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申论创新执法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09:02: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申论城管执法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城管执法城管执法一直是社会热议焦点。上网一搜,负面报道铺天盖地:城管打人、城管被打、城管打人秘籍„„不一而足,人们不禁要问,城管到底怎么了?

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作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基层政府管理人员,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中愈演愈烈的暴力执法行为,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这也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驰。

基于此,“城管执法”有可能成为2010年国考申论命题热点之一,这里京佳老师给出备考“城管执法”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供广大有志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一、新闻材料:

1.06 年8 月11 日,北京市海淀城管监察大队在中关村执法,卖烤肠的小贩崔英杰因三轮车被没收,用小刀刺进城管副队长李志强的颈部,李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而死亡。李志强成为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成立8 年以来,首名因公殉职的执法人员。随后,李志强被北京市委追认为“革命烈士”。12 月12 日,崔英杰被控故意杀人罪,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这一事件使城管和小商贩的暴力冲突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一方面,频频被媒体曝光的城管野蛮执法愈演愈烈,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另一方面,群众暴力抗法越来越激烈,场面越来越触目惊心。

2.2008年,湖北天门市湾坝附近,天门市水利局下属建筑公司一负责人用手机拍下城管执法人员粗暴执法过程,城管人员发现后要求其删除图片,男子拒绝,遭城管围殴,在送医院后不幸死亡。

3.2008年1月7日,湖北天门一位公司总经理魏文华在公路旁发现城管人员与村民发生激烈冲突。他掏出手机录像时,被城管当场打死。案件发生后,已有4人于8日晚被刑拘,上百人员受调查。魏文华的尸检样本已送湖北省公安厅鉴定。11日,城管局长被免职。

4.城管在我国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群体,在老百姓心中,“城管”几乎成为“野蛮”“暴力”的代名词,城管打人事件屡见不鲜,在百度中搜索“城管”二字,可得到约57万条新闻,其中大多数皆因突出城管暴力执法的题眼而获得阅读量,尤以摊贩与城管的矛盾最为突出,在广大的地市县级城市,城管之于小摊贩,如同猫之于老鼠,街头追打哭喊不绝于耳目。

5.2009年8月10日,成都200名身穿统一浅绿色马甲,头戴帽子,别着红色“文明劝导员”袖章的“妈妈城管”正式上岗。“妈妈城管”们在执法过程中频频挨骂甚至遭打,目前多人已经忍受不了这份工作而辞职。

以“温柔执法”为理念的妈妈城管在09年8月份亮相成都街头时曾让人耳目一新,人心振奋。原本以为冲突和暴力都将随着文明宽容的“温柔执法”的到来而一去不复返,却不料理想中的和谐终究还是陷进了尴尬的泥潭。上岗不足两月便不堪忍受的妈妈城管纷纷黯然辞职,原因是妈妈城管的柔情小贩不懂,温柔执法换回来的不是理解和善意却是辱骂和挨打等粗暴对待。真诚的付出未必就会有善意的回报,如此的困境想必是当初雄心壮志的妈妈城管们和为此叫好的民众们始料未及的。如此一来,违规商贩们和不文明行为者遭受城管侵犯的新闻是销声匿迹了,可是温柔的妈妈城管却成了弱势群体。为此,我们难免要问,妈妈城管的“柔情”为何小贩不懂?

二、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执法人员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推翻、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主要是城管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等现象。

2.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

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大,几乎无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

3.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

4.社会现实问题

城管执法的重要内容就是清理无照占道经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下岗职工明显增多,相当一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又无特长,迫于生计,随意在街道摆摊设点,往往成为这部分人的首选。

5.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和管理没有同步而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出现抗法现象,这也是给城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

1.规范城管执法程序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审查决定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2.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有效的法律规范,致使城管执法随意性很大,遇到难题缺乏法律依据。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划定城管部门的执法范围、工作职责、执法程序、处罚措施等,使执法相对人有法可依,城管部门执法有据。

3.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纯洁城管队伍,把经过教育、培训、整顿,仍不适合城管工作的人员调离城管队伍;选调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相关人员充实到城管队伍。

其次,要严格评议考核制度,不仅在执法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社会考核制度。

第三,加强思想教育。

4.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

5.对现实问题进行疏导

比如特困下岗职工,面对子女上学、住房涨价等一系列生活压力,又无力经营其他生意,只能靠摆摊设点维生的,不能一味地堵截打击。要积极疏导,为他们设计出路。比如政府相

关部门划定分类专区、成立专业市场、划定经营时段、设立经营地点等,引导他们守法经营,和谐共生。

6.加强法制化宣传

加大普法力度和道德文明建设,从社会部门抓起,使行政执法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城管部门重点做好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社会居民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特别是新闻媒体要积极给予配合和支持,让乱设摊、乱张贴等行为是违法行为的基本概念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遵守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

推荐第2篇:执法创新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活动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

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确保精神文明建设能更好地为执法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支持,执法大队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深入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使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队伍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执法大队指导思想明确,紧紧围绕执法工作,明确创建目标,注重建章立制,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主要开展四项创建活动:

一、开展争当“模范执法”活动,把文明执法的形象树立起来。为体现文明执法的先进性,执法大队提出了争做“模范执法”的具体要求,要求执法队员在实践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将争做“模范执法”活动扩展到全体队员中,要求广大队员做执法为民、爱岗敬业、务实进取、业务过硬、依法行政的模范和廉洁自律的模范。

二、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近几年来,执法大队积极探索文明执法的新路子,坚持执法与教育相结合,坚决克服只罚不教、一罚了之的做法,执法中,不断创新执法方式。执法大队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准确地发现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拉近了城管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构建起“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

促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开展文明窗口服务活动,把执法为民的形象树立起来。抓好窗口的文明执法工作尤为重要,执法大队领导非常重视这些窗口建设,在文明窗口服务活动中,一是加大对队容队貌的监督检查。二是规范使用文明执法用语。

四、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把典型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结合固本强基工程工作,大队广泛开展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创先争优”活动,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要求党员勇挑重担,在思想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为目标,通过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紧贴执法实际,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为圆满完成执法任务提高可靠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推荐第3篇:创新执法理念

论如何创新执法理念提高执法能力

城市管理工作与政府形象、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城管工作者如何处理好服务与执法的矛盾,实现行政执法与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推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执法理念,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执法”队伍,找准服务与执法的平衡点和结合点,才能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提高执法效能。

一、解放思想,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

一是树立服务型执法理念。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进一步突出城管执法的服务属性,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技术先进服务型城管,多做、善做有利于城市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公益性工作。

二是树立平和型执法理念。力求做到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埋怨粗暴;多一些疏导途径,少一些强制执行;多一些亲情提示,少一些行政处罚,高效、平稳地排除行政相对人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的不便。

三是树立建设型执法理念。针对城管行政执法中暴露出的典型问题,及时给相关部门发“城管建议”,促使其完善管理、改进工作,把问题解决在执法之前,把矛盾化解在扩大之前。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执法方式。统筹兼顾城市的“面子”与百姓的“肚子”,在转变执法方式上寻求创

新与突破。推进标准化执法。制订和完善城市容市貌标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考评体系,用文明的尺度、科学的标准规范市民行为、规范城管执法。推进文明化执法。变驾车执法为徒步执法,变搬上车为搬进店,变以堵为主为堵疏结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宗旨,努力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帮,民有所怨、我有所获,民有所急、我有所办”的“八有”理念。坚持建管并举,进一步提升城管品位。

二、苦练内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新的执法理念要落实到具体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并收到实效,必须有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此,必须着力抓好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要把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全面开展法律业务知识学习和遵纪守法教育,采取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坚持严格执法。

二是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是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制定的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坚决查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提高广大执法人员遵纪守法、拒腐防变能力。要牢固

树立公仆意识,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密切执法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是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以\"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执法人员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最强的力量,最优势的“兵力”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力求执法效率的最大化。

三、内和外顺,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有了新的执法理念和好的执法队伍,只是为执法工作的突破和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良好、宽松的行政执法环境是重要保证。

一是建立保障到位的司法支撑机制。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分支多,外延事物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多,加之执法人员面对的违法对象形形色色,而且行政执法手段单一,缺乏强制执行力度,单靠一个部门和一支队伍的力量是难以搞好执法工作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司法部门在城市管理工作领域的保障支撑作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后,新的行政执法机构工作内容增加了,遇到的违法案件将更加复杂,如果再不加强司法保障工作,将很难保证中心工作任务有效完成,也很难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

权制度中,各级执法队伍应加强与同级司法部门的工作协调,建立起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以便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后遇到难以执行的违法案件依靠司法部门予以强制执行,保证行政执法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遇到的暴力抗法案件也能及时立案审理,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维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和行政执法机构的威严。

二是建立新闻媒体积极配合的舆论支撑机制。良好的舆论支持,对城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意义非常重大。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一个运行正常、配合到位、关系密切的舆论支撑机制。一方面可以大力宣传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使广大市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刻理解,充分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宣传行政执法机构,使广大市民了解这支队伍、支持这支队伍、配合这支队伍,促进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建立配合默契的舆论支撑机制。

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执法的行风支撑机制。权力需要制约,执法离不开监督。一是上级监督,包括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层次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二是外界监督,包括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特聘的行风监督员监督以及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三是内部监督,执法机构内部应建立一整套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如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内部行业纠风办公室、发挥纪委检察室的监督职能、

实行政务公开、设立形象公示栏等等。把行政执法工作始终置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监督视野之内,使行政执法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以保证行政执法案件的处理公平、公正、公开,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经得起法律的考验、时间的考验、人民群众的考验,通过行风支撑机制的建立,促进行政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上台阶,促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顺利推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推荐第4篇:申论:自主创新

【背景材料】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研究课题组于2013年1月19日在北京发布《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

报告总结,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是中国创新发展的深化年。各行各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形成了多学科融合和跨领域合作的新局面,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加快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育、人才、科技方面的创新成果尤为突出。

【习题】

请结合背景材料,以“自主创新”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分;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字数1200字左右。

【中公范文】

振自主创新之翼助民族国家腾飞

《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三千多年前,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正是因为这种废旧立新的“革新”精神,使得当时各部落在周文王的统治下势力强盛,为之后周武王伐纣灭商提供了物质准备和精神支持。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这种“革新”意识,在今天可解读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江泽民同志亦高屋建瓴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但是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致力于主要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讲,我国目前整体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自主创新这面大旗,下大力气、花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助推民族国家的腾飞。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务必营造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瑞典的创新之所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首要的一点即是其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政策促进体系。我国应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规范和促进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坚持走政企分离的道路,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制法规,保障和维护创新成果。依法惩处侵犯个人、法人创新产权行为,行为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务必发展先进技术,培育创新组织。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在生产力上寻求突破。这就要求政府成立专门研究技术开发的部门,如研究院(所)、研发型企业、大企业的研发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创新工作。同时,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明创造新技术,开创新领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务必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及科技竞争的焦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以打造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为重点,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建设创新平台、营造环境等途径来培育和集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推行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任用。企业要搭建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鼓励人才自由创新。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企业与高校应加大相互交流的层面、层次、广度、深度,创造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各级部门及其干部应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自主创新工作,要把党和政府的各项自主创新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提供有力支撑,带领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 安徽选调生考试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 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推荐第5篇:创新环保行政执法

规范内部、借助外部,全面提高环保执法效率 --- 创新环保执法探索

当前,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环境保护任务越来越艰巨,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公众的环境需求与落后的监管能力和手段之间的矛盾凸显,面对多污染源及多污染物共存、多污染源叠加、多介质影响的复合型污染,我们的环境监控能力显得十分薄弱。任务重、人手少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执法方式落后,执法思路不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何改变目前环境执法人员,特别是监察人员又苦又累,监察人员就是“扑火队员”的现象?也就是如何整合优化环保部门现有资源,激活放大存量,提高执法工作的有效性,将有限的执法资源发挥最大的执法效能,是摆在环保工作面前的一大难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改变现有执法方式,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创新执法:一是规范内部。创新执法方式、执法手段、信息和人员使用及保障措施等,达到1+1>2的执法效果,实现环境行政执法“既要管得少,又要管得好”的目的。通过建立内部信息平台,制定执法模板,整合人员及职能,理顺执法队伍内部关系,实施一体化执法,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工作水平,推行错时执法和交叉执法,使环境执法各项工作都在规定范围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力保环保设施运行率、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各项环保指标达到要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二是借助外部。充分借外力,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措施,做到保护与发展两不误,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规范内部管理,实现执法网格化、科学化、无缝化

1、依托新手段、新方法开展环境执法

(1)全面摸清辖区污染源基本情况。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首先应摸清辖区内污染源基本情况。应以国家环保部开展的污染源普查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收集监察机构、监测机构等环保部门直属单位和环保部门各科(室)按自己工作职责所拥有的基础资料,如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生产工艺、排污许可、排污收费、信访、行政处罚、危废经营许可、监测数据、统计数据等。将这些资料全部输入,建立“环保系统内部 1 环境保护信息资源平台, 环保系统人员可以随时进入查询所需数据、资料,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

(2)结合排污情况对辖区污染源进行分类。在已完成的各类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各污染源的排污情况,结合各级下达的重点源名单,对辖区内污染源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三类进行分类。并将全部重点源档案信息纳入信息平台内,按照“一源一档 ”的模式,建立“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监管档案”,每一档均应收集该企业的环评、验收、限期治理、风险预案、清洁生产、排污申报、违法查处、现场监管记录等内容,让每家企业的环境管理过程都在档案中体现,对每家企业的环境问题、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做到心中有数,让环境执法人员有针对、有重点地开展环境监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和重大违法行为出现。

(3)制定现场执法模板。针对辖区内重点行业分类制定现场执法模板,对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环境治理设施、环境监察要点等进行描述,并制定现场检查表。从环保执法人员进入企业开始,如何开展现场监察,到哪个生产环节应检查哪些设备,应询问哪些问题,模板都应涉及,做到有章可循。现场检查表分为建设项目检查表和老污染源检查表两类,检查内容围绕确保环保执法人员不发生失职、渎职问题和确保企业只要存在环境违法问题就能及时发现设定。这样,可极大缩短现场检查时间,有效规范和完善环保现场执法,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4)实施环境执法检查的定量化科学化网络化。通过实施执法检查的量化和科学化,将“事后查处”的监管方式转变

2 为“事前预防和日常监管控制”,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一是科学量化检查频次。打破正常的检查规律,按照“错时执法”和分类管理的原则,采取“节假日正常查,不良天气突击查、夜间不定期查”的逆向思维,科学安排环境执法时间,进行全天候监控,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监管模式。对应每一个责任区,明确每日多少次检查多少家企业,每周监察机构领导应带队组织多少次夜查或节假日抽查,每季度组织多少次对多少家重点污控企业普查,每半年组织多少次县、市联动的交叉执法检查,每年组织多少次由工商、质检、城管、住建、农业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二是实行重点源监管动态化。对辖区重点污染源应做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日常监管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个确保”,即:对排污单位排污口的监测到位,对排污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监督检查到位,对擅停污染防治设施、偷排偷放的环境违法行为惩处到位,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5)实行污染超标倒查等倒查制。以河流水质监测报告以及群众信访举报为线索,逐地、逐河流、逐超标河段追根溯源排查污染源,尤其是对重点流域,从断面依次追溯到河流、企业,自下而上的实行倒查。针对部分排污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转问题,由单一的查设施运转情况转变为从企业的排水量、原材料的消耗量,锅炉除尘设施的除灰量,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及絮凝药剂的使用量来推算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情况,让偷排偷放的行为无处可藏,督促企业将环保设施正常运转。

(6)实行环境执法日志制度。制定统一格式,环保系统

3 每一执法人员须对每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输入到动态信息平台,分管领导每月检查一次执法日志。通过实行日志制度全员化、日常化和档案化,可进一步促进环境执法人员规范执法。

(7)建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调控和环境突发事件预警体系。体系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主要是指在拟定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地将辖区内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预测分类,制定处理每一类环境污染事件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具体到哪类事件用到何种药品、器材,哪里供应,联系方式,价格,车辆如何安排,固体废物处置哪个公司有资质,处置价格,联系方式等都应做详尽的说明。这种具体化、可操作化的体系,可提高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污染事件的能力,有效维护环境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2、推行一体化环境执法责任制

通过科学细化环境职责和责任,实施一体化环境执法责任制,确保环境执法有效开展。

(1)科学划分环境监察责任。把环境监察机构的执法人员分成几个执法组,分别对应负责全市不同责任分区。每个执法组的重点污染源相对固定,以保持执法检查工作的连续性。

(2)充分将监察责任与监管对象相结合。结合环境监察机构分组情况和污染源分类情况,将环境监察任务具体化和责任化,拟定《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及责任分工表》,对应到每个监察人员,这样可有效解决目标不明、责任不清、任务不具体等问题,进一步延伸执法覆盖面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完整的监察执法体系,既可高效地圆满完成各项监察任务,又可减轻企

4 业负担。

3、实行内部配合协调,确保执法工作形成合力 环境保护执法是一项系统工作,单靠监察队伍或环保局任何一个科(室)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全局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

(1)动态管理和使用信息资源平台。建立完善“环保系统内部环境保护信息资源平台”动态信息输入体系。监察机构、监测机构等环保直属机构和环保部门各科(室)均可受权进入,将自己每一次现场检查的信息和相关文件资料及时输入环境保护信息资源平台,使全局环境执法基本实现一个平台、共同维护、资源共享。这样可解决环保部门各科(室)、监察各自互不通气,执法检查结果分散,人为将企业污染整体状况割裂开,监察、监测、环境管理三者相互脱节的现象。打破监察、科(室)、站、中心之间壁垒,实现执法检查结果内部“直通车”,环保系统所有人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共享其它部门的执法检查结果。动态信息的共享,不仅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整个环保系统每个执法人员可及时了解掌握环保部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打歼灭战,使环境执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将科(室)等部门职责与监察执法有机结合。为保证执法工作形成合力,应将环保部门各科(室)和下属事业单位的配合职责在监察执法中加以明确。如办公室负责后勤准备等保障工作;管理科负责按月提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及“三同时”验收名单和逾期未验收单位名单等相关信息资料,污控科

5 负责提供固体废物、饮用水源保护和限期治理等管理情况等,自然科负责生态系列创建、“三区”情况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监测站负责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环评”监测和“三同时”验收监测等数据,总量科负责减排情况等。配合协调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拓宽执法工作手段,畅通各科(室)、站及中心之间的工作联系。

(3)建立环境执法内部联动机制。一是在环保部门内部设立环保联动执法办公室,明确环保部门各科(室)、直属各单位在联动执法中的职责和任务,办公室主任由一名局领导担任。如铅酸蓄电池企业的执法整治,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建设项目存在环境违法行为、老铅酸蓄电池企业需限期治理、违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缺少环境应急预案等各类突出问题,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开发科、污控制科、环境应急中心等科和单位分别具体负责,一厂一策,研究确定整改措施、标准、完成时限等,同时,监督属地环保部门、企业按时完成整改任务。二是定期召开各类联席会,实现无缝隙对接、零距离沟通。如针对减排、创模、处法、环境安全、环境质量等问题,监察与相关科(室)、站、中心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讨论,解决相关问题。三是建立上下联动执法体系。由环保部门领导带队,每周节假日晚上开展突击执法检查。环境监察机构和环保部门科(室)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每个区域环评、“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排污费征收情况等开展联合检查。市、县两级监察机构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全力推进区域污染整治。通过上下联动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协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4、强化属地管理,理顺环保部门职责与责权。强化属地

6 管理,充分发挥县级环保部门的作用,实现环境执法前移。对县级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实施全面的属地管理,县级环保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保护三个领域实施全面监管。建设项目、限期治理项目等的日常监管须由县(市、区)级环保部门负责。如涉及到不在本级审批或下达任务的项目有违法行为,应及时上向市级环保部门报告。市级审批或从市级过路的省级、中央级审批项目以及市级下达的限期治理项目,应征求县级环保部门的意见,形成的审批文件应及时抄送县环保部门,并经常与县级环保部门一起对建设项目或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

5、强化各项措施,确保环境监管取得实效

(1)加大硬件建设。一是建设环境移动执法平台。前端应用系统设置PDA前端、上网本(笔记本)前端两种模式,设计有现场执法、移动办公、污染源查询、政策查询(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处罚裁量标准)等模块;后端管理系统设计有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简易程序)、污染源管理、综合管理(电子地图、法律标准库、处罚裁量标准库、法律文书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环境犯罪、案管查询、征信管理、绩效管理)、移动办公等模块。执法人员通过环境行政执法移动信息平台PDA前端,利用电子地图和GPS系统第一时间达到被查项目某厂。现场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上网本进入平台污染源管理库调阅该厂环评、验收等电子档案,判断该厂涉嫌存在污染防治设施未验收即投产的行为,随即利用PDA进行录音、录像、拍照取证,并通过上网本、便携式打印机、扫描仪实现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和询问笔录的电子制作、当场打印、签字确认、

7 资料上传,全部现场执法信息实时传输到平台后台管理系统。二是完善执法装备。改变目前办公、执法设备落后现状。环保部门执法人员应配置笔记本电脑、录音笔和照相机等执法设备,执法人员可随时随地现场调档,并输入各种检查信息,实现执法、办公科学化、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

(2)转变思想观念,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一是认清开展创新环境执法的重要性。思路决定出路。环境执法人员少,致使区域内的部分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影响了环境执法的有效性。只有创新执法,才能有效地解决目标不明、责任不清、任务不具体等问题。而且也有利于发挥环境执法人员的监管作用,对提升环境执法能力以及实现对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二是认清开展创新环境执法的紧迫性。现实的环境执法工作中,如何查、查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遏制企业违法排污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困扰环境执法人员的难题,也可以说是制约环境执法的瓶颈。特别是在推进减排的形势下,环境执法人员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不会查、不愿查”,致使污染源得不到有效监管,这将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开展新的执法模式,可从根本上解决 “不会查、不愿查”,以及对污染源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问题,进而推动节能减排等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3)创新培训方式。对常规的培训方式进行改进,在培训课堂中组织“现场执法模拟训练”,把现场执法过程中亮证执法、执法询问、现场监察、现场笔录、执法取证、现场法制教育等诸多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以现场模拟的形式生动的展现在执法人员面前,加深学习人员的认知程度,全面提升环保

8 执法人员的现场执法水平。

(4)建立检查考核机制。每季组织对环保部门各科(室)及直属单位执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过采取“看、问、查、考”的方式,全面检查各单位、各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等情况。重点考核执法人员是否具有“六查”(即查排污单位的基本生产情况、环保审批验收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污费缴纳情况和环境安全隐患等情况)环境执法能力以及现场拟制笔录的能力素质等。

(5)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把环境执法工作与各单位的评先创优和年终评比结合起来、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单位环境执法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的问题,激发开展环境执法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借助外力,破解环保执法难题目

争取其他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外力,解决环保执法单独作战,力量薄弱问题;建立环保信用机制,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降低执法成本;推行部门环保指标考核,实现污染防治对口管理。

1、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改变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一是建立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形成部门协同作战。由政府各职能部门组成环保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建立灵活高效、协调有力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两高一资”项目和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实施电业部门限电、工商部门查封、媒体部门曝光等措施,改变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执法工作局面,特别是通过联合纪委监察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对环境违法案件的督查督办,形成执法合力,有效解决环保执法难的问题。二是

9 建立环境保护执法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和交流,群策群力,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合力,提高查处效率,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2、实施企业环保诚信承诺机制。为切实解决传统监管方法存在的企业负担重、行政成本大、环保监管难等问题,在重点企业建立环保诚信承诺机制,通过实施绿色信贷、环保信用管理、对违法企业进行曝光等,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环保承诺,凡履行承诺的企业,在每年治理资金补助、评优、评先等上给予倾斜。通过建立环保诚信承诺制度,充分调动企业自觉履行环保的积极性。

3、将环保指标纳入对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政府对涉及到减排、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畜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落后产能淘汰等工作指标的农业、公安、工能委、林业、国土、工商、卫生、交通和水利等相关部门进行年度环保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确保环保各项政策及减排措施落到实处。

推荐第6篇:创新理念科学执法

创新理念科学执法

全心全意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局公平交易工作始终把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作为我局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进一步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积极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维护商标持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局通过创新理念,科学执法,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7件,案值达67.86万元,罚没款收入13.847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早规划,早推动,每年年初我局就打击商标侵权工作制定出实施方案,并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于领导得力,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合理,形成了机关上下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我局打击商标行动的有序、有效、有力推进。狠抓新型案件查办工作,加大对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由局领导亲自抓进度,每月由办公室汇总执法办案数据,对照市工商局量化考核的要求计算出完成比例,如我局把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则认真统计出商标侵权案件办案数据及完成比例,分析出工作中的优势与缺撼,并上报给局长审阅。局长根据办案实绩对股室作总体评价,高位推动打击商标侵权工作,提高了相关股室责任人的执法办案积极性。

二是借鉴成功执法经验。定期开展案件讨论学习会,将市局和其他兄弟县局的办案经验向执法人员详细讲解,仔细剖析各类案件的发生、发展与查办方法,特别是新型案件的查办方法。同时,要求每位办案人员将自己经手的每宗案件的查办心得记录下来,总结出优点和不足,务求提高查处

案件的效率和质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多种形式的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工作经验、开阔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视野,更好地提升我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去年,我局还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批次组织人员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到外地学习,并对外地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我局将继续组织此类外出学习活动。

三是强化业务知识学习。要求每位执法人员制订学习进度表,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条文,由股长和法制员共同筛选和梳理出关于商标查处适用率较高的法律条文,定期开展法律知识更新学习活动,通过讨论、翻查案例和运用,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同时,组织专门的商标、商品甄别和初步鉴定学习会,每位参加人员都提出一至两个常用且简单的识别方法供大家交流学习,既加强了沟通,丰富了知识,又增强了办案队伍的凝聚力。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技能,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切实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年初,我局结合队伍素质现状和工作业务需要,制定了《黎川县工商局2011年度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制订了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采取“个人自学与县局集中辅导学习相结合、机动学习和固定学习相结合”学习制度,要求个人进行每月一法学习,每周一下午全局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主持学习的部门必须事先准备教案,将学习内容分为机动学习部分和固定学习部分,并要求每位参与学习的人员做好学习笔记。同时积极推行按需培训、岗位锻炼、以考促学的培训形式,采取办培训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以案说法、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为检查学习效果,我局还规定,每半年要举办一个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对考

试不合格人员要进行通报,并补考一次,补考仍不过关的,暂停执法资格,且取消当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四是深入挖掘违法案源。针对经检股查办案件类型单

一、创新性不强的实际,我局开拓视野,从多方面挖掘新案源。比如将群众投诉进行分类,研究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全县设立的维权115个站点,115名消费维权监督员,充分发挥“一会两站”和12315维权网络和消费维权监督员的作用,一年来共接到各类投诉案件47件,有关商标侵权案件5起;分析辖区内可能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黑点,集中力量进行排查,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现状,我局把检查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互动机制及工作联动机制,从共享信息中筛选出违法经营户名单。自去年11年全国打击商标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以后,我县成立了专项行动部门联系会议办公室,我局充分利用此次契机,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他们提供案件线索查处了2起此类案件。

五是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我局要求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市局统一下发的商标识别资料,平均每周组织执法人员12人次对辖区商标侵权行为进行排查。同时,结合市局阶段性的工作重点,针对仿冒“四特”、“茅台”、“五粮液”酒、阿迪达斯标志、“红牛”饮料等商标专用权进行专项清查,对苗头性问题作警告、责令改正等处理,对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危及市场经营秩序的商标侵权行为,坚决依法从严处罚。如:去年,我公平交易局共查处5起服装“傍名牌”案件,罚款共计2.4万元,查获假冒侵权“四特酒”案3起,罚款共计4.3万元,查获假冒“四特酒”110多箱。今年,查获假冒“五粮液”、“茅台”案件一起,罚款2.6万元,“阿迪达斯”案件

1起,罚款0.9万元。通过查处假冒伪劣行为,有效的维护了知名企业的利益,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推荐第7篇:城管执法创新心得体会

城管执法创新心得体会 随着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如何更好地将新区这座正在崛起的新城市管理和服务好,是我们城管工作者亟待思考和探索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确实,目前新区尤其是城镇的城市面貌和市容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占道经营、市容环境、户外广告规范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和提升的空间,毕竟是长久以来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然而,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停步不前的借口,群众的期盼和要求也非常高,我们应想方设法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通过稳步扎实的工作奋力推进城管工作,让广大群众亲眼见证我们城管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就目前来说,我们不奢求老百姓对我们有多高评价,但是我们期望在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相信有你们的支持和肯定,我们城管工作者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的,等着看我们的表现吧!

自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们城市管理的广大执法队员以创建为己任,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四特”精神,放弃节假日休息,日夜奋战在创城第一线,以身示范、文明执法、和谐管理、热情服务,以严整的队容风纪、无私的奉献精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为我市创建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勿庸讳言,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在我们的执法队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为了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深入开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的形象。在此,作为城管工作者的一份子,在工作作风上面,先代表全体城管人员向大家表个态:

一要不断强化城管队伍的建设。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服务有力”的综合执法队伍。要正确理解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辩证关系。严格执法绝不是暴力执法,而是要严格依法、遵规、履程,大胆管理,理直气壮地执法。尽管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现象在我们的反复劝说中仍然不断“回潮”,挤压着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导致执法存在着重复、反复现象,但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违法行为要坚决整治。二要不断强化良好的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执法工作中要本着为民着想、为民除忧的执法理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真诚的微笑面对群众,以沉着冷静的态度解决问题,变执法管理为执法服务。执法、管理、服务是三位一体的,相互之间并不矛盾,一定要把握好执法的标准和尺度。日常执法中要注意执法形象。执法语言要规范、文明,禁止出口带“脏”,仪容仪表要规范、整齐。

三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积极组织执法队员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有关知识,执法队员应明确执法行为不是代表个人行为,而是代表政府行使职能,要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廉政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为了夺取创建工作的最后胜利,也借此次创建的契机,将创建成果巩固好,并将好的经验和做法迅速地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我们要吸取教训,彻底告别不文明行为。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奉献之师的良好形象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推荐第8篇:城管执法创新心得体会

敬业奉献争创一流

吴 冲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随着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如何更好地将新区这座正在崛起的新城市管理和服务好,是我们城管工作者亟待思考和探索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确实,目前新区尤其是城镇的城市面貌和市容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占道经营、市容环境、户外广告规范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和提升的空间,毕竟是长久以来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然而,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停步不前的借口,群众的期盼和要求也非常高,我们应想方设法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通过稳步扎实的工作奋力推进城管工作,让广大群众亲眼见证我们城管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我们城市管理的广大执法队员以创建为己任,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四特”精神,放弃节假日休息,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以身示范、文明执法、和谐管理、热情服务,以严整的队容风纪、无私的奉献精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然而,勿庸讳言,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在我们的执法队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为了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深入开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的形象。

一要不断强化城管队伍的建设。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服务有力”的综合执法队伍。要正确理解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辩证关系。严格执法绝不是暴力执法,而是要严格依法、遵规、履程,大胆管理,理直气壮地执法。尽管违法建设现象在我们的反复劝说中仍然不断“回潮”,挤压着市民生活的公

共空间,导致执法存在着重复、反复现象,但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

二要不断强化良好的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执法工作中要本着为民着想、为民除忧的执法理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真诚的微笑面对群众,以沉着冷静的态度解决问题,变执法管理为执法服务。执法、管理、服务是三位一体的,相互之间并不矛盾,一定要把握好执法的标准和尺度。日常执法中要注意执法形象。执法语言要规范、文明,禁止出口带“脏”,仪容仪表要规范、整齐。

三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积极组织执法队员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有关知识,执法队员应明确执法行为不是代表个人行为,而是代表政府行使职能,要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廉政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推荐第9篇:创新执法问卷统计

创新环境执法情况调查问卷(匿名)部分统计结果

3、您所在的企业在近年内的环保资金投入情况为?

A.保持稳定(11家) B.逐年增加(35家)C逐年减少(0家)D不确定(6家)逐年增加企业占67.3%

24、各区域环保部门进行交叉执法是否有助于实现环境执法的公平公正?

A.是(49家)B.否 (1家)

25、环保局实行联动执法,使各处室积极参与是否有助于实现沟通,推进执法工作开展?

A.是(49家)B.否(0家)

28、通过推行即时执法,在第一时间对违法行为进行公开与处罚,是否有助于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A.是 (37家)B.否(13家)

30、您认为在创新执法手段对企业环境管理是否有帮助?

A.有一定帮助 (38家)B.有较大帮助 (8家) □C.基本没有帮助(3家) 上述涉及创新执法问题中,收回回答198个,其中181个肯定性回答,占总数的91.4%

推荐第10篇:城管执法创新心得体会

“作为城管执法部门,一方面,要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自身的科学发展。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去认识学习,查找差距,研究措施,着力解决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全体人员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升、工作水平大提高。”上蔡县城市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宋文标在上蔡县城市管理办公室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一席话至今令上蔡县城管办全体人员记忆犹新。

抓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活动中,上蔡县城管办把学习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做到“五个落实”、“六个结合”。“五个落实”,即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地点落实、学习人员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效果落实;“六个结合”,即专题辅导与集中讨论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学习与整改相结合、播放远程教育片与座谈讨论相结合、考核和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开展。学习阶段,上蔡县城管办全体人员共记读书笔记196篇,写心得体会392篇,撰写理论文 章7篇,编发内部学习简报10期,学习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搞查摆,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实找准并解决影响城市管理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和旧体制,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创优意识,实现执法理念由“我为城市管人民”到“我为人民管城市”的转变,上蔡县城管办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在解决关键问题上下工夫,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尤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打造“和谐城管”,让群众满意。他们采取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印发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的办法,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限期解决。针对群众反映的个别执法人员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办事效率低以及为民服务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上蔡县城管办党支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在全体执法人员中推行以“一次亮证、一个微笑、一句尊称、一番解释”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管理模式,要求执法人员做到“三理”,即纠正违章要有理、宣传教育要讲理、执法处罚要合理,坚决贯彻“一宣传、二服务、三教育、四管理、五处罚”的工作原则,克服方法简单问题。推行了首问责任制、首查不罚制、限时办结制和销号整改责任制,对影响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不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发展,创新工作机制。上蔡县城管办着力推动“四个创新”。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罚与教育的关系,把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城管执法工作中粗放式、突击式和生硬式的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型向长效化、由“人治”型向“法治”化转变,努力实现精细化、长效化和人性化管理。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改变过去重处罚、轻管理的工作方式

,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探索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有计划地放开地摊管理,有条件地增加弹性市场,不断强化管理疏导,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社会化路子,把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一家“独唱”变为“一家领唱、大家合唱”,有效发挥各级组织、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管理拳头,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努力形成调动社会力量和执法资源,实现社会化大城管的氛围和格局。为推动工作开展,上蔡县城管办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开展活动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解放思想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发展的效果上,以工作实绩检验和衡量大讨论活动的成效,让群众满意。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公共配套设施,搞好城市绿化美化,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创建工作。通过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强力推进,上蔡县城变绿了、美了、亮了、净了,受到群众和外商的一致好评。

上蔡县城管办解放思想带来服务理念创新

第11篇:申论热点之创新

创新城乡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宁海县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进了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

搭平台,创新互帮互助方式。在城乡之间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互帮互助网络平台,是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有效途径。宁海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通过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强带弱的方式,重点开展了五个层面的结对共建活动,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城乡组织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城乡互帮互助工作平台。建立县领导联系乡村企制度,明确每位县领导负责联系一个乡镇(街道)、一个示范村、一个贫困村和一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突出部门优势,按照“党群部门联组织涣散村、政法部门联矛盾复杂村、经济部门联经济薄弱村、涉农部门联产业专业村”的思路,组织全县72个部门、企事业单位与18个乡镇(街道)、72个重点农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依托非公企业党建联促会,在697家会员企业党组织中择优推选出100家,组织开展了“百企联百村,共筑大党建”结对共建活动。采取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基建资助型、公益慈善型等多种结对共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优势,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同时建立以强带弱、以强村辐射带动帮扶的机制。一方面,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集中力量、集中优势推进中心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村村联姻共建的方式,由强村辐射带动周边弱村,实现区块统筹发展。另外通过党员之间的互助帮。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加强了城乡党员个体的结对帮扶。开展党员人才互派交流活动,加强结对双方党员干部的互动。

抓载体,创新互帮互助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和内容,是增强活动效果的关键所在。宁海县围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开展城乡互帮互助活动中,切实找准工作最佳结合点,开展了以“五联”为主要内容的互帮互助活动,较好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双向获益和共同发展。一是党建工作联动。积极参与结对共建村党建工作,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建设,重点指导和帮助结对共建村在加强基层组织、增强班子活力、提高党员素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班子联建、队伍联管、活动联动、工作联创等共建方式,拓展和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功能。二是科学发展联谋。深入结对共建村调查研究,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指导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着力在共谋农村发展上下功夫。三是活动阵地联建。通过共建党员学习园地等方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学经济、学科技等各方面知识。帮助农村改善文体、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传统道德建设,形成“友爱、互助、奉献、进步”的文明乡风。四是党员队伍联管。加强结对共建双方党员干部的互动管理,采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结对共建村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任务,把农村建设成为机关干部实践锻炼的重要基地。五是民生实事联办。每年帮助结对共建村,力所能及地兴办1—2件民生实事。每年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到对结对共建村开展政策宣讲、党课辅导、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服务活动。每逢“七一”、“元旦”和“春节”,组织走访座谈活动,了解村情民意,帮助解决困难,增进群众感情,密切党群关系。

强基础,创新互帮互助制度。在组织方式、活动载体实现创新突破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力求城乡互帮互助工作的长效化。建立由县、乡镇(街道)、

村三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城乡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安排结对共建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分析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交流共建工作经验。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工作责任制,把城乡结对共建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选先进党组织的重要依据。建立共建工作联络员制度。结对共建双方各指派一名党员担任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联系,定期沟通情况,反馈信息,指导党建业务工作,有效推动城乡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上互促共赢。建立共建工作定期服务制度,采取“组团式、项目化”服务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双方党员广泛参与的服务活动。建立共建工作督导制度。参加结对共建活动的城乡基层党组织每季度向所属党组(党委)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县级机关党组织每年11月底前向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工委作一次书面汇报。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工委定期对结对共建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主要领导不重视、结对共建措施不落实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12篇:申论之科技创新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奢华有内涵申论范文之科技创新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为了让考生们在考前有效地抱一些“佛脚”,中公教育专家特将一些品质高、内涵深的申论范文给大家借阅,希望其中的言语可以帮助考生在考场上“点睛”。

【范文示例】

推进科技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我省要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我省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需重视企业的作用,使其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体力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市场需求最敏感,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最迫切。我省科技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是企业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科技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少,缺乏知名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扶持和发展科技型企业,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需培育和引进人才,使其为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支撑作用。“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科技创新,都要坚持人才为本。要坚持人才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稳定现有人才与培养后继人才相结合,采取利益激励、项目带动、团队建设、培训交流等多种措施,同时,还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实行鼓励政策,促进科研人员走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投身生产实践,使科技创新带头人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

推进科技创新需明确政府的责任,使其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护驾之责。在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的征程上,雄关漫道,其路修远,掌握着广泛资源的政府对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进行支持并明确自身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政府对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大力支持,使芬兰在电信、生物以及环保技术等众多领域拥有许多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同样我国政府也应明确自身职责,提供法律、税收、财政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护驾之责。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在此关键之际,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尤为紧迫,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的作用,使其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体力量,培育和引进人才,使其为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支撑作用,明确政府的责任,使其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护驾之责,从而实现我省的振兴发展。(936字)

第13篇:创新执法体制与方式

创新执法体制与方式

全力开创经开区城管工作新局面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部的平原地带,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开发区行政区域面积 103平方公里,规划开发面积 4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现有各类企业118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市政府很重视开发区的城管执法工作。为了进一步理顺城管体制,完善城管体系,切实加强开发区城管执法工作,2007年专门成立了吉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经开分局,并由市城管执法局选派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分局主要领导。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开分局以营造环境优势为重点,以构建和谐城管为导向,以提升服务为主线,全力提高区内城管水平,在经开区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共建共管的舆论环境。宣传气氛越浓,整治效果越好;宣传声势越大,执法阻力越小。经开分局成立伊始,将宣传视为城管工作的生命线,视为与开发区各界沟通的桥梁。视为减少管理阻力、赢得群众支持的有利武器。

开展“走访式”宣传活动,对区内各大企业逐一进行走访,发放宣传资料。与企业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取建

1 议与意见,解答咨询,宣传有关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在大街小巷开展经常性宣传活动。利用挂置宣传条幅、设立宣传展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在全区内开展城管宣传活动,与广大群众、商家业户交流,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接受投诉,营造了浓厚的城管舆论氛围。

加强对上对外城管宣传。按照“多报、快报、精报”的要求,向经开区及市城管执法局报送动态信息,理论研究等材料,以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我区城管工作的重视,赢得理解和支持。

二、转变理念,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经开分局自成立后,更新执法观念,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推行了一系列便企、便民措施。

向各大企业发放便企服务卡,服务卡上注明负责该企业的中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执法职能及举报电话。一方面可以同企业建立快捷的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企业监督执法队员的执法行为。

开通城管举报热线,为投诉人服务,受理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诉、举报。确立了“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限时必办、投诉必究”的工作原则,无论大事小事,一律认真处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既方便了投诉人投诉、提高了其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又为城管人员及时提

2 供了管理问题和线索,无数双理性良知的眼睛促使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巩固、创新、提高。同时,分局还继续推行网上举报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以人为本,建立一支过硬的城管执法队伍。一支合格的城市管理队伍应具备四种能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城市的能力;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城管的能力;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奋发有为、狠抓工作落实的能力。经开分局以提高队伍“四种能力”为目标,狠抓队伍建设。按计划开展了“经开分局2007年度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工作,聘请相关兄弟单位业务骨干来讲解实际案例。主要以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与综合素质,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并采取了全新的培训方法——“提问制”,分期进行闭卷考试,从而使分局执法者素质有进一步提高。同时,分局还开展了“执法业务大讨论”活动,分别对以往执法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使队员们对执法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提高了执法队员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

在制度管理上,坚持以“百分考核”制度做为管理队伍的有效手段并同绩效工资挂钩,奖罚分明,改进和完善了《执法分局法律文书管理规定》、《经开分局案件追办制度》、《工作日志补充考核规定》,靠制度约束人,靠制度管理人,使城管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打造开发区优良的投资环境。2007年,经开执法分局深入贯彻“城市管理年”的各项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着经开棚户区改造工程、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际铁路建设工程、开发区重点工程及《市执法局关于二OO七年工作安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高效地开展执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人性化拆迁,确保开发区全年拆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2007年,经济开发区将化工园区改造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拆迁工作任务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分局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资源,机关和中队都投入到了一线执法工作中去。建立了排查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对全部拆迁户定期开展隐患排查行动,对有可能发生上访、闹事的拆迁户进行重点排查,力争从源头上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干扰拆迁工作的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及时组织公安、司法、土管、信访等部门,逐一分析原因,研究处理对策,逐个加以解决。建立每日例会制度,对每天的工作都进行汇总和安排,确保化工园区拆迁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截止目前,在市局规划大队、指挥中心、城管治安支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分局共完成了化工园区、新村村、九东村、二台子村、建新村、通溪村、化纤厂住宅楼、江提改造等930余处的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900余户正式房屋(经仲裁)的拆除,面积12万余平方米,拆迁量为历年之最且无一起上访案件,

4 保证了开发区棚户区、化工园区改造工作的全面完成。

在进行拆迁过程中,分局始终按照“变强拆为自拆”的工作思路,构建和谐拆迁理念,把维护社会安定放在重要位置,坚持耐心说服在先、协调处理到位、保障及时有力,促进了拆迁工作按时顺利完成。在2007年7月,对占用高速引线的3处煤厂违法建筑进行整治时,经了解得知,当事人确实没有合适的储煤场地,一旦强制搬迁将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分局领导研究,协调有关部门,为当事人无条件提供了一个临时储煤场地。并派出铲车、翻斗车二十余台协助其运煤3000余吨。最后,还主动协调开发区有关部门,帮助当事人将其所储煤炭全部卖出。这种温情执法,人性管理的执法方式深深感动了当事人。为此,当事人给经开分局送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二)治本清源,创建整洁、有序的开发区市容环境。亮丽、整洁的市容环境是吸引外资、引企进区的重要条件之一。经开分局一直将市容整治工作作为重点来抓。

1、巩固“松江北路”整治成果

按照开发区的要求,本着及时发现、及时查处、长效管理、杜绝反弹的原则,分局建立巡查制度,对松江北路(新江街景观路)进行了不间断的定期巡查。同时对市里确定的甲级一类路坚持每日巡查,严格控制新违法建筑的形成,全年共计对巡查发现的80余起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保

5 证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2、对高速立交桥下的露天市场进行了取缔迁移,至今未发现反弹现象,达到了预期效果。

3、对经开区所有围挡广告进行排查,对不符合标准及违章设立的进行拆除。同时,对工业园内的野广告进行了粉饰,全年共粉刷野广告1000余处。

4、对工业园区内的露天烧烤进行了整治,取缔了园区内的所有露天烧烤。

5、自2007年7月开始,对工业园区内运输散流体行为进行了全面整治。针对年内园区内破土开工的施工工地较多且九站地区沙场较多,是市区内建筑用沙的主要供给地之一,分局一方面派中队在重点路段死看死守,严查重罚;另一方面,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走访了全区内26个沙场及十余个施工工地,同负责人签定了责任书,同时加强建筑施工工地出入口管理,硬化出入口,做到车轮不带泥,出入口无污水、弃料,并给在区内运输散流体车辆全部安置了苫盖设施,现已基本杜绝了散流体散落污染路面的行为。

6、对全区内的废品收购站点进行了集中整治。由于历史原因及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特点,整治废品收购站点工作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经分局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首先,执法队员深入各个站点踏查动员,摸清收购站底数及基本情况。然后,协调有关部门停止办理审批手续,

6 同时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对站点进行详细排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收购站点坚决查封。在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此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市整改办的高度评价。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的城管工作任重道远,只有立足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管理新思路,研究管理新情况、解决管理新问题,城管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城区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在新的一年里,经开分局将按照经济开发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市城管执法局的具体工作要求,创建性的开展工作,为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建设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第14篇: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执法能力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执法能力

——新形势下强化检察机关执法能力的途径探析

2010年,检察机关按党中央部署,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作为三项重点工作,这是党中央从更好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准确把握新时期政法工作规律,深刻总结近年来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三项重点工作不仅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而且是当前检察工作的根本,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动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坚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重要载体,纳入检察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解决检察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给检察机关各部门提升执法能力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从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深化办案、加强学习培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加强队伍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从检察机关的工作机制和司法工作特点来看,一切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两个机制,一个是检察机关,一个是检察官,两个机制的和谐运行,是完成检察使命的决

1定因素,联系两个机制的枢纽就是检察机关对检察官的管理机制。

检察工作的创新包含对检察官管理的创新,检察官管理的创新能有

效促进检察工作的创新,检察官管理创新也是推进检察改革、提高

检察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措施。本文就检察官管理创新作如下探

讨。

一、现行检察队伍管理机制分析

现阶段涉及检察官管理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下称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下称(检察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等级暂行规定》(下称检察官等级暂行规

定),除此而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官纪律、职业道德、廉洁从

检方面都制定了管理规定,这些法规在检察官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保证了国家检察权的依法实施。对检察官的范围,检察官法第二

条规定,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

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

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检察官法第

二十一条规定检察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首

席大检察官,二至十二级检察官分为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

检察官的等级的确定,检察官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以检察官所任职务、

德才表现、业务水平、检察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事实上,检察官的等级主要是按行政职务确定,至于德才表现、

业务水平等因没有与行政级别和检察官等级相对应的考察、考核办

法,因此晋升检察官等级和行政级别也只是法律条文上的表述而已。

检察官等级暂行规定虽然规定了按工作年限晋升检察官等级的梯度,

但主要级别仍只能在行政级别限定的范围内晋升。检察官等级暂行规

定第七条第四项第五目对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

察员的等级规定为三至五级。担任检察员的行政级别为副科级,普通

检察官二级以上为检察员,也就是说二级以上检察官行政级别必须是

副科级以上检察官。目前检察官等级的晋升程序是,普通检察官三至

五级(也就是12级检察官中的最低三级)由检察长任命助理检察员,

再报上级院审批检察官等级;二级以上检察官先由党委部门批准拟任

检察官的行政级别后提请人大机关任命检察官职务,再报上级检察院

审批检察官等级。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当前检察机关和其它行政机关

彼此都是行政层级树上的不同分叉,检察机关也就自然难以摆脱行政

模式的束缚。检察官首先要看行政级别,挂不上行政级别其它就都是

空的,在这种背景下,检察官如何按照检察规律去办事便自然是一个

大问题。就现阶段检察人员结构来说,副科级以下的检察官占比例最

大,也是具体承办案件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被打上行政模式烙印

的检察人员绝大部分是科级以下国家干部,他们在检察队伍里奋斗一

生的退休待遇也很难超过科级,由此产生监督乏力的问题也就在所难

免。检察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就要告别当下的以官为本。在当前的检察

管理模式下,决定检察官工资待遇的是检察官的行政级别,这必然要

引导检察官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行政级别,检察官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角

度首先也就会和行政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靠齐,工作时间越久的检察

官其法律思维模式将可能越淡化。对一个案件来说,检察官优先考虑

的将会是“我的领导会怎样看”,而不是我对案件的看法会是怎样。

当层级汇报案件时,行政级别处于下一级的检察官便基本是沿袭行政

级别处于上一级的检察官的思维模式,“师傅带徒弟”的手工作坊式

检察工作模式由此产生。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

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也无须讳言,它必然以牺牲效率、违背检察工作

规律为代价,从长远来看,会损害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使得检察工

从属于行政模式而失去自身应有的价值定位。受检察院人员流动不畅

和领导岗位职数限制,大多数检察官在副科级以下的十至十二级长期

工作,职级待遇不能晋升,与其他行业同资历人员职级待遇差距拉大,

由于职级待遇长期不能晋升,集压低职级人员过多,在出现职位空缺

时,不正当竞争和不透明提拔在所难免。低职级限制了部分检察官能

力的发挥,更挫伤了工作积极性,这种趋势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制

约着检察工作的发展,也是检察队伍管理上极不和谐和矛盾最突出的

地方。

二、对检察队伍管理创新的思考。检察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

三项重点工作,应当将自身队伍管理创新和矛盾化解纳入重点工作

之中,促进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公

正廉洁执法,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效率。检察队伍管理创新可参考以

下思路:以检察官等级为主线,切实制定按照德才兼备、工作实绩、

业务水平、学历、工作年限、年龄等条件评定检察官等级的具体标

准,打破行政级别限制,按取得的检察官等级向党委机关报批行政级别,提请人大机关任命职务,真正体现检察官等级评定在队伍管理中的作用。检察官等级的评定标准也可以与事业单位技术职称的评定标准相对照,充分体现检察官的工作实绩与业务水平等资历条件。在检察队伍中检察员的数额应当不受限制,在现有检察官管理法规中对检察员的数额也没有具体规定,根据公务员法,县级单位非领导职数应不超过领导职数的50%,检察员属领导职务还是非领导职务,检察官法及检察官等级规定均未作规定,按照检察官代表国家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和义务而论,应当不区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以便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对各级检察机关检察官(检察长除外)的最高级别,可参照公务员法“非领导职务的最高级别不超过最高领导职务级别”或根据检察工作特点以法律形式规定。对各级别检察官的职责,可根据各级检察机关的职责作具体规定,对级别较高的检察官,可不受局、科、室限制,由检察长指派独立承担有关案件的办理;对长期不能履行该级别职责的检察官,可按规定程序降低检察官级别和待遇,真正做到级别与职责和业绩相对应。

通过以上思路的检察官管理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检察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激活检察机关工作活力,使检察官队伍管理有章可循,使检察官的工作更具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化解检察队伍中的人事矛盾,吸引更多高层次、专业型和专家型人才进入检察机关,促进和保持检察官队伍的和谐稳定,也才能更好地完成

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

第15篇:创新执法监督机制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创新执法监督机制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对政法工作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和创新党委政法委对政法机关的执法监督,是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有力措施,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多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执法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为促进我区政法机关严格、公正、文明、热情执法,提高执法效率,预防司法腐败,构建和谐顺德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在新形势下,我们也正在思考和尝试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增强监督效果,进一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一、我区开展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基本情况

我委于2003年独立设置执法督查科(室)以来,根据中央政法委《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加强党委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政法[1998]8号)和省委政法委《关于加强党委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粤政字[2001]21号)等有关文件,结合我区政法工作实际,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认真承担起党对政法机关的执法监督工作职能,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监督工作:

一是加强对社会影响大、重大疑难和政法各家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进行协调。每年约对10宗左右这类案件进行协调。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广泛听取政法各家的意见,把执行政策和执行法律有机统一起来,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协调案件,慎重权衡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确保这三个效果相互统一。

二是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案件的督办和核办。主要包括三类案件:上级政法委督办的案件;区委领导批办的案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

三是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围绕每一时段政法中心工作与区委的工作重点,抓住一些重点、热点的执法问题,开展专项执法督查。

四是认真处理涉及政法机关及政法干警的来信来访工作。每年约处理此类信访案件在40至80宗左右。

五是认真协调解决政法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分歧、热点和新遇到的问题,统一认识理解,统一执法尺度,减少意见分歧,促进执法质量和执法效率的提高。

二、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这几年我委在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方面,能按照上级党委政法委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探索监督途径,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 1

识到,要进一步发挥政法委的执法监督作用,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缺乏规范化的机制保障。党委政法委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在立法上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和有效的措施保证,特别是缺乏具体的规范化保障机制。既使发现执法中出现了问题,要进行纠正,也只能由执法部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具有间接性。从执政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角度来看,党委政法委的监督力度应当更大,但党的执法监督既缺乏规范性的法律规定,又缺乏具体条文化的程序操作,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是监督缺乏刚性。集中表现在对具体案件的协调效果和责任的追究上。案件协调通常都是政法各家对案件的处理有分歧的,如果未能形成统一的协调意见,最后的处理结果就是按照有最终裁决权机关的意见处理,如果多次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没有裁决权的机关就感到案件协调仅是一种形式,没有实质意义,对协调案件失去期望和积极性。同时,对执法监督发现的问题,目前,政法委还未有一套有效的责任追究办法。

三是监督合力有待加强问题。对政法机关的执法监督途径可以归结为两大块,一块是内部监督,一块为外部监督。外部监督的途径主要有:政法委的监督、人大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纪检监察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在普通群众看来,内部监督可能存在遮遮掩掩,可信度不高,更期望加强外部监督,从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群众对政法委的监督期望极高。但由于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起步较晚,很多工作还在摸索阶段,各种监督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因此,要提升监督效果,就应该与各种监督途径形成合力。

四是个案信访监督量大,影响普遍和重点监督的效果。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范围定位,应当是重点监督政法部门在执法当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突出性的问题,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监督,来促进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即使对个案的监督也是为了从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多年来,我委执法监督却主要体现在对个案的监督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通过司法渠道解决各种纠纷已成为主要的手段,涉及个案的反映越来越多,当事人寄希望于党委政法委通过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来解决个案问题,使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部门成为了信访申诉机构,使执法监督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上。

三、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增强监督效果,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今年以来,各级党委政法委都高度重视执法监督工作,在多年未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后,今年,省、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和

《党委政法委案件评查实施办法》,我委也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乘势而为,不断加强和创新执法监督工作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区政法部门公正廉洁执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把领导和监督统一起来,解决监督的刚性问题。党委政法委作为党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协助党委加强对政法各部门执法工作的党内监督,是各级政法委的重要职责,加强对政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是落实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证政法部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推进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工作中,坚决克服和防止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是“越权”、“干扰”、“没有必要”、“没有法律依据”等各种模糊认识,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司法观念的影响。树立敢于主动监督的意识,抛弃无所作为的观念,把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政法委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作出部署,有效地运用党的权威,推动和协调各方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全力支持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努力为政法部门公正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同时,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力争法律和政策的统

一、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

一、支持和保障政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统一。

二是由本委统一组织协调,建立案件评查工作机制,创新和丰富案件质量评价方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出路和终结办法,防止此类案件没完没了,既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司法权威。从今年起,每年在全区政法机关抽评100件已办结的案件(其中,法院、公安各40件,检察12件,司法局8件),从区成立的案件评查专家库抽调专家对这些案件进行评查,根据需要,还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评查。根据评查结果,本委指导有关办案机关依法妥善处理,对依法办理的案件予以表扬表彰,对问题案件要求整改,对错案依主观原因依法追究。同时,把评查结果作为考评政法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执法情况的重要依据。三是对重点环节的实行常态化执法检查,解决对普遍性和重点环节执法监督缺位的问题。根据每年或某个时期确定的执法工作重点和执法中存在的多发性问题,定期组织全面检查,纠正违法违纪问题,协助查处违法违纪干警。同时,定期归纳分析群众的信访情势,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要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进行专项调查,实施重点突破、难点攻关,推动执法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确定今后重点对下列案件进行执法督查:公安机关立案后撤案、刑拘后未呈捕、久侦未破案,检察机关不捕、不诉、抗诉、自侦案,法院判无罪、重大改判、再审等案。

四是加强对重点案件的督办和核办,解决监督的效果效率问题。进一步完善督办程

序,建立登记、审批、交办、督查、协助调查、报告、立卷等制度。对于挂牌督办的案件,落实责任到人,一督到底,对期限内未办结又不上报的,由本委发出催办函,承办单位在催办期满后仍不上报情况的,由本委直接核办或组织案件评查。对显失公平或存在重大疑点的案件,由本委牵头核办。同时,建立督办、核办案件通报制度,发挥好导向作用。

五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解决监督合力问题。加强与政法机关内部监督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信访部门、执法监督)的沟通联系,建立对重点投诉案件联合查办机制;加强各外部监督途径的沟通联系,当前,尤其是要加强与检察机关的联系,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和管理的职能作用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建立监督联动机制,使双方的监督作用得到相互促进。加强与区纪检的工作衔接,对于工作中发现政法干警违法违纪的,及时移交纪检或检察机关查处。

六是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意见的执行,解决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问题。对于政法部门报请协调的案件,制定协调方案,做好协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充分协商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讨论研究,依照法律和政策进行协调,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对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要制作正式意见或会议纪要,经党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签批,印发各有关政法部门党委(党组)贯彻执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政法各部门分别报上一级政法部门决定。需要继续协调的,由上级政法部门报同级党委政法委协调。

第16篇:申论热点之“创新”篇

申论热点: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背景链接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2015年以来,“新一轮创业潮”成为外媒讲述中国故事时的一个热词。《华盛顿邮报》网站以《去东方吧,创业者们》为题刊文称,中国正在迅速改变,技术和创新逐渐引导中国走向新的高峰。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创业精神已在中国蓬勃兴起,这是不可逆转的进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简单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要在社会上刮一阵风,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权威论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双创”的人越多,社会就越有活力,也能带动更多就业。

——李克强

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创业空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

——李克强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就是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李克强

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李克强

[新一轮创业潮行成的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当前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1600多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毕业企业超过5.5万家,其中上市和挂牌企业近5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200多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2014年,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诞生科技企业1.3万余家、武汉东湖超过5000家,115家国家级高新区总收入达23万亿元,每年吸纳应届毕业生超过50万人;技术市场体制不断健全,201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创业投融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4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带动我国创新创业愈加活跃,规模加速扩大,效率显著提升。

透过大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的现象,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不难看出其出现的必然原因和基础条件。

一是新技术革命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便捷工具。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让社会大众可以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并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品,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

二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条件保障。我国信息产业在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光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走在世界前列,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O2O等创新平台,带动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三是高素质人才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智慧源泉。由于几十年坚持不断的教育发展,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具备了扎实的科学基础、网络技术和开放视野,可以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社会大众需要什么,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

四是改革开放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商事改革、第三方支付、P2P金融等改革措施创造了政策支撑条件。宽容失败、鼓励个性的社会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观念,理解、认同和投身创新创业,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意义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第一,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二,大众创新创业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这些初创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洗,一部分势必脱颖而出,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第三,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现实。开放的社交网络使用户作为产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直接参与到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改进等环节,与创业者充分交流产品创意、体验及个性需求。“众筹”“众包”“众创”的融资模式和生产方式,将优化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

第四,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基本保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底层群众和年轻人发展存在“玻璃天花板”的体制性障碍。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就是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促进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自由分配,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第五,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满足人的最高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列为人的最高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创造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创造出满足人生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渠道,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

第六,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大众创新创业从根本上是要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和加大简政放权,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破除一切不公平、不合理、制约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政策制度障碍,让政府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让有权者不可任性也不敢任性,让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

[措施]

其一,净化创业生态。减轻负担以利轻松上阵,是增强创业创新者信心的必要之举。中央已陆续出台一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各地各部门也要尽快落实相关实施细则,严查并制止形形色色的“土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规范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行为,惩治“小官大贪”、治理“苍蝇扑脸”,根除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滥权牟利的“蝇贪”之患,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其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提升有利于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政府部门出实招推动。要研究制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加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形成一套全链条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体系。可以考虑在各地设立创业创新基地、创业扶持基金及创业创新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 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标题示例]

1.实现大众创业创新重在人才“破茧” 2.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星之火 3.优化创业创新制度环境 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4.让“大众创业”为青年人争一个未来 [开头示例]

1.2015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经济发展现状下,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强发展后劲是应有之义。这其中,创新驱动必不可少,“创客”,也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只要给“创客”搭好舞台、留好空间,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星之火,经济社会定能迸发出勃勃生机。

2.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3.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创新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的到来,通过深化改革将激发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不熄引擎。

[分析示例]

1.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2.大众创新创业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这些初创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洗,一部分势必脱颖而出,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3.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现实。开放的社交网络使用户作为产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直接参与到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改进等环节,与创业者充分交流产品创意、体验及个性需求。“众筹”“众包”“众创”的融资模式和生产方式,将优化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

[结尾示例]

1.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会一帆风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时不我待的改革精神和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破除制约大众创新创业的各种障碍,才能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出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双中高”目标,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2.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说,我们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稳经济作用的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其可能产生的其他积极效果。因此,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赴基层实现梦想而喝彩,为大量城市“白领”、“金领”有勇气从头创业而叫好,为已经取得成功却再起航的二次创业者而鼓掌,更期待着政府部门能够与创业创新者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动力与活力。

3.在这个多元化的创新时代,点燃星星之火,就要以创客为基点,社会为土壤,全力营造鼓励支持创客追逐梦想、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创客们的内在能量,让创客“小圈子”影响社会发展“大环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梦想转变为现实。

申论范文:跨越经济意义看“双创”的溢出效应

跨越经济意义看“双创”的溢出效应

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创业创新之火迅速呈现燎原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鼓励创业创新已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促转型的重要抓手,被认为是中央推进经济工作的“一招妙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被实践证明,这里不必赘言。需要指出的是,“双创”战略看似是个纯经济政策,其影响和意义却绝不止于经济领域。各地政府不应仅将其视作稳增长的短期政策工具,更要用长远的眼光,重视其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治理、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比如,鼓励创新创业将倒逼一些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这些年,少数地方将抓经济工作等同于“抓项目”,有的甚至异化为抓“招商引资”。为了找项目,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时要求干部职工全员上阵,甚至还要摊派任务指标。为了上马某个项目,有的地方不惜违反政策给优惠,违反百姓意愿搞拆迁,破坏生态环境搞征地。在这种思路引领下,经济工作的任务似乎变得十分明确,发展经济的政绩也能较快体现出来,但发展却留下大量后遗症,并且不可持续。

与上述思路不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要让群众唱主角,把大众请到经济发展的中心舞台。政府不能再将目光仅仅盯在少数几个大企业、大项目身上,必须彻底转变理念,思考如何更好提供公共产品,更加科学地开展市场监管。本质上,这就是要求政府主动“自我革命”:只有破除了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门槛,创业者才能顺利走进市场;只有提供相对完善的社保医疗,创业者才能减少后顾之忧;只有搭建起科技、人才、融资等公共平台,创业创新的社会成本才能降低;只有科学履行市场监管、加强产权保护,创业创新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可以预见,创业创新的大潮有望倒逼政府转变经济工作思路,转变社会事务管理方式,这种作用显然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将有助于加快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防止不同群体的相对固化和阶层割裂。试想,如果农村人难以找到进入城市的通道,年轻人要获得成功必须“拼爹”,拥有财富者可以一劳永逸,那长此以往,社会的公平公正就会遭到质疑,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也将降低。政府通过鼓励创业创新,正是要打破这样的固化与割裂,给一切有才能、肯拼搏、愿奋斗的人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和上升通道,给他们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将在全社会发挥巨大的示范引领意义和精神凝聚力量。

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说,我们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稳经济作用的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其可能产生的其他积极效果。因此,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赴基层实现梦想而喝彩,为大量城市“白领”、“金领”有勇气从头创业而叫好,为已经取得成功却再起航的二次创业者而鼓掌,更期待着政府部门能够与创业创新者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动力与活力。

第17篇: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题:科技创新

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题:科技创新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题:科技创新”,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拿下公务员! 最新消息>>>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题:科技创新 给定资料

英国是借助于工业革命崛起的世界第一国。

17、18世纪,那里出现的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和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富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海上贸易的扩大使先进的市场意识大行其道,为蒸汽机、纺织机等技术的发明和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科学大师与企业家的竞相辈出,造就了当时英国世界科学中心和产业贸易中心的地位。但好景不长,由于后来绝大多数科学探索活动被封闭在皇家学会的小团体内,学术和生产相互脱节,导致了英国科学及工业技术逐渐丧失了早期领先的优势。 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十九世纪,德国科学家将大学教育与专业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为学院注入了创新要素,大批青年有机会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这一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和研发机构,开辟了优化小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德国实现了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和生产体制的重大变革,促进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在有机化学等研究方面实现超越,发展了合成化学工业技术,并使之产业化为重要的出口工业,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突破口。约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科学中心由英国转移到德国,经过约20年的发展,德国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遗憾的是,在德国科学不断繁荣的同时,德国社会文化发展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奉行人种优异论和法西斯极端主义,这使德国后来的科学发展饱受摧残,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德国的命运和德国人的心态。

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作为一个绝对移民国家,决定了其文化的巨大包容性,这却成为其文化促进创新的重要条件,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环境,人们在竞争中形成了经济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重视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大凡以市场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管理机制的创新都得到鼓励。20世纪初,尽管许多技术发明并非在美国诞生,却在美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产业化,变成了现实生产力,如内燃机和电力的普及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跃发展。美国还较早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科学管理,高生产率和大量廉价的商品成为美国经济崛起于世界的有力武器。此外,美国还将研究与开发机构纳入企业,并成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解决了科研和生产脱节的问题;在美国,“大科学”和开放式研究机构的形成,使科技与经济、政治、社会,尤其是美国在全球地位变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崇尚冒险主义的观念,使风险投资无论源于何处,都能因得到最快的发展而大放异彩,这成功地实现了金融、科技成果以及人才的有效结合。凡此种种,使得美国自二战后至今,虽然不断受到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挑战,但在主要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始终没有亦不可被动摇。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为我国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那些启示?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分条列项,不超过300字。 【解析】

作答思路非常明确,通常是下面这种流程:一是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事例或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经验要予以吸收,教训则给以警惕。核心是具体怎么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从国外案例的经验教训总结得出:通过科技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搭建创新平台,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科研体系。总结完这些之后,就需要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地进行阐述。 【参考要点】

我国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一要与科学技术普及相结合,通过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环境,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奠定基础;二要学术与生产相结合,让市场检验科学技术,同时与时俱进;三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四要构建高等教育、企业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开放式的科研体系,使科技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8年国家公务员职位表下载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确认及缴费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国考模拟试题

第18篇:国家公务员申论:社会治理创新

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社会治理创新

【申论范文】

从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内涵可以看出,与社会管理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社会治理强调的是政府和其他的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对于社会治理创新的考察,很有可能会从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这一角度切入。以文章为例,预测如下: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对全篇材料的理解,围绕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语言流畅,逻辑清楚,800-1000字。 【基本内涵】

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参考范文】

把权利放出笼子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社会治理的改变和创新正是顺应了社会变革,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权利放 出笼子——要求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赋予其应有的权利。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仅一字之差,却更突出强调“鼓励和支持各方面的参 与”,强调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

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既不同于政府,又承担了以往政府承担的许多职能。李克强曾说:“强调用社会的力量办好 社会的事情,是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可见,社会组织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推进 社会治理的不断进步。

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社会治理的核心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关乎民生、发展和稳定。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它的第一个职能就是服务 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要给特定的社会群体或者在特定的社会领域提供一定的服务。比如工会服务工人群体,为工人群体表达诉求;环境保 护组织,为环保事业提供服务等等。因此,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为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提供不同的服务,起到协助政府提供服务 的作用,真正的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中公教育。

发挥表达诉求的作用。在社会治理中总会遇到各种利益诉求,也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不满的诉求,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去处理这些利益诉求,一方面可能会力 不从心,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对政府的不满意情绪,损害政府形象。在处理广大群众的诉求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可以通过所在的社会组织来向政府反映情况,由 社会组织与政府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来维护成员权益,表达成员的诉求,这样既可以增加表达诉求的渠道,也可以有效地维护群众的利益。

发挥有效监督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离不开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督促。在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可以监督企业是不是按照要求生产合格的产 品,防止出现一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监督政府,监督官员,督促官员和政府公平地制定政策,更好地履行 政府的职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社会组织有着与政府和企业不同的基层性、多元性、利他性和公共性等性质特征,sxoffcn能够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政府要在社会治理中着重关注社会组织的作用,给予其相应的权利,让社会组织真正地发挥服务、表达诉求以及监督的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第19篇:申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申论范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中国很多制造企业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中。 第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第三,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gkz6.net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第四,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性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

第20篇:【申论】公务员申论之改革创新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daodoc.com 【申论范文】2018年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之改革创新

申论写作一直是考生比较重视的事,因为申论写作占了比较大的分数比重,所以考生要多花些时间,多练习练习申论写作。以下是整理的一些精选的申论范文,供考生参考!

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自我变革与社会主义方向的有机统一,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中国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从而激发出无比强大的潜能。

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基于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制度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改革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经济体系将不断完善,在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上释放巨大潜力。这必将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推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后劲。

凝聚民心民智形成磅礴合力。人民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中国制度植根于人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首先,中国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次,中国制度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和鼎力支持。中国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发展,中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第三,中国制度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完善,潜力勃发。中国制度在适应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中国制度必将具有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完善的规则、更加顺畅的运行以及更加显著的绩效。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daodoc.com

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制度的一大优势在于把民主与集中辩证统一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应对这场危机中就充分体现了制度优势。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功应对风险与挑战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集中力量战胜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特大自然灾害等。事实证明,中国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在应对和防范治理风险与挑战等领域具有强大潜能,对中国发展、人民福祉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充满活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与改进,实现各领域改革与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化是关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定会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有利于保持、增强党和国家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力。随着中国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将最大限度容纳和释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申论创新执法 范文
《申论创新执法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