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正确政绩观(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8:26:31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

http:/// 【发布日期】:2006-4-13 14:59:58 新沂党建

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本职岗位做出的成绩和贡献;所谓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要用正确的政绩观统领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什么才是正确的政绩观呢?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从五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具体地说应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新世纪新阶段,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政绩,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创造政绩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正确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二是坚持把求真务实作为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坚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就是要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是坚持把为民谋利益作为正确政绩观的根本目的。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界线。我们党所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

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违背人民群众的愿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不是政绩,而是败绩。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必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四是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发展观是否科学是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

五是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作为正确政绩观的衡量标准。怎样衡量政绩,如何判别政绩观正确与否,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关键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段论述,鲜明提出了实践、群众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就可以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推荐第2篇: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背景: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话说出了这样的为官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绩来。当今社会,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涌现出了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这样的优秀典型。他们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是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

不符合“正确的政绩观”的表象:

在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近轻远。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重表轻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热衷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轻软。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

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以下从干部自身角度和制度保证角度两个方面来阐述: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部自身应提高认识,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点的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风光体面,就不是创造政绩而是“做秀”了。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

二、应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观念,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应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事实表明,贪图安逸、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出不了实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成不了真绩。唯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少一些浮夸攀比,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际,多体察些民情,真正思考和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同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同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该科学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

一、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树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完善考评内容。要从单纯地追求速度,变为综合考核增长速度、就业水平、教育投入、环境质量等方面。最后,还要探索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为人民创造突出政绩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创造突出政绩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对无所作为、政绩不足的干部,要予以戒勉,不能提拔重用;对投机取巧、欺上瞒下,热衷“政绩工程”的干部,要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

三、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首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事实上,屡屡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复建设、银行坏账、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致因。

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一些地方领导之所以敢于而且能够不顾百姓死活,大搞各种贻害无穷的政绩工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而我们目前的政绩评价和干部选拔体制,往往是由少数领导说了算,“在少数人中选拔少数人”。因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要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起来,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和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五、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现在的政绩考核体系是全能政府下的一种设计。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过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同时并存,反映到政绩考核方面,考核指标就非常庞杂。事实上,如果政府把职能真正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使民间资本真正成为社会投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那么,我们的政府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将会更加协调。

推荐第3篇: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的一篇申论范文

1、官场“盲从现象”症结刘玉瑛

当今的官场,盲从现象屡见不鲜。领导说了一个观点,其下属不管是否正确,马上附和。即使说得不正确,也照样鹦鹉学舌;领导做了一件事,其下属不管是否得当,立刻照搬照抄。就算是错的事情,也照做不误。生活中的盲从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官场中的盲从却是值得注意的。

官场中为何存在盲从现象

官场中的盲从其实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识的盲从;一种是无意识的盲从。不管是有意识的盲从,还是无意识的盲从,都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所谓有意识的盲从,是抱有投机心理的跟随行为。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仕途升迁、功名利禄,去盲从对自己有用的官员。“有用的”官员的动向,就是自己前进的方向。这种现象的存在源于以下的因素:

首先,与“官本位”意识有关。 “官本位”意识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人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以官职的大小论社会地位之高低,将是否做官或官做得大小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在“官本位”制度下,人们把当官、升官作为唯一的“正道”。于是,戴上“乌纱帽”,就成了一些人一生的不懈追求。

封建官僚制度虽然消失了,但“官本位”的意识却还在人们的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意识的存在,使得一些人为了仕途顺畅,就主观故意地迎合领导,盲从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其次,与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有关。不完善不健全的干部人事制度,使得干部的选拔任用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正因为如此,一些人为了获得领导的青睐,唯领导马首是瞻。不分对错,盲目地跟随听从。

所谓无意识的盲从,是不自觉地跟随。这种现象的存在,则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与中国旧文化有关。鲁迅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中国的文化,都是奴才侍奉主子的文化。”鲁迅先生虽然讲的是旧文化,但这种旧文化的影响力、传承力不能低估。它依然在左右着一些人的灵魂。与中国传统社会有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极权社会”。皇帝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生杀予夺在一人之手。正是这种绝对的权力,造就了中国百姓俯首听命的性情。因为在“极权社会”, 一般人的思考、表达是无效的,不仅想也白想,甚至还会造成灭顶之灾。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国人的身上形成了很深的“盲从思想”。时至今日,虽然封建主义的大山已经搬掉,但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盲从思想”却并没有彻底的被铲除。官场中的盲从思想会导致哪些问题

人们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官场中盲从思想的存在,会导致以下问题的产生:

首先,背弃实事求是精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就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不能客观地把握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就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其次,导致照搬照抄现象出现。具有盲从思想的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总是不从实际出发,而是拘泥于本本,拘泥于领导。马列书中没有讲过的,文件上没有规定的,领导没有谈过的,自己就不敢讲,不敢做。

最后,丧失开拓创新能力。盲从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盲目性和保守性。盲目者,不愿思考、不会思考、不敢思考。拉丁美洲谚语说:“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保守者,过于迷信本本,迷信权威,迷信领导,拘泥于传统的习惯和旧的模式,遇事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不敢突破旧的框框,没有勇气和胆识来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创见。而这些正是开拓创新的最大障碍。

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

试验中,法伯把一些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不停地团团转。又过了六天六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实验结束后,法伯在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盲从会使人们陷入僵局,甚至置于死地。

如何破解官场“盲从现象”

基于官场盲从现象产生的原因,要破解盲从现象,不仅要完善健全干部人事制度,重要的还要培养各级干部的“独立思考”精神。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叔本华说得很清楚:“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温家宝总理也曾经多次强调要“独立思考”。2009年11月11日,在纪念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温家宝强调:“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反对人云亦云、照抄照转。”他还说:“我曾经在多种场合讲过,要敢于独立思考,敢讲真话,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我希望,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在政府参事室能够成为一种风气。”

2010年1月26日,温家宝在听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又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1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

我认为,这不仅是温家宝总理对“政府参事室”、对“大学”的希望,也是对我们各级干部的希望。独立思考,才能克服教条主义,思想才不会僵化。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会停止,就要亡党亡国。所以,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要求:“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那么,如何才能“独立思考”呢?

首先,要培养质疑的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疑问,才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问我。”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于是,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回答道:“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缺乏质疑意识,是不能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原因。能独立思考的人,对任何问题、任何事物都能问一个“为什么”,并能很快地进入思考的状态,即有强烈的质疑意识。他们爱提出疑问,并且努力地探求原因,寻求答案。相反,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对任何问题、任何事物都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即缺乏问题意识。

古人认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不善于质疑,只是一味地相信,“凡是书本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其次,要清除怠惰因子。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著称,但也勿庸讳言,我们的头脑中也有怠惰的因子。这种怠惰因子虽然有先天的遗传,而更多是由话语霸权所造成。所谓话语霸权,就是由某些机构、某些人或某个人垄断着话语权力,别人只能俯首听命,没有说话的资格。如封建社会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任何人都要遵照执行,不允许有任何的异议。

正是这种话语霸权,造成了怠惰的因子。人们习惯于接受圣人现成的教诲,懒得自己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别人现成的经验,懒得自己多作分析。

第三,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是要培养的。但实际上许多人每天忙于具体工作,很少能够腾出点时间来进行思考。结果,遇到问题,人云亦云。

独立思考,除了要做到上述几点,更重要的,是要营造能够独立思考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一种包容和宽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领导干部能够独立思考,敢于独立思考;能讲真话,敢讲真话,而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2、品德高下看“忧乐”温振春

前不久,某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本应后飞的航班却因一位领导干部的登机“先飞”了。此举引起社会关注。人们由此

联想起,当年日理万机的列宁自觉排队理发,毛泽东、周恩来认真践行“我也要遵守制度”的诺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怀。然而近些年来,却有一些人把“先忧后乐”抛在脑后,变成了“先天下之„优‟而„优‟,先天下之„乐‟而„乐‟”。一些地方涌现了花园式、宾馆式、别墅式、皇宫式办公楼,超豪华装修、超规格购置高档轿车等现象,也不罕见。

在现实中,先后本是公共生活的一种秩序,但孰先孰后,有时暴露出某种特权思想,折射出某种媚官恶俗。诚然,领导干部工作繁忙,有时需要一些适当的服务与便利,这可以理解。但决不能以此为由,谋求特权,追求“优先”照顾。这样的领导干部,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必受群众冷眼,为世人所不齿。

一些领导干部的“先优先乐”,从根本上说乃是淡忘了党的宗旨,淡薄了群众情感。把安身立命之本抛在了一边,往往就会发生蜕变,膨胀自我特权,视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为既得利益,当成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政者,正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只有摆正位置,“吾日三省吾身”,常用党的宗旨、入党誓词、先烈精神和英模事迹对照自己的言行,才能进入角色,明其所想,知其所为,做出成效;才能秉公持正,坦荡磊落,“利归天下,誉属黎民”;才能见贤思齐,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保得住气节。

讲公德、扬正气、守规矩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的重要尺度,领导干部则应以此为基本的为政素养和要求。只有做到“先忧后乐”,才能见出一个领导干部的高尚境界和品德,才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重托。

3、群众为什么爱“草鞋书记”姬建民

他在职时,家里人一点儿“光”也沾不上,“农转非”转不了,新房盖不起,连一次公车都“蹭”不上。退休回到老家,一把锄头、一顶草帽、一双草鞋,用生命最后的22年时间,在大亮山上带领群众造林致富,最后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这位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给世人带来了震撼与感悟。

杨善洲下乡之所以脚穿茅草鞋、头戴竹叶帽,一身泥巴一身土,是因当地百姓还在“穿草鞋”,不富裕。他认为“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只有穿草鞋、戴草帽、深入群众中心里才踏实。百姓则热爱这种穿草鞋、背挎包、下地头的干部,喜欢这种不坐车子、不摇扇子、不端架子的领导。这也印证了“位不在高、勤政则名;官不在大、为民则灵”的箴言。“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无需“上纲上线”提炼什么“思想高度”,一名共产党人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显而易见。百姓称他“草鞋书记”,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与赞赏。

杨善洲完全有条件不穿“草鞋”,但他却把穿草鞋视为与群众沟通感情、密切联系的媒介,讲求与群众打成一片。道理很简单,你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坐着豪车去农村、入农户、到地头,老百姓能跟你这样的人说实话、道实情那才怪哩!群众并非强求领导一起穿草鞋,而是需要领导保持那么一种可贵的“草鞋精神”。换句话说,你穿上草鞋,百姓还有个看你是否办实事办好事的“考验”,更别说你“一盒烟一桶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座楼”了。在这个意义上,“草鞋书记”杨善洲带给我们的震撼就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一辈子不以权谋私,一辈子带领群众致富,一辈子无私奉献。带给我们的感悟就是:群众爱“草鞋书记”,更爱一辈子为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人。

时至今日,除了偏远农村,农民穿草鞋的也不是很多了。现在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了,穿不穿草鞋不打紧,关键在于有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会不会与群众同甘共苦,是不是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杨善洲不只脚上穿着草鞋,更重要的是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穿草鞋不是摆样子作秀,当然也不能鼓捣成“大呼隆”的政治噱头。学习“草鞋书记”的“草鞋精神”,为的是牢记宗旨、服务群众,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穿“草鞋”,能够过上文明富裕的好日子。

“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永久的职业是好好地为老百姓。”脚上穿着“草鞋”,心中装着百姓,一辈子为群众谋利益,这样的领导干部肯定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为老百姓所拥戴的人。

申论范文中的名言佳句:

“杨善洲不只脚上穿着草鞋,更重要的是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穿草鞋不是摆样子作秀,当然也不能鼓捣成“大呼隆”的政治噱头。学习“草鞋书记”的“草鞋精神”,为的是牢记宗旨、服务群众,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穿“草鞋”,能够过上文明富裕的好日子。”

“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永久的职业是好好地为老百姓。”

4、严守为官做人的底线桑林峰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即使做不到高很多,最起码也要坚守底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纪上的失范。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底线的突破也是很容易的。如果对“六个为什么”搞不清楚,对“四个重大界限”划不分明,对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不去抵制,对政治纪律不去坚守,就会突破政治底线。如果不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非不清、荣辱不辨、美丑不分,就会突破道德底线。如果无视法纪威严,经不住各种诱惑,管不着自己的手脚,就会突破法纪底线。如果为爱好所迷,被情趣所累,让欲望所困,就可能突破生活底线。可以说,为官做人的底线就是一条警戒线、一道分水岭,不能搞变通,不能“闯红灯”。突破了,就失去了为官做人的根本和资本,就会受到法纪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

坚守底线,首先要戒贪欲。贪如水,不遏则滔天。很多党员干部滑向罪恶的深渊,无不是从“贪”字开始。“山林再大,也经不住野火的焚烧;江海再深,也灌不满一只有漏洞的酒壶”,要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保持重事业、淡名利的健康心态,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享受所惑,自觉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以实绩求进步、以品行树威信、以作为得地位。

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个人失去底线,往往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一次宴请、一个红包开始,逐渐发展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最后成为“阶下囚”。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如果政治信仰不坚定、纪律约束不严格、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很难把住自己。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细节虽小见风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坚守底线,贵在慎微。

一般来说,翻船大都在“平流无石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逆境时,往往比较谨慎小心,因而常会平安无恙;而在顺境中,则容易麻痹、骄傲,也就容易出问题。愈是身居高位、成长进步顺利之时,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允中守直、激浊扬清、谨慎从事,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品行、先进的表率。

政治底线,用忠诚守卫;思想底线,用信念守卫;道德底线,用良心守卫;生活底线,用健康守卫;法纪底线,用荣誉守卫。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守自己的底线,一点一滴建树自己的高尚品德志趣追求,才有“先进”,才能“带头”,才成“模范”。

推荐第4篇:政绩观偏差,整改措施

篇1:个人对照整改措施 个 人 整 改 措 施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现结合工作、学习、生活实际,深入查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问题。政治敏锐性不强,对于各类谣言、段子不能坚决抵制,对国家的重大事件和党的方针政策评头论足。民主集中制执行不严,工作中不善于充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缺乏事先沟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落实,敏锐性不强,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和市委“两规定一办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满足于传达上级精神,要求分管班子成员抓落实后自己就很少过问,督促执行上差距明显。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观望心理。作为行政一把手,有一种为单位谋地位、争利益,请吃和吃请是必要的思想,存在超标准接待现象;也存在公车私用接送家人现象;工作安排上习惯以会议安排会议,导致会议过多过滥。

(三)“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绩观有偏差,过于注重重点工作,安排不合理。作为行政一把手,工作有时候急于求成,注重轰动效应和吸引领导的眼球。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安排街、村干部不分昼夜,赶时间、抢进度一味地要求指挥部工作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出结果、

?- 1 -出成绩,八小时外和休息日一律全部加班,没有做到“张弛有度”。

2、在乎面子工程,看重考核排名,工作有偏科。过分追求财税收入增长、城市规划形象等显绩工作,为民服务意识弱化,对党的基层建设、民生保障等打基础、重长远的潜绩工作重视不够,有所忽视和放松。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明知计外超生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仍不出实招抓根源,甚至盲目提出创市级计生工作模范乡镇(街道)目标。

3、理论学习不深入,素质提升走过场。挤时间学和坚持学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习惯于将理论学习视为读文件、翻报纸、写体会、搞座谈等,形式上虽丰富,实际效果不明显。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没有沉下心、静下气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群众路线的渊源、意义和作用,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没有与街道当前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仅仅是应付式的抄抄笔记,听听党课,甚至还常以工作太忙为借口不参加集中学习,在班子成员和基层党员中没有起到良好表率作用。

4、抓工作不深不实,解决问题不够。在街道工作近2年,7个村(社区)中去过的村民组还不到40个。即使下去也是走马观花转一圈,走村入户解决实际问题少。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民政事务、信访维稳等工作由于深入不够,管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习惯于照抄照搬,缺乏细化、实化、本地化的办法和措施。

5、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强。作为行政一把手,没有很好摆正自己的位臵,书记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认为工作做好了是- 24 - ?

(三)端正态度,消除“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

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安排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策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工作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尤其是在征拆问题中,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没有形成共识的坚决不搞头脑发热,拍脑袋决策。多关心干部生活,不盲目追求速度,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不以加班人数多少、加班时间长短为唯一衡量标准。

2、摒弃面子工程,力争工作出实效。立足月亮岛街道实际,一方面突出项目建设这一重点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全面工作。在铺排征拆项目时力求做到符合区委、政府要求,符合发展实际需要。确保征拆资金调度,抓实指挥部干部管理,抓好社保、限价房、就业等配套服务。在突出抓好街道重点工作的同时,对其它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兼顾平衡。另一方面在统筹兼顾的同时注重工作实效。接下来,我将制定详细的月工作安排,用纸写笔载的方式记录各线工作情况,定期听取各线干部工作汇报,及时调度各线工作,努力争取全面发展。

4、沉下身子访民情,工作真抓实干。严格落实街道制定的 ?- 5 -篇2:副县级领导整改措施 个人整改措施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对《党章》、《廉政准则》、“三严三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规定文件的学习,特别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和张春贤书记在参加巴州党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精神,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使自己对当前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清楚的看到了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反对民族分裂和“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解决、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本领,更好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政治上不够坚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一:政治坚定性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坚决改变重业务、轻学习的错误观念,下大力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二:政治敏锐性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握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对新疆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牢固树立没有与稳定无关的地方、无关的部门、无关的人的观念,切实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三:政治鉴别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深、学透上狠下功夫,坚持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组织参加一次政府党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四:政治执行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提高执政为民的服务能力,尽快建立完善市政府班子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形式主义方面。

问题一:学风不实、不正,学用脱节。

整改措施及成效:按照自治区党委、地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整改的主要内容来抓。坚决改变重业务、轻学习的错误观念,下大力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在学深、学透上狠下功夫,坚持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组织参加一次政府党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问题二:文山会海,效能低下。

整改措施及成效:切实精简会议文件,按照务实高效原则,建章立制,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必须开的会议尽量多会合一,提高会议实效。减少文件印发,规范公文报送,精简简报材料,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到2014年年底各种专业会议比2013年要减少10%,发文比2013年要下降30%。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三:政绩观有偏差,不重实效。

整改措施及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结合地委“西出兴边靠xxxxx”的工作要求和市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通盘研究全市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四:抓落实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完善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机制,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责任到人、时间到天。对需要立即办理的,由即时督办;对不能立即办理的,跟踪督办;每季度对办理情况逐项督查、汇总,对未完成事项跟踪督办;每半年对督查督办事项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五:担当精神不足,奋斗激情减退。

整改措施及成效:牢固树立发展创新理念,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统一发展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完善发展措施,迅速打开房屋征补、土地征收、边境旅游等工作局面。把责任落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实处。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六:抓落实力度不够,安全生产工作执行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人命关天”和“红线”意识,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责任制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在2014年8月底前制定完成《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七: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学习“双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整改措施及成效:按照自治区党委、地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整改的主要内容来抓。坚决改变重业务、轻学习的错误观念,下大力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在学深、学透上狠下功夫,坚持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组织参加一次政府党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八:政绩观有偏差。

整改措施及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结合地委“西出兴边靠xxxxx”的工作要求和市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通盘研究全市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问题九:政绩观存在偏差。 整改措施及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结合地委“西出兴边靠xxxxx”的工作要求和市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通盘研究全市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十:会风不实,不见实效。 整改措施及成效:切实精简会议文件,按照务实高效原则,建章立制,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必须开的会议尽量多会合一,提高会议实效。减少文件印发,规范公文报送,精简简报材料,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到2014年年底各种专业会议比2013年要减少10%,发文比2013年要下降30%。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二)官僚主义方面。问题一:调研流于形式。

整改措施及成效:牢固树立群众第一的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多下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按照市委制定的五个一联系制度要求,深入了解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基层群众满意当作衡量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的第一标准。每月到乡镇场调研不少于3天,到部门调研不少于5天,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二:拍脑袋决策,脱离实际。篇3:党的群众路线个人整改措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个人整改措施 职务 姓名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通过不同的形式认真征求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共查摆出“四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14条,结合专题民主生活会大家对我提出的批评意见,通过认真梳理,共涉及4个方面19个问题,现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以下整改方案。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转变作风方面整改措施 问题1:在党忧党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增强“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同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开展斗争;坚决做到执行上级政策不打折扣,不信谣、不传谣。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问题2:执行八项规定从严要求不够 整改措施: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压缩“三公”经费开支,精简会议活动,转文风,改会风,认真抓好部机关及宣传系统整改落实。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二、“四风”方面整改措施

问题3:理论学习研究不深不透整改措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确保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用于学习。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科学判断和驾驭形势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问题4:存在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整改措施: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转文风改会风,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撰写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不少于3篇。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问题5:舆论引导水平不高

整改措施:运用各类媒体,宣传县委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项目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等重要工作。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和管理。对网上舆论积极应对,组织流转回复,制订出台《红安县关于办理网络媒体反映事项的管理办法》。推进红安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成立红安精神研究会,研究学习宣传红安精神。开展道德模范、红安楷模、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6:制度执行不力

整改措施:严以律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分管的部门和干部严格管理。对县委中心组学习、部机关管理和网吧管理等三项执行不到位的制度重点督办,加大落实力度。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7:政绩观存在偏差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注重解决边远山村、基层群众入学、就医、文化活动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举行广场舞大赛,组织“唱响红安”歌手大奖赛,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8:办事存在经验主义

整改措施: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干部群众的意见,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剖麻雀,用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科学决策。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9:对同志们关心不够、官气足

整改措施:加强同干部职工群众的联系,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平时与班子成员多交流沟通,坚持“五个必谈”,每年同班子成员交心谈心不少于2次,至少同宣传系统主要负责人交心谈心1次。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0:站位不高、分工协作不够 整改措施: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个人服从组织。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1:存在图安逸舒适的苗头

整改措施:认真吸取革命先辈的精神营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贪图享乐,追求奢华等不良现象,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力争有所作为。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2:工作主动性不强 整改措施:树立争先创优意识,认真谋划好服务中心、理论宣讲、新闻外宣、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宣传部机关“六考”确保进入全县前十名,红安宣传工作排名确保进入黄冈市前三名。 整改时限:2014年12月底。 问题13:创新意识不够

整改措施:克服精神懈怠,求稳怕乱的思想,勇于探索,敢闯敢干,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牢固树立“标杆”意识,努力创造大宣传格局,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4:节俭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压缩“三公”经费开支,确保今年“三公”经费比去年下降15%。整改时限:2014年12月底前。 问题15:自律的“闸门”没有完全关紧

整改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廉洁自律,坚决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落实“一岗双责”,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整改措施 问题16:“群众看病累”问题

整改措施: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增加挂号窗口,开放专家门诊,简化就医流程,实施县乡人才、技术互通等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看病累问题。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底前。 问题17:学生交通安全问题

整改措施:筹措资金4000万元,组建六大规范化校车公司,购臵150台标准校车,初步解决我县农村15000名学生安全乘车问题,“让学生平安上学回家”。 整改时限:2014年8月底前。

四、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整改措施 问题18:无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机制

整改措施:建立宣传系统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机制,解决末梢堵塞问题。 整改时限:2015年6月底前。

推荐第5篇:政绩观偏差整改措施

篇一:副县级领导整改措施 个人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及成效:坚决改变重业务、轻学习的错误观念,下大力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二:政治敏锐性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握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对新疆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牢固树立没有与稳定无关的地方、无关的部门、无关的人的观念,切实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三:政治鉴别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深、学透上狠下功夫,坚持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组织参加一次政府党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四:政治执行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提高执政为民的服务能力,尽快建立完善市政府班子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形式主义方面。

问题一:学风不实、不正,学用脱节。

整改措施及成效:按照自治区党委、地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整改的主要内容来抓。坚决改变重业务、轻学习的错误观念,下大力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在学深、学透上狠下功夫,坚持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组织参加一次政府党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问题二:文山会海,效能低下。

整改措施及成效:切实精简会议文件,按照务实高效原则,建章立制,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必须开的会议尽量多会合一,提高会议实效。减少文件印发,规范公文报送,精简简报材料,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到2014年年底各种专业会议比2013年要减少10%,发文比2013年要下降30%。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三:政绩观有偏差,不重实效。

整改措施及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结合地委“西出兴边靠xxxxx”的工作要求和市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通盘研究全市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四:抓落实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完善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机制,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责任到人、时间到天。对需要立即办理的,由即时督办;对不能立即办理的,跟踪督办;每季度对办理情况逐项督查、汇总,对未完成事项跟踪督办;每半年对督查督办事项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五:担当精神不足,奋斗激情减退。

整改措施及成效:牢固树立发展创新理念,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统一发展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完善发展措施,迅速打开房屋征补、土地征收、边境旅游等工作局面。把责任落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实处。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六:抓落实力度不够,安全生产工作执行力不强。 整改措施及成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人命关天”和“红线”意识,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责任制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在2014年8月底前制定完成《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七: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学习“双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整改措施及成效:按照自治区党委、地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整改的主要内容来抓。坚决改变重业务、轻学习的错误观念,下大力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在学深、学透上狠下功夫,坚持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组织参加一次政府党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八:政绩观有偏差。

整改措施及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结合地委“西出兴边靠xxxxx”的工作要求和市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通盘研究全市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问题九:政绩观存在偏差。 整改措施及成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结合地委“西出兴边靠xxxxx”的工作要求和市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通盘研究全市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十:会风不实,不见实效。 整改措施及成效:切实精简会议文件,按照务实高效原则,建章立制,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必须开的会议尽量多会合一,提高会议实效。减少文件印发,规范公文报送,精简简报材料,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到2014年年底各种专业会议比2013年要减少10%,发文比2013年要下降30%。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二)官僚主义方面。问题一:调研流于形式。

整改措施及成效:牢固树立群众第一的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多下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按照市委制定的五个一联系制度要求,深入了解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基层群众满意当作衡量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的第一标准。每月到乡镇场调研不少于3天,到部门调研不少于5天,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完成时限:长期整改

问题二:拍脑袋决策,脱离实际。篇二:党的群众路线个人整改措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个人整改措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通过不同的形式认真征求听取了宣传系统各单位干部职工的意见,共查摆出“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15条,结合专题民主生活会大家对我提出的批评意见,通过认真梳理,共涉及4个方面20个问题,现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以下整改方案。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转变作风方面整改措施 问题1:在党忧党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增强“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同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开展斗争;坚决做到执行上级政策不打折扣,不信谣、不传谣。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问题2:执行八项规定从严要求不够 整改措施: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压缩“三公”经费开支,精简会议活动,转文风,改会风,认真抓好部机关及宣传系统整改落实。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二、“四风”方面整改措施

问题3:理论学习研究不深不透

整改措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确保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用于学习。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科学判断和驾驭形势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调研文章2篇以上。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问题4:存在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整改措施: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转文风改会风,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撰写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不少于3篇。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问题5:舆论引导水平不高

整改措施:运用各类媒体,宣传县委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项目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等重要工作。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和管理。对网上舆论积极应对,组织流转回复,制订出台《红安县关于办理网络媒体反映事项的管理办法》。推进红安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成立红安精神研究会,研究学习宣传红安精神。开展道德模范、红安楷模、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6:制度执行不力

整改措施:严以律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分管的部门和干部严格管理。对县委中心组学习、部机关管理和网吧管理等三项执行不到位的制度重点督办,加大落实力度。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7:政绩观存在偏差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注重解决边远山村、基层群众入学、就医、文化活动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举行广场舞大赛,组织“唱响红安”歌手大奖赛,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8:办事存在经验主义

整改措施: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干部群众的意见,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剖麻雀,用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科学决策。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9:对同志们关心不够、官气足

整改措施:加强同干部职工群众的联系,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平时与班子成员多交流沟通,坚持“五个必谈”,每年同班子成员交心谈心不少于2次,至少同宣传系统主要负责人交心谈心1次。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0:站位不高、分工协作不够

整改措施: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个人服从组织。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1:存在图安逸舒适的苗头

整改措施:认真吸取革命先辈的精神营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贪图享乐,追求奢华等不良现象,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力争有所作为。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2:工作主动性不强 整改措施:树立争先创优意识,认真谋划好服务中心、理论宣讲、新闻外宣、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宣传部机关“六考”确保进入全县前十名,红安宣传工作排名确保进入黄冈市前三名。 整改时限:2014年12月底。 问题13:创新意识不够

整改措施:克服精神懈怠,求稳怕乱的思想,勇于探索,敢闯敢干,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牢固树立“标杆”意识,努力创造大宣传格局,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问题14:节俭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压缩“三公”经费开支,确保今年“三公”经费比去年下降15%。整改时限:2014年12月底前。 问题15:自律的“闸门”没有完全关紧

整改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廉洁自律,坚决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落实“一岗双责”,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整改措施 问题16:“群众看病累”问题

整改措施: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增加挂号窗口,开放专家门诊,简化就医流程,实施县乡人才、技术互通等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看病累问题。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底前。 问题17:学生交通安全问题

整改措施:筹措资金4000万元,组建六大规范化校车公司,购臵150台标准校车,初步解决我县农村15000名学生安全乘车问题,“让学生平安上学回家”。 整改时限:2014年8月底前。

四、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整改措施 问题18:无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机制

整改措施:建立宣传系统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机制,解决末梢堵塞问题。 整改时限:2015年6月底前。篇三:个人对照整改措施 个 人 整 改 措 施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现结合工作、学习、生活实际,深入查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问题。政治敏锐性不强,对于各类谣言、段子不能坚决抵制,对国家的重大事件和党的方针政策评头论足。民主集中制执行不严,工作中不善于充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缺乏事先沟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落实,敏锐性不强,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和市委“两规定一办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满足于传达上级精神,要求分管班子成员抓落实后自己就很少过问,督促执行上差距明显。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观望心理。作为行政一把手,有一种为单位谋地位、争利益,请吃和吃请是必要的思想,存在超标准接待现象;也存在公车私用接送家人现象;工作安排上习惯以会议安排会议,导致会议过多过滥。

(三)“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绩观有偏差,过于注重重点工作,安排不合理。作为行政一把手,工作有时候急于求成,注重轰动效应和吸引领导的眼球。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安排街、村干部不分昼夜,赶时间、抢进度一味地要求指挥部工作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出结果、

?- 1 -出成绩,八小时外和休息日一律全部加班,没有做到“张弛有度”。

2、在乎面子工程,看重考核排名,工作有偏科。过分追求财税收入增长、城市规划形象等显绩工作,为民服务意识弱化,对党的基层建设、民生保障等打基础、重长远的潜绩工作重视不够,有所忽视和放松。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明知计外超生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仍不出实招抓根源,甚至盲目提出创市级计生工作模范乡镇(街道)目标。

3、理论学习不深入,素质提升走过场。挤时间学和坚持学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习惯于将理论学习视为读文件、翻报纸、写体会、搞座谈等,形式上虽丰富,实际效果不明显。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没有沉下心、静下气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群众路线的渊源、意义和作用,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没有与街道当前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仅仅是应付式的抄抄笔记,听听党课,甚至还常以工作太忙为借口不参加集中学习,在班子成员和基层党员中没有起到良好表率作用。

4、抓工作不深不实,解决问题不够。在街道工作近2年,7个村(社区)中去过的村民组还不到40个。即使下去也是走马观花转一圈,走村入户解决实际问题少。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民政事务、信访维稳等工作由于深入不够,管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习惯于照抄照搬,缺乏细化、实化、本地化的办法和措施。

5、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强。作为行政一把手,没有很好摆正自己的位臵,书记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认为工作做好了是- 24

推荐第6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城投公司总经理李俊杰

政绩观,就是对执政成效和工作实绩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其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决定其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

具体表现就是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碰着矛盾和稀泥,遇着难题绕开走。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对显山露水的事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事不管不问。报喜藏忧,争功诿过。在言谈中说成绩洋洋洒洒,多多益善,谈问题,轻描淡写,遮遮掩掩。出了问题,责任向下压、往外推;有了成绩,贪天功为已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三分成绩、七分宣传。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注水政绩”。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把群众困苦放在心上。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知民之所盼,察民之所忧,亲民之所爱,于民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发展是硬道理。为官一任,要追求造富一方的真成就。 二是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严格遵守政治

纪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的政策、决策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行,阳奉阴违。同时,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实事求是。对成绩要客观公正地看,对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看,正确地看。要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成绩,揭露问题是优点”的观念。

推荐第7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者早就知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而西方资产阶级,正如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所讲的,则要求官吏们‚满足一些关键选民对他们政绩的期望‛,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你们比四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些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业,对于资产阶级维护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所作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将树政绩的根本目的确立在‚为人民谋利益‛之上。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稳定安乐生活的向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它同‚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的直观表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以此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取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政绩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位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正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自觉地追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美名,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是整体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创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论,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中,去创造政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特点;投机取巧,则是错误政绩观的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推荐第8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去过西湖的人都知道,哪里有一道风景就是“苏堤春晓”,那是当年苏轼为疏通河道将淤泥堆积而成的,如今它已成为人们纪念苏轼为官政绩的一个见证。自古以来为官一方的人都希望做出政绩取,活得好名声,但“政绩”和“工程”连起来,政绩立刻就变味了,人们很容易把它和一些否定词联系起来,诸如“劳民伤财”“急功近利”“浮华无效”“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等等,因此为官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既施展自己的才能,又能增强公信力。

陈东运副校长在“官德教育”授课中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了科学的指引,我个人理解最深的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明确创政绩到底是为了谁,只要是为老百姓、为国家、为社会而不为个人捞政治资本就走对路了,另一方面要明白脚踏实地的道理,不要光想着做大事,能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只要搬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哪怕不起眼,同样也是老不起的政绩。

新提拔的干部都想做一些实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一定要把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政绩观

第二十二期专业技术班邱红玉

2012年3月24日

推荐第9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还是为党和国家、

,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

【】――恩点公务员考试论坛恩点公务员考试论坛专用模板第1页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

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规律,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

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名、青史之名,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新业绩。

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推荐第10篇: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政绩观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是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试金石。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创出了实绩,必然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和拥戴,反之,人民群众会对他嗤之以鼻。

落实正确科学的政绩观的必要性:

(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

(2)是落实党的宗旨、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

(3)是干部队伍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政绩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表现:一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不坚持群众路线办事。三是怀着个人功利办事。四是当老好人不办事。

主要危害: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误国。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没有走群众路线。三是干部思想作风问题。四是干部政绩考评体制机制问题。五是干部监督和问责不到位问题。 准确理解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

一是适应全面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既要大力搞好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积极促进社会进步;既要推动城市变化,又要关心农村发展;既要加强硬环境的建设,又要注重软环境的改善;既要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又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要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二是适应协调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要注重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要做到立足当前,着

眼长远,统筹兼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永续发展。

第三,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可以单独出考题】

求真务实,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求真务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的政绩观要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求真务实,就是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正确的政绩观要扎扎实实的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第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目的。

第五,实践、群众、历史是正确政绩观的衡量标准。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第一,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一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要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第二,必须发扬和继承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

第三,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第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一是确立正确的政绩考评体系。二是要改进考核方法,注重考核工作实绩。

第五,要着力建立知人善任的用人机制。

第六,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着力改革完善问责制。

第11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贺国强: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当好人民公仆董宏君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记者董宏君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今天在与大城市市长城市规划专题研究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工作中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贺国强对市长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大规模培训干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市长培训是全国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长研究班创办20年来,办出了特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要认真总结20年来市长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贺国强指出,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为人民创政绩,才能得到人民拥护;为人民创政绩,党的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好人民的公仆,一是要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上。要坚决反对搞脱离本地实际和群众实际需要、不顾本地财力可能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各项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体察民意,珍惜民力,凝聚民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二是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事业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贪图享受出不了政绩,走捷径也出不了政绩。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把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又要防止不顾民力乱铺摊子。四是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实现本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贺国强强调,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问题上,从组织部门来讲,一方面要多关心、支持和理解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在职级、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家安心基层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引导广大干部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成绩。

参加这期专题研究班的学员,都是城区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的市长、副市长。中央组织部、建设部、中国科协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建设部介绍了20年来市长培训工作的情况,两位学员代表谈了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三“称”政绩姬建民

为官一任,想为老百姓做些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积极性、主动性也应当提倡。当了官不想事、不干事、不干成事,那还算是什么“领导”?问题是,我们应该树什么样的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

从实践来看,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称一称”政绩,可能比较客观、比较准确。

一曰群众“称”政绩。现在一些地方考评干部政绩,往往忽视了群众评议。即使听取群众意见,也大多是走走形式,听不到真话,也就难以了解真实情况。有的政绩虽然在媒体上大事张扬,当地群众听了撇嘴,这就很值得考虑。

二曰成本“称”政绩。经营讲究成本,施政也应讲成本。这笔账往往很少有人算。账最怕细算,用好“成本”这把尺子,这政绩是利国利民,还是劳民伤财,就一目了然。

三曰实效“称”政绩。政绩讲的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它应是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急群众所急,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事和好事。离开实效这个前提,政绩也就不着边际。

当然,评价政绩绝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情况各有不同,很难定出一个完全准确的标准。但基本精神是应该明确的,这就是要把政绩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把政绩“称量”得准确,评价得科学,将大大有助于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好作风,让那些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歪风遁迹。

领导科学政绩观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对一个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先从分析政绩观入手,接着阐述科学政绩观的内容与要求,试图对科学的政绩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告》中 1

现本文将分别加以阐述。

一、科学政绩观的内容

所谓政绩观,就是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才算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怎样创造政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本身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市与一个省建设的全局。因此,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予以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兴奋不兴奋、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政绩建立在损害群众利益、加重群众负担上。有的地方不顾自身条件,向群众摊派搞“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的“政绩”,我们还是不要的好。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充分熟悉到现实的政绩是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样,现任在创造现实政绩的同时,也要为下任工作打好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绩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绩”,即易见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一种是“潜绩”,即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却因周期长,一时见不到成效,而又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显绩”固然重要,而“潜绩”同样不可或缺,一定要视“潜绩”为工作实绩。而那些热衷搞短期行为,“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做法,则不能视为政绩。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还要看到政绩是在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原有政绩的基础上,而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崭新的业绩。正像十六大告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胡锦涛同志讲过:“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盲目不行,急躁也不行。假如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不计长远,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只会劳民伤财;假如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不重视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只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调,最终导致发展停滞。当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乱上污染严重的项目;有的地方为了加快发展,不顾需要和可能,建大广场,修大马路,造成群众不满。要按规律办事,让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现在,一些人不愿啃“硬骨头”,什么工作易出成绩就抓什么,什么事情有轰动效应就做什么,至于这些工作能否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则根本不考虑。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都涌现出来。

二、科学政绩观的根本要求

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创政绩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党的执政主题是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的公仆,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人民创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自觉运用到创政绩的实践活动中。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为民的目的才能达到。任何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任何庸碌无为和腐败行为,都是与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违反的。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根本尺度。

求真务实是领导干部创政绩的正确态度。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领导干部要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创出政绩,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为指导,切实做到求真务实。一方面,深入探索客观规律,正确熟悉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从基本国情和本地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把正确的“知”和切实的“行”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所希望和需要的政绩。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任何背离客观条件和规律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做法,都是与求真务实的要求不相容的。是否做到了求真务实,是检验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一是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头,致力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发展思路正确、发展战略合理,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作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贴心人。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解决好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要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少一些为自己“贴金”、“树碑”的行为,多做一些为群众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三是做真抓实干的实在人。要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刻苦勤奋地学习,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同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把握客观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并在创政绩的过程中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政绩观。

综上所述,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它需要坚持辨证思维,处理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实成果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关系。同时要选拔、重用那些肯干实事,成绩突出的干部,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地位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使老实人不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到便宜,真正树立起求真务实的导向、干事创业的导向和公正用人的导向。

为民:正确政绩观的本质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

为人民谋求政绩,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第一位的要求,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活动中的体现。党的一切活动都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执政党以后,我们党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全部活动表现为领导人民依法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制定和贯彻实施正确的执政方略,认真履行执政职责。执政为民,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让人民享有尽可能多的社会发展成果。

为人民谋求政绩,就要把为民谋利、谋人民所需之利作为领导决策的价值取向。是为自己谋求政绩,还是为人民谋求政绩,决定着决策的科学性。领导干部的决策特别是事关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决策,当然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同时必须兼顾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乎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因为,根本利益不可能脱离具体利益而存在,而是存在于具体利益、当前利益之中。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具体利益来感受根本利益,决定对某一项决策的态度。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变化的反映。只有深入分析社会条件及其变化,把握和反映社会各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才能在决策中体现利为民所谋、谋人民所需之利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贯彻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凡是群众拥护、民心所向的事便尽最大努力去做,凡是群众反对、民心所恶的事就坚决制止。

为人民谋求政绩,把为民谋利、谋人民所需之利,作为领导决策的价值取向,不仅要贯彻于决策之中,而且要成为跟踪决策的价值导向。领导干部必须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决策目标、决策实施步骤和举措作出跟踪调整,使之符合变化了的实际,能够行得通。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势必严重危害群众利益,遭到群众的反对。这种做法取得的所谓政绩,脱离了为民的宗旨和根本价值要求,要么得不偿失,要么有失无得,势必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

二、靠人民创造政绩

党的决策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才能成为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的实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并不是个人创造的,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起着主导作用,人民群众起着主体作用。

靠人民创造政绩,领导干部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从思想上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迸发。领导决策实施过程,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要使群众能够理解目标的内容,搞清楚目标的实现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从而产生目标认同、目标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同时,要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以持久地发挥,领导干部必须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协调利益关系,形成推动又快又好发展的合力。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归根到底都表现为利益矛盾。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信心,挫伤其积极性。因此,领导干部要带领群众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尤其要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只有让群众体会到真正受益,感受到党的温暖,群众才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奋斗。

靠群众创造政绩,是领导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艰苦奋斗的过程,领导干部首先要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面临着复杂的环境、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履行执政职责,从事执政实践。求真,就是要在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中,不断深化对实际情况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分析各种矛盾、把握各种矛盾、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务实,要求一切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都要科学地把握客观环境和条件,从社会承受能力出发,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既有所作为又量力而行,既积极进取又脚踏实地,追求工作的实际作用和效益,克服浮躁作风,消除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由人民评价政绩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成果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检验者和评价者。一切政绩归根到底,要看其对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多少作用,要看其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了多少作用,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他们最有发言权。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一切政绩的评价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一个领导班子的政绩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但从根本上说,一个领导干部或一个领导班子是否有政绩、到底有多大的政绩,人民群众才是最终评判者。如果我们的政绩检验和评价是一场考试的话,那么这个主考官和评卷人就是人民群众,评卷标准和成绩优劣也只能由人民群众来确定。只有通过人民评价政绩,干部的政绩的优劣才能得到公正的确定,干部的执政活动才能得到群众切实的监督,干部的权力行使才能得到强有力的约束,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在人民群众有力的督促和约束下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

由人民评价政绩,就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政绩,总是要把干部怎样说和怎样做结合起来,既评判决策动机,也评判决策实施手段,更评判决策实施结果。不仅要看眼前取得的发展成果,又要看干部抓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的力度是不是具备充足的发展后劲。总之,要用是否“造福百姓、惠及社会”考量政绩,用是否“为官一任、发展一方”分辨政绩的虚实性,用是否“遵循规律、脚踏实地”识别政绩的可靠度,用是否“造福于民、取信于民”检验政绩的含金量。

由人民评价政绩,领导干部必须破除政绩评价中的“官本位”思想,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于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总觉得职务、职位是上级领导给的,考核政绩也是上级领导组织的,因此在对待政绩评价问题上,心里想着上级,眼睛盯着上级。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是因为急于创造让上级领导看得见的所谓“政绩”,作为个人晋升的资本。这种做法违背了人民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和对下负责与对上负责的一致性。这样的“政绩”最终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实际上,对下负责才是真正的对上负责。因为,党和政府最满意的莫过于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们对下负责好了,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了,维护好了,发展好了,就意味着我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了,把上级的工作部署和工作意图实现了,就是对上级的真正负责;创造了对人民群众有益的政绩,维护了党和上级党组织的形象和威信,也就是对上级的真正负责。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人民评价政绩,就要健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干部奖惩任用制度。由人民评价政绩,不仅需要思想的自觉,更需要制度的约束。毫无疑问,干部有无政绩,有多大政绩,应不应该奖惩任用,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这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政绩上弄虚作假,就在于干部考核奖惩任用中还存在着考核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的现象。这就要求进一步落实群众在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与奖惩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

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政绩考核的全过程,扩大群众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参与程度,丰富评价形式,拓展监督渠道,让社会各界代表直接参与干部的政绩考评,直接评判干部的工作实绩,使干部的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一致起来。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为人民创造突出政绩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创造突出政绩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对无所作为、政绩不足的干部,要予以戒勉,不能提拔重用;对投机取巧、欺上瞒下,热衷“政绩工程”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通过干部政绩考核和奖惩任用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从制度上保障干部政绩得到人民的中肯评价,激励约束干部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转化成执政实践,将科学发展作为执政目标,为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

以民为本是正确政绩观的本质

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自己的任期内如何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对于政绩这一问题,毛泽东同志就反复强调,要求领导干部要好好做出成绩,给大家看看。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江泽民同志强调,对领导干部的表现,党和人民归根到底还要看他们的工作实绩。进入21世纪的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都说明,我们党历来都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和政绩观问题。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是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现阶段,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绩观念,片面追求个人名利,没有把为群众谋实利、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衷于摆架子,热衷于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专搞一些不切合地方实际的形象工程。这样的政绩,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结果只是树立了领导干部自己微小的“丰碑”,却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大局利益,造成了党群关系的恶化,给党的执政埋下了不稳定因素。历史证明,“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要坚持以民为本,施政为民,不搞华而不实的“数字游戏”,不树经不起检验的“虚假政绩”,不造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就能推动我国“三个文明”的稳步发展。

一、强化思想教育,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也是一项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全党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要思想上过关。因此,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是关键,有过硬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校在领导干部培训中应建立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制度,同时把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一个学习专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研究。让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进而确立以民为本,为民施政的政绩观,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自己所取政绩是否正确的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杜绝所做的事情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的事情,把那些为自己脸子上贴金的形象工程,做成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让各项决策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把事情真正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这样才能营造政通人和的局面。

二、加强管理监督,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体会议上向全党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这是全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理论基础。只有求真务实,才能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追名逐利,弄虚作假,随心所欲行为的产生,就是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求真务实精神,不了解党的历史和我国国情,所做决策凭主观臆想,脱离了实际,违背了民意。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全面地认识国情,依据国情和地方实际来决定和开展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各级决策的管理监督力度。一些劳民伤财工程的发生,就是缺乏上级部门的有效监督,在项目实施前期的相关审批程序和监督措施存在不足,至使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论证,客观分析,审慎考察的项目得以实施,到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时才被发现制止,但已经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加强对各级政府项目实施的监督力度,特别是一些耗资较大,征地较多,影响较广的项目,一定要在实施前期进行充分论证。论证该项目是否有利于地方发展,生态平衡,社会资源,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及时把一些对地方今后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带来不良后果的项目及时取消。绝不能让一些“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一方致富,八方遭殃”的项目得以实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同时,要建立项目实施后的日巡月检制度,及时跟踪项目质量。其次,要抓典型,树先进。把一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干事情、想问题都想到群众心坎上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给予提拔使用。通过这些先进典型见得到,摸得着的正面事例与一些反面事例的比较,进一步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让全党干部见贤思齐,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事情,想问题,都心系人民,科学地决定事情,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把自己任期内的政绩办成为民所想,解民所盼,被民公认的实实在在政绩。

三、建立健全制度,实行干部实绩科学评价

政绩应该是干部在任期内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但以往对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只由领导个人说了算,或以几个数字来决定,往往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一个亮点掩盖了一大堆问题。一些缺乏群众公认,经不起检验的政绩,被领导贴在脸上去邀功请赏,要官晋爵,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由谁来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怎样进行评价,标准如何,是新时期党支部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但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一个干部的政绩进行评定非常重要,正确的评定结果,能起激励作用,错误的评定结果助长歪风邪气,打击其他干部信心。首先,政绩评价体系应全方位,各层次,不能从单一方面进行评价,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要看是个人政绩还是集体政绩;要得到上级的肯定,更要注重群众公论,使评定结果成为组织对干部个人提拔使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评价结论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其次,组织部门要建立领导干部实绩档案,让领导干部实绩评价体系真正成为一整套有实效的新时期干部管理体系,做到褒有章,贬有据,能有效杜绝一些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不计长远,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使一些好大喜功,无所作为,投机钻营,无视民意的领导干部受到应有的处罚,让一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顾全大局,心怀群众,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拨重用。在全党范围内营造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舆论导向,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12篇:怎样树立正确政绩观

怎样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胡锦涛指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在掌握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求真务实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是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夫,狠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夫,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解析偶然知晓必然,驾驭个别把握趋势。抓工作、谋发展、干事业,不仅要有满腔热情,而且要有科学精神;不仅要关注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关注今后发展

的趋势;不仅要充分考虑干部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可能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不仅要深入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而且要深入认识国际形势和我国国情。要改革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决策的论证制、责任制,建立健全听证、咨询、公示等制度,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想当然”地盲目蛮干,避免出“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三板斧”的笑话。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

一、表里如

一、始终如一。在取得的成绩面前,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从成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并把新的认识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越是成绩显著,越是形势喜人,越要保持清醒头脑,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就是追求、认识、把握、运用规律和真理。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就是坚持言行一致,切实改进虚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行为、实践、作风、态度等。这两个方面,是求真务实范畴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求真是前提和根本要求,务实是归宿和基础。“求真务实”必须成为每个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要努力做到“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与规律,以一种艰苦奋斗的踏实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紧紧围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要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六实”

“六实”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其实质就是要以“实”为本,踏踏实实、实实在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群众拥护、信任的公仆。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察实情,了解实际情况,讲话一定要有根据;讲实话就是对于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要实事求是地讲,不能隐瞒;鼓实劲、出实招,就是要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确实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言行如

一、表里如

一、始终如一。看准了的事情抓紧干,不见成效绝不罢休,看不准的事不可盲目蛮干,让一切工作、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反对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防止摆花架子、盲目攀比、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些干部在台上不是想着怎样为老百姓谋利益,而是时刻想要如何树立政绩。这样的干部怎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呢?我们在看待和评价一个干部时,不仅要注重一个干部在任期内上了多少项目、兴了多少企业、修了多少条路、建了多少幢楼,这些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的有形实绩,而且还要注重无形的、潜在的实绩。只有用这样的政绩观来指导工作,才能创造出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

政绩。为此,我们在领会这一精神实质的同时,就有必要对那些不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不求真务实、不埋头苦干,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鼓实劲、不出实招,不办实事、不求实效,专做表面文章、务虚名、走捷径的人进行强有力的教育、查处、打击。首先是对他们要毫无疑问地推行行政问责制;其次是给那些不想事、不干事、不谋事,漠视人民群众利益的官员时时敲警钟,让其没有活动的空间和市场,不给南郭先生避风港;再次是对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职和渎职行为的干部坚决进行打击和查处。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人提供宽松、和谐的空间和场所,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第13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第14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

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坚持用历史

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第15篇:正确的政绩观之我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要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贯彻好这一要求,就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政绩的问题,坚持执政为民、求真务实。

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是直接反映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它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执政为民是党员领导干部创政绩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党的执政主题是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的公仆,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人民创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自觉运用到创政绩的实践活动中。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为民的目的才能达到。任何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任何庸碌无为和腐败行为,都是与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违背的。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根本尺度。

求真务实是党员领导干部创政绩的正确态度。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创出政绩,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为指导,切实做到求真务实。一方面,深入探索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从基本国情和本地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把正确的“知”和切实的“行”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所希望和需要的政绩。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任何背离客观条件和规律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做法,都是与求真务实的要求不相容的。是否做到了求真务实,是检验党员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一是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头,致力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发展思路正确、发展战略合理,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谋利益。政绩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必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解决好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要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少一些为自己“贴金”、“树碑”的行为,多做一些为群众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三是必须转变工作作风。良好的作风是创造政绩的关键。党员干部的政绩不是靠上级“封”出来的,也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要做到“不听领导嘴上夸,不看秀才笔下花,不爱表面罩金纱”,而是要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干群关系紧张,究其原因是有些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求真、不务实。因此,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要考虑长远利益,立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示实效,切实负起促一方发展、树一方正气的政治责任。同时,要建立一种让好人能干成好事,坏人干不成坏事的制度,建立一种保护和鼓励干实事、出实绩的机制,建立严惩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制度和措施,靠制度促进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并在创政绩的过程中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政绩观。

第16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转方式调结构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唐山市环保局杨富

2011年5月12日—6月30日,我参加了唐山市委党校2011年春季科级干部“调结构、转方式”主题培训班,通过课堂学习、交流讨论、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形式,感觉收获颇丰。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深刻认识到了我市今后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意义及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同时,通过参加培训,结识了一批专家教授和领导干部,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知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自身为人处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工作,对于地方领导干部、部门领导来讲,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

一、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前提。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相辅相成、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树立正确政绩 1

观的前提;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说到底,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错误的政绩观及其危害政绩会导致很大的负面效应和损失。把政绩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主要标准没有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和错误,搞沽名钓誉的“显性”政绩、急功近利的“暂时”政绩、劳民伤财的“畸形”政绩、弄虚作假的“注水”政绩,等等。这些所谓的“政绩”,因为不是实事求是,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为人民谋利益,这是由党的宗旨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决定的。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根本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个初衷,为了一己的私利去搞所谓个人“政绩”,那就违背了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

2、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

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3、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

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

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三、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多方面努力,当前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学习,解决好世界观问题。世界观是“总开关”,

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同样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树立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才能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真正解决好当干部为什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从而自觉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用正确的导向引导

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既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创造政绩过程中的能动性,又看客观条件的优劣;既看上级组织的认可度,又看群众的满意度;既看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

看班子成员在集体领导中发挥的作用。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根本任务。既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自觉性,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既要抓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从而创造经得起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

唐山是一座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环保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将环保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理清工作思路,分清主次矛盾,把握关键因素,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本领;二是进一步深化治污减排,进一步深化钢铁、焦化、水泥、电力、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装备和生产能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三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听汇报与亲自调研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求真务实,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和勤政务实的作风,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我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我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前我市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后,我一定会珍惜这次培训的所获所得,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第17篇:军转:梳理正确的政绩观

军转干考试

2013年军转:梳理正确的政绩观

【关键词】军转网 军转论坛 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政策背景]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首先,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其次,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

再次,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最后,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社会现象]

广东东源县公益用地变别墅:贫困县争创天价楼王

军转干考试

2012-09-17 07:37:2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有34人参与 核心提示:广东河源市东源县是广东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目前尚有78个省定贫困村4万余人正努力脱贫,但近日却有人举报说,该县数年前以公益事业用地名义征地1200余亩的“县城生活服务区”,如今建起了国家明令禁止的独栋别墅群,还获得当地规划部门盖大红公章“护驾”。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部分群众近日举报说,该县数年前以公益事业用地名义征地1200余亩的“县城生活服务区”,如今却建起了国家明令禁止的独栋别墅群,每套别墅平均售价600万元以上,最高达6000万元。东源县是广东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目前尚有78个省定贫困村4万余人正努力脱贫。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违法独栋别墅居然获得当地规划部门盖大红公章“护驾”“放行”。

贫困县争创天价“楼王”

东源县高端楼盘,近年扎堆出现。沿着宽阔的越王大道向县城前行,深业·塞纳湾、万绿春天、宝晟城等“高端大盘”渐次排开,气势非凡。这些“同城豪门”在规模档次、促销手段上你争我逐、竞争激烈:投资额动辄18个亿甚至50个亿,这厢刚推出“买房送黄金(1776.20,3.50,0.20%)”豪礼,那边立马打出“买联排送奔驰,买独栋送宝马”广告。

在这场楼市“德比大战”中,由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深业·塞纳湾引人注目。 相关资料显示,该楼盘一期容积率仅为0.4,号称是整个河源市“唯一纯法式风格别墅大盘”。穿过中央矗立一尊仿巴黎“河神喷泉”精美雕像的广场,来到一个法国风情的城堡式建筑,就是售楼中心。销售人员告诉说,深业·塞纳湾一期6月初开盘,有246套别墅,分A、B、C、D四种户型,前三种户型为独栋别墅,共50套,其余是联排别墅。二期规划为水晶宫造型,主要是独栋别墅。

2003年以来,国家多次发文严禁建设别墅。东源县城建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深业·塞纳湾修建独栋别墅,肯定是违法的。

第18篇: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作者:温浙兴 来源:江西日报 日期: 2004-7-23

------------------

文章页数:[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纵观我国发展大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何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正确处理好GDP增长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作为近郊的九江县,区位、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没有理由不加快发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九江县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服务开放、工业兴县、产业劳务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化为核心,主攻园区经济、沿江经济、山区资源经济三大板块经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仅用两年时间,工业总产值就比前五十几年总和接近翻一番,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近2000万元,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GDP两年来分别增长12.7%和15.8%。但同时,我们坚持“三不引”的做法,即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不引、高危项目不引、“黄赌毒”项目不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化青山。

其次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既是眼前利益的需要,又是长远利益的客观要求。发展既要考虑眼前需要,又要考虑未来需要,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现代人的利益。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近年来,九江县进一步完善了加快工业园区、民营经济、教育、交通等大发展的规划和制度建设,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符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不搞形象工程,如原有一段路规划60米宽,群众有反映,不满意。我们及时调整规划为40米,群众为我们能倾听他们的呼声而叫好。

再次是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党的最高利益就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因此,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首先要想到人民群众,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和决策。只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更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善于运用政策法规指导工作,坚决纠正不讲政策、不讲法规、靠行政命令指导工作的倾向,重点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突出问题。要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把相关法律、政策交给群众,依法保护群众知情权。我们在经济改革、企业改制等工作中,都带着真挚的感情去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城乡贫困居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热点问题。在国企改制中,坚持无情改制、有情操作,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第19篇: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上海交大软件学院

09哈铁工程硕士班

姜百涛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岗位职责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政绩是准确评价干部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从政思想、为政风格、施政目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

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价值取向,是对政绩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领导干部政绩观就是领导干部对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作为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就以我们身边的事实为例,最近发生了几个单位连续发生瞒报事故以及两个工务段篡改线路的检测数据的严重问题,对此有些同志讲“这样做是为了荣誉”。路局党委韩江平书记在总结5月份部署6月份工作全局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看表面上是为了单位的荣誉,实际上是为了你们个人的名利,根子在这里。问题往下追踪就是“政绩观”的问题。应该讲,讲政绩、追求政绩是一名干部,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天职,也是成就事业和一名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问题是,你讲的是什么样的政绩?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绩?从当前一些单位发生的问题来看,你讲的这种政绩是非常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假政绩。是通过投机取巧、瞒天过海,甚至是颠倒黑白拿到的政绩。二是有水分的政绩。是浮夸的、是膨化的、是带有很大泡沫的政绩。三是有名无实的政绩。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

2 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

3 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这一宗旨下赋予了每个党员干部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性观念强的同志,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在实践中能尽力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人民群众拥护他、爱戴他。这是正常之举,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能拿来在公共场合炫耀,更不能把它当作和组织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胡长青、慕绥新、马向东等一批高层领导干部在履行党章赋予的义务的同时也为人民做了一些事情,由于曲解了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忘乎所以,忽视党纪国法,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果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所谓的个人政绩,就不会居功自

4 傲,也就不会轻易落马,成为党内腐败分子。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为民谋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尚在探讨和不完善的体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是把个人政绩建立在上级领导干部的爱好上,凡是上级领导喜欢的,不惜余力去做,有时根本不考虑人民群众怎么想。在现实生活中,上一任领导修了一个工程,下一任领导毁掉这个工程另建一个项目等劳民伤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由此我们看出,创造政绩如果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既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更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当官之间的关系。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的贡献有表现极明显的,也有表现不明显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贡献,都是职责所在。如果大家把个人政绩与自己所担任的职务理解成成正比的关系,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要组织上安排这样或那样的职务的话,这样就曲解了自己为人民做贡献的初衷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努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是自己当什么官的问题。

三、要消除四种思想障碍

一是要消除“为官一任,轰动一场”的思想障碍。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本身无可厚非,值得充分肯定,大力倡导。但这种思想意

5 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正确把握,就很容易陷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泥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重眼前、不顾长远等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目标,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为官一任”的轰动效应上。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注意克服这方面的不良倾向,要以甘为人梯的宽广胸襟和牺牲精神,杜绝短期行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是要消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障碍。付出之后希望有相应的回报,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付出之后的回报是以自身的心理需求为主体,还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为主体。不言而喻,前者是否定的,后者是肯定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即使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只要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个人的荣辱升迁又算得了什么?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随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工作心态,要沉心静气,强化修养,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切忌盲目攀比,更不可因目标未能直接达到而气馁以至怨天尤人、放弃奋斗。

三是要消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障碍。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是领导干部取得突出政绩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创造力的作用,偏执地信奉“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观点,

6 导致工作措施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杜而未绝。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四是要消除“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思想障碍。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判断政绩优劣的最高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不仅要求领导干部个人正确看待政绩,而且还要求领导干部的上级和组织正确看待、科学评价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但事实上,有的领导干部却片面地重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与负责,把“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自觉与不自觉地当成了评判下一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下一级领导干部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对上级负责放在了首位,关键时刻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除了总体上坚持群众路线、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之外,还要认真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完善现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尤其要高度重视区分不同环境、不同基础,对领导干部的政绩实行分类考核,在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创造“显性政绩”的同时,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创造具有长远效应的“潜性政绩”。

总而言之,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佳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真绩。领导干部只有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有异国家、百姓的实事,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才能创造成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政绩。

第20篇: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怎样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干部工作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以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为核心改进干部考核工作,促使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改变考核内容偏重于经济发展速度,考核对象偏重于领导班子,考核方式偏重于定量考核,考核结论偏重于组织评价等问题。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考核体系,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虚假政绩无藏身之处。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选人用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反对搞虚假政绩,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要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对于当时成效尚未显现,以后经实践检验确属突出的政绩,也要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当时被认为是政绩,经实践检验是虚假政绩、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因搞虚假政绩被提拔的,要坚决撤下来。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激励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不仅要靠加强教育和管理来推进,还必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保障。把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选准用好,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走好群众路线。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以拓宽监督渠道为主要措施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确保干部在政绩观方面不出问题,必须加强监督约束。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监督工作,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实效性。要发挥组织监督这个干部监督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上级党委要通过巡视、检查、调研、汇报等方式,及时发现下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纠正,防患于未然。

整改措施 正确政绩观
《整改措施 正确政绩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