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化学实验总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3 21:01:04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总结

历时八个星期、四节课时的分析化学实验转瞬间已结束。回想本学期的实验课,在脑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短语是:异常耗费脑力、程序复杂繁多、等待时间漫长、一步走错全盘皆输。但同时,也正是实验中所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使我受益匪浅,学会了坚持,懂得了认真,更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的实验课中所使用的各种新仪器。在上学期的无机实验中几乎没有用到特别多的仪器,可这学期刚开始便使用了精准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高精度的新设备,这让我们在新奇之余更加体会到了实验的严谨,从内心里油然生出对科研的敬畏与崇拜。做分析实验是很讲究技术的,滴定、移液、定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得非常缜密、仔细,指示剂变色的瞬间,对移液与定溶液面切刻度时的判断,都对实验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想要获得最终的成功,只知道如何操作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认真听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明白每一个细节,尽全力避免任何一点小的失误,一丝不苟的进行每个步骤,独立的动脑思考并铲除遇到的各种障碍,与此同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耐心等待最终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个学期的分析化学实验,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学会了更多的实验技能,更塑造、奠定起了对实验的态度,乃至延伸并影响到了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态度以及生活作风中。分析实验,任何一个细小失误都极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甚远。也许是因为我们听老师讲课时走神了,也许是因为我们抱着玩的心态没有好好做实验,也许是因为我们只顾着互相交谈,导致实验结果的失败„„如果我们总带着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怀着不认真的态度做实验,那么等待我们的注定是失败。就像第一次的有机酸的滴定实验中,就是因为清洗仪器的时候没有用去离子水,而使实验全部报废。我能感到自己对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有了很高的认识,同时自己真正做到了认真对待实验。并且面对不精确的结果,分析错误原因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人无完人,当然在实验中也难免会失败。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有些绝对,但在化学实验中没有认真的态度,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实验,即使你的实验结果是失败的,但你认真地做过了,你就是成功者,教训也是经验。本学期的实验课使我感触良多,我明白了做实验的时候要遵循客观事实,当实验结果与老师或同学不一样时,不能人云亦云,决不能照抄书本的结论。其次,安全第一。实验不是好玩,不能因好奇随意改变实验程序、用品用量和实验条件,不能在没有绝对把握时去尝试某些操作,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都要有应急预案。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不做与本次实验无关的试验。

虽然失败是正常的,但现在的我已不像原来那样,实验失败后便放弃了。在这学期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麻烦、出现错误时,我总是能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找出错误后再重新做一次,如果再错就再次分析重做,直到正确为止。是分析实验教会了我要富有责任感,永不言败,永不气馁。我想,下学期的化学实验课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会一直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每个实验。

推荐第2篇:化学实验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及完成质量与化学实验员的工作密切相关。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实验形式也由验证式向探究式转化。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并动手作已势在必行。

在实验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传统教材有了大篇幅增加,而且试验的内容取材新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材料易找、操作简便,适合于广大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对课本上规定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全做并做好。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发展新知。观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是只要了解试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掌握实验操做技能。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是指通过实验室学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严格、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养成乐于动手、善于观察的手、眼、脑并用的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4、为了更加严格规范,在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中,做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小组实验,必须做到先实验通知单,再安排相关的实验活动。每一次的实验后都要的实验记录,有实验信息反馈和意见。对于要承购的实验用品,做到先打购物申请和计划,再进行采购,并按照财务制度进行,新物品进入实验室后,马上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入室入柜,进行入专项管理程序。对于破损物品,有记录、赔偿登记,有当事人的鉴字和证明,报损后及时记入相关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5、自己在实验室在完成实验室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平时抽空积极做好卫生工作

基本能做到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时时以整洁、美观的面貌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平时,只要你走进实验室,看到的就是窗明几净,教室里没有乱七八糟的纸屑。橱柜里的物品做到一尘不染,仪器设备清洁完好。让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6、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 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012/6/20

推荐第3篇:化学实验总结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

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

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

2、CH

4、C2H

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

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

2、CO

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

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

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NextPage]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

6、、C6H5—CH

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

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

.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

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

)、“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

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推荐第4篇: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 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注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 原理: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①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 要易于挥发。

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

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

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 计算 ⑵ 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 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 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 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 振摇⑺ 定容⑻ 摇匀

容量瓶:注意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 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1

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NA :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

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 = CB×V

V= nB / CB

9 、物质的质量m: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

推荐第5篇:化学实验总结

XX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九(X)、

九(X)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 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

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

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

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推荐第6篇:化学实验部分总结。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推荐第7篇:化学开放性实验总结

锦星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化学开放性实验总结

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教学,而开放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开放性。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开放性问题,从内容上看具有新颖性,从形式上看具有生动性,从解决的路径看具有发散性,从问题的功能看具有创造性。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积极的探索才能完成,这对于吸引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开放性问题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应抓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从教学实际出发,注意问题引入的适时性

要认识到开放性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代替常规性的知识训练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恰恰相反,扎扎实实地搞好这些训练是解决开放性问题的基础。开放性问题不仅要追求问题本身的新颖性和生动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注意问题引入的适时性。开放性问题的引入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握好最佳时机。

一是在学习内容含有开放性的因素时,适时创设开放性问题。若教学内容本身就隐含着开放的因素,就要充分挖掘学习材料中的这些因素,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或开展合作讨论活动中适时引入开放性问题。如学习“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抛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用哪些方法可证明氢氧化钠的溶液与稀盐酸已经发生反应?描述有关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二是学生有了相应的知识积累欲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时,引入开放性问题。随着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丰富了,思路拓宽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方法也多了,学生就有一种自觉地要求拓展和深化知识的欲望,这时教师不妨引入相应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更要强调过程性。这里的过程性有两个层次:从参与的面上来讲,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人表演的舞台。设计开放性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和能力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差”和“时间差”。所谓“路径差”就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不尽相同。所谓的“时间差”就是不同学生理解问题的快慢也会有所差别。教师要正视这种现实,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一位学以参与问题解决的机会,允许学生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以不同的路径来探求知识。从参与的深度来看,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大家一起提出问题,一起参与观察、类比、猜测、归纳、推断等各种探索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问题解决后,一起验证,一起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开放性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放性问题往往是合作交流的一根引线,

因为许多开放性问题都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如“观看神州

三、立足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都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从知识面看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从思想方法

看具有灵活性和多向性,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开放性问题教学要立足对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1、注重课内外知识相联系

开放性问题不仅要用到课堂内的知识,而且可以适当引入课外知识,使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如“如何比较一种物质与水的密度大小?”这一问题开放度大, 思维空间广, 需要课内外知识的广泛联系。

2、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科学开放的最大空间是向生活开放,因此,开放性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如:“请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一个净水器,净化我们身边的污水。”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加以解决。

3、优化思维策略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必定是多路径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也是多路径的。在思维训练上重点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变通性和灵活性,要着重于分类思想、纵横比较、演绎推理、分析综合、转化思想、知识迁移、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的训练。

4、综合运用,各个突破

初中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综合思维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哪些事实可理解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分析:初中化学知识相对不够系统,而铁一章也没有具体分析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过多角度比较,对于初中学生理解\"比较活泼\"很有帮助。

答案:①镁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②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而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慢。③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锦星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化学实验室

2010年1月

推荐第8篇:定量化学实验总结

组 员 工 作 计 划 及 总 结

第四项目组

组长:李伟、孙超

组员: 刘丽红、刘波、刘芋莹、

何佳睿、伍建、江昊天、苟红松、

牟宗林、袁杰、鲜成林

工作计划

这是我们2012年的分析化学的实验计划。 第一周:分析纯碳酸钠品质检验,

一:准备工作:熟悉网络资源,了解国标规定。

二:样品的交接,制备保存,填写样品交接单,清洗仪器,制备溶液。 三:工业碳酸钠的定性分析: 实验步骤:

①对外观进行鉴定,取样品溶液加BaCl2.生成白色,此沉淀在盐酸中不溶解。 ②取样品加氨水,生成淡蓝色沉淀,加过量的氨水时,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

③取样品加亚铁氰化钾,生成红棕色沉淀。 注意事项; 1.废液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处理。 2.使用试剂注意安全。

四:检测硫酸铜产品主含量。

①工作准备:清洗仪器,样品交接,试剂配制。 ②分析步骤:

1、精称0.1克基准物于碘量瓶中。

2、用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记录Na2S2O3的消耗体积。③结果计算。 第二周:

准备工作:认领实验工作台,领取仪器,洗涤仪器,校正滴定管。 第三周:检测工业碳酸钠的主含量

①准备工作,清洗仪器,样品交接,溶液制备。 ②标定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 ③无水硫酸铜含量测定:

1、精称1g试样于三角瓶中,加100mL水溶解,煮沸,逐滴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有微量沉淀生成,加4mL乙酸溶液,加10mL饱和氟化钠,2g碘化钾,用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淡黄色,加3mL淀粉溶液,继续用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Na2S2O3的消耗体积。 第四周、总结碘量法。

一:制作PPT。输入电脑。总结成果。 第五周:硫酸铜产品中原料残留含量。 第六周:游离酸含量测定。

1、试剂清单,洗涤仪器,样品交接,配制NaOH标准溶液。

2、分析步骤,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3、游离酸的测定。

第七周:水不溶物含量测定。

1、洗涤仪器,样品交接,配制溶液,

2、分析步骤,称取10g试样置于200mL的烧杯中。

3、加100mL蒸馏水和2滴浓硫酸,加热使其溶解,经过滤。

3、加20mL蒸馏水洗涤5次,将坩埚放入105-110。C烘箱中烘至恒重。

第八周:总结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制作PPT实验结果。全班分享,老师打分,输入电脑, 第九周:工业碳酸钠品质检验。

一、工作准备:清洗仪器,样品交接。制备溶剂。 工业碳酸钠定性检验:

二、鉴定步骤:

①用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进行无色火焰灼烧。

②取样品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C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CO32—。 ③在样品中滴加硫酸镁,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O32—。 第十周:碳酸钠中氯化物的含量测定。

一、试剂清单。溶液准备。仪器清单。

二、分析步骤:

①配制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②准确称取NaCl 0.35g ,放于锥形瓶中。

③加50mL蒸馏水,加重铬酸钾指示剂1mL,充分摇动,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呈砖红色即为终点。 ④记录消耗体积。

⑤称取适量试样。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50mL水溶解,加K2CrO4 指示剂1mL,充分摇动,用AgNO3溶液滴定至微呈砖红色即为终点。记录AgNO3溶液消耗体积。

平行标定三次,同时做空白试验。 三:结果计算。 四:注意事项。

第十一周:硫酸盐含量测定。

一、工作准备:洗涤仪器,交接样品,配制标准溶液。

二、试剂清单。

三、分析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结论。

定量化学工作总结

我是第大四组长李伟,副组长孙超。

首先我对项目1:分析纯硫酸铜品质检验进行总结,任务1.1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项目组组长是袁杰。任务1.2检验硫酸铜产品成分项目组组长是伍键。任务1.3检测硫酸铜产品中主含量项目组组长是刘芋莹。任务1.4检测硫酸铜产品中的水不溶物项目组组长是牟宗霖。任务1.5游离酸的测定项目组组长是刘丽红。

在项目1中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样品交接单并了解了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以及碘量法。其中高锰酸钾法中我们了解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和还原产物和溶液的酸度有关。它可以直接或间接测定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我们并掌握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高锰酸钾可直接测定H2O2间接测定Ca返滴定法测定软铁矿中的二氧化锰等。重铬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重铬酸钾可直接或者间接配置,它可测定铁矿中全铁量、测定氧化剂、测定还原剂以及测定污水的化学耗氧量。碘量法是利用碘的氧化性以及碘离子的还原性它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它可测定水中溶解氧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在项目1中我们对氧化还原法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项目2工业碳酸钠品质检验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在项目1中我认为我们第四项目组成员在做实验时认真刻苦,不懂就问同时也像做的好的同学学习但是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有些同学没有好好地预习不知道怎样做实验,有些同学做实验时粗心大意导致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误差很大,有些同学没有很好的掌握终点等等,但总体我认为我们第四项目组在改善。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第四项目组会做的更好。

在项目1中的实验中我认为我还算认真刻苦,但我总觉得我对溶液的颜色无法很好的掌握从而影响了我的实验结果,总体还算可以。

对工作的计划,我认为要做好实验并取得很好的成绩,首先你要对实验的原理了解透彻并能举一反三。其次了解实验的影响因素并尽最大可能避免它对实验的影响以及消除它对实验的误差。最后做实验时要小心且细心,切记不可粗心大意。以上都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处。我的工作计划是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影响因素。并明白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实验误差、明白为什么会选用这种指示剂、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温度和PH下进行实验以及明白为什么会采用这个方法来测定等。

对老师的建议或对她的意见,我希望她在做实验之前给我们提前说具体做什么实验,不要只说项目几的实验,因为前几次我们很多人就因为这个而不知怎样做从而使我们盲目。

第四项目组组长:李伟

定量化学实验工作总结

首先我点评一下我做的实验。我给我所做的实验打一个及格的分数。为什么要打及格的分数,因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好:

1、在做实验之前还没能够充分的做好预习工作,而且一没有定时关注班级邮箱里的内容。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老是不动脑的做实验,不会独立思考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等。

3、还有就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的错误操作。(例:记录数据用一张单页纸写等)因此我为我的这几次实验打一个及格的分数。

首先我对分析纯硫酸铜品质检验等试验进行安排回顾,任务1.1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项目组组长是袁杰。任务1.2检验硫酸铜产品成分项目组组长是伍键。任务1.3检测硫酸铜产品中主含量项目组组长是刘芋莹。任务1.4检测硫酸铜产品中的水不溶物项目组组长是牟宗霖。任务1.5游离酸的测定项目组组长是刘丽红。

还了解到了很多原理不同的指示剂,比如:

1、自身指示剂: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 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其优点:无须选择指示剂,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2.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

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有色配合物,因而可以指示终点。(例:淀粉 + I3-——深兰色配合物

)、(5.0×10-6mol/L→显著蓝色)反应可逆,应用于直接或间接碘量法。 3.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 其氧化型和 还原型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电位的 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等。

在这近几次的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学到的滴定分析技术和检验一些物质而常用到的一些滴定分析技术及反应现象和颜色等,其次我还学到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还有就是学到了类似与工厂的严格要求以及以国标为准的滴定技术。最后是锻炼我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结人:孙超(副组长)

定量实验工作总结

在实验中,给我带来不同的体会,是在理论课上不能体会到的。实验就是要亲手操作的,就是要亲自去观察每一步变化的,看着每一步颜色的变化,又是一种激动,又有一种成就感。这次的实验,我学到了很多,怎样提高实验效率;怎样方便、简捷完成实验,也学会了在理论课上没有听懂的原理。还有老师让我们轮流当小组长,她让我们体会工厂里的阶级分配,这确实让我们体会到了,让每个人都有体会感受。

在实验中,虽然很多实验都会做,但是对于我而言,实验的结论都做得不是那么精确,总是有那么点偏差,总是达不到国标。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充实。实验给我们亲身体验的机会,实验真好!

总结人:刘丽红

定量化学实验工作总结

我们这期的实验安排:第一周我们对网络资源的查询、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浏览,建立了班级资源管理邮箱。第二周我们进行了实验工作台的认领,领取实验仪器,洗涤仪器,校正了酸碱滴定管。对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第三周我们做了检验硫酸铜产品中的主含量。第四周我们用碘量法测定了硫酸铜产品主含量的测定,检测了硫酸铜产品中的水不溶物,第五周由于公益劳动放掉4学时。第八周撰写报告,进行答辩,总结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本学期实验中,我们按要求完成了工业硫酸铜的品质检验,从碘量法中,去测定了硫酸铜的产品主含量,每个实验我们积极预习每个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懂得了更多的项目安排程序,了解了实验室样品的储存,制备及管理。对滴定管的使用我们更加的熟悉,能够更加的精确的滴定现象的终点。

由于实验的复杂和繁多,我们的收获也有许多,我们的预习使我们更加的熟悉实验的步骤,在实验中我们积极配合成员的工作,互相交流,积极探讨,敢于动手,在实验完成后,我们举行了实验的PPT总结,对各大组的成果惊醒了展示。这周我们做了工业碳酸钠的品质检验,分别定性和定量的欧诺工业碳酸钠进行了测定,下周我们将对工业碳酸钠中的氯化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在本学期的实验中,我没有一次请假,没有一次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工作组的安排。积极完成实验的要求,诚实的记录实验的数据,积极的搜索网络资料。对本学期的实验完成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结人:刘波

实验总结

学期试验之间,我做过许多不同的实验,发现自己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有许多不足。

试验期间,我发现精称试样的效率有所提高,缩短称量时间。仔细观察滴定过程,也能得到很好的滴定终点,还有用量通量取体积,技巧掌握好的话,量过量的话,可以用手倾斜倒置,以滴滴出。总体实验效率用所提高一点,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滴定终点时受环境影响使滴定过量。称量时老是称过量,差量法的技术掌握不好。实验结束以后,偶尔忘记看水温。滴定终点时有些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很难鉴别。定容时,玻璃棒一端在刻度线下,另一端靠经瓶口而使溶液轮瓶口往外流。操作不仔细。最大的缺点在于有些时候不知道干什么,虽然有预习报告,但许多细节不知道怎么做?而白白浪费了时间,只能通过观察同学之间的操作细节。 总之,实验操作效果弊大于利,实验效率有一点提高,但实验中许多问题需自己解决,努力在实验的质速有所提高。

总结人:江昊天

试验总结

在老师英明神武的教导之下,我们做了许多的实验,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自己配制一系列的标准溶液;学会了许多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团队的协作;学会了数据处理的很多种方法。

这极大的提升了我们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让我们提前对我们的前景有了很大的认识,对以后的工作有着莫大的裨益。

总结人:牟宗霖

实验总结

在我们精英老师的带领下,实验结果取的了重大突破,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深刻认识到做实验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要做好每一堂实验课才能更好的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实验中少犯不

必要的错误

总结人:何佳睿

总结

在定量化学的实验中我学会了很多的技能,对一些实验方法和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基本掌握,在实验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以及同学们在一起做实验时的团结、奋进。本来我的实验技能不是很强,但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我很快就掌握了实验技巧、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让我少走了一些弯路。我相信在以后的实验我还能做的更好,我也希望同学们也一样越来越好!

总结人:鲜成林

总结

在这段时间的定量化学实验里我在实验中收获了很多。对实验仪器的操作给为纯熟,在实验中也收获了比较丰富的实验经验,与同学间的合作更为默契。

但在实验中也有很多不足。往往实验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后来在小结中才找到疏忽的地方。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更为细心。做实验前预习、做好数据记录、记好老师在实验中所提到的要点、做好细节才是完成一次完美实验的标准。此外我也要对张老师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张老师在实验中讲清楚实验的重点,使同学们能理解您的意思。

总结人:刘芋莹

试验总结

项目一:分析纯硫酸铜品质检验

任务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与标定

任务二:硫酸铜成分检验

任务三:工业硫酸铜水不溶物的测定

任务四:游离酸含量的测定 任务一: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掌握以重铬酸钾为基准物标定硫代硫酸钠的原理 二:试验原理

固体Na2S2O3试剂,一般都含有少量杂质,且放置中极易风化,不能用直接法配制,Na2S2O3由于受水中微生物作用,光线不稳定,极易分解。 任务二: 一:实验目的

1:检验硫酸铜主成分是否与产品符合 二:试验方法 1:外观为蓝色

2:取样品水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即生成白色沉淀

3:取样品水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变为混蓝色溶液 4:取样品水溶液,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任务三

一:试验目的

1:检测硫酸铜产品中水不溶物的含量 二:试验步骤

取样品10g于200ml烧杯中,加100ml水,并加入硫酸,然后加热使溶解,溶解后趁热用G4过滤器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将盛有洗涤渣的坩埚放入105~110度烘箱中恒重。 任务四: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工业产品中的游离酸含量 二:实验步骤

1:NaOHb标准溶液标定

在分析天平上称取三分在105~110度烘箱中恒重2小时的令苯二甲酸氢钾0.4~0.6g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水,加2d酚酞,用NaOH滴定至微红色。 2:游离酸的测定

称2g试样于100ml烧杯中,加50ml水,在搅拌器下溶解,并用NaOH滴定至PH=4.00即为终点。

项目二:工业碳酸钠产品品质检验

任务一:碳酸钠成分检验

任务二:总减量测定 任务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酸钠品质检验的方法 2:检验碳酸钠是否符合要求 二:鉴定方法

1:用盐酸润湿的铂丝先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样品溶液少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2:样品溶液滴加盐酸即放出CO2,该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样品溶液滴加硫酸镁,生成白色沉淀 三:注意事项

1:碳酸钠,浓盐酸在使用时眼、要仔细认真。 2:焰色反应,要在无色火焰上进行 任务二

一:实训目的

1:测定工业产品碳酸钠中的总碱量 二:方法提要

1:以溴甲酚绿-甲基红为指示剂,将1g/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与2g/L的甲基红乙醇溶液按3:1混合。

2:配制浓度为0.1mol/L 200ml盐酸溶液 三:分析步骤

1: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① 准确称取基准物碳酸钠0.2g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溶解

② 溶解后,加指示剂8~10d用近似0.1ml/L Hcl溶液滴定至暗红煮沸2min,冷却后,再用Hcl滴定至暗红,则为终点

2:总碱量的测定

取0.17g样品,精确至0.0002g于锥形瓶中,用5ml水溶解,加10d指示剂,用盐酸滴定至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再继续滴定至暗红色。

自我总结

在这半学期的实验里,每次试验前,都对试验进行过部分了解,简单的计划一部分试验步骤,为试验做准备,让每次试验都能成功的完成,达到精益求精。

在试验中,我都仔细的,一步一步的去完成,达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目的,

总结人:苟红松

实验总结

在前半期的实验中,每当做实验前,我都会认真的查找与试验相关的资料,并且认真预习。在实验过程中,都认真完成各个步骤,并且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实验过后,独自完成了相关数据的计算。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操作技能。 相信在下半期的实验中,我能做得更好,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结人:伍建

推荐第9篇:九年级化学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吴海霞

根据《九年级化学教学课程标准》及学校对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针对我所代的两个班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本学期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工作总结如下: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有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推荐第10篇:化学实验考试总结

雨金中学实验操作考查工作总结

化学组 曹锦江

2018年3月

28、

29、30三天进行,我校526名高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设在本校考点的高中学考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本次考查的6个试题相对比较基础,学生合格率达100%,现将本次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经验

1.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为圆满完成本次实验操作考查活动,我校领导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完善生化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添置了不少的仪器设备,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物质基础。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务处分三个阶段有条不紊的落实本次考查活动: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3.2—3.8)。各班主任告知学生相关学考事宜,并完成学生准考证的制作;科任老师在网上下载课件前期培训学生。

第二阶段:培训阶段。

(3.26) 监考教师培训。我校对36名监考老师也作了相应的培训。 (3.27)学生培训。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了理化生实验操作模拟考试,以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专业知识过关和熟悉考试流程。

第三阶段:实验操作考试(3.28---3.30)。

3.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本次操作考试成绩虽不是最好,但总体上比我们预想的要好。无论从学生们应考的精神面貌,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仔细程度都比平时表现的要好。这得益于为这次考查付出关心和重视的各位领导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只因为平时训练的得当,有效,才能有考场上十五分钟的精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

1.学生方面:A、不能熟练使用分液漏斗

B、方程式不熟悉 C、液体滴加不规范 D、原理掌握不熟练

E、实验习惯不太好,考完未能及时清理台面。

2.监考员方面:A、不熟悉评分细则,标准不统一

B、评分不及时,造成前后场之间衔接不及时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反映出的问题,今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端正认识,重视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现任教师加强专业培训,使其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工作作风。自然科学不是审美艺术,实物是什么样,我们就要遵循它固有的特点,不能随心所欲。

总而言之,本次实验操作考试不仅是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考查教师对学生教育的理念。实践出真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的去挖掘学生潜力,让其体验到自我探索的乐趣以及通过自己实践最后找出结果的幸福感。

2018年4月

第11篇: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1.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铜丝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的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

5.

6.

7.

8.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9.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

11.

12.13.

14.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

1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产生小水珠。

16.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7.

18.

第12篇: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实验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第13篇:高二化学实验总结

高二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高二年级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目前,高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毫无创意和新意。而探索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并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灵感”有所激发。

三、推广“微型实验”,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

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次高中新程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排上,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就化

学实验的编排而言,有实验、实验设计、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并且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自主开发教具,有选择性的使用好教辅资料,有效的拓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补充教科书内容的不足。在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新课程实施的实践,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育的新课题。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培养出具有综合努力和创新努力的一代新人。

第14篇:化学实验题总结

历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

例1:

(1)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入仪器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 。

(2)若用上述装置制取CO2气体,而实验室只有稀硫酸、浓硝酸、水、块状纯碱、块状大理石,比较合理的方案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

例2:为制取纯净的气体A可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生成A的速度可通过滴液的速度控制,图中B、C、D均为液体,且为下列试剂中某一种:

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浓盐酸、稀盐酸、浓氨水、稀氨水、蒸馏水、饱和氢硫酸溶液、饱和石灰水

例3:

请回答:A、B、C、D、E各是什么物质?

利用下图所示装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位置不得移动):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H2S ⑧SO2

1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在B口可收集的气体有(用数字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口进入。

(3)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则可用此装置的气体有____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口进入。

(4)若烧杯是干燥的,不能用此装置来收集的气体是___。

例4:某集气瓶中充满了HI气体,试设计一个装置表示:将这种气体排出烧瓶,并粗略证明它确实是HI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例5: 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

⑴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该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

药品:稀硝酸、稀盐酸、锌粒、碳酸钙固体

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 ; ⑤__________ ; ⑥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⑵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⑶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成绿色,后者成蓝色, 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铜离子浓度差异形成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填“同意”或 “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成“绿色”,是铜离子与二氧化氮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历年高考题选摘

从高考题型看,在第Ⅰ卷出现在选择题型中的主要是基本实验的内容,从气体的制备,离子的共存与识别,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2

在第Ⅱ卷中出现的简答、填空和实验的分析与设计,主要是考核实验的能力,如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对物质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和连接实验设计所用的仪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实验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对改进实验操作上的评估。这对考核实验能力非常重要。

例1: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①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 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例2:(1993全国)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3

(A)铜屑和浓硝酸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电石和水 (D)碳酸钙和稀盐酸

例3: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干燥、储存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

A.NO2 B.HCl C.CH4 D.NH3

例4:设计了四种制备气体的方案:(1) 加热稀硫酸和乙醇制备乙烯;(2) 加热稀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3)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4)用稀硝酸和硫化亚铁制备硫

化氢。不宜采用的方案有哪些?

A.只有(1)和(2) B.只有(1)和(3) C.只有(3)和(4) D.(1) (2) (3)(4)

例4:(2000全国)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可能是

3)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4)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

4

5)如果选用些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例5:(1993全国)根据下面实验图填空和回答问题:(1)烧瓶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Ⅱ)的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Ⅲ)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此实验时,烧杯内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 璃管口要相互紧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的烧杯 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试简述其原因。

例6:(2001年,江浙)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 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 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

(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3)从下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可以用这种随制随停的制气装置制取的气体,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①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 黄铁矿与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

③ 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4)食盐跟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不能用这种装置随制随停。试说明理由。

例6:

1、实验室用甲酸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O气体反应为:HCOOH (H2SO4)△H2O+CO↑,请设计一装置以制取干燥纯净的CO气体。

2、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右图和下列试剂制取下列

气体:A浓硫酸 B浓盐酸 C食盐

D二氧化锰 E氯酸钾 F过氧化氢

G高锰酸钾 H浓氨水 J氢氧化钠

试用各试剂序号回答:

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氧气,应选择__________

6

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氯化氢,应选择__________

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氨气,应选择__________

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氯气,应选择__________ 答案在下一页

例1:【答】:A是氯化氢气体,B是浓盐酸,C、D、E均是浓硫酸

例2:【答】(1) ②④⑦⑧ (2)①③⑥,A (3)①②③④⑥⑧,B (4)⑥

例3:【答】:往装有气体的瓶中注入浓磷酸,使气体排出,用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吸收排出的气体(玻璃管下端接一个倒置漏斗),一段时间以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测得PH值小于7;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发现有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说明原气体是HI气体。

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固体

②向试管中到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③待反应完全后,将右边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④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2)检验生成的NO

(3)不同意 铜片质量相同,溶液体积相同,生成的铜离子浓度相同 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历年高考题答案:

例1:(1)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2)锌粒与酸脱离 N

2、H2 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3)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

例2:AD 例3:D 例4:D

例5:(1)4HCl+MnO2=MnCl2+2H2O+Cl2↑

(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现开始加热D

(3)2Fe+3Cl2=2FeCl3

(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5)产品易潮解

(6)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例6:(1)2H2SO4(浓)+2NaBr+MnO2═MnSO4+Br2↑+Na2SO4+2H2O 冷凝溴蒸气 吸收未冷凝的气体

(2)溴蒸气会腐蚀橡皮塞和橡皮管

7

(3)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 。

例7:(1)关闭弹簧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2)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人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静置片刻,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第15篇: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试验总结

考核项目一:

抽滤及洗涤操作 考核要求:    将阿司匹林从母液(溶剂为水)中分离出来 洗涤所分离的结晶一次 考核时间:15分钟

仪器及装置

布氏漏斗,循环水真空泵,抽滤瓶,锥形瓶(1个是装结晶溶液的),烧杯(1个是装洗涤的冷水),圆形滤纸(书上标准是1层) 注意事项

1.布氏漏斗的尖嘴朝向不能对准循环水真空泵的吸口

2.循环水真空泵的开关,最开始是打开,要倒前关闭,弄完后在打开,然后再取下 3.圆形滤纸必须润湿紧贴

4.每次倒入的量不能满,也不能等全部过滤完再接着倒 5.用滤液反复洗涤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里, 操作

1.已包含在上面,不具体描述

2.用少量冷水洗涤一次,洗涤的过程是先将抽气暂时停止,在晶体上加入少量水,用刮刀或玻璃棒小心搅拌(不要使滤纸松动),使得所有晶体润湿,静止一会儿,待晶体均匀的被浸湿后再进行抽气,最好在抽气的同时用那个洁净的玻璃塞倒置在晶体表面上并用力挤压。

考核项目二:

乙酸乙酯的纯化 考核要求:

   将制备的乙酸乙酯粗品中所含有的乙酸及乙醇除去,只需演示操作一次 写出所需用的试剂、原因(目的)及简要流程 考核时间:15分钟 一,试剂及目的:

饱和碳酸钠溶液

目的:利用碳酸钠除去粗产物中的醋酸钠

饱和氯化钠溶液

目的:除去上一步中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避免下一步的氯化钙与之发

生反应影响

实验结果。

饱和氯化钙溶液

目的:除去乙醇。 2.流程:

粗产物-----饱和碳酸钠洗涤(至无气泡产生,酯层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移液至分液漏斗中------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 分液得到上层液体----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再次分液得到上层液体。

考核项目三:

折光的测定 考核要求:

         请测定乙醇折光率,记录并报告结果 请测定未知样品的折光率,记录并报告结果 考核时间:15分钟 步骤: 1,用丙酮擦拭镜面,并将左镜筒内刻度调制最低点。

2,滴上一滴蒸馏水,观察右镜筒的十字交叉吻合,后在左镜筒读出示数,并记录 3,重复步骤2四次

4用丙酮擦拭镜面,并将左镜筒内刻度调制最低点。

5,滴上一滴待测液, 观察右镜筒的十字交叉吻合,后在左镜筒读出示数,并记录

   6,重复步骤5四次 7.计算

记录: n1

蒸馏水 待测液

n2

n3

n4

n5        室温: N(水,标准)= N(水,测得)= 校正n= N(待测液,测得)= 计算:

N(待测液,标准)= 考核项目四:

干法装柱

蒸馏头温度计出水进水考核要求:

冷凝管尾接管       写出装柱(吸附性色谱柱)需用仪器及试剂(洗脱剂选择水) 完成柱色谱法加样前工作 考核时间:15分钟

接受瓶蒸馏瓶仪器:色谱柱1根、漏斗、烧杯、玻璃棒(带橡胶皮塞)、滴管、电子分析天平,

量筒 试剂:中性氧化铝,水(洗脱剂) 步骤:

取色谱柱一根,在色谱柱底部放一张比柱内径略小的滤纸,将色谱柱垂直固定好,并在其下放一烧杯。用

天平称取9g中性氧化铝,通过一干燥的玻璃漏斗慢慢加入色谱柱中。用带橡胶皮塞的玻棒轻轻敲打柱身下部,使填装紧密。用滴管在量筒中吸取大约5ml水沿着杯壁缓慢加入。 考核项目五:

考核要求:

    请安装一个分离乙醇(bp.78.5℃)和水的装置 写出需用的仪器的名称 写出简要操作步骤 考核时间:15分钟

所需仪器:蒸馏瓶、锥形瓶(茄形瓶也行)、温度计、蒸馏头、冷凝管、尾接管。 操作步骤:

1.连接装置:安装仪器时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温度计水银球和蒸馏头测管的下沿在同一水平位上。) 2.加料:将待蒸馏液通过玻璃漏斗小心加入蒸馏瓶中。液体体积不要少于蒸馏瓶体积的1/3,不要超过蒸馏瓶体积的2/3。并向其中加入2~3粒沸石,防止暴沸。

3.加热:先通入冷凝水(从冷凝管下口入水,上口出水),再加热 4.观察沸点并收集馏液:观察温度计,收集78~80度的馏分,即乙醇。 5.收集完毕后先关闭加热装置再停止通冷凝水。 6.实验完毕后拆分仪器并放回原来位置。

考核项目六:

熔点的测定 考核要求:

   组装一套b型管测定熔点的装置,并演示样品的填装 写出测定熔点中加热、观察需注意的问题,不需报告结果 考核时间:15分钟

1 .测量熔点的装置挑选仪器

提勒管(b型管)、酒精灯、温度计、毛细管,橡皮圈 2.演示样品的填装需要仪器: 表面皿,玻璃钉,玻璃管,毛细管 3.组装仪器:

1, 将b型管夹在铁架台上,用橡皮圈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上(毛细管的底部应位于温度计水银球中部)

2, 将温度计插在软木塞上,并使其水银球位于两支管中间 3, 酒精灯在支管弯角处加热 4.演示装填:

取绿豆大小的样品,置于表面皿上研成细粉末状(越细越好),将其置于一堆,将毛细管开口的一端垂直插入其中,有少量样品进入毛细管内,再将长玻璃管垂直放置,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开口朝上,样品由玻璃管中自由落下,反复数次,则紧密平整地装填在毛细管底部,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装样品高2~3mm。 5.测定熔点中加热、观察需注意的问题:

初加热时:5~6℃/min;与所预期熔点差10~15℃ 时,改用小火: 1℃ /min。(此项待定)

仔细观察样品的变化,在出现发毛,变圆形,萎缩变形时,尤其要注意,这是熔融的前兆,应减慢温度上升的速度,当出现小液滴时,表示已经开始熔融(始熔),至全部透明表示完全熔融(全熔)

考核项目七:

考核要求:

 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采用常压蒸馏、萃取等方法却难以分离,此物不溶于水,与水共沸不发生化学反应,在100℃左右时有20.1mmHg的蒸汽压,请从给出的设备中选取相应的仪器,并安装一个能分离此混合物的装置

    写出简要操作步骤 考核时间:15分钟 1.考察项目:水蒸气蒸馏法

2.器材:电加热套,蒸馏烧瓶(带双孔橡皮塞)2个,玻璃长导管2个,T型管1个,冷凝管,橡皮管2根,牛角管1个,接收瓶1个,小烧杯1个(放T型管下用于接收)

 3.组装:

组装仪器时从左到右组装,最左边从下到上电加热套,水蒸汽发生装置(蒸馏烧瓶),安全装置(长玻璃导管下端于液面以下接近底部);向右连接T型管和长导管接蒸馏瓶,长进短出接冷凝管和牛角管,接收瓶(冷凝管中心轴与所接导管中心轴重合)

 全程3处固定(2个蒸馏瓶和冷凝管,尽量保持从左往右轴线成斜下走形),小烧杯放T型管下接收冷凝水,冷凝导管下进上出。

     4.操作步骤:(1)水蒸气发生器中加入3/4容积的水和碎瓷片,蒸馏瓶中加混合物 (2)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3)打开T型管上的弹簧夹,加热水蒸汽发生装置

(4)当有水蒸气从弹簧夹处冲出时,通冷凝水,夹紧弹簧夹,收集蒸馏物

(若水蒸汽发生装置中长导管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说明蒸馏烧瓶内导管发生堵塞,打开T型管弹簧夹,

活动蒸馏烧瓶内导管和混合物使之脱离堵塞,而后关闭弹簧夹继续蒸馏)  (5)蒸馏完毕,先打开弹簧夹,再移去火源,关冷凝水 考核项目八:

旋光度的测定 考核要求:

   蒸馏水演示旋光管的装样

测定未知样品的旋光度,并报告结果 考核时间:15分钟 6.蒸馏水演示旋光管的装样 1.开机预热5分钟。

2.将蒸馏水装入旋光管,玻片拿下放在表面皿上(有就放,没有就放在桌面上),颠倒管子清洗,洗两次即可。

3.装蒸馏水(加满),玻片平行推入(随便你怎么搞,尽量不要让旋光管里有气泡就行,有气泡的话就将气泡弄到管的膨大部分,你懂的),擦干管子,尤其是玻片!!! 7.测未知液的旋光度

1.测量一中空白液的旋光度,先调目镜,使视野清晰,再调出三分视场,最后三分变一分了就行了。2.读数:那个盘左面是游标盘,右面是刻度盘,刻度盘顺时针转为右旋,反之为左旋。读数时,游标盘零刻线以下的右侧第一个读数为终读数的整数部,左侧游标盘与右侧刻度盘吻合最好的为小数部,游标盘每个小格的度数为0.05°,若为左旋,整数部为负值。整加小即得终读数(这个值最好是零,因为是空白液嘛)。

3.赶紧洗管装管测未知液,结合空白液的校正读数,得出未知液的。

考核项目九:

阿司匹林纯度的鉴定 考核要求:

  请将已合成并经过重结晶的阿司匹林(理论mp.135-136℃)进行检验

写出所选择的鉴定方法、组装相应的装置并选出所需试剂,无需实际测定及报告结果,只写出预期可能结果及结论即可  考核时间:15分钟

鉴定方法:

1.用三氯化铁是否含有杂质。

取几粒结晶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2滴1%三氯化铁溶液, 摇匀试管,观察有无颜色变化。 2,.测量其熔点

组装装置:

选择1个洁净的试管;

1.装入浴液,使液面略高于b型管的支管处(2.将b型管夹在铁架台上,用橡皮圈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上(毛细管的底部应位于温度计水银球中部) 8.将温度计插进B型管中,并使其水银球位于两支管中间。 9.注意把酒精灯在支管弯角处以便用于加热。

所需试剂和装置:一个试管,提勒管,温度计,酒精灯,毛细管,铁架台(没有的话就夹在柱子上)。

水,1%的三氯化铁溶液,橡皮圈,

预期可能结果及结论: 1.试管内液体颜色为浅黄色,则较纯。

试管内液体颜色为其他颜色(既不是三氯化铁的颜色),则不纯。 2.熔点为理论值135-136℃或出入很小时

, 则较纯。

熔程与理论值有较大出入时,则不纯。

考核项目十:

乙酸乙酯粗品中除水操作

考核要求:

    请将乙酸乙酯粗品(已除去酸和醇)中的水除去

选择适当的试剂演示操作至蒸馏前步骤,并将试剂名称及简要操作步骤写在考卷上 考核时间:15分钟 试剂:无水硫酸镁

4, 在干燥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

5, 将乙酸乙酯样品加入到干燥锥形瓶中,摇匀,静置,干燥20分钟 3,抽滤

抽滤方法:1.在漏斗内垫滤纸,打湿滤纸,布氏漏斗的直径与滤纸的直径要配套。

2.打开安全阀,倒入液体,抽滤后要关上安全阀。3.布氏漏斗的尖嘴朝向不能对准循环水真空泵的吸口

考核项目十一:

阿司匹林中不溶于水的有机聚合物杂质的去除 考核要求:

 粗品阿司匹林中含有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机聚合物杂质,请取2克粗品进行提纯,操作至有提纯后阿司匹林析出即可,可不分离   写出所选择的试剂 考核时间:15分钟

所选试剂: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

实验步骤:1.将粗产物放置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玻璃棒慢慢搅拌,至液体表面仅有少量油状物质即可。

2.真空抽滤,副产物聚合物被滤出(在布氏漏斗内),阿司匹林在瓶中。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

并滤液。

3.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15ml稀盐酸,慢慢搅拌至有阿司匹林沉淀析出即可。抽滤瓶用法:1.在漏斗内垫滤纸,打湿滤纸,布氏漏斗的直径与滤纸的直径要配套。

2.打开安全阀,倒入液体,抽滤后要关上安全阀。

3.布氏漏斗尖口远离抽滤瓶开口处。

考核项目十二:

乙酸乙酯的制备 考核要求:  请安装一个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

 写出需用的仪器名称,实验中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品收率?  考核时间:15分钟

需用的仪器名称:蒸馏烧瓶、刺形分馏柱、蒸馏头、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茄形瓶(锥形瓶)(制备乙酸乙酯装置的刺形分馏柱加在蒸馏装置的蒸馏烧瓶和支气管之间)提高收率的措施:酸催化(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控温(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反应转化率)

考核项目十三:

考核要求:

、加热套

、分离产物(提高

  

    有一个混合物,A沸点是83℃,B沸点是100℃,C沸点是90℃,请安装一个能分离它们的装置 写出需用的仪器名称 考核时间:15分钟

柱刺形分馏实验仪器:蒸馏瓶、刺形分馏柱、蒸馏头、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或茄形瓶)

连接装置:安装仪器时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温度计水银球和蒸馏头测管的下沿在同一水平位上。) 注意事项:给冷凝管通水时,注意从下空入,上口出。并且在加热之前通水。 补充:刺形分馏柱常用来分离提纯沸点相差较小的混合物。

第16篇:化学实验竞赛总结

化学实验竞赛总结

化工学院科协在充分认识到科学文化的同时,又重视到了学生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科协积极配合分团委,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同学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宗旨,紧紧围绕学院的“化蕴江南”化工学院首届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同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了化学实验大赛,充分调动了我校优秀学子做实验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科技校园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加强了两校学子之间的文化的交流。

(一)延续品牌活动,强化协会特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检验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是否正确,以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学院科协已举办了多届的化学实验竞赛,俨然化学实验竞赛已成为我院科协的品牌活动。化工科协每年的活动有科普知识竞赛,学子交流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但惟独化学实验竞赛更能代表我院科协的特色,代表我们学院。化学实验大赛的参赛人员涉及到多个学院,我院科协积极的统筹管理安排,使各学院参赛的学生们对我院科协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我院科协在学生社团中的知名度。

优秀的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活动也有助于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热爱科学文化知识。

(二)加强对外交流,力创共赢局面

我院科协联合了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部的科协,共同举办了此次的实验大赛。去年,同样的化学实验大赛苏州大学作为主场,我院老师携同比赛学生赴苏大参加实验大赛,极大的加强了两校之间的联系;而今年,江南大学作为东道主,苏州大学学子们更是远道而来参加比赛。此次比赛,各学校之间均有

一、

二、三等奖,体现了比赛的绝对的公平性。

通过两校联合举办比赛活动,一方面加强了两校科协工作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完美的合作关系,加强的双方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为两校的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的交流平台,更为两所高校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

不断地拓宽对外交流的空间,不仅有助于为我校学子创造更多的交流平台,更有助于展现我校不断进取的积极一面。

(三)围绕主题 争做先锋

我院科协将积极及时的总结每一次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在以后的化学实验大赛中,将活动办的越来越好;同时,我院科协也正在积极拓宽对外交流的领域,争取吸引更多的兄弟院校一起举办此类活动,为我校学子提供更广大的对外交流平台,更为展示我校优良学风做出积极贡献。

此次,化学实验大赛配合我院的科技文化节,符合了我院分团委对科协的任务要求。我院科协将积极配合分团委的工作,积极努力抓住每一时期的主题活动,争取最快做早最好的完成每一次交给协会的任务,努力做时代的先锋。

化学实验大赛是一个充满学术气息的活动,是一个可以展现我院分团委对科学文化重视程度的活动,同时更可以体现我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决心。

第17篇:化学实验

鱼塘中学危险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上级《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校近期对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管理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

为了加强对学校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我校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检查组成员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

化学仪器室、实验室各种制度齐全,均上墙公示。具体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仪器室管理人员职责》、《化学品使用登记制度》、《化学实验应急处理办法》、《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办法》等。

三、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学校为了加强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实行问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出现问题,一查到底。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由李某老师和蔡某老师具体负责,科研处主管,检查组督促。

四、检查情况

1、化学药品按要求管理。

2、易燃品、易爆品有专门的柜子存放并加锁。

3、危险化学品有专柜,柜上有两把锁,管理员和主管领导各持一钥匙,需两人同时到场才能打开取用药品,危险化学品有清单。

4、有药品使用登记记录,取出时间及归还时间、取出数量、使用数量、剩余数量、剩余药品处理方式等均有详细记录。

5、化学实验废液处理有记录。

6、仪器室有急救箱,急救箱里有常用急救药品,包括止血类药品、注射器等,考虑到离医院较近,因此急救箱中没有更多的药品准备.

四、存在问题

1、过期药品还在保存,不敢私自处理,有些标签己模糊不清。

2、实验室、化学仪器室没有两把锁。

3、有些化学药品需计划采购。

五、改进

1、学校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过期药品,我们将与相关部门联系,予以处理。

2、需计划采购的化学药品由总务处和化学教师共同采购。

为了配合我市的这次化学危险药品大检查工作,我校将仔细排查,精心安排,努力改进,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2014年9月29日

第18篇:化境化学实验个人总结

环化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飞逝,为期一周的环境化学实习终于结束了。我们小组三人齐心协力,冒着寒冬酷暑,在实验室忙活了几天,终于把我们小组的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无论是从平时实验表现还是最后的实验数据,我们组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特别是滴定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一滴变色!然而,在实验中,我本人的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办法不是自己蹦出来的,是想出来的.记得我与xx去取水的时候,来到湖边,发现根本不能取,岸太高了,而且水势很急!然后我们就四处找,发现了一条竹竿和一些废弃的绳子,于是就把水壶绑在竹竿上,放入水中,就取到了水!当我们取完了水,又遇到了问题。发现两个水壶根本无法平稳的放在自行车上,这时我们又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绳子把两个水壶系在一起,然后将两水壶横跨在车后座的两边,这样就能利用水壶自身的重量,使其平稳的放在车上,我们也就能骑着车顺顺利利回到学校。总之,我们在取水的时候遇到不少问题,如用石头断绳等,但最后,都被我们解决了,所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走入社会,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自己想办法,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二、对我们实验室的思考

做了这么多年的实验,我发现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化学实验室都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做实验时我们会用到许多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会排放出许多有害气体,或者产生污水,然而我们却司空见惯,根本不处理,直接倒

掉,因为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根本不存在处理这两个字,做现在的环境化学实验也是如此。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深思,现在环境气候越来越恶劣,我们应该收手,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做!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及自己查的一些资料概括出来的几点:

1、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其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5个“R”上,即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拒用(Rejection)。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我们的思想深处,绿色化学根本不存在,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必须要让学生有这个意识。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落实“绿色化学”的理念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

第一,减量——药品减量、洗涤用水减量。减少排污首先要把握两个“减量”。

(一)减少药品使用量。化学实验所用药品的量以能达到实验效果的最少量为最佳,即应大力推广“微型实验”。现行教材中给定的药品用量大多数是偏多的,减量势在必行。

(二)减少洗涤用水量。长期以来,人们以水为净,洗得越净越好,很少考虑洗脏了多少水,污染了多少水。化学实验完毕,所用玻璃仪器都要洗净以备下次再用,往往没有将反应器中的药液倒尽就用水冲洗,这样大量的化学药品随水一起冲走,增加了用水量。为减少洗涤用水量,将试管中的药液先倒净后再水洗,洗分初洗和清洗,初洗用最少量的水,洗涤后的水收集处理,不直接进入下水道排放。这样不仅节约用水,进入下水道的化学药品量也大大减少,也达到了减少污染水源的目的。

第二,重复使用。现实生活中许多物质可以回收利用,如我国金属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化学实验取用的药品也可以重复使用,其次,初洗用水可以重复使用,多支试管用一盆水洗,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也进一步减少了用水量。

第三,回收利用。化学实验完毕的很多药品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也减少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的排放。

第四,拒用。对一些会对学生造成损害的实验物质应该“拒用”,这里的拒用不是放弃不做该实验,而是通过研究改进实验方案(研究改进实验方案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良好的实验效果),减少对环境有害物的产生,或者是对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对环境伤害的目的。

2 .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律中明确规定: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化学实验室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沿着一条条暗管排入江河,无形中造成更多水体污染。学校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殿堂,一边大力宣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号召广大学生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另一边又在不自觉地污染着环境,确实存在自相矛盾、处境尴尬的事实。学校应从自身践行保护环境,对教育学生更具说服力。与其领着学生走出校门走马观花参观工厂的污水处理情况,不如引导学生亲自参入污水处理的实践行动。进一步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的能力的态度

以上是我这次实验的感受!总之,无论是实习还是实验,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有人匆匆走过,不带走一丝感悟;而有人却陷入成思,感悟生活!最后,感谢x老师您给我们这次机会!谢谢!

第19篇:煤化学实验思考题总结

(1)为什么说测得的灰分实际上是煤样的灰分产率?

答:由于煤中矿物质的真实含量很难测定,所以常用灰分产率,借助一定的数学式,算出煤中矿物质含量的近似值。

(2)为什么测定灰分用箱形电炉要带烟囱?并规定在500℃时停留30min? 答:使SO2在CaO生成前完全排出反应区。由于SO2和CaO在试验条件下生成CaSO4,使测定结果偏高而且不稳定,因此煤样要在温度为500℃时保持一段时间,使黄铁矿硫和有机硫的氧化反应在这一温度下基本完成。 (1)煤的挥发分产率为什么不能叫挥发分含量?

答:由于挥发分不是煤样固有的物质,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煤的有机质受热分解的产物。因此,确切地说,该指标应称为煤的挥发分产率而不能称为煤的挥发分含量。

(2)固定炭和煤的变质程度有什么关系?

答:固定碳大致随煤的变质程度而成正比例关系变化。 (3)固定碳与煤中碳元素含量有何区别?

答:煤的固定碳时工业分析组成的一项成分,它具有规范性,时一定试验条件下的产物。而煤中所含的元素碳时煤中的主要元素。固定碳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何极少量未分解彻底的碳氢物质,所以,不能把煤的固定碳简单地认为是煤的碳元素,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1)粘结指数的方法与罗加指数有何区别,前者对后者作了那些改进? 答:罗加试验法存在的缺点是:对强粘结煤即相当于胶质层厚度大于20㎜,或罗加指数值在70以上的煤分辨能力差;对罗加指数小于15的弱粘结煤重现性不好等。为此,本方法在专用无烟煤的选定、无烟煤及烟煤粒度组成、配比、计算公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2)讨论烟煤与无烟煤粒度组成不同及配比不同,对G值的影响?

答:粘结指数试验煤样,应达到空气干燥状态、粒度小于0.2㎜的分析试样。制备时须防止过度粉碎,其中0.1~0.2㎜的煤粒占全部煤样的20~35﹪。 (3)惰性物质为什么用无烟煤?是否可以用其他惰性物质如焦炭?专用无烟煤为什么要有一定标准?

答:粘结指数测定中所用的无烟煤,必须是宁夏汝箕沟煤矿的专用无烟煤,且应符合下列要求:A

(4)对某种煤,转用无烟煤:煤样:5:1时测得G值为60,若按3:3配比测得G值为19,同一煤样,用两种配比得到两种不同的值,应如何解释? 答:对强粘煤采用增多无烟煤用量及无烟煤粒度改小来提高强粘煤的区分性。对弱粘煤则改用减少无烟煤用量来提高其区分性。 (5)库伦法正式测定前为什么要加烧废样?

答:使电解液电极电位调整到仪器所需数值,然后再进行测定。 (6)为什么库伦发测定煤中全硫不采用纯氧做载气?

答:采用纯氧做载气 ,在试验中有很多不便。本文通过大量试验 ,从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直接以空气中氧来代替目前所用氧气钢瓶是完全可行的。 (7)实验前为什么要在弹桶内加入10ml蒸馏水?

答:其作用是吸收空气和煤中含有的N、S等酸性物质转化成酸所产生的热量,以得到准确的弹筒发热量。 (8)为什么要进行冷却校正?

答:实验采用恒温式热量计,当内筒水与外筒水有温差时它们之间就会进行热交换,试样在氧弹内燃烧后,燃烧放出的热由氧弹周围的内筒水吸收,内筒水温度升高,会高于外筒水温度,内筒水向外筒水传热,这部分热无法从测量内筒水温度升高中体现出来,因此需要计算出散失的这部分热的多少,这就是量热仪的冷却校正。

(9)制备固体催化剂还有那些方法?

答:根据多相催化剂使用环境和组分的特性,催化剂制备方法分为: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混碾法)、离子交换法、熔融法。 (10)气象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归一化法:比较简便,进样量多少与定量分析结果无关,但必须在所有组分均出峰时才可以使用。

内标法:当式样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需对式样中某几个有色谱谱峰的组分进行定量时,可采用内标法。

外标法:外标法操作和计算均简便,不必使用校正因子,但要求操作条件稳定,进样量重复性好,否则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第20篇: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

一、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实验1: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加热。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二、碳族元素

实验1:把经过烘干的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共同研磨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里,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试管几分钟。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固体变为有红色固体,说明有金属铜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2:向盛有紫色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待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并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当通入二氧化碳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当加热时,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3:在玻璃管里放入CuO,通入CO,并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加热,仔细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CuO变成了红色的Cu,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CO能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

三、氮族元素

实验1:在长玻璃管中放少量白磷,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纸团塞紧,另一端敞开。先均匀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玻璃管内有黄色蒸气产生,并且在玻璃管内壁冷的地方有黄色固体附着,此固体即为白磷。

实验2: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思考:如何用只用试管和烧杯做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

实验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由于氨水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形成微小的NH4Cl晶体。(思考:NH3与浓硝酸、浓硫酸靠近时有什么现象?)

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由于受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后,NH3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H4)2SO4和NH4N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0%的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变蓝。说明(NH4)2SO4和NH4NO3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

实验6: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稍稍松开一会儿,使空气进入塑料袋,再将塑料袋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是塑料袋膨胀,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当空气进入以充满无色气体的塑料袋后,无色气体变成了红棕色。

在上面的实验中,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了NO2。

四、氧族元素

实验1:将一支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装有S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以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实验2: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给试管加热。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当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为红色。实验说明,SO2具有漂白性,SO2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实验3:在200mL的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且反应为放热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使木炭变得疏松。 实验4:在一支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5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是SO2;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被浓硫酸氧化成Cu2+。

五、卤族元素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烧后立即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把少量的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继续燃烧,是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CuCl2的微小晶体)。氯化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溶液浓度不同,溶液颜色有所不同)。 实验2: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H2在Cl2燃烧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纯干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气体在空气里与水蒸汽结合,呈现雾状。

实验3:把新收集到的一塑料瓶Cl2和一塑料瓶H2口对口地放置,抽去瓶口间的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H2和Cl2充分混合。取一瓶混合气体,用塑料片盖好,在距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当镁条燃烧所产生的强光照射到混合气体时,瓶中的H2和Cl2迅速混合而发生爆炸,把塑料片向上弹起。

实验4:取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各一条,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然后通入 Cl2,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了。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 实验5:观察溴的颜色和状态。

现象与解释:溴是深红棕色的液体,很容易挥发。如果把溴存放在试剂瓶里,需要在瓶中加一些水,以减少挥发。

实验6:观察碘的颜色、状态和光泽。取内装碘晶体且预先密封好的玻璃管,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盛碘的一端,观察管内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碘被加热时,不经熔化直接变成紫色蒸气,蒸气遇冷,重新凝成固体。碘发生了升华。 实验7:(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2)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说明氯可以把溴和碘分别从溴化物和碘化物中置换出来;溴可以把碘从碘化物中置换出来。

实验8:在装有少量淀粉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淀粉遇碘呈现出特殊的蓝色。

六、碱金属元素 实验1:(1)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2)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试管中气体收集满时,小心地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现象与解释:(1)钠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伴有“嘶嘶”的声音,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是放热反应。(2)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时,有轻微的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换上一支放入同一容积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Na2CO3受热没有变化,NaHCO3受热后放出了CO2。

实验3:把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跟钠在空气里的燃烧现象进行对比。

现象与解释:钾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紫色,比钠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实验4:仿照上述“实验3(1)”完成钾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与解释: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说明钾比钠的金属性更强。

七、镁、铝及其化合物

实验1:把2cm×5cm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纱),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反应生成 Al2O3。 实验2: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纱),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的碳附着。 实验3: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再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5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上,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该反应生成了Al2O3和Fe,被称为铝热反应。

实验4: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的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沉淀,可得较纯净的Al(OH)3。取少量Al(OH)3沉淀放在蒸发皿中,加热。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白色胶状沉淀是Al(OH)3,Al(OH)3分解生成Al2O3和H2O。

实验5:把上述“实验5”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个试管里滴加2mol/L 盐酸,往另一个试管里滴加2mol/L 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

现象与解释:在酸或强碱里都能溶解。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八、铁及其化合物

实验1:把烧的红热细铁丝伸到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把少量水注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铁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这是FeCl3的小颗粒。加水振荡后,生成黄色溶液。

实验2: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砂)里,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3: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

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

实验4: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然后分别注入5mL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都有气泡产生,试管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酸反应生成Fe2+和H2。

实验5:在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铁丝有什么变化。

现象与解释: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了单质铜。

实验6:在试管里注入少量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NaOH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溶液里立即生成沉淀,这是Fe(OH)3。

实验7: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挤出NaOH溶液后,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这是Fe(OH)2。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这是因为白色的Fe(OH)2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Fe(OH)3。

实验8: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0mL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Fe3+遇KSCN溶液变成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Fe3+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Fe3++3SCN—=Fe(SCN)3。

实验9:在上述“实验7”中盛有FeCl2和KSCN溶液的试管里再滴入几滴新配制的氯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无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中的Fe2+被氯气氧化成了Fe3+。

实验10:在试管里加入5mL FeCl3溶液,加入几滴盐酸和适量还原铁粉,振荡一会儿,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溶液不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的Fe3+被铁还原成了Fe2+。

第二部分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一、物理性质实验

1.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真正涉及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实验只有两个: (1)石油的分馏

实验:装配一套蒸馏装置,将100mL 石油注入蒸馏烧瓶中,再加几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后加热,分别收集60℃~150℃和150℃~300℃时的馏分。

现象与解释:石油是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蒸馏分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蒸馏后又分离出来。收集到的60℃~150℃时的馏分是汽油,150℃~300℃时的馏分是煤油。 (2)蛋白质的盐析 实验:在盛有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缓慢地加入饱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观察现象。然后把少量带有沉淀的液体加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有沉淀的析出,析出的沉淀可以溶解在水中。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使蛋白质凝聚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有机物物理性质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现归纳如下:

(1)颜色:有机物大多无色,只有少数物质有颜色。如苯酚氧化后的产物呈粉红色。 (2)状态: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大于4的烃(烷、烯、炔)、烃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气态,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态,绝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常温下呈固态。

(3)气味: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气味,如:苯有特殊气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气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气味。(4)密度: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有机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低级酯、一氯代烃、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烃类同系物相对密度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5)水溶性:与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于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难溶于水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高级脂肪酸、硝基苯、溴苯。醇、醛、羧酸等有机物的水溶性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二、化学性质实验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化?

现象与解释: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KMnO4酸性溶液不反应,进一步说明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状液滴,说明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量筒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量筒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烧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KMnO4氧化,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净的乙炔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炔。观察乙炔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炔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实验: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说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5.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看到反应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 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不饱和的有机物。 6.乙醇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2)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烧瓶中注入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使液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

实验: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混浊,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2)苯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

实验:向苯酚与NaOH反应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变混浊。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

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4)苯酚的显色反应

实验: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苯酚能与FeCl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8.乙醛

(1)乙醛的银镜反应

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AgNO3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的Ag(NH3)2OH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Ag+被还原成金属银。

(2)乙醛与Cu(OH)2的反应

实验:在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滴~6滴,振荡后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反应中产生的Cu(OH)2被乙醛还原成Cu2O。

9.乙酸

(1)乙酸与Na2CO3的反应

实验:向1支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试管里有气泡产生,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在1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Na2CO3饱和溶液的液面上。

现象与解释: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这种有香味的透明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

10.乙酸乙酯

实验: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mL;向第二支试管里加稀硫酸(1:5)0.5mL、蒸馏水5mL;向第三支试管里加30%的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3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热。

现象与解释:几分钟后,第三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消失了;第二支试管里还有一点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实验说明,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了乙酸和乙醇,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更完全。

11.葡萄糖

(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在1支洁净的试管里配制2mL银氨溶液,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里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银镜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 (2)与Cu(OH)2的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

12.蔗糖

实验:这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显还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13.淀粉

实验: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min~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有无银镜出现。

现象与解释: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到,淀粉用酸催化可以发生水解,生成能发生水解反应的葡萄糖。而没有加酸的试管中加碘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14.纤维素

实验:把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小火微热,使成亮棕色溶液。稍冷,滴入3滴CuSO4溶液,并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的氧化亚铜生成,这说明纤维素水解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15.蛋白质

(1)蛋白质的变性

实验:在两支试管里各加入3mL鸡蛋白溶液,给一支试管加热,同时向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乙酸铅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把凝结的蛋白和生成的沉淀分别放入两只盛有清水的试管里,观察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凝结,加入乙酸铅会生成沉淀。除加热外,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一些有机物均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 (2)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实验:在盛有2mL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硝酸,微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变成黄色。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产生黄色。

化学实验总结范文
《化学实验总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