谁说的,有的是中间才告诉我们是谁说的,有的没有写是谁说的,但我们也知道是谁说的。老师又告诉我们这些谁说的就是提示语,老师又让我们再看标点符号,我们仔细看了看,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同:提示语在说的话前面的,提示语后用冒号;提示语在说的话中间的,提示语后用逗号;没有提示语的,只用在说的话上加双引号就可以。我们把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夸我们细心。

既然提示语可以在说的话的前面或中间,那提示语可不可以在说的话的后面呢?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当然可以,老师又让我想一想提示语后应该用什么符号,我思考了一会儿,告诉老师应该用句号,老师点了点头,老师告诉我,以后我们会遇到更多这样的句子,要我们认真学习。

真没想到,不但我们的语言博大精深,就连小小的标点符号也有那么大的学问,看来,以后对语文的学习一定要全方位的,不能仅限于会认字和写字了!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近几年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不断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逐步向培养“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重分析讲解的“满堂灌”早已被摒弃,但代之而来的“满堂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这种教学表面上看很活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假启发式”。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即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课堂提问就要做到“精、巧、活、深”。

一、精

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二、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蒯福棣语)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意见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语言的内在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老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四、深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语文对学生在接受祖国优秀文化影响、培养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语文教学“面”扩出去,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老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有意识的训练,指点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该学生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刚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叙述思维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对于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伴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学生质疑的能力培养起来了,阅读教学就会“此处无声胜有声”,事半而功倍了。

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权威转变为平等融洽

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师是主宰者,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这是千百年来教学惯性的一种负面沉淀。学生的思维被教师预先锁定,活动行为被教师预先设置,学习过程以教师为转移。学生配合教师,适应教师,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现代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两个基本的学习心理过程,一是情境感知——认知加工——知识与能力建构;二是情绪感染——情感认同——意志与品格建构。前者偏重于认知活动,智力目标占主要成分,后者指向于情感过程,非智力活动具有主要色彩。这两者联系紧密,互相支持,都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协商、合作互动,否则不能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认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教师的作用是把握学生的认识过程,调控好学习过程的微观环节,要求教师首先完成角色的转变,摒弃传统教学“师道尊严”中的负面意识,实现在教学地位上与学生的平等、和谐、合作。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苏赫姆林斯基)。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价值判断,有高尚人格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就是尊重了教师自己的教学地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达成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亲近学生、走向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有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既要严肃求真又要有慈母般的爱。讨论问题、探求真理、探索结论的产生,不得有半点马虎,要关爱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当好“导游”,让学生尽可能去发挥、去创造。

二 教法、学法的转变: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习,当他们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此次课程改革,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正如新课程中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课堂,要打破“一言堂”的垄断格局,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如一个讨论的主席„„”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要做的事

就是自读自悟、互动交流,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读自悟、互动交流。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读自悟、互动交流呢?

1.教学目标师生共同确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在初学课文时,教师可以“你们认为,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弄懂什么?”激发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对学习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师要加以指导。如我在教学《小狮子爱尔莎》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③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④作者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⑤小狮子爱尔莎有什么特点?我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如下问题: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感情怎么样?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索与师生交流中,解决了以上问题,真正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2.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大容量、大空间

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第一.初读后,教师可问你读懂了什么,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这类问题。学生可以从时代背景、生字新词、课文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汇报。第二.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精读部分后,可设计这样的环节:勾出你认为重要重要的词句,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多角度思考。第三.学完课文后,可问: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归纳,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借鉴,可以是懂得的道理,也可以是学到的知识等等。这样的设计,照顾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孩子容易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3.教师的点拨要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很重要的思维形式,它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的点拨应具有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给学生的联想、想象提供较为自由的广阔天地,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学生可以把与问题有关的各种知识、信息、经验进行字认为合理的加工组合,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思考、想象、假设,形成新的设想、新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多往异处点拨:你还有别的想法吗?从另一个角度想想,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东西?

4.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互动交流

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要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为了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听,一起看,一起想,教师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确定学习小组长和记录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发表意见,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讨论。要让学生明确,不是汇报给老师听,而是向全班汇报。汇报时,要尽量面向全体同学,关注大家。第二.教师要教给学生汇报用语,比如说:请大家看着„„请大家跟着我读„„我们小组„„这样一来,大家都有事做了。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汇报的句式。个人汇报时,尽量用以下句式:我认为„„;我同意„„;我反对„„;我补充„„。这样的课堂才会产生生生互动的效应,才会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第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由发言,学生可以打断老师、同学的谈话,因为有时灵感的火花会在一刹那中产生,也会一纵即逝。不过,也要告诉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用上“对不起”。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诉说”,讲述一个昨天的故事,也是“发现”,发现学生可贵的品质,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潜能,更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着的主体意识、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1、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态度应和蔼可亲,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分与学生打成一片, 给予学生积极和热情帮助、鼓励,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变教师“居高临下”并极力把学生思维牵引到自己预定的轨道上来的做法,要尽最大可能去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

2、•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读”与“说”两个训练。

在语文课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充分而有效的读书,教师要给学生读的机会,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有范读,有小组读,有男生读,有表情朗读,有分角色读;有默读,有诵读,读的形式要多,读的层次不同,方法也不同,但要突出学生读书的过程,加强指导,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读书求知的兴趣,这对“积累语言”和“促进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把创新的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

上海建平中学冯恩鸿校长曾说,创新的观念比创新的行为更重要。要把指导创新作为课堂的灵魂,教师应把创新的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使各种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造力不同于技能,虽然它不能教,但可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创设适当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这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表现。事实证明,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的教师,创新的教师首先应具备的是创新的观念。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只起“导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举办朗读比赛活动,表演课本剧;教师当游客,学生当导游等,学生成“主角”,教师成“配角”,既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又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这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活学活用\"和“在创造”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完备了自己的人格。

5、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评价能力,自信心和反思习惯。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面对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要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善问”而不多问,应时刻鼓励学生多问,学生通过熟读精思也确实提出很多稀奇古怪而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注意用激励的方法,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评语恰切而自然,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恰当地运用各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

恰当地运用各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既烘托气氛,又加强直观,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用动、静结合的画面向学生展示众多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兴趣的激发——

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温岭市城北小学阮巧琴

【摘要】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让学生通过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玩一玩编一编认一认写一写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上课前,我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 1

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如摘苹果、采蘑菇、吹泡泡等,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故事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如“闪”字,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走进了门”,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真是一举两得。“蚓——一张弓,一支箭,射到一条虫”。“蝴蝶”这个词语笔画多难记,编成故事“有两条虫子,一条虫子在湖边喝了三口水,另一条虫子站在木头上看世界。”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动态生成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光彩。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3、编生字歌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生字集合起来,遍成生字歌,让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在教学《动物过冬》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冬天到,冬天到,四周一片静悄悄。树林里的啄木鸟,消灭害虫工作忙,青蛙挖洞来冬眠,蚂蚁备粮过冬天,快快乐乐过新年。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新。

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

字是阅读写作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是知识的内化,即在写中识,又以写固识。在指导书写时,让学生心中有格,提醒学生熟悉对照田字格中的字,培养书写的独立性,使学生形成较为规范的写字技能,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结构特点,在书写中提高写字的质量,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2、注重积累。

引导积累,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建立“识字储蓄罐”,让学生将自己收集认识的汉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互相交流,使学生尝到识字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动力和愿望。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①吕虹《还识字教学一份“情”》教学月刊2008年第9期 ②王彩彩 《增加识字乐趣激发识字意愿》教学月刊2008年第10期 ③《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④时光霞《浅谈课外识字方法和途径》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2期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古诗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小学日积月累

1、关心帮助别人的谚语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2、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3、学习、读书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风景名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6、自然风光名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7、描写花草、日月、山峦成语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8、动物、植物和谐共处古诗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9、读书治学成语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10.友谊名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11、关于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12、成长向上的古代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优秀品质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4、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15、古代读书名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 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 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 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思乡古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 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 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 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 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 著)

17、诚信、孝敬、立志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 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四大名著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 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 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 说变就变

19、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20、描写大自然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 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

21、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轻诺必寡言。 《老子》

民无信不立。 《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22、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23、赞美艺术作品的成语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窝臼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引人入胜

雅俗共赏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24、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哲理性隽语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 《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 《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 《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 海明威 《老人与海》

25、爱国名言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农谚: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6、春雾风,夏雾睛,秋雾阴,冬雾雪。

7、节气歌: 春雨惊春惊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9、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10、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11、(春)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 ——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 ——说变就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其它: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江苏苏州沧浪亭)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生肖: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小学古诗汇总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悯农二首》(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0、《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敕勒歌》(汉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6、《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17、《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21、《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2、《忆江南唐》(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2、《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3、《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4、《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5、《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6、《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7、《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8、《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9、《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0、《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2、《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3、《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6、《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7、《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8、《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9、《乞巧》(唐)林杰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

40、《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41、《小儿垂钓》(宋)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3、《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6、《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7、《马诗》[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8、《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9、《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

与人。

50、《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1、《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4、《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5、《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57、《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8、《浣溪沙》[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0、《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呢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臵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

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现阶段的小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根据以上结合在语文教育方面,本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其发展情景。

一、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意义。

二、着眼发展,把握随机性的学习内容

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不同类型的课文使同学们分类总结,掌握中心思想并积极地联想与其他的事物的关联内容,扩展思维。

三、以训练为主,加强学生的顺连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然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无论是“ 语言”还是“科学”,儿童如果不借助能动的活动来掌握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上刻着的人类的能力,就不能在儿童身上再现出来。正因为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就成为必然的过程。

有效阅读教学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①保证训练的时间。我们对平常的语文课作了调查,一般学生的读及练习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甚至更少。因此,要求每节课必须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活动时间,一般应二分之一左右。②要注意训练的质量。质的过量训练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要以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要形式。③训练要贯穿于教学过程,要到位,要有层次。重点训练要分步实施。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特别要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过程和方法。④训练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所有的学生能参加训练。不要让学生把训练看作是负担,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气氛,以达到最佳效果。要变单一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教师评价”模式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共同拟答案,集体来评价。凡重要问题和说话训练都要在全班同学参与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同学回答。

通过以上措施,增加了学生有指向的紧张智力活动时间,促使知识的内化,提高了效率。

四、及时反馈

根据反馈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四者不可缺一。我们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进行反馈和评价,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二周左右,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

意识和能力都不强,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对部分学生来说,一个单元学习的累积误差难以在短时间内校正。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尤以每日的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建立逐级反馈系统。每节课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特别是读、写重点和能力目标设计反馈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反馈意识,做到每大“块”也有反馈。逐步形成了“块”有反馈,课有反馈,课文有反馈,单元有反馈的系统。②促使信息的多向交流。我们充分发挥四人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对练、互相批阅、组织竞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变原来师与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增加了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增强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③及时评价,积极鼓励。为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练习、作业获得反馈信息而评价不及时的状况,我们在课堂采用做对的同学举手,用手指数表示选择题项、相互校对等办法,让学生及时获得评价信息。并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充满完成学习任务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更大的主动和热情投入新的学习。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以上四项主要措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视教材、学生、教学条件等各种因素作出合理的安排,选出最佳组合,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几年来,我们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走过了从优化单个因素到各个因素综合优化的过程,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听说读写能力普遍提高。教师也从“自在”的教学向“自为”的教学转化。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是教到哪里算哪里,心中无数。现在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讲什么,练什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心中有数感到踏实。”

五、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臵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六、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应做到:

1.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

4.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使各项措施更具操作化方面还很不够。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很复杂的,但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评价表我们要设学习态度、完成作业、课堂发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科活动等栏目,指向研究性学习的全程,从知能力、情意态度、策略、习惯等角色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既引导学生着力基础,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提高。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与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融合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性语文学习的效果与功能,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依靠基础课程,着力基础;通过随机课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官方网站:http://cang.baidu.com/ejkozxmndgqupe

程,着眼发展、着眼创造,使学生在语文生活中历练、体验、积累、更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教育还要我们从实践中摸索研究。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始与足下,小学语文教育就是我们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以后自身语文学习的质量 ,而且关系到整个知识领域的教育质量。所以 ,我们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育,同时不断提高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样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既传播知识 ,又发展智能 ,同时更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潜力,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Gewn 19:09:57 小学语文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小学教育无疑是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而语文则是支撑人才大厦的奠基柱石。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将制约着他工作学习的成败、任务完成的好坏、活动能力的大小。而小学语文恰好是百科之母,因而小学语文的奠基作用就更显重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Gewn 19:10:36 一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打好普通话的基础。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怀日益加强,我们缅甸的华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论文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论文

让儿童轻松走进写话世界

邓兴全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写话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迈向写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培养学生轻松写话的能力是关键。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写作的情绪,为学生的写话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给学生写话的自由权,让儿童的心灵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孩子的童言稚语从心底流淌出来。

一、内化文本,创意表达,让学生“能够写出来”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其实就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的土壤。翻阅这一教材,那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那一首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那一幅幅形象精美的插图让你爱不释手,浮想联翩,学生们更是喜闻乐道。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带领孩子进入习作的殿堂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仿写练习——写作训练的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学习写话的必要手段。教材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做“仿写”练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是诗人。

如学了一年级的《四季》以后,我对孩子说:“同学们,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下面邓老师就带你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把你发现的美,模仿课文也来编一首小诗,看看谁能成为今天班上的小诗人。”看后,孩子们举起了小手,一首首美丽的小诗从孩子们天真的小脑袋里跑了出来:

黄叶飘飘,它跳着舞蹈说:“我是秋天。” 花儿红红,他笑着说:“我是春天。” 苹果红红,他高兴地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它快乐地说:“我是冬天。”……

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可以说,一点儿不比课文逊色。这样把平日观察、体验和语言表达融为一体。相信我们的学生中,绝不缺少小诗人。

学生写作就像是一个学走路的孩子,让学生仿作就是扶学生走路,在扶着走的时候,老师要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前进,慢慢地孩子就会自己走路了!

(二)看图写话——写作训练的手段

孩子们喜欢画画,对图画有着独特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教材中提供的那些色彩鲜艳的插图,引导孩子们把观察到的内容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在看图说话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他们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一开始,孩子们写不好,不知怎样写,慢慢地,到现在不少孩子已经能把图的内容写清楚,而且还能写进自己的想象。

在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不看课文内容先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学生在观察时,先弄清画面上有哪些景物?由此判断:画面的时间、地点。接着,学生重点观察画面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动作?由此推断:谁干什么?因为这幅图上有三个人,就有必要弄清三个人分别在干什么?主要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学生一步一步地观察,把握了画面的内容,在写话的时候就比较轻松:夏天到了,晚上,夜空繁星点点,一闪一闪的,小张衡和爷爷、奶奶一起来到院子里乘凉。你瞧,他们边乘凉边欣赏夜晚的星空。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指着天上的星星,在认真地给小张衡介绍星星的故事呢!小张衡和奶奶听得入了神,连小猫也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学生的话语虽然是非常幼稚的,是汉音夹杂的,但他们能把自己的认识观察的事物写下来,说、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续编故事——写作意境的感悟

如果说看图写话是对文本再现的话,那么续编故事是对文本的创新。低年级的教材选用了不少童话故事,童话内容丰富,富于想象、幻想和夸张。而幻想是儿童的天性。续编儿歌、童话,最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写话教学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相结合,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降低写话难度。 学生在学习《小枣树和小柳树》这篇故事后,我鼓励学生思考: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后,会想什么,做什么?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各自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一个小孩说:“小枣树,你真伟大,你不但不跟我计较还原谅我,我向你说声对不起”,说完他做了一个动作(小柳树不好意思的样子)。有的说:“小枣树,我要向你学习,做个不骄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看待”。通过续编故事,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而且从故事中孩子们明辨了是非,懂得了一定的道理,孩子的道德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通过续编故事,让儿童在做梦的年龄,把梦做够。

(四)演演写写——写作情感的体验

“人正是在活动的时候才能进行思考,赋予情感,作出判断的。”(钟启泉《现供课程导论》)。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发时,可以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如上《桌子和椅子的对话》一课时,问;当主人在桌子身上画画时,它会说些什么呢?椅子看见伤痕累累的桌子时,它又会说些什么呢?然后我让孩子们上台来讲一讲,演一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了角色的情感体验,在演的基础上,揣摩了桌子和椅子的动作、神态,继而让学生把这一过程写下来。 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想象写话——写作思维的发散

喜欢幻想是儿童的天性。低段的孩子处于最富想象的年龄段和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求知欲强,情感丰富。让孩子进行想象的写话训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如,教学《泉水》一课时,开始我就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带他们走进了文本中描绘的境界里去了。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 丁冬,丁冬………泉水一路上还会看见什么?它会做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生: 泉水流进小溪里,溪边的柳树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的长辫子会长得更长,更绿。”

生:泉水流过小鹿的家门口,小鹿用泉水浇它种的玫瑰花,泉水说:“浇吧,浇吧,你的玫瑰花浇了我甜甜的泉水,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的。”

生:泉水流过小笋芽的家门口,小笋芽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泉水说:“喝吧,喝吧,喝饱了,你会很快长成健壮的大竹子。” 多么精彩的话语呀!多么可爱的思想呀!连我们前面学过《小鹿的玫瑰花》《笋芽儿》都用上了,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到了这里,学生随着泉水在旅游,泉水所见也是他们所见,泉水所说也是他们想说的。当想象的阀门打开后,思维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地腾飞起来。这时候学生的语言是充满活力的、富有创造力的。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树立起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意识,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切入点,抓住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内化文本,而且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生的写话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走进生活,丰富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体验是学生最好的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

(一)创设场景,使学生有话可写。

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一定的场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时用“挑逗”性的话语,激励性的赞叹,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学生放飞心灵。 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大的一个园子,然后说;“这是我们将要去游玩的儿童乐园,你最喜欢玩儿童乐园里的什么呢?小朋友们能用你们的巧手画下来,再剪贴到儿童乐园里吗?”学生们不亦乐乎地忙开了。瞧,儿童乐园里贴上了“转椅”“过山车”“荡船”“空中转盘”……然后让我们说说这些玩具各是怎么玩法?接着让他们给这段话加上开头和结尾,最后让学生写一段完整的话。最后的“绝妙作品”,充满了童真、童心、童趣、童情,反映了儿童纯洁、质朴的天性。那是他们自己的乐园,自己的所见,自己的文字图画,他们能不乐吗?

正因为通过创设场景,给了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开展活动,使学生乐于写话。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好动爱玩,开展各种活动正是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到快乐,在快乐中能激活思维,以促使学生产生把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想法。因此我们不防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用孩子们手中的笔,描绘他们的丰富生活。

如:当春天来了,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春天,去听一听,看一看,再结合书上学过的“识字一”上的有关春天的词串起来说一说、写一写。班中有位孩子写: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美丽的春姑娘来了。春姑娘唤醒了柳树,柳树长出了嫩芽;春姑娘唤醒了小草,小草变绿了;春姑娘唤醒了花儿,梨花、杏花、桃花都竞相开放,小蜜蜂赶来了,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燕子、布谷也闻讯赶来,在美好的春光中欢叫!大地顿时变得热闹极了!

一次游戏、一个活动、一次比赛……都是孩子们写话的好题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体验,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写话。

(三)走进自然,使学生写出特点。

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学生写话的素材。生活中细小的事情转瞬即逝,这就需要老师首先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有意识地带着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少成多,相信孩子们也能练就一双善辨的慧眼,练就一颗善感的心。

例如,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中,带着学生去看校园里红的花,绿的草,空中飞舞的燕子,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下春雨了,带他们到蒙蒙细雨中去,仰起头,伸出手,感受一下春雨的静、柔、细。夏天,带他们去听一听知了的欢唱,体会骄阳似火、感受树阴的清凉。秋天到了,迎着凉爽的秋风,带他们走向田野,走向郊外,去看成熟的稻谷,飘香的果园,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冰天雪地,带他们去打雪仗、堆雪人,回去后,再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写下来,学生就能够一挥而就了。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的写话素材,进行写话练习。 只要我们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注重夯实学生写作基本功,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学生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话会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

三、赞美展示,激发兴趣,让孩子“品尝成功”

低年级写话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唤醒学生想写的欲望,培养学生乐写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真心话。因此教师对写话要摆正心态,切不可拔苗助长。但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以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写话中找到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已经培养的兴趣保持下去。

(一)在赏识中享受到写话的成就感。

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我们得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低年级的学生更在意老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十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写话要做到精心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评价,要立足学生认识和语言实际出发,不要求全责备,应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只要写“真”,就是好的,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几乎每一篇学生写话的习作都有它的精彩和成功之处。

例如,我在评语中经常鼓励学生:“你会说连贯的几句话了,真了不起!”“你能把学到的好词用上,真棒!”“你能仔细观察了,是个有心人。”“你已经学会用标点符号了,很聪明哦!”同时,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我们有时也可画上一张笑脸,或画上一根竖起的大拇指,或是送上几颗鲜艳的五角星,用这种评价方式来代替评语。

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既具有了童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赏识中写作,享受到写话的成就感,这就是写作价值的所在,也是对学生写作这种劳动的不可或缺的回报。

(二)在展示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必胜的信念。

每当学生写完话后,我总是舍得花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间相互评价。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是我们班雷打不动的写话交流课。由学生轮流朗读自己最满意的一次写话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给予评价,送给他们一句赞美的话语,让学生体验到写话的成功,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又鼓励了那些写得优秀的学生,激励了那些暂时没写好的学生,使得学生的写话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班为此还设有“佳作欣赏”园地,孩子们的大作可以荣登其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写话热情。同学们经常把自己写好的话主动贴上去,课下围在园地前欣赏、交流,分享着写话带来的无限乐趣。如果写得特别出色的作品,我们选择有的投稿,有的做成班级报,有的集册成书。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赞美中、激励中,获得动力,在写话的起跑线上快活、轻松地飞奔向前,享受成功的喜悦。 走在写话教学的路上,看到孩子们灵性的迸发,我欣喜,我激动……孩子们的潜力真是无止境。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写话时,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开拓学生的写话思路,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发现,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有创意地表达,以后才能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邓兴全

摘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人一旦养成爱写作的好习惯,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以达到终身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观察;阅读;命题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空”、“呆”、“硬”的毛病:一是内容空洞无物。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空话、旧话、套话,甚至废话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雷同现象十分突出。比如对人物的描写,往往是:脸圆圆的,大眼睛,圆圆的鼻子,浓浓的眉毛,乌黑的头发等等之类的语言,不会用更逼真更形象的词语来描写人物。二是文字苍白呆滞。词汇贫乏而干瘪,词不达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形象性和可读性。三是缺乏想象力。学生只会干巴巴把主要句子写出来,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有感染力,进而对事物的描写做到生动传神。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克服上述几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观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学生作文之所以空洞无物,关键是缺乏对事物的观察,所以导致了空话、套话、废话的出现。作文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从认识事物和积累素材开始的,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其结果只能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感性材料是第一步。

(一)要培养观察动机。动机是最好的兴趣,是行为主动性的源泉。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想了解和认识事物,激发他们的认知欲,这样学生观察事物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准确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首先,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部分,写出作文片段。可以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的场景、四季景色的不同等,让学生抓住不同的特点进行写作。其次,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场景,写出短文。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是在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前,要把观察目的和要求给学生讲清楚,并要求学生观察中做好记录。观察回来后,教师要启发指导学生按观察顺序和记录的材料,完成短文写作。最后,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学会写日记。要求学生写每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要准确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形象而准确地记录结果,为写作积累素材。因此,教师无论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新型建筑、观察校园,还是听报告会,都要让学生做好记录。经过日积月累,生活中的事例便可信手拈来,成为作文中的题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二、教会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一)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掌握丰富的词汇,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也要善于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上。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课文深入理解词语,做到精问导读,自学自悟,为运用打好基础。并结合实际,根据课文引导运用,仿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句式,学好表达。其次,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品味。再次,要选高质量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词汇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

(二)在阅读中领悟作文的写法。文无定法,写作方法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习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典型情节为重点,引导学生“剖析”课文,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不同的写法。在阅读中,要教会学生抓住课文最突出的一个写作优点进行学习、体会,让学生多想想作者为什要这样写?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特点,领悟作文的写法。

三、出好命题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要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关键是要练、要写,要从实践中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一般采用的命题作文的方式。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命题深浅要适度。小学生的作文命题深浅一定要适度,若内容过深,学生就写不出;若内容过浅,学生写起来不仅无兴趣,写作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命题必须做到深浅适度,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命题,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命题时应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是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要写的,愿写的。命这样的题目才会适合学生的心意,他们写起来就会落笔生花。

(二)命题取材要结合学生实际。命题取材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经历过的事情,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内容来。比如,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就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此进行写作。或者是让学生写写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写写自己的感触等等。总之,小学生作文命题,既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正命出同学们想写、爱写、能写的题目,同时又要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命题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小学生好说、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实际,避免常规的书面作文的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采取口头作文、片段作文、日记、周记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并且当这种习惯趋于稳定而形成性格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并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张扬个性,提高素养

——小学批注式自主阅读教学初探

邓兴全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注重学生批注式自主阅读教学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自觉去探究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可谓一举数得。

关键词:批注式;自主阅读;经典批注;得法课内;自读自悟;得益课外;教学流程。

批注式自主阅读教学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它符合汉语言文字重感悟的特点,强调阅读者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谋而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运用批注式自主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文字,研读文本,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学生从中找到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建构并丰富情感世界和人格世界,使“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又让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情感等语文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经典批注,示范引领

首先,通过经典作品引领学生了解批注阅读是一种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代诗歌篇目的积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学习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唐诗经典评注,让学生看看前人是怎样读这些古诗的,怎样评点这些诗句的,读读批注的内容,直观感受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其次,用生动的人物事例激发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兴趣。比如,毛泽东特别重视批注阅读。他读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10万多字,但在书的空白处毛泽东的批注就有1.2万多字。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注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意,耐人寻味。第三,教师示范引领。利用课本教材以及课外读物,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批注展示给学生看,跟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想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我也来给文章作批注”的欲望,慢慢尝试,逐渐品尝到批注的乐趣和成功感,走上自主阅读批注之路。

二、循循善诱,得法课内

(一)学习使用批注符号

阅读时,用能代表某种理解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帮助阅读。使用符号标画时,每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要明确、固定,前后保持一致,不随便更换。为了更加实用有效,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定一套符号系统,保证班级每个学生在圈点勾画时符号一致。便于交流。比如:在生字上加圈“O”;在难字上加“口”方框;关键词语下加着重号“.”;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画波浪线“~~~”;在需要着重领会、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语句下面划直线“——”;在有疑问的语句或词语末尾打问号“?”等等。

(二)学会用文字批注评点

1.疏通文字:在课前预习时进行简单的文字批注。内容涵盖生字的音、形、义,形近字、识字方法、词语解释等。学生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或概念,主动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有利于记忆,又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长此以往,独立识字、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感悟联想:学生只要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对此时所得启迪,所受教育,所感悟到的意蕴等可贵的思想火花进行及时地记录,为再次阅读品味的深入导航指路。阅读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引导他们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或是由一篇文章联想到其他篇章中似曾相识的语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以及对信息的归类整合,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质疑问难:由于学生与作者在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困惑,便于事后去查阅资料或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讨研究。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逐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比如对课题的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的质疑,对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精彩之处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4.赏析评价: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精美词句,在品味它们带来的审美愉悦的同时,及时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美的所在,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学习推敲字词,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文本中修辞的运用,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欣赏作者在谋篇部局,素材处理,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引导学生对人物言行进行点评批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5.填补空白: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一说,他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这恰恰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基本驱动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本身丰富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不仅丰富作品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作品。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仿写、续写,形成读写互动。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6.概括提要:阅读时,学生边读边思,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经过分析、归纳,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把握文章的脉络,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

7.写读后感:引导学生写文章读后感是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把在阅读中产生的关于文章的中心主题,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问题,运用的写作技法等问题的理解认识,体会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进入读、悟、写有机融合的境界。

三、自读自悟,巩固得法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都不是决定性或封闭性的存在。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允许读者对作品的“误读”。自主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批注式自主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与文本对话,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我感受,认识自我,并在书中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与收获。无论是预习阶段还是在课堂上,都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用思维触摸“白纸黑字”,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

正是由于批注式自主阅读注重个体的感悟和思考,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也就势必产生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这些解读有的肤浅,有的深刻,有的正确,有的有偏颇,有的平实,有的有创意,使阅读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批注自主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同桌间、小组内或全班的相互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独特之处。还可就某一探究的内容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达到批注内容的更加完善、深入。教师的参与起穿针引线的组织作用,肯定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他们分析、探究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所学得法,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养成习惯,得益课外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必须把阅读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学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充分汲取营养。批注式自主阅读不仅适用于课堂学习,更适用于课外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下采用批注法阅读文章或整本书,每学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确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课外阅读。边读边留下自己的“书间笔痕”,画出精美的词句,记下感受,做读书摘记。也可写读后感;定期进行学生摘抄的好词佳句点评赏析,每学期组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组织班级读书会,开批注展示会,在学习园地张贴学生的读后感,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师生同读一本书,读后交流阅读批注,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五、批注式自主阅读教学流程——师生共舞

(一)备课——教师的批注式阅读

富有个性的批注式阅读无疑给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引导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深入地细读文本、探究文本,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把自己在解读课文时的理解感悟,以及借鉴其他参考资料研读时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书眉页侧,以备上课时使用。备课时的细读文本,是教师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教师对课文的批注对于学生也是很好的示范引领。另外,扎实的文学功底,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是教师实施批注式自主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知识底蕴丰富了,批注就会落到实处,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才能得心应手,对学生写下的批语进行反馈和评价时才能游刃有余。

(二)预习——学生的自主阅读批注

预习阶段学生在课文上圈点批注,疏通文字,收集相关资料,进入文本,写下自己的感悟联想,提出疑难,赏析语言,评点人物等,把读、思、写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带着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课堂。为鼓励学生预习批注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预习批注中的闪光点。比如。抓住学生批注中有价值的质疑,有见解的点评,有深度的感悟,有创新的迁移等,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不但能让被表扬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能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示。

(三)课堂——批注式阅读对话

1.展示自主批注成果,进行多角度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个性化的解读。金克木先生就将自己的评点称为“与小说的对话”,甚至谦称为“自言自语”。学生的思维、经历、感悟能力也各有差异,故教师不能用统一的尺子去衡量学生的批注阅读,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关注的应是阅读的过程,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即使是“误读”也不无价值。课始,在检查课文朗读和生字词认读之后,接着进入批注成果展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批注都可以,给每个学生展示批注成果的机会。不但要给优秀生展示的机会,也要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以机会,让他们也把自己最有感受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大家。从字词、对课文的感悟、点评等方面展开小组的、全班的交流讨论,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引导和点拨。走向自我完善,获得阅读自信。

2.引导专题批注,提升阅读层次。在充分展示自主批注成果的基础上,为避免学生阅读的肤浅和片面,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点、难点等,让学生在课内进行专题批注。挖掘文中有较高思想、情趣等价值的素材。或是从学生第一阶段的汇报展示中,或是从引导学生在关键处的质疑中,引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地研读批注。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此时,同样需要给学生一个独立阅读和静思默想的空间。之后,安排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情况的汇报,学生经过反复的读悟,对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传神;立意主旨的纯正、深远;人物形象的丰富生动,必定会有更深的感悟。然后带着感悟进一步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课前课后——写写阅读感受

写在课前预习阶段的阅读感受,学生记下对课文最初的感悟与困惑;学完课文,学生的认识、情感比起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的读后感。既是对原先读后感的补充、修正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真正做到读书与写作相互促进,实现了读者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综上所述, “批注”式自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化,是以书面形式表达阅读体验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 “批注”式自主阅读将起到融合文本、彰显自我、砥砺思维、锤炼语言的作用。此外,如果不能用语言批注时也可以创造性地用图、特殊符号来批注。总之,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将上述策略灵活运用,甚至不断创新。 张扬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日可待。

第11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如何让学生的写话言之有物

实验小学江惠丽

当过老师的都知道,小学生初学作文,常常会犯内容空洞的毛病。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指导积累素材,为“写具体”提供丰富的表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说明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丰富多彩的生活、千姿百态的事物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观察。不仅要用眼睛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天籁之音,用鼻子闻芬芳之味,用手去触摸事物真实的感受,还要用脑子多想想为什么。要求他们时时留心身边的人物和事物,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储存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文思泉诵”。

2、指导学生观察实物

我们都知道,靠凭空想象,是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作文的。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时,也可把观察的实物引进课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边练笔。在写植物的外形特点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内的花坛边,望着满园金灿灿,芬芳扑鼻的桂花,学生个个欢呼雀跃,不时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我乘机引导学生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观察了桂花的茎、叶、花等各部分,又引导学生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进而闻香味。通过仔细观察,再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那次的写话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得相当精彩。在写心爱的玩具时,我预先布置,每个同学都要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再抓住来历、外形、构造、玩法以及与我之间发生的趣事等几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抒发对玩具的喜爱之情。因为都是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当然也非常了解,这样一来,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玩具跃然纸上。长之以往,学生入了门,上了路,改变了那种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无从下笔的局面。

3、指导学生观察活动

小学生的阅历是有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这一局限性,有利于积累材料。如我校一年下来的活动:广播操比赛、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趣味运动会、商品交易会、十二月份的科技节活动、元旦大合唱等,这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在活动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我又进行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顺序,及每个环节是如何的。然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弥补语言组织的缺乏,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现象“翻译”成语言,养成仔细观察,捕捉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二、读写紧密结合,落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教师应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逐步掌握写具体的方法。如教学《燕子》一文,学了第一小节燕子的外形,懂得了作者是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部分把燕子的活泼可爱写具体。我就设计仿写小兔子:一身(),一对(),()似的尾巴,凑成了()的小兔子。在仿写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再进行拓展。(这是其中一个学生的片段:一身洁白柔软的毛,一对听力敏锐的耳朵竖在头上,两颗红宝石似的眼睛扑闪扑闪的,一张三瓣嘴总在一张一合,似乎在说着悄悄话,加上一条绒球似的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别提有多可爱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兔子形象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再加上兔子的生活习性、活动,以及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的趣事,这样一篇写话不怎么费力,便大功告成。

其次,写人的文章,主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记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具体地写好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状物的文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

再有,结合具体的课文帮助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掌握写具体的方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反面衬托等手法。如《五花山》……下过一阵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这里短短一节文字中,作者运用了排比和联想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五花山各种树林的色彩是这样的与众不同,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三、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突破“写具体”的难点。

无论写“见”还是写“闻”,指导时都应力图使学生写具体,那就要重视“细节描写”。一个学生写到:“今天,我校举行趣味运动会”。我就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在什么地方举行?举行什么项目?比赛时同学们的语言、动作、及其表情怎样?过程当中出现了那些特别的情节?问题中的“怎(么)样”就是为使学生先具体回忆观察所得,以利在写出来时不仅有情节程序,而且有细节描写。要使学生明白,没有细节的描写,要具体生动是不可能的。而要细节描写,就必须运用具体的回忆联想以及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视,听现象。重视“细节描写”有益于克服内容空洞、抽象的毛病,把文章写具体。

总而言之,我们在指导作文教学时,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练。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并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写话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第12篇:小学语文论文

创设灵活、多变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尝试和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是体现学生主体的主要阵地,也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只有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为此,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应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主要方法。

目前,还有不少语文课堂单一封闭或千变万化,没有一定规则,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这与课标不相符合,也不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想打破这一现状,就必须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何创设灵活多变的课堂,提高学生主动意识,我想,具体的实践做法可从以下开展:

一、移情体验,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活泼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教学《詹天佑》一文课,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

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再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首先,上课伊始教师还是采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和同学们作个小游戏:蒙上学生双眼让其去抓另一个学生。同时要求既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说话,还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求助,看谁抓住另个学生的速度快;其次,对被蒙眼的学生进行采访,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被蒙眼后的感受。从孤独无助、害怕惶恐,到不方便,受人嘲笑,学生们议得热烈,生活感受深刻。最后,教师导入课文,移情体验:“现在,海伦凯勒就像你们刚才被蒙上眼睛一样,而且是终生如此„„”。通过这种游戏扮演,这种移情扮演,使学生对本文中海伦凯勒的处境及其难受理解理深刻,内化了文本,为后文理解海伦不屈不挠精神,作了完美的铺垫。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二、融于生活,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开放

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在熟知中凝炼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教材自身特点,揣摩好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在学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时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的。

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几幅图片,几个送别的场景:(1)涕泪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3)潇洒拱手、饮酒告别;(4)送完就走。让学生体悟,根据自己生活体验,你喜欢哪种送别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选哪种?为什么?如果是两个大男人,两个大诗人应是哪一种?„„选完后,让我们来看书,学文。其次,与学生交流,你们与朋友送别时会说什么,心情如何?再与文中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场景对比:体悟豪情。你还想起了几种送别或有关送别的诗?积累一下。最后,你是即将毕业六年级同学如何与好朋友、好同学告别?具体有什么想法和做法?这几个环节目的只有一个,把送别诗和生活中送别情景融为一体,学文更是应用,拓展更是熏陶。学生在学文中理解男人之间送别的豪情与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睦”相思

送别的区别,更会把这其中送别诗,送别的想念诗,应用到生活中,达到物我两相合的境界。运用生活中的经验与文本交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方法,会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把学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

三、多重想像,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教材的空白,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文本表达的内涵,使教学活动更创新,更具生气。如教学《嫦娥奔月》一文。嫦娥奔月,大家为纪念这件事,即产生了中秋节。为什么要纪念嫦娥?文中只说了其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乡亲。但如何接济,文中只字未提,试想大家思念嫦娥,纪念嫦娥,其本来就应是“接济乡亲”的结果。于是,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让学生想象嫦娥是如何接济乡亲的?“×××病了,嫦娥_____________;××家里没有吃的了,嫦娥_____________;××家盖房缺钱,嫦娥________;×××,嫦娥__________;无论众乡亲家谁__________,嫦娥都_____________。”。这种引导式想像其目的就是拓展文本内涵,丰富嫦娥善良接济乡亲形象,也是补足教材中对嫦娥被人思念的原因。这一系列想像,既达到了让语文课堂更丰富的目的,又加深了课文理解。其实,这种想像我们还可以经常应用,也有多种应用的空间。再如《船长》一文中,诺曼底号被玛丽号巨轮撞击后,人们“乱的不可开交”场面的想像也是一例。“乱得不可开交”就为船长指挥大家救人“井然有序”,产生鲜明的对比,并以此来烘托船长高大形象。因此想像“乱得不可开交”也属丰富课堂一类。合理的想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由于是自己的想像,带有自己个性化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丰富想像,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还能产生新的智慧火花。为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起了推波助澜和激荡回应的作用。

四、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其中除了强调要注重圈点勾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动笔写。读能陶冶性情,写方能抒其心态,光读不写,学生往往犹如蜻蜓点水,只能获得浮光掠影的粗浅认识。只有读写结合,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和

独特感受,从而享受读书和审美乐趣。记得几年前,有一位教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沉痛而悲伤地结束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后,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溢于言表,而那位老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用电脑投影一首,刘倩倩小女孩写的诗《你别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在配乐的情景中聆听诵读,再轻声跟读,读着读着,有的泪流满面,有的轻轻抽泣,老师没有劝阻,没有评价,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呢?拿出笔写写,让在天堂的小女孩知道你的心意”„„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浓”,有不少学生仿写出一首首送给小女孩的诗,也有不少学生议论热烈,也有的想像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的欢乐情景等,学生写得真挚动人!紧接着,那位教师又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学生读得动情,写得高兴,议得热烈„„抓住了这个读训练点又达到了写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还告诉了学生学语文,写作文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读书就是要有自己的经验等等。这种读写自然结合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又调动了其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五、多管齐下,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真正的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质变的飞跃,真正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已来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我们真正告别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这就让我们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改革更具活力。虽然我们现在看来,好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溢、过之嫌,大都有时之士都在纠偏,都反对过多的多媒体及新方法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干扰,但这与多种媒介、多管齐下学习语文的大方向并没有矛盾。大家不是排斥多种媒介、多种方法,只是研究多种媒介、多种方法结合语文课堂,谁更有有效的问题。我想多管齐下才能让语文学习课堂更精彩。比如: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课文《黄果树瀑布》有关段落,我们总是指导、示范、训练、评价、再指导等,但这些方法有些调皮同学还会用调侃语气来朗读,来故意破坏,整个引导就会泡汤„„如换种方法,用音乐配上去,再调皮的学生他也不愿去破坏这种朗读气氛。因为音乐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还能深化黄果树瀑布的美。用配乐这种方法加入朗读指导不是更精彩吗?再如,好多文本、图片由于本身篇幅的缘故,没有相关的资料说明,教师如多种方法进行补足,在

单位时间增大文本内涵,不是更丰富语文课堂吗?道理我不想赘述,相信每个教师都希望应用多种新的方法,来使课堂更具效果,更具活力。我们不是不相信、不应用多媒体和许多新鲜的教法,而是应钻研多种方法如何结合,如何穿插,如何形成一练达到最优的方法。所以,多管齐下,小学语文课堂一定会更精彩,更适于短时间、大容量更有效的未来小学语文发展趋势。

作为一名不断成长、勇跨世纪小学语文教师,我想,我们应创设灵活、多变的小学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移情体验,多重想象,疏导、结合等多管齐下的方法,定能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有效,从而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第13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用”根植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基于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考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语文课程的定义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从语文教学的五个板块,试谈“语言文字运用”──“语用”教学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主张是,让“语用”根植于识字写字教学;让“语用”根植于阅读教学;让“语用”根植于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让“语用”根植于综合性学习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语教学;语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就八次提及“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之说。在语文界,有志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前辈们,也普遍对“语用”的重要性著书立说。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特级教师聂在富老师在200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语言文字知识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语言文字知识的指导。福建省特级教师刘仁增在其专著《我的语用教学观》中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力。”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什么”(语言文字运用)永远比“怎么教”(教学方法)更重要。

笔者窃以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就是为了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果我们的孩子学完一篇课文或者一册课本,不能获得口语交际的能力,不能学到习作的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说是高效的。“语用”,当是语文教学的“本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专属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基于当前高效的课堂建构,在小语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行“语用”观,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是语文课程标准决定的,是语文回家的必由之路。笔者想从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层面,谈谈对“语用”的理解和运用,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一些肤浅的参考。

一、让“语用”根植于识字写字教学

(一)课程标准对各年段识字写字的要求

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的深度思考

1.熟知汉字造字法,感受汉字的温度、深度。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学习和研究汉字造字法,就能让我们触摸到汉字的温度,感悟到汉字的深度,从而热爱汉字,用汉字文化的内涵进行教学,让识字写字教学体现语用性质。

2.在母语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程性质。 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凸显语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识字写字教育教学之根本。

3.高度重视书写,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渗透。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十分钟的书写时间。教师精心指导,落实汉字的书写方法,逐渐形成汉字书写的指导序列,引领孩子们会在田字格中,按汉字笔顺笔画,把汉字书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引领孩子们会在具体的课文阅读环境中,理解、书写和运用汉字。同时,教会学生强化自我评价,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赏析习惯和汉字的审美习惯,把汉字的书写和审美渗透在阅读理解过程中。

二、让“语用”根植于阅读教学

(一)课程标准对各年段阅读的要求 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在阅读中挖掘和学习语用价值点

我们的阅读历程有三个构件,即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媒介:教师、教科书编者;阅读对象:文本。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发掘读写结合点,课课落实语用观。

1.语言。好的语言,往往会冲破其常规用法而凸显人物的心境、心绪和心态,以传达出作者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力。所以说,一篇文章中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是标点,都是不容忽视的。

如,《猴王出世》一文中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段话中,整句的灵活运用,平仄的交替互换,偶句的频繁使用,使语言丰富多彩,越读越起劲,越读越爱读。石猴在山涧生活的自在,超凡脱俗的感觉,让人感受颇深。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何在?这就是吴承恩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人无不称之为一绝!

2.写法。小学语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如叙述、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比喻、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 如,《儿童诗两首》中“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飞──飞到遥远的地方。”这种想象的表现手法,无不给孩子们拓展语言元素体验的空间。

又如,《穷人》最后一句话“桑娜拉开了帐子……”行文至此,亦是戛然而止,让人浮想联翩……而这些语言文字运用元素,都是需要我们在言语训练中必须敏锐捕捉的和适时训练的。

3.结构。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谋篇布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段式关系。

我们看看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是怎么解读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的。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课文最后讲“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我们一不留神就将这段话作为中心句来讲,讲人生的意义,讲杏林子的人生体悟。其实,作者真正的生命感悟不在这里,而在前面三个事例当中。

在“飞蛾扑火”一例中,作者说“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其实这种挣扎几乎是无用的,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逃不了的。虽是无用的挣扎,也要挣扎,可见生物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小小的昆虫都如此,人当然更不用说了。

“瓜苗生长”一例,作者写道:“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从生命的诞生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这粒香瓜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墙角的砖缝,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而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表”,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作者不禁为它高唱一曲生命的颂歌。

“静听心跳”一例,“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这是生命活动的标志,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作者的思考有三点,是逐步深入的。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第二点思考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行动。“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说,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作者从小病魔缠身,所谓“勇敢地活下去”,具体地说,就是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所以,课文中心不在最后,而在三个事例当中。这些语言元素,更是我们敏锐把握和对学生有机训练的绝佳机会。

又如,《桥》这篇小小说,文章写老汉在指挥村民过桥时,把一个挤在前面的“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结果小伙子被洪水冲走了。老汉与小伙子是什么关系?在这里并没有交代,只有读到文章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时,我们才心头一震,原来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那么,作者明明知道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为什么不在前面交代,而在后面才点出来呢?这就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独具匠心,这样安排,文章就产生了更加感人的效果,让读者有一种“意外”的震撼。 4.文体。“写法决定教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等体裁,因为体裁不同,表达风格不同,所以,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讽刺小说,其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在常理与现实的矛盾中突出“讽刺”的艺术效果。小说中众人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的几种猜测颇为有趣,有的猜测是两个亲人,有的猜测是两笔银子,有的猜测是两位舅爷。结果都没猜到,把严监生急得直摇头。直到善解人意的赵氏说中了严监生的心事,挑去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安心离世。临死前本应挂念亲人或家财的常理,跟挂念两茎灯草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冲突,这矛盾尤其发生在家财万贯的严监生身上,让人感到既可怜又可笑。而造成常理与现实巨大反差的,恰恰是“两根手指”的动作细节,将小说的悬念一步步推向高潮。读明白了这点,也就读出了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

(三)用“三看”来审读文本

如何从众多的语用点来决定属于本文的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呢?我们不妨从这三方面进行审读。一看哪个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最具个性。也就是说,最能鲜明地代表这篇课文的个性特征,而这个特征是这篇课文所独有而其他课文所少见的。二看哪个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最为核心。也就是说这个价值点本身有统领全文的功能,又符合学段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抓住它也就把握了单元训练重点,达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三看哪个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最能迁移。只有把学到的最有用的价值点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用“四级”来审视语文教师的水平层次

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教师的水平衡量标准等级:

初级水平:粗读文本、参考教参,从网上下载教案。低级水平: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引领学生详解文本。中级水平:独立分析课文,独辟蹊径,找出表达写法上的亮点,开发比较独特的读写结合教学法。高级水平:从文体入手,在文脉关联中确定文本的关键点──读写结合点,在没有问题处,让学生看出有大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时提出疑问,重点解决学生疑问多的问题,为学生语用素养抛砖引玉。让我们努力向中高级水平进发,提高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三、让“语用”根植于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课标意义和写作素材

对于写话和习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低年段:乐于表达,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学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中年段: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有条理,有细节。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高年段:学会书面表达,懂得写作时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作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感情真实。

作文内容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的习作教学应根据不同年段习作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习作教学要点。低年级写“看到”的内容,中年级写“看清”的内容,高年级要写“看懂”的内容,不要浑水摸鱼。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写作是一种需要极强的动机、情感、意志参与的复杂的技能性活动。“口语交际语境写作”是一种“读者导向、交流驱动、语境生成”的写作。小学生的习作不能从学写回忆性作文开始教学。作文教学要做到观察写作同步进行,写真作文。作文教学要具有语用训练性质,它不是比赛作文也不是高考作文,要有作文过程指导。抓好阅读教学这一有利契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教学,用“为读者而写”的语用理念,来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

四、让“语用”根植综合性学习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的能力。是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综合性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语用训练的一方天地。

总之,我们的教学主张是让“语用”根植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根植于综合性学习教学。努力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家,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第14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

屯昌县南坤小学曾宪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由于有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另外,也因农村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因此,在新课标的推行下,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农村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呢?下面就此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而在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则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我教《第一场雪》一课时,通过有感情范读描写下雪后的句子,作者写雪景时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写法,[即(静态描写):“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动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整个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

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熟读成诵,兴趣升华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就应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桂林山水》时尽多让学生在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映入眼帘,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情感,兴趣得到了升华。又如在教《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大中心句,结合课文插图有感情地朗读,并在脑海中浮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独特形态美及云雾变化之快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深刻的印象,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或以情设趣,或以疑激趣,或以电教媒体引趣等。

二、以读为本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1、以读代解

《语文课程标准》里讲到,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在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时讲了“后来,李姐(保姆)身体不大好,宋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让她和自己一起在楼上吃饭,还让李姐坐上座,自己在边座相陪。李姐十分不安。”其中,作为国家的

名誉主席,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李姐为何感到十分不安?这时教师大可不必给学生做详细、理性的分析,而应采用以读代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及预习中的人物简介,便可悟出其中的意义,并真切地体会到宋庆龄和保姆之间的情谊。

2、以读促“思”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一夜的工作》中第2自然段时,他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就紧接着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些重要语句写的?”此时,课堂间鸦雀无声,很多同学一脸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于是,教师急了,便指名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结果还是无言以对。可看出该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读书思考的重要性,没给学生留出读书待思的空间。学生不是电子计算机,不是一读便知。如果是这样,那学生还用得来上学吗?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就会发问:邱少云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农村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3、以读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的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悟出文中的“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而且还要加以引导,加强语感因素,注意语感训练。例如,在教《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群众游行时的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华人民政府万岁!”“毛主

席万岁!”及毛主席向群众的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由于学生读出悟感,所以给人以极大的鼓舞,让人感到场面的再现,心中无比兴奋与激动。同时,还读出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毛主席无比热爱、崇敬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渗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体现了文中的“情”。

三、培养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提倡“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要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阅读习惯的紧密结合去培养,从农村学生阅读的角度说,定会扭转、刷新学生的阅读观念,更好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第15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认识到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多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了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于漪老师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共同琢磨讨论,学生的发现能力、质疑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要积极创造让学生生疑、质疑、辨疑的条件,营造探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身心解放,无拘无束,无心理负担,就能勇于求知,寻根究底,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就不会浮在表面,而会纵向深入,横向扩展,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碰撞,迸发火花,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受到启迪。”我们应当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努力创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下面就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发“状况”以及如何应对谈谈我的体会。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有价值的提问中获得体验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这需要学生运用批判的思维方式对课文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特见解。

学习《清平乐 村居》时,我让学生初读全词,然后引导细读,理解词意。先阅读

1、2句。这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我问:“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生答:“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接着阅读

3、4句。又问:“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生答:“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我讲解:“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

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突然,有一学生冒出来:“老师,词中有个“醉”字,是那个白发老翁喝醉了还是老夫妻俩喝醉了?”顿时,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面对学生们这突如其来的“发难”,我暗暗窃喜,因为这正是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赶紧顺藤爬树,问学生:“有谁能猜到吗?” 接着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重新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白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陶醉呢?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小孩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我从前写过一首诗,是发挥这个道理的:‘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价值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要求,诱发了探究行为,进而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的习惯,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例如,教学《国榷》。这篇文章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如何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刚上课,我知道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得并不好,甚至有的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好好地读过。于是,我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生有了压力,读起来还挺认真。然后,我分别请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讲这个故事,三个同学讲得都很好,有两位学生还用上了“厄运、持之以恒、坚定、毅力、信念”等词。这倒是个不错的开头!有了这个基础,我就让学生说说“厄运”在文中的意思,学生自然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再追问: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认真体会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学生知道了谈迁为了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谈迁的信念是

何等的坚定。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三、引导学生巧抓症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讲解《诺贝尔》第二课时“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时,当学生了解到诺贝尔的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亲人也是伤的伤,死的死,面对这一切,如果你是诺贝尔的亲戚,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旁人,会说什么?诺贝尔自己又会想些什么?从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了很多。亲戚们定会竭力劝阻;旁人定会职责诺贝尔,甚至远离他;而诺贝尔自己在悲痛之余,定会化悲痛为力量,执着地追求他的科学事业,这也正是他发明炸药的目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想象不仅充实了文本内容,更丰满了人物形象。诺贝尔对科学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新的课程理念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在讲解分析课文时,正如叶老所说:“让学生是在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是在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因而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甚至对教师的结论也敢加以补充、否定。对教材内容、语言标题、文章顺序,有时也表示了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得到发挥,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理解课文深透,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从行动上善于捕捉学生瞬息感受,生成新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个性得到弘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课堂生成中获得体验。

第16篇:小学语文论文

“等待”是一种唤醒

等待需要耐心,等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等待也需要有热情与微笑。

在教学过程中,“等待”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信任,更是对后进生的一种唤醒。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学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一些后进生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其原因,老师们会突口而出:教学任务紧,好学生回答问题大都能说在点子上,能配合老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那些后进生往往需要老师反复点拨启发,太影响教学进度,因此,老师们都不愿等待。

上述案例对于老师们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无可厚非。但我不这样认为,更不那样去理解。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要从关注个体开始,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的张扬。老师不能简单的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引导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更应该“等待”。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事实上,教育和唤醒、激励和鼓舞并不都是立竿见影的,教育需要等待。

老师的“等待”并不是一味地痴痴傻傻的”守株待兔”,而需要

老师适时地点拨,恰当的评价,真诚地鼓励,给学生以新的体验和启发,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

我班学生白云浩同学是个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接受能力较慢的小男孩儿。在上“草船借箭”这课上,我发现他犹犹豫豫地想举起小手,我毫不犹豫地叫了他。她胆怯地站起来,不知所措。我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鼓励他:“别紧张,好好想想,老师等你!”白云浩抬头小声说:“诸葛亮很有天文方面的学问,而且„„而且学问大;同时他也知道曹操是个„„”,这时,其他同学早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不住地喊:“我帮他”,“老师让我说”。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就此让他坐下来,而是耐心地对他说:“别紧张,再想想,慢慢来,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你一定会说的更好,老师相信你”。我边说边启发他想想当时的天气情况,雾很大,再加上东吴士气很高,擂鼓声呐喊声不断,曹操他„„

“好,试着说说看?”在我充满期待的启发下,他终于回答:“曹操肯定不敢轻易出兵,怕中诸葛亮的计,也说明他生性多疑,诸葛亮神机妙算”。“你回答地太棒了!大家掌声响起”我微笑着夸奖他。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白云浩的目光特别明亮,他自信的挺直了身子。这节课虽然因为白云浩同学的发言少讲了一些内容,但收获却更有意义。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白云浩渐渐地能高高的举起小手,响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还敢跟同学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辩呢!

类是这样的孩子,我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给予帮助,激励和鼓舞。在班级每周例行的读书会上尽量让他们多发言多主持。久而

久之,他们一定也会出类拔萃的。

“等待”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待”是一种信任,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能学习,也都有学习的潜力可以挖掘;“等待”更是一种唤醒,老师用尊重、关怀、激励,唤醒受教育者“心中的巨人”,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

诚然,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请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努力的机会,耐心地等待,帮其自悟自得。那么,学生会从“自甘落后”破罐子破摔的阴影中走出来,自信的抬起头,在自我肯定的喜悦中,在“我能行”的体验中一步步走向成功。那天,当白云浩同学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时,如果我生硬的打断他,让他灰溜溜的坐下,那么,这个原来就缺乏自信的孩子也许会更自卑、更自闭,也许会永远合上含苞欲放的花蕾。

我庆幸,我呐喊:我“等待”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等待”是 一 种 唤 醒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第十二小学

邮编:017000 手机:13294891111

2009年7月10日

第17篇: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作用。首先,对与多媒体的应用及其价值作了系统的介绍;其次,对多媒体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防止对教学造成影响;再次,介绍了应用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多媒体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备受欢迎的主要教学途径之一。

根据《语文课堂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应扩宽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科学、轻松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是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的学习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运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及在整合归纳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语文基本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它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生动活波的知识界面,化静止为动态,;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力,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成为当今小学课堂上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所起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崭新的模式,为语文教学的过程扩宽了空间,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向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直观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课本中材料信息生动地展现出来,如文字、图片,用悦耳的声音,优美的动画,绚丽的色彩有机地联系与整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1

制,将所教的材料内容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及其与物,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一一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是文字、动画、图片及视频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感官器官同时调动起来,是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经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了课堂结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容器,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老师在课堂上高于一切,学生则无条件执行。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人才,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而首当其冲的则是改变课堂结构,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应全面、彻底地服务于学生,面对新的教学需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新新技术则为广大教师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把老师从传统僵化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使传统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到教学内容多的样化,并呈现出开放性,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多角度、广层面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在愉快的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探究、在有限的时间中接受,学习他们有用的,,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3.增大了课堂容量,减小了教学难度

面对新时代的教学要求,课堂容量的增大,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有效地化解了这一难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教师的一张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使用多媒体能够增大课时容量,又不使其呆板、枯燥,避免了教师大面积的书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是课堂生动、活泼、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但是,滥用多媒体技术可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优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2.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

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由此可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顾此失彼,不可滥用多媒体技术形式,在

教学过程中如果滥用多媒体技术,过多依赖大量繁杂、色彩艳丽的图片等来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用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有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是应当肯定的,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运用的广泛化,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刻意重视教学手段的制作,而轻视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只重视过程,而忽视了教学结果,过分地强调了多媒体的体现,造成多媒体运用不当,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经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成为课堂上的主宰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迎合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课堂教学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使课堂结构丰富多彩,倍受小学生的欢迎,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是近年来,有些学校为了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拿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坐标准,用了,就是能与时俱进、就是好老师;没用,就是跟不上形式、老教法、老保守、不称职等。因而一些教师得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备课,不管是否合理,一味地强行硬拼,而忽视了教学宗旨,结果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2.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由于容量大,知识点繁多,在授课时,因时间关系,往往播放速度太快,一闪即过,学生做笔记根本就跟不上(我曾经在听课时也有这种感觉,何况小学生),同时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语文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如果打开了想象的闸门,那就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获得对所学知识以深层的感悟。再者,现代教学理念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得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而过分地强调采用多媒体手段,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给教学带来莫大的损失。以人们的实践得知,语言文学的感知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体味,经典文字的内涵往往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的,而只能去慢慢的意会,给人以美的感觉效应,它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浸其中,仔细地揣摩得来的,而采用多媒体手段过分地强调声像效果,则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所学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基于此基础之上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认知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互动与交流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贯穿中外、古今。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通过教材给学生以人知、理解、运用之过程,老师置于学之其中,通过讲述,让学生去感知。利用悦耳的声音,伴以优美的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讲述,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多媒体的过分运用,则会喧宾夺主,使师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互动与交流,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怎样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基”教学,来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时时刻刻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

确定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把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合理搭配、使其融为一体,做到切实可用,不拘形式,打造真正的精品,为教学服务,我认为要做到这点必须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媒体与传统相结合,互为补充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有点引入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直观、灵活,且容量大,能是静止变动态,抽象变具体,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有其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不能冒然抛弃。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其长,必有其短。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我们应当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其所长,补其所短,互相运用,共同发展,从实际需要出发,制作切实可行的课件为教学任务。

2.吃透教材,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采用必须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具体点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它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实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以学生为主要对象,遵循其特点、结合教材,灵活应用

小学生的天性活泼,模仿能力强,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时,应充分照顾他们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必要时给学生做以适当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4.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时反馈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不但能够加强记忆能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应预先设计好屏显的速度,把握正确时机。以适应学生记录及思考的需要。

五、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应该处理好的关系

1.实效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有序的,它体现在学科目标是标准的,知识的分类是严谨的,字、词、句、段、篇,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课文选取的是古今中外,历经岁月考验,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课文体系既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也体现了序列性,纵向注意训练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横向注意知识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承。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设计课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设计。不能只追求艺术性而忽视实效性。课件中的文字切忌完全复制教案中的内容,长篇累牍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必须简明扼要,简单明了,且文字与图片协调,色彩基调和谐统一,布局合理。艺术性和实效性不可偏废。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教学重视“双基”教学,强调学生要打好基本功。教学主张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长期以来,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复习,主张“温故而知新”。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兴起,则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其最大优点是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

性化学习,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但人机交互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正是因为这一障碍,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劣势凸显,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的个人魅力,文化素养,教学中的情感交流等也是课件无法取代的。所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各自的缺点和短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3.教师备课和制作课件的关系

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制作课件。制作课件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只有在钻研教材,明白课文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设计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才可以设计课件,不要以为制作课件很麻烦,没有时间钻研教材,制作课件就是备课的全部。如果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要么只注重画面的优美、音乐的动听、色彩的艳丽,要么只注重教学内容,而不顾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很难做到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在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够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综上说述,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有长处,也各有自己的不足。我们不能一味地倡导一方而全面的否定另一方,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只有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才是正确的选择。总之,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应遵循合理的原则,决不能生搬硬套,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光辉.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成功(教育版), 2008 [2] 杨佳爱.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

[3] 韦军,赵飞,付雅军等.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多媒体技术制作小学语文积累运用《趣联巧对》教学课件有感 [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

[4] 徐瑛.巧妙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j].教育信息技术, 2010 [5] 冯敏.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6] 李庆会.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第18篇:小学科技小论文

小学生科技创新”小论文

崔家小学五年级

张培鑫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崔家小学六年级

窦泽平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第19篇:小学科学小论文

导弹

苏州市彩虹小学校

六(1)班

李苏鹏 第一部分

导弹的意义和知识

导弹,由德国制造,是人类从传统武器转变到现代科技的标志。它象征着人类从近战的枪支转变到是一款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其用途是把引爆并毁伤目标,或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效果。简言之,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臵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它在军事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导弹不仅攻击力大,攻击范围广,攻击的精确度高,导弹的攻速快,而且带有一定的智能。它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任务,能大大减少弹药的消耗,节省资源。

我国导弹的发展历史

1956年,我国从苏联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1957年,苏联赠送给2枚更先进的R-2型导弹。 1960年到1981年初东风-1到东风-5都建造并部署完毕。 1996年,东风-31洲际导弹研制成功。 1978年,东风-21产生。 1987年,巨浪-1发射成功。 1999年3月8日及13日,发射2枚改良型东风-15。 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导弹的分类

导弹的分类大致有四种:1.按作战任务分类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2.按射程分类近程导弹: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中程导弹:射程1000至3000公里;远程导弹:射程3000至8000公里;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3.按发射点分类从地面发射的导弹有:地地、地空、地舰、地潜导弹。从空中发射的导弹有:空地、空空、空舰、空潜导弹。 从水面发射的导弹有:舰地、舰空、舰舰、舰潜导弹。从水下发射的导弹有:潜地、潜空、潜潜、潜舰导弹。4.按飞行轨迹的特点分类,弹道式导弹飞航式导弹(巡航导弹)。 第二部分

导弹在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

先前已经讲过,导弹的好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任务,能大大减少弹药的消耗,节省资源。再说说导弹在现代化社会的具体情况。近期,美国在韩国建造了萨德基地,萨德的用途是拦截部分发射向美国的导弹。防止在中美开战后中国攻击美国。由此可见,在美国军事家的眼里,导弹在武器中是非常有用的,有着不可藐视的杀伤力。在当今,我国储备导弹量是2746枚以上。现在,导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世界导弹力量排名的前三分别是俄罗斯、中国和美国。在中国的角度来讲,仔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直保持在前三,那对中国是非常有力的,在前三中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还可以,而和美国的关系不太好,如果中国继续发展下去,可以做到,不费吹灰之力,不消耗一兵一卒,便可以保卫国土。我查阅了各国著名的导弹的相关资料,中国:东风、巨浪、红旗、上游一号、海鹰、鹰击、红箭、霹雳、闪电、红鸟、天剑、雄风、天弓、靑锋。 俄罗斯:白杨-M、飞毛腿、日灸、萨姆-

2、骄子、安泰。美国:战斧式、爱国者、鱼叉、响尾蛇、阿萨特、地狱火、潘兴、民兵。

德国:V-

2、霍特、罗兰特。法国:飞鱼、西北风。

从以上文字来说,中国如果和俄罗斯的关系日益发展,甚至达到盟友的地位,那对我国的军事是非常有利的,也会让美国不敢像现在这样敢在南海敢在南海演习,这也能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有很大的变化。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威胁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和俄罗斯是盟友,自己的军事力量将无法进攻中国,不敢进攻中国。在当今社会,导弹是非常有用的。它的射程远,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目标击毙,比枪支弹药好,它攻击力强,在战场上有着压覆性的效果,并且导弹可以运载核弹,也就是说,核弹是通过导弹来锁定攻击目标的。可见导弹在军事武器中的用途很广,不仅是杀伤性武器,而且是一个载体。 第三部分

导弹的前景

如果导弹的实力继续发展,那么现在的最远射程1万多千米,将是最低的射程,而且以后导弹的威力极有可能会轻而易举的将小行星摧毁。有可能,现在的俄罗斯以后并不是导弹的最强国,有可能会被我国取而代之。希望以后我国的军事力量会突飞猛进。

总体来说,导弹在各国的军事部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都担任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第20篇:小学数学小论文

橙子够吃几天

二(2)班奚致远

周末妈妈买了一箱橙子,我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真好,买回这么多橙子,够我们一家三口吃许多天吧?”妈妈微笑着说:“这么多橙子,如果我们每天每人吃2个,吃5天后还剩下30个。你知道我买的这些橙子够我们吃多少天吗?”

“我知道。”我急忙抢着说,“如果我们每天每人吃2个橙子,我们一天要吃掉2×3=6(个),这样剩下的30个橙子够我们吃30÷6=5(天),再加上已经吃了的5天,妈妈买的这些橙子够我们吃5+5=10(天)。”妈妈听了,点点头问到:“不错,不过想想还有别的算法吗?”

我挠挠头,想了一会儿说:“如果我们每天每人吃2个橙子,那么我们每天吃掉2×3=6(个),5天就可以吃5×6=30(个)橙子。再加上剩下的30个橙子,妈妈其实一共买了60个橙子,妈妈买的这60个橙子够我们一家三口吃60÷6=10(天),这样算出来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嗯,这两种算法都对,妈妈还有一种算法:如果我们每天每人吃2个橙子,那么5天一共可以吃5×2×3=30(个)橙子,这跟剩下的橙子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剩下的橙子也可以吃5天,所以,我买的橙子够我们吃5×2=10(天)。”

“还是妈妈的算法简单一些。”我羡慕地对妈妈说。妈妈笑着摸着我的头说;“你的算法也不错,下次再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想想,不要局限于一种算法。”

“嗯”,我使劲的点点头。

小学语文小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小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