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中班社会活动我家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5 07:56:29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班社会活动

垃圾的家(大班社会) 活动目标

l

认识生活中的垃圾

了解垃圾如果不正确处理的危害 3

学习日常垃圾正确的分类

活动准备

日常生活垃圾贴图;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标识贴图。 2

ppt垃圾不正确处理后的危害,垃圾分类处理。 3

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实物)。

活动过程

l

认识身边的垃圾。

——与幼儿谈话表述家里的哪些东西称为垃圾。

——教师补充说明哪些东西成为垃圾,贴出日常生活垃圾的图片。

——认识垃圾的同时使幼儿了解哪些可在回收利用,为什么可以回收;哪些不可以回收为什么;哪些是有毒有害的垃圾,会伤害什么。 2

了解垃圾桶的用途。

——了解家庭的垃圾桶作用。

——了解社区街道垃圾桶的作用。

——垃圾可分为三类回收。标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的垃圾) 3

认知垃圾没有正确回收后的危害。

——幼儿观看ppt了解垃圾乱堆乱放可以造成空气污染,可以让干净的水源遭到破坏,垃圾孳生的细菌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有毒有害的垃圾会贻害万年。 ——请幼儿思考所观察到的景象,谈谈垃圾没有处理好带给我们的危害。 ——总结垃圾将怎样收集才能保护环境。

根据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的认知将日常垃圾贴图进行分类。 ——请幼儿依次为贴图分类并谈谈分类的依据。 5

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后的处理过程。

——ppt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可回收物品的再加工,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办法,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方法。

——使幼儿认识到垃圾正确分类处理的重要性。 6

学习经验延伸

——幼儿为准备好的实物垃圾分类。

——教育幼儿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庭垃圾分类,影响家人正确为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作出环保小卫士的贡献。

推荐第2篇:中班社会活动

中班社会活动:紫色花小路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知道礼貌待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活动重点: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学会礼貌待人。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的故事背景图、小刺猬手偶1个。

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 利用故事背景图和小刺猬手偶表演故事。

师:小刺猬在采蘑菇的路上先遇到谁?后来又遇到谁?他是怎样向他们打招呼的?请幼儿模仿小刺猬向紫色花、大柳树问好。 师:小刺猬迷路了以后,谁帮助了他?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中的“紫色花小路”

(3)带领幼儿复述故事,模仿故事中的小刺猬、紫色花、大柳树与老奶奶的对话与动作。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表达情感。

师:小刺猬向紫色花和大柳树问好时,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请幼儿学学紫色花和大柳树向小刺猬问好的话,感受角色之间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

师:小刺猬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什么大家愿意帮助他?引导幼儿知道,关爱他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师:你们会使用哪些礼貌用语呢?在什么时候使用的?请部分幼儿向全班介绍自己说过的礼貌用语,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师:当你对别人有礼貌时,别人会怎样?比如你早上来幼儿园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时,老师和小朋友会怎样?

师:老师说一件事,小朋友想想应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老师描述问题情境,比如:别人帮你系纽扣、不小心碰倒了别人搭的桥等。幼儿说出相应的礼貌用语,教师提醒幼儿,在表演中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礼貌用语时的情感态度应该也不同。

推荐第3篇:中班社会活动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小羊过桥

社会:小羊过桥

活动目标:

1、德育目标:教育同伴之间不能争吵、打闹,要懂得相互谦让。

2、知识目标: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说故事内容,大胆地学说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词:独木桥。

3、能力目标:激发幼儿表演故事的兴趣,大胆地学说对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故事录音,小黑羊、小白羊头饰各一个,长凳一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是什么小动物在叫什么呀?它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故事《小羊过桥》。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听故事录音,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听后,回答两个问题: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2)两只小羊过桥了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我会请能力差的幼儿回答,培养他们学故事的兴趣。

2、展示课件,让幼儿了解方位。

3、展示小白羊和小黑羊走到桥中间过不去的课件,让幼儿理解独木桥的窄,只能走一个人。学习词:独木桥。

4、展示对话课件,让幼儿大胆地学说对话,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这时,我会请口语表达力较强的两名幼儿大胆地学说对话,其他幼儿小声地学说。

5、展示两只羊掉到河里去的课件,让幼儿懂得:争吵、打闹的不良后果,懂得同伴之间相互谦让的道理。

(三)结束部分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组织幼儿分组讨论:

小朋友,你们想对两只小羊说些什么话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说给同伴听。我巡回指导,听听小朋友的讨论结果。教师小结:小朋友,以后你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争吵、打闹,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小羊过桥(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儿歌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和念儿歌的乐趣. 2.能理解儿歌中的故事内容,懂得谦让.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独木桥的构造 2.教师准备:创设独木桥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的挂图 1.提问:图上有谁和谁? 它们在干什么? 结果怎样?指名答

2..教师讲述故事,边进行情境表演:依次在黑板上贴出教具:河流,两座山,独 木桥,两只羊等

森林里的山脚下有一条河,河边有两座山,东边住着小白羊,西边住着小黑羊.今天,是星期天.小白羊要到河对岸去割青草,小黑羊要到河对岸去走亲戚.两只小 羊一起来到了小桥上.都想自己先过去,可是独木桥一次只能过一个人,于是,两只 小羊就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 结果,扑通一声都掉进了河中央,弄得浑身湿淋淋的. 3.教师边用玩具纸偶边表演边引导幼儿念儿歌:(我们一起来编儿歌好吗?) 东边(一只羊),西边(一只羊),一起来到(小桥上)。

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掉进(河中央)。 4.请幼儿挂图,跟着老师朗诵儿歌三遍 二.提问:两只羊应该怎样做才不会掉入河中,又能顺利的过桥呢?

指名答,答对的请他用纸偶进行表演

三.请小朋友们表演一下在独木桥上要懂得谦让的情景

四,续编故事:第二天,两只小羊又在桥上遇见了,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呢?...... 请小朋友们接着把故事编下去。指名说。

五.教师小结:这一次,小羊们懂得了要谦让。大家会怎样评价他们呢?请

你说一句表扬他们的话吧!

六.一边用纸偶演示,启发幼儿再编一首儿歌:

东边小白羊,西边小黑羊。

一起来到小桥上,你让我,我让你。

一先一后过了河,大家乐呵呵。

大家都夸奖,白羊和黑羊,遇事懂谦让。

七.请两名幼儿把两只羊的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前后对照)两人一组, 表演故事

八.讨论:谦让是一种美德,生活中我们怎样相互谦让?

比如:玩滑滑梯时,玩玩具,上厕所,去银行取钱,在超市买东西收银处 (按顺序排队,不要抢别人前面去)

吃水果时,吃好吃的东西时等等(孔融让梨的故事)

九.小结:通过过桥,小羊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小朋友们也懂得了在生活中 要谦让。让我们大家再把这首儿歌跟着老师念两遍吧。(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熟练掌握了儿歌,而且还学会了在生活中要互相帮 助,互相谦让。

推荐第4篇:中班社会活动

大班社会活动:动保护地球妈妈

授课人:卢婷授课时间:2012年11月2日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讲卫生、懂得环境的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做一些环保方面的事情,培养热爱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活动重点:鼓励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难点: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保护环境,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再回家的路上,观察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哪里干净,哪里脏;

2、外星人指偶;

3、破坏环境的图片(乱扔垃圾、汽车尾气、捕杀动物、工厂废气、随地吐痰。

4、美丽的地球图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5、公益广告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他是谁?”外星人“贝贝”出现,引起幼儿的注意。(“贝贝”自我介绍:“hello!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贝贝,来自另外一个星球。我们的星球上什么也没有,很荒凉,妈妈告诉我,地球是个很美的地方,我就来到这里。可看到的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美。我拍了几幅照片你们看)

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看,并提问:

1)谁来说一说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幼儿回答)为什么不对呢?(幼儿回答)

2)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

3)人们在不知不觉的破坏着我们的环境,看地球妈妈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地球妈妈笑起来?(幼儿回答)

2、将幼儿的回答边成一首郎朗上口的拍手歌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那么,老师把你们说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你们听一听。”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随意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不让清水变黑臭;

你拍四,我拍四,争当绿色小卫士;

你拍五,我拍五,美丽地球我的家;

3、教师再次播放图片,让幼儿欣赏美丽的地球

师:“有了你们这些环保小卫士,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会更加美丽的。”

4、教师播放《爱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鼓励幼儿要从身边的小事做

起。

师:“这么漂亮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来维持,那么,我们克拉玛依正在创建文明城市,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广告视频,请你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三、结束部分

爱护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干净,我们的地球妈妈才会更加美丽。

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或绘画一个《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呼吁大家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推荐第5篇:中班社会活动

中班社会活动:世界地球日

在活动中,小朋友画得都很精彩,很令我感动,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在4月22日那一天拿上我们的作品走上街头,呼吁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地球,热爱大自然。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利用画

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 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图片或影像)。

2、准备准备色彩工具(水粉色、调色盘、水桶),多煤体课件。

3、教室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网络下载的环保宣传画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并导入新课

1、游戏:一年之中节日有很多,这些节日你都知道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关节日的小游戏。请大家注意抢答。

(分别出示:3月8日、9月10日、3月12日、3月15日、12月25日、4月22日 )

2、导入新课:哪我们今天来认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二、新授

1、简介世界地球日的由来:那么世界地球日究竟是怎么来的?是从哪一年开始的?看了下面课件你们就明白了。(出示简报)

2、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的美好

(出示太空中的地球图片)我们所居住的是一颗十分美丽的星球,有着非常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分别出示自然风光和动植物图片)

3、引导幼儿感受地球现状

(出示:但是)但是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吧。

(分别出示照片)

4、引导幼儿交流资料:其实这些只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老师为小朋友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资料,再说说感受。

5、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感受

谁愿意把自己的资料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介绍给全班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从刚才的发言中我能深切的感受到小朋友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因为我们都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6、欣赏作品

师:其实绝大多数人类是非常喜欢大自然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人们用绘画、雕塑、电视剧等等各种艺术的方法批评那些破坏环境、捕杀动物的恶劣行为。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幅这方面的绘画作品。

三、学生创作

作品欣赏完了,下面请大家动手试试。

要求:以世界地球日为主题,用你手中的画笔表达你对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现状的担忧,还可以写上一段文字说明。

幼儿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1、说说自己的作品

2、评评别人的作品

推荐第6篇:中班社会活动《逛公园》

中班社会活动《逛公园》

一、教材

在我们生活环境中,总有一些看得见或是看不见的危险在威胁着孩子的安全,标志对于我们防范危险以及预知危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孩子对于这些造型各异的标志也充满着好奇,他们会询问这些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孩子的兴趣是我们设计开展活动的出发点,而且这也是我们向孩子介绍社会、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逛公园》这一活动应运而生,它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志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道德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标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① 观察画面规则标志和场景,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 ② 理解和体验违反禁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③了解身边的规则,知道要按规则做事。

根据活动目标,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于幼儿能够通过观察画面中的规则标志来猜测后面情节的发展,而难点则是幼儿能通过想象理解违反禁令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我根据故事内容和需要制作了《逛公园》的相关课件。

教法学法

1.教法: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投入进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主要采用课件演示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其次还包括提问法、假设法等。2.学法:幼儿主要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来投入进活动中。

五、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情况,我将活动设计成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四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开展本次和活动。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猴子形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一边出示小猴子的图片,一边向幼儿提问:今天的天气真好,看,谁出门了?它会去哪里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通过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两个带有猜测性的提问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更快投入进活动中。

(二)观看课件,理解遵守公共规则的重要性 1.教师播放课件的第一段(小猴子乱扔垃圾)

教师操作课件,并用语言提示“小猴高高兴兴地唱着歌,走呀走,来到了什么地方?”待幼儿回答之后,点击放大图片,并提问“小猴看到的这个是什么?”,等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告诉幼儿这上面写着“垃圾请入箱”,并追问“垃圾请入箱是什么意思?”,“小猴应该怎么做呢?”,此处,情节画面的方大与停顿处理,给幼儿充分思考与表达的空间,突出了公共标志的重要性。

教师继续操作课件,播放小猴乱扔垃圾的情景,播放到这里,小猴的行为与幼儿的先前想法产生冲突,幼儿肯定有话要说,教师乘胜追击,提问“小猴看到标记牌知道不应该那么做,为什么还乱扔垃圾?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从而引发幼儿想要对小猴子说话的愿望。激起了孩子遵守规则的生活经验。

有了上一段内容的铺垫,(教师继续播放课件第二段,小猴爬危塔、吃果子,)当幼儿看到小猴不看指示牌上的“宝塔维修,请勿攀登”标志,自行爬塔时,不看“果树有农药”,吃了果子送医院后,孩子已经有了清晰的安全意识。(大象伯伯送小猴进医院结束,然后教师再结合课件进行提问)

课件看到这里,我将提问重点放在分析小猴的行为上,进一步让孩子理解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当课件再次演示到(教师操作课件,完整播放课件的最后一段)“小猴出院,过马路时”,孩子们的思维已经和小猴子的意识融合到了一起,一起认真地遵守规则,安安全全地过了马路,回了家。

至此,我通过课件的演示,以提问加以辅助,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故事发展情节,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活动的重点:通过观察画面中的规则标志来猜测后面情节的发展。

第三个环节,迁移经验,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规则与标记,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小猴逛公园的故事,孩子已经对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调动起孩子的生活经验。经验迁移与知识拓展,随即产生。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PPT课件,(操作ppt)出示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标记以及和幼儿息息相关的一些标记比如“走人行道”、“小心轻放”等,请幼儿来认一认,并请幼儿来说一说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个标记,从而加深幼儿对标记的认识以及了解遵守规则的具体环境。

在这里,通过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孩子与老师的互动,充分调动与提升孩子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经验拓展游戏:郊游活动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情境在中进一步学会如何按照标记进行活动、如何遵守规则,巩固幼儿对于遵守各项规则的意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加以自我约束。

六、说目标达成度

本次社会活动《逛公园》,以孩子安全教育为指导,抓住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猴这一卡通形象为切入点,将生活中枯燥的安全警示标志融入故事,一步步激发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孩子的安全意识筑起一道有益的防护墙。

推荐第7篇:中班社会活动——三八妇女节

中班社会活动:我爱妈妈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2. 能用各种方式向妈妈表示祝贺

3. 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体会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挂图(妈妈烧菜、洗衣、做饭、扫地等场景图片) 2.“妈妈”、“宝宝”的头饰若干(满足班级人数)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由问题导入,引出话题)

教师:小朋友们每天在家里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她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如果幼儿回答出和挂图内容类似的事物就贴出图片,没有的事情可以由教师简单画出,如果幼儿回答出类似于“妈妈每天什么都不做”这样的回答,就引导幼儿体会妈妈对他们的关心。

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体会妈妈的爱,继续向幼儿提问:妈妈这么爱我们,那我们爱妈妈吗?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 可能的回答:做卡片、说“妈妈我爱你”、帮妈妈做家务等 2.介绍“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先请幼儿回答或猜测“三月八号”是什么节日,教师简单介绍节日的由来。

既然每一个小朋友都觉得妈妈很爱自己,那到了节日那天可以对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也可以对别人的妈妈——其他女的长辈们说一声节日快乐。 继续引导,除了说“节日快乐”,刚才许多小朋友还有更好的办法表达自己的爱,那我们来一起进行一个游戏,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3.游戏环节

每一个幼儿自由选择一个朋友,两人成一组,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孩子”(可交换角色多次游戏)。分发头饰,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爱。 4.教师总结

教师:今天就是三八妇女节,小朋友们回家的时候不要忘了和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推荐第8篇: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会动的房子

杉木桥镇中心幼儿园:黄争艳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出小松鼠造好房子后其生活发生的变化。

2、了解松鼠、乌龟的生存环境。

3、让孩子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会动的房子》,故事录音《会动的房子》,幼儿用书D《会动的房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出小松鼠造好房子后其生活发生的变化。

活动难点:

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我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小松鼠在树上住腻了,它在地上建了一座房子。你们想知道它建了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吗?

2、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讲述故事开始和中间部分时提问:

①小松鼠遇到了一件什么怪事?小松鼠的房子带它到了哪些地方?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去看看吧! ②一阵风呼呼的吹过,老师问“„呼呼呼‟是什么声音?小松鼠醒来发现它来到什么地方?”,小松鼠被什么声音吵醒了?看到了什么?(渗透象声词呼呼,动听的山歌)第二天,小松鼠听见了什么声音?它看见了什么?说了什么?接着,是大海沙滩的动画,传出大海“哗哗哗”的声音,老师问“„哗哗哗‟是什么声音?它又来到什么地方?

3:游戏:“奇妙的声音”:

老师放录音,让孩子听辨风声、海浪声、马蹄声。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接着说声音的名称,让孩子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老师说“风声”,小朋友用正确的象声词表达出来,用语言形容各种声音。最后,老师直接说树林、海边、草原,小朋友说出象声词。教师有针对性的,由易到难设计活动过程。幼儿很快很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也达到了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4、听故事结尾部分:

第三天,小松鼠发现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它看见了什么?小松鼠心情怎样?小松鼠的房子由树底下跑到山脚下,又由山脚下来到海边、草原上,他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房子怎样做的?提问:故事里说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当小松鼠发现是乌龟驮着它,它感到怎样?

5、仿编故事

引导语:如果你是乌龟爷爷还会带着小松鼠到哪些地方去旅游?会听见什么声音?(请个别幼儿想象,续编一个小故事)

推荐第9篇:中班社会活动(路灯)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各样的路灯,了解路灯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2.能发串儿、完等音感受儿歌形。 3.能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察路灯,并手机各种各样的路灯图形。2.1~10的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观察的路灯。

(1) 请幼儿说说自己家附近哪里有路灯以及路灯的形状。 (2) 同伴间交流收集到的路灯图片。找找大家共同收集的各种样式的图片。

(3) 通过观察比较路灯照亮的地方和暗处的区别,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要有路灯。知道路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请幼儿阅读哟而学习的资料学习儿歌路灯。 (1)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感受儿歌的情景。 (2) 请幼儿朗诵儿歌,帮助幼儿发准串儿完等发音。 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没有路灯,马路会怎样。 3.带领幼儿玩游戏“拍路灯”

4.、幼儿结伴排队站立,便朗诵儿歌,变做路灯状,感受儿歌的情形。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里面画出各种各样的路灯或用橡皮泥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制造路灯,还可引导幼儿思考路灯还能做什么形式的花样,请幼儿尝试设计。

2.拓展幼儿经验,引导幼儿对灯探索兴趣。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动观察各样的的那个,并通过搜索图片布置,在美工区中制作灯等活动,加深幼儿灯的认识。

路灯

太阳刚下山,路灯亮一串儿, 1.2.3.4.5,数也数不清 风里站得稳,雨里亮晶晶。 一盏又一盏,一直到天边。

活动反思:小朋友搜集的路灯图片会有重复,多小朋友传串儿的儿话音发布出来,美工区中组做的的路灯会很困难。

推荐第10篇:中班感恩节社会活动

中班感恩节社会活动《小熊旅行》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应该对别人的帮助和付出表示感谢。

2.体会到感谢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谢意。

4.能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活动准备:

1.故事《小熊旅行》。

2.歌曲《感恩的心》.

3.爱心墙背景、画有红纸的爱心。

4.剪刀、勾线笔。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小熊旅行》。

2.根据故事提问。

① 小熊旅行时都遇到了那些事情需要帮助?

② 当大家帮助小熊后,小熊是怎样说的?

③ 大家为什么都愿帮助小熊呢?

3.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

①在生活中你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大家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大家帮你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幼儿回答:感动、高兴、开心、幸福„„)

②有没有哪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却没人愿意帮助你?这时侯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很难过、想哭、生气、着急、害怕„„)

③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觉得是有人帮助的感觉好还是没有人帮助的感觉好?

④看来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都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那我们应该对那些帮助我们的人说些什么呢?(幼儿回答:谢谢你;谢谢你帮助我;真的很感谢你;我喜欢你;你有困难我也愿意帮助你;你真好„„)

⑤ 你们现在特别想对谁说声“谢谢你”?请你大声的说出来吧,我想他们会听到的。

⑥刚才你们在感谢别人帮助的时候,你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笑眯眯的、开心的、咧着嘴笑„„)心情又是什么样的?(激动、快乐„„)

4.现在谁想说说你还特别想感谢谁?(这次幼儿的回答更积极了,内容更丰富了,感激之情更真切、发自内心了。)

5.除了用语言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幼儿回答:给关心自己的妈妈唱首歌;亲一下帮自己的小朋友;帮小录音机擦灰尘;给陪自己的小狗拿好吃的;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不让清洁工阿姨那么累„„)

6.教师小结:原来不仅被别人帮助是件开心的事,感谢别人同样也是一件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呀!

7.通过爱心墙引导幼儿设计爱心将自己特别想要感谢的人或事记录在爱心里并粘贴到爱心墙上(幼儿设计爱心,同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幼儿每人一张画有爱心的红色纸,请小朋友帮爱心边缘装扮好看然后用剪刀剪下来请你们的爸爸妈妈把你特别感谢的人或事记录下来,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粘贴到爱心墙上去,并和同伴老师一起交流。

儿童故事内容:小熊旅行

小熊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森林,他决定到森林外面的城市去看看。来到城市,他看到到处是高楼大厦、立交桥、各种各样的车„„看的他眼花缭乱。

小熊多想把这些拍下来带回森林给朋友们看看呀!可是谁来帮自己照相呀。这时走过来一个小朋友看出了他的心事。主动对他说:“我来帮你拍照吧!”

“好呀!谢谢你!”拍完照片小熊对小朋友说。

“不客气!”小朋友边说边摆摆手走了。

小熊边看照片边走,一不小心摔倒了。他低头一看,呀!腿磕破了。正巧一位路过的阿姨看到了,她赶紧从包里拿出一张创可贴给小熊贴上。

“阿姨谢谢您!”小熊有礼貌的说。

“别客气,走路时小心呀!”阿姨嘱咐道。

小熊又到了许多地方,玩的真高兴呀!不知不觉天黑了。哎呀!不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熊坐在路边呜呜的哭了起来。

“小熊,你怎么了?需要帮助吗?”一位警察叔叔走了过来。

“我的家在森林,可是我迷路了。”

“噢!是这样。来,快上车,我送你回家。”

“谢谢警察叔叔!”

不一会儿,小熊就到家了。

“叔叔再见!”

“再见!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小熊对大家说:“以后我还要到城市去玩,那里的人真好!”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在活动的设计上采取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法。让幼儿从知道接受帮助的幸运→把“谢谢”大声说出来→体验感谢别人时的快乐心情→尝试更多表达谢意的方式。从而使幼儿知道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事,而感谢别人同样是件开心快乐的事。并深深体会到感谢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感谢,生活才会更美好。

第11篇: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扬州市邗江区月亮城幼儿园

教育教学

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蔡娇娇

一、设计意图: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扬州市邗江区月亮城幼儿园

教育教学

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

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 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扬州市邗江区月亮城幼儿园

教育教学

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第12篇: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

教材分析:

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选自青岛市教材共同生活。4岁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做事情。他们渴望成为大家喜欢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适当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能感受同伴的喜和忧。”本活动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烦恼为出发点,通过幼儿喜爱的各种活动,学习用“讲礼貌、愿意分享、互相帮助、主动谦让、协商合作、宽容他人”等正确的交友方法来解决交友中的问题,萌发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体验交往的乐趣。为了更好地贴近幼儿生活,我大胆的将教材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教师分段讲故事改为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豆豆的烦恼,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烦恼的视频,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 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教师利用追问的形式启发幼儿说说喜欢和什么样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视频,为幼儿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体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判断豆豆的对错,并帮助豆豆想办法解决。在平日生活中幼儿时常会遇到各种烦恼,将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遇到的烦恼拍成视频进行播放,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渲染,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和社会,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应具备大爱的良好品质。先通过幼儿说说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上,如:地震后,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有的孩子得了病,我们要怎样帮助他、通过什么形式帮助他?让幼儿知道小烦恼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当遇到大烦恼时我们需要大人或社会的帮助,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同情心。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确做法并说出改善办法。

3.体验朋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温暖,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重点: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活动难点:能说出生活中遇到烦恼时的解决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情景视频4段、音乐《爱的奉献》 教法:

1.直观法:以图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内容更具形象。 2.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又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3.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学法:

1.直观法:通过观看图片、情景录像让幼儿感受生活正的烦恼事。

2.情景法: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情境中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谈话法: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儿观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为什么烦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烦恼了。

二、看视频,分辨豆豆的做法对不对帮帮助他想办法解决?

1.幼儿观看视频1,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不小心干错要主动道歉并弥补。2.幼儿观看视频2,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好东西朋友之间要轮流玩,要相互谦让。这样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

3.幼儿观看视频3,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想和别人一起玩要协商合作。4.幼儿观看视频4,组织幼儿谈论交流,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懂得当别人不在的时候,做错事要敢于承认、主动认错。这样的孩子大家才喜欢与他做朋友。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师幼共同想办法一起解决。

1.师:小朋友你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情?你现在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的话,谁能帮他想想办法啊?)引导幼儿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及时的请好朋友、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帮你想办法,解决烦恼和不开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2.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遇到过烦恼?看图片。小朋友像不像帮助他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知道许多人都会遇到烦恼,有的是很大的烦恼,看到别人遇到烦恼时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活动延伸。

我们到教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小朋友吧。

第13篇:中班社会活动:第五个

中班社会活动:第五个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角色游戏,“医生”与幼儿互动,逐渐消除幼儿看病时的恐惧。

活动准备:

1.道具门、小推车、透明胶;数码相机、数据线。 2.每人一小块医用纱布(用白色胶布贴好)。

3.医用托盘、装有酒精棉的瓶子、棉签、药瓶、眼药水、手电筒等。4.教师用白色外套、听诊器一套;幼儿用白色外套、听诊器2套。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5.打招呼。

6.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进入这间房子,看看房子里有什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椅子)有几张?(五张) 椅子通常是用来干嘛的?(坐的)

对,是坐的。猜猜这五张椅子是给谁坐的?(„„) 二. 出示绘本P1 提问:看看到底是给谁坐的?(小动物、小木偶„„)

请你从关着的门那边开始,依次说一说。(第一个是小企鹅,第二个是小鸡„„) 仔细看一看,他们都怎么了?依次说一说。(小企鹅没有翅膀) 没有翅膀会怎样?(走路不平衡)(同上)

哦,原来他们都受伤了。那他们坐在这里干嘛呀?(„„) 三. 依次出示图片。

1.提问:那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吧。门开了,出来一个。谁?(小瓢虫)

看看他们五个的表情,都怎么了?(„„)小木偶呢?(笑)他的表情跟别人不一样哦。猜猜他们都在想什么?(„„)

2.提问:进去一个,还剩四个。门开了,出来一个。(小企鹅) 小企鹅有什么变化吗?(有了一对翅膀) 3.提问:进去一个,还剩三个。

看看他们三个的表情,小熊的表情(一起学一学),小青蛙呢?(学一学)小木偶还在笑吗?(学一学)他为什么不笑了?(„„)

门开了,出来一个。小鸡有什么变化?(有了两只轮子,这样走起来就方便了) 4.提问:进去一个,还剩两个。小青蛙怎么了?(„„)小木偶呢?(„„) 门开了,出来一个。小熊为什么这么开心啊?(它的伤好了)

5.提问:进去一个,最后一个。小木偶怎么了?(哭了)为什么?(„„) 门开了,出来一个。小青蛙是怎么出来的啊?(跳出来的)他为什么跳得这么高啊?(高兴,因为背上的伤好了)

6.提问:独自进去。你猜猜小木偶会看到什么?(„„) 小木偶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医生,小木偶说:医生你好!

原来这是一家帮玩具看病的医院。(打开屋顶上的遮盖物,显示医院标志) 猜猜小木偶会跟医生说什么?(„„)

如果小木偶的鼻子好了,他会怎么样?(开心、高兴) 如果你是小木偶,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庆祝啊?(幼儿尝试) 伤好了,走之前还要跟医生说什么呀?(谢谢,再见)

小木偶独自一个人进去看病,还跟医生打招呼。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小木偶呢?(有礼貌、很勇敢)

小结:他是一个勇敢、有礼貌的小木偶。

7.提问:你还记得小木偶刚刚坐得是第几张椅子吗?(第五张)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第五个》

四. 角色游戏。

1.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去过)为什么去医院啊?(„„)我们生病了就需要去医院。

师:徐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纱布,在桌上的篓子里,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受了伤的病人,要跟别人不一样哦。听到铃鼓声就回到座位上。不用搬椅子。

2.提问:我是徐医生。这么多受伤的病人啊!你们愿意到我这里来看病吗?(愿意)你们真勇敢,这么相信我。可是,我一次只能帮助一个病人,怎么办呢?想一想故事中的玩具们是怎么做的?(排队)按顺序一个一个来,我们也从门这边开始吧。要记得哦,不仅要勇敢,还要有礼貌。 例:幼:徐医生你好!

师:你好!请问你哪里不舒服啊?

幼:„„

师:„„

幼:谢谢!

师:不客气! 幼:再见!

师:再见!

师:你有庆祝开心的动作吗?下一位,XXX.五. 延伸

1.提问:伤都好了吗?(好了)谁的功劳啊?(医生)医生真伟大。

受伤舒服吗?(不舒服,很疼)怎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呢?(过马路要小心,看红绿灯;不拿刀;玩玩具的时候注意安全„„)

2.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看病需要很勇敢,还有什么事情也是需要我们很勇敢地去做的吗?(„„)下课后,再跟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好吗?(好)下课!

第14篇: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一、选材来源: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

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

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1 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平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2 大班语言说课稿:调皮的七彩光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

1、彩图:苹果、香蕉、彩虹、太阳、沙滩、大海等

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

(二)知识准备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2、演示法(欣赏作品)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让幼儿辨认.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红、橙、黄、绿、青、蓝、紫)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

3、教师再次讲故事.出示彩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1)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则尝试了理解在先,欣赏在后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欣赏,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教师设疑――幼儿猜测――揭示答案的手法,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2)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传递给幼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已初步了解光线宝宝由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再次以提问的方式给幼儿设疑,并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光会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也符合《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待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光与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故事。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内部智力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增进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选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进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的交织在一起,通过视听结合、交流、表达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有趣的陀螺

3 《有趣的陀螺》。

一、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有趣的陀螺,让幼儿自由选择,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考虑。通过“目测、尺量、棉线、纸条”多种方法找出圆的中心点后来制作陀螺,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变化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材料。“用尺量、棉线量、纸条对折”这些在平常美术活动中是很少见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制作陀螺,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欲、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

活动形式让孩子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只要动脑、动手就能创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还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自由构图、用色;大胆表现自我;促进个性发展。 知识性目标: ⑴让幼儿学习掌握用目测、尺、棉线量、纸条量的方法确定圆的中心点。 ⑵体验色彩变化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社会性目标: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作陀螺的方法。难点:找出圆的中心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教师制作的陀螺,激发幼儿的兴趣。

3、探索法让幼儿了解、掌握找出圆的中心点的几种方法。

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选择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根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放置三个辅助材料:尺、纸条和棉线。让幼儿自己选择探索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

5、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 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四、教学准备

1、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家中带来各种陀螺陈列在教室内。

2、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若干个。

3、陀螺画面色彩图一幅。

4、印有直径6厘米圆形的硬纸片和白色硬纸、牙签、彩笔、剪刀,供画圆用的圆形瓶盖、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学程序设计第一部分 :谈话、提问引出主题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老师逐一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或表现出感受。

本环节中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的陀螺画面色彩图,让孩子了解掌握陀螺的画面设计及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儿分组创第一步 :示范创作方法

1、老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规。

2、个别幼儿上前来按老师的讲解操作,老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3、老师据幼儿掌握情况再示范1—2次。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组。 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

>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4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小青蛙跳跳跳》 李海蓉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健康活动《小青蛙跳跳跳》。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说活动内容、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活动内容: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各种动作的发展日趋完善,跳跃能力增强了很多,跳跃的远度、高度和连续跳的持久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中班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比较差,在纵跳起跳时会出现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时屈膝缓冲过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现象。蛙跳是一种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运动项目,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现象,使起跳、落地动作更流畅,跳跃的距离更远,跳起的高度更高,从而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怎样让中班幼儿有兴趣地练习跳,并使其能够在增加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巩固跳的技能,是当前中班跳跃类体育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跳荷叶”“小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蹲跳、原地纵跳,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具有极大的价值。

二、说活动目标:

1、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基本动作的发展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动作(重点),学会蹲跳、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难点);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目标的制定涵盖了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

2、重点定位于:探索模仿青蛙的动作,

难点在于:能有意识地控制脚丫活动,保持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活。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绿色卡纸做成的荷叶若干,小青蛙头饰每人一个。绿色卡纸做成的荷叶是体育游戏活动的材料,它便于“跳荷叶”环节的进行,小青蛙头饰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一段较活泼的音乐主要是作为信号,音乐播放时开始活动,音乐停止是停止活动,可用于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2、环境布置:用绿色卡纸布置一个池塘,“小池塘”旁边一块小空地作为田地。场地要求平整。“小池塘”、“田地”是本次体育活动情景创设(小青蛙在池塘上玩跳荷叶、小青蛙在田地里捉虫吃)的场地要求。由于活动的训练内容是蹲跳、纵跳,地面平整才能保证幼儿的安全。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认识青蛙,对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有大概的了解。幼儿已有一些5 跳跃动作的经验和对青蛙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迁移新的动作经验,也有利于幼儿更快地学习。教师熟悉如何模仿青蛙蹲跳、跳起来吃蚊子的姿势。教师便可更有目的地引导活动进行,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

四、说教学方法:

考虑到体育活动本身的特点及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提问法:在体育活动中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开始时通过提问青蛙是如何跳的巩固幼儿对青蛙蹲跳的认识,帮助解决练习蹲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能力弱的幼儿不容易学会的问题。

2、情景创设法: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小青蛙跳荷叶”、“小青蛙捉虫吃”。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习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整个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包括热身进场——自由探索——巩固练习——集体游戏——放松活动。

(一)第一个环节:进场

热身运动,教师引导幼儿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蜗牛慢慢地走,螃蟹横着走、小鸭子摇摆着走、小兔蹦蹦跳、小鸟左右飞。爱模仿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的这一个特点,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还可达到活动前的热身效果。我设计的一系列的模仿动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由慢到快,活动量由小变大:先学蜗牛慢慢走,学螃蟹横着走,学小鸭子摇摆着走、学小鸟左右飞,学小兔蹦蹦跳。这还便于引出主要活动内容:模仿新朋友——小青蛙。

(二)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在这一个环节中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有意识地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

1、提出问题:“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呀?”

此时,教师应尽量启发鼓励自主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我重点观察提取幼儿说出的青蛙跳的比较关键方法。同时关注幼儿的动作情况,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2、请几个幼儿进行示范,试一试。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大家演示模仿青蛙跳,重点关注幼儿的动作是否协调灵活,着重提示幼儿模仿青蛙蹲跳时要注意哪些动作要领,让幼儿把动作做得更到位。该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提问法。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动作经验

1、教师示范蹲跳,引导幼儿注意动作要领:双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时候要往下蹲。

蹲跳是本次体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示范可以巩固幼儿的动作经验,还能起到一定的强调作用。

6

2、引导幼儿练习蹲跳。师:“那现在我们来当回小青蛙,把蹲跳的本领学好。”

每个幼儿戴上头饰,开始自由练习,教师观看幼儿动作是否到位,提醒幼儿注意起跳和落地的姿势,及时纠正做错动作的幼儿,再次给予示范。 创设情景“小青蛙跳荷叶”,巩固蹲跳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把本领学好了,我们到池塘上玩跳荷叶吧。记住了,要从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上,不要掉进水里了。音乐响起的时候再开始跳哦,音乐停的时候停下来。”播放音乐,幼儿开始跳荷叶。

3、音乐停止,师:“小青蛙们玩累了,我们先在荷叶上休息一下,放松放松吧。

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把蹲跳的动作进行巩固练习。可根据幼儿运动的情况,利用音乐作为一种信号,适时让幼儿停下来休息,调整运动量。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观察,指导、鼓励和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蹲跳动作的学习活动。此处主要采用了示范法、动作练习法,巩固加深幼儿蹲跳的动作经验,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四)第四环节:游戏“小青蛙吃害虫”

1、师:“休息一下,发现肚子也饿了,我们到田里去捉害虫吃吧。小青蛙是怎么捉虫吃的呀,谁来试一试?”请几个幼儿示范模仿青蛙纵向跳吃虫子,教师进行引导,让幼儿将动作做得更到位一些。

2、师:“那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田里去捉虫吃吧。等等小青蛙们吃饱了之后就跳回荷叶上做做放松活动,然后睡一觉。”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再次创设情景,主要训练幼儿的纵向跳跃能力。在开始游戏前教师虽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幼儿往往会记不住,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指导。中班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比较差,在纵跳起跳时会出现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时屈膝缓冲过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现象。 教师参与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学青蛙原地纵跳吃虫子,可以及时提醒幼儿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防止碰撞。同时关注孩子们的体力状态,适当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在此主要还是采用提问法。

(五)第五环节:放松活动

师:“吃饱了,小青蛙们都回到荷叶上放松放松,然后好好睡一觉。”

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放松舒缓的动作,拍拍腿,甩甩手脚,最后静静地“睡觉”,使原来兴奋的神经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7

第15篇: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会说话的红绿灯

株洲市石峰区小星星艺术幼儿园:冯瑞南

设计意图:

幼儿在入园、离园时都须过马路,为给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安全过马路的常识,结合主题教学,我班开展了《认识红绿灯》的教学活动,溶语言社会教学、安全知识于一体。

活动目标:

1、能掌握“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识,学习按信号做动作。

3、游戏中避免碰撞,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圈(游戏中作为汽车方向盘);红灯绿灯标记牌各一个。 活动重点:能掌握“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活动难点: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识,学习按信号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是汽车小司机”进场。

1、师:小司机们,开着你们的小汽车到马路上去吧!开车时要注意安全哦!

幼儿手拿小圈开车进场,在“马路上”自由开汽车。发生冲撞后停止音乐。

二、观看视频,认识红绿灯,掌握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1、师:刚才开汽车的时候,有几辆车撞了起来。真危险,司机也受伤了。那怎么办呢?

2、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啊?你在哪里见过它?(马路上)它是怎么指挥小汽车和过马路上的人的呢?红灯表示什么?绿灯表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儿歌里怎么说的。

3、幼儿观看视频《红绿灯》

师:你听到歌里面说了什么?这两个小朋友怎么过马路的?(引导幼儿回忆: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往前走)

教师小结:司机和行人看到红灯亮要停下来,看到绿灯亮就可以往前走了。

三、幼儿再次玩“我是汽车小司机”的游戏。

1、师:老师我来当马路上的交警,我等一下会出示红灯、绿灯,你们小司机要看清楚了,红灯的时候怎么样?绿灯的时候要怎么样?不能随便开车,交警可要抓住违反规则的小司机的哦。

2、师幼玩游戏。(对遵守规则的小司机发五角星贴纸)

3、请两名幼儿当小交警,出示红绿灯标记,其余幼儿按照红绿等指示信号再次玩游戏2次。

活动提示:

可将此游戏迁移到角色游戏中进行。

第16篇:中班社会活动设计

中班社会活动设计———《好朋友》

玉溪市第一幼儿园

李叶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很少,常常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们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常常发生,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我设计了“好朋友”这样一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活动名称:社会 活动内容:《好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2、通过制作“朋友树”,增进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

活动难点: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过与好朋友相处的喜怒哀乐。

2、树干一幅,卡纸树叶每个幼儿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游戏“猜猜他是谁”导入活动。

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时手拿花的幼儿向大家介绍好朋友的特征。但不能说出好朋友的名字。说完后请大家来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谁。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都说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为什么你会和他(她)做朋友?(引导幼儿夸夸自己的好朋友,说说好朋友的优点。)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和好朋友闹矛盾了,你会怎么办?

3、如果好朋友生病了,你会为好朋友做些什么?

4、教师出示树干,讲解并启发幼儿。

教师:这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假如说,这棵树的树干就是我们中五班,那你们小朋友就是这棵大树上的什么呢?(树叶),现在我们就把自己的好朋友的画贴在树上,老师帮大家做成一棵漂亮的朋友树。

5、幼儿制作“朋友树”,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看,“朋友树”的叶子多茂盛啊!这是因为他们这么多好朋友,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但有时,风吹过来,树叶也会互相碰撞,可是他们一点也不生气。我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碰撞了不生气,要学会互相谦让,要相亲相爱,团结在一起。

四、活动延伸:

1、请幼儿到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朋友。

2、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更好地体会结交朋友的快乐。

3、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为好朋友制作礼物。

中班社会活动《好朋友》说课稿

玉溪市第一幼儿园

李叶

一、说选材

1、材料来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很少,常常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我班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就设计了“好朋友”这样一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2、目标的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2、通过制作“朋友树”,增进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3、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过与好朋友相处的喜怒哀乐。

物质准备:树干一幅,卡纸树叶每个幼儿人手一份。

二、说教法

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课堂的精髓所在。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谈话法: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有目的、认真地思考,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在此,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这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教师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好朋友的画像,让幼儿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

讲解法: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教师通过讲解游戏的玩法,让幼儿了解相应的规则。同时也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三、说学法

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等多种方式参与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四、说教学流程 每节课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的过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一、开始部分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游戏“猜猜他是谁”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的基本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的优点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和好朋友闹矛盾了,你会怎么办?

3、如果好朋友生病了,你会为好朋友做些什么?

4、教师出示树干,讲解并启发幼儿。

5、幼儿制作“朋友树”,

以上的五个小环节为活动重、难点的突破做好了铺垫。

三、结束部分:

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以小结的方式:“小朋友,你们看,“朋友树”的叶子多茂盛啊!这是因为他们这么多好朋友,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但有时,风吹过来,树叶也会互相碰撞,可是他们一点也不生气。我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碰撞了不生气,要学会互相谦让,要相亲相爱,团结在一起。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更多的朋友吧”来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为了让孩子对“好朋友”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我设计了以下的延伸活动:

1、请幼儿到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朋友。

2、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更好地体会结交朋友的快乐。

3、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为好朋友制作礼物。

教学活动反思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材适当,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易学,兴趣浓郁。

2、在准备活动时,我先让幼儿熟悉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过与好朋友一起相处的喜怒哀乐。并请孩子们一起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谈话法、操作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在目标的达成方面,活动中,游戏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孩子们通过游戏对好朋友有了一些认识,通过制作朋友树对好朋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就能很好地完成活动中的每一个目标。

5、幼儿参与活动的程度方面。孩子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兴趣,比如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猜出他的好朋友是谁。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接下来让孩子们制作朋友树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得到了很大的很高。

不足的方面是:在活动中,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激情还不够,如果激情在出来一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要使一堂社会活动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在此,也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给我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17篇:小班社会活动《我爱我家》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幼儿园

小班社会活动: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

家庭成员是幼儿最亲近的人,本活动设计意在从幼儿熟悉且关心的家庭成员入手,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关爱父母,关心家人,萌发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愿意在大家面前大胆地介绍自己的家人。3.懂得关心家人,萌发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布偶、幼儿的全家福、相关图片 活动重点

愿意大胆地在同伴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 活动难点

知道关心家人,激发幼儿热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布偶游戏,激发兴趣导入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三位新朋友,看一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布偶教具,分别是小头爸爸,围裙妈妈,大头儿子:他们一个是叔叔,一个是阿姨,还有一个是小朋友。

2.师:那他们三个是什么关系呢?(一家人)你们看他们幸福快乐吗?(幼儿自由回答)

3.师:是呀!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呀,你们有爸爸妈妈吗?你们快乐吗? (全体幼儿:有,快乐。)

二、出示全家福,幼儿介绍家人

1.师:刚刚我们看了大头儿子的家人,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的家人有哪些?

拿出幼儿们的全家福,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2.初步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和关系

1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幼儿园

师:除了爸爸妈妈以后,你能讲讲家里还有哪些人吗?(幼儿自由回答) 3.师:看看照片,请幼儿和同伴交流,介绍自己的家人,等下老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家人。

三、观看照片,萌发爱家人的情感

1.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讨论: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你们是怎么知道家人爱你们的呢?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呢?(引导幼儿要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教师进行小结:今天的活动使我们看到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也了解了家人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的辛苦,希望小朋友今后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家!

活动延伸

将布偶投放到娃娃家中,请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家人之间的情感。

第18篇:中班社会活动:生气汤

中班社会活动:生气汤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解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2、能主动交流生气时的情感体验,尝试用恰当的方式排解情绪。

3、愿意保持自己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生气汤》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做出生气的表情:“你能看出圆圆老师现在的心情吗?”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故事里有个小男孩霍斯也生气了?猜猜他为什么生气呢?(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吧!)

二、倾听故事

1、出示图书,讲述故事。

 霍斯带来的新书被小朋友弄坏了,他很生气;

 霍斯的好朋友做了美丽的卡片,可没有送给霍斯,他很生气;

 霍斯在表演节目时被牛牛踩到了脚,可奶牛没有对霍斯道歉,霍斯很生气;  今天放学,妈妈不守信用,请邻居来接他,霍斯很生气;  邻居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出了车祸,霍斯真的很生气。 提问:(1)霍斯是为了什么事情这么生气呀?(幼儿讲述) (2)你们有过生气的时候吗? (3)你什么时候会生气?

(4)生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经常生气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2、霍斯生气了以后,又发生了些事情呢?看!

 霍斯踩坏了花和草地;  妈妈跟他打招呼,霍斯叉着腰很没礼貌地发出“哼”的声音;  妈妈想抱抱霍斯,他不要,生气地趴在了地上。 提问:(1)发生了什么事?

(2)霍斯这样生气好吗?为什么?

小结:告诉你们哦!经常生气除了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你失去朋友。

3、妈妈看见霍斯生气了,会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 妈妈笑眯眯地说:“那我们一起来煮汤吧!”妈妈烧了一锅水。对着锅里说话:“今天我发现门口的草地、花朵不知道被谁踩坏了,我很生气;我和霍斯打招呼,他不理睬我,我很生气;我想要抱抱霍斯,他走开了不要我的拥抱,我很生气。”  妈妈对霍斯说:“现在,该你了!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吧。”霍斯说:“今天我带来的新书被小朋友弄坏了,我很生气;好朋友做了美丽的卡片,可没有送给我,我很生气;在表演节目时,我被牛牛踩到了脚,可奶牛没有对我道歉,我很生气;放学,妈妈不守信用,请邻居来接我,我很生气;邻居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出了车祸,我真的很生气。

 说完不一会,水开了。妈妈开始大声说:“撒点盐、放点糖,左左左扭三下,右右右扭三下,喷出一口火龙气,啊!我快乐啦!”霍斯笑了,妈妈也笑了。霍斯奇怪问妈妈:“我们今天到底在煮什么汤阿?” “生气汤。”妈妈回答。最后,他们把汤都倒掉了,也把一天的不开心都倒掉了。

提问: (1)霍斯妈妈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霍斯和妈妈煮汤,然后把生气的事情对着汤大声地将说出来) (2)现在霍斯的心情怎么样了?生气的时候我们还会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总结:其实生气很正常,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生气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三、煮汤游戏

(1)那如果你的朋友生气了?你可以怎么帮助他? (大家说的方法真好,老师也有一个好方法要介绍给大家。) (2)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可以让自己和朋友快乐的游戏“生气汤” 玩法: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锅子。每个人对着锅子大声说出自己一件生气的事情。然后念儿歌“撒点盐、放点糖,左左左扭三下,右右右扭三下,喷出一口火龙气,啊!我快乐啦!”

小结:我现在开心极了,那么你们心情怎么样啊?如果你的朋友生气了,可以和他一起玩这个“生气汤”的游戏,让大家的心情都变快乐。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好不好?

第19篇:中班社会活动《好邻居》

小班社会活动《好邻居》

设计意图:

与人交往的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的大环境中,如何更好的与人相处显得尤为重要,说“和谐社会应从娃娃抓起”也不为过。《纲要》指出,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有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幼儿懂得如何与邻居间处好关系及其重要性,帮助他们跨出与人交往一大步。

活动目标:

○知道“邻居”的概念,能准确说出故事里的邻居为小猫一一做了什么,知道怎样才能更好的寻求邻居的帮助以及自己能为邻居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故事,认真思考,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讨论。

○知道与邻相处要和睦友善、互帮互助。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猫、大象、牛、袋鼠、鸟手偶、故事ppt 经验准备:有与邻居相处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动物,你们看它是谁?(教师套上小猫手偶直接展示给小朋友们看)

对了,是小猫!有一天啊,猫妈妈出远门办事了,妈妈不在家,小猫独自在家会怎么样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好,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妈妈不在家》

二、讲述故事《妈妈不在家》

1、教师运用手偶及ppt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猫妈妈不在家,都有谁来照顾小猫啊?怎么照顾的呢?

3、好,小朋友们听得都非常仔细,下面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完了告诉我,大象妈妈、牛妈妈、袋鼠妈妈和鸟妈妈分别都为小猫做了什么?

4、猫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有这么多好心的邻居妈妈们来照顾,你们感不感动呀?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呢,大象妈妈、牛妈妈、袋鼠妈妈和鸟妈妈都来照顾小猫了,那小象、小牛、小袋鼠和小鸟不是就没有人照顾了吗?你们觉得这样的帮助好吗?

三、怎样更好的寻求邻居的帮助

假如你是故事里的小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出远门了只有你一个在家时,你会想怎样的办法来照顾自己呢?

假设①:不靠邻居,全靠自己——可是自己不会给自己洗澡、不会给自己煮东西吃、一个人怕黑睡不着。

假设②:全靠邻居,找来邻居阿姨来照顾自己——可是这样邻居阿姨的宝宝就没人照顾了呀。

正确方法:遇到问题自己主动去爸爸妈妈指定的邻居家寻求帮助,比如故事里的小猫,想洗澡的时候可以去大象妈妈家让她帮自己洗澡;饿了可以自己去牛妈妈家请她喂自己喝香香的牛奶;想睡觉了就去袋鼠妈妈家跟小袋鼠一起睡。

四、说说我的邻居。

(1) 请幼儿说说自己和邻居间的有趣故事。

(2) 鼓励那些和邻居不熟的幼儿尝试用一些方法去和邻居相处。

附:故事《妈妈不在家》

小猫的妈妈出远门了,邻居们来帮忙照顾小猫。小猫身上脏了,大象妈妈帮小猫洗澡,象鼻子像个淋浴头,把小猫洗的干干净净;小猫肚子饿了,牛妈妈喂它喝香香的牛奶,让小猫吃的饱饱的;小猫想睡觉了,袋鼠妈妈把小猫放在自己的袋子里,鸟妈妈飞来唱摇篮曲。

太阳下山了,猫妈妈还没回家。小猫想妈妈了,于是,大象妈妈,牛妈妈,袋鼠妈妈还有鸟妈妈围在一起陪小猫等妈妈!

第20篇:中班社会活动 小老鼠进城

中班社会活动:乡下老鼠进城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2、知道马路上开车、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

3、乐意参与开车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说出幼儿园生活中需要的交通标志。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

2、物质材料准备:老鼠手偶两个(一个是乡下老鼠,一个是城市老鼠);各种交通标记。

活动过程:

一、操作手偶,用故事导入主题

1、演示手偶,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乡下老鼠手偶:我是乡下老鼠贝特,今天收到城里老鼠舒克的电话,邀请我去城里玩,可是我遇到一个难题,要请小朋友们帮忙。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起幼儿认识交通标志的兴趣。

二、认识交通标志

1、出示挂图。

瞧!我把这些交通标志都给画了下来,请你们来帮我看看它们都代表着什么意思!

2、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舒克的手偶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3、幼儿设想:(操作乡下老鼠手偶)这些标志好难记,我还是没记住,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该多好!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可以没有这些标志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做惊吓状)原来交通标志这么重要,你们一定要教我牢牢的记住呀!

三、游戏\"你指我说\"教师点一个交通标志,幼儿说出它的意思,或者教师说出交通标志,幼儿点出来。

四、游戏\"乡下老鼠进城\"。请幼儿排成两队,教师带幼儿在教室内开车,配班老师手拿交通标志指挥我们游戏。

师:你们教了我这么久,我还是没记牢,现在请小朋友带着我去我朋友家,好吗?你们一定要带我看清交通标志哦!

五、交流讨论

1、认识其他交通标志。

还有哪些交通标志呢?

2、将交通标记贴在幼儿园需要的地方。

今天,谢谢小朋友带我学到了那么多的交通标记,还带我顺利的到达了我朋友家,谢谢你们。你觉得有哪一些可以贴在幼儿园里呢?

六、活动延伸带领幼儿仔细观察幼儿园,并把相应的标记贴在幼儿园醒目位置。

中班社会活动我家整改措施
《中班社会活动我家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