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对农民工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30 08:33:40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农民工送

对农民工送“不作为”锦旗不该如此“作为”

士心

2015年06月16日08: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政部门为民做了好事,百姓送上锦旗鼓励,有关部门一般会欣然笑纳。但如果因故被送了“不作为”锦旗又怎么办?心态不同,结局也不一样。河南平顶山市公安局的答案是抓起来,行政拘留。

6月15日媒体报道:一些农民工与平顶山一家建筑项目承包商产生劳动纠纷,对方拒付工资,并将3人打伤,而公安部门对此迟迟不予立案,还拖延出具伤情鉴定书。在长达一个月向当地多个政府部门求助无果后,今年5月,他们再次手持工资核算单等证明材料上访,并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公安局各送了一面“不作为”锦旗。不想,市公安局不但没人收下他们的锦旗,了解情况,处理问题,反将其中4人分别行政拘留10天、15天。

据说处以行政拘留的理由,是这些农民工到湛河区政府门口“闹访”并放鞭炮,后来到市公安局门口,“依然敲打铁盆,拿喇叭叫喊……严重影响平顶山市信访办工作秩序”。不过从相关报道看,这里的所谓“闹访”,显然也包括农民工在门口集体下跪等无奈之举。且被拘农民工认为,他们只是正当上访,并没有影响任何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被处罚后却没有拿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此准备起诉警方。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平顶山市公安局或许有行政拘留上访农民工的权力。但因自身不作为在先,导致农民工上访,最终一抓了之,却有反应过度、甚至滥用公权力之嫌。如果真如农民工所反映的那样,人被打伤,公安部门却迟迟不予立案,又不出具伤情鉴定书,那农民工送“不作为”锦旗,也算是“实至名归”,公安部门理应对自身的失职,做深刻检讨,以实际行动,维护农民工的正常权益。即使按照相关法律或规定,有不立案的理由,面对民众诉求,也应有人出面认真加以说明,消除误解,化解矛盾,这也是政府部门应有的“作为”。而在相关部门人员的辩解中,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是否有部门负责人出面,可以说是“不作为”到底。而最终对农民工以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加重处罚,却又“作为”得过分。

在劳资纠纷中,农民工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国家已三令五申,要求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如果纠纷原因复杂,政府部门也有想方设法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纠纷的义务。即使问题无法解决,至少也要给个说法。但从平顶山市这一事件来看,政府有关部门对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的事,一拖再拖“不作为”,而工作秩序受了点影响,却雷厉风行,抓人处罚。这作为与不作为,暴露出的是政府部门对民众疾苦的冷漠和公权力的蛮横霸道。

实际上,以往其他地方也有民众给政府部门送“不作为”锦旗的先例。有的地方虚心听取民众意见,处理得当,赢得了民心。比如陕西某市公安局也曾收到过一面“不作为”锦旗,一名驾驶员因与大巴司机发生冲突被打伤,后者只赔了医疗费但没有受到警方处理,所以一怒之下上访讨说法。该公安局为此专门成立专案组,进行彻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当事人对警方的积极处理态度表示理解和满意。还有的地方虽然未能马上解决问题,但也有人出面收下锦旗,说明情况,吁请上访群众耐心等待回复。

我们常说,党政机关作风是否好转,工作是否到位,“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群众送来“不作为”锦旗表达不满,起码应体现出虚心接受民众批评的态度。

推荐第2篇:农民工工作总结

濉溪县妇联2011年“双学双比”、“巾帼建功”

活 动 总 结

今年以来,县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为宗旨,深入推进妇女创业行动,积极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抓培训、建基地、强服务、树典型,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能力。

充分发挥我县科技专家和妇联组织的网络作用,开展各类培训和指导。一是组织农家女学习培训。今年,深入乡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妇女1000多人,输送19名农家女赴北京昌平农家女培训学校参加幼师培训,组织25名农村贫困失学女初中生参加省“春蕾”职教班学习,切实提高农家女文化素质,增强她们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依托基地,对城乡妇女进行服务培训,发挥家政服务推动妇女就业的积极作用。4月29日,在四铺乡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家政服务培训班,100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三是广泛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围绕纪念“巾帼建功”活动20周年,在广大女职工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巾帼文明岗”创建等活动,引领动员各行各业妇女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推荐县国税局办税服务大厅文明岗参加市妇联举办的“巾帼文明岗”风采展竞赛活动,荣获优秀奖。

二、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妇女创业发展。

1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在受益面、发放额度、落实贴息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惠及更多妇女。2011年以来,为249妇女户办理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1219万元,为59户贴息11.2万元。二是举办人力资源岗位对接专场招聘会。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孙疃镇联合举办“2011年人力资源岗位对接专场招聘会”,来自芜湖县和我县开发区共3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妇女427人,成功实现了人力资源岗位对接,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三是积极组织小老板培育工程创业大赛。向创业妇女宣传比赛内容及程序,组织指导妇女创业能手参赛,此次比赛县妇联推荐创业妇女35人,经过重重比赛,荣获成长组和创业组二等奖2人,三等奖6人,优秀奖6人。

三、加大典型宣传,激发妇女创业热情。

坚持普遍发动和重点扶持相结合,精心培植了一批叫得响、信得过、学得来、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带动更多的妇女投身创业热潮。“三八”节前夕,县妇联开展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出各类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65名。其中,“双学双比”女能手12名,巾帼创业示范基地11个。为宣传妇女典型,与县广播电视局联合录制《创先争优秀 巾帼展风采》节目,在节日期间进行展播,并制作巾帼事迹宣传栏,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先进女性,激发全县妇女建功立业的热情。

一年来,我县“双学双比”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妇女发展

2 搭建平台,提供有效服务,带领全县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为推动我县“十二五”规划早日实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为创业妇女解决资金难题,使小额贴息贷款惠及更多妇女。

2、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技术培训,根据农村妇女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科学致富的水平。

3、加大小老板培育工程实施力度,为妇女创造良好地发展环境,促进妇女创业发展。

4、加强创业典型的培养、宣传,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参与创业。

濉溪县妇女联合会 2011年11月16日

3 濉溪县妇联2011年农民工工作总结

一年来,县妇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女农民工开展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创业咨询、权益维护等系列服务,开展农民工及其子女关爱活动,不断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妇女创业技能。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增强妇女增收致富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濉溪县妇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各类养殖种植技术培训班,对广大农村妇女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今年,深入乡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妇女1000多人,输送19名农家女赴北京昌平农家女培训学校参加幼师培训,组织25名农村贫困失学女初中生参加省“春蕾”职教班学习,切实提高农家女文化素质,增强她们就业创业能力。

2、举办人力资源岗位对接专场招聘会。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孙疃镇联合举办“2011年人力资源岗位对接专场招聘会”,来自芜湖县和我县开发区共3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妇女427人,成功实现了人力资源岗位对接,推动妇女创业就业。

3、大力推进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在受益面、发放额度、落实贴息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惠及更多妇女。2011年以来,为249妇女户办理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1219万元,为59户贴息11.2万元。

4、开展女民工维权宣传活动。在法制宣传月与“三八”维权周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女民工维权宣传活动,以悬挂条幅、

4 制作展板、散发宣传资料、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流动妇女法律素质,使打工妇女知法、懂法、守法,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5、做好女民工的信访接待工作。县妇联在各级妇联组织都成立了妇女维权工作站,设立了妇女维权热线,并有专人负责信访接待工作,认真倾听妇女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为她们排忧解难,及时化解矛盾。对于接访中发现的侵害女工合法权益问题,县妇联主动与劳动、司法等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对有关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对策研究,及时为女工解决问题,让她们失意而来,满意而归。

6、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组织开展慰问留守儿童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县妇联陪同县领导慰问留守儿童名10名,组织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慰问“春蕾”女童82名,并在留守儿童集中的濉溪镇第七小学举办庆“六一”大型联欢会,为学校及孩子们送去篮球架、乒乓球台、电子琴、书包等价值3万元的体育器材和学习用品,为留守儿童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认真实施省第二批留守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选定在基础较好、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百善镇文化站、孙疃镇刘圩村、四铺乡、双堆镇新建四所留守儿童活动室。建立活动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协调争取政府公益岗位,为每个活动室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员,加强督查指导,组织开展丰富的留守儿童活动。孙疃镇留守留守儿童活动室开展了“大手牵小手 共建温馨家园”“六一”联欢活动和“我为国旗添光彩”诗歌朗诵比赛,铁佛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展开法律知识讲座, 四铺乡留守儿童活动室组织留守儿童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双堆集镇活动室组织开展“红色故事”等。活动室建设为留守流动儿童创造了良好的课

5 外活动环境,同时也为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外能够安心地工作。

二、存在问题

1、女民工在选择岗位时,受性别限制。一些企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有性别要求,故使女农民工的就业领域相对狭窄。

2、女农民的法律观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很多妇女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在权益被损害时,如超负荷工作、拖欠工资、签订劳动合同不规范等,自己却束手无策或者毫无知觉,更谈不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女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影响创业发展。由于文化水平低,女民工只能从事繁重或者简单的劳动,缩小了择业面,工资也较低。

4、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一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跟随老人生活,在生活、学习上都得不到很好的关照,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在心理、性格上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女农民工技能培训,根据市场和农民工的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式及内容,提高女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2、切实做好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加大女民工法律维权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使她们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希望政府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关注,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濉溪县妇女联合会 2011年11月16日

推荐第3篇:农民工工作总结

2015年农民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民及农民工工作的要求,我局认真落实市农民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围绕目标、强化责任,为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及促进农民工法律权益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xx年全市法制宣传工作要点》,突出宣传农民工权益维护、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管理、农民工劳动就业、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农民工权益、增强农民工法律素养中的重要基础和推进作用。大力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截止10月底,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28件,受援农民工1297人。

二、主要做法1.将农民工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全市法制宣传工作计划3月10日,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联合下发《xx年全市法制宣传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单位,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把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突出宣传好权益维护、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管理、农民工劳动就业、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法律法规。2.深入宣传农民工相关法律法规xx年5月起,我局派30余名干部先后100余人次赴清浦区、洪泽县34个村担任平安与法治建设指导员,对广大农民工及家属开展法制宣传7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1万余人次。我们开展了20余次法律服务进社区、走进直播室等活动,大力宣传涉农法律知识,增加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我们通过制作法制宣传栏、发调查表等形式提醒农民工在平时工作中和外出务工时要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注意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收集保存相关权益受侵害的证据。 3.将农民工法制宣传贯穿四级干部学法竞赛全过程今年我们组织了全市四级干部学法竞赛,我们将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劳动法、森林法、水法等与农民、农村问题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村居干部、乡镇干部复习和考试范围,通过考试促进学习,通过考试促进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4.打造全天候“12348”法律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12348”法律服务工作职责、“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值班制度、“12348”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要求。保证“12348”法律服务热线24小时为农民工开通。5.举办法援工作人员涉农法律业务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我们专门抽调农民工案件较为典型县区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参加省司法厅农民工涉法事务的专项培训,组织编写发放涉及农民工案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书刊和涉及农民工案件的办案手册。6.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协调力度我们联合共青团淮安市委调整了淮安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的组成人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维权服务,尽量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7.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涉及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今年以来,我是法律援助机构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盱眙县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290名农民工被拖欠28万元的劳动报酬仲裁案,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110名农民工被拖欠32万元的工资款等案件,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这些案件的成功办理,消除了社会负面影响,解了政府之忧,解了广大农民工兄弟之急,取得很好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强化组织,加强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工工作相关文件,健全农民工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农民工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和指导。2.创新举措,完善网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发挥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法律宣传与法律援助机构与农民工联系紧密的优势,强化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组织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3.加强培训,狠抓落实。对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援助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举办涉及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讲座,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放宽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门槛,做好全面覆盖、应援尽援。

推荐第4篇:农民工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珠海市国资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XX年珠海市农民工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的要求,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现将我委XX上半年农民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督促企业贯彻落实农民工工作,促进农民工就业

督促各市管企业贯彻落实各项农民工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实施“南粤春暖行动”、“春风行动”、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等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农民工援助行动”,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帮扶力度,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充分、稳定就业,并推行农民工同岗同酬。XX年上半年,仅格力集团就吸纳农民工22234人。

二、统筹规划,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为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国资系统各市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市管企业,如格力电器公司在员工培训中心专门开辟农民工培训专区。格力电器公司还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提升,公司开设了成人高考大专班、本科班及硕士班,农民工可自行选择报考,凭学历证书及发票到可到公司报销学费。公司内部还设有多种免费培训班,鼓励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及特殊工种培训,组织员工进行特殊工种考证,考证费用也可凭证书及发票进行报销。

三、切实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

各市管企业,特别是农民工集中的格力电器公司等公司,不但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切实有效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关心帮助解决农民工的实际困难。主要有:一是积极响应珠海市政府的号召,组织和帮助员工开展积分入户及积分入学活动;二是帮助农民工春节返乡。XX年度农历春节期间,大多数企业与公交集团签订了市管企业农民工返乡的优惠汽车票协议,包括专车往返、上门售票,方便购票等;企业还开展为员工团订火车票及高铁票, XX年春运期间,根据不完全统计,帮助XX多农民工买到火车票;1000多人买到武广高铁票。三是开展男女联谊活动,解决农民工单身问题。上半年国资系统先后组织了3次内外联谊活动,通过活动近30多对农民工青年男女牵手成功。四是部分企业主动联系房地产商谈团购房,供农民工选择购买。

四、办实事,送温暖,慰问帮扶农民工

市管企业在提高及完善农民工福利待遇方面的措施基本实行全覆盖,主要是施全员住房公积金、全员工龄津贴、全员高温补贴等。在各大节假日来临之际,为庆祝节日的到来,也为表达市管企业对全体农民工的关怀及慰问,组织发放了节日慰问金。

上半年,国资系统还在5家企业试点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格力电器阳光互助基金为例,在XX年上半年救助11名农民工及家属,救助金额达12.7万元。同时要求各市管企业建立了慰问生病住院员工及产妇的制度,联合基层工会购买慰问品看望因伤、病住员工,此举充份体现了企业对农民工的关怀,也为远在他乡因病住院的农民工送上了一份安慰。

五、农民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XX年上半年,政府及时出台了一些新的惠民政策,深受农民工拥护,但同时也出现了农民工工作的新难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虽然教育局推出了积分入学的办法,但由于有在珠年限等限制,导致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无法入公办学校。另外积分入学只针对初入小学一年级及初一生效,希望开通插级生入学办法。

2、农民工积分入户问题。大部分农民工反馈积分入户相关程序太复杂,希望相关政策向大企业倾斜减化程序。

3、农民工素质教育经费问题。在提高农民工素质教育方面,公司做了很多工作,为了加大鼓励企业在此方面的投入,建议相关单位下拨一定的经费给企业。

4、购房还贷问题。珠海市内房价高涨,普通农民工无法承受,某市管企业今年为农民工在坦洲某花园商谈了团购房事宜,因优惠折头较多,得大了广大农民工的认可。购房中发现,因珠海公积金中心规定,在坦洲买房人员无法使用珠海公积金用户还贷,所有房款均为商业贷款,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工一大笔费用。该类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出面解决。

5、廉租房。珠海房价日趋增长,租房房租也随之增长,农民工全家在珠生活的根本租不起二房一厅的房间。建议珠海增加廉租房,解决农民工实际困难。

推荐第5篇:农民工工作总结

农民工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2.08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民及农民工工作的要求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围绕目标、强化责任,为加强农民工法制权益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2008年全市法制宣传工作要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管理、农民工劳动就业、农民工工资保障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农民工权益、增强农民工法律素养中的重要基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截止10月底,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1297人。

二、主要做法

1.将农民工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全市法制宣传工作计划

3月10日,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联合下发《2008年全市法制市各级各单位,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把作,放在突出位置,突出宣传好权益维护、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法律法规。

2.深入宣传农民工相关法律法规

2008年5月起,我局派30余名干部先后100余人次赴清浦区、治建设指导员,对广大农民工及家属开展法制宣传70余场次,受教了20余次法律服务进社区、走进直播室等活动,大力宣传涉农法律知我们通过制作法制宣传栏、发调查表等形式提醒农民工在平时工作中识和维权意识,注意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收集保存相关权益受侵害的3.将农民工法制宣传贯穿四级干部学法竞赛全过程

今年我们组织了全市四级干部学法竞赛,我们将土地法、土地承法等与农民、农村问题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村居干部、乡镇干部促进学习,通过考试促进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4.打造全天候“12348”法律服务平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12348”法律服务工作职责、“12348”法律2348”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要求。保证“12348”法律服务热线24小5.举办法援工作人员涉农法律业务知识培训

更好地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我们专门抽调农民工助机构负责人参加省司法厅农民工涉法事务的专项培训,组织编写发律法规、政策书刊和涉及农民工案件的办案手册。

6.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协调力度

我们联合共青团淮安市委调整了淮安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的组维权服务,尽量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7.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涉及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

今年以来,我是法律援助机构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农民工法律援心办理的290名农民工被拖欠28万元的劳动报酬仲裁案,楚州区法工被拖欠32万元的工资款等案件,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这些案件影响,解了政府之忧,解了广大农民工兄弟之急,取得很好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组织,加强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工作相关文件,健全农民工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农民工监督和指导。

2.创新举措,完善网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挥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法律宣传与法律援助机构与农民工联系法律服务组织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3.加强培训,狠抓落实。对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援助人员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讲座,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进一的门槛,做好全面覆盖、应援尽援。

2008年12月1日

推荐第6篇:农民工工作总结

2011小河区建筑工地摸底排查情况

为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严格按照省、市、区上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各项专项检查、日常巡查、投诉举报等形式,加大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广大进城务工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统一安排部署下,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2011年工作中,强化农民工维权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企业诚实守信制度,将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工权益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现结合大队实际,将2011年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信访投诉情况

截止目前,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接待群众来访投诉咨询339起,涉及劳动者1524人,其中农民工1113人,受理举报投诉案件74起,结案61起。追讨农民工工资共计760.56万元,确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处置群体性事件

截止目前,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处理因劳资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21起,涉及劳动者人数727人(其中农民工691人),补发农民工工资金额760.33万元;

3、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

2011年建筑企业缴纳工资保证金均工程总造价的1%-3%缴纳,截止目前,今年1至11月共收缴工资保证金948.79万元,累计

收缴3055.84万元,今年1至11月共清退工资保证金348.35万元,累计退625.27万元,帐面余额2430.57万元。通过收缴工资保证金,有效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发生,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

二、主要做法

1、建筑工地摸底排查情况

此次专项检查,共检查区内在建建筑工地26户,涉及人数2737人,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

1、湖南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小孟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项目因甲方拨付工程款不及时,每月只发放工人50%工资作为基本生活费,同时承建方承诺将催促甲方尽快拨付工程,足额补发拖欠的工资;

2、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德天新城项目部拖欠120名工人工资20万元,承建方已承诺工程款拨付之后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

3、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贵阳黔江厂廉租房项目每月只支付工人80%工资,剩余部分将在11月底支付。

2、开展定期巡查,防患于未然

维权中心组织成员单位组成巡查组,每月对在建工程的总体情况进行逐家、逐项巡检。通过反复巡查,摸清在建项目、工程分包、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安全生产等情况,为做好掌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3、发放用工承诺书

向黄河路、浦江路等主干道沿街用人单位发放《劳动用工社会责任承诺书》,用人单位需严格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截止目前,已有394户用人单位在用工承诺书上签字盖章,2

承诺做到以下几点:招用员工一个月内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拖欠工资、不收取押金,工资水平不低于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办理社保登记并及并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同时针对小孟工业园区建筑工地发放《构建和谐园区劳动关系》宣传海报、《缴纳工资保证金一次性告知书》60份。

4、全面宣传,提高维权意识

大力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制宣传及维权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近2500余份。截止目前已完成宣传活动3次。(1)2011年5月7日安排4人与小河区96009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及就业局在小河区转盘地下通道进行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等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2)2011年6月12日安排3人与就业局在就业局楼下进行关爱农民工自愿者服务活动,进行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等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3)2011年7月8日安排2人与就业局在小河区转盘进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

5、畅通维权渠道、时时刻刻维权。

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维权电话:3802562,并安排专人接听,保证全天24小时工作时间及时受理案件。工作人员手机不论工作日、节假日24小时开机,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做好解答和疏导工作,迅速处理。

三、存在问题

1、建筑工程款拨付不及时或开发单位与建筑施工单位存在合 3

同纠纷,造成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

2、施工企业为接揽工程,接受开发商提出的苛刻条件,一旦施工至无能力垫付时,则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

3、小孟园区工程工资保障金没有强制性收缴。

4、农民工上访讨薪的时间、内容、方法、手段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清欠工作难度加大。具体体现在:

(1)时间提前化。以往多数是年底讨薪,现在是干完活当月或者事隔一个月即开始讨薪;

(2)范围扩大化。过去农民工上访只要工资或者回乡的路费,现在因工程质量扣赔偿费、因拖延工期扣误工费,都会进行讨要。

(3)目的复杂化。开发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在合同履行上发生争议,往往鼓动或者雇佣农民工上访。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立建筑企业基础台帐管理制度,加强对建筑企业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实施动态监控,做到数字清、情况明。

2、要求各单位签订用工承诺书,保证依法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及加班加点费用,并保证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项目部将农民工工资直接发放到劳动者本人手中,如遇特殊情况,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再解决其它问题。

3、如施工单位有欠薪等不良记录,则由开发单位直接参与工资支付,防止克扣农民工工资、挪用农民工工资款现象出现;依4

法责令存在拖欠隐患工程停工整顿。

4、继续加大对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征缴力度,要求新建项目按时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责令未缴保障金的工程及时补缴。

5、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工程合同签订的监管力度,如有违法分包现象,将依法责令违法分包企业限期整改,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的,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做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农民工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将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出发,从维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继续采取各种手段,标本兼治,营造更加和谐的用工环境,为小河区的和谐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7篇:对农民工的认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工作为一种新的产业阶层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的出现,由于农民工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对他们的研究近来已经成为热点,国内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农民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较少,为数不多的心理学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定性的分析,开展量化研究的很少。着眼于农民工心理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状况进行了尝试性的量化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的特点,提出了改善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引导对策。 本文首先综述了关于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农民工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农民工是在城市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但是户口在农村的学历普遍较低的群体,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弱势性和社会性,接着对国内外关于农民工社会认知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当前研究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然后给出了本研究的基本构思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如下:从心理学的角度,用实证的方法来探讨农民工的认知状况和认知特点,并且分析影响其社会认知的因素,提出解决其社会认知中不合理方面的对策,是研究农民工的一种新的视角。另外,从心理层面分析农民工的心理活动,发现农民工在不同时段需要引导和帮助的地方。因此从理论价值到实际价值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之处。 自编的《农民工社会认知问卷》和《农民工社会认知影响因素问卷》较为全面反映了农民工社会认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两个问卷都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相关要求。通过对不同行业共计396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进城农民工主要以男性农民工为主,大都已经结婚,他们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年龄以25-45岁之间为最多,每个月的经济收入大部分在1500以下,有过不止一次的打工经历,打工时间多在3年以上。对他们的社会认知状况和影响他们社会认知的因素进行探索性因素发现,农民工社会认知主要由5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分别是对内心感受、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城乡差别以及生活现状的认知。而影响农民工社会认知的除了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等人口学因素和职业、收入、打工时间等社会学因素外,主要还有7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疏离、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以及生活习惯。 农民工的社会认知状况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和不同打工次数、打工时间、职业以及不同收入的农民工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男性农民工的社会认知状况要比女性农民工更加健康和积极,年龄较大的、已婚的、学历程度为初中的、打工时间长的,收入高的农民工比年龄较小的、未婚的、学历程度为高中或者中专的、打工时间比较短的、收入较低的农民工在总的认知状况上要更加健康和积极。在各影响因素中,对农民工社会认知影响的大小依次是:疏离、人际关系、个人期望、语言适应、个人准备、向往程度和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对不同个人背景的农民工影响也不一样,且个体差异较大。 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如何改善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总体上来说改善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必须从政府、社会和农民工本身三管齐下,各方面都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缺一不可。

推荐第8篇:对农民工培训通知

呼兰区腰堡街道办事处关于对外出 农民工集中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村(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有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对各村屯有转移到

二、三产业或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展一次转岗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现将培训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和地点

法律培训时间定为2011年3月26日上午8:30分----11:30分。 培训地点定为腰堡中学二楼会议室。

二、培训人员及费用

按照办事处确定的人员,各村屯符合外出务工条件且本人自愿参加培训的人员均可参加培训,培训单位免费提供培训,不收取培训人员任何费用。

三、培训内容及牵头部门

此次培训分两个部分,岗前技能培训由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指定专人讲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基本常识,如何寻找就业岗位等引导性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由司法所牵头负责,重点学习领会《农民外出务工读本》《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权益保护、合同签订

及履行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四、会议要求

1、各村屯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指定专人带队参加培训,不得无故请假、迟到早退。

2、各村屯要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按时参加、注意安全,保证人数。

3、各村屯应参加培训人员指标如下:兰河、呼口、东岗、水师、腰堡、大堡、蒙古、永丰等八个村屯个10人以上;永利、陈排、靠山、三家子、张家等村屯各5人以上。

呼兰区 腰堡街道办事处

2011年3月23日

推荐第9篇:公司对农民工管理总结

公司对农民工管理总结

近几年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要向社会招聘不少的农民工。为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借助生产竞赛平台,逐步理顺用工管理机制,以待遇留住人、以情感凝聚人……这些都给予了农民工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相信,只要干得好,公司就会给予相应的回报。

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运转,公司先在农民工的工资制度上作探索,出台了相对合理的工资调整方案,开始向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转型。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公司在农民工的工资分配上加快了与企业机制接轨,经反复调研后,公司以农民工能力、技术、工作态度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薪酬福利。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保障了公司的发展。

除此之外,公司在规范用工管理和用工制度上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主导,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与农民工签约并为其缴纳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逐年提高劳动工资和福利待遇,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了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凝聚了人心。

推荐第10篇: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讲稿

腰堡街道办事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 法律知识培训讲课稿(辅导材料)

主讲人:

腰堡司法所所长

法律服务所主任

金祥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受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按照街工委办事处的安排和部署,对在座的各位农民朋友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确切地说,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涉及农民朋友外出方面的法律法规,领会党和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我们农民工外出务工出台的相关法律和政策。通过共同学习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我们外出务工时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如何维权?如何申请法律援助?希望通过短短几个小时的学习,使大家对农民工外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工作程序有个大致的了解,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和讲解,有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按照课时的安排和部署,重点简要地辅导以下内容。

一、当前国家需要解决农民工哪些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措施,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当前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2、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3、搞好农民工就业和岗位培训

4、积极稳妥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5、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7、为农民工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

二、进城务工农民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用来保护 自身权益:

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有必要知道国家制定有关用来保护农民工的法律法规,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重点要掌握《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会法》、《法律援助条例》、《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

2 和国治安处罚条例》等。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拿起以上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具备哪些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17条明确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名称、住所、法人及主要负责人、负

责人身份证号码。

2、劳动者的姓名、住所、身份证及其他有效证件。

3、劳动合同的期限。

4、工作内容及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强度及休息休假规定。

6、劳动报酬及结算方式。

7、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条件外,用人单位于劳动者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岗位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四、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

3 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未依法为劳动者提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劳、

动者权益的。

5、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

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五、当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遇到意外情况时该怎么办?

农民工外出作业或平时生活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或发生意外,应该首先想到救助电话: 常用的救助电话有:

110——报警电话 119——火警电话 120——医疗急救电话 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114——当地电话查号台

4 当我们拨打以上电话时,要尽量使用普通话,把要求助的事情说清楚。

六、农民工进城务工通常有哪些方式? 农民工进城务工大体有以下四种方式:

1、通过亲属朋友进城务工。

2、由包工头带出,但这种情况容易产生拖欠农民

工工资问题,大多是口头协议,没有正式劳动合同,应当引起大家警惕。

3、参加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希望广大农民朋友

重点走这条路,这样既安全又可靠,管理规范,工资待遇有保障。

4、个人外出找临时性工作,这种方式比较自由。

但盲目性比较大,成功率较低,承担风险也比较大,应时刻注意。特别注意不要轻信街头小广告。

七、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怎么计算工资?

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

5 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也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已经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实行不定时工资制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八、解决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的办法:

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农民工怕失去工作不敢投诉,就故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这种现象在建筑领域比较突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发出《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规定,农民工发现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

1、未按照规定支付工资的。

2、支付工资低于当地工资最低标准的。

3、拖欠或克扣工资的。

4、不支付加班工资的。

5、侵害工资报酬权益的其他行为。

司法部建设部发出了《关于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援助的通知》。各地法律援助机构要通过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所以一旦发生拖欠农民工工作问题,农民工也可以找当地法律机构寻求法律援助。

有些进城务工的农民,为索要拖欠的工资,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又违反了城市治安的相关法律,是绝对不能采用的。

九、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完全免费的法律帮助的一种制度。服务的形式可以是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等。农民朋友外出务工时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因此,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申请法律援助。

十、申请劳动仲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农民朋友申请劳动仲裁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争议关系的当事人,即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与农民工。

2、有明确的被申诉人和事实理由,即仲裁请求。

3、符合劳动法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

4、属于受理申请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管辖范围。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书面申请。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农民朋友们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课后向我咨询和交流。我会尽力为大家提供服务。我的联系方式是:13214603058。

谢谢大家。

年 月 日

第11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难

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办事难,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农民工的地位仍然没有提高,仍然是社会中绝对的弱势群体。也说明了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不够,许多还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许多相应的配套帮扶制度急待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

作者:秋风学者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由于经济衰退,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农民工回乡,正好可以创业,进而带动乡村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这个期望也许过于乐观了。

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属于青壮年,大多接受过一定教育,大多具有较强的冒险与创业精神。也就是说,在乡村人口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中,农村外出打工经商者,属于具有较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群体。因此,他们大规模返乡,如果顺利就业于乡村,或者更进一步,在乡村创业,扎根于乡村社会,那将极大地有利于乡村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存续、繁荣,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然而,一个人要在某个地方创业,除了企业家精神之外,还需要这个地方具备大体上说得过去的外部条件。首先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渠道、劳动力市场、文化娱乐等等。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企业家创业的成本将会较低。否则,这方面的成本势必内部化,由企业自己承担,一个个单独的创业者,是不大可能承担得起这方面的成本的。

也因此,各个国家的资本和企业家都大量涌入、聚集在城市,因为乡村的基础设施总是不如城市。在中国,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乡村的基础设施过于贫瘠。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乡村缺乏基本的现代公共基础设施。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各种资源受基础设施吸引,畸形地集中于城市,乡村处于绝对比较劣势。从城镇回到乡村的农民眼见这种局面,其创业的热情不会太高。相反,他们把自己在乡村的家当作暂时的栖居地,眼光仍然盯着城市,还惦记在城镇找到就业岗位,即便要创业,也回到城镇去。

其他方面的制度供给的失灵,同样制约着返乡农民的创业努力。首先,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不够完整。显然,对于返乡的农民工来说,他所能拥有的资本,除了可能积攒的一小笔现金外,主要是承包地及宅基地的产权收益。然而,现有法律在这方面给予农民的权利相当有限,更进一步,基层政府及村集体又以各种各样的名目限制农民行使这些有限的权利。结果,这些土地及宅基地无法贴现,或者贴现值很低,无法为农民创业提供基本的资本。此即秘鲁著名学者德·索托提出的著名命题:由于产权的法律保障匮乏,农民资产是死的,不能成活资本。

其次,县政及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混乱,农民工创业需要支付的法律与行政成本过高。关于私人产权、企业经营、税务等等方面的法律本身就不够完善、合理,比如,增值税、营业税过高,县乡政府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机构,以各种名目征收各种费用。同时,基层社会秩序不够安宁,也无形中增加了创业与企业运营的社会成本。

总之,大体可以断言,乡村的各项制度及法律执行状况,要劣于城市。这一因素与物质的基础设施因素相叠加,导致城乡创业与运营的制度环境差距极大。也许可以说,这种差距已经超过了临界点,乡村不享有任何比较优势,对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社会、乃至文明的发展来说,才是最为可怕的。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政府在财政上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均等化政策,甚至对乡村采取倾斜政策。同时,通过重构行政、司法体制,尤其是通过推进县政自治、乡镇自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乡村的软硬环境有所改善,城乡间的差距若有所缩小,也许会吸引部分城市资源流入乡村,乡村自身的部分人力资源,也会留住。

不错,这些办法缓不济急,但除此之外,又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呢

第12篇:对一个农民工的访谈

调查者:王佳宾(南京大学社会学院10级学生,学号101080046)

调查对象的简单情况:男性,40岁,湖北省某市人,是一个靠外出打工维持家庭运转的农民工。调查时间为正月初六,调查对象因公司要求过年未回家,调查地点正是他所在的公司:深圳市龙岗区某保安公司。同他一起的工友都是他的老乡,他们说在一起互相有照应,过年大家就像是一家人,比较开心。

第一部分:基本生活情况介绍

我家里只有两个人,我和我的儿子。我今年40岁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只是个能识字的半文盲罢了。其实上学的时候我非常上进,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想通过我学习上的努力来改变我家里的穷困境况。但是80年代很不容易,家里兄弟姐妹又多,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父亲母亲就没再允许我读下去。

我家世代务农,听说爷爷的时候是个地主家庭,我不是很清楚,小时候听家里大人说起过,现在无从考证,也不是件很光荣的事。前两代人也谋求过“学而优则仕”这条道路,但是都无果而终,无奈啊,祖上就没这个传统,勉强不得。

我是90年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我现在的儿子。儿子两岁的时候,他爷爷去世了。家里本来就很穷,加上老人丧事这么一闹,就更揭不开锅了。孩子妈妈有些好吃懒做的坏毛病,便听从她妈妈的劝告离开我们跟了别人。我也没怎么阻拦,何必呢?倒是苦了可怜的孩子了。他妈妈自走就没再回家一次,真是狠心啊,不想见我没关系,亲生儿子都没感情吗?孩子他奶奶和我一手把他拉扯大,到了入学的年龄就打拼着供他上学了。虽说家里从没出过这方面的人才,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要试一试的,不说为我自己,不试一试说不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啊。

果真我的孩子没让我们失望。很小他就表现出了在学习上的天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跟别人一提我的儿子,我说话就特别有底气。初中他考上了镇上有名的学校,高中他又进入了市知名学校,高考他又超常发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是一名重点学校本科生了。

孩子真有出息,我们很高兴。但随之而来的费用问题可让我和他奶奶费劲了心思。他初中时我的负担还不太重,就在家里干些农活,加上搞些副业就能搞定。我的身体不好,干重活就吃不消,所以那时候就没外出打工。家里累了可以自由的歇会儿,再说孩子还小,我离开了他就成留守儿童了,精神上于他不好。这孩子很懂事,虽说从

小就没了妈妈,但是从来没给我惹麻烦添乱。而且他自知家里困难,就更加努力读书。

但是高中开销大了,虽说他比较节俭,但是靠我在家里挣的钱,还是不够用。于是,我做出了外出打工的决定。是时候豁出去了。主要是在广东省找事做,这里熟人多,互相好照应,再说开放地区,工资水平也比较高。前两年做过工厂流水线作业工人,那个很累,经常生病了要去医院打针吃药。后来有个朋友推荐我去保安公司,说活不多比较轻松,工资虽说低点,但是起码不用再经常跑去医院了。于是我就来了现在工作的公司,很多熟人,非常好,已经工作有一年半了。我想继续干下去工孩子上

完大学,以后怎么样,他想考研还是工作就由他了。我想那时候我已经尽到了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

工资嘛,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有1100元钱。我的这个工作还有特殊性,工作闲暇时间还可以干些其他的事情赚些外快。这样加起来,一个月3000元钱左右吧。除掉我和他的基本开销,能存1500元左右。还要等他下一年的学费啊,一次要交五六千元,提前准备好才行啊。

还有就是孩子高中的时候,他奶奶去世了。这个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有一段时间他谁都不理,性格也变内向很多。哎,从小他就跟奶奶亲,小时候我打他时他还非常怕我。后来不打他了,我还是无法取代奶奶在他心中的地位。为这我也很难受。现在他虽然恢复到以前开朗活泼了,但是我知道心中的阴影不是那么容易擦除的。只能期望他看开点,健康快乐的成长了。

第二部分:政治参与与阶层交流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不懂政治,也跟它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们都是中国的公民,都有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在家里的政治活动也就是选举村、镇、县干部啥的。一般选举的时候只有村里的几个候选人认识,为人什么的还比较了解,该选谁心里还是清楚的。但是想我们当农民的,镇里、县里的候选人怎么又机会认识呢?为人也不清楚,只是发个单子介绍他们哪个怎么样,都不信。只有凭着感觉乱选啦。我们都希望选到一个真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好官员,但是像这种选法怕是不可能哦。关键是我们普通人民与他们的沟通是在是太少了,互相之间缺乏了解。还没有要自己竞选当官的想法,现在忙着供儿子上学呢,等以后他出来了我闲下来后再说吧。可能会没事试试。一般的我的朋友也是农民,只有家里其他的亲戚组合家庭后才有可能结识其他阶层的人。比如说我的姐姐,她与一位教师结婚了,那么我就与这位教师有交流。但是很少这样的情况。算起来,与我有较亲密交流的阶层还有:白领、工薪阶层、小企业主。如果我的儿子考上了公务员的话,那我就与公务员有交流啦,哈哈。

最近国家有一些惠农政策,比如说2006年农业税废除了,实在是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还有,比如合作医疗制度啊,让我们看得起病了;退耕还林的补贴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啊,都很好。

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同样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城市人拿那么高的工资还享受着国家这么好的福利待遇,而我们农民拿到这么点好处只有瞎沾沾自喜?对于城乡差距我感到十分不公平。不光如此啊。我现在作为一个农民工在城里,只有最低工资水平,其他的政治权利就不用说了。城里人有他们的优越感,特别是在我们农民工的面前。这似乎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就比如说我一个老乡吧,他十分有事业心,现在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收入那比一般的市民是高多了。但是他要转一个城市户口还是托了很多关系,费了很大的劲。虽说现在他是个城里人了,但是去哪里都摆不掉他乡下人的“阴影“,去哪里人只要知道他曾经是乡下人都有种异样的眼神。这明显是歧视嘛。要知道,往前追几十年,他们的父辈不都是农民?

第三部分:对形势的看法和对生活的预想

闲暇时间也看看新闻和报纸,对一些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中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啦,是吧?经济总量大那不稀罕,反正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嘛,创造出这么多的GDP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又怎么样呢?山西煤矿不经常发生矿难吗?国家一直换这个省的省长,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照旧?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倒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GDP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感,特别是穷人。我看过一些什么排行榜,上面要是总量指标那中国总能居于榜首,只要一平均,那只有到末尾去找中国的影子啦。没错,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但是哪里见过有政策在为此努力?

还有我个人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很多人们所说的事业啊,那就是如何去赚钱,如何拥有房子、结婚,然后过日子。我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这种追求实在是太俗了。现在的社会一切向钱看啊。那我们的文化呢?其他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呢?谁来追求?等我儿子毕业了,我绝不会让他只为了赚钱打拼,他有他的理想,不是赚钱的理想。我会鼓励他去实践。

中国现在每年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钱太多了。建高速公路啊,高铁啊,摩天大楼啊。没错,21世纪进入了现代化,这些都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但是政策哪有向着大多数人啊?高铁有多少人坐得起?为什么建成高铁后要取消那么多的普快班次?这么多人花半个月的工资难倒就是为了体验一下快感?还有大楼什么的。地标式建筑追求的只是新奇前卫,一点没有人文关怀。50年不过时有什么用?有多少人对它们有亲切感?更多的是疏离感吧?盲目建设,形象工程,既浪费了钱,又不讨好。这些工程倒是干的轰轰烈烈,哪里见惠民工程搞得有那么热心的?

未来我想找一个工资高点的工作,最好不那么累。或者不换工作也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一样。儿子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多长见识。毕业后如果考研的话我继续供,那时可能要借钱或者贷款了。不过没关系,儿子有出息后再还。如果直接找工作呢,希望他找个好工作,不一定要赚钱多,但是要干的开心。大学或者以后他找个女朋友,要能真心关心他、爱他的。孩子从小没有母亲,太缺少关爱了,我很遗憾。在远点我没想,生活不容易,变化又多,走一步算一步吧,但是希望生活会越来越好。

访谈总结:

1.访谈效果:效果比较好。对象虽然操一口浓浓的地方口音,但是看得出他的真诚。能耐心的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虽然有的问题学术化很严重,但是经我通俗化的解释后还是能认真回答。

2.对访谈的简要分析和自己的一些感想:

从他的回答中我可以看出他对现状的不满但是无奈,很难做出改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迷茫,自己能力不够,儿子前程未知,实现理想并非易事。他还能够 对中外国情提出很好的看法,说明他对生活有很深的思考,他是热爱生活的人。同时,他对儿子的爱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说过他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儿子。他的家庭命运也不是很好,“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刚开始访问他的时候,我心存怀疑,担心他没耐心回答这么多很隐私有些又很学术的问题。但是问了几个问题后我就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打动了。老实说,这方面很难要求我们的城里人也做到。

总之,访谈比较成功。

第13篇:对农民工收容遣送之浅论

文章标题:对农民工收容遣送之浅论

2003年6月19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幷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自此,实行了多年,对广大“农民工”群体构成人身威胁和居留权侵犯的收容遣送制度得以废除。新闻传媒,尤其是市场取向的新闻传媒被认为在这一制度的废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最终引起这一制度废除的事

件――“孙志刚事件”――正是通过新闻传媒,尤其是市场取向报纸的报导被得以揭露,这一事件引起了舆论的喧哗,进而对国家的政策议程构成了直接的民意压力,直接促成了制度化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从表面看来,作为城市社会新生弱势社群的农民工得以通过新闻传媒表达了自身的利益诉求。本文即以此个案为关注点,它希望回答的是两个问题。首先,当代中国的新闻媒体是如何为农民工这个弱势社群提供公共表达的?也即,这些媒体是如何报导这个与农民工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的?其次,它为什么会提供机会和空间来表达这个弱势社群的声音,倡导这个弱势社群的权利?为什么以城市主流社会为主要市场对象、幷仍然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的新闻媒体会为一个幷不属于其市场追求对象的农民工弱势社群提供公共表达?回答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有助我们理解中国新闻改革的现状及前景。在当代中国这个经历迅速变迁的社会,“社会”正在分化为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群,特别是,在具体的社会利益之间存在冲突,有强势社群或主流社群与弱势社群之分。同时,中国的报业结构正在变得多元化。在这种状况下,新闻传媒会否成为多元意见得以呈现的空间?传媒能否成为系统表达弱势社群声音的场域?反过来说,当代市场化条件下的新闻传媒有没有象其它研究者所观察的那样,成为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用的精英媒体?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各报在该议题上自2000年至2003年6月该制度被废除之前这个时间段所从事的相关新闻报导,本文对这些新闻报导或新闻表现从事了细致的文本分析。其次是对参与或对该议题报导有较多了解的相关新闻记者和编辑的访谈。本文以广州市为考察地点,考察了该地报业体系中四家报纸在该议题上所从事的相关报导。具体来说,下文将这样安排:首先,我将介绍当代中国的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新生弱势社群出现的背景以及收容遣送制度与这个群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将简略一提当代中国传媒市场化的背景;之后将依次回答上述的两个问题。

一、农民工与收容遣送制度所谓农民工,指的是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工业劳动力的农民。自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大量农民工的出现与经济改革启动之后制度的松动有关,在此之前,国家通过严格的制度安排限制了农民向城市的流动,以维持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不平等格局,而自此之后,大量农民开始自发地来到城市寻求就业和生活机会。但是,农民进入城市之后,幷没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机会与待遇,相反,成了城市社会的新生弱势社群。他们是低端劳动力的主要供应者,在社会经济水平上处于底层。在就业领域,许多城市对于农民工还实行政策歧视。同时,以户籍制为核心,城市仍然对农民工实行制度歧视,使得他们作为城市社会的“新移民”,在诸项“公民权”上仍然缺失。不仅如此,城市对农民工还实行的是一种以防范、驱赶和排斥为基本取向的管理制度。收容遣送制度即是这种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表现。在当代,它指的是在当代中国社会指的是由民政、公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收容幷遣送回原户口所在地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这一制度建立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建国初期,早期的收容遣送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质,以对灾民或生活困难人群的收容和救济为主。但是,自80年代开始,这一制度越来越演变为以“维护城市社会秩序”为目的,在实际运行中针对农民工,侵犯和干涉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居留权和人身自由权的一个制度。这一制度的演变与多个社会主体的利益因素密不可分。它的演变首先与城市地方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和作为利益主体的内在驱动有关。在不少地方政府看来,收容遣送是一种有效、必要的社会治安手段。同时,许多城市地方政府部门都看到了对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群体实行收容遣送所具有的潜在巨额利益。例如,城市公安部门可以通过核查证件,对那些没有将暂住证、身份证和务工证带在身上的农民工进行罚款来获得利益。部分公安部门甚至与负责遣送的民政部门建立利益锁链,将收容人员转卖给由民政部门负责的遣送站,获取利益;而负责遣送的民政部门则通过从被收容人员身上强行收取收容费、伙食费等获取巨额利润。或是将农民工收容起来之后,通过限制其人身自由,要求被收容的农民工的亲友筹集“保人费”等方式获取利益。正是在上述利益驱动之下

,城市地方政府的收容遣送行为一方面越来越扩大对象范围,幷在收容遣送行为中越来越表现出任意性,甚至导致对农民工的人身自由的限制和伤害。这一制度同样也建立在城市主流社会支持的民间合法性的基础上。对于城市社会的成员而言,城市政府所发动的收容遣送行为幷不会侵犯到他们的利益,相反,对于他们所生存社会的治安和秩序,反而起到一

种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城市社会成员对“流动人口”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认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是带来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甚至唯一原因。因此,城市地方政府越来越明确指向农民工的收容遣送行为恰恰也迎合了城市主流社会对待农民工的这种排斥心态,获得了民间的合法性。上述的分析说明,收容遣送制度服务的是城市主流社会和城市地方政府的利益,而以牺牲农民工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收容遣送制度正是在上述的利益诉求的推动下,一步一步走向极端,发展成为了一个限制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居留权,束缚农民工人身自由、对其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制度、规定和政府行为的总体。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集中的地区,吸收了全国最多的农民工,对农民工的收容遣送问题在该地显得更为突出。但是,在20世纪末以来,这一制度所引发的“问题”开始作为一个媒介议题,登上传媒舞台。在传媒的报导中,这一代表城市主流社会和城市地方政府利益的制度不断被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幷不断受到挑战。本文即希望分析,传媒到底是如何报导这个议题,幷如何表达了农民工在这个议题中的利益诉求的。

二、当代中国的传媒市场化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传媒经历了渐进的市场化过程,“传媒开始具有利益动机,追求利润成为传媒组织运作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传媒组织开始依赖于广告和其它商业行为来作为自己收入的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国家仍然控制着所有电视、报纸和电台的所有权,但是传媒组织却获得了一定的经营权。大部分传媒组织不再依赖国家的财政补贴,幷不得不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

尽管这一商业化过程被学者们称为没有独立性的商业化,但是商业化却确实给新闻媒介带来了许多变化,市场开始成为国家之外的另一重影响传媒之日常运作的基本逻辑和力量。本文的案例即发生于这一传媒市场化的背景之下。

三、各报的新闻表现由于收容遣送是当代中国城市政府部门的一项常规的政府行为(主要涉及公安部门和民政部门),各报对政府收容遣送行为的报导都非常之多。但是,在这些常规的政府报导中,收容遣送幷不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报导和呈现的,也就是说,收容遣送制度所引发的诸方面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它对于广大农民工人口所造成的人身束缚和人身安全的威胁问题尚未引起关注。相反,它更多是被当作一项政府工作成就来被报导的。“收容遣送问题”作为媒介议题登上传媒舞台,始于市场取向报纸对收容遣送过程所导致的“问题”和所引发的事件的系列报导。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不仅将它转变成为了一个媒介议题,而且在该议题上开展了活跃的新闻实践和新闻论述。而在党报南方日报中,这些媒介事件基本上完全被抑制,没有得到报导。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这两家市场取向的党报则部分地将收容遣送问题提上了议程,但是在开展的新闻实践和新闻论述的活跃程度上,则都要大大弱于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下面的分析将主要围绕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进行,幷比较该报与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这两家具有一定市场取向的党报之间的差异,看这些报纸如何开展相关的新闻实践,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利益表达的机会,以及是如何产制挑战这一制度的对抗性论述。“事件”报导市场取向的报纸将收容遣送问题搬上媒介舞台,始于对“收容遣送事件”的系列调查性或揭露性报道。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都参与了部分此类收容遣送事件的报导。下表列出的是在考察期限内受到这些报纸报导的主要事件。从上表可以看出,此类事件具备以下共同的特征:首先,这些事件中的受害者基本都是来到城市寻找就业或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的农民工;其次,这些事件都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严重的人身伤害,其中有的是对女性身体的性暴力或性摧残,有的则是对男性身体的暴力伤害,甚至死亡等;另外,这些悲剧的发生都与城市政府的收容遣送行为或制度有密切关联。例如,在孙志刚事件中,“大学生”孙志刚在被收容之后惨遭毒打,最后死亡。在徐州遣送站卖人事件中,徐州遣送站工作人员为了获取利益,将几名女性被收容者转卖给北京的一个从事色情行业的酒家,使得这些女子惨遭凌辱。各报的报导往往都采用了共同的叙事模式――受难叙事。一个典型的叙事,往往包括对故事诸角色的特定文化再现、特定的故事情节以及主题等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在各报对这些事件的报导上,新闻故事的主角是农民工(不再是政府),农民工往往是“受害者”;故事中的“坏人”虽然在许多报导中尚不能得到清晰的指认,但是都确切无疑地与收容遣送制度、从事收容遣送工作的政府部门或其行政人员有关。故事的基本情节往往都是,农民工在被收容遣送的过程中,遭受种种灾难或“重创”。上述的受难叙事往往对应着一种“非正义框架”,这一框架将对“事件”的叙述置于一个具有明确正误和道德评价的背景中来下。在这一框架下,事件中的新闻主角――农民工往往被叙述为正受到“不公平的,非正义的对待,或者处于不公平的处境”,而导致农民工在事件中的“受伤害”的原因则被明显地定义为“非正义”。在“非正义”框架下,市场取向报纸往往确定地站在作为“受害者”的农民工的立场,幷追问和“谴责”收容遣送制度和行为中的“非正义”成分,将矛头指向“非正义”的制度代理人。受难叙事给“受难”的农民工提供了表达空间,让农民工登上传媒舞台表演和表达他们在收容遣送制度下受到的侵害。这种表达一方面可视为实质性的,它得以让农民工成为消息源,通过消息源途径表达他们对该制度的不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叙事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象征的民意表达,即通过这种方式向公众和国家传递一种声音――收容遣送制度对农民工构成了如此大的伤害,是不合理的。受难叙事往往还具有强大的情感动员力量,有助于产制对农民工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制度和政府行为的不满。这种叙事方式因此成功地为农民工的利益表达开辟了空间,幷通过其强大的情感动员力量影响和建构了公众对于该议题的看法。传媒角色尽管各报都卷入了这些事件的报导,但是在具体的报导方式和新闻表现上,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和市场取向的党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之间还是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报纸往往是上述事件的“发现者”或“披露者”,该报往往是在事件被纳入政府议程之前即开始着手对事件的调查和报导。可以说,南方都市报在该议题的报导上甚至起到了媒介的议程设定者的角色,它的角色不仅表现在参与了上述事件的报导,而且表现在发动和影响其它媒体的报导,这些报纸的报导发表之后,转载率极高,尤其在因特网上得到迅速传播。而且,它的报导往往造成了对政府议程的影响。而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这两家市场取向的党报则往往是在事件被政府纳入议程,幷采取相应举措之后才开始报导,其报导更显被动和保守。比如,广州日报虽然也报导了苏萍事件,但它是在该事件已经引起最高检察院关注之后才开始报导。两家报纸对“徐州遣送站卖人事件”的报导也都是在该事件已经被北京市检察院处理之后才加以报导,而且是通过转载的形式加以报导的。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通过“发现”和“披露”问题和事件,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新闻模式。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新闻模式中,以揭露“问题”为取向的负面新闻报导一般首先要通过“内参”的方式上报到中央,即通过内部渠道向国家反映,而不允许公开发表,只有等政府已经将“问题”和事件妥善处理之后,才允许以统一的“口径”进行报导。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性,避免政府受到“民意”的压力,使政府在对问题的处理上掌握充分的主动权,幷保护政府的“良好形象”。通过这种突破,市场取向的报纸突破了党报对“问题”和“事件”的抑制,事件的报导为农民工登上传媒舞台,表达其在收容遣送制度中所受到的权利侵害开辟了最初的机会。在上述的事件报导上,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与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这两家党报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前者在诸多事件的“披露”和报导中突破了政治和行政控制的边界。在当代中国,对“异地”政府部门的问题揭发和披露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本地”或直接管辖自己的政府部门的问题的揭露则仍然较为罕见,因为一般“本地”的主管部门往往有能力直接在事前或事后监控媒体。南方都市报所报导的苏萍事件和孙志刚事件都发生在广州,但是这家报纸却仍然最早发起和披露了这两个将矛头指向广州市有关政府部门的事件。该报在行政体制上属于广东省委的管辖范围,它的揭露性报导虽然针对的是广州市的有关政府部门,是对它们的直接批评和挑战,但是这也对更高一级的省委和省政府构成了间接的批评挑战,这在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下,仍然意味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但是该报克服了此种风险,围绕着这两个事件发表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报导。相反,市场取向的党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在此类事件的报导上则保守得多,这两家报纸都未曾积极报导发生在广东省境内或广州市境内的收容遣送事件。例如,广州日报虽然参与报导了苏萍事件,但却是在苏萍事件被纳入政府处理议程之后才开始报导,且报导的口径和方式也以突出政府的有效处理为主,缺乏积极能动揭露性。新闻论述围绕着上述的事件报导,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采用了激进、活跃和多元的新闻实践,推进和促成了反收容遣送话语的形成。南方都市报在孙志刚事件的报导最能体现这一点。南方都市报是孙志刚事件最早的报导者,该事件在被该报“揭露”出来之后,即受到了宣传部门的控制,禁止该报继续发表后续报导。因此,该报自4月25日以独家报导揭开序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跟进的报导(除了5月13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央和政府采取相应行动的“政府报导”)。但是,至5月17日,随着三位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请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这一颇具新闻意义的新闻事件的出现,该报又开始介入相关报导。但这一次的推进却是以颇为巧妙的方式,即不再穷追猛打“孙志刚事件”本身,而是以一种更为抽象和理性的方式介入对“问题”和“现象”的讨论。该天纳入了其它两篇关于收容遣送的报导,其中一篇是与政协代表黄景均就收容遣送议题展开的对话(该代表曾在当年3月份的政协会议上提交要求为收容遣送立法的议案),同日的专题新闻还包括一篇深度分析报导《收容遣送制度向何处去》)。这种专题性的报导往往在报导之间相互呼应,成功地推进关于收容遣送的公共话语。之后到5月27日,该报再度掀起一轮高潮,当天发表了8篇相关报导,开始对收容制度本身发出质疑。与此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消息源,表示对收容制度改革的支持,其中包括广州老市长发出改革的呼唤,当时专家学者的反应以及全国人大代表的上书等等;同一天还有对民政部的访问,进一步追踪政府的响应和政策后果;该日成为该报报导力度最强的一天。在上述报纸的能动的新闻实践中,有一个重要的消息源模式值得注意,即对“开明”知识分子和专家消息源的应用。该报在该议题的报导上充分发挥了“深度访谈”这种重要的论述产制的文体,在针对专家学者的深度访谈中,该报得以就收容遣送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结构性原因进行分析,幷提出相应的应对和改革的措施或方案。两种重要的消息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一是以专家面目出现的知识分子,另一则为具有一定民意表达性质的准政治公共领域的参与者(人大代表、委员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在当代中国,由于国家对社会生活仍然保持着垄断性控制,幷不存在真正的外在于国家的体制外消息源,这些精英消息源仍然存在于体制内,受到政府的约制,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的逐渐演变,这些消息源在言论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虽然幷不表明他们可以发表与政府言论相对立的论述,但通常却表现出在论述范围和论述角度上超过官方论述的特征。这两种消息源在上述报纸形成对收容遣送问题的深入理解以及产制挑战性公共论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该报纸往往还非常重视刊登读者来信,在事件发生之后,实时地开辟读者专栏,刊登读者来信,往往有助于发现孤立的事件背后的内在关联,发现事件的集体和普遍性质,这些来自读者的事件往往也成为社会思维的重要素材。而另一方面,读者来信往往也以“受难叙事”的方式呈现,这也有助于建构民意“景观”,呈现一种民意的“共鸣”性愤怒的景象,向公众表达“民意”。南方都市报所产制的挑战性论述直接挑战和质疑了当前城市政府所实行的收容遣送行为和收容遣送制度的合理性。这种挑战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或框架来进行的。首先,该报体现了一种弱势社群关怀,即认为当前政府的收容遣送工作所暴露出的问题在于对广大农民工构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对人身自由的束缚。例如,南方都市报在对政协委员黄景均的访问中,充分表达了这一观点。黄认为,“随着大量民工涌入城市,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对付农民工的一种手段。”(收容遣送重新立法这问题,太紧迫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弱势社群关怀幷不表现为一种明确的弱势社群立场,也就是说,它缺乏对城市主流社会与农民工群体在该制度上之利益冲突关系的揭示和分析,而是以一种对特定弱势社群的抽象关怀表现出来。但是,更重要的是,该报是从一种具有普及意义的公民权框架的角度来揭示和定义问题之所在的:这种框架或论述侧重于认为,当前政府和收容遣送行为或收容遣送制度的问题在于对“公民”人身自由的束缚,认为这违反了宪法的基本精神,在这里,农民工是被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公民”来论述。例如,南方都市报在孙志刚事件报导当天所发表的评论标题即为“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之后,进一步推进该制度相关讨论的三博士以及知识分子的上书和开展的相关讨论基本上也都是在这个基本的“公民权”框架下展开的,例如,他们针对的都是该办法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使用的概念都是公民。市场取向报纸在新闻论述中所体现的民间立场不仅体现在上述的公民权框架当中,也体现在它直接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政府行为,将矛头指向不受约制的行政权力,幷揭示了城市政府在收容遣送行为上直接的利益诉求。例如,该报揭示了该政府行为背后的利益格局,指出了权力和利益在该制度上的“联姻”。最为显见的一种论述是,认为收容遣送问题之所以出现,与经济利益的驱动密切相关。南方都市报在议题早期即开始对这一点的揭示,例如,在一篇评论中,该报这样指出“由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在收容遣送工作中,随意扩大收容遣送的对象,结果是不该收容的收容,不该遣送的遣送……收容遣送成了部门、单位和个人”创收“的工具,甚至成了一些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善意制度被恶意扭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挑战性论述却幷没有揭示城市主流社会在该议题上的利益诉求。这一点对于理解市场取向报纸的意识形态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除南方都市报之外,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也发表了少量的挑战性论述,不过,和南方都市报比起来,这两家报纸的论述强度要弱化得多,而且也主要发表于国家将该制度的讨论纳入政府议程,话语环境基本松动之后。

四、为什么如此表现――作为市场策略的民间立场与弱势社群关怀上述的分析说明,市场取向的报纸比党报采用了更活跃的新闻实践,产制了更具挑战性的新闻论述,更积极地倡导了农民工的公民权利,因而更积极地表达了农民工这个弱势社群在该议题上的利益诉求。由于受到市场驱动的市场取向报纸大大超越了受到国家严格控制、市场取向较弱的党报,为农民工在该议题上的利益表达开辟了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但为甚么市场化的传媒会作出这样的报道?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组织新闻的基本框架市场取向报纸在本议题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所谓民间立场,主要指的是与官方权威相对的对立性角色(adversarialrole),是针对国家和行政权力而言的,媒体在面对国家与社会的对立关系时,总是选择站在民间社会的一方,幷表现出挑战强大的、垄断性国家权力的特征。不过,在具体的新闻运作中,这种国家与民间的对立关系往往被转化为更为外在和具体的国家行政权力的代理人―――官员,与权力的承受者―――老百姓之间的对立关系,媒体在这二者的对立关系前,选择站在权力的承受者,老百姓一方,积极挑战和质疑官方权力。回顾前面对报纸文本的分析,可以认为,民间立场或框架是市场取向报纸在该议题报导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框架。至于弱势社群立场,主要是针对社会内部的权力关系而言的,即在强势或优势社群与弱势社群的对立关系中,选择站在弱势的一方,倡导弱势社群的平等权益。市场取向的报纸在该议题中也采用了一定的弱势社群立场或框架,不过,正如前面的分析,在本议题中,这一框架主要体现为对农民工这个弱势社群的抽象的“同情式”关怀,而与真正的弱势社群立场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本案例中,市场取向报纸虽然揭示了城市地方政府与农民工在收容遣送制度上直接的利益冲突(这里体现的是民间立场),却较少揭示作为强势社群的城市主流社会与作为弱势社群的农民工群体之间在该议题上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冲突,更没能表现出在揭示和分析了这种利益格局基础上对弱势社群利益的捍卫。作为市场策略的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在市场化条件下,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实际上是市场取向媒体所选择的一种用以组织新闻报导、导向市场成功的市场策略,目的在于寻求建立自己公正和正义的品牌形象。民间立场与弱势社群关怀之所以会凸显成为一种成功的市场策略,与当代中国这个处于迅速社会分化过程中的权威体制国家的特定公共文化有关。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一般而言,追求和阐述正义这一点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可能获得读者的支持,也就是都可能是一种成功的市场策略。但是,这种策略在中国这样的特定环境下有其特殊的功用。笔者尝试用“不公平感”或“不公正感”文化这一概念来概括当前中国(改革年代)的公共社会心理特征。所谓不公平感,即是指具有强烈的被剥夺感,认为社会缺乏公平与公正,与之相应,在文化取向上即表现出一种对平等、公正和正义的强烈渴望。这种不公平感文化的产生与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有关。首先,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的党/国具有极权主义性质,即使在改革之后,国家仍然具有极强的权威性质,对社会生活进行垄断,这使得民间社会极少有进行公共表达的机会。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一点不仅没有得到改变,甚至将矛盾更加突显出来,国家行政权力的扩张甚至转变成了更为显见的社会问题,如腐败的盛行,权钱交易、政府官员行为无约制、肆意横行,“公权”对个体隐私的干涉等等,这使得当代中国社会的公众很容易将对社会不满和不公的情绪指向政府、官员和国家权力。其次,在当代中国社会,特别是自经济改革进入中期阶段以后,中国社会迅速和剧烈的社会分化导致了社会财富和生活机会分配的极为不均衡,少数人占据了社会总财富的大部,而众多“百姓”却无法分享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成果,因此很自然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和不公正感。正是在这样一种公共文化特征下,迎合、阐述和表达这种“不公平感”文化,通过激进和介入式的新闻实践方式来推进公平和正义,成为了新闻传媒树立自己公信力和声誉的重要图景或策略。当然,在当代中国,由于当代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他们也同样持有这种文化,或深深地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们看来,从对这种不公正感文化的理解过渡到对表达公正和正义策略的选择,几乎是一个必然的和直觉的过程。笔者与来自不同报纸的多名资深记者或编辑访问得到的一个印象就是,这种认识基本上成为传媒从业圈的一个共识,不同报纸都认识到,通过报导和揭露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有助于维持社会公众对其的信赖。尤其对于那些具有长远战略的报纸而言,更是如此。一位记者说,即使是当代的中产阶级读者也同样喜欢读到为民间利益奔走,为弱势社群抗争和表达正义的新闻作品,他们也同样为此类新闻感到大快人心。曾经参与报导收容遣送议题中孙志刚事件的记者认为,当时在决定报导孙志刚事件之前,已经意识到这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对这一事件的揭露将意味着可能会“得罪”或触犯广州市的诸多政府部门,幷有可能会在报导之后受到宣传部门的“打压”,但当时的总编和编辑都非常鼓励这篇独家报导,支持该篇报导的发表。其中的重要考虑就是认为这样的报导可以为该报树立市场声誉。而事实也证明,当时报社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该报导为该报树立了难以估量的市场声誉。

一位报业界的权威人士曾向笔者表达他的观点,他认为南方都市报这一举措非常成功,“现在大家业内人士、甚至网上只要看到什么重大事件,就会关心这是不是南方都市报的‘作品’”。值得说明的是,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这两家具有一定市场取向的党报也与市场取向的南方都市报一样,具有内在的驱动采用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作为自己的新闻品牌战略,事实上,它们在该议题上的新闻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只不过,由于存在严格的国家控制,这两家报在行使这一策略的情形时存在更多的限制和顾虑,国家对这两家报纸有更明确的角色定位,也实施更多的限制性策略,这使得这两家报纸往往较难贯彻上述的新闻策略。但是,市场取向报纸通过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这样的市场策略所希望迎合和吸引的,幷不是一个普遍的、未加任何分化的市场,而是具有特定经济和社会特征的社群,这个社群以城市大众阶层和中产阶级为主体,基本上不包括农民工群体。根据笔者的访问和了解,当前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这几家城市报纸都明确地表达出他们的这种市场定位取向,即在市场理性化的导向下,这几家报纸都开始将主要的市场瞄准具有消费和购买能力的城市主流社会。当然,这个群体既包括城市中产阶级,也包括消费能力稍微弱于前者的大众阶级。而处于城市社会经济的最底层、消费能力极弱的农民工群体,则越来越显示出他们不属于这个目标群的特征,越来越被排除出广告商所追逐的有效用户群和报纸本身所要争取的目标对象群之外。因此,对于市场取向报纸而言,它所采用的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实际上是对城市主流社会之利益和文化诉求的迎合。这里存在一个解释的困难,即为什么以城市主流社会为市场对象的市场取向媒体会积极去表达一个幷不构成其市场追求对象的农民工弱势社群的利益和权利要求?为什么以城市主流社会为市场对象的市场取向媒体会去挑战一个符合自己基本利益的制度,转而为一个幷不构成其市场基础的弱势社群代言?城市主流社会与农民工群体之间的利益共享要解答这问题,我们首先要确认的是,市场取向报纸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民间立场”实际上是对城市主流社会与权威国家之间的对立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反映。这一基本的利益格局就表现为作为社会成员的城市主流社会与扩张的行政权力之间存在对立性关系和利益冲突。在与权威国家之间的对立性关系上,作为民间社会成员的农民工其实与城市主流社会之间之利益实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限制权威国家和行政权力的扩张,捍卫自身的公民权利方面,二者实际存在重要的利益共享。在当代中国这个权威体制国家,不管是城市中产阶级、城市大众阶层、还是外来的农民工,大家都共同面对强权国家及其代理人对自身权利的侵犯的危险。随着社会转型,国家权力的扩张进一步表现为更加外在化的国家代理人(政府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对立。因此,在与强权国家和其代理人的对立性利益关系上,城市主流社会与农民工群体之间实际存在利益一致性。新闻传媒所使用的“民间立场”即可视为这种利益格局的反映,它迎合的是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二元对立格局。而农民工的利益正是依托于这个具有普及意义的公民权框架和民间立场来得到表达的。对于媒体而言,农民工这个弱势社群的事务实际上成了市场取向报纸表演和表达其民间立场的一个场域。其次,市场取向报纸所采取的“民间立场”和“弱势社群”关怀同样也是对城市主流社会之文化诉求的迎合和表达。前面提到,之所以在当前的新闻市场上,民间立场与弱势社群关怀会凸显成为一种成功的市场策略,与弥漫于当代中国社会的“不公正感”文化有关。这种不公正感文化同样存在于城市主流社会当中,在这一社群中也同样强烈。例如,关于指向权威国家和行政权力的不满情绪,不仅对于处于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地位的大众阶级是如此,即使对于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而言,他们在这一点上也往往具切身体会。因为作为社会成员,他们一般都亲身经历过国家的垄断权力阶段。即使在当前,作为中产阶级的他们也同样象其它社群的人们一样,仍然要忍受国家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对自己带来的危害。这些都使得,对不受约束的行政和官员权力的反感和厌恶成为一种弥漫性的社会共识。同样,关于指向社会内部分化或不平等的不满情绪,这一点不仅对城市大众阶级是如此,而且在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身上也有体现。对后者而言,他们虽然部分地分享了改革的成果,成为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但是,就目前看来,这个社会阶层往往还是与其它大众社会阶层有很强的关联。例如,由于他们很多都从传统的“百姓”阶层出身,通过原有的亲戚、朋友、父母、同事等网络关系,他们的社会触觉得以延伸,可以感触到超出他自身所处的这个阶级以外的其它社会阶级的经历和感受,因而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社会不公,产生了一种期待公正和正义的社会文化心理。本文中市场取向报纸所采纳的“民间立场”即可视为是对前一种指向行政权力的不公正感文化的迎合和表达;它所采纳的“弱势社群关怀”则可视为是对后一种指向社会阶级之间阶层分化的不公正感文化的表达。

五、结论与讨论:市场化条件下新闻传媒的意识形态性质本文的分析表明,市场化报纸为农民工这个弱势社群提供了公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倡导和表达了这个社群在该议题上的利益诉求和权利,相反,则抑制和间接挑战了官方和城市主流社会在该议题上的利益诉求。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民工群体作为“社会”的成员,得以通过传媒向“国家”表演和表达其在收容遣送制度中所遭受的权利侵犯,也就是说,新闻传媒为作为“社会”成员的农民工群体开辟了向国家表达其利益诉求的空间,这种表达甚至挑战和质疑了国家行政权力在这个制度中的行径和行为。这一发现虽然幷不能完全驳斥党国工具论,但至少表明,当代中国市场化条件下的报业不再完全是党国的喉舌或被动的政治工具,而是开始承担了新的角色和职能,这表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代表“社会”的利益,为“社会”向国家提供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这种民间表达的职能建立在一些新兴的新闻实践的基础上。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些报纸已经发明和使用了一些不同于社会主义新闻业传统的新的新闻常规,为民间表达提供了新闻实践的基础。这包括减少了使用官方消息源,增加使用了民间消息源;使用受难叙事,通过受难叙事来表达和建构民意,幷获得与官方论述抗衡的道德和情感资源;采用了调查性的新闻报导方式,揭示和发现政府部门的错误行径;使用专家消息源和大量使用评论性文章,以推动有利于民间社会,和挑战官方立场的公民权论述等等。这些新兴的新闻实践方式尤其体现在市场取向的报纸当中,可以说,这些报纸已经产生了推动民间表达的一定的结构基础。但是,正如上述,所谓民间社会,幷非是一个未加分化的总体,而是存在内部分化。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分化的今天,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对应着不同的消费能力,这直接影响到媒体,尤其是市场取向的媒体与这些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对于城市报业而言,所谓民间表达,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和消费能力的城市主流社会的表达,由于市场取向报纸在市场定位上越来越指向具有一定消费和购买能力的城市主流社会,而将其它不具有消费和购买能力的人群,如农民工群体排除在外,这种所谓的“民间立场”实际上是具有阶层分化的性质,这个时候,所谓的民间立场实际就是这个城市主流社会相对于国家而言的立场。而本文中的农民工作为民间社会的成员之所以得到公共表达,实际上是城市主流社会的利益表达在农民工事务上的延伸。二者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都有着共同的公民权诉求。所以,本文中,这一主流社会的媒体之所以能够表达弱势社群的利益要求,实际上依托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因此,本文的案例只能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主流新闻传媒为弱势社群的利益表达开辟了一定的空间,显示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开放性。从本案例来分析,两个基本条件有助商业传媒表达弱势社群的利益要求。一是城市主流社会与农民工之间存在重要的利益共享。其次,城市主流社会与农民工群体之间利益冲突尚不激烈,或尚未外显化。本文的案例即发生于这样的条件之下。一旦这些条件不复存在,以城市主流社会为主要市场对象的市场取向媒体将如何表现将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博弈,市场取向的报纸一方面希望通过依托此类弱势社群的事务表达一种普遍的公民权诉求,进而获得市场声誉;但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因此而过多触及城市主流社会在该事务上的利益。就笔者的观察,这种博弈和动摇在目前已经初露端倪。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之后,由于农民工不再面临被收容和遣送的危险,而是获得了在城市社会逗留和谋取生活机会的自由和权利,这使得更多的农民工,包括很多找不到就业机会的农民工得以在城市停留下来,其中也包括有犯罪可能性的人群,这种人群的增加使得城市社会的治安有一定的恶化趋势,也使得街头乞讨的人群迅速增加。城市主流社会对这种现状的怨言越来越多,农民工与城市主流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外显化。在这种情形下,媒体是如何表现的呢?是否能够继续它在前一阶段的表现,坚持一个普及意义的公民权利,而放弃对城市主流社会之具体利益的迎合,进而继续表达农民工作为公民的利益诉求,还是将放弃对普及意义的公民权的倡导,转向迎合城市主流社会的具体利益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对农民工收容遣送之浅论》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农民工收容遣送之浅论。

第14篇:农民工学校工作总结

民工学校工作总结

浙江三丰建设有限公司

转塘镇区单元G-R21-10-1地块公共租赁住房二标段

民工学校工作总结

我项目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创建民工学校,学校自成立以来,认真落实农民工培训计划,顺利完成了公租房二标段项目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使每位农民工掌握了必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民工学校总结如下:

一、组织健全,成立民工学校领导小组。

成立了农民工业余学校领导小组,根据农民工培训实方案,具体负责农民工学的事务。

校 长: 赵建国 副 校 长:葛金友 吴士法 教务负责:袁法玉 袁斌

二、积极创建民工学校,硬件、软件设施齐全。

转塘镇区单元G-R21-10-1地块公共租赁住房二标段民工学校,位于项目办公区,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和设备。配备桌椅、电视机、投影仪等,培训教材,《建筑工人新上岗安全须知》、《文明施工、民工维权讲课教材》、《防火常识讲课教材》等。具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负责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卫生防疫、职业技能等课程。

三、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圆满完成农民工培训任务。

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农民工工种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相对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有的员工起初不愿参加培训,项目部采取对他们耐心说服教育,凡是参加上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从而调动民工的积极性,再通过上课使他们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由于工程工期紧,施工任务重,白天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就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业余时间,通过培训,增强了农民工安全意识,施工现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了,使每位员工真正从心里感觉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各工种的具体情况,及时发放各工种培训专业教材,同时发放了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把培训学习安排在工地上,利用晚上或阴雨天不能施工的时间,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学习,把课堂搬进工地,把知识送到现场,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提高劳动安全技能,业余学校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施工节点和务工人员的实际需要,举办各类专题培训,培训的内容为:法律法规、综合治理、形势与任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创建、卫生常识、质量管理等,并充分利用投影仪和网络基础设施,高效、快捷、通俗易懂的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民工。由于农民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了,有力地推动了本项目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浙江三丰建设有限公司

转塘镇区单元G-R21-10-1地块公共租赁住房二标段

2014年9月

第15篇: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

彬农发„2010‟122号 签发人:贺西海

彬县农牧局

关于2010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农业局: 1 今年,我局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的放矢,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开设了7个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骨干农民350人,为我县一村一品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能手、科技带头人和农民经纪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农业、教育、财政、科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局,由农牧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农民培训中心主任为副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指导、督办等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制订了彬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教师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并与培训单位签订了培训协议,做到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

(一)精心确定培训对象

1、确定样本村:经过村级申请,县农果局认真考察并按照全县一村一品发展的整体思路确定了7个样本村,每个村设立一个专业培训班。

2、确定参训学员:经样本村推荐,县农果局审核同意后每村确定50名农民参加培训,要求参训学员年龄在20-50岁之间,文化程度在

2 初中以上,学习主动性强,有一定的种植、养殖业实践经验。

(二)明确培训内容

重点围绕“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采取“点菜式”培训方式,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确定培训内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印了《果树管理技术》、《粮油高产栽培技术》、《大棚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四套教材400本,编写并发放各类农业技术资料6000余份。

三、深入培训,讲求实效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新型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培训思路,我县共在7个样本村开设专业培训班,每班培训天数不少于7天,技术指导不少于7次,培训核心农户350户;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业生产50余次,解决生产难题800余个。

四、狠抓师资建设

为了切实做好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各教学单位的优势,实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一是通过招标确定培训机构,通过招聘确定培训教师。局里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工作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和责任,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各培训单位先后投入10万余元资金对教学设备进行了补充完善,添臵笔记本电脑6台、投影仪6台。对义门镇、太峪乡等乡镇的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设施进行了扩充完善;三是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我们多次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来我县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辅导,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另外,

3 我们还组织沼气技术人员到商洛、榆林等地学习沼气池建设新技术,组织设施农业专业教师到山东省寿光市学习大棚蔬菜高产技术,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培训教师和基本学员公示、培训班管理、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了班主任职责。做到各项管理制度上墙,职责到人,并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填写基本学员花名册、培训台账、项目村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教师教案等。

(二)完善培训档案。县上各培训单位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编制培训课程表,培训教师按课表认真做好培训教案,详细记录培训指导的时间、内容、地点等信息,并对每次的培训拍照或制作影像光盘资料,建立健全培训档案。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新型农民培训经费使用预算制度、报账制度、审核制度等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管培分离的原则,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投资、科技书屋、教师授课补助以及差旅费等,资金使用节约合理,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六、培训成效

(一)涌现了一批大户。通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使许多学员更新了生产和经营理念,成为本地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如新民镇堡子村村民向兴民通过参加培训班,打消了继续回新疆打工的念头,在本村租赁土地100亩,投资 4 100多万元,带头建成春暖式温室大棚33座,种植大棚蔬菜,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收回全部投资成本,亩产值过万元;北极镇龙门村田民选、田卜营等一批生猪养殖大户带动村上其他村民发展规模养殖,截至2008年底,全村生猪存栏达到2400头,养殖收入占到全村农业总产值的42%。目前,该村已成为北极塬最大的养猪基地;义门镇鸭河湾村民杨宏科在承包230亩柿子林开发柿饼加工业的基础上,今年打算再投资215万元,建成年产量1000吨的柿子醋加工厂,以便有效解决群众卖柿子难的问题,整体提升彬县农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新技术。我们坚持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先后举办大棚蔬菜规范化栽培、黄瓜枯萎病综合防治、西红柿根结线虫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猪—沼—果”循环农业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班,累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使参训农民都能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科学作务水平,为全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了一批高效高产农业示范基地。我们先后实施了以“玉米吨粮田”开发为核心的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以及以义门镇高渠村、小章镇哈家店村、新堡子公主川村等为主的泾河川道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同时,建立或完善 5 了农户生产档案和龙头企业加工营销档案,并申报成功义门镇高渠村、炭店乡虎家湾村果蔬无公害认证。

(四)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通过农民科技培训及农业科技推广,全县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农村经济不断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16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和23%。

七、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各乡镇之间培训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培训手段落后,个别村群众参训积极性不高。其次,科技培训档案不完善,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个别授课教师备课不细,教案不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培训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解决,落实整改措施,使我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今后主要有以下打算:

(一)加强师资管理。今后,我们将大力争取市县两级更多的财政支持,完善教学设备,增强培训效果。同时,局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其次,要多组织教师到技术力量强的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参观,引进特色农产品繁育技术,进一步优化我县的农业产业 6 结构。此外,要加强培训教案、档案等管理,细化各项管理措施,力求把培训落到实处。

(二)扎实开展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多样化。结合农民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教育需求等结构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合理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培训的原则,认真研究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准确把握农民需求,科学设臵培训内容,实行“订单式、点菜式”培训。在培训组织上项目化。通过增加投入有针对性的设臵农民培训项目,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提升农民素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16篇: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

农民工夜校培训工作总结

我公司于2008年5月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农民工夜校”培训工作任务,学院精心组织实施了本期农民工培训。

一、领导高度重视,办事机构人员落实

本期农民工培训仅仅是我公司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一部分。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把农民工培训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银川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充分展示“银川市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为了把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公司落实了一名副总经理领导分管此项工作,专门设立了“农民工夜校”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了农民工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学员报名踊跃,开学典礼隆重而热烈

通过我项目部与宁夏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司商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本期农民工培训在该公司所属“东方尚都”建筑工程在建工地举行,学员为该建筑工地农民工。通过宣传和动员,农民工报名积极踊跃,参训学员共计208人。

2008年5月1日,我公司在“东方尚都”建筑工地隆重举行了农民工夜校培训开学典礼。参加培训班典礼的有宁夏金磊房地产开发公司、宁夏金磊建筑安装功能公司、宁夏慧源监理公司。宁夏金磊房地产开发公司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对本期农民工培训开学表示热烈祝贺,并勉励学员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三、认真实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按省、市劳务部门对农民工培训不少于16学时的要求,本期农民工培训从2008年5月1日开始行课,到2008年5月15日结束,共计15天。每天晚上7:

00—22:00(共4学时)按钢筋工、给排水工、建筑电工、模板工、砌筑工、抹灰工、架子工等不同工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工种的技能训练;各工种学员集中学习《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每个工种学员实际参加培训共计60学时。

《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评审通过、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职业培训推荐教材;《砌筑工》、《抹灰工》、《模板工》、《钢筋工》等专业课程教材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岗位培训中心组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任课教师由本公司具有中高级职称、建筑行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技术功底的人员担任。

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通过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考核、鉴定,并通过省建设厅和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办理了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本期培训,有两点体会较深。一是在建筑工地培训建筑工人,深受培训对象和建设单位欢迎,对学员来说,吃、住、行都很方便,对建设单位来说通过培训,学员的技能、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公司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管理。二是培训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务实,除《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之类引导性培训外,专业课要突出技能训练,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将在以后的农民工培训中,进一步发扬成绩,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办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东方尚都二期5#楼

农民工夜校培训工作总结

宁夏金磊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第17篇:农民工调查工作总结

铁山区农民工调查工作报告

11月,铁山区人社局展开农民工调查工作,对铁山区重点企业东贝、福鑫等农民工以问卷调查方式来了解企业农民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有关方面的情况,这次调查紧紧抓住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农民工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为加强对农民工调查工作的领导,我局召开会议,成立了由社保科和劳动仲裁办公室主要负责的工作小组,围绕农民工调查活动内容展开工作,在工作安排、工作分工、工作步骤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安排和部署,为开展好农民工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保证。

二、扎实摸底,深入调查

严格按照《关于开展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实行分组包企的工作模式,摸清铁山区农民工主要分布范围,做到“调查对象一个不落”,并对铁山区企业农民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就业愿望、技能培训、收入情况、参保情况等一系列涉及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

三、统计数据,分析问题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经过问卷调查分析,铁山区农民工绝大多数为男性,年龄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主要集中在三十到四十岁,大多来自周边村镇,学历较低,从事体力活。部分学历较高的农民工从事文员、销售等职业。

(二)工资待遇情况

工资方面,从事普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每日工作8-10小时(加班工资另算),各企业基本没有拖欠工资的情况,离铁山城区较近的企业包工作餐,相对较远的包接送,为农民工节约了一笔开支,日常加班和节假日加班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加班工资标准发放。

(三)社会保险情况

农民工自身的社会保障意识有所提高,除了极少部分农民工自己要求或仍处于试用期未参保,大部分都参加了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由企业统一参保,状况良好。

(四)农民工维权状况

农民工权益遭受侵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克扣工资、长时间加班不给加班费、出现意外无人问津等。农民工的维权行为大多是私了,甚至忍气吞声,究其原因,一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法律意识。二是农民工怕麻烦,上告到劳动部门过程复杂,等待时间很长。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工就业或多或少还存在些问题:农民工享受的待遇不是很好,克扣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还未全覆盖,公共服务政策享受没有得到落实。此外,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当遭受侵权时很难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基于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应当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法律维权意识;其次为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最后,大力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去创造财富。

第18篇:农民工工作总结定稿

搭建农民就业平台 服务惠及百姓民生

—— 农民工工作总结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有关农民工工作政策,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首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区农民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着力打造秦都农民工品牌,积极稳妥推进有关农民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目标完成情况

2011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671人,完成年任务7000人的381 %,其中劳务输出23999人,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7.16万人,年创劳务经济收入6.21亿元;2008年至今,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达到7310人,占4.5万稳定外出务工人员的16.2%,创业投资累计达6175万元,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3920户,吸纳带动就业31200

1

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16436人,其中:农业部门阳光工程培训900人,教育部门人人技能工程培训1206人,实用技术培训9780人,人社部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550人。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统筹安排,夯实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将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办,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及责任分工,严格考核,督促落实。二是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度、月通报制度和信息联络员制度。切实做到了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和工作人员三落实,确保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摸底调查,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区、镇(街道)办、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对全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返乡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创业、企业用工情况、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参与调查人数达1360人。我们对转移就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在外就业情况、求职意愿等进

2

行登记,建立台帐和长期备案登记制度。新增转移就业人员和自主创业人员的档案由社区、村组在本人就业、创业的当月及时建立,并上报信息报表,以备劳动部门提供跟踪服务。使转移就业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突出“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二)狠抓重点,督促落实

1、开展专项活动,服务进城务工人员。

2月18日, 2011年陕西省暨咸阳市“春风行动”在我市统一广场启动,我区积极组织600余名求职人员参会,达成就业意向410人,新春劳务推介工作开局顺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4月8日,咸阳市第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正式启动,我区活动组委会组织农林、人社、科技、司法、计生、国土等14个部门、108人组成科普宣传服务队,集中为农民工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受到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春风行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期间区政府各部门现场免费发放“春风卡”、“就业服务指南”、“农民工法律维权手册”等宣传资料3500余份;散发科普宣传资料6万余份,发送科技书刊500多册,义诊患者1000多人,向农民工免费发送药品400盒,接待咨询

3

62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大力开展培训服务,加强劳务输出对接。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普查调研,农民工技能低成为就业安置的最大“短板”。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全区人社部门五个定点培训机构、农业部门十个培训基地管理,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强化实用性、订单式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春风行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村组集市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引导农民工参加培训,提高技能。

3、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服务惠及辖区百姓

为全面提升我区就业服务水平,建立与辖区各用工企业的良好互通关系,为求职者及用工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我区通过召开用工企业座谈会、走访企业考察等方式,先后与五得利集团咸阳有限公司、陕西合木实业有限公司、陕西晨之味食品有限公司、咸阳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西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西安长庆油田会议培训中心等35家企业合作,为我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982次,实现就业401人。今年5月26日,区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12个镇办、20村、社区及31家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共计80余人召开了“企业用工服务座谈会”。会上,企业代表、村、社区负责人及各办劳保所长畅所欲言,就企业招工难、求职者就业观念转

4

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劳动力供需双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用工企业、就业服务机构及农民工输出地代表的成功对接。

4、积极推动园区建设,服务农民工创业。

按照《秦都区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规划,我们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方面,我们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沣渭新区、秦都科技产业园、渭滨镇高新区、汽车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全面铺开,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现已入住延长橡胶、法士特、风润新能源有限公司、蓝马啤酒厂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2545人,带动18241名农民工就近就业。

同时,我们把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民工群体,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SYB创业培训,缩短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资金发放额度,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区妇联、区小额担保贷款中心SYB创业培训开班19期,21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2008年至今累计为136名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816万元,带动1450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5、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

5

基于秦都农村地处城郊的区位和条件,区委、区政府把全区农村发展的思路定位在统筹城乡上,目标定位在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上,全力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西部强区。我们按照“两手抓,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抢抓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沣东、马庄、渭滨等重点街办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大集镇框架,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我区的城市改造拆迁规划和工作进度,把沣东办和渭滨办拆迁户作为重点人群,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步伐。今年以来,我区已为6731名农村居民办理进城落户手续,免费培训进城落户人数420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同时,为了建立健全我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区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使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6、服务到位,规范管理,健全人力资源平台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区按照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目标,不断加大对劳动保障工作投入,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功能。一是建设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保障体系。全年投资100多万元对全区1

26

个镇办劳动保障事务所,48个社区进行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装配计算机、打印机60套,初步达到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网互动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二是建立以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清查为支撑的维权保障平台。为更好地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们以劳动争议仲裁为依托,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为准绳,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参保缴费为重点,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检查建筑工地30余处,涉及建筑公司、劳务公司60余家,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60%以上。2011年全区为3处建筑工地 280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59.6万元。三是人力资源市场大厦建设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投资50万元的陈杨寨转盘西北角过渡期人力资源市场已建成,建筑面积约800㎡,市场设置有400㎡服务大厅、咨询区、洽谈区、休息区、接待室等一条龙便民式服务窗口,配备LED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硬件设备。市场内部实现互通局域网,对外开通互联网,为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择业渠道与招聘信息。现代化、高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的建设必将为我区农民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存在问题

7

尽管我区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压力很大。一方面随着我区招商引资的加大和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用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择业观念的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较大;二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还比较落后,工作人员不够稳定,正常工作经费投入较少,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影响了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果;三是工业园区用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是规范的劳动合同签订推进较慢,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很多企业“招得进,留不住”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面临严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和存在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一是夯实服务工作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度,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人员的良好服务

8

形象,实现以服务促输出的目标。在各镇办、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场所内开展“送一句问候、送一条信息、送一次回访”为具体形式的“三送”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人力、财力地投入,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联网建设。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和维护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是大力开展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区工作。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力争2012年为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万元,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创业园区(街)和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

三是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劳务交流合作。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数据收集手段和服

9

务流程,夯实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将全区劳动力资源数据录入电脑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人力资源信息向镇办、社区、村组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进一步加强与市局各驻外劳务办事处的联系,全面搜集、传递劳务信息,实现劳务输出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招录、培训、输送、跟踪服务、回乡创业“一条龙”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让秦都的农民更加富裕。根据我区农村区位和发展实际,将全区农村划分为城乡结合部、近郊和远郊三个层次,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一要在城乡结合部,引导农民群众拔村上楼,积极从事第三产业,要抢抓主城区西扩和西咸新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在推进拔村上楼的过程中,要坚持建市场、建门店,引导农民群众从事第三产业,从而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向市民转化。二要在城市近郊农村,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从事农家乐。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借鉴北槐和袁家的成功经验,在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上下功夫、做文章,赋予农家乐鲜明的特色和文化内涵,真正让农家乐成为带动

10

近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三要在远郊农村,引导农民群众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积极从事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都市观光农业。充分借鉴钓台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土地流转的成功做法,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让腾出的庄基全面复垦,让腾出的土地充分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远郊的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们积极落实关于农民工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鉴定补贴的各项优惠政策,扩大SIYB创业培训的范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技能培训与自主创业的热情,引导农民工知性、理性求职,融入城市生活。

11

第19篇: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我校处于我市中心地段,在校学生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占到了学生总数的 30%左右,其蕴涵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我校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做出如下工作。

一、改善入学

拓展农民工子女家长获取就学信息渠道,简化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提高家长对入学问题的满意度。

1、加大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的宣传力度,制定有关工作方案。

2、招生期间在学校周边社区设立宣传点,悬挂招生宣传横幅,张贴招生简章,扩大宣传渠道。

3、组织专门工作小组,深入农民工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区或有针对性的进入部分农民工子女家庭开展招生宣传。

4、为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方便,鼓励农民工子女随班就读。

5、积极拓展扶助渠道,广泛接纳社会扶助资金,对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实行减免和辅助制度。

二、加强融合

通过相互理解及文化融合活动的开展,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学生间相互理解和融合。

1、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学习的动力不足,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参与,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性。应当选择与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接近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树立他们对于学习进步的自信心。在生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他们对于各学科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逐步使他们养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活动课对农民工子女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树立学习信心。通过开设心理信箱和“星星聊天室”,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内心的苦恼用文字或交谈的方式向人倾诉,并求得解决。利用班会活动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地对农民工子女学生进行心理、学习和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要融入学校和社会,就要创造与学校社会接触的机会,学校为他们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除了学校常规的大型活动外,还应当举办一些适合于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当地学生交往的活动,以提高他们与当地学生交往的能力。学校力争创造机会,让农民工子女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各种社会的有益活动,让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得到锻炼,加快他们融入社会的进程。开展一些溶合各地家乡文艺、风俗的活动,抒发共有的热爱家乡之情,激发他们的自豪感,重塑自信。

4、创设良好的氛围,缩小校内差距

农民工子女学生之所以较难地融入当地社会,各方面的差距较大是原因之一。因此,学校将采取合适的措施,缩小他们与当地学生在各方面的差距,如鼓励学生统一作装校服,校内提倡说普通话,使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差距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缩小,让他们有各方面平等的心理,无疑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学生适应学校环境,进而适应本地的社会环境。

5、用关爱关注成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应该用更多的关爱来教育他们,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生活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学生是不可能不犯错的,不能在他们犯了错后用有色的眼光来看待,而应这些作为在他们成长中的必然来看待,教师应付出自己的情感来打动他们。特别是在生活和心理上,他们更缺乏关心,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不失时机地加以批评教育和引导。同时,教师的关爱也将影响农民工子女学生对待其他人的态度。用情感换取情感,用爱心换取爱心。

6、做好家校联系,逐步改善家庭环境

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无暇顾及,因此,求得家长的支持对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中的适应都至为关键。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争取得到农民工子女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发放家庭教育指导小报,家长的来访,教师的家访,家长会,教学开放周等活动,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他们子女成长的重要性,让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家中也能有相对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争取有利的学习和生存环境。

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在校学习环境在接纳他们的学校中得到了保证,但他们在家的学习环境并未得到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依然较为恶劣,而这一些环境的改变也将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子女学生最终融入当地社会。学校将就此问题加大向有关部门反映,向社会呼吁的力度,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和生存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促进

通过相关机制的建立,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特点,运用有效的手段,逐步提高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成绩。

1、学校激励机制 学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农民工子女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多出成绩。由于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学习上与当地学生的差距,学校制定相应的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成绩的奖励标准,通过表彰优秀学生的手段促进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不断的进步。同时,学校制定适合于考核农民工子女班级的教学成果的标准,任教农民工子女班级的老师在学习成绩达不到当地班级标准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学校的肯定,以此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

2、利用教师期待激发良好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高期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已经成为共识。在进行农民工子女学生班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以使他们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农民工子女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相信农民工子女学生在行为上能与当地学生做得一样甚至更好,从而为他们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建立起心理基础。在教学中采用小步走的策略,放慢教学的节奏,使他们能觉得更好,从而缩小他们与本地班的学业成绩。

3、自我教育,激发个人的上进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自我教育,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榜样中学会自我教育,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来达到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以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20篇: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

对农民工进行定期培训,是一项实施时间短、见效快、农民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群众最欢迎的培训项目。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要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大力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广大务农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积极组织生源,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村组班培训。完成了各类项目培训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操作培训工作已完成。涉及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养蜂技术培训、园艺工等多个专业工种的培训,档案资料规范,培训效果良好,深受群众欢迎。圆满地完成培训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与优势

1、领导重视,强化培训过程管理

农民工培训是多行业、多工种的培训,为了使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学校游校长亲自督查,叶校长具体分管,积极参与,对每个培训班的宣传动员组班、培训方案的制定,理论教学与实作参观的 计划安排、教师的选派等,都要进行审阅,本项目培训,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师资。

学校领导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按计划进行培训,保证培训时间,重视培训过程,并对过程进行督查。对于每一个培训班,我们都在开班、理论与实作考试、培训中间教学及实作等环节向主管部门领导报告,请求他们对我们工作的监管与指导。每次培训后,我们都亲自询问参培人数及培训的效果情况,也多次随班参与教学和实作指导。我们组织大型的参观实作现场指导的教学活动,现场实习、指导,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真正做到参培学员学有所获,培训直观有效。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2、职业培训处有着工作细心吃苦耐劳的高度职业素养

接受培训任务后,我们确定优秀班主任,实施项目管理。即该班一切培训有关工作,都由班主任完成。包括人员的组织,名册的收集,参培人员条件的审核,培训的实施方案、培训的课时计划、培训时间的初步安排、开班申请上报、参培学员学习、考试,过程影像资料的收集、培训学员的台账建立、培训资料的整理归类、培训补贴申报资料建档、典型学员资料收集、对培训学员的跟踪服务等,全部由班主任完成。并将工作业绩与奖励性绩效挂钩。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们都在兢兢业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着自己。

三、培训存在的问题

学员培训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了解掌握培训后的学员工作生产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对于农业技术培训班,还需要加强对培训后个别学员生产的指导,深入到每一户农民家中,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门服务还非常有限,很多学员都向老师提出到村组、到他们的家中现场指导。加强后续服务,可以打造我校职业培训的良好声誉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

祁 县 南 社 村

2017.12

对农民工工作总结
《对农民工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