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唐山大地震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52:19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影评

———废墟中用亲情点亮希望

我是伴随着泪水和感动看完这场电影的,突如其来的灾难,骨肉分离的苦楚 ,电影《唐山大地震》记录的是唐山的故事和唐山记忆。然而对于这部灾难片的处理,冯小刚导演却另辟蹊径。影片回避了固有的传统灾难片的题材模式,选择了个体心灵的“余震”和特殊亲情的重建,在世俗生活的灾难承受中渗透出多层面的人文价值。 影片让许多观众都眼含热泪,但又使他们的心中无比坚定。因为这种展现人性大爱,直指人心的主旋律让人们看到了温暖和希望。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段记录,一次震撼,更是一种感悟,一味良药,成为一部面对灾难的启示录。

影片将人们带回了1976年,人们将永远铭记历史的时刻: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时间凌晨三时四十二分五十三点八秒。唐山市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溃了、断裂了,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大地上狂风呼啸,在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夷为平地。灾难的飓风扫过,摧毁了无数个温馨幸福的家,23秒地震,建筑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断壁残垣下,无数双大手,小手扑满灰尘,绝望紧握。亲人寻找亲人,父母寻找孩子,生命寻找奇迹。地震使卡车司机方大强与纺织女工妻子李元妮从此天各一方,他们的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在“只能保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失魂落魄的母亲,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救弟弟”。生与死的距

离到底有多远?23秒,活生生的两个孩子,母亲抱出来的只有弟弟,亲手葬送了姐姐。当被压在水泥盘下生命垂危却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的抉择后,绝望的眼泪夺眶而出,从死人堆站起来的地,在母亲吐出“救弟弟”的梦魇里,活了32年,那恨也纠缠了32年。

电影中,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经历了比外部灾难更加深重的情感困境,一个背负肉疚,心碎如渣的母亲,她甚至不愿意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这种心如刀绞的伤害不仅是地震发生的瞬间,也不仅是失去亲人,失去家人的那一刻,更深的伤害是伴随着活下来的地日后每一天的生活。被地震摧毁的房子可以重建,废墟也可以清理得了无痕迹,但内心世界的崩溃是无法重建的。用影片中方达的话说就是“这些年,我妈一直守着废墟过日子”。母亲元妮在废墟中艰难撑起苦难的家,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改变生活的机会,她拒绝爱情,选择为丈夫坚守,拒绝安逸,选择清贫,是为痛失女儿救赎心灵的坚守,这哪里是坚守分时是牵挂,是爱,更是人间亲情的彰显。

其实,母亲在选择救弟弟的同时,内心深处一定无比苦楚,这意味着将要放弃自己女儿的生命,如同冰冷的刀子剜在母亲的胸口,母亲的心在滴血,这把无形的刀子留下的伤痕,经过岁月磨砺,非但不能模糊,而且日渐深刻,正是这个选择改变了方登一生的轨迹;对于这个选择,方登32年来一直无法释怀,哪怕在她做了母亲之后,也依然无法释怀。就像她说的:“不是不记得,而是忘不掉”。

直至32年后,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方登目暏了一位母亲的艰难选择:是眼睁睁看着救灾战士们为了拯救女儿而遭遇危险,还是

截掉女儿的双腿尽快完成无法救援。母亲最终忍痛选择了割掉女儿的双腿。面对这个选择,而对这个选择,面对疯狂的喊着要回女儿的腿,似乎崩溃的母亲,方登的内心已经明白了许多:其实,在很多选择面前,被放弃的那个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是不重要的,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做出选择的人是残忍和无情的,因为,做出选择所要经历的绝望和痛苦,并不比被放弃的绝望和痛苦更轻浅。或许,最适合用来描述选择者的,应该是无奈。假如真的可以选择,李元妮宁愿楼板下被压的是自己,假如生命可以交换,她会第一个冲上去代替女儿的宿命。所以,我相信,当方登从背后死死抱住那位被援助的近乎疯逛的母亲时,她的脑海里,一定浮现着自己母亲那绝望的脸庞和撕心裂肺的呼唤。明白了这些以后,再加上与弟弟的偶然相遇,方登终于向着宽恕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当然,32年的愤恨和怨怼不可能一步踏过。即使在母女相见,母亲下跪,母女交谈等步骤过后,方登也没有彻底宽恕母亲,直到墓园里,方登目睹了那些书:“每年开学,妈妈都会买课本,你一本,我一本”。解释说,原来,这都是妈妈为女儿准备的。“对不起,对不起„„”!妈妈抱着女儿哭了。与母女相见的催泪点不同,这一次是温暖的流泪。冯小刚将结局做得恰到好处,他让受过的伤在新的地震,对别人的救援中得到了清洗,受伤的人也选择了彼此原谅。母女俩抱头痛哭的一刹那,不仅释放了她们心头多年来各自背负的情感枷索,也让观众随之释然。

危难见真情,一切感情的积累都不是没有缘由。从爱到恨,从恨到爱。“毕竟还是亲人”一句话道尽人间冷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伴随着每一个人,尤其是经历了苦难的人们。这种重体现在方没有办法放弃怀孕的孩子,因为他是唐山人,而且是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唐山人,因为她被放弃过„„体现在元妮用32年的等待去完成对这个家的爱,元妮说:“我要是过得花红枊绿的就更觉着对不起你了”,重在儿子总是想着如何弥补母亲的付出,方达对妻说:“我妈生了我三次,出生一次,重病一次,地震一次”三次正„„是这些重,让最后的大悲变大喜的时候,还是不断地释放着这32年的悲。人类面对痛苦,最常选择的方式,就是逃避,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但是,不管你面对与否,心中的那道疤痕,它始终横在那里,就像片中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没了,就是没了,心中的伤疤,有了,永远都有”。

76年的唐山大地震离我们有些遥远,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则刺伤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新闻媒体的离速发达,让我们每一个人犹如置身灾区。痛着一样的痛。或许,你至今还记得某一个悲惨的画面,每次想起,都像是乌云遮住了心脏留下一大片阴影。

《唐山大地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用一个母亲的坚强,给了所有人力量,她没有逃避,而是选择面对,顽强地面对地震给她的人生带来的毁来性打击。这个母亲的形象,实际上源自生活中千千万万个经历过那场大地震的人。当多年后再次说起自己经历的那次大地震之时,他们可能会用很平淡的语气讲述当时经历的一切和在灾难中逝去的亲人。而平淡的语气背后,却是永远都无法磨灭的伤痛。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对于经历了那样不平淡的灾难之后的唐山人来说,能够克

服灾难过后的心理创伤,重新过上平淡的生活也是一项艰巨的伤务,漫漫人生,他们要带着无法泯来的伤痕继续生活下去,光荣是因为平淡,艰巨是源自漫长。既然,心中的疤痕已经在那儿了,逃不过就面对,开始新的生活。

电影的结尾,在那些记刻着名字的碑上,银幕扫过那些死难的同胞们的名字。传来《般若心经》的唱词。让我想起汶川地震后,温总理写在学校黑板上的四个字“多难兴邦”带来的鼓舞。耳畔空灵的歌声渐行渐远,可以理解成是冯导用电影语言的方式对那些32年前魂灵的再次祭奠,再用祭奠这种方式,献给地震灾难中的感受者、亲历者、受害者、拯救者。观影中,我们一直被感动着,灾难来临我们曾被感动过。我们希望感动不是一件奢侈品,它是能够与我们相伴的生活常态,唤醒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神经,能感动中国的人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在我们自己面对灾难,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和众志成城的团结。正因为人生无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才应该倍加珍惜每一天的生命好好活着,为亲人,为自己好好活着,放下生命中沉重的包袱,努力活出有限生命中的无限精彩。

推荐第2篇: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敬畏自然、珍惜亲情、感恩社会

唐山大地震那年,我六岁,正是与片中两个小主人公相仿的年龄。影片一开始,陈旧的老唐山的街景,喧闹而质朴,那车、那人、那孩子清脆的乡音,一下子把我带回童年,唤起内心许多温暖而发黄的记忆……想起彼时安在而今阴阳两隔的亲人,禁不住泪如泉涌。

大自然的力量是朴素而真实的,让人敬畏,让人无奈。1976年7月28日晚,所有唐山人都如往常一样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按自己的轨迹生息着,怀揣着梦想、计较着琐事、计划着明天,抱怨着闷热……有的在值守,有的在纳凉、有的已酣然入睡,甚至影片中的父亲、母亲还在享受着爱情的欢愉。蓝光闪过之后,大地开始咆哮和震动,仅仅30多秒钟,唐山在大地的震怒中夷为一片废墟,唐山人的命运全都被历史改写。废墟里的人在呼救、在挣扎、在流血,废墟外的人在呼唤、在哭泣、在救援,仅仅是一瞬之间,多少鲜活的生命离开这个世界!强震平息之后,幸存的人们忘记了恩怨情仇,忽略了性别界限,手足相助、邻里相扶,积极开展了自救。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亲人和他人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比比皆是;党中央派部队来了,更大规模的艰苦营救持续了几周。解放军为唐山人送来了水和食物,送来了医疗物资和强大的救援队伍。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从倒

塌房屋里扒出来的尸体成排放着,淋着淅淅沥沥的苦雨;记得余震来临时抱着大树惊恐的颤栗;记得坐在窝棚里吃空投的压缩饼干咸咸甜甜的滋味;也清晰的记得奶奶因为痛失两个女儿捶胸顿足的嚎啕。灾难是无情的,自然的力量不可违背。

灾难带来毁灭,灾难让人坚强。大灾大难面前唐山人选择了坚强面对,掩埋了亲人的遗体,擦干身上血和泪,大家在窝棚和简易房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影片中的母亲带着独臂的儿子艰难度日,活得坚强而有尊严;岁月流逝,她拒绝婚姻,拒绝搬家,只为坚守心中的爱和承诺,怕亡者找不到回家的路,大情大义令人动容。唐山人是勤劳的,唐山人是勇敢的。改革开放助推了唐山人重建家园的步伐,唤起了唐山人追求新生活的热情。一座世人眼里会在中国版图上消失的城市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拔地而起,如凤凰涅磐般得以重生。震后三十几年唐山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这成就凝聚了多少决策者的智慧和群众的力量,凝聚了多少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和关爱啊。

唐山人是感恩的,唐山人是博爱的。从灾难阴影中走出的唐山人更懂得珍惜亲情、珍惜生命,更懂得知足和感恩。听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影片中远在国外的女儿和已经事业有成的儿子都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去,救灾现场姐弟意外的重逢,给影片带来了圆满的结局。灾难给女儿造成的心理阴影和隔膜,母亲三十二年误以为阴阳两隔的伤痛和内疚,在母女相见时母亲撕心裂肺的哭诉中彻底溶解。血肉亲情是时空割不断的绳索,密密匝

匝的爱永远联系着亲情!大地震三十周年纪念之际,媒体集中报道了唐山震后重建的历程,多少遭难的家庭得以重建温馨,多少转往外地救治的伤者千里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多少少劫后余生的人更懂得爱和回馈,把爱心播撒社会。全国无论是哪里遭灾,哪里遇难,唐山人都感同身受,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水灾的救援现场都有唐山人的身影,捐款捐物的队伍里都有心急似焚的感恩人。

唐山大地震,造就唐山人的坚强,历练了唐山人的智慧,重铸了唐山新的辉煌,我们要把感恩博爱的唐山情怀发扬下去,把开放超越的唐山精神永久传承,让痛的记忆和爱的召唤成为我们生活前进的持久动力和强大支撑。

推荐第3篇: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如果要问中国众多导演中哪个最会煽情,我想非冯小刚莫属。他是个聪明的导演,善于寻找最能引起共鸣的素材,并且总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

《唐山大地震》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原因之一:这个素材是大家非常非常熟悉的特别是唐山人和四川人,这个悲痛的过去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对于熟悉的素材观众反而会更期待,好奇导演会从哪个角度去诠释。

原因之二:这部电影他不是单纯地走记录片的足迹,这样的片段在网上随便一搜都能搜到大把。所以冯导只是在影片开头的一瞬间重现了地震时的震撼场面,让人感觉很强的特技效果。地震之后那种惨壮的场面又让我们的心重新被揪了起来。而从这一刻起就奠定了这个影片的色调——纠结、悲情。当元妮被逼问救姐姐还是弟弟的时候,相信即使没有经历过这些自然灾害的观众也能感同身受,作为一个母亲这个选择真的没有办法。但是她最后还是说出了:“救弟弟”三个字。而这三个字一直萦绕在方登的耳边32年,“不是我记不起,而是我忘不掉。”这一选择让元妮的心彻底地碎了,并且注定了她将守着自己心灵这片废墟过完余生。

原因之三:这部电影很巧妙地表现出了军人的亲情面,特别是陈道明的出色表演。陈道明出演的角色大多给我们不苟言笑的感觉,但

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出色演绎。他对养女的那份宽容与温柔,让我们为之动容,同样也让人羡慕。当方登带着女儿回到老父亲身边的时候,他那一句;“我天天在为你担心!”那是父亲怎样的一种爱!爱得深沉,爱得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都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老父亲。

推荐第4篇: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灾难和亲情的交响曲

冯小刚的电影以“贺岁片”而闻名于世,无论是《手机》、《非诚勿扰》,以及到现在的《唐山大地震》,他的电影多能准确地捕捉到时代脉络的信息。

没有什么比面对死亡更加让人震撼的东西,我们身处太平世界,无法去体会灾难带给我们的震撼,只能从电影中去学会感动,去挖掘人类内心世界柔弱的地方。

很多人在看完《唐山大地震》后都流下了眼泪,那我们感动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我想,除了灾难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外,更多的是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亲情演绎。也许只有在灾难面前,让我们更加直面了生与死的抉择,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这部影片所表现的亲情,是通过一种矛盾的选择题来完成的。

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母亲李元妮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救自己的孩子,被丈夫拉了一把才活了下来,但是丈夫冲进去就没了。

第一个选择题,如果选择孩子和自己的生命,母亲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但是艰难的选择是两个孩子被压在一块空心板下,刚好压着两头,问题是只能救一个,撬了这头压着那头。

影片开头也用了一个铺垫的细节,就是方登和方达被大孩子欺负抱着电风扇跑回家,然后方达顺手抓了一个西红柿吃。到了晚上分西红柿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方登一定要吃,但是妈妈还是留给弟弟了,只好哄她说明天去买,女儿说“骗人”,妈则说“妈没骗你”。

女儿回家了,李元妮让人意外的冷静,直到看到了孩子拿着西红柿,她先是对孩子说“西红柿都给你洗干净了,妈没骗你”,然后慢慢弯腰跪下去了,“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么些年你怎么不给我个信呢,我还以为你跟你爸在一块呢。我成天的惦着你们俩呀,我惦了你们32年。你们怎么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里去了?你怎么才回来呢?登呀。”

这段沉默了32年的话语终于有了告白的机会,可谓是声泪俱下。

母亲有错吗?这种复杂的亲情纠结也把影片推向了高潮,但是最后得到了释放,方登最终原谅了母亲。

影片里也出现了类似一个艰难的选择题,在汶川大震里一个孩子被压着腿,要么一边继续撬楼房,结果楼房随时有倒塌的可能还会累及救助的人,要么锯掉孩子的腿赢得时间,母亲(刘莉莉饰演)做出了锯腿的决定,但是当她看到失去腿的孩子,她撕心裂肺地哭了。

影片里另外一段亲情则是方登养父母对她的爱,养父(陈道明饰演)养母(陈瑾)用一种带有矛盾色彩的爱陪伴她的成长。养父对她的关爱是那种极为开明和亲和的方式,养母则带着总是

担心不是亲生的孩子会跑掉的复杂的心情,并且养父和养女有一种异性般的暧昧让养母时常吃醋。

就是在这种军人家庭里,她顺利的成长了自己的人生,最后养母身患绝症离开她,但是养母拿出了给她准备好的银行存折和手表,并让她回唐山找自己的亲人。

凡是60年代出生的人或许对唐山大地震具有深刻的记忆,唐山的地震为何会成为一代人的情结?他带给我们的有太多标志性的时代记忆,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

而刚在这之前,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这些情节都在电影里得到了体现。唐山大地震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他带给我们更多的沉重的历史回忆,这种情结也始终萦绕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心里挥之不去。

由徐帆饰演的女主角李元妮的一生当中,她怀揣着对当初为了救儿子方达而无法救女儿的愧疚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废墟,怀揣着丈夫为了救自己而失去生命的感恩默默地安度余生。她甚至始终相信,自己的亲人会回来的。许多年后,元妮一直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念叨着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

这部让人流泪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动情演绎,尤其是扮演李元妮的徐帆,很准确地捕捉到了人物的心理,把一个母亲在灾难面前对孩子的不顾一切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准确地刻画了一个70年代的母亲形象,那带有韵味十足的拉长音,表现了一个母亲的勇敢、坚强、善良和矛盾。

尤其是在废墟里寻找丈夫尸体那个场景,随着房屋不断倒塌,她一边使劲地挖,一片哭喊着“大强,坚持,坚持„„”那种撕心裂肺的呼喊震撼着所有观众的心灵。

接下来是方登被压在石板下,欲喊无声,不断地用小石头敲打着地面,希望能引起人的注意。方达则是大声呼叫妈妈和姐姐。结果一块水泥板压着姐弟俩。李元妮面临着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呼喊“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我求求你们,都救,都救„„”。

最后,眼看救助的人就要离开,她只好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救助的人:“大哥,救弟弟,救弟弟”。

方登听到后无力地留下两行泪,微弱地喊了一声“妈妈”,这个场景估计没有一个观众不会揪心地流泪。

徐帆在母女相认的时候跪下去的那一刻,传神的眼神和凄惨的语调把人物的情绪一下子就推到了高潮,也许一个成熟的演员就是能准确的拿捏人物的情感,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人物的情感里面去。

这一点在陈道明饰演的养父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主要通过三个细节表现出来。

第一个细节,就是在妻子的病房外,妻子和养女诀别的一刹那,养父听到妻子说“以后再也没有人跟他吵架了,他该多闷”,镜头转向陈道明,他默默地转过身,闭上眼睛无声的哭泣。眼泪流下的一刹,把一个军人的对妻子的爱和悲伤表现得毫无瑕疵。

第二个细节,养女失踪使得他去寻找养女的男朋友,结果发现他还在打篮球,他质问研究生杨志,结果杨志告诉他你女儿怀孕了,陈道明一脸的凝重,然后慢慢把衣服脱下来放在自行车上,领带歪在一边,突然搧了一个杨志耳光“我不找,你也不找”,把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对不负责任的研究生的这种愤怒表现得十分到位。

第三个细节,就是养女失踪很多年后带着女儿来看他的场景,刚好他在练习大合唱《春天的故事》,从起身的惊喜到接到战友电话的得意,把一个养父对养女的深情不言于表的刻画出来。

回到家后陈道明从惊喜转为愠怒,责怪女儿“为什么不回家?”“我没脸回来。”“来封信,打个电话总可以吧?”“我天天担心,你上哪儿了?”(开始流泪,痛苦地闭上眼睛,背着双手去看孙女),没有太多的话和夸张的变现却把一个单身养父这么多年对养女的思念和爱精准的刻画了出来。也许对他来说养女也是他最后的牵挂了。

老实说陈道明虽然也有55岁了,但是看上去还是很年轻,但是他的演技的确已经炉火纯青了,能挖掘出人内心不为察觉的细微之处。

相比之下张静初的表现显得有点中规中矩,她所演绎的侥幸活下的女孩,似乎少了一些沧桑和无奈,但是也能把她内心的委屈的情感准确地传递出来。其他的演员表现也不在这里一一细表。

唐山大地震似乎在努力唤醒起人们内心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对生命意义,对历史的思考,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灾难只是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交织着唐山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再现,交织着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残酷。但是冯小刚的电影一般多是大团圆的结局,影片也努力地用亲情去消解着灾难带给人们的心灵上的创伤。

所以,电影中也表现了很多巧合的地方,比如说方登没有被压死,而是顺利地活下来了,于是有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李元妮坚决地留在了唐山,也让这个故事有了发展的可能。婆婆硬要把孩子带走,中途车停下来,孩子顺利地留了下来,这些都是编剧刻意去安排的,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想说的是,影片中的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现在还没能够很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但是依然觉得这句话很揪心,这里面蕴含的是怎样的含义。是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不如意的东西,还有什么能够比生命更加重要呢?

推荐第5篇: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电影是根据小说改变的,重在震后的情节发展,讲的是一家人因为这次地震命运改变的故事。丈夫为了救元妮(徐帆饰)牺牲了自己,元妮发现震后她的一对龙凤胎被压在石板下,撬弟弟这头会压着姐姐,撬姐姐那头又压着弟弟,两个只能救一个。元妮先是哭喊两个都要救,但是迟了怕两个都没了,就说救弟弟。最后这三个字让姐姐受到巨大打击。她最后从死人堆里面死里逃生,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但是她绝口不提自己的亲人,假装忘了,因为还恨母亲当初选的是弟弟。就这样过了32年,姐弟两个人经历了很多,都有了事业和家庭。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后,俩人从不同的地方赶赴灾区支援,在汶川相认。母亲见到女儿当然是悲喜交加,为女儿方登准备着新鲜的西红柿,一直遵守着震前的诺言,给女儿下跪道歉,又怪女儿不回家。女儿当然也悔恨当初自己记仇,当他们来到墓地时,方登才发现,原来自己错怪了妈妈。打开她的墓,里面装着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本,还有那个地震前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的小书包。这时,她才知道,原来妈妈很爱她。她流出了泪水。三十二年的怨恨与哀愁一扫而光,她说,他是我弟弟,他能活着,多好啊!两个人哭着抱作一团。

相比大地震、大灾难,我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显得很渺小,活着真好,活着就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感谢父母恩情,要做一个敢于担当、心中充满爱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创先争优活动的带头人,以更加积极地心态协助社区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为社区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激励广大党员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让党员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一段悲痛而感人的历史,从而促进提升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灾难面前,除了颂扬带给大家心灵震撼的伟大亲情与人性,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默默无闻,带着满身淤泥不知白天黑夜奋战的解放军与党员同志。他们永远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他们始终以群众的安危为己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和支援灾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

一位老人在转移危险,获得生命安全之后,面对记者的话筒,只是重复地一句话:“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那些解放军战士”。如此简单朴实的话语在那一刻显得那么地真切与感人。

看到这些,作为预备党员的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因为这个称号是那么光荣。作为一名大学生,现在做的事情不可能对社会有多大的奉献与帮助,但为人民服务的心是一样的,勿以善小而不为,一步步来,相信多少年以后,我会有更高的服务本领,为大家送去温暖。为有那一天,努力!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终于在5月1日开幕了!从2010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又一次成功的向全世界展现,无不给人难于忘怀,、无不给予人们感叹。看完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心情非常激动。大体经过大家也许都清楚,但是我觉得细节做得很好,尤其是有关人员的特殊表现:比如世博委员会长,一个外国人,用中国话开口发表讲话。虽然吐音不是很清楚,但是这充分表明了对中国人的尊重与认可,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回首中国近代史,世博会如同奥运会一样,一直是我们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从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别说是举办世博会了,就是国民的温饱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旧中国。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到如今世博会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中国实力快速增长,并于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永远告别了东亚病夫的称号。终于,终于有了今天的世博坐落上海浦东,这颗东方璀璨的明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 Better Life)

那么,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

城市,其实就是我们,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人。“我们”不只是一个个填在统计表里的数字,也不只是一群群被政策规划的对象,而是鲜活的生命。“我们”每个人应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无论是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还是环境污染、资源紧缺,抑或是城市贫困、文化冲突,一切问题可以名之曰“全球性问题”,但归根结底都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去遭遇。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博会更多地重视和探讨了人的权利、生存环境的改善以及人类共同体的平等与和平。这是“以人为本”的潮流所向,也是问题解决的终极所在。

中国再一次向世界送上一场视觉盛宴和科技盛宴。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我们党的领导人逐渐意识到了科技的伟大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新时代的强国方针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的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所以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任何一次社会的变革无不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现在还很年轻和我们的目标还很远。我们要戒骄戒躁,在新的起点谱写新的篇章。牢牢紧跟新一次的科技前沿。我们曾经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我们现在浪费不起了。故人云:知耻而后勇,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体会这句话。

两会思想报告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个有志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当代青年,必须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个人修养。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党的英明领导和决策的结果,也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领导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告别严寒,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三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二者将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总的来说,我认为今年之两会,最大、也是最使人鼓午的变化是,说牛话,说私心话,说伤民话的代表少了,说真话,说心理话,为民说话的代表多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出伤民雷言最多的政协代表中,今年只有极少商人还有牛劲,还在放牛话,还在做伤害民心和要挟政府之事,所以民众称之为奸商;从政策走向看,这些奸商之所以背道而驰,也可算作是一种最后挣扎吧。

今年两会,还有一个没有变化的地方是:那就是对外政策方面,仍然没有代表提及,好象国家的外交方针与国民利益无关一样,又好象中国的国民,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毫无兴趣一样;其实不然,中国民众和华人华侨,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其实是很关心的,不信者可到网上看一看;因为外交政策的好坏,不但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还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尊严和自身的得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1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老百姓爱听爱看的大实话,求真务实,催人奋进。对于我们大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 我相信每一个过来人也都经历过就业的困惑,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我们自身、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每一个年轻的朋友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仪的职业。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

最后,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新时期的先进青年,先进大学生,我们应该在生活里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我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党支部关怀和培养下,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杨善洲

最近看了电影《杨善洲》,我次被这杨善洲、郑垧靖等人的先进事迹所感动,我的心灵也再一次受到“爱岗敬业、执政为民”的洗礼,也让我再一次明白,“平凡”的工作岗位”同样也可以做出“不平凡”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

一是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二是学习他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三是学习他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6篇:唐山大地震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恩爱的夫妻,漂亮机灵的孩子,姐姐护着弟弟,丈夫养活着妻儿,平淡但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这天,被一场地震毁灭了。

一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倒屋塌的呼号声中,人真的如草芥般无奈,像被猎杀的兽,一个个倒下。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浮现屏幕,震撼我心。

一阵天摇地动后,只听见那位母亲的嘶喊,一面呼喊为保护她他死去的丈夫,一面在废墟中抠着瓦砾,寻找着孩子。终于在大家帮助下,在一块水泥板下找到了姐弟两个,但水泥板只能撬一头,只能救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位母亲,失去了丈夫已让她的心上裂开了口子,但是这个世界残酷的根本不给这个母亲接受和选择的时间,“救弟弟„„”,母亲无力的说道,在她那整张布满黑灰的脸上滚落下悲伤的泪,那一刻,我看到的是在废墟下的小女孩心里的痛,恨、委屈、绝望„„

上天戏人,那位姐姐,废墟下的小女孩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灾后的母亲坚强的活在唐山,不愿随儿子的奶奶到山东去,因为她要维持这个家,那个最初一家四口的家,带着缺了胳膊的儿子,为她死去的丈夫和愧疚一生的女儿而活着。

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时光飞逝。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了,姐弟俩一同参与救援时候竟然重逢,姐姐原以为自己割舍了32年的亲情已经不复存在,会随着她有意的掩藏与随着她远嫁它乡而如车站的月台消失在身后,可是血浓于水,分离32年的亲人只一眼相见亲情就如烈火般在心里燃烧起来,燃烧到她自责自己32年的行为,亲人毕竟是亲人。母亲跪下来泪眼悉索对女儿说:“对不起,对不起。”女儿32年幽幽怨怨的情感就都融入到了泪水中。

坟墓里的书包,课本,母亲的不愿搬家,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触动了女儿,她自责的蹲在自己的坟头哭着,那一幕意义深刻,女儿不愿这墓被拆。房子可以塌,家却不会破,人会离去,情感却不会灭……

这个故事很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我。究竟是什么让我的心头颤动?是地震的可怕吗?是30年的变化吗?不,不是,是那地震震不垮的感天动地的亲情!

这是怎样一位母亲啊!被上天逼着做出割舍骨肉的抉择,灾后看着满目苍夷的家,她一个人舔舐着自己受伤的心灵和一个在危急时刻母亲的抉择碎了的心。默默地承受着失去丈夫的痛苦,放弃女儿的内疚,当听到她说“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看到在她爬满皱纹的脸上低垂的双眼,我感到那是对生命的感叹与珍惜。那颗通红通红母亲的心,跃动着母爱的力量。 这是怎样一位女儿啊!我多理解当年她的无助与痛苦,如毒蛇死死缠绕着她。她的倔强使她迟迟不去寻母。但她有怎样一颗宽容的心,怎样一颗懂事的心,听到她一声声向母亲说着对不起时,看到她和母亲头靠头分享这些年来的故事,无不感叹母女两共同缔造的伟大。

这是怎样的解放军夫妇,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大爱,他们那么无私不求回报,看到他们深夜起来为领养的女儿倒水,看到解放军妈妈仔细的为女儿拨着小辫,点点细节,丝丝心动。

这无数的伟大的人那,这无限的多重的爱那,串连在一起,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还可怕吗?倒是它们见证了人间弥足珍贵的美好。

灾难无情人有情,不怕,有情为我们撑住蓝天!

推荐第7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也许若干年以后再来看一下自己写的日志,心中还会漾起那份感动!记下这三次泪奔的瞬间:母亲抱着女儿撕心裂肺的痛哭;儿子失而复得的那声肺腑的呐喊;女儿回家时准备好的西红柿和母亲那赎罪的一跪。什么是人性?它是灾难来临时的忘我牺牲。什么是感动?它是受伤后的重生。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推荐第8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23秒32年

记不清地什么时候观看的《唐山大地震》,只清晰地记得影片播放结束后,我早已泣不成声。影片长达139分钟,但正真描写唐山大地震的情节却不足半个钟,冯小刚意在描写在灾后如何挽救被撕破的亲情。很显然,在亲情的诠释方面,影片做得相当很成功。

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一场地震撼动了唐山这座静谧的小城,二十三秒的地震,每一秒都在凌迟这脆弱的小城,让人无近距离地接近死神······影片中的两个孩子双双被压在水泥板下,当被告知只能救一个孩子时,母亲李元妮心里十分挣扎,是的,就如那句话:手心手背都是肉,于是她绝望地喊着:两个都救。直到救援的人快离去时,才万般痛苦地选择了救弟弟。然而造物弄人,女孩顽强地活了下来,但当初母亲的那句:“救弟弟”的话,却也如噩梦般纠缠着她,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其实母亲并非不爱女儿,在每年烧纸时都絮絮叨叨地说了家里的路要怎么走,就是担心女儿和丈夫认不得回家的路,只是基于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母亲选择了救弟弟。但为了忏悔,为了赎罪,她坚决不再搬家,孤家寡人过了这些年,直到女儿认回她的那一刻,她才得到心灵的救赎。 影片一直静静地进行着,十年,十三年,三十二年······时间在指尖流逝,但却无时无刻不向我们传递着那如酒般甘醇的亲情,让我们沉浸在感动中,久久不愿醒来。直到看到后来的汶川大地震,我才明白,原来冯小刚有意安排两场大地震交织在一起,升华电影的主题。汶川大地震,延续了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恐怖。好在,天灾无情人有情,影片中许多人都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庞大的救援力量,驱散了笼罩在汶川上方的恐惧与绝望。命运安排了两姐弟在这场大地震中不期而遇,让漂泊在外的心终于找到的归宿。

让我印象最深刻得便是那时隔三十二年的认亲。那天母亲呈上早已洗净的西红柿,她不曾忘却地震前承诺给女儿买的西红柿,然而这一刻,她期盼了很久很久,终于在多少年后重逢的今天兑现。在母亲给女儿下跪道歉时,女儿泪水也夺眶而出,冲着苍老的母亲,喊出了那句久违的:“妈!”此刻,女儿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不恨活着的母亲和弟弟,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她花了三十二年的时间去领悟。

试问人生有多少个三十二年?有多少个三十二年可以重来?我不断地反问这主角,也不断地反问自己。如果能早些释怀,那么遗憾是否会少一些?这时候,我们应该做得擦亮自己心,用心看看这世界,用心去聆听周遭。少点抱怨,多点感恩。时常问自己,你拥亲情吗?你珍惜亲情吗?若有,请给身边的亲人一个结实的拥抱,并告诉他们:我会好好珍惜。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活着的人,总是幸福的,感恩吧!

推荐第9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这不是一部只为赢得票房的影片,这不是一部娱乐大众的电影,这也不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催泪片,而是一部震撼人内心深处的灵魂之片,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而后又该怎么做,大地震作文开头。作为人,其次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因为世界存在着爱,中国存在着爱,有这么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我们为爱的真谛而出发,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为人来服务,为国家尽一份力,让世界多一点爱。《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国家对人民的关怀,更加体现了我们感恩的心。朋友们,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就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在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想法是地震虽然震倒了房屋,但是却压不垮我们内心的坚强。我们为他们感到伤心,希望他们能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树起希望,因为国家、人民都在关心你们,你们并不孤单和恐惧,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有一位大学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埃”亲人们,朋友们,我只是希望你们如果活着就活得勇敢一点,而我们则会用我们的心和爱来温暖你们,。地震无声无息又无情地来了,面对这一刻,父母首先想到是孩子们的安危,当看到孩子们在窗台呼救的那一刻,母亲要冲进屋去救,却被自己的丈夫一把拉住,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说了一句:“你想干什么?”自己却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却再也没有出来。他就这样走了,母亲伤心欲绝,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就拼命地去找,但又得知自己的两个孩子被同一块板压着只能救一个的时候,母亲的心再一次碎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很难抉择,可这却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母亲痛苦地说出“救弟弟,救弟弟”这一刻,谁的心能不痛呢?地震后,奶奶、姑姑来到唐山要带走他时,刚刚面对亲人的永别,却又马上要面对失去仅存的希望,母亲难以割舍,却不得不答应了奶奶、姑姑的请求。地震发生了,无论是受灾的同胞,还是奋斗在一线的人们,他们无所畏惧的精神让们敬佩。唐山的人们好起来了,因为他们心中有爱同时也获得了爱。事隔三十多年四川汶川发生了地震,又一次震撼人的心灵,但他们也很快好了起来。救援的队伍里有一支是来自唐山的,,因为他们有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国的心。让爱在你我之间传递,让我们一起携手来播种爱。在地震后的岁月里,母亲为了亲情苦了自己一辈子,经常说:“没了,不知道什么叫没了。”当弟弟与姐姐喜爱能够与,而后一起回家的时候,母亲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桌子上放着当初没能吃到的西红柿,当初母亲说:“明天给你买,”而这次她却说:“已经洗干净了。”母亲跪下了,那一刻我心底的防线再一次崩溃了,母亲的质问,女儿的心痛,母亲默默地用一辈子为自己的儿女付出。母亲对丈夫真挚的爱,对儿女无私的爱,无需用语言来表达,她用行动证明了一切。亲情,一种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永远不会背叛你,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朋友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地活着,你终将迎来幸福,同时,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一部让人心灵震撼的影片,它不是虚构,而是我们真正经历过的事实。我只想说,让我们携手一起共建爱,让世界充满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我们的祖国。

初三:郑杰鑫

推荐第10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

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此时救援人员发现石头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的说:“救弟弟!”姐姐听着了,绝望了……

弟弟救活了,本以为必死的姐姐也奇迹般的活了,而她的心有的只是对母亲的恨。她没有去找母亲和弟弟,而是被当做孤儿被一对解放军夫妇给收养。

长大的她一直没有回过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学医的她跑到前线进行救援,被一个母亲的行为感动了,终于理解了妈妈当时心情,慢慢放下了对亲人的恨,觉得弟弟能活着,真好!

受到良心谴责的母亲,她没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她没有再嫁,一辈子就嫁给这个用生命呵护她的男人。 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许诺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是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我亲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第11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这是一部能让你体会生命的意义、体会最深的母爱的纪录片《唐山大地震》,在这里,有爱,有希望,有宽恕,有感动

蜻蜓迁徙,灾难就要上演。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紫色的光环出现在宁静的唐山市上空,地震随之而来。一家子,姐姐惊醒后趴在窗台上喊妈妈,墙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母亲冲上去救孩子被父亲一把拉住,自己去了。短短几十秒,唐山变成了一座废墟。父亲被压死了,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面。只能救一个,只能救一个!母亲选择了弟弟。在另一边的姐姐哭了,因为她早就知道母亲会选择弟弟。弟弟截取了一只胳膊,姐姐在几天后奇迹般醒了过来,却怎么也找不到妈妈,被军人收养了

在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中,姐弟相遇。姐姐宽恕了母亲,体会到最真挚的母爱!

父亲救了母亲,因为他知道:孩子是不能失去母亲的,以及他对母亲的爱。父亲走了,舍得把母亲一个人和孩子扔在人间。

母爱是伟大的,但在姐姐面前,为何又消失了呢?可能母亲是想姐姐应该让着弟弟,所以先救弟弟。也可能是母亲偏爱弟弟但我最想相信的就是母亲只看到了弟弟,没看见姐姐,只听见弟弟说话,没听见姐姐说话。以为姐姐生的希望不多了。只有这种说法,对姐姐才公平一点点。想到这儿,我早已泪如雨下

弟弟有愧于姐姐,因为要是先救姐姐,弟弟有可能已经掩埋在废墟里了。姐姐有愧于母亲,因为她发现母爱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让母亲苦苦的相信她死有32年了。母亲有愧于父亲,因为当时要是母亲没被父亲拦住,就不会是父亲离开了现在,他们都已经互相原谅了,这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现在,想一想,我们的母亲对我们付出了多少爱:想起母亲为我准备的每一顿丰盛的饭菜;想起母亲为我洗的每一件衣服;想起母亲在我遇到挫折时那充满爱意、期待我站起来的眼神:还想起母亲在我生病时守在床头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我却总是说妈妈对别人比对我好、嫌她做的饭不和我的口味。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极了!

妈妈会用一生去爱我,我也会用一生去爱妈妈!

《唐山大地震》这部纪录片反映了在地震时、地震后的母爱以及亲情!提醒着天下的子女们:要照顾好你们的母亲,至少也要对得起她给你美好的童年!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五年级:徐畅

第12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画面的以无数飞舞的蜻蜓开始,出现了地震的前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但是在地震的那一刻,方大强为了怕元妮受伤,拉过了前去救孩子的她,结果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元妮抉择一双儿女的生死(一块石板同时压着了方达和方登,敲一头必伤另一头),结果元妮选择了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压在石板下的方登,她恨母亲,以至于她从死人堆里爬出后,跟着领养自己的养父母离开了唐山。元妮与差点被奶奶带走的方达相依为命。方登、方达,长大,上学,结婚,生子。最后在汶川地震的灾区相遇,方登终于在32年后,见到了自己痛恨了三十几年的母亲,在看到母亲用三十几年来赎罪,方登终于原谅了母亲,后悔自己当初的任性。

此片感人的画面很多,几度让我落泪。

乡亲问元妮救谁的画面

方登和方达同时压在了石板下时,乡亲问元妮救谁,元妮一直强调的是“两个都救啊”。在乡亲的最后追问下,以至于快要离开时,元妮才说“救弟弟”,并不是她不爱方登,或许她只是想为她的男人,把生命给了她的男人,留下最后一柱香火。她从下决定的那一刻,也就决定今生为女儿赎罪,在救出方登方达时,她最先抱的不是奄奄一息的方达,而是“已死去”的女儿,她在向她道歉,求她原谅。

方达从车上下来与母亲拥抱的画面

丈夫、女儿的逝去,让元妮元气大伤,留下了唯一的儿子,在方达的奶奶和姑姑前来寻要时,她开始的拒绝是舍不得孩子,最后的放手也是爱孩子,她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与儿子的分离,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在载着儿子的汽车离开时,她甚至都有些绝望了。就如同方达的姑姑所说“真的是要了元妮的命”还好,方达奶奶最后的放手,让这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方登与母亲相见的画面

当方达在门外对母亲说:”妈,姐回来了。”我以为不论是母亲还是方登都会一开门便相拥而泣,我甚至都有些失望导演的编排。当我再次观看此片时,才知导演的用意深刻:在那一刻,她们的心情是那么的复杂,想见却不敢见,几十年的相隔,母亲早以为与女儿阴阳两隔;女儿因为母亲的那一句“救弟弟”,恨了母亲几十年,那恨又怎能在一瞬间消灭殆尽?母亲为女儿准备几十年前没能给女儿的西红柿,原来她一直都记得。母亲跪下求女儿谅解,那一刻,她终于有机会亲自求得女儿的原谅。母亲对女儿的爱,用一辈子的悔恨来表达。

人物分析:

母亲(元妮):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

在丈夫,女儿逝去后,独自抚养独臂的儿子,她本可以接受婆婆的请求,儿子的邀请,爱慕者的追求,但是她拒绝了。她不是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只是她想用一辈子来感谢,用一辈子来偿还,用一辈子来赎罪,感谢婆婆的帮助,偿还欠丈夫给自己的命,赎欠女儿的罪。

“如果我要活的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这个世界,谁没有过孤单,谁没有过寂寞,谁没有过困苦,但是能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了寂寞,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考验。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生者比逝者更痛苦。

她不是不爱女儿,一开始她是两个孩子都想救的。可是现实不允许她那样,她要为方家保住命脉,为丈夫续一柱香火,补偿欠丈夫的命,她不得不那样决定。尽管她知道,“九泉之下”的女儿会埋怨自己。所以,从她下决定的那一刻,她就决定一生清苦,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方登:一个倔强而任性的女儿

“救弟弟”,这一句话,在她心里深深地扎了根,随时都会在耳边响起,以至于她总是做噩梦,特别是听到有关唐山,有关地震的时候。

“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所以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时,她选择沉默,被养父母领养时,她也是默默无闻,因为她想离开,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养母不止一次的误会时,她选择逃避,她知道养母自私的爱。报考杭州医学院,在两个暑假都不回家,是她不想让养母再怀疑,( )不想让养父母在为她争吵。在怀杨志的孩子后,她本可以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选择人流,但是她没有。她是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她比任何人都珍视生命,所以她选择离开那个不想为她负责的男人。

在几年单独抚养孩子时,她虽一个人有过困苦,有过挫折,但是她仍一个人扛了过来。直到快要结婚时,才回到养父的身边。她像她的亲身母亲和养母一样的坚强和倔强。

在看到四川地震时,她回忆起那个几乎纠缠她一生的噩梦,她要去解开心中的包袱。在灾区,她看到地震中的那位母亲,为了不让其他人受伤,忍痛锯断了女儿的腿。在女儿送去医院时,母亲哭喊着去寻找女儿的腿。她想起当年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她终于知道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这种残忍的爱,虽然会伤了女儿的心,但是母亲会一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愿意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或许是冥冥注定,在灾区,方登遇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在与母亲相见后,她看到了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西红柿;在家里,她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墓地,她看到母亲每年给自己买的新课本......几十年未见,她与母亲,未有一丝的生疏。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决定,她看到也听到母亲三十几年的付出,用尽三十几年来偿还欠她的债。她才知道自己错了,她不该如此折磨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是她的亲弟弟,她为自己的亲弟弟付出生命是值得的。

在看到电影名字时,我以为导演会用几个有代表的家庭来描述地震的惨烈及影响程度。后来,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才觉得用一家来代万家的表达方式,用点来概面的缩影的叙事形式,跟能表现出平凡的人生受地震的影响。一家尚且如此,那万家,万万家不也是如此吗?

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

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第13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星期天上午,我与女儿一起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已经热播了一阵子,因为之前没有看预告片,一直以为是一部国产版的好莱坞灾难片,心想看灾难片还是进影院看,音效要来得震撼。抱着与看《南京大屠杀》同样沉痛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是早场,但出乎意料的是,影院的客座率比我想像的要多许多,更出乎意料的是 《唐山大地震》只是用了开头的十几分钟讲述了地震的发生,接下来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对的却是只能救一个的痛苦选择(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认为被母亲放弃了的方登,在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夫妇收养的32年间,对母亲当初的选择一直不能释怀,而她的母亲同样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巨大阴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随着剧情的推进,好几次我的眼泪夺眶欲出,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楚。

第一次流泪地震突然来袭,方登、方达在晃动的屋子里叫“妈妈 妈妈”,元妮在一片慌乱中尖叫道“来——

啦—— ”。那种喊像是撕裂心肺一般,一个妈妈在这样的时候喊出的两个字像是从心脏里用力抠出来混着鲜血让人震撼,然后方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房子的那一刹那,房子顷刻倒下,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爷,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泪水滚出眼眶,上天在顷刻间无情地辗碎了一个的幸福家庭,有什么比失去至亲至爱的人更痛呢?

第二次流泪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一块水泥板压着她的两个孩子。只能撬开水泥板的一头救出其中一个孩子,以一个孩子的牺牲来救活另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求救声像刀子一样撕裂了母亲的心,救援的男人们说再不动手,两个就都救不了了。元妮含着泪水嘶声大叫着“两个都得救啊 ”“两个都得救啊”。与元妮一样,任何母亲面临此情此景都无法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他地方传出来了救人的声音,再不做出决定,男人们就必须去救其他人了,容不得元妮细细斟酌,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然后颤抖地说 “救弟弟”,接着又轻声重复了一遍“救弟弟”,这时姐姐方登听到妈妈元妮“救弟弟”三个字,从布满黑灰的脸上滚落了悲伤的泪。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心里的痛。第三次流泪地震后,方登在死人堆里,她死去了的父亲尸体旁醒来。暴雨滂沱,方登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从遇难者的尸体中慢慢的站起来,眼里没有了眼泪,迷茫地

向前走,那一刻,她的心里没有家,也没有了亲人,那一刻,方登得了抑郁症。

第四次流泪 方达奶奶在失去儿子的同时,坚持要把孙子方达带回济南。姑姑在一旁说,如果元妮同意也可以一起和她们回济南,让她们来照顾元妮母子。元妮坚持留下来陪着自己死去的丈夫魂魄,为了赎罪,元妮痛苦地同意了奶奶带走自己唯一精神寄托—方达。方达、姑姑、奶奶坐着客车离开了,元妮站在路中央看着汽车慢慢的离去,就如同死了一般。就在那一刻,汽车停下来了,方达下车,一直喊妈妈,最后,两人死死的抱在一起,这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爱,谁也分不开。

第五次流泪 方凳在女儿点点大约6岁的时候回来找养父,在点点放风筝的时候,方凳告诉养父地震的时候妈妈说出的那三个字“救弟弟”。片刻,方登靠在养父的肩上大哭,说道“不是我不记得,而是我忘不掉!”。三十几年埋在心里的痛终于被自己释放出来,自戕的灵魂从那一刻开始自我救赎。

第六次流泪汶川地震后,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到了汶川支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着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女儿双腿压在沉重的石板下,得知救援方案很危险,如果继续救女儿,救援人员随时都会有危险。她站在女儿的身边用颤抖而坚定的语气说 “叫医

生,锯腿”。方登猛然抬头,救援人员劝说那位母亲,那个女人说“我知道,那是的我女儿,没腿是咋样,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们,我对不起你们父母 ”。停了停又说“以后,要恨,就让她恨我吧”。救援人员给女孩截完肢抬出女儿后,母亲像发了疯似的尖叫着跑到废墟 :“腿!我的女儿!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一把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个做母亲的痛,方凳也想起了唐山大地震时母亲的痛苦抉择。

第七次流泪在救援中方登和方达相认之后,方达带方登回了家,站在家门口手指张开,轻轻推开大门,门缓缓打开,元妮(妈妈)在小屋里包饺子,两只包饺子手不停地颤抖,没抬头只是说:“先进来┅┅进屋”,此刻元妮心里对女儿的愧疚,千回百转无从说起。方登看见供桌上几个西红柿,拿了一个,元妮进来说“西红柿,妈没骗你”(地震前元妮答应第二天去给方登买西红柿),元妮接着说“妈给你道个歉 ”说着就扑通跪下了,边说边哭泣道:“妈对不起 。。。。。。但你。。。。。。咋就不给我个信呢。。。。。。我还为 。。。。。。你在你爸。。。。。。那儿,你。。。。。。咋。。。。。。不说呢 ?”。这是一个在地震后的32年来一直为当时的抉择痛苦着母亲。

影片中有几句话让我难忘。

“他是用他的生命换回了我的生命,我永远是他的老婆,没有一个男人能像他一样用生命来爱我!”我想用生命去爱一个人,不仅是爱情的光辉,更是人性的伟大。现实中大家都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爱和被爱的人呢。

“亲人,永远是亲人”。-----有时,我们和亲人之间有太多的误解与抱怨,搁在心头,伤害着自己也伤害了亲人,亲人,血浓与水,随着年岁的增加,对这层含意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啊!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失去亲人的痛,在没有失去前,都以为自己能够体会,但真正失去了,才知道什么叫失去了,漫漫无绝期的追忆与伤痛,在心底沉淀,伴随今生今世,不是不想忘,而是忘不了。走出电影院,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特别地幸福,有所爱的人与自己相依相伴,过着平常的生活。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亲人永远是亲人,家,永远是疲惫时停泊的港湾和支持自己的生命之源!就像剧中母亲元妮常说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没了!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与亲人相依相傍的日日夜夜。

第14篇:唐山大地震影评

23秒的选择,32年的煎熬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高一(11)周骁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心灵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却依然怀揣着梦想努力前行……

——题记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导演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影片的开始是成片的蜻蜓,异常炎热的天气,鱼缸里的鱼不安的跳动,这些无疑不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

地震的那场画面让人如此揪心,那一声声的哭喊敲击在心上,紧绷的神经在听到“救弟弟”的那一刻轰然倒塌,那根弦似是承受不住拉力一下就断了,泪水就像关不上的闸门,泊眶而出。23秒的选择,留给母亲的是32年的煎熬,手心手背都是肉,选谁都是痛,而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救弟弟,而女儿面对这种偏爱只有无限的怨恨。

大雨中,女儿终于醒来,望着父亲的尸体和母亲的放弃,女儿心中被无限的悲伤充斥着,她萧瑟的背影是如此孤单,导演在此刻将天空渲染成血红,周围一片废墟,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她一个人,震撼心灵,使观众深受感染,此刻的我更是忍不住,眼泪止不住的流着,内心似乎有什么在呐喊着,呼之欲出。

影片中多处轻音乐更是与故事配合的巧妙,除了开篇的和平音乐,之后伤感的弦乐无一不催人泪下,渲染出悲伤的气氛。片中的女儿长大了,怀了孕,但是由于地震时被母亲抛弃留给她深深的烙印,她宁愿辍学也不愿打掉孩子,她曾哭泣的说道不是忘记了,而是根本忘不了,那不可磨灭的伤痕在她心里留下一道深深的疤。是啊!任谁也忘不掉吧!被自己最爱的人放亲,那种情感又岂是一个“悲伤”能形容的了得。导演在这方面的刻画无疑是成功的,他是我们站在片中人物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使人潸然泪下。

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部影片很感人,也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总会有那么一刻,心弦被拨动了。我们不是经历者,只是见证者,也许是感同深受,心灵受到震撼,为生命、为坚持、为了爱。

汶川地震时,受到心灵的呼喊,女儿毅然决定去做志愿者帮助受难的人们。而在地震中,一位母亲不得不选在给自己的女儿截肢。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但却不会重复。“我不能因为我女儿的命就让别人去牺牲,这让他们的母亲怎么受得了。”“恨吧,要恨就恨我吧!”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敲击在方登的心里,那种牺牲的痛苦我们都感受的到。

方登在汶川地震中遇见了自己的弟弟,听到母亲为自己坚持了32年都不曾离开唐山,她再也忍不住,回去找母亲……

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就是方登踏进家门,看见桌上摆着的西红柿。32年前,一个母亲对自己女儿许下的承诺,终于兑现,也许,这位母亲每天都会把西红柿洗干净,摆在盆里,总是幻想着,两个孩子一前一后跑过,一人拿着一个西红柿,开心的啃着吧……

母亲惊天的一跪,让方登原谅了母亲,知道了母亲愧疚了32年。一直以来的怨恨也烟消云散了,亲人永远是亲人。

在墓地,当方登看到母亲为他每年买的书本时,她才真正了解母亲,知道了是自己的不懂事的怨恨折磨着母亲,是自己对不起母亲。选择注定如此艰难,而作为被牺牲的那一个,背负的其实并没有做出选择的人的痛苦深重。

结尾是熟悉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泪雨纷飞,母女抱头痛哭 ,内疚与痛苦,委屈与仇恨的泪水交织在一起,却不在苦涩,而是变化出一种全新的味道,它的名字叫——爱。

人类如此脆弱。 人类如此坚强。

——后记

第1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早上妈妈带着我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影片,她说这部片子很感人,让我们小学生也要体会一下灾区孩子们的感受。我便在家多带了几包纸巾,怕触景伤情。

到了电影院,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影片正好开演。地震预兆前,蜻蜓满天飞,密密麻麻。路上的行人连路都不能走,只能停留在路边。接着,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了,半夜,地面摇摇晃晃,路旁的电线柱子一个接一个横倒在路上。不一会儿,那些楼房的墙面出现了裂痕,真可怕。楼上的小女孩慌忙地叫着妈妈,小男孩还在睡觉,她的妈妈在楼下眼睁睁地看着楼房坍塌,撕心裂肺地叫着孩子的名字。此时,全场的观众泪流满面,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震后,孩子的妈妈慌忙地挖废墟,两只手沾满了鲜血。小女孩和小男孩被压在水泥板下,她用那无力的小手拿起石头敲打着,而弟弟的手被水泥板压断了,不能动弹。解放军叔叔听到废墟里有声音,赶紧挖废墟,孩子的妈妈也拼命地挖,一块水泥板同时压着两个小朋友,解放军叔叔说,两个只能救一个。孩子的妈妈泪流满面,别无选择,只好选择弟弟。女孩听到妈妈说的话,眼角里流出了无助的泪水。我也被感动地泪流满面。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生命力很顽强,她从废墟里站了起来,去找妈妈,可惜没找到,被解放军叔叔领到救助站去了。

最后她长大了,找到了家人,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地可贵,要珍惜每分每秒,不浪费时间,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16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早上妈妈带着我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影片,她说这部片子很感人,让我们小学生也要体会一下灾区孩子们的感受。我便在家多带了几包纸巾,怕触景伤情。

到了电影院,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影片正好开演。地震预兆前,蜻蜓满天飞,密密麻麻。路上的行人连路都不能走,只能停留在路边。接着,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了,半夜,地面摇摇晃晃,路旁的电线柱子一个接一个横倒在路上。不一会儿,那些楼房的墙面出现了裂痕,真可怕。楼上的小女孩慌忙地叫着妈妈,小男孩还在睡觉,她的妈妈在楼下眼睁睁地看着楼房坍塌,撕心裂肺地叫着孩子的名字。此时,全场的观众泪流满面,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震后,孩子的妈妈慌忙地挖废墟,两只手沾满了鲜血。小女孩和小男孩被压在水泥板下,她用那无力的小手拿起石头敲打着,而弟弟的手被水泥板压断了,不能动弹。解放军叔叔听到废墟里有声音,赶紧挖废墟,孩子的妈妈也拼命地挖,一块水泥板同时压着两个小朋友,解放军叔叔说,两个只能救一个。孩子的妈妈泪流满面,别无选择,只好选择弟弟。女孩听到妈妈说的话,眼角里流出了无助的泪水。我也被感动地泪流满面。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生命力很顽强,她从废墟里站了起来,去找妈妈,可惜没找到,被解放军叔叔领到救助站去了。

最后她长大了,找到了家人,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地可贵,要珍惜每分每秒,不浪费时间,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17篇:发展唐山大地震

灾难中,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关注孩子,就是因为孩子很容易受伤,他们不能理解动荡不安的环境,不能接受突如其来的可怕的灾难,这个时候,大人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唯一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安全的。方凳在水泥板下听到了妈妈“救弟弟”的决定,那一刻她幼小的心已经被无情地抛进了绝望的深渊。这种被抛弃的感觉,这种绝望伴随着她的成长。表现为对母亲无法认同,甚至仇恨,她也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了继母,由于和母亲亲密关系的破裂,她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退缩、回避、破坏、没有信心。就像她说男友:“人家都不要我了,还找他做什么呀?”

“被抛弃感”也影响了她的自我认同,表现为她不爱惜自己,随便和男生有了肌肤相亲,伤害自己。在有了身孕之后,她坚决留下孩子,一方面是对母亲这个角色认同的反向形成,对当年母亲抛弃自己的报复。即“我如果是母亲,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放弃多么重要的事情,哪怕是退学,放弃前程,我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心理防御机制强迫她选择了遗忘,把那些负性情绪压抑到了潜意识

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她的养母对她的养父说,她觉得王登和她不怎么亲热,反而和养父很亲热。我想那个时候她对母亲那种仇恨的心理多少有点移到了养母的身上,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移情”。

我想她选择孩子除了看重生命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潜意识里要和她的母亲划清界限。因为如果她选择了前程,那就意味着要流产,打掉孩子,这种行为是她无法接受的,甚至是愤怒的,更因为真那样做了,那她就和她一直以来怨恨的母亲成了一样。最后的结婚也可以看出,她为了追求自己一直以来缺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她选择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加拿大人,甚至不惜远离故国。

当得知自己的女儿当年并没有死,要来看她的时候,她内心除了欣喜以外更多的是害怕 方登有另外一种心理余震,那就是对人失去了信任

让方达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甚至有一种负罪感,

人物一:姐姐方登——“亲情上的挫败感”张静初所饰演的成年方登是影片中所患心理问题最为严重的一位,除了童年时母亲在灾难中选择对她的“放弃”,还有就是在养母过于严苛的管教下所造

成的对家庭的“排斥感”和严重的回避心理。她想得到更多的关爱就如同震前想要那个西红柿一样,看似简单却很难达成。在这样的阴影下长大的方登自然对家庭和亲情都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信心,她的成长过程中选择逃避,很少与人交流。在日后她面对自己的感情生活时也是采取了回避状态而决定自己生下孩子独自抚养。救赎方式:宽容张教授为我们分析了角色的转变原因,概括说就是“宽容”,“当一直怨恨母亲的女儿看到母亲几十年来一直怀着自责与愧疚的心情生活,面对苍老憔悴的母亲她选择了原谅。而她原谅母亲的同时,自己多年来的内心创伤也在愈合。”人物二:母亲李元妮——“巨大的自我谴责”整部影片中最痛苦的人莫过于母亲李元妮,她不但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而且还要做出生命中最艰难的选择。但上天就是如此残忍的作弄了她,其实当她决定保弟弟而放弃姐姐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她的内心是怎样的煎熬。也许他是偏爱儿子,但绝不能否认她对女儿的爱。如果可以,她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女儿活着。所以在这32年里她活在无限的自责中无法自拔,她对女儿报着强烈的亏欠感与愧疚心情。救赎方式:面对“就像母亲不想让事业有成的儿子给自己换大房子而是要留守旧屋一样,她是想用这种方式平复内心的愧疚之情。”张俊铭教授认为,灾难来临时需要敢于面对一切,这样才能化解这么多年来的内心积怨。“当女儿与母亲重逢时知道母亲这些年来内心的包袱比自己还要重,她原谅了母亲。最重要的是母亲同女儿直面了当年自己的选择,所以这一切终将得到化解。”人物三:弟弟方达——“过于沉重和固执”弟弟方达可以说是既幸运又不幸的一个角色。幸运的是当灾难来临时、当自己的生死权交在母亲手里时,母亲选择了让他活下来;但不幸的是他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只手臂。在他看来,自己的命是用姐姐的命换来的,所以他不但要为自己活还要为姐姐而活。正是因为一个想靠自己闯出一片天下的念头伴随着方达成长,以至于形成了固执和略微偏激的个性。其实他深爱着母亲,就因为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所以想被她信赖给她依靠。救赎方式:解脱张俊铭教授认为,弟弟方达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就是他内心沉重的压力,他对自己处处要求甚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卑与自责。而他的这些自卑自责也是源于在那场地震中自己获救而姐姐“死去”。“但最后他的心理负担还是得到解脱,转为一种积极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人物四:养母董桂兰——“过分的控制欲和强烈的猜忌”作为方登养母的董桂兰,内心的情绪比较复杂。她和丈夫收养了震后余生的方登本是一项善举,但由于她本身性格中的控制欲过强,对养女要求严苛,再加上方登因心里的阴影

对女性比较抗拒,种种原因导致母女关系十分紧张。另外方登和养父的关系很亲密使得作为养母的她变得有些敏感,并一度怀疑自己的丈夫和养女有染以致家里的气氛变得压抑。救赎方式:释放在分析养母的内心阴霾时,张俊铭教授说:“养母这个角色缺乏的就是对女儿和丈夫的理解和沟通,她需要释放那些无谓的紧张感而不是将它越演越烈。当她面对年幼的方登时,是出于强者对弱者的怜悯而收养她;但当方登长大后,看到她跟自己的丈夫如此亲密时,女人原始的嫉妒感又油然而生。”但最后她还是将自己多年来内心的猜忌释放,而养女方登也原谅并理解了她。她可以“走”的安心而毫无遗憾

其实看完唐山大地震后我也很想写写登的心理.她被母亲的决择抛弃的时候在心理学意义上还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自我尚不坚定,超我还未养成,所以根本接受不了母亲的选择.死里逃生后听从了下意识的选择,逃离了亲生母亲.这种逃离其实是遭受震荡的自我为求自愈所必需的一个心理空间.

母亲在关键时候的抉择对她而言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无法承受的背叛.我相信她的心在那一刻已经被连根拔起,对母亲的信任,依赖和所有联结都在那一刻被无情地揪断.醒过来以后的她必定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自己,面对母亲,所以迷迷糊糊地走,不知道要去哪里?什么才是真实的?才会有下意识里的报复欲.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填满一颗空荡荡的心的唯一的方法.这是这个突然失去一切自我认同的孩子的正常心态.在这个不真实的空间里,事实上也只有逃离才能让她受伤的自我得到生息,只有报复才能让她重新体验力量感和操控感.否则她靠什么活下去!但在养父母的家庭里得到的爱却没有真实感.这就是为何上学报名时她倔犟地说自己叫王登.这是她无法忘掉的身份,唯一和痛苦的真实相联系的象征.但是她的生命中从此已经没有信任,依赖和安全感.这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她和养父母和男朋友的关系上可以清晰明白地看出来.后来的她形成了疏离,独立,没有安全感的个性.

只有当她的生活中也出现由她操控生杀宰予的时刻时,她的真正的治病良药才出现了.私生子的出生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她心灵上一直不肯愈合的伤口.通过这种排除一切困难保证自己孩子生命的方式,她找回了自己的力量也救回了当年的自己.去汶川救灾也是回去面对自己,真正地从废墟上走出来.这时候的她才重回真

实世界,报复性的逃离不再具有意义.她终于可以重新面对具有血缘关系的人.重拾被震碎的亲情.换回她六声\"对不起\"的不是母亲的忏悔,而是看到母亲原来也同样被困在废墟之中从未走出来过.

低自我价值感。

第18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前几天,我与妈妈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

当我看到大地在颤抖,用摧枯拉朽之力横断一切的时候,当地平线发出可怕的紫色光芒,天塌地陷的时候,我的手在跟着颤抖,我的心在跟着颤抖。

当一个女人,看着自己的最爱的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当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被压在水泥板下束手无策,当一个母亲听救援师傅说只能在自己一双儿女中选择留下一个的时候。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那时,方登的母亲也是迫不得已的才选择了救弟弟,那是因为要传宗接代。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和闺女同样是母亲的心头肉,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抛弃任何一个的,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去谅解他而不是像电影中的方登一样一昧的去责怪母亲,而是因该体谅一下母亲。弟弟虽然被救活了,却失去了一条胳膊。救完儿子后,幸运之神降临在她的女儿的身旁。她的女儿竟然活了过来,被一位好心人给救了。直至三十二年后,他们相遇了姐姐在国外看新闻时,看到了中国汶川大地震,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身处异乡的姐弟都奔赴灾区参加救援工作,只因为他们都是唐山人,经历了大地震

的唐山人!学过医的姐姐加入医疗队,在一个被半掩埋在废墟间的小女孩身边,她手举输液瓶,蓬头垢面,却如雕像般纹丝不动,因为眼前的画面正如她当年的亲身经历一般,32年前一块石板压住姐弟俩,她的母亲面对的选择是救哪个的,如今这位母亲对着她奄奄一息的女儿需要选择保住腿还是保住命,当这位母亲痛苦地喊着锯腿时,方登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正遭受强烈的震撼!多年来对母亲的恨在心里开始融化了,亦为母亲的她开始重新去解读并重新体会妈妈当年的抉择。。。。。。

学班院附小五年六班侯依彤

第19篇: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In this holiday,I watched the film named The Great Earthquake ofTangshan.On July 28th,1978,an earthquake at magnitude 7.8 took place in Tangshan.A man who calledFang Daqiang was a truck driver.The family have four people were meet the difficult in the earthquake ofTangshan.Fang Daqiang was a foreigner go with his wife who named Li Yuanni get to Tangshan.During the great earthquake he was in order to deliver his boy-girl twin children who were downof ruins,however he was unlucky killed.His wife was jilted out of ruins by Fang Daqiang so that she could surlival.However son and daughter were preed under the same floor slab.Face difficult choice which only could deliver for one,the mother reluctantly choice his son named Fang Da who was ailing from born,Her daughter named Fang deng heard her mother\'s choice.But Fang Deng during this disaster was lucky survive.A couple The PLA husband and wife adoption her as their dauguter.After many years she was admitted to the Hangzhou Medical school.But because of the sentiments problemshe was pregnant and helple out of school.She was born her daughter named DianDian and lived by tutor.At last she married into Canada.During the earthquake Fang Da lost his left hand.He was by himself creat himself creat himself company.He marriedwith his wife who named Xiao He and borned lovely son who also named DianDian.Fang Da had ambition but never forget his mother\'s love and care from childhood whenever and wherever think about how to make his mother life better.Helple and stubborn of his mother also mied daughter and husband were killed in the earthquake.Sheused the excuse of \"your father and sister couldn\'t find the home \"to not leave ruins where she lived thirty-two years .The Great earthquake of Wenchuan in2008,Fang Da and his sister all took part in seismil volunteers.During the break Fang Da and a young people chat,Wang deng knew the boy was herself brother.After she went with he get to Tangshan.The mother kneel supplications for forgive.The mother let all people went to

cemetery to look theirfather .Wang Dengnoticed by her father has a cemetery of herself and said no matter where she live,she would go back to accompany her father.Fang Deng found the bag which her father bought.The brother opened the bag which have mang books.Suddenly she was understand her mother was not easy in these thirty-two years ,She hugged her mother cry and said\"sorry ,sorry ,sorry.....\"When awake from ruins,injuring images of lens around.I believed whicheve mother choice also would collapse.Theemotional as for fountain break out and can\'t get over you if I\'m that easy to forget.

before disaster people were fragile .After disaster people also not easy to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mind .The film end was filled with warmth and let me feel happy.Also give people hope.

In my opinion,the best way to show love is to help people who are more unfortunate than we are.We should also be ready to give a helping hand to those who are in trouble.In this way ,we can to make athe world to better .

10级英教10班高云

第20篇:《唐山大地震》感想

《唐山大地震》感想

雨滴滴答答地下起来,在一片废墟中,一个小女孩醒过来,她咳了咳,大概是被这冰凉的雨水呛着了,她胸口一起一伏,终于,她睁开了双眼。

她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她那深色的瞳孔里充满了恐惧,充满了害怕,甚至还充满了一丝茫然。她呆呆的坐起来,看见的只是人来人往的场面。夏天的雨是温暖的,但现在的雨却犹如冬天下的雪一般,冷得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她站了起来,她看清了,她清楚了,解放军叔叔正在搬运尸体,她挪着步伐一步一步地走着。她闻到了那漫天的血腥味,她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哪儿?这时一辆大卡车经过,溅起了水花,那水花是人们的血,是大地的土,也是天上的雨。

她看着眼前的一切走着走着,一个解放军叔叔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件雨衣,蹲了下来,给她披上,问道: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她的泪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小朋友,你的家在哪儿?她眼眶里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滚烫的泪水滴落在手背上。小朋友,叔叔带你回家!她被叔叔抱了起来,她用那空洞的,茫然的,恐惧的眼神望着后面,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这只是一场梦而已。她紧紧抱住了解放军叔叔的脖子消失在人群中

更多《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先进事迹
《唐山大地震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