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6 21:03:3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之略谈

一、在实验方面;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

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二、在知识方面;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例如;在探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就可以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同时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化难为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如:将细胞膜比作蚊帐,对人体有益的空气能够进来,而对人体有害的蚊子却不能进来,使学生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怎样控制,控制了什么物

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例如,“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将细胞看成汽车的话,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电机。这样就能通俗地理解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换,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例如;我们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如:一些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鼓励和帮助下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逐渐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推荐第2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如何很好的运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

学校:

教师:

时间:XXXX中学XXX

2016-05-15

如何很好的运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

课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把握课堂就是每个老师最为关注的话题:怎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对教学活动做很好的把握,让这四十五分钟得以有效利用就是这个话题的关键所在。我就生物课上如何把握课堂浅谈自己的认识, 要很好的把握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前提条件,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

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对于我们常说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我也有自己的感想,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的管理工作,让学生既爱你,又尊敬你,达成此条件,才能让课堂45分钟更有效率。

其次,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就可以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一:教学应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始。

从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开始.因为只有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学不会,其实是教师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 传统的教学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渴望被认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展现,那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成功的喜悦才是他们继续喜爱这门课的一个原动力。

三:创造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做好铺垫。 对于我们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将书面的知识鲜活话,比如,讲到观察洋葱表皮的上皮细胞一节,你是如何讲授的,是照本宣科,或是自己演示,还是学生分组演练,相信不用我说,大家都会选择后者,再比如,学到植物一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环境,为学生生动讲解植物的生活习性,近距离的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那么类似这种共同完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最有可能被激活,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是在这种反复的碰撞中融会贯通。

四:建立长期的实验兴趣培养。

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他们是一群好奇的动物,满足好奇,通过简单地实验就可以完成,在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同伴互助的能力,均可得以发展,长期以往,可以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各项环节,为初二物理的学习,初三化学实验探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材教的详细,不是好老师,力求创造适合本校学生的校内教材。

在备课时,应结合实际去思考问题,挖掘教材上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知识点,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的内容,适当合理的对教材做出些改编,会使得教学更加完美,比如,重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科学界的奇闻异事也应当讲给学生,不要以为这样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效的扩展会使得教学效果愈加显著,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在这种积累中逐步形成的。

六:生物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能力。

在课堂上紧抓45分钟,分层次教学,既要照顾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大多数学生,更不能放弃差生的培养,同时课堂上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活泼开朗的性格,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

这是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总结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更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第3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绕岭中学 迟肖萌

面对教育的改革,新素质教育的推出,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新素质教育对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要更新教育理念

初中生物教师应树立新素质教育理念,只有在新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要将传统标准型教育观改变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现在初中升学没有生物的会考,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了压力,这是真正做到了\"减负\"。因此我们中有一部分老师认为生物学的教学遇到了很多尴尬,其实这正是由于这部分初中生物教师没有能够很好的更新教育观念的缘故。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游戏机的\"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东西,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感到痛苦。使生物学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让学生通过生物学的课堂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通过教师朋友式的启发和引导使得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理解,运用,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成为现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大方向。例如:教师完全可以在生物学的第一堂课程中搜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将搜集到的问题整理,并且穿插到整个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去,在每一节生物课上解决学生的一到两个问题,这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很好的体现教育为学生服务,教育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想。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师不再仅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成为了现在初中生物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

二、灵活的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例如,教师可以从人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将教材中先讲结果再了解过程的部分改为由学生自主探究后讨论得出结果——《显微镜的使用》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旧的显微镜先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再了解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传染病》一课中就可以结合\"非典\"时采取的措施来来了解传染病预防的措施;教师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可以利

用调解饮食减肥的方法让学生能更多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细菌和真菌》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冻食品的保鲜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总之,只要教师用创新思路来处理教材,一定会使教学内容得到创新。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倍受教师青睐的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已不能适应现在对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植物开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植物开花可能的因素;如自身因素(是否成熟),空气,温度,光照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搜索,亲身实践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此外,还可采用\"问题拓展教学法\"和\"前后联系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极为重要。所谓\"问题拓展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要求学生对所解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师生共同解答。例如,学生解答了植物生活需要水的问题后,可变化为水在植物体中的运输问题,解答了水在植物体中的运输问题后,再变化为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问题。所谓\"前后联系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尽量从生物的生长柜里来认识生物体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针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选种育种(遗传)→种子萌发(种子)→疏松土壤(根)→水肥管理(茎,叶)→田间管理(花,果实)这一个整体过程去分析和考虑。

总之,创新教学方法一定要以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为宗旨,将现代的科学理念有机的结合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之中。

四、开拓新的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并教会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各种生物学信息。例如:在《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课中就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主探究有关花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使用DC,DV等先进的媒体手段将学生生活中忽略的事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在学生面前。

同时传统的教育手段也要在新的时期有所调整。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完善教育资源是越来越丰富,科技馆,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城市设施也成为了我们教学的优秀资源。生物学教学手段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城市,走向生活——让学生的眼,耳,口,鼻等所有能调动起来的感官都一起活跃起来,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在《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这个单元中就可以让学生走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观察,了解,记录,讨论,设计……为我们城市的建设出谋献策,使学生觉得学习就是生活的一

部分,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五、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她的考试成绩属于班级的中下等,但对于探究试验钻研的相当深入,对于每一个探究试验都能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还对一些试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等等。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使得评价能够个性的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面貌。在评价功能上,应从一味追求个人\"成才(成功人士)\",向注重平凡,尊重自然中每一个成员,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的方向转移。

六、给头脑充电

面对新素质教育,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标志。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育科学如今也在教改中迅速前进,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扩充知识信息,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必然妨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新知识,新信息的出现不仅给人们以新的创造基础,而且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发新的联系乃至幻想,增加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机会。

新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敢于突破旧思路的限制,牢记以学生为本是生物教育的主旋律,是实施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就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

2012-5-14

推荐第4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

地址:丘北县腻脚中学

教师:沈立国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真实,灵活,创新”的教学原则。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初中生物教育就是一门很基础的科学教育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和知识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基础 科学性

1 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1.1 教师的演示实验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这门新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前务必要认真对该实验进行研究,在课外要熟悉实验流程,自己动手亲自做几遍,只有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才能发现实验的难点,在演示时提醒学生注意难点并教授解决方法。在演示实验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给学生一个严谨的实验观。另外,教师的实验操作必须规范,这也是演示实验的关键点。

1.2 指导学生实验

生物教学的主人还是学生,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兴趣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对所做实验有大致了解并提起兴趣;其次就是要指导好学生进行实验,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和实验重点,将实验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

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2 知识方面教学

2.1 课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课本知识的教学,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想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要求教师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第一,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第二,课堂教学中完成有效讲授,方法一是创设情境例如;在探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就可以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同时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化难为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二是将教学目标传达给学生,讲授时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 。

2.2 课堂中的提问

提问是检验教学成果,加深学生记忆的最好方法,在提问时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

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3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例如;我们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如:一些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鼓励和帮助下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逐渐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谈[J].重庆师范大学.2012

[2] 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解读》,101页,2002年6月

[3]叶佩珉等:《生物学实验论》,68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推荐第5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几例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改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的灵魂,离开了实验,生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实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然而,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使得一些实验取材不方便,操作复杂,缺少应有科学严谨性,同时效果不明显,不易观察,从而使实验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改进与创新,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有各种有效资源,开展好每一个实验的教学工作,可以弥补一些课本实验设计的不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仅介绍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几例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一、实验创新:

创新一:

“观察动物细胞”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48页的“动物细胞”一节的模拟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并说出模型制作中各种材料代表细胞中的什么结构,要求试做植物细胞模型,并没有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实际操作。本节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膜的制作和展示,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体验知识与技能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对比分析能力。

(一)、存在的不足:本实验以初一生物课本中“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实验为原型进行改进。原实验方法简单,形象美观,但作为实验材料的琼脂并不容易取得。

(二)、改进:在本实验中用较为常见的果冻代替了琼脂,使材料更易得、更廉价、更易操作,且可食用,利用橘子的圆形外皮作为细胞壁,以保鲜膜作为细胞膜,以桂圆核作为细胞核,山竹果肉作为液泡,绿豆作为叶绿体,形象直观,与真实细胞有很高的相似性。本实验改进了初一生物课本中“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实验,并改进为更为复杂的植物细胞模型制作,用较为常见的生活材料作为替

代,形象直观,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实验用具很常见,使实验可行性提高,并且可以在家中进行,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操作,享受亲子学习的乐趣。 创新二: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探究活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其目的是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计算出食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一)、教材的设计是:

1、取一只50ml锥形瓶,注入30ml水,固定在铁架台上。

2、在锥形瓶中放入一支温度计。

3、称出一粒干花生的质量,将这粒花生点燃后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加热,待花生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本实验中,锥形瓶未加瓶塞,易散热;

2、锥形瓶较大,水较多,瓶体吸热多,水湿变化不大,不易测量,误差较大。

3、花生在敞开的环境中燃烧,热损失较多;

4、花生种子小,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本身就不多,同时解剖针穿插燃烧时易掉。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尽量减少花生种子在燃烧时的热量损失,而以上这些设计上的不足,则易使实验过程中的热损失过大,测量结果严重偏小,与课本参考数据相差较大,易给学生造成误解。

(三)、改进:一支小试管,温度计,塑料瓶(防风、减小空气散热),试管夹,核桃。实验时,将塑料瓶前面去掉一半,顶端开一个与小试管大小相似的圆孔,周围穿几个小洞,在小试管中注入10ml水,插入温度计(玻璃泡在水的中部),用塞子固定,记下水的初温,然后穿过圆孔,用试管夹固定在塑料瓶顶部,用天平称出二分之一核桃仁,放在石棉网上,点燃后迅速放到小试管正下方,等核桃仁完全燃烧后记下水温,利用课本上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通过改进之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材料易得,效果明显易观察,且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实验过程各种热量的损失,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

二、实验改进

实验一: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中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改为“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通过该实验,将知道口腔对食物中的淀粉还有初步消化的作用,有利于减小胃、小肠的负担,因此我们在吃饭时应懂得细嚼慢咽。

(一)、课本实验设计:

1、等大新鲜馒头块A、B、C,A和B用刀细细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不作处理。

2、取唾液。

3、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

1、

2、3,

1号管加入A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充分搅拌;2号管加入B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充分搅拌;3号管加入C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然后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以后取出,滴一至二滴碘液,振荡观察各管中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

1、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们按课本所述的操作取唾液,可是有的学生口干舌燥,在限定的时间内取不出,要是延长时间又担心实验任务完成不了:更有甚的同学竟然直接吐痰,可想而知就不用细说了。

2、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将3支试管一起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加热,一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水温不好控制有一定难度,要是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将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二是初一学生好动,尤其是男同学,如果不细心操作会有一定的不安全感。

3、要求的用具器材种类和数量较多,如消毒棉絮、大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等等,这对于一些农村学校来说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从而影响实验的开展。

(三)、实验的改进:

1、实验过程不需取唾液。课本1号与3号试管的物质变化改在口腔中进行,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唾液,但前者需要咀嚼搅拌,后者不需咀嚼搅拌,即将米饭含在口里。

2、实验过程不需水浴加热。课本1号与3号试管的物质变化所需的适宜的温度由口腔提供;课本2号试管的实验先将米饭放入试管捣碎,而后注入2ml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最后将试管握在手心中,即该试管里的物质变化所需的适宜温度由手心提供。正常人体的口腔温度与手心温度都接近我们的正常体温。

3、由于不需取唾液、不需水浴加热,所以改进后的实验不需要消毒棉絮、大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等等用具,为一些农村学校解决了由于器材不足影响实验开展的问题。在本实验中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要求不苛刻,所需用具少,真实感强,特别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信心十足,实验效果明显,不需模拟,实验成功率高。 实验二:

新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消化与吸收》中的 “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演示实验,通过本实验的演示和学生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理解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只起乳化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一)、不足之处:教材本实验上用到的仪器主要是试管、滴管,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找到,限制了学生课外动手探究,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

养。操作不易控制,用量筒量取花生油操作麻烦,难度较大,因为油脂容易挂壁,用滴管滴胆汁和清水的量不容易控制,误差大,实验现象不明显,花生油色浅与清水、胆汁对比不清,演示实验所起的效果不佳。

(二)、实验的改进:

1、将花生油改为常见的菜籽油,原实验用到的与、鸡的胆汁颜色较深,改为色浅的猪胆汁代替。

2、实验器材生活化:将量筒、滴管改为5ml、10ml的注射器代替,试管用小玻璃杯或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杯代替。

3、设计用苏丹Ⅲ染液染色,油脂被染成橙红色,实验现象清楚易见。

4、改变滴加油脂和胆汁的量:把“向试管内注入1ml花生油后滴入5滴新鲜胆汁或5滴清水”,改为“向烧杯中注入2ml菜籽油和染色后加入10ml的新鲜胆汁或10ml的清水”,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改进后的实验器材简便易得,提高了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实验的可能性,实验效果显著,易于观察,起到了很好的演示效果。实现了演示探究活动的理念创新。

实验三: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的演示实验“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该实验是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一)、原实验装置的不足处:

1、器材较多,组装复杂。

2、,实验操作繁琐。使用该装置实验时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漏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出,操作复杂,容易漏气,也不够严谨(用注水法促使二氧化碳从导管里排出,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就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降低了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实验效果不明显。

4、该装置不能连续使用,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无法保证平行班的开课。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实验材料。

3、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也不能排出原有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

(二)、实验改进与操作:

1、实验装置的改进 :只用两个塑料注射液瓶子、两根输液管(带针头)、小烧杯,材料易得,制作过程简单。

2、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两个250ml的塑料注射液瓶子,分别贴上标签,1号瓶中装入萌发的种

子,2号瓶中装入煮熟的种子以形成对照,用线拴好浸氢氧化钠溶液的小棉球(吸收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干扰)固定在盖上,然后盖住密封,将两根须带针头的输液管,剪去有进气管的一端后分别插在1号瓶和2号瓶盖上关紧密封开关、2-4小时后就可用时行演示实验。

取两个小烧杯,分别贴上标签与瓶子对应,向两只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将1号瓶的输液管插入对应的小烧杯,打开输液管阀并挤压塑料注射液瓶,观察、记录1号杯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然后换用2号装置进行同样的操作并观察、记录,然后引导学生对照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经过改进之后实验装置简单,气密性好,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容易取得,组装简洁、易操作,使学生觉得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用来做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很简便,排出原有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后实验效果更明显。同时设置了对照组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实验教学效果显著,还可以反复使用,利于平行班上课,不用重复制作。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改进与创新,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有各种有效资源,开展好每一个实验的教学工作,可以弥补一些课本实验设计的不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以上几例实验设计经过改进创新尝试,使实验设计更加合理,步骤更加严谨,更具可操作性,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大大缩短了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的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最大的收获,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水平、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教学价值和潜在作用。

乌鸦九年制学校向宏梅

联系电话:15274374530

邮编:416800

推荐第6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

印晶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 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视屏,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 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 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五.有效在学习中娱乐,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作为非中考科目,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并且学得轻松,乐学、爱学。

推荐第7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论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考

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就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谈谈以下的几点看法。

一、有效备课

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

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来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之,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大多数学生会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三、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①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②组内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

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四、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五、加强学法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学法指导的核心。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交流,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教学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

推荐第8篇: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更要 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 《生物课程标准》涵盖了生物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生物教师必须使教学活动具有创造力和个性化,而教师的创造和个性化又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充分理解之上。

农村学生基础差,不善于语言表达,对这门学科不太重视。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很重要。学生首次接受这门课程,启蒙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面多元性的学生,生物教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制作生物标本、操作实验、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动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还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将生物知识生化化。

一、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重视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发展;由重知识形成的结果转向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单向信息交流转向重综合信息交流。重学生发展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些能力正是农村学生缺乏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观察、调查、实验、合作、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方法、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活动课教学和设计安排,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要花更大的努力和耐心提供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想法想说。

重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如学习“种子萌发条件”时,让学生利用农村的生活环境,多观察的基础上,收集生活谚语,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肥料等,将劣势变为优势。然后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重综合信息交流,在教学中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如植物的生殖,让学生观察花的结构,再引导学生讨论花中与生殖有关结构,然后演示果实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粉、受精等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真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总结发展起来的。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是让学生体会真理来源于实践,更可以培养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增加生物实验教学的数量,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把生物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是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利用这个阵地可以对许多生物进行培养、观察,使学生对一些生物形成感性认识;借助这个阵地可以使用许多专门的工具、仪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要特别注意爱护生物,对野生动物、植物,不宜大量采集,使学生认同生物的多样性,爱护生物,也是很好的情感教育。

三、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联系学生农村生活,联系生产实际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际既是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感情基础,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也是生物教学的优势。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事,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推荐第9篇:初中生物教学小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速启

生物教材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八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三、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善于设计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教师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如何区分,确实有一定难度,不妨一试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随手捏一个小粉笔头成粉末状,随手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10篇:初中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学教学论文之怎样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株洲市芦淞区姚家坝中学张艳霞电话:15869741425

【内容摘要】 生物教学形式多样,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让学生学到的生物知识,同时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来浅谈怎样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着重举例说明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鉴用到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课堂 质量 发展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科学,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然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既不能进行枯燥的知识灌输,学了无用处的思潮也不能让学生养成只为分数的功利型学习观念和“装卸型”学习方式,这就无疑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要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求教师有效的进行备课。上课之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能帮助教师有效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提高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一下三点(1)有效的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2)备课时教师应该要考虑到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备课中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3)教师应该对教材有效的利用,并“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有效的讲授,注重讲授的方法。有效的讲授要求讲授巧妙剖析重难点内容,适当的创设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教学的节奏性,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接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引导以及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在教学中引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知识点的教学,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平铺直述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如果能够适当的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的话,取得的效果将会很好。例如:在探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就可以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的,同时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化难为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如“将细胞膜比作蚊帐,对人体有益的空气能够进来,而对人体有害的蚊子却不能进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那么至于怎样控制,控制了什么物质等一些列问题学生也就会很自然的提出,从而这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例如:“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将细胞看做汽车的话,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电机。这样就能通俗地理解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换,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方面,可以考虑利用和设计游戏类的活动。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 1

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角色扮演游戏等。如讲到生态平衡时我们设计了活动《一个也不能少》。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同学一个一个离开,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生物学的学习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生物实验。通过生物实验,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生物问题。教师在生物实验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七年级的学生的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的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实验中,教师不仅要像上面叙述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应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给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 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再次,有效的提问。教师在提前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之后,讲授课堂知识,然后通过有效的提问,使学生们学会思考,培养能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要保持大众性问题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也就活跃

了。个别问题可以作为课后思考题留给有兴趣更深入了解的学生来探究。

最后,有效的倾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言辞,而是对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给予热情地呵护和细心的引导。在倾听过程中要有所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发散思维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能让“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充斥课堂,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总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在生物教学中一直需要努力完善的目标,不论我们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最终体现效果的东西是在学生的身上,这样学生知识的接受,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发展成为衡量的重要标准,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所围绕的核心。因此我们要注重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同时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1篇:初中生物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现状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了创新与改革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主要方法,包括: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等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途径

1.引言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1]。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生物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再加之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导致生物课程在很多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与丰富教学实践,构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2.1 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2 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3]。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3]。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2.3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会发现,很多年之后,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些特殊的动作,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甚至,以后的一些兴趣与价值观的取向,都明显地受到之前某位老师的引导。所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开始,要改变以往课堂支配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好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通过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尤其对于生物这种课程,很多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态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而且积极的态度。

3.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改革,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思路。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能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都是成功的方式[3]。所以,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应该是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地对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得到不断的革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学文汇,2011(1):63-64.

[2]颜明.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科学教育,2011(2):12-13.

[3]谷振华.对初中生物科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才智,2011(33):19.

第12篇:初中生物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

沈丘县李老庄乡第一初级中学 艾战华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

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关 键 词:中学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改 新教材

创新是各行各业生命力的所在。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生物教学也一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往那种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已不太适应现今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学生物,因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一、准确定位互动式教学的科学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活动,是将教学活动视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亲切、直接、自由、融洽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在动态中进行教与学合二为一的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与学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神情严肃、古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大多是死气沉沉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 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投入、学生与学生相互启示的一种良性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给予”。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发展的个体,一个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然、主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思考、认真观察、合作探究、交流表达,让学生与环境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使环境的潜在因素现实化,使学生与环境和谐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动的进行。因此,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而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演员”,教师不能妨碍或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推理、判断、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探究,深入钻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要研究生物现象、探究生命奥秘、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走下讲台,走出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共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生物现象,从而为实验教学储备丰富的感性知识。然后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只对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给予点拨和简介,具体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共同完成,老师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错误结果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从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彰显,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从以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着重关注期中、期末的相对评价,忽略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另外,要开拓新的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并教会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各种生物学信息。例如:在《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课中就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主探究有关花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使用DC,DV等先进的媒体手段将学生生活中忽略的事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在学生面前。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

名:艾战华

目: 生物

工作单位:沈丘县李老庄乡第一初级中学

第13篇:初中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也谈生命教育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视,很难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学,理应担当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将生命科学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了解生命、透视生命、探索生命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这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实施新课程,要以人的生命为本。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情感的唯一载体。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其次,要弄清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以人为本”应当是以鲜活的、现实的、完整的人为本。教育要引导人追求生命的完善,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元基点。 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却伴随着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怀疑,这样教育的结果不是发展人,而是毁灭人。

2、这是强化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当代中学生“人生意义”淡漠,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到底教给了孩子什么?有没有把“珍爱生命”这样的知识告诉给孩子呢?

其实,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生命都没了,还谈何教育。所以,对于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大人来说,我们都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把“生命至高无尚”这样的话告诉孩子;都有责任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和健康”的意识;都有责任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传统价值体系中轻视生命的思想也影响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既不认识自己的生命,也不尊重、关爱其他的生命。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由于有些学生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到的小事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来不及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说声“珍重”,说走就走,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不幸。据统计,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报告分析称,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如2002年8月,临海一名初中生因假期长时间看电视被妈妈批评而服药自杀,后送台州医院抢救,造成后遗症;2003年6月,温岭一名高中生参加了第一天高考后,因感觉自己成绩不理想,就跳楼自杀,结果身亡……除此之外,有些学生漠视和践踏他人生命的现象也很严重,如马加爵因一些小事残忍地杀害了四位同窗好友,学生生命意识的淡漠不得不令我们震惊。

3、这是增强人类环保意识的要求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滥砍滥伐、无序开采、工业三废,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涉及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核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生命的存在。我国近年来频发的洪水灾害和沙尘暴肆虐都是植被遭严重破坏所造成的恶果。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关爱植物、动物的生命。 以上事实表明,增强人类的生命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作。儿童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国家颁发的《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要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在高中阶段,生命教育重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三、在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科学学科是落实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除了知识,还有能力,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命科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命科学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种自然现象,认识人与其他生命必须和谐相处,认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爱其他一切生命。作为一名中学生命科学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在努力,我觉得我们生命科学教师要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

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生命出现以后,以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高智慧,高级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其它星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地球生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的、伟大的,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

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个体发育这部分内容里,我会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生命的独特性。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由精子细胞与卵细胞结合而成,在精子细胞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包括染色体和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所以受精卵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那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通过这样知识的讲解,使得同学们自豪的认识到:自己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教授《生物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一节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和生命进化的主要历程,让学生认识生命产生的艰难和漫长;教授《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给学生介绍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动物的语言”等生命现象,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短暂,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任何理由的轻生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自己、对家长、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而为了一些小事,人际交往中的一点矛盾象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那样去残害别人,剥夺他人生命更是罪不可恕的,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

2003年5月,非典在中国大势横行,闹的人心惶惶,中国也有少数一些人感染了非典,中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抗战非典,特别是一些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去给患者治疗, 国家领导人也经常到疫区去考察,去指导工作。由此可看出,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有生命存在,我们就要尊重这个生命,让这个生命自然走完它的历程。我们知道正常的细胞都会衰老死亡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从不患病的人自然生命也就一百多年,更何况现在存在很多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从这个内容中我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珍贵,不能无辜的去谋杀生命,包括人类现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抽烟,吸毒等。我们在远离一些不良行为时,还要加强锻炼身体,让我们具有强健的体魄,乐观的生活态度,充满激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热爱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它所蕴藏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

中学生命科学教材内容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及时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的重任。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存,并受到光、大气、水、温度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生存。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总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如果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锐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就会大大减少,那么以人和动物为代表的消费者将会因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加剧对其它生物的掠夺,使生产者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它的任何一个营养级受到破坏,都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并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生物产品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我们最了解的往往只是转基因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却很少了解它们可能存在的隐患。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毒物质和过敏源,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况且当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污染因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据报道,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污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美国转基因玉米的花粉使蝴蝶幼虫大批死亡,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我们的教育要让每一个青少年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宝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去承受属于自己的阳光和风雨,要从小教育和培养学生必要的危机意识、避险能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社会、他人与自然,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通过生命教育让青少年懂得珍惜生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地面对现实,增强抗挫折承受力,使青少年学会掌握自我心理调整、自我控制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以及危害自身的行为。

第14篇:初中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 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 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 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 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第15篇:初中生物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与思想教育

通江县第二中学

王 娅

中学生物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一、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

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的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内容更为丰富。生物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物的物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

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实践观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思想品德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结全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中还可结合实际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

生的头脑。

教师如果对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二、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思想教育途径。除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有研究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思想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另外,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决不能忽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三、灵活渗透的教育方法

生物科学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全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思想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黙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生物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要防止曾经出现过的两种偏向:一种是脱离知识,“贴政治标签。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会走向反面;另一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这方面的教训也是需要吸取的。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这种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固定的知识结合点,存在于教材中,具有客观性。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例如,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只要老师讲述,或者学生阅读,就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

“隐性”,需要教师去发掘。例如,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回促

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生长。超过M10【-8,】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由此,教师强调:超过了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结合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另一种是可变动的知识结合点,它具有主观性,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生物学材料的状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有的知识点不具有某种思想性,教师可以将自己占有的闪光的思想材料,在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上赋予思想性。例如,讲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双链,可结合讲述我国科学家于1990年11月28日发现了三链状DNA新结构。这一成果被称誉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重大发现,获得美国当年百项科学头奖。这样讲既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另外,在实验、实习等生物学技能的训练中也要根据情境和问题,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掌握好针对性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和班级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对低年级学生重在提供生动的思想意义的素材,偏重于事实教育。对高中学生仍要以科学亊实为基础,注意“画龙点睛”式的思想升华。例如,讲到遗传学家摩尔根时,笔者曾补充介绍,他在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但他没有出席盛大的授奖仪式,他在致力于自己的研究。摩尔根说这奖赏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对实验生物学的褒奖。最后,以两句话简评作小结:这就是有成就的科学家的态度——看轻个人荣誉,看重自己的事业。这实际上也向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

渗透德育还要掌握好适度性原则。一堂课渗透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多了“物极必反”;一个知识点渗透的分量也要适当。在教学方法上要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容易接受的教育对象

生物学科的认识和方法 ,给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了基础。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因而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象会更深刻,对生物学知识真理性的信念也就更为牢固。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此进行的思想熏陶,学生更易于接受。对因为某些思想标准和道德理念是结合人体生理卫生和遗传知识来进行的,这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要求的行为准则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符合切身利益。那么,这样的思想教育,学生容易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以至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生理卫生》课本从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的角度阐述了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从呼吸、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卫生说明了吸烟、酗酒的危害;讲青春期身体重要器官道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说明了晚婚晚育的生理学基础;高中《生物》课本结合遗传病阐明了《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道理。像这样一些具有思想意义的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进行,要比离开科学知识单纯进行纪律教育、道德规劝效果要好。

五、育人效果与教师

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因此思想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教师

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生物课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依赖于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教材的思想体系蕴含在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具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教材的科学性,也才可能更好的发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的思想教育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如果生物教师富于教学机智,就会善于根据教材和教学情境进行思想教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思想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最终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总之,生物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16篇:初中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思考

吊街中学 苟永堂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事关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成长,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水平,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质量的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所谓“高效”应该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的构成,受制于多种因素,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以为教学活动高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课堂的高效性,取决于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高效性。根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教师主导作用的高效性,作为生物教师可以从下面几点下功夫:

一.发挥生生之间的帮带作用

教学改革要求通过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开展课堂活动。所谓 “生生互动”,指的是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而生物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生物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尽管初中学生在如何与同学进行合作互动方面还不成熟,组织他们进行良好合作还不是很困难,所以初中生物课堂中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划分对子组方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即在已划分的较大的小组内,再将小组成员划分为两人的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

二、精讲多练是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做到“三讲”、“三不讲”,以达到精讲的境界。“三讲”是指讲方法、讲技巧、讲规律。叶圣陶曾说:“我们教任何一门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多讲方法、技巧和规律,使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高屋建瓴的组织好自己的学习,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不讲”,即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就明白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通过“三讲”、“ 三不讲”,最终做到精讲,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每个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

多练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打好知识、技能基础的有效手段。在精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典型题目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如:我在引导学生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时,特别强调该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围绕人体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新陈代谢来进行的。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的题目,课上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教师适时指出,有关新陈代谢的题目往往是将四大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而这样的题目大同小异。教师展示出典型的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解答方法。教师再给出变式题,请同学解答,从而做到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见,精讲多练是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三、善用情感因素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平等二字。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师生互动。课堂上师生互动主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形式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应该是思与思的碰撞、

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教师在互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与补充,学生在互动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改造或创新并形成规律。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教学才会达到高效。

师生互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讲解是否能使学生注意听、乐意听。我以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活力课堂的主人,与教师讲课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讲起课、说起话来辞恳情切、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种形象和状态本身就会自然产生一种诱人的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形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教师偶像的崇拜,容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

四、增大每节课学生的思维空间

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内容极具生活气息,这就为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因此,初中生物课堂上,要多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有趣的、有探讨性的课题,鼓励他们去研究,可以课内、课外或课内外结合等形式进行,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增大每节课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生物世界中自由而有方向的飞翔。

在增大每节课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关键的是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所以必须上好每一节生物课,要精心准备,设置一些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的问题,去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欲,最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将在我们的生物课中得到解答,把学生真正带入学习生物这门课的热情中。例如,我曾经就用蝗虫做呼吸器官位置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将头浸没在水里的蝗虫竟然没有窒息而死现象的同时留下思考的问题,结果学生兴趣盎然,课后把我围了一圈,问这问哪的。我当时非常高兴,心想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对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个策略是成功的。而在以后每节课中,我们也要坚持,通过设疑恰当地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思维。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小实验,根据我的实践,学生在纸笔习题中有疑问时,教师用实验、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决也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随着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生物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生物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注重生生的帮带、增大每节课课的思维空间、注重课堂上的情感因素,“让生活走进生物,让生物走进社会”,使生物课堂焕发具时代气息生命的活力!

第17篇:初中生物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解决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课的问题,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也七年,深知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在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也把这个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是探究实验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浅谈多年来的生物教学经验。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实验课;初中生物;课堂气氛

自2003年课改以来,至今已有十年,现在又迎来新一轮课改就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也十年,明白生物是副科的想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能把生物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教师应当尝试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场所”,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学生的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要合理上好探究实验课。但是,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去实验,但由于时间有限(课标要求每周三节课,而实际上据我了解的多数学校都是只有两节课),做起来很困难。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以为:

一、初中生物是以陈述概念为主的一门学科

初中生物学科主要选取了比较浅显易懂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回答“是什么”这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往往导致机械学习。所以教师就更要有针对性的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期准备工作,每个探究实验尽量制定好符合学情、特别是要符合本地实情的目标。只有这样,你的课备好了,内容充实了,又切合生活实际了,自然而然会略胜一筹,然后就是让学生对你的这节课感兴趣。并不是说你把课备好了,去上课,学生就一定会感兴趣,关键还是要看你上课的方式方法。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上一些小笑话,有条件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动来缓解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课本,兴趣自然会提起来,有了兴趣再让他们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当下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多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差的教师只教生物知识,好一点的生物教师教生物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只有正确把握生物教学的特点,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总之,生物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上生物课,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宽松的课堂气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今年的研修培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积极性高、创造力强、思想活跃;相反在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则受到束缚。因此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宽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松而不乱的教学状态。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各种幽默的方式开始每一堂课,教师始终是以愉悦的心情上课,而不是古板着脸,毫无激情或让学生见了就大气不敢出的凌人之势。对待学生应是用鼓励、友善、真诚的目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易于沟通,易于互动、易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趣味性的语言极富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与教材有关的游戏、成语、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术语等引入课堂,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曾经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对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应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要点需要记忆

有些知识内容繁多,不易记住,更难形成长期意识。在教学时可以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增添课堂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如: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有丝分裂时期可以将各个时期的特点编成五句话“间期:表面无状暗准备;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数目清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移两极;末期:两消三现重开始”。五句话将五个时期的特点作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易记。又如:在讲“DNA双螺旋结构特点”时,我把三个特点用三句话来概括:“右双螺旋,反向平行;碱基互补,氢键维系;主链在外,碱基在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口诀的运用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则这种趣味教学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像水果蛋糕,蛋白质像规则不一的水果,磷脂分子像蓬松的蛋糕,水果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大张支票和口袋里的零钱。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可以比喻成动物死了和睡着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就相当于一对恋爱的男女进行约会,四分体就相当于他们手拉着手在跳舞,互换就相当于他们交换了礼物。

笔者认为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备好课,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时间,及时、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经常体会和反思探究教学。同时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成为教学的助推剂,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但幽默的语言绝非是大讲笑话,更不能以低级趣味来换取学生的笑声。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有很多不足,我还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为此,我将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早日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的长久影响,认知因素已经牢固在人们的教学意识中,因此对情感因素的忽略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现象。它对学生情感的发展以及学生所受到的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情感的独特功能外,对其在教学特定的功能也做了相关的介绍,而后也向大家介绍了相关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希望本文对学生的课堂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外,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情感教学

一、关于情感独特的功能

情感是人类比较高级的复杂心理活动,它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情感具有两重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有些情况下起着消极破坏的作用。教学中,情感对学生认知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具体来说来有以下几种:

1.1、动力功能

情感对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具有增强或减弱的效能。学习情绪高涨时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迈向预定目标;学习动机不强,情绪低落时,稍有困难,便畏缩不前;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时,会满意、快乐、自信心增强;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屡遭失败时,会焦虑、恐慌、自信心减弱。

1.2、强化功能

情感具有巩固或改变一个人行为的效能。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行为会因为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巩固,也会因为消极的情感体验而改变。强化惩罚与奖赏联系在一起。例如学生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同学的赞赏,促使他会更加积极学习;反之,有的学生贪玩不用功,父母会用批评或惩罚的方式,来纠正他改变坏习惯。

1.3、调节功能

情感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Mower)指出,情绪指导认知过程、影响推理。苏联心理学家基赫尼罗夫指出:“协调思维活动的各种本质因素正是同情绪联系,它保证了思维活动的灵活性,重新调整、修正,避免刻板式和更替现存的定势。”教学中,如果学习活动有趣,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悦,思维活跃,很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如果单调乏味,就会产生疲惫,认知变得死板、不通畅。

二、情感在教学中的特定功能

2.1、情感教学对学生的感染作用

情感具有感染性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情感共鸣。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它能引起学生愉快的肯定的情绪体验,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又是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的情绪背景,能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发生共鸣,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带来生动、活泼、愉快、乐观的课堂气氛。

2.2、情感教学对学生起激励作用

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往往具有激发学生的斗志,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的激励作用,使他们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探索和进取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地发挥教学技能,而且在于教师能够借助自己良好的情感,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发挥创造力,在良好的心境中揭开知识之谜。

2.3、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起动力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人在愉悦时感知比较灵敏,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认知活动的开展,紧张、苦恼、过度的焦虑等都会使智力活动迟钝、受阻。教学的最高成效在于教师运用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引起学生愉快的体验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促使其感知敏锐、理解深刻、记忆持久、思想活跃、想象丰富。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三、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性处理策略

3.1、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是对于老师而言的,主要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装饰”,在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全面的“吸收”教学内容发挥其所有情感作用。当然这个策略也包括在人们心中久住的认知策略,但与它不同的是,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含有较为理想的状况,那就是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可以在建立在认知维度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进行“装饰”后,再从自身的角度进行优化处理,两者相互联系的同时,还可以分开运用。

对于情感维度教学内容的“装饰”,其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在情感为基础来发挥教学内容的主要作用,也就是运用情感来处理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带动情感因素内在的特有功能的同时,对教学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其二是情感性处理所发挥的作用,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知识,还全面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的角度分析,它不仅仅把知识和技能以及智力和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还对学生的情操进行了培养,全面体现了教学育人的作用。

3.2、教学组织的表情处理策略

教学组织的表情处理策略是对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表情以及肢体语言表情。运用所有的语言表情交流方式,对学生的心理以及情绪进行调动,从而创设出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并获得所要传授的内容的目的。这个策略主要是对老师在与学生进行肢体语言以及眼神语言时,为了促进彼此间的交流,要充分发挥出这两者所潜在的鼓励、提示以及赞许等间接作用。让学生内心感到自己一直是在老师的关注以及重视下进行学习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这一策略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身处教师的中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教师的表情信息向学生传递。

2、注意用肢体语言和目光接触促进师生交流,发挥目光和手势的期待、鼓励、赞许、提示等的作用,使其成为与学生交流的“无声的语言”。

3、在问答、表情交流对象的选择上,要做到全面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特点,既要面向学生全体,与全班学生进行普遍交流,又要特别照顾到性格内向、学习后进学生,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3教学评价的情感中积极性评价策略

情感中积极性评价策略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其依据的原理是: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能,潜能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教师通过情感性的评价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表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反应的积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进行此项策略时应该要注意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应该从学生自身成绩出发,对他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表现出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正确的引导。恰当时也要给予一些鼓励,不能一味的把他们与成绩良好的同伴间进行比较。其次是对于成绩表现良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刻苦认真学习的学生,无论他们成绩有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都经给予一定的表扬,对所有取得优良成绩有学生,老师最好是从努力和个人能力的角度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再三就是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时,老师都应该从表扬的角度出发,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进行认可,回答不正确的同学也在合理的部分基础上,把不足之处弥补上。

3.4师生尊重情感策略

中学生进入青少年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仅经常自我评价,而且非常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要求教师尊重自己言行、人格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当学生的自尊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自尊感受到损害时,常表现出不认真听讲,和教师顶嘴、愤怒、恼羞等负面情绪,并易爆发激情,甚至于出蠢事。针对中学生此阶段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尊重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人们在试图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必须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生长需要,缺失需要得到满足才能逐步达到生长需要。一般说来,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当学生感到无人关爱,也没有人对其重视或尊重时,他们就不会有去实现较高目标的强烈动机。

论生物教师“教学反思”习惯的培养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生物教师要逐步完善自己,完善教学,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个成熟型教师,应该从培养“反思”习惯开始。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1 “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个教师有没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发展的程度和专业发展的层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课堂教学质量的层次和课堂教学的品位。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教育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法,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对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思维方法、推理过程以及语言表述进行积极的重新思考,最终真正地理解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调整,教学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使自身教学质量得到总体的提高,使自己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2 培养“教学反思”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2.1 写教后记

教后记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从而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更好地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撰写教后记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②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③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peak”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样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督促教师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④记再教设计。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2.2 写考后记

考试之后,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对于得分率低的试题知识点上,教师要让学生剖析错误的原因,暴露思维的过程,整理正确的解题思路、答题规律,并思考“如何避免同类错误反复出现?今后要注意什么?„„”教师设计变式训练并写出考后记。

2.3 观摩教学

实践证明,观摩课的次数越多,类型越多,教师的反思越深入。观摩课后的教师交流讨论,彼此交换所得信息,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如在学习“减数分裂”一节内容时,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四分体等与染色体有关的一组概念相互联系,却容易混淆。有的教师采取让学生背诵和组织默写的方法以强化记忆,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是机械地记住了概念的文字表达,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又无法辨析和运用。而有的教师请学生绘图分别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和一个四分体,可以更好地了解概念。还有的教师通过用橡皮泥制作减数分裂的过程,通过模型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更加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这样,通过观摩教学活动把各个教师好的做法综合归纳,改进教学行为,使自己快速成长。

2.4 观看教学录像

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课后观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和同行专家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反思,再现教学中教师未能察觉的问题,是培养教师特定教学情境自我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反馈素材,比较容易激发教师的反思性思维,促进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

2.5 倾听学生的声音

现代教育理论呼唤“倾听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和教学内容讲完之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发言,真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在倾听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消除知识的盲点,积累经验教训,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6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通过统一课程的教师在一起交流心得,分析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办法、手段以及组织形式等,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共商解决的对策。通过合作反思,将自己对某一教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展现给同事或专家,通过这种教学交流,可以使教师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会激起教师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教学,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集体备课不但有助于教师的课后反思,而且有助于教师的课前反思。

2.7 教学研究

对于生物教师而言,订阅《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等专业教育期刊,认真阅读每份期刊中的文章,并作以及时摘抄、整理、归纳,认真思考,品味其精髓,反思自己对相关教学理论的理解,必然会使自己的教育教研水平大有提高。

如2010年第1期《生物学教学》上刊发了张曙辉老师的《中学生物学教师要学会听课》,该文从解决听什么、怎么听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对于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很有指导意义。教师将教学过程中最典型和最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反思,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提炼出本质的东西并写出来,可以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教学研究也可以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步骤,通过收集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开展研究,探索更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3 教学反思的意义

3.1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只有经过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发现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经验才会升华到一定高度,且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影响。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3.2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从例行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视的态度判断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学方式科学、教学手段高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教学能力大大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3.3 教学反思是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途径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以及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能得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宜性,也能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当做法,这样便于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调整,教学效果也就能得到有效提高,使自身教学质量得到总体的提高。

总之,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能力。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北师大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1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8篇: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姜加刚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一)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二)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三)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第19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 2

关于初中生物课堂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但是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谈谈以下的几点看法:

一、有效备课

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

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三、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四、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

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五、加强学法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教学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

联系人:张 华 电话:13551618733 通讯地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洪洲大道东段13号(北辰水郡)5栋2单元402

第20篇: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

论教改后的初生物教学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神情严肃、古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大多是死气沉沉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比日,在给学生上人体的激素调节,在讲人体有哪些内分泌腺及什么是激素时,会有某些学生显得没精打采,便转移话题,说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错误,因为剧中的司马迁竟然长了胡须。有的学生懵了:司马迁是男人,男人长胡须,这错在哪?司马迁受过宫刑,这个学生一般都知道,但什么是宫刑,为什么受宫刑的男子不会长胡须学生却不一定知道,于是便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激素的作用上。这时,你可以幽默的说:“看来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有人闹出太监生儿子的笑话呢!”全班学生一下子都笑起来,困意一扫而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机智幽默就象课堂润滑剂,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最后,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从以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着重关注期中、期末的相对评价,忽略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

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提问,有时要故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或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基本正确地回答出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用的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