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安徽省卫生厅范文安(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4 21:04: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

【发布单位】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 【发布文号】劳社〔2006〕58号 【发布日期】2006-07-18 【生效日期】2006-07-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定

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

(劳社〔2006〕58号)

各市、县(区)劳动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监察局:

为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我省医疗保险事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行为提出以下意见。

一、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认真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自觉规范医疗保险服务行为

1.设立医保专用窗口,接诊医护人员必须对就诊参保人员是否人、证相符进行审核。

2.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出入院标准,收治参保人员,严格执行“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3.对常用药品、医用材料、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等进行公示,并及时调整公示内容。

4.为参保人员提供诊疗服务时,应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并实行“费用清单”制度。

5.诊治过程中,依照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二、定点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保险服务时出现以下行为视为违规

1.违反临床诊疗技术常规,人为的将应一次连续住院治疗过程分解成二次或多次住院的分解住院行为。

2.违反卫生部门制定的住院病人管理规定,虽然办理了住院手续,但病人不住院接受治疗的挂床住院行为。

3.违反卫生部门制定的住院标准,将可在门诊治疗,或门诊观察治疗的病人收治住院的降低入院标准行为。

4.挂参保人员姓名、虚构伪造住院医学文书的虚假住院行为。

5.患者或医患串通,冒用参保人员身份住院治疗的冒名住院行为。

6.采用虚假宣传,擅自减少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或以现金返还等方式诱导参保人员住院的诱导住院行为。

7.违反“三首”负责制,推诿拒收可在本院住院治疗病人的推诿病人行为。

8.违反临床用药常规及联合用药规范超剂量、超品种、使用非本病种治疗药物、医嘱外用药的滥用药物行为。

9.违反规定,将不可报销药品或物品串换成可报销药品的行为。

10.违反物价规定,分解项目、超标准、虚假、转嫁收费的行为。

11.其他违反医疗保险管理规定和临床诊疗技术规范等行为。

三、对违规行为认定的标准及办法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违规行为的认定应该遵循严肃、慎重、定性准确的原则,定点医疗机构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应提出书面复核申请,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再次核实的情况和专家的意见进行认定。

1.同一种病两周内非急诊或常规疗程安排的再次入院,依据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资料,必要时调阅或现场查阅住院病历资料,经过认真审核后,作出是否属于分解住院的认定。

2.发现住院病人不在院接受治疗且无合理原因的,作出挂床住院的认定。

3.对收治住院,但也可在门诊或门诊观察治疗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资料,必要时调阅或现场查阅住院病历资料,经过认真审核后,作出是否属于降低入院标准的认定。

4.在对住院参保人员日常巡查时,查验人、证不一致即可作出冒名住院的认定。

5.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或通过举报线索追查核实后,作出挂名住院、诱导住院、串换药品或以药易物的认定。

6.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或对举报投诉定点医疗机构推诿病人行为进行认真核实,参考医院的实际收治能力,组织专家会审,作出是否属于推诿病人的认定。

7.通过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资料,必要时调阅或现场查阅病历资料、或组织临床医学专家会审,作出是否属于滥用药物的认定。

8.通过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资料,必要时调阅或现场查阅病历资料和日收费清单,经过认真审核后,作出是否属于分解项目、超标准、虚假、转嫁收费的认定。

四、对违规行为的处理

对发生并经认定的违规行为,视其情节,应及时予以处理,并列入年度考核。

1.对初次发生的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降低入院标准住院行为采取核减或追回当次人次定额及所拨付的费用。

对推诿病人的定点医疗机构提出批评和改正意见,并做出记录。

对冒名住院,除追回基金损失外并将被冒名参保人员列入重点监控对象,通报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单位。如属医患串通,责令定点医疗机构对相应医务人员做出批评教育或行政处理。

对滥用药物、分解收费项目及超标准收费所导致的基金支出予以核减或追回。

2.对发生虚假住院、串换药品或以药易物、诱导住院、虚假和转嫁收费等严重违规行为,以及多次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降低入院标准住院的行为,除追回当次人次定额和所拨付的费用外,并处2―3倍核减,核减金额从当月应拨付的费用中扣除,并责令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整改。

3.对多次违规或严重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黄牌警告,限期3―6个月整改,并予以公布。

4.对发生违规行为情节严重且拒绝整改、或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其定点资格,并予以公布。

5.对医疗机构、科室、医务人员、伪造病历骗取医保资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从重严肃处理,处理结果向社会通报。并对造成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视其违规情节,可采取责令检查、暂停执业、直至吊销执业医师资格。如违反党纪、政纪,触犯刑律的,建议或提请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切实加强对医疗保险服务行为的管理

1.建立举报制度。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医疗保险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建立举报登记备案制度,对举报反映的问题,应立即安排专人了解情况,按规定进行处理。各定点医疗机构应在就诊、结算窗口张贴举报电话号码。

2.建立专家会审制度。各统筹地区应根据医疗保险业务工作需要,建立由临床医、药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保险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工作过程中医疗行为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会审。

3.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住院报告备案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将入院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证号码、姓名、性别、入院诊断、收治科室、床位号报同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具体备案时间由统筹地区视管理情况决定;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备案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4.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定期检查和年度考核。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要求,结合本统筹地区实际,制定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行为的实施意见,会同卫生、财政等部门,认真组织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发现的问题要从严从快查处,重大违规行为要逐级上报。为促进和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自我完善、规范医疗保险服务行为,各地区应结合实际,研究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奖惩和约束机制。

5.继续调整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各统筹地区要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等结算办法与途径,引导和鼓励定点医疗机构趋向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不断研究和妥善解决定点医疗机构确因治疗需要,统筹费用合理超支的问题。

6.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扩大医保基金支付门诊费用的特殊病范围。各统筹地区要根据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逐步将需较高或高额门诊治疗费的特殊病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以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负担,防止门诊挤住院。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卫生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监察厅

二○○六年七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推荐第2篇:浙江省卫生厅文件

浙江省卫生厅文件

浙卫发[2003]171号

关于进行浙江省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业务笔试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厅直属单位,省级有关单位:

全省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务面试工作已开展6年。6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学卫生专家以及广大卫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调动了卫技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也使评审专家对评审对象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但在考察评审对象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知识面等方面,业务面试还有其局限性,同时业务面试也存在主观性评分的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2000]114号)中关于“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1 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取得”的精神,我厅在广泛征求医疗卫生专家以及卫技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自2003年起,全省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务面试改为业务笔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业务笔试目的

业务笔试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考察申报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以下简称应试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考察应试人员分析、判断和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考察应试人员对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了解程度。增加评审高级卫技职务任职资格工作的公开、公平性,提高评审质量。促进广大卫技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和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

二、业务笔试对象

各市、各有关单位中级(副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申报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均应参加业务笔试,无特殊原因不参加业务笔试的,不得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业务笔试组织

(一)省卫生厅组建业务笔试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业务笔试专业设置、参考书指定、命题、阅卷等工作,并对业务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划定提出建议。业务笔试考务工作委托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承担。

(二)各市卫生局、各有关单位负责业务笔试组织报名工作。组织报名工作按评审高级卫技职务任职资格程序进行。各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卫生厅高级评审材料,有副高级卫技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评委会评审名单。各单位上报评审材料或评审名单后就视同已完成业务笔试组织报名工作。

(三)业务笔试共设11个市考点和1个省直考点。市考点设在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考务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省直考点考务工作由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负责。

(四)各考点负责完成本辖区考场设置工作,并将设置情况报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

(五)应试人员凭准考证在指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准考证样张由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负责下发各单位,各单位填写相关内容后须及时分发给应试人员。

四、业务笔试方式内容

(一)业务笔试以闭卷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

(二)业务笔试专业设置见附件1。应试人员按本人所从事的工作申报评审高级卫技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即为参加业务笔试的专业。

(三)业务笔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和临床(专业)实践及新进展两部分。专业基础包含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基础,临床(专业)实践及新进展为三级学科内容。

(四)业务笔试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3 临床(专业)实践题。

(五)业务笔试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六)业务笔试不制订考试大纲。省卫生厅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及各学科发展的实际,指定各专业的参考复习用书(见附件2)。

五、其它

(一)业务笔试定于每年10月或11月进行。业务笔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业务笔试总分为100分。省卫生厅根据当年考试的总体情况,划定合格分数线。

(三)考试成绩作为评审高级卫技职务任职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合格分数线的)有效期为2年。

(五)考务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考试违纪者,2年内不得评审高级卫技职务任职资格。

开展业务笔试工作是我省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方法的一项较大改变。各市卫生局、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做好考试报名和考务工作。工作中遇有问题请及时与省卫生厅人事处联系。

附件:1.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务笔试设置专业

2.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务笔试参考复习用书

浙江省卫生厅 二OO三年六月六日

4 附件1 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业务笔试设置专业

1、全科医学

2、内科学

3、心血管内科学

4、呼吸内科学

5、消化内科学

6、肾内科学

7、神经内科学

8、内分泌学

9、血液病学

10、传染病学

11、普通外科学

12、骨外科学

13、胸心外科学

14、神经外科学

15、泌尿外科学

16、小儿外科学

17、烧伤外科学

18、整形外科学

19、妇产科学

20、儿科学

21、眼科学

22、耳鼻咽喉科学

23、皮肤与性病学

24、精神病学

25、肿瘤学

26、放射医学

27、超声波医学

28、核医学

29、麻醉学 30、病理学

31、临床检验

32、口腔医学

33、公共卫生

34、疾病控制

35、营养

36、药学

37、护理学

38、理化检验

39、微生物检验 40、中医内科学

41、中医妇科学

6

42、中医儿科学

43、中医肿瘤学

44、中医外科学

45、中医眼科学

46、中医耳鼻喉科学

47、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48、中医骨伤学

49、中医推拿学 50、中医针灸学

51、中西医结合内科

52、中西医结合外科

53、中药学

附件2 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业务笔试参考复习用书

1、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导论》,余海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 001年1月,第一版。

(2)《慢性病预防与保健》,李兰娟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3)《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应用》,陈晓非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4)《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五版。

(5)《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第五版。

2、内科学

(1)《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五版。

(2)《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0月第4 3次印刷。

3、心血管内科学

(1)《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2年6月,第五版。

(2)《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0月第43次印刷。

4、呼吸内科学

(1)《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五版。

(2)《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 43次印刷。

5、消化内科学

(1)《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五版。

(2)《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 43次印刷。

6、肾内科学

(1)《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五版。

(2)《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 43次印刷。

7、神经内科学(合脑电图)

(1)《神经病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1月第四版。

(2)《实用神经病学》,史玉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谭郁玲主编,人民卫生

9 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8、内分泌学

(1)《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五版。

(2)《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 43次印刷。

9、血液病学

(1)《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2年6月,第五版。

(2)《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0月第43次印刷。

10、传染病学

(1)《传染病学》,王季午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2)《感染微生态学》中与传染病相关内容,李兰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3)《人类病毒性疾病》中篇(临床病毒性疾病),刘克洲、陈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11、普通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o2年11月出版,第五版。

(2)《外科学》(上中下),主编黄家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2月12月,第六版。

10

12、骨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1月出版,第五版。

(2)《实用骨科学》,胥少汀、葛宝丰、徐邱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二版

13、胸心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2年11月出版,第五版。

(2)《现代胸心外科学》,孙衍庆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1月。

14、神经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第五版。

(2)《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1998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5.泌尿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第五版。

(2)《泌尿外科》,吴阶平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16、小儿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

11 卫生出版社,2 002年1月出版,第五版。

(2)《实用小儿外科学》(上下册),李正、王慧页、吉士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17、烧份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第五版。

(2)《烧伤治疗学》,黎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8月第二版。

18、整形外科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第五版。

(2)《整形外科学》,王炜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

19、妇产科学(合妇女保健)

(1)《妇产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第五版。

(2)《中华妇产科学》(上下册),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妇女保健新编》,华嘉增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1年6月第一版。 20、儿科学(合儿童保健)

(1)《儿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王慕逖主编;人民

12 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第五版。

(2)《实用儿科学》(上下册),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七版。

(3)《儿童保健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刘湘云主编,江苏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1、眼科学

(1)《眼科学》,惠延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第五版。

(2)《眼科全书》,李美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

22、耳鼻咽喉科学

(1)《耳鼻咽喉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2年1月,第五版。

(2)《实用耳鼻咽喉科》,黄选兆、汪法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23、皮肤与性病学

(1)《皮肤性病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第五版。

(2)价值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24、精神病学

(1)《精神病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郝伟主编,人民

13 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第四版。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版。

(3)《精神病学》,沈渔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25、肿瘤学

(1)《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第五版。

(2)《实用肿瘤治疗手册》,吴金民、赵昌峻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3)《肿瘤学》(上中下册)中的上册总编部分,张天泽、徐光炜主编。

26、放射医学

(1)《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磁共振成像诊断学》,高元桂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3)《X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

27、超声波医学

(1)《超声医学》,郭万学、周永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超声心动图学》,王新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8、该医学

(1)《实用临床核医学》,马寄晓、刘秀杰主编,原子能出版社。

(2)《影像核医学》,裴著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29、麻醉学

(1)《当代麻醉学》,杭燕南、在心良、蒋豪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8月。

(2)《麻醉与复苏新论》,俞卫锋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月。 30、病理学

(1)《外料病理学》,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编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月,第二版。

(2)《阿克曼外科病理学》(上下卷,中译本太原著Juan Rosal,y主译回光中,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八版。

31、临床检验

(1)《实用医学检验学》,朱忠勇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年11月。

(2)《临床检验学》,宋乃国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9月。

32、口腔医学

(1)《实用口腔医学》,郑麟藩、张振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2)《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33、公共卫生

(1)《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梁友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5 第四版,1999年。

(2)《卫生学》,宋伟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02年。

(3)《卫生统计学》,倪宗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34、疾病控制

(1)《流行病学》(第一卷),耿贯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2)《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3)《卫生统计学》,倪宗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4)《健康教育学》,黄敬享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健康教育专业)。

35、营养

(1)《医学营养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张爱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0 3年2月第二版。

(2)《肠外与肠内营养》,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

(3)《中国临床营养》,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

36、药学

(l)《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梁文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2)《临床药理学教程》,魏尔清、耿宝琴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3)《医院药学》,戴光强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6 年。

(4)《药物分析》,安登魁主编,济南出版社,1992年年6月。

(5)《U.S.pharmacopeia National Formulary》,1990年及以后版。

(6)英语药品说明书等药学文献翻译、网上药学文献检索技能以及有关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

37、护理学(含内、外、妇、儿及中医护理)

(1)《内科学》(本科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2)《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第五版。

(3)《内科护理》(本科教材);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外科护理》(本科教材),李梦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5)《妇产科护理》(本科教材),夏海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儿科护理》(本科教材),朱念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7)《护理学基础教程》(本科教材),姚蕴伍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8)《护理管理学》(本科教材),左月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17 社,1997年,第一版。

(9)《中医护理》(本科教材),贾春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01年,第一版。

内科护理复习——内科学、内科护理、护理学基础教程、护理管理学。

外科护理复习——外科学、外科护理、护理学基础教程、护理管理学。

妇产科护理复习——外科学、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护理学基础教程、护理管理学。

儿科护理复习——内科学、内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教程、护理管理学。

中医护理复习——相应的护理专业增加中医护理。

38、理化检验技术

(1)《卫生化学》,胡曼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2)《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39、微生物检验(含毒理学)

(1)《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俞树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2)《现代卫生微生物学》,郁庆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卫生毒理学基础》,张桥主编,第三版(毒理学专业)。 40、中医内科学

(1)《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8 社,1985年,第五版。

(2)《中医内科学》,王永炎、鲁兆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1、中医妇科学

(1)《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中医妇产科学》,刘敏如、谭万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2、中医儿科学

(1)《中医儿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中医儿科学》,江受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3、中医肿瘤学

(1)《中医外科学》(肿瘤部分内容)(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现代中医肿瘤学》,陈锐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4、中医外科学

(1)《中医外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中医外科学》,谭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5、中医眼科学

(1)《中医眼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 2)《中医眼科学》,李传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适用于中医眼科)。

(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6、中医耳鼻喉科学

(1)《中医耳鼻喉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中医耳鼻喉口腔科学》,王永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适用于中医五官科)。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7、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1)《中医外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中医外科学》,谭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中医皮肤科部分内容)。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1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8、中医骨伤学(中医推拿、中医针炙学)

(1)《中医伤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骨伤科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施杞、王和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中医骨伤科学》,张安桢、武春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

(4)《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5)《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9、中医推拿学

(1)《推拿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实用中医推拿学》,周信文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 4 )《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2

50.中医针灸学

(1)《针灸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针灸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孙国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3)《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印会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4)《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51、中西医结合内科

(1)《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五版。

(2)《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张克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4)《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江扬清主编,北京出版社,

1997年。

52、中西医结合外科

(1)《中医外科学(不含部分现代外科疾病)(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2)《外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吴在德主编,人民

23 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第五版。

(3)《中西医结合科学》,韦绪怀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年。 53.中药学

(1)《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六版。

(2)《中药炮制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六版。

(3)《中药药剂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六版。

(4)《中药制剂分析》(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六版。

注:各专业权威杂志近3年的综述、述评等内容以及浙江省医学会各专科分会近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专家专题报告内容也列入参考复习范围。

主题词:卫生

职称

评审

考试

通知

抄送:省人事厅

浙江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3年6月9日印发

24

推荐第3篇:广东省卫生厅文件

广东省卫生厅文件

粤卫„2007‟30号

关于印发《2007-2012年广东省 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做好我省麻疹控制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441号)要求,结合实际,我厅组织制定了•2007—2012年广东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七年三月一日

2007—1012年广东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一、背景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继人类消灭天花之后,消灭脊髓灰质炎即将成为现实。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将麻疹列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WHO美洲区已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WHO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分别提出2007年、2010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2006年11月,卫生部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我省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麻疹发病率比实施计划免疫前有大幅度下降,20世纪90年代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下降了95%以上,尤其是1998年实施4—7岁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1999年麻疹发病率降至1.32/10万的历史最低水平。近年来,由于我省对外交流频繁,流动人口较多,一些地区计划免疫工作不够落实等原因,使我省麻疹局部暴发时有发生,麻疹疫情有回升趋势。2006年全省麻疹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分别为13854例、17.2/10万,分别比2005年(11453例、14.2/10万)增长20.9%、21.1%。因此,消除麻疹是我省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实现我省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

到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地麻疹病毒传播。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二)工作指标。

到2010年:

1、麻疹发病率比2006年下降80%以上;

2、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 93%以上:

3、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3%以上;

4、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5、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血清学确诊率和病原学检测率均达到100%:

6、以地级市为单位麻疹发病率在1/10万以下时,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7、建立省、市(地)和有条件的县三级麻疹实验室网络,网络实验室达到WHO认证标准。

到2012年:

在20l0年的基础上,达到以下工作指标。

l、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国外的经验表明,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

(1)确保高水平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麻疹的关键措施。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合理确定基层接种单位的免疫服务形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做好适龄儿童发现、报告、登记工作,使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各地要严格执行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以县为单位麻疹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2剂次尤其是第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保证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成功率。

(2)做好麻疹疫苗新免疫程序过渡工作。

第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的目的是,对未接种儿童和初免失败儿童提供再一次接种的机会。适时进行麻疹疫苗第2剂次接种,有利于提高儿童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已将麻疹疫苗第2剂次接种时间由原来的4周岁调整到18~24月龄,每剂接种剂量由0.2ml改为0.5m1。各地要做好新旧免疫程序的衔接工作,在2004年和2006年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的基础上,尽快完成2~4岁儿童的麻疹疫苗第2剂次接种工作。

(3)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建立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地区,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各地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落实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转发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粤卫„2005‟254号)要求,将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预防控制传染病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加强人员培训,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确保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未种儿童补种工作的开展。

3、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知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粤西、粤东和粤北要抓好边远山区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外流返乡儿童的入册和麻疹疫苗接种及补种工作;对边远贫困地区儿童要采取定点接种和入户接种相结合的预防接种服务方式;接种单位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珠江三角洲要抓好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制定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当及时登记,建立接种卡(簿)、证,实行单独的卡(簿)管理,并及时接种;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可设立临时接种点,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加强对新入学大中专学生、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等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包括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初始强化免疫是指根据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后续强化免疫是指初始强化免疫结束后,每隔3~5年,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确保接种率达到95%以上。

(1)初始强化免疫。

目前初始强化免疫目标人群主要是8月龄~14岁所有儿童。以市为单位,近5年年平均麻疹发病率高于5/10万的地方,或虽然发病率为1/10万~5/10万,但14岁以下儿童麻疹病例占70%以上的地方,要根据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和本地麻疹控制实际情况,适时对8月龄~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活动。

(2)后续强化免疫。

开展过初始强化免疫的地市,可根据当地免疫规划工作状况、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确定是否开展后续强化免疫。后续强化免疫目标人群一般为8月龄~4岁所有儿童。

5、定期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要将查漏补种作为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的一项重要补充工作内容,及时发现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接种的儿童,并予以补种。近年来,流动人口占麻疹发病的50%以上的地区要定期(半年1次)开展8月龄~14岁儿童“扫荡式\"麻疹疫苗查漏补种;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抽查接种率低于90%的地区应组织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查漏补种重点地区:(1)免疫规划常规工作薄弱地区;(2)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镇、街道或村、居委;(3)民办学校;(4)近年来麻疹病例增多并发生过麻疹暴发的镇、街道或村、居委。

(二)监测管理。

开展麻疹监测的目的是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等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进行报告。

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对个别尚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快速报告,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应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寄出。

如发现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疑似麻疹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各地应积极开展疑似麻疹病例(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进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1)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医疗机构在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时,应负责采集合格血标本(“合格血标本”指在患者出疹后4~28天内采集,血标本无明显溶血现象,无污染,分离的血清量大于0.5ml,标本冷藏运输(4.8℃)或冷冻保存(-20℃)。上述条件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则为“不合格血标本”。3天内采集的血清标本,如麻疹IgM阴性,需在7~10天后采集第2份血标本。),填写标本送检表;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应放置4℃冷藏,并及时将血标本或血清送达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就诊的病例由调查人员负责采集血标本。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标本后,48小时内将血清(冷藏条件下)和标本送检表送至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血清学实验室。

当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应按相关要求采集患者出疹早期鼻咽拭子、尿液或血液等标本,及时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2)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

应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调查人员在开展个案调查时,同时应对患者居住地或活动地进行调查,搜索其它病例,了解麻疹病毒传播情况。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收集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并应按有关要求将调查资料通过网络逐级报告,原始资料归档保存。

(3)主动监测。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社区)预防保健组织的专业人员定期到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病例搜索,以发现漏报的疑似麻疹病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

(1)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

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由省、市(地)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组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负责麻疹病毒分离,组织开展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考核认证,为市级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负责血清标本的检测。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核合格,可承担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

(2)血清学检测。

市级(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IgM检测,对麻疹抗体阴性的标本应进行风疹IgM检测以进行鉴别诊断;血清学检测应在收到标本后3天内完成,按规定逐级报告和反馈实验室结果。

(3)病原学检测。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收到鼻咽拭子等标本,应及时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分离到的毒株应在14天内送国家麻疹实验室。

(4)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和免疫成功率监测。

各地应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消除麻疹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以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5)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各级麻疹实验室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麻疹实验室认证标准,合理配置相应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定期进行职能考核和实验室检测质量现场认证,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运行。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当地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应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制定和部署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政府发布预警信息。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麻疹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麻疹病例时,可视为暴发疫情。麻疹暴发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

县级以上调查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当发生麻疹暴发,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应进行调查。麻疹流病学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病例个案调查、当地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同时对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当发生麻疹暴发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应根据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的实施应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4、加强疫情监测。

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到相关单位核查晨检记录或出勤记录,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加强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防止疫情蔓延。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

疫情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托幼机构、学校、影剧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要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1、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同时应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其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

对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3天内应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有条件者6天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4周后再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麻疹的医院感染。

(六)开展风疹控制工作。

风疹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相似,临床不易鉴别。风疹的发病增加麻疹监测和控制工作的难度。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在开展消除麻疹活动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开展风疹控制工作。

(七)开展健康教育。

要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保证达到本行动计划所要求的目标和工作指标。各地要高度重视消除麻疹工作,成立消除麻疹领导小组,将消除麻疹所需经费列入专项工作经费。在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的同时,将消除麻疹增加的疫苗及注射器购置经费、工作经费和冷链装备补充经费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切实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补助。

(二)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合作。

建立消除麻疹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财政、食品药品监管、教育、建设、广电、科技、公安、人口计生、宗教、民委、疫苗生产企业等部门和单位间的密切协作和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有关工作。要会同财政部门,落实好本行政区域内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监测和疫情处置等工作经费。会同宣传、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免疫规划和消除麻疹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儿园、学校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要及时补种麻疹疫苗;指导教育部门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协调其它部门落实各自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服务人口配备基层防保人员,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保健单位和乡村卫生院(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麻疹防治工作纳入本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疑似麻疹病例诊断报告、标本采集、医疗救治、感染控制等工作。

(四)开展消除麻疹的应用性研究。

各地应针对消除麻疹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流行特征、免疫策略、免疫效果评估、实验室快速检测等,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工作,为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督导和评价

各地要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本地行动计划,每年要组织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检查,定期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考核、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省卫生厅将对各地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主题词:卫生

防疫

行动计划△

通知

抄送: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教育厅,各地级以

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7年3月2日印发

校对:疾控处

(共印60份)

推荐第4篇:山东省卫生厅文件

山东省卫生厅文件

鲁卫人发„2009‟7号

关于报送2009年度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省属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厅直各单位:

为做好2009年度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做好2009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鲁人发[2009]44号)要求,现就报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评审材料报送程序

2009年度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报送工作,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办法,具体程序如下:

㈠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公布申报评议方案;

㈡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证件及业绩材料;

㈢单位组织申报推荐,须成立7人以上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推荐名单,单位再综合考虑,确定推荐人选,张榜公布推荐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并认真填写《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单位专家委员会推荐表》(附件1);

㈣单位组织申报人填写有关申报材料;

㈤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核实,重点审查其申报材料、证书和证明等是否真实、齐全,内容格式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㈥根据申报人的书面材料,单位人事部门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填录相关信息资料,为申报人拍摄电子照片;

㈦打印《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将“核对表”返回申报人认真审核,由申报人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㈧公示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及有关情况。将《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在单位明显位臵张贴公示5天。公示无异议后,单位在申报人的《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的审核推荐意见栏中填写审核推荐意见,并由申报人、审核人、单位负责人分别签字确认。专业技术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并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中“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或个人总结)”栏的最后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 23

7.2009年度外语成绩的使用按照省人事厅《关于2009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使用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办发 [2009]2号)要求执行。申报材料需提供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单原件,符合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条件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交申报当年审批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或《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根据原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人发[1998]54号)规定,从事理工、卫生类专业技术工作,职称外语考试选择英语的,应分别提供符合要求的理工、卫生类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

8.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成绩单)或有效免考证明原件;

9.《“六公开”监督卡》1份;

10.《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单位专家委员会推荐表》1份

11.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合格证书原件;

12.从事专业有行业资格准入要求的须提交相关资格证书原件,其中申报临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反映个人最高学识水平的原始病历2份(不得拆装,并由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13.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到农村县(市)、乡医疗卫生机构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累计满1年的,须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

出具的卫生支农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14.有关援外、援疆、援藏、支援四川灾区等证明材料原件;15.改系列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 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以及其他正常晋升须提交的材料。改系列申报须具备相应专业执业资格;

16.加盖单位公章的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聘期内的年度考核表复印件。

㈡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⒈各地各部门(单位)登录卫生厅网站下载“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及相应使用说明、填报要求等;

⒉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并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⒊对于申报破格晋升的材料,所在单位及呈报部门应按照破格申报条件认真审核。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所在单位出具破格晋升推荐报告一式2份,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⒋需委托代为评审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⒌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尽量采用打印,并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评审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评审材料袋- 67

㈧《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中的“倾斜项目”,系指依据上级有关政策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可以适当倾斜照顾的项目,如“援藏”、“援疆”、“援外”、“援川”、“卫生支农”等。

四、关于破格晋升问题

⒈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申请晋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者,应符合省人事厅《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的标准要求方可申报。

⒉为统一评价标准,增强评审可比性,根据省人事厅统一要求,今年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申请晋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者,须参加我厅统一组织的考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关于报送高评委专家信息库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遴选工作,并为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我厅确定建立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并下发了《关于填写和报送我省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专家信息的通知》, 请各市、各有关单位按要求认真组织填写和上报专家信息表,并及时报送至厅卫生人才交流中心。专家信息库填写信息不符合要求或报送不及时的,在遴选高评委专家时一般不予考虑。2009年度本人或直系亲属申报评审或评审时间不能保证的专家,请各单位在录入信息时予以证明。

六、工作要求与纪律

评审材料是高评委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的基础,其质量与真实性直接影响着评审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更影响着评审工作的信誉和成败。为进一步提高评审材料质量,严肃评审

工作纪律,维护评审工作的公平性和权威性,特就做好今年我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材料审核和报送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㈠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职称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通过媒体、宣传栏、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卫生专业职称评审有关政策、信息与工作要求,让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申报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和工作要求。呈报部门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统一政策把握和标准掌握,主动开展服务,切实提高评审材料质量和申报推荐工作水平。

㈡各呈报部门、单位要加强领导,明确要求,层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严格按规定组织好申报推荐与评审材料的填写、审查和报送工作。用人单位要重点审核申报材料、证书证明等是否真实、齐全,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等,同时要组织填写《“六公开”监督卡》。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单位)要重点对申报材料的种类、数量、真实性,申报程序是否严格规范,申报人是否符合条件等进行审查核实,对经审查认为不符合申报条件或有问题的评审材料,坚决不予呈报。呈报部门(单位)要按规定时间派专门工作人员将评审材料一次性报齐,补报材料和申报人本人报送的评审材料,厅卫生人才交流中心一律拒收。

㈢为维护申报、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各呈报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公示制度,将申报人员相关情况和材料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举报反映评审问题的群众来信来访,要认真调查,逐一核实。严格执行省纪委、省监察厅、省人事厅- 1011 -

推荐第5篇:卫生厅调研工作汇报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创建服务好 质量好 医德好 群众满意医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下面我就人民医院的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概况

精河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9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280张,占地面积87亩,业务用房面积16800平方米,设有临床、医疗医技、行政后勤等28个科室。有在职职工350 人,其中正式职工205人,聘用职工 145人。专业技术人员 281 人,占职工总数的81%。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57人。医师 123 人,护理人员147 人,床护比1:0.53。

2011年1-11月份,门诊量完成7581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27%,住院量98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66%,手术量1344台次,床位使用率110 %,平均住院日8.2天,药品比例47%。

二、二0一一年各项工作情况

2011年,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关键一年。精河县人民医院将加强内涵建设做为今年的的工作重心,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严格按照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适度规模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大力弘扬高尚医德,扎实改进行业作风,着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切实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通过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使医疗质量的内涵从单一的临床医疗质量转变为“疗效高、服务好、时间短、费用低”的多元化质量要求。

1、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结合卫生部开展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大核心制度的执行监督力度,规范病历书写,强化临床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做好急诊、病理、手术、检验、血库、用药等重点科室、重点服务环节的管理和安全核查工作,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培训,确保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2011年,医院购臵的两套肯格王医疗器械清洗设备的使用及中心供应室的成立,切实使医疗器械、无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达到规范要求。

2、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一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通过以会代培、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及培训,开展新进人员岗前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更新质量安全观念,实现了全院职工 “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转变,使各项安全管理目标切实落实在思想和行动上。通过开展健康宣教、健康讲座、制作宣传版面等方式,加大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二是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通过行政查房、病历质控、专项检查、医疗质量安全缺陷通报会等形式,将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事故发生上,注重做好安全“体检”。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和医疗服务行为,制

定五项措施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强化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培训学习。2.召开药事委员会,控制高档抗生素的品规,增加一代抗生素的种类、数量。3.提高微生物检测能力,检验科细菌室开展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对症使用抗生素。4.利用医院新HIS系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模块,对抗生素使用从职称、职务方面进行授权使用,严格限制使用高档抗生素。5.每月对使用的抗生素进行排名,对使用抗生素的医生进行排名,并进行公示,发现使用不规范的厂家或医生给予严重的处罚。通过以上措施,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强化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落实院领导、职能科室床前查房制度,完善就诊和科间会诊、转诊流程,在病情的诊断、治疗方面利用远程会诊系统确定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避免医疗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治疗室配备了空调、冷藏柜,保障药品存放安全;三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确定6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确定2个病种进行单病种费用控制,规范诊疗行为,逐步达到缓解“看病贵”的目标;四是加强基础质量的管理。继续强化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业务理论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开展院内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技能培训20余次,外派人员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学习等60余人次,专家来院讲课23人次,手术示教9台次,完成本年度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组队参加卫生厅举办的第二届医护技能大赛活动,1名医生获心肺复苏项目二等奖。五是细化学科建设。根据医学发展趋势和人才梯队建设情况,健全科室设臵,

规范学科管理,对现有临床专业学科进行疏理和细化,成立了内三科、超声影像科,新调整任命中层领导15人,提高了科级管理效能;六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后勤安全保障。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平安科室创建活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整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内部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 1-3季度共评选平安科室41个(次)。投资28万元建设的院内监控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重点环节无死角的监控防范。

(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口,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1、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决策、人事、激励和内部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医院的人才管理,通过为职工打造事业平台、晋升职称后无岗可享受职称待遇、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途径稳定人才队伍,让职工充分享受医院发展的成果。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职工尤其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绩效水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成立经管办,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为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2、优化服务举措。2010年12月,作为首批县级标准化医院建设项目---内系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楼面积6425.83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其中项目资金1025万元,自筹575万元)。投用

使用后,新增床位150张,极大地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住院环境,优化了门诊住院流程。医院坚持满足业务需求、方便患者就医的原则,将三栋住院楼全部进行连接,形成L形结构,患者在楼内即可完成挂号、看诊、检查、取药及住院的所有环节。门诊与检查科室调整至同一楼层,实现分层挂号、收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配有空调、电视等设施的标准化病房,阅报夹、候诊椅、饮水机等齐全的候诊(检)区,以蒙、维、汉三种文字标注的引导标识及温馨提示,对外系综合楼、住院楼暖气进行改造,病区无线上网,切实让各族患者感受到就诊流程的便利、舒适和服务设施的完备。同时,全州首台飞利浦16排螺旋CT及动脉硬化分析仪、骨密度、中央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中心供氧、中心负压等设施的使用,彩超、乳腺X线机、胃肠镜、呼吸机、儿科能力建设设备的招标采购,更好地满足了临床诊疗和患者需求。在内、外系综合楼配备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悬挂各类检查、常用药品价格公示栏、为患者发放门诊费用清单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等,做好各类费用告知,满足患者知情权。进入秋冬季节后,全院职工下午提前半小时上班,以缩短农牧区患者看病等候时间。继续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资料录入工作和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继续开展服务之星评选,为空腹检查患者发放免费早餐,开展电话预约诊疗服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无烟医院创建,规范处臵医疗垃圾,投入12万元对院内和家属区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投入56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排放达到环保规范要求。今年,共评选服务之星243人次,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5千份,举办各类健康讲座19次,发放免费早餐受益患者近2万人次。

3、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将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8个临床科室全部推开。今年,各科室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本科医疗特点,针对患者需求,制订适合的护理服务,推出新的便民服务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延伸化服务,如:开办孕妇学校,建立“健

康小书架”,患者一入院便能接到护士送来的第一壶开水,行动不便的患者由护理人员洗头、洗脚及其它生活护理,刮胡刀、针线包、老花镜等生活物品随时提供给患者使用,制作医患联系卡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并提供用药、康复指导。同时,自8月起,中心供应室的成立及由后勤科室负责医用垃圾转运,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

4、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医院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病历的基础上,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更换了HIS系统,同时增加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一卡通、后勤管理、药剂管理、财务管理、手术麻醉系统、影像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体检系统、院内感染系统、合理用药、临床路径、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等模块,强化医院运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断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水平,为数字化医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发挥远程会诊系统在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解决各族群众看病贵、看病远、看知名专家难等方面的困难,截止目前,已会诊患者320例。

5、落实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6、继续支持发展中医事业。2011年,医院扩大中医康复科病房面积,引进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在原有基础上,新开展了小针刀、足浴、针氧疗法等项目,进一步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等方面治疗方式灵活、费用低廉的优势。

7、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组织广大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层,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

服务,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效。

8、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畅通投诉渠道,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在医务科及门诊增设医患沟通办公室。通过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安全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继续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2011年,共为107名医务人员购买了医疗责任保险,妥善处理往年医疗纠纷4起。

9、做好传染病防控、医疗保障和医疗救护工作。做好结核病、腹泻病、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防控工作,做好新疆第五届环赛里木湖自行车赛、首届精河枸杞交易会、2011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暨精河县第一届那达慕大会及各类应急演练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加强急救保障工作,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精河县人民医院的急救服务半径是博州地区最长的,但医院克服了车辆老化、人员较少等困难,承担了全县14万人口和312国道、奎赛高等级公路、精伊霍铁路沿线及精伊复线的急诊急救任务。截止目前,120共出车1023次,接诊急救患者 1420人次。

10、加强对外交流工作。加强院际交流及做好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工作,今年,共有9批次76名区级专家来院义诊、指导手术。做好首批8名援疆干部的工作、生活安排。医院先后派往大河沿子镇卫生院及其它乡镇下乡支医共计18人次,巡回医疗25次,义诊群众达5000余人次。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大对医院涌现出来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结合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继续认真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

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继续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收费标准。开展抗生素使用专项整治行动,对处方的书写、抗菌药物的选用、药物的联用等方面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出全方位点评,将科室用药比例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定期通过院科联系会将各科室的药品比例进行通报,使临床用药比例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杜绝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继续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通过行政查房、发放调查表、意见本、公布监督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由科室和体检中心共同做好病人回访工作。全年共回访病人4878人次。

2、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制订行风评议活动方案,将评议重点确定在窗口服务科室,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患者及社会满意。在2011年10月精河县纪检委、纠风办组织的“患者评医院”活动中,群众对医院的综合满意率达95.38%,较往年相比,患者对医院的综合满意度有较大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逐年增加。

3、继续推行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推动医院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五)、塑造优秀医院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努力构建“和谐医院”

1、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党群组织建设。继续开展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

丰富党建工作载体,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做好对工青妇组织的工作指导,进一步增强党群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开展新春送温暖活动,为困难群众送慰问品;为驻县武警官兵免费体检;做好对托托乡介里尕希村的帮扶工作;做好社区共建工作。本年度配合民政部门对全县8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减免体检费达8万余元。

2、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每周一提示、设臵廉政屏保、廉政书架、党风廉政教育月等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和法律意识,弘扬良好行业作风。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增强职工爱院意识,舒缓工作压力,组织召开“5〃12”护士节庆祝大会、护理技能大赛、优质护理服务演讲、首届医师节庆祝大会,成立户外俱乐部,选派服务之星2批次共计56人外出旅游。在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职工参加红歌大合唱、召开党员座谈会、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员下乡义诊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医院职工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集体精神风貌,有力推动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4、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发挥外宣工作“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扩大影响”的重要作用,强化外宣队伍,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渠道做好对医院新技术、特色专科、医疗专家、新进设备、医德医风、优质服务等方面新进展、取得成效的宣传报道。2011年,经新增和调整后通讯员人数达20余人,编发《医院之窗》6期,外发稿件近30篇,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人员编制严重缺乏,致使优秀人才引进及大专院校毕业生聘用存在一定困难。在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中心带编招考的影响

下,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医院学科梯队的发展建设。

2、人力资源支出在医院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较高,补偿不足。

3、随着卫生行业规范要求和患者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牧区合作医疗却未建立合理的付费模式,致使县级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及特殊手术患者的费用控制处于两难境地。

4、对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管理的要求、深度认识不足,尤其是临床路径、优质护理工程中的绩效考核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比较盲目,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办法。

5、如何科学地做好医院、科室、个人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和发挥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从业自豪感,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如何建立健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6、学科梯队断层现象在部分科室凸显,同时,高精尖设备的使用与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匹配的现象存在,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诊断、治疗优势。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各项要求、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及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等标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加强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大中层领导管理、人文、心理沟通的培训,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管理的PDCA循环,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提高。

2、重新修订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及职称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发从业自豪感,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减压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公信力的有效机制。

3、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强化专科建设,通过援疆支持,建立

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疼痛科、感染科等专业科室,进一步提高对广大患者的服务能力。

4、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做好HIS系统、一卡通、LIS、PACS、ERP等模块的有效整合,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

以上是人民医院在医疗卫生工作的一些做法、成效和2011年的工作重点,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

二Ο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推荐第6篇:卫生厅机关党委工作总结

按照自治区党委党建工作整体部署和区直机关党工委今年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自治区卫生厅系统各级党的组织带领全体党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厅系统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经过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及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今年确定的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的建设工作

2.搭建政促会的网络。为更好的探索和研究新形势新阶段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全区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实践活动,按照卫生部和第一次厅务会的要求,成立内蒙古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理事,成立办事机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全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组织全区29名理事参加全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举办的“传承井岗圣火,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开展全国卫生系统百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百名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评选工作,自治区有 2个先进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医院)和2名先进个人(鄂尔多斯市卫生局局长李永明、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书记王志芬)获得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的表彰。

3.规范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加强厅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以“三创一落实”活动为载体,教育凝聚广大共产党员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进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制定年度新党员发展计划,全年发展新党员 名。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和厅党组安排,召开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组民主生活会,邀请自治区纪委、组织部、党委巡视组相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厅党组成员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思想根源,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定期指导和督查厅直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情况;对年度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通报和报告,明确提出改进意见;规范各级党的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费新的缴纳标准,对所属党员进行全面核查调整;按时完成2007年度卫生厅系统党内统计、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情况统计、党费缴纳统计工作;按时完成2007年内蒙古卫生年鉴党群工作部分的撰稿工作;认真做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推荐工作;及时召开厅系统2007年党建工作总结会、上半年党建工作情况座谈会。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4.应急状态党建工作。5.12地震后,及时指导卫生救援各队相继成立临时党的组织,在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形成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第一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向抗震救灾一线临时党组织、派遣赴川人员相关各盟市卫生局及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印发、转发一系列文件,指导并保证临时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尤其是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发展新党员的相关工作,并召开第七次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讨论、重点审议赴川抗震救灾工作中接受的预备党员。及时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报送一线救援队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和先进事迹等系列报表。卫生厅在抗震救灾一线成立基层党的组织17个,有临时党总支1个、临时党支部16个;党员131名(预备党员5名),一线发展新党员50名。期间,内蒙古党委组织部董树君副部长一行深入我厅调研抗震救灾一线党组织建设情况和一线发展新党员的情况,充分肯定卫生厅抗震救灾一线党的组织健全,党建工作在应急突发事件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建议要对基层党组织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进一步加以总结。自治区卫生厅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二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队、自治区卫生厅赴四川抗震救灾第四批医疗卫生工作队两个临时党支部荣获自治区党委抗震救灾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白宝玉、范蒙光二同志荣获自治区党委抗震救灾工作模范共产党员称号;高昇等9名同志获自治区直属机关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优秀青年称号。

5.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按照区直机关工委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成立专门组织,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按照活动的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组织领导,指导厅直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主题教育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列入年度对厅直单位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目标考核共性目标的内容,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卫生厅系统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抓住三个结合,与卫生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抗震救灾工作紧密结合,与帮扶工作紧密结合,促进了厅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在区直机关工委“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总结汇报会上,卫生厅作为典型发言。

推荐第7篇: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宣发〔2009〕134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修订版)的

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

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了进一步加大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健康知识和卫生政策的知晓程度,省卫生厅年初组织编写了《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最近,根据征求到的有关意见和《甘肃省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办法(试行)》精神,省卫生厅组织对部分标语进行了修订和增补。现将《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固定宣传标语主要用于农村墙面刷写,包括村、组(社)醒目处墙面,农村公路干道两侧墙体,以及乡镇(村)街道、中(小)学、卫生院(所)和医药企业等的墙体上或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国策壁中。也可用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刊(播)公益广告,或制作成有关宣传品。

各地要组织力量抓紧落实好这项工作,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目标任务,落实好时限、考核指标等,并将落实情况于6月30日前反馈省卫生厅宣传处。省卫生厅年内将把固定宣传标语刷写情况列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各市州卫生局重点卫生工作综合考核体系。

联系人:张红伟 电话:(0931)4818100 1399317124

5二○○九年六月二日

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修订版)

为了进一步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健康知识和卫生政策的知晓程度,省卫生厅特组织编写一组固定宣传标语,主要用于农村墙面刷写,并供有关载体刊(播)。具体分类如下:

一、健康知识类

为了下一代身心健康,请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咨询请联系当地医疗保健机构)

为了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请您做婚前医学检查

预防婴儿出生缺陷,妇女免费服用叶酸

住院分娩,母子平安

生孩子到医院,大人小孩都平安

宝宝只生一个好,预防接种不可少

完成儿童免疫规划接种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爸爸妈妈要记牢,孩子及时种疫苗(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流脑乙脑危害大,接种疫苗都不怕

儿童容易得甲肝,接种疫苗保平安

乙肝疫苗必须接种三次:第一次为孩子出生24小时内;第二次为1个月后;第三次为6个月后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请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免费检查和治疗

只要坚持正规治疗,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

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妇女病和性病的有效方法

与艾滋病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抗击艾滋

出门不沾黄和毒,以免把病带回家

“三报三不”防鼠疫:报告病死鼠、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不私自猎捕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贩卖疫源动物及其产品食盐加碘是国策,食用碘盐保健康

扶贫先增智,增智先补碘

坚持食用碘盐,享受健康生活

关心孩子,从碘盐开始

坚持食用碘盐,预防出生缺陷与智力残疾

麻风不可怕,关键在早治

中医中药是国宝,养生保健疗效好

看中医,吃中药,花钱少,疗效好

动员起来,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改建卫生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喝卫生水,上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

搞好农村改厕,可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孳生和蔓延

自来水、窖水都必须消毒煮沸才能饮用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口诀:先吃水果后吃饭,每天一顿全素餐,一斤奶、三个(种)果,限盐少油多蔬菜,粗粮细粮交替吃,合理膳食保健康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远离烟草

二、政策类

农村孕产妇可在乡镇卫生院免费住院分娩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降消”项目有补助

疫苗分成两大类,一类疫苗不收费(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接种十三苗,预防十四病(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疫苗接种须知:

1.乙肝疫苗:共三针,分别在出生后24小时内、1月龄、6月龄时接种

2.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3.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儿童应在

2、

3、4月龄、4周岁时各服一粒,必须用凉开水喂服

4.百白破联合疫苗:及时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最有效手段,儿童出生后应在

3、

4、5月龄、1岁半至2岁之间共接种4次;6周岁再强化接种一次

5.麻腮风联合疫苗: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可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三种传染病,8月龄儿童接种1剂麻风联合疫苗;1岁半至2岁儿童接种1剂麻腮风联合疫苗

6.乙脑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8月龄和2周岁的儿童应各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

7.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儿童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可预防甲型病毒型肝炎

8.流脑疫苗:共分两种,即A群和A+C群流脑疫苗。A群在6月龄到1岁半之间接种2次,两次接种要间隔3个月。A+C群在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次

9.炭疽疫苗: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人、与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可免费接种1剂次炭疽疫苗结核病人可到当地疾控中心免费检查治疗

国家对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检查治疗

国家对麻风病、黑热病、包虫病实行免费救治政策

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艾滋病疑似患者和感染者可到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到免费的检测、咨询和药物治疗

艾滋病孕妇可以得到国家免费药物治疗,防止新生儿感染艾滋病

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抗体检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美沙酮可以替代治疗海洛因成瘾者

全省所有唇腭裂患者可到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医院登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享受免费手术修复

参加合作医疗好,农民看病可报销

合作医疗好,个人出小头,政府出大头,农民患病不用忧

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在县乡两级医院住院费用按规定实行现场报销

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患大病住院费用最高可报销5万元

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看中医吃中药,报销比例可提高10%

12320,健康伴你行

得病不要急,请拨12320

发生集体传染病、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疾病请拨12320

三、法规类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人都是传染病疫情的义务报告者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校长是学生饮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人人都有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权利和义务

从事餐饮厨艺必须经过健康体检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

痢疾、结核病、肝炎、伤寒、化脓性皮肤病患者不准从事餐饮服务

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劳动者有权拒绝有毒有害生产作业工作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病疑似人员要到取得资质的医疗卫生单位去诊断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最高可被行政处罚50万元

劳动者患了职业病,用人单位要赔偿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无偿献血光荣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

医疗卫生行业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给举报人50元—2000元的奖励。举报范围是:

1.无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经营活动,或餐饮经营活动中存在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及其它餐饮卫生问题

2.发生的食品、生活饮用水、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问题

3.发生的各类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放射污染等事件(故)或原因不明的可能影响特定人群身体健康的意外(污染)事件(故)

4.无证行医的机构和个人

5.非法采供血、非法从事性病诊疗、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问题

6.医疗机构违反新农合相关政策,有意套取或与参合农民合谋骗取新农合基金等问题

7.医疗机构拒绝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阳性孕妇和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接种单位未按规定为接种对象接种一类疫苗的

8.对国家已明令免费预防治疗的项目如一类疫苗接种、麻风病等收取诊断治疗费用的问题

9.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中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问题

10.其它各类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

《甘肃省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办法(试行)》规定,举报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可予以物质奖励。省级受理举报电话为12320

注:固定宣传标语除在农村乡(镇)街道、村、组墙面刷写外,还可用于广播、电视、网络等刊(播)公益广告;法规类知识还可广泛刷写在城乡各有关企业围墙和公路沿线墙体上。

主题词:宣传 健康教育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

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抄送:卫生部办公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卫生局。

推荐第8篇: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农卫发〔2011〕320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

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各有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收费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根据 1 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11〕27号 )和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甘卫农卫发〔2011〕290号)的精神,在总结评价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在全省进一步扩大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病种范围(以下简称重大疾病)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大疾病范围及定点救治医院

(一)重大疾病病种范围

在去年白银、平凉市开展白血病、先心病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省全面推行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终末期肾病、先天性耳聋等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以后结合基金收支、临床路径制定等情况,继续扩大重大疾病病种数。

(二)定点救治医院

根据执业范围、技术准入及实际收治能力,择优选择服务能力强、诊治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省级医院作为重大疾病首批定点救治医院,确保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后随着各级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提高和技术准入,逐步增加其定点救治的重大疾病病种。

重大疾病范围(含年龄及主要治疗方法)及相应的定点救治

2 医院见附件1。

二、补偿范围、办法及补偿标准

(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列入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范围

1.患者须参加新农合。

2.患者疾病诊断、年龄及主要治疗方法须同时符合本方案规定的重大疾病范围。

3.患者须在定点救治医院救治。

4.患者按规定治疗方法治疗所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

(二)重大疾病患者以下医药费用,不列入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范围

1.重大疾病患者不在定点救治医院治疗、采取非本方案规定的治疗方法,均不列入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范围,按新农合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进行补偿。

2.在一个参合年度内,重大疾病患者因非规定的重大疾病再次住院发生的医药费用,按新农合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进行补偿。

3.主要费用已由其他项目予以减免的重大疾病患者,不再享受本方案规定的补偿政策,剩余费用按新农合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进行补偿。

(三)重大疾病平均医药费用定额标准及费用支付 1.依据卫生部临床路经诊断治疗方案及近年医药费用水平,确定各重大疾病病种平均医药费用的定额标准(以下简称定额标

3 准)。

2.新农合基金付费。按照前款确定的定额标准,新农合基金按照70%的支付比例,对每例重大疾病住院患者实行定额付费(打包付费)。

各重大疾病病种定额标准及新农合基金支付定额见附件2。 3.重大疾病患者付费。以当次住院实际发生的医药费用(按项目计费)为基数,重大疾病患者按30%的自付比例支付个人承担的费用。

4.新农合基金对重大疾病患者的定额补偿,不受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与诊疗项目目录限制,且不计入患者当年新农合封顶线计算基数。

5.特例。因自动出院、转院、死亡等特殊原因,重大疾病患者中途退出主要治疗且医药费用未达到定额标准的50%,按实际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新农合基金与重大疾病患者分别按照70%、30%的比例支付。

三、住院、报销与结算流程

(一)重大疾病患者携带参合证(或卡)、身份证(或户口簿)等到定点救治医院就诊(凡证件不齐的重大疾病患者,须回当地新农合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办理相关参合与年龄的证明),定点救治医院审查患者参合身份与实际年龄,对确诊为按病种付费范围的重大疾病患者,开具入院通知单,标注“新农合重大疾病”,按重大疾病类别进行管理。

(二)重大疾病患者入院时,按该病种定额标准的30%预交住院费用(当实际住院费用超过定额标准时,原则上按相同比例续缴预交金)。重大疾病患者出院时,按当次住院实际医疗费用的30%,结清个人自付费用,其预交的住院费用多退少补。

(三)定点救治医院严格执行卫生部确定的重大疾病临床进行诊疗。诊疗结束,完整填写(或HIS系统自动生成)两份《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新农合补偿结算单》(附件3),签字、签科室公章后,交医院农合办。院农合办审核盖章(一份留存,一份在结算时交患者所在地新农合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并按有关规定上报重大疾病医疗服务及基金补偿信息。

(四)定点救治医院申请新农合结算方式。对已经开展即时结报的新农合统筹地区,与其它住院病例一并结算;对未开展即时结报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定点救治医院农合办提交重大疾病患者的①《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新农合补偿结算单》;②出院小结;③全额费用发票,定期向患者所在地的新农合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申请拨付新农合基金应定额支付的费用。

(五)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收到定点救治医院重大疾病结算申请资料,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按照新农合基金定额支付标准,向定点救治医院拨付资金。

四、组织管理

(一)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或诊疗规范,对定点救治医院服务行为进行日常监管。省卫生厅确定重大疾病范围、定

5 点救治医院、定额标准、新农合基金支付比例、自付比例、住院与补偿结算流程。对重大疾病实际医疗费用水平进行监测与定期评价,随重大疾病实际费用水平、高值耗材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等重大调整或变化及时调整定额标准,建立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二)定点救治医院应严格审查与确认患者参合身份、实际年龄以及是否符合重大疾病范围。对不符合重大疾病范围的患者应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承诺并严格按照卫生部确定的重大疾病临床路经进行诊疗和收治患者,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与收费行为,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主动接受监管。定点救治医院不得拒收、推诿危重重大疾病患者;不得将重大疾病范围之外的病种(或治疗方法)升级或串换为重大疾病范围内病种(或治疗方法),增加新农合基金支出;不得减少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方案中包含的诊疗项目与服务内容,损害患者的利益;不得将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方案包含的医药费用通过外购处方、门诊处方、门诊检查、外院检查、分解住院、分解费用等各种方式排除在住院医药费用之外,让患者自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三)定点救治医院违反上款规定,按病种分别累计,对造成患者医药费用增加在1万元以下或造成新农合基金流失在1万元以下的,除追回损失资(基)金外,省卫生厅给予通报批评处理,责令整改;对造成患者医药费用增加在1万元(含)以上或造成新农合基金流失在1万元(含)以上的,除追回损失资(基)

6 金外,省卫生厅依法依规给予暂停或取消该病种定点救治医院资格等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四)各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广泛宣传、告知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范围、定点救治医院、管理及补偿政策,积极引导重大疾病患者到定点救治医院就诊;负责审核与结算重大疾病患者新农合定额补偿费用,简化相关程序,及时拨付定点救治医院的垫付资金。

(五)本实施方案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负责解释,自2011年7月30日起实施(即:2011年7月30日前入院的重大疾病患者按照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执行)。

联系人:蒋雪萍 0931-4818074 附件:

1.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范围及定点救治医院

2.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各病种平均医药费用定额标准及新农合基金支付定额

3.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新农合补偿结算单 主题词:农村卫生 重大疾病 救治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

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各有关单位 抄送: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

推荐第9篇: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药局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药局

广东省人事厅文件

粤卫[2001]72号

关于调整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卫生局、人事局,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实行全行业管理,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底成立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调整了原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和职能。为此,省卫生厅、人事厅决定对原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职能

委员会在省卫生厅、人事厅的领导下,按照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及有关法规,指导和协调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拟订全省继续医学教育规划、管理办法;评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组织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择优推荐工作;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对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研究以及检查、评估等。

二、调整后的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委员:

黄庆道省卫生厅厅长

副主任委员:

何锦胜省人事厅副厅长

王智琼省卫生厅副厅长

彭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局局长

陈汝筑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

郑木明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教授

徐复霖省中医药局副局长

吴少林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

秘书长(兼):

吴少林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

委员:

黄飞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

田京生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

陈松林广东省卫生厅人事处处长

吴圣明

翟祖唐

陈祝生

莫益勇

李梓廉

伍岳琦

袁建军

徐志伟

宿宝贵

罗少军

刘义海

林展翼

许锐恒

辛少群

王颀

朱兆华

王可炜

张赐安

樊粤光

罗云坚

张振路

钟华荪

陈鸿辉省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处长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省卫生厅基层与妇幼保健处处长 省卫生厅科教处调研员 省中医药局业务处副处长 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副处长 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副秘书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 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广东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广州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省人民医院医教处处长 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 省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省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 第一军医大学继续教育处处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主任护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护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张本固深圳市中心医院教授

宋朗明广州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

张丹深圳市卫生局局长助理

办公室:

主任:吴少林(兼)

副主任:陈松林(兼)莫益勇(兼)李梓廉(兼)

工作人员:

王国红省卫生厅人事处副处长

许四虎深圳市卫生局科教处负责人

冼利青中山医科大学国家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肖国红省中医药局业务处科长

苏慧萍省卫生厅科教处副主任科员

邹璇广州市卫生局科教处科员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中医药局 广东省人事厅

二00一年四月十三日

主题词:医学继续教育机构通知抄送: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1年4月17日印发

推荐第10篇: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中函〔2010〕276号

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中做好医疗卫生机构清查工作有关问题

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于6月7日前将《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医疗卫生机构清查汇总表》报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人:高晓霞

联系电话:(0931)4818126

传真:(0931)4818135

转发原文请在省卫生厅网站下载。

二○一○年六月二日 主题词: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抄送: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中函〔2010〕275号

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药现状调

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转发你们,请各市州卫生局高度重视此次调查工作,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组,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信息平台,按照《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要求开展调查工作。省卫生厅将于6月15日前,召开全省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启动视屏会议,并组织市州和县市区技术人员培训班。请各市州卫生局于6月7日前,将领导小组名单及具体负责人报省中医药管理局。转发原文请在省卫生厅网站下载。

二○一○年六月二日 主题词: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抄送: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中发〔2010〕237号

关于成立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各市、州卫生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法监发〔2010〕28号)要求,省卫生厅决定成立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开展工作。请各市州卫生局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指导所属县市区同步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省卫生厅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维忠省卫生厅厅长

副组长:李存文省卫生厅副厅长

成员:甘培尚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李盛华省中医院院长

李应东甘肃中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院长胡原生厅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王彦成厅规划财务处处长

滕贵明厅医政处处长

方剑平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处长

安平厅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处长王建华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

徐宏伟厅医疗服务监管处处长

毛春燕省中医学校校长

王春道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高晓霞省中医药管理局副调研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甘培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卫生厅将从厅机关相关处室和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抽调专业人员到办公室工作。

二○一○年六月二日

主题词:中医药 调查 小组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各有关单位。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中医学院。

第11篇:甘肃省卫生厅机关

甘肃省卫生厅机关

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 “管住、管好、管起来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要求,省财政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期安排部署省直机关进行资产清查,以进一步理顺资产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程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确保省卫生厅机关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清查工作目标

(一)查清国有资产。重点清查我厅各项国有资产的数量、管理使用及利用国有资产所形成的经营性收入情况,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资产数据库。通过资产清查,并结合相关报表和统计软件,建立我厅国有资产数据库,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使用效益。

(三)完善管理体制。通过资产清查,畅通工作关系与信息交流渠道,逐步建立“统筹规划,科学配置,高效利用,规范处置,动态监管”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加强资产收益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权统一管理。

二、清查基准日、范围和区域

(一)清查基准日。

2011年6月30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对厅机关所有国有资产进行清查。

三、清查任务

(一)基本情况摸底。对厅机关的编制和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二)资产清查内容。本次清查的主要内容为:厅机关占有、使用的各类国有资产的数量、管理使用及利用国有资产形成的经营性收入情况。

(三)资产损溢认定。对各种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和坏损等,应按照资产清查的有关要求分类整理汇总,提出相关处置建议,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损溢认定并批复。

(四)清查结果确认。厅机关按照这次清查的要求,填报资产清查报表,经审核上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核查确认。

(五)清查资料管理。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核查确认的资产清查资料(清查数据)将作为以后年度国有资产清查的基础数据,同时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管理。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7月15日-7月31日) 1.由厅机关财务室按照《甘肃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厅的实际情况,制定清查方案。

2.协商成立厅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开展此次资产清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1年8月1日-2011年9月30日 ) 1.开展自查。

⑴由各处室内勤人员清查本处室资产情况,填写规定的表格并上报厅机关资产管理员。

⑵资产管理员汇总各处室资产上报情况。

⑶汇总完毕后,资产管理员将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各个处室,对资产情况逐一进行核查确认。

2.确认结果。经过自查阶段,如实填报国有资产自查报表,并于2011年9月15日以前上报自查报告及报表数据。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核实资产数据后,确认建档、标签上物。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厅机关财务室按照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处的整改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实现管理有章可循,资源配置合理,资产保值增值。

五、工作要求

(一)各处(室、局)要充分认识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定专门人员,对本处(室、局)的资产进行认真清查,并规定时限、明确任务,确保厅机关整体按时、保质地完成资产清查工作。

(二)各处(室、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我厅资产数量、管理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得瞒报虚报和漏报,不得提供虚假资料。

(二)厅机关财务室要搞好人员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清查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结合我厅机关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研究解决清查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清查所填报数据准确、归属清晰。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日

第12篇:浙江省卫生厅文件

浙江省卫生厅文件

浙卫发〔2006〕291号

───────────────关于申报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厅直单位:

为认真做好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重点

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将优先安排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意义大,创新性、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项目,申报重点如下:

(一)重大疾病的诊断、防治关键技术: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传染性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技术研究;我省高发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精神疾病、老年疾病、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女和儿童重点疾病等的防治和康复技术研究等。

(二)公共卫生和相关领域技术研究:重要传染性疾病(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禽流感等)和新发、突发及常见、多发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研究;重点地方病、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导致的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研究;高发、突发职业危害的快速反应和救治标准化方案研究;我省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方案研究;食品、饮用水等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和检测技术研究;伤害的预防控制和危险(害)因素监测技术研究及生物安全、血液安全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研究。

(三)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和药物领域的研究:医学分子生物技术、蛋白质组学、基因诊断治疗等新技术研究;重要疾病免疫保护研究;新药创制和研发;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流感等疾病的疫苗、联合多价疫苗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等。

(四)软科学研究:卫生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健康促进、农村和社区卫生保健、环境与健康关系以及卫生政策管理等问题的研究。

(五)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关键和适宜技术推广研究等。

二、申报类别

2007年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省部共建计划)、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计划、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省医药卫生软科学研究计划。以上各类计划除省部共建计划采用限额申报的办法外(名额分配见附件),其它不作名额限制。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全省医疗卫生行业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好的科技实力和研究基础,能为课题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

(二)申请人:

省部共建计划申报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技术职称,并具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研究基础,从事与所申请的课题有关内容的研究达二年以上,年龄原则上副高级职称人员不超过55周岁,正高级职称人员不超过60周岁。

除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申请人不得超过40周岁,其他各类计划申报人不超过60周岁,不设定职称限制。

四、程序和要求

(一)各类计划按单位组织申报,不受理个人申请。

(二)今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继续实行网上申报的方式(网址:www.daodoc.com),自本文下达之日起,即已开通受理。

(三)因项目评审和合同管理需要,申请者在网上申报的同时,仍需同时上报纸质申请(报)书。省部共建计划请填写《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申请书》一式10份;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请填写《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项目,请填写《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并附近三年来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各种科技奖励等科研业绩的复印件,装订成册1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重点支持适合农村和社区推广应用的卫生科技成果,请填写《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申报书》一式3份,并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已应用的证明和其它必要的技术资料,装订成册1套。上述各类计划表格请在网上下载,要求用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

(四)申报项目需进行查新检索(推广项目除外),卫生部及本厅批准认可的检索部门所出具的查新检索证明有效,浙江中医药大学和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申报的项目可在本院(校)检索(省部共建计划除外)。查新要求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请上报纸质检索报告原件1份,并把检索结果准确填写在网上申报表的有关栏目内。

(五)根据我厅《 关于加强浙江省医药卫生动物实验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卫发〔1999〕249号)的有关要求,凡需使用实验动物的研究项目,必须应用清洁级以上的医学实验动物并附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管理部门的有关证明。

(六)凡已承担我厅2项以上(含2项)计划在研项目第一负责人申报的项目,将不予支持,请各单位务必做好审查工作。

(七)各类计划的申报时间为自发文之日起,截至2007年1月底,逾期不予受理。

(八)因专家评审需要,每项申请项目请交纳评审费200元。请各申报单位统一将评审费缴(汇)至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地址:杭州市庆春路216号,浙江省卫生厅大楼五楼5013室),帐户: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帐号:643819408211,开户银行:华夏银行杭州武林支行。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力量,突出重点,集成优势,积极做好2007年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对上报项目认真进行审查筛选,以确保申报项目质量。

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13篇: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 安全年工作总结(推荐)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全年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2010年“学校安全年”活动,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学校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秘【2010】59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2010年“安全年”活动作出了具体安排。首先制定了“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突出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督、安全隐患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管理队伍“三项建设”,有效的推进了“安全年”活动。现将“安全年”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安全思想认识“一盘棋”

我校开展“安全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是: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不安全因素,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环境整洁、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

我们成立了由校长朱国苗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统一指挥、协调各处室、个人的工作开展,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年”工作方面的指示、任务和要求,研究制订活动方案;由相关处室负责人担任领导组成员,负责活动方案的实施;由部门岗位责任人和各班级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在管理上,由领导组下设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在制度上,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并将校园安全年活动的情况与各处室、

班级和个人业绩考评相挂钩,确保活动内容落在实处。

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在“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拒绝毒品、远离网吧、反对封建迷信”等活动和处理突发事件中起到了良好的组织作用,得到了及时预防和妥善处理。

二、三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安全工作三个落实到位

(一)健全制度,预防上落实到位

为使我校“安全年”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安全年”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具体的有学校防火防盗、防传染病、交通安全、校园保卫、学生公寓管理等各项制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1、落实学习制度。及时学习上级有关的指示精神,把握好内涵,领会好实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创建“安全年”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岗双责”,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既要做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3、落实工作责任制。学校与各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安全制度,各项工作职责到人、责任上墙、责任到位;

4、落实监督检查制度。成立由学管副校长吴中斌为组长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情况,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具体要求。检查工作中坚持“三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抽查和自查相结合,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无疏漏、无死角。

5、落实信息反馈制度。学校确定一名信息联络员。学校严格执行安全工作

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全校师生通报情况。

6、落实宣传制度。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晨会、周一点评、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途径,做好对学校“安全年”工作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一种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共建安全有序校园的良好氛围。

7、落实家长联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对学生实行在校时间的监控和应上学时间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利用公开信、电话、告家长书等形式,将采取的措施和要求及时向家长通报,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8、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疏于职守,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对缺乏大局观念、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推诿扯皮的;对缓报、瞒报和漏报工作实情的;对造谣传谣,迷惑人心,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都要进行严肃查处。

(二)边查边改,管理上落实到位

为了把我校的“安全年”工作落到实出处,学校在安全防患的硬件落实和实事落实上加大了力度。我们的具体做法:

1、将老区的学生迁往新区,并对老区的校舍进行加固。

2、及时更换学校路灯。

3、C、D宿舍楼更换摄像头,做到实时监控。

4、每学期举行一次师生“应急消防疏散演练”。

5、学校后勤设专人对体育设施、实验室的化学物品等进行定期检查。

6、时刻注意火灾隐患,每周检查一次明火和电源线路。每个月检查一次校舍、宿舍的线路。学校还设有安全工作检查记录,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及整改措

施填写齐全。

7、制定饮食卫生管理制度,师生饮水处有专人负责,经常对食品进行检查,坚决杜绝“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在学校出售。

8、集体活动和课余活动总是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制订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9、加强了值班工作,衔接到位。认真履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填写值班值宿记录,领导经常检查值班值宿工作。

(三)促进自护,教育上落实到位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的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切实做好师生教育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有计划地进行交通法规、落水救护、防火自救、食品卫生知识、外出活动规范、防电等安全知识的教育以及事故发生后的急救方法,严格执行贯彻上级各部门的安全规定,切实保障师生的安全。

学校“安全年”办公室从成立以来,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厨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发动各班广泛开展班团活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①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上安全教育课,讲安全知识,如防火、交通安全等知

识。有教案、有记录,每两周上一次安全教育课。

②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为阵地定期搞安全知识专栏,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③利用广播宣传安全知识。讲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

④各班每学期都开了安全教育主题队会。使学生增强安全责任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

⑤与当地公安机关、法庭密切联系,进一步加大校园环境的整治,创造文明安全的教学环境,聘请警官、法官来校开课、讲座、辅导、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仪式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年”活动即将结束,但学校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长期的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站在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发展的高度认识并做好,切实将安全工作抓得扎实,做得有效。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14篇:解析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推荐)

【法规名称】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

【颁布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颁布文号】卫应急秘〔2010〕691号

【颁布时间】 2010-09-09

【正文】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

卫应急秘〔2010〕691号

各市卫生局,省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9月5日以来,淮河以北各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严重内涝,部分人民群众受灾,省防指启动了防汛应急预案Ⅲ级响应,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都对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据气象部门预报,9月11日我省南部有明显降水过程,为贯彻省领导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做好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防灾减灾工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处于地势低洼地带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做好自身防灾减灾工作,注意加强药品、大型医疗器械、计算机和车辆洪涝灾害防范工作,及时转移可能受灾的药品和器械,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监测,做好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较加强腹泻病例监测,做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旦发现霍乱或疑似病例,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扑灭疫情。发生与自然灾害有关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市卫生局要填写《卫生系统受灾和卫生应急情况统计报表》(见附件),每周三汇总一次,报省卫生厅应急办,省防指解除应急响应后停止上报)。遇重大灾情要实行疫情每日报告与突发事件零报告制度。

三、做好灾害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120急救中心(站)要认真做好灾害可能导致的伤病人员医疗救治的人员、药械、车辆等准备工作,储备必要的救灾防病药品,

成立应急小分队,一旦发生因灾造成的伤病,立即开通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开展急救和医疗救治工作,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要派驻医疗防疫小分队,做好临时安置点环境消杀、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受灾群众诊疗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四、加强卫生应急值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卫生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工作,一旦发生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要按照有关规定迅速报告卫生应急处置及医疗卫生救援情况。

安徽省卫生厅

二0一0年九月九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15篇:省卫生厅工作要点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2010年全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项改革,更加注重服务大局,把解决医疗卫生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以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全局发展;更加注重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更加注重机制创新,深化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争在公立医院改革上有所突破;更加注重改善服务,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一、完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全省以县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5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20元。以省辖市为单位统一规范新农合补偿方案,进一步完善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补偿模式,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60%,最高支付限额全面提高到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年内全省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45%以上。

2、充分发挥“一手托两家”的优势,积极开展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以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异地转诊人员即时结报,年内,力争30%的三级医院纳入新农合省级定点,70%的市级医疗机构纳入市级定点。

3、加快推进省、市、县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管理。做好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衔接工作。

二、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落实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省扶持100个中心卫生院、3000个村卫生室建设。

2、制定示范乡镇卫生院评估标准,年内建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工作。

3、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省继续扶持完成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年内争取再建成3—5个省级先进区(市)和50个省级示范中心,以点带面,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引导群众社区就医,年内,力争以省辖市为单位实现居民社区门急诊人次达到当地总量的45%以上,门诊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社区预防保健人次达到当地总量的60%以上,65岁以上老人建档率达到85%。

三、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要落实好已确定的9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抓好重大公共卫生工作,做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确保以乡镇为单位的免疫预防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继续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青少年乙肝疫苗补种、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妇女免费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农村改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继续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加强疫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及早研究部署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抓好霍乱、疟疾、麻风病、狂犬病等防控。积极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稳步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与规范化治疗。

3、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常态管理。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继续做好对口支援绵竹市医疗卫生工作。

4、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工作。探索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四、加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1、2010年2月底前,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37个县(市、区)确保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及相应的报销政策;年底前,确保全省60%的县(市、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全部推开。

2、做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做好基本药物的使用管理工作。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3、推进

二、三级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确保财政补偿政策到位,强化绩效考核,确保政府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五、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推进镇江市和省直医院试点,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合理调整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努力构建适应需求、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第16篇:卫生厅厅长莅临信息

信 息

白云鄂博矿区通阳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05-15

自治区卫生厅乌兰厅长一行 莅临我中心调研指导工作

5月14日上午,卫生厅乌兰厅长一行十余人,在市卫生局领导的陪同下来我中心调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我中心主任刘锐军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情况向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 张轩区长、武燕副区长亲自陪同,实地查看了蒙医科治疗区、全科诊室、药房、检验科等科室。卫生厅领导详细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蒙医开展情况,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运行情况等,对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此次调研对我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更好促进我区卫生服务事业,

下附图:

第17篇:安徽卫生厅厅长工作报告

总结成绩 明确目标

全面落实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厅长 高开焰 (2012年1月15日)

同志们: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第第九次党代会及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医改这个中心,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科学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全面落实2012年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同志,省政府罗建国副秘书长在会前专门听取汇报,今天又亲临会议,詹省长最后还将作重要讲话,全省卫生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2011年卫生工作主要成效

2011年是近期医改五项重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卫生发展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全力以赴抓改革发展、全心全意做好卫生服务,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度医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1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达本年度医改任务细化为74项,其中卫生部门牵头负责56项,配合完成18项,卫生部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卫生部门年度医改主要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新农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居全国并列第一,基层医疗服

1 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居全国前列。

基层综合医改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省政府出台巩固完善基层医改30条补充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招标采购及配送机制进一步改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门急诊药品费、门急诊费同比下降28.7%、20.9%、次均住院药品费、住院费下降14.5%、10.6%。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27.2%,门诊输液率降低2.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的体制制机下运行良好。在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平均收入分别提高了32%、33%;历史遗留债务正逐步得到化解。

新农合制度持续巩固发展。2011年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年度筹资总额110.9亿元,参合率达98.98%。住院费用净报销比例达到了51.26%。对大病实行“保底补偿”,封顶限额提高到20万元,重大疾病净报销比例提高到70%—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已有5214名重大疾病患者受益。扩大慢性病保障范围,我省属于新农合覆盖慢性病病种最多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联网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部开展即时结报与“一卡通”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以实施项目为抓手继续加强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79所,覆盖了98.95%的城市居民。全省基本实现了每个建制乡镇有1所规范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目标,并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省统一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17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免费订单培养485名本科和专科医学生,组织20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9所县级医院,组织实施了针对农村和社区卫生人员各类培训项目,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与素质得到充实和

2 提高。各地认真落实村医相关政策和待遇,稳定了村医队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0类41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儿童和妇女目标人群管理率达到80%以上;免疫规划以县为单位接种率达95%以上;慢性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任务进展顺利,共有475.2万例高血压、124.2万糖尿病、17.9万重性精神病人及559.8万65岁以上老年人得到健康管理,免费为1 4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芜湖、马鞍山继续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得到卫生部的充分肯定。芜湖、繁昌、南陵、当涂等县正式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重点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马鞍山等11个市建立了独立于医方和患方的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在蚌埠等4个市进行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全面推进优质护理、临床路径、预约诊疗,临床路径试点基本覆盖卫生部下发的24个专业329个病种,全省25所三级医院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截至11月底,门诊预约诊疗达750422人次。

(二)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和妇幼保健工作成绩突出。卫生应急工作全面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和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处臵丙肝等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光气中毒等突发事件82起;道路交通等13905起安全生产事故的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得到妥善处臵;全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累计救治艾滋病病人3256

3 人,贫困结核病人9448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5826人,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疟疾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累计报告病例同比下降64.5%。麻疹发病率控制在 1/100 万以下,为实现2012 年消除麻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手足口病、乙肝、麻风、性病等其它传染病防治也取得了新的成效。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已连续26年未发现新发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例。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完成改厕16万座和16个市62个县的水质监测项目任务,11月底,铜陵市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5个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年94.5万人享受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全省婚检率上升到80.9%;补助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50.2万人,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18.4万人、乳腺癌检查1.49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孕产妇死亡率为20.31/十万元、婴儿死亡率为8.8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三)医疗质量与服务监管进一步强化。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全省共成立15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覆盖不同专业的质控体系逐步建成。严格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对开展心血管介入、心脏移植等诊疗资质,实行了严格审批。加强药事管理工作,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项督查。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切实加强血液安全监管,全省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

全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各地普遍出台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供优

4 质服务。结合医保报销政策,推进按病种付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全省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活动,继续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扎实推进省直医疗单位防统方软件的应用工作。创先争优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其中阜阳人民医院刘晓玲同志荣获2011年度全国十大健康卫生光荣称号。医疗质量、服务行为和行业风气持续好转,群众就医感受明显好转。

(四)食品安全与监督执法得到加强

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省政府决定成立省食安办设在省卫生厅。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增加苏丹红等7种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监测。完成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890个。组织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有效处臵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持续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继续深化卫生审批制度改革,全年受理各类卫生行政审批项目73827件,办结率100%。依法加强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监管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00多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1年全省共开展监督检查7552次,查处无证行医3238户次,取缔无证行医2501户,行政罚款2212户,罚款金额7782273.8元,没收非法所得425户,没收金额41.5万元,移送非法行医刑事案件95件;组织开展医疗美容监管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各类单位4208户次。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中医药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组织制订了《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策措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5 芜湖、马鞍山市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试点、中医优势病种和临床路径试点、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和示范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继续推进。中医“三名”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确定91个专科、38个专病列入“十二五”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确定了100名“十二五”全省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医药“三进”工程,在农村、社区作用进一步发挥。

(六)其他各项卫生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制订了全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实施方案。国家补助资金2.13亿元投资建设的5个信息化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为全省15000多个村卫生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省立医院与绩溪县等5个县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建成;在全省61个县级医院和20个区医院建设的PACS系统项目已全面实施。马鞍山、芜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顺利推进。全省举办了7期全省卫生信息化人员培训班,培训1107人。全省卫生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还组派了第九批援藏医疗卫生队;积极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完成了援也门以及对口卫生扶贫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医疗卫生合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老年保健、干部保健、卫生统计、新闻宣传、党建、离退休工作等均取得新的进展。同时,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完成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医学教育任务,医学科研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在骨干人才培养、学术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在规范服务、质量管理、业务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领军示范和带头作用。

同志们:过去一年,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顺利推进,为维护群众健康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

6 我代表省卫生厅向重视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向全省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学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2009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将是攻坚克难的关健时期,卫生系统作为医改的主战场,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未来改革的重点难点及目标,统一认识,知难而进,迎接挑战,努力夺取医改新成就。

(一)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经过几年努力,我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一些长期困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出现好转趋势,有的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已经出现重大结构性改善。

一是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实惠。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看病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参合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从2008年的73.4%下降到2011年的48.5%,看病就医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增长速度均控制在7%以内,快速增长的势头减缓。看病贵问题有所改善。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公平性显著改善,据调查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二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医改重新构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运,中西医机构并举并重,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并存、

7 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使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的方针有了制度安排,这是医改的一个突出亮点。

三是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卫生资源配臵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公共财政投入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倾斜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大幅充实,三年共投入360多亿元。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2010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5.5%,公平性显著改善。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认可度和信任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增长较快。城乡和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城乡居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均已达到95%以上,监测显示,城乡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基本上接近,婴儿死亡率的差距缩小了5.9个千分点。

三年改革实践和成效充分表明,医改的目标、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是可行的,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省情,符合群众的愿望。这些重大变化,不仅惠及广大群众,也促进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必将极大振奋广大医改工作者的信心,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把医改推向深入。

(二)深刻认识“十二五”医改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健时期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卫生事业在改善民生、拉动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其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十分艰巨。深化医改我们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各方面困难因素的考验,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首先,要充分把握卫生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家高度

8 重视卫生工作,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医改的领导,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协调推进机制。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及省力不断持续增强,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深化医改、增进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年来改革取得的进展为“十二五”深化医改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十二五”期间卫生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

其次,要清醒认识卫生工作所面临困难与挑战。总体来看,我省卫生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其它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全省总体医疗资源不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左右百分点,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皖北地区仍然比较薄弱,人才瓶颈的制约十分突出。转变基层服务机构发展方式、服务模式、改善管理、提高能力,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二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性矛盾凸显。统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稳定的公共投入机制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健全,“以药补医”机制尚未破除,体现医务劳动特点、能够发挥有效激励约束作用的工资制度和收入分配机制尚未形成,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仍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思想观念转变,也涉及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改革的难度加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三是防病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一方面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任务繁重,一方面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的重要疾病。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职业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健康影响更加突出。同时,卫生监管责任十分艰巨。卫生工作点多面广,医疗卫生服

9 务行为、血液安全、新农合制度等监管任务繁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管力量及能力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

再者,要明确“十二五”医改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着力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强化新农合的风险保护机制,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继续降低农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着力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费用。着力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保障制度。二是要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新机制,实现常态化健康有效运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尽快进入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切实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实行质量优先、招采合

一、量价挂钩。三是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全国300个县将先行试点,2013年在县级普遍推行,2015年遍及所有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服务监管等综合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综合推进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要以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促进能力建设,加强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运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10 总之,深化医改我们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机遇。实事求是地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准确定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改革任务,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十二五”医改工作。近年来,可以明显看到,群众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公平性和便利性要求越来越高。还可以明显看到,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康复保健、老年护理、健康咨询、健身养生等服务,已经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社会需求。这些问题都是重大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群众不会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群众需求在不断变化,改革也要不断深化。“十二五”期间,必须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加大改革力度,使医疗卫生领域的民生问题得到更好改善,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三、全力做好2012年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

今年全省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巩固发展新农合,继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扎实推进卫生人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和卫生权益,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持续

11 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统筹各项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一是继续巩固完善基层综合医改成果。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出台的30条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作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和落实绩效考核与工资制度,努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继续探索完善和落实村卫生室及村医补偿政策,加快建立村医准入、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二是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今年,每个市要选择1-2个县,推进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开展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健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深化县级医院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督管理等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继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惠民措施。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芜湖市、马鞍山市要继续在重大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为改革积累经验。

三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增补完善药品目录,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继续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建立基本药物短缺监测信息上报机制。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监管,各地要加强基层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的管理,确保基层按照规定采购配备基本药物、补充药品、限价药品和增配药

12 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规范基本药物合理用药行为。积极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督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其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引导合理用药。启动新一轮以省为单位的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严格执行全省统一采购平台、采购目录、采购价格。启动以省为单位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四是贯彻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的专科医疗康复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保健需求。同时,要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督促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健康发展。

二、继续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300元。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力争政策性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净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5%以上。

二是进一步提高慢性病、重大疾病补偿水平。根据基金承受能力,扩大慢性病病种覆盖范围并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扩大重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并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同时,进一步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

三是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病人负担和基金支付压力。积极探索跨省即时结报(异地结算)。积极与江浙沪、京广汉等地联系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探索跨省网络互通、即时结报(异地结算)、联防套保、控制费用等措施。

四是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三、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一是加快中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09~2010年安排的5批94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考核和绩效评估。加快2011年安排的21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发挥效益。启动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血防、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完善卫生应急管理、预案、监测预警、指挥调度、队伍和保障体系,提高快速反应、现场处臵、医疗卫生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

三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启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着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深入贯彻《安徽省卫生项目资金监测及通报工作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组织开展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综合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规范执行,资金使用安全。

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预防为主方针落实。

14 一是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服务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均等化覆盖面。规范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城乡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要达到60%。继续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深入开展老年人、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管理率要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要达到70%;对所有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医疗补助。全面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继续抓好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防控。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疟疾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切实做好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免疫规划,确保年度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落实消除麻疹各项措施,实现2012消除麻疹目标。稳步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实施好癌症早诊早治等9项慢性病防控项目工作。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及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每个市至少有一个县完成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自评及申报工作,继续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卫生创建活动。指导宁国、滁州、池州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指导繁昌县城、合肥大杨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镇)及当涂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继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积极组织开展病媒

15 生物防控。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做好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相关宣传活动。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大控烟力度,巩固创建无烟卫生系统成果。

五、切实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卫生科教水平。一是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出台政策,改善医疗卫生人员待遇,优化执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进一步改革卫生职称评审工作。全面修订完善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更加科学规范做好人才评价工作。更加注重对卫生管理干部、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岗位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充实和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与素质。切实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三是加大培养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力度。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和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做好115创新团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工作。继续在三级医院选派学科带头人参加境外培训。制定下发“江淮名医”选拔培养方案,开展第一批江淮名医评选表彰工作。

四是加强卫生科教工作。充分发挥卫生科技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加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组织开展第四周期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申报遴选工作,同时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现状,组织开展适宜技术调研、筛选和推广工作。

六、切实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提高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一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着重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

16 全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臵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户诚信体系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协管工作机制。督促各县(区)作好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推进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体系。推动卫生监督机构向行政执法机构转变,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稳定卫生监督队伍。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加强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加大对各级卫生机关及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稽查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继续依法加强学校卫生、学校卫生、职业(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各项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以及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文化建设。引导卫生执法人员理解卫生监督执法丰富内涵,增强卫生监督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采用正确方式开展卫生执法工作,树立卫生监督执法权威,提升卫生监督社会影响力。开展卫生监督知识竞赛、卫生执法技能比赛等文化活动。

七、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工作,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 17 院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并逐步扩大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

二是巩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医药重点建设项目督查力度。

三是切实加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建设。继续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和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示范中医院和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继续做好中医药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四是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启动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加大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力度;做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五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组织安徽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深化我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六是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强化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准入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就医安全。

八、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强化行业作风建设。一是继续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突出为民服务主题,切实办好便民利民实事,进一步促进服务作风和质量全面改善。

二是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与管理。进一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行预约诊疗,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优化服务环境、18 缩短等候时间、简化就医流程,进一步推进医技检查结果互认工作,推行医保费用即时结算。加强医疗机构及人员管理与评价,继续加强等级医院评审和校验工作,全面开展医师和护士定期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继续实施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血液供应和安全保障水平,血液采集量较上年增长5%。

三是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专项检查。认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力度,加强医疗安全及院感专项检查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专项检查,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治理,加强医疗广告监管。开展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臵管理。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处臵机制,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与事故。

四是强化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卫生系统效能、政风和行风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继续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和医院窗口科室(挂号处、收费处、导医台等)“微笑服务”活动。继续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定职称、评先评优、奖励挂钩。进一步落实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

九、以项目实施为重点,加速推进卫生信息化。

一是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省医疗机构分级分类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统一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探索制定远程医疗、数字签 19 名、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我省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二是加快国家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进度,实现省级平台与试点市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推进县级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形成枞向贯穿省到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全省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

三是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推进区域内医疗协同和跨区域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建设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共享区域医疗资源。

四是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工作,开展部分市、县的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建设标准统

一、全省通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的卫生系统“一卡通”工程。

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一是加强卫生外事、卫生援外和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开拓卫生领域对外交流渠道,重点做好安徽中古友谊眼科医院建设工作和德中临床医学交流项目。认真执行卫生支援南苏丹政治任务。继续做好卫生援藏、卫生援疆、对口支援松潘等工作。

二是加强卫生统计和宣传工作。建设适应我省医改要求,具有我省医改特色的监测评价系统,完善医改监测评价体系。围绕医改等工作重点,继续开展系列新闻宣传活动,正确引导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是做好卫生规划和法制工作。出台并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出台省级卫生资源配臵标准,指导市级区域卫生规

20 划编制工作。推进卫生法制建设,继续做好卫生行政审批工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抓好卫生系统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事物公开、院务公开等工作。做好卫生行政复议工作,组织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四是加强卫生信访、维稳、综治工作。完善卫生系统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集中力量依法化解卫生信访积案。加强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干部病房质量管理,做好重大会议、重要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同志们,深化医改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任务很重、要求很高、责任很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一如既往地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领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团结一致,务实创新,继续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一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倍加珍惜面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医改主力军作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二是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为先,学以致用、用有所学,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要一如既往地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听民意、察实情,通过调查研究,把形势把握得更准、把工作研究得更透,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

21 一如既往狠抓督促落实。今年的卫生任务已经明确,继续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各地务必抓好落实,行动要快、措施要细、工作要实。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及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卫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卫生部门要牢固树立卫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以统筹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合作的精神推动落实,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协作配合,既要本位思考,也要换位思考。既要善于听取部门不同意见,更要善于利用协调机制解决重大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卫生工作尤其是医改涉及人员多、领域多、环节多,利益关系复杂,要根据不同对象的需要和关切,继续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群众的医改预期。

同志们,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省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继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做好今年各项卫生工作,为保障全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第18篇:纠风汇报(卫生厅修改)

石嘴山卫生监督所

纠正行业作风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行业作风是严格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努力创造优良服务环境,不断促进卫生监督事业向廉政、务实、高效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忠实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我所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卫生厅、石嘴山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区、市两级2004年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指导方针,认真查找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遗余力地深入开展行风整治大行动,并以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为先导,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以规范内部管理、严格执法为突破口,把行风建设纳入卫生执法监督的整体工作中,贯穿于卫生监督的每一个环节。在纠风工作中做到“严管、严防、严查”,力促卫生监督行风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我所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被市文明委确认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正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获得自治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年单位直管辖区内未暴发传染病流行,无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大讨论

为认真落实纠风工作,我所制定了《石嘴山市卫生监督所纠正行业作风实施方案》,规定了行业作风责任目标、检查考核内容,并严格落实纠风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单位与科室,科室与个人逐层签定行风建设责任书。成立了卫生监督行业作风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执法队伍建设和行风整治工作;确定了各科科长为科室行风责任人,具体督查工作人员行风建设措施履行情况;每个职工都熟悉并掌握纠风工作要求,对照标准找差距,写出廉洁自律保证书。完善的组织领导和有效的制约机制保障了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为卫生监督部门,我所多次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自治区副主席冯炯华、卫生厅厅长马玉章在全区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学习《医疗卫生行业十条禁令》等行风建设的相关文件,在全所范围内切实开展行风建设大讨论。通过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行风建设说到底就是首先解决执法监督人员“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问题,其次是解决“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关键问题。前一个问题是立场是本质,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弘扬民族精神、学习英雄人物、观看警世片等方式予以解决;后一个问题是措施是方法问题,只有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查违法案件、建立制约机制、开展诚信服务等方式予以解决。

2 通过讨论,广大监督人员认识到“无功便是过,不作为就是渎职”;也认识到行风建设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服务,更重要的是执法,是坚决打击食品等行业中的违法行为,预防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基于这种认识,在队伍中真正树立起了执法与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卫生监督工作新理念。

二、调整内部运行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内部运行机制和执法队伍建设是行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此,我所于今年5月份,遵循合法、廉政、高效、条块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新的科室设置改变了职能的交叉重复,减少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各监督科室只负责日常监督和违法事实的取证等工作,核费办证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受理,行政处罚案件由稽查科决定和办理,从根本上克服了核定费用、行政处罚与日常监督都由一个科室决定的弊端,极大地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我所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及时启动新的工作流程和办证审批程序,全面制定和完善质控、审查、日常监督、采样监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认真开展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督察稽查,努力实现“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并通过质量控制和严格的考核来落实各项规章制

3 度的执行效果,坚决处理“生、冷、硬、顶、推”和严重违规违纪等有悖于行风建设的行为,切实保障行风建设成果。

执法队伍建设是行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监督人员执法水平的提高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所里针对各科室专业特点,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业务学习安排,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举办新知识讲座,做到授课人有讲义,学习者有详细的学习笔记。年初,我们首次在单位内部建立了技术人才档案,详细记录专业人员经历和成长过程。今年,我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对职工继续教育的投入,有计划地选派业务骨干到区内、外进修学习,有26人参加各类学习班15次,带回新业务、新技术10项。近三个月,单位组织所有业务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举办的卫生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班,内容涉及食物中毒、环境污染、医政执法等众多领域,并不失时机地聘请法律顾问、环监所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来单位讲学,进一步给全员充电,提高全员素质,为技术执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打牢“执法为民”思想,真抓实干

“从严执法,认真履行卫生监督职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卫生安全环境”是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做法:

一是加大宣传及执法力度,打开工作新局面。为了重树卫生执法新形象,我们抓住“非典”后的有利时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质服务和从严执法,两手抓,两手都能硬,同

4 时加大宣传力度,响亮地提出“卫生监督要为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提供良好的卫生安全保障”的口号,让社会重新认识卫生监督工作。先后与媒体合作,现场暴光违法行为,报道执法进展,营造执法氛围。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所里用于宣传的费用四万余元,石嘴山日报每周都有我所的报道,仅6-10月份,我所就向各新闻媒体投稿86篇,采稿72篇,卫生监督人员走进电台直播间7次,配合市电视台制作“视点报道”专题节目6期。今年卫生执法行政处罚力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在组织的多次专项执法检查中,对假冒伪劣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捣毁黑窝点15个,销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9250公斤,查处违法食品经营单位65家,罚款10万余元。

二是严防死守,预防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最近一年,我所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安全行动计划”,及时吸取4.19石嘴山区名源食府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防死守,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一”前夕,全所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对责任区域内饮食等食品行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我所将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和白芨沟、隆湖、平罗火车站等新划过来的行政区域。严查对象是有婚宴包席能力的中型餐厅以及职工食堂、学校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在排查中,狠抓工地食堂等集体用餐

5 单位内部卫生管理、基础卫生设施和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坚决治理和从严打击超范围超负荷经营等违法行为,对未经审批不具备凉菜加工条件的餐饮业,坚决禁止加工凉菜,对包席在10桌以上的中型餐厅严格凉菜制作的“五专”要求,并限期整改验收,对有婚宴接待能力的餐厅,现场测算前厅和后厨面积,认真按照餐厨比等硬性条件,从严核定就餐人数及一次性最大接待量。

三是对婚宴等集体就餐和重要接待实行申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派遣监督员对包席餐厅进行接待前和接待当日的现场全程卫生监督工作。很长时间以来,全所监督人员没有休息过完整的节假日。据统计,仅“五一”长假期间,就出动车辆15台次,监督婚宴41家次,派出监督员82人次,现场纠正违法行为162项次,现场销毁过期变质等食品500公斤。同时密切与教育、建设等主管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执法情况,做到部门联动,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四是关注热点问题,深入开展放心食品工程。通过严格的审查、整改、验收和卫生检测,在辖区内树立了一批豆制品、肉类销售等食品放心店,引导市民消费。同时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使申报单位流程布局、硬件设施和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今年下半年,我所在辖

6 区范围内大力推行放心碗工程,80%以上的中小型餐厅已完全使用放心碗。放心食品工程的实施,密切了卫生监督和人民群众、服务对象的关系,切实保障了食品卫生安全。

四、明确纪律要求,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

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是促进行业作风转变的重要措施。我所设立了举报箱,在报纸上公布了单位的行风举报电话,并将《医疗卫生行业十条禁令》、《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十不准》等各项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公开上墙。所里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从严执法,着力强化行风建设,依法制定了新的卫生许可证办证指南、办证程序,办证时限,科室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公开上墙。新组建的各科室完善了个人量化考核和质量控制工作,把行风建设作为科室个人考核的重点内容来抓。通过规范各行业核费标准、严格执行减免优惠政策等措施,切实解决了收费方面的存在问题。所里按照自治区财政、物价有关文件及相关监督监测规范重新核定了各行业收费标准,做到监督人员人手一册,所有收费标准均公开上墙。多次组织中层干部学习并落实有关减免优惠的政策文件,1-10月份,有173家经营单位享受优惠减免政策,共减免各类费用88198.5元,其中卫生许可证工本费6055元,健康证工本费453元,培训费6795元,监测检验费74895.5元。所里没有给科室下达创收指标和处罚任务,同时坚决要求各科室不给监督员下达相关指标任务。为强化

7 服务职能,所里制作并公示了各行业档案及所要提供资料的范本,设置了培训室,制作并滚动播放相关卫生法规和卫生要求。稽查科专门负责无证经营等业务方面的投诉,所有投诉,均及时调查处理回复,并写出调查报告归档。

为深化纠风工作实效,所里开展了卫生监督行业作风问卷调查活动,市民和经营单位对我所行风满意率达到95%;今年组织召开食品等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两次,广泛征询日常工作和行风建设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并一一落实。为方便群众,我所深入隆湖、石炭井等边远地带现场办公4次,办理卫生许可证620个,健康证1519个,受到经营单位的欢迎。

行业作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所虽然做了些工作,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工作,不断从严要求,狠抓落实,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谢谢大家!

石嘴山市卫生监督所 二00四年十一月三日

第19篇:浙江省卫生厅先进集体事迹

浙江省卫生厅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占有良好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近些年来,全省卫生系统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贯彻“两为”工作方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卫生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强省”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的城乡同步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民健康工程”等诸多工作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的成分肯定和好评,全省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14.91/10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个十万分点,婴儿死亡率为8.99‰,比全国低21个千分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97岁,比全国高出3.9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浙江省卫生厅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强化厅机关效能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被省委、省政府树立为先进典型;自2000年以来,厅机关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浙江省卫生系统在加快卫生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强省”建设进程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着力加强机构建设入手。2000年省级机关机构改革,在厅机关内设机构和编制总额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保留并加强了厅机关国际合作处(同时增挂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目前实际在岗人数6人(其中,4名处级干部);鉴于近年来对外合作交流项目的日益增多,2003年经省编委同意,又正式成立了“浙江省医疗卫生国际合作发展中心”,为处级事业单位,编制8人,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卫生领域的对外合作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从适应现代开放性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人流、物流、信息流跨国互换的日益频繁,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种疾病都以超越区域、跨越国界的态势发生发展。应对疾病威胁、维护人群健康、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加强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也是现代开放性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动力。

1、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合作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提升了全省卫生事业管理水平。全省先后派出200多名各科专业人员赴澳大利亚进修、留学、科研合作。2001年,为了全面了解和借鉴澳大利亚医疗卫生管理经验,推动我省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省卫生厅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卫生部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有关条款,2002-2004年,浙江省卫生厅与昆士兰州卫生部联合在澳大利亚为浙江省培训100名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经费由澳方承担,学员的生活费由中方负责。项目于2004年年底顺利结束,三年间浙江省共派遣了101名全省医疗卫生单位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赴澳大利亚接受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管理与实践等领域,培训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双方第二期合作项目正在商议之中。

2、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对外合作交流,提升了全省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加强与加拿大公共卫生合作。2001年,浙江省卫生厅代表团在加拿大访问期间,与艾尔伯塔省卫生福利部建立了友好关系。2002年,双方商定,由加方无偿提供50万加元(折合人民币335万元),中方提供配套资金,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建设二恶英检测实验室,加方还免费在加拿大为我省培训实验室专业人员。2003年,总投资700多万人民币的二恶英实验室在我省建设投入使用,这是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第一个二恶英实验室,为提高我省公共卫生检测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美国合作开展艾滋病防治项目。2003年,我厅与美国芝加哥最大的艾滋病防治机构霍华·德布朗卫生中心签署了为期五年的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对目标人群—同性恋和娱乐场所女性工作者开展艾滋病防治,内容包括咨询、检测,对HIV检测阳性者提供技术指导、定期复查、情感关怀,对艾滋病人提供免费治疗等一系列服务。美方免费提供项目所需的HIV快速检测试剂、针对特殊人群的宣传资料、治疗艾滋病新药“克力芝”、病毒载量检测仪器和试剂,免费培训我省专业人员以及部分项目经费。项目在杭州市和宁波市两地实施。项目单位先后已经派遣了10名疾控和临床专业人员赴美国接受培训。为方便对同性恋人群开展工作,浙江省卫生厅在全国率先聘用了2名男性同性恋者,分别担任项目协调办主任和主任助理。到目前为止,已经检测了330名男性同性恋者,其中确认3例阳性;检测了300多名娱乐场所女性工作者,无一阳性。同时开展多次形式不一的针对同性恋和娱乐场所女性工作者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培训班、讲座等。与此同时,美方20名专家学者来我省指导工作,费用均有美方负担;美方提供的药品、设备、试剂、培训等价值已达314万人民币。

3、与英国开展合作交流。我厅与英国在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老年病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等领域已有10多年富有成效的友好合作关系。2004年7月份,浙江省吕祖善省长访问英国期间,与英国卫生部就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事宜达成了合作意向。在卫生部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厅与英方商定在卫生行政管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培训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今年年初,浙江省卫生厅与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在杭州签署了《关于全科医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具体合作内容见附件。关于卫生行政管理和护理培训方面的合作事宜,已经通过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积极落实中。

4、着力做好其它对外合作交流项目。浙江省卫生厅积极组织实施多边和国际合作项目,着力加强世界银行的卫Ⅲ项目、卫Ⅴ项目、改水项目、CIDA/WHO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等。同时还认真实施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立项的短期和中长期培训项目。2005年,经国家外专局批准立项的中长期出国合作培训项目达到7个,有力地推进了我省医疗卫生国际合作科研工作。

据统计,过去五年,仅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平均每年出访人数达350人次,出访国家几乎遍布全球。绝大部分公派出国进修留学人员按时回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全省主要医疗卫生单位的负责人、大部分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均为海外留学进修归国人员。

二、从切实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出发,圆满完成医疗援外任务,加深了与受援国人民的感情

我省自1968年承担派遣援外医疗队的任务,先后负责向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三个国家选派医疗队,至今已经派出36批,共计850人次。37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援外医疗队员,牢记国家和人民的重托,遵循国际主义原则,弘扬白求恩精神,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中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和受援国同行一道携手合作,为当地人民解除病苦,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鉴于他们在援外期间的出色表现、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共有118人获得了受援国颁发的勋章,更多的人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受援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我们国内相比差距越来越大,援外医疗队的派遣也变得越来越难。为了圆满完成援外任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厅领导高度重视医疗援外任务。历任浙江省卫生厅领导都十分重视援外医疗队的派遣和管理工作,从选择队长、医生到解决援外人员困难以及日常管理等,厅领导都给予极大地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厅领导每年都亲自带领援外医疗队派遣地卫生局和医院领导到受援国访问,了解队员情况、慰问援外人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和医务人员对做好医疗援外的政治责任感。2003年我们隆重召开了浙江省派遣援外医疗队35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重申了医疗援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支持援外工作,号召全省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援外任务;会上表彰和嘉奖了一批援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向各市卫生局和医疗单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援外医疗队工作热若干意见》。同年,在卫生部援外医疗队4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上,我省获得1个援外先进集体和5个援外先进个人。

3、努力改善医疗援外人员的各种待遇。我省援外医疗队在国外最大的困难是当地医院设备简陋和生活条件艰苦。为解决上述困难,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五年来,我省已经投入180万元自筹资金和援外结余专款。2001年在省级大医院募集了100万人民币,为马里和中非医疗队购置医疗设备,受到了受援国和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赞扬;2003-04年,我们又向有关单位募集了50万人民币,用于改善援外医疗队的部分生活设施;投入援外包干结余专项经费约30万元,为中非医疗队和纳米比亚医疗队员每人配备了电脑和电视机,为马里医疗队全体队员配备了电视机和电脑,解决医疗队员业余生活枯燥和通信不便等问题。同时,在浙江省人事厅和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厅于2002年就出台了专项文件,对医疗援外人员放宽了技术职称晋升的条件,其家属探亲给予适当补贴,并对援外期间原单位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详见附件)。

三、从加深炎黄子孙血脉亲情出发,充分利用地理人文优势,促进了与台港澳地区的交往交流

浙江省与台湾省仅一水之隔。近些年来,我省从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对台工作方针的高度,两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加强了两岸的血脉亲情。据统计,过去五年,我省有200多人次赴台湾参加各种医学学术交流,同时有100多人次台湾同行来我省访问。经著名台籍血液专家、浙江省血液中心技术顾问李政道博士牵线搭桥,由台湾方面116人捐赠的骨髓在我省移植成功;我省平均每年邀请三批台湾专家来浙江举办培训班、讲习班、专题讲座等,内容涉及医院经营管理和一些临床专业学科;我省与香港的交流也不断增加,五年来共派出250人次赴港交流,主题包括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经营管理、精神卫生、护理管理与培训等;我们每年还接待大批香港卫生系统同行来浙江参观交流,人员包括临床医生、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技术人员、护理人员等。

第20篇:贵州省卫生厅上半年工作总结

贵州省

公共卫生 2006年初,贵州省政府、省卫生厅分别与贵州省各市(州、地)政府、卫生局签订《2006年公共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目标考核。2006年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6年,中央对贵州省下达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专项资金20352万元,主要用于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率等22个项目的能力建设。2006年贵州省卫生厅对项目执行情况及2005年疾控体系建设和2006年医疗体系、14个县医院、57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执行情况进行四次督导检查。并制订《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农村卫生 2006年,贵州省新增2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共有试点县34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8.6%,覆盖农业人口1270.54万人,参合农民918.81万人,参合率达72.32%。贵州省启动全省2005年国债建设合作医疗试点县39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开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选派96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448名医生到50个国定贫困县的160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对达到(2001—2011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标准的平坝县等10个县以及达到(1990—2000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标准的榕江县等10个县(区)进行确认和表彰,完成对全省达到(2001—2011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标准的清镇市等17个县(市)的验收工作。抽调三级医院250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务人员对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医院进行支援,开展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会同贵州省发改委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艾滋病防治 贵州省卫生厅召开全省卫生系统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工作会议,组织多部门在全省9个市(州、地)开展艾滋病政策宣讲活动,扩大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组织召开美沙酮试点省级工作组会议。第四批17家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全部开诊(至此全省已有30家门诊开诊)。登记服用美沙酮的门诊人数逾3000人。贵州省卫生厅与公安、司法部门联合下发《监管场所艾滋病检测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所有监管人员实行逢进必检,截止2006年底全省建成80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加快推进全球基金项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

1 病合作项目和艾滋病示范区工作。完成艾滋病针具交换与社会营销、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娱乐场所干预、艾滋病实验室检测培训,全省73个县开展自愿咨询检测,44个县开展娱乐场所干预,34个县开展针具交换。召开全省5个艾滋病项目县参加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会暨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培训会,完成相关专业人员省级培训任务。

结核病防治 贵州省政府召开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卫生厅印发《〈贵州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2006—2010年实施计划》。继续实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防治项目和日本援助、全球基金援助等结核防治项目。卫生部组织专家对贵州省世行贷款结核防治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予以肯定。按项目计划书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世行贷款项目、达米恩基金项目、中央资金转移支付项目等结核病控制项目。2006年底贵州省实现短期督导化疗(DOTS)策略以县为单位100%覆盖。

地方病防治 贵州省卫生厅制订《贵州省利用2005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防治地方性氟(砷)中毒项目管理方案》等方案。各项目县(市、区)、乡(镇)根据省级方案制订本级实施方案、督导方案和评估验收方案。完成14万户改炉改灶任务。

寄生虫病与慢性非传染病防治 继续在贵阳市黔灵乡开展心脑血管病防治试点,在云岩、南明两区开展社区基线调查。在部分县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性报病工作试点,实施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

卫生法制与执法监督 加强全省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与省法制办共同组织省卫生监督局行政执法培训班,培训卫生监督员74人。组织举办全省卫生监督员骨干培训班、省级监督员培训师资培训班、卫生监督所长行政能力培训班,共培训200余人。贵州省卫生厅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依据的政府部门,起草了《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继续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黔东南州及贵阳市有29家单位获得A级资格,全省获A级资格的单位累计达91家,另有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重点开展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农村食品、保健食品的监督检查。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婴幼儿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等违法违

2 规行为进行查处。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黄金周前对宾馆饭店、餐饮业、旅游景区餐饮市场的食品卫生状况重点组织检查。推荐桐梓县、松桃县为国家职业卫生基本服务试点县。贵州省卫生厅会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总工会按照国家四个部委要求开展职业病防治调研。对全省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单位进行年审。对凯里市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工程等15个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治预评价审查,对洪家渡水电站等14个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治措施效果评价审查。召开贵州省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会议。对全省25个单采血浆站组织监督检查工作,重点督查依法采供血浆情况和艾滋病防治情况。

医疗救治 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2006年初,贵州省卫生厅组织《贵州省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实施细则》培训,受训人数达300余人。采取明查暗访、专项督导等方式,加强全省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拟定全省县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按项目要求加强县医院急诊科、检验科建设。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降低药品价格。与相关单位签订《加强血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全省血液管理,保证全省临床用血的安全和需要。

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

贵州省58个县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项目资金4418万元。贵州省卫生厅印发《2006年贵州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管理方案》、《2006年贵州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全省新增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和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选点工作。制订《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方案(卫生部分)》。完成“两规”(卫生部分)评估工作,并通过国家级评估。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拟制《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部分)》和 《贵州省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按照卫生部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要求,制订《贵州省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国家级师资培训任务。

中医药工作 组织并完成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申报,建立贵州省第

一、

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数据库。组织专家对黔南州中医院民族医重点专科苗医皮肤病专科进行验收,验收结果符合全国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要求,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组织申报并获批准3项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对贵州省12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进行培训。遵义市卫生局、遵义县中医学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对全省9个市(州、地)(重点为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252个民族乡镇进行民族医药、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价格调研。做好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加强中医类中专学历教育工作,制订《贵州省“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爱国卫生 贵州省委、省政府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中央财政支持贵州省农村改水改厕经费400万元,改厕任务16000户全部完成。完成省级农村改水工程立项审查,确定立项60处,将解决9个市(州、地)45个县78个乡105个村民组共72624人和34192头大牲畜的饮水卫生问题。对已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县城考核验收的铜仁、岑巩等8个市、县和通过灭鼠达标考核验收的13个市、县进行命名。

卫生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 贵州省卫生厅制订并下发《贵州省十一五卫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组织申报“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等项目工作,鉴定遵义医学院等单位10余项成果。组织实施全省2005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加强中西部地区基层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240名。承办卫生部科教司在贵州省召开的面向基层、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工作研讨会。启动全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建立贵州省继续医学教育网。争取爱德基金会资助31万元经费,启动贵州省培养3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乡镇卫生院100名急救、影像、妇产科等紧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项目。组织专家评审并公布贵州省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95项,审查批准省级Ⅱ类学分项目183项。共培训34954名卫生技术人员。2006年5月,全国农村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卫生八项目)第十六次联合督导暨年度审评会在贵州省召开。世界银行、卫生部贷款办、英国国际发展部等项目官员通过对贵州省三个项目县的现场督导和考察。

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 传达中纪委六次全会及卫生部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

4 工作会议精神。对2005年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等党风廉政、行风建设获奖单位进行表彰。对2005年度省人民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等12个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进行表彰。

(杨正伟 黎 斌)

安徽省卫生厅范文安
《安徽省卫生厅范文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