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唐山大地震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9: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灾难和亲情的交响曲

冯小刚的电影以“贺岁片”而闻名于世,无论是《手机》、《非诚勿扰》,以及到现在的《唐山大地震》,他的电影多能准确地捕捉到时代脉络的信息。

没有什么比面对死亡更加让人震撼的东西,我们身处太平世界,无法去体会灾难带给我们的震撼,只能从电影中去学会感动,去挖掘人类内心世界柔弱的地方。

很多人在看完《唐山大地震》后都流下了眼泪,那我们感动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我想,除了灾难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外,更多的是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亲情演绎。也许只有在灾难面前,让我们更加直面了生与死的抉择,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这部影片所表现的亲情,是通过一种矛盾的选择题来完成的。

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母亲李元妮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救自己的孩子,被丈夫拉了一把才活了下来,但是丈夫冲进去就没了。

第一个选择题,如果选择孩子和自己的生命,母亲自然会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但是艰难的选择是两个孩子被压在一块空心板下,刚好压着两头,问题是只能救一个,撬了这头压着那头。

影片开头也用了一个铺垫的细节,就是方登和方达被大孩子欺负抱着电风扇跑回家,然后方达顺手抓了一个西红柿吃。到了晚上分西红柿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方登一定要吃,但是妈妈还是留给弟弟了,只好哄她说明天去买,女儿说“骗人”,妈则说“妈没骗你”。

女儿回家了,李元妮让人意外的冷静,直到看到了孩子拿着西红柿,她先是对孩子说“西红柿都给你洗干净了,妈没骗你”,然后慢慢弯腰跪下去了,“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么些年你怎么不给我个信呢,我还以为你跟你爸在一块呢。我成天的惦着你们俩呀,我惦了你们32年。你们怎么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里去了?你怎么才回来呢?登呀。”

这段沉默了32年的话语终于有了告白的机会,可谓是声泪俱下。

母亲有错吗?这种复杂的亲情纠结也把影片推向了高潮,但是最后得到了释放,方登最终原谅了母亲。

影片里也出现了类似一个艰难的选择题,在汶川大震里一个孩子被压着腿,要么一边继续撬楼房,结果楼房随时有倒塌的可能还会累及救助的人,要么锯掉孩子的腿赢得时间,母亲(刘莉莉饰演)做出了锯腿的决定,但是当她看到失去腿的孩子,她撕心裂肺地哭了。

影片里另外一段亲情则是方登养父母对她的爱,养父(陈道明饰演)养母(陈瑾)用一种带有矛盾色彩的爱陪伴她的成长。养父对她的关爱是那种极为开明和亲和的方式,养母则带着总是

担心不是亲生的孩子会跑掉的复杂的心情,并且养父和养女有一种异性般的暧昧让养母时常吃醋。

就是在这种军人家庭里,她顺利的成长了自己的人生,最后养母身患绝症离开她,但是养母拿出了给她准备好的银行存折和手表,并让她回唐山找自己的亲人。

凡是60年代出生的人或许对唐山大地震具有深刻的记忆,唐山的地震为何会成为一代人的情结?他带给我们的有太多标志性的时代记忆,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

而刚在这之前,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这些情节都在电影里得到了体现。唐山大地震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他带给我们更多的沉重的历史回忆,这种情结也始终萦绕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心里挥之不去。

由徐帆饰演的女主角李元妮的一生当中,她怀揣着对当初为了救儿子方达而无法救女儿的愧疚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废墟,怀揣着丈夫为了救自己而失去生命的感恩默默地安度余生。她甚至始终相信,自己的亲人会回来的。许多年后,元妮一直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念叨着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

这部让人流泪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动情演绎,尤其是扮演李元妮的徐帆,很准确地捕捉到了人物的心理,把一个母亲在灾难面前对孩子的不顾一切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准确地刻画了一个70年代的母亲形象,那带有韵味十足的拉长音,表现了一个母亲的勇敢、坚强、善良和矛盾。

尤其是在废墟里寻找丈夫尸体那个场景,随着房屋不断倒塌,她一边使劲地挖,一片哭喊着“大强,坚持,坚持„„”那种撕心裂肺的呼喊震撼着所有观众的心灵。

接下来是方登被压在石板下,欲喊无声,不断地用小石头敲打着地面,希望能引起人的注意。方达则是大声呼叫妈妈和姐姐。结果一块水泥板压着姐弟俩。李元妮面临着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呼喊“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我求求你们,都救,都救„„”。

最后,眼看救助的人就要离开,她只好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救助的人:“大哥,救弟弟,救弟弟”。

方登听到后无力地留下两行泪,微弱地喊了一声“妈妈”,这个场景估计没有一个观众不会揪心地流泪。

徐帆在母女相认的时候跪下去的那一刻,传神的眼神和凄惨的语调把人物的情绪一下子就推到了高潮,也许一个成熟的演员就是能准确的拿捏人物的情感,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人物的情感里面去。

这一点在陈道明饰演的养父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主要通过三个细节表现出来。

第一个细节,就是在妻子的病房外,妻子和养女诀别的一刹那,养父听到妻子说“以后再也没有人跟他吵架了,他该多闷”,镜头转向陈道明,他默默地转过身,闭上眼睛无声的哭泣。眼泪流下的一刹,把一个军人的对妻子的爱和悲伤表现得毫无瑕疵。

第二个细节,养女失踪使得他去寻找养女的男朋友,结果发现他还在打篮球,他质问研究生杨志,结果杨志告诉他你女儿怀孕了,陈道明一脸的凝重,然后慢慢把衣服脱下来放在自行车上,领带歪在一边,突然搧了一个杨志耳光“我不找,你也不找”,把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对不负责任的研究生的这种愤怒表现得十分到位。

第三个细节,就是养女失踪很多年后带着女儿来看他的场景,刚好他在练习大合唱《春天的故事》,从起身的惊喜到接到战友电话的得意,把一个养父对养女的深情不言于表的刻画出来。

回到家后陈道明从惊喜转为愠怒,责怪女儿“为什么不回家?”“我没脸回来。”“来封信,打个电话总可以吧?”“我天天担心,你上哪儿了?”(开始流泪,痛苦地闭上眼睛,背着双手去看孙女),没有太多的话和夸张的变现却把一个单身养父这么多年对养女的思念和爱精准的刻画了出来。也许对他来说养女也是他最后的牵挂了。

老实说陈道明虽然也有55岁了,但是看上去还是很年轻,但是他的演技的确已经炉火纯青了,能挖掘出人内心不为察觉的细微之处。

相比之下张静初的表现显得有点中规中矩,她所演绎的侥幸活下的女孩,似乎少了一些沧桑和无奈,但是也能把她内心的委屈的情感准确地传递出来。其他的演员表现也不在这里一一细表。

唐山大地震似乎在努力唤醒起人们内心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对生命意义,对历史的思考,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灾难只是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交织着唐山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再现,交织着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残酷。但是冯小刚的电影一般多是大团圆的结局,影片也努力地用亲情去消解着灾难带给人们的心灵上的创伤。

所以,电影中也表现了很多巧合的地方,比如说方登没有被压死,而是顺利地活下来了,于是有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李元妮坚决地留在了唐山,也让这个故事有了发展的可能。婆婆硬要把孩子带走,中途车停下来,孩子顺利地留了下来,这些都是编剧刻意去安排的,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想说的是,影片中的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现在还没能够很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但是依然觉得这句话很揪心,这里面蕴含的是怎样的含义。是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不如意的东西,还有什么能够比生命更加重要呢?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